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菁华6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教科书第4页的例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感觉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的能力。

  3、进行爱护公物、保护学校环境的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在理解小数乘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生活引入。

  1、 复*铺垫

  ⑴ 0.7表示十分之( )

  0.38表示 ( )

  0.925表示( )

  ⑵ 计算 :1.36×12 3.08×25 3.6×21

  【设计意图:设计与本课题密切联系的复*题.将本课所学内容与前面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内在联系了。】

  2、 生活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校门口的宣传栏上的玻璃碎了,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换玻璃,你们愿去吗?

  生:愿去。

  师:电脑显示宣传栏的特写镜头,学校宣传栏长1.2米,宽0.8米,如果要给这宣传栏换玻璃,需要多大一块玻璃?小明想了半天也不知该换多大的一块玻璃?

  师:同学们,小明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小明不知该换多大一块的玻璃?

  师:你们乐意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乐意!

  二、新知探究

  1、自主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都很热情,请同学们先自主探究算出换多大一块玻璃。

  让生合作探究、讨论、计算。

  师:同学们能力很强,很快就算出结果,请小组先派一名代表。

  a组代表:算法:1.2×0.8=1.2÷10×8=0.96(*方米)

  算理:我们组把1.2*均分成10份,求8份是多少?

  b组代表:算法

  1.2 扩大到要的10倍 12

  ×0.8 扩大到要的10倍 ×8

  0.9 6 缩小到要的 9 6

  算理:我们组经过讨论,我们先把1.2×0.8看成12×8再算出积,然后把积缩小要的100 ,再点上小数点。

  3、 交流评价,掌握算法算理

  师:刚才每个小组都展示了算法和算理,现在有不同意风要提出质疑的。

  师:同学们,你们都很热情帮助别人,现在教师需要换块长1.5米,宽0.9米的玻璃,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请你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帮老师算一算.

  生1:我会算,应换1.35*方米。

  师 :你们能把计算过程向大家说一说吗?

  生:我先把1.5×0.9看成整数乘法,然后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最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右边数出几们点上小数点.

  1 .5 扩大到要的10倍 15

  ×0. 9 扩大到要的10倍 ×9

  1.3 5 缩小到要的 135

  师:你发现了什么?

  3.练*:完成p4做一做.

  学生独立作,做完后指名说

  师:今天我们学*了小数乘小数,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老师可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如果所乘得的积的位数不够怎么办?

  小组讨论: 积的'位数不够时,需添:“0”补足。

  4.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

  ⑴ 计算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⑵ 看因数中一菜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⑶ 积的位数不够,需要用“0”补足。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老师的点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使”作用了。】

  四、课堂练*

  1.自主练*:p6练*

  2.选择:

  ⑴ 两个小数相乘,积一定(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2、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案例人教版新课标五上 二、小数除法 5 第五课时

  ⑵ a×b<a (a、b均大于0),则b ( )

  a.> b.< c.=

  ⑶ 下面各式中乘积最小的是( )

  a.12.75×8.3 b.127.5×8.3 c.12.75×0.83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三、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㈠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每位同学家里的生活条件都好了,住进了楼房。(课件出示)焦老师想采访一下,你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

  生:122*方米;116*方米……

  师:你的小房间面积又有多大呢?

  生:16*方米;48*方米(引导孩子想一想一*方米大约有多大,48*方米不太符合实际。)

  2、师:我们看,这是小芳同学房间的*面图。(课件出示)

  你能求出她房间的面积吗?

  生:能。

  师:怎样列式?

  生:3.6×3板书:3.6×3

  师:为什么用3.6×3?

  生:因为小芳房间的*面图是一个长方形的图形,我们要求小芳房间的面积实际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师:说的真好。那怎样计算3.6×3呢?

  生:把3.6看成36与3相乘,得到108。因为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有几位小数,3.6的因数是一位小数,积也应该是一位小数。所以要在108中点上小数点。

  生:先按整数乘法来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师:说的真好。所以小芳房间的面积是10.8*方米。

  板书:3.6×3=10.8(*方米)

  接着看,这是小明同学房间的*面图。(课件出示)

  师: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小明房间是长是3.6米,宽是2.8米;阳台的宽是1.15米。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生:小明房间的面积是多少?

  生:小明家阳台的面积是多少?

  生:小明家房间和阳台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师:要求小明家房间和阳台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小明房间的面积是多少?和小明家阳台的面积是多少?

  师: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怎么样列式?(课件)

  师:阳台的面积有多大怎么样列式?

  生:板书:3.6×2.8= 2.8×1.15=

  4、师:观察一下;例1和复*题有什么区别?

  生:复*题是小数乘整数,例题是小数乘小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乘小数。

  ㈡引导探究

  1、师:你能估计一下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你是怎样估计的?房间的面积在什么范围内?

  生:我估计房间的面积在12*方米左右。我把3.6看成4,把2.8看成3,用4×3=12(*方米)

  师:那是12*方米吗?

  生:不是,比12*方米要小。

  师: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生:我把3.6看成3,2.8看成3,用3×3=9(*方米)。所以我估计面积是9*方米左右。

  生:我根据3.6×3=10.8(*方米),我估计面积不到10.8*方米。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师:提示:和3.6×3比较一下,你觉得是多一点还是少一点?为什么?

  生:少一点,因为3.6×3=10.8,而我们要求的是3.6×2.8还不到3,所以积肯定比10.8要小。)

  师:那么到底谁估计的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就来精确的算一算。

  2、师:怎样计算3.6×2.8呢?会算吗?把你的想法说在小组里交流,在把讨论的过程写下来。(四人小组讨论)

  生1:把3.6米换算成36分米,把2.8米换算成28分米,用36×28=1008(*方分米)再把1008*方分米换算成10.08*方米。板书:36×28

  生2:我们已经学过小数乘整数,只要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10倍,与另一个因数去乘,在把积除以10倍就可以了。3.6不变,把2.8扩×10倍变成28,用3.6×28=100.8,在把积缩小10倍就是10.08。板书:3.6×2836×2.8

  生3:用竖式计算:3.6×2.8。

  师:用竖式计算,你是怎样算的?

  生:先摆竖式,把3.6×10倍看作36,把2.8×10看作28,在计算36×28=1008,在把积除以100倍,点上小数点。

  学生说的时候板书计算过程。

  师:谁能再说一说,他是怎么做的?

  生:把3.6×10=36,把2.8×10=28,用36×28。

  师:那就和谁的想法一致啦?

  师:接着说。

  生:计算出36×28=1008,在除以100倍,得到10.08。

  师:为什么要缩小100倍?

  生:因为3.6×10,2.8×10倍,一共乘了100。要想得到原来3.6×2.8的积就要除以100倍。

  师:说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把3.6×10,再看另一个因数2.8也乘10

  两次一共扩乘了多少?

  生:100。

  师:1008是怎么来的?

  生:把3.6×10变成36,2.8×10变成28,用36×28得到1008。

  师:这是不是3.6×2.8的结果?

  生:不是。

  师:我们要得到3.6×2.8的积要怎么办?

  生:把1008÷100倍。

  师:说的真好,谁在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多请几个学生说)

  生:把把3.6×10倍变成36,2.8×10倍变成28,用36×28得到1008。

  我们要得到3.6×2.8的积要把1008÷100倍,就是10.08。

  师:通过计算,我们得出3.6×2.8的积是多少?

  生:通过计算,我们得出3.6×2.8的积是10.08*方米。

  师:大家说的真棒!我们来看,这里的虚线框实际上是我们想的过程,一般我们不把它写出来,只写虚线框外面的部分。都算出小明房间的面积了吗?我们来看看那位同学估计的最准确?

  生:估计10.8的同学。

  ㈢自主发现

  1、师:刚才我们还想知道小明家阳台的面积,用竖式计算应该如何摆呢?

  生:1.15×2.8或2.8×1.15

  师:为什么要怎样摆?你觉那种摆法更好点?

  生:因为我们是把1.15和2.8都看成整数来计算的,所以三位数写在上面,两位数写在下面更简便。

  师:对了我们要学会选择合理的算法。会做吗?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算出来。打开书完成填空。写完的同学给我一个暗示。

  师:你是怎样做的?

  生:先看一个因数乘100倍,另一个因数乘10倍,积就乘100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

  师:结果是3.220,为什么等号后面写3.22?怎样化简?为什么可以这样化简?

  生:根据小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把小数末尾的"0"化简。

  小结:老师明白了,他是先看一个因数乘100倍,另一个因数乘10倍,积就乘100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是3.220。再把小数末尾的0舍去。这样比较简便,我说的对吗?我们来看,这里的虚线框实际上是我们想的过程,一般我们不把它写出来。你们知道该怎样写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

  2.师:我们刚才都是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然后再把整数还原成小数。如果每题都这样去想是不是很麻烦?你能找到更简便的方法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出示讨论题)指名读题。

  ⑴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⑵"试一试"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⑶通过比较,你发现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师:小组讨论,依次回答.你的发现是什么?

  生:我发现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就是积的小数位数。

  生: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通过这三道讨论题,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生: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来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师:说的很好,下面我来考考你们。

  不计算你能准确判断出下面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吗?

  5.2×9.9=51.484.8×0.86=4.128

  0.62×0.73=0.45268.65×4.8=41.52

  最后一题出现要化简的情况。重点强调一下。

  8.65×4.8的积应该是三位小数,可它的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化简后就是两位小数了。

  ㈣巩固练*.

  1、师:我已经按整数计算出它的积,要想得到原来的积,你能为它点上小数点吗?

  生:第一题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就因该有两位小数。

  第二题因数中一共有3位小数,积就因该有三位小数。

  第三题因数中二共有2位小数,积就因该有两位小数。但是要把小数末尾的"0"化简。积就是一位小数量

  2、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87页练一练的第二题。

  3.46×1.2=4.1521.8×4.5=8.1

  第一题要注意因数中有三位小数,积就应该有三位小数。

  第二题注意要先点上小数点在化简。第二题你是怎样算的?

  全课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一、链接生活情境,激活相关经验

  紧扣例题,教师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住房问题入手,使学生顺利进入本课的学*。通过对两个算式的比较,直截了当地进入本课的主题:小数乘小数。这样的导入,生动活泼,很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新理念 不难看出,新课导入时,教师就链接了生活情境,激活了学生相关的学*经验。通过1.2×4与1.2×4.5两个算式,既自然复*了旧知识(小数乘整数),又激活了新知识的生长点,给计算教学增添了浓郁的现实意义。

  二、开放学*空间,自主探索实践

  小学生的思维是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新授环节先后组织了两次有效的探究活动。

  第一次:出示小明家的房间*面图,要求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并列出乘法算式。学生很快发现,可依次求出房间、小床、阳台的面积。

  教师随机板书了3.6×2.8、1.95×1.1、1.15×2.8三个算式,先让学生进行估算。接着,启发思考:“你认为这些算式最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活动要求:利用工具(计算器)探究,可以两人合作,研究内容是积的小数位数的规律。

  两次开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口算、笔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点亮了教材细节,帮助学生灵活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算法。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分享一个小数点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小数点的重要性。

  2、复*一个数分别乘0.1、0.01、0.001得多少,

  结论:一个非0的数乘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倍,乘0.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0倍乘0.0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00倍。

  3、复*口算乘法。

  4、复*整数乘小数笔算乘法及计算方法。

  二、类比迁移,情境展开教学例3。

  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最*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书(或用PPT演示):2.4×0.8,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师:我们上节课学*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

  (3)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书:1.92×0.9,________

  (3)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三、深化探究,总结算法

  (一)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2.师: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二)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师: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小数点时,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

  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逐步归纳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将教材第6页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补充完整。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教学例4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下面这道题吗,

  (2)板书(或用PPT演示):0.56×0.04,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师: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4)总结算理:乘、点、画、添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数学第86——87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十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例1小明房间的*面图。

  提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问题:

  (1)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3.6×2.8

  (2)阳台的面积有多大?

  2.8×1.15

  提问:这两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2、揭示并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合作探究,掌握算法。

  1、初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估算初步探索:

  师:请你先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

  小组合作: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把3.6和2.8都看作3,3×3=9,面积在9*方米左右。

  把3.6看作4,2.8看作3,4×3=12,面积应该比12*方米小一点。

  (2)笔算进行探索。

  师:通过刚才的估算,我们已经知道了3.62.8的积大概在9的左右。那么实际的结果是多少呢?我们还应该学会计算的方法。通常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进一步启发:回想一下以前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我们是否可以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这样你会做吗?

  让学生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

  讨论:这样后,得到的`积是不是原来的积?为什么不是?那主要的变化在哪里?

  4人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再阅读课本86页,进一步弄清课本的竖式图示的意思:

  原来两个小数都当作整数相当于都乘了10,积是原来的100倍,只要把现在得到的积除以100,就能得到正确的积。

  问:正确的结果与我们估算的结果接*吗?能正确估算结果的同学真棒。

  2、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试一试”

  (1)根据刚才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计算出2.8×1.15的结果吗?你能借87页上的示意图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与同桌交流想法。

  (2)全班交流。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相当于这两个因数乘了1000,得到的积就是原来积的1000倍。要使现在的积等于原来的积,只要用3220除于1000。

  问:现在的积可以化简吗?结果是多少?

  三、概括推理,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比较例题与“试一试”的计算过程。

  观察例1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再观察“试一试”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你能说一说因数与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小结:小数乘小数,两个小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师:现在你能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了吗?

  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在全班里交流你的想法。

  (1)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四、实际练*,内化理解。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练*,小组交流校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独立练*,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五、反思总结,深化提高。

  今天我们应用了以前原有的知识,

  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经过这个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地方?

  六、完成书面作业:练*十五1、2、3题。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说算理在我们计算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视的。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的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现行的教学中,一般是按教材的编排,采取如下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算式13.5

  ×0.5

  2、引导学生观察和以前算式有什么不同。

  3、讲算理:即13.5→扩大10倍→135

  ×0.5→扩大10倍→5

  67.5→缩小100倍→675

  然而教学效果令人十分失望。当我引导完上述的转化过程时,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大部分学生看着板书也说得清算理。但计算时,根本未按算理去做,尤其是中差生错误百出。课后我做了认真反思,上述推算我是严格按教材设计意图、教案要求,且很有条理去教学的,为什么还是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呢?那是因为教材的推算过程是为教者和学者提供一种借鉴的思路。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把教材的思路用教师所谓的“启发”灌输给学生,否则推算说理就成为了形式。为此,我就尝试了一种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在经历感悟的过程中增强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结果按我设计的教学方法学,班级学生不仅计算方法掌握快,算理也说的非常清楚,教学效果十分令人满意。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3页例1、“试一试”以及相应的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他们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推理过程。

  [教材简析]

  本课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教学的生长点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1、复*旧知:小明搬了新家,这是他家的建筑*面图。你能计算每个房间的占地面积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书房的面积:3×3=9*方米

  厨房的面积:2.7×2=5.4*方米,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因为2.7中有一位小数,所以积中也有一位小数。

  客厅的面积:3.21×5=16.05*方米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因为3.21中有两位小数,所以积中也有两位小数。

  2、提出问题:有没有同学能计算卧室的面积?

  列出算式:3.6×2.8(学生苦于无法计算,面露难色)

  指导观察:“3.6×2.8”和刚才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个生活原型引入,突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在计算房间面积过程中,既复*了已有知识,激活了新知的生长点,又引出了“小数乘小数”的新的数学问题,给计算教学增添了浓郁的现实意义。)

  二、在推理中实现转化

  (一)尝试计算,引导推理

  1、估一估,确定积的范围

  先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

  估算方法一:4×3=12*方米,把3.6和2.8分别看成最为接*的整数,把两个数都看大了,准确得数比估计的数小,所以积小于12*方米。

  方法二:3×3=9*方米,把3.6和2.8分别看成比较接*的整数,把3.6看小,2.8看大,所以积在9*方米左右。

  确定范围: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3.6×2.8”的积应该小于12*方米或是9*方米左右,那么准确得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设计意图:在竖式计算之前先估一估,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估算方法很快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不同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也能为探索笔算方法提供正确结果的大致范围。)

  2、点拨转化方向

  根据我们以往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经验,猜测一下: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点上小数点。)

  3、尝试计算,突现矛盾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小组相互交流。而后,选择不同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可能有以下两种方法:

  3.63.6×2.8×2.8

  288288

  7272

  100.810.08

  (a)(b)

  方法a:把3.6×2.8看成36×28来计算,结果是1008。因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也是一位小数,结果是100.8。

  方法b:我也是把3.6×2.8看成36×28来计算,结果是1008。因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中肯定也有两位小数,积是10.08。

  突现矛盾:两种算法似乎都有各自的道理。那么,根据你的理解,哪种算法可能是正确的?(学生可以从刚才估计的结果来判断)大家一致认为10.08是合理的答案,看来关键问题是积的小数位数。计算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我们继续研究。

  4、激活旧知,引导推理

  尝试解释:计算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你能想办法说明吗?

  可能出现两种解释方法。方法一:把3.6米和2.8米分别改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是1008*方分米,再还原成*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方法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规律”,计算时把3.6和2.8分别看作36和28,把两个因数都乘了10,算出的积1008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为了让积不变,就要把1008除以100。

  引导推理: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分析推理图,你能看懂虚线框里的意思吗?谁愿意说说自己的理解?

  3.6×2.8

  288

  72

  1008

  看着分析图,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整个推理过程。

  第一个箭头“×10”是把3.6看成36是乘10;第二个箭头“×10”是把2.8看成28是乘10;把两个因数都乘10,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最后一个箭头“÷100”表示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得到的整数积除以100。

  现在你们知道算法a错在哪里了吗?(两个因数都乘10,积也就乘了100,算法a只把得到的积除以了10。)

  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008除以100,从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3.6×2.8的积是两位小数。

  通过推理,我们证明了3.6×2.8=10.08,和估计的结果是一致的,积确实小于12*方米或是9*方米左右。

  (设计意图:最现实的教学起点是学生认知上的困惑与矛盾处。学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能够凭借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乘整数乘法进行。然而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恰是学生的思维困惑处。适时呈现推理图,让学生思考虚线框里的箭头图及提示算式的意思,扶着学生一步步完成整个推理过程。)

  (二)独立推理,实现转化

  1、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求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阳台的面积是多少*方米呢?

  根据例题学*的方法,先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2.8×1.15,再根据自己的思考过程,结合分析图完成。

  1.15×2.8

  920

  230

  2、交流推理过程:你是怎样得到1.15乘2.8的积的?追问:得到3220后为什么除以1000呢?

  引导学生表达(结合分析图):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用3220除以1000,从3220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

  3.220可以化简吗?根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里学生独立经历推理的过程,看图填数,依着箭头图的提示进行完整的思考。通过扶放结合,循序渐进的数学推理活动,学生在探索中感受着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感悟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转化策略,同时对“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也有了初步的体验。)

  (三)专项对比,概括方法

  1、专项对比:两次探究之后,我们来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小数与小数相乘时,如果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那么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2、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8.772.916.5×0.9×0.04×0.6

  7832916990

  3、概括方法: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小数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那么,你觉得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跟我们刚才的猜测是吻合的,关键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设计意图:探索之后应是发现与提升。通过比较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然发现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随后归纳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在“应用”中发展思维

  1、基本练*

  (1)根据148×23=3404,很快地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148×2.3=14.8×2.3=1.48×2.3=0.148×23=

  (2)完成练*十四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计算过程。

  2、解决问题

  (1)星期天,小明的妈妈去超市买东西。

  商品名称

  色拉油

  饼干

  大米

  单价

  38.7元/瓶

  15.6元/千克

  5.8元/千克

  数量

  2瓶

  1.5千克

  18.4千克

  总价

  (2)这是小明的爸爸去某地出差乘出租车的一张发票,显示以下信息:单价1.6元,里程5.5千米,起步价8元/3千米。学生讨论算法,尝试计算。

  3、拓展练*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成立。

  ()×()=0.48

  (设计意图:这里既有突出重点方法的专项练*、基本练*,又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更有拓展思维的挑战性练*,希望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练*活动,实现学生计算教学中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

  四、在“交流”中提升经验

  让学生畅谈学*的感想,并总结本课的主要知识。

  (设计意图:反思是重要的学*方式,在新课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方法与技能的获得过程,能帮助学生提升转化这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学生的体验。)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教科书第4页的例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感觉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的能力。

  3、进行爱护公物、保护学校环境的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在理解小数乘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生活引入。

  1、 复*铺垫

  ⑴ 0.7表示十分之( )

  0.38表示 ( )

  0.925表示( )

  ⑵ 计算 :1.36×12 3.08×25 3.6×21

  【设计意图:设计与本课题密切联系的复*题.将本课所学内容与前面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内在联系了。】

  2、 生活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校门口的宣传栏上的玻璃碎了,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换玻璃,你们愿去吗?

  生:愿去。

  师:电脑显示宣传栏的特写镜头,学校宣传栏长1.2米,宽0.8米,如果要给这宣传栏换玻璃,需要多大一块玻璃?小明想了半天也不知该换多大的一块玻璃?

  师:同学们,小明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小明不知该换多大一块的玻璃?

  师:你们乐意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乐意!

  二、新知探究

  1、自主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都很热情,请同学们先自主探究算出换多大一块玻璃。

  让生合作探究、讨论、计算。

  师:同学们能力很强,很快就算出结果,请小组先派一名代表。

  a组代表:算法:1.2×0.8=1.2÷10×8=0.96(*方米)

  算理:我们组把1.2*均分成10份,求8份是多少?

  b组代表:算法

  1.2 扩大到要的10倍 12

  ×0.8 扩大到要的10倍 ×8

  0.9 6 缩小到要的 9 6

  算理:我们组经过讨论,我们先把1.2×0.8看成12×8再算出积,然后把积缩小要的100 ,再点上小数点。

  3、 交流评价,掌握算法算理

  师:刚才每个小组都展示了算法和算理,现在有不同意风要提出质疑的。

  师:同学们,你们都很热情帮助别人,现在教师需要换块长1.5米,宽0.9米的玻璃,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请你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帮老师算一算.

  生1:我会算,应换1.35*方米。

  师 :你们能把计算过程向大家说一说吗?

  生:我先把1.5×0.9看成整数乘法,然后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最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右边数出几们点上小数点.

  1 .5 扩大到要的10倍 15

  ×0. 9 扩大到要的10倍 ×9

  1.3 5 缩小到要的 135

  师:你发现了什么?

  3.练*:完成p4做一做.

  学生独立作,做完后指名说

  师:今天我们学*了小数乘小数,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老师可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如果所乘得的积的位数不够怎么办?

  小组讨论: 积的位数不够时,需添:“0”补足。

  4.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

  ⑴ 计算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⑵ 看因数中一菜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⑶ 积的位数不够,需要用“0”补足。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老师的点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使”作用了。】

  四、课堂练*

  1.自主练*:p6练*

  2.选择:

  ⑴ 两个小数相乘,积一定(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2、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案例人教版新课标五上 二、小数除法 5 第五课时

  ⑵ a×b<a (a、b均大于0),则b ( )

  a.> b.< c.=

  ⑶ 下面各式中乘积最小的是( )

  a.12.75×8.3 b.127.5×8.3 c.12.75×0.83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阅读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1)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菁华6篇)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在师生互动中理解算理,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其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的魅力,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口算下面各题。

  5×0.520×0.41.1×4

  0.39×1001.8×10×10237÷100

  [评析:口算练*应贯穿计算教学的始终,加强口算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这里的基本练*,还为学生学*新知找出了理论依据和最*发展区。]

  二、探究新知

  1、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房间、阳台*面图)

  师:小明家最*换了新房子。同学们请看,这是小明房间和阳台的*面图。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房间的面积有多大?阳台的面积有多大?房间和阳台一共多少*方米?……)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3、6×2、8)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2、估算。

  师:同学们不妨先估计一下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学生的估计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①3×3=9。把3、6和2、8分别看成与它们比较接*的整数,把3、6看小,把2、8看大,所以面积在9*方米左右;②4×3=12。把3、6和2、8分别看成与它们最接*的整数,把两个数都看大了,所以面积比12*方米小;③3、6×3=10、8。面积和10、8*方米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房间的面积一定比12*方米小,并且在9*方米左右。

  3、试算。

  师:3、6×2、8的积究竟是多少?你能试着用竖式计算吗?

  教师巡视,了解试做情况,并给试算有困难的同学以引导、提示: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计算。

  教师选取不同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师:根据估计的结果,大家一致认为10、08是合理的答案,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思考。看来问题的关键是积的小数位数。

  4、明理。

  师:谁愿意说一说3、6×2、8的积为什么是两位小数?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解释:①把3、6米和2、8米分别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1008*方分米,再还原成*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②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把3、6看成36是把3、6乘10,2、8看成28是把2、8乘10,两个因数分别乘10,算出的积1008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用1008除以100,所以积是10、08。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数学第86——87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十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例1小明房间的*面图。

  提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问题:

  (1)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3.6×2.8

  (2)阳台的面积有多大?

  2.8×1.15

  提问:这两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2、揭示并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合作探究,掌握算法。

  1、初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估算初步探索:

  师:请你先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

  小组合作: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把3.6和2.8都看作3,3×3=9,面积在9*方米左右。

  把3.6看作4,2.8看作3,4×3=12,面积应该比12*方米小一点。

  ……

  (2)笔算进行探索。

  师:通过刚才的估算,我们已经知道了3.62.8的积大概在9的左右。那么实际的结果是多少呢?我们还应该学会计算的方法。通常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进一步启发:回想一下以前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我们是否可以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这样你会做吗?

  让学生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

  讨论:这样后,得到的积是不是原来的积?为什么不是?那主要的变化在哪里?

  4人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再阅读课本86页,进一步弄清课本的竖式图示的意思:

  原来两个小数都当作整数相当于都乘了10,积是原来的100倍,只要把现在得到的积除以100,就能得到正确的积。

  问:正确的结果与我们估算的结果接*吗?能正确估算结果的同学真棒。

  2、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试一试”

  (1)根据刚才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计算出2.8×1.15的结果吗?你能借87页上的示意图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与同桌交流想法。

  (2)全班交流。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相当于这两个因数乘了1000,得到的积就是原来积的1000倍。要使现在的积等于原来的积,只要用3220除于1000。

  问:现在的积可以化简吗?结果是多少?

  三、概括推理,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比较例题与“试一试”的计算过程。

  观察例1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再观察“试一试”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你能说一说因数与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小结:小数乘小数,两个小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师:现在你能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了吗?

  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在全班里交流你的想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四、实际练*,内化理解。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练*,小组交流校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独立练*,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五、反思总结,深化提高。

  今天我们应用了以前原有的知识,

  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经过这个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地方?

  六、完成书面作业:练*十五1、2、3题。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说算理在我们计算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视的。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的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现行的教学中,一般是按教材的.编排,采取如下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算式13.5

  ×0.5

  2、引导学生观察和以前算式有什么不同。

  3、讲算理:即13.5→扩大10倍→135

  ×0.5→扩大10倍→5

  67.5→缩小100倍→675

  然而教学效果令人十分失望。当我引导完上述的转化过程时,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大部分学生看着板书也说得清算理。但计算时,根本未按算理去做,尤其是中差生错误百出。课后我做了认真反思,上述推算我是严格按教材设计意图、教案要求,且很有条理去教学的,为什么还是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呢?那是因为教材的推算过程是为教者和学者提供一种借鉴的思路。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把教材的思路用教师所谓的“启发”灌输给学生,否则推算说理就成为了形式。为此,我就尝试了一种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在经历感悟的过程中增强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结果按我设计的教学方法学,班级学生不仅计算方法掌握快,算理也说的非常清楚,教学效果十分令人满意。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三、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㈠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每位同学家里的生活条件都好了,住进了楼房。(课件出示)焦老师想采访一下,你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

  生:122*方米;116*方米……

  师:你的小房间面积又有多大呢?

  生:16*方米;48*方米(引导孩子想一想一*方米大约有多大,48*方米不太符合实际。)

  2、师:我们看,这是小芳同学房间的*面图。(课件出示)

  你能求出她房间的面积吗?

  生:能。

  师:怎样列式?

  生:3.6×3板书:3.6×3

  师:为什么用3.6×3?

  生:因为小芳房间的*面图是一个长方形的图形,我们要求小芳房间的面积实际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师:说的真好。那怎样计算3.6×3呢?

  生:把3.6看成36与3相乘,得到108。因为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有几位小数,3.6的因数是一位小数,积也应该是一位小数。所以要在108中点上小数点。

  生:先按整数乘法来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师:说的真好。所以小芳房间的面积是10.8*方米。

  板书:3.6×3=10.8(*方米)

  接着看,这是小明同学房间的*面图。(课件出示)

  师: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小明房间是长是3.6米,宽是2.8米;阳台的宽是1.15米。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生:小明房间的面积是多少?

  生:小明家阳台的面积是多少?

  生:小明家房间和阳台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师:要求小明家房间和阳台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小明房间的面积是多少?和小明家阳台的面积是多少?

  师: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怎么样列式?(课件)

  师:阳台的面积有多大怎么样列式?

  生:板书:3.6×2.8= 2.8×1.15=

  4、师:观察一下;例1和复*题有什么区别?

  生:复*题是小数乘整数,例题是小数乘小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乘小数。

  ㈡引导探究

  1、师:你能估计一下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你是怎样估计的?房间的面积在什么范围内?

  生:我估计房间的面积在12*方米左右。我把3.6看成4,把2.8看成3,用4×3=12(*方米)

  师:那是12*方米吗?

  生:不是,比12*方米要小。

  师: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生:我把3.6看成3,2.8看成3,用3×3=9(*方米)。所以我估计面积是9*方米左右。

  生:我根据3.6×3=10.8(*方米),我估计面积不到10.8*方米。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师:提示:和3.6×3比较一下,你觉得是多一点还是少一点?为什么?

  生:少一点,因为3.6×3=10.8,而我们要求的是3.6×2.8还不到3,所以积肯定比10.8要小。)

  师:那么到底谁估计的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就来精确的算一算。

  2、师:怎样计算3.6×2.8呢?会算吗?把你的想法说在小组里交流,在把讨论的过程写下来。(四人小组讨论)

  生1:把3.6米换算成36分米,把2.8米换算成28分米,用36×28=1008(*方分米)再把1008*方分米换算成10.08*方米。板书:36×28

  生2:我们已经学过小数乘整数,只要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10倍,与另一个因数去乘,在把积除以10倍就可以了。3.6不变,把2.8扩×10倍变成28,用3.6×28=100.8,在把积缩小10倍就是10.08。板书:3.6×2836×2.8

  生3:用竖式计算:3.6×2.8。

  师:用竖式计算,你是怎样算的?

  生:先摆竖式,把3.6×10倍看作36,把2.8×10看作28,在计算36×28=1008,在把积除以100倍,点上小数点。

  学生说的时候板书计算过程。

  师:谁能再说一说,他是怎么做的?

  生:把3.6×10=36,把2.8×10=28,用36×28。

  师:那就和谁的想法一致啦?

  师:接着说。

  生:计算出36×28=1008,在除以100倍,得到10.08。

  师:为什么要缩小100倍?

  生:因为3.6×10,2.8×10倍,一共乘了100。要想得到原来3.6×2.8的积就要除以100倍。

  师:说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把3.6×10,再看另一个因数2.8也乘10

  两次一共扩乘了多少?

  生:100。

  师:1008是怎么来的?

  生:把3.6×10变成36,2.8×10变成28,用36×28得到1008。

  师:这是不是3.6×2.8的结果?

  生:不是。

  师:我们要得到3.6×2.8的积要怎么办?

  生:把1008÷100倍。

  师:说的真好,谁在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多请几个学生说)

  生:把把3.6×10倍变成36,2.8×10倍变成28,用36×28得到1008。

  我们要得到3.6×2.8的积要把1008÷100倍,就是10.08。

  师:通过计算,我们得出3.6×2.8的积是多少?

  生:通过计算,我们得出3.6×2.8的积是10.08*方米。

  师:大家说的真棒!我们来看,这里的虚线框实际上是我们想的过程,一般我们不把它写出来,只写虚线框外面的部分。都算出小明房间的面积了吗?我们来看看那位同学估计的最准确?

  生:估计10.8的同学。

  ㈢自主发现

  1、师:刚才我们还想知道小明家阳台的面积,用竖式计算应该如何摆呢?

  生:1.15×2.8或2.8×1.15

  师:为什么要怎样摆?你觉那种摆法更好点?

  生:因为我们是把1.15和2.8都看成整数来计算的,所以三位数写在上面,两位数写在下面更简便。

  师:对了我们要学会选择合理的算法。会做吗?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算出来。打开书完成填空。写完的同学给我一个暗示。

  师:你是怎样做的?

  生:先看一个因数乘100倍,另一个因数乘10倍,积就乘100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

  师:结果是3.220,为什么等号后面写3.22?怎样化简?为什么可以这样化简?

  生:根据小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把小数末尾的"0"化简。

  小结:老师明白了,他是先看一个因数乘100倍,另一个因数乘10倍,积就乘100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是3.220。再把小数末尾的0舍去。这样比较简便,我说的对吗?我们来看,这里的虚线框实际上是我们想的过程,一般我们不把它写出来。你们知道该怎样写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

  2.师:我们刚才都是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然后再把整数还原成小数。如果每题都这样去想是不是很麻烦?你能找到更简便的方法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出示讨论题)指名读题。

  ⑴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⑵"试一试"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⑶通过比较,你发现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师:小组讨论,依次回答.你的发现是什么?

  生:我发现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就是积的小数位数。

  生: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通过这三道讨论题,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生: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来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师:说的很好,下面我来考考你们。

  不计算你能准确判断出下面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吗?

  5.2×9.9=51.484.8×0.86=4.128

  0.62×0.73=0.45268.65×4.8=41.52

  最后一题出现要化简的情况。重点强调一下。

  8.65×4.8的积应该是三位小数,可它的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化简后就是两位小数了。

  ㈣巩固练*.

  1、师:我已经按整数计算出它的积,要想得到原来的积,你能为它点上小数点吗?

  生:第一题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就因该有两位小数。

  第二题因数中一共有3位小数,积就因该有三位小数。

  第三题因数中二共有2位小数,积就因该有两位小数。但是要把小数末尾的"0"化简。积就是一位小数量

  2、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87页练一练的第二题。

  3.46×1.2=4.1521.8×4.5=8.1

  第一题要注意因数中有三位小数,积就应该有三位小数。

  第二题注意要先点上小数点在化简。第二题你是怎样算的?

  全课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一、链接生活情境,激活相关经验

  紧扣例题,教师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住房问题入手,使学生顺利进入本课的学*。通过对两个算式的比较,直截了当地进入本课的主题:小数乘小数。这样的导入,生动活泼,很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新理念 不难看出,新课导入时,教师就链接了生活情境,激活了学生相关的'学*经验。通过1.2×4与1.2×4.5两个算式,既自然复*了旧知识(小数乘整数),又激活了新知识的生长点,给计算教学增添了浓郁的现实意义。

  二、开放学*空间,自主探索实践

  小学生的思维是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新授环节先后组织了两次有效的探究活动。

  第一次:出示小明家的房间*面图,要求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并列出乘法算式。学生很快发现,可依次求出房间、小床、阳台的面积。

  教师随机板书了3.6×2.8、1.95×1.1、1.15×2.8三个算式,先让学生进行估算。接着,启发思考:“你认为这些算式最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活动要求:利用工具(计算器)探究,可以两人合作,研究内容是积的小数位数的规律。

  两次开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口算、笔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点亮了教材细节,帮助学生灵活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算法。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三、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㈠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每位同学家里的生活条件都好了,住进了楼房。(课件出示)焦老师想采访一下,你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

  生:122*方米;116*方米……

  师:你的小房间面积又有多大呢?

  生:16*方米;48*方米(引导孩子想一想一*方米大约有多大,48*方米不太符合实际。)

  2、师:我们看,这是小芳同学房间的*面图。(课件出示)

  你能求出她房间的面积吗?

  生:能。

  师:怎样列式?

  生:3.6×3板书:3.6×3

  师:为什么用3.6×3?

  生:因为小芳房间的*面图是一个长方形的图形,我们要求小芳房间的面积实际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师:说的真好。那怎样计算3.6×3呢?

  生:把3.6看成36与3相乘,得到108。因为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有几位小数,3.6的因数是一位小数,积也应该是一位小数。所以要在108中点上小数点。

  生:先按整数乘法来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师:说的.真好。所以小芳房间的面积是10.8*方米。

  板书:3.6×3=10.8(*方米)

  接着看,这是小明同学房间的*面图。(课件出示)

  师: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小明房间是长是3.6米,宽是2.8米;阳台的宽是1.15米。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生:小明房间的面积是多少?

  生:小明家阳台的面积是多少?

  生:小明家房间和阳台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师:要求小明家房间和阳台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小明房间的面积是多少?和小明家阳台的面积是多少?

  师: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怎么样列式?(课件)

  师:阳台的面积有多大怎么样列式?

  生:板书:3.6×2.8=2.8×1.15=

  4、师:观察一下;例1和复*题有什么区别?

  生:复*题是小数乘整数,例题是小数乘小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乘小数。

  ㈡引导探究

  1、师:你能估计一下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你是怎样估计的?房间的面积在什么范围内?

  生:我估计房间的面积在12*方米左右。我把3.6看成4,把2.8看成3,用4×3=12(*方米)

  师:那是12*方米吗?

  生:不是,比12*方米要小。

  师: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生:我把3.6看成3,2.8看成3,用3×3=9(*方米)。所以我估计面积是9*方米左右。

  生:我根据3.6×3=10.8(*方米),我估计面积不到10.8*方米。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师:提示:和3.6×3比较一下,你觉得是多一点还是少一点?为什么?

  生:少一点,因为3.6×3=10.8,而我们要求的是3.6×2.8还不到3,所以积肯定比10.8要小。)

  师:那么到底谁估计的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就来精确的算一算。

  2、师:怎样计算3.6×2.8呢?会算吗?把你的想法说在小组里交流,在把讨论的过程写下来。(四人小组讨论)

  生1:把3.6米换算成36分米,把2.8米换算成28分米,用36×28=1008(*方分米)再把1008*方分米换算成10.08*方米。板书:36×28

  生2:我们已经学过小数乘整数,只要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10倍,与另一个因数去乘,在把积除以10倍就可以了。3.6不变,把2.8扩×10倍变成28,用3.6×28=100.8,在把积缩小10倍就是10.08。板书:3.6×2836×2.8

  生3:用竖式计算:3.6×2.8。

  师:用竖式计算,你是怎样算的?

  生:先摆竖式,把3.6×10倍看作36,把2.8×10看作28,在计算36×28=1008,在把积除以100倍,点上小数点。

  学生说的时候板书计算过程。

  师:谁能再说一说,他是怎么做的?

  生:把3.6×10=36,把2.8×10=28,用36×28。

  师:那就和谁的想法一致啦?

  师:接着说。

  生:计算出36×28=1008,在除以100倍,得到10.08。

  师:为什么要缩小100倍?

  生:因为3.6×10,2.8×10倍,一共乘了100。要想得到原来3.6×2.8的积就要除以100倍。

  师:说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把3.6×10,再看另一个因数2.8也乘10

  两次一共扩乘了多少?

  生:100。

  师:1008是怎么来的?

  生:把3.6×10变成36,2.8×10变成28,用36×28得到1008。

  师:这是不是3.6×2.8的结果?

  生:不是。

  师:我们要得到3.6×2.8的积要怎么办?

  生:把1008÷100倍。

  师:说的真好,谁在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多请几个学生说)

  生:把把3.6×10倍变成36,2.8×10倍变成28,用36×28得到1008。

  我们要得到3.6×2.8的积要把1008÷100倍,就是10.08。

  师:通过计算,我们得出3.6×2.8的积是多少?

  生:通过计算,我们得出3.6×2.8的积是10.08*方米。

  师:大家说的真棒!我们来看,这里的虚线框实际上是我们想的过程,一般我们不把它写出来,只写虚线框外面的部分。都算出小明房间的面积了吗?我们来看看那位同学估计的最准确?

  生:估计10.8的同学。

  ㈢自主发现

  1、师:刚才我们还想知道小明家阳台的面积,用竖式计算应该如何摆呢?

  生:1.15×2.8或2.8×1.15

  师:为什么要怎样摆?你觉那种摆法更好点?

  生:因为我们是把1.15和2.8都看成整数来计算的,所以三位数写在上面,两位数写在下面更简便。

  师:对了我们要学会选择合理的算法。会做吗?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算出来。打开书完成填空。写完的同学给我一个暗示。

  师:你是怎样做的?

  生:先看一个因数乘100倍,另一个因数乘10倍,积就乘100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

  师:结果是3.220,为什么等号后面写3.22?怎样化简?为什么可以这样化简?

  生:根据小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把小数末尾的"0"化简。

  小结:老师明白了,他是先看一个因数乘100倍,另一个因数乘10倍,积就乘100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是3.220。再把小数末尾的0舍去。这样比较简便,我说的对吗?我们来看,这里的虚线框实际上是我们想的过程,一般我们不把它写出来。你们知道该怎样写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

  2.师:我们刚才都是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然后再把整数还原成小数。如果每题都这样去想是不是很麻烦?你能找到更简便的方法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出示讨论题)指名读题。

  ⑴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⑵"试一试"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⑶通过比较,你发现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师:小组讨论,依次回答.你的发现是什么?

  生:我发现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就是积的小数位数。

  生: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通过这三道讨论题,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生: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来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师:说的很好,下面我来考考你们。

  不计算你能准确判断出下面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吗?

  5.2×9.9=51.484.8×0.86=4.128

  0.62×0.73=0.45268.65×4.8=41.52

  最后一题出现要化简的情况。重点强调一下。

  8.65×4.8的积应该是三位小数,可它的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化简后就是两位小数了。

  ㈣巩固练*.

  1、师:我已经按整数计算出它的积,要想得到原来的积,你能为它点上小数点吗?

  生:第一题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就因该有两位小数。

  第二题因数中一共有3位小数,积就因该有三位小数。

  第三题因数中二共有2位小数,积就因该有两位小数。但是要把小数末尾的"0"化简。积就是一位小数量

  2、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87页练一练的第二题。

  3.46×1.2=4.1521.8×4.5=8.1

  第一题要注意因数中有三位小数,积就应该有三位小数。

  第二题注意要先点上小数点在化简。第二题你是怎样算的?

  全课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一、链接生活情境,激活相关经验

  紧扣例题,教师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住房问题入手,使学生顺利进入本课的学*。通过对两个算式的比较,直截了当地进入本课的主题:小数乘小数。这样的导入,生动活泼,很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新理念 不难看出,新课导入时,教师就链接了生活情境,激活了学生相关的学*经验。通过1.2×4与1.2×4.5两个算式,既自然复*了旧知识(小数乘整数),又激活了新知识的生长点,给计算教学增添了浓郁的现实意义。

  二、开放学*空间,自主探索实践

  小学生的思维是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新授环节先后组织了两次有效的探究活动。

  第一次:出示小明家的房间*面图,要求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并列出乘法算式。学生很快发现,可依次求出房间、小床、阳台的面积。

  教师随机板书了3.6×2.8、1.95×1.1、1.15×2.8三个算式,先让学生进行估算。接着,启发思考:“你认为这些算式最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活动要求:利用工具(计算器)探究,可以两人合作,研究内容是积的小数位数的规律。

  两次开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口算、笔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点亮了教材细节,帮助学生灵活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算法。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数学第86——87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十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例1小明房间的*面图。

  提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问题:

  (1)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3.6×2.8

  (2)阳台的面积有多大?

  2.8×1.15

  提问:这两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2、揭示并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合作探究,掌握算法。

  1、初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估算初步探索:

  师:请你先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

  小组合作: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把3.6和2.8都看作3,3×3=9,面积在9*方米左右。

  把3.6看作4,2.8看作3,4×3=12,面积应该比12*方米小一点。

  ……

  (2)笔算进行探索。

  师:通过刚才的估算,我们已经知道了3.62.8的积大概在9的左右。那么实际的结果是多少呢?我们还应该学会计算的方法。通常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进一步启发:回想一下以前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我们是否可以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这样你会做吗?

  让学生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

  讨论:这样后,得到的积是不是原来的积?为什么不是?那主要的变化在哪里?

  4人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再阅读课本86页,进一步弄清课本的竖式图示的意思:

  原来两个小数都当作整数相当于都乘了10,积是原来的100倍,只要把现在得到的积除以100,就能得到正确的积。

  问:正确的结果与我们估算的结果接*吗?能正确估算结果的同学真棒。

  2、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试一试”

  (1)根据刚才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计算出2.8×1.15的结果吗?你能借87页上的示意图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与同桌交流想法。

  (2)全班交流。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相当于这两个因数乘了1000,得到的积就是原来积的1000倍。要使现在的积等于原来的积,只要用3220除于1000。

  问:现在的积可以化简吗?结果是多少?

  三、概括推理,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比较例题与“试一试”的计算过程。

  观察例1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再观察“试一试”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你能说一说因数与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小结:小数乘小数,两个小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师:现在你能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了吗?

  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在全班里交流你的想法。

  (1)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四、实际练*,内化理解。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练*,小组交流校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独立练*,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五、反思总结,深化提高。

  今天我们应用了以前原有的知识,

  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经过这个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地方?

  六、完成书面作业:练*十五1、2、3题。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说算理在我们计算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视的。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的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现行的教学中,一般是按教材的编排,采取如下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算式13.5×0.5

  2、引导学生观察和以前算式有什么不同。

  3、讲算理:即13.5→扩大10倍→135×0.5→扩大10倍→567.5→缩小100倍→675

  然而教学效果令人十分失望。当我引导完上述的转化过程时,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大部分学生看着板书也说得清算理。但计算时,根本未按算理去做,尤其是中差生错误百出。课后我做了认真反思,上述推算我是严格按教材设计意图、教案要求,且很有条理去教学的,为什么还是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呢?那是因为教材的推算过程是为教者和学者提供一种借鉴的思路。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把教材的思路用教师所谓的“启发”灌输给学生,否则推算说理就成为了形式。为此,我就尝试了一种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在经历感悟的过程中增强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结果按我设计的教学方法学,班级学生不仅计算方法掌握快,算理也说的非常清楚,教学效果十分令人满意。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3页例

  1、“试一试”以及相应的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他们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推理过程。

  [教材简析]

  本课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教学的生长点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1、复*旧知:小明搬了新家,这是他家的建筑*面图。你能计算每个房间的占地面积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书房的面积:3×3=9*方米

  厨房的面积:2.7×2=5.4*方米,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因为2.7中有一位小数,所以积中也有一位小数。

  客厅的面积:3.21×5=16.05*方米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因为3.21中有两位小数,所以积中也有两位小数。

  2、提出问题:有没有同学能计算卧室的面积?

  列出算式:3.6×2.8(学生苦于无法计算,面露难色)

  指导观察:“3.6×2.8”和刚才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个生活原型引入,突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在计算房间面积过程中,既复*了已有知识,激活了新知的生长点,又引出了“小数乘小数”的新的数学问题,给计算教学增添了浓郁的现实意义。)

  二、在推理中实现转化

  (一)尝试计算,引导推理

  1、估一估,确定积的范围

  先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

  估算方法一:4×3=12*方米,把3.6和2.8分别看成最为接*的整数,把两个数都看大了,准确得数比估计的数小,所以积小于12*方米。

  方法二:3×3=9*方米,把3.6和2.8分别看成比较接*的整数,把3.6看小,2.8看大,所以积在9*方米左右。

  确定范围: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3.6×2.8”的积应该小于12*方米或是9*方米左右,那么准确得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设计意图:在竖式计算之前先估一估,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估算方法很快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不同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也能为探索笔算方法提供正确结果的大致范围。)

  2、点拨转化方向

  根据我们以往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经验,猜测一下: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点上小数点。)

  3、尝试计算,突现矛盾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小组相互交流。而后,选择不同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可能有以下两种方法:

  3.63.6×2.8×2.8

  288288

  7272

  100.810.08

  (a)(b)

  方法a:把3.6×2.8看成36×28来计算,结果是1008。因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也是一位小数,结果是100.8。

  方法b:我也是把3.6×2.8看成36×28来计算,结果是1008。因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中肯定也有两位小数,积是10.08。

  突现矛盾:两种算法似乎都有各自的道理。那么,根据你的理解,哪种算法可能是正确的?(学生可以从刚才估计的结果来判断)大家一致认为10.08是合理的答案,看来关键问题是积的小数位数。计算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我们继续研究。

  4、激活旧知,引导推理

  尝试解释:计算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你能想办法说明吗?

  可能出现两种解释方法。方法一:把3.6米和2.8米分别改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是1008*方分米,再还原成*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方法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规律”,计算时把3.6和2.8分别看作36和28,把两个因数都乘了10,算出的积1008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为了让积不变,就要把1008除以100。

  引导推理: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分析推理图,你能看懂虚线框里的意思吗?谁愿意说说自己的理解?

  3.6

  ×2.8

  288

  72

  1008

  看着分析图,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整个推理过程。

  第一个箭头“×10”是把3.6看成36是乘10;第二个箭头“×10”是把2.8看成28是乘10;把两个因数都乘10,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最后一个箭头“÷100”表示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得到的整数积除以100。

  现在你们知道算法a错在哪里了吗?(两个因数都乘10,积也就乘了100,算法a只把得到的积除以了10。)

  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008除以100,从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3.6×2.8的积是两位小数。

  通过推理,我们证明了3.6×2.8=10.08,和估计的结果是一致的,积确实小于12*方米或是9*方米左右。

  (设计意图:最现实的教学起点是学生认知上的困惑与矛盾处。学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能够凭借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乘整数乘法进行。然而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恰是学生的思维困惑处。适时呈现推理图,让学生思考虚线框里的箭头图及提示算式的意思,扶着学生一步步完成整个推理过程。)

  (二)独立推理,实现转化

  1、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求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阳台的面积是多少*方米呢?

  根据例题学*的方法,先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2.8×1.15,再根据自己的思考过程,结合分析图完成。

  1.15

  ×2.8

  920

  230

  2、交流推理过程:你是怎样得到1.15乘2.8的积的?追问:得到3220后为什么除以1000呢?

  引导学生表达(结合分析图):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用3220除以1000,从3220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

  3.220可以化简吗?根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里学生独立经历推理的过程,看图填数,依着箭头图的提示进行完整的思考。通过扶放结合,循序渐进的数学推理活动,学生在探索中感受着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感悟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转化策略,同时对“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也有了初步的体验。)

  (三)专项对比,概括方法

  1、专项对比:两次探究之后,我们来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小数与小数相乘时,如果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那么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2、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8.772.916.5

  ×0.9×0.04×0.6

  7832916990

  3、概括方法: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小数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那么,你觉得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跟我们刚才的猜测是吻合的,关键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设计意图:探索之后应是发现与提升。通过比较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然发现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随后归纳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在“应用”中发展思维

  1、基本练*

  (1)根据148×23=3404,很快地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148×2.3=14.8×2.3=1.48×2.3=0.148×23=

  (2)完成练*十四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计算过程。

  2、解决问题

  (1)星期天,小明的妈妈去超市买东西。

  商品名称

  色拉油

  饼干

  大米

  单价

  38.7元/瓶

  15.6元/千克

  5.8元/千克

  数量

  2瓶

  1.5千克

  18.4千克

  总价

  (2)这是小明的爸爸去某地出差乘出租车的一张发票,显示以下信息:单价1.6元,里程5.5千米,起步价8元/3千米。学生讨论算法,尝试计算。

  3、拓展练*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成立。

  ()×()=0.48

  (设计意图:这里既有突出重点方法的专项练*、基本练*,又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更有拓展思维的挑战性练*,希望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练*活动,实现学生计算教学中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

  四、在“交流”中提升经验

  让学生畅谈学*的感想,并总结本课的主要知识。

  (设计意图:反思是重要的学*方式,在新课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方法与技能的获得过程,能帮助学生提升转化这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学生的体验。)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2)

——《小数乘小数》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小数乘小数》数学教学反思1

  小数乘小数本小节是第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注重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在整个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决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我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我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在课堂练*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通过自主学*、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数学教学反思2

  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

  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

  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

  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 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哦!原来使这样啊!”于是一通都通。“试一试”自然没问题。计算法则耶使学生自己总结的。因为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很注意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所以在这里只要在“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中添上“一共”就行了。最后黑板上只有五个字“算、看、数、点、化”。提醒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足”的注意点。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

  从两天的作业看,学生出错不是方法上,都是算错,不进位、看错数,7×7=46等。所以对这部分自己的评判是“过!”下周一上例3。

  课后没事,写“教学反思”,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小数乘小数》数学教学反思3

  这部分内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它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细心程度。在上完这节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给我的启发:

  要处理好怎样点小数点。

  我认为书上的例3、例4、例5这3道例题可以统一到一个知识点来教学。在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小数乘小数,把小数也看成是整数,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但在学生实际练*中,我也发现了有一小部分学生小数点仍点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不会数小数点,他们把小数的乘法与加法混淆在一起,因此,今后要对这些学生再复*一下小数加法的方法。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3)

——小数乘小数教案 (菁华6篇)

小数乘小数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的例4及下面的做一做。练*一的第5--7题。

  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2、并会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0。

  教具: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小数乘小数(2)。(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那么,本节课的学*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1、 理解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会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0。

  (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生齐读)

  过渡:要想达到本节课的学*目标,还要靠同学们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5页的例4,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思考:小数乘小数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自学效果最好。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宜辅导学生)。

  3、做一做

  3.74.6= 0.481.5 =

  0.290.07= 0.0560.15=

  过渡: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有信心挑战吗?

  (1)师抽三名后进生上台板演第6页做一做,其余同学在练*本上写。(时间3分钟)(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大一些,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2)生独立完成,师在巡视过程中收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确保全部都做完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答案的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更正。(提示:用彩色粉笔把出错的部分划掉,再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2、讨论( 议一议)

  过渡: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看板演的同学写的对不对,比一比,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师:认为对的请举手?并追问:

  (1)小数乘小数时,首先我们应该怎样想?( 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都去掉,使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2)当把因数的小数点去掉,两个因数都扩大了一定的倍数,那乘出来的积发生了什么变化?(两个因数都扩大了一定的倍数,乘出来的积也扩大了两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的积。)

  (3)要想得到正确的积该怎么办?(再把扩大后的积缩小一定的倍数。)

  (4)小数乘小数我们应该怎么算?(师板书: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4)评议板书和正确率,全对的打100分,书写好的画小红旗。

  (5)对照堂上答案,同桌互改,有错误的订正。

  3、拓展练*(做一做2)。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

  下面的等式不成立。猜猜看,两个因数的小数点有可能各在什么地方?

  73146=10.658 把所有的可能都写一写!

  六、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谁想来说一说呢?(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列竖式计算。

  6.70.25 3.50.3

  2.560.32 0.372.9

  0.560.18 0.182.5

  过渡语:同学们在这节课中表现的真棒,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八、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2)

  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小数乘小数教案2

  一、情境引入

  1、 出示情境图

  小明搬了新家,也有了自己的小房间。这是他家部分房间的*面图。

  1.153.6 2.7

  阳 2

  2.8 台 卧室 厨房

  客 厅 3.21

  3 书房

  4

  3 (单位 :米)

  师: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呢?

  你能列出算式吗?

  还有不同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板书: 33= 2.72= 2.83.6=

  3.244= 1.152.8=

  2、比较:

  师:比较这三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第一组算式是整数乘整数,第二组算式是小数乘整数,而第三组算式是小数乘小数)

  师:你能计算哪个房间的占地面积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 我能求出书房的面积: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 33=9*方米 书房的面积是9*方米。

  我能求出厨房的面积:2.72=5.4*方米。我是这样算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272=54,因为2.7中有一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1位,点上小数点。

  我能求出客厅的面积:3.214=12.84*方米。我也是 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因为3.21中有两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2位,点上小数点。

  师:刚才大家很快算出了书房、厨房和客厅的面积,那么小明房间和阳台的面积有多大呢?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小数乘小数》

  二、初窥端倪

  (一)估计

  1、估一估

  (1)、师:我们不妨先估计一下小明房间的面积是多少*方米,并把估计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

  师: 你的同桌是怎样估算的? 你的.方法呢?

  (3)、全班交流:

  方法一:我的同桌是这样估算的(我是这样估算的 ): 把3.6和2.8分别看成跟它们最为接*的较大的整数4和3,43=12,把两个数都看大了,所以面积小于12*方米。

  方法二:我的同桌是这样估算的(我是这样估算的):把3.6和2.8分别看成跟他们最接*的较小的整数3和2,23=6,把两个数都看小了,所以面积大于6*方米。

  方法三:我的同桌是这样估算的(我是这样估算的): 把3.6和2.8分别看成比较接*的整数3和3,33=9,把3.6看小,2.8看大,所以面积在9*方米左右。

  方法四:我的同桌是这样估算的(我是这样估算的):把3.6看成4,把2.8看成2,24=8,把3.6看大,把2.8看小,所以面积在8*方米左右。

  2、确定积的范围

  师: 现在,你能说一说3.62.8的积的范围吗?

  (二)猜想

  1、质疑:

  那3.62.8的积到底是多少?这需要我们去计算。

  2、猜想:

  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想一下,3.62.8可能会怎样算?

  学生猜: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板书:猜想 并画箭头指向整数乘整数)

  师: 它们的积里可能会有几位小数?

  学生猜:(积里可能会有一位小数;积里可能会有两位小数 )

  (三)实验

  1、尝试计算

  师: 请同学们动手用按你们自己猜想的方法尝试计算。

  2、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

  3.6 3.6

  2.82.8

  2 8 82 8 8

  7 2 7 2

  10.0 8 1 0 0.8

  (四)验证

  师:这仅仅是我们用猜想的方法算出来的结果,正确与否还需要我们来验证。

  你们有办法验证吗?请小组验证并交流验证方法。

  《小数乘小数》教学实录1、 学生验证。

  2、 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验证方法:

  方法一:我是用刚才估算的结果来验证的:小明房间面积在9*方米左右,所以,10.08这个结果比较合理。

  方法二:我们组是用计算器验证的。3.62.8 =10.08(*方米),没错

  方法三:我们组是把3.6米和2.8米分别改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是1008*方分米,再还原成*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

  (有没有和他们组的方法一样的?如果这样做,一定要注意什么?)

  方法四:我们组是运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来验证的:把3.6看成36,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也就是把3.6扩大了10倍,把2.8看成28,小数点也向右移动了一位,把2.8扩大了10倍,算出3628=1008,1008比原来的积扩大了100倍,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除以100,小数点应向左移动2位,所以3.62.8 =10.08(*方米)。

  (结合学生的发言,板书推理过程)

  三、再探明理

  1、 提出问题:

  师: 刚才,我们通过猜想 ---验证的方法计算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那是不是也能算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方米呢?

  学生独立计算

  2、 交流推理过程:

  (挑选一些学生的书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1 1 5

  2 8

  9 2 0

  2 3 0

  3 2 2 0

  1.1 5

  2.8

  9 2 0

  2 3 0

  (学生自行解释计算过程)

  3.220可以化简吗?根据是什么?

  3、师:你是怎样检验的?

  四、归纳方法

  过渡语:我们、、、班的同学非常善于利用旧知识来学*新知识,好样的。接下来,徐老师还要看看同学们是否善于发现和总结)

  1、比较明晰: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找出关键词,并把它们重重地读出来。

  学生汇报。

  师:能运用你们的发现来画龙点睛吗?

  2、画龙点睛 (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8.7 7 2.9 16. 5

  0.9 0. 0 40. 6

  7 8 3 2 9 1 6 9 9 0

  3、概括方法:

  师: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小数的方法都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你觉得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师:你的同伴是怎样说的?你呢?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跟我们刚才的猜测是吻合的,关键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五、运用

  1、牛刀小试

  根据14823=3404,很快地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2.3= 14.82.3= 1.482.3= 0.14823=

  2、明辨是非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5 1

  3.54.5

  1 2 5 8 2 0

  7 5 6 5 6

  8 7.5 7.3 8 0

  3、 我是小判官。

  (1)3.25*8=4 () 意图:估算

  2、生活小主人

  (1)星期天,小伙伴们要去小明家去参观他的新房间,小明去超市买一些食品来招待他的好朋友们。

  商品名称

  苹果

  饼 干

  香蕉

  单价

  4.5元/千克

  10.4元/千克

  3.46元/千克

  数量

  1.8千克

  2.5千克

  1.2千克

小数乘小数教案3

  目的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

  1.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的乘法计算,懂得在点积的小数点时,位数不够佣补足。

  2.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积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关键)

  1.点积的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2.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教具学具小黑板投影卡片

  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

  教学程序(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境准备:

  1.出示练*题,说一说根据什么说出积有几位小数?

  2.口算(卡片)

  3.全班练(指名板演计算过程)。

  二.探索研究:

  1.计算:0.056*0.15

  2.师生质疑:计算中遇到什么新?问题这样点积的小数点?

  出示投影让学生发表意见在肯定:

  0. 0 5 6 0. 0 5 6

  * 0.1 5 * 0.1 5

  2 8 0 2 8 0

  5 6 5 6

  8 4 0 0. 0 0 8 4 0

  小结:点小数点时,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补足后小数的末尾”多”要划去。

  交换例3因数位置再乘一遍。

  小结:总结出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3.出示例4: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18.5吨,九月份的产量是八月份到2.4倍,

  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读题,理解2.4倍表示的意义。

  列式,算式表示什么?

  4.引导学生比较例3和例4的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

  (1)例3第二个因数(0.15)比1时,积(0.0084)

  比第一个因数(0.056);

  例4第二个因数(2.4)比1时,积(44.4)比第一个因数(18.5)

  。

  (2)为什么第一个因数要“0除外”?

  三.实践创新:

  1.大家练,课本3页做一做:(指名板演)

  0.32*0.25 2.6*1.08

  2.在下面各题积上点小数点:

  0 . 0 2 5 2 . 0 0 5

  * 0.1 8 * 0 . 0 0 9

  2 0 0 1 8 0 4 5

  2 5

  4 5 0

  个人见解

  一个数乘小数

  板书设计例3:0.056*0.15=0.0084

  0 . 0 5 6

  * 0 .1 5

  2 8 0

  5 6

  0 .0 08 4 0

  例4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

  18.5吨,九月份的产量是八月份

  的2.4倍。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18.5*2.4=(吨)

  答:九月份产奶吨。

  教学反思

小数乘小数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的例4及下面的做一做。练*一的第5--7题。

  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2、并会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0。

  教具: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小数乘小数(2)。(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那么,本节课的学*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1、 理解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会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0。

  (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生齐读)

  过渡:要想达到本节课的学*目标,还要靠同学们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5页的例4,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思考:小数乘小数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自学效果最好。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宜辅导学生)。

  3、做一做

  3.74.6= 0.481.5 =

  0.290.07= 0.0560.15=

  过渡: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有信心挑战吗?

  (1)师抽三名后进生上台板演第6页做一做,其余同学在练*本上写。(时间3分钟)(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大一些,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2)生独立完成,师在巡视过程中收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确保全部都做完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答案的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更正。(提示:用彩色粉笔把出错的部分划掉,再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2、讨论( 议一议)

  过渡: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看板演的同学写的对不对,比一比,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师:认为对的请举手?并追问:

  (1)小数乘小数时,首先我们应该怎样想?( 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都去掉,使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2)当把因数的小数点去掉,两个因数都扩大了一定的倍数,那乘出来的积发生了什么变化?(两个因数都扩大了一定的倍数,乘出来的积也扩大了两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的积。)

  (3)要想得到正确的积该怎么办?(再把扩大后的积缩小一定的倍数。)

  (4)小数乘小数我们应该怎么算?(师板书: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4)评议板书和正确率,全对的打100分,书写好的画小红旗。

  (5)对照堂上答案,同桌互改,有错误的订正。

  3、拓展练*(做一做2)。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

  下面的等式不成立。猜猜看,两个因数的小数点有可能各在什么地方?

  73146=10.658 把所有的可能都写一写!

  六、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谁想来说一说呢?(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列竖式计算。

  6.70.25 3.50.3

  2.560.32 0.372.9

  0.560.18 0.182.5

  过渡语:同学们在这节课中表现的真棒,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八、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2)

  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小数乘小数教案5

  教学内容:P4例3、做一做,P5例4、做一做,P8—9练*一第5—9、13题。

  教学目的: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同学们最*我们校园宣传栏的玻璃碎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观察算式和前面所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小数乘小数”,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和同桌讨论一下,然后自己尝试练*,指中板演:

  方法一:1.2米=12分米 0.8米=8分米 12*8=96(*方分米) 96*方分米=0.96*方米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0. 8 扩大到它的10 倍 × 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例4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

  (1)练*(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P4做一做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以上的学*,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练*: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二、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P5做一做

  3、P8页5题: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三、体验:回忆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 :P8第7、9题,P9第13题

  课后小记:

  经过预*学*效率大大提高。两道例题能在一课时内完成, 且还留有较充分的时间做课堂作业。

  作业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竖式写法格式不正确。如有的学生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的格式混淆,写竖式时错将小数点对齐了写。

  2、小数点定位存在问题。1。06*25有个别学生认为25是两位小数,所以出现积的小数点定位错误。

小数乘小数教案6

  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与归纳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铺垫迁移

  1.口算,说一说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3×4= 30×40= 300×40=300×4000=

  2.列竖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6×3 0.46×20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安排复*积的变化规律与小数乘整数,为新知识的学*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发现问题。

  课件呈现例3情境图。

  (1)学生收集数学信息,自己分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说一说2.4×0.8与前面学*的小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3)出示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从计算“宣传栏的面积”导入,既复*了计算面积的知识,又引出了“小数乘小数”的数学问题。)

  2.尝试计算,引导推理。

  (1)估一估,确定积的范围。

  先估计一下,“2.4×0.8”的积大约是多少。

  把2.4和0.8分别看成最为接*的整数,所以积大约是2*方米。

  (设计意图:在列竖式计算之前先估算,为笔算的结果确定大致范围。)

  (2)猜一猜,尝试算法。

  根据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经验,想一想: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

  (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点上小数点。)

  (3)试一试,体会算理。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三种情形:

  ①2.4米=24分米0

  .8米=8分米24×8=192(*方分米) 192*方分米=1.92*方米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积是19.2还是1.92,为什么?

  学生可能有两种解释:

  解释一:把2.4米和0.8米分别改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是192*方分米,再还原成*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

  解释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规律”,计算时把2.4和0.8分别看作24和8,两个因数都乘了10,算出的积192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为了让积不变,就要把192除以100。

  出示分析推理图。

  看着分析图,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整个推理过程。

  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现在的积除以100,从积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

  (4)验一验,确定结果。

  通过推理,我们验证了2.4×0.8=1.92,和估计的结果是一致的,积确实是2*方米左右。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4)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菁华6篇)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页例1,练*一的第1~4题。

  2教材简析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学*小数乘法的重要基础,所以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的掌握水*,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进一步学*。

  3、根据设置数学课程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这一数学课程新理念,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主动学*数学的兴趣。

  4、根据《标准》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二、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在四年级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和积的变化规律,根据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原有的认识水*,我运用迁移、类推,采取自主学*、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

  本节课在教学中安排了两个层次,先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再探究算法。在理解意义阶段,通过对整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的复*,回忆积的变化规律,小组合作学*,自主探究表中的秘密等这些做法为学生进行新的学*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因为积的变化规律是推导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探究算法阶段,教学设计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教材中的应用题改为生动有趣的买布的情景,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身边的数学,让他们乐学,主动参与。注重学生是学*的主人,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应用多媒体出示表格

  让学生完成表格,并且说135×5的意义。

  设计意图:从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入手,学*新知做充分的准备。

  2、回忆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此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第一行因数的变化,第二行因数不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积有什么变化规律,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设计意图:用填表的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找规律的过程,并且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题中的规律,这样对后面的新课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如把上式135×5写成13.5×5,它表示什么呢?引出课题:小数乘整数(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经历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数学活动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师生共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妈妈到布店买布的情景,出现对话。售货员说:“花布每米13.5元,”妈妈说:“我买5米布,要付多少钱?”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后作答。

  学生甲用加法算:13.5+13.5+13.5+13.5+13.5=67.5。

  学生乙用乘法算:5个13.5连加,可以写成13.5×5。

  师问:13.5×5表示什么意思呢?

  甲说表示5个13.5连加,乙说表示13.5的5倍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整数乘法的意义,归纳出小数乘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板书意义)

  设计意图:将教材上的学*内容转化为现实情景,创造、灵活地使用教材,使学*内容更贴*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数学课程的新理念:人人学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讨论回答练*一第1题,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2、师生共同探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先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测上式13.5×5=67.5,为了验证该结果是否正确,我设计了个问题:

  小数乘整数,能不能将小数因数转化成整数因数来计算?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苏教版义务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86到87页"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我从三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小数乘小数是在整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及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基础,因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小数乘小数第一课时是直接在积上点小数点,而无需在位数不够时用0来补足。我想学生要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并不难,关键是在理解算理的前提下去归纳算法,这才是完整的计算教学。

  3、根据以上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算法;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学*,体会数学知识间内在的联系,感受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积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

  5、教学安排:结合本节课的特点,以学生自主探索,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为主,加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新颖练*为辅,突出计算教学的本质。

  6、教学准备:课件的演示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是计算教学,计算本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但它在现实中却与人们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为了使学生顺利的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的要求,本人在教法学法上突出体现以下五点:

  1、以情境教学促学*动机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因此,本课创设了计算小明房间面积的现实情境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感悟生活中蕴涵着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对学生来说,学*动机是实现自己理想目标,而力求学好的内部动因,它总是和需要直接关联的。小学生入学前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包括一些模糊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诱因,把学生那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变成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求,并不断唤起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2、以估算促笔算,突出算法多样化

  在学生列出2.8×3.6后,安排了学生先估算,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同时为学生探索笔算提供了一种支持过程,通过笔算与估算的比较,进一步验证笔算的合理性

  3、重视过程,突出算理

  算理是小数乘小数理论依据,要让学生知道怎么算,又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是计算教学之根本。传统教学中就一直重视让学生明确算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强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算理算法,只有明确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才能进行准确、灵活的计算;才能突破难点,实现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小数乘小数的难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我认为只有当学生深刻明白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才能真正的突破难点,因此在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去发现把因数看成整数计算的积和真正的积有什么关系,弄清楚为什么还要缩小积的倍数,应缩小多少倍,从右往左数几位,点上小数点。只有重视弄清算理的全过程,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突破教学难点。

  4、多种形式应用,促进内化

  一般来说,教材上计算题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大家都觉得比较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改编,丰富例题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期待中开始并进行计算的教学。我在练*环节中,变换了练*的呈现方式,设计了有坡度的多形式的*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计算技能。

  5、注重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发展

  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两次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加强小组合作,同桌交流,通过个体思考,小组交流和班级研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程序

  数学课堂注重的是学生思维的持续发展,为此,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1.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2.在探讨中解决问题;

  3.在应用中深化认识;

  4.在余味中延展问题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让学生参观小明的房间,说说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口答出哪个事物的面积,学生只能说出床的面积:2×1.2=2.4,而对于房间,阳台的面积只能列式,以此来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积的变化规律,然后找出3.6×2.8,2.8×1.15与2×1.2式子的不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课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的计算,既复*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二、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1、估算引路,大胆猜测

  先让学生估计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在估算的时候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最大值和最小值,找出3.6×2.8的积应在9和12之间。

  估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为笔算提供一定的支持过程

  2、细化过程,掌握算理

  这个环节,是本课中突破难点的核心环节,本着"授人以渔"的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小数乘整数的经验,探索计算的方法,提出问题:回想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此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这样学生能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凭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

  然后学生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再抛出问题: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该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呢?这个才是学生思维的困惑处,此时安排一个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在全班交流汇报时,教师再借助于课件具体,形象的进行演示,()让学生弄清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然后引导学生再一次借助于课件的演示完整的叙述推导过程。然后,再结合前面的估算结果,与笔算进行比较,进一步确认按上面的计算方法算出的积是合理的。建立了估算与笔算的联系。

  在教学试一试时,我直接放手,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完全放手,大胆尝试,在完成后再同桌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第二次的同桌交流是在例题积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让学生再一次的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在掌握算理的这个环节,通过扶与放的结合,循序渐进的推理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迁移类推的思想。

  3、加强口算,提升算法

  出示课件(已知:482×73=35186,求:482×7.3=,48.2×7.3=,4.82×7.3=),让学生快速找出积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第一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旨在减少学生的繁琐计算,直接运用学过的积的变化规律,体验和发现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简便方法,为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4、回顾比较,归纳方法

  对比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过程,我直接提出问题:比较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出: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进一步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一算,二数,三点点"简洁的话,概括了小数乘法的算法,便于学生的记忆。

  这个环节的设计,以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为线索,层层推进,逐步抽象概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总结出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算法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在应用中深化认识

  不巩固的教学,就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准确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单纯的计算训练,往往单调枯燥,索然无味。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所以教师应善于剖析学生的错误思维,组织有层次,多形式的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在轻松愉悦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有效的形成计算技能。我安排了5个环节的练*:

  1、帮帮小马虎(出示课件)

  把学生曾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让错误成为自己的教学资源,从而避免学生在作业中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2、给积点小数点。

  运用所学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巩固新知

  3、等式变形

  第二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不过这次是根据积的位置,确定因数的小数位数,在开放练*中,更加凸显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的位数关系。

  4、我做小判官

  形式新颖的游戏环节,让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的学*参与热情高涨,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让学生明确点小数点后,积末尾的0应划去。

  5、课堂作业

  通过适量的课堂作业,检查学生的学*情况及教学目标所完成的情况

  四、在余味中延展问题

  数学学*是环环紧扣的,一节课结束了,应留有余味,为下节课埋下思维生长的起点,于是我出示了:16×24=384,求:0.16×0.24=?

  第三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为下节课的教学,积的位数不够时应用0来补足,埋下思维的生长点

  总之,本节课,我紧紧以整数乘法和积的变化规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算法,摈弃了大题量计算的教学方式,努力使自己的设计能从更高层次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关注思维的有效生长,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而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两个生活情境:

  情境一:老师买了一些水果,算一算共需多少元。

  情境二:我是这样引入的: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接着出示场景图,让学生根据场景图提出两个问题,引出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的算式。(学生可能会列:①0.8+0.8+0.8②0.8×3,如果出现①,可以问“还可以怎样列?”,如果出现②,就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揭示课题。这一环节意在通过两个小练*,复*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的,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完全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拉*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难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是让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的算法可能有这几种:

  (1)根据意义计算:0.8+0.8+0.8=2.4元;

  (2)先化0.8元=8角,再用8×3=24角=2.4元;

  (3)0.8×3=2.4;

  (4)用竖式计算,但对位不准确

  交流时,可让学生板演或者指名说,教师板书。①②种情况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③④种可先让学生说说做法,教师进行指导并板书正确的竖式写法。竖式完成后,让学生看着竖式,说说0.8×3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问学生: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积中都有小数,位数相同。)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接着出示问题(2)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提示用加法算注意对位。组织交流乘法的算法,小组交流: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结果,比较对位,初步得出因数的小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也有几位的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趁热打铁: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去乘呢?

  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2、猜猜算算,归纳计算方法

  出示试一试:4.76×12、2.8×53、25×0.103。

  (1)、先让学生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

  (2)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留点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主要意思。)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组织交流:0.18×5的积是多少,0.90是否可以化简,化简的结果是多少,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指导完成第2题。

  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并讨论:各题的积是多少?各有几位小数?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练*十二2、3题

  4、拓展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让学生畅谈收获,提出质疑。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而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两个生活情境:

  情境一:老师买了一些水果,算一算共需多少元。

  情境二:我是这样引入的: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接着出示场景图,让学生根据场景图提出两个问题,引出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的算式。(学生可能会列:①0.8+0.8+0.8②0.8×3,如果出现①,可以问“还可以怎样列?”,如果出现②,就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揭示课题。这一环节意在通过两个小练*,复*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的,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完全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拉*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难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是让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的算法可能有这几种:

  (1)根据意义计算:0.8+0.8+0.8=2.4元;

  (2)先化0.8元=8角,再用8×3=24角=2.4元;

  (3)0.8×3=2.4;

  (4)用竖式计算,但对位不准确

  交流时,可让学生板演或者指名说,教师板书。①②种情况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③④种可先让学生说说做法,教师进行指导并板书正确的竖式写法。竖式完成后,让学生看着竖式,说说0.8×3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问学生: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积中都有小数,位数相同。)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接着出示问题(2)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提示用加法算注意对位。组织交流乘法的算法,小组交流: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结果,比较对位,初步得出因数的小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也有几位的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趁热打铁: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去乘呢?

  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2、猜猜算算,归纳计算方法

  出示试一试:4.76×12、2.8×53、25×0.103。

  (1)、先让学生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

  (2)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留点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主要意思。)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组织交流:0.18×5的积是多少,0.90是否可以化简,化简的结果是多少,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指导完成第2题。

  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并讨论:各题的积是多少?各有几位小数?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练*十二2、3题

  4、拓展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让学生畅谈收获,提出质疑。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5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基础无非是四年级中因数的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和五年级小数乘整数的知识,我们的老师都以这两点为突破口,教学细节存同求异各有方法,可以看出五位老师都是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的。五节课的基本思路大同小异常,都是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在不断产生疑问中,自然而又流畅的进行新知识的学*,基本环节大致都分为:

  1、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生活即教育”,数学的知识只有来源于贴*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学生的学*才有可能是积极的主动的。五节课,五位老师分别通过新校园教室面积的计算、篮板面积的计算、房屋面积的计算,从小数乘整数的式子引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式子。学生认识到这样的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从学生个体的内心产生急于需要弄明白怎样计算的冲动,而自然过度到小数乘小数的教学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产生兴趣,为进一步学*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准备条件。

  2、尝试计算、自主探索,主动获得小数乘小数的算理。这一环节大致都是让学生估算,掌握估算的技巧,然后联系原由的学*经验学生独立尝试小数乘小数的计算,然后重点都放在对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的理解上,都做到了不仅让学生学会怎么计算,更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计算。在这一环节中,五位老师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有个人独立自学尝试,有同桌交流相互探讨,有大组合作动手实践的。学生的思维在这段教学中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3、运用计算法则,实践联系解决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必然又回归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五位老师在学生初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与算理的基础让,应用生活化的练*让学生的知识得到系统的整理与巩固,并不断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是最后一个评课的,前面评课的老师比较全面的对课进行了评价,我只有几点思考和大家一起共免:

  1、关于估算。

  估算的方法比较多样,根据不同的算式,正确的答案可以在估算结果的左右,也可以在两个估算结果的中间,只要学生能说出估算的方法,那么这样的估算都是有效的。而有的老师在课中的估算只涉及到一种,似乎有所缺陷。

  估算放在哪里?本节课许多老师都是把估算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可以放在哪?算式初始,可以根据算式进行估算,大致把精确的结果框定一个范围,也可以放在得出正确结果以后,对这个结果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检验。所以有的老师即使上课中开始把估算这一环节遗忘了,也大可不必把那估算的环节生硬的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其他老师都知道你是把教学环节给忘了,你现在是在补教学环节。忘了就忘了,可以在得出计算结果后补啊,用估算来检验,这样补的环节自然也能很好的完成估算教学。

  而且估算是学生的一种内在本领,不是在新课的时候当环节交了就好了,当学生在练*巩固中出现错误时,也可以用估算迅速的判断结果的对错。要让学生把估算内化为自己的本领,自然而然的应用于自己的计算中。这点任阳的王芳老师做的比较好,她在巩固练*中最后安排了一组判断题:

  (1)1.25*3.2=4……( );

  (2)8.05*1.2=4……( ),这组判断第一个需要学生去计算的,第二个计算不如去估算。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高,也让学生明白估算真的很有价值。

  2、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体现的教师的情绪,而教师的情绪更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对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很容易但到,何小吴津老师的课学生的情绪是饱满的,上课是积极的,学生的回答发言既探究活动是活跃的,这和该老师的语言调动是分不开的。作为借班上课,课前的谈话还是比较重要的,要让课前谈话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为课的开展做好铺垫。同时教师的语言要科学简洁。最起码做到不罗嗦,教师说的少,目的是让学生学生的表达更充分更自由。同样是小数末尾“0”的处理,有的老师说“可以把小数末尾的0撇去”,有的说“可以把小数末尾的0划去”,有的说“可以把小数末尾的0化简”,数学语言需要表达的严谨和科学。再次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等赋予激励的。我摘录了何小吴老师的三句话:

  1、同学们你做完后坐好,我就明白你完成了。

  2、第一个发言的学生老师很满意,第二个发言的学生说得完整老师满意。

  3、没关系,我们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教师不经意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会,*等钦敬的人文关怀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

  3、传统教学媒介与多媒体的比较。

  五节课,大家不约而同的都使用了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将例题思考过程算式等都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强悍的呈现力和灵活的交互性,让课变的生动,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有一节课老师还用到了7块小黑板,挂在黑板上形成了独特的板书结构。这几快小黑板的作用不亚于多媒体的展示,最起码多媒体展示后就没了,而本课的重点利用小黑板始终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小黑板之间的相互移动与对比也能很好的让学生发现新知、探究新知。至少在这节课上,小黑板的手段不输给多媒体。其实有的课,特别是*时的家常课真的每节课都去做课件,那真的很费时间,而且使用的效果也不一定比小黑板等其他传统教学媒介好,那么我们就要合理利用仅有的教学手段,上出有特色的好课。

  4、课堂作业。

  公开课不留作业似乎成了惯例。我们五节课都没有布置课堂作业,我觉得作为计算课,在课堂上加强了计算训练的话确实可以不留课堂作业,或者要留在课内也能完成。但我就在想,我们*时的课也能不留作业吗?我们需要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不断努力。作业可以直接写在书本上,今天的课有3位老师直接用了课本将练*写在书本,有1位老师设计了作业纸。

  以上的想法比较乱,我是想到哪写到哪,有许多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苏教版义务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86到87页"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我从三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小数乘小数是在整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及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基础,因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小数乘小数第一课时是直接在积上点小数点,而无需在位数不够时用0来补足。我想学生要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并不难,关键是在理解算理的前提下去归纳算法,这才是完整的计算教学。

  3、根据以上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算法;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学*,体会数学知识间内在的联系,感受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积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

  5、教学安排:结合本节课的特点,以学生自主探索,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为主,加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新颖练*为辅,突出计算教学的本质。

  6、教学准备:课件的演示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是计算教学,计算本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但它在现实中却与人们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为了使学生顺利的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的要求,本人在教法学法上突出体现以下五点:

  1、以情境教学促学*动机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因此,本课创设了计算小明房间面积的现实情境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感悟生活中蕴涵着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对学生来说,学*动机是实现自己理想目标,而力求学好的内部动因,它总是和需要直接关联的。小学生入学前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包括一些模糊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诱因,把学生那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变成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求,并不断唤起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2、以估算促笔算,突出算法多样化

  在学生列出2.8×3.6后,安排了学生先估算,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同时为学生探索笔算提供了一种支持过程,通过笔算与估算的比较,进一步验证笔算的合理性

  3、重视过程,突出算理

  算理是小数乘小数理论依据,要让学生知道怎么算,又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是计算教学之根本。传统教学中就一直重视让学生明确算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强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算理算法,只有明确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才能进行准确、灵活的计算;才能突破难点,实现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小数乘小数的难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我认为只有当学生深刻明白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才能真正的突破难点,因此在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去发现把因数看成整数计算的积和真正的积有什么关系,弄清楚为什么还要缩小积的倍数,应缩小多少倍,从右往左数几位,点上小数点。只有重视弄清算理的全过程,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突破教学难点。

  4、多种形式应用,促进内化

  一般来说,教材上计算题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大家都觉得比较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改编,丰富例题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期待中开始并进行计算的教学。我在练*环节中,变换了练*的呈现方式,设计了有坡度的多形式的*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计算技能。

  5、注重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发展

  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两次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加强小组合作,同桌交流,通过个体思考,小组交流和班级研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程序

  数学课堂注重的是学生思维的持续发展,为此,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1.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2.在探讨中解决问题;

  3.在应用中深化认识;

  4.在余味中延展问题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让学生参观小明的房间,说说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口答出哪个事物的面积,学生只能说出床的面积:2×1.2=2.4,而对于房间,阳台的面积只能列式,以此来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积的变化规律,然后找出3.6×2.8,2.8×1.15与2×1.2式子的不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课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的计算,既复*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二、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1、估算引路,大胆猜测

  先让学生估计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在估算的时候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最大值和最小值,找出3.6×2.8的积应在9和12之间。

  估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为笔算提供一定的支持过程

  2、细化过程,掌握算理

  这个环节,是本课中突破难点的核心环节,本着"授人以渔"的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小数乘整数的经验,探索计算的方法,提出问题:回想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此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这样学生能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凭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

  然后学生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再抛出问题: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该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呢?这个才是学生思维的困惑处,此时安排一个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在全班交流汇报时,教师再借助于课件具体,形象的进行演示,()让学生弄清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然后引导学生再一次借助于课件的演示完整的叙述推导过程。然后,再结合前面的估算结果,与笔算进行比较,进一步确认按上面的计算方法算出的积是合理的。建立了估算与笔算的联系。

  在教学试一试时,我直接放手,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完全放手,大胆尝试,在完成后再同桌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第二次的同桌交流是在例题积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让学生再一次的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在掌握算理的这个环节,通过扶与放的结合,循序渐进的推理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迁移类推的思想。

  3、加强口算,提升算法

  出示课件(已知:482×73=35186,求:482×7.3=,48.2×7.3=,4.82×7.3=),让学生快速找出积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第一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旨在减少学生的繁琐计算,直接运用学过的积的变化规律,体验和发现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简便方法,为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4、回顾比较,归纳方法

  对比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过程,我直接提出问题:比较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出: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进一步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一算,二数,三点点"简洁的话,概括了小数乘法的算法,便于学生的记忆。

  这个环节的设计,以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为线索,层层推进,逐步抽象概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总结出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算法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在应用中深化认识

  不巩固的教学,就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准确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单纯的计算训练,往往单调枯燥,索然无味。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所以教师应善于剖析学生的错误思维,组织有层次,多形式的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在轻松愉悦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有效的形成计算技能。我安排了5个环节的练*:

  1、帮帮小马虎(出示课件)

  把学生曾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让错误成为自己的教学资源,从而避免学生在作业中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2、给积点小数点。

  运用所学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巩固新知

  3、等式变形

  第二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不过这次是根据积的位置,确定因数的小数位数,在开放练*中,更加凸显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的位数关系。

  4、我做小判官

  形式新颖的游戏环节,让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的学*参与热情高涨,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让学生明确点小数点后,积末尾的0应划去。

  5、课堂作业

  通过适量的课堂作业,检查学生的学*情况及教学目标所完成的情况

  四、在余味中延展问题

  数学学*是环环紧扣的,一节课结束了,应留有余味,为下节课埋下思维生长的起点,于是我出示了:16×24=384,求:0.16×0.24=?

  第三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为下节课的教学,积的位数不够时应用0来补足,埋下思维的生长点

  总之,本节课,我紧紧以整数乘法和积的变化规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算法,摈弃了大题量计算的教学方式,努力使自己的设计能从更高层次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关注思维的有效生长,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5)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1

  在练*中有较多学生把小数乘小数的对齐方式和小数加减法小数点的对齐方式混淆,从而出错。在课堂教学中,我没有很好的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另外,在教学小数乘小数课本第9页第10题教学反思根据分析课后练*,了解到书第9页第10题,“一个非零数乘以一个比1大的数,积比原数大,乘以一个比1小的数积比原数小”这一规律很重要,故把这一题作为一个例题要讲解,为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在堂上,让学生细心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出这个规律,在学生基本上能说出这个规律时,展示了几道可利用这一规律比较大小的题目,学生能够一眼看出,从而比较出他们的大小。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2

  小数乘小数的的乘法笔算是在学生学*了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对于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基础性的认识,但是在实际笔算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孩子们的潜力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四年小学生活的经验,但是,我班的学生还不能在表达上大胆而放松,正是由于他们过多地关注了表达本身而忽视了需要表达的内容,才使得表达缺乏深度,教师没能让学生充分地把自己的表达欲望激发出来,很多学生欲言又止,不想说、不想表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另一方面,在学*方法的指导上,教师还缺乏足够的应对策略,不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有效地引领与点拔,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解决还存在着对学生了解不够深入,没能完全放手,在思想认识上,还不能更坚决地执行让学生自我认识的深化才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也只有学生自我认识到的东西,才能真正被学生所采用,只有学生认可的东西,才是孩子们记忆最深刻,想法最多的东西。

  再有,对于课堂中的学*节奏还存在着节奏慢,不能满足整节课学*需求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和学生的思考的深度和思维的宽度和广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几点。

  一是大胆相信学生,把真正地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地动起来,既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意识,更应该让学生体验到学*中思维的碰撞对自身学*的巨大的促进力量,同时,让学生形成一种大胆表达自己的*惯,这种*惯不是一个或几个同学的表达,而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达,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达成为一种常态,更成为学生之间互相学*,师生共促的一个良好的*台。同时,注重对学生语言的逻辑性的训练,让学生懂得,只有思维紧凑,才会让自己的学*效率更高,学*效果更好,珍惜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争取有效地课堂时间。

  二是在小组建设上努力打造好基层的学*小组。关注每一个组的小组建设,同时,注重小组长的`带头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每一个同学的不同作用。让小组的作用更有力地发挥。

  当然,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颗不断关注的心态,让自己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让自己的课堂成为更充实的课堂。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3

  教学片断:

  1.出示课本例题7的小明房间和外面阳台的*面图。

  提问:从图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小明的房间面积是多少?阳台面积是多少?

  生成:房间面积和阳台面积一共是多少?房间面积比阳台面积多多少?

  【反思】:学生生成的两个加减问题,在课堂中没有解决,那么意味着学生说出来的这两个问题是无效的。我可以直接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有关乘法的问题吗?

  2.求小明的房间面积,怎样列式?

  预设:3.8×3.2=小数乘小数怎么计算?让学生说一说准备怎么算。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学生板演(正确的),展示另一个学生的算法(错误的)。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计算的想法。

  师:两位同学都想到要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算出积是1216,不同的地方在于点小数点,哪位同学说的更有道理?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来估计一下3.8×3.2的积?

  生:把3.8看成4,3.2看成3,3.8×3.2≈4×3=12*方米。

  【反思】:教材中先要求学生用三种估算的方法,体会房间面积的大小范围。而根据实际经验,学生其实潜意识里觉得估算就是四舍五入法,其余两种估算他们是很难想到的,那么我势必要在这里花较多的时间教授估算的问题,这与本课的重点不符。于是我便把估算设计到了后面,让学生明确通过估算可以初步确定哪个积才是合理的。但是评课的沈老师觉得我这是没有认真解读教材。当然他说的我没有让学生自己来判断121.6与12.16哪个正确的方法,如果估算放在前面教学,让学生结合刚才的估算就自然而然会判断了。实际上我在之前教学五年级的时候,试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回答完全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好,他们基本不会把估算和计算结果联系起来判断。在*时的计算中,学生往往都是直接计算,而不会先估计,所以我此次设计想让学生在计算的结果上,养成用估算方法初步判断结果正确与否。当然,沈老师说我后面的计算全都没有提到估算,我承认确实是这样,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估算意识,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的估算意识。

  3.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方米?学生独立列式,展示学生的作业。

  【反思】:本来我想展示学生错误的答案,可以让课堂冲突性更强。谁知让沈老师觉得我是之前小数乘整数没教好,所以在这堂课还要去强调列竖式时要数位对齐这个旧知。看来公开课需要伪装,我的侧重点完全偏离轨道了。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4

  由于本人执教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其中的一篇教学实录给我很大启示,并按照此教学思路在我班进行了尝试,效果很好。下面是我结合范本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一、深刻把握教学内容,指导教学设计。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中是这样归纳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指未化简的)就是几位小数。

  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方法。而教法上更多的依赖旧知识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归纳。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算理形成。

  1.创设什么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我们知道,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数学情境可以分为两种:生活情境,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情境,从数学知识本身的生长结构出发设置的情境。

  所谓“有效“,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能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提供支撑,能为数学思维的生长提供土壤,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情境。

  苏教版教材以计算小明家的房间面积为情境,引出需要学*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再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这样,虽然符合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要求,但情境本身的设置对于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推导过程,并无实质的作用。相反,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比较,前者需要同时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而后者只有一个因数是小数,计算方法可以类推,算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可以通过积的变化规律加以验证。所以,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推导基础,以此知识的生长点作为问题情境是可行的。

  因此,本节课我对教材的呈现方式作了调整,首先通过小数乘整数的推理计算,引导学生弄清计算方法。再出示小数乘小数的题目,自主探索。在掌握方法后再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怎样让问题情境富有“吸引力”?

  小数乘小数的最关键的地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重点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可以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也避免计算的枯燥无味的感觉。

  因此,教学中不能简单的做题目、再总结,做题目、再总结的机械循环。我通过四次反复的出示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每出现一次,都有新的要求,每完成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5

  今天教学《小数乘小数》,教材以计算布告栏玻璃面积为情境,引出需要学*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再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从昨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在理解算理时,没有学生借助情境。因此,教材虽然符合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要求,情境本身的设置对于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推导过程有用,但对学生而言并无实质的作用。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相比较,计算方法可以类推,算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可以通过积的变化规律加以验证。因此,我把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发现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方法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中以1.2×0.8让学生自主探索。在结果是9.6与0.96的争论中,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把因数0.8保留整数计算,1.2×1=1.2,准确的积肯定小于9.6,不可能是9.6。于是,很多学生想到了把小数乘整数的算理迁移到了新知,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证明了0.96是正确答案。再以2.9×7.12、0.24×1.5 细化过程,巩固算理。借助学生的竖式,有学生把2.9写在上面,有学生把7.12写在上面,从对比中学生明确数位多的写在上面比较简单。小数点对齐的竖式与末尾对齐的竖式对比中,学生理解了我们实际上是看作712×29计算的,整数乘法是个位对齐,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的也应该是末尾对齐,小数加减法要求小数点对齐,小数点的确定中再一次巩固算理。

  通过这样的三道计算题,学生基本计算障碍已被扫清,关键是如何准确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如果只是用计算为强化训练,课堂单调枯燥,索然无味,学生无兴趣可言,一些计算策略、方法也无法更有效的形成。通过设置有思维的“陷阱”的练*,突出重点难点关键点,真正激起学生思维的震撼,亲身体验计算方法的生长过程,从而有效形成计算的技能。

  练*一:根据182×23=4186请你快速找出积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

  1.82×23 18.2×2.3 1.82×2.3 0.182×0.23

  让学生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再一次理解算理,并可以减少学生的繁琐计算,在快速回答时,学生体验和感悟到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简便方法。

  练*二:182×23=4186,如何让等式182×23=4.186成立呢?

  再次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不过这次是根据积的位数,确定因数的位数。在学生的不同答案中,学生又一次感悟到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的位数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思维认识上的一次升华。

  于是,让学生回顾刚才的探索,对于小数乘小数,怎样迅速的确定小数点的位置?你有什么经验?交流中,对于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得出非常自然,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归纳得很到位。

  练*三:1.25×3.2=4,想一想,这一题做对了吗?

  学生又一次争论着:肯定错了,因数中一共有3位小数,而积是整数。错了,虽因数中一共有3位小数,但积应该是两位小数,因为5×2末尾有0。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再观察算出的结果。学生满脸惊讶!接着讨论:这个积的小数部分的三位小数哪里去了呢?

  本节课我不是用大题量训练来强化计算方式,而是从练*设计上触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生长。

  作业反馈:作业本上的练*难度大,课堂上重视竖式计算,对于口算,后进学生脱离竖式有点茫然,需老师的指点。对于※号题,根据138×25=3450,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 )=3.45 ( )×( )=345。个人感觉对于第一节课后就是这样有思维的练*,一部分学生还真有点不知所措。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6)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①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②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出示小明同学写的数学周记,让学生说一说都搜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整理好的数据图。

  提问:冰红茶的总价怎么求?火腿肠的总价怎么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8×3=

  说一说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板书: 0. 8 8个0.1× 32. 4 24个0.1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你感觉那种方法更方便一些呢?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2.35×3让同学们自己去解决,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指名板书。

  6、观察并猜测:黑板上两题中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是不是所有的小数乘整数,情况都一样?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用计算器验证。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得出什么结论?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指名板书,集体交流、纠正。

  五、课堂作业

  1、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练*十一第1题。

  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2、指导完成练*十一第2题。

  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雷声呢?

  指出:因为光传播速度快

  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

  3、指导完成练*十一第3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讨论。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例1,并且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根据经验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来理解算理。通过课前了解学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会计算,因此,在教学例1时,我并不是直接引用教科书上的例题,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用数学周记的展现,也就是使用的是情景教学策略,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学*情境,并且通过这个情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让学生自主的去搜集看到的小数的信息,吸引学生积极探索并理解计算方法。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

  感悟到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整数,探索并运用“因数是几位小数,积就要点出几位小数”的规律。

  【教学设想】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与代数”的教学更加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探究和运用数学能力的发展,从而改变计算烦琐乏味的状况。基于这样的新课程理念,在设计“小数乘整数”的一课中,努力营造一种认知、生活、情感等协调互动、共同融合的,多层次、立体型的大课堂,从而使学生从中吸取一种理性精神,积淀一种数学文化。具体策略如下:

  1、让计算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将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这是课改的亮点之一。让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计算,才能使他们感受到计算的需要,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计算的学*中去。教学伊始,创设了学生喜欢的“买风筝”的情景,得出“8×2,3.5×3,5.6×4”等算式,从而通过比较引出小数乘整数计算问题,激起学生自主计算的兴趣;在应用部分又创设了“旗鱼3秒钟游的路程和西瓜6千克要多少元”等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乘整数。

  2、让已有经验成为突破难点的载体。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元、角”之间的进率,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乘整数乘整数,初步理解算理感受算法,感受转化策略;然后脱离具体的“元、角”依托,将小数乘整数“数学化”,利用学生已有的“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归纳出积的小数点定位的方法,从而有效构建起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让思维拓展成为计算教学的目标。计算教学的目标如果仍然停留在完成“双基“的层面上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计算教学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其一,通过寻求“因数是几位小数,积就要点出几位小数”的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验证,经历规律得出的具体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其二,在学*小数乘整数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其三,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竖式是小数乘整数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不同的题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风筝店里放着哪些风筝,一起来看看。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出示销售的数量。

  3、如果要知道每一种风筝卖出的价钱是多少元,该怎么列式?

  4、观察这三个算式,哪个算式我们已经学过了?那剩下的这两个算式能不能给它们取个名字?(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展开

  (一)依托“元、角”之间的关系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1、分层尝试:3.5×3(板书),能做吗?

  ※你觉得自己能做的同学可以先独立做!

  ※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和老师一起进行研究。

  2、反馈交流:请板演的同学依次来介绍自己的思路。

  3、回顾体验:刚才我们是怎么来解决3.5×3的?

  4、尝试练*:算一算企鹅风筝的总价是多少元。

  (1)练*: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交流:请板演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同桌检查竖式,并交流思路。

  (3)感悟:小数乘小数可以怎么算?

  (二)探索积的小数点定位

  1、独立计算:7.3×50.73×5

  2、反馈交流:说出你的计算过程。

  3、比较体验: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得出:因数是几位小数,积要点出几位小数。

  4、验证规律:这个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我们一起来进行验证。

  先说说下面各题的积要点出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4.76×12=

  2.8×53=

  2.30022×3=

  104×0.025=

  三、巩固

  竖式计算:12.4×72.05×41.2×23

  (1)独立完成。

  (2)反馈校对。

  (3)自我反思:通过练*,你觉得小数乘整数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四、小结

  1、回顾:今天这节课学*什么?小数乘整数可以怎么算?注意什么问题?

  2、过渡:下面,我们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五、应用

  解决问题

  (1)世界上游泳速度最快的动物——旗鱼,每秒钟游泳的速度达29.48米,3秒钟能游多少米?能游90米吗?为什么?

  (2)西瓜每千克4.25元,买6千克多少元?20元够吗?30元呢?

  师:如果要知道准确答案,该怎么办?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乘整数的含义,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积累计算学*的经验,培养分析、推理和抽象、归纳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

  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

  教学方法: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动画导入:炎炎夏日,同学们去海岛玩耍,看到了海岛特产冰激凌,打算买几个尝尝,需要付多少钱呢?

  生回答一人挑选一个

  师:是啊,每人都要有一个,那应该是怎样列式呢?

  指定学生回答:3.5×3,

  教师板书:3.5×3。

  继续播放动画

  师:大家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一个小数乘以一个整数

  师:对,以前我们学*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精讲新授

  1.引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大家想想还可以有其他的方法吗?

  下边大家一起来观看动画视频,视频中显示

  方法1: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并播放动画)

  有同学说了,这里面一共有三个同学,那如果有很多同学去,一个一个加岂不是很麻烦,那么有没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呢?

  又有同学想到了其他的方法,是什么呢,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吧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还有吗?下边大家继续往后看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追问: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桌讨论:如何列竖式计算3.5×3

  老师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3.下边我们在做一道题进行一下练*吧

  通过做练*题,同学们观察一下,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回答: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4.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了小数乘整数,下边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计算方法,先把小数乘整数转化成整数乘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输出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已知147×24=3528

  14.7×24=( ) 1.47×24=( ) 0.147×24=( ) ( )×( )=35.28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做补充)

  五、课堂作业

  练*一1,2,3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学生喜欢的动画情景导入新课,本节课是在整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动画引导、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白计算小数乘以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的,这样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算法,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和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数与计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由于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我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成已知,逐步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在教学0.8×3时,提出了“你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成已知的学*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在本节课中借助动画小视频,是学生理解起来更加直观形象,学生理解更深刻。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小数乘整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难点: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可以插入图片)

  小数乘整数

  例1、3.5×3=10.5元例2、0.72×5=3.6

  3.5元=3元5角3.5角0.72扩大到它的100

  72 3元×3=9元× 3 × 3×× 5 5角×3=15角10.5角9元+15角=10.5元最后的0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问道: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度过这个愉快的暑假的?这一天,小红、小明、小丽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公园游玩,他们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着、陶醉着。这时,小明看见公园一角有位阿姨正在卖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买风筝的人真多,可热闹了。

  紧接着我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及单价。提问:如果你来帮他们选,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几个?

  最后根据学生的提问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让课堂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设计熟悉的“买风筝”活动为背景,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易于激发童心童趣,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理解“法”“理”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理当重点突破。我是这样做的:

  学*例1。

  1、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解答,列式计算。

  2、分析交流: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利用先前经验独立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独立思考过程,鼓励和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见解,加深对自己思路的认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的自信心。】

  3、体现算法多样化。请你比一比,想一想,哪种解法较为简单。

  4、集体交流:评出较简单的方法。

  5、同步练*:请用你喜欢的方法为其他三个同学算出风筝的总价,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学生熟悉的“元、角”之间的进率,为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做准备。让学生在分析、对比、交流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渗透优化意识。同步练*,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加学*信心。】

  (二)教学例2。

  1、出示算式:0.72×5=?提问0.72不是以“元”作为单位了,你应该怎样计算?

  2、集体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教师引导概括: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再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72×5=360,由于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积不变,积360应缩小到它的100倍。

  4、提问:请你仔细观察积3.60,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体现《课标》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经验,给予充足的学*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亲身经历数学学*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方法,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小结

  1、提问:谁能说说小数乘整数可以怎样去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要点。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依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

  1、基本题。我安排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并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深化题。除了基本的练*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检验并提高学生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能力。我安排了《练*一》第1题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拓展题:《练*一》第2、3题。

  【设计意图:我的设计目的在于以不同层次的练*题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巩固新知,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感受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五、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我用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堂。

  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你觉得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注意什么?

  课后反思:

  细节再设计: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乘整数的含义,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积累计算学*的经验,培养分析、推理和抽象、归纳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

  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

  教学方法: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动画导入:炎炎夏日,同学们去海岛玩耍,看到了海岛特产冰激凌,打算买几个尝尝,需要付多少钱呢?

  生回答一人挑选一个

  师:是啊,每人都要有一个,那应该是怎样列式呢?

  指定学生回答:3.5×3,

  教师板书:3.5×3。

  继续播放动画

  师:大家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一个小数乘以一个整数

  师:对,以前我们学*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精讲新授

  1.引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大家想想还可以有其他的方法吗?

  下边大家一起来观看动画视频,视频中显示

  方法1: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并播放动画)

  有同学说了,这里面一共有三个同学,那如果有很多同学去,一个一个加岂不是很麻烦,那么有没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呢?

  又有同学想到了其他的方法,是什么呢,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吧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还有吗?下边大家继续往后看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追问: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桌讨论:如何列竖式计算3.5×3

  老师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3.下边我们在做一道题进行一下练*吧

  通过做练*题,同学们观察一下,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回答: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4.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了小数乘整数,下边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计算方法,先把小数乘整数转化成整数乘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输出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已知147×24=3528

  14.7×24=( ) 1.47×24=( ) 0.147×24=( ) ( )×( )=35.28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做补充)

  五、课堂作业

  练*一1,2,3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学生喜欢的动画情景导入新课,本节课是在整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动画引导、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白计算小数乘以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的,这样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算法,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和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数与计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由于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我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成已知,逐步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在教学0.8×3时,提出了“你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成已知的学*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在本节课中借助动画小视频,是学生理解起来更加直观形象,学生理解更深刻。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7)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菁选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①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②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出示小明同学写的数学周记,让学生说一说都搜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整理好的数据图。

  提问:冰红茶的总价怎么求?火腿肠的总价怎么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8×3=

  说一说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板书: 0. 8 8个0.1× 3

  2. 4 24个0.1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你感觉那种方法更方便一些呢?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2.35×3让同学们自己去解决,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指名板书。

  6、观察并猜测:黑板上两题中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是不是所有的小数乘整数,情况都一样?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用计算器验证。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得出什么结论?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指名板书,集体交流、纠正。

  五、课堂作业

  1、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练*十一第1题。

  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2、指导完成练*十一第2题。

  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雷声呢?

  指出:因为光传播速度快

  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

  3、指导完成练*十一第3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讨论。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例1,并且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根据经验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来理解算理。通过课前了解学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会计算,因此,在教学例1时,我并不是直接引用教科书上的例题,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用数学周记的展现,也就是使用的是情景教学策略,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学*情境,并且通过这个情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让学生自主的去搜集看到的小数的信息,吸引学生积极探索并理解计算方法。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3、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探索新知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根据图意,教师提出:××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2、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 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 × 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理解算理算法。

  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更好地理解算理。)

  (5)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举例子说明算理,并板书。

  [意图: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

  师:(出示主体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出课件)

  1、放飞第一个风筝。(点击第一个风筝)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7×4 0.7×4 12 ×5 1.2×5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 3.07×8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放飞第二个风筝。(点击第二个风筝)出示:

  (1)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

  7.5×4 1.35×4

  (2)解决问题: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飞第三个风筝。(点击第三个风筝)出示:试试你的智力。

  用1到5五个数字及小数点,任意组成小数乘一位整数的算式,并算出来。(能写几道写几道)

  [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总结

  师:谁来说说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九册P68-69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十二1-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与交流,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多种计算方法,并感知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2、通过和整数乘法的比较,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列竖式进行计算。

  3、渗透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教学理念:自主学*、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三种学*方式。本节课,意图让学生主动建构,主动参与数学学*,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算法的多样化,最终达到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等多元化目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引发认知冲突

  同学们,秋天到了,好多水果都成熟了,你们肯定都很喜欢吃水果吧!让我们一起去大统华的水果超市逛逛吧!(课件出示带标价的水果图)

  苹果每千克3元甘蔗每千克元

  现在就请你来买一种你喜欢的水果吧!

  学生选择,然后全班交流。

  老师先买了2千克苹果,算算老师花了多少钱?

  后来又买了3千克甘蔗,你知道老师花了多少钱吗?

  请同学们4人一小组,先自己计算,然后和同伴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小组发言:(1)x3是3个相加,我可以用小数++,打竖式计算出来就是元

  (2)元就是9角,3个9角是27角,就是2元7角,也就是元。

  (3)也可以向整数一样列竖式计算

  比较:加法和乘法的竖式计算更简单一些。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爱吃水果引入生活情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连接起来,学生很快进入学*状态。2千克苹果的价钱,学生很容易计算,紧接着抛出3千克甘蔗,也就是x3,是学生没有遇见过的,这时就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而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个冲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突破,因为它在学生的最*发展区内。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与交流,了解可以有多种办法来算出x3的结果。感受到了算法的多样化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

  二、主动参与,体验过程。

  1、同学们,今天超市西瓜特价,每千克只要元,小明的妈妈要买3千克西瓜,她一共要付多少钱?(先用加法计算,再用乘法计算)(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列式,师板书:x3

  你能自己计算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设计意图:进一步把方法简化成加法和乘法,并通过小数加法的计算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感知小数乘整数它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相同,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那如果我们要购买的不是3千克西瓜,而是32千克西瓜,该付多少钱呢?

  学生列式x32

  该怎样计算呢?动手试一试,然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你的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的认知再次产生了冲突,用加法来计算,显然不够简便,用乘法竖式显然是最优的办法。这样,学生就从多种计算方法中体验到乘法的'最优化。

  2、试一试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看看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xx53 103x

  告诉同伴,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交流,揭示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并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计算器这个计算工具,学生能很快发现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新课程中提倡的利用计算工具帮助学生寻找规律的很好体现。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快拳出击

  (1)根据148x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x23= 148x=

  148x=x23=

  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这是针对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联系而设计的基本练*,通过这组练*,学生能进一步感知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通之处,还能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明确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它的积就有几位小数,为以后学*小数乘小数做好铺垫。

  (2)练一练

  3. 8 3 5

  x 5 x 5x x 4

  同学们,让我们比一比谁的计算本领强。请同学们在书上完成。校对时,说说是怎样对位的,积的小数位数是怎样确定的。

  设计意图:在这组练*中,学生除了要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外,还要能正确的确定积的小数位数,还要能了解小数乘整数的竖式的对位及写法,即按整数乘法的方法对位并计算,最后点上小数点。这对以后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3)同学们,你能自己列竖式计算出下面的结果吗?

  xx6532x

  54x x24 x1

  请一、二组的同学做第一行,三、四组的同学做第二行,6人板演。做完以后,同桌的同学交换检查,并检查板演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此项练*是在学生已经明确列竖式计算的要求、书写格式以后进行的,有助于进一步巩固计算法则,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而且相互检查,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评价的能力。

  2、大挑战

  你能算出+++?+的结果是多少吗?555个交流,说说自己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设计意图:学生能根据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并正确计算出它的结果。在这里加法变的非常困难,而乘法却显示出它独特的优越性,学生从中体验到虽然算法多样化,但我们还要选择最优的、最适合的方法,这就是多样化基础上的最优化。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3、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什么物体的速度最快吗?

  对,是光。它的速度有多快呢?

  是每秒千米。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只有每秒千米,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的原因了。那闪电离我们有多远呢?

  出示:小华看见远处打闪后,经过3秒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从打闪起到看见闪电的时间略去不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交流。

  设计意图:打雷是生活中经常遇见的自然现象,学生对此是非常熟悉的,运用今天所学的小数乘法能计算出闪电离我们有多远,这让学生

  感到非常的新奇,在不知不觉中又再次巩固了计算方法,并很好的拉*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增进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2)上个星期天,高老师开车去苏州乐园玩,苏州乐园里我们家大约有200千米,高老师在出发之前,检查了一下油箱,发现里面还有25千克汽油,而每千克汽油可供汽车行驶千米。猜猜看,高老师在去苏州乐园的路上有没有加油?

  学生发表意见。

  那怎么才能知道高老师到底有没有在路上加油呢?

  通过计算就能知道,如果25x大于200说明不用加油,如果小于200就要加油!

  学生通过计算证明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这同样是一个生活中经常碰见的问题,通过先猜测,再计算,最后验证,学生经历了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也是我本节课所要体现的理念之一。

  (3)我当小管家

  同学们,*时都是爸爸妈妈买菜作饭,今天想不想自己来当回小管家?下面是今日菜场的部分菜价:(元/斤)

  场的部分菜价:(元/斤)

  猪肉青菜鲫鱼虾子萝卜鸡肉卷心菜

  请你和同伴设计一份既经济又营养的菜单,并计算出你们所需要的金额。比一比谁的菜单最合理。然后星期天自己去动手实践,做一个能干的小当家。(如时间来不及,可课后完成)

  设计理念: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是问题,学生通过选择,计算,既巩固了所学新知,又培养了实践能力,增强数学的实用性。

  四、总结全课,课后延伸

  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可别忘了回家当一次小管家哦!下次,去买东西,可要自己算一算哦!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小数乘整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难点: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可以插入图片)

  小数乘整数

  例1、3.5×3=10.5元例2、0.72×5=3.6

  3.5元=3元5角3.5角0.72扩大到它的100

  72 3元×3=9元× 3 × 3×× 5 5角×3=15角10.5角9元+15角=10.5元最后的0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问道: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度过这个愉快的暑假的?这一天,小红、小明、小丽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公园游玩,他们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着、陶醉着。这时,小明看见公园一角有位阿姨正在卖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买风筝的人真多,可热闹了。

  紧接着我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及单价。提问:如果你来帮他们选,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几个?

  最后根据学生的提问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让课堂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设计熟悉的“买风筝”活动为背景,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易于激发童心童趣,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理解“法”“理”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理当重点突破。我是这样做的:

  学*例1。

  1、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解答,列式计算。

  2、分析交流: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利用先前经验独立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独立思考过程,鼓励和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见解,加深对自己思路的认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的自信心。】

  3、体现算法多样化。请你比一比,想一想,哪种解法较为简单。

  4、集体交流:评出较简单的方法。

  5、同步练*:请用你喜欢的方法为其他三个同学算出风筝的总价,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学生熟悉的“元、角”之间的进率,为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做准备。让学生在分析、对比、交流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渗透优化意识。同步练*,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加学*信心。】

  (二)教学例2。

  1、出示算式:0.72×5=?提问0.72不是以“元”作为单位了,你应该怎样计算?

  2、集体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教师引导概括: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再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72×5=360,由于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积不变,积360应缩小到它的100倍。

  4、提问:请你仔细观察积3.60,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体现《课标》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经验,给予充足的学*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亲身经历数学学*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方法,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小结

  1、提问:谁能说说小数乘整数可以怎样去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要点。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依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

  1、基本题。我安排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并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深化题。除了基本的练*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检验并提高学生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能力。我安排了《练*一》第1题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拓展题:《练*一》第2、3题。

  【设计意图:我的设计目的在于以不同层次的练*题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巩固新知,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感受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五、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我用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堂。

  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你觉得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注意什么?

  课后反思:

  细节再设计: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及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3、增强估算能力,提高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探究算法。

  师叙述:秋高气爽的假日是放风筝的好时机。广场上,天空中飘扬着形状各异、五彩缤纷的风筝。大家想放风筝吗?那我们先到风筝店看看去。(课件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让学生口答燕子风筝的单价是4.5元和其它几种风筝的单价。

  师:买3个燕子风筝要多少元?先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元

  指名口答。(比12元多,比15少)

  师:准确的总价是多少?

  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收集不同的算法。

  展示算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算法一:4.5+4.5+4.5=13.5(元)

  算法二:4元×3=12(元)

  5角×3=15(角)

  12元+15角=13.5(元)

  算法三:45×3=135(角)

  135角=13.5元

  算法四:4. 5× 3——1 3.5

  重点引导学生辨析算法四,让学生明白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先按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算,所以算法四的写法才是正确的。

  师:得数不点小数点行吗?为什么?

  师小结:计算整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整数的方法计算,最后点上小数点。

  师:都知道了要在计算的'最后点上小数点,那点小数点有什么窍门吗?

  让学生讨论,指名汇报。

  师:因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现在你知道怎么计算小数乘整数吗?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和步骤。

  师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整数的方法计算,然后看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小数的积的末尾有0的可以去掉。

  二、当堂检测

  课件出示检测题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学*,你有什么收获?计算时,你想提醒同学注意什么问题?

  四、拓展思维

  课件出示

  五、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的法则:

  ① 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② 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小数乘法中的积的末尾的0可以去掉。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自主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联系已有经验经历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感受三峡工程伟大成就及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大家去过长江三峡吗?

  生:没有。

  师:那可是个好地方。不仅风景迷人,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有防洪、发电、蓄水三大功能。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请看屏幕。播放三峡美景视频。

  师:看着大家陶醉的神态,就知道很美。不仅美,这里还有不少的数学问题呢!

  出示课件:我们乘着油轮从南津关出发以每小时48.3千米的速度行驶了4个小时来到了三峡的最后一站——白帝城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48.3千米的速度。

  生:4个小时。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从南津关到白帝城一共有多少千米?

  二﹑自主探究,学*新知

  师: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生:48.3×4。

  师:同学们看,这样的算式原来在课堂上研究过吗?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一个数是小数。

  师:那今天咱就一起研究“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看这个算式,谁来说一下它表示的意思?

  生:一共行的千米数。

  生:从南津关到白帝城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师;刚才大家结合具体情境说了它的意义,如果单看算式,48.3×4又表示什么?

  生:就是4个48.3相加。

  生;4个48。3的和是多少。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师:谁来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多少?

  生:200。

  生:192。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估计,我们可以知道48.3×4的积在哪个范围内?

  生:192—200。

  师:你们的估算能力真高。现在我想知道到底是多少,该怎么办?

  生:算一算。

  师:会算吗?

  生:会。

  师:真的?

  生;真的!

  师;大家不仅要会做,而且要把道理说清楚,行吗?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方法写在一号作业纸上。写完成后将你的方法介绍给小组内的其他同学。

  2、尝试计算,组内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计算,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当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很快做好时,适时指出:“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很快就做好了,你能把你的方法给组内的同学介绍一下吗?还可以尝试用别的方法”。此时已经做完的学生开始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法。

  3、全班讨论,汇报交流。

  师:刚才大家好投入,都拥有了自己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师:看这个同学的方法,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没有学过小数加法,但是我学了小数乘法,我把48.3×4转变成48.3+48.3+48.3+48.3,就这样解决了问题。

  师:“转变”多好的一个词。小数乘整数没学,人家运用已有的加法经验解决了新问题。谁的方法和他一样?

  生:老师,我是用加法验算的乘法。我先用乘法计算,小数乘整数还没学,我不知道对不对,就用学过的加法来验算。

  师:那你为什么没有直接用加法来计算?

  生:那太麻烦了。要是18个小时的话我就累坏了。其他同学都笑了。)

  师:那咱看这个同学的计算过程。

  (展示48.3×4=48×4+0.3×4=192+1.2=193.2)

  师:谁愿意猜猜他怎么想的?

  生:老师,我觉得他把48.3拆成48和0.3,这样就能算了。

  师:人家等你揭晓谜底了。他猜对了吗?

  生点了点头。

  师:谁有问题要问他?

  生:那你能告诉大家0.3×4为什么等于1.2吗?

  生:0.3是3个0.1,乘4后就有12个0.1,所以是1.2。

  那个学生点了点头。

  师:我怎么没听明白。谁听明白了?谁给我说说?

  生:就是把0.3看成3个0.1,不管0.1,只看3个,如果再乘4的话就是12个,这样就是12个0.1,那么就是1.2了。

  老师仍旧在蹙着眉。

  生:“老师,每人三块糖,四个人共几块?”

  师:“12块呗。”

  生:“这就对了。一份是3个0.1,4份就是12个0.1,不就是1.2吗?”

  师:这次我算是听明白了。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一起大声地回答:“明白了。”

  师:“你为什么要把它看成3个0.1呢?”

  生:0.3×4没学,所以就看成3个0.1乘4。

  师:同学们真得不简单。能够把小数拆成整数和小数,同样解决了问题。

  师:刚才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用竖式计算。谁能上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老师,小数乘整数没学,我可以先不用看小数点,算完以后再点上小数点。

  生:我先算48×3=192,然后再算0.3×4=1.2,合起来就是193.2。

  生:你还是把小数拆成整数和小数,这不算一种方法。

  师: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评价有道理吗?

  生点了点头。

  师:用竖式计算,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思路。谁再来说一遍?

  生:不管小数点,先用483乘4,算完后点上小数点。

  师:哪位同学有问题要问?

  生:你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

  师:这同学问了一个特别有水*的问题。

  生:我刚才算的时候把48.3看成483,扩大了10倍,所以算完后再缩小10倍。

  师:满意了吗?

  生点点头坐下。

  师:谁还有建议?

  师:把48.3看成483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是扩大到原来的10倍,然后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师带头鼓掌。

  师:这么重要的过程,哪位同学说着让我把它整理到黑板上?

  生:先把48.3看成483。

  师追问:因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扩大到原来的10倍。(板书扩大到原来的10倍)

  生:算483×4等于1932,再在左边写上答案并且要点上小数点。

  师再次追问:算完以后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

  生:根据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要使积不变,就应该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师:好清晰简洁的思路!可是同学们只写了一个竖式,一个竖式就行吗?那咱擦掉得数再试一试?

  同学说着再一次回顾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你们运用了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转化。教师板书。

  师:看这三种计算方法的结果都是193.2,和大家刚才的估计怎么样?

  师:现在大家再问问自己,我会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了吗?

  生:会!

  师:那谁来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

  生:先把小数看成整数计算,算完以后再点上小数点。

  师:谁能说得更完整?

  生再说。

  师:看屏幕。

  (屏幕出示:计算小数乘整数,先把小数转化成(),然后按照()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

  师:你会了一位小数乘整数,那么两位小数乘整数、三位小数乘整数你还会解决吗?

  生:肯定会!

  师:那就请大家试一试。

  屏幕出示三峡信息。(1)20xx年6月1日,三峡大坝正式蓄水。蓄水3天,每天水位上升3.28米。水位一共上升多少米?

  (2)三峡电厂每天发电0.996亿千瓦时,一周能发电多少亿千瓦时?

  师:请大家从中任意选择一个解决。(指两名学生板演。)

  师:对吗?

  生:对!

  师:那你能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先把3.28看成328,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328乘3等于984,然后再把984缩小到眼来的百分之一。

  师:怎么样?来点掌声。

  师:再请这位同学说一下它的思路。

  生:我是先把0.996看成996,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因为一周就是7天,所以用996乘7等于6972,最后再把积缩小到原来积的千分之一。

  同学们自觉地鼓起掌。

  师:我发现所有的同学都是用竖式计算的,为什么?

  生:简单!

  师:一起看这三个算式的积与因数,你有新的发现吗?

  生: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再问问自己,我能熟练地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了吗?

  生:能!

  三、巩固练*

  1、4.8×9=0.165×4=7.96×7=

  2、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看谁填得最多。

  ()×()=0.48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顾一下,我们有什么收获?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第68页,例1和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十二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计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板书竖式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集体交流、纠正。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还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指名交流

  五、课堂作业

  1、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练*十一第1题。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2、指导完成练*十一第2题。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雷声呢?指出:因为光传播速度快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

  3、指导完成练*十一第3题。学生读题。提问:这辆汽车的油箱里现在有多少千克汽油?这些汽油够这辆汽车行使多少千米?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讨论。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P2例1、做一做,P3例2、做一做,P7练*题——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小数乘整数。

  人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不仅是我们学*的好时候,也是我们锻炼身体的好时节,同学们你们在春天常参加那些活动呢?喜欢放风筝吗?这不,有几位同学正在买风筝准备去放呢。

  二、探究新知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请你当一回售货员,算一算这三个风筝的总价是多少?

  师:谁来汇报你的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师逐一在屏幕上出示)

  A: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师:你用学过的加法的知识解决了这一问题,这叫“学以致用”

  B: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C: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35×3=105 105角=10元5角=10.5元

  师:你其实是把小数先转化成了整数,再按照整数的乘法去做。这叫做“活学活用”很高明。

  D:先不管小数点,用35×3=105再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师:她的意思也是先把小数变成整数来做的,和第三种做法还是不谋而合的!

  师提问:

  上面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的关键是什么?

  我们再来看后两位同学的做法(指着背投)

  师:把3.5变成35相当于小数点怎样移动,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另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新的积与原来的积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那么要得到原来的积要把新的积怎么样?小数点怎样移动?

  总结思想:同学们,你知道吗?在我们刚才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不熟悉的的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或者整数乘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趁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巩固练*

  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

  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指名说是如何算的.(生描述,使用背投演示)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 7 2扩大100倍7 2

  × 5 × 5

  3.6 0缩小到它的1/100 3 6 0

  引导性提问:

  0.72变成7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2×5算完了,再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缩小到它的1/100?

  (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练*

  2.05×4 12.4×7

  出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的乘法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对,今天我们学*的是“小数乘整数”

  师:想一想我们在做小数乘整数的乘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①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看因数中的小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背投出示)

  巩固练*

  l计算

  7 ×4 25×7

  0.7×4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①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小数位数与因数中的相同。②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部分末尾如有0,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末尾的零是不能去掉的。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要注意些什么?(应明确:计算时要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算出积以后,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积中小数末尾的0.)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9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暑假生活交流

  2.情境引入

  师:暑假里天气炎热,为了消暑,人们通常会买一些水果吃。来看看(多媒体展示买卖水果情境)

  师:从图里,你能获取什么信息?(西瓜每千克3.5元,苹果每千克2.6元)。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教、训、练)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提出问题

  师:这时,来了一位小朋友,她要买3千克西瓜(多媒体展示问题)

  需要多少钱?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并说说估算的理由。

  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同学们各自的理由很充分,思考问题也很有深度。那么到底花多少钱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并计算出来吗?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谁把你的成果展示给我们大家看。

  (教师收集学生的不同方法,在实物投影演示,并从中选择板书。)

  竖式笔算35角×3=105角。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3.小结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3千克西瓜一共用多少钱时,老师注意到学用这种方法,(教师指板书),3千克西瓜花了10.5元,你们算得对吗?

  师:你能说出理由,或者利用以前的知识来验证10.5元是对的吗?

  [出现把3.5元看作35角(),35角乘3等于105角,105角以元作单位是10.5元。(教师边描述边板书)]

  师:请同学评价这种方法怎样?(学生各抒己见)

  师:这些方法证明了我们大家算对了。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观察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小数乘法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法)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即聪明又很会应用知识,能把没学的小数乘法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整数乘法。

  2.尝试解决

  出示0.72×5

  师:这也是一道小数乘法的题,怎样写竖式呢?(师生共同写出来。)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那怎么办呢?

  3.理解竖式笔算方法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想一想)

  ②小组交流计算方法。(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

  ③学生试算。(根据小组的意见,把这道题试着在小卷上算一算)

  ④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师:这样算你们同意吗?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⑤理解算理算法。

  师: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板书,让学生质疑。如果没有,教师问:"在计算时,实际上算得是哪两个数相乘?","那么0.72×5=360吗?","横式的乘积怎么写?")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3点:怎样把小数转化成整数;乘积小数点的位置如何确定;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指出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的过程在笔算时可以不写。

  4.练*巩固,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会计算小数乘法了吗?看老师这有一组算式,请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理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教学准备:计算器 课件 学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喜欢)

  其实超市不光是我们购物的一个大买场,同时也是我们学*数学的一个大园地。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超市的文具区,看看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

  师问;你想买什么?买多少? 老师把大家的问题从难到易整理一下。如果要买2个文具盒要付多少钱呢?怎么列式?

  (板书:6×2=12(元))6×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2个6相加是多少?)

  如果要买3支铅笔要多少元呢?可以怎样列式?(板书:0.8×3)

  0.8×3表示的意义是什么?(3个0.8是多少?)

  由此可见: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3)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一)学*“0.8×3”。

  1.启发:买3支铅笔到底要花多少元呢?板书:2.4(元)2.交流想法:你是怎样得到的? 预设学生有以下几种想法:

  想法一:连加法:0.8+0.8+0.8=2.4元

  想法二:把元转化成角。0.8元=8角,8×3=24角,24角=2.4元

  想法三:因为8×3=24,所以0.8×3=2.4 提问:为什么要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如果不加,2.4元就变成了24元)

  想法四:用乘法竖式计算。

  你会列竖式吗? 谁来试一试?(指名上黑板板演)

  出现了如下的任何一种后,追问:有不一样的列法吗?板书出第二种竖式形式。比较:

  0.8 0.8

  × 3 × 3 2.4 2.4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数位对齐,未位对齐)那哪一种更合理呢?

  谈话: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把0.8元看成了8角,得到3个8角是24角,再转化为2.4元。也就是要按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所以要末位对齐。

  教师:现在,我们得到“三八二十四”。

  教师在积的位置上写上“24”后提问:小数点能不点吗?为什么? 4.讨论:你觉得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二)学*“2.35×5” 如果要买3支钢笔要多少元呢? 板书:2.35×5= 那你会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有意识地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自备本上。2.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算出积1175,再在积里点上小数点

  师追问:小数点点在哪里?

  3.验证:那2.35×=7.05,对不对呢?

  小数点真点这里吗?我们用计算器帮忙验证一下。

  用计算器验证后,教师提问:哎,刚才计算时你是怎么知道积就是两位小数的呢?(因为因数里有两位小数)

  4、得出:

  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① 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③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那积的小数点位置如何确定呢?

  三、探索积和因数中小数位数的联系

  1.观察两个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呢?

  (一位小数乘整数,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2.那么一个三位小数乘整数积是几位小数? 一个四位小数乘整数,积是几位小数?------

  用一句话说就是——几位小数乘整数,积就是几位小数(板书)3.不过仅凭这两个式子就得出这样结论,似乎有点欠妥,(板书 ?)那么我们就用计算器对下一道题验证一下。练*:1.125×35 0.8752×16 1.32167×9 1.25×()1.25×(2)师:怎么回事?对我们的结论提出了挑战。让我们借助竖式来进一步看看吧。

  (原来计算器很聪明,已经灵活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把积的小数末尾的0化简。)

  补充: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也是(几)位小数。积的小数末尾有(0),一定要(化简)。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根据情景图,你想买什么,买多少?应付多少元? 独立完成,小组内共同验证,集体点评。

  2、假如文具区的计算器的显示屏上显示不出小数点,你能帮它算出下列算式的结果吗?

  课件出示: 已知:148×23=3404 那么:14.8×23=

  148×0.23=

  148×2.3=

  1.48×23= 交流:怎你是怎么得出各题的积的?

  3、()里可以填哪些数? 看谁填得最多?()×()=4.8

  五、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学到什么?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计算时避免易出错的地方。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巩固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集体交流、纠正。

  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

  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还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指名交流

  3、指导完成练*十一第2题。

  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雷声呢?

  指出:因为光传播速度快

  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

  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

  五、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版教科书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及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自主探索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学生自由回答。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xx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

  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可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

  (意图: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在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竖式笔算。)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 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① 学生独立思考。

  ②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③ 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④ 理解算理算法。

  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3点:怎样把乘数转化乘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⑤ 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乘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举例子说明算理,并板书。

  (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实践应用

  师:(出示主题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它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的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出课件)。

  1.放飞第一个风筝。(点击第一个风筝)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 3.078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放飞第二个风筝。(点击第二个风筝)出示:

  (1)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

  (2)解决问题: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飞第三个风筝。(点击第三个风筝)出示:试试你的智力。

  用1到5五个数字及小数点,任意组成小数乘一位整数的算式,并算出来。(能写几道写几道)

  (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小节

  通过本课学*,你想对我们大家说点什么?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3

  教材解读:

  本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这些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构建新知识是十分有益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小数除法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合作精神。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为新授做铺垫

  课前,我引导学生回想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过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整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笔算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等知识点,为探究小数乘整数扫清知识障碍。

  (二)知识迁移,探究计算方法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阅读其信息,理解题意后,提出用小数乘法解答的问题,独立列出算式,体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58.6×6=,鼓励学生尝试计算,组织学生交流算法。通过汇报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白以下三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是小数点对齐,而小数乘整数的笔算要末位对齐。

  (2)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整数即586×6=3516,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算出的积是正确积的10倍,要想得到正确的积,应该把3516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即58.6×6=351.6

  (3)积的末尾如果有0应该把0去掉,从而把数进行化简。此时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我又鼓励学生运用上述方法独立解决0.62×45=?(指一名中等水*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本上完成)然后交流计算方法,同桌检查订。此题完成之后,使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得到进一步理解。

  然后我引导学生把这两道题目结合起来观察、分析、探讨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与积中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经过这一启发,学生恍然大悟,马上意识到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应该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这一发现很有价值,在我的启发引导下,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小结: 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末尾有0应把0去掉.

  教学反思:

  从课堂练*中可知,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较好,也有几个别学生出现以下问题,以后在讲解本节课时,供大家参考。

  1、有些学生在列竖式,仍然把小数点对齐,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相混淆。

  2、积末尾的0没有去掉。

  3、需要特别注意,有的学生可能是受第一道题的影响,58.6×6的积是一次计算的,所以算出积后,就直接根据因数中小数的位数点上小数点,但一个小数乘两位整数时,有些学生就在两次的部分积中也点上小数点。

  ×45

  ————

  3.10

  2.48

  ————

  2.790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九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整数》第一课时,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2、经历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建立模型和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3、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用具:

  课件PPT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听说四年级的同学们很聪明,老师今天考考你们:

  1元=角3元=角10角=元102角=元

  一、创设问题情境

  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连小学四年级的小明、小军、小刚也受到了影响,他们踢起了足球,即使在这么高温的天气里也是乐此不疲。这不,口渴了,他们三人到商店里买水喝。假如他们3人买同样的饮料。

  1、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1:买3瓶娃哈哈矿泉水要多少钱?

  预设2:买3瓶冰绿茶要多少钱?

  2、你能解决吗?1、1x3=3元2、x3=?

  3、他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哪道是我们学过了的,哪道还没有学过?

  x3和我们以前学的1x3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探究x3的计算方法

  1)、估算4x33x3

  2)、小组合作尝试计算

  3)、汇报交流

  方法一、加法++=元

  方法二、转换单位元=35角35x3=105角=元

  方法三、竖式计算(略)重点探究竖式计算

  三、练*闯关我最行

  1、尝试练*。

  1)x5

  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末尾有0)

  2、对比练*。

  做书上做一做第一题、第二题

  思考: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有何不同?

  3、总结小数乘整数的方法

  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再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积的末尾有0要去掉。

  4、勇争先夺红旗

  5、极限挑战竞风流

  用1、2、3、4、5这5个数字和一个小数点组成一个小数乘一位整数(x5)。能写几个算式就写几个算式,并算出积。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五、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今天学*的知识,看看能派上什么用场?

  六、爱数学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科学王冠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学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学*的,它将为后面继续学*小数乘法的应用及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在本课中,学生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情境引入,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接着让学生体验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理解小数的意义,通过单位转化来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在第2页,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来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为铺垫,也有了较好的数感,这对本节课的学*起到了正迁移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正在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学生要抽象的用两次转化的思想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还处于薄弱阶段,所以不要求他们准确的用数学语言描述出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 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学会简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获得运用已学的知识解 决新计算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具准备】课件、练*纸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境,提出问题(预计1-2分钟)

  1.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呢? 2.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说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买3个3.5元的风筝多少元钱” 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小数乘整数(板书)

  二、尝试练*,探究算理(预计23-25分钟)

  (一)探究算理 1.估算范围

  (1)估一估:3.5×3大约是多少?

  (2)算一算:学生估算,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估算1:

  3.5×3≈3×3=9 比9多

  估算2: 3.5×3≈4×3=12 比12少

  估得3.5×3的积的范围大致在9和12之间

  2.感知算理

  (1)算一算:要想知道3.5×3精确值是多少,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巡视期间,师抽生板演 板演展评

  (2)说一说: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个3.5就表示3个3.5的和,这就是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小数的和的运算。

  把小数拆分成整数 把3.5变成3元5角,先3元乘3,再5角乘3,最后把它加起来 。

  利用竖式的计算方法,把元转化成角来计算,即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来做。

  引导:第三种方法中把小数转化成整数,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小结:3.5转化成35,也就是小数点向又移动了一位,即扩大到原来的10倍,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要使积不变,就要缩小到原来的1/10,所以结果就是10.5

  3.明确算理

  (1)想一想:现在老师手上只有一根4.6米长的线,老师放风筝需要5段这样长的线,你知道老师需要线的长度是多少米吗?先自己独立思考,如果无从下手的同学,可以向老师要准备题,,如果还是有困难,可以自学课本,也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

  (2)算一算: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巡视期间,师抽生板演 板演展评

  引导:你是怎么想的呢?

  (3)说一说: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预设:

  4.6 扩大到原来的10倍 X5X5缩小到原来的1/10 2 3 0 引导:横式上的积为什么是23呢?

  小结:根据小数的性质,积的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二)概括算法

  (1)观察:观察上面竖式,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2)想一想:小数乘整数应怎么计算?

  (3)说一说:请同桌互相说说你的发现和计算方法。

  小结: 1.看:把小数乘整数看做整数乘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2.数:数因数有几位小数

  3.点: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把“0”去掉

  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预计13-15分钟)

  (一)基本技能练*

  1.计算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用竖式计算

  12.4×7 12.04×5 12.25×8 10.25×8 3.森林医生

  1.7处方 1.6 处方 × 5 × 5 8.5 8.0 (二)计算方法应用

  (1)下图是一块长方形菜地。如果宽扩大到原来的1.6倍,则菜地的面积会增加多少*方米? 12米

  (2)要下雨了,小丽看见远处的闪电,4秒后听到了雷声,闪电的地方离小丽有多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0.34千米/秒 )。

  (三)思维发展练*

  四、课堂总结,深化新知(预计3-4分钟)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你认为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转化的思想 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2.计算下面各题

  2 .60.4 70.9 5 10.4

  X 5X 1 5X4 X 9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8)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十)份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

  0.52+0.48=0.17+0.33=3.6+***=

  0.8×3=3.7×5=46×0.3=

  二、新授:

  1、教学例7。

  (1)出示例7

  (2)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提问:如果要求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

  3.8×3.2≈()(说一说估计的方法)

  (4)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

  3.8×1038×3.2×10×32=7676

  114÷100114=12.161216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讨论得出:两个因数分别乘10,积就扩大1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2.16。

  2、第65页试一试。

  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方米?怎样列式?

  计算3.2×1.15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学生尝试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强调:一个因数分别乘10,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来的积是3.68

  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2)同桌讨论: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小结: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然后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

  1、完成第65页练一练第1题(说说你是如何点出积中的小数点的)

  2、完成第65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3、完成练*十二第2题(对的要打“√”,不能不打。不对的要打“×”,然后再订正)

  4、完成练*十二第3题。(说说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通过分析,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将学生的错题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判断,这样的改错效果好于学生改书上的错题。

  2、列竖式细化。

  强调:

  ①小数乘法列竖式时“末位对齐”。

  ②求出积后,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同样多的位数点上小数点。

  ③对于计算结果,要先点小数点再划掉积末尾的0。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第4、5页,例3、例4;第7、8页,练*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正确笔算小数乘小数,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小数点的定位问题。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组织学生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86×73.5×16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生板演。

  (2)反馈,校对答案,并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算理。

  2、揭示课题:继续学*小数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清晰阐述小数乘整数的算法和算理,为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呈现例3主题图。

  (1)引导学生独立审题后指名列式:1.2×0.8。

  (2)请学生估一估1.2×0.8的积。

  (教学预设:1.2×0.8≈1×1=1(*方米))

  (3)提出问题:1.2×0.8的积到底是多少?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么计算呢?

  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指名三位学生板书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学预设三种可能如下:)

  生1:1.2米=12分米

  0.8米=8分米

  12×8=96*方分米=0.96*方米

  生2:1.2生3:1.2

  ×0.8×0.8

  9.60.96

  (5)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积是9.6还是0.96,为什么?

  在澄清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阐述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形成如下的完整板书。

  ②观察并思考生1和生3方法指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这两种方法都体现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外显形式不同,数学本质是相同的。

  (6)引导学生观察竖式,讨论以下问题:

  ①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发现规律。

  ②比较积和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发现0.96比因数1.2小,比因数0.8大。

  2.基本练*:教材第4页做一做。

  6.7×0.32.4×6.20.56×0.04

  (1)观察并判断:积与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如:6.7×0.3的积比6.7小,比0.3大;2.4×6.2的积比2.4和6.2的都大;0.56×0.04的积比0.56和0.04都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几位学生板演。

  教师应注意收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0.56

  特别是计算0.56×0.04时,学生可能出现如右错误×0.04

  0.224

  (3)校对答案,并指名说一说算法和算理,重点讨论:0.56×0.04的积到底是0.224还是0.0224?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样点小数点?

  3.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并思考:这些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四人小组进行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面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3.7×4.60.29×0.076.5×8.4

  (1)先引导学生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其中6.5×8.4的积是不是两位小数可能会有争议,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

  (2)独立计算。

  (3)投影反馈,重点是第3小题。

  6.5

  ×8.4

  260

  520

  54.60

  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①当乘积末尾有0时,是先撇去0再点小数点,还是先点小数点再撇去0?②6.5×8.4的积为什么变成一位小数?

  2.不计算,判断积的小数部分有几位。

  47×0.05()6.9×0.38()

  4.2×1.8()4.08×0.08()

  0.9×0.7()6×0.07()

  3.独立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第4题,反馈时选择其中三个算式说一说想法。

  四、课堂总结

  请学生再次说一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作业

  《作业本》第2页。

  教学反思: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初步培养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每位同学家里的生活条件都很好,,住进了这样风景优美的住宅小区.(课件)陶老师想采访一下,你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你的小房间面积又有多大呢?我们看,这是小明同学房间的*面图。(课件出示)

  1、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下面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⑴房间是什么形状的'?要求房间的面积,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

  ⑵需要找哪些条件?你认为算式怎么样列?打开随堂本列出算式。(出示算式:3.6×2.8=)

  (二).引导探究

  1.根据算式,请你估计一下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指名口答,课件出示)你是怎样估计的?有和他不一样的吗?谁来说说。房间的面积在什么范围内?

  2.如果每*方米房子要付5000元,你认为这样估计分别要付多少钱?(指名口答)4万5千元和6万元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差多少?给少了开发商不愿意,给多了我们又不愿意。要想双方都不吃亏,怎么办?(准确的计算出它的面积)

  3.同学们看,这道题是两个什么数相乘?(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它和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前面学的是小数乘整数)回想小数乘整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先转化成整数乘法,再点上小数点)那么,这道小数乘小数的题你想怎样算?指名回答。打开随堂本,指名一人板演。写好的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①指名口答,你是怎样算的?(先摆竖式,把3.6扩大10倍看作36,把2.8扩大10看作28)生说,师依次出示课件。

  ②谁能再说一说,第一个箭头上的×10表示什么意思?第二个,第三个呢?小组里先说一说。

  ③通过计算,我们得出3.6×2.8的积是多少?指名口答。

  ④小结:大家刚才说的真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先看作整数乘,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了100倍,右边蓝色方框里看作整数乘的过程我们一般放在心里,不写出来。方法你掌握了吗?

  (三).自主发现

  1.刚才我们计算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小明还有一个漂亮的小阳台,它的面积又是多少*方米呢?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算出来。打开书完成填空。指名一人板演。写好的同学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做的。

  ①汇报,你是怎样做的?

  ②结果是3.220,为什么等号后面写3.22?怎样化简?为什么可以这样化简?指名说,谁能再来说一遍给老师听。

  ③小结:老师明白了,他是先看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是3.220。再把小数末尾的0舍去。这样比较简便,我说的对吗?

  2.师:例1的结果是两位小数,试一试的结果是三位小数,老师有困惑了,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是怎样确定的呢?想不想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出示讨论题)指名读题。

  ⑴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⑵“试一试”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⑶通过比较,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①小组讨论,依次回答.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

  ②通过这三道讨论题,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小数乘小数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

  ③指名说,依次出示结论。注意老师用红色标出的字是最重要的地方。同学们把方法默记一遍.

  (四)学法讨论

  引导讨论:理解了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下面我们研究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联系小

  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复*过的因、积变化规律进行尝试、讨论.

  1.出示讨论题:

  (1)你能把两个因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吗?

  (2)转化成整数乘法后,两个因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3)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2.学生独立完成.

  3.练*:67×0.3 2.14×6.2

  4.归纳法则

  以上几题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五)巩固练*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打开书,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了,下面请大家来当一回小老师,批改一下这位同学的作业。先看对不对? 错在哪里呢?请你在旁边帮他改正过来。看书上第三题。

  重点第二题,7.38是两位小数啊?哪里错了呢?让学生说出: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0划去。

  3.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的售价58.5米,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六)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4

  请做下面一组练*

  (1)练*。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以上的学*,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课后小结

  回忆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课后*题

  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教科书第4页的例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感觉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的能力。

  3、进行爱护公物、保护学校环境的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在理解小数乘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生活引入。

  1、 复*铺垫

  ⑴ 0.7表示十分之( )

  0.38表示 ( )

  0.925表示( )

  ⑵ 计算 :1.36×12 3.08×25 3.6×21

  【设计意图:设计与本课题密切联系的复*题.将本课所学内容与前面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内在联系了。】

  2、 生活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校门口的宣传栏上的玻璃碎了,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换玻璃,你们愿去吗?

  生:愿去。

  师:电脑显示宣传栏的特写镜头,学校宣传栏长1.2米,宽0.8米,如果要给这宣传栏换玻璃,需要多大一块玻璃?小明想了半天也不知该换多大的一块玻璃?

  师:同学们,小明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小明不知该换多大一块的玻璃?

  师:你们乐意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乐意!

  二、新知探究

  1、自主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都很热情,请同学们先自主探究算出换多大一块玻璃。

  让生合作探究、讨论、计算。

  师:同学们能力很强,很快就算出结果,请小组先派一名代表。

  a组代表:算法:1.2×0.8=1.2÷10×8=0.96(*方米)

  算理:我们组把1.2*均分成10份,求8份是多少?

  b组代表:算法

  1.2 扩大到要的10倍 12

  ×0.8 扩大到要的10倍 ×8

  0.9 6 缩小到要的 9 6

  算理:我们组经过讨论,我们先把1.2×0.8看成12×8再算出积,然后把积缩小要的100 ,再点上小数点。

  3、 交流评价,掌握算法算理

  师:刚才每个小组都展示了算法和算理,现在有不同意风要提出质疑的`。

  师:同学们,你们都很热情帮助别人,现在教师需要换块长1.5米,宽0.9米的玻璃,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请你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帮老师算一算.

  生1:我会算,应换1.35*方米。

  师 :你们能把计算过程向大家说一说吗?

  生:我先把1.5×0.9看成整数乘法,然后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最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右边数出几们点上小数点.

  1 .5 扩大到要的10倍 15

  ×0. 9 扩大到要的10倍 ×9

  1.3 5 缩小到要的 135

  师:你发现了什么?

  3.练*:完成p4做一做.

  学生独立作,做完后指名说

  师:今天我们学*了小数乘小数,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老师可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如果所乘得的积的位数不够怎么办?

  小组讨论: 积的位数不够时,需添:“0”补足。

  4.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

  ⑴ 计算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⑵ 看因数中一菜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⑶ 积的位数不够,需要用“0”补足。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老师的点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使”作用了。】

  四、课堂练*

  1.自主练*:p6练*

  2.选择:

  ⑴ 两个小数相乘,积一定(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2、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案例人教版新课标五上 二、小数除法 5 第五课时

  ⑵ a×b<a (a、b均大于0),则b ( )

  a.> b.< c.=

  ⑶ 下面各式中乘积最小的是( )

  a.12.75×8.3 b.127.5×8.3 c.12.75×0.83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感觉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的能力。

  3、进行爱护公物、保护学校环境的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在理解小数乘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生活引入。

  1、 复*铺垫

  ⑴0.7表示十分之( )

  0.38表示 ( )

  0.925表示( )

  ⑵计算 :

  1.36×12 3.08×25 3.6×21

  2、生活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校门口的宣传栏上的玻璃碎了,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换玻璃,你们愿去吗?

  生:愿去。

  师:电脑显示宣传栏的特写镜头,学校宣传栏长1.2米,宽0.8米,如果要给这宣传栏换玻璃,需要多大一块玻璃?小明想了半天也不知该换多大的一块玻璃?

  师:同学们,小明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小明不知该换多大一块的玻璃?

  师:你们乐意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乐意!

  二、新知探究

  1、自主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都很热情,请同学们先自主探究算出换多大一块玻璃。

  让生合作探究、讨论、计算。

  师:同学们能力很强,很快就算出结果,请小组先派一名代表。

  a组代表:算法:1.2×0.8=1.2÷10×8=0.96(*方米)

  算理:我们组把1.2*均分成10份,求8份是多少?

  b组代表:算法

  1.2 扩大到要的10倍 12

  ×0.8 扩大到要的10倍 ×8

  0.9 6 缩小到要的 9 6

  算理:我们组经过讨论,我们先把1.2×0.8看成12×8再算出积,然后把积缩小要的100 ,再点上小数点。

  3、 交流评价,掌握算法算理

  师:刚才每个小组都展示了算法和算理,现在有不同意风要提出质疑的。

  师:同学们,你们都很热情帮助别人,现在教师需要换块长1.5米,宽0.9米的玻璃,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请你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帮老师算一算.

  生1:我会算,应换1.35*方米。

  师 :你们能把计算过程向大家说一说吗?

  生:我先把1.5×0.9看成整数乘法,然后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最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右边数出几们点上小数点.

  1 .5 扩大到要的10倍 15

  ×0. 9 扩大到要的10倍 ×9

  1.3 5 缩小到要的 135

  师:你发现了什么?

  3.练*:完成p4做一做.

  学生独立作,做完后指名说

  师:今天我们学*了小数乘小数,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老师可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如果所乘得的积的位数不够怎么办?

  小组讨论: 积的位数不够时,需添:“0”补足。

  4.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

  ⑴ 计算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⑵ 看因数中一菜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⑶ 积的位数不够,需要用“0”补足。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老师的点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使”作用了。】

  四、课堂练*

  1.自主练*:p6练*

  2.选择:

  ⑴ 两个小数相乘,积一定(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2、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案例人教版新课标五上 二、小数除法 5 第五课时

  ⑵ a×b<a (a、b均大于0),则b ( )

  a.> b.< c.=

  ⑶ 下面各式中乘积最小的是( )

  a.12.75×8.3 b.127.5×8.3 c.12.75×0.83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

  0.52+0.48=0.17+0.33=3.6+***=

  0.8×3=3.7×5=46×0.3=

  二、新授:

  1、教学例7。

  (1)出示例7

  (2)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提问:如果要求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

  3.8×3.2≈()(说一说估计的方法)

  (4)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

  3.8×1038×3.2×10×32=7676

  114÷100114=12.161216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讨论得出:两个因数分别乘10,积就扩大1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2.16。

  2、第65页试一试。

  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方米?怎样列式?

  计算3.2×1.15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学生尝试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强调:一个因数分别乘10,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来的积是3.68

  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2)同桌讨论: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小结: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然后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

  1、完成第65页练一练第1题(说说你是如何点出积中的小数点的)

  2、完成第65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3、完成练*十二第2题(对的要打“√”,不能不打。不对的要打“×”,然后再订正)

  4、完成练*十二第3题。(说说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通过分析,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将学生的错题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判断,这样的改错效果好于学生改书上的错题。

  2、列竖式细化。

  强调:

  ①小数乘法列竖式时“末位对齐”。

  ②求出积后,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同样多的位数点上小数点。

  ③对于计算结果,要先点小数点再划掉积末尾的0。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在师生互动中理解算理,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其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的魅力,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口算下面各题。

  5×0.520×0.41.1×4

  0.39×1001.8×10×10237÷100

  [评析:口算练*应贯穿计算教学的始终,加强口算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这里的基本练*,还为学生学*新知找出了理论依据和最*发展区。]

  二、探究新知

  1、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房间、阳台*面图)

  师:小明家最*换了新房子。同学们请看,这是小明房间和阳台的*面图。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房间的面积有多大?阳台的面积有多大?房间和阳台一共多少*方米?……)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3、6×2、8)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2、估算。

  师:同学们不妨先估计一下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学生的估计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①3×3=9。把3、6和2、8分别看成与它们比较接*的整数,把3、6看小,把2、8看大,所以面积在9*方米左右;②4×3=12。把3、6和2、8分别看成与它们最接*的整数,把两个数都看大了,所以面积比12*方米小;③3、6×3=10、8。面积和10、8*方米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房间的面积一定比12*方米小,并且在9*方米左右。

  3、试算。

  师:3、6×2、8的积究竟是多少?你能试着用竖式计算吗?

  教师巡视,了解试做情况,并给试算有困难的同学以引导、提示: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计算。

  教师选取不同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师:根据估计的结果,大家一致认为10、08是合理的答案,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思考。看来问题的关键是积的小数位数。

  4、明理。

  师:谁愿意说一说3、6×2、8的积为什么是两位小数?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解释:①把3、6米和2、8米分别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1008*方分米,再还原成*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②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把3、6看成36是把3、6乘10,2、8看成28是把2、8乘10,两个因数分别乘10,算出的积1008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用1008除以100,所以积是10、08。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初步培养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每位同学家里的生活条件都很好,,住进了这样风景优美的住宅小区.(课件)陶老师想采访一下,你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你的小房间面积又有多大呢?我们看,这是小明同学房间的*面图。(课件出示)

  1、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下面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⑴房间是什么形状的?要求房间的面积,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

  ⑵需要找哪些条件?你认为算式怎么样列?打开随堂本列出算式。(出示算式:3.6×2.8=)

  (二).引导探究

  1.根据算式,请你估计一下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指名口答,课件出示)你是怎样估计的?有和他不一样的吗?谁来说说。房间的面积在什么范围内?

  2.如果每*方米房子要付5000元,你认为这样估计分别要付多少钱?(指名口答)4万5千元和6万元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差多少?给少了开发商不愿意,给多了我们又不愿意。要想双方都不吃亏,怎么办?(准确的计算出它的面积)

  3.同学们看,这道题是两个什么数相乘?(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它和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前面学的是小数乘整数)回想小数乘整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先转化成整数乘法,再点上小数点)那么,这道小数乘小数的题你想怎样算?指名回答。打开随堂本,指名一人板演。写好的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①指名口答,你是怎样算的?(先摆竖式,把3.6扩大10倍看作36,把2.8扩大10看作28)生说,师依次出示课件。

  ②谁能再说一说,第一个箭头上的×10表示什么意思?第二个,第三个呢?小组里先说一说。

  ③通过计算,我们得出3.6×2.8的积是多少?指名口答。

  ④小结:大家刚才说的真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先看作整数乘,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了100倍,右边蓝色方框里看作整数乘的'过程我们一般放在心里,不写出来。方法你掌握了吗?

  (三).自主发现

  1.刚才我们计算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小明还有一个漂亮的小阳台,它的面积又是多少*方米呢?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算出来。打开书完成填空。指名一人板演。写好的同学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做的。

  ①汇报,你是怎样做的?

  ②结果是3.220,为什么等号后面写3.22?怎样化简?为什么可以这样化简?指名说,谁能再来说一遍给老师听。

  ③小结:老师明白了,他是先看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是3.220。再把小数末尾的0舍去。这样比较简便,我说的对吗?

  2.师:例1的结果是两位小数,试一试的结果是三位小数,老师有困惑了,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是怎样确定的呢?想不想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出示讨论题)指名读题。

  ⑴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⑵“试一试”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⑶通过比较,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①小组讨论,依次回答.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

  ②通过这三道讨论题,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小数乘小数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

  ③指名说,依次出示结论。注意老师用红色标出的字是最重要的地方。同学们把方法默记一遍.

  (四)学法讨论

  引导讨论:理解了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下面我们研究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联系小

  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复*过的因、积变化规律进行尝试、讨论.

  1.出示讨论题:

  (1)你能把两个因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吗?

  (2)转化成整数乘法后,两个因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3)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2.学生独立完成.

  3.练*:67×0.3 2.14×6.2

  4.归纳法则

  以上几题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五)巩固练*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打开书,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了,下面请大家来当一回小老师,批改一下这位同学的作业。先看对不对? 错在哪里呢?请你在旁边帮他改正过来。看书上第三题。

  重点第二题,7.38是两位小数啊?哪里错了呢?让学生说出: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0划去。

  3.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的售价58.5米,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六)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分享一个小数点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小数点的重要性。

  2、复*一个数分别乘0.1、0.01、0.001得多少,

  结论:一个非0的数乘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倍,乘0.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0倍乘0.0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00倍。

  3、复*口算乘法。

  4、复*整数乘小数笔算乘法及计算方法。

  二、类比迁移,情境展开教学例3。

  .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最*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书(或用PPT演示):2.4×0.8,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师:我们上节课学*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

  (3)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书:1.92×0.9,________

  (3)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三、深化探究,总结算法

  (一)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2.师: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二)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师: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小数点时,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

  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逐步归纳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将教材第6页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补充完整。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教学例4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下面这道题吗,

  (2)板书(或用PPT演示):0.56×0.04,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师: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4)总结算理:乘、点、画、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