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和老子

  通过预*和搜查资料,小朋友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

  这么有名的孔子,他拜谁为老师(板书:孟子)孟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前了解了吗?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做记号;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新词: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相距止境长进敬重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曲阜(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 (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齐读)

  3、再认真、仔细地读读课文,了解孔子为什么拜师?是怎样拜师的?

  三、学*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3、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4、理解:远*闻名

  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谦虚好学

  6、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

  7、过渡:为什么知识这么渊博的孔子,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从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四、学*课文第二段

  (一)、默读二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学*是没有止境的”概括成一个词就是——板书:学无止境

  2、联系第一自然段,说说“学无止境”意思。

  3、联系生活理解学无止境:是啊,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要不断地去学*,去拼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4、小结:是啊,学*是没有尽头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

  过渡语:好学的孔子又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读第二小节,划出有关孔子拜师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二)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有几个词很难读,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再读一读。为什么把“终于”或“上千里”读得那么强调?

  2、理解上千里、几个月:从曲阜到洛阳比瑞安到上海还要远,而且当时又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此孔子足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除了感受到路途的遥远,你还感受到什么?板书:不畏艰辛

  3、想象理解“风餐露宿”:

  (1)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特别是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指名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

  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有时走累了,就;白天,孔子在加紧,天黑了,孔子还;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是啊,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渴了就随便取点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像这么艰难的旅途生活就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板书:求知若渴

  4、面对如此好学的孔子,不想再读读这个句子吗?

  5、联系上下文理解“风尘仆仆”:

  (1)经过了几个月的拔山涉水,千难万险,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此时站在我们眼前的孔子会是怎么样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一个词来说说吗?

  (2)风尘仆仆的孔子是怎么样的?

  过渡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拜师的?

  (三)出示句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从这几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板书:谦逊有礼

  2、快速读读这几句,圈出表现孔子谦逊有礼的词语。

  3、师生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

  五、学*第三小节

  1、出示句子: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抓住“每天”、“随时”来理解)

  (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

  (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走路时)板书:勤学好问

  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六、观看图片,升华主题

  1、出示图片介绍:正因为孔子如此好学,所以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很佩服他,也很敬重他,为了纪念这位圣人,人们为他修建孔庙,塑了孔子的行教像。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韩国举行祭拜孔子活动,日本为孔子设立孔庙。美国还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2、看了那么多的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3、带着敬重、佩服我们再来讲讲孔子拜师的故事。*齐读全文。

  4、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孔子的好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谈谈孔子其他方面的品行以及老子的高尚品质。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句警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1、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⑴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⑵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⑶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2、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⑴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⑵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⑶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①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②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③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Ⅰ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Ⅱ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3、齐读三段:

  ⑴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⑵说说通过学*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⑶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

  (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再读全文,再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生字

  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

  迎yíng

  等děng

  品pǐn

  2、组词竞赛。

  3、学字:

  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

  二、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⑴读一读。

  ⑵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组推代表交流。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剪

  扎

  编

  织

  民间工艺绣

  (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

  雕

  塑

  绘

  ……

  传统文化

  戏剧

  民族艺术园林建筑

  民族舞蹈

  ……

  节日风俗

  风俗*惯各地风俗

  各族民族风情

  ……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⑴学生说一说。

  ⑵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⑴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⑵确定活动目标。

  ⑶拟定活动计划:

  ①确定内容。

  ②确定活动方式。

  ③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④设计出活动计划。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3

  学*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①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②感悟题意。

  a、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b、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①认读生字。

  a、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b、指名认读生字。

  ②给生字找“朋友”。

  a、给这些生字组词。

  b、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①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②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课件重点出示: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课外作业

  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②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词语

  ①卡片抽读。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②组内检测。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朗读感悟

  ①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②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③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④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三、指导书写

  ①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②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③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布置实践活动

  ①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②活动筹备。

  a、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b、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③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④交流活动计划。

  四、课外作业

  按照商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和老子

  通过预*和搜查资料,小朋友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

  这么有名的孔子,他拜谁为老师(板书:孟子)孟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前了解了吗?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做记号;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新词: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相距止境长进敬重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曲阜(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  (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齐读)

  3、再认真、仔细地读读课文,了解孔子为什么拜师?是怎样拜师的?

  三、学*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3、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4、理解:远*闻名

  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谦虚好学

  6、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

  7、过渡:为什么知识这么渊博的孔子,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从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四、学*课文第二段

  (一)、默读二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学*是没有止境的”概括成一个词就是——板书:学无止境

  2、联系第一自然段,说说“学无止境”意思。

  3、联系生活理解学无止境:是啊,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要不断地去学*,去拼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4、小结:是啊,学*是没有尽头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

  过渡语:好学的孔子又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读第二小节,划出有关孔子拜师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二)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有几个词很难读,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再读一读。为什么把“终于”或“上千里”读得那么强调?

  2、理解上千里、几个月:从曲阜到洛阳比瑞安到上海还要远,而且当时又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此孔子足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除了感受到路途的遥远,你还感受到什么?板书:不畏艰辛

  3、想象理解“风餐露宿”:

  (1)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特别是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指名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

  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有时走累了,就;白天,孔子在加紧,天黑了,孔子还;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是啊,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渴了就随便取点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像这么艰难的旅途生活就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板书:求知若渴

  4、面对如此好学的孔子,不想再读读这个句子吗?

  5、联系上下文理解“风尘仆仆”:

  (1)经过了几个月的拔山涉水,千难万险,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此时站在我们眼前的孔子会是怎么样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一个词来说说吗?

  (2)风尘仆仆的孔子是怎么样的?

  过渡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拜师的?

  (三)出示句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从这几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板书:谦逊有礼

  2、快速读读这几句,圈出表现孔子谦逊有礼的词语。

  3、师生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

  五、学*第三小节

  1、出示句子: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抓住“每天”、“随时”来理解)

  (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

  (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走路时)板书:勤学好问

  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六、观看图片,升华主题

  1、出示图片介绍:正因为孔子如此好学,所以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很佩服他,也很敬重他,为了纪念这位圣人,人们为他修建孔庙,塑了孔子的行教像。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韩国举行祭拜孔子活动,日本为孔子设立孔庙。美国还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2、看了那么多的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3、带着敬重、佩服我们再来讲讲孔子拜师的故事。*齐读全文。

  4、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孔子的好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谈谈孔子其他方面的品行以及老子的高尚品质。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句警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5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出示孔子图片)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谜底。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明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分段朗读,师生评议。

  4、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桌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引入

  1、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写生字。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3、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教师趁机指导朗读、感悟。

  3、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拓展

  1、学完本课,你有什么体会?或者你想对孔子和老子说什么?

  2、*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你了解*的哪些传统文化?如何了解的?说一说。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理解“远*闻名”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的道理。

  【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设计】

  一、叙述揭题,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课件滚动出示)你知道是谁说的吗?

  关于孔子,你还知道些什么?(课外收集资料)

  为什么*的孔子有这么大的影响呢?学了《孔子拜师》这一课,相信对你会有所启发。

  二、初读感知,自学生字、词

  1、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先去读一读课文,碰到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且想一想,孔子向谁拜师?(生自读)

  你知道孔子向谁拜师了吗?(点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老子,或老聃。老师听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老子和老聃到底是两个不同的人还是同一个人呢?老师这儿有些资料,看能不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师介绍古代人的姓名)

  课件出示:古代人在姓后面加子,表示尊称。如孔子、老子等。

  2、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课文中有许多新朋友,见咱们班的同学这么能干,都急着要出来和大家见面呢。来看看他们是谁。(课件出示全部词语,生自读)

  请几个小老师带读。(卡片形式)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认识完这么多新朋友,接着咱们去研究课文了?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自读以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2、汇报交流:

  ⑴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找到这自然段

  ②你们知不知道他的理由?(认为孔子谦虚或好学?)追问: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算知识渊博呢?

  ③现在字面上的意思懂了,那能把你的理解用朗读表达吗?自己先去试试?(生自己读)点名读

  我好像听到他读的时候强调了几个词语,你听出来了吗?(点名评)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想读的站起来读)

  ⑵曲阜和洛阳……走到了洛阳。

  ①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你们看到了吗?(点名说)

  ②你是从哪个(哪几个词)感受到的。

  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孔子赶路的艰难。

  ⑶对话部分:

  ①找出孔子的话。想不想当一回有礼貌的孔子?那就赶快去读一读吧!(点两个人读)他在和谁对话知道吗?你也找个老子对话吧。(同桌互读)(点一组或两组读)

  读是读得很好,不过老师觉得如果能加上表情和动作会更好。你们认为呢?(试读)

  汇报。

  有没有发现这中间藏了一个新的符号?他的作用同学们刚才都已经不知不觉地读出来了。你知道他的作用了吗。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②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看是不是这样的。这回老师也要跟你们一起读,行不行?

  师读提示,2部分同学对话。

  ⑷学无止境:

  ①说说理由吧。

  ②其实这么长的一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觉得可以是哪个成语?

  四、面对这样的孔子,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1、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2、感悟题意:

  ⑴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⑵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认读生字:

  ⑴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⑵指名认读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⑴给这些生字组词。

  ⑵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1、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2、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课件重点出示:

  ⑴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⑵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课外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词语

  1、卡片抽读。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2、组内检测。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2、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3、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4、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

  1、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2、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五、布置实践活动

  1、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活动筹备。

  ⑴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⑵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3、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4、交流活动计划。

  六、课外作业

  了解孔子其他方面的资料,论著等。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3

  一、导入、揭题

  1、出示孔子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 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课题:孔子拜师 齐读

  4、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5、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你们刚才的哪些问题可以解决了?

  2、出示第一小节。

  (1) 自由读这段话,说说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孔子的好学就在这里,谦虚就在这里。 读

  3、其实,拜师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出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3) 出示

  在当时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孔子却走过了( ),翻过了( ),跨过了( )。白天( ),夜里还要( ),真是日夜兼程,一刻也不停息啊!

  渴了时,他( );

  饿了时,他( );

  累得走不动时,( ),哪怕是风餐露宿,也不改

  拜师的决心。

  (4) 朗读。

  4、孔子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洛阳,他是怎样对待老师的呢?你能从他的语言和行动中找到答案吗?

  (1) 交流出示

  (2) 从他的言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 “老聃”是谁啊?这里为什么称他“老聃”?出示

  *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表示尊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4)“学*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说几句关于学*方面的格言。

  三、小结

  1、这节课我们跟着孔子一起拜了一回师。从这件事中我们知道了孔子是个增样的人?

  2、你知道后人都用什么方式纪念他的?

  四、布置任务

  1、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及名言,下节课开记者招待会。

  2、下节课我们还要研究老子是怎样对待学生的?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4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

  2、课前作业检查:大家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如:孔子的生*、言论及治学思想等。现在来交流一下,一起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3、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质疑:谁?干什么?那么在拜师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纠正自己的发音问题,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3)课文中到底写了几个人?让学生认识到古人在姓后面加子,表示尊称。如孔子、老子等。

  (4)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交流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其他学生养成仔细聆听的*惯。说得简单和详细都可以,关键在于语句通顺,口齿清晰)

  3、以最后一段话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齐读。

  (2)师: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理解课文里的词语──渊博)

  (3)师:他们的品行又怎样呢?生默读,边读边找相关句子。并提示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4、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a、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b、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重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并造句),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c、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d、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e、学*是没有止境的。

  f、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a、“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交流,综合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生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孔子的品行:谦虚好学,不畏艰辛,求知若渴;老子的品行:爱护晚辈诲人不倦。并相机指导朗读。)

  (4)学生谈感受。

  师: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对于我们今后的学*生涯有什么启发呢?

  三、教师总结

  四、拓展活动

  背诵孔子的著名言论,积累名言。

  五、生字指导:(较难的字,教师书写演示)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更多资料。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5

  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二 过程与方法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三 情感与价值观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 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语文。

  学*者分析:

  学生对二千多年的孔子及老子很陌生,需要老师的教导。应该在多读基础上了解拜师的过程。再来体会他们的品行。

  教学重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孔子。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总结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第二课时

  学*目标

  ①能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四、总结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板书:

  17、孔子拜师

  远*文明 风餐露宿

  总觉 不够 日夜兼程 学无止境

  上前行礼

  课后反思:

  通过学*,达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对字词掌握很好,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懂得了孔子、老子的 为学要勤奋、谦虚、等品行。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菁华10篇)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很多老师,大家都以灿烂的笑脸表示对他们最真诚的欢迎。这让我想起《论语》中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知道《论语》这部书中记录了谁的`言行吗?

  (板书:孔子)

  2、交流:关于孔子,你还知道些什么?(学生课外收集资料)

  同学们能通过问父母、上网查找、看书等多种途径了解信息,可见大家掌握了一定的学*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资料袋中对孔子的介绍,你还能记住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教师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孔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可能会有所启发。

  (板书:拜师)

  你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板书:向谁、为什么、去哪里、怎样)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文章中,相信你们只要用心读书,一定能把这些问题解决。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书时,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扫清文字障碍。

  看黑板,刚才在同学们读书时老师发现有些词语把同学们给难住了,我们一起把它读准了。

  等候 止境 传授 佩服 纳闷 品行 曲阜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名字,是不是把你们搞糊涂了呢?

  出示: 孔子 孔丘 仲尼

  老子 老聃

  这到底是几个人呢?

  师: “子”是当时特别有学问的人才能用的尊称,可见孔子、老子是学问颇深的人。为什么孔子自称为孔丘,而老子却称他为仲尼呢?古人有姓、有名、有字,在名和字的使用上是有讲究的。自己称自己时,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谦虚有礼。对别人就不能直接称呼名,而要用字,这也表示谦虚有礼。

  3、再次读文,说说主要内容。

  拦路虎被我们解决了,请你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方法:

  a、指名试说。

  b、出示:孔子(什么时候)(为什么)拜(谁)师。

  也许拓展课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孔子三十多岁的时候,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拜老子为师。

  我们通过拓展课题的方法将文章主要内容说得完整而有条理,这个方法不错,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着使用。

  三、交流已知道的问题。

  有些问题比较浅显,你能马上回答出来吗?孔子向谁拜师?

  (板书:老子)

  你对老子有多少了解呢?原来老子是个这么了不起的人物,难怪孔子要向他拜师呢!

  孔子去哪里拜师呢?你从文中找到答案了吗?

  孔子为什么要拜师,他是怎样拜师的,这两个问题是这节课我们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下面,让我们走进文章的第一段,你知道孔子为什么为什么要拜师吗?

  四、读中感悟,学*品行

  (一)、学*第一段。

  1、指名读。

  2、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你能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吗?

  孔子的知识真的不够渊博吗?谁能谈谈自己的理解。

  什么样才是远*闻名,那孔子只是一名老师凭着什么而远*闻名呢?

  是啊,他学问渊博,人们都愿拜他为师,可是孔子却觉得自己不够渊博,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孔子谦虚好学)

  (板书:谦虚好学)

  (二)、学*第二段

  1、正是因为孔子谦虚好学,所以他毅然选择了远离家乡去拜师,他是怎样拜师的呢?拜师的过程一帆风顺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学生画:(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终于)

  师: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拜师一路艰辛。你们能想象一下孔子这一路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吗?

  师:假如你们现在就是孔子,会怎么做?

  生:我会怀着永远不放弃的希望向前走着,去洛阳拜师。

  师: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早点见到老师,就能学到更多知识。

  师: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我得赶路。

  师: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觉啊?

  生:我打个盹就行了。

  师:饿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饭啊?

  生:我会去树林里找野果子吃。

  师:白天赶路晚上赶路,就是哪个词?

  生:日夜兼程。

  师: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就是哪个词?

  生:风餐露宿。

  老师此时也被孔子拜师的执着精神打动了,我想用动情的朗读,读出对孔子的敬佩之情。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你会看到怎样的孔子出现在你的脑海中?(师范读)

  此时的孔子站在你面前会是什么样?书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得非常好——风尘仆仆。你理解“风尘仆仆”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它的意思呢?

  小结:不知不觉中我们就理解了“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和“风尘仆仆”的意思,理解词语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简单的词语可以通过字面理解,“风尘仆仆 “这个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通过合理的想象进行了理解。同学们可以在今后的学*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

  你们想读读这句话吗?

  指导朗读:

  (a)孔子在拜师过程中历经千辛万苦,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孔子拜师的艰辛。

  (b)孔子战胜了种种困难,再让我们读出孔子的顽强意志。

  (c)孔子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让我们读出孔子的高兴心情。

  2、(出示插图)好学的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你能看懂图中所画的内容吗?

  生:孔子来到洛阳向老子行礼拜师。

  师:拜是古代的一种礼节,不同的场合拜的方式也不同,在这样的场合,要把左手放在右手的外侧,身体前倾,头略低于手。

  师:现在请你轻轻地起立,让我们走入文本,随着孔子去思、去想、去做。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呀,孔子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赶来,此时此刻他看见洛阳城外,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迎候着他,这就是他尊敬的老师呀。让我们随着孔子深深地一拜。(引导学生做拜的动作)

  师:在这一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孔子拜师的心意很真挚,他很想拜老子为师,他是个很懂礼貌的人,他很尊敬老子,并想跟他好好地学*。

  师:孩子们,就将你们感受到的这些融入到课文的朗读之中吧!请你轻轻地坐下,同桌读读老子与孔子的这段对话,把当时两位圣人见面的情景再现。

  学生自由练*,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

  你是——(学生拖长音,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他(老子)不知道孔子是谁,所以老子是问“你是——”

  小结:会读书的同学,能读出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

  3、出示带有“迎候、等候”的对话。

  你们发现这两个句子中的一组近义词了吗?这两个词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调换位置读一下,感觉合适吗?

  小结:可见作者用词之准确,我们“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呀!

  4、孔子说“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师:可是老师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不就到头了吗?

  生: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学*是没有止境的人吗?

  小结:学*是没有止境的,有的同学学*已经很好了仍然很勤奋,爸爸妈妈工作了还在学*,有的爷爷奶奶还在上老年大学呢!你能把这句话换个成语来说吗?

  (板书:学无止境)

  “学无止境”是孔子对学*的态度,他向老聃学*礼教;向苌弘学*乐理;向师襄学*弹琴,向郯子请教官制。他常说“学无常师”也就是说学*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是他提出来的。

  五、总结提炼,升华情感

  1、拜师成功后,老子是怎么教授?孔子怎么学?

  生(朗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做到了虚心好学。

  生: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师:当孔子随时随地向老子请教,老子会厌烦吗?当孔子打破砂锅问到底,老子会怎样做?这种不知疲倦,有耐心地把知识传授给别人,叫“诲人不倦”。

  (板书:诲人不倦)

  2、今天我们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走进了孔子,认识了老子,现在我们要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进行零距离接触。请你选择一个方面,说一句或几句话。说话训练:

  a、我想对孔子说:

  b、我想对老子说:

  c、我想对孔子和老子说:

  师:对两位圣人的赞美,老师为他们送上一副对联——上联是“孔子拜师虚心好学”,下联是“老子授徒诲人不倦”,横批是——学无止境。

  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来,请大家拿起课本,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六、推荐作业,课后延伸

  同学们,正因为孔子老子的高尚品格,受到了人们的佩服与敬重。孔子门下有许多的弟子,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了下来,编成了《论语》。而老子撰写的《道德经》,这两本书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传统文化如一条大河源远流长,希望这堂课能够给你打开一扇窗。对圣人的了解不能随课文结束而停止,课后大家继续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开篇讲读课文,是引领学生打开*传统文化大门的金钥匙,主要是介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课文内容蕴含丰富,但并不深奥,只是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对于一个刚升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讲,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教学时要创设情景,读词语想画面、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有机渗透,才能更好地体会孔子的求学精神,从而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主次两条线索分开讨论和研究。

  学情分析

  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通过标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拜师)齐读课题。课题为什么用“拜”师呢?(老师讲解)请带上动作读课题。孔子拜谁为师?关于老子,同学们了解什么?(学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读课文

  了解了故事的主人公,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读故事。不过老师有一个小要求,那就是读书时,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展示朗读

  老师听同学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谁想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听?(抽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听他们哪里读得好,哪里还不够好,记下来。

  3、朗读评价

  谁来交流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重点读准本课的生字兼、毫、差、授、佩)同学们,‘佩’在课文中组什么词?

  【设计理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解决难字生词,为下文理解做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的倾听的良好*惯。】

  三、读中感悟,学*品行。

  佩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二)读悟语句,体味品行。

  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1、孔子为什么拜师?

  (班级交流)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渊博吗?(理解:远*闻名渊博)

  (2)把对词语的理解以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体味孔子有学问、虚心好学,板书:虚心好学)

  2、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老师板书这三个词语,要求学生边观察边书写。

  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理解“曲阜和洛阳……走到了洛阳。”)

  (1)在指导朗读中让学生感悟词语的意思以及用法。

  (2)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孔子赶路的艰难。(体味孔子不怕吃苦,板书:不怕吃苦。)

  【设计理念:通过理解“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词语让学生体会到孔子为了拜师,是不怕艰辛,这样一来,不但帮助学生体会语言运用的恰倒好处和语言文字的精美,进行语言训练,还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景,这样可以一下子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读起课文来自然了许多,突破了难点,水到渠成。】

  孔子终于见到老子了,课文有一段生动精彩的文字再现了他们见面时的情景,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品行。然后分角色表演读。

  (1)老子的外貌描述。(体味老子的有学问)

  (2)学生边读边表演,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体味孔子和老子的彬彬有礼、谦虚)

  (3)你为什么要这样读?(理解破折号的用法与含义)

  师小结: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你喜欢孔子的哪一句话?

  (4)“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联系生活实际体味这句话,板书:学无止境。)

  (5)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在这段对话里,还有两对近义词,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

  “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所以,我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用词一定要恰当。

  【设计理念:分角色是学生们所喜欢的,在此我多次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以及师生合作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他们的品行,同时在朗读中体味作者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写作方法,让语言训练渗透于无形,达到授生以渔的效果。】

  3、孔子拜师以后呢?

  (1)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学生交流: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学生交流,再次体味孔子的谦虚好学)

  (3)老子怎么教?

  学生交流: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学生交流,体味老子的诲人不倦,爱护晚辈)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1、假如,此时我们正面对着孔子和老子,大家想不想夸夸他们吗?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2、学生交流。

  3、师小结: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来,请大家端起课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读课文,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之情。

  【设计理念:通过谈话的形式再现对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的敬佩之情。】

  五、课堂总结,推荐作业。

  同学们,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也因此被*人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台湾和美国还将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而今,孔子的故乡曲阜的“三孔”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让我们大家永远记住这千年的孔子。活到老,学到老。课后大家继续蒐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下节课交流。

  【设计理念: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抓住中心句,感悟主旨。

  佩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二)读悟语句,体味品行。

  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1、孔子为什么拜师?

  (班级交流)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渊博吗?(理解:远*闻名渊博)

  (2)把对词语的理解以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体味孔子有学问、虚心好学,板书:虚心好学)

  2、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老师板书这三个词语,要求学生边观察边书写。

  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理解“曲阜和洛阳……走到了洛阳。”)

  (1)在指导朗读中让学生感悟词语的意思以及用法。

  (2)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孔子赶路的艰难。(体味孔子不怕吃苦,板书:不怕吃苦。)

  【设计理念:通过理解“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词语让学生体会到孔子为了拜师,是不怕艰辛,这样一来,不但帮助学生体会语言运用的恰倒好处和语言文字的精美,进行语言训练,还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景,这样可以一下子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读起课文来自然了许多,突破了难点,水到渠成。】

  孔子终于见到老子了,课文有一段生动精彩的文字再现了他们见面时的情景,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品行。然后分角色表演读。

  (1)老子的外貌描述。(体味老子的有学问)

  (2)学生边读边表演,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体味孔子和老子的彬彬有礼、谦虚)

  (3)你为什么要这样读?(理解破折号的用法与含义)

  师小结: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你喜欢孔子的哪一句话?

  (4)“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联系生活实际体味这句话,板书:学无止境。)

  (5)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在这段对话里,还有两对近义词,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

  “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所以,我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用词一定要恰当。

  【设计理念:分角色是学生们所喜欢的,在此我多次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以及师生合作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他们的品行,同时在朗读中体味作者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写作方法,让语言训练渗透于无形,达到授生以渔的效果。】

  3、孔子拜师以后呢?

  (1)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学生交流: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学生交流,再次体味孔子的谦虚好学)

  (3)老子怎么教?

  学生交流: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学生交流,体味老子的诲人不倦,爱护晚辈)

  板书设计————学无止境——————

  孔子(谦虚好学) 老子(诲人不倦)

  (不怕吃苦) (爱护晚辈)

  学生学*活动评价设计

  分角色是学生们所喜欢的,在此我多次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以及师生合作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他们的品行,同时在朗读中体味作者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写作方法,让语言训练渗透于无形,达到授生以渔的效果。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在此课前,我让学生蒐集了孔子名言,并蒐集孔子个人资料,并请教或蒐集孔子和老子分别是怎样的人。在课前并综合了学生预*情况,并对孔子名言作了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孔子名言及引用孔子名言,运用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学*欲望。学*这一课,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悟到:知识是学无止境的,只有谦虚好学,才能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我在教学中截断了语文教学的一般流程,我让人物语言闪亮登场。

  如、“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时时温*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得新的更深的知识。(设计语言,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名言。老师常常告诉我们,在学*上要“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如果三个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老师常常教育我们,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现在还是将来,为人都要谦虚好学,有礼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之,不亦乐乎”的意思是:学*了知识然后时常温*,不也是高兴的吗?(老师告诉我们,每天早读时都要把学过的知识温*一下,我们常常表现出不高兴,不愿意的表情,。每当这时,老师总会说:“学而时*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呀!(一天,老师在给我们讲一道数学难题,刚讲完,老师问我们懂着没有,教室里整齐地回答:“懂着了!”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出了道类似的题,可是班上没几个会做,老师生气了。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孔子有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我点拨了,这几句名言对学*方法和学*态度作了精辟的论述,和本课孔子拜师的内容紧密相关,意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古典文化的精髓。随之我又出示几句孔子名言: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生对孔子的话算有点兴趣了,我将板书课题《孔子拜师》。本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的是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在叙述中,线索非常清楚。我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学生在朗读,要带着对孔子和老子的敬重和佩服之情感去读,去拜读,注意语意的停顿,语速的缓急,语气的变化。读后说说孔子和老子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写一写读后的感受。(这个环节,我给足学生时间读,加上有课前孔子名言的理解,学生完成很不错。有个女孩儿写:我读了课文,从孔子在求学时不怕路途艰辛和他的言行中体会到了,孔子是一个虚心好学,有礼貌,不怕吃苦的人。我也从老子不顾七十岁高龄,到洛阳城外迎候孔子以及他毫不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孔子,我从这件事中,知道了老子是一个有礼貌,爱护学生的好老师。)看了学生的读书体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理清课文层次:

  孔子决意拜师—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人敬重—老子

  谦虚好学 不怕吃苦 孜孜以求 诲人不倦

  在此基础上,揭示课后作业第二题:(老子是一个博学多才及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人。孔子是一个谦虚好学,不怕吃苦,求知若渴的人。)

  对文本的理解已不是问题,自然词意在文本内容中能理解,对重点词语作“用词写话”的练*,生字认读与书写是过关的,在学*本课中,以下方面还是落到了实处。

  一、阅读中悟写法。

  这是语文学*中的支撑点,在本课中,就要抓住人物语言,在*作练*中,怎样写好不同人物的语言。比如、本文对孔子和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主要进行了人物对话描写,而且在对话中作者能够准确描写不同人物的语言。出示文中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孔子:“多谢老师等候。”“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怎样描写不同人物的语言呢?首先要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然后要注意人物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不同,他们的语言也不同。最后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发展。随着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的语言也不所变化。比如、描写懒惰的姐姐:妈妈让姐姐洗碗,姐姐不高兴地说:“听到啦!又叫我去沅碗。”接着,姐姐神神祕祕地对我小声说:“弟弟,你的字写起了吗?想去玩吗?你帮姐姐洗碗,姐姐一会儿陪你去玩!”我装着没听懂,只见姐姐又奇奇怪怪地说:“今天我借来了一本小人书,上面就是灰太狼的故事。”我忍不住了说:“姐姐,今天我帮你的忙……”(点拨、只要能注意做到以上几点就一定能写好不同人物的语言。)这里安排了练*:“有趣的爸爸”“懒惰的爸爸”“爱节省的妈妈”

  二、抓句子的理解也是本文的重点。

  作为三年级学生,应该掌握句子的生动与*泛是文章的技巧。比如:“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句话的含义深刻,学生独自理解还是有难度的,我设计了换掉“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和去掉这两词的练*。我点拨了,这一句作者在讲孔子的旅途之苦,并运用了词语“相距上千里”,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生活艰苦运用了“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却运用“终于”一词来说明。(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对孔子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可以先理解重点词语,然后再联系词语的意思,想想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

  三、课外拓展,综合展示

  让学生自己完成,蒐集资料、问家长等方式。

  四、*作练*“我的语文老师”(必须落到实处。)

  学完本课,我有以此反思,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教学态度,要真实地再现我们的课堂,不用动感的表演也能抓住人心,它是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真的语文的一种朴实精神所吸引人。用老师朴实的教态,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创造一种纯朴的语文课堂。本课的亮点就是帮助学生体会语言运用的恰到好处和语言文字的精美,在写作中,恰到好处的词语及语言的运用是文章的“精髓”。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3

  一、复*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感悟老子的为人。

  1、用上节课的方法,边读边划出能表现老子品行的句子

  2、全班交流:

  (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感悟品行:爱护晚辈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感悟品行:诲人不倦

  3、自由练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迎候”和“等候”这两个词语可以调换嘛?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拜访”和“拜见”呢?

  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师引读,演读感悟,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三、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四、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五、课外实践

  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板书:

  孔子 老子

  谦虚好学 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 悉心传授

  学*是没有止境的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主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5、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能力。

  6、通过学*,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并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地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目标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捧竹简,齐诵论语的宏壮场面大家还记忆犹新吧?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世人所叹。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诵上几句孔子的名言呢?

  (2)、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有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打开课后的资料袋,我们一起学*一下。

  (3)、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2、提出提出目标

  (1)识记生词

  (2)读通课文。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3)感知文意: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4)展示自己的学*成果。

  二、展示学*成果

  1、我会读、会记这些字。

  兼、仆、纳、丘、毫、授、佩

  2、我会读、会写生字新词。

  远*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3、我会流利读课文。

  4、我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4、我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知识拓展延伸

  1、复*生字词,读课文。

  2、摘抄孔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目标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2、提出学*目标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写一写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成果。

  二、展示学*成果

  (一)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2、我会悟。(学生结合文中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2)谈老子。

  (二)创作性展示

  1、展示个性谈感受。(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2、展示自创性诗歌或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四、知识拓展延伸

  1、展示自主主收集的资料。

  (1)、有关孔子、老子的名言。

  (2)、有关孔子、老子的故事。

  2、孔子、老子是我的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道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课后多搜集他们的一些故事,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吧。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5

  一、导入、揭题

  1、出示孔子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 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课题:孔子拜师 齐读

  4、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5、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你们刚才的哪些问题可以解决了?

  2、出示第一小节。

  (1) 自由读这段话,说说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孔子的好学就在这里,谦虚就在这里。 读

  3、其实,拜师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出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3) 出示

  在当时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孔子却走过了( ),翻过了( ),跨过了( )。白天( ),夜里还要( ),真是日夜兼程,一刻也不停息啊!

  渴了时,他( );

  饿了时,他( );

  累得走不动时,( ),哪怕是风餐露宿,也不改

  拜师的决心。

  (4) 朗读。

  4、孔子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洛阳,他是怎样对待老师的呢?你能从他的语言和行动中找到答案吗?

  (1) 交流出示

  (2) 从他的言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 “老聃”是谁啊?这里为什么称他“老聃”?出示

  *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表示尊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4)“学*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说几句关于学*方面的格言。

  三、小结

  1、这节课我们跟着孔子一起拜了一回师。从这件事中我们知道了孔子是个增样的人?

  2、你知道后人都用什么方式纪念他的?

  四、布置任务

  1、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及名言,下节课开记者招待会。

  2、下节课我们还要研究老子是怎样对待学生的?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表格。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听了有关孔子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放动画朗读)

  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2.寻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4.演读。

  拓展活动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分小组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的小文章。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和标题组成学*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代表朗读本小组小文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表格。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听了有关孔子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放动画朗读)

  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2.寻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4.演读。

  拓展活动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分小组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的小文章。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和标题组成学*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代表朗读本小组小文章。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和老子

  通过预*和搜查资料,小朋友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

  这么有名的孔子,他拜谁为老师(板书:孟子)孟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前了解了吗?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做记号;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新词: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相距止境长进敬重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曲阜(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 (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齐读)

  3、再认真、仔细地读读课文,了解孔子为什么拜师?是怎样拜师的?

  三、学*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3、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4、理解:远*闻名

  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谦虚好学

  6、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

  7、过渡:为什么知识这么渊博的孔子,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从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四、学*课文第二段

  (一)、默读二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学*是没有止境的”概括成一个词就是——板书:学无止境

  2、联系第一自然段,说说“学无止境”意思。

  3、联系生活理解学无止境:是啊,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要不断地去学*,去拼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4、小结:是啊,学*是没有尽头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

  过渡语:好学的孔子又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读第二小节,划出有关孔子拜师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二)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有几个词很难读,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再读一读。为什么把“终于”或“上千里”读得那么强调?

  2、理解上千里、几个月:从曲阜到洛阳比瑞安到上海还要远,而且当时又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此孔子足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除了感受到路途的遥远,你还感受到什么?板书:不畏艰辛

  3、想象理解“风餐露宿”:

  (1)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特别是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指名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

  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有时走累了,就;白天,孔子在加紧,天黑了,孔子还;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是啊,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渴了就随便取点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像这么艰难的旅途生活就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板书:求知若渴

  4、面对如此好学的孔子,不想再读读这个句子吗?

  5、联系上下文理解“风尘仆仆”:

  (1)经过了几个月的拔山涉水,千难万险,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此时站在我们眼前的孔子会是怎么样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一个词来说说吗?

  (2)风尘仆仆的孔子是怎么样的?

  过渡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拜师的?

  (三)出示句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从这几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板书:谦逊有礼

  2、快速读读这几句,圈出表现孔子谦逊有礼的词语。

  3、师生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

  五、学*第三小节

  1、出示句子: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抓住“每天”、“随时”来理解)

  (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

  (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走路时)板书:勤学好问

  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六、观看图片,升华主题

  1、出示图片介绍:正因为孔子如此好学,所以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很佩服他,也很敬重他,为了纪念这位圣人,人们为他修建孔庙,塑了孔子的行教像。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韩国举行祭拜孔子活动,日本为孔子设立孔庙。美国还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2、看了那么多的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3、带着敬重、佩服我们再来讲讲孔子拜师的故事。*齐读全文。

  4、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孔子的好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谈谈孔子其他方面的品行以及老子的高尚品质。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句警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主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5、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能力。

  6、通过学*,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并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地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目标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捧竹简,齐诵论语的宏壮场面大家还记忆犹新吧?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世人所叹。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诵上几句孔子的名言呢?

  (2)、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有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打开课后的资料袋,我们一起学*一下。

  (3)、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2、提出提出目标

  (1)识记生词

  (2)读通课文。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3)感知文意: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4)展示自己的学*成果。

  二、展示学*成果

  1、我会读、会记这些字。

  兼、仆、纳、丘、毫、授、佩

  2、我会读、会写生字新词。

  远*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3、我会流利读课文。

  4、我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4、我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知识拓展延伸

  1、复*生字词,读课文。

  2、摘抄孔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目标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2、提出学*目标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写一写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成果。

  二、展示学*成果

  (一)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2、我会悟。(学生结合文中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2)谈老子。

  (二)创作性展示

  1、展示个性谈感受。(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2、展示自创性诗歌或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四、知识拓展延伸

  1、 展示自主主收集的资料。

  (1)、有关孔子、老子的名言。

  (2)、有关孔子、老子的故事。

  2、孔子、老子是我的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道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课后多搜集他们的一些故事,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吧。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孔子年轻时代就已成为远*闻名的老师了,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于是不惜行千里去拜访老师,得到了老师的热情接待和毫无保留的传授。赞扬了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的精神和老子真诚无私、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大师风范。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印发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班上寻找谦虚好学、彬彬有礼的同学,以他们的事例说说对课文的理解。

  3、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说说自己学了本课后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1、会读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掌握远*闻名、风尘仆仆等14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学*是无止境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3、阅读课后的选做题与资料袋,并通过补充其他资料,加深对孔子的了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

  难点: “学*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五、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资料介绍孔子,板书课题。

  1、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齐读)

  2、提问:你们知道这三句话是谁说的吗?你还知道他说的哪些名言警句?

  3、板书小结:孔子(齐读)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不仅在*有广泛影响,在世界上也有较大影响。

  4、导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什么*的孔子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5.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感受孔子的伟大,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受“诚心”

  1. 学生自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可回读。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毫无保留

  日夜兼程 远*闻名 学问渊博

  传授 佩服 纳闷 止境 敬重

  等候 迎候 拜访 拜见 请教

  3.同桌互读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4.教师板书,小结。

  (三)研读“诚心”

  1.自主阅读,用“——”划出孔子诚心拜师的句子,用“。”画出重点词语。

  2.交流

  (1)“屈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a)你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孔子的诚心,圈一圈,读一读,说一说。

  b)交流时引导学生说出表明途中生活艰苦的词是(风餐露宿),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的词语是(日夜兼程)等。

  c)指导朗读。

  ( 2)孔子想:这位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a)自读,体会到了什么?

  b)理解“学*是没有止境的。”的这句话。联系自己实际谈感想。

  (3)“从此,孔子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a)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b)教师补充资料。

  3.积累:用一分钟时间,背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四)拓展,深入感悟“诚心”。

  1.你还知道孔子拜师的其他故事吗?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两则孔子拜师的故事。

  1)孔子跟师襄子学琴。

  2)孔子拜项橐为师。(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通过第二节课的学*,我们已经认识了孔子,谁来说说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老子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二)自主研读

  1.自主阅读思考,划出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

  2.交流。重点研读“迎候”与“毫无保留”两词。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孔子文化交流

  1.你还想知道关于孔子的其他资料吗?

  师生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了解孔子的《论语》及“三孔”方面的文化。

  (五)布置作业

  1 、回家跟父母讲《孔子拜师》的故事。

  2、综合性学*:用多种方式搜集、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准备在班上开展一次口语交际活动。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对“日夜兼程、风餐露宿”等词语的理解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拓展阅读、课外资料的展示,了解孔子、老子。交流所收集的孔子、老子的名言。

  3、学写12个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2、理解“学*是无止境的”。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古代的大思想家,他们是谁呢?(板书:孔子老子)

  2、千百年过去了,孔子和老子为什么能受到人们的敬重呢?这堂课,让我们继续在课文《孔子拜师》里,去揭开这个秘密。

  二、整体研读

  1、故事里,老子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给你什么印象呢?默读课文,划起有关的句子,并在旁边注明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三、重点研读

  紧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一)谈孔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个句子:

  ⑴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⑵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理解: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xx这个词,你怎么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曲阜与洛阳相距上千里啊,那时,没有汽车,没有飞机,孔子是靠着双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几个月到洛阳求学。想一想,这一路上,孔子会遇上些什么呢?

  对啊,这一路走来,不简单啊,让我们再来读读句子,再来感受孔子求学路上的艰辛。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理解孔子谦虚、好学)

  ☆学*是没有止境的。

  这句话,你怎么理解呢?你身边有这样的事例吗?(说话拓展)

  (二)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迎候换成等候,可以吗?为什么?)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有礼诲人不倦)

  (三)整体回顾课文,感悟孔子、老子的高贵品格

  看板书总结: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老子谦和大度、诲人不倦,让一起再来读读第二自然断,再次感受两位思想大师的高尚品格吧!(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

  四、拓展阅读

  1、过渡:正因为孔子老子的高尚品格,受到了人们的佩服与敬重。孔子门下有许多的弟子,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了下来,编成了《论语》。而老子撰写的《道德经》,这两本书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课后,大家可以去找来读读。

  2、学*是无止境的。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为了学问,也有过许多动人的故事,现在,让我们一同到文章中去读读这些故事吧!(阅读《参考读物》(下)阅读天地二)

  五、小练笔

  学*无止境,生活处处需要学*,读书、做人……你的身边,有没有一些刻苦求学的人和事呢?请你写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性学*。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菁华9篇)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主动探究,通过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得更多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黑板(板书:孔子)谁来谈谈你对孔子的了解?(学生交流)谁还想补充。你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子曰……)同学们很善于积累,如果能将名言落实到你的学*和生活中那就更了不起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资料袋中对孔子的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板书:拜师)齐读课题。课题为什么用“拜”师呢?《说文解字》说,“拜,首至地也。”请带上动作读课题。孔子拜谁为师?关于老子,同学们了解什么?(老子名聃,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经》对后人影响很大。老子学问渊博。他的思想不仅对*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读课文

  了解了故事的主人公,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读故事。不过老师有一个小要求,那就是读书时,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展示朗读

  老师听同学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谁想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听?(抽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听他们哪里读得好,哪里还不够好,记下来。

  3、朗读评价

  谁来交流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重点读准本课的生字兼、毫、差、授、佩)同学们,‘佩’在课文中组什么词?

  夯实初读,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基本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扫清文字障碍,初步进入故事情境。

  三、读中感悟,学*品行

  1、抓住中心句,感悟主旨。

  佩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班级交流:

  ①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可以看出孔子虚心好学,板书:虚心好学)

  2、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老师板书这两个词,要求学生边观察边书写。

  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听——(多媒体播放风雨雷电声)

  师:假如你们现在都是孔子,会怎么做?

  生:我会怀着永远不放弃的希望向前走着,去洛阳拜师。

  师: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生:不好,早点见到老师,就能学到更多知识。

  师: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行吗?

  生:不好,我得赶路。

  师: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觉啊?

  生:我在树上打个盹就行了。(全场笑)

  师:饿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饭啊?

  生:我会去树林里找野果子吃。

  师:白天赶路晚上赶路,就是哪个词?

  生:日夜兼程。

  师: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就是哪个词?

  生:风餐露宿。

  师:我们把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读。

  生(朗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好,因为她把“兼”读得急,看出很辛苦。

  生:我从“兼”字感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

  师:那你读一读。(学生朗读。)还有谁来读?(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她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好,因为她把“终于”读得很重,说明孔子很高兴。

  生:因为孔子终于走到洛阳,可以见到老师,很高兴,所以我读得响。

  师:好,只要你想得有道理,爱怎么读就怎么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句。

  师:课文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心情。然后分角色表演读。

  学生自由练*,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

  生1: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生2:你是——(学生拖长音,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2:因为他(老子)不知道孔子是谁,所以老子是问“你是——”

  生3:应该带有疑问的语气,所以要拖长音,表示我不认识,他怎么认识我?所以“你是——”

  师:好,读出了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你喜欢谁的话?

  生4:我喜欢孔子的,“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师:可是老师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不就到头了吗?

  生4: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现在是三年级——

  生4:将来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

  生5:还要考博士。

  师:学*就完了吗?

  生6:还要考研究生。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这就叫——

  生(齐):学无止境。

  (老师板书)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在这段对话里,还有两对近义词,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所以,我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用词一定要恰当。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师: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生(朗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生:温故而知新。

  生:学而时*之。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师:老子怎么教?

  生(朗读):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生:老子一丝不苟地教孔子,一点也不会觉得孔子很烦。

  生:老子一字不落地教孔子。

  生:老子一心一意地教孔子。

  生:老子专心致志地教孔子。

  师:想不想夸夸他们呀?

  生:孔子的学问很渊博,我尊敬他、佩服他!

  生:我夸老子:老子非常无私,毫无保留地教,不怕孔子超过他。

  生:我夸孔子:他勤学好问,又谦虚。

  生:我夸孔子:孔子的学问已经远*闻名,还去拜师,值得我们学*。

  师:对两位圣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孔子拜师学无止境

  老子授徒毫无保留”现在要把上下联的后四个字换一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词语?上联——

  生:随时请教

  谦虚好学

  勤学好问

  专心致志

  谦虚谨慎

  师:下联——

  生:一字不落

  一心一意

  一丝不苟

  专心致志

  不厌其烦

  师:横批——

  生:虚心接受

  流传千古

  专心致志

  敬佩敬重

  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来,请大家端起课本,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五、课堂总结,推荐作业

  同学们,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也因此被*人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台湾和美国还将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而今,孔子的故乡曲阜的“三孔”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让我们大家永远记住这千年的孔子。活到老,学到老。课后大家继续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下节课交流。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主动探究,通过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得更多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黑板(板书:孔子)谁来谈谈你对孔子的了解?(学生交流)谁还想补充。你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子曰……)同学们很善于积累,如果能将名言落实到你的学*和生活中那就更了不起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资料袋中对孔子的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板书:拜师)齐读课题。课题为什么用“拜”师呢?《说文解字》说,“拜,首至地也。”请带上动作读课题。孔子拜谁为师?关于老子,同学们了解什么?(老子名聃,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经》对后人影响很大。老子学问渊博。他的思想不仅对*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读课文

  了解了故事的主人公,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读故事。不过老师有一个小要求,那就是读书时,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展示朗读

  老师听同学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谁想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听?(抽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听他们哪里读得好,哪里还不够好,记下来。

  3、朗读评价

  谁来交流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重点读准本课的生字兼、毫、差、授、佩)同学们,‘佩’在课文中组什么词?

  夯实初读,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基本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扫清文字障碍,初步进入故事情境。

  三、读中感悟,学*品行

  1、抓住中心句,感悟主旨。

  佩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班级交流:

  ①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可以看出孔子虚心好学,板书:虚心好学)

  2、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老师板书这两个词,要求学生边观察边书写。

  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听——(多媒体播放风雨雷电声)

  师:假如你们现在都是孔子,会怎么做?

  生:我会怀着永远不放弃的希望向前走着,去洛阳拜师。

  师: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生:不好,早点见到老师,就能学到更多知识。

  师: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行吗?

  生:不好,我得赶路。

  师: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觉啊?

  生:我在树上打个盹就行了。(全场笑)

  师:饿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饭啊?

  生:我会去树林里找野果子吃。

  师:白天赶路晚上赶路,就是哪个词?

  生:日夜兼程。

  师: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就是哪个词?

  生:风餐露宿。

  师:我们把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读。

  生(朗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好,因为她把“兼”读得急,看出很辛苦。

  生:我从“兼”字感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

  师:那你读一读。(学生朗读。)还有谁来读?(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她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好,因为她把“终于”读得很重,说明孔子很高兴。

  生:因为孔子终于走到洛阳,可以见到老师,很高兴,所以我读得响。

  师:好,只要你想得有道理,爱怎么读就怎么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句。

  师:课文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心情。然后分角色表演读。

  学生自由练*,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

  生1: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生2:你是——(学生拖长音,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2:因为他(老子)不知道孔子是谁,所以老子是问“你是——”

  生3:应该带有疑问的语气,所以要拖长音,表示我不认识,他怎么认识我?所以“你是——”

  师:好,读出了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你喜欢谁的话?

  生4:我喜欢孔子的,“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师:可是老师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不就到头了吗?

  生4: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现在是三年级——

  生4:将来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

  生5:还要考博士。

  师:学*就完了吗?

  生6:还要考研究生。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这就叫——

  生(齐):学无止境。

  (老师板书)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在这段对话里,还有两对近义词,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所以,我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用词一定要恰当。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师: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生(朗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生:温故而知新。

  生:学而时*之。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师:老子怎么教?

  生(朗读):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生:老子一丝不苟地教孔子,一点也不会觉得孔子很烦。

  生:老子一字不落地教孔子。

  生:老子一心一意地教孔子。

  生:老子专心致志地教孔子。

  师:想不想夸夸他们呀?

  生:孔子的学问很渊博,我尊敬他、佩服他!

  生:我夸老子:老子非常无私,毫无保留地教,不怕孔子超过他。

  生:我夸孔子:他勤学好问,又谦虚。

  生:我夸孔子:孔子的学问已经远*闻名,还去拜师,值得我们学*。

  师:对两位圣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孔子拜师学无止境

  老子授徒毫无保留”现在要把上下联的后四个字换一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词语?上联——

  生:随时请教

  谦虚好学

  勤学好问

  专心致志

  谦虚谨慎

  师:下联——

  生:一字不落

  一心一意

  一丝不苟

  专心致志

  不厌其烦

  师:横批——

  生:虚心接受

  流传千古

  专心致志

  敬佩敬重

  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来,请大家端起课本,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五、课堂总结,推荐作业

  同学们,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也因此被*人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台湾和美国还将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而今,孔子的故乡曲阜的“三孔”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让我们大家永远记住这千年的孔子。活到老,学到老。课后大家继续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下节课交流。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学无止境”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4.在学*语文的过程中,积累和发展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课前准备

  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名言;孔子画像;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

  同学们,能和你们一起学*我很高兴,刚才同学们背诵的《论语》节选内容,让我从心底里佩服你们!真了不起!

  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教师节为什么定在9月10日吗?

  2.你知道在西方学者眼中最有影响的炎黄子孙是谁吗?(对!是孔子。)那么,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介绍资料,同时幻灯展示:孔子画像。)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板书课题:孔子拜师、齐读课题。)

  二、读

  1、课前大家预*过课文了吗?读过三遍课文的同学请举手示意?(真是自觉的孩子!)已经超过三遍的同学请举手?(你们都是勤奋好学的孩子!)

  2、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说,多读几遍课文,文中的意思不用老师讲,就明白了。虽然大家已经读过许多遍课文,我建议大家还要用心把课文读一读,好吗?

  3、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专心,老师很感动!有这样认真读书的精神,你们一定能够学好语文。通过读书,你们知道孔子拜谁为师了吗?你对老子了解有多少呢?

  4、简介老子。

  5、课文中对孔子有几个称呼?当老子称呼他的时候叫仲尼,孔子自己称自己的时候叫孔丘,这表示什么?(谦虚有礼。)

  三、悟

  1、同学们,善于动脑、积极发现问题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孩子!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根据这句话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同大家一起来思考和交流吗?

  2、提炼中心问题:人们为什么佩服他们的学问和品行?

  四、品

  下面咱们换一种读书方式,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孔子和老子品行的句子。

  1.品味重点语句。

  (1)幻灯出示下面句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① 这段话可以用上“虽然……但是……”这个关联词语,变成转折关系的,试一试好吗?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①这句话什么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

  ②孔子一路上吃了很多苦,一定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你能想象出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吗?

  A、孔子为了赶路,真可谓风雨兼程,历尽千辛万苦,我们再来朗读这句话,要读出孔子赶路的辛苦。

  B、孔子这样赶路是为什么啊?可见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对这样的人,你会为他竖起大拇指吗?会为他投去怎样的目光?(再读)

  C、孔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赶到了洛阳。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阳会是什么样子啊?在生活中,你见过风尘仆仆的人吗?

  (2)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这一段下面的句子,看看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动?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3)幻灯出示: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A、这里有一组近义词,看看他们的意思有什么区别?

  B、一个拜访,一个拜见,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孔子的什么精神?

  (4)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动?

  C、幻灯出示: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D、再读,这里也有一组近义词,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调换位置读一下,感受怎么样?

  E、再读这段对话,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联系生活实际谈更好。

  F、齐读“学*是没有止境的”。这是孔子对学*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代替,是什么?(板书:学无止境)

  G、用“学无止境”说两句话:

  幻灯出示:

  因为学无止境,所以——

  孔子之所以——是因为——

  (5) “学无止境”是孔子对学*的态度,齐读这句话:

  告诉你自己;

  再读,告诉同学们;

  大声读,告诉老师;

  再大声读,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2、孔子拜师的精神真是感人,难怪成为世人的典范,孔子拜师以后,师徒二人的举动还让人佩服吗?读一读。

  幻灯出示: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是不耻下问,一个是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的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

  五、拓

  孔子不仅向老子拜师,更让人佩服的是他还向一个叫项橐的小孩拜师呢!

  1.幻灯出示:

  项橐(tuó)是燕国的一个七岁小孩子。有一天,他见到孔子时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问得真奇怪,什么水都有鱼;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不能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2、大家看了故事之后,你佩服孔子吗?听说他还向农夫拜师呢!想知道吗?那就到课外去看书吧,书可以让你足不出户,而尽知天下事!

  3、正因为孔子的谦虚好学、学无止境,才使他成为“天下文人之首,历代帝王之师。”他的弟子把他一生的言论整理成书《论语》,这本书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里面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

  4、幻灯出示:(生齐读)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六、结

  今天,我们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走*了孔子,认识了老子,现在我们要穿越千年时空的隧道,与古人进行零距离交流,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写一句或几句话。

  写话训练:

  (1)我想对孔子说: 。

  (2)我想对老子说: 。

  (3)我想对老子和孔子说: 。

  说话训练:指名读自己的写话内容。

  七、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学无止境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教学流程:

  课前三分钟:

  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古代的大思想家或名人。

  一、学*单元导读:

  师:翻开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目标读一遍。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

  生:齐读。

  师:读完过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等。生:我们要以自豪的心情阅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的灿烂。

  师: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板书:孔子)

  二、走*孔子,略知孔子。

  1、学生交流心目中的孔子。

  2、读课后资料袋,进一步感受孔子形象。

  3、教师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孔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可能会有所启发。板书课题:孔子拜师

  三、走*课文,初步感知。

  1、读题。提示:“子”在这里读第三声,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把课题读一遍,你们能从课题中想到什么吗?

  生:齐读课题《孔子拜师》

  问:孔子为什么拜师?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孔子拜的是谁为师?

  师:同学们的这些疑问提得很好,抓住了文章的主题,那么我们现在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这篇课文,相信在我们学*过这篇文章过后,你们自然就明白了这些问题了。首先,请同学们自读一边课文,并勾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文中讲了几个人物,写了怎样一件事?

  (2)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3)问题反馈: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孔子和老子。屏幕显示“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简要解释古人的“名”与“字”。同时简介老子的成就。课文围绕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一)学*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3、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4、理解:远*闻名

  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谦虚好学

  6、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

  7、过渡:为什么知识这么渊博的孔子,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从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二)学*课文第二段

  默读二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学*是没有止境的”概括成一个词就是——板书:学无止境

  2、联系第一自然段,说说“学无止境”意思。

  3、联系生活理解学无止境:是啊,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要不断地去学*,去拼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4、小结:是啊,学*是没有尽头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

  过渡语:好学的孔子又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读第二小节,划出有关孔子拜师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有几个词很难读,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再读一读。为什么把“终于”或“上千里”读得那么强调?

  2、理解上千里、几个月:从曲阜到洛阳比瑞安到上海还要远,而且当时又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此孔子足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除了感受到路途的遥远,你还感受到什么?板书:不畏艰辛

  3、想象理解“风餐露宿”:

  (1)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特别是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指名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

  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 ……;有时走累了,就…… ;白天,孔子在加紧……,天黑了,孔子还……;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是啊,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渴了就随便取点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像这么艰难的旅途生活就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

  板书:求知若渴

  4、面对如此好学的孔子,不想再读读这个句子吗?

  5、联系上下文理解“风尘仆仆”:

  (1)经过了几个月的拔山涉水,千难万险,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此时站在我们眼前的孔子会是怎么样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一个词来说说吗?

  (2)风尘仆仆的孔子是怎么样的?

  过渡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拜师的?

  出示句子: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从这几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板书:谦逊有礼

  2、快速读读这几句,圈出表现孔子谦逊有礼的词语。

  3、师生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第三小节

  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抓住“每天”、“随时”来理解)

  (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

  (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走路时)板书:勤学好问

  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五、观看图片,升华主题

  1、出示图片介绍:正因为孔子如此好学,所以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很佩服他,也很敬重他,为了纪念这位圣人,人们为他修建孔庙,塑了孔子的行教像。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韩国举行祭拜孔子活动,日本为孔子设立孔庙。美国还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2、看了那么多的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3、带着敬重、佩服我们再来讲讲孔子拜师的故事。_齐读全文。

  4、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孔子的好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谈谈老子的高尚品质。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句警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六、当堂小测:

  (一)形*字组词

  差()境()授()纳()袍()着()镜()受()抱()

  (二)近义词

  迎候——()闻名——(拜见——()纳闷——(

  (三)想一想

  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设计:13孔子拜师、谦虚好学、不畏艰辛、求知若渴、谦逊有礼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5

  一:热身运动

  师:同学们,咱们上课之前先来个热身运动,把你积累的孔子名言跟大家分享吧。

  生汇报交流

  二:读课题

  师: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吗?意思是说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的人。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天我们继续学*17课孔子拜师(学生齐读)

  师:课题为什么用拜师,而不用求师、认师呢?(出示课件)说文解字说拜者,服之甚也。服,崇敬、佩服。甚,到了极点。谁在读课题(出示课件)

  学生读课题

  师:听出来了,孔子对老子十分的尊敬。我们带上动作齐读课题。

  师生带动作齐读课题

  三:听写生字

  师: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听写本课的生字。

  听写生字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候传授

  师评议

  四:学*课文

  (一)师:孔子拜老子为师,师板书老子,关于老子,你知道多少?可以看看老师给你们的资料。

  学生汇报

  师:老子的学问渊博,孔子对他佩服到了极点,所以千里迢迢的来到洛阳拜他为师,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打开课文67页,小声读第三段,画出最能体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学生小声读课文

  师:谁能说说最能体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板书)请跟老师书空

  师:这些词语写出了孔子求知路上的不易。听(出示课件)风声、雨声、雷声。

  学生认真听

  师:假如你是孔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怀着永远不放弃的希望向前走着,去洛阳拜师。

  师: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早点见到老师,就能学到更多知识。

  师: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我得赶路。

  师: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觉啊?

  生:我在树上打个盹就行了。(全场笑)

  师:饿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饭啊?

  生:我会去树林里找野果子吃。

  师:求学艰辛啊,像这样白天赶路晚上也在赶路,就是哪个词?

  生齐说:日夜兼程。

  师:像这样顶风吃饭在露天睡觉,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生齐说:风餐露宿。

  师: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受,谁能把这两个词语读一读。

  指两名学生读

  师:现在,老师把这两个词语送到句子中去,(出示课件)谁会读这个句子?

  生(朗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好,因为她把“兼”读得急,看出很辛苦。

  生:我从“兼”字感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

  师:那你读一读。(学生朗读。)还有谁来读?

  (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

  师:她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好,因为她把“终于”读得很重,说明孔子很高兴。

  生:因为孔子终于走到洛阳,可以见到老师,很高兴,所以我读得响。

  师:好,只要你想得有道理,爱怎么读就怎么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句。

  学生自由朗读

  (二)师:孔子历尽艰辛,终于走到了洛阳。师生见面,有一段非常生动的对话,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中描写孔子和老子对话的片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师:谁能够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呢?

  (指名读)师:你喜欢读谁的话?你呢?

  一生读孔子的话,一生读老子的话。两个学生分角色读(两组)

  师:请你再来读读老子说的第一句话。生1读

  生2读(生2):你是xx(学生拖长音,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你们喜欢谁的读法?

  生3:应该带有疑问的心情(语气),所以要拖长音,表示我不认识,他怎么认识我?所以“你是xx”

  三位学生分别带着疑问来读一读

  师:好,读出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xx”表示疑问。你喜欢谁的话?

  师:谁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者两句。

  生4:我喜欢孔子的,“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师:可是老师有时明白,有时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就到头了吗?

  生4: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现在是三年级xx

  生4: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

  生5:还要考博士。

  师:学*就完了吗?

  生6:还要考研究生。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这就叫xx

  生(齐):学无止境。(老师板书)

  师:谁能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读出知识的浩瀚无边)

  师:你还特别喜欢那句话?

  生1读: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师:非常好,非常有礼貌,彬彬有礼,有礼有节,值得大家学*。

  生2: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师:求知心切呀。

  生3: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师:这个老子真高兴,因为他终于见到了孔子。我们来看,句子中有一个词:迎候,什么是迎候。迎(学生接)迎接、侯(生接)等候。合起来,迎候的意思是?

  生说

  师:像这样理解一个词语中的一个字就能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老子,您老已经70多岁了,请您坐在车上等候可以吗?

  生:不行,我坐在车上等候,表示我对你的不尊重。

  师:多么谦和、知礼的老子呀!假如你就是老子,你会怎样迎候孔子?

  指生上台表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师:咱们现在要在现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分角色表演,我们同坐两个先试一试。

  学生试着表演,师相机指导。请一组上台汇报。

  师: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在洛阳城外。上前行礼,问道:学生表演。

  (三)第三段

  师: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师:孔子是怎么学的?

  生(朗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如果用课后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生:温故而知新。

  生: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学*知道及时复*巩固,真了不起。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没有不懂装懂,学得实在。

  师:老子怎么教?

  生(朗读):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师:真是无私呀,不怕孔子超过他。老子还会怎么教?

  生:老子一丝不苟地教孔子,一下也不会觉得孔子很烦。

  生:老子一字不露地教孔子。

  生:老子一心一意地教孔子。

  生:老子专心致志地教孔子。

  师:我们来齐读这句话。老师领读,孔子怎么学?生读

  老子怎么教?生接读

  (四)师:想不想夸夸他们呀?

  生:孔子的学问很渊博,我尊敬他、佩服他!

  生:我夸老子:老子非常无私,毫无保留地教,不怕孔子超过他。

  生:我夸孔子:他勤学好问,又谦虚。

  生:我夸孔子:孔子的学问已经远*闻名,还去拜师,值得我们学*。

  师:对古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xx(板书)“孔子拜师学无止境,老子授徒毫无保留”现在要把上下联的后四个字换一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词语?上联xx

  生:随时请教谦虚好学勤学好问专心致志谦虚谨慎

  师:下联xx

  生:一字不露一心一意一丝不苟专心致志不厌其烦

  师:横批xx

  生:虚心接受流传千古专心致志敬佩敬重

  师: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对联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表格。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听了有关孔子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谈感想进一步了解孔子)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放动画朗读)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2、寻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⑴ 谈孔子:

  ①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 学*是没有止境的。

  ⑥ 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⑵ 谈老子:

  ①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⑶ 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4、演读。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四、拓展活动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分小组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的小文章。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和标题组成学*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代表朗读本小组小文章。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7

  一、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

  1、能用连段意的方法来归纳课文大意。

  2、教给边读书边注旁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二、教学重点:

  1、能用连段意的方法来归纳课文大意。

  2、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胸襟博大的品行等。

  三、教学难点:

  从文中的词句表达中体会、学*任务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孔子的名言,指名读

  2、介绍孔子。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走进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看看他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生字词过关,概括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检查读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各段意思,并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总结归纳文章大意方法。

  三、学*第一段,初步领会孔子品质。

  1、齐读,边读边想: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

  2、指名说(谦虚好学)

  3、你是从哪一句话感受到的,请用波浪线画下来。

  4、在旁边写上标注。

  5、小结:这种把相关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体会的学*方法就叫做标注法,课文的2、3、4段我们也将用这种方法来学*。

  6、出示句子,用上“虽然,但是”把两句话边成一句。

  四、写字

  1、大家觉得哪一个字最好写?(仆)其实笔画少的字要写漂亮反而不容易,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写这一个字。

  2、注意左高右低,左右两部分距离要适中。

  3、范写

  4、学生写。展示。

  板书:孔子拜师、标注法、谦虚好学

  三、感悟课文,领会孔子品质。

  1、再次默读课文,想想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哪一句话感受到的,用波浪线画下来。

  2、交流。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看图,你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孔子非常有礼貌?(鞠着躬、低着头、双手作辑、表情诚恳)

  指导朗读 :表演读。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当时也是一名远*文明的老师了,为什么他还要拜老子为师呢?(学无止境)

  知识是学不完的,学得越多,就会感觉自己不会的越多,谁能举个例子来说说呢?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读这一句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演示距离远。

  “风餐露宿”什么意思?(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白天夜晚不停地走。)说话练*:白天,(),孔子步行向洛阳走去。夜晚,(),孔子步行向洛阳走去。雨天,(),孔子步行向洛阳走去。

  四、小结

  看着板书,用上“不但、而且”来说说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五、写字。

  板书:孔子拜师、彬彬有礼、谦虚好学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学会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学*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课前准备:

  查找孔子的作品,了解一下孔子是怎样的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司马迁写过《史记》,《史记》里有一篇写孔子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拜读一下好吗?

  2、出示课后“我的资料夹”中《史记》原文,请课前预*的有能力的学生读一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下面我们家来看看现代文是怎样写孔子学琴的,首先我们要把文章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可以抽读绳子卡片,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熟知的识字方法记住生字。

  3、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如带有时代行为*惯的词语“盘坐”“*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三、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学琴的?勾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说说那几段讲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位与理解)

  3、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必恭必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练*。体会孔子做事很塌实。

  4、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这是他学琴的第二阶段,说明他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但他不满足,还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5、孔子学琴的第三个阶段是那段?他领会了什么?满足了吗?最后呢?他弹琴的水*达到了什么境界?

  6、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

  7、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四、拓展延伸:

  结合孔子学琴这件事,以及课下查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谈一谈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五、记忆字型,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词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知道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进行独立的写字训练。

  与第一课内容联系起来,承上启下,增加学生学*的兴趣,先读古文,增加传统文化的韵味。

  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教给学生自主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

  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学生学*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9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孔子是怎么学的?

  如果用课后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二、研读老子。

  那作为孔子要拜访的老师xx老子,他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谁来说说。

  老子很谦虚?迎候等候,迎候是什么意思呢?迎就是迎接,候就是等候?那老子为什么不等候,而是迎候孔子呢?

  老子也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孔子。

  毫无保留是什么意思呢?

  老子怎么教?真是无私呀,不怕孔子超过他。老子还会怎么教?

  三、总结

  就像孔子的名言说的那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对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些什么呢?

  再来读读这句话,看来要想赢得人们的敬重,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崇高的品行。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努力,有一天,也能成为受人敬重的人。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第五册的17课,本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求学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着力于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品行。比如:我用查字典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渊博”的意思。而在第二段中的“上千里”我则是利用了课件,先让学生看看地图上曲阜和洛阳的距离仿佛很*,但实际上孔子要走50万米,然后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50万米换算成学校操场的2500圈,这样就体会了孔子去拜师的路途是多么的遥远。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重点词语,先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其字面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孔子在拜师的遥远路途中都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学生就准确了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这样的多种方法的利用,帮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了词语的含义,体会了人物的品行。同时,我在授课中还注意了拓展教学内容,使教学范围更为宽泛。在讲授“学*是没有尽头的”我先帮助学*把这句话概括为“学无止境”四个字,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课文来说说含义,再向生活拓展,说说身边还有哪些人也是这样学无止境的?在讲孔子求学时,我把课后的孔子关于学*的名言引入到教学中,利用名言说说,孔子还是怎样向老子学*的,这样,不仅处理了课后拓展的内容,而且更丰富了文本内容,加深了理解。

  但这节课的设计上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课堂上朗读的比较少,尤其是孔子和老子见面的对话,更是没有处理,应该把角色朗读和理解相结合,互相促进,这也是这节的硬伤之处。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菁华6篇)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和老子

  通过预*和搜查资料,小朋友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

  这么有名的孔子,他拜谁为老师(板书:孟子)孟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前了解了吗?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做记号;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新词: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相距止境长进敬重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曲阜(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 (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齐读)

  3、再认真、仔细地读读课文,了解孔子为什么拜师?是怎样拜师的?

  三、学*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3、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4、理解:远*闻名

  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谦虚好学

  6、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

  7、过渡:为什么知识这么渊博的孔子,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从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四、学*课文第二段

  (一)、默读二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学*是没有止境的”概括成一个词就是——板书:学无止境

  2、联系第一自然段,说说“学无止境”意思。

  3、联系生活理解学无止境:是啊,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要不断地去学*,去拼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4、小结:是啊,学*是没有尽头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

  过渡语:好学的孔子又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读第二小节,划出有关孔子拜师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二)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有几个词很难读,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再读一读。为什么把“终于”或“上千里”读得那么强调?

  2、理解上千里、几个月:从曲阜到洛阳比瑞安到上海还要远,而且当时又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此孔子足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除了感受到路途的遥远,你还感受到什么?板书:不畏艰辛

  3、想象理解“风餐露宿”:

  (1)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特别是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指名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

  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有时走累了,就;白天,孔子在加紧,天黑了,孔子还;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是啊,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渴了就随便取点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像这么艰难的旅途生活就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板书:求知若渴

  4、面对如此好学的孔子,不想再读读这个句子吗?

  5、联系上下文理解“风尘仆仆”:

  (1)经过了几个月的拔山涉水,千难万险,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此时站在我们眼前的孔子会是怎么样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一个词来说说吗?

  (2)风尘仆仆的孔子是怎么样的?

  过渡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拜师的?

  (三)出示句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从这几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板书:谦逊有礼

  2、快速读读这几句,圈出表现孔子谦逊有礼的词语。

  3、师生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

  五、学*第三小节

  1、出示句子: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抓住“每天”、“随时”来理解)

  (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

  (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走路时)板书:勤学好问

  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六、观看图片,升华主题

  1、出示图片介绍:正因为孔子如此好学,所以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很佩服他,也很敬重他,为了纪念这位圣人,人们为他修建孔庙,塑了孔子的行教像。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韩国举行祭拜孔子活动,日本为孔子设立孔庙。美国还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2、看了那么多的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3、带着敬重、佩服我们再来讲讲孔子拜师的故事。*齐读全文。

  4、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孔子的好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谈谈孔子其他方面的品行以及老子的高尚品质。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句警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2

  一、导入、揭题

  1、 出示孔子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 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 出示课题:孔子拜师 齐读

  4、 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5、 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学*课文

  1、 自由读课文,你们刚才的哪些问题可以解决了?

  2、 出示第一小节。

  (1) 自由读这段话,说说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孔子的好学就在这里,谦虚就在这里。 读

  3、 其实,拜师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3) 出示

  在当时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孔子却走过了( ),翻过了( ),跨过了( )。白天( ),夜里还要( ),真是日夜兼程,一刻也不停息啊!

  渴了时,他( );

  饿了时,他( );

  累得走不动时,( ),哪怕是风餐露宿,也不改拜师的决心。

  (4) 朗读。

  4、 孔子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洛阳,他是怎样对待老师的呢?你能从他的语言和行动中找到答案吗?

  (1) 交流出示

  (2) 从他的言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 “老聃”是谁啊?这里为什么称他“老聃”?出示

  *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表示尊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4)“学*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说几句关于学*方面的格言。

  三、小结

  1、 这节课我们跟着孔子一起拜了一回师。从这件事中我们知道了孔子是个增样的人?

  2、 你知道后人都用什么方式纪念他的?

  四、布置任务

  1、 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及名言,下节课开记者招待会。

  2、 下节课我们还要研究老子是怎样对待学生的?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我们现在有多少的教育思想乃至生活理念都是来自孔子的。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事情,也要补充关于孔子的生*的,关于孔子的《论语》的。课文简短通俗,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及止境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孔子了解甚少,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抄写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形成,所以,像划句子这样简单的学*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巡视指导。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师: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咱们班听课,你们的心情怎样?这让我想起了孔子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希望你们能用你们积极认真的学*状态来欢迎所有听课的老师和领导们。好吗?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17课(生齐读)《孔子拜师》。

  3.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孔子和老子那令后人敬佩的品行。

  二、品读课文,感受拜师诚恳虚心。

  (一)、体会拜师的诚恳。

  1、自主学*。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特别让你觉得孔子拜师诚恳的句子。

  2、反馈指导。

  (1)重点句中品诚恳。

  A、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我们先读这一句,哪些词语让你特别感动,用小圆圈画出来

  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我们在读一个词语的时候要眼前出现画面,这样才把词语读活了。再读这个句子,读出表现远的画面。

  生读句子

  B、当你读到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这两个词语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先说两个。

  出示:孔子顶着炎炎烈日,冒着狂风暴雨。饿了就(),渴了就(),累了就()。

  生发挥想象。

  C、就这样,上千里的路都是孔子用双脚一步步走出来的。几个月后,最后——生接读(终于走到洛阳)

  一心拜名师,哪怕千里路遥遥,再读。

  (2)、两人对话中显诚恳

  过渡:凭着求学的信念,凭着坚强的毅力,孔子终于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洛阳,在这里,他见到了一心要拜访的大思想家,那位身穿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的七十多岁的老人老子。

  A、初次见面,两个人说了些什么呢,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后边的内容,用“——”画一画孔子说的话,看能体会到孔子的什么品行。

  B、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抽一名学生读出本自然段中孔子的话。出示:

  “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C、师:千里迢迢,终于见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思想家,孔子的言行又表现出他怎样的`品行呢?

  D、让学生谈体会。指导结合具体词语说,板书。

  (引导体会“学*是没有止境的”: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示:板书“学无止境”,实际上,学无止境这个词就是孔子说的。你知道什么叫做学无止境吗?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谈谈吗?正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才不远千里前来拜访(板书)老子,正因为学无止境,孔子三十岁了还要日夜兼程地赶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E、你对哪句话体会更深刻,就起来读给大家听。相机指导。

  F、面对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当时已经赫赫有名的大思想家老子是怎么说的?

  出示老子的话: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师:谁来读老子的话?从老子的话中,你能体会到老子的什么品行?

  抽说。哪个词最能表现老子的谦和有礼?“迎候”的意思是什么?(板书:迎候)是的,一个鼎鼎大名的思想家,对一个来向自己讨教的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说“迎候”,这是多么的谦逊、大度、有礼。相机指导“迎候”和“等候”区别。

  师:有学问的人就是不一样,说话彬彬有礼。我们一起来用心读一下他们的话。

  G、分角色朗读。

  师:咱们来读好这段对话,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和老子的谦逊有礼。(出示整段对话)师:一个谦虚好学、尊敬老师,一个博学多才而又谦和大度,这一老一少的话多有意思,想读好这段对话。你可以自由请人和你对话。

  师:体会得太好了,你们同桌也学他们的样读读吧。

  (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孔子说的话,一组读老子说的话,师读叙述语。

  H、同学们看,一段精彩的对话描写就生动地刻画了两位大师的美好品行。

  3.孔子和老子是这样说的,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请读第三段。

  出示:从此,孔子每天……传授给他。

  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老师听到你们把每天,随时,毫无保留这几个词读得很重,为什么?

  (2)正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品行,所以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佩服,崇拜。在我国,说起孔子家喻户晓,在外国他同样受到人们的尊重。

  三、升华情感

  课件展示有关纪念孔子的社会活动。看完之后你有没有对孔子和老子说的呢?

  出示:我想对孔子说:()

  我想对老子说:()

  四、总结课文,子曰登场,运用拓展。

  孔子拜师已成为一段佳话,传为美谈,孔子以老子为榜样,成为比老子更有名的大思想家,他的话语被弟子编在一起,就是我们熟悉的《论语》。

  出示:子曰:温故而知新。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悦乎。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齐读。

  课堂教学结束了,学*并没有结束,让我们继续这“中华古文化”的旅程。布置课外作业:收集周围的传统文化,语文活动课交流。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对“日夜兼程、风餐露宿”等词语的理解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拓展阅读、课外资料的展示,了解孔子、老子。交流所收集的孔子、老子的名言。

  3、学写12个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2、理解“学*是无止境的”。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古代的大思想家,他们是谁呢?(板书:孔子 老子)

  2、千百年过去了,孔子和老子为什么能受到人们的敬重呢?这堂课,让我们继续在课文《孔子拜师》里,去揭开这个秘密。

  二、整体研读

  1、故事里,老子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给你什么印象呢?默读课文,划起有关的句子,并在旁边注明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三、重点研读

  紧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一)谈孔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个句子:

  ⑴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⑵ 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理解: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个词,你怎么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曲阜与洛阳相距上千里啊,那时,没有汽车,没有飞机,孔子是靠着双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几个月到洛阳求学。想一想,这一路上,孔子会遇上些什么呢?

  对啊,这一路走来,不简单啊,让我们再来读读句子,再来感受孔子求学路上的艰辛。

  ☆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理解孔子谦虚、好学)

  ☆学*是没有止境的。

  这句话,你怎么理解呢?你身边有这样的事例吗?(说话拓展)

  (二)谈老子

  ☆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迎候换成等候,可以吗?为什么?)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有礼 诲人不倦)

  (三)整体回顾课文,感悟孔子、老子的高贵品格

  看板书总结: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老子谦和大度、诲人不倦,让一起再来读读第二自然断,再次感受两位思想大师的高尚品格吧!(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

  四、拓展阅读

  1、过渡:正因为孔子老子的高尚品格,受到了人们的佩服与敬重。孔子门下有许多的弟子,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了下来,编成了《论语》。而老子撰写的《道德经》,这两本书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课后,大家可以去找来读读。

  2、学*是无止境的。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为了学问,也有过许多动人的故事,现在,让我们一同到文章中去读读这些故事吧!(阅读《参考读物》(下)阅读天地二)

  五、小练笔

  学*无止境,生活处处需要学*,读书、做人……你的身边,有没有一些刻苦求学的人和事呢?请你写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性学*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5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

  2、课前作业检查:大家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如:孔子的生*、言论及治学思想等。现在来交流一下,一起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3、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质疑:谁?干什么?那么在拜师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纠正自己的发音问题,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3)课文中到底写了几个人?让学生认识到古人在姓后面加子,表示尊称。如孔子、老子等。

  (4)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交流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其他学生养成仔细聆听的*惯。说得简单和详细都可以,关键在于语句通顺,口齿清晰)

  3、以最后一段话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齐读。

  (2)师: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理解课文里的词语──渊博)

  (3)师:他们的品行又怎样呢?生默读,边读边找相关句子。并提示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4、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a、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b、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重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并造句),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c、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d、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e、学*是没有止境的。

  f、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a、“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交流,综合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在学生的交流中,在学生的评价中,自然而然地引导他们去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质,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评价技能。】

  生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孔子的品行:谦虚好学,不畏艰辛,求知若渴;老子的品行:爱护晚辈诲人不倦。并相机指导朗读。)

  (4)学生谈感受。

  师: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对于我们今后的学*生涯有什么启发呢?

  三、教师总结

  四、拓展活动

  背诵孔子的著名言论,积累名言。

  五、生字指导:(较难的字,教师书写演示)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更多资料。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1、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⑴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⑵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⑶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2、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⑴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⑵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⑶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①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②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③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Ⅰ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Ⅱ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3、齐读三段:

  ⑴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⑵说说通过学*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⑶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四、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

  (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五、再读全文,再感受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孔子拜师的教学反思优选【十】份

  孔子拜师的教学反思 1

  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开篇讲读课文,是引领学生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大门的金钥匙,主要是介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课文内容蕴含丰富,但并不深奥,只是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对于一个刚升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讲,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教学时要创设情景,读词语想画面、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有机渗透,才能更好地体会孔子的求学精神,从而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主次两条线索分开讨论和研究。

  学情分析

  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通过标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拜师)齐读课题。课题为什么用“拜”师呢?(老师讲解)请带上动作读课题。孔子拜谁为师?关于老子,同学们了解什么?(学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读课文

  了解了故事的主人公,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读故事。不过老师有一个小要求,那就是读书时,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展示朗读

  老师听同学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谁想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听?(抽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听他们哪里读得好,哪里还不够好,记下来。

  3、朗读评价

  谁来交流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重点读准本课的生字兼、毫、差、授、佩)同学们,‘佩’在课文中组什么词?

  【设计理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解决难字生词,为下文理解做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的倾听的良好*惯。】

  三、读中感悟,学*品行。

  佩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二)读悟语句,体味品行。

  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1、孔子为什么拜师?

  (班级交流)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渊博吗?(理解:远*闻名渊博)

  (2)把对词语的理解以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体味孔子有学问、虚心好学,板书:虚心好学)

  2、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老师板书这三个词语,要求学生边观察边书写。

  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理解“曲阜和洛阳……走到了洛阳。”)

  (1)在指导朗读中让学生感悟词语的意思以及用法。

  (2)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孔子赶路的艰难。(体味孔子不怕吃苦,板书:不怕吃苦。)

  【设计理念:通过理解“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词语让学生体会到孔子为了拜师,是不怕艰辛,这样一来,不但帮助学生体会语言运用的恰倒好处和语言文字的精美,进行语言训练,还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景,这样可以一下子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读起课文来自然了许多,突破了难点,水到渠成。】

  孔子终于见到老子了,课文有一段生动精彩的文字再现了他们见面时的情景,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品行。然后分角色表演读。

  (1)老子的外貌描述。(体味老子的有学问)

  (2)学生边读边表演,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体味孔子和老子的彬彬有礼、谦虚)

  (3)你为什么要这样读?(理解破折号的用法与含义)

  师小结: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你喜欢孔子的哪一句话?

  (4)“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联系生活实际体味这句话,板书:学无止境。)

  (5)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在这段对话里,还有两对近义词,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

  “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所以,我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用词一定要恰当。

  【设计理念:分角色是学生们所喜欢的,在此我多次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以及师生合作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他们的品行,同时在朗读中体味作者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写作方法,让语言训练渗透于无形,达到授生以渔的效果。】

  3、孔子拜师以后呢?

  (1)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学生交流: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学生交流,再次体味孔子的谦虚好学)

  (3)老子怎么教?

  学生交流: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学生交流,体味老子的诲人不倦,爱护晚辈)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1、假如,此时我们正面对着孔子和老子,大家想不想夸夸他们吗?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2、学生交流。

  3、师小结: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来,请大家端起课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读课文,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之情。

  【设计理念:通过谈话的形式再现对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的敬佩之情。】

  五、课堂总结,推荐作业。

  同学们,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也因此被中国人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台湾和美国还将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而今,孔子的故乡曲阜的“三孔”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让我们大家永远记住这千年的孔子。活到老,学到老。课后大家继续蒐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下节课交流。

  【设计理念: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抓住中心句,感悟主旨。

  佩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二)读悟语句,体味品行。

  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1、孔子为什么拜师?

  (班级交流)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渊博吗?(理解:远*闻名渊博)

  (2)把对词语的理解以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体味孔子有学问、虚心好学,板书:虚心好学)

  2、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老师板书这三个词语,要求学生边观察边书写。

  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理解“曲阜和洛阳……走到了洛阳。”)

  (1)在指导朗读中让学生感悟词语的意思以及用法。

  (2)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孔子赶路的艰难。(体味孔子不怕吃苦,板书:不怕吃苦。)

  【设计理念:通过理解“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词语让学生体会到孔子为了拜师,是不怕艰辛,这样一来,不但帮助学生体会语言运用的恰倒好处和语言文字的精美,进行语言训练,还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景,这样可以一下子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读起课文来自然了许多,突破了难点,水到渠成。】

  孔子终于见到老子了,课文有一段生动精彩的文字再现了他们见面时的情景,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品行。然后分角色表演读。

  (1)老子的外貌描述。(体味老子的有学问)

  (2)学生边读边表演,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体味孔子和老子的彬彬有礼、谦虚)

  (3)你为什么要这样读?(理解破折号的用法与含义)

  师小结: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你喜欢孔子的哪一句话?

  (4)“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联系生活实际体味这句话,板书:学无止境。)

  (5)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在这段对话里,还有两对近义词,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

  “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所以,我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用词一定要恰当。

  【设计理念:分角色是学生们所喜欢的,在此我多次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以及师生合作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他们的品行,同时在朗读中体味作者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写作方法,让语言训练渗透于无形,达到授生以渔的效果。】

  3、孔子拜师以后呢?

  (1)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学生交流: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学生交流,再次体味孔子的谦虚好学)

  (3)老子怎么教?

  学生交流: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学生交流,体味老子的诲人不倦,爱护晚辈)

  板书设计————学无止境——————

  孔子(谦虚好学) 老子(诲人不倦)

  (不怕吃苦) (爱护晚辈)

  学生学*活动评价设计

  分角色是学生们所喜欢的,在此我多次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以及师生合作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他们的品行,同时在朗读中体味作者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写作方法,让语言训练渗透于无形,达到授生以渔的效果。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在此课前,我让学生蒐集了孔子名言,并蒐集孔子个人资料,并请教或蒐集孔子和老子分别是怎样的人。在课前并综合了学生预*情况,并对孔子名言作了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孔子名言及引用孔子名言,运用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学*欲望。学*这一课,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悟到:知识是学无止境的,只有谦虚好学,才能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我在教学中截断了语文教学的一般流程,我让人物语言闪亮登场。

  如、“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时时温*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得新的更深的知识。(设计语言,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名言。老师常常告诉我们,在学*上要“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如果三个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老师常常教育我们,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现在还是将来,为人都要谦虚好学,有礼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之,不亦乐乎”的意思是:学*了知识然后时常温*,不也是高兴的吗?(老师告诉我们,每天早读时都要把学过的知识温*一下,我们常常表现出不高兴,不愿意的表情,。每当这时,老师总会说:“学而时*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呀!(一天,老师在给我们讲一道数学难题,刚讲完,老师问我们懂着没有,教室里整齐地回答:“懂着了!”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出了道类似的题,可是班上没几个会做,老师生气了。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孔子有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我点拨了,这几句名言对学*方法和学*态度作了精辟的论述,和本课孔子拜师的内容紧密相关,意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古典文化的精髓。随之我又出示几句孔子名言: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生对孔子的话算有点兴趣了,我将板书课题《孔子拜师》。本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的是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在叙述中,线索非常清楚。我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学生在朗读,要带着对孔子和老子的敬重和佩服之情感去读,去拜读,注意语意的停顿,语速的缓急,语气的变化。读后说说孔子和老子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写一写读后的感受。(这个环节,我给足学生时间读,加上有课前孔子名言的理解,学生完成很不错。有个女孩儿写:我读了课文,从孔子在求学时不怕路途艰辛和他的言行中体会到了,孔子是一个虚心好学,有礼貌,不怕吃苦的人。我也从老子不顾七十岁高龄,到洛阳城外迎候孔子以及他毫不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孔子,我从这件事中,知道了老子是一个有礼貌,爱护学生的好老师。)看了学生的读书体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理清课文层次:

  孔子决意拜师—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人敬重—老子

  谦虚好学 不怕吃苦 孜孜以求 诲人不倦

  在此基础上,揭示课后作业第二题:(老子是一个博学多才及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人。孔子是一个谦虚好学,不怕吃苦,求知若渴的人。)

  对文本的理解已不是问题,自然词意在文本内容中能理解,对重点词语作“用词写话”的练*,生字认读与书写是过关的,在学*本课中,以下方面还是落到了实处。

  一、阅读中悟写法。

  这是语文学*中的支撑点,在本课中,就要抓住人物语言,在*作练*中,怎样写好不同人物的语言。比如、本文对孔子和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主要进行了人物对话描写,而且在对话中作者能够准确描写不同人物的语言。出示文中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孔子:“多谢老师等候。”“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怎样描写不同人物的语言呢?首先要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然后要注意人物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不同,他们的语言也不同。最后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发展。随着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的语言也不所变化。比如、描写懒惰的姐姐:妈妈让姐姐洗碗,姐姐不高兴地说:“听到啦!又叫我去沅碗。”接着,姐姐神神祕祕地对我小声说:“弟弟,你的字写起了吗?想去玩吗?你帮姐姐洗碗,姐姐一会儿陪你去玩!”我装着没听懂,只见姐姐又奇奇怪怪地说:“今天我借来了一本小人书,上面就是灰太狼的故事。”我忍不住了说:“姐姐,今天我帮你的忙……”(点拨、只要能注意做到以上几点就一定能写好不同人物的语言。)这里安排了练*:“有趣的爸爸”“懒惰的爸爸”“爱节省的妈妈”

  二、抓句子的理解也是本文的重点。

  作为三年级学生,应该掌握句子的生动与*泛是文章的技巧。比如:“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句话的含义深刻,学生独自理解还是有难度的,我设计了换掉“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和去掉这两词的练*。我点拨了,这一句作者在讲孔子的旅途之苦,并运用了词语“相距上千里”,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生活艰苦运用了“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却运用“终于”一词来说明。(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对孔子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可以先理解重点词语,然后再联系词语的意思,想想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

  三、课外拓展,综合展示

  让学生自己完成,蒐集资料、问家长等方式。

  四、*作练*“我的语文老师”(必须落到实处。)

  学完本课,我有以此反思,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教学态度,要真实地再现我们的课堂,不用动感的表演也能抓住人心,它是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真的语文的一种朴实精神所吸引人。用老师朴实的教态,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创造一种纯朴的语文课堂。本课的亮点就是帮助学生体会语言运用的恰到好处和语言文字的精美,在写作中,恰到好处的词语及语言的运用是文章的“精髓”。

  孔子拜师的教学反思 2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1《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不倦求学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由于这节课的时代背景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远,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对故事中的背景和主要人物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虽然这项工作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是,从之后的上课效果来看,还是很值得的。因为,在动手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收获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收获到了辛勤付出的快乐。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我们就很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学*。首先,我先请学生们汇报一下自己的查找资料的成果,“你对孔子和老子有哪些了解?通过查找资料,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因为在课前做了充分地准备,所以在课上滔滔不决地谈论起自己对孔子和老子的看法。由于课前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已经对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有所了解,所以,学*课文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困难,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通过感情朗读、听声音想象画面,学生能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和对人物品质的感悟,这些对于学生来说似乎都不是难题。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二人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谦虚、礼貌的品行,而又不失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呢?于是,我请学生同桌间先进性角色朗读,进而让两位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一边展示一边引导其余学生进行评价,谈自己更欣赏孔子和老子之间谁的对话,以读代讲、以评代讲,从语言中感受人物的形象。课堂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后我想了很多,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有时候老师做的太多,准备的太充分,反而制约和束缚了孩子的发展。那么,就放手让他们去做、去查找资料、去探讨问题、让他们自己去组织表演,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他们是快乐的,因为他们会感到更加充实、他们会觉得自己是最棒的!

  给学生一个机会,其实,他们真的能做到让所有老师都出乎意料的事;相信孩子,他们真的很出色!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2课堂需要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上完《孔子拜师》以后,心中颇多感受。仔细回想自己的课堂,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反思。首先,这堂课中闪光的有这么两点:

  一、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方法。

  二、抓住主线来贯穿课堂。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教学显得清晰、连贯。特别时在处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时,让学生反复进行朗读对话,从孔子和老子的语言中理解他们的品行。其实他们的话是相互的,从一个人的语言中不仅看出某个人的品行,还可以看出另一个人的品行,有种侧面衬托的作用。

  课堂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还存在一些不足:课堂整体把握不够。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学生逐句找出写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

  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的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师的教学反思 3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在研读课文学*时,我反复思量,如何抓住文本,来体会两位圣人的品行,最后我决定分为两个板块:一个课时是走进孔子,另外一个课时是走进老子。在走进孔子这个课时中,我安排了这样的思路:先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圣人,然后通过三组词语走进课文,直奔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体会。例如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我先在学生理解词语中各字意思的基础上,再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然后我更进一步挖掘“这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孔子呢?”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再引读课文,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中,我还结合作业中的练*,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学*是无止境的”。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电脑。”有的学生说:“爸爸一直在学*,还经常要参加考试。”最后引读相关名言,如:活到老,学到老。学生对于学无止境的理解可以从文本走向了生活,效果很好。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还存在着不足:课堂上时间安排整体不科学,字词教学是否是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写字方面应该是前面的两个字不写,后面教“学无止境”就好了。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虽然有整体把握。但是感觉课堂节奏太快,似乎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学生没有更多的思考。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师的教学反思 4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的治学精神和老子的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在教授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第一课时让学生掌握好生字词语,第二课时以一个问题贯穿全课: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学生先找出句子。2、在旁边写出你认为这个句子体现了孔子或老子的哪些品行?3、同位交流。4、指生说,请生说出是从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中能够看出孔子或老子的品行的。学生们第一次做这样的批注,所以,我没有催促他们,而是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发现他们出现了偏颇,立即纠正方向。当最后,请生交流时。我又采取了直接得星的方式,刺激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找出孔子和老子品行的目标。

  在阅读中,我们就孔子的品行的“谦虚好学、孜孜以求”来找到具体的句子进行交流。在句子中找到“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风雨兼程”这几个词语来理解课文。“相距上千里”说明路途遥远;“风餐露宿”说明孔子在路途中吃了很多苦,但是决不放弃;“风雨兼程”说明了孔子求学的迫切。

  孔子拜师的教学反思 5

  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开篇讲读课文,是引领学生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大门的金钥匙,主要是介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课文内容蕴含丰富,但并不深奥,只是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对于一个刚升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讲,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教学时要创设情景,读词语想画面、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有机渗透,才能更好地体会孔子的求学精神,从而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主次两条线索分开讨论和研究。

  学情分析

  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通过标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拜师)齐读课题。课题为什么用“拜”师呢?(老师讲解)请带上动作读课题。孔子拜谁为师?关于老子,同学们了解什么?(学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读课文

  了解了故事的主人公,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读故事。不过老师有一个小要求,那就是读书时,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展示朗读

  老师听同学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谁想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听?(抽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听他们哪里读得好,哪里还不够好,记下来。

  3、朗读评价

  谁来交流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重点读准本课的生字兼、毫、差、授、佩)同学们,‘佩’在课文中组什么词?

  【设计理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解决难字生词,为下文理解做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的倾听的良好*惯。】

  三、读中感悟,学*品行。

  佩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二)读悟语句,体味品行。

  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1、孔子为什么拜师?

  (班级交流)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渊博吗?(理解:远*闻名渊博)

  (2)把对词语的理解以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体味孔子有学问、虚心好学,板书:虚心好学)

  2、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老师板书这三个词语,要求学生边观察边书写。

  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理解“曲阜和洛阳……走到了洛阳。”)

  (1)在指导朗读中让学生感悟词语的意思以及用法。

  (2)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孔子赶路的艰难。(体味孔子不怕吃苦,板书:不怕吃苦。)

  【设计理念:通过理解“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词语让学生体会到孔子为了拜师,是不怕艰辛,这样一来,不但帮助学生体会语言运用的恰倒好处和语言文字的精美,进行语言训练,还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景,这样可以一下子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读起课文来自然了许多,突破了难点,水到渠成。】

  孔子终于见到老子了,课文有一段生动精彩的文字再现了他们见面时的情景,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品行。然后分角色表演读。

  (1)老子的外貌描述。(体味老子的有学问)

  (2)学生边读边表演,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体味孔子和老子的彬彬有礼、谦虚)

  (3)你为什么要这样读?(理解破折号的用法与含义)

  师小结: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你喜欢孔子的哪一句话?

  (4)“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联系生活实际体味这句话,板书:学无止境。)

  (5)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在这段对话里,还有两对近义词,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

  “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所以,我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用词一定要恰当。

  【设计理念:分角色是学生们所喜欢的,在此我多次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以及师生合作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他们的品行,同时在朗读中体味作者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写作方法,让语言训练渗透于无形,达到授生以渔的效果。】

  3、孔子拜师以后呢?

  (1)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学生交流: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学生交流,再次体味孔子的谦虚好学)

  (3)老子怎么教?

  学生交流: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学生交流,体味老子的诲人不倦,爱护晚辈)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1、假如,此时我们正面对着孔子和老子,大家想不想夸夸他们吗?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2、学生交流。

  3、师小结: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来,请大家端起课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读课文,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之情。

  【设计理念:通过谈话的形式再现对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的敬佩之情。】

  五、课堂总结,推荐作业。

  同学们,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也因此被中国人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台湾和美国还将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而今,孔子的故乡曲阜的“三孔”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让我们大家永远记住这千年的孔子。活到老,学到老。课后大家继续蒐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下节课交流。

  【设计理念: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抓住中心句,感悟主旨。

  佩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二)读悟语句,体味品行。

  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1、孔子为什么拜师?

  (班级交流)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渊博吗?(理解:远*闻名渊博)

  (2)把对词语的理解以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体味孔子有学问、虚心好学,板书:虚心好学)

  2、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老师板书这三个词语,要求学生边观察边书写。

  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理解“曲阜和洛阳……走到了洛阳。”)

  (1)在指导朗读中让学生感悟词语的意思以及用法。

  (2)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孔子赶路的艰难。(体味孔子不怕吃苦,板书:不怕吃苦。)

  【设计理念:通过理解“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词语让学生体会到孔子为了拜师,是不怕艰辛,这样一来,不但帮助学生体会语言运用的恰倒好处和语言文字的精美,进行语言训练,还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景,这样可以一下子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读起课文来自然了许多,突破了难点,水到渠成。】

  孔子终于见到老子了,课文有一段生动精彩的文字再现了他们见面时的情景,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品行。然后分角色表演读。

  (1)老子的外貌描述。(体味老子的有学问)

  (2)学生边读边表演,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体味孔子和老子的彬彬有礼、谦虚)

  (3)你为什么要这样读?(理解破折号的用法与含义)

  师小结: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你喜欢孔子的哪一句话?

  (4)“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联系生活实际体味这句话,板书:学无止境。)

  (5)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在这段对话里,还有两对近义词,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

  “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所以,我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用词一定要恰当。

  【设计理念:分角色是学生们所喜欢的,在此我多次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以及师生合作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他们的品行,同时在朗读中体味作者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写作方法,让语言训练渗透于无形,达到授生以渔的效果。】

  3、孔子拜师以后呢?

  (1)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学生交流: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学生交流,再次体味孔子的谦虚好学)

  (3)老子怎么教?

  学生交流: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学生交流,体味老子的诲人不倦,爱护晚辈)

  板书设计————学无止境——————

  孔子(谦虚好学) 老子(诲人不倦)

  (不怕吃苦) (爱护晚辈)

  学生学*活动评价设计

  分角色是学生们所喜欢的,在此我多次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以及师生合作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他们的品行,同时在朗读中体味作者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写作方法,让语言训练渗透于无形,达到授生以渔的效果。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在此课前,我让学生蒐集了孔子名言,并蒐集孔子个人资料,并请教或蒐集孔子和老子分别是怎样的人。在课前并综合了学生预*情况,并对孔子名言作了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孔子名言及引用孔子名言,运用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学*欲望。学*这一课,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悟到:知识是学无止境的,只有谦虚好学,才能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我在教学中截断了语文教学的一般流程,我让人物语言闪亮登场。

  如、“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时时温*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得新的更深的知识。(设计语言,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名言。老师常常告诉我们,在学*上要“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如果三个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老师常常教育我们,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现在还是将来,为人都要谦虚好学,有礼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之,不亦乐乎”的意思是:学*了知识然后时常温*,不也是高兴的吗?(老师告诉我们,每天早读时都要把学过的知识温*一下,我们常常表现出不高兴,不愿意的表情,。每当这时,老师总会说:“学而时*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呀!(一天,老师在给我们讲一道数学难题,刚讲完,老师问我们懂着没有,教室里整齐地回答:“懂着了!”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出了道类似的题,可是班上没几个会做,老师生气了。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孔子有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我点拨了,这几句名言对学*方法和学*态度作了精辟的论述,和本课孔子拜师的内容紧密相关,意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古典文化的精髓。随之我又出示几句孔子名言: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生对孔子的话算有点兴趣了,我将板书课题《孔子拜师》。本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的是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在叙述中,线索非常清楚。我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学生在朗读,要带着对孔子和老子的敬重和佩服之情感去读,去拜读,注意语意的停顿,语速的缓急,语气的变化。读后说说孔子和老子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写一写读后的感受。(这个环节,我给足学生时间读,加上有课前孔子名言的理解,学生完成很不错。有个女孩儿写:我读了课文,从孔子在求学时不怕路途艰辛和他的言行中体会到了,孔子是一个虚心好学,有礼貌,不怕吃苦的人。我也从老子不顾七十岁高龄,到洛阳城外迎候孔子以及他毫不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孔子,我从这件事中,知道了老子是一个有礼貌,爱护学生的好老师。)看了学生的读书体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理清课文层次:

  孔子决意拜师—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人敬重—老子

  谦虚好学 不怕吃苦 孜孜以求 诲人不倦

  在此基础上,揭示课后作业第二题:(老子是一个博学多才及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人。孔子是一个谦虚好学,不怕吃苦,求知若渴的人。)

  对文本的理解已不是问题,自然词意在文本内容中能理解,对重点词语作“用词写话”的练*,生字认读与书写是过关的,在学*本课中,以下方面还是落到了实处。

  一、阅读中悟写法。

  这是语文学*中的支撑点,在本课中,就要抓住人物语言,在*作练*中,怎样写好不同人物的语言。比如、本文对孔子和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主要进行了人物对话描写,而且在对话中作者能够准确描写不同人物的语言。出示文中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孔子:“多谢老师等候。”“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怎样描写不同人物的语言呢?首先要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然后要注意人物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不同,他们的语言也不同。最后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发展。随着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的语言也不所变化。比如、描写懒惰的姐姐:妈妈让姐姐洗碗,姐姐不高兴地说:“听到啦!又叫我去沅碗。”接着,姐姐神神祕祕地对我小声说:“弟弟,你的`字写起了吗?想去玩吗?你帮姐姐洗碗,姐姐一会儿陪你去玩!”我装着没听懂,只见姐姐又奇奇怪怪地说:“今天我借来了一本小人书,上面就是灰太狼的故事。”我忍不住了说:“姐姐,今天我帮你的忙……”(点拨、只要能注意做到以上几点就一定能写好不同人物的语言。)这里安排了练*:“有趣的爸爸”“懒惰的爸爸”“爱节省的妈妈”

  二、抓句子的理解也是本文的重点。

  作为三年级学生,应该掌握句子的生动与*泛是文章的技巧。比如:“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句话的含义深刻,学生独自理解还是有难度的,我设计了换掉“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和去掉这两词的练*。我点拨了,这一句作者在讲孔子的旅途之苦,并运用了词语“相距上千里”,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生活艰苦运用了“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却运用“终于”一词来说明。(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对孔子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可以先理解重点词语,然后再联系词语的意思,想想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

  三、课外拓展,综合展示

  让学生自己完成,蒐集资料、问家长等方式。

  四、*作练*“我的语文老师”(必须落到实处。)

  学完本课,我有以此反思,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教学态度,要真实地再现我们的课堂,不用动感的表演也能抓住人心,它是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真的语文的一种朴实精神所吸引人。用老师朴实的教态,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创造一种纯朴的语文课堂。本课的亮点就是帮助学生体会语言运用的恰到好处和语言文字的精美,在写作中,恰到好处的词语及语言的运用是文章的“精髓”。

  孔子拜师的教学反思 6

  学*这篇文章时,我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孔子和老师不仅学知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以“孔子和老子有什么让人敬重的品行?”作为统领性的提问。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谦虚好学,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谦逊有礼,还有的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他认为孔子能向别人学*,有的还提出了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方向,知道的知识也都不同,我们要学*各种知识,学*每个人的长处。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表演读对话,感悟孔子不仅在语言上,同时在行动上也是十分有礼,也感受到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总结到我们的学*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这堂课中,设计了一个写话拓展,“我想说”,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说话的质与量都很高。

  在整节课中,我重视了对学生的激励,如学生在读书时声音太小,我就鼓励他胆子大点,虽然还是没有达到要求,但是,总算有了一点进步。还有,就是重视了对学生自学的指导,虽然做得不够,在学生读课文,自学时,都提出了要求。

  在整节课上,由于我自己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所以不能够对学生有更好的引导,还表现出来有几个大的问题,这不光是我这节课的问题,更是我今后也要注意的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我要注意的是,在自身方面,课前,要仔细的钻研教材,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要透彻;然后是在情感态度方面,在讲课时,要有激情,这样才能够更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带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在课堂中,要多关注学生;要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的学*到知识。在学*课文时,要抓住课文的重点,集中突破重点,并要考虑学生的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应把节奏安排得快一点,这样才能抓住学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自身素质上,还要有所加强;在指导学生读书方面,要以读为本,有层次、有目的的读。

  总之,在教学中,要从人文观念上去引导学生,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进行分工合作,指导学生探索课文,自我发展。

  孔子拜师的教学反思 7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在研读课文学*时,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远*闻名、不够渊博”,

  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我先在学生理解词语中各字意思的基础上,再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方法。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还存在着不足:课堂整体把握不够。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学生逐句找出写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特别时在处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时,我把它们割裂了开来,并没有进行朗读对话,孔子的语言中理解孔子的品行,老子的语言理解老子的品行。其实他们的话时相互的,从一个人的语言中不仅看出某个人的品行,还可以

  看出另一个人的品行,有种侧面衬托的作用,而我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使体会显得单一、显得孤立,没有了整体感。

  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师的教学反思 8

  问题的设计,对学*课文非常重要,有效的问题设计往往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这篇文章时,我以“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作为统领性的提问。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爱动脑子,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还有的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他认为孔子能向别人学*,有的还提出了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方向,知道的知识也都不同,我们要学*各种知识,学*每个人的“独门秘技”。

  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读对话,结合“孔子和老师不仅学知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见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我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这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说话拓展,一个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艰辛,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说话的质与量都很高。另一个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话中“学*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电脑。有的学生说:我妈妈一直在学*,她现在正在靠会计专业呢。还有一个学生说:刘老师虽然知识渊博,可她还参加各种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我想起我在复**动员上为了激起学生的斗志而以自己为例鼓励他们要努力学*的,没想到这孩子在这里竟用上了。让学生说了以后,我安排了一个写的拓展:举一个例子,再写写对“学*是无止境的”的理解。学生理解得不错,我又让他们读读相关的名言,如:学***不晚之类的名言。引导学生归纳出: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

  孔子拜师的教学反思 9

  今天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我请学生扮演孔子,老师扮演老子。如何拜师行礼呢?谢佳航同学落落大方地表演引得大家阵阵掌声。他恭恭敬敬地走上讲台,拱手作揖,对“老子”说:“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我模仿老子深沉的语气,面带微笑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

  这样的角色演读,把学生带到了那个遥远而古老的年代,同学们一下子对文章有了浓厚的兴趣。

  谢佳航同学再次行礼,彬彬有礼地说:“多谢老师等候。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我创设这个情境,将学生带入高山流水,探访圣人的意境,了解孔子,为学生了解孔子和老子高尚的品行做了铺垫。

  在研读课文时,我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远*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对于重点学*的词句“学*是没有止境的”,我先引导学生概括出成语“学无止境”,再启发学生联系实际体会句子的意思。宇辰同学说:“比如洋洋同学围棋获得福州市一等奖,但是还有比他下得更棒的人,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意思。”

  诗雨同学说:“就说我拉小提琴吧,虽然会拉了,但是还要处理好感情。”

  俊川眨眨眼睛,站起来说:“就说吹曲子吧,虽然我会吹,但是还可以把谱子改变一下顺序,创作出新的曲子。”

  灵童谦虚地说:“虽然我的书法在全国获得一等奖,但是比起书法家来说我还是差多了,这也是告诉我们学无止境。”

  孩子们都纷纷说出自己对“学无止境”的理解。

  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

  中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创设情境,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并在学*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孔子拜师的教学反思 10

  我有八年没上语文课了,今天上的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课《孔子拜师》,上课前,我先让学生读五单元学*目标,想想看,五单元是让我们学*什么内容,从而引出课题,“孔子”,这时我就问学生我们要学*的是孔子的什么事情,孔子拜师的事情。在这里呢,我就做错了一点,就是板书完课题后,应该马上让学生对课题提出疑问,而不该马上去了解孔子的生*。

  在学生对课题提出疑问后,我马上就让学生去读生字、词语,这里呢我应该马上让学生自读课文,先解决学生提出了疑问,应该对学生的质疑即时解决。

  进入课文学*时,我安排的是从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入手,在读了最后一段后,我们知道了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和敬重他们的高尚品行,那么为什么要敬重他们那种高尚品行呢?就从这个问题入手,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解答这个问题的重点词句,来体会他们的高尚品行,初步体会作者写作文章时的感情。在这里,读课文最后一段,并提出疑问的任务本来应该由学生自己进行,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来,教师在这里本来只该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但是在这里,这个工作我却自己做了,所以学生就机械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课文,而没有达到调动学生学*积极性的要求。

  由于在学*生字词语时浪费的时间过多,所以本来这节课我预计安排的从重点词语来初步理解课文的任务没有完成。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中,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中,我基本上注重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这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说话,一个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艰辛。另一个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话中“学*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引导学生归纳出: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不做一个自满的人。

  总之,在教学中,我做得很不够,这是由于自己*时在经验上的积累不够。在整节课上,由于我自己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所以不能够对学生有更好的引导。以后,要从人文观念上去引导学生,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进行分工合作,指导学生探索课文,自我发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