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范本5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 1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本文是一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

  (1)、认识“故、迎、阿、姨、追、顶、披、鼓”等八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变、条”等六个生字。

  (2)、了解蝌蚪与青蛙的特点,认识蝌蚪与青蛙。

  2、能力目标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及其外形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蹦、跳、蹬”等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3、情感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三、课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2)、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难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及采用的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易接受感性的知识,且思维方式偏重于形象思维,表现欲强,爱模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爱说爱问,活泼天真,根据这些特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主要通过课件演示的形式,让学生区别动词;鉴于学生表现欲强,爱模仿,主要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引导探索、开拓思路。

  由于低年级学生爱说爱思爱问,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我将以多媒体出现青蛙生长过程四个阶段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青蛙形体的变化,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文中没有说明的细节。如眼睛的变化等。

  3、课外延伸,积累知识。

  根据低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求知欲强的特点,我将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青蛙的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能从课外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

  五、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阅读教学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认识,在感受中领悟”。

  《小蝌蚪找妈妈》是篇科学童话,为体验、感悟型阅读提供了条件。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优化老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课件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学*行为。

  1、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播放动画、展示图片、出示练*、播放朗读,使学生在看、听、说、练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课文内容,在调动感官功能的基础上熟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加强朗读,感悟语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受领悟课文内容,如带着问题朗读,领会用词的准确性;分角色朗读,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不易,从而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3、启发教学,提高认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想象氛围,以青蛙对话的形式想象青蛙母子相识后的交流,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开拓思路。另外,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课外知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青蛙是益虫。

  六、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制的和收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本课课件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1、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蝌蚪的外形,引导学生抓住小蝌蚪的脑袋、身子、尾巴的特点观察并说话,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对小蝌蚪的外形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引导说的过程中学*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感知课文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使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当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

  3、理解词语“迎上去、追上去、游上去”时,以课件演示动画,使学生体会领悟这三个词的区别。在认识青蛙特点时,以课件出示图片,了解青蛙的形体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4、在发散思维训练时,安排了青蛙鸣叫的课件演示,启发学生想象小青蛙与妈妈的对话内容。

  5、以电脑小博士的形式展示青蛙图片及文字资料,并播放文字资料的录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七、教学流程分析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 。

  1、师引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

  【课件演示】说谜面:大脑袋,园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叫,抓害虫,顶呱呱。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3、【课件演示】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4、引语:今天请大家听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学*兴趣,同时也初步认知小蝌蚪。通过图片演示,学生对小蝌蚪的印象又深一层,通过看图填空的说话练*,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观察描述小蝌蚪的外形,培养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感知课文。

  【课件演示】播放录音,要求大家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语:刚才,大家听故事时都非常认真,也非常专心。现在,谁最想说一说。

  3、【课件演示】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

  4、自读课文,用“——”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设计意图:动画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形式,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增添学*乐趣。同时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引导学生读、思、说,结合课件点拨,使低年级学生学会自主学*。)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说说。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接*这些小动物的?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比较、体会、领悟: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课件演示】播放语句,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

  A、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B、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C、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区别三个词,同时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内化的语言以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符合低年级学生爱模仿的特点。)

  3、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体会语感。)

  〈四〉、启发思考。

  引语: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就是他们的妈妈?

  1、点拨朗读。

  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他们的妈妈的?用“~~”画一画,读一读。

  2、看图填空。

  引语:小蝌蚪见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

  (1)、选词填空。 披、鼓、蹲、露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 )着一只大青蛙,( )着碧绿的衣裳,( )着雪白的肚皮,( )着一对大眼睛。

  (2)、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配上动作。

  暗示——小蝌蚪独立生活,遇事能主动探索,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借助鲤鱼、乌龟之口感知青蛙外形特点,从学生初步感受抓住特点描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想象青蛙的模样。结合课件,看图填空,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再现青蛙状态,能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以暗示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五〉、发散思维。

  引语: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青蛙,听到了妈妈的招呼,他们是怎么做的?

  1、【课件演示】结合动画,选词填空。

  蹦、跳、蹬

  他们后腿一( ),向前一( ),( )到了荷叶上。

  2、【课件演示】播放青蛙鸣叫的声像,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青蛙和妈妈都说了些什么?

  3、夸夸想想。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低年级儿童爱幻想,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青蛙母子的对话,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开拓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表扬是教学中常用来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去表扬小蝌蚪,有助于学生领悟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六〉、课外延伸。

  1、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2、听听小博士的介绍:

  【课件演示】播放介绍有关青蛙知识的文字资料。

  青蛙的品种繁多,据统计,全世界有1900多种,我国就有150种左右。著名的弹琴蛙,是我国的特产,它鸣声婉转,仿佛古代仕女于花前月下操琴。而生活在北美洲的牛蛙,则鸣声低沉粗犷,好像男低音在歌唱。

  蛙声除了给人以“音乐”的欣赏外,它还能预报天气。唐诗中有“水旱卜蛙声”的诗句,元代的《田家五行》一书中也有“三月初三听蛙声,卜水旱”的记载。*代,我国有不少农谚也是反映蛙鸣与天气的关系的,如“雨后蟾蜍叫,不久大雨到”,“八月青蛙叫,干得犁头翘”,等等。

  青蛙还是捕食昆虫的健将。当青蛙尚处于幼虫(蝌蚪)时,它一天就能吃掉100多只孑孓;而到成蛙时,用它灵巧的舌头,*均每天可吃掉70只左右的害虫。

  青蛙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特别是我国特有的中华大蟾蜍,经处理晒干成干蟾,可治疗小儿疳积。从它的耳后腺、皮肤腺中提取的分泌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六神丸、蟾酥丸以及消化解毒丸等药品,具有强心、镇痛、止血和治疗疔疮等作用。青蛙是益虫,所以必须加以保护,不准捕杀。

  (设计意图:以课件演示的形式延伸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对于学生深入了解青蛙,保护青蛙是十分有益的,在轻松愉悦氛围中结束本课。)

  〈七〉、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学*认识本课“脑袋塘捕”等1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两、就、肚皮”等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和媒体准备:

  角色头饰,课件,青蛙生长视频。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瞪大眼睛,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人的名字,名字叫——妈妈。(板书:妈妈)

  读妈妈,注意叠词第二个字音读轻声

  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说有哪些?(爸爸妹妹哥哥)

  2、可是有一天,妈妈找不到了,我们要去找妈妈。(板书:找)

  可是不是我们去找妈妈,而是它——小蝌蚪。(完成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读课题,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这个故事非常有趣,是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后小身板坐直。

  三、借助学*单,学*生字

  这一课要认识的生字写在学*单上了,拿出学*单,自己读读。

  小组合作认读,读给同桌听,读对了就点赞。

  池塘脑袋捕食阿姨乌龟披着鼓着

  黑灰色迎上去追上去宽嘴巴头顶上

  交流检查:

  披着鼓着——轻声

  鼓着做动作,手握拳头,高于*面

  头顶上鼓着——怎么做动作

  迎追——都是什么旁?什么结构?什么叫迎上去》什么叫追上去?

  四、学*课文,想想小蝌蚪和青蛙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填写学*单

  1、()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黑()色的身子,甩着()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青蛙妈妈披着碧绿的()裳,露着雪()的(),

  鼓着一对()眼睛。

  3、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先后遇到了鲤()阿姨和()龟。

  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和谁?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

  1、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六、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七、指导写“孩”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 3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镶嵌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文章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及其生活*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认读生字新词,会写生字词。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寻人启事》,谈话引入课题。

  导语:小朋友们,昨天老师得到了一张特殊的《寻人启事》,大家想看看吗?

  (课件演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又黑又长的尾巴,住在池塘里。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也不知道她在哪里。我多想和大家一样,能与妈妈一起生活啊!你们见到她了吗?

  2.板书课题,给“蝌蚪”注音,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课题,再指名读课题,最后全班齐读课题。

  3.简单介绍,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蝌蚪是青蛙的幼体,相当于成年人的婴儿期。那么,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科学知识呢?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啦!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1)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3)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2.检测字词预*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池塘(tánɡ)脑(nǎo)袋(dɑi)灰(huī)色游哇(wɑ)游教(jiāo)书

  捕(bǔ)食迎(yínɡ)上去阿(ā)姨(yí)宽(kuān)嘴巴乌龟(ɡuī)

  头顶(dǐnɡ)披(pī)着鼓(ɡǔ)着

  ◆易读错的字

  “脑袋”中的“袋”要读轻声dɑi;“眼睛”的“睛”要读轻声jing。

  “捕”的声母是b,不要错读成p;“披”的韵母是i,不要错读成ēi。

  ◆多音字

  “教”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第一声jiāo,可以组词“教书”“教方法”。它还有一个读音jiào,可以组词“教师”“教室”。

  ◆识字方法

  “捕、迎”可通过表演认读;“脑、袋、灰”可利用小蝌蚪的图片认读;“阿、姨”可利用鲤鱼的图片认读;“宽、龟”可利用乌龟的图片认读;“顶、披、鼓”可利用青蛙的图片认读。

  ◆形*字示例

  顶(头顶)(顶天立地)睛(眼睛)(点睛)(火眼金睛)

  须(胡须)(须发)(必须)晴(晴天)(晴空)(阴晴圆缺)

  (2)小组合作,再次认读,之后全班展示读。

  (3)出示会写的字,指导观察字形,正确书写。教师对“皮”“跳”做示

  范书写,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

  ◆书写指导

  [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整体书写要紧凑。“”的横折钩与“阝”的横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长,悬针竖最长。

  [宽]上下结构,宝盖头写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见”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皮]注意笔顺的书写:横钩、撇、竖、横撇、捺。第二笔长撇斜度要小,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又”的横撇要横短撇长,捺舒展。

  [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子”末笔横要变成提,斜度大,“亥”的最后一笔是个长点。

  [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要把“足”的最后两笔变成竖、提,右边“兆”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4)学生在书上练*书写生字,描一个,写两个。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提醒书写有误的学生。

  (5)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在投影仪上点评。

  (6)交流各种识记方法,如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总结刚才的学*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过渡:同学们,咱们刚才学*了这么多的生字新词,现在把它们都放到课文里,你还会读吗?我们一起跟着录音轻声地读一读吧!

  2.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在听和看的同时轻声跟读课文,熟悉课文。

  3.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提示:可从吐字、发音、流利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4.再次出示《寻人启事》,思考: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她在哪里?(板书:小蝌蚪→青蛙)

  5.图文结合,认识蝌蚪和青蛙。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学生辨认,并将不同的图片贴在相应的板书下面。

  (2)学*描写小蝌蚪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为什么会找不到妈妈呢?因为它们的外形实在是相差太大了。谁能够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呢?

  ①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读,说说有什么不懂的词语。

  ③指名读,其间教师相机指导,“大大的、黑灰色的、长长的、快活地”这几个词语要重读;读“游来游去”时拖长音,突出小蝌蚪的悠闲与快乐。

  ④播放小蝌蚪在池塘中游动的动画,学生齐读,理解“甩”的意思,可以用手做一做“甩”的动作。

  (3)学*描写青蛙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虽然在池塘里生活得很快活,可是没有妈妈在身边怎么行呢?他们多么希望能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他们的妈妈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儿呢?请大家找找课文中描写青蛙妈妈外形的句子吧!

  ①课件出示文字。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②学生自由朗读句子,想想读懂了什么。

  (青蛙生活的环境、*性及其外形特点,和鲤鱼、乌龟有什么不同。)

  ③引导学生注意句子中的动词“游”“蹲”“披”“露”“鼓”,可以请学生表演青蛙的动作,加深理解。

  ④指导朗读,“大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要略强调,突出青蛙的特点。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小蝌蚪和大青蛙长什么样儿了,他们长得可真的一点儿都不像呀,怎么可能是孩子和妈妈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学*吧!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了生字新词,掌握了一些好用的识字方法,记牢了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学们已经是二年级学生了,要学更多的生字和词语,在*时的学*中可以自己归纳一些识字方法哦!我们在课堂上看了小蝌蚪和大青蛙的图片,读了描写它们外形的句子,一些同学还给我们表演了可爱的小蝌蚪和神气的大青蛙,他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我觉得今天的课文朗读,大家也读得不错,虽然有些字还是读得不准,但读出了感情,下节课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朗读训练,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多多练*。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好的识字方法,互相读一读生字生词。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1.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

  2.通过图文结合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通过课后题目中的按顺序连图片,能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卡片,组词、扩词。

  2.出示课件,填空回顾课文。

  过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吗?我们来填空吧,看看谁能填得又快又好。

  _____里有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的身子,____长长的尾巴,____地游来游去。

  多么可爱的小蝌蚪啊!可是,他们的妈妈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帮小蝌蚪找妈妈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图文对照,了解小蝌蚪的外形变化和找妈妈的过程。

  (1)出示要求,学生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要求: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外形的变化。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用“——”画出来。

  (2)交流展示。

  ①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出示小蝌蚪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图片,找学生上台按顺序摆一摆: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鲤鱼、乌龟的图片)

  2.细细品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学*第2自然段

  过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最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最先遇到的是鲤鱼妈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先来学*第2自然段吧!

  (1)出示课文第1幅插图和第2自然段。

  预设:引导学生理解时要重点领会“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的外形特点——“四条腿,宽嘴巴”。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

  (3)请同学们表演一下鲤鱼妈妈捕食和小蝌蚪迎上去的动作,表演理解“捕食、迎上去”。

  (4)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指导:要读出小蝌蚪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读出鲤鱼妈妈回话时那种长辈式亲切的语气。

  预设:先找两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或者根据情况范读鲤鱼妈妈的话,再找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第3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鲤鱼妈妈对小蝌蚪的妈妈的外形描述得准确吗?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

  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呢?

  (1)出示课文第2幅插图和第3自然段,学生用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第3自然段。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后长出的是两条前腿。

  (3)小蝌蚪看到乌龟后是怎么做的?体会“迎上去、追上去”的区别。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看图区别:正面主动上前叫“迎”,“迎上去”表明小蝌蚪很有礼貌,也说明鲤鱼妈妈是迎面而来的;“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4)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小蝌蚪叫“妈妈”要读出急切、高兴的语气,乌龟的话是亲切中带着微笑。

  (5)引申拓展:乌龟确实像鲤鱼妈妈说的“四条腿,宽嘴巴”,为什么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呢?你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

  预设:引导学生想一想,小蝌蚪为什么会闹出把乌龟当成妈妈的小笑话?原来是鲤鱼妈妈没有说清楚,她只说了小蝌蚪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但许多动物都有这些特点,这些不是青蛙最主要的特点。这个小笑话告诉我们,描述事物时一定要全面,要说出事物的主要特点,这样才不会闹笑话。我们*时看事物要全面,要深入细致,否则也可能闹出笑话。

  学*第4~6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之后小组讨论、交流:通过看图和朗读课文,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

  地方不明白?

  (2)全班交流,品析重点词语和句子。

  ①理解“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那种高兴的心情。

  明确:“游过去”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的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②读第4自然段,思考:小蝌蚪的身体又有了什么新变化?小蝌蚪是怎么认出妈妈的?

  明确: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青蛙的样子与鲤鱼妈妈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相符,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③用多种方法感受课文中动词运用的准确。

  ◆比一比

  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大青蛙穿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长着一对大眼睛。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说一说

  试着用“披”“露”“鼓”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示例:春天来了,田野披上了绿装。嫩嫩的小草在雨中露头了。

  桃树上的小骨朵儿一天天鼓起来了。

  ◆找一找

  出示课文第3幅插图,读读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谁能找对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语?(“蹬”“蹦”“跳”。)这三个词中哪一个不能和其他词换位置?(“蹬”指腿和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写出了小青蛙发力的姿态,“蹦”和“跳”意思相*,可以互换。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加深理解。)小青蛙这一连串动作是瞬间完成的,体现了小青蛙的什么特点?(动作敏捷、身体轻盈。)

  预设:这里通过多种训练方式,让学生理解动词的含义,感知动词的准确和形象,体会青蛙妈妈的美丽、小青蛙的可爱与活泼。二年级的小朋友比较好动,要采用各种活泼的方式提起他们学*的兴趣。

  (3)播放青蛙的叫声,学生想象说话。

  过渡:小蝌蚪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

  后面用上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示例: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您啊!妈妈,原来您在这儿呀!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您了!妈妈,您怎么不来找我们呀,我们找您可辛苦了!

  (4)分角色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过渡: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他们都非常高兴,他们的话该怎么读呢?我们请男生读小蝌蚪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要读出小蝌蚪和妈妈高兴、激动的心情。

  (5)学生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①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做什么?(捉害虫。)

  ②“天天”这个词语告诉了你什么?(青蛙勤劳,捉的害虫多。)

  ③出示青蛙捉害虫的资料。(一只青蛙一年至少吃掉一万多只害虫。)

  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青蛙是农田小卫士,我们要保护青蛙。)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过渡:学到这里,我们都替小蝌蚪找到妈妈感到高兴。小蝌蚪真勇敢啊,妈妈不在身边,他们并不害怕,而是问问身边的好心人,终于找到了妈妈。那么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同学们有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吗?里面是不是还有一些课文里没有提到的情节?也可以给大家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三、表演朗读,升华情感

  1.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和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分角色朗读。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和教师指导。

  (3)小组分角色表演——戴上头饰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2.拓展说话。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你们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四、课外延伸,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了解青蛙对人类的贡献。

  2.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对照自学要求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小蝌蚪都向谁打听妈妈的下落,是怎么打听的?用笔在书上画下来。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好了吗?谁来告诉我们小蝌蚪最先遇到了谁?

  生:鲤鱼阿姨!

  师:(出示鲤鱼图片,指一生)现在,我就是鲤鱼阿姨,你来扮演小蝌蚪,你来向我打听打听妈妈的下落吧!

  生:(比较随意)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只小蝌蚪?

  生:我觉得还要更有礼貌一些。

  师:那你来礼貌地问一问吧!

  生:(礼貌、大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这是一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蝌蚪,声音清晰、响亮。还有谁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一次接一次地练*)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出来。

  (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动作都表演出来了吗?动作标准吗?

  (学生评价)

  师:你们评价得都很好,但老师觉得“迎上去”这个动作还做得不够好。怎样是“迎”呢?谁来试试?

  (学生表演“迎上去”)

  师:哦,原来这样面对面走到一起,就是“迎”。同桌之间表演一下吧!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也可参与其中)

  师:非常好。下面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边表演边朗读吧!

  (师生看着课件,表演朗读)

  赏析:本教学片段意在让上课成为一种享受,教师享受教学,学生享受学*,师生共同享受语文课堂带来的乐趣。语文学*的内容是枯燥的还是鲜活的,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创造”。二年级的学生在学*字词、精读课文时,难免觉得枯燥,创造性地打扮课文,使每个字“立”起来,每篇文章“活”起来,这就要看教师的本事了。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征,选择情境创造、表演朗读、互相评价等贴*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无法预知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什么的情况下,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识字、朗读、体会、评价。一句话,教师享受的是“创造”,学生享受的是“学*”,趣味语文由此而生。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谜语、图画、表演等形象直观的教学,为此,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1.以《寻人启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适时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创设的情境中。

  2.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与合作学*相结合的方式掌握生字,总结生字识字技巧,从语境和动作中理解生字,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情等形象化的表达,更好地理解新的字词。

  3.图文并茂的课件和板书,直观地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层次,了解小蝌蚪成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4.表演朗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了“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披”“露”“鼓”等词语所产生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 4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四册。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生长的过程。课文配有三幅图画,形象描绘了青蛙的变化过程中的特点,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适合分角色朗读。

  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学*活动的主体,巧妙创设情境,合理分配角色,注重生生、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找中读”、“读中说”、“说中演”,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以学生喜欢的童话形式为主线,即以小蝌蚪的“寻人启事”贯穿全课,以“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变化特点为重点内容,情境化,让学生在“乐”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课文所要求掌握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知道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特点。初步培养学生保护小蝌蚪和青蛙等动物的意识。

  能力目标:初步体验自主、全作、探究性学*。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会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理解青娃生长过程变化特点。

  教学课时 :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形式,激情导入

  1.导入:同学们,刚才老师收到了一封来自动物王国小蝌蚪的求救信,并付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师出示“寻人启事”内容,配音朗读。

  寻人启事

  我们是一群小蝌蚪,因为一出生就找不到妈妈,新年快到了。我们想和妈妈一起过新年,可妈妈在哪儿呢?热心的小朋友们能帮帮我们吗?

  小蝌蚪

  12月10日

  二、创设情境,逐段感知课文

  1.导入:老师都知道,你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都愿意帮助小蝌蚪。下面,我们先认识一下小蝌蚪吧!(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理解课文大意。)

  (1) 谁来说一说,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2) 为了表示对我们的欢迎,它们在表演什么?说明它们的心情怎样?

  (过设疑问,发挥学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思。)

  2. 进入角色,踏上“寻找”的路途:

  (1)引导学生观察,第2自然段描写小蝌蚪的外形与前一段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引导学生观察了,再说一说,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它们遇到了谁?怎样打招呼?说明了请问别人时要怎么样?(引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并渗透德育教育。)

  (3)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上问题,并派代表汇报,并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生生合作,交流,探讨。)

  (4)经过刚才学*,说一说小蝌蚪妈妈长相。为了更快找到妈妈,小蝌蚪们把“寻人启事”改了一下,谁能将它补充完整呢?(再次出示“寻人启事”,激发学生兴趣。)

  寻人启事

  我们是一群小蝌蚪,新年快到了,我们想和妈妈一起过新年,可妈妈在哪儿呢?我们妈妈( )。热心小朋友你们能帮帮我们吗?

  3.自主、合作、探究学*第三自然段

  (1)分小组合作学*,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或者求他人(包括老师)帮忙。(让学生自主学*,培养学生独立性和合作学*能力。)

  (2) 结合课文的图画,观察小蝌蚪的变化,练*看图说话。

  (3) 根据学到的信息,重新帮助小蝌蚪拟一份更仔细的“寻人启事”。

  (4) 分角色朗读这自然段内容。

  4.结合图画,理解第四自然段:

  (1) 观察图画,说一说小蝌蚪的变化,图上还有谁?(用课文话回答,培养学生的想、看、说能力。)

  (2) 表演领会、“蹬”、“跳”“蹦”等动词的准确性,说明了小蝌蚪心情。(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 分角色朗读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可自由加动作。全班齐读,体验成功快感。

  (4) 理解重点语句,体会“蹲着”“披着”“鼓着”等词语的准确运用。(通过对比表演,加深对词语的印象。)

  (5) 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又怎样呢?它们去干什么?引出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发挥学生想象,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总结,知识延伸

  1. 大家都知道小蝌蚪长大后是青蛙,谁能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总结课文,通过说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2.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小蝌蚪和青蛙,除了它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长过程,能介绍一下吗?(让学生自由畅言,鼓励学生全面、积极参与学*活动。)

  评析:

  此教学设计在熟悉教材和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了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方式。在教学中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抱着浓厚的兴趣、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录像带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二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阅读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讲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过程,能按课文内容天空。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短、蹲、碧、肚、鼓”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复*。

  1、抽生读生字卡片。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小蝌蚪,大( ),黑( ),甩着长长的( ),快活地( )。

  3、齐读第1自然段(贴出“长尾巴的蝌蚪”图)

  二、讲读第二段。

  1、自由读并思考:(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每一句讲什么?(3)这些句子的顺序可以颠倒吗?

  2、讨论: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四|a小蝌蚪的形态有什么变化?(贴出后腿的蝌蚪图)

  句|b小蝌蚪看见谁在干什么?

  话|c小蝌蚪怎么说?

  |d“谁”怎么回答?

  3、指导朗读。

  (1)练读小蝌蚪的话,问“迎”上去是什么意思?(正面的,面对面的主动上去问。)

  小蝌蚪迎上去问:“……。。?”

  对比:

  小蝌蚪游上去问:“……。。?”

  (2)谁来读鲤鱼妈妈的话?从鲤鱼妈妈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自己妈妈的怎么样的?(四条腿、宽嘴巴。)

  (3)分角色朗读(鲤鱼:热情;蝌蚪:急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三、小结学法。

  学*第2自然段时我们先找出这段有几句话,(板书:找找),再说说每句讲什么,(板书:说说)。最后有感情地读读。(板书:读读。)

  四、讨论学*第3自然段。

  1、按“找找——说说——读读”的学法,四人小组讨论学*第3段。

  2、引读,进一步理清层次。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生读)

  “他们看见”——(生读)

  “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生读)

  “小乌龟笑着说”——(生读)

  3、练*,突破重点。

  口头填空:小蝌蚪游啊游,长出了( )。他们看见( )的乌龟在水里游,就把( )当作自己的妈妈,乌龟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头顶上有( ),披着( ),捉起虫来( )。

  结合填空师贴出“长着前腿的蝌蚪”图,理解“披着、顶呱呱。”

  4、指名分角色朗读。

  理解为什么用“追”“连忙追”说明什么?

  五、讲读第4—5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谁是小蝌蚪的妈妈?把有关青蛙样子的句子用“——”划下来。

  2、出示句子,朗读理解。(出示青蛙图)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1)看图理解“蹲着、露着、鼓着”等词。

  学*生子“蹲”共几笔?书空右半部分。

  学*生子“鼓”共几笔?部首是什么?书空左半部分。

  (2)找一找写出青蛙颜色的词。(碧绿碧绿)、雪白的肚皮)

  学*生子“碧”,什么结构?第三笔是什么?

  学*生子“肚”怎么记?

  (3)朗读这段话。

  (4)你能看着图和板书向大家介绍青蛙吗?

  3、这是小蝌蚪外形上又有了什么变化?(贴出“尾巴变短的蝌蚪”图;“尾巴不见的青蛙”图)

  学*生子“短”怎么记?

  4、从哪个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经变成小青蛙了?出示: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对比理解“蹬、跳、蹦”)

  5、朗读第4、5自然段。

  六、巩固总结。

  (1)看着黑板上的五张青蛙生长变化的图片,说说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

  完成《课堂作业》

  (2)指导书写“蹲”“鼓”“碧”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总结课文,巩固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2、会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3、知道青蛙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4、会看单幅图在问题的提示下写几句话。

  教学过程:

  一、再学全文,借助图片,理清过程。

  1、出示课文的四幅图,观察图片,指名说说图的内容。

  2、默读全文,用“———”划出表示小蝌蚪生长的句子。

  出示: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a读一读,议议第二次变化是为什么加上一个“又”。

  b看图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 ),再长出( ),( )变短了,最后变成( )。

  3、小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并在它们的指点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大青蛙,这时小蝌蚪也变成了小青蛙。

  4、分角色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4、5两个自然段。

  1、读读课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师描述: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鼓鼓的大眼睛。为什么作者要把青蛙写得这么可爱?(青蛙能捉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人类的好帮手。)

  2、我们把描写青蛙外形的这段话背下来好吗?(蹲着……披着……露着……鼓着……)

  自由背、知名背。

  3、课文的第4自然段是写小蝌蚪找到青蛙妈妈的,它的结构上和第2、3自然段一样吗?

  按“形态上的变化——看见谁在干什么——小蝌蚪怎么说——‘谁’怎么回答”的顺序背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按照“形态上的变化——小青蛙怎么做——青蛙妈妈怎么说的顺序背第5自然段。

  5、把4、5自然段连起来背一下。

  三、指导看图说话。

  1、我们已经知道了青蛙是庄稼得好朋友,你从课文的哪几句话看出青蛙会捉害虫?(用”——“划出,读读。)

  老师向学生介绍有关青蛙捉害虫的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看图写几句话。

  (1)想想青蛙在干什么?

  要求模仿课文第4段青蛙外形的这段话来说一说。(农田里蹲着一只大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服,鼓着大大的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青蛙?

  (3)连起来写一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ē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

  认记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一群灰色乌龟宽嘴巴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教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3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宽嘴巴大眼睛(鼓)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自然段。

  (1)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有什么样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wāmāmayǒusìtiáotuǐ,kuānkuāndezuǐba,gǔzhedàyǎnjing,pīzhebìlǜdeyīshang,lòuzhexuěbáidedùpī。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黑灰色长尾巴→长两条后腿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题3。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3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开展活动,让学生表演来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3、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让学生懂得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二、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4、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三、教具准备

  课文中各种动物的头像和小蝌蚪变化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图及字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四)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读并读准字音。

  2、检查预*情况,出示生字,请学生来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注意指导学*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13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第四笔是提。

  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un,不要错读成q0n。捕:声母是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第二课时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在下面画上横线,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二、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小结第二段的学*方法:1、先看图,想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小蝌蚪有什么变化。2、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反复读读。3、领会重点词语。

  三、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自学第三,四,五段。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师引导。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6、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7、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朗读。

  8、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9、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开展活动:

  1、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让学生排出正确的顺序。

  四、练*,巩固:投影出示练*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板书设计:贴图贴字条

  小蝌蚪青蛙

  长出后腿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4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讲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过程,能按课文内容天空。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短、蹲、碧、肚、鼓”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复*。

  1、抽生读生字卡片。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小蝌蚪,大( ),黑( ),甩着长长的( ),快活地( )。

  3、齐读第1自然段(贴出“长尾巴的蝌蚪”图)

  二、讲读第二段。

  1、自由读并思考:(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每一句讲什么?(3)这些句子的顺序可以颠倒吗?

  2、讨论: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四|a小蝌蚪的形态有什么变化?(贴出后腿的蝌蚪图)

  句|b小蝌蚪看见谁在干什么?

  话|c小蝌蚪怎么说?

  |d“谁”怎么回答?

  3、指导朗读。

  (1)练读小蝌蚪的话,问“迎”上去是什么意思?(正面的,面对面的主动上去问。)

  小蝌蚪迎上去问:“……。。?”

  对比:

  小蝌蚪游上去问:“……。。?”

  (2)谁来读鲤鱼妈妈的话?从鲤鱼妈妈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自己妈妈的怎么样的?(四条腿、宽嘴巴。)

  (3)分角色朗读(鲤鱼:热情;蝌蚪:急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三、小结学法。

  学*第2自然段时我们先找出这段有几句话,(板书:找找),再说说每句讲什么,(板书:说说)。最后有感情地读读。(板书:读读。)

  四、讨论学*第3自然段。

  1、按“找找——说说——读读”的学法,四人小组讨论学*第3段。

  2、引读,进一步理清层次。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生读)

  “他们看见”——(生读)

  “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生读)

  “小乌龟笑着说”——(生读)

  3、练*,突破重点。

  口头填空:小蝌蚪游啊游,长出了( )。他们看见( )的乌龟在水里游,就把( )当作自己的妈妈,乌龟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头顶上有( ),披着( ),捉起虫来( )。

  结合填空师贴出“长着前腿的蝌蚪”图,理解“披着、顶呱呱。”

  4、指名分角色朗读。

  理解为什么用“追”“连忙追”说明什么?

  五、讲读第4—5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谁是小蝌蚪的妈妈?把有关青蛙样子的句子用“——”划下来。

  2、出示句子,朗读理解。(出示青蛙图)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1)看图理解“蹲着、露着、鼓着”等词。

  学*生子“蹲”共几笔?书空右半部分。

  学*生子“鼓”共几笔?部首是什么?书空左半部分。

  (2)找一找写出青蛙颜色的词。(碧绿碧绿)、雪白的肚皮)

  学*生子“碧”,什么结构?第三笔是什么?

  学*生子“肚”怎么记?

  (3)朗读这段话。

  (4)你能看着图和板书向大家介绍青蛙吗?

  3、这是小蝌蚪外形上又有了什么变化?(贴出“尾巴变短的蝌蚪”图;“尾巴不见的青蛙”图)

  学*生子“短”怎么记?

  4、从哪个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经变成小青蛙了?出示: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对比理解“蹬、跳、蹦”)

  5、朗读第4、5自然段。

  六、巩固总结。

  (1)看着黑板上的五张青蛙生长变化的图片,说说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

  完成《课堂作业》

  (2)指导书写“蹲”“鼓”“碧”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总结课文,巩固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2、会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3、知道青蛙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4、会看单幅图在问题的提示下写几句话。

  教学过程:

  一、再学全文,借助图片,理清过程。

  1、出示课文的四幅图,观察图片,指名说说图的内容。

  2、默读全文,用“———”划出表示小蝌蚪生长的句子。

  出示: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a读一读,议议第二次变化是为什么加上一个“又”。

  b看图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 ),再长出( ),( )变短了,最后变成( )。

  3、小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并在它们的指点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大青蛙,这时小蝌蚪也变成了小青蛙。

  4、分角色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4、5两个自然段。

  1、读读课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师描述: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鼓鼓的大眼睛。为什么作者要把青蛙写得这么可爱?(青蛙能捉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人类的'好帮手。)

  2、我们把描写青蛙外形的这段话背下来好吗?(蹲着……披着……露着……鼓着……)

  自由背、知名背。

  3、课文的第4自然段是写小蝌蚪找到青蛙妈妈的,它的结构上和第2、3自然段一样吗?

  按“形态上的变化——看见谁在干什么——小蝌蚪怎么说——‘谁’怎么回答”的顺序背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按照“形态上的变化——小青蛙怎么做——青蛙妈妈怎么说的顺序背第5自然段。

  5、把4、5自然段连起来背一下。

  三、指导看图说话。

  1、我们已经知道了青蛙是庄稼得好朋友,你从课文的哪几句话看出青蛙会捉害虫?(用”——“划出,读读。)

  老师向学生介绍有关青蛙捉害虫的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看图写几句话。

  (1)想想青蛙在干什么?

  要求模仿课文第4段青蛙外形的这段话来说一说。(农田里蹲着一只大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服,鼓着大大的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青蛙?

  (3)连起来写一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形态;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培养学生讲文明、礼貌的*惯;增强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头饰。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音乐响起,出示“求助信”,教师深情朗读。

  2.读完“求助信”,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贴爱心图)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帮小蝌蚪找妈妈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探索生长过程

  1.认识小蝌蚪,学*第一自然段。

  既然大家要帮助小蝌蚪,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朋友吧!

  ⑴课件展示小蝌蚪。

  ⑵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自然段,一起读一读。

  ⑶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动手勾一勾,指名说一说。

  ⑷展示小蝌蚪外形图①。

  2.认识青蛙,学*第四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大家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⑴用同样的方法学*第⑷自然段,展示青蛙外行图⑤。

  3.学*第二—六自然段,探索生长过程。

  ⑴引导观察小蝌蚪和妈妈长得一点儿也不像。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得出:小蝌蚪长大后就会像青蛙妈妈。

  ⑵提问:小蝌蚪是怎样一天天长大变成青蛙的?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描写小蝌蚪变化的句子。

  ⑶学生汇报变化过程,教师进行简单的文字板书。

  ⑷根据文字板书,找三名学生完成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②③④的排序。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板书设计。

  ⑸根据板书,集体复述生长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演,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加深了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印象。

  三、观看动画,进行朗读训练

  1.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们可高兴啦!可是,他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先遇到了谁?

  2.观看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动画片段。引导理解“迎上去”。重点对第二自然段进行朗读指导。

  ⑴看动画理解“迎上去”,并用一只手代表小蝌蚪,另一只手代表鲤鱼阿姨,一起做“迎上去”的动作。

  ⑵指导读准“迎”字。

  ⑶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请学生注意听,听完请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⑷请大家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的朗读和表演。教师适当进行点拨,通过评比过程,体会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⑸对比以下两种说法:

  a: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b:鲤鱼,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问话应该有礼貌。

  ⑹男女同学分别扮演小蝌蚪和鲤鱼妈妈,集体表演读。

  3.观看三、五自然段的动画,理解“追上去”和“游过去”。

  4.两人一组,先自由练*读,后表演读。

  5.同学们读得不错,现在老师奖励大家观看全文动画。播放带录音的全文动画,学生边看边跟读,进一步感悟全文。

  四、感情升华,懂得保护青蛙

  1.小蝌蚪长大后变成青蛙,他们干什么去?(去捉害虫)

  2.大家可知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3.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可是……(课件展示捕杀青蛙的图片)

  4.亲爱的小朋友,面对这些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5.教师小结:是啊,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不要捕杀青蛙!

  结束语,使课堂无限延伸。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带着一颗爱护青蛙的美好心灵,走出课堂,去劝告身边的朋友,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爱心去保护青蛙吧!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2)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先说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蝌蚪)你们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怎样长大的?今天,我们学*看图学文《小蝌蚪找妈妈》,看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谁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的妈妈叫什么名字?(青蛙)青蛙长得什么样?(青蛙四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教师相机板书:碧绿衣裳鼓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 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ē 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

  1.认记生字新词。

  2.猜谜语。

  碧绿的衣裳披身上,大大的眼睛头顶长。

  宽宽的嘴巴呱呱唱,捉虫的本领高又强。

  (谜底:青蛙)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 一群灰色 乌龟宽嘴巴 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教师提问:作者在这一段里写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头写到尾巴)

  把“一群”“几群”“一群群”作比较。

  2.导读第2自然段。

  学生看图说第一幅图的意思。

  作者是怎样写这一段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作者写了4层意思:先写了小蝌蚪的变化,接着写它看见了谁,再写小蝌蚪是怎样问的?最后写鲤鱼是怎样回答的?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面对面主动打招呼)示范表演“迎上去”的动作。

  3.导读第3自然段。

  学生看图练*说第二幅图的意思。

  这一段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这一段先写小蝌蚪的变化,接着写他们看见了乌龟,再写小蝌蚪叫妈妈,最后写乌龟的回答)

  看图理解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4.导读第4自然段。

  指名朗读本段。学生看图练*说第三幅图的意思。

  启发思考:这一段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接着写他们看见了谁,再写小蝌蚪叫妈妈,最后写青蛙妈妈说的话和动作)

  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 宽嘴巴 大眼睛(鼓) 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5.齐读第5自然段。

  教师提问:这时候,小青蛙又有什么变化?小青蛙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

  有什么

  样子

  干什么

  池塘里

  有一群小蝌蚪

  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 wā mā ma yǒu sì tiáo tuǐ,kuān kuān de zuǐ ba,gǔ zhe dà yǎn jing,pī zhe bì lǜ de yī shang,lòu zhe xuě bái de dù pī。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 黑灰色 长尾巴→长两条后腿 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题3。

  参考答案:(结合表演动作)

  迎上去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追上去是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游过去是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欢快地游了过去。

  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到附*的小河、池塘、稻田边观察蝌蚪,亲眼看看小青蛙的外形特点,听听他们的叫声。

  充分利用班级的生物角,教师组织学生养几只小蝌蚪,定期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当小蝌蚪变成青蛙后,把它放回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组织学生小组之间自愿结合,结合课文内容编排课本剧,配上富有情趣的音乐,进行表演,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制作相关的道具:水草、荷叶、稻田等。

  结合课文内容动笔画画,根据画面内容开展讲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ē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

  认记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

  一群灰色

  乌龟宽嘴巴

  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教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3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

  宽嘴巴

  大眼睛(鼓)

  绿衣裳(披)

  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自然段。

  (1)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有什么样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 wā mā ma yǒu sì tiáo tuǐ ,

  kuān kuān de zuǐ ba,

  gǔ zhe dà yǎn jing,

  pī zhe bì lǜ de yī shang,

  lòu zhe xuě bái de dù pī。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

  黑灰色

  长尾巴→长两条后腿

  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题3。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 变 → 青蛙

  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 ↓ ↓

  找妈妈 → 鲤鱼 → 乌龟 → 大青蛙 → 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昵?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的主人。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怪不得……”写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能有条例地写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懂“不合群”,并能了解合群何不合群的蝌蚪的区别。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调、觉、难、别”的读音,掌握16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1、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请他们把比较有价值的写在黑板上。如: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不合群的小蝌蚪?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感兴趣的小节,并纠正读音。(调、别、仍、难、觉)

  三、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题问题

  1、默读。

  2、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四、抓主要问题

  1、请学生选择哪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

  2、再请学生选择一个次要的问题,带着两个问题到书中寻找答案。

  五、讨论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从形体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点;从颜色上看,独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不同点)请学生讲一讲两类蝌蚪的不同。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小蝌蚪不合群的?

  1、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

  理解:闹别扭换个词。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那种可怜的样子。

  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

  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是什么?

  (朗读时,强调“又”和“单独”)

  3、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朗读时强调“自个儿”。说说“悠闲”的意思或做做样子。

  4、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你想怎么评价小作者?(体会汉语的丰富性,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5、作者写得那么好,我们怎样把它读好呢?(齐读1、2两段)

  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仔细分析原因,知道小蝌蚪不合群的原因。

  2、能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人启示。

  3、能用“原来……怪不得……”说写一句话。

  4、明白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懂得要学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需要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虚心求教。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1、读词语。

  合群 孤零零 成群结队 闹别扭 孤独 不料 队伍 单独 调皮 仍旧 悠闲 略微 难道 疑问 蛤蟆 怪不得

  2、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

  二、讨论,解决上节课中的另外两个问题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但是,课文中的两位同学和我们都一样,虽然有了这样的发现,却不知道原因。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我和永明的疑问吗?这个问句还可以怎么问?

  2、如果我们*时碰到不懂的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呢?

  (如:查百科全书,上网查询,问老师)

  3、书上的小朋友采用了问老师的办法。他们是怎么问的呢?怎样才能让老师很快地听明白?那么,我们在问的时候,就要求讲清楚,用一句话说明白,不罗嗦。谁会问?

  (先请学生说,在不能说清的情况下,出示两个句式。)

  句式:老师,我发现有些小蝌蚪……,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我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小蝌蚪,一种……一种……,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4、小朋友,你们能解释这个原因吗?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5、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书上那个句子说明他们明白了?你能用“原来……怪不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吗?(指导朗读)

  6、讨论到这里,小朋友们有没有找到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呢?在3月25日,这么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去春游。作者为什么在日记中不写写小朋友们是怎么玩的,而写这么几只小蝌蚪?

  三、综合提高

  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可青蛙妈妈还在烦恼呢!你看,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这样离开家,在外面玩,青蛙妈妈可着急了。你能帮帮它,为它写一则寻人启示吗?讨论:启示中应该写些什么?(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板书】

  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灰色略大独游变成青蛙

  黑色稍小群游变成癞蛤蟆

  善于观察虚心求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4

  在充分研读教材和了解学情,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就是对上课的教学设计了,一般包括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深入品读、总结全文等环节,《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这样设计,这样上: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昨天看到一张“寻人启示”,我们来帮一帮他好吗?出示启示内容,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诱发学生学*方法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学*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学生才能对本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从“寻人启示”入手,创新导入,激发学生学*兴趣,可以很快把孩子们引进课文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同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自主识字,组内交流;汇报成果,全班交流,师反馈指导字词读音和书写。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以识字为主,多种形式(男女生读、小组读、开火车等)读字词。在学*生字的过程中,首先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自主识字,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情况,重视老师的范写,再让学生临写,最后在班级内交流汇报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学会不同形式的读书方法,抓住关键字词快速提取文中有用的信息。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特点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词语,重点指导学生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等词语的理解,对照画面,启发想象,练*仿说,同时体会词语的精妙之处。

  2.课件出示小蝌蚪与鲤鱼对话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对应段落,画出对话内容,分角色读对话;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想找妈妈?在看到鲤鱼妈妈叫小鲤鱼捕食时,小蝌蚪心里在想什么?品析词语“迎上去”,分角色表演,体会词语意思;课件出示前一幅图对比小蝌蚪有哪些变化。

  3.课件出示小蝌蚪与乌龟对话图片,找出对应段落,画出对话内容组内自由分角色读对话;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乌龟是什么样子的?品析词语“追上去”,进行角色表演,体会词语意思;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体会人物心情和读准语气;课件出示前一幅图对比小蝌蚪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4.出示课件,总结前两段的学*方法,小组合作学*,汇报成果;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对话内容,带着感情读一读。思考:小蝌蚪这次是如何确定青蛙是它们的妈妈的?青蛙的样子如何?画出相关词句;品析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词语“蹲”“披”“露”“鼓”,通过替换词语感受原文中这些字词的精妙。

  5.齐读最后一段,思考:小蝌蚪变成青蛙之后跟着妈妈干什么去了。播放青蛙捕捉害虫的科普录像,通过真切可感的情境,让学生了解青蛙是益虫以及捕捉害虫的本领。再次出示文中插图,简要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到文中语言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号召少先队员要保护青蛙,从而把保护青蛙这一认识水*深化为高尚的道德品质,升华感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谈收获。

  让学生先说收获,师再总结升华,点明主题:课文通过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小青蛙的长成过程。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多读课外书,就一定能了解到大自然更多的密码知识。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1.朗读课文,有条件的和家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给家人或同伴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5

  【教学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寓知识的传授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学*中,在此之上,培养学生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故事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为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我在设计中还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点,抓住“六”个字──“变”、“趣”、“演”、“引”、 “板”、“读”,进行全文的设计。

  【教学特色】以“趣”为经,以“学”为纬。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语言优美、画面形象、情节生动,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口味。全文贯穿两条线:

  一是“找”,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是“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变化。根据教学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 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 通过图文结合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能力目标: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借助学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从小保护有益动物。

  【教学主要环节及意图说明】

  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比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安排段落内容。因为这点,以往大多教师均从指导学生学法入手,按照故事发展安排教学。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来处理,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把握重点,让学生对全文知识有更清的理解。变序法流程体现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第一自然段)

  2、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

  (找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谁的帮助下找到了妈妈?

  (指导对话朗读)

  变序处理,我认为有三点好处:

  1、对比鲜明: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点,从而自觉生疑: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2、重点突出:鲤鱼妈妈及乌龟帮助小蝌蚪这一内容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点内容,放置在最后教学,使全文重点得到突出。

  3、线索鲜明:一篇文章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教师处理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删叶的过程,突出主干,以便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线索。

  二、趣──以趣促智,调动情感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对于知识的学*与掌握,缺乏主动意识,只有充分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变知识的传授为娱乐体验,寓教于乐,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本身就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识性,科学有效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1、儿歌朗读表演。

  小蝌蚪长成青蛙时,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变化,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在课文的学*中,我安排了儿歌朗读表演。(自编内容)

  生:我是一只小蝌蚪,我要去找妈妈啦!

  师:不好!

  生:(接)怪事发生了。

  师:(惊奇地)怎么了?

  生:啥时长出后腿啦,接着长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变化,我已长成青蛙啦!(呱呱呱)

  2、谜语引入课题。

  利用儿童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我引用了两则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通过谜语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导入课题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3、自述介绍。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中,为了让学生对青蛙的特征有更为鲜明的印象,我设计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环节: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青蛙妈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吗?目的是引导学生练*用“鼓着”“披着”“露着”三个词语说话,活用词语。同时活跃课堂气氛。由于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主体性,参与性一定会大大增强。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本领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我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我。(阐述自己的本领)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我是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动

  “游过去”“追上去”“迎上去”三个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摒弃了教师仅仅从字义上区别理解的方法,利用孩子们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天性,设计了以下环节的教学:

  1、找一找:找出课文中三个动词所在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2、看一看:通过播放软件,让学生从观察中初步体会三个动词表示的不同方向。

  3、贴一贴:教师制作几个箭头,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通过箭头的不同摆贴来释义。

  如:“迎上去”表示为:

  “追上去”表示为:

  “游过去”表示为:

  4、演一演:理解词语的目的是应用词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迎上去”一词的意义,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当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会怎样?(师生表演)演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所看到的情景说一句话,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词。

  如:江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主动迎上去,说:“江老师,您好,欢迎您!”

  通过演一演,说一说,学生们体会到“迎”指的是两者方向相对,而且带有主动热情的意思。课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听妈妈的下落,所以读起来也要特别有礼貌。

  四、引──巧妙过渡,浑然一体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点的学*转向另一知识点,我巧妙地设计了如下过渡语:

  同学们,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画面更加生动,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软件)

  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他们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这不,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保可爱的大青蛙。(贴出青蛙图)

  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时候长成青蛙的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小蝌蚪,你们找到妈妈,多亏了谁的帮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内容)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五、板──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这篇课文的板书,我试图把“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突出趣味性,体现板书的“美”。

  小蝌蚪找妈妈

  六、读──读中悟情,积淀语感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语文,就是为了掌握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既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于永正说过:掌握自行车、汽车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拥有。车子可以买,语文呢?语文得靠读、背。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读训练范文。文中有三段对话,教学时指导学生体会对话的语气,从中学*交际,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指导小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朗读,应强调读出礼貌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乌龟的对话时,应读出急切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时,应读出高兴,愉悦的语气,体会母子相逢激动的场面。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3)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优选【10】份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

  在充分研读教材和了解学情,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就是对上课的 教学设计了,一般包括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深入品读、 总结全文等环节,《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这样设计,这样上: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昨天看到一张“寻人启示”,我们来帮一帮他好吗?出示启示内容,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诱发学生学*方法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学*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学生才能对本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从“寻人启示”入手,创新导入,激发学生学*兴趣,可以很快把孩子们引进课文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同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自主识字,组内交流;汇报成果,全班交流,师反馈指导字词读音和书写。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以识字为主,多种形式(男女生读、小组读、开火车等)读字词。在学*生字的过程中,首先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自主识字,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情况,重视老师的范写,再让学生临写,最后在班级内交流汇报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学会不同形式的读书方法,抓住关键字词快速提取文中有用的信息。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文章内容。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特点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词语,重点指导学生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等词语的理解,对照画面,启发想象,练*仿说,同时体会词语的精妙之处。

  2.课件出示小蝌蚪与鲤鱼对话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对应段落,画出对话内容,分角色读对话;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想找妈妈?在看到鲤鱼妈妈叫小鲤鱼捕食时,小蝌蚪心里在想什么?品析词语“迎上去”,分角色表演,体会词语意思;课件出示前一幅图对比小蝌蚪有哪些变化。

  3.课件出示小蝌蚪与乌龟对话图片,找出对应段落,画出对话内容组内自由分角色读对话;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乌龟是什么样子的?品析词语“追上去”,进行角色表演,体会词语意思;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体会人物心情和读准语气;课件出示前一幅图对比小蝌蚪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4.出示课件, 总结前两段的学*方法,小组合作学*,汇报成果;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对话内容,带着感情读一读。思考:小蝌蚪这次是如何确定青蛙是它们的妈妈的?青蛙的样子如何?画出相关词句;品析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词语“蹲”“披”“露”“鼓”,通过替换词语感受原文中这些字词的精妙。

  5.齐读最后一段,思考:小蝌蚪变成青蛙之后跟着妈妈干什么去了。播放青蛙捕捉害虫的科普录像,通过真切可感的情境,让学生了解青蛙是益虫以及捕捉害虫的本领。再次出示文中插图,简要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到文中语言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号召少先队员要保护青蛙,从而把保护青蛙这一认识水*深化为高尚的道德品质,升华感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谈收获。

  让学生先说收获,师再 总结升华,点明主题:课文通过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小青蛙的长成过程。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多读课外书,就一定能了解到大自然更多的密码知识。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1.朗读课文,有条件的和家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给家人或同伴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2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开展活动,让学生表演来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3、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让学生懂得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二、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4、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三、教具准备

  课文中各种动物的头像和小蝌蚪变化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图及字条。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四)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读并读准字音。

  2、检查预*情况,出示生字,请学生来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注意指导学*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13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第四笔是提。

  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un,不要错读成q0n。捕:声母是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 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 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4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5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讲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过程,能按课文内容天空。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短、蹲、碧、肚、鼓”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复*。

  1、抽生读生字卡片。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小蝌蚪,大( ),黑( ),甩着长长的( ),快活地( )。

  3、齐读第1自然段(贴出“长尾巴的蝌蚪”图)

  二、讲读第二段。

  1、自由读并思考:(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每一句讲什么?(3)这些句子的顺序可以颠倒吗?

  2、讨论: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四|a小蝌蚪的形态有什么变化?(贴出后腿的蝌蚪图)

  句|b小蝌蚪看见谁在干什么?

  话|c小蝌蚪怎么说?

  |d“谁”怎么回答?

  3、指导朗读。

  (1)练读小蝌蚪的话,问“迎”上去是什么意思?(正面的,面对面的主动上去问。)

  小蝌蚪迎上去问:“……。。?”

  对比:

  小蝌蚪游上去问:“……。。?”

  (2)谁来读鲤鱼妈妈的话?从鲤鱼妈妈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自己妈妈的怎么样的?(四条腿、宽嘴巴。)

  (3)分角色朗读(鲤鱼:热情;蝌蚪:急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三、小结学法。

  学*第2自然段时我们先找出这段有几句话,(板书:找找),再说说每句讲什么,(板书:说说)。最后有感情地读读。(板书:读读。)

  四、讨论学*第3自然段。

  1、按“找找——说说——读读”的学法,四人小组讨论学*第3段。

  2、引读,进一步理清层次。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生读)

  “他们看见”——(生读)

  “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生读)

  “小乌龟笑着说”——(生读)

  3、练*,突破重点。

  口头填空:小蝌蚪游啊游,长出了( )。他们看见( )的乌龟在水里游,就把( )当作自己的妈妈,乌龟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头顶上有( ),披着( ),捉起虫来( )。

  结合填空师贴出“长着前腿的蝌蚪”图,理解“披着、顶呱呱。”

  4、指名分角色朗读。

  理解为什么用“追”“连忙追”说明什么?

  五、讲读第4—5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谁是小蝌蚪的妈妈?把有关青蛙样子的句子用“——”划下来。

  2、出示句子,朗读理解。(出示青蛙图)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1)看图理解“蹲着、露着、鼓着”等词。

  学*生子“蹲”共几笔?书空右半部分。

  学*生子“鼓”共几笔?部首是什么?书空左半部分。

  (2)找一找写出青蛙颜色的词。(碧绿碧绿)、雪白的肚皮)

  学*生子“碧”,什么结构?第三笔是什么?

  学*生子“肚”怎么记?

  (3)朗读这段话。

  (4)你能看着图和板书向大家介绍青蛙吗?

  3、这是小蝌蚪外形上又有了什么变化?(贴出“尾巴变短的蝌蚪”图;“尾巴不见的青蛙”图)

  学*生子“短”怎么记?

  4、从哪个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经变成小青蛙了?出示: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对比理解“蹬、跳、蹦”)

  5、朗读第4、5自然段。

  六、巩固总结。

  (1)看着黑板上的五张青蛙生长变化的图片,说说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

  完成《课堂作业》

  (2)指导书写“蹲”“鼓”“碧”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总结课文,巩固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2、会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3、知道青蛙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4、会看单幅图在问题的提示下写几句话。

  教学过程:

  一、再学全文,借助图片,理清过程。

  1、出示课文的四幅图,观察图片,指名说说图的内容。

  2、默读全文,用“———”划出表示小蝌蚪生长的句子。

  出示: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a读一读,议议第二次变化是为什么加上一个“又”。

  b看图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 ),再长出( ),( )变短了,最后变成( )。

  3、小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并在它们的指点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大青蛙,这时小蝌蚪也变成了小青蛙。

  4、分角色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4、5两个自然段。

  1、读读课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师描述: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鼓鼓的大眼睛。为什么作者要把青蛙写得这么可爱?(青蛙能捉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人类的好帮手。)

  2、我们把描写青蛙外形的这段话背下来好吗?(蹲着……披着……露着……鼓着……)

  自由背、知名背。

  3、课文的第4自然段是写小蝌蚪找到青蛙妈妈的,它的结构上和第2、3自然段一样吗?

  按“形态上的变化——看见谁在干什么——小蝌蚪怎么说——‘谁’怎么回答”的顺序背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按照“形态上的变化——小青蛙怎么做——青蛙妈妈怎么说的顺序背第5自然段。

  5、把4、5自然段连起来背一下。

  三、指导看图说话。

  1、我们已经知道了青蛙是庄稼得好朋友,你从课文的哪几句话看出青蛙会捉害虫?(用”——“划出,读读。)

  老师向学生介绍有关青蛙捉害虫的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看图写几句话。

  (1)想想青蛙在干什么?

  要求模仿课文第4段青蛙外形的这段话来说一说。(农田里蹲着一只大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服,鼓着大大的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青蛙?

  (3)连起来写一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及蝌蚪与青蛙的关系,学*观察比较。

  2、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及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及蝌蚪与青蛙的关系,学*观察比较。

  活动难点: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及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录音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谈话引题

  这是谁?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着,想找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它长得什么样?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名字就叫《小蝌蚪找妈妈》请仔细听,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它们最后有没有找到自己妈妈呢?

  二、幼儿欣赏,完整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时,都碰见了谁的妈妈呢?

  三、结合挂图,再次欣赏。

  小蝌蚪看见了鸭妈妈,是怎么问鸭妈妈的?鸭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小蝌蚪听了鸭妈妈的话,就去找自己的妈妈,它们找到的第一个妈妈是谁?鱼妈妈是在呢么说的?

  小蝌蚪找到了第二个妈妈又是谁?乌龟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小蝌蚪最后看见青蛙坐在荷叶上,它们知道青蛙是它们的妈妈吗?小蝌蚪是怎么问的?(幼儿学说青蛙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即青蛙特征的描述)

  青蛙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幼儿学说青蛙的话,即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

  四、结合书本,欣赏录音

  请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春天到》第15~16页“小蝌蚪找妈妈”,一边仔细观察图画,一边仔细听故事。

  五、游戏:蝌蚪找妈妈

  教师弹小鱼游的音乐,一半幼儿做蝌蚪游的动作,一半幼儿各自模仿小动物妈妈的动作,音乐结束,寻找青蛙妈妈的幼儿扮演者。

  【活动反思】

  此活动故事内容,蕴含多领域的教育价值,故事中不仅有科学领域的“认识青蛙的特征,了解蝌蚪与青蛙的关系”,还有语言领域领域“感知故事结构,理解故事内容,初步学讲故事”,鉴于上面,我制定了教学重点为“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学*观察并比较”。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故事展开的顺序,这是开展活动的基础,也是这个活动的重点。

  为了突破重点,可以改进的是:制作特有的图片。图片采用以“特征”和“代表动物”为重点的图片设计。图片设计成为两排,上面一排是以“特征”为重点的图片,主要是“宽又大的嘴巴”“四条腿”“白肚皮”“绿衣裳”,上面一排,横着看主要通过一幅幅图片串联起来,帮助孩子理清青蛙的特征,这也是其中的一个活动目标,通过观看具体形象的图片及倾听生动有趣的故事达到目标;对应上面一排图片的下面一排图片则是上面每个图片特征对应的动物图片,如“宽又大的嘴巴”对应的是“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宽又大的大鱼”;“四条腿”对应的是“有四条腿的乌龟”;“白肚皮”对应的是“大白鹅”;“绿衣裳”对应的是“青蛙”,这些按顺序摆放的图片上下结合单幅看,主要帮助孩子了解故事中小动物的特点,上下对应连贯的看,则是帮助孩子理清故事讲解的顺序,理清故事的内容,为理解、讲述故事奠定基础。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录像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二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8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先说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蝌蚪)你们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怎样长大的?今天,我们学*看图学文《小蝌蚪找妈妈》,看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谁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的妈妈叫什么名字?(青蛙)青蛙长得什么样?(青蛙四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教师相机板书:碧绿衣裳鼓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 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ē 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

  1.认记生字新词。

  2.猜谜语。

  碧绿的衣裳披身上,大大的眼睛头顶长。

  宽宽的嘴巴呱呱唱,捉虫的本领高又强。

  (谜底:青蛙)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 一群灰色 乌龟宽嘴巴 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教师提问:作者在这一段里写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头写到尾巴)

  把“一群”“几群”“一群群”作比较。

  2.导读第2自然段。

  学生看图说第一幅图的意思。

  作者是怎样写这一段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作者写了4层意思:先写了小蝌蚪的变化,接着写它看见了谁,再写小蝌蚪是怎样问的?最后写鲤鱼是怎样回答的?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面对面主动打招呼)示范表演“迎上去”的动作。

  3.导读第3自然段。

  学生看图练*说第二幅图的意思。

  这一段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这一段先写小蝌蚪的变化,接着写他们看见了乌龟,再写小蝌蚪叫妈妈,最后写乌龟的回答)

  看图理解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4.导读第4自然段。

  指名朗读本段。学生看图练*说第三幅图的意思。

  启发思考:这一段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接着写他们看见了谁,再写小蝌蚪叫妈妈,最后写青蛙妈妈说的话和动作)

  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 宽嘴巴 大眼睛(鼓) 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5.齐读第5自然段。

  教师提问:这时候,小青蛙又有什么变化?小青蛙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

  有什么

  样子

  干什么

  池塘里

  有一群小蝌蚪

  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 wā mā ma yǒu sì tiáo tuǐ,kuān kuān de zuǐ ba,gǔ zhe dà yǎn jing,pī zhe bì lǜ de yī shang,lòu zhe xuě bái de dù pī。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 黑灰色 长尾巴→长两条后腿 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题3。

  参考答案:(结合表演动作)

  迎上去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追上去是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游过去是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欢快地游了过去。

  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到附*的小河、池塘、稻田边观察蝌蚪,亲眼看看小青蛙的外形特点,听听他们的叫声。

  充分利用班级的生物角,教师组织学生养几只小蝌蚪,定期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当小蝌蚪变成青蛙后,把它放回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组织学生小组之间自愿结合,结合课文内容编排课本剧,配上富有情趣的音乐,进行表演,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制作相关的道具:水草、荷叶、稻田等。

  结合课文内容动笔画画,根据画面内容开展讲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生长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主动识字汉字,探索多种识记方法。

  (2)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了解蝌蚪的成长变化。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课件出示蝌蚪图片)你们知道蝌蚪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吗?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34课《小蝌蚪找妈妈》,老师相信认真听课的小朋友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二、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请看小蝌蚪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指名看图)谁来用完整的话介绍这幅图,注意抓住小蝌蚪的特点来说。

  (学生试说: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齐读。

  三、初识图意

  过渡:刚才我们就是用看图意—读文的方法学*了第一自然段的。现在我们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法读懂课文的大概意思。请看: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逐一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长大了的过程。

  2、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

  四、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同学们都能看着图画说出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下面我们看看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几幅图的呢?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1)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意思。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3)不懂的地方,自己做个记号。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带读生字。(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把小蝌蚪也吸引过来了,你们看,这八只小蝌蚪都有自己的名字,谁能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呢?如果他叫对了蝌蚪的名字,大家一起跟他读好吗?)

  (2)读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3)(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师:拼音宝宝躲起来了,你们还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读。

  (4)同桌交流识字方法,认识生字。

  师:怎么记住本课的生字呢?现在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讨论交流你的识字方法,比一比哪对同桌学得最认真。

  (5)同学们交流识字方法特别积极,你们都记好这些生字了吗?林老师出个字谜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十颗豆来又十颗”(鼓)指名说说识字方法。

  (6)学生齐读词语。

  师:词语宝宝也跳出来了,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吧。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的生字词学得真不错,现在词语宝宝都跑回课文中去了,你们有信心读好吗?老师相信你们课文能读得更棒!

  1、自由读课文,再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段)同学们可以离开座位,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课文。

  2、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呢?请六位同学开火车接龙读课文。

  3、学生评议。(评出读得好的和读得有进步的同学。)

  4、听录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6、学生汇报,教师贴板书。

  遇见了(鲤鱼、乌龟、青蛙)

  身体变化(小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7、课中小练*。

  口头填空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没过多久,xx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xx。

  六、指导书写:有、在

  1、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和读书表现得都很不错,小蝌蚪们都很佩服你们哦,现在又有两只小蝌蚪想考考你们的写字表现,大家看,这是什么字?(出示“有”、“在”两个字)你们有信心能写好它们吗?

  “有”字上面的横要长,下面的“月”字,撇要变成竖。

  “在”字上面的横要短,下面的竖要超出撇一点点。

  2、学生书写“有、在”。(学生书写生字前先回顾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头正肩*,背直足安,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本子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3、评比书写。

  七、小结。

  师小结:《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除了告诉我们小蝌蚪成长变化的知识以外,其实课文的描写也十分有趣生动,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细细地读这篇有趣的课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学*认识本课“脑袋塘捕”等1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两、就、肚皮”等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和媒体准备:

  角色头饰,课件,青蛙生长视频。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瞪大眼睛,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人的名字,名字叫――妈妈。(板书:妈妈)

  读妈妈,注意叠词第二个字音读轻声

  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说有哪些?(爸爸妹妹哥哥)

  2、可是有一天,妈妈找不到了,我们要去找妈妈。(板书:找)

  可是不是我们去找妈妈,而是它――小蝌蚪。(完成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读课题,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这个故事非常有趣,是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后小身板坐直。

  三、借助学*单,学*生字

  这一课要认识的生字写在学*单上了,拿出学*单,自己读读。

  小组合作认读,读给同桌听,读对了就点赞。

  池塘脑袋捕食阿姨乌龟披着鼓着

  黑灰色迎上去追上去宽嘴巴头顶上

  交流检查:

  披着鼓着――轻声

  鼓着做动作,手握拳头,高于*面

  头顶上鼓着――怎么做动作

  迎追――都是什么旁?什么结构?什么叫迎上去》什么叫追上去?

  四、学*课文,想想小蝌蚪和青蛙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填写学*单

  1、()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黑()色的身子,甩着()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青蛙妈妈披着碧绿的()裳,露着雪()的(),

  鼓着一对()眼睛。

  3、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先后遇到了鲤()阿姨和()龟。

  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和谁?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

  1、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六、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七、指导写“孩”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4)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菁华9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

  【教学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寓知识的传授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学*中,在此之上,培养学生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故事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为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我在设计中还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点,抓住“六”个字──“变”、“趣”、“演”、“引”、 “板”、“读”,进行全文的设计。

  【教学特色】以“趣”为经,以“学”为纬。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语言优美、画面形象、情节生动,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口味。全文贯穿两条线:

  一是“找”,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是“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变化。根据教学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 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 通过图文结合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能力目标: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借助学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从小保护有益动物。

  【教学主要环节及意图说明】

  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比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安排段落内容。因为这点,以往大多教师均从指导学生学法入手,按照故事发展安排教学。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来处理,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把握重点,让学生对全文知识有更清的理解。变序法流程体现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第一自然段)

  2、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

  (找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谁的帮助下找到了妈妈?

  (指导对话朗读)

  变序处理,我认为有三点好处:

  1、对比鲜明: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点,从而自觉生疑: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2、重点突出:鲤鱼妈妈及乌龟帮助小蝌蚪这一内容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点内容,放置在最后教学,使全文重点得到突出。

  3、线索鲜明:一篇文章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教师处理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删叶的过程,突出主干,以便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线索。

  二、趣──以趣促智,调动情感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对于知识的学*与掌握,缺乏主动意识,只有充分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变知识的传授为娱乐体验,寓教于乐,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本身就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识性,科学有效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1、儿歌朗读表演。

  小蝌蚪长成青蛙时,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变化,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在课文的学*中,我安排了儿歌朗读表演。(自编内容)

  生:我是一只小蝌蚪,我要去找妈妈啦!

  师:不好!

  生:(接)怪事发生了。

  师:(惊奇地)怎么了?

  生:啥时长出后腿啦,接着长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变化,我已长成青蛙啦!(呱呱呱)

  2、谜语引入课题。

  利用儿童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我引用了两则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通过谜语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导入课题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3、自述介绍。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中,为了让学生对青蛙的特征有更为鲜明的印象,我设计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环节: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青蛙妈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吗?目的是引导学生练*用“鼓着”“披着”“露着”三个词语说话,活用词语。同时活跃课堂气氛。由于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主体性,参与性一定会大大增强。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本领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我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我。(阐述自己的本领)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我是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动

  “游过去”“追上去”“迎上去”三个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摒弃了教师仅仅从字义上区别理解的方法,利用孩子们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天性,设计了以下环节的教学:

  1、找一找:找出课文中三个动词所在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2、看一看:通过播放软件,让学生从观察中初步体会三个动词表示的不同方向。

  3、贴一贴:教师制作几个箭头,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通过箭头的不同摆贴来释义。

  如:“迎上去”表示为:

  “追上去”表示为:

  “游过去”表示为:

  4、演一演:理解词语的目的是应用词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迎上去”一词的意义,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当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会怎样?(师生表演)演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所看到的情景说一句话,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词。

  如:江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主动迎上去,说:“江老师,您好,欢迎您!”

  通过演一演,说一说,学生们体会到“迎”指的是两者方向相对,而且带有主动热情的意思。课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听妈妈的下落,所以读起来也要特别有礼貌。

  四、引──巧妙过渡,浑然一体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点的学*转向另一知识点,我巧妙地设计了如下过渡语:

  同学们,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画面更加生动,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软件)

  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他们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这不,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保可爱的大青蛙。(贴出青蛙图)

  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时候长成青蛙的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小蝌蚪,你们找到妈妈,多亏了谁的帮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内容)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五、板──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这篇课文的板书,我试图把“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突出趣味性,体现板书的“美”。

  小蝌蚪找妈妈

  六、读──读中悟情,积淀语感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语文,就是为了掌握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既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于永正说过:掌握自行车、汽车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拥有。车子可以买,语文呢?语文得靠读、背。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读训练范文。文中有三段对话,教学时指导学生体会对话的语气,从中学*交际,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指导小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朗读,应强调读出礼貌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乌龟的对话时,应读出急切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时,应读出高兴,愉悦的语气,体会母子相逢激动的场面。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先说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蝌蚪)你们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怎样长大的?今天,我们学*看图学文《小蝌蚪找妈妈》,看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谁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的妈妈叫什么名字?(青蛙)青蛙长得什么样?(青蛙四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教师相机板书:碧绿衣裳鼓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 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ē 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

  1.认记生字新词。

  2.猜谜语。

  碧绿的衣裳披身上,大大的眼睛头顶长。

  宽宽的嘴巴呱呱唱,捉虫的本领高又强。

  (谜底:青蛙)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 一群灰色 乌龟宽嘴巴 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教师提问:作者在这一段里写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头写到尾巴)

  把“一群”“几群”“一群群”作比较。

  2.导读第2自然段。

  学生看图说第一幅图的意思。

  作者是怎样写这一段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作者写了4层意思:先写了小蝌蚪的变化,接着写它看见了谁,再写小蝌蚪是怎样问的?最后写鲤鱼是怎样回答的?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面对面主动打招呼)示范表演“迎上去”的动作。

  3.导读第3自然段。

  学生看图练*说第二幅图的意思。

  这一段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这一段先写小蝌蚪的变化,接着写他们看见了乌龟,再写小蝌蚪叫妈妈,最后写乌龟的回答)

  看图理解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4.导读第4自然段。

  指名朗读本段。学生看图练*说第三幅图的意思。

  启发思考:这一段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接着写他们看见了谁,再写小蝌蚪叫妈妈,最后写青蛙妈妈说的话和动作)

  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 宽嘴巴 大眼睛(鼓) 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5.齐读第5自然段。

  教师提问:这时候,小青蛙又有什么变化?小青蛙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

  有什么

  样子

  干什么

  池塘里

  有一群小蝌蚪

  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 wā mā ma yǒu sì tiáo tuǐ,kuān kuān de zuǐ ba,gǔ zhe dà yǎn jing,pī zhe bì lǜ de yī shang,lòu zhe xuě bái de dù pī。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 黑灰色 长尾巴→长两条后腿 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题3。

  参考答案:(结合表演动作)

  迎上去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追上去是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游过去是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欢快地游了过去。

  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到附*的小河、池塘、稻田边观察蝌蚪,亲眼看看小青蛙的外形特点,听听他们的叫声。

  充分利用班级的生物角,教师组织学生养几只小蝌蚪,定期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当小蝌蚪变成青蛙后,把它放回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组织学生小组之间自愿结合,结合课文内容编排课本剧,配上富有情趣的音乐,进行表演,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制作相关的道具:水草、荷叶、稻田等。

  结合课文内容动笔画画,根据画面内容开展讲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3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镶嵌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文章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及其生活*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认读生字新词,会写生字词。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寻人启事》,谈话引入课题。

  导语:小朋友们,昨天老师得到了一张特殊的《寻人启事》,大家想看看吗?

  (课件演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又黑又长的尾巴,住在池塘里。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也不知道她在哪里。我多想和大家一样,能与妈妈一起生活啊!你们见到她了吗?

  2.板书课题,给“蝌蚪”注音,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课题,再指名读课题,最后全班齐读课题。

  3.简单介绍,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蝌蚪是青蛙的幼体,相当于成年人的婴儿期。那么,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科学知识呢?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啦!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1)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3)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2.检测字词预*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池塘(tánɡ)脑(nǎo)袋(dɑi)灰(huī)色游哇(wɑ)游教(jiāo)书

  捕(bǔ)食迎(yínɡ)上去阿(ā)姨(yí)宽(kuān)嘴巴乌龟(ɡuī)

  头顶(dǐnɡ)披(pī)着鼓(ɡǔ)着

  ◆易读错的字

  “脑袋”中的“袋”要读轻声dɑi;“眼睛”的“睛”要读轻声jing。

  “捕”的声母是b,不要错读成p;“披”的韵母是i,不要错读成ēi。

  ◆多音字

  “教”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第一声jiāo,可以组词“教书”“教方法”。它还有一个读音jiào,可以组词“教师”“教室”。

  ◆识字方法

  “捕、迎”可通过表演认读;“脑、袋、灰”可利用小蝌蚪的图片认读;“阿、姨”可利用鲤鱼的图片认读;“宽、龟”可利用乌龟的图片认读;“顶、披、鼓”可利用青蛙的图片认读。

  ◆形*字示例

  顶(头顶)(顶天立地)睛(眼睛)(点睛)(火眼金睛)

  须(胡须)(须发)(必须)晴(晴天)(晴空)(阴晴圆缺)

  (2)小组合作,再次认读,之后全班展示读。

  (3)出示会写的字,指导观察字形,正确书写。教师对“皮”“跳”做示

  范书写,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

  ◆书写指导

  [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整体书写要紧凑。“”的横折钩与“阝”的横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长,悬针竖最长。

  [宽]上下结构,宝盖头写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见”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皮]注意笔顺的书写:横钩、撇、竖、横撇、捺。第二笔长撇斜度要小,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又”的横撇要横短撇长,捺舒展。

  [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子”末笔横要变成提,斜度大,“亥”的最后一笔是个长点。

  [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要把“足”的最后两笔变成竖、提,右边“兆”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4)学生在书上练*书写生字,描一个,写两个。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提醒书写有误的.学生。

  (5)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在投影仪上点评。

  (6)交流各种识记方法,如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总结刚才的学*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过渡:同学们,咱们刚才学*了这么多的生字新词,现在把它们都放到课文里,你还会读吗?我们一起跟着录音轻声地读一读吧!

  2.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在听和看的同时轻声跟读课文,熟悉课文。

  3.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提示:可从吐字、发音、流利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4.再次出示《寻人启事》,思考: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她在哪里?(板书:小蝌蚪→青蛙)

  5.图文结合,认识蝌蚪和青蛙。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学生辨认,并将不同的图片贴在相应的板书下面。

  (2)学*描写小蝌蚪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为什么会找不到妈妈呢?因为它们的外形实在是相差太大了。谁能够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呢?

  ①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读,说说有什么不懂的词语。

  ③指名读,其间教师相机指导,“大大的、黑灰色的、长长的、快活地”这几个词语要重读;读“游来游去”时拖长音,突出小蝌蚪的悠闲与快乐。

  ④播放小蝌蚪在池塘中游动的动画,学生齐读,理解“甩”的意思,可以用手做一做“甩”的动作。

  (3)学*描写青蛙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虽然在池塘里生活得很快活,可是没有妈妈在身边怎么行呢?他们多么希望能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他们的妈妈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儿呢?请大家找找课文中描写青蛙妈妈外形的句子吧!

  ①课件出示文字。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②学生自由朗读句子,想想读懂了什么。

  (青蛙生活的环境、*性及其外形特点,和鲤鱼、乌龟有什么不同。)

  ③引导学生注意句子中的动词“游”“蹲”“披”“露”“鼓”,可以请学生表演青蛙的动作,加深理解。

  ④指导朗读,“大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要略强调,突出青蛙的特点。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小蝌蚪和大青蛙长什么样儿了,他们长得可真的一点儿都不像呀,怎么可能是孩子和妈妈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学*吧!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了生字新词,掌握了一些好用的识字方法,记牢了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学们已经是二年级学生了,要学更多的生字和词语,在*时的学*中可以自己归纳一些识字方法哦!我们在课堂上看了小蝌蚪和大青蛙的图片,读了描写它们外形的句子,一些同学还给我们表演了可爱的小蝌蚪和神气的大青蛙,他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我觉得今天的课文朗读,大家也读得不错,虽然有些字还是读得不准,但读出了感情,下节课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朗读训练,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多多练*。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好的识字方法,互相读一读生字生词。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1.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

  2.通过图文结合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通过课后题目中的按顺序连图片,能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卡片,组词、扩词。

  2.出示课件,填空回顾课文。

  过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吗?我们来填空吧,看看谁能填得又快又好。

  _____里有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的身子,____长长的尾巴,____地游来游去。

  多么可爱的小蝌蚪啊!可是,他们的妈妈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帮小蝌蚪找妈妈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图文对照,了解小蝌蚪的外形变化和找妈妈的过程。

  (1)出示要求,学生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要求: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外形的变化。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用“——”画出来。

  (2)交流展示。

  ①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出示小蝌蚪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图片,找学生上台按顺序摆一摆: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鲤鱼、乌龟的图片)

  2.细细品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学*第2自然段

  过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最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最先遇到的是鲤鱼妈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先来学*第2自然段吧!

  (1)出示课文第1幅插图和第2自然段。

  预设:引导学生理解时要重点领会“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的外形特点——“四条腿,宽嘴巴”。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

  (3)请同学们表演一下鲤鱼妈妈捕食和小蝌蚪迎上去的动作,表演理解“捕食、迎上去”。

  (4)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指导:要读出小蝌蚪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读出鲤鱼妈妈回话时那种长辈式亲切的语气。

  预设:先找两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或者根据情况范读鲤鱼妈妈的话,再找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第3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鲤鱼妈妈对小蝌蚪的妈妈的外形描述得准确吗?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

  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呢?

  (1)出示课文第2幅插图和第3自然段,学生用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第3自然段。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后长出的是两条前腿。

  (3)小蝌蚪看到乌龟后是怎么做的?体会“迎上去、追上去”的区别。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看图区别:正面主动上前叫“迎”,“迎上去”表明小蝌蚪很有礼貌,也说明鲤鱼妈妈是迎面而来的;“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4)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小蝌蚪叫“妈妈”要读出急切、高兴的语气,乌龟的话是亲切中带着微笑。

  (5)引申拓展:乌龟确实像鲤鱼妈妈说的“四条腿,宽嘴巴”,为什么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呢?你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

  预设:引导学生想一想,小蝌蚪为什么会闹出把乌龟当成妈妈的小笑话?原来是鲤鱼妈妈没有说清楚,她只说了小蝌蚪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但许多动物都有这些特点,这些不是青蛙最主要的特点。这个小笑话告诉我们,描述事物时一定要全面,要说出事物的主要特点,这样才不会闹笑话。我们*时看事物要全面,要深入细致,否则也可能闹出笑话。

  学*第4~6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之后小组讨论、交流:通过看图和朗读课文,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

  地方不明白?

  (2)全班交流,品析重点词语和句子。

  ①理解“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那种高兴的心情。

  明确:“游过去”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的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②读第4自然段,思考:小蝌蚪的身体又有了什么新变化?小蝌蚪是怎么认出妈妈的?

  明确: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青蛙的样子与鲤鱼妈妈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相符,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③用多种方法感受课文中动词运用的准确。

  ◆比一比

  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大青蛙穿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长着一对大眼睛。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说一说

  试着用“披”“露”“鼓”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示例:春天来了,田野披上了绿装。嫩嫩的小草在雨中露头了。

  桃树上的小骨朵儿一天天鼓起来了。

  ◆找一找

  出示课文第3幅插图,读读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谁能找对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语?(“蹬”“蹦”“跳”。)这三个词中哪一个不能和其他词换位置?(“蹬”指腿和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写出了小青蛙发力的姿态,“蹦”和“跳”意思相*,可以互换。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加深理解。)小青蛙这一连串动作是瞬间完成的,体现了小青蛙的什么特点?(动作敏捷、身体轻盈。)

  预设:这里通过多种训练方式,让学生理解动词的含义,感知动词的准确和形象,体会青蛙妈妈的美丽、小青蛙的可爱与活泼。二年级的小朋友比较好动,要采用各种活泼的方式提起他们学*的兴趣。

  (3)播放青蛙的叫声,学生想象说话。

  过渡:小蝌蚪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

  后面用上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示例: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您啊!妈妈,原来您在这儿呀!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您了!妈妈,您怎么不来找我们呀,我们找您可辛苦了!

  (4)分角色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过渡: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他们都非常高兴,他们的话该怎么读呢?我们请男生读小蝌蚪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要读出小蝌蚪和妈妈高兴、激动的心情。

  (5)学生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①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做什么?(捉害虫。)

  ②“天天”这个词语告诉了你什么?(青蛙勤劳,捉的害虫多。)

  ③出示青蛙捉害虫的资料。(一只青蛙一年至少吃掉一万多只害虫。)

  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青蛙是农田小卫士,我们要保护青蛙。)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过渡:学到这里,我们都替小蝌蚪找到妈妈感到高兴。小蝌蚪真勇敢啊,妈妈不在身边,他们并不害怕,而是问问身边的好心人,终于找到了妈妈。那么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同学们有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吗?里面是不是还有一些课文里没有提到的情节?也可以给大家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三、表演朗读,升华情感

  1.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和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分角色朗读。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和教师指导。

  (3)小组分角色表演——戴上头饰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2.拓展说话。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你们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四、课外延伸,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了解青蛙对人类的贡献。

  2.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对照自学要求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小蝌蚪都向谁打听妈妈的下落,是怎么打听的?用笔在书上画下来。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好了吗?谁来告诉我们小蝌蚪最先遇到了谁?

  生:鲤鱼阿姨!

  师:(出示鲤鱼图片,指一生)现在,我就是鲤鱼阿姨,你来扮演小蝌蚪,你来向我打听打听妈妈的下落吧!

  生:(比较随意)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只小蝌蚪?

  生:我觉得还要更有礼貌一些。

  师:那你来礼貌地问一问吧!

  生:(礼貌、大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这是一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蝌蚪,声音清晰、响亮。还有谁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一次接一次地练*)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出来。

  (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动作都表演出来了吗?动作标准吗?

  (学生评价)

  师:你们评价得都很好,但老师觉得“迎上去”这个动作还做得不够好。怎样是“迎”呢?谁来试试?

  (学生表演“迎上去”)

  师:哦,原来这样面对面走到一起,就是“迎”。同桌之间表演一下吧!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也可参与其中)

  师:非常好。下面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边表演边朗读吧!

  (师生看着课件,表演朗读)

  赏析:本教学片段意在让上课成为一种享受,教师享受教学,学生享受学*,师生共同享受语文课堂带来的乐趣。语文学*的内容是枯燥的还是鲜活的,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创造”。二年级的学生在学*字词、精读课文时,难免觉得枯燥,创造性地打扮课文,使每个字“立”起来,每篇文章“活”起来,这就要看教师的本事了。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征,选择情境创造、表演朗读、互相评价等贴*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无法预知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什么的情况下,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识字、朗读、体会、评价。一句话,教师享受的是“创造”,学生享受的是“学*”,趣味语文由此而生。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谜语、图画、表演等形象直观的教学,为此,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1.以《寻人启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适时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创设的情境中。

  2.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与合作学*相结合的方式掌握生字,总结生字识字技巧,从语境和动作中理解生字,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情等形象化的表达,更好地理解新的字词。

  3.图文并茂的课件和板书,直观地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层次,了解小蝌蚪成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4.表演朗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了“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披”“露”“鼓”等词语所产生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4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2个谜语,想不想猜? 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可是它们的长相却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出示课题图)

  3、请你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34 小蝌蚪找妈妈)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2页,看着课文中的插图,认真听故事。故事讲到哪儿,就指到相应的插图。

  2、同学们,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你们喜欢小蝌蚪吗?

  三、学*课文

  (一)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出示蝌蚪插图: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

  谁来说说这些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儿?

  2、现在我们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读第一小节。(读完师贴图)

  3、屏示第一自然段,认识“灰”,(看这个字是什么颜色?这个字就读----,集体拼读)出示字卡,组词

  4、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是说小蝌蚪生活的怎么样?(很开心,自由自在的),谁能快活地读一读(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5、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谁在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话?

  6、仔细看,池塘里有……(出示填空)齐说。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二)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1、出示图,提问:谁来说说青蛙妈妈长的什么样?

  2、课文上是怎样描写青蛙的样子的?让学生找出段落,指名读。

  3、出示句子,认识“披 、鼓 ” ,读准多音字“露”,除了这3个字,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是“蹲”。

  4、再找出写青蛙身上颜色的2个词?(点出:碧绿的 雪白的)

  5、用上这四个表示动作和两个表示颜色的词,把这只大青蛙写活了,我们来试着读出青蛙的可爱。男生读、女生读,师评价。

  (三)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1、师: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出示要求:请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划出来。

  2、同桌互相交流、补充

  3、集体汇报,师贴图。出示这些句子、图,齐读。

  4、演一演:如果你就是小蝌蚪,你能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吗?看屏幕自己先试着说一说,找生说。

  (四)学*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 ,遇到了谁?(鲤鱼和乌龟)

  (1)、学*第2段

  1、引读: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出示图)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谁能说一句话,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2、于是,它们就------迎上去,问话,出示全图,认识“迎”组词、说话

  3、它们是怎样“迎上去”的?看课件理解,

  师:原来,这样面对面走到一起就是“迎”。谁想上台和老师一起做一下“迎”的动作。

  4、它们 “迎上去”会问…… (出示问话图)

  认识“阿姨”交流识字方法、学过的女字旁的字有哪些?

  多么有礼貌的小蝌蚪啊!谁再来有礼貌的读一读?

  5、鲤鱼妈妈是怎样回答的?(出示对话图)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样子有什么特点?(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2)学*第3段

  1、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出示乌龟图),会想到什么?(鲤鱼妈妈说的自己的妈妈的样子),呀,它们把乌龟当成自己的妈妈了,于是连忙追上去。(出示连忙追上去图),

  2、怎样做“追上去”的动作?找2人演,再看课件,

  师总结:从后面赶上来就可以说“追上去”。

  3、从“连忙、追上去”可以看出小蝌蚪的心情怎样?(急切)于是它们着急地叫……(点出妈妈词)谁能着急地读一读?

  4、乌龟看到小蝌蚪叫它妈妈,感到很好笑,它认真地说-----(出示乌龟的话)学*“顶”,让生指出头顶在哪。我们一起来认真的读……乌龟笑着说……。

  5、小蝌蚪从乌龟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板书:头顶上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6、小组内合作表演小蝌蚪遇见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情景,注意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进去。请生上台戴头饰表演,生评价。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妈妈。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指板书说)

  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

  (3)学*第4段

  1、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出示青蛙图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2、一定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于是它们就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3、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高兴地读一读。

  4、师小结: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妈妈,我们要向小蝌蚪学*,只要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5、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出示青蛙的话)

  6、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出示、做动作读一读。齐读句子(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

  7、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8、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看看有关青蛙的知识(出示青蛙的知识,师读 )青蛙真是庄稼的保护神呀!

  四、看图回顾,回归整体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

  六、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和爸爸妈妈演一演这个故事。

  七、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 能按问题的提示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

  难点: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蝌、蚪、池、脑、袋、甩、鲤、龟”等9个生字,理解词意。

  3、能正确朗读第一段,说说蝌蚪的形态特点,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激趣揭题。

  [1、出示课件,认识“蝌蚪”,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2、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

  师:青蛙在水中产卵,小蝌蚪从卵里出来,慢慢地变成了青蛙。因为小蝌蚪没有看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妈妈在哪里,所以小蝌蚪要去找妈妈。补充课题后齐读。]

  1、 小朋友,我们已经观察过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谁能说说它是怎样的?

  2、 揭题:小蝌蚪找妈妈。学*“蝌、蚪”,怎么记住它? 3、 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他们是怎么找妈妈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二、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听录音,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

  2、 听完后汇报。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观察课文插图)

  学*生字“鲤”,怎么记?

  学*生字“龟”,共几笔,第七笔是什么?

  小蝌蚪的妈妈是大青蛙。(观察课文插图4)

  3、 跟录音轻读课文,给每幅图找出相应的课文。

  三、学*第一自然段。

  1、看第一幅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 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2、课文是怎么介绍这幅图的呢?指名读第一段并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 讨论:⑴、知道了蝌蚪生活在池塘里。你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指名读一读。

  ⑵、知道小蝌蚪长着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

  学*生字“脑、袋、甩”。[比较:脑---胸 袋---裳 甩---用]

  自由读读写蝌蚪样子的句子,想想“大、黑、长”三个词分别写出了什么?(大小、颜色、长短)

  4、 朗读指导。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读出对小蝌蚪的喜欢和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五、 作业指导。

  课后第四题:回答问题。

  --------------------------- 小蝌蚪游来游去。

  1、 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五、巩固练*。

  1、 指导书写:重点“脑、袋、甩”。

  2、 完成课后作业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披、短、蹲、碧、肚、鼓”6个生字,理解词意。

  2、 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复*引入。

  1、 卡片抽读词语。

  2、 齐读课文第一段。

  二、 学*第二段。

  1、 自由读并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什么?这些句子顺序可以调吗?

  2、 讨论,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

  a、 小蝌蚪的形态有什么变化?

  b、 小蝌蚪看见了谁?[重点理解“迎”指名表演]

  c、 小蝌蚪怎么说?

  d、 “谁”怎么回答?

  3、 指导朗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

  4、 小结学法。

  先找有几句话,再说说每句讲什么,最后有感情地读读。

  三、 讨论学*第三段。

  1、 按“找找、说说、读读”的学法,分组讨论学*第三段。

  2、 引读,进一步理清层次。

  3、 指名分角色朗读。

  理解为什么用“追”,“连忙追”说明什么?

  四、学*四、五段。

  1、默读思考: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谁是小蝌蚪的妈妈?把有关青蛙样子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2出示句子,朗读理解。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⑴、 看图理解“蹲着、露着、鼓着”等词。学*蹲、鼓等生字。

  ⑵、 找一找写青蛙颜色的词。学*“碧、肚”等生字。[说说这段话中哪些词语用得好?]

  ⑶、 朗读这段话。

  ⑷、 你能看着图和板书向大家介绍青蛙吗?(自由说,指名说)

  3、 这时小蝌蚪外形又有什么变化?

  (尾巴变短了,不见了。)学*“短”。[给“短”找个反义词]

  4、 从哪个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经变成了小青蛙?

  出示: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5、 朗读四、五段。

  五、 巩固练*。

  1、 指导书写。

  2、 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2、 知道青蛙是捉虫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教学过程:

  一、 复*巩固。

  1、 卡片认读生字。

  2、 完成课作第2题。

  ---------------------------

  二、 朗读全文。

  三、 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 指导背诵4、5段。

  1、 读读课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

  2、 把描写青蛙外形的这段话自己背一背。(蹲着、披着、露着、鼓着)

  自由背、指名背

  3、 按照“形态上的变化,看见谁在干什么,小蝌蚪怎么说,谁怎么回答”的顺序背第4段。 4、 按“形态上的变化,小青蛙怎么做,青蛙妈妈怎么说”的顺序背第5段。

  5、 把4、5段连起来背。

  {五、总结课文: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它自己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还知道了青蛙是捉虫的能手,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它,并向爸爸妈妈和邻居宣传保护青蛙。(一只青蛙一天要吃40-50只害虫,多达200多只,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

  六、 完成课作上的其余作业。 板书:

  13、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青蛙

  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不知什么时候,尾巴不见了。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认识生字和第一段。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读并读准字音。

  2、在认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通每一句话。

  3、检查自读效果,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词,其余学生注意认真听,读后师生议论,予以评价,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音:“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xn,不要错读成q0n。

  捕:读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四、结合看图,读讲第一段: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正确答案:池塘一群脑袋黑灰色甩着快活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尝试借助拼音自主认读本课24个生字,并能够联系已有词语积累尝试组词。

  2、尝试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概述小蝌蚪找妈妈经过:小蝌蚪的变化、先后遇到谁。

  4、积累描写青蛙妈妈的短句。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

  1、板书:小蝌蚪,小朋友们见过小蝌蚪吗?有什么特点?读好“小”的特点来。

  2、板书:妈妈,小朋友们,你觉得妈妈怎样?读得亲切一些。

  3、板全课题,读好课题:谁?什么事情?

  板块二:初读

  1、借助拼音,大声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认读:

  (1)带拼音读;

  (2)去掉拼音读;

  (3)尝试给一类字组成词语读。

  3、读短句:

  (1)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

  大声读——加上动作读——用这样的句式,看着彩图说说青蛙妈妈的样子

  (2)披着绿衣裳 露着雪白的肚皮 鼓着大大的眼睛

  大声读——加上动作读——用加点的词各说一句话

  4、比赛读课文。

  板块三:概述

  1、抢答: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先后遇到谁?用“先遇到……再遇到……最后遇到……”的句式说一说。

  2、自由读课文,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哪些变化?画出有关句子,完成段落填空: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不知什么时候……

  板块四:指导写字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人物对话中关键词语读好人物语言。

  2、练*分角色表演课文。

  3、发现故事回环叙事方法,尝试声情并茂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1、板题,读题。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先后遇到谁?(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板块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

  1、范读小蝌蚪和鲤鱼阿姨的对话,看看读好人物语言要抓住哪些词语,体会为什么要抓住这些词语。

  2、分角色加上动作读好对话。

  (二)

  1、自由读小蝌蚪和乌龟的对话,看看读好人物对话,要抓住哪些词语,画下来。

  2、分角色加上动作朗读对话。

  (三)

  分角色加上动作朗读全文。

  板块三:讲故事

  1、范读,发现:故事写小蝌蚪与鲤鱼、乌龟、青蛙对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对话场景讲讲。

  板块四:指导写字。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图文结合,适宜儿童阅读。课文中生字不注音,让学生自主学*,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学会生字。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大部分学生对学*生字都有自己的方法,教师应当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与青蛙都很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能受他们的欢迎。

  【教学设计思路】

  1、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予以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朗读。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方法】

  朗读法、表演法、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老师这儿有一条谜语,想猜吗?

  河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青蛙)

  你知道青蛙的孩子叫什么吗?(蝌蚪)

  谁见过蝌蚪?愿意给大家讲讲它长得什么样吗?

  (贴出青蛙与蝌蚪图片,板书课题)

  (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学和生活,越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自主识字,感知课文

  1、这是一篇不注音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想怎么办?

  (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方法。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有的可以猜测读,有的可以问同学、老师,有的可以做记号,等老师读时认真听。)

  2、学生试读,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范读。

  4、再次读文,自查朗读情况。

  5、出示词语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⑴ 你会读哪个词语就大声的读出来。

  ⑵ 谁愿意当小老师你认识的字词教给同学们?

  6、识记生字。

  学生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教师可适时引导用实物或动作来识记。

  灰:出示灰色的帽子或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到的灰色的东西。

  追(或迎):谁愿意把追(迎)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披:我这有件衣服,谁能把它披在身上?

  阿姨:你把什么样的人叫阿姨?

  7、指导写字。(略)

  (学生朗读不注音课文遇到生字可能无从下手,所以在读文之前老师就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自主探索、认识生字,这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学*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联系实物或动作来识记生字效果要远远好于部件记忆法。)

  三、感悟,体会小蝌蚪的变化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图?并把与图相对应的课文内容,读一读(张手让学生自己选择)。

  2、全班汇报。(学生喜欢哪一自然段就汇报哪一自然段,不必接顺序来。)

  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加上动作朗读。学生的表演欲望很强烈,给他们创造表演的机会,他们会很快进入情境,体验到朗读的乐趣。

  第四自然段,也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朗读。

  第二、三、五、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的关心、爱护、组织学生会角色的朗读中来,然后选代表分、角色朗读。

  3、戴上头饰表演读。

  4、填空练*,体会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四、总结全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上完了这一课之后,我对新课改精神又有了新的体会,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1、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至关重要。

  本课的朗读教学,我采用动作表演和分角色朗读两种形式,尤其是动作表演,看着学生那天真、一丝不苟的动作和可爱的表情,仿佛他们就是小蝌蚪、小青蛙了,教师不用任何言语,学生就已体会到其中的情趣了。

  2、让学生自由选择识字方法。

  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本课中的生字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识字途径,认字活动。同时采用与实物联系、动作表演等方法,使他们轻松的记住字形、乐于识字。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9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讲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过程,能按课文内容天空。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短、蹲、碧、肚、鼓”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复*。

  1、抽生读生字卡片。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小蝌蚪,大( ),黑( ),甩着长长的( ),快活地( )。

  3、齐读第1自然段(贴出“长尾巴的蝌蚪”图)

  二、讲读第二段。

  1、自由读并思考:(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每一句讲什么?(3)这些句子的顺序可以颠倒吗?

  2、讨论: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四|a小蝌蚪的形态有什么变化?(贴出后腿的蝌蚪图)

  句|b小蝌蚪看见谁在干什么?

  话|c小蝌蚪怎么说?

  |d“谁”怎么回答?

  3、指导朗读。

  (1)练读小蝌蚪的话,问“迎”上去是什么意思?(正面的,面对面的主动上去问。)

  小蝌蚪迎上去问:“……。。?”

  对比:

  小蝌蚪游上去问:“……。。?”

  (2)谁来读鲤鱼妈妈的话?从鲤鱼妈妈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自己妈妈的怎么样的?(四条腿、宽嘴巴。)

  (3)分角色朗读(鲤鱼:热情;蝌蚪:急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三、小结学法。

  学*第2自然段时我们先找出这段有几句话,(板书:找找),再说说每句讲什么,(板书:说说)。最后有感情地读读。(板书:读读。)

  四、讨论学*第3自然段。

  1、按“找找——说说——读读”的学法,四人小组讨论学*第3段。

  2、引读,进一步理清层次。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生读)

  “他们看见”——(生读)

  “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生读)

  “小乌龟笑着说”——(生读)

  3、练*,突破重点。

  口头填空:小蝌蚪游啊游,长出了( )。他们看见( )的乌龟在水里游,就把( )当作自己的妈妈,乌龟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头顶上有( ),披着( ),捉起虫来( )。

  结合填空师贴出“长着前腿的蝌蚪”图,理解“披着、顶呱呱。”

  4、指名分角色朗读。

  理解为什么用“追”“连忙追”说明什么?

  五、讲读第4—5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谁是小蝌蚪的妈妈?把有关青蛙样子的句子用“——”划下来。

  2、出示句子,朗读理解。(出示青蛙图)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1)看图理解“蹲着、露着、鼓着”等词。

  学*生子“蹲”共几笔?书空右半部分。

  学*生子“鼓”共几笔?部首是什么?书空左半部分。

  (2)找一找写出青蛙颜色的词。(碧绿碧绿)、雪白的肚皮)

  学*生子“碧”,什么结构?第三笔是什么?

  学*生子“肚”怎么记?

  (3)朗读这段话。

  (4)你能看着图和板书向大家介绍青蛙吗?

  3、这是小蝌蚪外形上又有了什么变化?(贴出“尾巴变短的蝌蚪”图;“尾巴不见的青蛙”图)

  学*生子“短”怎么记?

  4、从哪个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经变成小青蛙了?出示: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对比理解“蹬、跳、蹦”)

  5、朗读第4、5自然段。

  六、巩固总结。

  (1)看着黑板上的五张青蛙生长变化的图片,说说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

  完成《课堂作业》

  (2)指导书写“蹲”“鼓”“碧”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总结课文,巩固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2、会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3、知道青蛙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4、会看单幅图在问题的提示下写几句话。

  教学过程:

  一、再学全文,借助图片,理清过程。

  1、出示课文的四幅图,观察图片,指名说说图的内容。

  2、默读全文,用“———”划出表示小蝌蚪生长的句子。

  出示: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a读一读,议议第二次变化是为什么加上一个“又”。

  b看图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 ),再长出( ),( )变短了,最后变成( )。

  3、小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并在它们的指点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大青蛙,这时小蝌蚪也变成了小青蛙。

  4、分角色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4、5两个自然段。

  1、读读课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师描述: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鼓鼓的大眼睛。为什么作者要把青蛙写得这么可爱?(青蛙能捉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人类的好帮手。)

  2、我们把描写青蛙外形的这段话背下来好吗?(蹲着……披着……露着……鼓着……)

  自由背、知名背。

  3、课文的第4自然段是写小蝌蚪找到青蛙妈妈的,它的结构上和第2、3自然段一样吗?

  按“形态上的变化——看见谁在干什么——小蝌蚪怎么说——‘谁’怎么回答”的顺序背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按照“形态上的变化——小青蛙怎么做——青蛙妈妈怎么说的顺序背第5自然段。

  5、把4、5自然段连起来背一下。

  三、指导看图说话。

  1、我们已经知道了青蛙是庄稼得好朋友,你从课文的哪几句话看出青蛙会捉害虫?(用”——“划出,读读。)

  老师向学生介绍有关青蛙捉害虫的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看图写几句话。

  (1)想想青蛙在干什么?

  要求模仿课文第4段青蛙外形的这段话来说一说。(农田里蹲着一只大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服,鼓着大大的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青蛙?

  (3)连起来写一写。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5)

——小蝌蚪找妈妈 (菁华5篇)

小蝌蚪找妈妈1

  青蛙妈妈生了小蝌蚪宝宝。有一天,青蛙妈妈出去捉害虫好久都没回来,小蝌蚪出去找妈妈。它们去问小虾,它们说妈妈,小虾说我可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长着大大的眼睛。小蝌蚪们按照小小虾的话去找妈妈。

  它们找呀找,找到了金鱼,它们游到了金鱼旁,妈妈,妈妈。金鱼说我可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白白的肚皮。小蝌蚪们不放弃继续往前游。它们找呀找,找到了螃蟹。它们围过去,大声叫着妈妈,妈妈。螃蟹说,我可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长着四条腿,我长着八条腿。

  小蝌蚪们记住了螃蟹说的话,它们继续找,它们找到了海龟,它们大声喊妈妈,妈妈,它是我的妈妈。海龟说你跟我可不是一样的。青蛙妈妈找到它的孩子,孩子们饿坏了吧,来到妈妈这来,我们去捉害虫吧。

小蝌蚪找妈妈2

  在一片沼泽地里,一只青蛙产卵后就离开了。

  这些卵在水中不断生长,越长越大,渐渐成形。终于有一天,小蝌蚪们破卵而出。它们摇摆着细长的尾巴,四处寻食。一只小蝌蚪突然很想自己的妈妈了,她提出去找妈妈的看法,可没有一个伙伴愿意一同前往。没办法,小蝌蚪只好独自踏上了寻母之路。

  刚开始,小蝌蚪四处寻找和她长得差不多的妈妈,可一直找不到。就在这时,她发现了一条鱼在悠闲地散步。小蝌蚪琢磨着:她也和我一样没有腿,只有头和脚,肯定是我的妈妈了。她一面欣喜地喊着“妈妈,妈妈”,一面狂奔过去。鱼生气地训斥她:“你瞎眼了?我会是你这丑八怪的妈妈?”小蝌蚪伤心极了:“阿姨,你能告诉我我妈妈在哪里吗?”鱼乜斜着眼,撇了撇嘴:“你能给我什么好处?”说完大摇大摆地往前游去。

  小蝌蚪游啊游,累得精疲力竭,终于看见了一只乌龟在河边歇息。小蝌蚪不敢像上次那样莽撞了,她小心翼翼地问乌龟是不是她的妈妈,乌龟看着一脸天真的小蝌蚪,充满爱怜地说:“孩子,我不是你的妈妈。你的妈妈是青蛙,她有四条腿,有长长的舌头……”小蝌蚪谢别乌龟阿姨,又信心百倍地启程了。

  小蝌蚪日夜兼程,四处寻找着她的妈妈。正在焦急的时候,一条狡猾的水蛇探出头了,阴笑着说:“孩子,到哪儿去哪?”小蝌蚪如实告诉了她。水蛇转了转眼珠子,迅速装出一副慈祥和蔼的样子,说:“哎呀!孩子,我就是你要找的妈妈呀。来来来,让妈妈好好瞧瞧。”小蝌蚪仔细看看水蛇,不解地说:“我的妈妈有长长的舌头,你怎么没有啊?”水蛇听了,哈哈大笑,“这不正是我的舌头?”边说边伸出那又细又长的舌头来。小蝌蚪想了想:“你的四条腿呢?”水蛇笑着说:“你看你都没有腿,我们母子应该是一样嘛!”小蝌蚪觉得有道理,便朝着水蛇慢慢游过去。一只虾目睹了这一幕,但他没有阻止小蝌蚪,因为他不想多事,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小蝌蚪终于游到了水蛇的身边……小蝌蚪没能到妈妈,到死她也没有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可怜的小蝌蚪,一生何其短暂!是谁使她夭折?难道仅仅是水蛇?不,还有那高傲的唯利是图的鱼,那冷漠得无异于杀手的虾!

小蝌蚪找妈妈3

  你一定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吧,我家就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

  一天上午,爸爸送我去学拉丁舞,妈妈带着弟弟去利群商场做美容,妈妈把弟弟放在了五楼售书处,让他看书或者看电视,自己去二楼做美容,可能妈妈

  美容的时间有点长,弟弟竟哭了,跑下楼去找我的妈妈(也就是他的姑姑),正好被服务员看见了,领他去了一楼服务台,用喇叭广播着:"常煜涵的妈妈请注意,听到广播后,请到一楼总服务台,您的孩子在等你。"

  正在这时,爸爸去地下超市买火锅料,听到了广播,赶紧去一楼总服务台,跑着把弟弟领到了二楼美容室,找他的姑姑。服务员在后面一边追一边叫喊着:"快来人啊,有人抢劫小孩啦!"一堆人跟着我爸爸跑到了美容室,一问才知道,他是常煜涵的姑父,真是虚惊一场。我弟弟在大家的笑声中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笑了。

  当妈妈把这件事告诉我的时候,我感到很好笑,哈哈大笑起来,一下子想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于是我就把它写了下来。

小蝌蚪找妈妈4

  天暖和了,青蛙妈妈产了一些卵,青蛙妈妈高兴极了,马上要有小宝宝了。青蛙妈妈出去捉虫子了,可是,小蝌蚪孵化了,又过了不久,小蝌蚪长出了尾巴。可是小蝌蚪们找不到妈妈。

  小蝌蚪们出去找妈妈,先看到了小鸡,小蝌蚪不认识小鸡,小鸡也不认识小蝌蚪,通过小鸡叽叽喳喳和小蝌蚪聊天,小蝌蚪和小鸡成为了好朋友,并且知道鸡妈妈不是它们的妈妈。鸡妈妈对小鸡说:“我们该回家了!”小蝌蚪也想找到自己的妈妈。

  于是,小蝌蚪游啊游,看到了三条鳗鱼。小蝌蚪高兴的叫道“妈妈,妈妈,我可找到你了!”鳗鱼看了看小蝌蚪说:“小宝贝,我可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色白纹的衣服,你们再去找找吧!”

  小蝌蚪们很失望,继续游啊游啊找妈妈,它们看到了一只大虾,它们高兴的跑过去“妈妈,妈妈,我可找到你了!”大虾看看小蝌蚪们,叹气着说:“你们认错了啊,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小蝌蚪们失望极了。可是它们还要继续去找妈妈。

  小蝌蚪们再次向前游啊游,这时他们看到了一只螃蟹,小蝌蚪们冲过去“妈妈,妈妈,我们找到你了!”螃蟹愣了愣,笑着说:“孩子们,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是四条腿!”。

  小蝌蚪们为了找到妈妈,一直在游啊游啊,终于碰到了捉虫回来的青蛙妈妈,大大的眼睛、绿色的衣服、四条腿,这就是我们的妈妈,小蝌蚪们高兴的喊道:“这就是我们的妈妈,我们终于找到妈妈了!”

小蝌蚪找妈妈5

  青蛙妈妈要产卵了,青蛙妈妈产了四个卵,然后就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几天后,小蝌蚪们出生了,他们一出来就睡起大觉来,有是几天后,它们想妈妈了,于是...小蝌蚪们开始去寻找它们的妈妈!

  它们游啊游,遇见了大鲤鱼。小蝌蚪们叫:妈妈!大鲤鱼听了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在那里。说完便用尾巴指了个方向,小蝌蚪们顺着方向游过去,看见一个大家伙蹲在那里,它们又叫道:妈妈...妈妈!青蛙妈妈看见小蝌蚪们说: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真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家伙!老大说:当然了,我们可是超厉害的。青蛙妈妈补充道:对!你们是超厉害的探险小队!说完大家都哈哈大笑的抱在了一起,多么幸福的一家!

  小蝌蚪找妈妈

  一年春季,青蛙妈妈在河里产了卵。 过了些日子,卵浮出了黑黑的四个可爱的小家伙,它们着急地说:“妈妈呢?妈妈呢?” 小家伙们游呀游,突然,它们看见一条大鲤鱼,它们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您见过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你们的妈妈肚皮白白的、披着绿衣裳。”小家伙们说:“谢谢鲤鱼阿姨。”说完,它们继续往前游。它们游啊游,看见一只大青蛙肚皮白白的、披着绿衣裳,高兴地游过去说:“妈妈!妈妈!”大青蛙向它们招着手说:“孩子们,好久不见了。”小家伙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6)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菁华6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

  【教学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寓知识的传授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学*中,在此之上,培养学生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故事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为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我在设计中还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点,抓住“六”个字──“变”、“趣”、“演”、“引”、 “板”、“读”,进行全文的设计。

  【教学特色】以“趣”为经,以“学”为纬。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语言优美、画面形象、情节生动,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口味。全文贯穿两条线:

  一是“找”,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是“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变化。根据教学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 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 通过图文结合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能力目标: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借助学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从小保护有益动物。

  【教学主要环节及意图说明】

  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比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安排段落内容。因为这点,以往大多教师均从指导学生学法入手,按照故事发展安排教学。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来处理,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把握重点,让学生对全文知识有更清的理解。变序法流程体现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第一自然段)

  2、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

  (找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谁的帮助下找到了妈妈?

  (指导对话朗读)

  变序处理,我认为有三点好处:

  1、对比鲜明: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点,从而自觉生疑: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2、重点突出:鲤鱼妈妈及乌龟帮助小蝌蚪这一内容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点内容,放置在最后教学,使全文重点得到突出。

  3、线索鲜明:一篇文章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教师处理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删叶的过程,突出主干,以便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线索。

  二、趣──以趣促智,调动情感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对于知识的学*与掌握,缺乏主动意识,只有充分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变知识的传授为娱乐体验,寓教于乐,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本身就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识性,科学有效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1、儿歌朗读表演。

  小蝌蚪长成青蛙时,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变化,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在课文的学*中,我安排了儿歌朗读表演。(自编内容)

  生:我是一只小蝌蚪,我要去找妈妈啦!

  师:不好!

  生:(接)怪事发生了。

  师:(惊奇地)怎么了?

  生:啥时长出后腿啦,接着长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变化,我已长成青蛙啦!(呱呱呱)

  2、谜语引入课题。

  利用儿童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我引用了两则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通过谜语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导入课题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3、自述介绍。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中,为了让学生对青蛙的特征有更为鲜明的印象,我设计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环节: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青蛙妈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吗?目的是引导学生练*用“鼓着”“披着”“露着”三个词语说话,活用词语。同时活跃课堂气氛。由于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主体性,参与性一定会大大增强。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本领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我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我。(阐述自己的本领)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我是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动

  “游过去”“追上去”“迎上去”三个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摒弃了教师仅仅从字义上区别理解的方法,利用孩子们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天性,设计了以下环节的教学:

  1、找一找:找出课文中三个动词所在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2、看一看:通过播放软件,让学生从观察中初步体会三个动词表示的不同方向。

  3、贴一贴:教师制作几个箭头,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通过箭头的不同摆贴来释义。

  如:“迎上去”表示为:

  “追上去”表示为:

  “游过去”表示为:

  4、演一演:理解词语的目的是应用词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迎上去”一词的意义,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当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会怎样?(师生表演)演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所看到的情景说一句话,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词。

  如:江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主动迎上去,说:“江老师,您好,欢迎您!”

  通过演一演,说一说,学生们体会到“迎”指的是两者方向相对,而且带有主动热情的意思。课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听妈妈的下落,所以读起来也要特别有礼貌。

  四、引──巧妙过渡,浑然一体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点的学*转向另一知识点,我巧妙地设计了如下过渡语:

  同学们,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画面更加生动,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软件)

  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他们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这不,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保可爱的大青蛙。(贴出青蛙图)

  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时候长成青蛙的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小蝌蚪,你们找到妈妈,多亏了谁的帮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内容)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五、板──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这篇课文的板书,我试图把“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突出趣味性,体现板书的“美”。

  小蝌蚪找妈妈

  六、读──读中悟情,积淀语感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语文,就是为了掌握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既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于永正说过:掌握自行车、汽车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拥有。车子可以买,语文呢?语文得靠读、背。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读训练范文。文中有三段对话,教学时指导学生体会对话的语气,从中学*交际,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指导小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朗读,应强调读出礼貌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乌龟的对话时,应读出急切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时,应读出高兴,愉悦的语气,体会母子相逢激动的场面。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学难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蝌蚪)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复*生字词。

  二、自由读课文:

  1、标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横线画出来)青蛙是什么样的?(用双横线画出来)。

  2、 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找出相关语句读读。

  3、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一路上都遇到了谁?用圆圈圈出来

  4、.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练*)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4、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课件显示),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理解“迎上去”意思。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4、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课件显示,让学生比较。)

  5、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小组讨论。

  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分角色朗读。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7、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8、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文。

  四、简要复述。

  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学生默读,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大脑 披衣

  灰身 露肚

  长尾 鼓眼

  小蝌蚪 找 妈妈

  长出两条后腿 尾巴变短、不见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生长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主动识字汉字,探索多种识记方法。

  (2)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了解蝌蚪的成长变化。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课件出示蝌蚪图片)你们知道蝌蚪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吗?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34课《小蝌蚪找妈妈》,老师相信认真听课的小朋友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二、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请看小蝌蚪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指名看图)谁来用完整的话介绍这幅图,注意抓住小蝌蚪的特点来说。

  (学生试说: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齐读。

  三、初识图意

  过渡:刚才我们就是用看图意—读文的方法学*了第一自然段的。现在我们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法读懂课文的大概意思。请看: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逐一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长大了的过程。

  2、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

  四、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同学们都能看着图画说出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下面我们看看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几幅图的呢?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1)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意思。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3)不懂的地方,自己做个记号。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带读生字。(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把小蝌蚪也吸引过来了,你们看,这八只小蝌蚪都有自己的名字,谁能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呢?如果他叫对了蝌蚪的名字,大家一起跟他读好吗?)

  (2)读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3)(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师:拼音宝宝躲起来了,你们还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读。

  (4)同桌交流识字方法,认识生字。

  师:怎么记住本课的生字呢?现在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讨论交流你的识字方法,比一比哪对同桌学得最认真。

  (5)同学们交流识字方法特别积极,你们都记好这些生字了吗?林老师出个字谜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十颗豆来又十颗”(鼓)指名说说识字方法。

  (6)学生齐读词语。

  师:词语宝宝也跳出来了,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吧。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的生字词学得真不错,现在词语宝宝都跑回课文中去了,你们有信心读好吗?老师相信你们课文能读得更棒!

  1、自由读课文,再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段)同学们可以离开座位,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课文。

  2、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呢?请六位同学开火车接龙读课文。

  3、学生评议。(评出读得好的和读得有进步的同学。)

  4、听录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6、学生汇报,教师贴板书。

  遇见了(鲤鱼、乌龟、青蛙)

  身体变化(小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7、课中小练*。

  口头填空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没过多久,xx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xx。

  六、指导书写:有、在

  1、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和读书表现得都很不错,小蝌蚪们都很佩服你们哦,现在又有两只小蝌蚪想考考你们的写字表现,大家看,这是什么字?(出示“有”、“在”两个字)你们有信心能写好它们吗?

  “有”字上面的横要长,下面的“月”字,撇要变成竖。

  “在”字上面的横要短,下面的竖要超出撇一点点。

  2、学生书写“有、在”。(学生书写生字前先回顾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头正肩*,背直足安,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本子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3、评比书写。

  七、小结。

  师小结:《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除了告诉我们小蝌蚪成长变化的知识以外,其实课文的描写也十分有趣生动,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细细地读这篇有趣的课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4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镶嵌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文章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及其生活*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认读生字新词,会写生字词。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寻人启事》,谈话引入课题。

  导语:小朋友们,昨天老师得到了一张特殊的《寻人启事》,大家想看看吗?

  (课件演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又黑又长的尾巴,住在池塘里。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也不知道她在哪里。我多想和大家一样,能与妈妈一起生活啊!你们见到她了吗?

  2.板书课题,给“蝌蚪”注音,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课题,再指名读课题,最后全班齐读课题。

  3.简单介绍,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蝌蚪是青蛙的幼体,相当于成年人的婴儿期。那么,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科学知识呢?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啦!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1)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3)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2.检测字词预*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池塘(tánɡ)脑(nǎo)袋(dɑi)灰(huī)色游哇(wɑ)游教(jiāo)书

  捕(bǔ)食迎(yínɡ)上去阿(ā)姨(yí)宽(kuān)嘴巴乌龟(ɡuī)

  头顶(dǐnɡ)披(pī)着鼓(ɡǔ)着

  ◆易读错的字

  “脑袋”中的“袋”要读轻声dɑi;“眼睛”的“睛”要读轻声jing。

  “捕”的声母是b,不要错读成p;“披”的韵母是i,不要错读成ēi。

  ◆多音字

  “教”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第一声jiāo,可以组词“教书”“教方法”。它还有一个读音jiào,可以组词“教师”“教室”。

  ◆识字方法

  “捕、迎”可通过表演认读;“脑、袋、灰”可利用小蝌蚪的图片认读;“阿、姨”可利用鲤鱼的图片认读;“宽、龟”可利用乌龟的图片认读;“顶、披、鼓”可利用青蛙的图片认读。

  ◆形*字示例

  顶(头顶)(顶天立地)睛(眼睛)(点睛)(火眼金睛)

  须(胡须)(须发)(必须)晴(晴天)(晴空)(阴晴圆缺)

  (2)小组合作,再次认读,之后全班展示读。

  (3)出示会写的字,指导观察字形,正确书写。教师对“皮”“跳”做示

  范书写,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

  ◆书写指导

  [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整体书写要紧凑。“”的横折钩与“阝”的横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长,悬针竖最长。

  [宽]上下结构,宝盖头写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见”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皮]注意笔顺的书写:横钩、撇、竖、横撇、捺。第二笔长撇斜度要小,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又”的横撇要横短撇长,捺舒展。

  [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子”末笔横要变成提,斜度大,“亥”的最后一笔是个长点。

  [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要把“足”的最后两笔变成竖、提,右边“兆”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4)学生在书上练*书写生字,描一个,写两个。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提醒书写有误的.学生。

  (5)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在投影仪上点评。

  (6)交流各种识记方法,如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总结刚才的学*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过渡:同学们,咱们刚才学*了这么多的生字新词,现在把它们都放到课文里,你还会读吗?我们一起跟着录音轻声地读一读吧!

  2.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在听和看的同时轻声跟读课文,熟悉课文。

  3.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提示:可从吐字、发音、流利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4.再次出示《寻人启事》,思考: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她在哪里?(板书:小蝌蚪→青蛙)

  5.图文结合,认识蝌蚪和青蛙。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学生辨认,并将不同的图片贴在相应的板书下面。

  (2)学*描写小蝌蚪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为什么会找不到妈妈呢?因为它们的外形实在是相差太大了。谁能够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呢?

  ①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读,说说有什么不懂的词语。

  ③指名读,其间教师相机指导,“大大的、黑灰色的、长长的、快活地”这几个词语要重读;读“游来游去”时拖长音,突出小蝌蚪的悠闲与快乐。

  ④播放小蝌蚪在池塘中游动的动画,学生齐读,理解“甩”的意思,可以用手做一做“甩”的动作。

  (3)学*描写青蛙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虽然在池塘里生活得很快活,可是没有妈妈在身边怎么行呢?他们多么希望能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他们的妈妈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儿呢?请大家找找课文中描写青蛙妈妈外形的句子吧!

  ①课件出示文字。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②学生自由朗读句子,想想读懂了什么。

  (青蛙生活的环境、*性及其外形特点,和鲤鱼、乌龟有什么不同。)

  ③引导学生注意句子中的动词“游”“蹲”“披”“露”“鼓”,可以请学生表演青蛙的动作,加深理解。

  ④指导朗读,“大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要略强调,突出青蛙的特点。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小蝌蚪和大青蛙长什么样儿了,他们长得可真的一点儿都不像呀,怎么可能是孩子和妈妈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学*吧!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了生字新词,掌握了一些好用的识字方法,记牢了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学们已经是二年级学生了,要学更多的生字和词语,在*时的学*中可以自己归纳一些识字方法哦!我们在课堂上看了小蝌蚪和大青蛙的图片,读了描写它们外形的句子,一些同学还给我们表演了可爱的小蝌蚪和神气的大青蛙,他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我觉得今天的课文朗读,大家也读得不错,虽然有些字还是读得不准,但读出了感情,下节课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朗读训练,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多多练*。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好的识字方法,互相读一读生字生词。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1.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

  2.通过图文结合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通过课后题目中的按顺序连图片,能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卡片,组词、扩词。

  2.出示课件,填空回顾课文。

  过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吗?我们来填空吧,看看谁能填得又快又好。

  _____里有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的身子,____长长的尾巴,____地游来游去。

  多么可爱的小蝌蚪啊!可是,他们的妈妈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帮小蝌蚪找妈妈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图文对照,了解小蝌蚪的外形变化和找妈妈的过程。

  (1)出示要求,学生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要求: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外形的变化。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用“——”画出来。

  (2)交流展示。

  ①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出示小蝌蚪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图片,找学生上台按顺序摆一摆: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鲤鱼、乌龟的图片)

  2.细细品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学*第2自然段

  过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最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最先遇到的是鲤鱼妈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先来学*第2自然段吧!

  (1)出示课文第1幅插图和第2自然段。

  预设:引导学生理解时要重点领会“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的外形特点——“四条腿,宽嘴巴”。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

  (3)请同学们表演一下鲤鱼妈妈捕食和小蝌蚪迎上去的动作,表演理解“捕食、迎上去”。

  (4)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指导:要读出小蝌蚪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读出鲤鱼妈妈回话时那种长辈式亲切的语气。

  预设:先找两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或者根据情况范读鲤鱼妈妈的话,再找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第3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鲤鱼妈妈对小蝌蚪的妈妈的外形描述得准确吗?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

  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呢?

  (1)出示课文第2幅插图和第3自然段,学生用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第3自然段。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后长出的是两条前腿。

  (3)小蝌蚪看到乌龟后是怎么做的?体会“迎上去、追上去”的区别。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看图区别:正面主动上前叫“迎”,“迎上去”表明小蝌蚪很有礼貌,也说明鲤鱼妈妈是迎面而来的;“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4)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小蝌蚪叫“妈妈”要读出急切、高兴的语气,乌龟的话是亲切中带着微笑。

  (5)引申拓展:乌龟确实像鲤鱼妈妈说的“四条腿,宽嘴巴”,为什么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呢?你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

  预设:引导学生想一想,小蝌蚪为什么会闹出把乌龟当成妈妈的小笑话?原来是鲤鱼妈妈没有说清楚,她只说了小蝌蚪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但许多动物都有这些特点,这些不是青蛙最主要的特点。这个小笑话告诉我们,描述事物时一定要全面,要说出事物的主要特点,这样才不会闹笑话。我们*时看事物要全面,要深入细致,否则也可能闹出笑话。

  学*第4~6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之后小组讨论、交流:通过看图和朗读课文,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

  地方不明白?

  (2)全班交流,品析重点词语和句子。

  ①理解“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那种高兴的心情。

  明确:“游过去”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的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②读第4自然段,思考:小蝌蚪的身体又有了什么新变化?小蝌蚪是怎么认出妈妈的?

  明确: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青蛙的样子与鲤鱼妈妈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相符,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③用多种方法感受课文中动词运用的准确。

  ◆比一比

  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大青蛙穿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长着一对大眼睛。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说一说

  试着用“披”“露”“鼓”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示例:春天来了,田野披上了绿装。嫩嫩的小草在雨中露头了。

  桃树上的小骨朵儿一天天鼓起来了。

  ◆找一找

  出示课文第3幅插图,读读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谁能找对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语?(“蹬”“蹦”“跳”。)这三个词中哪一个不能和其他词换位置?(“蹬”指腿和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写出了小青蛙发力的姿态,“蹦”和“跳”意思相*,可以互换。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加深理解。)小青蛙这一连串动作是瞬间完成的,体现了小青蛙的什么特点?(动作敏捷、身体轻盈。)

  预设:这里通过多种训练方式,让学生理解动词的含义,感知动词的准确和形象,体会青蛙妈妈的美丽、小青蛙的可爱与活泼。二年级的小朋友比较好动,要采用各种活泼的方式提起他们学*的兴趣。

  (3)播放青蛙的叫声,学生想象说话。

  过渡:小蝌蚪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

  后面用上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示例: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您啊!妈妈,原来您在这儿呀!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您了!妈妈,您怎么不来找我们呀,我们找您可辛苦了!

  (4)分角色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过渡: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他们都非常高兴,他们的话该怎么读呢?我们请男生读小蝌蚪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要读出小蝌蚪和妈妈高兴、激动的心情。

  (5)学生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①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做什么?(捉害虫。)

  ②“天天”这个词语告诉了你什么?(青蛙勤劳,捉的害虫多。)

  ③出示青蛙捉害虫的资料。(一只青蛙一年至少吃掉一万多只害虫。)

  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青蛙是农田小卫士,我们要保护青蛙。)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过渡:学到这里,我们都替小蝌蚪找到妈妈感到高兴。小蝌蚪真勇敢啊,妈妈不在身边,他们并不害怕,而是问问身边的好心人,终于找到了妈妈。那么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同学们有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吗?里面是不是还有一些课文里没有提到的情节?也可以给大家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三、表演朗读,升华情感

  1.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和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分角色朗读。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和教师指导。

  (3)小组分角色表演——戴上头饰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2.拓展说话。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你们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四、课外延伸,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了解青蛙对人类的贡献。

  2.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对照自学要求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小蝌蚪都向谁打听妈妈的下落,是怎么打听的?用笔在书上画下来。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好了吗?谁来告诉我们小蝌蚪最先遇到了谁?

  生:鲤鱼阿姨!

  师:(出示鲤鱼图片,指一生)现在,我就是鲤鱼阿姨,你来扮演小蝌蚪,你来向我打听打听妈妈的下落吧!

  生:(比较随意)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只小蝌蚪?

  生:我觉得还要更有礼貌一些。

  师:那你来礼貌地问一问吧!

  生:(礼貌、大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这是一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蝌蚪,声音清晰、响亮。还有谁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一次接一次地练*)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出来。

  (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动作都表演出来了吗?动作标准吗?

  (学生评价)

  师:你们评价得都很好,但老师觉得“迎上去”这个动作还做得不够好。怎样是“迎”呢?谁来试试?

  (学生表演“迎上去”)

  师:哦,原来这样面对面走到一起,就是“迎”。同桌之间表演一下吧!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也可参与其中)

  师:非常好。下面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边表演边朗读吧!

  (师生看着课件,表演朗读)

  赏析:本教学片段意在让上课成为一种享受,教师享受教学,学生享受学*,师生共同享受语文课堂带来的乐趣。语文学*的内容是枯燥的还是鲜活的,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创造”。二年级的学生在学*字词、精读课文时,难免觉得枯燥,创造性地打扮课文,使每个字“立”起来,每篇文章“活”起来,这就要看教师的本事了。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征,选择情境创造、表演朗读、互相评价等贴*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无法预知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什么的情况下,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识字、朗读、体会、评价。一句话,教师享受的是“创造”,学生享受的是“学*”,趣味语文由此而生。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谜语、图画、表演等形象直观的教学,为此,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1.以《寻人启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适时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创设的情境中。

  2.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与合作学*相结合的方式掌握生字,总结生字识字技巧,从语境和动作中理解生字,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情等形象化的表达,更好地理解新的字词。

  3.图文并茂的课件和板书,直观地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层次,了解小蝌蚪成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4.表演朗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了“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披”“露”“鼓”等词语所产生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ē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

  认记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

  一群灰色

  乌龟宽嘴巴

  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教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3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

  宽嘴巴

  大眼睛(鼓)

  绿衣裳(披)

  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自然段。

  (1)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有什么样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 wā mā ma yǒu sì tiáo tuǐ ,

  kuān kuān de zuǐ ba,

  gǔ zhe dà yǎn jing,

  pī zhe bì lǜ de yī shang,

  lòu zhe xuě bái de dù pī。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

  黑灰色

  长尾巴→长两条后腿

  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题3。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 变 → 青蛙

  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 ↓ ↓

  找妈妈 → 鲤鱼 → 乌龟 → 大青蛙 → 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昵?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的主人。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录像带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二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7)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先说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蝌蚪)你们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怎样长大的?今天,我们学*看图学文《小蝌蚪找妈妈》,看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谁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的妈妈叫什么名字?(青蛙)青蛙长得什么样?(青蛙四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教师相机板书:碧绿衣裳鼓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 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ē 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

  1.认记生字新词。

  2.猜谜语。

  碧绿的衣裳披身上,大大的眼睛头顶长。

  宽宽的嘴巴呱呱唱,捉虫的本领高又强。

  (谜底:青蛙)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 一群灰色 乌龟宽嘴巴 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教师提问:作者在这一段里写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头写到尾巴)

  把“一群”“几群”“一群群”作比较。

  2.导读第2自然段。

  学生看图说第一幅图的意思。

  作者是怎样写这一段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作者写了4层意思:先写了小蝌蚪的变化,接着写它看见了谁,再写小蝌蚪是怎样问的?最后写鲤鱼是怎样回答的?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面对面主动打招呼)示范表演“迎上去”的动作。

  3.导读第3自然段。

  学生看图练*说第二幅图的意思。

  这一段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这一段先写小蝌蚪的变化,接着写他们看见了乌龟,再写小蝌蚪叫妈妈,最后写乌龟的回答)

  看图理解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4.导读第4自然段。

  指名朗读本段。学生看图练*说第三幅图的意思。

  启发思考:这一段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接着写他们看见了谁,再写小蝌蚪叫妈妈,最后写青蛙妈妈说的话和动作)

  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 宽嘴巴 大眼睛(鼓) 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5.齐读第5自然段。

  教师提问:这时候,小青蛙又有什么变化?小青蛙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

  有什么

  样子

  干什么

  池塘里

  有一群小蝌蚪

  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 wā mā ma yǒu sì tiáo tuǐ,kuān kuān de zuǐ ba,gǔ zhe dà yǎn jing,pī zhe bì lǜ de yī shang,lòu zhe xuě bái de dù pī。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 黑灰色 长尾巴→长两条后腿 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题3。

  参考答案:(结合表演动作)

  迎上去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追上去是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游过去是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欢快地游了过去。

  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到附*的小河、池塘、稻田边观察蝌蚪,亲眼看看小青蛙的外形特点,听听他们的叫声。

  充分利用班级的生物角,教师组织学生养几只小蝌蚪,定期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当小蝌蚪变成青蛙后,把它放回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组织学生小组之间自愿结合,结合课文内容编排课本剧,配上富有情趣的音乐,进行表演,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制作相关的道具:水草、荷叶、稻田等。

  结合课文内容动笔画画,根据画面内容开展讲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ē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

  认记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

  一群灰色

  乌龟宽嘴巴

  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教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3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

  宽嘴巴

  大眼睛(鼓)

  绿衣裳(披)

  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自然段。

  (1)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有什么样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 wā mā ma yǒu sì tiáo tuǐ ,

  kuān kuān de zuǐ ba,

  gǔ zhe dà yǎn jing,

  pī zhe bì lǜ de yī shang,

  lòu zhe xuě bái de dù pī。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

  黑灰色

  长尾巴→长两条后腿

  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题3。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 变 → 青蛙

  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 ↓ ↓

  找妈妈 → 鲤鱼 → 乌龟 → 大青蛙 → 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昵?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的主人。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怪不得……”写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能有条例地写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懂“不合群”,并能了解合群何不合群的蝌蚪的区别。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调、觉、难、别”的读音,掌握16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1、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请他们把比较有价值的写在黑板上。如: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不合群的小蝌蚪?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感兴趣的小节,并纠正读音。(调、别、仍、难、觉)

  三、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题问题

  1、默读。

  2、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四、抓主要问题

  1、请学生选择哪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

  2、再请学生选择一个次要的问题,带着两个问题到书中寻找答案。

  五、讨论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从形体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点;从颜色上看,独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不同点)请学生讲一讲两类蝌蚪的不同。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小蝌蚪不合群的?

  1、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

  理解:闹别扭换个词。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那种可怜的样子。

  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

  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是什么?

  (朗读时,强调“又”和“单独”)

  3、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朗读时强调“自个儿”。说说“悠闲”的意思或做做样子。

  4、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你想怎么评价小作者?(体会汉语的丰富性,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5、作者写得那么好,我们怎样把它读好呢?(齐读1、2两段)

  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仔细分析原因,知道小蝌蚪不合群的原因。

  2、能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人启示。

  3、能用“原来……怪不得……”说写一句话。

  4、明白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懂得要学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需要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虚心求教。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1、读词语。

  合群 孤零零 成群结队 闹别扭 孤独 不料 队伍 单独 调皮 仍旧 悠闲 略微 难道 疑问 蛤蟆 怪不得

  2、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

  二、讨论,解决上节课中的另外两个问题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但是,课文中的两位同学和我们都一样,虽然有了这样的发现,却不知道原因。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我和永明的疑问吗?这个问句还可以怎么问?

  2、如果我们*时碰到不懂的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呢?

  (如:查百科全书,上网查询,问老师)

  3、书上的小朋友采用了问老师的办法。他们是怎么问的呢?怎样才能让老师很快地听明白?那么,我们在问的时候,就要求讲清楚,用一句话说明白,不罗嗦。谁会问?

  (先请学生说,在不能说清的情况下,出示两个句式。)

  句式:老师,我发现有些小蝌蚪……,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我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小蝌蚪,一种……一种……,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4、小朋友,你们能解释这个原因吗?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5、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书上那个句子说明他们明白了?你能用“原来……怪不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吗?(指导朗读)

  6、讨论到这里,小朋友们有没有找到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呢?在3月25日,这么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去春游。作者为什么在日记中不写写小朋友们是怎么玩的,而写这么几只小蝌蚪?

  三、综合提高

  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可青蛙妈妈还在烦恼呢!你看,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这样离开家,在外面玩,青蛙妈妈可着急了。你能帮帮它,为它写一则寻人启示吗?讨论:启示中应该写些什么?(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板书】

  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灰色略大独游变成青蛙

  黑色稍小群游变成癞蛤蟆

  善于观察虚心求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4

  在充分研读教材和了解学情,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就是对上课的教学设计了,一般包括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深入品读、总结全文等环节,《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这样设计,这样上: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昨天看到一张“寻人启示”,我们来帮一帮他好吗?出示启示内容,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诱发学生学*方法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学*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学生才能对本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从“寻人启示”入手,创新导入,激发学生学*兴趣,可以很快把孩子们引进课文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同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自主识字,组内交流;汇报成果,全班交流,师反馈指导字词读音和书写。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以识字为主,多种形式(男女生读、小组读、开火车等)读字词。在学*生字的过程中,首先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自主识字,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情况,重视老师的范写,再让学生临写,最后在班级内交流汇报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学会不同形式的读书方法,抓住关键字词快速提取文中有用的信息。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特点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词语,重点指导学生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等词语的理解,对照画面,启发想象,练*仿说,同时体会词语的精妙之处。

  2.课件出示小蝌蚪与鲤鱼对话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对应段落,画出对话内容,分角色读对话;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想找妈妈?在看到鲤鱼妈妈叫小鲤鱼捕食时,小蝌蚪心里在想什么?品析词语“迎上去”,分角色表演,体会词语意思;课件出示前一幅图对比小蝌蚪有哪些变化。

  3.课件出示小蝌蚪与乌龟对话图片,找出对应段落,画出对话内容组内自由分角色读对话;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乌龟是什么样子的?品析词语“追上去”,进行角色表演,体会词语意思;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体会人物心情和读准语气;课件出示前一幅图对比小蝌蚪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4.出示课件,总结前两段的学*方法,小组合作学*,汇报成果;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对话内容,带着感情读一读。思考:小蝌蚪这次是如何确定青蛙是它们的妈妈的?青蛙的样子如何?画出相关词句;品析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词语“蹲”“披”“露”“鼓”,通过替换词语感受原文中这些字词的精妙。

  5.齐读最后一段,思考:小蝌蚪变成青蛙之后跟着妈妈干什么去了。播放青蛙捕捉害虫的科普录像,通过真切可感的情境,让学生了解青蛙是益虫以及捕捉害虫的本领。再次出示文中插图,简要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到文中语言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号召少先队员要保护青蛙,从而把保护青蛙这一认识水*深化为高尚的道德品质,升华感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谈收获。

  让学生先说收获,师再总结升华,点明主题:课文通过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小青蛙的长成过程。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多读课外书,就一定能了解到大自然更多的密码知识。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1.朗读课文,有条件的和家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给家人或同伴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5

  【教学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寓知识的传授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学*中,在此之上,培养学生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故事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为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我在设计中还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点,抓住“六”个字──“变”、“趣”、“演”、“引”、 “板”、“读”,进行全文的设计。

  【教学特色】以“趣”为经,以“学”为纬。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语言优美、画面形象、情节生动,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口味。全文贯穿两条线:

  一是“找”,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是“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变化。根据教学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 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 通过图文结合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能力目标: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借助学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从小保护有益动物。

  【教学主要环节及意图说明】

  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比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安排段落内容。因为这点,以往大多教师均从指导学生学法入手,按照故事发展安排教学。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来处理,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把握重点,让学生对全文知识有更清的理解。变序法流程体现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第一自然段)

  2、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

  (找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谁的帮助下找到了妈妈?

  (指导对话朗读)

  变序处理,我认为有三点好处:

  1、对比鲜明: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点,从而自觉生疑: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2、重点突出:鲤鱼妈妈及乌龟帮助小蝌蚪这一内容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点内容,放置在最后教学,使全文重点得到突出。

  3、线索鲜明:一篇文章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教师处理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删叶的过程,突出主干,以便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线索。

  二、趣──以趣促智,调动情感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对于知识的学*与掌握,缺乏主动意识,只有充分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变知识的传授为娱乐体验,寓教于乐,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本身就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识性,科学有效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1、儿歌朗读表演。

  小蝌蚪长成青蛙时,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变化,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在课文的学*中,我安排了儿歌朗读表演。(自编内容)

  生:我是一只小蝌蚪,我要去找妈妈啦!

  师:不好!

  生:(接)怪事发生了。

  师:(惊奇地)怎么了?

  生:啥时长出后腿啦,接着长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变化,我已长成青蛙啦!(呱呱呱)

  2、谜语引入课题。

  利用儿童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我引用了两则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通过谜语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导入课题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3、自述介绍。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中,为了让学生对青蛙的特征有更为鲜明的印象,我设计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环节: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青蛙妈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吗?目的是引导学生练*用“鼓着”“披着”“露着”三个词语说话,活用词语。同时活跃课堂气氛。由于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主体性,参与性一定会大大增强。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本领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我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我。(阐述自己的本领)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我是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动

  “游过去”“追上去”“迎上去”三个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摒弃了教师仅仅从字义上区别理解的方法,利用孩子们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天性,设计了以下环节的教学:

  1、找一找:找出课文中三个动词所在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2、看一看:通过播放软件,让学生从观察中初步体会三个动词表示的不同方向。

  3、贴一贴:教师制作几个箭头,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通过箭头的不同摆贴来释义。

  如:“迎上去”表示为:

  “追上去”表示为:

  “游过去”表示为:

  4、演一演:理解词语的目的是应用词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迎上去”一词的意义,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当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会怎样?(师生表演)演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所看到的情景说一句话,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词。

  如:江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主动迎上去,说:“江老师,您好,欢迎您!”

  通过演一演,说一说,学生们体会到“迎”指的是两者方向相对,而且带有主动热情的意思。课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听妈妈的下落,所以读起来也要特别有礼貌。

  四、引──巧妙过渡,浑然一体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点的学*转向另一知识点,我巧妙地设计了如下过渡语:

  同学们,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画面更加生动,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软件)

  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他们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这不,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保可爱的大青蛙。(贴出青蛙图)

  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时候长成青蛙的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小蝌蚪,你们找到妈妈,多亏了谁的帮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内容)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五、板──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这篇课文的板书,我试图把“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突出趣味性,体现板书的“美”。

  小蝌蚪找妈妈

  六、读──读中悟情,积淀语感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语文,就是为了掌握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既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于永正说过:掌握自行车、汽车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拥有。车子可以买,语文呢?语文得靠读、背。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读训练范文。文中有三段对话,教学时指导学生体会对话的语气,从中学*交际,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指导小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朗读,应强调读出礼貌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乌龟的对话时,应读出急切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时,应读出高兴,愉悦的语气,体会母子相逢激动的场面。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8)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菁选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采用连环画形式,通过文学语言与多幅连环画面互相依附、互相补充、密切配合来塑造形象,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妈妈一起捉害虫,情节生动,富有童趣。再加上采用的是连环画的形式,所以学生应该有比较浓厚的学*兴趣。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小蝌蚪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所以教学本课时,有条件的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把朗读课文和观察生活结合起来,效果更好。学生虽然熟悉小蝌蚪,但对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却未必了解。而且,有可能对一些问题感到困惑,比如:小蝌蚪的尾巴是怎么不见的?小蝌蚪为什么和她妈妈长得不一样等等。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读书。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建议】

  本课分为三大教学板块:

  一、识字、写字

  1、借助图画猜一猜。自己看图、尝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猜一猜,实在猜不出来的,做个记号。

  2、借助小组学一学。小组里面一起想办法认识生字。互相读,互相听。

  3、借助课文记一记。在读课文时随机识记生字。

  ⑴ 在展示小蝌蚪的图片时,通过观察蝌蚪的颜色记住“灰”;

  ⑵ 通过创设情境表演,辨别、记住“迎”和“追”。

  ⑶ 观察青蛙的图片或实物,识记“顶、披、鼓”。

  4、结合语言环境写一写。

  二、朗读感悟

  1、读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3、观察青蛙的图片,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通过做动作等形式帮助理解。

  4、观察小蝌蚪的图片,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读出喜爱的语气。

  5、看图观察:小蝴斟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6、找出相应的段落重点细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采用表演的形式,自编自演,在情境对话中进行朗读的指导:小蝌蚪有礼貌、有些关切、有些着急,鲤鱼亲切、热情,乌龟认真、和气。

  三、实践活动

  1、实地观察小蝌蚪和青蛙,或在家长的帮助下,抓几只小蝌蚪养一阵子,观察青蛙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通过上网、看书、请教等各种形式,查找关于青蛙是益虫、小蝌蚪尾巴消失之谜、蝌蚪的生活*性等资料,课间交流。

  3、语言的积累活动。

  ⑴ 读一读,说一说。

  碧绿的衣裳 碧绿的( ) 雪白的肚皮 雪白的( )

  长长的尾巴 长长的( ) 大大的脑袋 大大的( )

  ⑵ 说出表示颜色的词。

  ⑶ 读读说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 )已经( )。

  【本课设计特点】

  1、读中感悟。

  整堂课,始终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开展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主动地去读,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质疑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始终是积极的。

  2、演中理解。

  一年级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过程的表演,学生不但了解了青蛙的变化过程,而且对语言文字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兴趣盎然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实践中积累。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2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成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情趣”教学理念,通过“说”、“读”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小朋友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看图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通过读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谜语导入: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说谜面: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水里游。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二、学*小蝌蚪自然段

  1、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

  2、课文是怎样来介绍小蝌蚪的呢?(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图文)

  (1)自由读,找出描写小蝌蚪的句子。

  (2)点名读,齐读

  (3)指导朗读:小蝌蚪可爱吗?是呀,多么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呀,你能用朗读让大家仿佛亲眼看到这些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青蛙自然段

  1、小蝌蚪长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播放录音,请同学们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2、刚才,大家听故事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用“——”在课文中画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3、检查朗读,点名分段读课文。

  4、指名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生说,师板书: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指出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来介绍。

  5、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它们是怎样接*这些小动物的?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1)点名回答:鲤鱼、乌龟、青蛙。

  (2)小蝌蚪是怎样接*它们的?比较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3)课件演示,播放动画。

  a、小蝌蚪与鲤鱼对面迎上去的动画。

  b、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在后面追上去的动面。

  c、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的动画。

  (4)思考: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是它们的妈妈?

  a、点名朗读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妈妈们的语旬。

  b、看图填空。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

  c、指导学生读句子。

  四、分角色读课文

  同学们,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你们喜欢谁呢?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

  1、小组分角色朗读。

  2、指导分角色朗读。

  五、夸夸想想

  1、孩子们,你们喜欢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自由说,点名说。

  3、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1)点名说

  (2)师补充

  六、课堂小结

  孩子们,现在知道了青蛙是益虫,今后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保护青蛙。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袋、腿、、摆、连、忙、睛、追、披”,认识部首“目”字旁。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连、忙、睛、追”。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能说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看图画照样子说一二句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袋、腿、、摆、连、忙、睛、追、披”,认识部首“目”字旁。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连、忙、睛、追”。

  2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 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1、听录音读通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理解蝌蚪的生活*性及生长特点

  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揭课题

  1.猜谜语

  “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住在池塘里。”这是什么?

  2.板书:小蝌蚪

  完成板书:找妈妈 (学生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学*生字

  1.听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根据提示记住课文有关内容。

  学生交流,师板书:小蝌蚪长着( ),( ),甩着( )。

  2.自学生字

  (1)师提出自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

  (3)小组合作,读读课后的生字、词语。选择交流自己的`识字好办法。

  披、摆:为什么都用提手旁。

  追:书空。

  睛:可用换部首的方法来识记。

  3.游戏巩固生字词语。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叫号游戏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指导读句

  1.轻声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

  想想,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分别遇见了谁?

  交流板书: 鲤鱼 乌龟 妈妈

  2.分节学*课文。

  (1)交流并出示第二小节。

  A、鲤鱼妈妈在干什么?小蝌蚪看见了会怎么想?指导朗读,小蝌蚪的话,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什么?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指导朗读,鲤鱼妈妈的话用亲切的语气读。

  (2)交流并出示第三小节。

  A、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妈妈?

  B、指导朗读第三小节,抓重点词语:“连忙、追、叫”等,读出小蝌蚪即高兴又着急的语气。

  (3)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学*最后一节课文。指导读出青蛙妈妈高兴的语气。

  3.再读课文,指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生长过程图)。

  4.分角色朗读全文。

  5.指导背诵最后两节。

  四.复*生字,积累词语

  1.猜字谜。

  2.给部首妈妈找孩子。

  3.给词语找朋友。

  4.指导书写。

  连、忙、睛、追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怪不得……”写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能有条例地写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懂“不合群”,并能了解合群何不合群的蝌蚪的区别。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调、觉、难、别”的读音,掌握16个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1、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请他们把比较有价值的写在黑板上。如: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不合群的.小蝌蚪?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感兴趣的小节,并纠正读音。(调、别、仍、难、觉)

  (三)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题问题。

  1、默读

  2、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四)抓主要问题。

  1、请学生选择哪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

  2、再请学生选择一个次要的问题,带着两个问题到书中寻找答案。

  (五)讨论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从形体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点;从颜色上看,独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不同点)请学生讲一讲两类蝌蚪的不同。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小蝌蚪不合群的?

  1)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

  理解:闹别扭换个词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那种可怜的样子。

  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

  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是什么?(朗读时,强调“又”和“单独”)

  3)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朗读时强调“自个儿”。说说“悠闲”的意思或做做样子。

  4)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你想怎么评价小作者?(体会汉语的丰富性,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5)作者写得那么好,我们怎样把它读好呢?(齐读1、2两段)

  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仔细分析原因,知道小蝌蚪不合群的原因。

  2、能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人启示。

  3、能用“原来……怪不得……”说写一句话。

  4、明白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懂得要学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需要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虚心求教。

  二、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1、读词语

  合群 孤零零 成群结队 闹别扭 孤独 不料 队伍 单独 调皮 仍旧 悠闲 略微 难道 疑问 蛤蟆 怪不得

  2、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

  (二)讨论,解决上节课中的另外两个问题。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但是,课文中的两位同学和我们都一样,虽然有了这样的发现,却不知道原因。1、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我和永明的疑问吗?这个问句还可以怎么问?

  2、如果我们*时碰到不懂的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呢?(如:查百科全书,上网查询,问老师)

  3、书上的小朋友采用了问老师的办法。他们是怎么问的呢?怎样才能让老师很快地听明白?那么,我们在问的时候,就要求讲清楚,用一句话说明白,不罗嗦。谁会问?(先请学生说,在不能说清的情况下,出示两个句式。)

  句式:老师,我发现有些小蝌蚪……,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我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小蝌蚪,一种……一种……,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4、小朋友,你们能解释这个原因吗?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5、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书上那个句子说明他们明白了?你能用“原来……怪不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吗?(指导朗读)

  6、讨论到这里,小朋友们有没有找到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呢?在3月25 日,这么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去春游。作者为什么在日记中不写写小朋友们是怎么玩的,而写这么几只小蝌蚪?

  (三)综合提高

  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可青蛙妈妈还在烦恼呢!你看,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这样离开家,在外面玩,青蛙妈妈可着急了。你能帮帮它,为它写一则寻人启示吗?讨论:启示中应该写些什么?(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板书: 外形特征 性格脾气

  灰色略大 独游 变成青蛙

  黑色稍小 群游 变成癞蛤蟆

  善于观察 虚心求教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生长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主动识字汉字,探索多种识记方法。

  (2)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了解蝌蚪的成长变化。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课件出示蝌蚪图片)你们知道蝌蚪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吗?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34课《小蝌蚪找妈妈》,老师相信认真听课的小朋友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二、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请看小蝌蚪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指名看图)谁来用完整的话介绍这幅图,注意抓住小蝌蚪的特点来说。

  (学生试说: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齐读。

  三、初识图意

  过渡:刚才我们就是用看图意—读文的方法学*了第一自然段的。现在我们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法读懂课文的大概意思。请看: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逐一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长大了的过程。

  2、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

  四、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同学们都能看着图画说出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下面我们看看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几幅图的呢?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1)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意思。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3)不懂的地方,自己做个记号。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带读生字。(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把小蝌蚪也吸引过来了,你们看,这八只小蝌蚪都有自己的名字,谁能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呢?如果他叫对了蝌蚪的名字,大家一起跟他读好吗?)

  (2)读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3)(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师:拼音宝宝躲起来了,你们还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读。

  (4)同桌交流识字方法,认识生字。

  师:怎么记住本课的生字呢?现在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讨论交流你的识字方法,比一比哪对同桌学得最认真。

  (5)同学们交流识字方法特别积极,你们都记好这些生字了吗?林老师出个字谜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十颗豆来又十颗”(鼓)指名说说识字方法。

  (6)学生齐读词语。

  师:词语宝宝也跳出来了,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吧。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的生字词学得真不错,现在词语宝宝都跑回课文中去了,你们有信心读好吗?老师相信你们课文能读得更棒!

  1、自由读课文,再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段)同学们可以离开座位,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课文。

  2、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呢?请六位同学开火车接龙读课文。

  3、学生评议。(评出读得好的和读得有进步的同学。)

  4、听录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6、学生汇报,教师贴板书。

  遇见了(鲤鱼、乌龟、青蛙)

  身体变化(小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7、课中小练*。

  口头填空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没过多久,xx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xx。

  六、指导书写:有、在

  1、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和读书表现得都很不错,小蝌蚪们都很佩服你们哦,现在又有两只小蝌蚪想考考你们的写字表现,大家看,这是什么字?(出示“有”、“在”两个字)你们有信心能写好它们吗?

  “有”字上面的横要长,下面的“月”字,撇要变成竖。

  “在”字上面的横要短,下面的竖要超出撇一点点。

  2、学生书写“有、在”。(学生书写生字前先回顾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头正肩*,背直足安,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本子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3、评比书写。

  七、小结。

  师小结:《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除了告诉我们小蝌蚪成长变化的知识以外,其实课文的描写也十分有趣生动,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细细地读这篇有趣的课文。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6

  学*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谈话激趣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生齐读课题。

  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学*小组内互相教读,说说怎样记字形。

  检查学*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小老师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

  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

  1.自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

  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

  口头填空:小蝌蚪,大( ),( )的身子,( )的尾巴,( )地游来游去。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a.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与小蝌蚪最先的样子相比较,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b.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c.分角色读。(同桌对读,组内互读,指名读)

  d.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用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a.学生汇报学*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b.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c.分角色读。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7

  【备课构想】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这是一篇童话,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幅图对应(六幅图用投影)。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

  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素质。在学完每幅图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粘贴纸粘贴出与这幅图有关的小动物粘贴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他们的基本素质。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具准备】

  粘贴纸、幻灯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学*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二、用谜语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启发法)

  2、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⑴ 小蝌蚪是什么样的?青蛙是什么样的?

  ⑵ 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⑶ 这篇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师: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学*课文。

  三、结合学*课文

  1、找一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图的投影)

  ⑴ 师:这群小蝌蚪在班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提问法)

  ⑵ 师:小蝌蚪的脑袋什么样?身子什么样?尾巴什么样?

  (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提问法)

  ⑶ 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

  ⑷ 师:指导学生用粘贴纸粘贴出游动的小蝌蚪的粘贴画,并让仔细观察。

  (指导观察法)

  2、操作投影出现第二幅图。

  ⑴ 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读小蝌蚪,女生读鲤鱼妈妈,教师读旁白。

  ⑵ 师: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么变化?他们遇到了谁?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到了鲤鱼妈妈)(启发法)

  ⑶ 师:小蝌蚪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

  ⑷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引出板书:变→长出两条后脚。

  找→鲤鱼

  ⑸ 师 :看投影,小蝌蚪见到鲤鱼的时候心情怎样?(学生发挥回答)

  ⑹ 指导学生用粘贴纸长出后退的小蝌蚪和鲤鱼的粘贴画。

  ⑺ 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图。

  ⑴ 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读乌龟,找一名女生读小蝌蚪,教师读旁白。

  ⑵ 师:过了几年,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他们又看见了谁?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了一只乌龟)(启发法)

  ⑶ 师:小蝌蚪叫了什么?乌龟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 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引出板书。(长出两条前腿,乌龟)

  ⑸ 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学*内容,粘贴出长着四条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乌龟粘贴画。

  ⑹ 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他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现第四副图。

  ⑴ 教师范读第四、五自然段。

  ⑵ 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他们又遇到了谁?

  (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变短了,他们遇到了一只青蛙)(提问法)

  ⑶ 师: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 通过读第四、五自然段,从而引出板书。(尾巴变短了,青蛙)

  ⑸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学生粘贴出青蛙的粘贴画。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思考。

  ⑴ 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⑵ 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引出板书。(尾巴不见了)

  四、巩固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1、找同学,根据自己的粘贴画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比一比看谁讲的有趣(激趣法)

  2、带上头饰,将这个童话演出来。(表演法)

  五、总结全文

  学生总结。(自由发挥)

  师: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8

  活动名称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2、引导幼儿用与物体相应的颜色作画。

  3、培养幼儿注意远*、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重点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

  难点

  注意远*、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鸭子、鱼、乌龟、鹅、青蛙图片,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我们已经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今天我们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画出来,每一段故事画一张画,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别人把几张画连起来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2、引导幼儿观察主要角色的特征。

  幼儿讨论,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把故事分成6幅图,在画的右下角标上数字。

  画之前,请幼儿先想好如何构图。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将主要角色画在纸的中间,注意添画与主题有关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物形象和设计画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与邻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赏并讲述故事内容,选出画的最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幼儿介绍作画经过。

  活动反思:

  这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9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设计理念:读中观、读中练、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表情,读中达意,读中明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披、露、鼓、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图画五幅,词条卡五张,字卡四张。(注:本课是最最常规的家常课,未使用cai课件)画有小蝌蚪的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了《小蝌蚪找妈妈》,跟着活泼可爱的小蝌蚪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这里有坚持不懈找妈妈的小蝌蚪,这里有温柔慈爱的鲤鱼妈妈,这里有热心善良的乌龟大叔,最后小蝌蚪们成长为想妈妈一样的田园卫士。同学们,你们喜欢他们吗?

  1、板书课题,生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拆换伙伴,巩固读词。

  a、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生字,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b、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生答)

  c、自己试着读(课后“读一读”)

  d、开火车读

  e、对游来游去进行扩词。如:跑来跑去……

  f、用“你追我赶”说句话。

  4、课文分了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

  二、走进正文,各有侧重

  (一)、启(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欣赏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

  师: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都有什么呀?

  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长长的尾巴。

  师补充大大的脑袋,并将词条贴于板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一群长着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的小蝌蚪在池塘里你追我赶快话的游来游去。(贴第一幅蝌蚪图)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生:可爱的

  生:顽皮的

  生:时尚的

  生:快活的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生:甩着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还从哪个词看出?

  生:游来游去

  ……

  师:那么,结合词语说一说,你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二)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快活的小蝌蚪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生答,出示第二幅图。后来又遇见了——出示第三幅图。

  1、鲤鱼阿姨,乌龟大叔和小蝌蚪都说了什么呢?请同学在文中用直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2、指两名同学分别读二、三自然段。

  3、小蝌蚪问话前都用了表示动作的词。

  生答“迎”和“追”。

  4、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

  师:(指图,指导朗读)当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哺育小鲤鱼的温情画面时,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他急忙迎上去问:(生读)

  师:你似乎不怎么想念妈妈,(再读)。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5、结合生活、结合图画理解“追”。

  师: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

  a、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追?试举例

  b、他为什么追呢?

  c、这时心里头会是怎样?

  师: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的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声叫着——

  生边读边评价(

  师:你是一只想念妈妈的小蝌蚪。

  师:你是一只无比激动的小蝌蚪。

  ……

  (随机用小蝌蚪卡片进行奖励)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6、分角色朗读。

  (三)拨(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读养心。

  师:鲤鱼阿姨的温柔慈爱,乌龟大叔的热心善良温暖着小蝌蚪,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那么他找到妈妈了吗?用最响亮的声音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粘贴图四)

  1、用浪线画出描写妈妈外貌的语言,再大声地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荷叶上蹲着……一对大眼睛。”教师同时贴词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并出示( )的( ),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3、积累背诵青蛙妈妈的外貌描写。

  a、师: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多美的文字呀,你能背下来吗?

  b、生背诵。

  c、(教师指图)辅助背诵,增识词语。

  师:荷花旁边,荷叶上面,蹲着——(生接语,同时教师贴“蹲”字于青蛙妈妈侧,以下同),披着——(贴“披”于另一侧),露着——(贴“露”于肚皮上),鼓着——(贴“鼓”字于眼睛上部)。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

  生:是

  4、爱的呼唤,荡涤心灵;真情告白,启迪人生。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会是无比地——

  生:激动

  生:兴奋

  ……

  师:于是小蝌蚪大声的呼唤——

  生:妈妈,妈妈——

  师:这是来自心底的呼唤。

  (生再读,师再评价。)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妈妈我真想念你呀!

  生: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

  生:妈妈我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师:(顺势而为)妈妈也再不离开宝贝啦!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指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找一找,读一读,用括号形式标记一下。

  (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四)合(最后一段):内外延伸,厚实立体。

  1、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寻找让青蛙母子得以相见,身体的改变让青蛙变得跟妈妈一样,尾巴已经不见(贴图五)

  师:同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2、适当小结,谈论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蝌蚪很可爱。

  生:小蝌蚪很勇敢也很坚强。

  生:不对,应该说是很执着。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刚出生时跟妈妈不在一起。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要经过四次变化才能跟妈妈一样。

  生:小蝌蚪身上有许多我要学*的东西。

  3、由内向外,拓展放大

  师:关于青蛙你还知道些什么?

  (同学汇报搜集的资料)

  生:青蛙每年能吃掉1万5千只害虫,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天生就是个歌唱家。

  生:青蛙是益虫,但有的青蛙有毒。

  生:关于青蛙的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和资料的了解,我们更了解了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但呀喜欢他,还要爱护他保护他,请同学们带着喜爱之情再回读一遍课文。(生读)

  三、布置作业:

  回家后继续读课文并和爸妈演一演,下节课上我们进行分角色表演。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0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开展活动,让学生表演来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3、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让学生懂得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二、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4、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三、教具准备

  课文中各种动物的头像和小蝌蚪变化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图及字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四)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读并读准字音。

  2、检查预*情况,出示生字,请学生来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注意指导学*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13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第四笔是提。

  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un,不要错读成q0n。捕:声母是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第二课时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在下面画上横线,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二、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小结第二段的学*方法:1、先看图,想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小蝌蚪有什么变化。2、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反复读读。3、领会重点词语。

  三、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自学第三,四,五段。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师引导。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6、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7、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朗读。

  8、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9、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开展活动:

  1、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让学生排出正确的顺序。

  四、练*,巩固:投影出示练*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板书设计:贴图贴字条

  小蝌蚪青蛙

  长出后腿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和媒体准备

  句子卡,生字卡,投影图片。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学生汇报,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三、学*课文,随文识字。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第一张图片,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

  默读课文用划出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随机学*生字灰。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字披、鼓。

  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四、写字指导

  1、观察有、在、什、么,学生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2、范写,学生描描写写。

  3、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卡片。

  2、朗读小蝌蚪和青蛙样子的句子。

  二、继续学*课文,朗读感悟。

  1、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师相机贴出图片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2、学*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请生上台表演这三种情况。

  师小结:可见,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3、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演一演这个故事

  六、指导写变、条。

  查找、一只青蛙一年可以吃掉多少害虫?

  青蛙为什么成为捉害虫的能手?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长出两条后腿尾巴变短青蛙

  迎鲤鱼图追乌龟图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2

  【教学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寓知识的传授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学*中,在此之上,培养学生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故事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为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我在设计中还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点,抓住“六”个字──“变”、“趣”、“演”、“引”、 “板”、“读”,进行全文的设计。

  【教学特色】以“趣”为经,以“学”为纬。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语言优美、画面形象、情节生动,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口味。全文贯穿两条线:

  一是“找”,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是“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变化。根据教学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 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 通过图文结合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能力目标: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借助学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从小保护有益动物。

  【教学主要环节及意图说明】

  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比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安排段落内容。因为这点,以往大多教师均从指导学生学法入手,按照故事发展安排教学。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来处理,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把握重点,让学生对全文知识有更清的理解。变序法流程体现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第一自然段)

  2、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

  (找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谁的帮助下找到了妈妈?

  (指导对话朗读)

  变序处理,我认为有三点好处:

  1、对比鲜明: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点,从而自觉生疑: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2、重点突出:鲤鱼妈妈及乌龟帮助小蝌蚪这一内容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点内容,放置在最后教学,使全文重点得到突出。

  3、线索鲜明:一篇文章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教师处理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删叶的过程,突出主干,以便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线索。

  二、趣──以趣促智,调动情感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对于知识的学*与掌握,缺乏主动意识,只有充分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变知识的传授为娱乐体验,寓教于乐,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本身就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识性,科学有效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1、儿歌朗读表演。

  小蝌蚪长成青蛙时,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变化,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在课文的学*中,我安排了儿歌朗读表演。(自编内容)

  生:我是一只小蝌蚪,我要去找妈妈啦!

  师:不好!

  生:(接)怪事发生了。

  师:(惊奇地)怎么了?

  生:啥时长出后腿啦,接着长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变化,我已长成青蛙啦!(呱呱呱)

  2、谜语引入课题。

  利用儿童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我引用了两则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通过谜语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导入课题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3、自述介绍。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中,为了让学生对青蛙的特征有更为鲜明的印象,我设计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环节: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青蛙妈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吗?目的是引导学生练*用“鼓着”“披着”“露着”三个词语说话,活用词语。同时活跃课堂气氛。由于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主体性,参与性一定会大大增强。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本领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我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我。(阐述自己的本领)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我是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动

  “游过去”“追上去”“迎上去”三个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摒弃了教师仅仅从字义上区别理解的方法,利用孩子们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天性,设计了以下环节的教学:

  1、找一找:找出课文中三个动词所在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2、看一看:通过播放软件,让学生从观察中初步体会三个动词表示的不同方向。

  3、贴一贴:教师制作几个箭头,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通过箭头的不同摆贴来释义。

  如:“迎上去”表示为:

  “追上去”表示为:

  “游过去”表示为:

  4、演一演:理解词语的目的是应用词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迎上去”一词的意义,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当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会怎样?(师生表演)演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所看到的情景说一句话,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词。

  如:江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主动迎上去,说:“江老师,您好,欢迎您!”

  通过演一演,说一说,学生们体会到“迎”指的是两者方向相对,而且带有主动热情的意思。课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听妈妈的下落,所以读起来也要特别有礼貌。

  四、引──巧妙过渡,浑然一体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点的学*转向另一知识点,我巧妙地设计了如下过渡语:

  同学们,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画面更加生动,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软件)

  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他们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这不,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保可爱的大青蛙。(贴出青蛙图)

  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时候长成青蛙的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小蝌蚪,你们找到妈妈,多亏了谁的帮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内容)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五、板──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这篇课文的板书,我试图把“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突出趣味性,体现板书的“美”。

  小蝌蚪找妈妈

  六、读──读中悟情,积淀语感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语文,就是为了掌握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既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于永正说过:掌握自行车、汽车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拥有。车子可以买,语文呢?语文得靠读、背。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读训练范文。文中有三段对话,教学时指导学生体会对话的语气,从中学*交际,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指导小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朗读,应强调读出礼貌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乌龟的对话时,应读出急切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时,应读出高兴,愉悦的语气,体会母子相逢激动的场面。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3

  教学目标

  1、 学会“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小蝌蚪)它们的妈妈不见了,它们要去找妈妈。今天我们就来学*《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

  (采用课件出示蝌蚪可爱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得知小蝌蚪要找妈妈,更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也迫切的要进行读书。)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 多媒体播放动画,教师范读。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小伙伴帮忙,把课文读通。

  3、 小组交流识字情况。读准字音,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记住这些字的好方法。

  4、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学生是识字的主人,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惯至关重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识字,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1、 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找出与插图对应的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读课文。

  3、 自由读全文,想一想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给学生自主选择读内容的权力,尊重了学生的自**,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读书。)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有、在、什、么”引导认读。

  2、 观察特点,说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教师范写,学生练*。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水底寻宝:(课件出示)小蝌蚪在水里看到了这些词:打鼓、披风、阿姨、迎接、追赶、头顶,大家读一读吧!

  二、精读课文,深入领会

  1、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读第一段,想想小蝌蚪是什么样的?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填一填: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2、自由读第二、三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弄清上蝌蚪的变化,和从鲤鱼阿姨和乌龟妈妈那里知道了什么?

  分角色读课文。

  3、小组合作读四、五段。

  讨论:你又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青蛙妈妈的样子和小蝌蚪的变化。

  课件出示: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朗读这一部分。

  4、齐读最后一段。想想这时的小青蛙在做什么?

  (文中的插图是重要的学*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利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演读课文。

  1、 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2、 演一演。教师也参与表演。

  3、 说说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进入情境,能更好体会内容,获得审美体验。采用学生喜欢的表演方式,还能促进学生形成多种能力。)

  四、练*拓展

  1、 出示课后“读读说说”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

  2、 练*填一填。

  3、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长过程,向小朋友介绍一下吧!

  (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交流中互相学*,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五、指导写字

  1、 出示“变、条”引导认读。

  2、 说说怎样写才好看。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4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学难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蝌蚪)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复*生字词。

  二、自由读课文:

  1、标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横线画出来)青蛙是什么样的?(用双横线画出来)。

  2、 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找出相关语句读读。

  3、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一路上都遇到了谁?用圆圈圈出来

  4、.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练*)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4、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课件显示),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理解“迎上去”意思。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4、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课件显示,让学生比较。)

  5、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小组讨论。

  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分角色朗读。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7、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8、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文。

  四、简要复述。

  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学生默读,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大脑 披衣

  灰身 露肚

  长尾 鼓眼

  小蝌蚪 找 妈妈

  长出两条后腿 尾巴变短、不见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15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录像带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二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9)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范文5份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

  活动目标:

  1.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在实践中尝试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积累合作经验。

  2.能积极、大方地参与游戏,生动形象地表现角色。

  3.体验共同表演,合作游戏的乐趣。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了知识。

  活动准备:

  故事中各种动物的头饰,简单的池塘环境布置;熟悉故事,对蝌蚪的生长活动很感兴趣,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活动过程

  1. 引起回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排练一个节目,节目的名字叫什么?里面有哪些小动物?

  2.回忆上次游戏出现的问题,师幼共同商讨解决。

  (1)昨天排练节目的.时候,我们发现,当音乐开始的时候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们都能马上上来,可后面跟着的宝宝们没有马上出来,是什么原因呢?(不听音乐、注意力不集中)

  (2)今天排练的时候,宝宝们的动作一定要跟着妈妈。

  3.幼儿选择角色,进行表演。

  (1)我们小朋友都选好了自己的角色,但在表演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2)今天我们表演的时候老师还有一个要求,表演结束后我们要选出6个最佳表演奖,每种小动物中选出一个表演得最好的小演员。

  (3)什么样的表演可以评为最佳表演奖?

  4.幼儿体验游戏。

  师:小演员们都准备好了吗?演出就要开始了。请欣赏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进行表演。

  5.评价和小结。

  (1)师:你们觉得今天的表演中,谁可以获得"最佳表演奖"?为什么?(从声音、动作、表情等进行评价)

  (2)刚才的游戏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该怎么办?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

  2、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PPT

  三)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附件(儿歌):小蝌蚪找妈妈

  1、一个卵子圆又圆,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

  2、一只蝌蚪一条尾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

  4、四条腿呀长出来,妈妈妈妈在这里。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演青蛙妈妈去迎接"小蝌蚪")。

  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3

  设计意图

  前几天我们参观了黄花岗的四方亭以及莲花池塘,在开展画莲花的活动中我们观察池塘。幼儿们意外地发现了池塘中有青蛙的叫声以及还看到了许多小鱼和小乌龟。在绘画中孩子们还唱着歌边画边说着刚刚发生的事情。从他们的语言中发现他们都在讨论一个话题(小蝌蚪从哪里来的呢?)有孩子说:“他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是青蛙的宝宝”有孩子说:“我没听过”。彤彤说:“小蝌蚪的妈妈就是青蛙”。羽石说:“不是的”。在他们的讨论中我发现了一个学*的契机,于是我设计了这个音乐剧活动。从故事和音乐表演的形式让幼儿一起完成我们的音乐剧。不仅有趣参与表演还能让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时候觉得更加有趣,同时提高孩子们的音乐表演欲望以及合作能力。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故事情节自发地随歌曲和乐曲自由创编简单的动作。

  2、尝试用多种道具、材料表现音乐,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在活动中能积极地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体验音乐剧的乐趣。

  重点难点

  1、能与同伴合作创编出角色动作造型。

  活动准备荷花道具(4个)、荷叶道具(4个)、绿丝带(2条)、螃蟹头饰(4个人)、金鱼头饰(5个)、小蝌蚪头饰(5个)、青蛙头饰(1个)、大树头饰(1个)、音乐MP3、大荷叶道具(2个)

  活动过程

  (仅限中文教案,由于照片涉及个人隐私及肖像权等问题,请不要添加含幼儿肖像的照片!)

  一.热身阶段

  播放《哈喽歌》

  二.动作模仿阶段

  1、听音乐模仿小鱼游泳的动作。(播放音乐)幼儿跟随音乐先模仿老师的基本动作,在熟悉后知识迁移幼儿自行创编蝌蚪游得动作。

  指导语: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池塘的小鱼是怎么游的吗?(模仿)

  上游游下游游左游游右游游

  游得快游得慢游得轻游得重

  师:小朋友在池里小蝌蚪是怎么游得呢?(创编)

  2、合作与变化

  听鼓声与同伴合作用肢体创编场景中蝌蚪、荷花、螃蟹角色的动作特点。

  指导语:

  师:请小朋友根据非洲鼓节奏快慢轻重2个为一组变成小蝌蚪游动。

  请小朋友根据非洲鼓节奏快慢轻重3个为一组变成荷花随风摆动。

  请小朋友根据非洲鼓节奏快慢轻重4个为一组变成螃蟹在池塘里走来走去。

  3、熟悉完角色动作后引出故事绘本。《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分段演示完整故事。

  4、听故事音乐分段清楚每段音乐的特点讨论音乐中适合角色扮演?

  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共同讨论,回忆我们故事中的角色。

  5、教师和幼儿分组讨论,分工在故事中幼儿自己想扮演什么角色按角色场景分类。

  幼儿:说出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清楚自己在那段音乐出场。讨论场景中需要什么道具。

  6、幼儿自由选取道具,听音乐表演。设计一些简单的对白。

  7、讨论成熟后尝试让孩子们自己表演音乐故事并展示,结束。

  活动总结

  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在音乐剧有了基本的认识,共同探讨了音乐剧《小蝌蚪找妈妈》有些什么角色。在角色的创设,音乐的节奏感知以及律动感知和同伴愉快地合作。让孩子们都获得了深刻的经验体验。提高了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能力,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大胆展现自己,丰富了自己故事阅读的形式。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4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墨画的工具,学*使用毛笔画水墨画。

  2.尝试用大小毛笔,使用浓、淡墨表现蝌蚪和荷叶。

  3.体验画水墨画带来的不同感受。

  活动准备: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欣赏ppt,水墨画所需工具,范画

  活动过程:

  1、迁移幼儿经验,导入活动,播放ppt图片。

  教师:还记得故事《小蝌蚪找妈妈》里的小蝌蚪吗?它们的是什么样子的?池塘里还有什么?(荷叶和荷花)

  2、出示范画,引导幼儿探索水墨画的画法。

  (1)欣赏观察水墨画,了解水墨画的特征。

  教师:荷叶、荷花和蝌蚪是什么样的?哪里用浓墨?哪里用淡墨?哪里用淡彩?

  :荷叶的中心有一个小圈,旁边还有细细的叶脉;荷花的花瓣是尖尖的;蝌蚪是圆圆的脑袋后面拖着细细的尾巴。

  (2)认识了解工具:粗细不同的笔、浓墨、淡墨和淡彩。

  (3)探索画蝌蚪荷叶的'方法。

  教师:我们可以怎样画呢?大笔画什么?小笔画什么?用什么方法画?

  教师引导幼儿大笔淡墨画荷叶和茎;小笔淡彩用按的方法画荷花;小笔浓墨画叶脉、茎上的刺和蝌蚪。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提出要求。

  教师:先画荷叶,再画荷花,最后画蝌蚪。注意浓墨淡墨的区别,保持画面的干净整洁。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5

  游戏目标:

  1、教幼儿练*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游戏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和幼儿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师在场不同方位扮演(鸭、鱼、龟、鹅、青蛙)妈妈。

  3、幼儿胸饰(可正反翻转)一面为小蝌蚪,一面为小青蛙。

  4、音乐带。

  游戏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

  (音乐声中)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来游去,十分快活。

  教师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涞游去,活动身体。

  〔注: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做游戏前的准备活动〕

  二、中间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

  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注: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涞游去,间或停下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活动节奏的控制]

  结束部分(小蝌蚪们翻出小青蛙胸饰)

  1、(音乐歌曲小青蛙)小青蛙们高兴地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跟着妈妈一边学蛙跳。

  [注:这里表现小蝌蚪爱妈妈的情感同时又加大了幼儿腿步肌肉的活动强度]

  2、青蛙妈妈:孩子们,田里的害虫可多了,练好本领跟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3、青蛙们捉到害虫后,高兴地和妈妈一起听着音乐自由舞蹈。

  相关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

  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

  活动反思:

  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辨别声音的方向,朝着指定方向跑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为此本次活动我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这样增加了幼儿活动的乐趣,调动了幼儿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表演的欲望,使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而且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