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教学设计 (菁华6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石榴》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3、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教学方法:

  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编写日期:

  执教日期:

  总序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语。

  2、简单介绍作者及散文的艺术特色。

  3、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石榴图片或实物)

  可让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石榴,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女神》、《曲原》、《蔡文姬》等。《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作者以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三、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

  1、听准字音。

  争妍(yán)斗艳奇崛(jué)枯瘠(jí)犀(xī)利

  琢(zhuó)安普剌(lá)金罍(léi)盎(àng)然

  皓(hào)齿丰腴(yú)

  2、思考:作者是怎样构思全篇的?

  四、整体感知,初步分析课文。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篇

  1、学生默读课文,可在文中圈出标志性语言,理清课文的情感脉络。如:“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最可爱的是它的花”,“我本来就喜欢夏天”等等。

  2、研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石榴开花是在五月过后,面对炎炎烈日,石榴树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它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齐读第一段。

  (2)对比修辞手法的作用。

  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石榴树是少数开花树木中“最可爱”的,由此得知它有非同寻常的品格,它不畏炎热的个性,赢得了作者的青睐,也初步流露出作者“爱石榴”的情感。仅仅几句话是难以言尽石榴的`“最可爱”的,那么石榴究竟美在哪里?

  3、欣赏石榴的美,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6段)。

  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美?

  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

  (1)枝叶美(第2段)

  用比较的方法写枝叶的特征。

  相同点:如梅树的枝,如柳的叶。

  不同点: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可通过展示石榴树的图片,和梅柳图片相对照。也可结合学生学过的诗词,了解梅柳的特征,品读富有文采的语言,从而更进一步体会石榴的枝叶美,体会作者在“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中流露出的对石榴枝叶的赞美之情。

  (2)花朵美(第3——5段)

  “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单瓣的“陆离”缤纷可人,双瓣的“华贵”珍贵悦人,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石榴自然被誉为“夏季的心脏”。——花的外形和精神。

  石榴花的红是明艳张扬的,这样的色泽呈现的是生命的律动、奔放的热情,也最能体现夏季的蓬勃。作者从色泽和外形的角度把石榴花比作“夏季的心脏”,高度赞扬了花朵的形态美。花更是傲骨铮铮,它不向骄阳低头,不屈服于烈日的淫威,这种质朴俊逸的风度足以使那些伸张伞盖、“不想再争妍斗艳”的众树汗颜!

  小茄形的骨朵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四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还被多情人插上了花。——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作者称这种变化过程为“奇迹”。的确,小小的骨朵柔弱而娇小,在艳阳的照耀下,它竟坚强地成长着,一味把自己的生命宣扬到极至,去迎合生命形态的变异,去完成幼稚到成熟的蜕变。当它骄傲地将自己的花瓶儿呈现给爱它的人们时,谁会不惊叹自然的造化?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给我们描摹了石榴生命形态的变化,无论是色泽还是精神都包孕着生命的热力。与其说是作者在写石榴,不如说是作者借石榴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不甘沉默、积极进取。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性格已鲜明地烙刻在石榴这个物象上,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它可以含蓄地表现作者的情怀。

  4、自由朗读第2——4段,仔细体会作者借石榴来写自己的追求与理想的写法。

  5、男生朗读第2段,要求读出石榴枝叶的神致气韵及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女生朗读第3——4段,要求读出石榴花热烈向上的个性品质及作者喜爱且敬佩的情感。

  五、结束语

  石榴的美表现在它的枝叶、花朵、果实,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形,也逐渐感知到石榴花浓烈的热情,更让我们领悟到日渐翻红的骨朵也是生命的奇迹,也许你已经不自禁地随作者一起深爱了这夏季的宠儿吧,也许你还在期待石榴更摄人心魄的美丽吧,大家且把这份愉悦与希冀存在心中,下一课再来分享果实的甜蜜。

  六、布置作业

  1、复*生字新词,领会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反复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3、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想想它有哪些你喜欢的特性。

  第二课时

  编写日期:

  执教日期:

  总序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2、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石榴的风采,欣赏了石榴可以入画的枝叶和足以眩目的花朵,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石榴园,去采摘属于夏季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进一步分析课文

  1、欣赏石榴的果实美,继续研读第二部分(第2——6段)。

  我们已经欣赏了石榴的枝叶美和花朵美,那么由花朵变幻为果实,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享受?

  单瓣花从“红玛瑙的花瓶儿”变幻成“希腊似的安普剌”了,又变幻为“*式的金罍”了,果实长成,表皮斑驳,颜色亦现金色,形体变为肥胖的圆肚形,俨然有“各种锈彩”的“青铜器”。——果实成熟的情态。

  正当浓艳的花儿呈现自己的骄傲时,果实也好似有情人一般,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露出排排子实,它已经不是原先的花瓶与了,它子孙满堂,迫不及待地向人炫耀它的富足,石榴心中的自豪和作者心中的欣喜溢于言表。生动形象的拟人和比喻逼真地描绘了石榴由花朵向果实过渡的过程。

  这一段语言精妙而富有情趣。“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一句幽默的玩笑写出了石榴的变化,反问句明确地表示它已经完成了最伟大的孕育,要向人们奉献它甜蜜的果实了。“戏法”、“忍俊不禁”、“破口大笑”、“皓齿”等极具人性特征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石榴的欢乐与满足,它淳朴憨厚的个性逗人喜爱,那透明光嫩的皓齿惹人爱怜,课文读来趣味盎然。

  2、齐读第6小节,想象石榴满枝的喜人情景,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欢愉、欣赏之情。

  3、总结以上课文所描绘的石榴之美(枝叶美、花朵美、果实美),想想这样美丽清逸的事物,到底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9段)

  大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之情。

  喜欢夏天是由来已久了,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是从宇宙和人的发展角度来称颂夏天,实际上,夏已经是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勃发的生命的象征。作者再次称石榴是夏的心脏,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准确形象地表明了石榴的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特征,这是石榴的内在美、精神美的表现。作者是借喜欢夏天来衬托自己对“夏季的心脏”——石榴的喜爱之情,由此可见,石榴成了承载作者理想和追求的载体,要是没有它,夏天将黯然无光、索然无味。

  最后写昆明石榴的“特别”,特别就特别在果实大而子粒丰腴,酸甜可口;挡不住诱惑。

  明写石榴的口味,暗写的是作者对石榴喜爱之情,回味无穷。

  四、齐读第三部分,共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五、选择自己喜爱的句子朗读,要求声音宏亮清楚,感情充沛。

  六、总结全篇

  提示:

  1、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3、领悟寓意深刻、别具匠心的语言;

  4、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七、比较阅读欣赏。

  材料1

  《辞海》“石榴”条的说明性语言: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本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准确凝练;本段文字科学、清晰、简洁)

  材料2

  暮春是桐树热闹的季节,它常常一夜间绽出满树的桐花来,朵朵都是并蒂莲的模样儿,做着集体吹喇叭的姿态。它们开起花来是那样的忘情,总是一大簇一大簇地凑在一起,原本淡紫淡粉的花色的烟云,冉冉地蒸腾着,张扬而清高,还有那浓郁的香气一刻不停地提醒你:这里正是春天。大树下,三五个穿着花肚兜的小儿女提着长长的竹竿儿,拼劲地打落那一串串的桐花,然后将花瓣一剥,用舌头舔里面的花蕊,那是有甜味的,花蒂则用线一穿,就成了活脱脱一条“青蛇”。顽童们白天拿它去吓唬小女伴,夜晚冷不丁放到大人的脖子里,都要给吓得大叫一声的,因为“青蛇”不仅滑溜溜的,且还带着嗖嗖的凉意……

  提示:

  1、欣赏生动细致的描写,想想桐花有怎样的品质?

  2、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仔细体味状物抒情的特点。

  八、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状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要求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写出你对物象的外形与精神的独特感受。字数在200——300之间。

《石榴》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果实成熟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石榴的热爱。

  3、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了解石榴果实成熟的特点;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水果,品尝味道。

  投影片,石榴、橘子、香蕉等水果。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舌头体操,读准儿化音

  鼓着劲儿 一半儿 子儿

  2、出示词语

  嫩绿 郁郁葱葱 黄绿色

  火红 越开越密 越开越盛 活泼 小喇叭 热闹

  咧开了嘴 笑破了肚皮 急切 扒开 张望 报告 喜讯

  玛瑙 紧偎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甜津津 清爽无比

  指名读,说说有什么发现。

  二、过渡

  (指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春天,石榴树———到了夏天,树上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这些石榴花开得怎么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这些石榴花开得可真——热闹。可是我们不得不告别这些活泼、可爱的石榴花了。

  三、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引读第一、二句子。

  2、石榴的外表皮是怎样变化的?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指名回答。

  3、熟透的石榴是什么样的?看插图,说一说。

  4、看看课文是怎么写这些熟透了的石榴的,出示: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黄绿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1)指名读

  (2)你觉得这两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这里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

  (3)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有趣活泼地描写出了石榴成熟的样子,让人不由得产生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

  (5)这些讨人喜爱的石榴娃娃会怎样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呢?

  四、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听了石榴娃娃这么一说,真想摘一个来尝尝是什么味道!

  2、出示:一个石榴

  (1)按步骤观察:外皮、剥开皮里面的子儿

  板书:样子 颜色

  (2)请几位学生尝尝,说说是什么味道。

  板书:味道

  3、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出示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4、通过我们刚才的观察,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

  5、齐读

  五、仿写

  1、过渡:我们也来学着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来写一种水果吧!

  2、指导

  剥开橘子外皮观察、品尝,仿照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剥开( ),只见( ),取下其中一个橘瓣( ),( )的。顿时感到( )。

  3、提出要求

  可以仿写橘子,也可以写自己尝过的其他水果。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5、反馈

  (1)指名读一读

  (2)师生共同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读片段的用词、用句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六、总结

《石榴》教学设计3

  《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语言和*作的很好范例,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石榴果的成熟过程和它的味道特点,并引导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一种水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亮点:

  一、亮丽的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感同身受。

  用课件来辅助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精心制作了几张幻灯片,插入了一些色彩艳丽、果大肉厚的石榴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这些成熟的石榴样子,激发他们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和垂涎欲滴之感。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形象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也特意向学生展示了一张有各种新鲜水果的幻灯片,使学生一看到这些水果,就想起自己曾经品尝过的感觉,利于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二、生动的字理图片,使字理识字通俗易懂,方法独到。

  要让学生能比较快地记住生字的音形义,最好的识字方法就是运用字理解析,尤其是生动的图片更易于学生记忆。因此,在学*“甚”字时,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知道“甚”是由“甘”和“匹”组成的,“甘”表示甘甜、美味,“匹”表示与布匹有关,古时候的人觉得有好东西吃,有好的布匹做衣服就觉得生活很好了,所以“甚”字有很、非常的意思;而学到“至”字时,我又展示一幅字画,告诉学生,它就像一只鸟从空中飞到了地面,表示来到、到达的意思。这样的识字方法,学生通俗易懂,记忆长久。

  三、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使学生思维拓展,学有所获。

  在这一节课中,我的教学设计的环节是比较紧凑的,重难点突出,尤其是体现了中年段的“抓住读写结合、突出段的'训练”的阅读教学总目标,比如说我抓住第三自然段来引导学生体会石榴的成熟过程并引导学生从拟人句中感悟石榴的可爱,尤其是在学*第四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石榴的外皮和果肉的样子,然后对照课文的写法,指导学生仿写,激发他对水果的喜爱之情,教学反思《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四、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融入文本,流露情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受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我采用了默读、朗读,个人读,集体读等方式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会,从而达到审美的乐趣。

  俗话说:再美的璞玉也有瑕疵。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比如:

  一、顾此失彼,造成学生的说话训练不到位。新课标指出,要构建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这节课中,我虽然运用了生动美丽的课件辅助教学,学生也能从我的课件中感受到石榴的可爱诱人,但对于仿照课文来介绍一种水果时,我本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喜爱吃的一种水果并拿来现场品尝的,但考虑到由于学生多,到时场面(担心学生只顾吃而不说)难控制而不得不取消这一计划。所以,在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时,学生在描述水果的样子及味道特点时就显得不够到位。

  二、没有体现个性化阅读。新课标倡导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的阅读体现个性。而在学*课文时,虽然我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朗读,但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还不够体现,比如在学*拟人句时,我没有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觉去读一读,从中体会石榴的可爱。

  三、对学困生的照顾还不到位。由于班级中的学生多(55个),在教学时,我总是请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回答问题,有时又担心自己的时间不够,所以就忽略了对学困生的提问。

  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少。在这节课中,学生表现好的时候,我只是采用简单的掌声表扬,或是只是“你真棒!”“你真聪明!”等一些较为普遍的话来表扬学生,这难以调动学生的学*热情。而且,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没有,这样,就缺少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

  如果我再上这一课,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准备好必要的课件、精心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以外,还要事先让学生对我们自己家乡在秋天成熟的水果做一些了解,并且自己先品尝一种水果,亲自体验这种水果的味道。还要大胆地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水果带到课堂上来,老师做现场的指导,这样效果可能好些。

  其次,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给学生展示自己阅读的机会,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还要尽量照顾到学困生,给他们提供回答的机会,比如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他们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就是注重多样化的语言评价。对表现好的学生加以鼓励,比如说“通过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石榴的可爱!”“可爱的你读出了石榴的可爱!”“你的介绍很独特!老师真喜欢!”……对一些回答不出或答不好的学生就可以这样说“老师为你坚起大拇指,因为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暂时想不起来不要紧,只要你认真听用心想,下次一定会说得更好!”……

  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为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而努力。

《石榴》教学设计4

  《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语言和*作的很好范例,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石榴果的成熟过程和它的味道特点,并引导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一种水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亮点:

  一、亮丽的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感同身受。

  用课件来辅助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精心制作了几张幻灯片,插入了一些色彩艳丽、果大肉厚的石榴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这些成熟的石榴样子,激发他们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和垂涎欲滴之感。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形象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也特意向学生展示了一张有各种新鲜水果的幻灯片,使学生一看到这些水果,就想起自己曾经品尝过的感觉,利于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二、生动的字理图片,使字理识字通俗易懂,方法独到。

  要让学生能比较快地记住生字的音形义,最好的识字方法就是运用字理解析,尤其是生动的图片更易于学生记忆。因此,在学*“甚”字时,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知道“甚”是由“甘”和“匹”组成的,“甘”表示甘甜、美味,“匹”表示与布匹有关,古时候的人觉得有好东西吃,有好的布匹做衣服就觉得生活很好了,所以“甚”字有很、非常的意思;而学到“至”字时,我又展示一幅字画,告诉学生,它就像一只鸟从空中飞到了地面,表示来到、到达的意思。这样的识字方法,学生通俗易懂,记忆长久。

  三、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使学生思维拓展,学有所获。

  在这一节课中,我的教学设计的环节是比较紧凑的,重难点突出,尤其是体现了中年段的“抓住读写结合、突出段的训练”的阅读教学总目标,比如说我抓住第三自然段来引导学生体会石榴的成熟过程并引导学生从拟人句中感悟石榴的.可爱,尤其是在学*第四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石榴的外皮和果肉的样子,然后对照课文的写法,指导学生仿写,激发他对水果的喜爱之情,教学反思《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四、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融入文本,流露情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受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我采用了默读、朗读,个人读,集体读等方式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会,从而达到审美的乐趣。

  俗话说:再美的璞玉也有瑕疵。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比如:

  一、顾此失彼,造成学生的说话训练不到位。新课标指出,要构建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这节课中,我虽然运用了生动美丽的课件辅助教学,学生也能从我的课件中感受到石榴的可爱诱人,但对于仿照课文来介绍一种水果时,我本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喜爱吃的一种水果并拿来现场品尝的,但考虑到由于学生多,到时场面(担心学生只顾吃而不说)难控制而不得不取消这一计划。所以,在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时,学生在描述水果的样子及味道特点时就显得不够到位。

  二、没有体现个性化阅读。新课标倡导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的阅读体现个性。而在学*课文时,虽然我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朗读,但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还不够体现,比如在学*拟人句时,我没有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觉去读一读,从中体会石榴的可爱。

  三、对学困生的照顾还不到位。由于班级中的学生多(55个),在教学时,我总是请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回答问题,有时又担心自己的时间不够,所以就忽略了对学困生的提问。

  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少。在这节课中,学生表现好的时候,我只是采用简单的掌声表扬,或是只是“你真棒!”“你真聪明!”等一些较为普遍的话来表扬学生,这难以调动学生的学*热情。而且,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没有,这样,就缺少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

  如果我再上这一课,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准备好必要的课件、精心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以外,还要事先让学生对我们自己家乡在秋天成熟的水果做一些了解,并且自己先品尝一种水果,亲自体验这种水果的味道。还要大胆地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水果带到课堂上来,老师做现场的指导,这样效果可能好些。

  其次,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给学生展示自己阅读的机会,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还要尽量照顾到学困生,给他们提供回答的机会,比如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他们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就是注重多样化的语言评价。对表现好的学生加以鼓励,比如说“通过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石榴的可爱!”“可爱的你读出了石榴的可爱!”“你的介绍很独特!老师真喜欢!”……对一些回答不出或答不好的学生就可以这样说“老师为你坚起大拇指,因为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暂时想不起来不要紧,只要你认真听用心想,下次一定会说得更好!”……

  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为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而努力。

《石榴》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石榴的,能依照课文第三自然段,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学*按一定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果实,并按一定顺序写它的成熟过程及特点。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石榴、小卡片,观察一种果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演示实物“石榴”,问:这是什么?

  交流板书课题:石榴(简单识记“榴”字)

  2、谈话,观察石榴,什么样儿的?什么颜色的?

  你对石榴还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

  1、拼拼读读记记课后生字,读准一、二类字音。

  2、初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检测读生字词的情况。

  逐一卡示,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读准词:甚至、喜讯、甜津津、郁郁葱葱、小喇叭、玛瑙

  4、再读课文、思考。

  石榴是怎样成熟的?

  课文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5、指名接读课文,并交流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交流相机卡示:

  ①“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②春天和夏天,石榴树抽出新枝,长出绿叶,开出火红的花。

  ③秋天,石榴果成熟了。

  ④“我”非常喜爱石榴果。

  再交流:石榴是怎样成熟的呢?

  交流相机板书: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到了成熟的过程?(2、3自然段)

  我们先来学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我的家乡在哪里?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上述问题。

  2、交流:

  相机学词:枣(zao)庄

  a:读准字音。

  b:分析字形。(也是红“枣”的“枣”,枣有核,所以下面有两点。)

  3、枣庄是个怎样的地方?

  交流相机学词:驰(chi)名中外

  a:读准字音。

  b:“驰名”有著名、有名、闻名的意思。意思是“中外闻名”。

  4、指导读。强调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5、过渡:石榴树是怎样抽枝、长叶、开花的呢?作者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让我们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圈划出体现作者叙述顺序的词语。

  2、指名读,并交流圈划情况。

  ①学*生词:抽(chou)出

  ②小结:作者叙述的顺序是这样的,石榴树先是抽枝、接着长叶、然后开花。完成板书:抽枝→长叶→开花

  石榴树从抽枝到开花都在什么季节完成?

  交流。相机板书:春、夏

  ③指导读1、2两句话,体会作者的叙述顺序。

  3、石榴的枝条、叶子、花儿都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交流。相机圈划有关词语:新的、嫩绿、郁郁葱葱、火红的

《石榴》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3、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教学方法:

  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编写日期:

  执教日期:

  总序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语。

  2、简单介绍作者及散文的艺术特色。

  3、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石榴图片或实物)

  可让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石榴,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女神》、《曲原》、《蔡文姬》等。《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作者以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三、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

  1、听准字音。

  争妍(yán)斗艳奇崛(jué)枯瘠(jí)犀(xī)利

  琢(zhuó)安普剌(lá)金罍(léi)盎(àng)然

  皓(hào)齿丰腴(yú)

  2、思考:作者是怎样构思全篇的?

  四、整体感知,初步分析课文。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篇

  1、学生默读课文,可在文中圈出标志性语言,理清课文的情感脉络。如:“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最可爱的是它的花”,“我本来就喜欢夏天”等等。

  2、研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石榴开花是在五月过后,面对炎炎烈日,石榴树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它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齐读第一段。

  (2)对比修辞手法的作用。

  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石榴树是少数开花树木中“最可爱”的,由此得知它有非同寻常的品格,它不畏炎热的个性,赢得了作者的青睐,也初步流露出作者“爱石榴”的情感。仅仅几句话是难以言尽石榴的“最可爱”的,那么石榴究竟美在哪里?

  3、欣赏石榴的美,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6段)。

  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美?

  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

  (1)枝叶美(第2段)

  用比较的方法写枝叶的特征。

  相同点:如梅树的枝,如柳的叶。

  不同点: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可通过展示石榴树的图片,和梅柳图片相对照。也可结合学生学过的诗词,了解梅柳的特征,品读富有文采的语言,从而更进一步体会石榴的枝叶美,体会作者在“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中流露出的对石榴枝叶的赞美之情。

  (2)花朵美(第3——5段)

  “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单瓣的“陆离”缤纷可人,双瓣的“华贵”珍贵悦人,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石榴自然被誉为“夏季的心脏”。——花的外形和精神。

  石榴花的红是明艳张扬的,这样的色泽呈现的是生命的律动、奔放的热情,也最能体现夏季的蓬勃。作者从色泽和外形的角度把石榴花比作“夏季的心脏”,高度赞扬了花朵的形态美。花更是傲骨铮铮,它不向骄阳低头,不屈服于烈日的淫威,这种质朴俊逸的风度足以使那些伸张伞盖、“不想再争妍斗艳”的众树汗颜!

  小茄形的骨朵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四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还被多情人插上了花。——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作者称这种变化过程为“奇迹”。的确,小小的骨朵柔弱而娇小,在艳阳的照耀下,它竟坚强地成长着,一味把自己的生命宣扬到极至,去迎合生命形态的变异,去完成幼稚到成熟的蜕变。当它骄傲地将自己的花瓶儿呈现给爱它的人们时,谁会不惊叹自然的造化?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给我们描摹了石榴生命形态的变化,无论是色泽还是精神都包孕着生命的热力。与其说是作者在写石榴,不如说是作者借石榴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不甘沉默、积极进取。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性格已鲜明地烙刻在石榴这个物象上,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它可以含蓄地表现作者的情怀。

  4、自由朗读第2——4段,仔细体会作者借石榴来写自己的追求与理想的写法。

  5、男生朗读第2段,要求读出石榴枝叶的神致气韵及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女生朗读第3——4段,要求读出石榴花热烈向上的个性品质及作者喜爱且敬佩的情感。

  五、结束语

  石榴的美表现在它的枝叶、花朵、果实,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形,也逐渐感知到石榴花浓烈的热情,更让我们领悟到日渐翻红的骨朵也是生命的奇迹,也许你已经不自禁地随作者一起深爱了这夏季的宠儿吧,也许你还在期待石榴更摄人心魄的美丽吧,大家且把这份愉悦与希冀存在心中,下一课再来分享果实的甜蜜。

  六、布置作业

  1、复*生字新词,领会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反复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3、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想想它有哪些你喜欢的特性。

  第二课时

  编写日期:

  执教日期:

  总序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2、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石榴的风采,欣赏了石榴可以入画的枝叶和足以眩目的花朵,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石榴园,去采摘属于夏季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进一步分析课文

  1、欣赏石榴的果实美,继续研读第二部分(第2——6段)。

  我们已经欣赏了石榴的枝叶美和花朵美,那么由花朵变幻为果实,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享受?

  单瓣花从“红玛瑙的花瓶儿”变幻成“希腊似的安普剌”了,又变幻为“*式的金罍”了,果实长成,表皮斑驳,颜色亦现金色,形体变为肥胖的圆肚形,俨然有“各种锈彩”的“青铜器”。——果实成熟的情态。

  正当浓艳的花儿呈现自己的骄傲时,果实也好似有情人一般,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露出排排子实,它已经不是原先的花瓶与了,它子孙满堂,迫不及待地向人炫耀它的富足,石榴心中的自豪和作者心中的欣喜溢于言表。生动形象的拟人和比喻逼真地描绘了石榴由花朵向果实过渡的过程。

  这一段语言精妙而富有情趣。“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一句幽默的玩笑写出了石榴的变化,反问句明确地表示它已经完成了最伟大的孕育,要向人们奉献它甜蜜的果实了。“戏法”、“忍俊不禁”、“破口大笑”、“皓齿”等极具人性特征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石榴的欢乐与满足,它淳朴憨厚的个性逗人喜爱,那透明光嫩的皓齿惹人爱怜,课文读来趣味盎然。

  2、齐读第6小节,想象石榴满枝的喜人情景,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欢愉、欣赏之情。

  3、总结以上课文所描绘的石榴之美(枝叶美、花朵美、果实美),想想这样美丽清逸的事物,到底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9段)

  大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之情。

  喜欢夏天是由来已久了,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是从宇宙和人的发展角度来称颂夏天,实际上,夏已经是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勃发的生命的象征。作者再次称石榴是夏的心脏,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准确形象地表明了石榴的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特征,这是石榴的内在美、精神美的表现。作者是借喜欢夏天来衬托自己对“夏季的心脏”——石榴的喜爱之情,由此可见,石榴成了承载作者理想和追求的载体,要是没有它,夏天将黯然无光、索然无味。

  最后写昆明石榴的“特别”,特别就特别在果实大而子粒丰腴,酸甜可口;挡不住诱惑。

  明写石榴的口味,暗写的是作者对石榴喜爱之情,回味无穷。

  四、齐读第三部分,共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五、选择自己喜爱的句子朗读,要求声音宏亮清楚,感情充沛。

  六、总结全篇

  提示:

  1、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3、领悟寓意深刻、别具匠心的语言;

  4、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七、比较阅读欣赏。

  材料1

  《辞海》“石榴”条的说明性语言: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本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准确凝练;本段文字科学、清晰、简洁)

  材料2

  暮春是桐树热闹的季节,它常常一夜间绽出满树的桐花来,朵朵都是并蒂莲的模样儿,做着集体吹喇叭的姿态。它们开起花来是那样的忘情,总是一大簇一大簇地凑在一起,原本淡紫淡粉的花色的烟云,冉冉地蒸腾着,张扬而清高,还有那浓郁的香气一刻不停地提醒你:这里正是春天。大树下,三五个穿着花肚兜的小儿女提着长长的竹竿儿,拼劲地打落那一串串的桐花,然后将花瓣一剥,用舌头舔里面的花蕊,那是有甜味的,花蒂则用线一穿,就成了活脱脱一条“青蛇”。顽童们白天拿它去吓唬小女伴,夜晚冷不丁放到大人的脖子里,都要给吓得大叫一声的,因为“青蛇”不仅滑溜溜的,且还带着嗖嗖的凉意……

  提示:

  1、欣赏生动细致的描写,想想桐花有怎样的品质?

  2、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仔细体味状物抒情的特点。

  八、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状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要求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写出你对物象的外形与精神的独特感受。字数在200——300之间。


《石榴》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阅读


《石榴》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1)

——《石榴》教学设计 (菁华9篇)

《石榴》教学设计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3、学*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二、自学指导:

  要求:

  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学生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三、自学检查。

  1、重音要读准:

  枣庄郁郁葱葱喇叭子儿玛瑙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春天叶

  夏天花

  秋天果

  四、指导精读:

  1、学*第一自然段:

  ⑴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教师教师枣庄

  ⑶"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乡声名远扬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⑷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声名远扬,这是作者爱家乡的原因。

  2、学*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①这一段写了那两个季节?石榴有说什么特点?

  ②作者用哪些词来写叶子,花的?

  体会"郁郁葱葱"的意思。

  "彷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说明了什么?这样打比方合适吗?

  ⑵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的词语。

  2、仿写句子。

  例:石榴花彷佛是一个个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

  六、板书:

  石榴

  春天叶________

  夏天花________

  秋天果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继续精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练*: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春、夏、秋)季石榴(叶子、花、果实)的生长情况。

  2、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表现石榴果实特点的词语。

  3、讨论: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果实的?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

  4、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一段。

  5、学*第4自然段。

  ⑴过渡:长得这么可爱的石榴,味道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

  ⑵轻声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石榴子儿的?

  讨论有: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体会"晶莹"的意思。

  6、齐读这一自然段。

  7、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这种方法。

  三、作业: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板书:

  11石榴

  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样子:有的……有的……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石榴》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3、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教学方法:

  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编写日期:

  执教日期:

  总序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语。

  2、简单介绍作者及散文的艺术特色。

  3、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石榴图片或实物)

  可让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石榴,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女神》、《曲原》、《蔡文姬》等。《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作者以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三、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

  1、听准字音。

  争妍(yán)斗艳奇崛(jué)枯瘠(jí)犀(xī)利

  琢(zhuó)安普剌(lá)金罍(léi)盎(àng)然

  皓(hào)齿丰腴(yú)

  2、思考:作者是怎样构思全篇的?

  四、整体感知,初步分析课文。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篇

  1、学生默读课文,可在文中圈出标志性语言,理清课文的情感脉络。如:“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最可爱的是它的花”,“我本来就喜欢夏天”等等。

  2、研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石榴开花是在五月过后,面对炎炎烈日,石榴树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它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齐读第一段。

  (2)对比修辞手法的作用。

  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石榴树是少数开花树木中“最可爱”的,由此得知它有非同寻常的品格,它不畏炎热的个性,赢得了作者的青睐,也初步流露出作者“爱石榴”的情感。仅仅几句话是难以言尽石榴的“最可爱”的,那么石榴究竟美在哪里?

  3、欣赏石榴的美,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6段)。

  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美?

  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

  (1)枝叶美(第2段)

  用比较的方法写枝叶的特征。

  相同点:如梅树的枝,如柳的叶。

  不同点: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可通过展示石榴树的图片,和梅柳图片相对照。也可结合学生学过的诗词,了解梅柳的特征,品读富有文采的语言,从而更进一步体会石榴的枝叶美,体会作者在“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中流露出的对石榴枝叶的赞美之情。

  (2)花朵美(第3——5段)

  “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单瓣的“陆离”缤纷可人,双瓣的“华贵”珍贵悦人,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石榴自然被誉为“夏季的心脏”。——花的外形和精神。

  石榴花的红是明艳张扬的,这样的色泽呈现的是生命的律动、奔放的热情,也最能体现夏季的蓬勃。作者从色泽和外形的角度把石榴花比作“夏季的心脏”,高度赞扬了花朵的形态美。花更是傲骨铮铮,它不向骄阳低头,不屈服于烈日的淫威,这种质朴俊逸的风度足以使那些伸张伞盖、“不想再争妍斗艳”的众树汗颜!

  小茄形的骨朵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四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还被多情人插上了花。——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作者称这种变化过程为“奇迹”。的确,小小的骨朵柔弱而娇小,在艳阳的照耀下,它竟坚强地成长着,一味把自己的生命宣扬到极至,去迎合生命形态的变异,去完成幼稚到成熟的蜕变。当它骄傲地将自己的花瓶儿呈现给爱它的人们时,谁会不惊叹自然的造化?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给我们描摹了石榴生命形态的变化,无论是色泽还是精神都包孕着生命的热力。与其说是作者在写石榴,不如说是作者借石榴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不甘沉默、积极进取。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性格已鲜明地烙刻在石榴这个物象上,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它可以含蓄地表现作者的情怀。

  4、自由朗读第2——4段,仔细体会作者借石榴来写自己的追求与理想的写法。

  5、男生朗读第2段,要求读出石榴枝叶的神致气韵及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女生朗读第3——4段,要求读出石榴花热烈向上的个性品质及作者喜爱且敬佩的情感。

  五、结束语

  石榴的美表现在它的枝叶、花朵、果实,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形,也逐渐感知到石榴花浓烈的热情,更让我们领悟到日渐翻红的骨朵也是生命的奇迹,也许你已经不自禁地随作者一起深爱了这夏季的宠儿吧,也许你还在期待石榴更摄人心魄的美丽吧,大家且把这份愉悦与希冀存在心中,下一课再来分享果实的甜蜜。

  六、布置作业

  1、复*生字新词,领会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反复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3、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想想它有哪些你喜欢的特性。

  第二课时

  编写日期:

  执教日期:

  总序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2、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石榴的风采,欣赏了石榴可以入画的枝叶和足以眩目的花朵,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石榴园,去采摘属于夏季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进一步分析课文

  1、欣赏石榴的果实美,继续研读第二部分(第2——6段)。

  我们已经欣赏了石榴的枝叶美和花朵美,那么由花朵变幻为果实,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享受?

  单瓣花从“红玛瑙的花瓶儿”变幻成“希腊似的安普剌”了,又变幻为“*式的金罍”了,果实长成,表皮斑驳,颜色亦现金色,形体变为肥胖的圆肚形,俨然有“各种锈彩”的“青铜器”。——果实成熟的情态。

  正当浓艳的花儿呈现自己的骄傲时,果实也好似有情人一般,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露出排排子实,它已经不是原先的花瓶与了,它子孙满堂,迫不及待地向人炫耀它的富足,石榴心中的.自豪和作者心中的欣喜溢于言表。生动形象的拟人和比喻逼真地描绘了石榴由花朵向果实过渡的过程。

  这一段语言精妙而富有情趣。“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一句幽默的玩笑写出了石榴的变化,反问句明确地表示它已经完成了最伟大的孕育,要向人们奉献它甜蜜的果实了。“戏法”、“忍俊不禁”、“破口大笑”、“皓齿”等极具人性特征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石榴的欢乐与满足,它淳朴憨厚的个性逗人喜爱,那透明光嫩的皓齿惹人爱怜,课文读来趣味盎然。

  2、齐读第6小节,想象石榴满枝的喜人情景,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欢愉、欣赏之情。

  3、总结以上课文所描绘的石榴之美(枝叶美、花朵美、果实美),想想这样美丽清逸的事物,到底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9段)

  大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之情。

  喜欢夏天是由来已久了,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是从宇宙和人的发展角度来称颂夏天,实际上,夏已经是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勃发的生命的象征。作者再次称石榴是夏的心脏,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准确形象地表明了石榴的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特征,这是石榴的内在美、精神美的表现。作者是借喜欢夏天来衬托自己对“夏季的心脏”——石榴的喜爱之情,由此可见,石榴成了承载作者理想和追求的载体,要是没有它,夏天将黯然无光、索然无味。

  最后写昆明石榴的“特别”,特别就特别在果实大而子粒丰腴,酸甜可口;挡不住诱惑。

  明写石榴的口味,暗写的是作者对石榴喜爱之情,回味无穷。

  四、齐读第三部分,共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五、选择自己喜爱的句子朗读,要求声音宏亮清楚,感情充沛。

  六、总结全篇

  提示:

  1、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3、领悟寓意深刻、别具匠心的语言;

  4、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七、比较阅读欣赏。

  材料1

  《辞海》“石榴”条的说明性语言: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本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准确凝练;本段文字科学、清晰、简洁)

  材料2

  暮春是桐树热闹的季节,它常常一夜间绽出满树的桐花来,朵朵都是并蒂莲的模样儿,做着集体吹喇叭的姿态。它们开起花来是那样的忘情,总是一大簇一大簇地凑在一起,原本淡紫淡粉的花色的烟云,冉冉地蒸腾着,张扬而清高,还有那浓郁的香气一刻不停地提醒你:这里正是春天。大树下,三五个穿着花肚兜的小儿女提着长长的竹竿儿,拼劲地打落那一串串的桐花,然后将花瓣一剥,用舌头舔里面的花蕊,那是有甜味的,花蒂则用线一穿,就成了活脱脱一条“青蛇”。顽童们白天拿它去吓唬小女伴,夜晚冷不丁放到大人的脖子里,都要给吓得大叫一声的,因为“青蛇”不仅滑溜溜的,且还带着嗖嗖的凉意……

  提示:

  1、欣赏生动细致的描写,想想桐花有怎样的品质?

  2、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仔细体味状物抒情的特点。

  八、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状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要求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写出你对物象的外形与精神的独特感受。字数在200——300之间。

《石榴》教学设计3

  一、教学设计

  (一)内容概述:《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在熟练诵读全文的基础上,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分析石榴的形象(特征),领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二)过程设计教法学法:在指导学生熟练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领会作者所托之志,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语句的兴趣和*惯。辅之以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流程

  (一)导人新课

  1、一边利用多媒体展示石榴的图片或实物,一边让学生说出有关石榴的诗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石榴的诗句和资料)。

  2、教师补充石榴的有关知识。

  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等。属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果在秋季成熟。石榴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喜欢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我国在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天下石榴园”的美称。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根据花的颜色以及重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可分为若干栽培变种,如月季、石榴、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黄石榴、玛瑙石榴等,这些变种主要供观赏。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o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抗日战争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主要作品有:《女神》(诗集),《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历史剧)等o《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

  (三)检查预*

  1、词汇积累(结合注释,明确一些词语的音或义)。

  奇崛枯瘠犀利辟易金垂安普刺忍俊不禁

  骨朵柔媚争妍斗艳古味盎然光嫩潜溢

  2、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试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于写作意图,学生回答可能不够准确,教师可指出,但不必作结)。

  (四)整体感知

  1、朗诵全文(配以轻松愉悦的古筝音乐)。

  (1)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听老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情感的把握和处理)。

  (2)学生朗读2——9自然段(每人读一段),然后让其他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点评。(教师稍加评价,意在指导朗读)

  2、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可以讨论、交流)

  (1)在刚才的听和读的过程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石榴的什么感情?请告诉大家。

  参考答案: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作者按什么思路结构全文?可分几部分?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段。

  参考答案: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具体描绘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7——9自然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本文抓住“最可爱”这三个字依次描写了石榴的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依次描写了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和“子粒”。

  枝叶:(与梅、柳比较)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花:深红色;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对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比作夏季的心脏。

  骨朵:“小茄形”,“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像玛瑙琢成的花瓶。

  果实:似“破口大笑”。

  子粒:“透明光嫩的皓齿”,丰腴,有酸甜两种o

  (五)朗读、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1、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最喜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在小组内探讨、交流,说出喜爱的理由。

  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在班上交流。(教师可作巡回引导,让学生品味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领会拟人、比喻等修辞的作用)答案不惟一,只要说明理由即可。

  例:

  (1)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了石榴充满生命力的特点)

  (2)石榴树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对比手法,把石榴的枝干和叶片与梅柳的作比较,形象地刻画出石榴的独特风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3)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垒吗?它会笑你呢。

  (语言幽默,富有情趣,写出石榴的变化和惹人喜爱)

  (4)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

  (这句使用拟人手法,把石榴作为一个有情有义,充满生命力的人米写,形象地描绘出石榴果实成熟的样子。鲜活的形象和富有动感,的表达令人印象深刻。)

  2、请你用下面的词语各造一个句子,最好使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

  枯瘠柔媚争妍斗艳忍俊不禁

《石榴》教学设计4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荚散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在熟练诵读全文的基础上,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分析石榴的形象(特征),领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在指导学生熟练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领会作者所托之志,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语句的兴趣和*惯。辅之以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一边利用多媒体展示石榴的图片或实物,一边让学生说出有关石榴的诗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石榴的诗句和资料)。

  2、教师补充石榴的有关知识。(课件展示)

  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等。属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果在秋季成熟。石榴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喜欢光和温暖的气候。我国在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天下石榴园”的美称。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根据花的颜色以及重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可分为若干栽培变种,如月季、石榴、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黄石榴、玛瑙石榴等,这些变种主要供观赏。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o 1914 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18 年开始新诗创作。抗日战争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主要作品有:《女神》(诗集),《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历史剧)等o《石榴》写于1942 年10 月31 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

  (三)检查预*

  1.词汇积累(结合注释, 明确一些词语的音或义)。

  奇崛 枯瘠 犀利 辟易 金垂 安普刺 忍俊不禁

  骨朵 柔媚 争妍斗艳 古味盎然 光嫩 潜溢

  2.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提醒学生注意听老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情感的把握和处理)。

  (2)学生朗读2--9 自然段(每人读一段),然后让其他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点评。(教师稍加评价,意在指导朗读)

《石榴》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会读、会写本课九个生字,能根据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榴生长过程、根据课文内容体会修辞手法的妙处。

  【教学重点】

  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根据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体会修辞手法的妙处。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幻灯片、准备一个石榴。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新的课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要求学生拿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

  2.齐读课题。

  3.我这里有一首关于石榴的儿歌,一起来读读吧!(课件出示儿歌)一起来看看石榴的照片。

  4. 这就是石榴。(课件出示照片)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过渡:那么,课文到底写了石榴的什么呢?

  1.下面请大家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石榴的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相关内容并总结,真了不起!)

  2.你们也想像老师那么读好课文吗?试一试吧!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生字可多拼读几遍。

  3.看黑板,你能读好这些字吗?

  4.交流生字。

  5.要想读好课文啊,读好这些词语是关键,自己先练*吧!(出示课件)

  6.开火车读词。

  7.词语读得这么好,我相信,课文一定也能读得很棒。男女生竞赛读。

  三、细读感悟:(15分钟)

  过渡: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课文到底是怎样具体石榴的。

  1.请大家找一找写石榴叶子的句子,读一读。

  2.这一段中,除了写石榴的叶子,还写到了石榴的什么?

  比较一下写叶子和花朵句子,你更喜欢哪个句子。

  3.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是怎么长大的呢?(先看短片再总结颜色变化。)

  4.介绍完石榴果实颜色的变化,课文用两句话具体描写石榴果实的句子,我特别喜欢,你喜欢吗?

  猜一猜我为什么喜欢。

  你能读出石榴娃娃迫不及待的心情吗?

  5.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搬的子儿一颗一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清爽无比。(教师一边拿石榴做剥皮、品尝到动作,一边口述文章最后一段内容。)

  6.齐读这段文章。(读得好的可以品尝石榴。)

  7.课文用哪些词描写石榴的颜色,又用哪些词描写味道呢?

  三、完成课后练*四:(2分钟)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四、写字指导:(根据时间而定,注意提醒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10分钟)

  五、布置家庭作业:

  开展市场调查活动:市场上的新水果

《石榴》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3、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教学方法:

  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编写日期:

  执教日期:

  总序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语。

  2、简单介绍作者及散文的艺术特色。

  3、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石榴图片或实物)

  可让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石榴,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女神》、《曲原》、《蔡文姬》等。《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作者以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三、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

  1、听准字音。

  争妍(yán)斗艳奇崛(jué)枯瘠(jí)犀(xī)利

  琢(zhuó)安普剌(lá)金罍(léi)盎(àng)然

  皓(hào)齿丰腴(yú)

  2、思考:作者是怎样构思全篇的?

  四、整体感知,初步分析课文。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篇

  1、学生默读课文,可在文中圈出标志性语言,理清课文的情感脉络。如:“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最可爱的是它的花”,“我本来就喜欢夏天”等等。

  2、研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石榴开花是在五月过后,面对炎炎烈日,石榴树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它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齐读第一段。

  (2)对比修辞手法的作用。

  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石榴树是少数开花树木中“最可爱”的,由此得知它有非同寻常的品格,它不畏炎热的个性,赢得了作者的青睐,也初步流露出作者“爱石榴”的情感。仅仅几句话是难以言尽石榴的“最可爱”的,那么石榴究竟美在哪里?

  3、欣赏石榴的美,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6段)。

  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美?

  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

  (1)枝叶美(第2段)

  用比较的方法写枝叶的特征。

  相同点:如梅树的枝,如柳的叶。

  不同点: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可通过展示石榴树的图片,和梅柳图片相对照。也可结合学生学过的诗词,了解梅柳的特征,品读富有文采的语言,从而更进一步体会石榴的枝叶美,体会作者在“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中流露出的对石榴枝叶的赞美之情。

  (2)花朵美(第3——5段)

  “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单瓣的“陆离”缤纷可人,双瓣的“华贵”珍贵悦人,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石榴自然被誉为“夏季的心脏”。——花的外形和精神。

  石榴花的红是明艳张扬的,这样的色泽呈现的是生命的律动、奔放的热情,也最能体现夏季的蓬勃。作者从色泽和外形的角度把石榴花比作“夏季的心脏”,高度赞扬了花朵的形态美。花更是傲骨铮铮,它不向骄阳低头,不屈服于烈日的淫威,这种质朴俊逸的风度足以使那些伸张伞盖、“不想再争妍斗艳”的众树汗颜!

  小茄形的骨朵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四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还被多情人插上了花。——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作者称这种变化过程为“奇迹”。的确,小小的骨朵柔弱而娇小,在艳阳的照耀下,它竟坚强地成长着,一味把自己的生命宣扬到极至,去迎合生命形态的变异,去完成幼稚到成熟的蜕变。当它骄傲地将自己的花瓶儿呈现给爱它的人们时,谁会不惊叹自然的造化?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给我们描摹了石榴生命形态的变化,无论是色泽还是精神都包孕着生命的热力。与其说是作者在写石榴,不如说是作者借石榴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不甘沉默、积极进取。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性格已鲜明地烙刻在石榴这个物象上,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它可以含蓄地表现作者的情怀。

  4、自由朗读第2——4段,仔细体会作者借石榴来写自己的追求与理想的写法。

  5、男生朗读第2段,要求读出石榴枝叶的神致气韵及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女生朗读第3——4段,要求读出石榴花热烈向上的个性品质及作者喜爱且敬佩的情感。

  五、结束语

  石榴的美表现在它的枝叶、花朵、果实,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形,也逐渐感知到石榴花浓烈的热情,更让我们领悟到日渐翻红的骨朵也是生命的奇迹,也许你已经不自禁地随作者一起深爱了这夏季的宠儿吧,也许你还在期待石榴更摄人心魄的美丽吧,大家且把这份愉悦与希冀存在心中,下一课再来分享果实的甜蜜。

  六、布置作业

  1、复*生字新词,领会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反复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3、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想想它有哪些你喜欢的特性。

  第二课时

  编写日期:

  执教日期:

  总序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2、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石榴的风采,欣赏了石榴可以入画的枝叶和足以眩目的花朵,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石榴园,去采摘属于夏季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进一步分析课文

  1、欣赏石榴的果实美,继续研读第二部分(第2——6段)。

  我们已经欣赏了石榴的枝叶美和花朵美,那么由花朵变幻为果实,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享受?

  单瓣花从“红玛瑙的花瓶儿”变幻成“希腊似的安普剌”了,又变幻为“*式的金罍”了,果实长成,表皮斑驳,颜色亦现金色,形体变为肥胖的圆肚形,俨然有“各种锈彩”的“青铜器”。——果实成熟的情态。

  正当浓艳的花儿呈现自己的骄傲时,果实也好似有情人一般,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露出排排子实,它已经不是原先的花瓶与了,它子孙满堂,迫不及待地向人炫耀它的富足,石榴心中的自豪和作者心中的欣喜溢于言表。生动形象的拟人和比喻逼真地描绘了石榴由花朵向果实过渡的过程。

  这一段语言精妙而富有情趣。“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一句幽默的玩笑写出了石榴的变化,反问句明确地表示它已经完成了最伟大的孕育,要向人们奉献它甜蜜的果实了。“戏法”、“忍俊不禁”、“破口大笑”、“皓齿”等极具人性特征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石榴的欢乐与满足,它淳朴憨厚的个性逗人喜爱,那透明光嫩的皓齿惹人爱怜,课文读来趣味盎然。

  2、齐读第6小节,想象石榴满枝的喜人情景,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欢愉、欣赏之情。

  3、总结以上课文所描绘的石榴之美(枝叶美、花朵美、果实美),想想这样美丽清逸的事物,到底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9段)

  大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之情。

  喜欢夏天是由来已久了,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是从宇宙和人的发展角度来称颂夏天,实际上,夏已经是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勃发的生命的象征。作者再次称石榴是夏的心脏,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准确形象地表明了石榴的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特征,这是石榴的内在美、精神美的表现。作者是借喜欢夏天来衬托自己对“夏季的心脏”——石榴的喜爱之情,由此可见,石榴成了承载作者理想和追求的载体,要是没有它,夏天将黯然无光、索然无味。

  最后写昆明石榴的“特别”,特别就特别在果实大而子粒丰腴,酸甜可口;挡不住诱惑。

  明写石榴的口味,暗写的是作者对石榴喜爱之情,回味无穷。

  四、齐读第三部分,共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五、选择自己喜爱的句子朗读,要求声音宏亮清楚,感情充沛。

  六、总结全篇

  提示:

  1、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3、领悟寓意深刻、别具匠心的语言;

  4、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七、比较阅读欣赏。

  材料1

  《辞海》“石榴”条的说明性语言: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本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准确凝练;本段文字科学、清晰、简洁)

  材料2

  暮春是桐树热闹的季节,它常常一夜间绽出满树的桐花来,朵朵都是并蒂莲的模样儿,做着集体吹喇叭的姿态。它们开起花来是那样的忘情,总是一大簇一大簇地凑在一起,原本淡紫淡粉的花色的烟云,冉冉地蒸腾着,张扬而清高,还有那浓郁的香气一刻不停地提醒你:这里正是春天。大树下,三五个穿着花肚兜的小儿女提着长长的竹竿儿,拼劲地打落那一串串的桐花,然后将花瓣一剥,用舌头舔里面的花蕊,那是有甜味的,花蒂则用线一穿,就成了活脱脱一条“青蛇”。顽童们白天拿它去吓唬小女伴,夜晚冷不丁放到大人的脖子里,都要给吓得大叫一声的,因为“青蛇”不仅滑溜溜的,且还带着嗖嗖的凉意……

  提示:

  1、欣赏生动细致的描写,想想桐花有怎样的品质?

  2、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仔细体味状物抒情的特点。

  八、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状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要求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写出你对物象的外形与精神的独特感受。字数在200——300之间。

《石榴》教学设计7

  《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语言和*作的很好范例,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石榴果的成熟过程和它的味道特点,并引导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一种水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亮点:

  一、亮丽的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感同身受。

  用课件来辅助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精心制作了几张幻灯片,插入了一些色彩艳丽、果大肉厚的石榴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这些成熟的石榴样子,激发他们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和垂涎欲滴之感。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形象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也特意向学生展示了一张有各种新鲜水果的幻灯片,使学生一看到这些水果,就想起自己曾经品尝过的感觉,利于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二、生动的字理图片,使字理识字通俗易懂,方法独到。

  要让学生能比较快地记住生字的音形义,最好的识字方法就是运用字理解析,尤其是生动的图片更易于学生记忆。因此,在学*“甚”字时,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知道“甚”是由“甘”和“匹”组成的,“甘”表示甘甜、美味,“匹”表示与布匹有关,古时候的人觉得有好东西吃,有好的布匹做衣服就觉得生活很好了,所以“甚”字有很、非常的意思;而学到“至”字时,我又展示一幅字画,告诉学生,它就像一只鸟从空中飞到了地面,表示来到、到达的意思。这样的识字方法,学生通俗易懂,记忆长久。

  三、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使学生思维拓展,学有所获。

  在这一节课中,我的教学设计的环节是比较紧凑的,重难点突出,尤其是体现了中年段的“抓住读写结合、突出段的'训练”的阅读教学总目标,比如说我抓住第三自然段来引导学生体会石榴的成熟过程并引导学生从拟人句中感悟石榴的可爱,尤其是在学*第四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石榴的外皮和果肉的样子,然后对照课文的写法,指导学生仿写,激发他对水果的喜爱之情,教学反思《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四、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融入文本,流露情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受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我采用了默读、朗读,个人读,集体读等方式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会,从而达到审美的乐趣。

  俗话说:再美的璞玉也有瑕疵。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比如:

  一、顾此失彼,造成学生的说话训练不到位。新课标指出,要构建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这节课中,我虽然运用了生动美丽的课件辅助教学,学生也能从我的课件中感受到石榴的可爱诱人,但对于仿照课文来介绍一种水果时,我本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喜爱吃的一种水果并拿来现场品尝的,但考虑到由于学生多,到时场面(担心学生只顾吃而不说)难控制而不得不取消这一计划。所以,在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时,学生在描述水果的样子及味道特点时就显得不够到位。

  二、没有体现个性化阅读。新课标倡导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的阅读体现个性。而在学*课文时,虽然我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朗读,但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还不够体现,比如在学*拟人句时,我没有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觉去读一读,从中体会石榴的可爱。

  三、对学困生的照顾还不到位。由于班级中的学生多(55个),在教学时,我总是请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回答问题,有时又担心自己的时间不够,所以就忽略了对学困生的提问。

  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少。在这节课中,学生表现好的时候,我只是采用简单的掌声表扬,或是只是“你真棒!”“你真聪明!”等一些较为普遍的话来表扬学生,这难以调动学生的学*热情。而且,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没有,这样,就缺少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

  如果我再上这一课,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准备好必要的课件、精心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以外,还要事先让学生对我们自己家乡在秋天成熟的水果做一些了解,并且自己先品尝一种水果,亲自体验这种水果的味道。还要大胆地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水果带到课堂上来,老师做现场的指导,这样效果可能好些。

  其次,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给学生展示自己阅读的机会,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还要尽量照顾到学困生,给他们提供回答的机会,比如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他们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就是注重多样化的语言评价。对表现好的学生加以鼓励,比如说“通过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石榴的可爱!”“可爱的你读出了石榴的可爱!”“你的介绍很独特!老师真喜欢!”……对一些回答不出或答不好的学生就可以这样说“老师为你坚起大拇指,因为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暂时想不起来不要紧,只要你认真听用心想,下次一定会说得更好!”……

  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为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而努力。

《石榴》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内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把握石榴的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深刻的立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古往今来,“垂杨”“腊梅”之类的植物历来是文人墨客的笔下宠物,但现代作家郭沫若却对石榴情有独钟,而且还赋予了石榴“夏天的心脏”的美誉。石榴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本节课我们来一睹石榴的风采。

  二、检查预*:(见“预学篇”)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动词+石榴”的形式理清文章的结构。

  引出石榴——描写石榴——喜爱石榴

  2、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描画石榴的?

  枝叶——花朵——果实

  石榴的叶片和枝干——与梅柳比较刻画其独特风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石榴的花——色彩:深红色的;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性: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并根据它的色彩和外形特征把它比作“夏季的心脏”。

  石榴由骨朵到花的演变——是“一种奇迹”,“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形态艳丽而匀称,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

  石榴由花到果实的变化——石榴结实引起颜色和形体的变化。红——金黄,上面还留有青铜器锁特有的各种锈形;形体则由安普刺式变为金罍式的。

  石榴的果实——描绘了石榴的果实成熟时的样子(似“破口大笑”)和石榴的形状、色泽(如“透明光嫩的皓齿”)

  3、作者对夏天、对石榴怀有怎样的感情?

  喜欢夏天,(衬托)更喜欢夏天的心脏。

  4、夏天、夏天的心脏有什么特点?

  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坚贞刚勇。

  (紧张、热烈、急促,象征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 第一次:在第三段:“单瓣的??心脏吗?”——主要从色彩和外形了打比方。

  第二次:在第七段:“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从石榴“热烈”“充满活力”这一“内在”特征的角度打比方。“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时相似的。

  第二个比喻是核心,它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个比喻准确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特征”。

  四、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本文是单纯的状物吗?作者通过石榴寄寓了怎样的深意?

  讨论后明确: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外在特点和内在品格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学*本文后我们要学会从事物现象中感悟社会、人生,把对自然的爱与人生的处世态度紧密联系起来,所谓生活处处有老师,也是此理。

  五、赏读文本,品味语言:

  1、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这风度”是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梅柳之长”是指奇崛、清新,“梅柳之短”指枯瘠、柔媚。

  2、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天的心脏吗?

  “陆离”“华贵”“夏天的心脏”是就石榴的颜色和形态而言的。

  3、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奇迹指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

  4、单瓣的花虽然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

  “妙幻的演艺”和第6段中的一词相照应,具体指戏法。

  5、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原因是我本来就喜欢夏天,而石榴花的陆离、华贵、妙幻的演艺又增添夏日的魅力,所以我更喜欢??

  六、课堂小结:

  (1)抓住特征,仔细描摹

  本文既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征来写,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使读者能对所写事物有一个鲜明的印象,同时还赋予了石榴“内在”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开头部分概写,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围绕中心,分层展开,写得细腻传神。结尾部分简略生动,照应开头,点明文意。

  (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作者之所以喜爱石榴,是因为石榴的“内在”特征正好与作者的'性格特征相契合;作者赞美石榴,实质上是要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七、作业设计:

  1、完成《伴你学》同步练*;

  2、预*《马说》。

《石榴》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石榴的,能依照课文第三自然段,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学*按一定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果实,并按一定顺序写它的成熟过程及特点。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石榴、小卡片,观察一种果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演示实物“石榴”,问:这是什么?

  交流板书课题:石榴(简单识记“榴”字)

  2、谈话,观察石榴,什么样儿的?什么颜色的?

  你对石榴还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

  1、拼拼读读记记课后生字,读准一、二类字音。

  2、初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检测读生字词的情况。

  逐一卡示,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读准词:甚至、喜讯、甜津津、郁郁葱葱、小喇叭、玛瑙

  4、再读课文、思考。

  石榴是怎样成熟的?

  课文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5、指名接读课文,并交流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交流相机卡示:

  ①“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②春天和夏天,石榴树抽出新枝,长出绿叶,开出火红的花。

  ③秋天,石榴果成熟了。

  ④“我”非常喜爱石榴果。

  再交流:石榴是怎样成熟的呢?

  交流相机板书: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到了成熟的过程?(2、3自然段)

  我们先来学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我的家乡在哪里?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上述问题。

  2、交流:

  相机学词:枣(zao)庄

  a:读准字音。

  b:分析字形。(也是红“枣”的“枣”,枣有核,所以下面有两点。)

  3、枣庄是个怎样的地方?

  交流相机学词:驰(chi)名中外

  a:读准字音。

  b:“驰名”有著名、有名、闻名的意思。意思是“中外闻名”。

  4、指导读。强调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5、过渡:石榴树是怎样抽枝、长叶、开花的呢?作者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让我们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圈划出体现作者叙述顺序的词语。

  2、指名读,并交流圈划情况。

  ①学*生词:抽(chou)出

  ②小结:作者叙述的顺序是这样的,石榴树先是抽枝、接着长叶、然后开花。完成板书:抽枝→长叶→开花

  石榴树从抽枝到开花都在什么季节完成?

  交流。相机板书:春、夏

  ③指导读1、2两句话,体会作者的叙述顺序。

  3、石榴的枝条、叶子、花儿都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交流。相机圈划有关词语:新的、嫩绿、郁郁葱葱、火红的


《石榴》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2)

——《石榴》教学设计 (菁华5篇)

《石榴》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学*状物类记叙文,因此,学*的地位和意义很重要。无论从阅读还是写作的角度看,都不可小觑。

  二、学生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学*状物类记叙文,在此这之前,学生对记叙文已有一定了解-——以描写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式;而且,小学也学过一些简易的状物散文;同时,学生对借物抒情的诗歌也有一定的学*和了解,因此,本类文章的学*可在此基础上进行。

  当时的写作年代、社会背景离现在的中学生已远,而这又是理解本文主题的一个关键,因此,要重视这一点的设计。

  三、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

  了解石榴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熟读课文品味本文生动而又精美的语言从而把握石榴形象,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欣赏石榴之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作者所言之志,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四.教学重点及突破:如何描写石榴特征及其所运用的描写方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对刻画石榴形象的作用。让学生在反复读文本的'过程中体味石榴特点及语言的运用。总之,通过抓关键词,多读来把握石榴特征;通过议论与点播相结合来领悟情感与主旨。把学*领悟的主动权和动力交给学生。

  五.教学难点及突破:情感的把握及作者在石榴身上赋予的象征意义;学*托物言志的写法。联系背景帮助理解,通过练*运用巩固。

  六.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两课时

  第一课时:通过学*领悟理解。

  第二课时:拓展探究。

  本设计为第一课时:从作家和文本中学*所状之物特点、情感及写法。

  七、课前准备:查阅有关石榴的资料;初步了解作家作品。可上网查询,也可到图书馆查询。

  网址推荐:

  书目推荐:诗集《女神》《星空》等,特别是诗歌《天上的街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

  八、选择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思想: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学*状物类记叙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状物记叙文的特点。这也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阅读郭沫若的作品,因而了解作者和背景,有利于激发兴趣,降低难度。

  2、教学方法的确定:读悟与讲议相结合,以读和议带动悟与讲。

  3、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以读带动理解;以讨论带动学*。

  九、教学步骤: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你们吃过石榴吗?谁来描述一下,石榴是什么样的?你留心过石榴的花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的散文去全面感受石榴的美。

  (二)交流课前准备情况:

  老师准备了一首郭沫若的诗歌,请大家欣赏看看(出示演示文稿2——《天上的街市》)。

  你了解了作者的哪些情况?本文写于什么时候?当时有没有坚持抗战、不怕威压的人?

  (三)是呀,环境再残酷,也不能吓倒所有人;同样,残酷的环境也不能吓倒所有的花。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反复读课文并结合演示文稿,了解石榴的特征。

  1、听朗读(出示演示文稿4——朗读录音),思考:在作者笔下,石榴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听完后,学生自由发言:听出了石榴的什么特点?(说到哪一方面也行)

  在如火的五月,那么多花都抵抗不住太阳的威力,石榴却开得如此美丽,多么可爱的花呀。

  2、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段,讨论(出示演示文稿5、6——石榴整体图):

  ①“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夏天的什么特点?

  ②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自己小声朗读第2至6段,思考:石榴的枝干和叶片与梅柳作比较得出什么特点(出示演示文稿7至9——枝干与叶片图)?突出了作者对石榴的什么情感?

  4、讨论:石榴的花最可爱是针对什么来说的?石榴的枝叶可爱吗?花呢?(最可爱)

  那么,作者要描写的重点放在哪一部分上?

  5、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花的呢(出示演示文稿10-12:花的图片)?

  点播:①第三段中作者把石榴的花比作夏季的心脏,像吗?从外形和色彩来看看。请同学们看看图片上的石榴花,像吗?

  ②、为什么说小茄形的骨朵是一种奇迹呢(出示演示文稿13-20:花骨朵的变化)?在作者眼里裂开后的骨朵像什么?你觉得呢?为什么花瓶还是红玛瑙的?

  ③、你能描述单瓣的花的那段妙幻的演艺吗?由安普剌变为金罍,你能画出来吗?

  学生画后再出示相应的图片(出示演示文稿21-28:由花到果的过程),加深理解。

  ④、到了秋天,石榴的果实有什么变化(出示演示文稿29:裂开的果实)?拟人的修辞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⑤、石榴的子粒像什么(出示演示文稿30、31:子粒)?这样的皓齿有什么特点?作者喜欢它吗?从哪里看出来?

  6、抽读课文第七段,讨论:

  ①作者再次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有什么更丰富的意韵?从内在的精神与品格来看看。

  ②这与作者喜欢夏天有什么关系呢?

  请注意“更”字突出的意味。

  (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点播寻找本文的情感线索(出示演示文稿32:赞——画——再赞):

  1、文中哪些语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情感?找出关键词。(最可爱、更喜欢)

  2、作者在刻画石榴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又流露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呢?请找出关键句子。

  枝干与叶片:这风度实兼备了……之长,而舍去了……之短。

  花:最可爱的……,……毫不辟易……。……已够……,……更为……

  ……更有……妙幻的演艺

  果实与子粒:……忍俊不禁…………透明光嫩……还看见过吗?

  3、请同学们将这些好词好句齐声朗读一次(出示演示文稿33)。课后请将这些好词好句摘录在卡片上,好吗?

  (五)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本文语言的美,让我们再完整的感受一次全文的美。请有感情地再读全文。

  读了本文之后,你发现了石榴哪些方面的美?你最看中的是哪一方面?

  ①、枝干、叶片、花、果实、子粒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的美——花的美

  ②、外在形态的的美与内在精神的美——内在美

  (六)这就是可爱的石榴,你是否也喜欢上了这五月火红的石榴了呢?作者是怎样把石榴刻画得如此惹人喜爱的呢?课文恰当地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你觉得作者想通过对石榴的刻画与赞美表达一种什么样的目的?请结合背景谈谈。

  作者自己的追求与理想为什么要通过石榴来表达呢?

  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种写法同学们在其他的哪种体裁、哪些篇目中还见过,请举出两例来。

  调动学生的积累,如:《我爱家乡的杨梅》、《咏梅》

  (七)现在我们已领略到了美丽的石榴的风度,让我们以一首五言古风结束全文吧!齐读诗歌(出示演示文稿34)。

  古风五月石榴

  杨槐撑华盖,桃李结青子;

  残红倦歇艳,石榴吐芳菲。

  奇崛梅枝干,清新柳叶眉;

  单瓣足陆离,双瓣更华炜。

  热情染腮晕,柔媚点娇蕊;

  醉入玛瑙瓶,红酒溢金罍。

  风骨凝夏心,神韵妆秋魂;

  朱唇启皓齿,灵秀瑶台妃。

  (八)总结:

  郭沫若的散文不同凡响。他留下的华章,有一种特殊的气势、韵味与魅力,使人无法不着迷。

  郭沫若散文的特殊气势、韵味与魅力,仔细阅读方能更好地体会。如果能经常重温,定将“身心获益匪浅,文笔增华有望”。

  (九)拓展练*(出示演示文稿35):

  是呀,万物皆有灵性,草木也有情感。请用我们明亮的双眼去发现他们,请用我们灵动的笔去描画他们。象郭老一样用火红的石榴去打动每一个人。

《石榴》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3、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教学方法:

  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编写日期:

  执教日期:

  总序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语。

  2、简单介绍作者及散文的艺术特色。

  3、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石榴图片或实物)

  可让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石榴,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女神》、《曲原》、《蔡文姬》等。《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作者以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三、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

  1、听准字音。

  争妍(yán)斗艳奇崛(jué)枯瘠(jí)犀(xī)利

  琢(zhuó)安普剌(lá)金罍(léi)盎(àng)然

  皓(hào)齿丰腴(yú)

  2、思考:作者是怎样构思全篇的?

  四、整体感知,初步分析课文。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篇

  1、学生默读课文,可在文中圈出标志性语言,理清课文的情感脉络。如:“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最可爱的是它的花”,“我本来就喜欢夏天”等等。

  2、研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石榴开花是在五月过后,面对炎炎烈日,石榴树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它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齐读第一段。

  (2)对比修辞手法的作用。

  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石榴树是少数开花树木中“最可爱”的,由此得知它有非同寻常的品格,它不畏炎热的个性,赢得了作者的青睐,也初步流露出作者“爱石榴”的情感。仅仅几句话是难以言尽石榴的“最可爱”的,那么石榴究竟美在哪里?

  3、欣赏石榴的美,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6段)。

  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美?

  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

  (1)枝叶美(第2段)

  用比较的方法写枝叶的特征。

  相同点:如梅树的枝,如柳的叶。

  不同点: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可通过展示石榴树的图片,和梅柳图片相对照。也可结合学生学过的诗词,了解梅柳的特征,品读富有文采的语言,从而更进一步体会石榴的枝叶美,体会作者在“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中流露出的对石榴枝叶的赞美之情。

  (2)花朵美(第3——5段)

  “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单瓣的“陆离”缤纷可人,双瓣的“华贵”珍贵悦人,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石榴自然被誉为“夏季的心脏”。——花的外形和精神。

  石榴花的红是明艳张扬的,这样的色泽呈现的是生命的律动、奔放的热情,也最能体现夏季的蓬勃。作者从色泽和外形的角度把石榴花比作“夏季的心脏”,高度赞扬了花朵的形态美。花更是傲骨铮铮,它不向骄阳低头,不屈服于烈日的淫威,这种质朴俊逸的风度足以使那些伸张伞盖、“不想再争妍斗艳”的众树汗颜!

  小茄形的骨朵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四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还被多情人插上了花。——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作者称这种变化过程为“奇迹”。的确,小小的骨朵柔弱而娇小,在艳阳的照耀下,它竟坚强地成长着,一味把自己的生命宣扬到极至,去迎合生命形态的变异,去完成幼稚到成熟的蜕变。当它骄傲地将自己的花瓶儿呈现给爱它的人们时,谁会不惊叹自然的造化?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给我们描摹了石榴生命形态的变化,无论是色泽还是精神都包孕着生命的热力。与其说是作者在写石榴,不如说是作者借石榴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不甘沉默、积极进取。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性格已鲜明地烙刻在石榴这个物象上,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它可以含蓄地表现作者的情怀。

  4、自由朗读第2——4段,仔细体会作者借石榴来写自己的追求与理想的写法。

  5、男生朗读第2段,要求读出石榴枝叶的神致气韵及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女生朗读第3——4段,要求读出石榴花热烈向上的个性品质及作者喜爱且敬佩的情感。

  五、结束语

  石榴的美表现在它的枝叶、花朵、果实,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形,也逐渐感知到石榴花浓烈的热情,更让我们领悟到日渐翻红的骨朵也是生命的奇迹,也许你已经不自禁地随作者一起深爱了这夏季的宠儿吧,也许你还在期待石榴更摄人心魄的美丽吧,大家且把这份愉悦与希冀存在心中,下一课再来分享果实的甜蜜。

  六、布置作业

  1、复*生字新词,领会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反复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3、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想想它有哪些你喜欢的特性。

  第二课时

  编写日期:

  执教日期:

  总序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2、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石榴的风采,欣赏了石榴可以入画的枝叶和足以眩目的花朵,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石榴园,去采摘属于夏季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进一步分析课文

  1、欣赏石榴的果实美,继续研读第二部分(第2——6段)。

  我们已经欣赏了石榴的枝叶美和花朵美,那么由花朵变幻为果实,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享受?

  单瓣花从“红玛瑙的花瓶儿”变幻成“希腊似的安普剌”了,又变幻为“*式的金罍”了,果实长成,表皮斑驳,颜色亦现金色,形体变为肥胖的圆肚形,俨然有“各种锈彩”的“青铜器”。——果实成熟的情态。

  正当浓艳的花儿呈现自己的骄傲时,果实也好似有情人一般,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露出排排子实,它已经不是原先的花瓶与了,它子孙满堂,迫不及待地向人炫耀它的富足,石榴心中的自豪和作者心中的欣喜溢于言表。生动形象的拟人和比喻逼真地描绘了石榴由花朵向果实过渡的过程。

  这一段语言精妙而富有情趣。“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一句幽默的玩笑写出了石榴的变化,反问句明确地表示它已经完成了最伟大的孕育,要向人们奉献它甜蜜的果实了。“戏法”、“忍俊不禁”、“破口大笑”、“皓齿”等极具人性特征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石榴的欢乐与满足,它淳朴憨厚的个性逗人喜爱,那透明光嫩的皓齿惹人爱怜,课文读来趣味盎然。

  2、齐读第6小节,想象石榴满枝的喜人情景,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欢愉、欣赏之情。

  3、总结以上课文所描绘的石榴之美(枝叶美、花朵美、果实美),想想这样美丽清逸的事物,到底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9段)

  大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之情。

  喜欢夏天是由来已久了,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是从宇宙和人的发展角度来称颂夏天,实际上,夏已经是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勃发的生命的象征。作者再次称石榴是夏的心脏,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准确形象地表明了石榴的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特征,这是石榴的内在美、精神美的表现。作者是借喜欢夏天来衬托自己对“夏季的心脏”——石榴的喜爱之情,由此可见,石榴成了承载作者理想和追求的载体,要是没有它,夏天将黯然无光、索然无味。

  最后写昆明石榴的“特别”,特别就特别在果实大而子粒丰腴,酸甜可口;挡不住诱惑。

  明写石榴的口味,暗写的是作者对石榴喜爱之情,回味无穷。

  四、齐读第三部分,共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五、选择自己喜爱的句子朗读,要求声音宏亮清楚,感情充沛。

  六、总结全篇

  提示:

  1、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3、领悟寓意深刻、别具匠心的语言;

  4、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七、比较阅读欣赏。

  材料1

  《辞海》“石榴”条的说明性语言: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本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准确凝练;本段文字科学、清晰、简洁)

  材料2

  暮春是桐树热闹的季节,它常常一夜间绽出满树的桐花来,朵朵都是并蒂莲的模样儿,做着集体吹喇叭的姿态。它们开起花来是那样的忘情,总是一大簇一大簇地凑在一起,原本淡紫淡粉的花色的烟云,冉冉地蒸腾着,张扬而清高,还有那浓郁的香气一刻不停地提醒你:这里正是春天。大树下,三五个穿着花肚兜的小儿女提着长长的竹竿儿,拼劲地打落那一串串的桐花,然后将花瓣一剥,用舌头舔里面的花蕊,那是有甜味的,花蒂则用线一穿,就成了活脱脱一条“青蛇”。顽童们白天拿它去吓唬小女伴,夜晚冷不丁放到大人的脖子里,都要给吓得大叫一声的,因为“青蛇”不仅滑溜溜的,且还带着嗖嗖的凉意……

  提示:

  1、欣赏生动细致的描写,想想桐花有怎样的品质?

  2、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仔细体味状物抒情的特点。

  八、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状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要求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写出你对物象的外形与精神的独特感受。字数在200——300之间。

《石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内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把握石榴的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深刻的立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古往今来,“垂杨”“腊梅”之类的植物历来是文人墨客的笔下宠物,但现代作家郭沫若却对石榴情有独钟,而且还赋予了石榴“夏天的心脏”的美誉。石榴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本节课我们来一睹石榴的风采。

  二、检查预*:(见“预学篇”)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动词+石榴”的形式理清文章的结构。

  引出石榴——描写石榴——喜爱石榴

  2、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描画石榴的?

  枝叶——花朵——果实

  石榴的叶片和枝干——与梅柳比较刻画其独特风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石榴的花——色彩:深红色的;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性: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并根据它的色彩和外形特征把它比作“夏季的心脏”。

  石榴由骨朵到花的演变——是“一种奇迹”,“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形态艳丽而匀称,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

  石榴由花到果实的变化——石榴结实引起颜色和形体的变化。红——金黄,上面还留有青铜器锁特有的各种锈形;形体则由安普刺式变为金罍式的。

  石榴的果实——描绘了石榴的果实成熟时的样子(似“破口大笑”)和石榴的形状、色泽(如“透明光嫩的皓齿”)

  3、作者对夏天、对石榴怀有怎样的感情?

  喜欢夏天,(衬托)更喜欢夏天的心脏。

  4、夏天、夏天的心脏有什么特点?

  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坚贞刚勇。

  (紧张、热烈、急促,象征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 第一次:在第三段:“单瓣的??心脏吗?”——主要从色彩和外形了打比方。

  第二次:在第七段:“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从石榴“热烈”“充满活力”这一“内在”特征的角度打比方。“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时相似的。

  第二个比喻是核心,它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个比喻准确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特征”。

  四、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本文是单纯的状物吗?作者通过石榴寄寓了怎样的深意?

  讨论后明确: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外在特点和内在品格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学*本文后我们要学会从事物现象中感悟社会、人生,把对自然的爱与人生的处世态度紧密联系起来,所谓生活处处有老师,也是此理。

  五、赏读文本,品味语言:

  1、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这风度”是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梅柳之长”是指奇崛、清新,“梅柳之短”指枯瘠、柔媚。

  2、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天的心脏吗?

  “陆离”“华贵”“夏天的心脏”是就石榴的颜色和形态而言的。

  3、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奇迹指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

  4、单瓣的花虽然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

  “妙幻的演艺”和第6段中的一词相照应,具体指戏法。

  5、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原因是我本来就喜欢夏天,而石榴花的陆离、华贵、妙幻的演艺又增添夏日的魅力,所以我更喜欢??

  六、课堂小结:

  (1)抓住特征,仔细描摹

  本文既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征来写,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使读者能对所写事物有一个鲜明的印象,同时还赋予了石榴“内在”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开头部分概写,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围绕中心,分层展开,写得细腻传神。结尾部分简略生动,照应开头,点明文意。

  (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作者之所以喜爱石榴,是因为石榴的“内在”特征正好与作者的性格特征相契合;作者赞美石榴,实质上是要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七、作业设计:

  1、完成《伴你学》同步练*;

  2、预*《马说》。

《石榴》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石榴的,能依照课文第三自然段,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学*按一定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果实,并按一定顺序写它的成熟过程及特点。

  四、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石榴、小卡片,观察一种果实。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演示实物“石榴”,问:这是什么?

  交流板书课题:石榴(简单识记“榴”字)

  2、谈话,观察石榴,什么样儿的?什么颜色的?

  你对石榴还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

  1、拼拼读读记记课后生字,读准一、二类字音。

  2、初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检测读生字词的情况。

  逐一卡示,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读准词:甚至、喜讯、甜津津、郁郁葱葱、小喇叭、玛瑙

  4、再读课文、思考。

  石榴是怎样成熟的?

  课文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5、指名接读课文,并交流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交流相机卡示:

  ①“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②春天和夏天,石榴树抽出新枝,长出绿叶,开出火红的花。

  ③秋天,石榴果成熟了。

  ④“我”非常喜爱石榴果。

  再交流:石榴是怎样成熟的呢?

  交流相机板书: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到了成熟的过程?(2、3自然段)

  我们先来学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我的家乡在哪里?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上述问题。

  2、交流:

  相机学词:枣(zao)庄

  A:读准字音。

  B:分析字形。(也是红“枣”的“枣”,枣有核,所以下面有两点。)

  3、枣庄是个怎样的地方?

  交流相机学词:驰(chi)名中外

  A:读准字音。

  B:“驰名”有著名、有名、闻名的意思。意思是“中外闻名”。

  4、指导读。强调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5、过渡:石榴树是怎样抽枝、长叶、开花的呢?作者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让我们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圈划出体现作者叙述顺序的词语。

  2、指名读,并交流圈划情况。

  ①学*生词:抽(chou)出

  ②小结:作者叙述的顺序是这样的,石榴树先是抽枝、接着长叶、然后开花。完成板书:抽枝→长叶→开花

  石榴树从抽枝到开花都在什么季节完成?

  交流。相机板书:春、夏

  ③指导读1、2两句话,体会作者的叙述顺序。

  3、石榴的枝条、叶子、花儿都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交流。相机圈划有关词语:新的、嫩绿、郁郁葱葱、火红的

  学词:郁(yu)郁葱葱

  A:读谁字音。

  B:理解意思:长得非常茂盛。

  C:填空:郁郁葱葱的()

  再次体会读1、2句话,强调枝、叶、花的情状和色彩。

  4、师圈划“越……越……”、“不久”、“挂满”。这些词说明了什么?(花多)。指导体会读读。

  5、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在写什么?(石榴花)石榴花长得啥样?文中用了什么方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学词:小喇(la)叭(ba)

  师谈话:石榴花那么小,作者却能形象又细致地写出它像小喇叭,说明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指导体会读读最后一句话。

  6、过渡:石榴果是怎样成长成熟的呢,下节课再学。

  7、齐读第二自然段。

  8、完成填空,练*说话。

  作者是按照这样的叙述顺序来写石榴的成熟过程的,春天和夏天,石榴树先________,接着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

  四、巩固练*

  1、齐读生字词小卡片。

  2、指导书写本课时所学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

  1、交流。

  春天,石榴树有什么变化?夏天呢?

  2、齐读1、2自然段。

  3、过渡:秋天,石榴果是怎样长大成熟的呢?继续学第三节。

  二、细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交流。

  出示卡片:热闹。

  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说明热闹?

  3、展示课件,细致观察,石榴是怎样长大、成熟的?主要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外皮)

  ①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用了哪些词说明外皮的变化?

  ②展示文字灯片,交流。相机圈划“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指导读,体会石榴在逐渐长大、成熟,外皮发生变化的状态。

  ③师:如果把这些表色彩的词颠倒次序,行不行?再次体会到石榴是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

  ④圈划“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讨论:应怎样读?读出怎样的语气?(用较慢的语速读,特别读好“一天天”三个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齐读1――3句。

  5、过渡: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

  ①展示课件:观察、交流。(有的裂开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

  ②裂开了嘴,笑破了肚皮哪个程度更深呢?书中用了哪个词说明?学词:甚至(shen zhi)

  ③书中是怎么说的?交流:展示文字灯片,指导读。(你觉得这些石榴可爱吗?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④师:不光是这两只石榴,熟透了的石榴都急切地想处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呢?让我们看最后一句话。

  ⑤映示文字灯片,轻声读。找找哪些词说明了石榴急切地心情。交流。(急切地扒开、向外张望、报告……)

  ⑥师:这些石榴可爱吗?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6、总结谈话,果实的成熟都是有一定过程的,在成熟过程中,或者外皮发生变化,或者壳发生变化,这都是有一定顺序的。本文的作者之所以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他观察仔细的缘故。我们小朋友*时也要做到细致观察,有顺序地写下来。

  7、齐读第三自然段。

  8、过渡:石榴子儿又是怎样的?味道怎样呢?

  三、学*第四自然段

  1、出示半只割开外皮的石榴,观察:石榴子儿是什么样的?

  再出示玛瑙,比较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请先尝一尝,谈谈味道?

  2、书中是怎么告诉我们的?指名读。

  3、学*生词:玛(ma)瑙(nao) 紧偎(wei) 嚼(jiao) 甜津津(jin)

  4、读词:红白相间、晶莹透亮、清爽无比

  由这些词体会作者对石榴有一种怎样的感情?(无比喜爱)

  5、再次指导读,读出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

  1、总结。

  2、齐读全文。

  五、巩固练*

  1、读读本课时所学生字词。

  2、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指导书写。

  甚:上紧下松。

  露:上窄下宽。

  扒、嚼、津:左窄右宽。

  4、生描红,仿影,练写。

  板书: 石榴

  春天 叶

  夏天 花

  秋天 果

  第三课时

  一、复*

  1、交流。

  春天,石榴树怎样;夏天,秋天呢?

  石榴子是什么样的?味道怎样?

  2、齐声感情读全文。

  二、指导仿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一种果实的特点。

  1、仿写内容:葡萄的成熟过程。

  2、展示课件:葡萄。联系实际,想想,葡萄在什么季节成熟?(夏季)

  A:观察葡萄,练说:到了夏季,葡萄……

  B:展示葡萄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外皮的变化。

  青绿色→青中带紫→越来越紫→全是紫红了

  练说:葡萄的外皮先是……,接着变成………,逐渐变得……,最后变成……。犹如熟透了的石榴,犹如……。

  C:如果摘下粒来尝尝,是什么味道?(甜滋滋的)

  3、练说成一段话。

  A:自由说,同桌互说。

  B:指名说,评议,相机指点。

  C:再次自由说,指名说。

  4、把它写下来。

  三、巩固练*

  1、完成词语、句子抄写。

  2、板书设计

  春 抽枝、长叶

  11、石榴 → 夏 开花

  秋 结果 → 颜色

  形状

  色彩(石榴子儿)

  味道

《石榴》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学*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3.体会文中优美语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二、自学指导:

  要求:

  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学生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三、自学检查。

  1.重音要读准:

  枣庄郁郁葱葱喇叭子儿玛瑙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春天叶

  夏天花

  秋天果

  四、指导精读:

  1.学*第一自然段:

  ⑴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教师教师枣庄

  ⑶“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乡声名远扬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⑷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声名远扬,这是作者爱家乡的原因。

  2.学*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①这一段写了那两个季节?石榴有说什么特点?

  ②作者用哪些词来写叶子,花的?

  体会"郁郁葱葱"的意思。

  "彷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说明了什么?这样打比方合适吗?

  ⑵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的词语。

  2.仿写句子。

  例:石榴花彷佛是一个个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继续精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练*: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春、夏、秋)季石榴(叶子、花、果实)的生长情况。

  2.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表现石榴果实特点的词语。

  3.讨论: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果实的?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

  4.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一段。

  5.学*第4自然段。

  ⑴过渡:长得这么可爱的石榴,味道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

  ⑵轻声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石榴子儿的?

  讨论有: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体会“晶莹”的意思。

  6.齐读这一自然段。

  7.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这种方法。

  三、作业: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石榴

  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样子:有的……有的……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石榴》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3)

——《石榴》教学反思 (菁华9篇)

《石榴》教学反思1

  上课之前,钻研教材很长时间,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寻找教学设计的灵感。《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为了设计好这一课的教案,我还浏览了网上很多篇不同的'关于这一课的名师教案,并结合本班同学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学*每篇教案中的精彩之处,设计出了第一份教案,自己感觉还是挺满意的,觉得把该让学生掌握的、该讲的都罗列进去了。因为准备的时间有点仓促,只把教案拿去给同年级的老师看了一下,结果第一次试教下来,自己却感觉效果很不理想。

  我这次执教的《石榴》一课文笔优美,课文的2、3、4自然段都有重点内容,我因为舍不得放弃任何一个重点而导致任何一个重点都没能处理得特别到位,并且还出现了时间不够的现象。在一篇课文重点较多的情况下,明明做不到面面俱到,何不加以筛选呢?与其因为时间的限制,在任何一个重点处都没能深入学*,只是一带而过,不如学会放弃一些,抓住重中之重,加以深入学*。

  从上面这一点考虑,结合我第一次试教失败的经验,再加上同年级老师的宝贵意见,我又重新设计了第二份教案。这一次我重点学*课文的3、4自然段。其中第三自然段我主要是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些句子,喜欢的理由是什么,然后读读这些句子,重点让学生感悟成熟了的石榴的可爱和有趣。我还让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品尝,抓住石榴果实的形、色、味等各个方面的特点,用上恰当的词汇来进行表达,同时很快地解决了文中生词的理解问题。照着第二份教案进行第二次试教,果然效果比第一次好多了。

  现在回头想想,自己好像犯了小学低年级的老师常有的通病:班级事务,凡事都喜欢包揽在身,什么都要为孩子考虑得非常周到,一件小小的事情都要想到指导学生如何遵照10个步骤去做。这样的老师非常的细心,有耐心,但是同时也剥夺了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体验去找到正确的方法,短时间内,这样的班级可以被老师带得井井有条,但是从长期来看,孩子们的主动探索的能力将有可能会被抹杀,这样的孩子往往胆小,缺乏主见。在语文课上也一样,设计好相关问题后,就该让尽量多的孩子尽量多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不该急忙打断,也不该急忙补充,代替学生说出他们心中的答案。突然觉得语文教学应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说教,给孩子增加一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减少一些规矩束缚,给孩子增加一些亲身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教学《石榴》这课时,我也是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实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今后,我还要在引导学生读上继续钻研。

《石榴》教学反思2

  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读出丰收的喜悦,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并让学生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

  然后引导学生学*第四节,了解石榴子儿的形、色、味的特点。在理解“玛瑙般的子儿”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玛瑙,对照图片让学生体会石榴子儿的形状特点。在理解“一颗颗紧偎在一起”时,通过观察图片、举例子理解“紧偎”,通过这段学*,理清段落顺序,先写作者看到的形状、颜色,再写品尝到的味道,为课后*题品尝一种水果奠定了写作基础。

  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就考虑过课的类型,最后决定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学的方法为主,考虑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贫乏,所以教师讲授的内容较多,我过于主导,让学生发挥的机会比较少,一篇课文可以有许多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一个人的思维有限,一堂课上下来也发现了设计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学生不太敢回答问题,希望日后能更改善。

《石榴》教学反思3

  《石榴》一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语言与*作的范例。本次我进行了第二课时的上课——精读课文。我确定了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的新词,了解石榴树的枝叶、花朵以及果实的特点。通过品读,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美。(重点说拟人修辞手法)

  2、学*课文,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第四自然段品石榴的写法。

  3、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学*拟人句。

  第一课时,我已经让学生学*了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并且讲读了第一自然段,理解了“驰名中外”这个词的意思(名气很大,国内外有名。)

  第二课时,我从复*课文脉络入手,石榴园——石榴花——石榴果——品石榴,再按照段落一步步的学*、品读课文。

  首先,阅读第二节,了解枝、叶、花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词语“抽出”“长出”“开出”“挂满”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的生长过程:抽枝——长叶——开花——结果,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填空练*,了解石榴树的生长过程。课文中有描写石榴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但是再此教学过程我省略了,也没有着重强调比喻的修辞手法。

  石榴果实从生到熟,外皮颜色发生了逐步的变化。我采用了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的方法,找出颜色变化的词语,再点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最后出示桔子成熟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们填空,进行了一次扩展训练。

  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读出丰收的喜悦,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并让学生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

  然后引导学生学*第四节,了解石榴子儿的形、色、味的特点。在理解“玛瑙般的子儿”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玛瑙,对照图片让学生体会石榴子儿的形状特点。在理解“一颗颗紧偎在一起”时,通过观察图片、举例子理解“紧偎”,通过这段学*,理清段落顺序,先写作者看到的形状、颜色,再写品尝到的味道,为课后*题品尝一种水果奠定了写作基础。

  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就考虑过课的类型,最后决定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学的方法为主,考虑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贫乏,所以教师讲授的内容较多,我过于主导,让学生发挥的机会比较少,一篇课文可以有许多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一个人的思维有限,一堂课上下来也发现了设计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学生不太敢回答问题,希望日后能更改善。

 

《石榴》教学反思4

  《石榴》这篇课文是一篇很好的*作例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因此,教完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将全文加以背诵,同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写《我最爱吃的一种水果》。仿写前,我让学生好好地品读书上段落是怎么写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么来写的?孩子们一下回答出来:形状、颜色、味道来写。由于二年级时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学生对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做过细致的练说指导,当时并要求把练说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代替,所以大多数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写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来写),结果大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不错.如罗枭展写到: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大西瓜。它穿着一件条纹衬衫,圆圆的头上戴着一顶帽子。切开绿油油的它,只见黑红相间,红通通的肉里镶嵌着密密麻麻的黑核子,真是好看极了。咬一大口嚼嚼,甜滋滋的,顿时感到清甜无比,生津止渴。贾瑶瑶写到:你摘下一根香蕉,把皮慢慢地撕开一半,顿时手里就像拿着一只开花的小船,吃一口,甜甜的,好吃极了!......诸如这些,比课文上第四自然段内容更具体,将水果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从它的外形写起,由外到内进行叙述。重点抓住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来写,条理较清楚。看来以前的功夫没白花。

 

《石榴》教学反思5

  进入三年级我们正式加入了“引导自学课堂课题组”,班级学生对这种模式还不是特别了解。之前的教学中我也尝试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但是学生对引导自学教学模式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为了上引导自学课,我利用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带学生利用这种模式来上课,但是学生还没形成这种学**惯,课堂上耗费时间多,很难完整地把流程走完。但是经过几天的训练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正式上课的时候,整个环节都还比较完整,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比较满意。

  《石榴》这篇课文是一篇写物的,第一课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整体感知。在自学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张学*单,辅助学生学*。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模式,孩子们的纪律比较好,井然有序,按照一定的环节循序渐进。

  引导自学课堂很好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小组长的领导能力。但是我觉得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我觉得老师语言还可以再少一点,多给学生时间去思考,比如在归纳石榴生长过程这一环节时,要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提炼关键词,

  教师不要说得太多,从而让学生失去表现的机会。另外,在小组讨论时,有个别小组存在混乱的现象,小组长没有起好引领的作用,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引导自学型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很关键,所以*时对学生的训练至关重要,要在*时一点一滴的教学中做扎实。

《石榴》教学反思6

  本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晰,是学生学*语言与*作的范例。在教学时,首先,我按照季节的顺序来指导学生了解石榴的生长情况,春天石榴抽出枝条,长出绿叶,夏天开出红花,秋天结出果实。有顺序地描写一件事或一样物品,正是三年级学生要学*的内容。

  相信通过学*本文,他们对于如何写好*作会有更深一步地感受。其次,本文的比喻、拟人手法很多,通过讲石榴比作小喇叭和赋予石榴娃娃以人的动作这样的描写,使得文章更加地生动有趣。抓住这些句子,让学生多读,多感悟,这样学生写起文章来就更生动了。最后,引导学生学会仿写,从形、色、味三方面介绍一种水果。在教学时,由于时间关系,我有些急躁,指导时不够细致,有些学生写得不够详细生动,没有将水果的外形与口味等介绍清楚。

《石榴》教学反思7

  《石榴》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本课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叙条理清楚,是学*语言与写作的范例。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学*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运用文章的写作方法指导写作。这一课我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在学*中,运用图文结合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一、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学生读读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设计了几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季节?石榴有什么特点?同时相机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接着又设计三个层次的读,第一次是学生的自读,边读边想看到了什么;第二次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想象花和叶有什么特点,;第三次是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插图,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朗读、想象等形式,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二、感知中仿写:

  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教学“石榴果的颜色变化是有顺序的”这部分时,我先是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相机图片出示相应的颜色,问生能不能把其中的一种颜色换个位置,在学生理解了石榴的生长是有顺序的所以不能换后,提示用上 “先是、逐渐、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就能把石榴果的颜色变化写得更有条理,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正如叶圣陶说得那样“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而后,我引导学生以读学写,读写结合,读中悟法。在指导读写结合方面,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在指导学生表示颜色的词的同时,相机渗透小结了“果实成熟外皮颜色变化有序”的写作方法。2、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说说蜜桔成熟过程中外皮颜色的变化及内部形状、味道。3、让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说一说,然后仿照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能仿照这两段写蜜桔的成熟的整个过程。

  但是,这堂课也留下了一些遗憾,这篇课文,作者用了鲜活、形象、丰富的拟人句写出了石榴形态的可爱,如课文第三节。因此,可以作为很好的例句,让学生学会运用拟人句。可由于时间关系,未能来得及指导。

《石榴》教学反思8

  《石榴》一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语言与*作的范例。本次我进行了第二课时的上课——精读课文。我确定了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的新词,了解石榴树的枝叶、花朵以及果实的特点。通过品读,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美。(重点说拟人修辞手法)

  2、学*课文,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第四自然段品石榴的写法。

  3、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学*拟人句。

  第一课时,我已经让学生学*了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并且讲读了第一自然段,理解了“驰名中外”这个词的意思(名气很大,国内外有名。)

  第二课时,我从复*课文脉络入手,石榴园——石榴花——石榴果——品石榴,再按照段落一步步的学*、品读课文。

  首先,阅读第二节,了解枝、叶、花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词语“抽出”“长出”“开出”“挂满”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的生长过程:抽枝——长叶——开花——结果,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填空练*,了解石榴树的生长过程。课文中有描写石榴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但是再此教学过程我省略了,也没有着重强调比喻的修辞手法。

  石榴果实从生到熟,外皮颜色发生了逐步的变化。我采用了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的方法,找出颜色变化的词语,再点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最后出示桔子成熟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们填空,进行了一次扩展训练。

  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读出丰收的喜悦,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并让学生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

  然后引导学生学*第四节,了解石榴子儿的形、色、味的特点。在理解“玛瑙般的子儿”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玛瑙,对照图片让学生体会石榴子儿的形状特点。在理解“一颗颗紧偎在一起”时,通过观察图片、举例子理解“紧偎”,通过这段学*,理清段落顺序,先写作者看到的形状、颜色,再写品尝到的味道,为课后*题品尝一种水果奠定了写作基础。

  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就考虑过课的类型,最后决定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学的方法为主,考虑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贫乏,所以教师讲授的内容较多,我过于主导,让学生发挥的机会比较少,一篇课文可以有许多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一个人的思维有限,一堂课上下来也发现了设计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学生不太敢回答问题,希望日后能更改善。

 

《石榴》教学反思9

  每上完一堂课,回顾自己课堂教学上的成败得失时,总是感慨万千,在执教完《石榴》一课后,有个最大的感受:教师应该全身心投入到教材中,对教材不能带上任何主观色彩。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当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融为一体时,课堂教学的明灯就会高高挂起。”我们对教材一定要剖情入理,如出己之心,这样才能做到教书育人。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课文令教师很喜欢,而有的课文教师很难动情,这样就很难使教者步入课文的底里。当上《石榴》一文的时候,我总感觉这篇课文描写的东西很抽象,很难打动我的心,不象《北大荒的秋天》那样,所描写的景物是我们手能摸到,眼能看到。因此在备课时,我就始终停留在课文的表面,无法深入钻研课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本无法做到于漪老师的“明灯高高挂起”。

  当教完之后,我再去深入钻研课文时,我被感动了,感动于作者浓浓的乡情在石榴身上的集中体现,正是因为作者对家乡,对石榴有着特殊的感情才能将石榴的枝叶,石榴的花,石榴的果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文章第一句话“我的家乡在枣庄,那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可以说是文章的文眼,给你打开了文章的情路 。作者将情寄予石榴,一切景语,一切物语皆情语,因此当再次备课时,我是完全被打动了,深入其中不能自拔。

  从这次的教学中,我感受到教师没有挑剔文章的权力,大凡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作者情动于中,言溢于表的产物,我们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深入钻研课文,这样才能正确解读课文。“不进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正是因为我对教材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所进行的一切都是留于表面的,而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抽去了其中的情意,语文的人文性夫复何求?


《石榴》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4)

——石榴小学作文 (菁华6篇)

石榴小学作文1

  大家,先来猜一个谜语吧!可要听好了:胖娃娃,最爱笑,笑红身子,笑破肚,笑得大嘴合不上,露出满嘴红玛瑙。这就是我的最爱——石榴。

  石榴看起来像一个小灯笼,它穿着一件黄色的花衣服,黄中还夹杂着一点淡淡的红色,摸上去,还有一点粗糙,闻上去还有一点点臭,(可能是我时间放长了)。看到这可爱的石榴,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成熟时的样子,一个又一个成熟的石榴,压弯了枝头,瞧,它们一个个多可爱呀!有的咧开了嘴“呵呵”的笑,有的笑破了肚皮,露出满满的籽……

  别看他长得不好看,吃起来,可好吃了。刨开石榴皮,石榴籽排列的整整齐齐,一粒连着一粒,粒粒都像粉红色的水晶。每一粒籽外面都包着一层薄膜,亮晶晶的,又白又嫩,像一颗颗钻石……。吃上去又酸又甜,好吃极了!

  石榴还可以解酒,上次爸爸喝醉了,吃了点,果然好了很多。

  真是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啊!我们,不能以貌取人,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就像石榴一样,捧给我们美味的果实。

石榴小学作文2

  在我的老家院子里有一颗石榴树。绿绿的树叶中间挂满了红灯笼似得大石榴。秋天成熟的时候,一个个石榴像顽皮的孩子急着要离开妈妈去玩耍,可妈妈怕摔着,使劲拉着不肯松手。瞧,石榴的小脸憋得通红通红的,小小的'嘴巴噘得高高的,使劲一挣,“啪”的一声衣服裂开了,露出了晶莹剔透的石榴籽。“馋虫”驱使我摘了一个,吃在嘴里甜甜的,略带着一点酸,保准让你吃了还想吃!

石榴小学作文3

  我奶奶家的后院有两棵石榴树,虽然长得没有松树那样高大挺拔,但却非常坚强。

  这两棵石榴树从小就陪着我,我不开心的时候,就会找它们诉说我的苦恼。春天,石榴树冒出了嫩芽,装扮着奶奶家的后院。让整个小院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夏天,石榴树长出了茂密的枝叶,我们在它的遮挡下嬉戏,乘凉。因为有它我们才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暑假。秋天,石榴树的叶子渐渐变黄了,可能是因为工作了一个夏天太累了,现在 想好好的睡上一觉。冬天,寒风刺骨,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不管天气多么寒冷,石榴树仍然坚持守护着我们。

  我爱奶奶家的.石榴树!

石榴小学作文4

  在9月18日那天,我吃了一个石榴,它的形状是圆的,皮上的颜色有灰、黄、红,可迷人啦!里面的皮是黄的,肉是红和黄的,像一颗耀眼的明珠,肉里面有一颗白白的籽,肉里还有甜甜的果汁,要是你用力捏,它就会像喷泉一样喷到你或别人身上呢!

  多甜的石榴啊!

石榴小学作文5

  星期二下午,庄老师带我们来到校园的一角观察石榴树。

  这几棵石榴树生长在学校操场的南面,远远望去,它们像几位小姑娘舒张着自己葱绿而美丽的头发。

  走进一看,石榴树的枝叶非常茂盛,绿色的叶子像一把把小勺子,静静地躺在大树的怀抱里。拨开茂密的枝叶,我们看到了许多石榴压弯了枝条,这些石榴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青,有的红中带黄。有的石榴成熟了,绽放开了娃娃般可爱的圆脸与笑口,好像在说:“你们好!”

  庄老师摘下一个熟透了的石榴。大家一拥而上围住了他,都迫不及待地想尝尝石榴。老师拨开石榴,亮晶晶的粉红色的果肉像一颗颗的钻石,整齐地排列着,显得格外诱人,大家争抢着吃了起来,我也吃了许多。我咬破了石榴籽像玻璃一样晶莹透亮的外皮,顿时,果肉层的汁液迸了出来,酸甜可口,这是我吃过的最新鲜的水果了,美味极了!

  庄老师说:“这是我们学校长出的纯天然的水果,没任何污染。”我们放心地品尝着,开心地笑着。最后,有些同学还偷偷地带了几粒石榴,他们想把这甘甜的石榴也给家人尝尝,与他们一起分享呢。

石榴小学作文6

  我家的阳台上种了一棵石榴树,春天,在爸爸的细心裁剪和培养下,高高的,粗壮的树杆上面长出嫩红的,尖尖的叶子。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叶子也就一天天的长大,嫩红的叶子变成了嫩绿,又从嫩绿变成墨绿色,哇,颜色真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

  到了夏天,我跑上阳台一看,咦,是谁把小小的红灯笼挂在石榴树呢?我走*一看,哦,那不是灯笼,那是石榴树开花了!我故意去问婆婆:“婆婆,我现在考你猜一种花,听着,外形像灯笼,灯笼下面戴着一顶帽子,帽子中间长着密密麻麻的小音符,你猜是什么花?”婆婆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我就说:“答案就在阳台上面!”婆婆带着好奇的心情上了阳台,我用手一指:“答案就是石榴花!”

  石榴花长得一天比一天大,小帽子脱落了,小灯笼变成了暗红的小石榴,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小石榴成熟了,落到了花盆里,我拿了一个,用手一掰开,哇,粉红的果肉,看了都直流口水,我终于忍不住了!吃了起来,那味道酸酸甜甜的,好吃极了!我连忙对楼下的爸爸说:“我们家的石榴成熟了,成熟了,快来吃一口吧!


《石榴》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5)

——《石榴》教学设计 (菁华5篇)

《石榴》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学*状物类记叙文,因此,学*的地位和意义很重要。无论从阅读还是写作的角度看,都不可小觑。

  二、学生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学*状物类记叙文,在此这之前,学生对记叙文已有一定了解-——以描写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式;而且,小学也学过一些简易的状物散文;同时,学生对借物抒情的诗歌也有一定的学*和了解,因此,本类文章的学*可在此基础上进行。

  当时的写作年代、社会背景离现在的中学生已远,而这又是理解本文主题的一个关键,因此,要重视这一点的设计。

  三、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

  了解石榴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熟读课文品味本文生动而又精美的语言从而把握石榴形象,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欣赏石榴之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作者所言之志,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四.教学重点及突破:如何描写石榴特征及其所运用的描写方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对刻画石榴形象的作用。让学生在反复读文本的'过程中体味石榴特点及语言的运用。总之,通过抓关键词,多读来把握石榴特征;通过议论与点播相结合来领悟情感与主旨。把学*领悟的主动权和动力交给学生。

  五.教学难点及突破:情感的把握及作者在石榴身上赋予的象征意义;学*托物言志的写法。联系背景帮助理解,通过练*运用巩固。

  六.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两课时

  第一课时:通过学*领悟理解。

  第二课时:拓展探究。

  本设计为第一课时:从作家和文本中学*所状之物特点、情感及写法。

  七、课前准备:查阅有关石榴的资料;初步了解作家作品。可上网查询,也可到图书馆查询。

  网址推荐:

  书目推荐:诗集《女神》《星空》等,特别是诗歌《天上的街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

  八、选择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思想: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学*状物类记叙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状物记叙文的特点。这也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阅读郭沫若的作品,因而了解作者和背景,有利于激发兴趣,降低难度。

  2、教学方法的确定:读悟与讲议相结合,以读和议带动悟与讲。

  3、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以读带动理解;以讨论带动学*。

  九、教学步骤: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你们吃过石榴吗?谁来描述一下,石榴是什么样的?你留心过石榴的花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的散文去全面感受石榴的美。

  (二)交流课前准备情况:

  老师准备了一首郭沫若的诗歌,请大家欣赏看看(出示演示文稿2——《天上的街市》)。

  你了解了作者的哪些情况?本文写于什么时候?当时有没有坚持抗战、不怕威压的人?

  (三)是呀,环境再残酷,也不能吓倒所有人;同样,残酷的环境也不能吓倒所有的花。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反复读课文并结合演示文稿,了解石榴的特征。

  1、听朗读(出示演示文稿4——朗读录音),思考:在作者笔下,石榴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听完后,学生自由发言:听出了石榴的什么特点?(说到哪一方面也行)

  在如火的五月,那么多花都抵抗不住太阳的威力,石榴却开得如此美丽,多么可爱的花呀。

  2、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段,讨论(出示演示文稿5、6——石榴整体图):

  ①“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夏天的什么特点?

  ②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自己小声朗读第2至6段,思考:石榴的枝干和叶片与梅柳作比较得出什么特点(出示演示文稿7至9——枝干与叶片图)?突出了作者对石榴的什么情感?

  4、讨论:石榴的花最可爱是针对什么来说的?石榴的枝叶可爱吗?花呢?(最可爱)

  那么,作者要描写的重点放在哪一部分上?

  5、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花的呢(出示演示文稿10-12:花的图片)?

  点播:①第三段中作者把石榴的花比作夏季的心脏,像吗?从外形和色彩来看看。请同学们看看图片上的石榴花,像吗?

  ②、为什么说小茄形的骨朵是一种奇迹呢(出示演示文稿13-20:花骨朵的变化)?在作者眼里裂开后的骨朵像什么?你觉得呢?为什么花瓶还是红玛瑙的?

  ③、你能描述单瓣的花的那段妙幻的演艺吗?由安普剌变为金罍,你能画出来吗?

  学生画后再出示相应的图片(出示演示文稿21-28:由花到果的过程),加深理解。

  ④、到了秋天,石榴的果实有什么变化(出示演示文稿29:裂开的果实)?拟人的修辞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⑤、石榴的子粒像什么(出示演示文稿30、31:子粒)?这样的皓齿有什么特点?作者喜欢它吗?从哪里看出来?

  6、抽读课文第七段,讨论:

  ①作者再次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有什么更丰富的意韵?从内在的精神与品格来看看。

  ②这与作者喜欢夏天有什么关系呢?

  请注意“更”字突出的意味。

  (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点播寻找本文的情感线索(出示演示文稿32:赞——画——再赞):

  1、文中哪些语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情感?找出关键词。(最可爱、更喜欢)

  2、作者在刻画石榴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又流露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呢?请找出关键句子。

  枝干与叶片:这风度实兼备了……之长,而舍去了……之短。

  花:最可爱的……,……毫不辟易……。……已够……,……更为……

  ……更有……妙幻的演艺

  果实与子粒:……忍俊不禁…………透明光嫩……还看见过吗?

  3、请同学们将这些好词好句齐声朗读一次(出示演示文稿33)。课后请将这些好词好句摘录在卡片上,好吗?

  (五)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本文语言的美,让我们再完整的感受一次全文的美。请有感情地再读全文。

  读了本文之后,你发现了石榴哪些方面的美?你最看中的是哪一方面?

  ①、枝干、叶片、花、果实、子粒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的美——花的美

  ②、外在形态的的美与内在精神的美——内在美

  (六)这就是可爱的石榴,你是否也喜欢上了这五月火红的石榴了呢?作者是怎样把石榴刻画得如此惹人喜爱的呢?课文恰当地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你觉得作者想通过对石榴的刻画与赞美表达一种什么样的目的?请结合背景谈谈。

  作者自己的追求与理想为什么要通过石榴来表达呢?

  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种写法同学们在其他的哪种体裁、哪些篇目中还见过,请举出两例来。

  调动学生的积累,如:《我爱家乡的杨梅》、《咏梅》

  (七)现在我们已领略到了美丽的石榴的风度,让我们以一首五言古风结束全文吧!齐读诗歌(出示演示文稿34)。

  古风五月石榴

  杨槐撑华盖,桃李结青子;

  残红倦歇艳,石榴吐芳菲。

  奇崛梅枝干,清新柳叶眉;

  单瓣足陆离,双瓣更华炜。

  热情染腮晕,柔媚点娇蕊;

  醉入玛瑙瓶,红酒溢金罍。

  风骨凝夏心,神韵妆秋魂;

  朱唇启皓齿,灵秀瑶台妃。

  (八)总结:

  郭沫若的散文不同凡响。他留下的华章,有一种特殊的气势、韵味与魅力,使人无法不着迷。

  郭沫若散文的特殊气势、韵味与魅力,仔细阅读方能更好地体会。如果能经常重温,定将“身心获益匪浅,文笔增华有望”。

  (九)拓展练*(出示演示文稿35):

  是呀,万物皆有灵性,草木也有情感。请用我们明亮的双眼去发现他们,请用我们灵动的笔去描画他们。象郭老一样用火红的石榴去打动每一个人。

《石榴》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3、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教学方法:

  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编写日期:

  执教日期:

  总序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语。

  2、简单介绍作者及散文的艺术特色。

  3、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石榴图片或实物)

  可让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石榴,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女神》、《曲原》、《蔡文姬》等。《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作者以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三、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

  1、听准字音。

  争妍(yán)斗艳奇崛(jué)枯瘠(jí)犀(xī)利

  琢(zhuó)安普剌(lá)金罍(léi)盎(àng)然

  皓(hào)齿丰腴(yú)

  2、思考:作者是怎样构思全篇的?

  四、整体感知,初步分析课文。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篇

  1、学生默读课文,可在文中圈出标志性语言,理清课文的情感脉络。如:“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最可爱的是它的花”,“我本来就喜欢夏天”等等。

  2、研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石榴开花是在五月过后,面对炎炎烈日,石榴树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它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齐读第一段。

  (2)对比修辞手法的作用。

  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石榴树是少数开花树木中“最可爱”的,由此得知它有非同寻常的品格,它不畏炎热的个性,赢得了作者的青睐,也初步流露出作者“爱石榴”的情感。仅仅几句话是难以言尽石榴的“最可爱”的,那么石榴究竟美在哪里?

  3、欣赏石榴的美,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6段)。

  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美?

  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

  (1)枝叶美(第2段)

  用比较的方法写枝叶的特征。

  相同点:如梅树的枝,如柳的叶。

  不同点: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可通过展示石榴树的图片,和梅柳图片相对照。也可结合学生学过的诗词,了解梅柳的特征,品读富有文采的语言,从而更进一步体会石榴的枝叶美,体会作者在“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中流露出的对石榴枝叶的赞美之情。

  (2)花朵美(第3——5段)

  “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单瓣的“陆离”缤纷可人,双瓣的“华贵”珍贵悦人,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石榴自然被誉为“夏季的心脏”。——花的外形和精神。

  石榴花的红是明艳张扬的,这样的色泽呈现的是生命的律动、奔放的热情,也最能体现夏季的蓬勃。作者从色泽和外形的角度把石榴花比作“夏季的心脏”,高度赞扬了花朵的形态美。花更是傲骨铮铮,它不向骄阳低头,不屈服于烈日的淫威,这种质朴俊逸的风度足以使那些伸张伞盖、“不想再争妍斗艳”的众树汗颜!

  小茄形的骨朵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四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还被多情人插上了花。——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作者称这种变化过程为“奇迹”。的确,小小的骨朵柔弱而娇小,在艳阳的照耀下,它竟坚强地成长着,一味把自己的生命宣扬到极至,去迎合生命形态的变异,去完成幼稚到成熟的蜕变。当它骄傲地将自己的花瓶儿呈现给爱它的人们时,谁会不惊叹自然的造化?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给我们描摹了石榴生命形态的变化,无论是色泽还是精神都包孕着生命的热力。与其说是作者在写石榴,不如说是作者借石榴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不甘沉默、积极进取。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性格已鲜明地烙刻在石榴这个物象上,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它可以含蓄地表现作者的情怀。

  4、自由朗读第2——4段,仔细体会作者借石榴来写自己的追求与理想的写法。

  5、男生朗读第2段,要求读出石榴枝叶的神致气韵及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女生朗读第3——4段,要求读出石榴花热烈向上的个性品质及作者喜爱且敬佩的情感。

  五、结束语

  石榴的美表现在它的枝叶、花朵、果实,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形,也逐渐感知到石榴花浓烈的热情,更让我们领悟到日渐翻红的骨朵也是生命的奇迹,也许你已经不自禁地随作者一起深爱了这夏季的宠儿吧,也许你还在期待石榴更摄人心魄的美丽吧,大家且把这份愉悦与希冀存在心中,下一课再来分享果实的甜蜜。

  六、布置作业

  1、复*生字新词,领会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反复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3、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想想它有哪些你喜欢的特性。

  第二课时

  编写日期:

  执教日期:

  总序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2、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石榴的风采,欣赏了石榴可以入画的枝叶和足以眩目的花朵,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石榴园,去采摘属于夏季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进一步分析课文

  1、欣赏石榴的果实美,继续研读第二部分(第2——6段)。

  我们已经欣赏了石榴的枝叶美和花朵美,那么由花朵变幻为果实,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享受?

  单瓣花从“红玛瑙的花瓶儿”变幻成“希腊似的安普剌”了,又变幻为“*式的金罍”了,果实长成,表皮斑驳,颜色亦现金色,形体变为肥胖的圆肚形,俨然有“各种锈彩”的“青铜器”。——果实成熟的情态。

  正当浓艳的花儿呈现自己的骄傲时,果实也好似有情人一般,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露出排排子实,它已经不是原先的花瓶与了,它子孙满堂,迫不及待地向人炫耀它的富足,石榴心中的自豪和作者心中的欣喜溢于言表。生动形象的拟人和比喻逼真地描绘了石榴由花朵向果实过渡的过程。

  这一段语言精妙而富有情趣。“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一句幽默的玩笑写出了石榴的变化,反问句明确地表示它已经完成了最伟大的孕育,要向人们奉献它甜蜜的果实了。“戏法”、“忍俊不禁”、“破口大笑”、“皓齿”等极具人性特征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石榴的欢乐与满足,它淳朴憨厚的个性逗人喜爱,那透明光嫩的皓齿惹人爱怜,课文读来趣味盎然。

  2、齐读第6小节,想象石榴满枝的喜人情景,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欢愉、欣赏之情。

  3、总结以上课文所描绘的石榴之美(枝叶美、花朵美、果实美),想想这样美丽清逸的事物,到底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9段)

  大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之情。

  喜欢夏天是由来已久了,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是从宇宙和人的发展角度来称颂夏天,实际上,夏已经是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勃发的生命的象征。作者再次称石榴是夏的心脏,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准确形象地表明了石榴的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特征,这是石榴的内在美、精神美的表现。作者是借喜欢夏天来衬托自己对“夏季的心脏”——石榴的喜爱之情,由此可见,石榴成了承载作者理想和追求的载体,要是没有它,夏天将黯然无光、索然无味。

  最后写昆明石榴的“特别”,特别就特别在果实大而子粒丰腴,酸甜可口;挡不住诱惑。

  明写石榴的口味,暗写的是作者对石榴喜爱之情,回味无穷。

  四、齐读第三部分,共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五、选择自己喜爱的句子朗读,要求声音宏亮清楚,感情充沛。

  六、总结全篇

  提示:

  1、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3、领悟寓意深刻、别具匠心的语言;

  4、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七、比较阅读欣赏。

  材料1

  《辞海》“石榴”条的说明性语言: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本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准确凝练;本段文字科学、清晰、简洁)

  材料2

  暮春是桐树热闹的季节,它常常一夜间绽出满树的桐花来,朵朵都是并蒂莲的模样儿,做着集体吹喇叭的姿态。它们开起花来是那样的忘情,总是一大簇一大簇地凑在一起,原本淡紫淡粉的花色的烟云,冉冉地蒸腾着,张扬而清高,还有那浓郁的香气一刻不停地提醒你:这里正是春天。大树下,三五个穿着花肚兜的小儿女提着长长的竹竿儿,拼劲地打落那一串串的桐花,然后将花瓣一剥,用舌头舔里面的花蕊,那是有甜味的,花蒂则用线一穿,就成了活脱脱一条“青蛇”。顽童们白天拿它去吓唬小女伴,夜晚冷不丁放到大人的脖子里,都要给吓得大叫一声的,因为“青蛇”不仅滑溜溜的,且还带着嗖嗖的凉意……

  提示:

  1、欣赏生动细致的描写,想想桐花有怎样的品质?

  2、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仔细体味状物抒情的特点。

  八、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状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要求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写出你对物象的外形与精神的独特感受。字数在200——300之间。

《石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内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把握石榴的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深刻的立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古往今来,“垂杨”“腊梅”之类的植物历来是文人墨客的笔下宠物,但现代作家郭沫若却对石榴情有独钟,而且还赋予了石榴“夏天的心脏”的美誉。石榴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本节课我们来一睹石榴的风采。

  二、检查预*:(见“预学篇”)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动词+石榴”的形式理清文章的结构。

  引出石榴——描写石榴——喜爱石榴

  2、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描画石榴的?

  枝叶——花朵——果实

  石榴的叶片和枝干——与梅柳比较刻画其独特风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石榴的花——色彩:深红色的;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性: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并根据它的色彩和外形特征把它比作“夏季的心脏”。

  石榴由骨朵到花的演变——是“一种奇迹”,“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形态艳丽而匀称,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

  石榴由花到果实的变化——石榴结实引起颜色和形体的变化。红——金黄,上面还留有青铜器锁特有的各种锈形;形体则由安普刺式变为金罍式的。

  石榴的果实——描绘了石榴的果实成熟时的样子(似“破口大笑”)和石榴的形状、色泽(如“透明光嫩的皓齿”)

  3、作者对夏天、对石榴怀有怎样的感情?

  喜欢夏天,(衬托)更喜欢夏天的心脏。

  4、夏天、夏天的心脏有什么特点?

  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坚贞刚勇。

  (紧张、热烈、急促,象征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 第一次:在第三段:“单瓣的??心脏吗?”——主要从色彩和外形了打比方。

  第二次:在第七段:“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从石榴“热烈”“充满活力”这一“内在”特征的角度打比方。“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时相似的。

  第二个比喻是核心,它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个比喻准确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特征”。

  四、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本文是单纯的状物吗?作者通过石榴寄寓了怎样的深意?

  讨论后明确: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外在特点和内在品格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学*本文后我们要学会从事物现象中感悟社会、人生,把对自然的爱与人生的处世态度紧密联系起来,所谓生活处处有老师,也是此理。

  五、赏读文本,品味语言:

  1、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这风度”是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梅柳之长”是指奇崛、清新,“梅柳之短”指枯瘠、柔媚。

  2、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天的心脏吗?

  “陆离”“华贵”“夏天的心脏”是就石榴的颜色和形态而言的。

  3、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奇迹指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

  4、单瓣的花虽然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

  “妙幻的演艺”和第6段中的一词相照应,具体指戏法。

  5、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原因是我本来就喜欢夏天,而石榴花的陆离、华贵、妙幻的演艺又增添夏日的魅力,所以我更喜欢??

  六、课堂小结:

  (1)抓住特征,仔细描摹

  本文既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征来写,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使读者能对所写事物有一个鲜明的印象,同时还赋予了石榴“内在”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开头部分概写,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围绕中心,分层展开,写得细腻传神。结尾部分简略生动,照应开头,点明文意。

  (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作者之所以喜爱石榴,是因为石榴的“内在”特征正好与作者的性格特征相契合;作者赞美石榴,实质上是要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七、作业设计:

  1、完成《伴你学》同步练*;

  2、预*《马说》。

《石榴》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石榴的,能依照课文第三自然段,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学*按一定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果实,并按一定顺序写它的成熟过程及特点。

  四、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石榴、小卡片,观察一种果实。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演示实物“石榴”,问:这是什么?

  交流板书课题:石榴(简单识记“榴”字)

  2、谈话,观察石榴,什么样儿的?什么颜色的?

  你对石榴还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

  1、拼拼读读记记课后生字,读准一、二类字音。

  2、初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检测读生字词的情况。

  逐一卡示,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读准词:甚至、喜讯、甜津津、郁郁葱葱、小喇叭、玛瑙

  4、再读课文、思考。

  石榴是怎样成熟的?

  课文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5、指名接读课文,并交流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交流相机卡示:

  ①“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②春天和夏天,石榴树抽出新枝,长出绿叶,开出火红的花。

  ③秋天,石榴果成熟了。

  ④“我”非常喜爱石榴果。

  再交流:石榴是怎样成熟的呢?

  交流相机板书: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到了成熟的过程?(2、3自然段)

  我们先来学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我的家乡在哪里?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上述问题。

  2、交流:

  相机学词:枣(zao)庄

  A:读准字音。

  B:分析字形。(也是红“枣”的“枣”,枣有核,所以下面有两点。)

  3、枣庄是个怎样的地方?

  交流相机学词:驰(chi)名中外

  A:读准字音。

  B:“驰名”有著名、有名、闻名的意思。意思是“中外闻名”。

  4、指导读。强调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5、过渡:石榴树是怎样抽枝、长叶、开花的呢?作者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让我们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圈划出体现作者叙述顺序的词语。

  2、指名读,并交流圈划情况。

  ①学*生词:抽(chou)出

  ②小结:作者叙述的顺序是这样的,石榴树先是抽枝、接着长叶、然后开花。完成板书:抽枝→长叶→开花

  石榴树从抽枝到开花都在什么季节完成?

  交流。相机板书:春、夏

  ③指导读1、2两句话,体会作者的叙述顺序。

  3、石榴的枝条、叶子、花儿都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交流。相机圈划有关词语:新的、嫩绿、郁郁葱葱、火红的

  学词:郁(yu)郁葱葱

  A:读谁字音。

  B:理解意思:长得非常茂盛。

  C:填空:郁郁葱葱的()

  再次体会读1、2句话,强调枝、叶、花的情状和色彩。

  4、师圈划“越……越……”、“不久”、“挂满”。这些词说明了什么?(花多)。指导体会读读。

  5、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在写什么?(石榴花)石榴花长得啥样?文中用了什么方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学词:小喇(la)叭(ba)

  师谈话:石榴花那么小,作者却能形象又细致地写出它像小喇叭,说明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指导体会读读最后一句话。

  6、过渡:石榴果是怎样成长成熟的呢,下节课再学。

  7、齐读第二自然段。

  8、完成填空,练*说话。

  作者是按照这样的叙述顺序来写石榴的成熟过程的,春天和夏天,石榴树先________,接着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

  四、巩固练*

  1、齐读生字词小卡片。

  2、指导书写本课时所学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

  1、交流。

  春天,石榴树有什么变化?夏天呢?

  2、齐读1、2自然段。

  3、过渡:秋天,石榴果是怎样长大成熟的呢?继续学第三节。

  二、细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交流。

  出示卡片:热闹。

  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说明热闹?

  3、展示课件,细致观察,石榴是怎样长大、成熟的?主要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外皮)

  ①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用了哪些词说明外皮的变化?

  ②展示文字灯片,交流。相机圈划“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指导读,体会石榴在逐渐长大、成熟,外皮发生变化的状态。

  ③师:如果把这些表色彩的词颠倒次序,行不行?再次体会到石榴是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

  ④圈划“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讨论:应怎样读?读出怎样的语气?(用较慢的语速读,特别读好“一天天”三个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齐读1――3句。

  5、过渡: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

  ①展示课件:观察、交流。(有的裂开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

  ②裂开了嘴,笑破了肚皮哪个程度更深呢?书中用了哪个词说明?学词:甚至(shen zhi)

  ③书中是怎么说的?交流:展示文字灯片,指导读。(你觉得这些石榴可爱吗?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④师:不光是这两只石榴,熟透了的石榴都急切地想处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呢?让我们看最后一句话。

  ⑤映示文字灯片,轻声读。找找哪些词说明了石榴急切地心情。交流。(急切地扒开、向外张望、报告……)

  ⑥师:这些石榴可爱吗?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6、总结谈话,果实的成熟都是有一定过程的,在成熟过程中,或者外皮发生变化,或者壳发生变化,这都是有一定顺序的。本文的作者之所以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他观察仔细的缘故。我们小朋友*时也要做到细致观察,有顺序地写下来。

  7、齐读第三自然段。

  8、过渡:石榴子儿又是怎样的?味道怎样呢?

  三、学*第四自然段

  1、出示半只割开外皮的石榴,观察:石榴子儿是什么样的?

  再出示玛瑙,比较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请先尝一尝,谈谈味道?

  2、书中是怎么告诉我们的?指名读。

  3、学*生词:玛(ma)瑙(nao) 紧偎(wei) 嚼(jiao) 甜津津(jin)

  4、读词:红白相间、晶莹透亮、清爽无比

  由这些词体会作者对石榴有一种怎样的感情?(无比喜爱)

  5、再次指导读,读出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

  1、总结。

  2、齐读全文。

  五、巩固练*

  1、读读本课时所学生字词。

  2、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指导书写。

  甚:上紧下松。

  露:上窄下宽。

  扒、嚼、津:左窄右宽。

  4、生描红,仿影,练写。

  板书: 石榴

  春天 叶

  夏天 花

  秋天 果

  第三课时

  一、复*

  1、交流。

  春天,石榴树怎样;夏天,秋天呢?

  石榴子是什么样的?味道怎样?

  2、齐声感情读全文。

  二、指导仿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一种果实的特点。

  1、仿写内容:葡萄的成熟过程。

  2、展示课件:葡萄。联系实际,想想,葡萄在什么季节成熟?(夏季)

  A:观察葡萄,练说:到了夏季,葡萄……

  B:展示葡萄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外皮的变化。

  青绿色→青中带紫→越来越紫→全是紫红了

  练说:葡萄的外皮先是……,接着变成………,逐渐变得……,最后变成……。犹如熟透了的石榴,犹如……。

  C:如果摘下粒来尝尝,是什么味道?(甜滋滋的)

  3、练说成一段话。

  A:自由说,同桌互说。

  B:指名说,评议,相机指点。

  C:再次自由说,指名说。

  4、把它写下来。

  三、巩固练*

  1、完成词语、句子抄写。

  2、板书设计

  春 抽枝、长叶

  11、石榴 → 夏 开花

  秋 结果 → 颜色

  形状

  色彩(石榴子儿)

  味道

《石榴》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学*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3.体会文中优美语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二、自学指导:

  要求:

  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学生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三、自学检查。

  1.重音要读准:

  枣庄郁郁葱葱喇叭子儿玛瑙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春天叶

  夏天花

  秋天果

  四、指导精读:

  1.学*第一自然段:

  ⑴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教师教师枣庄

  ⑶“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乡声名远扬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⑷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声名远扬,这是作者爱家乡的原因。

  2.学*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①这一段写了那两个季节?石榴有说什么特点?

  ②作者用哪些词来写叶子,花的?

  体会"郁郁葱葱"的意思。

  "彷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说明了什么?这样打比方合适吗?

  ⑵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的词语。

  2.仿写句子。

  例:石榴花彷佛是一个个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继续精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练*: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春、夏、秋)季石榴(叶子、花、果实)的生长情况。

  2.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表现石榴果实特点的词语。

  3.讨论: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果实的?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

  4.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一段。

  5.学*第4自然段。

  ⑴过渡:长得这么可爱的石榴,味道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

  ⑵轻声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石榴子儿的?

  讨论有: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体会“晶莹”的意思。

  6.齐读这一自然段。

  7.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这种方法。

  三、作业: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石榴

  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样子:有的……有的……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石榴》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6)

——《石榴》教学反思菁选

《石榴》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石榴》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榴》教学反思1

  这堂课,本质上还是一种文言"仿真学*",其所"仿"之"真",乃是采用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进入文本描述的情境,真实地揣测人物心态,真实地体验人物情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品味、咀嚼文言。

  这次特殊的文言情景教学,促使我对现在关于文言教学的两个热门论题继续进行着思考。

  第一,文言文的教学是背读在前还是分析在前。传统的文言教学模式是重背读在前的。现在中国台湾等地正在大力倡导的幼童读经活动也在回归传统力主文言学*"背下来"再说。为了让《出师表》的这次"背读在前"的学*能够有效实施,我采取了很多的辅助措施。比如为学生讲述刘勰、 文天祥、杜甫、陆游、岳飞等人和《出师表》的故事,激发学*热情。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发起总动员,掀起背诵大潮。采用丰富多彩的比赛的形式进行诵读比赛,如"背诵击鼓传花"、"背诵pk赛"等,力争优生中等生熟诵,"忧生"重点段落基本成诵等等。有了全文的反复诵读,才可能有整体的独特感知,"情景教学"才能取得实效。可以说,从语感的培养规律来说,"背读在前"的方式对学*文言文是经济有效的。

  第二,文言文的教学是以文言字词积累为主还是以理解内容为主。我认为,这并不是矛盾的'问题。比如关于识字教学的问题,小学初年级采取集中识字的方法,而高年级则采取分散识字的方式。从人的长远学*来看,字词的掌握和文本内容的理解是融和在一起的。"融和观"也应该是符合语文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片面强调文言字词的积累只会把文言文学*推到纯粹技术化的尴尬境地。我们应该相信,文言学*也不能够脱离语言学*的一般规律。当然,有意识地恰当的总结归纳文言字词的用法是有必要的,这和片面追求文言学*字词化不是同一个概念。

  这堂课不足的是,因为重情感体验,所以在字词咀嚼的精微程度上还远远不够。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够尽可能地多积累品味字词,又能让学生对人物和主题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这就是文言教学的较高层次了吧。

《石榴》教学反思2

  《石榴》一课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学*第一自然段,我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吗?

  学生立刻想到“世界闻名”和“举世闻名”。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家乡枣庄的石榴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激起了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于是,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逐步了解了那里石榴树枝、叶、花、果的特点,感受到了这里的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接着让学生逐段朗读,体会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学*课文最后一节时,我出示石榴实物,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本课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加深朗读。在学完这一节后,我引导学生按照课文中描写石榴果的顺序来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然后仿照这一节的写法写下来,同学们因为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写得都不错。

《石榴》教学反思3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阅读本课的难点。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说得十分清楚,这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选编本课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二是继续练*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惯和能力。

  为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灌的形式。课前,我要求孩子们去找爬山虎,仔细观察爬山虎爬在墙上的样子。并叫学生采集爬山虎的标本。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于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拿出爬山虎,与作者描写的脚联系起来比较,理解课文内容,我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讨论,结合自己观察所得,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学生带着标本上课,也有不好的一面,有好些学生上课只顾玩自己手头上的爬山虎,有的还仔细观察实物的叶子,蔓的颜色样子等,没有注意听同学们的交流,影响了收效,这说明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够,有待提高。

《石榴》教学反思4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按比分配是在学生已经学*了分数乘法应用题、比的知识基础上学*的,而且学生在*时也有一定的体验。所以在新知形成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学*为主动研究性学*,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凸现学生个性化的学*。

  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的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无论在知识上、能力上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都有所得,全面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

  1、课前导入没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如:当学生说按*均分时,没有让学生自己思考这样分行不行,老师急着代学生回答。

  2、探究解题思路时,学生汇报过程太过仓促,没有充分的给学生思考、汇报的时间。

  3、课上应变能力有待提高,题的改变要有科学性,不能随意。如:氧和氢的比不能随意改变。

《石榴》教学反思5

  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我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对学*汉字的兴趣较浓厚,基本养成了主动识字的*惯,在教学生字词方面,我主要让学生自学。在自学效果检查中,再针对难读的字,难记的字着重指明。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积极性很高,都很想展示自己学*成果;而我采取的指明读,开火车,小老师带读的教学形式,没有充分地给予每个人展示的机会,以致有些学生注意力分散。经过反复琢磨,我觉得同桌互读来代替开火车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学生参与的面将是最广的。同时,在词语的`理解上,如"胸脯",我让学生做一做拍拍胸脯的动作,从而来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胸口。"婉转"一词,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它的意思,他们答案有:动听,悦耳,动听等等,随后我用两道线(1。直线2。波浪线)来表示那"婉转"的歌声,让学生来选择。结果全班学生都选择了第二条线,我相机引导:婉转的歌声就是高低起伏,曲折动人的。

  教师设疑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良好手段。先用一个问题的讨论引出结论: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这样学生会弄清文章思路,不需再思考,接着再提问:"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灰雀被小男孩捉走的呢证据在哪里"然后,顺理成章地组织学生对小男孩说的话进行分析,学生自始至终思维保持紧张状态。在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的思维存在着不少缺陷:看问题不全面,不善于联系地看问题,不能有条理地分析,因此,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思维,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教学案例中引导学生理解小男孩儿说的两句话,从句子的相同点人手,找出不同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全面深刻地体会了句子表达的不同情感。

《石榴》教学反思6

  这篇童话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笋芽儿在春天破土而出,渐渐长成一株强壮的竹子,从而教育孩子要敢于经风雨,见世面,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朗读本课,要表达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录音教学重现力强的特点,学生的朗读能力。

  上课伊始,通过听课文录音,使学生整体感知童话主要内容,了解笋芽儿先后听了谁的话,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讲读过程中,指导学生逐段一边听录音,一边抓住关键词"撒娇、央求、自豪",体会笋芽儿感情的变化。抓住她跟竹妈妈的几次对话,理解笋芽儿害怕到坚决的态度。如何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感情较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对于师生双方都是一个难题。

  课堂上,我以典范的录音朗读为示范,发挥录音烘托气氛、重现力强的优势,引导学生认真听,模仿读,仔细辨,再重读,从而使学生懂得把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应从语句的重音、停顿、速度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方面入手。通过录音教学介入课堂,避免了"这儿读重音,那里要延长"类的生硬说教,简化了朗读教学的形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听、去读、去比较、去体会,较快地提高了全体学生的的朗读能力。

《石榴》教学反思7

  我在上完这节课后有以下思考:

  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学*兴趣

  植树问题是数学中一个独立的单元,其内容和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这一课我们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领悟研究复杂问题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因此我设计了一道数字较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在画图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没法解决。从而启发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数字小的来画一画。从而让学生领悟解决复杂问题要先想简单的。而且,可以在这种与*常不一样的活动中,获得真实感知和学*经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整节课,每一环节我都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和交流中,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上的非常顺利,效果也不错。但总觉得有些程序化,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规定的有些死。如果在探究两种栽树方法的规律时,再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石榴》教学反思8

  北师大版教材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乘法口诀的第一课时,是因为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5个5个地数数,并且比较熟练,这会帮助学生建立学*的自信心,让孩子的学*变得比较轻松。而学生顺利地掌握5的乘法口诀,又为后面学*其它乘法口诀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有效。

  1、创设情境,让孩子自觉地进入学*的状态。

  课堂的开始,我就呈现了秋天到了,松鼠们在森林里忙着采集松果准备过冬的粮食的`情境图。学生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激发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的数学问题的兴趣。

  2、以先引导再模仿学*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由于学生没有乘法口诀的基础,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直接告知的方法,我用简单、明白的语言让学生清楚的知道1×5=5可以用乘法口诀一五得五表示。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口诀中的 “一”、“五”是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后面的“五“是乘法算式的积。接着,再让学生进行模仿,编2×5=10、3×5=15的乘法口诀。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着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的联系,同时也体会着编口诀的一些要领(先编乘数,再编积)和编口诀的一些*惯(积少于10才加上“得”字)。当学生对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认识、体会后,我再让学生独立尝试列式计算,编写剩下部分的乘法口诀,这样学生的学*就得到了落实。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知识储备,他怎么能探究出一点什么来呢?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摆正教师角色的定位,需要学生探究的,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去究;需要老师指导的,教师也要敢于站出来进行指导。当然,我们并不提倡总是牵着学生走的做法,教学中不要怕学生出现错误。很多时候,学生的错误是一个很好的学*机会。如,学生在独立编制口诀时就肯定会出现“五六三十”和“六五三十”两种情况,学生通过朗读比较,会体会到“五六三十”读起来比较顺口。又如,学生在独立编制口诀时一定会出现“五**五”的情况,学生通过观察、朗读,知道整数的读法里不是这样读数的。正是这样一些简单的对比过程,学生在今后的学*中就自觉地避免以上错误,比老师直接告诉把小的乘数编在前面,积是几十几时不要漏掉中间的“十”等等,效果要更好。

《石榴》教学反思9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读一读,说一说,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让学生争当小老师给大家正音,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的乐趣。

  2.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切忌逐行分析诗意。此时可适时地张贴文中插图,并问"图中画的是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其实诗意就蕴含在这一声声的话语中。

  3.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但对于刚学*古诗的小学生并不懂这些。因而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以学生自己的看法来朗读,富有具性地朗读,比如: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行呢?把它读给大家听听,也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好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十分活跃。

  4.读一读,演一演,领悟古诗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我们一块跟诗人的心情把这首古诗读一读,好吗?"教师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稍作点拔,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还可加以音乐渲染,让学生戴着头饰,自由想象表演,一边演一边吟咏古诗,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石榴》教学反思10

  这是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会分析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会设合适的未知数并列方程;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方程描述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学生反馈上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1.认识方程概念时有一个误区:代数式与方程的区别误认为是代数式的值不确定而方程的值确定。分析原因是学生没有认识到代数式与方程的本质区别,方程是等式而代数式不含等号,这主要还是在教学代数式时没有特别强调代数式的形式特征。我的解决办法除了再次巩固概念以外还有举一个例子说明方程的解也可以是不确定的:比如x+y=3的解既可以是x=1,y=2也可以是x=2,y=1,不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确定的。

  2.学生的计算能力偏弱,对于简单的合并同类项比如:判断2x+1-2x+2=3是不是方程的时候学生想不到要去合并同类项,有学生想到了却算错了。分析其原因在于合并同类项本身是才学过的新知,体会和感受不深,解决方案是需要在这一章进一步强化训练。

  本节课标题是"从问题到方程",主线应当是:实际问题->无法直接解决->抽象为数学问题(用方程来描述)。在此之前我听了一节同课题的课,上课的老师给出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一审、二找、三设、四列、五解、六验、七答,这个想法我在备课中思考过,最终还是没有在第一节课上全部用上。在这节课当中,我强调先找等量关系,利用找到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更一般也更实际的.思路,并且也符合审找设列这四个基本步骤的要求。由于学生尚未接触到解方程,所以解、验、答三步留作4.3节补充说明。

  在找相等关系中也出现一个问题,学生不愿意找相等关系而可以直接列出方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不鼓励这样的做法,但并未禁止,我认为学生不愿意找相等关系是因为题中的相等关系比较明显,不需要写出来也可以顺利地列出方程。这个我在备课中有所准备,应对的办法是拿出一些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书上练一练第3小题),先让学生尝试自己列方程,学生不分析相等关系往往很难列出正确的方程,进而带着他们一起分析,列出方程。这时候学生对于先分析的好处有所了解再出现一道复杂问题练手,很快就可以解决。这样做可以促进其遇到问题用"先分析"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尤其是面临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先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好*惯。我想学生会用严谨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应该是老师对学生提出的最高要求。

《石榴》教学反思11

  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读出丰收的喜悦,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并让学生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

  然后引导学生学*第四节,了解石榴子儿的形、色、味的特点。在理解"玛瑙般的子儿"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玛瑙,对照图片让学生体会石榴子儿的形状特点。在理解"一颗颗紧偎在一起"时,通过观察图片、举例子理解"紧偎",通过这段学*,理清段落顺序,先写作者看到的形状、颜色,再写品尝到的味道,为课后*题品尝一种水果奠定了写作基础。

  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就考虑过课的类型,最后决定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学的方法为主,考虑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贫乏,所以教师讲授的内容较多,我过于主导,让学生发挥的机会比较少,一篇课文可以有许多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一个人的思维有限,一堂课上下来也发现了设计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学生不太敢回答问题,希望日后能更改善。

《石榴》教学反思12

  “角的画法”一课教材上只是呈现了用量角器画一个65°的角,按老教法老师只要教给学生如何用量角器画出一个65°的角即完成了教学任务,然后可以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练*巩固,而这样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成为一名熟练的技工,而心智得不到开发,个性的张扬、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得不到落实。如何激活教材,使课堂学*真正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怎样体现学生的探究?我努力做了以下探索:

  1.开发教材,为学生搭建新知迁移的*台。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创造方法。但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支持,“用三角板你能画出哪些指定度数的.角”这一活动应运而生。这一开放性活动,激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悟了画角的实质:先找到一个对应的已知度数的角,再画。知其所以然了,更复杂的探究活动就有了方向:找到量角器上65°的角,先用活动角摆一摆,再设法把他画到纸上去,再借助量角器画出来。只有教师对教材的深刻把握,才能找到新知建构的生长点,才能巧妙地使学生的新旧知识迁移顺利发生,从而使“自主探究”的学*成为可能。

  2.开放时空,促进学生主动感悟

  学*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挥、探究、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让我们来画一个65°的角吧!”挑战性的问题一抛出,刚刚热烈的课堂安静了,学生进入了“心求通而不得”的境地。“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提供的学具,你能受到什么启发呢?”学生看到了量角器上的65°的角,学生自己找到了画角的好帮手——量角器。寂静之后的课堂,充满着思维的碰撞。在相互的启迪中,巧妙不一的各种方法诞生了。学生享受了自主感悟、发现、创造的快乐,课堂也因此充满了生命的灵动。

《石榴》教学反思13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劳动实践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到底什么是幸福,学生理解上会有些困难。

  同学们,《幸福是什么》的童话故事中,对于幸福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别人给予自己的'幸福,自己因享受而感到幸福;另一方面是自己给予别人的幸福,自己因付出而感到幸福。课前你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的,现在学完课文之后你对幸福又是怎样理解的呢?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来说一说自己对幸福的感受。之后我让学生联系他们*时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看法,自己什么时候感到最幸福,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有一次在路上帮助了别人,人家对我说谢谢时,我感到了幸福;有的说我在家里帮妈妈作家务时,妈妈夸我时,我感到了幸福……在不知不觉中,深化了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教育。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的感受比课前要深刻一些了,不再是那些纯享受式的幸福了。希望孩子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感受,一直把这种通过帮助他人或劳动来获得幸福的方式牢牢地埋藏在心底,做一个懂得感恩、对社会有用的人!

《石榴》教学反思14

  学生找到这些关键词语后,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些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我让学生思考:“‘云’、‘月’是‘淡淡’的,不能郎照,作者却以为是恰到好处呢?”“蝉声与蛙声很热闹,为什么作者说‘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逐步明确这实际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历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者不满黑暗现实,追求自由光明,但一时又看不清前进方向,心情苦闷彷徨,思想矛盾复杂,于苦闷中想求得一时的解脱,因此踏上了求静之路,来到了日日曾走过的荷塘。欣赏着月下荷塘的美景,作者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但现实的阴霾在心头挥之不去,总有一股淡淡的忧愁蕴含其中。学生再进一步可以理解本文将客观描述与主观感受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不同词语的运用,所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没有比较,就没有发现,就难有深的体会。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词语的优劣,品味其中的奥妙,学*语文的兴趣也必然大增。

  《荷塘月色》中描述月光时这样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我让同学们比较“泻”字与“照”的区别。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一个“泻”字,变静为动,增强了月光的流动感,同时与“流水”相照应,而“照”就缺少这样的表达效果。

  又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句中的“浮”,是否可以换作“漂”或“升”呢?同学们思考后明确,“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与“薄薄”相照应。“漂”和“升”就难以体现青雾的轻盈之美、自由之态。

  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的方法,教会学生自己掌握品味语言方法。实践证明,语文教学抓住了“品味”这个鼻子,完全可以调动起学生学*语文的浓厚兴趣。因为教材中所选课文大都是语言精品,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就如同挖井,井挖得越深,泉水越多,越甘甜。

《石榴》教学反思15

  《谁说没有规则》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创设了富有生活气息、司空见惯的四个场景,告诉读者生活中不是没有规则,但有的人就是不能自觉遵守。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树立人人遵守社会规则、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意识。诗歌共四小节,结构相同,语言和内容通俗易懂,每一小节的第三句都告诉读者应遵守什么规则,最后一句讲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人会不遵守。这样的诗歌,贴*学生的生活,在结构、语言上很好把握,便于学生模仿和创作。

  为了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我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在生活中收集有关规则的资料,让学生对身边的规则有个大概的了解。由于学生课前用心去收集,于是学生有话可说,想说,爱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接下来的初读课文,我就采用以指名读、四人小组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在整体上体现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读中,引入评价机制,以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促进学生感情朗读诗歌。学生读得相当投入,读得非常有水*。

  为了让大胆放手让学生学*诗歌,我采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围绕“这节小诗写了什么规则?”“为什么不遵守规则?”进行讨论。很快地小组长在汇报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见解。以此为契机,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校园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规则的不良现象?我们该如何遵守它?并以此鼓励全班同学仿照诗歌进行创作。从学生的作品来看,学生的学写诗歌能力还是较强的。

  但是这节课也出现了几个失误,预设与生成还是没处理好。虽然课的第二个环节自己能无痕地转变教学思路。但是当有学生谈到的违反规则不是诗歌那四个小节谈到的内容时,老师不能大胆放开,而是“牵着学生走”。本节课虽然非常重视感情朗读的教学,但是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老师还是绕不开。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能更成熟些,让课堂的生成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精彩!


《石榴》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7)

——石榴教学反思实用十篇

  石榴教学反思 1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第二课时的教学,我抓住三点:

  一、激趣朗读。

  我所教授的第二课时,通过实物“石榴”展示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带着兴趣阅读课文,然后再让学生自读喜欢的语句。达到了了解石榴果变化的特点。

  二、朗读领悟。

  第三自然段我让学生选择性的朗读,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师生互动的方法,学生在朗读中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如:?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设疑: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师)是呀,石榴就是这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换着外衣的,先……逐渐……最后……(逻辑引读)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设疑:1、看图,这就是咧开了嘴,这就是笑破了肚皮(学生看图);2、指名读;3、它们为什么那么高兴啊?会说些什么呢?4、再读课文,高兴的石榴娃娃还会做什么动作呢?(结合“扒开、张望”指名表演)。

  第四自然段我不急于让学生朗读学*,而是先让学生看我手中拿的“石榴”果,让同学们猜石榴果实里的子儿是什么颜色,猜一猜石榴子儿的味道,这时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我用刀打开石榴,淡红的汁水立刻流了出来,学生忍不住叫出声来。我举起手中的两半石榴:“谁说说石榴子儿的颜色和样子?”“我觉得石榴子儿是淡红的。”“我觉得石榴子儿是透明的,而且挨得紧紧的”……为了鼓励同学们,也为了让每个同学都体验一下石榴的滋味,我给每位学生都发了两颗石榴子儿,让他们都亲口尝一尝,“甜甜的”,“有点酸的”,“滑滑的.”,“有股香味的”……,再让同学们到书本中朗读品尝。领悟第四自然段石榴的样子、颜色和滋味,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三、扩展练笔。

  第四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我给同学们一个水果(香蕉)展示,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观察香蕉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上完这节课,有很多地方令人遗憾。

  一、重难点突出,可完成不够充实。由于时间紧,学生在朗读这一块花费很多,导致后来设计的许多环节都一带而过。

  二、在朗读方面达不到“通顺、流利、有感情朗读”,同学们朗读中体会不出语言文字的美,即石榴树的形态美、色彩美,主要原因是老师不够重视。

  总之,这节亮相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不断改进,不断探索,争取一天比一天上得好,不断提升自己。

  石榴教学反思 2

  上课之前,钻研教材很长时间,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寻找教学设计的灵感。《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为了设计好这一课的教案,我还浏览了网上很多篇不同的关于这一课的名师教案,并结合本班同学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学*每篇教案中的精彩之处,设计出了第一份教案,自己感觉还是挺满意的,觉得把该让学生掌握的、该讲的都罗列进去了。因为准备的时间有点仓促,只把教案拿去给同年级的老师看了一下,结果第一次试教下来,自己却感觉效果很不理想。

  我这次执教的《石榴》一课文笔优美,课文的2、3、4自然段都有重点内容,我因为舍不得放弃任何一个重点而导致任何一个重点都没能处理得特别到位,并且还出现了时间不够的现象。在一篇课文重点较多的情况下,明明做不到面面俱到,何不加以筛选呢?与其因为时间的限制,在任何一个重点处都没能深入学*,只是一带而过,不如学会放弃一些,抓住重中之重,加以深入学*。

  从上面这一点考虑,结合我第一次试教失败的经验,再加上同年级老师的宝贵意见,我又重新设计了第二份教案。这一次我重点学*课文的3、4自然段。其中第三自然段我主要是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些句子,喜欢的理由是什么,然后读读这些句子,重点让学生感悟成熟了的石榴的可爱和有趣。我还让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品尝,抓住石榴果实的形、色、味等各个方面的特点,用上恰当的词汇来进行表达,同时很快地解决了文中生词的理解问题。照着第二份教案进行第二次试教,果然效果比第一次好多了。

  现在回头想想,自己好像犯了小学低年级的老师常有的通病:班级事务,凡事都喜欢包揽在身,什么都要为孩子考虑得非常周到,一件小小的事情都要想到指导学生如何遵照10个步骤去做。这样的老师非常的细心,有耐心,但是同时也剥夺了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体验去找到正确的方法,短时间内,这样的班级可以被老师带得井井有条,但是从长期来看,孩子们的主动探索的能力将有可能会被抹杀,这样的孩子往往胆小,缺乏主见。在语文课上也一样,设计好相关问题后,就该让尽量多的孩子尽量多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不该急忙打断,也不该急忙补充,代替学生说出他们心中的答案。突然觉得语文教学应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说教,给孩子增加一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减少一些规矩束缚,给孩子增加一些亲身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教学《石榴》这课时,我也是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实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今后,我还要在引导学生读上继续钻研。

  石榴教学反思 3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王力力听了妈妈的话后,盼望石榴快点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外皮裂开,就像是张开嘴巴笑了。

  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识字

  识字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首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让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借助拼音拼读生字。然后,让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最后,开火车读生字,全班齐读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巩固生字的读音。学生懂得生字的读音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熟字加熟字,熟字加一笔等方法,来记住这些生字。

  二、注重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我先让他们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了解这些字的间架结构,看清它们的摆放位置,以利于学生把字写得端正、美观。然后再让学生描红,最后仿写。学生在写字时,我引导学生养成边写边对照的*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注重感悟、理解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贴*儿童的'心理和生活实际,语言生动风趣。感悟、理解的重点内容是石榴笑了是怎么回事。为了让学生的感悟水到渠成,学*第1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观察实物,说说没笑的石榴是什么样儿的,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闻一闻,感觉一下石榴,引导学生体会满树石榴给人带来的喜悦心情。学*第2自然段,我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看看石榴笑了没有。学*第3自然段时,我借助挂图,让学生看看石榴笑了没有,是怎样笑的。我还引导学生想象:石榴一笑,力力心里会想些什么?

  石榴教学反思 4

  《石榴》一课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学*第一自然段,我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吗?

  学生立刻想到“世界闻名”和“举世闻名”。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家乡枣庄的石榴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激起了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于是,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逐步了解了那里石榴树枝、叶、花、果的特点,感受到了这里的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接着让学生逐段朗读,体会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学*课文最后一节时,我出示石榴实物,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本课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加深朗读。在学完这一节后,我引导学生按照课文中描写石榴果的顺序来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然后仿照这一节的写法写下来,同学们因为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写得都不错。

  石榴教学反思 5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这篇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学*。

  设计教案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海南学生吃过石榴得多,见过石榴树的少,那就只能从石榴的果实入手,以增加学生的认知兴趣。

  原本设计时课堂导入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的,进而进入文本阅读。谜语本身应该是谜底要思考才能得出这样才有趣味,可是如果在授课之前布置了学生预*的话,课前猜石榴的谜语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于是我想,还是直接告知学*篇目名,用一句话描述石榴的形态,然后再出示谜面,比较是从哪些角度,用什么手法来描述的。这样就可以避免无价值的猜谜,同时又可以指导学生描写事物的方法,启发思考,训练语言组织的能力。

  解读一篇文章把握其主题离不开写作背景的了解。初读《石榴》,读者似乎很容易把握作者对石榴的描述,这是一篇清新明丽的咏物散文。站在学*者的角度上,我觉得没有必要在开始介绍作者时就把写作背景一并引出,而是应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在学生交流预*成果时,提到写作背景了再顺势予以补充。如果没提到,就安排在赏析了石榴枝叶、花朵、果实之美之后,借着作者对石榴的感情引发文章主题的思考,此时,展示相关背景,再结合着文中的关键句,探究文章的主题:借石榴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为介绍而介绍,根据课堂需求,发挥课件链接优势,自然呈现,满足学生求知需求的提供。

  在品味语言上,学生对直接的赏析不感兴趣,应该设置梯度比较阅读,比方说,第一组为一段对石榴介绍说明的语言和文章的语言比较,体会了文中描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对比、衬托、比喻、拟人等方法写出石榴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第二组以两段描写语言的对比,这样的环节应该是较精彩的地方。矛盾的思辨比直接的传授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注意设计教学方案,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方案。

  石榴教学反思 6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其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

  第二年教授本篇课文,我在课堂导入与品味语言上较以前作了更多的思考。

  原本设计时课堂导入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的,进而进入文本阅读。谜语本身应该是谜底要思考才能得出这样才有趣味,可是在授课之前已经布置了学生预*,所以课前猜石榴的谜语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于是我更改了原初设想,直接告知学*篇目名,用一句话描述石榴的形态,然后出示了谜面,比较是从哪些角度,用什么手法来描述的。这样避免了无价值的猜谜,同时又指导了学生描写事物的'方法,启发思考,训练了语言组织的能力。

  解读一篇文章把握其主题离不开写作背景的了解。初读《石榴》,我们似乎很容易把握作者对石榴的描述,这是一篇清新明丽的咏物散文。站在学*者的角度上,我并没有在开始介绍作者时把写作背景一并引出,而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学生交流预*成果时提到写作背景了我就顺势予以补充,有一个班级之前没提到,于是我安排在赏析了石榴枝叶、花朵、果实之美之后,借着作者对石榴的感情引发文章主题的思考,此时,学生展示预*时对相关背景的了解或教师出示相关资料,再结合着文中的关键句,探究文章的主题:借石榴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为介绍而介绍,根据课堂需求,发挥课件链接优势,自然呈现,满足学生求知需求的提供才是有效的提供。

  在品味语言上,学生似乎对直接的赏析不感兴趣,于是我设置了梯度比较阅读,第一组为一段对石榴介绍说明的语言和文章的语言比较,体会了文中描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对比、衬托、比喻、拟人等方法写出石榴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第二组则是两段描写语言的对比,这一环节成了课堂最精彩的地方。交流中学生除了讲出了预设的答案内容,更能开拓思路,从语言的凝练和与读者形成对话拉*距离的角度赏鉴,甚至有人提到了这是“名人效应”的因素,趁此我鼓励了学生多读名家名作,提高艺术涵养。矛盾的思辨比直接的传授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智慧的火花碰撞中展现绚烂的光彩。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注意设计教学方案,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方案。

  石榴教学反思 7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其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我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教学方案,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现做以下反思:

  一、 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实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设计了几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季节?石榴有什么特点?同时相机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接着让学生读,先是自渎,边读边想石榴叶、花、果的样子,有什么特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接着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插图,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再通过实物的演示,教师引谈,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今后在有层次、多形式的朗读上还应努力。

  二、 表达中领悟:

  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在教学这部分时,老师不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一双双小手如林般树起,有的同学说:“小喇叭”写出了花的'形状。有的同学说:“正鼓着劲在吹呢。”讲花开得多,开得旺。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同学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状,涨红了脸,摇摆着头,多么像一朵朵美丽的石榴花,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

  在学了第四段引导学生仿写时,设计简略,有以下改进建议:

  迁移练*:(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同学们还带来了很多水果。谈话:

  ①你带了什么水果?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大小怎样?

  ②这些水果可真诱人啊,快尝尝它的味道。谈话:你的桔子什么味道?你的香蕉呢?苹果呢?葡萄呢?

  ③你能把刚才说过的话连起来说吗?这个句子能帮助你们:

  (文:剥开的外皮,只见,轻轻咬上一口,。)

  (说说外面、里面和滋味)。第一个同学说完,请大家猜猜他说的是什么水果。

  ④一年四季有很多水果,比如:西瓜、桔子、香蕉、水蜜桃等等。你还喜欢什么水果呢?喜欢它的什么?试试用上这个句子说一说。(指导学生从营养、方便、长相诱人,口感酥软、嫩滑等方面说。)

  2.大家说得真不错,看来写一种水果只要抓住它的外形、颜色和味道的特点,就能写好。请你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欣赏它们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们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石榴教学反思 8

  本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晰,是学生学*语言与*作的范例。在教学时,首先,我按照季节的顺序来指导学生了解石榴的生长情况,春天石榴抽出枝条,长出绿叶,夏天开出红花,秋天结出果实。有顺序地描写一件事或一样物品,正是三年级学生要学*的内容。

  相信通过学*本文,他们对于如何写好*作会有更深一步地感受。其次,本文的比喻、拟人手法很多,通过讲石榴比作小喇叭和赋予石榴娃娃以人的动作这样的描写,使得文章更加地生动有趣。抓住这些句子,让学生多读,多感悟,这样学生写起文章来就更生动了。最后,引导学生学会仿写,从形、色、味三方面介绍一种水果。在教学时,由于时间关系,我有些急躁,指导时不够细致,有些学生写得不够详细生动,没有将水果的外形与口味等介绍清楚。

  石榴教学反思 9

  教学片段:

  师:你们怎么知道石榴成熟了呢?

  生:石榴先是青绿色的,然后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这样石榴就成熟了。

  师:是吗?请你们读读课文里的这句话,想想跟你们表达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吗?(生自由读句子)

  生:课文里不是用“然后”而是用“逐渐”这个词。

  师:你们觉得那个词用得比较精确?

  生:用“然后”这个词,好像是石榴一下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的,而“逐渐”就写出了它的渐变过程。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孩子!

  师:那能否把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进行交换位置呢?

  生:不行。因为石榴先是青绿色的,长呀长呀,就变成青中带黄。过了一段时间,又变成黄中带红。

  生:青绿色的石榴不会先变成黄中带红,再变成青中带黄的。它要由青渐渐变成黄,再由黄渐渐变成红,所以不能把这两个词语调换。

  师:是啊,你说的对极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才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用词如此准确,这值得我们学*。我们再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生齐读句子)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细读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了学生学*,更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为了让孩子们体会文章的条理,教师运用了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去思考,其实,也教会了孩子观察要仔细,写文章要有条理的重要性。

  石榴教学反思 10

  《石榴笑了》一文是语文s版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片文章,主要讲了王力力盼着石榴快点笑,为此他做了很多事来逗石榴,可是石榴都没笑,到了秋天石榴成熟了,自然咧开嘴笑了。这样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它告诉我们秋天是石榴成熟的季节,也是许多植物收获的季节,同时让我们看到了王力力这样天真可爱的孩子。

  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一是认识12个生字,会写四个字;二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三是明白石榴到秋天才能成熟,所有的植物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进行了识字教学。先让孩子们了解会认字,知道会认字的记忆方法,指导孩子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数一数等方式,让孩子通过多种方式记忆生字。除此之外还注重强调字音,采用多种方式记忆,开火车读,学生互相配合读,组词,说话等,让孩子对生字有更深的印象,同时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抓住课堂时间多方位练*。

  在指导会写字时,我特别重视,一方面是因为写得一首好字着实令人羡慕,另一方面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写字时,我先让他们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了解这些字的间架结构,看清它们的摆放位置,以利于学生把字写得端正、美观。然后再让学生描红,最后仿写。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以读品结合的'方式,先从题目上入手,石榴笑了,让学生发出疑问,学生们有的会说石榴为什么笑?石榴是怎样笑的?石榴什么时候笑?等等有价值的问题,我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

  对于课题还要强调一点,笑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方法,虽然孩子不一定了解和及懂得,但是要适当的渗透,让层次和基础好的同学先有一个了解。这也是为以后的学*积累知识。课文第一段妈妈说: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对于这个“笑”字,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初步感知,然后联系学生实际,让他们同桌互相笑一笑,把笑字的表面意思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我语锋一转:妈妈说的石榴一笑中的笑,和我们小朋友的笑一样吗?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都知道不一样,妈妈说的笑是指石榴成熟的意思,这样通过读读想想比比,石榴一笑的笑就在学生头脑中生根了,为后文的笑做好了坚实的铺垫。课文第三段“石榴慢慢地裂开嘴,露出牙齿,笑了。”我让学生在句子中找一找从哪儿可以看出石榴笑了?再结合学生的回答紧扣“慢慢地裂开嘴,露出牙齿”这些关键词语

  来读读、悟悟、品品,感受石榴’笑”的具体过程,让石榴的笑在学生头脑中发芽。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变得更开阔了。然后让孩子想一想,为什么秋风一吹,石榴就笑了。体会石榴笑的原因,实现教学目标。


《石榴》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8)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合集10篇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 1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第二课时的教学,我抓住三点:

  一、激趣朗读。

  我所教授的第二课时,通过实物“石榴”展示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带着兴趣阅读课文,然后再让学生自读喜欢的语句。达到了了解石榴果变化的`特点。

  二、朗读领悟。

  第三自然段我让学生选择性的朗读,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师生互动的方法,学生在朗读中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如:?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设疑: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师)是呀,石榴就是这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换着外衣的,先……逐渐……最后……(逻辑引读)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设疑:1、看图,这就是咧开了嘴,这就是笑破了肚皮(学生看图);2、指名读;3、它们为什么那么高兴啊?会说些什么呢?4、再读课文,高兴的石榴娃娃还会做什么动作呢?(结合“扒开、张望”指名表演)。

  第四自然段我不急于让学生朗读学*,而是先让学生看我手中拿的“石榴”果,让同学们猜石榴果实里的子儿是什么颜色,猜一猜石榴子儿的味道,这时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我用刀打开石榴,淡红的汁水立刻流了出来,学生忍不住叫出声来。我举起手中的两半石榴:“谁说说石榴子儿的颜色和样子?”“我觉得石榴子儿是淡红的。”“我觉得石榴子儿是透明的,而且挨得紧紧的”……为了鼓励同学们,也为了让每个同学都体验一下石榴的滋味,我给每位学生都发了两颗石榴子儿,让他们都亲口尝一尝,“甜甜的”,“有点酸的”,“滑滑的”,“有股香味的”……,再让同学们到书本中朗读品尝。领悟第四自然段石榴的样子、颜色和滋味,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三、扩展练笔。

  第四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我给同学们一个水果(香蕉)展示,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观察香蕉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上完这节课,有很多地方令人遗憾。

  一、重难点突出,可完成不够充实。由于时间紧,学生在朗读这一块花费很多,导致后来设计的许多环节都一带而过。

  二、在朗读方面达不到“通顺、流利、有感情朗读”,同学们朗读中体会不出语言文字的美,即石榴树的形态美、色彩美,主要原因是老师不够重视。

  总之,这节亮相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不断改进,不断探索,争取一天比一天上得好,不断提升自己。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 2

  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语言与*作的范例。本次我进行了第二课时的上课——精读课文。我确定了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的新词,了解石榴树的枝叶、花朵以及果实的特点。通过品读,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美。(重点说拟人修辞手法)

  2、学*课文,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第四自然段品石榴的写法。

  3、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学*拟人句。

  第一课时,我已经让学生学*了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并且讲读了第一自然段,理解了“驰名中外”这个词的意思(名气很大,国内外有名。)

  第二课时,我从复*课文脉络入手,石榴园——石榴花——石榴果——品石榴,再按照段落一步步的学*、品读课文。

  首先,阅读第二节,了解枝、叶、花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词语“抽出”“长出”“开出”“挂满”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的生长过程:抽枝——长叶——开花——结果,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填空练*,了解石榴树的生长过程。课文中有描写石榴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但是再此教学过程我省略了,也没有着重强调比喻的修辞手法。

  石榴果实从生到熟,外皮颜色发生了逐步的变化。我采用了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的方法,找出颜色变化的词语,再点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最后出示桔子成熟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们填空,进行了一次扩展训练。

  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读出丰收的喜悦,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并让学生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

  然后引导学生学*第四节,了解石榴子儿的形、色、味的特点。在理解“玛瑙般的子儿”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玛瑙,对照图片让学生体会石榴子儿的形状特点。在理解“一颗颗紧偎在一起”时,通过观察图片、举例子理解“紧偎”,通过这段学*,理清段落顺序,先写作者看到的形状、颜色,再写品尝到的味道,为课后*题品尝一种水果奠定了写作基础。

  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就考虑过课的类型,最后决定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学的方法为主,考虑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贫乏,所以教师讲授的内容较多,我过于主导,让学生发挥的机会比较少,一篇课文可以有许多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一个人的思维有限,一堂课上下来也发现了设计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学生不太敢回答问题,希望日后能更改善。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 3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其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我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教学方案,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现做以下反思:

  一、 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实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设计了几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季节?石榴有什么特点?同时相机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接着让学生读,先是自渎,边读边想石榴叶、花、果的样子,有什么特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接着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插图,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再通过实物的演示,教师引谈,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今后在有层次、多形式的朗读上还应努力。

  二、 表达中领悟:

  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在教学这部分时,老师不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一双双小手如林般树起,有的同学说:“小喇叭”写出了花的形状。有的`同学说:“正鼓着劲在吹呢。”讲花开得多,开得旺。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同学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状,涨红了脸,摇摆着头,多么像一朵朵美丽的石榴花,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

  在学了第四段引导学生仿写时,设计简略,有以下改进建议:

  迁移练*:(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同学们还带来了很多水果。谈话:

  ①你带了什么水果?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大小怎样?

  ②这些水果可真诱人啊,快尝尝它的味道。谈话:你的桔子什么味道?你的香蕉呢?苹果呢?葡萄呢?

  ③你能把刚才说过的话连起来说吗?这个句子能帮助你们:

  (文:剥开的外皮,只见,轻轻咬上一口,。)

  (说说外面、里面和滋味)。第一个同学说完,请大家猜猜他说的是什么水果。

  ④一年四季有很多水果,比如:西瓜、桔子、香蕉、水蜜桃等等。你还喜欢什么水果呢?喜欢它的什么?试试用上这个句子说一说。(指导学生从营养、方便、长相诱人,口感酥软、嫩滑等方面说。)

  2.大家说得真不错,看来写一种水果只要抓住它的外形、颜色和味道的特点,就能写好。请你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欣赏它们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们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 4

  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语言与*作的范例。本次我进行了第二课时的上课――精读课文。我确定了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的新词,了解石榴树的枝叶、花朵以及果实的特点。通过品读,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美。(重点说拟人修辞手法)

  2、学*课文,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第四自然段品石榴的写法。

  3、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学*拟人句。

  第一课时,我已经让学生学*了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并且讲读了第一自然段,理解了“驰名中外”这个词的意思(名气很大,国内外有名。)

  第二课时,我从复*课文脉络入手,石榴园――石榴花――石榴果――品石榴,再按照段落一步步的学*、品读课文。

  首先,阅读第二节,了解枝、叶、花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词语“抽出”“长出”“开出”“挂满”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的生长过程:抽枝――长叶――开花――结果,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填空练*,了解石榴树的生长过程。课文中有描写石榴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但是再此教学过程我省略了,也没有着重强调比喻的修辞手法。

  石榴果实从生到熟,外皮颜色发生了逐步的变化。我采用了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的方法,找出颜色变化的词语,再点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最后出示桔子成熟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们填空,进行了一次扩展训练。

  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读出丰收的喜悦,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并让学生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

  然后引导学生学*第四节,了解石榴子儿的形、色、味的特点。在理解“玛瑙般的子儿”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玛瑙,对照图片让学生体会石榴子儿的形状特点。在理解“一颗颗紧偎在一起”时,通过观察图片、举例子理解“紧偎”,通过这段学*,理清段落顺序,先写作者看到的形状、颜色,再写品尝到的味道,为课后*题品尝一种水果奠定了写作基础。

  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就考虑过课的类型,最后决定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学的方法为主,考虑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贫乏,所以教师讲授的内容较多,我过于主导,让学生发挥的机会比较少,一篇课文可以有许多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一个人的思维有限,一堂课上下来也发现了设计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学生不太敢回答问题,希望日后能更改善。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 5

  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语言与*作的范例。本次我进行了第二课时的上课——精读课文。我确定了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的新词,了解石榴树的枝叶、花朵以及果实的特点。通过品读,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美。(重点说拟人修辞手法)

  2、学*课文,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第四自然段品石榴的写法。

  3、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学*拟人句。

  第一课时,我已经让学生学*了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并且讲读了第一自然段,理解了“驰名中外”这个词的意思(名气很大,国内外有名。)

  第二课时,我从复*课文脉络入手,石榴园——石榴花——石榴果——品石榴,再按照段落一步步的学*、品读课文。

  首先,阅读第二节,了解枝、叶、花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词语“抽出”“长出”“开出”“挂满”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的生长过程:抽枝——长叶——开花——结果,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填空练*,了解石榴树的生长过程。课文中有描写石榴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但是再此教学过程我省略了,也没有着重强调比喻的修辞手法。

  石榴果实从生到熟,外皮颜色发生了逐步的变化。我采用了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的方法,找出颜色变化的词语,再点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最后出示桔子成熟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们填空,进行了一次扩展训练。

  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读出丰收的喜悦,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并让学生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

  然后引导学生学*第四节,了解石榴子儿的形、色、味的特点。在理解“玛瑙般的子儿”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玛瑙,对照图片让学生体会石榴子儿的形状特点。在理解“一颗颗紧偎在一起”时,通过观察图片、举例子理解“紧偎”,通过这段学*,理清段落顺序,先写作者看到的形状、颜色,再写品尝到的味道,为课后*题品尝一种水果奠定了写作基础。

  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就考虑过课的类型,最后决定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学的方法为主,考虑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贫乏,所以教师讲授的内容较多,我过于主导,让学生发挥的机会比较少,一篇课文可以有许多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一个人的思维有限,一堂课上下来也发现了设计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学生不太敢回答问题,希望日后能更改善。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 6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其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我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教学方案,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现做以下反思:

  一、 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实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设计了几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季节?石榴有什么特点?同时相机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接着让学生读,先是自渎,边读边想石榴叶、花、果的样子,有什么特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接着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插图,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再通过实物的演示,教师引谈,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今后在有层次、多形式的`朗读上还应努力。

  二、 表达中领悟:

  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在教学这部分时,老师不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一双双小手如林般树起,有的同学说:“小喇叭”写出了花的形状。有的同学说:“正鼓着劲在吹呢。”讲花开得多,开得旺。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同学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状,涨红了脸,摇摆着头,多么像一朵朵美丽的石榴花,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

  在学了第四段引导学生仿写时,设计简略,有以下改进建议:

  迁移练*:(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同学们还带来了很多水果。谈话:

  ①你带了什么水果?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大小怎样?

  ②这些水果可真诱人啊,快尝尝它的味道。谈话:你的桔子什么味道?你的香蕉呢?苹果呢?葡萄呢?

  ③你能把刚才说过的话连起来说吗?这个句子能帮助你们:

  (文:剥开的外皮,只见,轻轻咬上一口,。)

  (说说外面、里面和滋味)。第一个同学说完,请大家猜猜他说的是什么水果。

  ④一年四季有很多水果,比如:西瓜、桔子、香蕉、水蜜桃等等。你还喜欢什么水果呢?喜欢它的什么?试试用上这个句子说一说。(指导学生从营养、方便、长相诱人,口感酥软、嫩滑等方面说。)

  2.大家说得真不错,看来写一种水果只要抓住它的外形、颜色和味道的特点,就能写好。请你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欣赏它们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们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 7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 8

  《石榴又红了》是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片阅读课,是郑尔康怀念父亲郑振铎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对故居、以及石榴树和石榴节的回忆,表达了对父亲深切的怀念。文本语言朴实、笔触细腻、情感真挚浓郁。优美抒情的笔调,温馨的画面,生动的细节刻画把一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关爱孩子,积极乐观,*易童真的可亲、可爱、可敬的长者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读来感人、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一、找准切入点,并以之作为教学主线贯穿教学始终。

  文中“啊,充满着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啊!”是作者在回忆往事时发自内心的感叹,饱含了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无限眷恋,对父亲深挚的思念,有幸福有伤感,快乐、惆怅、怀念交织其中,可以说是作者全部情感的凝集,是贯穿本文的情感主线。所以我把这个句子作为理解文本,感悟情感的切入点。第二课时新授伊始就把这个句子从文中摘出来,指导学生读句,理解“温馨”“情韵”二词的意思,意在让学生带着:那是些怎样充满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的思考,进入文本的学*。起到统领整个教学过程的作用。然后,在学完关于石榴节的回忆、父亲去世两个内容之后再分别呈现此句,以层层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感悟,同时也是教学过程如一首诗歌,而这个句子就是这首诗歌中反复咏叹的中心句。

  二、展开空白点,引领学生走入文本,走进人物的生活。

  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用简练的笔墨写了故居一年四季的景色 “旧居的院子不算大,却栽满了桃、李、杏、梅、……可说是三季有花,四时常青”如一幅写意画,极其概括,给人留下了自由而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一段是郑振铎先生生活环境的描写,对于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这一段作者虽是略写,但在教学中却不可做简略的处理。所以在这一段的教学设计上我做了充分的铺展,抓住“栽满”“三季有花” “四时常青”,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领略小院一年四季的美景,把学生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从而感悟主人悠然自得,丰富多彩的生活,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就把学生带进了小院主人的'生活之中。

  三、扣住细节刻画,贴*人物,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文章三、四自然段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正如一幅工笔细描的人物画。语言朴实,生动,具有形象性,展示了人物*易、慈爱、童真的心灵,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所以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上我采用让学生找句子,抓刻画人物的重点词语,尤其是描写人动作的词语,通过读,把语句化为形象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可亲、可爱、可敬,激发学生对人物的热爱之情。从而使下一教学环节—写出孩子们心里想说的话成为水到渠成,收到言由情发的效果。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 9

  根据学校安排,于本星期四上了《石榴》这篇课文。上完课之后留下了一些遗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找了好多有关石榴的课件,但它们都不提供下载软件,后来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主题网站,所以就借来用了,如果要对这些图片进行整合,重新设计课件,究其原因是不想麻烦别人,再加上自己还缺乏一份刻苦钻研的精神,能省事的地方尽量简单一些。至于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用“先……逐渐……最后”说句话,当时我以为同学们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肯定能说出许多话,没想到这中间用的'是“逐渐”,学生在短期内要造这一个句子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这时候老师能正确引导好的话,学生还是能造出一些句子,课后,我又去作了加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其实还是能够造出来的。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 10

  《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语言和*作的很好范例。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呢?

  首先,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石榴,我再作适当的补充。随后,紧扣“石榴”二字,让学生读全文并思考 :“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让学生自主学*,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答案。学生很快回答:“叶、花、果实、味道。”

  石榴的花与果实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学*花这部分,我积极引导学生读懂“抽出”、“长出”、“越来越密”“越来越盛”�Y“挂满”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其实,现在想来,如果再教这一段,我会再优美的音乐范读第二节,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中边听边想象,描述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如“我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好多花在向我招手呢”这时,再引导学生去练读,他们在朗读中会有更深的感悟。还可以让学生猜一猜石榴花会吹些什么样的曲子呢?如“高兴的曲子,因为他们很开心。”……

  在教学味道时,我采用“看、尝、品、读”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自由读读,然后出示课前让学生带来的石榴,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兴趣盎然,教室里一下沸腾起来!我剥开一个石榴,给学生展示:籽儿很多、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籽儿像玛瑙一样好看……学生不光描述到位,还特别兴奋,我想他们一定迫不及待想尝一尝,就故作神秘地说:“看到好多同学都喳嘴了,想吃吗?别急,咱们边吃边说一说。”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石榴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让他们说说看到的石榴籽儿。这时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品味着石榴,他们毫不拘束地谈着自己的感受。尝完后,我再让学生读一读,学生的感受与先前截然不同了,他们读得满面笑容,有滋有味。

  这篇课文也是一篇很好的*作例文,描写石榴思路清晰,具体生动,每一个自然段在写作方面都有值得学*的地方。因此,教完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将全文加以背诵,同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种水果。仿写前,我让学生好好地品读书上段落是怎么写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么来写的?小孩一下回答出来:形状、颜色、味道来写。由于二年级时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学生对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做过细致的练说指导,当时并要求把练说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代替,所以大多数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写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来写),结果大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不错,比课文上第四自然段内容更具体,将水果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从它的外形写起,由外到内进行叙述。重点抓住石榴的形状、颜色、味道来写,条理较清楚。看来以前的功夫没白花。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