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实用5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引出话题。

  “老师搜集了许多图片,想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童年的泥巴》,来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趣事。”(板书:童年的泥巴)

  3、齐读课题,质疑:说说看到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用“‖”标出段落。

  (3)汇报。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分析3、4、5自然段,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两件事?用“︱”

  标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2)、找学生读3、4自然段

  A、用 ——画出歌谣。B、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

  2、分析5自然段。

  四、质疑、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2、小结写作特点。

  五、扩展阅读《孵小鸡》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2

有关《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 活()活() 开()破() 狼()虎()

  爽()舒)() 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 ()的长耳兔 ()的小绵羊 ()的老爷爷 ()的老奶奶 ()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

  童年的泥巴一(1、2)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二(3、4、5)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巴

  5吃泥烘烤

  三(6)总写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

  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

  2复*:

  (1)给课文分段。

  (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

  (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导读课文练*。

  4同桌互读课文练*,读准。

  5生字生字学*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狼 虑

  狠 虚

  限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童年的泥巴》是一篇怀念童年快乐生活的课文,泥巴,**常常、普普通通,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心中最爱,泥巴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那风一样的日子永远定格在记忆中。课文描述了小伙伴们玩泥巴的快乐,语言亲切、自然、质朴,比较适合进行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及创造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三年的学*经历,掌握了一些学*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能力。本课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读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

  教学理念:

  为了更好的实现新课标,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实现两个转变:

  1、课堂角色的转变

  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2、学*方式的转变

  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地求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学生苦学为乐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教学策略: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启发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以情感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根本,教师尽量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读、去悟、去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的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勾画”等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畅谈童年乐趣。

  2、老师小时候虽然没有你们这多的玩具,但我们有大自然给我们不用花钱买的天然泥巴,你们想知道我们那时候的小朋友是怎样玩泥巴的吗?(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展示作品,自由畅谈,使

  学生在美的熏陶中,驰骋丰富的想象,为学生尽快进入文本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之间互读。注意要读正确、通顺,读出感情。

  3、根据同桌提出的优点与不足,再试着练读一下。

  4、分段指读展示。谁愿意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展示给大家?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5、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6、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7、小组合作读文,讨论:

  (1)作者梦里的故乡是什么样的?

  (2)孩子们是怎么玩泥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8、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词语)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因此,课堂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精读细品,交流感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重点探究词语的巧妙运用)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释疑、答疑,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围绕课堂内容设计一份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并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特长的作业。(大屏幕出示作业参考)

  1、抄写好词佳句。

  2、说说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童年快乐的同时,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你想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童年趣事吗?回家调查一下,和他们比比童年。

  4、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设计意图:学懂课文不是最终的目的,目的是要通过学懂课文,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去读有关童年的文章,了解长辈们的童年故事,学生一定会了此不疲。仿写自己的童年趣事,也为本单元的能说会写作好铺垫。)

  板书设计:

  1、童年的泥巴

  捏泥人、

  泥物

  野餐

  风一样的日子哟

  快乐无比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2、发挥想像,模仿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练说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夏天最喜欢玩什么?(雨天玩水、滑旱冰、骑车、放风筝......)而在乡村孩子的童年记忆里,泥巴是他们的珍爱。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识字。

  3、找学生“开火车”读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讨论交流后,板书:涅泥人,泥物孩子们备下野餐课文主要讲了孩子们捏泥人,泥物活灵活现,饿了累了备下野餐,快乐无比。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文中的哪些段落语句让你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找到并画出你喜欢的段落句子。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

  ★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A、第3自然段

  (1)“撒欢”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撒欢的时候?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撒欢的?

  (2)一个“撒欢”,多么形象,多么传神,孩子们玩泥巴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

  (3)再读这部分,看你能不能读到那些玩泥巴孩子的心里去!

  B、读捏泥人泥物一段(第4自然段)

  (修饰词用的比较准确,使孩子们捏出的泥人泥物活灵活现)

  (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请依照书中的格式试着说一说。

  (2)读这一部分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表现出一种活泼、快乐的感情。

  (3)这部分写出孩子们捏得尽兴,还写出了唱得尽兴。谁来读一读?

  (4)这段话还写出了“三美”白牙、黑泥鳅、红泥哨写出色彩之美。清亮亮。脆生生用ABB式写出声音之美。

  为秋日沉寂的田野*添了无限生机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饿了累了准备野餐这一段(第5自然段)

  用了“不是…就是”说明孩子们是不愁吃的,在寻找吃的过程中体会到孩子们的天真快乐。用这个关联词语说话。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中有两句几乎一样的话,把他们找出来画出来,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两句话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在开篇部分写“这风一样的日子哟”结尾部分写“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是比喻句,开篇说明童年时光虽然美好,但更为短暂,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说明作者对童年十分眷恋。

  四、总结

  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玩泥巴师童年生活中一段最快乐的时光,那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呀!

  板书设计:

  童年的泥巴

  捏泥人、泥物——捏得尽兴

  孩子们唱得尽兴快乐无比

  备下野餐——吃得尽兴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2、发挥想像,模仿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练说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夏天最喜欢玩什么?(雨天玩水、滑旱冰、骑车、放风筝……)而在乡村孩子的童年记忆里,泥巴是他们的珍爱。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识字

  3、找学生“开火车”读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文中的哪些段落语句让你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找到并画出你喜欢的段落句子。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

  ★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A、第3自然段

  (1)“撒欢”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撒欢的时候?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撒欢的?

  (2)一个“撒欢”,多么形象,多么传神,孩子们玩泥巴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

  (3)再读这部分,看你能不能读到那些玩泥巴孩子的心里去!

  B、读捏泥人泥物一段(第4自然段)

  (修饰词用的比较准确,使孩子们捏出的泥人泥物活灵活现)

  (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请依照书中的格式试着说一说。

  (2)读这一部分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表现出一种活泼、快乐的感情。

  (3)这部分写出孩子们捏得尽兴,还写出了唱得尽兴。谁来读一读?

  (4)这段话还写出了“三美”白牙、黑泥鳅、红泥哨写出色彩之美。清亮亮。脆生生用ABB式写出声音之美。

  为秋日沉寂的田野*添了无限生机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饿了累了准备野餐这一段(第5自然段)

  用了“不是…就是”说明孩子们是不愁吃的,在寻找吃的过程中体会到孩子们的天真快乐。用这个关联词语说话。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中有两句几乎一样的话,把他们找出来画出来,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两句话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在开篇部分写“这风一样的日子哟”结尾部分写“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是比喻句,开篇说明童年时光虽然美好,但更为短暂,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说明作者对童年十分眷恋。

  四、总结

  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玩泥巴师童年生活中一段最快乐的时光,那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呀!

  板书设计:

  童年的泥巴

  捏泥人、泥物——捏得尽兴

  孩子们唱得尽兴快乐无比

  备下野餐——吃得尽兴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实用5份扩展阅读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实用5份(扩展1)

——《捏泥巴》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捏泥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学*探究各种泥器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并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的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

  ②重点学*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创作源泉进行创作。

  ③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教具

  陶泥、简单工具、陶艺作品课件

  学具

  陶泥、简单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看看有什么?(展示泥玩具的图片)仔细观察这些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泥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玩捏泥巴。(板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找同学上台摸一摸泥制陶罐,提问:泥制的物品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很粗糙)

  2.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器物是用泥制作的?

  3.看看陶艺的发展历史吧!(展示陶器图片)提问:上面的这些部件都是做什么用的?(把手、装饰…)

  4.展示陶泥,师:这些陶泥就是用来制作陶器的材料,(找同学上台摸一摸,说一下感受—-很软)由于材料很软所以很方便造型。

  5.怎么样才能让这些陶泥变形成我们需要的形状呢?(讲解变形手法—揉、捏、搓、压)

  6.展示图片,教授造型方法。(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用这些方法同学们可以随意制作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7.老师示范制作一件陶器。(讲解装饰与连接的手法。)

  三、学生实践

  出示作业要求: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器物。

  四、讲评,小结

  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讲评,表扬有创造性的学生。

  作业设置

  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器物。

  板书设计

  9、捏泥巴

  变形手法:捏、揉、搓、压

  造型手法: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

  课后反思

  泥巴是孩子们最熟悉的事物,这种内容的美术课对我们老师来讲应该也是最好上的内容了,因为孩子们对它的喜爱,让我们比较好控制课堂,但怎么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能出更多更好的橡皮泥作品呢?在这节课里我开展了尝试。让同学们亲自感受泥巴的质地,亲自总结泥巴的玩法,让学生从玩乐中掌握了制作技法。

  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我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喜欢上美术课,进而喜欢美术,当然,最终的目标是让他们喜欢艺术。对此,我觉得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美术的那份喜爱,而这正是我所追求的。

《捏泥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学*探究各种泥器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并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的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

  ②重点学*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创作源泉进行创作。

  ③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教具

  陶泥、简单工具、陶艺作品课件

  学具

  陶泥、简单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看看有什么?(展示泥玩具的图片)仔细观察这些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泥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玩捏泥巴。(板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找同学上台摸一摸泥制陶罐,提问:泥制的物品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很粗糙)

  2.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器物是用泥制作的?

  3.看看陶艺的发展历史吧!(展示陶器图片)提问:上面的这些部件都是做什么用的?(把手、装饰…)

  4.展示陶泥,师:这些陶泥就是用来制作陶器的材料,(找同学上台摸一摸,说一下感受—-很软)由于材料很软所以很方便造型。

  5.怎么样才能让这些陶泥变形成我们需要的形状呢?(讲解变形手法—揉、捏、搓、压)

  6.展示图片,教授造型方法。(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用这些方法同学们可以随意制作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7.老师示范制作一件陶器。(讲解装饰与连接的手法。)

  三、学生实践

  出示作业要求: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器物。

  四、讲评,小结

  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讲评,表扬有创造性的学生。

  作业设置

  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器物。

  板书设计

  9、捏泥巴

  变形手法:捏、揉、搓、压

  造型手法: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

  课后反思

  泥巴是孩子们最熟悉的事物,这种内容的美术课对我们老师来讲应该也是最好上的内容了,因为孩子们对它的喜爱,让我们比较好控制课堂,但怎么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能出更多更好的橡皮泥作品呢?在这节课里我开展了尝试。让同学们亲自感受泥巴的质地,亲自总结泥巴的玩法,让学生从玩乐中掌握了制作技法。

  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我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喜欢上美术课,进而喜欢美术,当然,最终的目标是让他们喜欢艺术。对此,我觉得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美术的那份喜爱,而这正是我所追求的。

《捏泥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培养想象、造型、发明和合作能力。

  2.在欢乐的气氛中体会美术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验你的特性

  以生活为源泉进行创作,小工具的使用。

  教具课件

  教师:陶泥、简单工具

  同学:水彩笔,油画棒,陶泥。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设计

  预期效果

  一、组织教学: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二、导入:

  三、新授:

  1、导入:

  欣赏原始时代的陶艺作品。

  1这些器物的造型让你想到了什么?

  2 你知道他们使用什么做的吗?

  3 哪个造型让你觉得非常有趣?

  4 古代的先人们用什么方法制造的?

  2、新授:

  教师讲授示捏你泥方法。

  揉、捏、搓、按、擀 ……

  3、探究:

  利用自身带来的工具,看看你有什么创新的使用方法。

  4、欣赏书上作品

  你喜欢哪一个?

  他给你什么启迪?

  假如让你做,你打算做个什么?

  导入

  参与游戏

  讨论

  小组讨论

  尝试用这些方捏成高矮胖瘦不同的形体.

  同学实践,发言调动学*积极性

  培养独立考虑能力

  激**趣

  引导学*兴趣,激发探究热情

  动手尝试,在游戏中发明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设计

  预期效果

  四、同学作业。

  二、小结

  a) 作业展评:展示自身的作品,给同学讲讲你的创作思路。

  b) 课后延伸:除了泥巴,你还能用什么资料制作雕塑作品呢。

  谈话互相评价

  造型非常有趣

  提高同学的创作热情

  促进同学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作业安排

  1.引导学*兴趣,激发探究热情动手尝试,在游戏中发明

  2.捏一件自身喜欢的小器物.

  板书设计

  九 捏泥巴

  揉、捏、搓、按、擀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实用5份(扩展2)

——《捏泥巴》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捏泥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学*探究各种泥器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并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的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

  ②重点学*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创作源泉进行创作。

  ③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教具

  陶泥、简单工具、陶艺作品课件

  学具

  陶泥、简单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看看有什么?(展示泥玩具的图片)仔细观察这些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泥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玩捏泥巴。(板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找同学上台摸一摸泥制陶罐,提问:泥制的物品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很粗糙)

  2.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器物是用泥制作的?

  3.看看陶艺的发展历史吧!(展示陶器图片)提问:上面的这些部件都是做什么用的?(把手、装饰…)

  4.展示陶泥,师:这些陶泥就是用来制作陶器的材料,(找同学上台摸一摸,说一下感受—-很软)由于材料很软所以很方便造型。

  5.怎么样才能让这些陶泥变形成我们需要的形状呢?(讲解变形手法—揉、捏、搓、压)

  6.展示图片,教授造型方法。(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用这些方法同学们可以随意制作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7.老师示范制作一件陶器。(讲解装饰与连接的手法。)

  三、学生实践

  出示作业要求: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器物。

  四、讲评,小结

  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讲评,表扬有创造性的学生。

  作业设置

  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器物。

  板书设计

  9、捏泥巴

  变形手法:捏、揉、搓、压

  造型手法: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

  课后反思

  泥巴是孩子们最熟悉的事物,这种内容的美术课对我们老师来讲应该也是最好上的内容了,因为孩子们对它的喜爱,让我们比较好控制课堂,但怎么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能出更多更好的橡皮泥作品呢?在这节课里我开展了尝试。让同学们亲自感受泥巴的质地,亲自总结泥巴的玩法,让学生从玩乐中掌握了制作技法。

  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我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喜欢上美术课,进而喜欢美术,当然,最终的目标是让他们喜欢艺术。对此,我觉得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美术的那份喜爱,而这正是我所追求的。

《捏泥巴》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作品,了解动物的基本形态,能说出捏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通过活动,会运用揉、搓、捏、粘接等多种方法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评价任务:

  1.观察作品,能说出捏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会运用揉、搓、捏、粘接等多种方法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学*重、难点:

  学*重点:认识动物的基本形态,捏制动物的基本方法。

  学*难点: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作品欣赏。

  提问:你们玩儿地泥巴吗?你用泥巴做过什么物品?

  (关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说出用泥巴做过什么物品,使学生感悟美术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培养立体造型表现能力,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儿童的学*兴趣,把能力的培养放到学*捏制的活动中。)

  二、造型表现方法指导。

  ⑴提问:看了这么多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动物?

  引出课题:这是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的,今天我们就来用捏泥的形式来表现动物。教师出示用泥巴捏的动物,板书:捏泥动物。(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动物的基本形态)

  提问:你知道小兔的身体有什么特征吗?(通过观赏小兔图片和读儿歌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感触体验,逐渐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参与经验)

  ⑶探讨捏制的基本方法。

  ①动手玩玩泥巴,看谁的方法多,先试一试再小组讨论。

  ②班级交流。展示方法:揉、捏、压、粘、刻等方法。

  (体验、探究泥巴的性能与泥塑的方法。同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⑷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捏制的步骤。

  ①构思你要做的是什么动物。

  ②用揉、捏、压的方法做动物的头部和身体。(师演示)

  ③用粘、刻的方法在动物的身上表现它的细部特征,使动物更加生动。(师演示)(学生通过记忆、想象,培养造型表现能力。通过活动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把能力的培养放到学*捏制的活动中。)

  ⑸小组合作完成小小动物园。

  ①每6人为一组,商量如何分工制作。

  ②学生动手制作。

  ③教师巡视指导鼓励。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

  三、个人作品展示。“小小动物园”作品互评

  1.展示个人作品。

  2.个人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谈制作的过程、方法、体会。

  3.可以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评价。

  4.评价:评出每个作品的长处。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小小动物园(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回味体验,课外延伸。

  师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大家都要关心自然,爱护动物,共同保护环境。

  五、板书设计

  捏泥巴

  揉、捏、压、粘、刻

《捏泥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培养想象、造型、发明和合作能力。

  2.在欢乐的气氛中体会美术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验你的特性

  以生活为源泉进行创作,小工具的使用。

  教具课件

  教师:陶泥、简单工具

  同学:水彩笔,油画棒,陶泥。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设计

  预期效果

  一、组织教学: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二、导入:

  三、新授:

  1、导入:

  欣赏原始时代的陶艺作品。

  1这些器物的造型让你想到了什么?

  2 你知道他们使用什么做的吗?

  3 哪个造型让你觉得非常有趣?

  4 古代的先人们用什么方法制造的?

  2、新授:

  教师讲授示捏你泥方法。

  揉、捏、搓、按、擀 ……

  3、探究:

  利用自身带来的工具,看看你有什么创新的使用方法。

  4、欣赏书上作品

  你喜欢哪一个?

  他给你什么启迪?

  假如让你做,你打算做个什么?

  导入

  参与游戏

  讨论

  小组讨论

  尝试用这些方捏成高矮胖瘦不同的形体.

  同学实践,发言调动学*积极性

  培养独立考虑能力

  激**趣

  引导学*兴趣,激发探究热情

  动手尝试,在游戏中发明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设计

  预期效果

  四、同学作业。

  二、小结

  a) 作业展评:展示自身的作品,给同学讲讲你的创作思路。

  b) 课后延伸:除了泥巴,你还能用什么资料制作雕塑作品呢。

  谈话互相评价

  造型非常有趣

  提高同学的创作热情

  促进同学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作业安排

  1.引导学*兴趣,激发探究热情动手尝试,在游戏中发明

  2.捏一件自身喜欢的小器物.

  板书设计

  九 捏泥巴

  揉、捏、搓、按、擀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实用5份(扩展3)

——童年的泥巴教案范本5份

  童年的泥巴教案 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3养成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

  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活()活()开()破()狼()虎()

  爽()舒)()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的长耳兔()的小绵羊()的老爷爷()的老奶奶()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

  童年的泥巴

  一(1、2)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二(3、4、5)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巴5吃泥烘烤

  三(6)总写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

  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

  2复*:

  (1)给课文分段。

  (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

  (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导读课文练*。

  4同桌互读课文练*,读准。

  5生字生字学*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狼虑

  狠虚

  限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童年的泥巴教案 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引出话题。

  “老师搜集了许多图片,想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童年的泥巴》,来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趣事。”(板书:童年的泥巴)

  3、齐读课题,质疑:说说看到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用“‖”标出段落。

  (3)汇报。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分析3、4、5自然段,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两件事?用“︱”

  标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2)、找学生读3、4自然段

  A、用 ——画出歌谣。B、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

  2、分析5自然段。

  四、质疑、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2、小结写作特点。

  五、扩展阅读《孵小鸡》

  板书设计:

  1、 童年的泥巴

  总写 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分写 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人5、野餐

  总写 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童年的泥巴教案 3

  教材分析:

  《童年的泥巴》是一篇怀念童年快乐生活的课文,泥巴,**常常、普普通通,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心中最爱,泥巴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那风一样的日子永远定格在记忆中。课文描述了小伙伴们玩泥巴的快乐,语言亲切、自然、质朴,比较适合进行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及创造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三年的学*经历,掌握了一些学*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能力。本课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读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

  教学理念:

  为了更好的实现新课标,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实现两个转变:

  1、课堂角色的转变

  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2、学*方式的转变

  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地求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学生苦学为乐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教学策略: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启发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以情感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根本,教师尽量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读、去悟、去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的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勾画”等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畅谈童年乐趣。

  2、老师小时候虽然没有你们这多的玩具,但我们有大自然给我们不用花钱买的天然泥巴,你们想知道我们那时候的小朋友是怎样玩泥巴的吗?(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展示作品,自由畅谈,使

  学生在美的熏陶中,驰骋丰富的想象,为学生尽快进入文本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之间互读。注意要读正确、通顺,读出感情。

  3、根据同桌提出的优点与不足,再试着练读一下。

  4、分段指读展示。谁愿意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展示给大家?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5、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6、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7、小组合作读文,讨论:(1)作者梦里的故乡是什么样的?(2)孩子们是怎么玩泥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8、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词语)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因此,课堂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精读细品,交流感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重点探究词语的巧妙运用)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释疑、答疑,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围绕课堂内容设计一份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并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特长的作业。(大屏幕出示作业参考)

  1、抄写好词佳句。

  2、说说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童年快乐的同时,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你想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童年趣事吗?回家调查一下,和他们比比童年。

  4、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设计意图:学懂课文不是最终的目的,目的是要通过学懂课文,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去读有关童年的文章,了解长辈们的童年故事,学生一定会了此不疲。仿写自己的童年趣事,也为本单元的能说会写作好铺垫。)

  板书设计:

  1、童年的泥巴

  捏泥人、

  泥物

  野餐

  风一样的日子哟

  快乐无比

  童年的泥巴教案 4

  课 题

  写字1《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掌握字的结构,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情感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和审美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惯。

  重 点

  把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能抓住字的特点写。

  难 点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教 学 流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认识生字

  1,出示本课字卡,认读生字

  2,教师交代本课形声字较多。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3,引导学生发现特点,提高识字效率。

  学生认读生字

  找出形声字

  学生汇报记字方法

  互相借鉴,拓宽思路

  二,写字教学

  1.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构字特点。

  把要求会写的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娘 踩 胖 猪 饿

  付 烤 狼

  上下结构:梦 盐

  独体字:丫 匀

  2,教师示范书写

  指导(注意事项)

  盐:上下结构,下面是皿,不是血。

  烤:左右结构,右面不要多一横。

  3,表扬写字好的

  学生讨论分类

  学生仔细观察,练*书写

  学生展示写字,共同欣赏

  掌握字的结构

  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大家互评,互相促进

  三,总结 提出希望

  希望学生今后要多加练*,养成良好的写字*惯。

  学生谈收获表决心

  童年的泥巴教案 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3养成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

  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活()活()开()破()狼()虎()

  爽()舒)()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的长耳兔()的小绵羊()的老爷爷()的老奶奶()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

  童年的泥巴

  一(1、2)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二(3、4、5)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巴5吃泥烘烤

  三(6)总写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

  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

  2复*:

  (1)给课文分段。

  (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

  (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导读课文练*。

  4同桌互读课文练*,读准。

  5生字生字学*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狼虑

  狠虚

  限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实用5份(扩展4)

——《捏泥巴》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捏泥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学*探究各种泥器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并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的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

  ②重点学*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创作源泉进行创作。

  ③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教具

  陶泥、简单工具、陶艺作品课件

  学具

  陶泥、简单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看看有什么?(展示泥玩具的图片)仔细观察这些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泥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玩捏泥巴。(板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找同学上台摸一摸泥制陶罐,提问:泥制的物品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很粗糙)

  2.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器物是用泥制作的?

  3.看看陶艺的发展历史吧!(展示陶器图片)提问:上面的这些部件都是做什么用的?(把手、装饰…)

  4.展示陶泥,师:这些陶泥就是用来制作陶器的材料,(找同学上台摸一摸,说一下感受—-很软)由于材料很软所以很方便造型。

  5.怎么样才能让这些陶泥变形成我们需要的形状呢?(讲解变形手法—揉、捏、搓、压)

  6.展示图片,教授造型方法。(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用这些方法同学们可以随意制作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7.老师示范制作一件陶器。(讲解装饰与连接的手法。)

  三、学生实践

  出示作业要求: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器物。

  四、讲评,小结

  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讲评,表扬有创造性的学生。

  作业设置

  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器物。

  板书设计

  9、捏泥巴

  变形手法:捏、揉、搓、压

  造型手法: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

  课后反思

  泥巴是孩子们最熟悉的事物,这种内容的美术课对我们老师来讲应该也是最好上的内容了,因为孩子们对它的喜爱,让我们比较好控制课堂,但怎么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能出更多更好的橡皮泥作品呢?在这节课里我开展了尝试。让同学们亲自感受泥巴的质地,亲自总结泥巴的玩法,让学生从玩乐中掌握了制作技法。

  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我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喜欢上美术课,进而喜欢美术,当然,最终的目标是让他们喜欢艺术。对此,我觉得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美术的那份喜爱,而这正是我所追求的。

《捏泥巴》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作品,了解动物的基本形态,能说出捏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通过活动,会运用揉、搓、捏、粘接等多种方法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评价任务:

  1.观察作品,能说出捏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会运用揉、搓、捏、粘接等多种方法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学*重、难点:

  学*重点:认识动物的基本形态,捏制动物的基本方法。

  学*难点: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作品欣赏。

  提问:你们玩儿地泥巴吗?你用泥巴做过什么物品?

  (关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说出用泥巴做过什么物品,使学生感悟美术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培养立体造型表现能力,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儿童的学*兴趣,把能力的培养放到学*捏制的活动中。)

  二、造型表现方法指导。

  ⑴提问:看了这么多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动物?

  引出课题:这是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的,今天我们就来用捏泥的形式来表现动物。教师出示用泥巴捏的动物,板书:捏泥动物。(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动物的基本形态)

  提问:你知道小兔的身体有什么特征吗?(通过观赏小兔图片和读儿歌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感触体验,逐渐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参与经验)

  ⑶探讨捏制的基本方法。

  ①动手玩玩泥巴,看谁的方法多,先试一试再小组讨论。

  ②班级交流。展示方法:揉、捏、压、粘、刻等方法。

  (体验、探究泥巴的性能与泥塑的方法。同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⑷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捏制的步骤。

  ①构思你要做的是什么动物。

  ②用揉、捏、压的方法做动物的头部和身体。(师演示)

  ③用粘、刻的方法在动物的身上表现它的细部特征,使动物更加生动。(师演示)(学生通过记忆、想象,培养造型表现能力。通过活动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把能力的培养放到学*捏制的活动中。)

  ⑸小组合作完成小小动物园。

  ①每6人为一组,商量如何分工制作。

  ②学生动手制作。

  ③教师巡视指导鼓励。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

  三、个人作品展示。“小小动物园”作品互评

  1.展示个人作品。

  2.个人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谈制作的过程、方法、体会。

  3.可以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评价。

  4.评价:评出每个作品的长处。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小小动物园(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回味体验,课外延伸。

  师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大家都要关心自然,爱护动物,共同保护环境。

  五、板书设计

  捏泥巴

  揉、捏、压、粘、刻

《捏泥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培养想象、造型、发明和合作能力。

  2.在欢乐的气氛中体会美术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验你的特性

  以生活为源泉进行创作,小工具的使用。

  教具课件

  教师:陶泥、简单工具

  同学:水彩笔,油画棒,陶泥。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设计

  预期效果

  一、组织教学: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二、导入:

  三、新授:

  1、导入:

  欣赏原始时代的陶艺作品。

  1这些器物的造型让你想到了什么?

  2 你知道他们使用什么做的吗?

  3 哪个造型让你觉得非常有趣?

  4 古代的先人们用什么方法制造的?

  2、新授:

  教师讲授示捏你泥方法。

  揉、捏、搓、按、擀 ……

  3、探究:

  利用自身带来的工具,看看你有什么创新的使用方法。

  4、欣赏书上作品

  你喜欢哪一个?

  他给你什么启迪?

  假如让你做,你打算做个什么?

  导入

  参与游戏

  讨论

  小组讨论

  尝试用这些方捏成高矮胖瘦不同的形体.

  同学实践,发言调动学*积极性

  培养独立考虑能力

  激**趣

  引导学*兴趣,激发探究热情

  动手尝试,在游戏中发明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设计

  预期效果

  四、同学作业。

  二、小结

  a) 作业展评:展示自身的作品,给同学讲讲你的创作思路。

  b) 课后延伸:除了泥巴,你还能用什么资料制作雕塑作品呢。

  谈话互相评价

  造型非常有趣

  提高同学的创作热情

  促进同学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作业安排

  1.引导学*兴趣,激发探究热情动手尝试,在游戏中发明

  2.捏一件自身喜欢的小器物.

  板书设计

  九 捏泥巴

  揉、捏、搓、按、擀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实用5份(扩展5)

——《玩泥巴》教学设计 (菁华3篇)

《玩泥巴》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

  陶艺在我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艺术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马俑”让世人惊叹。而现代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降低了,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进行陶艺教育不但有教育意义,更是孩子们快乐的载体,所以陶泥是孩子们游戏中的宝贝。在本次活动中激发幼儿们的创作热情,让孩子们尽情的感受泥巴的质地,让学生从玩中掌握制作的技法。

  活动目标:

  1、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摔打、重量来更为细致的感知泥巴的特性。

  2、通过民间游戏摔泥巴,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捏泥巴的技法。

  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摔打、重量来更为细致的感知泥巴的特性。

  活动难点:

  通过民间游戏摔泥巴,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捏泥巴的技法。

  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体验玩泥巴的乐趣

  1、教师随意取泥放于手指,通过看、揉、捏,说出自己的感觉。

  2、泥巴捏在手中是什么感觉?捏一捏有什么变化?

  3、学生自由玩泥巴,鼓励学生边玩边交流自己的经验。

  二、游戏导入

  1、教师边念儿歌边摔泥巴,引起学生的兴趣:“东洼里,西洼里,都来看我放啪哩!”教师将捏好的泥巴摔下,发出“啪!”的响声。

  2、教师和学生共同游戏,启发学生掌握摔泥巴的方法:捏好小碗状,用力摔出使小碗扣在桌子上。(教师巡回指导,活动中注意良好的卫生*惯的教育渗透。)

  3、与学生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让泥巴发出响声?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重现自己以前玩泥的情景,产生创作愿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课的学*。

  三、讲授新课

  1.欣赏从古至今的泥塑作品,品味泥塑的艺术美感。

  [设计意图]感受泥塑的艺术美,理解其独特趣味,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与课件的资料相

  融合,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即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跟我学

  通过看书及课件学*泥塑罐的制作方法及装饰方法(切挖、粘贴、雕刻等)

  注:泥条要保持湿度,相互间要紧密,注意保留自然的凹凸纹理

  [设计意图]探究学*,重点掌握泥塑的泥条成型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学,动手能力,并激发学生发现其它的泥塑方法。

  四、创作体验,形成技能;

  (1)学生创作,体验创作过程。

  动起来吧!设计一件即实用又美观的器具。怎样使它更有特点,与众不同?

  注意:1.教师要在学生身边多准备辅助工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备用的工具来解决。

  2.可几个人一组,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每组的负责人安排好每个人的任务。

  3.注意室内及自身的卫生。

  (2)教师辅导,学生形成技能。

  教师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好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创造。

  [设计意图]根据课标对美术作业的要求出现的三部分“基本要求”、“具体化”、“可选部分”来设置本课的创作体验过程,加深对泥塑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泥塑的.审美能力。

  (四)激发潜能,表现评价;

  评出最佳造型奖、最佳技巧奖、

  谈创作体会,制作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遇到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采用自评与他评的方法,评价标准体现多维性,以鼓励为主,成功展示自我,愉快学*,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和评价能力。同时配合课题要求评出各种奖项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达到课标提出的作业要求与作业评价相统一的原则。

  活动反思:

  儿童泥塑创作是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领域里所规定的课业内容,让学生通过对泥的塑造感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让学生在“玩”泥巴的过程中体验艺术创作的热情。希望老师们可以多为儿童开设这样的生活化教育课程。

《玩泥巴》教学设计2

  【目标依据

  本课凸显了一个“玩”子,带着学生在玩学、玩中悟。

  从“玩泥巴”的需要出发,分为挖泥土的活动(取材),筛泥土的活动(选材),和泥、捏泥的活动(制作),泥塑烧制的资料学*或操作活动(再加工)。

  第一个活动通过看图调动学生玩泥巴的经验,交流是怎么玩泥巴的;第二个活动针对做泥塑这个任务,带着学生一步步的选出适合的泥土。通过分拣采集来的土壤,将观察目标聚焦于颗粒大小不同的泥土上,在通过筛泥土,发现泥土可以分成大小不同的颗粒。

  【教学目标

  1、能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它可以被烧制**们常用的砖、陶器等。

  2、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杂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3、通过亲自动手,用筛取的细泥土加水,和泥,制作各种形状物体。

  4、通过做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

  5、感受到玩泥巴带来的乐趣。愿意通过小组合作,共同玩泥巴,并乐于分享自己制作的泥巴作品。

  【课前准备

  为每一个人:科学记录单。

  为每个小组:水槽、小玻璃瓶、细铁丝、橡皮泥、矿泉水瓶、塑料吸管、回形针、抹布等。

  为全班准备:浮沉子演示器、剪刀、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快速聚焦

  1.提问:孩子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小章鱼。(出示泥塑小章鱼实物)。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做的吗?

  2.谈话:泥土覆盖着地球的表面,它不仅为动物、植物提供了生活的家,还可以成为我们手中有趣的玩具。我们把泥土进行加工造型,就可以做成形式多样的泥塑。泥塑可是我们*传统艺术之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PPT播放:泥塑作品。

  3.激趣:学校的艺术节马上到了,老师从美术老师那里得知他还需要一组泥塑作品。想不想做一件属于你的泥塑作品来参加展览?4.质疑:要做泥塑,首先需要什么原材料?(泥土)今天,我们一起给泥土造型,走进玩泥巴的课堂。(板书课题:玩泥巴)捏一个你最喜欢的造型。

  二、筛泥土

  1、质疑:(实物投影:一些含有石块,树枝的土)这是我家园子里的土,你们可以直接用它来捏造型吗?

  2、讲述:没错,这里面的树枝、草根、石头等都不是土,我们得把他们挑拣出来。(板书:拣)拣出什么呢?

  3、讲述:还有这些大的土块还需要用手捻碎。(板书:捻)好了,现在请同学们一起合作,把不是土的东西拣出来,把大土块捻碎。

  4、提问:我看大家都完成了任务,可是这样就行了吗?(课件出示两种土)想要用泥土捏造型,你觉得哪种土更适合?为什么?

  5、讲述:没错,这是老师已经处理过的土,才能这样细细的。小章鱼就是用处理过的土捏成的。你们猜猜,我是怎么做到的?提醒大家,我可不是一颗颗挑出来的哦。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6、讲述:(出示筛子)筛子可以让比筛孔小的颗粒漏下去。(板书:筛)我这里有三个筛子,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筛孔大小有什么不同?

  7、提问:如果给你们筛子,你想怎么用它们呢?先用哪个?后用哪个?为什么?你们先商量商量。

  8、讲述:看来想得到适合做泥塑的土可真不容易啊?指着黑板:先挑拣出树枝、草根等,再把大土块捻碎,最后用筛子筛土,先用筛孔大的筛,再用筛孔小的筛。怎么筛呢?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教师演示:筛土的方法。

  9、讲述:一会我们就来筛土,先听老师讲要求:小组同学要互相帮忙,不许争抢,筛完土后立即坐好,注意卫生。

  10、提问:各个小组都筛完了,大家看看,三个筛子筛出来的土有什么不同?讲述:真的是最细啊!看来,不同的筛子能筛出不同的土。

  11、(出示课件)我请大家来连一连,这里有三个筛孔不同的筛子,筛孔依次为大中小,用它们来筛土,可以得到下面的几号土呢?

  12、讲解:你们发现没有?原来泥土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粗细不同的颗粒组成的,而且我们还发现:土越细,越适合做泥塑。(课件出示)

  三、捏泥塑

  1、谈话:细土已经筛出来了,是不是可以捏泥塑了?你们试着捏一下,看行不行?

  2、启发:土太干了,太散了,捏不上怎么办?

  3、水怎么倒啊?一下子全都倒进去吗?(出示课件)演示:和泥方法。

  4、加水要揉到什么程度?(PPT出示一盆稀土,一盆硬土,一盆柔软程度适中的土)你觉得需要揉捏到什么程度?

  5、你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把手伸到这个盘子里和泥好还是请一个同学集中操作为好呢?

  6、出示和泥要求,小组活动和泥。

  7、分配活好的泥,并整理器材。

  8、开始发挥你的创造力,捏个你喜欢的泥塑吧。

  四、总结与拓展

  1、作品展示。

  2、讲解:今天大家都做了属于自己的'泥塑。但是我们捏的泥塑干了之后不好保存?泥塑要想保存时间久,还有最后一道工序:烧制。

  介绍:高温烧制900摄氏度的时候就成陶器,能装水。经常听说的秦始皇兵马俑也是陶器。烧至1200度则瓷化,可几乎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家里的碗就是经过了高温烧制而成的瓷器。

  3、泥土除了可以做泥塑,陶器、瓷器,还有什么作用?

  4、总结:原来随处可见的泥土,不仅成为我们手中有趣的玩具,还为动物植物提供生活的家园。经过加工处理后,就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乐趣。

《玩泥巴》教学设计3

  设计意图:

  陶艺在我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艺术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马俑”让世人惊叹。而现代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降低了,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进行陶艺教育不但有教育意义,更是孩子们快乐的载体,所以陶泥是孩子们游戏中的宝贝。在本次活动中激发幼儿们的创作热情,让孩子们尽情的感受泥巴的质地,让学生从玩中掌握制作的技法。

  活动目标:

  1、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摔打、重量来更为细致的感知泥巴的特性。

  2、通过民间游戏摔泥巴,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捏泥巴的技法。

  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摔打、重量来更为细致的感知泥巴的特性。

  活动难点:

  通过民间游戏摔泥巴,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捏泥巴的技法。

  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体验玩泥巴的乐趣

  1、教师随意取泥放于手指,通过看、揉、捏,说出自己的感觉。

  2、泥巴捏在手中是什么感觉?捏一捏有什么变化?

  3、学生自由玩泥巴,鼓励学生边玩边交流自己的经验。

  二、游戏导入

  1、教师边念儿歌边摔泥巴,引起学生的兴趣:“东洼里,西洼里,都来看我放啪哩!”教师将捏好的泥巴摔下,发出“啪!”的响声。

  2、教师和学生共同游戏,启发学生掌握摔泥巴的方法:捏好小碗状,用力摔出使小碗扣在桌子上。(教师巡回指导,活动中注意良好的卫生*惯的教育渗透。)

  3、与学生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让泥巴发出响声?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重现自己以前玩泥的情景,产生创作愿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课的学*。

  三、讲授新课

  1.欣赏从古至今的泥塑作品,品味泥塑的艺术美感。

  [设计意图]感受泥塑的艺术美,理解其独特趣味,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与课件的资料相

  融合,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即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跟我学

  通过看书及课件学*泥塑罐的制作方法及装饰方法(切挖、粘贴、雕刻等)

  注:泥条要保持湿度,相互间要紧密,注意保留自然的凹凸纹理

  [设计意图]探究学*,重点掌握泥塑的泥条成型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学,动手能力,并激发学生发现其它的泥塑方法。

  四、创作体验,形成技能;

  (1)学生创作,体验创作过程。

  动起来吧!设计一件即实用又美观的器具。怎样使它更有特点,与众不同?

  注意:1.教师要在学生身边多准备辅助工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备用的工具来解决。

  2.可几个人一组,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每组的负责人安排好每个人的任务。

  3.注意室内及自身的卫生。

  (2)教师辅导,学生形成技能。

  教师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好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创造。

  [设计意图]根据课标对美术作业的要求出现的三部分“基本要求”、“具体化”、“可选部分”来设置本课的创作体验过程,加深对泥塑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泥塑的审美能力。

  (四)激发潜能,表现评价;

  评出最佳造型奖、最佳技巧奖、

  谈创作体会,制作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遇到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采用自评与他评的方法,评价标准体现多维性,以鼓励为主,成功展示自我,愉快学*,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和评价能力。同时配合课题要求评出各种奖项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达到课标提出的作业要求与作业评价相统一的原则。

  活动反思:

  儿童泥塑创作是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领域里所规定的课业内容,让学生通过对泥的塑造感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让学生在“玩”泥巴的过程中体验艺术创作的热情。希望老师们可以多为儿童开设这样的生活化教育课程。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实用5份(扩展6)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菁华5篇)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

  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是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难忘的童年生活中,你有哪些童年的乐趣?

  2.让学生畅所欲言。

  3.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出示课题)

  4.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学。

  2.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1)出示生字新词,认读

  (2)理解“随心所欲、绞尽脑汁”等词语。

  (3)汇报3: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4)汇报4: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三、再读课文、释疑解难

  (一)根据要求进行小组学*

  (二)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汇报交流情况。

  1.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2.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说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说出*、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六)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总结交流。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2.说说学*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记录作业。

  1.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

  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

  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师生间的距离。]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

  交流感悟。

  3.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5.生动笔*作,教师巡视。

  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练*设计: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

  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

  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师生间的距离。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交流感悟。

  3.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5.生动笔*作,教师巡视。

  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练*设计: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句。

  3.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

  教材简析

  也许你吃过菱角吧?那淡淡的清香会让你久久回味。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见过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他的故乡,去看看长满菱角的池塘,去听听采菱人欢乐的'笑声,当然,也“品尝品尝”美味的菱角。

  全文共有5段,第1段写故乡长满菱角的池塘远看似大大小小的水墨画。第2段写初春池塘渐渐有了生机,一过“黄梅”,菱叶就挤满池塘,菱盘上缀满小花。第3段写临*中秋,采菱女采“头朝菱”的情景。第4段写采菱时节,家家户户飘出的菱香。第5段写“我”想象自己又加入采菱队伍,边采边品尝。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句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课后1题:有感情地品读课文,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此题有助于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一定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课后2题:

  ⑴“涨满”“挤”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菱叶们长大了,整个池塘都是菱叶,显得很茂盛。

  ⑵“溢”“诱惑”突出了煮熟后的菱角四处飘香,让人嘴馋。

  课后3题:叠词的运用是本课的特点之一,它们把池塘的美和采菱人的快乐表现得恰到好处,读起来有节奏美。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叠词,积累语言。

  没课后4题:背诵是积累好词佳句的有效途径,此题的完成要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设计参考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播放体现江南水乡特点的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一段乐曲。师: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2. 今天,我们将随着作者走进江南水乡,去欣赏清新淡雅如水墨画一样的江南美景。

  二、初读课文,预*

  1. 自由朗读课文,梳理自己不明白的字词,不理解的问题,并批注在旁边。

  2. 读课文,同桌交流独立预*情况。

  3. 老师针对读音、字形较复杂的字,指导认读和书写,特别注意“菱”“馨”“掐”“嚼”字的字形和笔顺笔画。

  三、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 自由读课文,思考每段写些什么。

  2. 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真读一读,看看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 再读课文,思考每段之间的联系。

  四、品读课文,感受美丽

  1. 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是怎样概括介绍它们的?(理解第1段的比喻句)

  2. 仔细读读第2~4段,看看从初春到中秋,池塘发生的变化和呈现的不同的美。

  初春:池塘渐渐有了生机,菱叶细小,疏疏朗朗。

  黄梅后: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严严,菱盘上缀满了小花,小蜻蜓、小青蛇等尽情地嬉戏。

  临*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动作轻快、熟练,划着扁舟,荡着水盆,穿行在绿色的“小巷”里。

  3. 将写池塘美景变化的词语用不同符号勾画出来。

  4. 家家户户煮菱角、品菱角,乐在其中。品菱角是有趣的,作者又是怎样介绍的?

  五、巩固拓展,升华情感

  1. 读完全文,你体会到些什么?(作者难忘故乡的美和童年的快乐)

  2. 读课后第2题的两个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妙处。

  3. 抄写文中叠词。

  4. 课前,我们搜集了不少关于菱角和江南水乡的资料,下面就来交流交流。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5

  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3.能认识本课的6个认读字,能正确在田格中书写“染”“爽”等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3.认识本课生字,重点指导书写“染”“爽”,指导“爽”的笔顺。

  【教学难点】

  联系诗句理解难懂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关联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1.浏览单元导读页,了解本单元学*内容。

  2.导入新课,明确学*内容为一组儿童诗。

  3.初读三首小诗。

  二、初读课文,扫清朗读障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范读课文。

  3.读词语

  水墨画 染绿 碎了 钓竿 扑腾 拨动

  葫芦 蘑菇 溅起浪花 清清爽爽

  三、品读诗歌,感受童年美好

  1.分别阅读三首小诗,读懂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1)结合上下诗句,理解难懂的词句。

  ——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中的“给”是“被”的意思。

  ——理解是上钩的鱼儿把人影打碎了。

  ——结合诗句的关联,理解蘑菇像斗笠,戴斗笠的孩子像蘑菇。

  (2)结合插图和画面,理解难懂的词句。

  ——结合图片认识水葫芦、斗笠。

  ——结合课本上的插图理解孩子们像鸭群一样欢乐。

  四、品味语言,感受画面美

  1.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组诗的题目是“童年的水墨画”。

  ——学*“墨”字,了解什么是水墨画。

  2.品读诗歌语言,感受语言美

  ——学*“碎”字,感受这个动词的运用,能感受到当时孩子们垂钓时的欢乐场面。

  ——关联《小儿垂钓》,理解溪边孩子垂钓的画面。

  ——从“水葫芦”的特点,联想到在水中钻上钻下的孩子。

  ——通过“抖落”一词,关联《所见》,通过想象感受孩子们在林中的欢乐场景。

  3.小结诗歌中的欢乐画面

  溪边——垂钓之乐

  江上——戏水之乐

  林中——雨后之乐

  4.体会自然中童年生活

  ——朗读并想象画面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静。

  ——品味“染”字

  ——通过理解“爽”字的字形、字义,感受松树在雨后的“清清爽爽”。

  5.朗读课文

  五、指导生字书写

  1.指导认读生字,观察生字的书写特点。

  2.指导书写“染”“爽”。

  六、作业

  1.正确书写生字。

  2.积累词语。

  3.背诵《溪边》,抄写喜欢的诗句。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实用5份(扩展7)

——泥巴的作文实用十份

  泥巴的作文 1

  下雨的乡下,都是水坑和泥巴。我来到了外婆家,突然看见了一大滩水坑,旁边有土堆,可是已被雨水浇成了泥巴。

  我呆呆地站在原地,思绪又飘回了几年前。

  没有笑声的童年,哪里叫童年。

  那个时候,乡下的孩子每天都会聚在一起疯玩儿。尤其到下雨天时,孩子们就会穿着各种样式的雨衣,找到一个有泥巴有水坑的地方在那里玩打泥仗。

  我们每人找一块泥巴地,用一个小塑料盒装满雨水,再把泥巴地挖一个大坑,把水倒进去,一盒又一盒,直到把水坑装满为止,孩子们持之以恒,非常认真。大雨毫不留情,哗啦啦地下着,风婆婆扯开放风的大口袋,不停地吹着。可小孩子一点也不在乎。悠闲自在地把泥坑填满后,再用泥巴盖上,找来一根树枝和面似的.,搅来搅去,有的孩子动作熟练,马上就完成了。但是都起了坏心眼,趁着对方不注意,用手拿着泥巴,“啪”的一声,打在了对方的背上,再用余下的一点泥巴抹在了对方的脸上,对方的脸瞬间便成了黑白相间的颜色,像一只小花狗。

  旁观的小孩便捧腹大笑,眼睛眯成了一条风缝。虽然寒风刺骨,但是孩子们的脸都是通红通红的,“受害者”眉头紧皱,噘着个小嘴,眼里充满了恼怒,趁我得意洋洋时,“受害者”反击了。“啊!救—命—啊—!”“受害者”用自己做的“战利品”啪的一声打到了每个人的身上,我们几个人欲哭无泪了。

  孩子们在村里快乐地玩着,家长在家里却想孩子有没有摔倒,有没有觉得冷,要不要家长送外套……可是孩子们正在开心地玩着,并不在乎各种困难。“哈,哈哈哈……”欢声笑语传遍了整个村庄。

  我凝望着眼前的泥巴堆和水坑,沉浸在童年的快乐里,脑子里装着满满的回忆,仿佛当时的那个画面就在眼前,如此真实。

  但我深深的知道,不会再有那时的画面了,也不会再有那时无所顾忌的快乐了……

  泥巴的作文 2

  放寒假了,今天,我们一家决定去一个风景不错的地方泥巴坨。

  泥巴坨是新都绿道上的一片风景区。以前的泥巴坨并不起眼,光有一个名字,却没有风景可言。重新打造以后,成为了附*居民最喜欢去的休闲场所。泥巴坨里有一片大草地,今天天气很好,大家有铺上地毯来野餐的,有撑起帐篷在里面睡觉的,有带着玩具小朋友来玩的整个泥巴坨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什么没带的也没关系,因为这里还有许多娱乐设施。不远处,有一个陶艺房,会做陶艺的人可以在里面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会陶艺的`也没关系,这里到处都有刚刚出炉的泥人,只要来到这里,都有小孩拿着泥人玩。

  我很喜欢两个有趣的项目,钓鱼和喂鱼。鱼池里的鱼,有红色、黑色、橙色、花的,五颜六色;鱼有大有小,它们像饿疯了似的,只要有鱼饲料撒下去,不要十秒钟就被抢完了。旁边的小孩看到鱼游来游去,很想去抓,但不可以乱摸,真令人有点扫兴,

  独木桥也很有意思。我走在上面,慢慢地摇来摇去,一点也不害怕。后来难度越来越大,如果不小心就会跌倒,想想还是觉得挺紧张的。

  泥巴坨看似很*凡,但仔细一玩,会发现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乐趣。

  泥巴的作文 3

  从小到大,我最喜欢回乡下的老家。因为每当回到老家,我就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尽情地玩泥巴。

  我们用装泥上的工具,在宽宽的地坝边又是拉又是挖,做着修水沟、挖地道等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只是奶奶家的地坝每次都被我们几个小毛孩弄得乱糟糟的。我和小伙伴还要进行比赛哩,看谁挖得快修得好,每次他们都动作敏捷,不一会儿功夫就能挖好一条水渠。我也不甘落后,赶紧加快速度,连我最喜爱的小花狗在我身边打转,我也不愿搭理它。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当我猛地抬起头来一看,哈哈,我赢啦!再看看他们,呵,脸上、腿上、身上到处都是黑乎乎的泥巴,我对着他们捧腹大笑;他们回头看着我,也哈哈大笑,我仔细一瞧,呀,全身上下也是脏兮兮的。惨啦,悲催啦!特定要被妈妈打,这时妈妈走过来看到我这个脏兮兮的`模样,又好气又好笑,生气地叫我赶紧去洗干净。虽然把自己弄得很丑很脏,还惹了妈妈不高兴,但我却玩得很开心……

  真难忘啊!那有趣的童年往事……

  泥巴的作文 4

  一天,睡好午觉,我和弟弟到楼下去玩。

  来到楼下,我们走到院子里。院子里有一片竹林,有草地,还有外婆种的丝瓜。我和弟弟一会儿爬竹子,一会儿做弓箭……开始,我们觉得好玩,可是,玩了不久,就厌倦了。我们就开始寻找更加好玩的东西了。我们寻来找去,可是就是找不到好玩的东西。后来,我走进院子看到地上的泥巴,就想到了好主意——玩泥巴。我把主意告诉了弟弟。弟弟听了拍手叫好。

  我们先找来一把铁耙,一把铲子,一桶水和一根木棍。玩泥巴开始了。我先握住铁耙,用力挖泥。不一会儿,我就挖出了一堆泥土。然后,我在这堆泥土上面弄了一个小洞,接着,提起水桶往这个小洞里面倒水。可是,我一不小心把水放多了。水冲垮了土堆,泥土淌了一片。我连忙拿起边上的干泥往边上倒。很快,我把水堵住了。然后,我开始和泥。和了好一会,我才把泥和好。弟弟见泥团弄好迅速抢了过去。我也不甘示弱,抢回了一半。弟弟看见两人的泥巴相差不大,也就不抢了。

  弟弟贪吃,他就用泥制作一些食物。我想有了食物没有容器也不行。我就来做一些盛食物的`餐具吧!我先把泥分成四份,分别做四件餐具。接着,我拿起第一块泥搓成圆形,再把两只拇指在中间一按。泥团就成了一个椭圆形中间空的东西了。然后,我一只手托着它的下部,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慢慢地捏着边沿,慢慢地中间空着的地方越来越大。就这样一只泥碗做好了。我又仔细察看了一遍,觉得碗底不够*。我马上拿起泥碗轻轻地在*地上拍打。这回,泥碗才真正做好了。接着,我用泥做成了杯子、盆子和筷子。这时,弟弟也做好了许多食品。

  泥制物品全部做好了,外婆正好下楼来,看见我们成了两个小泥人,就笑了起来。我和弟弟也哈哈大笑起来。

  泥巴的作文 5

  我是一坨小泥巴,身体只有手掌心那么大。我从内到外都是紫不拉几的,随着小主人的搓揉,我可以拉得又大又薄,也可以捏成小小一块,还可随意变化,变成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各种形状。

  我有一个方形的小窝,小主人哈欠连篇,上眼皮和下眼皮一直在打架,我就知道小主人要睡觉了,我和主人比赛看谁先钻回自己的小窝里,当然,每次都是我赢,因为贴心的小主人总会看我先回窝睡觉,她再上床。

  小主人可喜欢我了!为什么呢?因为我是她最忠诚的朋友,不管她开心或者难过,我总会默默陪伴在她身边。

  小主人高兴的'时候,我就会发出噗呲噗呲的响声,叫唤着:来吧,让我72变,拥有我,你就拥有整个世界;捏捏我,就可以创造出无数的精彩。小主人似乎听到了我的呼喊,在他的巧手下,我变换成各国建筑,比如巴黎铁塔,大本钟等。

  小主人非常生气的时候就会把我扔在桌子上对我拳打脚踢的,时儿给我几拳,时儿给我几掌,疼得我直叫唤:小主人别打了,我疼得不行了。虽然,我浑身火辣辣的,只想掉眼泪,我也从没想过离开她,我的使命就是陪伴,我会扭扭身子,变出各种逗趣的造型,逗得小主人破涕为笑。

  泥巴的作文 6

  都说泥巴是最脏的东西,可也是一种玩法,一种别具一格的玩法。要想知道,咱们还得从上个星期日讲起。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吃了午饭,妈妈要去奶奶家,我不想去,妈妈硬拉着我出了门。真凑巧,我们刚到门口,就看见刘怀谷他们也正好刚来。哎!真无聊,什么好玩的都没有。这时,刘怀谷正在邻居家门口的一小块凹进去的地方摆弄着。我好奇的走过去……

  原来,他正拿着手扶喷雾器正在给那块凹进去的地方加水,形成了一个小湖泊。我说:“应该再建几条小河流,让它分布到个个地方去。”“那你来建造小河吧!”刘怀谷说。我用喷雾器在离湖泊不远处的小坑里喷水,等水满了,再流到湖泊里。我迅速的猛加猛加,湖泊立刻涨潮了,顺着斜坡往下流,“ 别再加水了,赶紧防汛呀!”刘怀谷一边大喊我,一边把找到的纸巾堵住流水。虽然*时看他反应迟钝,但关键时刻并不含糊。我也得到了一个教训,慢慢加水。“先别加,我们把坝建好后再加水,看看它牢不牢固。”“那好。”我答应了。我找来两张废纸,把它们折成长方形,然后把路旁的细沙一点一点的运到湖泊前方。刘怀谷却不一样,他用比我长的时间找来许多大泥块,既结实,占地面积又大。也许是天长日久,分布在天南海北的小河形成了一条大河。开始洒水了,一股强大的'水流迎面而来。刚开始“堤坝”还挡的住,后来有点吃力了,我问:“要不要用纸巾?”“先不要。”他回答。最后,水流从一处稍矮的地方穿破了。“快把纸巾拿来。”“你不是说不需要吗?”“现在要了,而且很需要。”一张不够,两张也不够……六张都用上了,也还没止住水。幸好我们眼疾手快,纷纷找来两张纸巾。大家松了一口气。刘怀谷还找来一个容器,将湖泊里的水乘起来。

  啊!一个“举世闻名”的巨著完成了。

  谁说泥巴不好玩,这才是真理。

  泥巴的作文 7

  下雨的乡下,都是水坑和泥巴。我来到了外婆家,突然看见了一大滩水坑,旁边有土堆,可是已被雨水浇成了泥巴。

  我呆呆地站在原地,思绪又飘回了几年前。

  没有笑声的童年,哪里叫童年。

  那个时候,乡下的孩子每天都会聚在一起疯玩儿。尤其到下雨天时,孩子们就会穿着各种样式的雨衣,找到一个有泥巴有水坑的地方在那里玩打泥仗。

  我们每人找一块泥巴地,用一个小塑料盒装满雨水,再把泥巴地挖一个大坑,把水倒进去,一盒又一盒,直到把水坑装满为止,孩子们持之以恒,非常认真。大雨毫不留情,哗啦啦地下着,风婆婆扯开放风的大口袋,不停地吹着。可小孩子一点也不在乎。悠闲自在地把泥坑填满后,再用泥巴盖上,找来一根树枝和面似的,搅来搅去,有的孩子动作熟练,马上就完成了。但是都起了坏心眼,趁着对方不注意,用手拿着泥巴,“啪”的一声,打在了对方的背上,再用余下的一点泥巴抹在了对方的脸上,对方的脸瞬间便成了黑白相间的.颜色,像一只小花狗。

  旁观的小孩便捧腹大笑,眼睛眯成了一条风缝。虽然寒风刺骨,但是孩子们的脸都是通红通红的,“受害者”眉头紧皱,噘着个小嘴,眼里充满了恼怒,趁我得意洋洋时,“受害者”反击了。“啊!救—命—啊—!”“受害者”用自己做的“战利品”啪的一声打到了每个人的身上,我们几个人欲哭无泪了。

  孩子们在村里快乐地玩着,家长在家里却想孩子有没有摔倒,有没有觉得冷,要不要家长送外套……可是孩子们正在开心地玩着,并不在乎各种困难。“哈,哈哈哈……”欢声笑语传遍了整个村庄。

  我凝望着眼前的泥巴堆和水坑,沉浸在童年的快乐里,脑子里装着满满的回忆,仿佛当时的那个画面就在眼前,如此真实。

  但我深深的知道,不会再有那时的画面了,也不会再有那时无所顾忌的快乐了……

  泥巴的作文 8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去沃尔玛二楼,那里有一个地方,在今天上午我也去玩了。

  我妈妈办了一张会员卡,可以玩泥6次,上釉4次,烧制4次,那里会有一个叔叔或阿姨教你,有捏塑或者拉坯,拉胚是在转盘上,通过双手压或提来完成小瓶子、小罐子还有难度最大的小葫芦,我做了一个小葫芦,只不过小葫芦有些小。小葫芦是最难的,我还学会了做碗、罐子、花瓶的方法,也可以在拉坯的作品上画画或者写字,但是不能给小葫芦做盖,因为尺寸太难把握了。

  未烧制的拉坯作品太容易裂了,最好是烧制,烧制之后就变硬了,可以不上釉,其实上釉就是相当于涂上颜色。其实烧制之后的小碗就可以上桌了,但是出于卫生问题,还是当个工艺品较好。烧制花瓶就是可以插花了。

  今天上午我也去了一次,我上午是去捏塑的,捏塑的时间很长,捏一个很复杂的需要很长时间,我去捏了一只青蛙,这已经是很惟妙惟肖的了,眼睛肿大、尾巴又短又小、肚子大、舌头长、体型小等,我都给捏出来了,和真的`青蛙没有区别了,就是有些小,我捏了一个小的,还用了3个小时,我对面的那一个小孩做了一个盘条的瓶子(就是我们在学校美术课做了那种),只用了5分钟就完成了。捏塑的类型很多,不一定要捏一个青蛙,还可以捏别了。

  玩泥真的很快乐,学会也是一种技能。

  泥巴的作文 9

  在我家门前有一条泥巴路,它狭窄、土气、凹凸。晴天满是灰,雨天满是泥。因为不能通车,大家都嚷着要把它毁了,修成公路。

  要真是将这条泥泞小道给毁了,孩子们可能不会答应。春风刚刚拂动柳条,孩子们就拿着风筝来到小路上,于是欢快的奔跑,悠闲的仰望,和着路边泥土气息的童趣一同飞向天空,然后化为缕缕阳光,将花苞催放。

  要真的是将这条小路给修成宽阔的马路,邻家姐姐可不一定喜欢。那天,迎亲车远停车站,按农村婚嫁*俗,姐姐脚不可沾泥土。年轻的哥哥将姐姐轻轻一背,便在一大群亲朋好友的簇拥中,向前进。听别人讲,那天姐姐伏在哥哥的背上笑与泪同存。我想,背着新娘的哥哥每走一步,就是在弹奏愉快、爱恋、幸福的音符,一路走过一路歌。

  其实,路边的二婆婆何尝又不对这条路魂牵梦绕,每个周末,她的.儿子一家三口就会笑盈盈地从这条小路回来。很多时候,我看见她一边用毛线勾鞋子,一边不时的向小路张望。满眼的亲情一次又一次在路上跑。

  啊,就这么闭上眼一想,这条泥泞路,访是留下多少脚步,或匆匆,或慢慢,或深或浅。每个脚步里都有沉甸甸的内容哟。

  泥巴的作文 10

  大家会玩泥巴吗?现在我就跟你们说一说我玩泥巴的经历吧!

  有一次暑假,我,堂姐和唐铭梦闲着没事儿干,就在田野里挖来了泥土,在院子里举行捏泥巴比赛。

  只见堂姐拿着一小块泥巴,在地上摔摔打打,真有一副专业的样子。再往旁边一瞧,唐铭梦也不甘示弱,真呼哧呼哧的捏得起劲。看到这儿,我想:得做个有新意的玩意儿,这样,才能夺得捏泥巴比赛的冠军。

  于是,我便满屋子乱跑,寻找有新意的玩意儿。这时,我看见奶奶正拿着香皂在洗手,所以,我的脑袋瓜里就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做一个泥巴小香皂。

  说干就干,首先,我拿了一小块泥巴,用水把它浇湿,又揉有搓,终于把它揉得不粘人了,接着,我在屋里拿着一块香皂,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好做得更加逼真。然后,我就开始做了。第一次,我一边想象着香皂的样子,一边捏着,竟把一块好端端的泥巴捏成了五不像。可是,我并没有灰心,一遍又一遍的捏着。吃过晚饭,姐姐们都去看电视去了,而我却一人坐在院子里做泥巴小香皂。天渐渐暗了,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大地上,照亮了我。我抬头望着天空,手上竟在不经意间做出了一个与真香皂不差毫分的泥巴香皂。

  第二天,我们三人请来了小伙伴,让他们来当评委。堂姐首先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她做的'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这只小兔子“拿”着胡萝卜,正津津有味的“吃”呢,她的*均分是8.67分。第二个拿出的是唐铭梦,她做的是一只张牙舞爪的小老虎,这只老虎凶神恶煞,简直就是她的翻版,她的*均分竟然达到了9.33分。我紧张极了,忐忑不安地拿出我的泥巴香皂,评委们都惊呆了,直夸我心灵手巧,结果可想而知,我夺得了这次比赛的冠军。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四年,但我还是记忆犹新。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实用5份(扩展8)

——玩泥巴小学作文范文5份

  玩泥巴小学作文 1

  今天下午,我在家里看电视。突然,有人在门外叫我。我马上跑到走廊上大声说:“请等一等,我立刻下来。”接着,我关掉电视机跑下楼去和他们一起玩了。

  “喂,今天我们玩什么?”一个小朋友说。我想了想说:“昨天下过雨,我们就来玩泥巴好了。”

  于是,我们一起去挖了许多泥巴,找了一个比较干净*坦的地方开始玩了起来。我先拿了一团泥,大约有两手巴大。然后,我拿起泥巴在地上甩打。泥巴随着甩打变得越来越柔软,越来越光滑,越来越结实。接着,我把泥巴搓成一个圆形,再把它捏成一只碗的形状,底下是*整的。然后,我把它*着放在手上,再使劲地往地上甩打。这时,它会发出“啪啪啪”的声音。于是,我突发奇想,现在我们开始比赛谁甩的泥巴最响,我们每一个人就给他一点泥巴,直到没有泥巴退出比赛为止。最后看谁手里的泥巴最多谁就获得胜利。大家都同意了。

  比赛就开始了。就这样我们玩了好长时间。玩到后来,大部分人退出比赛,在边上看我们进行比赛。而我获得了这次比赛的最后胜利。大家都非常羡慕我。

  今天,我们都很高兴。

  玩泥巴小学作文 2

  今天,谢老师带我们去陶艺馆玩泥巴。

  一走进陶艺馆,我就被小朋友们的作品吸引住了。小朋友的作品千姿百态,最有趣的'是小鱼。有的像在水里快活的游泳,有的像在吐泡泡,还有的像是不时要跃出水面。我们班小朋友的作品也是很有创意的:有胡若瑾做的笔筒,有郭嘉伟做的猪八戒,还有我做的小乌龟呢!

  俞老师也做了不少作品,我就先介绍两个吧!“老翁钓鱼”很有意思。他捏了一艘小船,船上坐着一个老翁,头上戴着一顶斗笠,手上拿着一根鱼竿,正悠闲的钓着鱼。另一件作品是“小鸡一家”。公鸡正威风凛凛地站在窝前,母鸡蹲在窝旁孵着蛋,等待着小鸡宝宝出世……

  俞老师开始教我们做小船了。先做船底,再把泥搓成一条条,做船的两边。俞老师刚说完,我们就开始动手了。何源、张子瑶、汪昕芃和我是一个组,我们合作做一艘大船。我们先把船的底部做好,再把泥巴搓成一条条的,一根根地粘在船底上,粘好之后,把船的两头捏得翘起来,很快,一艘船就大功告成了。

  我喜欢去陶艺馆,我喜欢做陶艺!

  玩泥巴小学作文 3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去沃尔玛二楼,那里有一个地方,在今天上午我也去玩了。

  我妈妈办了一张会员卡,可以玩泥6次,上釉4次,烧制4次,那里会有一个叔叔或阿姨教你,有捏塑或者拉坯,拉胚是在转盘上,通过双手压或提来完成小瓶子、小罐子还有难度最大的小葫芦,我做了一个小葫芦,只不过小葫芦有些小。小葫芦是最难的,我还学会了做碗、罐子、花瓶的方法,也可以在拉坯的作品上画画或者写字,但是不能给小葫芦做盖,因为尺寸太难把握了。

  未烧制的拉坯作品太容易裂了,最好是烧制,烧制之后就变硬了,可以不上釉,其实上釉就是相当于涂上颜色。其实烧制之后的小碗就可以上桌了,但是出于卫生问题,还是当个工艺品较好。烧制花瓶就是可以插花了。

  今天上午我也去了一次,我上午是去捏塑的,捏塑的时间很长,捏一个很复杂的需要很长时间,我去捏了一只青蛙,这已经是很惟妙惟肖的了,眼睛肿大、尾巴又短又小、肚子大、舌头长、体型小等,我都给捏出来了,和真的青蛙没有区别了,就是有些小,我捏了一个小的,还用了3个小时,我对面的那一个小孩做了一个盘条的瓶子(就是我们在学校美术课做了那种),只用了5分钟就完成了。捏塑的类型很多,不一定要捏一个青蛙,还可以捏别了。

  玩泥真的很快乐,学会也是一种技能。

  玩泥巴小学作文 4

  到了万彩,我飞快地跑逛了一圈,想看看今天玩什么。当我看到“玩泥巴”这歪歪扭扭的三个大字时很好奇,心想泥巴怎么能玩,那可多脏呀!随后我快步进店,没看到一块泥巴,只有绘画用品,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我更疑惑了。这时,一位戴眼镜的小姐姐走过来满面笑容地问:“小朋友,你想做什么呢?”“姐姐好,泥巴在哪呀,脏不脏呀,我怎么做呢?”我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小姐姐笑着说道:“这不是*常的泥巴,是可以做工艺品的泥巴哦。”“哇塞!姐姐,我想试着做一做。”

  一位大哥哥给我讲了有哪些做法,有在盘子里转的转环,也有最传统的收捏法,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我选择了用转盘做,我眼睛朝四周瞄了一下成品:有碗、花盆、酒壶等。我决定做个碗,就拿来泥巴,大哥哥帮我揉捏泥巴,猛的`一下摔到转环上开了机器。盘子开始转动,大哥哥先扶着我的手稳住泥巴,泥巴随着转盘转动。后来他就松手让我自己转泥巴了,我的手忽上忽下的,弄得我担心泥巴会飞出去。泥又轻又滑,我又转了一会儿,左右摇摆,泥巴一点儿也不听我的话,搞得我满头大汗。只好请大哥哥来帮忙了,在大哥哥的手中泥巴非常听话,马上变得又高又粗的,大哥哥抓着我的手帮我弄圆,终于做好了我的碗。我细细的看我的碗,怎么看怎么喜欢,心里美滋滋的。

  大哥哥说等过几天就可以来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晾干烤干就可以回家用了,期待……

  玩泥巴小学作文 5

  今天,外婆叫我去她家吃饭。我走到外婆家,看到外婆站在门口,慈祥地对我笑,正在迎接我呢。我刚刚走到外婆家门口,王自豪不知道从那里钻了出来,对我说:“沈臻杰,今天我们一起去玩,好吗?”我得到了外婆的.同意后就和他一起去玩了。

  在路上,他问我:“今天我们玩什么?”我看了看周围,沉思了一会说:今天,我们来玩泥巴,好吗?“他连声说:“好主意。好主意!”

  接着,我们去拿来了一瓶水,浇在一堆泥土上。等泥土上的水不见了,我们就把那块泥土挖起来。因为水放多了,所以我们把这些泥土在阳光下晒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我们捏了一下泥土,觉得正合适,可以做了。我们两人讨论了一会,决定用泥土做小汽车。

  然后,我先拿了一块泥甩打。甩打了一会儿,我觉得可以做了,就先取一点泥做车身,接着做轮子……他做得更细致,在车身中间挖出了一块泥巴做成了驾驶室,他又在里面做了一把椅子、驾驶员……我把做好的轮子粘在车身两侧。

  小汽车做好了,我们看着相对笑了:我们俩人都成了小泥人了。

  今天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实用5份(扩展9)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五)份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 1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重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

  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课前准备:

  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查阅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生字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计划,分小组合作学*。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2.你在学*、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第三课时

  一、写本课生字

  二、写本课《小状元》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追逐迫害

  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 2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重难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难点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师: “老师是第一次来岸堤中心校,当时我们找不到学校门口在哪里,谁来猜猜最后我们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吗?”

  生猜测

  师: “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呀,跟在你们后面就找到这里来啦。你们就好像是一只只小蜜蜂,把我们给引来了。你看处处留心皆学问。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一篇有关发现的文章——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一文。

  二、检查旧知,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就有一个重大发现,通过预*课文,谁来说一说他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读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出作者告诉我们这个发现时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吗?

  ——从那里体会出来的?你能从词语里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很好,学*语文就应该有这样的敏感。来,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品读体验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3段,看看我是怎样发现的?

  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它概括一下。也可以找原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汇报,交流。

  (1)梦中飞行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梦中飞行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谁能找出相关的语段读读?

  指名读:(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

  ——理解“ 随心所欲”,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就是“随心所欲”?梦中飞行可以(),可以()可以(),想象下:还可以()?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感觉?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段话。自由读,指名读

  ——从这奇妙的梦里,我们感受到了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富于幻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这时的我对“飞行”,产生了好奇心,急于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接下去我们是怎么做的?谁来说?

  (2)请教老师

  ——我们一起找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时,我一连串提了几个问题?我们一般写作文,写人物对话时,特别喜欢加上提示语,例如:我问:“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这是提示语在前,还有哪几种类型?(提示语在后的,提示语在中间)(出示小黑板)

  (1)我( )问:“我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

  (2)“为什么只有在晚上睡觉时才长?”我( )的问。

  (3)“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我( )问,“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能结合文意给加个修饰词吗?

  ——本文中在能分清说话人身份情况下,作者舍弃了这些提示语,我们除了体会出他们的好奇外,还体会出他们怎样的的心情?(迫切,着急)

  好,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读。评价

  ——通过这连珠炮般的追问,我不禁想到一个歇后语:打破砂锅问到底,读到这儿我们对费奥多罗夫又有了怎样的了解?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勤于思考 求知若渴 刨根问底)

  小结:发现的过程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更少不了勤于思考 求知若渴 刨根问底的精神。老师的解答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又是怎样做的?

  (3) 痴迷研究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研究一条鱼的情形是怎样的?(朗读这句话)

  你研究鱼时“翻来覆去”的会看些什么?你翻来覆去的看鱼时会想些什么?

  听到费奥多罗夫这么说,这么想,看到他这么痴迷的研究,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于思考求知若渴 执着探索)

  小结:发现离不开执着的探索。

  (4)发现规律

  那么我想出名堂来了吗?找出本段具体描述我的发现的句子。(齐读)读到费奥多罗夫的这个发现,我们不禁感叹:————————!为了这个发现我思考的情形是什么样的?认真、痴迷等,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绞尽脑汁。什么意思?你能用换词法来解释下吗:搜肠刮肚、冥思苦想、费尽心思等。从哪里体会出作者绞尽脑汁?梅花香至苦寒来,所以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高兴,自豪)谁来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

  小结:结合板书,你看:作者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请教老师——痴迷研究——发现规律,通过学*作者发现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发现也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那是要有善于幻想,有追根究底及求知若渴的精神。

  因为童年的费奥多罗夫具有这些品质,所以他才有这非凡的发现。

  四、拓展延伸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比如: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你在学*、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小结: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成熟的苹果一个个的从树上落下来,人们司空见惯,但只有落在牛顿面前的苹果,令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壶盖被热气顶的“突突”跳,瓦特看到后发明了蒸汽机。你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处处留心皆学问,说不定同学们的这些发现日后还能成为一项重大发明!不过,这还需要努力,学*”。有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更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执着探索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 富于幻想

  怎样发现? 请教老师 勤学好问

  痴迷研究 执着探索

  发现规律 大胆想像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课时

  共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正好是九个月。”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

  分小组学*,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⑴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⑵ 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

  ⑶ 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⑷ “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激趣朗读

  “我”的发现有趣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二、再读课文,体味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

  3、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培养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品质。

  2、理解最后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重难点】

  1、培养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品质。

  2、理解最后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揭题

  1、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2、初读课文完成内容:

  ⑴自学生字词。

  ⑵完成“阅读提示”的问题一。

  3、检查自学:

  ⑴字词。⑵课文介绍了我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

  二、再读,理清条理

  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第一段,总的概述作者9岁时的发现,及这次发现带来的惩罚。

  第二段,具体叙述我的发现原因,发现经过。

  第三段,照应开头,讲我听老师所讲内容与我的发现相同时禁不住笑出声来,结果受到惩罚。

  三、读课文,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涵义,谈理解

  1、出示原句,读原句。

  2、抓重点词理解。

  3、体会“驱逐”“迫害”透露出的品质。

  4、体会“──”的用法。

  5、学*作者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品质。用“激发、渴望、都会、终于……”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的热爱。

  6、用“很不得、绞尽脑汁”造句。

  四、总结,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大胆发现他们的规律

  五、作业。

  1、抄写语。

  2、正确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起因: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经过: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的过程。

  结果: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启示:善于观察大胆发现。

  【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童年的发现。在设计教案时,我为了突出重点,从“发现”入手,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把握“发现”是什么,进而围绕“发现”精读课文。在设计环节时,总体思路为总—分—总式,即先引导学生在读文时整体把握“发现”的过程,在学生交流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发现过程分为三步:即梦中飞行、寻求解答、大胆猜测。在此基础上再分别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重点通过感情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把握作者的发现过程,并适时渗透作者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特点,最后再反过头来回顾整个发现过程,感受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 5

  一、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童年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文章用倒叙手法,通过讲述“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寻根究底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们要大胆求知、勇于探究。文中对九岁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有趣言行的描述,充满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关注作者:瓦西里·弗奥多罗维奇·费奥多罗夫,苏联天文学家。1827年毕业于杰尔普特大学(今塔尔图大学)。1837年起任基辅大学教授,1843-1847年任校长。曾创建该校天文台并任第一任台长。1832-1837年测定了西伯利亚一些地方的地理坐标。曾参加1842年和1851年日全食的观测。

  关注主要人物: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富于幻想,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孩子。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胚、祸”等10个会认字,正确读写“胚胎、祸患”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富于想象的精神。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教师引导:童年是最无忧无虑的,天真可爱的我们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今天我们跟随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一起回到他的童年,探索他童年的奥秘。

  (板书课题:童年的发现)

  【出示课件1】

  2.教师引导: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作者在童年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呢?

  预设2:作者是怎么发现这个秘密的呢?

  预设3:作者的发现是怎么得到证实的?

  ……

  3.认识作者:

  教师引导:瓦西里?弗奥多罗维奇?费奥多罗夫,是苏联天文学家,也是生物学家,他一生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就。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我们的作者,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提出自读课文的要求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音查字典,把课文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课件3】

  2.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字音。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看他们是否能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流利。

  学生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情不自禁,一本正经,困窘”的读音。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是怎样发现这的秘密,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探索发现,体会情感。

  教师引导: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预设:作者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

  教师引导: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预设:作者当时非常自豪。结合“九岁、就发现、完全、独立”等词语体会这个发现不同凡响,体会作者的认为自己太了不起了。

  【出示课件4】

  2.梦中飞行,引发思考。

  教师引导: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

  预设:作者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板书:梦中飞行)

  【出示课件5】

  教师引导:作者飞行的本领怎么样?他飞行时的心情怎样?

  预设1:作者特别热爱飞行,从“只要……就……”可以看出他对飞行已经驾轻就熟。

  预设2:他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他飞过的地方特别多。

  预设3:他在梦中飞行很快乐,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

  教师引导:由梦中飞行这件事,他还发现了什么?

  预设:他发现不仅自己会飞,他的小伙伴们也会飞。

  教师引导: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这是一个天真可爱,爱幻想的孩子。

  3.师生对话,求解疑问。

  教师引导:面对梦中飞行这件事,我们一般人可能只是觉得有趣,但却引发了作者诸多的思考。对于自己的发现问题,作者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板书:引发思考)

  预设1:他们一起找到老师,请老师给他们解答问题。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人怎么会是鸟?”

  【出示课件6】

  教会引导:这三个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2: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教师引导:从这一连串的问题中,你感受到了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预设3:这是一群想象力丰富,爱观察,爱思考,求知若渴的孩子。(板书:富于幻想)

  4.绞尽脑汁,惊人发现。

  教师引导:老师并没有给孩子们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更激发了作者的想象力,他有是怎样寻找答案的?

  预设1:我想得是那样痴迷,……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出示课件7】

  启发思考: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作者为了找到答案,真是绞尽脑汁呀!经过考虑、推算,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板书:绞尽脑汁 寻求答案)

  预设:作者发现“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由此推算出胚胎发育的规律。

  【出示课件8】

  教师引导:此时,你对费奥多罗夫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预设:这是一个执着,爱探究的孩子。(板书:执着探索)

  师生共同总结:

  “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教师引导感受: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高兴的心情。

  5.遭遇挫折,证实发现。

  教师引导:说说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预设1: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身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他的发现得到证实。

  预设2:他“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老师把他轰出了教室。

  教师引导:老师为什么这么做?他自己又是怎么想的?

  预设1:老师认为这件事对于孩子们来说应当是严肃的,所以老师误以为他是在嘲笑这件在他们看来十分神秘的事。

  预设2:站在教室外面,他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候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板书:遭遇挫折 悟出道理)

  教师引导: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预设: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等人的遭遇,举例说明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小结: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很多科学家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自我安慰的理由,充满着童趣。(板书:幽默风趣)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谈感受,通过运用品词析句的方法,深入课文理解,充分感受人物特点)

  (四)再读课文,感知人物。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1:他是一个富于幻想、天真可爱的孩子。

  预设2:他是一个执着探究的孩子。

  预设3:他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

  指导朗读: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自然段,体会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抓重点段落总结人物的特点,对人物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引发学生感受主要人物带给自己的启发)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通过学*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在生活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的*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等。

  教师小结: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就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六)板书设计:

  梦中飞行,引发思考——富于幻想

  童年的发现,绞尽脑汁,惊人发现——执着探索

  遇到挫折,悟出道理——幽默风趣

  七、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讲述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这篇课文充满童趣,贴*学生的生活,在教学这篇课文中,我把学*的重点放在“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并精心设计了五个环节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分别是:探索发现,体会情感——梦中飞行,引发思考——师生对话,求解疑问——绞尽脑汁,惊人发现——遭遇挫折,悟出哲理。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

  对于课文最后一段的学*,这是本课学*的难点,尤其是对于“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收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读起来感到有些突兀,在这里,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并适时给学生补充世界上有关的科学家为了坚持自己的真理甚至被绞死的事例,学生对于这句话有了充分的理解,也巧妙地突破了文中的难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