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方法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来求解。学*这节内容,可以为接下来学*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在解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自主探究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突破方法:小组交流讨论,探究比例中未知项的各种计算方法,并从中进行优化。

  2、难点: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了解各种和比例知识相关的问题,掌握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灵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2、学法:学生独立探究,全班交流,优化出解比例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教材例题投影图。

  2、学生:常规学*用具。

  六、教学过程

  复*导入1、复*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8:20和7.2:8、100:0.2和10:0.0022导入新课

  谁能很快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几?(学生试说)14:21=2:()、1.25:()=2.5:4

  教师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复*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为学*解比例的知识做准备。互动新授

  (一)教学例二

  1、投影出教材第42页例二。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独立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小组内交流获得的信息。

  已知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约320m,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所求问题: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3、分析与解答

  (1)分析题意,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2)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交流中既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把比看作除法,那么x:320=1:10就可以转化成x/320=1/10,学生就可以运用原来学*解方程的有关知识来解;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x:320=1:10转化成10x=320*1来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情况进行板书。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m。x:320=1:10

  10x=320*1(问:根据什么?)x=320*1/10x=32

  答:这做模型高32m。

  (二)教学例三

  1、出示教材第42页例三。

  解比例2.4/1.5=6/x。

  2、让学生说说这个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什么。内项是1.5和6,外项是2.4和x。

  3、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交流订正解:2.4*x=1.5*6x=1.5*6/2.4x=15/4

  5、小结

  提问:解比例的方法是什么?

  比例就是一种特殊的方程,不论在书写格式还是验算方法上,它与解方程都是相同的。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按解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

  七、巩固练*

  1、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一题

  这道题设计了三道未知项的位置不相同以及不同形式的比例,通过练*巩固解比例的方法。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进行交流订正。

  2、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二题

  这道题的解题方法和例题类似,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八、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解比例的知识。在解比例时,我们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再按照解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

  九、板书设计解比例

  例2:解: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m。x:320=1:10

  10*=320*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x=320*1/10x=32

  答:这座模型高32m。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数量关系式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为后面分析应用题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比例的应用.(板书:解比例应用题)

  (二)教学例5(课件演示:教材对话主题图)

  例5、张大妈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元?

  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10吨水的多少钱?

  12.8÷8×10

  =1.6×10

  =16(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用原来学*的解答归一应用题的方法,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价一定的意义,为正确列出比例式打好基础了。】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水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水的单价一定.)

  用水的数量和水费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水的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单价一定,水的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家水的总价和用水量的什么相等?(比值相等,也就是水的单价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x元.

  8x=12.8×10

  x=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16元.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学生自主完成)

  4、变式练*:张大妈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王大爷上个月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的订正和交流,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有改变,只是未知量变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灵活地理解和解答这样的应用题。】

  (三)教学例6(课件演示例6主题图)

  例6: 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1、学生利用以前的算术方法独立解答.

  20×18÷30

  =360÷30

  =12(包)

  2、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投影出示)

  这道题里的——————是一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成__________比例.所以两次捆书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_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设要捆x包,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

  30x=20×18

  x=360÷30

  x=12

  答:每捆12包.

  4、变式练*

  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捆15包,每包多少本?

  【设计意图:例6教学沿用了例5的教学形式,但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明白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分析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技巧,同时也能够区分两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三、全课小结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四、随堂练*

  1、先想一想下面各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

  (1)王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每小时生产50个,需要4小时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师傅4小时生产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__________?

  2、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元?(用比例知识解答)

  3、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设计意图:通过由易到难,梯级训练,让学生对用比例解决问题有一个初步的巩固和训练,加深知识印象,同时也对本节课起到系统知识的目的,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整体,为后面完成课堂作业做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

  1、一台拖拉机2小时耕地1.25公顷,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2、用一批纸装订成同样大小的练*本,如果每本18张,可以装订200本.如果每本16张,可以装订多少本?

  3、P60---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作业,让学生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理解应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和好处,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解比例应用题

  例5: 例6:

  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总数量一定,每包本书和包数成反比例。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x元. 解:设要捆x包

  30x=20×18

  8 x=12.8×10 x=360÷30

  x=16 x=12

  答:(略) 答:(略)

  【教学后记】:正反比例应用题是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这节课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以旧促新教学理念,设计了简单易学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没有感到学*新知识的压力,能够轻松完成学*任务。同时通过变式训练和拓展训练,让学生掌握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后面解答比例问题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度、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解出比例中未知项的解。

  教学难点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那么组成一个比例需要几项呢?

  3、比例有几种表示形式?(板书:a:b=d:c a/b=d/c)

  二、导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两个作用,一个就是我们刚才用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而另一个是什么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三、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挂图

  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

  (1)、读题。

  (2)、从这道题里,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3)、在这信息里,关键理解哪里?(埃菲尔铁模型与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比是1:10)

  (4)、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板书)

  (5)、还有一个条件是什么?(埃菲尔铁塔的高是320米)

  (6)、我们把这个条件换到我们的这个关系中,就是(板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320=1:10)

  (7)、这道题怎么列比例式解答呢?请同学们想想,想出来的同学请举手。

  (8)、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解:设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把这个X代入这个数学模式中就组成了一个比例式(板书:X:320=1:10)

  (9)、这样在组成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

  (10)、不知道的这个项,我们来给它起个名字,好不好?叫做什么?(板书:未知项)

  (11)、指着X:320=1:10,问:“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呢?那怎么办?”谁上来做做? (指名板演)

  (12)、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10X=320*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13)、对了,把上面的比例式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改写成了一个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4)、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出示比例的意义。

  (15)、我们解出的答案对不对呢?怎么知道?可以怎样检验? (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

  (16)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引导学生从比例的意义上来解。)

  (17)、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我们先来总结总结:(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问题设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最后解方程)

  现在同学们会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吗?

  那就做做下面这道题:育新小区1号楼的实际高度为35米,它的高度与模型高度的比是500:1。模型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2、教学例3

  过渡:我们知道比例还有另一种表示形式,当是1.5/2.5=6/X这样形式的时候,又该怎么解呢?

  (1)、出示例3,问:这题与刚刚那个比例有哪些不同?

  (2)、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

  (3)、在这个比例里,哪些是外项?哪些是内项?

  (4)、解答(提问:你们是怎么解答的?)、检验。

  (5)、12/24=3/X

  3、巩固练*

  4、课堂小结。

  (1)、这节课主要学*了什么内容?(板课题:解比例)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先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解方程求解。)

  (2)、现在你们知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另一个作用是什么了吗?(用来解比例)

  5、拓展延伸

  老师给你们出一道思考题: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乘积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向是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四单元第55页——第56页的内容“比的应用”。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按比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设计理念: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本课从学生地生活经验出发,把陌生枯燥地应用题与学生地熟悉地生活背景联系起来。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三个阶段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地过程,体验策略地多样化,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地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比的意义,通过计算解决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情合理的推理能力,旧知的迁移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感受探索知识、合作学*的乐趣,体会比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收获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时间安排:复*2分钟,导入3分钟,新授20分钟,巩固5分钟,小结3分钟,练*7分钟。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复*旧知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4、女生比男生少(或20%)。

  5、男生比女生多(或25%)。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你的依据是什么?(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答案不是唯一的。)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看来大家对比的认识还是相当清楚的。那接下来老师要同学们帮老师一个忙,我这儿有一筐橘子打算分给幼儿园的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分合理?(出示课件)

  同学发言。

  小结:*均分不太合理,按两个班的人数比分才公*合理。师:这样吧,我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小组实际分一分,并记录分的过程。

  师:分好了吗?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吗?学生交流分的方法。

  师:在这次分小棒的活动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师:实际上以前我们学过的*均分就是按1:1进行分配的。 小结:不管我们怎么分,我们都是按3:2的比来分的,也就是我们每次分的小棒的根数比都得是3:2。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如果我现在给你们140个橘子按3:2来分,你能求出大班和小班各可以分到多少个橘子吗?请把你的方法写下来。然后小组讨论。(出示课件)

  1、师巡视辅导。

  2、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交流汇报。方法一:根据分数的意义。板书:3﹢2=5大班:140×3/5=84(个)小班:140×2/5=56(个)

  追问:为什么要“× ”?你能不能告诉大家表示什么?(引导明确:因为大班人数占总人数的,所以它分到的橘子个数应该也要占橘子总数的。)方法二:根据比的意义,板书:140÷(3+2)=28大班:28×3=84(个)小班:28×2=56(个)

  追问:为什么要“÷(3+2)”?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3、引导小结:好,还有其他做法吗?

  方法一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每种物体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方法二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均分求出每份的具体数量,再各取所需,乘各自分得的份数。请同学们看书第55页的内容,书中还有哪些刚才我们没有探讨到的方法?(画图法、画表格法)这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跟我们探讨的这两种方法比较,我们两种方法更方便。其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比的应用。(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四、实践应用

  1、师:刚才我们共同探讨解决了这样一道“按比分”的问题,觉得有困难吗?有信心独自完成一道这样的题目吗?好,请大家自己读题分析完成,有几种方法都可以把它写下来。课件出示题目—— “幼儿园阿姨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说明书上介绍了其中巧克力和奶的比是2:9,你能帮阿姨算算调制这些巧克力奶需要用多少克奶和多少克巧克力吗?”

  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学生上台展示汇报。

  2、师:非常棒,但一直做同类型的题目没意思。现在我把题型改一改,看看有谁大家被考倒。请看题,师读题:“幼儿园图书室有图书若干本,按3:2分给大班和小班后,大班小朋友分到了60本,你能帮小班小朋友算算他们能分到多少本吗?”怎么样,谁发现了它和前面题目不一样的地方?能解决吗?好,你能想到几种解题方法,都请你写出来。

  师巡视辅导:有句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已经写好的同学不妨把你的做法在小组里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通过思维碰撞,说不定你能得到更多灵感哦。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来把你们的解法写出来。预设方法如下:

  (1)60÷3×2=40(本)(2)60÷ × 2=40(本)(3)60× =40(本)(4)60÷ =40(本)

  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只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就可以找出多种解题方法。

  五、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题目)

  1、一座水库按2:3放养鲢鱼和鲤鱼,一共可以放养鱼苗25000尾。其中鲢鱼和鲤鱼的鱼苗各应放养多少尾?

  2、一种喷洒果树的药水,农药和水的质量比是1:150。现有3千克农药,需要加多少千克的水?

  六、评价总结,促进发展

  师:这节课我们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了许多问题,解决问题关键是讲究实效,所以我们要选择最佳方法也是自己最适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那么学*了“比的应用”,你有什么想法吗?(自由发言)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建筑业、农业、医药等方面都需要非常精确应用比的知识,所以同学们今后要留心观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七、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56页:

  1、独立试做:试一试。

  2、独立试做练一练的1—3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正确地解比例。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惯。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比例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容在联系和广泛应用。

  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解比例

  教学难点:

  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提问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了比例,

  出示:1、什么叫做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分别指名学生回答)

  2、想一想

  出示比例:3:2=( ):10

  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说一说括号里应填几?为什么?

  生: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3:2 =1.5,想( ):10=1.5(15比10等于1.5);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30,想( )×2=30(15乘以2等于30)。

  师:你能快速地说出这个括号里应填几吗?

  出示比例:( ):0.5=8 : 2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比例,其中几项是已知的?(三项)另一个项是未知的,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一般用x表示。根据什么就可以求出这个未知项?(比例的基本性质)

  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课件出示)。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解比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

  师:解比例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同学们,请看:

  这是法国巴黎最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米。我国北京世界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

  指名学生读题。

  师:从这道题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问:1:10是谁与谁的比?你又能写出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模型的高度:铁塔的高度=1:10。

  师:在这个关系式中,谁还是已知的?

  (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米。)

  师:在这个关系式中,我们知道其中的(三项),另一个项不知道,可以设为x,(课件出示)这样就可以写出一个比例,谁来说说看?

  课件出示:X:320=1:10

  师:怎样解这个比例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写成方程。

  师:同学们会解方程吗?试着把这个方程解出来。

  学生投影展示解比例过程,师适时讲解强调。

  师: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比例的意义(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或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看看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是否相等来检验。

  师: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来总结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先根据问题设X——再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最后别忘了检验噢!(课件出示)。

  师:现在同学们会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吗?

  3、教学例3

  师:这个比例你会解吗?出示例3

  师:它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应该怎样解呢?同桌先说一说,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这个比例的。(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交叉相乘的积相等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解方程求出未知数X)

  师:想一想括号里应填什么?

  师: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比例的?

  学生说完课件出示,强调最后别忘了检验。

  三、巩固练*

  1、课件出示4道解比例,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展示。

  2、解决问题:教材“做一做”第2题。(学生分析后指名学生板演,其他练*本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你知道吗?

  侦探柯南之神秘脚印

  四、布置作业

  课下,和小组成员想办法测量出我们学校旗杆的高度!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那些新的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

  板书

  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六年级《解比例》教学设计通用5篇

  六年级《解比例》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 下册)教材P59�D60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学会用比例解决一般问题。

  2.通过与前面旧知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比,理解应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和好处,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教材分析】

  解比例应用题是在学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用正、反比例解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目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者积)是否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中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 列比例解答.判断的过程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所以是比例应用题的难点,要予以高度重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比例分配与正比例应用题”“正比例应用题与反比例应用题”这两组概念加以区别,从多角度、多方位提高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情分析】

  解比例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同时在四五年级学*了简单的“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可以重点体现“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 “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学生对用比例解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沉淀,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老师力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自我展示、一题多解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完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过程;强化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学*能力,突出学生的自主学*性,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另外,在练*的设计上,本节课力图通过加强对比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首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关系,判断的过程就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所以是比例应用题的重点,也是难点.正、反比例的应用题,学生在已学过的四则应用题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迁移类比的转化思想进行教学,使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激发学生学*兴趣.首先让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答,然后提问:“这道题里有怎样的的比例关系?为什么?”引导学生判断两种量的比例关系,最后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这样加深了对比例的理解,又揭示了与旧知识的联系,既分散了难点,又教给了思维方法。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数量关系式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为后面分析应用题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比例的应用.(板书:解比例应用题)

  (二)教学例5(课件演示:教材对话主题图)

  例5、张大妈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元?

  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10吨水的多少钱?

  12.8÷8×10

  =1.6×10

  =16(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用原来学*的解答归一应用题的方法,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价一定的意义,为正确列出比例式打好基础了。】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水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水的单价一定.)

  用水的数量和水费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水的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单价一定,水的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家水的总价和用水量的什么相等?(比值相等,也就是水的单价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x元.

  8x=12.8×10

  x=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16元.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学生自主完成)

  4、变式练*:张大妈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王大爷上个月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的订正和交流,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有改变,只是未知量变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灵活地理解和解答这样的应用题。】

  (三)教学例6(课件演示例6主题图)

  例6: 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1、学生利用以前的算术方法独立解答.

  20×18÷30

  =360÷30

  =12(包)

  2、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投影出示)

  这道题里的――――――是一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成__________比例.所以两次捆书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_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设要捆x包,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

  30x=20×18

  x=360÷30

  x=12

  答:每捆12包.

  4、变式练*

  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捆15包,每包多少本?

  【设计意图:例6教学沿用了例5的教学形式,但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明白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分析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技巧,同时也能够区分两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三、全课小结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四、随堂练*

  1、先想一想下面各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

  (1)王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每小时生产50个,需要4小时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师傅4小时生产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__________?

  2、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元?(用比例知识解答)

  3、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设计意图:通过由易到难,梯级训练,让学生对用比例解决问题有一个初步的巩固和训练,加深知识印象,同时也对本节课起到系统知识的目的,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整体,为后面完成课堂作业做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

  1、一台拖拉机2小时耕地1.25公顷,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2、用一批纸装订成同样大小的练*本,如果每本18张,可以装订200本.如果每本16张,可以装订多少本?

  3、P60---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作业,让学生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理解应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和好处,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解比例应用题

  例5: 例6:

  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总数量一定,每包本书和包数成反比例。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x元. 解:设要捆x包

  30x=20×18

  8 x=12.8×10 x=360÷30

  x=16 x=12

  答:(略) 答:(略)

  【教学后记】:正反比例应用题是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这节课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以旧促新教学理念,设计了简单易学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没有感到学*新知识的压力,能够轻松完成学*任务。同时通过变式训练和拓展训练,让学生掌握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后面解答比例问题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解比例》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正确地解比例。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惯。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比例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容在联系和广泛应用。

  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解比例

  教学难点:

  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提问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了比例,

  出示:1、什么叫做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分别指名学生回答)

  2、想一想

  出示比例:3:2=( ):10

  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说一说括号里应填几?为什么?

  生: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3:2 =1.5,想( ):10=1.5(15比10等于1.5);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30,想( )×2=30(15乘以2等于30)。

  师:你能快速地说出这个括号里应填几吗?

  出示比例:( ):0.5=8 : 2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比例,其中几项是已知的?(三项)另一个项是未知的,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一般用x表示。根据什么就可以求出这个未知项?(比例的基本性质)

  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课件出示)。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解比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

  师:解比例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同学们,请看:

  这是法国巴黎最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米。我国北京世界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

  指名学生读题。

  师:从这道题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问:1:10是谁与谁的比?你又能写出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模型的高度:铁塔的高度=1:10。

  师:在这个关系式中,谁还是已知的?

  (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米。)

  师:在这个关系式中,我们知道其中的(三项),另一个项不知道,可以设为x,(课件出示)这样就可以写出一个比例,谁来说说看?

  课件出示:X:320=1:10

  师:怎样解这个比例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写成方程。

  师:同学们会解方程吗?试着把这个方程解出来。

  学生投影展示解比例过程,师适时讲解强调。

  师: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比例的意义(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或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看看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是否相等来检验。

  师: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来总结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先根据问题设X――再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最后别忘了检验噢!(课件出示)。

  师:现在同学们会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吗?

  3、教学例3

  师:这个比例你会解吗?出示例3

  师:它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应该怎样解呢?同桌先说一说,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这个比例的。(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交叉相乘的积相等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解方程求出未知数X)

  师:想一想括号里应填什么?

  师: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比例的?

  学生说完课件出示,强调最后别忘了检验。

  三、巩固练*

  1、课件出示4道解比例,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展示。

  2、解决问题:教材“做一做”第2题。(学生分析后指名学生板演,其他练*本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你知道吗?

  侦探柯南之神秘脚印

  四、布置作业

  课下,和小组成员想办法测量出我们学校旗杆的高度!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那些新的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

  板书

  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六年级《解比例》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思路。

  3、学会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分析、推理、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比的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展示收集的物品,体会比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师:看来,比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这节课我们来学*《比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

  1、读题,理解题意。

  出示课件,观察老师收集的物品,齐读什么叫稀释液,谈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例题,齐读,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做实验。

  师:500ml的稀释液是如何按1:4的比配制成的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了解一下。把水和浓缩液配制在一起,仔细观察看有什么变化?

  师:1份的浓缩液和4份的水制成的液体叫什么?你知道500ml的稀释液是几份吗?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按1:3配制呢?按1:5配制呢?

  3、画线段图。

  师生一起在线段图上表示浓缩液、水和稀释液之间的关系。让生上台指出各部分表示什么。

  师:1份的`浓缩液和4份的水合起来是几份?板书:1+4=5?把稀释液看出单位“1”,*均分成5份,浓缩液还能怎样表示?水呢?板书: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找生板演,同桌交流,最后集体汇报(注意对应关系)。

  5、归纳方法。

  方法一,先求每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方法二,把1:4转化成分数,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来解决。

  6、检验。

  师:这道题我们做的对不对呢?如何检验?

  三、巩固练*。

  1、我们按1:10的比把白米醋加水配制成一瓶550ml的稀释液,加热沸腾后给教室消毒,其中需要醋和水各多少毫升?

  2、适用范围、稀释比例(原液:水)、作用时间(分钟)、使用方法

  一般物体表面

  1:200

  10―30

  对各类清洁物体表面擦拭、浸泡、冲洗消毒。

  1:100

  10―30

  对各类非清洁物体表面擦拭、浸泡、冲洗、喷洒消毒。

  果蔬

  1:250

  10

  将果蔬洗净后再消毒;消毒后用生活饮用水将残留消毒液洗净。

  织物

  1:125

  20

  消毒时将织物全部浸没在消毒液中,消毒后用生活饮用水将残留消毒液洗净。

  排泄物

  1:4

  >120

  按照1份消毒液、2份排泄物混合搅拌后静置120分钟以上。

  周末小明清洗苹果,需要配置502ml的稀释液,需要消毒液和水各多少毫升?

  四、全课总结

  谈收获,图片欣赏。

  六年级《解比例》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设计:

  讲解法、对比法、归纳法。

  学法设计:

  合作交流、对比归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引入新课

  (一)汇报预*案上复*题。

  1、解下列方程.

  χ=×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

  6∶10和9∶155∶1和6∶2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9=():156:0.8=():4

  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出示学*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预*案。

  三、汇报展示,引导点拨

  1、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模型的高度:原塔高度=1:10”,已知原塔的高度为320m,如果设模型的高χ米,则可列出比例式为(   ):320=1:10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χ与10相乘的积()两内项320与1的积。(填等或不等):

  3、列式解答

  指名板演,老师点拨。

  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结解比例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四、知识检测,达标提升

  1、解下面的比例

  2、解下面的比例

  (1)8︰12=X︰45

  (2)0.4︰X=1.2︰2

  3、博物馆展出了一个高为19.6厘米的秦代将军俑模型,它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10。这个将军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

  五、拓展延伸,总结激励

  作业布置:

  练*八7、10题。

  板书:解比例

  1、什么叫做解比例

  例:1.5:2.5=6:X

  解2.5×6=1.5X

  1.5X=15

  X=10

  X:320=1:10

  解10X=320

  X=3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惯。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解比例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容在联系和广泛应用,情感与价值观。

  2、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

  解比例

  教学难点:

  解比例的方法。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解比例的根据。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10和9:152:80和5:200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15

  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

  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

  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3,想():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

  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课件出示)。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学生读题。

  师:1:10是谁与谁的比?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

  师:题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米。)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知道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

  师: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在板书下面加上“未知项”三个字)

  师: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怎样根据这个比例中的三项来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前面学*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可以写成一个比例,谁来说说看?

  板书:解:设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x米。

  X:320=1:10

  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个比例改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

  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面的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等式。

  师:对了,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不但把比例改写成了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我们知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同学们会解方程吗?把这个方程解出来。(在全班学生独立解答的'同时,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师:这样我们就知道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呀?(32)对了,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32米。

  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

  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

  出示比例的意义。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比例的意义(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或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检验。

  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我们先来总结总结:(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问题设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最后解方程)

  3、巩固例2练*

  (1)出示练*题p44第8题

  (2)学生独立完成,二名学生板演讲解分析

  (3)小结: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比例。(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X)

  4、这个比例你能解答吗?出示例3:1.5/2.5=6/X

  (1)谈话引导学生理解例3,这个比例形式上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2)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

  (3)学生独立练*,求出未知项

  (4)同学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指导学生梳理教材的知识点,完成p42“做一做”。

  三、巩固练*

  课件出示基本练*和提高练*,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p44第8题、第9题、第10题

  板书设计

  解比例

  例2模型高度:原塔高度=1:10

  未知项(x)320米

  解:设这座模型高x米。

  X:320=1:10

  10X=320x1

  X=320÷10

  X=32

  答:这座模型高32米。

  教学反思:

  解比例一课是在学*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学*的,教学解比例之前,教师先复*根据比例的意义和除法中各部分的关系可以求出比例里的未知项:然后告诉学生,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所以,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提前对这一部分进行了预*,对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也掌握的很扎实,所以对授课内容比较了解,教学组织和实施都比较顺利。遗憾的是,虽然扶放结合的课堂效果很好,利于大部分学生掌握知识,但是如果对例2的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直接板演并讲述思路,然后教师从旁点

  六年级《解比例》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解比例”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位于第十二册课本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第35―37页的内容,是一节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新授课。在新课程改革中规定授课时间为45分钟(一个课时)。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先前在五年级上册时学*过简易方程以及本节课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为本节课的学*奠定基础,同时学*本节课也是为后面比例的应用创造条件。五年级学生要注重引导他们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方式,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

  1、认知: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3、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四、教学方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并在学生交流时进行自学辅导。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趣味游戏、复*导入顺口溜:

  比例组成有条件,两()相等不能变内外乘()要相等,性质应用最广泛。

  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出示课题:解比例)生齐读。

  【设计意图】:不拘泥于教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又渗透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对知识进行了复*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出示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设计意图】: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下面跟着老师的自学提示开始今天的探索之旅吧。

  (三)出示自学导航。

  1、什么叫解比例?

  2、自学例

  2、你明白为什么列式是X:320=1:10吗?指出这个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

  3、10X=320×1是依据什么得来的?这个方程你会解吗?

  4、你能总结出解比例的方法吗?

  (四)学生自学,师巡视。

  1、学生自己先看书,找出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在小组讨论时解决。

  2、师巡视碰到小组解决不了的给予指导。

  (五)交流汇报

  1、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2、根据比的对应性列出比例。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在解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自学以及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全班同学交流可以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发现的乐趣。

  (六)随机检测

  1、来试试吧!解比例

  8�U12=X�U15

  0.8:4=X:8

  2、我变身了,还认识我吗?挑战一下�u

  解比例

  (七)课堂检测

  1、求比例中的()叫做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是()。

  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4,另一个外项是()

  3、4X=7Y,那么Y:X=():()火眼金睛判对错

  1、含有未知项的比例也是方程()

  2、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的差是0()求未知数

  20:3=50:X

  8X=2.4×6

  侦探柯南之神秘脚印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家珠宝店失窃了。第二天早上,小侦探柯南经过仔细勘察,在现场发现了一枚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脚印,柯南很快判断出了嫌疑人的身高,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判断的吗?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身高与脚长的比大约是7:1,柯南在案发现场测得嫌疑人脚印长25厘米,你能算出这个嫌疑人的身高吗?(用比例的方法写)

  题型培优岛

  一种药水是把药和水按1:40的比配制成的,现有药240克,能配制药水多少克?(用比例的方法写)

  【设计意图】课堂练*是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水*的差异,我设计了具有梯度的层次性练*,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八)作业布置

  1、出示书35页例2.自己解决,小组交换检查。

  2、育新小区1号楼的实际高度为35米,它的高度与模型高度的比是500:1。模型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来加深对学*内容的表象。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为此给同学们布置作业,不仅是检验学生的学*能力还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

  (九)谈谈你的收获!(进行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解比例

  例2模型的高度:原塔的高度=1:10

  模型的高度:320=1:10未知项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米。

  X:320=1:10 10X=320×1 X=320×1/10 X=32

  答:这座模型高32米。

  七、说课后反思

  本堂课本着“化教为学,以练研讲”的教学模式讲课,走先学后教“导学案”的教学模式。

  虽然本课教学中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自身的语言没有激情因而课堂气氛还有不够活跃,以后我会在这个方面努力。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精选5篇)

  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群众发展经济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古代官的形象,赞扬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西门豹通过调查得知邺地贫穷的原因;然后重点写西门豹巧破迷信,最后写西门豹发动人民兴修水利,使庄家年年得到好收成。

  选编该课文的目的:

  1、学*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2、使学生从小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学情分析

  1、 本班有48位学生,有6位学生学*成绩优秀,有12位学生学*成绩良好,有10位学生学*成绩合格,其余的都很差,有的连写字都还不会。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少,*时不愿交流。*时的作业或测评,及格率几乎不超过60%,将*有10个学生*时成绩在10分上下,甚至有的要从基本的识字、写字开始。为此几乎所有的都得从头来。

  2、 形成这样的原因:(1)原任课教师不重视。(2)学生的资质差,有弱智的。(3)学校与家长缺少沟通,使认识上产生距离。

  3、 如何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由于学生基础差,不易理解)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的难点是:知道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xx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xx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

  【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35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学中尽量做到教师适时引导,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解决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和田的***》一课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九课,本组课文的单元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通课文,积累“铺天盖地”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尤乐的精神风貌。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遵循阅读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充分的与本文交流,在自读、品读、感情朗读等形式的朗读中,朗读课文内容,感受***人的特点及以及他们虽苦尤乐的精神风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人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学****人虽苦尤乐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品读文中用来表现***人的优美准确的语言。

  【教学难点】

  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诵读、体悟、讨论

  【教学准备】

  1.***风情图片和民歌

  2.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两遍。

  【教学时数】

  1课时

  1.新课导入:(播放***风情图片和***民歌)

  从刚才大家观看大屏幕专注的眼神,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对新疆地区、新疆的***人浓厚的好奇心,那么让我们赶快进入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与新疆有关的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翻到127页,《和田的***》

  2.解读标题:首先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情况。昨天回家看过课文的同学举手。读过三遍的同学举手。读过五遍的同学举手。(检查预*,表扬!)

  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作者认为“和田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呢?

  明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的民族特色也在渐渐消失,只有在最边远的南疆农村和田地区,还保持着浓郁的西域特色和***民族风情!这里的“真正意义”也就是指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

  3.初步感知: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说:只有披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尘的和田***人才能展示出原装的“西域货”,你们认为哪些东西可以称得上是原装的西域货?

  沙土、花朵、谜、歌舞等,你们是在哪里很快发现这些事物的?

  明确:通过文章的小标题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和写作意图,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4.研读文本:刚才我们借助小标题很快地把握了所谓的原装“西域货”的内涵,可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

  (1)如何理解“土一样的***”中的关键词“一样的”呢?

  明确:***人生活的环境充满了沙土——沙尘暴肆虐;***人的生活离不开沙土——穿戴、食物;晾晒衣服。

  土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纯朴、豪放、粗犷)

  ***人对沙土怀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热爱,崇拜、眷恋,即使面对沙尘暴,展现出的也是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语言品味:铺天盖地、撕扯、嘶、迎风引吭、热烈激昂、寂寞单调、*添、韵味

  结论:和田的***人有着土一样的质朴、粗犷和豪放。

  (2)为什么“花”也可以作为和田***人的一种象征呢?

  明确:爱花是和田***人的天性,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姑娘的服饰上。姑娘有着花一般的名字和美丽的容貌,她们美丽的外表下更隐藏着坚韧的毅力,即使狂风也吹不散。

  结论:和田的***人有着花一样的美丽、幽香、情调、自信。

  (3)快速浏览第

  三、第四两个标题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和田的***人好似一样的神秘、不可思议、耐看。

  和田的***人好似一样的潇洒、豁达、乐观。

  5.深化主旨:刚才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概括了和田***人的特点,下面哪位同学能不能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和田***人的特点呢?

  明确: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出现了一对反义词,是什么?这样使用矛盾么?

  明确:和田***人的生活在沙土弥漫的自然环境中的确是苦的,然而他们凭着乐观豁达的精神,不仅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着美,用歌声和舞蹈来表现着美,所以,心里感觉是甜的,生活是美好的。

  6.随机讨论: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体验过“苦”与“甜”相生相伴的往事或感受呢?

  六、布置作业: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题目《***印象》。

  【板书设计】

  豪气与乐观 热爱土地

  和田的***爱美的天性 能歌善舞 聚餐多样

  【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抓中心句,重点词去理解,去品读,效果较好。如,在学生交流了自学情况后,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够反映和田***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抓中心带动学*的积极性。了解了***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的***族,酷爱土地的***族,爱美的***族,能歌善舞的***族。在教学重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再次在读中品味和田的***族的独特风俗*惯。

  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3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重点理解“荒芜”、“官绅”、“收成”“提心吊胆”等词语,正确完成课后练*。

  【教学与学法设计】

  一、彩用从整体到部分,先粗后细的教学方法,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不露退迹、不动声色的绝妙办法。

  二、教给学生找关键词语的方法:(一)是找与前后内容不相一致的词;(二)是找表面看似乎多余的词;(三)是找描写人物异常表现的词。

  三、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当时的实景,学*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示课题,简介西门豹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一各官员,姓西门,名豹。

  二、简介课文,了解大意

  (一)简介课文我们现在学*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历史故事,讲的是距今两千年前,战国时期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文中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严惩了河伯娶妇的组织者,废除这一迷信活动,使百姓大兴水利建设,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再读课文,正字音,理解下列词意在课文中的含义。“荒芜”、巫婆、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灌溉。

  三、理清线索,分好段落

  (一)整体感知课文,根据“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一九自然段)摸清底细。(调查)

  第二段:(第十十五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段:(第十六自然段)兴修水利(开渠)

  四、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一)导读、自读课文

  1.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是谁给河伯娶媳妇的?

  (3)新娘从哪里来?

  (4)漳河有无发过大水。

  2.指导朗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问话和答话。

  (二)再读课文,深入讨论

  1.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

  (1)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妇。

  (2)巫婆和官绅勾结,是首恶分子。

  (3)巫婆和官绅骗钱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人家纷外逃。

  (4)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旱灾。

  2.联系句子理解“荒芜”、“人烟稀少”等词,想象当时邺地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3.学生动手划词,结合讲解巫婆、官绅、眼睁睁“等词。

  4.小结:西门豹成功地调查出四个问题的成果,成为他治邺的可依据。

  (三)将计就计,惩办巫绅

  1.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地严惩巫婆和官绅的?

  (1)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

  (2)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3)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发问,迫使官绅的骗局。

  2.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呢?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

  (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得,打下坚实基础。)

  3.体会西门豹不说一个“杀”字,不提一个“打”从从容容、惩办巫绅,破除迷信的从政本领。

  4.朗读第十自然段,深究重点词语。

  (1)“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中的“站满”和课文前面的哪些描写不一致?

  (2)“西门豹真的带着卫土来了。”中的“真的”说明了什么?

  (3)小结找关键词语的方法。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含义。

  (把“不行”、“不漂亮”、“不会满意”的.三个“不”字读得诚恳些;把“另外……送去”读得正经些;“把……说一声”读得强狠些;把“抱、投、催”几个动词读得坚定有力些。)

  6.指导按提纲复述课文第二段内容。

  (四)讲读第三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思考:漳河年年闹旱灾,西门豹是怎样解决的?

  3.为什么要先破除迷信,后兴修水利?

  【板书设计】

  示例一:西门豹→调查摸底→破除迷信↓↓受到爱戴→获得丰收→兴修水利

  示例二:原因 首恶者 摸清底细 调查了解

  受害者 漳河情况 西门豹 破除迷信 迎接新娘 惩办巫绅 惩治巫婆 巧妙 惩处官绅 兴修水利

  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4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重点理解“荒芜”、“官绅”、“收成”“提心吊胆”等词语,正确完成课后练*。

  【教学与学法设计】

  一、彩用从整体到部分,先粗后细的教学方法,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不露退迹、不动声色的绝妙办法。

  二、教给学生找关键词语的方法:(一)是找与前后内容不相一致的词;(二)是找表面看似乎多余的词;(三)是找描写人物异常表现的词。

  三、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当时的实景,学*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示课题,简介西门豹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一各官员,姓西门,名豹。

  二、简介课文,了解大意

  (一)简介课文我们现在学*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历史故事,讲的是距今两千年前,战国时期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文中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严惩了河伯娶妇的组织者,废除这一迷信活动,使百姓大兴水利建设,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再读课文,正字音,理解下列词意在课文中的含义。“荒芜”、巫婆、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灌溉。

  三、理清线索,分好段落

  (一)整体感知课文,根据“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一九自然段)摸清底细。(调查)

  第二段:(第十十五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段:(第十六自然段)兴修水利(开渠)

  四、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一)导读、自读课文

  1.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是谁给河伯娶媳妇的?

  (3)新娘从哪里来?

  (4)漳河有无发过大水。

  2.指导朗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问话和答话。

  (二)再读课文,深入讨论

  1.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

  (1)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妇。

  (2)巫婆和官绅勾结,是首恶分子。

  (3)巫婆和官绅骗钱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人家纷外逃。

  (4)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旱灾。

  2.联系句子理解“荒芜”、“人烟稀少”等词,想象当时邺地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3.学生动手划词,结合讲解巫婆、官绅、眼睁睁“等词。

  4.小结:西门豹成功地调查出四个问题的成果,成为他治邺的可依据。

  (三)将计就计,惩办巫绅

  1.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地严惩巫婆和官绅的?

  (1)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

  (2)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3)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发问,迫使官绅的骗局。

  2.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呢?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

  (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得,打下坚实基础。)

  3.体会西门豹不说一个“杀”字,不提一个“打”从从容容、惩办巫绅,破除迷信的从政本领。

  4.朗读第十自然段,深究重点词语。

  (1)“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中的“站满”和课文前面的哪些描写不一致?

  (2)“西门豹真的带着卫土来了。”中的“真的”说明了什么?

  (3)小结找关键词语的方法。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含义。

  (把“不行”、“不漂亮”、“不会满意”的三个“不”字读得诚恳些;把“另外……送去”读得正经些;“把……说一声”读得强狠些;把“抱、投、催”几个动词读得坚定有力些。)

  6.指导按提纲复述课文第二段内容。

  (四)讲读第三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思考:漳河年年闹旱灾,西门豹是怎样解决的?

  3.为什么要先破除迷信,后兴修水利?

  【板书设计】

  示例一:西门豹→调查摸底→破除迷信↓↓受到爱戴→获得丰收→兴修水利

  示例二:原因 首恶者 摸清底细 调查了解

  受害者 漳河情况 西门豹 破除迷信 迎接新娘 惩办巫绅 惩治巫婆 巧妙 惩处官绅 兴修水利

  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5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重点理解“荒芜”、“官绅”、“收成”“提心吊胆”等词语,正确完成课后练*。

  【教学与学法设计】

  一、彩用从整体到部分,先粗后细的教学方法,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不露退迹、不动声色的绝妙办法。

  二、教给学生找关键词语的方法:(一)是找与前后内容不相一致的词;(二)是找表面看似乎多余的词;(三)是找描写人物异常表现的词。

  三、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当时的实景,学*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示课题,简介西门豹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一各官员,姓西门,名豹。

  二、简介课文,了解大意

  (一)简介课文我们现在学*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历史故事,讲的是距今两千年前,战国时期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文中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严惩了河伯娶妇的组织者,废除这一迷信活动,使百姓大兴水利建设,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再读课文,正字音,理解下列词意在课文中的含义。“荒芜”、巫婆、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灌溉。

  三、理清线索,分好段落

  (一)整体感知课文,根据“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一九自然段)摸清底细。(调查)

  第二段:(第十十五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段:(第十六自然段)兴修水利(开渠)

  四、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一)导读、自读课文

  1.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是谁给河伯娶媳妇的?

  (3)新娘从哪里来?

  (4)漳河有无发过大水。

  2.指导朗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问话和答话。

  (二)再读课文,深入讨论

  1.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

  (1)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妇。

  (2)巫婆和官绅勾结,是首恶分子。

  (3)巫婆和官绅骗钱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人家纷外逃。

  (4)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旱灾。

  2.联系句子理解“荒芜”、“人烟稀少”等词,想象当时邺地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3.学生动手划词,结合讲解巫婆、官绅、眼睁睁“等词。

  4.小结:西门豹成功地调查出四个问题的成果,成为他治邺的可依据。

  (三)将计就计,惩办巫绅

  1.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地严惩巫婆和官绅的?

  (1)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

  (2)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3)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发问,迫使官绅的骗局。

  2.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呢?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

  (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得,打下坚实基础。)

  3.体会西门豹不说一个“杀”字,不提一个“打”从从容容、惩办巫绅,破除迷信的从政本领。

  4.朗读第十自然段,深究重点词语。

  (1)“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中的“站满”和课文前面的哪些描写不一致?

  (2)“西门豹真的带着卫土来了。”中的“真的”说明了什么?

  (3)小结找关键词语的方法。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含义。

  (把“不行”、“不漂亮”、“不会满意”的三个“不”字读得诚恳些;把“另外……送去”读得正经些;“把……说一声”读得强狠些;把“抱、投、催”几个动词读得坚定有力些。)

  6.指导按提纲复述课文第二段内容。

  (四)讲读第三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思考:漳河年年闹旱灾,西门豹是怎样解决的?

  3.为什么要先破除迷信,后兴修水利?

  【板书设计】

  示例一:西门豹→调查摸底→破除迷信↓↓受到爱戴→获得丰收→兴修水利

  示例二:原因 首恶者 摸清底细 调查了解

  受害者 漳河情况 西门豹 破除迷信 迎接新娘 惩办巫绅 惩治巫婆 巧妙 惩处官绅 兴修水利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 (菁华3篇)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解比例。(教材第42页例2、例3及练*八的*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惯。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数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

  【新课讲授】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1、2行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解比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并说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指名读题,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110或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让学生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教师板书∶320=1∶10,你能试着计算出来吗?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本上做。

  做完后,师问:怎样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式?学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师接着板书:10x=320×1。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来。注意:解方程要写“解”,那么解比例也要写“解”。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

  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做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

  小结:从刚才的解比例过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项x。

  3、教学例3。

  解比例:

  过程要求:学生独立练*,求出未知项。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解:2、4x=1、5×6

  x=

  x=3、75

  提问:还可以用其他的知识解比例吗?

  学生交流后,可能会说出:根据比例的意义,等号左边的比值是,要使等号右边的比值也是,x应等于。

  4、总结解比例的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学*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转化成方程后再怎么做?

  学生回忆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

  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练*,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3~44页第6、7、8、9、10、11、12、13题。

  答案:1、x=7、5x=x=0、6

  2、第6题:判断小红说得是否正确,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方法一:计算1分钟(60秒)心跳的次数,看是不是72次,因为45秒跳54次,1分钟也是60秒就要跳54÷45×60=72次,由此判断小红说得对。方法二:运用比例的知识。计算54∶45与72∶60的比值,看是否相同,相同说明小红说得对。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同都是1、2,说明心跳速度没变。

  第7题:组织学生独立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第8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解题思路,再动手算一算。学生汇报。

  第9题: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并独立练*。

  第10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指名汇报。

  第11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列比例式,共同完成后相互交流。

  第12题:组织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改写等式,在小组中交流订正。

  第13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相互验证。此题答案不唯一。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的练*。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

  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这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什么是比例尺(自学书上内容,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图例1

  在绘制地图和其它*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介绍数值比例尺

  让学生看图。

  “我们经常在地图上看到的比例尺有这两种: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有时也可以写成:1/100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3.介绍线段比例尺

  还有一种是线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图),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的实际距离。”

  4.介绍放大比例尺

  出示图例2

  “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下面就是一个弹簧零件的制作图纸。“

  学生看图,“你知道比例‘2:1’表示什么意思吗?这也是一个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2:1

  比较这个比例尺与上面的比例尺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都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不同点:一种是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另一种是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

  5、总结

  比例尺书写特征。

  (1)观察:比例尺1:100000000

  比例尺1/5000000

  比例尺2:1

  (2)看一看,比例尺书写形式有什么特征。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6、比例尺的化简和转化

  “我们再看一下北京地图上的这个线段比例尺,这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厘米:50千米,你会把这个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吗?”

  说明:这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所以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是把厘米化作米,还是把米化作厘米?为什么?”(因为把米化作

  “50千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把50千米改写成5000000厘米。

  “现在单位统一了,是多少比多少,怎样化简?”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5000000

  教师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地图给学生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最后教师指出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10厘米:10米,要把后项的米化成

  ③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三、巩固练*

  1、做一做。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写出数值比例尺)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

  2、完成课文练*八第1~3题。让学生完成第48页的“做一做”。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集体订正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求出的比例尺的前项是不是“1”。

  四、课堂小结

  (本课要点:1、比例尺的意义;2、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互化;3、注意单位名称的改写,如把千米和厘米的换算就是扩大或缩小100000倍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2、经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目标展示。

  1、上学期,我们学*了有关比的知识,你能说说什么是比吗?举例说明比各部分的名称。

  2、今天,我们要在比的基础上学*一个新知识(板书:比例)。

  3、看到这个数学新名词——比例,你的脑子里产生出哪些问题?

  【老师有选择地板书如:什么是比例(或比例的意义),比例的组成及名称,比和比例的区别等。】

  4、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我们从学*数学开始,几乎天天都用到等号,你能说出几个含有等号的式子吗?说说等号在式子中的作用是什么?(连接左右两边相等的两部分)

  2、自主探究,初步形成印象。

  (1)两个比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吗?

  (2)你能在练*本上写出两个可以有用等号连接的比吗?

  (3)和你小组内同学交流你写出的式子,并说明理由。

  (4)学生汇报。

  3、形成概念。

  (1)像黑板上我们所列出的这些式子叫做比例。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吗?

  (3)老师小结: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4、深化概念,巩固练*。

  (1)你认为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吗?(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2)你能抓住这个关键写几个比例式吗?(2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多,并且和别人的不一样。)

  〈二〉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比例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称?你知道吗?

  (预设:学生如果不清楚的话,教师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找出黑板上这几个比例的内、外项。

  3、比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1)把黑板上的这几个比例式写成分数形式。(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2)找出它们的内、外项。

  (3)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三〉比和比例的区别。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3、小结: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比例有4项,比有2项。

  三、巩固练*。

  1、填空。

  (1)、表示()的式子叫做比例。

  (2)、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是不是相等。

  (3)、写出比值是的两个比():()和():(),写成比例是()。

  (4)、选取48的4个因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2、课本32页**尺寸成比例吗?

  3、课本33页“做一做”第2题。(用右图中的4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比例的变化有规律可循吗?若有能用已学的知识解释吗?如不能解释,课后请预*课本34页。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解比例。(教材第42页例2、例3及练*八的*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惯。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数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

  【新课讲授】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1、2行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解比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并说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指名读题,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110或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让学生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教师板书∶320=1∶10,你能试着计算出来吗?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本上做。

  做完后,师问:怎样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式?学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师接着板书:10x=320×1。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来。注意:解方程要写“解”,那么解比例也要写“解”。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

  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做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

  小结:从刚才的解比例过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项x。

  3、教学例3。

  解比例:

  过程要求:学生独立练*,求出未知项。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解:2、4x=1、5×6

  x=

  x=3、75

  提问:还可以用其他的知识解比例吗?

  学生交流后,可能会说出:根据比例的意义,等号左边的比值是,要使等号右边的比值也是,x应等于。

  4、总结解比例的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学*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转化成方程后再怎么做?

  学生回忆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

  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练*,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3~44页第6、7、8、9、10、11、12、13题。

  答案:1、x=7、5x=x=0、6

  2、第6题:判断小红说得是否正确,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方法一:计算1分钟(60秒)心跳的次数,看是不是72次,因为45秒跳54次,1分钟也是60秒就要跳54÷45×60=72次,由此判断小红说得对。方法二:运用比例的知识。计算54∶45与72∶60的比值,看是否相同,相同说明小红说得对。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同都是1、2,说明心跳速度没变。

  第7题:组织学生独立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第8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解题思路,再动手算一算。学生汇报。

  第9题: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并独立练*。

  第10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指名汇报。

  第11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列比例式,共同完成后相互交流。

  第12题:组织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改写等式,在小组中交流订正。

  第13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相互验证。此题答案不唯一。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的练*。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1.文言文两则:学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一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点难点

  能对照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小黑板、大白纸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1-2分钟)

  二出示学*目标。(1-2分钟)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三.出示自学指导(2-3分钟)

  1、按要求读文,理解文意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工具书,注释解决

  (3)掌握生字字形。

  (4)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2.阅读理解

  (1)“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2)谁学下棋?

  (3)怎么学下棋?

  (4)学*结果怎么样?

  (5)《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背诵课文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自导。(10分钟)

  五检查自学效果.

  依据自学提示检查。

  1用1-2分钟读学*目标。

  2用2-3分钟.读自学指导。

  3在教师指导下限时自学:

  (1).初读课文,结合注释、读课文,理解课文,学字词。

  (2).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3).背诵课文

  4.反馈、汇报学*成果。

  (1)读写字词,解释词语。

  (2)回答问题。

  六.当堂训练:(15分钟)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使弈(yì yí)秋诲(huì huǐ )二人弈。

  2、弗若之矣(yǐ yì )。

  3、为(wèi wéi )是其智弗(fó fú )若与(yú yǔ )?

  4、鸿鹄(hú háo)

  5、思援弓缴( zhuo jiao)而射之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弈: 通国: 善: 者: 使: 诲: 惟: 鸿鹄: 至: 援:

  缴: 俱: 弗: 若; 为:

  (三)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

  2.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惟听;

  3.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之俱学,弗若之矣。

  5.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四)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2)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分别用“--”和“~~ ”画 出两个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

  5.独立完成当堂练*。

  教后反思

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词语铺垫导入,揭示新课

  1、词语铺垫。

  丑陋 渺小 鸿毛 卑微 唾弃 灭亡

  美丽 伟大 泰山 崇高 爱戴 永生

  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

  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类人?引读第一小节,这两类人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虽生犹死,虽死犹生);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5、师生对读,烘托诗情。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我们更--痛恨,蔑视,憎恶......

  五、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3、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齐读描写鲁迅的诗句。

  六、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打算做个怎一个什么样的人?

  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鲁迅”。

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重点理解“荒芜”、“官绅”、“收成”“提心吊胆”等词语,正确完成课后练*。

  【教学与学法设计】

  一、彩用从整体到部分,先粗后细的教学方法,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不露退迹、不动声色的绝妙办法。

  二、教给学生找关键词语的方法:(一)是找与前后内容不相一致的词;(二)是找表面看似乎多余的词;(三)是找描写人物异常表现的词。

  三、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当时的实景,学*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示课题,简介西门豹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一各官员,姓西门,名豹。

  二、简介课文,了解大意

  (一)简介课文我们现在学*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历史故事,讲的是距今两千年前,战国时期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文中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严惩了河伯娶妇的组织者,废除这一迷信活动,使百姓大兴水利建设,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再读课文,正字音,理解下列词意在课文中的含义。“荒芜”、巫婆、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灌溉。

  三、理清线索,分好段落

  (一)整体感知课文,根据“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一九自然段)摸清底细。(调查)

  第二段:(第十十五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段:(第十六自然段)兴修水利(开渠)

  四、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一)导读、自读课文

  1.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是谁给河伯娶媳妇的?

  (3)新娘从哪里来?

  (4)漳河有无发过大水。

  2.指导朗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问话和答话。

  (二)再读课文,深入讨论

  1.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

  (1)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妇。

  (2)巫婆和官绅勾结,是首恶分子。

  (3)巫婆和官绅骗钱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人家纷外逃。

  (4)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旱灾。

  2.联系句子理解“荒芜”、“人烟稀少”等词,想象当时邺地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3.学生动手划词,结合讲解巫婆、官绅、眼睁睁“等词。

  4.小结:西门豹成功地调查出四个问题的成果,成为他治邺的可依据。

  (三)将计就计,惩办巫绅

  1.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地严惩巫婆和官绅的?

  (1)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

  (2)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3)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发问,迫使官绅的骗局。

  2.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呢?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

  (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得,打下坚实基础。)

  3.体会西门豹不说一个“杀”字,不提一个“打”从从容容、惩办巫绅,破除迷信的从政本领。

  4.朗读第十自然段,深究重点词语。

  (1)“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中的“站满”和课文前面的哪些描写不一致?

  (2)“西门豹真的带着卫土来了。”中的“真的”说明了什么?

  (3)小结找关键词语的方法。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含义。

  (把“不行”、“不漂亮”、“不会满意”的三个“不”字读得诚恳些;把“另外……送去”读得正经些;“把……说一声”读得强狠些;把“抱、投、催”几个动词读得坚定有力些。)

  6.指导按提纲复述课文第二段内容。

  (四)讲读第三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思考:漳河年年闹旱灾,西门豹是怎样解决的?

  3.为什么要先破除迷信,后兴修水利?

  【板书设计】

  示例一:西门豹→调查摸底→破除迷信↓↓受到爱戴→获得丰收→兴修水利

  示例二:原因 首恶者 摸清底细 调查了解

  受害者 漳河情况 西门豹 破除迷信 迎接新娘 惩办巫绅 惩治巫婆 巧妙 惩处官绅 兴修水利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能说出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说出比和比例的区别。

  3、探索**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回顾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怎样求比值?(指名口答)

  2.出示求比值的练*,学生独立完成,并发现其中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二、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已经在胜利小学度过了六年的美好时光,在即将毕业之际,老师想放大一张咱们同台表演的照片作为纪念,却出现了这三种情况(课件出示三张师生同台表演的照片,其中两张照片变形了,另一张照片按比例放大)说说你的看法。

  2.师:这张没有变形的照片是老师按比例放大的,(板书“比例”两个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许多新的概念都和以前学过的知识相联系,同学们猜猜,比例和什么知识有关联?(指名口答)究竟比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成为比例呢?

  三、探究新知

  1.出示按比例放大的两张照片的长和宽的数据,说出长和宽的比,明确按比例缩放的照片场合宽的比相等。

  2.多媒体出示三面**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升**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师:这些形状相同,大小各异的**,是不是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你能写出它们长和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指名板演)

  3.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口答)

  4.既然比值相等,那我们就可以把这几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板书)同学们这就是比例,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

  5.打开书找到比例的意义,并多几遍。

  6.在这三面**的长和宽的数据中,还有哪些数据能组成比例,自己试着写一写。(生写比例,师巡视)。指名汇报写出的比例。

  四、课堂练*

  1.判断哪些是比例?

  指名判断,并说明理由,明确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教材40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明确如何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就是计算它们的比值,看看是否相等。

  3.教材40页做一做第二题。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写出的比例。

  4.教材43页练*八第一题。

  明确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并写出能组成的比例。

  5.写出比值是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写出比值是0.2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小组比赛哪个小组写得多。

  五、课外拓展

  介绍黄金比例

  六、作业

  练*八第二题、第三题。

  七、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2

  知识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数学思考:

  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活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问题解决: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大屏幕出示一张*广场升**)

  师情境创设:同学们,老师假期中外出正好赶上了一个特别激动人心的场景,想知道是什么场景吗?(生答想,教师大屏幕展示照片,但是特别小,学生说看不清)这时教师放大图片,但只放大长,把照片拉变形,学生还说看不清;然后老师再展示只放大宽的照片,学生还说看不清,最后老师展示按比例放大的照片,这时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升**场面。

  师:同学们,刚才在老师第三次放大照片的过程中,运用了一个数学知识,这个知识不但能帮助我们不变形的放大和缩小照片,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这个知识就是比例。(板书:比例)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的放大这一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就来源于生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学*比例的兴趣和欲望。)

  (二)搭建框架,整体感知

  提问:看到比例,你都想了解关于它的哪些知识?

  生自由回答后,教师大屏幕出示整单元知识框架的思维导图。

  师:我们这个单元共给我们安排了这些内容,就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你想了解的知识。

  师指引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整体感知本单元的知识,点明这节课要探究的是比例的意义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思维导图形式整体感知单元框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系统化的认知,避免知识碎片化,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复*旧知,搭建桥梁

  师: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可以借助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索得出的,同学们想一想,比例的知识,可能和我们学过的哪部分知识联系紧密?

  师:请同学回顾一下你所掌握的比的知识,和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用大屏幕展示比的知识。

  (设计意图:“比例”的学*基础是“比”,学生也能从字面上感党到“比例”和“比”有联系的。通过回顾比的知识,为学生探究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为探索新知搭建桥梁。)

  (四)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1)师:我们的生活中,像放大照片这样按比例扩大或缩小的现象处处存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屏幕展示三个不同场景不同大小的**)这是三面尺寸不同但形状完全相同的**。**是我们国家的标志,它的形状是完全不能改变的。那么,**是按照什么规格来制作的呢?**的长与宽之间是不是存在着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本上完成屏幕上的第一个要求大屏幕展示第一个要求:随意选择其中任意两面**,写出每一面**长与宽的比,然后求出比值,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己在练*本上解决问题。

  (3)分别指名三位同学在黑板上板书三组不同的比,写出比值。

  (4)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得出结论:每两面**长与宽的比的比值都相同。不同场合用到的**大小会不一样,但是长与宽的比是固定的。

  (5)师引导得出:因为比值相等,所以可以用等号连接每组的两个比。

  (设计意图:教师继续利用情境中的照片,给出数据让学生探究。学生在对数据充分观和分析的过程中,积累宝贵的数学经验,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2、丰富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

  (1)师:这些**长与宽的比存在这样的关系,那么宽与长的比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关系呢?(学生猜测)我们继续验证一下吧!请同学们完成大屏幕上第二个要求:写出两面**宽与长的比,算出比值,看看能不能组成这样的等式?

  (2)学生独立思考,在本子上记录找到的相同比值的比,并写成等式。

  (3)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答师板书三组等式。

  (设计意图:概念的建立应该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但这个“具体”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组数据。教师提供**情境,给学生提供更为充分的探究和体验的机会,为后续的抽象概括出概念做好铺垫。)

  3、冲突设疑,深化理解

  师:既然**是“按比例”缩放的,那是不是**中任意数据组成的比都能构成等式呢?

  学生思考。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比,它们是否相等?

  板书一组比,即***长:***宽和学校**宽:学校**长。

  学生发现不相等。

  师为什么不相等。

  生,一个是长:宽,另一个也是长:宽才行。

  师:是的,你们已经观察到,在“按比例”缩放时,要注意,只有对应的量之间的比,比才相等,才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设计意图:形成完整的概念,除了引导学生观察到概念的显性结构特征和数量特征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发现概念的隐性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例的意义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4、讨论交流,抽象归纳比例的概念。

  (1)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全有两个比,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3)教师指出:像这样的式子就是比例。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吗?

  生答: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写成的等式。

  师:两个比要符合什么样的条件就可以成为比例呢?

  生答后师(课件呈现):数学书上是这样描述比例的,学生齐读比例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对比例的概念己经基本建立,完成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五)练*巩固,综合运用

  1、数字中的比例

  师:刚才大家在照片、**尺寸中找到了比例。你能不能判断下面四组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如果能,请你把它写下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3)0.6:0.2和3/4:1/4

  (4)4:3和2:1.5

  学生独立练*,教师巡视。

  2、图形中的比例

  师:看来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只要算出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就可以了。师(课件将最后一组数据变换成下图):如果第4组比例中对应的数据出自两个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

  顶设:两个三角形底与高的比可以组成比例,这两个三角形形状是一样的。

  师:当两个三角形“按比例”缩小或放大时,它们的形状不变,请学生写出对应数的比组成比例。

  3、生活情境中的比

  一辆汽车第一天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第二天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根据汽车行驶的情况,看能否组成比例?能的话写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

  4、比和比例对比

  判断下面哪些是比例,哪些不是

  1:5=5:1()

  40:5=4×2()

  1:3=2:6()

  5:6()

  (六)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和比例有关的知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顾知识要点。

  大屏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本课的内容要点。

  (七)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其实比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来看一看(课件介绍黄金比例)

  师:穿高跟鞋也与比例有关,你知道女土为什么穿上高跟鞋会更美吗?

  (设计意图: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学生在学会“比例”后再去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更容易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全课由生活现象设疑开始,又由生活现象释疑结束,首尾呼应。)

  (八)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制作一张数学小报,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在小报中呈现出来,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

  教学反思:

  1、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暨东师大培训回来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其中触动我的就是“培养思维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于是,在本堂课的教学环节中,我有意识的设计了利用思维导图整体感知本章内容环节,目的就是给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让他们了解学*每节内容的目的是什么,也感受到思维导图是归纳整理的有利工具。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对于激发他们的学*动机是有益的。这个环节的安排,可以在一单元的开篇一课的课堂上,也可以是在单元开始之前的预*环节。

  2、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学生探索新知奠定基础。

  通过让学生验证大量的生活中的比的比值相等环节,为他们提供大量的生活中的素材,就是为了让他们水到渠成的理解比例的意义奠定基础。但这个环节因为时间关系,我觉得还稍有欠缺,应该再提供给他们变换形式写比验证的机会。因为这里处理不当,就造成了巩固练*中按规律写出比例题目的难度。应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更正。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2.下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

  (1)时间一定,行驶的速度和路程。

  (2)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3.说一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

  4.引入新课。

  如果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反比例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出示例1某运输公司要运一批300吨的货物。让学生计算并完成填表任务。

  每天运的数量(吨)1020304050

  所需的天数3015107.5

  在本上填表,并观察思考能发现什么?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按学*正比例的方法观察表里内容,相互之间讨论,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结果得出:

  (1)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需要的天数随着每天运的吨数的变化而变化。

  (2)每天运的吨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反而扩大,每天运的吨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反而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总是一定的。(板书: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因为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都是300。提问:这里的30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的板书补充成:运的总吨数一定时,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

  2.教学例2

  出示例2

  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学*例1的方法,自己学*例2,仔细想想你发现了些什么?学生观察思考后,小组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不变,当长发生变化时,长方形的宽发生变化吗?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3.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综合例1、例2的共同点。

  提问:请你比较一下例1和例2,说一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义。

  例1、例2里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什么关系的量呢?说明:像例1、例2里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变化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迫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乘积是不是一定)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那么上面这种关系式可以怎样写呢?(板书:xy=k(一定))指出:这个式子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x和y,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乘积k是一定的。这时就说x和y成反比例关系。所以,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我们就用xy=k(一定)来表示。

  4.具体认识。

  (1)提问:例1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例2里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提问:看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3)判断。

  现在回过来看开始写的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当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什么关系?为什么?指出:根据上面所说的反比例的意义,要知道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只要先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两种量变化时乘积是不是一定。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时乘积一定,那它们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是反比例关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