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简单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教学反思:

  本课是我上的一节常规课,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动手操作性强,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究性学*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了对知识综合应用。在本课设计中我始终围绕科学课的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来展开探究活动。

  首先,让学生了解有关电的知识,回顾旧知和生活实际,并不是枯燥空洞的去说,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做,亲身去感受,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点亮一个小灯泡。在课堂上充分鼓励敢于尝试的同学,对于学生在点亮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让其他的孩子去发现,去指正。由此导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我们先来认识一些电器元件,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只是我们还不知道它们的科学名字。你能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再一次使小灯泡亮起来吗?这个问题一抛出,很多同学跃跃欲试,而对这样的组装,他们可能很早就已经玩过类似的游戏。所以,他们非常感兴趣、。因此,小灯泡很快被学生点亮了。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接着,我又会提出一个问题。“分析我们的连接,你能说说干电池的电流是怎么走动的吗?”这下可难住了一部学生。她们可能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一少部分对电学感兴趣的学生可能知道其中的奥秘。但说不完整。在他们的思考问答下,更多的学生会加入思考的行列。此时,我将孩子们零散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全盘托出。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开关来控制灯泡。而这个连接却没有开关。我们能不能加一个小开关来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熄呢?加入开关,重新点亮小灯泡!孩子们又很快的完成了组装。现在,请你把我们的连接用实物图画下来,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电路。学生们花了几分钟才画好实物电路图。要画得像容易吗?感觉怎么样?要是简化一下就好了!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此时,可以充分让学生们想想简便的方法,她们给了我很多好的意见。我也给同学们一种方法,学*画简单的电器元件符号,用符号再一次画简单电路图。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后,我立即发现大多学生不能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学生对灯泡内部的结构不了解,对看不见的电流就更不清楚了,而认识了电流实验盒中的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开启学生智慧的思维。因此,我这课的设计,先点亮小灯泡,认识电流的存在,小灯泡只有在回路电路中才能亮,一旦断开就会熄灭。然后,逐渐的增加电器元件,我们不可能始终用手握著让小灯泡亮,电器元件就可以让我们的手**出来。这就构成了一个电路连接。学*画简单电路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感知电路连接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电路的布置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简单电路》,教材第30页至32页。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一个简单电路的构成,初步学会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简单电路的探究,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做科学的热情,体会探究、合作、交流的乐趣。

  3、科学知识:

  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

  能连接稍复杂的电路。

  教学准备

  电池、电池盒、导线、小灯泡、小灯座。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新课。

  二、亲身经历,科学探究

  1、试一试。

  用给定的材料,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观察是怎样连接的。

  2、画一画。

  用图表示出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3、换一换。

  提问:如果把小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又会怎样呢?

  (1)把小灯泡换成小喇叭,会怎样?

  (2)把小灯泡换成小电机,会怎样?

  4、问一问。

  (1)在连接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元件材料?

  (2)怎样连接才会使小灯泡亮起来?

  5、做一做。

  (1)小灯泡亮时,怎样才能让它熄灭?

  (2)小灯泡熄灭时,怎样才能让它亮起来?

  (3)有更方便的办法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吗?

  请大家分组合作连一连。

  6、说一说。

  (1)这个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你知道这些材料各自的作用吗?

  三、合作参与,探索发现

  指导学生分组动手组装一个简单的红绿灯,并使红绿灯按指令工作。

  (1)红灯亮。

  (2)绿灯亮。

  (3)红灯、绿灯都熄灭。

  四、回顾亲历,自主小结

  1、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知识?

  2、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简单电路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3、能够制作简单的红绿灯模型。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

  2、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2、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电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自己的组装图画出较规范的电路图,在画图中逐渐认识电路的组成条件。

  教学准备:

  导线、电池、开关、小灯泡、透明胶带、各种电工工具。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电池,谈话: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师:电池能够提供什么?

  指出:它是一种电源。

  二、新授:

  1、认识简单电路元件:

  (1)除了同学们自备的电池,老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盒子,里面有:

  电池盒——上面有+、-符号,表示“正极、负极”

  导线——用来传输电能

  小灯泡——也称为小电珠,出示简图

  灯座——用于插放小灯泡

  2、连接电路:

  (1)利用盒子里的工具及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你会怎样做?

  (2)在白纸上,画出你的连接实物图。

  (3)指名展示学生的想法。

  3、分析连接后的情况:

  (1)根据学生的摆放,说明连接后的结果。

  (2)说一说,电池是怎样使灯泡会亮起来的?

  (3)电流是按照怎样的方向传输的?

  (4)说明电流从正极出发最后回到负极。

  (5)用手指沿着电流的方向“走几趟”体会一下,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回路)

  (6)改变电池的位置、样子(盒式、条形等),请学生标出电流方向。

  4、开关的认识:

  (1)灯泡亮了,能让它一直亮着吗?我们怎样控制家里的灯。

  (2)给这个灯加一个开关,使它能够控制你的灯泡。

  (3)领取开关,进行试验。

  (4)为什么开关能够控制灯泡的?

  (5)电流被断开了,是一条断路。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是一条通路。(板书:通路。)

  (6)我们把这样一条流通的回路,称为闭合电路。只有形成了一条闭合电路,电流才能通过。

  5、指导画电路图:

  (1)当我们要把电路情况表示出来的时候,通常采用画“电路图”的方法。

  (2)认识电路元件符号,重点指导:电池的正、负极。

  (3)把刚才设计时的实物图变成用元件符号表示的电路图。

  6、设计“可控制的红绿灯”的活动:

  (1)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些电路元件,你能当一个小小设计师来设计电路吗?

  (2)红绿灯的研究:

  材料:回形针,红、绿灯,导线,图钉,小木板,电池。

  (3)设计电路并画出来。

  (4)用材料试着组装。

  (5)汇报总结活动。

  第二课时

  三、拓展:

  今天我们了解了简单的电路元件,并且学*了简单的电路,可别小看这条简单的电路,我们的一个个用电器就是利用它的原理做成的。

  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1、如果将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会怎样?

  (1)学生说说个人的想法。

  (2)放入发光器,试一试。

  (3)汇报试验的结果

  2、我们能够让小电珠变得更亮吗?用你们手中的材料试一试,汇报一下。

  四、总结:

  通过对简单电路的了解,我们就能明白许多构造复杂的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菁华3篇)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1

  《简单电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达到以下几点:

  1、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2、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3、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根据以上要求我是这样设计《简单电路》一课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的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记录有关数据。

  3、用简单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每个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一个、一号电池一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给学生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要求点两小灯泡。由不方便从而引入解决的办法,导入到电池盒和灯座的使用。

  二、讲解小灯座和电池盒的构造与用途。

  我们知道了小灯座和电池盒的用途,现在就请各小组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来点亮你们的小灯泡,同学们边做试验边听老师的提示。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好,非常的棒,大家真了不起,各小组都把自己组的小灯泡点亮了,同时我们的手也**出来了,请大家安静下来,做好位置。

  对试验结果的记录是我们学*科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科学本把我们刚才的电路用实物图画出来。

  同学们在画电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是不是实物图不容易画啊?

  为了解决实物图难画的问题,科学家们有一个办法能让它变的更简单,看起来更清楚,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那就是画简单的电路图(板书课题:3.简单电路),请大家翻开课本的第7页。

  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灯泡,电源)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诉他们用线段连接的方法,同时要求同学们指出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同学们,大家看,我们用一节电池、一两根导线就能点亮一个小灯泡了。如果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那么你们能不能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相信大家都能够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试验做的好不好,听老师的要求很重要。在这里试验中老师有几个小小的愿望:

  1、希望大家合作,小声交流。

  2、希望大家“先画电路图再动手操作”,完成一个“从想到做”的过程。

  3、希望大家把自己试验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问题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

  现在各小组组长再来老师这里领取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和几根导线,请大家根据本组的方案动手做试验。老师也请同学们在试验的过程中交流以下几个问题。(板书问题)

  1、小灯泡亮了吗?

  2、用了几种连接方法,那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3、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

  4、画出电路图,指出电路中的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学生试验,教师板书要求,巡视。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我们不但点亮了一个小灯泡,我们还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了起来。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更多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生活中你有见过很多灯同时亮起来的情景吗?

  四、让跟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本环节主要给同学们课后交流)

  五、小结

  六、评价检测

  关注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时的操作情况。

  收集学生的电路图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简单电路》,教材第30页至32页。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一个简单电路的构成,初步学会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简单电路的探究,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做科学的热情,体会探究、合作、交流的乐趣。

  3、科学知识:

  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

  能连接稍复杂的电路。

  教学准备

  电池、电池盒、导线、小灯泡、小灯座。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新课。

  二、亲身经历,科学探究

  1、试一试。

  用给定的材料,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观察是怎样连接的。

  2、画一画。

  用图表示出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3、换一换。

  提问:如果把小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又会怎样呢?

  (1)把小灯泡换成小喇叭,会怎样?

  (2)把小灯泡换成小电机,会怎样?

  4、问一问。

  (1)在连接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元件材料?

  (2)怎样连接才会使小灯泡亮起来?

  5、做一做。

  (1)小灯泡亮时,怎样才能让它熄灭?

  (2)小灯泡熄灭时,怎样才能让它亮起来?

  (3)有更方便的办法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吗?

  请大家分组合作连一连。

  6、说一说。

  (1)这个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你知道这些材料各自的作用吗?

  三、合作参与,探索发现

  指导学生分组动手组装一个简单的红绿灯,并使红绿灯按指令工作。

  (1)红灯亮。

  (2)绿灯亮。

  (3)红灯、绿灯都熄灭。

  四、回顾亲历,自主小结

  1、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知识?

  2、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简单电路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3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成为衡量居民生活水*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作为现代公民应当对数字技术有所了解。但是经过课前访谈,发现学生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困乏。

  调查发现:学生对于类似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事物学*起来困难较大,不能很好地掌握。尽管学生在高一年级学*了计算机基础,了解二进制,但是“与”“或”“非”三种基本逻辑运算,是与学生学*的二进制和普通代数完全不同的运算。这是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引导学生通过学生探究小组课前调查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这种抽象的事物在课堂上可视化,降低学生接受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电路图作为工具,并通过实际举例和分析设计简单的逻辑电路,给学生自主建构的台阶,这样在完成知识构建的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现代数字技术。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第二章恒定电流的最后一节,同时也是为选修3-2传感器的教学做准备,是新增加的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本节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紧跟时代的发展,体现了时代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情况:通过课前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分析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比较熟练,对逻辑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对于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这种抽象概念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对逻辑电路尚不清楚,这是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式:探究式、归纳式

  教学手段:运用新闻视频、测量汽车电脑板输出波形视频、CoolEdit录音软件、门电路演示板、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技术准备:计算机、投影、PPT演示文稿、话筒、视频

  三、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知道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符号及真值表;

  (3)会用真值表表示一些简单的逻辑关系;

  (4)会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的逻辑电路;

  (5)初步了解集成电路。

  能力目标

  (1)查小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2)通过简单的逻辑电路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设计报警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的逻辑电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以及学*物理的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示意图

  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基本逻辑运算

  3.逻辑门电路

  4.提高

  拓展训练:设计报警器并画出电路图

  演示试验:验证报警功能能否实现

  介绍:集成电路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

  【展示】

  播放新闻联播视频(关于美国全国停播模拟电视信号的新闻)

  【提出问题】

  什么是模拟信号?什么是数字信号?

  探究小组交流调查结果:

  第一组介绍模拟信号:介绍模拟信号的由来、概念、并利用CoolEdit录音软件现场录制并展示本班同学声音的波形。

  第二组介绍数字信号:介绍数字信号的优点、A/D转换、概念,并展示汽车电脑板输出数字信号波形视频。

  通过课前小组调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观看信号采集过程和视频,为学生搭建台阶,让抽象的概念可视化,使学生易于掌握概念。

  新课讲解

  【介绍】

  (1)信号从产生、传输到输出的转换过程。(以电视信号为例)

  自然界的物理量-传感器-模拟信号-A/D转换器-数字信号-处理或传输-D/A转换器-模拟信号-输出。

  (2)常见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波形图。

  (3)数字信号中“0”“1”代表的一般意义,着重强调他们并不代表大小。

  了解信号传递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加深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知道“0”“1”还可以表示物体所处的状态,知道与普通代数的区别。

  澄清模糊认识,对信号传递过程有较全面地了解,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学*简单逻辑电路作准备。

  【介绍】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为数字电路,不同的数字产品因为功能和用途不同,所以具体电路差别非常大,但他们都具有几乎相同的功能框图。

  【提出问题】什么是逻辑关系?

  总结:输入(或条件)与输出(或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展示】电路图1

  提出问题:开关状态与灯的亮暗之间的关系?

  介绍:与逻辑概念及真值表

  提出问题:请举出生活中符合与逻辑的例子?

  引出:与门电路

  介绍:与门的逻辑符号,引导学生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强调与普通代数的区别,它是用来处理逻辑关系的,并非加减乘除。

  【展示】电路图2

  介绍:或逻辑并引导学生得出真值表

  提出问题:请举出生活中符合或逻辑的例子?

  引出:或门电路

  介绍:或门的逻辑符号,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强调读法,再次提醒学生。

  【展示】电路图3

  介绍:非逻辑及其真值表

  引出:非门电路

  介绍:非门的逻辑符号和逻辑函数表达式。

  展示:与门电路示教板(用白纸将逻辑符号遮盖上,让学生看不见)

  实验探究:请同学们列出真值表并分析这是什么门电路?

  了解功能框图,知道数字电路内部基本工作过程和组成。

  回忆生活经验

  分析开关与小灯泡之间的关系,理解新概念。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观察真值表,思考给出与门电路的逻辑函数表达式

  巩固真值表表示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学*三种基本的简单逻辑门电路及其功能和表示方法。

  记录实验现象,练*使用真值表,分析逻辑关系。

  通过功能框图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对数字电路有个了解,并通过此教学让学生对为什么学*简单逻辑门电路有个较全面地了解。

  在学*门电路之前必须要让学生知道它是处理逻辑关系的。

  利用图形作为工具,降低难度,帮助学生理解与逻辑概念,并为学*与门电路搭建台阶。

  通过举例巩固概念。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举例加深理解巩固概念。

  运用所学能够判断门电路,并亲身感受利用数字电路可以实现逻辑运算功能。

  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拥有一票否决权,假设设计一个表决器,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时输入0,投赞成票或弃权输入1,提案通过为1,通不过为0,这个表决器应该采用什么门电路?

  总结:与门电路

  在一场举重比赛中,有三名裁判,其中一名主裁判,两名副裁判,当主裁判和至少一名副裁判认为运动员上举合格后,才可发出合格信号。请问这个表决器应该采用什么门电路?

  总结结论:复杂逻辑关系可以通过三种基本的逻辑门电路相互组合实现。

  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回忆刚刚学过的知识,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得出结论。

  借助素材,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突破障碍,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简单的逻辑门电路到设计出组合逻辑门电路,让学生体会复杂逻辑关系可以由刚刚学*的三种简单逻辑门电路组合实现,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提出问题】

  这是一个简易路灯控制电路图,R0是光敏电阻,有光线照射时阻值会显著减少,R是可调电阻起分压作用,J是一个路灯开关控制的继电器,图中未画路灯,请问框内应选用什么门电路?

  【实验设计】请利用热敏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阻值降低)设计一个火警报警器并画出电路图,要求有火情发生时电玲响报警。

  【演示实验】

  利用传感器示教板验证学生设计的电路报警的效果。

  回顾已有知识,在具体电路中综合应用本章知识进行分析问题

  综合运用本节所学的知识通过讨论设计实验电路图。

  通过具体电路的分析,让学生从前边的宏观分析回归到具体电路,同时让学生学会分析含逻辑门电路的电路图,并为设计火警报警器作铺垫。

  通过设计一个火警报警器,巩固本节所学到的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观察报警效果,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知识扩展

  介绍: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图

  集成电路的现状

  了解现代数字技术发展的水*。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思考留疑

  课后分析电路

  通过分析电路了解门电路是如何实现逻辑功能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学生意见征集

  教学后对学生进行以访谈形式的意见征集

  2)其他教师意见

  本节课作为宣武区高二年级的研究课,在全区进行展示,并收集听课教师的评价意见。

  评价量规:

  1)学生意见征集

  学生总体反映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他们学*的积极性,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新知识的过程变得主动,主干知识印象比较深刻、理解到位,对现代数字技术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2)其他教师意见

  比较有新意,课堂教学学生活跃、主动,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对于学生学*过程能够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准确的指导。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菁华3篇)

《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中了解并发现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基本思路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体会组合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发现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2.在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对比中,感悟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感受组合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排列问题的解题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在解法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解法多样化,同时能比较出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在巩固提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的组合的过程,并掌握其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知

  1.摆一摆

  课件出示:用5、7、9三个数字,任意选取其中两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1)学生仔细读题,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选择不同想法的学生汇报。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有关搭配的知识,请大家思考:今天学的的知识和排列问题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摆一摆”的活动中回顾解决排列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今天的新知奠定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小组交流,初步感知

  (1)理解题意。

  ①课件出示第98页的例2。

  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②小组内说说题意,然后指定学生回答。

  (2)自主探究。

  ①猜一猜:得数有几种可能?

  ②摆一摆: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或写一写,得出得数有几种可能。同时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交流方法。

  ①学生汇报,选取典型的案例展示。

  方法预设如下:

  方法一:列表法。

  a.引导学生观察上表中数据,有什么发现?

  b.像上面5+7=12和7+5=12只能算一种,他们的和都是12,适当渗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最终得出下表:

  方法二:画图法。

  ……

  ②引导学生比较方法一和方法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小结: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只要做到有序,得到的得数只有三种可能。

  (4)回顾思路。

  课件演示回顾解题的过程。

  (5)优化方法。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解决呢?与同桌交流。

  2.对比理解

  (1)今天学*的问题和昨天学的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简单的组合。

  (2)回顾用5、7、9这3个数字选其中的2个数,组成两位数和求两个数的和的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指定学生汇报,梳理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解题思路。

  3.尝试练*

  (1)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的“做一做”第1题,先组内交流解决的方法。

  (2)选3个学生代表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解法。

  (4)学生解法展示,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展示。

  (5)小结:在握手时一定要注意有序,不能乱,这样才能不漏、不重复。

  【设计意图】借助排列数的活动经验,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议一议、比一比等活动的过程,亲身经历在组数、握手活动 ,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同时在方法的交流中体会到排列数和组合数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应用拓展,深化方法

  1.付钱

  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2题

  (1)课件播放题目,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取法。

  (3)全班交流取法,强调:付钱时要有序,不能重复。

  2.组钱

  教材第99页练*二十四第4题

  (1)课件播放题目,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方法,提示:可以按取1枚、2枚、3枚的顺序进行组合。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方法。

  3.取书

  (1)课件出示4种不同的书各1本,如下:

  《少年博览》《小主人报》《*少年文摘》《快乐阅读与作文》

  小明从中取出两种书,有几种不同的取法?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取法。

  (3)指定不同取法的学生汇报交流,强调:取书时要有序,不能重复。

  4.选路

  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路可以走,从乙地到丙地有4条路可以走,从甲地到丙地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1)小组内交流,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法来分析。

  (2)学生作业展示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不同类型的组合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组合问题的解决策略和方法,感受有序思考问题的价值,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什么?有什么收获?在解决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9页的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通过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出示一个球,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不论从哪一个位置看球,都呈现一个*面图形的圆。

  2,出示一个圆柱,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从上面和下面看是一个圆,从左面,右面,正面或者后面看都是一个长方形。

  3,把这两个立体图形放在一起,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合作探究,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组合。

  1,学生同位按照例2的图摆出立体图形组合。

  2,学生同桌边观察边交流。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球和圆柱的组合,边观察边交流:

  从正面看,谁在左,谁在右,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左面看,谁在前,谁在后,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后面看,谁在左,谁在右,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右面看,谁在前,谁在后,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上面看,谁在左,谁在右,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下面看呢?

  3,反馈汇报。

  下面这些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找一找。

  从右面看,从下面看,从后面看。

  4,交换球和圆柱的位置,让学生说说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5,小结:一组物体,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就会看到不同的图形。我们要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再结合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三,及时巩固,完成书本练*。

  1,完成书本p40第3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初步完成题。

  (2)同桌同学用圆柱和正方体摆出组合图,进行观察和验证。

  集体汇报。

  2,完成p39"做一做"

  (1)师出示: 这是我从正面看到的,请大家想想这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2)如果我从正面看到的是 ,那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3)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4)小结: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能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的组合,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

  四,数学乐园。

  1,连一连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从右面看

  2,选一选

  (1)从左面看,可以看到的图形是( )。

  (2)从右面看,可以看到的图形是( )。

  (3)从上面看,可以看到的图形是( )。

  3,猜一猜

  从上面看是 和 ;从左面看是 ;从正面看是 和 ,你知道是什么样的两个物体吗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大家玩得开心吗 那你在玩中学到了什么 把你学到的和同桌的同学分享一下。

  六,布置作业。

  选两个立体图形组合在一起,仔细观察,把你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画出来。

《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9页的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通过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出示一个球,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不论从哪一个位置看球,都呈现一个*面图形的圆。

  2,出示一个圆柱,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从上面和下面看是一个圆,从左面,右面,正面或者后面看都是一个长方形。

  3,把这两个立体图形放在一起,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合作探究,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组合。

  1,学生同位按照例2的图摆出立体图形组合。

  2,学生同桌边观察边交流。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球和圆柱的组合,边观察边交流:

  从正面看,谁在左,谁在右,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左面看,谁在前,谁在后,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后面看,谁在左,谁在右,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右面看,谁在前,谁在后,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上面看,谁在左,谁在右,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下面看呢?

  3,反馈汇报。

  下面这些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找一找。

  从右面看,从下面看,从后面看。

  4,交换球和圆柱的位置,让学生说说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5,小结:一组物体,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就会看到不同的图形。我们要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再结合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三,及时巩固,完成书本练*。

  1,完成书本p40第3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初步完成题。

  (2)同桌同学用圆柱和正方体摆出组合图,进行观察和验证。

  集体汇报。

  2,完成p39"做一做"

  (1)师出示: 这是我从正面看到的,请大家想想这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2)如果我从正面看到的是 ,那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3)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4)小结: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能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的组合,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

  四,数学乐园。

  1,连一连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从右面看

  2,选一选

  (1)从左面看,可以看到的图形是( )。

  (2)从右面看,可以看到的图形是( )。

  (3)从上面看,可以看到的图形是( )。

  3,猜一猜

  从上面看是 和 ;从左面看是 ;从正面看是 和 ,你知道是什么样的两个物体吗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大家玩得开心吗 那你在玩中学到了什么 把你学到的和同桌的同学分享一下。

  六,布置作业。

  选两个立体图形组合在一起,仔细观察,把你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画出来。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简单电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

  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

  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2

  《简单电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达到以下几点:

  1、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2、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3、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根据以上要求我是这样设计《简单电路》一课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的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记录有关数据。

  3、用简单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每个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一个、一号电池一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给学生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 要求点两小灯泡。 由不方便从而引入解决的办法,导入到电池盒和灯座的使用。

  二、讲解小灯座和电池盒的构造与用途。

  我们知道了小灯座和电池盒的用途,现在就请各小组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来点亮你们的小灯泡,同学们边做试验边听老师的提示。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好,非常的棒,大家真了不起,各小组都把自己组的小灯泡点亮了,同时我们的手也**出来了,请大家安静下来,做好位置。

  对试验结果的记录是我们学*科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科学本把我们刚才的电路用实物图画出来。

  同学们在画电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是不是实物图不容易画啊?

  为了解决实物图难画的问题,科学家们有一个办法能让它变的更简单,看起来更清楚,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那就是画简单的电路图(板书课题:3.简单电路),请大家翻开课本的第7页。

  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灯泡,电源)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诉他们用线段连接的方法,同时要求同学们指出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同学们,大家看,我们用一节电池、一两根导线就能点亮一个小灯泡了。如果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那么你们能不能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相信大家都能够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试验做的好不好,听老师的要求很重要。在这里试验中老师有几个小小的愿望:

  1、希望大家合作,小声交流。

  2、希望大家“先画电路图再动手操作”,完成一个“从想到做”的过程。

  3、希望大家把自己试验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问题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

  现在各小组组长再来老师这里领取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和几根导线,请大家根据本组的方案动手做试验。老师也请同学们在试验的过程中交流以下几个问题。(板书问题)

  1、小灯泡亮了吗?

  2、用了几种连接方法,那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3、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

  4、画出电路图,指出电路中的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学生试验,教师板书要求,巡视。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我们不但点亮了一个小灯泡,我们还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了起来。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更多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生活中你有见过很多灯同时亮起来的情景吗?

  四、让跟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本环节主要给同学们课后交流)

  五、小结

  六、评价检测

  关注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时的操作情况。

  收集学生的电路图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3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 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

  课堂中给忘记了。

  2、 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

  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

  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

  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

  以亮。

  4、 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4

  去年参加培训时,西大附小的一位年轻老师选择上《简单电路》的第一课时,当时上得可以说不是很成功,我在听课时就在想,如果让我来上又该如何把握呢?

  很久没有上过五年级的课,今年重新来一篇还是感觉挺有意思的,好多实验我自己也想重新做一篇。在进入《电与磁》单元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购置了新的电池,新的导线,新的小灯泡,自制了一块简单电路的演示板,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与动手机会,我将小组分为两人一组,以便为课堂提供最大的保障,有经验的科学老师可能都有一个体会,准备不充分的科学课堂,真正上起课来会让自己都感觉很别扭的。

  本课虽名为《简单电路》,但对学生来说实则不简单。如其中一个环节需要学生用导线、电池、小灯泡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并尝试点亮小灯泡,然后画出电路图。就这样简单的过程对他们来也是不易的,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学生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经常去小商店买电池的经历,店主一般会用小灯泡与导线连好的简单电路来试灯泡,所以对如何点亮小灯泡是比较清楚的,但他们现在的生活中小灯泡基本不会用到了,也没有去买电池的经历,所以没有实际经验;二是小灯泡里面的结构学生们并不清楚,而且既便事先给他们讲清楚,因为没有通路的概念,他们也还是不能理解只有电流流过小灯泡才能点亮。记得前几年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我在提供材料时给学生准备了小灯座,孩子们很快点亮了小灯泡,但后来一研究教材我才发现,我多提供了一个材料却导致孩子们少了很多探索的步骤,少了思考的机会,于是在这次上课时,我重新整合了教材进行教学,并得到以下经验:

  1、我只准备了小灯泡,导线和电池,让他们自己去试,看能有多少种方式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课堂上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接触点和电池负极相连。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螺纹处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接触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种方式的小组极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惯使然,学生们一般都*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

  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本课的难点是掌握电流在电路里的流向。在认识小灯泡的时侯,根据小灯泡的解剖图,学生很容易就指出了电流从一个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接点流出。在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安装成功一个电路,就思考这个电路里的电流的流向。虽然在我的引导下,利用课件上的示意图学生勉强能说出,

  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学生不多。这个知识点虽不是本课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如果这个知识学生理解了,那么对于以后学生组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是有帮助的。

  课后我想,如果下次能把各种方式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向都做成动画课件,那就更形象直观了,也许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大有帮助。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5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

  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6

  在上节课的学*中,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在这节课中主要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并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地建立电路的经验。

  根据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设计组装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电路,掌握电池盒、小灯座和导线的安装和连接方法,画出简单的线路图,形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概念。但是由于学具袋中的学具质量不是很好,导致很多学生在安装小灯座和电池盒时,时间用去了一大半,而且个别小组没有成功安装好,因为有些材料被折断了。后来让学生点亮一个小灯泡,并画出简单电路图时,大部分学生显得很是困难,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玩上面,根本没有按着教师的要求去做。个别画出来的电路图也是不准确的,导线没有画直,小灯泡画得不准确,电池盒也画出来。没有真正形成简单电路的概念,所以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流程,将下面的内容安排在下节课。

  今天我承接上节课留下来的内容又上了一堂课,指导老师也来听我的课。总感觉整个教学流程不是很好,学生方应慢、交流部积极;而且对于上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1、指导组装用电器时,注意点强调未到位,使个别实验组在安装电路时小灯泡没有亮,未找出原因。2、学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个小灯泡发亮的实验操作后,才展示其中一组连接的实物图,这并不能代表全班学生的做法,太过局限。学生的电路图画的不规范,没能及时的纠正。

  所以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时,他们实验的很慢,显得交流的时间很紧迫。后来指导老师给了我一些意见:1、不要让一个小组中的一个学生来画电路图,让他们先都画着实是看,在让他们动手做实验;或者是让完成好的小组立刻上黑板画出电路图,接着跟大家一起交流画出来的那些连接方法是相同的,哪些方法是不同的,并指出不同在哪里,让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使学生意识到使两只小灯泡亮起来可以有两种方法,并让学生尝试去试试第二种方法。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7

  每一次教学只要精心准备、用心执教,总会有着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本着这一目的,我提供分层次的材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2、环节间的巧妙过渡、紧密的衔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从问题的引入、探究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活动时的调控都能够自然、巧妙、精密,让学生不会感觉到紧紧被牵引,而是自然跟着去做,期待着继续前行。

  这节课上完,感觉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继续改进。

  1、没有充分发挥实物展台的作用。只是就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其实完全可以将学生所连接的实物图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学*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展示学生作品时方法欠妥当。如果能够先展示正确的连接方法,让连接错误的学生“自行发现”、“自行纠错”效果会更好,同时还可以保护学生探究的欲望。

  3、拓展活动应留充足的时间。尝试“用一节电池点亮两个灯泡”因时间已下课,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组甚至没有没做出来,所以活动既然已经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尝试,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活动也不会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潜心专研,尽心尽力去备课、上课,积极做出深刻的反思,总会让课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惊喜,少一分遗憾。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8

  《简单电路》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前面的两个课时,主要介绍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包括电的成因,以及如何利用电池和导线点亮一个小灯泡,而本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利用更多的电器元件,制作简单电路,并能够很好的记录下来,根据课程内容,我指定了一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记录纸若干。

  课堂的第一部分: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还有一根导线,把小灯泡点亮,学生动手的同时,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并对电路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有什么办法能够不用手按让小灯泡亮起来,并介绍电池盒和小灯座,(学生演示安装步骤)。同时让学生利用这些电器元件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

  第三部分:反馈在制作简单电路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确认安装注意事项:

  1、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

  2、小灯泡的安装方法

  3、导电和电池座、小灯座的连接方法

  第四部分:学生展示电路的实物连接方式,并给学生介绍电器元件的简单画法,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电路图。

  第五部分: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给每个小组多提供一个小灯座,个小灯泡和若干到导线,尝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

  2、学生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尝试,但尝试成功后再尝试其他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实验汇报(小组交流)

  (有几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能用不同的方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第六部分:课外延伸,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做到了人人参与,并尝试用了多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进行尝试,,学生在使用电池座和电池盒的时候都没有遇到问题,学生整体情况良好,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电路的连接,电路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故障,在尝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环节,学生的想法很多,通过实践,发现仅有几种方案是可行的,认识到了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通路。并用简单的电路图加以表述。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学**惯仍需纠正,学生的合作和动手方面仍显欠缺,很多小组对于成员的分工都不是那么明确,需要一步一步完善,还有在学生的反馈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比较仓促,没有照顾到部分学生,学生的一些想法没有趣实践,也可能对今后的学*造成一定的困扰,这在以后的课堂中需要进一步关注。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9

  这是一节让学生动手实验较多的科学课。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我本着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知识,并深刻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尽管课堂教学时间因放手让学生实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并感受到乐趣就值!

  在实验刚开始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能将“电池、导线、灯泡”三种材料连接起来,当然,也就没能使灯泡亮起来。原来,学生*时很少进行实验,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是听老师说实验。现在一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很多学生是手忙脚乱,甚至有些学生无从下手。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慌,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一起动手操作。在我的指点下,学生很快就是使灯泡亮起来了。当时学生们激动得直喊:“我的灯亮了!我成功了!”

  从学生们激动的情景可以看出,他们的探索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我顺势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方法将实验过程重新进行一次,再次体验成功的乐趣。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0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我先讲解了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和用法,指导学生认识了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学生呢很快完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并画出了简单电路图。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接着我又联系班级的日光灯使用方法解说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优点和缺点。并联电路可以分别控制、节能环保,但连接繁琐;串联电路可以统一控制、连接方便,但可能出现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学生学得非常好,很快就可以举一反三找出:家中的各个房间的电路是并联电路;同一个吊灯中的很多灯泡,客厅中的某组装饰光源,这些是串联电路。

  课后回想这两个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另外,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所以只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将课设计到位,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带给你更大的惊喜。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1

  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霓虹灯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电珠的结构等,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学生制作红绿灯这部分我做了些处理,交给学生一个双向开关,把它连进电路里,让它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与灭,这样,就形成了整节课一步一步的递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学生思维达到了连贯性。四人小组合作,通过亲手做,增强对电路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2

  一、新授部分教学思路

  1、认识部分电路元件

  2、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3、分析连接情况,说说电流是怎样“走动”的。

  4、加入开关,重新连接一个完整的电路。

  5、学*电器元件符号,学*画电路图。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后,我立即发现大多学生不能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2、认识了电流实验盒中的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

  三、反思

  1、为什么学生有了电池盒、小灯座就能正确连接电路呢?

  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本没有开启智慧的思维。

  2、为什么学生不易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首先,学生很少接触未连接好的电子玩具,没有实践经验。其次,学生对灯泡的内部结构不清楚。最后就是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研究时间。

  3、能否让学生先用电池盒和灯座进行实验呢?

  我认为,虽然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思维中体验电路的意义。所以只要教师悉心指导,给予充分的时间,学生就能够摸索出其中的奥秘。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3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

  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

  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4

  刚刚上完教研课,一切按照自己的预设顺了下来,还在反思自己课堂上操作环节出现的问题,一直没想到课堂上拓展环节,却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错误观点——串联电路中,离电源正极*的灯泡就亮些,远的就暗些。(以前学过的早就忘没了)而课堂上操作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评课时组长帮我指出了课堂上的这一错误的观点。我虽然没敢争议,可心里还是信不踏实,于是上网查阅。(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因为教材中虽然涉及了串联和并联电路,但只要求学生认识,并不做深入探究,所以备课时根本没想太多,也没查过资料,只是和同事闲聊时曾提起,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根本没想过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查阅的结果真让我汗颜:灯泡亮暗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实际功率大的就更亮,小的就暗些。串联电路中电流是一样的,P实=UI,I相等,即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高,也就是哪个灯泡的电阻大,P实也就更大,也就更亮。

  我觉得奇怪,我们课堂上做实验用的小灯泡是同种规格的,电阻应该是相同的,可是为什么亮度还是不一样呢?我继续查阅,结果终于让我无话可说——两个灯泡虽然是相同规格,但是每个灯泡的内阻还是可能有一点不同的,因此亮度大小不一,尤其不是同一家厂生产的,或不是同一批生产的产品。

  真相终于大白了,我的确是说错了话,好在这只是拓展环节,而我也只说了一遍而已,我相信学生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只要下节课上课时纠正一下,我相信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的影响。希望这亡羊补牢,真的为时不晚。

  弄明白了问题,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地。看着这课题——《简单电路》,我问自己:简单吗?回答是否定的,但语气是坚定的:不简单!科学这一学科,要想弄明白,还真是不简单!我自认每节课都认真备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还是漏洞百出。幸亏有我们组内的三名同事和品德组的几位老教师帮我,否则还真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力气呢。

  每次翻阅教材,如果不细看,还真的以为很简单,每节课的内容,连文字带图片不过两页而已,如此简单的编排,却有着极深的内涵。再次翻看教材,不由自主地重复自己的观点:简单?非也!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菁选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简单电路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

  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

  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2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 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

  课堂中给忘记了。

  2、 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

  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

  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

  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

  以亮。

  4、 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3

  刚刚上完教研课,一切按照自己的预设顺了下来,还在反思自己课堂上操作环节出现的问题,一直没想到课堂上拓展环节,却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错误观点——串联电路中,离电源正极*的灯泡就亮些,远的就暗些。(以前学过的早就忘没了)而课堂上操作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评课时组长帮我指出了课堂上的这一错误的观点。我虽然没敢争议,可心里还是信不踏实,于是上网查阅。(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因为教材中虽然涉及了串联和并联电路,但只要求学生认识,并不做深入探究,所以备课时根本没想太多,也没查过资料,只是和同事闲聊时曾提起,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根本没想过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查阅的结果真让我汗颜:灯泡亮暗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实际功率大的就更亮,小的就暗些。串联电路中电流是一样的,P实=UI,I相等,即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高,也就是哪个灯泡的电阻大,P实也就更大,也就更亮。

  我觉得奇怪,我们课堂上做实验用的小灯泡是同种规格的.,电阻应该是相同的,可是为什么亮度还是不一样呢?我继续查阅,结果终于让我无话可说——两个灯泡虽然是相同规格,但是每个灯泡的内阻还是可能有一点不同的,因此亮度大小不一,尤其不是同一家厂生产的,或不是同一批生产的产品。

  真相终于大白了,我的确是说错了话,好在这只是拓展环节,而我也只说了一遍而已,我相信学生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只要下节课上课时纠正一下,我相信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的影响。希望这亡羊补牢,真的为时不晚。

  弄明白了问题,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地。看着这课题——《简单电路》,我问自己:简单吗?回答是否定的,但语气是坚定的:不简单!科学这一学科,要想弄明白,还真是不简单!我自认每节课都认真备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还是漏洞百出。幸亏有我们组内的三名同事和品德组的几位老教师帮我,否则还真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力气呢。

  每次翻阅教材,如果不细看,还真的以为很简单,每节课的内容,连文字带图片不过两页而已,如此简单的编排,却有着极深的内涵。再次翻看教材,不由自主地重复自己的观点:简单?非也!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4

  去年参加培训时,西大附小的一位年轻老师选择上《简单电路》的第一课时,当时上得可以说不是很成功,我在听课时就在想,如果让我来上又该如何把握呢?

  很久没有上过五年级的课,今年重新来一篇还是感觉挺有意思的,好多实验我自己也想重新做一篇。在进入《电与磁》单元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购置了新的电池,新的导线,新的小灯泡,自制了一块简单电路的演示板,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与动手机会,我将小组分为两人一组,以便为课堂提供最大的保障,有经验的科学老师可能都有一个体会,准备不充分的科学课堂,真正上起课来会让自己都感觉很别扭的。

  本课虽名为《简单电路》,但对学生来说实则不简单。如其中一个环节需要学生用导线、电池、小灯泡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并尝试点亮小灯泡,然后画出电路图。就这样简单的过程对他们来也是不易的,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学生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经常去小商店买电池的经历,店主一般会用小灯泡与导线连好的简单电路来试灯泡,所以对如何点亮小灯泡是比较清楚的,但他们现在的生活中小灯泡基本不会用到了,也没有去买电池的经历,所以没有实际经验;二是小灯泡里面的结构学生们并不清楚,而且既便事先给他们讲清楚,因为没有通路的概念,他们也还是不能理解只有电流流过小灯泡才能点亮。记得前几年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我在提供材料时给学生准备了小灯座,孩子们很快点亮了小灯泡,但后来一研究教材我才发现,我多提供了一个材料却导致孩子们少了很多探索的步骤,少了思考的机会,于是在这次上课时,我重新整合了教材进行教学,并得到以下经验:

  1.我只准备了小灯泡,导线和电池,让他们自己去试,看能有多少种方式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课堂上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接触点和电池负极相连。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螺纹处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接触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种方式的小组极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惯使然,学生们一般都*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本课的难点是掌握电流在电路里的流向。在认识小灯泡的时侯,根据小灯泡的解剖图,学生很容易就指出了电流从一个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接点流出。在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安装成功一个电路,就思考这个电路里的电流的流向。虽然在我的引导下,利用课件上的示意图学生勉强能说出,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学生不多。这个知识点虽不是本课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如果这个知识学生理解了,那么对于以后学生组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是有帮助的。

  课后我想,如果下次能把各种方式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向都做成动画课件,那就更形象直观了,也许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大有帮助。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5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

  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6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我先讲解了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和用法,指导学生认识了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学生呢很快完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并画出了简单电路图。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接着我又联系班级的日光灯使用方法解说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优点和缺点。并联电路可以分别控制、节能环保,但连接繁琐;串联电路可以统一控制、连接方便,但可能出现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学生学得非常好,很快就可以举一反三找出:家中的各个房间的电路是并联电路;同一个吊灯中的很多灯泡,客厅中的某组装饰光源,这些是串联电路。

  课后回想这两个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另外,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所以只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将课设计到位,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带给你更大的惊喜。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7

  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霓虹灯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电珠的结构等,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学生制作红绿灯这部分我做了些处理,交给学生一个双向开关,把它连进电路里,让它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与灭,这样,就形成了整节课一步一步的递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学生思维达到了连贯性。四人小组合作,通过亲手做,增强对电路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8

  每一次教学只要精心准备、用心执教,总会有着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本着这一目的,我提供分层次的材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2、环节间的巧妙过渡、紧密的衔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从问题的引入、探究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活动时的调控都能够自然、巧妙、精密,让学生不会感觉到紧紧被牵引,而是自然跟着去做,期待着继续前行。

  这节课上完,感觉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继续改进。

  1、没有充分发挥实物展台的作用。只是就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其实完全可以将学生所连接的实物图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学*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展示学生作品时方法欠妥当。如果能够先展示正确的连接方法,让连接错误的学生“自行发现”、“自行纠错”效果会更好,同时还可以保护学生探究的欲望。

  3、拓展活动应留充足的时间。尝试“用一节电池点亮两个灯泡”因时间已下课,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组甚至没有没做出来,所以活动既然已经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尝试,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活动也不会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潜心专研,尽心尽力去备课、上课,积极做出深刻的反思,总会让课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惊喜,少一分遗憾。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9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

  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

  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0

  《简单电路》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前面的两个课时,主要介绍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包括电的成因,以及如何利用电池和导线点亮一个小灯泡,而本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利用更多的电器元件,制作简单电路,并能够很好的记录下来,根据课程内容,我指定了一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记录纸若干。

  课堂的第一部分: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还有一根导线,把小灯泡点亮,学生动手的同时,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并对电路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有什么办法能够不用手按让小灯泡亮起来,并介绍电池盒和小灯座,(学生演示安装步骤)。同时让学生利用这些电器元件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

  第三部分:反馈在制作简单电路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确认安装注意事项:

  1、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

  2、小灯泡的安装方法

  3、导电和电池座、小灯座的连接方法

  第四部分:学生展示电路的实物连接方式,并给学生介绍电器元件的简单画法,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电路图。

  第五部分: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给每个小组多提供一个小灯座,个小灯泡和若干到导线,尝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

  2、学生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尝试,但尝试成功后再尝试其他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实验汇报(小组交流)

  (有几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能用不同的方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第六部分:课外延伸,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做到了人人参与,并尝试用了多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进行尝试,,学生在使用电池座和电池盒的时候都没有遇到问题,学生整体情况良好,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电路的连接,电路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故障,在尝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环节,学生的想法很多,通过实践,发现仅有几种方案是可行的,认识到了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通路。并用简单的电路图加以表述。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学**惯仍需纠正,学生的合作和动手方面仍显欠缺,很多小组对于成员的分工都不是那么明确,需要一步一步完善,还有在学生的反馈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比较仓促,没有照顾到部分学生,学生的一些想法没有趣实践,也可能对今后的学*造成一定的困扰,这在以后的课堂中需要进一步关注。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1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2

  这是一节让学生动手实验较多的科学课。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我本着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知识,并深刻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尽管课堂教学时间因放手让学生实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并感受到乐趣就值!

  在实验刚开始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能将“电池、导线、灯泡”三种材料连接起来,当然,也就没能使灯泡亮起来。原来,学生*时很少进行实验,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是听老师说实验。现在一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很多学生是手忙脚乱,甚至有些学生无从下手。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慌,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一起动手操作。在我的指点下,学生很快就是使灯泡亮起来了。当时学生们激动得直喊:“我的灯亮了!我成功了!”

  从学生们激动的情景可以看出,他们的探索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我顺势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方法将实验过程重新进行一次,再次体验成功的乐趣。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3

  《简单电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达到以下几点:

  1、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2、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3、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根据以上要求我是这样设计《简单电路》一课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的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记录有关数据。

  3、用简单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每个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一个、一号电池一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给学生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 要求点两小灯泡。 由不方便从而引入解决的办法,导入到电池盒和灯座的使用。

  二、讲解小灯座和电池盒的构造与用途。

  我们知道了小灯座和电池盒的用途,现在就请各小组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来点亮你们的小灯泡,同学们边做试验边听老师的提示。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好,非常的棒,大家真了不起,各小组都把自己组的小灯泡点亮了,同时我们的手也**出来了,请大家安静下来,做好位置。

  对试验结果的记录是我们学*科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科学本把我们刚才的电路用实物图画出来。

  同学们在画电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是不是实物图不容易画啊?

  为了解决实物图难画的问题,科学家们有一个办法能让它变的更简单,看起来更清楚,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那就是画简单的电路图(板书课题:3.简单电路),请大家翻开课本的第7页。

  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灯泡,电源)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诉他们用线段连接的方法,同时要求同学们指出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同学们,大家看,我们用一节电池、一两根导线就能点亮一个小灯泡了。如果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那么你们能不能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相信大家都能够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试验做的好不好,听老师的要求很重要。在这里试验中老师有几个小小的愿望:

  1、希望大家合作,小声交流。

  2、希望大家“先画电路图再动手操作”,完成一个“从想到做”的过程。

  3、希望大家把自己试验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问题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

  现在各小组组长再来老师这里领取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和几根导线,请大家根据本组的方案动手做试验。老师也请同学们在试验的过程中交流以下几个问题。(板书问题)

  1、小灯泡亮了吗?

  2、用了几种连接方法,那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3、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

  4、画出电路图,指出电路中的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学生试验,教师板书要求,巡视。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我们不但点亮了一个小灯泡,我们还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了起来。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更多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生活中你有见过很多灯同时亮起来的情景吗?

  四、让跟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本环节主要给同学们课后交流)

  五、小结

  六、评价检测

  关注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时的操作情况。

  收集学生的电路图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4

  在上节课的学*中,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在这节课中主要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并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地建立电路的经验。

  根据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设计组装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电路,掌握电池盒、小灯座和导线的安装和连接方法,画出简单的线路图,形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概念。但是由于学具袋中的学具质量不是很好,导致很多学生在安装小灯座和电池盒时,时间用去了一大半,而且个别小组没有成功安装好,因为有些材料被折断了。后来让学生点亮一个小灯泡,并画出简单电路图时,大部分学生显得很是困难,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玩上面,根本没有按着教师的要求去做。个别画出来的`电路图也是不准确的,导线没有画直,小灯泡画得不准确,电池盒也画出来。没有真正形成简单电路的概念,所以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流程,将下面的内容安排在下节课。

  今天我承接上节课留下来的内容又上了一堂课,指导老师也来听我的课。总感觉整个教学流程不是很好,学生方应慢、交流部积极;而且对于上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1、指导组装用电器时,注意点强调未到位,使个别实验组在安装电路时小灯泡没有亮,未找出原因。2、学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个小灯泡发亮的实验操作后,才展示其中一组连接的实物图,这并不能代表全班学生的做法,太过局限。学生的电路图画的不规范,没能及时的纠正。

  所以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时,他们实验的很慢,显得交流的时间很紧迫。后来指导老师给了我一些意见:1、不要让一个小组中的一个学生来画电路图,让他们先都画着实是看,在让他们动手做实验;或者是让完成好的小组立刻上黑板画出电路图,接着跟大家一起交流画出来的那些连接方法是相同的,哪些方法是不同的,并指出不同在哪里,让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使学生意识到使两只小灯泡亮起来可以有两种方法,并让学生尝试去试试第二种方法。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菁选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简单电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

  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2

  这是一节让学生动手实验较多的科学课。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我本着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知识,并深刻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尽管课堂教学时间因放手让学生实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并感受到乐趣就值!

  在实验刚开始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能将“电池、导线、灯泡”三种材料连接起来,当然,也就没能使灯泡亮起来。原来,学生*时很少进行实验,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是听老师说实验。现在一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很多学生是手忙脚乱,甚至有些学生无从下手。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慌,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一起动手操作。在我的指点下,学生很快就是使灯泡亮起来了。当时学生们激动得直喊:“我的灯亮了!我成功了!”

  从学生们激动的情景可以看出,他们的探索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我顺势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方法将实验过程重新进行一次,再次体验成功的乐趣。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3

  去年参加培训时,西大附小的一位年轻老师选择上《简单电路》的第一课时,当时上得可以说不是很成功,我在听课时就在想,如果让我来上又该如何把握呢?

  很久没有上过五年级的课,今年重新来一篇还是感觉挺有意思的,好多实验我自己也想重新做一篇。在进入《电与磁》单元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购置了新的电池,新的导线,新的小灯泡,自制了一块简单电路的演示板,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与动手机会,我将小组分为两人一组,以便为课堂提供最大的保障,有经验的科学老师可能都有一个体会,准备不充分的科学课堂,真正上起课来会让自己都感觉很别扭的。

  本课虽名为《简单电路》,但对学生来说实则不简单。如其中一个环节需要学生用导线、电池、小灯泡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并尝试点亮小灯泡,然后画出电路图。就这样简单的过程对他们来也是不易的,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学生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经常去小商店买电池的经历,店主一般会用小灯泡与导线连好的简单电路来试灯泡,所以对如何点亮小灯泡是比较清楚的,但他们现在的生活中小灯泡基本不会用到了,也没有去买电池的经历,所以没有实际经验;二是小灯泡里面的结构学生们并不清楚,而且既便事先给他们讲清楚,因为没有通路的概念,他们也还是不能理解只有电流流过小灯泡才能点亮。记得前几年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我在提供材料时给学生准备了小灯座,孩子们很快点亮了小灯泡,但后来一研究教材我才发现,我多提供了一个材料却导致孩子们少了很多探索的步骤,少了思考的机会,于是在这次上课时,我重新整合了教材进行教学,并得到以下经验:

  1.我只准备了小灯泡,导线和电池,让他们自己去试,看能有多少种方式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课堂上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接触点和电池负极相连。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螺纹处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接触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种方式的小组极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惯使然,学生们一般都*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本课的难点是掌握电流在电路里的流向。在认识小灯泡的时侯,根据小灯泡的解剖图,学生很容易就指出了电流从一个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接点流出。在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安装成功一个电路,就思考这个电路里的电流的流向。虽然在我的引导下,利用课件上的示意图学生勉强能说出,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学生不多。这个知识点虽不是本课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如果这个知识学生理解了,那么对于以后学生组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是有帮助的。

  课后我想,如果下次能把各种方式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向都做成动画课件,那就更形象直观了,也许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大有帮助。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4

  刚刚上完教研课,一切按照自己的预设顺了下来,还在反思自己课堂上操作环节出现的问题,一直没想到课堂上拓展环节,却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错误观点——串联电路中,离电源正极*的灯泡就亮些,远的就暗些。(以前学过的早就忘没了)而课堂上操作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评课时组长帮我指出了课堂上的这一错误的观点。我虽然没敢争议,可心里还是信不踏实,于是上网查阅。(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因为教材中虽然涉及了串联和并联电路,但只要求学生认识,并不做深入探究,所以备课时根本没想太多,也没查过资料,只是和同事闲聊时曾提起,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根本没想过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查阅的结果真让我汗颜:灯泡亮暗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实际功率大的就更亮,小的就暗些。串联电路中电流是一样的,P实=UI,I相等,即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高,也就是哪个灯泡的电阻大,P实也就更大,也就更亮。

  我觉得奇怪,我们课堂上做实验用的小灯泡是同种规格的,电阻应该是相同的,可是为什么亮度还是不一样呢?我继续查阅,结果终于让我无话可说——两个灯泡虽然是相同规格,但是每个灯泡的内阻还是可能有一点不同的,因此亮度大小不一,尤其不是同一家厂生产的,或不是同一批生产的产品。

  真相终于大白了,我的'确是说错了话,好在这只是拓展环节,而我也只说了一遍而已,我相信学生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只要下节课上课时纠正一下,我相信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的影响。希望这亡羊补牢,真的为时不晚。

  弄明白了问题,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地。看着这课题——《简单电路》,我问自己:简单吗?回答是否定的,但语气是坚定的:不简单!科学这一学科,要想弄明白,还真是不简单!我自认每节课都认真备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还是漏洞百出。幸亏有我们组内的三名同事和品德组的几位老教师帮我,否则还真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力气呢。

  每次翻阅教材,如果不细看,还真的以为很简单,每节课的内容,连文字带图片不过两页而已,如此简单的编排,却有着极深的内涵。再次翻看教材,不由自主地重复自己的观点:简单?非也!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5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

  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

  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6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

  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

  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7

  每一次教学只要精心准备、用心执教,总会有着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本着这一目的,我提供分层次的材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2、环节间的巧妙过渡、紧密的衔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从问题的引入、探究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活动时的调控都能够自然、巧妙、精密,让学生不会感觉到紧紧被牵引,而是自然跟着去做,期待着继续前行。

  这节课上完,感觉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继续改进。

  1、没有充分发挥实物展台的作用。只是就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其实完全可以将学生所连接的实物图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学*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展示学生作品时方法欠妥当。如果能够先展示正确的连接方法,让连接错误的学生“自行发现”、“自行纠错”效果会更好,同时还可以保护学生探究的欲望。

  3、拓展活动应留充足的时间。尝试“用一节电池点亮两个灯泡”因时间已下课,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组甚至没有没做出来,所以活动既然已经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尝试,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活动也不会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潜心专研,尽心尽力去备课、上课,积极做出深刻的反思,总会让课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惊喜,少一分遗憾。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8

  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霓虹灯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电珠的结构等,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学生制作红绿灯这部分我做了些处理,交给学生一个双向开关,把它连进电路里,让它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与灭,这样,就形成了整节课一步一步的递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学生思维达到了连贯性。四人小组合作,通过亲手做,增强对电路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9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0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我先讲解了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和用法,指导学生认识了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学生呢很快完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并画出了简单电路图。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接着我又联系班级的日光灯使用方法解说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优点和缺点。并联电路可以分别控制、节能环保,但连接繁琐;串联电路可以统一控制、连接方便,但可能出现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学生学得非常好,很快就可以举一反三找出:家中的各个房间的电路是并联电路;同一个吊灯中的.很多灯泡,客厅中的某组装饰光源,这些是串联电路。

  课后回想这两个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另外,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所以只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将课设计到位,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带给你更大的惊喜。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菁选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2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单电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

  每一次教学只要精心准备、用心执教,总会有着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本着这一目的,我提供分层次的材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2、环节间的巧妙过渡、紧密的衔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从问题的引入、探究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活动时的调控都能够自然、巧妙、精密,让学生不会感觉到紧紧被牵引,而是自然跟着去做,期待着继续前行。

  这节课上完,感觉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继续改进。

  1、没有充分发挥实物展台的作用。只是就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其实完全可以将学生所连接的实物图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学*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展示学生作品时方法欠妥当。如果能够先展示正确的连接方法,让连接错误的学生“自行发现”、“自行纠错”效果会更好,同时还可以保护学生探究的欲望。

  3、拓展活动应留充足的时间。尝试“用一节电池点亮两个灯泡”因时间已下课,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组甚至没有没做出来,所以活动既然已经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尝试,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活动也不会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潜心专研,尽心尽力去备课、上课,积极做出深刻的反思,总会让课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惊喜,少一分遗憾。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2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我先讲解了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和用法,指导学生认识了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学生呢很快完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并画出了简单电路图。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接着我又联系班级的日光灯使用方法解说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优点和缺点。并联电路可以分别控制、节能环保,但连接繁琐;串联电路可以统一控制、连接方便,但可能出现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学生学得非常好,很快就可以举一反三找出:家中的各个房间的电路是并联电路;同一个吊灯中的很多灯泡,客厅中的某组装饰光源,这些是串联电路。

  课后回想这两个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另外,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所以只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将课设计到位,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带给你更大的惊喜。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3

  在上节课的学*中,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在这节课中主要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并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地建立电路的经验。

  根据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设计组装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电路,掌握电池盒、小灯座和导线的安装和连接方法,画出简单的线路图,形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概念。但是由于学具袋中的学具质量不是很好,导致很多学生在安装小灯座和电池盒时,时间用去了一大半,而且个别小组没有成功安装好,因为有些材料被折断了。后来让学生点亮一个小灯泡,并画出简单电路图时,大部分学生显得很是困难,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玩上面,根本没有按着教师的要求去做。个别画出来的电路图也是不准确的,导线没有画直,小灯泡画得不准确,电池盒也画出来。没有真正形成简单电路的概念,所以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流程,将下面的内容安排在下节课。

  今天我承接上节课留下来的内容又上了一堂课,指导老师也来听我的课。总感觉整个教学流程不是很好,学生方应慢、交流部积极;而且对于上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1、指导组装用电器时,注意点强调未到位,使个别实验组在安装电路时小灯泡没有亮,未找出原因。2、学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个小灯泡发亮的实验操作后,才展示其中一组连接的实物图,这并不能代表全班学生的做法,太过局限。学生的电路图画的.不规范,没能及时的纠正。

  所以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时,他们实验的很慢,显得交流的时间很紧迫。后来指导老师给了我一些意见:1、不要让一个小组中的一个学生来画电路图,让他们先都画着实是看,在让他们动手做实验;或者是让完成好的小组立刻上黑板画出电路图,接着跟大家一起交流画出来的那些连接方法是相同的,哪些方法是不同的,并指出不同在哪里,让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使学生意识到使两只小灯泡亮起来可以有两种方法,并让学生尝试去试试第二种方法。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4

  去年参加培训时,西大附小的一位年轻老师选择上《简单电路》的第一课时,当时上得可以说不是很成功,我在听课时就在想,如果让我来上又该如何把握呢?

  很久没有上过五年级的课,今年重新来一篇还是感觉挺有意思的,好多实验我自己也想重新做一篇。在进入《电与磁》单元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购置了新的电池,新的导线,新的小灯泡,自制了一块简单电路的演示板,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与动手机会,我将小组分为两人一组,以便为课堂提供最大的保障,有经验的科学老师可能都有一个体会,准备不充分的科学课堂,真正上起课来会让自己都感觉很别扭的。

  本课虽名为《简单电路》,但对学生来说实则不简单。如其中一个环节需要学生用导线、电池、小灯泡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并尝试点亮小灯泡,然后画出电路图。就这样简单的过程对他们来也是不易的,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学生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经常去小商店买电池的经历,店主一般会用小灯泡与导线连好的简单电路来试灯泡,所以对如何点亮小灯泡是比较清楚的,但他们现在的生活中小灯泡基本不会用到了,也没有去买电池的经历,所以没有实际经验;二是小灯泡里面的结构学生们并不清楚,而且既便事先给他们讲清楚,因为没有通路的概念,他们也还是不能理解只有电流流过小灯泡才能点亮。记得前几年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我在提供材料时给学生准备了小灯座,孩子们很快点亮了小灯泡,但后来一研究教材我才发现,我多提供了一个材料却导致孩子们少了很多探索的步骤,少了思考的机会,于是在这次上课时,我重新整合了教材进行教学,并得到以下经验:

  1.我只准备了小灯泡,导线和电池,让他们自己去试,看能有多少种方式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课堂上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接触点和电池负极相连。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螺纹处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接触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种方式的小组极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惯使然,学生们一般都*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本课的难点是掌握电流在电路里的流向。在认识小灯泡的时侯,根据小灯泡的解剖图,学生很容易就指出了电流从一个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接点流出。在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安装成功一个电路,就思考这个电路里的电流的流向。虽然在我的引导下,利用课件上的示意图学生勉强能说出,

  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学生不多。这个知识点虽不是本课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如果这个知识学生理解了,那么对于以后学生组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是有帮助的。

  课后我想,如果下次能把各种方式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向都做成动画课件,那就更形象直观了,也许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大有帮助。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5

  《简单电路》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前面的两个课时,主要介绍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包括电的成因,以及如何利用电池和导线点亮一个小灯泡,而本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利用更多的电器元件,制作简单电路,并能够很好的记录下来,根据课程内容,我指定了一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记录纸若干。

  课堂的第一部分: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还有一根导线,把小灯泡点亮,学生动手的同时,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并对电路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有什么办法能够不用手按让小灯泡亮起来,并介绍电池盒和小灯座,(学生演示安装步骤)。同时让学生利用这些电器元件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

  第三部分:反馈在制作简单电路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确认安装注意事项:

  1、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

  2、小灯泡的安装方法

  3、导电和电池座、小灯座的连接方法

  第四部分:学生展示电路的实物连接方式,并给学生介绍电器元件的简单画法,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电路图。

  第五部分: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给每个小组多提供一个小灯座,个小灯泡和若干到导线,尝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

  2、学生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尝试,但尝试成功后再尝试其他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实验汇报(小组交流)

  (有几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能用不同的方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第六部分:课外延伸,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做到了人人参与,并尝试用了多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进行尝试,,学生在使用电池座和电池盒的时候都没有遇到问题,学生整体情况良好,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电路的连接,电路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故障,在尝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环节,学生的想法很多,通过实践,发现仅有几种方案是可行的,认识到了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通路。并用简单的电路图加以表述。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学**惯仍需纠正,学生的合作和动手方面仍显欠缺,很多小组对于成员的分工都不是那么明确,需要一步一步完善,还有在学生的反馈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比较仓促,没有照顾到部分学生,学生的一些想法没有趣实践,也可能对今后的学*造成一定的困扰,这在以后的课堂中需要进一步关注。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6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

  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7

  刚刚上完教研课,一切按照自己的预设顺了下来,还在反思自己课堂上操作环节出现的问题,一直没想到课堂上拓展环节,却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错误观点——串联电路中,离电源正极*的灯泡就亮些,远的就暗些。(以前学过的早就忘没了)而课堂上操作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评课时组长帮我指出了课堂上的这一错误的观点。我虽然没敢争议,可心里还是信不踏实,于是上网查阅。(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因为教材中虽然涉及了串联和并联电路,但只要求学生认识,并不做深入探究,所以备课时根本没想太多,也没查过资料,只是和同事闲聊时曾提起,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根本没想过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查阅的结果真让我汗颜:灯泡亮暗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实际功率大的就更亮,小的就暗些。串联电路中电流是一样的,P实=UI,I相等,即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高,也就是哪个灯泡的电阻大,P实也就更大,也就更亮。

  我觉得奇怪,我们课堂上做实验用的小灯泡是同种规格的,电阻应该是相同的,可是为什么亮度还是不一样呢?我继续查阅,结果终于让我无话可说——两个灯泡虽然是相同规格,但是每个灯泡的内阻还是可能有一点不同的,因此亮度大小不一,尤其不是同一家厂生产的,或不是同一批生产的产品。

  真相终于大白了,我的确是说错了话,好在这只是拓展环节,而我也只说了一遍而已,我相信学生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只要下节课上课时纠正一下,我相信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的影响。希望这亡羊补牢,真的为时不晚。

  弄明白了问题,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地。看着这课题——《简单电路》,我问自己:简单吗?回答是否定的,但语气是坚定的:不简单!科学这一学科,要想弄明白,还真是不简单!我自认每节课都认真备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还是漏洞百出。幸亏有我们组内的三名同事和品德组的几位老教师帮我,否则还真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力气呢。

  每次翻阅教材,如果不细看,还真的以为很简单,每节课的内容,连文字带图片不过两页而已,如此简单的编排,却有着极深的内涵。再次翻看教材,不由自主地重复自己的观点:简单?非也!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8

  《简单电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达到以下几点:

  1、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2、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3、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根据以上要求我是这样设计《简单电路》一课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的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记录有关数据。

  3、用简单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每个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一个、一号电池一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给学生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 要求点两小灯泡。 由不方便从而引入解决的办法,导入到电池盒和灯座的使用。

  二、讲解小灯座和电池盒的构造与用途。

  我们知道了小灯座和电池盒的用途,现在就请各小组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来点亮你们的小灯泡,同学们边做试验边听老师的提示。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好,非常的棒,大家真了不起,各小组都把自己组的小灯泡点亮了,同时我们的手也**出来了,请大家安静下来,做好位置。

  对试验结果的记录是我们学*科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科学本把我们刚才的电路用实物图画出来。

  同学们在画电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是不是实物图不容易画啊?

  为了解决实物图难画的问题,科学家们有一个办法能让它变的更简单,看起来更清楚,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那就是画简单的电路图(板书课题:3.简单电路),请大家翻开课本的.第7页。

  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灯泡,电源)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诉他们用线段连接的方法,同时要求同学们指出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同学们,大家看,我们用一节电池、一两根导线就能点亮一个小灯泡了。如果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那么你们能不能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相信大家都能够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试验做的好不好,听老师的要求很重要。在这里试验中老师有几个小小的愿望:

  1、希望大家合作,小声交流。

  2、希望大家“先画电路图再动手操作”,完成一个“从想到做”的过程。

  3、希望大家把自己试验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问题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

  现在各小组组长再来老师这里领取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和几根导线,请大家根据本组的方案动手做试验。老师也请同学们在试验的过程中交流以下几个问题。(板书问题)

  1、小灯泡亮了吗?

  2、用了几种连接方法,那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3、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

  4、画出电路图,指出电路中的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学生试验,教师板书要求,巡视。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我们不但点亮了一个小灯泡,我们还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了起来。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更多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生活中你有见过很多灯同时亮起来的情景吗?

  四、让跟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本环节主要给同学们课后交流)

  五、小结

  六、评价检测

  关注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时的操作情况。

  收集学生的电路图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9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

  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

  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0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

  课堂中给忘记了。

  2、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

  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

  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

  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

  以亮。

  4、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1

  这是一节让学生动手实验较多的科学课。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我本着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知识,并深刻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尽管课堂教学时间因放手让学生实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并感受到乐趣就值!

  在实验刚开始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能将“电池、导线、灯泡”三种材料连接起来,当然,也就没能使灯泡亮起来。原来,学生*时很少进行实验,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是听老师说实验。现在一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很多学生是手忙脚乱,甚至有些学生无从下手。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慌,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一起动手操作。在我的指点下,学生很快就是使灯泡亮起来了。当时学生们激动得直喊:“我的灯亮了!我成功了!”

  从学生们激动的情景可以看出,他们的探索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我顺势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方法将实验过程重新进行一次,再次体验成功的乐趣。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2

  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霓虹灯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电珠的结构等,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学生制作红绿灯这部分我做了些处理,交给学生一个双向开关,把它连进电路里,让它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与灭,这样,就形成了整节课一步一步的递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学生思维达到了连贯性。四人小组合作,通过亲手做,增强对电路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7)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菁选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集锦11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简单电路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

  在上节课的学*中,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在这节课中主要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并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地建立电路的经验。

  根据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设计组装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电路,掌握电池盒、小灯座和导线的安装和连接方法,画出简单的线路图,形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概念。但是由于学具袋中的学具质量不是很好,导致很多学生在安装小灯座和电池盒时,时间用去了一大半,而且个别小组没有成功安装好,因为有些材料被折断了。后来让学生点亮一个小灯泡,并画出简单电路图时,大部分学生显得很是困难,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玩上面,根本没有按着教师的要求去做。个别画出来的电路图也是不准确的,导线没有画直,小灯泡画得不准确,电池盒也画出来。没有真正形成简单电路的概念,所以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流程,将下面的'内容安排在下节课。

  今天我承接上节课留下来的内容又上了一堂课,指导老师也来听我的课。总感觉整个教学流程不是很好,学生方应慢、交流部积极;而且对于上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1、指导组装用电器时,注意点强调未到位,使个别实验组在安装电路时小灯泡没有亮,未找出原因。2、学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个小灯泡发亮的实验操作后,才展示其中一组连接的实物图,这并不能代表全班学生的做法,太过局限。学生的电路图画的不规范,没能及时的纠正。

  所以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时,他们实验的很慢,显得交流的时间很紧迫。后来指导老师给了我一些意见:1、不要让一个小组中的一个学生来画电路图,让他们先都画着实是看,在让他们动手做实验;或者是让完成好的小组立刻上黑板画出电路图,接着跟大家一起交流画出来的那些连接方法是相同的,哪些方法是不同的,并指出不同在哪里,让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使学生意识到使两只小灯泡亮起来可以有两种方法,并让学生尝试去试试第二种方法。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2

  去年参加培训时,西大附小的一位年轻老师选择上《简单电路》的第一课时,当时上得可以说不是很成功,我在听课时就在想,如果让我来上又该如何把握呢?

  很久没有上过五年级的课,今年重新来一篇还是感觉挺有意思的,好多实验我自己也想重新做一篇。在进入《电与磁》单元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购置了新的电池,新的导线,新的小灯泡,自制了一块简单电路的演示板,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与动手机会,我将小组分为两人一组,以便为课堂提供最大的保障,有经验的科学老师可能都有一个体会,准备不充分的科学课堂,真正上起课来会让自己都感觉很别扭的。

  本课虽名为《简单电路》,但对学生来说实则不简单。如其中一个环节需要学生用导线、电池、小灯泡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并尝试点亮小灯泡,然后画出电路图。就这样简单的过程对他们来也是不易的,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学生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经常去小商店买电池的经历,店主一般会用小灯泡与导线连好的简单电路来试灯泡,所以对如何点亮小灯泡是比较清楚的,但他们现在的生活中小灯泡基本不会用到了,也没有去买电池的经历,所以没有实际经验;二是小灯泡里面的结构学生们并不清楚,而且既便事先给他们讲清楚,因为没有通路的概念,他们也还是不能理解只有电流流过小灯泡才能点亮。记得前几年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我在提供材料时给学生准备了小灯座,孩子们很快点亮了小灯泡,但后来一研究教材我才发现,我多提供了一个材料却导致孩子们少了很多探索的步骤,少了思考的机会,于是在这次上课时,我重新整合了教材进行教学,并得到以下经验:

  1.我只准备了小灯泡,导线和电池,让他们自己去试,看能有多少种方式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课堂上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接触点和电池负极相连。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螺纹处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接触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种方式的小组极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惯使然,学生们一般都*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

  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本课的难点是掌握电流在电路里的流向。在认识小灯泡的时侯,根据小灯泡的解剖图,学生很容易就指出了电流从一个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接点流出。在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安装成功一个电路,就思考这个电路里的电流的流向。虽然在我的引导下,利用课件上的示意图学生勉强能说出,

  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学生不多。这个知识点虽不是本课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如果这个知识学生理解了,那么对于以后学生组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是有帮助的。

  课后我想,如果下次能把各种方式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向都做成动画课件,那就更形象直观了,也许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大有帮助。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3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 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

  课堂中给忘记了。

  2、 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

  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

  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

  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

  以亮。

  4、 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4

  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霓虹灯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电珠的结构等,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学生制作红绿灯这部分我做了些处理,交给学生一个双向开关,把它连进电路里,让它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与灭,这样,就形成了整节课一步一步的递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学生思维达到了连贯性。四人小组合作,通过亲手做,增强对电路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5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

  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

  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6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我先讲解了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和用法,指导学生认识了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学生呢很快完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并画出了简单电路图。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接着我又联系班级的日光灯使用方法解说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优点和缺点。并联电路可以分别控制、节能环保,但连接繁琐;串联电路可以统一控制、连接方便,但可能出现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学生学得非常好,很快就可以举一反三找出:家中的各个房间的电路是并联电路;同一个吊灯中的很多灯泡,客厅中的某组装饰光源,这些是串联电路。

  课后回想这两个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另外,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所以只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将课设计到位,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带给你更大的惊喜。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7

  刚刚上完教研课,一切按照自己的预设顺了下来,还在反思自己课堂上操作环节出现的问题,一直没想到课堂上拓展环节,却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错误观点——串联电路中,离电源正极*的灯泡就亮些,远的就暗些。(以前学过的早就忘没了)而课堂上操作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评课时组长帮我指出了课堂上的这一错误的观点。我虽然没敢争议,可心里还是信不踏实,于是上网查阅。(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因为教材中虽然涉及了串联和并联电路,但只要求学生认识,并不做深入探究,所以备课时根本没想太多,也没查过资料,只是和同事闲聊时曾提起,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根本没想过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查阅的结果真让我汗颜:灯泡亮暗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实际功率大的就更亮,小的就暗些。串联电路中电流是一样的,P实=UI,I相等,即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高,也就是哪个灯泡的电阻大,P实也就更大,也就更亮。

  我觉得奇怪,我们课堂上做实验用的小灯泡是同种规格的,电阻应该是相同的,可是为什么亮度还是不一样呢?我继续查阅,结果终于让我无话可说——两个灯泡虽然是相同规格,但是每个灯泡的内阻还是可能有一点不同的,因此亮度大小不一,尤其不是同一家厂生产的,或不是同一批生产的产品。

  真相终于大白了,我的.确是说错了话,好在这只是拓展环节,而我也只说了一遍而已,我相信学生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只要下节课上课时纠正一下,我相信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的影响。希望这亡羊补牢,真的为时不晚。

  弄明白了问题,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地。看着这课题——《简单电路》,我问自己:简单吗?回答是否定的,但语气是坚定的:不简单!科学这一学科,要想弄明白,还真是不简单!我自认每节课都认真备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还是漏洞百出。幸亏有我们组内的三名同事和品德组的几位老教师帮我,否则还真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力气呢。

  每次翻阅教材,如果不细看,还真的以为很简单,每节课的内容,连文字带图片不过两页而已,如此简单的编排,却有着极深的内涵。再次翻看教材,不由自主地重复自己的观点:简单?非也!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8

  《简单电路》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前面的两个课时,主要介绍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包括电的成因,以及如何利用电池和导线点亮一个小灯泡,而本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利用更多的电器元件,制作简单电路,并能够很好的记录下来,根据课程内容,我指定了一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记录纸若干。

  课堂的第一部分: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还有一根导线,把小灯泡点亮,学生动手的同时,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并对电路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有什么办法能够不用手按让小灯泡亮起来,并介绍电池盒和小灯座,(学生演示安装步骤)。同时让学生利用这些电器元件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

  第三部分:反馈在制作简单电路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确认安装注意事项:

  1、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

  2、小灯泡的安装方法

  3、导电和电池座、小灯座的连接方法

  第四部分:学生展示电路的实物连接方式,并给学生介绍电器元件的简单画法,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电路图。

  第五部分: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给每个小组多提供一个小灯座,个小灯泡和若干到导线,尝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

  2、学生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尝试,但尝试成功后再尝试其他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实验汇报(小组交流)

  (有几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能用不同的方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第六部分:课外延伸,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做到了人人参与,并尝试用了多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进行尝试,,学生在使用电池座和电池盒的时候都没有遇到问题,学生整体情况良好,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电路的连接,电路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故障,在尝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环节,学生的想法很多,通过实践,发现仅有几种方案是可行的,认识到了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通路。并用简单的电路图加以表述。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学**惯仍需纠正,学生的合作和动手方面仍显欠缺,很多小组对于成员的分工都不是那么明确,需要一步一步完善,还有在学生的反馈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比较仓促,没有照顾到部分学生,学生的一些想法没有趣实践,也可能对今后的学*造成一定的困扰,这在以后的课堂中需要进一步关注。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9

  《简单电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达到以下几点:

  1、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2、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3、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根据以上要求我是这样设计《简单电路》一课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的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记录有关数据。

  3、用简单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每个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一个、一号电池一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给学生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 要求点两小灯泡。 由不方便从而引入解决的办法,导入到电池盒和灯座的使用。

  二、讲解小灯座和电池盒的构造与用途。

  我们知道了小灯座和电池盒的用途,现在就请各小组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来点亮你们的小灯泡,同学们边做试验边听老师的提示。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好,非常的棒,大家真了不起,各小组都把自己组的小灯泡点亮了,同时我们的手也**出来了,请大家安静下来,做好位置。

  对试验结果的记录是我们学*科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科学本把我们刚才的电路用实物图画出来。

  同学们在画电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是不是实物图不容易画啊?

  为了解决实物图难画的问题,科学家们有一个办法能让它变的更简单,看起来更清楚,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那就是画简单的电路图(板书课题:3.简单电路),请大家翻开课本的第7页。

  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灯泡,电源)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诉他们用线段连接的方法,同时要求同学们指出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同学们,大家看,我们用一节电池、一两根导线就能点亮一个小灯泡了。如果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那么你们能不能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相信大家都能够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试验做的好不好,听老师的要求很重要。在这里试验中老师有几个小小的愿望:

  1、希望大家合作,小声交流。

  2、希望大家“先画电路图再动手操作”,完成一个“从想到做”的'过程。

  3、希望大家把自己试验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问题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

  现在各小组组长再来老师这里领取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和几根导线,请大家根据本组的方案动手做试验。老师也请同学们在试验的过程中交流以下几个问题。(板书问题)

  1、小灯泡亮了吗?

  2、用了几种连接方法,那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3、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

  4、画出电路图,指出电路中的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学生试验,教师板书要求,巡视。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我们不但点亮了一个小灯泡,我们还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了起来。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更多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生活中你有见过很多灯同时亮起来的情景吗?

  四、让跟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本环节主要给同学们课后交流)

  五、小结

  六、评价检测

  关注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时的操作情况。

  收集学生的电路图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0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

  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每一次教学只要精心准备、用心执教,总会有着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本着这一目的,我提供分层次的材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2、环节间的巧妙过渡、紧密的衔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从问题的引入、探究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活动时的调控都能够自然、巧妙、精密,让学生不会感觉到紧紧被牵引,而是自然跟着去做,期待着继续前行。

  这节课上完,感觉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继续改进。

  1、没有充分发挥实物展台的作用。只是就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其实完全可以将学生所连接的实物图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学*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展示学生作品时方法欠妥当。如果能够先展示正确的连接方法,让连接错误的学生“自行发现”、“自行纠错”效果会更好,同时还可以保护学生探究的欲望。

  3、拓展活动应留充足的时间。尝试“用一节电池点亮两个灯泡”因时间已下课,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组甚至没有没做出来,所以活动既然已经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尝试,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活动也不会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潜心专研,尽心尽力去备课、上课,积极做出深刻的反思,总会让课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惊喜,少一分遗憾。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1

  一、新授部分教学思路

  1、认识部分电路元件

  2、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3、分析连接情况,说说电流是怎样“走动”的。

  4、加入开关,重新连接一个完整的电路。

  5、学*电器元件符号,学*画电路图。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后,我立即发现大多学生不能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2、认识了电流实验盒中的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

  三、反思

  1、为什么学生有了电池盒、小灯座就能正确连接电路呢?

  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本没有开启智慧的`思维。

  2、为什么学生不易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首先,学生很少接触未连接好的电子玩具,没有实践经验。其次,学生对灯泡的内部结构不清楚。最后就是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研究时间。

  3、能否让学生先用电池盒和灯座进行实验呢?

  我认为,虽然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思维中体验电路的意义。所以只要教师悉心指导,给予充分的时间,学生就能够摸索出其中的奥秘。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9

  这是一节让学生动手实验较多的科学课。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我本着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知识,并深刻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尽管课堂教学时间因放手让学生实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并感受到乐趣就值!

  在实验刚开始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能将“电池、导线、灯泡”三种材料连接起来,当然,也就没能使灯泡亮起来。原来,学生*时很少进行实验,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是听老师说实验。现在一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很多学生是手忙脚乱,甚至有些学生无从下手。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慌,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一起动手操作。在我的指点下,学生很快就是使灯泡亮起来了。当时学生们激动得直喊:“我的灯亮了!我成功了!”

  从学生们激动的情景可以看出,他们的探索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我顺势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方法将实验过程重新进行一次,再次体验成功的乐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