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拎、聪、嗓“等10个生字,会写词语“胳膊”。

  2、通过做动作、联系生活、结合上下文理解“拎着、晃荡、特别、沉甸甸”等词语。并结合生活学会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句子。

  3、运用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语,填提示语,对比阅读等方法练*有感情朗读课文。

  4、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并能用实际行动去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词、书写生字。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读好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26课,齐读课题,大声地再来读。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初读课文这是三个怎样的儿子?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下面的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端起书,大声朗读课文。

  (生自由读文)

  2、分组学*字词。

  (1)出示:拎指名读,做拎着的动作。

  水桶(指导读准字音)

  拎着什么呢?(动画:拎着水桶)想一想生活中还会拎着什么呢?

  (2)“甸”单读是四声,在沉甸甸词语中就变调为一声。拓展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3)第三组:聪、嗓指名读,强调*舌音。怎么记住他们?练*用聪明说句子。

  (4)第四组:荡、膊

  指名读。出示晃荡胳膊(看他们跑到了这两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练*读好轻声)

  “胳膊”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字,还有哪些字也带有月字旁?想一想,月字旁的字都和什么有关系?

  指导书写“胳膊”反馈,评价。

  三、学*1-6自然段,认识三个儿子。

  词语都读好了,让我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都知道了什么?指名说。你们很会思考,就像大家所说的课文讲了三个不同的儿子,在妈妈眼里,他们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画妈妈说的话。

  1、练*读好第一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妈妈说儿子的时候,想象妈妈此时的心情,她会怎样地说呢?(骄傲、自豪)

  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总结方法:(生齐读这句话)。刚才,我们边想象妈妈的心情,读好了第一个妈妈的话。

  2、练*读好第二个和第三个妈妈的话。

  相信第二个妈妈和第三个妈妈的话,你也能用这种方法读好。自由练读

  自己先练*读。指名读。

  理解“特别”再读读前面两位妈妈说的话,前两个儿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联系上下文的确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这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突出的地方,妈妈会怎样说呢?谁来读?

  3、小组分角色练*。前两个妈妈都为儿子骄傲,另一个妈妈却很*淡。我们四人一个小组,三个同学分别读妈妈的话,另一个同学当小评委,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展示读。

  过渡:三个妈妈说完自己的儿子,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他们后边慢慢地走着。老爷爷看到。

  四、朗读感悟,认识真正的儿子。

  1、感知水重,体会妈妈辛苦。

  【出示: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疼了,腰也酸了。】

  来,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晃荡”“走走停停”“痛了”“酸了”这些重点词语知道了水很重,并练*有感情朗读。

  2、妈妈拎着水桶都快走不动了,此时妈妈在想些什么?三个儿子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的9——11段。

  出示图片。练*说话。并引导学生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这样的句式来介绍。

  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个儿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再转,真好看。一个儿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儿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是呀,这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呢?

  3、练*对比阅读。让我们再沉下心来对比着读读这三句话,看能不能读出三个孩子的不同表现。自己对着着练*读。

  4、揭示真正的儿子。读到这儿,你一定知道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指名说。是呀,聪明有力气会唱歌,都很优秀,可是这时候,妈妈最需要的是帮助,所以另一个孩子就是这样做的。让我们再来读。

  一个儿子,翻跟头,真好看,一个儿子唱歌真好听,另一个儿子接过妈妈手里的水桶,真怎么样呢?(出示:真————)

  总结:能帮助妈妈力所能及的事情,才是老爷爷说的那个儿子。孝顺懂事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五、练*说话、巩固词语

  1、课文用一个、一个、另一个给我们介绍了三个不同的儿子,你能不能也来联系我们的生活,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呢

  比如说:下课了,同学们都到操场上玩,一个同学+--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同位俩互相说一说。

  换成“一只、一只、另一只”你还会说吗?先自己说一说,指名说

  2、巩固词语。

  教学反思:

  感谢教研室姜主任和学校领导,给予我这次难得的展示机会,给予我教学上的精心指导。凝结各位领导的智慧,这节课上得还算比较成功。结合教学设计和课堂效果,我总结如下:

  一、依据学情,准确定位年段教学目标

  在选定课题,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首先定位在把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我在把握年段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教材内容、学情实际准确定位课时目标,紧紧围绕“识字学词”“读通读好课文”两个重点展开教学。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这节课我采取了“抓住重点、分散难点、关注趣点”重要的策略。这里的“重点”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学*的重点,就是识字、学词。对学生来说读好,体会人文价值观是课文的难点。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相结合,在集中识字环节,抓住这节课重点难读的字音进行指导,如“拎”沉甸甸的“甸”变调,“晃荡、胳膊”轻声,让学生发现规律,并积累类似词语。对于词语的理解是低年级教学一大重点,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借助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理解“拎着、晃荡、特别”等词语。本课的难点和趣点是正确认识“老爷爷为什么只看到了一个儿子”,我们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读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另一个孩子真————!”从而体会到到“聪明有力气唱歌好也很优秀,但在妈妈需要帮助的时候,懂得孝敬妈妈才是真正的儿子”有效突破了难点。

  三、读为主线,教给方法,整合设计教学流程

  从整节课的教学来看,我以读为主线,采用板块结构,巧妙地将指导读书、识字写字、学*词语、初步感悟融为一体,整合设计教学流程。如指导读书,扎扎实实,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先把课文读正确。做到字字正确,句句通顺,包括生字、新词,包括轻声(清楚)、变调(沉甸甸)都要读正确,接着教给学生通过加提示语、想象妈妈的心情,抓住重点词语、对比阅读等读书方法,把课文读好。其次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读流利,读出语气来。

  四、指导学*,学用结合,有效渗透学*策略

  注重学*方法的指导和渗透,并在读书、识字、学词、读句子的过程中内化方法,进而形成学*的能力,是这节课的又一特色。例如识字问学生“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的”让学生用“加一加”“换一换”“猜字谜”的方法识记“聪”“嗓”等字,并进行归类月字旁的字都有哪些,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教给学生归类识字的方法;写字时又提醒学生“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再如:练*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练*说话”老师首先给学生一个语言环境,让学生结合生活,练*说话,减轻了难度,激发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整节课,我们所体现的教学策略正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但因个人水*有限,个别地方还没有落实到位,恳请大家的指点。且行且思 且思且行。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搞笑,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应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个性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忙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目标:

  1、会认6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分主角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借助拼音,学*生字,掌握识字方法

  2、指导书写生字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分段轮读课文

  2、检查读文状况

  3、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四、巩固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手操游戏,唱歌)

  一、谈话导入,巩固识字

  1、真诚地表扬,导入新课

  2、复*生字词,巩固读音

  3、出示图片,激发阅读兴趣

  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划出来。

  2、交流:你都找到哪几句话,指名读

  3、品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1)自由练读:把自己当成妈妈,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用怎样的语气?

  (2)进入主角,感情朗读

  品读一:第一个妈妈的话。

  a、指名扮演主角读,听听她怎样夸自己的孩子。

  b、评价

  c、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相机指导朗读

  品读二:第二个妈妈的话。

  挑战读,评价,指名演读

  品读三:第三个妈妈的话

  a、指名读,理解“没有什么个性的地方”

  b、范读、齐读、分主角读

  c、小结方法

  (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三个妈妈打完水走回家,她们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

  2、从文中的哪些词或句子看出水很重的呀?相机理解“晃荡”

  3、体会妈妈提水的辛苦。

  4、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样做的?

  默读课文,用“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1)出示课件:“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读读议议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

  (2)说话训练: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一段话。

  5、合作探究: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1)课件播放一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

  (2)分主角朗读。

  (3)讨论: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总结拓展,明理导行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颂读《三字经》,升华主题。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晃荡”(田字格)

  2、引导观察,演示书写顺序

  3、师范写,提醒关键笔画

  3、生练写,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贴图贴图贴图孝

  翻跟头唱歌提水敬

  ??(好儿子)父

  母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三个儿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

  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一、细读文本,读中领悟。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而我校的研究课题“阅读教学的语文本色研究”也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要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我在设计此课时,给了学生充足的朗读空间,以指名读、齐读、范读、分主角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潜力。让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引导学生对文本资料进行仔细地揣摩。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主角之中,设身处地地读,如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妈妈,夸一夸自己的孩子,并对学生进行采访之类的形式,挖掘学生内心的交流,让学生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此外,透过主角扮演、讨论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只有能帮忙妈妈分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从而弄清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二、语言训练,悄然无痕

  作为本课的一个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三个儿子不同做法之后,我安排了一次说话训练: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让学生能透过课文相关段落的学*之后,及时进行口语训练。对低段的学生来说,这是学*上一个难点。如何突破?我在课件中设置了一部分学生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带给了“借助教辅说话表达”的机会,之后再进行引导,透过一次又一次的说话,拓展他们的发散思维,实现了从“扶”到“放”的过程,这种段式的运用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让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感悟明理,升华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是在搞笑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孝敬父母”,要让学生透过课文的学*,懂得儿女就应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对文本进行了解读之后,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由于对文本资料有了很深的理解,有了感悟,再加上贴*生活,学生往往就能有感而发,畅所欲言,从而于无形中升华了本课的主题,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来颂读《三字经》,让学生在琅琅上口的颂读中更深地体会我们中华民族所颂扬的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读课文

  三、确定自己的学*目标和方案

  1、师生共同制定学*目标──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2、师生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制定学*、续演的方案:

  ⑴ 理解课文,体会老爷爷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⑶ 能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像。

  ⑷ 场景中的布置、人员的安排。

  ⑸ 表演中,组员如何默契配合,灵活应变。

  3、汇集意见,筛选、确定方案。

  四、根据学*方案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将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标记。

  3、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相机点拨。

  4、全班汇报交流学*情况,由学生质疑,教师组织讨论交流。

  5、小结。

  6、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五、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1、小组讨论:

  ⑴ 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象。

  ⑵ 确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⑶ 设计场景的布置。

  2、各小组演练,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课本剧表演。

  4、互评互议。

  六、课后拓展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巩固、复*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读准人物的不同语气,领悟课文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

  1、网络游戏复*生字。

  2、开火车认读此语。

  过渡:大家真棒!大家看,老师是这样夸你们的,你们的妈妈是怎么夸你们的?今天我们来看看课文里这些妈妈是怎么夸自己的儿子的。

  二、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们的话。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三位妈妈的话,要读出她们的样子来。

  3、出示幻灯片,指名读三位妈妈的话。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第一、二位妈妈的骄傲、自豪。第三位妈妈语气的*淡)

  (第三位妈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相关板书:即聪明又有力气唱歌好听没什么可说的)

  4、分角色表演三位妈妈。

  5、在妈妈打水回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6、幻灯片出示第8段,学生齐读,你读了这段,有什么发现?

  7、指导读出水重的感觉。

  8、默读课文最后几段,想: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9、小组讨论后汇报。

  (引导结合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说)

  10、引导理解:老爷爷看见的儿子是哪个儿子?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板书:孝敬父母)

  (擦去没什么特别)

  11、看了这三个儿子的做法,你有什么感受?我们给第三个儿子戴上一朵大红花。

  (板画:花)

  过渡:在我们的资料城中,还有许多孩子孝敬父母的故事。大家去读一读,等会儿把你了解到的故事说给你的好朋友听。

  三、拓展阅读

  四、打写

  1、我能做个好儿子(女儿)。

  2、说话你*时在家里是怎么做的?读了课文和资料城里的故事之后,你有新的想法吗?

  3、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繁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协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生字、词语。

  2、真诚地褒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褒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褒扬你的吗?(同学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同学自由扮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身的小朋友了,请你自身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褒扬小朋友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生字的时候,给小朋友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褒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小朋友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小朋友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小朋友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示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身的小朋友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出现在小朋友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身的小朋友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褒扬的话。

  2、你把自身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小朋友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小朋友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身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同学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他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身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小朋友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小朋友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示好的话,我要好好褒扬他!

  生:我为我的小朋友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同学练读)

  师:把你们练*的结果表示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小朋友们更进一步地把自身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小朋友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身的小朋友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身的小朋友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同学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协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他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同学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小朋友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示。同学还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身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身的小朋友,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示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同学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同学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同学用自身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小朋友学会了学*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身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

  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你能用朗读来表示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局部,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小朋友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小朋友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同学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身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小朋友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身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扮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扮演对话。

  2、上台扮演:指名两个组来扮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家长的小朋友,才是真正的小朋友。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1

  一、复*导入

  (一)复*生字

  1.词语朋友们已经排好队了,你们能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既然拎水桶好嗓子沉甸甸晃荡 胳膊 聪明走走停停

  指导:“拎”和“沉甸甸”(师夸学生)你们读得真准确!你们的声音可真洪亮!

  (二)生活情景导入

  1.不仅老师爱夸你们,你们的妈妈也爱夸你们!你们的妈妈经常怎么夸你们的呢?

  2.不仅咱们*的妈妈爱夸孩子,这儿有几位俄罗斯的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3课《三个儿子》。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品读三个妈妈的话。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有滋有味地读一遍课文。

  同学们,三个儿子在妈妈心目中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几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画出来。

  2.指导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1)第一位妈妈说的话。

  师:这个儿子的优点是什么?(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咱们班谁也是既聪明又有力气?师问这生:你既聪明又有力气,你的妈妈会为你感到(生:自豪、骄傲、幸福……)

  师:课文中的.这个孩子既聪明又有力气,他的妈妈也会为他感到(生:自豪、骄傲、幸福……),孩子是妈妈的骄傲,在妈妈的眼里,自已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谁来学做这位妈妈,通过朗读,来夸夸这个孩子。

  读时,你可以加上提示语,如自豪地、骄傲地、幸福地,高声地,激动地,你觉得用什么词恰当就用什么词,练读,指名读,(如读的不好,师范读)谁还能加上动作来读。指名,齐读,

  (2)指名读第二位妈妈说的话

  师:第二个儿子有什么特长?(唱起歌好听极了,好嗓子)

  指导朗读师:这个孩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他的妈妈会感到(自豪、骄傲、幸福……)。谁来学做妈妈,夸夸孩子。

  (3)指名读第三位妈妈说的话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妈妈?(你为什么不夸夸自己的儿子?)

  师:这个儿子没什么特别,很普通。他的妈妈爱他吗?(爱。妈妈是伟大!即使儿子没什么特别,既不是那种聪明又有力气,也不是那种唱起歌来好听极了,但妈妈也会同样爱儿子。只是把爱儿子默默的放在心里,不用嘴巴来夸耀儿子。

  师:这句该用怎样的语气比较恰当?(谦虚、*常)

  3、孩子永远都是妈妈的心头肉,掌中宝,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妈妈的爱,分角色朗读1——6段。

  (二)体会一桶水的重。

  1.三个妈妈打完了水,就要走回家去,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听老师范到读文,想想你有什么发现?(师读7、8段)

  2.你感觉这一桶水怎么样?(水很重)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水很重的呀?

  (“重”、“晃荡”、“走走停停”、“酸”、“痛”。)

  3.谁能通过读来表现出三位妈妈提水的辛苦呢?指名读,齐读。

  4、体验:这一桶水到底重不重?请两个同学扮演妈妈来体验一下。(两名同学提水,其它同学念课文。)

  随机采访:两位妈妈,水重不重?你们家离这远吗?

  你们想让别人来帮帮你吗?

  4、过渡:这一桶水可真重呀!妈妈们累得腰都酸了,胳膊都痛了,这时候,她们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正巧,三个儿子来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三)感悟三个儿子的做法。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笔画出三个儿子的做法。指名读。

  2.自已读一读三个儿子的做法。想一想:你比较喜欢哪个儿子的做法?为什么?

  3.这时候,一位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老爷爷是怎么回答她的?

  4.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指的是谁?

  (1)指名回答。

  (2)师:我们再回过头看第三个妈妈的话,她说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是这样的吗?第三个儿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能帮妈妈提水,爱妈妈,对妈妈很孝敬……)想象一下这个儿子*时还会帮妈妈做哪些事?

  (3)小结:同学们,只有这个“儿子”在妈妈有困难的时候给了妈妈最需要的帮助;只有这个儿子心中有妈妈,知道关心妈妈,孝敬妈妈,难怪老爷爷会说——齐读老爷爷的话。

  三、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是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是爸爸妈妈养育我们成长,也是爸爸妈妈给了我们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我们在家里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

  2、原来,爱妈妈就是帮妈妈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原来,爱妈妈就是帮妈妈端端饭、洗洗碗;

  原来,爱妈妈就是当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草莓时,……

  原来,爱妈妈就是在妈妈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

  3、同学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爱爸爸妈妈就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四、作业。

  1、读一读〈〈黄香温*〉〉和〈〈卧冰求鲤〉〉的故事。

  2、倡议:每天做一两件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情。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内容,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表扬过你吗?是怎么表扬的?

  2、今天我们来学*第23课“三个儿子”。

  二、出示课题,学*生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用字典识字。给生字组词。

  三、探究新知

  (一)齐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边读边思考:

  1、这个故事主要讲谁?

  2、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是哪个儿子?

  (二)朗读交流,体味阅读乐趣

  (1)三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请你找出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去读读,读出妈妈们的语气来。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说一说。

  (2)分组练*: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夸奖你的儿子?会是怎么样的语气呀?

  (3)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夸夸自己的儿子,生齐读、个人读。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你能不能说得再自豪(骄傲)一点?

  (4)(另一个妈妈的话):另一个妈妈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大家听听,他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交流读,评价,提高。

  (5)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为什么呀?你想这个妈妈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6)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7)、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这么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

  (8)、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小朋友和你的同桌准备一下,来扮演最后一个妈妈和老爷爷,读读这两句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呀?(10)、理解句子“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三)、小结:读读、议议。

  你认为我们要学*哪个孩子,为什么?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帮助父母亲做事的?通过讨论让大家懂得只有关心妈妈、懂事明理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并要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

  四、拓展思维、深化总结

  1、谈谈自己*时在家为爸爸妈妈所做的事情!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伟大而无私的爱,我们也要尽我们的能力给他们最大的快乐。倡议:每天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2、颂读《游子吟》、《三字经》。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3

  一、设计理念:

  儿子,这个字眼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颂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呢?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二、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师:我现在的角色变成了一位妈妈了,昨天我见到了三个儿子,你想知道这三个儿子怎么样吗?那就让我们去见一见这三个儿子吧!(教师板书:三个儿子)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文中的生字词(带拼音)。

  师:妈妈要考一下孩子们,看你们是不是都学会了呢?(开火车认读)

  师:评价读的情况,不服也不行呀,妈妈想听一听这个故事,指生读。

  师:讲得不错,刚才我听到三个妈妈好像在说自己的儿子,说什么呢?

  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教师指学生读一读。)

  师:当妈妈的多高兴啊!

  (多指几生读一读。)要求把妈妈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师:两个妈妈夸完了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是怎样说的呢?课件出示: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特别的地方。(指生读。)

  教师板书:一个一个另一个(让学生根据他们书上的描述给他们起名字。)

  大力士歌迷一般

  师:妈妈提着水桶回来了。

  出示: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及时表扬。)

  师:看着妈妈提水,那三个儿子是怎样表现的?

  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象车轮在转,真好看!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结果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找三个学生读一读。)进行激励

  另找三位读,读后教师对他们进行现场采访:当你看见妈妈提水回来时,你在做什么?(板书:翻跟头唱歌提水)

  师:出示:“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指生读。

  师:我很奇怪,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师:第三个儿子做得不错,你能评价一下他吗?

  板书:懂事孝顺真正的儿子

  师:是不是只帮妈妈提水就是孝顺妈妈,我们还可以帮妈妈做些什么呢?

  (板书:妈妈,我要)

  师: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读得声音最洪亮。

  师:激励学生,提出要求:请一位学生读给大家听。

  师:一个人读全文真辛苦,我们一人读一段吧。

  师:现在我们对三个儿子有了更深的了解,休息一下,我们来写字。

  出示:桶甸(提醒应注意什么)

  师:布置作业:想想怎样才是爸爸妈妈真正的孩子?在家帮爸爸妈妈做一做。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能有感情地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会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创设生活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2、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3、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4、在你的学*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1: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2: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3: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4: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交流二:(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交流三:(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教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提高对学*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用心地设计每一节课,真正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快快乐乐学语文的境界。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5

  一、复*导入

  (一)复*生字

  1.词语朋友们已经排好队了,你们能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既然拎水桶好嗓子沉甸甸晃荡 胳膊 聪明走走停停

  指导:“拎”和“沉甸甸”(师夸学生)你们读得真准确!你们的声音可真洪亮!

  (二)生活情景导入

  1.不仅老师爱夸你们,你们的妈妈也爱夸你们!你们的妈妈经常怎么夸你们的呢?

  2.不仅咱们*的妈妈爱夸孩子,这儿有几位俄罗斯的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3课《三个儿子》。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品读三个妈妈的话。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有滋有味地读一遍课文。

  同学们,三个儿子在妈妈心目中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几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画出来。

  2.指导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1)第一位妈妈说的话。

  师:这个儿子的优点是什么?(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咱们班谁也是既聪明又有力气?师问这生:你既聪明又有力气,你的妈妈会为你感到(生:自豪、骄傲、幸福……)

  师:课文中的这个孩子既聪明又有力气,他的妈妈也会为他感到(生:自豪、骄傲、幸福……),孩子是妈妈的骄傲,在妈妈的眼里,自已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谁来学做这位妈妈,通过朗读,来夸夸这个孩子。

  读时,你可以加上提示语,如自豪地、骄傲地、幸福地,高声地,激动地,你觉得用什么词恰当就用什么词,练读,指名读,(如读的不好,师范读)谁还能加上动作来读。指名,齐读,

  (2)指名读第二位妈妈说的话

  师:第二个儿子有什么特长?(唱起歌好听极了,好嗓子)

  指导朗读师:这个孩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他的妈妈会感到(自豪、骄傲、幸福……)。谁来学做妈妈,夸夸孩子。

  (3)指名读第三位妈妈说的话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妈妈?(你为什么不夸夸自己的儿子?)

  师:这个儿子没什么特别,很普通。他的妈妈爱他吗?(爱。妈妈是伟大!即使儿子没什么特别,既不是那种聪明又有力气,也不是那种唱起歌来好听极了,但妈妈也会同样爱儿子。只是把爱儿子默默的放在心里,不用嘴巴来夸耀儿子。

  师:这句该用怎样的语气比较恰当?(谦虚、*常)

  3、孩子永远都是妈妈的心头肉,掌中宝,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妈妈的爱,分角色朗读1——6段。

  (二)体会一桶水的重。

  1.三个妈妈打完了水,就要走回家去,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听老师范到读文,想想你有什么发现?(师读7、8段)

  2.你感觉这一桶水怎么样?(水很重)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水很重的呀?

  (“重”、“晃荡”、“走走停停”、“酸”、“痛”。)

  3.谁能通过读来表现出三位妈妈提水的辛苦呢?指名读,齐读。

  4、体验:这一桶水到底重不重?请两个同学扮演妈妈来体验一下。(两名同学提水,其它同学念课文。)

  随机采访:两位妈妈,水重不重?你们家离这远吗?

  你们想让别人来帮帮你吗?

  4、过渡:这一桶水可真重呀!妈妈们累得腰都酸了,胳膊都痛了,这时候,她们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正巧,三个儿子来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三)感悟三个儿子的做法。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笔画出三个儿子的做法。指名读。

  2.自已读一读三个儿子的做法。想一想:你比较喜欢哪个儿子的做法?为什么?

  3.这时候,一位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老爷爷是怎么回答她的?

  4.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指的是谁?

  (1)指名回答。

  (2)师:我们再回过头看第三个妈妈的话,她说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是这样的吗?第三个儿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能帮妈妈提水,爱妈妈,对妈妈很孝敬……)想象一下这个儿子*时还会帮妈妈做哪些事?

  (3)小结:同学们,只有这个“儿子”在妈妈有困难的时候给了妈妈最需要的帮助;只有这个儿子心中有妈妈,知道关心妈妈,孝敬妈妈,难怪老爷爷会说——齐读老爷爷的话。

  三、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是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是爸爸妈妈养育我们成长,也是爸爸妈妈给了我们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我们在家里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

  2、原来,爱妈妈就是帮妈妈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原来,爱妈妈就是帮妈妈端端饭、洗洗碗;

  原来,爱妈妈就是当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草莓时,……

  原来,爱妈妈就是在妈妈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

  3、同学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爱爸爸妈妈就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四、作业。

  1、读一读〈〈黄香温*〉〉和〈〈卧冰求鲤〉〉的故事。

  2、倡议:每天做一两件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情。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欢迎大家分享。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巩固、复*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呦,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麽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记得你的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夸奖自己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4、在你的学*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互相交流)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 采访刚才读的同学: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麽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 交流提高: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互相读这句话)

  交流二: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麽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学生朗读)

  2、 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麽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神情)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嗷,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交流三:(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麽可说的,他没有什麽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麽也没有说,这是为什麽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话的时候会是怎麽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麽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麽发现。

  2、交流反馈:

  3、(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三个妈妈——,胳膊都——了,腰也——了。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麽?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真想有人来帮忙)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假如是你拎着这麽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麽?

  朗读提高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麽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5、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麽表现呢?

  (1) 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外一个孩子跑到妈妈面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麽发现?(水很重)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麽呀?想说些什麽?(学生自由交流)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麽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4、拓展练*: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麽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哪个孩子?为什麽?

  你觉得该怎麽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麽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板书

  三个儿子

  妈妈 儿子

  既聪明又有力气 翻跟头

  唱歌好听极了 唱着歌

  没有什麽特别的 接过、提着走了

  只有一个儿子

  孝顺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2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感受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体贴、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劳动的艰辛,从而产生体贴、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所包含的深意,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预设过程】

  一、回顾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怎样的三个儿子?

  1、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让我们再来骄傲地夸夸他们吧!

  (课件出示妈妈话)

  3、请三个小朋友扮演三位妈妈,表情朗读。

  二、朗读感悟

  1、质疑启思:

  ⑴ 过渡:

  这就是妈妈眼中的三个儿子。

  (板书:妈妈眼中)

  可是,在老爷爷的眼中

  (板书:老爷爷的眼中)

  又是怎么样的呢?

  ⑵ 学生质疑:

  导语:

  是啊,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你认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

  (板书问号)

  (第三个儿子)

  ⑶ 为什么你们认定他就是老爷爷眼中这唯一的一个儿子呢?哪告诉你的?读给大家听听。

  2、自主发现, 深入体会水的重和妈妈提水的辛苦:

  ⑴ 哦,这个儿子帮妈妈提的是一桶怎么样的水?(沉甸甸的水)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桶沉甸甸的水?找到划出来,仔仔细细读一读。

  ⑵ 体会句子: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① 生自由读。

  ② 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③ 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水很重?

  (板书:“痛”、“酸”、“走走停停”、“直晃荡”)

  ④ 指名读,评议:

  (导语:是啊,多重的一桶水啊,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多累啊。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水桶的重和妈妈的累给读出来呢?)

  师倾听学生朗读的亮点,师通过及时评价引领学生有情朗读。

  ⑤ 想象性、移情性体验,感受母亲的辛劳。

  A、师范读,生闭眼想象。

  B、四人小组交流感受。引导:可以用你的语言,用你的动作表现出来。

  C、汇报交流。

  ⑥ 老师啊,也想请你来读一读。我闭上眼睛来听一听,看我的眼前,能不能也出现像你们一样的画面。

  (全体深情朗读)

  ⑦ 联系生活体会: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曾经拿过,搬过或者拎过很重的东西吗?请你回忆一下。此时,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3、对比体会,深入感受:

  过渡:

  这时,三个妈妈也多么希望有人能来帮帮她们呀!可事实是怎样的呢?

  (读文说感受)

  ⑴ 你能用文中的三个句子来说说三个孩子的表现吗?

  (课件出示句子)

  ⑵ 朗读感悟。

  ⑶ 你对三个儿子的表现是怎么看的?

  (同桌交流)

  ⑷ 全班交流。

  三个儿子的行为对比:

  一个儿子只顾自己翻跟头,一个儿子只顾着唱歌炫耀自己的才艺。独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

  儿子的行为跟妈妈的辛劳对比:

  这时候,他们的妈妈在干什么?

  4、想象体会,进一步感受第三个儿子的精神品质:

  ⑴ 那么重的一桶水,大人都不太提得动,一个跟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提着这么重的一桶水,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想象一下。

  ⑵ 你认为这三个儿子当中谁最能体会妈妈此时的需要呢?为什么?

  ⑶ 揭示中心:

  难怪老爷爷会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原来老爷爷看到的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儿子。

  (板书:孝敬父母)

  三、明意练笔,挖掘孩子的内心想法

  1、提出建议:

  此时此刻,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三个儿子、对三个妈妈、对老爷爷、对同学、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对自己说的,请你选择一条,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能干的小朋友可以写得更多。

  (课件出示:我想说……)

  2、师巡视指导。

  3、交流反馈。

  四、小结,升华情感

  小朋友,一直以来,我们都感动于妈妈对我们的爱,感动于妈妈对我们的付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相信小朋友也一定会用自己的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做一个真正孝敬父母的孩子,是吗?

  【板书设计】

  23 三个儿子

  妈妈眼中 老爷爷眼中 我的眼中

  ↓ ↓ ↓

  ① 既聪明又有力气

  只有一个儿子

  ② 唱歌好听

  ③ 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孝敬父母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3

  【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第五册第一组的第四篇课文。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迎面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儿子,却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一声不响地走了,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读自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4、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从小懂得为父母分担重。

  【教学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他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过程】

  一、字词过关(略)

  二、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你们在家里曾经为父母亲做过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生兴高采烈,列举事例)

  三、引导

  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吗?

  (生面带微笑,自豪而骄傲,个个争先恐后地汇报。)

  四、进入新课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们想不想知道她们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孩子的?

  (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五、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三个儿子》

  1、你把自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四人一小组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2、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3、请一个小朋友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了妈妈没有?

  (读完后采访他当时的思想感情。)

  问: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您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儿子真了不起!

  4、交流提高:我也为您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得更自豪一点吗?

  (生练读,把练*结果表现给同桌看。)

  5、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⑴ 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个小朋友来读一读。大家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指名朗读)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来。

  师:那你能上来试一试吗?

  生:(昂首挺胸,骄傲的眼神)读得有声有色。

  师:夸夸他!

  ⑵ 大家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趁热打铁)

  6、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⑴ 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说,这是为什么呀?

  (体会第三个妈妈说这句话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⑵ 通过朗读来体现:她认为自己的儿子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语气很*常)

  ⑶ 自由练读,感受第三个妈妈的*常心。

  六、自主发现,从细小处见真情

  1、自读课文第七小节,想想你发现了什么?三个妈妈打完水回去,在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提示。)

  2、汇报:

  水很重、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水重的?你能用朗读来体现水很重以及妈妈很辛苦吗?

  (通过朗读为课文后来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作铺垫,体会第三个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样做的?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生立刻拿出笔来,积极地寻找句子)

  5、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⑴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⑵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⑶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6、激起共鸣:

  “你觉得哪一个儿子表现最好?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如果换了是你,你会怎么做?”

  生:第三个儿子表现最好。妈妈特别辛苦,非常吃力。让我来帮妈妈提水吧!

  7、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第三个儿子的妈妈会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会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声动听,但他知道关心妈妈,帮助妈妈分担重担。老爷爷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才是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七、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1、提出疑问:

  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呢?

  (同桌之间互相说)

  2、全班参与讨论,提炼中心: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师热情地给予鼓励:大家说得真好!生得到老师的夸奖,个个喜形于色、兴高采烈……)

  八、拓展

  出示小黑板:

  你认为该向哪个孩子学*?为什么?

  你觉得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你*时又是怎样帮助父母做事的?

  (生沉浸在思考当中,下课。)

  【设计理念】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并拥有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快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去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的方式应从“授之以鱼” 转变为“授之以渔”,甚至可以“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人人都灵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最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自主学*当中去,合作探究,真实体验,从中体味学*的乐趣。

  【设计评析】

  1、教学设计的导入部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时妈妈对自己的表扬,让孩子们马上就进入了兴奋状态,为后面的课文朗读奠定了基础,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

  2、进入新课时,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转换角色,扮演妈妈去朗读文中妈妈夸奖儿子的话,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发掘人物内心,感同身受,很快地体会到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

  3、学生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去读、去悟,会有更多地收获。我设计学生自读、自悟、自演妈妈的话,感受三个妈妈的不同语气和心情,使学生对人物的形象有了各自不同的体验。除了能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正确的表达外,还让孩子们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学*方法,并根据这些方法去自主学*。

  4、自主发现是新课程标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学设计的六部分设计了一个自主发现的环节,让学生通过读书、体验和激发共鸣,感悟人物的真情。学生通过第三个儿子默默无声的表现,立刻就能体会到:一个好儿子的好,不能光表现在会翻跟头、会唱歌上,而应以实际行动去分担妈妈的重担。此时,学生已模糊地意识到,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5、最后在通过第七部分的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全班学生的共同讨论,使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在老师的点拨下,在老爷爷的话的启迪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孝顺父母,懂得为父母分担重担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好孩子。这个设计环节进一步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成为整堂课的高潮部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6、第八部分拓展中设计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自我差距,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4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设计意图』:我设计第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引导进行小小的辩论。设计第二、三个问题,出于联系实际的生活,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提供生活的保证。

  三、教后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XXX,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提高对学*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5

  【教学要求】

  1、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任的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学*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识了《三个儿子》这一课的生字和词语。现在我来考考大家。看你们还认不认识它们。

  (出示词语卡片)

  (指名认读,齐读)

  二、理解课文

  过渡:

  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时都在评价自己的儿子。当三个儿子同时出现在眼前时,老爷爷却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继续学*23课《三个儿子》。

  1、学*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在井边打水时,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儿子的?请听老师朗读,边听边做记号。

  (指名回答)

  投影出示:

  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问:A、 这个儿子的优点是什么?

  B、谁也比不过他这说明儿子在妈妈心中是怎么样的?

  C、既聪明又有力气,瞧,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儿子呢。请你也用既又说句话吧。

  投影出示:

  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问:A、 这个儿子有什么特长?

  B、好听极了说明了什么?

  ⑴ 指导朗读两位妈妈的话。

  ⑵ 指导读第三位妈妈的话。

  ⑶ 指名分角色朗读三位妈妈的话。

  ⑷ 齐读三位妈妈的话。

  2、学*课文第7~11自然段:

  过渡: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一桶水可重啦!

  (随机出示相关段落)

  ⑴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⑵ 指名表演读。

  ⑶ 喜欢这一段的同学一起读。

  从井边到家里可远啦,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大家想想,此时,妈妈最需要的是什么啊?

  3、当三个儿子看到他们的妈妈拎着重重的水桶在路上走时,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

  ⑴ 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⑵ 指名读,随机出示句子。

  ⑶ 播放动画,指导学生用一只一只另一只说话。

  ⑷ 联系生活场景照样子说一句话。

  4、学*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过渡:

  大家都说得很好,我们再来看课文。当三个儿子都出现在眼前了,这时候一位妈妈又是怎样夸她们的儿子的,老爷爷又是怎样说的呢?

  投影出示:

  妈妈: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老爷爷: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⑴ 教师示范读。

  ⑵ 分四人小组讨论:明明三个儿子同时出现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⑶ 指名回答。

  (因为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⑷ 指名分角色朗读老爷爷和妈妈的话。

  5、文中的三个儿子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时,你碰到妈妈在做事的时侯,你是怎么做的?

  三、小组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简评

  四、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子女要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从小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人。)

  五、实践活动

  从现在起,我们每天至少为长辈做一件事。你还可以把做这些事的感受写在自己的日记里。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没有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很多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没有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是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示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与文本接触。并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文本对话多种形式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思想内涵。我将课后的练*说话穿插到学*课文之中,并结合儿童的特点采用动画,先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练*说话,然后再放手让孩子展开想象练*说话。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突破课文难点时,我挖掘文本的空白处,让孩子感受妈妈在提水时最需要别人的帮助,从而引导孩子理解帮妈妈提水的儿子很懂事,再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一环一环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通过学生讨论理解儿女应该孝敬父母这一思想后,再将主题思想升华到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回顾这一堂课我觉得有几个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

  1、在突破文中难点时,我出示有关段落,朗读后就提问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一问题的提出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跳跃性,如果在此问题提出前,先作一个铺垫:老爷爷看见的是哪个儿子?这样设计提问,就降低了难度,学生更容易理解。

  2、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而在最后一个分小组朗读的环节中,我没有明确地对学生提出朗读要求,而导致这一环节课堂气氛有点乱。

  3、我们的研究问题是教师的示范作用,而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注意了运用示范手段,但广泛运用的意识还不够,只着重在朗读的过程中,大量进行了教师范读的指导。在下一次的课堂上,视野还要放宽一些,在交流感悟、体验表演等其他环节,应该让教师的示范性更强一些。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6

  1、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故事,大声读读课文的7—13段,看看,你的小脑袋里会出现怎样的疑问。

  2、读着读着,你的小脑袋里冒出了怎样的疑问呢?

  3、学生质疑,出示老爷爷的句子

  1)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是的,老爷爷说——(齐读)

  2)小朋友,明明有三个儿子,可是老爷爷却说只有一个儿子,你猜猜他所说的是哪个儿子?

  为什么老爷爷认为是第三个孩子呢,让我们来好好读读课文,研究研究。

  (现在小朋友有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说第一个,有的说第二个,还有说第三个的,怎么办呢,让我们好好读读课文,研究研究,到课文中把答案找出来吧)

  4、请再来读读第7——13段,请小朋友边读课文边用“﹋”划出描写儿子表现的句子。(学生边读边划)

  5、反馈:三个儿子是怎么表现的呢?(如果学生不按次序说话,可以将这三部分内容同时呈现。)

  反馈一: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你找得真好,出示句子,谁来读一读?指名2人读。(读得真好,谁还能像他那样来读一读?)这个孩子有什么值得欣赏的地方?(“翻着跟头”,我们小朋友有些也会翻呀,这有什么值得欣赏的呢?“像车轮在转”,哦原来他能连着翻呀,真好看,连妈妈们都被他迷住了呢,请你用朗读来夸夸他。)第二个儿子呢?

  反馈二: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你跟电脑老师找得一样,谁来读一读?你的朗读也真好听,大家像他那样一起读一读吧。是呀,多好听呀,连妈妈们也被他(迷住)了。还有一个儿子呢?

  反馈三: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1)你真能干,找到了这句话。谁愿意来读一读?正音“沉甸甸”(刚才他把这个词语读得特别好,让我们跟他读读。单独一个字时就读……可以组词:草甸子猜猜看,这个词语什么意思?它呀就是指放牧的草地,当这个字放进“沉甸甸”里就要变调,读第一声,把它送进句子中,再来读读。读一读(课件演示)

  2)沉甸甸是怎样的感觉呢?请学生先说,再看,谷穗粒粒饱满,好像在鞠躬呢,我们可以说——沉甸甸的。( )

  果子熟了,压弯了枝条,这就是——沉甸甸的( )

  在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东西也是沉甸甸的?(沉甸甸的书包沉甸甸的沙包等)

  3)在生活中,你拎过沉甸甸的东西吗,有什么感受?如:我们从超市回来,我拎着沉甸甸的袋子等。当学生读出时,提醒把话说完整。

  4)课文中什么是沉甸甸的?(一桶水是沉甸甸的。)你怎么知道一桶水是沉甸甸的?课文中的哪一段具体写了这桶沉甸甸的水呢?请小朋友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吧!(学生读文找句子)

  3、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是这句话吗?谁来读读?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语比较难读,出示“晃荡、胳膊”词卡,请学生认读。把它们送回句子中,我们再来读一读。(2人,齐读)

  2)读了这句话,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这桶水很重?

  反馈一:可重啦!

  “可重啦!”是一点点重吗?不是,是非常非常的重,怪不得后面还用上“!”呢!把它送回句子中去,谁来读读?(3人)

  反馈二:直晃荡

  A“晃荡”是什么样的?那直晃荡又是什么样的?(生:在晃来晃去,晃来晃去会怎样呢——水溅出来了。)

  B为什么会晃荡呢?(生:水很满,也很重。)

  C这么重的一桶水,妈妈拎不稳哪——(回读句子)

  反馈三:痛和酸

  1、哎呀,为什么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2、回读:妈妈累坏了!一桶水可重了!——

  反馈四:走走停停

  三个妈妈走走停停,停下来是因为……

  回读:妈妈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桶水可重了……

  积累词语:这桶水真是太重了,妈妈们累得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真是腰酸——(背痛),你还能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说说妈妈们累得怎样呢?——学生接:(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精疲力竭汗流浃背)学生自由说——老师送四字词语,学生练说——回到句子朗读(是呀,一桶水可重啦!——学生接读)

  4、这时候,妈妈多么希望——(学生接说:休息帮助)

  5、三个儿子中哪个儿子感受到妈妈的辛苦,和妈妈心连心,去帮助妈妈了呢?

  1)生:第三个儿子。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哪句话告诉我们他在帮助妈妈呀?出示句子,读一读。再回到第8段。

  2)其实这桶水可重啦!妈妈提着水都直晃荡,这个儿子提着肯定也是——接说:直晃荡

  这桶水可重啦!妈妈提着水都要走走停停(放慢速度),这个儿子提着也肯定要——接说:走走停停

  这桶水可重啦!妈妈提着水都腰酸背痛(动作演示)了,这个儿子提着也肯定——接说:腰酸背痛

  这桶水可重啦!妈妈提着水都累得满头大汗(扬),这个儿子提着也肯定——接说:满头大汗

  这桶水可重啦!妈妈提着水都累得气喘吁吁(抑),这个儿子提着也肯定——接说:气喘吁吁

  可是这个儿子还是(扬起来,速度加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句子,学生接读: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这就是妈妈认为的那个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儿子,你也认为这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地方吗?

  生:这个儿子很特别,——师:特别在哪里——生:他很懂事孝顺关心父母有颗爱心

  1、师:接下来,你和你的同桌,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12、13段的对话。

  同桌练*

  2、师:谁来?

  指明一组表演

  3、分角色朗读

  师:下面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全文吧!

  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这几个小朋友朗读的很好,来为我们展示一下吧!

  (叫读的好的学生)

  1、师:你认为老爷爷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

  2、师:那前两个孩子怎样呢,他们就不孝顺了吗?为什么?

  生展开辩论

  师总结:是啊!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3、师: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师:今天回到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跟他们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母亲节快到了,你也可以回到家为妈妈做一件事!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表扬过你吗?

  生:表扬过。

  师:怎样表扬的?

  当生举手的少时,师提示:当你考试考好的时候、当你听话的时候、当你帮妈妈做事情的时候……

  生:……

  师:你们真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2、师:这天我们来学*第23课“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感知资料

  1、师:三个儿子怎样样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能够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也能够用字典识字。困难处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

  2、课件出示词语: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

  师:谁想读读?

  生流利的朗读词语

  当生读到“拎着水桶”时,师:能做个动作吗?

  当生读到“晃荡”时,师:谁能用动作表示?

  师:你来?

  生再读词语

  3、课件出示句子

  师:看!这些句子你能读好吗?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同桌互读

  师:找一组小朋友开火车读!

  当一生读第一句话时,师: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来?

  当生读第二句话时,师:读的好,你理解了。

  当一组生读完时,师:咱们一齐读读吧!

  生齐读句子

  4、师:怎样能把课文读的更有味道,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

  师:谢谢大家!象老师这样读读吧!

  生再读文

  5、师:小朋友练*的很认真,下面我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

  生认真的听,认真的划。

  三、自悟,品读语言

  1、师:都找到哪几句话?

  生分别读三句话

  师:下面自己练一练,看谁能读出三个妈妈不同的语气。

  2、交流一: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的很好

  师:哎呀,我听出来了,你的儿子真是谁也比但是他。

  师:让我们一齐伸出大拇指,来夸夸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生齐读

  4、交流二: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

  师:第二个妈妈的话,谁来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读出了妈妈骄傲的语气。

  5、交流三: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

  师:这两个妈妈在谈论自己的孩子时充满了骄傲与自豪,那第三个妈妈呢?谁来读!

  一生读的好

  师:哎呦,你读懂了课文。

  一生读的不好

  师:再想想该怎样读?生读好了,师:对,就这样读!

  6、师:让我们继续读课文的7到11段,去认识这三个孩子吧!

  生自由读

  师:这么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是怎样做的?

  生汇报

  师课件出示“三个儿子的做法”

  生再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现

  四、指明中心,分主角朗读

  1、师:接下来,你和你的同桌,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12、13段的对话。

  同桌练*

  2、师:谁来?

  指明一组表演

  3、分主角朗读

  师:下面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分主角朗读全文吧!

  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这几个小朋友朗读的很好,来为我们展示一下吧!

  (叫读的好的学生)

  五、升华主题

  1、师:你认为老爷爷看见的就应是哪个儿子?为什么?

  2、师:那前两个孩子怎样呢,他们就不孝顺了吗?为什么?

  生展开辩论

  师总结:是啊!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3、师: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五、拓展

  师:这天回到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跟他们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母亲节快到了,你也能够回到家为妈妈做一件事!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阅读,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资料,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就应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资料,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样样夸奖你的”,从而导入课文。这样的阅读教学贴*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主角的模拟能够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课堂上就会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爱探索、喜尝试是孩子的一大特点。于是,我设计指明中心,分主角朗读课文这一环节,让同桌学生之间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老爷爷,帮忙孩子“尝试”各种主角的模拟。在主角的完成中,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地走入了课文的意境中,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对课文产生更深的理解。

  3、阅读教学的升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往往“走过了头”,把尊重等同于“放纵”,把张扬等同于“随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于“想怎样理解就怎样理解”。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而老师没有主观意见,没有核心理解,学生说什么都对,都给予肯定,从绝对的“书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绝对的“学生中心”。因此,我设计升华主题这一环节,让学生展开讨论:你认为文中老爷爷看到的就应是哪个儿子,为什么?难道其他两个儿子就不优秀了吗?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忙学生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理“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课文的学*带给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能够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带给生活的保证。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情感目标:

  感受母爱,学会孝顺.体贴母亲.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母爱,从而学会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身为母亲愿意为自己的孩子付出所有的一切,而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妈妈呢?今天我们学*的一篇课文就是发生在妈妈和儿子之间故事,名字叫<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请听老师为大家讲述这个故事.(师配乐有感情地背诵全文,生细心听)

  2.师:听完了这篇故事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明明是三个儿子,这位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生:老爷爷所说的这个儿子究竟是哪个儿子?(师根据提出的问题随机板书)

  3.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特别好.这节课咱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共同学*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104页,首先我们初读课文,我们在*时的学*中第一次读课文都要做到哪些?

  生:第一次读课文我们要把字音读准,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直到把句子读通顺为止。

  生:第一次读课文我们往往都要标出自然段。

  师:说得真好,咱们就按照这些要求来自由读课文吧。

  4.师:同学们的读书*惯非常好。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观看老师制作的课件)请看大屏幕,蓝蓝的天空,一位天使手里拿着气球翩翩起舞,气球上写有汉语拼音,如果你摁住下面对应的生字,天使就可以继续飞翔。谁愿意试一试?(师指名上台)如果她读对的话,请大家跟着齐读两遍好吗?

  5。师:熟悉了这些生字,相信我们会把这篇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利.请大家再读这篇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中悟情

  1.师:刚才看到同学们专注读书的神情,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的妈妈知道了一定会为你们感到骄傲的。咱们现在来看看课文中的三

  个妈妈是怎样来谈论自己的儿子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并拿起笔画一画三个妈妈之间的对话,读一读。(生拿起笔找、画)

  师:谁来说说他们在课文的哪几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如果你是妈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谈论自己的儿子?同桌先读一读,练一练。

  2.师:谁来扮演第一位妈妈说的话?(指名读)

  师:请问这位妈妈你在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

  生:很自豪。

  师:大家认为呢?你从哪些词看出妈妈自豪感的?

  生:既聪明又有力气。

  师:你真会抓住重点词来体会。请你写一下这两个词.。(生上台板书)

  生:你能有朗读来表现出来吗?(找三四个同学读.,生声情并茂地读这句话)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师:自豪感在你的朗读中。这位妈妈真会夸自己的儿子,并且用了一个词“既…….又……”

  师:谁也会用这个词说话?(找两三个说话)

  师:说得真好,咱们再回头来读一读第一个妈妈的话。

  2.师:听了第一位妈妈的话,第二位妈妈也毫不示弱,她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他儿子的特长是什么?

  生:第二位妈妈更自豪,她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她儿子唱歌特别好听、妈妈非常骄傲的?

  生:我从“好听极了”觉得他的妈妈很为他感到骄傲。师随机板书:好听极了。

  师: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把这些词来重读,你说呢?(找学生读)

  师:能听得出这位妈妈非常自豪。谁再来读一读 ?(找两三位同学说)

  师;你们读得好听极了!谁还会用“。。。极了”说一句话?

  生:我家的小兔可爱极了。

  生:妈妈给我买的衣服漂亮极了。

  生:看到同学们上台领奖,我羡慕极了。

  师:老师发现你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你们真是棒极了!

  3.师:听了前两位妈妈的话,第三位妈妈是什么反应? 生:她什么也没说。

  师:在前两位妈妈的追问下,这位妈妈说了些什么?

  生:这位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师小结:下面由我来做旁白,咱们来分角色来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师:难道第三位妈妈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带着这个疑问咱们接着学下文。

  5.师:三个妈妈打完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他们后边慢慢的走着。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想想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妈妈很辛苦。

  生:我觉得妈妈太累了,我真想上去帮一把。

  师:你们真是懂事的孩子!(师很感动)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9

  一、设计理念:

  儿子,这个字眼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颂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呢?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 “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二、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师:我现在的角色变成了一位妈妈了,昨天我见到了三个儿子,你想知道这三个儿子怎么样吗?那就让我们去见一见这三个儿子吧!(教师板书:三个儿子)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文中的生字词(带拼音)。

  师:妈妈要考一下孩子们,看你们是不是都学会了呢?(开火车认读)

  师:评价读的情况,不服也不行呀,妈妈想听一听这个故事,指生读。

  师:讲得不错,刚才我听到三个妈妈好像在说自己的儿子,说什么呢?

  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教师指学生读一读。)

  师:当妈妈的多高兴啊!

  (多指几生读一读。)要求把妈妈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师:两个妈妈夸完了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是怎样说的呢?课件出示: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特别的地方。(指生读。)

  教师板书:一个 一个 另一个 (让学生根据他们书上的描述给他们起名字。)

  大力士 歌迷 一般

  师:妈妈提着水桶回来了。

  出示: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及时表扬。)

  师:看着妈妈提水,那三个儿子是怎样表现的?

  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象车轮在转,真好看!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结果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找三个学生读一读。)进行激励

  另找三位读,读后教师对他们进行现场采访:当你看见妈妈提水回来时,你在做什么?(板书:翻跟头 唱歌 提水)

  师:出示:“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指生读。

  师:我很奇怪,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师:第三个儿子做得不错,你能评价一下他吗?

  板书:懂事 孝顺 真正的儿子

  师:是不是只帮妈妈提水就是孝顺妈妈,我们还可以帮妈妈做些什么呢?

  (板书:妈妈,我要)

  师: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读得声音最洪亮。

  师:激励学生,提出要求:请一位学生读给大家听。

  师:一个人读全文真辛苦,我们一人读一段吧。

  师:现在我们对三个儿子有了更深的了解,休息一下,我们来写字。

  出示:桶 甸 (提醒应注意什么)

  师:布置作业:想想怎样才是爸爸妈妈真正的孩子?在家帮爸爸妈妈做一做。

  板书:

  三个儿子

  一个 一个 一个

  翻跟头 唱歌 提水 ( 懂事 孝顺)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10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所谓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真情,读出实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文章的内涵才能水到渠成,落实到位。

  【学*目标】

  1、读懂故事,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道理,体会妈妈的辛苦,懂得关心、孝顺父母。

  2、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情感,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句式的准备,装满水的水桶。

  2、课文动画《三个儿子》

  【教学流程】

  一、猜谜激趣,轮盘巩固

  1、猜谜送果子。昨天我们一起学*了课文的生字,今天这些字宝宝躲在苹果树上不肯出来,它们要请小朋友们来猜猜字谜,猜中了他们就跳出来了,请听:

  课件出示一棵长满苹果的苹果树,一个个苹果鲜红饱满,惹人喜爱。

  ⑴ 手中握着令牌。

  (拎)

  ⑵ 蚕儿吃桑叶。

  (嗓)

  ⑶ 太阳发出万丈光芒。

  (晃)

  ⑷ 装水要用它,材料是木头。

  (桶)

  ⑸ 远看是勺字,*看是块田。

  (甸)

  2、转轮盘组词说句子。这些字宝宝真高兴啊,它们一跳跳到了转盘中,你能认出它吗?

  (出示一个转动的轮盘)

  ⑴ 随着轮盘的转动抢读出现的生字。

  ⑵ 开小火车给生字组词或者说一句话。

  3、上节课我们还学*了课文的2~6自然段,妈妈们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儿子的,加上你的动作展示一下。

  二、巧设悬念,自读质疑

  1、听了妈妈们的话,我们仿佛看到了三个不同的儿子,可是课文中的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找到老爷爷说的话,读一读。

  (相机出示老爷爷说的话: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2、齐读第13自然段。

  3、读了老爷爷说的话,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呢?

  (板书: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

  三、创设氛围,情动你我

  过渡:

  是啊,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老爷爷有这个想法,他看到的儿子又是谁?从课文中找答案。

  1、初读激情情萌发:

  ⑴ 学生自由读7~13自然段。

  ⑵ 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

  ⑶ 学生边汇报边重点理解第8自然段。

  (出示第8自然段)

  ① 请小朋友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生朗读)

  ②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呀?

  ③ 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边读边理解晃荡、可重了词语的意思。)

  ④ 哪些地方看出妈妈很累,体会读。

  (体会走走停停、腰也酸了的意思)

  2、表演悟情情渐深:

  ⑴ 创设情境悟情:

  听了你们的精彩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老师读得时候,想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表演妈妈提水桶,其他同学站在座位上表演。

  师旁白:

  先请妈妈们弯下腰去,水桶就在你的脚边,试着把它提起来,哎呀,好重啊!再来一次,哦,提起来了,往前走一步,停一停,再走一步,停一停。

  ⑵ 采访感受激情:

  ① 采访上台提水桶的孩子:你现在心里最想的是什么?

  ② 小朋友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③ 齐读课文。

  ④ 句式感情:

  看到妈妈脸上流下的汗珠,我真想,看见妈妈弯着腰弓着背,我真想,看到妈妈辛苦的样子,我真想说。

  3、自读辨析情亦浓:

  孩子们你们都是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当看见妈妈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帮助她,三个儿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⑴ 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①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②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③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⑵ 三个儿子谁做得对?请说说理由。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节朗读课文)

  ⑶ 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① 找动词。

  (板书:跑到、接过、提着走。)

  ② 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⑷ 齐读老爷爷和妈妈的对话,再次体会老爷爷的话,你现在觉得那个儿子是谁?为什么?

  ⑸ 句式渲情:

  那是第 儿子,因为第一个儿子只顾着 ,没有看见 ,第二个儿子只顾着 ,没有看见 ,第三个儿子却只看见 ,跑过去 他多么 妈妈。

  4、课终延情情未了:

  ⑴ 学了课文,你想对两个儿子说些什么?

  ⑵ 听了你们的话,他们会怎么做?

  ⑶ 句式练说:

  (书面作业)

  听了这些,一个儿子翻着跟头,翻着翻着 ,一个儿子唱着歌儿,唱着唱着 ,另一个儿子什么也没说, 。三个妈妈开心的笑了。

  ⑷ 看到这些,妈妈们会说些什么?老爷爷又会说些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可以师生对说,也可以生生对说。)

  四、拓展延伸情满课堂

  观看课文动画,学当配音演员。

  (播放课文动画)

  1、看,仔细看,记住人物说的话。

  2、演,加上动作演。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跑

  接

  提

  晃 荡

  走走停停

  腰酸背疼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1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搞笑,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应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个性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忙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目标:

  1、会认6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分主角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借助拼音,学*生字,掌握识字方法

  2、指导书写生字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分段轮读课文

  2、检查读文状况

  3、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四、巩固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手操游戏,唱歌)

  一、谈话导入,巩固识字

  1、真诚地表扬,导入新课

  2、复*生字词,巩固读音

  3、出示图片,激发阅读兴趣

  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划出来。

  2、交流:你都找到哪几句话,指名读

  3、品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1)自由练读:把自己当成妈妈,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用怎样的语气?

  (2)进入主角,感情朗读

  品读一:第一个妈妈的话。

  a、指名扮演主角读,听听她怎样夸自己的孩子。

  b、评价

  c、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相机指导朗读

  品读二:第二个妈妈的话。

  挑战读,评价,指名演读

  品读三:第三个妈妈的话

  a、指名读,理解“没有什么个性的地方”

  b、范读、齐读、分主角读

  c、小结方法

  (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三个妈妈打完水走回家,她们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

  2、从文中的哪些词或句子看出水很重的呀?相机理解“晃荡”

  3、体会妈妈提水的辛苦。

  4、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样做的?

  默读课文,用“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1)出示课件:“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读读议议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

  (2)说话训练: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一段话。

  5、合作探究: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1)课件播放一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

  (2)分主角朗读。

  (3)讨论: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总结拓展,明理导行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颂读《三字经》,升华主题。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晃荡”(田字格)

  2、引导观察,演示书写顺序

  3、师范写,提醒关键笔画

  3、生练写,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贴图贴图贴图孝

  翻跟头唱歌提水敬

  ??(好儿子)父

  母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三个儿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

  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一、细读文本,读中领悟。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而我校的研究课题“阅读教学的语文本色研究”也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要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我在设计此课时,给了学生充足的朗读空间,以指名读、齐读、范读、分主角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潜力。让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引导学生对文本资料进行仔细地揣摩。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主角之中,设身处地地读,如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妈妈,夸一夸自己的孩子,并对学生进行采访之类的形式,挖掘学生内心的交流,让学生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此外,透过主角扮演、讨论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只有能帮忙妈妈分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从而弄清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二、语言训练,悄然无痕

  作为本课的一个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三个儿子不同做法之后,我安排了一次说话训练: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让学生能透过课文相关段落的学*之后,及时进行口语训练。对低段的学生来说,这是学*上一个难点。如何突破?我在课件中设置了一部分学生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带给了“借助教辅说话表达”的机会,之后再进行引导,透过一次又一次的说话,拓展他们的发散思维,实现了从“扶”到“放”的过程,这种段式的运用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让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感悟明理,升华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是在搞笑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孝敬父母”,要让学生透过课文的学*,懂得儿女就应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对文本进行了解读之后,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由于对文本资料有了很深的理解,有了感悟,再加上贴*生活,学生往往就能有感而发,畅所欲言,从而于无形中升华了本课的主题,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来颂读《三字经》,让学生在琅琅上口的颂读中更深地体会我们中华民族所颂扬的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12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复*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资料,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出示课件:游戏:小猫走迷宫;

  (夸奖小朋友)哎哟!小朋友你们真能干!你们真厉害!你们真棒!

  (二)、生活情景导入: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夸奖你的,你的妈妈是怎样样夸奖你的呀?(指名说)

  你还能加上你妈妈的表情、动作,来说说吗?

  (三)、朗读指导:

  那里,还有几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

  1、三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请你找出夸奖孩子的话,去读读,读出妈妈的语气来。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说一说。

  2、分组练*: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是怎样样的语气呀?

  在小组里面和你的小伙伴先练一练。

  3、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指名几生读)

  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

  你能不能说得再自豪(骄傲)一点?

  4、课件出示(另一个妈妈的话):另一个妈妈是怎样样说自己的儿子的?(指名生读)

  大家听听,他这个妈妈读得怎样样?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交流读,评价,提高。

  5、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但是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为什么呀?(指名生回答)出示妈妈的话,你想这个妈妈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会是怎样样的情绪呀?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6、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生朗读)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7、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样做的?

  请小朋友再去读课文,用笔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自由朗读)

  交流展示:

  看了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8、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小朋友和你的同桌准备一下,来扮演最后一个妈妈和老爷爷,读读这两句话,该读出怎样样的语气来?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学生讨论)

  10、这个妈妈和老爷爷还会说什么呀?你能继续把故事编下去吗?(和同桌一齐表演)

  11、展示表演的结果:请两组小朋友来表演对话,随机点拨升华主题。

  (四)、小结:读读、议议

  你认为我们要学*哪个孩子,为什么?该怎样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样帮忙父母亲做事的?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1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浅显的文字中却饱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着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3、理解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桶、围巾。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揭示课题

  讲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小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想一想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观看)

  好,谁能告诉大家,这个视频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呢?

  没错,这就是《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后被世人称为《黄香温*》的故事。九岁的黄香就已经知道要靠自己的行动孝敬父母,真值得我们向他学*!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这一篇关于孝道的课文,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齐读课题。注意儿子的子是轻声。

  二、研读课文,升华感情

  1、复*字词

  老师想通过摘星星的方式,检查上节课学*的效果。也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朗读课文时把字音读准。(甸)红彤彤、黄澄澄。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学的真不错!

  2、分析2—6自然段

  接下来,老师想采访采访同学们,你们有听到过妈妈对你的夸奖吗?

  同学们你们真棒,我们知道,我们在妈妈的心中那永远是块宝。现在,课文中也有三位妈妈,你们瞧,她们正在打水呢!看看她们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儿子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应语句,用“—”标记出来。

  第一位:(课件出示)你们想一想这位妈妈在夸赞自己儿子时是什么样的心情?(自豪、骄傲)没错,那谁能当一当第一位妈妈,把她这种自豪的语气读出来!

  嗯,老师听出来了,你是真爱自己的儿子呀!而且这些同学都很厉害,知道重读关键词来加强语气。以后我们在朗读时要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一组关联词。谁找到了?(既…又…)能够表达出一个物体的两个特点。

  谁能用它来夸夸自己?谁能夸夸同桌?(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并取长补短!)

  现在请我们同学学着这位妈妈的样子,昂起头,露出得意的表情,眼神中满是自豪,并伸出大拇指,一起夸夸自己的儿子吧!

  第二位:另一位妈妈听了她的话,不甘示弱,谁找到了她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儿子的?

  这一位妈妈听了上一位妈妈夸奖自己的儿子,而她呢感觉自己的儿子要比她的儿子还要优秀,因此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比上一位妈妈语速快一些、语调更高,而且要重读关键词“极了”,要读出这位妈妈更加自豪那股劲!(自由练读)并把你的成果展现给同桌!

  第三位:正当这两位妈妈激烈地讨论着,而第三位妈妈却毫无反应,于是,这两位妈妈不禁产生了疑问。(课件出示)谁找到了第三位妈妈是如何回答的?我们来分析一下,前两位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儿子很有才能,并且还想让人们都知道,这其实是一种炫耀。而这位妈妈却说自己的儿子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优点等。而第三个儿子真的像她妈妈说的那样吗?不见得!

  因此这位妈妈与前两位妈妈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三位妈妈是什么样的人呢?(谦虚、朴实、不炫耀)因此我们要用*淡的语气读这位妈妈说的话。谁能试试?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三个儿子都有什么特点呢?(板书)

  3、提出质疑

  就是这样的三个儿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文章题目也是三个儿子,然而文中的老爷爷却没看到三个儿子,他只看到了几个儿子呢?谁能用原文回答?

  哦,原来他只到了一个儿子,那到底事发生了什么事情才会让老爷爷觉得只有一个儿子呢?你们好不好奇?(好奇)那就让我们继续看课文。

  4、分析7—11自然段

  7—8自然段

  哦,原来是三位妈妈已经打好了水,正拎着水桶往家走呢,而老爷爷也跟在他们后面。那我们来看一看是怎样的一桶水呢?找同学读一下第8自然段。谁能说一说是怎样的一桶水?通过哪些词语可以知道这水桶很重?谁能给大家分析分析?嗯,第一个很简单,老师来说:可重啦!这是从正面描写。谁还能找到呢?嗯,同学们非常棒,重点词语重点理解。从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出妈妈很辛苦。

  但是,只从字面理解,我们不能设身处地的体验到妈妈当时的艰辛。

  老师这正好也有一桶装满水的水桶,谁想上来体验一下?从门口拎到老师讲台这侧。老师想采访你一下,累不累?哦,只是这么*的距离,就给他累成这样,那我们不难想到,文中的三位妈妈还要拎回家呢,她们的艰辛不言而喻!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让你们用耳朵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让你们用眼睛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你们用心体会,妈妈最需要什么?

  恰好这时,引以为傲的三个儿子出现了,我们来看一看,当三个儿子面对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时,是怎么做的?(课件)

  分析9—11自然段

  请同学找出来,并用“~~”标出。

  找同学读一下。(课件出示)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组句子又出现了一组关联词。谁能用这组关联词说一句话?(生答)如果要描述一堆小猴子呢?我们应该改成?好,谁来完成这组句子?

  现在,老师要问问你们,这三个儿子都有什么表现啊?

  第一个:光顾着翻跟头;第二个:唱歌;第三个:帮妈妈提水。

  我们重点看一下第三个儿子的表现,这句话是对第三个儿子的动作描写,谁找到相应的动词了?通过这一连串熟练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儿子没有一丝犹豫,也经常帮助妈妈来提水。这又与前两个儿子只顾着展现自己的才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你们觉得哪个儿子的做法对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你们现在还觉得这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孝敬父母、板书)

  同学们,原来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因此老爷爷才会说…(课件)

  讨论解答疑问

  同学们,我们学到了这,请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他所指的是哪一个儿子呢?(只有知道孝顺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弟子规的总绪也是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开始;而三字经中又有“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传承下去。

  三、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同学们,现在,你们想对这三个儿子说些什么呢?

  老师也想对他们说句:孝敬父母就是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孝顺父母!

  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些启发,想想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孝敬自己的父母呢?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孝敬父母就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就从现在做起。老师有一个倡议:从现在起,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最后,我们来玩一个射击小游戏,来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看来这节课我们班同学真是收获满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14

  一、教材依据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教材见附页)

  二、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交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策略:

  (一)充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识字、阅读紧密结合。

  将识字教学贯穿于阅读中,充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在课文语境中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字形;精读课文时,结合语言环境,了解字义,巩固识字;将认识的生字换一个语言环境再认识,增加见面次数,强化识字;最后安排自主观察、写漂亮字练*,巩固字形认识,使识字教学扎实有效。

  (二)营造情感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的兴趣。因此,营造情感氛围,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拨动学生心弦尤为重要。

  (三)体验人物情感,落实语言训练。

  本课教学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体验人物情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示范读、师生评议读、动作体验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语感,落实语言训练。

  三、教学目标

  1、会认“既、嗓”等6个生字,会写“拎、桶”等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难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六、教学资源准备

  1、课件、装满水的水桶、“好孩子”卡片等。

  2、搜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的资料。

  3、让学生观察妈妈在生活中的辛劳,并用心感受。

  七、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一)听唱儿歌《好孩子》,导入新课。

  1、听唱儿歌《好孩子》:擦桌子,抹椅子,拖得地板像镜子,照出一个小孩子。小孩子,卷袖子,帮助妈妈扫屋子,忙得满头汗珠子。

  2、导入新课:好孩子,人人爱。这节课有《三个儿子》来到我们的课堂,他们是好孩子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三个儿子》。

  (二)板书课题。

  低年级的孩子很喜欢儿歌,以这首《好孩子》儿歌导入新课,很快就调动起孩子学*的兴趣,并对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有孝心”,做了铺垫。

  二、初读感知

  认识生字。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二)交流识字情况,培养识字兴趣。

  1、形式多样有趣的读生词(齐读、个人读、开火车读、领读、男女生轮读、比赛读等穿**行,增加读生字的兴趣。)

  2、指导难读的词,注意“沉甸甸”的“甸”变读为一声,“胳膊” 读轻声。

  3、自主识记字形。

  4、组内交流:说一说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的;哪个字难记,向组内同学请教。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重点,要扎实有效地进行。

  轻声的读法对于低年级学生不好掌握,特别是南方学生更难读准,需加强示范、指导。

  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识字的空间。

  (三)在语言环境中学*生字。

  1、学“既”字。

  (1)“既”字有个好朋友是“又”,他俩总在一起,谁来读一读课文中这句话。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师用“既……又……”的句式夸奖学生。(你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2、学“嗓”字。

  (1)你会用“嗓”字组词吗?

  (2)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如“金嗓子喉宝”“嗓咽喉爽”)

  (3)师夸赞学生。

  如“你的声音真好听,你有一副好嗓子。”“你们的声音真洪亮,真是金嗓子!”用有“嗓”字的句子夸赞学生。

  3、学“拎”“桶”“晃”“甸”字

  (1)请学生先做拎水桶的动作,然后说为什么“拎”字是提手旁, “桶”字是木字旁。

  (2)请一名学生拎一桶水,其他学生观察水面变化。

  (3)师采访拎水桶的学生:你拎这桶水感觉怎么样啊?指导读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

  (4)请学生说水面的变化,巧记“晃”字。

  如:太阳发出万丈光芒;日光为“晃”等。

  (5)课文中还有一个词也是说水很重的,谁发现了? “沉甸甸”,识记“甸”字。

  (6)请大家读词语、句子。

  4、师真诚地表扬:同学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会读了,真了不起。

  潜移默化地渗透多种识字方法。

  (意在让学生感受“既……又……”关联词语的用法。)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识“嗓”字。

  做动作、理解意思记字法。

  凭借“一桶水”记住“拎、桶、晃、甸”四个字。

  编儿歌记字法。

  不忘把生字再放在句子中识记。

  三、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练*朗读。

  (一)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1、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2、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二)练*朗读。

  1、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1—6小节,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用横线划出。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夸一夸孩子。

  3、组内练读。

  通过老师真诚的表扬,学生联系生活,回忆、模仿妈妈的夸奖,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

  四、朗读交流,感受阅读乐趣。

  交流(一):

  (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1、采访刚才朗读的同学,顺势指导: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儿子时,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预设:(1)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2)我想,我的孩子真能干!

  (3)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2、各位妈妈们都自豪地、骄傲地夸奖夸奖自己的儿子吧。(学生练读)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体会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体验人物情感,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二):

  (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大家仔细地听一听,评一评他的朗读。(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学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通过学生自己朗读练*、互相评价,就能达到有感情朗读,培养自读自悟、感悟欣赏的能力。

  交流(三):(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会怎样想?

  2、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来朗读。

  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违背文章主旨的情况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是非常必要的。

  交流(四):整体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受,而不是支离破碎。

  五、自读自悟、感情朗读、

  顺势指导生字书写。

  (一)自读自悟7、8自然段。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妈妈们感觉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课文的第7、8自然段。

  (二)交流、朗读。

  1、交流:妈妈们感觉怎么样?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2、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朗读)

  3、假如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最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三)自主读书9—11自然段,顺势指导生字书写。

  1、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9—11自然段,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2、指名学生读。

  3、教师边板书边指导学生书空“拎”字。

  板书: 翻跟头

  三个儿子 唱着歌

  拎水桶

  4、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5、第三个孩子的妈妈这时心里在想什么?

  本环节以自读自悟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强化识字,顺势指导书写。

  为理解老爷爷的话,突破难点作铺垫,

  六、细读重点段、自主提问、自主解答。

  (一)默读思考、 自主提问。

  面对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老爷爷是怎么说的?请大家默读课文最后两个小节,边读边想:读了老爷爷的话,你有什么问题?(明明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一个儿子?)

  (二)自主读书、自主解答、有感情朗读。

  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通过前面的一系列铺垫,此时老爷爷说的话的含义学生已能水到渠成的理解了。

  七、课文延伸、主题升华,

  巩固识字。

  (一)所思所感,及时写话,铭记心里,付出行动。

  1、看了第三个孩子的表现,听了老爷爷的话,前两个孩子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好儿子呢?

  2、我们怎样做,才是妈妈真正的好孩子呢?说完写下来,写在“好孩子卡片”上。

  3、读写话,教师小结。

  (二)课文巧妙延伸,巩固识字。

  1、你们对父母的孝心让老师感动。再向大家介绍《一个好孩子的故事》。课件展示:有一天,妈妈生病了,嗓子痛,我去给妈妈买凉茶。我拎着凉茶往回走,凉茶晃来晃去,我生怕它摇晃出去,走路很小心,我感觉这杯凉茶沉甸甸的。回到家里,我给妈妈喝凉茶,又打了一桶水给妈妈洗脚。妈妈夸我是一个既有孝心,又能干的好孩子。(文中生字注音)

  2、分角色朗读全文。

  写话练*:让学生明白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并努力做一个真正的好孩子。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提醒自己付出行动,以实现文道统一。

  生字换一个语言环境,增加生字的“见面机会”,同时这个小故事又展示给孩子们关心妈妈的爱心,给孩子们以启迪。

  八、细心观察、写字练*。

  (一)观察生字 ,心里书空练*。

  学生细心观察要求会写的字,发现规律,找到难点,在心里书空练*。

  (二)组内交流。

  哪个字难写,哪个笔画难写,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

  (三)指导书写。

  1、指导“聪”字写法。

  怎么能把“聪”字写漂亮呢?“耳”字作了偏旁就变苗条了,这三横写得短一点儿,最后一笔横,变成了提,“耳”字就苗条了。老师相信聪明的孩子一定能把“聪”字写漂亮。

  2、请大家在田字格里写一个。

  3、学生自己练*写其他字。

  学生书写质量的高低,与动笔前的观察密不可分,因此,课堂上要留足时间让学生细心观察生字。

  本课有6个左右结构的字,所以选取

  “聪”字,重点指导书写。

  九、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一)总结全文。

  (二)作业: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多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捶捶背,倒杯水,让爸妈笑开颜,做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教后反思:

  (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本课教材特点,本班学生特点,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充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营造情感氛围,激发阅读兴趣;体验人物情感,落实语言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把生字放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用本课的生字词夸赞学生,以及课外拓展《一个好孩子的故事》中生字的再认识环节,深受孩子们喜爱。课后,有很多家长和我讲孩子对他们的爱,很感动。

  (二)教学中还遇到了两个没有预设到的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

  1、学生初读文时,有学生认为是“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孩子”帮妈妈拎水桶,显然对文本理解有错误,我没有马上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引导学生反复读文,“三个妈妈夸赞孩子的话”,和“三个孩子看见妈妈拎水桶时的表现”的句子对比读,然后讨论,最后学生自己明白了“那个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孩子”把力气用在了翻跟头上了。

  2、有学生认为“翻跟头”“唱着歌”的两个儿子也是好儿子,因为他们能给妈妈们带来快乐。我引导学生首先读描写“妈妈拎水桶很累的”段落,然后问学生“妈妈现在最需要什么?”接着引导学生说“翻跟头”“唱着歌”的两个儿子如果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儿子?让学生真正明白:关心、体贴、孝顺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感觉这样的教学处理既尊重了学生,又不被学生牵着走。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15

  一、教材简说:

  儿子,这个字眼里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颂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呢?

  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哦,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课教学中,不必给二年级的学生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抓住关键内容,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自读自悟,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让学生读书、讨论,从而促进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每个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在理解中感受妈妈对儿子的爱,感受老爷爷话语的深刻含义。

  3、学会孝顺、体贴母亲。

  四、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从中感受妈妈对儿子的爱。

  2、理解老爷爷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五、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曾经学过一首古诗叫《游子吟》,哪位同学愿意背一遍给大家听?(请一学生有感情地背诵)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千古传颂的古诗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母爱的??(学生齐答)。

  3、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妈妈和她们的三个儿子,让我们看一看妈妈对儿子又是一份怎样的爱。

  4、板书课题:《三个儿子》

  (二)读中学,读中悟。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文中的三位妈妈,她们眼中的儿子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马上翻开书本,去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用心感受一下。(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简要说说:在三个妈妈的眼中,她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

  2、再读课文,提高认知。

  (1)怎样能把妈妈的话读得更有味道,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师范读)

  (2)刚才听了老师读课文,感觉三位妈妈说话的语气相同吗?

  学生自由说后,师小结:第一、第二个孩子的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最后一个妈妈说话时是比较*淡,读时语调*稳。

  (3)象老师这样读读吧!

  生自由练*再读文。

  3、三读课文,感悟情感。

  (1)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

  请几位同学读一读,师相机指导朗读。(得意的语气)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来夸夸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生齐读。

  (2)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

  师:第二个妈妈的话,谁来读?

  生读,师随机指导朗读。(得意的语气)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读出了妈妈骄傲的语气。

  (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妈妈眼中最出色的一个人,谈起自己的孩子总是那么的洋洋得意。但是……)

  (3)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

  师:这两个妈妈在谈论自己的孩子时充满了骄傲与自豪,那第三个妈妈呢?谁来读!

  请个别学生以*淡的语气读一读,师随机指导朗读。

  (4)刚才大家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三位妈妈的话。在三个妈妈的眼中,她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示:(生汇报)

  一个 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儿子

  一个 唱歌好听 的儿子

  另一个 没有什么特别 的儿子

  (三)探究课文,明确中心。

  1、质疑: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3个)可老爷爷却说了一句奇怪的话。

  齐读:“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让我们一起看看发生什么事?

  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反复读)

  (1)你想说什么?

  (2)你猜想一下妈妈们此时心里会想什么?

  (3)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妈妈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2、但是文中的三个儿子看见“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同桌间一起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

  汇报:一个 的儿子

  一个 的儿子

  另一个 的儿子

  3、第三个儿子“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时,你觉得当时他正想着什么?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说吗?

  4、此刻,你又有什么话想对第一、二个儿子说吗?

  5、所以,老爷爷说????(生齐读:“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一生答:第三个儿子)

  因为这是一个 的儿子(请个别学生说)

  6、小结:一个懂得孝顺、体贴妈妈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

  我们也是一样,只有在*时的日常生活中懂得孝顺、体贴自己妈妈,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做这样的一个好孩子吗?

  7、你曾为妈妈做过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吗?

  (四)课外延伸,深化主题。

  1、三字经里也有“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只有懂得妈妈的需要,懂得爱自己的妈妈,体贴自己父母的才是好孩子。从古到今,也有许多这样的故事。

  2、鼓励阅读。

  示两篇小故事:

  《卧冰求鲤》晋朝时有一姓王名祥之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有诗颂曰 :

  继母人间有 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 留得卧冰模

  《黄香扇把温*》讲的是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夏天,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

  读后有何想法?相互交流,深化“孝顺”这一主题。

  (五)作业布置

  在临*的母亲节,为妈妈设计一张心意卡,把你想对她说的话写进里面。

  板书设计:

  23 三个儿子

  既聪明又有力气 唱歌好听 没什么特别

  孝顺、体贴母亲

  真正的儿子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菁华9篇)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

  学生很容易地从课文中找到三个儿子的做法,他们分别是:(出示句子)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逐句出示下,我让学生感悟儿子的做法。学生说到了第一个儿子翻跟头时像车轮在转,说明速度很快,也看出了他的力气也很大。第二个儿子的歌声很优美,非常的好听,就像前面他妈妈说的那样,好听极了。对第三个儿子大家都认为他非常有孝心,因为他帮妈妈提水桶。这时娅娅说:“我觉得第三个儿子就是前面第一个妈妈说的那个儿子,因为他的力气很大,他妈妈才会说他既聪明又有力气。”学生们马上发出“啊”声,表示着异议。我笑着说:“你们认为是这样的吗?这个儿子是第一个妈妈所说的吗?”“不是的!”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那么谁来说说这个帮妈妈提水桶的儿子到底是妈妈们嘴里的哪个儿子呢?”

  “我觉得应该是第三个妈妈说的那个儿子。因为第一个妈妈说的儿子是翻着跟头来的,第二个妈妈说的儿子是唱着歌来的,第三个妈妈说的儿子就是这个帮妈妈提水桶的儿子。这是对应起来的。”小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中马上有人附和着说:“是的,是的,我也觉得是这样的。”于是,我又说:“那么,你现在还觉得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可说的吗?他的妈妈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也许是他妈妈觉得帮助妈妈是他应该做的事,所以觉得没有必要说。”“也许是他妈妈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那么,是不是也有可能像这样的.事,他经常在做呢?所以他妈妈已经*以为常了?”

  那现在假如这三个儿子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对其中的谁说些什么呢?

  学生大都肯定了前两个儿子的优点,但有对他们提出了建议,希望他们能帮妈妈做点事。

  通过品读三个妈妈的话到感悟三个儿子不同的做法,学生们都已经领会到第三个儿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妈妈的爱,其他两个儿子虽然表演地非常出色,但却没有帮妈妈做事,令人有点遗憾。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2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的三个妈妈,表现各不相同,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于是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做好批注,最后进行交流。

  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给我惊喜:

  第一个孩子一站起来就提出问题“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马上引来其他孩子的争相回答,于是,不用再揭示什么道理,孩子们已经通过读文、讨论、探究,自己领悟到了:因为只有第三个儿子懂得关心自己的妈妈。之后,我又趁势让孩子们谈谈“我们能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畅所欲言,孩子们也明白了如何去做爸爸妈妈的乖孩子,他们对父母的关心、体贴,全化在一句句暖人的话语中。

  我再让孩子们谈对课文的其他收获。

  一个孩子说:“我觉得应该把第三个妈妈说的话改一改,改成有话可说,因为他的孩子很孝顺。”

  我顺势引导:既然这个孩子有优点,那为什么他的妈妈却说没什么可说的呢?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3

  阅读,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规范》指出:"要让同学充沛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小朋友讲多少孝敬家长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小朋友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小朋友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同学活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身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同学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同学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发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同学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同学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比方: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小朋友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从而导入课文。这样的阅读教学贴*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沛挖掘了同学的潜力,让同学敢想、敢说、敢做,使同学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个性化:

  《语文课程规范》明确指出:“阅读是同学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应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角色的模拟可以引导同学自由地朗读,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达。同学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发明的火花,课堂上就会不时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爱探索、喜尝试是小朋友的一大特点。于是,我设计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环节,让同桌同学之间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老爷爷,协助小朋友“尝试”各种角色的模拟。在角色的完成中,唤醒同学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好地施展自身的才气,从而促使同学真正地走入了课文的意境中,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对课文发生更深的'理解。

  3、阅读教学的升华: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别,张扬个性,多元解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往往“走过了头”,把尊重等同于“放纵”,把张扬等同于“随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于“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同学的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而老师没有主观意见,没有核心理解,同学说什么都对,都给予肯定,从绝对的“书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绝对的“同学中心”。因此,我设计升华主题这一环节,让同学展开讨论:你认为文中老爷爷看到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难道其他两个儿子就不优秀了吗?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协助同学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家长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同学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置“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同学孝顺家长的心愿,我安排课后作业让同学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和的事情,为课文的学*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同学可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提供生活的保证。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维护同学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小朋友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绩感,久而久之,才干使同学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4

  《三个儿子》是鲁教新课标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23课。这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即:当三个儿子的妈妈们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在《三个儿子》的教学过程中,在第一课时和学生一起感受了三个妈妈眼中的儿子是怎样的基础上,特别是引导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会唱歌和会翻跟头的两个儿子在妈妈们眼中是那么优秀与之第三个儿子的“没什么特别”进行强烈对比。从而直奔文本中出现的学*伙伴提出的“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却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的这一思维聚焦点,以此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这样一来让学生从三个妈妈口中得出对三个儿子的初步评价,然后通过后面的学*感受三个儿子的表现,形成鲜明反差,看法随之转变,使学生认识到那个“没有什么特点的儿子”却是最懂得体贴、孝敬妈妈的真正的`儿子,他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妈妈。

  为了让学生能对文本中的重点语句有更深刻地理解和对人物当时的感受有更真实的体会,就在课前带着学生玩了一个提水的游戏,考虑到学生年龄、体格比较小,因此装了大半桶水让他们提着走了不到十米路,学生在玩乐中有了自己切身的体会,对于之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朗读和理解“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这一重点句的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认为除了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理解文本语句的意思,体会人物情感,更应该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体验阅读情感,在读中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5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这是上学期我让小朋友们背诵的三字经中关于孝敬家长的经文。本课就是教育小朋友们孝敬家长的,文中没有明显的.语句让小朋友们如何去孝敬自身的家长。我看了几遍课文想:有没有必要在课中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让同学在我的深挖细抠中去感悟要孝敬自身的家长呢?可是我转眼一想,作为二年级的小朋友那么小,给他们将孝敬家长的道理也不太懂,只有在引导小朋友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小朋友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让他们在读中感受到作为小朋友最应做到的是要孝敬自身的家长。

  学*课文时,我让小朋友们找出三个儿子在母亲心中是什么样的?然后引导小朋友们读出三个母亲对自身小朋友的评价。夸自身小朋友会唱歌,会翻跟头、力气大的母亲心里是无比的骄傲。朗读的时候语气是自豪的。只有一个小朋友的母亲说自身小朋友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她的心是*静的,朗读时是用*淡的语气。当我在指导小朋友们读三个母亲的话时,我发现小朋友们将2个夸奖自身小朋友的母亲说的话读的好极了。他们觉得会唱歌,会翻跟头的小朋友是好样的。

  读完3个母亲对自身小朋友的评价后,我出示图画,三个母亲各提着一桶水在路上走,让小朋友们看图读文找出三个小朋友是怎样做的。然后让小朋友读出这三个小朋友的表示。读到翻跟头的小朋友是入迷的;读到会唱歌的小朋友是陶醉的;可是当我的小朋友们读到那个协助母亲提水的小朋友时他们脸上的表情是若有所思的。我感觉他们心中充溢一种感动。我趁机将课文中对第3个小朋友的描述的句子用小黑板出示:他赶紧跑过去,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拎着走了。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开始点同学读评议,再同座互读上台扮演读,小组竞赛朗读),让他们在读中感受到三个儿子中只有一个是爱家长的。然后我问小朋友: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小朋友?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纷纷举手说:三个儿子,有两个不心疼自身的妈妈,看到自身的妈妈提着那么重的水却不帮妈妈提,只知道扮演自身的节目给人看。只有一个儿子是心疼妈妈,孝敬家长的,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我接着问:你喜欢那个小朋友?为什么?一小朋友说:喜欢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小朋友。虽说他没有特长,但他知道孝敬妈妈。特长可以花钱去学,而孝心是无价之宝。爱家长,不是在家长需要协助、关心的时候去展示自身的特长,而是协助家长做事情,减轻他们的负担。小朋友们都说要向帮妈妈提水的小朋友学*。就这样在读中,小朋友们不知不觉的感受到了要孝敬自身的家长道理。

  教学完这篇课文,我在办公室讲述自身教学这课的感悟,为小朋友们终于明白了孝敬家长的道理而高兴。没有想到我们同室的老师说,假如他们选择儿子,就要那些会唱歌、会翻跟头、有特长的小朋友。他们的观点就是希望自身的小朋友学*好,有专长,不协助他们做事、不孝敬也无所谓。他们说其实小朋友们长大了也享不了小朋友们什么福,只要他们过的好,不找麻烦就够了。我当时心里一惊。不要孝敬家长、没有什么专长的小朋友,情愿要有能力,对自身不关心的小朋友?试想,一个连自身家长都不孝敬的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心中没有爱的人,那他在社会上又会有什么作为了?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胜利的人士,只有心中充溢爱、充溢责任,他才会尽职尽责的去做好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假如是我,我一定要选择协助妈妈提水的儿子。我希望我的同学也是那没有什么特别地方却知道帮妈妈提水的小朋友。我的教育目标是让小朋友先学会做人再才是成材!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6

  在感悟了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后,学生已经被第三个儿子所感动,这时再拿出老爷爷的话,“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让学生说说老爷爷眼里看到是哪个儿子呢?当然了,学生毫不迟疑地说,老爷爷看到的是那个帮妈妈拎水桶的儿子,因为只有他才是最孝顺的儿子。

  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么辛苦啊!只有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孩子们,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事来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呢?

  生1:我以后要听妈妈的话,不要一味地想着自己的想法而让妈妈不开心。

  生2:妈妈每天给我们洗碗很辛苦,我以后要多帮妈妈洗洗碗,可以让妈妈多一点休息的时间。

  生3:我以后妈妈让我买东西的话,会马上去,这样也可以帮妈妈做事了。

  生4:我可以在家里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比如:拖地、洗碗、倒垃圾、整理房间……

  师:学到这儿,让我想到了《三字经》里的一句话:“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读读这句话,理解其中的意思。学生的猜测虽然让人发笑,但也看出了孩子纯真的心灵,当我把意思说与学生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意思大致是这样的:作为爸爸妈妈的孩子,虽然现在还小,还是少年,但要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最后,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吧,让我们在充分享受爱的同时也付出自己的爱,好吗?

  课就在歌曲《感恩的心》中结束,我想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学生们知道了我们从小就应该孝顺自己的父母,就像那第三个儿子一样,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孝顺父母的真正的好孩子。也正是在解读中,孩子们一个个学得津津有味,读得神采飞扬,读出了人物的心情,读出了人物的感受。

  当然,由于时间的限制,我觉得在课堂是我还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没有让他们把对文本的解读读得淋漓尽致,比如前两个妈妈在夸赞时的自豪表现得还不是很充分,假如再让学生加上动作的话,我想这份骄傲和自豪会凸显得更好。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情感目标:

  感受母爱,学会孝顺.体贴母亲.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母爱,从而学会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身为母亲愿意为自己的孩子付出所有的一切,而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妈妈呢?今天我们学*的一篇课文就是发生在妈妈和儿子之间故事,名字叫<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请听老师为大家讲述这个故事.(师配乐有感情地背诵全文,生细心听)

  2.师:听完了这篇故事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明明是三个儿子,这位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生:老爷爷所说的这个儿子究竟是哪个儿子?(师根据提出的问题随机板书)

  3.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特别好.这节课咱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共同学*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104页,首先我们初读课文,我们在*时的学*中第一次读课文都要做到哪些?

  生:第一次读课文我们要把字音读准,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直到把句子读通顺为止。

  生:第一次读课文我们往往都要标出自然段。

  师:说得真好,咱们就按照这些要求来自由读课文吧。

  4.师:同学们的读书*惯非常好。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观看老师制作的课件)请看大屏幕,蓝蓝的天空,一位天使手里拿着气球翩翩起舞,气球上写有汉语拼音,如果你摁住下面对应的生字,天使就可以继续飞翔。谁愿意试一试?(师指名上台)如果她读对的话,请大家跟着齐读两遍好吗?

  5。师:熟悉了这些生字,相信我们会把这篇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利.请大家再读这篇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中悟情

  1.师:刚才看到同学们专注读书的神情,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的妈妈知道了一定会为你们感到骄傲的。咱们现在来看看课文中的三

  个妈妈是怎样来谈论自己的儿子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并拿起笔画一画三个妈妈之间的对话,读一读。(生拿起笔找、画)

  师:谁来说说他们在课文的哪几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如果你是妈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谈论自己的儿子?同桌先读一读,练一练。

  2.师:谁来扮演第一位妈妈说的话?(指名读)

  师:请问这位妈妈你在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

  生:很自豪。

  师:大家认为呢?你从哪些词看出妈妈自豪感的?

  生:既聪明又有力气。

  师:你真会抓住重点词来体会。请你写一下这两个词.。(生上台板书)

  生:你能有朗读来表现出来吗?(找三四个同学读.,生声情并茂地读这句话)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师:自豪感在你的朗读中。这位妈妈真会夸自己的儿子,并且用了一个词“既…….又……”

  师:谁也会用这个词说话?(找两三个说话)

  师:说得真好,咱们再回头来读一读第一个妈妈的话。

  2.师:听了第一位妈妈的话,第二位妈妈也毫不示弱,她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他儿子的特长是什么?

  生:第二位妈妈更自豪,她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她儿子唱歌特别好听、妈妈非常骄傲的?

  生:我从“好听极了”觉得他的妈妈很为他感到骄傲。师随机板书:好听极了。

  师: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把这些词来重读,你说呢?(找学生读)

  师:能听得出这位妈妈非常自豪。谁再来读一读 ?(找两三位同学说)

  师;你们读得好听极了!谁还会用“。。。极了”说一句话?

  生:我家的小兔可爱极了。

  生:妈妈给我买的衣服漂亮极了。

  生:看到同学们上台领奖,我羡慕极了。

  师:老师发现你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你们真是棒极了!

  3.师:听了前两位妈妈的话,第三位妈妈是什么反应? 生:她什么也没说。

  师:在前两位妈妈的追问下,这位妈妈说了些什么?

  生:这位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师小结:下面由我来做旁白,咱们来分角色来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师:难道第三位妈妈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带着这个疑问咱们接着学下文。

  5.师:三个妈妈打完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他们后边慢慢的走着。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想想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妈妈很辛苦。

  生:我觉得妈妈太累了,我真想上去帮一把。

  师:你们真是懂事的孩子!(师很感动)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8

  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的三个妈妈,表现各不相同,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1、从课前导入入手,以情激情,为读文明理做前期铺垫。

  新课伊始,我出示《游子吟》这首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古诗,旨在拉*学生跟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为学生对文本的学*做好前期铺垫,会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2、以感情朗读为突破口,体会三个妈妈不同的心态,帮助理解文本主旨。

  三个妈妈谈论儿子的心态是不同的,前两个妈妈在一个劲地夸自己的孩子,她们的内心应该是得意的、骄傲的,而第三个妈妈则认为自己的孩子没什么特别的,她的心态是*和的。三个妈妈的话里儿子的特点与后文三个儿子的具体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指导读好妈妈的话有助于理解文本主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涵,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情感体验。

  3、用质疑解疑为手段,深入文本进行探究,揭示文本主旨。

  在读完三个儿子的具体表现后,我出示了老爷爷的话:“三个儿子?我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让学生读后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老爷爷?学生大多提出了“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我便顺势紧扣文本,让学生联系前文三个儿子的具体表现进行讨论探究,得出“能帮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这一结论。

  总之,再次回头看自己的这节课,除了以上三点让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以外,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有的环节的设计值得商榷;指导朗读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课堂上的情感调控把握不准,以及对新的生成不能及时予以正确、合理的引导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让我懊恼不已,但我深知懊恼没有用,只有静下心来,认真分析自己的每个环节,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寻找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9

  《三个儿子》是人教新课标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23课。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有趣、感人肺腑。课文叙述了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下面是我对《三个儿子》的教学反思。

  在《三个儿子》的教学过程中,第一课时学生感受了三个妈妈眼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以后,便直奔文本的思维聚焦点,那就是“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你认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以此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接着以感受“水很重、妈妈提水辛苦”为切入点切入。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⑴ 让学生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去体悟,抓住“痛”、“酸”、“走走停停”、“直晃荡”等词感受理解。

  ⑵ 想象性、移情性体验,通过闭眼听老师读,想象,让学生在脑海中逐渐形成丰富生动的表象,继而小组交流,将表象转化为口头语言,同时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⑶ 对比体会,深入感受:

  ① 学生对三个儿子前后认识的对比:

  首先让学生从三个妈妈口中得出对三个儿子的初步评价,然后通过后面的学*感受三个儿子的表现,形成鲜明反差,看法随之转变,认识到那个“没有什么特点的儿子”却是最懂得体贴、孝敬妈妈的真正的儿子,他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妈妈。

  ② 将儿子的行为跟妈妈的辛劳反复对比:

  当学生提到一个儿子的表现时,反问学生:“此时,她们的妈妈在干什么?” 当学生提到第二个儿子的表现时,也与妈妈的辛苦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妈妈是如此辛苦地在提水,作为儿子,如果不去帮助妈妈,是不应该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以此触动他们幼小的情弦,在真情感染中初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③ 三个儿子之间的行为对比,在对比中突出第三个儿子:

  最后的星级挑战题既是语言的积累、运用和拓展,又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

  2、在《三个儿子》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有机融合,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力求体现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交流,让孩子们体验角色,丰富认知,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的目的`。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三个儿子作文 (菁华3篇)

三个儿子作文1

  国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爱打游戏,二儿子贪吃。三儿子呢?不但很聪明,还很勇敢。

  有一天,国王的头上长出了很多毒蘑菇,国王请医生给他检查,他问医生:“我这病怎么治?”医生答道:“陛下,在皇宫后面,穿过那片树林,有一个一到晚上就会鬼哭狼嚎的山洞,山洞里面长着一朵七色花。只有这朵花,才能治好您的病。”

  国王听后,立马叫来三个儿子,告诉他们,谁能把山洞里的七色花采回来,他就把皇位让给谁。

  大儿子一听,迅速跑到了树林后,他看见了好几个山洞。这时天还没黑,他不知道哪个山洞里有七色花。他叹了口气说:“唉,我还是打我的游戏去吧!”就这样,大儿子回去继续打游戏了。

  第二天,二儿子要出发了。他带了很多零食,一边走一边吃,直到晚上才走到山洞前。刚一靠*山洞,他就听见一阵鬼哭狼嚎的声音。他吓坏了,掉头就跑,零食也撒了一地。

  第三天,三儿子才准备去试试。他,带了一把宝剑。

  三儿子来到山洞前,天还没黑。天刚一黑,一阵鬼哭狼嚎的声音突然传来。“我带着宝剑,才不害怕呢!”三儿子心想。他握紧宝剑,小心翼翼地走向那个洞口。

  一阵阴风吹来,一个可怕的魔爪出现在他的面前。“嗖”的一声,他朝魔爪砍去。仔细一看,原来是个木头。这时,三儿子发现,再往里还有一扇门。他小心地走过去推开了门。天哪,原来,这里一片鸟语花香!其中有一朵花闪闪发光,还正好是七种颜色。啊,原来这就是七色花!三儿子走过去,轻轻地采下了花。

  后来,国王的病渐渐好了起来,他兑现诺言,把皇位传给了三儿子。

三个儿子作文2

  “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两个妈妈在想,明明是三个儿子呀,老爷爷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呢?于是两个妈妈问老爷爷。

  “你们的儿子只顾着自己玩,可是第三个儿子却帮着妈妈提水。只有那个才称得上叫儿子。”老爷爷说。两个妈妈脸都红了,羞愧地低下头!

  第一个妈妈回到家生气的对儿子说:“我提水的时候这么累,你怎么也不帮帮我呢?”儿子说:“妈妈,我错了,我没注意到你手里提着水。”妈妈说:“这次我不批评你,我希望你做个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第二个妈妈回到家里,严肃地对儿子说:“我在提水的`时候,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你怎么不帮我提一提水呢?”“我知道错了,妈妈!”儿子难过地说。

  第三个妈妈回到家,欣慰地对儿子对儿子说:“你今天帮妈妈提水,你做的真棒!你真是个关心妈妈,体贴妈妈的好孩子!”“妈妈,这是我应该做的!”儿子微笑着说。

  又过了几天,三个妈妈凑巧同时到井边打水,老爷爷正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三个妈妈打好水,这时,迎面跑来了三个孩子。

  “妈妈,妈妈,我来帮你!”三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帮妈妈提水。

  第一个孩子很轻松地帮着妈妈提着水;第二个孩子一边提着水桶,一边唱着歌走了;第三个孩子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

  老爷爷微笑着连连点头,自言自语地说:“这才是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作文3

  妈妈给我买了许许多多的书,其中的伊索寓言里就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叫《农夫与他的三个儿子》,让我来讲给你听听吧。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有一大片葡萄园。他整天都在葡萄园里辛勤地耕作。可是他的三个儿子却十分懒惰。农夫想让老大帮他,老大推托说:外面太热了,我好累还是让老二帮你吧。于是农夫去叫老二,老二推三阻四地说:昨晚我没睡好,今天全身酸痛,再说我还没吃早饭呢,你还是叫老三帮你吧。农夫只好来到老三跟前,希望老三不再无所事事,能帮帮他。可老三回答:爸爸,对不起,我今天不太舒服。我头疼。农夫失望地回答:不会吧!上一次你说你肚子疼。接下来的日子,农夫长年累月地勤恳劳动。终于有一天,农夫病倒了,他再也没法下地干活了。农夫想到自己快死了,他劳累了一辈子的葡萄园再也没人管,他的三个儿子也会饿死的,他非常担心。小朋友,你们猜猜农夫想了个什么主意呢?

  农夫把孩子们叫到床前说:孩子们,我一辈子只有这片葡萄园和你们三个孩子。我一点都不偏心,在葡萄园里我给你们一人准备了一份金银财宝。只要你们翻遍整个园子一定会找到的。农夫很快去世了。三个儿子在田里不断地翻土、挖掘,不分白天黑夜地忙了好几个月。秋天到了,孩子们没找到金子,果园却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长满了成熟的葡萄。三兄弟卖了葡萄变得很富有。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农夫并没有骗他的三个儿子。他留给孩子们的金子是他们勤劳的双手。是的,靠我们的双手辛勤地劳动,不怕困难就能创造财富。我要加油了,你呢?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三个儿子》 教案菁选

《三个儿子》 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个儿子》 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个儿子》 教案1

  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3课的内容。课文写了三个儿子看到他们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时的不同表现。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儿子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自己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从而告诉学生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字音、字形,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字义。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学会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的句型练*说话。

  3、理解老爷爷的话“我只看见一个儿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劳动的艰辛,从而产生体贴、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所包含的深意,他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启发教育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喜欢)今天,老师要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儿歌《好妈妈》,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2、播放歌曲《好妈妈》

  3、师:欣赏完这首儿歌,能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呢?

  4、生交流。

  5、师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妈妈呀!今天,我们的课堂上也来了三个小朋友,他们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第23课《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

  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老师从歌曲导入和学生的生活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渴望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检查生词,初读课文并质疑

  1、学*课文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词的掌握情况,请看大屏幕,大家还认识它们吗?

  (1)生小声地读一遍

  (2)抽学生认读

  (3)开火车读

  2、师:同学们真棒,词语读得真准确!接下来,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哪个地方是你最不明白的?

  3、生读课文后交流。

  4、师:对呀!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老师也搞不明白,为了弄清原因,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学*课文,相信等学完了课文,你们一定会明白的!

  【设计意图:安排这一环节目的是抓住学生的`主要问题即“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为线索展开分析,培养的学生敢于质疑,能够带着问题读书的良好学**惯。】

  三、朗读感悟,解决疑问

  (一)自由朗读课文1——6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划出三位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句子。

  1、指名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2、质疑:从你们找到的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

  (前两位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而第三位妈妈却没有)

  3、品读前两位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师:同学们,你们得到过妈妈的表扬吗?她是因为什么事情表扬你的?她在表扬你的时候,心情怎样?她是怎样夸你的,你能学一学吗?

  师:现在就让我们来扮演一下妈妈的角色,试着读一读前两位妈妈的话,来夸一夸她们的儿子吧!(分小组自由地练读。)

  (1)小组代表比赛读第一位妈妈的话。

  (2)评价。

  (3)师总结。(可从语气和表情上体会、感受)

  (4)再次自由地读,可多读几遍,边读边体会妈妈的自豪。

  (5)男、女生比赛读第二位妈妈的话。

  师:这一次,我听到了妈妈的自豪,老师也为她们有这样的儿子感到

  骄傲和自豪!

  4、品读第三个妈妈的话(课件显示)

  (1)师:两位妈妈都在夸奖自己的儿子,第三位妈妈是怎么说的呢?理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表现出第三位妈妈那*和、谦虚的心态。

  (2)师范读。

  (3)生试着读一读。

  (4)齐读。

  【设计意图: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系实际,指导重点句的朗读。并且师生互动、动口、动脑、动情地学*朗读,发展语感,同时在思想和情感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三位妈妈提着水回家去,为什么走走停停呢?听老师范读第8自然段。

  1、听了老师的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2、从文中的哪些词可以看出或感受到水很重的呀?相机理解“晃荡”

  3、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沉重吗?

  4、齐读。

  师:三位妈妈提着这么重的水,是多么辛苦呀!同学们,如果是你提着这么重的水,此时,你最希望出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读,找动词,换词比较,体会到文中用词的准确,教给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

《三个儿子》 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2、难点: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直接揭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3、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三个妈妈拎着水桶回家去。

  ◎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4、小组合作学*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课件出示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6、游戏检查识字。

  ◎开火车认读。

  ◎听音举卡片。

  ◎送生字回家。

  7、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正音。

  8、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有问题要考考大家吗?

  学生自由提问题,简单的字词可当堂点拨。

  三、书写指导

  1、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什么字,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2、重点范写“膊、荡”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游戏:彩虹过桥

  例:第一位学生说生字“嗓”,第二位学生说组词“嗓子”,第三位学生就用“嗓子”说一句话。

  表扬学生的回答!

  二、生活情景导入

  1、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夸奖你的,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呀?

  2、学生畅所欲言

  三、朗读指导

  书上也有几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

  1、轻声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夸自己的儿子的话,并读一读。

  2、展示交流:,并适当朗读点拨。

  第一个妈妈:我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从她的话里你读出了什么?你能学着这位妈妈自豪地读一读吗?

  第二位妈妈: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方法同上。

  第三位妈妈是怎么做的 ?你从她的话里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

  (谦虚,不炫耀,朴实等)你能用声音读出你的感悟吗?

  3、分角色朗读三位妈妈的话。

  4、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朗读)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5、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用曲线画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6、 交流展示: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好听极了。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1)从这些话中你看出分别是哪个妈妈的儿子?重点讲解第三句,划划表示动作的词,说说这里的“跑”换作“走”行不行?为什么?

  (2)句式练*:一个(一只)---------------,另一个(一只)----------------。

  7、看了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对哪个小朋友说说你的感受?

  8、读读最后两段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你有什么疑问?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学生讨论)

  10、分角色朗读对话。

  11、假如你是这其中翻跟斗和唱歌的儿子,挺了老爷爷的话,会有什么想法?

  四、小结:

  1、你认为我们要学*哪个孩子,为什么?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帮助父母亲做事的?

  2、教学古诗《游子吟》。

《三个儿子》 教案3

  【教学目标】

  1、巩固、复*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读准人物的不同语气,领悟课文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

  1、网络游戏复*生字。

  2、开火车认读此语。

  过渡:大家真棒!大家看,老师是这样夸你们的,你们的妈妈是怎么夸你们的?今天我们来看看课文里这些妈妈是怎么夸自己的儿子的。

  二、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们的话。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三位妈妈的'话,要读出她们的样子来。

  3、出示幻灯片,指名读三位妈妈的话。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第一、二位妈妈的骄傲、自豪。第三位妈妈语气的*淡)

  (第三位妈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相关板书:即聪明又有力气唱歌好听没什么可说的)

  4、分角色表演三位妈妈。

  5、在妈妈打水回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6、幻灯片出示第8段,学生齐读,你读了这段,有什么发现?

  7、指导读出水重的感觉。

  8、默读课文最后几段,想: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9、小组讨论后汇报。

  (引导结合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说)

  10、引导理解:老爷爷看见的儿子是哪个儿子?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板书:孝敬父母)

  (擦去没什么特别)

  11、看了这三个儿子的做法,你有什么感受?我们给第三个儿子戴上一朵大红花。

  (板画:花)

  过渡:在我们的资料城中,还有许多孩子孝敬父母的故事。大家去读一读,等会儿把你了解到的故事说给你的好朋友听。

  三、拓展阅读

  四、打写

  1、我能做个好儿子(女儿)。

  2、说话你*时在家里是怎么做的?读了课文和资料城里的故事之后,你有新的想法吗?

  3、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三个儿子》 教案4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你的妈妈爱你吗?你的妈妈都为你做过什么?

  反思一下:作为妈妈的儿女,我们曾为妈妈做过什么?

  今天一起学*一篇新课文,会让我们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板书课题:23.三个儿子(齐读课题)

  (这一环节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由述说。由反思进入到课题的揭示,留给学生学文过程中读中感悟、思考的空间和机会)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读边看插图,听完后说说你听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带着不明白的问题自读课文,课文下面加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以疑促思,以疑促读,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效率。)

  说说认识了哪些生字朋友。(老师在黑板贴示生字卡片)

  既聪明又有力气 嗓子 拎着水桶 晃荡 沉甸甸

  (选择个别重点字进行指导)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巩固识字成果

  (生字的学*经历 读准字音——分辨字形——巩固识记的认识过程,尽可能的建华、明了,最多的留给学生自主掌握的机会)

  再次大声,稍快速地读课文,表明自然段。(1—13段)

  三、深入学*,感悟内涵

  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可以动笔划出答案:1.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2.在三个妈妈眼里,这是三个怎样的儿子?

  (边听边想边划是一种良好的读书*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惯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学生听读后回答:1.课文中的人物——三个儿子、三个妈妈、一位老爷爷。(板书)

  2.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有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指导三个妈妈说话的不同语气的朗读,前两个妈妈的话显出自豪、得意,语速快、语调高,第三个妈妈的话显得*静,语调*稳。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练*有感情的朗读,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会课文内容)

  师生四人分角色朗读1—6段,读出不同的语气。

  学生四人小组练*后展示成果。

  谈话过渡:通过学*1—6段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中确实是有三个儿子,可是,老爷爷却不是这么认为的`,老爷爷是怎么说的呢?

  指导朗读第13段老爷爷说的话,读好反问的语气,读出意味深长。

  (采用跳跃式教学法,巧妙过渡到第13段,使学生产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的愿望)

  同桌讨论、交流,可以动笔划划: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他看见了哪一个儿子?

  借助课文9、10、11段帮助理解: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有优秀的品质、美好的心灵,懂得孝敬父母、关爱别人,这样的儿子才是好儿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

  (利用教材的空白处,发挥学生的想象,从人物的行动推向人物的内心,从而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人物的品质特点,引领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再进行语言训练,讨论课文的中心问题,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解决了课文地重点问题,一箭双雕)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学生通读全文,从中得到属于自己的体会。

  老师小结,点明课文内涵。

  布置作业,延伸课文内容:其他两个妈妈听了老爷爷的话会怎么想?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

  第 二 课 时

  一、复*

  指明分段朗读课文。

  回顾上节所学: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交流上节作业:其他两个妈妈听了老爷爷的话是怎么想的?

  (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写字指导

  指导把字写正确,重点指导易错字:“荡”字是上下结构,“拎”“桶”“膊”字中的点不要漏写。

  指导把字写美观,学生认真观察范字,老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三、完成课后练*“读读说说”

《三个儿子》 教案5

  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当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前两个儿子只知道展示自己的特长,只有第三个儿子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本课在教学中,通过质疑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在教学中设置情境,换位思考,移情体验,让学生融入角色,体会情感,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理解老爷爷的话中包含的深刻含义,升华主题,让学生对孝顺父母的道理有更进一步的感悟。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思维活跃,大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喜欢在课堂上受到关注,愿意得到表扬。课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接*,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文本深层面的涵义挖掘不是很透彻,需要老师在课上及时关注表扬,给少部分胆怯学生以鼓励,在学*方法上给予积极有效的引导。 教学目标:1、通过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

  2、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到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

  1、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理解老爷爷话的含义,升华情感,明白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一、视频导入,读文入情

  同学们,有一则公益广告,老师看过了特别感动,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播放视频《妈妈洗脚》)

  师:同学们,视频中的小男孩在做什么啊?

  生:帮妈妈端洗脚水。

  师:在生活中,你帮妈妈做过什么吗?

  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点评。

  师:同学们,你们做得真好!23课《三个儿子》中,也有三位小朋友。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这三位小朋友,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的吧!

  二、检查字词句,阅读课文

  1.读字

  师:在学*之前,先让我们和生字小朋友打个招呼!

  2.读词

  多媒体课件出示字,学生认读。

  师:老师也给这样生字找到了好朋友,让我们和这些词语打个招呼吧!

  师:晃荡、胳膊、拎着,这三个词语的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3.写字

  师:字词都认识了,看看这些字,你会不会写。

  师:同学们先来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偏旁都是“月”。

  师:非常好!观察得真仔细,偏旁是“月”的字,还有哪些?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字,都是和我们身体的器官有关。

  师:同学们,我们在写这两个字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尤其是这个“膊”字的右边的上面的“甫”要变形,没有提,下面的寸要写得大一点儿,这样才好看。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观察下面的这两个字,和上面两个字的左右结构不同,他们都是上下结构,尤其是这个“荡”字,三点水可不能在草字头的左面啊!

  师:说了这么多,我们来试试写写吧,在你的田字格里,把“胳膊”描一遍,再写一遍好吗?写完了,觉得自己写得比较好的同学,我们来展示一下吧!

  三、朗读交流,感悟情感。

  ⑴三个妈妈的话。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能干呀!既能准确认读字词,又能工整地书写汉字。真为你们高兴,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文章中也有三个妈妈也在评价自己的孩子,让我们快快去读课文,找出妈妈评价孩子的话,用“——”划出来。

  师:读完了,也划出来了,谁来说说?

  生:回答找到的三句话。

  ⑵ 第一个妈妈的话。

  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妈妈的话。

  师范读。“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这个儿子有什么特点?

  生:既聪明又有力气。

  师:有没有比他更厉害的?

  生:没有。

  师:从哪里知道的?

  生:谁也比不过他。

  师:真厉害啊!那他就是天下第一了。有这样的儿子,妈妈感到骄傲吗?高兴吗?好,谁来读读?

  ⑶ 第二个妈妈的话。

  师:我们再来读读第二个妈妈的话,看看她的儿子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齐读。“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哦,我听出来了,这个儿子有一副好嗓子。唱起歌来怎样啊?谁能告诉同学们。 生:好听极了。

  师:这么好听啊!妈妈爱听吗?

  生:爱听。

  师:谁来读读这个妈妈的话。

  师:读得真好!

  ⑷ 第三个妈妈的话。

  师:那第三个妈妈的儿子呢,他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读一读。

  生:“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她的声音要低了很多。

  (5)分角色朗读这段文字。

  四、品读语段,悟情悟理。

  ⑴ 第7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看看妈妈们说完这些话后,做了些什么。

  生:三个妈妈回家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他们后面慢慢地走着。

  (2)第8自然段。

  师:同学们都特别想知道水桶里有多少水啊?谁来告诉同学们。

  生:朗读第8自然段。

  师:一桶水可重了!你怎么知道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晃荡 走走停停 痛 酸。

  师:这桶水真重啊!同学们做值日的时候,如果拎着这样一桶水,如果有同学走过来,

  你特别想他能怎样做啊?妈妈们拎着这样一桶水,看见自己的儿子,希望他们怎样做啊?

  师:这三个儿子又是怎样做得呢?用“﹏“划出来。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③说话训练:一个(只)____。一个(只)____。另一个(只)____。 ⑷ 老爷爷的对话。

  师:看见三个儿子的表现之后,老师也想读读妈妈和老爷爷的对话。

  师:明明是三个孩子啊!老爷爷怎么说只看见一个孩子啊?这是第几个孩子啊?让我们再来认真看看他做了些什么吧。

  师: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找出其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师:怎样到达妈妈身边的?

  师: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师:再来想一下老爷爷的话,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啊?前后位之间可以讨论一下,组长把同学们讨论的结果告诉全体同学们。

  师:这是一个有孝心的儿子。

  五、回顾课文,拓展提高。

  ⑴(出示课件:人物图)瞧,这三个儿子都站在我们面前了,你最喜欢哪一个儿子啊? ⑵如果那两个儿子看见第三个儿子的表现,又听了老爷爷的话和同学们的话,他们会做些什么?

  ⑶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老师也设置了一些生活场景。你们来说说自己会怎么做?让学生选择一个生活情景,想一想,说一说自己会怎么做?

  同学们,有时候,孝敬父母就是妈妈提一桶水的时候,我们去帮妈妈接过水桶。

  六、延伸拓展

  同学们,你们知道五月的第二星期天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老师这里有一些彩纸,把你们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上面,并做成精致的卡片送给妈妈。记住这可是我们之间的小秘密啊!

《三个儿子》 教案6

  课前谈话:

  同学们,在三八节这天,学校组织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你对妈妈的祝贺,你是怎样做的呢?妈妈怎样夸奖你的呢?除了这些,妈妈以前夸奖过你吗?比如:第一次叫妈妈?刚刚学会了走路,考试考了好成绩……

  一、导入新课

  1、妈妈对我们的夸奖就是一种爱,是一种细腻、真挚的爱,这让我们感到幸福。而我们永远都是妈妈心中唯一的宝贝,是她们心里最棒的,最优秀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里边的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三个儿子

  2、指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字词

  既然(说个句子) 嗓子(怎样记住他?) 拎着(拎水桶动作) 晃荡 (晃:组词)胳膊 (指一指) 走走停停沉甸甸

  甸单独一字读四声,在沉甸甸一词中读一声;

  走走停停 沉甸甸变色,观察词语,你发现了什么?AABB式 练*说词语ABB式练*说词语

  师: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啊,你们真是既聪明又爱学*的孩子呀! 生字读准了,读起课文来一定会更流利,更好听。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老师想请13个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的是三个妈妈去打水,两个妈妈都夸奖了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说。可是当妈妈们提着重重的水桶时,前两个儿子只知道自己快活,只有第三个儿子帮着妈妈提水。 )

  三、品读领悟

  师:这三个妈妈是怎样夸奖自己儿子的?边读课文边画出她们的话语。(师注意强调学**惯)生汇报:读三句话

  师:(出示三个句子)“我的 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板书:聪明有力气)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板书:唱歌好听)

  “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板书:没有什么特别)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她们的语气有什么不一样?

  (生自己试读,并说出不一样的理由)

  师:请你读出夸奖的语气来。(指名读第一句)多找几名练读

  多骄傲的妈妈呀!第二个妈妈听了第一个妈妈的夸奖,心里会想什么?(生畅谈)指导读第二句话,什么是“极了”?多读这句话 师生合作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生评议

  师:听了这两位妈妈的话,有什么想说的?(生说出想法)(前2位妈妈夸奖儿子,骄傲自大;第三位妈妈很谦虚)练*读这三位妈妈的话(1.生试读2.指名读)师:“特别”换个词:突出 与众不同 特殊 师:咦?两个妈妈都夸奖了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生:也许她认为自己的孩子没什么长处吧。

  师:有不同想法的同学吗?

  生:我想这个妈妈一定是不想太炫耀自己的孩子吧。

  师:我们刚才读到前两个妈妈都特别骄傲。只有这个妈妈非常谦虚。

  师:谁来谦虚的读读

  (指多名同学朗读)

  师:真是谦虚、朴实的妈妈!

  师:时间不知道不觉就过去了,三个妈妈也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她们仨走走停停,走走停停(师重读)这是为什么呀?

  生:因为水桶太重了?(板书:水桶重)

  师:课文的哪些词语或句子告诉了我们?(第8自然段)

  师出示“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是呀,水可真重呀!妈妈们胳膊痛了、腰也酸了。水可真重!谁能把它给读出来?(指名读)指导读“走走停停”这个词语,在练读这段话,指名表演读 生评议 生齐读

  师:这三位妈妈提着这么重的水桶走走停停,她们最需要什么?(小帮手,自己的儿子)

  师:自己读9—13自然段,思考:这三个儿子是怎样帮助她们的?用笔画出三个儿子的表现。(是注意强调写字姿势:头抬高,脚放*) 生汇报:读有关句子“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板书:翻跟头)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书:唱着歌)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板书:提水桶)

  师:孩子们,看到这样三个儿子,现在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呀? 生:真是的,表扬的孩子不帮妈妈,没什么特别之处的孩子却这么孝顺。

  生: ……

  师:如果这三个儿子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对他们中间的谁说些什么?

  生:我想对第三个儿子说,你可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生:我也想对第三个儿子说,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

  生:我想对第一个儿子说,你真不懂事呀。只顾自己翻跟头快活。 生:……

  师:正如你们跟这三个儿子对话一样,其中一位妈妈还和老爷

  爷 有一段对话呢,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个当妈妈,一个当老爷他,分角色读一读。

  师: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生:因为只有第三个儿子帮妈妈提水。

  生:因为最后这个儿子懂得妈妈的辛苦,帮妈妈分担,只有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师: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呀!只有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同学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什么水都有了,水桶是没你们提的了,你觉得从今天开始你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儿来孝敬他们?

  生:我要帮妈妈做清洁。

  生:我也要学着做家务,替妈妈分担。

  生:我再也不调皮了,以后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学校好好表现。 生:对,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以优秀成绩来回报父母。

  生:……

  师:同学们,我们都是在爸妈手心里疼爱着长大的,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可是当我们渐渐长大,有的同学就开始粗声粗气地对他们说话,甚至不耐烦了,其实我们应该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来面对爸爸妈妈呢?

  生:应该有一颗孝顺的心。(板书:孝顺)

  生:应该有一颗充满爱的心。

  生: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师:真好,孩子们,老师今天也给你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名字叫《感恩的心》(课件出示)同学们,让我们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回忆爸爸妈妈们曾经为我们的付出,给我们的关爱,在这颗空白的心形卡片上写下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几句话,几句心里话。

  (老师发卡片,同学们自由书写)

  师:谁来念念自己的心声?

  生:妈妈、我爱你!

  师:孩子,你的妈妈此时此刻一定感应到了。

  生: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生:……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大声地呼喊------(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三个儿子》 教案7

  教学目标:

  1、复*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一)师生共同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目标,指生读。

  1、复*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字词回顾

  出示词语,指生读,检测,生正音。

  三、品读课文,读懂文本

  (一)自学指导一: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找出三位妈妈的话。

  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找出三位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画出来。

  2、全班交流: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3、指导朗读三位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二)自学指导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感受沉甸甸的“一桶水”。

  三位妈妈手中提的是怎样一桶水啊?谁能找到课文里的句子说说。

  2、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桶水沉甸甸的`?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3、体会“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

  4、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现,发现写法。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颂读《三字经》,升华主题。

《三个儿子》 教案8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懂得要关心父母。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今天,咱们继续学*23课《三个儿子》。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在旁边石头上休息。瞧,她们正说着话呢!她们在说什么呀?(说自己的儿子)三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儿子呢?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2—6自然段,找出三个妈妈说自己儿子话,用波浪线划下来。

  二、生自由读课文2~6小节,检查反馈

  1、师:谁来说说,三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儿子的呢?找到了吗?

  假设生A:我找到了这句:“我的儿子即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师:还有吗?

  生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生C:“有什么好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师:小朋友们读书真仔细,想不想把这几句话读好呢?

  如果你是妈妈,会怎么介绍你的儿子呢?咱们在小组里先练一练,好吗?

  生分四人小组练读三个妈妈的话。

  三、指导朗读

  谁想来读读第一个妈妈的话?

  (指名一人读,示课件采访一下这位妈妈,你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啊?)

  师: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呀?那你能读出自豪、骄傲的语气吗?

  师:(课件示第二个妈妈的话):又一个妈妈是怎么说儿子呢?

  大家评一评,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请一、二组和三、四组同学比赛读,看哪个妈妈更骄傲、更自豪。

  小结:两个妈妈都在夸奖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说,为什么呀?出示妈妈的话,你想这位妈妈在说这样的话时会是什么样心情?你有什么想问她的吗?怎么理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师:通过刚才的学*,我们认识了三个儿子,一个既聪明月有力气,一个有一副会唱歌的好嗓子,还有一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老爷爷却说只有一个儿子,你们同意他这种说法吗?老师可不相信,明明是三个儿子,怎么又是一个儿子呢?

  先别急,咱们快速地把7~13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服万老师。

  谁找到了?你找到了哪一句?从哪看出三个妈妈提水的辛苦?

  (示课件:第八自然段)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都酸了。)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时,迎面跑来的三个儿子是怎么做的呢?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 你还能举个例子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说。

  交流展示:

  看了这些孩子做的事情,你想对谁说点什么吗?那你喜欢哪个儿子呢?为什么?

  想象补充:

  听了老爷爷的话,看到第三个孩子从妈妈手里接过沉甸甸的水桶,三个妈妈又会说些什么呢?咱们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商量商量,再演一演,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好吗?

  六、小结

  是啊,能关心妈妈、帮助妈妈做事的才是真正的儿子。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今后又有什么打算呢?(指名回答)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和第三个儿子那样成为爸爸妈妈的好儿子、好女儿。

《三个儿子》 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儿歌《好孩子》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儿歌《好孩子》,学生认真听。

  2、谈话:你觉得好孩子是什么样的?好孩子,人人爱,这节课有“三个儿子”来到我们的课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三个儿子。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诵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自学生字,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小组内交流识字的方法。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词。

  强调“嗓”是*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甸”在“沉甸甸”一词中应读一声。

  四、练*朗读。

  1、教师范读。

  2、自由练读,注意三个妈妈说话的语气。

  3、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五、书写生字。

  1、出示“拎、桶、停”三个字,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这三个字的“点”的写法。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

  5、同桌互相欣赏,提出建议。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认读词语。

  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划出来。

  (1)小组内交流: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指名读。

  (2)品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妈妈的心情。

  a、自由练读:把自己当成妈妈,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用怎样的语气?

  b、教师范读。

  c、指名读,教师提示读的语气。

  (前两个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第三个妈妈说话很*淡,读时语速*稳)

  d、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用“﹏“划出来。

  (1)指名读自己划出的句子。

  (2)读读议议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

  (3)说话训练:一个(只)____。一个(只)____。另一个(只)____。

  3、合作探究: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1)分角色朗读一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

  (2)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3)、读出老爷爷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

  三、拓展延伸

  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聪、胳膊、甸、晃荡”。

  2、引导观察,演示书写顺序。

  3、教师范写,提醒关键笔画。

  4、学生练写。

  5、同桌互相欣赏,讲评。

  板

  书

  设

  计23、三个儿子

  一个一个另一个

  翻跟头唱歌提水(好儿子)

  孝敬父母

《三个儿子》 教案10

  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学生预*课文,自学生字。

  2.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3.学生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时对他们的评价。

  4.老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交流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做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既是第四声)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嗓是*舌音)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拎是前鼻音,桶是第三声)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晃是多音字,在此处读第四声)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甸是前鼻音,在沉甸甸一词中读第四声)

  自主识字

  1.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小组内读给伙伴听。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老师参与学生活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摘苹果:如果大家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生字卡片就成熟摘下来。没掌握的生字,留在树上,提示学生在读课文时进一步学*)

  朗读课文

  1.创设情境,小组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老师可通过范读让学生感悟人物的语气。

  2.在小组内质疑、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随机通过说话练*感悟既又的意思)

  4.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真正的儿子应该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老爷爷的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能算真正的儿子)

  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指导重点: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编写课本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象,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设计场景的布置。

  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2.引导学生评议。

  a.人物的语气──前面两个妈妈说的`话,应该用自豪的语气,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应该是*静的,老爷爷的说话应该用意味深长的语气。

  b.人物的动作──在情境中理解迎面迷住沉甸甸直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c.人物的表情──前面两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是骄傲的,第三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朴实,老爷爷应该慈祥;前面两个儿子应该天真,第三个儿子应该淳朴。

  课后拓展

  1.节选《新三字经》中的内容印发学生,供课外阅读。

  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

  *礼仪

  能温*

  小黄香

  爱父母

  意深长

  能让梨

  小孔融

  手足谊

  记心中

  孝与悌

  须继承

  长与幼

  骨肉亲

  亲养儿

  多苦辛

  报春晖

  寸草心

  亲有教

  儿恭听

  做错事

  即改正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片段

  ●1.拓展。

  (1)如果前面两个孩子,听了老爷爷的话,看了第三个孩子的表现,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是啊,这三个儿子都是妈妈的好孩子。

  (2)那你们呢?把你的特别的表现先告诉你的同桌。

  2.读文与学文。

  (1)学*妈妈的话。小朋友的表现都很好,这么短的时间里记住了所有生字,妈妈看了一定会夸奖你的.她会说些什么?

  (2)看了第三个孩于的表现,听了老爷爷的话,前两个孩子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3)学到这儿,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在家里是爸妈的好孩子吗?告诉你的同桌吧!

  ●1.重点读第6自然段: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1:也许是说她的儿于既不聪明,也没有力气。

  生2:也许是说她的儿于既不会唱歌,嗓子也不好听。

  生3:也许是她的儿子太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

  生4:也许是她妈妈不愿在别人面前夸耀她的儿子,要留一手。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个妈妈。

  生二:你的儿子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吗?

  2.表演(想象补充,四人小组合作)。

  当这个孩子接过沉甸甸的水桶时,这三个妈妈会怎么说。

  生1:瞧,您的孩子多么疼你!唉,您有一个好儿子。

  生2(羡慕地):您还说您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

  生3(微笑着):他还经常帮**活,经常对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

  3.实践活动。

  小记者访谈:实话实说

  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学了这篇课文,你又有什么新想法。

  (山西省太原市大南关小学

  李海萍)《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片段

  1.实物演示,合作交流,共同体验。

  拿出你们准备的小镜子,让我们一起试试看,当时爱迪生是怎样做的。(以小组为单位把镜子拿到窗前让镜子反射太阳光,再把镜子放到灯光下.老师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说说发现了什么?)

  2.作业建议。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跟他们说说这个故事的感受、想法并写下来。

《三个儿子》 教案11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

  (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

  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

  (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二、 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

  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4、在你的学*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学生相互交流)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

  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1、交流一: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指名生读)

  ⑴ 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⑵ 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2、交流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⑴ 师生共建交流*台:

  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指名学生朗读)

  ⑵ 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

  (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

  (生自信地朗读)

  ⑶ 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3、交流三: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⑴ 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⑵ 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⑶ 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四、 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

  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

  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 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六、 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

  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

  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

  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

  提炼出中心:

  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七、小结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教学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掘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提高对学*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 教案12

  【课前透视】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故事内容生生动有趣,教学中应极力避免灌输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说教式做法,也不应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在多形式的阅读活动中,引领学生与课文进行真实的对话。在阅读中思考、发现,进而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启发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反映故事内容的图片或课件。

  2、多方面收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夸奖过你们吗?为什么夸奖?怎样夸奖的呢?请你试试着描述或表演一下。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文中同样描写了母亲夸奖儿子的故事。

  (相机板题)

  2、按图叙述:

  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三个儿子》这个故事吗?(出示图片,教师或学生按图简要叙述故事)。启思:图中的老爷爷为什么中看见一个儿子而不是三个儿子呢?

  (板题)

  (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课文,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拉*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对话*台

  一、初读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重点的词句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3、重点练读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小组内合作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如: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等。

  4、游戏巩固识字:

  如:开火车认读、听读举卡片等。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重点字的识字方法。

  5、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组织学生正音评价。

  (尊重学生的基础,落实识字教学,提高语文学*的实效。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真实的基础,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文识字活动,扎扎实实,不走过场。教学把识字、朗读有机融合,提高学*效益。)

  二、讨论

  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地方你没有读懂?

  (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及时吸收学生读书情况的反馈。简单的字词或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解答或教师适当点拨。)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拎、聪、甸、桶、停”五个单字。

  2、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什么字,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重点字。如:“拎”字的右边不要写成“今”。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展示优秀作品。

  (突出难点字的书写。要给学生充分写字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三个儿子》 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复*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复*导入

  (一)复*生字

  1.昨天我们认识了第23课的生字,你们还记得它们吗?(出示课件)你们看,生字宝宝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排好队等着和你们打招呼呢!你们能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读生词)

  (师夸学生)你们的声音可真洪亮!

  (通过复*生词和设计夸奖学生的环节,为提升学生自信、导入新课做准备。)

  (二)生活情景导入

  1.不仅老师爱夸你们,你们的妈妈也爱夸你们!你们的妈妈经常怎么夸你们的呢?快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吧。(同桌互相说)

  2.老师这儿还有几位俄罗斯的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们想知道她们是怎样夸自己孩子的吗?那就快去大声地读一读课文吧,在读课文时请你思考两个问题:

  ① 课文中的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② 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几位妈妈在议论自己的孩子?

  (借助这个环节激发学生想说话的欲望,让学生们在口语交际中锻炼自己,也为学生们感悟课文中几位妈妈说话时的心情做铺垫。)

  三、新授

  (一)学*1~6自然段

  1.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课文中的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显示:井边)

  齐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回答第二个问题: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几位妈妈在议论自己的孩子?(2~6自然段)

  3. 学生自由地读2~6自然段,体会各位妈妈的心情,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来。

  4. 指导朗读2~6自然段。

  (1) 第一位妈妈是怎样夸自己孩子的?(指名读)

  采访:这位妈妈,你为什么夸自己的孩子?在你夸奖自己孩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你能用骄傲的语气再读一读这句话吗?

  指导朗读。

  练*说话:既又

  (2) 第二位妈妈是怎样夸自己孩子的?(指名读)

  教师采访、指导。

  (3) 前两位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夸奖了他们,第三位妈妈夸自己的孩子了吗?她为什么不夸自己的孩子?你觉得这位妈妈的心情怎么样?

  指导朗读。

  (4) 分角色朗读课文。

  (这几个自然段的重点在于体会三位妈妈说话时的不同心情和语气,因此我采用了让学生模仿妈妈夸奖自己孩子的方式和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感悟。)

  (二)学*7~8自然段

  1.三个妈妈打完了水,就要走回家去,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一起

  来听一听7.8自然段,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配乐范读)

  2.你感觉这一桶水怎么样?(水很重)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水很重的呀?

  (电脑显示;重、晃荡、走走停停、酸、痛。)

  3.谁能通过读来表现出三位妈妈提水的辛苦呢?

  4.生活体验:把书包当做水桶,提一提,试一试。

  随机采访: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观看我们的现场报道。今天上午10点10分左右,在俄罗斯郊外的一个水井旁, 几位妈妈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打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们有什么感想。

  (1) 这位妈妈,你们家住得远吗?那你把水拎回去感觉怎么样?

  (2) 这位妈妈,你需要别人来帮助你吗?

  5.过渡:通过刚才的表演,大家觉得在各位妈妈把水拎回家的时候,她们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可是这时候,当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的表现却不都是那么让人满意,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我们现在的很多孩子已经没有见过水井了,更别说去提水了。因此,怎样让孩子们切实感受一下提水的滋味,由衷地感受到妈妈提水的艰辛,就成为这两个自然段的难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就是让学生提一提自己的书包,并且想像一下如果路途很远,而且妈妈们一天要提很多趟水,会是什么感受?通过实践,孩子们的感受很多,说得非常感人。)

  (三)学*9~13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9~13自然段,用笔圈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2.分析每个儿子的做法,交流:你比较喜欢哪个儿子的做法?为什么?

  3.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一位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这位妈妈希望听到什么样的回答?而老爷爷又是怎么回答她的?

  4.质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指的是谁?)

  (1)指名回答。

  (2)小结:这个儿子指的是一个关心妈妈的儿子,一个懂事的儿子。因为在老爷爷看来,心中有妈妈,知道怎样爱妈妈的儿子才是妈妈的儿子。

  5.看到这种场景,你想对文章中的谁说些什么?(可以对儿子说,可以对这几个妈妈说,还可以对老爷爷说。)

  6.续编故事:在老爷爷的启发下,在大家的`帮助下,前两个儿子一定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变成体贴妈妈的孩子。下面还会发生什么事,文章里没有写,你能继续把故事编下去吗?

  四、升华主题:

  通过学*,你有什么感触?你觉得我们还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

  五、全课总结: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妈妈无私的爱而忽视对妈妈的回报一封充满激情的书信,一张得了满分的试卷,一次温馨的交流,甚至一杯热茶,一个眼神,都足以让我们的妈妈欣慰爱就这么简单,让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吧!

  六、作业

  每天至少为妈妈做一件事。

  (通过*时的学*,孩子们已经初步具备了是非观,让他们评判哪个儿子懂事已经不成问题。关键是怎么样让他们能把课文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懂得怎样在生活中去孝敬父母,真正地成为体贴父母的孩子,这一点很难。所以,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三八孝敬周活动,我设计了让学生谈体会的环节,并通过升华主题,达到渲染学生感情的目的,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做好铺垫。)

《三个儿子》 教案1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读课文。

  三、确定自己的学*目标和方案

  1、师生共同制定学*目标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2、师生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制定学*、续演的方案。

  1)理解课文,体会老爷爷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像。

  4)场景中的布置、人员的安排。

  5)表演中,组员如何默契配合,灵活应变。

  3、汇集意见,筛选、确定方案。

  四、根据学*方案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将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标记。

  3、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相机点拨。

  4、全班汇报交流学*情况,由学生质疑,教师组织讨论交流。

  5、小结。

  6、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五、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1、小组讨论。

  1)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象。

  2)确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3)设计场景的布置。

  2、各小组演练,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课本剧表演。

  4、互评互议。

  六、课后拓展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个儿子》 教案15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交流课前询问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主读通课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学得难读的句子,作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择读:

  ⑴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既是第四声)

  ⑵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拎是前鼻音,桶是第三声)

  ⑶ 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晃是多音字,在此处读第四声)

  ⑷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甸是前鼻音,在沉甸甸一词中读一声)

  三、自主识字

  1、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小组内读给伙伴听。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老师参与学生活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摘苹果:如果大家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生字卡片就成熟摘下来。没掌握的生字,留在树上,提示学生在读课文时进一步学*)

  四、朗读课文

  1、创设情境,小组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老师可通过范读让学生感悟人物的语气。

  2、在小组内质凝、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随机通过说话练*感悟既又的意思)

  4、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真正的儿子应该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老爷爷的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能算真正的.儿子)

  五、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六、指导重点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二、编写课本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像,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设计场景的布置。

  三、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四、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2、引导学生评议:

  ⑴ 人物的语气:

  前面两个妈妈说的话,应该用自豪的语气,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应该是*静的,老爷爷的说话应该用意味深长的语气。

  ⑵ 人物的动作:

  在情境中理解迎面迷住沉甸甸直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⑶ 人物的表情:

  前面两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是骄傲的,第三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朴实,老爷爷应该慈祥;前面两个儿子应该天真,第三个儿子应该纯朴。

  五、课后拓展

  1、节选《新三字经》中的内容印发学生,供课外阅读:

  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 *礼仪

  能温* 小黄香 爱父母 意深长

  孝与悌 须断承 长与幼 骨肉新

  亲养儿 多苦辛 报春晖 寸草心

  亲有教 儿恭听 做错事 即改正

  2、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后记】

  三个儿子在这三个母亲的心中有着不同的优点,然后在这篇文章中要让学生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哪个儿子表达的爱是最合适的。最能让母亲感受的。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汇总二十篇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1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这是上学期我让孩子们背诵的三字经中关于孝敬父母的经文。本课就是教育孩子们孝敬父母的,文中没有明显的语句让孩子们如何去孝敬自己的父母。我看了几遍课文想:有没有必要在课中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让学生在我的深挖细抠中去感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可是我转眼一想,作为二年级的孩子那么小,给他们将孝敬父母的道理也不太懂,只有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让他们在读中感受到作为孩子最应做到的是要孝敬自己的父母。

  学*课文时,我让孩子们找出三个儿子在母亲心中是什么样的?然后引导孩子们读出三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夸自己孩子会唱歌,会翻跟头、力气大的母亲心里是无比的骄傲。朗读的时候语气是自豪的。只有一个孩子的母亲说自己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她的心是*静的,朗读时是用*淡的'语气。当我在指导孩子们读三个母亲的话时,我发现孩子们将2个夸奖自己孩子的母亲说的话读的好极了。他们觉得会唱歌,会翻跟头的孩子是好样的。

  读完3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后,我出示图画,三个母亲各提着一桶水在路上走,让孩子们看图读文找出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然后让孩子读出这三个孩子的表现。读到翻跟头的孩子是入迷的;读到会唱歌的孩子是陶醉的;可是当我的孩子们读到那个帮助母亲提水的孩子时他们脸上的表情是若有所思的。我感觉他们心中充满一种感动。我趁机将课文中对第3个孩子的描述的句子用小黑板出示:他赶紧跑过去,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拎着走了。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开始点学生读评议,再同座互读上台表演读,小组竞赛朗读),让他们在读中感受到三个儿子中只有一个是爱父母的。然后我问孩子: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们七嘴八舌,纷纷举手说:三个儿子,有两个不心疼自己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妈妈提着那么重的水却不帮妈妈提,只知道表演自己的节目给人看。只有一个儿子是心疼妈妈,孝敬父母的,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我接着问:你喜欢那个孩子?为什么?一孩子说:喜欢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孩子。虽说他没有特长,但他知道孝敬妈妈。特长可以花钱去学,而孝心是无价之宝。爱父母,不是在父母需要帮助、关心的时候去展示自己的特长,而是帮助父母做事情,减轻他们的负担。孩子们都说要向帮妈妈提水的孩子学*。就这样在读中,孩子们不知不觉的感受到了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道理。

  教学完这篇课文,我在办公室讲述自己教学这课的感悟,为孩子们终于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道理而高兴。没有想到我们同室的老师说,如果他们选择儿子,就要那些会唱歌、会翻跟头、有特长的孩子。他们的观点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好,有专长,不帮助他们做事、不孝敬也无所谓。他们说其实孩子们长大了也享不了孩子们什么福,只要他们过的好,不找麻烦就够了。我当时心里一惊。不要孝敬父母、没有什么专长的孩子,情愿要有能力,对自己不关心的孩子?试想,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心中没有爱的人,那他在社会上又会有什么作为了?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成功的人士,只有心中充满爱、充满责任,他才会尽职尽责的去做好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如果是我,我一定要选择帮助妈妈提水的儿子。我希望我的学生也是那没有什么特别地方却知道帮妈妈提水的孩子。我的教育目标是让孩子先学会做人再才是成材!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2

  这个星期五是我上个人研究课的日子,昨晚睡了一个好觉,一早起床,感觉精神特别的好。因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心里并没有预想当中的那么紧张。

  第一节是语文课,我踏着轻松的脚步走进教室,和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学*第23课,这天孩子们的学*状态也不错,回答问题很积极,师生的配合也挺好。课上,我积极引导他们探讨、交流、练*,短短的四十分钟很快就结束了。一堂课下来,我设计的三个教学目标(1、复*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一个词语“胳膊”;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3、能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生的朗读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课后结合黄校对我的评课再认真地反思,觉得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1、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深,不够透彻。例如课上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请学生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三位妈妈夸奖自己儿子的.话。如果认真去分析课文,就会发现这个问题是错的,课文中的前两位妈妈说的话是夸奖儿子的,但第三位妈妈并没有夸奖自己的儿子,她只是用比较*淡的语气说出了实情。2、练*说话的引导还不到位。本节课我设计了两个句式给学生练*说话,分别是“既……又……”和“一个……一个……另一个……”。前一个句式我只请了两个学生说就泛泛带过了,第二个句式虽然给学生练*说的时间比较充足,还让学生动笔去写写了,但是“一个……一个……另一个……”这个课文要求掌握的句式学生还没掌握牢固我就引导学生去拓展其它的量词了,如“一位/朵……一位/朵……另一位/朵……”等,有点操之过急。3、朗读指导还不够。本节课设计的朗读挺多的,有自由读、默读、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读,分角色读等,看起来学生读的挺不错的,但实际上学生还没达到本节课朗读的要求,特别是三位妈妈谈论自己儿子的话和那位老爷爷最后表明中心的话,没有引导学生读出应该有的感情。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3

  把表演引入课堂,是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进行全身心感受课文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情景表演是不可缺少的。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景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获得学*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学*和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三个儿子》时,一个学生看到了课后练*的“读读演演”部分--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这可把他乐坏了,马上就大叫,于是其他小朋友也一起起哄。既然他们有这个兴趣,我就答应他们等课文学完了,我们再分组来表演。于是第一节下课前,我给他们分好组,并确定了组长,让他们自己去准备、去分配角色,表演在第二天上午进行。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我让他们自己举手,嘿,他们争先恐后地大叫“我,我,我……”于是我说:“谁再叫‘我,我,我’,我就不叫谁上来表演,哪一组表现好我就叫哪一组。”因此他们就安静地等着。我叫了一组*时较听话的那组,嘿,一个小鬼出乎我意料地拿出一个似烟斗的东西,我问他拿这个干什么?他说“我扮演老爷爷,所以拿着烟斗啊”。哦,原来是这个用场。接着我宣布表演开始了,当旁白开始读时,相关的人已经也开始了他们份内的表演,非常投入。演老爷爷的那个小朋友还把“烟斗”含在嘴里说话,驼着背,说话慢条斯理的,像极了老爷爷,把老爷爷此时此刻的心情也演得很形象。演儿子小朋友也各有各的招牌动作,一个唱歌,一个翻跟头,一个吃力地帮妈妈提水;妈妈们说话也很利落,虽然没达到那种效果,但是也已经有了这种意识……表演完了,其他小朋友马上鼓起掌来,还纷纷评论谁演得最好,谁演得最形象,谁演出了某个人物的某种性格,并希望让自己也试试。很快,一节课过去了,他们还没尽兴,希望再玩,于是我就让余下的小组自己利用下课时间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

  所以,适当有效的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充分认识课文里蕴藏的思想感情。坚信对于情境创设的表演还是有必要的,但不要为了表演而表演,把课堂弄得太花哨,忽略了知识的获取,冲淡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4

  我执教的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三个儿子》是一篇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两个妈妈都夸耀自己的儿子如何好,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她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第七自然段至第十三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只有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情感,认识到作为孩子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本课时的重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讲完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读贯穿全文的学*。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通过指名读、小组读、自由读、齐读、默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个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咱们看到,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每段都有重点词句,抓住了重点词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了大量的词语和句子。

  本节课在读方面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每个环节的`读都有不同的目的。

  在1到6自然段的朗读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挑战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

  在第7、8自然段我的范读设计主要是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

  在12、13自然段的分角色朗读设计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学*能力;另一方面,“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合作学*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2 、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

  教师能够做到根据新课标、根据学生挖掘教材,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通过表演、朗读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课文蕴含的思想。

  3、将练*贯彻在课堂中。

  课堂种设计了用“既XX又XX”说一句话这一环节,这样的练*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5

  课文《三个儿子》讲述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但是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孝敬自己的父母。怎样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思想内涵而不是通过枯燥的'讲大道理来实现呢?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这样的处理:

  理解妈妈的辛苦是全课的重点,理解了这个,才能理解及时地帮助是多么必要,那么全文的重点段应该如何突破?“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今天的课上,我看到了一次精彩的表现:

  一、充分读,然后问学生,你从哪里看出来水很重?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理清重点词,在学生的相互补充下,晃荡、走走停停、痛、酸等词语被找出来了。这样的处理虽然比较简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很必要的,首先,让学生有这样的印象,句子中会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词语,其次,在朗读时有一定的指向,后来学生的朗读中,这些词语被读得较为清晰,最为关键的是,这为下一个环节设置情境,让学生谈感受有了词语的准备和积累,学生在无意中有了目标。

  二、情境体验。教师请个子比较小的孩子,拎一桶重达七八千克的水,对学生们提了这样两个要求:

  1、观察她拎水时的表现。

  2、心里想好一个问题,呆会儿问这位同学。通过学生的实践和其它同学对这位女同学的观察,学生很快说出了走走停停和晃荡的意思,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述,非常明了。

  我继续设置下一个场景:如果你就是第三个孩子,为什么要帮妈妈拎那么重的水呢?此刻学生的情绪仍是激动着的,他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理解。这样的情境体验是高效的,因为它不仅仅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一次重组,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得到了体验,因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第三个孩子的表现是多么的出色。在课即将结束,最后引出老人说的话,让学生思考,议论。让学生在读和说中体会如何孝敬父母的道理。三、课后拓展. 推荐学生读《卧冰求鱼》和《黄香温*》的故事;续编故事:前面两个孩子,听了老爷爷话,看了第三个孩子的表现,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6

  这是我第二次进行正式的教学活动,它较上一次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首先,上节课我说话的声音较小,这节课我能注意到并且能改正过来。其次,我上节课在班级里走动的频率较高,以致于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这节课我尽量控制自己的步伐,只有在极个别同学不注意听讲的时候才慢慢地走过去敲他一下。这次我吸取了上一次依照自然段逐步讲解课文的教训,而改成班级自由交流分享的方式进行授课,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到集体的'大讨论中。这节课我也能将教案熟记于心,知道自己究竟要传授给孩子们什么,这样我就能将孩子们偏离主题的谈话及时的变换到本节课的重点上。虽然我这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仍出现了新的不足之处。

  缺点:每当我提出问题时,有许多的学生举手,可是我让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就只有同样的少数几个人,那些经常不被叫到的同学就失去了信心,心中容易产生“反正老师不让我回答,**嘛举手?”的想法,这样不利于积极的举手发言。眼睛不能总注意相同的几个人,应该把注视范围扩大到整个班级,当学生感觉有人关注自己就会增强勇气和信心。

  本节课涉及到人物对话,需要同学们体会和领悟其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我把它放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中,但是这一环节的进行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我在分析完“妈妈”们当时的心情和朗读时需要用的语气之后就应该找学生站起来分角色朗读,这样更便于学生把握人物的感情。但是我却在把整个课文讲完之后又进行的有感情朗读,这时学生缺少当时的环境就不易读出当时的心情。

  本节课我有知识点串讲的失误,一个知识点强调完了在后面讲的时候又反复提到,这样会让学生觉得啰嗦,产生不愿学的反感情绪。一个知识点讲完不必总是纠缠着不放,可以适当的拓展一些知识面,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理,觉得有东西可学。只有抓住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心理才能做到有效地灌输知识,这一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牢牢记住。

  优点:课堂上处理学生的提问较成熟一些了,不像第一次无从下手,这次能有效地解决,而且把学生的回答与问题衔接不起来的地方也能加以指出和引导。整个课堂能够把握住,不再害怕控制不住。课件中出现错误的地方能够及时改正,学生读错的音反复加强训练。看图说话的设置给学生留足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的语言学会自己完善(对照着课文),许多好的词组在谈话的时候能够运用上,这样有利于他们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7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表扬过你吗?

  生:表扬过。

  师:怎样表扬的?

  当生举手的少时,师提示:当你考试考好的时候、当你听话的时候、当你帮妈妈做事情的时候……

  生:……

  师:你们真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2、师:今天我们来学*第23课“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师:三个儿子怎么样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识字。困难处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

  2、课件出示词语: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

  师:谁想读读?

  生流利的朗读词语

  当生读到“拎着水桶”时,师:能做个动作吗?

  当生读到“晃荡”时,师:谁能用动作表示?

  师:你来?

  生再读词语

  3、课件出示句子

  师:看!这些句子你能读好吗?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同桌互读

  师:找一组小朋友开火车读!

  当一生读第一句话时,师: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来?

  当生读第二句话时,师:读的好,你理解了。

  当一组生读完时,师:咱们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句子

  4、师:怎样能把课文读的更有味道,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

  师:谢谢大家!象老师这样读读吧!

  生再读文

  5、师:小朋友练*的很认真,下面我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

  生认真的听,认真的划。

  三、自悟,品读语言

  1、师:都找到哪几句话?

  生分别读三句话

  师:下面自己练一练,看谁能读出三个妈妈不同的语气。

  2、交流一: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的很好

  师:哎呀,我听出来了,你的儿子真是谁也比不过他。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来夸夸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生齐读

  4、交流二: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

  师:第二个妈妈的话,谁来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读出了妈妈骄傲的语气。

  5、交流三: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

  师:这两个妈妈在谈论自己的孩子时充满了骄傲与自豪,那第三个妈妈呢?谁来读!

  一生读的好

  师:哎呦,你读懂了课文。

  一生读的不好

  师:再想想该怎么读?生读好了,师:对,就这样读!

  6、师:让我们继续读课文的7到11段,去认识这三个孩子吧!

  生自由读

  师:这么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汇报

  师课件出示“三个儿子的做法”

  生再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现

  四、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

  1、师:接下来,你和你的同桌,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12、13段的对话。

  同桌练*

  2、师:谁来?

  指明一组表演

  3、分角色朗读

  师:下面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全文吧!

  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这几个小朋友朗读的很好,来为我们展示一下吧!

  (叫读的好的学生)

  五、升华主题

  1、师:你认为老爷爷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

  2、师:那前两个孩子怎样呢,他们就不孝顺了吗?为什么?

  生展开辩论

  师总结:是啊!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3、师: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五、拓展

  师:今天回到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跟他们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母亲节快到了,你也可以回到家为妈妈做一件事!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阅读,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从而导入课文。这样的阅读教学贴*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角色的模拟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课堂上就会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爱探索、喜尝试是孩子的一大特点。于是,我设计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环节,让同桌学生之间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老爷爷,帮助孩子“尝试”各种角色的模拟。在角色的完成中,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地走入了课文的意境中,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对课文产生更深的理解。

  3、阅读教学的升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往往“走过了头”,把尊重等同于“放纵”,把张扬等同于“随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于“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而老师没有主观意见,没有核心理解,学生说什么都对,都给予肯定,从绝对的“书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绝对的“学生中心”。因此,我设计升华主题这一环节,让学生展开讨论:你认为文中老爷爷看到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难道其他两个儿子就不优秀了吗?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理“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课文的学*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提供生活的保证。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8

  儿子,这个字眼里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颂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呢?《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涵,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情感体验。然后再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们带着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去读书讨论,明白事理,并从中升华情感。

  1、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参与。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朗读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挚情感走进文本,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只要学生有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在朗读时适当点拨,指导,学生便能比较准确地读准语句的语气,找准感情基调。本课不需要学生逐句朗读,只要求学生读准三个母亲在说到自己儿子时的不同语气以及老人在看见三个孩子后说的话语。这部分的朗读铺垫为后面孩子参与讨论做好了铺垫。

  2、阅读教学自主化。

  情感体验阅读方法要求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自主体验提高自主学*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考察情感体验方法应用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展示出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往往“走过了头”,把尊重等同于“放纵”,把张扬等同于“随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于“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而老师没有主观意见,没有核心理解,学生说什么都对,都给予肯定,从绝对的“书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绝对的“学生中心”。为解决这一矛盾,课堂上我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对于三个儿子的表现,你认为谁做的最好,为什么?学生大都认为第三个儿子做的好。这时,我问学生:难道其他两个儿子就不优秀了吗?这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情感的火花。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理“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

  “真正的'儿子应该关心和爱自己的妈妈。”

  “第三个儿子很懂事,也很爱自己的妈妈,他知道帮助自己的妈妈。”

  “我们要学*第三个儿子,为妈妈多做事!”

  ……

  听着这些感人的话语,看着那一张张美丽而可爱的脸庞,身在这动人的语文课堂中,我感受到一种来自于放手给学生所创造出的幸福和愉悦中。

  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课文的学*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提供生活的保证。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活活泼、主动地学*。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变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其次,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提高对学*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体验阅读情感,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环节的设计值得商榷;指导朗读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课堂上的情感调控,对新的生成及时予以正确引导等。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改进,让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在情感体验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9

  今天有幸请到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先生来听我执教的《三个儿子》,结合张老师的评课和我自己的上课感受,我觉得收获是巨大的。

  1、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三个妈妈,看到妈妈们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在教学中我们不必给孩子讲孝敬父母的大道理,只要在引导、启发、点化、调动学生读书、感悟、交流的热忱,学得生动有趣,读得入情入境,说得真切真实就可以了。

  2、在教学设计上,我着意对学生进行质疑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预*时学生提出问题的.梳理,直接切入主题——围绕两个重点问题展开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初步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的能力。围绕这两个问题,把老师的教成和学生的学成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教学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学生的学*也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

  3、学生理解能力和进入问题(文本)的能力快:

  原因是因为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孩子们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全班*半的孩子提出,第二个问题“……”,除了五六个孩子之外,三十多个人提出疑问,所以问题来自他们自己,是他们想迫切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专心,学得开心。

  4、教学的预设文本和课堂的实施整合得和谐而有实效:

  学生在课堂中的理解、朗读、思维、说话都很不错,上课的情绪和发言很棒,全情投入。许多环节可以体现,如: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水桶很重?一般的孩子找到的都是第八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但是我们有一位*时学*一般的孩子站起来说:“我认为第七段也写出了水桶的重,‘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说明妈妈们拎的水桶很重,走得很慢,所以老爷爷自然也跟着慢慢地走。”说得多精彩呀!那么细小的细节描写他竟能发现,可见这节课他学得如情入境。类似的问题还有许多:“妈妈们拎着这么重的水,这个时候你就是妈妈,你的心理会想些什么?”;“如果是你的妈妈提着这么重的水,走在你的前面,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们发言真切的、积极的、精彩的。

  5、在解决第二问题“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时,还可以进一步设计教学点,将这个问题挖掘得更透些。

  6、不论是那种类型、哪种风格的教师,教师的情感必须要和文本高度一致,教师进入文本才是真正融入学生的心灵。这一点我需要努力,今天的状态只能说自己的状态界于文本和学生情感之间的中间地带。

  7、在朗读方面,我也觉得张老师的提议很有价值,尽可能少读孤零零的引号里的句子,而是读有前后背景或指导语的句群。

  8、张老师还建议,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已经解决了字词的认读,那么第二课时伊始就不要再认读词语,而是改成听写词语或看拼音写词语,也可以出现几组词(字),说一句(段)话,这样,字词的训练和落实更具有实效性。

  9、在最后的写话环节,可以改进,不要提供几个词语,这样可能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将真正的训练弱化。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开头的句子,让他们自由写。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10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这是上学期我让孩子们背诵的三字经中关于孝敬父母的经文。本课就是教育孩子们孝敬父母的,文中没有明显的语句让孩子们如何去孝敬自己的父母。我看了几遍课文想:有没有必要在课中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让学生在我的深挖细抠中去感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可是我转眼一想,作为二年级的孩子那么小,给他们将孝敬父母的道理也不太懂,只有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让他们在读中感受到作为孩子最应做到的是要孝敬自己的父母。

  学*课文时,我让孩子们找出三个儿子在母亲心中是什么样的?然后引导孩子们读出三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夸自己孩子会唱歌,会翻跟头、力气大的母亲心里是无比的骄傲。朗读的时候语气是自豪的。只有一个孩子的母亲说自己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她的心是*静的,朗读时是用*淡的语气。当我在指导孩子们读三个母亲的话时,我发现孩子们将2个夸奖自己孩子的母亲说的话读的好极了。他们觉得会唱歌,会翻跟头的孩子是好样的。

  读完3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后,我出示图画,三个母亲各提着一桶水在路上走,让孩子们看图读文找出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然后让孩子读出这三个孩子的表现。读到翻跟头的孩子是入迷的;读到会唱歌的孩子是陶醉的;可是当我的孩子们读到那个帮助母亲提水的孩子时他们脸上的表情是若有所思的。我感觉他们心中充满一种感动。我趁机将课文中对第3个孩子的'描述的句子用小黑板出示:他赶紧跑过去,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拎着走了。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开始点学生读评议,再同座互读上台表演读,小组竞赛朗读),让他们在读中感受到三个儿子中只有一个是爱父母的。然后我问孩子: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们七嘴八舌,纷纷举手说:三个儿子,有两个不心疼自己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妈妈提着那么重的水却不帮妈妈提,只知道表演自己的节目给人看。只有一个儿子是心疼妈妈,孝敬父母的,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我接着问:你喜欢那个孩子?为什么?一孩子说:喜欢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孩子。虽说他没有特长,但他知道孝敬妈妈。特长可以花钱去学,而孝心是无价之宝。爱父母,不是在父母需要帮助、关心的时候去展示自己的特长,而是帮助父母做事情,减轻他们的负担。孩子们都说要向帮妈妈提水的孩子学*。就这样在读中,孩子们不知不觉的感受到了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道理。

  教学完这篇课文,我在办公室讲述自己教学这课的感悟,为孩子们终于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道理而高兴。没有想到我们同室的老师说,如果他们选择儿子,就要那些会唱歌、会翻跟头、有特长的孩子。他们的观点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好,有专长,不帮助他们做事、不孝敬也无所谓。他们说其实孩子们长大了也享不了孩子们什么福,只要他们过的好,不找麻烦就够了。我当时心里一惊。不要孝敬父母、没有什么专长的孩子,情愿要有能力,对自己不关心的孩子?试想,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心中没有爱的人,那他在社会上又会有什么作为了?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成功的人士,只有心中充满爱、充满责任,他才会尽职尽责的去做好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如果是我,我一定要选择帮助妈妈提水的儿子。我希望我的学生也是那没有什么特别地方却知道帮妈妈提水的孩子。我的教育目标是让孩子先学会做人再才是成材!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11

  这是我第二次进行正式的教学活动,它较上一次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首先,上节课我说话的声音较小,这节课我能注意到并且能改正过来。其次,我上节课在班级里走动的频率较高,以致于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这节课我尽量控制自己的步伐,只有在极个别同学不注意听讲的时候才慢慢地走过去敲他一下。这次我吸取了上一次依照自然段逐步讲解课文的教训,而改成班级自由交流分享的方式进行授课,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到集体的大讨论中。这节课我也能将教案熟记于心,知道自己究竟要传授给孩子们什么,这样我就能将孩子们偏离主题的谈话及时的变换到本节课的重点上。虽然我这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仍出现了新的不足之处。

  缺点:每当我提出问题时,有许多的学生举手,可是我让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就只有同样的少数几个人,那些经常不被叫到的同学就失去了信心,心中容易产生“反正老师不让我回答,**嘛举手?”的想法,这样不利于积极的举手发言。眼睛不能总注意相同的几个人,应该把注视范围扩大到整个班级,当学生感觉有人关注自己就会增强勇气和信心。

  本节课涉及到人物对话,需要同学们体会和领悟其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我把它放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中,但是这一环节的进行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我在分析完“妈妈”们当时的心情和朗读时需要用的语气之后就应该找学生站起来分角色朗读,这样更便于学生把握人物的感情。但是我却在把整个课文讲完之后又进行的`有感情朗读,这时学生缺少当时的环境就不易读出当时的心情。

  本节课我有知识点串讲的失误,一个知识点强调完了在后面讲的时候又反复提到,这样会让学生觉得��嗦,产生不愿学的反感情绪。一个知识点讲完不必总是纠缠着不放,可以适当的拓展一些知识面,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理,觉得有东西可学。只有抓住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心理才能做到有效地灌输知识,这一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牢牢记住。

  优点:课堂上处理学生的提问较成熟一些了,不像第一次无从下手,这次能有效地解决,而且把学生的回答与问题衔接不起来的地方也能加以指出和引导。整个课堂能够把握住,不再害怕控制不住。课件中出现错误的地方能够及时改正,学生读错的音反复加强训练。看图说话的设置给学生留足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的语言学会自己完善(对照着课文),许多好的词组在谈话的时候能够运用上,这样有利于他们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12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朗读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三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环节的设计值得商榷,如识字教学不够扎实;指导朗读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13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表扬过你吗?

  生:表扬过。

  师:怎样表扬的?

  当生举手的少时,师提示:当你考试考好的时候、当你听话的时候、当你帮妈妈做事情的时候……

  生:……

  师:你们真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2、师:今天我们来学*第23课“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师:三个儿子怎么样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识字。困难处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

  2、课件出示词语: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

  师:谁想读读?

  生流利的朗读词语

  当生读到“拎着水桶”时,师:能做个动作吗?

  当生读到“晃荡”时,师:谁能用动作表示?

  师:你来?

  生再读词语

  3、课件出示句子

  师:看!这些句子你能读好吗?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同桌互读

  师:找一组小朋友开火车读!

  当一生读第一句话时,师: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来?

  当生读第二句话时,师:读的好,你理解了。

  当一组生读完时,师:咱们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句子

  4、师:怎样能把课文读的.更有味道,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

  师:谢谢大家!象老师这样读读吧!

  生再读文

  5、师:小朋友练*的很认真,下面我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

  生认真的听,认真的划。

  三、自悟,品读语言

  1、师:都找到哪几句话?

  生分别读三句话

  师:下面自己练一练,看谁能读出三个妈妈不同的语气。

  2、交流一: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的很好

  师:哎呀,我听出来了,你的儿子真是谁也比不过他。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来夸夸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生齐读

  4、交流二: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

  师:第二个妈妈的话,谁来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读出了妈妈骄傲的语气。

  5、交流三: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

  师:这两个妈妈在谈论自己的孩子时充满了骄傲与自豪,那第三个妈妈呢?谁来读!

  一生读的好

  师:哎呦,你读懂了课文。

  一生读的不好

  师:再想想该怎么读?生读好了,师:对,就这样读!

  6、师:让我们继续读课文的7到11段,去认识这三个孩子吧!

  生自由读

  师:这么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汇报

  师课件出示“三个儿子的做法”

  生再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现

  四、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

  1、师:接下来,你和你的同桌,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12、13段的对话。

  同桌练*

  2、师:谁来?

  指明一组表演

  3、分角色朗读

  师:下面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全文吧!

  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这几个小朋友朗读的很好,来为我们展示一下吧!

  (叫读的好的学生)

  五、升华主题

  1、师:你认为老爷爷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

  2、师:那前两个孩子怎样呢,他们就不孝顺了吗?为什么?

  生展开辩论

  师总结:是啊!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3、师: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五、拓展

  师:今天回到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跟他们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母亲节快到了,你也可以回到家为妈妈做一件事!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阅读,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从而导入课文。这样的阅读教学贴*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角色的模拟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课堂上就会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爱探索、喜尝试是孩子的一大特点。于是,我设计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环节,让同桌学生之间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老爷爷,帮助孩子“尝试”各种角色的模拟。在角色的完成中,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地走入了课文的意境中,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对课文产生更深的理解。

  3、阅读教学的升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往往“走过了头”,把尊重等同于“放纵”,把张扬等同于“随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于“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而老师没有主观意见,没有核心理解,学生说什么都对,都给予肯定,从绝对的“书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绝对的“学生中心”。因此,我设计升华主题这一环节,让学生展开讨论:你认为文中老爷爷看到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难道其他两个儿子就不优秀了吗?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理“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课文的学*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提供生活的保证。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14

  今天有幸请到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先生来听我执教的《三个儿子》,结合张老师的评课和我自己的上课感受,我觉得收获是巨大的。

  1、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三个妈妈,看到妈妈们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在教学中我们不必给孩子讲孝敬父母的大道理,只要在引导、启发、点化、调动学生读书、感悟、交流的热忱,学得生动有趣,读得入情入境,说得真切真实就可以了。

  2、在教学设计上,我着意对学生进行质疑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预*时学生提出问题的梳理,直接切入主题——围绕两个重点问题展开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初步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的能力。围绕这两个问题,把老师的教成和学生的学成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教学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学生的学*也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

  3、学生理解能力和进入问题(文本)的能力快:

  原因是因为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孩子们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全班*半的`孩子提出,第二个问题“……”,除了五六个孩子之外,三十多个人提出疑问,所以问题来自他们自己,是他们想迫切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专心,学得开心。

  4、教学的预设文本和课堂的实施整合得和谐而有实效:

  学生在课堂中的理解、朗读、思维、说话都很不错,上课的情绪和发言很棒,全情投入。许多环节可以体现,如: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水桶很重?一般的孩子找到的都是第八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但是我们有一位*时学*一般的孩子站起来说:“我认为第七段也写出了水桶的重,‘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说明妈妈们拎的水桶很重,走得很慢,所以老爷爷自然也跟着慢慢地走。”说得多精彩呀!那么细小的细节描写他竟能发现,可见这节课他学得如情入境。类似的问题还有许多:“妈妈们拎着这么重的水,这个时候你就是妈妈,你的心理会想些什么?”;“如果是你的妈妈提着这么重的水,走在你的前面,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们发言真切的、积极的、精彩的。

  5、在解决第二问题“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时,还可以进一步设计教学点,将这个问题挖掘得更透些。

  6、不论是那种类型、哪种风格的教师,教师的情感必须要和文本高度一致,教师进入文本才是真正融入学生的心灵。这一点我需要努力,今天的状态只能说自己的状态界于文本和学生情感之间的中间地带。

  7、在朗读方面,我也觉得张老师的提议很有价值,尽可能少读孤零零的引号里的句子,而是读有前后背景或指导语的句群。

  8、张老师还建议,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已经解决了字词的认读,那么第二课时伊始就不要再认读词语,而是改成听写词语或看拼音写词语,也可以出现几组词(字),说一句(段)话,这样,字词的训练和落实更具有实效性。

  9、在最后的写话环节,可以改进,不要提供几个词语,这样可能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将真正的训练弱化。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开头的句子,让他们自由写。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15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这是上学期我让小朋友们背诵的三字经中关于孝敬家长的经文。本课就是教育小朋友们孝敬家长的,文中没有明显的语句让小朋友们如何去孝敬自身的家长。我看了几遍课文想:有没有必要在课中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让同学在我的深挖细抠中去感悟要孝敬自身的家长呢?可是我转眼一想,作为二年级的小朋友那么小,给他们将孝敬家长的道理也不太懂,只有在引导小朋友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小朋友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让他们在读中感受到作为小朋友最应做到的是要孝敬自身的家长。

  学*课文时,我让小朋友们找出三个儿子在母亲心中是什么样的?然后引导小朋友们读出三个母亲对自身小朋友的评价。夸自身小朋友会唱歌,会翻跟头、力气大的母亲心里是无比的骄傲。朗读的时候语气是自豪的。只有一个小朋友的母亲说自身小朋友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她的心是*静的,朗读时是用*淡的语气。当我在指导小朋友们读三个母亲的话时,我发现小朋友们将2个夸奖自身小朋友的母亲说的话读的好极了。他们觉得会唱歌,会翻跟头的小朋友是好样的。

  读完3个母亲对自身小朋友的评价后,我出示图画,三个母亲各提着一桶水在路上走,让小朋友们看图读文找出三个小朋友是怎样做的。然后让小朋友读出这三个小朋友的表示。读到翻跟头的小朋友是入迷的;读到会唱歌的小朋友是陶醉的;可是当我的小朋友们读到那个协助母亲提水的小朋友时他们脸上的表情是若有所思的。我感觉他们心中充溢一种感动。我趁机将课文中对第3个小朋友的描述的句子用小黑板出示:他赶紧跑过去,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拎着走了。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开始点同学读评议,再同座互读上台扮演读,小组竞赛朗读),让他们在读中感受到三个儿子中只有一个是爱家长的。然后我问小朋友: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小朋友?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纷纷举手说:三个儿子,有两个不心疼自身的妈妈,看到自身的妈妈提着那么重的水却不帮妈妈提,只知道扮演自身的节目给人看。只有一个儿子是心疼妈妈,孝敬家长的,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我接着问:你喜欢那个小朋友?为什么?一小朋友说:喜欢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小朋友。虽说他没有特长,但他知道孝敬妈妈。特长可以花钱去学,而孝心是无价之宝。爱家长,不是在家长需要协助、关心的时候去展示自身的特长,而是协助家长做事情,减轻他们的负担。小朋友们都说要向帮妈妈提水的小朋友学*。就这样在读中,小朋友们不知不觉的感受到了要孝敬自身的家长道理。

  教学完这篇课文,我在办公室讲述自身教学这课的感悟,为小朋友们终于明白了孝敬家长的道理而高兴。没有想到我们同室的.老师说,假如他们选择儿子,就要那些会唱歌、会翻跟头、有特长的小朋友。他们的观点就是希望自身的小朋友学*好,有专长,不协助他们做事、不孝敬也无所谓。他们说其实小朋友们长大了也享不了小朋友们什么福,只要他们过的好,不找麻烦就够了。我当时心里一惊。不要孝敬家长、没有什么专长的小朋友,情愿要有能力,对自身不关心的小朋友?试想,一个连自身家长都不孝敬的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心中没有爱的人,那他在社会上又会有什么作为了?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胜利的人士,只有心中充溢爱、充溢责任,他才会尽职尽责的去做好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假如是我,我一定要选择协助妈妈提水的儿子。我希望我的同学也是那没有什么特别地方却知道帮妈妈提水的小朋友。我的教育目标是让小朋友先学会做人再才是成材!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1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没有给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没有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是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反复读课文,读出神,读出味,通过读来体会。其次,在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对话带着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去读书讨论,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并从中升华情感。例如妈妈夸奖儿子的话,我采用让学生自己大声读、小组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读,并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通过不断的朗读,评价,不用多讲,学生便知道了前两个妈妈说的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后一个妈妈说的话要读的*稳一些。整节课我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读书,让学生通过读比较三个儿子的不同,感受到妈妈的辛苦,让他们体会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使学生真正地走入了课文的意境中,更好地体会了作者的情感,更深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就能够将所学付诸行动,落实于实际生活之中去,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同时也为课文的学*提供生活的'保证,。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教学中主次不够清晰,在讨论老爷爷话的含义时做的不够充分;指导朗读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教学中生字的学*与课文的学*分离等。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改进,让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在情感体验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17

  本节课的教学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首先,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我订得比较明确,而且教学安排的每个环节都紧扣教学目标展开。

  其次,注重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情感朗读体验,因此,在教学当中,我以“读”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运用指名读、师生互读、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同桌互读等多样化朗读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文本,揣摩人物语气,感悟文章思想内容。如:让学生分组扮演“三个妈妈”,读出妈妈夸耀儿子的语气和感情。

  再次,二年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及口语表达训练,因此我把文中的有关句式提取出来,让学生模仿造句,先口语表达再书面练笔。在突破难点,理解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中,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绘本”作业展示出来,设置了看图说话环节。

  最后,依据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课堂上,我多次采用了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等方式,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交流,碰出情感的火花,提问学生也比较全面,照顾学*程度上不同层次的学生。

  当然,在整节课的教学当中,不足的地方也很多。我以后必须克服和注意。

  首先是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多让学生开动脑筋,多思考。例如在一开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时候就要把课文的难点“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提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课文,在引导学生感受了妈妈提水的辛苦和第三个儿子跟前两个儿子的对比之后,再理解这句话就水到渠成了,难点也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品读好词佳句。如三个妈妈在夸自己的儿子的时候,用了哪些好词,并进行想象,妈妈说话时的神情;描写妈妈提水时的那段话让学生体会到妈妈的辛苦,又是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的等等。在开始备课的时候,我设置了这些环节。不过在试教的过程当中,由于内容太多,时间把握不够充分,我删去了。这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当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读能力,并积累好词好句,潜移默化,实现由二年级的口语训练到三年级的写作训练的过渡。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如描写第一个儿子的时候,用了“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这个比喻句,让学生发挥想象,品析比喻的手法及好处,感受到运用比喻,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为学生的写话积累了一定的句式,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

  最后,难点要贯穿首尾,层层铺垫。在重点句子“只看见一个儿子”的理解上,可在前面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再同桌讨论,让学生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这样,不仅解决了难点,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18

  我执教的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三个儿子》是一篇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两个妈妈都夸耀自己的儿子如何好,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她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第七自然段至第十三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只有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情感,认识到作为孩子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本课时的重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讲完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读贯穿全文的学*。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通过指名读、小组读、自由读、齐读、默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个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咱们看到,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每段都有重点词句,抓住了重点词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了大量的词语和句子。

  本节课在读方面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每个环节的读都有不同的目的。

  在1到6自然段的朗读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挑战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

  在第7、8自然段我的范读设计主要是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

  在12、13自然段的分角色朗读设计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学*能力;另一方面,“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合作学*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2 、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

  教师能够做到根据新课标、根据学生挖掘教材,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通过表演、朗读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课文蕴含的思想。

  3、将练*贯彻在课堂中。

  课堂种设计了用“既XX又XX”说一句话这一环节,这样的练*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19

  今天有幸请到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先生来听我执教的《三个儿子》,结合张老师的评课和我自己的上课感受,我觉得收获是巨大的。

  1、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三个妈妈,看到妈妈们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在教学中我们不必给孩子讲孝敬父母的大道理,只要在引导、启发、点化、调动学生读书、感悟、交流的热忱,学得生动有趣,读得入情入境,说得真切真实就可以了。

  2、在教学设计上,我着意对学生进行质疑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预*时学生提出问题的梳理,直接切入主题――围绕两个重点问题展开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初步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的能力。围绕这两个问题,把老师的教成和学生的学成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教学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学生的学*也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

  3、学生理解能力和进入问题(文本)的能力快:

  原因是因为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孩子们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全班*半的孩子提出,第二个问题“……”,除了五六个孩子之外,三十多个人提出疑问,所以问题来自他们自己,是他们想迫切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专心,学得开心。

  4、教学的预设文本和课堂的实施整合得和谐而有实效:

  学生在课堂中的理解、朗读、思维、说话都很不错,上课的情绪和发言很棒,全情投入。许多环节可以体现,如: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水桶很重?一般的孩子找到的都是第八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但是我们有一位*时学*一般的孩子站起来说:“我认为第七段也写出了水桶的重,‘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说明妈妈们拎的水桶很重,走得很慢,所以老爷爷自然也跟着慢慢地走。”说得多精彩呀!那么细小的细节描写他竟能发现,可见这节课他学得如情入境。类似的问题还有许多:“妈妈们拎着这么重的水,这个时候你就是妈妈,你的心理会想些什么?”;“如果是你的妈妈提着这么重的水,走在你的前面,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们发言真切的、积极的、精彩的。

  5、在解决第二问题“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时,还可以进一步设计教学点,将这个问题挖掘得更透些。

  6、不论是那种类型、哪种风格的教师,教师的情感必须要和文本高度一致,教师进入文本才是真正融入学生的心灵。这一点我需要努力,今天的状态只能说自己的状态界于文本和学生情感之间的中间地带。

  7、在朗读方面,我也觉得张老师的提议很有价值,尽可能少读孤零零的引号里的句子,而是读有前后背景或指导语的句群。

  8、张老师还建议,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已经解决了字词的认读,那么第二课时伊始就不要再认读词语,而是改成听写词语或看拼音写词语,也可以出现几组词(字),说一句(段)话,这样,字词的训练和落实更具有实效性。

  9、在最后的写话环节,可以改进,不要提供几个词语,这样可能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将真正的训练弱化。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开头的句子,让他们自由写。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20

  今天,我很高兴听了三节经过精心设计的语文课。因为本人也教二年级,所以我想对应老师的《三个儿子》第一课时谈谈自己的浅薄之见。

  一、字词教学设计新颖,让人眼前一亮

  在解决生字词环节(检查预*情况)环节,教师根据词语的读音、结构等特点分类出示。这样既分散了难点,又方便教学。课堂开始部分,“唱歌好听的就是好嗓子”“课文中什么在晃荡?”;写字指导环节,让学生把生字宝宝送回家,这个家不单单指田字格还指对应的语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课文内容糅合在字词教学里,字词教学和课文内容建立了联系,分担了部分课文内容的感知任务。

  二、出声朗读和无声默读并重

  在带问题朗读之后,安排了两次默读。默读的同时,还让学生用横线、波浪线画出妈妈说儿子的语言和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旨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惯。课堂动静结合,既有书声琅琅踊跃发言的时刻,也有学生静心思考的时刻。

  三、重视说话训练,也是在为写好话做铺垫

  在课堂前半部分,让学生说说三个儿子、介绍三个妈妈、看图说儿子的表现。说话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相结合,采取复述的形式把课文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

  在课堂后半部分,结合课后练*题,给予句式“一个(只)________,一个(只)________,另一个(只)_________。”扶助学生说话,学生说到了猴子、猫。我想,这里老师是否可以出示几张图片,让图片作支撑,给予学生言语实践的*台。

  对于这节课,我也有几点疑问的地方:

  课文以检查预*情况开始,学生在课堂中还没有接触过文本,就直接学*生字词。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预**惯和预*能力,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预*后要求读准生字词,这里有没有拔高要求?

  本课的识字教学就只有一个环节:分类学*三组词语,没有把词语放回到句子中、课文中学*,也没有把单个字拎出来学*。二年级的语文学*,字词教学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在这节课中,精读课文的第一课时,识字写字教学的比重是否轻了点?

  以上的观点都是一家之言,供大家交流。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7)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优选【十】份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1

  一、教材依据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教材见附页)

  二、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交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策略:

  (一)充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识字、阅读紧密结合。

  将识字教学贯穿于阅读中,充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在课文语境中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字形;精读课文时,结合语言环境,了解字义,巩固识字;将认识的生字换一个语言环境再认识,增加见面次数,强化识字;最后安排自主观察、写漂亮字练*,巩固字形认识,使识字教学扎实有效。

  (二)营造情感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的兴趣。因此,营造情感氛围,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拨动学生心弦尤为重要。

  (三)体验人物情感,落实语言训练。

  本课教学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体验人物情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示范读、师生评议读、动作体验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语感,落实语言训练。

  三、教学目标

  1、会认“既、嗓”等6个生字,会写“拎、桶”等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难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六、教学资源准备

  1、课件、装满水的水桶、“好孩子”卡片等。

  2、搜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的资料。

  3、让学生观察妈妈在生活中的辛劳,并用心感受。

  七、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一)听唱儿歌《好孩子》,导入新课。

  1、听唱儿歌《好孩子》:擦桌子,抹椅子,拖得地板像镜子,照出一个小孩子。小孩子,卷袖子,帮助妈妈扫屋子,忙得满头汗珠子。

  2、导入新课:好孩子,人人爱。这节课有《三个儿子》来到我们的课堂,他们是好孩子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三个儿子》。

  (二)板书课题。

  低年级的孩子很喜欢儿歌,以这首《好孩子》儿歌导入新课,很快就调动起孩子学*的兴趣,并对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有孝心”,做了铺垫。

  二、初读感知

  认识生字。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二)交流识字情况,培养识字兴趣。

  1、形式多样有趣的读生词(齐读、个人读、开火车读、领读、男女生轮读、比赛读等穿**行,增加读生字的兴趣。)

  2、指导难读的词,注意“沉甸甸”的“甸”变读为一声,“胳膊” 读轻声。

  3、自主识记字形。

  4、组内交流:说一说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的;哪个字难记,向组内同学请教。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重点,要扎实有效地进行。

  轻声的读法对于低年级学生不好掌握,特别是南方学生更难读准,需加强示范、指导。

  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识字的空间。

  (三)在语言环境中学*生字。

  1、学“既”字。

  (1)“既”字有个好朋友是“又”,他俩总在一起,谁来读一读课文中这句话。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师用“既……又……”的句式夸奖学生。(你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2、学“嗓”字。

  (1)你会用“嗓”字组词吗?

  (2)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如“金嗓子喉宝”“嗓咽喉爽”)

  (3)师夸赞学生。

  如“你的声音真好听,你有一副好嗓子。”“你们的声音真洪亮,真是金嗓子!”用有“嗓”字的句子夸赞学生。

  3、学“拎”“桶”“晃”“甸”字

  (1)请学生先做拎水桶的动作,然后说为什么“拎”字是提手旁, “桶”字是木字旁。

  (2)请一名学生拎一桶水,其他学生观察水面变化。

  (3)师采访拎水桶的学生:你拎这桶水感觉怎么样啊?指导读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

  (4)请学生说水面的变化,巧记“晃”字。

  如:太阳发出万丈光芒;日光为“晃”等。

  (5)课文中还有一个词也是说水很重的,谁发现了? “沉甸甸”,识记“甸”字。

  (6)请大家读词语、句子。

  4、师真诚地表扬:同学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会读了,真了不起。

  潜移默化地渗透多种识字方法。

  (意在让学生感受“既……又……”关联词语的用法。)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识“嗓”字。

  做动作、理解意思记字法。

  凭借“一桶水”记住“拎、桶、晃、甸”四个字。

  编儿歌记字法。

  不忘把生字再放在句子中识记。

  三、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练*朗读。

  (一)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1、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2、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二)练*朗读。

  1、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1—6小节,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用横线划出。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夸一夸孩子。

  3、组内练读。

  通过老师真诚的表扬,学生联系生活,回忆、模仿妈妈的夸奖,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

  四、朗读交流,感受阅读乐趣。

  交流(一):

  (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1、采访刚才朗读的同学,顺势指导: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儿子时,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预设:(1)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2)我想,我的孩子真能干!

  (3)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2、各位妈妈们都自豪地、骄傲地夸奖夸奖自己的儿子吧。(学生练读)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体会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体验人物情感,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二):

  (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大家仔细地听一听,评一评他的朗读。(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学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通过学生自己朗读练*、互相评价,就能达到有感情朗读,培养自读自悟、感悟欣赏的能力。

  交流(三):(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会怎样想?

  2、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来朗读。

  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违背文章主旨的情况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是非常必要的。

  交流(四):整体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受,而不是支离破碎。

  五、自读自悟、感情朗读、

  顺势指导生字书写。

  (一)自读自悟7、8自然段。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妈妈们感觉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课文的第7、8自然段。

  (二)交流、朗读。

  1、交流:妈妈们感觉怎么样?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2、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朗读)

  3、假如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最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三)自主读书9—11自然段,顺势指导生字书写。

  1、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9—11自然段,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2、指名学生读。

  3、教师边板书边指导学生书空“拎”字。

  板书: 翻跟头

  三个儿子 唱着歌

  拎水桶

  4、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5、第三个孩子的妈妈这时心里在想什么?

  本环节以自读自悟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强化识字,顺势指导书写。

  为理解老爷爷的话,突破难点作铺垫,

  六、细读重点段、自主提问、自主解答。

  (一)默读思考、 自主提问。

  面对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老爷爷是怎么说的?请大家默读课文最后两个小节,边读边想:读了老爷爷的话,你有什么问题?(明明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一个儿子?)

  (二)自主读书、自主解答、有感情朗读。

  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通过前面的一系列铺垫,此时老爷爷说的话的含义学生已能水到渠成的理解了。

  七、课文延伸、主题升华,

  巩固识字。

  (一)所思所感,及时写话,铭记心里,付出行动。

  1、看了第三个孩子的表现,听了老爷爷的话,前两个孩子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好儿子呢?

  2、我们怎样做,才是妈妈真正的好孩子呢?说完写下来,写在“好孩子卡片”上。

  3、读写话,教师小结。

  (二)课文巧妙延伸,巩固识字。

  1、你们对父母的孝心让老师感动。再向大家介绍《一个好孩子的故事》。课件展示:有一天,妈妈生病了,嗓子痛,我去给妈妈买凉茶。我拎着凉茶往回走,凉茶晃来晃去,我生怕它摇晃出去,走路很小心,我感觉这杯凉茶沉甸甸的。回到家里,我给妈妈喝凉茶,又打了一桶水给妈妈洗脚。妈妈夸我是一个既有孝心,又能干的好孩子。(文中生字注音)

  2、分角色朗读全文。

  写话练*:让学生明白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并努力做一个真正的好孩子。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提醒自己付出行动,以实现文道统一。

  生字换一个语言环境,增加生字的“见面机会”,同时这个小故事又展示给孩子们关心妈妈的爱心,给孩子们以启迪。

  八、细心观察、写字练*。

  (一)观察生字 ,心里书空练*。

  学生细心观察要求会写的字,发现规律,找到难点,在心里书空练*。

  (二)组内交流。

  哪个字难写,哪个笔画难写,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

  (三)指导书写。

  1、指导“聪”字写法。

  怎么能把“聪”字写漂亮呢?“耳”字作了偏旁就变苗条了,这三横写得短一点儿,最后一笔横,变成了提,“耳”字就苗条了。老师相信聪明的孩子一定能把“聪”字写漂亮。

  2、请大家在田字格里写一个。

  3、学生自己练*写其他字。

  学生书写质量的高低,与动笔前的观察密不可分,因此,课堂上要留足时间让学生细心观察生字。

  本课有6个左右结构的字,所以选取

  “聪”字,重点指导书写。

  九、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一)总结全文。

  (二)作业: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多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捶捶背,倒杯水,让爸妈笑开颜,做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教后反思:

  (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本课教材特点,本班学生特点,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充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营造情感氛围,激发阅读兴趣;体验人物情感,落实语言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把生字放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用本课的生字词夸赞学生,以及课外拓展《一个好孩子的故事》中生字的再认识环节,深受孩子们喜爱。课后,有很多家长和我讲孩子对他们的爱,很感动。

  (二)教学中还遇到了两个没有预设到的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

  1、学生初读文时,有学生认为是“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孩子”帮妈妈拎水桶,显然对文本理解有错误,我没有马上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引导学生反复读文,“三个妈妈夸赞孩子的话”,和“三个孩子看见妈妈拎水桶时的表现”的句子对比读,然后讨论,最后学生自己明白了“那个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孩子”把力气用在了翻跟头上了。

  2、有学生认为“翻跟头”“唱着歌”的两个儿子也是好儿子,因为他们能给妈妈们带来快乐。我引导学生首先读描写“妈妈拎水桶很累的”段落,然后问学生“妈妈现在最需要什么?”接着引导学生说“翻跟头”“唱着歌”的两个儿子如果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儿子?让学生真正明白:关心、体贴、孝顺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感觉这样的教学处理既尊重了学生,又不被学生牵着走。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2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设计意图』:我设计第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引导进行小小的辩论。设计第二、三个问题,出于联系实际的生活,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提供生活的保证。

  三、教后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XXX,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提高对学*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3

  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能够了。

  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主角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朝阳区父母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儿子,这个字眼里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但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的妈妈都很爱我们,这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有关妈妈们比儿子的故事〈三个儿子〉

  二、识字

  1、识字指导。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读音方面注意"躁"是*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在本课读第四声;"甸"在"沉甸甸"一词中应读一声。

  出示带生字的词句,检查学生识字的状况。

  如:(1)嗓子、晃荡、沉甸甸、拎着水桶

  (2)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但是他。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些容易写错,个性是诸多的"点",最容易被忽视。如,"拎"字最后一笔(点),"桶"字右上的一点,"膊"字右上的点,都容易漏写。"荡"字也是易写错的字,学生往往写成左右结构,指导时应个性强调。

  (2)写美观。写"桶"字时,右上的"横撇、点"不宜大;"晃"字中间的横不能太长,下面的撇、竖弯钩要写舒展。写好"停"字的关键是写好右边,右边部件多,要写紧凑,口尽量扁,给下边的秃宝盖和"丁"字留出位置。"膊、荡"二字笔画多,不容易写好,要加强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二、朗读感悟

  1、听全文录音,想一想,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2、听课文第二、三、六自然段的朗读。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在听朗读的同时做上记号。前两个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第三个妈妈说话很*淡,读时语调*稳。

  (2)自由模仿朗读。

  (3)请三位同学分虽读一读三个妈妈的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3、听课文第八至十一自然段的朗读,说一说,三个儿子见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是怎样做的?读时语气应有什么区别?

  4、听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想一想,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正确读出老爷爷说话的语气。

  5、分大组朗读并评价。

  (1)请一半的学生跟着录音读一遍课文,另一半学生仔细听,指出哪些句子读得好,哪些句子需要改善。

  (2)两组交换朗读,并互相评价。

  6、群众朗读全文,请老师配上音乐,老师评价就应改善的地方。

  7、指名朗读课文。

  8、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写一篇日记。

  三、积累运用

  1、你一言我一语。你必须会打电话吧!请你把下应对话补充完整,再实践一下,看看你填的对话适宜吗?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小强:"喂,你好!小华在家吗?"小华:"____"小强:"我是小强。"小华:"____"小强:"____"小华:"____"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练*说话时,应允许学生使用"个"、"只"以外的量词。

  四、实践活动

  分主角表演本课的故事。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胳膊、晃荡、沉甸甸”3个词语,读准轻声与变音。理解“晃荡、沉甸甸”的意思。

  2、学写“甸、晃、荡”3个生字。

  3、学*7—13自然段,理解老爷爷的话。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7—13段。

  4、懂得要体贴、孝顺长辈。

  教学重难点:

  理解老爷爷话的意思,懂得要体贴、孝顺长辈。

  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质疑

  1、字词复*。小朋友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看你还记不记得词语宝宝。(请小朋友打开练*本,把猜出来的词语写在本子上)

  1)猜字谜:小朋友学*要带上耳朵,眼睛,嘴巴和一颗心,这样就会变得——(生写 聪明)

  2)看图写字:水桶 或一桶水 均可,校对时进行说明

  3)看动作猜字:拎

  4)看图猜字,一个人靠着一个亭子

  5)看实物写词语:胳膊

  2、课件出示结果,给自己打打分。

  3、小朋友们真厉害,看来上节课都觉得很认真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三个儿子》,谁还记得妈妈们是怎么说自己儿子的呢?请你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说一说。(课件出示)先指名说,然后出示三个妈妈的话,齐读。

  二、学*课文第7—13自然段,解疑

  1、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故事,大声读读课文的7—13段,看看,你的小脑袋里会出现怎样的疑问。

  2、读着读着,你的小脑袋里冒出了怎样的疑问呢?

  3、学生质疑,出示老爷爷的句子

  1)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是的,老爷爷说——(齐读)

  2)小朋友,明明有三个儿子,可是老爷爷却说只有一个儿子,你猜猜他所说的是哪个儿子?

  为什么老爷爷认为是第三个孩子呢,让我们来好好读读课文,研究研究。

  (现在小朋友有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说第一个,有的说第二个,还有说第三个的,怎么办呢,让我们好好读读课文,研究研究,到课文中把答案找出来吧)

  4、请再来读读第7——13段,请小朋友边读课文边用“�j”划出描写儿子表现的句子。(学生边读边划)

  5、反馈:三个儿子是怎么表现的呢?(如果学生不按次序说话,可以将这三部分内容同时呈现。)

  反馈一: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你找得真好,出示句子,谁来读一读?指名2人读。(读得真好,谁还能像他那样来读一读?) 这个孩子有什么值得欣赏的地方?(“翻着跟头”,我们小朋友有些也会翻呀,这有什么值得欣赏的呢?“像车轮在转”,哦原来他能连着翻呀,真好看,连妈妈们都被他迷住了呢,请你用朗读来夸夸他。) 第二个儿子呢?

  反馈二: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你跟电脑老师找得一样,谁来读一读?你的朗读也真好听,大家像他那样一起读一读吧。是呀,多好听呀,连妈妈们也被他(迷住)了。 还有一个儿子呢?

  反馈三: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1)你真能干,找到了这句话。谁愿意来读一读?正音“沉甸甸”(刚才他把这个词语读得特别好,让我们跟他读读。单独一个字时就读……可以组词:草甸子猜猜看,这个词语什么意思?它呀就是指放牧的草地,当这个字放进“沉甸甸”里就要变调,读第一声,把它送进句子中,再来读读。 读一读(课件演示)

  2)沉甸甸是怎样的感觉呢?请学生先说,再看,谷穗粒粒饱满,好像在鞠躬呢,我们可以说——沉甸甸的.( )

  果子熟了,压弯了枝条,这就是——沉甸甸的( )

  在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东西也是沉甸甸的?(沉甸甸的书包 沉甸甸的沙包等)

  3)在生活中,你拎过沉甸甸的东西吗,有什么感受?如:我们从超市回来,我拎着沉甸甸的袋子等。当学生读出时,提醒把话说完整。

  4)课文中什么是沉甸甸的?(一桶水是沉甸甸的。)你怎么知道一桶水是沉甸甸的?课文中的哪一段具体写了这桶沉甸甸的水呢?请小朋友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吧!(学生读文找句子)

  3、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是这句话吗?谁来读读?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语比较难读,出示“晃荡、胳膊”词卡,请学生认读。把它们送回句子中,我们再来读一读。(2人,齐读)

  2)读了这句话,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这桶水很重?

  反馈一:可重啦!

  “可重啦!”是一点点重吗?不是,是非常非常的重,怪不得后面还用上“!”呢!把它送回句子中去,谁来读读?(3人)

  反馈二:直晃荡

  A“晃荡”是什么样的?那直晃荡又是什么样的?(生:在晃来晃去,晃来晃去会怎样呢——水溅出来了。)

  B为什么会晃荡呢?(生:水很满,也很重。)

  C这么重的一桶水,妈妈拎不稳哪——(回读句子)

  反馈三:痛和酸

  1、哎呀,为什么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2、回读:妈妈累坏了!一桶水可重了!——

  反馈四:走走停停

  三个妈妈走走停停,停下来是因为……

  回读:妈妈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桶水可重了……

  积累词语:这桶水真是太重了,妈妈们累得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真是腰酸——(背痛),你还能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说说妈妈们累得怎样呢?——学生接:(满头大汗 气喘吁吁 精疲力竭 汗流浃背) 学生自由说——老师送四字词语,学生练说——回到句子朗读(是呀,一桶水可重啦!——学生接读)

  4、这时候,妈妈多么希望——(学生接说 :休息 帮助)

  5、三个儿子中哪个儿子感受到妈妈的辛苦,和妈妈心连心,去帮助妈妈了呢?

  1)生:第三个儿子。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哪句话告诉我们他在帮助妈妈呀?出示句子,读一读。再回到第8段。

  2)其实这桶水可重啦!妈妈提着水都直晃荡,这个儿子提着肯定也是——接说:直晃荡

  这桶水可重啦!妈妈提着水都要走走停停(放慢速度),这个儿子提着也肯定要——接说:走走停停

  这桶水可重啦!妈妈提着水都腰酸背痛(动作演示)了,这个儿子提着也肯定——接说:腰酸背痛

  这桶水可重啦!妈妈提着水都累得满头大汗(扬),这个儿子提着也肯定——接说:满头大汗

  这桶水可重啦!妈妈提着水都累得气喘吁吁(抑),这个儿子提着也肯定——接说:气喘吁吁

  可是这个儿子还是(扬起来,速度加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句子,学生接读: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这就是妈妈认为的那个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儿子,你也认为这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地方吗?

  生:这个儿子很特别,——师:特别在哪里——生:他很懂事 孝顺 关心父母 有颗爱心

  三、总结全文,释疑

  1、(出示插图)看呀,这就是那三个儿子!可是老爷爷却说——(出示句子 “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学*了课文,你们认为老爷爷到底看到了哪个儿子?(这里重新提问开始的几个学生)说说理由

  出示:

  当三个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辛苦地走着,力气大的孩子只顾着 。嗓子好的孩子只顾着 ,只有那个“没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跑到妈妈跟前, 所以,在老爷爷看来只有一个儿子。

  先让学生自由练说,再指名回答,最后出示关键词、齐读。

  怪不得,老爷爷意味深长地说……(再读句子)

  怪不得,老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再读句子)

  2、师小结:小朋友们,当父母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作为孩子就应当去帮助,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出示“羊跪乳,鸦反哺”的文字,看,这些动物也知道要孝敬长辈,何况是我们人类呢。我们古人在《三字经》中也说——齐读“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猜猜看,这是什么意思?(做儿女的,我们应该从小知道孝敬父母,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学生再次齐读。现在让我们精神饱满,字正腔圆地来读一读,能把它记下来吗,赶紧行动吧,把它记在你的脑袋里,它将伴你一生!

  小朋友,读了这句三字经,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三个儿子的表现吧,一起读读课文的7——13段。

  四、生字教学

  写字:甸 晃荡

  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学生书写,评议,再书写。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内容,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表扬过你吗?是怎么表扬的?

  2、今天我们来学*第23课“三个儿子”。

  二、出示课题,学*生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用字典识字。给生字组词。

  三、探究新知

  (一)齐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边读边思考:

  1、这个故事主要讲谁?

  2、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是哪个儿子?

  (二)朗读交流,体味阅读乐趣

  (1)三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请你找出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去读读,读出妈妈们的语气来。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说一说。

  (2)分组练*: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夸奖你的儿子?会是怎么样的语气呀?

  (3)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夸夸自己的儿子,生齐读、个人读。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你能不能说得再自豪(骄傲)一点?

  (4)(另一个妈妈的话):另一个妈妈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大家听听,他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交流读,评价,提高。

  (5)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为什么呀?你想这个妈妈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6)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7)、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这么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

  (8)、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小朋友和你的同桌准备一下,来扮演最后一个妈妈和老爷爷,读读这两句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呀?(10)、理解句子“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三)、小结:读读、议议。

  你认为我们要学*哪个孩子,为什么?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帮助父母亲做事的?通过讨论让大家懂得只有关心妈妈、懂事明理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并要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

  四、拓展思维、深化总结

  1、谈谈自己*时在家为爸爸妈妈所做的事情!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伟大而无私的爱,我们也要尽我们的能力给他们最大的快乐。倡议:每天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2、颂读《游子吟》、《三字经》。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理解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单元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三位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儿子,却能实实在在帮助妈妈拎水桶,他才是真正能够孝敬父母的儿子。

  《三个儿子》语言十分浅显,但在浅显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因此在教学中无需逐字逐句地给学生讲课文的思想内涵,但要正确巧妙地引导学生阅读,能让学生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并能从第三个儿子的身上发现他的闪光点影射到自己的身上。

  学情分析: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课堂上容易感到疲倦,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既要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我校学生素质较高,大部分学生语感较好,把课文读流利不存在什么问题。因此,我把指导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人物角色朗读方面,进入角色朗读也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朗读,体验阅读的乐趣,感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词,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既然 嗓子 晃荡 胳膊 沉甸甸 拎着水桶

  2、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表现得太棒了,上节课所学的字词掌握的非常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你们放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好妈妈》,同学们一定要仔细听歌观察画面,边听边想一想歌曲里讲了什么?

  3、师: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

  (1)同学们,在家里父母是怎么夸奖你的?

  (2)今天,我们来看看课文里的三位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找出三位妈妈的话。

  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找出三位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画出来。

  2、全班交流:指名读、自读。

  3、指导朗读三位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1)出示第一位妈妈的话,指名读,学生评价。

  师采访“妈妈”:您刚才在夸奖自己儿子的时候,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那你能夸得再自豪点吗?(再指名读句子)

  师:第一位妈妈这样夸奖自己的儿子,第二位妈妈也不甘示弱,她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呢?

  (2)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指导朗读。(提示:可边读边做动作)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位妈妈的表现。

  (3)出示第三位妈妈的话,指名读。

  师:两位妈妈都夸奖了自己的儿子,而第三位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谁能谦虚地读一读?

  师:真是一位谦虚朴实的妈妈!

  (4)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

  师:孩子是妈妈心中的太阳,当妈妈的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妈妈呢?(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4、品读文本,体会“孝敬”美德。

  (1)引导朗读7、8自然段:

  师: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位妈妈打完了水向家走去。她们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呀?

  课文的哪些词语或句子告诉了我们水重?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2)引导朗读9——11自然段:

  师:三个儿子面对这么重的水,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继续读课文,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同桌交流后,师相机板书。

  说话练*: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一句完整的话。

  师:如果这三个儿子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们中的谁说点儿什么吗?(指名说)

  (3)引导朗读12、13自然段:

  师:其中的一位妈妈和老爷爷也有一段对话,请你和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分角色朗读展示。

  采访“老爷爷”: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呢?(指名回答)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啊!只有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同学们,现在条件好了,水桶是不用你们提了,你觉得从今天开始你们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来孝敬他们?(生自由说)

  2、我们都是在爸爸、妈妈手心里疼爱着长大的,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可是当我们渐渐长大,有的学生就开始粗声粗气的对父母讲话,甚至不耐烦,那么我们应该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来面对爸爸、妈妈呢?(生自由说)

  3、孩子们,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名字叫《感恩的心》。(播放歌曲)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声中,回忆父母曾经为我们的付出、给我们的关爱,请在这张空白的心形卡片上写下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几句心里话。

  4、请几位学生读一读卡片上的话。(及时鼓励、引导)

  四、指导书写“胳膊、晃荡”:

  1、引导观察范字,请学生指出该注意的地方。

  2、分别范写“膊、荡”,学生练*书写。

  五、小结:

  同学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用你们美丽的微笑去回报母亲吧!

  六、作业:

  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有心的同学还可能将这些记在你的日记中,我将是一份最好的成长记录。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歌曲,导入课文

  1、提要求:边听边想一想歌曲里讲了什么?

  2、播放录音《好妈妈》,说说听了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他们吗?

  4、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提学*要求:读课文时该注意什么?

  2、师小结:五不(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解决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字音难点,并说说“荡”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荡)

  5、简要说说: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注:板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

  7、在板书的过程中,写字指导“聪”

  ①、提醒老师注意在田字袼中写字该注意什么?

  ②、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子。

  ③、师生同写,看谁写的字既快又好。

  ④、评价。

  三.学*课文2、3、6自然段

  1、动手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划好后好好读一读。

  2、示三句话的小黑板,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妈妈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练*读)

  3、朗读指导

  ①、抽三生读,读后评议。(你认为谁读的好,为什么?)

  ②、师生合作分角色读。

  四.学*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一桶水很重?

  2、用朗读表现出水很重。

  3、如果你看见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4、质疑:三位妈妈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可以去读一读课文的(由学生得出9、10、11自然段)

  五.学*第9、10、11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示

  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

  (老师觉得你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说三个,那就太了不起了!)

  (设计的目的: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质疑: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你认为他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呢?为什么?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人人都认为应该是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孝敬父母。可一个孩子却发表了他不一样的观点:一桶水连妈妈都提的腰酸悲痛,儿子怎么能提得动呢?我觉得另外两个孩子也表现很好,他们想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让妈妈忘记疲劳。)

  (孩子真的很能干,我备课的时候虽也想到,可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也能往这方面去想。)

  六.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并画一颗红红的爱心。

  3.学到这儿,吴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七.拓展内容,课外延伸

  1.读课外故事《乌鸦爱妈妈》,谈谈感受。(由于时间不允许,未交流)

  2.总结:课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细细阅读,相信能给你们很多的启发。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此时,铃声响了。)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让同学们明白“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让学生从中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

  3、分角色演一演。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人物的说话语气。

  教学难点 : 读出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含义,感悟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1、 听写词语。

  好嗓子 拎着 水桶 晃荡 沉甸甸 既然

  2、指名学生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孩子们:你的妈妈夸奖过你吗?是怎么夸奖的?(指名说)

  请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二、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三个妈妈说的话?

  1、 交流三个妈妈的话语:

  (1)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同学们,通过妈妈说的话,你知道这两位妈妈的孩子是怎样的人呀?(第一个孩子聪明有力气;第二个孩子嗓子好谁都比不过。)

  (3)你如果就是文中的这两位妈妈,你应该如何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两句话?

  (老师可引导:孩子真了不起。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提示两位妈妈手提水桶高抬头动作和骄傲的眼神。)

  (4)和你同桌一起相互交流、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5)指名读

  (6)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说(我的孩子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呀?难道这位妈妈不爱自己的儿子呢?

  (老师可引导:全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这位妈妈却爱得谦虚,爱的温柔。)

  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过渡: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自然段,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

  (1)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晃荡、走走停停、痛、酸)。

  (2)自由朗读:感受水很重。

  (3)说说实际提水体会:

  请一位同学提一桶水,老师现在如果想让你把水拎到楼花坛去浇花,你现在最希望的是什么?(谁来帮我)

  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指名回答)

  4、读读说说(一个儿子翻着跟斗,另一个唱着歌)

  5、孩子们,还有一个孩子,当他从自己妈妈手中接过沉甸甸的水桶时,会怎么想?你还认为他没什么特别的吗?他有什么?(有孝 心)

  那么现在跟在后面的老爷爷会想什么?我们知道了老爷爷只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儿子?(有孝心的儿子)这才是真正的儿子(擦去问号)你们喜欢哪个儿子,为什么?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了吗?

  你愿意做个怎样的孩子呢?(学生自由畅谈就,各抒己见。)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孩子们当你们一声啼哭来到这个世界上,你们就在父母爱的阳光雨露中滋润成长,他们给了我们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想父母为你们做了些什么?此时你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让我们用最真挚的感情对父母说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作业布置:再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试着和小伙伴们一起演一演。

  板书设计:

  23 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孝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9

  一、复*导入

  (一)复*生字

  1.词语朋友们已经排好队了,你们能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既然拎水桶好嗓子沉甸甸晃荡 胳膊 聪明走走停停

  指导:“拎”和“沉甸甸”(师夸学生)你们读得真准确!你们的声音可真洪亮!

  (二)生活情景导入

  1.不仅老师爱夸你们,你们的妈妈也爱夸你们!你们的妈妈经常怎么夸你们的呢?

  2.不仅咱们中国的妈妈爱夸孩子,这儿有几位俄罗斯的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3课《三个儿子》。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品读三个妈妈的话。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有滋有味地读一遍课文。

  同学们,三个儿子在妈妈心目中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几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画出来。

  2.指导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1)第一位妈妈说的话。

  师:这个儿子的优点是什么?(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咱们班谁也是既聪明又有力气?师问这生:你既聪明又有力气,你的妈妈会为你感到(生:自豪、骄傲、幸福……)

  师:课文中的这个孩子既聪明又有力气,他的妈妈也会为他感到(生:自豪、骄傲、幸福……),孩子是妈妈的骄傲,在妈妈的眼里,自已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谁来学做这位妈妈,通过朗读,来夸夸这个孩子。

  读时,你可以加上提示语,如自豪地、骄傲地、幸福地,高声地,激动地,你觉得用什么词恰当就用什么词,练读,指名读,(如读的不好,师范读)谁还能加上动作来读。指名,齐读,

  (2)指名读第二位妈妈说的话

  师:第二个儿子有什么特长?(唱起歌好听极了,好嗓子)

  指导朗读师:这个孩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他的妈妈会感到(自豪、骄傲、幸福……)。谁来学做妈妈,夸夸孩子。

  (3)指名读第三位妈妈说的话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妈妈?(你为什么不夸夸自己的儿子?)

  师:这个儿子没什么特别,很普通。他的妈妈爱他吗?(爱。妈妈是伟大!即使儿子没什么特别,既不是那种聪明又有力气,也不是那种唱起歌来好听极了,但妈妈也会同样爱儿子。只是把爱儿子默默的放在心里,不用嘴巴来夸耀儿子。

  师:这句该用怎样的语气比较恰当?(谦虚、*常)

  3、孩子永远都是妈妈的心头肉,掌中宝,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妈妈的爱,分角色朗读1——6段。

  (二)体会一桶水的重。

  1.三个妈妈打完了水,就要走回家去,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听老师范到读文,想想你有什么发现?(师读7、8段)

  2.你感觉这一桶水怎么样?(水很重)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水很重的呀?

  (“重”、“晃荡”、“走走停停”、“酸”、“痛”。)

  3.谁能通过读来表现出三位妈妈提水的辛苦呢?指名读,齐读。

  4、体验:这一桶水到底重不重?请两个同学扮演妈妈来体验一下。(两名同学提水,其它同学念课文。)

  随机采访:两位妈妈,水重不重?你们家离这远吗?

  你们想让别人来帮帮你吗?

  4、过渡:这一桶水可真重呀!妈妈们累得腰都酸了,胳膊都痛了,这时候,她们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正巧,三个儿子来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三)感悟三个儿子的做法。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笔画出三个儿子的做法。指名读。

  2.自已读一读三个儿子的做法。想一想:你比较喜欢哪个儿子的做法?为什么?

  3.这时候,一位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老爷爷是怎么回答她的?

  4.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指的是谁?

  (1)指名回答。

  (2)师:我们再回过头看第三个妈妈的话,她说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是这样的吗?第三个儿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能帮妈妈提水,爱妈妈,对妈妈很孝敬……)想象一下这个儿子*时还会帮妈妈做哪些事?

  (3)小结:同学们,只有这个“儿子”在妈妈有困难的时候给了妈妈最需要的帮助;只有这个儿子心中有妈妈,知道关心妈妈,孝敬妈妈,难怪老爷爷会说——齐读老爷爷的话。

  三、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是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是爸爸妈妈养育我们成长,也是爸爸妈妈给了我们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我们在家里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

  2、原来,爱妈妈就是帮妈妈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原来,爱妈妈就是帮妈妈端端饭、洗洗碗;

  原来,爱妈妈就是当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草莓时,……

  原来,爱妈妈就是在妈妈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

  3、同学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爱爸爸妈妈就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四、作业。

  1、读一读〈〈黄香温*〉〉和〈〈卧冰求鲤〉〉的故事。

  2、倡议:每天做一两件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情。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⒈会识“既、嗓”等6个生字,会写“拎、桶”等5个生字及“胳膊、晃荡”等两个词。

  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子女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

  3.分角色读课文,并演一演。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以疑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有一篇文章内容很奇怪,明明写了三个儿子的事情,而旁边的老爷爷却非要说自己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个老爷爷并不是盲人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打开书读23课《三个儿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吧!(师板书: 23 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⒈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梗概。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明白老爷爷“看法”产生的来龙去脉。

  三、读文识字,扫清阅读障碍

  师:刚才的阅读,肯定有同学遇到了生字障碍,现在我们一起解决生字问题吧。

  ⒈教师呈现生字卡片,学生自读生字。

  既 嗓 拎 桶 晃 甸

  ⒉学生自主识字,分析记忆,教师注意引导。

  既,读jì,可以组成“既然”等词。

  拎,读līn。注意:其它的带“令”的字大多是后鼻韵母,而“拎”例外,它不是后鼻韵母。“拎”还容易将右边写成“今”,比较“拎──令──今”,谁的读音与“拎”更*?当然是“拎──令”更*,因此,要记住“拎”右边是“令”不是“今”。

  3.齐读,抽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教师注意倾听发音是否正确。

  四、读文练句

  师: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生字加粗或红字)

  (1)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2)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

  (3)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4)读下面的句子,练说“一个(只)_______。一个(只)_______。另一个(只)_______”的句式。

  一个孩子翻着跟斗,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四、自主观察,写字练*

  1.师:(呈现会写的生字)请观察第一排三个生字,谁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预设: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形声字;都是左小右大;都是左形右声……)

  2.师:书写这三个字,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拎: 右边是“令”,不是“今”。

  教师范写:提示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右不能*均分布。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五、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师:大家能这么快认这些字,会写这些字,不简单!现在再读课文,看还有什么新的体会吗?这次可要读得正确流利哟!

  第二课时

  一、读文引疑,重点练读

  1.师:大家把课文读了几遍了,知道这篇文章几个人物吗?

  师:我们上节课已经知道,明明三个儿子,硬说只有一个儿子的人是谁呢?(老爷爷)

  师:三个妈妈没有这样说,三个儿子也没有这样说,惟独他这样说。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呢?老爷爷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学生以读回答,读得正确予以肯定;语气表达不当,可适当引导。)

  2.(呈现课文第二、三、六段)练读三个妈妈的话,看下面的空格里加个什么样的语气词恰当,再试着读一读。

  (1)一个妈妈______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另一个妈妈______地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第三个)妈妈______地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如果学生加的`语气词不恰当,教师可问:为什么是这个语气呢?说说理由。纠正后,请学生再试读)

  3.重点读“三个儿子的表现”的句子。

  师范读“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你们也能读出水“重”吗?能听出水很“重”吗?注意读好“沉甸甸”。

  师:这些儿子后来的表现怎样呢?以读回答,读出三个儿子的表现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第一个儿子 会唱歌曲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二个儿子 会翻跟斗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三个儿子 不会唱、翻 会主动帮妈提水

  师: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你明白老爷爷说“只看看一个儿子”的意思了吧?谁来说一说。

  二、分角色朗读,演故事

  1、分角色朗读。

  师:理解了这篇文章,能分角色朗读吗?试着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组分角色朗读。

  2.演故事。

  师:能分角色读好,现在我们来演这个故事。不过,要演好这个故事,必须要丢开书本,理解每个人物的内心、语气、动作。

  分组自愿组合,读书、排演。

  全班汇报演。

  三、拓展练*,深入思考

  >1.再读课文,你想对三个儿子说什么?

  (1)对第一、二个儿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三个儿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了课文,你想对三个妈妈说什么?

  (1)对第一、二个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三个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属于第几个儿子呢?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自己说得最精彩的几句话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字练*

  1.重点引导对“胳膊”一词的观察。

  课件呈现 象形字“肉”到“月”的演变过程(“月”字旁,也有人称为“肉”字旁)。

  师:你还能写出哪些带“月”字旁的字来呢?大家发现带“月”旁的字,大多与什么有联系呢?

  3.学生书写“聪”“甸”二字及“胳膊”“晃荡”两词。

  【板书设计】

  23 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 会唱歌曲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二个儿子 会翻跟斗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三个儿子 不会唱、翻 会主动帮妈提水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