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教学设计(精选十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儿童诗》教学设计 1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领会儿童诗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媒体:

  教学《儿童诗两首》一课时,配合电教媒体,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想象儿童生活的画面,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学*《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交流感悟。

  3、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5、生动笔*作,教师巡视。

  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我想:丫汲

  儿童诗两首街头阅读

  童年的水墨画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教学反思:

  本文是略读课文。课堂中,我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拓展学生的思路,交流自己童年生活的快乐的事。课后让学生模仿《我想》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或画出童年生活时的图画。这样做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儿童诗》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设计

  (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儿童歌曲。( 推荐曲目:《小白船》《 春天在哪里》)

  2师导:童年是一支歌,一支清新明快的歌;童年是一个梦,一个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梦;童年是一首诗,诗中飘荡着快乐和希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第九课《儿童诗两首》,走进童年,感受童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顺。

  2指名读诗并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

  (三)交流读诗感受。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诗。

  2交流读诗感受及对诗歌的理解。(可结合诗歌朗诵来谈)

  第一首诗《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的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首诗《童年的水墨画》撷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儿童生活的快乐。

  (教师相机指导并完成板书)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说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2说说怎样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

  3指名试读并评价。

  4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5再读课文。

  (个人读 ,齐读。小组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 )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两首儿童诗,它们分别是( )和( )。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亲*童年,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其实,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能说说你的童年吗?或者读一首有关童年的诗歌,或唱一首有关童年的歌曲也可以。

  (六)课堂练*

  仿写儿童诗。

  (七)作业 收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出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9儿童诗两首

  (一)我想

  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美好的愿望

  眼睛-------装在风筝 奇特的想象

  自己-------种在土地上

  (二)童年的水墨画

  街头

  溪边 美好快乐的生活

  江上

  《儿童诗》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9

  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儿童诗》教学设计 4

  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童年的幸福快乐。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4、通过学*诗歌,会仿照《我想》前四小节写诗句。

  评价设计:

  1、目标1通过课前预*,课上检查的方式了解和指导,使全班100%的学生会读生字"丫",认识"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目标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课堂观察、教师点评、读悟结合的方式,使全班80%以上的学生会读出童年的快乐。

  3、目标3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的表情,以及学生回答问题来检查。

  4、目标4通过课堂小练笔来检测。

  过程预设:

  一、谈话引入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9 儿童诗两首 (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教师范读,激**感。

  三、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四、品读诗歌,深化情感。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五、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六、再读诗歌,升华情感,背诵诗歌。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七、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板书设计: 儿童诗两首

  美好的愿望 街头读书

  丰富的想象力 溪边钓鱼 快乐

  《儿童诗》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音乐《童年》响起

  一、导入新课

  出示“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齐读)

  再改变为:

  童年

  是一幅画

  画里

  有我们五彩的生活

  童年

  是一首歌

  歌里

  有我们的幸福

  和欢乐

  童年

  是一个梦

  梦里

  有我们的想象

  和憧憬

  (指名读)

  师:一段优美的文字,转眼间就是一首美妙的诗。梦从“我想……”开始,而五彩的生活则定格为《童年的水墨画》(出示:我想 童年的水墨画)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儿童诗两首》(揭题)

  师:何谓“儿童诗”?(生略谈)

  二、整体感知

  诵读诗歌,说说两首诗各写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诗。

  根据反馈出示:《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好的幻想;《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

  三、学*《我想》

  (一)指名读诗歌

  1.其他同学思考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2.交流

  3.填空完成:

  1。“我”想把手安在( )上,使它( )。

  2。“我”想把脚接在( )上,使柳树长得更( )。

  3。“我”想把眼睛装在( )上,使它看到( )的东西。

  4。“我”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 )上,使自己更( ),更( )。

  (二)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请你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说说理由。

  2、齐读1—4节,领悟写法

  根据反馈出示: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三)尝试仿写一节诗。

  师:了解了这个孩子一连串的梦想,是否激起你美好的遐想。

  出示:发挥你的想象,你还想……

  学生练笔:我想

  交流。

  师:心有多远,我们的'想象也有多远,想象终归是想象。

  出示: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齐读)

  师:我们走得太远,爸爸妈妈会担心。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同样精彩,同样生活得有情趣。(出示:童年的水墨画)

  师:在“街头”,在“溪边”,在“江上”,我们的快乐无限。(依次出示:街头 溪边 江上)

  三、学*《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想想每节诗的主要内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诗的主要内容。

  交流反馈出示:阅读 钓鱼 戏水

  (二)赏析诗句

  师:如果说“街头”是一幅画,你在这画中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指名说,随机解读诗句)

  用同样的方式学*“溪边”和“江上”这两幅画。(学生自由学)

  交流

  感情朗读。

  (三)鉴赏写法

  1.体会这两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交流感悟。

  3.师小结:

  ⑴ 《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⑵ 《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⑶ 《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语言比较跳跃。《童年的水墨画》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四、拓展延伸

  欣赏儿童诗,包括:数学诗、图像诗、童话诗、可以表演的诗、你也可以创作的诗

  出示:

  儿童诗的特点:

  盎然的儿童情趣、丰富的儿童想象、天真而纯粹的语言、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五、总结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有人说童年是人生的春天,那是最美的季节,我们何不采撷其中的一些,写下来。你也可以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出示:创作儿童诗)

  课后反思: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落实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略读课文教学“粗知文章大意”和“运用方法自己读懂文章”两大任务。我们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觉阅读——自由阅读——自能阅读——自得收获,即激发阅读的兴趣,自觉走进文章;以弄清诗歌主要内容为任务自由阅读;以详学一首,略学一组为教学安排;最后获得知识、情感、能力方面的收获。

  在实施中,感觉有几点做得还不错。

  一、变细碎的讲解为学生的品析。如学*《我想》时,在了解了这个孩子一连串的梦想后,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来诵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尽管在学生交流时,这个随机还是有痕迹,但至少让学生能有个性地来解读文本。如学*《童年的水墨画》时,选其中的一首重点讲:“如果说街头是一幅画,你在这画中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诗歌的意境。

  二、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上课一开始从一段话引出两首诗,整体感知,接着学*两首诗,最后把两首诗放在一起来比较它们表达上的异同,从而领悟儿童诗的写法。其次,课外诗歌的补充,也让学生对儿童诗的特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课内自然引向课外。整体性、延续性都还不错。

  三、课中实现了两次动笔。一次是概括幻想;一次是仿写。前者是课文知识方面的积累,后者是能力方面的锻炼。

  综观整节课,学生的自能阅读能力培养还不够,表现为独立阅读的深度不够。如果能在课外让学生来创作一首儿童诗,或许更能检测到本堂课学生的收获有多少。

  《儿童诗》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音乐《童年》响起

  一、导入新课

  出示“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齐读)

  再改变为:

  童年

  是一幅画

  画里

  有我们五彩的生活

  童年

  是一首歌

  歌里

  有我们的幸福

  和欢乐

  童年

  是一个梦

  梦里

  有我们的想象

  和憧憬

  (指名读)

  师:一段优美的文字,转眼间就是一首美妙的诗。梦从“我想……”开始,而五彩的生活则定格为《童年的水墨画》(出示:我想 童年的水墨画)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儿童诗两首》(揭题)

  师:何谓“儿童诗”?(生略谈)

  二、整体感知

  诵读诗歌,说说两首诗各写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诗。

  根据反馈出示:《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好的幻想;《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

  三、学*《我想》

  (一)指名读诗歌

  1.其他同学思考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2.交流

  3.填空完成:

  1。“我”想把手安在( )上,使它( )。

  2。“我”想把脚接在( )上,使柳树长得更( )。

  3。“我”想把眼睛装在( )上,使它看到( )的东西。

  4。“我”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 )上,使自己更( ),更( )。

  (二)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请你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说说理由。

  2、齐读1—4节,领悟写法

  根据反馈出示: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三)尝试仿写一节诗。

  师:了解了这个孩子一连串的梦想,是否激起你美好的遐想。

  出示:发挥你的想象,你还想……

  学生练笔:我想

  交流。

  师:心有多远,我们的想象也有多远,想象终归是想象。

  出示: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齐读)

  师:我们走得太远,爸爸妈妈会担心。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同样精彩,同样生活得有情趣。(出示:童年的水墨画)

  师:在“街头”,在“溪边”,在“江上”,我们的快乐无限。(依次出示:街头 溪边 江上)

  三、学*《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想想每节诗的主要内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诗的主要内容。

  交流反馈出示:阅读 钓鱼 戏水

  (二)赏析诗句

  师:如果说“街头”是一幅画,你在这画中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指名说,随机解读诗句)

  用同样的方式学*“溪边”和“江上”这两幅画。(学生自由学)

  交流

  感情朗读。

  (三)鉴赏写法

  1.体会这两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交流感悟。

  3.师小结:

  ⑴ 《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⑵ 《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⑶ 《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语言比较跳跃。《童年的水墨画》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四、拓展延伸

  欣赏儿童诗,包括:数学诗、图像诗、童话诗、可以表演的诗、你也可以创作的诗

  出示:

  儿童诗的特点:

  盎然的儿童情趣、丰富的儿童想象、天真而纯粹的语言、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五、总结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有人说童年是人生的春天,那是最美的季节,我们何不采撷其中的一些,写下来。你也可以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出示:创作儿童诗)

  课后反思: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落实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略读课文教学“粗知文章大意”和“运用方法自己读懂文章”两大任务。我们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觉阅读——自由阅读——自能阅读——自得收获,即激发阅读的兴趣,自觉走进文章;以弄清诗歌主要内容为任务自由阅读;以详学一首,略学一组为教学安排;最后获得知识、情感、能力方面的收获。

  在实施中,感觉有几点做得还不错。

  一、变细碎的讲解为学生的品析。如学*《我想》时,在了解了这个孩子一连串的梦想后,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来诵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尽管在学生交流时,这个随机还是有痕迹,但至少让学生能有个性地来解读文本。如学*《童年的水墨画》时,选其中的一首重点讲:“如果说街头是一幅画,你在这画中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诗歌的意境。

  二、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上课一开始从一段话引出两首诗,整体感知,接着学*两首诗,最后把两首诗放在一起来比较它们表达上的异同,从而领悟儿童诗的写法。其次,课外诗歌的补充,也让学生对儿童诗的特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课内自然引向课外。整体性、延续性都还不错。

  三、课中实现了两次动笔。一次是概括幻想;一次是仿写。前者是课文知识方面的积累,后者是能力方面的锻炼。

  综观整节课,学生的自能阅读能力培养还不够,表现为独立阅读的深度不够。如果能在课外让学生来创作一首儿童诗,或许更能检测到本堂课学生的收获有多少。

  《儿童诗》教学设计 7

  【教材简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设计理念】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建议】

  1、重视朗读训练:

  《我想》节奏齐整,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在不同的环节安排朗读训练,但要注意层次性,提升朗读的质量。《童年的水墨画》则应重在读出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

  2、鼓励大胆想象,如:

  《我想》一诗,学生通过想象一个个心愿的画面,感受童年的异想天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想象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3、借鉴诗歌写法:

  学生自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我想》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⑴ 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师生间的距离。)

  ⑵ 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

  (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2、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师随机板书。)

  3、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⑴ 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⑵ 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

  ⑶ 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4、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⑴ 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⑵ 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⑶ 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⑷ 全体齐读。

  二、学*《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⑴ 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⑵ 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⑶ 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⑷ 学生质疑,释疑。

  3、赏析诗句:

  ⑴ 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⑵ 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⑶ 感情朗读。

  4、鉴赏写法:

  ⑴ 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⑵ 交流感悟。

  ⑶ 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⑷ 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⑸ 生动笔*作,教师巡视。

  ⑹ 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练*设计】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补充资料】

  爱之歌

  黑塞

  〖德国〗

  我是一头鹿,你就是那小鹿,

  小鸟是你,我就是那树,

  太阳是你,我就是那白雪,

  白天是你,我就是那梦。

  夜晚,从我入睡的嘴飞出,

  一只黄金鸟,飞向你,

  歌声嘹亮,翅膀斑斓,

  它对你唱一支爱之歌,

  它唱着我给你的歌。

  《儿童诗》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会读生字“丫”,读读写写“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趣、乐。

  3.感受“安、悠、爬、染”等动词的精妙,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4.通过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趣,初步培养鉴赏儿童诗的能力,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梦想和憧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儿童诗两首》。

  2.齐读课题。

  3.这两首儿童诗是——(“我想”“童年的水墨画”),从这两首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预*过课文,大部分能基于所知的内容作个简要的表述,如:“我想”是“我”所展开的想象,童年像水墨画一样美等。少部分学生此时才会关注到题目与内容的联系。)

  4.简介背景。

  《我想》是我国著名作家——(高洪波)在初春时,带着自己四岁的女儿到公园里和女儿尽情地享受阳光,欣赏春天,欢快游乐后写下的。《童年的水墨画》则是作家——(张继楼)在80岁高龄时,根据自己的所见及童年生活的回忆写成的一组诗,分别是由“街头、溪边、江上”这三首小诗组成的。

  二、初读感知初感文体

  1.自读诗歌,运用“借助注释”“同桌交流”的方式解决初步的.疑问,思考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2.个别读,师生共同参与正音、断句。感知诗歌主要内容。

  (学情预估: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好生字“丫”,较流畅地读好“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则有可能出现断句等困难。“我想”从儿童的视角书写,浅显易懂,但概括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童年的水墨画”能大致知道所描写的几个场景。)

  点拨策略:“我想”提示每小节“我”想像了什么,“童年的水墨画”提醒在“街头”等地方分别做了什么。

  3.课文为什么要把《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放在一起呢?这两首诗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情预估:“一语惊醒梦中人”,一部分学生会意识到这两首诗歌富有童真,都是写童年美好幸福生活的。可能少部分学生则比较茫然,会讲到两首诗的具体内容上。还可能会有学生指出两首诗的不同点。)

  4.小结。

  这两首儿童诗都是富有童真、童趣,都是与童年有关,而且,主要还是写给你们——儿童看的呢!

  三、品读体情体会精妙

  《我想》

  1.读了《我想》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估:“我想”能从自己的读中体会到诗歌的趣,作者的“奇思妙想”,也可能会认为作者是在异想天开。)

  点拨策略:尊重学生个性的感受,点出童年是个爱想象的年龄,看到世间万物都可能会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

  2.指导想象,朗读体会。

  点拨策略:以“作者分别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物展开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体会是盎然的春意启发了作者的想象,以第一小节为例,想象画面,指导朗读,通过“悠啊,悠——”破折号中声音的延长,读出诗歌的趣。

  3.方法迁移,品读诗歌。

  点拨策略:指导学生运用第一节诗的想象画面的方法,交流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调动情感,体味诗境。

  5.在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呢?

  点拨策略:引导学生发现诗中“安、接、装、种”及“悠、长、望”等动词,通过换词等方法体会动词的准确、精妙。

  《童年的水墨画》

  1.在“童年的水墨画”中是否也有一些动词用得特别好呢?请大家细细读读,想象一下画面。

  点拨策略:根据学生感悟的情况,进行适当点拨。《街头》引导感受诗中闹市静读的画面,让生简介“黑旋风”在水中大战“浪里白条”的情节来帮助想象,进而品味“漾”“爬”动词的精妙、诗中“乐”的情感。《溪头》则引导学生从动词“”染“立”中体味画面的静、美,而“碎”则是画面从静到动,垂钓之乐通过这几个动词的品味,则不难体会了。《江上》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以小故事: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如鸭群般在江里自由自在地嬉戏,为了争夺一撑船用的篆杆,一不小心打在了门牙上,至今对那“一阵浪花,两对虎牙”忘记犹新。童年就如同一幅幅淡淡色彩的水墨画,留存在作者心中。

  四、联系生活真情表达

  1.读了这两首儿童诗,你有什么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估:大部分学生会从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来谈。可能个别学生会发出“自己都没经历过这么好玩的事”的感叹,还可能有个别学生会提出自己的童年生活不美好,整天参加培训班等。)

  点拨策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享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同时点出课改正在努力地为学生减轻负担,及教师也会努力让学生有个快乐的童年。)

  2.童年是多梦的,是美丽的,是难忘的。回家后,可以找《童年的水墨画》的另外三首小诗《花前》《树下》《林中》,或其它的儿童诗来读读,还可以模仿这两首儿童诗其中的一首来写一写,作作小诗人。

  《儿童诗》教学设计 9

  一、教学案例

  片段: 体会诗的意境,入情入境地朗读

  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生: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师: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

  生: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二、相关链接

  高洪波 笔名向川,1951年生,内蒙古开鲁人。有儿童诗集《鹅鹅鹅》《大象法官》《飞龙与神鸽》《喊泉的秘密》《少女和泡泡糖》《吃石头的鳄鱼》《种葡萄的狐狸》《我喜欢你,狐狸》。散文集《波斯猫》《文坛走笔》《人生趣谈》《司马台的砖》《高洪波散文选》《高洪波军旅散文选》。评论集《说给缪斯的情话》。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写儿童生活的几首儿童诗:

  山村孩子的画

  邱易东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童年

  黄国辉

  什么时候我还托着腮帮

  仰望父亲脸上

  岁月碾过的道道车辙

  冥想着

  时光的华丽马车呼啸而至

  满载我一个个天真的梦想

  什么时候我还趴在母亲的膝旁

  耳边的故事像山泉一样流淌

  微风的抚摸是催眠的小曲儿

  睡梦里

  身子在云端悠悠飘荡

  什么时候我还牵着风筝的手

  躺倒在绿油油的球场

  蚂蚁爬上我的鼻头

  跺着脚抱怨我

  压塌了它新婚的洞房

  什么时候我还盼望着班级的远足

  锅碗瓢盆是必备的行装

  生一把火期待诱人的饭香

  雨点们不期而至结果

  只能把它们与欢笑

  一起品尝

  主备人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五年 设计人 吴蔚莹

  章节名称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第二单元《儿童诗两首》

  计划学时

  2

  学*内容分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学*者分析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学*《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有感情地朗读。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5

  7

  10

  13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师生间的距离。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

  第二课时

  自由读诗

  学*《童年的水墨画》

  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生自由朗读全诗

  3

  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生个别回答

  学生质疑,释疑。

  5

  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

  3.有感情朗读。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9

  重视朗读训练。《童年的水墨画》则应重在读出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

  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3.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4.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交流感悟。

  生动笔*作,教师巡视。

  9

  鼓励大胆想象。通过想象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8

  在*作上加强力度,更好地落实基础目标。

  布置作业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2

  板书设计

  小手----安------悠

  我想 脚丫----接------长

  眼睛----装------望

  自己----种------飞

  教学回复

  《儿童诗》教学设计 10

  【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我想》

  1、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

  今天我们要学*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2、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⑴ 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⑵ 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⑶ 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⑷ 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⑸ 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① “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② “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⑹ 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⑺ 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3、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⑴ 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⑵ 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⑶ 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⑷ 全体齐读。

  二、学*《童年水墨画》

  1、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⑴ 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⑵ 指名读诗,交流预*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⑶ 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2、赏读诗句,学*借鉴:

  ⑴ 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⑵ 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3、比较鉴赏,模仿*作:

  ⑴ 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⑵ 生探究、发现。

  ⑶ 交流感悟。

  ⑷ 师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⑸ 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⑹ 生动笔*作,教师巡视。

  ⑺ 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4、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儿童诗》教学设计(精选十篇)扩展阅读


《儿童诗》教学设计(精选十篇)(扩展1)

——《儿童诗》教学设计 (菁华6篇)

《儿童诗》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设计

  (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儿童歌曲。( 推荐曲目:《小白船》《 春天在哪里》)

  2师导:童年是一支歌,一支清新明快的歌;童年是一个梦,一个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梦;童年是一首诗,诗中飘荡着快乐和希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第九课《儿童诗两首》,走进童年,感受童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顺。

  2指名读诗并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

  (三)交流读诗感受。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诗。

  2交流读诗感受及对诗歌的理解。(可结合诗歌朗诵来谈)

  第一首诗《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的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首诗《童年的水墨画》撷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儿童生活的快乐。

  (教师相机指导并完成板书)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说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2说说怎样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

  3指名试读并评价。

  4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5再读课文。

  (个人读 ,齐读。小组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 )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两首儿童诗,它们分别是( )和( )。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亲*童年,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其实,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能说说你的童年吗?或者读一首有关童年的诗歌,或唱一首有关童年的歌曲也可以。

  (六)课堂练*

  仿写儿童诗。

  (七)作业 收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出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9儿童诗两首

  (一)我想

  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美好的愿望

  眼睛-------装在风筝 奇特的想象

  自己-------种在土地上

  (二)童年的水墨画

  街头

  溪边 美好快乐的生活

  江上

《儿童诗》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设计理念】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建议】

  1、重视朗读训练:

  《我想》节奏齐整,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在不同的环节安排朗读训练,但要注意层次性,提升朗读的质量。《童年的水墨画》则应重在读出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

  2、鼓励大胆想象,如:

  《我想》一诗,学生通过想象一个个心愿的画面,感受童年的异想天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想象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3、借鉴诗歌写法:

  学生自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我想》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⑴ 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师生间的距离。)

  ⑵ 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

  (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2、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师随机板书。)

  3、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⑴ 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⑵ 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

  ⑶ 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4、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⑴ 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⑵ 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⑶ 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⑷ 全体齐读。

  二、学*《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⑴ 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⑵ 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⑶ 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⑷ 学生质疑,释疑。

  3、赏析诗句:

  ⑴ 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⑵ 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⑶ 感情朗读。

  4、鉴赏写法:

  ⑴ 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⑵ 交流感悟。

  ⑶ 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⑷ 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⑸ 生动笔*作,教师巡视。

  ⑹ 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练*设计】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补充资料】

  爱之歌

  黑塞

  〖德国〗

  我是一头鹿,你就是那小鹿,

  小鸟是你,我就是那树,

  太阳是你,我就是那白雪,

  白天是你,我就是那梦。

  夜晚,从我入睡的嘴飞出,

  一只黄金鸟,飞向你,

  歌声嘹亮,翅膀斑斓,

  它对你唱一支爱之歌,

  它唱着我给你的歌。

《儿童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音乐《童年》响起

  一、导入新课

  出示“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齐读)

  再改变为:

  童年

  是一幅画

  画里

  有我们五彩的生活

  童年

  是一首歌

  歌里

  有我们的幸福

  和欢乐

  童年

  是一个梦

  梦里

  有我们的想象

  和憧憬

  (指名读)

  师:一段优美的文字,转眼间就是一首美妙的诗。梦从“我想……”开始,而五彩的生活则定格为《童年的水墨画》(出示:我想 童年的水墨画)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儿童诗两首》(揭题)

  师:何谓“儿童诗”?(生略谈)

  二、整体感知

  诵读诗歌,说说两首诗各写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诗。

  根据反馈出示:《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好的幻想;《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

  三、学*《我想》

  (一)指名读诗歌

  1.其他同学思考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2.交流

  3.填空完成:

  1。“我”想把手安在( )上,使它( )。

  2。“我”想把脚接在( )上,使柳树长得更( )。

  3。“我”想把眼睛装在( )上,使它看到( )的东西。

  4。“我”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 )上,使自己更( ),更( )。

  (二)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请你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说说理由。

  2、齐读1—4节,领悟写法

  根据反馈出示: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三)尝试仿写一节诗。

  师:了解了这个孩子一连串的梦想,是否激起你美好的遐想。

  出示:发挥你的想象,你还想……

  学生练笔:我想

  交流。

  师:心有多远,我们的'想象也有多远,想象终归是想象。

  出示: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齐读)

  师:我们走得太远,爸爸妈妈会担心。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同样精彩,同样生活得有情趣。(出示:童年的水墨画)

  师:在“街头”,在“溪边”,在“江上”,我们的快乐无限。(依次出示:街头 溪边 江上)

  三、学*《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想想每节诗的主要内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诗的主要内容。

  交流反馈出示:阅读 钓鱼 戏水

  (二)赏析诗句

  师:如果说“街头”是一幅画,你在这画中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指名说,随机解读诗句)

  用同样的方式学*“溪边”和“江上”这两幅画。(学生自由学)

  交流

  感情朗读。

  (三)鉴赏写法

  1.体会这两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交流感悟。

  3.师小结:

  ⑴ 《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⑵ 《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⑶ 《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语言比较跳跃。《童年的水墨画》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四、拓展延伸

  欣赏儿童诗,包括:数学诗、图像诗、童话诗、可以表演的诗、你也可以创作的诗

  出示:

  儿童诗的特点:

  盎然的儿童情趣、丰富的儿童想象、天真而纯粹的语言、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五、总结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有人说童年是人生的春天,那是最美的季节,我们何不采撷其中的一些,写下来。你也可以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出示:创作儿童诗)

  课后反思: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落实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略读课文教学“粗知文章大意”和“运用方法自己读懂文章”两大任务。我们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觉阅读——自由阅读——自能阅读——自得收获,即激发阅读的兴趣,自觉走进文章;以弄清诗歌主要内容为任务自由阅读;以详学一首,略学一组为教学安排;最后获得知识、情感、能力方面的收获。

  在实施中,感觉有几点做得还不错。

  一、变细碎的讲解为学生的品析。如学*《我想》时,在了解了这个孩子一连串的梦想后,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来诵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尽管在学生交流时,这个随机还是有痕迹,但至少让学生能有个性地来解读文本。如学*《童年的水墨画》时,选其中的一首重点讲:“如果说街头是一幅画,你在这画中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诗歌的意境。

  二、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上课一开始从一段话引出两首诗,整体感知,接着学*两首诗,最后把两首诗放在一起来比较它们表达上的异同,从而领悟儿童诗的写法。其次,课外诗歌的补充,也让学生对儿童诗的特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课内自然引向课外。整体性、延续性都还不错。

  三、课中实现了两次动笔。一次是概括幻想;一次是仿写。前者是课文知识方面的积累,后者是能力方面的锻炼。

  综观整节课,学生的自能阅读能力培养还不够,表现为独立阅读的深度不够。如果能在课外让学生来创作一首儿童诗,或许更能检测到本堂课学生的收获有多少。

《儿童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会读生字“丫”,读读写写“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趣、乐。

  3.感受“安、悠、爬、染”等动词的精妙,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4.通过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趣,初步培养鉴赏儿童诗的能力,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梦想和憧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儿童诗两首》。

  2.齐读课题。

  3.这两首儿童诗是——(“我想”“童年的水墨画”),从这两首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预*过课文,大部分能基于所知的内容作个简要的表述,如:“我想”是“我”所展开的想象,童年像水墨画一样美等。少部分学生此时才会关注到题目与内容的联系。)

  4.简介背景。

  《我想》是我国著名作家——(高洪波)在初春时,带着自己四岁的女儿到公园里和女儿尽情地享受阳光,欣赏春天,欢快游乐后写下的。《童年的水墨画》则是作家——(张继楼)在80岁高龄时,根据自己的所见及童年生活的回忆写成的一组诗,分别是由“街头、溪边、江上”这三首小诗组成的。

  二、初读感知初感文体

  1.自读诗歌,运用“借助注释”“同桌交流”的方式解决初步的疑问,思考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2.个别读,师生共同参与正音、断句。感知诗歌主要内容。

  (学情预估: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好生字“丫”,较流畅地读好“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则有可能出现断句等困难。“我想”从儿童的视角书写,浅显易懂,但概括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童年的水墨画”能大致知道所描写的几个场景。)

  点拨策略:“我想”提示每小节“我”想像了什么,“童年的水墨画”提醒在“街头”等地方分别做了什么。

  3.课文为什么要把《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放在一起呢?这两首诗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情预估:“一语惊醒梦中人”,一部分学生会意识到这两首诗歌富有童真,都是写童年美好幸福生活的。可能少部分学生则比较茫然,会讲到两首诗的具体内容上。还可能会有学生指出两首诗的不同点。)

  4.小结。

  这两首儿童诗都是富有童真、童趣,都是与童年有关,而且,主要还是写给你们——儿童看的呢!

  三、品读体情体会精妙

  《我想》

  1.读了《我想》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估:“我想”能从自己的读中体会到诗歌的趣,作者的“奇思妙想”,也可能会认为作者是在异想天开。)

  点拨策略:尊重学生个性的感受,点出童年是个爱想象的年龄,看到世间万物都可能会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

  2.指导想象,朗读体会。

  点拨策略:以“作者分别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物展开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体会是盎然的春意启发了作者的想象,以第一小节为例,想象画面,指导朗读,通过“悠啊,悠——”破折号中声音的延长,读出诗歌的趣。

  3.方法迁移,品读诗歌。

  点拨策略:指导学生运用第一节诗的想象画面的方法,交流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调动情感,体味诗境。

  5.在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呢?

  点拨策略:引导学生发现诗中“安、接、装、种”及“悠、长、望”等动词,通过换词等方法体会动词的准确、精妙。

  《童年的水墨画》

  1.在“童年的水墨画”中是否也有一些动词用得特别好呢?请大家细细读读,想象一下画面。

  点拨策略:根据学生感悟的情况,进行适当点拨。《街头》引导感受诗中闹市静读的画面,让生简介“黑旋风”在水中大战“浪里白条”的情节来帮助想象,进而品味“漾”“爬”动词的精妙、诗中“乐”的情感。《溪头》则引导学生从动词“”染“立”中体味画面的静、美,而“碎”则是画面从静到动,垂钓之乐通过这几个动词的品味,则不难体会了。《江上》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以小故事: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如鸭群般在江里自由自在地嬉戏,为了争夺一撑船用的篆杆,一不小心打在了门牙上,至今对那“一阵浪花,两对虎牙”忘记犹新。童年就如同一幅幅淡淡色彩的水墨画,留存在作者心中。

  四、联系生活真情表达

  1.读了这两首儿童诗,你有什么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估:大部分学生会从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来谈。可能个别学生会发出“自己都没经历过这么好玩的事”的感叹,还可能有个别学生会提出自己的童年生活不美好,整天参加培训班等。)

  点拨策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享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同时点出课改正在努力地为学生减轻负担,及教师也会努力让学生有个快乐的童年。)

  2.童年是多梦的,是美丽的,是难忘的。回家后,可以找《童年的水墨画》的另外三首小诗《花前》《树下》《林中》,或其它的儿童诗来读读,还可以模仿这两首儿童诗其中的一首来写一写,作作小诗人。

《儿童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读读记记“花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像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听《童年》,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2、导语引入。

  二、初读

  1、自由读。

  2、同桌合作读。

  3、指名读。

  4、默读,说说你的感受。

  三、学*《我想》

  1、再读小诗,勾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说一说为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3、汇报,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4、小结:

  想像力的丰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动词的准确使用。

  5、续写小诗。

  四、学*《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小诗:

  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有何感受?

  2、同桌交流。

  3、指名汇报,其他人补充:

  街头:鲜明的对比(喧闹与宁静)。

  溪边:动静结合,色彩艳丽。

  江上:点面结合。

  4、指导朗读。

  五、拓展

  学完这课,你想说些什么?

《儿童诗》教学设计6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领会儿童诗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媒体:

  教学《儿童诗两首》一课时,配合电教媒体,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想象儿童生活的画面,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学*《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交流感悟。

  3.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5.生动笔*作,教师巡视。

  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儿童诗》教学设计(精选十篇)(扩展2)

——儿童诗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儿童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会读生字“丫”,读读写写“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趣、乐。

  3.感受“安、悠、爬、染”等动词的精妙,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4.通过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趣,初步培养鉴赏儿童诗的能力,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梦想和憧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儿童诗两首》。

  2.齐读课题。

  3.这两首儿童诗是——(“我想”“童年的水墨画”),从这两首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预*过课文,大部分能基于所知的内容作个简要的表述,如:“我想”是“我”所展开的想象,童年像水墨画一样美等。少部分学生此时才会关注到题目与内容的联系。)

  4.简介背景。

  《我想》是我国著名作家——(高洪波)在初春时,带着自己四岁的女儿到公园里和女儿尽情地享受阳光,欣赏春天,欢快游乐后写下的。《童年的水墨画》则是作家——(张继楼)在80岁高龄时,根据自己的所见及童年生活的回忆写成的一组诗,分别是由“街头、溪边、江上”这三首小诗组成的。

  二、初读感知初感文体

  1.自读诗歌,运用“借助注释”“同桌交流”的方式解决初步的疑问,思考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2.个别读,师生共同参与正音、断句。感知诗歌主要内容。

  (学情预估: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好生字“丫”,较流畅地读好“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则有可能出现断句等困难。“我想”从儿童的视角书写,浅显易懂,但概括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童年的水墨画”能大致知道所描写的几个场景。)

  点拨策略:“我想”提示每小节“我”想像了什么,“童年的水墨画”提醒在“街头”等地方分别做了什么。

  3.课文为什么要把《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放在一起呢?这两首诗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情预估:“一语惊醒梦中人”,一部分学生会意识到这两首诗歌富有童真,都是写童年美好幸福生活的。可能少部分学生则比较茫然,会讲到两首诗的具体内容上。还可能会有学生指出两首诗的不同点。)

  4.小结。

  这两首儿童诗都是富有童真、童趣,都是与童年有关,而且,主要还是写给你们——儿童看的呢!

  三、品读体情体会精妙

  《我想》

  1.读了《我想》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估:“我想”能从自己的读中体会到诗歌的趣,作者的“奇思妙想”,也可能会认为作者是在异想天开。)

  点拨策略:尊重学生个性的感受,点出童年是个爱想象的年龄,看到世间万物都可能会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

  2.指导想象,朗读体会。

  点拨策略:以“作者分别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物展开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体会是盎然的春意启发了作者的想象,以第一小节为例,想象画面,指导朗读,通过“悠啊,悠——”破折号中声音的延长,读出诗歌的趣。

  3.方法迁移,品读诗歌。

  点拨策略:指导学生运用第一节诗的想象画面的方法,交流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调动情感,体味诗境。

  5.在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呢?

  点拨策略:引导学生发现诗中“安、接、装、种”及“悠、长、望”等动词,通过换词等方法体会动词的准确、精妙。

  《童年的水墨画》

  1.在“童年的水墨画”中是否也有一些动词用得特别好呢?请大家细细读读,想象一下画面。

  点拨策略:根据学生感悟的情况,进行适当点拨。《街头》引导感受诗中闹市静读的画面,让生简介“黑旋风”在水中大战“浪里白条”的情节来帮助想象,进而品味“漾”“爬”动词的精妙、诗中“乐”的情感。《溪头》则引导学生从动词“”染“立”中体味画面的静、美,而“碎”则是画面从静到动,垂钓之乐通过这几个动词的品味,则不难体会了。《江上》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以小故事: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如鸭群般在江里自由自在地嬉戏,为了争夺一撑船用的篆杆,一不小心打在了门牙上,至今对那“一阵浪花,两对虎牙”忘记犹新。童年就如同一幅幅淡淡色彩的水墨画,留存在作者心中。

  四、联系生活真情表达

  1.读了这两首儿童诗,你有什么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估:大部分学生会从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来谈。可能个别学生会发出“自己都没经历过这么好玩的事”的感叹,还可能有个别学生会提出自己的童年生活不美好,整天参加培训班等。)

  点拨策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享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同时点出课改正在努力地为学生减轻负担,及教师也会努力让学生有个快乐的童年。)

  2.童年是多梦的,是美丽的,是难忘的。回家后,可以找《童年的水墨画》的另外三首小诗《花前》《树下》《林中》,或其它的儿童诗来读读,还可以模仿这两首儿童诗其中的一首来写一写,作作小诗人。

儿童诗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儿童歌曲。(推荐曲目:《小白船》《春天在哪里》)

  2师导:童年是一支歌,一支清新明快的歌;童年是一个梦,一个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梦;童年是一首诗,诗中飘荡着快乐和希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第九课《儿童诗两首》,走进童年,感受童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顺。

  2指名读诗并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

  (三)交流读诗感受。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诗。

  2交流读诗感受及对诗歌的理解。(可结合诗歌朗诵来谈)

  第一首诗《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的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首诗《童年的水墨画》撷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儿童生活的快乐。

  (教师相机指导并完成板书)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说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2说说怎样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

  3指名试读并评价。

  4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5再读课文。

  (个人读,齐读。小组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两首儿童诗,它们分别是()和()。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亲*童年,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其实,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能说说你的童年吗?或者读一首有关童年的诗歌,或唱一首有关童年的歌曲也可以。

  (六)课堂练*

  仿写儿童诗。

  (七)作业收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出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9儿童诗两首

  (一)我想

  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脚丫-------接在柳树根上美好的愿望

  眼睛-------装在风筝奇特的想象

  自己-------种在土地上

  (二)童年的水墨画

  街头

  溪边美好快乐的生活

  江上

儿童诗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设计

  (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儿童歌曲。( 推荐曲目:《小白船》《 春天在哪里》)

  2师导:童年是一支歌,一支清新明快的歌;童年是一个梦,一个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梦;童年是一首诗,诗中飘荡着快乐和希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第九课《儿童诗两首》,走进童年,感受童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顺。

  2指名读诗并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

  (三)交流读诗感受。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诗。

  2交流读诗感受及对诗歌的理解。(可结合诗歌朗诵来谈)

  第一首诗《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的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首诗《童年的水墨画》撷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儿童生活的快乐。

  (教师相机指导并完成板书)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说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2说说怎样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

  3指名试读并评价。

  4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5再读课文。

  (个人读 ,齐读。小组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 )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两首儿童诗,它们分别是( )和( )。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亲*童年,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其实,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能说说你的童年吗?或者读一首有关童年的诗歌,或唱一首有关童年的歌曲也可以。

  (六)课堂练*

  仿写儿童诗。

  (七)作业 收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出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9儿童诗两首

  (一)我想

  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美好的愿望

  眼睛-------装在风筝 奇特的想象

  自己-------种在土地上

  (二)童年的水墨画

  街头

  溪边 美好快乐的生活

  江上

儿童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会读生字“丫”,读读写写“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趣、乐。

  3.感受“安、悠、爬、染”等动词的精妙,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4.通过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趣,初步培养鉴赏儿童诗的能力,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梦想和憧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儿童诗两首》。

  2.齐读课题。

  3.这两首儿童诗是——(“我想”“童年的水墨画”),从这两首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预*过课文,大部分能基于所知的内容作个简要的表述,如:“我想”是“我”所展开的想象,童年像水墨画一样美等。少部分学生此时才会关注到题目与内容的联系。)

  4.简介背景。

  《我想》是我国著名作家——(高洪波)在初春时,带着自己四岁的女儿到公园里和女儿尽情地享受阳光,欣赏春天,欢快游乐后写下的。《童年的水墨画》则是作家——(张继楼)在80岁高龄时,根据自己的所见及童年生活的回忆写成的一组诗,分别是由“街头、溪边、江上”这三首小诗组成的。

  二、初读感知初感文体

  1.自读诗歌,运用“借助注释”“同桌交流”的方式解决初步的疑问,思考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2.个别读,师生共同参与正音、断句。感知诗歌主要内容。

  (学情预估: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好生字“丫”,较流畅地读好“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则有可能出现断句等困难。“我想”从儿童的视角书写,浅显易懂,但概括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童年的水墨画”能大致知道所描写的几个场景。)

  点拨策略:“我想”提示每小节“我”想像了什么,“童年的水墨画”提醒在“街头”等地方分别做了什么。

  3.课文为什么要把《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放在一起呢?这两首诗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情预估:“一语惊醒梦中人”,一部分学生会意识到这两首诗歌富有童真,都是写童年美好幸福生活的。可能少部分学生则比较茫然,会讲到两首诗的具体内容上。还可能会有学生指出两首诗的不同点。)

  4.小结。

  这两首儿童诗都是富有童真、童趣,都是与童年有关,而且,主要还是写给你们——儿童看的呢!

  三、品读体情体会精妙

  《我想》

  1.读了《我想》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估:“我想”能从自己的读中体会到诗歌的趣,作者的“奇思妙想”,也可能会认为作者是在异想天开。)

  点拨策略:尊重学生个性的感受,点出童年是个爱想象的年龄,看到世间万物都可能会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

  2.指导想象,朗读体会。

  点拨策略:以“作者分别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物展开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体会是盎然的春意启发了作者的想象,以第一小节为例,想象画面,指导朗读,通过“悠啊,悠——”破折号中声音的延长,读出诗歌的趣。

  3.方法迁移,品读诗歌。

  点拨策略:指导学生运用第一节诗的想象画面的方法,交流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调动情感,体味诗境。

  5.在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呢?

  点拨策略:引导学生发现诗中“安、接、装、种”及“悠、长、望”等动词,通过换词等方法体会动词的准确、精妙。

  《童年的水墨画》

  1.在“童年的水墨画”中是否也有一些动词用得特别好呢?请大家细细读读,想象一下画面。

  点拨策略:根据学生感悟的情况,进行适当点拨。《街头》引导感受诗中闹市静读的画面,让生简介“黑旋风”在水中大战“浪里白条”的情节来帮助想象,进而品味“漾”“爬”动词的精妙、诗中“乐”的情感。《溪头》则引导学生从动词“”染“立”中体味画面的静、美,而“碎”则是画面从静到动,垂钓之乐通过这几个动词的品味,则不难体会了。《江上》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以小故事: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如鸭群般在江里自由自在地嬉戏,为了争夺一撑船用的篆杆,一不小心打在了门牙上,至今对那“一阵浪花,两对虎牙”忘记犹新。童年就如同一幅幅淡淡色彩的水墨画,留存在作者心中。

  四、联系生活真情表达

  1.读了这两首儿童诗,你有什么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估:大部分学生会从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来谈。可能个别学生会发出“自己都没经历过这么好玩的事”的感叹,还可能有个别学生会提出自己的童年生活不美好,整天参加培训班等。)

  点拨策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享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同时点出课改正在努力地为学生减轻负担,及教师也会努力让学生有个快乐的童年。)

  2.童年是多梦的,是美丽的,是难忘的。回家后,可以找《童年的水墨画》的另外三首小诗《花前》《树下》《林中》,或其它的儿童诗来读读,还可以模仿这两首儿童诗其中的一首来写一写,作作小诗人。

儿童诗教学设计5

  教材简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

  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1、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2、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语言特点,学说学写。

  课前准备:

  1、教师:布置学生预*课文内容。

  2、学生:预*课文内容,收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入:诗古诗现代诗儿童诗

  2、环节设计。师: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草长莺飞、遍地春光;春天,是个想象的季节,神游四野,上天入地。在春天里,你会想象些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可能会想象春天实在的景物)

  3、点拨入题。高洪波是个著名作家,他以《我想》为题,写出了一个孩子春天里的美好想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儿童诗两首》的第一首《我想》。

  二、初读,感知内容。

  1、环节设计。师: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比较重视把诗歌正确地读下来,不很在意对诗歌的感受。)

  2、点拨策略。引导学生一节一节地体会:在美好的春天里,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

  三、再读,体验情趣。

  1、教学环节。你能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学情预估:学生一般能说出诗的大意,但不容易体会诗中的情趣。)

  2、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点拨策略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老师引读课文,用语言描述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入想象世界。师: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读第一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读第二节);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我把自己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体验春天的快乐(读第三节);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读第四节);我是个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听话的孩子(读第五节)。

  四、三读,鉴赏表达特点

  1、环节设计。

  师:只要找到窍门,我们也可以当小诗人。作者的小窍门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节诗,作者写了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的变化?(学情预估:学生对把自己的什么部位变为什么,容易局限于课文的事物,要把打开思路作为指导重点。)

  2、点拨策略。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五、学*创编,合作交流

  1、环节设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学情预估: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是学*创编的难点。)

  2、让学生独立思考、模仿创编,老师及时点评,激励学生积极创作;然后小组交流,最后班上交流。

  六、学*《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5、赏析诗句

  6、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7、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七、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3、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4、生动笔*作,教师巡视。

  5、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八、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九、作业设计:

  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十、补充资料:

  山村孩子的话

  邱易东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教学反思: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重视朗读训练。《我想》节奏齐整,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应在不同的环节安排朗读训练,但要注意层次性,提升朗读的质量。《童年的水墨画》则应重在读出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

  其次要鼓励大胆想象,如:《我想》一诗,学生通过想象一个个心愿的画面,感受童年的异想天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想象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最后指导学生借鉴诗歌写法,自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儿童诗》教学设计(精选十篇)(扩展3)

——儿童诗教学设计菁选

儿童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儿童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儿童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音乐《童年》响起

  一、导入新课

  出示“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齐读)

  再改变为:

  童年

  是一幅画

  画里

  有我们五彩的生活

  童年

  是一首歌

  歌里

  有我们的幸福

  和欢乐

  童年

  是一个梦

  梦里

  有我们的想象

  和憧憬

  (指名读)

  师:一段优美的文字,转眼间就是一首美妙的诗。梦从“我想……”开始,而五彩的生活则定格为《童年的水墨画》(出示:我想 童年的水墨画)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儿童诗两首》(揭题)

  师:何谓“儿童诗”?(生略谈)

  二、整体感知

  诵读诗歌,说说两首诗各写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诗。

  根据反馈出示:《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好的幻想;《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

  三、学*《我想》

  (一)指名读诗歌

  1.其他同学思考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2.交流

  3.填空完成:

  1。“我”想把手安在( )上,使它( )。

  2。“我”想把脚接在( )上,使柳树长得更( )。

  3。“我”想把眼睛装在( )上,使它看到( )的东西。

  4。“我”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 )上,使自己更( ),更( )。

  (二)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请你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说说理由。

  2、齐读1—4节,领悟写法

  根据反馈出示: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三)尝试仿写一节诗。

  师:了解了这个孩子一连串的梦想,是否激起你美好的遐想。

  出示:发挥你的想象,你还想……

  学生练笔:我想

  交流。

  师:心有多远,我们的想象也有多远,想象终归是想象。

  出示: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齐读)

  师:我们走得太远,爸爸妈妈会担心。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同样精彩,同样生活得有情趣。(出示:童年的水墨画)

  师:在“街头”,在“溪边”,在“江上”,我们的快乐无限。(依次出示:街头 溪边 江上)

  三、学*《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想想每节诗的主要内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诗的主要内容。

  交流反馈出示:阅读 钓鱼 戏水

  (二)赏析诗句

  师:如果说“街头”是一幅画,你在这画中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指名说,随机解读诗句)

  用同样的方式学*“溪边”和“江上”这两幅画。(学生自由学)

  交流

  感情朗读。

  (三)鉴赏写法

  1.体会这两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交流感悟。

  3.师小结:

  ⑴ 《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⑵ 《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⑶ 《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语言比较跳跃。《童年的水墨画》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四、拓展延伸

  欣赏儿童诗,包括:数学诗、图像诗、童话诗、可以表演的诗、你也可以创作的诗

  出示:

  儿童诗的特点:

  盎然的儿童情趣、丰富的儿童想象、天真而纯粹的语言、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五、总结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有人说童年是人生的`春天,那是最美的季节,我们何不采撷其中的一些,写下来。你也可以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出示:创作儿童诗)

  课后反思: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落实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略读课文教学“粗知文章大意”和“运用方法自己读懂文章”两大任务。我们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觉阅读——自由阅读——自能阅读——自得收获,即激发阅读的兴趣,自觉走进文章;以弄清诗歌主要内容为任务自由阅读;以详学一首,略学一组为教学安排;最后获得知识、情感、能力方面的收获。

  在实施中,感觉有几点做得还不错。

  一、变细碎的讲解为学生的品析。如学*《我想》时,在了解了这个孩子一连串的梦想后,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来诵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尽管在学生交流时,这个随机还是有痕迹,但至少让学生能有个性地来解读文本。如学*《童年的水墨画》时,选其中的一首重点讲:“如果说街头是一幅画,你在这画中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诗歌的意境。

  二、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上课一开始从一段话引出两首诗,整体感知,接着学*两首诗,最后把两首诗放在一起来比较它们表达上的异同,从而领悟儿童诗的写法。其次,课外诗歌的补充,也让学生对儿童诗的特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课内自然引向课外。整体性、延续性都还不错。

  三、课中实现了两次动笔。一次是概括幻想;一次是仿写。前者是课文知识方面的积累,后者是能力方面的锻炼。

  综观整节课,学生的自能阅读能力培养还不够,表现为独立阅读的深度不够。如果能在课外让学生来创作一首儿童诗,或许更能检测到本堂课学生的收获有多少。

儿童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会读生字“丫”,读读写写“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趣、乐。

  3、感受“安、悠、爬、染”等动词的精妙,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4、通过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趣,初步培养鉴赏儿童诗的能力,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梦想和憧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儿童诗两首》。

  2、齐读课题。

  3、这两首儿童诗是——(“我想”“童年的水墨画”),从这两首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预*过课文,大部分能基于所知的内容作个简要的表述,如:“我想”是“我”所展开的想象,童年像水墨画一样美等。少部分学生此时才会关注到题目与内容的联系。)

  4、简介背景。

  《我想》是我国著名作家——(高洪波)在初春时,带着自己四岁的女儿到公园里和女儿尽情地享受阳光,欣赏春天,欢快游乐后写下的。《童年的水墨画》则是作家——(张继楼)在80岁高龄时,根据自己的所见及童年生活的回忆写成的一组诗,分别是由“街头、溪边、江上”这三首小诗组成的。

  二、初读感知初感文体

  1、自读诗歌,运用“借助注释”“同桌交流”的方式解决初步的疑问,思考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2、个别读,师生共同参与正音、断句。感知诗歌主要内容。

  (学情预估: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好生字“丫”,较流畅地读好“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则有可能出现断句等困难。“我想”从儿童的视角书写,浅显易懂,但概括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童年的水墨画”能大致知道所描写的几个场景。)

  点拨策略:“我想”提示每小节“我”想像了什么,“童年的水墨画”提醒在“街头”等地方分别做了什么。

  3、课文为什么要把《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放在一起呢?这两首诗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情预估:“一语惊醒梦中人”,一部分学生会意识到这两首诗歌富有童真,都是写童年美好幸福生活的。可能少部分学生则比较茫然,会讲到两首诗的具体内容上。还可能会有学生指出两首诗的不同点。)

  4、小结。

  这两首儿童诗都是富有童真、童趣,都是与童年有关,而且,主要还是写给你们——儿童看的呢!

  三、品读体情体会精妙

  《我想》

  1、读了《我想》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估:“我想”能从自己的读中体会到诗歌的趣,作者的“奇思妙想”,也可能会认为作者是在异想天开。)

  点拨策略:尊重学生个性的感受,点出童年是个爱想象的年龄,看到世间万物都可能会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

  2、指导想象,朗读体会。

  点拨策略:以“作者分别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物展开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体会是盎然的'春意启发了作者的想象,以第一小节为例,想象画面,指导朗读,通过“悠啊,悠——”破折号中声音的延长,读出诗歌的趣。

  3、方法迁移,品读诗歌。

  点拨策略:指导学生运用第一节诗的想象画面的方法,交流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调动情感,体味诗境。

  5、在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呢?

  点拨策略:引导学生发现诗中“安、接、装、种”及“悠、长、望”等动词,通过换词等方法体会动词的准确、精妙。

  《童年的水墨画》

  1、在“童年的水墨画”中是否也有一些动词用得特别好呢?请大家细细读读,想象一下画面。

  点拨策略:根据学生感悟的情况,进行适当点拨。《街头》引导感受诗中闹市静读的画面,让生简介“黑旋风”在水中大战“浪里白条”的情节来帮助想象,进而品味“漾”“爬”动词的精妙、诗中“乐”的情感。《溪头》则引导学生从动词“”染“立”中体味画面的静、美,而“碎”则是画面从静到动,垂钓之乐通过这几个动词的品味,则不难体会了。《江上》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以小故事: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如鸭群般在江里自由自在地嬉戏,为了争夺一撑船用的篆杆,一不小心打在了门牙上,至今对那“一阵浪花,两对虎牙”忘记犹新。童年就如同一幅幅淡淡色彩的水墨画,留存在作者心中。

  四、联系生活真情表达

  1、读了这两首儿童诗,你有什么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估:大部分学生会从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来谈。可能个别学生会发出“自己都没经历过这么好玩的事”的感叹,还可能有个别学生会提出自己的童年生活不美好,整天参加培训班等。)

  点拨策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享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同时点出课改正在努力地为学生减轻负担,及教师也会努力让学生有个快乐的童年。)

  2、童年是多梦的,是美丽的,是难忘的。回家后,可以找《童年的水墨画》的另外三首小诗《花前》《树下》《林中》,或其它的儿童诗来读读,还可以模仿这两首儿童诗其中的一首来写一写,作作小诗人。

儿童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背背“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9 儿童诗两首 (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儿童诗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

  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1、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2、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语言特点,学说学写。

  课前准备:

  1、教师:布置学生预*课文内容。

  2、学生:预*课文内容,收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入:诗古诗现代诗儿童诗

  2、环节设计。师: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草长莺飞、遍地春光;春天,是个想象的`季节,神游四野,上天入地。在春天里,你会想象些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可能会想象春天实在的景物)

  3、点拨入题。高洪波是个著名作家,他以《我想》为题,写出了一个孩子春天里的美好想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儿童诗两首》的第一首《我想》。

  二、初读,感知内容。

  1、环节设计。师: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比较重视把诗歌正确地读下来,不很在意对诗歌的感受。)

  2、点拨策略。引导学生一节一节地体会:在美好的春天里,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

  三、再读,体验情趣。

  1、教学环节。你能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学情预估:学生一般能说出诗的大意,但不容易体会诗中的情趣。)

  2、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点拨策略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老师引读课文,用语言描述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入想象世界。师: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读第一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读第二节);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我把自己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体验春天的快乐(读第三节);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读第四节);我是个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听话的孩子(读第五节)。

  四、三读,鉴赏表达特点

  1、环节设计。

  师:只要找到窍门,我们也可以当小诗人。作者的小窍门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节诗,作者写了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的变化?(学情预估:学生对把自己的什么部位变为什么,容易局限于课文的事物,要把打开思路作为指导重点。)

  2、点拨策略。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五、学*创编,合作交流

  1、环节设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学情预估: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是学*创编的难点。)

  2、让学生独立思考、模仿创编,老师及时点评,激励学生积极创作;然后小组交流,最后班上交流。

  六、学*《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5、赏析诗句

  6、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7、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七、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3、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4、生动笔*作,教师巡视。

  5、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八、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九、作业设计:

  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十、补充资料:

  山村孩子的话

  邱易东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教学反思: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重视朗读训练。《我想》节奏齐整,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应在不同的环节安排朗读训练,但要注意层次性,提升朗读的质量。《童年的水墨画》则应重在读出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

  其次要鼓励大胆想象,如:《我想》一诗,学生通过想象一个个心愿的画面,感受童年的异想天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想象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最后指导学生借鉴诗歌写法,自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儿童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什么样的幻想?什么样的剪影呢?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童年吧!(质疑导入,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以下词语:

  对词语的理解:

  汲取:吸取。

  喧闹:喧哗热闹。

  水葫芦: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是相对的。(为理解课文引路开渠)

  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共同理解有关句子:

  对句子的理解。

  1.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这是《我想》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2.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前一句描写了读书的神态,孩子是坐在街头读书,书就放在膝盖上,他(她)似乎很懂得爱护书,翻页时动作是轻轻的。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她)情不自禁地微笑着。后一句点明了他看的是《水浒传》,但主要说他看书看得入迷了,只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事,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也没有注

  意到。(意在加强学生对诗文的深入了解)

  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回答问题:

  1.生有感情地自读《我想》并回答:

  (1)《我想》之中都有哪些想法?

  (2)《我想》到“变成”意寓何在?

  2.生有感情地自读《童年的水墨画》并回答:

  (1)孩子在《街头》干什么?

  (2)孩子在《溪边》干什么?

  (3)孩子在《江上》干什么?

  (以上两题,学生自主回答后,师引导学生交流作答,意在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3.教学片段(师生互动):

  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生: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师: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

  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

  生: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引领理解,梳理归纳)

  五、课业:

  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可以模仿《我想》,让学生也动手写一写自己美妙的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写一首小诗《我想》。(意在丰富学生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儿童诗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本课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花苞、梳妆、水墨画”等。

  (2)根据自己的学*方法,读懂两首儿童诗,体会作者情感觉,并能尝试自由创作诗歌。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借助各种工具书以及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本课的学*,掌握一些诗歌的写法,并根据自己的所得进行诗歌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感受儿童丰富想像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童年生活无限快乐!

  重难点。关键

  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像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2、学*初步创作诗歌。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喜欢的儿童诗,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想像,导入新课

  1、师: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草长莺飞、遍地春光;春天,是个想象的季节,神游四野,上天入地。在春天里,你会想象些什么?

  2、展示书中插图,想想这个小女孩想着什么呢?你想知道吗?让我们跟着著名作家高洪波一起了解她都想了些什么?

  3、揭示课题《我想》。

  二、初读,感知诗歌

  1、出示诗歌

  2、自由读诗,读的时候不但要读通、读顺还要用心去感受,想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3、听课文录音,注意朗读的读音、节奏和感情。

  4、全班齐读课文。

  三,理解文中字新词

  1,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2,出示文中重要的词语。理解字义。

  四、再读课文,体验情趣。

  1,引导学生一节一节朗读课文,采用单人读、双人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一节一节地体会:在美好的春天里,“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

  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老师引读课文,用语言描述调动学生的情感, 把学生引入想象世界。

  四、鉴赏表达特点

  1、引导学生朗读文中最后一节“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多人比较朗读。直观体现朗读效果。

  2、这遥远的地方的是哪呢?大胆的想一想?说一说?

  3、说一说你觉的作者想法美在哪里?引导学生结合现实与想像的来感悟作者的情感。

  4、师: 只要找到窍门,我们也可以当小诗人。作者的.小窍门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节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想象,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什么变化?

  五、 学*创编,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是学*创编的难点。

  2、这是老师写的两节诗,请同学们评一评,诗以什么为凭借,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描述了怎样的情境?

  我想把身体

  化作肥沃的土地,

  让西北部的不毛之地,

  也有小麦的芳香。

  3、学生独立思考、模仿创编,然后小组交流,最后班上交流。

  六、迁移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课外儿童诗《山村孩子的画》

  1,有感情朗读课文这首诗。

  2、想想山村孩子的画上有什么?你能想像出是一种怎么样的画呢?

  3山村孩子的画怎么样?美在哪儿?

  (二)用同样的学*方法课后自学《童年的水墨画》

  七、课堂总结

  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的,是缤纷多彩的,也是让人难以忘怀。有太多值得我们回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儿童诗,丰富我们的童年生活。

  八、布置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花苞柔软柳絮喧闹

  梳妆虎牙水墨画 澄澈

  2,自学《童年的水墨画》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儿童诗教学设计7

  【教材简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设计理念】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建议】

  1、重视朗读训练:

  《我想》节奏齐整,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在不同的环节安排朗读训练,但要注意层次性,提升朗读的质量。《童年的水墨画》则应重在读出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

  2、鼓励大胆想象,如:

  《我想》一诗,学生通过想象一个个心愿的画面,感受童年的异想天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想象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3、借鉴诗歌写法:

  学生自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我想》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⑴ 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师生间的距离。)

  ⑵ 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

  (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2、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师随机板书。)

  3、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⑴ 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⑵ 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

  ⑶ 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4、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⑴ 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⑵ 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⑶ 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⑷ 全体齐读。

  二、学*《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⑴ 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⑵ 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⑶ 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⑷ 学生质疑,释疑。

  3、赏析诗句:

  ⑴ 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⑵ 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⑶ 感情朗读。

  4、鉴赏写法:

  ⑴ 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⑵ 交流感悟。

  ⑶ 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⑷ 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⑸ 生动笔*作,教师巡视。

  ⑹ 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练*设计】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补充资料】

  爱之歌

  黑塞

  〖德国〗

  我是一头鹿,你就是那小鹿,

  小鸟是你,我就是那树,

  太阳是你,我就是那白雪,

  白天是你,我就是那梦。

  夜晚,从我入睡的嘴飞出,

  一只黄金鸟,飞向你,

  歌声嘹亮,翅膀斑斓,

  它对你唱一支爱之歌,

  它唱着我给你的歌。

儿童诗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设计

  (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儿童歌曲。( 推荐曲目:《小白船》《 春天在哪里》)

  2师导:童年是一支歌,一支清新明快的歌;童年是一个梦,一个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梦;童年是一首诗,诗中飘荡着快乐和希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第九课《儿童诗两首》,走进童年,感受童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顺。

  2指名读诗并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

  (三)交流读诗感受。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诗。

  2交流读诗感受及对诗歌的理解。(可结合诗歌朗诵来谈)

  第一首诗《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的'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首诗《童年的水墨画》撷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儿童生活的快乐。

  (教师相机指导并完成板书)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说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2说说怎样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

  3指名试读并评价。

  4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5再读课文。

  (个人读 ,齐读。小组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 )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两首儿童诗,它们分别是( )和( )。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亲*童年,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其实,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能说说你的童年吗?或者读一首有关童年的诗歌,或唱一首有关童年的歌曲也可以。

  (六)课堂练*

  仿写儿童诗。

  (七)作业 收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出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9儿童诗两首

  (一)我想

  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美好的愿望

  眼睛-------装在风筝 奇特的想象

  自己-------种在土地上

  (二)童年的水墨画

  街头

  溪边 美好快乐的生活

  江上

儿童诗教学设计9

  【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我想》

  1、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

  今天我们要学*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2、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⑴ 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⑵ 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⑶ 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⑷ 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⑸ 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① “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② “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⑹ 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⑺ 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3、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⑴ 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⑵ 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⑶ 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⑷ 全体齐读。

  二、学*《童年水墨画》

  1、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⑴ 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⑵ 指名读诗,交流预*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⑶ 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2、赏读诗句,学*借鉴:

  ⑴ 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⑵ 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3、比较鉴赏,模仿*作:

  ⑴ 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⑵ 生探究、发现。

  ⑶ 交流感悟。

  ⑷ 师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⑸ 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⑹ 生动笔*作,教师巡视。

  ⑺ 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4、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儿童诗教学设计10

  一、游戏引入

  出示“饥时嚼一点,渴时嚼一点”

  猜一猜这是什么?

  学生做了多种猜测。

  思考:文本的选择和问题的切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思考。

  二、赏析童诗,梳理方法

  1、出示儿童诗:

  临走的时候,把母亲水灵灵的嘱咐

  掐一段,放在阳光下

  晒干,装机小小的旅行袋

  饥时嚼一点,

  渴时嚼一点

  一小行晒干的话儿

  嚼他

  需要我一生的时间

  2、齐读儿童诗。

  3、赏析儿童诗:我们*时多是嚼什么,嘱咐可以嚼吗?理解“嘱咐”,体会“陌生化表达”的奇妙。

  思考:儿童诗仿写,除了要仿其形,仿其语,还要悟其道,这个道,就是童诗仿写的基本方法。何老师根从猜测入手,出示文本,解释答案“把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事物嘱咐、阳光等加以联想,使之与常人人难以想象的旅行袋建立联系,产生一种陌生的效果。,而带来一种奇特的张力,就是陌生化。”

  给儿童的仿写以一种思维和方法上的引导。这是我*时玩儿儿童诗没有做到的。

  4、找一找你觉得奇怪的,陌生化的词语:掐一段、水灵灵的.嘱咐、晒干的话儿。

  思考:学了方法之后,马上在文本中去寻找,那些地方也有这样的陌生化表达,是从认知层面到理解层面的具体操练。通过找一找、圈一圈等语文实践活动落实操练。扎实有效。

  5、自由读儿童诗,体会作者表达深感情。

  6、指名朗读,点评。(学生读得好)

  思考:作为一首例文性的儿童诗,是不是可以让孩子读得充分一点,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让孩子对是个很有感觉之后,认识“陌生化”表达。再回到文中,去寻找陌生化表达的其他词语,这个过程,专业的讲解可不可以少一点,学生的活动还可以多一点。让孩子在文文字中去感受文字,感受儿童诗的奇妙表达乐趣。

  7、出示题目:

  声音的味道

  你的声音

  从电话里传来

  有甜的味道

  有酸的味道

  有冰淇淋的味道

  有巧克力的味道

  有果酱面包的味道

  有蛋黄饼干的味道

  嚼着嚼着

  把日子嚼甜了

  把生活嚼香了

  把天上的小雨点

  嚼成五颜六色的彩虹了

  8、对比前一首儿童诗,体会陌生化的表达。

  9、梳理:把声音变成尝得到的东西,你还可把他变成看得见的吗?

  10、梳理:可以把声音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的东西,这叫做“无中生有”!

  思考:这里教了陌生化表达的又一个实用技术“无中生有”,这个方法的总结真的很适合孩子的口味。短短四个字,把学术的内容口语化、儿童化表达,孩子一听就懂,佩服。

  11、出示周杰伦《菊花台歌词》听歌,找出无中生有的词语

  你的笑容已泛黄,心事静静淌、影子剪不断等

  思考:和上面一样,从认知到理解,通过具体的操练得以实现。何老师的课,很实在。

  三、尝试仿写

  1、出示梦

  梦是风铃,叮当叮当

  2、尝试仿写一句,用“看到+听到”这样的方式创编

  思考:这一环节的练*,学生好像有些孩子打不开思路。是不是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详细想一想,梦可以是哪些可以看到的东西,写在黑板上,想一想梦的声音可以是怎样的,想出拟声词,再将事物和声音进行搭配,这就解决的事物和声音不匹配的问题。同时,在头脑风暴中,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扩宽想象的思路和角度。仅仅用“看到+听到”的方式,可能会限制孩子的思维。

  四、仿写整首儿童诗,以“时间”为题。

  1、出示要求:

  把五官打开

  可让时间可看、可听、可闻

  思考:这里的要求就是支架。学生是否真的能够做到,如果是我,在教学中遇到孩子依然打不开思路的情况,可以怎么调整呢?或许可以用孩子现场创作的例文,找一找,不同孩子调动的不同感官,分享给大家,帮助孩子打开思路。

  2、分享、评价

  结合学的方法,对照评价。

  思考:何老师的教学评价是与前面的要求紧密相连的。真正做到了教学评一致。何老师也特别注重引导孩子对照要求一一评价,并强调评价之后的再次修改和反馈。凸显一个“实”字。

  五、以时间为例,作为结课的仪式。

  渗透儿童诗的简洁和节奏感。

  思考:这是苗苗老师现场设计的一个互动,老师们分享自己写的诗,和学生现场比拼,听了那个穿蓝色衣服的小男孩儿的诗以后,我大致可以猜出,现场没有一个老师可以超越他了。老师们写的也很好,也很有诗意,但,那不是儿童诗,更像散文诗。儿童诗,是真的属于儿童的。

儿童诗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

  1、学*《阳光》、《太阳》两首童诗,体会诗歌语言特点,仿写《太阳》一诗。

  2、学*《夕阳》、《为天量身高》和《标点符号》三首童诗,体会诗人的奇思妙想,指导学生写一首想象诗。

  3、让学生体会到:想成为小诗人要拥有一颗爱心,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拥有一个富有想象力的脑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阳光》和《太阳》两首诗,仿写《太阳》一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孙老师想成为魔术师,在课堂上把你们每个人变成小诗人,你们愿意吗?怎么成为小诗人呢?我们先来看看人家诗人写的儿童诗。

  二、学*林武宪的《阳光》

  1、读熟《阳光》

  2、品味《阳光》

  (1)、为什么说“爬着”、“笑着”、“流着”、“亮着”?

  1(2)、“流着”能否改为更恰当的词呢?

  3、仿说《阳光》

  (1)阳光在树上,(2)阳光在路上,

  三、学*梁上泉《太阳》

  1、齐读《太阳》

  2、品味《太阳》:你认为什么地方写得好?

  3、仿写《太阳》(1)、在山顶,

  太阳是被;(2)、在学校,

  太阳是被;

  四、总结两首诗的'特点,练写小诗。

  1、这两首诗有什么特点呢?

  (1)、句子整齐(2)、语句简洁(3)、想象合理

  2、以《太阳》为题,仿照《阳光》或《太阳》写一首小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夕阳》、《为天量身高》和《标点符号》三首诗,练*写想象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儿童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像《阳光》和《太阳》一样句式特别整齐的诗,也有句子并不整齐,但想象特别奇特,充满童心童趣的诗,请看——

  二、学*管用和的《夕阳》

  1、自读全诗

  2、欣赏全诗:你觉得这首诗哪里想象特别奇妙?

  3、齐诵全诗

  三、学*子鱼的《为天量身高》

  1、读诗

  2、赏诗:你觉得这首诗哪里想象奇妙呢?

  3、诵诗

  四、学*丁云的《标点符号》

  1、读诗

  2、品诗

  3、诵诗

  五、总结练写

  1、怎么就能变成小诗人呢?要有“三个一”:(1)、拥有一颗爱心

  (2)、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3)、拥有一个奇思妙想的大脑

  2、练*写一首想象诗:

  1、以“月亮”为题指导学生拓展想象。(像宝宝、妈妈、银盘、宫殿、食品、水果等等)

  2、提示:自然界风月雷电,花草树木,雨点云朵,小动物以及我们身边的课桌文具等一切皆可入诗。

儿童诗教学设计12

  一、设计简述

  纵观小学一到六年级的课文的文体,诗歌只占了极为少数的一部分,而在诗歌中古诗的学*又占了多数。儿童诗作为一种专门为儿童所创作或是儿童自己创作的诗歌,它对儿童语言、情感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的学*绝不能只局限于文本,考虑到儿童诗的重要性,有必要引进课外的内容来丰富学生的语言体系。

  所教的学生处于二年级的学*阶段。学生到了二年级,随着字词的积累,阅读量的增加,想象力的发,、情感的丰富,学生有想通过书面方式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欲望。儿童诗因其简短、自由、充满想象的特点,可以让其成为儿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想要能够运用,学生对其特点、写法等方面的粗浅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猜诗、实物感知、填补诗歌等方式,体会儿童诗中运用拟人修辞方法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带动作诵读、使用电子白板交互功能等方式,感受儿童诗有趣的格式。

  (3)通过微课学*、模仿、合作创作等方式,激发兴趣,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奇思妙想。

  3.教学环节

  (1)课前诵读 引出主题;(2)汽水先生 领生入门;(3)玩转童诗 趣味乐读;(4)创意雨点 趣味分享;(5)小结诗趣 推荐阅读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诵读 引出主题

  1、课前诵读古诗。

  2、引出课堂主题。你们特别厉害,能够背诵这么多古诗啦!其实,诗歌中除了古诗,还有一些专门为小朋友写或者小朋友自己写的诗呢!它叫——儿童诗。如果要你在儿童诗的前面加一个形容词的话,你会用什么呢?瞧!傅老师觉得儿童诗是——好玩的。想不想我们一起去玩一玩?

  【评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拽和及时书写的效果,及时记录学生的发言,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拉*了学生与儿童诗的距离,为接下去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汽水先生 领生入门

  1、自读猜测,反馈结果。出示儿童诗,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猜。全班交流时和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并且说明是从哪里知道的。揭示谜底:原来,这位先生就是像雪碧、可乐之类的“汽水”呀,我们来和它打个招呼吧!

  出示:

  跟你握握手

  你就冒气

  请你脱脱帽

  你就生气

  干干脆脆

  一口把你喝下去

  看你还

  神不神气

  2、感受事物,读出好玩。

  (1)冒气。通过摇晃汽水,学生观察变化,读好诗歌一、二两行。

  (2)生气。请学生仔细倾听汽水经过摇晃后打开盖子所发出的声音,理解汽水先生“生气”的样子。读好诗歌三、四两行。

  (3)干干脆脆。呦,这汽水先生的'火气还挺大,不过我们的小作者才不怕它。你瞧,他是怎么做的?(指导朗读:干干脆脆)

  3、感受儿童诗的有趣。加上动作读好整首儿童诗。教师总结:我们都读得很开心,是呀,儿童诗就是这么好玩,可以写一写我们熟悉的东西,而且在写的时候,你还可以像这位小朋友一样把它当作人来写呢!这就叫——拟人。

  【评析】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渐变功能,隐藏谜底——汽水。教师讲到相应内容时,随即点击,增加神秘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在这种神秘感中感受到了儿童诗的趣味性,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玩转童诗 趣味乐读

  1、自读猜测,填充儿童诗。哎呦,这位淘气的汽水先生,竟然一不小心把桌上的墨汁打翻了,好多都看不清了,我们只能来猜一猜了。当学生在猜测中遇到困难,可让学生倾听鼓声。

  出示:

  怕打的小孩

  是一个怕打的小孩,

  当你轻轻地打他,

  他就 地叫:

  疼!疼!疼!

  当你 地打他,

  他就高声喊:

  2、填充诗歌。你能试着填一填这些脏的地方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书写。师生合作朗读完整的诗歌。

  3、感受儿童诗乐趣。儿童诗就是这么自由,这么充满想象力,我们想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

  4、感受儿童诗格式趣味。汽水先生带着他的这位好朋友,要坐火车去旅行啦!

  出示:

  火 火 火 快 快 快 气 气 气 到 到 下

  嘟 嘟 嘟

  车 车 车 跑 跑 跑 强 强 强 了 了 车

  猜一猜:这首儿童诗应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教师画出火车头的样子,请学生画完整。师生合作表演朗读。儿童诗有趣吗?总结:是呀,在创作的时候还可以用一些好玩的格式呢!

  (四)创意雨点 趣味分享

  1、听音识物。汽水先生和他的朋友坐在火车上,忽然,他们听到了一阵熟悉的声音(播放雨声)。你听到了什么?闭上眼,倾听教师配乐朗诵。

  师配乐朗读:

  雨点

  雨点落进池塘里

  在池塘里睡觉

  雨点落进小溪里

  在小溪里散步

  雨点落进江河里

  在江河里奔跑

  雨点落进海洋里

  在海洋里跳跃

  现在请你睁开眼睛,各位小雨点,你们刚才去了那么多地方,最喜欢的是哪儿呀?请说的小朋友带读,配乐齐读。

  2、回忆生活,想象雨点。你们观察过吗?小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他们又在这些地方干什么呢?我们试着说说

  雨点落进_______________里,

  在_________里___________。

  3、小组合作,分享成果。播放微课,学*写法。学生学*写法后,自主创作。在展示环节分两种情况:(1)请打上五角星的小朋友读一读自己的作品(学生评),教师总结:原来儿童诗还可以大家一起来创作呀!(2)请个人完整创作一首诗歌的学生朗读(配乐读)交流好后,请你们将作品贴在你们小组的作品单上。你们小组如果完成了,你可以有礼貌地去看看别的小组的作品单(教师拍摄学生作品,导入白板)

  (五)小结诗趣 推荐阅读

  1、小结诗趣。看着这满满的作品单,你们感觉怎么样?是呀,这儿童诗其实一点也不难,还特别好玩呢!

  2、推荐阅读。推荐诗集:《阁楼上的光》、《月亮唱的歌》、《一个孩子的诗园》

儿童诗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能自主选题,发挥想象,创作简单的儿童诗。

  2、通过品读赏析,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初步掌握儿童诗的创作方法。

  3、激发学生创作儿童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聊诗激趣,导入课题(1分钟)

  同学们,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儿童诗则是诗歌王国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是诗歌王国里的小精灵,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儿童诗的世界,去亲*这个小精灵。(板书课题)

  (一)赏读儿童诗《爸爸的鼾声》(5分钟)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简短的儿童诗,你们试着读一读。(出示儿童诗《爸爸的鼾声》)

  你们喜欢这首小诗吗你喜欢哪一句同学们,请齐读第二句,说说作者由爸爸的鼾声想到了哪些事物这样写美吗这首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充满想像。(师相机板书:充满想象)

  2、在儿童诗的世界里,看似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往往因为想象而使它们有了传神的诗意。

  3、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儿童诗《爸爸的鼾声》。

  (二)赏读儿童诗《不学写字有坏处》(6分钟)

  1、儿童诗不仅充满想象,而且富有童趣,老师这里有一首非常经典的儿童诗,出示儿童诗《不学写字有坏处》。

  2、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小诗,猜一猜小虫和小蚂蚁说的分别是哪三个字师:你们的想像真有趣,这首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富有童趣,你喜欢吗(板书:富有童趣)

  3、小结。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经常可以看到草叶上有小虫子和小蚂蚁咬的洞。这些自然现象,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如果针对这些普通的现象,展开丰富的想象,你也能写出一首首充满童趣的小诗来。

  (三)赏读儿童诗《萝卜》萝卜妹妹,你真粗心,捉迷藏时把头发留在外面。

  1、谁来读读这首诗

  2、你觉得这首诗好吗好在哪里

  3、师小结:拟人这种修辞手法的巧用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它让*淡的萝卜顿时增添了许多诗意。实际上在儿童诗的创作中,不仅是拟人,我们还需要巧妙地综合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师板书:巧用修辞。

  三.激发想象,诗意再现

  1、写好儿童诗最主要的`是要有丰富而大胆的想象,现在老师要测测你们的想象力,先让我们来做个热身运动吧!

  2、出示:熊猫在雪地上画了一条横线,小马看见了,可高兴了,它说:“这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我沿着它跑过去,就能()!

  生:就能跑到大草原,吃到青青的草。生:就能跑到好朋友兔兔家,和它一起玩耍。生:就能跑回远方的家,和爸爸妈妈团聚了。出示:熊猫又在雪地上画了一条横线,小马急得大叫起来:“()”。

  生:哎呀,路这么崎岖,我到不了草原了。

  生:不好,前面有一条小河,挡住了我的去路。

  3、师小结。

  4、让我们走进魔法训练营。课件出示:o看到o,你认为它是什么。

  5、师:有一个孩子,他由“○”他想到了“蛋”,由“蛋”他想到了:

  课件出示《蛋》:这个皮球不圆嘛!也可以滚吧滚呀滚“啪嗒” 。

  师:想想看发生什么事了

  师:哈哈,从蛋里跑出的是一个个惊喜!你们的回答让我惊喜!

  6、师:有一个女孩,看到这个“O”,她想到了眼睛,也写了一首诗,不过,她要请我们同学帮忙写完,行吗

  (1)出示:

  是天空的眼睛,露珠是的眼睛,奶奶眼睛看不清,是奶奶的眼睛。

  a、学生自由填诗。

  b、问:为什么我是奶奶的眼睛

  (2)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首我们集体创编的儿童诗读一读。

  过渡:同学们,儿童诗是自由的、快乐的,有着丰富的想象,写出了你们的天真,而且充满了情趣,也表现出了你们的一片真情

  四.尝试创作,步入诗意

  1、在刚才的训练中,我们的想象多了一些夸张,添了一些童趣,诗的意境就更浓了,听着同学们充满想象的表达,我觉得你们全是一个个小诗人,想不想自己动笔写一首儿童诗,当一回真正的小诗人

  2、现在就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来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1)自由读,指名读。(2)课件出示:

  大海是摇篮,,,。 a.谁会填一填

  b.大海是个丰富的世界,还有吗

  c.还有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写下你创作的儿童诗,你可以这样写(出示模式):

  3、(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学生自由选择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诗作,交流评价。

  师小结:你们真是一个个小诗人,从你们口中流出的,就是一个个美丽的诗句。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好玩的儿童诗,愿儿童诗这颗梦想的种子能够播撒在你们的心田,希望同学们在童诗的天地里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遨翔,最后成为一个个童诗高手,当然只有多看多想多写,才是创作成功的秘决!

儿童诗教学设计14

  活动目标:

  1.学*并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2.感知周围事物的色彩变化,并能大胆地运用语言表述。

  3.体验诗歌所展现的大自然的美和欢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副绿色眼镜、绿色草地背景图、小猫、甜糕、手套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变一个神奇的魔术,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幼儿回答)下面我要请出我的道具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绿色的眼镜)下面我要带上我的魔术眼镜,我的魔术开始了。

  二、理解并学*儿歌内容

  1.师:哇!带上这个神奇的眼镜我发现我们的世界都变成了绿色!你变成了绿色、你也变成了绿色、你也变成了绿色。我把这个神奇的眼镜借给你带一带,你看一看,我们的教室里的东西都变成了什么颜色的?(绿色的)

  2.你们想不想都带上这个神奇的眼镜看一看呀?(想)好,那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拿出板凳下的眼镜,我们一起带上这副神奇的眼镜去看一看。

  3.带上这个眼镜,你发现我们周围的东西都变成了什么颜色?(绿色)我们现在来到了绿色的世界。那我们现在走进这个绿色的'世界去看一看吧。(幼儿充分讲述,引导幼儿说“绿色的xx”)

  我们看到了谁?(小猫图片)小猫变成了一只什么样的小猫?(绿色的小猫),出示甜糕图片,甜糕变成了一块什么样的甜糕?(绿色的甜糕);出示手套图片,手套变成了一双什么样的手套?(绿色的手套)现在我们看到的东西都变成了绿色。看看这儿,(一片绿色),再看那儿,(一片绿色),到处都是绿绿绿。戴上这个神奇的眼镜,我们看到的东西都变成了绿色。那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把这个绿色的眼镜拿到,会有什么变化呢?(请幼儿把眼镜拿掉)

  4.请小朋友想一想,刚刚我们带着绿色的眼镜在绿色的世界里看到了什么呢?(小猫、甜糕、手套)老师把你们看到的编成了一首诗歌,老师给诗歌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绿色的世界。下面请小朋友来听一听这首好听的诗歌。在这首好听得诗歌里有一只小动物,它是谁呀?(绿色的小猫)小猫邀请老师和所有的小朋友到绿色的世界去做客,你们想不想去啊?(想)小猫说了,这次去啊,有一个闯关任务,要和老师一起朗诵诗歌才能有机会进入绿色的世界,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ppt)小猫说有几个小朋友刚刚没有闯关成功,

  三、我们戴上绿色的眼镜,看到教室里的东西都是绿色的,现在小猫要带着我们到外面去看一看,我们到外面再去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哪些东西变成了绿色。戴上眼镜去外面看一看,活动结束。

儿童诗教学设计15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领会儿童诗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媒体:

  教学《儿童诗两首》一课时,配合电教媒体,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想象儿童生活的画面,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学*《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交流感悟。

  3.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5.生动笔*作,教师巡视。

  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儿童诗》教学设计(精选十篇)(扩展4)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本课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不去分析讲解,也不用课件演示,只是引导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诗歌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再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朗读交流中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阅读的乐趣。

  当学生读到《我想》时说,“我小时候也有这样奇妙的想法,”《童年的水墨画——江上》中的场景时谈到,“我也有过这样的事”,“我种过鸡蛋”,“我拔过小猫的胡子”……几句话一下子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他们开始滔滔不绝的说起自己小时候的趣事。

  看到这种情况,我随机布置学生进行小练笔,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成诗歌。效果还真的很明显,孩子们的诗歌充满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2

  今天我们上了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学生对诗歌非常感兴趣,我先让孩子从整体上比较两首诗的不同,大家说的不错,比如第一首是分小节写的,全文只有一个标题,而第二首诗有三个小标题。在体会押韵时,在引导下,孩子们也能发现诗的韵脚。

  接着我们描绘了诗带给我们的画面和感受,学生说的不错,尤其是在说《童年的水墨画》的《溪边》时,有的孩子从颜色上理解意思,说前三句都是在写绿色,而到了第四句就写到了“红”蜻蜓,真是“万绿从中一点红”呀!我当时就肯定了她的感受,想的非常细致!

  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比赛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大家积极准备,在比赛朗读环节,每个小组各显其能,读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评价小组朗读效果时,我采用了建议的方式,比如:朗读的'声音要响亮,最好要把身体站直,这样声音才能更好地传出来,在我的建议下,第二小组吸取了第一小组的教训,但感情又不够,我继续建议,如果你想让别人陶醉,不仅声音要响亮,自己先要入情入境,能有这样你才能打动别人,第三小组终于按照要求朗诵了出来,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我的评价:你们几个人的朗诵,就像一首和谐的交响乐,各尽其职,如入天籁之音,好!也许这个评价有些言过其实,但孩子们在朝着目标努力着,真是高兴!

  晚上布置了改写《溪边》的家庭作业,有很多孩子能把文中那种美的意境表达出来。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3

  我和学生共同学*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可能过于注重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的缘故,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图索骥式地带着孩子机械阅读文本,并不恰当地以实物或某些媒体漂亮的画面,来直接代替孩子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应该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


《儿童诗》教学设计(精选十篇)(扩展5)

——儿童诗教案汇总十篇

  儿童诗教案 1

  这是由教师开发的个人课程。在欣赏法国著名导演雅克・贝汉执导的的影片《海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儿童诗的创作。【课前准备】

  精选影片《海洋》中不同画面,合成三段影片。一是大海的样子;二是和谐的大海;三是哭泣的大海。【教学过程】

  一、思维风暴,聊出一首小诗。【设计意图】

  由圆想到什么,这是个极为发散的问题。只要敢想,答案就会很丰富。写诗其实也是一样,敢于去想,想得越是与众不同,越是富有个性,就越是会留给人深刻的印象。而后,看似不经意的围绕“眼睛”的聊天,聊着聊着,一首动人的小诗就创作出来了。精炼的语言,整齐的`句式,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瞬间的神奇,感受到原来写诗就这么简单。只要我想,我我也可以写,我能写诗的自信。为之后的创作奠定很好的基础。

  二、阅读海报,激发观影欲望。师:同学们,你喜欢大海吗?

  师:有一个人啊,他也很喜欢大海。他花了五年的时间,耗资五个亿,终于零距离的接触了大海,将它拍成了一部电影。知道他是谁吗?

  师:他就是法国著名的大导演雅克・贝汉。你看,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宣传海报,想看吗?那我们从头开始看?【设计意图】

  影视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广泛而经久不衰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影视艺术以其独有的综合性、直观性、审美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顺应学生的兴趣取向,将其引入语文课程中来,并加以合理的运用,可以让教学真正的“活”起来。

  三、欣赏开头,引导精炼表达。

  师:大海究竟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看――师: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用一个词语来写一写吗?师:读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师:同学们围绕同一段影片,写了许多不同的词语,表达出各自真实的感受。将这些感受连起来读一读,一首动人的小诗就会悄然诞生呢。不信,你听――

  师:这就是诗啊,用最精炼的文字来表达心中最强烈的感受!【设计意图】

  没有兴趣的学*,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教学时,首先播放两分钟影片开头的片段。在这段影片里,大海的样子,借助视觉与听觉的冲击,表现了从空中到水中,不同角度拍摄到的大海。如何将这种最直观的感受,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来?如何让学生对创作诗歌充满兴趣?我先让同学们用一个词,来表达心中最强烈的感受。而后,借助统一的句式,让孩子们看到,词在简单句式的变化中,有了诗的魅力与韵味。原来写诗是那么简单,那么神奇。而后,在音乐的渲染下,在深情的吟诵中,那份由衷的惊喜,那份我可以的自信,为进一步创作奠定基础。

  四、精选影片,倡导个性表达。

  师:提要求:观看画面,聆听配乐,用心感受。那我们继续看电影!师:这段影片里,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啊?为什么?

  师:小诗人,面对你眼中的水母,你最想说什么呀?(指导个性写诗)【设计意图】

  课前,我在影片中精选六个最能体现海的和谐的片段。水母、群鱼、海鳗、海蛇、亲嘴鱼、海蟹、人与鲨鱼在海中生活的场景。剪辑成一段两分半钟的连贯影片。这段影片看似不长,但剪辑的时候却非常精心。既要考虑孩子们的喜好,也要考虑个性表达的需要。在这样的基础下,指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写出个性,写出情趣,才有了可能。在明确的要求中,孩子们投入得观赏着影片。之后引导学生去谈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在看似轻松的对话中,教师抓住学生首先汇报的“水母”这一生物的姿态,引导学生从说清楚到说准确,再到说形象,说精炼。过程中,特别关注、尊重、赏识学生的个性表达。在深邃的大海中,在那个新奇的国度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有了充足的创作的空间,学生用自己的口书写自己的心,一切就会变得很美妙。而后,在欣赏自己与他人的诗句时,斟酌词句、以诗会友,主动而又真诚,课堂里因为有了这样的身影,而变得灵动起来,诗意盎然!

  五、合作推敲,润出精彩诗行。【设计意图】

  写诗本不容易,但儿童却可以成为天生的诗人。老师就在其中起到一个唤醒与点拨的作用。在音乐中,孩子们深情吟诵着自己的诗句,那种自我陶醉的姿态,多么弥足珍贵。而后“再修改修改自己的诗句,让它变得更流畅,更能表达你想说的。可以同桌、周围的伙伴,互相修改一下。”你会发现,孩子们斟酌字句,互修互改。过程中,他们交流意见,发表观点,思考辨析,互相帮助。那一刻,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成为主角。那一刻,你可以接受别人的意见,也可以坚持自己的思考。大家一起学,学出自己的精彩。

  六、变换视角,深度感受海洋。【设计意图】

  这是最后这一板块,我希望引导孩子们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哭泣的海洋。有了影片强烈的视觉冲击,关注影片中音乐的变化,背景色的变换。那些虽然远离孩子们,却又正在发生的残酷事实直逼孩子们的最柔软的内心。孩子们的表情在变化,情绪在波动,我抓住时机,引导他们畅所欲言,深度表达。孩子们一蹴而就,表达出此刻他最真实的感受。在此之后,学生创作诗歌:写给心中的大海。此刻,创作激情高于创作智慧,学生可以调动本节课所有新鲜的感受,个性表达。情动而辞发,一首首真挚的小诗流淌在笔尖。精彩的影片,动人的诗篇,学生的心里已被种下一枚温暖的“种子”。

  儿童诗教案 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难点分析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童年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有人将这些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用文字记录了下来,我们来学*《儿童诗两首》,一起回忆、享受这童年的乐趣。

  幻灯片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并板书。

  二、资料交流

  看看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哪些儿童诗,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三、检查预*

  两首儿童诗是有区别的,谁来说说区别在哪

  ⑴《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⑵《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⑶《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场景。

  四、学*诗歌《我想》

  1.录音范读,及时纠正你在预*过程中读不准的字或词。

  2.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歌。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评议。

  4.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⑴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在你的童年时代,曾经有过哪些美妙的愿望呢?(指名说)如果你能把自己美妙的愿望在待会儿的小练笔中也能变成一首优美的小诗,那就更棒了。

  小组配乐朗诵。

  五、指导学*《童年的水墨画》:

  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六、再次朗读,体会诗句的特别之处

  1.很有韵味。

  2.语言中有图画。

  3.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更形象、生动。

  七、诗歌朗诵挑战赛

  在今天的朗诵比赛中,你有没有信心和能力获得胜利!

  八、拓展学*

  仿写这两首诗中的一首,突出你童年最美好的生活或愿望。

  儿童诗教案 3

  一、指导思想: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是幼儿园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也是幼儿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为了让幼儿度过一个快乐、充实而有意义的节日,新民镇第二幼儿园举行“多彩童年·放飞梦想”为主题的庆祝活动,此次活动本着“阳光、快乐、热烈、安全”的原则和要求,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使我园艺术教育活动做到常态化,努力提高我园艺术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展现我园全体师幼热爱祖国、朝气蓬勃、勇于探索、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活动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使幼儿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从而让幼儿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通过向家长、社会展示幼儿的“六一”活动,进一步塑造我园的良好形象。为了使庆祝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三、活动主题:

  主题:“多彩童年·放飞梦想”

  四、活动内容:

  文艺节目表演

  五、活动时间:

  5月30日下午16:30——18:00

  六、活动地点:

  新民镇第二幼儿园大院

  七、参加对象:

  新民镇第二幼儿园全体师幼及家长

  八、组织机构:

  1、领导组:组长:齐峰伟

  副组长:王志强赵晔霞练凤成员:园务会成员及各班班主任

  2、职责:

  (1)组长:协调本次活动各项事宜。

  (2)副组长:负责会场舞台布置,严霞协助。

  苏英负责会场安排(包括出入场、演出秩序及会场秩序。)

  (3)主持人:

  教师:

  幼儿:

  (4)保卫工作:

  (5)保健工作:

  (6)安全工作:各班主任(苏英提前制定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7)班级幼儿秩序:由本班三位老师负责。

  (8)摄影、摄像:

  (9)音响设备:

  九、“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节目具体要求:

  1、本次节目内容以反映庆祝“六一”儿童节为题材,本着健康向上、阳光、快乐、热烈、安全的原则和要求;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富有感染力,展现我园师幼天真、活泼、热爱祖国、朝气蓬勃、勇于探索、阳光健康的精神风貌。

  2、节目形式以歌曲(独唱、合唱)、舞蹈(独舞、集体舞)、健美操、童话剧、情景剧、小品、国学表演、快板、器乐、武术、及语言类节目为主,由老师和幼儿共同创作编排。

  3、每个节目要体现“精”、“新”,每个节目时长不超过5分钟。

  4、以班级为单位,小班每个班出1个精品节目,中班1—2个节目,大班至少2个节目,由班上三位老师负责编排幼儿节目。

  5、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各班在4月中旬将节目内容、参演人数上报园长处以便幼儿园统一安排。

  6、各班组织家长清理场地果皮纸屑。8。按顺序依次退场。

  十、注意事项:

  1、各班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做好活动期间幼儿的安全教育与管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各班主任必须指挥本班幼儿按指定区域、位置就坐,不得中途退场,注意个人周边环境卫生,不得在活动场地上和园内乱扔废弃物和垃圾。

  3、家长不得将自家饲养的猫、狗等家畜带来幼儿园。

  4、所有女家长不得穿高跟鞋、短裤、背心等奇装异服。

  5、观看演出时不得在活动期间打太阳伞,以防遮挡扎伤他人,可以自备凉帽做好防晒工作。

  6、家长不得私带瓜子、花生等零食进园。

  7、家长为幼儿准备1—2瓶矿泉水。

  8、所有参演人员在16:20以前服装、化妆到位,确保演出前服装、化妆完整性。

  9、所有工作人员在16:20到场,协助演出前工作。

  10、指导教师时刻注意演出进程,台上正在演出时确保后台有2个节目候场;演出时指导教师在音响老师处应急、指导。

  11、演出时,在主持人报幕的同时开始登台准备,但力求安全、快速、安静、准确到位。

  12、演出结束时,指定演员根据安排登台谢幕。

  13、演出结束后,幼儿交给家长管理,仍然到指定位置就坐,不得大声喧哗。

  14、所有参演节目音频伴奏资料演出前一天上交到负责人手上,并注明曲目位置及节目名称,演出后统一领回。

  15、所有参演人员及工作人员务必听从舞台总调度安排,确保演出成功。

  16、主持人(老师)组织好整体会场秩序,演出期间不得在舞台前来回走动、窜流,以免影响摄像效果。

  儿童诗教案 4

  语言:进城怎么走法(儿童诗)

  教案目标:

  1、感知诗歌的韵律感,学*有节奏的朗读诗歌。

  2、根据的格式仿编。

  3、初步体会幽默,风趣的风格。

  教案准备:利用大型彩色积木在活动室的门口搭建一座大城门。

  教案过程:

  1、幼儿进城门

  ★教师:看!我们生活室的门口有什么?来,我们从这座城门走进活动室里去吧!

  ★教师:刚才你们是这样走进城门的呢?

  ★教师:请小朋友看,我是这样进城的。

  教师做出很滑稽的走路姿势,引发幼儿的兴趣。

  2、教师做出进城的动作,激发幼儿学*的兴趣。

  ★教师一边做进城的动作,一边念。

  ★引导幼儿集体朗诵。

  ★幼儿分组一边做动作,一边念。

  3、幼儿用快节奏念,体会快乐的感觉。

  ★教师示范用快节奏念。

  ★引导幼儿集体用快节奏念。

  ★请个别幼儿快节奏念。

  4、创编进城的动作。

  ★教师:你们是怎么样进城的?

  ★教师请幼儿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一边表演一边念。

  ★鼓励幼儿创造更引人发笑的动作。

  5、仿编。

  ★教师:我们将大家想出来的这些方法编到里去吧。

  ★集体选择一个动作图仿编。

  ★再选择一个动作图,边做动作边仿编。

  ★幼儿自选动作,利用搭好的大城门进行仿边的表演。

  儿童诗教案 5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难点分析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童年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有人将这些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用文字记录了下来,我们来学*《儿童诗两首》,一起回忆、享受这童年的乐趣。

  幻灯片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并板书。

  二、资料交流

  看看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哪些儿童诗,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三、检查预*

  两首儿童诗是有区别的,谁来说说区别在哪

  ⑴《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⑵《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⑶《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场景。

  四、学*诗歌《我想》

  1.录音范读,及时纠正你在预*过程中读不准的字或词。

  2.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歌。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评议。

  4.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⑴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在你的童年时代,曾经有过哪些美妙的愿望呢?(指名说)如果你能把自己美妙的愿望在待会儿的小练笔中也能变成一首优美的小诗,那就更棒了。

  小组配乐朗诵。

  五、指导学*《童年的水墨画》:

  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六、再次朗读,体会诗句的特别之处

  1.很有韵味。

  2.语言中有图画。

  3.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更形象、生动。

  七、诗歌朗诵挑战赛

  在今天的朗诵比赛中,你有没有信心和能力获得胜利!

  八、拓展学*

  仿写这两首诗中的一首,突出你童年最美好的生活或愿望。

  儿童诗教案 6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儿童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鱼儿,花园、风儿、花朵,妈妈、婴儿等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蓝天、星星、大海、鱼儿、花园,花朵、妈妈的手、婴儿等的贴纸若干。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

  [设计思路]

  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曾赞美《摇篮》是"一支美妙的摇篮曲","是歌也是诗"。它以悦耳动听的音韵展现了"蓝天"、"大海"、"花园"以及"妈妈的手"这一幅幅开阔儿绚丽的画面,运用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将它们和谐地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温馨、宁谧的环境,可以使孩子们陶醉在这种优美的意境中安然入睡。

  [活动流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完整欣赏诗歌,反复聆听--→朗诵诗歌,启发设问,集体讨论――→迁移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摇篮"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关系?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5、倾听配乐诗朗诵《摇篮》,要求幼儿倾听时想象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交流讨论、表演

  1、集体朗诵并交流讨论

  a、诗歌里讲了哪些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

  b、诗歌里说的这些摇篮,分别是哪个宝宝睡觉用的呢?(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c、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d、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妈妈的手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摇篮,每个小朋友要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关爱。

  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例:当诗歌里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时,扮演蓝天的`幼儿便可想像抱着星星,摇它入睡的动作,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在我们班一直都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如今天的语言活动《诗歌:摇篮》孩子们是被这首诗歌给迷住了。当然我自己也感觉这堂课,比我想象的要顺。孩子们表现得很不错,回答问题都很积极,述说、表演也都比较到位,这些都令我非常开心。《摇篮》这首诗歌是个很美妙的儿童诗,诗歌中清晰的语言描绘了四幅温馨宁静的画面,诗的前三段,分别把蓝天、大海、花园比作是摇篮,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各睡其中,这也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

  诗歌一般都是以精炼、优美的语言,来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一般都有含蓄的特点,诗歌往往是抓住事物中容易打动人心的一点或几点集中而概括地表现出来的,所以孩子对此较为陌生;而幼儿对如何通过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的不同变化来表达诗歌内容,也不够熟悉,所以我把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学会有感情的朗诵作为本活动的重点部分。由于大班孩子的抽象意识思维理解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对理解诗歌的意境存在困难,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理解诗歌的意境。

  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也许是我的引导、提示做得不够充分,幼儿的动作、表演形式都过于单一;创编诗歌环节,幼儿的想象力还没有完全的被我激发出来;延伸活动的选择上还有些不恰当。

  课后我仔细的想了想,目前我觉得自己上课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语言组织。不管是引导、提问,还是小小的鼓励,都需要教师在语言上简短、精确的表达出来。提问的问题一定要简单明了,教师总结也要很精确,可以让幼儿马上理解。

  问题之二,激情!我自认为我上课还缺乏一点激情,这是我每次上课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调动学生们的情绪,如何完全的投入到课堂之中,如何与幼儿打成一片···诗歌朗诵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需要激情的,一位有激情的老师是会被感动得!

  这几点是我接下来要一直研究思考的问题,我相信我的课会越上越好。

  儿童诗教案 7

  【教材简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设计理念】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建议】

  1、重视朗读训练:

  《我想》节奏齐整,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在不同的环节安排朗读训练,但要注意层次性,提升朗读的质量。《童年的水墨画》则应重在读出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

  2、鼓励大胆想象,如:

  《我想》一诗,学生通过想象一个个心愿的画面,感受童年的.异想天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想象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3、借鉴诗歌写法:

  学生自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学*《我想》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⑴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师生间的距离。)

  ⑵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

  (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2、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随机板书)

  3、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⑴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⑵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

  ⑶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4、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⑴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⑵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⑶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⑷全体齐读。

  二、学*《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⑴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⑵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⑶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⑷学生质疑,释疑。

  3、赏析诗句:

  ⑴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⑵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⑶感情朗读。

  4、鉴赏写法:

  ⑴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⑵交流感悟。

  ⑶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⑷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⑸生动笔*作,教师巡视。

  ⑹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练*设计】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儿童诗教案 8

  活动目标

  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意境,丰富相应的词汇。

  在活动中培养耐心倾听的*惯,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字卡(“神奇”、“长出”、“开出”、“游出”、“敲响”),录音机,磁带,小鼓一面。

  知识经验准备:活动前向幼儿介绍一些有关动植物生长的知识。

  活动过程

  播放歌曲《小雨点》,幼儿自由舞蹈,导人活动。

  播放雷雨声录音,提问:小雨点从天空落下来,像什么?发出什么声音?

  教师展示电脑课件,启发幼儿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加以欣赏。

  提问:

  ①雨点落到什么地方?长出什么?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去理解“长出”、“游出”、“开出”。

  ②雨点落到雨伞上发出的声音,让你想到什么?

  欣赏配乐诗朗诵。让幼儿闭上眼睛完整欣赏,充分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提问:为什么说雨点是神奇的?启发幼儿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美丽的大自然,教幼儿要爱护大自然。

  拓展活动:请幼儿根据儿童诗的结构,进行简单的仿编。

  活动渗透

  美术活动:启发幼儿把对雨天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科学领域的.活动:向幼儿介绍一些动植物生长的知识。

  园内渗透:将散文中各个画面内容附上相应的字卡,张贴在活动室墙面上,让幼儿自由讲述。

  园景中渗透:下雨天带幼儿到户外去看雨、听雨。

  家庭中渗透:雨天让家长引导幼儿看雨,启发幼儿大胆想象。

  儿童诗:《神奇的雨点》

  “刷刷刷!”云妈妈把雨点儿当种子从空中播下……

  播进竹园,长出春笋儿。

  播进草丛,钻出蘑菇儿。

  播进树林,开出花朵儿。

  播进池塘,游出蝌蚪儿

  雨点儿,落到雨伞上,敲响了一面面小彩鼓:

  叮叮咚!叮叮冬!

  雨点儿,顺着雨伞滑到地上,开出一朵朵水花花。

  水花花,笑嘻嘻,亲亲娃娃们的脚丫丫。

  哦,娃娃们也长高啦!

  活动分析

  本活动选取的儿童诗《神奇的雨点》语言清新而俏皮,很符合中班幼儿的欣赏品味。活动中,教师通过电脑课件、配乐磁带等辅助手段,引导幼儿掌握儿童诗,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意境。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幼儿学*仿编儿童诗,扩大了幼儿的想象空间,提升了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全语言教育“能根据文学作品提供的线索,扩展想象,仿编或续编一个情节或一个画面”这一目标。

  实施指导

  活动重点: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意境。

  活动难点:能够用完整的话描述自己身边的景物。

  活动拓展

  此次活动后,教师可以拓展进行“神奇的云、神奇的风”等活动。师幼互动活动,可以向多个层次铺开。

  将幼儿仿编的儿童诗制作成电脑课件,图文并茂使诗歌更形象生动。

  将幼儿仿编的儿童诗张贴在家园联系栏或家园联系手册中,把活动延伸到家庭,让家长和幼儿互动,仿编更多的儿童诗,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儿童诗教案 9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幼儿园我一直是带的大班或大大班幼儿,而且也一直在负责语言领域的教学。从*时的教学中我发现,语言对幼儿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激发太重要了,要达到同一个目的,教师不同的语言组织、引导完全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在一次儿歌“小草爱做梦”的课后,我发现班里好多孩子在课间跑来主动告诉我,“老师,我也会编儿歌——小鸟爱做梦,梦是……”。这时的我心里除了充满教学上成功的成就感以外,我还思索着;大班孩子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强,他们喜欢自己创作,觉得有成就感,不满足于单纯的朗诵诗歌,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尝试自己仿编、创编,我再一想,孩子在小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睡摇篮的经历,就设计了这堂“摇篮”课。

  活动目标

  1、通过动画和动作,理解诗歌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动画“摇篮”,“摇篮曲”音乐,黑板,磁铁,字卡等。

  2、图片: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星星、鱼儿、花儿、小宝宝。

  经验准备:

  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播放摇篮曲)孩子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听着这首优美的'曲子,小宝宝们躺在摇篮里睡着了。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摇篮,我们一起去听听、看看吧!

  二、观看动画,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第一遍动画: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欣赏第二遍动画:

  ——“刚才小朋友听得可认真啦!现在,我们来看着图再欣赏一遍吧。欣赏的时候请小朋友想一想,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摇篮里面摇着的都是谁?又是什么在轻轻飘、翻、吹、唱呢(幼儿带着问题欣赏诗歌,之后依次一组一组地出示字卡)”

  三、初步学*朗诵诗歌:

  1、幼儿边看动画边跟着诵读诗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自然地学会诗歌)

  ——“这首诗歌这么好听,刚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念了,还做好看的动作呢,你们想不想学呀?那我们边看大屏幕边跟着亲亲地念一念好吗?”

  2、幼儿加上动作来表演诵诗歌。

  “小朋友的声音太好听了,如果这一次小朋友的声音再稍微大点儿,把我们的动作加上的话相信会更棒的,我们来试试吧。”

  3、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诵读诗歌。

  4、“为什么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引申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动作轻轻的,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的。)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四、教师创编诗歌,幼儿仿编诗歌——充分运用幼儿已有经验,充分发挥幼儿想象

  ——“听了这么美的诗歌,老师也想来编一首儿歌:草地是摇篮,摇着草宝宝,风儿轻轻吹,草宝宝睡着了。”

  ——“小朋友,那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编一首诗歌呀?那请你们照着黑板上的句子结构来自己编一编吧!”

  五、延伸活动:为诗歌配画

  ——小朋友编的诗歌多美呀!请小朋友回家后为自己编的诗歌配上优美的画面吧!

  教学反思

  在我园的教研课上曾经把语言领域的诗歌活动提出来做过探讨,老师们都觉得古诗、散文、诗歌教学对幼儿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主要是要理内容、体会意境,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仿编、创编。诗歌“摇篮”是我在我园上过的一堂公开课,所以是自己实际操作过的,感悟和体会也比较多一些。 总的来说效果还是比较好,对自己语言的组织呀,提问的准确上性呀还是比较满意。觉得幼儿在我语言的引导下自主发展的空间还是比较大,思维也比较活跃,活动性也比较强,孩子比较感兴趣。只是在与幼儿互动时感觉自己对幼儿关注全体还不够,同一个幼儿请几次来回答问题的情况稍微多了一点;还有就是觉得自己的教育机智和临时的应变能力还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地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地调整,以期服务教学目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还有些一味地想从幼儿那里得到自己教学活动设计中想得到的答案,违背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应多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考虑,运用正确的教学理论,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做到最大化地发展幼儿。

  儿童诗教案 10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幼儿园我一直是带的大班或大大班幼儿,而且也一直在负责语言领域的教学。从*时的教学中我发现,语言对幼儿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激发太重要了,要达到同一个目的,教师不同的语言组织、引导完全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在一次儿歌“小草爱做梦”的课后,我发现班里好多孩子在课间跑来主动告诉我,“老师,我也会编儿歌——小鸟爱做梦,梦是……”。这时的我心里除了充满教学上成功的成就感以外,我还思索着;大班孩子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强,他们喜欢自己创作,觉得有成就感,不满足于单纯的朗诵诗歌,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尝试自己仿编、创编,我再一想,孩子在小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睡摇篮的经历,就设计了这堂“摇篮”课。

  活动目标

  1、通过动画和动作,理解诗歌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动画“摇篮”,“摇篮曲”音乐,黑板,磁铁,字卡等。

  2、图片: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星星、鱼儿、花儿、小宝宝。

  经验准备:

  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播放摇篮曲)孩子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听着这首优美的曲子,小宝宝们躺在摇篮里睡着了。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摇篮,我们一起去听听、看看吧!

  二、观看动画,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第一遍动画: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欣赏第二遍动画:

  ——“刚才小朋友听得可认真啦!现在,我们来看着图再欣赏一遍吧。欣赏的时候请小朋友想一想,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摇篮里面摇着的都是谁?又是什么在轻轻飘、翻、吹、唱呢(幼儿带着问题欣赏诗歌,之后依次一组一组地出示字卡)”

  三、初步学*朗诵诗歌:

  1、幼儿边看动画边跟着诵读诗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自然地学会诗歌)

  ——“这首诗歌这么好听,刚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念了,还做好看的动作呢,你们想不想学呀?那我们边看大屏幕边跟着亲亲地念一念好吗?”

  2、幼儿加上动作来表演诵诗歌。

  “小朋友的声音太好听了,如果这一次小朋友的声音再稍微大点儿,把我们的动作加上的话相信会更棒的,我们来试试吧。”

  3、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诵读诗歌。

  4、“为什么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引申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动作轻轻的,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的。)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四、教师创编诗歌,幼儿仿编诗歌——充分运用幼儿已有经验,充分发挥幼儿想象

  ——“听了这么美的诗歌,老师也想来编一首儿歌:草地是摇篮,摇着草宝宝,风儿轻轻吹,草宝宝睡着了。”

  ——“小朋友,那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编一首诗歌呀?那请你们照着黑板上的句子结构来自己编一编吧!”

  五、延伸活动:为诗歌配画

  ——小朋友编的诗歌多美呀!请小朋友回家后为自己编的诗歌配上优美的画面吧!

  教学反思

  在我园的教研课上曾经把语言领域的诗歌活动提出来做过探讨,老师们都觉得古诗、散文、诗歌教学对幼儿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主要是要理内容、体会意境,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仿编、创编。诗歌“摇篮”是我在我园上过的一堂公开课,所以是自己实际操作过的,感悟和体会也比较多一些。 总的来说效果还是比较好,对自己语言的组织呀,提问的准确上性呀还是比较满意。觉得幼儿在我语言的引导下自主发展的空间还是比较大,思维也比较活跃,活动性也比较强,孩子比较感兴趣。只是在与幼儿互动时感觉自己对幼儿关注全体还不够,同一个幼儿请几次来回答问题的情况稍微多了一点;还有就是觉得自己的教育机智和临时的应变能力还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地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地调整,以期服务教学目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还有些一味地想从幼儿那里得到自己教学活动设计中想得到的答案,违背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应多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考虑,运用正确的教学理论,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做到最大化地发展幼儿。


《儿童诗》教学设计(精选十篇)(扩展6)

——低年级儿童诗教学设计范本五份

  低年级儿童诗教学设计 1

  教材简析

  本组综合性学*《轻叩诗歌的大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儿童诗作为诗歌的一部分,它饱含童趣,充满想象,富有韵律等特点更适合于儿童品味、赏析和创作。儿童诗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以,这节课从儿童诗的内容入手,引导孩子发现诗歌的特点,去感受想象的快乐,感受诗歌创作的快乐。

  学*目标

  1.学会欣赏儿童诗,发现儿童诗的特点。

  2.发现儿童诗的表现手法,并尝试运用,学写儿童诗。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儿童诗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创作的信心。

  学*过程

  课前谈话

  1.0和3赛跑,谁跑得快?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白理由。

  2.师引导:从形状上看,0和3赛跑结果不同。那么,从不同的地方进行赛跑结果又会怎样呢?

  生发散思维,打开想象,观点不同引发辩论的课堂场景。

  【设计意图:课前交流用“0和3赛跑,谁跑的快?”导入,启发学生想象,发散了学生思维,自然而然的导入了此次教学的内容,为接下来写儿童诗做铺垫。】

  一、欣赏童诗,发现童诗特点

  1.播放儿歌《种太阳》

  师:孩子们,你看,刚才的争论,让我们的课堂气氛有些紧张,没关系,下面我们听首歌放松一下。会唱的一起唱。(课件播放儿歌《种太阳》)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播种一个就够了会结出许多的太阳一个送给南极一个送给北冰洋一个挂在冬天一个挂在晚上,到那个时候世界每个角落都会变得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师:孩子们,喜欢这首歌么?

  生:喜欢

  师:老师把这首歌的歌词放到了大屏幕上,其实呀,歌词本身就是一首儿童诗呢!【说完再板书:儿童诗】

  2.师生互动交流:你发现儿童诗的特点了吗?

  (1)抓住一个“种”字体会儿童诗充满童趣的特点。自己读一读。

  师:通过读,你发现儿童诗的特点了吗?

  生:很有童趣

  师:那趣在哪里?(读读句子)

  生: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播种一个就够了,会结出许多的太阳。

  师:是呀,太阳都能种,可真够有趣的!看来,富有童趣是儿童诗很显著的特点。(板书:童趣)

  (2)结合儿童诗中的相关句子,发现儿童诗充满想象的特点。如:

  一个送给南极,一个送给北冰洋,一个挂在冬天,一个挂在晚上。

  自己读一读。师:还有吗?

  生:小作者想象力很丰富。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一个送给南极,一个送给北冰洋,一个挂在冬天,一个挂在晚上师:真好!还有哪些想象丰富的句子?

  生1: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或者生2:到那个时候,世界每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

  师:看来呀,充满想象也是儿童诗的特点。(板书:想象)

  (3)发现儿童诗中“望、阳,洋,亮”等字,发现儿童诗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的特点。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发现。大家看,(加红“望、阳,洋,亮”)读读红色的字,有什么发现吗?

  生:读起来很押韵,让人觉得朗朗上口

  师:真好,你是个会读诗的孩子,发现了儿童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板书:韵律】

  (4)引导学生总结回顾儿童诗的特点:充满想象饱含童趣富有韵律

  一首《种太阳》让我们发现了儿童诗的特点,他们是——【师指板书】充满想象,饱含童趣,富有韵律。

  二、多感齐动,发现表达方法。

  要想真正走*儿童诗,仅仅会读会赏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是能走进字里行间,去寻找儿童诗的'表达密码就更好了。【补充板书:寻找的密码】生齐读课题《寻找儿童诗的密码》。

  1.读儿童诗《风》,发现表达密码——拟人。出示儿童诗《风》

  风

  风儿微笑在树上荡秋千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儿玩飞镖游戏

  (1)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回答交流:风很活泼,很爱玩,很调皮。

  (2)师引导学生结合句子,发现表现手法——拟人(板书:拟人)

  (3)引导学生想象:风,在树上荡秋千在草原上赛跑。想想看,风还会在哪?做什么?【找四个同学说】

  生:在操场上,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多好玩儿呀生:在花园里,和花朵一起跳舞

  生:在水面上,吹起一层层浪花。吹泡泡玩——真有趣

  生:在天空中,和小鸟一起唱歌,和白云捉迷藏,和太阳公公聊天

  师:你们看,大胆的想象一下子打开了同学们的思维。用上拟人的表达方法,我们看到了一位爱玩、会玩的风。和老师合作着来读一读,去感受这种快乐吧!(在树上——,在草原上——,在院子里——,课件加红)借机体会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来说句子。

  2.再读儿童诗《风》,发现表达密码——比喻。

  风

  风,你像一个敬业的理发师,把树上凋零的树叶给剪掉;风,你像一个顽皮的小孩,把行人的帽子给抢走;风,你又像一只发怒的猛虎,掀起海啸,淹没人类的家园;风,为什么你没有了往日的笑容,每天都在生气,是因为,我们吗?

  出示儿童诗《风》

  (1)又读了这首儿童诗,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风?

  生交流,师点红课件中的“像理发师、像小孩、像猛虎”,直接明了的发现“比喻”的表现手法。(板书:比喻)

  (2)师总结:同样是写风的儿童诗,用上不同的表现方法,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达效果!那,我们再来体会着读读吧,这一次我们开火车读——(再读《风》)

  3.读儿童诗《交通警察》,发现表达密码——夸张。

  (1)同学们,生活中的一切,只要你会观察,爱想象,就会流淌成一首首生动有趣的儿童诗。我们来看,他,认识吗?【出示:交通警察图片】

  生:交通警察。

  (2)生活中,你们眼中的交通警察是什么样的?生交流。

  (3)小作者眼中的交通警察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儿童诗《交通警察》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也不动了

  师引导学生抓住“力气大”这个词语,发现夸张的表现手法。师:对,夸张也是儿童诗创作的一把金钥匙【板书:夸张】

  4.总结表达方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破解了儿童诗的密码,找到了儿童诗创作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拟人比喻夸张(指课件)

  其实呀,除了我们今天学*的这几种方法以外,还有很多,像——(点击课件)在以后的学*中都会慢慢了解到出示:排比、假设、对话

  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儿童诗中,无论是能播种的太阳,会玩飞镖的风,还是力气大的交通警察,小作者就是通过这些表达方法让这一首首儿童诗充满童趣,富有想象。

  【设计意图:通过三首儿童诗的赏读,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自由】放胆类比、发现、联想,发现儿童诗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由物及物逐步发展到赋予物以活泼的生气,整个课程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了一个学生心里与语言发展的链条。】

  三、和谐互动,自由表达

  1.引导学生想象,指导学*想象的方法。

  提醒:还记得课前“0和3赛跑”的问题吗?我们就以它为话题,用上这节课我们学过的方法,继续发挥你们的想象,把它变成一首有趣的儿童诗。好吗?那怎么写呢?

  2.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层层推进,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准备。(以“0和3赛跑”为例)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继续想象创作师生交流,总结想象表达方法

  第一层:把数字想象**

  大家看,0和3赛跑,当我们把这两个数字想象**的时候,我们的儿童诗创作就开始了第一层想象(课件出示:第一步一个箭头,指向想象成“人”)。

  第二层:想象比赛地点

  还得接着往下想,既然是赛跑,他们会在哪儿比赛呢?老师觉得可能在草地上。你呢?

  第三层:想象比赛画面

  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画面,你看到的画面里有什么?生:我看到了0挺着肚子,3掐着腰——两位主人公不能少生:有太阳——太阳公公微微笑生:有小鸟

  生:有花儿——花儿点头笑生:有观众生:有彩旗

  哎呀,老师仿佛看到了那热闹的比赛场景呢!同学们,你现在是不是也迫不及待的想一试身手啦?拿起你的笔,开始创作吧!

  【设计意图:从“0和3赛跑”开始,又回到“0和3赛跑”,只不过,第一次赛跑是训练了孩子的想象,经过多首儿童诗的学*,发现儿童诗特点之后,引导孩子再回到“0和3赛跑”。指导学生学会一层层的展开想象,使想象有了方法性的指导,更使想象有了画面感,借助想象到的画面进行儿童诗的创作。】

  四、自主创作,拓展创新

  1.学生配乐进行儿童诗创作。

  【师巡视,指导精品1到2篇,以备展示】2.学生展示儿童诗,师生共同点评。学生作品一:自己读,别人评价

  谁来评价一下,你觉得这首儿童诗写的怎样?(侧重表现手法)

  看来,你真的学会了这种表达方法!这样的表达让这首小诗显得更加灵动了!作品二:生读。

  这首诗中,你觉得哪儿写的好?生评。3.作品创作及交流的拓展指导:课下继续创作,形成“0和3系列儿童诗”。看来呀,我们班的同学都有小诗人的潜质。老师建议我们把这些儿童诗集结成册。看,老师已经给你们设计好了封面,0和3的系列儿童诗

  (一)。

  拓展延伸: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想象和创作的欲望还要继续。想一想“0”和“3”除了比赛跑步,还会比什么?(比赛跳舞、唱歌、比美、比大小)生想象回答,师点评表扬

  4.课堂总结:课下,请同学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巧妙的运用这些方法,就会创作出充满想象,饱含情趣的儿童诗。【完善板书:画出翅膀的图案】

  (完善板书,画成翅膀形状。)

  老师期待0和3的系列儿童诗会在我们班诞生!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五、板书设计

  寻找儿童诗的密码

  想象拟人

  童趣比喻

  韵律夸张

  低年级儿童诗教学设计 2

  活动目标:

  1.学*并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2.感知周围事物的色彩变化,并能大胆地运用语言表述。

  3.体验诗歌所展现的大自然的美和欢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副绿色眼镜、绿色草地背景图、小猫、甜糕、手套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变一个神奇的魔术,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幼儿回答)下面我要请出我的道具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绿色的眼镜)下面我要带上我的魔术眼镜,我的魔术开始了。

  二、理解并学*儿歌内容

  1.师:哇!带上这个神奇的眼镜我发现我们的世界都变成了绿色!你变成了绿色、你也变成了绿色、你也变成了绿色。我把这个神奇的眼镜借给你带一带,你看一看,我们的教室里的东西都变成了什么颜色的?(绿色的)

  2.你们想不想都带上这个神奇的眼镜看一看呀?(想)好,那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拿出板凳下的.眼镜,我们一起带上这副神奇的眼镜去看一看。

  3.带上这个眼镜,你发现我们周围的东西都变成了什么颜色?(绿色)我们现在来到了绿色的世界。那我们现在走进这个绿色的世界去看一看吧。(幼儿充分讲述,引导幼儿说“绿色的xx”)

  我们看到了谁?(小猫图片)小猫变成了一只什么样的小猫?(绿色的小猫),出示甜糕图片,甜糕变成了一块什么样的甜糕?(绿色的甜糕);出示手套图片,手套变成了一双什么样的手套?(绿色的手套)现在我们看到的东西都变成了绿色。看看这儿,(一片绿色),再看那儿,(一片绿色),到处都是绿绿绿。戴上这个神奇的眼镜,我们看到的东西都变成了绿色。那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把这个绿色的眼镜拿到,会有什么变化呢?(请幼儿把眼镜拿掉)

  4.请小朋友想一想,刚刚我们带着绿色的眼镜在绿色的世界里看到了什么呢?(小猫、甜糕、手套)老师把你们看到的编成了一首诗歌,老师给诗歌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绿色的世界。下面请小朋友来听一听这首好听的诗歌。在这首好听得诗歌里有一只小动物,它是谁呀?(绿色的小猫)小猫邀请老师和所有的小朋友到绿色的世界去做客,你们想不想去啊?(想)小猫说了,这次去啊,有一个闯关任务,要和老师一起朗诵诗歌才能有机会进入绿色的世界,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ppt)小猫说有几个小朋友刚刚没有闯关成功,

  三、我们戴上绿色的眼镜,看到教室里的东西都是绿色的,现在小猫要带着我们到外面去看一看,我们到外面再去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哪些东西变成了绿色。戴上眼镜去外面看一看,活动结束。

  低年级儿童诗教学设计 3

  一、教材简析

  《家》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炼,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二、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依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尽可能的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诗的优美境界中去,感受家的温暖幸福。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2个生字。

  3、培养学生热爱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读书的*惯。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a)老师这有一个字你们认识吗?出示“家”这个字。上学期我们学

  过一首儿歌题目是“家”,谁还记得?(指名背诵)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朋友(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片),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吗?出示大图,学生上前贴画。

  b)学生看图用句式“(什么)是(谁)的家”说一说。(出示句卡,学生练说时相应出示蓝天、白云、树林、小鸟、小河、鱼、泥土、种子词语,贴在黑板上。

  c)师小结:说得真好,其实,把你们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快乐读书屋里去读读这首题目是《家》的小诗吧!

  (二)讲授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要求定位在读对、读通上。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小诗,同桌之间评评他读得怎么样。d)范读诗歌,想象诗中都写了谁的家?在哪里?

  e)随学生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1)“蓝天是白云的家”。看图或联系生活中所看到的,说说蓝天上的白云怎么样?学生交流后指名读,及时评价。

  (2)“树林是小鸟的家”。通过图理解“树林”一词。(再指名读)

  (3)“小河是鱼儿的家”。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说我们的教师就是清清的小河,你就是一条小鱼儿,你会在可爱的家里干些什么事呢?

  你能带着想象再读这一句吗?相信你会读得更好。(小组竞赛读)

  (4)“泥土是种子的家”。(有关种子生长的录像)师描述:春天,阳光暖暖地照着泥土,小种子醒来了。它伸伸小腿,生根了;它伸伸手臂,发芽了。在泥土的怀抱里,它慢慢地长大,长成花,长成草,长成树木和庄稼。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5)小结:你看,其实每一行诗的背后都藏着一幅很美的画,只要你用心地去读,去感受,你就会发现这美。

  (三)句式迁移

  1、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小组讨论,学生自由练说,交流。

  2、小动物、植物都有自己的.家,小朋友们也有自己的家。你有家,我有家,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祖国。问:你知道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

  3、(出示开满鲜花的中国地图)理解“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出示第二句)齐读。

  (四)背诵全文,创编诗歌

  (五)自主探究,认字识字

  在学*小组内交流,说一说你认识哪几个生字,说说是怎样认识的?不认识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六)总结:同学们,家是温暖的,是幸福的,描写家的诗歌还有很多很多。希望你们在看书时发现有关家的儿歌,一定要多读几遍,也把它背下来好吗?

  低年级儿童诗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什么样的幻想?什么样的剪影呢?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童年吧!(质疑导入,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以下词语:

  对词语的理解:

  汲取:吸取。

  喧闹:喧哗热闹。

  水葫芦: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是相对的。(为理解课文引路开渠)

  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共同理解有关句子:

  对句子的理解。

  1.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这是《我想》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2.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前一句描写了读书的神态,孩子是坐在街头读书,书就放在膝盖上,他(她)似乎很懂得爱护书,翻页时动作是轻轻的。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她)情不自禁地微笑着。后一句点明了他看的是《水浒传》,但主要说他看书看得入迷了,只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事,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也没有注

  意到。(意在加强学生对诗文的深入了解)

  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回答问题:

  1.生有感情地自读《我想》并回答:

  (1)《我想》之中都有哪些想法?

  (2)《我想》到“变成”意寓何在?

  2.生有感情地自读《童年的水墨画》并回答:

  (1)孩子在《街头》干什么?

  (2)孩子在《溪边》干什么?

  (3)孩子在《江上》干什么?

  (以上两题,学生自主回答后,师引导学生交流作答,意在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3.教学片段(师生互动):

  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生: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师: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

  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

  生: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引领理解,梳理归纳)

  五、课业:

  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可以模仿《我想》,让学生也动手写一写自己美妙的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写一首小诗《我想》。(意在丰富学生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低年级儿童诗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能自主选题,发挥想象,正确使用语句创作儿童诗。

  2.过程与方法:体验儿童诗的创作过程,共同交流,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儿童诗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创作的信心。初步培养审美意识,对生活的热爱,抒发真挚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欣赏体味,激活想象等形式感悟儿童诗的特点,体会怎样创作儿童诗,力争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得以充分展示,发挥自身优势,拥有施展才华的充分的空间。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儿童诗的特点,再引导他们补充诗,并创造意境让学生尝试创作诗,使他们愿意用诗的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诗是生活中每一个动人的`瞬间,诗是大自然每一次快乐的舞蹈,诗是心坎里每一分暖暖的深情,诗是思绪中每一次飞扬的畅想。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儿童诗则是诗歌王国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是诗歌王国里的小精灵,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儿童诗的世界,去亲*亲*这个小精灵。

  2、板书课题:学写儿童诗

  二、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师:著名女作家*慕蓉带着女儿到公园去玩,*慕蓉到售票口去买票,女儿站在旁边等着。忽然,一只蝴蝶飞来,直接飞进门里去了。她的女儿看见了,大声喊道:“妈妈!妈妈!你快看,那只蝴蝶没买票就飞进去了!”*慕蓉一听,高兴地对女儿说:“孩子,快把你说的话记下来,这就是诗啊!”于是孩子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多媒体展示)

  1、你们觉得这首儿童诗怎么样?

  2、你喜欢儿童诗吗?可以结合我们学过的《致老鼠》和《爸爸的鼾声》来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

  3、你认为我们写儿童诗可以从哪里寻找素材?可以找哪些素材呢?

  4、看来我们大家都有一双诗人的眼睛,都富有诗人的情感。我们今天就来写一写儿童诗吧。我们应该从哪里下笔呢?

  三、技法指导

  1、丰富的联想、想象

  (1)师谈话启发想象。

  (2)写好儿童诗最主要的是要有丰富而大胆的想象,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想象力,先让我们来做个热身运动吧!

  从“0”你能想到些什么呢?(交流讨论)

  2、从仿写开始

  (1)师:我们有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那怎样把这些联想和想象运用到诗歌当中去呢?让什么从仿写别人的诗开始。

  (2)多媒体出示诗句,请生填写完整。(师指导,生交流)

  3、自由创作技巧

  (1)师:写普通作文需要真切描绘,越逼真事物的“庐山真面目”越让人觉得真实。但诗歌创作需要活灵活现,超越本来形象,才能带来新奇和喜悦。

  (2)多媒体展示诗句,学*写作方法

  四、自己动手写写诗

  1、其实写儿童自己的诗歌有一定的方法,但无定法。只要有灵感、有兴趣、有文采,只要掌握以上一些要点,你就会成为一名不错的小诗人!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诗歌,当一回真正的小诗人!

  2、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可以想象我们的生活,可以说说你读过的课外书中的人物,也可以天马行空,自由想象哟。

  3、(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学生自由选择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诗作,交流评价。

  师小结:你们真是一个个小诗人,从你们口中流出的,就是一个个美丽的诗句。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好玩的儿童诗,愿儿童诗这颗梦想的种子能够播撒在你们的心田,希望同学们在童诗的天地里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遨翔,最后成为一个个童诗高手,当然只有多看多想多写,才是创作成功的秘决!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