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菁华6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A: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使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备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检验方法。

  B: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选择,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筛选的能力。

  2.通过对仪器装置的选择、组装,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不同的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不同,学会思考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的探究、观察、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勇于动手,积极参与的精神。

  3.通过二氧化碳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有关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及验满。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总结。

  仪器、药品:大理石、纯碱面、小苏打、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锥形瓶、集气瓶、导管、试管、药匙、镊子、火柴等

  二、本节课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复*提问】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步骤: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方法验证方法收集方法

  ①反应原理(药品)

  ②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物状态)

  ③反应条件

  ④收集装置

  ⑤气体密度及溶解性

  ⑥检验方法

  ⑦验满方法

  ⑧放置方法

  学生回忆、讨论、填表在复*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起对新知识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渡>:制取氧气时可以用不同发生装置原因是什么?学生总结1、锻炼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2、对新课的学*埋下伏笔。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①确定反应药品

  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密度确定收集方法;

  ③验证和验满

  下面大家能否根据总结出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首先要考虑什么和教师一起整理制取气体的思路。

  【实验准备】

  阅读下列信息,并填写下列空白。

  碳酸钠、大理石或石灰石等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等酸直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铜与稀盐酸、稀硫酸等酸不反应。

  二氧化碳的性质信息:

  1.把燃烧的木条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条熄灭,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汽水瓶盖可观察到______,这个事实说明二氧化碳在水里的溶解性为______,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向石灰水中吹气,现象为______,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以此来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4.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学生阅读信息后,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所使用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理解新知识。

  【探究活动】展示大理石、纯碱面、小苏打、稀盐酸、稀硫酸等药品。指导探究方法、组织探究活动。

  【巡视、指导实验】指导学生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全班分为六个小组,自主选择不同药品进行探究。并由每组组长负责向全班通报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束的时间(以没有气泡放出为准)。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用那种药品最合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增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态度,

  【提问】: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用那种药品最合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讨论并回答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讲解】: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比较多。我们要根据反应的速率、收集的难易、药品的价格等多方面来选择适合药品。因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听讲,通过实验现象印证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板书】1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提问】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确定你会选择怎样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呢?发生装置可选----------,收集装置可选------(从第2页所提供装置图中选)对照已给信息的思路,并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活动与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仪器装置的设计供选仪器:(课本p111的图)1注射器材2锥形瓶3*底烧瓶装4烧杯弓蛇影5试管6集气瓶(带玻片)7长颈漏斗8漏斗胆9分液漏斗胆10带导管的双孔胶塞11.带导管的单孔胶塞12.水槽13.铁架台14.酒精灯

  【提出问题】请你根据你们的思路,选择上面的仪器来组装制取CO2的实验装置,并设计出CO2的收集、检验和验满实验方案。

  【引导交流】同学们已设计出不同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装置,请小组代表阐述一下你们小组设计的装置的优缺点,看看到底哪组装置是较好的。

  【继续引导交流】好,你们心目中基本都已确定了公认的最佳制取装置,那么如何收集、检验、验满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板书】

  1、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为什么?

  2、怎样验满?为什么?

  3、怎样检验所收集的就是二氧化碳?为什么?

  展示交流:

  ①学生展示交流用本组给定仪器设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成败的原因。

  ②在交流展示实验装置的同时,与小组设计的另外几组实验装置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反思自己所设计装置的不足,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③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在选择仪器组装成装置时,要思考哪些方面的问题。

  学生联系生活讨论总结:

  (1)收集方案及原理: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联系汽水里溶有CO2)

  (2)检验方案及原理: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通入的气体为CO2。(联系小学自然课)。

  (3)验满方案及原理: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CO2。因为CO2不能支持燃烧(联系灭火器)。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鼓励小组合作探究,激励创新,提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对方案进行反思、诊断、改进、补充完善的群体探究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惯,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既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充分把化学知识联系上了生活现象。

  (运用探究成果)请用你认为最理想的装置制取CO2,用你设计的收集、检验、验满CO2的方案,动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巩固与提升〉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如:反应原料的状态,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气体的反应装置、气体密度、气体溶解性、气体是否与水反应、制气体的收集及检验气体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作业〉自己再设计出几套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然后用生活代用品在家进行家庭小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归纳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放药品,连接仪器。

  (3)收集。

  (4)验满。

  (5)检验。

  回忆、比较、归纳。

  积极响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自我归纳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再次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通过知识的类比,让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的思维再次得到升华。

  让学生思维得以继续扩展,真正感受到化学实验不用局限在实验室,可以无处不在。

  【板书设计】: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三)、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比空气密度大

  (四)、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证明满了。

  (五)、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三、课后作业

  1.在你家的厨房里你能制取到二氧化碳吗?(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醋是酸)P112页第3、4、5题。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2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能联系到碳单质,又学*到了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同时为以后的学*打下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

  2. 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的学*理论认为:学*过程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初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 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喜欢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因此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3. 设计思路

  本节课堂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我在设计时以谜题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用途为知识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其重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紫色石蕊试纸来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的持续兴趣。

  (3)通过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感受化学就在他们身边,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5. 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6. 教学方法

  由于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他们*惯于依靠感性来认识事物,因此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7. 教学过程

  8. 板书设计(略)

  9.教学反思(略)

  【案例点评】 该教学设计立足于新课程理念,通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

  分析,制定教学目标,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在探究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涵盖了教学设计的各要素,包括教学目标、内容、策略等。

  【理论点拨】 化学教学设计是指化学教师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等),对化学教学方案做出的一种规划。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3

  一、发现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的教学,应以发现为重点,确实帮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首先课前布置学生预*:①阅读课本p113—p117的内容;②思考有关提纲中的问题;③分组准备有关的实验。从而培养学生

  的课前预*能力,阅读能力,亲自动手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课堂中当我展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课件后,接着提问:倒入二氧化碳的纸袋一端向下倾斜,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接着让学生回答(提纲1):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蹲着比站着难受?这样既化解知识,使其形象化,把化学知识引入实际生活,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应用知识能力。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打开学生思路,我接着用课件继续提问:在以下的事实或实验中,哪些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启发学生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思维,并把化学思维引入课堂,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以达到教学目的。

  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我在演示可乐瓶变瘪实验中,让学生观察、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可溶于水,通过讲解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压强变小,外面大气压使瓶子变瘪,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与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然后提出问题(提纲第2题),听说一些饮料中溶有二氧化碳,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展示一瓶饮料(雪碧),打开瓶盖后冒出很多气泡,请两个同学合作演示实验检验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从学生非常熟悉的饮料入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特别补充检验饮料中溶有二氧化碳的实验,让学生合作演示,既培养学生亲自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我还让一位同学示范下面的演示实验:在一个烧杯中放入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蜡烛,往其中倒入二氧化碳,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其他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讨论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实验中瓶子里的二氧化碳可以像倒水一样倒入,同时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哪一点物理性质?学生开始回顾前面知识点,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培养学生分析同一个实验的不同现象,从实验现象差异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验证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中我让学生分组实验: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小花。第一朵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喷上水,第三朵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多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老师分析指导:第一朵小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第二朵第三朵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然后提出问题第四朵小花为什么变红呢?学生(猜想):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水?③还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学生(设计实验):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学生接着开始(讨论交流):请各小组展示方案。最后进行(实验探究):选择学生有代表性的一组,让他们分析原因,从而得出结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过这个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时,学生展示:每个实验小组自己预先准备的两瓶石灰水,其中一瓶敞口,一瓶密封保存。与学生一起讨论完成提纲第4题,提出问题:敞口的石灰水上面有一层白色固体,这是什么物质?进行猜想:是不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反应?设计实验:往澄清石灰水吹气。观察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的缘故。通过观察、推理、加上学生的参与,一下子把课堂气氛推到最高潮。接着又提出问题:为了使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生炭火盆的时候墙壁反而变潮湿?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样不仅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体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讲到这里我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三点化学性质,并用课件展示。后转换思维角度,让学生利用所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作灭火剂,可制造化肥,在工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既能使学生懂得学*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际意义又,了解二氧化碳重要的用途,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四、自我评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这节课以学生进行课堂实验探究为主,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教学重、难点。学生在“问题情景—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行建构。在探究学*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合作探究的快乐,且能对所学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基本是一堂成功的课。但也有不足之处:这节课由于学生实验多,学生进行实验的节奏有点快,使个别学生有点措手不及;在学*“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时,应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获得更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4

  一、设计思路

  在这个课题之前学*了碳的单质,从本课题开始学*碳的化合物,碳的化合物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学*,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学*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碳酸不稳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又能为以后继续学*碳酸盐与酸反应做好准备。本节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本节课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采用“搜集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实践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一段舞台表演视频,解释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软矿泉水瓶,请学生结合生活常识描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白板聚焦固体CO2相关知识,便于学生认识人工降雨原理。

  【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展示一瓶汽水,引出合作探究1CO2的溶解性:

  分组实验:向集满CO2的1号软塑料瓶内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扭紧瓶盖,振荡。请小组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CO2能溶于水。

  学生展开合作探究2倾倒CO2

  分组实验:用火柴点燃烧杯中高低梯架上的两只蜡烛(梯架可稍提起以便点燃蜡烛),迅速将另一瓶CO2沿着漏斗(漏斗接*瓶底)缓缓倒入烧杯中,小组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CO2密度比空气大,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学生观看“死狗洞”的视频认识这几条性质引出灯火实验的实用性。

  师生合作探究3CO2与水的反应:

  取探究1塑料瓶中少许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引出问题,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什么?学生猜想:水?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新物质?针对上述猜想展开探究,一片花瓣上滴加少量稀盐酸,一片花瓣滴加少量水,展示。再取一片干花瓣放入CO2中,一片湿花瓣放入CO2中,展示。然后取出湿花瓣在酒精灯上烘干。分析讨论,展示学生的导学案,点评。

  汽水打开瓶盖,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解释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简介在生活中的应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19-121页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学生归纳:

  1.二氧化碳的用途;

  2.含量过高对环境的影响;

  3.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危害、防止措施。

  多媒体展示防止温室效应增强的措施。

  请学生板演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最后点评。

  学生小组讨论在生活中怎样做才算是低碳、环保。评出环保小组。

  学生巩固练*。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5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能联系到碳单质,又学*到了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同时为以后的学*打下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

  2.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的学*理论认为:学*过程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初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喜欢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因此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3.设计思路

  本节课堂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我在设计时以谜题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用途为知识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其重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紫色石蕊试纸来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的持续兴趣。

  (3)通过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感受化学就在他们身边,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5.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6.教学方法

  由于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他们*惯于依靠感性来认识事物,因此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7.教学过程

  8.板书设计(略)

  9.教学反思(略)

  【案例点评】该教学设计立足于新课程理念,通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制定教学目标,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在探究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涵盖了教学设计的各要素,包括教学目标、内容、策略等。

  【理论点拨】化学教学设计是指化学教师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等),对化学教学方案做出的一种规划。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说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原理,明确实验装置。

  2、通过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初步学*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研究性学*,体验探究成功乐趣。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教学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确定CO2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共同来回顾一下。

  实验室制取氧气

  方法

  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放置方法

  1、加热高锰酸钾

  2、加热氯酸钾

  3、分解过氧化氢

  师:除氧气外,二氧化碳也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体。那么,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板书课题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鼓励学生设疑。

  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探究,你认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我们应该重点探究哪些问题呢?结合学生设疑教师板书:

  1、反应原理

  2、发生装置

  3、收集装置

  4、检验方法

  5、验满方法

  (三)出示探究指导。

  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探究指导,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以上问题。

  探究指导:阅读教材113—116页的内容,弄清楚一下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什么?你能写出总的化学方程式吗?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3、填写教材114页的比较表,通过比较、分析,你认为制取二氧化碳应采取什么装置?

  4、将教材114页的仪器依次编号,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想一想这套装置的优缺点是什么?

  5、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思考如何检验和验满?

  6、你能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吗?

  (四)学生自探,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

  同学们自学的很专注,收获肯定不小,在自学中你还遇到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请赶快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时间为3分钟。大屏幕出示要求:

  1、组长负责,安排好发言顺序,力求各抒己见、愉快高效。

  2、组长组织对有争议的答案进行讨论,鼓励成员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争取达成共识。

  3、重点讨论教材提供的器材你能设计出哪些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你们组最终确定的装置是什么?

  4、交流结束,达成共识后,组长确定本组参与展示和评价的代表。

  (三、质疑再探

  快速浏览教材,想想你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或者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惑?请勇敢的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预设: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用大理石和石灰石而不用碳酸钙?为什么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稀硫酸呢?

  2、如何检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气密性?

  四、运用拓展

  第一关: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关:

  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碱石灰和硫酸铵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装置,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__装置。

  第三关:右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指出图中的错误或改正,并说明原因。

  (三)分享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在知识和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四)学科班长评价学生课堂表现。

  (五)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教材116页第3题、第5题。

  2、课外探讨:教材116页第4题。

  板书设计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

  一、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二、实验装置

  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三、检验: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阅读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1)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1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刚刚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的学生,所以教学的部分内容做了调整,删去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但教学的重、难点并没有改变。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一瓶可乐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c、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b、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六、教学过程

  七、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课题设计主脉清晰,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在课堂的一开始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可乐引入课题,使学生感觉新鲜又好奇,整堂课围绕着可乐来开展活动,创设热烈的学*氛围,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化学的热情。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中让学生猜想,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科学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色彩浓厚。

  3、善于设疑。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疑问,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科学的探究。

  4、设置适当的错误和意外。在教学中允许学生出错,学生在错误中学*印象会更为深刻。而“意外”的现象,对学生来说印象最为深刻。它打破了学生的固有思维方式,不仅会产生疑问的火花,从而促进了思维的发散。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问题。

  八、教学反思

  1、教学前反思: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是从一瓶可乐入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设计既可激发学生学*化学的热情,又可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步步引导,让学生从一瓶可乐中发现二氧化碳的诸多性质,然后分小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的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出现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

  2、教学中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前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起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我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教学后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对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创新能力。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A: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使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备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检验方法。

  B: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选择,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筛选的能力。

  2.通过对仪器装置的选择、组装,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不同的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不同,学会思考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的探究、观察、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勇于动手,积极参与的精神。

  3.通过二氧化碳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有关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及验满。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总结。

  仪器、药品:大理石、纯碱面、小苏打、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锥形瓶、集气瓶、导管、试管、药匙、镊子、火柴等

  二、本节课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复*提问】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步骤: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方法验证方法收集方法

  ①反应原理(药品)

  ②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物状态)

  ③反应条件

  ④收集装置

  ⑤气体密度及溶解性

  ⑥检验方法

  ⑦验满方法

  ⑧放置方法

  学生回忆、讨论、填表在复*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起对新知识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渡>:制取氧气时可以用不同发生装置原因是什么?学生总结1、锻炼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2、对新课的学*埋下伏笔。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①确定反应药品

  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密度确定收集方法;

  ③验证和验满

  下面大家能否根据总结出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首先要考虑什么和教师一起整理制取气体的思路。

  【实验准备】

  阅读下列信息,并填写下列空白。

  碳酸钠、大理石或石灰石等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等酸直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铜与稀盐酸、稀硫酸等酸不反应。

  二氧化碳的性质信息:

  1.把燃烧的木条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条熄灭,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汽水瓶盖可观察到______,这个事实说明二氧化碳在水里的溶解性为______,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向石灰水中吹气,现象为______,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以此来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4.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学生阅读信息后,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所使用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理解新知识。

  【探究活动】展示大理石、纯碱面、小苏打、稀盐酸、稀硫酸等药品。指导探究方法、组织探究活动。

  【巡视、指导实验】指导学生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全班分为六个小组,自主选择不同药品进行探究。并由每组组长负责向全班通报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束的时间(以没有气泡放出为准)。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用那种药品最合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增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态度,

  【提问】: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用那种药品最合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讨论并回答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讲解】: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比较多。我们要根据反应的速率、收集的难易、药品的价格等多方面来选择适合药品。因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听讲,通过实验现象印证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板书】1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提问】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确定你会选择怎样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呢?发生装置可选----------,收集装置可选------(从第2页所提供装置图中选)对照已给信息的思路,并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活动与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仪器装置的设计供选仪器:(课本p111的图)1注射器材2锥形瓶3*底烧瓶装4烧杯弓蛇影5试管6集气瓶(带玻片)7长颈漏斗8漏斗胆9分液漏斗胆10带导管的双孔胶塞11.带导管的单孔胶塞12.水槽13.铁架台14.酒精灯

  【提出问题】请你根据你们的思路,选择上面的仪器来组装制取CO2的实验装置,并设计出CO2的收集、检验和验满实验方案。

  【引导交流】同学们已设计出不同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装置,请小组代表阐述一下你们小组设计的装置的优缺点,看看到底哪组装置是较好的。

  【继续引导交流】好,你们心目中基本都已确定了公认的最佳制取装置,那么如何收集、检验、验满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板书】

  1、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为什么?

  2、怎样验满?为什么?

  3、怎样检验所收集的就是二氧化碳?为什么?

  展示交流:

  ①学生展示交流用本组给定仪器设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成败的原因。

  ②在交流展示实验装置的同时,与小组设计的另外几组实验装置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反思自己所设计装置的不足,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③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在选择仪器组装成装置时,要思考哪些方面的问题。

  学生联系生活讨论总结:

  (1)收集方案及原理: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联系汽水里溶有CO2)

  (2)检验方案及原理: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通入的气体为CO2。(联系小学自然课)。

  (3)验满方案及原理: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CO2。因为CO2不能支持燃烧(联系灭火器)。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鼓励小组合作探究,激励创新,提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对方案进行反思、诊断、改进、补充完善的群体探究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惯,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既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充分把化学知识联系上了生活现象。

  (运用探究成果)请用你认为最理想的装置制取CO2,用你设计的收集、检验、验满CO2的方案,动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巩固与提升〉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如:反应原料的状态,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气体的反应装置、气体密度、气体溶解性、气体是否与水反应、制气体的收集及检验气体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作业〉自己再设计出几套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然后用生活代用品在家进行家庭小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归纳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放药品,连接仪器。

  (3)收集。

  (4)验满。

  (5)检验。

  回忆、比较、归纳。

  积极响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自我归纳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再次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通过知识的类比,让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的思维再次得到升华。

  让学生思维得以继续扩展,真正感受到化学实验不用局限在实验室,可以无处不在。

  【板书设计】: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三)、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比空气密度大

  (四)、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证明满了。

  (五)、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三、课后作业

  1.在你家的厨房里你能制取到二氧化碳吗?(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醋是酸)P112页第3、4、5题。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

  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设计是从猜谜语开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激发学生学*化学的热情。第二步让学生通过观察一瓶二氧化碳,得出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然后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得出其余性质。第三步让学生从性质推用途。最后让学生谈收获。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有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①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

  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②、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六、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方式,通过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

  七、教学用品

  教师: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蜡烛,火柴,烧杯,染上石蕊的布条(若干),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个,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装有盐酸、水的喷壶各一个,澄清的石灰水,

  八、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猜猜看: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生)二氧化碳

  (师)大家猜的完全正确,既然二氧化碳对我们人类这么重要,二氧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大家打书翻到P142

  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展示一瓶二氧化碳

  (生)观察颜色、状态气味

  (师)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比空气略重(若收集时,用何方法?)

  (过渡)前面我们学*了氧气的性质,氧气不易溶于水,那么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呢?

  (演示)展示装满二化碳的一软塑料瓶,到入约占集气瓶二分之一的水,并迅速拧紧瓶塞,振荡。

  (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板书)(3)二氧化碳易溶于水。(若收集时,可否用排水法?)

  (过度)通过上面知识的学*我们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那么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生)描述现象,解释原因

  (板书)(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演示)取支试管,注入5ml的水,再分别滴入3-5滴紫色石蕊,通二氧化碳,

  (生)观察现象

  (演示)1、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布条喷洒稀盐酸

  (信息提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2、把紫色布条放在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3、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布条喷洒水

  4、把喷水后的紫色布条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中

  (引导)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为何喷水的紫色布条放入二氧化碳中就会变红呢?

  (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是这种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板书: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H2O+CO2=H2CO3

  (演示)把变色的溶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讨论:发生什么样的现象?为何会发生以上现象?

  (板书):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H2CO3=H2O+CO2↑

  (师)给试管到入一些石灰水。

  (提问)怎样利用自身资源使石灰水便浑浊?

  (生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入二氧化碳(指导学生)

  (生)观察现象

  (师)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头灰水(Ca(OH))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

  (板书)3、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头灰水(Ca(OH))反应

  (说明)本反应的应用极为重要,可以用它来鉴别二氧化碳

  (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师)让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

  (板书)三、二氧化的用途

  1灭火

  2做气肥

  3做碳酸饮料

  4人工降雨和致冷剂

  (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归纳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别重要的是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时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也不是二氧化碳。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的是以后我们在探究物质性质的时候,可以借助软的一个塑料瓶,在探究某些物质性质的时候可以设计成对比实验。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4

  一、智能点拨

  右图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该装置图的特点是:

  (1)打开弹簧夹,大理石和盐酸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回长颈漏斗,与大理石分离,停止反应。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可起到节约药品和取用方便的效果。下图装置中哪些可以起到与右图装置相同的效果?(填写编号)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有关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以下是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填写实验目的和有关实验仪器名称。

  实验目的:

  仪器和试剂:玻璃管、二氧化碳气体、肥皂水等。

  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1、将标有“A”或“B”的两个空两桶(2000mL)放在实验台上,往B量筒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2、用玻璃管蘸取少量肥皂水,在两个量筒上方分别吹出一个肥皂泡(两个肥皂泡大小相仿,内含空气),使其缓缓落入两个量筒中,并观察现象。A量筒中的肥皂泡不久即沉入量筒的底部,而B量筒中的肥皂泡基本上不下沉,悬浮在中间,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这是一道实验综合题,涉及实验的注意事项、装置的选择和改进、生成气体的探究等多个问题。结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选择原则,装置的特点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再加上认真阅读题中说给条件作答。题中还考察了试验目的,仪器和试剂,实际上反映了中考改革的方向,就是让更多的学生要亲自动手做实验,不要背试验。

  答案:

  (1)BD。

  (2)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或者比较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的密度大小);2000mL量筒2只。

  点评:块状的石灰石或者大理石很难跟稀硫酸反应,因为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如果将石灰石或者大理石磨成粉末状再跟稀硫酸反应,则反应速率大大加快。

  二、随堂反馈

  1、小强在化学课上知道了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决定制作一个无壳鸡蛋送给妈妈。他应该从厨房中选择鸡蛋和下列物质中的()

  A、味精B、白酒C、酱油D、食醋

  2、有人想在一块大理石板上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刻上“热爱祖国”四个大字。请你提出一种腐蚀的化学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请你完成以下操作步骤:

  (1)将熔化的蜡液涂在大理石板上,并刻出“热爱祖国”四个字,使大理石漏出;

  (2)

  (3)清理掉字周围的石蜡。

  三、火眼金睛

  1、实验室制取CO2和O2的共同点是()

  A、气体发生装置相同B、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反应时都需要加热D、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需要用的一组药品是()

  A、大理石和稀盐硫酸B、石灰石和稀硫酸C、木炭和氧气D、碳酸钠和稀硫酸

  3、证明集气瓶中收满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A、加入澄清石灰水B、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C、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验装置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收集气体⑤向广口瓶中放入几小块大理石,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⑤③④C、②①③④⑤D、③④⑤②①

  5、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A、氯离子B、硫酸根离子C、碳酸根离子D、氢氧根离子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说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原理,明确实验装置。

  2、通过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初步学*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研究性学*,体验探究成功乐趣。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教学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确定CO2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共同来回顾一下。

  实验室制取氧气

  方法

  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放置方法

  1、加热高锰酸钾

  2、加热氯酸钾

  3、分解过氧化氢

  师:除氧气外,二氧化碳也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体。那么,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板书课题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鼓励学生设疑。

  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探究,你认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我们应该重点探究哪些问题呢?结合学生设疑教师板书:

  1、反应原理

  2、发生装置

  3、收集装置

  4、检验方法

  5、验满方法

  (三)出示探究指导。

  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探究指导,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以上问题。

  探究指导:阅读教材113—116页的内容,弄清楚一下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什么?你能写出总的化学方程式吗?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3、填写教材114页的比较表,通过比较、分析,你认为制取二氧化碳应采取什么装置?

  4、将教材114页的仪器依次编号,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想一想这套装置的优缺点是什么?

  5、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思考如何检验和验满?

  6、你能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吗?

  (四)学生自探,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

  同学们自学的很专注,收获肯定不小,在自学中你还遇到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请赶快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时间为3分钟。大屏幕出示要求:

  1、组长负责,安排好发言顺序,力求各抒己见、愉快高效。

  2、组长组织对有争议的答案进行讨论,鼓励成员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争取达成共识。

  3、重点讨论教材提供的器材你能设计出哪些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你们组最终确定的装置是什么?

  4、交流结束,达成共识后,组长确定本组参与展示和评价的代表。

  (三、质疑再探

  快速浏览教材,想想你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或者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惑?请勇敢的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预设: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用大理石和石灰石而不用碳酸钙?为什么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稀硫酸呢?

  2、如何检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气密性?

  四、运用拓展

  第一关: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关:

  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碱石灰和硫酸铵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装置,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__装置。

  第三关:右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指出图中的错误或改正,并说明原因。

  (三)分享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在知识和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四)学科班长评价学生课堂表现。

  (五)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教材116页第3题、第5题。

  2、课外探讨:教材116页第4题。

  板书设计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

  一、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二、实验装置

  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三、检验: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 (菁华3篇)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最为完整的学*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而二氧化碳又是本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课在本书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过程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学*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研究性学*,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三、教学策略

  教法分析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教师根据目标提问,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教学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去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间不断的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积极性的提高。

  3、竞赛教学法:

  根据初中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在竞赛中,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学法分析

  1、探究学*:

  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能使用其它药品,通过研究发生装置,选择其它仪器制取二氧化碳,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2、自主学*: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为什么稀硫酸和浓盐酸不能代替稀盐酸?碳酸钠不能代替大理石?等等。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

  利用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4、归纳学*:

  边实验边记录边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并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试验归纳、总结,正确的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五、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展示鸟巢、水立方的图片及其设计者的设计特点。鼓励学生当一回小设计师,当一回设计小明星。设计的原则:从大处着眼,从微观入手。让学生在伟大的设计师的榜样的感召下投入设计的热情,激发学生设计的欲望。在研究课题引入时,我也曾经考虑过其他办法:1、能立即吸引学生注意,但与本节内容不够贴切2、与本节内容贴切的,离学生有点远3、贴*学生生活的,激不起学生的设计欲望。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用鸟巢、水立方的“设计”这一点。因为一位著名的设计师,都是从小培养,从小的设计做起。我们有必要抓住这一教学契机,为学生们上一节有关设计的启蒙课。让学生从小具备设计的意识,从小培养设计师。而本节课恰恰就是以设计为主,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设计师。因此,我以“设计”为中心,创设了教学情境。

  2、活动探究——设计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

  (1)首先直接告诉学生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2)合作探讨——研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思考制取气体的装置的构成,即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给每个小组提供若干打印了仪器的投影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装置。然后根据初中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在竞赛中,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并且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互动学*,总结评价各自装置的优缺点。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对实验操作和仪器的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为组装设计实验装置创设了良好的铺垫。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设计更多的方案,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淋漓尽致地自由挥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浓厚的学*兴趣。

  在设计此环节时,我曾考虑过其他方式让学生设计实验装置。1、直接用仪器?2、让学生画图?3、用投影片打印仪器

  (3)展示分享:

  让每一小组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让各小组间交流各自的实验状况,分析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反思本组设计的缺陷,最后选出最佳设计,并由设计者发言与大家共同分享设计成果,使同学们彼此间互通有无,激发共鸣,共同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3、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整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技能,体现师生互动。

  (4)归纳总结

  在课堂气氛高涨的时候及时引导提问: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需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例如大的方面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细小方面要考虑节约药品和对反应的控制等。)从而引导学生回归主题,及时的把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收获汇总、凝炼、升华。从而得出装置设计的依据。

  3、收获

  请用你最喜欢最理想的装置,来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因为有了前面的探究,学生们很快的完成了布置的任务,此刻我及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表扬他们认真参与、大胆操作、积极探究的良好品质,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再创佳绩,让学生在激励声中爬的更高,走得更远。

  4、延伸

  从现实生活中找一些实验替代品,自己动手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探究能力。

  整个过程我始终贯穿着“设计“这一主线,着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传授知识和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

  5、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研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装置的确定

  1、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

  2、收集装置:取决于气体的密度、是否溶于水

  六、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以“设计”为核心。促进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热爱科学的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了动态的、生成性的课堂,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二课题,它是在学生学*了氧气的制取后,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涵盖了《化学课程标准》中第一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的四个二级主题: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的探究能力、学*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该课题在初中化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具有重要地位地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原理;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3.掌握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实验原理,选择、使用化学实验仪器;

  2.练*装置气密性检验和向上排气法集气等实验基本操作;

  3.培养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兴趣和探究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出发,自主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够合作达成本次教学目标。

  、教法分析(根据个人说课效率,适当截取)

  1.激励法:创设学*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引导法: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正确分析,引导学生学*基本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3.探究法: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4.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六、学法指导根据时间和个人说课效率,截取

  1.指导学生合作学*,树立合作意识。

  2.指导学生探究学*,培养思维能力。

  3.指导学生相互交流,互帮互学。

  4.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5.指导学生分析误差,学会归纳总结,并从中获得进步。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此环节,为了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发学生探究学*积极性,我采用如下方式: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场景见到、用到、谈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不是只有好处?或者只有坏处?顺势通过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制作舞台效果、利用干冰人工降雨、碳酸饮料等丰富多彩的图片,激发学*兴趣。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

  组织学生小组探究学*,回顾所学知识,并且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同学们经过讨论,可以给出很多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但是那些方法能用作二氧化碳的制取呢?

  我给出几个原则,供同学们参考:

  1:原料是否廉价易得;

  2:操作是否简便易行;

  3:反应速率是否适中,是否可控

  4:气体是否纯净,是否便于收集;

  5:过程是否绿色环保等。

  通过同学们的探究、对比,在我的提示下,得出采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会有什么问题。(在次环节,说出不用其他原料的原因。这是重要得分点)

  三:总结、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收集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指导同学们思考:制取装置的选取与反应物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有关。

  1: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反应,需加热)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固体与固体反应,需加热)

  3: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过氧化氢。(固体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气体的收集方法,则需要考虑气体是否易溶于水,以及它们的密度与空气密度大小相比较。(针对二氧化碳具体说一下,这是得分点)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学生小组探究学*,学生能够探究出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在此环节,我不会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的提高。

  四:探究二氧化碳的验证、验满方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此处需要强调的是:澄清石灰水溶质的化学成分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让学生知道验证二氧化碳的真实原理。

  验满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探究得出结论: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注意有效表达方式,重音凸显)

  五: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改进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思考本实验装置的局限性:比如二氧化碳容易从长颈漏斗口漏出;二氧化碳的制取量不容易控制;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稀盐酸有挥发性等,逐步引导学生将实验装置改进完善!

  六:课堂练*

  课件呈现各种梯度化题目,针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及时复*、应用,让学生及时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学*技能。

  七:教学小结适当截取,不需要都说,时间限制

  临下课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学生感觉最直观的就是所学的基本知识,对同学们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会使学生有满满的收获感。

  2.对重点实验技能、分析问题方法进行回顾:学生的思维能力、学*能力、实验技能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及时总结、回顾对学生成长有莫大好处。

  3.对学生学*态度进行评价:及时表扬好的学*态度,批评不认真,课堂不积极思考问题等错误行为,对培养学生良好*惯有很大帮助!

  八:对小组探究学*态度及能力进行评价此环节,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省略

  教学结束后,分小组进行实验评价,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教师只评价实验小组。评价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

  九、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

  A.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B.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2.装置的确定

  A.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B.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3.检验和验满 A.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B.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已满。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3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知识的学*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学*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便可解决。本节学*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的氧气、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研究性学*,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重点突破:通过提问预让学生思考的教材P112第5题已知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师生共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演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大理石与稀盐酸及稀硫酸的反应确定反应原理,并提醒学生注意不能用浓盐酸和硫酸;课前布置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到课堂展示,让部分学生到台上演示实验,教师针对学生演示指出实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难点突破: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让学生分析对比两套装置,从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四、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中直接给出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这样学生虽能一下子记住所用药品,但是过后接触到其它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药品时可能会混淆,故本人在介绍完教材中所用药品后又初充介绍为什么不用浓盐酸或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而有关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则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具体设计如下:

  ①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学生所举例子后直截了当介绍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反应原理,并投影出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过比较演示的方式提醒学生不能用浓盐酸或硫酸来代替稀盐酸制取CO2,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得的气体不纯,硫酸与碳酸钙反应后产生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硫酸与碳酸钙进一步发生反应。反应无法彻底进行。也不好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或大理石。从而归纳出实验室在选择药品制取气体时应注意的事项。由此确立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②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学生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A、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B、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C、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D、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在教学中本人将相关比较以表格形式列出,用媒体展示,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氧气制取的装置一边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用表格归纳出方法并投影出来。

  ③投影教材P111有关实验仪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相关仪器进行实验。

  本人在组织课堂的同时依据投影上的注意事项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操作。如:A、长颈漏斗末端插在液面下。B、导管伸入锥形瓶不能过长(<0.5cm)。C、收集气体时应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CO2溶于水)。D、检验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补充说明检验C02气体的方法)。

  整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技能,体现师生互动。

  ④随堂小结,结合我校采用讲学案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拿出预先发给的讲学案,本人对该节内容进行小结,并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并当场讲评。最后布置学生回去完成课后巩固练*。

  2.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对比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法。

  五、教具准备:归纳路,通过灵活选择仪器,创设培养学生类比、归纳、演绎能力的情景

  仪器:注射器、锥形瓶、*底烧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单孔)带直导管(弯导管)的导管、水槽、酒精灯、铁架台、课件。

  药品:块状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

  六、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法与收集较为熟悉,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物理性质有关,并且学生懂得要制取某种物质,必须通过含有该物质元素的其它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来实现,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学生很快想到的是木炭的燃烧,碳还原氧化铜,除了看书之外不会想到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取,所以要在课前安排学生查览资料,收集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学生的基本情况是:素质参差不齐,一个班级约40人,其中10左右较优秀,基础较差的学生也*10个,中等水*学生约20人。针对这一情况,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讲一些基础知识,有关提高部分可将课后巩固题作为提高题,让较优秀的学生在预*的基础上试着做。时间安排上重点放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确定,事先让学生根据学案预*并设计方案,鼓励部分学生到台上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七、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组织讨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通过实验导学并了解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反应原理→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装置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投影教材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仪器,让学生设计、展示、并动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随堂小结,结合讲学案进行。→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制取的研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装置的确定

  反应物的状态

  发生装置

  反应条件

  向上排空气法

  排空气法

  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法

  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满

  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九、作业

  学案课后巩固、教材P1121、2、5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3)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反思1

  一、设计思路(简述)

  由一则谜语,引入新课展示学*目标自学指导1

  师生同归纳化学反应原理自学指导2师生讨论交流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专题训练课堂小结综合训练

  二、课后反思

  1、对学情分析不到位:课的开始复*实验室制取氧气所学的知识点时,没有充分考虑到由于时间长,学生对本部分知识已经不太熟悉,所以在此环节时,耽误了时间,在后面教学环节时,就显得有些仓促,后来想想,如果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后面的教学就会很顺畅。

  2、备课时没有注意到细节问题

  在完成自学指导1时,实验室制取CO2化学反应原理,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没有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首先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然后碳酸不稳定分解,最后再归纳出总的化学方程式,因为它也是中考重要考点。

  3、由于前面耽误了时间,所以后面在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时,时间不够充分,给人感觉就是很忙乱的完成了这一环节,而这一环节本身设计就是想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实验,考查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4、本节教材着眼于生活中的化学。而教学中要活学用教材使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要避免流于延伸范围加深难度的误区。要落实课程标准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点又能灵活运用它们,这就对问题的情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问题时,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求知求实。

  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的主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实现探究目的,做好实验是基本要求,用好实验是关键。利用实验,层层深入。

  课堂教学教程中,有实物展台、课件等可用手段,利用它们是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要避免流于形式摆花架子;不用过于追求教学模式与环节,要力争学生会了的不讲。本节课上,对于学生已熟知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一性质的分析占用时间太多,应在该性质的利用上多做设计。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反思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化学的科学方法,同时,它又是中考中常设计的内容,因此,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拉进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

  二、说学情

  本课时内容比较贴*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的了解,所以学*起来不会很难。又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来形成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法

  (一)教学方法

  (1)情境引入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意识。

  (2)实验探究法: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实验现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3)问题讨论法:在教学中恰当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

  四、说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

  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2、指导学生利用分析、对比的思维方式,使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

  3、引导学生定势思维为发展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激趣: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的先锋;建筑师称它是粉刷匠;而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谜底: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老师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分别从颜色、气味、状态三方面进行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能力。

  (2)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向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接着问学生,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蹲着比站着难受?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把化学知识引入实际生活,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观察和应用知识能力。

  (3)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向预先准备好的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内倾倒水,震荡)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们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体产生,气体是什么?又体现了什么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溶解性的理解。

  2、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引导学生回顾“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了解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2)“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探究(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老师指导:从探究水溶性的塑料瓶内取出少量的液体放入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引导学生猜想: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学生(猜想):①是co2?②是h2o?③是co2和h2o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学生操作实验分析对比得出结论。目的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若干组实验,此时,绝大部分的学生会因实验得出而兴奋起来,掀起一个小高潮)。并加热紫花观察到红花变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养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能力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

  (3)学生操作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注意现象。分析得出co2+ca(oh)2=caco3↓+h2o反应这一原理。并说明这是co2的一条重要性质,可用于检验co2气体。

  (4)即时应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证明一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并操作实验验证,以便使知识学以致用。

  过渡: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要求学生通过刚学*的二氧化碳的性质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联想、推断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用途,之后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二氧化碳有这么多的用途,那么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这一热点话题。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这一教学理念。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从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及时强调、归纳、突出重点,设置课后思考(多媒体体现),将学生的探究欲望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五)练测*台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了*题,力图达到“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

  无色无味气态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不支持燃烧,不燃烧

  2。与水发生反应

  co2+h2o=h2co3

  3。与石灰水发生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三、用途:灭火、人工降雨等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倡导学生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方式,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由于本课时的内容较紧凑,实验较多,部分后进生思维可能会跟不上,所以,我将通过课后辅导来加深这些同学对知识的消化能力。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反思3

  首先是对反应原理的探究上,我采用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例如碳酸钠和大理石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分析哪个更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得出正确的结论,在酸的选择上,同样采用探究发现,分别出示浓盐酸,让其发现浓盐酸的挥发性,硫酸与块状碳酸钙发现反应速度太慢,从而选择了稀盐酸的过程。其次在反应装置的选择上也是让学生讨论分析,并且引导分析得出各类装置的优点和缺点。最后经过与实验室制氧气的对比,分析归纳得出实验室制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收集方法的选择和实验仪器的选择依据、验满方法的比较。虽然课堂教学进度慢了,但是更有效了,经过实验探究,学生基本掌握了实验室制气体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我想这种收获应该是在课堂中重视了学生的学*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成功。

  不足之处

  1、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我采取了很多教学手段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但是在知识的教学上创新不够。比如:让学生利用真实仪器制取二氧化碳的这部分教学过程。我的初衷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通过实践来制取二氧化碳,但是由于仪器不够,我的目的没能很好的达到。

  2、结束新课的教学,总结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时间问题,我总结时没能画龙点睛。只停留在了知识的总结,而没有上升到更好的高度,让学生知道,这节课不仅学的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而是要通过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总结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

  教学机智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在实验室不小心,把稀盐酸滴在了石灰地面上,立刻看到地面上冒出气泡。我说:“大家猜想这气体是什么啊?通过学*看我们是否能找到答案”。由身边实例导入新课,学生较感兴趣,同时也为这节课的内容埋下伏笔。

  学生的创新

  当学生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后,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就地取材,寻找生活中的什么废旧品来代替实验室的器材,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叙述自己的想法,例如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用输液管代替导气管、用泡沫代替橡胶塞等等。就此教师布置下手工作业,利用废旧物品设置一套装置。在手工制作中既开拓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节能意识。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4)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1

  首先是对反应原理的探究上,我采用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例如碳酸钠和大理石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分析哪个更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得出正确的结论,在酸的选择上,同样采用探究发现,分别出示浓盐酸,让其发现浓盐酸的挥发性,硫酸与块状碳酸钙发现反应速度太慢,从而选择了稀盐酸的过程。其次在反应装置的选择上也是让学生讨论分析,并且引导分析得出各类装置的优点和缺点。最后经过与实验室制氧气的`对比,分析归纳得出实验室制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收集方法的选择和实验仪器的选择依据、验满方法的比较。虽然课堂教学进度慢了,但是更有效了,经过实验探究,学生基本掌握了实验室制气体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我想这种收获应该是在课堂中重视了学生的学*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成功。

  不足之处

  1.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我采取了很多教学手段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但是在知识的教学上创新不够。比如:让学生利用真实仪器制取二氧化碳的这部分教学过程。我的初衷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通过实践来制取二氧化碳,但是由于仪器不够,我的目的没能很好的达到。

  2.结束新课的教学,总结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时间问题,我总结时没能画龙点睛。只停留在了知识的总结,而没有上升到更好的高度,让学生知道,这节课不仅学的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而是要通过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总结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

  教学机智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在实验室不小心,把稀盐酸滴在了石灰地面上,立刻看到地面上冒出气泡。我说:“大家猜想这气体是什么啊?通过学*看我们是否能找到答案”。由身边实例导入新课,学生较感兴趣,同时也为这节课的内容埋下伏笔。

  学生的创新

  当学生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后,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就地取材,寻找生活中的什么废旧品来代替实验室的器材,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叙述自己的想法,例如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用输液管代替导气管、用泡沫代替橡胶塞等等。就此教师布置下手工作业,利用废旧物品设置一套装置。在手工制作中既开拓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节能意识。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2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实验仪器的选择。

  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倡导科学探究,要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即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标准》,H2的制取实验不要求了,初中的气体制取实验只有O2和CO2。O2的制取在第二单元中已介绍过,所以本单元安排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学生已学过的O2的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CO2和H2的制取无论是从反应物的状态,还是从反应条件等都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H2的制取实验不要求,所以完全让学生探究CO2的制取是有困难的。因此,教材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CO2和O2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仪器,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因此,课题2重在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思考)

  写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式)C+O2点燃CO2

  C+2CuO高温2Cu+CO2↑2C+Fe3O4高温3Fe+2CO2↑

  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生答后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或用过氧化氢(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制取氧气。

  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的装置;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什么样的的装置。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反应原理)碳酸盐跟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1)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现象)块状固体不断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开始有气体产生,过一会儿气泡逐渐减少,以至反应停止。)

  (2)碳酸钠跟稀盐酸反应十分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比碳酸钠缓和,也能生成大量气体。用硫酸代替盐酸跟石灰石反应,虽能产生二氧化碳,但是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覆盖在块状石灰石表面,阻止碳酸钙跟硫酸接触。而碳酸钠跟盐酸反应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容易收集。因此,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讨论〕

  1、怎样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为什么只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3、装置中的长颈漏斗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可用其他仪器代替锥形瓶吗?

  〔讲解〕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是根据所需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来确定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石灰石(或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前可以将固体置于锥形瓶中,液体在制取时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生成的气体经导气管导入集气瓶中。

  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又能溶解于水,所以用这样的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3、为了避免产生的气体从漏斗中逸出,必须使长颈漏斗的管口在液面以下,而普通漏斗颈太短不合适。锥形瓶在装置中作为容器,可以用其他(如大试管、烧瓶、广口瓶)口径大小适宜的容器代替

  1)制二氧化碳可选用收集气体可选用。

  2)长颈漏斗为什么要插入液面?

  3)这个装置的气体发生部分可以用来制取氢气,因为制氢气用的药品状态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反应也不需要加热。但收集方法不同,因为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又难溶于水

  〔讨论〕

  1、长颈漏斗可否用普通漏斗代替?

  2、锥形瓶可否用别的仪器代替?

  3、能否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5、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

  (讲解)

  1、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才能达到密封的效果。

  2、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等玻璃仪器代替。

  3、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使得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而不纯。

  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发生如下反应)CaCO3+H2SO4=CaSO4+H2O+CO2↑

  4、因为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并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故可采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5、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火焰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满。

  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比较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

  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2H2O2 2H2O +O2↑

  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

  装置

  A B C

  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在加热)可用A,用过氧化氢制取可用B,制CO2用C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CO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3

  实验在教学资源不是很丰富的农村中学,怎样利用现有资源有效的结合课堂,提高课堂效益,更好贯穿新课程理念的是我不断思考和努力的目标。该课题是初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上法和理解,我改变了以往在第一课时处的模式,而是把所有知识上完后与下一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相结合,安排了一节分组试验课,要求学生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实验,既复*了旧知识,又预*了新课,为下一个课题的讲解打下基础,而且有效利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感觉自己还不是很好地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相结合,曾尝试过多种讲解方法,包括把实验和教学同步结合,边实验边讲解,但实验条件,实验课堂的控制,太有限的教学时间要求学生要达到的目标都困扰着我,最终确定这样的教学方式,并在两个班中实施了。效果还可以,但我仍然觉得让学生更多的通过实验探究,亲生体会实验的快乐,让化学实验探究学*真正走入学生心里,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和爱上化学是我追求的最高目标。还望同仁多提意见,共同为初中化学的教学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4

  本节重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难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这次教学本着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根本原则,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复*回顾,引导探索,开拓应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程序。利用交互式白板采用对比、实验和实物展示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使学生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不足

  序号

  不足之处

  原因

  改进意见

  1

  学生在探究实验装置中个别组无法准确得出探究的结论

  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应用没有掌握

  *时教学多强调装置中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使学生知道仪器的作用。

  2

  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学生完成的不到位

  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

  精讲点拨的要到位,使学生理解。

  3

  时间安排上不好,有点前松后紧。

  刚开始复*时,给孩子们的预留时间太长,导致后面小组展示时间太紧,有的小组没有展示到,比较遗憾

  注意时间的分配,让学生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对一些问题的反思

  学生的学*效果如何?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达到了哪些目标?哪些目标没有达成?为什么?

  在本节课中,难度最大的是药品的选择,通过设计了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等实验,由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和反应的原理。用不同的反应物进行试验,观察到不同的现象,通过比较得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结论,善于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态度才能受益无穷。回忆氧气的制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学生自主学*课本中内容后,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得出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制取药品并进行了小组展示,根据药品和原理讨论、自行设计实验并小组展示实验装置图,小组展示过程中分析得出该装置的优缺点;第二个合作探究过程主要是各小组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讨论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实验步骤、气体的检验和验满方法;最后小组展示阶段是将本小组的实验展示给大家并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最后进行了当堂检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设置一环一环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在问题的引导下,加上适当点拨指导,水到渠成,在学生的想、说、议、探、评中愉快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关键环节的提炼

  针对本节课的某些环节或事情写出您的一些思考,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某个问题引发了您的一些思考,或者给您留下印象深刻的事情,请详细描述。

  我认为在合作学*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培养学生“三会”:

  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

  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5

  首先是对反应原理的探究上,我采用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例如碳酸钠和大理石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分析哪个更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得出正确的结论,在酸的选择上,同样采用探究发现,分别出示浓盐酸,让其发现浓盐酸的挥发性,硫酸与块状碳酸钙发现反应速度太慢,从而选择了稀盐酸的过程。其次在反应装置的选择上也是让学生讨论分析,并且引导分析得出各类装置的优点和缺点。最后经过与实验室制氧气的对比,分析归纳得出实验室制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收集方法的选择和实验仪器的选择依据、验满方法的比较。虽然课堂教学进度慢了,但是更有效了,经过实验探究,学生基本掌握了实验室制气体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我想这种收获应该是在课堂中重视了学生的学*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成功。

  不足之处

  1.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我采取了很多教学手段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但是在知识的教学上创新不够。比如:让学生利用真实仪器制取二氧化碳的这部分教学过程。我的初衷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通过实践来制取二氧化碳,但是由于仪器不够,我的目的没能很好的达到。

  2.结束新课的教学,总结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时间问题,我总结时没能画龙点睛。只停留在了知识的总结,而没有上升到更好的高度,让学生知道,这节课不仅学的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而是要通过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总结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

  教学机智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在实验室不小心,把稀盐酸滴在了石灰地面上,立刻看到地面上冒出气泡。我说:“大家猜想这气体是什么啊?通过学*看我们是否能找到答案”。由身边实例导入新课,学生较感兴趣,同时也为这节课的内容埋下伏笔。

  学生的创新

  当学生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后,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就地取材,寻找生活中的什么废旧品来代替实验室的器材,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叙述自己的想法,例如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用输液管代替导气管、用泡沫代替橡胶塞等等。就此教师布置下手工作业,利用废旧物品设置一套装置。在手工制作中既开拓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节能意识。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5)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汇总十篇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1

  一、设计思路(简述)

  由一则谜语,引入新课展示学*目标自学指导1

  师生同归纳化学反应原理自学指导2师生讨论交流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专题训练课堂小结综合训练

  二、课后反思

  1、对学情分析不到位:课的开始复*实验室制取氧气所学的知识点时,没有充分考虑到由于时间长,学生对本部分知识已经不太熟悉,所以在此环节时,耽误了时间,在后面教学环节时,就显得有些仓促,后来想想,如果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后面的'教学就会很顺畅。

  2、备课时没有注意到细节问题

  在完成自学指导1时,实验室制取CO2化学反应原理,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没有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首先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然后碳酸不稳定分解,最后再归纳出总的化学方程式,因为它也是中考重要考点。

  3、由于前面耽误了时间,所以后面在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时,时间不够充分,给人感觉就是很忙乱的完成了这一环节,而这一环节本身设计就是想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实验,考查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4、由于教龄短,教学经验不够丰富,驾驭课堂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在今后教学中,一定要向老教师学*,自己也要努力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自身素质,总之呢,总体感觉不是很好,希望各位评委多提宝贵建议,谢谢大家。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2

  首先是对反应原理的探究上,我采用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例如碳酸钠和大理石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分析哪个更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得出正确的结论,在酸的选择上,同样采用探究发现,分别出示浓盐酸,让其发现浓盐酸的挥发性,硫酸与块状碳酸钙发现反应速度太慢,从而选择了稀盐酸的过程。其次在反应装置的选择上也是让学生讨论分析,并且引导分析得出各类装置的优点和缺点。最后经过与实验室制氧气的对比,分析归纳得出实验室制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收集方法的选择和实验仪器的选择依据、验满方法的比较。虽然课堂教学进度慢了,但是更有效了,经过实验探究,学生基本掌握了实验室制气体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我想这种收获应该是在课堂中重视了学生的学*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成功。

  不足之处

  1.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我采取了很多教学手段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但是在知识的教学上创新不够。比如:让学生利用真实仪器制取二氧化碳的这部分教学过程。我的初衷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通过实践来制取二氧化碳,但是由于仪器不够,我的目的没能很好的达到。

  2.结束新课的教学, 总结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时间问题,我 总结时没能画龙点睛。只停留在了知识的 总结,而没有上升到更好的高度,让学生知道,这节课不仅学的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而是要通过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总结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

  教学机智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在实验室不小心,把稀盐酸滴在了石灰地面上,立刻看到地面上冒出气泡。我说:“大家猜想这气体是什么啊?通过学*看我们是否能找到答案”。由身边实例导入新课,学生较感兴趣,同时也为这节课的内容埋下伏笔。

  学生的创新

  当学生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后,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就地取材,寻找生活中的什么废旧品来代替实验室的器材,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叙述自己的想法,例如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用输液管代替导气管、用泡沫代替橡胶塞等等。就此教师布置下手工作业,利用废旧物品设置一套装置。在手工制作中既开拓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节能意识。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3

  今天下午第三节在九(2)班上了一节化学课《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但是有些遗憾。

  收拾完教具走到办公室,忍不住问主任和组长问题出在哪里。可能是顾及我的面子组长连忙安慰我,说我背负的压力太大了,准备也有些仓促。组长的心意我明白,很感谢他们这么宽容我,可是我更明白课堂的问题就是教师的问题,必须自己解决。

  回顾整节课,最主要的问题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不充分,没有充分考虑学情。按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还有五分钟就能顺利完成。

  在哪里耽误了时间呢?怎样做会更好?仔细探索记忆尽量让每一个细节都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第一环节,验证可乐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实验失败,重做第二遍成功,但耽误了一点时间。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仔细回忆,原因在于烧杯中的石灰水太多,而从锥形瓶内可乐中逸出的'二氧化碳太少的缘故。对于一个老教师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

  第二环节,回顾学生在初三化学中接触到的第一种气体(氧气)的有关知识点时,化费的时间过多。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能总结归纳以前的知识并顺利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但是这个表格中设计的知识点可以让两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即可,而不必每个问题都找学生回答。这样话至少可以节省3至5分钟。

  第三环节,做倾到石灰水的实验时,我的手有些不听使唤,然后改由学生做。这一细节耽误了半分钟。现在想起来,应该是*时太疏于严格要求自己了。

  第四个问题是在讨论木炭及蜡烛燃烧、炭还原氧化铜及氧化铁两种金属氧化物时,用时过长。主要原因在于,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不可能考虑那么全面,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在屏幕上出示制取气体应该综合考虑的因素,而不是当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无法回答出来时,老师只是做语言上的提示。对于老师的提示,学生还要先记忆消化再来对照,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也许还有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即便如此,我仍要感谢九(2)班的孩子们。他们今天的表现比以往每一节课都要好。男孩的表现比女孩要主动。尤其是昭煌、熙来、浩然、竣宇、浩同这五个男孩回答问题特别积极,除前面两位男孩外,其他三个孩子*时上课几乎不举手;连*时不开口的天涯今天也主动举手了,既惊讶又高兴,很惭愧*时对于这个孩子的批评多于表扬;今天的学冕,在我进教室后,他主动帮忙做投影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愿意并顺利回答出一个问题,打心眼里为他高兴。最让我感动的还有两个男孩,一个是坐在第一排正对着讲台的兆龙,一个学*不够主动,上课经常被提醒的男孩,在我拿着试管架做石灰石、碳酸钠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演示实验时,他主动伸出双手帮我顶住试管架的底部,可能是担心我拿不住。因为他的细心和善良而感动;另一个就是坐在讲桌旁边的朝林,一个不起眼的男孩,一个回答问题声音小小的男孩,在我因为紧张手不听使唤请求帮助之时,他很乐意地接受并完成任务。

  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感觉特别温暖,更让我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愿意上进,都愿意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他们都可以做得更好!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4

  接到教学艺术节课题实验教师的出课任务后,我确定了展示课的课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本课的内容以学生探究为主,且需要多媒体的支持,契合实验课题《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信息化整合研究》。

  备课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研读、分析,在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前后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处理。依据九年七班学生实际,为保证授课内容的完整且体现对课题的研究。我把一些知识作为学生前置性作业的内容,并把作业内容拍成照片加以展示,把有关氧气的复*内容也留为前置性作业。这样就保证新课的时间。在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方法上,我利用视频《假如没有化学》以及猜猜它是谁来创设情境激趣引思,效果也比较好。为确保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我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要求作为温馨得救展示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分析判断选择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试剂。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处理上,我也作了改动,它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如果本节课上完成分析及书写过程需要占据较多时间。所以我把方程式在前一节课进行了讲解。节省时间的方法也体现在板书的设计处理上,除了课题及反应原理,其它的内容我都是以贴卡片的形式展现。即节省了时间同时学生也感到新奇,更能引起学生关注,效果较好。当堂检测方面我设置了六套随机*题供学生自主选择题的难度分不同层次。其中设置了一个生活小常识来体现化学源于生活且服务生活的理念。作业布置也源于上述目的。尽管做足了上述的准备,但学生的探究过程是无法控制的,我感觉在充分的让学生表述实验现象方法还不够,对发生装置的探究还有一定的提升的空间。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5

  1.学生中存在着巨大的潜能

  课堂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神奇地方,学生在学*,教师也在学*,二者是互动的,通过上面的教学使我充分认识到了学生的力量,他们在无形中促使我进步。使我真正领悟到了“教学相长”的内涵。在这堂课中,我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直接给学生想要的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症结。对这种做法我也仅仅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做的,还有一种隐忧:会不会找不到答案?会不会这节课的任务完不成?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种尝试让我更加相信学生中潜藏的巨大潜能。我会把这种做法继续坚持下去。相信学生—你能行的!

  2.要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但兴趣的调动和强化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激发,因此,适时的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使他们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动力。

  3..为学生多创造动手的机会

  通过“思考、讨论、交流、观察分析、归纳、动手实验”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从而较好地突破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和装置的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深刻体验,从而牢固地建构了判断气体发生装置的方法。从这一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理解了“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要想牢固掌握化学知识,就必须用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化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与探索、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去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现成的观点和结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在努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地学*中,亲历探究过程,体验化学的学*乐趣,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他们感受化学的学*乐趣,使他们感受到化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而真正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6

  本节重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难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这次教学本着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根本原则,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复*回顾,引导探索,开拓应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程序。利用交互式白板采用对比、实验和实物展示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使学生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不足

  序号

  不足之处

  原因

  改进意见

  1

  学生在探究实验装置中个别组无法准确得出探究的结论

  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应用没有掌握

  *时教学多强调装置中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使学生知道仪器的作用。

  2

  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学生完成的不到位

  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

  精讲点拨的要到位,使学生理解。

  3

  时间安排上不好,有点前松后紧。

  刚开始复*时,给孩子们的预留时间太长,导致后面小组展示时间太紧,有的小组没有展示到,比较遗憾

  注意时间的分配,让学生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对一些问题的反思

  学生的学*效果如何?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达到了哪些目标?哪些目标没有达成?为什么?

  在本节课中,难度最大的是药品的选择,通过设计了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等实验,由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和反应的原理。用不同的反应物进行试验,观察到不同的现象,通过比较得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结论,善于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态度才能受益无穷。回忆氧气的制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学生自主学*课本中内容后,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得出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制取药品并进行了小组展示,根据药品和原理讨论、自行设计实验并小组展示实验装置图,小组展示过程中分析得出该装置的优缺点;第二个合作探究过程主要是各小组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讨论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实验步骤、气体的检验和验满方法;最后小组展示阶段是将本小组的实验展示给大家并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最后进行了当堂检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设置一环一环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在问题的引导下,加上适当点拨指导,水到渠成,在学生的想、说、议、探、评中愉快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关键环节的提炼

  针对本节课的某些环节或事情写出您的一些思考,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某个问题引发了您的一些思考,或者给您留下印象深刻的事情,请详细描述。

  我认为在合作学*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培养学生“三会”:

  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

  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7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实验仪器的选择。

  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倡导科学探究,要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即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标准》,H2的制取实验不要求了,初中的气体制取实验只有O2和CO2。O2的制取在第二单元中已介绍过,所以本单元安排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学生已学过的O2的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CO2和H2的制取无论是从反应物的状态,还是从反应条件等都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H2的制取实验不要求,所以完全让学生探究CO2的制取是有困难的。因此,教材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CO2和O2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仪器,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因此,课题2重在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思考)

  写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式)C+O2点燃CO2

  C+2CuO高温2Cu+CO2↑2C+Fe3O4高温3Fe+2CO2↑

  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生答后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或用过氧化氢(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制取氧气。

  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的装置;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什么样的的装置。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反应原理)碳酸盐跟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1)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现象)块状固体不断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开始有气体产生,过一会儿气泡逐渐减少,以至反应停止。)

  (2)碳酸钠跟稀盐酸反应十分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比碳酸钠缓和,也能生成大量气体。用硫酸代替盐酸跟石灰石反应,虽能产生二氧化碳,但是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覆盖在块状石灰石表面,阻止碳酸钙跟硫酸接触。而碳酸钠跟盐酸反应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容易收集。因此,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讨论〕

  1、怎样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为什么只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3、装置中的长颈漏斗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可用其他仪器代替锥形瓶吗?

  〔讲解〕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是根据所需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来确定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石灰石(或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前可以将固体置于锥形瓶中,液体在制取时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生成的气体经导气管导入集气瓶中。

  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又能溶解于水,所以用这样的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3、为了避免产生的气体从漏斗中逸出,必须使长颈漏斗的管口在液面以下,而普通漏斗颈太短不合适。锥形瓶在装置中作为容器,可以用其他(如大试管、烧瓶、广口瓶)口径大小适宜的容器代替

  1)制二氧化碳可选用收集气体可选用。

  2)长颈漏斗为什么要插入液面?

  3)这个装置的气体发生部分可以用来制取氢气,因为制氢气用的药品状态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反应也不需要加热。但收集方法不同,因为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又难溶于水

  〔讨论〕

  1、长颈漏斗可否用普通漏斗代替?

  2、锥形瓶可否用别的仪器代替?

  3、能否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5、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

  (讲解)

  1、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才能达到密封的效果。

  2、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等玻璃仪器代替。

  3、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使得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而不纯。

  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发生如下反应)CaCO3+H2SO4=CaSO4+H2O+CO2↑

  4、因为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并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故可采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5、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火焰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满。

  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比较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

  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2H2O2 2H2O +O2↑

  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

  装置

  A B C

  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在加热)可用A,用过氧化氢制取可用B,制CO2用C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CO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8

  实验在教学资源不是很丰富的农村中学,怎样利用现有资源有效的结合课堂,提高课堂效益,更好贯穿新课程理念的是我不断思考和努力的目标。该课题是初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上法和理解,我改变了以往在第一课时处的模式,而是把所有知识上完后与下一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相结合,安排了一节分组试验课,要求学生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实验,既复*了旧知识,又预*了新课,为下一个课题的讲解打下基础,而且有效利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感觉自己还不是很好地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相结合,曾尝试过多种讲解方法,包括把实验和教学同步结合,边实验边讲解,但实验条件,实验课堂的控制,太有限的教学时间要求学生要达到的.目标都困扰着我,最终确定这样的教学方式,并在两个班中实施了。效果还可以,但我仍然觉得让学生更多的通过实验探究,亲生体会实验的快乐,让化学实验探究学*真正走入学生心里,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和爱上化学是我追求的最高目标。还望同仁多提意见,共同为初中化学的教学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9

  本节重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难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这次教学本着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根本原则,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复*回顾,引导探索,开拓应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程序。利用交互式白板采用对比、实验和实物展示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使学生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不足

  序号

  不足之处

  原因

  改进意见

  1

  学生在探究实验装置中个别组无法准确得出探究的结论

  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应用没有掌握

  *时教学多强调装置中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使学生知道仪器的作用。

  2

  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学生完成的不到位

  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

  精讲点拨的要到位,使学生理解。

  3

  时间安排上不好,有点前松后紧。

  刚开始复*时,给孩子们的预留时间太长,导致后面小组展示时间太紧,有的小组没有展示到,比较遗憾

  注意时间的分配,让学生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对一些问题的反思

  学生的学*效果如何?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达到了哪些目标?哪些目标没有达成?为什么?

  在本节课中,难度最大的.是药品的选择,通过设计了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等实验,由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和反应的原理。用不同的反应物进行试验,观察到不同的现象,通过比较得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结论,善于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态度才能受益无穷。回忆氧气的制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学生自主学*课本中内容后,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得出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制取药品并进行了小组展示,根据药品和原理讨论、自行设计实验并小组展示实验装置图,小组展示过程中分析得出该装置的优缺点;第二个合作探究过程主要是各小组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讨论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实验步骤、气体的检验和验满方法;最后小组展示阶段是将本小组的实验展示给大家并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最后进行了当堂检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设置一环一环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在问题的引导下,加上适当点拨指导,水到渠成,在学生的想、说、议、探、评中愉快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关键环节的提炼

  针对本节课的某些环节或事情写出您的一些思考,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某个问题引发了您的一些思考,或者给您留下印象深刻的事情,请详细描述。

  我认为在合作学*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培养学生“三会”:

  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

  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10

  接到教学艺术节课题实验教师的出课任务后,我确定了展示课的课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本课的内容以学生探究为主,且需要多媒体的支持,契合实验课题《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信息化整合研究》。

  备课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研读、分析,在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前后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处理。依据九年七班学生实际,为保证授课内容的完整且体现对课题的研究。我把一些知识作为学生前置性作业的内容,并把作业内容拍成照片加以展示,把有关氧气的复*内容也留为前置性作业。这样就保证新课的时间。在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方法上,我利用视频《假如没有化学》以及猜猜它是谁来创设情境激趣引思,效果也比较好。为确保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我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要求作为温馨得救展示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分析判断选择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试剂。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处理上,我也作了改动,它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如果本节课上完成分析及书写过程需要占据较多时间。所以我把方程式在前一节课进行了讲解。节省时间的方法也体现在板书的设计处理上,除了课题及反应原理,其它的内容我都是以贴卡片的形式展现。即节省了时间同时学生也感到新奇,更能引起学生关注,效果较好。当堂检测方面我设置了六套随机*题供学生自主选择题的难度分不同层次。其中设置了一个生活小常识来体现化学源于生活且服务生活的理念。作业布置也源于上述目的。尽管做足了上述的准备,但学生的探究过程是无法控制的,我感觉在充分的让学生表述实验现象方法还不够,对发生装置的探究还有一定的提升的空间。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6)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合集五篇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 1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针对本次说课,我将遵循新课程标准理念,辅于教育教学有关知识为指导,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等七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章课题二。本节课主要包括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探究,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以及氧气的制取,为本节课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将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之后学*其它的相关实验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经验。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但是这些能力都不够完善,因此我会在课堂中充分结合他们的优势,不断的引导,让学生能参与到我的课堂之中。

  (过渡:基于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1.能说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能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

  2.通过合作探究,总结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实验的一般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体会实验与化学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化学的学*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过渡:教学是生命相遇、心灵相会的过程。本课的教学方法预设如下:)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牢牢的吸引学生。采取复*导入的形式回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式,进一步提问实验室中二氧化碳又该如何制取。引起学生思考,引入新课《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这一部分我会请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备原理以及相关化学方程式该的书写。

  首先,提问制取气体的实验仪器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预设学生能回答出从发生装置考虑有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从收集装置考虑有生成气体的密度和是否与水反应以及是否溶于水。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针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进行小组讨论装置的选用。引导学生分别从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以及气体产物的密度和是否溶于水以及与水反应等方面进行对比,最终参考氧气的制取装置,给出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反应装置是固体与液体的不加热反应装置;收集装置是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设置合理的小组讨论,既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又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紧接着,我会在多媒体上展示多种实验仪器,让学生讨论优缺点,最后选择最佳的实验装置。

  最后,对于二氧化碳检验过程,学生能根据二氧化碳性质总结出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至于检验是否盛满,学生可以得出观察集气瓶口燃着的木条是否熄灭来验满。

  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建立宏观的表象,符合学生的最*发展区,使知识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从而突破重难点。

  在本课的巩固与拓展环节,组织小组讨论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制取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小结:为了了解每个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采取随机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

  作业:课后查询资料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取哪些实验仪器。

  开放性的小结和作业可以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七、板书设计

  最后介绍一下我的板书设计,采取提纲式的板书,本着直观、简洁、清晰、明了原则。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 2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思考等六个方面进行阐释,请批评指正。首先谈谈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第二单元氧气的制法,初步形成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情况下设置的。通过本课题的学*能使学生尽快地从简单模仿到有目的的选择,从而获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所以此节课不仅在本单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能力以及今后化学的学*,奠定了基础。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以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学*目标如下: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反应原理;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初步学会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的过程,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设制取二氧化碳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的实际,确定如下: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出发,探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那么,学生的情况又怎么样呢?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了氧气的制法,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于常见仪器的操作也比较熟悉。

  2、我所教班级的学生课堂上比较活跃,对化学充满兴趣,但由于来自农村,他们实验时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较弱,所以我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方法,使他们获取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那么,如何将这些知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呢?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并指导他们进行学*。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合作探究、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讲解、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学*本课,课堂上我采用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等学*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调动学生积极性,本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激情导入(约5分钟)

  利用意大利――“死狗洞”的画面展示,让学生产生兴趣,然后告诉他们这是二氧化碳过多的原因,那么二氧化碳在实验室中是怎样获得的呢?你们想不想自己亲手制取呀?并让学生回顾可产生二氧化碳的方式,同时我也演示大理石与稀盐酸、大理石与稀硫酸、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几个反应。并让学生分析利用哪一个反应制二氧化碳最为合适?

  目的:让学生直奔主题营造和谐、轻松的学*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诱使他们带着疑问进入下一环节的学*。

  2、自学感知(约8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目标:

  (1)认证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

  (2)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你认为制取气体时应该考虑那些问题?如何设计?

  目的:大家知道自学是一个人一生中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学*方法”。可是当前形势下我们的学生,特别是我们农村中学的部分学生就是不愿意去自学,本来简单的知识,在他们看来都是非常复杂的。

  在此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学,对于不懂的地方可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大概。

  3、合作探究(约22分钟)

  问题1:学生回答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复*实验室制取氧气。分析实验室制取气体须考虑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法。

  目的:检验自学效果,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做到“温故而知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组员合作情况,为总结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指明方向;培养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个别到整体的分析方法,为突破难点,落实重点做准备。

  问题2:实验室如何制取二氧化碳?采用何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目的:教材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根据所需搜集的知识,建构成自身的知识网络,以便进一步地学*。

  学生分组组装仪器并展示成果,说出不同装置的优缺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操作过程,便于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然后指导学生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组装展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亲身体验了自己设计成果的乐趣。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把实物与图示有机结合,使他们能够正确地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4、巩固练*(约5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题,学生作答,教师适当解释。

  5、课后拓展(约2分钟)

  1、利用家庭里的物品,设计并完成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

  目的: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学*兴趣。

  2、上网查找实验室为何不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为何反应一段时间后又不反应了?

  目的: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改变目前我们农村学生只会利用网络聊天、玩游戏的现象,也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板书设计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

  固体加热型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固液常温型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2、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注: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反之就小。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装置:固液常温型

  2、检验: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3、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原因: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3、验满:用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经收满。

  六、教学思考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学**惯,让学生学会学*,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 3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最为完整的学*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而二氧化碳又是本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课在本书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过程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学*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研究性学*,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三、教学策略

  教法分析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教师根据目标提问,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教学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去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间不断的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积极性的提高。

  3、竞赛教学法:

  根据初中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在竞赛中,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学法分析

  1、探究学*:

  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能使用其它药品,通过研究发生装置,选择其它仪器制取二氧化碳,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2、自主学*: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为什么稀硫酸和浓盐酸不能代替稀盐酸?碳酸钠不能代替大理石?等等。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

  利用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4、归纳学*:

  边实验边记录边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并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试验归纳、总结,正确的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五、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展示鸟巢、水立方的图片及其设计者的设计特点。鼓励学生当一回小设计师,当一回设计小明星。设计的原则:从大处着眼,从微观入手。让学生在伟大的设计师的榜样的感召下投入设计的热情,激发学生设计的欲望。在研究课题引入时,我也曾经考虑过其他办法:1、能立即吸引学生注意,但与本节内容不够贴切2、与本节内容贴切的,离学生有点远3、贴*学生生活的,激不起学生的设计欲望。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用鸟巢、水立方的“设计”这一点。因为一位著名的设计师,都是从小培养,从小的设计做起。我们有必要抓住这一教学契机,为学生们上一节有关设计的启蒙课。让学生从小具备设计的意识,从小培养设计师。而本节课恰恰就是以设计为主,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设计师。因此,我以“设计”为中心,创设了教学情境。

  2、活动探究――设计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

  (1)首先直接告诉学生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2)合作探讨――研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思考制取气体的装置的构成,即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给每个小组提供若干打印了仪器的投影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装置。然后根据初中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在竞赛中,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并且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互动学*,总结评价各自装置的优缺点。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对实验操作和仪器的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为组装设计实验装置创设了良好的铺垫。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设计更多的方案,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淋漓尽致地自由挥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浓厚的学*兴趣。

  在设计此环节时,我曾考虑过其他方式让学生设计实验装置。1、直接用仪器?2、让学生画图?3、用投影片打印仪器

  (3)展示分享:

  让每一小组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让各小组间交流各自的实验状况,分析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反思本组设计的缺陷,最后选出最佳设计,并由设计者发言与大家共同分享设计成果,使同学们彼此间互通有无,激发共鸣,共同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3、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整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技能,体现师生互动。

  (4)归纳总结

  在课堂气氛高涨的时候及时引导提问: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需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例如大的方面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细小方面要考虑节约药品和对反应的控制等。)从而引导学生回归主题,及时的把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收获汇总、凝炼、升华。从而得出装置设计的依据。

  3、收获

  请用你最喜欢最理想的装置,来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因为有了前面的探究,学生们很快的完成了布置的任务,此刻我及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表扬他们认真参与、大胆操作、积极探究的良好品质,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再创佳绩,让学生在激励声中爬的更高,走得更远。

  4、延伸

  从现实生活中找一些实验替代品,自己动手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探究能力。

  整个过程我始终贯穿着“设计“这一主线,着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传授知识和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

  5、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研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装置的确定

  1、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

  2、收集装置:取决于气体的密度、是否溶于水

  六、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以“设计”为核心。促进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热爱科学的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了动态的、生成性的课堂,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 4

  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二的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反应装置的确定。是教材中继氧气的制取后,关于气体制备的第二个实验,本节课十分鲜明的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总结思路和技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在课堂上比较活跃,对于探究性的课程比较感兴趣,加上前边通过学*氧气的制备已经了解了关于气体制备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有能力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探究学*。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初步学会利用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比较,区分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反应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探究学*,体验探究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制取装置。

  【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

  过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增强学生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及装置选择的整体思路的把握,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观察发现法、对比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猜想假设法等。并通过使用投影展示氧气制备装置的图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后边运用视频动画和教师演示使检验和验纯的操作更具体形象。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中我通过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运用“冰川融化”、“地球变暖”、“温室效应”的热点话题,回到生活中我们所关注的环保方面,引起学生对于二氧化碳的了解和认知,自然过渡到新课的讲授。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运用含有碳酸根的物质与相应的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作为学生探究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探究的线索。

  1、探究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1)在探究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设计中为学生提供探究实验的仪器和试剂:试管四支、试管架、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让各个小组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老师巡视指导不正确的操作。对于线索的提示,能够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去探究制备的原理,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最后老师再结合学生讨论结果总结、梳理,确定最佳方案。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分析排除其他方案的原因。充分尊重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装置的确定

  运用投影仪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组织各小组讨论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构成、确定气体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气体的收集方法等。然后根据学生观点,老师进行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构成,发生装置需要考虑到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考虑是否溶于水及密度与空气的对比。

  (2)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及性质比较

  设置表格对比氧气和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装置和反应条件,通过填写表格让知识更加明了,有助于从氧气制取装置的选择迁移到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选择中来。让各小组动手组装,确定最佳方案,由小组代表分别说明,解释原因。增强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实验的技能。

  (3)设计制取二氧化碳装置

  教师对于B组作为典型代表集体讨论分析两组装置,确立最佳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加强各组意见的融合,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最后确定选择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塞、导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装置。并对制得气体是否是我们所需,提出质疑,提示学生需要进行检验。

  (4)检验气体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在学生明白制备原理与装置特点的关系后,组织学生亲手做一做这个实验,对前面学到的知识进一步理解。这时老师可巡视指导和纠错。老师对排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做进一步分析,作为知识的提升。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反应开始有气泡产生,然后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总结原理,点明硫酸钙阻止了反应的继续发生。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实验后总结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研究,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生说明想法,老师补充总结:

  (1)确定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和条件,选择药品。

  (2)确定采用的实验装置。

  (3)验证制取的气体。

  布置课后讨论*题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有哪些缺点,主要考虑浓盐酸挥发的特性,增强学生对浓盐酸的了解。

  七、说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 5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知识的学*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学*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便可解决。本节学*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的氧气、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研究性学*,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重点突破:通过提问预让学生思考的教材P112第5题已知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师生共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演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大理石与稀盐酸及稀硫酸的反应确定反应原理,并提醒学生注意不能用浓盐酸和硫酸;课前布置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到课堂展示,让部分学生到台上演示实验,教师针对学生演示指出实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难点突破: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让学生分析对比两套装置,从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四、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中直接给出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这样学生虽能一下子记住所用药品,但是过后接触到其它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药品时可能会混淆,故本人在介绍完教材中所用药品后又初充介绍为什么不用浓盐酸或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而有关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则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具体设计如下:

  ①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学生所举例子后直截了当介绍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反应原理,并投影出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过比较演示的方式提醒学生不能用浓盐酸或硫酸来代替稀盐酸制取CO2,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得的气体不纯,硫酸与碳酸钙反应后产生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硫酸与碳酸钙进一步发生反应。反应无法彻底进行。也不好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或大理石。从而归纳出实验室在选择药品制取气体时应注意的事项。由此确立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②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学生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A、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B、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C、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D、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在教学中本人将相关比较以表格形式列出,用媒体展示,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氧气制取的装置一边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用表格归纳出方法并投影出来。

  ③投影教材P111有关实验仪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相关仪器进行实验。

  本人在组织课堂的同时依据投影上的注意事项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操作。如:A、长颈漏斗末端插在液面下。B、导管伸入锥形瓶不能过长(<0.5cm)。C、收集气体时应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CO2溶于水)。D、检验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补充说明检验C02气体的方法)。

  整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技能,体现师生互动。

  ④随堂小结,结合我校采用讲学案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拿出预先发给的讲学案,本人对该节内容进行小结,并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并当场讲评。最后布置学生回去完成课后巩固练*。

  2.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对比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法。

  五、教具准备:归纳路,通过灵活选择仪器,创设培养学生类比、归纳、演绎能力的情景

  仪器:注射器、锥形瓶、*底烧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单孔)带直导管(弯导管)的导管、水槽、酒精灯、铁架台、课件。

  药品:块状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

  六、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法与收集较为熟悉,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物理性质有关,并且学生懂得要制取某种物质,必须通过含有该物质元素的其它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来实现,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学生很快想到的是木炭的燃烧,碳还原氧化铜,除了看书之外不会想到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取,所以要在课前安排学生查览资料,收集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学生的基本情况是:素质参差不齐,一个班级约40人,其中10左右较优秀,基础较差的学生也*10个,中等水*学生约20人。针对这一情况,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讲一些基础知识,有关提高部分可将课后巩固题作为提高题,让较优秀的学生在预*的基础上试着做。时间安排上重点放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确定,事先让学生根据学案预*并设计方案,鼓励部分学生到台上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七、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组织讨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通过实验导学并了解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反应原理→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装置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投影教材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仪器,让学生设计、展示、并动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随堂小结,结合讲学案进行。→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制取的研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装置的确定

  反应物的状态

  发生装置

  反应条件

  向上排空气法

  排空气法

  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法

  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满

  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九、作业

  学案课后巩固、教材P1121、2、5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