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合集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课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背诵文中鸟儿活动情景的段落。

  2、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提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以及树、鸟、人和谐相处的优美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以及树、鸟、人融融相处的优美意境。

  教学方法:反复朗读、图文结合、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课件一株大榕树彩粉笔有关鸟的天堂的知识

  课前游戏反口令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巴金爷爷带我们游览了鸟的天堂,我们认识了这株奇特、美丽的大榕树(图贴在黑板上),今天我们再次游览鸟的天堂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

  二、精读课文,品词悟情。

  1、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1至14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并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说说你的感受?概括的真精炼。

  板书:鸟多欢快(生:鸟很多、很欢……)

  2、学贵有思,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思想见解,我们的学*才会更有价值。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这部分,看看哪些语句带给你这样的感受,勾画出来,深入体会体会。

  3、学生读书、勾画、交流。同学们自学的真认真,那把自己的自学成果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小组成员合作的真默契,老师都不忍心打扰,我们比一比那个小组汇报的出色。

  4、重点理解:热闹、到处……到处……、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有的……有的……、应接不暇,意思造句体会鸟多,鸟欢。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5、课件:七嘴八舌想象鸟儿的其他姿势

  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鸟儿们还有哪些不同的姿态?

  生说教师贴在大榕树上。

  6.师:配上欢快的音乐(百鸟朝凤),课下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的小鸟画出来贴到这株大榕树上,让这株大榕树变得更加欢腾,热闹。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姿态的鸟,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百鸟图”。这部分对鸟儿活动场景的描写,属于动态描写。齐读12,13两个自然段,感受鸟儿们欢快热闹的动态美。

  想不想欣赏《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三、激**感,回归主题。

  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特定称谓;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3.指导学生读出感慨的味道。

  四、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生汇报:如当地的农民保护意识强。当地气候潮湿,适合鸟类繁殖……

  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设计意图: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课件我行我秀

  大自然赋予了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或者环保宣传标语……

  4学生分头准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的感受。汇报交流。

  五、谈收获

  师:同学们,生活处处藏有美,让我们拥有美的同时,不要忘记精心地呵护美,去创造更多的美。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够和谐相依,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才会成为每个生灵的天堂。

  六、拓展迁移,读写结合。

  必做题:运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仿写《鸟的天堂》

  选做题: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一处你喜欢的风景

  课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研读重点段:借助课件,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认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感受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初步感知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南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展示目标,定向。

  同学们,昨天我们了解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分了段,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读课文,重点研究课文二、三两段,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大榕树和鸟儿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研读写大榕树和鸟的段落,品词析句,体味感情。

  (一)研读第二段。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大榕树的呢?自由读有关的句段,想一想:你能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交流反馈,师随着学生的讨论相机打出有关词句,点拨启导。重点:

  (1)第7自然段抓住“数不清”“枝上又生根”“斜躺”等词语,联系第5自然段“河面变窄”“一簇簇……”等词句和第6自然段我和朋友的争论,体会榕树的大和奇。

  (2)第8自然段抓住“全部生命力”、“展示”,体会榕树的叶茂;抓住“那翠绿的颜色……颤动。”体会榕树的叶绿、叶美;抓住“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结合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热爱榕树,热爱大自然,热爱南国的思想感情,。

  (3)课件展示榕树*景,让学生仔细观察,对照7、8两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棵榕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感受榕树茂盛、奇特的静态美。

  (4)指导朗读第8自然段,体会作者对榕树、对南国的赞美之情。

  3、返读本段,引导质疑:

  对于写榕树的部分,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估计讨论重点:

  (1)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而不用“靠*”?

  (2)第9自然段中说“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子。”这是怎么回事?)

  4、小结:这个部分,作者通过榕树的枝干、根、叶,写了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这就叫静态描写。

  (二)研读第三段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鸟儿的呢?自由读有关段落,想一想,记一记,你能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交流反馈,师随着学生的讨论相机打出有关词句,点拨启导,重点讨论:

  (1)第12自然段:抓住“到处……到处……”体会鸟的数量多;抓住“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体会鸟的种类多;抓住“叫、飞、扑”体会鸟儿的姿态美和心里乐;对照起初的“清静”,体会鸟儿活动时的“热闹”。引导学生和描写榕树部分比较,认识这部分是采用动态描写。

  (2)第13自然段:观看众鸟在大榕树上纷飞欢叫的录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鸟儿的欢乐。

  (3)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一句的含义,并读出赞美之情。

  3、小结:这一段,作者通过鸟儿的数量、颜色、姿态写出了大榕树上千鸟荟萃的热闹场面,写出了鸟儿在大榕树上活动时的动态美。

  (三)返读课文二、三两段,回顾学法,质疑问难。

  三、引导学生紧扣学*目标进行自我小结。

  四、进行检测练*并反馈矫正。

  课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

  3、通过朗读,想象,同作者一起感受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质疑激趣

  1、板书:鸟的天堂

  学生齐读题,再个别读题。说说: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个课题的,为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带着愉悦的心情读课题。因为天堂里很美,小鸟生活在天堂里很幸福、、、、、、)

  2、通过课前自学收获,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天堂的美或是小鸟的幸福生活。

  3、个别质疑,相机引出下环节。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读完后,针对疑惑同桌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同学间解决。

  2、建议由几名同学读课文,为什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可以多样。最后共同确定,因为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所以由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3、带问题,听朗读。

  (1)同学读的句子是否通顺,每个字的字音是否标准。

  (2)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何不同?

  4、生字词巩固。

  针对问题,重点指导。如“枝干”“不可计数”“应接不暇”“拨”等

  5、解决问题

  第一次: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二次: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二课时目标:

  一、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动静态的细腻描写,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 进入氛围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特别的地方――鸟的天堂。还知道了那里――有美丽的南国的树,自由快乐的鸟。(学生自由回答)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鸟的天堂看看,出发!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当你出发了,坐上了船,你的感觉会是怎样呢?

  2、个别谈感受,有感情朗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朗读,创设一种*静的氛围。

  3、从文字中,明确出发的时间――傍晚,为下**好铺垫。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二、深入阅读 对比感受

  (一)、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

  在美妙的乐曲中,我们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学生反馈,教师相机板书:一株榕树,这株榕树怎么样?划出描写榕树的句子读一读,感受美,体会心情,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再想象小鸟如果在这样的环境里,又会是怎样的?

  (二)、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

  1、快速朗读有关自然段,说说小鸟在这里是怎样生活的,从哪里可以感受到。

  2、研读第十二自然段。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情景?(鸟儿的活动)

  3、指名朗读第十三自然段,要求读出群鸟纷飞的欢快情形。联系文中句子,理解“应接不暇”,并用这个词说说话。

  4、感受写作手法。作者为什么特别写一只画眉鸟?你能理解画眉鸟的心情吗?(从一群写到一只,细致刻画)

  三、提炼升华 小结美

  1、师:巴金和朋友两次与鸟的天堂相约相会,第一次是在黄昏,看到的是一棵静悄悄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下面,我们通过朗读来展示他们看到的静态之美和动态之美。女生朗读7-8节,展示静态的美;男生朗读12-13节,展示动态的美。(开始准备--)

  2、听大家朗读,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作者和朋友置身于鸟的天堂,感慨万千。文中什么地方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

  3、生齐读最后一句:昨天……鸟的天堂啊!

  ①指导读好的确。

  ②这句话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③讨论引号的用法,理解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四、巧设情景创作美

  1、学到这里,对于鸟的天堂,大家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想说些什么呢?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抒发自己此时此刻的情感吧。

  2、教师小结:请同学们把鸟的天堂那优美动人的情景介绍给身边的朋友。有机会,还可以亲自到广东新会市的鸟的天堂去走一走,看一看!

  课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词句。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走*“天堂”

  1、师板书“天堂”。

  2、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什么样的地方是天堂?

  3、是呀,天堂就是神话故事中人们想象的幽美、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

  4、师补充课题,简介作者巴金。生读题。

  5、读了这个课题,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又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也许会问:为什么说这是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是怎么样的?)

  二、整体感知 走进“天堂”

  过渡:带着你的这些疑惑,让我们走进“天堂”

  2、把你认为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给你的同桌提个醒。

  3、反馈: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你从文章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研读体悟 品味“天堂”

  1、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大榕树的高大和美,感受到鸟儿的快活和欢腾,你是具体从哪些句子中品味到的?把这样的句子去读一读、划一划、品一品、再在边上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最后再去美美地读一读。

  2、交流,把你认为自己最喜欢的、读得最精彩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四、引导实践 创造“天堂”

  《鸟的天堂》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命活力之美。“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同学们,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环保办点实事,为动物们,更为我们人类创造一个“天堂”吧!

  课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5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榕树的大而茂盛,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了解静态和动态描写、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感受榕树的大而茂盛的生命力之美及鸟飞鸣欢之壮观景象。教学难点:了解动态和静态描写并运用本课写法进行小练笔。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教学过程:

  定向诱导:

  1、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地方,它充满生命绚丽的梦想,它吸引天下的人儿深情向往。它就是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同走进的鸟的天堂。(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了解到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见到两种不同的景物,一起来说:(板书第一次榕树)

  第二次鸟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这篇课文,我们首先来看学*目标。(课件出示,学生

  齐读)

  2、引导全班同学交流、

  引:刚才同学们自学得都很认真,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的自学成果呢?

  (1)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河面上,那叶子真绿得可

  爱。从这句话,我体会到这是一株茂盛的榕树。(师板书茂盛)

  (2)这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从远处看,仿佛一株

  大树卧在水面上。从这里,我体会到这是一株茂盛大榕树。(板书大)

  3.师引导看图片,对着图片说你看到了什么?

  榕树的根很多,样子也各不相同。有的伸进泥土里,有的垂到水面,还有的悬

  在半空中。

  4.师解说:悬在半空中的称为气根,从泥土里长出来的粗壮的是支柱根。书上是怎样给大家介绍的?谁来读读?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根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是呀,正是这样柱根相连,柱枝相依,枝叶扩展,经过五百年的历史,创

  造了独木成林的奇迹。这株榕树覆盖了小岛的面积达到15亩,相当于100多个教室那样大。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这真是一株大树。作者见到这株榕树是怎样的心情呢?

  惊奇,赞叹。谁来带着这种感情给大家读读巴金爷爷的感受?

  5.引读:是呀,假如你是巴金爷爷,站在这么一株大而茂盛的榕树面前,你会说:这真是一株大树,我见过许多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假如你给一个没有见过这株榕树的朋友介绍榕树的样子,你会说: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从远处看,仿佛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过渡语:作者抓住了榕树的枝干和根的多描绘了榕树的大而茂盛,那对最具生命力的绿叶又作了怎样的描写呢?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出声朗读第8自然段。我们先来看图片。(出示绿叶图)图上的绿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绿叶多,密。那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谁愿意给大家读读你找的描写绿叶的句子?

  (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从这句你能体会到叶子的多和密,那叶子还有什么特点呢?

  (2)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你读出了叶子的亮,还让人感觉到了什么?

  榕树生命力的旺盛。

  6、解说引读:是呀,由于榕树的叶子太密,太绿,太亮了,在微风的吹拂下,一闪一闪的,让作者感觉每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多么奇妙的感受,多么精彩的描写,这么好的句子,大家愿不愿意把它读好?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谁还想试试?

  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感受到这株榕树的生命力的确很旺盛。要知道,这株榕树已具有500年的历史,而此刻,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它的苍老,而是它旺盛的生命力,面对它,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

  赞叹,赞美。谁来读读作者的赞叹?

  (3)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也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赞叹。(学生齐读)这是赞美榕树,更是赞美神奇的大自然,它孕育了这样一株已具有500年历史,却仍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榕树,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感受的大而茂盛,充满生命力之美吧!(课件播放音乐)

  7、过渡语:我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了这样一株大而茂盛的榕树,却没有见到一只鸟儿,这是因为我们去的时候是在傍晚,鸟儿都睡觉了,

  而第二次又去的时候是在清晨,又将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8、课件出示:小声变大齐读12、13自然段,作者是怎样描写鸟儿的?这是一副怎样的景象?

  你从这一段读懂了什么?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我从这段话读出了鸟的多,哪儿体现鸟多的?给大家读读。

  (4)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5)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的确鸟很多,还有什么特点?

  (6)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鸟的大小、颜色、姿态都各不相同。

  从这里你还读出了什么?鸟的活泼。你概括得真好。(板书多而欢快)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男生先读鸟的多,女生后读读鸟的欢。

  你们感受到这是一副怎样的景象?

  热闹,壮观的景象。是呀,只有在鸟的天堂,我们才能见到众鸟纷飞,百鸟齐鸣的壮观景象。

  9、感受热闹读。请全体同学站起来,老师第一次拍掌,第一二排先读,第二次拍掌,第三四排开始读,第三次拍掌,五六排开始读,记着都要从头开始。

  老师听出了你们的热闹与活泼。那鸟儿们在这里生活得怎样呢?我们找一只小画眉鸟来问问。

  出示画眉鸟图片,这是一只怎样的画眉鸟?

  欢乐,活泼,可爱。

  10过渡语。是呀,这只是万千鸟儿中的一只,通过这只小画眉鸟在这里生活得很幸福,快乐,我们也能感受到其它鸟儿在这里生活得也很快乐,同时也给

  来这里参观的人们带来快乐。所以巴金爷爷临走时,对这里充满怎样的感情呢?

  留恋,依依不舍。并发出由衷的赞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至此,作者第二次游完了鸟的天堂,作者第一次和这次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可以联系上下文来说说。

  第一次见到一株大而茂盛的榕树,但没有见到一只鸟儿,第二次感受到“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你明白这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了么?

  大榕树和鸟儿生活的乐园。(板书鸟的乐园)

  讨论解疑: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儿生活的乐园?(学生围绕鸟儿吃喝住等方面说)

  反馈总结:我们领略了榕树的大而茂盛,感受到它的生命力旺盛之美,饱览了鸟飞鸣欢之壮观景象,作者又采用怎样的观察和描写方法把着两种景象写得那么富有生气呢?

  由远而*的观察顺序,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动态和静态描写。请同学们动动笔,运用本课的描写方法,来感受一下这两种描写。

  出示课件:根据课文描写众鸟纷飞,齐鸣的热闹景象,选择生活中的一个热闹场面进行描写,也可以选择一个景点对那里的景物进行静态或动态描写。(学生开始*作)

  学生范读,并指出运用哪种描写。

  结束语:人间毕竟有天堂,鸟的天堂很美,但美的景色更需要人的保护,就让我们像榕树附*的农民一样爱护身边的动物,保护周围的环境吧!

  鸟鸟第一次榕树的的附总板书:

  天乐

  第二次鸟

  堂园

  教后反思

  这节课我根据课文情景结合的特点,注重通过学生自读,找句子与图片结合谈感受、品读的方式让学生认识榕树大而茂盛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其成功之处有:

  首先,我将四个环节设计得比较巧妙,环环相扣,教学思路流畅,小(更多文章请关注)练笔水到渠成,总结也是前有铺设。

  其次,我注重了讲课富于激情,用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过渡语衔接也比较自然。

  再次,我注意了教态的自然大方,衣着得体,恰当的手势及规范化的板书。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学生鼓励性的评价语。学生尽管有些拘束,配合得还比较积极。学生认真地读,迅速画句子,努力地思考,积极地回答。这样就训练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在规范时间内顺利完成了两个教学目标。

  所以,我认为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一堂课,但也有不足之处:

  1、因思路的稍一搁浅,遗忘了榕树部分的一个品读及体会鸟儿热闹壮观学生齐读没有及时拉回,显得不够热闹,整体来说,学生阅读还有些少。

  2、注意自己的表情,学生整体读时错字要能听出来,并给以及时纠正。

  3、最后反馈总结时,应先让学生总结一下作者描写的方法,然后再转入小练笔就不显得突兀了。


课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阅读


课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1)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实用5篇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1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枝繁叶茂,众写欢乐歌唱。作者巴金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首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这个信息渠获取资料、运用资料,提升学生学*的兴趣。时代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要创新,首先要紧随时代步伐。在学*课文时,学生不仅渴望了解作者,更想身临其境去看一看那榕树、那鸟。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课堂教学插上了翅膀,学生的实践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以不断激发。其次,课文课程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及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情感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语文课上学*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文本身就有语言形式上的美,并从中可以展开想象,感悟作者美好的感情,并结合生活实践受到没的感染,培养了审美的情趣。这节课中学生感受到了动物间以及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统一的美,感受了巴金饱满的情感,培养了发现美、感受美的乐趣。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教学中将学生引入了物我同一的境界。我既是树,你既是鸟,树鸟相互欣赏,形成整体。最后,在课堂中倡导学生充分朗读,自主体会,独立创作,力求体现主动参与,合作互动的教学境界。提高学生的学*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由于教学时间调空不当,致使学生在读文时读得不够充分,后面的自主感悟、换位整合没有充分展开,使学生未能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今后,我应倍加努力钻研、探索、提高自身素养。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2

  《鸟的天堂》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单元要素是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时,我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接着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大而茂盛的特点,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因为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认识,了解不多,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去感受大榕树之美,群鸟雀跃,欢乐的场面,通过图片直观的引入使课堂效率大增,也激起了学生的学*兴趣。

  在体会文中动态美和静态美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通过多样的朗读形式展开榕树部分的学*,感受课文是从多角度来描写榕树的静态美。

  第二,通过品读,体会作者如何写鸟儿的变化过程,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动态美。

  第三对比朗读,感受动与静的交融。抓住树和鸟的几个重要段落和句子,进行对比朗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鸟儿在枝头欢唱的画面美。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留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太少,课堂教学中语言不够精炼,教学中评价这一环节做得欠佳,在今后的讲课过程中,我要多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3

  《鸟的天堂》是一篇传统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文章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声色兼美。

  以前也教过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学生的读、老师的讲解以及引导学生想象美景。对于文字这么优美的文章,学生往往是学文,而不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

  这次教学这篇课文时,借助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教学,感觉轻松多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接着细读课文,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大而茂盛的特点。由于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认识,了解不多,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依据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把远的事物拉*,把抽象的事物变实。在教学第三大段鸟多、鸟欢时,我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开始我播放了群鸟在榕树上活动的录音,让学生用心去倾听,用心去感受。这群鸟雀跃,嬉戏玩闹的场面就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想亲眼看到画面的情感。情感的投入,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增,也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它能再现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纷繁世界,使语言内容变抽象为具体、生动,使文字教学信息传递由静态变为动态,激发学生学*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

  遗憾的是,班级的多媒体不能使用,我们无法在课堂上展示大榕树的枝繁叶茂,鸟的嬉戏玩闹及众鸟翻飞的热闹场面。只能让学生在家看视频,让其感受,在课堂上让其叙述。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4

  《鸟的天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名篇,主要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和众鸟欢乐飞翔情景。文章采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榕树和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此节授课,体会良多。

  成功之处:

  能最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问题的设置,逐步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会了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和想像的写作方法;在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上,采用多读和图文结合的方法,以直观的效果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榕树的喜爱赞美之情,体会到作者内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从而学生能有感情的去诵读课文,并通过多读在较短的时间内背会相关段落。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用丰富多彩的课件吸引学生,视频两面与背景音乐的结合能大大促进学生体会到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不足之处:

  1、缺少小组间交流、配合。也有受疫情的影响,不能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来交流,如此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就不太深入,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2、在各个环节的时间把控上,做的不够好。在讲授静态描写榕树的环节上时间较多,动态描写鸟的环节时间略短。

  改进方法:

  课前要充分的熟悉教材,把课堂中的环节设计好,授课时把节奏把握好。现代信息教学手段还要继续学*完善。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5

  《鸟的天堂》这是一篇许多学生都很感兴趣的课文!今年,它早早地出现在四年级教材中。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

  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意义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

  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根据课后练*,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通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最后,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么做?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总的说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能够改变以往经常发生的“牵着走”的情况,能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内化的,而从课后提问和课后*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不过,由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过于注重这种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以及对某些重点句子的体会。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必须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属于课堂调控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课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2)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优选【五】篇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插图,图文对照:欣赏图画,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中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如有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你为什么这样读?

  b、“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c、“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d.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b.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

  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c、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d.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e、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

  二、精读写鸟部分

  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

  a、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b.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c,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d.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

  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开心呢?

  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

  6、师接着说: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是啊,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看图,你想想画眉会唱些什么歌呢?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三、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2

  学*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二、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椿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1)你为什么这样读?

  (2)“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3)“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4)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6)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7)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8)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9)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四、复*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

  五、精读写鸟部分

  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

  (1)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2)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3)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4)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

  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开心呢?

  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

  6、师接着说: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是啁,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看图——点击画眉图,你想想画眉会唱些什么歌呢?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

  六、拓展练*,读写结合

  “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词。

  七、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及新词,会用有关词语造句,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领悟“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课文描写景物表态和动态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体会大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景象。

  2、体会文中人与自然友好相处和谐之美。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题解:天堂(人们通常把幸福美好的生活比喻为天堂)出示幻灯片1

  师:这节语文课,我们一起跟随巴金爷爷去游览那鸟的天堂,让学生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悟。

  生读:鸟的天堂

  师:评价学生突出(强调)的是“鸟”还是“天堂”

  让学生一起读

  师:同学们都预*了课文,那你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生答:什么是鸟的天堂?鸟的天堂在哪儿?……

  师:你们带着问题初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呢?

  生答:我知道鸟的天堂是一棵大榕树。

  生答:我知道鸟的天堂在广东省

  生答:我想鸟的天堂一定很美好,鸟儿在那里生活一定很快乐

  ……

  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

  生答: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的印象最深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的印象最深的是鸟,(出示幻灯片2)

  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一看那株不*凡的大榕树,请同学们把作者描写大榕树的句段找出来,好好地读一读,体会体会,也可以小组分工读。

  让学生感受作者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分小组读(按作者由远及*的观查顺序不同,远处看到的是……,渐渐的……,*处看到的是……,按感受的不同:远看有很多株,)

  师:怎样理解体会大榕树的茂盛?

  生:(第8自然段的句子都可说明)出示幻灯片3

  师:在理解大榕树的茂盛这一部分,同学们有没有什么要探究的问题?

  生:学生可以说出自己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说大榕树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为什么说每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我跟大家一起来交流,我在读这一段话的时候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我把它写下来了,同学们来看(出示幻灯片4、5、6)

  当我看到了大榕树的时候,我才真正领悟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大榕树,好不好?播放光盘(12’31’’大榕树的片段)

  师:同学们看了大榕树的录像,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答:大榕树太美了;大榕树太茂盛了,大榕树太大了,……

  师:只有用这样的句子,才能表达出作者对大榕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那么、那、这”这些看似*凡的词语,都有了不*凡的意思,都在赞美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一段吧!

  生读:

  师:同学们想读出大榕树什么样的美?

  生答:我想读出大榕树神奇的美,我想读出大榕树茂盛的美……

  先让学生自己练*读,等会儿全班一起读。(出示幻灯片7)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出感受到了这棵大榕树那独特的美,神奇的美,让我们感到它是那么伟大。

  同学们换一种方式读:第一句全班一起读,第二句男生读,第三句女生读,最后一句全班一起读。

  总结:这节语文课我们跟着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了美丽的大榕树,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比如我们刚刚读的这一段话,可以把它摘抄下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体会到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那茂盛的大榕树,他满怀深情地赞美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段文字。(生读第8自然段)

  二、探讨新知

  1、同学们上节课已经读了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是————鸟。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同学们把这部分内容好好地读一读。(幻灯片2)

  师:谁能说一说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什么景象呢?

  生:很多的鸟;非常热闹……

  师: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出这样的情景吗?请同学们再把这一部分好好地读一读,把你最有感受的句子画一画,可以同桌交流一下,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读并交流……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把你最有感受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读……并说自己感受到什么。(鸟多)

  师:这句话很好,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生:读

  师:我们继续拍掌,……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让学生读这一句,并让他们体会这些描写真如作者说的鸟多。

  生:“我注意地看……”体会:鸟多得使作者的眼睛应接不暇。

  师:什么是应接不暇?

  生答:……

  师:是呀,你们看“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这的确使作者的眼睛“应接不暇”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话,读出你的感受。(读第13自然段)

  师:读得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榕树的热闹景象(播放光盘8:31’——9:37’)

  同学们看到了刚才的景象,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答:我感到鸟太多了……

  师:说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把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的部分再读一遍。

  生读:“第二天,我们…那歌声真好听

  师:同学们,现在我想请你们把描写大榕树这一部分和描写鸟的这一部分结合起来读一读,看看这样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读这两部分。

  师:同学们读了两部分有什么体会?

  生答:我感到前面写了大榕树的茂盛,后面写了大榕树里有很多的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师:是啊,作者前面写了大榕树,侧重写了大榕树的静态美,后面写了鸟,那么多的鸟,那么热闹,侧重写了大榕树的动态美。这个动态美,是鸟儿们带来的欢快,热闹带来的。

  现在同学们再来读一读,看看你由此联想到什么?

  生读:

  师: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生:大榕树的茂盛,给鸟儿们带来了家温暖,而鸟儿们的热闹又给大榕树增添了勃勃生机。

  师:是啊,

  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读

  师:“我回头看那……”同学们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作者发出的这句感慨,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答: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我回头……

  师:我们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看一下,你们知道鸟的天堂在哪?

  生: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那鸟的天堂。(出示幻灯片8)让一位学生读一读。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句子含义:“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引号用法。

  四、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鸟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今天老师就盛情的邀请大家一起去大自然中游览一番好吗?我们今天要去的第一站会是哪里呢?请同学们集中注意看这里。

  (放树的课件)

  2、好,我来采访一下大家游玩第一站后的感受。

  3、看来大家的感受颇多。还想继续我们的旅行吗?那就让我们坐上小船进入我们本次旅行的第二站《鸟的天堂》吧。

  (板书:鸟的天堂)

  二、交流资料,理解课题。

  1、看到这四个字,我不禁想要问问同学们:天堂是什么样的?鸟的天堂又是什么样的呢?

  2、除了这两个问题外,你们对鸟的天堂还有那些了解呢?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资料和大家一同分享一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默读课文。

  听完同学们的介绍,我想大家对这块神奇之地是越来越期待了。那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默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最优美的片断用“——”画下来。在想一想:这个片断重点描写了什么,你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小组交流。

  都画好了吗?现在就把你从这个片断中体会到内容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

  (三)全班交流。

  刚才大家讨论的都很认真,那谁愿意把你学*的成果再与大家交流一下。

  (1)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师相机引入"树大"的资料。抓住“一、不可计数”品味枝多、旺盛的生命以及盘根错节的奇特之美。领略独木也成林的奇观。

  (2)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全部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出示课件。看到颤动的绿叶,你还想象到了什么?

  (3)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相机插入"鸟多"的课件)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3、教师板书。

  庞大 茂盛 种类多 数量多

  (四)出示课件,感受动态美与静态美。

  1、巴金和朋友两次与鸟的天堂相约相会,第一次是在黄昏,看到的是一棵静悄悄的大榕树。这是一种静态的美。从描写的角度说这叫静态描写。第二次是在早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百鸟齐鸣、热闹欢腾的动态之美,区别静态描写,这叫动态描写。

  2、分段朗读。

  下面我们请女同学朗读7、8段,感受榕树的静态之美。男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感受鸟的动态之美。

  (五)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在文中用“~~~~”画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听大家朗读,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巴金和朋友两次置身于鸟的天堂,感慨万千。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2、指名读。

  3、生齐读最后一句:"昨天……鸟的天堂啊!"

  4、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呢?”

  5、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在这一句出现了两次鸟的天堂,但前一个加了引号,后一个没加,这是为什么呢?

  6、这句话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当我们游览至此的时候,你能明白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了吗?

  8、是啊,在这里,人与树,人与鸟,树与鸟,它们相处得多么和谐!作者喜爱鸟的天堂,赞美鸟的天堂,他喜爱的是这种生命之美,他赞美的是这种和谐之美。

  四、巧设情景,抒**感。

  1、(播放音乐)学到这里,对于鸟的天堂,大家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想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最想说的话用你最喜欢的形式写在小鸟卡片的背面来抒发自己此时此刻的情感吧。

  2、汇报、评议,放飞小鸟(并将小鸟贴到黑板上)。

  (1)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鸟的图片)将手中的小鸟放飞到属于它们的天堂吧。

  五、快乐带回家

  同学们,今天的旅行你快乐吗?今天的学*你快乐吗?那就把这一份份快乐轻轻的装进你的书包带回家吧!

  1、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搜集一些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4、有兴趣的同学做一名小导游,向别人介绍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还可以练*写一篇解说词。

  5、为“鸟的天堂”设计一条宣传语,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奇特之地。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南国风光的思想感情。

  2、了解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3、学*本课生字新词,练*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品读重点词句,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的静态美和众鸟纷飞的动态美。

  2、了解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品读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榕树的静态美和鸟儿的动态美。

  2、了解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生通过图书、报刊杂志、网络收集有关鸟的天堂和大榕树的资料,并预*课文,提出自己认为值得研究的一两个主要问题。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师生合作,确定本课的学*目标和研究的重点问题。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疑,了解学情,确定目标。

  1、揭示课题,引疑:

  初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估计学生会问:“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在哪儿?为什么把那里叫做“鸟的天堂”?那儿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2、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你还发现哪些问题?(学生自由畅谈)

  现在,你已经弄明白哪些问题?是怎么弄明白的?(生展示课前准备资料和预*成果,师根据学情简介作者和鸟的天堂,存疑)

  3、确定目标:学*就应该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根据课后问题的提示,结合课文的特点,你认为学*鸟的天堂,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哪几个问题需要重点研究?(师生讨论,筛选并确定学*目标和研究重点)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有不懂的字词可以向计算机请教。

  二读: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三读: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边读边想:课文可以怎样分段?理由是什么?

  三、自学汇报,巩固字词,理清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读通课文。

  2、检查字词:先听打生字,再扩词比赛,然后说说“缝隙、应接不暇”等词中带点字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说整个词的意思。

  3、说说分段情况(鼓励不同分法,以下按四段分法研读课文)

  四、完成检测练*,并反馈矫正。

  五、学生自我小结,师作简要概括。


课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3)

——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合集5篇

  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1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一、教学效果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直接板书课题,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大榕树的资料和鸟类栖息的资料,为学*课文内容作好铺垫。

  2、自读自悟,初读感知。

  在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问题抛出后,在自读自悟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品词析句,领悟内涵。

  潜心默读课文:作者为什么在结尾发出“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感叹呢?引导学生聚焦几个关键句子: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从重点句子入手,深刻感悟作者的真实感受。第一句,抓住“不可计数”一词,从字音入手,感受榕树的枝干的多,体会榕树的大。如此大的空间才能容得下那么多的鸟呀!特别是第二句话展开合理的想象,去感受作者笔下的大榕树的生机勃勃的静态美,似乎是新的生命在颤动。此时播放相关的图片,从一抹抹新绿中去感悟生命的存在和活跃。第三句抓住关键词“应接不暇”,引导学生去展开合理的想象,读出文字含着的意思,即鸟太多了!那么多鸟都愿意栖息在这里,足以看出大榕树就是它们快乐而安全的家园!

  4、诵读积累,感悟写法。

  学生通读全文,标画哪些语句是静态描写,哪些语句是动态描写。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什么呢?创设探究的学*氛围,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去感受动静结合写法的好处。比赛背诵积累,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丰富了语言材料。

  二、成功之处

  整堂课上同学们是学*的主人,有时思考,有时背诵,有时探究,思维很活跃,感受力也很强。

  三、不足之处

  学生动手能力即迁移运用的能力没有好好地落实。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在学生朗读体会的基础上,创设小练笔的环节,以便提高他们的迁移运用能力;增加口语交流的内容,落实好语文学*的终极目标,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2

  《鸟的天堂》一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前,我深挖课文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明确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原因:其一,是因为生态环境好(榕树很大,很茂盛,周围是河流,气候适宜。);其二,是因为这儿的人好(农民不许人捉它们)。在教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课前查找资料,初步感知生态美。

  课前查找资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变其被动学*为主动学*。学生通过网上查阅,图书查阅,访问查阅,了解到巴金先生写作的《鸟的天堂》原文,鸟的天堂所在地,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时间,老百姓是怎样保护它的,以及作为保护区和游览胜地,鸟的天堂的现在的情景。同学们对鸟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欢这鸟的天堂,这就为下一步的学*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情感基础。同学们所查找的资料不是独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这样他们的知识宝库又有了新的内容,头脑中初步建立了这样的概念:鸟的天堂是美的,这美是人为的创造出来,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创造生态美。

  二、课中品读体味,深入感受生态美。

  《鸟的天堂》一文内容写的非常美,语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然而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来自于生态环境的美!为让这美的生态图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究就成为关键。

  1、猜疑激趣,提出探究专题。

  探究专题不能只是对课文语言疑难问题的解决,更应是直入中心,围绕文章中心提炼出探究专题。学*《鸟的天堂》就是要让学生领悟“动物、植物、大自然、人”之间的和谐共存。课伊始,先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天堂”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会抓住“天堂”一词,提出一个什么专题供大家探究?学生顿时兴趣倍增,纷纷猜测,有的说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有的说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还有的说鸟的天堂是怎样的?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问题提得好的基础上,抛出探究性专题——这里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真是一举两得。

  2、品读体味课文,勾勒生态和谐图。

  为完成这个探究性专题,学生就不能只局限于领悟树的“大”,还需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不提及这点就表明对课文学*的层次是停留在肤浅层次的。因此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品读感悟,通过学文,在大脑中勾勒出一幅生态和谐的图景,从而感受生态的美,达到以课文为载体渗透“绿色教育”的理念,这样的渗透才是自然生成的。如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让生知道这儿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抓住“卧”“垂”这些重点词的品析,让生感悟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当学生都说这儿水分充足,可以为鸟儿提供必要的水分,这时一位学生立即举手说:“我认为‘水分’、‘榕树’和‘鸟’这三者是因果关系。因为水分充足,这棵榕树才长得如此高大茂盛;榕树高大茂盛了,所以才适合鸟儿在这里生活。”又如当学生都认为农民保护了鸟,鸟儿们才能在这儿栖息繁衍快乐的生活时,教师适时点拨:大家想,由于人们的保护,这里的鸟儿会越来越多,旅游业随之发展,这地方经济也会随之得以发展,人们的生活会怎样?学生纷纷说: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快乐……教师随即板书:“鸟因人乐,人依鸟和”。然后告诉学生:写完后,我又觉得不完整,不深刻,谁能根据所学来帮老师添一添?于是,学生脱口而出:“树因人乐,人依树和;动物因人乐,人依动物和;植物因人乐,人依植物和……自然因人美丽,人因自然而幸福。”这里,没有教师生硬地灌输环保教育,而是巧妙利用板书引路,让学生兴味盎然添、改,思维火花喷涌而出。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教育,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统一和谐,可谓一举两得。

  3、今昔对比,升华绿色教育的情感。

  品读全文后,我找出收集的图片,让生欣赏“鸟的天堂”的美景。正当大家都沉浸在自然美中。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从我搜集的各种资料来看,现在的‘鸟的天堂’并没有巴金爷爷所描绘得那么美了!”此言如一石击起了千层浪,同学们不禁交头接耳起来了。见此情景,我让那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对“鸟的天堂”今昔情景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三、课后练*,延伸绿色教育。

  课后练*是课堂学*的延伸,我设计了这样的练*来延伸绿色教育:画图或写段导游解说词来表达自己对“鸟的天堂”情感。通过完成练*,资料、课文再一次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鸟的天堂”优美的环境成了学生赞颂的内容,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印入学生的头脑。

  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3

  今天,我带领六三班学生学*《鸟的天堂》一课。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巴金先生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一直以来,我对这篇文章情有独钟,因而自认为备课备得很充分,无论是对作者的遣词造句,还是表达方法的运用,都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在教学时,我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的意识,让他们说他们所说,诉他们知真情。一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优势给学生传播课本知识,但学生学*的兴趣依然盎然,或许是他们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效果很好。我为课改以来这种生动活泼的课堂而兴奋。

  就在这节课临*尾声的时候,一位*时不太爱发言的学生——————王勇生高高地举起了他的小手,随即他的旨意令我惊讶、令我困惑,但更多的是令我欣喜:“老师,读完众鸟纷飞这段我有一点不明白,文中说,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第三只的后面为什么用句号而不用省略号?一般情况我们多是使用省略号的。”我随着他得质疑向书中的段落看去,清晰的句号展现在我的眼前。当时我的脑子“嗡”的蒙了,“为什么?为什么?”我心中不断地问自己,并在脑子中拼命地想着怎样回答这个问题。说实话我教了七年六年级,也就是这篇课文就教了七次了,但我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个小小的标点符号,更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样用。无奈之下,我又把这个问题有抛给了学生:“王勇生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谁能帮他解答一下?”听到我的问话,教室里鸦雀无声。这时我多么希望有人帮我解这个围,并且在心中盘算着如何收场。课堂静默了数分钟后,一只小手意意思思地举起来,又放下,又举了起来。我想赶紧抓住这根救命草,可定眼一看,这不是吴帅吗?顿时心中好大一片失落。他的语文学*成绩几乎没有及过格,作业经常不完成,是令我头疼的学困生,难道他会有什么好的答案?但又不能打消他的积极性。于是我示意他来回答:“老师,我是这样想的:作者他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想这三只鸟是一个一个的出现的,他们看得非常清楚,也就数了出来。而后来他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说明紧接着第三只出现的不是第四只,第五只,而是好多只同时出现在作者的眼中,这些鸟不是一只一只出现的。因此,我认为在这里用句号比用省略号更合适。”我的眼睛随着他的回答而睁大,我的神情由怀疑转为惊喜。我心中不禁暗叫道:多么精彩的解答呀!同学们也发出了赞叹声。

  下课了,我的心中相吃了冰凉薄荷一样清爽,那股痛快劲无与伦比。这精美的课堂尾声足足使我兴奋了一整天,并且逢人便讲。这节课成为本学期我最难忘的时刻。

  反思:

  一、学*方式的转变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的学*观倡导改善学生的学*方式,由被动接受的学*方式改为自主学*的学*方式。正是学*方式的转变,才有了《鸟的天堂》这一课教学的精彩片断。如果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啃教科书,死记硬背,问一答一,我大概永远教不到“为什么用句号”这个问题,因为我的脑子中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学生又如何会知道呢?而正是“自主、合作、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的运用,才使课堂活了,学生思维活了,学*的知识也活了。学生在多元互动中获得了老师教也教不到的更广阔的知识。

  二、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课堂教学更精彩。

  本节课如果没有王勇生问题的提出,这节课会失去很多光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学生问题的提出正好是他们主动参与学*、个性需求的表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要求,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更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真正正成为学生的主人,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增加学*的兴趣和乐趣。

  三、尊重相信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天才。

  新课程价值观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什么是好学生,怎么衡量和看待学生。以往,我们把成绩优秀、听老师的话的学生视为好学生。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真得静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了:吴帅同学成绩不好,作业经常不完成,这只能是他某一方面的差距和不足。这节课上他的精彩表现难道能说他不是一个好学生吗?因此,我们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在课堂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培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学会肯定自己、展示自己,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健康发展的人,成为天才。

  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4

  《鸟的天堂》主要讲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的情景。由于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了解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大榕树的样子以及众鸟纷飞的场景,还要了解人们是怎样保护环境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课件能够了解到大榕树的大和茂盛的特点,也由此认识到鸟儿们生活的环境是多么美丽,在使用课件时,学生的精力也集中到了一点上,也被课件中的大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场面给吸引住了。特别是在感受大榕树的树根和大榕树茂盛的枝叶时,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有了较为直观的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细读句子来感悟文中语言文字的优美凝练,体会大榕树的美。再如在教学大榕树上鸟儿纷飞的场景时,我又借助课件播放群鸟在大榕树上活动的录像,展示鸟的天堂鸟儿翻飞,鸟声悠扬,令人目不暇接的热闹景象,真实地再现了众鸟纷飞的欢闹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通过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满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你看到鸟儿们在大榕树上干什么呀!再让学生仔细体会体会。

  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5

  《鸟的天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名篇,是一篇蕴含着丰富人文内涵的文章,不但文笔优美,而且包含哲理:只要人类尊重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以丰厚的回报。

  成功之处:

  本文抓住了“点面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点面结合的描写是写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和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描写了一只画眉鸟,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写。那么,怎样才能在写景时做到点面结合呢?如:写柳树,首先对柳树在四季的变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觉。春天的柳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夏天的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可以说,是对柳树总体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写,这样的例子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美丽的校园”“秋天的田野”“家乡的小河……”

  不足之处:

  1、小组间交流、配合不够。小组交流时,对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另外,老师对学生的作品指导、评价力度不够。

  2、朗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又是获得语感及审美情趣的方法,如果能结合网络提供的画面多一些配乐朗读,就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用声音再创情景的更大欲求,从而对语言文字有更深的感悟。

  改进措施: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于注重这种模式,而在必须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以及对某些重点句子的体会。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用心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务必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属于课堂调控方面的潜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课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4)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菁华9篇)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

  巴金原名李尧棠, 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巴金的散文文字清丽流畅,善于将叙事与抒情融合在一起,感情在叙述的情节中回荡,虚实相间,挥洒自如。他的散文不追求外在的精雕细作,而能在娓娓道来的朴实的语言中,传达出强烈的激情,给人以思想上的启示和艺术上的享受,具有一种内在的魅力和光彩。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亩左右的河面,独木成林。乘小艇从*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在早晨飞出觅食,至傍晚归巢;而灰麻鹤正好相反,是晚上飞出觅食,天亮时归巢休息。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

  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现在大榕树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

  巴金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特别是通过联想写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可以让学生继续学*分辨课文中哪些是作者实写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提高辨别事实与联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并积累词语和文中的佳句。

  2,继续学*分辨课文中哪些是作者实写的事物, 哪些是作者的联想,提高辨别事实与联想的能力。

  3,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和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细腻,生动的描写的'表达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一、激情导入。

  1,在我们祖国广袤的土地上,有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有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有一碧千里的草原美色,有一望无际的林海风光,更有那奇特美丽的"鸟的天堂"。(屏依次显示画面)

  今天, 我们随着巴金爷爷一起去游览鸟的天堂,欣赏那美丽的南国风光吧!

  2,板书课题,读。

  二,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正确, 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词语,交流检查自学情况,巩固难写生字和难读词语。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每次看到了什么

  三 ,品读大榕树之美。

  1,出示题目,思考讨论:

  屏显:①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 他看到了什么

  ② 大榕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句子或段落中体会到的

  2,交流汇报:

  显示大榕树形态画面,重点引导感悟重点句子。

  ①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②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③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④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⑤ "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⑥ "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 ⑦"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枝繁叶茂,显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勃勃的生机。)

  3,这么美妙的自然景色深深地陶醉了作者,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透出了他全部的感情。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喜爱,赞美)

  4,我想我们都和作者一样,对大榕树充满了喜爱,充满了赞美,让我们把这种感情融入朗读中去吧!

  5,小结:听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仔细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于是,作者想到: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6,过渡语:难道鸟的天堂里真的没有一只鸟吗 不,鸟的天堂里有许许多多的鸟,在这个早晨我们去看看吧!

  四,品悟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1, 自由读相关段落。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的

  2,交流反馈,感悟重点句子。

  3,出示群鸟纷飞的画面。

  4,在我们的欢快的掌声中,这些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鸟都活动了起来,有的站在数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指名说鸟的其它动作。

  5, 读第12自然段(配上柔和的钢琴声)

  6, 哇!鸟太多了,我注意地看时,眼睛有什么感受呢 (理解"应接不暇")

  7,屏显文字,补充完整:一只画眉鸟__,被我们的__,又__,那歌声__。这只画眉鸟可能在唱什么呢

  8, 了解动态和静态描写:

  鸟的天堂多热闹啊!大榕树上,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这些鸟大小不同,形态各异,多得不可计数,有的停着,有的飞起,有的歌唱,与前一次看到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 ,这里群鸟纷飞,是动态的描写,那么前一次看到的榕数是静止不动的,那是静态的描写。

  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这么大,这么茂盛的榕树,树上又有那么多鸟儿,如此美丽的大榕树,如此活泼的鸟儿,作者离开的时候,流露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留恋)

  2,屏显文字,比较两处鸟的天堂的不同。

  3,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六、总结延伸

  这里不仅仅是鸟的天堂,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生活,人不也像在天堂里一样吗 让我们共同企盼这样的鸟的天堂,人间天堂多一些,再多一些吧!

  板书设计:

  第一次(傍晚)榕树:大 美

  鸟的天堂留恋 赞美

  第二次(早晨)群鸟:多 快活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

  一、课标相关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了“依托教材、借助问题、运用语言”的学*思路,利用问题、情境等要素,让学生在“读中想,读中说,读中悟,悟中读。”在不断领悟“鸟的天堂”丰富内涵的同时,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鸟的天堂》是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写景抒情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本文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清晨群鸟纷飞,百鸟齐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本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读起来是一种美的享受。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所以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3个生字及新词,理解并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2.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领悟“鸟的天堂”的含义。体会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学*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四)教材课型:讲授课(第一、二课时)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预案,制作课件(下载白鸟鸣叫的音乐,截取“鸟的天堂”的视频音画);学生预*课文,查阅搜集相关资料。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内容特点及学情,以学定教。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一下几点:1.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直接引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抓住榕树的奇特引导阅读批注,从语言文字中感受茂盛和美丽,品味静态美;3.练笔迁移(或者做小导游写解说词),学法迁移引入学*白鸟齐鸣的段落,感受群鸟纷飞的景象;4.拓展探讨,认识保护自然和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先示范引领学*第一部分榕树,掌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有感情的朗读的方法,然后进行学法迁移学*鸟的部分,培养圈画和做批注的能力,以有感情的朗读再现文字描写的景象,以练笔促语言积累。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走*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板书:天堂)你印象中,什么样的地方是天堂?

  2.(板书“鸟的”补充完整板书):在你心中你觉得怎样的地方才能称得上“鸟的天堂”?

  (从课题入手,谈话激发兴趣,为感受大榕树的茂盛和美丽做好铺垫)

  3.教师讲神话传说引入(传说略)。(带着你们的想象再读课题。)

  (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神话故事,调动学生情绪,创设氛围,引入新课)

  4.认读生字词,读准三个新字和三个多音字(一簇簇、不计其数、树梢、做巢、应接不暇、兴奋)(检查预*情况)

  5.结合预*,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如有难度提示两次分别看到了什么?)

  (课标要求中段要学会默读,在四年级要求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检验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惯,通过这种检查方式进行促进预*的养成。)

  引:这是怎样的一棵榕树啊?让我们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这株大榕树。

  (二)学*“榕树”,品味写法

  1.(指名读1-9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一株怎样的榕树?(边交流边板书)

  (部分学*中继续进行整体感知训练,同时也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快速分析文字信息的能力)

  2.当作者清楚的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小结: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什么来了?(体会句子: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作者是怎样把榕树这些特点写出来的?默读课文5-8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体会。可以动笔标注出来。(把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词语写在旁边)

  (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批注的*惯和能力)

  4.交流感悟、体会,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

  (1)大榕树的“大”,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从文本具体的语句中感悟体验出大榕树独木成林的奇特。)

  (2)指名朗读

  引:让我们再次走*这株大榕树,引读:“我们的船渐渐地逼*榕树……作者还怎样写榕树的特点?

  (3)大榕树的“茂盛”、“富有生命力”,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再读你划出来的这些句子,感受大榕树的活力。

  重点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1.去掉“似乎”行不行?

  2.再读这句,你有什么疑问?(交流中指导朗读)。

  (课标在中年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榕树”部分学*的过程中充分抓住重点句子,通过不同方法训练学生的体会感悟能力)

  (4)播放视频课件:美丽的大榕树(学生观看,教师配乐朗读5-8自然段)

  (5)有感情的朗读第8自然段,指导交流背诵。(再次播放视频课件)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截取播放鸟的天堂视频资料,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作用,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再现文字描写的生动,图文结合加深印象激发兴趣。)

  (三)练笔迁移,引向学*“鸟”

  谈话引入:(略)1.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这么美丽的南国的大榕树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呢?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们的话。(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稍后交流。

  (在阅读理解,感悟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后再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进行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转化训练,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课件播放:,众鸟齐鸣的景象(配乐鸟鸣声)。

  问: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3.小结,(略)

  结束: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来展现众鸟纷飞,百鸟齐鸣的生命之美的?请同学们运用今天的学*方法学*文章的第二部分,再次去感受这天下奇观

  第二课时

  (一)复*引入

  1.指名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

  2.说说学*大榕树方法和收获。

  (复*回顾,再次强化,明确学法,为下一步学*做好准备)

  (二)学法迁移,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体验

  引:天堂里的鸟儿生活得怎样呢?

  1.学生默读课文描写“鸟”的这一部分,边读边划边想,读完以后,想一想,说说你有哪些体会收获?

  2.读12、13自然段,这里的鸟儿怎样?(读中品味用词准确生动,读中升华,读中领悟表达方法。)

  (1)鸟“多”(数量多、种类多)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鸟儿欢快自由,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2)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群鸟盘旋飞舞,婉转啼鸣,欢快自由的场景,把这幅图景深深地留在自己的脑海中。

  (3)再读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这部分学*主要采用放手的方式让学生运用第一课时的方法进行自学,在交流时检测学*效果,实现“授之以渔”的目的。)

  (4)扮演角色,想象说话。

  (那只画眉鸟站在小枝上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些什么?)

  (5)感情朗读,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6)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你想对这些鸟儿说些什么?

  (7)指导朗读。

  (通过两次说话练*,既让学生在表达中展现语言文字训练的自然,又能够考察学生对文章学*的感悟,渗透情感教育,是一举三得的好策略。)

  (三)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两个“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吗?)(加深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鼓励探索。

  1.能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么美的地方吗?

  2.生自由发言。

  3.比较榕树的静默与鸟的活动,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方法。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表达,所以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要表达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过程中就要认真的凭借教材这个例子逐步渗透怎样写的方法。)

  (五)作业菜单:(第一题必做,二、三、四选作)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课文的倒数第三自然段描写了众鸟纷飞、百鸟齐鸣的热闹景象。请你回忆一下生活中遇到过的热闹场面,选择一个写下来。

  4.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试将你的做法写下来。(补充资料:人们最*前往“小鸟天堂”观鸟,却颇感失望,绕小岛两圈,没有见到小鸟群飞的盛景。据当地人介绍,由于小鸟生存的生态大环境发生了改变:即小鸟周边被开发,原有的农田、水塘被破坏,环绕小岛的天马河的水质遭到污染,小鸟不断地飞到其他地方觅食,不再回来,护鸟措施也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作业设计体现开放性,照顾所有不同层次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既鼓励学生又激发他们兴趣。)

  五、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一)预测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及原因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从课题入手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对于榕树的奇特美丽的特点学生和鸟儿活动的场面学生应该能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能够感悟到,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图文结合,而通过有感情朗读再现情景,指导背诵复现情景的策略和过程,不仅会使鸟的天堂的美丽令学生喜爱,对于语言文字的积累也大有好处。其次,小练笔和解说词激发兴趣的同时会使学生语言由积累到运用的一个转化过程,达到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

  (二)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一是时间的安排,第一课时可能容量较大,恐怕完成不了;二是指导学生学*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是难点,怎样的渗透比较恰当能使学生明白,是否能够达到效果是令人担心的问题。

  (三)预设改进的设想根据学生预*的情况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而定,做好“大榕树”的学*方法指导的扎实有效,以及朗读背诵指导的落实,可以把引入“鸟”的学*部分直接放在第二课时,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写法体会学*放在两部分都学完之后进行对比中体会,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六、板书设计

  (一)呈现板书:

  树大而茂盛(独木成林)静态美

  鸟的天堂(赞美、热爱)

  (和谐) 鸟多而快乐(群鸟纷飞)动态美

  (二)说明板书设计的意图和目的'。本课板书这样设计,主要表现的内容有:1.课文的主要内容“大榕树”与“群鸟纷飞”的特点;2. 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3.人与鸟类和谐共处的主题。这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富于启迪,让学生能够在其中品出一些“味儿”来。其次主题的提炼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最后,这样的板书能为学生学*做阅读批注起到示范的作用。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线索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初读课文,理“线索”。

  叶圣陶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引导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理线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自主学*,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己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三、主动探究,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1、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②这儿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

  ③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各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2、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四、综合实践,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运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个综合实践作业:“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搜集材料,练“查阅”。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2、学写解说词,练“*作”。为“鸟的天堂”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份,旅游的地方以及这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3、学做导游,练“交际”。这是继写解说词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当班级进行优秀导游评选时,学生兴趣盎然,气氛热烈。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18、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

  第二次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

  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

  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出示课件理解。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互相交流。

  七、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有一种缺陷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

  学生设计,组织交流。

  八、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小结课文。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天堂)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2—3人)

  那么,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在广东省新会市有一个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这里为什么被称作鸟的天堂呢?它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我们熟悉的巴金爷爷来领略一下当地的风光吧!

  二、过程: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我们一起来看这课的生词。(出示)

  3、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思考(出示课件)

  去了几次?什么时间去的?每次都见到了什么?

  4、学生回答,板书

  5、找出描写榕树的部分,读一读,想一想:这株榕树有什么特点?划出有关的语句。

  6、榕树有什么特点?你找到了那些语句?读给大家听听

  7、你找到了那些句子?(出示句子)从中能看出什么?(板书:榕树大)谁能再读给大家听听?(2人)全班一起来读读,读出榕树的大来!

  8、还有什么?(出示课件)谁来读一读?(2人)怎样理解这句话呢?(板书:充满生机)(学生谈)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多美的画面呀!同学们,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也许是那绿叶本身就孕育着无限的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受。让我们融入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9、让我们一起走*大榕树,欣赏一下这迷人的风光吧!(播放录像)

  10、现在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1—2人)

  11、多么奇妙的景色呀!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是赞美榕树,赞美南国,更是赞美这神奇的大自然。

  12、师生互动: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让我们怀着对榕树的赞美之情,一起再来读一下文章的七、八字然段!(齐读)

  三、小结这节课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读上节课所学的描写榕树的部分,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授:

  1、多么美丽的榕树呀!朋友说这里被称作“鸟的天堂”,可是呢?——在这里作者没有看见一只鸟!如果是你,这时会想什么呢?

  2、第二天清晨,作者又一次经过了这个地方,这次他有什么新发现呢?

  (录像)第二天清晨,阳光照耀在水面上、树梢上,我们又一次来到了“鸟的天堂”。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让我们继续拍掌……

  3、这次作者见到了什么呢?(很多鸟)板书

  4、从那能看出来鸟很多?找出来读一读

  5、除了鸟很多外,从这部分你还能体会出什么来?(小鸟很快乐)

  6、从哪能看书来?如果你是这只画眉鸟,你会站在枝头上唱些什么呢?(1—2人)。

  7、多么热闹的景象!多么活泼可爱的小鸟呀!让我们一起融入自己的感受读一下12、13自然段。(齐读课文)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不可计数,颤动,应接不暇“等词语。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学*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四、教学准备:学生提前认真预*课文;教师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

  1、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相传四、五百年前,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课件出示:大榕树)

  板书鸟的天堂。(齐读课题)

  2、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去过那里,我们跟随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再读课题鸟的天堂。

  (二)整体感知,感受作者的情感

  1、听课文录音,思考:

  (1)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

  2、汇报交流

  (1)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在傍晚,没有看到鸟,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在早晨,看到众鸟纷飞的景象。)

  板书:榕树鸟儿

  (2)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是什么?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课件出示)

  3、这个感叹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赞美)

  4、大家一起来赞美鸟的天堂。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这是作者的感慨,能不能把这感慨地味道再读的浓一些。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体会树美鸟乐

  1、理解榕树的大,绿,生机勃勃的特点。

  (1)在作者的眼里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榕树?作者看到大树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默读5—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

  (3)交流: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榕树?

  板书:大,茂盛,生机勃勃

  (4)作者看到大树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引导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榕树的大?

  学生汇报交流。

  投影出示句子: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a、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树干数目多,树很大。)

  b、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到底有多大呢?谁查找到这方面的资料?(生:一万多*方米)我们的校园有22758*方米,你们算一下,大榕树相当于多少校园?

  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表)

  巴金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他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榕树,可见榕树之大。 c、看到这大得罕见的榕树,我们能不惊喜吗?把这段话大声朗读,体会一下。

  (6)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榕树的茂盛呢?

  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句子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汇报(叶子绿、枝繁叶茂、有光泽、榕树充满活力)

  c、体会“颤动”是什么意思?

  (快速抖动、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样子。)

  d、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榕树的颜色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十分旺盛。)

  让我们和作者一样从心底发出赞叹。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7)引导学生朗读5—8自然段。读出对榕树的喜爱之情。

  (8)思考: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对榕树采取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呢?

  小结:作者从大榕树的枝、干、叶进行了描写,这种描写方法就叫静态描写。

  板书:静态

  2、感受大榕树众鸟纷飞的景象

  过渡: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不禁产生了怀疑,这是鸟的天堂吗?请大家默读10—13自然段。用曲线画出描写鸟的句子。

  (1)你能读一下课本上写鸟的句子吗?

  学生汇报

  (2)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应接不暇)

  (3)理解应接不暇。你能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吗?

  (鸟儿太多了,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4)我们也到鸟的天堂去看鸟儿。(课件出示:鸟儿在榕树上活动。)

  (5)看了这图片,你想说什么?

  学生汇报(鸟儿真多。鸟的天堂真美。鸟儿真快乐。鸟的天堂真热闹。)

  (6)课件出示句子:“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有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起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7)这部分写了鸟的活动大小不一的鸟,颜色不一的鸟,不同姿态的鸟,构成一幅“百鸟图”,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写,这是动态描写。

  板书:动态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2—13段,读出鸟儿的欢乐之情。

  (四)升华情感,加深理解。

  1、同学们,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的景色美,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筑巢休息,农民不让捉鸟,使鸟受到保护,这真正的成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我们要爱护鸟类,爱护和我们一同生存的动植物,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球家园才会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和谐。

  2、面对这么美的树,这么欢的鸟,作者感到留恋,从心底发出赞叹(课件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总结课文这篇课文作者动静结合,写出了美丽奇特的大榕树,众鸟纷飞的欢乐景象,表达了作者赞美“鸟的天堂”,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板书:赞美)这种写作方

  法大家在今后的*作当中,也可以运用进去,它会使你的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六)作业布置:

  同学们,这美丽,众鸟纷飞的奇特景观吸引来许多的游客,你打算怎样向她们介绍呢?课后请同学们写一写“鸟的天堂”的导游词。

  (七)板书设计榕树:

  鸟的天堂鸟儿:

  大茂盛多快活?静态描写?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从“陆续”“展示”“继续”“应接不暇”中任选两个词语造句。

  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八、第十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课文第8、12自然段,理解并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和留恋之情。

  教学准备

  大榕树、众鸟纷飞的图片和录像片;

  有关巴金和大榕树的相关资料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己解决。师生合作,明确下一步学*的内容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板书:天堂)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天堂吗?

  今天,我们要去鸟的天堂观光游览,这也就是第七课(板书:7、鸟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情况:

  1、课下同学们已经预*了课文,下面我请同学谈谈你进行了怎样的预*。(生可能谈及关于生字新词的解决,读书等)

  2、对于“鸟的天堂”,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还希望了解一些什么呢?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并请同学评议他们读得怎么样?

  (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机动安排自由选读没有把握的段落)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榕树大,鸟儿多等;)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谈话: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你们愿意再读读课文吗?

  1、请默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又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分别在书上做上标记。(给时间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同学在小组内可以互相帮助交流解决简单的问题,也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读书自学的方法)

  [此时应让学生理清: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的鸟。初步理解原因是去的时间不同(注意使学生知道经过深入学*后还会有新的理解)。课文重点部分是写两次所见到的景象。鸟的天堂就是那棵大榕树等。如果学生没有谈及这些重点的内容,教师可以用一定的问题引导:如课后的思考题1、2]

  3、以小组汇报形式,全班交流:小组内没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谈谈学生认为已经解决的但认为很有价值的问题。

  课文写了作者 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 ,没有看到 ,所以他认为 ;但当他再次经过时却看到了 ,他感到 。

  (1)(出示投影)填空:

  (2)交流学生的质疑情况: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肯定那些能围绕重点内容提问的同学,对简单的问题生生之间交流解决;或者根据学生实际予以提示:课文介绍的是“鸟的天堂”,我们提问应该围绕重点内容:可以读一读书中描写大榕树的语句和关于“鸟的天堂”的语句,结合上下文来提出或设计问题)

  (师生共同筛选较好的问题,教师将与课文重点部分密切相关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在黑板上。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

  2、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

  3、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4、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

  5、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6、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而不是鸟的乐园(或世界)?

  7、“鸟的天堂”(或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四、全班共议明确学*方向:

  师:同学们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进一步学*课文所要解决的,可以把它们作为进一步研读课文的一个学*目标。

  1、谈话明确学*的途径:我们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必须抓住写大榕树和写鸟的这两部分重点内容,并将这两部分合在一起考虑。

  2、鼓励学生试针对自己学*的需要自拟学*方案。

  3、交流展示学生的自拟学案情况。(教师在巡视时注意把握学生情况,选择一份或几份学案,师生共同进行修改和补充(如果生有困难,师给予提示:我们要读懂课文,不外有这些办法:可以读一读,动笔画一画,然后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读一读,反复体会, 还可以边读边思考,边想象,与同学共同讨论、利用资料等))

  4、(出示学案):

  师:老师这里设计了两份学*方案:(假设:如果学生的学*情况较好则出示将学案2与学案1调换顺序的学案,逐步引导学生自拟。)

  3、指名读学案,说明:你可以用自己拟定那份学*方案,继续研究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也可以选择老师给的方案,还可以参照老师的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但教师更欢迎同学自拟学案。如果你们需要老师提供帮助,随时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4、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自学或自拟学案自学(师统计学案的选择或拟定情况,指导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伴共同学*。)

  五、学生自主探究(机动):

  六、课后提示:

  多搜集一些资料,有助于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出来,也可以展示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问好)今天我们继续学*第7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深入学*这篇课文,追随巴金先生去鸟的天堂感受那里美丽和谐的景象。

  二、生自主学*。师巡视,提供帮助。(时间依生实际确定)

  三、统计学案情况,以大多数同学的选择组织交流。

  ㈠假设按学案(A)学*的同学占多数:(要求学生在汇报时先说明自己喜欢的景象,读找到的语句,并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适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或介绍)

  A:介绍大榕树

  1、大:许多棵 窄

  叶:多、密、绿 (堆、簇、缝隙)

  枝干:枝上生根、数不清(投影,指出根、枝、干、叶联系生长特点)

  生命盎然:全部展示、颤动(看录象)

  2、有感情朗读相关的语句。

  ①叶多

  ②枝干多

  ③生命力强

  ④作者由衷地赞叹(评价)怎样读好?(当学生谈到第8自然段时,可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试背诵)

  3、师生合作叙述所喜欢的景象:

  (投影)夕阳西下,灿烂的红霞染红了河水。我们的小船在宽宽的河面上静静地流动,远远地 小船渐渐前行,逼*了大榕树,这次我 望着这株奇特的大榕树,我不由得

  B:导入介绍“鸟”

  朋友告诉我这里是“鸟的天堂”,而我却没有看到一只鸟,我感到 ;而当我在第二天再次经过时,却感到

  为什么这样说呢?请你仿照刚才我们叙述介绍大榕树的方法,试自己学*一下众鸟纷飞的情景。

  1 、鸟多:到处、到处

  大 小 花 黑 应接不暇

  快乐:叫、飞、扑

  (生谈到哪儿就练*读一读,可以背诵第12自然段)

  提问:你觉得在这里鸟儿生活得怎么样?

  (看录象)我们一起来看看众鸟纷飞的场面吧!

  提问:你认为这个地方怎么样?

  练*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

  2、师生合作叙述所喜欢的景象:

  朝霞落在了树梢,朝阳照亮了河面,我们的小船又来到了“鸟的天堂”。起初 后来 接着 。我虽然注意地看着,但是 。忽然我看见了 鸟儿生活在这里,真是

  若B A

  导入:鸟儿幸福地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感到了它们的幸福和快乐。而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是感到 。谁学*的是这部分请先来汇报一下。

  处理

  (一)以后,询问按学案

  (二)学*的同学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处理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等问题)

  ※然后练*用因果关系的句式回答问题。

  C:最后结语下课。

  ㈡假设按学案(二)学*的同学占多数:(汇报提出的问题,并说明自己是如何读书解决的。相机进行朗读的训练)

  1、指名小组汇报

  榕树 (同前)

  鸟儿 (同前)

  2、用因果句式,结合上面问题练*说话。(质疑)

  3、结合学案(一)的要求试介绍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

  结语:(看板书)

  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作业:

  1、搜集一些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2、有兴趣的同学读读巴金先生的原文。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大榕树和鸟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练*说一篇解说词,介绍那里的美丽景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8

  学*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二、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椿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1)你为什么这样读?

  (2)“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3)“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4)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6)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7)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8)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9)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四、复*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

  五、精读写鸟部分

  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

  (1)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2)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3)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4)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

  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开心呢?

  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

  6、师接着说: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是啁,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看图——点击画眉图,你想想画眉会唱些什么歌呢?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

  六、拓展练*,读写结合

  “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词。

  七、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9

  一、导入。

  巴金爷爷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重点向我们描述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也就是大榕树)看到的不同景象。最后感叹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那么“鸟的天堂”为什么叫鸟的天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去研究研究。

  二、研究:“鸟的天堂”为什么叫鸟的天堂?

  ( 1 )原因一:鸟多

  课文的第12、13段,出示句子: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提示: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作者却把鸟的多表现得淋漓尽致,再仔细读读,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鸟的多?第二句话写得更妙,我觉得可以分成三组,你们会分吗?{大小、颜色、姿态}这样结构对称,读起来特别朗朗上口,谁想来读一读?各种大小的鸟,各种颜色的鸟,各种姿态的鸟,都在这株榕树上,怪不得作者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这又是一句表现鸟多的句子,可写法上完全不同,你们能感受到吗?什么叫应接不暇,你懂吗?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怎样应接不暇呢?就是——————引读

  (2)原因二:鸟的生活幸福。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它们多开心啊!还会在干什么呢?请大胆想象,有的——有的——有的——鸟儿在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没人来打搅,怪不得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3)原因三:在这里安全

  可联系课文第9段“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他们”。

  (4)原因四:大榕树很大、枝叶繁茂,为鸟儿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补充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在这里,动物和植物,人与自然互惠互利,是多么和谐地共处在一起呀!让我们把这一切介绍给更多的人吧!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口溜……。

  1、学生分头准备。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的感受。汇报交流。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

  作业:

  课外阅读破坏环境或保护环境的材料

  设计环保宣传标语保护那些正在危机中的鸟儿们

  有兴趣的同学去读一读巴金的作品


课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5)

——小学语文课文《鸟的天堂》优秀教案设计 (菁华3篇)

小学语文课文《鸟的天堂》优秀教案设计1

  教学要求: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学*课文写景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

  1.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 学*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学生字、泛读课文、分段、讲读第一段。

  一、 释题,导入 新课。

  谈话引入。 学期初,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了《长城》和《桂林山水》两篇课文,长城和桂林美吗?其实,在广东也有一个很美的地方,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去过以后,还写出了一篇十分有名的游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

  2. 板题(鸟的天堂),读题。

  3. 释题:

  ① 你能告诉我题目里哪个是中心词吗?(天堂)

  ② 天堂是什么意思?(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③ 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小鸟的乐园)

  过渡:课文写到的这个鸟的天堂其实离我们很*,就在广东新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巴爷爷眼里的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先来学*字词。

  二、字词教学。

  ① 出示生字、课后词。

  ② 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③ 指出容易写错的几个字。

  茂不要写成 (加多一点)

  隙不要写成 (第三笔是丨不是亅)

  暇不要写成 (日字旁不是目字旁)

  ④ 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我们从小生活的这个地方就是南方。)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三、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 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两次)

  2. 自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鸟多的句子,画下来。

  3. 四人小组讨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我们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的?

  4. 课文开头讲什么?结尾呢?

  5. 请按上路――第一次――第二次――离开的顺序将课文分四段,并说出每段段意。

  6. 分组分段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段。

  1. 指名读。

  思考:巴金爷爷在何时去何地?怎么去?天色和景色如何?心情怎样?

  2. 回答思考问题。

  3. 默读课文,作者在乘船途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找出相应词句划下来。

  4. 作者的所见、所闻(听)给你什么感觉?

  5. 练读句子。(男、女分练)

  6. 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7. 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五、布置作业 。

  1. 抄生字、词,组词。

  2. 预*3、4段。

  ① 朗读3、4段。

  ② 第一、二次去鸟的天堂,作者的所见所闻有何不同?(可在书上圈点。)

  ③ 思考课后题

  2. ⑴ ⑵。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讲读课文第二第三段。

  教学目的:

  1.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课文描写静态和动态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带、录音机、幻灯机、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二、三段,随巴金爷爷泛舟出游,一起到(齐读课题)。

  二、 讲读第二段,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作者以前来过吗?这第一次来鸟的天堂,留给他最深印象的是什么?(板书大榕树)

  2. 请同学们边听(第二段的)课文录音,边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请找出有关语句。

  ②课文描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3.学生回答问题。

  ①(示幻灯片)就是这样的一株大榕树,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 (板:远、*)

  ②你找到了哪些句子?句子中的逼*可换作什么词?表示什么意思,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4. 作者从远到*,又描写了大榕树的两个什么特点?(板大、美)

  5. 请四人小组讨论,划下你找到的描写榕树大和美的句子。并读一读。

  6. 告诉大家你的结果。

  7. 自由读自己所划的句子。

  8. 大榕树真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文章里写得特别好的句子。

  A:(幻灯)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 请1、2组齐读句子,很明显这个句子是写榕树哪个特点的?

  b. 你能用另一个词代替句子中的不可计数吗?用哪一个最好?(数是多音词。)

  c. 这句子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能用一个四字词概括出大榕树的生长情况吗?

  d. 读句子,体会这是一株多么大的榕树!(配合想象)

  范读――男读――(纠正)女读。

  e. 你能看图复述句子吗?(示幻灯片)

  (自述――个别――齐)

  B:(幻灯)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 请3、4组同学齐读句子。

  b. 榕树什么时候的叶子是翠绿的?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什么令它们发光?

  c. 颤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颤动?请给它换个词,并比较哪一个最合适?

  d. 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的情况出现?

  e. 指导读句子。

  假设你眼前就有这么一株大榕树,阳光灿烂,刚好微风吹来,叶子上像有精灵在向我们招手。你想我们也和作者一样心里对榕树充满了之情?请带着这种感情读句子。

  (齐读――范读――个别――齐读)

  9. 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请在前面加上啊字,读出来。(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0. 你能告诉大家,在这一段里,作者抓住了大榕树的哪几个具体方面来写的吗?(示幻灯片提示,板枝、干、叶、根)

  11. 齐读7、8自然段,作者笔下的大榕树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宁静、悠远、美丽、幽雅)

  12. 这种对静止不动的事物的描写,我们称为静态描写。(板静态)

  13. (过渡)大榕树有一种静态的美,可作者来到榕树下,目的是什么?他看见小鸟了吗?作者什么时候才真正看见了小鸟?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

  1.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概括鸟的天堂起初场面的词。找出马上举手。

  2. 示图,小鸟出来了,鸟的天堂马上变得怎样了?

  3. 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种热闹情景的?

  4. 鸟声是作者――(听到的),鸟影是作者――(看到的)。

  5. 为什么出现这种热闹的场景?是什么把小鸟给引出来了?找出句子。

  6. 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齐读,轮读)

  7. 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品种真多啊。

  8. 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

  9. 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

  10. 哪一只小鸟引起了巴金爷爷的注意?请找出句子。

  11. 你觉得巴金爷爷当时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读句子。

  (个别――齐――范――齐)

  12. 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果真名不虚传。

  13. 你觉得小鸟出现后的热闹场面,在感觉上和上面大榕树的宁静幽雅一样吗?

  14. 这种对活动状态的事物描写,我们称之为动态描写。(板动态)

  四、通过自选朗读总结全文。

  1. 这节课上,你了解认识了什么?

  课文从大榕树的静态及对小鸟的动态描写,介绍了作者和朋友两次在鸟的天堂所见所闻,十分真实合理,形象生动。请自选一节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课文自由朗读并将写得好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讲课文第四段,归纳中心,解决课后题,巩固写作手法(动、静态描写)。

  一、 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跟着巴金爷爷先后两次欣赏了鸟的天堂这一动一静 的美丽景致,当他要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 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找出巴金爷爷离开时心情如何的有关词句。

  2.为什么作者对鸟的天堂这么留恋?

  3.这段的最后一句最能把作者去完鸟的天堂之后的想法表达出来的。

  4.这时,巴金爷爷的心情如何?(留恋、赞美)

  5.朗读第四段。

  三、总结全文。

  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去的时间不同)

  2.鸟的天堂其实就是指什么?(大榕树)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联系上下文找出原因。

  (①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

  (② 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

  (③ 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观察事物时,不仅要注意形状、大小、颜色、位置,而且更要注意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静、动态的不同变化。)

  四、质疑、

  学完后有什么不明白、弄不懂的地方?

  五、解决课后题。

  六、布置作业 。

  1.朗读全文,背诵要背的部分。

  2.用陆续和应接不暇造句。

  3.预*《草原》。

小学语文课文《鸟的天堂》优秀教案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教学方法

  谈话法。

  学*方法

  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书:鸟的天堂)

  3、读题、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大屏幕出示句子)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结尾句)

  2、(大屏幕出示句子)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二、学*第二段

  1、 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

  2、(大屏幕出示句子)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颤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

  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

  三、学*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2. 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

小学语文课文《鸟的天堂》优秀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赏读课文,质疑问难。

  2、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通过本课的学*,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能分辨课文中写的是具体事物还是作者的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课文最后一句话中作者标点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

  出示“天堂”,教师问:

  “天堂”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它们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就像乐园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鸟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曾和他的朋友一起欣赏了这鸟的天堂,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巴老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通,流利。

  2、拼读生字,理解词语。

  3、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

  三、检查反不馈

  1、指名读词语,提出有否不理解的词语,齐读。

  2、作者和朋友几次去鸟的天堂?哪些章节写了第一次,哪些章节写了第二次?

  3、分段。

  四、再读课文,品析有关段落及句子

  1、快速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第二次游览了鸟的天堂后的感受。

  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后,有怎样的感受呢?找出作者游览鸟的天堂后的感受的句子。

  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是个什么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2、教师过渡:

  为什么大榕树是“你的天堂”呢?这到底是棵怎样的树呢?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⑴ 出示: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朗读,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大榕树的?

  ⑵ 出示: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谁来说说 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哪些词写出了大榕树有旺盛的生命力?怎样朗读这句话?

  教师过渡:

  这是一棵长有许多枝丫,枝上有生根,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或者说成为鸟的天堂还具备哪些条件?

  (农民不许捉,自然环境好,有山有水,树木枝叶繁茂等。)

  3、这里的鸟真幸福,我们也为它们高兴,一起用喜悦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4、教师过渡:

  那鸟儿们在这里生活得这样呢?找出鸟儿们活动的句子。

  交流。

  出示:

  起初四周围非常清静。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棵榕树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通邮的在扑翅膀。

  5、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哪些词里可以看出这里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这一点?

  五、教师过渡,总结(略)


课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6)

——小学课文《白鹅》的教学设计合集5篇

  小学课文《白鹅》的教学设计 1

  【设计理念】

  鉴于对“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思考,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努力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简析】

  作者通过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只性格高傲的白鹅,从刚抱回家的姿态开始,就给人留下了这一印象。继而作者又通过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作者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激趣导入,营造学*氛围,引入课文学*。

  2、板书课题:

  白鹅、说写“鹅”字。

  3、齐读课题,提出阅读思考。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识字,学词,读句,并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读通课文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披文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2、引出“高傲”并板书。

  3、明确“高傲”表现在那些方面。读书交流。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中感悟。

  四、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五、简介作者,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2、简述课文从几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

  3、过渡,体会鹅吃相“高傲”的部分。

  二、品读“吃相”,体会“高傲”、“有趣”

  1、指名读课文五至七自然段:

  初步感受鹅的吃饭方式。

  2、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体会鹅吃饭方式的刻板、不会变通,引人发笑。

  3、指导感情读书,读出情趣。

  三、品读“侍候”,再悟“高傲”、“有趣”

  1、理解“侍候”:

  引出“白鹅吃饭为什么要人侍候?”

  2、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

  3、指导读书:

  体会白鹅的“高傲”、“有趣”。

  4、指导情感朗读:

  读出情趣。

  四、发现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1、作者写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小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4、这只白鹅的确高傲,作者为什么还不厌其烦地侍候它?

  5、指导说话,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积累语言,背诵喜爱的内容

  1、自由摘录喜欢的词、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多读读,鼓励背诵。

  六、迁移运用,布置作业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它们有趣的特征,可以仿照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课外观察一种小动物,动笔写一写。

  小学课文《白鹅》的教学设计 2

  【学*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内容、课文特点、学*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二、学*生字,初读课文

  1、学*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情况。 (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2、口头填空: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侯……)

  3、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

  一、复*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二、学*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⑴鹅的叫声很高傲。

  ⑵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

  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⑴厉声______厉声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大叫。

  (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⑵鹅的步调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出场。

  (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如:

  ⑴“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⑵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侯的?

  ⑶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⑷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⑴食料简单的句子。

  (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⑵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

  (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⑶鹅老爷脾气的句子。

  (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⑷有人“侍候”的句子。

  (堂倌、非……不可)

  ⑸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

  (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作。

  小学课文《白鹅》的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侯、脾气、责备、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能流利地朗读,初步了解白鹅的高傲。

  3、能初步了解作者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的课文思路。

  【教学准备】

  1、学生预*课文。

  2、幻灯片一组。

  【教学过程】

  一、赏画导入:醇厚的文化享受

  1、出示丰子恺的四幅漫画,请学生欣赏画,自由谈论画。

  2、这些漫画很有意思,能欣赏到这些幽默有趣的漫画,我们得感谢一个人(出示丰子恺的头像),他就是丰子恺(板书:丰子恺)他是个画家,尤其擅长漫画还精通音律,更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今天,我们准备一起读读他写的文章《白鹅》。

  (设计意图:丰子恺的漫画是我国当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珍珠,给人的影响颇大。幽默有趣的漫画既为孩子的课堂学*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也为孩子认识丰子恺,了解丰子恺找到了一个支点。就是这些轻松随意的生活幽默画,拉*了二十世纪初一位名人与孩子的距离,拉*了孩子与文本的距离。在简单的对话里,在自然中的交流中,给予了孩子醇厚的文化享受。)

  二、整体感受,纯朴的文本认识过程

  1、学生自主读文,教师巡回指导。

  2、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交流第一次读后感悟。)

  3、这篇文章生字、陌生的词语特别多,我们来读一读:

  出示词语:

  伸长头颈 狂吠 一丝不苟 京剧 严肃郑重

  饮水 倘若 脾气 供养不周 邻居 一日三餐

  蹲着 奢侈 譬如 窥伺 堂倌 颇像 侍候

  ⑴ 挑你认为难读的读给大家听?

  (生读)

  ⑵ 谁能一口气读下来?

  (生读)

  4、我们再来看这些四字词语:

  出示词语:

  厉声呵斥 引吭大叫 厉声叫嚣 厉声叫骂 昂首大叫

  ⑴ 谁能读?

  (生读)

  ⑵ 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5、虽然说的都是鹅的叫声,但毕竟还是有细微和差别的,我们来看下列几个句子,这五个句子对应五个词语,你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

  ⑴ 鹅伸着脖子,放开喉咙大叫。 ( )

  ⑵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 ( )

  ⑶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吵闹。 ( )

  ⑷ 鹅抬起头大声地叫喊。 ( )

  ⑸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骂。 ( )

  厉声呵斥 引吭大叫 厉声叫嚣 厉声叫骂 昂首大叫

  (设计意图:认认真真地读文本,简简单单地学词语,轻轻松松地获得进步,在纯朴的文本认识过程中体现最优的语文学*效果。)

  三、看画读文,醇和的阅读提升

  1、同学们,丰子恺爱画画,也爱写文章,他很喜欢给自己的文章配点画,你看,这就是丰子恺为《白鹅》配的画。你觉得画中的白鹅在干什么?老师想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合适的句子来说一说。

  2、随机落实以下句子的朗读:

  ⑴ 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⑵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预设:这句话最具有19世纪的语言风格和*惯,要读好它不容易,谁试试?读得很流畅了,能把鹅的叫声读响些吗?)

  ⑶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预设:你是说鹅正在散步或行走呢!真像。要读好这个句子可不容易,因为有很多多音字,谁再来试试?对这个句子很疑问吗?什么是净角?京剧有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净角是其中一大行当,也叫花脸,它往往扮演那些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请问哪个是净角,注意净角走路的姿势,此时你想说什么?白鹅的就是这么走路的,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⑷ 譬如吃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预设:也许它此时正去──饮水,正去──吃泥,正去──吃草,正去──吃饭,不过吃的顺序永远是先吃饭再饮水再吃泥再吃草,然后再吃饭这就是一眼三板,一丝不苟。)

  3、欣赏着这画,读着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鹅呢?

  (高傲、傲慢、固执、一丝不苟、三眼一板、大模大样、有趣的、可爱的)

  (设计意图:综合利用画这个课程资源,既以画的直观形象刺激学生对鹅的认识,又借画的可多元解读特质,以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有滋有味有情有趣地读,让画和文相辅相成,相融相生,努力构建一个醇和自然的阅读场。)

  四、再读文本,醇美的文本梳理

  1、这是一只普通的白鹅,又不是一只普通的白鹅,因为丰子恺的名人效应,白鹅为此沾了点星气,它也就成了一只明星白鹅,眼下的明星都有个小档案,我们的白鹅当然也不例外,我们就帮白鹅填一填吧!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有能直接填在档案上的词儿吗?

  动物明星档案:如,姓名、昵称、性格(叫声、步态、吃相)。

  2、交流。

  (设计意图:是文本梳理的过程,却在档案的填写的操作形式中有趣起来。一为情趣,白鹅已不仅是鹅,在作者笔下,在学生眼里,它俨然已是一个极富灵性的可爱的生命;二为兴趣,就了档案这种形式,使文本梳理的过程也显得趣味盎然。)

  五、结课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读,读懂了一只高傲的白鹅。今天我们只能读到这儿了,下节课,我们将透过语言文字去读懂作者的感情,读懂作者的思想。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何况是那么有趣那么入味的课文呢?。

  小学课文《白鹅》的教学设计 4

  【教材简说】

  《白鹅》是人教课标版小语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重点表现的则是白鹅的特点──高傲。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鹅与狗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与鸭对比,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学*活动,在感悟丰子恺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感受丰子恺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反语的写法,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一、复*引课

  1、由鹅身上的傲气引导学生回忆复现鹅的姿态和叫声的描写:

  丰老先生是从哪几方面写白鹅高傲的特点?用波浪线划出过渡句,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引读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引出下文步态的学*。

  二、感受高傲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觉得哪句最有趣,就读一读。(出示课件,让学生自主选择学*方法。)

  1.自由读,感受步态的高傲:鹅走来了。自由读第4自然段:有没有感受到高傲的步态。

  (1)学生交流:

  生:我听见了鸭、鹅……

  指名分别读──评“鸭小姐”“鹅先生”的朗读。

  师:写高傲的鹅为什么写“鸭”?(引出“对比”的写法。)

  出示词语,进行理解:急速、局促不安、从容、大模大样

  (2)、视频突破“净角”难点:

  有不明白的吗?(净角)谁知道?(课件出示)指名说感受。

  师:丰老用“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步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显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3)、朗读体会对比写法:谁能通过朗读表现鹅步态的从容、大模大样,那股傲气?

  (4)引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2、默读感受:“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这回请你默读第5、6、7自然段,为什么使我们发笑?你感受到他的高傲了吗?(可以划出有趣的词句,把感受写在旁边。)

  (1)、自由交流,指名说。板书: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体现在哪儿呢?

  (2)品读句子,说感受:(课件出示)

  ①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师:真是一丝不苟、循规蹈矩、不会变通啊!令人发笑。

  师:吃东西也是慢悠悠的,不怕耽误时间,并且很会摆架子。

  ②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师: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因为它太三眼一板,一丝不苟,高傲吧!)

  ③因为附*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师:喜欢“鹅老爷”这个词吗?(太形象了,它的确像个“老爷”,吃饭必须有人侍候,摆老爷架子,因为它总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狗来偷吃,饭被狗吃净了,它昂首大叫,耍老爷脾气。)

  (3)、小结,引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说得多好!这鹅真是有股傲气,架子十足!怪不得丰老赞叹“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3、回顾全文,在叫声、步态、吃相的关键词的基础上,指导编儿歌。(出示儿歌课件)

  三、品味拓展

  1、再次出示咏鹅课件,感受白鹅的可爱。

  2、感悟写法:感受拟人手法及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味喜爱之情:

  小结:作者用这种方法写,既突出了鹅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有许多好的方法,大可不必口口声声地说我喜欢它。

  3、请同学们回味课文后,出示“快乐写话卡”:我是一只――的白鹅。试着用我们发现的写法,把它的特点写出来,把你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小学课文《白鹅》的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看”。

  2、能理解作者笔下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拟人、反语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结合文中的漫画插图,品味欣赏本文漫画式语言的趣味,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白鹅图)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1)古诗《咏鹅》,这是七岁的骆宾王眼中的鹅。

  (2)学生交流,这是你们眼中的鹅。

  (3)再来欣赏一下这幅鹅图,你知道这是谁眼中的鹅吗?

  2、出示作者图片,简单介绍丰子恺。

  3、丰子恺先生不仅把眼中的鹅画了下来,还专门为它写了一篇文章――《白鹅》。(板书)

  4、读了课题,你的小脑袋里产生了什么疑问吗?

  丰子恺为什么要写白鹅?

  他眼中的白鹅是怎样的?

  他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鹅的?

  板块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

  1、带着疑问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学*生字新词。

  (1)指名读,相机正音。

  提醒:侍(shì)候、供(�括�n�溃┭�不周、窥伺(kuīsì)

  多音字:看看(kān)家看(kàn)望

  (2)理解难度较大的新词。

  (3)按照左右和上下结构将生字分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识记难写的生字,相机描红。

  提醒:譬、侍、脾、捷、昂

  3、通过初读,刚才提出的哪个问题可以解决了?

  (1)作者眼中的白鹅是怎样的?

  学生找书中的关键词:高傲、傲慢、架子十足等。

  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作者眼中的鹅是一个怎样的动物。(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理解“高傲”。

  (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白鹅?

  学生交流:叫声、步态、吃相。(板书)

  你们是怎么又快又准地找到描写白鹅的这几个方面的?(抓住每一部分的中心句)

  (3)根据我们刚才已经解决的两个问题,再来快速看看课文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按照总分结构来写课文,第5~7自然段重点写了白鹅的吃相。

  板块三:初见白鹅,感悟“高傲”

  1、出示第1自然段,画出作者具体描写白鹅高傲的句子,和同桌交流阅读感受。

  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1)姿态高傲(板书):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

  (2)理解“左顾右盼”:“顾”就是“盼”,向左右两边看。拓展同类的四字词语:东张西望、前仰后合、南来北往。

  (3)想象画面读。

  2、这样高傲的白鹅作者喜欢吗?你从哪里发现的?

  出示: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

  雪白的“大鸟”:从称呼中感受到对白鹅的喜爱。

  抱着回家:对鹅的珍惜,是朋友相送的,不舍得放下。

  3、出示第2自然段。

  关注气泡里的内容,交流“承上启下”的作用。

  能不能把这一段去掉?不能,因为有过渡作用。

  读着读着,你有新的疑问吗?

  4、鹅的姿态高傲,为什么说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作业:

  1、生字描红。

  2、阅读课后“阅读链接”的《白公鹅》。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导入,温故知新

  1、上节课我们读了丰子恺的《白鹅》,知道了在他眼里鹅是――高傲的。(板书:高傲)

  2、鹅的高傲,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板书: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板块二:想象画面,感知“叫声”

  1、出示第3自然段。自由读,留意鹅的行为表现,想象: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交流:

  (1)画面里有鹅的样子吗?看不到,不见其形,只闻其声。这幅有趣的漫画也许只有表示鹅叫的几个符号。

  (2)作者听见鹅的叫声是怎样的?出示: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这些叫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的?(看守门户,鹅厉声呵斥;生客进来,鹅厉声叫嚣;篱笆外有人走路,鹅引吭大叫)

  (3)从叫声中我们仿佛又能看到生动的画面。如果你路过,听到鹅的叫声,会喜欢吗?不喜欢。(太高傲、太凶,令人害怕)

  3、这种高傲的叫声作者喜欢吗?喜欢。因为可以代替狗给他看守门户,还尽职、勇敢、警觉。你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小结:看来是一只高傲却尽职的鹅呀。出示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板块三:迁移学法,欣赏“步态”

  1、刚才我们通过留意鹅的行为表现来想象画面,体会鹅的高傲,现在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并和同桌交流你的学*体会。

  2、汇报交流:

  (1)从容步态图: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理解“净角”(京剧的一个行当,“花脸”,多指性格豪放、说话声音很大的男子),播放净角出场视频。

  你有什么感受?比喻贴切,既幽默又形象。像大老爷不慌不忙,镇定沉着,很傲慢。指导朗读。

  文章明明是写鹅,可为什么鹅的步态图中还有鸭呢?这样比较有什么好处?

  用鸭的步调急速来突出鹅的从容不迫,用鸭的局促突出鹅的傲慢。作者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两种动物的特点写得惟妙惟肖,用词精准,不愧为大作家!

  (2)傲然站立图:从“毫不相让”,体会到鹅的高傲,不屈服于任何人;“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体会到鹅的盛气凌人、嚣张。

  3、无论走路还是站立,始终保持傲慢,难怪作者说――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4、齐读本段。

  板块四:品读“吃相”,体悟情感

  1、作者是怎么写出白鹅吃相的高傲的?请默读第5~7自然段,找出让你印象最深的画面,在相关句子旁边写写自己的阅读体会。

  2、随机交流。

  (1)令人发笑的吃饭图:

  鹅吃什么?(板书简笔画:饭、水、泥、草)

  鹅怎么吃?理解“三眼一板”,生交流。

  师介绍:“三眼一板”是一种音乐节奏,就像我们音乐课上打的四四拍,看我手势。读读文字,谁能把鹅三眼一板吃东西的过程表演出来?

  生合拢手作鹅嘴,到黑板前结合简笔画表演。师边说边重画,提问:倘若水盆放到远处呢?

  引导学生按照“饭―水―泥―草”的顺序来吃。谈体会。(有架子、不慌忙、很刻板、有趣等)

  指导朗读。

  (2)狗窥伺鹅食图:

  狗和鹅的行为表现对比,出示相关词句,体会读,以狗的敏捷、猥琐衬托出鹅的高傲、从容。

  鹅昂首大叫,想象说话:对谁大叫?叫些什么?体会它的嚣张、高傲。

  (3)侍候添饭图:“我们这位鹅老爷”“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架子十足”,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出鹅的高傲。

  3、真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样的鹅,你有耐心去侍候吗?丰子恺先生就有,出示第7自然段,引读。

  你读懂了什么?不急,先看一段背景资料。

  “高傲”的白鹅在抗战期间为作者解忧,给作者的生活*添了几分乐趣。作者喜欢鹅,愿意为它付出。课前提出“作者为什么写白鹅”的问题也解决了。

  4、再读刚才的这些词(“我们这位鹅老爷”“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架子十足”),大家发现了什么?处处有反语,流露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5、出示原文片段,再悟喜爱。

  板块五:阅读链接,课外拓展

  1、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和课文比一比,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高傲)

  2、体会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通过拟人、反语等方法写出对鹅的喜爱)


课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合集5篇(扩展7)

——课文《行路难其一》的教学设计合集5篇

  课文《行路难其一》的教学设计 1

  教学重难点:

  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理解主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比兴”手法的运用。

  3、对比阅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行路难》为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有些学*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之情。

  二、知人论世:

  (一)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寒士的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二)作者简介:

  1、鲍照的生*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2、鲍照的人生道路

  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

  3、鲍照的诗歌创作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拟行路难》18首为其代表。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

  三、描述诗意,整体把握

  在*地上倾倒杯水(介宾后置),水向四处分流(比喻人生际遇不同)。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举杯饮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这句说,歌唱声因举杯饮酒愈益悲愁而中断.)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徘徊不前,不再多说什么不敢表达自已的.思想.。悲愁深沉,郁结在胸,酌酒难以自宽,长歌为之断绝。满腹感慨吞声不能言,(其内心痛苦可想而知。)

  四、探究讨论:

  1、文中有没有可以表现诗歌整体情感的词语?

  “愁”(诗眼)

  (1)愁什么?愁的内容——“命”(门第决定人生)(课后练*二)

  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这一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人生哲理。暗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②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这是古代的血统论。作者认为非常不公*,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2)如何解愁?借酒消愁,悲歌断愁

  (3)愁的结果?吞声踯躅不敢言(不敢言不等于无言啊)

  (4)诗歌的主旨:

  明确:诗人以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起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遭受压抑的激愤之情,对士族门阀的压迫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5)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课后练*一)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暗含不*,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稳。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大转折。上文以“人生亦有命”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酒消愁”“悲歌断愁”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涌。“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用反问的句式,达

  (6)描述并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

  泻水置*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看似*静以理自喻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暗流涌动所叹者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借酒消愁悲歌断愁

  心非木石岂无感?

  心非木石岂能无愁

  吞声踯躅不敢言。

  忍气吞声不敢言愁

  情感:看似*静——悲愤难抑——激昂抗争——无奈压抑

  认命——不认命——认命

  抨击悲愤无奈

  (7)比较阅读:李白的《行路难》与鲍照的《拟行路难》(课后练*三)

  图片

  问题1: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情感看,李白的《行路难》与鲍照的《拟行路难》有何异同?

  明确:从思想内容看,两首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愤不*的感情;从语言风格看,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响语言质朴,用*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全诗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跳荡雄肆

  742年诗人李白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问题2:同样是行路难,同样怀才不遇,抱负不能施展,李白却在行路难中喊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乐观自信;而鲍照却是“吞声踯躅不敢言”,忧愤不*。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原因。

  明确:

  (1)诗人生活的时代不同

  明确:李白生活在盛唐,经济繁荣,政治相对开明,士族门阀政治受到抑制,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李白的诗歌中也总会出现愁绪,但是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所以,李白的作品集中体现出了盛唐气象(雄浑、充沛的活力)

  鲍照,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鲍照的作品艺术风格俊逸豪放,虽才华横溢,又献诗言志,却因出身寒门,一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

  (2)诗人为人性格的不同。

  李白处世自信,性格豪迈,充满激情,虽仕途坎坷,但仍乐观自信;鲍照是充满追求,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渴望,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性格上多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

  课文《行路难其一》的教学设计 2

  【设计说明】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如何能在文言教学中更好贯彻新课标?我尝试通过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方法的引导,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与“诗仙”李白进行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本堂课的设计从“诗缘情发”开始,诗歌教学一般情况下,应该抓住情感这样一个关键点。尤其是李白的诗歌,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更是感情饱满激越。《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遭受馋毁初离长安南下时所写,诗中主要表达出了作者李白慨叹世路艰难,以及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的自信胸怀。对这首诗教学,其指导思想是,根据诗歌教学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诗,通过 “解读——品读——悟读”诗歌环节的设置,在读中展开对该诗的探讨﹑分析﹑理解;教学理念是教师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参与到课堂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从而达到对《行路难》这首诗的语言之美和思想情感内涵的把握。

  【教学目标】

  1、能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赏析感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哀而不伤,悲而能壮”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的怀才不遇,以及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熟悉李白吗?都知道关于他的哪些方面?能说说吗?

  预测回答:从他的诗歌,从他的为人。

  那大家知道李白最大的爱好吗?——喝酒!

  李白嗜酒闻名天下,有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为了能喝酒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也要典边值钱的东西,有诗为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可是,这样一个酒仙,也有面对美酒佳肴喝不下去的时候,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行路难》这首诗,寻找答案!(老师板书 “行路难 李白” )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请大家大声朗读这首诗,看看能否读准字音和节奏。

  (可能出现需要集体纠正的读音:太行山、箸、冰塞川 3个读音为什么? )

  请大家再读诗歌: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对文中的疑难处做好标记,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学*。

  (学生自由读,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协助)

  大家还有没有交流以后也没弄明白的地方?——全班交流难点

  预测:

  1、行路难?乐府古题?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一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吗?(用自己的话说说好吗?) 好像有点难度,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歌的写作背景,看看能不能帮助我们? (师读)

  那你根据背景现在能说一下了吗?

  就是诗人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

  (三)解读诗歌,感知“难”点

  这首诗中有几个“难”字?请你找出来,用笔画标注一下。

  预测学生回答:诗中2个;加上题目中的“难”字,一共3个

  有人说啊,这首诗歌既有明处的“难”,也有暗处的“难”,其实诗歌处处是难,字字都包含着“难”,请同学们用慧眼来发现隐藏在诗歌字里行间的“难”,好吗?

  我从诗歌中的什么地方(字、词语、句子),读到李白暗含在心中的“难”, 我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把赏析重点放在前三句上面)

  学生思考,预测学生回答(各抒己见):

  1、不能吃,是难,一定结合诗句来说明,一说到第二句就出示;(多训练品味读,示范,

  指导)

  2、过不去河是难,登不上山是难;(多训练品味读,示范,指导)

  3、等伯乐来发现自己是难(典故要说明白)(多训练品味读,示范,指导)

  4、直接感叹:行路难,是难!歧路,是难!今安在,是难!(多训练品味读,示范,指导)

  5、最后一句的 “破”,是难!

  “停”“ 投”“拔”“顾”“欲渡”“将登”

  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的关键问题提示:

  假若一上来学生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问:李白这是想去哪里?黄河和太行特殊含义(学生的自我理解说出来)?——胸有大志,未实现,从高处跌入低谷

  歧,选择多,才难,美酒佳肴,不吃才难,在茫然之下,让人揪心处还体现在动词。 茫然,不知所措,你有过吗?此处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评说。

  这是一条什么路?这么难?——预测回答:政治路,人生路?

  可否说他既没有当官,也无仕途可以走呢 ?

  看资料(幻灯:公主引荐、供奉韩林、御手调羹、贵妃捧砚),你得到什么信息? 生活好,地位高,可是内心呢?依旧不满面对奢华和高调,却是内心郁闷,为何? 他的目标没有实现——拥有自己政治蓝天,他的诗中就用黄河和太行来书写大志向,少有志向,想着成为帝王之师,是他的性格,更是他的志向,决定了李白44岁的时候——:幻灯:“上书玄宗、赐金放还”

  这首诗就是李白在离开长安的`路上所作,可见这一路走来心怀多少难以诉说的“难言之隐”啊!

  让我们用声音——朗读,来体会难以言说的心情吧。

  (这个过程注重,边赏析,边引导朗读,并且多种朗读形式交替进行)

  (四)品读诗歌,赏析“歧”路

  这条路越来越难行,诗人在诗中用什么词来形容这条路?——歧路

  歧,是什么意思?(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归纳:岔路,李白面前到底有哪几条路呢?

  预测学生回答:学生各抒己见

  “歧路”还是可以扣住“渡”与“冰塞川”;“登”与“雪满山”——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李白想着离开长安。

  总结:

  去——违背志向;自己不甘心

  留——违背原则,在诗中有体现:哪一句体现想留下,还是对“仕途”寄予希望?——“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典故)

  去留两难,内心纠结

  这真的是:(幻灯:“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覆间。”)——白居易《太行路》

  有时候,“人心的反复抉择”才是最难啊!

  此时李白的心,时而左时而右,时而去时而留,此时的李白真的是—— (幻灯:“何处路最难,最难在长安”)

  把自己当成李白,设身处地的体会作者的心情,齐读前四句 学生会不由得读到“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老师打断,大家不由得就发出了“行路难”的感慨啊!

  看看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三个字一句,并且是感叹号,改成都好不行吗?你读读试一试 老师有时候喜欢“弄斧到班门”,我在行路难后面加上一个“啊”字,听读,你有何感受? 添一添,悟感情。

  学生评价,多人试读,可以加不同的语气词,还可以放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字,品读(多找几个学生,不要解释,只听朗读!)

  (五)悟读诗歌,共鸣“情”怀

  总结过渡:(学生加字读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朗读方式,却有着同一种的心情,那就是:壮志难酬,彷徨无奈!

  内心如此茫然的李白,对生活,对未来彻底绝望了吗?

  没有!有诗句为证(齐读最后两句)你怎么理解这两句?

  预测学生回答:

  会有时,小时候理想终究化为现实

  化用诗句(结合课下注释)

  不拘与格式,再难也不弯腰

  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前进

  与前文联系,要前行,才会难

  课文《行路难其一》的教学设计 3

  【教学目的】

  学*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解题: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

  注意字音:金樽(zūn) 珍馐(xiū) 投箸(zhù)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

  值,价值。

  3、理解: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⑴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⑵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⑶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5、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6、背诵,指导感情的表达。

  7、作业,默写强调标点符号。

  课文《行路难其一》的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四、教学过程

  1、教师课件展示下列诗句,引导学生复*旧知,过渡到新知识:

  (1)李杜诗篇万古传。(赵翼《论诗》)

  (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启发设问: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

  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

  A、李白的生*、时代、代表作品;

  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

  C、你对李白的评价。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

  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合适,应该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对有争议之处,教师不做结论,引导学生往下学*,让学生学*课文后再做结论。)

  3、教师解题(课件展示,指名学生读或全班齐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时代背景。

  《行路难》是李白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之感。

  4、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

  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内互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参考注释,疏通诗意。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

  5、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投影展示,师生共同探究。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

  (3)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4)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面对现实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5)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要点如下:

  (1)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3)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形象写出了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的复杂心理。

  (5)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这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6、师生共同深入探究:

  教师再提出问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浪漫的诗风在本诗中有哪些体现?

  (2)从全诗来看,其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最后归纳。

  要点如下:

  (1)李白这首诗“浪漫”的诗风表现在:A,巧用历史故事、典故;B,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C,跳跃式的结构。

  (2)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7、巩固体验诗作感情,尝试有感情朗读。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我们要注意一句警句、两个比喻、三处用典、四句短句。

  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路上的坎坷,运用了“黄河”“太行山”“沧海”这些壮美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行路难》

  课文《行路难其一》的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准确认读多音字塞、行,理解羞、直、歧路、济等词义,初步理解诗意。

  2.过程和方法:品读诗歌,了解李白在失意和迷惘中仍不失洒脱乐观的形象。吟诵诗歌,入情入境地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仙悲愤中不乏豪迈的气概,学*失意中仍怀希望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品读诗歌,理解诗人曲折有致的心路历程。

  教学难点:体贴入微,感受诗人抉择的艰难和可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

  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填空,并说说你从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学生思考:好酒,有才,狂放,傲岸

  这是李白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也是他在他的超级粉丝杜甫眼中的形象。此时,李白正接受了玄宗皇帝的邀请,来到长安任翰林学士,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可是,不过短短两年之后,李白竟写下了一首诗歌,题为《行路难》(生读题目)。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不禁会猜想——

  学生回答:李白在仕途上遇到了困难?李白的心情很郁闷?

  生再读题目,读出感觉。

  二、初读诗歌,感受诗意

  1.自由放声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找出诗中能印证我们猜想的诗句。

  2.学生朗读。个别展示,注意正音(塞、斗、箸、行等);齐读。

  3.诗中哪些语句证实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李白怎么了?

  PPT插引写作背景:李白怀着治国安邦的理想来到长安,却发现玄宗皇帝早已年老昏聩,不理政事,他不过想借李白的诗才粉饰太*而已;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更是同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

  于是,谗言纷纷而至;

  于是,皇帝旨意又下:赐金放还!

  三、品读诗歌,走进李白内心,感受李白形象

  1.吟读这些诗句,你能从中感受到李白此时怎样的心情?

  2.学生品读,发言。

  预设:

  “金樽清酒斗十千------拔剑四顾心茫然”

  “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以宴*之精美来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茫然,并与下句“停”“投”“拔”“顾”形成对比。

  (“拔剑”这一动作,是否显得特别突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即将迈向自己的理想;“冰塞川”“雪满

  山”比喻理想受阻。

  (李白真有渡河登山的`行程吗?)

  “行路难------今安在”

  反复、疑问的修辞,感叹号的强调,短句的紧张急促,表现内心极度的迷惘与失落。

  (“多歧路”,李白到底有哪些路可以选择?如果这时再给李白一个选择的机会,他会怎样选择?)

  (品读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发言,抓住其闪光点加以肯定,然后一定要品与读结合,以品促读。)

  3.师朗读,小结过渡:食不知味,酒难入喉,长吁短叹,彷徨四顾,这,还是我们印象中那个洒脱的诗仙吗?难道他真的被打倒了吗?

  引入“闲来济沧海”两句。

  品读,说说你在这两句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吕尚八十终遇文王,伊尹奴隶竟成国相(年老位卑,仍成大业)

  本意解读:垂钓碧溪,泛舟日边,感觉悠闲自由,温暖清新。

  (隐逸与进取,矛盾的选择纠结于同一句。读时注意语气略轻松,带期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自信)

  “济”:同舟共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词的多义解读,坚定的理想,自我的勉励)

  (品读时,应注意前句隐隐的希望与后句坚定的自信这种感情的区别,朗读处理时应努力表现情感上的层次。)

  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诗仙,在痛苦的深渊中仍能将自己打捞,在俗世的尘埃里也能开出青色莲花。

  仰望诗仙,有情诵读。

  4.引入录音范读,听后选择自己最有感觉的一句来试读。(先同桌互读,再推

  荐班中展示,最后再次齐读。)

  四、结合情境,诗意拓展:

  1.多年以后,我们可能不再会背诵这首诗,但我们绝不会忘记这一句:

  你会在什么时候想起这句诗?你会把他送给谁呢?

  当我陷入困境时,我在心底轻轻地勉励自己:

  当朋友遭遇挫折时,我会深情地鼓励他:

  当整个世界都背对着我时,我也一定要面朝大海,大声地喊出

  2.李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辗转流浪,倏忽十二载——

  756年,安史之乱,受聘入永王李璘军中

  757年,获罪,流放夜郎

  759年,遇赦

  761年,欲投李光弼军,因病未果

  762年,病殁(mò)于安徽当涂

  他,是凄凄长夜中最孤独的行者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他的生命,就是歌唱,就是行走,因为他坚信

  行路难,难路,行!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诵读此诗,并默写。

  2.课外研读《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六、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教学反思:

  《行路难》描述的是诗人被“赐金放还”之后,京城好友为其设宴饯行时的场景。廿年颠沛,赢得天下诗名,终于得*天颜;理想*在咫尺时,却因不甘献媚于权贵而黯然被逐,其间的心理落差何啻天渊!面对着“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诗人食不甘味,酒难入喉,这是他此时忧闷茫然的心理直接在生理上的表现。理想破碎的痛苦幻灭和内心深处的孤傲自许纠结、挣扎,刹那间心灵的丝丝颤动,体贴入微的捕捉和解读,正是走*诗人的不二捷径。

  教学过程中,故设疑问、巧妙追问、还原解读,各种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捕捉诗人刹那间的心灵颤动,一步步贴*诗人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诗人茫然中仍藏希望,绝望中依旧昂扬的浪漫主义形象。还原本真,从字里行间寻求诗人的心灵颤动,解读诗人的心灵密码,这,才是读诗的正道啊。

  “诗缘情”、“情动而辞发”。如何去轻叩诗歌们,让诗人汹涌澎湃的情感激流汩汩地流淌进读者的心灵呢?其秘诀就是朗读,在反复的浅斟低唱中进入了诗歌的氛围与美好的意境。

  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的设计和展示是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最有效渠道之一。朗读的指导亦是随机应变,巧妙多样。或通过学生自评理解,或通过朗读展示直观体会,或通过字词赏析细细落实,或通过聆听教师范读揣摩模仿,不同的指导却都是以学生的学*体验为出发点的,注重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心灵来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以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所以,诵读不是让学生在别人的作品里机械地抒情,而是要让诗歌成为引发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源泉,“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与筋肉里”(朱光潜语)。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