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认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并进行互化。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1、填空:

  1千米= ( )m =( )cm

  60000cm=( )m =( )km

  千米化成厘米数,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

  厘米化成千米数,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

  2、导入:

  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10秒钟,这是为什么?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比例尺。板书课题。

  3、出示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二、自主学*(8分)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富源辽阔,有960万*方千米,怎样才能把她画在小小的图纸上:这幅图就要用1:4500000的缩小比例尺把她画在地图上。幸福路小学的面积也比较大,也要用1:1200的缩小比例尺把她缩小画在*面图中。下面,我们先来自主学*。(出示自主学*题目)

  学*内容:课本53页内容。

  学*方法:先独立看书,用笔画出重点,再回答下列问题:(5分钟之后,比一比,看谁能做对检测题!)

  1、( ),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 )

  2、( ):( )=比例尺 或 =比例尺

  ( )

  3、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 )的形式。

  4、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在一副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4cm。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请第4组的b1板演)

  5、一副*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这是( )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的( )m或( )km。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6、一副北京地图的比例尺是: ,这是( )比例尺,表示图上的1cm相当于实际的( )km。

  学完之后,让每组的b1回答。

  最后再提问:观察对比,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不同之处?

  指名回答:数值比例尺不带单位;线段比有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并且线段的第一个端点上的数字是0,第二个端点上有一个带单位的数字。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形式不同。

  三、合作交流(12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用到缩小比例尺,把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画在图纸上,有时,也会根据需要,用到放大比例尺,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扩大,再画在图纸上,比如:在绘制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再画在图纸上。再比如七星瓢虫实际长度只有5mm,本图就用8:1的放大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下面,我们来进行合作学*。(出示合作交流)

  1、一个零件的长为3厘米,画在纸上的长为6厘米,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它表示:图上的()厘米相当于实际的( )厘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这是把零件()了。

  2、比例尺1:10和10:1相同吗?( )

  比例尺1:10表示:( ),是( )比例尺,()项是1。

  比例尺10:1表示:( ),是( )比例尺,()项是1 。

  3、比例尺的分类:

  按形式分 ( )例如:( )

  ( )例如:( )

  按用途分 ( )例如:( )

  ( )例如:( )

  四、质疑探究 (5分)

  1、一副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你能用 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0 600m

  2、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你能用 数值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五、小结检测(10分)

  (一)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2、关于比例尺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1)数值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数值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二)检测:

  一、填空:

  1、1:5000000表示( )

  2、5:1表示( )

  0 40km

  3、 表示( )

  4、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把这个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是( )。

  二、解决

  问题。

  1、一条跑道全长200米,在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8毫米,在设计图上用4厘米表示。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比例尺

  实际距离

  数值比例尺 例如1:10000

  按形式分

  线段比例尺 例如:

  缩小比例尺 例如:1:12000

  按用途分

  放大比例尺 例如: 6:1

《比例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用多种方法计算实际距离。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问题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用多种方法计算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回顾思考: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比例尺,什么是比例尺?怎样计算比例尺?(留出时间学生思考时间)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比例尺有哪些表示形式?数值比例尺有什么特点?在计算时比例尺要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①比例尺从形式上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②特点:1、数值比例尺是一个比,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2、比例尺的前项一般是1。

  ③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3)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比例尺”?请举例说一说这个比例尺所表示的意义,前项和后项有怎样的倍数关系?

  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举例可以看出,比例尺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应用比例尺还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探究怎样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板书课题)

  2、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通过观察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雏鹰少年足球队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

  二、自主学*,小组探究

  教师出示问题:雏鹰少年足球队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

  1、出示探究要求:

  (1)理解题意,找出条件和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要求“雏鹰少年足球队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还需要什么条件?

  (3)怎样根据比例尺求出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

  (4)尝试用不同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小组长做好记录。

  (小组合作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注意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分析题意,理清数量关系

  图中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要求时间还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00千米;要求时间应先求出两地间的路程,用路程÷速度就是需要的时间。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小组长做好记录。

  (小组合作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列方程为:

  质疑: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什么要用厘米作单位?

  生:让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单位统一。

  (师强调比前项和后项要单位一致)

  师:还有不同解法吗?学生用展台进行全班交流

  生:4÷=32000000(厘米)=320(千米)320÷100=3、2(小时)

  师:“4÷”求出的是什么?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4÷”求出的是实际距离。我们组是这样想的: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在这里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相当于比值。所以可以推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我们组就是根据这种关系求实际距离的。

  师:哪个小组还愿意说一说?

  生:4×8000000=32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时)

  质疑:说一说你们的依据?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比例尺是“1︰8000000”,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0倍,所以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可用“4×8000000”求出,求出的数值单位是厘米,所以还要把这个数量的单位转化为“千米”,最后利用“路程÷速度”求出时间。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利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想想上面的几种解法,说说你更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

  预设1:我认为第一种方法好,它是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列出方程,这种方法更好理解。

  预设2:第三种解法。比例尺“1︰8000000”,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0倍,所以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可用“4×8000000”求出,因为求出的数值单位是厘米,所以还要把这个数量的单位转化为“千米”,最后利用“路程÷速度”求出时间。

  总结:根据你的理解能选择适合你的解法很好,那么在设未知数x时,由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所用的单位不同,注意应设实际距离为x厘米,算出实际距离的厘米数后,再换算成千米。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对比例尺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时,既能根据比例尺的公式列方程解答,也可以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或“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的后项”来计算。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

  自主练*第1题

  2、提高练*

  自主练*第2题

  (1)说说这个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义,并改成数值比例尺。

  (2)量出图上距离。(要求测量准确)

  (3)计算实际长度。

  3、开放练*

  ⑴自主练*第3题

  ⑵自主练*第5题

  设计说明

  1、教学反思

  (1)教学时,我承接了前面足球队赛前训练的话题引入,出示信息窗,通过读图让学生认识山东省地图,了解17个城市的大**置。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图中信息提出并解决足球队需要的几小时到达青岛的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学*。

  (2)合作探索时,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把问题转化到了求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学*邱实际距离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探究能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同学想到了方程法,还有的同学根据关系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解答。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让学生说明道理,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自觉进行比较反思,从而掌握求实际距离的基本方法。

  (3)学生对于题目当中的数据,缺乏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单位不统一时,就直接做的大又有在,对于这一点应加强学**惯的养成教育。

  2、使用建议

  书上呈现只有一种方法,并不是硬要求学生掌握只用一种方法,可能是为了以后的用比例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书上的方法就是好的。我觉得应该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学会欣赏,以实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同时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3、需破解的问题

  是不是把这一个问题当成一个问题来解决,突出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除了常规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外,增加“经历解决实际距离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并结合已有知识掌握”。

《比例尺》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8“练一练”和练*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设置情境

  比较引入演示:出示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二、自主探究

  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1020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学生交流,明确方法: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总结: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学生: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米。

  四、独立练*

  巩固提高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五、总结评价

  生活延伸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学生交流

《比例尺》教学设计4

  教案背景: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教学课题:《反比例》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知识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再通过练*巩固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兴趣,并为后续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法

  教法: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望。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实例讲

  解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提示理解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

  进行学*,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为了考考大家,给同学们出个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不到20秒钟从西安爬到了北京,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思考回答:在地图上。

  师:那么大的地方可以用一幅地图来体现出来,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 生:图形的放缩。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如果要给我们的教室画一张*面图,它应该是

  什么形状的?你会画吗?

  生:长方形。

  师:那我们来估一估它的长和宽吧

  (生:长大约9米,宽大约6米 。 )

  师:请大家在练*本上画出教室的*面图。(生画师巡视)

  学生动手操作,反馈。

  师:同样画的都是我们的教室,却不一样大,大家赞成谁的画法(故

  意)?为什么?

  生: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图形的放缩,把教室的长和宽都缩

  小一定的倍数在纸上表示出来。

  师:你的想法很对,跟笑笑同学的想法一样。

  师板书学生结果:逐步引出1:100

  1学生汇报。

  2学生讨论:

  学生: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3引出课题。

  教师:这就是今天要学*的新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介绍各种比例尺的名称。

  师:在地图上这些都叫做比例尺。根据板书教师介绍数字比例尺、文

  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2.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师:比例尺1:500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图上1厘米的长度代表现实中的500厘米。

  生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倍。

  1生3: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500

  师:比例尺1:2200000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现实中的2200000厘米的距离。 生2:?

  师:同学们讲得都对,那到底什么是比例尺?

  学生回答,师评价并规范学生语言:对,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

  距离的比。

  小结比例尺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三、练*巩固,检测反馈。

  1、练*1、求比例尺在一幅地图上,用20cm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

  千米。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学生独立做,集体反馈。

  练*2:甲、乙两地相距32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02040 60千米

  练*3、4略

  2、师:刚才我们画的教室*面图,你现在有办法让别人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了吗?

  指导学生在画的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的图上加上"比例尺1:100"。 在画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的图上加上"比例尺1:300"。

  3、再次认识比例尺

  <1>出示一个手表的零件,这些零件如果要你画出来,你觉得有什么困难。你有什么办法吗?

  <2>电脑课件演示。

  <3>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说说与一般的地图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4>讨论板书:

  比例尺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如1:30000000

  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如200:1

  <5>引导讨论要将钢笔或杯子的设计图画出来,你选择怎么样的比例尺?

  补充板书:

  把实际距离按原来的大小画出来,比例尺就是1:1

  四、合作总结,整理内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请大家把书翻到30页,量一量*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算一算笑笑卧室

  实际的长是()米,宽是()米,面积是()*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

  2.同学们,你们能自己确定比例尺,把自己家的*面图画下来吗? 板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用多种方法计算实际距离。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问题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用多种方法计算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回顾思考: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比例尺,什么是比例尺?怎样计算比例尺?(留出时间学生思考时间)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比例尺有哪些表示形式?数值比例尺有什么特点?在计算时比例尺要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①比例尺从形式上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②特点:1、数值比例尺是一个比,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2、比例尺的前项一般是1。

  ③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3)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比例尺”?请举例说一说这个比例尺所表示的意义,前项和后项有怎样的倍数关系?

  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举例可以看出,比例尺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应用比例尺还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探究怎样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板书课题)

  2、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通过观察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雏鹰少年足球队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

  二、自主学*,小组探究

  教师出示问题:雏鹰少年足球队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

  1、出示探究要求:

  (1)理解题意,找出条件和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要求“雏鹰少年足球队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还需要什么条件?

  (3)怎样根据比例尺求出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

  (4)尝试用不同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小组长做好记录。

  (小组合作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注意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分析题意,理清数量关系

  图中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要求时间还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00千米;要求时间应先求出两地间的路程,用路程÷速度就是需要的时间。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小组长做好记录。

  (小组合作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列方程为:

  质疑: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什么要用厘米作单位?

  生:让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单位统一。

  (师强调比前项和后项要单位一致)

  师:还有不同解法吗?学生用展台进行全班交流

  生:4÷=32000000(厘米)=320(千米)320÷100=3、2(小时)

  师:“4÷”求出的是什么?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4÷”求出的是实际距离。我们组是这样想的: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在这里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相当于比值。所以可以推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我们组就是根据这种关系求实际距离的。

  师:哪个小组还愿意说一说?

  生:4×8000000=32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时)

  质疑:说一说你们的'依据?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比例尺是“1︰8000000”,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0倍,所以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可用“4×8000000”求出,求出的数值单位是厘米,所以还要把这个数量的单位转化为“千米”,最后利用“路程÷速度”求出时间。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利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想想上面的几种解法,说说你更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

  预设1:我认为第一种方法好,它是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列出方程,这种方法更好理解。

  预设2:第三种解法。比例尺“1︰8000000”,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0倍,所以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可用“4×8000000”求出,因为求出的数值单位是厘米,所以还要把这个数量的单位转化为“千米”,最后利用“路程÷速度”求出时间。

  总结:根据你的理解能选择适合你的解法很好,那么在设未知数x时,由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所用的单位不同,注意应设实际距离为x厘米,算出实际距离的厘米数后,再换算成千米。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对比例尺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时,既能根据比例尺的公式列方程解答,也可以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或“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的后项”来计算。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

  自主练*第1题

  2、提高练*

  自主练*第2题

  (1)说说这个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义,并改成数值比例尺。

  (2)量出图上距离。(要求测量准确)

  (3)计算实际长度。

  3、开放练*

  ⑴自主练*第3题

  ⑵自主练*第5题

  设计说明

  1、教学反思

  (1)教学时,我承接了前面足球队赛前训练的话题引入,出示信息窗,通过读图让学生认识山东省地图,了解17个城市的大**置。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图中信息提出并解决足球队需要的几小时到达青岛的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学*。

  (2)合作探索时,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把问题转化到了求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学*邱实际距离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探究能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同学想到了方程法,还有的同学根据关系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解答。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让学生说明道理,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自觉进行比较反思,从而掌握求实际距离的基本方法。

  (3)学生对于题目当中的数据,缺乏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单位不统一时,就直接做的大又有在,对于这一点应加强学**惯的养成教育。

  2、使用建议

  书上呈现只有一种方法,并不是硬要求学生掌握只用一种方法,可能是为了以后的用比例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书上的方法就是好的。我觉得应该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学会欣赏,以实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同时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3、需破解的问题

  是不是把这一个问题当成一个问题来解决,突出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除了常规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外,增加“经历解决实际距离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并结合已有知识掌握”。


《比例尺》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比例尺》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比例尺教学设计合集5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认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并进行互化。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1、填空:

  1千米= ( )m =( )cm

  60000cm=( )m =( )km

  千米化成厘米数,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

  厘米化成千米数,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

  2、导入:

  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10秒钟,这是为什么?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比例尺。板书课题。

  3、出示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二、自主学*(8分)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富源辽阔,有960万*方千米,怎样才能把她画在小小的图纸上:这幅图就要用1:4500000的缩小比例尺把她画在地图上。幸福路小学的面积也比较大,也要用1:1200的缩小比例尺把她缩小画在*面图中。下面,我们先来自主学*。(出示自主学*题目)

  学*内容:课本53页内容。

  学*方法:先独立看书,用笔画出重点,再回答下列问题:(5分钟之后,比一比,看谁能做对检测题!)

  1、( ),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 )

  2、( ):( )=比例尺 或 =比例尺

  ( )

  3、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 )的形式。

  4、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在一副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4cm。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请第4组的b1板演)

  5、一副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这是( )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的( )m或( )km。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6、一副北京地图的比例尺是: ,这是( )比例尺,表示图上的1cm相当于实际的( )km。

  学完之后,让每组的b1回答。

  最后再提问:观察对比,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不同之处?

  指名回答:数值比例尺不带单位;线段比有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并且线段的第一个端点上的数字是0,第二个端点上有一个带单位的数字。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形式不同。

  三、合作交流(12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用到缩小比例尺,把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画在图纸上,有时,也会根据需要,用到放大比例尺,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扩大,再画在图纸上,比如:在绘制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再画在图纸上。再比如七星瓢虫实际长度只有5mm,本图就用8:1的放大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下面,我们来进行合作学*。(出示合作交流)

  1、一个零件的长为3厘米,画在纸上的长为6厘米,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它表示:图上的()厘米相当于实际的( )厘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这是把零件()了。

  2、比例尺1:10和10:1相同吗?( )

  比例尺1:10表示:( ),是( )比例尺,()项是1。

  比例尺10:1表示:( ),是( )比例尺,()项是1 。

  3、比例尺的分类:

  按形式分 ( )例如:( )

  ( )例如:( )

  按用途分 ( )例如:( )

  ( )例如:( )

  四、质疑探究 (5分)

  1、一副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你能用 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0 600m

  2、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你能用 数值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五、小结检测(10分)

  (一)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2、关于比例尺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1)数值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数值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二)检测:

  一、填空:

  1、1:5000000表示( )

  2、5:1表示( )

  0 40km

  3、 表示( )

  4、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把这个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是( )。

  二、解决

  问题。

  1、一条跑道全长200米,在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8毫米,在设计图上用4厘米表示。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比例尺

  实际距离

  数值比例尺 例如1:10000

  按形式分

  线段比例尺 例如:

  缩小比例尺 例如:1:12000

  按用途分

  放大比例尺 例如: 6:1

  比例尺教学设计 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求一幅*面图的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填空

  1千米=( )米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30米=( )厘米 15千米=( )厘米 300厘米=( )分米

  2.解比例(口述过程)

  5/x=1/4 x/60=1/20

  二、自主探究:

  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一张校舍*面图。

  说明:这是学校的*面图,它是按照我们所学的比例知识,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画在图纸上的。图里所量出的长度叫图上距离,与图上对应的地面上的长度是实际距离。(再举例说明,并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2.出示例1

  让学生算出结果。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解题方法和结果。再让学生说说求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统一单位)提问:从求出的结果来看,你知道这张*面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多少?(板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3.比例尺的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经常要用到数学。像上面这样的问题,就通过数学方法,把实际的大小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画了出来。在绘制地图和其他*面图时,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板书:叫做比例尺)提问:什么是一幅图的比例尺?根据黑板上这句话想一想,比例尺是怎样得到的?(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上面题里*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板书:1 :50000)你现在知道比例尺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吗?强调比例尺是一个比。说明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l的比,这种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

  4.线段比例尺。

  提问:你知道上面所述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吗,(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00厘米,也就是500米)说明比例尺还可以用线段来表示。提问:谁来说一说这幅线段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三、组织练*

  1. 判断下面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1) 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1/400。( )

  (2) 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400。( )

  (3) 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

  (4) 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 )

  让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小组交流,再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你学到了什么?在本节课的学*中有什么体会?

  比例尺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8“练一练”和练*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设置情境

  比较引入演示:出示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二、自主探究

  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1020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学生交流,明确方法: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总结: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学生: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米。

  四、独立练*

  巩固提高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五、总结评价

  生活延伸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学生交流

  比例尺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8“练一练”和练*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设置情境

  比较引入演示:出示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二、自主探究

  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1020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三学生交流,明确方法: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总结: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学生: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米。

  四、独立练*

  巩固提高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比例尺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惯。

  二、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家的房子要扒了,老师想买个面积大一点的房子,现在老师有两套房子的*面设计图,你能帮老师选择买那套房子吗?看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出示投影)

  二.探究新知、

  1、计算

  师:下面就请你们来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课前我们已测量出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请你们把教室的*面图画在老师发给你的白纸上,并完成表格。

  师:在画之前,先看清楚要求。(课件显示):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个人独立画出*面图;

  (3)在下表中填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2、展示交流

  你这样想?怎样画?请告诉大家。(学生展示交流)

  谁有不同的想法、画法?(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学生思维互相碰撞,提高认识。另外,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基础。)

  3、评析 感受感受比例尺的价值

  他们画得像吗?

  (指画得像的图片)问: 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

  请想一想,说一说。明确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是一定的,画出的*面图才逼真。

  (设计意图:思考图形画得象不象?为什么?产生认知矛盾,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4、揭示概念

  象这样,在绘制*面图时,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个比叫做这副图的比例尺。

  投影出示比例尺的概念。

  5、总结求比例尺时的注意事项

  (1)求你所画那副图的比例尺

  (2)求老师所买那套房子的实际面积

  三、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比例尺》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比例尺》教学设计优选【5】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惯。

  二、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家的房子要扒了,老师想买个面积大一点的房子,现在老师有两套房子的*面设计图,你能帮老师选择买那套房子吗?看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出示投影)

  二.探究新知、

  1、计算

  师:下面就请你们来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课前我们已测量出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请你们把教室的*面图画在老师发给你的白纸上,并完成表格。

  师:在画之前,先看清楚要求。(课件显示):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个人独立画出*面图;

  (3)在下表中填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2、展示交流

  你这样想?怎样画?请告诉大家。(学生展示交流)

  谁有不同的想法、画法?(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学生思维互相碰撞,提高认识。另外,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基础。)

  3、评析 感受感受比例尺的价值

  他们画得像吗?

  (指画得像的图片)问: 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

  请想一想,说一说。明确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是一定的,画出的*面图才逼真。

  (设计意图:思考图形画得象不象?为什么?产生认知矛盾,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4、揭示概念

  象这样,在绘制*面图时,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个比叫做这副图的比例尺。

  投影出示比例尺的概念。

  5、总结求比例尺时的注意事项

  (1)求你所画那副图的比例尺

  (2)求老师所买那套房子的实际面积

  三、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比例尺》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8“练一练”和练*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设置情境

  比较引入演示:出示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二、自主探究

  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1020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三、学生交流,明确方法: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总结: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学生: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米。

  四、独立练*

  巩固提高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五、总结评价

  生活延伸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学生交流

  《比例尺》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认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并进行互化。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1、填空:

  1千米= ( )m =( )cm

  60000cm=( )m =( )km

  千米化成厘米数,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

  厘米化成千米数,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

  2、导入:

  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10秒钟,这是为什么?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比例尺。板书课题。

  3、出示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二、自主学*(8分)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富源辽阔,有960万*方千米,怎样才能把她画在小小的图纸上:这幅图就要用1:4500000的缩小比例尺把她画在地图上。幸福路小学的面积也比较大,也要用1:1200的缩小比例尺把她缩小画在*面图中。下面,我们先来自主学*。(出示自主学*题目)

  学*内容:课本53页内容。

  学*方法:先独立看书,用笔画出重点,再回答下列问题:(5分钟之后,比一比,看谁能做对检测题!)

  1、( ),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 )

  2、( ):( )=比例尺 或 =比例尺

  ( )

  3、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 )的形式。

  4、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在一副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4cm。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请第4组的b1板演)

  5、一副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这是( )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的( )m或( )km。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6、一副北京地图的比例尺是: ,这是( )比例尺,表示图上的1cm相当于实际的( )km。

  学完之后,让每组的b1回答。

  最后再提问:观察对比,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不同之处?

  指名回答:数值比例尺不带单位;线段比有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并且线段的第一个端点上的数字是0,第二个端点上有一个带单位的数字。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形式不同。

  三、合作交流(12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用到缩小比例尺,把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画在图纸上,有时,也会根据需要,用到放大比例尺,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扩大,再画在图纸上,比如:在绘制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再画在图纸上。再比如七星瓢虫实际长度只有5mm,本图就用8:1的放大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下面,我们来进行合作学*。(出示合作交流)

  1、一个零件的长为3厘米,画在纸上的长为6厘米,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它表示:图上的()厘米相当于实际的( )厘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这是把零件()了。

  2、比例尺1:10和10:1相同吗?( )

  比例尺1:10表示:( ),是( )比例尺,()项是1。

  比例尺10:1表示:( ),是( )比例尺,()项是1 。

  3、比例尺的分类:

  按形式分 ( )例如:( )

  ( )例如:( )

  按用途分 ( )例如:( )

  ( )例如:( )

  四、质疑探究 (5分)

  1、一副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你能用 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0 600m

  2、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你能用 数值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五、小结检测(10分)

  (一)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2、关于比例尺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1)数值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数值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二)检测:

  一、填空:

  1、1:5000000表示( )

  2、5:1表示( )

  0 40km

  3、 表示( )

  4、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把这个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是( )。

  二、解决

  问题。

  1、一条跑道全长200米,在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8毫米,在设计图上用4厘米表示。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比例尺

  实际距离

  数值比例尺 例如1:10000

  按形式分

  线段比例尺 例如:

  缩小比例尺 例如:1:12000

  按用途分

  放大比例尺 例如: 6:1

  《比例尺》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8“练一练”和练*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设置情境

  比较引入演示:出示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二、自主探究

  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1020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学生交流,明确方法: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总结: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学生: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米。

  四、独立练*

  巩固提高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五、总结评价

  生活延伸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学生交流

  《比例尺》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比例尺(3)(教材第56~58页第3~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

  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导入】

  1.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1∶1000表示什么?

  2.说说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

  【新课讲授】

  1.教授例3。

  (1)教师用投影出示教材55页的例3。

  (2)组织学生讨论:画出三家和学校的*面图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使学生明确: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

  (3)学生分组求出各图上距离,教师订正。(4)组织学生画出*面图,并在全班交流。

  2.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55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相互检查。

  【练*讲授】

  1.出示*题:小明家要搬新家了,他特别高兴。可是,他很担心新家离学校太远。小明的爸爸按比例为他画了一幅图,并且告诉他旧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900m。小明量得新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7cm,旧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cm。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明算算新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吗?

  (1)学生根据手中的图纸,分小组研究用什么知识来解答,然后合作计算出结果。

  (2)学生汇报所在小组是怎样想的及利用了什么知识。教师要求学生每说出一步算式要说出理由,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求。

  方法一:运用比例尺。

  900m=90000cm3∶90000=1∶30000

  7×30000=210000(cm)=2100(m)

  方法二:运用倍比关系。

  7÷3=900×=2100(m)

  2.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计算,我们知道了小明的新家距学校比旧家远了不少,但小明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小明的新家比旧家宽敞。小明的新家按1∶200画出的户型图是这样的。

  教师:你能根据手中的图选其中的一间求出实际面积吗?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计算出结果。

  (2)汇报求出卧室和卫生间的实际面积的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这道题发现在比例尺的应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教材第56页练*十第4题。

  教师:这是一幅七星瓢虫的放大图,那么它的比例尺的后项应该是多少?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答案:量得七星瓢虫的长度是2.5cm,2.5cm∶5mm=25mm∶5mm=5∶1。

  4.教材第57页练*十第8题。

  先组织学生独立练*,并在小组中交流。

  答案:3.6cm22.5cm9000km

  5.教材第57页练*十第7题。

  (1)教师用投影出示第7题。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3)小组合作讨论,指一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解:设兰州到乌鲁木齐在地图上的长是x厘米。

  1900km=190000000cm

  x∶190000000=1∶40000000

  x=4.75

  答:地图上两地之间的长度是4.75cm。

  6.教材第57页练*十第6题。

  (1)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在自己准备的地图上,选取两个城市。

  (2)组织学生量出两个城市在图上的距离。

  (3)根据比例尺,算出两个城市的实际距离。

  (4)小组交流,汇报。

  7.教材第57页练*十第9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

  ①根据比例尺,算出篮球场长和宽的实际距离。

  ②画出*面图。

  ③相互展示。

  8.教材第58页练*十第10题。

  (1)学生拿出自己测量房屋地面的长和宽的实际距离。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使学生明确,先要确定比例尺,再计算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然后再画。(比例尺要根据*面的大小来定)

  9.教材第58页练*十第11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确定解题步骤。

  (3)小组合作完成,并相互交流,这里用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200m比较合适。

  (4)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比例尺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

  【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的练*。


《比例尺》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比例尺》教学反思 (菁华9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

  “比例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例”这一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在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的。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可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兴趣,并为后续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明确了立足于学生学*、生活体验的总的教学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引导学生采用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方式,从生活导入、实践探究,学*比例尺的意义,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比例尺的应用,最后通过合作研究巩固深化。

  2、预想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分析游泳池的*面图,使学生体会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知道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

  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观察、思考、动手、讨论等合作学*,进一步发展了互相合作、协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互动、互助的学*品质。

  3、重点和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确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

  二、教法、学法

  1、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两次自主、探究、合作学*的机会。在这两次探究学*的过程中,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有利于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

  在整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了求*面图的比例尺,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交流,又能培养学生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训练

  通过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复*,为下面求比例尺时单位的改写打下基础。

  (二)、情景引入

  首先通过创设一只蚂蚁从仪征车站爬到我们学校只用了10秒钟,这是为什么?这一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引出地图。

  其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图使学生明确画地图时是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最后通过帮老师推荐住房使学生思考住房*面图与实际的房屋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比例尺

  (三)、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出示游泳图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学*:(1)、量出上面游泳池*面图的长和宽。(2)分别计算出游泳池*面图的长和宽分别是实际长和宽的几分之几。(3)分别写出游泳池*面图的长和宽分别是实际长和宽的比,并化简。(4)完成后同桌交流。

  反馈第(1)个问题时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反馈第(2)、(3)个问题时向学生强调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

  通过追问:这两个比怎么写,化简后是多少?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从而向学生揭示比例尺的意义: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通过进一步追问:这张游泳池*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1000,还可以写成1/1000。

  通过启发:可以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相机板书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认识线段比例尺

  通过引导使学生弄清楚比例尺表示的实际意义,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说明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数值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进一步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

  通过追问:从这个线段比例尺来看,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图上的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这与1:1000的含义相同吗?

  通过完成练一练第一题、练*一第一题进一步巩固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3、师生课堂反思

  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求比例尺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比例尺有多少种表示方法?(先由学生小结,再由教师补充),使学生明确如下: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②求比例尺时,前项、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③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这时的比例尺要写成后项是“1”的比。

  (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将生活与知识相联系,通过教学例4尝试比例尺的正确求法,随后用求精密零件图的比例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同时揭示扩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的特征。

  四、存在问题

  反思整个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本节课进行了两次探究,第一次探究比例尺的意义,第二次探究比例尺的实际应用。第一次探究时间比较充分,而第二次探究的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虽基本完成了这个问题,但来不及反馈,导致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还不够扎实。另外在预设课堂的生成,预设应设置一定的空间,给予一定的弹性,也就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应变能力方面,我还要自我加压,不断磨练,提高课堂教学水*。

  教学反思

  在教学《比例尺》这一内容时,我从教室黑板这一熟悉事物入手,让学生画一画教室黑板的*面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讨论的氛围中逐步发现、认识、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方法,学生的学*效果比较好。

  (一)让数学在生活情境中建构。

  现代学*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他人“传授”给学生,应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把数学还原于生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亲切,体会到数学知识能切切实实地解决生活问题,这样才能提升数学的内在魅力。这堂课中,我从教室黑板这一熟悉事物入手,让学生根据教室黑板的长和宽,试着画一画教室黑板的*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在汇报交流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这一系列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了新知识的丰富意义,同时也完善了原有的认知结构。

  (二)让数学在学科整合中滋养。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我们把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提炼与加工,上升为数学问题去研究的时候,这时我们所关注的仅仅是其数学方面的因素,而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当我们认识清楚这个数学问题以后,又使其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过的各方面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在教学中,通过对“用比例尺1:1000画出来的地图和1:100画出来的图谁大?为什么?”,再进一步研究“用1:10呢? 1:1、 2:1的比例尺画的*面图和实际大小有何关系呢?我们会用这样的比例尺画地图吗?”这一系列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明白放大比例尺的意义。再通过认识机械图纸、零件图纸......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化对比例尺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审美能力。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不仅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还深深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孤立的,它总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成为解决某一问题的手段。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积极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达到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比例尺》教学反思2

  《比例尺》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难点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这一课我在教学时,首先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今天早上老师从家到学校上班用了15分钟,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湘潭到武汉,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然后出示*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杭州和上海。接着,引导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自学:1、什么叫比例尺?2、怎样求比例尺?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要学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最后提问:学*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处?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

  这一节课,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探究,对本课的知识掌握较好,对比例尺也进行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进一步得到体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比例尺》教学反思3

  《比例尺》它是在学*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难点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这一课我在教学时,首先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今天早上老师从家到学校上班用了15分钟,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15秒钟就从莆田爬到福州,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然后出示*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杭州和上海。接着,引导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自学:

  1、什么叫比例尺?

  2、怎样求比例尺?

  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要学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最后提问:学*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处?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

  这一节课,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探究,对本课的知识掌握较好,对比例尺也进行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进一步得到体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比例尺》教学反思4

  《比例尺的应用》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比例尺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内容较多,要求学生能读懂*面图,理解比例尺的一般意义,会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还能在*面图上画出物体的位置。要让学。针对这节课我反思如下:

  一、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先复*一下比例尺的意义,然后创设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新课的学*。

  二、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而准确把握比例尺的意义,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提供了算法多样化的依据。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出比例尺1:8000表示的意思,在学生对比例尺的多角度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讨论相结合,灵活的选择解决方法。在反馈汇报时,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在巩固练*时把数学学*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让学生真正体会比例尺的价值,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

  反思这节课,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用解比例这种方法时,解设时用的单位还是搞不清。课后我把这个问题和老师们讨论了一下,大家认为如果让学生讨论能不能设为米?为什么要设为厘米?而不是老师重点的提示,可能学生的记忆会更深,理解的更透彻。

《比例尺》教学反思5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曾想过这样设计:先复*一下比例尺的意义,然后隆重推出课本的信息窗,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如:从济南到青岛有多远?需几小时到达?然后重点探索如何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但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对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这个环节似乎兴趣不是很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呢?我灵机一动,对信息窗做了一下修改:

  课一开始,我问:同学们,你们到过青岛海洋世界吗?(由于青岛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城市,学生热情比较高。)如果我们要从威海出发去青岛,客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行驶,你知道路上需要几小时吗?

  这时,学生纷纷发言: 这怎么行?必须知道青岛和威海两地之间的路程啊!接着,我出示了信息窗中的地图,问学生:根据现有的资料,你能算出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吗?学生兴致很高,找到的思路很多,但很少用课本上的方法,想法最多的思路有:

  思路一:比例尺1:8000000可以理解为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8000000厘米,因此图上3厘米实际就是3×8000000=24000000厘米=240千米

  思路二: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困此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也就是说,3÷1/8000000=24000000厘米=240千米。

  虽然学生没有用课本上的方法,但我认为还是非常有必要给学生补充的,而且由于思路简单,利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掌握。另外,在设未知数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成厘米为单位,最后为什么要注意化成更大一些的单位,如米、千米。

  本节课的知识比较零散,还涉及到如线段比例尺的类型,放大比例尺应注意的问题等,本节课没能全部解决,但我觉得本节课的方法思路学生明白透彻了,也为其它类型的题打好了基础。重要的是,本节课中,学生体会到了用不同的思路来解决问题,那么在出现线段比例尺的时候,学生就不会生搬硬套的用公式来解决了。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

《比例尺》教学反思6

  《比例尺》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例的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对于比例尺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结合学生的认知实践,让学生逐步突破重、难点知识,即掌握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类型,会求比例尺并进行不同比例尺之间的转化,同时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

  本节课通过1M的长度在纸上画不下这个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引出比例尺,让学生经历了比例尺的产生过程,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本节课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

  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形式,这一点两者的关系讲解的不透彻。

  2.在计算比例尺的时候,带单位化简比这里学生不够熟练,影响教学进程,这里可以安排复*一下旧知,可能教学效果比较好。

  3.上课的语言语调要有起伏,还有肢体语言要更加的丰富。这样能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4.板书书写太急促,字不够端正,整体还可以更美观。

  在今后的教学中,希望能一步步改进这些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比例尺》教学反思7

  《比例尺》中的内容,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之一。这部分内容还是学生学*有关地图、工程图纸计算的启蒙点。另外,这部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可谓中流砥柱也!所以,教学时,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意义重大也!

  教学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自学教学法,老师适时点拨,注重让学生用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

  课后反思如下

  一、就地取材,自主探究可取

  教室里有现成的*地图和世界地图,问:*地图是凭借什么把幅员辽阔的960万*方千米的祖国大地画在了仅80*方分米的图纸上?因为有自学任务在前,学生知道从地图上找比例尺,初步感知比例尺。比例尺的产生过程则以以下方式由学生自主“创造”出来:请学生将学校的旗杆画在一张纸上。旗杆高15米,质疑:按实际长度画能画得下吗?小组合作,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学生不可能按原来的长度画,只有想办法缩小。请学生用一句话说明用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多少米,学生标注。教师巡视,找有代表性的,如“图上厘米相当于实际10米”,“图上1厘米相当实际300厘米”;“用1厘米代表15米”摘抄下标注。这一过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学生供了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的过程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我认为学生经历比例尺的产生过程比知道比例尺意义本身更有价值。

  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让比例知识绚丽多彩

  如果我们以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与生活为载体,必能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提供可体验的学*情境,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感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比例尺在绘图时的运用,我收集了学校*面图的一组数据,有教学楼、办公楼、自行车车棚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分组计算出比例尺。这一设计,不仅及时地巩固了比例尺

  的求法,从算出的比例尺都是1 :6000让学生感知:同一幅图里各个角度和点都是按同一个比例尺绘制的。这样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动手中理解,在讨论中收获,所获取的知识是深刻的,经历的过程是愉快的。

《比例尺》教学反思8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在生活中引入新课。现代学*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五副大小不一**的*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

  2、在情境中引出课题。老师到房产公司看了房子。出示两套房屋的*面图(大小一样)。老师想买大一点的,你能帮我选择一下吗?学生在帮忙选择的过程中发现很难知道到底是哪个大一点。在学生有争议的时候,出示两套房屋的比例尺,告诉学生老师发现每个*面图下面都有个这样的标志。现在你能帮我选吗?说说你的理由?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们对比例尺的注意,及时发现往往针对*面图的大小不能准确的判断实际图形的大小,*面图形的大小与比例尺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让学生提出本节课研究哪些有关比例尺的学*知识,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有侧重点的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3、在动手操作中得出概念。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校园*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如何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计算数据,如何作图等。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

  4、在自学中学到知识。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怎样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这一部分知识教简单。因此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思考,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到新的知识。

《比例尺》教学反思9

  《比例尺》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情境再现,建立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虽然在今后的地理,制图等知识中,会有所体现,但是以目前六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讲,却不会接触。所以,我将导入情境设置在学校的范围内,通过让学生表演谈话情境,引出问题:“你能把学校的操场画进本子吗?”利用这样的导入,很快拉*了本课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教师又以卧式的建筑图引出了计算练*,有一次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动手操作中得出概念。

  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校园*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如何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计算数据,如何作图等。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

  3、适当点拨,大胆放手。

  新课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如何充当号者一角色呢?我认为,教师既然是引导者,教学中的讲解和点拨是必需的,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参与者,讲解和点拨又应是适时适度的。在将本课概念讲授清楚以后,教师大胆放手,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自主完成任务,而教师的大胆放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再进行一些适当地点拨,即实现了教学目标,又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自如。

  4、对于学生的理解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

  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学*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既要尊重学生的数学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成果。

  在教学中,求比例尺时,学生出现了多种求法,我就循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我和学生在认真倾听学生讲解的同时,对不同的方法加以肯定与评价,得出求比例尺的基本方法,并且说明,学生可以有自己不一样的解法,但要注意书里的规范与完整。

  总之,要遵循学生学*心理规律,就要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学会学*。


《比例尺》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比例尺教学反思 (菁华9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1

  《比例尺》一课是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以比、比例为知识基础。本课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三大板块:

  一:设疑:

  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但是在大小不同的两张*地图上(出示两张*地图),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奥密吗?

  二、学*探索*地图。

  请学生量出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并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交流得出所求的比是1:41880000,为什么这几个比是一样的?再得出在同一幅图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一定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三、求比例尺和利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拓展题: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105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的距离是4厘米,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是588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这题可以依据比例尺一定写出比例计算。

  一节课下来,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处理一个生成环节的时候,学生讨论得尤为激励:在第三环节计算图上距离时,如果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绘制两个城市的距离,与刚才这幅1:41880000的地图上比较,有什么不同?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短一些,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长一些,这时教师适当地点拨:数据比较大,你能否举一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于是,学生讲出了1:10和1:100两个比例尺,一个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厘米,一个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0厘米,1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越长在图上画的就越小。

  本节课欠缺之处:

  1、教师扶得比较多,学生的活动没有充分展开。

  2、课时划分应该更细化,本节课应更侧重于认识比例尺,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上,课堂时间的分配应该更优化。

  3、学*探究环节应该考虑得更为细致,同一道探究题可以给同桌两人大小不一的*地图,造成矛盾冲突,更为深刻地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4、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拓展题,教师逐一将这几种方法进行评价,而没有很好地将这几种方法联系起来,应该在评价反馈的过程中找到这几种方法之间的相通之处,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本课时的内容,在基础之上加强拓展提升.

比例尺教学反思2

  《认识比例尺》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例的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对于比例尺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结合学生的认知实践,让学生逐步突破重、难点知识,即知道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类型,会求比例尺并进行不同比例尺之间的转化,同时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从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已经知道比例尺,事实上并非如此,因此,如何运用新的理念,如何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有更多自我体验和感悟时间,是我所思考的,而且学生在生活中见的比例尺多是前项为1的比例尺,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认识放大比例尺也是我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主要以探究式学*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依托,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对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的方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巩固新知,解决重难点,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学*数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从新课导入“说大不算大,小小地方放得下;说小不算小,五湖四海装得了。”和“以一当十”成语填空,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比例尺,不仅很好的引出新课,而且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然后出示生活中不同的比例尺有缩小比例尺、放大比例尺、线段比例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整节课始终把数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数学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以学生为本,不断设疑、解疑,在探究中认识比例尺本节课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亲身经比例尺的形成过程,利用观察、思考、比较的方法设疑、解疑,通过观察知道*地图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通过在纸上表示长1m的线段,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解决了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有的比例尺前项为1,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认识了放大比例尺。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比例尺,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的认识到:

  第一、课堂教学,不应把学生当作“收音机”,只接收信息。而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氛围。提供“舞台”,让学生亲身去体会、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这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真谛”。

  第二、学生方面注重学生从体验中学*,在体验中自我构建新知识,在体验中掌握学*方法。

  第三、抓住要点、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在本节课中要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区别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知识点多,容量大。因此在引入数值比例尺时重点抓住比例尺的意义让学生说,介绍线段比例尺、强调千米和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等等,注重了细节的强调及学生易出错问题的强调,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第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各类地图的出示快捷、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比例尺教学反思3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可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兴趣,并为后续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调动经验激趣导入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地图,在社会、思品等学科中也都初步认识过地图,对地图是“按一定倍数缩小后的画出来的”有足够的感性经验。立足于这样一个基点,在课始我通过一个很有趣味性的“脑筋急转弯”切入,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氛围,并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本课的研究载体之一――地图上来。既而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地图上的“莆田”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生疑激思:“为什么同样一个莆田,画在地图上的大小却不一样呢?”由此使学生产生进行探究的欲望。

  这时我趁势揭示课题,并问:“关于比例尺,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定教学目标,明确探究的方向。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同时,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又可以激发学生无穷的学*动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将学生学*比例尺的过程分为两大版块:一是带着问题自学比例尺的意义,二是带着制作《莆田市交通旅游图》的任务学*比例尺的应用。

  (一)学*比例尺的意义。这里,首先抓住学生急于认识比例尺的心理,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让他们拿出自备的地图,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再猜一猜它的意思,然后再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通过精心三个问题引领学生展开积极思考。再通过汇报交流,使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主要形式和求法等获得初步的理解。特别是针对本课教学的难点——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通过猜一猜,再举例说一说(多角度表述),然后利用自带的地图互相说这三个层次,有效地进行突破。随后教师提问:“想一想,学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呢?”再次将学生的视角投向生活,并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学*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数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应是一种文化熏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所教的东西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兴趣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契机和直接诱因。”因此,我没有单纯地“教教材”,而是着眼于“用教材教”,充分利用了莆田的乡土文化资源,创设了一个以莆田旅游文化为主题的情境,并提出了制作《莆田市交通旅游图》的任务,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实际应用来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同时渗透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三、实践创造巩固深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该为生活服务。”这是《课程标准》所强调指出的。在巩固练*中,我继续贯彻这一思想,充分利用前面创设的“旅游”情境,让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四、总结引新拓展延伸

  课末,让学生以“说句心里话”的方式对本课的学*进行总结,并提出新的问题。一方面使学生通过总结,对本课学*内容进行浓缩和存储,进一步促使其内化;另一方面,课虽尽,而意犹未绝,可使学生以更浓厚的兴趣投入后续学*中去。最后,问学生“你课后还想研究什么?”激励学生自主地选择和完成课外作业。我继续以“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提供学*的资源,为学生拓宽学*的*台,让他们更深、更广地回归到生活中去应用数学,使他们的数学学*真真正正地在生活上拓展、延伸……

比例尺教学反思4

  《比例尺》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比以及比例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例尺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离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这节课的教学要求是: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产生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进行两种比例尺的转化,并会根据给出的具体数据求比例尺。在设计本节课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1)在上课伊始,呈现了学生乘坐火车和小蚂蚁在地图上爬行的例子,以引起学生的学*兴趣,并出示*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从而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和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2) 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中学到知识。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后,引导他们进行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化,这一环节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探索,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到新的知识。通过此环节的学*,学生已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后面例题的学*做出很好的铺垫。

  3)孩子的想法是获得知识的源泉。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始终处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状态,熟练掌握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转化,及会根据给出的具体数据求比例尺,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让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通过本节课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如果学生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会更好。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会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一节课是否上得好,并不是因为这位老师上得有多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真正掌握了才是真的好。

比例尺教学反思5

  《比例尺》一课是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以比、比例为知识基础。本课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三大板块:

  一、设疑:

  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但是在大小不同的两张*地图上(出示两张*地图),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奥密吗?

  二、学*探索*地图。

  请学生量出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并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交流得出所求的比是1:41880000,为什么这几个比是一样的?再得出在同一幅图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一定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三、求比例尺和利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拓展题: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105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的距离是4厘米,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是588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这题可以依据比例尺一定写出比例计算。

  一节课下来,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处理一个生成环节的时候,学生讨论得尤为激励:在第三环节计算图上距离时,如果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绘制两个城市的距离,与刚才这幅1:41880000的地图上比较,有什么不同?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短一些,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长一些,这时教师适当地点拨:数据比较大,你能否举一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于是,学生讲出了1:10和1:100两个比例尺,一个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厘米,一个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0厘米,1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越长在图上画的就越小。

  本节课欠缺之处:

  1、教师扶得比较多,学生的活动没有充分展开。

  2、课时划分应该更细化,本节课应更侧重于认识比例尺,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上,课堂时间的分配应该更优化。

  3、学*探究环节应该考虑得更为细致,同一道探究题可以给同桌两人大小不一的*地图,造成矛盾冲突,更为深刻地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4、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拓展题,教师逐一将这几种方法进行评价,而没有很好地将这几种方法联系起来,应该在评价反馈的过程中找到这几种方法之间的相通之处,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本课时的内容,在基础之上加强拓展提升.

比例尺教学反思6

  《比例尺》是在学生学*了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学*,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新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脑筋急转弯游戏,学生兴趣高涨,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就象一个浇了油的火把,等待教师去点燃。接着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地图),让学生观察这些*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复*了图形的放大、缩小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入新知识,学生才感到亲切,学得主动。

  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接着,我引导学生自主理解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让学生在学*过程中自主发现数值比例尺的特点,又让学生在观察地图的过程中自己发现比例尺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即线段比例尺。并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学会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化。在接下来的计算比例尺,以及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时,我大多让学生独立解答,只在订正时作适当指导。比如计算比例尺时,要让学生知道只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统一才能写出比,并化简成最简整数比。另外,我十分注重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去解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是学以致用。

  这节课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重视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整堂课,我努力构造师生间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开放的活动状态中,学*是投入的,态度是积极的。我对学生的新发现及时给予肯定,正是由于时时处处的细心呵护,使学生天性中最灵动的东西发挥出来,切实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活动的*台。使学生经历猜想、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探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知识掌握较好,对比例尺也有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得到体验。

  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本课中,根据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课前,让学生收集地图和图纸,激活学生对看地图或图纸的兴趣,初步感知比例尺在地图和图纸中的重要作用;课中,创设操作情境,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把已有认知与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课堂练*,同桌互相说出多种比例尺的含义,运用比例尺如何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互相转化,进而加深学生对比例尺的直观认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后,进行实践操作,测量教室的长宽,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图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比例尺教学反思7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在生活中引入新课。现代学*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五副大小不一**的*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

  2、在情境中引出课题。老师到房产公司看了房子。出示两套房屋的*面图(大小一样)。老师想买大一点的,你能帮我选择一下吗?学生在帮忙选择的过程中发现很难知道到底是哪个大一点。在学生有争议的时候,出示两套房屋的比例尺,告诉学生老师发现每个*面图下面都有个这样的标志。现在你能帮我选吗?说说你的理由?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们对比例尺的注意,及时发现往往针对*面图的大小不能准确的判断实际图形的大小,*面图形的大小与比例尺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让学生提出本节课研究哪些有关比例尺的学*知识,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有侧重点的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3、在动手操作中得出概念。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校园*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如何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计算数据,如何作图等。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

  4、在自学中学到知识。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怎样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这一部分知识教简单。因此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思考,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到新的知识。

比例尺教学反思8

  比例尺是在学*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个知识点。首先,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明白按照实际尺寸绘制*面图是不可能的,初步产生缩小放大的需要,引入了学生对新知学*的渴望,进而,让学生初步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有缩小和放大两方面的应用,进而,引入了学*比例尺的必要性,导入新课的学*。

  接着,通过学生的自学让学生自己说出了什么是比例尺,我直接给出了比例尺的相关定义,进而,结合例题引出数值比例尺以及它的含义的理解。

  然后,引出线段比例尺的学*,紧接着,进行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互化教学,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然后,介绍放大比例尺,同时跟缩小比例尺进行对比, 最后,作了相应的练*,对新知进行了巩固与内化,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的掌握。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觉得,这节课学生学的还是比较轻松的:无论从学生学*新知的状态,还是参与程度,都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一些概念性东西的总结环节,学生学的很主动,而且,比例尺的转化和有关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理解比例尺的定义是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在教学中对于重点的把握还是可以的,只是在这节课中还有一点遗憾,就是感觉到对于教材的拓展方面还有一些欠缺,所以在这方面还需努力,而且对于一些后进生来说,知识点多,理解起来比较慢,掌握起来还有些难度。所以,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强调有关注意事项,不断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惯。

比例尺教学反思9

  《比例尺》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情境再现,建立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虽然在今后的地理,制图等知识中,会有所体现,但是以目前六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讲,却不会接触。所以,我将导入情境设置在学校的范围内,通过让学生表演谈话情境,引出问题:“你能把学校的操场画进本子吗?”利用这样的导入,很快拉*了本课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教师又以卧式的建筑图引出了计算练*,有一次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动手操作中得出概念。

  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校园*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如何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计算数据,如何作图等。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

  3、适当点拨,大胆放手。

  新课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如何充当号者一角色呢?我认为,教师既然是引导者,教学中的讲解和点拨是必需的,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参与者,讲解和点拨又应是适时适度的。在将本课概念讲授清楚以后,教师大胆放手,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自主完成任务,而教师的大胆放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再进行一些适当地点拨,即实现了教学目标,又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自如。

  4、对于学生的理解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

  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学*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既要尊重学生的数学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成果。

  在教学中,求比例尺时,学生出现了多种求法,我就循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我和学生在认真倾听学生讲解的同时,对不同的方法加以肯定与评价,得出求比例尺的基本方法,并且说明,学生可以有自己不一样的解法,但要注意书里的规范与完整。

  总之,要遵循学生学*心理规律,就要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学会学*。


《比例尺》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比例尺》教学反思 (菁华9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1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中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直观的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时为学生创设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兴趣,注重新旧知识间内在联系,引发学生思考,并通过自主学*,组内交流,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进行了一项脑筋急转弯游戏,一只蜗牛从舟山爬到北京只用了一分钟,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说出是在地图上爬。我就直接告诉学生这是图上距离。接着课件出示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让学生观看并思考:为什么我国960万*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却能画在这张小小的地图之上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得出:是按一定的比例画在图上的,于是我趁热打铁再次出示大小不一的*地图,让学生积极思考,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为什么却大小不一,它们到底是按照什么样的标准画出来的呢?从而引入新课。这一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因为,大部分学生养成了预*的*惯,所以出示导学提纲,让学生结合前一天的预*,在组内交流,然后师生互动,层层揭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知道与所学过知识的联系,在读中发现比例尺的前项为1,认识数值和线段比例尺,在求比例尺中又感知放大比例尺,发现后项为1。整节课采用了自学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认识,理解,建构知识。

  回顾整节课也有一些处理不够恰当的地方:活动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展,如果学生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那么学生们的求知欲会更浓,课堂时间的分配还可以更优化。二是学生在探究知识中所暴露的一些数学资源我没有很好的利用。这就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欠缺。以后要多学*骨干教师的上课经验,不断磨练,提高课堂教学水*。

《比例尺》教学反思2

  《比例尺》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难点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这一课我在教学时,首先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今天早上老师从家到学校上班用了15分钟,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湘潭到武汉,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然后出示*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杭州和上海。

  接着,引导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自学:

  1、什么叫比例尺?

  2、怎样求比例尺?

  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要学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最后提问:学*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处?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

  这一节课,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探究,对本课的知识掌握较好,对比例尺也进行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进一步得到体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比例尺》教学反思3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省编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例尺》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反思、归纳等学*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3.使学生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整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惯。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1.拍照。

  (1)师:同学们都拍过了照片,比较一下,照片中的你与实际的你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想一想:这么大的一个人怎么会印到一张这么小的照片上的呢?

  2.的确,生活中有时要把实际的大小缩小若干倍或扩大若干倍以后再画到纸上。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3.这是几天前,我在售房中心看房时,一位售楼先生给我推荐了两套住房,可是他只给看了一下图纸,我买房的标准是想要面积大一些,我想请同学们帮帮我这个忙,好吗?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了,目前还不能帮老师确定到底购买那一套住房,那么,住房*面图与实际的房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板书: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理解意义

  1.小小设计师规划操场

  (1)师:以前我们在学*测量时同学们已经动手测量出我们教室地面长8米,宽6米。好,同学们,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白纸上。”有信心当好这个设计师吗?

  (2)师:好!一起来读一下学*要求。

  2.要求:

  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个人独立作出*面图;

  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长

  宽

  完成后4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

  3、学生小组合作学*。

  4、汇报。(投影展示)

  师:咱们先请这几位小设计师说说自己是怎样设计的。

  (学生汇报设计思路)

  师:请这幅图的设计师说一说你是怎们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

  图上的长和实际长的比是多少?

  图上的宽和实际宽的比是多少?

  ……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8厘米:8米=8:8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

  **师:有没有化简后的比是不一样的?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设计的吗?

  (我知道自己的画法错了,我是随便画了一个长方形,这不是教室的*面图。)

  5、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师:看了你们的杰作,老师知道大家非常聪明!(指着图上距离)这些都是在图上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图上距离。(指着实际距离)这些都是实际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实际距离。这两个距离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

  (比的形式,图上距离作为比的前项,实际距离作为比的后项)

  师:那么最后算得的就是什么?

  师:我们赋予它一个新的名称,就叫做——比例尺。

  提问:比例尺是尺吗?那它是什么?是谁与谁的比

  师:现在你知道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怎么求呢?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师:比例尺1:300是什么意思?

《比例尺》教学反思4

  个人认为比例尺教学是第十二册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比较贴*的一部分知识了。非常的有趣,且有意义。求比例尺的部分,算是比较简单的。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线段比例尺的。直接用一厘米来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或是千米,生活中用这样的表示方法是比较多的。直接用比来表示,数字比较大,实际用时还是需要单位名称的转化。不怎么方便。

  今天教学已知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或是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时。教材上都要求学生列方程然后用解比列的方法来做,这样的方法虽然比较好思考。但是,我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时候,他们很少有人用这样的方法。我分析了一下原因:第一、学生不愿意列方程,因为列方程要解设,麻烦。第二、用算术方法更简单、更好思考。比如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时,孩子们很多人都根据比例尺,来分析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列乘法算式来做,所得结果再进行单位的换算。还有学生利用三者之间的乘除法关系来求,用图上距离除以比 例尺。这种方法教材上没有,可是到为后面的正反比列量打下了基础。

  另外说一句,我始终没弄懂,为什么有的应用题非要用正反比例的关系来解呢!思考起来一点都不简单!望高人给我指点指点呀。

《比例尺》教学反思5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中的讲授内容。那一知识是在学死已经把握了化简比和比例的知识的根柢出息行讲授的。那一部份内容对学死来讲比较目死、笼统,难以熟悉,且与实践死活较*,不易让学死直不雅的熟悉。果此我在打算讲授环节时,认实理睬了教材的打算意图,同时又思虑如何将那样一节见解讲授恰到益处的`与学死的死活实践联系起来。

  当同学们知讲了“图上间隔与实践间隔的比,叫做那幅图的比例”后,有一个学死问我:“教员,比例尺不是图上间隔与实践间隔的比吗?既然是他们的比,为什么不叫比尺?”那一题目引起了大师的康乐喜爱,课室先安祥下来,过了一会,有几个同学不才里小声天谈论起来。实在,阿谁题目我还实出想过,夙昔我也上过那一课,出闪现那样的题目。既然那样,我便把题目扔给学死。“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讲的有事理吗?或者你能诠释为什么书上叫“比例尺”而不叫“比尺”的本果吗?”有的同学用定义来诠释,可是讲来讲出,比例尺的定义便是图上间隔与实践间隔的比,那叫比尺也公道,那样越讲越糊涂。“教员,从获得比例尺的过程来讲,他搜罗两个比。”科代表晖晖掀晓了本人的见解。我用眼神默示他延续讲下往。“比圆书上的例4:把实践间隔10米化成1000厘米,然后10:1000=1:100那便是一个比例。实在前后皆是那幅天图的比例尺,只是后里对前里停止了化简。”同学们似懂非懂天颔首。谁听明白了他们意思,小吴同学站了起来:“我知讲了,在一幅天图上,每段的图上间隔与实践间隔的比皆便是比例尺。获得比例尺的阿谁过程蕴涵了两个比,而且那两个比相等,固然叫比例尺更适合。”同学们好象逐渐明白了,举足的同学更多了。“我感觉比例尺像一把尺子。”……固然那里用了一些年光,然则,对“比例尺”阿谁笼统而又单调的见解,学死能议论得那末强烈强烈热烈而又深进,我何乐而不为。

  课的伊初,我出示了*天图、深圳天图战一些仄里图给学死看,让学死谈谈本人对绘制天图的熟悉和体会。从学死死*的死活实践引进比例尺的意义战价值,同时引进本课的讲授.

  在讲授例5阿谁例题时,大部分学死想到用比例尺的定义列出一个比例,再经过过程解比例供出实践间隔,然则许多学死在设已知量的时分皆把单位带错了,实在那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仍然是把题目扔给那些已经把握的学死,他们经过过程前里供比例尺的时分单位要同一,很好天诠释了那里为什么要带“厘米”阿谁单位。有几个同学想到了安排图上间隔战实践间隔的倍比干系来供北京到北京的实践间隔。例如:比例尺1:6000000暗示的图上间隔是实践间隔的1/6000000,实践间隔是图上间隔的6000000倍,图上的15厘米。便用15乘6000000得90000000厘米也便是900千米。还有几个同学安排比与除法的干系把比例尺看成图上间隔与实践间隔的商,把图上间隔看成被除数,供实践间隔也便是供除数,用15除以1/6000000也获得了正确成便。后里两种圆法皆是一些上层死想到了,考虑到我班学死根柢比较差,大部分孩子接管才具也短好,假定每种圆法皆往细细的话,会让他们殽杂。所以在学死介绍了那两种圆法后,我只是赐与他们必然,并出有在班级里往践诺那两种做法。

  深思本人的那节课,感慨感染比较清楚、流利,知识点也皆降实到位,学死介入的热忱比较高。只是在后里的操演中,发明照旧有几个不知讲如何带已知数的单位。针对学死的环境,我将及时天停止指导,并不才节讲授中恰当天停止回纳清算,加强学死的熟悉,辅佐学死更好天把握!

《比例尺》教学反思6

  《比例尺》中的内容,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之一。这部分内容还是学生学*有关地图、工程图纸计算的启蒙点。另外,这部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可谓中流砥柱也!所以,教学时,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意义重大也!

  教学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自学教学法,老师适时点拨,注重让学生用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

  课后反思如下

  一、就地取材,自主探究可取

  教室里有现成的*地图和世界地图,问:*地图是凭借什么把幅员辽阔的960万*方千米的祖国大地画在了仅80*方分米的图纸上?因为有自学任务在前,学生知道从地图上找比例尺,初步感知比例尺。比例尺的产生过程则以以下方式由学生自主“创造”出来:请学生将学校的旗杆画在一张纸上。旗杆高15米,质疑:按实际长度画能画得下吗?小组合作,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学生不可能按原来的长度画,只有想办法缩小。请学生用一句话说明用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多少米,学生标注。教师巡视,找有代表性的,如“图上厘米相当于实际10米”,“图上1厘米相当实际300厘米”;“用1厘米代表15米”摘抄下标注。这一过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学生供了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的过程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我认为学生经历比例尺的产生过程比知道比例尺意义本身更有价值。

  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让比例知识绚丽多彩

  如果我们以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与生活为载体,必能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提供可体验的学*情境,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感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比例尺在绘图时的运用,我收集了学校*面图的一组数据,有教学楼、办公楼、自行车车棚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分组计算出比例尺。这一设计,不仅及时地巩固了比例尺

  的求法,从算出的比例尺都是1 :6000让学生感知:同一幅图里各个角度和点都是按同一个比例尺绘制的。这样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动手中理解,在讨论中收获,所获取的知识是深刻的,经历的过程是愉快的。

《比例尺》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面图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求一幅*面图的比例尺。

  板书设计:

  比例尺

  (1)9.5厘米:95米=9.5:9500=1:1000

  6厘米:60米=6:6000=1:1000

  (2)19厘米:95米=19:9500=1:500

  12厘米:60米=12:6000=1:500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教学过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作业设计等)

  一、生活原型再现

  师:(出示孙楠同学的照片)你们认识他吗?他是谁?

  生:孙楠。

  师:怎么可能呢?照片上的人这么小,怎么会是他呢?

  生:是缩小了……

  师:如果孙楠的眼睛不缩小,鼻子和嘴巴缩小了,那会怎么样?

  生:不像他了,像丑八怪……

  师:那怎样才能像他呢?

  生:都要缩小。

  师:一起缩小,是吧。如果他的眼睛缩小100倍,鼻子和嘴巴缩小10倍,像他吗?

  生:不像,要缩小相同的倍数。……

  二、创设情境,以疑激思

  同学们都喜欢足球,踢足球要讲究战术,要研究战术需要设计足球场的*面图,下面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出足球场的*面图。

  出示:足球场:长 95米,宽60米。 学生作图。

  三、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1、通过学生讨论,引出学*要求。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长度;

  (2)画出足球场的*面图;

  (3)写上图上的长和宽的长度;

  (4)分别写出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并化简。

  根据要求个人作图,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选择你们组认为最好的,贴在黑板上。

  2、学生小组学*。

  3、学生汇报设计思路。

  生1: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0倍,图上的长就是9.5厘米,宽就是6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足球场的*面图。……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 9.5厘米:95米=9.5:9500=1:1000

  6厘米:60米=6:6000=1:1000

  (2) 19厘米:95米=19:9500=1:500

  12厘米:60米=12:6000=1:500

  4、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1:500的比例尺,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

  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倍;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500;

  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米,

  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让学生掌握两种比例尺各自的特点。

  四、加深理解,拓展应用。

  (1)在咱学校校园的*面图上,用15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长度60米,你能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

  (2)辨析:比例尺是一把尺吗?

  (3)比例尺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地图上或*面图上)

  (4)出示山东省主要城市位置图。

  师:在这张地图上,你去过什么地方?

  师:今年暑假老师准备去泰安登泰山,你能帮老师算一算烟台到泰安有多远吗?需要什么条件?

  生:比例尺。出示比例尺 1∶8000000

  生:图上距离。

  师:给你一把尺子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解决。

  交流:

  生1:在这幅地图上,我用尺子量得烟台到泰安的距离是5.5 厘米,根据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千米,5.5×80=440千米。

  生2:根据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0倍,可以用

  5.5×8000000=44000000厘米=440千米

  生3:根据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8000000,也可以用

  5.5÷1/8000000=5.5×8000000=44000000厘米=440米

  生4:老师,也可以用方程来解。

  解:设烟台到泰安的距离是x厘米。

  1:8000000=5.5:x

  x=44000000

  44000000厘米=440千米

  师:那老师如果乘坐每小时100千米的汽车,几小时就能到达?

  生:4.4小时

  师:可是老师以前去过泰安,是需要8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时,学生都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经过片刻的等待,终于有孩子举起了手:“老师,我们量出的图上距离是直线的,而实际的路线不可能是直的,汽车要走许多许多弯路的。”

  忽有一学生喊到:“老师,如果我们通过飞机来计算,那肯定是准确的,因为飞机可是走直线的吧!”……

  五、反思体验 拓展完善

  1、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六、作业设计

  自主练*:2、3

  教学后记:

  (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等)

  上完课,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经历了实践与理论的深思与探索,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学*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只有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才感到亲切,学得主动。通过课前展示学生的照片,学生对照片上的人是按倍数缩小了这种生活常识有了深刻的体验,再让学生来画足球场的*面图,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

  (2)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只有体验过,理解才会深刻。让学生在画足球场的交流互动中,体验探究比例尺的产生过程,理解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理解是多方位的,个性化的。有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才有了后面解决问题的个性化的表达。

  (3)让学生密切联系了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本节课从让学生设计足球场*面图,到让学生计算老师到泰安的实际距离及需要的时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数学的价值。

《比例尺》教学反思8

  在教学比例尺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也有不同,学生很容易混淆。

  第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是,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用方程解答,在解设未知数的时候,教材上出现的方法是在设未知数的时候,单位上就出现了不同,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时候该怎么设。

  第二个就是方法的选择上,其实在这一块知识上,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也是一种很好的解法。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很重要,从学生的课堂和课后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种解法的原理,只是在一样的画葫芦罢了。

  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今天又对比例尺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例如:比例尺1:500000这是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的时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进行解答的时候,如何进行解设只要抓住一个要点:对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相同的才能列出方程。这样就不用去顾及怎么设,只要抓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怎么设都是可以解答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倍比关系的理解,实际还是对于比例尺的理解不够深。例如:比例尺1:500000表示的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0倍,图上的1厘米实际是5千米,这就是线段比例尺,在有些问题中利用线段比例尺还会给计算带来方便。

  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地给学生适当的进行归纳整理,会加强学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

《比例尺》教学反思9

  这学期的教学研讨课,我们高数组研究的内容要求是解决问题方面的。看看我的教学进度,解决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只有比例尺的应用和正反比例的应用了。后面一个内容我去年参加区赛课时上过,不想再上了。这次想挑战一下自己,选择了《比例尺的应用》。

  《比例尺的应用》是在学生认识、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之后进行教学的。最初我研读完教材和教学用书后,觉得这个内容难度应该不是很大,所以最开始我定的教学内容是一节课把例2、例3都上完。后来再一次重读教学用书以及找中上等学生进行个别摸底调查时,发现学生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若告诉比例尺和其中任一个量,求另一个量,这些学生不能很快做出反映,在老师提醒他们把比例尺写成分数时,他们才很快觉悟。看来数量关系之间的变换是有难度的。本来初次备课是上完例2接着上例3,再练*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的。经摸底之后,我把练*调整到例2之后,将例3略去,(例3更复杂,综合性更强)再增加书后的做一做第一题。

  课基本上是按预先想的流程的上完了,但我自己的感觉不太好。反思有以下几个做得不足:

  1.对学生知识层次的了解不够。学生虽能够答出比例尺的意义,但学生对这个意义的理解还是停留在表面,并不深入。从应用不熟练,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不足可以体现出来。

  2.教学重点突出不够。在用算术方法解答问题,特别是在推导公式时要放慢速度,引导学生观察,必要时还要加以读来增进理解。而我在让一个学生说出求实际距离怎么想之后,没有回头再引导学生看公式或是再请听懂的学生可以复核一遍,或者是让同桌说一说。我出示公式之后,也没有让学生读一读。效果就不太明显。

  3.对学生的表扬鼓励做得不够。学生课堂上气氛活不活跃,除了引导要得法之外,赏识、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哪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当人在被肯定的时候,做事情就格外有激情。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多鼓励学生。


《比例尺》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合集5篇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 1

  《比例尺》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难点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这一课我在教学时,首先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今天早上老师从家到学校上班用了15分钟,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莆田爬到福州,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然后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杭州和上海。接着,引导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自学

  1、什么叫比例尺?

  2、怎样求比例尺?

  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要学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最后提问:学*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处?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

  这一节课,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探究,对本课的知识掌握较好,对比例尺也进行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进一步得到体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 2

  在比例尺应用这一课中,我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比例尺的概念、意义及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计算方法,为后面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接下来,我创设一系列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特别是让学生设计家乡方位图这一教学环节是新课标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真切体现,也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体会到学*数学的重要性。

  这些问题的'设计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

  自己在这节课中的不足:

  1、对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把握的不到位,学生易掌握的知识讲解的过多,导致后来的难点没有足够的时间很好的突破。在这一点上自己今后要特别注意。

  2、在小组合作时,首先没有对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导致了时倍功半的结果。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小组合作时应首先分工明确,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在课堂中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可能与自己的性格有关。这一点今后要向其他优秀的教师学*,有助于很好的提高自身素质。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 3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解比例和比例尺的认识后教学的。学生认识了比例尺、知道比例尺有两种形式——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在此基础上学*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材提供了条件充分,结构封闭,以文字形式呈现的应用题,如果直接出示应用题让学生计算图距与实距,仅从知识与技能层面考虑,这并不难,但这样的教学形式呆板,内容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比例尺应用的价值。这与新课程的理念是相悖的,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比例尺的价值。设计了“看地图”与“画地图”两个数学活动。这样的设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优势:

  1、尊重生活现实,利用生活资源

  地图是学生生活常见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测量,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2、改变呈现方式,培养数学能力

  在教学中没有直接呈现问题所需的条件,而是学生根据问题主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把生活问题合理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的.终生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 4

  《比例尺》这部分内容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以及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孩子们的热情似乎也挺高,反应也不错。像比例尺的概念挺好理解,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也进行了板书,以及必要的`练*。自以为这节课的内容也没有什么较大的难度,学生应该都能够接受。可反映到作业本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求比例尺,应该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有变成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比例尺互化的格式有几个是创新的,可似乎这几种创新写法不是那么正确。为什么?把孩子叫到身边,我问他们:“我在板书的时候,你们仔细看了吗?”都齐刷刷地回答我看了。“看了怎么连写法都乱七八糟的。”孩子们个个无语,一个个冤枉的样子。

  后来我冷静地想了想,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吧。

  一、对比例尺的接触较少,缩小的比例尺可能看到过,如地图等,放大的比例尺就比较少见。因此,会有一个错误想法,较小的数是图上距离,继而就出现了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情况。

  二、为了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我在课堂上会比较注意口头交流,认为懂了可以不写,但实际上说跟写还真的是两回事,会说不一定会写。如果我们把图上距离1厘米等于实际距离20千米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会说20千米等于2000000厘米,因此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2000000。这样,学生在写的时候会觉得怎么写好呢?尽管有板书,但那也是走马观花,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看来以后在课堂上必要的写还真不能省。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 5

  在教学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也有不同,学生很容易混淆。

  第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是,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用方程解答,在解设未知数的时候,教材上出现的方法是在设未知数的.时候,单位上就出现了不同,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时候该怎么设。

  第二个就是方法的选择上,还可以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直接计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解法。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很重要,从学生的课堂和课后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种解法的原理,只是在依样画葫芦罢了。

  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课后我又对比例尺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例如:比例尺1:200000这是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的时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进行解答的时候,如何进行解设只要抓住一个要点:对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相同的才能列出方程。这样就不用去顾及怎么设,只要抓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怎么设都是可以解答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倍比关系的理解,实际还是对于比例尺的理解不够深。例如:比例尺1:200000表示的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200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000倍,图上的1厘米实际是2千米,这就是线段比例尺,在有些问题中利用线段比例尺还会给计算带来方便。

  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地给学生适当的进行归纳整理,会加强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