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人物导入。

  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今天的课题——诺贝尔。预*了吗?说说都怎么预*的?(读书:对,千万不要忽视读课文,这是学*的基础。学*字词: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就能在学*时游刃有余,好样的。上网查找资料:这个办法真是好,网络给了我们更多的学*空间,我们就要好好利用。)

  通过预*,你们来介绍一下诺贝尔吧。

  1.诺贝尔生*。

  2.诺贝尔奖。这个内容在文章中哪儿也出现了?

  知道最*诺贝尔奖获得者吗?(莫言和《蛙》)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荣耀时刻,观看视频。这不仅是莫言一个人的荣誉,甚至整个国家都会为之而自豪。

  3.你们讲得很好,但我有疑问,不知你们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受,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奖项,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何以如此举世瞩目?那咱们今天就走*诺贝尔,感受他巨大的魅力。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拼音,读准、读顺课文。

  (2)利用熟字自学生字和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借助查字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4)课文主要写了诺贝尔的哪些事。

  2.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认读词语:

  瑞典 斯德哥尔摩 逝世 机械 铁锤 砸 装置 颁奖 风行 灰烬 毫不气馁 隧道 遗嘱 英镑 怦怦直跳

  (3)交流、讨论。

  风行:普遍流行。

  震撼:震动、摇撼。

  毫不气馁:一点儿也没有失去勇气。

  4.理清诗歌脉络:

  一(1-2):简介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二(3-9):写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及其取得的成就。

  三(10)简介诺贝尔奖的奖项设置。

  三、学*生字

  重点指导“械”、“锤”等字的笔顺、结构。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练*3)

《诺贝尔》教学设计2

  课时目标:

  1、通过检测预*效果的形式指导学生掌握生字新词、学会用不同方法理解新词。

  2、继续培养学生预*课文的能力,在预*检测中将课文读正确、感知课文大意,初步了解诺贝尔。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读正确课文,做到不添、不漏、不错、不破、不回。

  教学用具:

  写有检测题的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在哪儿听说的,谁给大家介绍一下?(生简介诺贝尔生*)

  2、师补充并明确:诺贝尔不仅在在电化学、光学、生物学、生理学和文学等方面有一定建树,而且在炸药方面更是为人类社会做出了无私贡献。诺贝尔的一生中,仅在英国申请的发明专利就有355项之多。

  3、揭题:这节课让我们走*诺贝尔,学*一篇和他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明确“诺”字念“nuò”,跟着老师书空课题,并齐读。

  二、检查预*效果

  课前已布置大家进行预*,不知同学们预*的怎样,老师出了几个题目想考考大家,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师出示检测题,逐题检测。)

  (一)、进行第1题检测:读课文,将下列词语读三遍,读准加点字音。

  瑞典 斯德哥尔摩 逝世 机械 铁锤 砸石头 装置

  1、自由读,指名读(读拿出你最美的声音读给大家听)、齐读、同位互读。

  (二)、进行第2题检测:读课文,借工具书或其他方法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请试着给“逝世”换个词。

  1、指名说知道的词语的大意。并说明是用什么方法知道词语意思的。

  2、让生找出“逝世”的近义词。明确:有时一个词语的意思还可以用同义词的方法来解释,如看到“探望”想到了“看望”。

  (三)进行第3题检测: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统计读书遍数:1遍的举手?2遍的?3 遍的?5遍的?

  2、再给大家一次机会,练*读正确、读流利。(学生练读全文)

  3、指名读1、2小节,谁最勇敢,第一个站起来读?老师最喜欢勇敢的学生。

  (1)问:从这两节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问:人们为什么选这个时间和这个地点进行颁奖?

  4、诺贝尔为会能受到人们如此的敬重呢?指名读第3小节,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文)

  5、指名读第4小节,小诺贝尔有什么志向?(,减轻人类的劳动,为人类造福)

  6、指名读第5小节,这一小节写他发明了什么?(液体的炸药)

  7、发明液体的炸药是实现理想的第一步,随后他又迈出了第二步,谁来读?指名读第6小节)

  8、问:“毫不气馁”是什么意思,?诺贝尔是在什么情况下“毫不气馁”的?

  9、诺贝尔决心继续实验,可由于危险太大,*不允许诺贝尔继续试验,怎么办?——租船——这也是毫不气馁。船上的工作怎么样呢?谁来读?指名读第7小节。问:在失败了几百次后,他取得了什么成就?(发明了固体炸药)

  10,在一般人眼里,诺贝尔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他依然没有停止实验的步伐,这次他进行了怎样的研究,结果怎样?指名读第8、9小节。

  (1)讨论:诺贝尔在取得了成功后,这样一次次开始新的研究,还付出了很多,甚至差点丢了性命他究竟是为了什么?(引导联系第四节回答:善良的诺贝尔为了减轻人们的痛苦而立志发明炸药,他是在为工人着想,为他人着想!正如诺贝尔自己所言“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他是立志为人类造福。)

  (2)此刻,面对诺贝尔,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送给他?

  (3)是啊,为了心中的这个信念,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女,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整个生命。

  11、更让我们敬佩的还不止于此,指名读第10小节。

  (1)问:透过这份遗嘱,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为了整个人类的进步,诺贝尔又将所得奖金全部奉献给了整个社会,设立了诺贝尔奖,鼓励后人向科学高峰努力攀登。)

  (2)可见,他不仅为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做出了贡献,而且还具有高尚的人格,值得世界亿万人民敬仰。

  12正因为如此,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选在了他的出生地举行,颁奖时间则定在了他逝世的时刻。每年的这个时刻,一颗颗科学新星都会在这里冉冉升起。现在,让我们再一次呼唤这个感动了你,我感动了世界的名字(指课题,齐读)

  13、练读8—10小节,努力做到正确。

  14、同学们,岁月的长河会带走很多, 让我们永远铭记住他——诺贝尔,让我们永远记住他心底的声音: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完成检测第4题:读课文,标段号,完成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诺贝尔奖受奖仪式在 举行,颁奖时间是 。诺贝尔一生在 和 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 。

  课文主要介绍了诺贝尔依次发明了 、 、 ,并在临终前,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奖给在 、 、 或 、 、 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1)指名填空。

  (2)这段话和课文有什么联系?

  (3)你学到了概括课文的方法了吗?是什么方法?

  (4)明确:读课文时就抓住每段中关键的词语连起来就是课文的大意。

  2、诺贝尔是怎样一个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五)指导写字。

  1、提醒“奸”字要写得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是悬针竖,“蒙、贪、企”是上小下大。

  2、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3、同位互评一个写得好的字,学*别人的优点。

  作业: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和句子。

《诺贝尔》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将课文第8至10自然段有声有色地读一读。

  2、能够理清文章结构。

  2、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课前:聊莫言

  1、刚刚跟同学们聊天,大家都知道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实不仅有诺贝尔文学奖,还有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等等等等,我们把这些奖项啊统称为“诺贝尔奖”。

  2、大家都知道“诺贝尔奖”吗?

  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都会为获得此奖而自豪。那诺贝尔奖从何而来?为何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这个奖项的设立者——诺贝尔。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情况。(板书:诺贝尔奖)

  2、交流。(课文第1、2、10自然段)

  3、轻声自由读第1、2、10自然段,说说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些什么。(时间、地点等)

  同学们读书非常仔细,提取出了这么多的信息。那老师还发现,1、2两小节就是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而第十小节则是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那么3—9小节又是写的什么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试着用一句话概括3—9小节主要内容?(诺贝尔为发明炸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5、是的!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诺贝尔是怎样把他的整个生命投入发明炸药的?

  三、抓住重点,阅读感悟

  1、轻声自由朗读第3—9自然段,要求:

  ①用横线画出能代表这一部分意思的句子。(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②读完这段文章,你认为诺贝尔研究炸药经历了哪三个阶段?提示:4、5/6、7/8、9 (板:发明炸药)

  (1)自幼立志研究炸药,与父兄合作,研制“诺贝尔爆炸油”。

  (2)亲人伤亡,诺贝尔毫不气馁,数百次的失败后,终于发明固体炸药。

  (3)冒着生命危险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过渡:研究炸药的过程是艰辛的,是困难的,老师相信总有一个过程会打动你,直击你的心灵。

  2、默读课文思考,在诺贝尔经历的这几个过程中,你认为哪个过程最能打动你?找出其中的有关语句画下来,并写上打动你的理由。

  (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研读、品味和体会)

  3、学生讨论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随机指导)

  (1)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

  (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说明诺贝尔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小小年纪,关心劳动者,令人感动、敬佩)

  以后,诺贝尔就把兴趣放在……

  (有了兴趣,便开始努力,对科学如此执著)

  (2)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毫不气馁。(诺贝尔对科学痴迷已经到了放弃一切的地步)

  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诺贝尔不伤心吗?他心中会想些什么?(很伤心,他会想:哥哥为科学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父亲也残废了,我更要继承他们未竟的事业,完成他们的心愿。我应当化悲痛为力量,更好的工作。)

  补充介绍: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控告诺贝尔,此后,*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

  (3)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其恒心令人敬佩不已。)

  这几百次的失败,就是几百次的危险呐!可以说,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的确是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指导朗读,体会诺贝尔发明过程的艰辛。

  (4)出示: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

  ①轻声读这段话,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②从“亲自点燃”、“双眼紧盯”、“双眼仍然盯着”等词句,你体会到什么?

  ③“*了!*了!火星已经接*炸药了!”三个感叹号让你感受到什么?

  ④*了!*了!火星已经接*炸药了!看哪!看哪!火星已经接*炸药了!

  ⑤指导朗读,体会诺贝尔的专注、炸药的威力巨大、诺贝尔处境的极度危险。

  (5)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体会诺贝尔历经数不尽的艰难后取得成功的欣喜若狂的心情)

  (6)(分析第九节时)此刻,如果你是在场的人们,目睹这一幕,你心中有什么感受?你能否用上一些成语或四字词语说一说感动的原因?(志向高远、百折不挠、持之以恒、毫不气馁、勇于探索、敢于实验、舍生忘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等)

  过渡:这就是诺贝尔,一个志向高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诺贝尔。

  4、同学们,你被哪些句段感动了呢?请你有声有色的读出来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为了人类的幸福,诺贝尔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造福了人类。让我们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诺贝尔!(齐读课题)

《诺贝尔》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人物导入。

  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今天的课题——诺贝尔。预*了吗?说说都怎么预*的?(读书:对,千万不要忽视读课文,这是学*的基础。学*字词: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就能在学*时游刃有余,好样的。上网查找资料:这个办法真是好,网络给了我们更多的学*空间,我们就要好好利用。)

  通过预*,你们来介绍一下诺贝尔吧。

  1.诺贝尔生*。

  2.诺贝尔奖。这个内容在文章中哪儿也出现了?

  知道最*诺贝尔奖获得者吗?(莫言和《蛙》)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荣耀时刻,观看视频。这不仅是莫言一个人的荣誉,甚至整个国家都会为之而自豪。

  3.你们讲得很好,但我有疑问,不知你们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受,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奖项,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何以如此举世瞩目?那咱们今天就走*诺贝尔,感受他巨大的魅力。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拼音,读准、读顺课文。

  (2)利用熟字自学生字和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借助查字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4)课文主要写了诺贝尔的哪些事。

  2.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认读词语:

  瑞典斯德哥尔摩逝世机械铁锤砸装置颁奖风行灰烬毫不气馁隧道遗嘱英镑怦怦直跳

  (3)交流、讨论。

  风行:普遍流行。

  震撼:震动、摇撼。

  毫不气馁:一点儿也没有失去勇气。

  4.理清诗歌脉络:

  一(1-2):简介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二(3-9):写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及其取得的成就。

  三(10)简介诺贝尔奖的奖项设置。

  三、学*生字

  重点指导“械”、“锤”等字的笔顺、结构。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练*3)

《诺贝尔》教学设计5

  课时目标:

  1、通过检测预*效果的形式指导学生掌握生字新词、学会用不同方法理解新词。

  2、继续培养学生预*课文的能力,在预*检测中将课文读正确、感知课文大意,初步了解诺贝尔。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读正确课文,做到不添、不漏、不错、不破、不回。

  教学用具:

  写有检测题的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在哪儿听说的,谁给大家介绍一下?(生简介诺贝尔生*)

  2、师补充并明确:诺贝尔不仅在在电化学、光学、生物学、生理学和文学等方面有一定建树,而且在炸药方面更是为人类社会做出了无私贡献。诺贝尔的一生中,仅在英国申请的发明专利就有355项之多。

  3、揭题:这节课让我们走*诺贝尔,学*一篇和他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明确“诺”字念“nuò”,跟着老师书空课题,并齐读。

  二、检查预*效果

  课前已布置大家进行预*,不知同学们预*的怎样,老师出了几个题目想考考大家,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师出示检测题,逐题检测。)

  (一)、进行第1题检测:读课文,将下列词语读三遍,读准加点字音。

  瑞典斯德哥尔摩逝世机械铁锤砸石头装置

  1、自由读,指名读(读拿出你最美的声音读给大家听)、齐读、同位互读。

  (二)、进行第2题检测:读课文,借工具书或其他方法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请试着给“逝世”换个词。

  1、指名说知道的词语的大意。并说明是用什么方法知道词语意思的。

  2、让生找出“逝世”的近义词。明确:有时一个词语的意思还可以用同义词的方法来解释,如看到“探望”想到了“看望”。

  (三)进行第3题检测: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统计读书遍数:1遍的举手?2遍的?3遍的?5遍的?

  2、再给大家一次机会,练*读正确、读流利。(学生练读全文)

  3、指名读1、2小节,谁最勇敢,第一个站起来读?老师最喜欢勇敢的学生。

  (1)问:从这两节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问:人们为什么选这个时间和这个地点进行颁奖?

  4、诺贝尔为会能受到人们如此的敬重呢?指名读第3小节,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文)

  5、指名读第4小节,小诺贝尔有什么志向?(,减轻人类的劳动,为人类造福)

  6、指名读第5小节,这一小节写他发明了什么?(液体的炸药)

  7、发明液体的炸药是实现理想的第一步,随后他又迈出了第二步,谁来读?指名读第6小节)

  8、问:“毫不气馁”是什么意思,?诺贝尔是在什么情况下“毫不气馁”的?

  9、诺贝尔决心继续实验,可由于危险太大,*不允许诺贝尔继续试验,怎么办?——租船——这也是毫不气馁。船上的工作怎么样呢?谁来读?指名读第7小节。问:在失败了几百次后,他取得了什么成就?(发明了固体炸药)

  10,在一般人眼里,诺贝尔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他依然没有停止实验的步伐,这次他进行了怎样的研究,结果怎样?指名读第8、9小节。

  (1)讨论:诺贝尔在取得了成功后,这样一次次开始新的研究,还付出了很多,甚至差点丢了性命他究竟是为了什么?(引导联系第四节回答:善良的诺贝尔为了减轻人们的痛苦而立志发明炸药,他是在为工人着想,为他人着想!正如诺贝尔自己所言“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他是立志为人类造福。)

  (2)此刻,面对诺贝尔,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送给他?

  (3)是啊,为了心中的这个信念,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女,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整个生命。

  11、更让我们敬佩的还不止于此,指名读第10小节。

  (1)问:透过这份遗嘱,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为了整个人类的进步,诺贝尔又将所得奖金全部奉献给了整个社会,设立了诺贝尔奖,鼓励后人向科学高峰努力攀登。)

  (2)可见,他不仅为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做出了贡献,而且还具有高尚的人格,值得世界亿万人民敬仰。

  12正因为如此,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选在了他的出生地举行,颁奖时间则定在了他逝世的时刻。每年的这个时刻,一颗颗科学新星都会在这里冉冉升起。现在,让我们再一次呼唤这个感动了你,我感动了世界的名字(指课题,齐读)

  13、练读8—10小节,努力做到正确。

  14、同学们,岁月的长河会带走很多,让我们永远铭记住他——诺贝尔,让我们永远记住他心底的声音: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完成检测第4题:读课文,标段号,完成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诺贝尔奖受奖仪式在举行,颁奖时间是。诺贝尔一生在和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

  课文主要介绍了诺贝尔依次发明了、、,并在临终前,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奖给在、、或、、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1)指名填空。

  (2)这段话和课文有什么联系?

  (3)你学到了概括课文的方法了吗?是什么方法?

  (4)明确:读课文时就抓住每段中关键的词语连起来就是课文的大意。

  2、诺贝尔是怎样一个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五)指导写字。

  1、提醒“奸”字要写得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是悬针竖,“蒙、贪、企”是上小下大。

  2、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3、同位互评一个写得好的字,学*别人的优点。

  作业: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和句子。


《诺贝尔》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诺贝尔》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诺贝尔》教学反思实用5份

  《诺贝尔》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教学结束后,自我小结,我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充分解读了文本,利用了文本的教育教学作用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起着指导性作用,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按照往常的思路,写人文章的教学目标重点约定俗成地被定位在了体会人物的精神上。然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学课文也能够初步领会到人物的思想、品质,那么能够从文本中教些什么?学生又需要些什么?经过请教、思考,最终觉得《诺贝尔》一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更要“教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

  于是,我把教学目标重点定为了“体会诺贝尔勇于发明创造、献身科学的精神,知道诺贝尔在科学发明上取得成功的原因”。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试教效果相比,学生的'思考更深入,实质收获也更多。

  2.从收到放,注重了学生情感体验,尊重了学生的主体认知在第三个环节的设计上,我所想达到的目标就是“深入了解诺贝尔成功的原因”和“诺贝尔勇于实践、献身科学的精神”。刚开始,为了长文短教且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通过导语将第六小节的内容一带而过,重点讲读第8、9两小节。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跟着老师在走,是被动的“接受”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违背了“学生主体”的原则。经过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改成了以“诺贝尔在研究炸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主要问题,放手让学生“读——找——说——读”。对于教师来说,过程变得更简洁,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体现。但是这样的问题却忽略了文本的特点——感人。于是,我把问题改成了“在诺贝尔研制炸药的过程中,哪些事例最让你感动?”。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读——品——说——读”,有效地将对文本的利用和对学生的关注结合在一起。

  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对第三环节设计的改进上,但是不足之处也同样暴露在这一环节之中:

  1.品读不够深入。在词句的品读上,有些没有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学生说得较少,说得浅,缺少亮点。

  2.写话的环节目标指向不明确。没有能够利用好文中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把话写细致。如果在写之前先交流“可能碰到哪些困难?”学生的想象写话会更加切合实际些。总体上说,《诺贝尔》一课的教学经过多方的指导算是比较顺利的,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课堂中客观存在的不足还需要得到指正和帮助,个人的教学方法技巧也还需要得到更大的提高。

  《诺贝尔》教学反思 2

  《诺贝尔》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介绍了瑞典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的一生,重点突出了诺贝尔在炸药方面的巨大成就和他将大部分遗产捐献出来,设立诺贝尔奖金的事,赞扬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与痛苦,但毫不气馁、锲而不舍的精神。

  在教学设计时,我重点把握以下两点:

  1、重组课文,凸现人物

  课文介绍了诺贝尔的诸多方面,较长的篇幅教学起来零散、有难度,我扣住诺贝尔“发明炸药”和“设立奖金”两个要点对文章进行了重组。在“发明炸药”这一部分,从诺贝尔在炸药方面的一系列成就,到他和他的家族为了发明炸药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再到他发明炸药的初衷是为工人减轻劳动强度。重点以诺贝尔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导火线一事为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诺贝尔为了研制炸药,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是如此执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在介绍诺贝尔设立的“诺贝尔奖金”时,从其中的“诺贝尔和*奖”切入,补充介绍了诺贝尔的遗嘱和他朴实无华的墓碑,让学生感受到诺贝尔不仅是一位成就巨大的科学家,他更是一位品德高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伟大人物。

  教学中对课文进行这样的`重组,目的是为了将最有感染力的材料凸现出来,突出人物的主要品质,使人物更加鲜明。

  2、语言训练,自然渗透

  学*语文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学*语言。将语言训练渗透在日常教学中,教学效果好,也避免了机械讲解、操练造成的负担。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A、关联词语的训练。

  B、“欣喜若狂”一词的复*。

  在《天火之谜》一课中,我们刚学*了“欣喜若狂”一词。在本课教学中,当学生读到“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教师引导:“看到此时的诺贝尔的表现,我们不禁想到了本单元刚学过的一个词语。——欣喜若狂。你能用‘欣喜若狂’来形容一下此时的诺贝尔吗?”这一环节使学生又一次体会了“欣喜若狂”所表达的那种“兴奋到极点”的意思,对这个词有了一次极为恰当的运用。

  C、撰写诺贝尔小传。

  在课文最后,教师说:“伟大的人不用自己宣扬,历史总会记住他的伟大。让我们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并给予提示:小传指简明扼要的人物传记,它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就和贡献等。这样就给学生写人物小传框定了范围。

  《诺贝尔》教学反思 3

  《小诺贝尔》这篇课文通过写著名科学家小时候的一件事,来表现他从小爱动脑筋,聪明、机智、冷静的好品质。既然是用事件来突然人物性格,那么我们在学*的过程中就要从事件入手,带着学生从文字中去感悟体味人物形象。

  栾老师这节课,有意识地通过抓关键词和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感受小诺贝尔的形象。如:不慌不忙,抓这个词是为了体现小诺贝尔的“冷静”。先是通过对比的手法,写小伙伴们惊慌失措的样子,然后再写小诺贝尔的做法,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在意识中感到他和其他小伙伴们的做法不同,然后再进一步用关键词来引导大家去体会。什么事不慌不忙?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是遇到事情不紧张不着急,什么时候会不慌不忙?然后追问他为什么不着急,因为他冷静、机智。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觉得如果能把孩子带入情景中去思考也许效果会更好。比如:在了解什么叫不慌不忙之后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是你*时遇到了这样的困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你还能冷静机智地去想办法吗?这里也可以更加衬托出小诺被尔与众不同的优秀品质,从而为最后让学生对小诺贝尔的优秀品质产生敬佩做出铺垫。

  同时,本课还重点让学生体会“首先。。。接着。。。最后。。。”这样的.词语能使我们在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更加明晰,更有条理,并会加以利用。栾老师在这方面做得也很好。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小诺贝尔把盐变干净的过程,然后提炼出这些词使用的好处。并让学生试着在其他情景中也用到这些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诺贝尔》教学反思 4

  诺贝尔-这篇文章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让学生真切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启发学生学*他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文章语言朴素。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学生通过预*已能搜集了很多材料。这对于课文的学*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感受诺贝尔在发明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了解他为何在即将辞世之际,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他在遗嘱中还写道:“把奖金分为5份:

  一、奖给在物理学方面有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

  二、奖给在化学方面有最重要发现或新改进的人;

  三、奖给在生理学和医学方面有最重要发现的人;

  四、奖给在文学方面表现出了理想主义的倾向并有最优秀作品的人;

  五、奖给为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废除使用武力与贡献的人。”

  为此,诺贝尔分设了5个奖。1969年,诺贝尔奖新设了5个奖。1969年,诺贝尔新设了第6个奖----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且根据这些资料,指导学生为诺贝尔写一个小传,这也是教材课后的要求。

  《诺贝尔》教学反思 5

  《诺贝尔》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介绍了瑞典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的一生,重点突出了诺贝尔在炸药方面的巨大成就和他将大部分遗产捐献出来,设立诺贝尔奖金的事,赞扬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与痛苦,但毫不气馁、锲而不舍的精神。

  在教学设计时,我重点把握以下两点:

  1、重组课文,凸现人物

  课文介绍了诺贝尔的诸多方面,较长的篇幅教学起来零散、有难度,我扣住诺贝尔“发明炸药”和“设立奖金”两个要点对文章进行了重组。在“发明炸药”这一部分,从诺贝尔在炸药方面的一系列成就,到他和他的家族为了发明炸药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再到他发明炸药的初衷是为工人减轻劳动强度。重点以诺贝尔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导火线一事为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诺贝尔为了研制炸药,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是如此执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在介绍诺贝尔设立的“诺贝尔奖金”时,从其中的“诺贝尔和*奖”切入,补充介绍了诺贝尔的遗嘱和他朴实无华的墓碑,让学生感受到诺贝尔不仅是一位成就巨大的科学家,他更是一位品德高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伟大人物。

  教学中对课文进行这样的重组,目的是为了将最有感染力的材料凸现出来,突出人物的主要品质,使人物更加鲜明。

  2、语言训练,自然渗透

  学*语文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学*语言。将语言训练渗透在日常教学中,教学效果好,也避免了机械讲解、操练造成的负担。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A、关联词语的训练。

  B、“欣喜若狂”一词的复*。

  在《天火之谜》一课中,我们刚学*了“欣喜若狂”一词。在本课教学中,当学生读到“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教师引导:“看到此时的.诺贝尔的表现,我们不禁想到了本单元刚学过的一个词语。——欣喜若狂。你能用‘欣喜若狂’来形容一下此时的诺贝尔吗?”这一环节使学生又一次体会了“欣喜若狂”所表达的那种“兴奋到极点”的意思,对这个词有了一次极为恰当的运用。

  C、撰写诺贝尔小传。

  在课文最后,教师说:“伟大的人不用自己宣扬,历史总会记住他的伟大。让我们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并给予提示:小传指简明扼要的人物传记,它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就和贡献等。这样就给学生写人物小传框定了范围。


《诺贝尔》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诺贝尔》教学设计范本5份

  《诺贝尔》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人物导入。

  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今天的课题——诺贝尔。预*了吗?说说都怎么预*的?(读书:对,千万不要忽视读课文,这是学*的基础。学*字词: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就能在学*时游刃有余,好样的。上网查找资料:这个办法真是好,网络给了我们更多的学*空间,我们就要好好利用。)

  通过预*,你们来介绍一下诺贝尔吧。

  1.诺贝尔生*。

  2.诺贝尔奖。这个内容在文章中哪儿也出现了?

  知道最*诺贝尔奖获得者吗?(莫言和《蛙》)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荣耀时刻,观看视频。这不仅是莫言一个人的荣誉,甚至整个国家都会为之而自豪。

  3.你们讲得很好,但我有疑问,不知你们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受,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奖项,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何以如此举世瞩目?那咱们今天就走*诺贝尔,感受他巨大的魅力。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拼音,读准、读顺课文。

  (2)利用熟字自学生字和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借助查字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4)课文主要写了诺贝尔的哪些事。

  2.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认读词语:

  瑞典 斯德哥尔摩 逝世 机械 铁锤 砸 装置 颁奖 风行 灰烬 毫不气馁 隧道 遗嘱 英镑 怦怦直跳

  (3)交流、讨论。

  风行:普遍流行。

  震撼:震动、摇撼。

  毫不气馁:一点儿也没有失去勇气。

  4.理清诗歌脉络:

  一(1-2):简介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二(3-9):写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及其取得的成就。

  三(10)简介诺贝尔奖的奖项设置。

  三、学*生字

  重点指导“械”、“锤”等字的笔顺、结构。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练*3)

  《诺贝尔》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将课文第8至10自然段有声有色地读一读。

  2、能够理清文章结构。

  2、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课前:聊莫言

  1、刚刚跟同学们聊天,大家都知道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实不仅有诺贝尔文学奖,还有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等等等等,我们把这些奖项啊统称为“诺贝尔奖”。

  2、大家都知道“诺贝尔奖”吗?

  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都会为获得此奖而自豪。那诺贝尔奖从何而来?为何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这个奖项的设立者——诺贝尔。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情况。(板书:诺贝尔奖)

  2、交流。(课文第1、2、10自然段)

  3、轻声自由读第1、2、10自然段,说说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些什么。(时间、地点等)

  同学们读书非常仔细,提取出了这么多的信息。那老师还发现,1、2两小节就是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而第十小节则是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那么3—9小节又是写的什么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试着用一句话概括3—9小节主要内容?(诺贝尔为发明炸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5、是的!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诺贝尔是怎样把他的整个生命投入发明炸药的?

  三、抓住重点,阅读感悟

  1、轻声自由朗读第3—9自然段,要求:

  ①用横线画出能代表这一部分意思的句子。(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②读完这段文章,你认为诺贝尔研究炸药经历了哪三个阶段?提示:4、5/6、7/8、9 (板:发明炸药)

  (1)自幼立志研究炸药,与父兄合作,研制“诺贝尔爆炸油”。

  (2)亲人伤亡,诺贝尔毫不气馁,数百次的失败后,终于发明固体炸药。

  (3)冒着生命危险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过渡:研究炸药的过程是艰辛的,是困难的,老师相信总有一个过程会打动你,直击你的心灵。

  2、默读课文思考,在诺贝尔经历的这几个过程中,你认为哪个过程最能打动你?找出其中的有关语句画下来,并写上打动你的理由。

  (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研读、品味和体会)

  3、学生讨论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随机指导)

  (1)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

  (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说明诺贝尔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小小年纪,关心劳动者,令人感动、敬佩)

  以后,诺贝尔就把兴趣放在……

  (有了兴趣,便开始努力,对科学如此执著)

  (2)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毫不气馁。(诺贝尔对科学痴迷已经到了放弃一切的地步)

  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诺贝尔不伤心吗?他心中会想些什么?(很伤心,他会想:哥哥为科学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父亲也残废了,我更要继承他们未竟的事业,完成他们的心愿。我应当化悲痛为力量,更好的工作。)

  补充介绍: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控告诺贝尔,此后,**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

  (3)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其恒心令人敬佩不已。)

  这几百次的失败,就是几百次的危险呐!可以说,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的确是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指导朗读,体会诺贝尔发明过程的艰辛。

  (4)出示: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

  ①轻声读这段话,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②从“亲自点燃”、“双眼紧盯”、“双眼仍然盯着”等词句,你体会到什么?

  ③“*了!*了!火星已经接*炸药了!”三个感叹号让你感受到什么?

  ④*了!*了!火星已经接*炸药了!看哪!看哪!火星已经接*炸药了!

  ⑤指导朗读,体会诺贝尔的专注、炸药的威力巨大、诺贝尔处境的极度危险。

  (5)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体会诺贝尔历经数不尽的艰难后取得成功的欣喜若狂的心情)

  (6)(分析第九节时)此刻,如果你是在场的人们,目睹这一幕,你心中有什么感受?你能否用上一些成语或四字词语说一说感动的原因?(志向高远、百折不挠、持之以恒、毫不气馁、勇于探索、敢于实验、舍生忘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等)

  过渡:这就是诺贝尔,一个志向高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诺贝尔。

  4、同学们,你被哪些句段感动了呢?请你有声有色的读出来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为了人类的幸福,诺贝尔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造福了人类。让我们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诺贝尔!(齐读课题)

  《诺贝尔》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人物导入。

  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今天的课题――诺贝尔。预*了吗?说说都怎么预*的?(读书:对,千万不要忽视读课文,这是学*的基础。学*字词: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就能在学*时游刃有余,好样的。上网查找资料:这个办法真是好,网络给了我们更多的学*空间,我们就要好好利用。)

  通过预*,你们来介绍一下诺贝尔吧。

  1.诺贝尔生*。

  2.诺贝尔奖。这个内容在文章中哪儿也出现了?

  知道最*诺贝尔奖获得者吗?(莫言和《蛙》)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荣耀时刻,观看视频。这不仅是莫言一个人的荣誉,甚至整个国家都会为之而自豪。

  3.你们讲得很好,但我有疑问,不知你们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受,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奖项,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何以如此举世瞩目?那咱们今天就走*诺贝尔,感受他巨大的魅力。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拼音,读准、读顺课文。

  (2)利用熟字自学生字和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借助查字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4)课文主要写了诺贝尔的哪些事。

  2.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认读词语:

  瑞典 斯德哥尔摩 逝世 机械 铁锤 砸 装置 颁奖 风行 灰烬 毫不气馁 隧道 遗嘱 英镑 怦怦直跳

  (3)交流、讨论。

  风行:普遍流行。

  震撼:震动、摇撼。

  毫不气馁:一点儿也没有失去勇气。

  4.理清诗歌脉络:

  一(1-2):简介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二(3-9):写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及其取得的成就。

  三(10)简介诺贝尔奖的奖项设置。

  三、学*生字

  重点指导“械”、“锤”等字的笔顺、结构。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练*3)

  《诺贝尔》教学设计 4

  课时目标:

  1、通过检测预*效果的形式指导学生掌握生字新词、学会用不同方法理解新词。

  2、继续培养学生预*课文的能力,在预*检测中将课文读正确、感知课文大意,初步了解诺贝尔。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读正确课文,做到不添、不漏、不错、不破、不回。

  教学用具:

  写有检测题的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在哪儿听说的,谁给大家介绍一下?(生简介诺贝尔生*)

  2、师补充并明确:诺贝尔不仅在在电化学、光学、生物学、生理学和文学等方面有一定建树,而且在炸药方面更是为人类社会做出了无私贡献。诺贝尔的一生中,仅在英国申请的发明专利就有355项之多。

  3、揭题:这节课让我们走*诺贝尔,学*一篇和他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明确“诺”字念“nuò”,跟着老师书空课题,并齐读。

  二、检查预*效果

  课前已布置大家进行预*,不知同学们预*的怎样,老师出了几个题目想考考大家,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师出示检测题,逐题检测。)

  (一)、进行第1题检测:读课文,将下列词语读三遍,读准加点字音。

  瑞典 斯德哥尔摩 逝世 机械 铁锤 砸石头 装置

  1、自由读,指名读(读拿出你最美的声音读给大家听)、齐读、同位互读。

  (二)、进行第2题检测:读课文,借工具书或其他方法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请试着给“逝世”换个词。

  1、指名说知道的词语的大意。并说明是用什么方法知道词语意思的。

  2、让生找出“逝世”的近义词。明确:有时一个词语的意思还可以用同义词的方法来解释,如看到“探望”想到了“看望”。

  (三)进行第3题检测: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统计读书遍数:1遍的举手?2遍的?3 遍的?5遍的?

  2、再给大家一次机会,练*读正确、读流利。(学生练读全文)

  3、指名读1、2小节,谁最勇敢,第一个站起来读?老师最喜欢勇敢的学生。

  (1)问:从这两节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问:人们为什么选这个时间和这个地点进行颁奖?

  4、诺贝尔为会能受到人们如此的敬重呢?指名读第3小节,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文)

  5、指名读第4小节,小诺贝尔有什么志向?(,减轻人类的劳动,为人类造福)

  6、指名读第5小节,这一小节写他发明了什么?(液体的炸药)

  7、发明液体的炸药是实现理想的第一步,随后他又迈出了第二步,谁来读?指名读第6小节)

  8、问:“毫不气馁”是什么意思,?诺贝尔是在什么情况下“毫不气馁”的?

  9、诺贝尔决心继续实验,可由于危险太大,**不允许诺贝尔继续试验,怎么办?——租船——这也是毫不气馁。船上的工作怎么样呢?谁来读?指名读第7小节。问:在失败了几百次后,他取得了什么成就?(发明了固体炸药)

  10,在一般人眼里,诺贝尔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他依然没有停止实验的步伐,这次他进行了怎样的研究,结果怎样?指名读第8、9小节。

  (1)讨论:诺贝尔在取得了成功后,这样一次次开始新的研究,还付出了很多,甚至差点丢了性命他究竟是为了什么?(引导联系第四节回答:善良的诺贝尔为了减轻人们的痛苦而立志发明炸药,他是在为工人着想,为他人着想!正如诺贝尔自己所言“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他是立志为人类造福。)

  (2)此刻,面对诺贝尔,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送给他?

  (3)是啊,为了心中的这个信念,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女,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整个生命。

  11、更让我们敬佩的还不止于此,指名读第10小节。

  (1)问:透过这份遗嘱,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为了整个人类的进步,诺贝尔又将所得奖金全部奉献给了整个社会,设立了诺贝尔奖,鼓励后人向科学高峰努力攀登。)

  (2)可见,他不仅为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做出了贡献,而且还具有高尚的人格,值得世界亿万人民敬仰。

  12正因为如此,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选在了他的出生地举行,颁奖时间则定在了他逝世的时刻。每年的这个时刻,一颗颗科学新星都会在这里冉冉升起。现在,让我们再一次呼唤这个感动了你,我感动了世界的名字(指课题,齐读)

  13、练读8—10小节,努力做到正确。

  14、同学们,岁月的长河会带走很多, 让我们永远铭记住他——诺贝尔,让我们永远记住他心底的声音: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完成检测第4题:读课文,标段号,完成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诺贝尔奖受奖仪式在 举行,颁奖时间是 。诺贝尔一生在 和 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 。

  课文主要介绍了诺贝尔依次发明了 、 、 ,并在临终前,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奖给在 、 、 或 、 、 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1)指名填空。

  (2)这段话和课文有什么联系?

  (3)你学到了概括课文的方法了吗?是什么方法?

  (4)明确:读课文时就抓住每段中关键的词语连起来就是课文的大意。

  2、诺贝尔是怎样一个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五)指导写字。

  1、提醒“奸”字要写得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是悬针竖,“蒙、贪、企”是上小下大。

  2、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3、同位互评一个写得好的字,学*别人的优点。

  作业: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和句子。

  《诺贝尔》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学生交流。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2、默读,思考: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设定?(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

  3、朗读第1-2小节。

  五、作业布置: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段。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过渡:诺贝尔为何能受到人们如此的敬重呢?

  二、学*课文第二段。

  1、齐读第3小节。

  师:诺贝尔一生有许多的发明,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苦?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出示思考题)

  2、自由读课文第4-9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在旁边作批注。

  3、学生讨论交流。

  (1)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诺贝尔最初发明炸药的动因是什么?)(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说明诺贝尔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2)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苦?(读有关句子,学生谈体会。)

  (3)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提高了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强度。)

  (4)朗读第第4――7小节。

  师:尽管诺贝尔发明炸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对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创造发明是无止境的。

  4、指名读课文第8――9小节。

  ①这一段具体详尽地描述了一次试验性的大爆炸,当时人们是怎么说的?而诺贝尔又是如何表现的?从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一个科学家为造福人类全身心投入创造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②生自由练读第8――9小节。

  ③全班有声有色地朗读。

  三、学*课文第三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他会有何感想?

  2、学生交流。

  (诺贝尔也许遇见到炸药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设立了和*奖,以激励人们为世界的和*而努力。)

  3、齐读第三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说说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

  五、拓展练*。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板书设计:

  发明炸药热爱科学

  诺贝尔 热爱人类

  设立诺贝尔奖 无私奉献


《诺贝尔》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教学设计的设计 (菁华5篇)

教学设计的设计1

  一、教学内容

  本教学设计是一节“设计 应用”领域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通过欣赏,认识设计和生活的关系,并了解手提袋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功能。

  2、情感性目标: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设计,通过提袋的设计和制作,提高立体思维的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

  3、能力性目标:认识提袋的结构设计和制作方法,并发挥想像力,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美观的手提袋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提袋的造型设计,启发学生在基本结构基础上对形状、提手处加以变化。

  难点:款式新颖有创意,提袋的结构,一般为四个面与袋底,梯形或其他形状需计算精确才能做出来。

  四、教学用具

  (学生)旧挂历纸(或旧画报纸)、剪刀、双面胶、绘画常规用具、粗毛线(或绳子) (教师)教学课件、包装纸、旧挂历纸、剪刀、双面胶、范作(包括礼品、鞋服的拎袋)等。

  五、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整理用具、准备上课

  集中注意力

  引入新课

  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呀? (出示提袋范例) 师: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了提袋? 师:提袋有哪些种类?

  学生回答。 生:购物、送礼、广告…… 生:布艺手提袋、塑料手提袋、纸类手提袋……

  2、师总结:提袋在生活中不但应用广泛,本身还是一件艺术品。今天我们学*的内容就是“提袋的设计” 师:请同学们看图片,猜猜这个提袋是装什么的?为什么这样设计? 欣赏提袋的图片,了解提袋的外观设计。

教学设计的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服装的发展史,通过欣赏各民族和传统戏曲服饰、服装设计师的作品,发挥想象,用染纸的方式设计、制作服饰。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各类服饰,运用染纸等方法,选择喜欢的材料设计出服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民族服饰的不同美感,提高爱国热情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染纸的方式设计服饰。

  难点:纸张等材料的选择以及纸张的染色效果。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教师出示有关服装设计大赛的服装秀,让学生欣赏,请同学们根据视频中的内容说说视频中服装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回答,揭示课题:我设计的服饰。

  活动二:赏析作品,引导想象

  (一)感知不同时期的服饰

  1.感知各样服饰

  ①利用课件出示服饰图片,并讲授: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灿烂的服装史!服装使人和动物有了区别。服装是文明进步的标志。

  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服装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一开始的简单,变得越来越有特点,例如,更贴合体型、更具装饰性、材质有所改变、样式更加丰富。

  2.展现不同服饰

  出示任务:选几位同学上台来试穿老师带来的几件有特色的衣服,并进行展示。

  (二)欣赏、讨论服装设计师以及学生的作品。

  1.学生四人一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

  ①这四组作品都有什么样的特点?与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

  第一组作品特点是衣服有长长的摆,衣服用到了生活中的扇子、青花瓷的纹饰。第二件衣服的特点从肩部到裙尾的设计都用了生活中花卉的样子,整套服饰都是白色。第三件服饰从头到尾用到各种彩色进行装饰。第四组优秀学生作品特点是用了很多环保材料,而这些材料包括一次性杯子、塑料袋、布条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②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些材料,还有什么可以材料可以做服装?

  各种材质的纸张、线、斗笠、纸盒等。

  ③这四组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教师总结:第一组给人优雅的感觉,第二组给人活泼,第三组给人调皮的感觉,第四组给人感觉很环保。

  2.欣赏染纸服装作品

  ①课件展示师生合作作品引导学生观赏。

  ②教师设问“作品用了哪些材料和颜色?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用到了纸张(宣纸、皮纸、毛边纸、餐巾纸都可以作为染纸的材料)。给人感觉很别致、有特色。颜色搭配丰富绚丽。

教学设计的设计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导语: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擦力,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害的时候需要减小摩擦力。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

  3、学生探究。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的设计4

  教学目的:

  1、提高审美情情趣,培养创作能力

  2、学*封面设计知识

  3、掌握书籍封面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书籍封面设计方法

  2、构思、构图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封面设计范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我设计的书(一)

  二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

  一本好书,若无精美的封面,就不容易引人注目;一本内容有趣的书,若加上生动的插图,就会增添阅读的乐趣。

  2、设计知识学*

  书的装帧设计主要包括封面、封底、书瘠设计和内面设计。而书的封面设计中一般必需有书名、作者和出版社名,内页设计主要包括书的文字和插图的版式编排。

  3、设计原则

  适用、经济、美观

  4、欣赏封面设计数幅,讲解设计方法

  (1)根据书的内容立意

  (2)根据阅读对象选择适当的形式

  如儿童读物要选用活泼、生动、写实的拟人形象,色彩上宜多用鲜艳色,字体要活泼。科技书籍要体现代感,纹样可适当笼统。

  (3)要符合印刷等条件

  5、制作过程

  (1)设计

  (2)画铅笔稿

  (3)上色

  6、同学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自已动手设计一本书的封面,书名、内容自定

  7、作业讲评

  (1)搞一个封面设计展

  (2)谈一谈喜欢哪些设计

  教后札记:

  构图不简练,并且很碎,在涂色时,颜料水加得过多,使颜色泛开。

教学设计的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能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挑剔、胆怯”等词语。

  2、通过自主阅读,体会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感受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且能够初步在*作中学*运用。

  3、激发对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小说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准备

  学生在上课前,自读课文两遍;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指导“魔”书写,学生齐读课题。

  二、借助导读,自读自悟。

  (一)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梳理人物,借助人物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学*导读提示,明确本课学*要求。

  三、交流碰撞,感知形象。

  (一)感知托德的板块。

  1、学生默读描写托德的段落,想想托德是怎样一个人,划出有关的句子,写写批注。

  2、学生自由谈理解,交流句子,谈感悟,教师随机板书学生概括的托德的特点的词语。

  预设一:我等候着,一直等到他把手头的事办完,他才领着我到后面的一个房间去,取出一堆人家不肯要的衣服,选了一件最蹩脚的给我。

  预设二: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么?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预设三: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谁的笑容陷入这样的窘况。

  3、聚焦托德的神态“笑”的具体描写,感悟托德的见钱眼开。

  (1)理解托德的“笑”。

  再读描写笑的句子,联系自己所知道的笑,并归类。

  看到托德的笑给你什么感觉?

  (2)感受托德的“笑”的独特之处。

  通过比较作者与学生自己,以及其他名家对笑的描写,感受马克吐温描写的独特之处。

  (3)对神态“笑”的整体感知。

  教师引读。

  小结人物特点,板书“神态”。

  (二)感知老板的板块。

  1、小结学法,引导学生自学老板的板块。

  2、汇报交流老板的特点,体会作者抓住人物语言的写法。

  预设一:“把这么一套不像样子的衣服卖给一位脾气特别的百万富翁!托德简直是傻瓜——天生的傻瓜,老是干出这样类事情。把每一个大阔佬都从这儿撵跑了,因为他分不清一位百万富翁和一个流浪汉,老是没有这个眼光。”(这是老板在通过贬低托德来达到他的目的)

  预设二:“裤子没有毛病,非常合您的身,先生,真是妙不可言,再穿上背心,啊哈,又很合适!再穿上上衣——我的天!您瞧吧!真是十全十美——全身都好!我一辈子还没有缝过这么得意的衣服呢。”(老板搜肠刮肚,极力奉承来达到目的。)

  预设三:“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您请稍等一会儿──我送您出去,先生。好吧──再见,先生,再见。”(老板已经语无伦次了,反反复复,啰啰唆唆,透过这言语,不难看出老板的那副奴才相。)

  3、小结老板特点,板书“语言”。

  (三)归结人物。

  1、展开想象,尝试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自由练写。

  2、交流练笔,评价反馈。

  (四)回应课题。

  课文的开头,“我”遭遇的是那般冷落;结尾,“我”受到的是这般待遇,这一切都是——缘于金钱的魔力。托德前后的变化,老板这样的热情也都是——缘于这张钱,这就是金钱的魔力!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出示《百万英镑》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质疑激趣。对《百万英镑》这部小说,还有什么想知道的么?

  附课文:

  24、金钱的魔力

  我等候着,一直等到他把手头的事办完,他才领着我到后面的一个房间去,取出一堆人家不肯要的衣服,选了一套最蹩脚的给我。我把它穿上。衣服并不合身,而且一点儿也不好看,但它是新的,我很想把它买下来,便没有挑剔,只是颇为胆怯地说道:“请你们通融通融,让我过几天再来付钱吧。我身边没有带着零钱哩。”

  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这可叫我冒火了,于是我们说:“朋友,你对一个陌生人可别单凭他的穿着来判断他的身份吧。这套衣服的钱我完全出得起,我不过是不愿意叫你们为难,怕你们换不开一张大钞票罢了。”

  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我并没有恶意,可是你要开口教训人的话,那我倒要告诉你,像你这样凭空武断,认为我们换不开你身边可能带着的什么大钞票,那未免是瞎操心,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

  我把那张钞票交给他,说道:“啊,那好极了,我向你道歉。”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象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谁的笑容陷入这样的窘况。老板赶紧跑过来,看看是怎么回事,他兴致勃勃地问道:“喂,怎么回事?出了什么岔子吗?”

  我说:“什么岔子也没有。我在等到他找钱。”

  “好吧,好吧,托德,快把钱找给他,快把钱找给他。”

  托德回嘴说:“把钱找给他!说说倒容易,先生,请你自己的看看这张钞票吧。”

  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堆被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把它来回翻动,同时一直很兴奋地说着话,好像在自言自语似的:

  “把那么一套不像样子的衣服卖给一位脾气特别的百万富翁!托德简直是个傻瓜——天生的傻瓜,老是干出这类事情。把每一个大阔佬都从这儿撵跑了,因为他分不清一位百万富翁和一个流浪汉,老是没有这个眼光。啊,我要找的那一套在这儿哩。请您把您身上那些东西脱下来吧,先生,把它丢到火里去吧。请您赏脸把这件衬衫穿上,还有这套衣服;正合适,好极了——又素净,又讲究,又雅致,简直就你个公爵穿得那么考究。这是一位外国的亲王定做的——您也许认识他呢,先生,就哈利法克斯公国的亲王殿下,因为他母亲病得快死了,他只好把这套衣服放在我们这儿,另外做了一套丧服去——可是后来他母亲并没有死。不过那都没有问题,我们不能叫一切事情老照我们……我是说,老照他们……哈!裤子没有毛病,非常合您好的身,先生,真是妙不可言,再穿上背心,啊哈,又合适!再穿上上衣——我的天!您瞧吧!真是十全十美——全身都好!我一辈子还没有缝过这么得意的衣服呢。”

  我也表示了满意。

  “您说得很对,先生,您好说得很对。这可以暂时对付着穿一穿,您等着瞧我们照你自己的的尺寸做出来的衣服是什么样子吧。喂,托德,把本子和笔拿来,快写。腿长三十二……”我还没有来得及插上一句嘴,他已经把我的尺寸量好了,并且吩咐赶制晚礼服、便装、衬衫,以及其他一切。后来我有了插嘴的机会,我就说:

  “可是,老兄,我可不能定做这些衣服呀,除非你能无限期地等到我付钱,要不然你能换开这张钞票也行。”

  “无限期!这几个字还不够劲儿,先生,还不够劲。您得说永远永远——那才对哩,先生。托德,快把这批定货赶出来,送到这位先生公馆里去,千万别耽误。让那些小主顾们等到一等到吧。把这位先生的住址写下来,过天……”

  “我快搬家了。我随后再来把新住址给你们留下吧。”

  “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您请稍等一会儿——我送您出去,先生。好吧——再见,先生,再见。”


《诺贝尔》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呼伦贝尔大草原作文 (菁华5篇)

呼伦贝尔大草原作文1

  “牧人驱赶着羊群,羊群追赶着白云,白云点缀着蓝天,羊群绘画着草原……”正如这首歌唱的一样,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去游览吧。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以及其他小伙伴一起走进了呼伦贝尔大草原,那里没有宁波的高温酷暑,是个避暑和度假的好地方。一进入大草原,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让人神清气爽,舒服极了。站着草原上一眼望不到边,抬头看天上的云朵很白很白,而且看上去好低好低,好想跑到对面山顶上把它摘下来送给妈妈,它们有的`像鸭子;有的像兔子;还有的像绵羊,真是仪态万千,惟妙惟肖。那里的天空湛蓝湛蓝,蓝的像大海,放眼望去,那碧绿的草原像巨大的绿地毯。远处的牛羊像撒落在绿地毯上的大大小小的珍珠一样,不远处的牛羊有的在悠闲地吃着青草,不时摆动着尾巴,好像在驱赶蚊子吧;有的漫不经心地走在草原上,好像在窃窃私语吧;还有的小牛正钻在妈妈的身下,仰着头大口大口地喝着妈妈的奶呢,好温馨呀。

  我们继续前往,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一片黄色的油菜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色。

  呼伦贝尔大草原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好想变成一只雄鹰把整个大草原的景色尽收眼底,让我一次看个够。

呼伦贝尔大草原作文2

  “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草原茫茫天地间,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随着苏导甜美的歌声,我们来到了我国北部的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

  下了车,站在草原上,眼前像是一块天工织就的绿色巨毯。步行绿茵上,那种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感觉非常美妙。这里还汇集世界上最美丽、最富饶、最具少数民族风情。原始的植被、原始的'天空、原始的风味。令人陶醉,构成了独特的绚丽画卷。

  看着这美丽、富饶、神奇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是“蓝天绿地” ,什么是“绿色净土” 。

  看着这群群牛羊,点点毡房,袅袅炊烟。忘记了这里的主人——牛马,它们也没有理会我们,可能是它们也沉醉在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里。

  看着这水草丰美,蓝天白云,野花绣地,弯弯河水,茵茵绿草,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又像是来到了辽阔无垠的大海边。

  我忘记了自己,不知不觉跟苏导来到了大草原上喝下马酒的地方。据导游介绍:每一个来过草原的人都要接受蒙古族最隆重的接待礼仪——下马酒。表示草原人民的热情迎接客人的到来。但喝下马酒要注意:首先客人左手端乘酒银碗。接着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弹向天空,称为“敬天”。 再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弹向地面,称为“敬地”。 然后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向前方*弹,称为“敬祖先”。 最后双手端碗,一饮而尽视为对蒙古族主人的尊敬。我情不自禁地问导游:“我们小孩不会喝酒咋办?”导游笑嘻嘻地告诉我们:“那也要用舌尖舔一下再把酒杯还给主人,表示礼貌。” 我们喝着下马酒,耳边又响起了动听的歌声:“,远方的朋友一路辛苦 ,请你喝一杯下马酒 ,洗去一路风尘,来看看美丽的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美!我爱你——美丽的天堂!

呼伦贝尔大草原作文3

  我的童年是在一望无边的绿色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度过的,那里的天空经常是蔚蓝色的。绿色代表生命的成长与活力,蓝色代表着永恒的爱。

  春天,积雪都已经融化了,大地上又重新充满了生机。鲜嫩的小草探出头来,柳树长出了嫩嫩的小芽,那长长的辫子随风飘动。大雁也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南方飞回来。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放风筝,我们奔跑着、嬉戏着、打闹着、欢呼着,让我们的风筝像雄鹰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夏天,酷热来了,草原上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牛羊、马儿在草原上奔跑,远处不时传来嘶鸣声。晚上,大家围着篝火跳着舞,吃起了烤肉,吃饱了躺在草地上,看满天的繁星。天空中有北斗星、织女星、北极星、大小熊星此时,我会情不自禁感叹一声:啊!草原的夜色真美呀!

  秋天,草地变成了金黄色的。我和小伙伴一起骑着骏马,赶着洁白的羊群,自由自在地走在金色的地毯上,心情无比舒畅。

  冬天,你是不是以为会死气沉沉的?不是,倒是正好相反。孩子们在雪白的草地上打雪仗、堆雪人、摔跤。大人们在蒙古包里,讨论着这个冬天该怎么过。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快乐的聚集地,而今因为上学的原因,很少再回到那里。再见了,我的天空;再见了,我的朋友;再见了,我的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作文4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它的面积是江苏省和山东省面积之和。今年暑假,我就游览了这辽阔的大草原,亲身饱览了这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从飞机的舷窗往下俯瞰,只见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像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连绵不断的原始森林是墨绿色的,大片的草原和湿地是浅绿色的,那金黄色的油菜花,成块、成片点缀在绿色地毯上而显得格外醒目,而蜿蜒曲折的河流像一条条飘带撒落人间,伸向远方,还有那镜子般闪亮的湖泊像珍珠一样镶嵌其间。天上大朵大朵的白云投影在绿毯上,变成各种各样形状的阴影。呈现在眼前是多么和谐、自然啊,它们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画卷,令人赞叹不已。

  来到草原,极目远眺,只见蓝天白云下,远处的山脉连绵起伏,天地合一,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不时变幻出各种形状,令人啧啧称奇。这里视野开阔,满眼都是望不到边的绿色的草地、湿地和小麦,还有望不到尽头的油菜花,真是黄的更黄,绿的更绿,令人爽心悦目。这里的河流并不宽阔,可都非常曲折,每一条河流都是九曲十八弯,河流的周围有大片的湿地,沿河是一簇簇低矮的柳树丛,从高处看,是那么恬静、安祥,如仙境一般。

  我们行进在路上,不时能看到成群的'牛、羊、马悠闲在草原上吃草,白色的蒙古包星星点像花一样开在草原上。车窗外的景色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

  “天苍苍,野芒芒,风吹草地现牛羊”的草原美景令我流连忘返。

呼伦贝尔大草原作文5

  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大草原是人们都向往的好地方,我的老家就在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但我没有去过。放署假了,我爸爸说:“我们回老家吧!那就是美丽的大草原。”我一听到这个喜讯,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终于可以去我一直都向往的美丽地方。

  经过漫长的时间,我们终于到了美丽的、富饶的老家—美丽的大草原。下车后,我的奶奶、大伯、二伯、爷爷都想让我们吃完饭再去,你太着急了,我们明天再去。但我的好奇心非常强烈,非常想去我一直都向往的好地方。

  第二天,我们就进入了大草原。没下车,一股迷人的草香迎面扑来,我下了车,啊!我终于看见我向往的好地方,甚蓝的天空,像棉花糖一样的白云,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鲜嫩、肥美的大草原迎面扑来,好似人间天堂。

  我们看见了在草原上的蒙古包,啊!它们一堆一堆,与天边的白云对应,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我们走进蒙古包,热情、豪爽的蒙古人向我们走来。他们把他们的美食、特产端上来热情的招待客人。啊!我闻见一股奶香向我扑来,这就是草原的奶茶,我一喝,这是我喝过的最香的奶茶。他们把自己宰的'牛、羊肉端上来,让客人吃得饱饱的。这就是热情、豪爽的蒙古人!

  咩、咩的声音是谁传来的,对是毛绒绒的绵羊,它的毛如天上的白云一般,它似乎知道我们来了要接待我们。哞、哞的声音是谁传来的,哦原来是有又肥又壮的奶牛,它们一个比一个结实,一个比一个强壮。哒、哒这个声音就是腿又粗。身体又结实的马,人们骑着它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奔跑,一个比一个跑的快。它们一个一个都在唱歌。除了这些动物大草原上还有很多动物。

  这就是美丽的内蒙古。你们如果见到真的,你一定会迷恋上它。这也是我一生见过的最美丽的地方。


《诺贝尔》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呼伦贝尔游记作文 (菁华5篇)

呼伦贝尔游记作文1

  有人欣赏四季如春的昆明,也许他喜欢暖和的环境。也有人欣赏车水马龙的大都市上海,也许他喜欢欢快节奏的生活。而我却欣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那绿波千里,一望无垠,微风过,羊群如流云飞絮的大草原。

  绿油油的草原在蓝天的眼下招摇着,那青草似乎欢迎着每一位路过他身旁的旅客,又似乎昭示着生命的永恒。连天的绿,海洋般的绿波,像大地上的天然织成的绿地毯,为红尘中的路人洗去红尘中的尘土。站在这只有草的世界里,闭上双眼,聆听着绿波的涛声,我才会明白“一碧万倾”的蕴意。仰望天空,白白的云多在蓝色布幕下休憩,时而飞过头顶苍鹰把你的目光带向那无穷无尽的苍穹。牛羊在绿地毯上游戏,牧民挥着鞭子,唱着小调,骑马从地毯上的这一头飞快的飞到另一头,微风掀起的衣襟才让人想到自己不是在画星,而是在茫茫的大草原上。

  太阳偷偷的落在了地*线,在那黄昏的天际边,彩霞染红了大草原,没一处都泛起了金黄,似乎在金黄的草原上又听到了铮铮铁骑的声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指点江山,在他那豪情的文字里,又看到了那位草原上的雄鹰的身影。出草原,破中原,入*,越长城,进西欧。在雄鹰一般的远距离飞翔,让这草原的血液一次又一次的沸腾,让这草原的绿草长得越来越壮,让着草原上牧民的粗犷越来越响。

  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呼伦贝尔草原,呼伦湖与贝尔湖像两颗灿烂的明珠照耀在他的两旁。这里没有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一片广阔*坦的蒙古草原上,可以看见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在原野上前进。世界上最美、最大、最没有污染的大草原,没有几个,但呼伦贝尔却是其中一个,美丽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在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可以骑马乘驼畅游草海,还可以坐“勒勒车”环湖漫游,可以临湖垂钓,可以入林狩猎,尽享草原风光。

  我欣赏呼伦贝尔,欣赏他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他那干净的大草原。

呼伦贝尔游记作文2

  暑假里,我和妈妈来到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这里青草碧绿,牛羊肥美,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还建有这里的特色---蒙古包。

  来到这里非玩不可的项目就是骑马和开草原摩托车。今天,我终于骑上了草原摩托,并和几个小伙伴约好来一场越野大战---绕着整个赛道开5圈,看谁先跃过终点,谁就是 “摩托王者”!

  “越野大赛,现在开始!”随着一声令下,我们争先恐后地闯入赛道。我加大马力,一下子冲到了第一名的位置。草地上坑坑洼洼的,稍不留神就容易被大石头和凸出的土块绊倒,所以我小心翼翼地前进着。开车不能太快,稍微加速就马上松开,这样能防止失控。

  让我来播报下赛况吧:目前有一个人与我并驾齐驱,还有一个小伙伴因为“火力不足”被落在了很后面。我趁与边上的同伴不留神,突然加速,摩托像箭一样冲的很远,“呵呵,我把甩到了后面!”还没得意多久,我突然一个惊险的急转弯差点翻车,“吓死我了!”

  现在我已经是遥遥领先,胜利已经*在眼前。我轰了轰油门,准备冲刺,发现后面一辆车正快速的追上来,这不是刚刚与我并列的那个人吗?“他冲得好快啊!”先不管这么多了,还是开车要紧。比赛进入白热化,气氛也变得异常紧张。握好方向,加足油门,全神贯注,向前冲刺,最后,还是我略胜一筹,赢得了比赛的胜利。而他因为零点几秒的落后只能屈居亚军。

  当大家称我为“摩托王者”的时候,我兴奋极了,这次草原摩托大战,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爽;用两个字形容,就是---极爽;用三个字来形容,当然是---超级爽!

呼伦贝尔游记作文3

  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和哥哥到美丽的呼伦贝尔旅游,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下了飞机我看了看四周,觉得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层峦叠翠、苍翠欲滴。妈妈对我说:“不管哪一次出去玩儿都要穿好外套,因为这里的雨就像小孩子的脸说下就下,说停就停”。我回答:“知道了”!

  第二天我们去了五泉山,人们说:“喝了五泉山的水再爬上五泉山,必将事业有成!”所以我们先喝了五泉山的水向山顶爬去。可是我爬着爬着就觉得很累,遥望山顶还有那么远。在我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背着重重的背包从我身旁走过,我想“一位老奶奶都能爬上去我为什么不能呢?”想到这一点,我努力向上爬去,不一会儿就爬到山顶了。站在山顶眺望山下的景色,心里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仔细的往下看,有一个马蹄形的小河,听说是成吉思汗的马飞奔过这里留下的。从山上下来,我们去漂流。本想漂到那个马蹄形的小河旁边仔细看一看,可谁知道一会儿飘到这里,一会儿漂到那里,只顾着掌握方向却错过了那条河。

  下午妈妈带我和哥哥去赛马场骑马。一开始我不敢骑,看着妈妈和哥哥骑的那么好,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骑着马向前跑去。可是看着马蹄下的小草正在被我们的马踩踏着,好像在说:“我疼!我疼!”我劝妈妈和哥哥咱们还是走吧!

  离开这里要上飞机的时候,我回头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美丽的呼伦贝尔,情不自禁的说了一句美丽的呼伦贝尔我会再来的。

呼伦贝尔游记作文4

  这个暑假,我们一家人自驾去了美丽的呼伦贝尔。一路上欢歌笑语,开心极了。

  经过十来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爸爸开着车在草原之路上疾驰着,我则边听着草原歌曲边欣赏着车窗外的草原美景,只觉得眼睛都不够用了。到处都是绿色,真的就像课文里比喻得那样美——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向四处铺开,一直到了天边。妈妈说:“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大草原,那里水草丰富,有“牧草王国”之称。”

  现在,一幅巨大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展开,无边无际。,蓝天白云之下,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微风*来,牧草也随风摇摆,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在草地上吃草。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当然,让我印象深刻,不能忘怀的还有各样美食。我们虽然没有吃到“烤全羊”,却吃到了喷香的手把肉;我们没有喝到马奶酒,却品尝了咸香的奶茶,真是让人超级满足。

  这就是美丽的,让我难以忘怀的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游记作文5

  炎热的暑假,我们一家人自驾旅游领我去了呼伦贝尔大草原,这次旅行令我至今难忘。

  刚到大草原,我就在路边看到了一群羊,无数只小羊走上了马路,我趁机打开窗户,摸摸小羊的毛,小羊的毛软绵绵的,特别温暖。

  我下了车,向远处眺望,发现大草原里面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座山,只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牛羊悠闲地走在草原上,蓝蓝的天空上,漂浮着几朵白云,一座座的蒙古包在草原上连成一片,像起伏的海浪!

  道路两旁有许多骑马的汉子,指挥着一群群羊和马。每相隔不远就有一个部落,有白音部落、霍扎部落、天缘部落……部落之间相连,草原是他们共同的家。

  我进了一个部落游玩,拿着我的望远镜,坐着车上了山。妈妈告诉我,前面那条河只要过了就是俄罗斯了,透过望远镜向对面的俄罗斯看去,我看见俄罗斯城市密集,有许多高大的建筑。

  在回家的路上有一个骑马的地方,我和我的老姨穿好装备就上马了,我是被一个叔叔骑着马带着,而我老姨却玩的不亦乐乎,坐在马背上一颤一颤的仿佛自己变成了草原的主人,欣赏着草原的美景。

  蓝天、白云、绿草,交相呼应像一幅绵延的画卷。奔腾的骏马、悠闲的牛羊,热情的草原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流连忘返。


《诺贝尔》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诺贝尔教案菁选

诺贝尔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诺贝尔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诺贝尔教案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则外国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的文体特点。

  2.体会二则消息迥异的语言风格。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品味、比较等多种方法,把握二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和消息文体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类精英对人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的胸怀。

  一、导入新课

  20xx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提问2:根据消息文体特点,勾画出标题和导语并明确主体,思考:导语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明确: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

  提问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明确: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公正。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提问4: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提问5: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

  明确:前两问参看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问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好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示例:我觉得他们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提问6: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明确: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公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得主领域成就

  伦琴物理学X射线

  范托夫化学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贝林生理学或医学血清疗法

  普吕多姆文学诗歌创作

  迪南和*红十字会

  帕西和*各国议会联盟

  科学进步和*

  可取之处重视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语句,梳理情节到正、侧面描写的分析,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足之处对于文章中描写吕伟起跳这一部分的动作描写,很多学生都从不同细节中读出了吕伟精湛的技法,但由于时间原因,未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评价。

诺贝尔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身的追求,直到胜利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 同学交流。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考虑《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身的追求,直至胜利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身的遗产毫无保存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绩;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绩。

  第三段(10) 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考虑: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2、默读,考虑: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设定? (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

  3、朗读第1-2小节。

  五、作业安排: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段。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 过渡:诺贝尔为何能受到人们如此的敬重呢?

  二、学*课文第二段。

  1、齐读第3小节。

  师:诺贝尔一生有许多的发明,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苦?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出示考虑题)

  2、自由读课文第4-9小节,要求同学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在旁边作批注。

  3、 同学讨论交流。

  (1)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诺贝尔最初发明炸药的动因是什么?) (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说明诺贝尔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2)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苦?(读有关句子,同学谈体会。)

  (3)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提高了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强度。)

  (4)朗读第第4——7小节。

  师:尽管诺贝尔发明炸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对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发明发明是无止境的`。

  4、指名读课文第8——9小节。

  ①这一段具体详尽地描述了一次试验性的大爆炸,当时人们是怎么说的?而诺贝尔又是如何表示的?从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一个科学家为造福人类全身心投入发明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②生自由练读第8——9小节。

  ③全班有声有色地朗读。

  三、学*课文第三段

  1、默读,考虑:(1)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发明的文明,假如诺贝尔泉下有知,他会有何感想?

  2、同学交流。

  (诺贝尔也许遇见到炸药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设立了和*奖,以激励人们为世界的和*而努力。)

  3、齐读第三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1)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说说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

  五、拓展练*。

  利用本课提供的资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板书设计:

  发明炸药 热爱科学

  诺贝尔 热爱人类

  设立诺贝尔奖 无私奉献

诺贝尔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3、学*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可由学生介绍诺贝尔导入,也可由20xx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导入,或者由复*消息的一般知识导入。

  2、学*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己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词。

  重点词语:

  颁(bān)发:发布或授予奖状、勋章等。

  遗嘱(zhǔ):指人在生前或临终时嘱咐处理死后各事的话或字据。卓(zhuó)有成就:有很突出的成就。卓,高超。

  颇(pō):相当地,很。“颇”还有“偏”“不正”的意思,如“偏颇”等。建树:建立的功绩,取得的成就。注意不要写成“建数”。

  仲(zhòng)裁: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方居中调解,作出裁决。法律上特指发生纠纷者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关的第三方审理,由其作出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以解决纠纷。

  拨款(kuǎn):拨给钱款。注意不要写成“拔款”。巨额(é):巨大的数额。

  利息:因存款等得到的本金以外的钱。

  字形辨析与词义辨析:

  遗—遣;渗—掺;即—既;裁—栽—载;

  贡献—奉献;成就—成绩;评定—评议—评论

  3、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教师采用播音的形式范读这则消息,学生听读,也可以指导学生范读。

  听读之前,教师提出正音要求:注意还有哪些字词的读音是自己拿不准的,边听边标好拼音,或者圈画出来请教老师和同学。提出阅读任务:根据上节课所学的有关消息的知识,找出本则消息的要素和结构中的“背景”部分。

  (2)初步理解。学生互相交流后,师生共同明确阅读任务,特别是要明确第4段是背景部分。

  (3)进一步理解。让学生结合批注简要概括:消息的电头、#教案# 导语、主体部分分别交代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么安排?

  教师点拨:电头交代了新闻发稿的单位、地点、时间;#教案# 导语部分概括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情况;主体部分叙述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背景。作者这样安排内容,是从内容的重要程度,以及受众的关注程度来考虑的。

  4、重点研读,深入思考。

  (1)让学生思考:主体部分已经把消息的主要内容概括完整了,为什么还要写第4段,这一段可否删去?

  教师点拨:文章的第4段是背景部分,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暗含评奖客观公正的意思,也说明奖金确实是发给了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2)让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诺贝尔的.资料与这则消息结合起来阅读,说一说诺贝尔是个什么样的人。言之有理即可。

  5、比较辨析,体会语言。

  设问:本文怎样体现了消息语言的准确性?要求学生在文中勾画出具体词句,自行批注,之后四人一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在学生交流中教师就以下内容作随机指导。

  第一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明确:“首次”说明了这是第一次颁奖,如果去掉,体现不了消息语言的准确性。

  第二句: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明确:“根据”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实施及颁发诺贝尔奖的依据;同时,运用数字也准确说明了不同国家颁奖机构的数量。

  第三句: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成就。

  明确:评价贝林的研究成果是“卓有成就”,普吕多姆的诗歌创作是“颇有建树”,语言极有分寸,准确*实。

  6、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1)从报纸或互联网上选择一则有一定篇幅的消息,标示出其结构的各部分,看看它是不是使用了“倒金字塔结构”。

  (2)如果这则消息使用了“倒金字塔结构”,想一想各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想一想能否用倒金字塔结构来改写。

诺贝尔教案4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新闻的六要素,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培养学生朗读技巧,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性、准确性。

  3、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胸怀。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六要素,掌握新闻文体特点。

  难点:提高朗读技巧。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0xx年,中国文学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xx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那些人才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2、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的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在诺贝尔奖颁发,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让我们看看课外阅读材料。

  补充材料一:错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20xx年,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被老舍得到”的内幕。舒乙透露,在入围者到了最后5名时还有老舍,最终,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过调查得知老舍已经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获奖。

  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终审名单之中,沈从文均入选,而且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当时学院中有强大力量支持沈从文的候选人资格。但可惜的是,沈从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因此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补充材料二:最“省事儿”的诺奖得主

  1901年,X射线发明人德国科学家伦琴收到一封来信,信中邀请他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位教授随即回复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需向校长请假才行,麻烦得很,将奖牌与奖金寄过来行不行?瑞典的答复是:奖牌不能寄,还是跑一趟吧。伦琴无奈地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但他领到奖金与奖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连获奖后例行的.讲座也取消了。

  补充材料三:最“奇葩”的诺奖得主

  20xx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机,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时间获悉自己获奖的消息,而是从邻居的祝贺中得知自己获奖的事情。

  3、默读课文,把握消息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4、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文段中能体现出新闻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明确:“首次、每年、”这些词语体现出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5、看屠呦呦20xx年诺贝尔奖领奖视频,读第二段,小组成员之间讨论概括诺贝尔奖是发给哪两类人?互相用颁奖者的语气读第二自然段、

  明确:每年的诺贝尔奖发给过去一年里,为了世界科学的进步,为了世界和*的维护,做出的贡献;指导朗读:用奥斯卡颁奖音乐做背景,指导男生读获奖人名部分,女生读成就描述部分,教师读旁白。

  6、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和新闻的标题无关,你认为可以删去吗?

  明确:不可以。第三自认段补充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公正;第四自然段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7、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结合课外材料,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用句式说话“我看到了一个______的诺贝尔”。

  文段:诺贝尔的遗嘱里面说:“诺贝尔奖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材料一:诺贝尔虽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儿女的生活依然与过去一样,从不奢侈浪费。他经常把大笔款项捐给慈善事业,毫不吝啬。诺贝尔慷慨大方之名,很快传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帮助的穷人络绎不绝,但诺贝尔从不厌烦,总是尽力帮助他们。这样一来,每天都有大群的贫民等候他救济,诺贝尔深感为难,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写信给哥哥谈起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计每天支出的救济费约2万克郎以上。一年下来就得花去700多万克郎。

  材料二:诺贝尔多才多艺。他自幼喜爱文学,*时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闲阅读小说和作诗。他更喜欢哲学,他说:“饭可以不吃,哲学书不可不读。”正是哲学的思辨和文学的想象力,推动了他的科学发明。他喜欢易卜生的戏剧,他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错。他不但经常写诗,30岁那年还写了一部名为《兄弟》的小说,后来又写过一部《非洲的光明时代》的历史小说。1885年,诺贝尔还写过一部《专利病菌》的喜剧,1896年临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报应》的悲剧。

  材料三:诺贝尔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总是由一个名为柏济的同学所获得。有一次,柏济意外地生了一场大病,无法上学而请了长假。有人私下为诺贝尔感到高兴说:“柏济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属了!”诺贝尔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将其在校所学,作成完整的笔记,寄给因病无法上学的柏济。到了学期末,柏济的成绩还是维持第一名,诺贝尔则依旧名列第二名。

  明确:我看到一个多才多艺/富有同情心/努力/正直······的诺贝尔。

诺贝尔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

  1、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1、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命是短暂的,这世上许多人的名字一一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但有一些人名字却和他们的不朽功绩被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景仰之情,让我们再一次走*这位 不被历史遗忘的人——诺贝尔。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许多的发明,其中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是啊,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二、学*课文。

  1、 诺贝尔发明炸药最离不开的就是实验。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诺贝尔一起去亲历他的实验 吧!默读课文第 3-9 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划出相关语句,写下 感受。

  2、交流评议。

  出示“xxxx年 6 月 3 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 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从哪里体会到诺贝尔的毫不气馁? 理解“毫不气馁”,读好这个词。: 引说: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他没有放弃,就叫——

  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他没有放弃,就叫—— 父亲被炸成残废,他没有放弃,就叫——(板书:毫不气馁)

  这样的执着,所以要说: 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齐读:我们一起来读出诺贝如此坚定的信念。 其实第七自然段中也写出了诺贝尔毫不气馁的精神,你发现了吗? 出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 1867 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四个年头”一年是 365 天,那四年就是 1400 多天,从这个词感受到时间之——长。 “几百次”创设情景读:一次的失败,他没有放弃;几次的失败—— 上百次的失败—— 几百次的失败——这就叫——“毫不气馁”

  齐读:这四个头年里,几百次的实验,这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啊!把你的感受送到课文中,让我们来读出毫不气馁。

  面对这样的诺贝,你想到了哪些词?出示词语:老师也想到了一些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住这些词。 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他毫不气馁,可以说: 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他的毫不气馁,他的永不放弃,都是源自于他对科学的——热爱。(板书:热爱科学)这是一个(指板书)——(热爱科学)的诺贝尔。

  出示:“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了!*了!火星已经接*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紧盯”:你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关注到了人物的神态。板书:神态 “仍然盯着”有没有哪位同学的眼睛最亮,发现了句子中还有一个描写他神态的词?让学生谈感受,指导朗读。 齐读:下面我们合作来读好这段话,请同学们读两句有“盯”这个神态的句子,中间一句老师来读。 “怦怦直跳”:(紧张) 学生谈感受,你来读好他。板书:心理

  这个词让你感觉诺贝尔此时的心情十分的——(紧张、激动)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了!*了!火星已经接*炸药了!”这种激动,紧张,还包含在哪个标点符号里。 谁来读出这三个感叹号包含的意义。

  读的好: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读的不够:问:离什么越来越*了?危险,那应该读的一次比一次惊险。 其实,标点符号也是一种语言,也需要我们用心去揣摩它的意味。

  齐读: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出示:“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引读这段文字。 透过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样的场面,假如你就是现场的一个人,你——

  出示:“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引读

  过渡: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告诉我们,诺贝尔是不能幸免于难了。可是,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诺贝尔,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读)出示:“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 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 “满身鲜血”:你关注到了诺贝尔的外貌,真了不起。板书:外貌 激动万分的诺贝尔,你从哪里看出他很激动。 “高举双手”:你关注到了诺贝的动作。

诺贝尔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7个生字,认识“诺、颁、隧”3个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读通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生词,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

  从具体的语句中,感受诺贝尔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谈世界著名的奖项——诺贝尔奖。

  2.说说对诺贝尔的了解。

  二、设问导读

  (一)预*课文

  1.依自学提示读课文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生词,同桌借助词典或学过的解词方法思考其含义。

  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正音。

  2.正确读出下列词语。

  斯德哥尔摩 颁奖 机械 砸石头 灰烬

  隧道 开凿 震撼 英镑 爆炸

  3.展示朗读: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朗读,互相评价。

  (二)概括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从文中读到了哪些内容。

  2.从上面提到的内容中提炼出主要内容。(提示:找出文中主要自然段来概括。)

  3.思考:文章层次如何划分?说说理由。

  (三)了解诺贝尔奖

  1.自读课文第1、2、10自然段,思考

  ⑴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奖项涉及哪些领域?

  ⑵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温馨提示: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词句。)

  2.品析遗嘱

  ⑴读读第10自然段中写诺贝尔遗嘱的句子,从遗嘱的内容中,你认识到了怎样的诺贝尔?

  ⑵饱含深情地读出诺贝尔的遗嘱。

  三、巩固练*

  完成课后练*1、2题。

  四、拓展延伸

  查资料了解我国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第 2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历程及所经受的磨难,感受他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9自然段,体会诺贝尔热爱科学、勇于追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内容,练*为诺贝尔写100字的小传

  教学过程:

  一、基础达标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 ) 的艰难历程。临终时,他把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存入银行所得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 ( ) 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二、设问导读

  (一)默读课文3-9自然段,思考

  1.诺贝尔为什么想要发明炸药?(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句子。)

  2.诺贝尔发明炸药经历了哪三个过程?(提示:仔细读5-9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简洁叙述。)

  3.找出本片段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合作探究

  1.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

  2.我们知道,炸药常用于战争之中,它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会怎样想?(提示:结合诺贝尔奖的奖项来分析)

  (三)练写小传

  1.读富兰克林的传记,想一想:书写诺贝尔的小传,要有哪些内容。

  2.根据课后练*第4题的要求,为诺贝尔写人物小传。

  三、巩固练*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这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整理为诺贝尔写的小传,誊抄在课后练*第4题下的空白处。

诺贝尔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重点)

  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难点)

  4、养成阅读新闻的*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素养)

  二、新课导入

  在世界科学,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荣誉奖。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

  三、背景知识

  1、有关作者简介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

  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被誉为“炸药大王”。

  路透社:世界上最早创办的通讯社之一,目前英国的通讯社和西方四大通讯社之一。路透社是世界前三大的多媒体新闻通讯社,提供各类新闻和金融数据,在128个国家运行。

  2、创作背景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以后他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因毕生从事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投资,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金。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颁发,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让我们看看课外阅读材料。

  补充材料一:▲最“省事儿”的诺奖得主

  1901年,X射线发明人德国科学家伦琴收到一封来信,信中邀请他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位教授随即回复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需向校长请假才行,麻烦得很,将奖牌与奖金寄过来行不行?瑞典的答复是:奖牌不能寄,还是跑一趟吧。伦琴无奈地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但他领到奖金与奖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连获奖后例行的讲座也取消了。

  补充材料二:▲错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20xx年,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被老舍得到”的内幕。舒乙透露,在入围者到了最后5名时还有老舍,最终,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过调查得知老舍已经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获奖。

  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终审名单之中,沈从文均入选,而且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当时学院中有强大力量支持沈从文的候选人资格。但可惜的是,沈从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因此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补充材料三:▲最“奇葩”的诺奖得主

  20xx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机,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时间获悉自己获奖的消息,而是从邻居的祝贺中得知自己获奖的事情。

  3、文体知识

  新闻,也叫消息,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每则新闻一般包括标题、#教案# 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写法上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

  四、基础巩固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拨款(bō)逝世(shì)颁发(bān)遗嘱(yí)渗透(shèn)卓有成就(zhuó)仲裁(zhòng)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五、课文解析

  (一)整体把握

  1、这则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3、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首句为新闻的#教案# 导语部分,简明扼要地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教案# 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

  4、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课文的第二、三、四段是新闻的主体部分,交代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等。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

  (二)深度研读

  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2、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的分离。你觉得作者这样交代用意是什么?

  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我们读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诺贝尔奖的巨额资金来源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问;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正、公*性。

  3、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主体部分详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略写了资金来源和两权分离。

  详写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准确,另一方面是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这些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重点,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举,进行详写;而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和资金来源不是新闻的重点,只需交代清楚,做相关补充即可。

  4、品味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颇有建树的“颇”在这里指“很,相当”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应当的'。

  六、课堂总结

  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希望同学们以后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惯,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临终时,他把毕生发明所得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以每年的利息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让我们来听一听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吧:全世界爱好科学并愿意献身科学的朋友们:生命对于我来说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在科学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辈子,发现里面的奥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希望大家继续研究下去,区区200万英磅的利息,虽微不足道,但愿意为行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诺贝尔在九泉之下感谢你们。

  当听到这儿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我敬佩诺贝尔的对科学事业的痴迷,更敬佩他的无私奉献。

诺贝尔教案8

  五年级语文《诺贝尔》评课稿

  我们听了许**老师《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就我个人的想法和大家做一交流。

  1、“三步导学,生本课堂”这样的课型模式,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主体地位明确。我想:过去我们大多数老师上课都是根据教案按部就班的逐段分析,一味的“讲深、讲透、讲全”,殊不知这样繁琐的分析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学生学*兴趣较弱。而在“三步导学,生本课堂”上,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主体地位明确。大家回顾,刚才许老师从导入开始便抓住统领全文的一句话“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整个生命”,直奔文中的重点部分3到9自然段的学*,即任务一“聚焦实验,感悟精神”的学*,紧跟着方法策略是“默读3到9自然段,画出最能震撼你心灵的语句,写下自己的理解、体会、感受,而后小组内交流”大家看,目标任务明确而集中,方法策略得当而有效,一条主线贯穿全文的学*,简约而不简单,这都是许老师深钻教材,细读文本的结果。

  在小组汇报交流中,在小组长的主持下,“请大家聚焦某段某句”“我来读”“我来交流”交流完后组内补充,再请全班同学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总结,就某一句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小组再来读”以往这些语言都出自老师的口,而如今已变成学生的课堂语言。这样,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发言,交流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我们还看到在重点段重点句的交流中,学生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对比谈感受,抓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来谈,抓环境描写来谈,抓数字谈,甚至有的同学不放过一个标点,(比如“,”“!”的体会)重要的地方做笔记等,学生能抓不同的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谈感受,这些方法的*得,都源于老师*时的悉心指导和扎实训练。

  所以,学生今天大胆自信的表现自己,发言精彩纷呈,与我们老师许多节课的引导是分不开的。许老师的课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从关注“教师要讲什么”到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上来。

  2、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也是本节课第二大亮点。许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读书,有默读,自由读,小组汇报读,齐读等,读后谈感受,交流感受后再读,读的形式多样,读的目标明确,读的层层深入,在“任务一”交流中,时刻回读中心句。如:在聚焦8、9自然段,震撼心灵的句子后,及时引导小结:“这是一次————实验”。既培养了学生感悟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积累概括能力。然后再完整的读这部分内容。反复的朗读,不断的感悟中,升华了对中心词“整个生命”的理解,在诺贝尔遗嘱和名言补充中,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已矗立在学生心中,预期目标自然而然完成。

  3、读写结合在课堂上的落实。

  读写结合既是传统教学的宝贵经验,也是当前课改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提到写这一表达训练,我们好多老师认为就是将重点写具体详细,其实让学生简练的写感受,写批注,将全文言简意赅的表达清楚,也是小学阶段表达训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许老师很好地抓住了课后练*“学写人物传记”这一训练点,将读与写落到了实处。如何将一片长长的记叙文改写成100字小传呢?这及依赖于学生*时的阅读积累,内化吸收、表达实践,更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点拨、引导。

  所以,许老师从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回顾:你对诺贝尔有哪些全面的了解?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板书,为“写”的顺利完成做了铺垫,在学完重点部分后,学生正沉浸在对诺贝尔的敬仰之中,老师及时提出:“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人,为他写一篇小传。”并提问:“什么是小传?怎么写?”根据板书提示,引导围绕“国籍、身份、生卒年月、成就、贡献”来写,这样有情境的创设,有方法的提供,有前面阅读的积累,老师找准了合适的写的时机,学生很快在课堂上完成了练笔,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堂。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老师评价点拨语言再丰富些,灵动些,再富有激情些,学*效果是不是会更好?我们刚开始尝试小组合作,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活动怎样再有序些呢?这些有待我们思考、改进。

  以上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诺贝尔教案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学生交流。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2、默读,思考: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设定?(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

  3、朗读第1-2小节。

  五、作业布置: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段。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过渡:诺贝尔为何能受到人们如此的敬重呢?

  二、学*课文第二段。

  1、齐读第3小节。

  师:诺贝尔一生有许多的发明,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苦?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出示思考题)

  2、自由读课文第4-9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在旁边作批注。

  3、学生讨论交流。

  (1)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诺贝尔最初发明炸药的动因是什么?)(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说明诺贝尔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2)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苦?(读有关句子,学生谈体会。)

  (3)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提高了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强度。)

  (4)朗读第第4——7小节。

  师:尽管诺贝尔发明炸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对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创造发明是无止境的。

  4、指名读课文第8——9小节。

  ①这一段具体详尽地描述了一次试验性的大爆炸,当时人们是怎么说的?而诺贝尔又是如何表现的?从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一个科学家为造福人类全身心投入创造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②生自由练读第8——9小节。

  ③全班有声有色地朗读。

  三、学*课文第三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他会有何感想?

  2、学生交流。

  (诺贝尔也许遇见到炸药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设立了和*奖,以激励人们为世界的和*而努力。)

  3、齐读第三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说说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

  五、拓展练*。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板书设计:

  发明炸药热爱科学

  诺贝尔 热爱人类

  设立诺贝尔奖 无私奉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学生交流。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诺贝尔教案10

  复*目标

  1.掌握新闻文体知识。

  2.掌握文章重点字词,整体感知新闻内容。

  3.学*语言准确、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手法。

  重点难点

  1.掌握新闻文体知识。

  2.学*语言准确、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手法。

  知识解析

  知识点一、新闻文体知识

  (1)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概括消息二则中的六要素:

  (3)新闻的基本要求:让事实说话。

  (4)新闻的三个特点: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5)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①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义,要求明确、简练、突出。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

  ②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

  ③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④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⑤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知识点二、详略得当的写法

  1.概念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

  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2.好处

  (1)突出重点(2)主次分明

  (3)点面结合(4)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知识点三、叙议结合的写法的好处

  (1)叙述的作用是:主要采用第3人称叙述,多使用蒙太奇手法,主要是为了为下文作铺垫;承上启下;突出作者情感或全文中心。

  (2)议论的作用是:对于某个人或某件事作出一定的评价,主要是为了突出表现议论对象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3)叙议结合的作用是:使句子或文章显得更有说服力,更真实,更能抒发作者强烈的情感或者某件事或某个人或某个环境的特点。

  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孟非是*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她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盛夏时节,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老师一宣布完这个消息,教室顿时风*浪静。

  B.爷爷最喜欢在晚饭后给我讲八路军英勇善战的故事。

  C.他打羽毛球如同摧枯拉朽,很快就胜利了。

  D.我军所到之处,敌人锐不可当,人民欢声雷动。

  3.请找出《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的导语。

  4.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品析下列词语。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加点词“首次”有什么特殊含义?)

  5.阅读

  “911”——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美联社纽约(20xx年)12月11日电在白宫,在外层空间,在工厂,在遍布世界的美国***里,美国人和他们的盟友今天都停下来纪念“911”事件发生3个月。

  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点46分,白宫开始了纪念活动,一阵咚咚鼓声之后奏响了美国**。

  布什总统说:“在9月11日遇难的每一个无辜的人对于某个人来说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每一个生命的消逝都熄灭了一个世界。”

  在国会大厦、司法部、运输部和五角大楼等华盛顿其他地方,也举行了纪念活动。

  在纽约市,消防人员、警察和建筑工人在世贸中心所在地进行模拟搜寻和清理,作为一次跨宗教祈祷仪式。一个孤独的喇叭手吹出一曲悠缓、悲伤的《星条旗永不落》。

  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xxxxxxxxxxxxxx,“导语”部分是xxxxxxxxxxxxx。

  2.语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点46分,白宫开始了纪念活动。”将“美国东部时间”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3.消息用“一个孤独的喇叭手吹出一曲悠缓、悲伤的《星条旗永不落》。”结尾有什么用意?

诺贝尔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

  3.结合课后思考题第二题,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体会诺贝尔是一个爱动脑筋、敢于实践的孩子。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体会诺贝尔是一个爱动脑筋、敢于实践的孩子。

  四、教学准备

  1.字词卡片。

  2.实物投影。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出示诺贝尔的画像)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

  教师介绍生*:诺贝尔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25种,其中炸药就达129种。诺贝尔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财产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奖金,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奖金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和*事业等5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大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边读边圈出生字,标出小节。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4.两人互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读准字音。

  5.读书中的生字词,出示字卡。

  6.读识字卡片。

  7.看书上的生字表,同桌互相检查读生字,再组词,可以一人读完另一人再读。也可以交叉读,每人读一个。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的是谁?他小时候怎样?(爱动脑筋)

  3.自读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小组内学*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要通过读,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

  5.反馈:知道基本步骤,并能说一说。

  6.讨论这些步骤,作者是怎样把它们连在一起表达清楚的?体会作者用“接着”“最后”这些词,就能把句子说得又明白又清楚。

  7.练*用上这些关联词语,介绍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指导朗读。

  (四)小结。

  1.通过学*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要向诺贝尔学*什么?(遇事不慌,肯动脑筋)

  (五)作业。

  把诺贝尔将脏盐变成干净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8小诺贝尔

  不慌不忙

  爱动脑筋著名的发明家

  第二课时

  (一)复*字词。

  1.读识字卡片(包括会认字和会写字),口头组词,可以组成本课的词,也可以组成课外的词。

  2.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二)检查朗读。

  (三)学*会写字。

  1.读一读本课中的词和字。

  2.自学生字,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字。

  3.反馈。

  写字时注意“以”的笔顺:竖提、点、撇、点。

  4.指导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

  (四)作业。

  结合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想一想你是怎样解决的,并练*用“先……接着……然后……“这些关联词语,比较清楚地介绍出来。

诺贝尔教案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已学的新闻知识分析课文,并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事实。

  2、学*消息语言的特点;

  3、学*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二、态度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道德与情感:

  1、能全面、客观的看待新闻报道;

  2、通过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3、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发现生活的能力,以及敢于动笔表达自己认识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学*消息语言的特点;

  2、学*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写作方式。

  教学难点:

  学*消息语言的特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倒金字塔结构的微课视频。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新闻。

  学生采访运动会的短视频。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当今世界各类奖项中地位的奖项是什么吗?(生答)你们了解诺贝尔奖吗?

  截止20xx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892位个人和24个团体,通常被认为是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有着公认的权威性。那么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时是什么样的呢?英国的通讯社,也是国际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曾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过报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这则消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兴趣;简介诺贝尔奖和路透社。)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齐读整体感知环节的任务,速读课文,三分钟内完成下列问题:

  (1)划分出消息结构的五部分。

  (2)结合课文旁批,说说各段分别传递了什么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

  电头中出现的信息:地点斯德哥尔摩,时间1901年12月10日,发稿方式。导语部分是第一段第一句。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发机构。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分类及获奖条件。

  主体部分是第二到第四段。

  第二段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及主要成就。

  第三段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

  第四段交代了新闻的背景,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信息的出现顺序是由主到次的。这种先主要再次要的新闻写作模式,被称之为倒金字塔式,我们一起来通过微课进行学*。

  2、播放微课《新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

  3、梳理要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新闻阅读能力,筛选信息能力,提高学*自信心。)

  三、探究新知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消息语言的特点。

  倒金字塔结构,就是将信息按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由主到次来排列的一种消息写作模式,这种固定的结构方式有利于人们快速筛选信息,符合消息时效性强、“快”的特点,消息还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就使得消息在语言上与一般文学作品不同。

  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示例:

  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这一句中“颇有建树”,意思是在事业上有很大成就,这里用来评价普吕多姆的诗歌创作,很有分寸,体现了消息语言客观、准确的特点。

  文中还有很多词句,分别体现了消息语言的不同特点,请同学们再细细研读课文,用三五分钟来仔细揣摩文中消息的语言,再将你的.发现与小组同学分享。

  学生分享内容可能有:

  客观:评价各位科学家的成就时,遣词造句客观,准确严谨。如:两个发现;颇有建树和卓有成就。大部分使用陈述句。引用诺贝尔遗嘱内容,表明了新闻语言的客观真实。“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简练,准确,使用了限制性的修饰语,显得很客观。

  准确:电头中时间地点与第三段中的信息一致具体,报道的及时。

  具体:第二段一一列举的国籍,姓名等信息;括号里的补充内容说明了消息语言的具体。简练:对于颁奖时间和地点的介绍;括号内语言;作者巧妙用新闻背景来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权威,客观简练。通俗:作者用“黄色炸药、多种炸药”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专业的知识,让读者易于理解。

  朴实:从全文来看,大部分是短句子,显得非常简练;用朴素的语言给我们阐述了新闻的事实,大部分使用陈述句,显得朴实而又客观。

  教师总结: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研读,我们又学到了关于消息的两个知识。消息的结构常常采用倒金字塔式,消息的语言具有客观、简练、准确、具体、朴实、通俗的特点。

  (设计意图:自主学*,揣摩消息语言特点;合作探究,总结消息语言特点,学*新知。)

  四、强化认知:

  过渡:这篇新闻作品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也记录下了当时的历史。诺贝尔奖是人们公认的权威性的奖项,获奖情况甚至成为了衡量一个团体甚至一个国家学术是实力的标准。我们国家也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比如杨振宁,莫言,还有屠呦呦。老师选择了新华网上这样一则消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并思考一下,这则消息和课文有哪些相似之处?

  文中有没有消息语言特点的具体体现呢?圈点勾画出来,和同桌讨论一下。

  总结归纳:

  我们的消息写作,除了要有完整的消息要素,还有把握消息的结构特点,更要字斟句酌,体现出消息的语言特点。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倒金字塔结构及消息语言特点的认知,为之后动笔写新闻做准备。采用屠呦呦的材料,拉*作品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拓展训练,巩固新知:

  前两天,我们学校参加了东风教育分局运动会,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下面是一个短视频,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当中提供的信息,按照刚刚学到的消息的相关知识,以校报记者的身份,快速完成一篇消息写作。

  观看校园活动短视频,写作短消息。

  个人展示,学生点评。小组合作修改。

  推荐展示。师生点评,注意强调语言和结构两方面是否合格。(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尝试短消息写作。选取校园生活内容来写作,更贴*学生内心,易入手,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消息语言的特点——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消息的常见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式。跟随着新闻作品,我们还聚焦了人类文化的重要事件——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感受了祖国的伟大成就——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关注了生活中同学们努力的回报——在运动会上的大显身手。新闻,既能报道当下,也能记录历史。既能反映日常小事,也能囊括家国天下。只要我们有敏锐地双眼,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勤于动笔,敢于用多种新闻形式来表达认识,人人都能成为历史的记录者!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展现新闻关注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笔。)

  七、布置作业:根据需要,自行采访相关同学,给你的作品补充更多的信息,使之更加完善。

  (设计意图:给学生进一步提升消息写作能力的空间;为后面学*通讯及新闻采访铺路。)

诺贝尔教案13

  学*目标

  1.学*新闻的基本结构与基本要素。

  2.学*通过新闻的基本要素和结构快速提取新闻事实,读懂消息。

  学*重点

  1.新闻的基本结构与基本要素。

  2.通过新闻的基本要素和结构快速提取新闻事实,读懂消息。

  学*难点

  通过新闻的基本要素和结构快速提取新闻事实,读懂消息。

  学*过程

  活动一、略读文章,概括大意

  检测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略读、浏览等方法阅读实用性文体,每分钟500字。本文510字,如果了解新闻的文体特征,1分钟完全足够。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逐步引出新闻的文体知识。

  活动二、阅读,凝练语言

  3分钟,熟悉消息内容,尝试用短句或短语概括消息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发现新闻标题和导语具有高度概括新闻事件,吸引读者注意的作用。同时明确导语的位置,了解这种高度概括性的表述通常是由何人、何时、何地、何事构成。

  活动三、精读文章,概括段意

  分别概述文章每一段的内容,思考标题和内容、内容和内容的关系,并用简单的图示标明

  第1段交代颁发机构、时间以及颁发对象;第2、3段详细介绍了获奖人物及颁奖的机构、时间和地点;第4段进一步介绍资金来源及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

  明确新闻主体和背景部分,理清主体和导语的关系,明确主体部分通常解释“为何、如何”的问题;明白背景的补白作用。

  活动四、自我总结,掌握结构

  补充三篇结构清晰的消息,让学生对四篇消息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总结消息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标题——高度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呈现最关键信息。

  导语——新闻的'第1段或第1句话。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鲜明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提示新闻的要旨,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

  主体——新闻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具体叙述新闻事实,提供更详尽的信息;有时还要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

  背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可有可无。

  结语——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交代事件的结果,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总结:

  快速读出新闻事件——关注标题和导语

  具体了解新闻事件——关注主体(有时主体中也有背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