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总结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总结 / | 2022-11-10 00:00:00 教学总结,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总结1

  光阴似箭,日子如梭,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总结。转眼间一学年的各项工作已接*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20xx年的教学工作小结如下:

  一、变革理念转变角色。

  依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精神,遵循外语教学规律,把大学英语的教学的重点放在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与自主学*能力,加强“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做学生学*的促进者、英语学*环境的营造者和学生潜能的挖掘者。坚持用前沿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我校在20xx年开始在第一学期实施自主学*计划,指导学生制定自主学*计划、培养学*策略并进行自我监控与评价;20xx年开始进行用用ESP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在英语语言教学的同时,渗透相关专业词汇知识,做好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

  二、科学合理学以致用的教学大纲、课程体系。

  按照教育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试行),结合我院实际,认真组织论证,完成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大学英语课程既包括理论环节,也包括实践环节。在大学英语课程大纲中明确加入听说实践环节,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安排及评估标准。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核形式及成绩评分标准。总结出一整套英语实践教学环节体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监管,严格考勤、考核。把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英语实践环节写入教学大纲,加大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和投入,规范第二课堂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测试、有总结、有报道,活动后资料及时存档;加强口语街、“华航中外文化活动交流周”等特色品牌活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河北省CCTV世纪之星演讲比赛”等活动的指导;组织英语竞赛如:背诵、英语歌曲、写作、短剧、英文电影配音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建立自主学*的*台和英语广播站,不断提高英语广播站、宣传栏、墙报的制作内容的质量。

  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在新生入校后进行入学分级考试,根据其高考英语成绩将各班的英语基础差、成绩低的10%的学生组成普通班,进行分级教学。其目的是使英语基础知识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预*和辅导,在历时两个学期后能够适应正常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实行了分级教学,还采取了教考分离制度。

  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在合作学*模式下的大学生自主学*能力的培养。加强英语学*策略的培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将自主学*计划在教学大纲中得到贯彻,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社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一年级英语课程中实行读写译大班授课,视听说小班授课制,在小班授课中新增语音课程,同时明确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文素质拓展工作。建立基于网络的自主学*的*台的新的教学模式。

  四、整合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环境。

  坚持用现代网络技术推进教学改革。20xx年以来,不断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在外研社的协助下,利用语音室建立学生自学互动网络*台,及时更新现有的大学英语自主学*网络*台。充分利用校园网、音频、校园广播等现代化设备手段,指导学生编辑制作节目,以喜闻乐见的视听形式调动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五、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教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风建设。教育引导职工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开展多项教研活动,坚持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制度,取长补短。组织教师学*学院有关文件,全面落实学院教学常规的要求,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研究,使教师对教学工作树立“严谨、高效”的观念和作风。

  六、教学效果。

  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获得很大的提高;在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英语四六级有明显的提高,同时,专业英语水*取得较大的提高,就业率得到明显改善。*三年累计6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六名同学在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奖,今年两名同学获得二等奖。四、六级(达425分者)也在逐年提高,*均以每年6%的速度提高。20xx届学生四级为70%。在工科院校,英语课堂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窗口,人文素质教育得到充分的重视,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总结2

  为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是本人的本学期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

  8、热爱学生,*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本学年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辅导的科幻绘画《太空花园》获寿光市二等奖,我班的刘小丽在市古诗词表演中获故事大王称号,为语文网络资源设计的脚本获山东省三等奖,辅导的作文《美丽的仙人掌》获潍坊市三等奖,辅导王家帅在小学全国英语竞赛中获三等奖。"进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缓,*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考试成绩不稳定等。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总结3

  时间总在不知不觉中度过,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过去了。本学期不仅仅班内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而且我本人在教学经验的积累上也是获益良多。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教材,继续探索大专英语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本学期我担任的精读课虽然不是新课,但我并没有因此马虎。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教学中能总结去年的经验,根据学生具体状况和需求力求在教学资料和方法上有所改善和突破。班内学生经过3+x考试,词汇和阅读基础较好,但听说潜力差,语音也存在很多问题。这学期,课堂上我除了加强学生的词汇、造句、翻译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还采用课文复述,看图说话,讲故事,主角表演等形式强化学生的口语水*。课外则透过每周的听力训练和观看教学录象带提高听力水*。每周定期抽查学生的语音作业,及时指出问题,攻破难点。这些方法取得了必须的效果。

  2、为了了解学生的的英语水*和学*要求,开学初在班内进行调查,收集了学生意见。针对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对话表演,看图说话,以及针对课文设计的.话题讨论。这些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些男生也开始喜欢说英语。除了口语表达,还注重抓学生笔头的基本功,透过短语、句子翻译和其他超多练*巩固提高词汇语法基础。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句子翻译水*有明显进步。

  3、在两门课中根据教材资料适当选取"走向未来"、"跟我学"等教学录象片辅助教学。为学生带给了生动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中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运用视听媒体,采用听说法、讨论法、表演等方式调动学生用心性。注意引导学生用心思考,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加强学法指导。例如:如何记单词,课文朗读技巧,对话、叙述原则等。学生的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在语言教学中注意文化知识的渗透。根据教学资料介绍了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情*俗和有关文学常识。

  三、认真使用电子教室,探索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1、本学期我任教的四个班中有三个班使用电子教室。我课前认真备课,花了超多时间设计制作幻灯片。每堂课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电子教室的使用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和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英语精读课尤为明显。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学生进行超多的高密度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了提高。

  2、根据课题适当使用电脑网络辅助教学。例如:精读课中关于美国诗人艾伦坡和俄国文学大师托而斯泰的生*及作品介绍;公共英语课学*关于伦敦、哥伦布和大西洋等课文时,则带领学生在网上游览。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扩大了教学容量,丰富了学生视野和知识面,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但由于题材限制,网络辅助教学使用面不够广。

  四、本学期在学校科组的配合下完成了全国"四结合"录象课的拍摄任务。并以"节假日"一课参加了学校的探索课。顺利完成了任务。

  努力方向:今后应加强理论学*和实践交流,力求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探索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总结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总结 (菁华3篇)(扩展1)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反思1

  毕业至今,从教已经两年多了,刚到外校工作,面对首次接触的新教材,为了让自己更快地适应外校的教学工作,我在开学期间就争取了较多的机会到科组内前辈老师的课上听课学*,尽量做到边工作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初步了解了本校教学特色和班级学生的学*情况之后,在开课一周前开始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设计课件。尽量跟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的积极性。在“三课三反思”之后,我又重新整理了思路,考虑尽量使课堂的讲解简单化,条理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名新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本课是以一节“对话课”的模式设计的,此对话不存在太明显的信息沟,除了四个重复性的问题,对话的内容似乎能组成一篇介绍北京四季天气的阅读文。让学生能根据提示讲述北京四季的天气情况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方式和学**惯来设计我的教案,设计每个步骤时都思考着怎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这节课的设计比较多样,既有多媒体图片,又有比赛的形式,还有听课文的训练,小组讨论,表演复述课文,教学比较有层次,希望能长时间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在题型的设计也想尽量引起他们参与活动的欲望。大致步骤为:设置语境—内容理解—语言教学—巩固练*。

  学生的课堂活动以整体练classwork—>小组练groupwork—>同桌练pairwork—>大组合作teamwork的形式有机结合而展开。导入和热身以训练学生听与说的语言微技能为主,活动以classwork全班整体练为主,目的是调动全班同学的学*欲望。呈现新课的环节注重指导预测的学*策略,活动以pairwork为主,体现对话的功能。听取个体段落的信息之后,让学生翻开课本整体感知并跟录音齐读,目的在于对所学的对话有个整体的了解。初步熟悉内容之后,进入“细节理解”的环节,设计不同的问题和练*检测学生对所学对话的认知程度,开始的练*设计以“词的活用”为主,接着考查对课文重要长句的结构,此环节以学生pairwork为主,因为是节对话课,检测时要体现话语的交际功能。接着的游戏环节—巩固新知以Teamwork开展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后的话题讨论环节,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开展的,目的让学生把刚学到的话语完成交际任务。

  在语言教学的环节当中,先考查学生对关键词的掌握,接着是课文的关键句,在已掌握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情况之下,最后以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文中段落描述的再现。此对话课里长句较多,内容较杂,要求初一的学生在40分钟的学*之后完全复述出来,显有难度,所以设计练*的时候做了大量的提示符号。从学生的整体反应来看,过多的提示,有利有弊,“利”在于能鼓励基础薄弱的同学开口锻炼的机会,“弊”于不利于发展能力强的学生真正的表达能力。以后我会多加注意调整和改进。

  反思设计与课堂的不足之处:

  时间驾驭的能力不强,对学生的水*把握不足,导致部分环节时间把握不到位。

  学生关注面不广,忽视了部分的角落生。

  设计的提问练*太多,没有充分考虑给学生自主学*消化的时间。

  忽略设计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相关练*,缺乏体现语言的活用性,应适当增补格外的知识。

  没有做适当的鼓励,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如果能让学生在更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下参与活动,也许效果能更好。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反思2

  一、重视课文的模仿朗读和背诵

  口语训练中,课文的模仿朗读和背诵尤其重要。我们的教师很多没出国学*,口语不是很标准,因而跟读课文磁带是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的有效手段。背诵课文能帮忙学生在脑子里储存词汇和*惯用语,构成快捷的语流和语感,从而打好坚实的学*英语和运用英语的基础,这个过程对以后的学*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更是发展学生的口语交往潜力的保证。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英语口语潜力的构成务必首先有语言材料的超多有效输入和积累作为基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每一天抽查部分学生的背书状况,并就其流利程度和语音语调给一个档次,记录下来,每个月给予公布和奖励,以起到激励作用。同时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在课堂上创造说英语的环境

  (一)课前五分钟的口语训练,促进学生口语的提高

  每一天学生轮流值日,从而获得均等的机会来训练口语,时间2—3分钟,资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水*自由选取,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能够是每日报告、搞笑的经历、故事讲解、与同学之间的对话等等。在值日生说完之后,务必给下面的同学提两个问题让他们回答,这样就能够到达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也要给该生一个口语分数,并且记录在册。这是巩固知识和构成口语潜力的有效途径,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得到锻炼,既增强学生学*兴趣,又培养了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展示口语的机会和*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以小组为学*单位,互相帮忙,共同提高

  每个学*小组4—6人,注意按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合理的组合搭配,课堂上能够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训练、课本剧表演、问题讨论等等,这样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有口语实践的机会,同时优等生能够在小组内起到带动作用,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小组讨论完之后,还要挑选几组当堂表演或对话,并且让学生自己评出优胜者予以鼓励。为了获胜,学生在上新课之前会自觉预*,这样一来学生的预**惯得以养成,真是一举多得!

  (三)鼓励学生抬头说英语,大胆展现自己

  无论是阅读课还是对话课,教师都就应给学生带给一个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见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急于说出内心想法的时候,必须要鼓励学生抬头说英语,目视对话者,以示真诚和专注,然后说出自己要说的资料。学生在不经意的抬头之间,暗合了口语*得的规律。在阅读和模仿之后,有了必须的语言输入,然后抬头,重新理顺结构,排列词组,以期表达自己。学生可能借用课文或对话中的原句,还可能犯一些语法错误,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已经把书上的语言融为自己的语言。这个内化的过程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仅考验了学生的记忆,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尝试着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组织句子,而非简单地朗读或背诵。抬头说英语,使消极的语言理解转为主动的输出,完成了一个巧妙的过渡。

  (四)开动脑筋,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宽松的语言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大胆、主动发表意见,这是培养学生口语潜力的有效途径。在不同的口语训练形式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思维潜力及创新意识,实现知识从不会—学会—会用的转化,让学生用心参与,在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会成功的.乐趣。课堂上的口语训练形式是多样的:按人数能够分为单人的、双人的、小组的,按形式能够分为对话、表演、说唱、讨论、辩论、口头作文、演讲、看录像等等。丰富多变的课堂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刺激他们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愿望,从而到达从知识向潜力转化的目的。

  三、举行英语圣诞晚会,加强口语实践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潜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操练口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倡导学生课后多听多说多唱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晚会的形式不拘一格,多种多样。

  (一)英语朗读、演讲、讲故事。

  (二)英语歌典、戏剧表演、小品表演。

  这些表演形式活泼,资料广泛,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潜力,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操作语言的自豪感;还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加强实践,培养丰富的语感初二英语教学反思——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反思3

  七年级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以后初中英语学*很重要。因此,我觉得自己肩上的任务重大,教学上不敢有一丝的懈怠,认真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使教学计划及实施有条理,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七年级学生学*英语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英文书写的端正与规范

  这是开学阶段必须要抓好的。从新生入学第一次在英语四线格上落笔写英文字母,就要向学生们提出要求:任何一位学生都必须书写端正,否则将会受到惩罚。吓唬之余,在最初阶段还不妨特意抓几位敢“顶风作案”的学生,以惩一儆百;同时对书写端正的任何一个学生都给予鼓励。后来我惊奇的发现,那些中文汉字写的歪歪扭扭的学生,英文却完全可以写的非常端正,俨然一个优秀生的卷面一般,感觉很有成就感。

  在后期进行英文写作评分时,依然贯彻字迹端正者得高分,否则从重扣分的原则。经过一段时间的狠抓整治,同学们形成一个端正书写的良好氛围。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总结 (菁华3篇)(扩展2)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反思1

  一、重视课文的模仿朗读和背诵

  口语训练中,课文的模仿朗读和背诵尤其重要。我们的教师很多没出国学*,口语不是很标准,因而跟读课文磁带是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的有效手段。背诵课文能帮忙学生在脑子里储存词汇和*惯用语,构成快捷的语流和语感,从而打好坚实的学*英语和运用英语的基础,这个过程对以后的学*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更是发展学生的口语交往潜力的保证。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英语口语潜力的构成务必首先有语言材料的超多有效输入和积累作为基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每一天抽查部分学生的背书状况,并就其流利程度和语音语调给一个档次,记录下来,每个月给予公布和奖励,以起到激励作用。同时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在课堂上创造说英语的环境

  (一)课前五分钟的口语训练,促进学生口语的提高

  每一天学生轮流值日,从而获得均等的机会来训练口语,时间2—3分钟,资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水*自由选取,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能够是每日报告、搞笑的经历、故事讲解、与同学之间的对话等等。在值日生说完之后,务必给下面的同学提两个问题让他们回答,这样就能够到达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也要给该生一个口语分数,并且记录在册。这是巩固知识和构成口语潜力的有效途径,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得到锻炼,既增强学生学*兴趣,又培养了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展示口语的机会和*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以小组为学*单位,互相帮忙,共同提高

  每个学*小组4—6人,注意按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合理的组合搭配,课堂上能够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训练、课本剧表演、问题讨论等等,这样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有口语实践的机会,同时优等生能够在小组内起到带动作用,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小组讨论完之后,还要挑选几组当堂表演或对话,并且让学生自己评出优胜者予以鼓励。为了获胜,学生在上新课之前会自觉预*,这样一来学生的预**惯得以养成,真是一举多得!

  (三)鼓励学生抬头说英语,大胆展现自己

  无论是阅读课还是对话课,教师都就应给学生带给一个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见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急于说出内心想法的时候,必须要鼓励学生抬头说英语,目视对话者,以示真诚和专注,然后说出自己要说的资料。学生在不经意的抬头之间,暗合了口语*得的规律。在阅读和模仿之后,有了必须的语言输入,然后抬头,重新理顺结构,排列词组,以期表达自己。学生可能借用课文或对话中的原句,还可能犯一些语法错误,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已经把书上的语言融为自己的语言。这个内化的过程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仅考验了学生的记忆,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尝试着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组织句子,而非简单地朗读或背诵。抬头说英语,使消极的语言理解转为主动的输出,完成了一个巧妙的过渡。

  (四)开动脑筋,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宽松的语言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大胆、主动发表意见,这是培养学生口语潜力的有效途径。在不同的口语训练形式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思维潜力及创新意识,实现知识从不会—学会—会用的转化,让学生用心参与,在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会成功的.乐趣。课堂上的口语训练形式是多样的:按人数能够分为单人的、双人的、小组的,按形式能够分为对话、表演、说唱、讨论、辩论、口头作文、演讲、看录像等等。丰富多变的课堂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刺激他们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愿望,从而到达从知识向潜力转化的目的。

  三、举行英语圣诞晚会,加强口语实践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潜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操练口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倡导学生课后多听多说多唱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晚会的形式不拘一格,多种多样。

  (一)英语朗读、演讲、讲故事。

  (二)英语歌典、戏剧表演、小品表演。

  这些表演形式活泼,资料广泛,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潜力,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操作语言的自豪感;还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加强实践,培养丰富的语感初二英语教学反思——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反思2

  一、重视课文的模仿朗读和背诵

  口语训练中,课文的模仿朗读和背诵尤其重要。我们的教师很多没出国学*,口语不是很标准,因而跟读课文磁带是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的有效手段。背诵课文能帮忙学生在脑子里储存词汇和*惯用语,构成快捷的语流和语感,从而打好坚实的学*英语和运用英语的基础,这个过程对以后的学*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更是发展学生的口语交往潜力的保证。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英语口语潜力的构成务必首先有语言材料的超多有效输入和积累作为基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每一天抽查部分学生的背书状况,并就其流利程度和语音语调给一个档次,记录下来,每个月给予公布和奖励,以起到激励作用。同时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在课堂上创造说英语的环境

  (一)课前五分钟的口语训练,促进学生口语的提高

  每一天学生轮流值日,从而获得均等的机会来训练口语,时间2—3分钟,资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水*自由选取,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能够是每日报告、搞笑的经历、故事讲解、与同学之间的对话等等。在值日生说完之后,务必给下面的同学提两个问题让他们回答,这样就能够到达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也要给该生一个口语分数,并且记录在册。这是巩固知识和构成口语潜力的有效途径,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得到锻炼,既增强学生学*兴趣,又培养了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展示口语的机会和*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以小组为学*单位,互相帮忙,共同提高

  每个学*小组4—6人,注意按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合理的组合搭配,课堂上能够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训练、课本剧表演、问题讨论等等,这样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有口语实践的机会,同时优等生能够在小组内起到带动作用,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小组讨论完之后,还要挑选几组当堂表演或对话,并且让学生自己评出优胜者予以鼓励。为了获胜,学生在上新课之前会自觉预*,这样一来学生的预**惯得以养成,真是一举多得!

  (三)鼓励学生抬头说英语,大胆展现自己

  无论是阅读课还是对话课,教师都就应给学生带给一个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见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急于说出内心想法的时候,必须要鼓励学生抬头说英语,目视对话者,以示真诚和专注,然后说出自己要说的资料。学生在不经意的抬头之间,暗合了口语*得的规律。在阅读和模仿之后,有了必须的语言输入,然后抬头,重新理顺结构,排列词组,以期表达自己。学生可能借用课文或对话中的原句,还可能犯一些语法错误,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已经把书上的语言融为自己的语言。这个内化的过程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仅考验了学生的记忆,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尝试着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组织句子,而非简单地朗读或背诵。抬头说英语,使消极的语言理解转为主动的输出,完成了一个巧妙的过渡。

  (四)开动脑筋,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宽松的语言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大胆、主动发表意见,这是培养学生口语潜力的有效途径。在不同的口语训练形式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思维潜力及创新意识,实现知识从不会—学会—会用的转化,让学生用心参与,在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会成功的乐趣。课堂上的口语训练形式是多样的:按人数能够分为单人的、双人的、小组的,按形式能够分为对话、表演、说唱、讨论、辩论、口头作文、演讲、看录像等等。丰富多变的课堂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刺激他们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愿望,从而到达从知识向潜力转化的目的。

  三、举行英语圣诞晚会,加强口语实践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潜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操练口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倡导学生课后多听多说多唱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晚会的形式不拘一格,多种多样。

  (一)英语朗读、演讲、讲故事。

  (二)英语歌典、戏剧表演、小品表演。

  这些表演形式活泼,资料广泛,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潜力,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操作语言的自豪感;还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加强实践,培养丰富的语感初二英语教学反思——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反思3

  毕业至今,从教已经两年多了,刚到外校工作,面对首次接触的新教材,为了让自己更快地适应外校的教学工作,我在开学期间就争取了较多的机会到科组内前辈老师的课上听课学*,尽量做到边工作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初步了解了本校教学特色和班级学生的学*情况之后,在开课一周前开始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设计课件。尽量跟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的积极性。在“三课三反思”之后,我又重新整理了思路,考虑尽量使课堂的讲解简单化,条理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名新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本课是以一节“对话课”的.模式设计的,此对话不存在太明显的信息沟,除了四个重复性的问题,对话的内容似乎能组成一篇介绍北京四季天气的阅读文。让学生能根据提示讲述北京四季的天气情况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方式和学**惯来设计我的教案,设计每个步骤时都思考着怎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这节课的设计比较多样,既有多媒体图片,又有比赛的形式,还有听课文的训练,小组讨论,表演复述课文,教学比较有层次,希望能长时间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在题型的设计也想尽量引起他们参与活动的欲望。大致步骤为:设置语境—内容理解—语言教学—巩固练*。

  学生的课堂活动以整体练classwork—>小组练groupwork—>同桌练pairwork—>大组合作teamwork的形式有机结合而展开。导入和热身以训练学生听与说的语言微技能为主,活动以classwork全班整体练为主,目的是调动全班同学的学*欲望。呈现新课的环节注重指导预测的学*策略,活动以pairwork为主,体现对话的功能。听取个体段落的信息之后,让学生翻开课本整体感知并跟录音齐读,目的在于对所学的对话有个整体的了解。初步熟悉内容之后,进入“细节理解”的环节,设计不同的问题和练*检测学生对所学对话的认知程度,开始的练*设计以“词的活用”为主,接着考查对课文重要长句的结构,此环节以学生pairwork为主,因为是节对话课,检测时要体现话语的交际功能。接着的游戏环节—巩固新知以Teamwork开展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后的话题讨论环节,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开展的,目的让学生把刚学到的话语完成交际任务。

  在语言教学的环节当中,先考查学生对关键词的掌握,接着是课文的关键句,在已掌握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情况之下,最后以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文中段落描述的再现。此对话课里长句较多,内容较杂,要求初一的学生在40分钟的学*之后完全复述出来,显有难度,所以设计练*的时候做了大量的提示符号。从学生的整体反应来看,过多的提示,有利有弊,“利”在于能鼓励基础薄弱的同学开口锻炼的机会,“弊”于不利于发展能力强的学生真正的表达能力。以后我会多加注意调整和改进。

  反思设计与课堂的不足之处:

  时间驾驭的能力不强,对学生的水*把握不足,导致部分环节时间把握不到位。

  学生关注面不广,忽视了部分的角落生。

  设计的提问练*太多,没有充分考虑给学生自主学*消化的时间。

  忽略设计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相关练*,缺乏体现语言的活用性,应适当增补格外的知识。

  没有做适当的鼓励,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如果能让学生在更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下参与活动,也许效果能更好。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总结 (菁华3篇)(扩展3)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总结汇总5篇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总结 1

  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回首这一个学期的工作生活,感慨还真是不少,现在,就将我这一学期来的工作和思想总结一下吧。

  本人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担任20xx级社工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学外语课的教学工作。20xx级学生是实行“新课标”之后的第一届学生,大学外语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配合学生的需要。在备课方面,早在开学接课之前,我就对本学期教材进行了通读,对课堂课件进行了学*和修改。开学之后,依照校历和教学工作安排制订了教学工作进度表。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积极将备课内容结合学生特点投入到教学之中,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情况。课堂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性,鼓励他们多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教与学的真正互动。

  课后,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认真检查学生的学*任务,认真批改学生作业,积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大力鼓励并积极配合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亲自参与,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此外,本人还开设了校内公选课,将自己专业方向领域内的知识系统整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积极性。

  在科研方面,认真收集自己学科领域内的一手资料,精心研读专业书本,为将来的科研工作打基矗于本学年内往中国期刊网上提交了两篇学术论文,均已发表。

  本人应单位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继续担任大学外语教学研究部第一教研室教研室主任工作。任职期间听从领导的安排,顺利完成了教研室的相关工作。工作中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大都尽力克服。但同时由于经验不足,工作中也有疏漏之处,希望以后能竭力避免,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综观本年度的岗位职责完成情况,本人做得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希望在来年的工作中能扬长避短,更上一层楼!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总结 2

  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回首这一个学期的工作生活,感慨还真是不少,此刻,就将我这一学期来的工作和思想总结一下吧。

  本人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担任20XX级社工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学外语课的教学工作。20XX级学生是实行“新课标”之后的第一届学生,大学外语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配合学生的需要。在备课方面,早在开学接课之前,我就对本学期教材进行了通读,对课堂课件进行了学*和修改。开学之后,依照校历和教学工作安排制订了教学工作进度表。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用心将备课资料结合学生特点投入到教学之中,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状况。课堂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用心主动性,鼓励他们多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教与学的真正互动。

  课后,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认真检查学生的学*任务,认真批改学生作业,用心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大力鼓励并用心配合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亲自参与,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以帮忙和指导。

  此外,本人还开设了校内公选课,将自己专业方向领域内的知识系统整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用心性。

  在科研方面,认真收集自己学科领域内的一手资料,精心研读专业书本,为将来的科研工作打基矗于本学年内往中国期刊网上提交了两篇学术论文,均已发表。

  本人应单位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继续担任大学外语教学研究部第一教研室教研室主任工作。任职期间听从领导的安排,顺利完成了教研室的相关工作。工作中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大都尽力克服。但同时由于经验不足,工作中也有疏漏之处,期望以后能竭力避免,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综观本年度的岗位职责完成状况,本人做得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期望在来年的工作中能扬长避短,更上一层楼!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总结 3

  1、英语系接任务后,首先分析了大学英语教与学两方面的现状

  在教的一方,分析认为我系英语教师一部分是过去的中专教师,他们从事大专英语教育时间短,很多时候教学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教学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此刻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教师的另一大部分是新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他们虽然有很新的知识结构,但缺乏教学实践,更不了解我校学生的特点,对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本人也缺乏信心。所以整体提高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和全面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用心性就成为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学的一方,分析认为我校学生的主体是“三校生”以及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学生。他们中大部分学*基础比较差,自制力比较弱,学*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大学英语更是他们的弱项,有很多学生从初中就放弃了英语学科的学*。所以使学生重拾学*英语的兴趣,养成学*英语的*惯对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

  2、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英语系要做三件事

  2.1搞好新老教师结对,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我校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存在很大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居多,缺少中老年教师,所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至关重要。英语系挖掘现有教师潜力,进行了新、老教师结对工作,建立了老教师帮教制度和青年教师汇报课制度,透过一年的努力,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有了明显的提高。

  2.2搞好教材、教法培训,整体提高教师教学水*:英语系立足现有教师力量,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教材、教法培训工作。英语系把大学英语教研室按使用教材的不同划分成了不同的课程组,大学英语教研室在每学期放假之前就把下学期的教学任务落实到课程组,然后以课程组为单位,把备课和编制练*题的任务按分工合作的原则分配到每位教师,每位教师集中力量搞好一两个单元的教学准备工作,开学后每上一个单元之前,教研室要求每个课程组搞好以“说课”为主要形式的教材、教法培训工作,“说课”的教师就是假期准备相应单元教学工作的教师,“说课”教师作中心发言,课程组的其他教师作补充修正,最后构成每单元的教学实施方案;而且在下单元教学培训之前专门对已经完成的教学实施方案进行再次讨论,记下反馈意见。这一举措对整体提高公外教师的教学水*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2.3透过示范课、研究课、汇报课建立起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台:在英语系管理人员的统一安排下,大学英语教研室每学期都要请教师们互相听课八节,每个系领导听课至少十二节,每学期期末要求青年教师交出听课记录。这样,就给不同层次的教师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水*带给了实战研讨的机会。同时总结和提炼了课堂教学中适合于本校实际状况或者能够说适合于本校学生实际状况的具体做法,并逐步内化成了所有教师的自觉行动。

  3、为了满足学生学*的需求,英语系需做三件事

  3.1分层次提出教学要求:英语系按照学校的要求把XX级学生以入学成绩为依据分了两个层次,A层次普通学科专业班级,B层次体音美专业班级。要求A层次学生掌握3500词汇(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600个词)以及由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的2000个左右的常用词要求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并掌握其主要词意和用法。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并能正确运用。能听懂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的英语对话和陈述,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掌握基本阅读技能,能看懂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实用英文资料,能借助字典翻译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和对外交往中的一般业务文字材料。能填写和模拟套写简短的应用文。要求B层次学生掌握2500词汇(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000个词)以及由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的1500个左右的常用词要求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并能正确运用。能听懂日常英语简短对话和陈述,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掌握基本阅读技能,能读懂通信函、产品说明等简短实用的文字材料。能借助字典翻译难度中等偏下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能用英语填写表格、套写便函、简历等。并分层次分别制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后,A层次学生采用“甘肃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命题进行检测。B层次学生采用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潜力AB级考试”的命题进行检测。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总结 4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每一位英语教师的努力下,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创新精神。加强教学管理,优化课堂教学。并且我们一直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强化观念更新,创新英语教学。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要求。我们在每月的大教研活动中,集体集中学*《课标》。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努力做到“三创新”——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真正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是创新外语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抓好教学业务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加强备课的规范性,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我们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办法。集体备课主要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由各个备课组长负责,每周有4个小时为集体备课时间。每次备课由1—2名教师选定一个单元并主讲,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基本*题,参考教法等。然后,同年级备课组教师进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之后形成文字形式的教案。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做到了教学资源共享。

  2、组织示范课、公开课,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每一位教师的授课都向全组教师开放,教师可以任意听课。这学期安排了老教师公开示范课和青年教师赛讲课活动,我们全体英语教师积极听课、评课。并从中学到了不少教学经验,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积极进取,无私奉献。

  英语组教师每天工作量很重,大多是女教师。但是,全组教师以学校大局为重,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全组教师互相鼓励,积极配合,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团队精神,提升了我们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实力。

  四、落实各项教学常规检查工作。

  本学期检查教案、学生作业的批阅情况每月一次,并及时作好评课,反思等反馈工作。

  总之,一学期以来,外语组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知道,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再接再厉,努力工作,为把学校英语教学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为人人争做让社会,家长和学生而满意的人民教师而奋斗。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总结 5

  20**-20**学年第二学期我主要承担了12级文理本科五个院系每周12学时的视听说及其综合课程,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一下。

  视听说课上,我以疯狂英语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尽量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走上讲台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潜力。在本学期,思考到绝大部分学生们都有过级的需求,在加强听、读、写、译等基本功训练的同时也让学生应试技巧有必须的了解。

  在科研方面,我也认识到自己还有极大的提升余地,因此在阅读了教学法类的专业书籍的基础上,本学期完成了一个省社科联调研项目。目前,撰写的论文也还在投稿过程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想,要不断提升教学水*,首先需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安排自己的教学资料和教法;其次是我们自己也需要应时而变,面临大学英语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我们也要了解自己的强项,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而改善自己的教学。在科研上,先撇开职称评审这一原因不说,我们想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就务必不断地进行学*。部门去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会议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但凡科研方面走在前边的同事,张老师,小华,常老师等,无疑是自己狠下功夫,超多地阅读和不断地学*的。张占国老师说,资料室的书小华读过几百本了。十几本都没读到的我很是汗颜。接下来的工作学*中,我也必须会注意广泛地阅读各类书籍,不断充实自己,以期在科研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以上是我本年度的工作小结。期望透过我个人的努力和领导同事们得帮忙指导,我会在各个方面迅速地成长起来。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总结 (菁华3篇)(扩展4)

——《听说》观后感 (菁华3篇)

《听说》观后感1

  有些不可能的事,曾在脑海中奔流,让心灵得到滋润。幻想,乃是人们自幼小时,对未来的憧憬与想像。创造将来的世界、美化残酷的现实、以及将不可能化为可能、成就幻想,便是“电影”所肩负的责任。

  有一部电影,它是为了听障奥运而拍的,它叫《听说》。电影中的女主角有个姐姐,她是听奥的游泳选手,男主角则是要继承便当店的小当家。由于女主角自幼便需要照顾姐姐,而学会手语,男主角是之前学过手语,他们两位都误以为对方是听障人士,而用手语互相交谈,明明双方都是正常人,可以正常地沟通,可是,因为误会的关系,一直保持着用手语谈话。到最后,他们相爱,男方介绍女方给家人认识时,才解开这场误会。

  这部电影与其他普通的爱情片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的对白很少,几乎都是用手语表达。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让普通的语言也变得浓情蜜意。由于女主角要负担庞大的贷款,她的工作是街头艺人,每天所能得到的收入并不稳定。有一次,她和男主角去吃面时,付钱是一块铜板一块铜板付的,那个场景,让我的心突然被揪紧了。我生活在衣食无虞的环境中,从来没有体验过赚钱的辛劳,也未曾如此付过钱。它让我更加珍惜所拥有的,更明白:钱是得来不易的,不能随意地浪费父母的汗水。

  或许,《听说》这部电影描述的是很*凡的故事,不如《铁达尼号》拥有壮阔的场景,有的只是*凡的街道;但是,这部电影绝对不只是谈情说爱,因在手语之中,有着满满的爱心与关怀。而那份说话的“隔阂”,更是这部电影中的焦点所在。

《听说》观后感2

  这部戏是以照顾着立志参加残奥的听障游泳选手的家人秧秧与善用手语的天阔的恋爱为主轴的,藉由独有的手语对话方式寻找另一座沟通的桥梁。戏中的秧秧和天阔其实都不是听障人士,却因为误会一直以为对方是听障人士,但是他们并未因此而嫌弃对方,反而通过手语的表达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对方,并最终相爱了。

  常常听到别人说戏如人生,看完这部电影,我就在想现实生活中是否也会有如此纯真的爱情?现实中是否也会有这样的人,只是单纯地爱你,不会因为你有什么缺陷而嫌弃你呢?也许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这种人已经几*灭亡了,但我还是相信这个世界上还会有这么善良的人的,还会有这么纯洁的爱情。我想只要你还怀有希望,就一定会出现奇迹的。即使这个世界已经变得让我无法理解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人们物质上是越来越富有了,但是心灵却反而变得越来越匮乏了。很多人都在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为了钱可以放弃任何东西,包括自己的感情。但是我实在搞不懂这些人在想些什么,难道钱真的那么重要吗?重要到可以令一个人连自己的灵魂都不要。为什么她们宁愿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在单车上笑呢?什么时候现在的人的价值观会变得如此物质性呢?我还真不知道。

  其实,我觉得钱也许会为你带来一时的快乐,但是那终究是会让你厌倦的,到最后我想每个人想要的都还是心灵上的满足,只是等到那个时候,还会有这样一个让你心灵满足的机会吗?恐怕那时已经是满身污秽,怎样也无法洗清了。

  有时候其实幸福可以很简单,记得有人说过,饿的时候,有饭吃就是一种幸福;困的时候,可以睡一觉就是一种幸福;我真的觉得幸福并不是靠金钱去堆砌的,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去获得幸福,即使自己真的没有钱也可以有自己的幸福,只要肯去努力,为什么不能得到幸福呢?

  我们可以没有钱,但是不能因为钱而丢了自己的骨气;我们也可以贪钱,但是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即使我们会活的很落魄,但是我们一定不能放弃,因为只要我们还有信念,那么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听说》观后感3

  抗日战争时期,在东北的一个小城市里,铁路扳道工人、*地下党员李玉和与六十多岁的母亲、十七岁的女儿李铁梅,祖孙三人在一起生活。他们虽是一家人,却不是一个姓。原来他们是在十七年前,一次大*的流血斗争中,组成一个革命的家庭。革命先烈传给他们一盏红灯,这是他们的传家宝,是战斗的信号,是革命胜利的象征。一次,李玉和接到上级党组织派人送来的一份密电码,要他通过组织转交给柏山游击队。由于叛徒的出卖,密电码还没有转交出去,李玉和就被捕了。坚强的李奶奶,为了鼓励后人继续战斗,将他们三人的身世,告诉了铁梅。阶级仇,民族恨,将铁梅心中的革命火种燃烧起来,她立志继承革命事业。阴险毒辣的日本宪兵队长鸠山,把李奶奶和铁梅也抓走了。他为将密电码搞到手,对李玉和母女说尽了甜言蜜语,用尽了酷刑,还妄想以骨肉分离杀害亲人的残忍行为和陪绑的办法,威逼铁梅。但这一切丝毫没有动摇铁梅的斗志。革命的三代人,坚贞不屈,表现了工人阶级崇高的革命品质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李玉和、李奶奶牺牲以后,鸠山故意放了铁梅,妄想用放长线钓大鱼的诡计,从铁梅手里得到密电码。早在铁梅和李奶奶被捕前,李奶奶已经告诉铁梅和党组织的联络地点。铁梅得到邻居刘大娘和桂兰姐的帮助,安全地找到了地下党员周师傅,把密电码送到根据地柏山。柏山的游击队全歼了追赶铁梅的鸠山等日伪军。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总结 (菁华3篇)(扩展5)

——师说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师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

  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抗战的精神和勇气.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1.学*第二段,掌握对比说理的方法.

  2.准确把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师”与“道”的实际内涵.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从“传道”的高度去认识韩愈反对流俗见解的巨大勇气和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

  1点拔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拔)

  2.激疑,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然后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 (如对文章思路的疏理,及“师”“道”问题的理解) ,

  3.探究阅读法(如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探究)

  多媒体投影,录音机和课文朗诵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疏通文中字词句,整体把握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出示投影:

  由魏骨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日索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擘擘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学生看过投影后,教师导入)同学们,当今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现在,我们就来学*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二、解题

  1.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是申说事理的文章,有的偏重叙事,如《捕蛇者说》,有的说明中抒情,如《爱莲说》;有的偏重说理,如《师说》。

  2。韩愈及古文运动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盂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二十五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现在广东潮州)刺史、国子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作品被后人编为《昌黎先生集》。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

  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骊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三、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

  四、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纠正字词的错误读音

  出示投影: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正确的项………………………………………………( )

  A 襄(xiang) 句读(d6u)

  &苌(zh6ng)弘 聃(dan)

  C贻(yi) 谀(yu)

  D.蟠(pan) 六艺经传(zhuan)

  答案:C

  五、指定四名学生朗读课文(一人一段),注意读准停顿

  如:惑/而不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吾从/而师之

  点拨:停顿是指人们在说话或朗读时,常常在句子前后或中间所作的或长或短的间歇。停顿往往与句子结构一致(一般应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稍作停顿),与词语结构一致,与表意的需要一致。

  六、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词句

  1。出示投影: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孰能无惑(谁:疑惑) ②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③授之书而*其句读(句子的读法) ④圣益圣,愚益愚(更加、越发)

  ⑤官盛则*谀(奉承) ⑧圣人无常师(常有)

  ⑦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辅助) ⑧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久①③⑤⑦ B.①②④⑤ C②④⑥⑧ D.③⑥⑦⑧

  答案:B(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常,固定的;相,互相)

  2.出示投影:

  辨别、解释下列各组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传 1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 1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 六艺经传皆通*之 2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从 1 惑而不从师

  2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答案:传:①动词,流传;②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师:①名词,老师;②动词,从师。从:

  ①动词,跟随;②介词,自。

  3.出示投影:

  (1)下列句中“乃”字的义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其皆出于此乎

  C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D.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答案:(1)D(A中的意为“是”;B中的意为“才”,副词;C中的意为“只是”;D中的意为“竟、竟然”)

  (2)D(D中“于”意为“对”;A中的意为“在”,介词;B中的意为“从”,介词;C中的意为“在”) :

  4.出示投影: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是否与现代汉语相同,试加以辨析。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吾从而师之 .

  (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7)师不必贤于弟子

  点拨:(1)古今用法不同。“学者”在这里是指“求学的人”;在现代汉语中,则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古今用法不同。“从而”在这里是两个词,即动词“从”和连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合成了一个连词,表示目的和结果。

  (3)(4)(5)(6)古今用法相同,意思分别为“所说的”;“一样,差不多”;“先和后”;“赶不上”。! (7)古今用法有别。“不必”在这里是“不一定”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合成了一个副词,表示“不需要”的意思。

  七、整体把握,理清文章思路 :

  明确: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第三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第四段,说明写作缘起。

  八、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疏通内容层次。

  2.试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清文章思路,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层次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掌握了文中字词句的含义。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课

  文思路,在此基础上,当堂背诵全文,希望同学们一定要集中注意力。

  二、检查朗读或试背情况

  三、研*课文

  1.研*第1段

  (1)教师范背第1段。

  (2)提问;本段可分为几层?概括每层大意。学生思考后,明确:本段可分三层:前两句为一层,总说教师的职责;三、四两句承“解惑”,谈从师的必要性;最后三句承“传道”,谈择师的标准,即以“道”为师。

  (3)提问: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段运用了下定义、作结论的方法来说理。文章一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并下定义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接着从这个定义出发,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又得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这其间层层衔接,环环相扣,一气贯通,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板书: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择师的标准。然后下定义作结论

  2.重点研*第2段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2)提问:本段内容可分几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思考后,明确:本段查分三层,即三组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的流俗。作者先以“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进行对比,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态度进行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议论或抒情的句子,想一想,作者借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点拨:如下列两句:①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①句重点

  在感叹从前,表遗憾之意。②句重点在悲叹现在,抒发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比①句递进了一层,给人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之感。

  再如下列三句:①其皆出于此乎?②“惑矣”和“吾未见其明也”。③其可怪也欤!本段的三组对比,每组对比都把着眼点放在后面的对象上,针对这些现象,作者都给予不同的评价。

  ①句是对“圣益圣,愚益愚”做出的评价、推测,质疑的语气中含着十足的肯定成分。②句是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小学而大遗”现象的评价。“矣”“也”表示肯定语气,明确责备认识的错误和做法的不明智。③句用强烈的感叹语气,对“士大夫之族”的错误行为作了猛烈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士大夫之族”的强烈不满。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板书:对其子——对自身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

  3.具体研*第3段

  提问: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做出了什么论断?

  明确: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师道、师生关系,做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论断。这个论断,既是对前面有关从师学*态度的申述,也是师生关系、师道关系的新概括。该思想表现了一种动态观,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的界限取消了,并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

  板书:师生关系、师道关系。事例论证、引用论证

  4.具体研*第4段 .

  (1)提问:韩愈为何要给李蟠写这篇文章?原因有几条?

  明确:概括地讲,原因只是“余嘉其能行古道”,具体分析,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好古文,文艺经传皆通*之”,一是“不拘于时,学于余”。

  (2)提问:为什么李蟠能做到以上两条,就值得韩愈为他写这篇文章?结合背景与原文去分析。

  学生思考后,明确:先说“不拘于时”。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无论学业如何都可做官,因此都耻学于师。而李蟠能不受时俗限制,不管对方身份如何,甘愿从师学*,这正是作者在首段提出的“师道”主张的体现,也正是作者赞许的不管“年之先后”“无贵无贱”的“师道”精神。再说“好古文”。这里的“古文”跟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中的“古文”内涵是一致的,指的是先秦两汉的文章,也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李蟠“六艺经传皆通*之”,其实就是在传承儒道,弘扬儒家思想,当然就更值得称赞了。由此看来,李蟠是韩愈古文运动思想的忠实实践者,所以韩愈才“作《师说》以遗之”。

  5.由以上分析,谈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师”“道”的实际内涵及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文中的“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老师,不是“授之书而*其句读者”的“彼童子之师”,而应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这里的“道”从后文看,应是“六艺经传”即儒家思想。由此可知“师”是掌握“道”的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根据以上内容层次的分析,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四、探究阅读

  探究课题:如何认识《师说》的中心论点。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然后教师可出示投影,提供参考例子。

  1.文章有一个中心论点(节选)(黄德焘)

  《师说》由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第四节)而提出一个要不要从师的问题。作者的基本看法和主张是:要从师,要大力提倡从师。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只是没有直书,没有加以概括,而是派生出两个分论点,在第一节一并提出:一个是回答“为什么要从师”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一个是回答“怎样从师”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接着在第二节、第三节加以分析,给以解决的办法。分析论证“为什么要从师”和“怎样从师”,目的只有一个:

  要从师,要大力提倡从师!从第一节“古之学者必有师”,到第二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到第三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到第四节“余嘉其能行古道”(古人从师之道),仅仅从这些,我们也不难看出,“要从师”“要大力提倡从师”真是“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它贯穿全文的始终,是全文的一个“纲”,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第二节仅仅论述“为什么要从师”,第三节仅仅论述“怎样从师”,第四节是交待写作缘由,可见“古之学者必有师”与“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两个论点都没有贯穿全文始终,都不是全文的“纲”,都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所以,《师说》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2.可以把分论点综合起来(节选)(吕其憨)

  (师说)一文提出了两个分论点,即“古之学者必有师”和“圣人无常师”。全文可分两部分,1~3段为第一部分,第4段为第二部分。1—3段又可分两小层,1~2段为一层,第3段为一层,分别提出并论证了一个分论点。

  那么《师说》有没有中心论点呢?

  《师说》提出的若干观点,它们之间不存在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也不能从中选出一个“主要的”作中心论点。然而我们却可以把两个分论点加以综合,总结出其中心论点,即:本文阐明了一切学者必须有师并相师的从师之道。一篇文章的若干分论点相加,共同组成全文的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相互关系之一种,这种情况所在多有。例如,茅盾《谈的人物和结构》一文,阐述了两个分论点,即《水浒》的人物描写值得学*,《水浒》的结构艺术值得学*;而全文中心论点可以是这两个分论点的综合:《水浒》的人物描写和结构艺术是值得学*的。

  《师说》的中心论点也可以概括为:文章明确指出,必须恢复儒家(或古代)的从师之道。

  3.没有中心论点句却有中心思想(节选)(郑金法)根据本人多次教学《师说》的体会,读文应着重段落内部分析,不必拘泥于找中心论点句,这更有利于理解和研读课文。

  或许有人要问:《师说》的中心论点究竟是什么?《师说》没有像《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和《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那样有个现成的句子作中心论点,只好自己去概括。如1991年版的《中语参》说,本文的中心思想是论述从师学*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并批判上层土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的恶劣风气。五省(区)编的1983年版《中语参》也说,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论述教师的重要作用以及从师学*的必要性,阐明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两者大同小异,值得一提的是两者都未用“中心论点”一说,而是用“中心思想”之语,说明《师说》确实没有中心论点句。

  4.“古之学者必有师”不能看作《师说》的中心论点(节选)(丁勤中 赵存志)

  笔者认为“古之学者必有师”不具备中心论点的资格。其理由有四:

  第一,依写作目的,可知“古之学者必有师”不在论证之列。韩愈作《师说》的目的是借为文送李蟠来抨击当时那些自恃门第高贵,看不起别人,不肯从师学*,甚至讥笑别人从师的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学*的恶劣风气,阐发从师学*的原则,弘扬从师学*的传统。作此文的目的根本就不在于论证“古之学者”是否“有师”这一问题。

  第二,析文题含意,可知“古之学者必有师”不属从师道理范畴。师说,即“谈从师的道理”。

  “要不要从师”并不取决于“古之学者”是否从师,而是因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又因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由此看来,“古之学者必有师”根本就回答不了“要不要从师”的问题。它也不属于从师道理的范畴。

  第三.看论证过程,可知《师说》并没有把“古之学者必有师”作为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文章第二自然段用了三组对比都是通过批判反面现象表明了倡导“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一正确从师原则的必要性,有力地论证了这一文章的中心论点。

  第四,说到底,“古之学者必有师”这样的观点有必要论证吗?显然没有必要。

  那么,“古之学者必有师”在《师说》中的作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它只是一个话题的切人点。由“古之学者必有师”引出老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因为“人非生而知之”不能无惑,那么要解惑,就必须从师。接着阐述从师的原则,即提出中心论点“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一词就表明“古之学者必有师”是为中心论点的出现服务的,它应从属于中心论点之下。“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个话题切人点独运匠心,它既为下文“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慨叹设置了一个伏笔,又为第三段构建对比提供了一个备用参照。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古之学者必有师”没有任何理由作为《师说》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还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师说》论述了两个观点(李义 谢林)

  文章的段落是作者思路进展的阶段的表现,是作者逻辑推理的过程的体现,应该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段落只能证明文章的一个观点,它不可能证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否则,思路就不清楚,文章就无章法。《师说》一文结构严谨,构思精巧。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关于从师学*的两个观点。其一是“古之学者必有师”,作者从师之作用及从师的必要性予以简洁有力的阐述,接着又对从师学*的目的进行探究,从而归纳出第二个观点“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第二段揭露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行径,从批判反面的现象中证明了第一个观点。第三段正面论证了第二个观点。第四段交待写作的原因,并以赞扬李蟠“能行古道”即从师之道,择师之道,总结全文,呼应第一段提出的两个论点。(以上5个观点均选自《中学语文教学》20xx年第1期)

  五、课文总结

  《师说》真不愧为千古佳作,其中的“尊师”“重道”的观点(“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知识爆炸、信息激增的现代社会仍有借鉴意义。除此之外,我们学*本文后,还应树立起匡正世俗流弊的勇气,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

  六、布置作业

  1.清代郑板桥曾提出;“学问二字,须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请结合自身,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熟练背诵全文。

  3.阅读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见《语文读本》P208)

  《师说》教学设计

  上传: 黄福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

  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教学重点 1.学*第二段,掌握对比说理的方法。

  2.准确把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师”与“道”的实际内涵。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从“传道”的高度去认识韩愈反对流俗见解的巨大勇气和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1.点拨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

  2.激疑、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然后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如对文章思路的疏理,及“师”“道”问题的理解)

  3.探究阅读法(如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探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疏通文中字词句;整体把握文章思路。

  一、导入: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索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当今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现在,我们就来学*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二、解题

  1.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是申说事理的文章,有的偏重叙事,如《捕蛇者说》;有的说明中抒情,如《爱莲说》;有的偏重说理,如《师说》。

  2.韩愈及古文运动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二十五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现在广东潮州)刺史、国子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作品被后人编为《昌黎先生集》。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骊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三、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

  四、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纠正字词的错误读音

  五、指定四名学生朗读课文(一人一段),注意读准停顿

  如:惑/而不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吾从/而师之

  点拨:停顿是指人们在说话或朗读时,常常在句子前后或中间所作的或长或短的间歇。停顿往往与句子结构一致(一般应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稍作停顿);与词语结构一致;与表意的需要一致。

  六、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词句

  七、整体把握,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第三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第四段,说明写作缘起。

  八、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疏通内容层次。

  2.试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清文章思路,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层次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掌握了文中字词句的含义。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课文思路,在此基础上,当堂背诵全文,希望同学们一定要集中注意力。

  二、检查朗读或试背情况

  三、研*课文

  1.研*第1段 (1)教师范背第1段。(2)提问:本段可分为几层?概括每层大意。(明确:本段可分三层:前两句为一层,总说教师的职责;三、四两句承“解惑”,谈从师的必要性;最后三句承“传道”,谈择师的标准,即以“道”为师)

  (3)提问: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明确:本段运用了下定义、作结论的方法来说理。文章一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并下定义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接着从这个定义出发,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又得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这其间层层衔接,环环相扣,一气贯通,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2.重点研*第2段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2)提问:本段内容可分几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本段可分三层,即三组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的流俗。作者先以“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进行对比,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态度进行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议论或抒情的句子,想一想,作者借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点拨:如下列两句:①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①句重点在感叹从前,表遗憾之意。②句重点在悲叹现在,抒发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比①句递进了一层,给人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之感。

  再如下列三句:①其皆出于此乎?②“惑矣”和“吾未见其明也”。③其可怪也欤!本段的三组对比,每组对比都把着眼点放在后面的对象上,针对这些现象,作者都给予不同的评价。①句是对“圣益圣,愚益愚”做出的评价、推测,质疑的语气中含着十足的肯定成分。②句是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小学而大遗”现象的评价。“矣”“也”表示肯定语气,明确责备认识的错误和做法的不明智。③句用强烈的感叹语气,对“士大夫之族”的错误行为作了猛烈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士大夫之族”的强烈不满。

  3.具体研*第3段

  提问: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做出了什么论断?

  明确: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师道、师生关系,做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论断。这个论断,既是对前面有关从师学*态度的申述,也是师生关系、师道关系的新概括。该思想表现了一种动态观,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的界限取消了,并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

  4.具体研*第4段

  (1)提问:韩愈为何要给李蟠写这篇文章?原因有几条?

  明确:概括地讲,原因只是“余嘉其能行古道”;具体分析,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好古文,文艺经传皆通*之”,一是“不拘于时,学于余”。

  (2)提问:为什么李蟠能做到以上两条,就值得韩愈为他写这篇文章?结合背景与原文去分析。

  学生思考后,明确:先说“不拘于时”。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无论学业如何都可做官,因此都耻学于师。而李蟠能不受时俗限制,不管对方身份如何,甘愿从师学*,这正是作者在首段提出的“师道”主张的体现,也正是作者赞许的不管“年之先后”“无贵无贱”的“师道”精神。再说“好古文”。这里的“古文”跟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中的“古文”内涵是一致的,指的是先秦两汉的文章,也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李蟠“六艺经传皆通*之”,其实就是在传承儒道,弘扬儒家思想,当然就更值得称赞了。由此看来,李蟠是韩愈古文运动思想的忠实实践者,所以韩愈才“作《师说》以遗之”。

  5.由以上分析,谈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师”“道”的实际内涵及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文中的“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老师,不是“授之书而*其句读者”的“彼童子之师”,而应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这里的“道”从后文看,应是“六艺经传”即儒家思想。由此可知“师”是掌握“道”的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根据以上内容层次的分析,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四、把握作者思想感情,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探究阅读

  一、 探究课题:如何认识《师说》的中心论点。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提供参考例子。如:1.文章有一个中心论点(节选)(黄德焘)

  《师说》由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第四节)而提出一个要不要从师的问题。作者的基本看法和主张是:要从师,要大力提倡从师。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第一节提出:一个是回答“为什么要从师”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一个是回答“怎样从师”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接着在第二节、第三节加以分析,给以解决的办法。分析论证“为什么要从师”和“怎样从师”,目的只有一个:要从师,要大力提倡从师!“要从师”“要大力提倡从师”真是“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它贯穿全文的始终,是全文的一个“纲”,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与“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两个论点都没有贯穿全文始终,都不是全文的“纲”,都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所以,《师说》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2.可以把分论点综合起来(节选)(吕其憨)

  《师说》一文提出了两个分论点,即“古之学者必有师”和“圣人无常师”。全文可分两部分,1~3段为第一部分,第4段为第二部分。1~3段又可分两小层,1~2段为一层,第3段为一层,分别提出并论证了一个分论点。《师说》的中心论点也可以概括为:文章明确指出,必须恢复儒家(或古代)的从师之道。

  “古之学者必有师”在《师说》中的作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它只是一个话题的切入点。由“古之学者必有师”引出老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因为“人非生而知之”不能无惑,那么要解惑,就必须从师。接着阐述从师的原则,即提出中心论点“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一词就表明“古之学者必有师”是为中心论点的出现服务的,它应从属于中心论点之下。“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个话题切入点独运匠心,中心论点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课文补注

  1.“古”的时间,“古”是文中树起的一面鉴古以戒今的旗帜。举凡“古之学者”“古之圣人”“能行古道”之所谓“古”者,究竟指何历史时期,须从“今”说起。本文为李蟠而作。由李蟠是唐德宗贞元十九年进士,推知本文当在前几年即作者年约35岁时所写。按文中例举的孔子和“六艺经传”,都是“古”之影响最大者:孔子,春秋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六艺”,非指奴隶主阶级教育子弟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乃指《诗》《书》《易》《礼》《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因其后连用了“经传”。仅《春秋》一经就有三传分行: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的《左氏传》,战国时齐人公羊高的《公羊传》,鲁人谷梁赤的《谷梁传》。另按《师说》系作者体现古文理论的代表作之一,自以反对六朝以来的浮艳风,提倡先秦两汉文章传统为创作宗旨。再按作者倡导古文运动时自称“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答李翊书》),称“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进学解》),至此,文中“古”所指时间昭然若揭:先秦两汉。

  2.“师”的形式,文中为论证“学必有师”的论点,在确定“能者为师”的前提下,先后列举“师”的三种形式。

  (1)问经式。17岁的李蟠“好古文”,向韩愈请教“六艺经传”。联系前文对所择“童子之师”愚妄做法的否定,便不难断认这是本文从师的主证形式。

  (2)学艺式。“巫、医、乐师、百工”各具专门技艺。只有师傅弟子“不耻相师”,取长补短,才能使技艺精益求精,渐臻佳境,有所发明创造。这是本文从师的旁证形式之一。

  (3)交游式。文引《论语·述而》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话,就隐含交游“择善而从”之意。自叙:“所与交往相识者千百人,非不多,其相与如骨肉兄弟者,亦且不少,或以事同,或以艺取,或慕其一善。”(《与崔群书》)。这是本文从师的旁证形式之二。

  3.“君子”的所指

  古籍中所谓“君子”,西周、春秋时指贵族、做官的人,如《书·无逸》言“君子所其无逸”,孔颖达疏引郑玄曰“君子,止谓在官长者”;春秋末年以后,渐指有道德和才能的人,如《荀子·劝学》所引“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而本文中所提“君子”,显然不属后者,连同前文“士大夫之族”“众人”(不含“巫、医、乐师、百工”)者流,原不过是“耻于从师”的不同称呼而已,均指“世禄之家”——世代相承的官僚地主。

  4.“圣人”的涵义

  文中两处出现“圣人”的字眼。第一处和“众人”对文的“圣人”,泛指古代统治阶级所推崇的品德高尚、智慧高超的人,包括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这源于作者在《原道》中特创的圣人传道的历史“道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而作者对这个道统中的“圣人”训为“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第二处“圣人无常师”的“圣人”,专指下文用作例证的孔子,乃儒家定于一尊以后的特称。

  三、课文析读,复兴儒学,阐发“道”义

  连清霖的观点: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使盛唐时代强大繁荣、昂扬阔大的气象一去不返,代之而起的,是藩镇割据、佛老蕃滋、宦官专权、民贫政乱以及吏治日坏、士风浮薄等一系列问题,整个社会已处于一种表面稳定实则动荡不安的危险状态。面对严峻的局面,一部分士人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慨然奋起,思欲变革,以期王朝中兴。与强烈的中兴愿望相伴而来的,是复兴儒学的思潮。韩愈、柳宗元将复兴儒学思潮推向高峰。韩愈最突出的主张是重新建立儒家的道统,越过西汉以后的经学而复归孔、孟。韩愈由于幼年的家庭教养和天宝以来复古主义思潮的影响,从青年时代起,就以孔孟之道的继承者和捍卫者自居,声言“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而万万无恨。”(《与孟尚书书》)当然,韩愈弘扬儒家道统的基本着眼点在于“适于时,救其弊”(《进士策问》其二),解救现实危难。在韩愈看来,当时最大的现实危难是藩镇割据和作为儒家思想的对立面的佛老蕃滋。围绕这一核心,韩愈撰写了以“原道”为代表的大量政治论文,明君臣之义,严华夷之防,对藩镇尤其是佛老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抨击。

  韩愈推崇儒学,力排佛老。而当时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的出现,是受了佛教的影响。佛教自汉代传入,至唐代盛极一时。据皮日休《文薮·十原系述·原化》记载,当时人们对西域来的佛教徒“举族生敬,尽财施济”,“慕其风蹈其稛者,若百川荡滉不可止”,可见佛教流行的盛况。佛教主张与儒家教条是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因而信仰佛教愈深,背离儒教愈远。佛教既广为人们信仰,那“有言圣人之化者,则比户以为嗤”的社会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师道的被毁,也就成为事之必然了。佛教得宠而向儒教挑战,儒教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儒教之中坚出而排佛,韩愈就是代表之一。联系这些言语情景进行分析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师说》第三段所举历史名人对象,是当时备受尊崇的圣人孔子,作为论证就有极大的说服力,也足见作者另意所在。所举事情“圣人无常师”“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既说明了从师学*的必要性,也说明了从师学*的原则,而且为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提供了佐证。

  韩愈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主要是儒家思想、孔孟之道,是封建的伦理道德制度。“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原道》)“业”就是承载这一思想的儒家的经典著作。“惑”就是学*这些著作时碰到的疑难问题。“传道”“师道”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当时的封建秩序。《汉书·儒林传》说:“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正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李蟠“六艺经传皆通*之”,“能行古道”,其实就是在传承儒道,弘扬儒家思想,当然就更值得称道了。何况,李蟠的“通*”,也与“今之众人”的“耻学”和“童子”的“小学而大遗”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耻学”是糊涂的,“小学”是不明智的,应该反复学*研读的是“六艺经传”,是儒家的经典,是“道”的载体。无疑,从语境角度解读《师说》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把“传道”“师道”“能行古道”等等“道”义作为理解的重点。准确把握“道”的实际内涵是“儒家思想”,要从“传道”的角度去认识韩愈反对流俗见解的巨大勇气和斗争精神。可以说作《师说》是韩愈为了维护儒家的道统,抵制由佛教影响造成的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所作的一次努力。

  四、课文总结

  《师说》真不愧为千古佳作,其中的“尊师”“重道”的观点(“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知识爆炸、信息激增的现代社会仍有借鉴意义。除此之外,我们学*本文后,还应树立起匡正世俗流弊的勇气,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

  六、布置作业

  1.清代郑板桥曾提出:“学问二字,须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请结合自身,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熟练背诵全文。

  3.阅读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见《语文读本》p208)

  七、教学后记

师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并解题

  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文章,叫《师说》。

  “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二、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标记。

  2.教师板书需正音的字:

  3.请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注意断句,声调等。

  五、分析课文

  1.第1段

  (1)补充注释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古今异义,今指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文中指求学的人。

  ②生乎吾前。

  乎,在。

  ③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动词的意动用法。

  ④吾师道也。

  师,从师学*。

  (2)理解分析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教师的职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从理论上阐明从师学*的必要性。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择师的标准。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

  ⑤从师的原则。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学生当堂背诵第1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1段。

  2.课后练*二、三、四。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课后练*二、三、四。

  2.补充讲解

  (1)通假字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②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2)虚词

  ①之:

  古之学者之,助词,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助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取独

  句读之不知之,倒装标志

  作《师说》以贻之之,代词

  ②其:

  其为惑也其,代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人称代词

  其可怪也欤其,副词,表推测

  于其身也其,人称代词

  (3)词类活用

  ①耻学于师(形→意动)

  ②吾从而师之(动→意动)

  ③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倒装)

  二、分析课文

  1.第2段。

  (1)请学生朗读

  (2)分析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

  ②“师道”指什么?

  明确:“师道”是从师原则和风尚,指上文中所讲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③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明确:

  a.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结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其身也

  结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

  结论:“师道之不复,可知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背诵

  2.第3段

  (1)学生朗读。

  (2)分析

  ①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

  明确:“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总结:“圣人无常师”语出《论语子论》,包含着广泛学*的意思。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人学*,在这方面,孔子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韩愈从“圣人无常师”出发,针对当时社会现实,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很有意义。

  (3)背诵。

  3.第4段。

  (1)分析:

  ①作者用哪些话明确表示了他的立场?

  明确:“不拘于时”,表示他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

  “能行古道”,表示他赞成以道为师的从师风尚。

  ②“古道”中的“道”指什么?

  明确:儒家道德。

  ③本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说明了写作缘由。

  (2)背诵。

  三、本文写作特点

  1.语言上,多用整句,对句,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

  例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等。

  2.论证上有破有立。

  例如:第1段,教师职责,择师标准。(立)

  第2段,师道不传的原因。(破)

  第3段,推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论断。(立)

  3.对比论证。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附:板书设计

  师说

  韩愈

  一、解题:说,一种文体。

  二、韩愈及本文写作背景

  三、分析

  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论据: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

  “爱其子”与“于其身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四、写作特点

  1.有破有立

  2.对比论证

师说教学设计3

  一、情景导入

  展示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问:大家知道这句名言的出处吗?

  解答:出自《进学解》,意思是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

  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假以老师的身份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韩愈在《师说》中又提出了怎样的看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韩愈的《师说》。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经历及思想主张,了解古文运动。

  2、熟读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

  3、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明确韩愈强调的从师的重要性。

  4、联系韩愈从师的观点,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

  5、背诵课文第一段。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意义用法及特殊句式,熟练翻译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熟读课文,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理解本文的论点及对比论证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韩愈所论述的从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实际,强化理解韩愈从师的观点,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

  三、预*检测

  1、查字典,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

  句读()或不()焉

  经传()传道()

  老聃()冉()

  李蟠()潘()

  苌弘()*谀()

  须臾()贻()

  dòufǒu

  zhuànchuán

  dānrǎn

  pánpān

  chángyú

  yúyí

  四、作家作品

  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

  (“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67,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3、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五、写作背景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韩愈“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在唐代的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谀”的心理。韩愈反对“士大夫之族”的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即师所在。

  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

  六、解题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师说”,就是“说师”,说说关于老师的事情。

  七、朗读课文,梳理文言现象

  1、听朗读,熟悉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做到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生自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注解初步理解文意。

  (1)教师提示:用红笔标画出你不理解的重要的难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和手中的材料,分类整理文言现象。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8个小组分工,制作学*卡片,讨论合作完成。)

  (2)小组成果展示:(展台展示卡片)。

  其他组成员回答。

  第一组展示:【通假字】。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①受,同“授予”,传授②不,同“否”,不愿。

  第二组展示:【古今异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建树和成就的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的凭借。今义:表结果。

  ③愚人之所以为愚。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

  ④吾从而师之。

  古义:从,随从;而,表承接,可不译。今义:连词,因此就。

  ⑤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

  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学*。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少年儿童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⑦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第三组展示:【词类活用】——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名词用作动词,学*。

  ②或师焉。

  师,名词用作动词,学*。

  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名词作动词,低于。

  ④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

  “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小结:(一)名词的活用。

  第三组展示:【词类活用】——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②而耻学于师。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③位卑则足羞。

  羞,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耻辱,以……为羞。

  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⑤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惑,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⑦其贤不及孔子。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才能。

  第四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道。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名词,道理。

  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津津乐道动词,谈论。

  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传。

  作七十列传传记,一种文体,名词。

  六艺经传皆通*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名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达,传授,动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动词。

  第五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③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知识和道理。

  授之书而*其句读者代词,他,代那个童子。

  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代李蟠。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些。

  郯子之徒代词,这类。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彼童子之师助词,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取独。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结构助词,取独。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取独。

  六艺经传皆通*之音节助词。

  第五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④其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

  其可怪也欤。

  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

  第六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⑤而。

  授之书而*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并且,同时。

  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顺承,不译。

  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却。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但是。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不译。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目的。

  第七组:【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依据:者、也、是。

  ②、省略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及”后省略宾语“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前省略主语“人”)。

  判断依据:句子成分。

  ③、倒装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句)。

  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句)。

  不拘于时,学于余(状语后置句、被动句)。

  判断依据:

  宾定语前置标志词:之。

  状语后置标志词:于。

  被动句标志词:于、被、为、所、为……所。

  ②、固定句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凭借,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表原因……的原因)。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表示得出结论,因此……)。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哪里……呢)。

  第八组:质疑问难,教师点拨。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教师点拨:

  句中“是故”表示总结;“道”即“道理”;“无”,即“不论、无论”。

  翻译: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教师点拨:

  句中“圣”形容词活用名词,“圣人”,“所以”为固定形式,“……的原因”“其”,表推测,“大概”。

  翻译: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吧?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教师点拨:句中两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知句读,不解惑”“不”是通假字“否”。“小学”古今异义词,“小的方面学*”;“明”,“明智”。

  翻译:(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小的方面倒要学*,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教师点拨:句中两个“不齿”是“不屑一提,看不起”。“乃”是“竟然”“反而”;“欤”,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翻译: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八、课堂练*

  列句中红色字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B)。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之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

  九、拓展提高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D)。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十、课堂总结

  要想学好文言文,必要的文言储备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中,通过分门别类的方法整合文言现象,识记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牢记特殊句式的特殊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就能大概理解一段文言文的含义,从而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十一、板书设计

  师说

  韩愈

  通假字

  学*古今异义阅读

  文言基础知识词类活用浅易文言文

  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

师说教学设计4

  1、正确理解本文思想观点。

  2、体会并理解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本文思想观点。

  2、正反对比的论证。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文体及作者

  1、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2、“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痛加针砭。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事应采取的态度,有破有立,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本文是韩愈文集中的名篇之一。

  3、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生三岁而孤,靠兄嫂抚养长大。幼年好学不倦,到十七八岁,学问已有相当扎实的基础。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登上仕途。以后历任地方上和中央的一些官职,其间有两次因上疏皇帝提意见,被贬官,第二次差一点儿被处死。最后官至吏部侍郎 (相当于副部长),故亦称韩吏部。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称韩文公。韩愈、韩退之、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是同一人的许多异称。

  韩愈在*文学史上有他的重要功绩,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恢复先秦、西汉的优美散文传统,坚决摒弃南北朝以来只讲究文章形式,不重文章内容,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文风,并提出要创造性地学*古文,反对模仿因袭,人云亦云。 (观点“师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说为李蟠而作,实际上是抨击当时那些自恃门第高贵,看不起别人,不肯从师学*,甚至对别人从师也进行嘲笑的士大夫阶层。初中课本选了他的《马说》一文,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知己,难得重用。把自己一腔愤懑之情发挥得无余,富有现实意义。

  二、现实切入

  先给大家讲一件真实的故事。咱们学校有一位数学老师,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种数学竞赛中获奖。有一回,一个获奖学生的家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应该感谢我儿子,没有他你就不会出名。”

  三、分析第一段

  同学们的发言说明了对教师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现在我们先研读《师说》的第一自然段,看看韩愈对这个问题有何高见,然后再请同学们深入讨论。

  1、读课文

  2、韩愈的观点是什么?你怎么看?

  3、那个时候,老师传的什么道?授的什么业?(传的是儒家之道,讲授的是六艺经传。)

  4、儒家的鼻祖是谁?儒家之道是谁提炼总结出来的?

  5、后人学*孔子的发明,这说明师生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6、如果说,现在的老师的作用仍然是“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说法对不对呢?能不能解释一下?(现在的老师还是在做“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所不同的是“道”的含义、“业”的内容都发生了变化。韩愈所说的“道”指的是儒家之道。)

  7、儒家之道的核心是什么?(板书“仁”)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孟子也说过“杀身成仁”,“仁”是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最高境界。

  《礼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定。

  8、现在的“道”指的是什么?(所有的思想品德教育)既然当代教师仍旧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那么老师的作用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吧?

  韩愈在《师说》中开篇就说:“古之学者必有师。”我认为今之学者也一定有老师,天才的出现同样离不开老师,他与常人不同之处只是智商高些罢了。用韩愈的话就是闻道在先者为师,对吧?

  这样看来,老师不一定都有职称,不一定都站在讲台上。凡在某一问题上对我们有启发、有帮助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那么,我们可否得出这样的推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当然,“老师”这个概念的外延在这里得到了拓展,可以是人生方面,可以是文化科学的,也可以是劳动技术方面的。在我们中间,不是有大量的“一字之师”、“一题之师”、“一文之师”吗?

  8、现在我们讨论第二个问题:伟人和他的老师之间是什么关系?有同学说,徐特立是靠才名扬天下的,这句话怎么理解呀?谁知道小鸡崽儿是怎样来到人间的?还有别的办法吗?(也可以用孵化器。)就是说,先有鸡蛋,然后用老母鸡或孵化器,经过二十一天然后,小鸡崽儿就破壳而出了。如果把一堆鸡蛋大的石头放进孵化器或者放在老母鸡身子下面,二十一天后能孵出小鸡来吗?时间再长一些,比如二百一十天……为什么?为什么小摊上卖的鸡蛋摆了二十多天,还是出不来小鸡崽儿?(因为缺少外部条件。)缺少外部条件,鸡蛋就不会变成鸡崽儿?

  成才固然离不开个人奋斗,它和一个人的志向、品德、才能有直接关系这是事物变化的内部根据,是第一位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成为一代伟人是因为他具有伟人的素质,除此之外也和机遇、和他的老师的教诲等外部条件不无关系。徐特立六十大寿的时候,特意给他写了一封贺信,开头就说“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这说明十分尊重自己的老师。这种尊重不是仅仅出于礼貌,出于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认为在徐特立先生身上,不仅过去,就是现在乃至将来仍有很多值得自己学*的东西。的贺信,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恩师作用的充分肯定和真诚的感谢。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为什么说那位家长的观点是错误的呢?

  因为他错误地否认了老师在他儿子获奖中的重要作用。这就如同否认老母鸡和孵化器的作用一样。“没有你们,我自己也会变成小鸡崽儿!”这可能吗?这种否认既不符合客观现实,也抹杀了老师含辛茹苦的创造性劳动。这是一种忘恩负义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和唾弃的。

  同学们,你现在有何感想?成为伟人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我们要成为跨世纪人才同样需要老师的帮助!

  我们反对否定教师的观点。我们也不赞成过分夸大教师作用的主张。有些学生和家长错误地认为老师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只要分进“好班”,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从而放松了主观努力。刚才我们讨论了,主观努力是成才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教师只是外部的一个条件,外因要通内因起作用。你明明是一块石头,我怎么把你变成小鸡崽儿呀?就算你是个鸡蛋,可你不愿意变成小鸡崽儿,我这老母鸡一爬上去,你就滚得远远的,宁可“淌黄儿”也不转世,我也没有一点办法嘛!

  11、所以,我们要正确评估老师的作用,要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当然,尊重老师并不是唯师是从。《论语》“当仁,不让于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

  在真理面前,对老师也不让步。用一位科学家的话就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12、小结:

  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

  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

  第2课时

  一、分析第2段

  1、说说这一段与第1段是怎样联系的?

  第1段正面阐明了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这一段以第1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论证第1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

  2、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第一层:

  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道”的“道”指风尚;句中两个“也”,表示停顿。

  第二层:

  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

  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四个“圣”和四个“愚”的词性有两种:一种是形容词,是“圣明”或“愚昧”的意思;一种是名词,是“圣人”或“愚人”的意思。“其皆出于此乎?”是反诘句,“此”指代“从师与否”。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原因。

  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

  “句读”指断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翻译:有的人不知道断句,(倒去)问老师;有的人不能解决(修身、治国的)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请教。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

  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

  “道相似”的“道”,指道德、学问,“足”,是程度副词,“足以”,“很”的意思。“其可怪也欤”,是带讽刺语气的感叹句。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本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并请学生填写课后思考与练*的表格。

  二、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读准下列多音字或形*字的读音:

  句读(dòu) 或不焉(fǒu) 经传(zhuàn) 从师(cóng) 读书(dù) 不能(bù) 传道(chùan) 从容(cōng)

  2、找出下列合成的双音词。

  “学者” “句读” “六艺”

  3、指出下列加粗词的古今义。

  “古之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

  今:小学校。

  三、背诵第2段

  四、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3课时

  1、第3段与第1段关系怎样?

  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1段中的论点。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第二层: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事例论证与引用论证。)

  作者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干老聃的事例。孔子言论中的“三”,应理解实指三人:一个自己,一个善者,一个不善者,而“我却能从其善,改其不善。这样解释才能体现格言的警辟性。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

  2、分析第4段:

  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古文”指先秦散文。“不拘于时”的“于”相当于“被”。“作《师说》以贻之”,句中“贻”现在称为“赠送”,“以”在两个动词之间,作连词,相当于“来”。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2段,“能行古道”照应第3段。

  3、背诵第3段中的名句。

  4、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⑴ 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⑵ 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又称连珠句式,上递下接,有如“连珠”。自然恰当运用这句句式,能反映了物的连锁关系,表现了物的发展规律,在句子的结构上,紧接递承,冲流而下,诵读起来,气势也是宏肆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之所存也。”这段文章第二句的开头“师者,……”紧接第一句末尾的“师”字。第三句中的“惑而不从师,……”紧接着上面的“……孰能无惑”。第四、五两句中的“吾从而师之”紧接着上面的“……固先乎吾”和“……亦先于吾”。象这样的承接句,有如“连珠”式滚转,流畅自然,很好地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如一写马的对联 :

  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

  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

  此联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马笼”与“笼马”、“笼马”与“马笼”,“鸡罩”与“罩鸡”、“罩鸡”与“鸡罩”,形成句内小回环;“笼松”、“笼松”,“罩破”、“罩破”,是相对应的两组连珠;联中的叠字“笼笼”、“罩罩”,前一个字为名词,后一个字为动词,又为转类。

  魏正伟先生有一副嵌四“马”的奇巧联:

  紫竹园中赏紫竹,紫竹箫吹紫竹调

  白马寺里看白马,白马驹啸白马图

  此联调动了重复、顶真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联语工整,有情趣,有韵味。

  5、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

  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

  第4课时(练*课)

  一、字词解释

  1、师:

  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⑴ 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作“老师”讲。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⑵ 作动词,有两种情况:

  作“学*、效法”讲。如: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作”从师“讲。如:或师焉,或不焉

  2、之: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⑴ 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如: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如: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⑵ 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如: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如: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如:六艺经传,皆通*之

  ⑶ 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如: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词,“到”、“往”。如:吾欲之南海

  3、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⑴ 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⑵ 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二、学*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

  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以……为耻

  三、课后*题三

师说教学设计5

  学*目标:

  反复诵读,体会感情,读懂“师道”的内涵,领悟文章情理交融的艺术魅力。

  学*重点:

  品味课文饱含感情的语言,感受韩愈针砭时弊、倡导恢复师道尊严的勇气;理解“师道”的丰富内涵。

  学*难点:

  “所以”“众人”“乃”“嘉”“贻”的意义或用法,“之”在文中作助词“的”、作宾语前置标志、取消句子独立性三种典型用法,以及“师”字的活用。

  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步骤:

  一、初读,读通文意。

  1、自由朗读,参照注释,自行疏通文意,疑难字词相互交流释疑。

  2、标注课件展示的“所以”“众人”“乃”“嘉”“贻”等五个字词,准确翻译,掌握其意义或用法;说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三句中“之”字的不同用法;说出“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不耻相师”三句中“师”字的词性并准确翻译。

  3、画出每段中表明观点态度的句子,概括各段内容,梳理文章写作思路。

  二、美读,读明感情。

  1、勾画文中“乎”“矣”“嗟乎”“呜呼”“欤”等语气词、感叹词;标注反问句、感叹句、否定句、判断句等句式,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分组朗读,进行比赛,评出优胜组。

  3、梳理作者的感情变化:向往(古代师风)——叹息(当今风气)——痛心(师道不复)——讽刺(权贵愚昧)——渴望(理想局面)——欣慰(后继有人)。

  三、精读,读懂内涵。

  《师说》是当时的文坛领袖韩愈专门写给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后学的文章,但文章思想深刻,十七岁的李蟠不见得真能领会多少真谛,这显然是韩愈“借题发挥”,向当时的教育现状、师道风气发出挑战的战斗檄文,字里行间既有对恶劣风气的批判;又透出睿智、冷静的思考和合理的建议,虽时隔1200多年,但至今仍然振聋发聩,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师说》这个题目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述其实就是《论师道》,所以作者要阐述的中心问题就是文中多次出现的“师道”的概念,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只有理解了韩愈所主张的“师道”的丰富内涵,我们才能领悟文章思想的合理性和深刻性。

  首先,朗读第一段观点句中的四个排比的“无”字,感受作者决绝的态度,从而明确师道的内涵之一——择师标准唯一。

  其次,找出第二段的三层对比,分组朗读,感受作者对当今恶劣风气的痛恨和对师道不复局面的痛心,理解是否从师学*乃是人圣和愚的分野,进而明确师道的内涵之二——从师作用重大。

  第三,齐读第三段,翻译“常”和“不必”,思考问题:韩愈认为老师和学生这两种身份之间有怎样的辩证关系?讨论后明确师道的内涵之三——师生关系合理。

  四、品读,读出魅力。

  宋代苏洵曾盛赞韩愈之文,说他的文章,如长江大河,浑灏流转,使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我们穿越千载,从他的文字里读到了“文起八代之衰”的雄浑气势,也读到了“道济天下之溺”的责任担当。交融的情与理在千年的时光中一直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重拾经典,让我们的心灵穿越千年的时间屏障与古人沟通,让经典照进现实,在属于我们的时代熠熠生辉、流光溢彩!请有感情地朗读,仔细品味,并争取熟读成诵,背诵全篇。

  五、课堂小结:《师说》堪称*古代散文的典范之作,我们以“四读”为主线,以读情、读理为两翼,以品味情理交融的艺术魅力为目标,对这篇经典散文作了鉴赏,这就是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四步阅读法:

  1、初读,读文

  2、美读,读情

  3、精读,读理

  4、品读,读美

  这种鉴赏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作为我们鉴赏其他古代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借鉴。

  六、课堂检测: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要求:句式大体一致,综合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我理想中的老师是。

  我理想中的课堂是。

  我理想中的教育是。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总结 (菁华3篇)(扩展6)

——师说教学反思优选【十】份

  师说教学反思 1

  一、教学设计

  《师说》是个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事学*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文章不长,按照学生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讲课进程,利用两个课时完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考虑到本文需要背诵,而高一学生课程较多,又面临历史、地理、计算机的会考,课外几乎腾不出时间来背诵。所以,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决定多加一课时,把背诵的任务揉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外不再留任何作业。

  为此,我对《师说》的教学过程作了这样的设计。

  第一课时:

  1、先由本学期接触过的“论”“序”“辞”“赋”“疏”“传”等文体引出“说”并讲述这类文体的特点。

  2、再由“说”引出文章标题《师说》,3、解题,留下“本文是解说关于老师的道理的吗”的悬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3、让学生阅读注释(1),了解作家生*,要求将重点信息记熟。

  4、要求学生合上书本,老师打出关于作者韩愈的幻灯片,指名让*时语文学*最吃力的同学进行信息复位。用以当堂记住作家知识。

  5、教师范读课文。

  6、让学生回顾开头留下的悬念,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7、提问:整体感知之后,大家发现本文哪一段与解说“师”的道理关系不大?引出第四段。

  8、提问:第四段起什么作用?让学生对照注释翻译第四段。

  9、提问:作者的写作目的何在?

  10、在回答过程中讲清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

  11、通过“不拘于时”简述写作背景,破除解题时留下的悬念。

  12、理清该段思路,背诵全段。

  13、利用幻灯片检查实、虚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14、让学生理清第一段的写作思路。

  15、教师根据论点—教师的职责(正面)———教师的重要性(反面)———择师的态度———择师的标准这一思路指导背诵。

  16连贯背诵全段。

  第二课时: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让学生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语言读一遍(即口头翻译)。若有疑难,请教各小组长,小组长有问题问老师。

  3、教师利用幻灯片检查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4、完成海淀版练*册104页的第八题,全面了解本段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并体味这种思路和方法的好处。

  5、借助此表指导背诵。

  6、连贯背诵全段。

  7、默写全段。

  第三课时: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让学生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语言读一遍(即口头翻译)。若有疑难,请教各小组长,小组长有问题问老师。

  3、教师利用幻灯片检查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4、让学生归纳总结论证方法并体味这种方法的好处。

  5、指导背诵。

  6、理全文思路,背诵全文。

  7、处理课后*题和海淀版练*册。

  二、教学效果

  当初设计的从文本出发,让学生从原文中摘取背景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揣摩文章主旨的目的基本达到。同时也顺利实现了在课上完成背诵、处理完作业的预想。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安排学生活动,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在各个活动过程中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时间段里有不同的收获,解决了“优生吃不饱,潜能生消化不了”的问题。

  从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看,学生对文言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的掌握比较好。第二天提问的结果也表明,同学们都掌握了本文的文学常识。课程结束以后,百分之八十的同学能够背诵全文并默写。说明大家对本文的逻辑思路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另外,教学处在第一课时结束以后对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同学对本课内容感兴趣并有较大收获。

  三、教学反思

  面对《师说》这样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老课文,我的教法仍然比较传统,没有深入开掘其蕴含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同时,由于过分强调背诵的当堂落实,把对课文严密结构的分析放到次一等的位置,使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思维密度降低。即便有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的讲述,也仅仅是为背诵服务,并没有迁就到文学欣赏的高度,在提升学生的品位方面有欠缺。而且,讲课时过分依赖事先的设计和讲究各个环节的无缝连接,没有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使他们没有机会对课文内容和观点质疑求异,后来有位同学在写《师说》读后感时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小学而大遗”不是“小的方面倒要学*,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的意思,而应该理解为:“小孩让他学*,大人反倒不学*”,这样,上下文的意思就贯通了。姑且不论他的理解正确与否,单就这种深入思考,独抒己见的钻研精神而言,是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的。如果我当时提供给他一个展示的机会,相信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对探索氛围的创设乃至对求索精神的弘扬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师说教学反思 2

  《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主要写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文字优美,情节生动感人,可读性强,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材料。

  一、插图导入,感受画面美。

  导入时,我借助多媒体出示“嫦娥奔月”图。在感受画面美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嫦娥奔月”这幅画面的文字,通过朗读感受文字的美。再以问题“嫦娥奔月仅仅是画面美、文字美吗?”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精读故事,体会心灵美。

  叙事性作品,主要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来吸引、感染、打动读者。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剖析人物形象,感悟内在品格。

  为了使学生深入体会嫦娥的心灵美,我挖掘文本中的空白,多次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如教学第三自然段时,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的.?”来体会嫦娥的心地善良;教学第四自然段时,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嫦娥是如何机智地与逢蒙周旋的”,体会嫦娥的机智勇敢、舍己为民。

  三、创设对话情境,升华情感。

  在学生感悟人物品格的基础上,我通过创设对话情景,引导学生走入人物内心。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在这月圆之夜,后羿有多少话想对嫦娥说……

  嫦娥又有多少话想对后羿说……

  家人欢聚一堂的乡亲们,想到了后羿和嫦娥,千言万语不禁涌上心头……

  这样的对话,可以带领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使嫦娥的优秀品质不知不觉中进入孩子内心。

  师说教学反思 3

  最*在教《师说》这一课,对其涉及到跟从老师学*的种种道理,本人颇有感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这般说辞令我不禁想到,自己作为老师,其实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师自身素质更应该不断地适应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作为教师,自身素质的局限性往往会导致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很不到位,这就要求我们要花更多时间亲自去阅读文学作品,积极调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而并非一味地读作品评介,消化别人咀嚼过的东西,只有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我们才会避免课堂上师生之间存在缺少应有的交流与沟通等这些烦恼。

  往往我们道理是懂了,但实际操作起来就没那么轻松了。经过课堂实践,我深深感到自己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课堂上师生之间缺少应有的交流与沟通。而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强调的是师生与作家、作品之间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阅读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的兴趣点。而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了解他们学*语文的目的、态度、*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比如,在关注学生日益增强的自主意识、自尊心、自信心和丰富的情感、旺盛的求知欲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存在的问题,诸如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等。

  语文教师没有扎实的功底和过硬的素质,没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就不能对文本作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也就培养不了自己对文学形象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对文学言语的理解感悟能力,进而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也就没有足够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和鉴赏作品,无法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意义建构。

  要克服这种教学的危机感,要求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课程改革带来的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不断学*,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指导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是我今后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

  师说教学反思 4

  面对《师说》这样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老课文,我的教法仍然比较传统,没有深入开掘其蕴含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有位同学在写《师说》读后感时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小学而大遗”不是“小的方面倒要学*,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的意思,而应该理解为:“小孩让他学*,大人反倒不学*”,这样,上下文的意思就贯通了。姑且不论他的理解正确与否,单就这种深入思考,独抒己见的钻研精神而言,是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的,老师应让学生进行探讨。

  相比《劝学》,韩愈《师说》此文更具情感性,因此在教学中注重诵读的施教。叫了几个学生朗读模仿,效果亦是不错。对于没念好的学生用文中的话说就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并同步翻译,效果也出来了。此种情形只是针对有过预*的并且成绩较好的学生,整个班级气氛较活。但是对于古文考试的要求可能有点担心。因此下节课应再次重复一次脉络的整理。

  前面有两节课疏通串讲,然后让学生在初通文意的基础上提问题,全班共30多个问题,我把问题归类放在维客上。在机房上课时展示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或作简单点拨。学生所提问题有些太简单,有的很难回答,有的表意不明,本来我想精略地提一下,然后给时间学生讨论,再把结果发布在维客网站上,结果教师讲解提问的时间花得太多,后来给学生讨论思考搜索的时间太少,以至于课堂上没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好在课后大家都还做了不少补充,这个班上的学生在这方面的学*热情还是不错的。

  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然后大家讨论解决,这是个不错的尝试,但是具体操作没处理好,也许应该精减一下,突出主要问题,并且要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其余问题留给学生有选择地解决。

  协作学*的组织还不够严密,不能很好地组织运作。

  师说教学反思 5

  前面有两节课疏通串讲,然后让学生在初通文意的基础上提问题,全班共30多个问题,我把问题归类放在维客上。在机房上课时展示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或作简单点拨。学生所提问题有些太简单,有的很难回答,有的表意不明,本来我想精略地提一下,然后给时间学生讨论,再把结果发布在维客网站上,结果教师讲解提问的时间花得太多,后来给学生讨论思考搜索的时间太少,以至于课堂上没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好在课后大家都还做了不少补充,这个班上的学生在这方面的学*热情还是不错的。

  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然后大家讨论解决,这是个不错的尝试,但是具体操作没处理好,也许应该精减一下,突出主要问题,并且要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其余问题留给学生有选择地解决。

  协作学*的组织还不够严密,不能很好地组织运作。

  师说教学反思 6

  《师说》是个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事学*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文章不长,按照学生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讲课进程,利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面对这样一篇文章,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怎样把老的文言文教学传统传承,即对字词方面的掌握和要求,又怎样把新课标要求的方式加以体现,成为了我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经过反复的推敲和教学试验后,我的第一课时教法仍然比较传统,1、先由本学期接触过的“论”文体引出“说”并讲述这类文体的特点。2、再由“说”引出文章标题《师说》,3、解题,留下“本文是解说关于老师的道理的吗”的悬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3、让学生阅读注释(1),了解作家生*,要求将重点信息记熟。4、教师范读课文。5、利用幻灯片检查实、虚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6、让学生回顾开头留下的悬念,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安排学生活动,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在各个活动过程中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时间段里有不同的收获。

  从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看,学生对文言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的掌握比较好。

  第二三课时我用了一种传统文言文很少使用的教学方法,我决定从文章的最后一段入手,引出李蟠的“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然后再牵动文章的其他段落,这样文章的教学实际上就变成4-1-2-3的顺序,这样的安排既可以让同学们拿到一篇完全陌生的文言文有话可讲,又打破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按部就班的模式,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仔细研读文章的第一、二、三段,用问题的串联贯穿整个文言文的教学,如让学生理清第一段的写作思路。教师根据论点—教师的职责(正面)---教师的重要性(反面)---择师的态度---择师的标准这一思路指导学*。并让同学们在朗读中把一个一个问题很自然的渗透,最后再由古人的从师之道和社会风气,拓展和延伸到同学们自己的学*生活中去,通过4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同学们侃侃而谈。

  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当时,并不像课堂预设的那样顺利。文章行到“‘古道’在文章中哪里具体体现?”的时候,同学们的回答并不象想象的那样有规律,同学们很容易可以找到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的相关内容,可是第二自然段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却很难找到,因为同学们还没有完全理解这篇文章。

  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安排学生回答问题,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从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看,学生对基本字词和文章结构的掌握比较好。另外在拓展延伸的讨论方面,同学们也能很积极的谈通过学*《师说》这篇文章后受到的启示。这样的安排摆脱文言文教学沉闷的气氛和教师从头至尾灌输的弊端,也可算是一种新的突破和尝试。

  由于过分强调课文内容的理解学*,把对课文严密结构的分析放到次一等的位置,使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思维密度降低。即便有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的讲述,也仅仅是为理解文意服务,并没有迁就到文学欣赏的高度,在提升学生的品位方面有欠缺。而且,讲课时过分依赖事先的设计和讲究各个环节的无缝连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时间少,使他们没有机会对课文内容和观点质疑求异,在以后的课程中我还要加以改进。

  师说教学反思 7

  在进行对“集合”这一节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我从学生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目标,课前调查分析以及课堂教学现象的深入分析进行了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学*数学时,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生在学*数数时,把3顶帽子、2朵花、4棵树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因此,在教学“数学广角”例1的知识时,就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直观图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首先通过例题展现完整的集合图,分别画出参加语文小组、数学小组的集合圈,再体现交集的意义即有三个同学既参加语文组又参加数学组,帮助学生借助直观理解数量关系,体会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练*时,通过让学生填不完整的集合图、自己尝试画图分析等,体现“给出元素――只给图填元素――没有图抽象思考”的学*层次,引导学生由直观过渡到抽象,进一步理解集合思想。在学*资源的选材上,也从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如到商店进货、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水果店卖水果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中来,成为学*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效果。

  这节课中教师利用简单的动画演示,形象地体现出集合思想的实质――交集的意义,突破了教学难点,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围绕教学目标提问,自始自终关注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帮助。

  师说教学反思 8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后顾整个课堂教学,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以练*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一定数量的练*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己去学*获得知识,把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2、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教学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引起学生智力的积极性”“凡是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选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学能力、自学*惯的教学方法,且避免单一。如理解文章内容选用填空、练*、默读划句复述等教学方法;体会文章用词之确切,则采用了比较品读遣词造句的方法。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导生领会人民当时的心情与情感,并有意识地安排了“让生自读课文,理解加评注”这一教学环节,让生在积极参与学*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

  4、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在初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香港回归”的电视录像,让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情感时,又再次出现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灯,目的都是为引导学生入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其学得有趣味。

  5、教学环节设计以人感知事物的规律为依据,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如教第二段时,默读整体感知回归进行情况;尔后,抓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并品读优美词句;最后再有感情朗读全段,加深对全段文章的理解。如此,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最基本方法,并有效地结合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师说教学反思 9

  《师说》是个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不长,按照学生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讲课进程,我预定两个课时完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现在主要对第一课时总结。

  课堂导入以后,学生根据材料对作者及作品背景进行必要的了解之后,我的安排是先给学生时间结合下文注释理解前两段的文意及相关文言知识,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要求每个组提出五个问题,写到黑板上,然后再让其他小组回答,之后再提问题,老师解答,教学过程中基本是按预想的进行的,其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第一环节是提出问题,七个组上台板书问题,我的初衷是借此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字词的理解,并培养学生捕捉文言知识点的意识,可能是我说的不够清楚,有的小组上来提的问题就是关于段落文意的,我再次说明之后,依然有个小组还是提出“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另外一个小组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如总结“师”用法,教学相长,通过学生提问题,也让我发现老师教学语言的严谨的重要性。

  学生提出的问题大部分都是针对课文的知识点,提问回答形式相较于过于老师单方面教学课堂要活跃得多,学生参与热情也较高,不全的知识点我再强调补充。后面再提问题环节,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于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语法现象还是不太理解,举一不能反三,这是以后文言文教学还要多作强调的内容。

  师说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当学*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时,应让学生了解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点所表示的数并非都是有理数。学生不但要知道数轴上给定的点表示的数,还要能把给定的数用实心点表示在数轴上。然后结合4和-4在数轴上的表示引到相反数的概念及在数轴上反映出的几何性质。注意相反数概念中的“只有”两字及对于零的特殊规定。在整个数轴的教学中始终注重数与形的结合教学,在最后设置了一个实际问题,如:老师从学校出发,骑车向东走了3千米到达小聪家,继续向东走了1.5千米到达小明家,最后向西走了8.5千米到达小颖家.你能用数轴表示小聪家、小明家、小颖家以及学校的位置吗?你能说出小颖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吗?

  本课之所以这样设计,理由是:

  (1)从教学目标看,数轴是数形结合的典范,也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初次出现,抽象性较高,同时它也是重中之重的概念,所以老师必须提供足够生动的背景,使学生获得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2)从教学艺术的需要看,运用生动活泼的场景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愉快地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在这种教学情景中,学生理解最深刻,记忆最牢靠。特别要强调的是:深刻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在理解、记忆、应用等思维活动过程中的强有力的.支撑点。

  (3)在动态的演示与多种情况的归纳,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态解决问题的意识,建立运动的观点,同进也有利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4)一些感性认识的建立,也有利学生学*下一节“绝对值”的概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总结 (菁华3篇)(扩展7)

——听说课教学反思通用5篇

  听说课教学反思 1

  《认识厘米》,这节课在引入上就颇有新意。让学生体会“怎样量课桌的长度?”课件出示了学生测量的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同时又能丰富自己的。有着一举多用的妙处。

  顺着不同的测量方法,出示不同的测量结果,让学生体会到“用于测量的标准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建立了这样的数学概念。

  教师花的精力较多的部分是让学生认识一厘米。这个1厘米并不是指出就行了,而是设计了这样的几个环节:首先让学生在尺子上找1厘米。有的学生只出了0到1之间是1厘米。之后学生的补充又扩展到1到2之间的距离;4到5之间的距离;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让知识的内涵更加深入。其次,让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袋中找1厘米,材料袋的丰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测量1厘米。然后,让学生根据头脑中的印象比划1厘米,这样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最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1厘米,把所学应用到生活中。这一系列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于1厘米建立了立体的印象,秒哉!

  还有一节是《表面积涂色的正方体》。这节课充分展示了教师在课堂中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因为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个让学生动起来的课堂,在交流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杂乱无序的状态,所以这位教师的处理让在座的听课老师眼前一亮。课堂上临场用手机把学生的操作过程拍成视频短片上传至电脑,让学生观察,把学生拼成的正方体拍成图片,让学生进行相关说明。这样的处理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了老师提出的问题上,达到了“有效”。心细的老师已经发现了这位老师的上传照片的小秘密,不禁在底下感叹“真是要做一个有心人,*时大家都在用,可谁也没有想过可以这般的服务课堂!”

  听一次课就是一次学*的机会,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别人教学的借鉴,更是对自身教学的一次反思。

  听说课教学反思 2

  听说课教学反思(一)

  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水*,力求促进学生英语素质的全面发展,

  首先我对听说课的理解不到位,只认识了形式而没有领会其中的精髓,导致我的这节课显得有些不紧凑,环节设计和转承不够自然,由于对教材内容的横向联系理解不到位,导致我的情景设计就有些连续性不够;其次,我在听1a时所给出的问题太多太难,没有考虑学生的接收程度,让学生听之前就产生了畏难情绪,不能轻松的听,甚至部分学生会失去听的兴趣,这样会让听说课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效果;在李老师的点拨和指导下,我认识到给学生的听力任务要层层递进,满满引导,方式要灵活多变,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情景设置和引导中完成要听的任务。再次,整节课的时间把控得也不是很理想,导致原来设计的让学生根据重点词语进行1a课文复述也没有完成,结尾也是没有进行总结就草草结束了。听说课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而本节课我对学生的引导方式太单一,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学生说的太少,老师说的多了些,

  总之,我觉的目前我最重要的是尽快转变自己教学观念,过去过多的注重了英语知识的教学,Section A , B里过于注重语法的学*,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今后我会不断努力,摸索实践,跟上改革的步伐,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听说课教学反思(二)

  2016年4月6日早上第三节课以听说课模式进行了一堂小型的公开课,由景洪市教育局英语教研员李啟莲老师听课指导,在上245班之前,我在246班提前以听说课模式上过一堂。学生反应热情激烈,可能是因为我改变了以往的上课方法,整堂课我以分组竞赛的模式进行,冠军小组将不用做家庭作业。由此吸引学生整堂课关注教学内容,结果也确实起了作用。可在245班真正进行公开课时,结果却出乎意料,学生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热情活跃。难道不用做家庭作业对他们的吸引力还不够?之前我从来没有进行过这样的任务。反应应该很激烈才对呀。课后我仔细分析后发现可能因为我提前跟他们说过有老师来听课,学生感觉比较紧张,无法真正展现*常活跃的一面。

  在教学方法上。

  一、在单词的处理没有用词块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接触的词面缩小,不利于学生词汇的扩展。

  二、听说课听说课注重的是学生的听和说。在说的练*上在李老师的建议下,说的过程练*的太少,学生输入少,就无法输出。因此在练的问题上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

  三、此外,最大的问题是练*方式太单一,学生感觉无聊,不喜欢不断的重复的机械练*。在训练方式上我应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

  四、在班级课堂管理上,应用不同的方式时时刻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管理能力,多学*不同的课堂管理方法。

  听说课教学反思 3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听说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此之前,听说课对我来说是一直是一个困惑。英语课堂中,大多数老师都是同出一辙,放录音学生听和看然后回答问题,或者学生跟读。没有正确地使用听力材料,把听力材料变成阅读学*。一边听一边看听力原文,深怕学生脱离了看原文听不懂。而听力理解活动是切忌以读带听,边读边听,这些做法不利于学生听力能力和水*的提高。

  因此作为英语老师,首先要明白听说课的目的,不能泛泛而谈。高中的听说课对学生的要求是:

  1、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2、能听懂日常的要求和指令,并能根据指令进行操作;

  3、能听懂故事或记叙文,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4、能从听力材料,简单演讲或讨论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这次跟岗学*,听了几位骨干教师的课后,特别是苏小兰老师的听说课之后,我最深的印象是:原来听说课的活动是可以这么丰富多样的,但却又是那么的实实在在。

  在听说课过程中,首先我认为应该从“听说课”的特点出发。“听说课”必须听说领先,这就要求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交谈,互相讨论,互相切磋,实现生生互动的说的基本任务。然后教师通过设置情景听力任务加强听力练*.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多“动”。学生只有多“动”,动笔记关键词,动口表达所获信息,才会得到发展,也才会有高的学*效率。在上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听前一定要预*词汇,明确听说目标课前读译,形成学生自主学*的*惯。在新课导入主要是检查词汇预*,展示教学目标,进行专项练*。

  2、听时要关注技能,放视屏材料时,要讲究篇幅的整体性,不用暂停,不讲解语言点。听是学*的输入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提出问题的层次与梯度,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新知识的过度和迁移。

  3、听完一定要说听说听说,听完要说。通过说可以让学生复*、训练,巩固知识,当堂达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听力后的说的训练可以延展为语言活动的载体,并且可以培养学生交际分辨信息的能力。

  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听说水*一定可以有质的飞跃。

  听说课教学反思 4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两节听说课示范课,认真参加了评课研讨活动。今天的研讨活动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认识到听说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下面就谈一下我对于初中英语听说课课堂教学的思考。

  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水*,力求促进学生英语素质的全面发展。听说教学是英语学*的先决条件,听说水*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听说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重要手段,是学*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一种很普遍的情况:学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听说任务。当然这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是我认为:我们老师自己也应该注意一下:自己听说课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效,适于学生有规律地听说理解?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常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听力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定位不当。

  2、听前引导不够。

  3、 听后任务缺失,听与说环节割裂。

  4、 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5、 教学密度、时间设计不当

  6、 忽视听力策略及听力*惯的培养

  7、 在听后环节,老师控制性训练过多

  如果听力教学流于形式,我们的教学的有效性就无法体现。我们教师要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并不断进行完善。 我们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教学对象有较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2、对听说教材的结构和目的十分熟悉。

  3、正确地使用听力材料

  4、使用英语组织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学*语言的氛围。

  5、正确对待学生在听说训练中的错误。

  6、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听说*惯。

  7、通过多种渠道,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听说课设计活动之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的结构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全面。听说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有听力理解技能提高目标、语言知识感知、学*、运用目标、主题口语能力提高目标。同时要兼顾情感态度、学*策略、文化意识的渗透

  二、听说课的时间分配设计要合理。一节课的时间极其宝贵、有限。教学设计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与使用效率是值得教师重视的。教师对各个环节时间的设计和把握是教学技能的一个方面。为提高时间的把握能力,课前周密的思考、严密、合理的对各个环节所需时间做出设计。

  三、听说课设计的活动要形式多样、互动性强,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听说课设计的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创设贴*学生生活的情境,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

  四、教师的课上训练形式要侧重于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笔头练*活动要与口头活动结合起来。应充分设计不同层次活动,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此来迎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开口。要实现每一位学生的有效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那些每上课已能完成作业的学生或上了课却完全听不懂、听不懂、看不明白新课内容的学生也有事可做,也能在课堂上学到新东西。

  五、听说课作业设计。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只靠课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采用多种作业形式和监控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听说练*。教师可以就听力留作业:跟读录音、做部分听写等。教师还要拓展作业的范围,使学生能接触更广泛、更丰富的听力材料。如电视、电影、讲座、采访、歌曲、故事、讲笑话等。

  以上是我对初中英语听说课课堂教学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有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以促使我更加高效的教学!

  听说课教学反思 5

  周二听了 韩杰英老师的第二次授课,执教的是16课《绝招》,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目的是锻炼学生自我阅读、学*的能力,教师不需要过多的教授内容,只需要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这篇课文就可以。韩老师执教这一课就做到了这一点,课上更加得心应手了,不仅课文内容学的扎实,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多的关注了全班学生的表现,能做到让每个学生进行发言,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抓住了本文的主人公小柱子的绝招进行了重点学*,分析,抓重点词句,想象,朗读,每个环节紧扣,有序。在指导朗读方面,学生入情入境,融入文本,真正走进了文中人物的内心,特别在指导朗读三胖表演憋气一段的时候,读得绘声绘色,表演的淋漓尽致,学生配合默契。韩老师的评价语也比第一课有了进步。

  今后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备课时要细致具体一些;课堂上多体现学生的学*;要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意外问题,提高教学机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