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我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二框

  2。音乐一段

  教学时光: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资料

  1。板书课题丰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

  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找答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问:明白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

  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

  4。介绍时代背景

  《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

  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

  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一(1-2)

  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二(3-7)

  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

  四(14)讲红军队伍必须会取得胜利。四(12-14)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什么叫艰难?

  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

  (1)“冰坨”是什么意思?那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那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齐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3。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染了,让我们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4。小结:这一段的天气描述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亏困难?把描述这些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自我站起来读一读。

  2。灯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释“恶劣”、“袭击”

  (2)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指名读。

  板书:遇到的困难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a。提示:“吃不上饭”时说什么呢?

  “睡雪窝”呢?

  “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呢?

  “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呢?

  b。那么,你能想象一下,红军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c。这句话,一连串用了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前进中将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的,读了这个句子,红军战士所遇到的一个一个困难都清晰地呈此刻我们眼前,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朗读。

  (4)这个长句写得也很有顺序,它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呢?我请全体同学读总述的句子,四个大组分别读分述的四个可能。

  3。小结引读第四句

  困难实在太多,任务实在太艰巨,这不是一般人能经得起的,将军陷入了沉思,他想些什么呢?------

  板书:严峻的考验

  4。齐读第二小节

  5。配乐感读1。2节

  四。作业

  1。选词填空

  严肃严厉严格严峻

  (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经受住各种()的考验。

  (2)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一贯()。

  (3)对待工作,我们的态度要()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4)爸爸的目光变得()起来,弟弟惭愧地低下了头。

  2。抄写词儿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丰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弄清课文哪些地方详细,哪些地方简略,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从中学*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从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描写的语段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丰碑的含义。

  三、德育目标: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1、从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的语段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弄清课文中的详写和略写。

  教学用具:

  录像机、电视机、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代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丰碑》(板书课题)。丰碑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的是谁?(板书:军需处长)

  2、为何把军需处长称为丰碑呢?

  3、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待目标:这节课我们在理解重点句段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中心,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从中学*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学*新课,落实目标:

  (一)学*课文第7自然段。

  1、投影: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感人画面。问: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描写这一画面的?(第7自然段)

  2、指名读第7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感人画面的?(三方面)(生答有关语句后,师板书:倚靠、坐着、镇定、安详、单薄、破旧、贴)

  3、作者描写哪些方面用得笔墨较多?(神态)他是怎样把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写具体的?(生读有关语句)

  4、比较句子。

  A:……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B:……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原句不但写出了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还通过左手和右手的姿势具体写出了老战士的神态如何镇定、安详。)

  5、军需处长为什么那么镇定、安详呢?(因为作为一名军需处长他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他无愧于每一位战士,所以他牺牲的时候是十分坦然、从容的。)

  6、放录像,让学生感受当时恶劣的环境。学*第1自然段,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恶劣环境。

  7、天气这么寒冷,作为掌管军需物资的军需处长因衣服单薄而冻死了,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8、小结指导朗读。

  这位普通的军需处长,他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然而在他身上那种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多么令人崇敬。下面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导:课文除了直接描写军需处长外,还描写了谁?

  (二)学*课文描写将军的部分。

  1、自由读文,画出将军语言、神态的句子。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将军语言的句子。

  A: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B: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C:“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问:将军为什么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停下来有冻死的危险。)将军为什么要吼,“吼”字说明了什么?(将军非常生气,他责怪军需处长没有尽到责任。)“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说这句话时,两腮肌肉为什么要抖动?说明了什么?(说明将军已经愤怒到极点,以至于连两腮的肌肉都在颤动。)

  指导学生理解将军语言句子的基础上,朗读每一句话,读出当时的语气。

  导:正当将军大发雷霆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此时将军的心情如何?

  (三)学*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将军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2、指导读出将军惊讶、悲痛、内疚、沉重的心情。

  (四)学*第13自然段。

  1、齐读第13自然段,问:“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为什么?(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确实像一座晶莹的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目中的一座丰碑。)

  2、理解后,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对军需处长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导:军需处长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激励着红军战士,这样的队伍面对困难会怎样呢?

  (五)学*最后一自然段。

  1、投影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A: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B: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

  2、原句是什么句?这两句哪句好?为什么?(反问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表达了更加肯定的语气。)

  3、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这样的队伍是受了军需处长崇高精神鼓舞的队伍,这样的队伍,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战胜的,所以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六)小结:

  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但他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他成了我们心中的丰碑。

  三、总结写法,反馈目标。

  1、你觉得哪些内容最能突出中心?(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的语言、神态变化。)作者是为了赞扬军需处长崇高的精神,为什么还要用浓墨描写将军?

  2、师生总结。(对于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内容要详写,而关系不是紧密又必须交待的内容要略写。通过将军的语言、神态的变化可以了解到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到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第7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23丰碑

  一心为公 ↓ 倚靠、坐着

  毫不利己 军需处长 镇定、安详

  专门利人 单薄破旧、贴

丰碑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红军与长征”为主题,有两篇主体课文《飞夺泸定桥》和《丰碑》。《丰碑》这篇课文是围绕红军长征的主题,让学生通过搜集讲述长征故事、阅读革命故事书籍、写读后感等,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长征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本篇课文记叙的是一支红军队伍的军需处长在行军途中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红军将领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揭示了红军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真正原因。这里的丰碑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石碑,而是红军军需处长用自己的行为塑造的勇于献身的精神丰碑,这是人们心中永远的丰碑。课文共13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部分来理解。

  知识目标:

  1、认识课后生字,会写课文中的1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丰碑”代表的含义;

  2、学*作者以细致的神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学*红军将士为别人着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体会红军官兵之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将军感情的变化。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见过石碑吗?(生汇报)今天我们来学*第10课,同学们知道丰碑是什么意思吗?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学*探究: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把你喜欢的词句用符号标出来。

  ⑵、指名读,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后评品,同时检查学生的预*情况我。教师要重点强调“冻”、“尊”、“塑”的写法,注意多音字“将”和“恶”的读音。

  2、细读深究,品味感悟。

  ⑴、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师: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当时的天气情况十分恶劣,给红军队伍行军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的将军与战士同甘共苦,把自己的马让给了重伤员。

  ⑵、请同学们认真品读第3到最后自然段,是课文中的重点部分,画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然后说出将军感情上变化的过程(吃惊—内疚—感动—崇敬),以此突破教学难点。

  ⑶、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如“镇定”、“安详”,在第7自然段中要认识并列的句型特点。

  ⑷、换词练*,在第8、9自然段中描写将军动作的词语:抽动着,抖动着,吼道。

  ⑸、末尾一句作者运用了比喻句,说出它的作用?(让学生深入理解)

  ⑹、读到这里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一个军需处长怎么可能被冻死呢?再次朗读这一段。

  ⑺、齐读第12自然段。

  师:“军需处长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最能触动大家的心灵,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

  ⑻、小组内交流。

  ⑼、汇报总结。

  师:军需处长的身体和云中山融为一体,如同一座晶莹的丰碑,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他所代表的红军精神将激励人们勇往直前。

  ⑽、练*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学*本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1、以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为事情发展做铺垫。

  2、以细致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丰碑教学设计4

  1.情景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支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的红军队伍,他们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发生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手势示意生齐读课题——“丰碑”)

  2.同学们见过碑吗?在哪里见过?什么是“丰碑”?

  [板书: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功绩]

  3.通过预*,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吗?[板书:军需处长]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把军需处长和丰碑联系起来呢?请用“

  ”把它划出来。

  4.出示中心句:“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谁能围绕这句话提出问题?(为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5.快速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

  6.自由读第7自然段,小组合作:根据这一段内容设计问题,问题里必须有为什么或怎样这两个词语。

  点拨:

  ⑴从哪里看出老战士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老战士为什么牺牲时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老战士牺牲时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说明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a看到战士没有在冰天雪地里倒下,感到安慰,所以……b自己把所有的棉衣都发给了战士,连自己都没有,尽到了职责……

  c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死而无怨,所以……)

  ⑵巡视参与讨论。引导:①镇定、安详是什么意思?②老战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点明中心“不怕牺牲,舍己为人”③从哪里还能看老战士有着这种“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品质?

  [出示句子“单薄破旧的衣服……身上。”指名读——抠“贴”要读重音,为什么单薄,点明中心:不怕牺牲,舍己为人。换词读。(出示:……裹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披在……)]

  7.你对这段内容有哪些不明白?

  8.指导朗读、师生评议。

  (你觉得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9.谁还想通过读来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感情?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10.过渡:课文不仅直接描写老战士牺牲时的样子与神态,还通过刻画谁来表现老战士的精神?[板书:将军]

  11.自由组合讨论研究:认真朗读课文第3至14

  自然段,用曲线画出文中描写将军神态、情绪变化的有关句子,细读这些句子,想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12.组织学生自学研究。

  13.抓住重点句子,反复朗读体会人物感情。

  ①“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着急]

  ②“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愤怒]

  ③“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愤怒]

  ④“将军愣住了……敬了一个军礼。”

  [震惊、敬佩]

  ⑤“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自豪]

  点拨:

  ①“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可能想些什么?”

  [屏幕上显示了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图画]

  ②“大家自己再轻声读第12自然段,仔细体会将军的这些想法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我们怎样读才能把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过程读出来?”(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③“同学们,将军向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军礼,它表达了将军的千言万语,表达了对军需处长的沉痛哀悼和无限崇敬。是啊,这样的好战士,谁不敬佩呢?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和无比自豪的感情再读第7自然段,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④“作者是怎样歌颂军需处长这些高贵品质的呢?大家自读第13自然段。”(引导:谁读给大家听?回顾刚才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老师还有疑问,军需处长再高也不过两米,那怎么说是晶莹的丰碑呢?)[板书:舍己为人]

  ⑤过渡:军需处长的精神在红军战士心中树起一座晶莹的丰碑,可见军需处长的精神对战士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具体表现在哪?(读句子⑤)

  A先前将军有这种信心吗?你从哪里知道的,请读出有关句子。(生读第2自然段。)[板书:担心]

  B是啊,将军先前是那样的担心,现在又是这样的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请大家再通过朗读来体会这种情感。(读句子⑤)

  C战士们又是怎样的呢?“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说明了什么?

  E战士们必胜的信念来自于军需处长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请大家再读第7自然段,体会战士们走过军需处长前面的这种感情!

  ⑥过渡:有了军需处长的这种舍己为人精神,任何艰难险阻,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所以,课文最后一句告诉我们(师生齐读字幕: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引导:“这样的队伍”指的是怎样的队伍?——学生自由发言——导读]

  A同学们!因为军需处长的精神和信念感染和鼓舞着每一个战士,所以红军战士坚信(师指示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B还因为红军队伍中有无数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同志,所以将军坚信(师指示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C更因为这样的队伍是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所以我们坚信(师指示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5.回顾开头,总结全文:“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不仅留在战士们心中,同样也印在我们心中。自由读中心句,想想通过学*你对这句话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

  [师总结:不仅仅军需处长形象上与碑相似,更重要的是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激励了战士们,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目中的丰碑,也成了我心目中的丰碑,是你心目中丰碑吗?希望这丰碑永远留在你我心中,留在我们所有在座人的心中!]

  16.拓展思维训练。

  学到这,老师的心情久久不能*静,你们是否也跟我一样呢?(显示图片,出示要求:假如你是红军战士,这时你最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话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请同学们在课本的插图下题上一两句碑文。)

  17.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

  红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就是因为红军队伍中有千千万万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他们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不怕牺牲,这是当时支撑红军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这样的精神了呢?不,在社会腾飞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仍需要这样的精神,更要发扬这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

  18.研究性作业:收集有关红军的故事,以“我们应从红军身上学什么”为专题,自由组合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丰碑教学设计5

  目的要求

  1.了解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的详写与略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个晶莹的丰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介背景。

  二.学*课后生字。

  三.听录音,注意读音

  四.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五.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1 自然段)

  第二段(2 自然段)

  第三段(3—13 自然段)

  第四段(14 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从哪里看出部队在艰难地前进?

  2.讨论。“冰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说明了什么?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二.学*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2.讨论:

  (1)“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说明了什么?

  (2)面对这些困难,将军想到的是什么?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三.学*课文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布置自学思考题:

  (1)将军的神态有几次变化?每次变化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

  (2)说说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和穿着。

  (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3.学生按思考题思考以上问题。

  4.指名回答问题。

  5.概括段意。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学*第四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思考: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考验,将军还有疑虑吗?

  2.讨论:

  (1)为什么“将军什么话也没说”?

  (2)“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说明了什么?

  (3)“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回答问题并概括段意。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丰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初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

  2、练*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4、学*课文第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练*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课文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具准备:录音、投影

  上课性质:社渚区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上课时间:1999/12/30

  溧阳市周城中心小学五(5)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

  在这伟大的长征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的一个。

  2、揭题,读题:丰碑

  3、你见过怎么样的碑?你知道丰碑是什么碑吗?

  择义:丰1 高大2 容貌美3 多

  4、出示投影(老红军冻死的情景):假如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丰碑的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划一划,课文是怎样描写老战士冻死时的神态的?

  (3)想一想,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4)议一议,为什么要把军需处长称为一座丰碑?

  2、学生讨论。

  三、整体读课文:

  1、假如要在这丰碑上刻一个人的名字,你准备刻谁的名字?为什么?

  教师板书:军需处长舍已为人

  2、速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事?

  3、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件事?指名读课文3—13小节。

  教师板书:壮烈牺牲

  4、指名读1、2、14自然段,说一说分别讲了什么?

  教师板书:艰难前进、严峻考验、必将胜利

  5、指导分段。

  6、:抓主要事件给课文分段。

  四、学*课文一、二段:

  1、放风沙录音,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讨论:你听到了什么?指:狂风呼啸

  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指:大雪纷飞

  2、我们的队伍怎样了?想象说话:装备很差,也许这支队伍没有什么?

  3、齐读第一段。

  4、我们队伍的将军怎样了?

  他把马让给了战士,说明他关心战士,他更关心什么?

  这支队伍有什么重要任务?他们又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完成这样的任务?(出示:恶劣的环境)

  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什么叫“恶劣的环境”吗?

  5、出示句子: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指名读

  (2)想象说话,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3)接读

  五、全文:

  1、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么严峻考验呢?谁能给将军一个明确的答案?

  2、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齐读。

  4、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这支队伍战胜重重困难,翻过雪山,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呢?

  板书设计:

  丰 碑

  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把字写在田字格内,要写得正确美观)

  bei      lie    xi     yi

  丰(  )  恶(  ) (  )击 ( )靠

  bao      run      fu

  (  )子  (  )湿 (  )盖

  二、回忆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环境  (  )的战斗

  (  )的考验  (  )的丰碑

  三、按要求完成填空:

  A: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

  B:自己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

《丰碑》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字,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海拔00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一篇课文“丰碑”。(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朗读课文

  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

  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

  恶劣:非常不好,很坏。

  严峻:严肃、严厉。

  覆盖:遮盖。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块。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

  安详:形容人的表情*静,动作从容不迫。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四)自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

  (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2)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五)研究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以4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先通过理解第l-2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①先理解什么是“严峻的考验”,然后从环境恶劣、装备差这两方面理解考验的严峻。(抓重点词:a、4个“可能”;b、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②通过理解将军的一句话,体会他的心情。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严峻。)

  (2)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形象。

  a、理解“单薄破旧”的含义。

  b、启发学生联系前两自然段谈。(天气冷,装备差。)

  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

  (3)理解将军的心情。

  ①结合第8-12自然段,谈谈: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的心情是怎样的?(先概括地说,将军先愤怒了,后又被感动了,再联系有关词句重点理解。主要抓“吼道”、“红着眼睛”、“豹子”、“抖动”等词。)

  ②感情朗读第8-10自然段。(体会将军愤怒的心清。)

  ③当将军知道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呢?

  (4)理解描写军需处长死去时的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①再次显示大雪覆盖军需处长的画面,结合语言文字谈谈从哪儿看出来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很镇定、安详?

  (引导学生结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来谈。)

  ②再谈谈他为什么会这么镇定和安详?

  (5)体会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①句子对比

  a、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b、他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敬了一个军礼。

  ②通过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体会军礼的庄严。

  ③感情朗读第11-12自然段。

  (6)理解“丰碑”的含义:

  ①联系第13自然段,再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先理解“丰碑”的意思,再说说为什么是晶莹的丰碑;从外表和精神两方面来体会。)

  ②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

  a、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和鼓舞;

  b、充满必胜的信心。)

  ③理解最后一句话。

  (六)总结

  是啊,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这支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独自练*朗读,边读,边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一些句子深刻的含义。

  2、小组内每个同学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互相评议。

  3、小组推荐人选参加全班朗读比赛。

  (二)学*写作方法

  1、快速浏览课文,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并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的神态变化写的详细,以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对红军部队的任务,所遇到的困难写得简略。)

  (三)总结

  分小组讲自己课下准备好的有关长征的小故事,然后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讲,看谁讲的最感人。

  (四)布置作业

  1、熟记本课的生字。

  2、在感情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丰碑》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出示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语言文字,从军需处长的动作中理解他的神态为什么是镇定、安详的,进而体会他的献身精神,进一步理解“晶莹的丰碑”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指精神崇高纯洁。课前搜集有关长征中发生的感人故事。课上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法共同探究不懂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丰碑》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难点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时光二课时

  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法、比较法、自学法等

  教具多媒体、录音带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为了新*的诞生,以前有无数个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这天,让我们的思绪再次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一个发生在行军途中真实感人的故事,认识一位无名英雄。这节课,我们一齐学*25课《丰碑》。(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谁告诉大家,“碑”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丰碑”是什么意思?

  3、再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自主读文,围绕难点,抓住重点,理解教材

  1、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打开课本124页,选取自我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读读下方的词语。

  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

  树干塑像单薄严峻倚靠

  (2)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透过读书,你还明白了什么?(板书:军需处长)

  (4)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一段点明了这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是用来纪念军需处长的。

  2、课件出示13小节:

  (1)自由读读这段文字,想一想,你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与大家共同研究?

  (2)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肯定:好,你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读书是解决问题最好办法。带着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述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描述将军神态的语句。

  三、学*描述军需处长神态的部分。

  1、谁告诉大家,军需处长神态描述的部分在文章的哪一自然段?(课件出示)

  2、谁来把这一段有关军需处长神态描述的语句给大家读读。

  (1)“镇定”“安详”是什么意思?

  (2)这位老战士被严寒冻死了,为什么还那么镇定、安详?请你结合这一段描述、联系课文资料,谈谈自我的理解。

  (3)你谈得十分深刻,你能不能把自我的理解读出来。读后老师显见相机提问;你是怀着什么情绪读的?

  (4)还有谁的理解跟他不一样?大家都赞同他的想法?那好,还有谁愿意再读读?你准备怀着什么样的情绪读读?

  (5)作为一名军需处长,他尽到了自我的职责,他无愧于每一位战士,在他身上,有一种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可贵精神,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一齐来读读这一小节。

  四、学*描述将军部分,过渡导入:将军看到这位被冻僵的老战士,会有什么反应呢?

  1、你刚才读书时,画出了那几处将军神态描述的句子?

  2、(课件出示)自由读读屏幕上对将军的描述,想一想:你从将军的每一次神态变化中体会到了他什么样的情绪?

  (1)交流学*成果

  A、透过神态语言体会将军生气、震怒、悲伤、内疚、感动、敬佩的情感变化。

  B、自由读,师生对读体会、生生反复读体会。

  C、将军本以为是军需处长的失职致使老战士被严寒冻死,他十分生气、愤怒,但当他得知眼前这位冻僵的老战士竟然就是那位给战士们分发棉衣的军需处长时,内疚、感动、敬佩一齐涌上心头,军需处长身上有一种多么了不起的精神啊!将军的眼睛湿润了,百感交集的他将自我的千言万语化做了一个志高无上的军礼。(出示课件插图:这就是当时那感人的一幕)

  (2)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图中的将军,看着眼前被严寒冻死,渐渐和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你心里会想些什么?让我们也跟将军一齐把由衷的敬意化作一个庄严的军礼。“全体起立,敬礼!”

  (3)军需处长心系革命,心系他人,心中惟独没有他自我,他这种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精神不仅仅成了将军心中的丰碑,也成了我们心中的丰碑,让我们一齐再来读读文中的这段话?(课件配乐,出示13小节资料)

  (4)同学们,请你联系课文资料,谈一谈对“晶莹的丰碑”的理解(板书:一心为公、舍已为人)。

  小结: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更重要的是一座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精神是不朽的,成了将军和战士心中的丰碑。(同时插掉黑板遗留的问题)

  (5)同学们,你由眼前的军需处长想到了哪些为新*的诞生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

  (课件:由插图依次闪现刘胡兰,董存瑞……)小结:其实,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像军需处长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很多。

  (6)那么,处在这天的和*时期,你能说出你心中的丰碑吗?(白衣天使、抗洪英雄等)是啊,他们和军需处长一样,成了我们,不,成了每一个*人心中不朽的丰碑,成了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五、同学们,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齐读14小节。

  六、小结

  1、学到这儿,老师的情绪久久不能*静,你们是否跟我一样呢?假如你就是一位红军战士,这时,你最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话来表达你此时的情绪?请同学们在课文的插图下题一两句碑文。

  2、同学们由感而发,运用诗句和妙笔写下了如此感人的碑文,请同学们再次读读全文,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看看你还有没有问题要问?

  3、同学们军需处长走了,他坦然从容的走了,没有人明白他的真实姓名,但是他那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精神就是一座丰碑,(构画丰碑图)留在了将军的心中,留在了战士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前进。

《丰碑》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录象激情感

  1、通过初读,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

  2、观看录象,感受红军爬雪山时环境的恶劣。

  3、自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当时环境的恶劣。

  4、指名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中体会环境的恶劣。并想像可能还有什么情况发生?

  5、教师带读。

  二、自读、自悟,理解文章内容

  (一)提出问题:面对重重困难,红军战士们能否经受住考验的?

  1、自读课文并画出重点语句,边读边体会,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

  (1)将军

  A、将军让马(与士兵同心协力)

  B、听说士兵被冻死,很伤心。(一愣步履踉跄眼睛迷离)

  C、面对冻死的士兵,很气愤。(阴云密布肌肉抽动肌肉抖动)

  D、第13自然段:吃惊——自责、内疚——伤心——崇敬。(怔怔泪珠闪烁缓缓地庄严的军礼)

  读中通过理解词语感悟将军的情感变化。

  (2)军需处长(读出不同的理解。)

  A、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军需处长的精神。(一尊塑像倚着单薄)

  B、想象军需处长在牺牲前会想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理解题目、解题。

  1、理解题目、解题:此时,你对题目有了什么更深的理解?

  2、教师小结:军需处长像一座丰碑,矗立在长征路上,指引道路。

  四、理解最后一段的含义。

  1、齐读最后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看录象,分享红军胜利时的喜悦。

  五、总结全文,引导学生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

  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2、向学生介绍一本书《二万五千里长征》。

  3、教师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

《丰碑》教学设计5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配乐《长征组歌》)师用低沉的声音描述:为了新*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哥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份飞的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22。《丰碑》

  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

  生围绕课题质疑,问题:什么是“丰碑”?文中“丰碑”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二、新课

  1、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让我们好好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

  老师要交给同学们两个任务,愿意接受吗?(将原来的自学提示改为交任务,学生兴趣更浓厚,课堂更富有生趣。)生:愿意!

  师:

  任务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勾出生字词,难读的多读几遍。

  任务二: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自学,师巡视。

  2、检查自学:

  生纷纷举起手。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完成了任务,老师检查一下完成得怎么样?

  (屏显生字词。)抽生认读。(生把倚靠读成了依靠,生一片哗然。)

  师示意暂停,说:同学们心里都很着急,你能再读一次吗?

  这一次,生读对了,生一片掌声。

  师:请评价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开始读错了一个词。

  生:声音有点小。

  师:同学们,你们都听得很认真,给他指出了缺点。请想一想,怎样说他才乐意接受你的意见?

  生:要先肯定他的优点。

  师点头:说得真好!你来试试!

  生:他敢站起来读说明他很大胆,而且读对了大多数词语,很不错!

  生:他把"晶莹"读准了,真了不起!

  师:是啊,同学们,先指出优点再来说不足,这样被评价的同学才会乐意接受。别人说话时不要打断,这是说话的艺术。

  生齐读生字词。

  师有什么地方要给同学们提个醒吗?比如提醒注意哪个字音,或者哪个字?

  生纷纷站起来说出字音和字形的难点。

  师:第一个任务孩子们完成得很棒!老师要检查第二个任务。

  生纷纷举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发给了战士而自己却被冻死的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生:我不同意她的意见。我认为是"让棉衣"而不是"发棉衣"。因为作为军需处长肯定有机会穿上棉衣,只是他舍己为人,把自己的棉衣给了其他战士,所以应该是"让"

  生纷纷附和:对呀!

  师问回答问题的同学: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3、自学质疑

  同学们刚才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老师要再一次考验同学们,有一个更大的任务要同学们完成,有信心吗?

  生齐:有!

  师:这一次的任务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作上记号。然后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能够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组长做好记录,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小组进行热烈的讨论,师巡视。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1

  教材内容:

  赣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第十册第8课《丰碑》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浓烈。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由于他们过着幸福优越的生活,对红军长征的艰难险恶知之甚少,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我将在本节课通过抓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的语句来让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体会、感悟,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让学生能深刻理解人物高贵品质,激发学生内心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恶劣、思索、依靠、塑像等词语。

  2、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献身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1.背景引入,介绍长征:

  同学们,在七十多年前,为了*派作斗争,为了北上抗日,在**的领导之下,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以他们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就共同学*发生在长征路上的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丰碑》。(板书课题:丰碑)

  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什么是丰碑?课文讲的是一块高大的石碑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工具书,找出课后生字,多读几遍。

  2、检查阅读效果,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读课文,好吗?在这几名同学读时,同学们要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一说)

  三、细读深究,品味感悟

  1、出示图片(红军队伍在冰雪中艰难的前进)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相关段落(第一自然段)读一读,通过朗读体会当时的恶劣环境。

  2、这支队伍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指名说一说)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3、在队伍前进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军需处长被冻死了)那么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在详细地描写军需处长呢?

  (1)出示军需处长的画面,找出相关段落读读议议:军需处长为什么会穿得这么单薄,他不知道自己可能被冻死吗?他为什么十分镇定、十分安详?想象一下当时可能的场景。

  (2)能看出军需处长的什么品质?谁还想通过读来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感情?

  (3)师: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从云中山的那边艰难的一步一步的朝我们走来,他累极了,冷极了,他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但这一歇就再也没有起来。此时你是怎样的心情?

  (4)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4、军需处长是如此的让我们感动,文中还有一个人物也让我们感动,是谁呢?(将军)

  (1)小组合作:细读第3-12自然段

  a、画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b、与小组同学交流,怎样读才能读出将军感情的变化。

  c、讨论:将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汇报交流

  四、总结全文,升化情感。

  战士们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的这位军需处长却长眠于雪山之中了。尽管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是我们将永远地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军需处长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将在中华大地上永世长存。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生起立),向这位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军需处长,向这座晶莹的丰碑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师生同时向军需处长敬礼。)

  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马背上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长征》等文章。

  板书设计:

  丰碑

  军需处长将军

  舍己为人、无私奉献愤怒

  成为一座晶莹的丰碑崇敬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难点

  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二课时

  教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法、比较法、自学法等

  教具

  多媒体、录音带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为了新*的诞生,以前有无数个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这天,让我们的思绪再次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一个发生在行军途中真实感人的故事,认识一位无名英雄。这节课,我们一齐学*25课《丰碑》。(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谁告诉大家,“碑”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丰碑”是什么意思?

  3、再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自主读文,围绕难点,抓住重点,理解教材

  1、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打开课本124页,选取自我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读读下方的词语。

  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

  树干塑像单薄严峻倚靠

  (2)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透过读书,你还明白了什么?(板书:军需处长)

  (4)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一段点明了这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是用来纪念军需处长的。

  2、课件出示13小节:

  (1)自由读读这段文字,想一想,你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与大家共同研究?

  (2)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肯定:好,你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读书是解决问题最好办法。带着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述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描述将军神态的语句。

  三、学*描述军需处长神态的部分。

  1、谁告诉大家,军需处长神态描述的部分在文章的哪一自然段?(课件出示)

  2、谁来把这一段有关军需处长神态描述的语句给大家读读。

  (1)“镇定”“安详”是什么意思?

  (2)这位老战士被严寒冻死了,为什么还那么镇定、安详?请你结合这一段描述、联系课文资料,谈谈自我的理解。

  (3)你谈得十分深刻,你能不能把自我的理解读出来。读后老师显见相机提问;你是怀着什么情绪读的?

  (4)还有谁的理解跟他不一样?大家都赞同他的想法?那好,还有谁愿意再读读?你准备怀着什么样的情绪读读?

  (5)作为一名军需处长,他尽到了自我的职责,他无愧于每一位战士,在他身上,有一种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可贵精神,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一齐来读读这一小节。

  四、学*描述将军部分,过渡导入:将军看到这位被冻僵的老战士,会有什么反应呢?

  1、你刚才读书时,画出了那几处将军神态描述的句子?

  2、(课件出示)自由读读屏幕上对将军的描述,想一想:你从将军的每一次神态变化中体会到了他什么样的情绪?

  (1)交流学*成果

  A、透过神态语言体会将军生气、震怒、悲伤、内疚、感动、敬佩的情感变化。

  B、自由读,师生对读体会、生生反复读体会。

  C、将军本以为是军需处长的失职致使老战士被严寒冻死,他十分生气、愤怒,但当他得知眼前这位冻僵的老战士竟然就是那位给战士们分发棉衣的军需处长时,内疚、感动、敬佩一齐涌上心头,军需处长身上有一种多么了不起的精神啊!将军的眼睛湿润了,百感交集的他将自我的千言万语化做了一个志高无上的军礼。(出示课件插图:这就是当时那感人的一幕)

  (2)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图中的将军,看着眼前被严寒冻死,渐渐和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你心里会想些什么?让我们也跟将军一齐把由衷的敬意化作一个庄严的军礼。“全体起立,敬礼!”

  (3)军需处长心系革命,心系他人,心中惟独没有他自我,他这种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精神不仅仅成了将军心中的丰碑,也成了我们心中的丰碑,让我们一齐再来读读文中的这段话?(课件配乐,出示13小节资料)

  (4)同学们,请你联系课文资料,谈一谈对“晶莹的丰碑”的理解(板书:一心为公、舍已为人)。

  小结: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更重要的是一座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精神是不朽的,成了将军和战士心中的丰碑。(同时插掉黑板遗留的问题)

  (5)同学们,你由眼前的军需处长想到了哪些为新*的诞生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

  (课件:由插图依次闪现刘胡兰,董存瑞……)小结:其实,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像军需处长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很多。

  (6)那么,处在这天的和*时期,你能说出你心中的丰碑吗?(白衣天使、抗洪英雄等)是啊,他们和军需处长一样,成了我们,不,成了每一个*人心中不朽的丰碑,成了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五、同学们,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齐读14小节。

  六、小结

  1、学到这儿,老师的情绪久久不能*静,你们是否跟我一样呢?假如你就是一位红军战士,这时,你最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话来表达你此时的情绪?请同学们在课文的插图下题一两句碑文。

  2、同学们由感而发,运用诗句和妙笔写下了如此感人的碑文,请同学们再次读读全文,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看看你还有没有问题要问?

  3、同学们军需处长走了,他坦然从容的走了,没有人明白他的真实姓名,但是他那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精神就是一座丰碑,(构画丰碑图)留在了将军的心中,留在了战士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前进。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①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读懂课文,能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③能感受到军需处长为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我的崇高品质。

  本课时教学难点:

  弄清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丰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你欢听英雄故事吗?你明白哪些**战争时期的英雄?

  2、谈话导入:是呀!为了新*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这节课,让我们将纷飞的思绪再次拉回那艰苦的斗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

  二、学*活动

  (一)一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解决难读词句,读通读顺课文。

  (二)二读课文:弄清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三读课文:质疑探究,找出自我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四读课文:品味词句,弄清句子的深刻含义。

  ·品读一、二自然段,感受环境恶劣与队伍装备差。

  学生想象:当时部队的装备怎样?

  ·品读“将军”听到“死讯”后情绪变化的词句。

  学生讨论:将军情绪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品读第七自然段。

  学生交流:读到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品读第14自然段。

  学生探讨:

  (1)文中“坚定的脚步声”实际上指什么坚定?

  (2)文中“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的“这样的队伍”指怎样的队伍?

  ·品读第14自然段。

  学生体会:“晶莹的丰碑”指什么?

  (五)整体感知全文,为“丰碑”写碑文,升华情感。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丰碑》教案 (菁华6篇)

《丰碑》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初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

  2、练*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4、学*课文第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练*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课文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具准备:录音、投影

  上课性质:社渚区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上课时间:1999/12/30

  溧阳市周城中心小学五(5)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

  在这伟大的长征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的一个。

  2、揭题,读题:22、丰碑

  3、你见过怎么样的碑?你知道丰碑是什么碑吗?

  择义:丰1 高大2 容貌美3 多

  4、出示投影(老红军冻死的情景):假如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丰碑的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划一划,课文是怎样描写老战士冻死时的神态的?

  (3)想一想,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4)议一议,为什么要把军需处长称为一座丰碑?

  2、学生讨论。

  三、整体读课文:

  1、假如要在这丰碑上刻一个人的名字,你准备刻谁的名字?为什么?

  教师板书:军需处长舍已为人

  2、速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事?

  3、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件事?指名读课文3—13小节。

  教师板书:壮烈牺牲

  4、指名读1、2、14自然段,说一说分别讲了什么?

  教师板书:艰难前进、严峻考验、必将胜利

  5、指导分段。

  6、:抓主要事件给课文分段。

  四、学*课文一、二段:

  1、放风沙录音,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讨论:你听到了什么?指:狂风呼啸

  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指:大雪纷飞

  2、我们的队伍怎样了?想象说话:装备很差,也许这支队伍没有什么?

  3、齐读第一段。

  4、我们队伍的将军怎样了?

  他把马让给了战士,说明他关心战士,他更关心什么?

  这支队伍有什么重要任务?他们又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完成这样的任务?(出示:恶劣的环境)

  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什么叫“恶劣的环境”吗?

  5、出示句子: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指名读

  (2)想象说话,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3)接读

  五、全文:

  1、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么严峻考验呢?谁能给将军一个明确的'答案?

  2、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齐读。

  4、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这支队伍战胜重重困难,翻过雪山,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呢?

  板书设计:

  丰 碑

  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把字写在田字格内,要写得正确美观)

  bei lie xi yi

  丰( ) 恶( ) ( )击 ( )靠

  bao run fu

  ( )子 ( )湿 ( )盖

  二、回忆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环境 ( )的战斗

  ( )的考验 ( )的丰碑

  三、按要求完成填空:

  A: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

  B:自己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

《丰碑》教案2

  教材分析:

  课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文章记叙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队伍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课文脉络清晰,它是以军长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军长的侧面描写来烘托军需处长的品质。

  学情分析:

  1.课文着力运用的人物刻画、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适于学生学*写作。

  2.课文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课文塑造了两个干部形象,一个是对战士无比关怀的军长;一个是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的军需处长。这种忘我精神的渗透利于学生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设计理念: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整节课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学、会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在积淀语言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轻松地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

  1. 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军长的神态描写的分析学*,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学*,能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及对军长的描写,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媒体和资源:幻灯片 视频短片

  本课流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重点品读.体会精神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体会军需处长

  体会军长

  深刻感悟军需处长

  理解丰碑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以他们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丰碑》讲述的就是红军途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齐读课题

  师:(课件出示红军队伍爬雪山时的视频)

  看,这就是那只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此时的云中山早已被严寒冻成了一个大冰坨,战士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跋涉着,设想一下这支队伍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生1: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好几百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激情引入和直观的视频感知,把孩子引入到文本的意境中,把学生带到了艰苦的长征路上,这样声形并茂的引入,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达到“课伊始,情即发”的目的。

  二、重点品读,体会精神(分析军需处长)

  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这支队伍在前进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3——13段,边读边想。

  生: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在严寒中冻死了的一位军需处长,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板书:军需处长。

  师: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详细地描写军需处长了?

  生:是给大家发放物资,衣服的…… 第7自然段详细写了军需处长。

  师:默读这一自然段,(自学要求出示):

  用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

  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

  用双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

  在旁边做简单地批注。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读、画,钻研文本,推敲词句。

  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是——

  生: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师: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是——

  生: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士借火。(冒号后面表解释说明,描写他神态的样子)

  从“镇定、安详“引导孩子:对于当时恶劣的环境,能活下来已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了,对军需处长来说,他本可以凭着自己是“军需处长”的官职,穿上棉衣,不会冻死。透过“镇定、安详”那坦然自若的神态让学生明白:军需处长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为自己尽到责任,死而无憾!体会到军需处长那种“大公无私”的伟大精神。

  师: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是——

  生: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师引导孩子:“单薄破旧”说明了他穿得既少又破,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他就是发放衣服、被褥等物资的,他本来有优势给自己穿最好的棉衣,甚至有优势多穿一件,但他却没有这么做……军需处长明明知道自己会冻死,却把棉衣让给了战友,让孩子从表面的理解词语到真正的`发自内心的说出“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追问、评价,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读书、思考、品析,将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落到实处。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推想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发展语感。

  师:(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图和第七段文字并配上舒缓的音乐)

  下面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无比崇敬与怀念的心情,以低沉、舒缓的语调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生:齐读7自然段

  三、侧面描写,体会精神(分析军长)

  师:我们对军需处长这个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你发现了吗?作者同时还详细地描写了另外一个人物,谁?

  生:——军长

  师:请同学们画出描写军长神态的语句,归纳一下军长神态有哪些变化?

  简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方法,并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方法去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师:出示填空:当军长发现有人被冻死时,军长( )

  当军长知道他就是军需处长时,军长( )

  当军长眼睛湿润地久久地站在雪地时,军长( )

  当军长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的时候,军长( )

  生:小组交流填空 (悲愤)——(震惊)——(内疚)——(敬佩)

  师:军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谁来读读表现军长悲愤的语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生:读句子——感受到了军长脾气很大……

  师:“抽动”和“抖动”有什么区别?

  生:抽动没有抖动程度深,抖动说明军长悲愤到了极点……

  师:读出悲愤的语气

  生:读这几句

  师:你还想读表现军长的那些句子?读出味道来。——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想读表现军长震惊的句子,说明军长……

  我想读表现军长内疚的句子,说明军长……

  师:他为什么愣住了?——前边还有一个“愣了一下”有什么区别?

  生:第一个愣说明他很吃惊,第二个说明他很自责。

  师:谁来读读表现军长敬佩的句子

  生:读句子,谈感受?

  师:谁来当一下这个军长,把军长的感情变化读出来。

  生:读出来。

  师:文章主要写军需处长,为什么还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军长呢?

  生:从军长的描写可以表现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描写吗?

  生:侧面描写。(介绍)

  师:是呀,此时将军的心情是多么复杂呀,既有震惊又有内疚,但更多的是敬仰,你自己也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此时此刻将军复杂的心境吧!

  生:自读。

  设计意图:理清军长的情感变化后,让学生满怀激情地朗读.通过学生那浓浓的情感,深深的敬意让学生、老师、文本融为一体。那位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的形象就像一座晶莹的丰碑耸立于每位学生的心中。至此,学生的感悟水到渠成。

  四、回顾重点,深入领悟。

  师:通过对军长的语言、神态的刻画,更加突出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我们再来读读描写军需处长的那个段落。(出示第七自然段)

  生:配乐,师先读——生接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时学生的读比第一次分析时的朗读应该更有韵味,因为这时的朗读孩子是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军需处长的伟大精神所在,带着的是发自内心的敬佩而读,从读中真正感悟到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精神。

  五、题目连接,体现中心

  师生配合: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住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师板画丰碑图)同学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丰碑”,在这里又出现了,想一想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引导:1.“丰碑”本来指什么?(指的是对死去的人立一个石碑,写上一些碑文)

  2.在文中指什么?(让学生感悟到军需处长冻死的画面就想一座丰碑)

  3.最后讨论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透过军需处长画面的这座丰碑,让学生真正理解到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精神,他是军长、好战士心中的一座丰碑。)

  设计意图:课堂虽已接*尾声,但此时学生内心的情感却在澎湃着,内心的激情却在涌动着,安排这样的环节就是要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倾吐他们对军需处长那份由衷的敬佩。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难点,使文章的中心也达到了一个提升。

  师:这位军需处长为了战友们永远地长眠于雪山之中。他的战友能走出雪山、走向胜利吗?

  生:能。

  师:让我们带着战士那坚定、必胜的信念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师:这段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改成陈述句)

  生:胜利一定会属于这只队伍。

  六、环境描写,衬托人物

  师:作者不仅描写了两个人物,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还有大量的环境描写,从书中找一找,

  生:找环境描写的句子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用这么多环境描写有什么好处?

  生:恶劣的环境能突出红军的品质,能突出军需处长的精神……

  师:我们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好处,有助于学生写作的积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七、总结全文,升化情感。

  师:战士们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的这位军需处长却长眠于雪山之中了,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你想在碑上写什么?在纸上写一写。

  生: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

  设计意图:这样不仅让孩子写作得到了训练,而且还锻炼了孩子语言表达概括的能力,做到了读写结合,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其实更是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总结的一个考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一个升华。

  师:让我们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吧,记住这个伟大的军需处长吧,记住这座晶莹的丰碑。

《丰碑》教案3

  教材分析:

  课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文章记叙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队伍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课文脉络清晰,它是以军长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军长的侧面描写来烘托军需处长的品质。

  学情分析:

  1.课文着力运用的人物刻画、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适于学生学*写作。

  2.课文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课文塑造了两个干部形象,一个是对战士无比关怀的军长;一个是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的军需处长。这种忘我精神的渗透利于学生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设计理念: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整节课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学、会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在积淀语言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轻松地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

  1. 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军长的神态描写的分析学*,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学*,能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及对军长的描写,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媒体和资源:幻灯片 视频短片

  本课流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重点品读.体会精神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体会军需处长

  体会军长

  深刻感悟军需处长

  理解丰碑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以他们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丰碑》讲述的就是红军途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齐读课题

  师:(课件出示红军队伍爬雪山时的视频)

  看,这就是那只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此时的云中山早已被严寒冻成了一个大冰坨,战士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跋涉着,设想一下这支队伍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生1: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好几百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激情引入和直观的视频感知,把孩子引入到文本的意境中,把学生带到了艰苦的长征路上,这样声形并茂的引入,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达到“课伊始,情即发”的目的。

  二、重点品读,体会精神(分析军需处长)

  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这支队伍在前进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3——13段,边读边想。

  生: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在严寒中冻死了的一位军需处长,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板书:军需处长。

  师: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详细地描写军需处长了?

  生:是给大家发放物资,衣服的…… 第7自然段详细写了军需处长。

  师:默读这一自然段,(自学要求出示):

  用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

  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

  用双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

  在旁边做简单地批注。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读、画,钻研文本,推敲词句。

  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是——

  生: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师: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是——

  生: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士借火。(冒号后面表解释说明,描写他神态的样子)

  从“镇定、安详“引导孩子:对于当时恶劣的环境,能活下来已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了,对军需处长来说,他本可以凭着自己是“军需处长”的官职,穿上棉衣,不会冻死。透过“镇定、安详”那坦然自若的神态让学生明白:军需处长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为自己尽到责任,死而无憾!体会到军需处长那种“大公无私”的伟大精神。

  师: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是——

  生: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师引导孩子:“单薄破旧”说明了他穿得既少又破,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他就是发放衣服、被褥等物资的,他本来有优势给自己穿最好的棉衣,甚至有优势多穿一件,但他却没有这么做……军需处长明明知道自己会冻死,却把棉衣让给了战友,让孩子从表面的理解词语到真正的发自内心的说出“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追问、评价,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读书、思考、品析,将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落到实处。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推想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发展语感。

  师:(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图和第七段文字并配上舒缓的音乐)

  下面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无比崇敬与怀念的心情,以低沉、舒缓的语调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生:齐读7自然段

  三、侧面描写,体会精神(分析军长)

  师:我们对军需处长这个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你发现了吗?作者同时还详细地描写了另外一个人物,谁?

  生:——军长

  师:请同学们画出描写军长神态的语句,归纳一下军长神态有哪些变化?

  简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方法,并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方法去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师:出示填空:当军长发现有人被冻死时,军长( )

  当军长知道他就是军需处长时,军长( )

  当军长眼睛湿润地久久地站在雪地时,军长( )

  当军长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的时候,军长( )

  生:小组交流填空 (悲愤)——(震惊)——(内疚)——(敬佩)

  师:军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谁来读读表现军长悲愤的语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生:读句子——感受到了军长脾气很大……

  师:“抽动”和“抖动”有什么区别?

  生:抽动没有抖动程度深,抖动说明军长悲愤到了极点……

  师:读出悲愤的语气

  生:读这几句

  师:你还想读表现军长的那些句子?读出味道来。——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想读表现军长震惊的句子,说明军长……

  我想读表现军长内疚的句子,说明军长……

  师:他为什么愣住了?——前边还有一个“愣了一下”有什么区别?

  生:第一个愣说明他很吃惊,第二个说明他很自责。

  师:谁来读读表现军长敬佩的句子

  生:读句子,谈感受?

  师:谁来当一下这个军长,把军长的感情变化读出来。

  生:读出来。

  师:文章主要写军需处长,为什么还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军长呢?

  生:从军长的描写可以表现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描写吗?

  生:侧面描写。(介绍)

  师:是呀,此时将军的心情是多么复杂呀,既有震惊又有内疚,但更多的是敬仰,你自己也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此时此刻将军复杂的心境吧!

  生:自读。

  设计意图:理清军长的情感变化后,让学生满怀激情地朗读.通过学生那浓浓的情感,深深的敬意让学生、老师、文本融为一体。那位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的形象就像一座晶莹的丰碑耸立于每位学生的心中。至此,学生的感悟水到渠成。

  四、回顾重点,深入领悟。

  师:通过对军长的语言、神态的刻画,更加突出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我们再来读读描写军需处长的那个段落。(出示第七自然段)

  生:配乐,师先读——生接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时学生的读比第一次分析时的朗读应该更有韵味,因为这时的.朗读孩子是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军需处长的伟大精神所在,带着的是发自内心的敬佩而读,从读中真正感悟到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精神。

  五、题目连接,体现中心

  师生配合: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住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师板画丰碑图)同学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丰碑”,在这里又出现了,想一想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引导:1.“丰碑”本来指什么?(指的是对死去的人立一个石碑,写上一些碑文)

  2.在文中指什么?(让学生感悟到军需处长冻死的画面就想一座丰碑)

  3.最后讨论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透过军需处长画面的这座丰碑,让学生真正理解到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精神,他是军长、好战士心中的一座丰碑。)

  设计意图:课堂虽已接*尾声,但此时学生内心的情感却在澎湃着,内心的激情却在涌动着,安排这样的环节就是要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倾吐他们对军需处长那份由衷的敬佩。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难点,使文章的中心也达到了一个提升。

  师:这位军需处长为了战友们永远地长眠于雪山之中。他的战友能走出雪山、走向胜利吗?

  生:能。

  师:让我们带着战士那坚定、必胜的信念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师:这段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改成陈述句)

  生:胜利一定会属于这只队伍。

  六、环境描写,衬托人物

  师:作者不仅描写了两个人物,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还有大量的环境描写,从书中找一找,

  生:找环境描写的句子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用这么多环境描写有什么好处?

  生:恶劣的环境能突出红军的品质,能突出军需处长的精神……

  师:我们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好处,有助于学生写作的积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七、总结全文,升化情感。

  师:战士们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的这位军需处长却长眠于雪山之中了,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你想在碑上写什么?在纸上写一写。

  生: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

  设计意图:这样不仅让孩子写作得到了训练,而且还锻炼了孩子语言表达概括的能力,做到了读写结合,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其实更是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总结的一个考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一个升华。

  师:让我们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吧,记住这个伟大的军需处长吧,记住这座晶莹的丰碑。

《丰碑》教案4

  一、导入激趣。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第22课《丰碑》。齐读课题。同学们见过碑吗?在哪里见过?(坟山的墓碑、西海的抗日*、人民*)哪些是“丰碑”?你们敢不敢用简笔画的形式把“丰碑”画出来?(画在课文插图老战士下方)(巡视,指名学生上台板画)

  2、这篇课文“丰碑”指的是谁?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把军需处长和丰碑联系起来?用“ ”把它划出来。晶莹是什么意思?哪些词可以跟晶莹搭配?指导学生用“晶莹”造句。

  谁能围绕这句话来提出问题?(为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二、导读提示

  速读课文,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

  1、自由读这一自然段,并从中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的老战士。(灯片出示)写在课堂练*本上,鼓励学生多填。在此还要检测学生的预*情况。

  2、品词。A、镇定、安祥。老战士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怎样理解“镇定”和“安祥”呢?老师给你们列了个自学提纲,试一试自己去完成它,好吗?

  出示灯片:默读,完成下列自学提纲:

  ⑴ “镇定”和“安祥”的意思是什么?能用什么方法来解这两个词?

  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老战士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左手……;……坐着)没有挣扎、没有痛苦、死得自然,所以他的神态显得……。

  ⑶老战士为什么死时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四人小组讨论)(看到战士没有在冰天雪地里倒下,感到安慰,所以……)(自己把所有的棉衣都发给了战士,连自己都没有,尽到了职责……)(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死而无怨,所以……)巡视参与讨论。点明中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4)军需处长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还可以想象他在做什么?(打招呼、鼓劲加油、指着胜利的前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引导学生把这好像放在一起谈吗?(好像……,也好像……,还好像……更好像……)再次点明中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5)出示灯片:“单薄破旧的衣服……身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指名读——抠“贴”要读重音,为什么单薄,点明中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换词读。(出示灯片:……裹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披在……)

  3、指导背诵。⑴指导背诵,⑵看图试背;⑶指名试背;⑷齐背。

  4、当将军看到这一悲壮的画面时,他的神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引读:只见将军的脸色顿时……,嘴角边的肌肉……。忽然……的人……

  将军为什么要吼?(为老战士的冻死而难过,为军需处长的失职而生气,所以要吼。)指导朗读这句话。练读——抽读——齐读

  师引读:这时候……将:(生读)……

  当将军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他的神态又是怎样的呢?请你在第12自然段找出写将军神态的句子来。出示灯片:①将军愣了一下,什么……。②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立在雪地里。为什么愣,时间长还是短?

  ⑴对比读。

  ⑵辨异同:①来得突然,时间紧,心情急。愣的时间短。

  ②完全出乎意料,为军需处长的精神而感动,为自己错怪军需处长而内疚。愣的时间长。

  因此他的眼睛湿润了。湿润是什么意思?指导造句;根据课文内容造句。联系生活实际来造,用湿润的另一方面造句。草地湿润、空气湿润。加进“晶莹”去造句,行吗?(同桌互相说)

  在第十二自然段中,除了对将军听神态进行了描写之外,还对将军的什么进行了描写?用“ ”划出来,你能围绕这个句子提出问题来吗?

  指导朗读这个句子,(试读——抽读)

  师读:敬完军礼后,将军又怎样了呢?请同学们注意听老师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如果老师漏了哪个词没读,你就在哪个词的下面做上记号。

  师读: 漏“沉重而坚定”

  品:沉重——为军需处长的牺牲而悲痛。

  坚定——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所鼓舞。

  “声音”指的是什么“

  “这样的队伍”是怎样的队伍?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是个什么句?

  你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吗?(请你写在这句话的下面)

  首尾呼应读。是啊,有了这样的队伍,将军还会担心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此时担心化为了——信心,有这样的信心,我们的战士不怕吃不上饭,不怕……

  三、回顾全文

  学到这里,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课文的插图和你自己画的丰碑,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着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相似。所以说……成了一座晶莹的碑。

  仅仅形象上相似就可以说“军需处长成了丰碑”吗?(引导学生答出:军需处长不朽的功绩和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因此他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目中的丰碑,也成了我心目中的丰碑,是你心目中丰碑吗?希望这丰碑永远留在你我心中,留在我们所有在座人的心中!

  下面听老师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直到结束。在听的过程中,你们要完成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你们有信心吗?这个任务就是——在你自己画的丰碑上题上一两句碑文。边听边想,题哪句话最合适?

  (到第12自然加进学生的读)

  (看到丰碑,我想到了……)

  (看到军需处长,我想到了……)

《丰碑》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培养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写文章时把重点的内容写详细,把其它内容写简略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心情变化,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难点: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视频显示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二)略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质疑,设置悬念:将军最忧虑的是什么?

  (三)研读第三至十三自然段。

  1、范读,初步感知。

  2、品读第七自然段。

  视频显示冻死的军需处长,抓住关键词,读悟老战士的品质。

  3、读议八至十二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将军的心情变化。

  (2)视频显示配文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四)略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释除悬念,将军此时的忧虑不存在了。

  (五).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22、丰碑

  军 舍

  需 己

  处 为

  长 人

  严峻考验 ? 沉着坚定

《丰碑》教案6

  一、*江区校长示范课

  1、 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第十册

  2、 授课时间: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3、 授课地点:*江实验学校电教室

  二、教学要求:

  1、 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 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 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课前准备:

  1、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2、 小卡片,字幅。

  五、教学过程:

  (一)

  1、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22课:丰碑。《丰碑》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2、 课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军需处长的: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 大家轻轻读这句话,想一想,提出一个问题。

  4、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课文。

  (二)

  1、 打开课本,我们先看课文开头。

  2、 同学们注意,开头一段话中除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之外,突出交代了什么情况,用了哪些词语?

  (三)课文开头具体描写了天气恶劣的情况,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因此在读书的时候,描写天气恶劣的词语要注意。

  1、 行军途中,红军不光遇到了恶劣的天气,还会遇到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看下一段课文是怎样写的?

  2、 这段话中连用了哪一个词语把它圈出来。

  3、 “可能”一词连用了四次说明了什么?

  4、 面临重重困难,作为部队的首长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能不能”一词表达了什么?

  (四)

  1、 接着下文写队伍中发生的一件事,请一个同学当警卫员和吕老师一起读下面的几句话。

  2、 分角色读。

  3、 “将军愣了一下”,“愣”是什么意思?

  4、 注意这里是将军神态第一次变化。

  5、 当将军快步走到前面,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情景。(插图)

  6、 说说你从画中看到的情景。

  7、 看课文中怎样具体描写这幅动人情景的。

  8、 在这段话中,划出令人感动的词语。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9、 这段话将一位老战士的形象写得十分具体、感人,怎么读好这段话呢?

  (1) 教师范读

  (2) 指名朗读

  (3) 配音朗读

  (4)指名背诵

  (五)

  1、 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被冻死的一幕动人情景后,神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看课文中怎样写的,读一读,划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

  2、对将军不同神态的描写文**有几处,你是怎样理解这些神态描写的?

  3、 最后将军庄重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表达了他什么感情?

  4、 将军被军需处长一种什么精神感动了?

  5、 课文描写将军神态、语言、动作的几段话,写得十分具体,生动,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感情。

  (六)

  1、“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读到这里,我们想一想,前面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七)

  1、 朗读最后一段话:

  2、 这段话共三句,哪一句用了反问句式?怎么读?

  3、 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

  4、 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赞扬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精神,为了表达这一中心思想,课文详细描写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形象,还通过将军神态变化的具体描写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军需处长的崇敬心情。

  (一) 再读读全文,想一想,还有什么问题。

  (二) 作业:

  1、 造句:

  湿润——

  晶莹——

  2、 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 概括中心思想。

  4、 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板书:

  22 丰碑

  军需处长

  ↑

  毫不利已

  ↑

  专人利人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丰碑》读后感 (菁华5篇)

《丰碑》读后感1

  《丰碑》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

  这时,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那我们就一块走吧。”“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花,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他转过脸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在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军需处长用自己的牺牲挽回了另一位战士的生命,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他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丰碑!

  革命老前辈的艰辛付出和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是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舍弃了自己所有有价值的东西,才使现代新*亿万儿童幸福安康,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美满生活。

  军需处长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的队伍。

《丰碑》读后感2

  “不利己,专利人”是*的传统美德,然而却没有几个人能做到。今天,我读了《丰碑》这篇文章,我又再一次感受到了这种“不利己,专利人”的精神,简直太让人感动了。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的情况下,艰难地步行着。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位老战士冻僵了,身上只穿着单薄破烂的衣服。后来,红军们知道了他就是那位给他们发生活用品的军需处长,他们泣不成声。最后,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军需处长这种“不利己,专利人”的精神,实在让人感动不已。难道,军需处长不怕自己的大衣给了士兵,自己会冻死吗?其实,每个人都怕死。你们想想看,当时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行。严寒都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难道军需处长能抵挡得住这种严寒的吹打吗?是什么力量让他作出这样的决定呢?这位想让别人度过无情的冬天,将永不磨灭的光与热留给了后人而自己却从这个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不利己,专利人”的军需处长,他就像是丰碑的含义一样,伟大而高尚。

  在当今社会上,许多人当上了大官以后,都只会专利己。有时,一些热心市民捐助给贫困山区的钱,一些贪官都独吞了。跟军需处长比起来,他们就是下耻的贪官。如果,拿我来和军需处长相比,我也好不了哪里去。因为,有一次,我去爬山时,我和小伙伴们都不幸掉入了烂水沟里,我利用别人爬了上去,而上去后,却不理睬他们,自己先走了。最后,还是我妈妈和爸爸知道以后才把伙伴们拉了上来。我决定,以后要学*军需处长这种“不利己,专利人”的精神,这样才能成为下一个人们永远铭记的英雄啊!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也要学*军需处长这种“不利己,专利人”的精神哦!也许下一个让人们永远铭记的英雄就是你!

《丰碑》读后感3

  这篇课文很感人,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一支装备很差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面对着十分恶劣的环境行进,正当将军担心战士们是否能走出云中山时,前面的战士就发现了一个冻僵的老红军:他倚着一根树干坐着,神态十分镇定,安详,身上只穿一件破旧的衬衫,将军生气地责备军需处长不给这位老战士发棉衣,后来他才知道,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他对这位老战士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风雪把军需处长的身体盖住了,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大家继续前行,他们坚定的脚步声仿佛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是啊,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我的生活中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一次我坐公交车,有一个空位子没人坐,我便坐了上去,这时,迎面蹒跚地走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我因为不想让座,便赶紧扭头假装没看见。军需处长呢?他为了没有棉衣的小战士,把自己的棉衣给了他,自己却冻死在冰天雪地之中。我呢?连让一个座位都做不到,更别说像军需处长那样舍己为人了。读完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受要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多好,没有恶劣的环境,没有破烂的衣物,没有毫无营养的食物……

  我们既然如此丰衣足食,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学*呢?为什么就不能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呢?学*才能进步,学*才能使国家强盛,我们要学*军需处长那克己奉公的精神,军需处长不朽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树起一座高大的丰碑!

《丰碑》读后感4

  读完《精神丰碑》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帮助了别人,就等于帮助了自己,对别人诚实,就等于对自己诚实。

  人,虽然*凡,但*凡中却隐藏着强大的力量,让人无不敬佩。人,虽然*凡,但他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人,虽然*凡,但他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爬起来,继续向前走,想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当你帮助了别人,无论事情有多么小,有多难,那是你就会感受到帮助人的快乐。当你遇到困难时,前被你帮助的人就会向你伸出援手,因为他被你当时那几秒钟的动作所感染,也因为帮助人是快乐的。

  这本书里全是一些好人好事,它启发着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智慧,比如:陈光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慈善首富,在四川汶川地震中,他一个人出资了10亿元救命救灾,可谓是真的爱国爱民,袁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从小就迷恋水从小就想做一些为人民效力的事,就在那一年,他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一年的产量,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本书一个有一个的故事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他教会我长大后无论成为什么样的人,都要报效祖国,不要做那些有损国家尊严甚至背叛国家的事,要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丰碑》读后感5

  我看了语文书后面的阅读组,其中有一篇名为《丰碑》的文章,这篇文章最让我感动。我的心中,已经矗立起一座散发光芒的精神之碑。

  故事发生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红军队伍路过这里,严寒的天气阻挡着他们前进的脚步,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正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保暖的棉衣是救生符,关系着战士的生命。而这个管理分配棉衣的军需处长——一个面色苍白的老战士,为了能够让其他战士穿得更暖和些,悄悄地把自己的那份棉衣,给了其它同志,自己却穿着破旧的单衣冻死在冰天雪地里。

  把棉衣给了别人,把自己的生命给了别人。军需处长这样伟大的战士,用生命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牺牲自己,帮助别人的利益。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军需处长的精神,世界就会真情永久存在,变得更美好!

  记得小时候,我与哥哥为了一本漫画书而争吵,还要咬伤了哥哥的手。这和一个老战士为他人的生存献出生命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自私,一个无私。

  我真的希望,每个人无私的、默默无闻的奉献帮助别人,我相信别人也会帮助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丰碑作文400字 (菁华5篇)

丰碑作文400字1

  花儿争奇斗艳,千姿百态,散发着馥郁的花香,这是自然的美;鸟儿日渐羽翼丰满,展翅高飞,谱写着鹏程万里的远大志向,这是未来的美;树木高大挺拔,苍劲有力,展示着茁壮成长的生机,这是生命的美。世间万物,美、随处可见,在这无数的美中,我最崇敬的就是——永恒的丰碑。它既无华丽的点缀,有无绚丽的外形,但它有着非凡的意义,它是用鲜血铸就,永远闪闪发光。

  这次跟随老师来到临*公园的烈士纪念碑前,我们手捧鲜花,带着崇敬的心情来瞻仰伟大的烈士。在这里,纪念碑前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这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此时我们心潮澎湃,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震天动地的火炮、枪声,又出现了战士们奋勇杀敌的情景。在万恶的敌人面前不屈不挠,用鲜血和钢铁般的意志见证着*人民百折不屈的精神。“嘀嘀嘀”又是一阵清脆的冲锋号声,战士们不顾一切,冲啊,冲啊,用大刀与敌人搏斗,咬紧牙关,为了祖国和人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这里*为烈士们题词:发扬革命精神,争取更大光荣,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报效祖国。在这里,我们慷慨激昂为烈士们光辉的形象歌颂,在这里......

  多少革命烈士长眠于地下,是他们让*人从“*”中走出,用他们的豪情壮志谱写了*从*百年的耻辱化为飞速腾达的今天,如果没有他们,可以说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作为一个*人更不会忘记他们。我们要将这刻骨铭心的历史牢记心中。

丰碑作文400字2

  长征中,一支装备极差的队伍路经绵绵雪山。大雪纷纷,似乎要覆盖那弱小的军队。有病的、饿的,困难不约而同的向他们冲来。

  在休息的过程中,忽然有人发现了一位老人,营长也赶了过来,一层薄薄的雪覆盖了他,没有人看得清他的'面貌,只见一件单薄的衣服紧紧贴在他身上,他的样子十分安详,手中还拿着未息灭的烟......

  营长生气的说:“把军需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加衣服!”大雪淹没了营长的话,竟没有一个人回答他命令似的话,营长发怒得像只豹子:“听见了吗?快点叫他跑来”有一位队员轻轻地告诉他“那就是军需长”营长听到这噩耗,心里一下子空空的,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营长向他敬了一个礼,队伍里又有人说了一句话:“军需长把自己穿的那3件衣服都发给了我们”在那一是瞬间,雪都暖了。一位老人,把自己的衣服都加给了小伙子们,而不是小伙子把自己的衣服加给一位老人,那么成为英雄的将会是哪一个呢?

  雪慢慢地覆盖了他的全身,建成一座晶莹的丰碑。

丰碑作文400字3

  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会查查相关的资料,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今天,我们学完了一篇选读课文——《丰碑》。这堂课气氛很热闹,更是刺激!仅仅关于这篇课文的主角,我们就争论了一节课,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理有据,简直就是一场辩论赛。

  《丰碑》这篇课文的主角是一名军需处长,他在本文中,没有说过一句话。因为故事的开始,他就已经为国家牺牲了。

  文章的大意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军需处长在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他为了让大家能够打起精神,胜利打赢这场战争,让大伙吃得好、睡得好、穿得好,在寒冷的冬天,唯独他自己穿着单薄的衣服。他为了战争的胜利,牺牲自我的精神让我想起了另一篇课文——《金色的鱼钩》,它与《丰碑》这篇课文极其相似。它讲述一个老班长带着战士走出草地,将好吃的、好穿的都留给其他战士,自己却吃他们剩下的,在距离走出草地很*的地方,这名无私的老班长牺牲了,他没能坚持到最后一刻。这个故事虽短,但足以表达老班长对国家的热爱。

  这名军需处长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是没有几人能超越的。通过这篇课文的学*,我明白了军需处长、老班长以及和他们一样,具有崇高精神的革命先烈们,是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奋勇向前的拼搏,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回报社会。

丰碑作文400字4

  我看了语文书后面的阅读组,其中有一篇名为《丰碑》的文章,这篇文章最让我感动。我的心中,已经矗立起一座散发光芒的精神之碑。

  故事发生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红军队伍路过这里,严寒的天气阻挡着他们前进的脚步,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正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保暖的棉衣是救生符,关系着战士的生命。而这个管理分配棉衣的军需处长——一个面色苍白的老战士,为了能够让其他战士穿得更暖和些,悄悄地把自己的那份棉衣,给了其它同志,自己却穿着破旧的单衣冻死在冰天雪地里。

  把棉衣给了别人,把自己的生命给了别人。军需处长这样伟大的战士,用生命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牺牲自己,帮助别人的利益。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军需处长的精神,世界就会真情永久存在,变得更美好!

  记得小时候,我与哥哥为了一本漫画书而争吵,还要咬伤了哥哥的手。这和一个老战士为他人的生存献出生命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自私,一个无私。

  我真的希望,每个人无私的、默默无闻的奉献帮助别人,我相信别人也会帮助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丰碑作文400字5

  去琅琊山,缘于最*一次文学笔会。那日天气阴晦,从合肥动身时,车窗外不时有几丝梅雨飘忽,潮湿着人的心情。当汽车进入滁州地界,天乍放晴,云散日出,我们一行笔会的朋友欢呼雀跃,心情豁然开朗。谈笑间,就到了琅琊山麓,望见山门牌坊以及巨幅镂花门额上镌刻着苏东坡书题的“琅琊山”三个大字,一对威武的巨大石狮镇守在大门两旁,颔首迎宾。

  知道琅琊山,是因为宋代文坛盟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中学课本中读过,也无数次在课堂上给学生声情并茂的讲解,并透过文字想象,由想象而神往。琅琊山古称摩陀岭,相传西晋时琅琊王司马睿率兵伐吴曾寓居于此,及其称帝后,后人改称摩陀岭为“琅琊山”。导游小姐插科打浑,一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引起客人哄然大笑。但依我看来,琅琊王该也是一个懂得山水和亲*山水的人;钟灵毓秀,莫非琅琊王先沾得了几分山水造化,才有后来的发迹。

  行走在琅琊山古道上,山路实则是一道峡谷,两旁茂密的树木渐次伸展到隐约的山峰,无涯的绿。据史*载,自唐刺史李幼卿之后,唐、宋诸多文士名人如相继出守滁州,修筑城池楼馆,开发山川名胜,传下众多名篇佳句。文以山丽,山以文传,琅琊山声名日隆,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纷纷前来探幽访古,题诗刻石。置身于无限的山光水色之中,一处处人文景观历历在眼,何等惬意!此刻,踏在无数先贤名士走过的古道上,树木葱茏,遮天蔽日,恍惚进入时光隧道,自身也成了远古先贤的一员。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丰碑作文600字 (菁华5篇)

丰碑作文600字1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丝丝缕缕的感情,而最真挚、最纯洁的那份是属于父亲的。这个人,为了一个家,辛苦勤劳一辈子,无情的岁月在他的脸上冲刷出无数条沟沟壑壑,家庭的重担压弯了他昔日笔直的腰梁,一双犁耙似的手不知耕耘出多少大米、白面,干裂的嘴唇不知曾咽下了多少粗茶淡饭,一双并不大的眼睛不知包含了多少生活的无奈,苍白的头发中又有几丝还是乌黑,扁*的鼻子则是黄土与汗水的现身所,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留下一分钱全将充作我们的生活费。我们——这些不争气的孩子,则是他们全部的希望。

  记得第一次去初中,爸爸笑的脸上的皱纹更深了,也咪上了他那双暗淡失色的眼睛,说:我儿子长大了,都上初中了,不再是那个成天跟在我屁股后面要糖吃的小屁孩了!那是我第一次见爸爸笑的那么灿烂,继而爸爸从衣兜里拿出一叠毛绒绒的零钱,将手指轻轻的吮了一下,仔细的搓起来,一十,二十,三十。然后叮嘱我说:儿子啊!爸爸不像城里那些有钱人,给不了你逍遥显摆的生活,这些钱你拿好,到顿数上一定要吃饭,等星期三了爸爸就来看你,你要好好学*,走出大山,离开土地,到外面去干一番大事业,到时候啊爸爸和***就能享福喽——爸,你放心,到学校了我一定好好学*。此时爸爸的眼眶滚落出两颗清澈的泪珠,划过他的脸颊,擦出两条明显的痕迹,他便用他那不见颜色的袖子,随意的摸了几下,又对着我甜甜的一笑,说:嗯,好儿子,我相信你是最棒的,不会让爸爸失望,那你早点睡,我明天送你去学校。爸爸扶着椅子慢慢的站起来,揉了揉腰,带上门出去。

  爸爸给我的爱是无言形容的,大山在他的身躯边是那么的`渺小;金银珠宝在他的脸上是那么的暗淡无光。如今我们都长大了,明白了当时的父亲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再去努力,不再去学*哪。爸爸的那些话将是我永恒的动力,永远岐立不倒的丰碑。

  爸,儿子想你了!

丰碑作文600字2

  花儿争奇斗艳,千姿百态,散发着馥郁的花香,这是自然的美;鸟儿日渐羽翼丰满,展翅高飞,谱写着鹏程万里的远大志向,这是未来的美;树木高大挺拔,苍劲有力,展示着茁壮成长的生机,这是生命的美。世间万物,美、随处可见,在这无数的美中,我最崇敬的就是——永恒的丰碑。它既无华丽的点缀,有无绚丽的外形,但它有着非凡的意义,它是用鲜血铸就,永远闪闪发光。

  这次跟随老师来到临*公园的烈士纪念碑前,我们手捧鲜花,带着崇敬的心情来瞻仰伟大的烈士。在这里,纪念碑前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这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此时我们心潮澎湃,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震天动地的火炮、枪声,又出现了战士们奋勇杀敌的情景。在万恶的敌人面前不屈不挠,用鲜血和钢铁般的意志见证着*人民百折不屈的精神。“嘀嘀嘀”又是一阵清脆的冲锋号声,战士们不顾一切,冲啊,冲啊,用大刀与敌人搏斗,咬紧牙关,为了祖国和人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这里*为烈士们题词:发扬革命精神,争取更大光荣,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报效祖国。在这里,我们慷慨激昂为烈士们光辉的形象歌颂,在这里......

  多少革命烈士长眠于地下,是他们让*人从“*”中走出,用他们的豪情壮志谱写了*从*百年的耻辱化为飞速腾达的今天,如果没有他们,可以说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作为一个*人更不会忘记他们。我们要将这刻骨铭心的历史牢记心中。

丰碑作文600字3

  我们常常以泱泱大国自居。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岂是他等小辈所得比及。我不禁要问,我凭什么要相信你口中所说的五千年历史?仅凭你一口之言,实难信矣。

  是它告诉我——史书

  在岁月长河中,从元谋人到山顶洞人,我们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我们从封建社会到如今的社会主义新社会,时过境迁,斗转星移。我们见证时间流逝,体味人生百态。有的人已经死了几百几千年,但我们的心中始终有他们的一*之地;有许多人我们从不曾见过他们,但总能根据他们写下的诗歌,创造的小说在脑海中想象出他们来。他们虽然已经死了,但却始终活在我们心中,如丰碑般矗立在我们心中。

  是它告诉我——信仰

  记得有位名人曾说过: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其有思想。有的不甘*凡,最终成就出一番事业来,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信仰是光,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信仰是种子,播撒在心间,最终开花结果。想要拥有思想则必须要接受优秀文化的洗礼。历经岁月打磨,仍能坚守住心中的阵地而不动摇,这需要何等强大的信仰啊!人之所以高级于其他动物,莫过于此。能行走而又具有思想,不至于被人牵着鼻子走。

  是它告诉我——丰碑

  我们去过一些名人居住的地方。在公园,在许许多多的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纪念碑,那都是为了我们以及子孙后代做出牺牲的人。为什么要建丰碑?因为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要铭记那段峥嵘岁月,那是他们最引以为傲的岁月。没有他们,何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即使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却始终活在我们的心中。

  只有这样,让过去牢记在心,才能更加坦然走向未来,我已无惧。

  丰碑长在我心。

丰碑作文600字4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丝丝缕缕的感情,而最真挚、最纯洁的那份是属于父亲的。这个人,为了一个家,辛苦勤劳一辈子,无情的岁月在他的脸上冲刷出无数条沟沟壑壑,家庭的重担压弯了他昔日笔直的腰梁,一双犁耙似的手不知耕耘出多少大米、白面,干裂的嘴唇不知曾咽下了多少粗茶淡饭,一双并不大的眼睛不知包含了多少生活的无奈,苍白的头发中又有几丝还是乌黑,扁*的鼻子则是黄土与汗水的现身所,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留下一分钱全将充作我们的生活费。我们——这些不争气的孩子,则是他们全部的希望。

  记得第一次去初中,爸爸笑的脸上的皱纹更深了,也咪上了他那双暗淡失色的眼睛,说:我儿子长大了,都上初中了,不再是那个成天跟在我屁股后面要糖吃的小屁孩了!那是我第一次见爸爸笑的那么灿烂,继而爸爸从衣兜里拿出一叠毛绒绒的零钱,将手指轻轻的吮了一下,仔细的搓起来,一十,二十,三十。然后叮嘱我说:儿子啊!爸爸不像城里那些有钱人,给不了你逍遥显摆的生活,这些钱你拿好,到顿数上一定要吃饭,等星期三了爸爸就来看你,你要好好学*,走出大山,离开土地,到外面去干一番大事业,到时候啊爸爸和***就能享福喽——爸,你放心,到学校了我一定好好学*。此时爸爸的眼眶滚落出两颗清澈的泪珠,划过他的脸颊,擦出两条明显的.痕迹,他便用他那不见颜色的袖子,随意的摸了几下,又对着我甜甜的一笑,说:嗯,好儿子,我相信你是最棒的,不会让爸爸失望,那你早点睡,我明天送你去学校。爸爸扶着椅子慢慢的站起来,揉了揉腰,带上门出去。

  爸爸给我的爱是无言形容的,大山在他的身躯边是那么的渺小;金银珠宝在他的脸上是那么的暗淡无光。如今我们都长大了,明白了当时的父亲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再去努力,不再去学*哪。爸爸的那些话将是我永恒的动力,永远岐立不倒的丰碑。

  爸,儿子想你了!

丰碑作文600字5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辉煌的,但是让**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这就是将自己的身躯搭成一座“人梯”,让学生踩着自己登上“金字塔”尖的“托起太阳”的人的精神;这就是用自己并不起眼的绿,成就着花的绚丽与果的辉煌的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杂志上曾登载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大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大山深处当教师,当他在老乡的带领下到达一个叫“麻姑”的村庄时,他才发现自己已没有了退路,选择当教师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啊!

  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寨子里,每天都要跑上几十里的山路前来上学。30多名学生要分作六个年级六个班,一个人要承担所有的教学,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五年过去了,教的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走出大山的一个又一个,而他却始终一个人坚守在山里,也没有机会找到自己生活的'伴侣。他的工作得到了教委的认可,也下了调到县城的调令,正当他欢天喜地地准备离开这个磨去了自己青春年华的山村时,他又一次来到了那间教室。一进门,他便发现黑板上写着这么一行字,分明是几个女生写的:“老师,你别走,我们嫁给你。”这位老师的眼眶湿润了,眼前浮现出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她们只有十二三岁啊,可为了挽留自己,竟说出了这样一句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话。他毅然决定留下来,将自己的青春继续献给这片贫而深情的土地。

  由于山区气候恶劣,他患上了关节炎,一到阴雨天就疼痛难忍。实在挺不住了,他只得到县城检查,谁知,噩耗传来,他竟得了骨癌。在他临死的时候,个个满身泥水,眼泪汪汪的孩子齐刷刷地站在他面前,他说:“同学们,尽管我没有得到坚贞不渝的爱情,但我得到了与爱情等值的师生情。”他死后,学生们在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老师,谢谢你给我们带来了生命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7)

——丰碑读后感600字 (菁华5篇)

丰碑读后感600字1

  这篇课文很感人,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一支装备很差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面对着十分恶劣的环境行进,正当将军担心战士们是否能走出云中山时,前面的战士就发现了一个冻僵的老红军:他倚着一根树干坐着,神态十分镇定,安详,身上只穿一件破旧的衬衫,将军生气地责备军需处长不给这位老战士发棉衣,后来他才知道,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他对这位老战士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风雪把军需处长的身体盖住了,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大家继续前行,他们坚定的脚步声仿佛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是啊,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我的生活中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一次我坐公交车,有一个空位子没人坐,我便坐了上去,这时,迎面蹒跚地走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我因为不想让座,便赶紧扭头假装没看见。军需处长呢?他为了没有棉衣的小战士,把自己的棉衣给了他,自己却冻死在冰天雪地之中。我呢?连让一个座位都做不到,更别说像军需处长那样舍己为人了。读完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受要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多好,没有恶劣的环境,没有破烂的衣物,没有毫无营养的食物……

  我们既然如此丰衣足食,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学*呢?为什么就不能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呢?学*才能进步,学*才能使国家强盛,我们要学*军需处长那克己奉公的精神,军需处长不朽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树起一座高大的丰碑!

丰碑读后感600字2

  《丰碑》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

  这时,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那我们就一块走吧。”“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花,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他转过脸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在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军需处长用自己的牺牲挽回了另一位战士的生命,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他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丰碑!

  革命老前辈的艰辛付出和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是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舍弃了自己所有有价值的东西,才使现代新*亿万儿童幸福安康,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美满生活。

  军需处长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的队伍。

丰碑读后感600字3

  在我们伟大祖国首都北京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座人民*,它记录着无数革命先烈的伟大功绩,每当看到它,人们就会想起那些无私奉献的革命先烈。在那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英雄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今天,我读了长征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叫《丰碑》。这个故事讲的是一支装备很差的红军部队,要通过冰天雪地的云中山,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自己被活活冻死了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我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了。多可惜呀,这么好的一位老战士牺牲了。为了革命事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在我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在这个故事中,我最受感动的情节是课文中对军需处长牺牲时样子的描写:“他浑身落满了雪,一时无法辨认他的真实身份。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风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淡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从这段话中,我看出了他舍己为人的精神。他本是负责战士们的后勤工的,是管发棉衣的,有方便的条件得到棉衣,他却把大家的冷暖放在了心头,关心每个战士,唯独没考虑自己。他对革命无比的忠诚。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就连将军都没有想到死的会是他。他也很乐观,他死的时候,没害怕这无边的风雪,冻死时也没缩成一团,也没有忧愁的神色,他的死激励战士,克服困难,走出云中山,大家的脚步更加坚定了。

  军需处长的精神在现在的社会依然存在,依然需要。在前不久四川发生的大地震中,*战士冒着余震的危险,深入到最危险的地方去营救被困的群众,他们和军需处长一样伟大,我也要向他们学*,凡事多为别人着想,把集体放在心中,让军需处长的精神永远铭刻在自己心中!

丰碑读后感600字4

  今天,我读了《丰碑》,我不禁感到无比的感动,那是来自心底深处的震撼。

  这篇文章写了在红军25000里的长征中,有一位管理,棉衣等物资的军需处长,竟然在雪地里被活活冻死。

  刚读完这篇文章时,我下意识感到这个军需处长可让人有点理解不了。俗话说:*水楼台先得月。难道他没有知觉吗?就不会拿一件棉衣来取暖吗?可过了一会儿,我就给我对这位老战士的猜测画了一个大大的叉号。

  在红军25000里的长征中,各种装备和资源是极其缺少的。在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六年十月整整两年的时间里,红军爬过雪山,走过草地,才到了陕北。但是,有那么多棉衣给他们御寒取暖呢?

  于是,我不禁感到这位军需处长真是大公无私,为了其他士兵的安全,不惜牺牲自己。我不禁想到:他真是一位为士兵们着想的好干部啊!生存下去的机会留给了战士们,死亡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行为呀!

  看着革命先烈们的事迹,我去,又不禁想起了我自己。

  那一回,我一直到了早上十点才起床,足足睡了13个小时。我才懒洋洋爬出了暖和的被窝。我有些慵懒的穿上了大衣,伸了伸懒腰,走到餐桌前,拿起勺子,去舀那已经不热的饭菜。我悄悄地探了探头,咦!妈妈好像不在家!

  嗯,那我自己看会儿电视,也是可以理解的嘛!于是,我端着饭偷偷溜到了客厅,把电视开了起来。我过你一个小时,我随意的瞄了一眼闹钟。呀!不好!妈妈快要回家啦!赶快往嘴里塞了几口饭,把电视关了,把饭放好。佯装看书。

  革命先辈如此拼命,我们还在如此奢侈享受!革命先辈们,安心吧,我们继续守护历史的丰碑!

丰碑读后感600字5

  《丰碑》一课写一位军需处长将御寒军衣发给战士们,自己却冻死在茫茫雪原上的故事,体现了他廉洁奉公、关怀战士、舍己为人的精神。读后我深深感动了。

  老军需处长在缺吃少穿的长征路上,毫不犹豫地将本该属于自己的御寒军衣发给了战士,自己却穿着单薄的衣服冻死在大风雪中,成了一座晶莹而高大的丰碑。军需处长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令人佩服。他身为军需处长,本应该,也可以多拿几件御寒衣物,而这位军需处长,非但没有多拿一件衣物,还把本该属于自己的衣物发了下去,甘愿自己冻死,也要让战士们穿着棉衣行军。他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实在是太可贵了。因为我们今天的当官的,就有不少人因为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贪去国家钱物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所以我觉得,我们小学生要读《丰碑》,大人更应该多读《丰碑》。

  当我读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右手的手指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神情自若。"时,我激动得都要流泪了。我体会到,老军需处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士,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他这种精神令人敬佩。我将把这种精神化为力量,让这种力量激励我去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激励我,还有我们大家,从自身做起,从小做起,努力学*,掌握本领,将来长大了做军需处长那样廉洁奉公,舍己为人的官,绝不能做贪官赃官,只想着把国家的东西往自己家里拿。

  军需处长是我的丰碑,是我的榜样,是我将的来;我就要做军需处长这样的人。


丰碑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8)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五篇

  丰碑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难点:

  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一、课前预*

  1.读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

  2.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查阅有关碑和碑文的资料。

  二、学*新课

  1.揭示课题,了解有关碑和碑文的知识。

  (1)今天我们学*第22课,请齐读课题。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碑”吗?你在哪里见过碑?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地方所立的碑各有不同:为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叫功德碑,在寺庙里所见到的碑叫庙碑,在坟墓前立的碑叫墓碑,为纪念名人或重大的历史事件所立的碑叫纪念碑,记载较为重要或有意义的事情的碑叫记事碑。这些都是有形的碑,课文《丰碑》中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则是耸立在人们心里的一座无形丰碑。

  2.初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3.引导质疑。

  (1)简介质疑方法。

  ①表层质疑:初读课文,对课文的来龙去脉,时代背景及字、词、句提出疑问,并运用工具书自己解决识读问题。

  ②里层质疑思辨:对课文的层次结构、中心、特色提出疑问并加以思考。

  ③深层质疑思辨:欣赏品味课文的布局谋篇之巧,语言之精,寓意之深。

  ④联想质疑思辨:打开思路,将相关知识作比较,找出异同点,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引导质疑。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结合预*时提出的问题,根据老师提示的质疑方法学*质疑。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先在小组内进行解答,然后整理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问题1.“丰碑”本来指什么?在课文中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问题2.将军听说有人冻死了,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问题3.“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

  设计思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考、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能产生一种独立自学的强烈愿望和强大的内驱力,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质疑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

  4.引导探究。

  (1)探究问题1时,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①“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课文里比喻为革命而献身的军需处长。

  ②对照插图,认真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从冻僵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和穿着上,体会他具有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③换词练*。给句子“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中带点的词语另换一个词语,想想用哪个词语较贴切,为什么?(穿、披、裹……)

  (2)探究问题2时安排下面3个环节。

  ①勾画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a.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脸色严峻,“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些神态表现了将军对战士的爱及对军需处长工作的不满和责备。b.得知这位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些神态及动作表现了将军因错怪军需处长而感到深深愧疚,因而对军需处长致以崇高的敬礼。)

  ②感悟本文欲扬先抑和侧面表现的手法。假如开始将军就知道军需处长被冻死了,这样写好不好?课文的中心是赞颂军需处长,为什么作者要用大量篇幅来描写将军?

  ③指导朗读,读出将军的感情变化。

  (3)探究问题3时安排3个环节。

  ①请把“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②这句话与前文中的哪句话照应?(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③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理由。(a.有像军需处长那样克己奉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干部。b.有关爱战士的首长。c.有能战胜一切困难的硬骨头战士。)

  设计思路:探究性学*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分析、处理信息,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进而学会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的操作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质疑,而探究性学*的关键就是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答案,体验成功,在各方面都有所收获。

  三、布置作业

  1.学写碑文。

  军需处长克己奉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像一座无形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如果我们要在他牺牲的地方竖一座有形的丰碑,你认为碑文应该写些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摘录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丰碑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录象激情感

  1、通过初读,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

  2、观看录象,感受红军爬雪山时环境的恶劣。

  3、自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当时环境的恶劣。

  4、指名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中体会环境的恶劣。并想像可能还有什么情况发生?

  5、教师带读。

  二、自读、自悟,理解文章内容

  (一)提出问题:面对重重困难,红军战士们能否经受住考验的?

  1、自读课文并画出重点语句,边读边体会,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

  (1)将军

  A、将军让马(与士兵同心协力)

  B、听说士兵被冻死,很伤心。(一愣步履踉跄眼睛迷离)

  C、面对冻死的士兵,很气愤。(阴云密布肌肉抽动肌肉抖动)

  D、第13自然段:吃惊――自责、内疚――伤心――崇敬。(怔怔泪珠闪烁缓缓地庄严的军礼)

  读中通过理解词语感悟将军的情感变化。

  (2)军需处长(读出不同的理解。)

  A、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军需处长的.精神。(一尊塑像倚着单薄)

  B、想象军需处长在牺牲前会想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理解题目、解题。

  1、理解题目、解题:此时,你对题目有了什么更深的理解?

  2、教师小结:军需处长像一座丰碑,矗立在长征路上,指引道路。

  四、理解最后一段的含义。

  1、齐读最后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看录象,分享红军胜利时的喜悦。

  五、总结全文,引导学生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

  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2、向学生介绍一本书《二万五千里长征》。

  3、教师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

  丰碑教学设计 3

  设计概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至力于‘导’。”因此,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自主感悟,结合投影、录音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透过激情导入、音乐渲染和富有感染性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自读入境,“披文入情”,着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由外表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比较、反复诵读、看图等方法,到达“不需要教”的最高境界。

  教学目标:

  1、透过人物的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深刻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资料,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学*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3、在阅读中感受并继承革命者恪尽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直奔主题

  20xx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72周年纪念日。为重拾长征记忆,弘扬长征精神,许多人加入了“重走长征路”的行列,亲身体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感受革命者的英勇无畏。这天,让我们将纷飞的思绪拉回到那艰苦的革命年代,去聆听发生在一位老战士身上的感人故事吧!

  二、品读文本,感知形象

  你能找出文中直接描述老战士的段落吗?

  1、①指名读这段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画面。

  ②生交流看到的画面,师归纳

  衣着、动作、神态(板书:镇静安详)

  ③结合图片齐读

  2、①提问: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僵呢?

  ②能从前面找出描述环境恶劣的词语吗?(板画:雪山)

  ③感情朗读描述环境恶劣的词语

  三、自读自悟,感受情绪

  老战士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被冻死了。如果你就是将军,应对自我的战士被冻死时,会有怎样的情绪呢?生交流。

  1、将军应对这一幕时,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自学3�D12自然段

  ①出示自学提示(读、画、想、读),生自学3?12段

  ②生交流:你找到了哪些描述将军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情绪?

  师出示前四个句子:

  A: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B: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C: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貌十分可怕。

  D:“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③请大家带着感情读读这些句子,想想从这些神态变化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④生读后交流(对军需处长工作失职的责备和不满;对战士深深的爱)

  ⑤指名读,评价,再读。

  2、就在将军怒不可遏的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这个人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有怎样的表现?(板书:军需处长)(生汇报师随机出示第12自然段)

  ①请大家自由读第12自然段,想想你能从中体会到将军怎样的`情绪?

  ②生交流(引导抓住重点词“愣住了、久久、深深、缓缓”体会)

  ③感情朗读此段:如果这一段感动了你,并且你愿意把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请你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加上动作。

  3、区别“愣了一下”和“愣住了”

  ①导:当将军听说有人冻死时是“愣了一下”;当明白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同样是“愣”,有什么不一样吗?请联系上下文想想,同桌相互讨论。

  ②生交流,师总结。

  ③军需处长在部队中是干什么的?

  ④你能从他镇定安祥的表情中体会到什么?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板书:舍己为人)

  ⑤配乐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齐读-范读-被感动的同学一齐读)。

  4、①这样的军需处长是最可敬的!将军用了一个军礼向这位伟大的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如果把将军的这一个军礼转化为他要对军需处长说的话,将军会说些什么呢?

  ②生交流(道歉感激表决心)。

  ③而将军此时却什么话也没说,他这些强烈而丰富的情感都包含于那一个军礼中。

  配乐,饱含深情地再读第12自然段。

  5、明确并学*作者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述军需处长的表达方法

  6、理解“丰碑”

  过渡:狂风大雪似乎也为军需处长送行来了,大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动画出示军需处长变成丰碑的过程及“丰碑“二字)

  ①“丰碑”是什么意思?在这儿指的是什么?(板画:石碑)

  ②为什么说“大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③生交流,师归纳总结,引导呼喊“丰碑”,升华感情

  a。从形象上说:军需处长在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让我们对着冰雪中的军需处长轻呼一声“丰碑”;

  b。从精神上说:他那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不朽精神更是大家心中的一座晶莹的丰碑;让我们对着心中的军需处长高声地呼喊一声“丰碑”。

  ④此时此刻,我们的心中都矗立起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指板书)同学们,在你的心中,这座丰碑上写的是什么?

  生自由书写碑文,交流;师出示对联“巍巍雪山埋忠骨,皓皓长空荡英魂“(置于丰碑图片两侧),引导齐读。

  四、回归全文,升华情感

  课文学到那里,让我们再回想一下文章的开头,将军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思索着,他似乎怀疑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读到这儿,你认为将军找到答案了吗?(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生齐读,体会着感情读

  结束语:是的!胜利就属于这样的队伍!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整支革命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革命队伍中还有无数座这样晶莹的丰碑,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把这一座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同时也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意!(敬队礼)

  丰碑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学*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

  2、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丰碑”的含义。

  3、通过学*课文内容,领悟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的精神品格。

  4、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前准备:

  1、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介绍,创设情感基调。

  1、伴乐师朗诵《长征》,同学们,当你们坐在宽敞舒适的教室里上课时,可曾想到过今天这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通过浴血奋战换来的吗?你们可知道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少的革命先辈抛洒热血?你们可知道在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时,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途中,无数战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其中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丰碑。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课文。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生交流主要内容。

  学*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

  3、师:说得很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红军队伍,走进茫茫的雪山……(播放红军过雪山的录像)。看后,你想说什么?(……)带着你们的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读出当时红军处境的艰辛。引读:“严寒把云中山……。狂风呼啸,……,似乎要……。等待着他们的是……,可能……可能……可能……可能……。”还可能发生什么事?(生说)正因为种种的可能,作为一个将军必然会担心:这只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生读)最终,他还有这样的担心吗?(没有)从课文哪句话看出,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来。

  幻灯片出示重点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这是一句反问句。谁能把他改为陈述句?

  点击幻灯片出示: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2)读了这句话,你最大的疑问是什么?(怎样的队伍,为什么一定属于?)

  过渡:究竟是过雪山中哪一幕让将军坚定了这个信念?

  三、抓住重点,感受崇高精神。

  1、请同学们默读3-13小节,找出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2、反馈。

  幻灯片出示第7小节。

  这个老战士是谁?(军需处长)军需处长是负责什么的?(负责部队给养的)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位军需处长身上。

  幻灯片出示要求:

  (1)自由读一读这段话,如果哪个词哪句话深深地揪着你的心,就把他划下来。

  (2)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预设:

  (1)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A、说说你的理解。

  B、(出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引读“右手……”同学们,在风雪中冻僵该有多痛苦,而老战士为什么能这般的镇定、安详,他临死前可能在想什么?

  C、幻灯片出示:“左手微微向前……好像在向战士借火,又好像在______。”

  D、从这份镇定、安详里你看出了什么?(早已置生死于度外。)是的,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看着这幅图,看着他的脸,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死亡毫无畏惧,谁能读出来?(指导朗读)

  (2)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A、为什么他的衣服是如此的单薄破旧?(让给别人了)从这你想到什么?(舍己为人、一心只为他人着想……)

  B、我们一般都说衣服穿在身上,而文中却用“贴”,从这“贴”字你体会出什么?(军需处长穿得十分单薄,在这样的天寒地冻的云中山上可想而知有多么地寒冷)读出这份寒冷。

  读了这么多,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生答。(略)

  师:是啊,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在风雪中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累极了,也冷极了,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让我们读出心中深深的敬意。(播放音乐,配乐齐读)

  四、情感升华,领会将军的伟大精神。

  1、师:这一幕也深深地刺痛了将军的心。将军的'神态又有哪些变化,在文中都划出来。提示:在6-12小节。

  2、反馈:

  A、当他听说有人冻死了,将军的神情是?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为什么愣了一下?

  B、当他真切地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时,他的神情是?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从嘴角抽动里,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是?(痛苦、愤怒、生气)从他痛苦生气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关心爱护下属的好上级)

  C、当他误以为这一切是军需处长失职造成时,他的愤怒到了极点,神情是?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他的两腮的肌肉抖动着,样子十分可怕。”(指导朗读)

  D、最后,当他得知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军长时,他又是怎样的?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范读,此时他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同学们想想:

  幻灯片出示:他心里无比,因为。

  他心里无比,因为。

  他心里无比,因为。

  过渡:是啊,震惊、难过、内疚、敬佩一齐涌上心头,百感交集的他将自己的千言万语化做了一个志高无上的军礼。引读后半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敬了一个军礼。)

  朗读:这个军礼包含了太多要说的话,这个军礼是对军需处长牺牲的沉痛哀悼,请女生读出那沉痛的心情。这个军礼更是对军需处长的崇敬。男生们读出你们的崇敬。(配乐)

  五、知情融合,理解“丰碑”含义。

  1、风更狂了……(出示句子:“风更狂了……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齐读。

  2、军需处长永远长眠在雪山中了,让我们最后再去看一眼。(插图)这里的丰碑指什么?仅仅指被雪冻住的军需处长身体像一座丰碑吗?(生说)

  3、是啊,军需处长这种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就像立在战士们心中的一块丰碑,激励着红军战士勇往直前。全体起立(生起立),让我们再次赞颂这位可敬的军需处长(齐读),最后让我们向这座晶莹的丰碑献上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礼毕,请坐。

  4、老师还又一个疑问:丰碑仅仅指军需处长一个人吗?不是,还指谁?(将军,所有的战士)

  过渡:是的,一个军需处长永远地离去了,但是更多的军需处长迈着坚定的步伐走来了,(课件演示:抗震救灾现场中的官兵)看,这支奋战在抗震救灾前线中的队伍,不正是许许多多的军需处长吗?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冒险挽救人民的生命,这支队伍不仅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而且一直走到了今天。

  六、拓展延伸,撰写纪念碑文。

  1、所以将军和战友们都坚信: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关心战友)

  幻灯片出示,语段练*:

  长征队伍中,正因为有这样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所以;正因为有这样关心战士,身先士卒的将军,所以;正因为有这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红军战士,所以。

  是啊,这崇高的红军精神,就是一座丰碑,在中华大地上永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前进。在战争年代,你想到了哪些英雄?那么,在今天的和*时期,你能说出你心中的丰碑吗?是啊,他们和军需处长一样,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不朽的丰碑,成了共和国的中流砥柱。让我们把他们牢牢地记在心中吧!——丰碑。

  2、革命胜利后,我们要为军需处长立一座石碑,你将在石碑上刻下怎样的碑文呢?把你心中最真切感受写出来。你可以写几个词,也可以写几句话。

  丰碑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 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 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难点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时光二课时

  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法、比较法、自学法等

  教具多媒体、录音带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为了新 中国的诞生,以前有无数个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这天,让我们的思绪再次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一个发生在行军途中真实感人的故事,认识一位无名英雄。这节课,我们一齐学*25课《丰碑》。(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谁告诉大家,“碑”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丰碑”是什么意思?

  3、再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自主读文,围绕难点,抓住重点,理解教材

  1、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打开课本124页,选取自我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读读下方的词语。

  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

  树干塑像单薄严峻倚靠

  (2)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透过读书,你还明白了什么?(板书:军需处长)

  (4)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一段点明了这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是用来纪念军需处长的。

  2、课件出示13小节:

  (1)自由读读这段文字,想一想,你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与大家共同研究?

  (2)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肯定:好,你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读书是解决问题最好办法。带着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述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描述将军神态的语句。

  三、学*描述军需处长神态的部分。

  1、谁告诉大家,军需处长神态描述的部分在文章的哪一自然段?(课件出示)

  2、谁来把这一段有关军需处长神态描述的语句 给大家读读。

  (1)“镇定”“安详”是什么意思?

  (2)这位老战士被严寒冻死了,为什么还那么镇定、安详?请你结合这一段描述、联系课文资料,谈谈自我的理解。

  (3)你谈得十分深刻,你能不能把自我的理解读出来。读后老师显见相机提问;你是怀着什么情绪读的?

  (4)还有谁的理解跟他不一样?大家都赞同他的想法?那好,还有谁愿意再读读?你准备怀着什么样的情绪读读?

  (5)作为一名军需处长,他尽到了自我的职责,他无愧于每一位战士,在他身上,有一种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可贵 精神,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一齐来读读这一小节。

  四、学*描述将军部分,过渡导入:将军看到这位被冻僵的老战士,会有什么反应呢?

  1、你刚才读书时,画出了那几处将军神态描述的句子?

  2、(课件出示)自由读读屏幕上对将军的描述,想一想:你从将军的每一次神态变化中体会到了他什么样的情绪?

  (1)交流学*成果

  A、透过神态语言体会将军生气、震怒、悲伤、内疚、感动、敬佩的情感变化。

  B、自由读,师生对读体会、生生反复读体会。

  C、将军本以为是军需处长的失职致使老战士被严寒冻死,他十分生气、愤怒,但当他得知眼前这位冻僵的老战士竟然就是那位给战士们分发棉衣的军需处长时,内疚、感动、敬佩一齐涌上心头,军需处长身上有一种多么了不起的 精神啊!将军的眼睛湿润了,百感交集的他将自我的千言万语化做了一个志高无上的军礼。(出示课件插图:这就是当时那感人的一幕)

  (2)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图中的将军,看着眼前被严寒冻死,渐渐和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你心里会想些什么?让我们也跟将军一齐把由衷的敬意化作一个庄严的军礼。“全体起立,敬礼!”

  (3)军需处长心系革命,心系他人,心中惟独没有他自我,他这种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 精神不仅仅成了将军心中的丰碑,也成了我们心中的丰碑,让我们一齐再来读读文中的这段话?(课件配乐,出示13小节资料)

  (4)同学们,请你联系课文资料,谈一谈对“晶莹的丰碑”的理解(板书:一心为公、舍已为人)。

  小结: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更重要的是一座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已为人 精神是不朽的,成了将军和战士心中的丰碑。(同时插掉黑板遗留的问题)

  (5)同学们,你由眼前的军需处长想到了哪些为新 中国的诞生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

  (课件:由插图依次闪现刘胡兰,董存瑞……) 小结:其实,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像军需处长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很多。

  (6)那么,处在这天的和*时期,你能说出你心中的丰碑吗?(白衣天使、抗洪英雄等)是啊,他们和军需处长一样,成了我们,不,成了每一个 中国人心中不朽的丰碑,成了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五、同学们,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齐读14小节。

  六、 小结

  1、学到这儿,老师的情绪久久不能*静,你们是否跟我一样呢?假如你就是一位红军战士,这时,你最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话来表达你此时的情绪?请同学们在课文的插图下题一两句碑文。

  2、同学们由感而发,运用诗句和妙笔写下了如此感人的碑文,请同学们再次读读全文,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看看你还有没有问题要问?

  3、同学们军需处长走了,他坦然从容的走了,没有人明白他的真实姓名,但是他那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 精神就是一座丰碑,(构画丰碑图)留在了将军的心中,留在了战士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前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