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赋予现实意义

  谈话:同学们,再过几天将迎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大家知道是什么节吗?(中秋节)我们还刚刚学了一篇关于中秋节的文章……(《嫦娥奔月》)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最喜欢吃的就是月饼了,昨天让同学们去调查了市场月饼的价格,下面我们来汇报一下。

  出示:

  单价

  数量

  总价

  (汇报时有选择填入一个整数、一个一位小数、一个两位小数)

  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信息编出几道应用题。

  二.激起学*兴趣,创造活动机会,

  谈话:对于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哪些呢?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汇报交流(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①加法算式:

  ②乘法算式:

  (2)讨论各种算法,尝试说理。

  三.扩大思维空间,亲历数学过程

  (1) 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2.4 ( )

  ×6 ×6

  从以上几题中,你有什么发现?

  (2) 请你在下面各题积的合适位置点上小数点。(题略)

  (3) 小结: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整数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乘法呢?

  四、提供出错时空,经历思维碰撞

  (1)口算:0.4×3 3×0.17 0.21×4

  (2) 5×8.34 14×0.36 0.12×90 1.05×24

  五、在开放中激活思维,尊重学生独立思考

  (1) 变式练*:要使872×12=10.488的积正确,因数的小数点该怎样点?你有什么诀窍?

  (2) 开放练*:在括号里填上你喜欢的数,使算式成立:

  ( )×( )=0.36

  六、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2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2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书上填空,并发现理解简算方法。

  2、针对自主学*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3、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中体验成长乐趣。

  学*重点: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

  学*难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一、自主学*

  任务: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简便算法

  1、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2、认真观察P.12三组中的每两个算式,在书上填出左右两边的关系。

  3、上面的算式,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4、试着在书上完成例8,想一想,每一步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5、练一练:P.12页的“做一做”。

  任务: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课内):

  1、你会填吗?根据什么定律填的?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阅读教材第12页例8。理解:计算0.25×4.78×4时,先将4.78和4交换位置,计算出0.25×4的积后,将积与4.78相乘得4.78较简便。这是根据 ;065×(200+1)=0.65×200+0.65×1这是根据 。

  3计算2.5×18时,先把18写成 + ,再根据乘法分配律得出2.5×18= × + × 。就得到2.5×18= 较简便。

  3、简算:4.8×0.25 7.5×104 2.33×1.25×8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乘整数乘法的 ,对于小数乘 法 。

  2、简算:

  2.5×33×4 3.6×0.8+0.8×*

  12.7×10.8-2.7×10.8

  3、简算出35.62+35.62×99时,要注意把前一个35.62看成( )×( )

  过关检测:

  1、简算;

  6×5.68+5.68×94 7.5×33×4 4.33×12.5×8

  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9.275+0.725)×0.59 33.2-2.64×0.5 0.67×8.3+2.7×0.67-0.67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1)

  教学内容:P55页例1及“试一试”、“练一练”;练*十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究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讨论: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

  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

  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集体交流、订正)

  提问:四道题中,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在书上填一填,指名交流。

  3、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十第1题。

  4、完成练*十第2题(板演,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5、完成练*十第3题。

  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

  6、完成练*十第4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交流。

  六、全课小结: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内容:P56—57例2、3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十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教学难点: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引新

  1、口算。5×1050×105×10050×100

  2、比较每组两个小数的大小。4.53○45.30.7○0.07

  3、导入新课:比较一下,刚才每组的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每组里的数字相同,数字排列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数的大小却不同呢?

  揭示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出示例2: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3)引导观察比较:50.4和50.4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504和5.04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乘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乘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乘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赋予现实意义

  谈话:同学们,再过几天将迎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大家知道是什么节吗?(中秋节)我们还刚刚学了一篇关于中秋节的文章(《嫦娥奔月》)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最喜欢吃的就是月饼了,昨天让同学们去调查了市场月饼的价格,下面我们来汇报一下。

  出示:

  单价

  数量

  总价

  (汇报时有选择填入一个整数、一个一位小数、一个两位小数)

  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信息编出几道应用题。

  二.激起学*兴趣,创造活动机会,

  谈话:对于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哪些呢?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汇报交流(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①加法算式:

  ②乘法算式:

  (2)讨论各种算法,尝试说理。

  三.扩大思维空间,亲历数学过程

  (1) 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2.4 ( )

  ×6 ×6

  从以上几题中,你有什么发现?

  (2) 请你在下面各题积的合适位置点上小数点。(题略)

  (3) 小结: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整数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乘法呢?

  四、提供出错时空,经历思维碰撞

  (1)口算:0.4×3 3×0.17 0.21×4

  (2) 5×8.34 14×0.36 0.12×90 1.05×24

  五、在开放中激活思维,尊重学生独立思考

  (1) 变式练*:要使872×12=10.488的积正确,因数的小数点该怎样点?你有什么诀窍?

  (2) 开放练*:在括号里填上你喜欢的数,使算式成立:

  ( )×( )=0.36

  六、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76-77页的 “练*十二第8-14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⑵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

  ⑶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和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现 “题组(11题)”中隐含的规律。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要求。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最*我们在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今天是一节练*课。

  ⑵明确要求。

  教师谈话:本节课我们将完成练*十二第8-14题以及思考题。

  二、完成练*,培养思维。

  ⑴完成练*十二第8题。

  在书上直接填写,交流答案和口算方法,突出小数除法的要点之一——“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⑵完成练*十二第9-10题。

  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时间10分钟;交流部分计算题的答案和计算方法。

  ⑶完成练*十二第11题。

  在自备本上完成计算,独立思考“你的发现”。

  预设:小数点位置的变化;被除数大小的变化;被除数和商大小的变化;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和上大小的变化等等。

  形成规律: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越大,商越大,反之亦然;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除数越大,商越小,反之亦然。

  ⑷完成练*十二第12题。

  理解表格所表示的意思,从问题开始思考:这三个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问题的意思是要解决三个问题,分别是界牌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花园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新民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板演其中的一题,体会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的情况下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⑸完成练*十二第13题。

  口答解决问题的方法;仿照原题编出相仿的解决问题的题目。预设:节水,节电,用煤等等。

  ⑹完成练*十二第14题。

  独立完成列式计算的过程,体会求*均数的方法。

  ⑺完成练*十二思考题。

  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隐含的意思是“乙数是甲数的十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解决问题发过程。

  ⑻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材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了小数和整数相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以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积、商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的一节练*课。

  练*十二的第8题是安排的是口算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练*十二的第9题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练*十二的第10题要求先计算,再用乘法验算,有利于进一步沟通小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练*十二的第11题通过比较,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练*十二的第12-14题是除法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思考题让学生运用本单元学*的知识解决一个稍复杂的计算问题。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的例3、例4,第3页下面的“做一做”,练*一的第10~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会用0补足。

  2、使学生初步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练*一的第10题。

  全班学生一起做,教师记一下时间,看有多少学生3分钟能做完、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能只图快,看谁都能做对。、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2、复*上节课学*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先让两个中等水*的学生说一说、说得不完全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把下面各数缩小1000倍。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比较简单的小数乘法,今天继续学*比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出示例3、指名说一说应该怎样写竖式、每一步怎样计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竖式。在点小数点时,可以让学生讨论该怎样点。

  教师可以适当启发、引导、如:

  “根据被乘数、乘数的小数位数,积的小数位数应该有多少位?”(5位)

  “现在积的位数是几位?”(3位)

  “位数不够应该怎么办?”(用0补足)

  “怎么补?”(补在积的前面)

  “要补几个0?”(补两个0)

  “积末尾的0是在点小数点前去掉,还是在点小数点以后去掉?”(在点小数点以后去掉)

  如果班里的学生程度较好,也可以先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再集体讨论怎样点小数点。

  2、教学乘法验算。

  教师:“我们在整数乘法中已经学过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同学们能用这种方法对例3进行验算吗?”

  学生独立验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3、教学例4。

  出示例4、指名读一遍题目。

  教师:“这道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

  “怎样列式?”(18.5×2.4)教师板书:18.5×2.4

  “这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是求18.5的2.4倍)

  “还可以怎样说?”(是求18.5的2倍和18.5的十分之四合起来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4、教学小数乘法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

  教师:“同学们观察例3和例4,分别比较一下它们的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例3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小,例4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

  “再观察这两道例题的第二个因数与1是怎样的关系?”(例3的'第二个因数比1小,例4的第二个因数比1大。)

  “第二个因数比1大或比1小对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当第二个因数比1小时,积比第一个因数小;当第二个因数比1大时,积比第一个因数大。)

  5、基础练*。

  做教科书第3页下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判断一下,乘得的积要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

  然后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两名中等水*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

  1、做练*一的第11题的前两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2、做练*一的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对每一道小题都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道理、特别对判断有错误的学生,要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让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练*二十的第20题。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以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

  练*一的第11题的后四道题,第13题。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乘法的起始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和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这些都是学生理解很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作为起始课,必须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是重点;算理的理解是难点;而关键是充分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转化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依托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理解小数乘正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力目标: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整数,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转化思想,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者特征分析

  数学兴趣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有关内容,寻找各种着眼点,加强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宽松和谐的学*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而且能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练*过程中我将创设宽松和谐的练*环境,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和学*愿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因数扩大一定倍数,积也会扩大相同倍数,为了使积不变2,就要将积缩小相同倍数。

  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1、0.09米=()厘米3.5元=()角

  150千克=()吨42米=()千米

  2、0.45扩大10倍是()75缩小它的1/10是()

  扩大100倍是()缩小到它的1/100倍是()

  扩大1000倍是()缩小它的1/1000倍是()

  3、0.725去掉小数点,比原来()倍

  4、13×12=156

  13×120=()

  13×1200=()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一一口答

  小数与整数的互相转化是学*本课的主要思维方法,而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则是转化的主要依据。通过口答练*,为学生探究新知作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3.5×3=10.5 0.72×5

  3.5--- 35 0.72扩大到它的100倍72

  ×3 ×3 ×5 ×5

  ------- ------ ------- --------

  10.5元----105角 3.60缩小到它的1/100360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数乘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乘整数的学*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下载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一)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1.课件呈现“放风筝”的情境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风筝。

  2.课件呈现“买风筝”的情境(例1的主题图),画面上醒目地显示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

  3.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先来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教师板书或PPT课件呈现:3.5×3=)

  2.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3.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尝试,感悟算理

  (一)感知算理

  1.算一算:3.5×3,可以怎样计算?

  给足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计算出买3个蝴蝶风筝所需的钱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不同计算思路。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的计算思路可能有:用加法进行计算;改写为复名数进行计算;化“元”为“角”进行计算等。

  (二)重点分析、研讨化“元”为“角”算法的算理

  1.组织全班学生对上述多种不同解法逐一进行分析、评价和充分肯定。

  2.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师:上述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中的关键是什么?

  (2)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先把3.5元转化为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转化成10.5元。

  (3)教师边小结边适时板书(或PPT课件动态呈现)如下竖式计算过程:

  (4)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时,想到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以“角”(或“分”)作单位的整数乘整数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其他合理方法之后,着重分析和评价化“元”为“角”的算法,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这种算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整数还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巩固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第2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演板。

  (2)重点评价“把4.6元看作46角”进行计算的方法。

  2.第2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关注下面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算出具体的钱数*元×7=44.8元,再与40元进行比较,做出判断。

  方法二:直接通过估算解决,一个燕子风筝的价格是*元,超过了6元,买7个就超过了42元,所以40元不够。

  (3)拓展:50元够吗?

  三、运用转化,探究算法

  (一)动态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1.出示算式0.72×5=?,提问:“0.72不是钱数,怎样计算?”

  2.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学生提出:“能不能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3.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5.学生全班集体交流转化过程和计算方法,教师适时板演(或pp课件演示)乘法竖式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因数0.72转化成整数?乘得的积应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由于因数0.72化成整数72必须“×100”,所以要使积不变,积360应“÷100”。

  (二)将乘得的积化成最简小数

  请学生观察乘得的积“3.60”,提问:3.60是最简小数吗?(不是!)提醒学生,乘得的积如果不是最简小数,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0去掉。

  (三)小结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3.5×3、0.72×5的计算过程。

  2.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最后又做什么?”

  3.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1)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2)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3)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若积的末尾有“0”,末尾的“0”可以去掉。)

  四、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一)专项练*

  1.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对比。(第3页“做一做”第1题)

  (1)引导学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整数乘整数中两个因数都是整数;小数乘整数的积中,若小数末尾有0,这个0可以去掉,但整数乘整数的积末尾的0不能去掉。

  2.确定积的小数点。(第3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积末尾的0是怎样处理的?

  (二)计算练*(第3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2.组织学生交流,着重交流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两道小数乘法计算题(2.3×12和3.13×53)是怎样计算的。

  (三)趣味练*(智慧岛)

  1.小狗登城堡。

  2.小金鱼戏水。

  3.小蜜蜂采蜜。

  (四)应用练*

  1.练*一第3题。

  (1)引导学生正确用合适的方法估计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如:用步测的方法估计,知道自己的步长约为0.6 m,从自己家到学校约走多少步,用步长0.6 m乘走的步数,就得到自己家到学校的大致路程。

  (2)通过计算自己每天、每周上学要走的路程,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一千米有多长的具体的感受。

  2.练*一第4题。

  (1)第4题是根据第一列的积,写出其他各列的积。

  (2)本题利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按从左到右的顺序逐列写出积的过程中,自觉地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并打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体会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五、课堂总结,深化新知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六、课外作业

  1.练*一第1、5题。

  2.练*一第2题,是联系学生的主要学*资源——课本进行的计算活动,应让学生先自己去了解五门学科课本的单价,然后再计算、填空。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赋予现实意义

  谈话:同学们,再过几天将迎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大家知道是什么节吗?(中秋节)我们还刚刚学了一篇关于中秋节的文章……(《嫦娥奔月》)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最喜欢吃的就是月饼了,昨天让同学们去调查了市场月饼的价格,下面我们来汇报一下。

  出示:

  单价

  数量

  总价

  (汇报时有选择填入一个整数、一个一位小数、一个两位小数)

  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信息编出几道应用题。

  二、激起学*兴趣,创造活动机会,

  谈话:对于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哪些呢?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汇报交流(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①加法算式:

  ②乘法算式:

  (2)讨论各种算法,尝试说理。

  三、扩大思维空间,亲历数学过程

  (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2。4()

  ×6×6

  从以上几题中,你有什么发现?

  (2)请你在下面各题积的合适位置点上小数点。(题略)

  (3)小结: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整数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乘法呢?

  四、提供出错时空,经历思维碰撞

  (1)口算:0。4×33×0。170。21×4

  (2)5×8。3414×0。360。12×901。05×24

  五、在开放中激活思维,尊重学生独立思考

  (1)变式练*:要使872×12=10。488的积正确,因数的小数点该怎样点?你有什么诀窍?

  (2)开放练*:在括号里填上你喜欢的数,使算式成立:

  ()×()=0。36

  六、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6页例3、例4及做一做,练*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因数比1大(或小)时,积和另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准备:

  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

  一、类比迁移,情境展开

  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最*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2.40.8=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师:我们上节课学*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

  (3)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1.920.9=________

  (3)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设计意图】在给宣传栏刷油漆的问题背景下,迁移已有的小数乘整数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探究,总结算法

  (一)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2.师: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二)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师: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小数点时,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

  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逐步归纳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将教材第6页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教材上安排了计算方法的小结,通过本环节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一)教学例4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下面这道题吗?

  (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0.560.04=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师: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二)及时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其中既有一般的小数乘法,也有积的小数末尾有0和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类型,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

  2.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的计算。

  (三)探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1.集体订正做一做第2题时,引导学生分别将每组题中计算的结果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发现其中的规律。

  2.组织学生交流、总结自己发现的规律。

  (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怎么样?

  (2)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怎么样?

  3.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并结合具体例子明确应用这个关系可以判断乘法计算中的一些错误。

  【设计意图】乘得的积的小数数位不够,怎么点小数点?是小数乘法中的难点,让学生用刚刚总结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来进行例4的计算,意图就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成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化解冲突,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从而突破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不仅为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提供了操作依据,避免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发生错误,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分析归纳能力。

  四、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

  1.练*二第1题(基本计算)。

  (1)学生独立练*。

  (2)组织学生交流和订正。(其中有第一个因数的位数比第二个因数的位数少、积的小数末尾有0和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等多种类型同时出现的小数乘法计算,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练*二第2题(基本应用)。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导学生看懂每种商品各有多少千克。

  (2)引导学生回顾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

  (二)拓展练*

  补充题:在下面算式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你能想出不同的填法吗?)

  0.48=( )( )

  =( )( )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次的练*,旨在让学生通过基本计算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基本应用感受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拓展练*进一步体会因数与积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

  练*二第3、4、5题。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9篇)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

  小数乘法这节课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材中的安排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况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口算。

  教材中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实际在口算中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的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我增加了小数乘整数的口算练*,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计算小数乘整数可以看成整数的计算。

  3、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4、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填写()×()=4.8,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学生想了很多,但时间关系,没有能发现所填算式之间的联系。

  在整节课的学*中,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好些?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2

  经过两个星期的学*,《小数乘法》这一单元已经学完,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了本单元的知识点,上了一节练*课。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时这样的,首先,布置孩子们在课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作为前置复*。每位孩子只整理其中的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再小组一起交流,然后在推选其中一位小组成员整理的知识点进行汇报。本单元学*的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等几个知识点!应用部分主要采用边回顾知识点边练*的方法,通过再次学*来看,发现学生对于本单元的知识的掌握还存在很大的欠缺,下面把自己对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在这节课中,首先设计的目的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前布置让学生自己看书,归纳本单元中我们一共学*了几个例题,每一个例题所要我们掌握的内容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看书,然后小组合作一起分工合作完成归纳。然后以小组推选其中一个知识点进行全班汇报的形式让学生来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然后其他的同学进行补充和质疑。一节课上完后觉得这样的方法和预想中的差距还比较远,。学生虽然整理了本单元的知识,但是从课后的练*看学生对于本单元中最应该注意的地方还是会有部分学生出错。预想能够在课上交流时可以查漏补缺,从而使绝大部分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网络,但实际上这一点没有落到实处。从这点来看,首先自己的处理课堂的方法还需进一步的学*,对课堂的把握还需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这一类型的数学复*课还是第一次这样上,以后还需改良。在学生自己归纳的时候,教师关注的不够,使得有个别的学生没有把时间和经历都用在学*上,在汇报的时候就不能跟上课堂的节奏。

  其次,在题型的设计上尽量多样,让学生在不同的练*中明白: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大于1的数,所得的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的数,所得的积比原来的数小的规律。练*的设计还是没有照顾到全体同学。我总是觉得,数学就是让学生多做题,在不同的题型中掌握知识,可是自己的想法却错了,由于自己给予给出学生正确的答案,强调学生的错误的地方,所以在做练*的时候。留给学生的时间比较少,使得能力高的学生,聪明的更聪明了,受到了思维的训练;稍差一些的.学生却没什么进步,甚至有可能因为不能及时的理解而受到打击。而且本节课的练*,在真正的实施起来看,我觉得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有点流于形式,对所学*的知识没有真正的起到巩固的作用。这一点在自己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要充分的注意。

  再次,既然是一个单元的整理和复*课,所以在整理知识点的环节上自己做的还是不够好,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力把每一个知识记在头脑中,可是就是不能把所有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网络,织成一片,在这一点上,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而且教师评价的语言比较匮乏。导致一部分学生学*积极性不够。

  总之,在本节课的学*来看,我觉得学生的表现不错,学生能够根据我预设的进行学*,而且还有自己的观点,但是我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自己对教学内容还是不够细致,我一定要向其他的优秀的老师请教,争取自己以后能够备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喜欢我的每一节课,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3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第一单元安排的小数乘法主要内容分为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利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等几个知识点!回顾这一个单元的`教学,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困惑:

  一、在小数乘小数的知识点上,学生由于受小数加减法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知识的影响,*惯性的列竖式计算过程中也把小数点对齐了!结果造成计算的错误!

  二、在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出结果后,末尾出现“0”时,有部分同学没有掌握好点小数点与去“0”的先后顺序!在作业中出现了先把“0”去掉后再点小数点的错误!

  三、同学能够理解“一个非0数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要大;一个非0数乘以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要小”这一性质,但不能做到灵活运用!同学们在处理756×0.9○756这一类型题目时,还停留在通过计算得出左边结果再比较的认识上!

  以上是在进行小数乘法这一单元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主要出现的问题!而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点则是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几点上!

  对策:

  针对第一种情况,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专项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强化训练和对比训练来帮助学生区分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在计算的过程中的区别!

  第二种情况:明确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与步骤!

  第三种情况:通过例题,帮助学生发现○左右两边相同数,再从判断○左边另一个因数是否大于1,最后确定选择大于或者小于符号!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4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这样归纳: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是一致的,都可由积的变化规律得出。因此,小数乘小数是第一单元的一个复*重点。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复*中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状况,真正做到查漏补缺。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复*效率。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学生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学生自己找找原因,如果我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我班计算能力差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口算能力差,所以我应该首先从口算能力着手,每天坚持进行口算练*。

  从今天的失败中,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也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5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似值

  3.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一中第4题、第10题的练*,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课时: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机动3课时左右)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后记

  进入五年级第一个单元安排的是小数乘法的计算,小数乘法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进行的。原本以为学生已经对整数乘法非常的熟练,学*其小数除法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我想像中的那么顺利。

  首先我认为是对算理不理解。如:0.75×0.3,先把0.75扩大100倍,0.3扩大10倍,按照75×3来计算得225,再将得数缩小回去1000倍(即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0.225,就是0.75×0.3的结果。学生会出现因数3与因数中的0相乘的现象,说明他们没有看成75与3的相成,而是按照以前整数乘法的顺序两个因数中的每个数字都依次相乘一遍 。 这就违背了小数乘法的算里与计算方法。不但使计算过程繁杂了,而且小数点位置也出现问题,在因数相乘过程中就将小数点点上了。

  其次,是 计算马虎。(1)忘记进位。满十进一学生清楚得很,可是计算过程中丢三落四的毛病屡犯,不是不会,就是粗心。(2)忘记点小数点,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完后,忘记向左移动小数点。(3)横式忘记写得数,或者横式没有化简。

  再次,学生不会对位。如:32×0.006,应该末尾对齐,有的学生开头对齐、有的学生末尾对齐了,前面的三个0都与3对齐。

  这是我在教学小数乘法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反复的强调与练*中已有了很大改善,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提高,但个别学生仍会出错,还需要继续练*,在*题中逐步改掉不足。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6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积变化的规律,透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明白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4、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决定小数的位数,在决定小数的位数后选取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中,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用心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状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是否好些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样喜欢被动的理解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7

  本周我们继续进行小数乘法的学*,同时还有积的*似值,解决问题等内容。 小数乘法

  它的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点搬家;小数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以及整数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它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课的开始,出示“超市购物”的情境,使学生了解到其中几种商品的价格信息,并提出铅笔1.8元/支,买三支铅笔要花多少钱?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列出了算式1.8 ×3,我问:1.8 ×3表示什么?然后逐渐开展课堂教学。

  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第三步,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 但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出现方法上的错误、计算上的失误错误现象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懂得课堂既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

  积的*似值:

  这节课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球小数的*似值的方法已完全忘记了,而教学新课前我有没有复*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这节课上的不是很顺利,因为在发现问题后,我有在新课的教学中穿插了对求小数*似值的复*,所以课不仅不顺利,而且没讲完,看来,数学课新授前的复*不管在什么课上都是必不可少的。

  解决问题:

  我的课前设计是将学生已学知识“整数的简便运算”与新接触的小数乘法的知识相联系,从而迁移到小数的简便运算内容上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本想注重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实践者,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地书写*惯和较快的计算速度。但是对于数学课而言,我对学生的估计过高,如在听算时缺少策略所以耽

  误了很多时间。同时复*题的针对不强,应把第二道改成一个运用乘法结合律的复*题。对整节课的教学就更有帮助了。还有应及时发现学生共性的问题板书出来,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过并改过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就会更深刻,对问题的理解也就会更透彻。说明自己在教学中还要学*很多东西,更要结合新课程的标准深钻教材,不断总结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意识和观念,认真实践,努力创新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8

  较复杂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的发展,是小数乘法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即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在转化的过程中,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是学*的重点。我以为这一节知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本节课的课后练*中,我发现学生出现以下错误现象:1、竖式中的错误:部分学生列竖式时,按照加减法的计算方式对齐小数点的位置列式,显然是对算理没有理解。2、积的小数位数数不对,体现在两方面:有的孩子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也算在小数位数里了,导致积的小数位数总是多两位;还有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零时,先划去0再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点小数点,从而使积的小数位数总是少一位或几位。

  对于学生所出现的这些错误,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确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说算理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状况,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学*的时间,因为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是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应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做到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既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这样才能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9

  数学课的教学千万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社会,“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打破了枯燥的传统叫法,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发挥了本班学生的特点,大胆尝试新教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搜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数学的积极性,提升学*数学的兴趣。课前,我安排学生到各大超市做调查,收集小数,发票等,使学生学*的数学更贴*生活,贴*实际。让学生知道数学从生活中来。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始终在生活中学数学,如:当教学小数位置变化这一部分内容之时,我利用书中原始的教学情境提问:如果1枚纽扣5分钱,那么10枚纽扣需要多少钱?100枚呢?学生对于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掌握的已经相当不错,另外,这也是生活经验啊,所以,学生易于明白,易于发现规律。

  另外,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之中,我倡导小组学*,在学生的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搜集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经历了探究的过程,真正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到了课堂中来,使数学教学活动成了教会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安排的时间不够科学,()还有,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想得到标准答案,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索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对于商的定位问题,让学生懂得在余数的右边添上0,可以再继续除,只要掌握这个学生就很容易进行除法的计算,并通过验算来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教学中,验算的方法除了可以用乘法外,还可以用除法再除一次。也可以来验算。这一点,还没有提到。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

  今天是学生学*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虽然进入课堂之前我已经思考了很久,并且为此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但总朦朦胧胧地觉得我的目标定位有问题。就在铃响的一刹那间,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我禁不住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今天这堂课我到底要学生学什么?是教会学生做小数乘法吗?还是通过小数乘法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显然,后者比前者更能体现学科的数学价值。抱定这样的目标之后,我那“精心”的教学设计也受到了彻底的颠覆。

  在课的开始,提供了一组题:

  (1)125×3=375

  (2)12.5×3=37.5

  (3)1.25×3=3.75

  (4)0.125×3=0.375

  请学生比较第(2)(3)(4)题与第(1)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旨在渗透积的变化规律,并试图沟通小数乘法时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然后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0.52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0.52+0.52+0.52+0.520.52×4或4×0.52)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而后,我提出挑战:你能算出0.52×4或4×0.52结果是多少吗?请你来动笔算一算。学生开始尝试计算,先做好的上来板演,下面的同学如果有与黑板上的不一致,也可以上来把你的过程展示出来。一个接着一个上来,看来情况真的很复杂,列举一下:略

  在我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主要就是这三种做法。接下来就让学生陈述理由。

  生1:我们刚刚学过的小数加减法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我就把4和0对齐,然后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

  师:那积里面怎么会有一个小数点呢?

  生1:我把0.52看成了52,扩大了100倍,所以积要缩小100倍,这样才能保证积的大小不变。

  生2:我把0.52元扩大100倍后成了52分,52分×4=208分,再改写成用元作单位,就要缩小100倍,得到2.08元。

  话音刚落。一生马上补充:她的单位名称错了,前两道的单位名称应该是分,不是元。其他同学根据学生的补充也发现了问题,对于她的发言,同学们露出了信任的神情。

  生3:(大概是听了前面的同学说得振振有辞,显得很紧张,发言时含糊不清,极不肯定。)

  我想描述一下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生1的口才很好,*时对数学总有自己的见解,想要驳倒他还真不容易;生2的问题好解决;生3的想法最符合意思,可偏偏又讲不清楚,真是不凑巧啊!我开始着急了,觉得要收不回来了,怎么办?我积极地寻找对策,先点评了生2的做法,肯定其想法,然后我就指着生1和生3的做法说,他们现在两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你准备支持哪一方的做法呢?请说出你的理由来。学生思考了片刻,陆陆续续开始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经过一系列的辩论之后,学生开始明确,其实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都是把小数乘法转化成了整数乘法,既然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就要遵守整数乘法的法则,4自然要和2对齐。课堂上生1带着他的部队开始主动向生3部队靠拢,我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第三层次,我延续情境: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每个人需要2.08元钱,那你能算一算我们班50个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其实今天的败笔也在此,这一层次的练*应该将班级人数拟定为51人,这样的话更有利于今天的小数乘法学*,50最终还是归纳为一位数,不能很好地暴露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练*设计中要注意问题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今天的课堂也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根据“新基础教育”的思想,当课堂上我们把问题“放”下去之后,面对“收”时真有点不知所措,这里有很多的因素困扰着我们:该怎么“收”?收到什么样的度?资源怎样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所用?思来想去,还是自己的专业素养不够,今后需要不断提高。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2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中,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好些?

  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么喜欢被动的接受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3

  在教学前,我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的不是很充分,本以为学生已经会计算多位数的乘法,只要让学生理解了“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个因数小数位数之和”后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握小数乘法计算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练*中出现的情况却让我始料不及。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对位问题:初学时,小数乘法的对位也遵守小数加减法的对位方法,造成乘得的积的末尾对位不准。随后,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按照小数乘法的对位方法,造成不同计算单位相加减的错误。

  2、0的问题:一是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因数中的零也去乘一遍,不会简便了;二是,小数乘整十、整百之类的数,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乘出积后,不把整十、整百数后面的零落下来就点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后再添零,随后又根据小数的性质划去。

  3、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些情况,我想,如果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一个课前预测,对学生有了充分的把握,课堂的效率会高一些。

  今后教学中我要注意:

  1、要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阶段,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2、新授前的复*铺垫要充分。如果相关复*不够到位,一方面是不利于学生从旧知上迁移出新知识;另一方面是学生就不能清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果在学*之前,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效果可能会好些,错误会少些。

  另外,要把好计算关,在*时的教学中,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给学生夯实基础。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4

  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中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出乎意料。经过单元测试,班级的情况不容乐观,合格率和优秀率都较低。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情况大致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二、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根本区别

  小数加减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

  三、新授前相关复*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深刻的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5

  (1)让练*层次化。练*的安排体现了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基础到综合的原则,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的机会和体验,并且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本节课都有所收获,进而对数学学*产生兴趣。同时注意运算律的推广,运算律的直接运用都面向全体,集体练*,集体讲评,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过关,间接运用展开讨论交流,力争让学生理解方法,掌握拆分、变形的方法,建立保持等式*衡的思想。注意学生思维的拓展,让思维向广度、深度发展。

  (2)让练*生活化。借解决生活问题来巩固计算,让计算教学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把它和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相结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学*。通过练*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不足之处:

  通过本课复*,学生对小数乘法知识有了系统了解,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小数乘法,但部分同学在把小数乘法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点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有的先去零后,再数位数等。针对这些错误,还有待于继续训练。应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的学生不能沉下心来审题,做题*惯还要加强培养;在简便运算时,大部分学生能灵活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但有的学生运用不熟练如(5.4×10.2错写成5.4×100+0.2)还要对这些学生加强训练。虽然学生已经知道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也知道积的小数位数是因数位数的和,可实际计算总有出错的现象,还需要继续加强练*;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认真做题的*惯。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6

  朱君洁

  小数乘法是这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我原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次的练*中,学生计算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几乎只有三分之一个同学全对。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计算时粗心:按整数乘法算好后,忘记给积点上小数点;写完竖式,有没有写横式的得数;计算过程中字迹不清而导致自己看错数字,还有个别学生抄错数;极个别差生加上小数点后就不会算了。

  2、方法上的错误。部分学生把乘法竖式和加、减法的竖式相混淆。在写乘法竖式时,有的学生按照加、减法起对准两个因数的小数点,也有的把两个因数最前面的数字对齐,结果算出得数的小数点和上面的小数点对齐了。

  3、在简便运算中,学生看不出简算方法,不知道怎样简算;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还不太明白,掌握的不牢固,总有人把加号改写成乘号,还有的只去乘括号里的一个数。

  4、部分学生(徐文丽、刘国志,等)的乘法口诀还不过关。 面对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重审自己的课堂和学生,今后还得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多做一些口算题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重视学生的作业*惯培养。要求学生做作业要按时,字迹工整;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我们要正确引导和激励。

  3、多加强练*,使所学知识和理论得以充分运用。

  4、对后进生多加以耐心辅导。

  通过一单元的教学,自己也存在不少缺点,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方法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好成绩。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乘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乘法》教学设计1

  一、设计思想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二、教材分析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一个难点。所以,教材中将这部分内容专门作为一段,安排在学生掌握了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以便学生集中学*0在乘的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

  教材中先讲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在小学阶段包含了0乘非零自然数、非零自然数乘0和0乘0三种情况。对于0乘非零自然数,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0的和。

  例5教学关于0的乘法,说明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为后继教学做好准备。“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个结论在小学阶段包含0和任一非0自然数相乘及0乘0两种情况。对于0和非0自然数相乘,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几的和。对于0乘0,就不能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这种情况在数学理论上只是一种补充规定,在教学中只能直接告诉学生,不宜作其他的解释。

  例5首先呈现了一幅极富情趣的主题图:七仙女向王母娘娘汇报说,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大仙桃也没摘到。由此引出小精灵问:“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的问题。然后通过加法和乘法的计算,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例6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这里教材也呈现出了一幅有趣的主题画,老寿星因为天天到公园散步所以才会长寿。他每天都要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公园里步行3圈,从而引出了问题: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要步行多少米吗?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教材出示了学生的两种算法,既可互相对照,又体现多种算法。对于分步计算的方法,因为进位难度降低,所以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从高位算起,直接进行口算。

  三、学情分析

  有一个因数是0的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

  法,是学生学*乘法的一个难点。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以便学生集中学*0在乘的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由于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已能根据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使“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的规律呈现出来。学生在出次接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会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探索欲望。但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特别注意: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8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对于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加强比较和改错的教学。

  四、教学目标

  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

  行计算。

  3、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的良好*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七、课前准备

  例5、例6主题图、投影仪。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

  2、学生看图,把摘仙桃的情节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一天,王母娘娘派七仙女到蟠桃园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仙女们到蟠桃园一看,大吃一惊,只见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大口大口的吃着桃子,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仙女们赶快回来向王母娘娘汇报:“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也没摘到。”

  二、探究体验

  (一)关于0的乘法

  出示所要解决的问题: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

  [设计意图:运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提出数学问题。这个过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在课的开始就处于积极的学*状态,为新课的学*酝酿良好的情绪。]

  (1)上题可以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

  0×7=0

  那为什么是0呢?你想过吗?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一下。

  这么多小朋友已经想好了。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2)汇报。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0+0+0+0+0+0+0=0,7个0相加还是等于0。所以0×7=0。(板书)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0×7=0,那么7×0呢?(板书)=0。又是怎么想的?

  (3)像这样0×7=0,7×0=0积都是0的乘法算式,你还能说吗?(10个)

  (学生边举例,教师边板书)

  (板书出特例:0×一位数,一位数×0,0×两位数,0×0)

  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老师也来举个例子:999×0=?0×0=?

  (4)小结。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汇报)

  (板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5)练*反馈:做一做.

  4×0=0×20=0×8=100×0=

  0+4=20+0=8+0=100+0=

《乘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一看咱班的学生,就知道你们非常聪明、能干。计算能力很强,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先来口算几道题。

  (1)口算:12×3 500×7 15×4 60×70 350×2(师口述题目)

  (2)估算:师:大家看(板书:197×5≈),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3)笔算。师:大家看这道题,板书横式45×12得多少呢?

  请拿出练*本,开始笔算吧。(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他计算的结果正确吗?师生共同检查竖式……

  师:谁能说说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生:(说)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乘法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乘法的计算方法(板书: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复*计算知识,为学*新课作准备。】

  2、提出学*目标:请同学们想想,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呢?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惯。

  二、展示学*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算法展示

  ①估算方法。

  生1:我把145看成150,我的估算结果是1800。

  生2:我把12看成10,我的估算结果是1450。

  生3:我把145看成150,把12看10,我的估算结果是1500。

  ②笔算方法。

  生1:先算二五一十写0进1,二四得八加1得9,一二得二。再算一五得五。生:5应该写在十位上。一四得四,一一得一。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等于1740学生的口述边完成板书:

  145

  × 12

  2 9 0

  1 4 5

  1 7 4 0

  师:你把笔算过程说的说得非常清楚。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同学们请把掌声送给她。

  【设计意图:通过估算、笔算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错例展示

  学生把“5”写在个位上进行笔算。如下:

  145

  × 12

  2 9 0

  1 4 5

  4 3 5

  (每一小组在展示过程中,其它小组均能进行质疑。)

  (3)小结: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确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会有什么时候想法与建议吗?《

  3、教师质疑问难:“5”为什么在写在十位上呢?写在个位上不行吗?谁能再来说一说?

  四、拓展知识外延

  1、判断并改错。

  124 152 146

  × 16 × 33 × 34

  ---—— ———— ————

  744 156 464

  124 156 438

  ———— ———— ————

  868 1716 4744

  2、思维训练

  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乘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初步学会举实例比较分析,论证推理的数学方法。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4、情感态度:激励学生评价与反思,体验解决困惑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课题

  1、认识老朋友“0”请同学们谈谈0的一些情况,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例子当中用到了0。孙悟空大闹天空中也有有关零的故事,你想知道吗?一天王母娘娘叫七仙女到蟠桃圆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七仙女到蟠桃圆,只见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吃桃子呢。出示(课件)课本主题图。小精灵问 :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

  2、想一想,用加法怎样列式计算?用乘法怎样列式计算?

  0+0+0+0+0+0+0=0 0×7=0 7×0=0

  想一想:0×3= 9×0= 0×0=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你们想的和小精灵说的一样吗?

  3、孩子们真聪明,小精灵想考一考大家!(出示课件)

  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

  (0和一个数相乘都得0,0和一个数相加仍得一个加数。)

  教师提示: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注意符号,符号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

  二、运用法则计算:

  呈现例6主题图:老寿星为什么会长寿?(生命在于运动)去年他每天步行3圈,每圈502米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你能估计一下大约多少米?

  1、尝试: 502×3

  2、学生在练*本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请一名做题正确的学生板演,全体同学订正结果。

  3、提问:在这道题的计算中运用到了哪些知识?(运用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计算法则。)

  4、今年老寿星每天步行3圈,每圈增加到508米,你能计算出今年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例题:508×3(完成后说一说为什么十位写2)

  师问:说说这道与上一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道题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相同点:都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不同点:上一题第二个因数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不需要进位,本题需要进位。计算本题时应注意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与3相乘得0后还要加上进上来的2,因此积的十位上是2,而不是0。)

  5、做一做,抽生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6、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知识;还应用它计算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一位数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的特殊情况,按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方法,用一位数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中间是0的那位也要乘,如果有进位的进上来几就写上几;如果没有进位时,这一位就要写0。

  三、巩固练*

  (一)基本练*

  1、口算下面各题。(出示课件)

  2、你能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哪个得数大吗?请说明理由。

  1+2+3+4+5+6+7+8+9+0

  1×2×3×4×5×6×7×8×9×0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的改正过来。

  501 106 504

  X 3 X 5 X 2

  (二)问题解决

  第3题:一头牛重605千克,一头大象的体重等于8头牛的体重。这头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解答后反馈。

  (三)发展练*

  学*了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你能用0到9这几个数任意组合,编一道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吗?快给同桌出道题考考他吧!

  (四)、全课总结,畅谈感受

  师:本节课的学*,大家表现得都非常出色。请大家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生归纳,老师作全课总结)

《乘法》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0-41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 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3、 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水和空气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谁也离不开它。今天有一位好朋友要和大家见面,你们看它是谁?

  小水滴:大家好,我是你们真诚的朋友小水滴。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在全国640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有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据医学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可是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浪费水的现象,同学们,在你周围有这种不好的现象吗?学生发言。

  以“小水滴”可爱的形象来引起讨论的话题,亲切自然生动,学生乐于接受。

  通过小水滴的介绍,引起学生对浪费水现象的思考,为新知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在浪费水的话题上学生可能会提到身边发生的小事,例如:水笼头没有拧紧,总是滴水浪费的现象。老师应适时引入例题。

  学生讨论适可而止。

  二、 自主探索 教学新知

  (1) 教学例题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算,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附3、4月份的月历表)使学生了解“2个月”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和周围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在此学生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

  1、 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千克)

  12×61=732(千克)

  1 2

  ×61

  1 2

  7 2

  7 32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学生交流展示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时,关注用竖式计算方法,并让学生生讨论:这个7是怎样算出来的?帮助学生掌握进位的方法。

  (2)情感培养 节约用水

  师:同学们,我们*时喝一瓶矿泉水才500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两个月要浪费掉732千克水,够我们一个人喝1000多瓶水了。多可怕的数字啊!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节约用水呢?

  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谈一谈如何节约用水。

  小水滴发出号召:朋友,让我们一起节约用水!

  三、 综合练* 巩固新知

  让我们一起到神秘的海洋世界去游览一番吧!你能解决可爱的小鱼背后的题目吗?

  请选择题目试一试吧。

  (1)校园小主人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2)计算小能手

  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说一说验算方法和验算时出了哪些问题。

  (3)小小超市

  让学生自己计算、填表,再交流。

  P41页练*1—3题。

  四、 知识窗

  介绍古人计算乘法时用的一种巧妙方法—格子法。

  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个性化的计算方法。在相互交流中解除困惑,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探索活动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关注学生竖式计算的方法,通过讨论百位上的7是怎样算出来的,帮助学生掌握进位的方法。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惯。

  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身边小事作起增强节水意识。

  通过情境创设,设计三道练*题,了解学生笔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在开拓学生思维的同时,培养民族自豪感。

  在此过程中,学生在交流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时,可能还会出现以下方法:

  1、把两个月都看作30天。

  30×2=60(天)

  12×60=720(天)720+12=732(天)

  2、把两个月都看作31天。

  31×2=62(天)

  12×62=744(天)

  744-12=732(天)

  老师应及时鼓励算法多样化。当学生用竖式计算时会遇到进位的问题,可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计算方法。

  在练*“小小超市”一题中,36×31这道题中出现三次进位,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并酌情进行点拨引导。

《乘法》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使学生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2、在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能利用一般笔算方法自主学*、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方法与过程: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并能和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与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准确、迅速地进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教学过程

  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本人设计教案时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特点:

  一、故事引入,激起学生学*的兴趣。

  故事向来是低年级学生的爱好,因此,根据课本插图,把摘鲜桃的情节让学生编成一个简单的小故事:“王母娘娘叫七个仙女到蟠桃园去摘仙桃回来准备祝寿,仙女们来到蟠桃园,看见孙悟空在吃蟠桃,树上一个蟠桃也没有了,仙女们回来,想王母娘娘报告情况……”适时提出问题:“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由此引出连续几个0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结果等于0,又通过“想一想:0×3=0,9×0=0,0×0=0”,紧接着学生又举出0×()=0的例子,观察后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在这里我又设计孙悟空两手一共拿几个桃子?0+7个,和0×7进行比较,初步让学生感知0+7和0×7在意义上的区别,紧着在学生完成一组口算题的基础上,通过两组题0×5=0 0+5=5 和8×0=0 8+0=8,再次比较,使他们发现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意义上的区别。接着又以老寿星散步的故事引出第二个知识点,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学*。

  二、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求寿星每天散步多少米?可以用估算,也可以用口算用,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学生用竖式计算时,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1、与0相乘时怎么处理?

  2、十位上为什么只写进位2,(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到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的区别)

  5 0 8

  × 3

  1524

  另一种方法是分步计算的方法:这种方法鼓励学生直接进行口算,从高位算起。

  500×3=1500

  8×3=24

  1500+24=1524

  三、变式练*,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学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时,做一些相关练*,其中包括0和别的数相加,看学生是否能正确比较计算。学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后,通过207×8 和502×3 的比较,再次让学生感受到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的区别,并让学生掌握个位相乘不满时,一位数和十位相乘要用0占位。

  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课堂,应该说学生掌握情况还可以。我最满意的地方通过几次对比,使学生真正意义上了解了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的区别,在计算时才不会出错。不足的地方:口算方法,503×8=1524,0×3=0这一步处理的有些过急,不应该擦掉,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时,不管多位数中间有没有0,都要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数位上的每一位数。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1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

  1.出示复*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2)计算:

  二.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分数乘法。

  1、利用++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

  (3)++=9,那么++=3,所以3=____________=9。同学们想想看,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是多少?(列式:3=)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

  练*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惯)

  2、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三、作业

  练*二第1、2、4题。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课本练*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2.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教学难点:依题意正确画图教学过程:

  一、复*。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白羊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

  3.教师给上面的第2题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

  (1)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是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

  (3)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有40只黑羊。()?

  二、新授。

  1.出示例3。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指名读题,说也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画: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从已知条件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元)

  (4)检验,写答语。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下的做一做,先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后,进行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3.小结。

  从上面的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今天学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三.巩固练*。

  完成练*四的第6、7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解答这类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四的第8~10题。

  教学反馈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两种算式意义,正确运用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根据算式各自的特征,选择使用、灵活计算。

  3、能根据乘法分配律适用条件,恒等变形算式,提高计算的转化能力!

  4、通过计算,培养仔细看题、留意特点、反映迅速等良好*惯!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两种算式意义,正确运用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能根据算式各自的特征,选择使用、灵活计算。

  2、能根据乘法分配律适用条件,恒等变形计算式,提高计算的转化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回顾引入

  1、我们昨天学了……,请写出依据(字母表达式)

  2、看着这个字母表达式,你想说点什么?

  1、学生一起回答省略部分

  2、学生各自在自己草稿本上写出字母表达式

  3、让学生充分表达!

  以忆引练,为接下来的练*做知识铺垫准备!

  二、开展练*

  分别出示:

  1、基础题

  (1)选择题

  (2)填空题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口答选择题

  2、笔写填空题

  3、比赛方式完成简便计算

  1、通过选择和填空两种题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律的现实意义及其算式结构。

  2、训练准确简便计算能力,也是巩固新课掌握的计算方法

  小结:正确使用乘法分配律,留意算式结构,小心相同因数混乱。

  2、提高题(计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么算)。

  1、先标出你认为能够简便计算的题

  2、动笔计算,并验证自己的观察

  养学生观察力、细心力、分析力、和计算灵活性。

  小结:一看、二想、三算

  3、拓展题(能快速算出下面各题吗?)。

  用作选做题:做你会计算的题

  训练学生拆数、拼凑、约感能力,满足学*能力较强学生需要

  小结:变看似不能简便计算为能够简便计算

  三、全课总结

  1、涵盖小结内容

  2、分享个性错误(如写错数字、计算错),避免同学犯与自己相同的错误。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分数乘法"这个主题。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内容: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和倒数。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即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同时也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这样可以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整数乘法,小数乘法的计算,对于分数有一定的理解,能够在现实情境中体现和理解数学的理念。思维已经向抽象发展,需要学*透过事物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二、单元目标解读

  根据第三学段提出的"计算和运用"目标和本单元的特点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2、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同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理解和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三、主题单元教学构想:

  (一)注意三个原则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

  2、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计算。

  3、改变学生学*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分数乘法。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教学内容计划用15课时。

  第一部分:分数乘法(7课时)

  1、通过直观与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会正确进行计算。

  2、加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第二部分:解决问题(5课时)

  1、紧密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第三部分:倒数的认识(1课时)

  1、让学生充分观察讨论,找出算式的特点。

  2、特别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第四部分:整理和复*(2课时)

  1、以知识整理措施形式回顾本单元的主要学*内容。

  2、安排练*。

  四、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不仅分数除法是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本单元后我的感受是:

  1、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应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

  2、在以后教学前我还要深钻教材,把握好课本的度。

  3、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真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分析和解决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复*整数乘法的意义

  1.什么叫整数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出示题目,学生进行计算

  (1)6+6+6=6×3

  二、新授:

  1、出示题卡

  1个图案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案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

  2、引导学生用涂一涂加法计算,乘法计算三种分式来解决问题。

  学生回忆整数乘法,并回答什么叫整数乘法。

  1、学生仔细阅读题卡,理解题意否,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各自计算的方法。

  3、全班进行交流。

  15+15+15=1+1+15=35

  3×15=15+15+15=3×15=35

  通过复*整数乘法的意义,过渡到分数乘法的意义,学*易于理解。

  在交流各自的语言地理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三、涂一涂,算一算

  (1)2个3/7的和是多少?

  (2)3个5/16的和是多少?

  四、练*巩固

  1、5个3/8是多少?

  2、4个2/17是多少?

  3、6个3/25是多少?学生打开教科书,选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学生审题后,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37×2=3×2757

  全班交流

  5/16×3=5×3/16

  =15/16

  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定义,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寸步体会“分数乘整数,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例题:

  意义:

  法则:

  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乘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内容是小数乘法中的第三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了解了小数的意义,知道了小数点位置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教材是通过计算三种大小不同的面积,以如何计算地板砖面积设凝,引发学生思考,在比较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从而发现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中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过程,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在学*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少数学生来说,会有一些难度,因此,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小数点搬家情境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操作验证,从故事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2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首先出示几个算式:

  0.7×1.2 ○ 1.2×0.7

  (0.8×0.5) ×0.4 ○ 0.8×(0.5×0.4)

  (2.4+3.6) ×0.5 ○ 2.4 ×0.5+3.6×0.5

  让学生先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因此可以先让学生猜测,再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学生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确实适用。先猜测再验证是学生学*数学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科学世界观养成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猜测、发现、验证。

  学到了知识,然后用尝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数学学*的真谛。既然发现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再运用这些定律使小数计算变得简便,这一步教学能激起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欲望。接着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简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利用旧知识迁移新知识的课,学生已经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掌握得很好,但是这些运算定律到底是否适合于小数乘法,也是这节课要探究的主要内容。因此这节课让学生先猜测、再验证,从而得到这些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然后就用得到的这个规律来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运算。本节课始终遵循着“猜测——验证——应用”的教学主线,使学生始终亲身体验参与知识的结构过程。

  小数的计算是以整数计算为基础的,而运算的定律也是如此。学生如果能很好的掌握整数的计算,小数的计算也相对容易,因为它们的算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数的形式不同而已,应用整数运算定律是凑成整十、整百,而小数中就是凑成整数,但这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数感,要有扎实的数学计算基本功。因此个人觉得,加强口算训练十分必要,也很关键,学生口算能力强、水*高的`话,计算定律的应用也就不在话下,他们可以很自觉在想到口算,即会很自然地应用计算定律来解决问题了。因为简便运算的本质就是口算,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应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而已。因此,在*时应多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反思二: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学的行为,即把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呈现出新课程的所蕴涵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这一课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一、注重了情境的导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本节课,开启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为后面的新知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3

  一、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具体教学任务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等。这一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原本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现实出乎我的意料。

  二、亮点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数,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三、不足之处

  新授前的复*铺垫要充分。如果相关复*不够到位,一方面是不利于学生从旧知上迁移出新知识;另一方面是学生就不能清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果在学*之前,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效果可能会好些,错误会少些。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4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积变化的规律。透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在教学中却将它当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除以)多少,积就会乘以(除以)相同的数这样一个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1.5×5,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72×5时,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一些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出应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还有将积缩小相应的倍数。

  3.突出小数位数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另一个是决定小数的位数,透过用两道练*来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了头脑风暴,填写()×()=3.6,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扩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思考,激励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并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在实际学*中,口算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能够比较快速地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能够帮忙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增加了口算练*,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在本节课的学*中,还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用心地思考,运用发现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学*过程中都很流畅,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状况也良好,但并没有最大化的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并没有意识去倡导小组合作学*,没有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真正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所以到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略显疲态,所以这节课让我意识到数学教学活动务必是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务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质疑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5

  教材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引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

  小数乘法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以常见的“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素材,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学*小数乘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学生掌握较好的方面:

  学生能正确的确定积的小数位数。能正确的运用乘法的分配率、结合律。能正确判断一个数乘与大于1(或小于1)的积比原数大(或小)。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的列竖式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能理解小学乘法的数量关系。正确的列式进行解答。

  学生掌握不足的方面:

  小数乘法计算过程中出现许多乘、加错误。运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尤其是连续进位时学生感到有困难。不能合理运用乘法分配率种形式。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对稍复杂的小学乘法问题理解上有困难。

  教学中主要采取一下措施引导学生学*: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学**惯。精心设计练*题,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加强对此类题型的对比训练。加强计算教学,对一些典型错误进行辨析,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学*态度。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理解问题,加强分析能力的培养,重视认真细心的养成教育。

  从学生的练*及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可以看到学生的计算能力、审题能力、思维能力还很欠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惯。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要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基本练*中做到正确无误。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6

  针对小数乘法的教学,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运用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过程。但是在教学中让我感到困难的是由于学生在原有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的印象中,认为小数乘法也要小数点对齐,从而出现不必要的错误,特别是学*乘加,乘减这一环节时,学生易混的小数点处理,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区分小数加减法要求小数点对齐,小数乘法是末位对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针对困难我还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探究新知的本领。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7

  本节课内容比较少,只有一个例题。本以为会比前两节轻松,课堂上也似乎如此,可实际上,学*效果不怎么样。

  1、很多学生还是不能认真看书,总是忙着动笔做题。课堂上在学生自学时,我一再强调必须先认真看书,弄懂了再做题,以保证学*效果。突然间有个想法,能不能在课上不强调先看书,孩子愿意做题就做题,在汇报时,作为一种资源?但如果这样,学生恐怕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同时,也不能明白,可以根据因数的特点判断积的大小。这一知识点只能是听别人说,而不是自己思考的结果。

  2、还有个别学生自己看不懂教材,不能将教材内容衔接起来,需要在旁稍加引导。多数学生都能想到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初步判断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所有学生都知道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3、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仍有五六个学生在写竖式时,不会对数位,误认为需要小数点对齐。1.08×2.6需要验算时,用2.6×1.08,大部分学生都不会算,在用整数部分的1和2.6相乘时,不知道该和哪一位对齐。

  4、本人在操作层面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如在纠错时,没能发挥优等生作用。兵教兵没有落实到位。评价也没有跟上,优等生没有积极性,后进生也没有紧迫感。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8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中,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好些?

  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么喜欢被动的接受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9

  上课之前,我浏览了许多的案例,想寻找一种生活情境导入我的新课。目的当然也很明确:为了趣味。尽管我愁思冥想,结果还是设计不出一种有趣的生活情境。这一课设计生活情境不好创设,如果要创设生活情境,三个运算定律不是要创设三个生活情境吗?如果要创设三个生活情境不是显得杂乱而无序吗?后来思考:情境除了生活情境,数学本身也是一种情境。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情境。于是我以一道尝试计算题导入,效果也不错。这一点所给我的'启迪是:情境的创设不能只仅仅为了求“趣”而求“趣”,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为数学主题的学*服务。一定要“量体裁衣”,不好创设生活情境的内容,可以从数学本身的问题入手,数学本身的情境也是一种情境,不必舍本求末,缘木求鱼。

  在这堂课的*题练*设计中,我安排了“填一填”、“练一练”、“议一议”、“我能行”几个环节,体现了一个由“运算定律的感知------正式运算定律的运用-------变式运算定律的运用”的过程,这种层次性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论是概念课,还是计算课,我都将要注意运用。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0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这样归纳: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是一致的,都可由积的变化规律得出。因此,小数乘小数是第一单元的一个复*重点。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复*中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状况,真正做到查漏补缺。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复*效率。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学生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学生自己找找原因,如果我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我班计算能力差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口算能力差,所以我应该首先从口算能力着手,每天坚持进行口算练*。

  从今天的失败中,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也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科书关于小数乘法的意义有明确规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得出下列四个算式:9.6×515.5×0.78.5×0.95580×0.025然后花了很大气力引导学生去归纳它们的意义9.6×5是表示9.6的5倍是多少或5个9.6的和是多少,15.5×0.7是表示15.5的十分之七是多少……有些学生有些糊涂,我便告诉学生,如果第二个因数比1小,*惯上我们不把它说成倍数,而是从分数的意义入手,引出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然后我又帮助他们总结规律,要看后面的数是大于1还是小于1。小于1的,就是表示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大于1的,要看是整数还是小数,是小数的,就是几倍;是整数的,可以有两种表示方法……学生们一半清醒一半醉。

  我的困惑:“倍”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如果无关大雅的话,把15.5×0.7说成的0.7倍又何妨呢?至少可以少难为一点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既然“5个3是多少?”可以写成“5×3”了,那么小数乘法的意义为什么还要分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难道15.5×0.7的意义说成0.7的15.5倍是多少不可以吗?

  我的想法:我曾不止一次问自己:数学是什么?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如果这个问题都回答不了,好象有点说不过去。但是谁又能真正说清楚数学究竟是什么呢?美国数学家柯朗在他的《数学是什么》的书中说道:“……对于学者,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数学经验,而不是哲学,才能回答这个问题:数学是什么?”有关专家说:“数学就是人们的一种主观建构,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就是无中生有。”所以,我想我们不能动摇数学的客观性,但我们也应该关注到数学的主观性。在关注数学事实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数学经验。面对数学,我们千万不能认为自己的方法就是唯一的。教学数学,我们一定要积极地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让数学走出封闭,走向开放。我们不能老是让学生接触封闭的数学(条件唯一,答案唯一)。数学的魅力就在于数学的探索性与想象力。只有充满着想象的数学,才会深深地吸引着孩子。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2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共分为: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小数乘法》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原本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计算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

  2、计算过程出错。乘法口诀不熟,加法算成了乘法,或者减法。

  3、小数点点错。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

  4、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情况我及时反思自己的教案,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学生第一种出错情况的真正原因是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还有个别同学在做完小数加减法后还数一数两个加数(或者被减数减数)共有几位小数,就在和(或差)上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这些情况在后进生的身上最明显。首先,我举例对比了小数乘法和加法的计算方法,强调小数乘法是末位对齐,而小数加法是相同数位对齐。对于像“832+0.832”这样的题目,我则让后进生利用小数基本性质先把整数转化成小数,小数位数同另一个小数加数位数相同,及把832转化成832.000再与0.832相加。小数减法也使用同样的方法。不要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对于后进生,这样做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第二种出错情况的真正原因是口算能力薄弱同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作业*惯。因此,在*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还应加强良好学*、作业*惯的培养。例如:这样进行口算练*“材料:0.8×41.5×639×0.0120×0.50.3×0.60.9×0.94.8×0.5

  针对学生出现的奇怪问题,我的对策:

  1、竖式口诀

  加减除对齐小数点,乘法特殊齐末尾;

  位数多的写上面,位数少的写下面;

  遇0不算对齐位。

  2、每日口算5分钟。

  3、简便计算随时渗透。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3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的方法和思路和以前的整数乘法简便方法有着同样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一主线,开放学生的自主空间,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我没有直截告诉学生这一知识点,而是让学生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猜想,在猜想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从而顺利地把旧知迁移到新知,真正地把乘法运算定律拓展的过程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体会与理解,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提供基础,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因此,在课后的小结中我还追问学生还学了哪些数,能否也能运用,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为今后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留下了伏笔!

  这节课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

  1,怎么算?

  2,你是怎么想到这样算?(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3,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运用运算定律掌握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总的来说,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一看,二想,三计算.首先让学生学会看这些可以简便的数字,掌握数据的特征.对这一类型的数字有一定的记忆,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接着,就是思考用凑整的思想以及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来解决问题.最后就要仔细进行计算,使得简便后的计算结果和原来题目的计算结果一样.总的来说,这一节课还是上得比较顺利,感觉上课学生的配合比较融洽.而且难点学生们都暴露出来了,上课中也及时的得到了解决.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4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1.首先出示两组算式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让学生先分组计算再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自己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自己探究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观察、发现。

  学到了知识,然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数学学*的真谛。既然发现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再运用这些定律使小数计算变得简便,这一步教学能激起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欲望。

  2.接着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简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不足之处:只重视了运算定律,而忽视了口算能力,在练*时,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不够灵活.。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课时要加以改进。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知识。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5

  开学已经将*一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我按照教学进度已经完成了本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经过单元测试,两个班的情况都不容乐观,合格率和优秀率都较低。根据*时作业和此次考试,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

  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

  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一、学生学*的主体性不强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找答案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

  二、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三、新授前相关复*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五、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

  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7)

——《小数乘法》教案优选【5】篇

  《小数乘法》教案 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会解答求一个数的若干倍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好*惯.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根据小数乘法的意义正确判断积与被乘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

  (一)口算

  0.9×6 7×0.08 1.87×0 0.3×0.6

  0.24×2 1.4×0.3 1.6×5 4×0.25

  60×0.5 7.8×1

  (二)说出下面各算式表示的意义

  2.4×0.8 1.36×4 2.58×0.2

  二、指导探索

  (一)教学例3 0.056×0.15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提问: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该怎么办?

  3.指导学生验算方法

  教师提问:怎样检验小数乘法计算是否正确?

  (运算乘法交换律检验;再重新算一遍;检查尾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等)

  (二)教学例4

  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18.5吨.九月份的产量是八月份的2.4倍.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1.独立解答.

  2.教师提问:

  (1)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一倍数×倍数=几倍数)

  (2)18.5×2.4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表示求18.5的2.4倍是多少)

  3.比较:例3和例4的两个算式,积与被乘数比较,谁大?谁小?

  4.练*:不计算,说明下面各算式中积与被乘数的关系.

  10.8×0.9 2.4×1.8 50×0.36 0.48×0.75

  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积小于第一个因数?

  在什么情况下,积等于第一个因数?

  在什么情况下,积大于第一个因数?

  5.小结:当第二个因数比1小时,积比第一个因数(零除外)小;

  当第二个因数等于1时,积等于第一个因数(零除外);

  当第二个因数比1大时,积比第一个因数(零除外)大;

  6.练*:不计算,判断下面各题的结果是否正确.

  0.72×0.15=1.08 0.36×1.8=0.648

  三、质疑小结

  (一)今天你都有什么收获?

  (二)对于今天的学*还有什么问题?

  四、反馈调节

  (一)计算

  0.37×2.9 0.56×0.08 0.072×0.15

  0.18×8.45 4.5×0.002 3.7×0.016

  (二)判断对错.

  1.0.6时等于6分.( )

  2.一个数的1.02倍比原来的数要大.( )

  3.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是4,积的小数位数也一定是4.( )

  (三)工地有水泥24.5吨,沙子的重量是水泥的2.5倍,石子的重量是沙子的4倍,石子有多少吨?

  五、课后作业

  (一)计算

  82×0.9 3.4×1.26 0.039+1.75

  2.07×53 20.14-6.87 10-5.29

  6.52+72.98 0.36×0.25 0.015×2.04

  (二)食品店运来350瓶鲜牛奶,运来酸奶的瓶数是鲜牛奶瓶数的1.8倍.食品店运来多少瓶酸奶?

  六、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教学设计点评

  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本课的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重视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大胆让学生尝试、讨论,通过对比积与被乘数的大小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小数乘法》教案 2

  教学内容:较复杂的小数乘法(P.3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练*一第10-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

  用0补足。

  3、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一个数乘以小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在点小数点时,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P.5页10题。

  0.9670.081.8700.2421.40.3

  0.1261.6540.25600.5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0.40.34.872.35.0620.370.580.96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4、揭示课题:前两节课课我们学*了比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示范:

  1.教学例3、0.0560.15

  (1)猜:这道题的积里有几位小数?

  (2)引导学生写竖式。

  ①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该怎样写?试着写一写,指名板演。

  ②集体订正,师示范:0.056

  0.15

  (3)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①生独立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指名板演。

  ②分组讨论:积的小数位数应该有多少位?位数不够时怎么办?

  ③明确: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④让学生点出积的小数点,并指名板演。

  ⑤生独立用交换两个因数位置的方法检验上面的计算结果。

  ⑥师巡视,集体订正。(注意示范)

  2、教学例4、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18.5吨。九月份产的奶是八月份的2.4倍。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1)生读题明白以下问题:①已知所求?

  ②怎样列式?

  ③所列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2)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尝试比较例3和例4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2)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例3的乘数是0.15比1小,求的是0.056的百分之十五,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例4的乘数是2.4比1大,求的是18.5的2.4倍,所以积比被乘数大。

  (3)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4、做一做:0.320.252.61.08

  先判断乘得的积要比被乘数大还是小,再计算,并注意验算。

  三、运用

  1、P.5页12题(投影出示)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2、点小数点。

  38.045.0060.035

  4.60.0070.16

  2281235042210

  1420835

  164892560

  3、快算。(P.5页13题)

  四、体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P.5页11题

  《小数乘法》教案 3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学中巧妙地创设问题的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积极地思考。课件出示三道应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计算题,在学生计算后,利用课件演示把刚才做的三道题加上小数点,巧妙地变成了小数乘法计算题。接着质疑:整数乘法变成了小数乘法,它们能应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吗?由此引出新知的学*。为下面学生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迁移到小数乘法做好准备。

  2.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自主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的核心。本课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计算这三组题,通过计算发现每组中的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然后组织学生观察算式,交流发现的规律,进而共同总结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在学生明确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的基础上出示例题,让学生试着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在板演时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个运算定律,使学生体会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才是数学学*的真谛,因此在新知学*之后,我设计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题,让学生通过练*巩固新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简算的意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探究报告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发思考。

  想一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吗?(一样)

  2.观察发现。

  观察下面的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分别运用了什么定律?

  7×12○12×7

  (8×5)×4○8×(5×4)

  (24+36)×5○24×5+36×5

  (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

  3.提出问题。

  顽皮的小精灵给上面各题中的数加上了小数点,不用计算,你能很快知道答案吗?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4.质疑,揭题。

  整数乘法变成了小数乘法,它们能应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适不适用于小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生动的情境和亲切的开场语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作为知识铺垫的复*题以添上小数点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探究新知

  1.验证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1)探究验证方法。

  师:怎样验证小精灵的猜想对不对呢?

  预设 生1:看两边的算式结果是否相等。

  生2:举例验证。

  (2)验证。

  ①笔算验证。

  师:动笔算一算,运用运算定律得到的算式结果与原式是否相等?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结果)

  ②举例验证。

  小组合作:根据每个运算定律写一个小数乘法的例子,算出两边算式的结果,看是否相等,并填写探究报告单。

  乘法运算定律

  字母表示

  举例

  结果是否相等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③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小结:我们通过实例推导证明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来解决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讨论等形式验证小精灵的猜想,从而自主发现规律: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2.教学例7。

  (1)课件出示例7中的第1道小题。

  师:请你试着做一做,并说一说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个运算定律。

  (学生试做,并板演汇报)

  0.25×4.78×4

  =0.25×4×4.78→乘法交换律

  =1×4.78

  =4.78

  强调: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观察数的特点。

  (2)课件出示例7中的第2道小题。

  师:你认为解此题的关键是什么?

  预设 生:先把202改写成200+2,再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师:你会做吗?谁来说一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名上台讲解、演示)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让学生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例7的过程中巩固新知,训练思维,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数乘法》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地、合理地、灵活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PPT课件探究记录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发思考。

  想一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吗?(一样)

  2、观察发现。

  观察下面的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分别运用了什么定律?

  7×12○12×7

  (8×5)×4○8×(5×4)

  (24+36)×5○24×5+36×5

  (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

  3、提出问题。

  顽皮的小精灵给上面各题中的数加上了小数点,不用计算,你能很快知道答案吗?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4、质疑,揭题。

  整数乘法变成了小数乘法,它们能应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适不适用于小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生动的情境和亲切的开场语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作为知识铺垫的复*题以添上小数点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探究新知

  1、验证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1)探究验证方法。

  师:怎样验证小精灵的猜想对不对呢?

  预设生1:看两边的算式结果是否相等。

  生2:举例验证。

  (2)验证。

  ①笔算验证。

  师:动笔算一算,运用运算定律得到的算式结果与原式是否相等?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结果)

  ②举例验证。

  小组合作:根据每个运算定律写一个小数乘法的例子,算出两边算式的结果,看是否相等,并填写探究记录单。

  ③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小结:我们通过实例推导证明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来解决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讨论等形式验证小精灵的猜想,从而自主发现规律: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2、教学例7。

  (1)课件出示例7中的第1道小题。

  师:请你试着做一做,并说一说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个运算定律。

  (学生试做,并板演汇报)

  0.25×4.78×4

  =0.25×4×4.78→乘法交换律

  =1×4.78

  =4.78

  强调: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观察数的特点。

  (2)课件出示例7中的第2道小题。

  师:你认为解此题的关键是什么?

  预设生:先把202改写成200+2,再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师:你会做吗?谁来说一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名上台讲解、演示)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让学生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例7的过程中巩固新知,训练思维,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指名回答)

  5、7×3.9=□×□

  12、5×0.9×8=□×□×□

  2、1×2.4+2.1×7.6=(□+□)×□

  2、用简便方法计算。(先让学生在练*本上独立练*,再指名板演,最后集体交流)

  1、25×17×80

  3、65×2.8+3.65×7.2

  5、4×199

  3、判断。

  (1)8.6×1.01=8.6+8.6×0.01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2.5×0.32=2.5×4×0.8=8()

  (3)0.25×9.9=0.25×(10-1)=0.25×10-0.25×1=2.25()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布置作业

  教材13页4题。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a×b=b×a(a×b)×c=a×(b×c)(a+b)×c=a×c+b×c

  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小数乘法》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3.50.20xx.02

  ②把353缩小到时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

  二、引入尝试:

  大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35×3=105105角=10元5角=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35

  ×3×3

  10.5元缩小到它的1/10105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

  (1)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然后板书,并指名说是如何算的.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72扩大100倍72

  ×5×5

  3.60缩小到它的1/100360

  引导性提问:

  0.72变成7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2×5算完了,再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缩小到它的1/100?

  (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l计算

  7×425×7

  0.7×4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运用

  1、填空。

  4.5()0.74()

  ×3×3×2×2

  ()135()148

  2、判断

  13.5

  ×2

  2.70

  3、P2做一做

  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P7练*一第1、2、3题。

  第二课时小数乘小数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同学们最*我们校园宣传栏的玻璃碎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0.8×1.2)

  2、尝试计算

  观察算式和前面所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小数乘小数”,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和同桌讨论一下,然后自己尝试练*,指名板演。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例4

  请做下面一组练*

  (1)练*(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P4做一做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以上的学*,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练*: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240.013

  ×0.14×0.026

  96782426

  0.3360.00033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10.56×0.27=0.1056×27=1.056×0.27=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586.252.04

  ×4.2×0.18×28

  11650001632232625408

  2436112505712

  2、P5做一做

  3、P8页5题: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回忆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P8第7、9题,P9第13题

  第三课时小数乘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3、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4、养成认真计算,及时检验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口算:P.5页10题。

  0.9×67×0.081.87×00.24×21.4×0.3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P9第10题)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1)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2)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3)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算得对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他做正确没有?所以每个小朋友要养成认真做题,仔细检查的良好*惯.

  (5)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①(出示练*一第10题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先计算。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③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1.20.4的乘数是0.4比1小,求的积还不足一个1.2,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2.4×3的乘数是3比1大,求的积是

  2.4的3倍(或3个2.4那么多),所以积比被乘数大。

  ④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⑤专项练*:练*一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三、运用

  1、做一做:3.2×2.5=0.82.6×1.08=2.708

  先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P9页第13题

  四、体验: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8页8题,P9页11、14题

  第四课时积的*似值

  教学内容:P10例6、做一做,P13练*二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似值。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2×0.30.7×0.50.21×0.81.8×0.5

  1-0.821.3+0.741.25×80.25×0.4

  0.4×0.40.89×10.11×0.6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似值。(板书课题:积的*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

  生列式,板书:0.049×45

  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学生独立探究,指名说说取*似值的过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8)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范本五份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1

  小数乘法的资料有:小数乘整数;小数点搬家;小数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它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第三步,学起来就应是比较简单的,可事实的状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出现错误的现象主要有两方面: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我觉得还是要把两位数乘一位数、乘二位数、三位数的整数乘法的竖式让学生先算,先把这一知识点从学生大脑储存的记忆库中提取出来后,再进行小数乘法的竖式教学,学生容易掌握些。而且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也会少些,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中。

  2、计算上的失误: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应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本单元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既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2

  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中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但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状况却出乎意料。经过单元测试,班级的状况不容乐观,合格率和优秀率都较低。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状况大致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应对这种严峻的状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状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能够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齐,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二、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根本区别

  小数加减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状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但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

  三、新授前相关复*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状况下,就就应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就应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深刻的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3

  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中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对于我出示的例题,学生在课堂上做题的正确率十分高,但是作业本练*做下来发现学生的错误率极高。课后我也对学生的做题状况进行了分析: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应对这种状况,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状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管是独立思考还是小组合作,教师都能赋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真实思维状态才能充分展现,所存在的问题也才能暴露无遗。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潜力,在*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课后的教学中,我也教学生一些检查的方法,比如验算,估算。我要求学生不但要会笔算,而且要学会“估算”。用估算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检查作业,从而提高正确率。反思一单元的教学,我认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再加强一点,也许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4

  到今天为止,“小数乘法和除法”这一单元的内容基本结束,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小数除以整数、小数乘小数、小数除以小数、求积的*似值、求商的*似值。这几个板块的教学内容中,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两个板块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想对较好,求积的*似值这几个板块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的情况相对较差,差的原因是部分学生还不能熟练准确地计算整数除法。

  在教学时,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熟悉的情境,然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性,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出的问题尽量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学生能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增加解决问题的成功率,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在教学设计中,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为了最有效、最合理地解决问题,必须从中选择一种最好的办法。

  在各个板块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并通过这种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本单元中的计算方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表达,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得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去发现知识,运用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在他们的头脑中才能记得更深、记得更牢。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5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感受自己最成功的一课时是截取积的*似值,之所以有良好感觉,主要是新理念,活课堂,多创新,多思维的作用,在此具体就不展开,因为更多的是存在的不足,需要反思过去,成就未来。

  每次上课总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教学内容总是完不成,比其他老师要慢半拍;;*时作业有学生总也会出现拖拉现象;作业正确率不高;计算性错误屡错屡犯;对于简便计算中乘法分配率的运用总有学生不明白,总会有人出现把加号改写成乘号;对于单位的换算这一单元知识涉及较少,学生遇到时出现错误百出的情况。

  1、把一部分口算练*放在课堂加上对答案,占用了一定的时间,但对于此涉及本人觉得还是有其必要性,这样的竞赛性口算练*可增强学生口算能力;

  2、知识性内容讲的过多;(多些体验,少些灌输。)

  3、课堂教学形式不够灵活;(应使用多种形式。)

  4、作业一开始没有全部抓住,有松懈;(正在改善中。)

  5、对于作业质量没有严抓,使学生感到作业对错无所谓,错了改一下也很快。(正在实行新的措施,改善作业质量,拒收不合格产品。)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