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优选【5】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随课文学*本课的“烤、辩”等9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好生字。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争论的故事》,指名读,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故事中是谁和谁争论?他们又是为什么事儿争论?争论的结果又怎样呢?快让我们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相机识字

  1.(出示读书要求)大声读课文吧,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生读,师巡视指导。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同学们响亮的读书声告诉我,你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11,12)出示(143页),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符号(12个点),出示《标点符号用法》,指名读。(错的改一下。)

  (1)现在让我们开始读课文吧!盛老师开始讲故事喽!故事从哪儿开始的呢?第2节。(板书:讲故事)

  (2)第2段。谁来?俩(出示卡片)a这个字的读音很特别,这组开火车读。b看看这个字,猜猜“俩”是什么意思?(两个人)c“兄弟俩”就是兄弟两个人。那“我们两个人就叫――我俩,亲热点叫――咱俩”,“你们两个人就叫――你俩”,“他们两个人叫――他俩”,“姐妹两个人叫――姐妹俩”d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兄弟俩”。兄弟俩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呢?

  (3)第3段。a指名读。纠音“烟熏火燎”“皮香肉嫩”。b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烟熏火燎”的场景吗?你吃过什么“皮香肉嫩”的东西吗?c 看,新词只要一联系上咱们的生活,我们就能理解它的意思了――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板贴:联系生活)想象着这样的情景,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开火车读。)

  把词语送到句子里,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两句话。

  教师小结:兄弟俩本想射雁充饥,却在为大雁该怎么吃而争论。

  (4)练*朗读对话,相机学*生字。

  a出示插图。这就是故事中的兄弟俩。猜猜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B看着图说一说,什么是“煮”,什么是“烤”?(点:这下面的四点也是表示火的意思。)“烤”和“煮”都是一种烹饪方式,你还知道哪些烹饪方式?(蒸、煎、炒、焖、煨、炸)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看看偏旁我们就能猜出这个字的意思了。贴:看偏旁)

  c兄弟俩是怎样争的呢?同桌一人一句分角色读。

  d指名读。评价:他们“争”得怎样?

  e弟弟说烤着吃,哥哥赞同吗?认为这样对吗?“不赞同,不认为是对的,就是――不以为然(对),你瞧,多读读课文还能理解词语的方法呢!板贴:这就叫――联系上下文。哥哥不仅不同意,还“大声争辩”,(出示争辩)看看这个“辩”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辩”字)“辩”字的兄弟姐妹可真多!(辨,瓣,辫),老师教大家一首儿歌,区别他们可容易啦!(出示儿歌)

  g理解了争辩再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就更有意思了,自由轻声地练一练,指名一同学。

  h师生合作争论。(我是哥哥,我说煮着吃,你得听我的。不是说要尊老吗,就应该煮着吃。)

  (5)第4段。这样争来争去,争个不停,就叫“争论不休”(休在字典上有五种解释,你觉得在这儿应该选第几种意思呢?)遇到难理解的词,可不要忘记查字典哦!(板贴)他们正争得不可开交呢,正好有位老人经过这里,给他们提了个建议

  (出示老人的话):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老人要兄弟俩把大雁剖开:谁能做一个剖开的动作?一生做动作。教师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所以,剖开就是用刀子割开、划开的意思,它是立刀旁。看,理解了意思,词语记起来就方便了。再读读这个词。)

  这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是――学生齐读。

  (6)第5段。可是这两全其美的办法还有用吗?指名读,结果怎样?(无影无踪|一无所获)

  (7)小结:读到这里,你知道1-5自然段写了什么吗?(板书:讲故事)盛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兄弟俩本想 ,却为 ,后来 ,

  结果 。

  (8)那么,6-12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请一位同学当老师,4位同学当学生,其他同学读旁白,我们合作着读。

  a第6段。第7段。b第8段。第9段。第10段。

  c第12段。老师发现刚才这位同学读书时,全班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呢。(1)“聚精会神”(出示卡片)开火车读。(2)指导写“聚”(下面是“众” 的变形,有三个人,撇竖,第一个人;撇撇,第二个人;撇捺,第三个人。也就是许多人聚在一起,这里是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生书空,在田字格中写一个。)(3)你们写字时这种投入的状态,就叫――聚精会神。(4)你能给它找个意思相*的词语吗?写在它的旁边哦!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办法哦!(板贴:找近义词)

  看到你们写得这么认真,老师把“赞许的目光”投给你们,(出示:赞)你能给它编个小口诀记住它吗?你来提醒大家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教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第一个“先”字的竖弯钩要改成竖提。

  把两个生词放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第12段。

  (9)小结:6-12段写了什么呢?(板书:谈感想)

  (三)课堂小结,学*生字

  1.课文读完了,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先写了盛老师讲故事,接着写了同学们谈感想。我们还学会了理解词语的很多方法,齐读――

  2.(出示本课的生字) 这篇课文还有几个生字还没写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笨”(前鼻音)这是批评人的话,*时可不能轻易用哦!

  “键”――原本是指安装在车轴头上控制方向、车轮的装置,用铁制成,称为关键,后引申为“起重要决定作用的因素”之意。所以是金字旁。)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师范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评理剖开可惜真笨浪费

  关键原谅烟熏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三、学*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4、5段

  5、齐读盛老师的话。

  四、学*生字

  俩烤评剖惜笨抓费键

  (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五、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

  1、听写词语

  2、你能用听写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也可以出示填空: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一)(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

  (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

  (3)共同评价

  (二)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出争论语气。

  (1)四人小组准备

  (2)请同学讲

  (3)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三)结合板书:两全其美不以为然争论不休无影无踪烟熏火燎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四)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大家练*后,请同学表演。

  二、学*课文,领悟道理

  1、自由读一读剩下的部分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4)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

  5、引导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总结课文,布置练笔

  1、总结课文

  (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练笔

  (1)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2)作业:认真练*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并仿写一个片段。如:《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文具盒里的争论》、《冰箱里的争论》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3

  《争论的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故事讲完,盛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的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一、来自课堂上的争论:

  1、课堂上的声音

  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

  a、课堂1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刚才说的是书上的四种观点,你们以为谁说得对呢?

  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前面的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

  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的总结。所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的是道理。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没有一个表示有异议。)

  师;(总结)是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光说不做是不明智的,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 b、课堂2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师生交流)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生5:我以为兄弟俩的争论都在说死话,结果大雁飞走了,告诉我们人不能说死话,要相互谦让一点。

  生6:我奶奶常跟我说,“好猫不叫”叫的最响的猫不一定是捉老鼠最多的猫,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的多不如做的多。”(大家交流了许多观点,更多的是支持:“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做起来”)师:课文中的盛老师支持哪一种观点呢?

  生:课文写“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么盛老师对所有的观点都赞同肯定。

  师:你们对盛老师的态度满意吗?

  生:不满意,盛老师对什么观点都:“赞许”,那我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生大多数不满意,都分学生表示满意。)

  师:同学们,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其实,是很正常的。只要你说的有道理。说兄弟俩很笨,我觉得有理;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也是事实;说没抓住时机也对,说做事关键先做起来也行??

  (课堂上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2、争论的声音

  课堂上两种声音,折射出两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大胆地解剖。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它需要我们反复地剖析与反思,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孰是孰非呢?支持课堂1的教师认为,故事是则寓言,掌握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学生的发表仅代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但不一定正确,只有“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才一语破的,而且这样学生也能接受。支持课堂2的教师认为,新的课程标准一再提出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可以是多元的,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些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文中盛老师那“赞许的目光”也就是肯定了这种多元的反应,也体现了编者、教材的价值取向。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归结为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感受是要“一元”还是“多元”?从文学作品鉴赏的多元性和学生认知规律及差异性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应是多元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能以一刀整齐划一的方式要求学生,也不能以部分学生甚至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全体学生。

  二、来自检测的争论:

  1、来自检测的情况反馈课堂上的争论*息不久,年级组搞了一次阶段检测,检测试卷就有一题:读了《争论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结果课堂1的学生基本上都写成“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阅卷的教师都予以肯定,课堂2的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有说兄弟俩笨的;有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有说要抓住时机的;还有说别的等。阅卷教师逐一予以甄别。说“要抓住时机”“要关键做起来”等道理的打了勾,而说“真笨”“浪费时间”等答案打了叉,经过统计,只有*一半的人答对了。

  2、争论的声音。

  争论发生在本年级组老师同阅卷的老师之间。

  年级组老师认为,学生的感受理解是多元的,不能强求一致,说“真笨”“浪费时间”的也是学生独特感受,这里不应该判错。

  阅卷老师认为,学生的独特感受应当予以尊重,如“要抓住时机”算对,“关键做起来”等也算对。而试题问的是“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兄弟俩真笨”“兄弟俩浪费时间”只能是当时的状况和简单的判断,你能说这也叫道理吗?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体现了如何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这一矛盾。

  语文教学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感受在更多的时候对更多的学生来说,是一致的。不应该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在特定的情况下,学生对特定材料有独特的体验,这是正常的,也必须予以保护与尊重。另一方面,“学生的感受”是多元的,而“文本的道理”却是不是个人感受的问题,它应该是明确的,最多数元的,不应该存在“一个个读者就有一个道理”的说法,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呢?在争论中,全体老师再次达到共识:首先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教师应予以具体的分析,只要他能自圆其说,只要他的体验是积极的、健康的、正面的、老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但是,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从更广、更深的角度看问题(这时学生的体验也有可能回归到文本的价值取向中来,也有可能超越文本。

  三、来自教后记的争论:

  1、教后感交流

  原以为这场争论应该结来了,可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又引发了全校语文老师的一次争论。在一次教师交流教后记的活动中,课堂上的老师在提出《争论的故事》教学中,他问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或者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其中只问“感想”,没问“道理”,以致于课文学会了,感想很丰富独特,但“道理”却只有一半的人掌握。“一石激起千层浪”,应问“感想”还是应问“道理”呢?

  2、争论的声音

  支持问“感想”的教师认为,“感想”即感悟以及想到的内容,其中包括道理的感悟,还包括联系自己看到听到的情况产生的联想。语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和体验。只有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的道理,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真的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争论后的反思:

  这次争论的其实体现了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和还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对矛盾上。故事学完了,问“学生有什么感想”和“学生懂得什么道理”这本身本无谁优谁劣之分,两者可以兼得,既问“感想”又问“道理”,在感想中学生谈出道理最好,如牵不出“道理”也可顺势深究一下。但从教师的争论中,要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思想的不同的倾向。主张问“道理”的,是从文本出发,从落后课程评价出发,他们是在围绕教材教,围绕考试教。主张问“感想”的,他们不仅是教材忠实的“消费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他们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他们具有强烈的学生本位意识――教育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教材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主体”在一定的情况下确实是一对矛盾。多少年来“教师一直教教材”、“学生学教材”、“主管部门考教材”,“教材”成了教师教学的唯一,也成了教师思想的“枷锁”。新的教育理念指出,要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在课程设计、实施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随课文学*本课的“烤、辩”等9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好生字。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争论的故事》,指名读,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故事中是谁和谁争论?他们又是为什么事儿争论?争论的结果又怎样呢?快让我们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相机识字

  1.(出示读书要求)大声读课文吧,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生读,师巡视指导。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同学们响亮的读书声告诉我,你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11,12)出示(143页),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符号(12个点),出示《标点符号用法》,指名读。(错的改一下。)

  (1)现在让我们开始读课文吧!盛老师开始讲故事喽!故事从哪儿开始的呢?第2节。(板书:讲故事)

  (2)第2段。谁来?俩(出示卡片)a这个字的读音很特别,这组开火车读。b看看这个字,猜猜“俩”是什么意思?(两个人)c“兄弟俩”就是兄弟两个人。那“我们两个人就叫——我俩,亲热点叫——咱俩”,“你们两个人就叫——你俩”,“他们两个人叫——他俩”,“姐妹两个人叫——姐妹俩”d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兄弟俩”。兄弟俩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呢?

  (3)第3段。a指名读。纠音“烟熏火燎”“皮香肉嫩”。b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烟熏火燎”的场景吗?你吃过什么“皮香肉嫩”的东西吗?c 看,新词只要一联系上咱们的生活,我们就能理解它的意思了——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板贴:联系生活)想象着这样的情景,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开火车读。)

  把词语送到句子里,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两句话。

  教师小结:兄弟俩本想射雁充饥,却在为大雁该怎么吃而争论。

  (4)练*朗读对话,相机学*生字。

  a出示插图。这就是故事中的兄弟俩。猜猜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B看着图说一说,什么是“煮”,什么是“烤”?(点:这下面的四点也是表示火的意思。)“烤”和“煮”都是一种烹饪方式,你还知道哪些烹饪方式?(蒸、煎、炒、焖、煨、炸)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看看偏旁我们就能猜出这个字的意思了。贴:看偏旁)

  c兄弟俩是怎样争的呢?同桌一人一句分角色读。

  d指名读。评价:他们“争”得怎样?

  e弟弟说烤着吃,哥哥赞同吗?认为这样对吗?“不赞同,不认为是对的,就是——不以为然(对),你瞧,多读读课文还能理解词语的方法呢!板贴:这就叫——联系上下文。哥哥不仅不同意,还“大声争辩”,(出示争辩)看看这个“辩”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辩”字)“辩”字的兄弟姐妹可真多!(辨,瓣,辫),老师教大家一首儿歌,区别他们可容易啦!(出示儿歌)

  g理解了争辩再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就更有意思了,自由轻声地练一练,指名一同学。

  h师生合作争论。(我是哥哥,我说煮着吃,你得听我的。不是说要尊老吗,就应该煮着吃。)

  (5)第4段。这样争来争去,争个不停,就叫“争论不休”(休在字典上有五种解释,你觉得在这儿应该选第几种意思呢?)遇到难理解的词,可不要忘记查字典哦!(板贴)他们正争得不可开交呢,正好有位老人经过这里,给他们提了个建议

  (出示老人的话):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老人要兄弟俩把大雁剖开:谁能做一个剖开的动作?一生做动作。教师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所以,剖开就是用刀子割开、划开的意思,它是立刀旁。看,理解了意思,词语记起来就方便了。再读读这个词。)

  这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是——学生齐读。

  (6)第5段。可是这两全其美的办法还有用吗?指名读,结果怎样?(无影无踪|一无所获)

  (7)小结:读到这里,你知道1-5自然段写了什么吗?(板书:讲故事)盛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兄弟俩本想 ,却为 ,后来 ,

  结果 。

  (8)那么,6-12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请一位同学当老师,4位同学当学生,其他同学读旁白,我们合作着读。

  a第6段。第7段。b第8段。第9段。第10段。

  c第12段。老师发现刚才这位同学读书时,全班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呢。(1)“聚精会神”(出示卡片)开火车读。(2)指导写“聚”(下面是“众” 的变形,有三个人,撇竖,第一个人;撇撇,第二个人;撇捺,第三个人。也就是许多人聚在一起,这里是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生书空,在田字格中写一个。)(3)你们写字时这种投入的状态,就叫——聚精会神。(4)你能给它找个意思相*的词语吗?写在它的旁边哦!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办法哦!(板贴:找近义词)

  看到你们写得这么认真,老师把“赞许的目光”投给你们,(出示:赞)你能给它编个小口诀记住它吗?你来提醒大家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教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第一个“先”字的竖弯钩要改成竖提。

  把两个生词放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第12段。

  (9)小结:6-12段写了什么呢?(板书:谈感想)

  (三)课堂小结,学*生字

  1.课文读完了,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先写了盛老师讲故事,接着写了同学们谈感想。我们还学会了理解词语的很多方法,齐读——

  2.(出示本课的生字) 这篇课文还有几个生字还没写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笨”(前鼻音)这是批评人的话,*时可不能轻易用哦!

  “键”——原本是指安装在车轴头上控制方向、车轮的装置,用铁制成,称为关键,后引申为“起重要决定作用的因素”之意。所以是金字旁。)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5

  《争论的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故事讲完,盛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的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一、来自课堂上的争论:

  1、课堂上的声音

  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

  a、课堂1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刚才说的是书上的四种观点,你们以为谁说得对呢?

  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前面的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

  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的总结。所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的是道理。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没有一个表示有异议。)

  师;(总结)是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光说不做是不明智的,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 b、课堂2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师生交流)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生5:我以为兄弟俩的争论都在说死话,结果大雁飞走了,告诉我们人不能说死话,要相互谦让一点。

  生6:我奶奶常跟我说,“好猫不叫”叫的最响的猫不一定是捉老鼠最多的猫,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的多不如做的多。”(大家交流了许多观点,更多的是支持:“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做起来”)师:课文中的盛老师支持哪一种观点呢?

  生:课文写“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么盛老师对所有的观点都赞同肯定。

  师:你们对盛老师的态度满意吗?

  生:不满意,盛老师对什么观点都:“赞许”,那我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生大多数不满意,都分学生表示满意。)

  师:同学们,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其实,是很正常的。只要你说的有道理。说兄弟俩很笨,我觉得有理;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也是事实;说没抓住时机也对,说做事关键先做起来也行??

  (课堂上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2、争论的.声音

  课堂上两种声音,折射出两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大胆地解剖。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它需要我们反复地剖析与反思,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孰是孰非呢?支持课堂1的教师认为,故事是则寓言,掌握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学生的发表仅代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但不一定正确,只有“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才一语破的,而且这样学生也能接受。支持课堂2的教师认为,新的课程标准一再提出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可以是多元的,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些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文中盛老师那“赞许的目光”也就是肯定了这种多元的反应,也体现了编者、教材的价值取向。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归结为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感受是要“一元”还是“多元”?从文学作品鉴赏的多元性和学生认知规律及差异性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应是多元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能以一刀整齐划一的方式要求学生,也不能以部分学生甚至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全体学生。

  二、来自检测的争论:

  1、来自检测的情况反馈课堂上的争论*息不久,年级组搞了一次阶段检测,检测试卷就有一题:读了《争论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结果课堂1的学生基本上都写成“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阅卷的教师都予以肯定,课堂2的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有说兄弟俩笨的;有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有说要抓住时机的;还有说别的等。阅卷教师逐一予以甄别。说“要抓住时机”“要关键做起来”等道理的打了勾,而说“真笨”“浪费时间”等答案打了叉,经过统计,只有*一半的人答对了。

  2、争论的声音。

  争论发生在本年级组老师同阅卷的老师之间。

  年级组老师认为,学生的感受理解是多元的,不能强求一致,说“真笨”“浪费时间”的也是学生独特感受,这里不应该判错。

  阅卷老师认为,学生的独特感受应当予以尊重,如“要抓住时机”算对,“关键做起来”等也算对。而试题问的是“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兄弟俩真笨”“兄弟俩浪费时间”只能是当时的状况和简单的判断,你能说这也叫道理吗?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体现了如何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这一矛盾。

  语文教学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感受在更多的时候对更多的学生来说,是一致的。不应该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在特定的情况下,学生对特定材料有独特的体验,这是正常的,也必须予以保护与尊重。另一方面,“学生的感受”是多元的,而“文本的道理”却是不是个人感受的问题,它应该是明确的,最多数元的,不应该存在“一个个读者就有一个道理”的说法,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呢?在争论中,全体老师再次达到共识:首先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教师应予以具体的分析,只要他能自圆其说,只要他的体验是积极的、健康的、正面的、老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但是,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从更广、更深的角度看问题(这时学生的体验也有可能回归到文本的价值取向中来,也有可能超越文本。

  三、来自教后记的争论:

  1、教后感交流

  原以为这场争论应该结来了,可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又引发了全校语文老师的一次争论。在一次教师交流教后记的活动中,课堂上的老师在提出《争论的故事》教学中,他问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或者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其中只问“感想”,没问“道理”,以致于课文学会了,感想很丰富独特,但“道理”却只有一半的人掌握。“一石激起千层浪”,应问“感想”还是应问“道理”呢?

  2、争论的声音

  支持问“感想”的教师认为,“感想”即感悟以及想到的内容,其中包括道理的感悟,还包括联系自己看到听到的情况产生的联想。语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和体验。只有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的道理,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真的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争论后的反思:

  这次争论的其实体现了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和还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对矛盾上。故事学完了,问“学生有什么感想”和“学生懂得什么道理”这本身本无谁优谁劣之分,两者可以兼得,既问“感想”又问“道理”,在感想中学生谈出道理最好,如牵不出“道理”也可顺势深究一下。但从教师的争论中,要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思想的不同的倾向。主张问“道理”的,是从文本出发,从落后课程评价出发,他们是在围绕教材教,围绕考试教。主张问“感想”的,他们不仅是教材忠实的“消费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他们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他们具有强烈的学生本位意识——教育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教材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主体”在一定的情况下确实是一对矛盾。多少年来“教师一直教教材”、“学生学教材”、“主管部门考教材”,“教材”成了教师教学的唯一,也成了教师思想的“枷锁”。新的教育理念指出,要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在课程设计、实施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优选【5】份扩展阅读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优选【5】份(扩展1)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

  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争论的文章。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过渡: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争论的结果又怎样?)

  二、初读指导

  1、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烤鸭评理剖开可惜真笨浪费关键原谅烟熏火燎

  (2)指名逐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议读的是否正确。

  4、理解课文的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5、告诉学生:第2~5自然段是盛老师讲的故事内容,因此第2~4自然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只在故事结束的第5自然段末尾加下引号。

  三、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第1~5自然段。

  明确要求:联系上下文,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中带点的字,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了什么是争论起来了?他们是怎样争论的?(请两位同学读读兄弟俩的对话)(2)

  理解“不以为然”。(出示:不以为然1、对2、如此这样3、然而)谁能找到“然”字的解释?

  (3)指导朗读兄弟俩的对话。看插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出示:“再好吃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

  “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指导要领:第二句要突出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第三局要突出弟弟不服气的语气)指名读、分角色读)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齐读)

  3、过渡:兄弟俩谁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你能找准“休’的解释吗?

  (出示:争论不休: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第4、5自然段。

  他们找谁评理,老人建议说——(生)“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当他们俩都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大雁早已飞的无影无踪了。”

  5、师讲盛老师讲的故事。

  学生看课件: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 ),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是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指学生填写。)

  2、齐读这段话。

  四、继续精读课文

  1、听了这样一个“争论的故事”,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老师适当评价,并引出书中同学们的想法。(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好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

  (出示:“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3、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句话

  把这四句话不改变原意,换一种说法。

  5、总结同学们的回答情况,得出结论。

  出示并引导齐读: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

  6:读最后一段,联系上下文说说"聚精会神“与“赞许”的意思。指导朗读。过渡:

  是啊,不管做什么事,关键要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他们说的都有道理,“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她的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今天,因为你们争论很精彩,讲故事很生动,理解很透彻!顾老师对你们的表现也很满意!(赞赏的微笑)

  老师想送你们两句名言,希望你们深深记得:

  出示名言: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巴尔扎克

  (齐读)

  五、总结升华。

  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孩子们,虽然你们的年龄很小,但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以后将会面临无数的机会。让我们牢记《争论的故事》,把握瞬间,成就梦想;把握机会,创造辉煌!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随课文学*本课的“烤、辩”等9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好生字。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争论的故事》,指名读,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故事中是谁和谁争论?他们又是为什么事儿争论?争论的结果又怎样呢?快让我们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相机识字

  1.(出示读书要求)大声读课文吧,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生读,师巡视指导。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同学们响亮的读书声告诉我,你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11,12)出示(143页),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符号(12个点),出示《标点符号用法》,指名读。(错的改一下。)

  (1)现在让我们开始读课文吧!盛老师开始讲故事喽!故事从哪儿开始的呢?第2节。(板书:讲故事)

  (2)第2段。谁来?俩(出示卡片)a这个字的读音很特别,这组开火车读。b看看这个字,猜猜“俩”是什么意思?(两个人)c“兄弟俩”就是兄弟两个人。那“我们两个人就叫——我俩,亲热点叫——咱俩”,“你们两个人就叫——你俩”,“他们两个人叫——他俩”,“姐妹两个人叫——姐妹俩”d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兄弟俩”。兄弟俩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呢?

  (3)第3段。a指名读。纠音“烟熏火燎”“皮香肉嫩”。b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烟熏火燎”的场景吗?你吃过什么“皮香肉嫩”的东西吗?c 看,新词只要一联系上咱们的生活,我们就能理解它的意思了——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板贴:联系生活)想象着这样的情景,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开火车读。)

  把词语送到句子里,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两句话。

  教师小结:兄弟俩本想射雁充饥,却在为大雁该怎么吃而争论。

  (4)练*朗读对话,相机学*生字。

  a出示插图。这就是故事中的兄弟俩。猜猜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B看着图说一说,什么是“煮”,什么是“烤”?(点:这下面的四点也是表示火的意思。)“烤”和“煮”都是一种烹饪方式,你还知道哪些烹饪方式?(蒸、煎、炒、焖、煨、炸)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看看偏旁我们就能猜出这个字的意思了。贴:看偏旁)

  c兄弟俩是怎样争的呢?同桌一人一句分角色读。

  d指名读。评价:他们“争”得怎样?

  e弟弟说烤着吃,哥哥赞同吗?认为这样对吗?“不赞同,不认为是对的,就是——不以为然(对),你瞧,多读读课文还能理解词语的方法呢!板贴:这就叫——联系上下文。哥哥不仅不同意,还“大声争辩”,(出示争辩)看看这个“辩”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辩”字)“辩”字的兄弟姐妹可真多!(辨,瓣,辫),老师教大家一首儿歌,区别他们可容易啦!(出示儿歌)

  g理解了争辩再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就更有意思了,自由轻声地练一练,指名一同学。

  h师生合作争论。(我是哥哥,我说煮着吃,你得听我的。不是说要尊老吗,就应该煮着吃。)

  (5)第4段。这样争来争去,争个不停,就叫“争论不休”(休在字典上有五种解释,你觉得在这儿应该选第几种意思呢?)遇到难理解的词,可不要忘记查字典哦!(板贴)他们正争得不可开交呢,正好有位老人经过这里,给他们提了个建议

  (出示老人的话):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老人要兄弟俩把大雁剖开:谁能做一个剖开的动作?一生做动作。教师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所以,剖开就是用刀子割开、划开的意思,它是立刀旁。看,理解了意思,词语记起来就方便了。再读读这个词。)

  这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是——学生齐读。

  (6)第5段。可是这两全其美的办法还有用吗?指名读,结果怎样?(无影无踪|一无所获)

  (7)小结:读到这里,你知道1-5自然段写了什么吗?(板书:讲故事)盛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兄弟俩本想 ,却为 ,后来 ,

  结果 。

  (8)那么,6-12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请一位同学当老师,4位同学当学生,其他同学读旁白,我们合作着读。

  a第6段。第7段。b第8段。第9段。第10段。

  c第12段。老师发现刚才这位同学读书时,全班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呢。(1)“聚精会神”(出示卡片)开火车读。(2)指导写“聚”(下面是“众” 的变形,有三个人,撇竖,第一个人;撇撇,第二个人;撇捺,第三个人。也就是许多人聚在一起,这里是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生书空,在田字格中写一个。)(3)你们写字时这种投入的状态,就叫——聚精会神。(4)你能给它找个意思相*的词语吗?写在它的旁边哦!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办法哦!(板贴:找近义词)

  看到你们写得这么认真,老师把“赞许的目光”投给你们,(出示:赞)你能给它编个小口诀记住它吗?你来提醒大家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教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第一个“先”字的`竖弯钩要改成竖提。

  把两个生词放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第12段。

  (9)小结:6-12段写了什么呢?(板书:谈感想)

  (三)课堂小结,学*生字

  1.课文读完了,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先写了盛老师讲故事,接着写了同学们谈感想。我们还学会了理解词语的很多方法,齐读——

  2.(出示本课的生字) 这篇课文还有几个生字还没写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笨”(前鼻音)这是批评人的话,*时可不能轻易用哦!

  “键”——原本是指安装在车轴头上控制方向、车轮的装置,用铁制成,称为关键,后引申为“起重要决定作用的因素”之意。所以是金字旁。)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师范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评理剖开可惜真笨浪费

  关键原谅烟熏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三、学*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4、5段

  5、齐读盛老师的话。

  四、学*生字

  俩烤评剖惜笨抓费键

  (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五、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

  1、听写词语

  2、你能用听写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也可以出示填空: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一)(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

  (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

  (3)共同评价

  (二)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出争论语气。

  (1)四人小组准备

  (2)请同学讲

  (3)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三)结合板书:两全其美不以为然争论不休无影无踪烟熏火燎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四)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大家练*后,请同学表演。

  二、学*课文,领悟道理

  1、自由读一读剩下的部分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4)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

  5、引导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总结课文,布置练笔

  1、总结课文

  (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练笔

  (1)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2)作业:认真练*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并仿写一个片段。如:《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文具盒里的争论》、《冰箱里的争论》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优选【5】份(扩展2)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随课文学*本课的“烤、辩”等9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好生字。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争论的故事》,指名读,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故事中是谁和谁争论?他们又是为什么事儿争论?争论的结果又怎样呢?快让我们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相机识字

  1.(出示读书要求)大声读课文吧,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生读,师巡视指导。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同学们响亮的读书声告诉我,你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11,12)出示(143页),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符号(12个点),出示《标点符号用法》,指名读。(错的改一下。)

  (1)现在让我们开始读课文吧!盛老师开始讲故事喽!故事从哪儿开始的呢?第2节。(板书:讲故事)

  (2)第2段。谁来?俩(出示卡片)a这个字的读音很特别,这组开火车读。b看看这个字,猜猜“俩”是什么意思?(两个人)c“兄弟俩”就是兄弟两个人。那“我们两个人就叫——我俩,亲热点叫——咱俩”,“你们两个人就叫——你俩”,“他们两个人叫——他俩”,“姐妹两个人叫——姐妹俩”d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兄弟俩”。兄弟俩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呢?

  (3)第3段。a指名读。纠音“烟熏火燎”“皮香肉嫩”。b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烟熏火燎”的场景吗?你吃过什么“皮香肉嫩”的东西吗?c 看,新词只要一联系上咱们的生活,我们就能理解它的'意思了——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板贴:联系生活)想象着这样的情景,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开火车读。)

  把词语送到句子里,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两句话。

  教师小结:兄弟俩本想射雁充饥,却在为大雁该怎么吃而争论。

  (4)练*朗读对话,相机学*生字。

  a出示插图。这就是故事中的兄弟俩。猜猜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B看着图说一说,什么是“煮”,什么是“烤”?(点:这下面的四点也是表示火的意思。)“烤”和“煮”都是一种烹饪方式,你还知道哪些烹饪方式?(蒸、煎、炒、焖、煨、炸)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看看偏旁我们就能猜出这个字的意思了。贴:看偏旁)

  c兄弟俩是怎样争的呢?同桌一人一句分角色读。

  d指名读。评价:他们“争”得怎样?

  e弟弟说烤着吃,哥哥赞同吗?认为这样对吗?“不赞同,不认为是对的,就是——不以为然(对),你瞧,多读读课文还能理解词语的方法呢!板贴:这就叫——联系上下文。哥哥不仅不同意,还“大声争辩”,(出示争辩)看看这个“辩”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辩”字)“辩”字的兄弟姐妹可真多!(辨,瓣,辫),老师教大家一首儿歌,区别他们可容易啦!(出示儿歌)

  g理解了争辩再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就更有意思了,自由轻声地练一练,指名一同学。

  h师生合作争论。(我是哥哥,我说煮着吃,你得听我的。不是说要尊老吗,就应该煮着吃。)

  (5)第4段。这样争来争去,争个不停,就叫“争论不休”(休在字典上有五种解释,你觉得在这儿应该选第几种意思呢?)遇到难理解的词,可不要忘记查字典哦!(板贴)他们正争得不可开交呢,正好有位老人经过这里,给他们提了个建议

  (出示老人的话):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老人要兄弟俩把大雁剖开:谁能做一个剖开的动作?一生做动作。教师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所以,剖开就是用刀子割开、划开的意思,它是立刀旁。看,理解了意思,词语记起来就方便了。再读读这个词。)

  这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是——学生齐读。

  (6)第5段。可是这两全其美的办法还有用吗?指名读,结果怎样?(无影无踪|一无所获)

  (7)小结:读到这里,你知道1-5自然段写了什么吗?(板书:讲故事)盛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兄弟俩本想 ,却为 ,后来 ,

  结果 。

  (8)那么,6-12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请一位同学当老师,4位同学当学生,其他同学读旁白,我们合作着读。

  a第6段。第7段。b第8段。第9段。第10段。

  c第12段。老师发现刚才这位同学读书时,全班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呢。(1)“聚精会神”(出示卡片)开火车读。(2)指导写“聚”(下面是“众” 的变形,有三个人,撇竖,第一个人;撇撇,第二个人;撇捺,第三个人。也就是许多人聚在一起,这里是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生书空,在田字格中写一个。)(3)你们写字时这种投入的状态,就叫——聚精会神。(4)你能给它找个意思相*的词语吗?写在它的旁边哦!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办法哦!(板贴:找近义词)

  看到你们写得这么认真,老师把“赞许的目光”投给你们,(出示:赞)你能给它编个小口诀记住它吗?你来提醒大家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教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第一个“先”字的竖弯钩要改成竖提。

  把两个生词放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第12段。

  (9)小结:6-12段写了什么呢?(板书:谈感想)

  (三)课堂小结,学*生字

  1.课文读完了,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先写了盛老师讲故事,接着写了同学们谈感想。我们还学会了理解词语的很多方法,齐读——

  2.(出示本课的生字) 这篇课文还有几个生字还没写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笨”(前鼻音)这是批评人的话,*时可不能轻易用哦!

  “键”——原本是指安装在车轴头上控制方向、车轮的装置,用铁制成,称为关键,后引申为“起重要决定作用的因素”之意。所以是金字旁。)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2

  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好吗?

  2、师讲《争论的故事》(课文2-3自然段)。

  3、故事讲到这儿,同学们一定特别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吧?

  4、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到到课文《25.争论的故事》中找答案吧!

  幻灯揭题:

  25、争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1、读准字音。2、画出自己觉得读起来有困难的词句,再认真读一读。

  幻灯出示自读要求:

  第一步:注意文中的生字词,努力读准字音;

  第二步:将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努力将它们读准确,读通顺。

  3、检查反馈:

  (1)检查生字词的学*情况:

  师:同学们都读好了吧,谁先来展示一下子学的成果?

  幻灯出示生字词:

  烤鸭争辩皮香肉嫩评理剖开

  真笨关键聚精会神赞许

  煮了吃烟熏火燎

  其他小朋友注意听,看看这位小朋友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

  (2)好,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板书学生朗读中读错的词,指出读破的句,引导学生复读。

  (二)理清脉络:

  (1)其实啊,陈老师讲的故事就是课文中的盛老师讲给他的学生们听的,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盛老师讲的故事?其余的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2)交流

  1~5盛老师讲争论的故事

  6~12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一)学*课文1-5自然段。

  1、师:今天我们既然学*的是争论的故事,我们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

  争论起来。

  现在你们就是文中的兄弟俩,你们分配一下角色,尝试进行一下争论。

  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直接写了兄弟俩争论的过程的呢?

  师:好,现在你们就分好角色,开始朗读,读出争论的语气,表现出争论的样子。

  学生自由组合,练*争论,创设争论的氛围。[

  师:那个组合愿意先尝试一下?

  指名同桌读。

  评一评,再分角色读读。

  读评结合,师生互动。

  师: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不以为然、大声争辩的语气读出来了吗?很不服气读得还不够味?你来试试!

  读评结合,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几处地方,体会人物争论时的心情,从而更好地把握朗读

  时的语气、表情等:

  (1)看插图,启发想象当时的情景;

  师:好,让我们来看看书上的插图,感受一下争论现场的氛围:你从图中看出了什么?

  师:这张图画出了激烈争论的氛围,当时兄弟俩一定是面红耳赤、怒目圆睁、唇枪舌战、互不相让,好一场激烈的口水战。

  (2)理解“不以为然”的意思。

  师:什么叫不以为然啊?然是什么意思啊?幻灯显示:字义竞猜1。看看书上的图画,请你用不以为然的语气替哥哥跟弟弟争辩一下!

  (3)突出几个反问句。

  师:文中兄弟俩在互相反驳,出现了好几个反问句,我们先来读一读

  幻灯出示:

  “再好吃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

  “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鸭子不是可以靠了吃吗?——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师:现在我们把哥俩的话重现一下,哪个组合愿意再来争论一回?

  幻灯出示:

  哥哥: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

  弟弟:再好吃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你这话不对,大眼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弟弟:鸭子不是可以靠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2、师:两个人合作能读出争论时的不同语气,那么,谁有更大的本领,一个人也能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试一试。

  3、师:兄弟俩的争论分出了胜负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争论不休”的含义。

  选择“休”的意思。

  幻灯出示:字义竞猜2(休:a.停止b.休息c.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第4、5自然段。

  (1)师:两个人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好一场难解难分的争辩,让我们一起再来看课文:

  引读——这时有个——兄弟俩就找他评理,老人——建议说-------(生读:“你们把……两全其美了吗”)理解:什么叫“两全其美”?[

  (2)他俩以为两全其美的办法终于找到了,可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结果却是------(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理解:无影无踪

  通过读来体现齐读句子。

  师:对于他俩来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啊?看看课文2自然段、3自然段的开头部分——以打猎为生——兄弟俩很想射下一只大雁来充饥——分别说明了什么?

  那么,大雁飞得无影无踪的结果是怎样造成的?

  师:多么令人沮丧的事啊,带着沮丧的心情读一读——

  多么令人懊恼的事啊,带着懊恼的心情读一读——

  (3)师:学到这里,让我们想象一下,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

  5、师:学到这里,你想讲讲这个故事吗?

  别担心,老师给你准备了些提示的词儿,谁来试试——

  幻灯出示:

  充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

  争论不休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二)学*课文6~11自然段

  1、听了这样一个“争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课文中的同学们也有自己的想法。

  出示句子,自由读一读。

  幻灯出示: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你更欣赏哪一种想法呢?能说说具体理由吗?可以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来说。

  师:同学们都很有想法,有的人甚至有了自己的思想,下面老师想在咱班发现谁更有思想:怎样把他们的想法综合一下,说出更全面的观点。

  幻灯出示:

  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3、难怪盛老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呢!

  现在你知道“赞许”是什么意思了吗?盛老师赞赏的是什么?(善于思考,拥有真智慧)

  4、让我们将6——12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再次体会一下同学们的感悟。

  四、总结

  1、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从中你又悟到了一些什么?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现在,你能说说“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兄弟俩、同学们都是在争论吗?从比较中领悟“争论”的意思:必须是各执己见,见解不一致才构成争论。)[

  3、作业:

  (1)写字教学:辩嫩聚

  (2)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将你的争论的故事写下来。

  <争论的故事>导学案

  学*目标:1、我能认识“煮、燎”两个生字,我会写“烤、辩、嫩”等九个生字;我能说出“赞许、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等词语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说出课文大意。

  【学*重点】目标1、2

  【学*难点】目标3

  【导学思考】

  ★放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读下列词语。给加点字加上拼音,多读几遍。

  煮饭 烧烤

  争辩 鲜嫩 评理 剖开 关键 赞许

  烟熏火燎 聚精会神 笨手笨脚

  ★ 给下列生字组词,并用自己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烤( ) 辩( ) 嫩( ) 评( ) 剖( )

  笨( )键( )聚( )赞( )

  ,校内赛课《争论的故事》详细教学设计

  ★ 读读下列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

  不以为然 烟熏火燎 聚精会神 争论不休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赞许

  ★ 课文内容我知道。

  我可以把课文分为两部分,第 段至第 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盛老师讲故事,第 段至第 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 。课文写了 告诉我们 。

  【达标测试】

  ★读拼音,写汉字。

  kǎo biàn nèn píng bèn

  ( )肉 ( )论 ( )草 ( )理 ( )蛋

  jiàn jù zàn pōu

  关( ) ( )会 ( )许 ( )开

  ★填空。

  1、“嫩”字的部首是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

  2、在“不以为然”中,“然”的意思是 ,“不以为然”的意思是 。

  3、“争论不休”中“休”字的意思是 ,我会用“争论不休”造句 。

  ★选词填空。

  赞许 赞扬

  1、林林扶着盲人姐姐过马路,大家都( )他做得好。

  2、每次我答对题目时,老师都向我投来( )的目光。

  ★改写句子

  大雁煮着吃,能有什么味道呢? (改成陈述句)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读通课文,学*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感,导入新课

  1、谈话激情

  板书:辩,通过查字典,你知道是什么意思?

  现实生活中你为什么事情与人争论过,结果怎样?

  2、板题揭题。

  今天,我们也学*一篇争论的故事,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预*,初步感知故事。

  通过预*,你知道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交流。

  过渡:要想把故事讲好,首先要将故事读通,还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发展。

  2、同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检查预*效果。

  (1)小黑板出示词语,认读:

  火烤 皮香肉嫩 评理 剖开 真笨 关键 聚精会神

  赞许

  味道 充饥 浪费 满意 不以为然 时机 争论不休

  煮 烟熏火燎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评价)

  4、感知故事内容。

  (1)读盛老师讲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经过

  故事地结果

  (2)交流

  三、再读课文,读好对话。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提示: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你与别人争论时的心情,同时注意提示语中的词语,练*感情朗读。

  2、交流:兄弟俩争论时各自内心是怎样的?

  都想着自己的做法好吃,谁也不让谁。同桌再练读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小结:兄弟俩想射下一只大雁充饥,为如何吃而争论不休,还找来一位老人评理,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

  四、指导写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重点指导:“嫩” “聚”;提醒“赞” 的最后一笔。

  3、描红。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练*讲一讲盛老师讲的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故事,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该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同学们,谁能讲一讲盛老师讲的这个故事。提示: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

  (尽量用书中的语言。)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感悟道理。

  (一)、读文中的感想

  1、同学们听了盛老师的故事有什么感想?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2、指名读,思考:故事中的“抓住时机”是指什么?

  “先做起来”是指什么?交流。

  3、“赞许”是什么意思?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交流。

  4、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交流。

  5、认识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省略了同学们的其他感想。书写形式:表示整段的省略。

  6、小结:兄弟两个因无谓的争论而错失良机,后悔莫及。像这样的故事有许多。

  三、拓展阅读。

  1、出示故事阅读《二叔公讲的故事》《最大的麦穗》。

  2、交流:你想说什么?

  3、小结:看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抓住时机,不能浪费时间。

  四、读写结合。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还有什么感想呢??”老师笑眯眯地问大家。

  请你接着这句话,以对话的形式,写出大家发言的情景。

  五、作业设计

  完成读写作业。

  板书设计

  争论的故事

  善于抓住时机 不浪费时间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随课文学*本课的“烤、辩”等9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好生字。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争论的故事》,指名读,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故事中是谁和谁争论?他们又是为什么事儿争论?争论的结果又怎样呢?快让我们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相机识字

  1.(出示读书要求)大声读课文吧,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生读,师巡视指导。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同学们响亮的读书声告诉我,你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11,12)出示(143页),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符号(12个点),出示《标点符号用法》,指名读。(错的改一下。)

  (1)现在让我们开始读课文吧!盛老师开始讲故事喽!故事从哪儿开始的呢?第2节。(板书:讲故事)

  (2)第2段。谁来?俩(出示卡片)a这个字的读音很特别,这组开火车读。b看看这个字,猜猜“俩”是什么意思?(两个人)c“兄弟俩”就是兄弟两个人。那“我们两个人就叫——我俩,亲热点叫——咱俩”,“你们两个人就叫——你俩”,“他们两个人叫——他俩”,“姐妹两个人叫——姐妹俩”d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兄弟俩”。兄弟俩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呢?

  (3)第3段。a指名读。纠音“烟熏火燎”“皮香肉嫩”。b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烟熏火燎”的场景吗?你吃过什么“皮香肉嫩”的东西吗?c 看,新词只要一联系上咱们的生活,我们就能理解它的意思了——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板贴:联系生活)想象着这样的情景,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开火车读。)

  把词语送到句子里,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两句话。

  教师小结:兄弟俩本想射雁充饥,却在为大雁该怎么吃而争论。

  (4)练*朗读对话,相机学*生字。

  a出示插图。这就是故事中的兄弟俩。猜猜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B看着图说一说,什么是“煮”,什么是“烤”?(点:这下面的四点也是表示火的意思。)“烤”和“煮”都是一种烹饪方式,你还知道哪些烹饪方式?(蒸、煎、炒、焖、煨、炸)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看看偏旁我们就能猜出这个字的意思了。贴:看偏旁)

  c兄弟俩是怎样争的呢?同桌一人一句分角色读。

  d指名读。评价:他们“争”得怎样?

  e弟弟说烤着吃,哥哥赞同吗?认为这样对吗?“不赞同,不认为是对的,就是——不以为然(对),你瞧,多读读课文还能理解词语的方法呢!板贴:这就叫——联系上下文。哥哥不仅不同意,还“大声争辩”,(出示争辩)看看这个“辩”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辩”字)“辩”字的兄弟姐妹可真多!(辨,瓣,辫),老师教大家一首儿歌,区别他们可容易啦!(出示儿歌)

  g理解了争辩再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就更有意思了,自由轻声地练一练,指名一同学。

  h师生合作争论。(我是哥哥,我说煮着吃,你得听我的。不是说要尊老吗,就应该煮着吃。)

  (5)第4段。这样争来争去,争个不停,就叫“争论不休”(休在字典上有五种解释,你觉得在这儿应该选第几种意思呢?)遇到难理解的词,可不要忘记查字典哦!(板贴)他们正争得不可开交呢,正好有位老人经过这里,给他们提了个建议

  (出示老人的话):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老人要兄弟俩把大雁剖开:谁能做一个剖开的动作?一生做动作。教师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所以,剖开就是用刀子割开、划开的意思,它是立刀旁。看,理解了意思,词语记起来就方便了。再读读这个词。)

  这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是——学生齐读。

  (6)第5段。可是这两全其美的办法还有用吗?指名读,结果怎样?(无影无踪|一无所获)

  (7)小结:读到这里,你知道1-5自然段写了什么吗?(板书:讲故事)盛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兄弟俩本想 ,却为 ,后来 ,

  结果 。

  (8)那么,6-12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请一位同学当老师,4位同学当学生,其他同学读旁白,我们合作着读。

  a第6段。第7段。b第8段。第9段。第10段。

  c第12段。老师发现刚才这位同学读书时,全班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呢。(1)“聚精会神”(出示卡片)开火车读。(2)指导写“聚”(下面是“众” 的变形,有三个人,撇竖,第一个人;撇撇,第二个人;撇捺,第三个人。也就是许多人聚在一起,这里是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生书空,在田字格中写一个。)(3)你们写字时这种投入的状态,就叫——聚精会神。(4)你能给它找个意思相*的词语吗?写在它的旁边哦!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办法哦!(板贴:找近义词)

  看到你们写得这么认真,老师把“赞许的目光”投给你们,(出示:赞)你能给它编个小口诀记住它吗?你来提醒大家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教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第一个“先”字的竖弯钩要改成竖提。

  把两个生词放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第12段。

  (9)小结:6-12段写了什么呢?(板书:谈感想)

  (三)课堂小结,学*生字

  1.课文读完了,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先写了盛老师讲故事,接着写了同学们谈感想。我们还学会了理解词语的很多方法,齐读——

  2.(出示本课的生字) 这篇课文还有几个生字还没写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笨”(前鼻音)这是批评人的话,*时可不能轻易用哦!

  “键”——原本是指安装在车轴头上控制方向、车轮的装置,用铁制成,称为关键,后引申为“起重要决定作用的因素”之意。所以是金字旁。)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5

  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好吗?

  2、师讲《争论的故事》(课文2-3自然段)。

  3、故事讲到这儿,同学们一定特别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吧?

  4、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到到课文《25.争论的故事》中找答案吧!

  幻灯揭题:

  25、争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1、读准字音。2、画出自己觉得读起来有困难的词句,再认真读一读。

  幻灯出示自读要求:

  第一步:注意文中的生字词,努力读准字音;

  第二步:将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努力将它们读准确,读通顺。

  3、检查反馈:

  (1)检查生字词的学*情况:

  师:同学们都读好了吧,谁先来展示一下子学的成果?

  幻灯出示生字词:

  烤鸭争辩皮香肉嫩评理剖开

  真笨关键聚精会神赞许

  煮了吃烟熏火燎

  其他小朋友注意听,看看这位小朋友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

  (2)好,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板书学生朗读中读错的词,指出读破的句,引导学生复读。

  (二)理清脉络:

  (1)其实啊,陈老师讲的故事就是课文中的盛老师讲给他的学生们听的,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盛老师讲的故事?其余的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2)交流

  1~5盛老师讲争论的故事

  6~12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一)学*课文1-5自然段。

  1、师:今天我们既然学*的是争论的故事,我们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

  争论起来。

  现在你们就是文中的兄弟俩,你们分配一下角色,尝试进行一下争论。

  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直接写了兄弟俩争论的过程的呢?

  师:好,现在你们就分好角色,开始朗读,读出争论的语气,表现出争论的样子。

  学生自由组合,练*争论,创设争论的氛围。[

  师:那个组合愿意先尝试一下?

  指名同桌读。

  评一评,再分角色读读。

  读评结合,师生互动。

  师: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不以为然、大声争辩的语气读出来了吗?很不服气读得还不够味?你来试试!

  读评结合,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几处地方,体会人物争论时的心情,从而更好地把握朗读

  时的语气、表情等:

  (1)看插图,启发想象当时的情景;

  师:好,让我们来看看书上的插图,感受一下争论现场的氛围:你从图中看出了什么?

  师:这张图画出了激烈争论的氛围,当时兄弟俩一定是面红耳赤、怒目圆睁、唇枪舌战、互不相让,好一场激烈的口水战。

  (2)理解“不以为然”的意思。

  师:什么叫不以为然啊?然是什么意思啊?幻灯显示:字义竞猜1。看看书上的图画,请你用不以为然的语气替哥哥跟弟弟争辩一下!

  (3)突出几个反问句。

  师:文中兄弟俩在互相反驳,出现了好几个反问句,我们先来读一读

  幻灯出示:

  “再好吃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

  “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鸭子不是可以靠了吃吗?——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师:现在我们把哥俩的话重现一下,哪个组合愿意再来争论一回?

  幻灯出示:

  哥哥: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

  弟弟:再好吃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你这话不对,大眼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弟弟:鸭子不是可以靠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2、师:两个人合作能读出争论时的不同语气,那么,谁有更大的本领,一个人也能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试一试。

  3、师:兄弟俩的争论分出了胜负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争论不休”的含义。

  选择“休”的意思。

  幻灯出示:字义竞猜2(休:a.停止b.休息c.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第4、5自然段。

  (1)师:两个人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好一场难解难分的争辩,让我们一起再来看课文:

  引读——这时有个——兄弟俩就找他评理,老人——建议说-------(生读:“你们把……两全其美了吗”)理解:什么叫“两全其美”?[

  (2)他俩以为两全其美的办法终于找到了,可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结果却是------(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理解:无影无踪

  通过读来体现齐读句子。

  师:对于他俩来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啊?看看课文2自然段、3自然段的开头部分——以打猎为生——兄弟俩很想射下一只大雁来充饥——分别说明了什么?

  那么,大雁飞得无影无踪的结果是怎样造成的?

  师:多么令人沮丧的事啊,带着沮丧的心情读一读——

  多么令人懊恼的事啊,带着懊恼的心情读一读——

  (3)师:学到这里,让我们想象一下,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

  5、师:学到这里,你想讲讲这个故事吗?

  别担心,老师给你准备了些提示的词儿,谁来试试——

  幻灯出示:

  充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

  争论不休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二)学*课文6~11自然段

  1、听了这样一个“争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课文中的同学们也有自己的想法。

  出示句子,自由读一读。

  幻灯出示: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你更欣赏哪一种想法呢?能说说具体理由吗?可以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来说。

  师:同学们都很有想法,有的人甚至有了自己的思想,下面老师想在咱班发现谁更有思想:怎样把他们的想法综合一下,说出更全面的观点。

  幻灯出示:

  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3、难怪盛老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呢!

  现在你知道“赞许”是什么意思了吗?盛老师赞赏的是什么?(善于思考,拥有真智慧)

  4、让我们将6——12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再次体会一下同学们的感悟。

  四、总结

  1、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从中你又悟到了一些什么?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现在,你能说说“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兄弟俩、同学们都是在争论吗?从比较中领悟“争论”的意思:必须是各执己见,见解不一致才构成争论。)[

  3、作业:

  (1)写字教学:辩嫩聚

  (2)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将你的争论的故事写下来。

  <争论的故事>导学案

  学*目标:1、我能认识“煮、燎”两个生字,我会写“烤、辩、嫩”等九个生字;我能说出“赞许、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等词语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说出课文大意。

  【学*重点】目标1、2

  【学*难点】目标3

  【导学思考】

  ★放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读下列词语。给加点字加上拼音,多读几遍。

  煮饭 烧烤

  争辩 鲜嫩 评理 剖开 关键 赞许

  烟熏火燎 聚精会神 笨手笨脚

  ★ 给下列生字组词,并用自己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烤( ) 辩( ) 嫩( ) 评( ) 剖( )

  笨( )键( )聚( )赞( )

  ,校内赛课《争论的故事》详细教学设计

  ★ 读读下列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

  不以为然 烟熏火燎 聚精会神 争论不休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赞许

  ★ 课文内容我知道。

  我可以把课文分为两部分,第 段至第 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盛老师讲故事,第 段至第 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 。课文写了 告诉我们 。

  【达标测试】

  ★读拼音,写汉字。

  kǎo biàn nèn píng bèn

  ( )肉 ( )论 ( )草 ( )理 ( )蛋

  jiàn jù zàn pōu

  关( ) ( )会 ( )许 ( )开

  ★填空。

  1、“嫩”字的部首是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

  2、在“不以为然”中,“然”的意思是 ,“不以为然”的意思是 。

  3、“争论不休”中“休”字的意思是 ,我会用“争论不休”造句 。

  ★选词填空。

  赞许 赞扬

  1、林林扶着盲人姐姐过马路,大家都( )他做得好。

  2、每次我答对题目时,老师都向我投来( )的目光。

  ★改写句子

  大雁煮着吃,能有什么味道呢? (改成陈述句)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优选【5】份(扩展3)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随课文学*本课的“烤、辩”等9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好生字。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争论的故事》,指名读,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故事中是谁和谁争论?他们又是为什么事儿争论?争论的结果又怎样呢?快让我们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相机识字

  1.(出示读书要求)大声读课文吧,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生读,师巡视指导。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同学们响亮的读书声告诉我,你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11,12)出示(143页),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符号(12个点),出示《标点符号用法》,指名读。(错的改一下。)

  (1)现在让我们开始读课文吧!盛老师开始讲故事喽!故事从哪儿开始的呢?第2节。(板书:讲故事)

  (2)第2段。谁来?俩(出示卡片)a这个字的读音很特别,这组开火车读。b看看这个字,猜猜“俩”是什么意思?(两个人)c“兄弟俩”就是兄弟两个人。那“我们两个人就叫——我俩,亲热点叫——咱俩”,“你们两个人就叫——你俩”,“他们两个人叫——他俩”,“姐妹两个人叫——姐妹俩”d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兄弟俩”。兄弟俩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呢?

  (3)第3段。a指名读。纠音“烟熏火燎”“皮香肉嫩”。b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烟熏火燎”的场景吗?你吃过什么“皮香肉嫩”的东西吗?c 看,新词只要一联系上咱们的生活,我们就能理解它的意思了——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板贴:联系生活)想象着这样的情景,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开火车读。)

  把词语送到句子里,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两句话。

  教师小结:兄弟俩本想射雁充饥,却在为大雁该怎么吃而争论。

  (4)练*朗读对话,相机学*生字。

  a出示插图。这就是故事中的兄弟俩。猜猜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B看着图说一说,什么是“煮”,什么是“烤”?(点:这下面的四点也是表示火的意思。)“烤”和“煮”都是一种烹饪方式,你还知道哪些烹饪方式?(蒸、煎、炒、焖、煨、炸)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看看偏旁我们就能猜出这个字的意思了。贴:看偏旁)

  c兄弟俩是怎样争的呢?同桌一人一句分角色读。

  d指名读。评价:他们“争”得怎样?

  e弟弟说烤着吃,哥哥赞同吗?认为这样对吗?“不赞同,不认为是对的,就是——不以为然(对),你瞧,多读读课文还能理解词语的方法呢!板贴:这就叫——联系上下文。哥哥不仅不同意,还“大声争辩”,(出示争辩)看看这个“辩”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辩”字)“辩”字的兄弟姐妹可真多!(辨,瓣,辫),老师教大家一首儿歌,区别他们可容易啦!(出示儿歌)

  g理解了争辩再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就更有意思了,自由轻声地练一练,指名一同学。

  h师生合作争论。(我是哥哥,我说煮着吃,你得听我的。不是说要尊老吗,就应该煮着吃。)

  (5)第4段。这样争来争去,争个不停,就叫“争论不休”(休在字典上有五种解释,你觉得在这儿应该选第几种意思呢?)遇到难理解的词,可不要忘记查字典哦!(板贴)他们正争得不可开交呢,正好有位老人经过这里,给他们提了个建议

  (出示老人的话):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老人要兄弟俩把大雁剖开:谁能做一个剖开的动作?一生做动作。教师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所以,剖开就是用刀子割开、划开的意思,它是立刀旁。看,理解了意思,词语记起来就方便了。再读读这个词。)

  这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是——学生齐读。

  (6)第5段。可是这两全其美的办法还有用吗?指名读,结果怎样?(无影无踪|一无所获)

  (7)小结:读到这里,你知道1-5自然段写了什么吗?(板书:讲故事)盛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兄弟俩本想 ,却为 ,后来 ,

  结果 。

  (8)那么,6-12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请一位同学当老师,4位同学当学生,其他同学读旁白,我们合作着读。

  a第6段。第7段。b第8段。第9段。第10段。

  c第12段。老师发现刚才这位同学读书时,全班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呢。(1)“聚精会神”(出示卡片)开火车读。(2)指导写“聚”(下面是“众” 的变形,有三个人,撇竖,第一个人;撇撇,第二个人;撇捺,第三个人。也就是许多人聚在一起,这里是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生书空,在田字格中写一个。)(3)你们写字时这种投入的状态,就叫——聚精会神。(4)你能给它找个意思相*的词语吗?写在它的旁边哦!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办法哦!(板贴:找近义词)

  看到你们写得这么认真,老师把“赞许的目光”投给你们,(出示:赞)你能给它编个小口诀记住它吗?你来提醒大家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教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第一个“先”字的`竖弯钩要改成竖提。

  把两个生词放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第12段。

  (9)小结:6-12段写了什么呢?(板书:谈感想)

  (三)课堂小结,学*生字

  1.课文读完了,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先写了盛老师讲故事,接着写了同学们谈感想。我们还学会了理解词语的很多方法,齐读——

  2.(出示本课的生字) 这篇课文还有几个生字还没写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笨”(前鼻音)这是批评人的话,*时可不能轻易用哦!

  “键”——原本是指安装在车轴头上控制方向、车轮的装置,用铁制成,称为关键,后引申为“起重要决定作用的因素”之意。所以是金字旁。)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2

  《争论的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故事讲完,盛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的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一、来自课堂上的争论:

  1、课堂上的声音

  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

  a、课堂1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刚才说的是书上的四种观点,你们以为谁说得对呢?

  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前面的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

  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的总结。所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的是道理。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没有一个表示有异议。)

  师;(总结)是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光说不做是不明智的,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 b、课堂2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师生交流)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生5:我以为兄弟俩的争论都在说死话,结果大雁飞走了,告诉我们人不能说死话,要相互谦让一点。

  生6:我奶奶常跟我说,“好猫不叫”叫的最响的猫不一定是捉老鼠最多的猫,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的多不如做的多。”(大家交流了许多观点,更多的是支持:“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做起来”)师:课文中的盛老师支持哪一种观点呢?

  生:课文写“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么盛老师对所有的观点都赞同肯定。

  师:你们对盛老师的态度满意吗?

  生:不满意,盛老师对什么观点都:“赞许”,那我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生大多数不满意,都分学生表示满意。)

  师:同学们,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其实,是很正常的。只要你说的有道理。说兄弟俩很笨,我觉得有理;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也是事实;说没抓住时机也对,说做事关键先做起来也行??

  (课堂上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2、争论的声音

  课堂上两种声音,折射出两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大胆地解剖。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它需要我们反复地剖析与反思,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孰是孰非呢?支持课堂1的教师认为,故事是则寓言,掌握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学生的发表仅代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但不一定正确,只有“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才一语破的,而且这样学生也能接受。支持课堂2的教师认为,新的课程标准一再提出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可以是多元的,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些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文中盛老师那“赞许的目光”也就是肯定了这种多元的反应,也体现了编者、教材的价值取向。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归结为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感受是要“一元”还是“多元”?从文学作品鉴赏的多元性和学生认知规律及差异性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应是多元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能以一刀整齐划一的方式要求学生,也不能以部分学生甚至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全体学生。

  二、来自检测的争论:

  1、来自检测的情况反馈课堂上的争论*息不久,年级组搞了一次阶段检测,检测试卷就有一题:读了《争论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结果课堂1的学生基本上都写成“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阅卷的教师都予以肯定,课堂2的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有说兄弟俩笨的;有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有说要抓住时机的;还有说别的等。阅卷教师逐一予以甄别。说“要抓住时机”“要关键做起来”等道理的打了勾,而说“真笨”“浪费时间”等答案打了叉,经过统计,只有*一半的人答对了。

  2、争论的声音。

  争论发生在本年级组老师同阅卷的老师之间。

  年级组老师认为,学生的感受理解是多元的,不能强求一致,说“真笨”“浪费时间”的也是学生独特感受,这里不应该判错。

  阅卷老师认为,学生的独特感受应当予以尊重,如“要抓住时机”算对,“关键做起来”等也算对。而试题问的是“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兄弟俩真笨”“兄弟俩浪费时间”只能是当时的状况和简单的判断,你能说这也叫道理吗?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体现了如何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这一矛盾。

  语文教学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感受在更多的时候对更多的学生来说,是一致的。不应该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在特定的情况下,学生对特定材料有独特的体验,这是正常的,也必须予以保护与尊重。另一方面,“学生的感受”是多元的,而“文本的道理”却是不是个人感受的问题,它应该是明确的,最多数元的,不应该存在“一个个读者就有一个道理”的说法,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呢?在争论中,全体老师再次达到共识:首先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教师应予以具体的分析,只要他能自圆其说,只要他的体验是积极的、健康的、正面的、老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但是,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从更广、更深的角度看问题(这时学生的体验也有可能回归到文本的价值取向中来,也有可能超越文本。

  三、来自教后记的争论:

  1、教后感交流

  原以为这场争论应该结来了,可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又引发了全校语文老师的一次争论。在一次教师交流教后记的活动中,课堂上的老师在提出《争论的故事》教学中,他问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或者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其中只问“感想”,没问“道理”,以致于课文学会了,感想很丰富独特,但“道理”却只有一半的人掌握。“一石激起千层浪”,应问“感想”还是应问“道理”呢?

  2、争论的声音

  支持问“感想”的教师认为,“感想”即感悟以及想到的内容,其中包括道理的感悟,还包括联系自己看到听到的情况产生的联想。语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和体验。只有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的道理,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真的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争论后的反思:

  这次争论的其实体现了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和还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对矛盾上。故事学完了,问“学生有什么感想”和“学生懂得什么道理”这本身本无谁优谁劣之分,两者可以兼得,既问“感想”又问“道理”,在感想中学生谈出道理最好,如牵不出“道理”也可顺势深究一下。但从教师的争论中,要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思想的不同的倾向。主张问“道理”的,是从文本出发,从落后课程评价出发,他们是在围绕教材教,围绕考试教。主张问“感想”的,他们不仅是教材忠实的“消费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他们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他们具有强烈的学生本位意识——教育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教材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主体”在一定的情况下确实是一对矛盾。多少年来“教师一直教教材”、“学生学教材”、“主管部门考教材”,“教材”成了教师教学的唯一,也成了教师思想的“枷锁”。新的教育理念指出,要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在课程设计、实施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随课文学*本课的“烤、辩”等9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好生字。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争论的故事》,指名读,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故事中是谁和谁争论?他们又是为什么事儿争论?争论的结果又怎样呢?快让我们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相机识字

  1.(出示读书要求)大声读课文吧,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生读,师巡视指导。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同学们响亮的读书声告诉我,你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11,12)出示(143页),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符号(12个点),出示《标点符号用法》,指名读。(错的改一下。)

  (1)现在让我们开始读课文吧!盛老师开始讲故事喽!故事从哪儿开始的呢?第2节。(板书:讲故事)

  (2)第2段。谁来?俩(出示卡片)a这个字的读音很特别,这组开火车读。b看看这个字,猜猜“俩”是什么意思?(两个人)c“兄弟俩”就是兄弟两个人。那“我们两个人就叫——我俩,亲热点叫——咱俩”,“你们两个人就叫——你俩”,“他们两个人叫——他俩”,“姐妹两个人叫——姐妹俩”d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兄弟俩”。兄弟俩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呢?

  (3)第3段。a指名读。纠音“烟熏火燎”“皮香肉嫩”。b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烟熏火燎”的`场景吗?你吃过什么“皮香肉嫩”的东西吗?c 看,新词只要一联系上咱们的生活,我们就能理解它的意思了——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板贴:联系生活)想象着这样的情景,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开火车读。)

  把词语送到句子里,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两句话。

  教师小结:兄弟俩本想射雁充饥,却在为大雁该怎么吃而争论。

  (4)练*朗读对话,相机学*生字。

  a出示插图。这就是故事中的兄弟俩。猜猜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B看着图说一说,什么是“煮”,什么是“烤”?(点:这下面的四点也是表示火的意思。)“烤”和“煮”都是一种烹饪方式,你还知道哪些烹饪方式?(蒸、煎、炒、焖、煨、炸)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看看偏旁我们就能猜出这个字的意思了。贴:看偏旁)

  c兄弟俩是怎样争的呢?同桌一人一句分角色读。

  d指名读。评价:他们“争”得怎样?

  e弟弟说烤着吃,哥哥赞同吗?认为这样对吗?“不赞同,不认为是对的,就是——不以为然(对),你瞧,多读读课文还能理解词语的方法呢!板贴:这就叫——联系上下文。哥哥不仅不同意,还“大声争辩”,(出示争辩)看看这个“辩”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辩”字)“辩”字的兄弟姐妹可真多!(辨,瓣,辫),老师教大家一首儿歌,区别他们可容易啦!(出示儿歌)

  g理解了争辩再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就更有意思了,自由轻声地练一练,指名一同学。

  h师生合作争论。(我是哥哥,我说煮着吃,你得听我的。不是说要尊老吗,就应该煮着吃。)

  (5)第4段。这样争来争去,争个不停,就叫“争论不休”(休在字典上有五种解释,你觉得在这儿应该选第几种意思呢?)遇到难理解的词,可不要忘记查字典哦!(板贴)他们正争得不可开交呢,正好有位老人经过这里,给他们提了个建议

  (出示老人的话):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老人要兄弟俩把大雁剖开:谁能做一个剖开的动作?一生做动作。教师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所以,剖开就是用刀子割开、划开的意思,它是立刀旁。看,理解了意思,词语记起来就方便了。再读读这个词。)

  这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是——学生齐读。

  (6)第5段。可是这两全其美的办法还有用吗?指名读,结果怎样?(无影无踪|一无所获)

  (7)小结:读到这里,你知道1-5自然段写了什么吗?(板书:讲故事)盛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兄弟俩本想 ,却为 ,后来 ,

  结果 。

  (8)那么,6-12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请一位同学当老师,4位同学当学生,其他同学读旁白,我们合作着读。

  a第6段。第7段。b第8段。第9段。第10段。

  c第12段。老师发现刚才这位同学读书时,全班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呢。(1)“聚精会神”(出示卡片)开火车读。(2)指导写“聚”(下面是“众” 的变形,有三个人,撇竖,第一个人;撇撇,第二个人;撇捺,第三个人。也就是许多人聚在一起,这里是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生书空,在田字格中写一个。)(3)你们写字时这种投入的状态,就叫——聚精会神。(4)你能给它找个意思相*的词语吗?写在它的旁边哦!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办法哦!(板贴:找近义词)

  看到你们写得这么认真,老师把“赞许的目光”投给你们,(出示:赞)你能给它编个小口诀记住它吗?你来提醒大家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教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第一个“先”字的竖弯钩要改成竖提。

  把两个生词放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第12段。

  (9)小结:6-12段写了什么呢?(板书:谈感想)

  (三)课堂小结,学*生字

  1.课文读完了,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先写了盛老师讲故事,接着写了同学们谈感想。我们还学会了理解词语的很多方法,齐读——

  2.(出示本课的生字) 这篇课文还有几个生字还没写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笨”(前鼻音)这是批评人的话,*时可不能轻易用哦!

  “键”——原本是指安装在车轴头上控制方向、车轮的装置,用铁制成,称为关键,后引申为“起重要决定作用的因素”之意。所以是金字旁。)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优选【5】份(扩展4)

——《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8个:“啸噜胸脯颤咯吱陷窟窿”,书空“啸”字。理解词语“呼啸”、“窟窿”、“胸脯”、“怔住”。积累描写风的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品词品句,体验朗读,训练表达。

  4 体会天鹅挺身而出和众天鹅齐心协力战胜困难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 播放媒体,看着这幅画面,你觉得天鹅怎么样?

  2 今天,我们学*的故事会给你留下不一样的感受。

  3 (板书:天鹅的'故事)

  4 齐读课题

  说明:播放天鹅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嬉水的媒体,引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美妙的情景。此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为后面的语文学*活动注入情感的因素,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天鹅产生一种喜爱之情。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

  课文讲述了在()情况下,()带领()去()结果()的故事?

  2 学生交流,梳理课文

  (1)

  板书:老天鹅

  破冰

  众天鹅

  说明:通过自读课文,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通过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朗读体验,品词品句

  (一)体会第一次叫声

  1 师: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突然,寒潮降临(听风声)

  (1)理解“北风呼啸”,书空“啸”

  (2)积累描写寒风的词语。

  2 寒潮降临,北风呼啸,天鹅的表现怎样?

  3 出示:(一群天鹅落在湖面上,“克鲁—克哩!”地啼叫着,)

  4 指导朗读

  说明:通过观看媒体,启发学生朗读感悟,思考想象,感受严寒给毫无准备的天鹅带来的绝望。

  (二)体会第二次叫声

  1 小组读课文,划出老天鹅与众天鹅的表现。

  “~~~~”划出老天鹅怎么做的词。

  “____”划出众天鹅怎么做的词。

  2 交流:

  (1)出示第3节课文内容

  A 齐读

  B 比较句子

  突然,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它并没有飞走,而是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

  突然,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

  C (理解“胸脯”)(板书:勇敢)

  D 结果怎样?(看媒体)

  E 齐读句子(只听得“咯吱”——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理解“窟窿”)

  (2)众天鹅怎么做?

  (理解“怔住”)

  3 这时众天鹅发出了怎样的叫声?

  (1) 出示:(湖面上传来阵阵“克鲁—克哩—克哩”的叫声,)

  (2) 自己读?

  (3) 师生互读

  (4) 齐读

  说明:通过比较句子,抓住关键语言,“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让学生反复朗读并亲自体验,使朗读理解紧密结合。

  (三)体会第三次叫声

  1 (板书:团结)导读,终于小小的冰窟窿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所有的—

  2 此时,天鹅的叫声怎么样?

  3 出示:(终于小小的冰窟窿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天鹅们不时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克鲁——克哩——克哩!”)

  4 自己读

  5 指名读

  6 齐读

  7 出示:(天鹅不时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克鲁——克哩——克哩!”好像在说:“。”)(板书:脱险)

  8 积累几个描写和风的词语

  说明:利用本课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想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促成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

  (四)整体朗读三次叫声

  (五)齐读课文,说说感动的语句。

  说明:让学生交流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催发了学生灵性的涌动,情感的升华。

  四、拓展说话

  你想对老天鹅、众天鹅分别说些什么?

  说明:拓展说话练*,使学生从课文到自我,从内容到情感,从语言到审美全方位地提高。

  说明:

  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本,从三个维度出发,让学生想象、理解和感悟,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天鹅的三次叫声为深化课意的切入点。为了让学生因理解而“叫”,在教学中,抓住关键语言,让学生通过观看媒体、句子比较、亲自体验等方式,使朗读、感悟贯穿整个教学。通过启发学生研读课文,思考想象,揣摩天鹅三次“克噜——克哩”叫声的不同含义,感受严寒给毫无准备的天鹅带来的绝望、老天鹅与众天鹅不顾一切破冰的勇敢和破冰成功后的喜悦。使学生的学*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5-7自然段。

  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品读老天鹅带头破冰及全体天鹅热火朝天破冰的场面。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伊始,我将带领学生欣赏一组天鹅的图片,并声情并茂地说道:"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天鹅的图片。看着这些美丽的鸟儿,你的脑海中涌现出了哪些词语?"以激发学生对天鹅的喜爱之情,紧接着我将话锋一转,说道:"可正是大家眼中娇美、柔弱、纯净、可爱、优雅、高贵的天鹅却给一位俄罗斯老猎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天鹅的故事》。看看在那优雅的天鹅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天鹅产生一种喜爱之情。引发阅读期待。

  (二)直奔重点,体会感情

  1.研读第5段,体会老天鹅的勇敢顽强和奉献精神。

  (1)自由读第5段,说说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天鹅?哪些词句让你感动?为什么?

  (2)老天鹅舍身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研读第6段,体会天鹅的团结拼搏精神。

  (1)看着老天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无数次地扑打着冰面,其它天鹅是怎么做的呢?

  (2)交流你读后的感受(这时你有看到了一群怎样的天鹅?)

  (3)有感情地朗读第6段。读出天鹅们集体破冰的'团结拼搏精神。

  (4)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3研读第7段,体会天鹅胜利的喜悦。

  (1)在天鹅们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奇迹出现了。

  (2)看到"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个很大的水面",你想说什么?

  (3)愿意分享天鹅胜利的喜悦吗?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7段。

  4读课文第8段。

  (1)我们读了这篇课文,被天鹅舍身破冰的故事感动了。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斯杰潘老人,他的感受一定更深,找出来读一读。

  (2)老人为什么没向天鹅开枪,而是把枪挂在肩上,悄悄地离开呢?如果你是这位老人,会怎么想呢?

  (三)深化主题,感悟生命。

  1、这是一群顽强拼搏的天鹅,这是一群渴求生存,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天鹅,多令人震撼、触动心灵的场景啊。怪不得斯杰盘老人称他们是(屏幕示)--多么可爱的鸟儿啊!

  (四)作业拓展

  1.你想对天鹅和斯杰潘老人说些什么请你写一写互相交流?

  2、课后阅读《跪拜的羚羊》,思考文中的猎人在看到那只羚羊会怎样想?呢?还可以找一找类似这样的故事。

  板书设计:天鹅的故事

  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重重地扑打接着勇敢、奉献

  整群都投入那样齐心那样欢快团结、拼搏

  (尊重生命和谐相处)

《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5—7自然段。

  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品读老天鹅带头破冰及全体天鹅热火朝天破冰的场面。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伊始,我将带领学生欣赏一组天鹅的图片,并声情并茂地说道:"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天鹅的图片。看着这些美丽的鸟儿,你的脑海中涌现出了哪些词语?"以激发学生对天鹅的喜爱之情,紧接着我将话锋一转,说道:"可正是大家眼中娇美、柔弱、纯净、可爱、优雅、高贵的天鹅却给一位俄罗斯老猎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天鹅的故事》。看看在那优雅的天鹅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天鹅产生一种喜爱之情。引发阅读期待。

  (二)直奔重点,体会感情

  1、研读第5段,体会老天鹅的勇敢顽强和奉献精神。

  (1)自由读第5段,说说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天鹅?哪些词句让你感动?为什么?

  (2)老天鹅舍身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研读第6段,体会天鹅的团结拼搏精神。

  (1)看着老天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无数次地扑打着冰面,其它天鹅是怎么做的呢?

  (2)交流你读后的感受(这时你有看到了一群怎样的天鹅?)

  (3)有感情地朗读第6段。读出天鹅们集体破冰的团结拼搏精神。

  (4)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3、研读第7段,体会天鹅胜利的喜悦。

  (1)在天鹅们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奇迹出现了。

  (2)看到"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个很大的水面",你想说什么?

  (3)愿意分享天鹅胜利的喜悦吗?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7段。

  4、读课文第8段。

  (1)我们读了这篇课文,被天鹅舍身破冰的故事感动了。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斯杰潘老人,他的感受一定更深,找出来读一读。

  (2)老人为什么没向天鹅开枪,而是把枪挂在肩上,悄悄地离开呢?如果你是这位老人,会怎么想呢?

  (三)深化主题,感悟生命。

  1、这是一群顽强拼搏的天鹅,这是一群渴求生存,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天鹅,多令人震撼、触动心灵的场景啊。怪不得斯杰盘老人称他们是(屏幕示)——多么可爱的鸟儿啊!

  (四)作业拓展

  1、你想对天鹅和斯杰潘老人说些什么请你写一写互相交流?

  2、课后阅读《跪拜的羚羊》,思考文中的猎人在看到那只羚羊会怎样想?呢?还可以找一找类似这样的故事。

  板书设计:

  天鹅的故事

  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重重地扑打接着勇敢、奉献

  整群都投入那样齐心那样欢快团结、拼搏

  (尊重生命和谐相处)

《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立足工具,弘扬人文” 需要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品味语言、咀嚼文字、体验情感。本节课旨在捕捉课文的关键句段,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品味,读中悟情,以语言训练为基础,将“工具”落实到位,让“人文”润物无声。

  学*目标:

  1、品读文中天鹅破冰的句子,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感悟天鹅破冰的场面,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并能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3、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懂得保护生态*衡的重要性。初步感知作者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重点:品读文中天鹅破冰的句子,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并能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学*难点: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懂得保护生态*衡的'重要性。初步感知作者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准备: 幻灯片

  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复*生字词

  好奇 湖畔 胸脯 颤动 腾空而起

  沼泽 塌陷 边缘 结束 破冰勇士

  3、播放天鹅图片,欣赏

  看了图片,你脑海中浮现了哪些词语?汇成一个字,那就是美!

  4、斯杰潘老人是怎么夸赞天鹅的呢?

  (出示:“多么可爱的鸟儿啊!) 师板书:可爱

  【设计意图:对课文内容概括的训练,使学生整体感知美丽的天鹅。】

  二、品读词句,感悟精神

  1、这么可爱的鸟儿,给老人带来怎样的心灵触动呢?(出示最后一段)听了老人的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更好地沟通。】

  2、今天,我们就带着自己的问题,一起回到那30年前寒潮降临的早春。看看这是一只_的老天鹅。(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

  重点感悟预设:

  A、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1)谈感受。

  (2)指导朗读,体会比喻句。

  (3)齐读。

  B、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1)体会用词的生动和比喻句。

  (2)谈感受,体会省略号。

  (3)指导朗读。

  3、生的朗读带动师范读。

  4、在老人30年的记忆中,老天鹅扑打冰面的每一下动作,每一次声音都那么清晰,让我们对老天鹅的千言万语,倾注在朗读上吧(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用心品读句子,感悟天鹅破冰的场面,体会老天鹅的勇敢顽强】

  5、同学们,如果你是这群天鹅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那其它天鹅又是怎么做得?

  6、谁愿意来帮帮老天鹅,还有谁想读?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帮忙吧(齐读)

  7、有了你们的帮忙,湖面更是热火朝天。 没有人指挥为什么那么齐心?用身体破冰是件痛苦的事情,为什么那么欢快呢?

  8、现在我们看到了一群怎样的天鹅?指导学生读。

  (板书:齐心协力)

  【设计意图:通过老天鹅和整群天鹅的破冰对比,渗透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9、引读描写天鹅破冰胜利的句子,指导学生感悟天鹅胜利的喜悦。

  三、复述故事,感情升华

  1、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讲述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整体把握天鹅破冰的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回归课前提出的问题,揭示问题答案。

  3、把老人的收获写在课文结尾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懂得生态*衡的重要性。】

  四、小结全文,感知写法

  课文用词贴切,抓住天鹅的动作和场面描写,让我们印象深刻。课文用到一个写作方法,先写了一只()老天鹅,又写一群()天鹅。

  五、作业超市

  1、你在生活中,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吗?写下来。

  2、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天鹅的故事

  可爱

  勇敢顽强 齐心协力

  可敬

《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5~7自然段。

  2、掌握不同要求的生字,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7自然段。

  2、借助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的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情入境

  1、播放音乐,讲述故事:

  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最美的淡水湖泊,曾经有一群可爱的鸟儿在这里为生命谱写了壮丽的诗篇,他们凭着勇敢与顽强挽救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人类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生命的真爱。那是初春的一个早晨,辽阔的贝加尔湖因寒潮突然降临而再次结上了厚厚的冰层,一群已从南方飞来的天鹅在冰封的湖面上空盘旋、呼唤,好像在讨论:冰封湖面,我们找不到吃的,怎么办呀?一声声“克噜——克哩——克哩”的凄惨啼叫在贝加尔湖上空回旋。

  2、这是一则动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天鹅的故事”。

  二、交流预*,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领读生字。

  3、通过预*,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事吗?

  4、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指导。

  (1)“您老喜欢打猎”。

  (2)“克噜——克哩”中“——”的作用是声音的延长。

  (3)“像石头似的……冰面上。”

  4、通过预*和刚才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感人”

  三、细读体会

  1、找出课文令你感动的地方,仔细地品读几遍,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反馈:相机学*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五自然段,再读,看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2)交流“像石头似的”说明了什么?(撞击冰层的力量大),这是一只怎样的老天鹅?

  指导朗读,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撞击冰层的力量之大?

  再读课文。

  (3)齐读课文。

  (4)师示范朗读。从老师的朗读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5)齐读课文。

  3、学*第六自然段。

  (1)看到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其它的天鹅似乎都被(惊住了)都(呆呆地站在哪儿),然而当老天鹅取得成功,水面在慢慢扩大以后,其它的天鹅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第六自然段后半部分。

  (2)讨论“欢快”。

  (3)是的,他们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因此它们十分欢快,这欢快就表现在它们的叫声中,表现在它们那如同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的叫声中。分层次读出它们叫声与劳动号子。

  4、学*第七自然段。

  (1)是的,有付出就有收获,它们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去挑战困难,它们成功了吗?让我们用掌声对他们表达敬意和祝贺。它们高兴吗?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5、同学们,“天鹅的故事”到这里有个圆满的结局,这故事中我们认识了一位英勇顽强的老天鹅,还认识团结协作的天鹅群,我们与其把老天鹅称作“顽强的破冰勇士”,还不如把整个天鹅群称作“顽强的破冰勇士”。

  然而课文还没有结束,斯杰潘老人看到了这一幕,他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呢?我们下节课接着讨论。

  四、作业

  1、师出示生字词,描红生字。

  2、提示运用词语复述课文。

  3、布置作业:(1)复述(2)找话题,设疑问。

  板书设计:

  7.天鹅的故事

  感人老天鹅顽强的破冰勇士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优选【5】份(扩展5)

——争论的故事教案 (菁华5篇)

争论的故事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的提示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读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争论的故事(读题),看了这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谁与谁争论?他们为什么争论?他们是怎么争论的?他们争论的结果是什么?)黑板上随机写:谁与谁?为什么?怎么?结果?还有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大家有这么多疑问,那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听听故事吧。课件出示背景图)

  2、学生自读。(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想不想自己读一读?打开课文读读看)

  3、课文一共有十二个自然段,其中第十一节是一个删节号,我请这两组的同学轮流来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提出剖这个字的读音。剖很难读,他读准了,请他带大家一齐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剖。齐读三遍,开火车读一组。找找看,这个剖字在文中哪一句话里呢?谁来读一读?)

  4、读了课文,来看看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教师随机板书: 无影无踪

  大雁

  煮 争论不休 烤

  (他们为大雁烤着吃还是还是煮着吃而争论不休)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结果大雁飞走了。

  争论不休中的休字典上有这么几种意思(休: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你看在这儿应选第几个?争论不休是说什么?(还可以指什么?)

  三、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咱们来看看兄弟俩是怎么没完没了地争论的?再读读课文,把他们争论不休的话找出来。

  2、谁来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朗读。(你读谁的话?谁来读弟弟?)

  出示争论的这段话:

  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弟弟说: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3、学生评价,(你觉得他们读得怎样?说说你的理由)

  A、不以为然,大声争辩上加点

  学*不以为然(然:对;如此这样;然而)你认为不以为然应该是怎样的态度和样子?你能不能把不以为然的样子做给大家看看?你能读一读哥哥这句大声争辩的话吗?

  B、很不服气上加点

  他们把很不服气的语气读出来了吗?谁还想读一读?

  C、(出示去掉提示语的一段话)你看这儿的这段话,大家读一读,看看和我们刚才读的有什么不同?有了这些词,你门有什么感受?(再出示有提示语的这段话)(这些词语就提示了兄弟俩争论时的态度、说话的语气。你看一用提示语,我们就看出兄弟俩辩得多激烈呀。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当时兄弟俩争论的情景。恰当地运用提示语多重要啊。)

  D、谁还想来辩一辩?把哥哥与弟弟的争论语气读出来?请一学生,让他自己找一合作伙伴进行分角色朗读,再请一学生读旁白。

  评价

  4、他们这样争论不休,也不是个办法,所以就请过路的老人来评理

  得出的答案是:(课件出示)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老人的话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吗?

  谁来做一回老人,说一说?

  但最终的结果是: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板书:无影无踪)也就是飞得不见踪影了。

  5、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四人一组准备。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好?

  指导:要表现出争论的语气,老人的语气。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

  分组准备。选择一组表演,进行评价。

  6、学生讲故事

  同学们,我们刚才四人一组表演了这个故事,表演得很好,如果让你们一个人扮演三个角色,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能不能讲好呢?

  每人准备两分钟,谁愿意来试一试?

  四、学*生字:

  1、出示生字(把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词归类)

  2、读

  3、这篇课文的生字有什么共同点?形声字:烤(换偏旁,注意不能多写一横)键(换偏旁)剖(换偏旁)

  4、其中这个赞写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写法,这个字是上下结构,看一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1、生字描红。

  2、摘抄本课的成语。

  不以为然,无影无踪 两全其美 烟熏火燎 聚精会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争论的故事教案2

  今天,盛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大山脚下有座小村庄。小村庄里住着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

  一天早上,一群大雁从他们头上飞过,兄弟俩很想射下一只大雁来充饥。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弟弟说:‘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兄弟俩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就跑到村子里去找人评理。大家觉得他俩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就建议说:‘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兄弟俩都很满意,谁也不再说什么。可是,他们抬头一看,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故事讲完了盛老师笑着问大家:“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呢?”

  “这两兄弟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事,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

  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地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争论的故事教案3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学*重点: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

  一、课文开始的相关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我们知道盛老师给她的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学生读题)《争论的故事》,你们能来讲讲这个故事吗?

  二、开始学*讲述《争论的故事》

  (一)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自然段,练讲故事,要求: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学生,根据要求讲述故事,教师计时。再练*,再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

  2、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相机板书有关词语: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3、导:既然是争论的故事,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对吗?现在增加点难度。

  (二)课件出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然段,同桌练讲故事,要求:讲出争论的语气,并说清兄弟俩各自的意见和理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共同合作。

  3、指名上台讲故事,集体评议。

  (三)同学们的本事可真大!都能按照每一次的具体要求把故事讲的请清楚楚。

  1、黑板上这几个词语你理解吗: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2、导: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象的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

  (四)课件出示:四人一小组练*表演故事。要求:配上动作、表情。

  出示课件。

  指名上台表演,集体评议。

  三、请同学们感悟一下故事道理

  1、师:同学们讲的真不错!故事听到这,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把有价值的发言简短地写到黑板上。

  2、盛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节。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相机理解:兄弟俩“笨”在哪里?他们没有抓住什么时机?

  (3)指导学生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

  (4)引读:第11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 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最好课堂上一起来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2、拓展: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五、作业

  小练笔:把自己生活中接触的有关争论的故事写下来。

争论的故事教案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

  1、读词语:(齐读、指名读)

  充饥 争论不休 评理

  可惜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2、这个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你能用上这些词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1)同学同桌练一练。

  (2)指名讲。

  3、过渡:

  那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看课文,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二、精读训练第一局部。

  师述: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

  1、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体会: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弟弟不服气的语气。理解:不以为然

  (出示:谁能找准“然”的解释)

  2、小结:

  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俺们再来读一读。

  3、过渡: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通过讨论板书:争论不休

  出示:(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你能找准“休”字的解释吗?

  4、引读第4、5自然段。

  (1)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生读:“你们把……两全其美了吗”)理解:两全其美

  (2)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理解:无影无踪齐读句子。

  (3)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一下。

  5、假如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扮演出来,那就更好了。大家来练一练。

  (1)四人小组分角色练*。

  (2)同学上台扮演。

  (3)同学评价。

  6、过渡:同学们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三、精读训练第二局部。

  1、同桌互相讨论感想。

  2、指名谈谈自身的感想。

  3、师述: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出示句子:(略)分别请4名同学朗读句子,从中弄清:

  (1)他们“笨”在哪儿?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他们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4)与其这样下去,还不如……(同学自由说)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

  5、谁能告诉大家,这儿最后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师述:大家理解得非常好,从这个故事引发的这些感想,俺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出示: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同学齐读。

  6、引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生:赞许的目光)板书:听

  赞许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最后,让俺们再一起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扮演出来,好吗?老师就是文中的盛老师,你们当然就是同学们,开始!

  五、安排:

  作业课后4。

争论的故事教案5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论的故事。

  2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学*重点: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

  一、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我们知道盛老师给她的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学生读题)《争论的故事》,你们能来讲讲这个故事吗?

  二、学*讲述《争论的故事》

  (一)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练讲故事,要求: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学生,根据要求讲述故事,教师计时。再练*,再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

  2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相机板书有关词语: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3导:既然是争论的故事,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对吗?现在增加点难度。

  (二)课件出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同桌练讲故事,要求:讲出争论的语气,并说清兄弟俩各自的意见和理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共同合作。

  3指名上台讲故事,集体评议。

  (三)同学们的本事可真大!都能按照每一次的具体要求把故事讲的请清楚楚。

  1黑板上这几个词语你理解吗: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指名说说词义,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争论的故事》。

  2导: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象的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

  (四)课件出示:四人一小组练*表演故事。要求:配上动作、表情。

  出示课件。

  指名上台表演,集体评议。

  三、感悟故事道理

  1师:同学们讲的真不错!故事听到这,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把有价值的发言简短地写到黑板上。

  2盛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6——11)小节。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相机理解:兄弟俩“笨”在哪里?他们没有抓住什么时机?……

  (3)指导学生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

  (4)引读:第11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赞许”,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2拓展: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五、作业

  小练笔:把自己生活中接触的有关争论的故事写下来。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优选【5】份(扩展6)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汇总5篇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1

  【学*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名、发”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火车的发展,激发创造的欲望。

  【课前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关于火车的故事,(边说边板书课题)你们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火车的故事》,你将会了解到更多关于火车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2、检查识字情况。

  齐读,分组读,抽读。

  3、听老师范读,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结合插图,边读边想

  4、自读第1、2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理解“飞驰而过”。可以播放火车疾驶而过的场景,也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火车,演示“飞驰而过”的样子。

  5、读第3自然段。

  ⑴读了这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什么?

  蒸汽机车(第二幅图上的车头就是蒸汽机车。它烧煤,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

  内燃机车(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油,不会产生多少烟)

  电力机车(教师出示图片并讲解:电力机车的车顶有电线。它行驶时下面是两根铁轨,上面靠电线提供能量)

  ⑵磁悬浮列车(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接*普通飞机。这种火车只有中间一根铁轨,最特别的是:它是浮在轨道上的。第三幅图画的就是磁悬浮列车。它在日本、德国常见,我国上海也有)

  ⑶朗读领会。

  6、自读第4、5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⑴理解“夕发朝至”:“夕”是晚上,“发”是出发,“朝”指的早上,“至”是到。谁能把词语意思连起来说说?(晚上出发,早上就到了)

  ⑵爸爸还说了什么?

  ⑶引导理解不懂的地方。

  如:教师可以用简笔画,画出海面及山势的剖面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海拔”。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高原的铁路,那里海拔特别高,*均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⑷指导朗读,重点读好长句子:“我国正在……青藏铁路”。

  7、读第6自然段。

  你也想驾驶火车吗?你想驾驶什么样的火车呢?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复*巩固生字

  1、学生读生字卡片。

  2、游戏:教师读一字,学生快速拿出相应的卡片,再组词语。

  三、书写指导

  1、观察字形结构,想想怎样写才好看?

  2、重点指导:“发”的第一笔、“成”的斜钩要写好,整个字才好看。

  四、拓展练*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大家交流。

  五、总结

  注意肯定学生的创新之处。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2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介绍火车种类的常识性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以及火车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在设计本课时,我重点体现“以读为本”,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根据低年级好动、好胜的特点,在教学时,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例如“小组擂台赛”。通过活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名、发”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4、在学*中调动大家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会所需认写的生字。

  2、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3、学文中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查阅有关火车的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火车吗?有关火车的知识你们知道多少?(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火车的知识)

  今天,咱们一块来学*有关火车的故事(板书:火车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把生字从文中划出来,再读两遍。

  2、师生开火车读课文

  3、学生评议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开展小组擂台赛:

  a、鼓励学生再读课文

  b、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c、擂台赛: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解决重点词语“飞驰而过”“夕发朝至”“世界屋脊”“创举”等)

  d、课件展示:蒸汽机火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课件展示,教师简单介绍,帮助学生解决)

  四、交流、讨论:

  1、同学们获得了那么多的收获,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是最想知道什么?

  2、大家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五、课内升华,课外延伸。

  同学们,你们想象中的新型高速火车是什么样的,展开丰富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画下来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交流、汇报

  1、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小组设计的新型火车向大家介绍。

  2、对其设计进行鼓励、表彰。

  二、识字练*:

  1、开展“我是识字小能手”活动。

  a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自己认读。

  b 、小组内说说,你是用什么好办法(鼓励学生用拆分,整合识字认字及自己喜欢的方法认)。

  c、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帮助小组同学识字。

  d、评选识字小能手。

  2、给字宝宝找朋友。(在学生识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字扩词)

  三、写字指导: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说说每个字的哪个笔画最关键,在田字格中占什么位置。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评价。

  3、教师再范写,帮助学生掌握书写方法。

  4、学生以正确的姿势描红和临写,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火车吗?关于“火车”名称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个故事:1804年,英国一位名叫特雷维希克的工程师,因为一次打赌,发明了第一台在轨道上以蒸气作为动力跑的机车,机车作为动力使用的是煤炭和木材,跑起来冒着浓浓的黑烟,人们就把它叫做“火车”。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2、有关火车的知识,你们知道多少呢?(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火车的知识)

  3、瞧,他们都是谁?认识的,就有礼貌地大声和他们打招呼吧!(课件出示形态各异的火车,学生看图有礼貌地打招呼)

  4、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有关火车的故事。

  (设计意图:从“火车”名称的由来讲起,通过交流互动,把课堂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并通过创设情景,利用形态各异的火车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视频听课文范读。

  2、学生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3、学生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采用喜闻乐见的视频范读,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初次感受课文,为学生认读课文提供一定的帮助。“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并给孩子留足读书的时间。)

  三、*字认词,游戏猜字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认真了!故事中有14个生字宝宝,你们能找到它们都藏在哪里吗?(课件出示本课的14个生字。)

  1、同桌合作学*生字。(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组词或用别的办法记生字。)

  2、现在我们来做猜字游戏。

  3、认读词语。(课件出示12个词语。)

  郊外世界速度快速提高提醒

  梦想做梦查找开创创举修建

  4、口头组词。(课件出示14个生字。)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学*,起到了互相督促、检查指导的作用。游戏识字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边猜边读,达到了识记生字的教学目的。)

  四、引领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要书写的6个汉字,认读要书写的字。

  2、怎样在田字格中写好这6个字呢?(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请学生观察交流。)

  3、范写生字。教师端坐投影仪前范写生字,做到“三个一”:一尺、一拳、一寸。教师书写的每一个笔画都清晰地投入学生的眼帘,学生以老师为榜样,学着老师的样子规范地进行书写。

  4、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给予引导帮助。

  5、教师展示学生书写生字作业,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复*巩固

  1、上节课学了生字,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开来的小火车再读一读这些字。(大屏幕出现一列车厢上带字的小火车)

  2、这次小火车的速度要更快了,你们还能跟得上吗?

  3、同学们反应真快!老师又要提速了,你们能行吗?

  4、(大屏幕上的火车一闪而过)你们怎么不读了?(火车速度太快,来不及读)

  (设计意图:创设与课文内容吻合的游戏来巩固旧知,把学生带进课文中,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又揭示了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二、细读课文,整体回顾

  1、自读第一自然段,看看文中是用哪个词来形容刚才看到的那列火车的。(飞驰而过)把自己的手当做火车演示一下“飞驰而过”的样子。

  2、老师想找几个同学来接读课文,让我们的读书也像开小火车一样一段一段地接下去。(有几个自然段就请几位学生)

  3、学生分段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三、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课件出示:火车头拉着一节连着一节的火车车厢。

  师:这一节一节的火车车厢是靠什么来带动的呢?(机车,就是俗称的火车头。)

  2、学生自学课文后回答问题。

  3、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小组交流说说火车的发展、演变历程。

  (2)你们能把老师手里的四张图片,按第三段的介绍顺序进行排列吗?

  (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

  (3)观看录像,了解不同时期火车各自的特点。

  课件出示:蒸汽机车:它烧煤炭,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重的黑烟。

  内燃机车: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气,不会产生多少烟。

  电力火车:车顶上有电线。行驶时,就靠上面的电线提供能量。

  磁悬浮火车:

  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在调整行驶时就像一架超低空飞行的飞机,是一种理想的绿色交通工具。

  (4)你能说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有什么共同之处吗?(速度慢,污染大)

  (5)电力火车和磁悬浮火车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呢?为什么说它们是“绿色环保型”火车。(速度快,污染小)

  (6)你们发现火车的发展变化有些什么特点呢?(速度越来越快,污染越来越小――越来越绿色,越来越环保了)

  (7)你喜欢哪一种火车呢?为什么?

  (8)火车的发展变化可真大呀!让我们带着夸赞的语气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火车的发展变化,既丰富学生知识的储备,又加深了学生对机车的理解。)

  4、学*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读四、五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夕发朝至”“海拔”“世界屋脊”“创举”等词语。

  (2)小组讨论回答。

  (3)为什么说青藏铁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学生回答)让我们用“咏叹调”的朗读方式,来体会一下“了不起的创举”!

  师:迎风沙,顶烈日,斗严寒,冒危险,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啊!这真是一个――

  生:了不起的创举!

  师:穿雪山,过荒地,建大桥,修隧道,这需要多么先进的科技啊!这真是一个――

  生:了不起的创举!

  师:克服重重困难,运用先进技术,在“世界屋脊”上建起了铁路,这真是一个――

  生:了不起的创举!

  师:是啊,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吧!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第五自然段。(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学*,还课堂于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融于学生主动的质疑、探究中展开,既注重课堂的生成性,又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丰富想象,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火车的故事?给大家介绍介绍。

  2、同学们,你想象中的新型的高速火车是什么样的呢?

  3、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把它画下来互相交流交流。

  4、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展现才华提供机会;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课堂内容,活跃教学氛围,进一步理解课文,掌握所学知识。)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4

  小明和爸爸去郊游。他们看到一列火车飞驰而过。

  这么长的火车车厢,一节连着一节,靠什么带动呢?小明感到很奇怪。爸爸鼓励他自己弄明白。

  小明查了好几本书。原来,一节一节的车厢是由机车带动的。最早的机车是蒸汽机车。后来,人们把内燃机装到火车上,制成了内燃机车。再后来,又发明了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这样的火车速度快,污染小,真称得上是“绿色环保型”火车了。

  爸爸告诉小明,我国的火车不断提速。现在从北京到上海,可以夕发朝至。

  听爸爸讲,我国正在修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等铁路修成了,火车就可以开到“世界屋脊”上了。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这天晚上,小明梦见自己成了一名火车司机,驾着新型的高速火车,在祖国的大地上飞驰。

  附:《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火车的故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介绍火车种类的常识性课文。课文通过介绍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以及火车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课文相应的情景和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中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知识的储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火车吗?关于“火车”名称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个故事:1804年,英国一位名叫特雷维希克的工程师,因为一次打赌,发明了第一台在轨道上以蒸气作为动力跑的机车,机车作为动力使用的是煤炭和木材,跑起来冒着浓浓的黑烟,人们就把它叫做“火车”。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2、有关火车的知识,你们知道多少呢?(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火车的知识)

  3、瞧,他们都是谁?认识的,就有礼貌地大声和他们打招呼吧!(课件出示形态各异的火车,学生看图有礼貌地打招呼)

  4、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有关火车的故事。

  (设计意图:从“火车”名称的由来讲起,通过交流互动,把课堂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并通过创设情景,利用形态各异的火车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视频听课文范读。

  2、学生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3、学生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采用喜闻乐见的视频范读,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初次感受课文,为学生认读课文提供一定的帮助。“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并给孩子留足读书的时间。)

  三、*字认词,游戏猜字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认真了!故事中有14个生字宝宝,你们能找到它们都藏在哪里吗?(课件出示本课的14个生字。)

  1、同桌合作学*生字。(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组词或用别的办法记生字。)

  2、现在我们来做猜字游戏。

  3、认读词语。(课件出示12个词语。)

  郊外 世界 速度 快速 提高 提醒

  梦想 做梦 查找 开创 创举 修建

  4、口头组词。(课件出示14个生字。)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学*,起到了互相督促、检查指导的作用。游戏识字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边猜边读,达到了识记生字的教学目的。)

  四、引领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要书写的6个汉字,认读要书写的字。

  2、怎样在田字格中写好这6个字呢?(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请学生观察交流。)

  3、范写生字。教师端坐投影仪前范写生字,做到“三个一”:一尺、一拳、一寸。教师书写的每一个笔画都清晰地投入学生的眼帘,学生以老师为榜样,学着老师的样子规范地进行书写。

  4、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给予引导帮助。

  5、教师展示学生书写生字作业,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复*巩固

  1、上节课学了生字,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开来的小火车再读一读这些字。(大屏幕出现一列车厢上带字的小火车)

  2、这次小火车的速度要更快了,你们还能跟得上吗?

  3、同学们反应真快!老师又要提速了,你们能行吗?

  4、(大屏幕上的火车一闪而过)你们怎么不读了?(火车速度太快,来不及读)

  (设计意图:创设与课文内容吻合的游戏来巩固旧知,把学生带进课文中,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又揭示了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二、细读课文,整体回顾

  1、自读第一自然段,看看文中是用哪个词来形容刚才看到的那列火车的。(飞驰而过)把自己的手当做火车演示一下“飞驰而过”的样子。

  2、老师想找几个同学来接读课文,让我们的读书也像开小火车一样一段一段地接下去。(有几个自然段就请几位学生)

  3、学生分段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三、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课件出示:火车头拉着一节连着一节的火车车厢。

  师:这一节一节的火车车厢是靠什么来带动的呢?(机车,就是俗称的火车头。)

  2、学生自学课文后回答问题。

  3、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小组交流说说火车的发展、演变历程。

  (2)你们能把老师手里的四张图片,按第三段的介绍顺序进行排列吗?

  (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

  (3)观看录像,了解不同时期火车各自的特点。

  课件出示:蒸汽机车:它烧煤炭,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重的黑烟。

  内燃机车: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气,不会产生多少烟。

  电力火车:车顶上有电线。行驶时,就靠上面的电线提供能量。

  磁悬浮火车:

  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在调整行驶时就像一架超低空飞行的飞机,是一种理想的绿色交通工具。

  (4)你能说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有什么共同之处吗?(速度慢,污染大)

  (5)电力火车和磁悬浮火车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呢?为什么说它们是“绿色环保型”火车。(速度快,污染小)

  (6)你们发现火车的发展变化有些什么特点呢?(速度越来越快,污染越来越小――越来越绿色,越来越环保了)

  (7)你喜欢哪一种火车呢?为什么?

  (8)火车的发展变化可真大呀!让我们带着夸赞的语气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火车的发展变化,既丰富学生知识的储备,又加深了学生对机车的理解。)

  4、学*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读四、五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夕发朝至”“海拔”“世界屋脊”“创举”等词语。

  (2)小组讨论回答。

  (3)为什么说青藏铁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学生回答)让我们用“咏叹调”的朗读方式,来体会一下“了不起的创举”!

  师:迎风沙,顶烈日,斗严寒,冒危险,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啊!这真是一个――

  生:了不起的创举!

  师:穿雪山,过荒地,建大桥,修隧道,这需要多么先进的科技啊!这真是一个――

  生:了不起的创举!

  师:克服重重困难,运用先进技术,在“世界屋脊”上建起了铁路,这真是一个――

  生:了不起的创举!

  师:是啊,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吧!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第五自然段。(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学*,还课堂于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融于学生主动的质疑、探究中展开,既注重课堂的生成性,又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丰富想象,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火车的故事?给大家介绍介绍。

  2、同学们,你想象中的新型的高速火车是什么样的呢?

  3、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把它画下来互相交流交流。

  4、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展现才华提供机会;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课堂内容,活跃教学氛围,进一步理解课文,掌握所学知识。)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5

  【学*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名、发”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火车的发展,激发创造的欲望。

  【课前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关于火车的故事,(边说边板书课题)你们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火车的故事》,你将会了解到更多关于火车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2、检查识字情况。

  齐读,分组读,抽读。

  3、听老师范读,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结合插图,边读边想

  4、自读第1、2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理解“飞驰而过”。可以播放火车疾驶而过的场景,也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火车,演示“飞驰而过”的样子。

  5、读第3自然段。

  ⑴ 读了这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什么?

  蒸汽机车(第二幅图上的车头就是蒸汽机车。它烧煤,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

  内燃机车(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油,不会产生多少烟)

  电力机车(教师出示图片并讲解:电力机车的车顶有电线。它行驶时下面是两根铁轨,上面靠电线提供能量)

  ⑵ 磁悬浮列车(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接*普通飞机。这种火车只有中间一根铁轨,最特别的是:它是浮在轨道上的。第三幅图画的就是磁悬浮列车。它在日本、德国常见,我国上海也有)

  ⑶ 朗读领会。

  6、自读第4、5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⑴ 理解“夕发朝至”:“夕”是晚上,“发”是出发,“朝”指的早上,“至”是到。谁能把词语意思连起来说说?(晚上出发,早上就到了)

  ⑵ 爸爸还说了什么?

  ⑶ 引导理解不懂的地方。

  如:教师可以用简笔画,画出海面及山势的剖面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海拔”。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高原的铁路,那里海拔特别高,*均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⑷ 指导朗读,重点读好长句子:“我国正在……青藏铁路”。

  7、读第6自然段。

  你也想驾驶火车吗?你想驾驶什么样的火车呢?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复*巩固生字

  1、学生读生字卡片。

  2、游戏:教师读一字,学生快速拿出相应的卡片,再组词语。

  三、书写指导

  1、观察字形结构,想想怎样写才好看?

  2、重点指导:“发”的第一笔、“成”的斜钩要写好,整个字才好看。

  四、拓展练*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大家交流。

  五、总结

  注意肯定学生的创新之处。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优选【5】份(扩展7)

——名人的故事教学设计(5)份

  名人的故事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

  2、*作练*。

  教学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准备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好品质;

  2、注重交际*惯的提示和引导: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3、学生体会到和同学交流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最*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读读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组内交流

  1、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或收集到)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3、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名单,教师颁奖。

  2、全班交流:

  荣获“故事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王”给全班同学讲讲?

  3、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五、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教师小结:

  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六、作业设计

  课后继续交流名人故事。

  第二课时

  *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作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发学生*作的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易*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帮助选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1、小组交流:

  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

  2、小组交流:

  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的事。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也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进入了写作的状态,降低了学*难度。

  3、教师指导写好事件: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⑴事情发生的时间。

  ⑵事情发生的地点。

  ⑶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⑷事情的起因。

  ⑸事情的经过。

  ⑹事情的结果

  名人的故事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选一个课外的名人故事讲给学生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学生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的感想。

  2、对名人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搜集报纸杂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搜集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并进行交流,谈体会。

  2、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复*与激情兼顾

  师:同学们,还认识这几位老朋友吗?(课件出示列宁、高尔基、李四光、***的图片)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在这些可爱又值得尊敬的名人身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举办一个“名人故事会”活动,评选出“故事大王”和“最佳评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入谈话,引导学生复習第二组课文内容,回顾这几位名人的优秀品质,同时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二、师生互动,制订评选标准

  1、教师讲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组织评价:哪些地方讲得好?哪些地方还有不足?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3、结合学生发言,制订评选标准。

  板书:

  “故事大王”——条理清楚、语气亲切、仪态大方

  “最佳评委”——认真倾听、文明提问、公正评判

  【设计意图:将枯燥的讲解以直观的形式再现,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下一步互动交流作了示范。】

  三、动漫激趣,赛前热身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曹操。大家知道他吗?我们现在来看看他的一个小故事,边看边想:这里的曹操给你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播放动漫《望梅止渴》)

  2。学生交流。

  预设:聪明、机智

  3。学生自由练***语故事“望梅止渴”。

  4。学生讲故事,教师当评委。

  【设计意图:借助动漫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通过“试讲—试评—巩固交流”的方法,为故事会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使课堂教学效果更扎实有效。】

  四、召开名人故事会

  1。分组练*讲自己准备的故事,各组根据评价标准选出讲故事能手。

  2。选手参赛,其他学生担任评委。评委都有一个小笑脸的举手牌,如果认为谁说得好,就把笑脸举得高高的。如果认为有不足之处,就不举牌。

  3。评委对讲故事的选手进行评价。

  4。评选出“故事大王”和“最佳评委”,请获奖学生谈一谈获奖感言。

  【设计意图:在开故事会这一情境中,学生充分互动交流,讲名人,议名人。在互动中学会将事情讲述清楚,学会认真倾听。】

  五、课堂总结

  师:是的,在这些名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的地方,不管是他们崇高的品质还是无穷的智慧,都是留给后人的财富。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诗,希望大家永远记住这些可爱又值得尊敬的人们,你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名人写入诗中。

  课件出示:

  赞名人,说名人,夸名人,名人的精神放光芒。

  ***,守信用;李四光,爱研究;高尔基、列宁爱儿童。

  说名人,夸名人,名人的事迹说不完,名人的故事永相传。

  【设计意图:补充诗句这一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将口语交际延伸到课后积累,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云南曲靖市师宗县高良壮苗瑶族乡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张艳

  名人的故事教学设计 3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在《语文》课本上安排了4篇课文:《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在《同步阅读》教材中安排了8篇课文:《“神童”的秘诀》《特殊的礼物》《他从雨中来》《爱迪生》《我们心连心》《蔡文姬学琴》《毕加索与和*鸽》《一心为民的孔繁森》。其中,《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神童”的秘诀》记叙了李四光、***和**小时候的故事,《特殊的礼物》《他从雨中来》表现了***和***两位伟人的*民情怀,《爱迪生》《蔡文姬学琴》分别记叙了爱迪生和蔡文姬刻苦钻研的故事,《我们心连心》《一心为民的孔繁森》表现了郑成功和孔繁森两位不同时期人物所共有的爱国爱民精神,《毕加索与和*鸽》表现了毕加索对和*的向往。以上12篇课文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人物涵盖古今中外,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时期的名人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人格特质,闪现出伟大的人性光辉。学生在阅读和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精神的鼓舞。由于多数名人故事记叙的都是他们身上的*凡小事,人物显得*易亲切,感觉就生活在我们当中。相信这众多名人中,总有一个人,总有一种心灵或一个故事能触动学生心灵,给学生播下智慧的种子,成为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在教学本组教材时,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同步阅读》8篇课文的处理上,调动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发挥这些故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课堂上给学生搭设展示阅读收获的*台,重点引导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探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困惑。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三年级上册课文:《“神童”的秘诀》《爱迪生》《我们心连心》《一心为人民的孔繁森》

  教学重点

  1.对名人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搜集书报杂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附后)

  2.阅读浏览表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名人──如同是洒落在人类历史天空中的无数明星,永远闪耀着伟大的人性光辉,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一个航标,一种智慧,激励人们不断前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名人,了解名人故事(课件出示),追寻名人身上与众不同的精神。

  设计理念:通过谈话揭示本节课的主题,营造读书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主题回顾

  1.在第二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了四篇名人故事,它们分别是──《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课件出示)。这些名人们到底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特点呢?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讨论这个问题。

  2.这颗知识树的主干就是本单元的主题“名人故事”。那么这些文章到底讲了哪些名人的哪些事呢?这些名人又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呢?谁来简单说一说?(老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总结并出示课文题目和课文主题。)

  《灰雀》──宽容;《小摄影师》──关爱;

  《奇怪的大石头》──执着;《我不能失信》──守信。

  设计理念:本环节旨在简单回顾课内的几篇课文,提炼出这个单元的主题,并以“画知识树”的方法进行呈现。这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能用简洁的语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三、阅读概览

  1.大家把课内的这几篇文章说得很准确,说明大家上课时很认真,而我们的《同步阅读》教材中,也有四篇以名人故事为主题的文章。他们分别是──《“神童”的秘诀》《爱迪生》《我们心连心》《一心为人民的孔繁森》。

  2.师:前几天,老师已经让大家进行了认真的阅读,我想知道大家是怎么阅读的,能把你们的阅读方法告诉我们吗?学生说,老师板书阅读方法:勾画,批注,讨论

  3.师:能将课内学到的这些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非常好!老师还在课前给大家发了同步浏览表,下面就请大家拿出我们课前填写的《同步浏览表》,同桌之间交流、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名人的故事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

  2、*作练*。

  教学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准备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好品质;

  2、注重交际*惯的提示和引导: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3、学生体会到和同学交流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最*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读读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组内交流

  1、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或收集到)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3、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名单,教师颁奖。

  2、全班交流:

  荣获“故事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王”给全班同学讲讲?

  3、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五、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教师小结:

  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六、作业设计

  课后继续交流名人故事。

  第二课时

  *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作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发学生*作的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易*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帮助选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1、小组交流:

  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

  2、小组交流:

  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的事。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也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进入了写作的状态,降低了学*难度。

  3、教师指导写好事件: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⑴事情发生的时间。

  ⑵事情发生的地点。

  ⑶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⑷事情的起因。

  ⑸事情的经过。

  ⑹事情的结果

  名人的故事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本组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篇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对话来反映人物心理是它们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组课文的意图:是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惯。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预*

  模块二: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模块三:领悟表达

  模块四:口语交际、*作

  模块五:检测

  实施说明

  这个教学设计注重整体性,各个模块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采用教学流程和板块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流程指示了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一个大体的路径,教师循着这条路径可以有目的的实施教学。板块设计,让每个训练目标凸现出来,进行板块设计,需要对每一个内容进行相对深入的思考,在开放的课堂上需要教师的应变能力,需要教师能够比较好的处理生成的问题。板块式设计,有利于教师随机处理问题。流程设计是施教的线路,板块设计是施教的思路。学*汇报单,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各个过程更加条理清晰,使学生的学*收获更加明晰可见。

  学*目标

  1.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惯。

  认识19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

  3.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

  4.提高学生以“讲故事”为主的口语交际能力。

  模块一:预*

  (2课时)

  教学流程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填写学*汇报单的相关内容

  板块一: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语

  读四篇课文,在读文中识记生字,并运用自己积累的识字方法记住它。

  在学*汇报单上,把预*模块中的“我会认”的生字和“我会读”的词语上画出喜欢的符号。

  【设计说明:正确的识记生字,为后边理解文章内容,领悟表达扫清障碍。】

  板块二: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把学*汇报单上难读的句子读一遍。

  (2)指定学生接读课文,同学评价。

  (3)小组内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班级交流。

  (4)填写学*汇报单中关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条目,小组交流。

  【设计说明:在预*时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为下边感知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模块二: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流程

  自由读《灰雀》,说说人物的初步印象——板书人物的优秀品质——这些优秀品质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画出相关的词句——交流画出的内容,指导朗读 ——自由读《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说说他们有着怎样的品质,画出相关语句——交流这些品质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指导朗读——总结五个人物的不同品质,说一说,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板块设计

  板块一:讲述名人故事

  讲一个你所知道的名人的故事。评一评,谁说得好,为什么?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导入,一是通过讲名人故事,了解学生人物形象描述的实际水*,确定学*起点;而是通过互相评价,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描述有更深刻的认识;三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愿意把人物介绍的更好,有探究学*的动力。这个环节与后边将要进行的口语交际和*作是遥相呼应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课文前后的细微差别,判断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通过前后对比,感受学*课文带来的经验,有利于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学*。】

  板块二:基础学*

  1. 理解课文

  2.《灰雀》

  自由读文,说一说不理解的内容;再读课文,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交流对列宁的初步印象;填写学*汇报单中关于人物品质的条目;默读,深入文字理解人物,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人物的这些品质的?

  《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

  自由读课文,不懂得地方小组讨论;边读边划,哪些语言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总结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设计说明:这个板块的学*以学生自学为主。】

  板块三:朗读设计

  1.《灰雀》

  自由读:找出相关的词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朗读:朗读划出的词句,把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婉转地歌唱。”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灰雀消失之后,列宁的言语和行动也表明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在朗读时,要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小组内读一读,评一评。

  分角色朗读:通过语言、神态,体会列宁爱护孩子和小男孩惭愧、决心要改正错误的心理活动。

  2.《小摄影师》

  自由读,划出人物的对话以及自己喜欢的细节,想一想,这些反映出了高尔基和孩子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填写学*汇报单中人物品质的条目。

  小组内比赛读划出的对话及细节,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小组内表演,注意通过对话及细节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组汇报。

  3.《奇怪的大石头》

  自由读课文,划出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小组内交流划出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并交流汇报单上所填的条目。

  同桌读对话,特别是问话和答话,抓住问话和答话的焦点(如“是谁”和“从天上掉下来的”是焦点)在朗读时要加重语气,强调李四光善于刨根问底,不轻信,不盲从的执着精神。

  4.《我不能失信》

  自由读课文,划出人物对话,想一想,这些句子体现了***有着什么样的品质?填写学*汇报单上人物品质的条目。

  与同桌练读对话,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班级交流学*汇报单。

  【设计说明:此板块通过朗读让人物形象鲜明起来,一是加深对人物品质的体会,再就是在朗读中积累语言。能够通过课文语言理解内容是语言学*能力,能够用朗读表现人物形象也是语文能力,朗读表现力和语言理解力是相互提升的。所以教学中注意了运用自由读、分角色读、对话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升学生朗读的水*,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优选【5】份(扩展8)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实用5份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1

  一、说教材

  1、课文内容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但能刻苦学*,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介绍了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只身苦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不出。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本课通过突出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2、教学目标

  (1)继续学*课文,深入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通过相关语句的品读,领会人物的美德。

  (2)学*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启迪学生向范仲淹学*,立下远大志向,刻苦读书。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3、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二、说学情

  从课文结构与内容来看,学生可以读懂课文内容,但由于学生身处优越的家庭环境,大多缺乏刻苦学*的品质,时常有立志而无长志的心理,因此“理解并体会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领悟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综合这一系列学情,我精心设计了各部分教学环节,相信可以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心理学家陈尔寿说:“教无定法,人各有法,引起兴趣,就是好法。”因此,整节课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力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在读中感悟,想象说话,感悟其精神,学*其品质。

  五、说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收集历名人胸怀天下、刻苦读书的故事。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通过学生的收集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和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的能力,为整节课打好知识基础。

  (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写下列词语和句子。

  词语:杰出、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收不忍、朝廷、千载难逢、粗茶淡饭、争先恐后。

  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刚听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享乐之后再享乐)体现了什么呢?(板书:忧国忧民)那下面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3、教师指导:“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是范仲淹写的,说的是白云中的山巍峨,江水浩浩荡荡,而先生的风度仪态,像山水那样高尚清远。而后人则用这一词句来赞颂范仲淹。

  4、教师:范先生像山水那样高尚清远的风度仪态指的是什么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

  5、全班齐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

  6、教师导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是范仲淹的志向和抱负,他并为此而刻苦读书。(板书:刻苦读书)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是怎样刻苦读书的。

  设计理念:通过听写检测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以及积累词语的情况,并从听写的相关词句中,回顾上节课学*的内容,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的高风亮节。

  (三)品读语句,体会品质

  1、教师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作者围绕范仲淹的刻苦读书写了四件事情。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四件事情?

  设计理念:学生结合上节课的小标题以及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叙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1)画出文中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自己读了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后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

  3、集体反馈

  故事1、“只身苦学”(板书)

  “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引导学生读这一句时,我就引导他们在感受的同时发挥想象,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从而引导学生用句式“——了,就用——”,感情朗读中体会范仲淹只身求学的艰苦。最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故事2、“划粥割齑”(板书)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1)教师:对于这句话描述的情形,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学生读:划粥割齑)

  (2)教师:这说明了什么呢?(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清贫)

  (3)教师: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清贫,但他毫不介意,他——(学生读句子)

  “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

  “书院的师生也都放下书本,跑去观看。”

  “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

  “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继续读书。“

  通过其他师生和范仲淹对见皇帝的不同表现,体会范仲淹的自信、刻苦,并使学生懂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整个教学过程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主线贯穿,有详有略,并注意感情朗读。

  4、学*六、七自然段,领悟文章的写作特点。

  首先教师语言过渡:“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之后,教师不急于做出判断,转入第六自然段的学*“有人曾经问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说:??”教师出示范仲淹说的话,学生读后谈感受,这时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留下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然后教师追问:“此时,在我们的头脑中浮现出了一个一心为国,全心为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你是怎么了解到人物的这些品质的呢?”从而总结出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的写作特点。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尽量让学生充分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品读句子,领会人物的特点。教学的随机性比较大,教育师应当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重点在引导学生大胆地交流自己在读描述范仲淹言行语句中的咸受,在谈感受中进一步完善对人物的认识,特别是精神品质的领会。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同学们,范仲淹的刻苦成就了他的一生,使他如愿走上了治国爱民的从政道路,实现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和抱负。

  2、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同学们,了解了范仲淹从求学到从政的历程,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引导学生说:人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并为之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教师:从范仲淹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要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少年中国说》中诗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全班齐诵结束本节课的学*。

  设计理念:通过展示名人故事交流了学*成果,通过交流写法和课后练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学*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

  (五)作业布置

  1、交流写法: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

  2、课后小练笔: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六、说板书设计

  设计本课的板书,我抓住课文重点,采用简洁的文字,使人一看便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如:

  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求学

  划粥割齑

  忧国忧民→刻苦读书谢肴

  闭门不出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一、预*提纲:

  1、画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识记。

  2、搜集有关范仲淹的资料。

  3、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二、激趣导入

  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

  三、展示汇报:

  (一).介绍范仲淹。

  (二).汇报字、词掌握情况

  1、读生字、词语卡片。(分组展示)

  2.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划粥割齑、大夫、范仲淹

  a.读词

  b.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C.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d.你还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只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只

  3、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 三 )、检查预*情况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 粗茶淡饭 废寝忘食 贫寒 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 划 粥 割 齑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预*提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

  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

  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为什么这么说?

  (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3)他做了什么?

  4. 仔细读读课文。

  5. 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二、展示汇报:

  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绝佳肴

  三、深入读书:

  出示: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生:从“累了……”

  生:从“划粥割齑……

  生:从五年未解衣……

  (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

  (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2.出示:

  他( )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独立汇报)

  五、积累词语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

  2.听写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爱国爱民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划粥割齑

  只身苦学

  课后反思:教学《范仲淹的故事》这课时,我是让学生们在课上预*的,给学生安排了充裕的自主学*的时间,然后让学生们自由汇报自己的学*成果。教学中我还重点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了第2——5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能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主要事件,同学们都被范仲淹刻苦学*的精神所感动了。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写的场面。

  过程与方法:

  学*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ppt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出示ppt:两首诗词《江上渔者》《岳阳楼记》与范仲淹画像。

  (1)谁能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词?(指名朗读)诗词的作者是谁呢?(指名介绍范仲淹)

  (2)范仲淹是伟大的政治家,他有一句被后人传颂的最有名的诗句,展示了他伟大的政治抱负,谁知道那句诗?

  课件出示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指名读)谁能说说从这句话的意思?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查找。

  2、想想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情?

  (二)检查字词

  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毫不介意 粗茶淡饭 废寝忘食 闭门不出 贫寒

  划粥割齑 于心不忍 千载难逢 和衣而眠 佳肴

  (出示ppt: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只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只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个小故事?给每个故事概括一个小标题。想好后,与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写了几个小故事?每个故事从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小标题是什么?这几个小故事有什么联系?(四个小故事:只身求学、划粥割齑、拒绝佳肴、闭门不出。)(2-5自然段,这四个故事都是写范仲淹刻苦读书的。)

  板书:只身求学、划粥割齑、拒绝佳肴、闭门不出

  3、小组讨论:你认为本文可以分几部分?(三部分,第1自然段:总括;第2-5自然段:具体些范仲淹刻苦读书故事;第6、7自然段:写范仲淹伟大的政治抱负及做法。重点是第二部分。)

  四、品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练*背诵第一自然段。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摘抄本课成语及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识

  1、学生齐背第一自然段。

  2、课文第二部分讲了哪四个小故事?

  二、学*交流、品读感悟。

  (一)学*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

  1、轻声读第一个故事,想想:范仲淹求学的哪些行为让你深受感动?画出让你感受深的.句子,适当做些批注。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出示句子: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教师:对比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吗?

  ppt出示句子:“累了……饿了……”,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教师:“废寝忘食”是什么意思?一个“苦”字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废寝忘食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

  引导学生用句式“ 了,就用 ”来说话。(课件出示)

  (4)师问:“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引导学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二)学*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

  过渡:那时,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课文第三自然段就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他的读书生活。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你认为最能代表范仲淹清苦生活的是哪个词语?(板书:划粥割齑)

  2、师:范仲淹对于这种极其艰苦的生活介意吗?他的哪些行为让你受到感动?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

  3、交流汇报,相机点拨。

  (1)范仲淹他怎么样读书?就“凌晨鸡鸣即起”引导学生积累成语“闻鸡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从而体会范仲淹生活的艰苦。

  (2)师再次追问:“同学们,生活如此的艰苦,范仲淹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4、小结学*第一、二个故事的方法:

  读文---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交流所得。

  (三)自学第三、第四个故事。

  1、提出要求:按照学*第一、二个故事的方法学*第三、四个故事,先自己思考,再在组内交流,有不同建议的在全班交流时商讨。(学生学*,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师:范仲淹生活如此的清苦,他的好友想帮助他,先是送银子后是送佳肴(板书:佳肴),可是范仲淹都——(补板书:拒绝 粗茶淡饭 )

  (2)ppt出示语言描写的句子“仲淹兄,快去看哪,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将来再见也不晚。”此时此刻,你觉得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板书: 埋头苦读)

  (3)指导朗读重点句。

  (四)学*第三部分(6、7自然段)。

  过渡:范仲淹立下如此志向,他又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后人对他的评价又如何呢?

  1、指名读第6、7自然段。

  2、(ppt出示句子)理解并积累句子: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三、总结全文

  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延伸

  1、搜集范仲淹的诗词。

  2、找找其他名人读书的故事,读一读。

  附板书:

  范仲淹的故事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只身求学:废寝忘食

  划粥割齑:闻鸡起舞

  拒绝佳肴:粗茶淡饭

  闭门不出 :埋头苦读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4

  教材分析: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讲述范仲淹少孤,家贫,读书十分刻苦。介绍了范仲淹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本课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学生情况分析:

  从课文结构与内容来看,学生可以读懂课文内容。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缺乏刻苦学*的品质,因此“理解并体会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领悟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范伸淹的资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废寝忘食”翌词,能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

  (3)领悟并学*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文中具体描绘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在形式多样的品读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范仲淹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培养学生刻苦读书的美德。

  (2)启迪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会并学*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一心为民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雨乐”的思想境界并树立这样的志向和抱负。

  3、关键:抓住文中描写范仲淹言行的关键语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出示ppt:两首诗词《江上渔者》《岳阳楼记》与范仲淹画像。

  (1)谁能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词?(指名朗读)诗词的作者是谁呢?(指名介绍范仲淹)

  (2)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他不仅是北宋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乖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3)范仲淹是伟大的政治家,他有一句被后人传颂的最有名的诗句,展示了他伟大的政治抱负,谁知道那句诗?

  课件出示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指名读)谁能说说从这句话的意思?

  2、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查找。

  2、想想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情?

  (二)检查字词

  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闭门不出贫寒

  划粥割齑于心不忍千载难逢和衣而眠佳肴

  (出示ppt: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个小故事?给每个故事概括一个小标题。想好后,与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写了几个小故事?每个故事从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小标题是什么?这几个小故事有什么联系?(四个小故事: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2-5自然段,这四个故事都是写范仲淹刻苦读书的。)

  板书: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

  3、小组讨论:你认为本文可以分几部分?(三部分,第1自然段:总括;第2-5自然段:具体些范仲淹刻苦读书故事;第6、7自然段:写范仲淹伟大的政治抱负及做法。重点是第二部分。)

  四、品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练*背诵第一自然段。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摘抄本课成语及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1、学生齐背第一自然段。

  2、课文第二部分讲了哪四个小故事?

  二、学*交流、品读感悟。

  (一)学*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

  1、轻声读第一个故事,想想:范仲淹求学的哪些行为让你深受感动?画出让你感受深的句子,适当做些批注。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出示句子: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教师:对比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吗?

  ppt出示句子:“累了……饿了……”,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教师:“废寝忘食”是什么意思?一个“苦”字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

  引导学生用句式“了,就用”来说话。(课件出示)

  (4)师问:“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引导学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二)学*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

  过渡:那时,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课文第三自然段就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他的读书生活。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你认为最能代表范仲淹清苦生活的是哪个词语?

  2、师:范仲淹对于这种极其艰苦的生活介意吗?他的哪些行为让你受到感动?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

  3、交流汇报,相机点拨。

  (1)范仲淹他怎么样读书?就“凌晨鸡鸣即起”引导学生积累成语“闻鸡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从而体会范仲淹生活的艰苦。

  (2)师再次追问:“同学们,生活如此的艰苦,范仲淹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4、小结学*第一、二个故事的方法:

  读文---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交流所得。

  (三)自学第三、第四个故事。

  1、提出要求:按照学*第一、二个故事的方法学*第三、四个故事,先自己思考,再在组内交流,有不同建议的在全班交流时商讨。(学生学*,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师:范仲淹生活如此的清苦,他的好友想帮助他,先是送银子后是送佳肴,可是范仲淹都(拒绝、粗茶淡饭)。

  (2)ppt出示语言描写的句子“仲淹兄,快去看哪,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将来再见也不晚。”此时此刻,你觉得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

  (3)指导朗读重点句。

  (四)学*第三部分(6、7自然段)。

  过渡:范仲淹立下如此志向,他又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后人对他的评价又如何呢?

  1、指名读第6、7自然段。

  2、(ppt出示句子)理解并积累句子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和“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三、总结全文。

  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如:人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并为之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

  四、拓展延伸。

  1、搜集范仲淹的诗词。

  2、找找其他名人读书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

  范仲淹的故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画像,介绍范仲淹)

  (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

  (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三、检查预*情况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ppt:

  划粥割齑

  (1)读词

  (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ppt:

  大夫

  (1)齐读

  (2)大夫的大还可以怎么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1)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pt: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

  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

  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生:

  (1)为什么这么说?

  (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3)他做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

  (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绝佳肴

  三、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生:从累了

  生:从划粥割齑

  生:从五年未解衣

  (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

  (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2、出示ppt: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积累词语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2、听写练*。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爱国爱民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划粥割齑

  只身苦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