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菁华9篇)

首页 / 教学总结 / | 教学总结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C236,C243,C251三个班化学教学工作,现就一学期来的主要工作做以下总结:

  1、课前准备:备好课。

  把握课程目标,使知识技能与学生生产生活实际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的体验、感悟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积累相结合;使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与学生立志化学研究为化学的发展而努力的志向相结合;逐步转变以知识教学为主的备课模式,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变革。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明白应补充那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的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思考教法,解决如何把己经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教学的关系从本质上讲,学为主体,教为客体。教如何实现客体适应于主体特点,从学生为本源的思维策略去实施教学,才是培养有特色、有创新、有发展的新人才观的根本要求。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对象为微观粒子,看不见,模不着,学*中增加难度,从思维的角度看,对学生抽象思维要求很高,个性是高中教学,这种问题更加明显。如何建立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联结点,只有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效应。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抓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训练,除了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保证高质量完成,还结合知识系统的具体状况,适当增加部分演示实验,保证学生实验的做出率100%,对于某些用品,发动学生自我想办法,使用代用品,或者缩小实验用品的比例,或者采用微型实验,实验中,随时引导学生养成节约、勤俭的良好*惯。既学*了知识,又增长了才干。鼓励学生“收集不一样种类的材料,并制成材料实物标本”,使他们透过自我的感受、动手、比较、决定,增强对材料的理解,体验化学对生活的促进作用,培养学*化学的情感。在能源利用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家庭燃料的构成、性能、价格、资源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实际调查、分析,提出自我对燃料利用的见解。

  5、课堂上的状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持续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潜力,常在学*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个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的辅导和帮忙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者帮忙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我工作的不足。

  7、用心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教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

  本学期,本人坚持进行个人教育理论与业务研修,用心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和培训,坚持向同行学*,听课23节,参加教研活动11次,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教学中对于生成性的资源及时反思和积累。透过教学反思与教研活动的开展与积累,我觉得自我的教育理论水*、教学组织与调控潜力、学科系统知识水*、教学科研与教育评价理念都有不一样程度的深化或提高。

  8、热爱学生,*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

  在高二化学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对少数学生的学*基础的提高做得还不到位,问题学生的学*效率的提高一向是自我一块心病,但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2

  本学期根据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三13、14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自8月份进入高三以来,我充分认识到高考化学总复*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的复*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作为一名第一次带毕业班的年轻教师,深感压力很大。

  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开学初认真研究了高考化学试题。根据高考试题*几年始终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及稳中有变的特点。

  因此开学初化学备课组全体老师一起在理清复*的思路的前提下,研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为完成复*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

  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进行认真的分析整合。关注教材和关注考纲变化。把握复*的方向和深难度,增强复*的目的性。每周坚持至少4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在网上下载整理*5年宁夏高考化学试卷,进行归纳整理,一有时间就去研究。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复*方向。

  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备考的依据。所以我首先认真研读了《考试大纲》,明确每一单元的重点知识点与考点、试题类型、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其次再结合*几年宁夏高考化学试题的结构、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来理清复*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计划。

  二、精讲精练,提高复*效益

  课堂仍然是复*的主阵地,丢了课堂就等于丢了复*。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所以在备课时对于大量的*题要精心选择,争取做到多中求少,少中求优。

  而在具体讲解资料*题时,先将*题进行分类,然后选择典型题进行重点讲解、分析。对于讲过练*题,不是做完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进一步思考:该题考点是什么,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尽量让学生动手,动脑。一直以来,我最头疼的问题是,讲过很多遍的知识点,学生的错误率还是很高,当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学生都会说,课堂上我听的非常明白,但是真正自己做的时候,就没有思路了。

  其实,在课堂上学生只注重了听,而没有消化的过程。所以后来每节课都要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回顾、归纳所学知识,对我的教学很有帮助,对学生的知识掌握也事半功倍。

  三、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活动,使教学水*向更高处提升

  认真参加学校教研组的听评课的教学活动,借助这些活动的开展结合复*实际,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

  积极听取每次年级组会议上学校对高三复*的要求和建议,听取老教师的教诲和指导,虚心学*。

  积极学*各种知识,给自己充电。学*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上网查找资料等等。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教学方法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的效益。

  积极学*,避免走进总复*的怪圈:“迷恋”复*资料,陷入“题海”。为此,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不读钻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资料的关系。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

  4.练*量和复*效率的关系。

  四、及时总结,落实反思

  高三复*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和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写单元知识点总结,我会定期检查。

  为培养学生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的*惯。要求每次解完题后要回顾解题过程,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检查语言表述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每次考试结束后要认真分析总结。要回头看一看,想一想,自己的复*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巩固和深化,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复*中对症下药,自我提高。

  五、下学期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争取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3

  本期我担任高三288、289两班化学教学工作,高三化学总复*是中学化学学*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储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我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复*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方向,为完成复*任务奠定基矗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因此我与其他高三化学教师仔细分析了*几年来课改区的高考试题,结合历年来湖南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如对比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计划。因此在我校暑期举行的教师业务考试当中我与其他同备课组的化学老师全部获得优异成绩。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大纲。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因此在12月我省考试大纲公布之后,我与备课组老师仔细研究,并准备在今后教学中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的方向。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的怪圈:“迷恋”复*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资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资料(我校以《名师导学》)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使用,在复*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练*量和复*效率的关系。练*是化学总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因此我与同备课组老师基本每周都精心准备了一张周练卷;每单元准备了单元过关测试卷。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题、代表性*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积极沟通,因材施教

  本期我所教班级中学生情况参次不齐,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在备课中我不但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更是认真备学生,积极在课前、课后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个性发展及思想情绪,尽可能的在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意创设不同的情境,诱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使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不断提高。

  2、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

  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与方法的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

  五、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因为是首次使用新教材,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练*的训练量还是多了些,由于招生的原因,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得前宽后紧的局面。

  总之,化学总复*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的效益。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始终坚守原则,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4

  本期我担任高三288、289两班化学教学工作,高三化学总复*是中学化学学*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储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我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复*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方向,为完成复*任务奠定基矗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因此我与其他高三化学教师仔细分析了*几年来课改区的高考试题,结合历年来湖南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如对比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计划。因此在我校暑期举行的教师业务考试当中我与其他同备课组的化学老师全部获得优异成绩。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大纲。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因此在12月我省考试大纲公布之后,我与备课组老师仔细研究,并准备在今后教学中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的方向。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的怪圈:“迷恋”复*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资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资料(我校以《名师导学》)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使用,在复*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练*量和复*效率的关系。练*是化学总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因此我与同备课组老师基本每周都精心准备了一张周练卷;每单元准备了单元过关测试卷。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题、代表性*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积极沟通,因材施教

  本期我所教班级中学生情况参次不齐,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在备课中我不但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更是认真备学生,积极在课前、课后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个性发展及思想情绪,尽可能的在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意创设不同的情境,诱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使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不断提高。

  2、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

  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与方法的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

  五、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因为是首次使用新教材,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练*的训练量还是多了些,由于招生的原因,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得前宽后紧的局面。

  总之,化学总复*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的效益。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始终坚守原则,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5

  高三化学总复*是中学化学学*的关键时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潜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的效果将直接关乎高考成绩。为了提高高三化学总复*的效果,为此我们在开学初对高三化学教学进行了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的把握,根据高三各个不一样时期使用不一样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信息,把握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复*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虽然我是多次上高三,但是这是课改的第一年,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务必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方向,为完成复*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全国个性是课改区*年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能够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持续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几年来全国或者本省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潜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计划。作为福建省新课程的第二届,研究去年的高考的特点尤显得重要。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此刻使用的新版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资料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思想和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资料、新科技和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此刻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的“总纲”,不仅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资料、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潜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仅如此,在整个复*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源。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务必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务必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浪费时光。

  二、摆正关系,抓纲务本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的怪圈:“迷恋”复*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超多的时光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务必持续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方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透过复*,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资料代替教材。我们以《走向高考》作为主要复*书,在复*的过程中注重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我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培养潜力的关系。基础和潜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潜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潜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关。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能够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中能够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潜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潜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潜力。

  4、练*量和复*效率的关系。练*是化学总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潜力的重要途径,但练*量务必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透过练*要到达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潜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潜力

  化学总复*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光里到达最佳复*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过程中都务必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一样的形式。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6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年匆匆而过。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一年来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积极主动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贴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学生对一门科的兴趣来源于对老师的兴趣和对学科内容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和内在的修养,让学生觉得可亲可敬。在言行上觉得你诙谐幽默风趣想和你亲*;在学术上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值得尊敬;在学*和生活上对学生关心像益友更像父母。其次要及时尽量展示学科的魅力,通过设置合理的情景色彩让学生领悟体会化学与文学,化学与艺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等等的密切关系,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调动学*化学的积极性。

  二、慎终追远重基础

  俗话说: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认真分析学生课堂课后反馈中的问题,与他们是否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很大的关系。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和频率,避免了至少减少了学生消化不良的`情况,减少差生面,使学生始终保持学*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因为在教学中狠抓基础知识,就是抓化学课本知识,力求每章节每单元过关。由于学生的学*能力不同,学*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接受消化能力差异明显。因此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尽量降低落后面。

  三、能力提高重过程

  俗话说: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做过。说的就是过程的重要性。例如化学用语是中学化学学*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化学用语的技能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按一条线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化学方程式等等,进行分析、理解、对比来突破难点。再如氧化还原的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讨论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得出升失氧还—降得还氧的口诀,而不能直接告诉口诀。对于勒沙特列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更是个难点,要反复的让学生体会*衡移动的精髓,在化学*衡中体会,在电离*衡中体会,在水解*衡中体会,经过多次不失时机的反复感受,化学思维方式逐渐渗透入每个学生的意识中,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在教学中不能轻过程,重结论,机械的应用,死记硬背结论,轻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解题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学*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四、化学真知重实验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离开了实验就谈不上学*化学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抓住化学这门课的特征,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形成化学理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事实上,不管学生化学成绩好不好都对化学实验很有兴趣。利用这个优势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课上要勤动手多思考,善合作多严谨。通过海带提碘的实验过程,体会生活与化学的关系,增强化学学科的人文性。通过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体会设计的技巧严谨,增强化学实验的科学素养。多提供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五、考好成绩重复*

  孔子曰:学而时*之,不亦乐乎。做好期期末复*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的练*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统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7

  一转眼,一个学期又过去了。

  这个学期,文科班进行了基础会考。为了让同学们在会考中取得好成绩,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化学必修1、必修2、选修1的复*。以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参考课本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填写,通过简单的`练*得到巩固。结合学业基础测评指导书练*提升。

  2、综合训练。参考考试标准编写了四套综合测试题,再结合学业基础测评指导书上的五套综合练*题,让学生得到综合训练。

  3、历年会考真题训练及解题技巧总结。将08年~13年的海南省基础会考化学试题发给学生练*,让学生熟悉会考题型和考察重点热点。找到历年会考题有共同特点,总结解题技巧,让学生树立信心。

  4、会考模拟。考前最后四周,每周进行一次会考模拟训练。让学生找到会考的严肃感觉,对每个同学的知识点缺漏处进行弥补。

  通过这一系列过程,学生每次考试都有所提高,最后在高中基础会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理科班同学这学期进行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学*,开学强调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对每个同学都是新的开始,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通过一学期的学*,成绩分布与上学期末有所变化,很多上学期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把握好了这一次新的开始,这学期得到了超越,这说明付出是可以有收获的。

  这学期后半段由于会考使课程安排做了变化调整,而且学生重心放到会考科目,所以会考完之后对之前所学知识有所遗忘。我在会考期间讲解较慢,增加课堂训练,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点。会考后,安排前几章的综合训练题,让学生把之前的内容捡起来。实践证明,对于努力学*的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顺利的进行下面的学*内容和期末复*。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了放弃的感觉,我觉得很多学生对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很薄弱,我觉得一个人的意志力不只是在学*上,在现在和未来的任何事情上都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我有尽力进行引导。

  最后,这学期体会到之前在课堂练*上做得不够好,知识点的总结点透也做得不够好,今后要多下功夫。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8

  一、问题的提出

  1.教材方面

  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化学与生活》是本学期大部分高二年级文科方向学生的选修内容。虽然内容难度降低,但知识的应用性明显增强,设计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多而杂,不像以前的教材具有明确的系统性。例如:选修5的《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包括“合理选择饮食”与“正确使用药物”两部分内容,其中又细化了“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食物的酸碱性”、“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人工合成药物”、“天然药物”。知识应用性的提高使得学生在学*时学*兴趣有所增加,但知识理论系统性的降低却使得学生很难将知识联系起来理解与记忆,知识显得很“散”。

  2.学生方面

  选修5是建议高二文科方向的学生学*的化学课程,鉴于大部分文科生的化学基础不是很好,该选修因为难度不大,可以不增加文科学生的理科学*负担。但同时也出现问题:文科生因为该内容的简单而对化学学*的态度不够认真,以为化学学科的知识只是了解层次,无需太多的思考与理解,所以在*时的学*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很低,这便造成知识的遗漏情况非常严重。

  3.教学困难

  知识的应用性增强对于学生学*兴趣的提高固然帮助很大,同时也让老师对新课程化学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认识,化学知识应该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以前那种只学理论、不谈应用的教学*惯应该改变了。可是,知识的应用造成的知识点的“散”非常不便于知识的记忆,以致于复*的教学策略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可以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明确概念间的联系。本来复*课就比较枯燥,加上缺乏系统性,就更难复*了。这样,对于文科班的教学就造成一种情况:*时轻轻松松,复*时困难重重。

  二、简单教学设计

  在《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的复*课中,我进行了一个新的尝试,希望能在打破复*课沉闷气氛的同时,帮助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记忆与理解。简单教学过程是:学生分小组分内容进行讨论共同出题,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进行回答,也就是“自问自答”式的复*方式。具体步骤设计如下:

  1.根据座位划分为五个小组,并分配出题范围与出题数目:(时间10分钟)

  P31 《合理选择饮食》

  (1)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4题

  (2)食物的酸碱性。5题

  (3)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4题

  P38 《正确使用药物》

  (4)人工合成药物。5题

  (5)天然药物。3题

  题型:填空或简答。

  要求:紧扣重要知识点,写清组号和答案。

  该环节意图是让学生完成题目选择,因为分小组分内容,这样题目就不会重复,知识点也很难遗漏,并且小组讨论的同时就是小组成员对该范围知识进行复*与理解的过程。

  2.每组抽题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可以继续抽题,最多回答3道题。记录完成优秀的学生的名单,表现列入*时成绩。

  该环节意图是让学生自己完成题目的同时,对本章知识进行复*,包括自己的思考与回答,或是对别人回答问题的思考与补充,这些都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实录

  上该复*课时,我拿了一个纸盒走进班级,学生们都很好奇,我说:“今天我们就用这个纸盒来进行第二章知识的复*。”学生们纷纷议论,更加好奇。于是我按自己事先的计划,先和学生一起复*本章内容的主要重要知识,并一边根据大家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

  (1)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2)食物的酸碱性

  (3)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4)人工合成药物

  (5)天然药物

  然后划分小组,分配内容,安排活动,提出要求,也规定了时间。

  学生开始讨论如何出题,气氛非常热烈,有分歧,有讨论,有争论,有附和。整整十分钟时间,学生们在认真翻书查看内容的同时不断在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然后认真地把题目和答案用小纸条写下来,然后折起,放到我带来的纸盒里。

  等到所有小组的题目都已经放入纸盒中,便让学生从其中抽取题目,我读题目,他进行回答。这时我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答题的固然紧张,希望回答正确,而出题的也很用心地在听,并且判断。在一道道题目解答的过程中,有错误、有遗憾,也有感叹和赞扬,全班同学拿出了非比寻常的热情投入其中,复*变得主动而积极。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适当的评论和分析,并且针对重难点再给予强调。很快下课的铃声便响起,学生都意犹未尽,于是相约晚自*继续复*。

  四、教学反思

  1.多余的担心

  这是我五年教学以来气氛最活跃的一节复*课,起初,我担心学生是因为“好玩”,所以才动了起来,那样就会记得快也忘得快,而并不是真正能进入课堂进行有效地复*,反而浪费了一节宝贵的复*课时间。但是,考试结果表明,学生并没有因为这一节活泼的复*课而耽误成绩,相反,成绩还取得了进步。这表明我们不应该因为惧怕失败而拒绝进行尝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惧怕尝试会失去很多机会。

  2.复*的策略

  复*课的教学策略究竟应该怎样安排?上完这节课,我想了很久,一直以来,我都固执地认为,考前进行知识的系统整理是非常必要的,直到新教材让我无法从“系统”入手,这才逼得我不得不想别的办法。复*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温*,了解重难点,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是,面对越来越零散的化学知识和学生越来越被动的学*心态,怎样才能达到真正有效的复*,成为越来越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经过本节课的尝试,我对复*课的教学观点有了一些转变,那就是注重课堂效果。此节课采用的“自问自答”的教学方式在最初我并不是很想在课堂应用,毕竟这种方法在我看来似乎更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而不是应该具有一定自主学*能力的高中生,但是,如果针对课堂气氛和效率而言,这种方法是合适的。虽然与传统意义上的复*有些相违背,但是事实证明学生在自由的活动和轻松的气氛中很好地完成了一章的复*。所以我想也许最要改变的是我们老师的观点,究竟有效的复*是什么,应该是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

  3.仍要继续的尝试

  本节课是我对复*课教学的一种尝试,当然,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比如:

  (1)怎样压缩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尽可能增大一节课里的知识容量?

  (2)怎样在“自问自答”的复*方式中渗透自主复*的学*方法?

  (3)怎样帮助学生在“散”的知识点中找关系,学会建构知识网络?

  (4)怎样培养文科学生对化学学*的真正兴趣,主动而积极地学*?

  我相信,只要是本着从学生角度出发,认真思考,仔细备课,无论今后的尝试是成是败,都会给我的化学教学留下宝贵的财富。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9

  一、教师应更新自我的教育观念

  科技的竞争,课堂教学日益呈现出知识至上。因此我们务必实行由“知识”型课堂教育传播到“生命”型课堂教育传播的转型,即实现由传播知识的传统理念到塑造人的生命价值的现代理念的转向。传播教育好处的文化阵地——课堂也就应改变教学理念,即从传播知识的传统理念转向塑造人的生命价值的现代理念,实现人的精神交往。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其最终目的是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也就是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怎样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从解题的“熟练技工”转变为具有创新潜力的未来人才,这是每一位高中教师都务必应对、务必思考、务必解决的问题。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由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反应组成。这些知识在高考中的必然考查,使得教师十分注意它们的相关应用,花大力气,大容量地训练。使所有的学生都按照教师教给他们的解题模式和步骤进行训练,成为了一批很会考试的学生。他们对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都能倒背如流,但是对于这些结论的产生过程,又有几个学生能说明白呢?我们的学生忘掉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之后,还能剩下什么呢?这种只重结论的教学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留给学生。因此,教师就应把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做法反映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去感觉、体验科学的结论都有其科学的产生过程,即“问题──假设──求证──结论”的探究路径。注重对结论的产生过程的教学,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起到用心的作用。

  例如在制取氢氧化亚铁过程中,试管中出现灰绿色的现象,在这一段过程中学生质疑:灰绿色物质到底是什么?就应说,这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但是,学生发现了问题,不是照搬书本知识只了解白色、红褐色是什么物质,并且将问题提出,这种忠于实验现象、大胆质疑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强调学生的发展,首先就就应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表达出自我的见解、自我的观念入手,培养学生忠于科学、严谨求实的学*态度!

  二、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在化学科学构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检验化学知识正确与否的主要标准,也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和检验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利用化学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兴趣是创新学*的第一动机,是创造力的原动力与维持力,是创新的正催化剂。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本身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愿望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与自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优势,联系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最新技术,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情境,唤起学生为之奋斗的强烈欲望,是行之有效的。

  以实验为基础展开化学教学已成为化学教学工作者的共识。但在多年教学中,实验教学中已存在许多问题。如在传统应试教育下,个别学校对化学实验教学重视度不够,甚至用“讲实验”代替“做实验”,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实验知识薄弱,实验技能不扎实,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潜力和分析潜力。从而也大大的削减了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化学教学的创新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做实验。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我独立完成化学实验,这样,在强烈的好奇心、新奇的实验现象、成功的实验结果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能激发学生动手操作潜力,培养他们的观察潜力和分析潜力,有助于他们探索和揭秘实验现象的本质,让他们在实验中找到学化学的乐趣。例如在学焰色反应时,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炒菜时不慎将食盐溅在火焰上呈现黄色的事实,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急于想知识原因的条件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做完钠、钾离子的焰色反应试验之后,又补充做了锂、钙、钡铜离子的焰色反应试验,用色彩鲜艳,明亮绚丽的焰色,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之后又利用教科书中的彩图给同学们展示美丽的焰色,尤其是五彩缤纷的节日焰火更可使学生享受到透过学*化学获得的美感。

  总之,在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务必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新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高中化学教师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能的所在,真正做到提高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菁华9篇)扩展阅读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菁华9篇)(扩展1)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菁华10篇)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1

  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合作学*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本学期理科班周课时为5节,主要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向高考辐射。

  2、教材分析: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是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及限度等问题。从理论的高度认识酸、碱和盐的本质及其在溶液中的反应。对于大家已经熟悉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将以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定量关系为主。以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为基础的电化学过程和装置,如电池、电冶金和金属腐蚀等,是富有时代气息和应用广泛的领域。作为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每个实例,都是那样的有趣和富有启发性。

  3、学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惯和一定的学*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必修1、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工作目标

  1、 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化学教研组计划要求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和学*高考考试说明,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加强常规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以及为高三培养化学尖子作好培优工作。

  2、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树立质量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具体工作措施

  1、 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部分章节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再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此项工作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 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学生配套教辅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精选每章的测验题,与备课组共同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保证演示实验绝大部分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实践。

  3、做好综合实践,践行分层教学

  (1)培养特长生学*、探究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2)利用晚自*做好缺差辅导,确保每一个学生学*不掉队。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1)学*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每周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2)定时与备课组内的老师进行交流,解决有关问题。与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

  (3)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的兴趣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学会学*的方法。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

  总之,只有我们坚定信心,师生共同努力,相信在本学期我们一定能圆满完成高二年级的化学教学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为高三化学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2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年匆匆而过。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一年来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积极主动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贴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学生对一门科的兴趣来源于对老师的兴趣和对学科内容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和内在的修养,让学生觉得可亲可敬。在言行上觉得你诙谐幽默风趣想和你亲*;在学术上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值得尊敬;在学*和生活上对学生关心像益友更像父母。其次要及时尽量展示学科的魅力,通过设置合理的情景色彩让学生领悟体会化学与文学,化学与艺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等等的密切关系,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调动学*化学的积极性。

  二、慎终追远重基础

  俗话说: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认真分析学生课堂课后反馈中的问题,与他们是否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很大的关系。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和频率,避免了至少减少了学生消化不良的情况,减少差生面,使学生始终保持学*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因为在教学中狠抓基础知识,就是抓化学课本知识,力求每章节每单元过关。由于学生的学*能力不同,学*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接受消化能力差异明显。因此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尽量降低落后面。

  三、能力提高重过程

  俗话说: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做过。说的就是过程的重要性。例如化学用语是中学化学学*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化学用语的技能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按一条线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化学方程式等等,进行分析、理解、对比来突破难点。再如氧化还原的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讨论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得出升失氧还—降得还氧的口诀,而不能直接告诉口诀。对于勒沙特列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更是个难点,要反复的让学生体会*衡移动的精髓,在化学*衡中体会,在电离*衡中体会,在水解*衡中体会,经过多次不失时机的反复感受,化学思维方式逐渐渗透入每个学生的意识中,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在教学中不能轻过程,重结论,机械的应用,死记硬背结论,轻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解题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学*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四、化学真知重实验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离开了实验就谈不上学*化学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抓住化学这门课的特征,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形成化学理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事实上,不管学生化学成绩好不好都对化学实验很有兴趣。利用这个优势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课上要勤动手多思考,善合作多严谨。通过海带提碘的实验过程,体会生活与化学的关系,增强化学学科的人文性。通过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体会设计的技巧严谨,增强化学实验的科学素养。多提供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五、考好成绩重复*

  孔子曰:学而时*之,不亦乐乎。做好期期末复*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的练*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辅导和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统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3

  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化学(3至7班共5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兼106班付班主任,兼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化学科组长。现在就高一化学备课组和科组建设中,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

  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由詹海东和杨健敏老师、孔毅英老师组成。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第一学期完成前四章内容的教学,中段考到第二章。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的兴趣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学会学*的方法。本学期分别安排了詹海东老师的名师示范公开课、中段考复*公开课,杨健敏老师的新教师上岗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

  高一化学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高一化学备课组,会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五、以老带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杨健敏老师是刚毕业的老师,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帮带”对象。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多听老教师的课,多虚心请教老教师。杨健敏老师在一学期中听课共计有53节以上,既有高一的,也有高二和高三的老师的课。杨健敏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成长,迅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组由詹海东老师负责,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具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能力。每周五第8节为上为上课时间,内容包括化学兴趣指引及学法指导、离子反应专项练*、氧化还原反应专项练*、实验专项练*、基本计算专项练*、阿氏定律及其应用专项练*等。杨健敏和陈银珠老师负责高一化学的兴趣组活动,每周三第8节为活动时间,主要进行了:变色温度计、晴雨花、制叶脉书签、化学仪器介绍、暖袋和冰袋的制备等,内容丰富,很受学生欢迎。

  化学科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我们科组的教师,在化学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改、教学科研、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力量、中青年教师锻炼与培养、优秀生培训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南海一中首届《科技周》活动中,化学科组全体老师和高二化学班的学生们通力合作,创作了很多有很高水准的节目,表演的效果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很好地配合学校,完成了《省实验室工作会议现场交流会》的开展。

  关镜青老师的论文,在《中学化学》中发表;叶月丽等四位老师的论文,参加了南海区优秀论文的评选。卢成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获一等奖。

  在高考复*指导中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向中低档题目要升学率,由胡燕华老师负责编定的《单元基础知识训练题》,对中低层次的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4

  一、问题的提出

  1.教材方面

  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化学与生活》是本学期大部分高二年级文科方向学生的选修内容。虽然内容难度降低,但知识的应用性明显增强,设计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多而杂,不像以前的教材具有明确的系统性。例如:选修5的《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包括“合理选择饮食”与“正确使用药物”两部分内容,其中又细化了“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食物的酸碱性”、“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人工合成药物”、“天然药物”。知识应用性的提高使得学生在学*时学*兴趣有所增加,但知识理论系统性的降低却使得学生很难将知识联系起来理解与记忆,知识显得很“散”。

  2.学生方面

  选修5是建议高二文科方向的学生学*的化学课程,鉴于大部分文科生的化学基础不是很好,该选修因为难度不大,可以不增加文科学生的理科学*负担。但同时也出现问题:文科生因为该内容的简单而对化学学*的态度不够认真,以为化学学科的知识只是了解层次,无需太多的思考与理解,所以在*时的学*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很低,这便造成知识的遗漏情况非常严重。

  3.教学困难

  知识的应用性增强对于学生学*兴趣的提高固然帮助很大,同时也让老师对新课程化学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认识,化学知识应该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以前那种只学理论、不谈应用的教学*惯应该改变了。可是,知识的应用造成的知识点的“散”非常不便于知识的记忆,以致于复*的教学策略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可以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明确概念间的联系。本来复*课就比较枯燥,加上缺乏系统性,就更难复*了。这样,对于文科班的教学就造成一种情况:*时轻轻松松,复*时困难重重。

  二、简单教学设计

  在《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的复*课中,我进行了一个新的尝试,希望能在打破复*课沉闷气氛的同时,帮助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记忆与理解。简单教学过程是:学生分小组分内容进行讨论共同出题,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进行回答,也就是“自问自答”式的复*方式。具体步骤设计如下:

  1.根据座位划分为五个小组,并分配出题范围与出题数目:(时间10分钟)

  P31 《合理选择饮食》

  (1)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4题

  (2)食物的酸碱性。5题

  (3)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4题

  P38 《正确使用药物》

  (4)人工合成药物。5题

  (5)天然药物。3题

  题型:填空或简答。

  要求:紧扣重要知识点,写清组号和答案。

  该环节意图是让学生完成题目选择,因为分小组分内容,这样题目就不会重复,知识点也很难遗漏,并且小组讨论的同时就是小组成员对该范围知识进行复*与理解的过程。

  2.每组抽题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可以继续抽题,最多回答3道题。记录完成优秀的学生的名单,表现列入*时成绩。

  该环节意图是让学生自己完成题目的同时,对本章知识进行复*,包括自己的思考与回答,或是对别人回答问题的思考与补充,这些都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实录

  上该复*课时,我拿了一个纸盒走进班级,学生们都很好奇,我说:“今天我们就用这个纸盒来进行第二章知识的复*。”学生们纷纷议论,更加好奇。于是我按自己事先的计划,先和学生一起复*本章内容的主要重要知识,并一边根据大家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

  (1)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2)食物的酸碱性

  (3)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4)人工合成药物

  (5)天然药物

  然后划分小组,分配内容,安排活动,提出要求,也规定了时间。

  学生开始讨论如何出题,气氛非常热烈,有分歧,有讨论,有争论,有附和。整整十分钟时间,学生们在认真翻书查看内容的同时不断在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然后认真地把题目和答案用小纸条写下来,然后折起,放到我带来的纸盒里。

  等到所有小组的题目都已经放入纸盒中,便让学生从其中抽取题目,我读题目,他进行回答。这时我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答题的固然紧张,希望回答正确,而出题的也很用心地在听,并且判断。在一道道题目解答的过程中,有错误、有遗憾,也有感叹和赞扬,全班同学拿出了非比寻常的热情投入其中,复*变得主动而积极。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适当的评论和分析,并且针对重难点再给予强调。很快下课的铃声便响起,学生都意犹未尽,于是相约晚自*继续复*。

  四、教学反思

  1.多余的担心

  这是我五年教学以来气氛最活跃的一节复*课,起初,我担心学生是因为“好玩”,所以才动了起来,那样就会记得快也忘得快,而并不是真正能进入课堂进行有效地复*,反而浪费了一节宝贵的复*课时间。但是,考试结果表明,学生并没有因为这一节活泼的复*课而耽误成绩,相反,成绩还取得了进步。这表明我们不应该因为惧怕失败而拒绝进行尝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惧怕尝试会失去很多机会。

  2.复*的策略

  复*课的教学策略究竟应该怎样安排?上完这节课,我想了很久,一直以来,我都固执地认为,考前进行知识的系统整理是非常必要的,直到新教材让我无法从“系统”入手,这才逼得我不得不想别的办法。复*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温*,了解重难点,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是,面对越来越零散的化学知识和学生越来越被动的学*心态,怎样才能达到真正有效的复*,成为越来越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经过本节课的尝试,我对复*课的教学观点有了一些转变,那就是注重课堂效果。此节课采用的“自问自答”的教学方式在最初我并不是很想在课堂应用,毕竟这种方法在我看来似乎更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而不是应该具有一定自主学*能力的高中生,但是,如果针对课堂气氛和效率而言,这种方法是合适的。虽然与传统意义上的复*有些相违背,但是事实证明学生在自由的活动和轻松的气氛中很好地完成了一章的复*。所以我想也许最要改变的是我们老师的观点,究竟有效的复*是什么,应该是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

  3.仍要继续的尝试

  本节课是我对复*课教学的一种尝试,当然,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比如:(1)怎样压缩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尽可能增大一节课里的知识容量?

  (2)怎样在“自问自答”的复*方式中渗透自主复*的学*方法?

  (3)怎样帮助学生在“散”的知识点中找关系,学会建构知识网络?

  (4)怎样培养文科学生对化学学*的真正兴趣,主动而积极地学*?

  我相信,只要是本着从学生角度出发,认真思考,仔细备课,无论今后的尝试是成是败,都会给我的化学教学留下宝贵的财富。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5

  一、教师应更新自我的教育观念

  科技的竞争,课堂教学日益呈现出知识至上。因此我们务必实行由“知识”型课堂教育传播到“生命”型课堂教育传播的转型,即实现由传播知识的传统理念到塑造人的生命价值的现代理念的转向。传播教育好处的文化阵地——课堂也就应改变教学理念,即从传播知识的传统理念转向塑造人的生命价值的现代理念,实现人的精神交往。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其最终目的是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也就是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怎样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从解题的“熟练技工”转变为具有创新潜力的未来人才,这是每一位高中教师都务必应对、务必思考、务必解决的问题。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由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反应组成。这些知识在高考中的必然考查,使得教师十分注意它们的相关应用,花大力气,大容量地训练。使所有的学生都按照教师教给他们的解题模式和步骤进行训练,成为了一批很会考试的学生。他们对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都能倒背如流,但是对于这些结论的产生过程,又有几个学生能说明白呢?我们的学生忘掉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之后,还能剩下什么呢?这种只重结论的教学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留给学生。因此,教师就应把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做法反映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去感

  觉、体验科学的结论都有其科学的产生过程,即“问题──假设──求证──结论”的探究路径。注重对结论的产生过程的教学,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起到用心的作用。

  例如在制取氢氧化亚铁过程中,试管中出现灰绿色的现象,在这一段过程中学生质疑:灰绿色物质到底是什么?就应说,这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但是,学生发现了问题,不是照搬书本知识只了解白色、红褐色是什么物质,并且将问题提出,这种忠于实验现象、大胆质疑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强调学生的发展,首先就就应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表达出自我的见解、自我的观念入手,培养学生忠于科学、严谨求实的学*态度!

  二、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在化学科学构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检验化学知识正确与否的主要标准,也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和检验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利用化学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兴趣是创新学*的第一动机,是创造力的原动力与维持力,是创新的正催化剂。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本身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愿望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与自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优势,联系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最新技术,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情境,唤起学生为之奋斗的强烈欲望,是行之有效的。

  以实验为基础展开化学教学已成为化学教学工作者的共识。但在多年教学中,实验教学中已存在许多问题。如在传统应试教育下,个别学校对化学实验教学重视度不够,甚至用“讲实验”代替“做实验”,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实验知识薄弱,实验技能不扎实,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潜力和分析潜力。从而也大大的削减了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化学教学的创新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做实验。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我独立完成化学实验,这样,在强烈的好奇心、新奇的实验现象、成功的实验结果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能激发学生动手操作潜力,培养他们的观察潜力和分析潜力,有助于他们探索和揭秘实验现象的本质,让他们在实验中找到学化学的乐趣。例如在学焰色反应时,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炒菜时不慎将食盐溅在火焰上呈现黄色的事实,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急于想知识原因的条件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做完钠、钾离子的焰色反应试验之后,又补充做了锂、钙、钡铜离子的焰色反应试验,用色彩鲜艳,明亮绚丽的焰色,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之后又利用教科书中的彩图给同学们展示美丽的焰色,尤其是五彩缤纷的节日焰火更可使学生享受到透过学*化学获得的美感。

  总之,在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务必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新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高中化学教师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能的所在,真正做到提高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6

  在忙碌中一年过去了,这一年中,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运用学案式教学

  在本学年,范文写作我认真学*“学案式”教学理论,并在教学中运用。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练*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是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每节课后认真写出教学反思,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二.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发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考虑,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实质和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实质,学*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努力做好复*结工作

  九年级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协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提要;练*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和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方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针对*几年来化学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在*时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

  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培养。

  四、缺乏和努力方向。

  ⑴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不能和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果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上的原因,汇报专题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推荐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尾都充溢信心和信任,对学生要既要鼓励也要鞭笞。

  ⑵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

  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时间而在*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⑶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化学的兴趣。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7

  一转眼,一个学期又过去了。

  这个学期,文科班进行了基础会考。为了让同学们在会考中取得好成绩,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化学必修1、必修2、选修1的复*。以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参考课本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填写,通过简单的`练*得到巩固。结合学业基础测评指导书练*提升。

  2、综合训练。参考考试标准编写了四套综合测试题,再结合学业基础测评指导书上的五套综合练*题,让学生得到综合训练。

  3、历年会考真题训练及解题技巧总结。将08年~13年的海南省基础会考化学试题发给学生练*,让学生熟悉会考题型和考察重点热点。找到历年会考题有共同特点,总结解题技巧,让学生树立信心。

  4、会考模拟。考前最后四周,每周进行一次会考模拟训练。让学生找到会考的严肃感觉,对每个同学的知识点缺漏处进行弥补。

  通过这一系列过程,学生每次考试都有所提高,最后在高中基础会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理科班同学这学期进行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学*,开学强调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对每个同学都是新的开始,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通过一学期的学*,成绩分布与上学期末有所变化,很多上学期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把握好了这一次新的开始,这学期得到了超越,这说明付出是可以有收获的。

  这学期后半段由于会考使课程安排做了变化调整,而且学生重心放到会考科目,所以会考完之后对之前所学知识有所遗忘。我在会考期间讲解较慢,增加课堂训练,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点。会考后,安排前几章的综合训练题,让学生把之前的内容捡起来。实践证明,对于努力学*的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顺利的进行下面的学*内容和期末复*。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了放弃的感觉,我觉得很多学生对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很薄弱,我觉得一个人的意志力不只是在学*上,在现在和未来的任何事情上都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我有尽力进行引导。

  最后,这学期体会到之前在课堂练*上做得不够好,知识点的总结点透也做得不够好,今后要多下功夫。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8

  积极学*:党的方针政策,学*学校下发的文件和学*资料,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如升旗仪式和各种会议。主动进行各方面的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教育教学工作不辞辛苦,努力工作。注重师德修养,团结同志,积极协调各有关人员之间的关系。使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青年教师工作、教育科研工作、化学组的组务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这一学年,是丰收的一年。

  教学业绩明显。教学中,认真备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每次上课前都要把教案再看一看。教案,全为电子版的。每次上完课后,还能及时将上课心得和新发现记录下来,及时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化学的题目是比较多变的,要学生做的,我们都能经过筛选,经过自己做了以后才给学生讲题。本年度作业安排的较灵活,有:作业本、《基础训练》、化学总结本、试卷1套、化学报、实验报告册等。这些作业我们都能全批全改,尽管本年级学生要“3+x”大综合了,但是我们也不太放心,况且还要重点本科人数呢。但我们的作业负担并不重,因为采用了分散加集中在课堂处理的灵活方式。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导,也是勤恳工作的表现之一。我在班里经常找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课下多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之间留一会儿,让他们问问题,有时也请他们到办公室里来进行个别指导和解惑。

  本人是高级教师,是化学中心组成员,是市化学教学会理事,是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历年来,在评教评学中都获得了很高、很突出的好评,所教班级学生的化学素质较高,成绩突出。今年也不例外,经本人的努力,使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所教班级成绩较好。

  带好青年教师,应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作为一名老教师,不但自己做好教学工作,还要指导青年教师。上学年,我任新教师王志民的指导老师。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王志民老师成长很快,班级和教学成绩优异,被评为学校“教学新秀”。学年,我任新教师刘晓华的指导老师,同时对新教师荣林也同样进行了大量的指导工作。这二位新教师勤奋好学,听课特别多。在学校期中考评时,刘晓华列第二名,荣林应第三名,这二位青年教师十分努力,对学生热情负责,个别谈话、辅导较多。经新、老教师的共同努力,二位成长较快,较早地推出了研究课。

  教研组工作成绩突出。今年初,我结合学校提出的计划和要求提出了3项教研计划:各备课组实行中心发言人的备课制度;听课制度;各备课组向组内出一堂研究课。借此来推动全组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水*的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全组会上讨论后分工实施。我们的中心发言人活动,确实搞起来了,尤其是高三备课组搞得很好,很有成效。每个备课组向全组出一堂研究课活动,要求要实实在在,少搞花架子,重在提高学生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研究,老师们之间相互学*、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我们的研究课和听课活动,在全校是有目共睹的。

  由于我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化学组组风建设良好,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各项工作可以说都是先进的。这也得到了同事们和学校领导的肯定:在期中总结时,王主任就表扬了我组。

  我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我研究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恰逢今年济南市搞十大模式评比,我也申报了。在市里经过初选后,已经在济南一中进行了课堂展示比赛。我上的课《卤族元素》是很精彩的,受到了各方面专家和同行的赞扬。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9

  20xx年高考已落下帷幕,面对学生取得的成绩既有欢喜也带有点滴的遗憾。

  成功之处:

  1、首次担当高三的化学教学,我通过听市、区的高三研讨会、交流会把握好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趋势。更新了教育教学理论,开拓了思路,树立以课本,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高考复*依据,抓住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为主线,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具备了自己认为最好的复*战略战策,以及一定的化学教育理论水~*。

  2、回顾高三复*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分章复*;第二阶段:分块复*;第三阶段:综合训练,冲刺高考。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掌握的零散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做到:总复*全面抓,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3、认真学*和领会了高考《化学考试说明》,明确化学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特别是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其次认真分析了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以明确高考的命题方向和对能力的要求。从而制定总体的复*计划。

  4、从对理科综合试卷题型的分析,可以看出所考的知识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即使是综合题也是双基知识进一步融合而已。所以在高三总复*过程中本着紧扣教材和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和归纳,引导学生对每一部分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将学科知识通过点、线、面连成系统网络。

  5、在复*的最后阶段更要体现出个性化,不同的学生会暴露出不同的问题,这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作一个再认识,而这一个再认识不能只满足于会作了,而是要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这样做,能使学生进一步发掘知识的内涵,少犯甚至不犯类似的错误。

  6、注重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在五月学生容易出现松懈,厌战,怎么也紧张不起来,恨不得明天就考试。对学生的这种情绪,我有意在五月中旬给学生安排了一节错题知识竞赛课。我将学生*时常犯的错例搜集起来,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抢着说出错题的原因,正确的答案,与之联系的知识点。学生争先恐后解答问题,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改正饿了自己的问题,而且也暂时忘记了高考的焦虑。教学中多鼓励学生,给他们一信心。

  我班学生禹忠心我经常鼓励他不要气馁,要有野心,高考理综正确拿到学校第一名,经过努力高考他以三分之差,获得了理综的第二名。而且总分以530夺得了*行班的第一名。

  不足之处:由于初次带高三所以还有很多的不自信,心里也知道一定要抓基础,不做怪题、难题,可有时试卷上有了就有不讲不放心的感觉,结果就有了一节课费劲将一道题,学生还是晕晕乎乎,浪费时间。还好本人醒悟较快,出现一次后马上改正。由于高三的经验不够丰富,对学生答题的巧法,妙法肯定传授不够,有待进一步充实自己。

  感激:带着很多的疑惑,很多的新鲜初次进入高三的我感谢本组葛宁,杨宝英,李振玲高三前辈的支持、帮助,没有你们有不可能这么顺利的完成高三教学。尤其感谢师傅葛纪宁手把手带我走完高三。忘不了你刚上完自己的课又赶来听我的课,并为我指出教学中不到位的地方,让我在高三的教学中越来越有自信。记得二班学生邱凯的话说:您讲的课越来越好了。让我心里甜甜,告诉自己我没有耽误了孩子们,在他们人生的重要时期我帮助了他们。

  展望未来: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做到:多进修,多看书,多听课,多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10

  本学期我校对高二学生进行了选科分班,化学课有十个班为必修,针对我校学生的状况,我们高二化学备课组5位教师根据本学期期初的备课组计划,共同努力,用心开展工作,在狠抓教学常规的基础上,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各方面工作到达了预期的结果,备课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课程安排:

  选修班《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

  必修班《化学选修2》全册、必修1复*。

  2、群众备课: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进行群众备课,一齐讨论教学资料与教学方法及技巧,利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提高整个备课组老师的业务素质和潜力,切实把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落到实处。同时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课堂外的补充练*,固定学生实验时光,抓教学常规,采用以老带新,使全组教师共同进步。

  (1)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感情交流,帮忙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狠抓听课效率和作业质量两个关键点,坚持有效教学。

  (2)利用晚自*做好学生的答疑工作,进行有效盯人。

  (3)针对不一样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策略,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准确性训练和技巧性训练;中等基础的学生紧跟老师,落实好课堂和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利用课余时光群众进行答疑和辅导,在最基本知识的落实上狠下功夫。

  3、组织好相关训练

  (1)对例题、练*、试题,加强针对性的筛选,个性关注重点知识的落实状况;精心布置每日作业,做到精讲精练。

  (2)利用好每周五的化学限时训练时光,对选修班学生进行训练,着重考察学生一周来所学知识的掌握。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同时出好课后的补充练*,要求每小节资料分发一份的课外练*题进行巩固加强。

  (3)组织好单元过关题,月考题的命题工作。认真分析阶段性测试的结果,及时调整复*计划和训练资料,辅导范围和方式。

  4、组织教师开好公开课,听课之后要相互交流意见,到达共同提高的目的。

  (1)本学期共组织过10次备课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2)根据学校要求教师汇报课各2节。

  除了组内用心开展听课与评课活动外,我们组内教师还十分珍惜校外的学*机会,常派组内教师到兄弟学校进行听课活动,学*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全组教师不断进步。

  5、重视本组教师教科研工作

  本学期,我们组老师共同参与了《化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成因及其对策研究》专题研究,撰写论文六篇。李顺友老师撰写论文《深挖隐性规律潜能,强化科学方法训练》获区论文评选一等奖,个人课题《在化学*题教学中强化科学方法训练的探究教学模式研究》获区个人课题一等奖。

  6、在教学过程中,用心开展环境保护教学,使学生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菁华9篇)(扩展2)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菁华9篇)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4、8、12、16班共4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为了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素质,以胜任以后新课程改革路上的教学任务,下面就本人的工作作一个总结:

  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发展化学素养、构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新课程中看重的是学生在该类知识结构的构成过程,个性是高一这个基础年段,广度甚于深度。不能为了高考一味的加深知识的难度,毕竟高一学生不会全部去念化学专业。怎样才能在教与学的统一中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呢?透过对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此刻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针对以上因素,有如下措施:

  1、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

  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潜力不同,应针对学生实际状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为了留更多的复*时间而在*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2、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

  *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透过实验进行。在上课过程中,许多同学从初中升上来时,实验基础很差,有的同学居然连天*也不会用。在初中只是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因此,我们高一备课组在整个学期中,全员到位,保质保量的完成教材中涉及的所有实验。

  3、要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潜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潜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潜力的培养。*时教学与复*,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就应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在教学中要注重潜力的培养,讲题不要面面俱到,而要注重思路的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化学教学。根据准备性原则,任何学*都必须在一定的学*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可以说初中的化学教学是高中的化学教学必需的学*准备,高中化学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延续和提升。

  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有利于学生的后继发展,培养真正既具有丰富知识、又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合格加特长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改革;有利于改变不同学段各自为战的弊端,加强学段联动,实现初高中教学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改革,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由于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目的、目标不同,初、高中两个阶段的化学教学内容,既有所分工,又要互相衔接。正因为如此,对具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不仅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而且对于完善化学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所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衔接成为高中化学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将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是缩小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差距,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必要步骤和手段。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这几年教材变化很大。经过多年的教材改革,初高中教材的严重脱节,已有所改进,但目前初高中教材中还有知识的断裂层和重复面。而教师往往在短时间内很难把握这些变化。总之,由于初高中都全面使用新教材,执行新课程方案,对初高中教师在短时间内认真“备教材”带来难度。

  2.初中阶段的化学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学*感性的、比较浅显的化学基础知识,是对全体初中生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入门”教学。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化学教学,将初中阶段化学的知识加以综合、概括和提高。化学学科既具有阶段性和差异性,又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只有将初高中的化学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才能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系列。

  初中化学内容学生没有一个很好的化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因此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普遍感到高中化学较难学,内容抽象微观,不易理解,经常有学生反映即使把教材的内容全看会了,一到练*时还是不知道该怎样应用;许多高中教师也反映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所需具备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高中化学教学难度大。

  3.随着*几年教育体制的改革,大部分地区将初中、高中分校而设,教学中“备学生”环节初高中严重脱节。加上初中与高中教师之间缺乏交流,这样的一种情况,使得中学阶段的化学教学各自为阵,高中不知道初中教了些什么,反过来说,初中不知道高中需要什么,要求初中作好什么准备。有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感觉。因为许多高中老师不太清楚初中的教材、教学流程及教学方法等,很容易造成教学上脱节的现象。这种不衔接给化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也成为了学生发展的障碍。

  4.同一年级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学*方法、学**惯上各不相同。为了让学生有个共同的学*起点,并能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的要求,帮助他们进行知识整理,温故知新,着重学*方法和思维能力的指导,进行初高中衔接教学十分必要。

  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策略

  1.教材的衔接

  随着多年中学化学教学者的共同努力,随着化学新课标的实施,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情况比以往有较大的改善。

  初高中化学教材中都有的知识面,不能说只是简单的重复,虽然初高中涉及的知识面有很多相同部分,但有些知识的深度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初高中都要求了解金属的腐蚀和防腐,但初中只要求学生了解金属腐蚀需要的条件,如水和空气等,并以此推出防腐的条件即为隔绝空气或水,而高中对金属腐蚀的认识要求是从原电池角度深入的,要求学生清楚纯净的金属并不容易腐蚀,不纯净的金属内由于形成原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因而使腐蚀的速率加快,并要求会书写电极反应式。显然在要求上高了许多。

  当然,有些知识点初高中教材的编写中并没有明显的深度区别。例如原子结构模型史等,高中老师就没有必要累赘复述了,往往是高中教师并不清楚这些内容是初中已经学*过的,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重复教学,造成教学效率降低。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一定要把握好初高中对于知识点具体要求的层次,把握好教学的深度,不能一堂高中化学课与初中的没什么区别,也不能完全脱离学生已有的初中化学知识,拔得太高。高中老师尤其不能把学生的起点想得太高,认为有些知识初中已经学过,高中与初中是重复的,学生应该已经掌握,高中可以一笔带过,甚至不讲,其实不然。一方面由于初中化学知识以

  识记为主,学生为了应付中考,往往只是临时记住而已,不是真正理解,所以,在高中教学中不能忽视初中已学过的知识。

  2、教学策略的衔接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是决定学生由一个学*环境到另一个学*环境适应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初高中教学方法上存在的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

  (1)初中课程改革以后,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方法的具体实施上也有了明显的改进。和初中相比,高中化学教学由于受到内容多、课时紧等的限制,教学方式改革发展不均衡,教师满堂灌、教法陈旧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学生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走进高中相对死板的教学环境,便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课改的深入实施而形成的初高中教育教学(此文来自)上的差异,影响着学生对高中知识的接受。

  (2)相反的是,有部分教师由于受困于现在中考的压力,往往采用的是应试的教育,特别是一部分教师并不是化学专业毕业的,而是物理或生物专业的,对化学知识知之有限,所以教师在讲解较多知识点时常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使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化学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进入高中后,随着教材内容的加深,量的增加,一部分学生就表现为很难及时跟上。

  (3)一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没有听过初中的课,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而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知识难度增加的压力下又加上了教法的不适应,从而从高中一开始就出现了掉队现象。

  (4)迫于中考的压力,往往会出现与课改要求不和谐的现象,也即应试现象。初中由于化学内容少、知识浅,并且各种考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课内内容的考查,所以,许多教师通过给学生圈范围,画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通过大量练*的突击,都可以使学生获取高分。许多学生*时没有好好学,甚至根本不理解教材的内容,到考试前突击一下也能够过关。所以这些学生以为学*化学就这么简单,但是到了高中才发现,学化学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当碰到考试及*时教学、复*的方法大变时,便感到明显的不适应。

  (1)整体把握教学方法

  通常的化学教学方法有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自学法、情境教学法、发现法等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化学教学各阶段教学方法的选择、衔接,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而具体某一堂课,教学方法则是一个开放的、活动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开拓、发展的过程。因此化学教学不可拘泥于某种单一方法,把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作为实现化学教学总目标的一个个梯子,将随着各阶段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化学教学方法类别多种多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优化组合各种教法和学法。化学教学方法受一般方法和教学方法的指导,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方法、手段归根结底是为目的任务服务的,完成不同的目的任务,必定要求不同的方法。比具体的“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化学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方法和教会学生掌握适合自己学*化学的方法。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水*呈半成熟、半幼稚性。他们自主学*能力和意识逐渐加强,因此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教法,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认识,掌握恰当的学*方法。而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均趋于相对成熟与稳定,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得到极大提高,各种思维方式也迅速发展,自我意识高涨,价值观开始确立。因此高中教学应重在学生“学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目的和需要创设独特的学*方法。

  (2)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心理需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的方式方法,坚持循序渐进、直观化的教学原则促进思维的过渡、实现教法的过渡。初中教学的共性特点是直观形象,所以在高一的起始教学中更充分利用实物、图表、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录像、电脑等教学手段,同时加强思维训练,减少学生理解过程中的障碍,并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生活、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及学科素养。如讲授卤代烃时,介绍DDT从获诺贝尔奖,振兴农业,到逐渐被限制取消,介绍氟利昂破坏大气臭氧层;讲授蒸馏装置内放置沸石,起到防暴沸作用时,介绍同学吸取家庭煮牛奶豆浆的经验,增加感性理解;讲授石油化工知识时,介绍加油站97号93号汽油及0号柴油的区别;讲授苯、甲醛时,介绍这些物质对人体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从调查中可知,学生对于一些微观的、抽象的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例如有关原电池的许多知识,如何让学生在没有知识基础的情况下掌握好,一直是高中教师的难点。如果教师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就相对容易接受,例如通过比喻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原电池装置比喻成一辆公交车而把移动的电子比喻成上下公交车的乘客。电子在电极上得到或者失去,就相当于是乘客在公交车的上客门或者下客门进出。如果这辆公交车在使用时,乘客们在同一个门的地方既可以上车又可以下车,那么乘客们在门口拥堵,速率较慢,也就是化学反应速率慢。如果这辆公交车的两个门一个只管进,一个只管出,那么没有

  了拥堵现象,速率就大大加快了。还可以进一步的加强比喻,把公交车内乘客的移动比喻为导线内电子的定向移动,把公交车外比喻为广阔的电解质溶液,乘客们可以自由的选择登上公交车等等。

  (3)安排衔接授课计划。

  熟悉初高中的化学教材,研究课标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找准初高中化学的衔接点,确定新学年开始的授课内容并制订出授课计划,注意把握授课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初中化学知识的复*,作好初高中的衔接,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高中化学知识,并使所学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此外,高中化学中涉及了不少数学、物理和生物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有机化学中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方面的知识等等。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要认真研究化学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衔接关系。这一切,最好自己有一个授课计划,以便备课时能及早关注,不轻易放过关键的'一些衔接点。

  (4)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立足于大纲和教材,了解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实际,采取“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有区别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控制课题的大小、难度、快慢和深度等,组织分层练*,即因材施问、施法(方法)、施练,使每个同学在刚接触高中化学时,就能人人喜欢化学。目标分层可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其学*积极性,使优等生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成为“领头羊”;也可保护相对较弱的同学的积极性,使中等生或“学困生”的学*成绩得到显著提高,获得成功感。“教育的作用不是‘补短’,而应重在‘扬长’。只有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让每一个人都找到努力的方向,体验到成功的教育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真谛。”如上课的问题训练要注意每位学生的有效参与度,一开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离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太远、太难,问题与问题之间的思维梯度不能太陡,要注意避免脱节、跳跃,提问的速度不能太快,要确保学生有充分的讨论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5)控制授课节奏。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初始应控制进度,不能求快而增大学*难度,要注意化学知识的相互关联,高中化学知识要涉及初中的内容,甚至很多地方是初中知识的延拓和提高,往往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旧知识基础上,恰当地进行铺垫,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上,把握最*发展区,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对知识加以区别和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知识含量较大,学生掌握效果不佳的部分内容,教师必要时应进行梳理,作表格化、类化、链式递进的处理等,使内容易懂易掌握。而认识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分析能力的提高在不同阶段都是循序渐进的,所以我们老师在处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维时,可以将思维的目标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让学生的思维水*从形象思维沿着小坡度的台阶向抽象思维慢慢提升。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按照原有认知结构一认知冲突一新的认知结构的基本环节进行教学。[21]根据教学理论,一切新知识的真正获得都是在原有的学*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者原有认知结构所影响的学*是不存在的。例如分散系概念的教学,首先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以上混合液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如果有一种难溶固体放入水中,然而沉淀微粒直径非常小,用肉眼无法观察,那么这种混合液还能叫悬浊液吗?让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探讨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通过微粒直径大小这个本质来区分不同的分散系,并加入胶体的概念。最后用丁达尔现象来检验不同分散系内的微粒直径差别。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3

  教师能否真正把握好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用心、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亦即教师的自我监控。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与修改,教学资料的安排与组织,教学策略的选取与变换,教学活动的检查以及教学信息的反馈与评估等,都需要教师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分析与决定,做出相应的决策,并付之于教学过程中。

  一、多总结、多体会,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此刻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即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用心性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持续有意识的反思,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到达最佳效果。

  1、对教学目标的体会反思

  教师应在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个课时教学前,均应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到达的目标有一个清晰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前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免目标过高或目标过低,使教学效率低下,达不到培养学生潜力的要求。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设定教学目标,第一,要体现目标设计的人本观,即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要体现目标的整体性,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第三,要突出重点目标。课程目标由系统的教学目标来体现,每一章节的目标服务于教学目标,每堂课的目标要突出重点,强调目标的整体性,并不是说每节课是*均使用力量,没有重点目标。

  2、对教学资料的体会反思

  首先是对教学资料的深度反思。例如,在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的教学中,对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状况不应作太多的涉及,但也不可只字不提。

  其次是对教学资料广度的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鼓励各地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师选用教材的余地进一步扩大。对于选定的教材,教师也可根据实际状况,挖掘教材的教育内涵,或对教材顺序作适当的调整。

  3、对教学方法的体会反思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了没有适合所有教学对象,教学资料的方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自己的教学水*、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对盐类的水解教学时,把教学方法改为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实验探究为形式,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和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用心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

  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二、加强交流沟通,不断尝试改善

  尝试改善是在反思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善、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此刻老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使课堂教学到达最佳效果。

  1、教学理念的反思改善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潜力的培养。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惯,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的潜力。

  2、教学过程的反思改善

  教学过程的反思改善,其实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反思主要是应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改善教法,优化教法。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到达高效和高质。课后可从新知导语、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加以改善,课后反思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

  3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

  教学中的细心体会,善于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只有悉心沟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准确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案。师生间沟通能够是言语的,也能够是非言语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言语与体态语言是沟通师生双方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

  三、认真研究,勤于调整反思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还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的实际效果。能够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善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善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构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例如,在学*“铁及其化合物”一节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缺乏知识迁移的潜力,对铁在不同强弱氧化剂作用下的氧化产物,能较好掌握,但一碰到铁与稀硝酸、锌与氯化铁溶液等反应,涉及到因量的关系而引起产物不同现象,往往思考问题就不周全了。意识到这个问题,再进行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铁的变价特点,掌握Fe0价、+2价、+3价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0价Fe的还原性,+3价Fe的氧化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等。由此引导学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规律,这样就能够强化学生的认识。

  实践证明,“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惯和潜力。此外,教师反思潜力结构中的自我监控潜力与教学监控潜力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以教学监控潜力的培养为切入口,能够进而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潜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潜力不断得以提高,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能够应付自如。

  化学教学中要求我们反思的层面是很多的,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改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4

  一、实际教学中的困惑

  1、教材的问题:

  ①教材内容多而杂、教学要求浅而泛、知识主线散而空。而各类评价性考试内容实而精、试题难而全;

  ②教材文字不多,有限的化学知识还零碎地淹没在花花绿绿的画面、表格、实验步骤和大量的生活实例中,学生预*和复*的积极性不高;

  ③课本*题少而窄。

  2、教学目标的问题:

  ①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制约着这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

  ②教学中要实现四种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探究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信息获取与加工的能力、自主学*的能力。有限的课时有限的内容有限的机会达成这些能力的培养确实有限。

  3、教学时间的问题:学生课外时间的利用极其有限。*题课没法上,综合训练难上加难。

  4、学生的问题:优生吃不饱,困难生还吃不了。有一部分学生学*的积极性不高。

  5、评价的问题:化学成绩的评价只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考核上,考核试题难而全。过程性评价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6、成绩状况的问题:考试*均分不高,两极分化严重。

  二、新课标理念下应有的教学思考与要求

  1、全面理解三维课程目标,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在实施中要注意全面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要求以及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三维”目标是从课程功能层面提出的,是整个课程实施后所要达到的目标,不能将其简单地分解到每节课。

  三维的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结果。要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在过程与方法中寻求突破,精心设计展现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学*方式的转变。因此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科学合理地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2、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

  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重视其基础性;从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因此,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完全可以也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高一些的要求,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预留空间,但这种对教材内容的弹性增补,前提是首先要“保底”,而且增补不能搞“一步到位”,不能增加学生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螺旋上升的,不是在知识首次出现时就要求学生一下子全部达到的。对于教学难度的把握,还可具体参考下列建议:

  ①比较现行的人教版、山东科技版和江苏版高中新课标教材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②对于人教版教材中的资料卡片、科学视野和科学史话三个栏目的内容,是教学上很好的素材,但可以不作为学分认定内容;

  ③市教研室化学科组织编写必修模块各章节的教学要求说明,可以作为教学的参考。

  3、深入研究教材中知识呈现主线,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教材采用了专题式的模块结构,一定程度影响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了避免这类内容学*中常见的“一听就会,一用就乱”,一定应该有化学基本理论作为主线贯穿进行学*。本章的教材按照新课标要求,隐去了过去熟悉的线索,将大量的信息同时出现在学生面前,若教师的指导稍不得法,就很容易感到知识凌乱,把握不住规律,从而走入“背化学”的死胡同。要求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编排主线,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地重组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突出“分类”这个主线,使基础知识清晰。

  在新课程中,教材仅是学*的一个范例和文本,教师要突破多年来“紧靠课本”“忠实教材”的观念,教学中如何选取知识,知识如何呈现,都要靠教师进行二次创作,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需要,重新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处理教材。

  4、以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优化学生的学*方式

  转变学生过于依靠接受式学*的学*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目的。在实施中,首先要对科学探究或探究式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在现代教育文献中“科学探究”、“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都是指学生在学*过程中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来主动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学*方式。这种学*方式在学*内容上,不但包括事实、理论等陈述性知识,还包括科学过程和方法等程序性知识;在教学策略上,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实验、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搜集与处理信息,对猜想与假设进行论证,最后通过表达与交流活动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生学*方式,但是,科学探究并不是学生学*的唯一方式。接受学*、探究学*等都是人类常用的学*方式。并没有绝对的优与劣,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优化学生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各种学*方式(包括接受式)来积极、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

  科学学*强调亲身体验、在“做中学”,但由于时间和学生知识基础的限制,只有选择那些最有探究价值而且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探究的内容进行探究,这些内容应该是本模块的主干知识。探究活动应该围绕主要教学目标展开。学生探究思考的时间要充分,交流展示的范围要广。

  5、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多种功能

  化学实验既是课程目标,又是学生学*化学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学会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创设生动的学*情景,达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获得知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目的。

  实验教学中的启迪思维功能很容易被其获知功能掩盖,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实验教学中的思维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若对实验的启思功能开发不够,只着重其在获取知识方面的价值,就会陷入重“做”轻“思”的误区。

  通过实验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依循科学的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或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惯,培育出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三、个人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第1节《元素周期表》教学主线及流程:

  第一课时:

  ⑴、浏览课本尾页的元素周期表→寻找硅元素的位置→请说出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引出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学*→*面中点的位置的确定→学*周期、短周期、族、主族等→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正确表达与书写。

  ⑵、画出硅原子结构示意图→激发学生在硅原子结构与硅元素位置之间寻找数值上的关联→用钠原子结构与钠元素位置的数值关系进行验证→得出“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⑶、利用课本第5页、第7页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原子半径→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提炼、归纳“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第二课时:

  ⑴、回忆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规律→用钾、钠的实验验证元素金属性的相似性与递变性→用第8页的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资料验证元素非金属性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小结金属的金属性(还原性)强弱比较的实验方案设计→总结并板书“元素的金属性(还原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越容易;元素的金属性(还原性)越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⑵、借助第7、8页的碱金属单质和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比较、归纳、概括同一主族元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规律。

  ⑶、由学生中的双胞胎→引出并理解同位素→简介核素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⑷、抑扬顿挫地示范背诵1-20号元素→说明记忆的作用,指导背诵的方法→布置书面作业和背熟1-20号元素的顺序。

  个人的教学认识:上述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落实了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学*、得出了“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归纳了“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等。“过程与方法”体现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原子结构与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规律等知识的产生与形成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的奥妙中、获取知识的愉悦和成功感中。

  2、第2节《元素周期律》教学主线及流程:

  第一课时:

  ⑴、开展组与组之间、学生个人之间背诵1-20号元素的比赛→落实1-20号元素的记忆→回忆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规律→提出同一周期元素是否也存在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规律?→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原子半径→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引出问题与冲突→指导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比较的方法→结合对硫和氯气的知识→归纳“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⑵、作业完成第18页的第2、4、5、6题。

  第二课时:

  ⑴、背诵1-20号元素→回忆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规律→以解答实验*题的方式解决第14页的实验1→验证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规律→指导学生阅读第15页的表格信息→补充sih4、ph3、h2s、hcl的稳定性比较→巩固同一周期元素的相似性与递变性规律→归纳并板书“元素的非金属性(氧化性)越强,其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氧化性)越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⑵、作业完成第13页关于元素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填写。

  第三课时:

  ⑴、背诵1-20号元素→分别回顾同一主族及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规律。

  ⑵、观察、填写第14页的两表格→体会元素性质的周期性规律→归纳概括元素周期律。

  ⑶、由学生阅读第16页的《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交流阅读中的收获→深刻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第四课时:课堂用最多30分钟完成《元素周期律的达标演练》,评分,有选择性地讲评。

  个人的教学认识:在教学中对如何选取知识,选择哪些知识,知识如何呈现,都进行了二次创作,充分考虑了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需要,重新整合了教学资源,灵活处理了教材。在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时也重视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课程目标的体现。

  2、第3节《化学键》教学主线及流程:

  第一课时:

  ⑴、利用健身的哑铃,解释了“键”及其作用。

  ⑵铺垫性讨论一:商户甲需要卖“电子”,客户乙需要买“电子”。甲乙接触后,结果如何?铺垫性讨论二:两位同学都需要2万元的笔记本电脑,两位同学单独都买不起。他们怎样愉快合作才能共同达到目的?达到目的后他们会分开吗?

  ⑶、从氯气的化学性质→钠在氯气中燃烧的事实→投影钠氯两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两原子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组成离子化合物的元素种类及判断。

  ⑷、介绍电子及其书写→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用氯化镁巩固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第二课时:

  ⑴、分析非金属原子得失电子的特点→联系两位同学aa制共同购买2万元的笔记本电脑→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都达到稳定结构。

  ⑵、从氯气的化学性质→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事实投影氢氯两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形成共用电子对构成分子→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由分子子构成→组成共价化合物的元素种类及判断。

  ⑶、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用水巩固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极性共价键。

  ⑷、用氮气展示用电子式表示非金属单质的形成过程→非极性共价键。

  ⑸、思考与交流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区别→归纳化学键→化学键的形成方式。

  ⑹、利用甲烷与氯气的反应用动画模拟其化学反应过程→认识化学反应过程的本质。

  个人的教学认识:借助学生熟悉的现象和事例,应用拟人化的讲解,采用多媒体制作的动画化抽象为直观,努力做到教学形象化。根据学生的抽象思维弱于形象思维这一特点以及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再从抽象思维到实践这一认识规律把本来是很抽象的教材变为生动形象的教材,以揭示宏观现象与微观粒子运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想象表象,从而加强学生自觉地理解和提高学*的积极性.教学中考虑化学键理论的逻辑性思想性很强,因而重视严密的逻辑推论和正确的思想方法。使基础理论的讲解富有论证性,全面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总之,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的努力:

  1、重视对教学内容的重组和二次开发,使教学主线清晰,知识逻辑合理,教学内容在落实知识与技能上充实。

  2、重视对知识产生、形成以及延伸的过程铺垫、设计及有效教学,在过程与方法中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3、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与求知欲望,在探究与求知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或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体验学*的成功与快乐。

  4、重视建设民主、*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课堂,重视课堂上的交流、讨论、辩论,重视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努力让学生体会学*化学的快乐,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5、用每节的“达标演练”确保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用每月的月考强化巩固知识与技能,进行月度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评定。

  6、改善自身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强化教学的责任心,改善自身的学*能力和心态提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加强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内化。

  7、不断加强有关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学*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管理的水*。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5

  化学教学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构成用心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取课程模块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资料、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带给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带给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以较大的选取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计划,自主选取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潜力发展水*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取学*课程模块和安排学*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探究学*和合作学*,帮忙学生构成终身学*的意识和潜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资料特点,思考学生的学*状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忙学生构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资料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透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忙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理解学生新的合理化的推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潜力,养成创新*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能够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4、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潜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忙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搞笑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务必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潜力,更好帮忙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能够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潜力。

  5、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忙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情景,引导学生透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又如,“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资料,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6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兴趣,使学生享受学*的乐趣,是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利用心理距离进行教学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当一个人对某事物高度注意时,便产生了对其他事物“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食不甘味”,这就是心理距离的作用。若能用好心理距离进行教学,定能事半功倍。

  1、乐观的心理。无论你的家庭还是你个人发生了怎样不幸及变故。你都要对学生充满热情和信心,这就是走向成功的开始。

  2、期望的心理。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亲切和信赖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出更大的努力。同样的道理,如果教师只看到某些学生的不足,而看不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学生就容易产生自卑,造成恶性循环。本学期对6班、12班学生经常给予鼓励,学生进步幅度大,所以更应对本班学生产生更大期望,以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友善的心理。师生之间若能象朋友一样坦诚相见,就有利于了解学生所思、所学、所难,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所以下学期要拿出更大的精力与学生交流。

  4、纯洁的心理。讲课时,一视同仁,没有好生、差生之分,给每一个学生*等发言,进步的机会。

  5、暗示的心理。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暗示自己:“我要带着我的学生们畅游知识的海洋,我会发现更多的弄潮儿!”,你会收到自己意想不到的效果。暗示能产生积极作用,也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若暗示某个学生“孺子不可教也”,后果可能是不堪设想的。每一名学生都有追求成功的权利,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能成功!

  6、扬长的心理。成才者是扬长避短而走向成功的。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尤其是学*暂时有困难学生之长,引导他们以己之长克己之短,说不定还真能弄出几个“”、“怪才”来。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阵地

  当前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标志之一就是教学改革发展到学法改革上,学法改革的核心是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每一节的教学学生都感觉索然无味的话,那么上课不就成了煎熬了吗?所以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是提高学*兴趣的根本途径。具体做法:

  1.对于新授课,力争让学生自主突破重难点。

  每一节课,教师都应抓准重难点,并围绕重难点设计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讨论或实验。如:《钠》一节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的收集及成分检验。《氯气》一节中,真正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成分是什么?《卤族元素》一节中,溴、碘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大小的不同及颜色的差异。等等…….

  2.对于*题课,力争让全体学生都有收获。

  *题讲授及处理时,设计上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基础点教师板演,给学生留出消化吸收的时间及空间。有意加强举一反三,一题多问的训练,让学生体会出:“不做题不行,要动笔做;光做题也不行,要动脑总结。”鼓励学生自编题。

  3.对于复*课,力争让学生学会自我反馈,自我修补

  鼓励学生学会查漏补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到见解,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学*,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自豪。

  三、要使学生既有兴趣,又有成就感。

  成就感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1.在每节课的导入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的问题或者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2.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3.学生通过学*,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

  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参与整个学*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兴趣,成功的喜乐。使学生情绪倍增,效果良好。

  4.将课堂教学延伸。如果说学*只是为了拿高分的话,那学*就会毫无生机可言。如果说学*是一种征服的欲望,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那每一个人都能出色的完成挑战!*时教学中要多设计、挖掘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本学期让学生①就能源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12班学生积极踊跃,见解独特。②制作了有关氯气的A4小报,6班学生构思精巧,内容丰富。③开展了化学联欢会,11班高猛、刘瑞健、王义春表演的铁树开花获一等奖;6班赵立斌、周楠等同学自制的烟花获全体一致好评;12班莫济美、贾子悠在制作“火灭画现”这一节目过程中,表现出的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令人钦佩。

  总之,只有视教学为事业、视教育为艺术、视学生为天才的教师,才能把爱的雨露洒向每一名学生的心田,滋润着他们健康、茁壮、快乐地成长!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化学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的愉快。愿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能享受到教与学带给我们的快乐!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7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有多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中学化学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反思做得不好。坚持教学反思,总结每节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反思一般分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主要指教师的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现行的新教材吸取和积累了多年来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做了多方面、深层次的科学调整。新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服务于学生有个性、可持续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基于这一原则,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该以实践为背景,以教材为主要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互动参与,找问题、答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效果的过程。现将本人的想法说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盐酸和稀盐酸,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毫升,而盛稀盐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毫升,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对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预*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教师选编试题要控制难度,提高练*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现将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效果,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8

  一学期即将结束,对教学中的感想进行反思,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回忆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有如下几点反思体会: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情况

  新教材与旧教材从内容、版面、插图等相比,均有较大的改变。旧教材注重知识的架构与系统性,但课后*题与高考严重脱节,所以另配省编练*册,做辅助教材使用。新教材在保持旧教材知识的架构上,突出当前科技的发展情况介绍,突出探究式教学过程,突出利用插图使学生形象的接受知识的目的等,尤其是课后*题的编排注重了梯度,基础题、中难题、稍难题及难题,做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做到了与高考内容的接轨。应该说是一本不错的教材。如果教学中完全贯彻新教材的意图,可以推测学生在学完这本教材后,学*能力会有较大程度提高。但教学过程中并不理想,因为课时不足,在完成教材的同时,又要完成省编练*(如不完成,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考试成绩),加上高二年的会考复*决定了新课必须提前完成,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只能注重完成教学进度而忽略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只可惜一本好的教材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看来在现行一切为了高考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是一句空话。

  二、对学生的了解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骄傲、娇气并存,以自我为中心,虽然聪明、活泼,但生活上攀比严重,敢花钱,擦黑板也怕把衣服弄脏(不绝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怕学*,对学*无兴趣,迟到、旷课时有发生,和部分学生闲谈,发现他们对人生的理解是只要赚到钱,人生就成功。至于如何赚钱、钱的作用、如何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等一概不知、不想,更谈不上如何做好建设祖国的合格接班人。每想到此,真感到是教育、教学的悲哀,真为我们国家捏把汗,怕我们的祖国后继无人。

  三、对教与学的两点看法

  一套好的教材发挥不了好的作用,原因有以下两点:

  1、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在注重提高升学率的同时,淡化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淡化了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即使有做这方面的工作,也是拘泥与形式,不能触及学生的灵魂,短期的效应是学生学*目的不明确,没有学*动力,不能主动学*,不能刻苦学*,而长期的结果将是未来的青年自私、冷漠、贪婪、对社会没有责任感。所以我们应该让教育教学回归理性,明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真正为我们改革开放事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针对我们的学生*几年学*基础较薄弱,学*能力下降的情况,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不要总把升学率做为学校工作的首要目标,否则拔苗助长适得其反。而应该老老实实抓好学生的双基,严格按教学大纲教学,不要把学生作为学*机器,而应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惯和方法,这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也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9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4、8、12、16班共4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为了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素质,以胜任以后新课程改革路上的教学任务,下面就本人的工作作一个总结:

  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发展化学素养、构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新课程中看重的是学生在该类知识结构的构成过程,个性是高一这个基础年段,广度甚于深度。不能为了高考一味的加深知识的难度,毕竟高一学生不会全部去念化学专业。怎样才能在教与学的统一中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呢?透过对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此刻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针对以上因素,有如下措施:

  1、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

  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潜力不同,应针对学生实际状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为了留更多的复*时间而在*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2、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

  *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透过实验进行。在上课过程中,许多同学从初中升上来时,实验基础很差,有的同学居然连天*也不会用。在初中只是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因此,我们高一备课组在整个学期中,全员到位,保质保量的完成教材中涉及的所有实验。

  3、要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潜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潜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潜力的培养。*时教学与复*,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就应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在教学中要注重潜力的培养,讲题不要面面俱到,而要注重思路的分析。

  4、多联系生活的实际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菁华9篇)(扩展3)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菁华10篇)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1

  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合作学*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本学期理科班周课时为5节,主要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向高考辐射。

  2、教材分析: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是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及限度等问题。从理论的高度认识酸、碱和盐的本质及其在溶液中的反应。对于大家已经熟悉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将以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定量关系为主。以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为基础的电化学过程和装置,如电池、电冶金和金属腐蚀等,是富有时代气息和应用广泛的领域。作为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每个实例,都是那样的有趣和富有启发性。

  3、学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惯和一定的学*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必修1、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工作目标

  1、 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化学教研组计划要求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和学*高考考试说明,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加强常规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以及为高三培养化学尖子作好培优工作。

  2、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树立质量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具体工作措施

  1、 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部分章节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再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此项工作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 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学生配套教辅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精选每章的测验题,与备课组共同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保证演示实验绝大部分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实践。

  3、做好综合实践,践行分层教学

  (1)培养特长生学*、探究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2)利用晚自*做好缺差辅导,确保每一个学生学*不掉队。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1)学*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每周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2)定时与备课组内的老师进行交流,解决有关问题。与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

  (3)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的兴趣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学会学*的方法。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

  总之,只有我们坚定信心,师生共同努力,相信在本学期我们一定能圆满完成高二年级的化学教学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为高三化学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2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年匆匆而过。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一年来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积极主动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贴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学生对一门科的兴趣来源于对老师的兴趣和对学科内容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和内在的修养,让学生觉得可亲可敬。在言行上觉得你诙谐幽默风趣想和你亲*;在学术上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值得尊敬;在学*和生活上对学生关心像益友更像父母。其次要及时尽量展示学科的魅力,通过设置合理的情景色彩让学生领悟体会化学与文学,化学与艺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等等的密切关系,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调动学*化学的积极性。

  二、慎终追远重基础

  俗话说: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认真分析学生课堂课后反馈中的问题,与他们是否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很大的关系。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和频率,避免了至少减少了学生消化不良的情况,减少差生面,使学生始终保持学*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因为在教学中狠抓基础知识,就是抓化学课本知识,力求每章节每单元过关。由于学生的学*能力不同,学*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接受消化能力差异明显。因此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尽量降低落后面。

  三、能力提高重过程

  俗话说: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做过。说的就是过程的重要性。例如化学用语是中学化学学*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化学用语的技能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按一条线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化学方程式等等,进行分析、理解、对比来突破难点。再如氧化还原的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讨论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得出升失氧还—降得还氧的口诀,而不能直接告诉口诀。对于勒沙特列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更是个难点,要反复的让学生体会*衡移动的精髓,在化学*衡中体会,在电离*衡中体会,在水解*衡中体会,经过多次不失时机的反复感受,化学思维方式逐渐渗透入每个学生的意识中,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在教学中不能轻过程,重结论,机械的应用,死记硬背结论,轻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解题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学*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四、化学真知重实验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离开了实验就谈不上学*化学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抓住化学这门课的特征,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形成化学理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事实上,不管学生化学成绩好不好都对化学实验很有兴趣。利用这个优势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课上要勤动手多思考,善合作多严谨。通过海带提碘的实验过程,体会生活与化学的关系,增强化学学科的人文性。通过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体会设计的技巧严谨,增强化学实验的科学素养。多提供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五、考好成绩重复*

  孔子曰:学而时*之,不亦乐乎。做好期期末复*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的练*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辅导和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统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3

  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化学(3至7班共5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兼106班付班主任,兼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化学科组长。现在就高一化学备课组和科组建设中,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

  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由詹海东和杨健敏老师、孔毅英老师组成。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第一学期完成前四章内容的教学,中段考到第二章。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的兴趣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学会学*的方法。本学期分别安排了詹海东老师的名师示范公开课、中段考复*公开课,杨健敏老师的新教师上岗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

  高一化学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高一化学备课组,会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五、以老带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杨健敏老师是刚毕业的老师,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帮带”对象。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多听老教师的课,多虚心请教老教师。杨健敏老师在一学期中听课共计有53节以上,既有高一的,也有高二和高三的老师的课。杨健敏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成长,迅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组由詹海东老师负责,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具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能力。每周五第8节为上为上课时间,内容包括化学兴趣指引及学法指导、离子反应专项练*、氧化还原反应专项练*、实验专项练*、基本计算专项练*、阿氏定律及其应用专项练*等。杨健敏和陈银珠老师负责高一化学的兴趣组活动,每周三第8节为活动时间,主要进行了:变色温度计、晴雨花、制叶脉书签、化学仪器介绍、暖袋和冰袋的制备等,内容丰富,很受学生欢迎。

  化学科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我们科组的教师,在化学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改、教学科研、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力量、中青年教师锻炼与培养、优秀生培训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南海一中首届《科技周》活动中,化学科组全体老师和高二化学班的学生们通力合作,创作了很多有很高水准的节目,表演的效果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很好地配合学校,完成了《省实验室工作会议现场交流会》的开展。

  关镜青老师的论文,在《中学化学》中发表;叶月丽等四位老师的论文,参加了南海区优秀论文的评选。卢成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获一等奖。

  在高考复*指导中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向中低档题目要升学率,由胡燕华老师负责编定的《单元基础知识训练题》,对中低层次的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4

  一、问题的提出

  1.教材方面

  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化学与生活》是本学期大部分高二年级文科方向学生的选修内容。虽然内容难度降低,但知识的应用性明显增强,设计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多而杂,不像以前的教材具有明确的系统性。例如:选修5的《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包括“合理选择饮食”与“正确使用药物”两部分内容,其中又细化了“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食物的酸碱性”、“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人工合成药物”、“天然药物”。知识应用性的提高使得学生在学*时学*兴趣有所增加,但知识理论系统性的降低却使得学生很难将知识联系起来理解与记忆,知识显得很“散”。

  2.学生方面

  选修5是建议高二文科方向的学生学*的化学课程,鉴于大部分文科生的化学基础不是很好,该选修因为难度不大,可以不增加文科学生的理科学*负担。但同时也出现问题:文科生因为该内容的简单而对化学学*的态度不够认真,以为化学学科的知识只是了解层次,无需太多的思考与理解,所以在*时的学*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很低,这便造成知识的遗漏情况非常严重。

  3.教学困难

  知识的应用性增强对于学生学*兴趣的提高固然帮助很大,同时也让老师对新课程化学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认识,化学知识应该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以前那种只学理论、不谈应用的教学*惯应该改变了。可是,知识的应用造成的知识点的“散”非常不便于知识的记忆,以致于复*的教学策略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可以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明确概念间的联系。本来复*课就比较枯燥,加上缺乏系统性,就更难复*了。这样,对于文科班的教学就造成一种情况:*时轻轻松松,复*时困难重重。

  二、简单教学设计

  在《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的复*课中,我进行了一个新的尝试,希望能在打破复*课沉闷气氛的同时,帮助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记忆与理解。简单教学过程是:学生分小组分内容进行讨论共同出题,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进行回答,也就是“自问自答”式的复*方式。具体步骤设计如下:

  1.根据座位划分为五个小组,并分配出题范围与出题数目:(时间10分钟)

  P31 《合理选择饮食》

  (1)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4题

  (2)食物的酸碱性。5题

  (3)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4题

  P38 《正确使用药物》

  (4)人工合成药物。5题

  (5)天然药物。3题

  题型:填空或简答。

  要求:紧扣重要知识点,写清组号和答案。

  该环节意图是让学生完成题目选择,因为分小组分内容,这样题目就不会重复,知识点也很难遗漏,并且小组讨论的同时就是小组成员对该范围知识进行复*与理解的过程。

  2.每组抽题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可以继续抽题,最多回答3道题。记录完成优秀的学生的名单,表现列入*时成绩。

  该环节意图是让学生自己完成题目的同时,对本章知识进行复*,包括自己的思考与回答,或是对别人回答问题的思考与补充,这些都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实录

  上该复*课时,我拿了一个纸盒走进班级,学生们都很好奇,我说:“今天我们就用这个纸盒来进行第二章知识的复*。”学生们纷纷议论,更加好奇。于是我按自己事先的计划,先和学生一起复*本章内容的主要重要知识,并一边根据大家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

  (1)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2)食物的酸碱性

  (3)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4)人工合成药物

  (5)天然药物

  然后划分小组,分配内容,安排活动,提出要求,也规定了时间。

  学生开始讨论如何出题,气氛非常热烈,有分歧,有讨论,有争论,有附和。整整十分钟时间,学生们在认真翻书查看内容的同时不断在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然后认真地把题目和答案用小纸条写下来,然后折起,放到我带来的纸盒里。

  等到所有小组的题目都已经放入纸盒中,便让学生从其中抽取题目,我读题目,他进行回答。这时我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答题的固然紧张,希望回答正确,而出题的也很用心地在听,并且判断。在一道道题目解答的过程中,有错误、有遗憾,也有感叹和赞扬,全班同学拿出了非比寻常的热情投入其中,复*变得主动而积极。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适当的评论和分析,并且针对重难点再给予强调。很快下课的铃声便响起,学生都意犹未尽,于是相约晚自*继续复*。

  四、教学反思

  1.多余的担心

  这是我五年教学以来气氛最活跃的一节复*课,起初,我担心学生是因为“好玩”,所以才动了起来,那样就会记得快也忘得快,而并不是真正能进入课堂进行有效地复*,反而浪费了一节宝贵的复*课时间。但是,考试结果表明,学生并没有因为这一节活泼的复*课而耽误成绩,相反,成绩还取得了进步。这表明我们不应该因为惧怕失败而拒绝进行尝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惧怕尝试会失去很多机会。

  2.复*的策略

  复*课的教学策略究竟应该怎样安排?上完这节课,我想了很久,一直以来,我都固执地认为,考前进行知识的系统整理是非常必要的,直到新教材让我无法从“系统”入手,这才逼得我不得不想别的办法。复*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温*,了解重难点,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是,面对越来越零散的化学知识和学生越来越被动的学*心态,怎样才能达到真正有效的复*,成为越来越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经过本节课的尝试,我对复*课的教学观点有了一些转变,那就是注重课堂效果。此节课采用的“自问自答”的教学方式在最初我并不是很想在课堂应用,毕竟这种方法在我看来似乎更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而不是应该具有一定自主学*能力的高中生,但是,如果针对课堂气氛和效率而言,这种方法是合适的。虽然与传统意义上的复*有些相违背,但是事实证明学生在自由的活动和轻松的气氛中很好地完成了一章的复*。所以我想也许最要改变的是我们老师的观点,究竟有效的复*是什么,应该是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

  3.仍要继续的尝试

  本节课是我对复*课教学的一种尝试,当然,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比如:(1)怎样压缩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尽可能增大一节课里的知识容量?

  (2)怎样在“自问自答”的复*方式中渗透自主复*的学*方法?

  (3)怎样帮助学生在“散”的知识点中找关系,学会建构知识网络?

  (4)怎样培养文科学生对化学学*的真正兴趣,主动而积极地学*?

  我相信,只要是本着从学生角度出发,认真思考,仔细备课,无论今后的尝试是成是败,都会给我的化学教学留下宝贵的财富。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5

  一、教师应更新自我的教育观念

  科技的竞争,课堂教学日益呈现出知识至上。因此我们务必实行由“知识”型课堂教育传播到“生命”型课堂教育传播的转型,即实现由传播知识的传统理念到塑造人的生命价值的现代理念的转向。传播教育好处的文化阵地——课堂也就应改变教学理念,即从传播知识的传统理念转向塑造人的生命价值的现代理念,实现人的精神交往。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其最终目的是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也就是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怎样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从解题的“熟练技工”转变为具有创新潜力的未来人才,这是每一位高中教师都务必应对、务必思考、务必解决的问题。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由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反应组成。这些知识在高考中的必然考查,使得教师十分注意它们的相关应用,花大力气,大容量地训练。使所有的学生都按照教师教给他们的解题模式和步骤进行训练,成为了一批很会考试的学生。他们对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都能倒背如流,但是对于这些结论的产生过程,又有几个学生能说明白呢?我们的学生忘掉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之后,还能剩下什么呢?这种只重结论的教学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留给学生。因此,教师就应把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做法反映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去感

  觉、体验科学的结论都有其科学的产生过程,即“问题──假设──求证──结论”的探究路径。注重对结论的产生过程的教学,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起到用心的作用。

  例如在制取氢氧化亚铁过程中,试管中出现灰绿色的现象,在这一段过程中学生质疑:灰绿色物质到底是什么?就应说,这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但是,学生发现了问题,不是照搬书本知识只了解白色、红褐色是什么物质,并且将问题提出,这种忠于实验现象、大胆质疑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强调学生的发展,首先就就应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表达出自我的见解、自我的观念入手,培养学生忠于科学、严谨求实的学*态度!

  二、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在化学科学构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检验化学知识正确与否的主要标准,也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和检验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利用化学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兴趣是创新学*的第一动机,是创造力的原动力与维持力,是创新的正催化剂。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本身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愿望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与自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优势,联系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最新技术,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情境,唤起学生为之奋斗的强烈欲望,是行之有效的。

  以实验为基础展开化学教学已成为化学教学工作者的共识。但在多年教学中,实验教学中已存在许多问题。如在传统应试教育下,个别学校对化学实验教学重视度不够,甚至用“讲实验”代替“做实验”,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实验知识薄弱,实验技能不扎实,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潜力和分析潜力。从而也大大的削减了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化学教学的创新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做实验。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我独立完成化学实验,这样,在强烈的好奇心、新奇的实验现象、成功的实验结果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能激发学生动手操作潜力,培养他们的观察潜力和分析潜力,有助于他们探索和揭秘实验现象的本质,让他们在实验中找到学化学的乐趣。例如在学焰色反应时,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炒菜时不慎将食盐溅在火焰上呈现黄色的事实,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急于想知识原因的条件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做完钠、钾离子的焰色反应试验之后,又补充做了锂、钙、钡铜离子的焰色反应试验,用色彩鲜艳,明亮绚丽的焰色,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之后又利用教科书中的彩图给同学们展示美丽的焰色,尤其是五彩缤纷的节日焰火更可使学生享受到透过学*化学获得的美感。

  总之,在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务必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新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高中化学教师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能的所在,真正做到提高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6

  在忙碌中一年过去了,这一年中,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运用学案式教学

  在本学年,范文写作我认真学*“学案式”教学理论,并在教学中运用。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练*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是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每节课后认真写出教学反思,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二.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发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考虑,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实质和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实质,学*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努力做好复*结工作

  九年级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协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提要;练*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和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方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针对*几年来化学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在*时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

  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培养。

  四、缺乏和努力方向。

  ⑴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不能和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果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上的原因,汇报专题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推荐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尾都充溢信心和信任,对学生要既要鼓励也要鞭笞。

  ⑵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

  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时间而在*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⑶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化学的兴趣。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7

  一转眼,一个学期又过去了。

  这个学期,文科班进行了基础会考。为了让同学们在会考中取得好成绩,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化学必修1、必修2、选修1的复*。以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参考课本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填写,通过简单的`练*得到巩固。结合学业基础测评指导书练*提升。

  2、综合训练。参考考试标准编写了四套综合测试题,再结合学业基础测评指导书上的五套综合练*题,让学生得到综合训练。

  3、历年会考真题训练及解题技巧总结。将08年~13年的海南省基础会考化学试题发给学生练*,让学生熟悉会考题型和考察重点热点。找到历年会考题有共同特点,总结解题技巧,让学生树立信心。

  4、会考模拟。考前最后四周,每周进行一次会考模拟训练。让学生找到会考的严肃感觉,对每个同学的知识点缺漏处进行弥补。

  通过这一系列过程,学生每次考试都有所提高,最后在高中基础会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理科班同学这学期进行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学*,开学强调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对每个同学都是新的开始,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通过一学期的学*,成绩分布与上学期末有所变化,很多上学期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把握好了这一次新的开始,这学期得到了超越,这说明付出是可以有收获的。

  这学期后半段由于会考使课程安排做了变化调整,而且学生重心放到会考科目,所以会考完之后对之前所学知识有所遗忘。我在会考期间讲解较慢,增加课堂训练,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点。会考后,安排前几章的综合训练题,让学生把之前的内容捡起来。实践证明,对于努力学*的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顺利的进行下面的学*内容和期末复*。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了放弃的感觉,我觉得很多学生对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很薄弱,我觉得一个人的意志力不只是在学*上,在现在和未来的任何事情上都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我有尽力进行引导。

  最后,这学期体会到之前在课堂练*上做得不够好,知识点的总结点透也做得不够好,今后要多下功夫。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8

  积极学*:党的方针政策,学*学校下发的文件和学*资料,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如升旗仪式和各种会议。主动进行各方面的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教育教学工作不辞辛苦,努力工作。注重师德修养,团结同志,积极协调各有关人员之间的关系。使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青年教师工作、教育科研工作、化学组的组务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这一学年,是丰收的一年。

  教学业绩明显。教学中,认真备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每次上课前都要把教案再看一看。教案,全为电子版的。每次上完课后,还能及时将上课心得和新发现记录下来,及时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化学的题目是比较多变的,要学生做的,我们都能经过筛选,经过自己做了以后才给学生讲题。本年度作业安排的较灵活,有:作业本、《基础训练》、化学总结本、试卷1套、化学报、实验报告册等。这些作业我们都能全批全改,尽管本年级学生要“3+x”大综合了,但是我们也不太放心,况且还要重点本科人数呢。但我们的作业负担并不重,因为采用了分散加集中在课堂处理的灵活方式。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导,也是勤恳工作的表现之一。我在班里经常找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课下多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之间留一会儿,让他们问问题,有时也请他们到办公室里来进行个别指导和解惑。

  本人是高级教师,是化学中心组成员,是市化学教学会理事,是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历年来,在评教评学中都获得了很高、很突出的好评,所教班级学生的化学素质较高,成绩突出。今年也不例外,经本人的努力,使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所教班级成绩较好。

  带好青年教师,应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作为一名老教师,不但自己做好教学工作,还要指导青年教师。上学年,我任新教师王志民的指导老师。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王志民老师成长很快,班级和教学成绩优异,被评为学校“教学新秀”。学年,我任新教师刘晓华的指导老师,同时对新教师荣林也同样进行了大量的指导工作。这二位新教师勤奋好学,听课特别多。在学校期中考评时,刘晓华列第二名,荣林应第三名,这二位青年教师十分努力,对学生热情负责,个别谈话、辅导较多。经新、老教师的共同努力,二位成长较快,较早地推出了研究课。

  教研组工作成绩突出。今年初,我结合学校提出的计划和要求提出了3项教研计划:各备课组实行中心发言人的备课制度;听课制度;各备课组向组内出一堂研究课。借此来推动全组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水*的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全组会上讨论后分工实施。我们的中心发言人活动,确实搞起来了,尤其是高三备课组搞得很好,很有成效。每个备课组向全组出一堂研究课活动,要求要实实在在,少搞花架子,重在提高学生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研究,老师们之间相互学*、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我们的研究课和听课活动,在全校是有目共睹的。

  由于我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化学组组风建设良好,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各项工作可以说都是先进的。这也得到了同事们和学校领导的肯定:在期中总结时,王主任就表扬了我组。

  我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我研究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恰逢今年济南市搞十大模式评比,我也申报了。在市里经过初选后,已经在济南一中进行了课堂展示比赛。我上的课《卤族元素》是很精彩的,受到了各方面专家和同行的赞扬。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9

  20xx年高考已落下帷幕,面对学生取得的成绩既有欢喜也带有点滴的遗憾。

  成功之处:

  1、首次担当高三的化学教学,我通过听市、区的高三研讨会、交流会把握好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趋势。更新了教育教学理论,开拓了思路,树立以课本,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高考复*依据,抓住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为主线,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具备了自己认为最好的复*战略战策,以及一定的化学教育理论水~*。

  2、回顾高三复*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分章复*;第二阶段:分块复*;第三阶段:综合训练,冲刺高考。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掌握的零散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做到:总复*全面抓,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3、认真学*和领会了高考《化学考试说明》,明确化学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特别是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其次认真分析了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以明确高考的命题方向和对能力的要求。从而制定总体的复*计划。

  4、从对理科综合试卷题型的分析,可以看出所考的知识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即使是综合题也是双基知识进一步融合而已。所以在高三总复*过程中本着紧扣教材和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和归纳,引导学生对每一部分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将学科知识通过点、线、面连成系统网络。

  5、在复*的最后阶段更要体现出个性化,不同的学生会暴露出不同的问题,这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作一个再认识,而这一个再认识不能只满足于会作了,而是要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这样做,能使学生进一步发掘知识的内涵,少犯甚至不犯类似的错误。

  6、注重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在五月学生容易出现松懈,厌战,怎么也紧张不起来,恨不得明天就考试。对学生的这种情绪,我有意在五月中旬给学生安排了一节错题知识竞赛课。我将学生*时常犯的错例搜集起来,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抢着说出错题的原因,正确的答案,与之联系的知识点。学生争先恐后解答问题,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改正饿了自己的问题,而且也暂时忘记了高考的焦虑。教学中多鼓励学生,给他们一信心。

  我班学生禹忠心我经常鼓励他不要气馁,要有野心,高考理综正确拿到学校第一名,经过努力高考他以三分之差,获得了理综的第二名。而且总分以530夺得了*行班的第一名。

  不足之处:由于初次带高三所以还有很多的不自信,心里也知道一定要抓基础,不做怪题、难题,可有时试卷上有了就有不讲不放心的感觉,结果就有了一节课费劲将一道题,学生还是晕晕乎乎,浪费时间。还好本人醒悟较快,出现一次后马上改正。由于高三的经验不够丰富,对学生答题的巧法,妙法肯定传授不够,有待进一步充实自己。

  感激:带着很多的疑惑,很多的新鲜初次进入高三的我感谢本组葛宁,杨宝英,李振玲高三前辈的支持、帮助,没有你们有不可能这么顺利的完成高三教学。尤其感谢师傅葛纪宁手把手带我走完高三。忘不了你刚上完自己的课又赶来听我的课,并为我指出教学中不到位的地方,让我在高三的教学中越来越有自信。记得二班学生邱凯的话说:您讲的课越来越好了。让我心里甜甜,告诉自己我没有耽误了孩子们,在他们人生的重要时期我帮助了他们。

  展望未来: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做到:多进修,多看书,多听课,多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10

  本学期我校对高二学生进行了选科分班,化学课有十个班为必修,针对我校学生的状况,我们高二化学备课组5位教师根据本学期期初的备课组计划,共同努力,用心开展工作,在狠抓教学常规的基础上,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各方面工作到达了预期的结果,备课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课程安排:

  选修班《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

  必修班《化学选修2》全册、必修1复*。

  2、群众备课: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进行群众备课,一齐讨论教学资料与教学方法及技巧,利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提高整个备课组老师的业务素质和潜力,切实把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落到实处。同时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课堂外的补充练*,固定学生实验时光,抓教学常规,采用以老带新,使全组教师共同进步。

  (1)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感情交流,帮忙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狠抓听课效率和作业质量两个关键点,坚持有效教学。

  (2)利用晚自*做好学生的答疑工作,进行有效盯人。

  (3)针对不一样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策略,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准确性训练和技巧性训练;中等基础的学生紧跟老师,落实好课堂和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利用课余时光群众进行答疑和辅导,在最基本知识的落实上狠下功夫。

  3、组织好相关训练

  (1)对例题、练*、试题,加强针对性的筛选,个性关注重点知识的落实状况;精心布置每日作业,做到精讲精练。

  (2)利用好每周五的化学限时训练时光,对选修班学生进行训练,着重考察学生一周来所学知识的掌握。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同时出好课后的补充练*,要求每小节资料分发一份的课外练*题进行巩固加强。

  (3)组织好单元过关题,月考题的命题工作。认真分析阶段性测试的结果,及时调整复*计划和训练资料,辅导范围和方式。

  4、组织教师开好公开课,听课之后要相互交流意见,到达共同提高的目的。

  (1)本学期共组织过10次备课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2)根据学校要求教师汇报课各2节。

  除了组内用心开展听课与评课活动外,我们组内教师还十分珍惜校外的学*机会,常派组内教师到兄弟学校进行听课活动,学*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全组教师不断进步。

  5、重视本组教师教科研工作

  本学期,我们组老师共同参与了《化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成因及其对策研究》专题研究,撰写论文六篇。李顺友老师撰写论文《深挖隐性规律潜能,强化科学方法训练》获区论文评选一等奖,个人课题《在化学*题教学中强化科学方法训练的探究教学模式研究》获区个人课题一等奖。

  6、在教学过程中,用心开展环境保护教学,使学生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菁华9篇)(扩展4)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菁华9篇)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

  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传授都必须建立在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我所指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那么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应如何更好的营造与引导呢?在此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正如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也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气氛。我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得“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学*环境。

  三、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气氛,比如蔗糖作“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教学环境仅仅只是一个前提,一个课堂的主体还是课堂教学。我认为化学教学最基本的便是化学概念的传输。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学生后面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应把概念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使学生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1)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的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导”的方法:

  1、言语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缓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观法: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引入概念,如:碘的升华升华的本质,苯与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个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3、旧知识依靠法:通过复*旧知识或旧概念,结合有关的事例或现象引入概念。如回顾乙烯引入乙炔类似的性质,如Na的性质引入碱金属性质。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概念的学*。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完成。如何准确形成概念?

  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准确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与实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调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链烃。我们需把这一信息及时补充给学生,再如,教材对于溶液所举的实例都是无色溶液,我们应及时补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学生的认识。

  其次,我们还需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免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如弱电解质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3)概念的辨析

  我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这需要在复课时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关键强调解释。再如同系物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若干CH2原子团。应着力于强调解释结构相似。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适用范围上,一般地讲概念是人们从某一角度下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指导学生学*时注意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如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但共价键不一定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再如能电离的离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处理好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辩证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应用和普遍性与教材和教学实例的共型性。应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数”或“许多”等的含义。如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等等。

  (4)加强训练

  学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随着知识的获得而自行产生,它是教师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我们应加强规律性认识通过凝聚和升华,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并形成一定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训练中注意选题与方法。我们应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这可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我应注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熟练。

  对于概念教学,虽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但学生在学*中更为直接的应学会创造性思维。这也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高的要求,我们着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我们应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

  我在化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一点初步尝试。

  1、创设情境,实验设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在讲卤素的氧气这一节时,我们要讲到Cu丝在氯气中的燃烧,我们首先做Cu丝在氧气的燃烧,使学生回顾初中时对燃烧的学*,那么Cu丝在Cl2中会燃烧吗?学生产生疑问,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对燃烧的现象产生了定向思维,我们应在此时加以引导,通过实验,扩展燃烧的概念。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原有的局限,并运用已学的知识,重新给燃烧下个定义。再比如说,在学*苯这一节时,它们中的键是一种特殊的键,我们应利用这一节通过实验锻炼学生敢于通过实验进行直觉思维。苯的分子式C6H6,单从分子式看,它应为一不饱和烃,但此时很多学生会在大脑中立即与所学的乙烯、乙炔联系起来,此时,我们如提出疑问,如把苯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吗?大多数学生会不自学的想到当然可以了。但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苯却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学生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与以前所学的不饱和烃乙烯、乙炔不同。从而使他们可以通过直觉判断里面没有双键或叁键。当教师引入苯的取代反应单键的特性,与H2加成反应双键的特征反应,使学生们在直觉中可推断出苯分子中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的键。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也激发学生们培养自己思维的创造性的自觉性。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心理学和教科学法的诸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应该是发散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而不是在一个认识水*上转圈子,展开化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学生中一题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物质鉴别的*题中,一是发动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升华进入更高层次的水*,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设计信息进行反馈,汇集他们的设计方案,去其相同,取其不同,去其不合理,取其可行者,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使全部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和传递。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揭示,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同时在讨论解题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学生中有创见的同学进行适当表扬,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把思路引向高潮。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

  3、多种形式,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采用比较多的是让学生复述某一章,某一节,某一物质的主要内容与性质,在这过程中,他们不自觉的在大脑中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敢于大胆提出某些假设,我不断地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大力表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调动他们创造欲望和动机,无疑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结果。

  以上几点,泛泛而谈。因年龄与经验有限,难免有些观点过于肤浅。我觉得做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与总结,认真分析教材,教法与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实现素质教育,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2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不仅关注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更加关注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在新课标的学*与实践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我们深知要上好这门课,必须以新的课程理念对过去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扬弃和改造,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走出来,用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下面我就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学校化学组教师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教师的转变

  1、教师理念的转变

  ①善于吸收------做学*型、创新型教师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只有不断学*,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以及较强的教学掌控能力,才能使自己保持永恒的创造潜能,保持教学中的青春活力。我校的学生中有一些素质很高的学生,特别是实验班的学生素质很高,知识面很宽,经常问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我们*时要多钻研教材、多钻多做题目(中考试题、竞赛试题)、多看书、听课学*(我校有很多名教师)、多参加各种业务学*、专家讲座!我们学校经常聘请一些专家、学者给我讲学,我有时也反感,但坚持静下心听一听,想一想,再结合*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觉得很有收获。真正理解校长说的精神福利!

  ②善于研究------做反思型、科研型教师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上完课后,教师要及时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如教学目标达到了吗?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和实际进程有无差距?如何在下一节课里弥补?这节课还存在哪些问题?在这节课中自己感到最满意的收获是什么?等等。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后记、教学札记。要不断地提出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只有这样,才会成为反思型、科研型教师,才会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我们学校,每个人一般都是带三个班级,大家都深有体会,第一节课的班级一般不如后面两个班级上的效果好!所以我们在上课前一定要重温备课笔记,重温往年备课笔记特别是老备课笔记的教学后记、教学随笔!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力争第一节课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角色的转变

  面对新教材,教师再也不是昔日知识的主宰者了,因为新教材决不是让教师唱独角戏的剧本。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师由传统的教育者,变为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者、合作者、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改的顺利实验铺*了道路。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中间合作者的角色。不仅是身体走下来,还要把心带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与学生合作,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要想做到做好,我们在课前就要下功夫!实际就是我们所说的备课!就是把课堂上要求学生的掌握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探究、讨论、交流、归纳和总结!为此,我们*时特别注重备课,特别是集体备课!我校在开展备课组活动方面注重从细实入手:*时每天晚上第一节晚自*,星期四大组活动。各位同志先自己备课,形成初稿,教研组活动时候主备人先发言,其他同志补充!据此各人形成自己的教案!遇到公开课的、示范课、评优课的,更是一人上课,全组努力;一人获奖,全组荣耀;一人开课,全组受益!

  二、学生的转变

  在课程改革中,学生最大的变化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学*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学会生存,首先是要学会学*,“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的人”。古人云“授鱼”不如“授渔”,授人一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只有会学*,他们才有能力在未来的社会里独立生存。现在,在我们化学教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朝气、有个性、有自己思维的鲜活的个体。实践使我们课改教师深深体会到,教师再也不能用"一言堂"的方式独霸讲坛!那种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训练模式、一种标准答案去"培养"学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学*方式的变化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怕学生自己学不懂,不厌其烦地讲解、强调,或多或少会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课堂环境中,这种长期的灌输式学*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这自然也就扼杀了学生的灵性,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学*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教师教学行为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学生学*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学*中探究的乐趣和收获只有学*者自己知道。我们应当引导每一位学生大胆尝试,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体味到学*的快乐和在学*中探究的快乐。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课堂教学也应取其精神,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必须在师生的互动中进行。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激活思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新课程为师生之间的交流预设了广阔的空间,期望教学能成为真正的交流活动。在*时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备课,把一节课上要传教学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一个问题,让学生、教师之间交流、讨论,获取知识!大家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在*时的教学中,书本上的演示实验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锻炼学生的学*能力!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民主、和谐、人文、*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的*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源泉。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在我们*时的教学中,我们针对班级不同的同学,课堂上采取不同的要求。课堂上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课后的作业包括作业的检查也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这样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全员”参与,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学*形式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如设计"家庭化学小实验",密切结合区情、校情、乡情,让学生考察周围环境在*几年所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分组去污水处理厂考察,这一开放的学*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学*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公民基本素质。

  在教学中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挖掘素材,优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最终上升为理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我们学校多年的坚持在初三学生学*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化肥厂、磷肥厂。通过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的参观学*,学生真正体会到水的净化、自来水的生产过程。通过化肥厂和磷肥厂的参观学*,学生真正懂得了环保、分子的运动(很远就闻到氨气的味道)等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学生的学*形式丰富多彩,改变了过去作业的千篇一律、呆板单调局面。代之以小品文、小论文、小调查、小制作、化学小壁报等。学生对知识章节总结或图、或文、或诗、或小报,种类繁多,即使是作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有趣的小插图——这也得益于新教材新颖形式的启发。我们班级的板报经常出现“我是二氧化碳、我是浓硫酸等小文章”

  3、学生能力的变化

  能力的提高会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快捷灵巧;方法的掌握也有利于能力的提高。能力和方法都要有知识作为基础,它们反过来会促进知识的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好基础知识同时要进行能力训练,掌握学科学*方法,在能力培养中学好知识,形成学科素质。把知识、能力、方法融合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学*质量也会稳步地上升。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3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加强对学生学*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题,通过练*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六、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不再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重要一环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总结归纳,这能使学生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如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发散开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做好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使学生跃过初中到高中这个知识台阶,而且要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进度快、难度大的化学教学,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尽快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4

  高中新课程的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基础学科,是高中生基础扎实不可缺少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化学产生兴趣,学好这门课,为高三冲刺打好基础,是我们高中化学组老师经常研讨的话题。课堂教学是对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体验等方面进行教育的场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存在一些与新课程不协调的低效或无效的行为,导致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下降。基于此,本人结合课堂教学体会,针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

  1 因材而宜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核心,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指导的作用,它规范着课堂教学的实施,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至关重要。教师应当依据教材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以高一化学人教版为例,“必修1”和“必修2”的教材内容难易程度相当,主要强调的是化学基础和知识面,并强化了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相比较旧版教材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而对一些化学反应原理和基本概念等降低了要求。如教材对“强弱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内容只作了基本要求;对“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这一内容只要求识记18个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而没有系统性的介绍; 又如“有机化学基础”则强调了基础,并在课题设计得合理、新颖。教材在“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中带领我们学*“乙烯”和“苯”的性质,要求我们掌握两种最基本的常用化工原料和不饱和烃及芳香烃的性质,体现了教材突出化学实用性的一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所以新版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非常之合理,给人一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感觉。

  因此在教师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更新观念,把握好教材的“度”,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的关系,否则既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为教学所不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因材而宜”去制定准确和明确的有效教学目标。

  2 因学而宜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应用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在化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正是化学不同于其他科学,是能特别调动学生学*兴趣进行有效教学的一剂“良方”。因此,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这关系到化学的真正教学效果。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先做好演示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演示实验能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灵活多变的实验方式,有效的配合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重要的是演示实验能发挥演示教学的“示和范”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精确性。

  其次,实验课堂可将学生分组,这可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又是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例如,在学*“乙醇的性质之——与金属钠反应”的内容时,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完成“钠与乙醇的反应”的实验,一组完成“钠与水的反应”的实验,通过对比,既复*了钠的性质又加深了对“乙醇和钠反应”的反应机理的认识,并找出了两个实验现象明显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如此的实验教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和探索化学的兴趣,使得学生的学*由“被动”而走向“主动”;由“消极”而走向“积极”;由“低效”而走向“高效”。

  3 因人而宜进行有效的学案教学

  高中生是易躁动也易塑形的特殊学*阶段,学*上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因此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学*上的不良*惯:表现在看而不听,听而不写,写而不全;有的学生被动学*,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作业不认真、抄作业、不交作业、练*册空题过多等。为了能够纠正这些不良的学**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应采取因人而异的学案教学法。

  所谓“学案”教学法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改变过去老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主体,使主导和主体得到充分的和谐统一,发挥最大的效益。这种模式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从而教会学生怎样学*和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在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也必须随之改变。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追求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评估的规范化;有针对性的对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益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总之,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必将引起作为教者的更多的思考与投入,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的完善与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质量的提高。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5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变化与特点表现为:

  一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不同志趣和发展潜能学生的需要。

  二是新课标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同时,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了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模块。三是教材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的精神,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各章节需要探究的化学实验只给出实验方法,不给出实验的结论。四是新教材突出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充分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众多事例、图片来源于生活。五是新教材比较重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较多的章节都有交流与讨论。六是新教材中有众多的猜想与假设,留给学生质疑,为课后的自主性学*打下了好的基础。

  1、加强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完成高中化学课程的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还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因此,应该十分重视对实验教材的编写。改革实验教材的主要问题是要转变实验教学的价值观念,明确实验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只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或者验证某些知识,而是具有多种功能。应使化学实验贯穿于教材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设疑和研讨,小结和复*,*题和课外活动等,以尽可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实验教材的编写应该考虑目前各学校的实验条件,但也不能为目前的实验条件所限。

  要有一个与高中化学课程任务相适宜的实验目标,适当增加实验的数量和提高实验的质量。在目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适当编入一部分边讲边做是实验,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某些单纯注入结论式的编写方法,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也可克服目前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内容雷同的不足。如果单从实验技能训练由易到难的角度考虑,学生分组实验教材自成体系、独立成册可能更好些。但从化学教学总体效果考虑,将学生实验与有关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编写似乎更好一些。可以考虑今后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可分插在有关章、节之后,使教材中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与化学实验成为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

  学生自主学*是创造学*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呢?

  2.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从而发展思维。

  2.3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2.4课堂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培养严谨的科学学**惯。在课堂中要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自己发挥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己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的机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进一步调动他们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要常组织学生广泛地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概括中自行得出结论。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6

  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传授都必须建立在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我所指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那么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应如何更好的营造与引导呢?在此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正如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也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气氛。我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得“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学*环境。

  三、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气氛,比如蔗糖作“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教学环境仅仅只是一个前提,一个课堂的主体还是课堂教学。我认为化学教学最基本的便是化学概念的传输。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学生后面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应把概念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使学生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的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导”的方法:

  1、言语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缓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观法: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引入概念,如:碘的升华升华的本质,苯与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个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3、旧知识依靠法:通过复*旧知识或旧概念,结合有关的事例或现象引入概念。如回顾乙烯引入乙炔类似的性质,如Na的性质引入碱金属性质。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概念的学*。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完成。如何准确形成概念?

  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准确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与实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调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链烃。我们需把这一信息及时补充给学生,再如,教材对于溶液所举的实例都是无色溶液,我们应及时补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学生的认识。

  其次,我们还需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免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如弱电解质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三、概念的辨析

  我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这需要在复课时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关键强调解释。再如同系物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若干CH2原子团。应着力于强调解释结构相似。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适用范围上,一般地讲概念是人们从某一角度下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指导学生学*时注意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如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但共价键不一定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再如能电离的离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处理好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辩证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应用和普遍性与教材和教学实例的共型性。应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数”或“许多”等的含义。如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等等。

  四、加强训练

  学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随着知识的获得而自行产生,它是教师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我们应加强规律性认识通过凝聚和升华,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并形成一定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训练中注意选题与方法。我们应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这可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我应注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熟练。

  对于概念教学,虽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但学生在学*中更为直接的应学会创造性思维。这也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高的要求,我们着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我们应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

  我在化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一点初步尝试。

  1、创设情境,实验设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在讲卤素的氧气这一节时,我们要讲到Cu丝在氯气中的燃烧,我们首先做Cu丝在氧气的燃烧,使学生回顾初中时对燃烧的学*,那么Cu丝在Cl2中会燃烧吗?学生产生疑问,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对燃烧的现象产生了定向思维,我们应在此时加以引导,通过实验,扩展燃烧的概念。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原有的局限,并运用已学的知识,重新给燃烧下个定义。再比如说,在学*苯这一节时,它们中的键是一种特殊的键,我们应利用这一节通过实验锻炼学生敢于通过实验进行直觉思维。苯的分子式C6H6,单从分子式看,它应为一不饱和烃,但此时很多学生会在大脑中立即与所学的乙烯、乙炔联系起来,此时,我们如提出疑问,如把苯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吗?大多数学生会不自学的想到当然可以了。但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苯却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学生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与以前所学的不饱和烃乙烯、乙炔不同。从而使他们可以通过直觉判断里面没有双键或叁键。当教师引入苯的取代反应单键的特性,与H2加成反应双键的特征反应,使学生们在直觉中可推断出苯分子中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的键。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也激发学生们培养自己思维的创造性的自觉性。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心理学和教科学法的诸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应该是发散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而不是在一个认识水*上转圈子,展开化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学生中一题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物质鉴别的*题中,一是发动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升华进入更高层次的水*,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设计信息进行反馈,汇集他们的设计方案,去其相同,取其不同,去其不合理,取其可行者,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使全部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和传递。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揭示,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同时在讨论解题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学生中有创见的同学进行适当表扬,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把思路引向高潮。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

  3、多种形式,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采用比较多的是让学生复述某一章,某一节,某一物质的主要内容与性质,在这过程中,他们不自觉的在大脑中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敢于大胆提出某些假设,我不断地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大力表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调动他们创造欲望和动机,无疑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结果。

  以上几点,泛泛而谈。因年龄与经验有限,难免有些观点过于肤浅。我觉得做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与总结,认真分析教材,教法与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实现素质教育,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7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不仅关注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更加关注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在新课标的学*与实践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我们深知要上好这门课,必须以新的课程理念对过去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扬弃和改造,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走出来,用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下面我就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学校化学组教师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教师的转变

  1、教师理念的转变

  ①善于吸收------做学*型、创新型教师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只有不断学*,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以及较强的教学掌控能力,才能使自己保持永恒的创造潜能,保持教学中的青春活力。我校的学生中有一些素质很高的学生,特别是实验班的学生素质很高,知识面很宽,经常问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我们*时要多钻研教材、多钻多做题目(中考试题、竞赛试题)、多看书、听课学*(我校有很多名教师)、多参加各种业务学*、专家讲座!我们学校经常聘请一些专家、学者给我讲学,我有时也反感,但坚持静下心听一听,想一想,再结合*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觉得很有收获。真正理解校长说的精神福利!

  ②善于研究------做反思型、科研型教师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上完课后,教师要及时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如教学目标达到了吗?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和实际进程有无差距?如何在下一节课里弥补?这节课还存在哪些问题?在这节课中自己感到最满意的收获是什么?等等。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后记、教学札记。要不断地提出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只有这样,才会成为反思型、科研型教师,才会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我们学校,每个人一般都是带三个班级,大家都深有体会,第一节课的班级一般不如后面两个班级上的效果好!所以我们在上课前一定要重温备课笔记,重温往年备课笔记特别是老备课笔记的教学后记、教学随笔!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力争第一节课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角色的转变

  面对新教材,教师再也不是昔日知识的主宰者了,因为新教材决不是让教师唱独角戏的剧本。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师由传统的教育者,变为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者、合作者、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改的顺利实验铺*了道路。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中间合作者的角色。不仅是身体走下来,还要把心带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与学生合作,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要想做到做好,我们在课前就要下功夫!实际就是我们所说的备课!就是把课堂上要求学生的掌握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探究、讨论、交流、归纳和总结!为此,我们*时特别注重备课,特别是集体备课!我校在开展备课组活动方面注重从细实入手:*时每天晚上第一节晚自*,星期四大组活动。各位同志先自己备课,形成初稿,教研组活动时候主备人先发言,其他同志补充!据此各人形成自己的教案!遇到公开课的、示范课、评优课的,更是一人上课,全组努力;一人获奖,全组荣耀;一人开课,全组受益!

  二、学生的转变

  在课程改革中,学生最大的变化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学*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学会生存,首先是要学会学*,“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的人”。古人云“授鱼”不如“授渔”,授人一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只有会学*,他们才有能力在未来的社会里独立生存。现在,在我们化学教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朝气、有个性、有自己思维的鲜活的个体。实践使我们课改教师深深体会到,教师再也不能用"一言堂"的方式独霸讲坛!那种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训练模式、一种标准答案去"培养"学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学*方式的变化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怕学生自己学不懂,不厌其烦地讲解、强调,或多或少会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课堂环境中,这种长期的灌输式学*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这自然也就扼杀了学生的灵性,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学*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教师教学行为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学生学*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学*中探究的乐趣和收获只有学*者自己知道。我们应当引导每一位学生大胆尝试,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体味到学*的快乐和在学*中探究的快乐。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课堂教学也应取其精神,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必须在师生的互动中进行。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激活思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新课程为师生之间的交流预设了广阔的空间,期望教学能成为真正的交流活动。在*时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备课,把一节课上要传教学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一个问题,让学生、教师之间交流、讨论,获取知识!大家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在*时的教学中,书本上的演示实验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锻炼学生的学*能力!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民主、和谐、人文、*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的*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源泉。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在我们*时的教学中,我们针对班级不同的同学,课堂上采取不同的要求。课堂上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课后的作业包括作业的检查也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这样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全员”参与,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学*形式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如设计"家庭化学小实验",密切结合区情、校情、乡情,让学生考察周围环境在*几年所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分组去污水处理厂考察,这一开放的学*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学*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公民基本素质。

  在教学中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挖掘素材,优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最终上升为理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我们学校多年的坚持在初三学生学*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化肥厂、磷肥厂。通过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的参观学*,学生真正体会到水的净化、自来水的生产过程。通过化肥厂和磷肥厂的参观学*,学生真正懂得了环保、分子的运动(很远就闻到氨气的味道)等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学生的学*形式丰富多彩,改变了过去作业的千篇一律、呆板单调局面。代之以小品文、小论文、小调查、小制作、化学小壁报等。学生对知识章节总结或图、或文、或诗、或小报,种类繁多,即使是作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有趣的小插图——这也得益于新教材新颖形式的启发。我们班级的板报经常出现“我是二氧化碳、我是浓硫酸等小文章”

  3、学生能力的变化

  能力的提高会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快捷灵巧;方法的掌握也有利于能力的提高。能力和方法都要有知识作为基础,它们反过来会促进知识的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好基础知识同时要进行能力训练,掌握学科学*方法,在能力培养中学好知识,形成学科素质。把知识、能力、方法融合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学*质量也会稳步地上升。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8

  进入新课程已快一年,深切感受到新课程开设对我本人的冲击,现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材方面:

  优点是: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生动活泼,有多样性,注重能力和方法,重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问题是:课时紧,知识系统“散乱”,深广度难把握,实验探究难实施,许多原理概念过于简略,不利于学生预*自学。

  例如:必修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显著变化:不再分“周期律前”“周期律后”元素,仅从生活—化学—社会—应用的角度编排,变化促发思考:元素化合物知识整体放在物质结构和周期律之前,引发:编者的用意是什么?每种元素及其化合物从原先的三周时间约9—12节课降到3—4节课,还要实现三维目标,对教学内容组织和处理怎么办?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教材对概念原理知识覆盖全面,但同一概念原理在必修与选修中分层建构,转变了学生原有认识及其认识方式,但引发了如下困惑和思考:概念和原理形成的层级结构,在必修中对概念和原理的认识与迁移的“度”如何把握?

  二、教师方面:

  感受冲击力很强,还不能完全适应。

  大统一的课程结构已被打破,教材受到冲击,逼迫我们教师不得不树立新的教材观,稳定不变的教学内容体系被替换,使我们要重新构建对化学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单一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使我们要学*多样化的化学教学方式和策略。但对教材的不适应之处就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之处,值得珍惜和利用。

  三、学生方面

  新课程进入后,我们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60%的学生反映学*负担加重。约20%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原因很多,以下几点较普遍

  1. 高中扩招,生源水*跨度特别大,部分学生根不上.

  2. 现行各种教辅材料的*题(包括教材课后练*),大多数含有过高要求的内容,学生做起来很困难..

  3. 为了使学生能做出一些*题,教师增加了一些额外的知识,也加重了学生负担.

  四、教学建议

  (1)面对现实,注意教学定位

  针对高中扩招,生源水*跨度特别大的实际情况, 教学要求上要层次分明,各课任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定位好教学目标,定位好教学内容,定位好教学深广度,定位好教学难度, 研读“课标”,大胆取舍,在确保双基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制定科学、细致、可操作的教学计划

  (2)转变观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上,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课堂时间多留给学生,训练学生合理有序的思维方法,训练学生规范熟练的化学用语,训练学生简练准确的表述能力。给学生充分思考、活动和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在新课的`教授过程中可以使用“学案导学法”和“板块式问题组探究教学法”,学生通过看书、笔记可以自己掌握的,通过学案加以巩固落实,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3)慎用各种教辅材料.

  现行各种教辅材料的*题,大多数含有过高要求的内容, 特别是不符合课程理念,不符合“课标”要求的,各课任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大胆取舍,不加重学生负担,不做无用功,甚至负功。

  (4)夯实基础、狠抓落实,重视反馈,及时补漏

  在基础年级的教学中,抓好对基础知识的落实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和能力提高。第一次教新课程新教材,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教师对教与学的盲点并完全清楚,因此必须及时反馈,反馈不一定正规的考试,每节要留2-3个问题,在解题时让学生随时准备一张纸,重要的化学式、方程式、实验

  操作表述、现象分析,让学生写写,教师及时批改;或者实行周检测,时间不需要很长,题量不需要很大,教师全批全改,就是一种重要的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漏。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9

  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存在这么一个特点:知识点多,规律多,特例也多,而且许多知识点是要学生记忆的。但是考题难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适中的,这在往届高考理综科目的*均分上可以得到体现。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化学学科的特点可以总结成:“一学就会,一多就乱,一久就忘。”不少学生常常在学*过程中抱怨学*化学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得到应用,缺乏学*的积极性。如何在*时的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把握化学学科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我有以下心得:

  一、研究教材内容,设计好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导入,能够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的积极性,很快的进入到课堂学*的氛围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导入的方式有好几种:从教学内容导入,从学生学*基础入手复*旧知识导入,或者根据学生情绪,结合教师自身特长等等。总之,导入的目的就是快速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情绪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案例一:将学生情绪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氮肥的性质及应用》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了使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教学中来,老师可以提问一句:“刚才上课问好的声音很响亮,同学们应该是没人饿着肚子来上课的吧。现在生活水*提高了,物质生活比过去丰富了很多,我们来看看过去世界上粮食产量的情况。”然后展示在全世界开始使用化肥前后,世界粮食产量的数据对比: 18XX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0。73吨粮食,1978年开始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4。63吨粮食,如果不施化肥,*只能养活2亿多人口,剩下11亿人就没饭吃。

  (引导学生):“我们班上有51个同学,如果不使用化肥,可能只有9个同学有饭吃。” 学生惊叹。

  通过给出数据引导学生感受到化肥的生产和使用虽然好象离他们的生活很远,但是对人类的生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

  市面上常见的几种化肥图片,介绍化肥的种类,引出氮肥,介绍工业合成氨生产工艺,并解释设计该工艺的科学家由于成功解决了合成氨过程中需要的高温高压,催化剂等条件,使化肥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从而解决了粮食产量问题,并且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通过介绍化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学*化学的兴趣。

  通过导入,学生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化肥的性质,应用也产生了兴趣。为接下去的新课推进做好了铺垫。

  二、多与生活联系,改进探究实验:

  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抱怨化学实验枯燥,单一,许多学生毕业后谈到对化学实验的印象总离不开实验室,离不开试管,酒精灯,每次做实验之前老师总要先宣读一遍注意事项,清点实验用品,事先给出实验操作步骤,然后学生进行验证,记录实验现象……一堂实验新课程强调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的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发现,主动探究。这一点在教材编写中就可以看的出来,例如苏教版必修一中编写了许多学生探究实验,并将原来很多教师演示的部分,都改为让学生自主探究。与此同时,教师在探究实验的设计上也可以尝试做点改变,增强探究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案例二:在讲解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这个知识点时,教材中的实验是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于试管中进行加热,通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检验氨气。

  本节课将实验进行改进:取一张旧报纸,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后,放在报纸中用手摩擦报纸加热,然后检验氨气。把原来在试管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的实验改变成用生活中随处可接触到的材料并进行摩擦加热,让学生改变对化学实验的固有印象:“化学实验很危险,动不动爆炸,一般都在实验室做,而且离不开试管,酒精灯。”通过一个简单的改进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实际上在*常的生活中,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化学变化,化学就在生活中,对于书本上的方程式,物质的性质,也就没那么难以记忆了。

  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许多学生来自城市,对农村生活缺乏了解,也不感兴趣,实际上在教材中许多知识点在农业,工业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得到体现和应用。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的主动性,也是设计课堂教学时要考虑的一点。

  案例三:在讲解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的知识点时,按照教材设计,是通过加热氯化铵检验氨气说明这一性质。此处不妨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位农民在仓库里存放了一袋氮肥——碳酸氢铵(俗称碳铵),有一天他发现这袋化肥包装破损受潮了,就把它拿出去晒,结果发现没有人偷盗却少很多,你能从化学的角度替他找原因吗?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然后提供相关的药品和用具,让学生利用已有条件,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探究,自己得出结论。

  同理,在讲解铵盐另一性质,与碱共热能生成氨气时,也可设计问题:在村子里住着两位农民,小李和小刘,他们都种了几亩水稻。小李很勤劳,不仅买了氮肥硝酸铵,还同时使用了自己烧制的草木灰(呈碱性),小刘只施用了氮肥硝酸铵,小李心想自己使用的肥料多,收成一定好,结果到了秋收时发现,自己田地的产量远不及小刘的,你知道原因吗?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将氯化铵和碱石灰混合摩擦加热,检验得到氨气,得出结论。在得出铵盐的这几个性质后,老师再提问:如果你是一名技术员,要指导农民使用化肥,你能列举出哪些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或者,拟出一张化肥的使用说明书?这样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在课堂上学*的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得到发挥,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对象,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菁华9篇)(扩展5)

——高中化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

高中化学教学计划1

  20xx 年2 月9 日

  周次课 题(或章节单元)教学时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配合活动备注

  第1周

  第五章 烃

  第一节 甲烷4了解有机物的组成、性质、结构及变化特点

  2.了解甲烷的结构式和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3.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掌握取代反应

  1.甲烷的化学性质

  2、甲烷的分子结构、取代反应结构模型、媒体、实验演示

  第2周

  第二节 烷烃5

  1.掌握烷烃的组成、结构、通式及烷烃性质的递变规律

  2、掌握烷烃、烃基、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和同分异构现象

  3.掌握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则和命名方法。1.烷烃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2.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和烷烃命名。结构模型

  第3周

  第三节乙烯 烯烃4

  1.掌握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重要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掌握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

  3.认识乙烯同系物的组成特点、重要化学性质的共同点及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乙烯的结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结构模型、媒体、实验演示

  第4周

  第四节乙炔 炔烃4

  1.掌握乙炔的分子组成、结构、重要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掌握炔烃的结构特点、通式和重要性质

  3.了解聚氯乙烯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1. 乙炔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

  2.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结构模型、媒体、实验演示

  第5周

  第五节苯 芳香烃5

  1.掌握苯的结构和重要化学性质,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2.了解芳香烃的概念,学会整理、概括、比较的方法

  3.了解甲苯、二甲苯的某些化学性质,通过苯和苯的同系物的学*和比较,领会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 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 苯的同系物及苯环与侧链的相互影响媒体、实验演示

  第6周

  第六节石油的分馏及本章的复*7

  1常识性的认识石油的分馏及产品和用途

  2.了解我国石油化工发展的概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石油分馏的基本原理媒体、实验演示

  第7周

  第六章 烃的衍生物

  第一节溴乙烷 卤代烃5

  1.了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

  2.以溴乙烷为例,掌握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3.了解卤代烃的一般通性和用途,并通过有关卤代烃数据的分析,培养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及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应用结构模型、媒体、实验演示

  第8周

  第二节乙醇 醇类5

  1.掌握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2.了解醇类的一般通性和几种典型的醇

  3.通过学*乙醇的化学性质,推出醇类的化学性质的通性,渗透“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观点,培养辩证思维。乙醇的结构和乙醇的化学性质结构模型、媒体、实验演示

  第9周

  期中复*7

  1.烷烃、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

  2.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和醇的化学性质烃类的化学性质及两种衍生物的化学性质试卷、练*

  第10周

  期中测试

  试卷分析5

  试卷分析

  *题订正

  第11周

  第三节 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51.了解确定有机物实验式、分子式的方法,掌握有关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计算。

  2.通过学*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方法,掌握科学学*的方法。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媒体

  试卷练*

  第12周

  第四节 苯酚4

  1、了解酚类的定义,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

  3、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能从苯酚的结构特点分析、解释苯酚的性质。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苯酚的结构特点和苯酚的化学性质

  2、羟基与芳香环的相互影响引起的性质变化

  结构模型、媒体、实验演示

  第13周

  第五节 乙醛

  醛类5

  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乙醛的分子结构

  3、掌握乙醛与h2的加成反应,乙醛的氧化反应

  4、了解醛类和甲醛的性质和用途

  乙醛与h2的加成反应,乙醛的氧化反应

  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实质

  实验,媒体

  第14周

  1、理解酯化反应

  2、了解羧酸的分类、组成、性质

  3、了解酯的组成、结构、性质乙酸酸性、酯化反应原理、酯的水解反应实验

  第15周

  第六章的复*5各种官能团的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练*

  第16周

  第七章

  第一节葡萄糖 蔗糖

  第二节 淀粉 纤维素5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掌握葡萄糖的结构式,了解葡萄糖的还原性

  2、了解食品添加剂和人体健康的一些知识

  3、了解淀粉、纤维素的重要性

  4、了解淀粉、纤维素主要用途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5、葡萄糖的结构,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和酯化反应

  6、淀粉、纤维素的水解反应实验,

  第17周

  第三节 油脂

  第四节 蛋白质5

  1、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和用途,了解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的性质及用途

  2、了解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及用途

  1、油脂的氢化反应和水解反应,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2、蛋白质的性质、组成

  第18周

  第八章 合成材料6

  1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基本性质

  1、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

  2、根据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分析、判断单体的结构简式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类型

  媒体

  第19周 有机化学复*5

  能根据结构判断物质的性质,并根据性质推断物质结构能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理解能形成知识链,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各种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练*

  第20周

  期末考试

高中化学教学计划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更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方法。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实验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我校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目的要求

  明确实验内容制定合理的实验目标。本学期主要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并在实验中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二、实施措施

  1、按照本学期新课标的要求有计划地备齐备好所有的实验课程使演示实验、分组探究实验的开出率均达100%。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认真组织精心辅导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并积极组织并指导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2、优化实验教学结构探索实验课教学有模式。优化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科学要领和规律是怎样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又能培养学生的一定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所以尽可能适当地增加课堂演示实验的次数。教师除了在新授课演示实验在复*课可适当怍为个别学生再次演示。这有利于较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倡自制教具与改进教具改装不合理的装置。适当吸收学生参加自制教具的活动这样不仅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还可以节约经费。把教师演示改为边讲边实验请部分学生参加演示其他同学观察并给予评论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调动学生学*的兴趣。将演示实验现象通过投影仪等电教设备射到屏幕上从而使一些细微、不清晰的现象得到放大分熟练在利用投影、录像、软件等电教器材结合实验内容进行授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改革分组实验。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为学生创造动手机会提高实验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使学生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实验方案中探索、发现。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让学生自己得到实验结论。开放实验室创造条件开设自选设计实验。首先由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公布题目其次学生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再次经师生讨论、审批后由学生在实验室独立完成实验。最后得出结论。通过有序训练学生走进实验室就像进超市一样各取所需。教师只是管理员、服务员为此教师的服务意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开展实验考试和实验竞赛考察实验知识在试卷上回答的头头是道到实验室操作往往无从下手为克服此弊端必须开展实验操作的考核与实验竞赛经检查学生实验技能与素质状况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

  4、倡导学生寻找自己身边的化学小实验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自制化学实验教具对有使用价值的教具进行展示交流并保存在化学实验室。这样即可以促进学生学会自主的研究性学*又能够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引导学生能熟练正确地使用实验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每次实验要有实验的记录、数据的分析及处理还要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5、把部分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化学现象、化学发展的整个过程进一步探讨出化学所遵循的规律及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实验教学进度计划

  9.5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9.17测量锌与硫酸反应速率

  9.20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草酸与高锰酸钾反应

  2.硫代硫酸钠与硫酸的反应

  9.27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之探究实验(学生实验)

  10.9影响化学*衡的因素

  1.—钾与硫酸及氢氧化钠的反应

  2.NO2在冷水与热水中的反应

  10.25电解质的电离

  10.30酸碱中和滴定

  11.8溶液酸碱性的测定

  11.15沉淀的溶解及转化

  11.27原电池

  12.18电解氯化铜溶液

  12.27金属的腐蚀

高中化学教学计划3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物质的各种化学性质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这些规律是化学的精髓,需要下功夫学*掌握。

  2. 了解本书的基本内容和学*方法,认识学*概念模型是学*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3. 初步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认识催化剂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为其后的学*打下基础。

  二、内容分析

  1. 地位和功能

  绪言作为全书的开篇,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一开头就对本书的基本内容、学*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简要地介绍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以及催化剂对于化学科学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以起到提纲挈领、引起学生学*化学反应原理兴趣的作用。 在前面的学*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的发生是由于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激烈碰撞,破坏化学键,使得各原子间的组合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化学键,产生了新的分子,同时也了解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本模块是以学生此前的化学学*为基础,以学生对许多具体化学反应的知识积累为前提,为适应学生的学*心理发展需求而设立的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从理论上认识一些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教科书中介绍的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和活化分子、活化能模型及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将为学生后面的学*打下重要基础。

  2. 内容结构

  绪言在内容上主要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第一、第二自然段,简要地介绍本模块的基本教学内容。教科书以大量事例说明,化学反应种类繁多,条件极其复杂,但都有规律可循。而这些规律恰好是化学的精髓,是吸引人们学*、钻研化学科学的魅力所在。二是第三、第四自然段,凸显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侧重介绍了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的构建思路,及活化分子、活化能等概念。培养学生自觉地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认识事物的存在具有多样性,物质的稳定具有相对性,而化学变化的复杂性和规律性相辅相成。与此同时,还指出了学*化学反应原理的方法:

  (1)完成书中规定的实验、活动。

  (2)观察周围(包括大自然)发生的化学现象,思考或进行模拟实验。

  (3)认真学*概念模型,它是学*、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绪言在论证了有效碰撞模型的合理性之后,坦陈现有理论的缺憾:“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计算或推测化学反应活化能的理论方法”。这种客观的科学态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更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将来进行更深入探究的意识。

  绪言的内容结构如下图所示:

  3. 内容特点

  绪言中概括地介绍了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方法与思路,同时还简介了“有效碰撞理论”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两个概念模型,对全书起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课时分配建议

  建议用1课时。

  一、教学设计

  由于本课的理论性较强,概念较为抽象,学生接受相关知识有较大难度,所以绪言教学采取以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方法为宜。教学中对概念模型的表述应尽量简化,对概念模型的认识还需要在后面的学*中逐渐深入,这里更多地是强调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意识。通过绪言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内容上对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的范围有所了解,在方法上对科学的研究方法——概念模型法有所领悟。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方法——概念模型法。

  教学难点:“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教学建议:

  根据绪言内容特点,本课可设计成下述教学模式:课前自学→查阅资料→课上交流讨论→师生共同研究。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小组整理资料、先行讨论形成共识,再通过课堂上的汇报、讲解、交流和评价,完成对本课内容的学*。

  新课引入首先教师指出,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化学中最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化学家们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如果对化学原理的理解不够清楚则无法做到。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为人所用?这是我们学*化学反应原理的宗旨。化学反应原理所包含的内容及学*化学反应原理的方法正是本书要探讨的问题。 教学中的主要过程可以结合学生汇报交流自学与讨论的成果,围绕下列问题展开:

  1. 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的内容可列举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情景1:

  说明:同样都与H2反应,由于O2、CuO 、N2的性质不同,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对于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原因也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我们称之为“内因”。

  情景2:将H2+O2混合,在室温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数百年,但点燃后却会发生剧烈的爆炸反应,而且只要配比相当,可以完全转化成生成物。

  说明:外界条件可以促使其反应发生。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进行得比较“彻底”。物质之间反应的“内因”已经具备,“外因”则是变化的条件。不同的外界条件都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情景3:H2+N2即使在高温、高压、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也不能完全转化成生成物。 说明:该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总结:化学反应速率、方向及限度正是“化学反应原理”要研究的问题。此时有必要指出:在不同物质体系、不同的环境中,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如在第三单元将介绍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在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将分别介绍化学反应中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电化学的最基础知识等等,这些都是“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的范围。这些基本原理与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化学现象密切相关,只要我们注意观察、研究,大自然将成为无所不在的大课堂。

  2. 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思路与方法——概念模型法。

  教科书介绍了合理简化的概念模型以及如何运用概念模型学*化学反应原理。对该段内容的处理可分三步进行:

  (1)建立简化的有效碰撞模型的设想:为了突出化学反应最重要的内涵,忽略其他因素的干扰作用,选择气相反应体系作为研究有效碰撞的基础模型。其优点是:气体分子运动空间远大于自身体积所占有的空间,环境影响因素相对较少。该概念模型最重要的内涵也更加突出,更容易掌握。如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水是较大量的,研究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就不能忽略水分子的作用。

  (2)模型的基本构架

  模型的建构:在一洁净的容器中,使氢气与氧气按体积比2∶1的比例混合,气体分子因自由运动而不断发生碰撞(互相接触)——这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

  假设与事实:研究结果表明,从分子的热运动来看,分子发生碰撞的机会很多。如在常

  10温常压下每个氢分子、氧分子自身或它们之间的碰撞几率为2.355×10次/秒。假如每次碰

  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则化学变化瞬间即可完成,但事实并非如此。

  立论:并不是每次分子间的碰撞都会引发化学反应,只有其中部分的气体分子碰撞是有效的,即有效碰撞——这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

  (3)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对该模型的进一步认识可结合教科书上的图示(图1)。具有足够能量(活化能)的分子——活化分子的碰撞是有效碰撞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只有当活化分子采取适合的取向进行碰撞时才能反应。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均能量部分

  教科书以活化能为0的反应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有效碰撞模型的合理性。进一步说明了活化能的大小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结论: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有关;而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活化分子的多少又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的,而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又与分子的内部结构密切相关,可以说,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那么,对于一个特定反应,人类如何使用和控制,还需要研究外部条件对它的影响。这将在后面的学*中继续讨论。

  最后教科书特别指出: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可以用实验方法测定,当实验条件不同时,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催化剂的应用就是实例之一。人们尚未掌握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有效的理论推算方法,这种留有缺憾的教学观点值得关注,既有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科学规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关于催化剂,在化学2中已有介绍,这里着重说明催化剂的`作用、意义,在第二章中进一步从由于催化剂的参与改变了活化能,从而改变了反应速率来认识催化剂的作用。

高中化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高中化学教学要以全日制普通中学教科书和20xx年高考考试大纲为蓝本,以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为基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突破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教学进度计划

  一 二 三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第一次质检 第二次质检

  一册

  第一至四章 一册第五章至第二册第一章 理:第二册第二至五章第二节

  文:第二册第一至四章 理:第二册全部内容加高三部分内容

  文:第二册第五至七章 高三、高一内容 高中全部无机内容

  三、队伍建设

  原则:立体互动,以教为研,以研促教,机制创新,整体发展。

  1、各高中要建立一个由各年级中观念新颖、品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化学核心科组,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全校高中的研究和指导,确立研究课题并组织实施,指导各中心组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指导常规教学及系统培养化学青年教师,评估教学效果,评审教师教学论文等。

  2、各年级成立教研中心组。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本年级的常规教学研究(主要是进行教材处理、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心组组长负责主持教研活动,负责研究课题本年级部分的实施,负责教研活动对本组成员的考勤。原则上每个月开展教学研讨听课活动一至两次(单周)。

  3、成立学*研究组。学*研究组成员构成原则上是老中青相结合,成员可以来自不同的年级。其主要任务是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进行教学观念、教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组织开展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负责搜集、整理、提炼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经验。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双周)准备建立*教学化学网,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学*、教学研讨等活动,将教研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有效延伸。

  4、建立化学教师奖励制度。每年对化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成绩进行综合评比,主要内容有:论文的评比与发表,参加课题研究情况,承担教学研讨课情况,教学成绩,学年教学总结及心得体会,辅导学生获奖,教师竞赛和有关学术获奖,参加教研活动情况(包括网上交流情况)。

  四、教学意见

  1、认真贯彻课改的有关精神,深刻认识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认识执行新化学教学大纲(或新课标)。结合各校课堂教学实际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基础。改变满堂灌、死记硬背、大搞题海战术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力提倡过程启发式教学,积极努力推进研究性学*和探究性学*。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转变教育观念,彻底转变片面以分数优劣的评价学生的做法,面向全体学生,发现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长处与潜能,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愉快学*化学,建立*等合作、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明确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树立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思想,搞好教学工作。目前我区部分教师在认识上已经走进误区,认为好学生不用管,差学生不愿管,差学生管了也没用。于是,造成了尖子学生不突出和大面积差生的现实,从而使许多教师心态极不*和,压力很大,使师生关系更加紧张,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2、各校科组长要组织化学教师认真学*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高考理综考试大纲》、《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普通高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验稿)》领会其精神实质,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组织全体化学教师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逻辑学基本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是指导化学教学的理论基础,逻辑学知识是搞好化学教学的基本保证。新课程计划的课时和原来的相比有所减少,但教学内容并没有减少,并增加了研究性学*的内容,对学科能力的培养,情感、品德的要求加强了。对高中教师来说,素质要求更高了,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任何教师都要通读中学四个年级的教材和大纲(或新课标),都要关注每年的考试大纲。目前仍有部分教师不熟悉教学大纲(课标),这一点要引起各科组的足够重视,否则,就会造成初高中教学的脱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就是一句空话。

  3、各校科组长要认真抓好备课组的建设。备课组是教学实施的最基层组织,也是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的组织。要走出集体备课就是“统一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练*”的机械的、狭义的老形式,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努力走校本化的集体备课之路,有计划地安排好各章节的“主备”教师,在主备基础上进行认真讨论,确立各层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参考资料的选用、课内外练*、学生评价的方法和尺度(包括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教材呈现的程序及取舍重整的力度等。中心要集中全区的力量,分工合作,开展集体备课。

  4、上好课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特别注重以下几点:1)教师要努力创造学生思维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要设置层层障碍,点燃学生思维火花;2)把学生当同志和朋友,民主和谐的人际心理气氛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因为心灵自由才有智慧产生,人格*等信息才好交流;3)要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惯;4)既提供学生阅读范围,有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5)演示实验操作要规范,现象要明显,解释要合理清楚;6)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方法要有灵活性,灵活才能创新。7)高超的教学艺术,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才能增强化学课程的感染力,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化学教师不仅要能讲课,而且要会讲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表情,做出准确判断,教学内容的详与略及时巧妙进行调整,要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的排列、组合、复合、变化、扩展,一层层地揭示新问题,利用知识的逻辑力量把学生引入胜境;8)要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强化教学效果。

  5、高一年级的教学。开学后,要用2—3周的时间对初中化学的重要“双基”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又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采取“集中复*法”进行认真的复*、巩固,搞好查漏补缺工作和“拉*”工作;对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则采用“穿插复*法”,即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不要认为这是浪费时间,要充分认识高一学生的学*困难。有道是磨刀不误看柴工,对初中知识进行认真复*,为上新课打下坚实基础,学生学*高中知识就会感到轻松。高一年级的知识全部是必修内容,所有高中学生都要掌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础理论,教学务必狠抓“双基”,循序渐进,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上下工夫,教学一定要因校制宜,不宜求快,不宜赶进度,一般情况应该遵守先慢后快的原则,不要盲目攀比,切实搞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在教学中注意研究学生分化现象,找准分化点,及时搞好补差工作。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学*方法,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要尽可能早地着手选拔参加竞赛的.学生,对这些学生要主义进行特别的感情投资,特别是学*化学的兴趣。

  新教材,新课标对对化学实验都作了更明确、更具体的要求.化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要从科学态度和规范操作上给学生以示范,效果要明显,要配合多媒体的使用,让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学生实验和边讲边实验,要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进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动脑做,杜绝袖手旁观者,杜绝敷衍了事者,杜绝只听不做者。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实验,多动手做试验,彻底改变过去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的试验教学方法。在实验室里要加强纪律教育,要进行团结、合作、安全、爱护仪器、节约药品等教育,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则。

  6、高二年级的教学。各校应按《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化学班按必修+选修内容教学,根据当前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要加强学科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高二年级的教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较多,又新增加了有机内容,相对来说增大了教学难度,要注意研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真把握好教学的“度”,既要要求教学目标到位,但有不能超纲,这一点对上综合科的老师特别注意。高二年级要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改要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为基本学*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打好基础。高二年级是高中学*的关键之年,学生分化仍很突出,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并加以正确引导,狠抓中差生的转化工作,采取恰当的方法和措施,因材施教扩大优生面,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研究意见

  1、加强校本教研活动。各校的生源情况不一样、教学管理方法也有差别、教师结构情况各异,着就决定着校本教研的重要性,校本教研要有计划性,要有系统性、针对性每次活动要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认真准备,落到实处,每个人都要有收获,教研专题要防止“假大空”,不要流于形式走过场,否则就会形成教研活动是浪费时间的想法。每学年每位教师都要写一

  份化学教学、教研、个人发展的全面总结(心得体会)在下一学年开学第一周交教研室化学科,各校科组长要认真阅读教师的总结并给于具体意见或建议,同时安排时间进行交流。

  2、要大力开展课题研究。每一位化学教师都要认识到“以研代培,以培促教,以教为研”的“教、研、培”的相互依存关系。还没有县、校级科研课题的学校科组,要积极申报并付诸行动,研究小组就是一个学*小组,就是一个教学行动小组,只有这三者达到高度和谐的统一,教师的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才能变为现实。

  下面提供研究方向供大家参考:

  1)X科化学新课教学组织的研究

  2)X科第一轮复*策略的研究

  3)X科第二轮复*策略的研究

  4)X科第综合复*策略的研究

  5)初三或高一教学起始阶段(或冲刺阶段)教学策略的研究

  6)化学教学中师生角色研究

  7)中或高考趋势的研究(或某一知识快)

  8)化学各章节、各课时实施、监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9)化学尖子生的发现、选拔、培养研究

  10)各层面学生(尖子生、临界生、差生)教学策略的研究

  11)学科教学情景的呈现整体性研究

  12)学*化学兴趣的递进性激发的整体性研究

  13)化学知识教学和化学素养教育同步协调发展的研究

  14)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和谐性研究

  15)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和探究性学*的关系的教学研究

  16)化学教材重整的研究

  17)新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18)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研究

  19)发展性评价研究(学生学业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等)

  六、化学竞赛

  各年级化学竞赛是化学教育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化学辅导扩展学生的化学视野,提高化学学*兴趣。化学竞赛的辅导,重在分析学生的情况,重在指导,重在因材施教,要找准教师着力点,提高竞赛辅导的有效性。对于准备参加竞赛的同学,一定要成学科培训小组,落实时间、地点,确定目标,强化指导和训练,特别是学生课外阅读及个性化练*的指导。建立优秀学生化学学科学*档案,密切观察他们的学*心理,及时校正他们的学*行为,让他们尽早形成科学的化学学*思维方式,目标直指化学高考状元和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高中化学教学计划5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物质的各种化学性质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这些规律是化学的精髓,需要下功夫学*掌握。

  2. 了解本书的基本内容和学*方法,认识学*概念模型是学*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3. 初步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认识催化剂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为其后的学*打下基础。

  二、内容分析

  1. 地位和功能

  绪言作为全书的开篇,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一开头就对本书的基本内容、学*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简要地介绍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以及催化剂对于化学科学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以起到提纲挈领、引起学生学*化学反应原理兴趣的作用。 在前面的学*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的发生是由于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激烈碰撞,破坏化学键,使得各原子间的组合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化学键,产生了新的分子,同时也了解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本模块是以学生此前的化学学*为基础,以学生对许多具体化学反应的知识积累为前提,为适应学生的学*心理发展需求而设立的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从理论上认识一些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教科书中介绍的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和活化分子、活化能模型及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将为学生后面的学*打下重要基础。

  2. 内容结构

  绪言在内容上主要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第一、第二自然段,简要地介绍本模块的基本教学内容。教科书以大量事例说明,化学反应种类繁多,条件极其复杂,但都有规律可循。而这些规律恰好是化学的精髓,是吸引人们学*、钻研化学科学的魅力所在。二是第三、第四自然段,凸显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侧重介绍了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的构建思路,及活化分子、活化能等概念。培养学生自觉地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认识事物的存在具有多样性,物质的稳定具有相对性,而化学变化的复杂性和规律性相辅相成。与此同时,还指出了学*化学反应原理的方法:

  (1)完成书中规定的实验、活动。

  (2)观察周围(包括大自然)发生的化学现象,思考或进行模拟实验。

  (3)认真学*概念模型,它是学*、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绪言在论证了有效碰撞模型的合理性之后,坦陈现有理论的缺憾:“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计算或推测化学反应活化能的理论方法”。这种客观的科学态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更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将来进行更深入探究的意识。

  绪言的内容结构如下图所示:

  3. 内容特点

  绪言中概括地介绍了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方法与思路,同时还简介了“有效碰撞理论”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两个概念模型,对全书起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课时分配建议

  建议用1课时。

  一、教学设计

  由于本课的理论性较强,概念较为抽象,学生接受相关知识有较大难度,所以绪言教学采取以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方法为宜。教学中对概念模型的表述应尽量简化,对概念模型的认识还需要在后面的学*中逐渐深入,这里更多地是强调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意识。通过绪言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内容上对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的范围有所了解,在方法上对科学的研究方法——概念模型法有所领悟。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方法——概念模型法。

  教学难点:“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教学建议:

  根据绪言内容特点,本课可设计成下述教学模式:课前自学→查阅资料→课上交流讨论→师生共同研究。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小组整理资料、先行讨论形成共识,再通过课堂上的汇报、讲解、交流和评价,完成对本课内容的学*。

  新课引入首先教师指出,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化学中最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化学家们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如果对化学原理的理解不够清楚则无法做到。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为人所用?这是我们学*化学反应原理的宗旨。化学反应原理所包含的内容及学*化学反应原理的方法正是本书要探讨的问题。 教学中的主要过程可以结合学生汇报交流自学与讨论的成果,围绕下列问题展开:

  1. 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的内容可列举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情景1:

  说明:同样都与H2反应,由于O2、CuO 、N2的性质不同,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对于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原因也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我们称之为“内因”。

  情景2:将H2+O2混合,在室温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数百年,但点燃后却会发生剧烈的爆炸反应,而且只要配比相当,可以完全转化成生成物。

  说明:外界条件可以促使其反应发生。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进行得比较“彻底”。物质之间反应的“内因”已经具备,“外因”则是变化的条件。不同的外界条件都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情景3:H2+N2即使在高温、高压、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也不能完全转化成生成物。 说明:该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总结:化学反应速率、方向及限度正是“化学反应原理”要研究的问题。此时有必要指出:在不同物质体系、不同的环境中,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如在第三单元将介绍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在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将分别介绍化学反应中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电化学的最基础知识等等,这些都是“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的范围。这些基本原理与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化学现象密切相关,只要我们注意观察、研究,大自然将成为无所不在的大课堂。

  2. 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思路与方法——概念模型法。

  教科书介绍了合理简化的概念模型以及如何运用概念模型学*化学反应原理。对该段内容的处理可分三步进行:

  (1)建立简化的有效碰撞模型的设想:为了突出化学反应最重要的内涵,忽略其他因素的干扰作用,选择气相反应体系作为研究有效碰撞的基础模型。其优点是:气体分子运动空间远大于自身体积所占有的空间,环境影响因素相对较少。该概念模型最重要的内涵也更加突出,更容易掌握。如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水是较大量的,研究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就不能忽略水分子的作用。

  (2)模型的基本构架

  模型的建构:在一洁净的容器中,使氢气与氧气按体积比2∶1的比例混合,气体分子因自由运动而不断发生碰撞(互相接触)——这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

  假设与事实:研究结果表明,从分子的热运动来看,分子发生碰撞的机会很多。如在常

  10温常压下每个氢分子、氧分子自身或它们之间的碰撞几率为2.355×10次/秒。假如每次碰

  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则化学变化瞬间即可完成,但事实并非如此。

  立论:并不是每次分子间的碰撞都会引发化学反应,只有其中部分的气体分子碰撞是有效的.,即有效碰撞——这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

  (3)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对该模型的进一步认识可结合教科书上的图示(图1)。具有足够能量(活化能)的分子——活化分子的碰撞是有效碰撞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只有当活化分子采取适合的取向进行碰撞时才能反应。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均能量部分

  教科书以活化能为0的反应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有效碰撞模型的合理性。进一步说明了活化能的大小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结论: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有关;而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活化分子的多少又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的,而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又与分子的内部结构密切相关,可以说,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那么,对于一个特定反应,人类如何使用和控制,还需要研究外部条件对它的影响。这将在后面的学*中继续讨论。

  最后教科书特别指出: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可以用实验方法测定,当实验条件不同时,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催化剂的应用就是实例之一。人们尚未掌握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有效的理论推算方法,这种留有缺憾的教学观点值得关注,既有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科学规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关于催化剂,在化学2中已有介绍,这里着重说明催化剂的作用、意义,在第二章中进一步从由于催化剂的参与改变了活化能,从而改变了反应速率来认识催化剂的作用。

高中化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我们本着省奔中的教学思路: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滚动提高、把握要求、精讲多练、提高效率,搞好高三第一轮复*工作,踏踏实实地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复*,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托和基础,根据本届高三高考模式,我们必须制定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针对性强的复*计划,来充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基础水*。并且密切关注今年的高考动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学*积极性,扎扎实实抓好双基,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的要求。

  二、情况分析

  本届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化学方程式、基本概念等基础都不牢,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化学,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失提高讲和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项与整体复*的一大挑战。

  三、复*任务

  使班级95%以上的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学生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惯,完成第一轮复*。

  四、基本策略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主要根据*几年来江苏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计划。

  2、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

  3、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

  4、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化学总复*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5、注重练*量和复*效率的关系。练*是化学总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效率。

  6、回归课本,精读教材,字斟句酌。系统复*,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

  7、关注目标生的成长。课堂关注是否听讲,经常提问,课后注重面批,经常找学生谈心,交流思想,多鼓励。

  总之,在这剩下的*二百多天的时间里,我们高三化学教研组的2位老师将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合理分工,团结协作,争取在20xx年的高考中再创辉煌!

高中化学教学计划7

  一、运用新理念,探究实验教学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好多年,对传统的教学感悟颇深,但我从不放弃传统的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采取当代的新技术、新方法来学*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是我追求的目标,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成为学生获取直观感性知识,积累直观感性经验的源泉,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念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形成要领和理论,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化学规律探索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实验教学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进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最有效的方法.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化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渠道,而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则要以化学实验为主要载体.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挥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探究性学*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设置的新的课程计划,具有典型的.创新教育功能.“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发挥创造力,必须在教学中探究实验教学,这是新课改的要求.

  二、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在一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对所认识的化学基本概念或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验证都是按照抓药式的设计或*惯性的设计进行化学实验教学.高中化学新教材两个必修、五个选修模块的实验部分有充分体现“创新”理论的空间.新教材与旧教材比较,增加了相当部分的实验活动内容.“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栏目,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直观性强,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动手能力,体现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对学生积极思维,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理念的建立以及体验创新的喜悦具有非常直接的作用,有利于落实新课程目标.

  1.优化课堂教学,创建和谐地教学氛围,激发学*兴趣.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要创建和谐的、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学生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知识的主动建构;通过调查有96%的学生都愿意上实验课,在这96%的学生中,有98%的学生认为有了演示实验或者是分组实验,可以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不至于死记硬背.从不同角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兴趣是成功的关键,在发明创造上有一定成就的人,除了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外,还必须是对某种发明、探索有着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兴趣是创造力的推动力.要想使学生对化学有浓厚的兴趣,从化学实验入手是极好的方法,比如:高一学生在学*氯化氢时,你做一个“空瓶生烟”的兴趣实验,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得知识,亦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自己动手做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化学实验数据的第一手数据,同时对于化学知识以及化学概念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加深,同时对于有趣的化学实验,可以调动学*化学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化学的积极性.实验操作技能体现一个学生综合素质,有些学生属于高分低能,理论分数非常高,但实验考查时手忙脚乱,不知从哪开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至于得不到应有的现象,甚至由于错误操作损坏仪器,乃至发生危险.加强实验训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是,基本仪器的使用,了解仪器的使用范围、性质;第二是,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仪器连接、布局合理,便于观察,操作准确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把关;第三是,多提供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例如,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通过多渠道培养其实践能力.对一些典型的实验加以拓展,引导学生探究反应的中间产物,进而探究反应机理,这也是化学研究性学*的好素材.总而言之,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学*的重要内容,做好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加深印象,调动学生学*化学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地去探索适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老师应该多于学生进行沟通,倾听学生的意见,改进化学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快乐.

高中化学教学计划8

  制定教学教学计划不仅仅是对自己班级学情的分析,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深度剖析。通过我对高一下学期化学课本的研究和分析,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学*能力分析,制定的高一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成绩**,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方法得当、学*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方法欠佳、学*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按时按量的布置了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

  五、实验教学有待加强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做好每个演示实验。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较周密,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甚至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上面是我对高一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的总结的五点主要内容,希望在以后教学工作中,我能和我的学生们一起进步一起提升。

高中化学教学计划9

  一、现状分析

  1、备课组现状分析

  高一年级化学备课组现有4名化学教师,其中2名一级教师,2名二级教师,以中青年为主,结构合理,教学能力整体较强。但由于高考政策的变动,化学学科备受冲击,4名成员代课均为10节(其中8节化学课和2节研究性课程)。

  2、教材分析

  今年为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第4个年头,化学课程设置上以模块的形式出现,而且在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思考、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以及大量的最新科技方面的知识等形式多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过去教材中很少或未曾出现的,所以对我们几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能带着过去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对新教材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尽快融入全省的教学氛围中,只要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课程主要有三套教材:人教版,苏教版和鲁教版。我校使用的是人教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共有8册课本,其中必修有必修1和必修2要求本学年所有高一学生都要完成;选修有6册,其中选修1《化学与生活》作为会考学生要求,必修2《化学与技术》和选修6《化学与实验》我校学生不选修,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选学化学学生的选学内容,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作为选学化学学生的必选内容。

  3、学生现状分析

  本届学生的整体*均成绩较低,从暑期的军训期间观察,行为*惯表现不如人意,尖子生比较少,给化学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提升整体成绩比较困难。

  二、指导思想

  1、学校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思想

  高一年级要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基本的生活和学*技能。

  本学期要推进有效教学,理直气壮抓教学质量,聚精会神抓课堂效率,要明确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本学期将开展备课组考核,向备课组要质量,向优秀教师团队要质量。加强对课堂的设计和管理,以抓教学常规达到课堂质量的保底要求,以抓有效教学提升课堂质量。

  2、年级部备课组集体备课思想

  年级部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组织备课组长研讨,制定本组的工作计划,提出提高质量的措施,进而指导各备课组精心设计备课组教学计划,并检查落实情况,保证本学科教学的高质量。组织教师不定期听课,开展评课与交流,研究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设计和组织策略,及时改进和提升,要求本组教师每周听课、评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次,开课不少于2节,并做好教师的评课统计和改进措施。

  ①以备课组为中心,加强集体备课,精心组织说课、评课、改进、提升等活动。同时,教研组每次组织的研讨课,要求组织教师参与听课,集体评课,落实反馈,注重改进与提升。

  ②以备课组为中心,对本组教师教案、学案、学生笔记、作业及批改情况和错题集进行定期检查,并组织教师交流,作好改善。

  ③以备课组为中心,组织教师收集、整理试题,注重根据教材进行面对学生现实的试题汇编,并做好各学科各年级试题交流和共享,尽量建立化学学科资源库。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菁华9篇)(扩展6)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菁华6篇)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1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在课程内容标准中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中是这样规定的:让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并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学*,好奇心强,同时以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知识储备上,他们已经熟悉了过滤和蒸发这两种固体液体的分离方法,但对于两种都是液体的混合物如何分离还不太明确,有这方面的学*渴望,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也需要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蒸馏及萃取的原理

  (二)教学难点 萃取的操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

  2、了解蒸馏原理,练*蒸馏操作。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3、会用合理的方法检验离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对初中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以及分离提纯物质一般方法的复*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辨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2、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实验仪器和实验设计的巧妙,感受化学之美

  四、教学用品、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教学用品

  药品:制取蒸馏水装置1套、50ml分液漏斗、10ml量筒、烧杯、铁夹台、铁圈、CCl4、碘水。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实验探究

  (三)主要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实验探究、练*五、教学流程示意图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盐类水解的规律,知道盐类水解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小组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提前做导学案,小组探究,激发学*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

  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实质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实质

   二、教材的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了化学*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衡和水的电离*衡两个*衡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盐类水解是后续电化学学*的必备基础。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衡体系。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1)感知情境,导入主题,研究探索,指导学法。

  (2)教师导学,学生合作讨论,探讨实验设计及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学*、探索、发现。(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对比、归纳及类推、练*训练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4)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

  (1)学生分组讨论,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学会合作。

  (2)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迁移发展的方法展开探索,对比归纳及类推总结,练*训练,获得对比、归纳和类推的学*思维能力。

  (3)积极思考,善于应用对比、归纳总结及类推思维方法,提升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讨论交流,提高人际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附课件)

  1、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纯碱和小苏打入手

  [幻灯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使学生的学*从低起点、易接受的环境开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2、过渡到

  A级问题的六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回答

  A级问题一:水的电离方程式是,若在水中加入酸或碱,水的电离*衡移动方向是向移动,理由是。

  A级问题二:溶液呈酸碱性的根本原因是,溶液呈中性是因为,呈酸性

  是,呈碱性是。

  A级问题三:写出下列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盐酸与NaOH溶液:,②盐酸与氨水:,A级问题四:写出下列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醋酸与NaOH溶液:,④醋酸与氨水:。

  A级问题五:上述反应物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级问题六:若按酸、碱强弱不同,上述反应生成的四种盐可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分别为

  NaCl,NH4Cl,CH3COONa CH3COONH4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盐类水解的实质,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A级问题完成之后进入B级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将不同的题分给不同的

  小组。让六个小组的学生同时上黑板演示。 B级问题一:

  盐CH3COONa溶液酸碱性盐类型Na2CO3 NH4Cl Al2(SO4)3 NaCl KNO3设计意图:学生上黑板画图,指出优点和不足,教师能够知道学生差在哪。

  B级问题二:CH3COONa溶液为什么呈碱性?

  电离方程式

  设计意图: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

  B级问题三:NH4Cl溶液为什么呈酸性?

  c(H+)和c(OH–)相对大小盐溶液的酸碱性盐溶液中的粒子有无弱电解质生成相关方程式电离方程式c(H+)和c(OH–)相对大小盐溶液的酸碱性盐溶液中的粒子有无弱电解质生成相关方程式B级问题四:NaCl溶液为什么呈中性?

  B级问题五:1.盐类水解的定义:水溶液中盐电离出的跟水电离出的生成的反应。

  2.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电离出的与水电离出的结合成,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的条件:①盐必须溶于中。

  ②盐中必须含有离子或离子

  B级问题六:盐类水解规律

  ⑴有就水解;无不水解;⑵越越水解;都双水解;⑶谁显谁性;同显中性。

  例:酸性:乙酸碳酸次氯酸

  水解程度:乙酸钠碳酸钠次氯酸钠溶液碱性: CH3COONa Na2CO3 NaClO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分析,总结类推,让学生强化基础知识,关注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不同水解类型的理解和记忆。 4、课堂练*课后作业

  见课件

  设计意图:提供反馈教学的信息,培养强化学生的对比归纳类推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反思一:课堂还可以更高效

  提前给学生发了导学案,然后收上来批阅,也就是在讲课之前,对学生已非常了解,能够有针对性的上课。在学生分组答题的过程中,一个小组答一道,存在忽略其他同学的情况,同时也存在一个小组同学只关注自己的问题,而不去探讨其他问题。此外,视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适当的链接高考题,这是我在本节课做的不足的地方,也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反思二:加强课后练*,能够让学生掌握的更好

  课后练*,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该让学生多说,然后让学生总结,隔段时间复*。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使学生了解酯的水解,并了解乙酸的酯化与乙酸乙酯的水解是一对可逆反应;

  3.使学生了解羧酸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

  5.通过酯化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乙酸的酸性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

  1.酯化反应的概念、特点及本质;

  2.酯化与酯的水解的条件差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采用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展示及实物展示,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

  2.采用复*回忆法及实验验证法学*乙酸的酸性;

  3.利用实验探究、设疑、启发、诱导、讲述等方法学*乙酸的酯化反应及酯的水解反应;

  4.利用类推法学*酯、羧酸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用具

  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投影仪;

  冰醋酸、乙酸水溶液、乙醇、浓H2SO4、水垢、饱和Na2CO3溶液、乙酸乙酯、稀H2SO4、稀NaOH溶液、蒸馏水、冰水混合物;

  试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

  ●教学过程

  [引言]

  为何在醋中加少许白酒,醋的味道就会变得芳香且不易变质?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为何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通过本节课的学*,大家便会知道其中的奥妙。

  [板书]第六节 乙酸 羧酸

  一、乙酸

  [师]乙酸是乙醛的氧化产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饮用的食醋,其主要成分就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普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陈醋含醋酸7%。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板书]1.分子结构

  [师]展示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要求学生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官能团。

  [生]分子式:C2H4O2

  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COOH(羧基)

  [过渡] 是由羰基和羟基结合构成的官能团,但与酮、醇性质上却有很大差别。下面我们先看其物理性质。

  [师]展示乙酸样品,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概括出乙酸的重要物理性质及用途。

  [板书]2.物理性质及用途

  [生]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是117.9℃,熔点是16.6℃,易溶于水和乙醇。

  乙酸是醋的主要成分之一,醋是用得较多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它能改善和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师]将一瓶纯乙酸和一瓶乙酸的水溶液同时放入冰水浴中,片刻后同时取出,让学生观察现象。

  [现象]纯乙酸立即变为冰状固体,而醋酸的水溶液无明显变化。

  [师]乙酸的熔点是16.6℃,当温度低于16.6℃时,乙酸就凝结成像冰一样的固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过渡]乙酸的官能团是—COOH,其化学性质主要由羧基(—COOH)决定。

  [板书]3.化学性质

  [师]初中学过乙酸有什么重要的化学性质?

  [生]具有酸的通性。

  [板书](1)酸的通性

  CH3COOH CH3COO-+H+

  [师]醋酸是一元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生成CH3COO-和H+,那么酸性有哪几方面的表现呢?

  [生]

  ①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②和活动性顺序表中H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

  ③和碱、碱性氧化物反应。

  ④和盐反应。

  [师]下面我们用实验证明醋酸是否具有这些性质。

  [演示]

  1.取一支试管,加入1 mL冰醋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振荡后观察现象。

  2.取一块水垢,用吸管吸取醋酸滴在水垢上,观察现象。(水垢溶解,有气泡)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生]醋酸显酸性,根据以上反应确定CH3COOH酸性比H2CO3强。

  [师]根据此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家中铝壶内的水垢用食醋浸泡可以除去。那么水垢的成分是什么?请大家写出反应方程式。

  [生]Mg(OH)2和CaCO3

  Mg(OH)2+2CH3COOH====(CH3COO)2Mg+2H2O

  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

  [师]请大家写出下列方程式

  [投影练*]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乙酸溶液与Cu(OH)2反应

  2.乙酸与CaO反应

  3.将锌粒投入到乙酸溶液中

  4.用乙酸除水垢

  答案:

  1.2CH3COOH+Cu(OH)2====2CH3COO-+Cu2++2H2O

  2.2CH3COOH+CaO====Ca2++2CH3COO-+H2O

  3.2CH3COOH+Zn====Zn2++H2↑+2CH3COO-

  4.2CH3COOH+CaCO3====Ca2++2CH3COO-+CO2↑+H2O

  2CH3COOH+Mg(OH)2====Mg2++2CH3COO-+2H2O

  [过渡]乙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板书](2)酯化反应

  [演示实验]P168 实验6—10

  [现象]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

  [结论]在有浓H2SO4存在、加热的条件下,乙酸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无色、透明、不溶于水、有香味的油状液体。

  [师]这种有香味的油状液体就是乙酸乙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师]像这种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根据本实验,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选代表回答投影中的问题。

  [投影显示]

  1.浓H2SO4在酯化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2.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4.醇和羧酸酯化时,羧酸是提供H+还是羟基?即下面二式哪个正确?用什么方法证明?

  5.酯化反应属于哪一类有机反应类型?

  [生]

  1.浓H2SO4起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作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作吸水剂,可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2.加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3.因为:

  ①乙酸乙酯在无机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

  ②除去挥发出的乙酸,生成无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气味;

  ③溶解挥发出的乙醇。

  4.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确定产物H2O中的氧原子的来源对象。根据:

  CH3COOH+H18OC2H5 CH3CO18OC2H5+H2O,确定出酯化反应一般是羧酸分子里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

  5.酯化反应又属于取代反应。

  [师]指出:酯化反应是有机酸和醇均具有的化学性质。不光有机酸和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无机含氧酸也可以和醇酯化。例如:

  [投影练*]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师]请根据乙酸的结构简式,概括羧酸的概念及乙酸的同系物的通式。

  [板书]

  二、羧酸

  1.概念及通式

  [生]烃基跟羧基直接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叫羧酸。通式为:R—COOH

  [师]乙酸的同系物又叫饱和一元羧酸,写出其通式。

  [生]CnH2nO2(n≥1)

  [师]羧酸是如何分类的?

  [板书]2.分类

  [生甲]据—COOH数目可分为: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及多元羧酸。

  [生乙]据烃基不同可分为:脂肪酸和芳香酸。饱和酸和不饱和酸。

  [师]说明:硬脂酸(C17H35COOH)、软脂酸(C15H31COOH)、油酸(C17H33COOH)等一元脂肪酸,由于烃基含有较多的碳原子,又叫高级脂肪酸。硬脂酸、软脂酸为饱和酸,常为固体,不溶于水。油酸是不饱和酸,常为液体,不溶于水。

  [师]羧酸的官能团都是—COOH,其化学性质是否相似?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

  [生]相似,都有酸性,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板书]3.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酯化反应

  [师]请同学们写出最简单的饱和一元羧酸甲酸的结构式,并分析其结构特点,说出其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生]

  由于甲酸中有醛基,又有羧基,所以甲酸既具有羧酸的性质,也具有醛的性质。

  [投影练*]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下列物质的水溶液

  CH3CH2OH CH3CHO HCOOH CH3COOH

  答案:新制的Cu(OH)2悬浊液

  [过渡]酯化反应生成的有机产物均是酯,那么酯有什么结构特点?有什么重要的化学性质呢?

  [板书]

  三、酯

  [师]根据酯化反应概括酯的概念。

  [板书]1.概念

  [生]醇跟含氧酸起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叫做酯。

  [师]根据生成酯的酸不同,酯可分为有机酸酯和无机酸酯,通常所说的是有机酸酯。请同学们写出有机酸酯的官能团及通式。

  [师]当R和R′均为饱和烷基时,且只有一个 的酯叫饱和一元酯,写出其通式。

  [生]CnH2nO2(n≥2)

  [师]饱和一元酯的通式和哪类有机物的通式相同?说明了什么?

  [生]饱和一元酯和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相同,说明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是同分异构体的关系,两者互为官能团的类别异构。

  [过渡]酯有什么重要的化学性质呢?

  [板书]2.化学性质

  [演示]P168实验6—11

  [师]请大家根据实验现象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显示]

  1.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有何关系?

  2.酯的水解反应中,加热、加酸、加碱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为什么酸或碱存在时,酯水解程度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1.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互为可逆反应。

  2.加热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加酸或碱均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3.加酸,酸只起催化剂的作用,可以缩短反应达*衡的时间,而不能使*衡发生移动,即不能增加酯水解的程度。加碱,碱不仅起催化剂的作用,还可以中和水解生成的酸,促使水解*衡正向移动,使酯水解完全。

  [板书]水解反应

  [师]酯化和水解反应有哪些不同之处呢?下面我们列表比较一下。

  [投影显示]

  酯化反应与酯水解反应的比较

  酯化 水解

  反应关系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催化剂 浓H2SO4 稀H2SO4或NaOH溶液

  催化剂的其他作用 吸水,提高CH3COOH和C2H5OH的转化率 NaOH中和酯水解生成的CH3COOH,提高酯的水解率

  加热方式 酒精灯火焰加热 热水浴加热

  反应类型 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问]甲酸酯( )有什么重要的化学性质?

  [生]除具有酯的化学性质外,还有醛类的化学性质。因甲酸酯中既有酯的官能团 ,又有醛的官能团 。

  [师]根据教材P175的相关内容概括出酯的重要物理性质、存在及用途。

  [板书]3.物理性质、存在及用途

  [生]物理性质:密度一般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存在:酯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低级酯是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

  用途:作溶剂,作制备饮料和糖果的香料。

  [学生质疑]老师:羧酸和酯中都有 ,它们也能像醛一样和H2发生加成反应吗?

  [师]不能。当 以 或单官能团的形式出现时可以和H2加成,但以 或 形式出现时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使我们了解了酸和醇的酯化与酯的水解是一对可逆反应。在酯化反应中,新生成的化学键是 中的C—O键;在酯的水解反应中断裂的化学键也是 中的C—O键。即“形成的是哪个键,断开的就是哪个键。”

  [作业]

  1.阅读P170选学内容

  2.P172 四、五、六、七

  ●板书设计

  第六节 乙酸 羧酸

  一、乙酸

  1.分子结构

  2.物理性质及用途

  3.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2)酯化反应

  二、羧酸

  1.概念及通式

  2.分类

  3.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酯化反应

  三、酯

  1.概念

  2.化学性质

  水解反应

  RCOOR′+H2O RCOOH+R′OH

  3.物理性质、存在及用途

  ●教学说明

  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食醋的主要成分,还是乙醇和乙醛的氧化产物,因此紧接乙醇、乙醛之后,作为羧酸的代表物,单列一节讲授。这样既与前面的乙醇、乙醛形成一条知识主线,又通过乙酸的性质——酯化反应引出乙酸乙酯,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做了铺垫。所以本节总结时可进一步补充这个知识网络。

  ●参考练*

  1.下列各组有机物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但最简式相同的是

  A.甲醛和乙酸 B.乙酸和甲酸甲酯

  C.乙炔和苯 D.硝基苯和TNT

  答案:C

  2.确定乙酸是弱酸的依据是

  A.乙酸可以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B.乙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C.乙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D.Na2CO3中加入乙酸产生CO2

  答案:B

  3.当 与CH3CH218OH反应时,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C. H218O D. H2O

  答案:BD

  4.下列有机物,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还能发生催化氧化的是

  A. CH3COOH B. BrCH2CH2COOH

  答案:CD

  5.某有机物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且氧化后与还原后的产物能发生酯化反应,所生成的酯又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该有机物是

  A.CH3OH B.HCHO C.HCOOH D.CH3CH2CHO

  答案:B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探究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

  2.通过学生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在浓硝酸和稀硝酸的对比学*中,渗透“量变和质变”的辨证规律。

  4.通过介绍化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树立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品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教学难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玻尔巧藏诺贝尔金奖章

  丹麦有位叫玻尔的科学家,37岁时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玻尔被迫离开即将被德军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奖章留在实验室。玻尔把金奖章溶解在盛有王水试剂瓶里。后来,纳粹分子窜入玻尔实验室,那个试剂瓶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战争结束后,玻尔从王水中把金还原出来,并重新铸成奖章。而玻尔配制王水的主要组成之一是“硝酸”。

  一、硝酸的强氧化性

  [设疑]硝酸有酸性,能否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演示]浓硝酸与Cu反应

  [讲解]从实验现象“红棕色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物中是N02而非H2进一步从氧化还原反应说明反应的本质是+5价的氮得电子能力比H+1强。

  [学生实验]比较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Cu反应

  [记录并讨论]

  反应现象

  产物

  浓硝酸+Cu

  1.Cu片:有大量气泡产生

  2.溶液颜色:无色变为绿色

  3.气体颜色:红棕色

  4.反应剧烈程度:剧烈

  5.触摸容器外壁:很热

  Cu(NO3)2、NO2和H20

  稀硝酸+Cu

  1.Cu片:有气泡产生

  2.溶液颜色:无色变为蓝色

  3.气体颜色:无色

  (打开止水夹后)无色变为红棕色

  4.反应剧烈程度:缓慢

  5.触摸容器外壁:温热

  Cu(NO3)2、NO和H20

  1.与金属反应:

  Cu +4HN03(浓)=Cu(NO3)2+ 2NO2↑+2H20

  3Cu +8HN03(稀)3Cu(NO3)2+ 2NO↑+ 4H20

  [讲述]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能与所有金属反应;当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为1:3混合时,就配制成玻尔的“王水”溶液,王水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可以溶解金。铂等不溶于硝酸的金属。

  [设问]比较浓硫酸的性质,浓硝酸能否与非金属反应?

  [练*]与非金属反应:C+HNO3(浓)S+HNO3(浓)P+HNO3(浓)

  2.与非金属反应:

  C+4HNO3(浓)=CO2↑+4NO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P+5HNO3(浓)=H3PO4↑+5NO2↑+H2O

  [提问]硝酸与哪些金属及非金属反应?产物是什么?硝酸浓度与还原产物有什么关系?

  [小结]反应规律:

  ①除Au、Pt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可能氧化所有的金属。

  ②常温下Fe、Al等金属在浓HNO3中发生“纯化”。

  ③硝酸越浓,其氧化性越强。如稀HNO3可使石蕊试变红,而浓HNO3可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④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HNO3反应不生成H2,浓HNO3的还原产物为NO2,稀HNO3的还原产物为NO。活泼金属与极稀HNO3反应时,还原产物复杂,可为NO、N2O、NH4NO3等。

  ⑤非金属单质可被HNO3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

  ⑥王水(浓HNO3和浓HCl按体积比1:3配制)具有更强的氧化性,能溶解Au、Pt。

  [强调]反应物或条件不同,硝酸产物发生变化:NO2、HNO2、NO、N2O、N2、NH3 。

  如:4Zn+10HNO3=4Zn(NO3)2+N20+5H2O

  注意:4Zn+10HNO3(稀)=4Zn(NO3)2+N20+5H2O

  [设疑]浓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是否也剧烈?

  [学生实验]浓硝酸十铝片

  [讲解]钝化原理:铁、铝与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表面被氧化为牢固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酸与内层金属进一步反应。

  3.铁、铝与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常温下发生钝化。

  [提问]浓硝酸的运输和贮存可用何种物质制的容器?

  [展示]一瓶呈黄色的浓硝酸,问为什么呈黄色?

  4.不稳定性

  4HN03 == 2H20+ 4NO2↑+02↑

  [提问]硝酸应如何贮存?

  [设疑]有人认为,“比较浓硝酸和稀硝酸的还原产物的化合价,浓HN03中的氮从+5降为+4而稀HN03,中的氮从+5价降为+2,从化合价变化可以判断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从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Cu反应的反应条件。剧烈程度分析。

  [讲述]硝酸用途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等;在实验室里,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5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②学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通过对摩尔概念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与价值观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分析比较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引言】

  我们知道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与质量分数的区别,本节课我们来学*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联系及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5、溶液的稀释

  引导学生分析:

  (1)含义:溶液的稀释就是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使溶液浓度变小的操作。

  (2)实质:溶剂增加,浓度变小,溶质不变。

  (3)规律: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溶液稀释规律:c(浓)·V(浓)=c(稀)·V(稀)

  【板书】

  6、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预备知识】

  用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叫做质量分数。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④溶液的体积:

  v特别提示:液体的密度单位通常是g/mL,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中的体积单位是L。

  在一些教复杂问题中,已知条件和题目所要求解决的问题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如果直接从已知条件正向分析推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由于目标不明确,可能导致使问题复杂化,有时候还会掉入命题人设置的陷阱中,误入歧途。

  如果从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逆向分析,步步为营,即可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解题时,再将思路理顺,然后去解决,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直接计算

  例题1:配制500mL0.2molL–1的NaCl溶液,需要NaCl的质量是多少?

  例2:将28.4gNa2SO4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并求出溶液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强调】

  ①在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式进行计算时,体积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②在计算时要注意被溶解的物质是否能与溶剂反应,真正的溶质是什么。

  [练*]

  1、把4gNaOH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把6.2gNa2O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求所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把5.6gCaO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求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4、把4gCuSO4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5、把4gCuSO45H2O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求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过渡]在实际生产中,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溶液,还往往需要稀释后才能使用。如喷洒农药时,须把市售农药稀释到一定浓度才能施用,实验室所用一定浓度的稀H2SO4也均由浓H2SO4稀释而来,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例3.配制250 mL 1 mol/L的HCl溶液,需要12 mol/L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例4:配制250mL1molL–1的硫酸溶液,需要18.4molL–1的浓硫酸的体积是多少?

  (3)【过渡】从上节课的知识我们知道,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都可用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因此,二者之间必定可以通过一定的关系进行换算。

  例4.已知37%的H2SO4溶液的密度为1.28g·cm-3,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现有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液的密度为ρg/mL,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的某溶质的溶液,推出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式。

  【说明】

  不能依赖公式,应根据题目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

  [过渡]如果已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密度,又怎样求其质量分数呢?

  例4.已知75 mL 2 mol·L-1NaOH溶液的质量为80克,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牛刀小试】

  1、市售浓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计算市售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实验室有一瓶4 mol·L-1的NaOH溶液,密度为1.2 g·cm-3,求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现有一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的磷酸溶液(H3PO4),密度为1.12 g·cm-3,其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4)溶液混合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①同种溶液混合

  【说明】

  一般在计算中,没有特别说明,可以认为混合后的体积等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若已知混合后的溶液密度,则一般要用总质量除以密度计算体积。

  例1、将300mL2 mol/L的HCl溶液和200mL4 mol/L的HCl溶液后,所得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例2、将2 mol/L的NaOH溶液和4 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②互不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

  例3、将300mL2 mol/L的NaCl溶液和200mL4 mol/LMgCl2的溶液混合,求混合后的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和Cl—。

  1、将100mL3mol/L的NaOH溶液和150mL4mol/L的NaOH溶液后,所得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将400mL2 mol/L的Na2SO4溶液和100ML2 mol/LAl2(SO4)3的溶液混合,求混合后的溶液中Na+、Al3+、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

  3、将448LHCl气体(标况)溶于1L水中,得到的盐酸溶液的密度为1.25g/mL,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

  四、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

  1、计算依据: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之比。 m A + nB = pC + qD n(A):n(B):n(C):n(D)= m:n:p:q

  2、解题思路:

  ①求什么;

  ②已知什么;

  ③怎么求。

  3、解题方法:

  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求出所需物质的物质的量;最后利用有关公式,求出题目要求的量。

  例1、现有250mL 0.8mol/L的H2SO4溶液,用2 mol/L NaOH溶液中和,使溶液显中性,求需要NaOH溶液多少mL?

  例2、现有250mL2Na2CO3mol/L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5mol/L HCl溶液使其充分反应,求参加反应的HCl溶液的体积和反应生成的CO2的体积(标准状况)。

  〖活学活用〗

  1、现有100g含杂质的Zn使其与盐酸充分反应,收集到标况5.6LH2,求Zn的纯度。

  2、现有200gCaCO3,使其与盐酸充分反应,并将生成的CO2与足量的NaOH溶液制取Na2CO3,求可以制得Na2CO3多少g?

  [小结]表示溶液组成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可通过一定的关系进行换算。解有关溶液稀释的问题,遵循的原则是: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

  [作业]P17 1、2、3、4(要求有计算过程)

  板书设计:

  5、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关于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计算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6

  一、主题内涵

  新课标中要求:"要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这一评价体系使得"培养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与"培养高考成功者"的目标分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品质和良好的.学**惯。注重创设学*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

  二、案例描述

  《氯气》是人教版化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个教材中氯气与水的反应,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如何用探究的形式来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也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价值所在。我做了三次教学尝试,理念不同,方法不同,效果各异。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一分为二的看待氯气,引起学生对氯气的好奇,激发对新知识的兴趣。

  (引入)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两个信息——氯气中毒,氯气杀菌消毒,那么氯气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气体呢?使得它具有这种对立的特性呢?它是有利还是有害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这种物质的性质来解决我们的疑问。

  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第一种教法:

  1、请设计实验来对这点性质进行探究:氯气能否溶于水?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

  2、因为问题较空泛,学生较难着手讨论。对于氯气的水溶性,学生作如下实验设计。方法一:将水滴入装有氯气的试管内,看颜色有无变淡;方法二:将一支布满氯气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看看试管中液面有无上升。

  3、对于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因为学生对这个反应还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无从下手,讨论很难展开。最后个别学生通过书上潮湿氯气漂白实验的启发,提出这个实验。

  4、教师做了氯水的漂白性实验后,推测出结论————氯气与水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并且这种物质有漂白性。从而引出了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接着根据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总结出氯水的其它性质。

  第二种教法:

  1、对氯气的水溶性经过讨论后,学生总结出上述几种方案,马上通过实验验证。

  2、实验验证后,指出氯气溶于水后的溶液叫氯水。给学生三种药品:新制氯水,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氯水中的可能成分。

  3、学生四人一组实验:将氯水分别与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反应,发现硝酸银中产生白色沉淀,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总结出氯水中有Cl—和H+,还有漂白性。

  4、教师再提问:漂白性是由于干燥的氯气就有的性质,还是别的物质有的性质呢?怎么证实?

  5、学生想到将红纸条分别放入干燥氯气中和氯水中,将这两个实验作比较就可得出结论。

  第三种教法:

  1、引用故事,学生总结氯气的物理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一天,两军交战正酣,一方军队正在逆风向山上进攻,突然眼前呈现出黄绿色

  (1),随之而来的是士兵们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2)并觉得胸闷恶心,指挥官被这种情况惊呆了,吩咐士兵各自躲避,一些士兵深呼吸想减缓胸闷,但再也没有站起来,有的士兵向低洼地带

  (3)躲避,晕倒后再也没有醒来,有的士兵喷水但也无济于事

  (4)指挥官看到这种情形想与其全军覆没不如和敌人拚了,于是,命令士兵逆风进攻,怪事出现了,当士兵们冲过敌人前沿阵地时,原来的症状缓解了,精神一振,扩大战果,攻下了这个山峰,打扫战场时发现敌人的阵地前摆放着许多装着黄绿色液体的钢瓶

  (5),正是从这会发出的气体夺取了战友的生命

  (6),并发现在橄榄油附*的士兵中毒症状轻一些,经研究此物质为氯气。

  2、教师指出:我们把氯气与水的混合物叫氯水。现在利用现有试剂:镁条、铁、氯气、NaHCO 3 (aq)、AgNO 3 (aq)、HNO 3 (aq)、红纸、pH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氯水。通过实验验证你们自己的推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如果教学设备俱全,最好在有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一遍,以加深学生记忆和理解。

  3、教师演示一个实验,就要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得出实验结论,并板书。由于课堂时间比较短,课堂上,只能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再利用实验课时间探究,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

  4、学生四人一组相互合作设计实验推测成分,并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记录实验过程,记录的内容包括:实验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和解释三部分。最后由学生发言,得出结论————氯气与水有反应,并且产生了Cl—和H + ,有个别组的学生提出氯气能与非金属反应、氯水还可能有漂白性,因为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三、案例分析

  第一种教法具有探究的目标,也初步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但没有深入探究,也忽视了学生的能力限制,因此使得探究的过程中途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最后还是有那么一点照本宣科,填压式教学的味道,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二种教法已初步形成了探究的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并且亲自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提高学生的学*主动性、积极性。但是局限性在于:

  1、把问题探究得过于简单化、片面化了,没有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思考空间,学生一般都能轻而易举得出结论。

  2、实验设计上存在不严密性,比如只给出硝酸银,却没有给出对应的稀硝酸,这些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及思维的严谨性都不是很有帮助。第三种教法运用化学史实,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自己思考、假设、讨论、设计、动手,由实验中的现象直接验证他们的猜想,发现问题,满足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加深对氯的强氧化性的理解和记忆,开发学生的思维连贯性,并通过类比得出结论,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的能力。从而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思考空间,而且还在实验操作中强调了观察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比较有利于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比较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

  四、教学反思

  把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活动作比较: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关心教学流程的程式化、细节化,有时为了进度,不惜牺牲学生领会、理解教学内容的时间,从而以教师对教材、教案的认知过程代替学生对学*内容的认知过程,使“双边活动”变成了“单项传递”,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应有的情感性。新课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强**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等的基础上的交往、互动,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从而经过丰富、生动的思考探索过程中通过感受、领悟而获得积极的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师生双方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

  通过学生思考、体验这些心理过程,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衡量人的发展的最深层的指标,使教学过程从一种简单的传输、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为一种伴随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思考和获得的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体验过程。

  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觉得教师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意识”,虽然要立足于教材,但也要避免照本宣科,而要将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媒介之一,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做好分层递进,由扶到放,让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主动去探究新知,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激起学生学*的兴趣。比如在实验教学中,可将实验“观看”改为实验“观察”,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演示性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课内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封闭的实验室治理改为开放式治理,变实验知识为实践能力等多种教学处理方法。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菁华9篇)(扩展7)

——高中化学教学经验总结优选【五】份

  高中化学教学经验总结 1

  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二化学教学,教23和24俩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课程标准和学校的四层六部教学法的要求,本人已经如期地完成了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学工作。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程目标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忙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潜力;用心进行教法与学法的探索与实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科知识,使学生感受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看得见、模得着的事实,增强对化学学*的激情与原动力。

  二、教学研究

  1、备课深入细致。*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十分注意学生的实际状况。用心参与群众备课讨论,认真编写个案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面批面改。

  三、课程研究

  面临新课改,对我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课改就出现新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紧紧围绕学*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用心创造和带给满足不同学生学*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

  通过教学反思与教研活动的开展与积累,我觉得自己的教育理论水*、教学组织与调控潜力、学科系统知识水*、教学科研与教育评价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或提高。反思自己的工作,仍然有很多值得改善的地方:

  1.新课程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系统工程,需要的是坚韧、意志、职责和信念。只有思想,没有行动、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线教师的扎扎实实的实践,新课程才会有生命力。

  2.在高二化学的教学中,对少数学生的学*基础的提高做得还不到位,问题学生的学*效率的提高一向是自己一块心病,但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3.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关系方面还没有真正体验新课程理念。放不开手脚,改革的步子不大。

  4.自身的理论修养与业务潜力的不断提高仍然是自己今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养成终身学**惯,不断向有特长的同事学*,使自己的工作逐步得到完善。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合作学*,缺乏理论指导。

  4、后进生未抓在手。由于本学期学生面临学业水*测试,后进生难度较大。

  5、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学*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高中化学教学经验总结 2

  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二化学(2至5班共4个班)的化学教学,兼高二化学备课组组长。此刻就高二化学备课组建设中,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高二化学备课组成员由我和朱国英老师组成。高二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二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必须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状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状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二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资料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用心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用心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群众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题,要求要有必须的'知识覆盖面,有必须的难度和深度;每章一次的测验题,并要到达必须的预期效果。本学期的中心工作是化学实验考查,我和朱老师为使学生能全面通过,*时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多动手,培养他们的动手潜力;考试前一周加班加点让学生到实验室里训练,以增强他们的熟练程度。

  四、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的兴趣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学会学*的方法。本学期分别安排了汪萍琪、朱国英老师的示范公开课。都能用心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

  高二化学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二化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并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高二化学备课组,会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五、用心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

  为培养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我们每学期进行一次化学竞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书面表彰。

  高中化学教学经验总结 3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高中化学选修共三册,高二两学期学完两册。其教学特点介于讲练与讲读之间。因此,从形式到内容,从知识到技能,从态度情感到价值观,从试验到推理,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学环节把握到测验考试反馈都需要全方位的计划安排。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及学科特点,遵循教育规律,贯彻教学原则,把实验教学与理论讲解并用,把思想教育与技能提高结合,知识构建与生活实际联系。指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体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理解、逻辑推理、思维创新、自学能力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激发学生为将来投身祖国建设而学好化学的浓厚兴趣。

  一、深挖教材,注重课标。

  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做准备。

  二、摸清情况,因材施教。

  我带高二理科班,从成绩上看,学*基础普遍差且差参差不齐。从地域上看,学生自*五个乡镇,生活环境大相径庭,学*阅历性差较大。于此,本学期初与每个人签订学*目标责任书,以求的有目标可及,有章程可循。我在教学中将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注重师生情感互动,先获得学生的信任,最后形成一条感情的链条,紧紧把师生连接起来,也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环境,为提高学*效率打下感情基础。

  三、紧扣课标,认真备课。

  本作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按照高中教育特点、教育规律、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对《化学选修4》教学内容(实验、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科学史话、科学视野、资料卡片、归纳与整理、*题、复*题、附录等)、《化学实验教学指导必修4》、《资源与学案》的难广度,注重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搞好板书设计为上课做到必要准备。

  认真学*新课标,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学*,研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方式:教者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的主人,以*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发现性学*、参与性学*、体验性学*和实践性学*,以实现学生学*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改变备课方式,提高备课质量:例题的选择,*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要反思教学过程;树立“团队”精神,注重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集体备课,教案基本统一。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并推出新的教案模式,要求教师在教案中写教学设想、设计理念。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教案应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归纳总结修改、在课后记下教学随笔。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补充*题《资源与学案》,并完成必要的实验探究和演示、学生实验。

  四、全面把握,突破难点。

  对于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从备课到上课,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同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来确定重难点,找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内容。

  新课程强调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应该围绕着如何组织和设计有效的化学活动来展开。设置问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尽量让问题处在学生的“最*发展区”内。突出促进人的发展,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教学思路过程要有特色。

  五、钻研教材,精讲巧练。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五点。一是新知识的引入:新知识的引入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新知识引入中既应重视与旧知识的联系,又应创设有利于迁移的情景,因此能否讲好引入是讲好新课的一个关键;二是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化学活动的教学观念:《课程标准》中的化学教学过程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活动的教学,化学活动是学生经历化学学*过程的活动,同时也是学生自己建构化学知识的活动;三是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效的化学学*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注重应引导学生主动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化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策略,另外,通过课题研究和学生动手实验,学生不断提高了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猜测力,同时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四是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化学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应用,因此新授课应注重发展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每一个化学系列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五是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是新课程的新理念。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体现出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探究、创作,是一个“考察”与“做”的过程,以思维和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六、适度作业,巩固知识。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但是作业过多过难,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严重地束缚和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故应“五性”:一是适量性:作业一定要适量,使适量的作业既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又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自学、总结、归纳和反思;二是层次性:作业本身要有层次,应由易到难,对不同基础、不同类型的学生,作业也要分出层次,使各种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完成;三是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或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合其个性发展的作业,培养和促进每位学生发展其特长;四是实践性:作业要尽可能结合社会、生产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必要时还可以自编一些题目,让学生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五是探索性:*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每次作业都要尽可能设计一道难度适当的探索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做作业逐步培养分析、探索和创造的能力。作业批改要坚持教师全批全改与学生订正相结合;对学困生的作业,还要在批改后及时具体指导、及时补差。

  七、关注差异,分类辅导。

  课外辅导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根据基础差异灵活采取一般辅导、个别辅导、学生互相辅导等形式。在班上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社会活动小组等,效果较好。

  八、及时测评,反馈信息。

  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的一个有效方法。各章及时过关考试,认真对待段考、期考。并做好试卷分析,以便查漏补缺。

  九、周密安排,合理用时。

  高二两学期学完《化学选修4、5》两本书,上学期20个周,下学期18个周,因此,高二上学期要上完《化学选修4》,下学期授完《化学选修5》;高三第一学期授完《化学选修2》。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十、狠抓过程,取得良效。

  注重教与学的过程管理,狠抓备教辅批考全过程,教学成绩有所提高。

  高中化学教学经验总结 4

  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怎样才能在教与学的统一中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呢通过对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以下分层教学对策: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成绩**,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方法得当,学*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方法欠佳,学*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以上是我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向老教师学*请教,争取更大的进步。

  高中化学教学经验总结 5

  本学期我任教高二(1)、(2)、(6)班的化学,兼任化学教研组长和高二(2)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我认真努力、扎实肯干,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主持课题研究工作,成效显著。

  本学期我担任化学教研组长工作,按学校的要求,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我以身作则带领全组教师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课题研究结题中,我撰写了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化学实验创新技法浅探》,另围绕研究课题制作了优秀课件,设计辅导一位老师讲授了一堂优质课并获得区优质课辅导奖。

  二、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本学期以活化、优化、个性化为导向,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联系学情,不断改善教学方法,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在期末考试中,我任教的3个班级学生成绩人*分都超过了市统考*均分。

  三、培优转差工作成效显著。

  针对我校学生基础都较差的实际,而本学期我的工作任务又很繁重,尽管如此,我还是千方百计挤出时间辅导差生,使相当一部分差生得到了转化。在培优工作方面,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参加区、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

  本学期我能参加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通过有关培训以及自己的自学,我的教育教学潜力和教科研潜力都得到了新的提高,为进一步搞好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兢兢业业工作,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缺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勤奋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