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通用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齐景公情随事移,越来越焦急,终于失去理智的心情,懂得事情越紧急,就越不能性急图快的道理。

  2、独立认字学词练句。认字6个,写字4个。

  3、理解“危在旦夕、心急如焚、徒步、索性、焦急”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读相应的古文片段,感知古代汉语的.特点。

  4、继续练*写批注笔记。

  教学过程:

  一、组织辩论,引出课题并解题。

  1、辩论“快好还是慢好”。

  2、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揭示课题。

  3、解题。

  4、对课题进行质疑。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检查学生预*情况。

  2、总结把查找到的资料简单标注在课文旁边的批注方法。

  3、轻声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断句。

  4、同桌互相交流对生字新词的认识。

  5、检查生字词的掌握。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

  2、引导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3、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齐景公会弃车而徒步跑回去呢?画出反映齐景公心急的词句。

  4、出示第二、三、四自然段反映景公心急的句子,指导理解“霍地”的意思,对“焦急”一词进行词语置换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理解“心急如焚”的意思并指导造句。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6、总结抓住重点词进行感情朗读的方法。

  四、再读课文,探究道理。

  1、齐读全文,思考:从《欲速则不达》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乘从时空穿梭机回到两千多年前的齐景公身边当一名侍从,你会怎么说服齐景公回到马车上不要徒步跑回去呢?请写在课堂笔记上,下节课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理解“驿使、危在旦夕、心急如焚…”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理解古文的内容。

  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的含义。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文,感悟其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三、教学课件准备:

  模块一:晏婴的简要资料

  模块二:一组词语

  模块三:文本中“快快准备…”一句话

  模块四:后续故事资料

  模块五:填空练*

  模块六:故事的古文

  四、教学过程:

  (一)聊人物,导入课文

  1、聊人物,拉*学生跟文本的距离

  A、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晏子使楚》这 篇课文中的晏子吗?晏子又叫晏婴。(板书:晏婴)谁来说说故事中的晏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B、播放课件模块一。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晏婴和景公之间关系非同一般,为后文学生学*景公为何这样急,以致于乱了分寸埋下了情感的基础)

  C、晏婴聪明过人,有勇有谋,他成了景公的左膀右臂。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个发生在晏子和景公之间的小故事,叫《欲速则不达》(板书:欲速则不达)生齐读课题。

  2、解课题,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A、指名说“速”是什么意思?“达”是什么意思?

  B、本来速度快应该早点到达啊,可是为什么“速”的结果却是“不达”呢?学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了。

  (二)交流预*情况

  播放课件模块二:开火车读词语

  (三)品读课文,了解故事蕴含的含义

  1、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提出问题:读了课文你觉得景公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景公)

  景公为何这样急?(随机板书:急)

  A、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

  B、同位,前后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C、指名说

  D、抓住“飞奔”“危在旦夕”词语理解,体会情况万分危急(板书:危在旦夕)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齐景公情随事移,越来越焦急,终于失去理智的心情,懂得事情越紧急,就越不能性急图快的道理。

  2、独立认字学词练句。认字6个,写字4个。

  3、理解“危在旦夕、心急如焚、徒步、索性、焦急”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读相应的古文片段,感知古代汉语的特点。

  4、继续练*写批注笔记。

  教学过程:

  一、组织辩论,引出课题并解题。

  1、辩论“快好还是慢好”。

  2、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揭示课题。

  3、解题。

  4、对课题进行质疑。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检查学生预*情况。

  2、总结把查找到的资料简单标注在课文旁边的批注方法。

  3、轻声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断句。

  4、同桌互相交流对生字新词的认识。

  5、检查生字词的`掌握。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

  2、引导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3、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齐景公会弃车而徒步跑回去呢?画出反映齐景公心急的词句。

  4、出示第二、三、四自然段反映景公心急的句子,指导理解“霍地”的意思,对“焦急”一词进行词语置换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理解“心急如焚”的意思并指导造句。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6、总结抓住重点词进行感情朗读的方法。

  四、再读课文,探究道理。

  1、齐读全文,思考:从《欲速则不达》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乘从时空穿梭机回到两千多年前的齐景公身边当一名侍从,你会怎么说服齐景公回到马车上不要徒步跑回去呢?请写在课堂笔记上,下节课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借助资料,通过齐景公的动作、语言,体会齐景公对晏婴的情深义重。

  3、质疑问难、品词析句。通过齐景公的言行,设身处地体会他的心理活动。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不信任外部条件,只靠自己,反而想快却达不到目的。

  4、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播放《欲速则不达》动画。孔子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关于“欲速则不达”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节课中我们就一起来学*。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的课文是――《欲速则不达》。学生齐说课题。

  2、教师板书课题。

  3、课题什么意思呢?(想要快,却达不到目的。)

  4、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二、初读质疑

  1、请同学们先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读书时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把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2、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这里有几个生词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出示:“驿使”、“驺子”、“驭马”。指名领读。从这几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驿”“驺”“驭”都带有“马”字旁)意思上呢?指名解释这几个词的意思。“缰”与 “僵”、“疆”比较,组词。

  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根据学生提问,整理问题并板书:为什么着急?能赶回去?)

  (1)齐景公为什么这么着急?(因为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危在旦夕什么意思?如果学生补充资料,评价:你不但从课文中找到了根据,还借助资料找到了依据。

  (2)齐景公不能赶回去见晏婴最后一面。有依据吗?评价:你根据事情的经过做出了判断,这是你的推测。事实呢?老师查到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关注矛盾点,引发质疑

  1、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同学们有没有产生新的问题呢?(为什么晏婴病重齐景公这么着急?)

  生补充资料

  老师课前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出示晏婴图片。喏!这就是晏婴。

  (课件引入资料:晏婴是齐国的三朝宰相,辅政长达四十年。他全心全意辅佐着齐景公,使齐国达到“兴盛”,却过着清贫的生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臣。)想想,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晏子使楚》一文里凭着聪明才智回击楚国人、捍卫国格的晏子就是他。

  从中可以看出什么?(齐景公对晏婴情深义重)

  2、从哪儿能够看出来?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了起来。” 你关注了齐景公的动作。“霍地站起来”是怎么站起来?(突然地、猛然地)谁来扮演一下景公做一做这个动作?为什么要这样表现?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2)第三自然段

  对比句子: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马,火速回去!

  准备车马,驾马,火速回去。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字面上、意思表达上)(两个“快”连用,更能表现出景公十分焦急。而好车良马、驺子驾车可以看出齐景公为能够火速赶回去做了充分的准备,是最佳选择)我们从他高声喊的动作以及他的语言中也能体会到齐景公对晏婴情深义重。谁来读读这句话?齐景公是一国之君,他说的话一言九鼎,应该怎么读?

  3、齐景公为火速赶回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我们跟结果来对照一下。此时有没有产生什么问题?

  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在这两句话中有两个“嫌”字。“嫌”什么意思?第一次嫌什么?第二次嫌什么?同学们,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嫌驺子驾车慢、马不努力向前呢?因为齐景公心急如焚。“心急如焚”什么意思?我们联系上文看看,导致他心急如焚的原因是什么?景公的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可是他觉得驺子和马也和他的心情一样吗?所以他不信任驺子和马,最后弃车徒步跑开了。他放弃的是什么?(正确的方法)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着急的时候?结果怎样?原因是什么呢?

  刚才同学们解释了课题,欲速则不达就是想要快,却达不到目的。学*完了课文,谁再来谈谈对这个课题的理解?(齐景公因为对晏婴的感情情深义重,所以心急如焚,导致他不信任外部条件,没有选择正确的.方法,所以导致想快却适得其反,最终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四、总结拓展

  1、学完了课文之后,你从中收获了什么?在这个短短小的故事中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2、刚才我们学*了这个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想不想看看原文?

  3、出示原文,自读。读了古文,你有什么感觉?老师来读读,好吗?配乐。

  4、刚才我们先学*了译文,再来读古文。这是一种学*古文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来看一看。(出示课件)谁来读读?根据金钥匙的提示,自己读读试试。

  5、指名读。

  6、这篇古文仅用了74个字,表达了我们现代文180多个字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古文的语言之凝练,朗读之韵味,正是古文的魅力所在。在我们的小学课本和课外读物中有许多古文,希望同学们能够多读、多诵!

  7、延伸:

  《欲速则不达》这样一个古代故事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这样的小例子,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即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通过本文的教学,应使学生悟出这个道理。

  学情分析:

  虽然本课是古文的译文,但文本通俗易懂,对于已具备一定语文学*能力的四年级学生来说,能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人物心理,进而感悟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在教学古文时,要引导学生对照译文理解古文文意,培养学生读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积累的成语。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

  2、生按阅读提示初读课文。

  3、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指导 “丞、婴、缰绳”等字读后鼻音;

  理解“驿使、驺子”等词意思;

  认识晏婴、韩枢等人物。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感悟寓意

  (一)了解景公为什么急。

  1、师:同学们,齐景公想要快速赶回去的原因是什么?

  2、反馈:“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请大王火速赶回,否则恐怕难以见上最后一面了。”

  (1)理解“危在旦夕”。查字典明确“旦”是早晨的意思;“旦夕”是时间很短的意思;“危在旦夕”是说危险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

  (2)通过“火速赶回”、“最后一面”等词体会事情紧急。

  (3)指名读驿使的话。

  过渡:景公接到报告时,正在东海游玩,他把国家大事交给了晏婴,晏婴辅佐景公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这样一位忠臣眼看就要离景公而去,听到这个消息,景公有哪些表现呢?

  (二)体会景公怎样急。

  1、快速默读课文2—5自然段,找出景公表现的句子,划下来。

  2、反馈交流,指导学*方法。

  (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

  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景公当时的心情?理解体会“霍地”。

  板书“霍地站起”。

  (2)在“霍地”一词下面做上记号,指导读的时候突出这样的重点词。

  3、读一读3—5段中你划出的景公表现的句子,找到最能体现景公心情的词语,做上记号,边读边体会。

  4、继续交流。

  (1) “景公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体会为什么“十分焦急”;找到重点词语“高声喊道”、“ 火速回去”, 指导朗读。

  板书“高声喊道”。

  (2) “驺子驾车跑了大约几百步,景公心急如焚,嫌驺子驾得太慢了,就夺过缰绳,亲自赶起车来。”

  理解 “心急如焚”。说说生活中你遇到过的心急如焚的事情。

  找到重点词语“夺”、“亲自赶起车来”,体会景公心急如焚。

  板书“亲自赶车”。

  师:景公亲自赶车就比驺子快吗?既然最好的驺子为他驾车,为什么他还嫌慢呢?

  学生练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 “他驾车驭马行了几百步,又嫌马不努力向前,索性弃车,自己徒步跑开了。

  你怎么看待他“弃车而跑”的行为?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板书“徒步跑开”。

  (三)景公能尽快赶回都城吗?

  1、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景公的行为猜到事情的结果怎样吗?

  出示资料,指名读。

  2.齐景公真的不知道徒步走比驾车慢吗?那他怎么会选择了这样的方法呢?

  3、景公这样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四)感悟寓意 。

  1、师:景公一心想要快,这就叫“欲速”, 欲是“想要”的意思;速是“快速”的意思。

  2、把“欲”、“速”的意思写在书上。

  3、理解成语“欲速则不达”的意思是说: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4、师:在你积累的成语中哪个成语的意思和“欲速则不达”的意思相似?你还知道哪些俗语也表达了这个意思?

  5、出示《论语》中语句,齐读。

  四、诵读古文,指导学法

  1、出示古文。

  (1)师范读。

  (2)生练读。

  (3)对照译文指导朗读,感受古文特点。

  (4)齐读古文。

  2、出示“金钥匙”,齐读。

  五、课后延伸,巩固积累

  1、把《欲速则不达》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些短小精焊的古文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欲 速 则 不 达

  霍地站起 徒步跑开

  高声喊道 亲自赶车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海上日出》教学案例与反思10、田园诗情 教学设计高林生老师的《望洞庭》析疑 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之一 《望洞庭》《普罗米修斯》 作业设计7、徐悲鸿励志学画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积累《番茄太阳》练*设计 教学思考普罗米修斯盗火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通用5篇扩展阅读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通用5篇(扩展1)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十一单元的主题课文。这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即: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通过本文的教学,应使学生悟出这个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七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欲速则不达”、“危在旦夕”、“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4、能够联系课文,速读相关的文言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齐景公焦急的心情,进一步体会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2、弄清“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教学策略: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学*新课以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们:战国时候,我国分为哪七个诸侯国?今天我们就来学*发生在齐国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欲速则不达)

  2、指名起来读题目,并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读课文,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4、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小故事?

  启发导入:齐景公为什么要急着赶回都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三、精读课文,体会齐景公的焦急之情,进而感受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一)学*课文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通过学生交流,多媒体出示课文一二自然段。

  3、指名读。

  4、交流: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

  (理解并板书:危在旦夕)

  5、讨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

  (另一名驿使飞马而至,理解“飞马而至”)

  6、小结并指导朗读:可见情况万分紧急,危在旦夕的丞相晏婴随时可能死去,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1、指名读;2、再指名读;3、齐读。)

  7、小结:晏婴病重,齐景公是这么着急,齐国有那么多大臣,他们病了,齐景公也会这么着急吗?(生答)你了解晏婴吗?(生谈)

  是的,晏婴的雄才大略曾经为齐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使齐国一度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作为三朝丞相的晏婴对于齐国是举足轻重的。没有了晏婴,齐国可能随时被别的国家吞灭;他的离去,对齐国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齐景公对晏婴是情深义重的。现在晏婴危在旦夕,齐景公怎能不着急?!他是怎样做的呢?请你一边读一边从课文中划出齐景公齐景公着急的句子。

  (二)学*三四五自然段

  1、边读边划:从哪些句子看出齐景公很着急?

  2、交流,并同时出示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3、体会:读这些句子,你体会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

  (板书并理解:心急如焚。)(理解“霍地”、“高声”“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驭马”、“夺过”、“亲自”等)

  4、指导朗读,带着体会读出心急如焚的感受。

  5、进一步理解:把这四段话连起来再读一读,看看齐景公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他采取的行动有什么特点?目的是什么?

  (景公心情越来越急,方法是一个接一个地变化,目的只是想快点赶回都城。)

  6、指导朗读:带着这种体会,读出齐景公的着急之情。

  (1、一生读后评价;2、再指一生读;3、齐读)

  五、拓展延伸:

  1、思考:齐景公现在这样做能很快地回到都城吗?为什么?

  2、小结:齐景公是心急之下,乱了方寸。看来,做事情越是心急,事情越是办不好,这真是“欲速则不达”啊!(板书划上箭头)

  3、齐景公怎样做就能很快地回到都城了呢?(生谈)

  4、小结:是啊,不管事情多急,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再采取合理的方法,这样才会很快达到目的。

  六、整体感知课文,复*巩固。

  1、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了齐景公听说晏婴危在旦夕后心急如焚的表现,,请大家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再来体会齐景公的心急如焚。

  2、学*古文。

  师:《欲速则不达》这个小故事原文是一篇古文。请大家对照课文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要划出来。

  3、出示多媒体课件带拼音的古文。

  (1、教师读;2、指名学生读;3、学生自由读;4、齐读)

  七、布置作业:

  课后把这段古文读熟,并且再找一些古文来读一读。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即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通过本文的教学,应使学生悟出这个道理。

  学情分析:

  虽然本课是古文的译文,但文本通俗易懂,对于已具备一定语文学*能力的四年级学生来说,能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人物心理,进而感悟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在教学古文时,要引导学生对照译文理解古文文意,培养学生读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积累的成语。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

  2、生按阅读提示初读课文。

  3、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指导 “丞、婴、缰绳”等字读后鼻音;

  理解“驿使、驺子”等词意思;

  认识晏婴、韩枢等人物。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感悟寓意

  (一)了解景公为什么急。

  1、师:同学们,齐景公想要快速赶回去的原因是什么?

  2、反馈:“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请大王火速赶回,否则恐怕难以见上最后一面了。”

  (1)理解“危在旦夕”。查字典明确“旦”是早晨的意思;“旦夕”是时间很短的意思;“危在旦夕”是说危险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

  (2)通过“火速赶回”、“最后一面”等词体会事情紧急。

  (3)指名读驿使的话。

  过渡:景公接到报告时,正在东海游玩,他把国家大事交给了晏婴,晏婴辅佐景公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这样一位忠臣眼看就要离景公而去,听到这个消息,景公有哪些表现呢?

  (二)体会景公怎样急。

  1、快速默读课文2—5自然段,找出景公表现的句子,划下来。

  2、反馈交流,指导学*方法。

  (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

  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景公当时的心情?理解体会“霍地”。

  板书“霍地站起”。

  (2)在“霍地”一词下面做上记号,指导读的时候突出这样的重点词。

  3、读一读3—5段中你划出的景公表现的句子,找到最能体现景公心情的词语,做上记号,边读边体会。

  4、继续交流。

  (1) “景公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体会为什么“十分焦急”;找到重点词语“高声喊道”、“ 火速回去”, 指导朗读。

  板书“高声喊道”。

  (2) “驺子驾车跑了大约几百步,景公心急如焚,嫌驺子驾得太慢了,就夺过缰绳,亲自赶起车来。”

  理解 “心急如焚”。说说生活中你遇到过的心急如焚的事情。

  找到重点词语“夺”、“亲自赶起车来”,体会景公心急如焚。

  板书“亲自赶车”。

  师:景公亲自赶车就比驺子快吗?既然最好的驺子为他驾车,为什么他还嫌慢呢?

  学生练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 “他驾车驭马行了几百步,又嫌马不努力向前,索性弃车,自己徒步跑开了。

  你怎么看待他“弃车而跑”的行为?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板书“徒步跑开”。

  (三)景公能尽快赶回都城吗?

  1、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景公的行为猜到事情的结果怎样吗?

  出示资料,指名读。

  2.齐景公真的不知道徒步走比驾车慢吗?那他怎么会选择了这样的方法呢?

  3、景公这样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四)感悟寓意 。

  1、师:景公一心想要快,这就叫“欲速”, 欲是“想要”的意思;速是“快速”的意思。

  2、把“欲”、“速”的意思写在书上。

  3、理解成语“欲速则不达”的意思是说: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4、师:在你积累的成语中哪个成语的意思和“欲速则不达”的意思相似?你还知道哪些俗语也表达了这个意思?

  5、出示《论语》中语句,齐读。

  四、诵读古文,指导学法

  1、出示古文。

  (1)师范读。

  (2)生练读。

  (3)对照译文指导朗读,感受古文特点。

  (4)齐读古文。

  2、出示“金钥匙”,齐读。

  五、课后延伸,巩固积累

  1、把《欲速则不达》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些短小精焊的古文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欲 速 则 不 达

  霍地站起 徒步跑开

  高声喊道 亲自赶车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海上日出》教学案例与反思10、田园诗情 教学设计高林生老师的《望洞庭》析疑 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之一 《望洞庭》《普罗米修斯》 作业设计7、徐悲鸿励志学画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积累《番茄太阳》练*设计 教学思考普罗米修斯盗火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驿、丞、婴、焚、缰、驭、徒、旦”等。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熟读译文、古文,并通过学*译文理解古文文意。

  3、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教学难点:探究故事中蕴涵的与时间有关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课文《晏子使楚》吗?文中的宴子是个怎样的人呢?(足智多谋、聪明、幽默……)

  2、如果你是齐国的国君,你拥有一个像晏子这样聪明、机智、有胆有识,而又幽默无比的臣子,你会怎样?(重用他!尊敬他!信任他!)

  3、齐国的国君和大家想的一样啊!晏子一共辅佐了齐国的三位国君,而与齐景公的感情最为深厚。齐景公这个人,身上的毛病不少,治理国家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失,但他却非常信任、尊敬、倚重晏子,当晏子利用他特有的幽默和智慧指出齐景公的过失时,他总能虚心地改正。正因为这样,齐国的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齐国的国力也得以蒸蒸日上。景公和晏子也结下了深厚的君臣情谊。

  (板书:晏婴齐景公)

  二、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可是,这棵齐国的智慧之树却要倒下了。“病甚,且死”,危在旦夕(板书)。什么是“危在旦夕”?(危险就发生在早晚之间。形容非常危险!)

  2、这时的景公,与晏子有着深厚君臣情谊的景公,信任、尊敬、倚重晏子的景公,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板书:欲速则不达)齐读课题。

  欲:想;速:快速、火速;则:结果;不达:不能达到目的。

  3、你能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吗?(想快却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4、“想快却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这是为什么呢?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检查自学。看看这些字你都掌握了吗?

  课件出示:

  驿使韩枢驺子驭马霍地。

  6、谁来简要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不能,路途远,他跑一定很慢。因为他太(一心)想快了,以至都慌了。

  2、看看他为什么想快?指名读①自然段。“危在旦夕”如何理解?

  (危险在早晚之间。)

  3、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4、自从晏子出使楚国后,他的经历迅速传遍诸侯,晏子便成为雄辩和不辱使命的象征。因为晏子的存在,诸侯没有人敢轻视齐国,齐国在晏子的治理之下,逐渐强盛起来。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危在旦夕,景公听了,能不想快点见到晏子吗?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一心想快?

  (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从“霍地”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想快。“霍地”如何理解?(突然地、猛然地、忽地)

  (2)从“十分焦急、高声喊道”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他就想快。

  (3)景公说“火速回去”。“火速”也能体现景公一心想快。

  (4)从“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从语言描写中看出他就想快。

  5、看这样的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出示:

  “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语气不同、多了“快快”说明了景公当时很着急,有点慌了。抓住了叠词来体会)。

  6、指导朗读。

  (1)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步,你就要失去一位亲密朋友,你怎么读?

  (2)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步,你就要失去一位好大臣,你的国家就要失去半壁江山,你应该如何读?

  7、还有什么地方让你看出他就想快?

  (1)“好车良马”这是选择的工具,既选好车,又选好马。

  (2)(“心急如焚”。从心理描写看出来

  (3)“景公心急如焚,嫌驺子驾得太慢了,就夺过缰绳,亲自赶起车来。”从“夺”、“亲自”、“驾”也能看出景公一心想快。

  师:是驺子韩枢真的驾很慢吗?(生:不是。)驺子韩枢是专门给皇帝掌管车马的很好的侍从,景公*时不驾车,他的技术肯定不如韩枢。这种作法足以让我们看出景公当时心情急切。

  (4)“弃车”、“徒步跑”也能看出他想快。

  (5)是马不够努力吗?(不是。是急性的景公心里太急,赶车技术又不好,才弃车而选择徒步的。)

  (6)试想,徒步可能比车快吗?

  8、想知道故事结果吗?

  出示:

  齐景公在回城的过程中四次急得从马车上跳下来,最后是边走边哭,导致车子比预计的晚了将*一天才到都城,晏子已经去世了……进了晏子家,他伏在晏子的尸体上放声大哭;说:“先生不分白天黑夜地规劝我,细小的过失也不放过。灾祸没落到我的头上,却落在先生的身上,齐国危险了,百姓将向谁去诉说啊!”

  9、读到这里,谈谈你感受?

  (景公真的挺可气,做法不聪明。急昏了头,丧失了理智。事不能太着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10根据你的.理解,试填这样的一首短诗。

  此时,

  他多么想;

  他多么想!

  而这一切都晚了。

  只因,

  他,

  却,

  留给他的只有,只有!

  11、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这就叫欲速则不达。

  生活中你听过类似的故事吗?

  12、对照古文,激发兴趣。

  再来看看原文。

  出示原文:

  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驭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注释:传骑——骑马传递公文的人。谒——进见。婴——齐国大夫晏婴。疾甚——病重。遽——急忙。烦且——良马的名。乘——马拉的车。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辔——缰绳。御——驾车。尽——终于。释——放弃。

  1、读读看。古文,给你什么感觉?(精辟、短小、难懂、简洁……)

  2、这些都是古文的特点。听老师读,好吗?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十一单元的主题课文。这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即: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通过本文的教学,应使学生悟出这个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七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欲速则不达”、“危在旦夕”、“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4、能够联系课文,速读相关的文言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齐景公焦急的心情,进一步体会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2、弄清“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教学策略: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学*新课以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们:战国时候,我国分为哪七个诸侯国?今天我们就来学*发生在齐国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欲速则不达)

  2、指名起来读题目,并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读课文,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4、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小故事?

  启发导入:齐景公为什么要急着赶回都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三、精读课文,体会齐景公的焦急之情,进而感受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一)学*课文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通过学生交流,多媒体出示课文一二自然段。

  3、指名读。

  4、交流: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

  (理解并板书:危在旦夕)

  5、讨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

  (另一名驿使飞马而至,理解“飞马而至”)

  6、小结并指导朗读:可见情况万分紧急,危在旦夕的丞相晏婴随时可能死去,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1、指名读;2、再指名读;3、齐读。)

  7、小结:晏婴病重,齐景公是这么着急,齐国有那么多大臣,他们病了,齐景公也会这么着急吗?(生答)你了解晏婴吗?(生谈)

  是的,晏婴的雄才大略曾经为齐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使齐国一度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作为三朝丞相的晏婴对于齐国是举足轻重的。没有了晏婴,齐国可能随时被别的国家吞灭;他的离去,对齐国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齐景公对晏婴是情深义重的。现在晏婴危在旦夕,齐景公怎能不着急?!他是怎样做的呢?请你一边读一边从课文中划出齐景公齐景公着急的句子。

  (二)学*三四五自然段

  1、边读边划:从哪些句子看出齐景公很着急?

  2、交流,并同时出示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3、体会:读这些句子,你体会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

  (板书并理解:心急如焚。)(理解“霍地”、“高声”“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驭马”、“夺过”、“亲自”等)

  4、指导朗读,带着体会读出心急如焚的感受。

  5、进一步理解:把这四段话连起来再读一读,看看齐景公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他采取的行动有什么特点?目的是什么?

  (景公心情越来越急,方法是一个接一个地变化,目的只是想快点赶回都城。)

  6、指导朗读:带着这种体会,读出齐景公的着急之情。

  (1、一生读后评价;2、再指一生读;3、齐读)

  五、拓展延伸:

  1、思考:齐景公现在这样做能很快地回到都城吗?为什么?

  2、小结:齐景公是心急之下,乱了方寸。看来,做事情越是心急,事情越是办不好,这真是“欲速则不达”啊!(板书划上箭头)

  3、齐景公怎样做就能很快地回到都城了呢?(生谈)

  4、小结:是啊,不管事情多急,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再采取合理的方法,这样才会很快达到目的。

  六、整体感知课文,复*巩固。

  1、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了齐景公听说晏婴危在旦夕后心急如焚的表现,,请大家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再来体会齐景公的心急如焚。

  2、学*古文。

  师:《欲速则不达》这个小故事原文是一篇古文。请大家对照课文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要划出来。

  3、出示多媒体课件带拼音的古文。

  (1、教师读;2、指名学生读;3、学生自由读;4、齐读)

  七、布置作业:

  课后把这段古文读熟,并且再找一些古文来读一读。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驿、丞、婴、焚、缰、驭、徒、旦”等。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熟读译文、古文,并通过学*译文理解古文文意。

  3、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教学难点:探究故事中蕴涵的与时间有关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课文《晏子使楚》吗?文中的宴子是个怎样的人呢?(足智多谋、聪明、幽默……)

  2、如果你是齐国的国君,你拥有一个像晏子这样聪明、机智、有胆有识,而又幽默无比的臣子,你会怎样?(重用他!尊敬他!信任他!)

  3、齐国的国君和大家想的一样啊!晏子一共辅佐了齐国的三位国君,而与齐景公的感情最为深厚。齐景公这个人,身上的毛病不少,治理国家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失,但他却非常信任、尊敬、倚重晏子,当晏子利用他特有的幽默和智慧指出齐景公的过失时,他总能虚心地改正。正因为这样,齐国的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齐国的国力也得以蒸蒸日上。景公和晏子也结下了深厚的君臣情谊。

  (板书:晏婴 齐景公)

  二、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可是,这棵齐国的智慧之树却要倒下了。“病甚,且死”,危在旦夕(板书)。什么是“危在旦夕”?(危险就发生在早晚之间。形容非常危险!)

  2、这时的景公,与晏子有着深厚君臣情谊的景公,信任、尊敬、倚重晏子的景公,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板书:欲速则不达)齐读课题。

  欲:想;速:快速、火速;则:结果;不达:不能达到目的。

  3、你能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吗?(想快却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4、“想快却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这是为什么呢?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检查自学。看看这些字你都掌握了吗?

  课件出示:

  驿 使 韩 枢 驺 子 驭 马 霍 地

  6、谁来简要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细读课文 ,感悟体会。

  1、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不能,路途远,他跑一定很慢。因为他太(一心)想快了,以至都慌了。

  2、看看他为什么想快?指名读①自然段。“危在旦夕”如何理解?

  (危险在早晚之间。)

  3、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4、自从晏子出使楚国后,他的经历迅速传遍诸侯,晏子便成为雄辩和不辱使命的象征。因为晏子的存在,诸侯没有人敢轻视齐国,齐国在晏子的治理之下,逐渐强盛起来。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危在旦夕,景公听了,能不想快点见到晏子吗?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一心想快?

  (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从“霍地” 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想快。“霍地”如何理解?(突然地、猛然地、忽地)

  (2)从“十分焦急、高声喊道” 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他就想快。

  (3)景公说“火速回去”。“火速”也能体现景公一心想快。

  (4)从“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从语言描写中看出他就想快。

  5、看这样的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出示:

  “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语气不同、多了“快快”说明了景公当时很着急,有点慌了。抓住了叠词来体会)。

  6、指导朗读。

  (1)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步,你就要失去一位亲密朋友,你怎么读?

  (2)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步,你就要失去一位好大臣,你的国家就要失去半壁江山,你应该如何读?

  7、还有什么地方让你看出他就想快?

  (1)“好车良马”这是选择的工具,既选好车,又选好马。

  (2)(“心急如焚”。从心理描写看出来

  (3)“景公心急如焚,嫌驺子驾得太慢了,就夺过缰绳,亲自赶起车来。”从“夺”、“亲自”、“驾”也能看出景公一心想快。

  师:是驺子韩枢真的驾很慢吗?(生:不是。)驺子韩枢是专门给皇帝掌管车马的很好的侍从,景公*时不驾车,他的技术肯定不如韩枢。这种作法足以让我们看出景公当时心情急切。

  (4)“弃车”、“徒步跑”也能看出他想快。

  (5)是马不够努力吗?(不是。是急性的景公心里太急,赶车技术又不好,才弃车而选择徒步的。)

  (6)试想,徒步可能比车快吗?

  8、想知道故事结果吗?

  出示:

  齐景公在回城的过程中四次急得从马车上跳下来,最后是边走边哭,导致车子比预计的晚了将*一天才到都城,晏子已经去世了……进了晏子家,他伏在晏子的尸体上放声大哭;说:“先生不分白天黑夜地规劝我,细小的过失也不放过。灾祸没落到我的头上,却落在先生的身上,齐国危险了,百姓将向谁去诉说啊!”

  9、读到这里,谈谈你感受?

  (景公真的挺可气,做法不聪明。急昏了头,丧失了理智。事不能太着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10根据你的理解,试填这样的一首短诗。

  此时,

  他多么想 ;

  他多么想 !

  而这一切都晚了。

  只因,

  他 ,

  却 ,

  留给他的只有 ,只有 !

  11、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这就叫 欲速则不达。

  生活中你听过类似的故事吗?

  12、对照古文,激发兴趣。

  再来看看原文。

  出示原文:

  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驭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注释:传骑——骑马传递公文的人。谒——进见。婴——齐国大夫晏婴。疾甚——病重。遽——急忙。烦且——良马的名。乘——马拉的车。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辔——缰绳。御——驾车。尽——终于。释——放弃。

  1、读读看。古文,给你什么感觉?(精辟、短小、难懂、简洁……)

  2、这些都是古文的特点。听老师读,好吗?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通用5篇(扩展2)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菁选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学会认读生字5个,会写生字4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危在旦夕、心急如焚、徒步、索性、焦急”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4、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5、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重点:

  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2分钟)

  1、师:今天我们要学*一则成语故事,学生说!(欲速则不达)(师板书:“欲”),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并在作业本上写两遍吧!

  2、师:“欲”这个字同学们都不陌生,在许多词语或古诗里都有这个字。(出示PPT)(齐读):欲言又止,畅所欲言,跃跃欲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师:说说这里的“欲”字是什么意思?(生:想要、将要)其实,“欲速”的“欲”是同一个意思。

  4、那么,“欲速则不达”就不难理解了。(引导说):想要快速地完成任务,结果却没有完成。(板书:欲速则不达)

  5、师:这则故事究竟讲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感知故事(5分钟)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自读课文)

  2、师:刚才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出示PPT:词语)

  (指名读—齐读):晏婴、危在旦夕、齐景公、心急如焚、韩枢徒步

  3、这几个词恰好是文章的关键词(板书:关键词),谁能结合这几个关键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板书:晏婴、齐景公)

  4、师小结:用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很好的概括方法。(补充书:用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

  5、同学们,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呢?(生:晏婴病重、危在旦夕)出示PPT:

  丞婴病重,危在旦夕,请大王火速赶回,否则恐怕难以见上最后一面了。

  师:(板书:危在旦夕)“危在旦夕”什么意思?生说(形容危险就在眼前)。出示PPT。

  6、师结:俗话说性命关天,事情来的如此突然,你能读出事情的危急吗?(抽读—齐读)出示PPT:

  丞婴病重,危在旦夕,请大王火速赶回,否则恐怕难以见上最后一面了。

  三、细读理解(22分钟)

  1、

  (1)听了役使的话,齐景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学生说(急)(师板书:急),出示PPT: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

  (2)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景公着急的?学生说(霍地),你能读出他的感受吗?

  (3)师:为什么一个丞相快死了,国王会如此着急,同学们是否有此疑问?(生说)还记得这把金钥匙吗?一起读。出示“金钥匙”(47页)

  2、了解背景,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有时课文某些句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有时,需要从课外查找背景资料。

  3、读了“金钥匙”,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课文,高老师找来了一则课外资料,同学们快速浏览下吧。(出示资料):谁来读读红色字体部分?(指名读):

  晏婴,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后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曾任齐国丞相50年,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齐景公与晏婴的关系非同一般,晏婴辅佐齐景公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随着时间的推移,齐景公越来越离不开晏婴了,甚至把他当成了左膀右臂。

  4、小结:现在明白齐景公为什么着急了吗?这样一个忠臣眼见着就要离他而去了,景公怎能不急呢?再读:(出示课件):

  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

  5、师:从你们的读中,我仿佛看到了齐景公一下子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那后来齐景公又有怎样的表现?(出示自学要求):

  A、默读3—5自然段,用“—”勾画出表现齐景公情绪变化的词语。

  B、在画线的词旁边,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

  C、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些词句。

  6、学生汇报。

  (1)a、后来齐景公又有什么表现?出示ppt:

  景公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B、(补:关键词是)(板书:十分焦急ppt)你(批注)的感受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ppt)现在你就是齐景公,你来高声喊出他的十分焦急?(生读—齐读—(或再指名读))、c、师小结:其实,我们能从一个词或一个标点就能准确的感受到人物的内心,让我们再读这段话。(齐读)

  景公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2)接着说,景公还有什么表现?关键词是?(板书:心急如焚)心急如焚什么意思?学生说。(出示PPT):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如:心如火焚、心急火燎)

  你从哪些动词可以看出齐景公心急如焚?(太慢、夺过)读出景公的心急如焚吧!(同桌读——齐读)出示PPT:

  驺子驾车跑了大约几百步,景公心急如焚,嫌驺子驾得太慢了,就夺过缰绳,亲自赶起车来。

  (3)a、齐景公还有哪些表现?学生说。(弃车而跑)(ppt出示):

  他驾车驭马行了几百步,又嫌马不努力向前,索性弃车,自己徒步跑开了。

  b、你是如何看待景公弃车而跑的行为的?(学生说)

  师总结:这时的他肯定已经急得!(生说:失去理智)原来好车良马,驺子驾车;后来好车良马,亲自驾车;此时好车良马也不要,改徒步跑了。选择的方法越来越差,速度越来越慢,那么你们知道事情的结局吗?

  四、猜想结局:

  1、景公能尽快赶回都城吗?(指名说)

  2、师小结:齐景公在回城的过程中急得四次从马车上跳下来,最后是边走边哭,导致车子比预计完了一天才赶回都城,此时,晏子已经去世了。

  3、小结板书: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欲速则不达”的含义了吗?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感知古文特点

  1、其实,这则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在古文中仅仅只用了74个字就完成了。自己读读吧!、(出示课件):

  欲速则不达

  齐景公/游少海。传(chuán)骑(jì)/从中来/谒(yè)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jù)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shèng),使/驺子/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pèi)/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1)读了这篇古文,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短小、简洁??)

  (2)师小结:这些都是古文的特点。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愿意听听吗?

  (3)同学们自己练*读一读吧!

  (4)(出示PPT):、景公遽起,传骑又至。

  看看这句话,你能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吗?(读一读)

  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这时又一个驿使飞马而至,催景公速回。

  (5)同学们找的真准确。那我们做个互动游戏,老师读古文,你们读现代文吧!

  (注:可布置课后作业)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欲速则不达”这则故事,孩子们也明白了欲速则不达的含义,希望你们在学*中、生活中再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板书设计:

  欲速则不达

  晏婴齐景公、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

  危在旦夕、急

  ↓

  十分焦急

  ↓

  心急如焚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驿、丞、婴、焚、缰、驭、徒、旦”等。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熟读译文、古文,并通过学*译文理解古文文意。

  3、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教学难点:探究故事中蕴涵的与时间有关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课文《晏子使楚》吗?文中的宴子是个怎样的人呢?(足智多谋、聪明、幽默……)

  2、如果你是齐国的国君,你拥有一个像晏子这样聪明、机智、有胆有识,而又幽默无比的臣子,你会怎样?(重用他!尊敬他!信任他!)

  3、齐国的国君和大家想的一样啊!晏子一共辅佐了齐国的三位国君,而与齐景公的感情最为深厚。齐景公这个人,身上的毛病不少,治理国家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失,但他却非常信任、尊敬、倚重晏子,当晏子利用他特有的幽默和智慧指出齐景公的过失时,他总能虚心地改正。正因为这样,齐国的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齐国的国力也得以蒸蒸日上。景公和晏子也结下了深厚的君臣情谊。

  (板书:晏婴齐景公)

  二、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可是,这棵齐国的智慧之树却要倒下了。“病甚,且死”,危在旦夕(板书)。什么是“危在旦夕”?(危险就发生在早晚之间。形容非常危险!)

  2、这时的景公,与晏子有着深厚君臣情谊的景公,信任、尊敬、倚重晏子的景公,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板书:欲速则不达)齐读课题。欲:想;速:快速、火速;则:结果;不达:不能达到目的。

  3、你能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吗?(想快却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4、“想快却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这是为什么呢?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检查自学。看看这些字你都掌握了吗?

  课件出示:

  驿使韩枢驺子驭马霍地

  6、谁来简要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不能,路途远,他跑一定很慢。因为他太(一心)想快了,以至都慌了。

  2、看看他为什么想快?指名读①自然段。“危在旦夕”如何理解?

  (危险在早晚之间。)

  3、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4、自从晏子出使楚国后,他的经历迅速传遍诸侯,晏子便成为雄辩和不辱使命的象征。因为晏子的存在,诸侯没有人敢轻视齐国,齐国在晏子的治理之下,逐渐强盛起来。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危在旦夕,景公听了,能不想快点见到晏子吗?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一心想快?

  (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从“霍地”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想快。“霍地”如何理解?(突然地、猛然地、忽地)

  (2)从“十分焦急、高声喊道”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他就想快。

  (3)景公说“火速回去”。“火速”也能体现景公一心想快。

  (4)从“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从语言描写中看出他就想快。

  5、看这样的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出示:

  “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语气不同、多了“快快”说明了景公当时很着急,有点慌了。抓住了叠词来体会)。

  6、指导朗读。

  (1)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步,你就要失去一位亲密朋友,你怎么读?

  (2)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步,你就要失去一位好大臣,你的国家就要失去半壁江山,你应该如何读?

  7、还有什么地方让你看出他就想快?

  (1)“好车良马”这是选择的工具,既选好车,又选好马。

  (2)(“心急如焚”。从心理描写看出来

  (3)“景公心急如焚,嫌驺子驾得太慢了,就夺过缰绳,亲自赶起车来。”从“夺”、“亲自”、“驾”也能看出景公一心想快。

  师:是驺子韩枢真的驾很慢吗?(生:不是。)驺子韩枢是专门给皇帝掌管车马的很好的侍从,景公*时不驾车,他的技术肯定不如韩枢。这种作法足以让我们看出景公当时心情急切。

  (4)“弃车”、“徒步跑”也能看出他想快。

  (5)是马不够努力吗?(不是。是急性的景公心里太急,赶车技术又不好,才弃车而选择徒步的。)

  (6)试想,徒步可能比车快吗?

  8、想知道故事结果吗?

  出示:

  齐景公在回城的过程中四次急得从马车上跳下来,最后是边走边哭,导致车子比预计的晚了将*一天才到都城,晏子已经去世了……进了晏子家,他伏在晏子的尸体上放声大哭;说:“先生不分白天黑夜地规劝我,细小的'过失也不放过。灾祸没落到我的头上,却落在先生的身上,齐国危险了,百姓将向谁去诉说啊!”

  9、读到这里,谈谈你感受?

  (景公真的挺可气,做法不聪明。急昏了头,丧失了理智。事不能太着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10根据你的理解,试填这样的一首短诗。

  此时,

  他多么想 ();

  他多么想 ()!

  而这一切都晚了。

  只因(),

  他(),

  却(),

  留给他的只有(),只有()!

  11、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这就叫欲速则不达。

  生活中你听过类似的故事吗?

  12、对照古文,激发兴趣。

  再来看看原文。

  出示原文:

  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驭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注释:传骑——骑马传递公文的人。谒——进见。婴——齐国大夫晏婴。疾甚——病重。遽——急忙。烦且——良马的名。乘——马拉的车。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辔——缰绳。御——驾车。尽——终于。释——放弃。

  1、读读看。古文,给你什么感觉?(精辟、短小、难懂、简洁……)

  2、这些都是古文的特点。听老师读,好吗?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齐景公情随事移,越来越焦急,终于失去理智的心情,懂得事情越紧急,就越不能性急图快的道理。

  2、独立认字学词练句。认字6个,写字4个。

  3、理解“危在旦夕、心急如焚、徒步、索性、焦急”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读相应的古文片段,感知古代汉语的特点。

  4、继续练*写批注笔记。

  教学过程:

  一、组织辩论,引出课题并解题。

  1、辩论“快好还是慢好”。

  2、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揭示课题。

  3、解题。

  4、对课题进行质疑。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检查学生预*情况。

  2、总结把查找到的资料简单标注在课文旁边的批注方法。

  3、轻声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断句。

  4、同桌互相交流对生字新词的认识。

  5、检查生字词的'掌握。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

  2、引导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3、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齐景公会弃车而徒步跑回去呢?画出反映齐景公心急的词句。

  4、出示第二、三、四自然段反映景公心急的句子,指导理解“霍地”的意思,对“焦急”一词进行词语置换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理解“心急如焚”的意思并指导造句。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6、总结抓住重点词进行感情朗读的方法。

  四、再读课文,探究道理。

  1、齐读全文,思考:从《欲速则不达》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乘从时空穿梭机回到两千多年前的齐景公身边当一名侍从,你会怎么说服齐景公回到马车上不要徒步跑回去呢?请写在课堂笔记上,下节课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学会生字“驿、丞、婴、焚、缰、驭”。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认知目标:熟读译文、古文,并通过学*译文理解古文文意。(了解古文文意即可,不做一对一的直译,以学*现代文内容为主。)

  3、情感目标: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辩论,引出课题并解题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话题“快好”还是“慢好”?举个例子说一说,也可以结合《挑山工》和《和时间赛跑》发表自己的看法。(给学生分成两大组)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其实无论是快还是慢,我们都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怎样做事情并合理安排时间。

  师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师:这是《论语》当中的一句话,你们能试着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稍做说明即可,在学*课文时再深刻理解。)

  师:关于“欲速则不达”还有一则小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生:(齐)想。

  师:(师板书课题)请大家看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解题,着重点“欲”、“则”、“达”。)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范读。(文中出现的年代、人物都离现在较远,根据这种情况,所以教师先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检查自己预*中出现的问题。比如:预*当中读不准的字音,读不通顺的语句等。)

  2、对于在预*过程中没有解决的词语,可以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教师给予认定或做适当的补充,允许学生带着没有解决的字词继续学*。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分成小段指名读课文。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你能简要地叙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师:对于景公的做法,你想发表一下意见吗?

  设想1: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景公有点太心急了。这时可以引领学生去课文中找一找能表现景公心急的句子,然后进一步加深理解。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反映景公心急的词句。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例如:霍地、十分焦急、心急如焚……)

  (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味,读一读、悟一悟,重点指导读的声音、表情。)

  设想2:也可能有的学生从主公关心丞相的角度,说明景公心急情有可原,以至乱了分寸。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结论:我们遇事要冷静思考,选出最佳的解决办法。

  四、再读课文,探究道理

  1、指名读全文。

  师:通过学*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可能从词、句、篇的角度来提问题)

  2、教师把问题归类:

  (1)课堂上能解决、有价值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完成。

  (2)不需要解决的、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学生查资料完成。

  (3)学生能独立完成的留成作业。

  3、教师归纳性提问:同学们景公是过于心急了,那么通过学*这则小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或是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吗?

  4、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自己的看法。

  5、补充练*:下面这些做法你赞成吗?为什么?事件看法理由。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上山。*时玩得多了,快考试了,赶紧晚睡早起的学吧!

  父母为了让我早日成材,让我跳级上学,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然后五年级……我要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五、古文、译文对照,理解古文文意

  师:这是这篇古文的译文,同学们想知道古文是怎样记录这则小故事的吗?

  1、范读古文。学生体会古文的语调和韵味。

  2、读一读“金钥匙”,了解一些学*古文的方法。

  3、自由练*读古文,对照译文,试着说一说古文的文意。

  六、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齐景公能很快地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齐景公身边的一个侍从,当看到齐景公嫌马跑得不努力,自己下车步行时,你打算怎样说服他回到马车上去?(答案是多元的)

  七、作业布置

  1、书面:把口语训练内容写在日记本上。

  2、搜集处理:搜集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试读,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借助一些工具书理解。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5

  师: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齐国的故事,当时的大王是景公,丞相是晏婴,在他们两人之间有一个小故事,大家想了解吗?(想)

  师:那么今天我来学*《欲速则不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遇到不会的生字可以问问老师,我很愿意帮助大家。开始吧。生读书。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读得特别认真,可是有这么几个词的读音不太准,谁能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随机板书驺子 驭马 驿使)指生领读生字。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三个词,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都是马字旁。

  生1:都是跟马有关的。

  师小结。

  师:生字解决了,相信这次你会把课文读得更棒,谁来试试?生接读课文。

  师:谁能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课文讲了晏婴丞相病危,齐景公想快点赶回去。

  师:那么他能很快回去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他的技术不如驺子的好。

  师:他为什么想快呢?

  生:因为丞相得了很重的病。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查资料。

  生1:课文中“危在旦夕”也说明了。

  师:你真会读书。是的晏婴危在旦夕,说明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那你能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吗?生读文。

  师:晏婴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我们学过的《晏子使楚》,大家还记得吗?谁来说说讲了什么事?生回答。

  师:晏子出使楚国之后,他的聪明才智传遍了各个诸侯国,再也没有人敢瞧不起齐国,齐国也慢慢地强大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景公越来越离不开他,甚至把他当作了左膀右臂。这里讲到的晏子就是我们课文中的晏婴。就在此时,晏婴危在旦夕,你说景公他怎能不急啊?他都急成什么样了?

  生: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

  师:你觉得他读地怎么样?

  生:不够着急。

  师:那你来。 生读书。

  师:你还从哪里看出他急了?你觉得他读地怎么样?你来试试。

  师:看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哪儿看出不同?谁能读一读?生读句子。

  师:“快快”读得不错,还有哪个地方不同?

  生:句号变成了叹号。说明了语气更强烈。

  师:此时,你就是景公,晚一分钟,你将失去最亲密得朋友,怎么读?指生读。

  师:此时,你就是景公,晚一分钟,你将失去这么好的一个忠臣,怎么读?指生读。

  师:此时,你就是景公,晚一分钟,你将失去一个功臣,失去半壁江山,怎么读?一起来。生齐读。

  师:对,就是这么焦急,这么高声喊道的。你还从哪儿知道他急的呢?你能把这种急切的心情读出来吗?生读句子。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好,很有感情。

  师:哪个词读得特别好?都不是嫌驺子驾车一般的慢了,而是太慢了,还有一个动作。生齐说。

  师:此时,他已经顾不上自己一国之君的身份了,他真的驾车比驺子快吗?(不快)为什么你觉得他不如驺子驾车快?

  生:因为驺子是专门驾车的.。他肯定不如驺子驾车快。

  师:当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谁驾车?(韩枢)由此可见,他还是比较清醒的。那么,你是怎样来看待他弃车而跑的行为的呢?(学生说)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师:选择的方法越来越差,那结果如何?(没有赶上见丞相最后一面)是啊,结果正如大家所料,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此时,景公多么想再看一看晏子,听一听他的规劝啊!可是一切都晚了。

  师:这种性急却没有达到目的的行为,就叫做“欲速则不达”。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欲速则不达”的情况呢?生自由发言。

  师:是啊,同学们都遇到过这种欲速则不达的情况。*常,我们在学*生活中要脚踏实地,有计划地完成我们的事情。在我们小学课本和课外读物中有很多古今对照的文章,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多诵。相信你们一定能感受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理解“驿使、危在旦夕、心急如焚…”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理解古文的内容。

  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的含义。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文,感悟其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三、教学课件准备:

  模块一:晏婴的简要资料

  模块二:一组词语

  模块三:文本中“快快准备…”一句话

  模块四:后续故事资料

  模块五:填空练*

  模块六:故事的古文

  四、教学过程:

  (一)聊人物,导入课文

  1、聊人物,拉*学生跟文本的距离

  A、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中的晏子吗?晏子又叫晏婴。(板书:晏婴)谁来说说故事中的晏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B、播放课件模块一。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晏婴和景公之间关系非同一般,为后文学生学*景公为何这样急,以致于乱了分寸埋下了情感的基础)

  C、晏婴聪明过人,有勇有谋,他成了景公的左膀右臂。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个发生在晏子和景公之间的小故事,叫《欲速则不达》(板书:欲速则不达)生齐读课题。

  2、解课题,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A、指名说“速”是什么意思?“达”是什么意思?

  B、本来速度快应该早点到达啊,可是为什么“速”的.结果却是“不达”呢?学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了。

  (二)交流预*情况

  播放课件模块二:开火车读词语

  (三)品读课文,了解故事蕴含的含义

  1、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提出问题:读了课文你觉得景公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景公)

  景公为何这样急?(随机板书:急)

  A、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

  B、同位,前后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C、指名说

  D、抓住“飞奔”“危在旦夕”词语理解,体会情况万分危急(板书:危在旦夕)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借助资料,通过齐景公的动作、语言,体会齐景公对晏婴的情深义重。

  3、质疑问难、品词析句。通过齐景公的言行,设身处地体会他的心理活动。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不信任外部条件,只靠自己,反而想快却达不到目的。

  4、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播放《欲速则不达》动画。孔子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关于“欲速则不达”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节课中我们就一起来学*。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的课文是——《欲速则不达》。学生齐说课题。

  2、教师板书课题。

  3、课题什么意思呢?(想要快,却达不到目的。)

  4、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二、初读质疑

  1、请同学们先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读书时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把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2、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这里有几个生词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出示:“驿使”、“驺子”、“驭马”。指名领读。从这几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驿”“驺”“驭”都带有“马”字旁)意思上呢?指名解释这几个词的意思。“缰”与 “僵”、“疆”比较,组词。

  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根据学生提问,整理问题并板书:为什么着急?能赶回去?)

  (1)齐景公为什么这么着急?(因为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危在旦夕什么意思?如果学生补充资料,评价:你不但从课文中找到了根据,还借助资料找到了依据。

  (2)齐景公不能赶回去见晏婴最后一面。有依据吗?评价:你根据事情的经过做出了判断,这是你的推测。事实呢?老师查到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关注矛盾点,引发质疑

  1、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同学们有没有产生新的问题呢?(为什么晏婴病重齐景公这么着急?)

  生补充资料

  老师课前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出示晏婴图片。喏!这就是晏婴。

  (课件引入资料:晏婴是齐国的三朝宰相,辅政长达四十年。他全心全意辅佐着齐景公,使齐国达到“兴盛”,却过着清贫的生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臣。)想想,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晏子使楚》一文里凭着聪明才智回击楚国人、捍卫国格的晏子就是他。

  从中可以看出什么?(齐景公对晏婴情深义重)

  2、从哪儿能够看出来?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了起来。” 你关注了齐景公的动作。“霍地站起来”是怎么站起来?(突然地、猛然地)谁来扮演一下景公做一做这个动作?为什么要这样表现?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2)第三自然段

  对比句子: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马,火速回去!

  准备车马,驾马,火速回去。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字面上、意思表达上)(两个“快”连用,更能表现出景公十分焦急。而好车良马、驺子驾车可以看出齐景公为能够火速赶回去做了充分的准备,是最佳选择)我们从他高声喊的动作以及他的语言中也能体会到齐景公对晏婴情深义重。谁来读读这句话?齐景公是一国之君,他说的话一言九鼎,应该怎么读?

  3、齐景公为火速赶回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我们跟结果来对照一下。此时有没有产生什么问题?

  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在这两句话中有两个“嫌”字。“嫌”什么意思?第一次嫌什么?第二次嫌什么?同学们,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嫌驺子驾车慢、马不努力向前呢?因为齐景公心急如焚。“心急如焚”什么意思?我们联系上文看看,导致他心急如焚的原因是什么?景公的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可是他觉得驺子和马也和他的心情一样吗?所以他不信任驺子和马,最后弃车徒步跑开了。他放弃的是什么?(正确的方法)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着急的`时候?结果怎样?原因是什么呢?

  刚才同学们解释了课题,欲速则不达就是想要快,却达不到目的。学*完了课文,谁再来谈谈对这个课题的理解?(齐景公因为对晏婴的感情情深义重,所以心急如焚,导致他不信任外部条件,没有选择正确的方法,所以导致想快却适得其反,最终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四、总结拓展

  1、学完了课文之后,你从中收获了什么?在这个短短小的故事中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2、刚才我们学*了这个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想不想看看原文?

  3、出示原文,自读。读了古文,你有什么感觉?老师来读读,好吗?配乐。

  4、刚才我们先学*了译文,再来读古文。这是一种学*古文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来看一看。(出示课件)谁来读读?根据金钥匙的提示,自己读读试试。

  5、指名读。

  6、这篇古文仅用了74个字,表达了我们现代文180多个字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古文的语言之凝练,朗读之韵味,正是古文的魅力所在。在我们的小学课本和课外读物中有许多古文,希望同学们能够多读、多诵!

  7、延伸:

  《欲速则不达》这样一个古代故事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这样的小例子,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即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通过本文的教学,应使学生悟出这个道理。

  学情分析:

  虽然本课是古文的译文,但文本通俗易懂,对于已具备一定语文学*能力的四年级学生来说,能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人物心理,进而感悟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在教学古文时,要引导学生对照译文理解古文文意,培养学生读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积累的成语。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

  2、生按阅读提示初读课文。

  3、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指导 “丞、婴、缰绳”等字读后鼻音;

  理解“驿使、驺子”等词意思;

  认识晏婴、韩枢等人物。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感悟寓意

  (一)了解景公为什么急。

  1、师:同学们,齐景公想要快速赶回去的原因是什么?

  2、反馈:“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请大王火速赶回,否则恐怕难以见上最后一面了。”

  (1)理解“危在旦夕”。查字典明确“旦”是早晨的意思;“旦夕”是时间很短的意思;“危在旦夕”是说危险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

  (2)通过“火速赶回”、“最后一面”等词体会事情紧急。

  (3)指名读驿使的话。

  过渡:景公接到报告时,正在东海游玩,他把国家大事交给了晏婴,晏婴辅佐景公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这样一位忠臣眼看就要离景公而去,听到这个消息,景公有哪些表现呢?

  (二)体会景公怎样急。

  1、快速默读课文2—5自然段,找出景公表现的句子,划下来。

  2、反馈交流,指导学*方法。

  (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

  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景公当时的心情?理解体会“霍地”。

  板书“霍地站起”。

  (2)在“霍地”一词下面做上记号,指导读的时候突出这样的重点词。

  3、读一读3—5段中你划出的景公表现的句子,找到最能体现景公心情的词语,做上记号,边读边体会。

  4、继续交流。

  (1) “景公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体会为什么“十分焦急”;找到重点词语“高声喊道”、“ 火速回去”, 指导朗读。

  板书“高声喊道”。

  (2) “驺子驾车跑了大约几百步,景公心急如焚,嫌驺子驾得太慢了,就夺过缰绳,亲自赶起车来。”

  理解 “心急如焚”。说说生活中你遇到过的'心急如焚的事情。

  找到重点词语“夺”、“亲自赶起车来”,体会景公心急如焚。

  板书“亲自赶车”。

  师:景公亲自赶车就比驺子快吗?既然最好的驺子为他驾车,为什么他还嫌慢呢?

  学生练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 “他驾车驭马行了几百步,又嫌马不努力向前,索性弃车,自己徒步跑开了。

  你怎么看待他“弃车而跑”的行为?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板书“徒步跑开”。

  (三)景公能尽快赶回都城吗?

  1、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景公的行为猜到事情的结果怎样吗?

  出示资料,指名读。

  2.齐景公真的不知道徒步走比驾车慢吗?那他怎么会选择了这样的方法呢?

  3、景公这样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四)感悟寓意 。

  1、师:景公一心想要快,这就叫“欲速”, 欲是“想要”的意思;速是“快速”的意思。

  2、把“欲”、“速”的意思写在书上。

  3、理解成语“欲速则不达”的意思是说: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4、师:在你积累的成语中哪个成语的意思和“欲速则不达”的意思相似?你还知道哪些俗语也表达了这个意思?

  5、出示《论语》中语句,齐读。

  四、诵读古文,指导学法

  1、出示古文。

  (1)师范读。

  (2)生练读。

  (3)对照译文指导朗读,感受古文特点。

  (4)齐读古文。

  2、出示“金钥匙”,齐读。

  五、课后延伸,巩固积累

  1、把《欲速则不达》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些短小精焊的古文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欲 速 则 不 达

  霍地站起 徒步跑开

  高声喊道 亲自赶车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海上日出》教学案例与反思10、田园诗情 教学设计高林生老师的《望洞庭》析疑 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之一 《望洞庭》《普罗米修斯》 作业设计7、徐悲鸿励志学画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积累《番茄太阳》练*设计 教学思考普罗米修斯盗火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十一单元的主题课文。这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即: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通过本文的教学,应使学生悟出这个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七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欲速则不达”、“危在旦夕”、“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4、能够联系课文,速读相关的文言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齐景公焦急的心情,进一步体会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2、弄清“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教学策略: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学*新课以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们:战国时候,我国分为哪七个诸侯国?今天我们就来学*发生在齐国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欲速则不达)

  2、指名起来读题目,并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读课文,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4、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小故事?

  启发导入:齐景公为什么要急着赶回都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三、精读课文,体会齐景公的焦急之情,进而感受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一)学*课文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通过学生交流,多媒体出示课文一二自然段。

  3、指名读。

  4、交流: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

  (理解并板书:危在旦夕)

  5、讨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

  (另一名驿使飞马而至,理解“飞马而至”)

  6、小结并指导朗读:可见情况万分紧急,危在旦夕的丞相晏婴随时可能死去,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1、指名读;2、再指名读;3、齐读。)

  7、小结:晏婴病重,齐景公是这么着急,齐国有那么多大臣,他们病了,齐景公也会这么着急吗?(生答)你了解晏婴吗?(生谈)

  是的,晏婴的雄才大略曾经为齐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使齐国一度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作为三朝丞相的晏婴对于齐国是举足轻重的。没有了晏婴,齐国可能随时被别的国家吞灭;他的离去,对齐国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齐景公对晏婴是情深义重的。现在晏婴危在旦夕,齐景公怎能不着急?!他是怎样做的呢?请你一边读一边从课文中划出齐景公齐景公着急的句子。

  (二)学*三四五自然段

  1、边读边划:从哪些句子看出齐景公很着急?

  2、交流,并同时出示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3、体会:读这些句子,你体会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

  (板书并理解:心急如焚。)(理解“霍地”、“高声”“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驭马”、“夺过”、“亲自”等)

  4、指导朗读,带着体会读出心急如焚的感受。

  5、进一步理解:把这四段话连起来再读一读,看看齐景公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他采取的行动有什么特点?目的是什么?

  (景公心情越来越急,方法是一个接一个地变化,目的只是想快点赶回都城。)

  6、指导朗读:带着这种体会,读出齐景公的着急之情。

  (1、一生读后评价;2、再指一生读;3、齐读)

  五、拓展延伸:

  1、思考:齐景公现在这样做能很快地回到都城吗?为什么?

  2、小结:齐景公是心急之下,乱了方寸。看来,做事情越是心急,事情越是办不好,这真是“欲速则不达”啊!(板书划上箭头)

  3、齐景公怎样做就能很快地回到都城了呢?(生谈)

  4、小结:是啊,不管事情多急,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再采取合理的方法,这样才会很快达到目的。

  六、整体感知课文,复*巩固。

  1、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了齐景公听说晏婴危在旦夕后心急如焚的表现,,请大家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再来体会齐景公的心急如焚。

  2、学*古文。

  师:《欲速则不达》这个小故事原文是一篇古文。请大家对照课文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要划出来。

  3、出示多媒体课件带拼音的古文。

  (1、教师读;2、指名学生读;3、学生自由读;4、齐读)

  七、布置作业:

  课后把这段古文读熟,并且再找一些古文来读一读。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通用5篇(扩展3)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菁选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重点:

  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教学难点:

  探究故事中蕴涵的与时间有关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解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目。

  2、请学生根据题目提问题和猜一猜文章的意思。教师随即梳理问题,并相机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3、学生谈对题目的理解。

  二、学法引路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欲速则不达》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请同学们回忆学*《井底之蛙》一文的情形,想想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快的理解古文文意?(生谈自己的'经验。)

  2、教师出示“金钥匙”内容。

  三、熟读课文

  1、请学生选自己适用的方法自读《欲速则不达》的古文和译文。要求: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指名分读古文和译文,师生共同正音。

  3、请同学领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同桌互读古文和译文。

  4、师生合作读古文和译文。

  5、生质疑自学有困难的字词含意,师生共同解疑。

  6、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大意。

  7、师生共同分析齐景公的“欲速”表现。

  四、探究明理

  1、学生思考并回答: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2、教师创设情境:“如果你是齐景公身边的侍从,当看到齐景公嫌马跑得不努力,自己下车步行时,你打算怎样说服他回到马车上去?”

  3、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并推选发言人。帮发言人补充,完善发言内容。

  4、各小组发言人汇报,师生随即评价。

  5、师生共同解决解题时还遗留的问题。

  6、请学生结合课题用一句话说说读文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1、教师板书:快与慢。请学生结合本课再谈理解。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生活中“欲速则不达”的事。教师也可补充实例。

  六、布置作业

  1、将《欲速则不达》与《效率专家爸爸》对比阅读,总结自己的体会。

  2、继续积累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欲速则不达

  急速

  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十一单元的主题课文。这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即: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通过本文的教学,应使学生悟出这个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七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欲速则不达”、“危在旦夕”、“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4、能够联系课文,速读相关的文言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齐景公焦急的心情,进一步体会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2、弄清“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教学策略: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学*新课以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们:战国时候,我国分为哪七个诸侯国?今天我们就来学*发生在齐国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欲速则不达)

  2、指名起来读题目,并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读课文,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4、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小故事?

  启发导入:齐景公为什么要急着赶回都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三、精读课文,体会齐景公的焦急之情,进而感受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一)学*课文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通过学生交流,多媒体出示课文一二自然段。

  3、指名读。

  4、交流: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

  (理解并板书:危在旦夕)

  5、讨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

  (另一名驿使飞马而至,理解“飞马而至”)

  6、小结并指导朗读:可见情况万分紧急,危在旦夕的丞相晏婴随时可能死去,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1、指名读;2、再指名读;3、齐读。)

  7、小结:晏婴病重,齐景公是这么着急,齐国有那么多大臣,他们病了,齐景公也会这么着急吗?(生答)你了解晏婴吗?(生谈)

  是的,晏婴的雄才大略曾经为齐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使齐国一度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作为三朝丞相的晏婴对于齐国是举足轻重的。没有了晏婴,齐国可能随时被别的国家吞灭;他的`离去,对齐国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齐景公对晏婴是情深义重的。现在晏婴危在旦夕,齐景公怎能不着急?!他是怎样做的呢?请你一边读一边从课文中划出齐景公齐景公着急的句子。

  (二)学*三四五自然段

  1、边读边划:从哪些句子看出齐景公很着急?

  2、交流,并同时出示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3、体会:读这些句子,你体会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

  (板书并理解:心急如焚。)(理解“霍地”、“高声”“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驭马”、“夺过”、“亲自”等)

  4、指导朗读,带着体会读出心急如焚的感受。

  5、进一步理解:把这四段话连起来再读一读,看看齐景公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他采取的行动有什么特点?目的是什么?

  (景公心情越来越急,方法是一个接一个地变化,目的只是想快点赶回都城。)

  6、指导朗读:带着这种体会,读出齐景公的着急之情。

  (1、一生读后评价;2、再指一生读;3、齐读)

  五、拓展延伸:

  1、思考:齐景公现在这样做能很快地回到都城吗?为什么?

  2、小结:齐景公是心急之下,乱了方寸。看来,做事情越是心急,事情越是办不好,这真是“欲速则不达”啊!(板书划上箭头)

  3、齐景公怎样做就能很快地回到都城了呢?(生谈)

  4、小结:是啊,不管事情多急,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再采取合理的方法,这样才会很快达到目的。

  六、整体感知课文,复*巩固。

  1、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了齐景公听说晏婴危在旦夕后心急如焚的表现,,请大家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再来体会齐景公的心急如焚。

  2、学*古文。

  师:《欲速则不达》这个小故事原文是一篇古文。请大家对照课文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要划出来。

  3、出示多媒体课件带拼音的古文。

  (1、教师读;2、指名学生读;3、学生自由读;4、齐读)

  七、布置作业:

  课后把这段古文读熟,并且再找一些古文来读一读。

  17、《欲速则不达》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着重设计了三个环节。一个是导入环节,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和学过的两篇课文,谈一谈对“快”与“慢”的认识和理解,学生说法不一,但都头头是道,各有各的见解,理由也很充分,课堂气氛热烈异常,然后通过老师的小结引导,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二是在探究道理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欲速则不达”,我除了让他们结合实际谈外,还用表格的形式补充了几个练*,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道理的基础上能够合理利用时间,也以此来巩固单元所要完成的教学目的。这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学生不仅发表了看法,也充分说明了自己的理由,因为设计教学时,我结合了前两篇课文,所以使得单元教学紧密相联。三是拓展延伸,培养能力环节。第一项训练是在课上我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对景公的做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明理由,通过此项训练,学生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课题,而且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二项训练,给学生拓展了学*空间,让学生亲自走进当时的情境中去说服景公回到马车上,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边演边说,课堂气氛活跃,掀起了阵阵高潮。

  点评:

  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活动:

  1、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本节课,教师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学*状态。如:导入新课时,教师就提出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快好”还是“慢好”?引发学生自主争论,使学生在读课文之初,就有问题要思,从而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在课文即将结束时,教师注意拓展学*空间,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给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及表达的机会,使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课文,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满足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还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运用表格式的练*,把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联系到一起,使得单元教学紧密相联。

  3、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学生体验、感知的时候,教师为学生创设个人思考、自由表达的空间,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谈自己所想,说自己所感,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的意识,使他们体会到自主学*的乐趣。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学会生字“驿、丞、婴、焚、缰、驭”。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认知目标:熟读译文、古文,并通过学*译文理解古文文意。(了解古文文意即可,不做一对一的直译,以学*现代文内容为主。)

  3、情感目标: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辩论,引出课题并解题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话题“快好”还是“慢好”?举个例子说一说,也可以结合《挑山工》和《和时间赛跑》发表自己的看法。(给学生分成两大组)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其实无论是快还是慢,我们都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怎样做事情并合理安排时间。

  师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师:这是《论语》当中的一句话,你们能试着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稍做说明即可,在学*课文时再深刻理解。)

  师:关于“欲速则不达”还有一则小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生:(齐)想。

  师:(师板书课题)请大家看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解题,着重点“欲”、“则”、“达”。)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范读。(文中出现的年代、人物都离现在较远,根据这种情况,所以教师先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检查自己预*中出现的问题。比如:预*当中读不准的字音,读不通顺的语句等。)

  2、对于在预*过程中没有解决的词语,可以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教师给予认定或做适当的补充,允许学生带着没有解决的字词继续学*。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分成小段指名读课文。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你能简要地叙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师:对于景公的做法,你想发表一下意见吗?

  设想1: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景公有点太心急了。这时可以引领学生去课文中找一找能表现景公心急的句子,然后进一步加深理解。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反映景公心急的词句。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例如:霍地、十分焦急、心急如焚……)

  (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味,读一读、悟一悟,重点指导读的声音、表情。)

  设想2:也可能有的学生从主公关心丞相的角度,说明景公心急情有可原,以至乱了分寸。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结论:我们遇事要冷静思考,选出最佳的解决办法。

  四、再读课文,探究道理

  1、指名读全文。

  师:通过学*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可能从词、句、篇的角度来提问题)

  2、教师把问题归类:

  (1)课堂上能解决、有价值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完成。

  (2)不需要解决的、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学生查资料完成。

  (3)学生能独立完成的留成作业。

  3、教师归纳性提问:同学们景公是过于心急了,那么通过学*这则小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或是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吗?

  4、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自己的看法。

  5、补充练*:下面这些做法你赞成吗?为什么?事件看法理由。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上山。*时玩得多了,快考试了,赶紧晚睡早起的学吧!

  父母为了让我早日成材,让我跳级上学,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然后五年级……我要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五、古文、译文对照,理解古文文意

  师:这是这篇古文的译文,同学们想知道古文是怎样记录这则小故事的吗?

  1、范读古文。学生体会古文的语调和韵味。

  2、读一读“金钥匙”,了解一些学*古文的方法。

  3、自由练*读古文,对照译文,试着说一说古文的文意。

  六、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齐景公能很快地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齐景公身边的一个侍从,当看到齐景公嫌马跑得不努力,自己下车步行时,你打算怎样说服他回到马车上去?(答案是多元的)

  七、作业布置

  1、书面:把口语训练内容写在日记本上。

  2、搜集处理:搜集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试读,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借助一些工具书理解。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齐景公情随事移,越来越焦急,终于失去理智的心情,懂得事情越紧急,就越不能性急图快的道理。

  2、独立认字学词练句。认字6个,写字4个。

  3、理解“危在旦夕、心急如焚、徒步、索性、焦急”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读相应的古文片段,感知古代汉语的特点。

  4、继续练*写批注笔记。

  教学过程:

  一、组织辩论,引出课题并解题。

  1、辩论“快好还是慢好”。

  2、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揭示课题。

  3、解题。

  4、对课题进行质疑。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检查学生预*情况。

  2、总结把查找到的资料简单标注在课文旁边的批注方法。

  3、轻声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断句。

  4、同桌互相交流对生字新词的认识。

  5、检查生字词的掌握。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

  2、引导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3、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齐景公会弃车而徒步跑回去呢?画出反映齐景公心急的'词句。

  4、出示第二、三、四自然段反映景公心急的句子,指导理解“霍地”的意思,对“焦急”一词进行词语置换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理解“心急如焚”的意思并指导造句。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6、总结抓住重点词进行感情朗读的方法。

  四、再读课文,探究道理。

  1、齐读全文,思考:从《欲速则不达》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乘从时空穿梭机回到两千多年前的齐景公身边当一名侍从,你会怎么说服齐景公回到马车上不要徒步跑回去呢?请写在课堂笔记上,下节课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5

  师: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齐国的故事,当时的大王是景公,丞相是晏婴,在他们两人之间有一个小故事,大家想了解吗?(想)

  师:那么今天我来学*《欲速则不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遇到不会的生字可以问问老师,我很愿意帮助大家。开始吧。生读书。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读得特别认真,可是有这么几个词的读音不太准,谁能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随机板书驺子 驭马 驿使)指生领读生字。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三个词,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都是马字旁。

  生1:都是跟马有关的。

  师小结。

  师:生字解决了,相信这次你会把课文读得更棒,谁来试试?生接读课文。

  师:谁能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课文讲了晏婴丞相病危,齐景公想快点赶回去。

  师:那么他能很快回去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他的技术不如驺子的好。

  师:他为什么想快呢?

  生:因为丞相得了很重的病。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查资料。

  生1:课文中“危在旦夕”也说明了。

  师:你真会读书。是的晏婴危在旦夕,说明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那你能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吗?生读文。

  师:晏婴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我们学过的《晏子使楚》,大家还记得吗?谁来说说讲了什么事?生回答。

  师:晏子出使楚国之后,他的聪明才智传遍了各个诸侯国,再也没有人敢瞧不起齐国,齐国也慢慢地强大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景公越来越离不开他,甚至把他当作了左膀右臂。这里讲到的晏子就是我们课文中的晏婴。就在此时,晏婴危在旦夕,你说景公他怎能不急啊?他都急成什么样了?

  生: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

  师:你觉得他读地怎么样?

  生:不够着急。

  师:那你来。 生读书。

  师:你还从哪里看出他急了?你觉得他读地怎么样?你来试试。

  师:看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哪儿看出不同?谁能读一读?生读句子。

  师:“快快”读得不错,还有哪个地方不同?

  生:句号变成了叹号。说明了语气更强烈。

  师:此时,你就是景公,晚一分钟,你将失去最亲密得朋友,怎么读?指生读。

  师:此时,你就是景公,晚一分钟,你将失去这么好的一个忠臣,怎么读?指生读。

  师:此时,你就是景公,晚一分钟,你将失去一个功臣,失去半壁江山,怎么读?一起来。生齐读。

  师:对,就是这么焦急,这么高声喊道的。你还从哪儿知道他急的呢?你能把这种急切的心情读出来吗?生读句子。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好,很有感情。

  师:哪个词读得特别好?都不是嫌驺子驾车一般的慢了,而是太慢了,还有一个动作。生齐说。

  师:此时,他已经顾不上自己一国之君的身份了,他真的驾车比驺子快吗?(不快)为什么你觉得他不如驺子驾车快?

  生:因为驺子是专门驾车的.。他肯定不如驺子驾车快。

  师:当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谁驾车?(韩枢)由此可见,他还是比较清醒的。那么,你是怎样来看待他弃车而跑的行为的呢?(学生说)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师:选择的方法越来越差,那结果如何?(没有赶上见丞相最后一面)是啊,结果正如大家所料,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此时,景公多么想再看一看晏子,听一听他的规劝啊!可是一切都晚了。

  师:这种性急却没有达到目的的行为,就叫做“欲速则不达”。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欲速则不达”的情况呢?生自由发言。

  师:是啊,同学们都遇到过这种欲速则不达的情况。*常,我们在学*生活中要脚踏实地,有计划地完成我们的事情。在我们小学课本和课外读物中有很多古今对照的文章,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多诵。相信你们一定能感受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2、认知目标: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探究故事中蕴涵的与时间有关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目。

  2、请学生根据题目提问题和猜一猜文章的意思。教师随即梳理问题,并相机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3、学生谈对题目的理解。

  二、学法引路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欲速则不达》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请同学们回忆学*《井底之蛙》一文的情形,想想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快的理解古文文意?(生谈自己的经验。)

  2、教师出示“金钥匙”内容。

  三、熟读课文

  1、请学生选自己适用的方法自读《欲速则不达》的古文和译文。要求: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指名分读古文和译文,师生共同正音。

  3、请同学领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同桌互读古文和译文。

  4、师生合作读古文和译文。

  5、生质疑自学有困难的字词含意,师生共同解疑。

  6、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大意。

  7、师生共同分析齐景公的“欲速”表现。

  四、探究明理

  1、学生思考并回答: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2、教师创设情境:“如果你是齐景公身边的侍从,当看到齐景公嫌马跑得不努力,自己下车步行时,你打算怎样说服他回到马车上去?”

  3、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并推选发言人。帮发言人补充,完善发言内容。

  4、各小组发言人汇报,师生随即评价。

  5、师生共同解决解题时还遗留的.问题。

  6、请学生结合课题用一句话说说读文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1、教师板书:快与慢。请学生结合本课再谈理解。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生活中“欲速则不达”的事。教师也可补充实例。

  六、布置作业

  1、将《欲速则不达》与《效率专家爸爸》对比阅读,总结自己的体会。

  2、继续积累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理解“驿使、危在旦夕、心急如焚…”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理解古文的内容。

  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的含义。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文,感悟其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三、教学课件准备:

  模块一:晏婴的简要资料

  模块二:一组词语

  模块三:文本中“快快准备…”一句话

  模块四:后续故事资料

  模块五:填空练*

  模块六:故事的古文

  四、教学过程:

  (一)聊人物,导入课文

  1、聊人物,拉*学生跟文本的距离

  A、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中的晏子吗?晏子又叫晏婴。(板书:晏婴)谁来说说故事中的晏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B、播放课件模块一。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晏婴和景公之间关系非同一般,为后文学生学*景公为何这样急,以致于乱了分寸埋下了情感的基础)

  C、晏婴聪明过人,有勇有谋,他成了景公的左膀右臂。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个发生在晏子和景公之间的'小故事,叫《欲速则不达》(板书:欲速则不达)生齐读课题。

  2、解课题,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A、指名说“速”是什么意思?“达”是什么意思?

  B、本来速度快应该早点到达啊,可是为什么“速”的结果却是“不达”呢?学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了。

  (二)交流预*情况

  播放课件模块二:开火车读词语

  (三)品读课文,了解故事蕴含的含义

  1、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提出问题:读了课文你觉得景公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景公)

  景公为何这样急?(随机板书:急)

  A、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

  B、同位,前后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C、指名说

  D、抓住“飞奔”“危在旦夕”词语理解,体会情况万分危急(板书:危在旦夕)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借助资料,通过齐景公的动作、语言,体会齐景公对晏婴的情深义重。

  3、质疑问难、品词析句。通过齐景公的言行,设身处地体会他的心理活动。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不信任外部条件,只靠自己,反而想快却达不到目的。

  4、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播放《欲速则不达》动画。孔子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关于“欲速则不达”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节课中我们就一起来学*。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的课文是——《欲速则不达》。学生齐说课题。

  2、教师板书课题。

  3、课题什么意思呢?(想要快,却达不到目的。)

  4、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二、初读质疑

  1、请同学们先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读书时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把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2、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这里有几个生词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出示:“驿使”、“驺子”、“驭马”。指名领读。从这几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驿”“驺”“驭”都带有“马”字旁)意思上呢?指名解释这几个词的意思。“缰”与 “僵”、“疆”比较,组词。

  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根据学生提问,整理问题并板书:为什么着急?能赶回去?)

  (1)齐景公为什么这么着急?(因为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危在旦夕什么意思?如果学生补充资料,评价:你不但从课文中找到了根据,还借助资料找到了依据。

  (2)齐景公不能赶回去见晏婴最后一面。有依据吗?评价:你根据事情的经过做出了判断,这是你的推测。事实呢?老师查到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关注矛盾点,引发质疑

  1、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同学们有没有产生新的问题呢?(为什么晏婴病重齐景公这么着急?)

  生补充资料

  老师课前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出示晏婴图片。喏!这就是晏婴。

  (课件引入资料:晏婴是齐国的三朝宰相,辅政长达四十年。他全心全意辅佐着齐景公,使齐国达到“兴盛”,却过着清贫的生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臣。)想想,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晏子使楚》一文里凭着聪明才智回击楚国人、捍卫国格的晏子就是他。

  从中可以看出什么?(齐景公对晏婴情深义重)

  2、从哪儿能够看出来?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了起来。” 你关注了齐景公的动作。“霍地站起来”是怎么站起来?(突然地、猛然地)谁来扮演一下景公做一做这个动作?为什么要这样表现?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2)第三自然段

  对比句子: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马,火速回去!

  准备车马,驾马,火速回去。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字面上、意思表达上)(两个“快”连用,更能表现出景公十分焦急。而好车良马、驺子驾车可以看出齐景公为能够火速赶回去做了充分的准备,是最佳选择)我们从他高声喊的动作以及他的语言中也能体会到齐景公对晏婴情深义重。谁来读读这句话?齐景公是一国之君,他说的话一言九鼎,应该怎么读?

  3、齐景公为火速赶回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我们跟结果来对照一下。此时有没有产生什么问题?

  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在这两句话中有两个“嫌”字。“嫌”什么意思?第一次嫌什么?第二次嫌什么?同学们,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嫌驺子驾车慢、马不努力向前呢?因为齐景公心急如焚。“心急如焚”什么意思?我们联系上文看看,导致他心急如焚的原因是什么?景公的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可是他觉得驺子和马也和他的心情一样吗?所以他不信任驺子和马,最后弃车徒步跑开了。他放弃的是什么?(正确的方法)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着急的时候?结果怎样?原因是什么呢?

  刚才同学们解释了课题,欲速则不达就是想要快,却达不到目的。学*完了课文,谁再来谈谈对这个课题的理解?(齐景公因为对晏婴的感情情深义重,所以心急如焚,导致他不信任外部条件,没有选择正确的方法,所以导致想快却适得其反,最终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四、总结拓展

  1、学完了课文之后,你从中收获了什么?在这个短短小的故事中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2、刚才我们学*了这个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想不想看看原文?

  3、出示原文,自读。读了古文,你有什么感觉?老师来读读,好吗?配乐。

  4、刚才我们先学*了译文,再来读古文。这是一种学*古文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来看一看。(出示课件)谁来读读?根据金钥匙的提示,自己读读试试。

  5、指名读。

  6、这篇古文仅用了74个字,表达了我们现代文180多个字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古文的语言之凝练,朗读之韵味,正是古文的魅力所在。在我们的小学课本和课外读物中有许多古文,希望同学们能够多读、多诵!

  7、延伸:

  《欲速则不达》这样一个古代故事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这样的小例子,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借助资料,通过齐景公的动作、语言,体会齐景公对晏婴的情深义重。

  3、质疑问难、品词析句。通过齐景公的言行,设身处地体会他的心理活动。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不信任外部条件,只靠自己,反而想快却达不到目的。

  4、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播放《欲速则不达》动画。孔子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关于“欲速则不达”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节课中我们就一起来学*。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的课文是——《欲速则不达》。学生齐说课题。

  2、教师板书课题。

  3、课题什么意思呢?(想要快,却达不到目的。)

  4、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二、初读质疑

  1、请同学们先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读书时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把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2、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这里有几个生词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出示:“驿使”、“驺子”、“驭马”。指名领读。从这几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驿”“驺”“驭”都带有“马”字旁)意思上呢?指名解释这几个词的意思。“缰”与“僵”、“疆”比较,组词。

  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根据学生提问,整理问题并板书:为什么着急?能赶回去?)

  (1)齐景公为什么这么着急?(因为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危在旦夕什么意思?如果学生补充资料,评价:你不但从课文中找到了根据,还借助资料找到了依据。

  (2)齐景公不能赶回去见晏婴最后一面。有依据吗?评价:你根据事情的经过做出了判断,这是你的.推测。事实呢?老师查到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关注矛盾点,引发质疑

  1、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同学们有没有产生新的问题呢?(为什么晏婴病重齐景公这么着急?)

  生补充资料

  老师课前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出示晏婴图片。喏!这就是晏婴。

  (课件引入资料:晏婴是齐国的三朝宰相,辅政长达四十年。他全心全意辅佐着齐景公,使齐国达到“兴盛”,却过着清贫的生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臣。)想想,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晏子使楚》一文里凭着聪明才智回击楚国人、捍卫国格的晏子就是他。

  从中可以看出什么?(齐景公对晏婴情深义重)

  2、从哪儿能够看出来?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了起来。”你关注了齐景公的动作。“霍地站起来”是怎么站起来?(突然地、猛然地)谁来扮演一下景公做一做这个动作?为什么要这样表现?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2)第三自然段

  对比句子: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马,火速回去!

  准备车马,驾马,火速回去。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字面上、意思表达上)(两个“快”连用,更能表现出景公十分焦急。而好车良马、驺子驾车可以看出齐景公为能够火速赶回去做了充分的准备,是最佳选择)我们从他高声喊的动作以及他的语言中也能体会到齐景公对晏婴情深义重。谁来读读这句话?齐景公是一国之君,他说的话一言九鼎,应该怎么读?

  3、齐景公为火速赶回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我们跟结果来对照一下。此时有没有产生什么问题?

  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在这两句话中有两个“嫌”字。“嫌”什么意思?第一次嫌什么?第二次嫌什么?同学们,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嫌驺子驾车慢、马不努力向前呢?因为齐景公心急如焚。“心急如焚”什么意思?我们联系上文看看,导致他心急如焚的原因是什么?景公的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可是他觉得驺子和马也和他的心情一样吗?所以他不信任驺子和马,最后弃车徒步跑开了。他放弃的是什么?(正确的方法)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着急的时候?结果怎样?原因是什么呢?

  刚才同学们解释了课题,欲速则不达就是想要快,却达不到目的。学*完了课文,谁再来谈谈对这个课题的理解?(齐景公因为对晏婴的感情情深义重,所以心急如焚,导致他不信任外部条件,没有选择正确的方法,所以导致想快却适得其反,最终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四、总结拓展

  1、学完了课文之后,你从中收获了什么?在这个短短小的故事中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2、刚才我们学*了这个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想不想看看原文?

  3、出示原文,自读。读了古文,你有什么感觉?老师来读读,好吗?配乐。

  4、刚才我们先学*了译文,再来读古文。这是一种学*古文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来看一看。(出示课件)谁来读读?根据金钥匙的提示,自己读读试试。

  5、指名读。

  6、这篇古文仅用了74个字,表达了我们现代文180多个字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古文的语言之凝练,朗读之韵味,正是古文的魅力所在。在我们的小学课本和课外读物中有许多古文,希望同学们能够多读、多诵!

  7、延伸:

  《欲速则不达》这样一个古代故事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这样的小例子,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快与慢”。“快与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快”是相对于“慢”而言,“慢”是相对于“快”而言,主观感觉起很大作用。解决“快”与“慢 ”的矛盾,应从主观上努力:一是要树立时间意识;二是想方设法提高效率。《欲速则不达》这篇文章从反面说明了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方法不当会适得其反。

  本课中还出现了一些难字、词,如:“晏婴、驺子、韩枢、缰绳、焚、驭”,启发学生在预*课文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如果预*时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放在理解课文时,通过师生共同查资料、讨论来解决一些极生辟和难理解的词语。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驿、丞、婴、焚、缰、驭”。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熟读译文、古文,并通过学*译文理解古文文意。(了解古文文意即可,不做一对一的直译,以学*现代文内容为主。)

  3、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辩论,引出课题并解题。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话题“快好”还是“慢好”?举个例子说一说,也可以结合《挑山工》和《和时间赛跑》发表自己的看法。(给学生分成两大组)

  生1:“快好”,可以节省不浪费时间,做题时快点做就能多做几道。

  生2:“慢好”,这样能使事情做得好,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生3:我认为“快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我们应该抓紧时间。

  (学生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其实无论是快还是慢,我们都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怎样做事情并合理安排时间。

  师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师:这是《论语》当中的一句话,你们能试着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稍做说明即可,在学*课文时再深刻理解。)

  师:关于“欲速则不达”还有一则小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 生:(齐)想。

  师:(师板书课题)请大家看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解题,着重点“欲”、“则”、“达”。)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范读(文中出现的年代、人物都离现在较远,根据这种情况,所以教师先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检查自己预*中出现的问题。比如:预*当中读不准的字音,读不通顺的语句等。)

  2、(对于在预*过程中没有解决的词语,可以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教师给予认定或做适当的补充,允许学生带着没有解决的字词继续学*。)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分成小段指名读课文。

  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你能简要地叙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师:对于景公的做法,你想发表一下意见吗?

  设想1: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景公有点太心急了。这时可以引领学生去课文中找一找能表现景公心急的句子,然后进一步加深理解。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反映景公心急的词句。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例如:霍地、十分焦急、心急如焚……)

  (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味,读一读、悟一悟,重点指导读的声音、表情。)

  设想2:也可能有的学生从主公关心丞相的角度,说明景公心急情有可原,以至乱了分寸。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结论:我们遇事要冷静思考,选出最佳的解决办法。

  四、再读课文,探究道理。

  1、指名读全文。

  师:通过学*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可能从词、句、篇的角度来提问题)

  2、教师把问题归类:(1)课堂上能解决、有价值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完成。(2)不需要解决的、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学生查资料完成。(3)学生能独立完成的留成作业。

  3、教师归纳性提问:同学们景公是过于心急了,那么通过学*这则小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或是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吗?

  4、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自己的'看法。

  5、补充练*:下面这些做法你赞成吗?为什么?

  事件 看法 理由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上山。

  *时玩得多了,快考试了,赶紧晚睡早起的学吧!

  父母为了让我早日成材,让我跳级上学,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然后五年级……

  我要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四、古文、译文对照,理解古文文意。

  师:这是这篇古文的译文,同学们想知道古文是怎样记录这则小故事的吗?

  1、范读古文。学生体会古文的语调和韵味。

  2、读一读“金钥匙”,了解一些学*古文的方法。

  3、自由练*读古文,对照译文,试着说一说古文的文意。

  五、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齐景公能很快地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齐景公身边的一个侍从,当看到齐景公嫌马跑得不努力,自己下车步行时,你打算怎样说服他回到马车上去?(答案是多元的)

  六、作业布置

  1、书面:把口语训练内容写在日记本上。

  2、搜集处理:搜集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试读,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借助一些工具书理解。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着重设计了三个环节。一个是导入环节,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和学过的两篇课文,谈一谈对“快”与“慢”的认识和理解,学生说法不一,但都头头是道,各有各的见解,理由也很充分,课堂气氛热烈异常,然后通过老师的小结引导,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二是在探究道理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欲速则不达”,我除了让他们结合实际谈外,还用表格的形式补充了几个练*,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道理的基础上能够合理利用时间,也以此来巩固单元所要完成的教学目的。这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学生不仅发表了看法,也充分说明了自己的理由,因为设计教学时,我结合了前两篇课文,所以使得单元教学紧密相联。三是拓展延伸,培养能力环节。第一项训练是在课上我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对景公的做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明理由,通过此项训练,学生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课题,而且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二项训练,给学生拓展了学*空间,让学生亲自走进当时的情境中去说服景公回到马车上,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边演边说,课堂气氛活跃,掀起了阵阵高潮。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即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通过本文的教学,应使学生悟出这个道理。

  学情分析:

  虽然本课是古文的译文,但文本通俗易懂,对于已具备一定语文学*能力的四年级学生来说,能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人物心理,进而感悟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在教学古文时,要引导学生对照译文理解古文文意,培养学生读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积累的成语。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

  2、生按阅读提示初读课文。

  3、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指导“丞、婴、缰绳”等字读后鼻音;

  理解“驿使、驺子”等词意思;

  认识晏婴、韩枢等人物。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感悟寓意

  (一)了解景公为什么急。

  1、师:同学们,齐景公想要快速赶回去的原因是什么?

  2、反馈:“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请大王火速赶回,否则恐怕难以见上最后一面了。”

  (1)理解“危在旦夕”。查字典明确“旦”是早晨的意思;“旦夕”是时间很短的意思;“危在旦夕”是说危险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

  (2)通过“火速赶回”、“最后一面”等词体会事情紧急。

  (3)指名读驿使的话。

  过渡:景公接到报告时,正在东海游玩,他把国家大事交给了晏婴,晏婴辅佐景公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这样一位忠臣眼看就要离景公而去,听到这个消息,景公有哪些表现呢?

  (二)体会景公怎样急。

  1、快速默读课文2—5自然段,找出景公表现的句子,划下来。

  2、反馈交流,指导学*方法。

  (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

  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景公当时的心情?理解体会“霍地”。

  板书“霍地站起”。

  (2)在“霍地”一词下面做上记号,指导读的时候突出这样的重点词。

  3、读一读3—5段中你划出的景公表现的句子,找到最能体现景公心情的词语,做上记号,边读边体会。

  4、继续交流。

  (1)“景公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体会为什么“十分焦急”;找到重点词语“高声喊道”、“火速回去”,指导朗读。

  板书“高声喊道”。

  (2)“驺子驾车跑了大约几百步,景公心急如焚,嫌驺子驾得太慢了,就夺过缰绳,亲自赶起车来。”

  理解“心急如焚”。说说生活中你遇到过的心急如焚的事情。

  找到重点词语“夺”、“亲自赶起车来”,体会景公心急如焚。

  板书“亲自赶车”。

  师:景公亲自赶车就比驺子快吗?既然最好的驺子为他驾车,为什么他还嫌慢呢?

  学生练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他驾车驭马行了几百步,又嫌马不努力向前,索性弃车,自己徒步跑开了。

  你怎么看待他“弃车而跑”的行为?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板书“徒步跑开”。

  (三)景公能尽快赶回都城吗?

  1、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景公的行为猜到事情的结果怎样吗?

  出示资料,指名读。

  2.齐景公真的不知道徒步走比驾车慢吗?那他怎么会选择了这样的方法呢?

  3、景公这样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四)感悟寓意。

  1、师:景公一心想要快,这就叫“欲速”,欲是“想要”的意思;速是“快速”的意思。

  2、把“欲”、“速”的意思写在书上。

  3、理解成语“欲速则不达”的意思是说: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4、师:在你积累的成语中哪个成语的意思和“欲速则不达”的意思相似?你还知道哪些俗语也表达了这个意思?

  5、出示《论语》中语句,齐读。

  四、诵读古文,指导学法

  1、出示古文。

  (1)师范读。

  (2)生练读。

  (3)对照译文指导朗读,感受古文特点。

  (4)齐读古文。

  2、出示“金钥匙”,齐读。

  五、课后延伸,巩固积累

  1、把《欲速则不达》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些短小精焊的古文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欲速则不达

  霍地站起徒步跑开

  高声喊道亲自赶车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理解“驿使、危在旦夕、心急如焚…”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理解古文的内容。

  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的含义。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文,感悟其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三、教学课件准备:

  模块一:晏婴的简要资料

  模块二:一组词语

  模块三:文本中“快快准备…”一句话

  模块四:后续故事资料

  模块五:填空练*

  模块六:故事的古文

  四、教学过程:

  (一)聊人物,导入课文

  1、聊人物,拉*学生跟文本的距离

  A、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中的晏子吗?晏子又叫晏婴。(板书:晏婴)谁来说说故事中的'晏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B、播放课件模块一。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晏婴和景公之间关系非同一般,为后文学生学*景公为何这样急,以致于乱了分寸埋下了情感的基础)

  C、晏婴聪明过人,有勇有谋,他成了景公的左膀右臂。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个发生在晏子和景公之间的小故事,叫《欲速则不达》(板书:欲速则不达)生齐读课题。

  2、解课题,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A、指名说“速”是什么意思?“达”是什么意思?

  B、本来速度快应该早点到达啊,可是为什么“速”的结果却是“不达”呢?学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了。

  (二)交流预*情况

  播放课件模块二:开火车读词语

  (三)品读课文,了解故事蕴含的含义

  1、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提出问题:读了课文你觉得景公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景公)

  景公为何这样急?(随机板书:急)

  A、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

  B、同位,前后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C、指名说

  D、抓住“飞奔”“危在旦夕”词语理解,体会情况万分危急(板书:危在旦夕)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13

  教学目的:

  1、学会认读生字5个,会写生字4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危在旦夕、心急如焚、徒步、索性、焦急”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4、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5、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重点:

  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2分钟)

  1、师:今天我们要学*一则成语故事,学生说!(欲速则不达)(师板书:“欲”),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并在作业本上写两遍吧!

  2、师:“欲”这个字同学们都不陌生,在许多词语或古诗里都有这个字。(出示PPT)(齐读):欲言又止,畅所欲言,跃跃欲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师:说说这里的“欲”字是什么意思?(生:想要、将要)其实,“欲速”的“欲”是同一个意思。

  4、那么,“欲速则不达”就不难理解了。(引导说):想要快速地完成任务,结果却没有完成。(板书:欲速则不达)

  5、师:这则故事究竟讲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感知故事(5分钟)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自读课文)

  2、师:刚才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出示PPT:词语)

  (指名读—齐读):晏婴、危在旦夕、齐景公、心急如焚、韩枢徒步

  3、这几个词恰好是文章的关键词(板书:关键词),谁能结合这几个关键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板书:晏婴、齐景公)

  4、师小结:用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很好的概括方法。(补充书:用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

  5、同学们,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呢?(生:晏婴病重、危在旦夕)出示PPT:

  丞婴病重,危在旦夕,请大王火速赶回,否则恐怕难以见上最后一面了。

  师:(板书:危在旦夕)“危在旦夕”什么意思?生说(形容危险就在眼前)。出示PPT。

  6、师结:俗话说性命关天,事情来的如此突然,你能读出事情的'危急吗?(抽读—齐读)出示PPT:

  丞婴病重,危在旦夕,请大王火速赶回,否则恐怕难以见上最后一面了。

  三、细读理解(22分钟)

  1、

  (1)听了役使的话,齐景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学生说(急)(师板书:急),出示PPT: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

  (2)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景公着急的?学生说(霍地),你能读出他的感受吗?

  (3)师:为什么一个丞相快死了,国王会如此着急,同学们是否有此疑问?(生说)还记得这把金钥匙吗?一起读。出示“金钥匙”(47页)

  2、了解背景,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有时课文某些句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有时,需要从课外查找背景资料。

  3、读了“金钥匙”,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课文,高老师找来了一则课外资料,同学们快速浏览下吧。(出示资料):谁来读读红色字体部分?(指名读):

  晏婴,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后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曾任齐国丞相50年,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齐景公与晏婴的关系非同一般,晏婴辅佐齐景公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随着时间的推移,齐景公越来越离不开晏婴了,甚至把他当成了左膀右臂。

  4、小结:现在明白齐景公为什么着急了吗?这样一个忠臣眼见着就要离他而去了,景公怎能不急呢?再读:(出示课件):

  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

  5、师:从你们的读中,我仿佛看到了齐景公一下子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那后来齐景公又有怎样的表现?(出示自学要求):

  A、默读3—5自然段,用“—”勾画出表现齐景公情绪变化的词语。

  B、在画线的词旁边,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

  C、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些词句。

  6、学生汇报。

  (1)a、后来齐景公又有什么表现?出示ppt:

  景公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B、(补:关键词是)(板书:十分焦急ppt)你(批注)的感受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ppt)现在你就是齐景公,你来高声喊出他的十分焦急?(生读—齐读—(或再指名读))、c、师小结:其实,我们能从一个词或一个标点就能准确的感受到人物的内心,让我们再读这段话。(齐读)

  景公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2)接着说,景公还有什么表现?关键词是?(板书:心急如焚)心急如焚什么意思?学生说。(出示PPT):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如:心如火焚、心急火燎)

  你从哪些动词可以看出齐景公心急如焚?(太慢、夺过)读出景公的心急如焚吧!(同桌读——齐读)出示PPT:

  驺子驾车跑了大约几百步,景公心急如焚,嫌驺子驾得太慢了,就夺过缰绳,亲自赶起车来。

  (3)a、齐景公还有哪些表现?学生说。(弃车而跑)(ppt出示):

  他驾车驭马行了几百步,又嫌马不努力向前,索性弃车,自己徒步跑开了。

  b、你是如何看待景公弃车而跑的行为的?(学生说)

  师总结:这时的他肯定已经急得!(生说:失去理智)原来好车良马,驺子驾车;后来好车良马,亲自驾车;此时好车良马也不要,改徒步跑了。选择的方法越来越差,速度越来越慢,那么你们知道事情的结局吗?

  四、猜想结局:

  1、景公能尽快赶回都城吗?(指名说)

  2、师小结:齐景公在回城的过程中急得四次从马车上跳下来,最后是边走边哭,导致车子比预计完了一天才赶回都城,此时,晏子已经去世了。

  3、小结板书: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欲速则不达”的含义了吗?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感知古文特点

  1、其实,这则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在古文中仅仅只用了74个字就完成了。自己读读吧!、(出示课件):

  欲速则不达

  齐景公/游少海。传(chuán)骑(jì)/从中来/谒(yè)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jù)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shèng),使/驺子/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pèi)/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1)读了这篇古文,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短小、简洁??)

  (2)师小结:这些都是古文的特点。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愿意听听吗?

  (3)同学们自己练*读一读吧!

  (4)(出示PPT):、景公遽起,传骑又至。

  看看这句话,你能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吗?(读一读)

  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这时又一个驿使飞马而至,催景公速回。

  (5)同学们找的真准确。那我们做个互动游戏,老师读古文,你们读现代文吧!

  (注:可布置课后作业)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欲速则不达”这则故事,孩子们也明白了欲速则不达的含义,希望你们在学*中、生活中再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板书设计:

  欲速则不达

  晏婴齐景公、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

  危在旦夕、急

  ↓

  十分焦急

  ↓

  心急如焚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理解“驿使、危在旦夕、心急如焚…”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理解古文的内容。

  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的含义。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文,感悟其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三、教学课件准备:

  模块一:晏婴的简要资料

  模块二:一组词语

  模块三:文本中“快快准备…”一句话

  模块四:后续故事资料

  模块五:填空练*

  模块六:故事的古文

  四、教学过程:

  (一)聊人物,导入课文

  1、聊人物,拉*学生跟文本的距离

  A、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中的晏子吗?晏子又叫晏婴。(板书:晏婴)谁来说说故事中的晏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B、播放课件模块一。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晏婴和景公之间关系非同一般,为后文学生学*景公为何这样急,以致于乱了分寸埋下了情感的基础)

  C、晏婴聪明过人,有勇有谋,他成了景公的左膀右臂。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个发生在晏子和景公之间的'小故事,叫《欲速则不达》(板书:欲速则不达)生齐读课题。

  2、解课题,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A、指名说“速”是什么意思?“达”是什么意思?

  B、本来速度快应该早点到达啊,可是为什么“速”的结果却是“不达”呢?学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了。

  (二)交流预*情况

  播放课件模块二:开火车读词语

  (三)品读课文,了解故事蕴含的含义

  1、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提出问题:读了课文你觉得景公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景公)

  景公为何这样急?(随机板书:急)

  A、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

  B、同位,前后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C、指名说

  D、抓住“飞奔”“危在旦夕”词语理解,体会情况万分危急(板书:危在旦夕)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十一单元的主题课文。这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即: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通过本文的教学,应使学生悟出这个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七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欲速则不达”、“危在旦夕”、“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4、能够联系课文,速读相关的文言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齐景公焦急的心情,进一步体会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2、弄清“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教学策略: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学*新课以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们:战国时候,我国分为哪七个诸侯国?今天我们就来学*发生在齐国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欲速则不达)

  2、指名起来读题目,并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读课文,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4、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小故事?

  启发导入:齐景公为什么要急着赶回都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三、精读课文,体会齐景公的'焦急之情,进而感受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一)学*课文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通过学生交流,多媒体出示课文一二自然段。

  3、指名读。

  4、交流: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

  (理解并板书:危在旦夕)

  5、讨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

  (另一名驿使飞马而至,理解“飞马而至”)

  6、小结并指导朗读:可见情况万分紧急,危在旦夕的丞相晏婴随时可能死去,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1、指名读;2、再指名读;3、齐读。)

  7、小结:晏婴病重,齐景公是这么着急,齐国有那么多大臣,他们病了,齐景公也会这么着急吗?(生答)你了解晏婴吗?(生谈)

  是的,晏婴的雄才大略曾经为齐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使齐国一度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作为三朝丞相的晏婴对于齐国是举足轻重的。没有了晏婴,齐国可能随时被别的国家吞灭;他的离去,对齐国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齐景公对晏婴是情深义重的。现在晏婴危在旦夕,齐景公怎能不着急?!他是怎样做的呢?请你一边读一边从课文中划出齐景公齐景公着急的句子。

  (二)学*三四五自然段

  1、边读边划:从哪些句子看出齐景公很着急?

  2、交流,并同时出示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3、体会:读这些句子,你体会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

  (板书并理解:心急如焚。)(理解“霍地”、“高声”“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驭马”、“夺过”、“亲自”等)

  4、指导朗读,带着体会读出心急如焚的感受。

  5、进一步理解:把这四段话连起来再读一读,看看齐景公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他采取的行动有什么特点?目的是什么?

  (景公心情越来越急,方法是一个接一个地变化,目的只是想快点赶回都城。)

  6、指导朗读:带着这种体会,读出齐景公的着急之情。

  (1、一生读后评价;2、再指一生读;3、齐读)

  五、拓展延伸:

  1、思考:齐景公现在这样做能很快地回到都城吗?为什么?

  2、小结:齐景公是心急之下,乱了方寸。看来,做事情越是心急,事情越是办不好,这真是“欲速则不达”啊!(板书划上箭头)

  3、齐景公怎样做就能很快地回到都城了呢?(生谈)

  4、小结:是啊,不管事情多急,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再采取合理的方法,这样才会很快达到目的。

  六、整体感知课文,复*巩固。

  1、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了齐景公听说晏婴危在旦夕后心急如焚的表现,,请大家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再来体会齐景公的心急如焚。

  2、学*古文。

  师:《欲速则不达》这个小故事原文是一篇古文。请大家对照课文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要划出来。

  3、出示多媒体课件带拼音的古文。

  (1、教师读;2、指名学生读;3、学生自由读;4、齐读)

  七、布置作业:

  课后把这段古文读熟,并且再找一些古文来读一读。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通用5篇(扩展4)

——欲速则不达作文 (菁华6篇)

欲速则不达作文1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世界里,当我们还未来得及欣赏眼前的风景事,就马不停蹄赶往下个景点。“速成班、闪婚”这些快节奏的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世界,人们在追求快节奏的同时也被快节奏压得喘可是气来。而古人云:欲速则不达。我想,放慢了自我脚步,才能真正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到达梦想的彼岸。

  蜗牛放慢了脚步,不断前进,所以它尝到了世界上最甜蜜的葡萄;夜莺放慢了脚步,不断练*,所以它获得了世界上最动听的歌声;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这些都需要放慢脚步,可我们要怎样才能放慢脚步呢

  放慢脚步,需要的是日益不断地练*,他的目标很远大,志比天高抱负比海深。他每一天不断练*,研究名家字迹,不断创新,家里的池水被染成了黑色。那一支支毛笔,一方方砚台,一张张宣纸便是他生命的全部‘精神的食粮。也正是因为他放慢了脚步,日以继夜的练*,才开创了书法艺术的先河,成就了‘书圣’的千古美名,也造就了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而我们是否能像王羲之一样,放慢脚步,日夜坚持不断练*呢

  放慢脚步,需要的是能独自承受那份孤独与悲苦。李时珍独自走遍祖国的河山,尝百草、访农家,用了人生的三十年著成《本草纲目》供后人景仰。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守住自我的心灵,承受苦楚,二十年的时光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埋头十年,用他独有的坚持承受孤独,这样才有了《红楼梦》,成为明清小说代表之一。他们的辛酸悲苦都是独自承受,他们放慢自我的脚步经历那些人生的坎坷才得到那份成功。而我们是否能像他们那样放慢自我的脚步,独自承受那份心酸悲苦与孤独呢

  放慢脚步需要的是忍辱负重和矢志不渝的决心。正如破蛹而出的蝴蝶需要经过痛苦与挣扎,人在追求的道路上总会遇到阻碍。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给吴王夫当仆人,才得以有朝一日东山再起;汉相陈*在吕后的手下韬光养晦,才得以保住刘氏的天下。而他们也正是因为放慢了脚步,忍辱负重。而我们是否也能像他们一样放慢脚步,耐心等待呢

  现实生活的快节奏压迫着我们的神经,我们被动的往前赶,在这种环境下,有几个又成功了呢而我们也应当去放慢脚步,做那个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

  有如太阳,放慢脚步使你获得力量;有如罗盘,放慢脚步使你认清方向;有如道路,放慢脚步使你坦途疾进;有如双腿;放慢脚步使你立足高岗;它就是你人生的一部分,是你前进的保障。

  有欲速则不达,这是历史的回响……

欲速则不达作文2

  每当,我听见爸爸说要让我做“小学同步奥数”中的数学题目的那个时候,我就很自然地想起不久前做题目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

  前几天的下午,天气非常好。知了在树枝上竭尽全力地“知了,知了”地叫着,小狗在树下吐着鲜红的舌头,日落的余晖把天空中的云彩染得红红的,仿佛是一大块被人染红的“遮天布” ,人们则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的场地上,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我们今天去乡下去吃晚饭,我别提有多高兴了。要知道,乡下可是我最喜欢去玩耍的地方啊!可是,爸爸要我把这一专题做完,才能去。我还有好多好多题目没做完呢!我真想马上把这些题目全部都做完,但这是不现实的,我只好把头埋下,奋笔疾书地做起来。做到一半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时间,哇,已经快5点了。

  快点,快点,再快点!我赶紧把头低下飞速的做起来。过了几分钟,我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噢,终于做完了,真是累啊!”我急忙三步并作两步地小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里,大声地说:“爸爸,我做完了!”“拿过来看看。”我快步走到我的房间里,拿了数学本,毕恭毕敬地交给爸爸看。心里则在想:快点,我都要饿死了!我正想着,突然,只听见爸爸说:“过来,你在做什么,前面做得不错,后面这么多的错误……

  我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欲速则不达”了。

欲速则不达作文3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改变随处可见。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我们仍依旧该保持本心。保持自己*稳有效的速度。别让改变带来的快速发展毁了你的心。

  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命,办事效率没有错,随着科技的改变,很多时候做事事半功倍,但实践也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如果追求速成不是好事,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会先天不足,无异于拔苗助长,一些以次充好的伪劣产品,多是以牺牲质量安全为代价,这样的速成害人害己。

  高凤林作为一名特种的熔融焊接工,35年如一日,一心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的“心脏”。0.08mm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记录。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丝”级,顾秋亮作为一名焊工,40多年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凡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一次又一次挑战极限,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没有那种精细入微的追求,没有那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体认,就很难有过硬的高水*技术。做事稳、细,而快速是决不能采取的。

  时代中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不管是科技研究,手工制造、养殖种植,还是行医执教等,行业千万种。这么多的匠心,不仅是对规律的尊重,对创意的敬畏,更是一种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养此匠心,则会耐得住寂寞,生成一种宁静致远、潜心于事的定力,这种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容不得半点浮躁,半点私心,半点快速。

  将一个题细细解剖,把其覆盖的,所包含的知识融会贯通,了解得痛彻通悟,比做成成千上万的题,价值要高得高。放慢速度的同时提高速度,这才是我们相当具备的、不该随潮流所控而随波逐流,静下心来,踏实得走稳每一步、仅仅只有快速,是不会取得好得成效的。

  速成是匠心的可信,预养匠心,必成“速成”。多少粗制滥造,速生速成的物事告诉我们,急于求成无益,走在随时改变的物质大道至上,不迷失坚持初心的方向,不被路旁艳美的事物所诱惑,一边奔跑,一边思考。思考—欲速则不达。沉潜自己,专注以事,必能有所成。

欲速则不达作文4

  涓细的流水,能稳稳当当的装满一碗水,湍急的水流,无论你装多久,拿到眼前,看到的,永远都是不满一杯的水——欲速则不达。

  老话常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都听过这句话,也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真正做到的却总是不多,经过时间沉淀的人往往能够如此。年轻人的心总是热枕而又急躁,所以一路上少不了磕磕绊绊。所谓经验之谈,是因为在场上历练过的人,他们知道松弛有度,知道很多东西急躁不了,只有经过时间的炉火慢慢熬制,方能散发出撩人的香味。

  从前,有座山,山上住着一老一小俩个和尚。一天早上,老和尚要小和尚去打水,要求他今天上午必须打满三大缸水,否则就等不到吃午饭的时间了。小和尚诧异,站在井口边,望着这个打水的小木桶,这何时才能打满这三缸水啊!打了几次,他见用这个小木桶打水打的少不说,还慢吞吞的,一不小心洒了、泼了就不剩多少了。小和尚越想越不甘。于是,他跑去换了个大桶,他看着这个大桶的体积,觉得用不了几次就可装满缸里面的水,这样他便可以中午饱餐一顿了,越想越心里美滋滋的,可不料一桶水没有拉上来,倒是把自己给拉了下去,还得等着师傅将自己救上去,令人哭笑不得,望着师傅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小和尚又急又气。老和尚看了看,摇摇头说:“中午我允许你吃午饭,但是下午必须打满这三缸水,且只能用这个小木桶”,小和尚高兴极了,下午再次过来时小和尚想也没想就用小木桶打了起水来,越大越快,没过多久,三缸水便被装满了,小和尚满心欢喜却又满是疑问的跑到老和尚那问:“师傅,为什么我用大木桶做不了的事情用小木桶却可以呢?”老和尚大笑,曰:“欲速则不达啊!”,说完便扬长而去,徒留小和尚一个人在佛前参悟……

  人生本就是一场漫长的旅行,不管你曾经想象着自己有多快的完成生命中的某个过程,它还是会随时间慢慢积累,才能成就未来,完善自己。

欲速则不达作文5

  波波熊和它的好朋友小米、小艾各种了一盆太阳花。过了两天波波熊就迫不及待地去看种子,“嘿,怎么还没发芽呢?”波波熊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土盖得太厚了呢,我得翻开土看看。”“哇,种子发芽了。”波波熊高兴得叫起来。又过了几天,波波熊又去看太阳花了,一看傻眼了,小米和小艾的太阳花长得比自己的'高出了一截呢。波波熊很不服气,于是它就抓着小苗往上拔,不管小苗的感觉如何。波波熊一心只想争第一,看着别人每次浇一杯水,它总要比他们多浇一杯。波波熊心里得意地想:“哈哈,我的太阳花一定比他们长得好。”几个月过去了,小米和小艾的太阳花长出来了,而且长得又高又大。波波熊的太阳花呢?怎么没有呢?波波熊呀这下明白了,都怪自己太着急。于是它下定决心再来种一次,这次一定不着急,要耐心地去种。终于这次种的太阳花长得非常好,又高又大,漂亮极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学会有耐心,要不然欲速则不达哦。

欲速则不达作文6

  如果光追求速度,不追求效率与质量,即使是速度再快也没有用。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如果一个国家制造了一个非常快速能够到达一个地点的交通工具,但是它不能保证安全,有一些乘客在乘坐这个交通工具的时候,随时都可以发生一些安全隐患问题,那么有人会去乘坐这一辆交通工具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们急于求成的去完成一件事情,或者是只想着他的速度,不想着其他的方面,那么其实是把它做出来了,也没有多大的反响,而且也不会产生很大的效益,对我们来说是不利的。

  如果非常快的完成了一张卷子,追求速度,想要做第一个出考场的人,但是却马马虎虎的读题,看错了很多的题目,导致最后考试的分数不怎么理想,那这么快的想要交作业又有什么意义呢?毕竟考试的时候看的是分数,而不是速度盲目的追求速度,只是有一种炫技的感觉,分数和质量才是最高的标准。

  如果只是追求速度,那么很多事情都能够很快的完成,为什么有的人会很积极的去完成一件事,就是想要保证它的质量好,想要保证这件事情能够做得更加的靠谱,而不是越快完成越好,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少的事情是要比速度的,我们更多的是要注重它的质量,我有好的治疗,才能够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快又好的东西自然是最好的,就比如现在各国交通事业的发展,高铁已经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而且已经在充分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很多人也会选择去乘坐飞机,原因就是这种交通方式既安全又速度快,其实如果只是追求速度快,那么有很多交通工具可以比高铁和飞机更快,但是如果只是追求速度不把乘客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样是不好的。欲速则不达,我们要知道一个事情完成的速度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它是否能够越快越好,如果快不能拿到,那我们就尽量的提高这件事情的质量,看能不能很好的完成这件事情。还有的时候我们为了完成一个目标,就每天都非常的努力,比如如果一个人想要记一千个单词,他就每天记两百个,想要在一个星期之内记完,这其实是不合逻辑的,因为即使你一天记了一百个单词,你也很容易忘记,当第二天的时候可能就已经忘记了一大半了,还不如不记,所以不仅仅要保持速度,还要更看重质量,就像记单词一样,如果只是记得越多,但是却没有都记住,这样也没什么意义。

  欲速则不达,我们不能只追求速度。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通用5篇(扩展5)

——欲速则不达议论文 (菁华6篇)

欲速则不达议论文1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硬币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经历了漫长而沧桑的昨天,活跃在今天飞速发展的今天,必将跟随人类的脚步,以崭新的面貌走进日新月异的明天。

  *硬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汤时代。当时,人们用石壳、骨壳、陶壳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硬币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充满了欢乐和热血。它让高尚伴随着卑鄙,聪明伴随着愚蠢,上演了多少人间悲喜剧。它不仅见证了人类创造文明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历史的邪恶与疯狂,还瞥见了人类在商品交换中的诚实守信、公*坦率,甚至看到了讨价还价、欺骗与内斗。不仅见证了秦始皇斩断六国统一*的刀光剑影,更见证了他统一文字、统一计量、统一货币的果断意志、智慧和坚强决心。秦板梁,外圈的内形,既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世界观,又象征着皇权至上的封建思想。

  货币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睿智而血腥的历史。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换活动日益繁荣。因此,各种各样的仿贝壳硬币应运而生。其中,铜币最能代表我们祖先的智慧。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模仿当时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的形状,铸造出不同形状的铜币。铜币的诞生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智慧。

  在我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秦半两铜币。它已经流通了2100多年。随着历史的演变,虽然它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名字,或五铢钱,或宝钱,或赚钱,但它的外形从未改变。直到清朝末年,封建王朝崩溃,才退出历史舞台。

  从民国到民国,*的货币发行主要是纸币,这是*货币的一大进步。在新*,纸币的先进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自**战争爆发后第一套人民币诞生以来,*已经发行了五套人民币。人民币长期稳定,口碑极高。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汇率也一直保持不变,没有贬值。这不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一种新型的硬币信用卡正在被人们所接受,其种类繁多、功能齐全、携带方便的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新的硬币——电子硬币。这是一种数字形式的现金货币。人们只要在电脑的业务服务器上安装一个叫“电子钱包”的软件,然后输入电子货币的数据,就可以使用。只要我们按下电脑的按钮,我们就可以把现金送到你需要的地方。

  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硬币将以更新颖的方式出现在世界面前。

  阅读的喜怒哀乐

  不喜欢咖啡的人说咖啡苦,喜欢咖啡的人说咖啡香。是同一杯咖啡。为什么会有两种体验?我说:心情不同。

  读书也是如此。不爱读书的人,就像喝不了咖啡的人,只知道苦,不知道乐。爱读书的人,就像能品味咖啡的人,在读书的时候,能品味书的魅力,进入音乐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读书的乐趣呢?

  首先忘记困境。现在的学生大多说读书难。诚然,考试和深造的压力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然而,有些学生在阅读中找不到乐趣和价值是不争的事实。古人读书,大多摇头乐此不疲;现在看书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很难过,也很厌倦看书。为什么古代人和现代人在读书时会有如此不同的心情?不可否认的一个原因是,当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无法静下心来努力学*。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看书时会感到不安。在我看来,这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新来的新人的心态有问题。

  不静下心来,就难了。不是读书难,而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汹涌。今天丰富多彩的生活已经俘获了许多学生的心。比起娱乐,读书当然苦。另外,读书的苦是因为我们过于强调功利。林语堂先生曾说:“读书的本质在追求名利中迷失,这是可悲的。”读书不功利,但是有功利心的读书会有意思吗?还是林语堂先生说得好:“读书是一种精神活动。”看来快乐读书的前提是要把汹涌的心安定下来。

  关于读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生命去读书。只有这样,读书的乐趣才会像“山重水复疑无路,花后暗村明”一样明亮。我以为有两种阅读方式。一种是用自己的眼睛看书,属于低级阅读;另一种是用生命去阅读,这才是真正的阅读。只有用生命去阅读的人才是真正能阅读的人。这个时候,读书不是负担,而是享受美好的生活。

  只有在书海中畅游,我们的思想才能穿越万里,思考千年,畅游万仞。在书中,我们可以与自然、社会、大师对话,从天文到地理,无所不在。在书中,我们可以认识孔子和庄子,屈原和文天祥。在书中,我们可以认识荷马和巴尔扎克,雨果和华兹华斯,卢梭和康德。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我们的人格得到了完善,思想得到了升华。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甚至可以成为大师——没有一个大师不是靠书本滋养的。

  当然,阅读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太害怕考试分数低,太害怕失败,太害怕老师和家长失望的目光,太害怕孤独。

  如果一本书是帆,一个好心情是风,那么读书的乐趣就是探索的航程。

欲速则不达议论文2

  全力以赴,即使任务看起来超有难度。

  你唯一应该超越的人,是昨天的自己我们能做的只是拼尽全力,即使迈出的步子再小,也比昨天要更接*自己的目标。爬上山顶并不是为了让全世界看到你,而是让你看到整个世界。

  磨难会让你更强大。铭记,释怀,然后继续前行!如果你没有梦想,那么你只能为别人的梦想打工。无论多么艰难,都要继续前进,因为只有你放弃的那一刻,你才输了。

  让未来的你,感谢今天的你所付出的努力。

欲速则不达议论文3

  雏鹰只有等待羽翼丰满才可以翱翔于天际,否则就会坠入山谷,飞身碎骨;毛毛虫只有等待挣破虫蛹才会长出健壮的翅膀,否则,将会无法在空中翩翩起舞;青蛙只有等待冬日逝去才能苏醒,才能出来活动,否则,只会被冻成僵硬的.尸体。

  由此可见一斑,凡事欲速则不达。

  李时珍花了31年的时间,阅读了800多种书籍,游历了7省,才著成响彻中外的《本草纲目》;蒲松龄在破旧的草亭等待路人,将路人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几十年如一日,才写成*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居里夫人孤守阴暗潮湿的实验室,用了8年的时间,才发现新元素“镭”;爱因斯坦沉思了10年,才写下举世闻名的《相对论》……无数成功人士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想有所成就就得为梦想而执著,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妄想一步登天,一朝成名。

  吃过拉面的都知道,拉面只有越拉才越有嚼劲,口感才更美味。做人做事和做拉面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只有认真做好每一道工序,不急功*利,才能成为人才,成就一番事业。有的人总是一味地羡慕那些事业有成的人,时常幻想自己也成为那些人。这种想法无疑是荒谬可笑的,造成这种想法的主要原因是只看到别人成功的光鲜亮丽,却没有发觉别人背后一步一步的努力。成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得到的。成天想着马上功成名就,只能停留在人生之路的原地,甚至后退。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被各种诱惑所吸引着,总是想“一口吃成胖子”,却不明白“肉多嚼不烂”的道理。彩票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以前看过一个新闻,说的是,一个银行职员对彩票如痴如醉,经常买很多彩票,他认为买了那么多彩票肯定能中到大奖,这样一来之前买的彩票花的钱就能赚回来了。然而,事与愿违,他只中过小奖,大奖从来没有中过。他的钱财也因此花光了。即使是这样,他仍然还去买的彩票,没钱就悄悄地从银行“拿”点来用。他想等以后中奖了再把钱还给银行。结果,他的行为被银行管理人员发现,并将他绳之以法。这位银行职员的遭遇不禁让人叹息不已。对于我们其他人也是一样,过分追求利益,不知循序渐进,只会使我们困于“牢房”之中。

  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想要成功完成某件事,切不可过于浮躁,要做到稳中求进,欲速则不达!

欲速则不达议论文4

  一个人带着他的书童,想在城门关闭时进入到城内,他问在撑船的人说:“我们还能到达城里,在城门关闭之前吗。”撑船的人说,如果慢一些还可以,但是,如果快的话就不行了。那个人很生气,以为撑船的人在戏弄他,于是在下船之后,快速跑向城门。城门已经快关闭了。不巧,书童摔了一跤,背上的书全部散落了,当将书收拾好时,城门已经关闭了。这时,那个人才明白撑船人的意思。

  这便是欲速则不达,也就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果那个人当时不那么着急,他的书童也不会摔跤,那么书也不会散,他也可以进城了。想要快速的完成一件事可以,但是不能着急,不能慌,应该冷静完成。那样才不会因为自己的心慌,而忽略了某些细小的问题,从而导致整件事情的失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俩个人要去砍柴。一个人急急忙忙,拎着一把破旧的斧头就去了。而第二个人,则是将几个好斧子带上山,冷静思考,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并做好应对的方案。第一个人可能会领先第二个人一些,但是不久后,便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出现,例如,斧子坏了。第一个人只能回家去拿,而第二个人却有着几把好斧头,那么这样的话,第二个人将远远胜过第一个人。

  一个人若想成功必须记住三条名言:1.时间就是金钱。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欲速则不达。这三条名言是每个人想获得成功的前提。

  也说一件我自己的事情,最后一场数学考试还有几十分钟,但我却还有好几个题目没有做,我心里着急,一看这个题目不会做,再看这个题目不会做,心里越发的着急。看一会这个题目又看一下那个题目,到了最后却是一个题目都没有做,成等考完之后,再看一会,却发现很简单。

  欲速则不达,在任何时候都有例可寻,例如拔苗助长等等。学*上如此,生活上也是如此。

  欲速则不达,不仅是一条名言,也是一条学*经验,更是一条生活经验。我们不能在任何时候,都欲速,但也不能不欲速,否则将不达。这听起来很相互矛盾,但是这却是真理。

欲速则不达议论文5

  雏鹰只有等待羽翼丰满才可以翱翔于天际,否则就会坠入山谷,飞身碎骨;毛毛虫只有等待挣破虫蛹才会长出健壮的翅膀,否则,将会无法在空中翩翩起舞;青蛙只有等待冬日逝去才能苏醒,才能出来活动,否则,只会被冻成僵硬的尸体。

  由此可见一斑,凡事欲速则不达。

  李时珍花了31年的时间,阅读了800多种书籍,游历了7省,才著成响彻中外的《本草纲目》;蒲松龄在破旧的草亭等待路人,将路人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几十年如一日,才写成*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居里夫人孤守阴暗潮湿的实验室,用了8年的时间,才发现新元素“镭”;爱因斯坦沉思了10年,才写下举世闻名的《相对论》……无数成功人士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想有所成就就得为梦想而执著,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妄想一步登天,一朝成名。

  吃过拉面的都知道,拉面只有越拉才越有嚼劲,口感才更美味。做人做事和做拉面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只有认真做好每一道工序,不急功*利,才能成为人才,成就一番事业。有的人总是一味地羡慕那些事业有成的人,时常幻想自己也成为那些人。这种想法无疑是荒谬可笑的,造成这种想法的主要原因是只看到别人成功的光鲜亮丽,却没有发觉别人背后一步一步的努力。成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得到的。成天想着马上功成名就,只能停留在人生之路的原地,甚至后退。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被各种诱惑所吸引着,总是想“一口吃成胖子”,却不明白“肉多嚼不烂”的道理。彩票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以前看过一个新闻,说的是,一个银行职员对彩票如痴如醉,经常买很多彩票,他认为买了那么多彩票肯定能中到大奖,这样一来之前买的彩票花的钱就能赚回来了。然而,事与愿违,他只中过小奖,大奖从来没有中过。他的钱财也因此花光了。即使是这样,他仍然还去买的彩票,没钱就悄悄地从银行“拿”点来用。他想等以后中奖了再把钱还给银行。结果,他的行为被银行管理人员发现,并将他绳之以法。这位银行职员的遭遇不禁让人叹息不已。对于我们其他人也是一样,过分追求利益,不知循序渐进,只会使我们困于“牢房”之中。

  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想要成功完成某件事,切不可过于浮躁,要做到稳中求进,欲速则不达!

欲速则不达议论文6

  一心想早日成名的少年,却不曾想过努力奋斗,最终只是一事无成。

  就如品茶,看着茶叶在沸腾的水中翻滚,水变色即入口,那么你所谓的“品”,是否达到了你所要的结果了呢?

  所以,欲速则不达。

  高考,一场对我们至关重要的考试。那一个个带着自信走进考场的莘莘学子,那写下一笔笔关乎未来的答卷。看着一张张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激动的脸。是什么让她们尝到了达到理想巅峰时带来的喜悦?难道仅仅是考场中的认真答题?不,是他们十几年来在炎暑中依旧苦读的脸,是他们深夜在星空下埋头题海的背影,是十几年来伴着鸟叫的清脆的朗朗读书声铸就了他们的成功,让他们达到了理想的巅峰。

  十二年,寒窗苦读,只为那两天而战。若急功迈利,则没有达到成功后的喜悦!所以,欲速则不达。想要成功必须步步扎稳。

  他,风靡三国的传奇人物。草船借箭一谋划,让他反败曹操。若不说他的插指神算,谋划过程中的焦虑等待,已让本自信满满的少将们不耐烦,他却沉着冷静,只为等待东风的到来,转而一击举败曹操。

  他,就是诸葛亮。试想,若诸葛亮也如少将们不耐烦,那么,历就不会有草船借箭这样伟大军役。胜败乃在一瞬之间,急进还是等待机遇?急进带来的只会是失败,而等待是与成功为伴。所以,欲速则不达。

  在无声世界里演绎自己人生的邰丽华,若没有日积月累的训练,若急功*利,只在开演前稍稍练*,怎会有千手观音之美称,怎么把自己的人生演绎成绝美的舞蹈呢!

  张衡,一个为了治理朝政,而花费十年埋头苦写《灵宪》,最终得以成功。

  一代伟人司马迁,若不用青春去书写《史记》,若他急功*利,又怎会有如今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风骚呢。

  所以,俞想成功,则急于求成不可取,急功迈利非可贪,此之谓欲速则不达。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通用5篇(扩展6)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十一单元的主题课文。这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即: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通过本文的教学,应使学生悟出这个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七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欲速则不达”、“危在旦夕”、“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4、能够联系课文,速读相关的文言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齐景公焦急的心情,进一步体会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2、弄清“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教学策略: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学*新课以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们:战国时候,我国分为哪七个诸侯国?今天我们就来学*发生在齐国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欲速则不达)

  2、指名起来读题目,并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读课文,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4、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小故事?

  启发导入:齐景公为什么要急着赶回都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三、精读课文,体会齐景公的焦急之情,进而感受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一)学*课文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通过学生交流,多媒体出示课文一二自然段。

  3、指名读。

  4、交流: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

  (理解并板书:危在旦夕)

  5、讨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

  (另一名驿使飞马而至,理解“飞马而至”)

  6、小结并指导朗读:可见情况万分紧急,危在旦夕的丞相晏婴随时可能死去,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1、指名读;2、再指名读;3、齐读。)

  7、小结:晏婴病重,齐景公是这么着急,齐国有那么多大臣,他们病了,齐景公也会这么着急吗?(生答)你了解晏婴吗?(生谈)

  是的,晏婴的雄才大略曾经为齐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使齐国一度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作为三朝丞相的晏婴对于齐国是举足轻重的。没有了晏婴,齐国可能随时被别的国家吞灭;他的离去,对齐国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齐景公对晏婴是情深义重的。现在晏婴危在旦夕,齐景公怎能不着急?!他是怎样做的呢?请你一边读一边从课文中划出齐景公齐景公着急的句子。

  (二)学*三四五自然段

  1、边读边划:从哪些句子看出齐景公很着急?

  2、交流,并同时出示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3、体会:读这些句子,你体会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

  (板书并理解:心急如焚。)(理解“霍地”、“高声”“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驭马”、“夺过”、“亲自”等)

  4、指导朗读,带着体会读出心急如焚的感受。

  5、进一步理解:把这四段话连起来再读一读,看看齐景公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他采取的行动有什么特点?目的是什么?

  (景公心情越来越急,方法是一个接一个地变化,目的只是想快点赶回都城。)

  6、指导朗读:带着这种体会,读出齐景公的着急之情。

  (1、一生读后评价;2、再指一生读;3、齐读)

  五、拓展延伸:

  1、思考:齐景公现在这样做能很快地回到都城吗?为什么?

  2、小结:齐景公是心急之下,乱了方寸。看来,做事情越是心急,事情越是办不好,这真是“欲速则不达”啊!(板书划上箭头)

  3、齐景公怎样做就能很快地回到都城了呢?(生谈)

  4、小结:是啊,不管事情多急,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再采取合理的方法,这样才会很快达到目的。

  六、整体感知课文,复*巩固。

  1、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了齐景公听说晏婴危在旦夕后心急如焚的表现,,请大家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再来体会齐景公的心急如焚。

  2、学*古文。

  师:《欲速则不达》这个小故事原文是一篇古文。请大家对照课文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要划出来。

  3、出示多媒体课件带拼音的古文。

  (1、教师读;2、指名学生读;3、学生自由读;4、齐读)

  七、布置作业:

  课后把这段古文读熟,并且再找一些古文来读一读。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即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通过本文的教学,应使学生悟出这个道理。

  学情分析:

  虽然本课是古文的译文,但文本通俗易懂,对于已具备一定语文学*能力的四年级学生来说,能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人物心理,进而感悟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在教学古文时,要引导学生对照译文理解古文文意,培养学生读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积累的成语。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

  2、生按阅读提示初读课文。

  3、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指导 “丞、婴、缰绳”等字读后鼻音;

  理解“驿使、驺子”等词意思;

  认识晏婴、韩枢等人物。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感悟寓意

  (一)了解景公为什么急。

  1、师:同学们,齐景公想要快速赶回去的原因是什么?

  2、反馈:“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请大王火速赶回,否则恐怕难以见上最后一面了。”

  (1)理解“危在旦夕”。查字典明确“旦”是早晨的意思;“旦夕”是时间很短的意思;“危在旦夕”是说危险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

  (2)通过“火速赶回”、“最后一面”等词体会事情紧急。

  (3)指名读驿使的话。

  过渡:景公接到报告时,正在东海游玩,他把国家大事交给了晏婴,晏婴辅佐景公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这样一位忠臣眼看就要离景公而去,听到这个消息,景公有哪些表现呢?

  (二)体会景公怎样急。

  1、快速默读课文2—5自然段,找出景公表现的句子,划下来。

  2、反馈交流,指导学*方法。

  (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

  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景公当时的心情?理解体会“霍地”。

  板书“霍地站起”。

  (2)在“霍地”一词下面做上记号,指导读的时候突出这样的重点词。

  3、读一读3—5段中你划出的景公表现的句子,找到最能体现景公心情的词语,做上记号,边读边体会。

  4、继续交流。

  (1) “景公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体会为什么“十分焦急”;找到重点词语“高声喊道”、“ 火速回去”, 指导朗读。

  板书“高声喊道”。

  (2) “驺子驾车跑了大约几百步,景公心急如焚,嫌驺子驾得太慢了,就夺过缰绳,亲自赶起车来。”

  理解 “心急如焚”。说说生活中你遇到过的心急如焚的事情。

  找到重点词语“夺”、“亲自赶起车来”,体会景公心急如焚。

  板书“亲自赶车”。

  师:景公亲自赶车就比驺子快吗?既然最好的驺子为他驾车,为什么他还嫌慢呢?

  学生练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 “他驾车驭马行了几百步,又嫌马不努力向前,索性弃车,自己徒步跑开了。

  你怎么看待他“弃车而跑”的行为?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板书“徒步跑开”。

  (三)景公能尽快赶回都城吗?

  1、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景公的行为猜到事情的结果怎样吗?

  出示资料,指名读。

  2.齐景公真的不知道徒步走比驾车慢吗?那他怎么会选择了这样的方法呢?

  3、景公这样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四)感悟寓意 。

  1、师:景公一心想要快,这就叫“欲速”, 欲是“想要”的意思;速是“快速”的意思。

  2、把“欲”、“速”的意思写在书上。

  3、理解成语“欲速则不达”的意思是说: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4、师:在你积累的成语中哪个成语的意思和“欲速则不达”的意思相似?你还知道哪些俗语也表达了这个意思?

  5、出示《论语》中语句,齐读。

  四、诵读古文,指导学法

  1、出示古文。

  (1)师范读。

  (2)生练读。

  (3)对照译文指导朗读,感受古文特点。

  (4)齐读古文。

  2、出示“金钥匙”,齐读。

  五、课后延伸,巩固积累

  1、把《欲速则不达》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些短小精焊的古文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欲 速 则 不 达

  霍地站起 徒步跑开

  高声喊道 亲自赶车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海上日出》教学案例与反思10、田园诗情 教学设计高林生老师的《望洞庭》析疑 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之一 《望洞庭》《普罗米修斯》 作业设计7、徐悲鸿励志学画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积累《番茄太阳》练*设计 教学思考普罗米修斯盗火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驿、丞、婴、焚、缰、驭、徒、旦”等。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熟读译文、古文,并通过学*译文理解古文文意。

  3、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教学难点:探究故事中蕴涵的与时间有关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课文《晏子使楚》吗?文中的宴子是个怎样的人呢?(足智多谋、聪明、幽默……)

  2、如果你是齐国的国君,你拥有一个像晏子这样聪明、机智、有胆有识,而又幽默无比的臣子,你会怎样?(重用他!尊敬他!信任他!)

  3、齐国的国君和大家想的一样啊!晏子一共辅佐了齐国的三位国君,而与齐景公的感情最为深厚。齐景公这个人,身上的毛病不少,治理国家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失,但他却非常信任、尊敬、倚重晏子,当晏子利用他特有的幽默和智慧指出齐景公的过失时,他总能虚心地改正。正因为这样,齐国的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齐国的国力也得以蒸蒸日上。景公和晏子也结下了深厚的君臣情谊。

  (板书:晏婴齐景公)

  二、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可是,这棵齐国的智慧之树却要倒下了。“病甚,且死”,危在旦夕(板书)。什么是“危在旦夕”?(危险就发生在早晚之间。形容非常危险!)

  2、这时的景公,与晏子有着深厚君臣情谊的景公,信任、尊敬、倚重晏子的景公,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板书:欲速则不达)齐读课题。

  欲:想;速:快速、火速;则:结果;不达:不能达到目的。

  3、你能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吗?(想快却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4、“想快却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这是为什么呢?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检查自学。看看这些字你都掌握了吗?

  课件出示:

  驿使韩枢驺子驭马霍地。

  6、谁来简要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不能,路途远,他跑一定很慢。因为他太(一心)想快了,以至都慌了。

  2、看看他为什么想快?指名读①自然段。“危在旦夕”如何理解?

  (危险在早晚之间。)

  3、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4、自从晏子出使楚国后,他的经历迅速传遍诸侯,晏子便成为雄辩和不辱使命的象征。因为晏子的存在,诸侯没有人敢轻视齐国,齐国在晏子的治理之下,逐渐强盛起来。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危在旦夕,景公听了,能不想快点见到晏子吗?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一心想快?

  (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从“霍地”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想快。“霍地”如何理解?(突然地、猛然地、忽地)

  (2)从“十分焦急、高声喊道”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他就想快。

  (3)景公说“火速回去”。“火速”也能体现景公一心想快。

  (4)从“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从语言描写中看出他就想快。

  5、看这样的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出示:

  “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语气不同、多了“快快”说明了景公当时很着急,有点慌了。抓住了叠词来体会)。

  6、指导朗读。

  (1)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步,你就要失去一位亲密朋友,你怎么读?

  (2)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步,你就要失去一位好大臣,你的国家就要失去半壁江山,你应该如何读?

  7、还有什么地方让你看出他就想快?

  (1)“好车良马”这是选择的工具,既选好车,又选好马。

  (2)(“心急如焚”。从心理描写看出来

  (3)“景公心急如焚,嫌驺子驾得太慢了,就夺过缰绳,亲自赶起车来。”从“夺”、“亲自”、“驾”也能看出景公一心想快。

  师:是驺子韩枢真的驾很慢吗?(生:不是。)驺子韩枢是专门给皇帝掌管车马的很好的侍从,景公*时不驾车,他的技术肯定不如韩枢。这种作法足以让我们看出景公当时心情急切。

  (4)“弃车”、“徒步跑”也能看出他想快。

  (5)是马不够努力吗?(不是。是急性的景公心里太急,赶车技术又不好,才弃车而选择徒步的。)

  (6)试想,徒步可能比车快吗?

  8、想知道故事结果吗?

  出示:

  齐景公在回城的过程中四次急得从马车上跳下来,最后是边走边哭,导致车子比预计的晚了将*一天才到都城,晏子已经去世了……进了晏子家,他伏在晏子的尸体上放声大哭;说:“先生不分白天黑夜地规劝我,细小的过失也不放过。灾祸没落到我的头上,却落在先生的身上,齐国危险了,百姓将向谁去诉说啊!”

  9、读到这里,谈谈你感受?

  (景公真的挺可气,做法不聪明。急昏了头,丧失了理智。事不能太着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10根据你的.理解,试填这样的一首短诗。

  此时,

  他多么想;

  他多么想!

  而这一切都晚了。

  只因,

  他,

  却,

  留给他的只有,只有!

  11、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这就叫欲速则不达。

  生活中你听过类似的故事吗?

  12、对照古文,激发兴趣。

  再来看看原文。

  出示原文:

  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驭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注释:传骑——骑马传递公文的人。谒——进见。婴——齐国大夫晏婴。疾甚——病重。遽——急忙。烦且——良马的名。乘——马拉的车。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辔——缰绳。御——驾车。尽——终于。释——放弃。

  1、读读看。古文,给你什么感觉?(精辟、短小、难懂、简洁……)

  2、这些都是古文的特点。听老师读,好吗?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十一单元的主题课文。这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即: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通过本文的教学,应使学生悟出这个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七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欲速则不达”、“危在旦夕”、“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4、能够联系课文,速读相关的文言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齐景公焦急的心情,进一步体会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2、弄清“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教学策略: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学*新课以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们:战国时候,我国分为哪七个诸侯国?今天我们就来学*发生在齐国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欲速则不达)

  2、指名起来读题目,并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读课文,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4、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小故事?

  启发导入:齐景公为什么要急着赶回都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三、精读课文,体会齐景公的焦急之情,进而感受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一)学*课文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通过学生交流,多媒体出示课文一二自然段。

  3、指名读。

  4、交流: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

  (理解并板书:危在旦夕)

  5、讨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

  (另一名驿使飞马而至,理解“飞马而至”)

  6、小结并指导朗读:可见情况万分紧急,危在旦夕的丞相晏婴随时可能死去,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1、指名读;2、再指名读;3、齐读。)

  7、小结:晏婴病重,齐景公是这么着急,齐国有那么多大臣,他们病了,齐景公也会这么着急吗?(生答)你了解晏婴吗?(生谈)

  是的,晏婴的雄才大略曾经为齐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使齐国一度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作为三朝丞相的晏婴对于齐国是举足轻重的。没有了晏婴,齐国可能随时被别的国家吞灭;他的离去,对齐国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齐景公对晏婴是情深义重的。现在晏婴危在旦夕,齐景公怎能不着急?!他是怎样做的呢?请你一边读一边从课文中划出齐景公齐景公着急的句子。

  (二)学*三四五自然段

  1、边读边划:从哪些句子看出齐景公很着急?

  2、交流,并同时出示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3、体会:读这些句子,你体会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

  (板书并理解:心急如焚。)(理解“霍地”、“高声”“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驭马”、“夺过”、“亲自”等)

  4、指导朗读,带着体会读出心急如焚的感受。

  5、进一步理解:把这四段话连起来再读一读,看看齐景公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他采取的行动有什么特点?目的是什么?

  (景公心情越来越急,方法是一个接一个地变化,目的只是想快点赶回都城。)

  6、指导朗读:带着这种体会,读出齐景公的着急之情。

  (1、一生读后评价;2、再指一生读;3、齐读)

  五、拓展延伸:

  1、思考:齐景公现在这样做能很快地回到都城吗?为什么?

  2、小结:齐景公是心急之下,乱了方寸。看来,做事情越是心急,事情越是办不好,这真是“欲速则不达”啊!(板书划上箭头)

  3、齐景公怎样做就能很快地回到都城了呢?(生谈)

  4、小结:是啊,不管事情多急,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再采取合理的方法,这样才会很快达到目的。

  六、整体感知课文,复*巩固。

  1、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了齐景公听说晏婴危在旦夕后心急如焚的表现,,请大家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再来体会齐景公的心急如焚。

  2、学*古文。

  师:《欲速则不达》这个小故事原文是一篇古文。请大家对照课文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要划出来。

  3、出示多媒体课件带拼音的古文。

  (1、教师读;2、指名学生读;3、学生自由读;4、齐读)

  七、布置作业:

  课后把这段古文读熟,并且再找一些古文来读一读。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驿、丞、婴、焚、缰、驭、徒、旦”等。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熟读译文、古文,并通过学*译文理解古文文意。

  3、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教学难点:探究故事中蕴涵的与时间有关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课文《晏子使楚》吗?文中的宴子是个怎样的人呢?(足智多谋、聪明、幽默……)

  2、如果你是齐国的国君,你拥有一个像晏子这样聪明、机智、有胆有识,而又幽默无比的臣子,你会怎样?(重用他!尊敬他!信任他!)

  3、齐国的国君和大家想的一样啊!晏子一共辅佐了齐国的三位国君,而与齐景公的感情最为深厚。齐景公这个人,身上的毛病不少,治理国家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失,但他却非常信任、尊敬、倚重晏子,当晏子利用他特有的幽默和智慧指出齐景公的过失时,他总能虚心地改正。正因为这样,齐国的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齐国的国力也得以蒸蒸日上。景公和晏子也结下了深厚的君臣情谊。

  (板书:晏婴 齐景公)

  二、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可是,这棵齐国的智慧之树却要倒下了。“病甚,且死”,危在旦夕(板书)。什么是“危在旦夕”?(危险就发生在早晚之间。形容非常危险!)

  2、这时的景公,与晏子有着深厚君臣情谊的景公,信任、尊敬、倚重晏子的景公,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板书:欲速则不达)齐读课题。

  欲:想;速:快速、火速;则:结果;不达:不能达到目的。

  3、你能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吗?(想快却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4、“想快却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这是为什么呢?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检查自学。看看这些字你都掌握了吗?

  课件出示:

  驿 使 韩 枢 驺 子 驭 马 霍 地

  6、谁来简要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细读课文 ,感悟体会。

  1、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不能,路途远,他跑一定很慢。因为他太(一心)想快了,以至都慌了。

  2、看看他为什么想快?指名读①自然段。“危在旦夕”如何理解?

  (危险在早晚之间。)

  3、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4、自从晏子出使楚国后,他的经历迅速传遍诸侯,晏子便成为雄辩和不辱使命的象征。因为晏子的存在,诸侯没有人敢轻视齐国,齐国在晏子的治理之下,逐渐强盛起来。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危在旦夕,景公听了,能不想快点见到晏子吗?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一心想快?

  (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从“霍地” 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想快。“霍地”如何理解?(突然地、猛然地、忽地)

  (2)从“十分焦急、高声喊道” 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他就想快。

  (3)景公说“火速回去”。“火速”也能体现景公一心想快。

  (4)从“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从语言描写中看出他就想快。

  5、看这样的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出示:

  “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语气不同、多了“快快”说明了景公当时很着急,有点慌了。抓住了叠词来体会)。

  6、指导朗读。

  (1)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步,你就要失去一位亲密朋友,你怎么读?

  (2)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步,你就要失去一位好大臣,你的国家就要失去半壁江山,你应该如何读?

  7、还有什么地方让你看出他就想快?

  (1)“好车良马”这是选择的工具,既选好车,又选好马。

  (2)(“心急如焚”。从心理描写看出来

  (3)“景公心急如焚,嫌驺子驾得太慢了,就夺过缰绳,亲自赶起车来。”从“夺”、“亲自”、“驾”也能看出景公一心想快。

  师:是驺子韩枢真的驾很慢吗?(生:不是。)驺子韩枢是专门给皇帝掌管车马的很好的侍从,景公*时不驾车,他的技术肯定不如韩枢。这种作法足以让我们看出景公当时心情急切。

  (4)“弃车”、“徒步跑”也能看出他想快。

  (5)是马不够努力吗?(不是。是急性的景公心里太急,赶车技术又不好,才弃车而选择徒步的。)

  (6)试想,徒步可能比车快吗?

  8、想知道故事结果吗?

  出示:

  齐景公在回城的过程中四次急得从马车上跳下来,最后是边走边哭,导致车子比预计的晚了将*一天才到都城,晏子已经去世了……进了晏子家,他伏在晏子的尸体上放声大哭;说:“先生不分白天黑夜地规劝我,细小的过失也不放过。灾祸没落到我的头上,却落在先生的身上,齐国危险了,百姓将向谁去诉说啊!”

  9、读到这里,谈谈你感受?

  (景公真的挺可气,做法不聪明。急昏了头,丧失了理智。事不能太着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10根据你的理解,试填这样的一首短诗。

  此时,

  他多么想 ;

  他多么想 !

  而这一切都晚了。

  只因,

  他 ,

  却 ,

  留给他的只有 ,只有 !

  11、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这就叫 欲速则不达。

  生活中你听过类似的故事吗?

  12、对照古文,激发兴趣。

  再来看看原文。

  出示原文:

  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驭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注释:传骑——骑马传递公文的人。谒——进见。婴——齐国大夫晏婴。疾甚——病重。遽——急忙。烦且——良马的名。乘——马拉的车。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辔——缰绳。御——驾车。尽——终于。释——放弃。

  1、读读看。古文,给你什么感觉?(精辟、短小、难懂、简洁……)

  2、这些都是古文的特点。听老师读,好吗?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通用5篇(扩展7)

——《跳水》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跳水》的教学设计 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的'内容,学*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教学难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三)读课文,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二)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三、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第8课《跳水》,请大家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边叙述边板书课题:

  (板书:《跳水》)

  从题入手让学生设疑,展开想象,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深入课文之中,由“要我学”自然变成“我要学”。

  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

  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是怎样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于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课文中的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用符号表示出来。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活动,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

  (三)分段、概括段意。

  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事情发展的过程,初步认识事物是在相互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结束的。

  谁来谈一谈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各是什么?

  (起因:水手们取乐猴子,猴子十分放肆;发展: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高潮:孩于走上高最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赶猴子。第三段(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第四段(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四)检查预*。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生字:

  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4、形*字组词:

  艘(五艘)撕(撕碎)航(航行)咧(咧嘴)

  搜(搜集)嘶(嘶哑)抗(抗争)冽(凛冽)

  瞄(瞄准)桅(桅杆)唬(吓唬)鸥(海鸥)

  描(描绘)脆(干脆)虎(老虎)欧(欧洲)

  5、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环游――周游缓缓――慢慢

  庄严――庄重沉痛――悲痛

  矫健――强健身躯――身体

  哭泣――抽噎慈祥――慈爱

  面庞――面容

  反义词:

  焦急――耐心幸福――痛苦

  慈祥――威严醒悟――迷惑

  放肆――规矩

  (五)分组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小组的同学相互解答,质疑问难。如果有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在讲读课文时大家共同解决。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发展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跳水》一文是谁写的吗?

  (他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他的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跳水》这篇文章是托尔斯泰为我们小朋友写的,故事内容惊心动魄。让我们一起来学*吧!)

  (二)学*第一段。

  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作者在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作者首先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人物:水手们和猴子;起因:大家取乐猴子,猴子放肆起来。)

  什么是放肆?从哪儿知道它放肆起来?

  (放肆的意思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显然”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

  (显然是非常明显的意思。它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们拿猴子取乐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请同学到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来。同学齐读第一段,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归纳板书,在风*浪静的环境中,人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

  (三)学*第二段。

  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越来越放肆?

  读完以后用“△”标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用直线画出描写孩子主要神态的词。让学生动手、动脑,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作者写作的方法。认识事物是在不断联系和变化中发展的。

  (猴子的动作:跳到、摘下、戴在、爬上、坐在、咬、撕、抓着、爬。孩子的神态:哭笑不得、脸都红了。)

  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展开阅读全文

  (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学生边概括教师边板书:

  什么是“哭笑不得”?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哭笑不得”在这里是指被惹人发笑的猴子戏弄,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孩子哭笑不得,是因为猴子摘了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而且动作很滑稽,惹人发笑,孩子受到猴子的戏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此他哭笑不得。)

  现在同学们体会一下猴子的动作,孩子的神态,同位子的同学互相配合一下表演出来。

  (板书:哭笑不得脸都红了)

  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叫两三组同学在台前表演。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四)学*第三段。

  孩子受到猴子的戏弄,并不甘心,他不停地追赶,结果如何呢?请同学默读第三段。

  要求学生在课本上继续标出猴子的动作、画出孩子的神态的词语。然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孩子的动作:逗、爬到、钩住、挂在,坐在、扭着、龇、咧。孩子的神态:气极了。)

  请两名同学上来表演。

  此时猴子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孩子看到此时的猴子又会说什么呢?

  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文章内容充实,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为下文的发展高潮做准备。

  (猴子心想:帽子在这里,上来呀!你敢来拿吗?不行吧!不如我吧!

  孩子会说:“你跑不掉的,我非抓住你不叫。”;“等着瞧吧,我一定要拿回帽子!”)

  猴子这样放肆,孩子已经气极了,什么是“气极了”?

  (板书:生气到达了极点,不考虑危险的存在。)

  请一名同学把孩子气极了这部分内容读一下。

  听老师来读这部分,同学们闭上眼晴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教师读完后,请同学谈一谈感受,重点理解这两句话:“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使学生感受到孩子处境的危险。结合书中的插图想一想;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学生在读书、看插图的基础上要充分展开讨论。

  (孩子会失足的。因为横木离甲板太高,只要他往下一看,就会吓得发抖,一紧张就会失去*衡,就非常可能失足跌落,直摔在甲板上。因为他即使拿到帽子后,由于横杆很窄,所以他很难转身,如果追着往回走,更容易失足从横杆上摔下来。

  正在这时,甲板上有个人吓得大叫起来,孩子听到叫声,也意识到自己已经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不由得向下一望,两条腿发起抖来。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谁出现了?

  (板书:船长)

  (五)学*第四段落。

  船长是用什么办法解救孩子的呢?我们一起学*第四段。

  老师引读,学生接读。教师重点指导“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三!”读出爸爸严厉强迫的命令口气。然后再让学生回答问题。

  (爸爸用手中的枪逼迫孩子往海里跳。)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大家讨论船长让孩子“跳水”的方法好在哪里?

  (孩子只有跳到海水中,才不会直接跌在甲板上摔死,才能将他从危险的境地中解救出来,从而保全他的性命。)

  船长不怕海浪将他的儿子卷起吗?再读一读第1自然段。

  (这一天风*浪静。)

  什么是风*浪静?

  (没有风,没有浪,水面上十分*静。)

  让学生认识“风*浪静”在文中的作用,它是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前提。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事物不断地发展、变化。

  孩子从危机时刻到转危为安,我们看到船长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板书:(机智、勇敢、沉着、果断)

  这部分是文章的高潮,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认识《跳水》一文的主要人物是船长,而不是孩子与猴子。请一名同学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用了一个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把孩子的身体比作炮弹。这样比喻更能说明横木离水面很高,跳入水中时像炮弹出膛一样猛。另一方面衬托出人们的紧张心情。)

  “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句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钟已经太长了?

  让学生充分读这句话,同位子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再请同学回答。

  (破折号在这里表示转折,显示出当时紧张的气氛和人们急切的救人心情。

  40秒钟非常短,为了救人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说明人们的心情太紧张了,紧张得让人们难以忍受,巴不得马上就能救出孩子,每一秒钟都关系到孩子生命的安危。)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现场人们的心情。

  (六)看板书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故事情节紧扣事物之间联系的发展变化展开,开始由于“取乐”水手与猴子之间发生了联系。接着,事物的联系不断向前发展,变成了猴子与孩子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在变化中达到高潮,孩子遇到了危险,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出现了,从而又与孩子发生了联系,最终使孩子*安获救,显示出船长的机智、勇敢、沉着、果断的优良素质。

  (七)读全文,谈启发。

  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都给以肯定和表扬。

  比如:学生会想到遇到危急情况要像船长那样冷静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

  再如:做事要考虑后果,不能像那个孩子一样因一时生气而不顾后果。等等。

  《跳水》的教学设计 2

  设计理念:

  本文的教学着眼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通过抓住课文的明线(故事情节)和暗线(情绪变化)来组织学生解读文本。在学*过程中渗透学*方法,从关键字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情境,获取真实感受,并对文本中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能有自己的想法,即与文本、与人物、与作者展开多向对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放肆、哭笑不得、不知所措”等词语。

  ②体会文中“只要……就,即使……也”句群所表述的含义。

  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人与猴之间联系理清课文层次,通过抓住孩子面部表情的变化来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具体事件来感悟人物的性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船长在危急面前沉着、冷静、果断的性格,培养学生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抓联系,了解孩子、水手、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2、体会船长在危急面前沉着、果断的性格,明白果断机智处理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课题:跳水。

  2、简介环境,简笔法勾勒实物。

  二、初读感知,获取信息

  1、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2、交流反馈,提出问题。(读懂了什么,感觉怎样)

  3、师生合作,理清线索。(抓联系、变化)

  三、研读感悟,品味体验

  1、多法导读,感受“趣”

  ①猴子生事,读出“趣”。

  ②孩子心急,体会“趣”。

  ③水手大笑,渲染“趣”。

  (在多种导读中体会猴子、孩子、水手之间的联系及故事的发生、发展。)

  2、重点研读,体验“险”。

  ①走进文本,读出“险”。

  出示“只要……就……,即使……也”的句子,个体悟读,教师引读,前后跳读。

  ②走进孩子,体验“险”。

  图文对照,体悟“摇晃、惊叫、不知所措”等词的作用。

  ③激情点化,渲染“险”。

  桅杆太高太高,横木太窄太窄,孩子摇摇晃晃太险太险,此时此刻,你能用几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孩子所面临的境况吗?

  3、对比悟读,品味“妙”。

  ①对比铺垫,突破难点,体会思维的奇妙。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在这危在旦夕的时刻,你有什么办法来救孩子呢?

  各抒己见,引发争论,对比归一(跳水是获生的唯一办法)。

  ②走进船长,感悟品质,体会方法的精妙。

  品读跳水部分,咀嚼重点词句,潜心会文(举枪命令跳水)。

  感悟船长经验丰富、临危不乱、果断机智的品质。

  四、走出文本,拓展升华

  1、回顾学法悟方法。

  抓联系、抓变化、理顺序、获启迪�D�D学*故事情节较强的文章即然。

  2、拓展升华促迁移。

  与文中人物对话。�D�D真情告白(对船长、对小孩、对水手说些什么?)

  3、画龙点睛留余味。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亲历了这个有趣而又惊险的故事。我们的心情还难以*静。老师最后送给你们一句话: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注意安全,考虑后果,危机时刻要沉着冷静,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

  《跳水》的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合作探究,研读重点段落

  教学过程:

  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学*重点段落

  1、 读课文,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2、 投影显示: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教师叙述猴子“放肆起来”的原因,学生接着说“放肆”的结果。

  学生叙述猴子“放肆起来的原因”,教师揭示“放肆”的结果。

  用“显然”说一句话。

  3、 由于猴子的放肆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学生读相关的段落。

  猴子是怎样都孩子的?(画出表示猴子动作的词语,然后读一读,体会体会,想一想是否可以用其他动词代替。)

  投影出示: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它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同位讨论:只要一失足,结果会怎样;即使拿到了帽子,结果会怎样。

  4、 默读课文,说说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孩子?(小组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小组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觉得四十秒时间太长了?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夺回帽子?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样做?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 教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跳水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列夫.托尔斯泰写这个故事,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讨论汇报:

  (1) 遇到危险,头脑要冷静;

  (2) 遇到问题,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去解决;

  (3) 开玩笑不能太过分。

  四、拓展延伸,启发想象

  这件事过后,孩子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开你们的想象,把他们想说得说出来。

  《跳水》的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楚孩子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

  2、体会孩子站在横木顶端时的危险处境以及得救的过程,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学准备:

  1、学生:

  (1)预*课文

  (2)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

  2、教师:制作电脑课件:

  a、跳水的图片。

  b、一望无际的大海,一艘轮船,甲板上:水手、猴子、孩子。

  c、孩子追猴子走向最高的横木。

  d、孩子站在最高的横木上,摇摇晃晃。

  e、船长举枪射击。

  f、孩子跳入大海被水手救起。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出示课件a)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板书:跳水)

  《跳水》是谁写的?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交流收集到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复活》等。)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多,快速阅读课文,把他们请出来吧!

  (板书: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2)用几个词说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戏弄、戏弄、追、命令、跳水、得救)

  二、读讲课文,体验感悟。

  1、学*2―――6自然段

  (1)(出示课件b,边放边解说)有一天,在无边无际的的大海上,一艘帆船往回航行,水手们悠闲地站在甲板上欣赏着美丽的大海,瞧,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水手们拿它取乐,可隔了一会儿,这里却发生了一件让人心惊肉跳的事。

  (2)(出示课件c:一个孩子摇摇晃晃地爬向桅杆顶端)

  咦,这孩子怎么会爬上桅杆去了呢?

  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勾画,从文中圈出是什么导致他心情的变化的。(引导学生从水手、猴子、孩子的表现,体会孩子心情的变化)

  指导读出孩子的心情变化。(哭笑不得→脸红了→气急了→气极了)

  (3)气愤到了极点的孩子走上了最高的横木来,(出示课件d:孩子站在桅杆顶端)让我们来看看此时孩子处境怎样?

  从你们的表情我感受到他的处境十分危险,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读课文,勾画重点语句、交流)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的处境很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

  同学们把刚才对课文的感悟用朗读的方式再现出来,就更棒了!(学生朗读,老师引导学生评价)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孩子的处境很危险呢?(引导:语速快一点,声音高一点,突出重点词,学生练读)

  我知道此时你们很想救这个孩子,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大家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啊,为什么呢?我现在不做评判,因为学*从来都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再读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2、学*7――8自然段

  那个孩子摔到甲板上了吗?

  谁救了他?(出示课件e、f)

  同桌齐读7――8自然段,把能作为你的理由的句子抄下来,同桌讨论。

  请自读描写父亲和水手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能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吗?(引导:读船长的话时,语气坚决,语速快,声音响亮)

  三、畅谈感受,拓展延伸

  1、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

  2、拓展学*:孩子被救上船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交流后,写下来。

  板书:

  跳水

  戏弄戏弄命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追�O跳

  ↓水

  得救

  教学反思:

  《跳水》一课情节起伏跌岩,学生乐于学*。以跳水比赛入手,从情感上调动学生兴趣,以便更好地学*课文。新课改重视读,重感悟,重体验。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对于孩子处于危险那部分,引导学生专心地、投入感情地随着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体会孩子的处境危险,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课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想像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在真切理解“情况危急”的基础上,体会到船长的机智、果断、了不起。在讨论想办法使孩子脱险一部分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真正引导学生深入学*课文,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语文教学不í能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懂得自读、自得,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在本节课上,学生充分展示了内在的潜力,乐学、乐问,在启发点拔之中,多数孩子获得自己的感悟。但个别同学自悟能力差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关注全体同学,让每个孩子学得有动力,更加有热情。

  《跳水》的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2、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3、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跳水》。先检查一下上节课的学*情况,听写一些成语:

  航行 放肆 吓唬 呲牙咧嘴 桅杆 瞄准

  2、谁能选择听写中的任意几个词语,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再次梳理文章脉络。

  二、品词析句,感受“危急”

  1、通过学*,我们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孩子遇到了危险。他为什么会爬上高高的桅杆,走上横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划出孩子追猴子时心情变化的词语体会、体会。(生自读自悟,勾画批注)

  反馈:(1)、哭笑不得

  (2)、气得脸红了

  (3)、气极了

  2、从孩子神情的变化中,你读懂了什么?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3、师:是啊,此时,孩子气昏了头,他早已失去理智,走上了桅杆顶端的横木,课文是怎样描写孩子的险境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情况危急的词句,用心朗读体会!(生默读课文,边读边作批注,并提问交流、反馈。)

  4、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危险的情况吗?当时的情形真是……

  (命悬一线、危在旦夕、千钧一发、万分危急、刻不容缓、生死攸关)

  5、师:结合课文有关内容,能不能把这种危险的情况说得更具体?用上这个的句式:“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 ,啊! 。”

  反馈:

  生1: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命悬一线呀!他已经爬到了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了!

  生2: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危在旦夕呀!他即使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生3: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千钧一发呀!连水手都吓呆了!

  生4: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万分危急呀!他的两条腿都发起抖来!

  生5: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刻不容缓呀!他如果摔下来,必定粉身碎骨,船长就会失去他唯一的儿子了!

  生6:孩子现在的情况真是生死攸关呀!如果我是水手的话,我一定要阻止他!

  6、读到这你的心情怎样?(紧张、担心、恐惧、害怕)带着你的感受读这一段文字。

  三、合作探究,解读船长

  1、师:你想救孩子吗?用什么方法?得快呀,你看孩子马上就要掉下来了!时间就是生命!(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救孩子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反馈方法的可行性。)

  2、师:正在这刻不容缓的时刻,船长出现了!谁来读?

  师:先停一下!船长是这样喊的吗?如果,我是孩子,我才不会跳呢?现在,你就是船长,你要救自己的儿子,来,喊出你的气魄出来!

  师:好,我有点想跳了,但还在犹豫着。接着读。

  师:好,我们都来当当船长,自己读读吧!(生自由练读)

  师:读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相信,人多力量大,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喊下来的!

  3、师:真棒!都是一位位出色的船长。现在哪位船长愿意接受我的采访?请问你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呢?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师:请问船长先生,如果孩子不跳水,你会开枪吗?

  师:我们还是先问问船长对孩子跳水有没有把握吧!

  4、师:佩服这样的船长吧?佩服他什么?

  (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当机立断!)

  四、随堂练笔,拓展延伸

  1、师:有了船长的当机立断,最后事情的结果怎样?(孩子得救了)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面对这一段文字,有什么想说的或者要问的?(引导学生质疑,鼓励感悟该段中“扎”更形象地写出孩子落水时速度的快!“才”写出了孩子在水里多呆一秒,危险就大一分,大家担心孩子的安危,当然觉得40秒,时间很长了!)

  2、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的课文只是节选,原文的结尾部分没有了。今天,让我们当一回作家,把这个令人惊心动魂的故事叙述完整。提示:想象孩子被救上岸后,船长、水手、孩子自己、猴子他们的表现会是怎样的?(生动笔写片段,然后交流反馈,随机进行点评)

  3、师:小作家们,想知道托尔斯泰写的结尾是怎样的吗?出示:“船长怔怔地,怔怔地,他狂喊一声,飞奔着跑向船舱,久久地,久久地没有出来……

  师:面对这个结尾,谈谈你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广泛阅读

  搜集、阅读托尔斯泰的其它作品。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通用5篇(扩展8)

——《故宫》教学设计通用5篇

  《故宫》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宫的赞美和热爱故宫建筑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矗、湛、缭、阁、恒”,会写“玲、珑、凤、雕、矗、缭、恒”;理解“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学准备:

  收集故宫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视频,谈谈观后感,通过资料感受到故宫的美。

  放视频,导入:同学们,在北京市中心有一个东方最大的宫殿-----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首。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宫殿。

  二、检查预*。

  1、学生说说自己在预*时记住的故宫的宫殿的名称。并将宫殿名称板书。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2、根据板书指名读相关的自然段。

  3、正音:学*生字词。

  齐读: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

  4、练读:个人读;小组读;

  5、学生自由谈对词语的理解。

  矗立:矗,直立,高耸。高而直地耸立。

  湛蓝:深蓝色。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亭阁:亭,亭子,盖在路旁供人休息用的建筑物,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阁,风景区或庭园里的一种建筑物,四方形、六面形或八角形,一般两层,周围开窗,多建筑在高处,可以凭高远眺。

  永恒:永远不变。

  矫健:强壮有力。

  烟雾缭绕:缭绕,回环旋转。

  玲珑奇巧:形容小而灵巧、精致、奇特。(小巧玲珑)

  雄伟壮丽:有气魄,十分壮观而美丽。

  奇珍异宝:奇异难得的珍宝。(无价之宝)

  6、学生谈自己对故宫的印象。

  三、自主阅读,梳理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

  交流:(课文是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行文的。)

  2、学生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试着分段。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明地讲了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第二部分(2—9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按空间顺序来介绍。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极为简略地介绍了故宫的文物。

  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总结全文,对故宫的历史价值做出了评价。

  四、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自由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

  3、组词。

  风()雕()

  凤()碉()

  玲()矫()

  岭()娇()

  潦()珑()

  缭()胧()

  《故宫》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按照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多角度学*《故宫博物院》。

  2.模仿写作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二、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会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作思路;

  学*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写作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四、教学方法:

  1、以找中心句的方法提炼文章的主要信息;

  2、填图法;合作探究法;

  3、多媒体展示法。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安排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由世界四大著名宫殿导入。

  创设情境

  (二)检查预*:让学生合上课本说说本文介绍了哪些建筑物。

  学生说的可能杂乱无章,与作者按照空间顺序有序说明形成比照。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图:多媒体展示故宫的*面图。

  使学生明白说明顺序的重要性。

  (四)合作探究:

  1、作者详写了哪个殿?(太和殿)

  2、文章写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请读一读课文的第一、二段和最后一段,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结构来安排材料的?

  4、在文中找出说明故宫博物院特点的语句。

  学学*本文的详略安排以及结构层次;

  让让学生明白运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选好立足点,用准方位词。

  让学生明白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五)播放视频:《故宫博物院》

  从视觉听觉角度感受文章的内容,避免说明文的枯燥性。

  (六)课堂小结:想一想文章到底是怎样把规模如此宏大的故宫写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呢?

  总结本节课所学,为学写说明文铺垫。

  (七)拓展延伸:展示一幅卧室图片,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构思一篇小说明文《我的卧室》。

  巩固本节课所学。

  (八)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构思或文章。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九)作业:1、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找出文中你觉得写的准确、优美的句子加以体会。

  为下节课优化作文《我的卧室》做准备。

  第二课时:学*本文的说明方法及语言特点,优化学生作文《我的卧室》。

  《故宫》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按一定的说明顺序介绍建筑物。

  2、通过自读感悟到说明事物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理解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学*按一定的说明顺序介绍建筑物。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以及和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等资料。

  2、“我找到了”新闻发布会:

  大家好啊,早前请同学们去找找有关故宫的资料,怎么样?都找着了吧?呵,了不起,资料真是丰富。那现在请各小组把你们所收集到的认为最为得意的一条,用最简炼的语言,给咱们大家讲讲,好不好?

  教师最后归结:故宫,帝王行使王权、生活之所,处处体现帝王之家的非凡气派。这是一座规模庞大繁复然而又处处讲究,集古代建筑技艺精粹于一身的建筑群。

  3、今天我们咱们就来学*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它原本就是一篇广播稿,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播出。今天呀,我们就改一改老规矩──不再是请大家打开课本,而是──请大家侧耳倾听。让我们在这悠扬的乐声中一起去神游这一方在世人眼中曾是那么神秘莫测的土地。

  不过呀,请诸位听的时候,要留心哦。因为待会儿作者带你游历过故宫后,捷足先登的你可要领着咱们这些初来乍到的老师、同学去瞧瞧哩。所以呀,呆会你在听的时候,不妨手上拿一支笔,画上一张简图,把那游览路线啊,宫殿的方位啊,名称啦等记下来,当然,你也可以聘请一个助手,协同你完美的完成这一项任务。大家有信心吗?好哩,那咱们现在就开始。

  听课文朗读录音,为自已做导游做准备。

  4、好,录音听完了,怎么样?美吧!这才是故宫,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建筑群。大家手上的简图画好了吗??

  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展示自已所作的游览路线图及标注,同学们根据课文和刚才所听到和记录下来的内容,互相品评手绘的图样,好吗?

  5、好,请各小组选出最棒的一幅图样来,老师用投影仪展示展示。

  (打出收上来的图样)咱们大家一起来,总结总结这位同学的经验好不好?

  每个人都来说说怎么样才能把一处建筑,一方名胜给游客们介绍清楚。

  得明确说明的顺序,有序则不乱。介绍建筑的时候沿故宫的中轴线按空间顺序。介绍养心殿的时候,为讲述其功能的时候,又以时间为序,说明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

  得准确使用方位词。介绍太和殿内景像的时候,就运用了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方位词

  得突出重点,把对象的特征呈现出来。仍以太和殿为例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描绘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写建筑位置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都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

  6、教师小结:嗯,都是很优秀的导游员哩,解说得特棒!今后我们在向客人介绍我们的学校、居家,向外地游客介绍咱们江西名胜景点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种空间顺序,从南到北,从外到内……或领着他们边走边看或驻足一处细细品评,我想他们一定会像老师这样儿,非常满意于大家的解说。你的学校,你的故乡将会因为你,给客人们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7、当堂作文,当堂交流。介绍自已所居住生活的城市、社区,游历过的一处明胜,也可以给大家介绍你的家,你的校园。

  《故宫》教学设计 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学*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

  二、教学对象分析

  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其次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天花乱坠”的讲析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培养把握实物说明文空间顺序和立足点的能力

  3、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说明的空间顺序——条理性

  (2)方位词的准确运用——立足点

  2、难点:找立足点。

  五、教法设计

  从实际出发,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性情陶冶与知识拓展相结合以及学生本位的原则确定本课的教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2、让学生当导游,从总体上把握全篇说明顺序、建筑结构及布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以课文第六段为突破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实现以点代面的目的,突出课文重点,解决难点。

  4、口头作文,巩固知识,促使能力迁移。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一提起北京,大家就会想到什么?(长城、故宫、圆明园、天坛、颐和园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古城,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去领略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风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初读课文,我了解到”的句式,谈对课文的理解。

  2、小结:全文按照参观游览的路线,详略得当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用。从不同方面印证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高度赞扬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重寻作者行踪

  1、请到过故宫的同学当导游,演示课件,带领全班同学参观故宫。

  2、师生一起理清课文说明顺序:

  (1)、填写课后练*一中的图表

  (2)、小结:文章基本上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推进,又辅以左右(东西)两旁建筑加以介绍,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给人清晰鲜明的印象

  3、变个顺序说故宫

  (1)、假如你站在景山上介绍故宫,你将怎样解说?

  (2)、假如逆作者的路线而行,你将如何导游?

  (四)、精读5——8段,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写太和殿的文字

  1、作者为什么重点解说太和殿?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建筑的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利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处处饰以龙形,且建于中轴线上,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特点。

  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运用了哪些说明

  方法?

  内容:规模、外观、内部摆设和装饰、功用、位置

  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下到上、先中间后两边

  说明方法:列数字、摹状貌

  3、从第六段中找出方位词,确定立足点

  运用空间进行说明,方位词的准确使用很关键,所谓方位词就是表示方位的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中等,然而确定方位词是有标准的,我们把这个标准叫做“立足点”或“观察点”,离开了立足点就无所谓上下左右。由此可见,研究方位词,便可以确定立足点。

  4、口头作文:介绍电教室。

  注意确定立足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词。

  (五)文化熏陶

  (多媒体展示几组建筑图片,配以老师的解说。)

  建筑沉淀着深厚的文化,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就会有不同风格的建筑。下面请大家欣赏几组图片:

  布达拉宫是**的标志性建筑物,它将宫殿、寺庙与灵塔融于一体,并吸收汉族及印度、尼泊尔寺庙的建筑特色,形成独具一格的藏族建筑风格。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白族是一个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的民族。白族崇尚白色,白族民居往注重门楼,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石刻、彩绘、凸花砖等材料,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

  四大名楼,它们各具特色的造型,无不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山西恒山的悬空寺,一般寺庙都建在*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设计非常精巧,建筑艺术高超。

  江南古镇,河衢交错,临河的街市,背水的民宅,乡间小船,于蜿蜒水道中缓缓而行,橹声篙影,渔歌回荡,如诗如画,俨然是梦中的水乡……

  所以,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有人说“建筑是无言的史诗”,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

  (六)布置作业

  从以下作业中任选2题

  1、故宫的设计贯穿了“君权神授”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如何体现在建筑中的,说说你的理解。

  2、在你的语文资料库中设立一个“建筑览胜”专栏,多方收集有关建筑的资料。

  3、从文中摘抄10个形容词,写一段课外练笔。

  4、以空间顺序写一篇说明文,介绍我们的学校,或者你的家、你的房间。

  《故宫》教学设计 5

  一、原有的教学课例

  原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教给学生清理说明的顺序和学*说明事物的写法。通过完成课后练*一,来理清说明顺序;完成课后练*二,来学*说明事物的写法,

  课堂上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原教学环节:

  教师以介绍故宫特点为内容导入,学生倾听。

  朗读课文

  分析课文

  首先,根据读课文,检验学生是否把练*一中的*面图填队,如果填不对教师给予指正。教师总结课文是按空间顺序排列的,学生边听边记。

  然后,分析本文说明事物的写法。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同学们逐段分析,每段都仔细地讲解。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全文重难点和本文写作特点。

  做文布置:

  发现问题:

  课堂上学生是纯粹的听者,他们只是在机械记录,并没有动脑思考。

  教师是“地道的传授者”,课堂上所有问题,老师实行“三包”即“包

  读、包分析、包思考”。

  学生学*兴趣不浓,导致上可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不会独立地学*语文。

  二 、分析问题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师生的位置关系没有找对。学生本是学*的主体,可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战领了课堂的“主阵地”。这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不到发展,个性无法张扬,再加上学*方法单调,久久之,就算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口若悬河,学生也不动于衷,麻木不仁的。

  三、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句到以上问题后,我和教研员及其他语文教共同商讨,细细地学*了课标。大家一致认为: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学方法要改革。教师在教学中要由教者变为导师和促学者。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的探究问题,学会学*语文。教师在备课中,要考滤到学生主动的探究问题,无论那个环节都要考录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又仔细研读了教研员宁铁霞老师的“读── 悟──赏“的教学模式。在教研员的帮助上,对《故宫博物院》一课做了改进。

  四、改进后的教学课例: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课前准备:

  1、知识和能力: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掌握并学*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 学生:作好预*准备,搜集有关故宫明的写法,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知识,为课堂交流作好充分准名方法准备。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内容:的学*方式。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事物说明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 作者以空间为顺序,着眼于纵贯紫禁我国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成的中轴线,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侧,诼次并详略得当的介少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教学设计】

  导入:课堂上以“我所知道的故宫” 为题进行交流。用多媒体展示故宫有关图片,让学生右故宫,同时教师口述导入:同学们,如果站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月台上向北眺望,你就回看到重重殿宇,一直铺向景山的万春亭 .在湛蓝的晴空下,闪耀着一片金辉,给人以壮美。雄伟的感觉,这就是故宫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代建主群。今天,我们就跟随黄传惕一起走进故宫!

  课题:故宫博物院!

  感知课文内容

  检查生字词。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间题组:

  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

  说明对象有什么历史意义?

  读了课文,你能画出故宫*面图吗?结和画面你能填写下边的*面图吗?

  看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教师导学)

  “读” 是学生接处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得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本文大体按照浏览参观路线,以空间顺序,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自由到北逐次个绍建筑物。

  研读赏析:

  大屏幕逐个投影问题:

  故宫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你能找到体现故宫特点的句子吗?请完成下表:

  宏大壮丽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

  为了准确生动说明故宫特点,文中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教师导学 )

  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然后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读体现“重音,语气语速“入手。

  (教师小结 )

  故宫所具有的独特的我国古氏建筑材料。彩画。雕饰及建筑物式样上等,着都是我国传统审美观的表现。

  重点研读:

  大屏幕出示问题:

  再故宫的诸多宫殿中,作者详细介绍是哪个宫殿?除此之外,还介绍了那些宫殿?为什么如此安排?

  作者把太和殿介绍的清晰明了,其原因是什么呢?

  如果你是导游人员,你如何为你的游客介绍太和殿?

  (教师小结 )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故宫重点建筑物。是封建黄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他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作者以从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说明顺序,再介绍太和殿内部时,用了一定的方位词,使说明简洁明了。

  速读课文,理解全文结构的安排。

  质疑释疑

  学生经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如果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说明顺序。说明结构。)介绍我我们的校园。

  体验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都学到了什么?再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了这篇文章,及理解了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又了解了故宫的知识,更能激起我们的民自豪感。

  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图片和资料,更详细的了解故宫的建筑和布局,然后采用与

  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五、反思性的总结提练

  “读”是学生接触文章的第一步,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一边听老师读一边看大屏幕中展示的故宫图片。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也使学生对故宫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在“悟” 和“赏”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 的能力尤其是画屏面图时,学生热情很高。通过对课文理解,画出有创意的*面图。画不出来的再一起参看大屏幕上的*面图。这样,通过直观再现课文所介绍的故宫的主题布局,帮助学生去繁就间地把握课文内容,并能初步认识到课文里采用的说明顺序。在重点研读时,我还设计了让学生模拟导游。这一环节不仅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能更详细的了解故宫的建筑和布局。并能锻炼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学生表现得也十分有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以上课例,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师,而是导师,是学生学*的引路人。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通用5篇(扩展9)

——语文古诗教学设计通用5篇

  语文古诗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 学*本课11个生字;

  2、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古诗的兴趣;

  4、 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情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四、学*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边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是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待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作业

  1、背诵《小儿垂钓》。

  2、预*《我和企鹅》一课,试读全文,不懂的字词解决。

  板书设计: 3 古诗两首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农绩麻, 勤劳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淳朴 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天真可爱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认真专心

  语文古诗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们小朋友,一起先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

  放录音:嗨,我是古诗博士,非常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学*,在学*之前,我想和你们进行一场背诗比赛。

  小博士要求:

  ? ? ? 1、任意背一首诗,开火车背。

  2、别人背过的不能得复背。

  教师小结背诗比赛:同学们表现很棒,教师也想背了,想不想听呢?

  二、朗读古诗,学*生字。

  1、诗背古诗,请同学评价后,让学生自读《春晓》、《村居》。

  2、师:这两首古诗的题目分别是,。指名读,区分“春、村”的读音。

  3、出示生字。

  a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b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c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巩固识谘。

  5、比赛背。

  二、巩固生字。

  1、出示词语(指读、抢读、同桌互读)

  2、比赛: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别发给四个小组,让小组合作,按诗句的顺序摆一摆。

  三、写字。

  逐一指导书写。

  语文古诗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知道这些生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认识一个多音字。

  2、初步懂得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诗意。

  2、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几句话

  课时布置:两课时

  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春雨》。

  2、初步感受《春雨》的诗意,感受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现在正好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身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2、板书课题

  二、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先来学*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2、你们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吗?

  3、作者简介“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被人称为“诗史”

  三、学*课文

  1、自身小声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导看图,说一说春雨的特点

  3、指名读第一句,边读边理解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这真是一场好雨,你知道什么季节需要雨水吗?春天一到,就下了起来。

  4、为什么春雨是好雨呢?

  5、齐读第一句

  6、指名读第二句,边读边理解。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往往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滋润着万物。

  7、齐读第二句。

  教师范读,同学自身练*。

  8、有感情地背诵。

  四、小结

  这首诗赞美了和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5个生字,掌握“春晓、眠、觉、闻、啼鸟、知”等词语。

  2、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到郊外或公园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变化,先说说,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指名朗读背诵《春雨》。

  2、今天,我们还将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课题:春晓]

  二、学*《春晓》

  1、范读课文,学会体会诗的意思。

  2、讲解诗意。

  (1)介绍诗的作者。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2)逐句分析。

  全诗共四行,两句话。

  第一行:讲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熟,很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眠:睡 觉晓:天亮)

  第二行:讲醒来以后,听到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闻:听到 啼:鸟叫)

  第三、四行:昨夜又刮风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3、问:《春晓》写了怎样的景象?

  仔细看图,展开讨论

  《春晓》写的是百花盛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风雨过后,地上满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4、小结

  这首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小鸟在枝头鸣叫跳跃的欢乐局面,又抒发了作者对昨夜风雨交加,满地落花的惋惜之情。诗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晓图。

  三、朗读背诵课文。

  1、范读课文,注意停顿。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请同学反复读诗,在注意停顿的基础上,注意生字读音。

  3.请同学背诵课文。

  4.指导生字。

  (1)复*旧字。

  浇 民 耳 帝

  (2)请同学说出新字。

  晓 眠 闻 啼

  (3)指导重点字。

  晓:右上角最后一笔为撇,没有点。

  5、看图读诗,体会文中意境,注意语气。

  四、指导练说。

  1、指导同学说话。

  (1)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2)花、草、树有什么变化?

  (3)小动物有什么变化?鸟和自身所见到的动物有何变化?

  2、教给同学说话方法。

  (1)注意说话次序,回忆上次《春天》看图说话的次序。

  (2)要加进想象和形容词,体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

  3、广泛让同学练*说话。

  (1)单个说。

  (2)同位子说。

  (3)请同学到前面说。

  五、作业

  1、让同学通过观察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再让同学练*写一写。

  2、收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5 春 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语文古诗教学设计 4

  1. 学*本课11个生字;

  2.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古诗的兴趣;

  4. 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情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四、学*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边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是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待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作业

  1.背诵《小儿垂钓》。

  2.预*《我和企鹅》一课,试读全文,不懂的字词解决。

  板书设计: 3 古诗两首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农绩麻, 勤劳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淳朴 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天真可爱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认真专心

  语文古诗教学设计 5

  教学预设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1、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预设目标:

  1、学*古诗《所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1、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诗背 给

  大家听。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三读法"来预*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生字。

  (1)、预*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六、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通用5篇(扩展10)

——欲速则不达作文550字范文5份

  欲速则不达作文550字 1

  五年级时,学校规定:五年级同学不能走与我们班*在咫尺的那个石楼梯,而要走远在天边的一条铁楼梯,因为石楼梯要走六年级学生。许多人愤愤不*,因为他们不愿意去那么远的地方。所以许多人都还是不管不顾、走原来的楼梯。

  我不这样认为,既然大家都想走石楼梯省事,那个石楼梯每次都会人满为患,你怎么能快速上去呢?于是,我总独自去走那架铁楼梯。而那个孤零零的铁楼梯总是空荡荡的,我一路小跑,很快就能上去了。

  有一次,我跟一个同学打赌说,我从铁楼梯,他从石楼梯同时上楼,一定是我先进教室。打赌开始了,我们飞快地朝各自的目标跑去。不过,他马上停了下来,因为那儿人山人海,楼梯已被堵住了。而我则毫不费力地登上了楼梯,跑进教室,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来。尽管我很累,但我仍然很高兴,因为我证明了:最远的楼梯其实是最*的楼梯。

  是的,别看石楼梯*,可为什么走石楼梯就慢呢?这是因为大家心里都在想:铁楼梯那远,**吗要花那么大力气、跑那么远呢?所以大家都不走铁楼梯,只走石楼梯。走石楼梯的人本来就很多,现今又来了这么一批人,自然快不了:欲速则不达。

  人们做很多事都是如此。本来想干得快些,却反而更慢了。铁楼梯那么空虚,而大家却偏偏不去走它,反而要走挤满人的石楼梯,速度能不慢吗?

  虽然这件事已过去了一年,虽然我已升入六年级,可五年级新生还有许多不走铁楼梯的。也许,当他们尝试着走几次铁楼梯便会明白,欲速则不达到底是什么意思。

  欲速则不达作文550字 2

  我们时刻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不注意,小则受伤,大则致命。

  还记得有一次,最后一节课上完,下课铃响了,我和同学们兴奋地冲出校门,因为我们都要去参加菲菲的生日聚会,要回家放书包。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小北一边聊天一边走路。我问小北:“一会儿我们要不要一起去?”她说:“好啊!这样吧,5分钟后小区门口见。”我答应了。走到楼门口时,我和小北告了别,就匆忙地跑向楼门,不想耽误时间。上台阶时,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走上楼梯,眼看离楼门口不远了,突然,我没踩住台阶,脚一滑,整个人趴在了楼梯上。我感觉膝盖有点疼,当我吃力地爬起来时,惊讶地发现校服裤子都摔破了。我焦急万分:这可怎么办啊,明天还要穿呢!接着,我卷起裤腿儿一看,膝盖也破了,流血了。我站起来,就这样卷着裤腿儿,一瘸一拐地上了电梯,回了家。

  妈妈一开门,见我这般模样,就问:“团团,你这是怎么了?摔着了?”我点点头。这时,练字的爷爷,绣花的奶奶,晾衣服的爸爸闻声都纷纷放下手中的事,前来关心我。爸爸帮我消毒,贴创可贴,爷爷见我的裤子破了,叫奶奶帮我补。妈妈问我怎么回事,我给她讲了一遍事情的经过,她说:“以后一定得小心,你看这后果多严重啊!现在你的校服上多难看呀!”我低着头说:“好的,下次我一定小心。”

  等处理完伤口,和小北约的时间已经过了,菲菲的.生日会也迟到了。这就是“欲速则不达”。一不小心,不注意安全,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损失。

  欲速则不达作文550字 3

  生活中无处不快,但是每次快的结局总是令人遗憾,十次车祸,九次快。《小港渡者》中一主一仆急于赶路,最后不是一样没赶上。

  星期天下午,我正在做作业,小勇来我家找我玩游戏,“可是我还没做完作业呢,”我小声地回答道,“那你快一点,我先玩一把,”小勇开心地回答道。我心想,我先快点做,做好了,玩到十点都不怕。于是我快马加鞭的在作业本上冲刺,字也写得龙飞凤舞,终于,在半小时的努力下,我把作业赶好了。

  我把作业随便放在书桌上,玩了半小时,爸爸下班回来,我骄傲的对爸爸说:“怎么样?我作业做完了。”爸爸笑眯眯的过来检查作业,刚打开一看,表情立刻晴转阴,凶狠的骂道:“你这是怎么做的?十题做错了八题,说罢,便把作业扔到一边,让我改错,不到五分钟,又改好了,爸爸接过一看,火气更旺了,大吼到:“你做什么作业,字写得像蚂蚁爬一样,给我拿过去重写!”我委屈极了,接过作业,一笔一划地写了起来,后悔极了,心想:当初一笔一画的写,说不定还可以和小勇多玩一会儿。经过了两个小时的奋战,这伟大的工程复兴完成了,可一看时间八点了,玩不了了,我后悔莫及。

  生活中也有因快而祸的人,在菜市场,一些黑心商家为了让自己的西瓜变大变红,不择手段,这些西瓜不好吃,还危害健康,人们知道后再也不买了,终究是害人害己。

  生活中种种迹象表明,快并非是一件好事,总之欲速则不达,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啊!

  欲速则不达作文550字 4

  每当,我听见爸爸说要让我做“小学同步奥数”中的数学题目的那个时候,我就很自然地想起不久前做题目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至今,还令我羞愧难当呢——

  前几天的下午,天气非常好。知了在树枝上竭尽全力地“知了,知了”地叫着,小狗在树下吐着鲜红的舌头,日落的余晖把天空中的云彩染得红红的,仿佛是一大块被人染红的“遮天布” ,人们则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的场地上,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我们今天去乡下去吃晚饭,我别提有多高兴了。要知道,乡下可是我最喜欢去玩耍的地方啊!可是,爸爸要我把这一专题做完,才能去。什么意思?我还有好多好多题目没做完呢!我真想马上把这些题目全部都做完,但这是不现实的,我只好把头埋下,奋笔疾书地做起来。做到一半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时间,哇,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已经快5点了。快点,快点,再快点!我赶紧把头低下飞速的做起来。过了几分钟,我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噢,终于做完了,真是累啊!”我急忙三步并作两步地小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里,大声地说:“爸爸,我做完了!”“拿过来看看。”“是”我快步走到我的房间里,拿了数学本,毕恭毕敬地交给爸爸看。心里则在想:快点,我都要饿死了!我正想着,突然,只听见爸爸说:“过来,你在做什么,前面做得不错,后面都在做什么?这么多的错误……唉,错的题目在重做一遍!”乖乖?这句话我来说真的可以叫“晴天霹雳”啊!但是我又不敢顶嘴,只好乖乖地重做一遍,交给爸爸。“嗯,这还差不多,弄得我们都饿死了!”爸爸看着我说,“走,吃饭去!”

  在去乡下的路上,我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欲速则不达”了。

  欲速则不达作文550字 5

  昨天我们数学作业留的是张数学卷子,别的作业也不多,我就想争取用最快的速度写完,晚上还能上会儿校信通,可没想到“欲速则不达”这个成语竟然灵验了。

  晚上不到八点写完了作业匆匆检查了一遍,爸爸顺手把我刚写完的卷子拿过来看,快看完时面无表情地用一个手指头在一道题上敲了敲,这是个信号,当我出了一些低级的错误时他就会用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肢体语言来和我打招呼。

  是道应用题,列式都对了,计算错了,赶紧改掉,验算,开电脑,可爸爸又在那道题上敲了敲,又怎么了?我验算了……哦,把题里的数又给抄错了,算对了也没用,不是原来的数。干嘛脸色那么难看?要是不许出错,那出了铅笔还出橡皮干什么?

  接下来一改竟然就改了四遍,也不知道怎么惹着这道题了,不是抄错数就是算错得数,当时怎么看都对,可一到爸爸那就错了,我都怀疑是不是他给改了。爸爸也由开始的敲变成了拍,由肢体语言升级为语音语言一起用了,再加上文字语言就全了。最后等我终于改对了,愤怒的爸爸罚我把这道题抄写十遍,十遍……晚上我什么都不用干了……我的智商今晚全变成内伤了。没办法,一点星星火可燃万亩林,这连着四把火,不要说我,就是大兴安岭也得烧没了。

  尽管我梗着脖子嘴上哼着“我无所谓……”地抄着,心里还是很惭愧,连错四遍啊!我一人就能和那四个一直不肯为大和民族犯下的罪行道歉,一错再错的日本首相比了,不同的是我最后悔改了,不如他们有毅力。晚上十点半我抄完了,爸爸让我粘墙上好时时给我提个醒,我说不但要粘墙上,还要粘得高些,要仰视它,*视都对不起我一晚上的辛苦,要是能仰得大脑缺氧、脖子酸痛记忆会更深刻!

  仰视着这张写满了一道题的纸,我就想起“欲速则不达”了,哪个倒霉的创造了这个成语,这么多年终于等着我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