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

  一、引入新课: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体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新朋友?

  生:圆柱是由*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生:我还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生: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演示这一过程

  师:你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真了不起,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生:想)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还想知道怎么求它的表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师:过去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出示一个长方体,谁来摸一摸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指名学生摸其表面积,并追问: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生: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师: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板书)

  1、圆柱的侧面积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的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侧面积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突破口)

  小组代表汇报: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所以我们由此推出: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推理吗?(生:我们讨论的结果也跟他们一样)你们能够利用以前的经验,把它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太棒了。

  展示其变化过程。

  师生小结:(教师板书)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呈现例一: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0、4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明学生解答,并让其讲清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通过刚才的解题思路说明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需要抓出哪两个量?

  生:底面周长和高

  师:无论是直接告诉,还是间接告诉,只要能求出底面周长和高就可以求出其侧面积。

  2、圆柱的表面积

  师:求侧面积似乎难不住大家,现在再加一问,你们还能行吗?(教师在例一的后面加上求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师巡视,让一个学生板演,要求学生分步做,并标明每步求的是什么)

  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这说明要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需要抓出哪两个量?

  生:底面积和侧面积

  师生小结: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3、反馈练*:(略)

  师:想一想,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大家动手试一试。

  4实践运用:师:在实际生活中计算某些圆柱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比如,求一个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应该是怎样的呢?(生:略)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没有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生:要注意单位,还要注意所要求得圆柱有几个底面……

  四、自我评价

  你认为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如何?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21-P22中的例2、例3,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培养热爱数学、学好学生的兴趣。

  教具准备:

  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点:

  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过程:

  一、复*

  下面()图形旋转会形成圆柱。

  二、认识侧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罐头的侧面贴了一张商标纸。

  问:你能想办法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

  ⑴拿出圆柱形的罐头,量出相关数据,在小组中讨论。

  ⑵交流:你们是怎么算的?

  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商标纸,量出它的长和宽,再算出它的面积。

  ⑶讨论:商标纸的面积就是圆柱中哪个面的面积?

  观察一下,展开后的长方形商标纸的长与宽,与圆柱中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2、出示例1中的罐头。

  ⑴师:这个罐头的侧面也有一张商标纸,如果不展开,能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测量什么数据较方便?

  ⑵出示数据:底面直径11厘米高:15厘米

  ⑶学生算出商标纸的面积。

  ⑷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结:算商标纸的面积,实际上就是算圆柱的侧面积。

  追问:怎么算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发散提高: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5、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三、认识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例3中的圆柱。

  ⑴问:如果将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⑵让学生算一算后交流。师板书:

  长:3.14×2=6.28(厘米)宽:2厘米

  ⑶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和半径分别是多少厘米?

  板书:直径2厘米半径1厘米

  2、引导画出圆柱的展开图。

  ⑴这个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什么?

  ⑵如果要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要画哪几个图形?分别画多大?

  ⑶在书上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

  ⑷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3、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⑴讨论:什么是圆柱的表面?怎么算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圆的面积×2+圆柱侧面积

  ⑵算出这个圆柱的表面积。算后交流,提醒学生分步计算。

  4、练*:完成“练一练”第2题。

  ⑴各自练*,并指名板演。

  ⑵对照板演,讨论:

  这两题有什么不一样?知道底面圆的直径怎么求圆柱的底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知道圆的半径呢?

  想一想:如果知道的是圆的周长呢?

  四、总结反思

  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

  2、生活中的圆柱体表面都是一个侧面加两个底面吗?哪些不是?又该怎样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呢?

  畅谈体会。

  五、巩固应用

  1、完成练*六第1题。

  注意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要求的是圆柱的哪个面。

  2、完成练*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用铁皮做油桶时,需要做圆柱的哪几个面?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兴趣浓厚,学*积极主动,课堂上他们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自始至终在自主学*中发展。

  1、重视学*内容的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数学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在教学的环节中,我创设了“八宝粥罐头”的情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边看边想边说,复*了圆的面积和圆柱的特征。在突破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个难点时,精心设疑:老师要制作一个圆柱形教具,请你帮助选择合适的部件(两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和一些大小不同的长方形)。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思维进入了积极的状态:选择哪一个长方形才会与两个圆围成圆柱呢,促使学生思考圆柱的侧面与底面的关系。让学生融入到学*氛围中来。第二环节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据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大胆探索,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2、重视学*主体的创造性。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过程。本节课中,首先以现实生活问题引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选择哪一个长方形才会与两个圆围成圆柱呢”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辩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推导出来了。

  3、重视学*过程的实践性创建“生活课堂”,就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推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从而得知圆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同时,情感上得到满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创建“生活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台,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个性得以发展。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圆的半径是5cm,圆的周长是多少?面积呢?

  2、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说一说,做一做)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计算的?(小组交流汇报)

  4、那么圆柱的表面积该怎么计算?

  二、新授

  (一)1、出示圆柱实物,师生共同探讨“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圆柱的表面积=?(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2、圆柱的底面积你会计算吗?(圆形面积s=πr2)

  3、圆柱的侧面积你会计算吗?

  ①圆柱的侧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

  ②圆柱侧面(长方形)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侧面(长方形)的长=?

  圆柱侧面(长方形)的宽=?

  ③圆柱的侧面积=?

  (组内观察交流讨论汇报说明理由)

  4、小结:圆柱的表面=圆柱侧面积×圆柱的高

  (二)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方厘米)

  ①求需要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

  ②厨师帽是由那几个面组成的?

  (三)一个圆柱地面半径是2cm,高是4.5cm,求它的表面积。本题与上一例题有何不同?

  三、练*(练*二)

  四、总结

  通过本课学*你有哪些收获?

  五、知识拓展

  1、制作一个底面直径是40cm圆柱形水桶,用掉了9420cm的铁皮,这个水桶有多高呢?

  2、一座风动力磨坊,高10m,底面直径6m,现在要为这座磨坊粉刷涂料,粉刷1*方米需要涂料2公斤,那么需要买多少公斤的涂料呢?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教学目标:

  1、通过已知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迁移到圆柱的表面积。

  2、在交流中让学生逐步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了解圆柱侧面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3、圆柱表面积=两个底面(圆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长方形)面积,在推导过程中使学生们了解到圆柱侧面(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的周长,侧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得出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重点难点:

  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含义,推导计算圆柱表面积,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实物展台、圆柱实物、学生自制圆柱模型、生活中的圆柱

  预*要求: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怎样计算出圆柱的表面积呢?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利用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很好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的表面积的推导和实际应用,完成了本课的预设目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增加一些实际圆柱物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和应用,因为学*知识的目的就在于应用。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P33~P3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

  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教学过程:

  一、猜测面积大小,激**趣导入

  1、用你们手上的A4纸做一个尽量大的圆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2、这两个圆柱谁的侧面积谁大?为什么?

  3、复*: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刚才的环节中,用现成的练*纸,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在“做、比、评”中唤起对圆柱侧面积知识的回忆。

  二、组织动手实践,探究圆柱表面积

  1、我们把做好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

  2、你们觉得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就大。

  3、刚才我们是从直观的比较知道了谁的表面积大,如果要知道大多少,那怎么办呢?

  生:计算的方法

  师:怎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板书)

  4、那现在你们就算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不知所措)没有数字怎么算啊?

  师:哦!那你们想知道哪些数字呢?知道了这些数字后你打算怎么计算?

  生1: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

  生2: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生3: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

  师:老师现在告诉你的数字是这张纸的长是31.4厘米。宽是18.84厘米。那你们会算吗?怎样算,如果独立思考有困难的话可以小组讨论来共同完成。

  5、汇报展示:

  情况一:半径:31.4÷3.14÷2=5(cm)

  底面积:3.14×5×5=78.5(*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78.5×2=748.576(*方厘米)

  情况二:半径:18.84÷3.14÷2=3(cm)

  底面积:3.14×3×3=28.26(*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28.26×2=648.096(*方厘米)

  师:通过我们计算验证了我们刚才的判断是正确的。

  接下来我们打开书翻到33页自学例2,从这个例题中你学到什么?

  生:分三步来算,先算侧面积再算底面积然后把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加起来。

  生2:这样做挺麻烦的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呢?

  6、好!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补充第二种方法)

  教具的演示: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然后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通过剪拼成一个*似的长方形。

  问:这个*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圆柱体的哪一部分?(底面周长,也就是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是圆柱体底面半径)

  所以圆柱体表面积=长方形面积=底面周长×(高+半径)

  用字母表示:S=C×(h+r)

  我们用这个方法来验证一下我们的例2看是不是比原来简单?

  汇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比原来的方法简单。(说一说认为简单的原因)

  那么今天我们学*了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你们学会了吗?(会)那老师也得做几题验证一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本环节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出:不同条件下用不同方法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用多种途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分组闯关练*

  1、多媒体出示题目。

  第一关(填空)

  沿圆柱体的高剪开,侧面展开后会得到一个()形,长是圆柱的(),宽是圆柱的(),因此圆柱的侧面积=()×()。

  第二关

  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它的侧面积是()*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方分米。

  第三关(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各题)

  一个圆柱,它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它的高是15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2、汇报结果,给予评价。

  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以上几个层次的练*题。整个*题,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而且练*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质疑(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反馈小结:

  教学反思

  1、自主探究,体验学*乐趣

  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打破了“例题――*题”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探究的舞台(也就是提出贯穿整节课的一个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冲突层层深入,思维碰撞时时激起,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乐趣。

  2、合作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台,在相互的交流中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归纳出计算圆柱表面积常用的三种形式,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的性质,学*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设计理念:

  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应该重视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有效的操作活动。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和合作学*是小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本节课,我试图通过让学生动手,让学生“自由结合”进行探索,在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中实现以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数学思考:运用知识的迁移,用“化曲面为*面”的方法得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问题解决;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圆柱体表面积的不同情况,并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通过比较、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类比推理而成功地获取知识,并能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出自己探究发现的快乐;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广泛,激发起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图

  学具准备:纸质圆柱形茶叶罐、长方形纸、剪刀、圆柱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

  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说自己的猜想)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1、探究圆柱侧面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即 长×宽 =底面周长×高

  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 = C × 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2、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实际应用

  四、回顾全课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遗憾。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21-P22中的例2、例3,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培养热爱数学、学好学生的兴趣。

  教具准备:

  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点: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设计理念: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引导中发现与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通过操作、观察与推理,理解商标纸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利用表象来尝试归纳计算方法。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自主概括是本课的基本特征。

  教学步骤

  一.复*回忆一、复*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回忆特征,口答。

  二.自主探索,一、认识侧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例2的情景图,引导学生思考:商标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方厘米,就是求圆柱的什么?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类似例2的物体,摸一摸,看一看,理解得出商标纸的面积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

  3.操作实验,认识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学生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侧面的商标纸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

  (2)学生拿出贴有商标纸的学具饮料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观察是什么形状。

  (3)引导生观察,进一步思考得到的商标纸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如何计算商标纸的面积?

  (4)概括提升:根据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算?为什么?

  师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昂×宽.

  4.发散提高: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5.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认识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例3。让学生对照直观图,说说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的位置,同座互相用学具指一指。

  2.思考:沿高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两个底面分别是多大的圆?

  3.要求:闭上眼睛想一想,圆柱的展开图是什么形状?

  4.试一试,在书中的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再将学生所画的展开图进行交流与展示。

  5.观察展开图,想一想圆柱表面有哪些部分组成?

  6.教师小结,指出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师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7.引导学生概括: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有什么关系?

  师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8.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然后算一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答题格式。

  生独立思考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联想

  动手操作

  仔细观察、归纳、概括

  学生联想,师相机指导。

  独立练*

  学生用学具指

  借助学具独立思考

  学生进行空间想象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

  学生进行归纳、概括

  先讨论,再独立算,然后交流汇报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分别算出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再算出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大和。

  2.完成练*六第1题。

  注意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要求的是圆柱的哪个面。

  3.完成练*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用铁皮做油桶时,需要做圆柱的哪几个面?学生独立练*

  小交流,再练*

  四.总结反思

  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

  2.生活中的圆柱体表面都是一个侧面加两个底面吗?哪些不是?又该怎样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呢?畅谈体会。

  发散思考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2

  预设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的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引入新课。

  1、检查:拿出自制的圆柱,分别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2、复*:点名说说圆柱两底的关系,圆柱高的条数和关系以及侧面展开可能是什么样的图形。

  3、引入:两个底面和侧面合在一起就是圆柱的表面,这节课我们来学*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新知。

  1、侧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⑴摸一摸自制圆柱体的侧面,谈一谈自己感觉到什么。

  ⑵想一想用我们已有的知识,能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你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吗?)

  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求出圆柱的侧积吗?

  ⑶剪一剪自制圆柱,汇报交流结果。

  ⑷说一说:圆柱体的侧面可转化为已学过的*面图形是什么?

  它的侧面积正好等于底面周长乘高的乘积。

  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⑸算一算: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同学自己自作,交流结果。

  小结: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⑹做一做:

  课本76页例1及77页的第一题。

  2、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⑴自读课本: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

  ⑵练一练:(小黑板出示)

  ⑶小结: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周长与高的乘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和,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中,有许多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三、巩固练*,灵活运用

  1、自学课本,书77页例3。

  ⑴分小组讨论;

  ⑵学生反馈。

  2、问:要知道圆柱形的物体的侧面积,要求哪些面的总面积?

  3、只列式不计算。

  小黑板出示题目。

  4、实践练*

  ⑴小组合作:测量并计算自制圆柱形实物的侧面积。

  ⑵讨论:要求出圆柱形的物体的侧面积,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怎样能测量这些数据?

  ⑶测量:测量所需的数据。

  ⑷计算:根据量得的数据。列出相应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知识?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圆柱各部分名称,建立圆柱体空间概念;

  2.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推导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师: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几何图形。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师:面积如何求?

  生:长方形面积=长×宽。(师板书)

  师又拿出正方形,问相同的问题,然后把这个正方形贴在长方形旁边。再拿出圆形。

  师: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是什么?给什么条件能求出圆的面积和周长?

  然后把圆形贴在长方形上面。再出一些练*题进行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强调计量单位。

  师又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当拿出圆柱体时,同学们都能回答是圆柱体。接着让他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柱形物体。再让他们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圆柱体(如果提出似是而非的问题时,先不要进行讨论。)这时老师也拿出一些实物:手电筒里的反光罩、罐头盒、小鼓、印章、烟囱的半个拐脖,问这些实物叫不叫圆柱体?为什么不叫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种新的形体——圆柱体。(板书课题——圆柱)

  (二)学*新课

  1.圆柱体的认识。

  师:现在找一个同学到前面摸一摸圆柱体有哪几个面。(指名上前摸。)

  生:上、下两个面和周围一个面。

  师: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它们的面积大小怎样?

  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面积相等。

  师:我们把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板书:底面)

  师:周围的这个面是个曲面。我们把周围的这个面叫做侧面。(板书:侧面)

  师:我们把一个圆在*面上滚动一周,痕迹是一条线段。如果把这个圆柱在*面上滚动一周,它的侧面留下的痕迹将是一个什么形状?同学们可以自己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滚一下,能体会出是一个什么形状?

  生:是一个长方形。

  师演示:将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与黑板贴的长方形一样大。)

  师接着拿出两个高矮不一样的圆柱体。

  师问:为什么有高有矮呢?由什么决定的?

  生:由高决定的。

  师:什么是圆柱的高呢?(板书:高。写在长方形宽处。)看看书上是怎么讲的。(看书第50页,找同学回答。)老师在圆柱侧面上画一条垂直于底面的线段,这条线段就是这个圆柱的高。

  师出示投影,让学生指出高。

  师: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生:无数条。

  师:高都相等吗?

  生:都相等。

  师:现在我们来回答刚才举的一些物体不是圆柱体的原因。(先让同学们说自己手中的,最好让本人说,然后再说老师手中的实物。)

  师:我们讲的圆柱体都是直圆柱。

  2.圆柱的侧面积。

  (1)推导公式。

  师:圆柱侧面图是一个长方形。下面同学们四人一组对照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进行讨论。

  讨论题目是:

  a: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有哪些关系?

  b:你能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吗?

  然后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生: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从而得出;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公式表示为:S侧=Ch。

  老师板书公式。

  (2)利用公式计算。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老师在黑板上板演。

  下面同学们进行练*。投影练*题:

  ①一圆柱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5厘米,求侧面积。

  ②一圆柱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直径的2倍,求它的侧面积。

  ③一圆柱底面周长是12厘米,高12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师:你能知道第③题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吗?

  3.圆柱的表面积。

  师在课题“圆柱”后面接着写“的表面积”。

  (1)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如果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你会求吗?(老师同时演示圆柱体*面展开图,让同学们进行讨论。)

  生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板书公式:

  S表=S侧+2S圆

  (2)利用公式计算。

  (投影出示)

  例2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见下图)。(单位:厘米)

  同学说思路,老师板书,注意每一步结果写计量单位。

  解①侧面积:2×314×5×15=471(*方厘米)

  ②底面积:314×52=785(*方厘米)

  ③表面积:471+785×2=628(*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628*方厘米。

  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方厘米。)

  同学说思路,列式。老师把正确的解答用投影打出来。

  (1)水桶的侧面积

  3.14×20×24=1507。2(*方厘米)

  (2)水桶的底面积

  3.14×(20÷2)2

  =3.14×102

  =3.14×100

  =314(*方厘米)

  (3)需要铁皮

  1507.2+314=1821。2≈1900(*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1900*方厘米。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指名回答)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这节课谁学*得最好?

  (三)巩固反馈

  (1)看书第54页第1题。

  (2)投影,指出下面圆柱体的高是几?

  (3)有一节直径10厘米的烟囱,长3米。这节烟囱用铁皮多少*方米?(只列式)

  (4)一种轧道机,后轮直径1.32米,长1.27米。如果后轮每分钟转动6周,每分钟可轧路面多少*方米?(只列式)

  (5)做一对无盖水桶,要求底面半径15厘米,高4分米。至少需用铁皮多少*方分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一种圆柱形小油漆桶,底面周长50.24厘米,高20厘米。每个桶用铁皮多少*方分米?(四人讨论后口头回答。)

  学生做,老师巡视,找几个同学把题写在玻璃片上,然后全体订正。

  思考题:

  (1)你要做一个圆柱体,先确定什么条件?你是怎样做的?

  (2)我们在学*圆面积时,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圆拼成一个*似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你能用这种方法推导出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另外一种计算方法吗?并用此方法做第(6)题,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使学生认识圆柱体底面、侧面和高。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和教具,以及插图和自己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看一看,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圆柱体的特征。

  第二层次,推导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和表面积计算方法。

  首先让学生讨论圆柱侧面展开的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老师用圆柱体在黑板上贴有长方形处滚动一周,使学生了解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圆柱的高,从而用已学过的长方形面积公式很自然地推导出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从而总结出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面、形变量不变的辩证关系,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第三层次是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设计的一些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安排有:只有侧面的圆柱形;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形;两个底面都有的圆柱形。同时计量单位有所不同。这样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惯,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P13-14页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二的部分*题。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怎样求圆柱体的侧面积?

  3.(只列式,不计算)求下列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3.8dm,高1.5dm。

  (2)底面直径20m,高12m。

  (3)底面半径6cm,高18cm。

  二、新课

  导入:我们以前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那圆柱的表面积又该如何求呢?[板书课题]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3)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表面积和侧面积有什么不同?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2.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1)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教材14页做一做(强调作业格式要求:分三步,首先分别求出侧面积和底面积,最后求表面积)

  (2)底面直径6分米,高2分米。

  (3)底面周长12.56米,高3米。

  三.课堂作业:练*二第6题。

  家庭作业:练*二第14题求表面积部分。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P33~P3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

  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教学过程:

  一、猜测面积大小,激**趣导入

  1、用你们手上的A4纸做一个尽量大的圆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2、这两个圆柱谁的侧面积谁大?为什么?

  3、复*: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刚才的环节中,用现成的练*纸,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在“做、比、评”中唤起对圆柱侧面积知识的回忆。

  二、组织动手实践,探究圆柱表面积

  1、我们把做好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

  2、你们觉得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就大。

  3、刚才我们是从直观的比较知道了谁的表面积大,如果要知道大多少,那怎么办呢?

  生:计算的方法

  师:怎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

  4、那现在你们就算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不知所措)没有数字怎么算啊?

  师:哦!那你们想知道哪些数字呢?知道了这些数字后你打算怎么计算?

  生1: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

  生2: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生3: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

  师:老师现在告诉你的数字是这张纸的长是31.4厘米。宽是18.84厘米。那你们会算吗?怎样算,如果独立思考有困难的话可以小组讨论来共同完成。

  5、汇报展示:

  情况一:半径:31.4÷3.14÷2=5(cm)

  底面积:3.14×5×5=78.5(*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78.5×2=748.576(*方厘米)

  情况二:半径:18.84÷3.14÷2=3(cm)

  底面积:3.14×3×3=28.26(*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28.26×2=648.096(*方厘米)

  师:通过我们计算验证了我们刚才的判断是正确的。

  接下来我们打开书翻到33页自学例2,从这个例题中你学到什么?

  生:分三步来算,先算侧面积再算底面积然后把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加起来。

  生2:这样做挺麻烦的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呢?

  6、好!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补充第二种方法)

  教具的演示: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然后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通过剪拼成一个*似的长方形。

  问:这个*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圆柱体的哪一部分?(底面周长,也就是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是圆柱体底面半径)

  所以圆柱体表面积=长方形面积=底面周长×(高+半径)

  用字母表示:S=C×(h+r)

  我们用这个方法来验证一下我们的例2看是不是比原来简单?

  汇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比原来的方法简单。(说一说认为简单的原因)

  那么今天我们学*了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你们学会了吗?(会)那老师也得做几题验证一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本环节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出:不同条件下用不同方法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用多种途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分组闯关练*

  1、多媒体出示题目。

  第一关(填空)

  沿圆柱体的高剪开,侧面展开后会得到一个( )形,长是圆柱的( ),宽是圆柱的( ),因此圆柱的侧面积=( )×( )。

  第二关

  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它的侧面积是( )*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 )*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方分米。

  第三关(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各题)

  一个圆柱,它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它的高是15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2、汇报结果,给予评价。

  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以上几个层次的练*题。整个*题,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而且练*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质疑(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反馈小结:

  教学反思

  1、 自主探究,体验学*乐趣

  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打破了“例题――*题”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探究的舞台(也就是提出贯穿整节课的一个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冲突层层深入,思维碰撞时时激起,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乐趣。

  2、合作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台,在相互的交流中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归纳出计算圆柱表面积常用的三种形式,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圆柱表面积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圆柱表面积教学设计1

  一、设计理念及设计思路。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数学课程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数学要从以获取知识为着重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活泼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一个充分探究、创新发展的空间。在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重点和难点之处都是安排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学生参与到知识获取中,真正理解了圆柱的侧面积为什么是底面周长×高,并能运用公式灵活计算。

  数学学*活动不单是单纯的接受与记忆,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因此设计剪一剪、看一看、找一找、议一议等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计算表面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公式的发现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识迁移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数学知识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重点: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圆柱模型、小剪刀。

  三、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投影出示)

  (1)口答下列各题:

  ①圆的半径是1厘米,圆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单位:厘米)

  3 3

  4 3

  5 3

  你能算出它们的表面积吗?

  (2)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来探讨圆柱表面积该如何计算。

  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1)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师:你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又是什么?(讨论、交流)

  学生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组织学生将自制的圆柱模型展开分组学*。

  ②侧面展开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

  ③以长方形为例,指导学生观察联系。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 高

  师: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圆形,我们早就会计算它的面积了,现在我们又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那么你们知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吗?

  (3)解决实际问题。

  ①投影出示例4: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复数保留整十*方厘米)

  ②组织学生读题,找出条件,说说实际是求什么问题。分组学*

  ③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④反馈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讲解题思路和步骤及计算结果取*似值的方法。

  强调: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用“进一法”取*似值。

  三、课堂小结: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

  四、应用反馈。(独立完成计算)

  1、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是4.5dm,求它的表面积。

  2、广告公司制作了一个底面直径是1.5m,高2.5m的圆柱形灯箱,它的侧面最多可以张贴多大面积的海报?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圆 柱 侧 面 积 + 两 个 底 面 积

  宽(圆柱的高)

  长(底面圆的周长)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表面积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圆的半径是5cm,圆的周长是多少?面积呢?

  2、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说一说,做一做)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计算的?(小组交流汇报)

  4、那么圆柱的表面积该怎么计算?

  二、新授

  (一)1、出示圆柱实物,师生共同探讨“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圆柱的表面积=?(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2、圆柱的底面积你会计算吗?(圆形面积s=πr2)

  3、圆柱的侧面积你会计算吗?

  ①圆柱的侧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

  ②圆柱侧面(长方形)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侧面(长方形)的`长=?

  圆柱侧面(长方形)的宽=?

  ③圆柱的侧面积=?

  (组内观察交流讨论汇报说明理由)

  4、小结:圆柱的表面=圆柱侧面积×圆柱的高

  (二)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方厘米)

  ①求需要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

  ②厨师帽是由那几个面组成的?

  (三)一个圆柱地面半径是2cm,高是4.5cm,求它的表面积。本题与上一例题有何不同?

  三、练*(练*二)

  四、总结

  通过本课学*你有哪些收获?

  五、知识拓展

  1、制作一个底面直径是40cm圆柱形水桶,用掉了9420cm的铁皮,这个水桶有多高呢?

  2、一座风动力磨坊,高 10m,底面直径 6m,现在要为这座磨坊粉刷涂料,粉刷1*方米需要涂料 2公斤,那么需要买多少公斤的涂料呢?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教学目标:

  1、通过已知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迁移到圆柱的表面积。

  2、在交流中让学生逐步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了解圆柱侧面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3、圆柱表面积=两个底面(圆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长方形)面积,在推导过程中使学生们了解到圆柱侧面(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的周长,侧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得出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重点难点:

  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含义,推导计算圆柱表面积,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实物展台、圆柱实物、学生自制圆柱模型、生活中的圆柱

  预*要求: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怎样计算出圆柱的表面积呢?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利用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很好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的表面积的推导和实际应用,完成了本课的预设目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增加一些实际圆柱物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和应用,因为学*知识的目的就在于应用。

圆柱表面积教学设计3

  一、设计理念

  新一轮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二、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2.创建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3.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4.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三、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例3是说明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给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例4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厨师帽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似值的方法。

  四、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五、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积展开模型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

  易拉罐、白纸壳、剪子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孩子们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以后在研究,今天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方米的铁皮?”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儿童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 (有的学生动手剪开模型)

  生:我知道了,圆筒是用长方形纸卷成的!

  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其他小组也剪开模型,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行四边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话,就不是这种圆柱形的饮料罐了。

  (评析:学生能拆开纸盒看个究竟,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了对圆柱各部分组成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师:我们先研究把圆筒剪开展*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这一事件从数学角度看,是个怎样得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思考、议。

  生A:它是圆柱体:两端是同样的两个圆,当中是长方形铁皮卷成的圆柱。

  生B: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

  圆面积X 2 + 长方形面积

  生C:必须知道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和宽才能求面积。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积。

  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谈谈他的想法。

  生D: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求出圆的面积。

  师随着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三)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让学生就顺利地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 S = 2 πr 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评析: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由学生得出结论,又让学生验证,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展示自我,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四)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师:大家谈得很好,现在小组合作,计算出“饮料罐”的铁皮面积。

  生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E:我知道了,圆柱的则面积等于地面周长乘以高,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上底面积和的两倍。

  生F: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值,因为用料问题应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

  (评析:教师让学生合作学*,自主发现问题,交流解决。)

  课件出示例四,读题明题意,学生试做,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第16页第七题,学生试做,全班交流。

  讨论: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小结,谈收获。

  八、板书设计

  S表面积=S侧+2S底=2πrh+2πr

圆柱表面积教学设计4

  一、引入新课: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体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新朋友?

  生:圆柱是由*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生:我还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生: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演示这一过程

  师:你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真了不起,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生:想)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还想知道怎么求它的表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师:过去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出示一个长方体,谁来摸一摸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指名学生摸其表面积,并追问: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生: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师: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板书)

  1、圆柱的侧面积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的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侧面积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突破口)

  小组代表汇报: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所以我们由此推出: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推理吗?(生:我们讨论的结果也跟他们一样)你们能够利用以前的经验,把它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太棒了。

  展示其变化过程。

  师生小结:(教师板书)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呈现例一: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0.4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明学生解答,并让其讲清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通过刚才的解题思路说明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需要抓出哪两个量?

  生:底面周长和高

  师:无论是直接告诉,还是间接告诉,只要能求出底面周长和高就可以求出其侧面积。

  2、圆柱的表面积

  师:求侧面积似乎难不住大家,现在再加一问,你们还能行吗?(教师在例一的后面加上求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师巡视,让一个学生板演,要求学生分步做,并标明每步求的是什么)

  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这说明要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需要抓出哪两个量?

  生:底面积和侧面积

  师生小结: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3、反馈练*:(略)

  师:想一想,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大家动手试一试。

  4、实践运用:师:在实际生活中计算某些圆柱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比如,求一个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应该是怎样的呢?(生:略)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没有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生:要注意单位,还要注意所要求得圆柱有几个底面……

  四、自我评价

  你认为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如何?

圆柱表面积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学*讨论,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4、在计算机操作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计算机操作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具准备】: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电脑显示:给一个圆柱形罐盒加外包装纸,包装纸要裁多大,应依什么大小来判断?(配有一幅圆柱形罐头盒图)

  2、点击鼠标,显示下一页: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课题)

  二、自由选择,自学新知。

  1、电脑显示: 自学新知a 自学新知b

  说明:在学*新的知识点中,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两个学*方案,自学新知a形象直观,容易理解,自学新知b相对理解较难,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学*情况,自由选择相应的学*方案。

  2、学生选择好后,调整座位,把选择相同学*方案的学生分坐在一起后,进入自学。

  (展开侧面)

  自学新知a:

  (1)

  长方形

  底面周长

  高

  长方形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

  (2)

  底面

  底面

  侧面

  圆柱表面

  (动画)

  圆柱的表面积=

  (3)小组讨论:

  (1)求圆柱的侧面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如果底面周长没有直接告诉,可以通过什么条件求底面周长?

  (2)求圆柱的底面积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自学新知b:

  (1)思考: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宽等于圆柱的()。

  长方形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 ×

  (2)思考: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所以:圆柱的表面积= +

  (3) 小组讨论:

  (1)求圆柱的侧面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如果底面周长没有直接告诉,可以通过什么条件求底面周长?

  (2)求圆柱的底面积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三、初步应用,尝试例题。

  学生在学*完自学新知后,进入尝试例题:(注:每道例题旁都设有计算器、帮助、重做按钮,学生可以进行计算、查阅正确答案、重新再做一遍,学生每做对一题,会出现一个卡通人物表示祝贺)

  电脑显示: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方厘米)

  提示学生在做完例3后,查阅知识点::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四、灵活选择,星级题库。

  1、师说明:大家在做例题时,完成得都挺不错,下面就请大家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练*当中,这里有三星题库,题目依次由易到难,请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一星、二星或三星。

  2、生自由选择,有困难可以与老师、同学间交流。(注:每道练*题旁都设有计算器、帮助、重做按钮,学生可以进行计算、查阅正确答案、重新再做一遍,学生每做对一题,会出现一个卡通人物表示祝贺)

  题库:

  1、 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2、 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题库:

  1、 砌一个圆柱形的沼气池,底面直径是3米,深是2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上水泥的部分面积是多少*方米?

  2、 一个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轮宽1.5米,直径1.2米,前轮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题库:

  1、 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2、 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12分米,底面直径是高的3/4,做这个水桶大约用铁皮多少*方分米?(用进一法取*似值,得数保留整十*方分米)

  五、课外知识,开阔视野。

  1、师:练*完成又快又好的同学,可以点击课外知识,查阅其它的数学知识。

  2、学生点击课外知识:链接北京科教信息网

  1、师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点击布置作业,查看作业内容:

  给一个圆柱形罐头盒加外包装,在计算材料时,注意使用“进一法”。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菁华9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

  课前先学——

  课前,教师让学生在家做三件事:(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柱;(2)写出制作的步骤;(3)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课上对话——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圆柱的?(听到老师这个提问,我在想教学从学生经历的实践体验入手,值得肯定)

  生:我准备了三张纸、圆规和剪刀,……(这么自信的表达,一定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倾听,延伸,提炼,概括,问题一样得到解决。这课有听头)

  师:你直接说出步骤。(这么无情地打断学生的讲话,有些失望)

  生:我先准备纸,然后就卷成圆筒,再剪两个底面,就做出来了。(这是个应变能力很强的学生,老师要什么,他就能给什么。其间省略太多东西了)

  师:好的。(这里的“好的”起着语言过渡的作用,然而,学生操作经历的概括,是否有助于理解圆柱的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教师并没有关注)

  师:侧面的长和底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看得出教师最急于提的是这个问题,也难怪,这个一个所有教案中都会出现的问题)

  生:相等。

  师:是这样吗?请你把它剪下来。(“剪下来”的行为怎么不是学生为了说明问题的主动行为,而是教师为了板书和讲解发出的指令)

  (学生刚拿出剪刀,老师就一把接了过来,把学生精心制作的圆柱剪开,贴在黑板上。有些学生小声说道:“真可惜。”)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老师讲解前常说的一句话)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这个圆柱体的高。(迫不及待地告诉,自我中心意识强)圆柱的表面积你们会算了吗?(一句口头禅式的提问,不用想都会知道学生会怎么回答)

  生齐答:会了。(真的会了?还是应付老师的齐答)

  如此“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看起来过程顺利,但是教师主导的课堂,能否实现教学目标,不得而知。

  再读文本——

  拿起教师的教学用书,我们读到了,本节课的教学还应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研究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2、在如何计算侧面积的推理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

  3、指导并训练学生规划解决问题的步骤,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话学生——

  课后,找到那位说制作步骤的学生,和他有了这样的对话:

  师:现在愿意跟我们说说圆柱的制作过程吗?

  生:老师根本没有让我把话讲完,其实为了今天的发言,我昨晚就准备了。制作圆柱其实并不容易,特别是制作规定底面和高的圆柱。我和同学们,基本都是先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做出圆柱的侧面,然后再用这个圆筒画出两个圆,作为圆柱的底面。这样制作看起来任务是完成了,但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都不太方便。如果要是让我再制作一个,我会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如果用宽作为高,这个长就要用两次,一次是用来求侧面积,一次用来算底面积,因为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

  师:你的发现,全班学生都会发现吗?

  生:我相信我们班上有不少同学并没有很好的理解。

  师:那怎么办?

  生:老师不是在黑板上讲了吗?没理解的就背公式呗。

  生:老师,我们在课前还讨论过这样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全班学生做出的圆柱都是瘦瘦高高的,身材都那么好。其实很多人做圆柱时,都是用长方形的长作高,宽的长度才是底面的周长,我并不赞成老师说: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相当于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应该说: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中的一条边相当于底面周长,另一条边相当于圆柱的高。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2

  一、学*目标

  (一)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1~22页。例3、4教学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学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因此对圆柱表面积概念的理解并不困难。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类比,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二)核心能力

  运用迁移类推的学*方法,通过想象、操作、讨论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三)学*目标

  1.通过复*旧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知识进行迁移,并结合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利用自制的圆柱,通过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自主探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对比中理清二者的区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并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圆柱表面积的相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圆柱的广泛应用。

  (四)学*重点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五)学*难点

  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圆柱的表面积》名师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学具

  二、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自己准备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并分别测量出相关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唤起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作铺垫。

  (二)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新朋友。(生说各种特征)

  师: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是圆柱形的,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圆柱。关于圆柱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2.探究新知

  (1)认识表面积

  ①回忆旧知

  师:我们学过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出示一个长方体)谁来摸一摸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它的表面积?

  学生上台演示。

  小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正方体呢?

  学生自由发言。

  ②迁移类推新知

  师:观察自己手中的圆柱模型,摸一摸、想一想并指出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学生操作后,自主发言。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因此对圆柱表面积概念的理解并不困难。所以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类比,学生独立总结出圆柱的表面积定义。考查目标1。

  (2)探求表面积计算方法

  ①自主探索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曲面的面积我们没有学过怎么办?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面图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圆柱的展开图,大家一致认为要把侧面展开,来计算它的侧面积。下面请四人一组对照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进行操作,并讨论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活动。

  ②交流汇报

  各小组展示汇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预设1:沿高剪开

  预设2:沿斜线剪开

  预设3:随意剪开或撕开

  引导小结(PPT演示并板书):无论我们将侧面展成什么样的不规则图形,最后都通过剪拼,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高。

  ③用字母表示

  师:怎么用字母表示呢?

  直接计算:S=Ch

  利用直径计算:S=πdh

  利用半径计算:S=2πrh

  ④归纳小结

  师:圆柱的侧面积问题解决了,圆柱的表面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一起用字母表示圆柱的表面积吧。

  S表=S侧+2S底

  师: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练一练:

  第21页的做一做。

  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侧面贴着商标,圆柱底面半径是5cm,高是20cm。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有什么不同?

  引导小结:侧面积是表面积的一部分,表面积还包含两个底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圆柱的展开图,所以此环节让学生根据已经有知识经验,先进行自主操作探究,经历求侧面积的过程,加深理解并形成空间观念,然后归纳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进行侧面积与表面积的对比,进步加深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考查目标1、2、3.

  (3)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出示例4: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30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数。)

  ①理解题意

  师:求多少面料就是求什么?

  师:“没有底”的帽子如果展开,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小结:“没有底”的帽子的展开图,它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②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③归纳小结

  师:通过计算这道题目,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小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求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实际使用的面料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所以这类问题往往用“进一法”取*似数。

  【设计意图:例4是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表面积计算的情形复杂多变,所以在解决此例题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惯,在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决,最后回顾反思,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的事项。考查目标3.

  3.巩固练*

  (1)求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是1.6m,高是0.7m。

  ②底面半径是3.2dm,高是5dm。

  (2)小亚做了一个笔筒,她想给笔筒的侧面和底面贴上彩纸,至少需要多少彩纸?

  4.课堂总结

  师:回顾本节的学*,你们有什么收获?

  引导小结:认识了圆柱的表面积,并利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了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并利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课时作业

  1.利用工具量出你所需要的信息,计算你手中圆柱体的表面积。

  (1)测量的数据

  (2)计算过程及结果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3

  学*目标

  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

  1、独立操作:

  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长×宽=底面周长×高,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如果圆柱展开是*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实际应用

  1、解决书上的例题

  2、填空: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3、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4、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的猜想。

  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指名板演,互相纠正。

  学生互相讨论后完成。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准备:课前布置学生用纸片试做一个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交流做圆柱体的情况。

  师:昨天老师布置你们做一个圆柱体,做起来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做的。

  生1:我是先找一个圆柱体的茶叶罐,贴着底面剪了2个圆,然后再紧贴着侧面剪下了一个长方形,最后用透明胶粘起来。

  生2:我也先剪出两个一样大的圆,然后剪出一个长方形,开始怎么也做不出来,不是圆太大了就是太小了,后来不断修整,总算做起来。

  生3:我发现两个圆要一样大,长方形纸片的长与圆周长相等时很快就做起来。

  师:这说明什么呢?

  一生抢着说:“原来底面圆的周长等于长方形的长”。

  二、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要研究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圆切割拼成一个*似的长方形。(师用电脑演示过程)

  师: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对圆柱的表面积公式推导有没有启示呢?你们打算怎么做?

  生:把圆柱剪开,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下面分小组探索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

  生1:我们小组把做的圆柱体展开后,发现圆柱体由2个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侧面展开是长方形,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个底面面积=兀r2×2。所以,圆柱表面积=底面周长×高+兀r2×2

  生2:我们小组同意他们的方法,我们还能用一个字母公式来表示:s圆柱=2兀r×h+兀r2×2。

  师:还有不同方法吗?

  生3:我的方法是,s圆柱=2兀r×(h+r)不知道行不行。我是从第2个同学公式中,运用乘法分配律转化过来的。

  师: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样的,有什么道理呢?

  (生陷入思考)

  师:从公式看2个底面圆跑到哪去了呢?

  一个学生恍然大悟,激动地说我知道,转化成长方形了。大多数学生还没领悟过来,他马上到黑板画草图,在老师协助下完成。一画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太不简单了,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数学上的一项伟大发现。连书本上都没有,我要向更多的同学和老师介绍。

  师:现在我们有两种方法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那么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至少要知道什么条件呢?

  生1:半径或直径和高。

  生2:有周长和高也行。

  生3:我发现已知周长和高,用第二种方法计算比较快。

  师: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特殊情况,同学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三、自学例3

  师:注意思考:

  (1)这个圆柱形水桶,有什么不一样,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什么叫“进一法”?什么情况下要运用进一法?

  生1:这个水桶只有一个底面,不能多算成2个。

  生2:“进一法”书上告诉我们,就是计算结果在求*似数时,没满4也要向前一位进一,就像昨天我们做圆柱体时,要留点“接头”用胶水粘,接头不能舍去。

  师:在一些用料问题上,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

  四、计算练*(出了3道题)

  由于计算繁杂时间略显不足,正确率不高,不能全面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反思:

  这节课虽留有许多缺憾,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做题少了些,在计算方面,没达到较多的训练,能影响到作业及今后考试的正确率,但我感到十分成功,我为学生课堂上的生命涌动而兴奋不已,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目标提升了。过去我仅满足于把学生“教会”,学生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课堂上学生厌烦,老师急燥,都苦不堪言。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我把促进学生的“发展”,做为我贯穿课堂始终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不断体验到自己的智力成果带来的乐趣。

  二、学生在体验中,更好的理解了数学,不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课前,布置学生做圆柱体,我考虑到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难。但要做成一个标准的圆柱体,确实要动一定的脑筋。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其实已经初步感受到圆柱体,由2个相同的圆和一个长方形围成。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学生在做中,发现圆柱底圆周长与长方形长相等。个别没做成功的孩子,在交流活动中,也能体验到失败的原因。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我也体验到了怎么教数学。

  (1)只有深入理解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学。

  (2)立足发展学生的能力,设计课堂教学的策略。

  (3)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不因考试而教学,教学应以开发学生智能为使命。

  四、不足改进。

  在进行计算圆柱表面积练*时,应大胆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过去总担心一旦用计算器会降低学生的计算能力,会影响今后的考试,计算器只教不用。这节课由于圆柱的表面积计算繁杂,占用较多时间且正确率不高,不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所以应根据教学情况,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来解决计算问题。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2页,练一练1、2题、练*六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发现圆柱侧面展开的形状,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2、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探究计算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1、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意义。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具准备:圆柱形状的罐头,外面有可以展开的商标纸。

  预*作业:

  1、预*课本第21-22页的例2、例3。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在作业本上完成第22页练一练第1题、第2题。

  教学过程:

  一、预*效果检测

  1、圆柱的侧面积=

  2、什么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

  4、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6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1

  1、出示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罐头的侧面贴了一张商标纸。

  问:你能想办法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

  ⑴拿出圆柱形的罐头,量出相关数据,在小组中讨论。

  ⑵交流:你们是怎么算的?

  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商标纸,量出它的长和宽,再算出它的面积。

  ⑶讨论:商标纸的面积就是圆柱中哪个面的面积?

  观察一下,展开后的长方形商标纸的长与宽,与圆柱中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2、出示例1中的罐头。

  ⑴师:这个罐头的侧面也有一张商标纸,如果不展开,能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测量什么数据比较方便?

  ⑵出示数据:底面直径11厘米高:15厘米

  ⑶学生算出商标纸的面积。

  ⑷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如果知道的是底面半径,怎么算呢?

  3、小结:算商标纸的面积,实际上就是算圆柱的侧面积。

  追问:怎么算圆柱的侧面积?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4、练*: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中的圆柱。

  ⑴问:如果将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⑵让学生算一算后交流。师板书:

  长:3.14×2=6.28(厘米)宽:2厘米

  ⑶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和半径分别是多少厘米?

  板书:直径2厘米半径1厘米

  2、引导画出圆柱的展开图。

  ⑴这个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什么?

  ⑵如果要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要画哪几个图形?分别画多大?

  ⑶在书上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

  ⑷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3、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⑴讨论:什么是圆柱的表面?怎么算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圆的面积×2+圆柱侧面积

  ⑵算出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算后交流,提醒学生分步计算。

  4、练*:完成“练一练”第2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三、当堂达标检测

  1、完成练*六第1题。

  2、完成练*六第2题。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准备:课前布置学生用纸片试做一个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交流做圆柱体的情况。

  师:昨天老师布置你们做一个圆柱体,做起来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做的。

  生1:我是先找一个圆柱体的茶叶罐,贴着底面剪了2个圆,然后再紧贴着侧面剪下了一个长方形,最后用透明胶粘起来。

  生2:我也先剪出两个一样大的圆,然后剪出一个长方形,开始怎么也做不出来,不是圆太大了就是太小了,后来不断修整,总算做起来。

  生3:我发现两个圆要一样大,长方形纸片的长与圆周长相等时很快就做起来。

  师:这说明什么呢?

  一生抢着说:“原来底面圆的周长等于长方形的长”。

  二、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要研究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圆切割拼成一个*似的长方形。(师用电脑演示过程)

  师: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对圆柱的表面积公式推导有没有启示呢?你们打算怎么做?

  生:把圆柱剪开,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下面分小组探索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

  生1:我们小组把做的圆柱体展开后,发现圆柱体由2个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侧面展开是长方形,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个底面面积=兀r2×2。所以,圆柱表面积=底面周长×高+兀r2×2

  生2:我们小组同意他们的方法,我们还能用一个字母公式来表示:s圆柱=2兀r×h+兀r2×2 。

  师:还有不同方法吗?

  生3:我的方法是,s圆柱=2兀r×(h+r)不知道行不行。我是从第2个同学公式中,运用乘法分配律转化过来的。

  师: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样的,有什么道理呢?

  (生陷入思考)

  师:从公式看2个底面圆跑到哪去了呢?

  一个学生恍然大悟,激动地说我知道,转化成长方形了。大多数学生还没领悟过来,他马上到黑板画草图,在老师协助下完成。一画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太不简单了,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数学上的一项伟大发现。连书本上都没有,我要向更多的同学和老师介绍。

  师:现在我们有两种方法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那么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至少要知道什么条件呢?

  生1:半径或直径和高。

  生2:有周长和高也行。

  生3:我发现已知周长和高,用第二种方法计算比较快。

  师: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特殊情况,同学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三、自学例3

  师:注意思考:(1)这个圆柱形水桶,有什么不一样,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什么叫“进一法”?什么情况下要运用进一法?

  生1:这个水桶只有一个底面,不能多算成2个。

  生2:“进一法”书上告诉我们,就是计算结果在求*似数时,没满4也要向前一位进一,就像昨天我们做圆柱体时,要留点“接头”用胶水粘,接头不能舍去。

  师:在一些用料问题上,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

  四、 计算练*(出了3道题)

  由于计算繁杂时间略显不足,正确率不高,不能全面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反思:

  这节课虽留有许多缺憾,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做题少了些,在计算方面,没达到较多的训练,能影响到作业及今后考试的正确率,但我感到十分成功,我为学生课堂上的生命涌动而兴奋不已,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目标提升了。过去我仅满足于把学生“教会”,学生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课堂上学生厌烦,老师急燥,都苦不堪言。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我把促进学生的“发展”,做为我贯穿课堂始终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不断体验到自己的智力成果带来的乐趣。

  二、学生在体验中,更好的理解了数学,不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课前,布置学生做圆柱体,我考虑到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难。但要做成一个标准的圆柱体,确实要动一定的脑筋。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其实已经初步感受到圆柱体,由2个相同的圆和一个长方形围成。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学生在做中,发现圆柱底圆周长与长方形长相等。个别没做成功的孩子,在交流活动中,也能体验到失败的原因。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我也体验到了怎么教数学。

  (1)只有深入理解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学。

  (2)立足发展学生的能力,设计课堂教学的策略。

  (3)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不因考试而教学,教学应以开发学生智能为使命。

  四、不足改进。

  在进行计算圆柱表面积练*时,应大胆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过去总担心一旦用计算器会降低学生的计算能力,会影响今后的考试,计算器只教不用。这节课由于圆柱的表面积计算繁杂,占用较多时间且正确率不高,不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所以应根据教学情况,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来解决计算问题。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7

  一、引入新课:

  1.引入。

  师:在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课后每人用纸板做一个圆柱体,你们带来了吗?这就是我们昨天刚刚认识的新的几何体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几何新朋友?(★ 生答时要利用手中的道具)

  2.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罐头厂要制作一批圆柱形罐头盒,底面直径 10 厘米,高 30 厘米 。想请你帮设计部算一算,制作这样一个罐头盒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师:“要求制作这样的一个罐头盒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实际上,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求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师:以前我们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你能说说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和周围的同学研究一下。(学生分组讨论)

  师:谁能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什么加什么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生:圆柱的侧面积 + 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板书)

  师:【课件演示这一过程】“你能用一个等式来概括这句话吗?”

  师贴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也就是说,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圆柱的侧面积。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的,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侧面积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一个难点。(板书:侧面积)

  ①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圆柱体,小组研究一下——圆柱的侧面积该怎么求?

  学生分组探究。

  ②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做法和结果?要到前面来,边汇报边演示你们的推导过程。

  ③.【课件演示变化过程】★师解说。

  (贴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

  强化:“要求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3.学*例1。【课件出示】

  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板演者讲解题思路。集体订正。

  小结:我们在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时,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底面周长和高。)可是有时候底面周长没有直接给出,我们可以根据底面直径或半径求出圆柱的底面周长。

  4.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请同学们看屏幕——有这样几个圆柱体,你会求它们的侧面积吗?只列式,不计算。

  【课件出示】

  5.学*例2。

  师出示手中的教具:这是老师用纸板制作的圆柱体。(高15厘米,底面半径15厘米)现在,老师想考考你:要制作这样一个圆柱体,至少需要多少*方厘米的纸板?

  ①弄清几个面:要求“制作这样一个圆柱体,至少需要多少*方厘米的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圆柱的什么? 老师手中这个圆柱体一共有几个面? 三个什么面?

  【课件出示例2图】

  ②独立试算:(一个板演,全班齐练。)

  ③指名讲解题思路。

  ④小结:圆柱的表面积包括侧面积和底面积,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就是要求出这几个面的面积的总和。

  ⑤扩展:

  a.刚才这道题是“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如果是“已知底面直径和高”,该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课件出示例2改后的题】

  b.师:如果是“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又该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

  【课件出示例2改后的题】

  学生口算。

  ★ 师:如果“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半径,你会求这个圆柱的高吗?”

  【课件出示】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88.4*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d.指名说解题思路。

  三.实际应用。

  【课件出示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方厘米。)

  ①请同学们认真的默读题,想想:题目让我们求什么?应该怎么求呢?

  ②强调“没盖”,“得数保留整百*方厘米。”

  ③独立计算。

  ④板演者讲解题思路。(讲清每步算的是什么)

  ⑤了解“进一法”。

  ★强调:“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似值。在实际应用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 因此,要保留整百*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似数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⑥举一反三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带来了几种不同物体的图片,它们都有一个部分是圆柱。怎样求它们的表面积呢?

  【课件出示】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计算某些圆柱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计算。

  四.巩固练*。

  1.一顶厨师帽,高28厘米,帽顶直径20厘米,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方厘米。)

  2.砌一个圆柱形的水池,底面直径2.5米,深3米。在水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3.回到引入题。

  【课件出示】罐头厂要制作一批圆柱形罐头盒,底面直径 10 厘米 ,高 30 厘米 。现在请你帮设计部算一算制作这样一个罐头盒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如果要制作200个呢?制作1000个呢?

  想一想:工人师傅在制作它时就按照我们刚才求出的数据准备料,行吗?为什么?

  师:如果给罐头盒贴一圈商标纸,你能算出每张商标纸的面积吗?

  五.实践应用。

  师:拿出自己制作的圆柱体,老师看看,谁的做的漂亮?(选出可以欣赏的。)

  “现在你能算出自己包装的圆柱体各用了多少*方厘米的彩纸吗?请同学们课后测量出你所需要的数据,然后算出来。”

  六.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圆柱的表面积》,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有没有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⑵.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⑶.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学生每人用硬纸做一个圆柱体模型、另备圆柱体实物。

  2.多媒体课件。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8

  教案背景:

  冀教20xx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课题:

  圆柱的侧面积。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圆柱的表面积是它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面积的和,其中侧面积是新知识,底面积(即圆的面积)是学生学过的。所以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难点,掌握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选用了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想象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从而探索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把曲面转化成*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推理活动,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和思考的能力,以及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出探索、发现的快乐,激起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法运用:本节课我采用操作和演示、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将直观和抽象、新授和练*有机地融为一体,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法指导:采取引导—放手—引导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运用化曲为*的方法推理发现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圆柱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柱体纸筒、圆柱体物体、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引入新知

  1、复*圆柱体的特征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对圆柱体有了更深的理解,谁来说说它的特征? (指明学生回答后,课件动画展示同时师生小结)

  二、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2、教师小结:在解答实际问题前一定要先进行分析,灵活运用,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课后作业

  应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你会求圆柱的表面积吗?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试着推一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吧! 附:板书设计

  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 ×高→S侧=ch

  长方形面积=长×宽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动脑,使学生学有所获。通过教学有如下感悟:

  一、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化曲面为*面,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操作等环节。课上我尽量让孩子们自己探索、发现。

  二、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时,我没有拘泥于教材上把侧面转化为长方形这一思路,而是放手学生合作探究: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学过的*面图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实验,把圆柱形纸筒剪开,结果学生根据纸筒的特点和剪法分别将曲面转化成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等*面图形。通过观察和思考,最终都探讨出了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届的难点,在教学中,我适时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直观形象的图片展示,不仅有利于学生审题,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21-P22中的例2、例3,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六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培养热爱数学、学好学生的兴趣。

  教具准备:

  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点: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设计理念: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引导中发现与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通过操作、观察与推理,理解商标纸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利用表象来尝试归纳计算方法。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自主概括是本课的基本特征。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回忆一、复*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回忆特征,口答。

  二.自主探索,一、认识侧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例2的情景图,引导学生思考:商标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方厘米,就是求圆柱的什么?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类似例2的物体,摸一摸,看一看,理解得出商标纸的面积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

  3.操作实验,认识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学生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侧面的商标纸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

  (2)学生拿出贴有商标纸的学具饮料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观察是什么形状。

  (3)引导生观察,进一步思考得到的商标纸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如何计算商标纸的面积?

  (4)概括提升:根据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算?为什么?

  师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昂×宽.

  4.发散提高: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5.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认识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例3。让学生对照直观图,说说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的位置,同座互相用学具指一指。

  2.思考:沿高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两个底面分别是多大的圆?

  3.要求:闭上眼睛想一想,圆柱的展开图是什么形状?

  4.试一试,在书中的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再将学生所画的展开图进行交流与展示。

  5.观察展开图,想一想圆柱表面有哪些部分组成?

  6.教师小结,指出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师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7.引导学生概括: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有什么关系?

  师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8.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然后算一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答题格式。

  生独立思考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联想

  动手操作

  仔细观察、归纳、概括

  学生联想,师相机指导。

  独立练*

  学生用学具指

  借助学具独立思考

  学生进行空间想象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

  学生进行归纳、概括

  先讨论,再独立算,然后交流汇报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分别算出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再算出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大和。

  2.完成练*六第1题。

  注意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要求的是圆柱的哪个面。

  3.完成练*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用铁皮做油桶时,需要做圆柱的哪几个面?学生独立练*

  小交流,再练*

  四.总结反思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

  2.生活中的圆柱体表面都是一个侧面加两个底面吗?哪些不是?又该怎样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呢?畅谈体会。

  发散思考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圆柱的表面积》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圆柱的表面积》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准备:课前布置学生用纸片试做一个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交流做圆柱体的情况。

  师:昨天老师布置你们做一个圆柱体,做起来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做的。

  生1:我是先找一个圆柱体的茶叶罐,贴着底面剪了2个圆,然后再紧贴着侧面剪下了一个长方形,最后用透明胶粘起来。

  生2:我也先剪出两个一样大的圆,然后剪出一个长方形,开始怎么也做不出来,不是圆太大了就是太小了,后来不断修整,总算做起来。

  生3:我发现两个圆要一样大,长方形纸片的长与圆周长相等时很快就做起来。

  师:这说明什么呢?

  一生抢着说:“原来底面圆的周长等于长方形的长”。

  二、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要研究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圆切割拼成一个*似的长方形。(师用电脑演示过程)

  师: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对圆柱的表面积公式推导有没有启示呢?你们打算怎么做?

  生:把圆柱剪开,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下面分小组探索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

  生1:我们小组把做的圆柱体展开后,发现圆柱体由2个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侧面展开是长方形,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个底面面积=兀r2×2。所以,圆柱表面积=底面周长×高+兀r2×2

  生2:我们小组同意他们的方法,我们还能用一个字母公式来表示:s圆柱=2兀r×h+兀r2×2。

  师:还有不同方法吗?

  生3:我的方法是,s圆柱=2兀r×(h+r)不知道行不行。我是从第2个同学公式中,运用乘法分配律转化过来的。

  师: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样的,有什么道理呢?

  (生陷入思考)

  师:从公式看2个底面圆跑到哪去了呢?

  一个学生恍然大悟,激动地说我知道,转化成长方形了。大多数学生还没领悟过来,他马上到黑板画草图,在老师协助下完成。一画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太不简单了,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数学上的一项伟大发现。连书本上都没有,我要向更多的同学和老师介绍。

  师:现在我们有两种方法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那么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至少要知道什么条件呢?

  生1:半径或直径和高。

  生2:有周长和高也行。

  生3:我发现已知周长和高,用第二种方法计算比较快。

  师: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特殊情况,同学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三、自学例3

  师:注意思考:(1)这个圆柱形水桶,有什么不一样,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什么叫“进一法”?什么情况下要运用进一法?

  生1:这个水桶只有一个底面,不能多算成2个。

  生2:“进一法”书上告诉我们,就是计算结果在求*似数时,没满4也要向前一位进一,就像昨天我们做圆柱体时,要留点“接头”用胶水粘,接头不能舍去。

  师:在一些用料问题上,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

  四、计算练*(出了3道题)

  由于计算繁杂时间略显不足,正确率不高,不能全面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反思:

  这节课虽留有许多缺憾,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做题少了些,在计算方面,没达到较多的训练,能影响到作业及今后考试的正确率,但我感到十分成功,我为学生课堂上的生命涌动而兴奋不已,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目标提升了。过去我仅满足于把学生“教会”,学生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课堂上学生厌烦,老师急燥,都苦不堪言。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我把促进学生的“发展”,做为我贯穿课堂始终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不断体验到自己的智力成果带来的乐趣。

  二、学生在体验中,更好的理解了数学,不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课前,布置学生做圆柱体,我考虑到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难。但要做成一个标准的圆柱体,确实要动一定的脑筋。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其实已经初步感受到圆柱体,由2个相同的圆和一个长方形围成。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学生在做中,发现圆柱底圆周长与长方形长相等。个别没做成功的孩子,在交流活动中,也能体验到失败的原因。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我也体验到了怎么教数学。

  (1)只有深入理解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学。

  (2)立足发展学生的能力,设计课堂教学的策略。

  (3)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不因考试而教学,教学应以开发学生智能为使命。

  四、不足改进。

  在进行计算圆柱表面积练*时,应大胆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过去总担心一旦用计算器会降低学生的计算能力,会影响今后的考试,计算器只教不用。这节课由于圆柱的表面积计算繁杂,占用较多时间且正确率不高,不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所以应根据教学情况,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来解决计算问题。

《圆柱的表面积》优秀教学设计2

  课前先学

  课前,教师让学生在家做三件事:

  (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柱;

  (2)写出制作的步骤;

  (3)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课上对话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圆柱的?(听到老师这个提问,我在想教学从学生经历的实践体验入手,值得肯定)

  生:我准备了三张纸、圆规和剪刀,……(这么自信的表达,一定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倾听,延伸,提炼,概括,问题一样得到解决。这课有听头)

  师:你直接说出步骤。(这么无情地打断学生的讲话,有些失望)

  生:我先准备纸,然后就卷成圆筒,再剪两个底面,就做出来了。(这是个应变能力很强的学生,老师要什么,他就能给什么。其间省略太多东西了)

  师:好的。(这里的“好的”起着语言过渡的作用,然而,学生操作经历的概括,是否有助于理解圆柱的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教师并没有关注)

  师:侧面的长和底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看得出教师最急于提的是这个问题,也难怪,这个一个所有教案中都会出现的问题)

  生:相等。

  师:是这样吗?请你把它剪下来。(“剪下来”的行为怎么不是学生为了说明问题的主动行为,而是教师为了板书和讲解发出的指令)

  (学生刚拿出剪刀,老师就一把接了过来,把学生精心制作的圆柱剪开,贴在黑板上。有些学生小声说道:“真可惜。”)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老师讲解前常说的一句话)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这个圆柱体的高。(迫不及待地告诉,自我中心意识强)圆柱的表面积你们会算了吗?(一句口头禅式的提问,不用想都会知道学生会怎么回答)

  生齐答:会了。(真的会了?还是应付老师的齐答)

  如此“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看起来过程顺利,但是教师主导的课堂,能否实现教学目标,不得而知。

  再读文本

  拿起教师的教学用书,我们读到了,本节课的教学还应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研究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2、在如何计算侧面积的推理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

  3、指导并训练学生规划解决问题的步骤,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话学生

  课后,找到那位说制作步骤的学生,和他有了这样的对话:

  师:现在愿意跟我们说说圆柱的制作过程吗?

  生:老师根本没有让我把话讲完,其实为了今天的发言,我昨晚就准备了。制作圆柱其实并不容易,特别是制作规定底面和高的圆柱。我和同学们,基本都是先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做出圆柱的侧面,然后再用这个圆筒画出两个圆,作为圆柱的底面。这样制作看起来任务是完成了,但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都不太方便。如果要是让我再制作一个,我会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如果用宽作为高,这个长就要用两次,一次是用来求侧面积,一次用来算底面积,因为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

  师:你的发现,全班学生都会发现吗?

  生:我相信我们班上有不少同学并没有很好的理解。

  师:那怎么办?

  生:老师不是在黑板上讲了吗?没理解的就背公式呗。

  生:老师,我们在课前还讨论过这样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全班学生做出的圆柱都是瘦瘦高高的,身材都那么好。其实很多人做圆柱时,都是用长方形的长作高,宽的长度才是底面的周长,我并不赞成老师说: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相当于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应该说: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中的一条边相当于底面周长,另一条边相当于圆柱的高。

《圆柱的表面积》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21-P22中的例2、例3,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培养热爱数学、学好学生的兴趣。

  教具准备:

  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点: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设计理念: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引导中发现与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通过操作、观察与推理,理解商标纸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利用表象来尝试归纳计算方法。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自主概括是本课的基本特征。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回忆一、复*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回忆特征,口答。

  二.自主探索

  一、认识侧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例2的情景图,引导学生思考:商标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方厘米,就是求圆柱的什么?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类似例2的物体,摸一摸,看一看,理解得出商标纸的面积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

  3.操作实验,认识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学生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侧面的商标纸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

  (2)学生拿出贴有商标纸的学具饮料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观察是什么形状。

  (3)引导生观察,进一步思考得到的商标纸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如何计算商标纸的面积?

  (4)概括提升:根据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算?为什么?

  师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昂×宽.

  4.发散提高: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5.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认识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例3。让学生对照直观图,说说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的位置,同座互相用学具指一指。

  2.思考:沿高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两个底面分别是多大的圆?

  3.要求:闭上眼睛想一想,圆柱的展开图是什么形状?

  4.试一试,在书中的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再将学生所画的展开图进行交流与展示。

  5.观察展开图,想一想圆柱表面有哪些部分组成?

  6.教师小结,指出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师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7.引导学生概括: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有什么关系?

  师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8.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然后算一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答题格式。

  生独立思考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联想

  动手操作

  仔细观察、归纳、概括

  学生联想,师相机指导。

  独立练*

  学生用学具指

  借助学具独立思考

  学生进行空间想象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

  学生进行归纳、概括

  先讨论,再独立算,然后交流汇报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分别算出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再算出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大和。

  2.完成练*六第1题。

  注意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要求的是圆柱的哪个面。

  3.完成练*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用铁皮做油桶时,需要做圆柱的哪几个面?学生独立练*

  小交流,再练*

  四.总结反思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

  2.生活中的圆柱体表面都是一个侧面加两个底面吗?哪些不是?又该怎样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呢?畅谈体会。

  发散思考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

  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是一个难点。本堂课中学生虽然很明确的知道求圆柱体的表面积是求两个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的面积和。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有写同学是因为对其中的公式或意义没有真正理解。不知道要求侧面积先求什么,求了圆底面周长又和圆的面积混淆,列式计算时漏洞百出,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因为计算又导致前功尽弃。

  接触到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都比较浅薄,从而对一物体的认识不够,不能完全准确的来判断求的物体是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还有实际中求表面积时采用的*似法椰油一定的不理解,需要通过反复练*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沿着圆柱的一条母线把圆柱剪开后展开,圆柱的侧面就由曲面转化为*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c,矩形的宽等于圆柱的**。这个矩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由此可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高,即

  S圆柱侧=ch=2πrh(r为圆柱底面的半径),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圆面积的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也叫全面积)。即S圆柱表=S圆柱侧+2S底=2πrh+2πr2。

  教学时,要把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区别开来。可用纸板做成圆柱模型,然后将侧面展开,导出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并先概括成文字公式,再过渡到字母公式。

  学生计算烟囱、水管、无盖桶、封闭桶罐等用料面积时,容易多算或少算底面积,灵活运用公式比较困难。可以多观察实物、模型,增加感性认识。也可以给出一些计算式子,要学生说明是求圆柱体的哪几个面的面积。例如:S=2πrh,是求( );S= 2πrh+πr2,是求( ); S=2πrh+2πr2,是求( )。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学片段:

  在以往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常常为学生在学*表面积后的变式练*中,怎么都弄不清油桶、游泳池、粉刷教室到底缺哪个面而头疼。

  我想,关于圆柱的表面积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吧。为了防患于未然,我想,是不是在新课的教学中就为这些情况作了一些铺垫呢?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了圆柱体的特征,然后设计了如下问题:

  1、求铅笔涂漆部分的面积是求( )的面积。

  2、压路机滚动一周压过多大路面是求( )的面积。

  3、求一个水桶用多少材料是求( )的面积。

  4、求汽油桶用多少铁皮是求( )的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2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们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发现、研究、探索的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必须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把生动的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学*的机会,下面就《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创设问题的情景

  在新授时我打破以前拿出一个圆柱放在桌上直接进行侧面积公式推导模式,而是提供给学生两个空心纸圆柱,一个矮胖型,一个瘦高型,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谁的侧面积大一些”。学生们看到两个圆柱表现得非常积极,兴趣十分浓厚,思维也很活跃。有的说:“我认为矮胖型侧面积较大。”我就追问他为什么?他说:“矮胖型圆柱比较粗,我认为圆柱侧面积与它的粗细程度有关。”有的.说:“我认为瘦高型的圆柱侧面积较大。”我也追问他为什么?他说:“瘦高型圆柱比较高,我认为圆柱侧面积与他的高低有关。”当然还有一部分认为它们的侧面积相等或无法判断的,因为他们认为圆柱的侧面积与圆柱的粗细和高低都有关系,甚至还把小的那个圆柱放在大圆柱内,再把大圆柱底面捏起来让我看。对子上面的回答我都没有给予直接肯定或否定,关键是我认为通过学生们对两个圆柱的观察都已认识到了非常重要的两点,即圆柱侧面积大小与圆柱粗细和高低有关。通过这样创设情景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而不是像以前对照公式直接去讲解。与此同时我再设一疑,这两个圆柱到底谁的侧面积大,你们能否通过动手来证明呢?

  二、动手操作,实践领悟

  在允许学生想一切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时,学生们再一次表现了良好的学*兴趣,个个动手动脑,有的沿高直往下剪,把圆柱侧面剪开得到了一个长方形的展开图;有的斜着剪下来得到一个*行四边形;有的剪成各种不规则图形;还有的剪成若干个三角形,梯形等等,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差异性。也使学生一下子明白其实求圆柱的侧面积完全可以转化为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既然圆柱的侧面积可以转化成这么多以前学过的图形,那你们觉得把它转化成哪一种来求更为合理呢?

  三、讨论交流,合作探索

  因为任何知识获得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联系.在学生自己发现圆柱侧面积可以转化成何种图形来求最简单、合理.而且对于一些不能剪开的圆柱,如铁圆柱、石圆柱、玻璃圆柱……,也发现了他们的底面积即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即长方形的宽之间的对应关系。求圆柱侧面积只要用圆柱底面周长乘以高。通过这样的讨论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掌握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更进一步认识到长方形、*行四边形与圆柱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思维也从具体形象走向抽象概括。

  四、实践应用,发展能力

  在学生自主发现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后,我马上给出题目:一个圆柱底面直径0.3米,高2米,求它的侧面积?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侧面积会求了又如何求圆柱的表面积呢?独立解决,一个圆柱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最后我还启发学生思考:学了这个公式,你能用它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圆柱侧面包装纸的用料问题,只需求一具侧面;如制造一种圆柱形无盖茶杯或水桶的表面积,只需计算一个底面加一个侧面;再如圆柱形汽油桶表面积,就要求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这样就拉*了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这节课在教学时我并没有把大量时间放在如何讲解侧面积公式及其公式应用上,而是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也培养了他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使他们的思维发生碰撞,充分发挥内在潜能,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3

  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例2是求圆柱的表面积。先说明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在给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求表面积。例3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似值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动手能力不是很强,自主探究方法、方式较少。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孩子们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以后在研究,今天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方米的铁皮?”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 认识圆柱的表面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 (有的学生动手剪开模型)

  生:我知道了,圆筒是用长方形纸卷成的

  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其他小组也剪开模型,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行四边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话,就不是这种圆柱形的饮料罐了。

  (评析:学生能拆开纸盒看个究竟,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了对圆柱各部分组成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师:我们先研究把圆筒剪开展*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这一事件从数学角度看,是个怎样得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思考、议。

  生A:它是圆柱体:两端是同样的两个圆,当中是长方形铁皮卷成的圆柱。

  生B: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

  圆面积X2+ 长方形面积

  生C:必须知道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和宽才能求面积。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积。

  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谈谈他的想法。

  生D: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求出圆的面积。

  师随着板书:长方形 = 长 × 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三)自主总结规律 验证领悟新知

  让学生就顺利地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 S = 2 r h

  师:如果圆住展开是*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四)解决生活问题 深化所学新知

  师:大家谈得很好,现在小组合作,计算出“饮料罐”的铁皮面积。

  生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E:我知道了,圆柱的则面积等于地面周长乘以高,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则面积加上底面积和的两倍。

  生F: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值,因为用料问题应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

  板书设计

  长方形 = 长 × 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4

  在课后总结质疑时,学生一共提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时,算不算接头处重叠的面积。

  问题二:计算无盖塑料盒的面积时,算不算里面的面积。

  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关注的这两个问题源于两个方面:一、虽然在课堂上老师始终注意了表达的科学和严密,在提到实物时不忘加上“圆柱形的”***,但学生对于圆柱形的实物和数学上的圆柱没有概念上的区别。老师到底有没有必要去向学生大谈、特谈两者的区别,我也心里没底;二、我们同时也可以注意到,学生关注的这两个问题都是作业中或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而且学生都是难以把握的,他们因为害怕自己理解错误,所以才会在课堂上提出。而他们之所以害怕自己理解错误,实质是关心分数,可见由于片面的重视分数,以至学生在课堂上淡薄

  其它数学问题的思考。

  养成良好的*惯。同时我也反思,有序书写是在我的反复追问下,才有一个学生提到的,可见在*时的教学中对知识之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不够。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且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一开始,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圆柱的特征,而是让他们自己观察,触摸,与同学对比,拿尺子量各自手中的圆柱,在观察,触摸,对比,测量中得出圆柱的特征.特别是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我没有包办代替,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知道了圆柱侧面展开可能会出现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而且弄明白了展开图形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自己推导出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思路清晰,算理透彻,真正成了学*的主人.可以说,整堂课的学*过程,我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材或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通过合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由于学生经历了不断的'再创造',主动地从事数学思考,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数学知识,所以整堂课的学*气氛和教学效果取得了双丰收.教师在本节课也真正体现了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对于圆柱的侧面积:重点在于圆柱的侧面与长方形的转化过程。如何把底面的周长、高与长方形的长、宽对应起来是关键。

  在这节课中,我是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卷也一个圆柱体的管子,做演示。同学们都能理解,把侧面打开就成了长方形,再换个角度,就能看到底圆周长=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宽。

  对于表面积的处理,我先让学生自己找找,什么是圆柱体的表面积。通过学生在书本中画,小组讨论得出:

  圆柱体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兴趣浓厚,学*积极主动,课堂上他们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自始至终在自主学*中发展。

  1.重视学*内容的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数学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在教学的环节中,我创设了“八宝粥罐头”的情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边看边想边说,复*了圆的面积和圆柱的特征。在突破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个难点时,精心设疑:老师要制作一个圆柱形教具,请你帮助选择合适的部件(两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和一些大小不同的长方形)。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思维进入了积极的状态:选择哪一个长方形才会与两个圆围成圆柱呢,促使学生思考圆柱的侧面与底面的关系。让学生融入到学*氛围中来。第二环节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据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大胆探索,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2.重视学*主体的创造性。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过程。本节课中,首先以现实生活问题引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选择哪一个长方形才会与两个圆围成圆柱呢”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辩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推导出来了。

  3.重视学*过程的实践性创建“生活课堂”,就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推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从而得知圆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同时,情感上得到满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创建“生活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台,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个性得以发展。

  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是在学*了圆柱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以及用“进一法”取*似值。.在新课的进行中始终抓住重点难点,教学思路清晰,引导学生大胆探索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教师能适时点拨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菁选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

  本课用课前预*课上小组内交流汇报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课前布置了《圆柱的表面积》预*提纲 :

  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2、沿着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

  3、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

  4、怎样求圆柱的底面面积?

  5、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课上学生很快讨论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中已经接触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所以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已经能想象和深刻理解,并且通过想象和推理能够明确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宽)就是圆柱体底面的周长,展开的长方形的宽(长)就是圆柱体的高,因此,学生对于怎样求圆柱体的表面积能够理解和初步掌握。

  但是,通过学生尝试计算圆柱体表面积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学生对于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虽然初步掌握但是很不熟练,具体表现在求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时,特别容易出现混淆,原因就是对求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的计算办法掌握欠熟练,特别是求圆的面积时,部分学生总是忘记把半径进行*方,或者是直接用给出的直径去*方,这都是对圆的面积计算办法掌握不熟练的表现;第二: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正确率都有待提高,由于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圆周率,又有半径的*方的计算,所以很多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很低。原因就是学生的口算能力、笔算能力都没有形成技能,只掌握计算方法但不能熟练准确的计算,这都是学生能够准确求出圆柱体表面积的障碍。

  针对这种情况,我打算采取这样的办法:第一:强化学生对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办法。第二:在计算时提醒学生仔细认真,出错时要找出出错的原因,对证改错。同时结合课前三分钟计算的时间,加强学生的计算练*。

  总之,让学生熟练准确的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可以为下一步学*和计算圆柱的体积扫清障碍。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2

  1、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新课开始,教师通过圆住教具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复*圆柱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精心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面图形,从中思考和和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住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最的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进行实际操作,最后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

  在教学圆住侧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设有拘泥于教材上把侧面积转化为长方形这一思路,而是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能否将这个曲布置民化为学过的*面图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实验,把圆柱形纸筒剪开。结果学生根据纸筒的`特点和剪法分别将曲面转化成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等两面图形。通过观察和思考,最终都探讨出了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意识。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3

  我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始至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以游戏闯关的形式愉悦地完成本课教学。课下,听取了老师们的评课,又联系课堂教学,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这节课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激情导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复*开始前,我问“同学们,老师今天把你们刚认识的新朋友带来了,你们猜,他是谁?”就在学生们的猜测下,我拿出了课前藏好的圆柱。我继续发问“你们认识它吗,是怎样认识的?你们还想知道它的'什么?”由此展开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复*引入——提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导出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闯关激发学*兴趣。

  本课教学,以闯关的形式将课程分为三部分,以闯关成功奖励一节活动课为诱饵,激发学*兴趣。第一关是侧面积的计算,探究新知时,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确圆柱侧面沿高打开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由此导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以后,设疑:你会计算这圆柱的表面积吗?(第二关开始)学生在充分练*铺垫的基础上,合理自然地就计算出了圆柱的表面积。在练*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第三关是练*阶段,以生活中的圆柱物体为例求出所需要的材料,要求学生说出要计算哪几个面,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

  三、把握重、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圆柱表面积”这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以及用“进一法”取*似值。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但在教学中,我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将用“进一法”取似值作为一个知识点。在突破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个难点时,精心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最后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学会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以后,设疑:你会计算这圆柱的表面积吗?学生在充分练*铺垫的基础上,合理自然地就计算出了圆柱的表面积。在练*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在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摸一摸,自己观察、发现,形成圆柱表面积的表象。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之和。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操作推导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俗话说:听过了就忘记了,做过了就记住了。学生亲身实践了,一定记忆深刻。这样充分利用了学生现有的学具和准备的圆柱体实物,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观察,推导出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幻灯片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实践操作展示得不够。

  在动手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大部分学生联系上节课的经验说出看法,而没有实际操作,我也没有让他们展示推导的过程,加深印象,只是让他们说一说,导致一部分学困生只能听听而已。

  二、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够熟练。

  所以,在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显得费时费力;小组合作的初衷也是好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吸取教训,弥补自己的不足,用更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4

  1、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对于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严格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较好地突破难点。

  2、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

  3、让学生自主学*,探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自主学*,对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学*能力有较大的帮助,使学生在学*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并感受学*的快乐与成功感。

  4、讲解与练*相结合。

  本节课,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使练*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练*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的知识是有效的、实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数学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5、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为了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我要求学生先用分部算式计算,并写清s侧=和s表=,以便学生分清自己每一个算式计算的是哪部分的面积。

  6、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能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方面的练*题中,学生往往对题意理解不够,不知道是计算哪些部分的面积,通风管的材料,有不少学生加上两个底的面积。为了让学生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我提示学生在解决问题前,一定要弄清题意,并尽量回忆一上实物的结构,自己没有见过的,应通过日常应用知识来想一想、画一画,看看它应是个什么样了的,再作解答。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再集中讲一讲。这样一来,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这节教学内容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难点,如何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待我们教师去探索、去研究适合学生心理接受的更好之法。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在突破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个难点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这个在上一课时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各种展开方式最后通过割补确定沿高剪开就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学生已经有了非常直观的印象,而且学生也探究了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此本节课直接让学生简单回忆这部分知识,然后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确定,并板书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方法。

  练*题的安排充分考虑到今后利用表面积的知识要解决的问题时会遇到的各种情况而设定。第一组题目的对比,最后说说求那部分的面积都在提醒学生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后面对这个表面积应用的'三种情况也做了总结;第二组题目除了对表面积应用之外还考虑到材料类题目尾数取舍需采用进一法。总之题目的选择重在体现“生活中的数学”这个理念。

  课前对这堂课充满了憧憬,课上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面对六年级的学生,*时一贯把他们当成大人看待,激励方式变得单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在降低,多数学生不愿意单独回答问题,让课堂形式有些枯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还是喜欢表扬和鼓励的,今后要在这方面稍加重视。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6

  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例2是求圆柱的表面积。先说明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在给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求表面积。例3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似值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动手能力不是很强,自主探究方法、方式较少。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孩子们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以后在研究,今天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方米的铁皮?”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 认识圆柱的表面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 (有的学生动手剪开模型)

  生:我知道了,圆筒是用长方形纸卷成的

  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其他小组也剪开模型,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行四边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话,就不是这种圆柱形的饮料罐了。

  (评析:学生能拆开纸盒看个究竟,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了对圆柱各部分组成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师:我们先研究把圆筒剪开展*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这一事件从数学角度看,是个怎样得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思考、议。

  生A:它是圆柱体:两端是同样的两个圆,当中是长方形铁皮卷成的圆柱。

  生B: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

  圆面积X2+ 长方形面积

  生C:必须知道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和宽才能求面积。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积。

  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谈谈他的想法。

  生D: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求出圆的面积。

  师随着板书:长方形 = 长 × 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三)自主总结规律 验证领悟新知

  让学生就顺利地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 S = 2 r h

  师:如果圆住展开是*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四)解决生活问题 深化所学新知

  师:大家谈得很好,现在小组合作,计算出“饮料罐”的铁皮面积。

  生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E:我知道了,圆柱的则面积等于地面周长乘以高,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则面积加上底面积和的两倍。

  生F: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值,因为用料问题应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

  板书设计

  长方形 = 长 × 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7

  优点:

  1.在复*引入环节,我首先通过复*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为下面的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打下基础;复*圆柱的特征为后面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公式推导做好铺垫。

  2.在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观察、发现,形成圆柱表面积的表象。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的和。然后,在突破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个难点时,让学生自己展开圆柱体模型,观察到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自然推导出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环节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练*题的设计中,遵循了从易到难的原则,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动手测量并计算圆柱体实物表面积的题目,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不足:

  1.实践操作展示得不够。在动手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大部分学生联系上节课的经验说出看法,而没有实际操作,我也没有让他们展示推导的过程,

  加深印象,只是让他们说一说,导致一部分学困生只能听听而已;

  2.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够熟练,所以,在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显得费时费力;

  3.部分学生对生活问题中的圆柱表面积(不是三个面的)理解上有欠缺。

  再教设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再教这部分知识,我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数学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在第一环节中,创设“饮料罐”情景,你想学什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愿望。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8

  圆柱的表面积是学生学*的难点。难点在于:理解难,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探索侧面积的计算过程,有一个化曲为直的过程;易混淆,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涉及到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以及圆的周长与面积等概念,学生容易混淆;计算难,无论是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中都涉及圆周率;经验少,类似烟囱、通风管、水桶之类,很多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如何有效组织教学,谈谈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一、在操作中建立表现。

  学生已经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对表面积的概念并不陌生。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制作圆柱体、在动手做一做的过程中理解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一个曲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围成的,从而真正建立圆柱侧面的表象。

  二、化曲为直沟通联系。

  课前布置预*作业,找一贴有商标纸的圆柱实物,沿高剪开你有什么发现。课上学生交流,沿着侧面上的一条高剪开,把侧面展开,成为一个长方形。我在圆柱的教具上包一张长方形纸,然后张开,在黑板上画上教具的直观图,长方形纸的图(1:1)。让学生观察后说出:长方形与圆柱底面的关系。两者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通过展、围的几次操作,让学生切实建立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三、抓住本质,理清思路。

  本堂课中学生虽然很明确的知道求圆柱体的表面积是求两个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的面积和。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同学是因为对其中的公式或意义没有真正理解,不知道要求侧面积先求什么,求了圆底面周长又和圆的面积混淆,而且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已有所遗忘,列式计算时漏洞百出,计算的难度又导致一部分学生前功尽弃。所以在解决问题时,我要求学生写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用了哪一个公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遇到计算比较繁琐的提供计算结果,我觉得不必在计算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当然,学生接触到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由于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都比较浅薄,对一些物体的认识不够,不能完全准确的来判断求的物体是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还有实际中求表面积时采用的*似法一定的不理解,需要通过反复练*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另外我认为在教材的编排上也有一定的问题,五年级时学了圆的知识,过了差不多一年再来运用,根据学生遗忘曲线规律,大部分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比较生疏,虽然通过新授前的基础训练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但毕竟要能熟练地用于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解题的难度。原来教材的编排相对来说更有系统性,学*间隔的时间不长,可以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相互巩固内化。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9

  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内容,并使得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图形的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只有结合生活,练*生活,让学生亲眼去看一看,亲手去做

  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教学层次非常清晰。

  第一层次:巩固上节所学《圆柱体的认识》的有关知识。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掌握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能正确地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第二层次:推导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首先让学生讨论圆柱侧面展开的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通过实物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圆柱的高,从而用已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很自然地推导出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在会求侧面积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从而总结出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第三层次:针对本节所学知识设计了一些基本应用题。安排有:求圆柱的侧面积,求圆柱的表面积。是对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的巩固。

  郑老师极其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一方面,注重从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另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数学的回归。比如练*中帽子、通风管表面积的计算等,我想如果给足时间,数学知识的回归在这些课上有更多的体现和应用。在六年级的课堂上,郑老师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很明显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

  让学生敢想、敢说,从而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同时,注重操作活动在图形学*中的地位。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究图形特征的重要途径,正是操作活动,学生的探索学*才能得到顺利展开,也正是操作活动,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体验更加真切和深刻。最后,郑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表述。如果说操作活动能更强调知识的深刻性,

  那么语言表述也就是说,就是对知识的梳理,知识的罗列,知识的系统话整理和知识的重组。

  整堂课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语言的衔接稍有跳跃。课堂的连接语是课堂驾驭能力的表现,也反映了教师

  设计课堂,生成课堂之间的一种应变。同时,这也与教师对于教学设计过程的熟悉程度有关。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0

  《新课标》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让优秀学生不断出现,并且加快发展。让后进生也能跟上,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达到个人发展的'较高水*。在这个学期,我也一直注重这方面的引导,所以在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有许多同学不知道该如何推导公式,针对这种情况,我尊重学生的差异,采取分层要求:a、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的同学,马上开动脑筋想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面图形。如果行,怎么转化。b、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的同学呢?我又有另外的要求:你们看能不能再结合实验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在这样分层要求的情况下,每个学生的研究目标都很明确。每个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现,这样就促使小组交流活动有效进行。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1

  《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是我从教以来上的第一节市级公开课,若干年后改用苏教版教材,又在市级六年级新教材培训时上了这节课。“圆柱的表面积”是学生学*的难点。难点在于:理解难,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探索侧面积的计算过程,有一个“化曲为直”的过程;易混淆,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涉及到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以及圆的周长与面积等概念,学生容易混淆;计算难,无论是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中都涉及圆周率。这学期再一次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我深入钻研教材,并对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整理,注重了知识的系统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化曲为直沟通联系。

  课前布置预*作业,找一贴有商标纸的椰子汁罐,沿高剪开你有什么发现,然后给罐的上下底面剪两个底面给贴上。课上由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面到立体,而后由圆柱展开成一个长方形,立体到*面。渗透了“化直为曲”“化曲为直”的思想。学生碰到圆柱侧面积问题时自然能运用,交流时,说沿着侧面上的一条高剪开,把侧面展开,成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后说出:展开后的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的关系。两者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通过“展”、“围”的几次操作,让学生切实建立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生活课堂”建立表象

  本节课中,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同桌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推导出来了。创建“生活课堂”,就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创建“生活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台,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个性得以发展。

  三、抓住本质,理清思路。

  本堂课中探究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根据以往经验,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同学是因为对其中的公式或意义没有真正理解,不知道要求侧面积先求什么,求了圆底面周长又和圆的面积混淆,而且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已有所遗忘,列式计算时漏洞百出,计算的难度又导致一部分学生前功尽弃。所以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利用时间帮助学生把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复*到熟练程度,侧面积的计算学生自然没困难。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表面积的计算分三步去进行,侧面积、底面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表面积。课上遇到计算比较繁琐的将数字改简单易算的,这节课的容量大,我觉得不必在计算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实践下来,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中,发现绝大部分算式列得都正确的,几个公式搞的还是清楚的,但是小数乘法由于3.14和带0整数的参与,有些错误。接下来的练*课中综合的表面积题中要继续加强。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2

  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是一个难点。本堂课中学生虽然很明确的知道求圆柱体的表面积是求两个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的面积和。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有写同学是因为对其中的公式或意义没有真正理解。不知道要求侧面积先求什么,求了圆底面周长又和圆的面积混淆,列式计算时漏洞百出,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因为计算又导致前功尽弃。

  接触到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都比较浅薄,从而对一物体的认识不够,不能完全准确的来判断求的物体是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还有实际中求表面积时采用的*似法椰油一定的不理解,需要通过反复练*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沿着圆柱的一条母线把圆柱剪开后展开,圆柱的侧面就由曲面转化为*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c,矩形的宽等于圆柱的**。这个矩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由此可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高,即

  S圆柱侧=ch=2πrh(r为圆柱底面的半径),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圆面积的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也叫全面积)。即S圆柱表=S圆柱侧+2S底=2πrh+2πr2。

  教学时,要把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区别开来。可用纸板做成圆柱模型,然后将侧面展开,导出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并先概括成文字公式,再过渡到字母公式。

  学生计算烟囱、水管、无盖桶、封闭桶罐等用料面积时,容易多算或少算底面积,灵活运用公式比较困难。可以多观察实物、模型,增加感性认识。也可以给出一些计算式子,要学生说明是求圆柱体的哪几个面的面积。例如:S=2πrh,是求( );S= 2πrh+πr2,是求( ); S=2πrh+2πr2,是求( )。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学片段:

  在以往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常常为学生在学*表面积后的变式练*中,怎么都弄不清油桶、游泳池、粉刷教室到底缺哪个面而头疼。

  我想,关于圆柱的表面积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吧。为了防患于未然,我想,是不是在新课的教学中就为这些情况作了一些铺垫呢?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了圆柱体的特征,然后设计了如下问题:

  1、求铅笔涂漆部分的面积是求( )的面积。

  2、压路机滚动一周压过多大路面是求( )的面积。

  3、求一个水桶用多少材料是求( )的面积。

  4、求汽油桶用多少铁皮是求( )的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3

  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是一个难点。本堂课中学生虽然很明确的知道求圆柱体的表面积是求两个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的面积和。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有写同学是因为对其中的公式或意义没有真正理解。不知道要求侧面积先求什么,求了圆底面周长又和圆的面积混淆,列式计算时漏洞百出,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因为计算又导致前功尽弃。

  接触到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都比较浅薄,从而对一物体的`认识不够,不能完全准确的来判断求的物体是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还有实际中求表面积时采用的*似法椰油一定的不理解,需要通过反复练*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沿着圆柱的一条母线把圆柱剪开后展开,圆柱的侧面就由曲面转化为*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c,矩形的宽等于圆柱的**。这个矩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由此可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高,即s圆柱侧=ch=2πrh(r为圆柱底面的半径)

  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圆面积的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也叫全面积)。即s圆柱表=s圆柱侧+2s底=2πrh+2πr2

  教学时,要把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区别开来。可用纸板做成圆柱模型,然后将侧面展开,导出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并先概括成文字公式,再过渡到字母公式。

  学生计算烟囱、水管、无盖桶、封闭桶罐等用料面积时,容易多算或少算底面积,灵活运用公式比较困难。可以多观察实物、模型,增加感性认识。也可以给出一些计算式子,要学生说明是求圆柱体的哪几个面的面积。例如:s=2πrh,是求();s= 2πrh+πr2,是求();s=2πrh+2πr2,是求()。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学片段

  在以往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常常为学生在学*表面积后的变式练*中,怎么都弄不清油桶、游泳池、粉刷教室到底缺哪个面而头疼。

  我想,关于圆柱的表面积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吧。为了防患于未然,我想,是不是在新课的教学中就为这些情况作了一些铺垫呢?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了圆柱体的特征,然后设计了如下问题:

  求铅笔涂漆部分的面积是求()的面积;

  压路机滚动一周压过多大路面是求()的面积;

  求一个水桶用多少材料是求()的面积;

  求汽油桶用多少铁皮是求()的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4

  我今天执教的内容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重点在于进行推导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始至终贯穿着生本理念,以教学内容问题化为抓手,体现在教学中以学生小组活动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这样的原则,让学生在交流中学,在玩中学中课后,听取了孙主任和王主任的评课,又联系课堂教学,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

  一、小组合作学*的组织有序

  这节课,我以“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和“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为核心问题进行教学。整节课,组织学生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汇报和交流。但合作学*小组,每位同学都参与进行学*活动,特别是个别差生,在优秀同学的指导下倾听有进步。还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当中,加入学*小组,指导和帮助学*小组进行学*。

  二、学生操作的缺失

  整节课的基础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之上,再进行观察发现讨论交流问题,但由于课前布置的'小练*已经做过。缺失了在课堂上操作展示这一块,直接进行讨论,造成个别中等和偏下的学生,没有和实例结合,造成理解思维困难。另外,在教学例3时,可以做一个模型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三、教师指导还需到位

  由于这节课,整合学校课题,教学内容问题化,我选择进行小组合作学*,但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学生,面对学生交流的答案的不确定性,如何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解决,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些事先没有预计到的情况出现时,没有很好的去解决,造成了学生学*当中的疑惑。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中,作为教师,又应该如何去指导学生展开学*,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5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操作和演示,讲解和尝试练*相结合的方法,使新课与练*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讲与练,相结合。

  1、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对于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严格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较好地突破难点。

  2、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

  3、讲解与练*相结合

  本节课,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使练*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练*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的知识是有效的、实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数学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7)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独立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收获,体会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圆柱表面展开电脑动画展示

  【学具准备】圆柱形茶叶罐、自制的圆柱体纸盒2个、剪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同学们曾经自己研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回忆一下,当时大家是怎样推导这些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学生会想将图形表面展开)

  2、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怎样求这个茶叶罐用多少铁皮?(体会就是求圆柱表面积。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活动)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

  拿出自制的圆柱体纸盒,

  1.猜想将它的侧面展开,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独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验证刚才的猜想。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可能会出现很多种可能,比如斜着剪、拐弯剪等,对各种可能情况的处理方式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3.观察对比观察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4.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5、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即长×宽=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πr×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第二个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研究圆柱表面积

  1、求茶叶罐用多少铁皮,就是求什么呢?如何求?试一试。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实际应用

  1、填空

  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2、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3、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四、回顾全课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遗憾。

  【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

  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探索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教师出示喝水用的杯子,提问是什么形状?

  进一步告诉学生,这个杯子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并提出数学问题。

  活动二:

  1、教学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求“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杯子,至少需要多少纸铁皮”实际上是求什么?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求需要多少铁皮,也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教师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圆柱体,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些面的总面积?

  概括: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加一个侧面面积就是圆柱体的表面积

  板书:侧面积 + 一个底面积×2 = 表面积

  2、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侧面展开图

  ⑴设疑:我们已经会求什么面的面积?还有什么面的面积不会求?

  ⑵引导: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面图形?

  ⑶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⑷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3、探究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

  教师:请各小组研究一下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哪些部分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想一想圆柱的侧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在学生交流、比较,完善,形成结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教师:你能求出做这个圆柱形杯子需要多少铁皮吗?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解题思路:求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然后尝试独立完成,并进行交流。

  活动三:

  课件出示闯关题,让学生进行抢答。

  活动四:

  1、请同学谈收获

  2、教师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让我感到很高兴:面对新的问题,不是等着老师讲解,而是自已想办法进行问题转化,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知道吗?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考方法,学*数学很需要这种知识迁移能力,希望在以后的学*中同学们继续发扬。

  活动五:

  布置作业:教科书五十页自主练*的第1题。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3

  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33-3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柱表面积、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圆柱形模型、剪刀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我根据学生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知道做这样的一个饮料罐至少需要多少的铁皮吗?怎样计算?”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疑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进而求知,解决问题。)

  (2)引导探究,学*新知

  1、认识圆柱的表面

  师:我们来做一个“饮料罐”,该怎样做? ?

  生:要做一个圆筒,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 同学们说的意见不一致时,我适时引导,你们动手剪一剪不就知道了吗? 每一组的同学都剪开自己带来的圆筒,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行四边形,也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圆柱各部分的组成有了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揭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知识的转化和迁移。)

  2、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先来研究把圆筒剪开展*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就是求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议论。

  生1: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圆面积×2+长方形面积。

  生2:也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对吗?要求圆柱体的表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3: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3: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相等,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生4:我觉得知道圆的直径和高也可以了。

  生5:我还觉得知道圆的周长和高也行。

  师:这三位同学都说得很好,那么圆柱的侧面积该怎样求?

  生6: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师:如圆柱展开是*行四边形或正方形,是否也适用呢?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小结:同学们会动手、动脑,巧妙地把圆柱的侧面转化为*面图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不论是长方形、正方形或*行四边形,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乘高。

  师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 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一生板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分组合作得出结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个性也得到发展。)

  3、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知道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了,那么它的表面积该怎样算呢?

  (1) 出示例2

  分组讨论例2中给了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它的表面积应包括几个面?怎样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已掌握了圆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自学交流就能掌握方法。)

  (2) 教学例3

  师: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一起来看例3,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 学生做完后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5:我知道了,做这个无盖水桶要用铁皮多少*方厘米就是求一个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和。

  生6: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似值,因为用料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让学生看34页,看“注意”后的一段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讨论,理解进一法,明确在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取*似值,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意识。)

  (3)巩固练*,灵活运用

  1、出示牛奶罐、无盖水桶、水管等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制作这些物体所用铁皮的面积,各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

  小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实物分别处理,要学会运用新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综合练*(只列式,不计算)

  (1)用铁皮制作圆柱形的通风管10节,每节长9分米,底面周长3.5分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方米?

  (2)砌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2.5米,深3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3)一个圆柱形的油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1米2分米,制这个油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练*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实践与应用

  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制作所带的圆柱形实物的用料面积,先让学生讲讲需要测量哪些数据,以及测量方法,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不断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4)全课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计算油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总和;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水管-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所以都要采用“进一法”取*似值。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p13-14页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二的部分*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圆柱体有()个面,分别是()、()、()。

  2.圆柱体上底和下底之间的距离,叫做(),有()条。

  3.长方形面积=()×()

  圆的周长=()c=()

  圆的面积=()s=()

  二、新课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练*七第5题

  (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教学例4

  (1)出示例3。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帽子的侧面积:3.14×20×28=1758.4(*方厘米)

  ②帽顶的面积:3.14×(20÷2)2=314(*方厘米)

  ③需要的面料:1758.4+314=2072.4≈2080(*方厘米)

  5.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七第6题。

  【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例4:①帽子的侧面积:3.14×20×28=1758.4(*方厘米)

  ②帽顶的面积:3.14×(20÷2)2=314(*方厘米)

  ③需要的面料:1758.4+314=2072.4≈2080(*方厘米)

  答:需要用2080*方厘米的面料。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21-P22中的例2、例3,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六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培养热爱数学、学好学生的兴趣。

  教具准备:

  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点: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设计理念: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引导中发现与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通过操作、观察与推理,理解商标纸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利用表象来尝试归纳计算方法。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自主概括是本课的基本特征。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回忆一、复*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回忆特征,口答。

  二.自主探索,一、认识侧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例2的情景图,引导学生思考:商标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方厘米,就是求圆柱的什么?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类似例2的物体,摸一摸,看一看,理解得出商标纸的面积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

  3.操作实验,认识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学生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侧面的商标纸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

  (2)学生拿出贴有商标纸的学具饮料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观察是什么形状。

  (3)引导生观察,进一步思考得到的商标纸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如何计算商标纸的面积?

  (4)概括提升:根据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算?为什么?

  师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昂×宽.

  4.发散提高: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5.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认识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例3。让学生对照直观图,说说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的位置,同座互相用学具指一指。

  2.思考:沿高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两个底面分别是多大的圆?

  3.要求:闭上眼睛想一想,圆柱的展开图是什么形状?

  4.试一试,在书中的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再将学生所画的展开图进行交流与展示。

  5.观察展开图,想一想圆柱表面有哪些部分组成?

  6.教师小结,指出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师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7.引导学生概括: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有什么关系?

  师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8.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然后算一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答题格式。

  生独立思考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联想

  动手操作

  仔细观察、归纳、概括

  学生联想,师相机指导。

  独立练*

  学生用学具指

  借助学具独立思考

  学生进行空间想象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

  学生进行归纳、概括

  先讨论,再独立算,然后交流汇报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分别算出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再算出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大和。

  2.完成练*六第1题。

  注意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要求的是圆柱的哪个面。

  3.完成练*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用铁皮做油桶时,需要做圆柱的哪几个面?学生独立练*

  小交流,再练*

  四.总结反思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

  2.生活中的圆柱体表面都是一个侧面加两个底面吗?哪些不是?又该怎样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呢?畅谈体会。

  发散思考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8)

——《圆柱的表面积》数学教学反思(精选5篇)

  《圆柱的表面积》数学教学反思 1

  圆柱圆锥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非常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结合我校开展的提纲导学、自主探究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做了积极的尝试,效果非常不错。

  首先,在新授课之前,我在去年去老师设计的道学提纲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了自己的导学提纲:

  1、找一个圆柱形的物体,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尽可能取整数,最多保留一位小数)

  2、你能动手用彩色纸给这个圆柱形的物品穿上漂亮的外衣吗?动手试一试穿衣之前先思考:圆柱形物品有哪几个面?这些面都是什么形状?

  3、把圆柱体的漂亮外衣脱下来,展开铺在桌面上观察:圆柱的外衣包含哪几部分?都是什么形状的?

  4、你能算出用了多少彩色纸吗?注意观察:计算每部分的面积所需要的数据,就是圆柱的什么?

  5、将你的计算过程试着写在反面。

  把这个提纲发给学生,作为晚上的作业。因为学生有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提纲导学探究经历和体验,对这次的探究比较有兴趣,加之家长的大力支持,全班同学都很认真很用心的进行了探究实践,不及给圆柱体穿的外衣漂亮、精致,而且认真按提纲的要求进行了观察、思考。

  课堂上,学生饶有兴趣的互相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了自己的实践过程和操作中的乐事。在此基础上,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发现:给圆柱穿上外衣需要一块长方形的彩纸和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形,长方形那个彩纸的长等于圆柱地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而两个圆形就是圆柱的底面。孩子们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很自然很直观地得到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老师在这其中只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学的轻松愉快而且扎实。

  不足的是,课后练*时,学生计算时由于数字不好算,常有为难思想,计算失误较多。还有的学生,列式时容易丢三落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以后会注意以下问题:

  1、提纲导学法是很不错的方法,以后会根据课题继续尝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作业学生比较喜欢,并且各种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能够按提纲步骤探究,避免了上课探究时小组活动中部分孩子的观众、听众角色,每个人都要自己亲手去做,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家长参与了孩子的活动过程,关注了孩子的发展过程,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情况;

  2、探究不能只重过程忽视结果

  在学生探究得到结果后,更要重视知识的灵活运用,要注意不能让学生重过程轻结果,更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时,比较复杂的问题,不要列综合算式,以免把本来会做的题弄错,提高正确率。

  《圆柱的表面积》数学教学反思 2

  为了能充体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我精心安排了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应用等教学活动,同时积极营造愉快、民主、轻松、和谐的学*氛围。反思整堂课程教学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一、打破传统教学,灵活合理地重组教材

  “圆柱的表面积”这部分数学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表面积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教材安排了一道生活例题,分步教学。备课时,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程序,将这些内容重新组合,合理把握教材,力争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后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了重点来教学;将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作为重点来练*。三者有机结合、相互联系、多而不乱。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与教材。例题并没有专门的教学,但其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分别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整个一节课,增加容量但又学得轻松,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本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合作—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1、直观演示与实际操作结合

  新课开始,教师通过圆柱教具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复*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精心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面图形,从中思考和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最终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多种形式,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沿高线展开;另外实践中使所有图形进而转化为长方形。实现教材的回归,最后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师讲解与学生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惯穿始终。而且使练*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一环紧扣一环。具体做法是:在学生理解圆柱的侧面积的公式后,安排学生强化训练:紧接着又复*圆面积公式,训练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计算所得的数据,合理自然地计算出圆柱的表面积。在练*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实际生活问题的引导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练得有趣。

  三、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1、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

  在教学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时,我没有拘泥于教材上把侧面积转化为长方形这一思路,而是放手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猜想和实验,最终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和思考,探讨出了侧面积计算方法。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我大胆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动手测量、动手实践,使学生处于学*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中不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实践能力。

  四、较好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本节课合理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讲练过程中,动态课件演示,并闪烁所求底面和侧面。将直接的告诉条件和问题变成动态的先后展示,不仅做到思路清、方向明,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另外,多媒体将生活中的罐头盒、笔桶、圆柱立柱等实物“搬”到课堂,加深了学生对表面积实际计算意义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课后拓展、知识设计联系实际。

  安排有:只有侧面的圆柱形;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形;两个底面都有的圆柱形。设计题目的计量单位有所不同。课后*题层次加深,始终以培养学生审题*惯及应用能力的提高为主线。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我整节课的板书安排不够合理,书写有些潦草!

  二、实践操作时间安排有些急。在动手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大部分学生操作慢,展示推导的过程有些短促,导致个别学困生只能听听而已。

  三、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够熟练,所以,在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显得费时费力;小组合作的初衷也是好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吸取教训,弥补自己的不足,用更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

  《圆柱的表面积》数学教学反思 3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过程。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关键在于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教材中只介绍了把圆柱沿着高将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通过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但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兴趣,我将圆柱侧面积的教学大胆改革,让学生试先准备好各种圆柱形的纸盒,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情况及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整节课,学生学*积极性非常高,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也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反思如下:

  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除了长方形,还可能是什么图形?发现、创新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基本知识理解掌握之后,他们对于书本上没有的方式方法有更高的兴奋点与关注点。学生自己准备的圆柱,沿高展开后还可能得到正方形,这是一种特殊现象。学生自己得出了与书上不一样的结果,觉得很兴奋。趁着学生发现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思考还可以将圆柱的侧面怎样展开。有的说横着从中间剪一刀,立刻有人反对说那还是两个圆柱。横剪不行,竖剪过了,还能怎么剪?同学们犯起了愁。在一阵思考之后有人冒出一句:“斜剪!”“展开之后是什么图形?”有人猜是三角形,有人说是梯形,有人说*行四边形,带着种种可能同学们又开始给圆柱穿上一层衣服,然后沿着斜线剪开,结论不用说,*行四边形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继续用*行四边形推导侧面积公式,*行四边形的底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呢?是不是*行四边形的斜边?经过一番争论之后,得出高需要重新做垂线。

  二、展开之后的图形可以怎样还原成圆柱?数学课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会展开那只是顺向思维,展开后会还原才能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种还原方法,那*行四边形是否也有两种还原方法?”问题抛出又产生了分歧,很多同学只会按剪开之后的形状还原,再换个方向竖起来就不行了,总是上下各有两个尖角,其实这是学生拿*行四边形的方式有问题,让他们把*行四边形的斜边贴到桌子上再还原,这样就有很多人展开了笑脸。“找窍门,怎样不贴到桌子上也能正确还原?”细心的同学发现只要捏住相邻的两个角就能轻松还原了,一句话——角对角。得到结论:只要是*行四边形一定可以围成圆柱。

  通过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深入研究,同学们打开了探索、创新的思维,知道了学*不能只停留在书面的内容,应深入探讨,多方面多角度思考,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实践也使我们体会到,创建“生活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台,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个性得以发展。

  《圆柱的表面积》数学教学反思 4

  《新课标》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让优秀学生不断出现,并且加快发展。让后进生也能跟上,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达到个人发展的较高水*。在这个学期,我也一直注重这方面的引导,所以在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有许多同学不知道该如何推导公式,针对这种情况,我尊重学生的差异,采取分层要求:a、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的同学,马上开动脑筋想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面图形。如果行,怎么转化。b、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的同学呢?我又有另外的要求:你们看能不能再结合实验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在这样分层要求的情况下,每个学生的研究目标都很明确。每个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现,这样就促使小组交流活动有效进行。

  《圆柱的表面积》数学教学反思 5

  圆柱的表面积是学生学*的难点。难点在于:理解难,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探索侧面积的计算过程,有一个化曲为直的过程;易混淆,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涉及到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以及圆的周长与面积等概念,学生容易混淆;计算难,无论是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中都涉及圆周率;经验少,类似烟囱、通风管、水桶之类,很多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如何有效组织教学,谈谈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一、在操作中建立表现。

  学生已经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对表面积的概念并不陌生。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制作圆柱体、在动手做一做的过程中理解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一个曲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围成的,从而真正建立圆柱侧面的表象。

  二、化曲为直沟通联系。

  课前布置预*作业,找一贴有商标纸的圆柱实物,沿高剪开你有什么发现。课上学生交流,沿着侧面上的一条高剪开,把侧面展开,成为一个长方形。我在圆柱的教具上包一张长方形纸,然后张开,在黑板上画上教具的直观图,长方形纸的图(1:1)。让学生观察后说出:长方形与圆柱底面的关系。两者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通过展、围的几次操作,让学生切实建立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三、抓住本质,理清思路。

  本堂课中学生虽然很明确的知道求圆柱体的表面积是求两个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的面积和。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同学是因为对其中的公式或意义没有真正理解,不知道要求侧面积先求什么,求了圆底面周长又和圆的面积混淆,而且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已有所遗忘,列式计算时漏洞百出,计算的难度又导致一部分学生前功尽弃。所以在解决问题时,我要求学生写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用了哪一个公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遇到计算比较繁琐的提供计算结果,我觉得不必在计算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当然,学生接触到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由于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都比较浅薄,对一些物体的认识不够,不能完全准确的来判断求的物体是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还有实际中求表面积时采用的*似法一定的不理解,需要通过反复练*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另外我认为在教材的编排上也有一定的问题,五年级时学了圆的知识,过了差不多一年再来运用,根据学生遗忘曲线规律,大部分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比较生疏,虽然通过新授前的基础训练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但毕竟要能熟练地用于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解题的难度。原来教材的编排相对来说更有系统性,学*间隔的时间不长,可以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相互巩固内化。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