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语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教学时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也可以播放与课文有关的动画视频或通过分角色表演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老马、小马、老牛和松鼠的图片,多媒体课件,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过程设计

  一、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2.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白道理。

  难点

  讲故事,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三、复*导入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小马过河》。

  四、分段研读课文

  (一)学*第1、2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小马帮妈妈做事,要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面的磨坊去。

  (二)学*第3~7自然段。

  1.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自由读这几段,想一想: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先后都问了谁?

  板书:能不能过去?

  老牛松鼠

  2.老牛是怎样说的?(指名读)

  板书:很浅,刚没小腿。

  3.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呢?

  自己练*,同桌读,在全班读,学生评一评,教师进行指导。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对比这两句话,说说有什么不同。“立刻”说明了什么?

  想,就要蹚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这时又发生了什么?指名读第5自然段。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

  板书:深得很,会淹死。

  6.小马与松鼠的对话该怎样读呢?

  分角色练*朗读。

  7.这下可把小马给难住了。他怎么办呢?

  自由读第6、7自然段,想一想:妈妈的话该怎样读呢?

  指导朗读妈妈的话。

  8.你觉得妈妈的话当中,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9.现在就请你动动脑筋,想一想:小马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一样呢?

  (老牛个子大,所以觉得水很浅,松鼠个子小,所以觉得水很深。小马应该自己亲自试一试。)

  (三)学*第8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小马过河的结果怎样?

  2.出示填空:读一读,想想该怎样填。

  因为小马不像(),也不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也不像()。

  (老牛那样高;松鼠那样小;老牛说的那样浅;松鼠说的那样深。)

  3.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自己早点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五、再读全文,拓展延伸

  1.自由组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全班展示朗读。

  3.出示词语,请学生试着用上这些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马棚愿意磨坊驮挡住为难

  突然拦住吃惊难为情动脑筋小心

  4.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1)出示句子:

  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2)组织一个小小的辩论会,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意见。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学*完这篇课文后的体会。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能不能过去?

  ↓

  老牛很浅,刚没小腿

  松鼠深得很,会淹死

  妈妈自己动脑筋,去试一试

  ↓

  能过去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做事情要动脑筋,要自己去试试,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一张小马的图片)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问: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小马过河》。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是怎样过河的?最后过河了吗?

  (二)学*第一、二段:

  1、小马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通过朗读来表达小马很乐意帮妈妈做事。

  (二)学*第三、四段

  1、小马驮着麦子、唱着歌儿王磨坊走去,可是,它怎么停下来了?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自由读3、4段。

  ①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

  理解“为难”:小马想到底能不能过去啊?是过去还是不过去呢?它觉得很为难。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为难的事,请你说一说。

  ②读句子,感受小马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过河而感到为难。

  2、正在小马觉得为难的时候,它遇到了谁?粘贴老牛的图片。

  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吗?为什么呀?(出示幻灯片)板书:很浅

  请学生到黑板上指出“刚没小腿”在哪里。

  3、河水刚没老牛的小腿,所以老牛觉得过河是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他对小马说时,说多轻松啊!你能像老牛一样的读读这个句子吗?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你能给“立刻”换个词吗?(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想,就要趟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可是有人不同意,你知道是谁吗?

  它为什么不同意小马过河?

  (出示幻灯片)朗读句子。板书:很深

  6、松鼠的伙伴就淹死就在这条小河里,他眼看着小马就要下河,准备趟过去,这时松鼠候心情怎样?(紧张、着急)你从哪里知道的?抓住词语感受松鼠的紧张、着急、担心。

  你想当当那只着急的松鼠吗?

  指导学生朗读松鼠的话。

  7、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映?他为什么会感到很吃惊?(牛伯伯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为什么他们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呢?你能动脑筋告诉小马吗?

  8、可是小马动脑筋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四)学*第五、六段:

  1、小马回到了家里,妈妈是怎么对他说的?有没有像老牛和松鼠一样,告诉小马能过去或者是不能过去?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想想妈妈对它说了些什么?读5段。

  理解妈妈的话:光:只。不能只听别人的话,别人说得对不对,要动脑筋想象,有必要的话还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能把事情做好。

  2、妈妈为什么就这么放心地让小马去试一试?小马会有危险吗?读第六自然段。

  3、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和老牛、松鼠说的一样吗?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老牛、小马和松鼠三者间的高矮关系。

  4、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早自己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三、总结延伸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你遇到的困难?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让我们为难的事的时候,不能只听别人说的对不对,要动脑筋想一想,有的时候还要在长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难题解决,把事情做好。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3

  课文内容分析:

  《小马过河》是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深得很。小马只好回家问妈妈,妈妈叫小马去试试,最终小马过了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第1、2自然段写老马和小马住在马棚里,一天,老马请小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小马愉快地答应了。第3至6自然段写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他去问老牛,老牛说小河“水很浅”“能蹚过去”,松鼠却说“深得很哩”,小马很为难,只好回家问妈妈。第7、8自然段写妈妈耐心地引导小马,最终小马勇敢地尝试,小心地蹚到了对岸。

  本文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时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老马、小马、老牛、松鼠4个角色,说话语气符合自己的身份,且由于对话内容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也富于变化。“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妈妈是用商量、询问的语气与小马说话,显得温和、亲切。牛伯伯是一位长者,见多识广,说话语气十分肯定。松鼠因为亲眼见到自己的同伴淹死在河里,所以他十分焦急,说话时大喊大叫。

  课文配有三幅插图。

  第一幅图画的是小马来到河边与老牛对话的场景,对应了课文的第4自然段。小马微笑着询问,老牛也是笑眯眯地回答,可见小河在老牛心目中是很浅的,所以表情轻松。

  第二幅图画的是松鼠跨开双腿,张开双臂拦住小马,对应了课文的第5自然段。松鼠的动作夸张,表情紧张,难怪松鼠会说小河“深得很哩”,小马的表情也随之变得惊讶与犹豫。

  第三幅图画的是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再次来到河边,小心过河的情景,对应了课文的第8自然段。此时小马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表情虽然还是很紧张,但能够看出小马在小心翼翼地尝试过河。远处的'老牛淡定地看着小马过河,松鼠则用双手捂着腮帮子,好像随时准备大声呼救。

  这些插图都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的心情和说话的语气,进而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遇到问题而不知如何解决,正如“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中的小马一样。小河挡住去路,老牛和松鼠给了小马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小马就不知道如何取舍了,因此在学*本课时,教师可以立足本单元的重点“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得到启发,那就是“遇到问题,要想办法,并且去试一试”。同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本单元前两篇课文,对单元重点已经有了初步感知,那么在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时,一定能更加清楚、流畅地表达。

  同时,本课人物对话丰富有特点,因此教学时也可以围绕这一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感受人物的形象与性格。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做事情要动脑筋,要自己去试试,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一张小马的图片)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问: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小马过河》。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是怎样过河的?最后过河了吗?

  (二)学*第一、二段:

  1、小马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通过朗读来表达小马很乐意帮妈妈做事。

  (二)学*第三、四段

  1、小马驮着麦子、唱着歌儿王磨坊走去,可是,它怎么停下来了?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自由读3、4段。

  ①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

  理解“为难”:小马想到底能不能过去啊?是过去还是不过去呢?它觉得很为难。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为难的事,请你说一说。

  ②读句子,感受小马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过河而感到为难。

  2、正在小马觉得为难的时候,它遇到了谁?粘贴老牛的图片。

  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吗?为什么呀?(出示幻灯片)板书:很浅

  请学生到黑板上指出“刚没小腿”在哪里。

  3、河水刚没老牛的小腿,所以老牛觉得过河是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他对小马说时,说多轻松啊!你能像老牛一样的读读这个句子吗?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你能给“立刻”换个词吗?(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想,就要趟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可是有人不同意,你知道是谁吗?

  它为什么不同意小马过河?

  (出示幻灯片)朗读句子。板书:很深

  6、松鼠的伙伴就淹死就在这条小河里,他眼看着小马就要下河,准备趟过去,这时松鼠候心情怎样?(紧张、着急)你从哪里知道的?抓住词语感受松鼠的紧张、着急、担心。

  你想当当那只着急的松鼠吗?

  指导学生朗读松鼠的话。

  7、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映?他为什么会感到很吃惊?(牛伯伯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为什么他们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呢?你能动脑筋告诉小马吗?

  8、可是小马动脑筋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四)学*第五、六段:

  1、小马回到了家里,妈妈是怎么对他说的?有没有像老牛和松鼠一样,告诉小马能过去或者是不能过去?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想想妈妈对它说了些什么?读5段。

  理解妈妈的话:光:只。不能只听别人的话,别人说得对不对,要动脑筋想象,有必要的话还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能把事情做好。

  2、妈妈为什么就这么放心地让小马去试一试?小马会有危险吗?读第六自然段。

  3、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和老牛、松鼠说的一样吗?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老牛、小马和松鼠三者间的高矮关系。

  4、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早自己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三、总结延伸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你遇到的困难?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让我们为难的事的时候,不能只听别人说的对不对,要动脑筋想一想,有的时候还要在长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难题解决,把事情做好。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情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猜想故事情节。

  2、知识: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3、能力: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三张图片,请幼儿比较三种小动物的高矮,涉及过河问题。

  (二)活动过程与指导:

  1、展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提问:

  (1)老牛说了些什么?(老牛为什么这样说?你说小马会相信老牛的话吗?)

  (2)小松鼠说了些什么?(小松鼠为什么要这样说?他为什么和老牛说的不一样?你相信谁说的话,为什么?)

  (3)你猜小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2、展示课件、听录音提问:

  (1)老牛说得对吗?为什么?

  (2)小松鼠说得对吗?为什么?

  (3)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

  (4)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3、教师总结:碰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聪明能干。

  4、幼儿自由看图讲述故事。

  (三)结束:进行生活渗透,请幼儿动脑筋试一试制作风标。

  1、营造故事意境激发学*欲望

  本节课,我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简单的给学生讲述小马接受任务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与老牛的话让它不敢过河,只好回家问妈妈的故事。在随后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展开教学,从小马练本领、小马接受任务遇到大河、小马想方法过河、到欢庆过河都是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的,使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参与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2、挖掘生命内涵放飞学生心灵

  儿童的灵性也就是学生的天性,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就看你教师有没有给他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砝码。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时,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我想,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因为这是他们的自己的方法,这是他们合作的成果,这是他们创造的结晶。

  3、巧设学*障碍练就生活本领

  *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学的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本课根据幼儿特点,巧妙设置了学*的障碍,使学生在新需要与旧水*之间产生冲突,从而更好地学*。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这个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他们会利用以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实践,甚至会将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这样将课堂与生活。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3

  课文内容分析:

  《小马过河》是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深得很。小马只好回家问妈妈,妈妈叫小马去试试,最终小马过了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第1、2自然段写老马和小马住在马棚里,一天,老马请小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小马愉快地答应了。第3至6自然段写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他去问老牛,老牛说小河“水很浅”“能蹚过去”,松鼠却说“深得很哩”,小马很为难,只好回家问妈妈。第7、8自然段写妈妈耐心地引导小马,最终小马勇敢地尝试,小心地蹚到了对岸。

  本文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时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老马、小马、老牛、松鼠4个角色,说话语气符合自己的身份,且由于对话内容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也富于变化。“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妈妈是用商量、询问的语气与小马说话,显得温和、亲切。牛伯伯是一位长者,见多识广,说话语气十分肯定。松鼠因为亲眼见到自己的同伴淹死在河里,所以他十分焦急,说话时大喊大叫。

  课文配有三幅插图。

  第一幅图画的是小马来到河边与老牛对话的场景,对应了课文的第4自然段。小马微笑着询问,老牛也是笑眯眯地回答,可见小河在老牛心目中是很浅的,所以表情轻松。

  第二幅图画的是松鼠跨开双腿,张开双臂拦住小马,对应了课文的第5自然段。松鼠的动作夸张,表情紧张,难怪松鼠会说小河“深得很哩”,小马的表情也随之变得惊讶与犹豫。

  第三幅图画的是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再次来到河边,小心过河的情景,对应了课文的第8自然段。此时小马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表情虽然还是很紧张,但能够看出小马在小心翼翼地尝试过河。远处的'老牛淡定地看着小马过河,松鼠则用双手捂着腮帮子,好像随时准备大声呼救。

  这些插图都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的心情和说话的语气,进而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遇到问题而不知如何解决,正如“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中的小马一样。小河挡住去路,老牛和松鼠给了小马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小马就不知道如何取舍了,因此在学*本课时,教师可以立足本单元的重点“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得到启发,那就是“遇到问题,要想办法,并且去试一试”。同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本单元前两篇课文,对单元重点已经有了初步感知,那么在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时,一定能更加清楚、流畅地表达。

  同时,本课人物对话丰富有特点,因此教学时也可以围绕这一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感受人物的形象与性格。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小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去,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昨天刚被淹死,不能过。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文章篇幅较长,涉及的事物较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故事情节已很明晰,语言发育还较薄弱,对故事中的道理还不能有深刻的理解,需教师层层点拨,*得语言,*得道理。

  三、教学目标: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精亲自尝试的道理。

  3、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感受学*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五、教学准备:

  1、小马过河的多媒体课件。

  2、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设疑激趣 感知课文大意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同学们高兴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由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呢?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的问题!请大家把课文翻开,我们一边读一边理解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2、听课文范读,出示字卡用横线划出生字,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4、学*字词。

  认读生字新词——正音。个别生字组词:愿试匹 突 趟 淹 ;“没”区别字音;浅的反义词

  二、认读生字,理清课文脉络,学会归纳概括。

  1、指名分自然段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

  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 蹚了过去)

  3、口头填空。(出示小黑板)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老牛说河水( ),刚没小腿,能趟过去。小马( )跑到河边。松鼠说河水( ),淹死过他的伙伴,不能趟过去。小马( )收住脚步,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边引导学生填空边归纳过河原因、过河经过、老马教育小马、小马尝试过河分别在那几个自然段?

  三、逐段读讲,朗读表演,具体理解。

  1.指名读第1段(1、2节)

  (1)什么事使小马高兴得连蹦带跳?(出示动画课件引读)

  (2)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马当时的心情?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应以天真、活泼、高兴而又肯定的语气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帮妈妈做过事吗?谁来说说你帮妈妈做过什么事?心情怎样?我们的新朋友小马长大了也能帮妈妈做事了,想知道它帮妈妈做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第14课《小马过河》,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让我们带着大家的这些问题一起来学*这篇课文吧。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或问同桌,也可以请教老师。再数一数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序号。

  2、按自然段读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

  4、小马在运麦子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示课件)

  5、这时它找谁帮忙?

  6、指导朗读小马与老牛的对话。

  7、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快来读一读:出示课件,比较句子。

  8、正在小马准备过河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指导小松鼠与小马的对话。

  师:是啊,生命是有限的,谁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那么,老牛说是浅,松鼠说是深,面对如此为难的问题,小马是怎样做的?

  9、妈妈是怎么说的?小马是什么表情?什么是难为情?

  10、开火车读第七自然段,你觉得妈妈的话中,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用笔画下来,读一读。

  11、理解妈妈的话。

  12、现在你们想不想知道最后小马过河了吗?怎么过河的?

  三、延伸课外、拓展知识。

  1、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2、通过刚才的学*,你觉得小马开始的表现和行动说明小马是一匹怎样的小马?现在你是怎样看小马的?

  3、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问题吗?你是怎样做的?

  4、生看黑板说一说学*了这一课知道了什么?懂了什么道理?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做事情要动脑筋,要自己去试试,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一张小马的图片)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问: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小马过河》。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是怎样过河的?最后过河了吗?

  (二)学*第一、二段:

  1、小马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通过朗读来表达小马很乐意帮妈妈做事。

  (二)学*第三、四段

  1、小马驮着麦子、唱着歌儿王磨坊走去,可是,它怎么停下来了?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自由读3、4段。

  ①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

  理解“为难”:小马想到底能不能过去啊?是过去还是不过去呢?它觉得很为难。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为难的事,请你说一说。

  ②读句子,感受小马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过河而感到为难。

  2、正在小马觉得为难的时候,它遇到了谁?粘贴老牛的图片。

  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吗?为什么呀?(出示幻灯片)板书:很浅

  请学生到黑板上指出“刚没小腿”在哪里。

  3、河水刚没老牛的小腿,所以老牛觉得过河是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他对小马说时,说多轻松啊!你能像老牛一样的读读这个句子吗?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你能给“立刻”换个词吗?(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想,就要趟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可是有人不同意,你知道是谁吗?

  它为什么不同意小马过河?

  (出示幻灯片)朗读句子。板书:很深

  6、松鼠的伙伴就淹死就在这条小河里,他眼看着小马就要下河,准备趟过去,这时松鼠候心情怎样?(紧张、着急)你从哪里知道的?抓住词语感受松鼠的紧张、着急、担心。

  你想当当那只着急的松鼠吗?

  指导学生朗读松鼠的话。

  7、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映?他为什么会感到很吃惊?(牛伯伯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为什么他们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呢?你能动脑筋告诉小马吗?

  8、可是小马动脑筋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四)学*第五、六段:

  1、小马回到了家里,妈妈是怎么对他说的?有没有像老牛和松鼠一样,告诉小马能过去或者是不能过去?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想想妈妈对它说了些什么?读5段。

  理解妈妈的话:光:只。不能只听别人的话,别人说得对不对,要动脑筋想象,有必要的话还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能把事情做好。

  2、妈妈为什么就这么放心地让小马去试一试?小马会有危险吗?读第六自然段。

  3、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和老牛、松鼠说的一样吗?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老牛、小马和松鼠三者间的高矮关系。

  4、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早自己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三、总结延伸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你遇到的困难?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让我们为难的事的时候,不能只听别人说的对不对,要动脑筋想一想,有的时候还要在长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难题解决,把事情做好。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教学时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也可以播放与课文有关的动画视频或通过分角色表演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3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8 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重点

  1.会认 13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8 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老马、小马、老牛和松鼠的图片,多媒体课件,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过程设计

  一、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2.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白道理。

  难点

  讲故事,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三、复*导入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小马过河》 。

  四、分段研读课文

  ( 一 ) 学*第 1、 2 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 1、 2 自然段,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 小马帮妈妈做事,要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面的磨坊去。

  ( 二 ) 学*第 3~ 7 自然段。

  1.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自由读这几段, 想一想: 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先后都问了谁?

  板书:能不能过去?

  老牛 松鼠

  2.老牛是怎样说的? ( 指名读 )

  板书:很浅,刚没小腿。

  3.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呢?

  自己练*、同桌读、在全班读,学生评一评,教师进行指导。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对比这两句话,说说有什么不同。 “立刻”说明了什么?

  想,就要蹚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这时又发生了什么?指名读第 5 自然段。

  (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

  板书:深得很,会淹死。

  6.小马与松鼠的对话该怎样读呢?

  分角色练*朗读。

  7.这下可把小马给难住了。他怎么办呢?

  自由读第 6、 7 自然段,想一想:妈妈的话该怎样读呢?

  指导朗读妈妈的话。

  8.你觉得妈妈的话当中,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

  (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9.现在就请你动动脑筋, 想一想:小马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一样呢?

  ( 老牛个子大, 所以觉得水很浅, 松鼠个子小, 所以觉得水很深。 小马应该自己亲自试一试。 )

  ( 三 ) 学*第 8 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小马过河的结果怎样?

  2.出示填空:读一读,想想该怎样填。

  因为小马不像 ( ) ,也不像 ( ) ,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 ) ,也不像 () 。

  ( 老牛那样高;松鼠那样小;老牛说的那样浅;松鼠说的那样深。 )

  3.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 自己早点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

  五、再读全文,拓展延伸

  1.自由组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全班展示朗读。

  3.出示词语,请学生试着用上这些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马棚 愿意 磨坊 驮 挡住 为难

  突然 拦住 吃惊 难为情 动脑筋 小心

  4.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1) 出示句子:

  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2) 组织一个小小的辩论会,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意见。

  (3)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学*完这篇课文后的体会。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能不能过去?

  ↓

  老牛 很浅,刚没小腿

  松鼠 深得很,会淹死

  妈妈 自己动脑筋,去试一试

  ↓

  能过去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汉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语气。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汉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语气。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白龙马》(出示课件),歌曲歌唱的是谁?白龙马。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马有关。今天有一匹小马要过河,你看,把他难住了……

  3、(齐读课题):小马过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把课文中的事情理出一个思路来,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棚、驮、磨、坊、挡、伯、浅、刻、突、哩、唉、试、蹄、既。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棚、浅、坊、伯、挡、哩。

  (1)比较认识“伯”和“挡”: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配合猜谜语和图片认知进行)

  (2)“哩”字注意读音。“li”读轻声,不读一声。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左右占格,把字写好看。

  (3)“棚”和“浅”“坊”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配合猜谜语和图片认知进行)

  5、猜谜语。

  不深——浅

  一方土——坊

  和木头做朋友——棚

  6、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牛伯伯说水很浅很浅,松鼠说水很深很深,小马被弄糊涂了……一起来认真学*《小马过河》。

  1、马棚(pénɡ)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tuó)到磨(mò)坊(fánɡ)去吧。”

  (老马说的话要商量着读,小马说的话要欢快地读。)

  2、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dǎn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

  (这一段很长,我们要认真地读,不要丢字落字,要读通顺哦!)

  3、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dā)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bó)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tānɡ)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qiǎn),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这是一匹很有礼貌的小马。)

  4、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kè)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突(tū)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li)!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松鼠的语调要紧张、着急;小马要读出惊讶。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5、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ài)!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比一比谁读得流利!)

  6、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shì)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小马是难为情的,妈妈的话语重心长,要慢。)

  7、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tí),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原来河水既(jì)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注意小马和松鼠的不同语气!)

  五、课堂展示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1)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2)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

  (3)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4)怎么?你不要命啦!

  (5)如果妈妈在身边,那多好啊!

  2、戴上可爱的头饰试着分角色读一读这个故事。

  3、试着用给出的词语讲这个故事。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流利。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愿、意、麦、该、伯、刻、突、掉。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愿、该、突、掉”的注意要点。(预设:“愿”半包围结构,“丿”长一些;“该”注意左窄右宽;“突”“穴”捺改成点,下面不是“大”;“掉”想一想其它“扌”的字。)

  4、学生临写生字。

  七、巩固练*

  1、打开“基础训练-《小马过河》”,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册。

  第二课时

  一、复*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词语练读。

  2、进行组词训练。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复*生字,出示形*字组词,大家进行开火车。

  5、出示多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二、课文赏析与交流

  (一)品读第1—2自然段。

  马棚(pénɡ)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tuó)到磨(mò)坊(fánɡ)去吧。”

  1、看谁读得好,读出了哪些信息呢?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已经”是什么意思?

  4、你可以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5、“连蹦带跳”表现了什么?(预设“小马活泼可爱”)

  6、小马的回答说明他爱劳动,也很懂事。

  7、“磨坊”注意读音。

  8、老马的话是“疑问句”。

  9、小马的回答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我能做。”

  (二)交流分享。

  想一想:小马和妈妈的语气为什么不一样?

  (三)品读第3—6自然段。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dǎn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

  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bó)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qiǎn),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听了老牛的话,立刻(kè)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突(tū)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li)!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ài)!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1、“飞快地”说明小马很开心。

  2、“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这是对小马的心理描写。

  3、思考:“没”在这里怎么读?

  4、小马为什么感到吃惊呢?

  5、小马没有了主意,只好回家问妈妈。

  (四)课堂展示。

  1、“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这个心理过程读一读,想一想,讨论一下:

  你读出了什么呢?你想到了什么?在*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依赖心理呢?

  2、深浅。

  观察这一字词语有什么特点,能不能说一说你积累的词语?(预设:高低、左右、黑白、是非、曲直)

  3、老牛和松鼠的说法为什么截然不同?

  (五)品读第7—8自然段。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shì)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tí),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原来河水既(jì)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1、注意引号的书写。

  2、省略号的作用: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明小马很难为情。

  3、讨论一下:省略号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4、找出老马说过的话读一读。

  5、老马并没有责备小马,而是启发小马多想一想别人说的话。

  6、读一读:“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shì)试,是不行的。”

  7、思考:为什么小马不再听从松鼠的劝告了?8、用“既……又……”说句子。

  9、为小马鼓掌加油!

  (六)交流分享。

  老马说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七)课堂展示。

  1、读一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2、讨论: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理由。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2)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3)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4)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预设观点:

  (1)不同意观点一。理由:要考虑老牛、小马和松鼠的身高,老牛和松鼠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并不是存心撒谎欺骗;

  (2)不同意观点二。理由:请教别人是对的,但是要请教的对象必须有参考价值。

  (3)同意观点三。理由:别人的经验都是在自身的情况下产生的,只有自己亲自尝试才能得出正确适合自己的经验。

  三、中心点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实践才能出真知,凡事都要亲自试一试。

  四、巩固练*

  打开“阅读训练-《小马过河》”,一起来闯关吧!

  五、作业布置

  把这堂课的收获写到“我的小本本”上,搜集关于实践出真知的诗句。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小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去,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昨天刚被淹死,不能过。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文章篇幅较长,涉及的事物较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故事情节已很明晰,语言发育还较薄弱,对故事中的道理还不能有深刻的理解,需教师层层点拨,*得语言,*得道理。

  三、教学目标: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精亲自尝试的道理。

  3、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感受学*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五、教学准备:

  1、小马过河的多媒体课件。

  2、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设疑激趣 感知课文大意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同学们高兴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由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呢?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的问题!请大家把课文翻开,我们一边读一边理解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2、听课文范读,出示字卡用横线划出生字,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4、学*字词。

  认读生字新词——正音。个别生字组词:愿试匹 突 趟 淹 ;“没”区别字音;浅的反义词

  二、认读生字,理清课文脉络,学会归纳概括。

  1、指名分自然段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

  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 蹚了过去)

  3、口头填空。(出示小黑板)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老牛说河水( ),刚没小腿,能趟过去。小马( )跑到河边。松鼠说河水( ),淹死过他的伙伴,不能趟过去。小马( )收住脚步,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边引导学生填空边归纳过河原因、过河经过、老马教育小马、小马尝试过河分别在那几个自然段?

  三、逐段读讲,朗读表演,具体理解。

  1.指名读第1段(1、2节)

  (1)什么事使小马高兴得连蹦带跳?(出示动画课件引读)

  (2)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马当时的心情?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应以天真、活泼、高兴而又肯定的语气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帮妈妈做过事吗?谁来说说你帮妈妈做过什么事?心情怎样?我们的新朋友小马长大了也能帮妈妈做事了,想知道它帮妈妈做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第14课《小马过河》,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让我们带着大家的这些问题一起来学*这篇课文吧。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或问同桌,也可以请教老师。再数一数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序号。

  2、按自然段读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

  4、小马在运麦子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示课件)

  5、这时它找谁帮忙?

  6、指导朗读小马与老牛的对话。

  7、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快来读一读:出示课件,比较句子。

  8、正在小马准备过河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指导小松鼠与小马的对话。

  师:是啊,生命是有限的,谁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那么,老牛说是浅,松鼠说是深,面对如此为难的问题,小马是怎样做的?

  9、妈妈是怎么说的?小马是什么表情?什么是难为情?

  10、开火车读第七自然段,你觉得妈妈的话中,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用笔画下来,读一读。

  11、理解妈妈的话。

  12、现在你们想不想知道最后小马过河了吗?怎么过河的?

  三、延伸课外、拓展知识。

  1、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2、通过刚才的学*,你觉得小马开始的表现和行动说明小马是一匹怎样的小马?现在你是怎样看小马的?

  3、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问题吗?你是怎样做的?

  4、生看黑板说一说学*了这一课知道了什么?懂了什么道理?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教学时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也可以播放与课文有关的动画视频或通过分角色表演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3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8 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重点

  1.会认 13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8 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老马、小马、老牛和松鼠的图片,多媒体课件,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过程设计

  一、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2.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白道理。

  难点

  讲故事,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三、复*导入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小马过河》 。

  四、分段研读课文

  ( 一 ) 学*第 1、 2 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 1、 2 自然段,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 小马帮妈妈做事,要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面的磨坊去。

  ( 二 ) 学*第 3~ 7 自然段。

  1.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自由读这几段, 想一想: 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先后都问了谁?

  板书:能不能过去?

  老牛 松鼠

  2.老牛是怎样说的? ( 指名读 )

  板书:很浅,刚没小腿。

  3.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呢?

  自己练*、同桌读、在全班读,学生评一评,教师进行指导。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对比这两句话,说说有什么不同。 “立刻”说明了什么?

  想,就要蹚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这时又发生了什么?指名读第 5 自然段。

  (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

  板书:深得很,会淹死。

  6.小马与松鼠的对话该怎样读呢?

  分角色练*朗读。

  7.这下可把小马给难住了。他怎么办呢?

  自由读第 6、 7 自然段,想一想:妈妈的话该怎样读呢?

  指导朗读妈妈的话。

  8.你觉得妈妈的话当中,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

  (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9.现在就请你动动脑筋, 想一想:小马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一样呢?

  ( 老牛个子大, 所以觉得水很浅, 松鼠个子小, 所以觉得水很深。 小马应该自己亲自试一试。 )

  ( 三 ) 学*第 8 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小马过河的结果怎样?

  2.出示填空:读一读,想想该怎样填。

  因为小马不像 ( ) ,也不像 ( ) ,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 ) ,也不像 () 。

  ( 老牛那样高;松鼠那样小;老牛说的那样浅;松鼠说的那样深。 )

  3.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 自己早点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

  五、再读全文,拓展延伸

  1.自由组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全班展示朗读。

  3.出示词语,请学生试着用上这些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马棚 愿意 磨坊 驮 挡住 为难

  突然 拦住 吃惊 难为情 动脑筋 小心

  4.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1) 出示句子:

  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2) 组织一个小小的辩论会,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意见。

  (3)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学*完这篇课文后的体会。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能不能过去?

  ↓

  老牛 很浅,刚没小腿

  松鼠 深得很,会淹死

  妈妈 自己动脑筋,去试一试

  ↓

  能过去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特点。

  2、能独立识字,区别形*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向大家展示自己课外学*所得,展示与同学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课前准备】

  1、课堂小练*。

  2、生字认读卡片。

  3、“辩论会”的活动主题牌。

  【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六组词语的共同构词特点:重叠形式相同;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1、请学生自由读词语,说说这些词语有哪些相同之处,再读读这些词语,注意把握这些词语的朗读节奏。

  2、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 多多少少──( )

  深深浅浅──( ) 高高低低──( )

  长长短短──( ) 粗粗细细──( )

  〖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 自由练读四组同偏旁的字,说说每一组中的字有哪些相同之处。

  ⑵ 读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这些字词的意思。

  ⑶ 通过组词的形式,认读记忆八个生字。

  ⑷ 采取多种形式巩固识记。

  2、我会填:

  ⑴ 看题目,说说这道题要我们干什么。

  ⑵ 仔细读读每一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⑶ 独立完成练*。

  ⑷ 四人小组交流互改,有不能确定正误的,提出来请老师或同学帮助。

  3、我会读:

  ⑴ 自由练读。

  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懂得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

  ⑶ 提出不懂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

  ⑷ 交流该怎么来读这首诗,再自由练读。

  ⑸ 赛诗会──年谁读得最好。

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初步了解多义词。

  3、积累词语。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自主识字。

  2、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难点:

  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制识字课本(可剪剪贴贴,或请家长把自己会认的字写出来)。

  2、教学课件。

  3、识字“苹果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去发现

  1、同学们,欢迎大家到语文园地来做客。(教师边说边出示图标),我们先一起完成第一题:我的发现

  (1)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大眼睛图片)

  (2)用上你们的大眼睛看一看小黑板上的字词,说一说你发现什么啦?(教师出示挂板,与书上的第一组相匹配)

  学生A:我发现左边的汉字比右边的汉字多了偏旁。

  学生B:我发现把左边的偏旁去掉就变成右边的汉字啦。

  学生C:我还发现这些字的读音有些像。

  (3)他们说得非常好(奖给发言学生“大眼睛”的图片),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

  (4)再用上你们的大眼睛看看第二组字词(教师出示),说说你们又发现什么啦?

  学生A:这一组左边的字比右边的字少了偏旁。

  学生B:我发现给左边的汉字加上偏旁就能变成右边的汉字啦。

  学生C:这些字的读音也有些相同。

  (5)你们真会发现(奖励学生“大眼睛”图片)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

  (6)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票、元、旦、值、篇、遍)请学生们读一读并组成词语。

  (7)小结:聪明的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记字的方法。

  学生A:这几个字我是用去偏旁和加偏旁的方法记住的

  学生B:前三个字我是用去偏旁记的,后三个字我是用加偏旁记的。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方法好极了,许多汉字都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记忆,想一想还能说出一些吗?(让学生举例说明)

  2、接下来,我们继续去发现。

  (1)你们看这些词语(教师出示)读一读。

  张贴一张画东张西望

  开张张爷爷张开嘴巴

  (2)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带点的字里有什么秘密吗?谁说一说。(待学生发现后指名说一说,能说出表示的意思不同即可)

  (3)还能说出带有“张”字的词语吗?指名请学生扩词。

  第二课时

  带领学生去积累

  一、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数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了“我会读”中的词语)。

  2、小组学*: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各个小组采用轮流的方式(开火车一人读一个词),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读读背背

  1、小组学*。

  a、四组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b、说一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

  c、表情朗读这首诗(可加动作)

  2、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

  3、自由背诵小诗《鞋》。

  4、全班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

  一、口语交际。

  1、创设情景,激发交际欲望。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了好几篇关于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课文,许多小朋友都在家里学着帮父母做家务,可前两天,我却收到了一位同学的来信,向我诉说了他的烦心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你们先猜一猜会有什么烦心事呢?

  2、揭开谜底,引出交际话题。

  (1)教师读这封信,揭开烦心事到底是什么?

  (2)寻找有类似苦恼的同学。

  (3)揭示交际话题:出主意,想办法。

  3、引导交际主题,开展讨论交流。

  (1)找根源:说说父母为什么不让这些同学做家务?

  (2)出主意:怎样才能说服父母?为什么?

  (3)想办法: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

  4、分角色表演,评价激励。

  (1)小组内分角色练*。

  (2)选出代表上台表演,评价激励。

  二、识字交流,擂台赛。

  1、拿出自己的汉字积累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识字赛。评选一名在看电视时认识汉字最多的同学。

  2、每组优胜者再比赛,选出第二期擂主。颁发小博士帽。

  3、布置下一期擂台赛内容:看谁积累的食品商标最多。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包括口语交际和*作及我的发现等,我将其分成三节课授完,口语交际讲名人的故事,早在几天前我就给学生布置让学生准备,今天我组织学生以一个讲故事会的形式开展了此活动,由于学生的表达不是很流利每个学生讲的很费时间,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讲的机会,也为了使学*过程不因时间短促而受到影响,我在班里先挑了一个学生为大家作示范讲故事,王祥光讲了个董存瑞的故事,讲完后其他学生有意见的可以提也可以补充。然后分成十二个小组,每组四个人每个讲一个故事,其他同学听并补充,讲完后每个同学都说说自已听故事后的感受。学生们开始讲了,我在每组轮流进行指导,指导其带个表情等,最后要求学生小组公选出讲得最好的一个同学。

  在评选时各小组都能客观公正,只有一个小组成员互相对立,选优秀时意见各不相同也不能统一,选出以后当我在全班进行颁奖时有同学又开始反对,这时我以他们为例为学生讲了合作的重要性,为了警示,我将这小组的评奖资格取消。这样在小组里练*了口语。第二节学生说一个身边的人的故事,不少学生都只是看到身边的小事什么借橡皮了等,不能突出故事中的人物,我想如果先让他们说说他们身边的英雄,给他们一个点的概念再放手可能会更好。接着,讲我的发现,发现三个句式的不同等学生掌握得较好。

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让学会僧体验观察的乐趣。

  2、写下*时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者观察中发生的事。练*修改*作文,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惯。

  4、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会僧依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语文的兴趣

  5、积累成语,运用成语。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的成果。

  时间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见的联系。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讲的就是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图,比比谁的眼力好!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看到到的情况。要求:一开始看到了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由此说出观察的感受。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观察方法: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作

  一、明确*作要求,自主选择*作内容。

  1、师: *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了吗?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趣事?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出来吧。

  2、根据*作提示,让学会僧无拘无束的小组交谈中,捕捉*作内容,激发*作兴趣。

  二、自拟题目,自主*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对观察日记和写法和格式稍作指点

  学生试写

  第三课时

  修改*作

  一、自读*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 找出12种花名,联系句子说好所各种花的特点或了解到的 其他内容。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歌谣导背诵: 抓住花的特点

  (6)抄写歌谣

  第五课时

  一、趣味语文

  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三、完成同步单元练*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透过视图,让学生把诗中的话变成画,从而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2、学生学会有韵律感的诵读古诗,能读出春天的美,柳树的美,春风的神奇。

  3、透过朗读描述春天的古诗,进一步体会春天的美,诗句的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4、能根据图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创作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从而把诗读出语气。

  难点:激发学生爱诗、爱春天的情感,自己创作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把同类诗与本诗相联系,初步体会情感

  同学们,此刻是什么季节

  春天来了,花开了,草绿了,我们又能够在温暖的阳光下愉快地游戏了,你们喜欢春天吗是呀,春天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也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完美,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来描述、赞美了春天的可爱,你们还记得我们在国学课上学*了哪些赞美春天的诗吗我们此刻玩一个看图猜诗名的游戏好吗

  课件出示:《春晓》、《村居》两首古诗及相应画面。

  2、欣赏春天画面,激发其情感

  走进了春天,我也不由自主地爱上了春天,因此,我把春天那美丽的景色拍了下来,想看吗那就请你跟着老师一齐走进春天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春天的画面。

  3、介绍柳树的小知识,对柳树有初步认识。

  看到这些画面,你最想说什么

  在这些画面中,你见到的最多的是什么(学生答:柳树)

  柳树有着十分旺盛的生命力,早春二月它便穿上了淡绿色的春装,向我们报告春的来临,到了六月,柳絮漫天飞,那是它们在寻找自己的新家,而当秋风卷走大批黄叶时,它却依然绿意融融,因此又有人把春天叫作“柳条春”。

  4、引出课题、解题、读题

  想明白刘老师此时此刻在想什么吗我最想把唐朝著名大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赞美柳树的诗推荐给大家。是的名字叫《咏柳》。(板书课题)

  你们还记得“咏”是什么意思吗(板书::赞美)

  我们还学过哪些题目中带“咏”的诗学生答:《咏鹅》、

  《咏鹅》就是赞美…《咏华山》就是赞美…那么《咏柳》又是什么意思呢

  既然是赞美柳树,那我们就应怎样读课题呢(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柳树图片及古诗

  看到这么美的画面,这么有名的诗句,想读吗遇到不认识的字怎样办

  学生自由练*读古诗

  2、此刻同桌两个同学比一比,看谁能把这首诗读准确,如果你的同桌能做到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就请你在书的上方给他画一张笑脸,如果他哪读的不够准确,就请你帮帮他。

  (三)、了解诗意,指导朗读

  第一句:万条垂下绿丝绦

  1、指名读。

  如果你能透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柳树的样貌就更好了。

  2、透过视图、联想,了解诗意、读出诗情

  1》、(出示柳树图片)你们看,柳树的叶子是什么颜色一片片柳叶绿得就像一块块翠绿晶莹的碧玉一样,多美呀!“碧玉”这个词就是在告诉我们柳叶长得很…(学生答:很绿)

  2》、我们再仔细看一看,柳树的叶子不但绿得可爱。

  你觉得把这句诗中的哪个词读重就能让我们感受到这棵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像碧玉一样的叶子(学生答:一树)

  在古典诗词中,数量词并不必须都表示确切的数量,有时它还表示很多的意思。

  3》、指名朗读第一句,并评读。

  4》、你们来数数这首诗每句话有几个字每行有五个字的诗就叫作…(学生答:五言诗)

  回忆一下,五言诗一般就应怎样停顿(学生答:二、二、三停顿)

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咏柳》这是一首咏早春杨柳的诗。“碧玉”, 本是美女的通称, 首句便将嫩柳比喻成美人。“一树高”,有亭亭玉立之意, 言其姿态美好。万条柳丝,自然就是她的裙带了。一个“高”字, 一个“垂”字, 状写了她动人的风姿。转向设问, 显得自然,全句是形象化的回答,把这不可捉摸的春风比作能工巧匠手中的剪刀, 是它裁出了杨柳的新叶。全诗构思新颖, 语言清婉,形象鲜明,读来饶有趣味。

  学情分析:本班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多次接触古诗文,已经有较浓厚的古诗阅读兴趣,因此对这首古诗感觉并不陌生,学*起来并不会很困难。只是要体会诗中的意境还要能够自主学*、独立思考。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护、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目标:

  1、会写“咏、碧、妆、裁、剪”5个生字,会写“咏、绦”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等词语。

  2、背诵古诗。

  3、能够根据注释理解词句,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能够根据注释理解词句,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注释理解词句,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在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足迹。

  2、(教师)写关于嫩柳的一段文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导入。

  教师读下水文:

  那天我看到一株柳树从花园里伸出来,细细的柳丝蓬蓬松松,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团烟雾,走*一看才发现长发一般的柳丝上开始长出了一个个小苞苞,嫩黄嫩黄的,美丽极了。一阵风吹来柳丝摆动,就像在向人们轻轻招手。

  这时我想,再过几天这柳树又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自由说自己的发现。并出示收集的图片。

  是啊,是什么样的呢,唐代伟大诗人贺知章早就写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理解“咏””的意思。(师导:根据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诗人觉得嫩柳像什么?)

  二、初读课文,体会意趣。

  1、试读古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的字做上记号。(如:“似剪刀”中的“似”读“sì”。)

  2、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学生做小老师上台说说并说说怎样记其中的某个生字的。教师引导学生区别“妆—壮”、“裁—载、栽”

  3、师范读古诗。

  4、练*读练*读,把课文读正确。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再读课文,读懂古诗。

  1、自由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读后课件出示问题检查:你知道诗人笔下柳树又是什么样的呢?诗人把它比作什么?你从哪儿知道的?诗人看到了细细的柳叶想到了什么?(不强求全部回答,只求激发学生思考。)

  2、学生结合注释,逐句理解古诗。教师相机点拨。

  四、有感情朗读古诗,体会诗中包含着的思想感情。

  1、练*有感情朗读古诗。

  2、想象贺知章适中的嫩柳的风姿,学生自由说说。

  3、背诵古诗。

  五、作业。

  1、学*了本诗后你有什么感想,即兴写两句。

  2、说说你见到的春天。

  板书设计:

  咏柳

  柳丝像……

  柳叶呢……

  课后反思:

  古诗教学离不开朗读、背诵,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的朗读为本节课的教学渲染了一定的气氛,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诗中的意境也只有在不断的朗读中才能够得到体会,本节课孩子们有较浓厚的的朗读读兴趣。

  本课教学中,同学们还不能反复玩味诗中的语言,自己悟出的东西较少。也许和本人教学中引导有关系,今后教学中应以改善。

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观察春天来了柳树的变化。画一画。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等诗。听了这优美的.旋律,老师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听,窗外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唧唧喳喳地叫着。多好的享受啊!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画面,看看哪位同学观察地最仔细,想得最深入

  1、初读古诗,了解大意(边读边出示ppt,边朗诵)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师范读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出示ppt,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认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学*第一、二句。

  (1)、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2)、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3)、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3)、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4)、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板书设计:

  远观:一树高绿丝绦

  咏柳*看:细叶热爱春天

  奇想:谁裁出

  结论:二月春风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树立保护祖先的摇篮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

  有关原始森林的图片,字词卡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你的摇篮又在哪 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

  二 点题教学

  1 通读课文,回答“我们祖先的摇篮是哪里?”(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谁来说说

  荫掩蔽日的大树,遍地的奇花异草,清洌的甘泉,林木苍郁*绿色峰丛高耸,其间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满藤萝树木。谷地忽宽忽窄,*锥峰时高时低森林覆盖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现,时而流水清澈,时而乱石峥嵘,构成了幽深静谧神秘肃穆的原始森林景观。蜿蜒曲折莽莽苍苍,林中古树、吊藤、飞禽、走兽,天然原始,阴森恐怖。

  2 带着对神秘大森林的好奇,读一读文章第一小节

  说一说,大森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试试动手画一画这美丽而神秘的摇篮

  三 识字教学

  1 指导学生朗读中注意“始、曾、掏、吗、逮、蝈”等生字

  2 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进而认识生字

  3 出示文中生字,学生反复读一读

  4 给生字组词,教学书写

  注意:始是女字旁,引导学生复*识记女子旁的字,如:姐、妈、好、奶等

  意、思、想都是心字底,指导学生写的时候把心字写扁一点,另外复*心字底的字

  曾不易写好,教师可以示范着写

  远和忆可以分类指导

  5 完成*字册

  四 知识拓展

  教师读一读,关于人类进化的文章,给学生以知识的拓展

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展示原始森林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朗读课文,完成第一关的闯关游戏(爬楼梯、摘红旗)。

  1、自读课文,标出小节,圈出生字。

  2、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和词语,看哪列小火车能顺利闯关,摘得小红旗)

  三、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完成第二关和第三关的闯关游戏。

  第二关:读课文,我最棒!

  让学生自由朗读,选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老师相机指导朗读。比如:朗读第一小节,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朗读第二、三小节,要采取想象画面、读中感悟的方式。重点指导第二、三小节的问句。(语调应轻松活泼,还要读出猜想的意味。“我想——”“想”字语音应稍微延长些,呈现出回忆、思索的感觉。理解“可曾”一词的含义,体会这里的问句是一种自我询问和猜想,入情入境,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猜想、好奇、好玩的感觉。)

  采取多种形式读。师范读、指名读、分组读、师引生读、男女生读等。

  第三关:找发现,谈收获。

  1、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

  “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

  2、自读二、三小节,边读边圈画文中描写祖先做什么事情的词语,整体感知内容。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完成第四关的闯关游戏(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说一说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可能做什么?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完成第五关的闯关游戏。(我帮你,快回家)

  1、通过连线,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连线,体会动词的搭配。

  2、拓展延伸,自由填空,

  ( )夕阳( )明月( )星星( )晚霞( )草帽

  ( )蝴蝶( )裙子( )美景

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诗歌共有5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学情分析

  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此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做好铺垫。学生对于祖先的摇篮的理解有些困难,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示。

  教学建议

  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读好问句,学*准确地使用动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难点

  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新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准确地运用动词。

  3、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准确地运用动词。

  难点

  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三、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请看录像。(播放原始森林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四、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五、检查自学情况

  1、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文,下面老师来看一看你们自学的情况怎么样。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这些字词的?

  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

  (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学*动词。

  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语。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带有动词的短语,读一读。

  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

  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

  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

  (1)齐读短语。

  (2)分组讨论: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3)教师提示:加点的词语都是动词,表示人做一件事时的行为、动作。

  (4)学生可以演一演上面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

  六、初读课文,了解祖先的摇篮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小节。

  2、指名读课文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指名说)

  3、分组讨论:第1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什么特点?

  (写了祖先的'摇篮很大。)

  4、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七、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学生注意书写。

  祖的偏旁是礻,不要多写一点。

  摘、掏的偏旁都是扌,右边笔画数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能漏写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

  八、梳理板书

  祖先的摇篮

  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

  祖啊浓望蓝

  摘掏赛忆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2、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难点

  1、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复*导入

  1、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相应的字卡。

  2、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3、齐读课文。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1)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

  (3)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2、学*第2、3小节。

  (1)同桌互读,说说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有着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做了些什么?(指名说)

  (3)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范读第2、3小节,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5)学生练读第2、3小节。

  (6)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7)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3小节,说一说。(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3、学*课文最后一小节。

  (1)全班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中会做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中,你会做些什么?

  六、梳理板书

  祖先的摇篮

  摘野果和野兔赛跑

  掏鹊蛋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捉红蜻蜓

  采野蔷薇逮绿蝈蝈

  原始森林苍苍茫茫

  七、教学感悟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课前学生的预*到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养成独立学*的良好*惯。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7)

——二年级语文下册春天来了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春天来了教学设计1

  课前准备:

  1、欣赏早春的景色。找一找,画一画。

  2、准备一些小燕子、蝴蝶、蜜蜂、小草、月季花等剪纸,作为奖品。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说话提示)

  二、指导看图。

  1、指导有顺序的欣赏。

  出示:欣赏顺序:从上到下

  (注拼音)从远到*

  2、说话练*。

  A、上面(空中)有些什么春天的景物?

  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中贴上

  蓝天白云燕子

  (1)谁来用“蓝天、白云”说一句话?

  说得美一些。

  (2)谁能用“小燕子”说一句话?

  说得有趣一些。

  (3)谁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B、下面的景物我们可以按照从远到*的顺序来找一找。(方法同上)

  高山麦苗小草春笋

  柳树桃花孩子

  逐一说好每一种景物。

  C、指导将整个内容连起来说话。(开头句:春天美极了!结束句:我爱春天!)

  三、游戏:《春游》。

  1、出示路线图:渡“春之河”、穿“成语林”、爬“标点坡”、进“故事亭”,去欣赏美丽的春天。

  2、渡“春之河”:律动《小雨沙沙》

  3、穿“成语林”:(摘写有成语的树叶)

  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

  春华秋实春风化雨春风满面春寒料峭

  4、爬“标点坡”:

  学生脱去了厚厚的冬衣快乐地在草地上跑来跑去笑着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5、进“古诗亭”:吟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四、作业:

  把找到的春天画下来,并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二年级语文下册春天来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思维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使学生学会倾听,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惯。

  4、积极参与找春天的实践活动,主动与同学交流春天里的新发现。

  教学重点难点:

  1、讲好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

  2、能有条理地表达意思,能正确地评议别人的发言.

  3、在与别人交谈的过程中,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学情分析

  孩子眼中的春天是独特的,他们应该很乐于和别人交流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春天,但在写作方面,学生有种害怕的情绪在里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春天。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作的题目就是:春天来了(板书课题)

  二、指导写作方法。

  说到春天,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呢?(学生回答)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欣赏春天的图片,感受春天的美丽。

  1、出示一位同学写的《春天来了》,全班学生齐读。

  2、学生评价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

  3、出示另一篇《春天来了》,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学生再次评价。

  4、师生共同分析第二位同学写得好在哪里。

  5、老师小结写作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合适的修辞方法。

  三、小组内合作写句子。

  1、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老师进行讲解。

  2、老师出示图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选取两种事物来写。

  3、选一名记录员,把大家说的好的句子写下来。

  4、班内展示。

  四、画一画,写一写。

  1、学生在图画本上画出自己眼中的春天,并给自己的画配上文字。

  2、班内展示,同学之间评价。

  3、老师进行总结。

二年级语文下册春天来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在老师指导下,能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图,看懂图意,并能用几句话说出图里都有什么?

  3.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展开想像,扩展图的内容,练*说话。

  4.能看图写几句话。

  教学准备:

  一幅春天的大图,一只青蛙,蝴蝶,蜜蜂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过后呢?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二、整体观察,练*说话。

  1、老师跟你们一样地喜欢春天,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图画里去看看春天,好吗?

  2、是一幅春天的图,多美啊!说说图里都有什么?

  3、刚才我们说了图里有什么,要想把图里都有什么说全了,不能一会儿说这一会儿说那,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说。按什么顺序呢?可以按从上到下,从*到远,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说。

  ——看图:

  4、天空中有什么?

  ——天空中有太阳和燕子。

  5、这句话说得很清楚。

  6、小河边有什么?

  7、先看看*处,再看看远处都有什么?

  ——学生认真看图。

  8、谁来说说。

  ——小河边有柳树,有桃花,有迎春花,有小鸟还有小草。(点评:他把这么多的'景物,用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这样的一句话说清了。)

  ——小河边有柳树、桃花、迎春花、小鸟还有小草。

  (点评:他用有什么、什么、什么还有什么的一句话说清了。)

  ——两人互相说说。

  ——指名说。

  三、自主选择,扩展句子。

  1、图里有这么多的景物,把你最喜欢的景物找出来,把它多么美,多么可爱,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说。

  2、同学们到图里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景物。让我们闭上眼睛想想:春天,大自然里还有哪些景物。

  ——学生说。

  四、板书设计:

  天空中太阳燕子(飞来飞去)

  小河边柳树(绿色)桃花(粉红)迎春花(金黄)小鸟(叫)(唱歌)(叽叽喳喳)小草(绿)

  小河里小鱼(快活)(欢快)(游来游去)有人划船(高高兴兴)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8)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汉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语气。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汉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语气。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白龙马》(出示课件),歌曲歌唱的是谁?白龙马。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马有关。今天有一匹小马要过河,你看,把他难住了……

  3、(齐读课题):小马过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把课文中的事情理出一个思路来,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棚、驮、磨、坊、挡、伯、浅、刻、突、哩、唉、试、蹄、既。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棚、浅、坊、伯、挡、哩。

  (1)比较认识“伯”和“挡”: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配合猜谜语和图片认知进行)

  (2)“哩”字注意读音。“li”读轻声,不读一声。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左右占格,把字写好看。

  (3)“棚”和“浅”“坊”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配合猜谜语和图片认知进行)

  5、猜谜语。

  不深——浅

  一方土——坊

  和木头做朋友——棚

  6、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牛伯伯说水很浅很浅,松鼠说水很深很深,小马被弄糊涂了……一起来认真学*《小马过河》。

  1、马棚(pénɡ)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tuó)到磨(mò)坊(fánɡ)去吧。”

  (老马说的话要商量着读,小马说的话要欢快地读。)

  2、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dǎn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

  (这一段很长,我们要认真地读,不要丢字落字,要读通顺哦!)

  3、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dā)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bó)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tānɡ)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qiǎn),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这是一匹很有礼貌的小马。)

  4、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kè)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突(tū)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li)!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松鼠的语调要紧张、着急;小马要读出惊讶。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5、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ài)!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比一比谁读得流利!)

  6、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shì)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小马是难为情的,妈妈的话语重心长,要慢。)

  7、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tí),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原来河水既(jì)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注意小马和松鼠的不同语气!)

  五、课堂展示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1)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2)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

  (3)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4)怎么?你不要命啦!

  (5)如果妈妈在身边,那多好啊!

  2、戴上可爱的头饰试着分角色读一读这个故事。

  3、试着用给出的词语讲这个故事。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流利。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愿、意、麦、该、伯、刻、突、掉。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愿、该、突、掉”的注意要点。(预设:“愿”半包围结构,“丿”长一些;“该”注意左窄右宽;“突”“穴”捺改成点,下面不是“大”;“掉”想一想其它“扌”的字。)

  4、学生临写生字。

  七、巩固练*

  1、打开“基础训练-《小马过河》”,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册。

  第二课时

  一、复*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词语练读。

  2、进行组词训练。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复*生字,出示形*字组词,大家进行开火车。

  5、出示多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二、课文赏析与交流

  (一)品读第1—2自然段。

  马棚(pénɡ)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tuó)到磨(mò)坊(fánɡ)去吧。”

  1、看谁读得好,读出了哪些信息呢?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已经”是什么意思?

  4、你可以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5、“连蹦带跳”表现了什么?(预设“小马活泼可爱”)

  6、小马的回答说明他爱劳动,也很懂事。

  7、“磨坊”注意读音。

  8、老马的话是“疑问句”。

  9、小马的回答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我能做。”

  (二)交流分享。

  想一想:小马和妈妈的语气为什么不一样?

  (三)品读第3—6自然段。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dǎn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

  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bó)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qiǎn),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听了老牛的话,立刻(kè)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突(tū)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li)!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ài)!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1、“飞快地”说明小马很开心。

  2、“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这是对小马的心理描写。

  3、思考:“没”在这里怎么读?

  4、小马为什么感到吃惊呢?

  5、小马没有了主意,只好回家问妈妈。

  (四)课堂展示。

  1、“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这个心理过程读一读,想一想,讨论一下:

  你读出了什么呢?你想到了什么?在*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依赖心理呢?

  2、深浅。

  观察这一字词语有什么特点,能不能说一说你积累的词语?(预设:高低、左右、黑白、是非、曲直)

  3、老牛和松鼠的说法为什么截然不同?

  (五)品读第7—8自然段。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shì)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tí),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原来河水既(jì)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1、注意引号的书写。

  2、省略号的作用: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明小马很难为情。

  3、讨论一下:省略号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4、找出老马说过的话读一读。

  5、老马并没有责备小马,而是启发小马多想一想别人说的话。

  6、读一读:“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shì)试,是不行的。”

  7、思考:为什么小马不再听从松鼠的劝告了?8、用“既……又……”说句子。

  9、为小马鼓掌加油!

  (六)交流分享。

  老马说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七)课堂展示。

  1、读一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2、讨论: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理由。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2)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3)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4)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预设观点:

  (1)不同意观点一。理由:要考虑老牛、小马和松鼠的身高,老牛和松鼠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并不是存心撒谎欺骗;

  (2)不同意观点二。理由:请教别人是对的,但是要请教的对象必须有参考价值。

  (3)同意观点三。理由:别人的经验都是在自身的情况下产生的,只有自己亲自尝试才能得出正确适合自己的经验。

  三、中心点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实践才能出真知,凡事都要亲自试一试。

  四、巩固练*

  打开“阅读训练-《小马过河》”,一起来闯关吧!

  五、作业布置

  把这堂课的收获写到“我的小本本”上,搜集关于实践出真知的诗句。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小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去,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昨天刚被淹死,不能过。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文章篇幅较长,涉及的事物较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故事情节已很明晰,语言发育还较薄弱,对故事中的道理还不能有深刻的理解,需教师层层点拨,*得语言,*得道理。

  三、教学目标: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精亲自尝试的道理。

  3、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感受学*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五、教学准备:

  1、小马过河的多媒体课件。

  2、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设疑激趣 感知课文大意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同学们高兴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由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呢?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的问题!请大家把课文翻开,我们一边读一边理解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2、听课文范读,出示字卡用横线划出生字,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4、学*字词。

  认读生字新词——正音。个别生字组词:愿试匹 突 趟 淹 ;“没”区别字音;浅的反义词

  二、认读生字,理清课文脉络,学会归纳概括。

  1、指名分自然段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

  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 蹚了过去)

  3、口头填空。(出示小黑板)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老牛说河水( ),刚没小腿,能趟过去。小马( )跑到河边。松鼠说河水( ),淹死过他的伙伴,不能趟过去。小马( )收住脚步,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边引导学生填空边归纳过河原因、过河经过、老马教育小马、小马尝试过河分别在那几个自然段?

  三、逐段读讲,朗读表演,具体理解。

  1.指名读第1段(1、2节)

  (1)什么事使小马高兴得连蹦带跳?(出示动画课件引读)

  (2)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马当时的心情?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应以天真、活泼、高兴而又肯定的语气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帮妈妈做过事吗?谁来说说你帮妈妈做过什么事?心情怎样?我们的新朋友小马长大了也能帮妈妈做事了,想知道它帮妈妈做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第14课《小马过河》,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让我们带着大家的这些问题一起来学*这篇课文吧。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或问同桌,也可以请教老师。再数一数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序号。

  2、按自然段读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

  4、小马在运麦子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示课件)

  5、这时它找谁帮忙?

  6、指导朗读小马与老牛的对话。

  7、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快来读一读:出示课件,比较句子。

  8、正在小马准备过河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指导小松鼠与小马的对话。

  师:是啊,生命是有限的,谁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那么,老牛说是浅,松鼠说是深,面对如此为难的问题,小马是怎样做的?

  9、妈妈是怎么说的?小马是什么表情?什么是难为情?

  10、开火车读第七自然段,你觉得妈妈的话中,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用笔画下来,读一读。

  11、理解妈妈的话。

  12、现在你们想不想知道最后小马过河了吗?怎么过河的?

  三、延伸课外、拓展知识。

  1、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2、通过刚才的学*,你觉得小马开始的表现和行动说明小马是一匹怎样的小马?现在你是怎样看小马的?

  3、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问题吗?你是怎样做的?

  4、生看黑板说一说学*了这一课知道了什么?懂了什么道理?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教学时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也可以播放与课文有关的动画视频或通过分角色表演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3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8 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重点

  1.会认 13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8 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老马、小马、老牛和松鼠的图片,多媒体课件,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过程设计

  一、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2.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白道理。

  难点

  讲故事,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三、复*导入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小马过河》 。

  四、分段研读课文

  ( 一 ) 学*第 1、 2 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 1、 2 自然段,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 小马帮妈妈做事,要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面的磨坊去。

  ( 二 ) 学*第 3~ 7 自然段。

  1.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自由读这几段, 想一想: 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先后都问了谁?

  板书:能不能过去?

  老牛 松鼠

  2.老牛是怎样说的? ( 指名读 )

  板书:很浅,刚没小腿。

  3.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呢?

  自己练*、同桌读、在全班读,学生评一评,教师进行指导。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对比这两句话,说说有什么不同。 “立刻”说明了什么?

  想,就要蹚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这时又发生了什么?指名读第 5 自然段。

  (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

  板书:深得很,会淹死。

  6.小马与松鼠的对话该怎样读呢?

  分角色练*朗读。

  7.这下可把小马给难住了。他怎么办呢?

  自由读第 6、 7 自然段,想一想:妈妈的话该怎样读呢?

  指导朗读妈妈的话。

  8.你觉得妈妈的话当中,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

  (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9.现在就请你动动脑筋, 想一想:小马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一样呢?

  ( 老牛个子大, 所以觉得水很浅, 松鼠个子小, 所以觉得水很深。 小马应该自己亲自试一试。 )

  ( 三 ) 学*第 8 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小马过河的结果怎样?

  2.出示填空:读一读,想想该怎样填。

  因为小马不像 ( ) ,也不像 ( ) ,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 ) ,也不像 () 。

  ( 老牛那样高;松鼠那样小;老牛说的那样浅;松鼠说的那样深。 )

  3.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 自己早点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

  五、再读全文,拓展延伸

  1.自由组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全班展示朗读。

  3.出示词语,请学生试着用上这些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马棚 愿意 磨坊 驮 挡住 为难

  突然 拦住 吃惊 难为情 动脑筋 小心

  4.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1) 出示句子:

  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2) 组织一个小小的辩论会,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意见。

  (3)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学*完这篇课文后的体会。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能不能过去?

  ↓

  老牛 很浅,刚没小腿

  松鼠 深得很,会淹死

  妈妈 自己动脑筋,去试一试

  ↓

  能过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