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合集10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 1

  1、认识生字新词,理解“举止特别”“福利工厂”等词语的意思。

  2、培养学生围绕问题,细读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4、懂得“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体会青年爱画画、爱生活的情感,懂得境由心生,定能生慧。

  教学准备:

  学生预*课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情况。

  1、词语的认读:花港 泉白如玉 玉泉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举止特别 忘我

  读有关的句子:

  (1)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理解:赏心悦目

  (2)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理解:工笔细描 一丝不苟 挥笔速写

  2、用上“玉泉 举止特别 忘我”这几个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了解青年的特别之处,体会“忘我”。

  1、课文里说这个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什么叫“忘我”?请你默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说明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用序号标出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从文本中提取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能力。

  2、反馈汇报:

  预设:

  (1)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2)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融”是融合的意思。人和鱼融在一起,合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即是鱼,鱼即是人,达到了人鱼合一的高境界。他专心致志地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的都是鱼。

  (3)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4)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向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5)“你真专心哪!”我忍不住轻声问他。没想到他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我。

  三、弄懂“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1、思考:鱼本来是游在水里的,为什么小姑娘说鱼游到了纸上呢?青年又说游在他心里呢?

  2、用上关联词与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

  因为“鱼先游到了心里”,所以才能“游到了纸上”。看来,鱼的样子、鱼的动态已经活灵活现地刻在他的脑海里,铭记在她的心坎上。只有心中有“鱼”,方能笔下有鱼,纸上游鱼!

  3、引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青年的忘我,体会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

  在玉泉,我结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小伙子。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无论身边围了多少人,无论人们在赞叹什么,议论什么,他总是在静静地画画……往往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有人陆续散尽,而他还在画,似乎……就是这个小伙子,为了画好金鱼,一年多来,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

  4、引导学生想象并表达:

  青年忘记的难道仅仅是“吃饭”和“回家”吗?有可能还忘记些什么呢?

  世间万物皆尽忘,唯独不忘只是鱼。这才能够眼中有鱼、心中有鱼、纸上游鱼。

  四、体会作者描写的生动和语言的丰富。

  出示文中的三句话,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词语都是表示形容一种感觉的,这样使用语言表达既生动又丰富。

  1、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2、他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3、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他自己。

  作者说他喜欢花港,更喜欢玉泉,他喜欢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泉水清澈见底吗?仅仅是因为坐在那里喝茶赏心悦目吗?你认为,他在这里看到的最美的风景是什么?

  五、创设情境,反馈评价。(机动)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为开头,结合课堂中同学们的表演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写出人们的不同语言或神态、动作。

  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游到心里

  游到眼里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 2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课有两个观察角度:一个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青年的一举一动,把聋哑青年写“活”的;二是聋哑青年通过仔细观察鱼的每个部位和鱼游动的样子,把鱼画“活”的。

  二、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格。

  2、学*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本课的生字词。

  4、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学*作者怎样留心周围的事物和积累作文材料的。

  四、教具准备:幻灯片

  五、教学方法:合作学*。

  六、课时分配:二课时。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给课文分段,并学*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合作学*课文二、三、四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的方法:

  1、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合作学*,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2、突破的方法和途径:

  (1)、紧扣“游”,渗透整篇文章。

  (2)、通过幻灯、质疑、小组讨论、朗读、精心设计练*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达到解难释疑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读、思、做、议、说的语文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品味课题。

  1、板书课题,审题质疑,激**趣。

  引导:今天我们继续学*第27课,板书:《鱼游到纸上了》。看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老师归纳梳理,出示两个主要问题:

  (1)、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

  (2)、鱼怎样才能游到纸上?

  2、各小组自读课文,体会理解课题中“游”的意思。

  (学生答)板书:画

  三、品读“勤奋画鱼”。

  出示学*提示:A、自由朗读课文:边度边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B、讨论,并完成填空练*;

  C、体会理解所填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1 默读课文,划出青年画鱼的句子。板书(画鱼)

  2 小组之间按提示要求讨论交流,合作完成。

  小组推荐代表读 填空练*: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3 小组议说——从所填词语中得到的体会。

  师:有不理解的词吗?(用文中的句子理解这两个词。)(用自己的话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的理解

  师:你能想象青年有多细致吗?画得怎么样?

  生:(鳞、鱼眼)

  4 出示图片

  师:哪张是工笔细描,哪张是速写?为什么?

  生:细描(细致)速写(形象生动)

  5 师:我们怎样用读来表达青年画鱼的感觉呢?,试着读读吧!

  生:自由读

  生:评价

  师: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齐读

  6 品读“鱼游到的纸上”

  师:从同学们朗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一条条鱼游到纸上。当时在场的一个小姑娘怎么说的?

  生:指名读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

  生:“游”

  师:一个人鸟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鸟儿“飞”)

  一个人猫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猫儿“跳”)

  一个人花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花儿“绽放)”

  师:这使我想到*时同学们在写作文要学会用词恰当,词用准确了,也就将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师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哟……啦”

  生指名读 齐读

  7指导朗读有关“画鱼”的段落,小组比赛读,达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8 观察课文插图,学生即兴表演围观者的赞叹、议论,肯定青年画画所取得的成绩。(创设情景)

  四、体会“青年爱鱼”。

  1师述:大家赞叹、议论、甚至惊叹,而他有什么反应呢?

  生:(“专注”“聋哑人”“与鱼融为一体”)

  2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青年与融为一体,画鱼很专注。

  4 生 :找句子 轻声朗读这两段话

  5 师:眼睛看的,笔下画的,心里想的全是鱼!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用书上的话说,这就是-----(忘我)

  6师:让我们悄悄地走进青年画鱼的境界中,谁能把老师也带到那种境界,读读这两句话:

  7 出示(围观……一体了我仍旧……忘记了自己。)

  还不够痴,谁再读

  8 你们能够将鱼画到指上吗?看见了为什么画不出来?青年有什么特别之处?

  9各小组自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他是如何观鱼的?并划出描写他“举止特别”句子。

  10小组充分展开讨论,合作解疑。

  小组推荐代表读:表现他“举止特别”的句子。

  出示比较句子: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B、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不说一句话。

  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体会哪个句子更好。

  11生评议说:从“老是”、“呆呆”、“静静”、“从来”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2 创设情景理解观鱼忘我。

  师:同学们,你们是否留意“每个星期天”什么叫每个星期天?

  是这样吗?我们去看看!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13师:孩子们这位青年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就这样呆呆的,静静的看着池中的金鱼,他可能忘记了——,忘记了——还有可能忘记了————

  用书上的话说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一个观鱼如痴如醉的青年展现在我们眼前。

  14指导朗读“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的句子。

  通过练*、朗读、议一议、说一说这个重点句子的含义。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述:我们体会到这位青年的确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废寝忘食地观鱼,做到了“眼中有鱼 ”;一丝不苟地画鱼,才使鱼跃然于纸上。

  15处理课前学生疑问1、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

  16点燃学生对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的钦佩和感动。

  师述:这位聋哑青年身患残疾,学画不到一年多,就把鱼画得栩栩如生,你们有何感想?(生议说)

  生板书:勤奋专注 身残志坚等

  五、感悟“画鱼心得”。

  1各小组自读第四段,边读边想:鱼怎样才能游到纸上?

  2划出有关句子。“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3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反馈。

  “游”怎样理解?(生答)刻或印或记 ……板书(记)

  4师述:胸有成竹再画竹,心中有鱼才画鱼 。

  换课题为:鱼画到了纸上。

  换句子:把鱼画到了纸上。

  鱼被画到纸上。

  生议说:行不行?哪个更好?板书:(活)

  5师生共同合作,突破难点,理解“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

  生用箭头表示“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

  出示句子训练: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说成一句话。

  “鱼游到了纸上”

  “鱼游到心里”

  6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师述:由此可见,不仅要做到眼到,而且要做到心到,才能做到笔到。换句话说,只有全神贯注,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在加之勤练笔,多积累,才能做到下笔有神。

  板书:细观察 勤练笔

  师述:这就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时作文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就能写出内容丰富、生动的作文。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勤练笔) 画 勤奋专注

  (细观察) 记 身残志坚

  活

  鱼游到了心里

  教学反思:

  在学*语言的过程中,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学生围绕课题和本文一个含义深刻的语句提出了“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为什么说“先游到他的心里”这样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恰恰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透过这两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抓重点词,精选训练点,在实践中发展语言: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等词语,设计填空、比较、关联句等语言文字训练题。通过这样专项的训练,使学生既感受到青年的专注和忘我,又感悟到这些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不仅读出词语表层的意思,还读懂了词语的内涵。在这样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3、抓重点句,挖掘生成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绘画技艺引来了围观的人,人们赞叹着、议论着,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们赞叹着、议论着”教材这一生成点,利用文中插图,创设情景,即兴表演,由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人物角色,与文中主人公零距离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

  4、抓重点段,解读知识点,在品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文第七自然段细腻、生动地描写了青年人作画时的一丝不苟和技艺娴熟,把金鱼画的栩栩如生。教学时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把“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进行对比,反复朗读,学生进入了文本,渐入佳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能成诵,积累语言,实际上是水到渠成。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青年人绘画时专注、勤奋的品质。

  3、通过边读边想象,体会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者对人物描写的细致传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学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金鱼图、音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游戏

  1、同学们喜欢猜谜游戏吗?课前我们就来玩一个猜景点的游戏。请同学们背诵描写景点的一首古诗,让大家来猜。

  2、师背《饮湖上初晴后雨》,生猜。说到西湖,老师还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西湖的风景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导入新课

  1、孩子们,就在那美丽的西湖湖畔,在泉白如玉的玉泉池边,作者结识了一位与众不同的青年。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了解他的故事。

  2、看老师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围绕谁,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

  他为什么画的这么像,像活的一样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学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语句。

  3、同位之间相互读一读彼此画的句子,交流交流你们的体会。

  四、品读交流

  1、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生读,谈。

  提问:谁还画了这一部分,我们都来读读这几句话,出示第四自然段

  你还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自由读。

  谁来谈谈你的体会,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词是不是可有可无。

  出示对比句,读后,加上“呆呆地” “静静地”,更能表现青年人的什么?

  大家想像着青年看鱼时的样子,看看怎样读出他的专注和入神的样子读出来。学生练。

  教师引读:

  就在茶室的金鱼缸边作者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生读。

  就在这位青年身旁,聚集着爱鱼的老人、孩子还有青年,个个有说有笑,还在金鱼缸旁不停的穿梭,唯独他是那么特别,生读。

  作者依然喝茶、看鱼,等到太阳快下山了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又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看鱼,生读。

  春去秋来,又是一个星期天,作者一眼又瞥见了那位青年,生读。

  他的世界远离了身边的热闹与喧嚣,成了一个只有金鱼的世界,生读。

  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忘我 专注

  小结:

  同学们边读边想像,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谈出了自己的体会,你还画了哪个句子。

  2、出示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谈体会:

  你体会到了什么?(认真 细致 熟练 专注)

  体会的很好──他有时……有时……

  指读:

  请你读工笔细描的部分,想象一下,这样画出来的是怎样的金鱼图?

  出示图,再读。

  读“挥笔速写”,读出不同,师生评价。

  师生合作读(配乐读)再来一遍。

  合上书来一遍(齐读):

  看这位青年画鱼的情境,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孩子,也有青年。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

  老人说,年轻的阿姨说,

  人们赞叹着,青年连头也不抬,大家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议论声也随之而来,中学生说,几次见过他的作者说。

  师:可是,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什么是融为一体?

  齐读这一段(8段)。

  有人认为他是一位聋哑人,没有反应,这是很正常的事。你认为呢?

  他可以抬起头来看看周围人赞赏的目光。

  他可以打手语与大家交流吗?

  他可以自豪的举起自己的画 向大家炫耀吗?

  可这些他都没有去做,他好像______________。

  再读这段(8段) 指读。

  出示: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他还忘记了什么?

  提示:忘记了__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____。

  他仿佛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3、当我发现他是一位聋哑人的时候,当我的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的略微一跳,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指读后三段:

  他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联系上文说一说吗?(指板书)(关系)(由此让我们想到一位画家郑板桥)

  五、情感升华

  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他就这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看鱼,画鱼,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鱼画的栩栩如生了。

  了解了他的故事,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虽然我们不能与他交谈,却可以笔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抄一抄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看鱼画鱼的句子,对你以后学*观察人物很有帮助。

  师: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还有很多,像海伦·凯勒,希望同学们课下收集他们的故事读一读,相信你的收获会更大。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 4

  一、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通过写一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鱼、怎样画鱼以及作者与他之间的“谈话”,把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青年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四大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地讲玉泉是观鱼的好地方,有许多爱鱼的人到这里观鱼。先讲作者喜欢玉泉;然后写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池水清澈,坐在池边的茶室,边品茶边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可以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最后写茶室的后院有十几缸金鱼,这里有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小孩,也有青年。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第一句是过渡句,指出“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围绕这一句首先描写了青年的外貌,特别强调了:“他那一双大眼就像玉泉的水。”接着具体描写了他的特别之处:“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举止的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第三段(5―9自然段)讲青年人画鱼画得非常逼真,把鱼画活了。

  这段分三层。

  第一层(一个星期天……惊奇的叫起来)讲青年人画的鱼吸引了许多人。“挤满”和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声:“金鱼游到纸上来啦!”可以使人充分地感觉出青年画的鱼是多么惟妙惟肖,多么逼真!这一层从侧面说明青年把鱼画活了。

  第二层讲青年在认真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勾出鱼的动态。”从正面写青年把鱼画“活”了。

  第三层讲青年作画的专注。

  第四段(“我仍旧喝茶”――完)讲“我”和青年的“交谈”。

  天快黑了,青年仍在金鱼缸边画画。作者从他胸前的厂徽上发现了他是个聋哑人。于是他们用笔在纸上交谈。作者从中了解到:这个青年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当作者告诉他小女孩所说的话时,他笑得那么甜,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心里。”这说明他非常爱鱼。因为爱鱼,才如醉如痴地观察鱼。通过观察,鱼的样子、鱼的动态就活灵活现地刻在他脑子里。只要一想,鱼的造型、姿态、顽皮的样子就展现在他眼前,所以说:“先游到了我心里。”他虽然听不到美妙的音乐,表达不出真挚的情感,但他却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生活的美,从而美化人们的生活,这充分证明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只要热爱生活,聋哑人的生活,聋哑人的心灵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课有两个观察角度:一个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青年的一举一动,把聋哑青年写“活”的;二是聋哑青年通过仔细观察鱼的每个部位和鱼游动的样子,把鱼画“活”的。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要根据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和篇目安排的特点,以及这篇课文的特点来设计这一课的教法,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了解作者及聋哑青年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作者是怎样积累材料的,并把学到的积累材料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理解“赏心悦目”、“一丝不苟”、“唯一”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3.学*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三)教学难点:“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具准备:幻灯片

  二、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

  今天我们学*7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

  1.鱼怎么会游到纸上了?

  2.“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下面,同学们根据预*提示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布置自学: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检查自学:

  1.生字:罢、苟、唯、骄

  2.词意: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3.分段、概括段意。

  (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划分了段落,下面我们就根据逻辑段提问题。

  归纳: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你从哪看出来的?

  4.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

  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根据提出的这些问题自学,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根据逻辑段提出了问题,并自学,在小组进行了讨论,这节课我们集体讨论。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忘我的境界”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表达出青年的特别之处。指名读三段,分层、层意。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纸上”?从哪里看出?朗读、体会青年作画的认真,鱼的逼真。

  4.从哪看出是聋哑青年?“融为一体”什么意思?

  5.“鱼先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

  生读全文,思考:聋哑青年是个怎样的人?

  总结全文,归纳观察方法。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 5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学*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二、学情分析

  教学本组课文,单元导语中明确要求: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而通过日常作业和考试,分析我班学情后,我以为训练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对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启发学生理解文章说明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五、教法设计

  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六、学法设计

  在质疑中探究,在品读中体验情感,想象情境品味词语,反复朗读,积累词语。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鱼的图片,学生练说:鱼游到了哪儿?

  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3、预设:生提出质疑,鱼怎么能游到纸上?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检查预*情况。

  (1)出示词语、生字反复认读。

  (2)辨字组词。

  3、指导书写。

  (三)再读感知

  1、指名读课文,相机纠正字音,边听边思考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

  2、生汇报是一位青年人,教师导入新课,走入课文,去认识一下这位青年。

  3、默读思考:这是一位长相如何的青年,找出相关语句,课文围绕他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学*作者描写外貌的方法。

  5、课文围绕他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聋哑青年观看、画鱼的事。

  (四)重点学*12自然段

  1、作者是在哪认识这位青年的?走入课文,自由读1、2自然段,了解事情发生的地点,想想玉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从“泉白如玉”“清澈见底”“自由自在”“赏心悦目”“十几缸”“聚集”等词语感受到玉泉的水清、鱼多、景美。

  3、抓住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再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小结

  在美丽的玉泉,我们初步认识了这位青年,下节课让我们再深入地了解这位大哥哥。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

  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了作者在玉泉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专心地看鱼、画鱼的事情。谁能用文中的一个段落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青年的长相。

  2、指名回答,了解作者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以及这是一位聋哑青年,学*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

  3、复*生字词。

  (二)研读课文

  1、从课题入手,体会“游”。

  (1)课文三次提到“鱼游到了纸上”,试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找出这三处句子。

  (2)生汇报,师出示句子。

  (3)从句子中体会“游”,这是对聋哑青年所作的画的最高赞赏,赞其画技高超,画得栩栩如生,像活了一样。

  积累词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出神入化。

  2、体会高超的画技。

  (1)上节课我们已经熟悉课文了,哪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青年画鱼?

  (2)用喜欢的方式读第七段,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年轻人画技的高超?动作描写。

  (3)抓住“每个部位”“一丝不苟”“细致”“动态”等词体会画技的高超。

  (4)结合句子理解年轻人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5)练说众人的赞叹。

  (6)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年轻人却说“先游到了心里”。

  (7)引出“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3、体会忘我的精神。

  (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你看出了青年的忘我,画出相关的句子,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2)生汇报。

  预设1: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抓住“呆呆地”“静静地”想象青年看鱼的情景,体会青年的专注以及作者对青年神态的描写。

  预设2: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体会青年画鱼到了痴迷的境界,物我两忘。

  预设3:

  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年轻人的勤奋和专注。

  预设4: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创设情境,朗读体会青年的坚持不懈以及持之以恒。

  (3)真是如痴如醉,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地步了,如此用功学画,画出的鱼怎能不栩栩如生呢?难怪他会说,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4)体会两个句子的关系,用关联词语练说。

  4、体会人物品质。

  (1)年轻人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好品质?

  做事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勤奋忘我。

  (2)看来课文已经读到了你们的心里,你们才有这么深的体会,学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三)小结、作业

  1、小结。

  作者语言*实而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对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通过对年轻人外貌、神态动作的传神刻画,让我们认识了这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聋哑青年,希望文中的这句话永远记在你的心里,激励你做一个认准目标、坚持不懈的人。

  2、作业。

  我好像看到了周围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这个情景写下来。

  八、板书设计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 6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学*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二、学情分析

  教学本组课文,单元导语中明确要求: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而通过日常作业和考试,分析我班学情后,我以为训练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对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启发学生理解文章说明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五、教法设计

  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六、学法设计

  在质疑中探究,在品读中体验情感,想象情境品味词语,反复朗读,积累词语。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鱼的图片,学生练说:鱼游到了哪儿?

  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3.预设:生提出质疑,鱼怎么能游到纸上?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检查预*情况。

  (1)出示词语、生字反复认读。

  (2)辨字组词。

  3.指导书写。

  (三)再读感知

  1.指名读课文,相机纠正字音,边听边思考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

  2.生汇报是一位青年人,教师导入新课,走入课文,去认识一下这位青年。

  3.默读思考:这是一位长相如何的青年,找出相关语句,课文围绕他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学*作者描写外貌的方法。

  5.课文围绕他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聋哑青年观看、画鱼的事。

  (四)重点学*12自然段

  1.作者是在哪认识这位青年的?走入课文,自由读1、2自然段,了解事情发生的地点,想想玉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从“泉白如玉”“清澈见底”“自由自在”“赏心悦目”“十几缸”“聚集”等词语感受到玉泉的水清、鱼多、景美。

  3.抓住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再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小结

  在美丽的玉泉,我们初步认识了这位青年,下节课让我们再深入地了解这位大哥哥。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

  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了作者在玉泉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专心地看鱼、画鱼的事情。谁能用文中的一个段落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青年的长相。

  2.指名回答,了解作者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以及这是一位聋哑青年,学*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

  3.复*生字词。

  (二)研读课文

  1.从课题入手,体会“游”。

  (1)课文三次提到“鱼游到了纸上”,试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找出这三处句子。

  (2)生汇报,师出示句子。

  (3)从句子中体会“游”,这是对聋哑青年所作的画的最高赞赏,赞其画技高超,画得栩栩如生,像活了一样。

  积累词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出神入化。

  2.体会高超的画技。

  (1)上节课我们已经熟悉课文了,哪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青年画鱼?

  (2)用喜欢的方式读第七段,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年轻人画技的高超?动作描写。

  (3)抓住“每个部位”“一丝不苟”“细致”“动态”等词体会画技的高超。

  (4)结合句子理解年轻人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5)练说众人的赞叹。

  (6)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年轻人却说“先游到了心里”。

  (7)引出“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3.体会忘我的精神。

  (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你看出了青年的忘我,画出相关的句子,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2)生汇报。

  预设1: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抓住“呆呆地”“静静地”想象青年看鱼的情景,体会青年的专注以及作者对青年神态的描写。

  预设2: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体会青年画鱼到了痴迷的境界,物我两忘。

  预设3:

  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年轻人的勤奋和专注。

  预设4: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创设情境,朗读体会青年的坚持不懈以及持之以恒。

  (3)真是如痴如醉,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地步了,如此用功学画,画出的鱼怎能不栩栩如生呢?难怪他会说,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4)体会两个句子的关系,用关联词语练说。

  4.体会人物品质。

  (1)年轻人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好品质?

  做事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勤奋忘我。

  (2)看来课文已经读到了你们的心里,你们才有这么深的体会,学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三)小结、作业

  1.小结。

  作者语言*实而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对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通过对年轻人外貌、神态动作的传神刻画,让我们认识了这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聋哑青年,希望文中的这句话永远记在你的心里,激励你做一个认准目标、坚持不懈的人。

  2.作业。

  我好像看到了周围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这个情景写下来。

  八、板书设计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生字,能理解“一丝不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内容,体会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到了忘我的境界。

  3、学*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流程】

  一、导课

  1、(板书课题:鱼游到了──)鱼游到哪里?自由填。

  2、补充课题:

  纸上,设疑。

  3、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徽与微,港(巳)巳为记忆难点,联系巳的运用。

  2、解答:

  鱼游到纸上是什么意思?

  3、画鱼的人是谁?把描写他的有关句子都找出来。说说对他留下了哪些印象?

  4、了解青年:

  预设:三方面:

  第一:他的外貌。(可这一环节随机解决)

  第二:他是一位聋哑人。(可这一环节随机解决)

  第三: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研读,深入探究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⑴顺着你们敏锐的感觉继续研究课文,你从哪些句子,哪些词,甚至是哪些标点,感受到青年的这些。读书交流。

  ⑵体会青年忘我的爱鱼(看鱼、画鱼)境界。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看鱼: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忘我地看鱼)

  抓住“呆呆地,静静地,老是”来体会。

  “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我地看鱼)

  抓住“一整天”“每个星期天”。

  适机语句叠加,深入体会。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起发想象:

  假如星期天,风和日丽,他就这样——

  假如这个星期天,寒风凌烈,他来吗,读──

  那么如果这个星期天,烈日炎炎,太阳炙烤着大地,他仍旧──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他都在看些什么,想些什么?

  画鱼: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忘我地画鱼)

  抓住“一丝不苟”、“每个部位”。

  想像仿佛金鱼在纸上怎样的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映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忘我地画鱼)

  什么是“融为一体”。

  请学生说说围观的人会说些什么?(出示图片)

  “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忘我地画鱼)

  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唯一记得的就是──。

  当作者把小女孩的这句话赞叹的话写给他看的时,他也写了一句话。出示:

  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____。”他会写鱼先游到哪里呢?你能猜出他的心意吗?说说理由。

  小结:心中有鱼,才能纸上有鱼。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

  5、无独有偶,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都是十分专注地对待他所钟爱的事。你们听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吗?

  三、补充材料

  成语故事。

  怎么做到胸有成竹?

  四、练笔

  马克吐温说过:“人的专注力是十分了不起的,主要你认真地专注于自己所钟爱的事,坚持不懈,你就能做出连你自己都感到吃惊的事情来。──仅仅一年的时间,一位聋哑青年做出了让我们如此敬佩之事?那你们呢?把你们的感受和启发写下来。没准我们去玉泉还能碰上这位青年,到时候你可以把今天的感受给他看看。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 理解课文内容,学*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教学难点:

  “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今天我们学*27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

  (一)再读课文,布置自学: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二)检查自学:

  1.生字:罢、苟、唯、骄

  2.词意: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三)出示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来完成以下学*目标。

  (1)理解“举止特别”“唯一”“忘我境界”“一丝不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聋哑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二、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排序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生字,指读。)

  生:(一人读,再齐读。)

  师:我们都知道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生:自读课文。(给学生5分钟自读课文的时间,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边读边做记号。)

  师: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先说说哪些问题你没弄懂,如果小组内理解不了,等一会儿,老师发给你们胶片纸,把它写在上面,我们大家共同来理解。请同学们现在开始小组交流吧!

  生:(小组交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共同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读了这个课题,你觉得奇怪吗?(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很好,同学们通过题目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我们还能提出一些问题。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看还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寻找问题。

  2、交流:

  你们能说说看,自己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多少问题吗?(学生举手,汇报自己提出问题的数量,鼓励提得多的。)

  3、大家开动了脑筋,认真地读了课文,所以一下子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请你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哪些问题大家都提到了,哪些问题你提到了,对方没提到,或对方提到了,你没提到。

  4、小组讨论

  说说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重点的用小黑板出示,非重点的请其他同学简单回答后解决)

  小黑板出示: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读读课文,与同学讨论)

  2、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能解决几个就解决几个。

  3、学生再读课文。

  4、有些问题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有些问题也许还没解决,大家先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找的是否一致,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互相讨论。

  5、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因为这位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像在纸上游动。)

  ②这位青年特别在哪里?

  (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可以看出他总是这样;从“呆呆”可以看出他看鱼看得很入神。)

  b、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练*朗读。

  c、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d、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e、他告诉我,……忘了回家。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与“先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先游到心里”指青年对金鱼观察很仔细,金鱼的形状已清晰地印在他的心里。它与“先游到纸上”是因果关系。)

  四、学*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1.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著与专注)

  2.小结: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观察细致,抓住人物特点,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才写出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五、总结全文,归纳学法。

  通过对课文的学*,使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位聋哑青年,但他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同学们今天学会了从课题和文章内容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读书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读懂课文。

  布置作业:

  1、 听写生字。

  2、仿写几句人物的外貌。

  板书设计:

  /观鱼:老是、呆呆、静静 \

  忘我境界 / 工笔细描、一丝不苟先 游到了我的心里

  \画鱼: 融为一体

  \ 忘记 忘记 /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 9

  一、说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 “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魏书生老师的阅读教学注重“科学、民主”。因此这一课的设计理念是:使课堂教学成为多元对话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成功快乐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价值的自然生成的过程。

  二、说文本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组中的第三篇课文。第七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因此,要把本文作为一个很好的范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的品质。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写了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篇课文共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因此,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以及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结合文本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两节课的学*目标分别是:

  第一课时:学*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学*目标:

  1、理解课文。

  2、学*作者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根据学*目标确定两节课的重难点。

  第一课时: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重点:理解课文。感悟“鱼游到了纸上”的内涵。

  难点:学*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三、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聪明活泼,思想活跃,敢于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敢于向书本挑战,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的*台:让学生自主学*、主动学*、合作学*、探究学*。学生在合作中、探究中掌握了知识,享受到了学*的快乐。

  四、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组织教学,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情境法、演示法、识字法、预*法……再现了文本的情境,集形、情、境于一体,激发了学生学*的动机,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主动学*、创新学*,注意力集中而稳定。下面重点谈谈其中的两种教法。

  1、情境法

  课堂中,我创设了“青年忘我”情境的再现:“全体起立,随着老师的语言想象:你就是这位举止特别的青年,桌面就是鱼缸、文具就是金鱼,我就是游客和作者。好让我们一起再现这‘呆呆、静静、从来不说一句话’的状态吧!”如果这一情境单独拿出来,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前面已经做了大量的铺垫:演示理解“聋哑”一词、创设“走进玉泉寻找青年看鱼身影” 的情景:……这样学生会在润物无声中走进了文本,走进了青年的内心世界……

  2、演示法:演示法教学效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把抽象的思维具体化、简单化。如:理解“融为一体”一词。我采用猜一猜方式。我形象的演示:把可乐倒入矿泉水中,“融为一体”很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理解“青年和鱼融为一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说学法

  学法,就如同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掌握了方法就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遨游。在这节课中,学生主要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学生从学*问题的提出,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乃至学*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合作性、更深的探究性。

  1、自主学*

  自主学*具体表现在“自学督查”中的前半部。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一找、二画、三批注、四读的形式自主学*。初步感知到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2、合作学*

  合作学*具体表现在“自学督查”中的后半部。学生自主学*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交流自主学*后的成果。进一步感知到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3、探究学*

  探究学*具体表现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上,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点拨。更加深入的感知到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这三种学*方法既独立又互相渗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多方位、多角度、立体的络。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立足重点段落,多层次、多角度地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立足课题,提出疑问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鱼游到了纸上”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设计点评:直奔主题,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期待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诵读入境,整体感知

  1、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不明白,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出示读书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尽量将上一自然段和下一自然段找出来单独再读读。

  ③读完之后你是否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2、同桌相互交流:上面的读书要求和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3、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针对容易读错的字,板书正音:澈、港、缸、聋。

  4、指名交流:你对“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

  [设计点评:带着问题读课文。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获的*惯,真正达到快速感知文本内容、初步了解文本特有内涵的目的,为探究文本、走进文本作好铺垫。]

  三、认读词语,概括内容

  1、出示三组词语认读。

  A:聋哑青年举止特别呆呆地站静静地看

  B: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

  C:大家赞叹纷纷议论相互交谈游到心里

  2、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或者部分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你拿出笔写下来。

  3、同桌相互对读课文,检查对课文阅读的情况,交流概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点评:教师有意识的将词语分为三类:A类是聋哑青年观鱼样子的词语,B类是聋哑青年画鱼样子的词语,C类是观众和“我”表现的词语,目的是帮助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和积累。同时用上述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既规范学生语言。又灵活运用词语。使语言训练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

  四、精读语段,感悟形象

  1、大家已经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聋哑青年的把鱼画得像。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具体讲了这层意思。

  2、教学7-8自然段。

  (1)你知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吗?看看第七自然段哪些句子和词语能帮助你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重点抓住“一丝不苟”、“绣花”和“细致”理解工笔细描)

  (2)你想象一下,青年对金鱼的哪些部位采用了工笔细描?是怎样做到工笔细描的?

  (3)正因为他画得好。围观的老人、青年、小孩是怎么赞叹和议论的?

  (4)谁能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融为一体”的意思。

  (5)此时你如何评价这位聋哑青年?

  (6)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他画鱼画得像?

  (7)练*朗读,指名朗读及教师范读。

  [设计点评:对青年绘画技艺的精湛的体会。要落实到关键的字词上,此时教者抓住“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细致”等词语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基本义和语境义,感受了聋哑青年的绘画技艺。不难看出此环节教学将词语的理解和积累、语言的迁移与运用、方法的指导与*得融为一体。这样立体推进,让学生语文学*的能力与对青年形象的感悟做到合二为一。]

  3、青年将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

  学生读后谈感受。(引导学生立足“忘我的境界”、“呆呆地”、“静静地”以及“从来不说一句话”想象、感知他*时如何认真观鱼的特点)

  4、再评价这位聋哑青年。(除了品质以外,有必要引导学生谈出对生活的热爱)

  5、教师小结:是啊,如果不是他长时间忘我的观察金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画鱼,那么他又怎能使画出来的鱼像在水里游呢?

  五、品读难点,明白事理

  1、当“我”和聋哑青年交谈的时候,“我”将小女孩发自内心的“鱼游到了纸上”的纸条交给他时,他是如何回答的?

  2、“鱼先游到了心里”的教学引导。

  (1)“鱼先游到了心里”你是如何理解的?此时你想到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和这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2)“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将两句话及两句话所蕴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3)让学生谈谈自己从聋哑青年画画的经历中获得哪些启示,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认识。

  3、朗诵课外作品《高贵的补鞋匠》,听后谈初步感受。

  [设计点评:让学生用关联词语说话。看似一个简单的句子训练,实际起到了两个作用:其一对学生进行了语法句式的渗透;其二检验学生是否弄懂两者的逻辑关系,从而解决教学的难点。同时,朗诵课外作品。使学生超越了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

  六、总评

  1、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

  例如,在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画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立足“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等词语,让学生对词语逐渐理解、感悟。同时,教师采用了想象说话、评价人物等方法将文本的“消极语言”转化为学生的“积极语言”。又如,让学生分类读词语,再让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用关联词语说“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两者的关系等,都把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作为教学重点。

  2、繁简得当,张弛有度。

  教师着重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的品质。在多层次、多角度感悟后,顺势引导学生理解“观鱼”与“画鱼”的关系,显得简洁明快。虽然简洁明快,但突破了教学难点。

  3、变讲读串问为阅读对话。

  教师将逐段讲解变为选点突破,重点品析画得像,借此引出“青年将金鱼画得惟妙惟肖得益于什么”和“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让学生与文本、与教师进行深层次对话。正是这样的阅读对话,使学生得到有效阅读,提高了语文素养。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合集10篇扩展阅读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合集10篇(扩展1)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 (菁华6篇)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2、学*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27课。(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学生: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老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学生之间的争议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

  上一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预*情况。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是什么?

  (“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鱼游

  到了纸上”意思是说这位青年画的金鱼十分形象生动,像活的那样在纸上游动。学生可以从整

  体感知课文内容,只要大致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

  2、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年是聋哑人?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从来不说一句话”“

  没有任何反应”,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厂”的厂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聋哑青年。如果是

  会说话的人,不可能从来不说一句话;如果是听得见的人,那么在众人的赞叹、议论声中,不

  可能“没有任何反应”;“福利工厂”一般是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

  2、轻声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指名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学生讨论。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3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用指名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致”是翘舌音,“聋

  ”是后鼻音。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不恰当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第一、二段

  二、提问

  1、“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作者在玉泉观鱼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赏心悦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赏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因为玉泉的“池水清澈见

  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心情舒畅愉快。)

  2、想想第一段的哪句话引出下文?

  (“十几缸金鱼”。)

  3、“举止”的意思是什么?“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举止”,动作、神态。“我”是在金鱼缸边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特别”的地方就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即爱鱼达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三、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二、三、四段,思考问题:这位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2、学生讨论思考题。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有时…

  …有时”“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太阳快下山了……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

  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等)

  3、提问:

  (1)“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和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3)“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

  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注意读出不同人物在不同场合所表达的语气。

  2、教师范读课文。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讨论下面问题: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作者与那位青年“只是碰到过几次”,却发现了他的“特别”之处,对那位青年爱鱼爱到忘我境界的准确描写以及发现那位青年是聋哑人,都能体会出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正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所以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2、聋哑青年又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一看就是一整天”等,说明他观察事物十分专注、刻苦。从“有时……有时”可以看出他观察时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因此,画出的金鱼才能做到仿佛在纸上游动。)

  3、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教师可从两方面加以引导,一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二是谈谈如何学*那位聋哑青年的勤奋、刻苦的精神。)

  三、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词两遍,提示难点:聚、聋、哑。

  ②先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词语的意思: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

  附: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聋哑青年

  举止特别(忘我)游到纸上

  先游到心理

  “我”

  认识 了解 敬佩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略)

  布置、检查预*,正确读写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位青年人的初步印象,并说一说理由;也可按事情发展顺序,即作者对年轻人的认识(举止特别—画技高超—骄傲—令人敬佩)来进行交流。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由欣赏、误解到由衷敬佩的情感变化。)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鱼游到了纸上》(板书)同学们读一读课题,第一次读课题哪个字让你眼前一亮?

  生:“游”字、“纸上”……

  师:这个“游”字怎么就让你眼睛为之一亮呢?

  (为什么说金鱼游到了纸上?这话是谁说的?)

  二、第一次读书交流: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1、师: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吧。(明确读书要求:“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生按读书要求读书、思考。)

  3、师生交流:

  ◆这句话是谁说的?(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抓住“惊奇”、“叫”。

  ◆当时你就在现场,听到女孩惊叫声,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你挤过去,看到了那青年是

  4、学*青年画鱼的段落

  ◆(出示画鱼的句子)自由地读读这一段话,你读出了青年的什么?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流动。”

  ◆你想怎样夸赞那青年画的鱼呢?(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5、再次指导朗读女孩说的话。

  ◆师:面对如此逼真传神的金鱼画作,难怪那位围观的女孩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叫。(手一挥,全班齐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写话说话)师:她这一叫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围观的人都纷纷议论着、赞叹着。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文中的插图,观察他们的神态,猜想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也可以想想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夸?

  那儿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青年、大家赞叹着,议论着。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一个男孩挤到跟前,也随声附和:“()!”

  一位老人()说:“()!”

  那位男青年():“()!”

  ◆(齐读女孩说的话)你们夸得不错,让我们把所有的称赞融为一句话。

  三、第二次读书交流: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1、师:(过渡)这位青年为什么能让鱼游到了纸上?最好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思考、交流)“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或他坚持不懈、勤奋专注等)

  师:(明确第二次读书要求)怪不得呢!课文中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动笔圈画写批注。找到句段后多读几遍,并和你的同学交流,想办法理解它。

  2、(学生自由读书、画找句子、讨论交流。时间保证不少于5分钟。)

  3、师生交流、相机指导读书、语言训练。

  ◆生:(第4自然段)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你为什么找到这句话?突出“老是”(换词—总是、经常)、“呆呆地”、“静静地”理解句意、指导朗读。小结过渡:真是一个“特别”的青年,他爱鱼竟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第8自然段)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理解“融为一体”。小结过渡:美丽的风景没有吸引他,围观者的议论也没有打扰他,此时此刻,他自己也不记得“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了。)

  ◆生:(第9自然段)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那他记着什么呢?)

  ◆生:(第12自然段)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为什么会忘呢?)小结过渡:是呵!青年是多么勤奋专注啊!一整天了,他心里只有鱼。)

  (小结过渡: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青年花了多少时间去观察鱼、画鱼呀!没有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精神是很难做到的。正是心中有“鱼”(板书),才让人们夸赞那青年“鱼游到了纸上”。所以当我把女孩说的这句话告诉这位青年时,他回答: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四、第三次读书交流:体会作者的心,进一步认识聋哑青年

  ◆理解“咯噔”一词:(同学们,聋哑人是我们生活中寻常可见的,作者何以看到青年厂徽时,心里会咯噔一跳呢?请不要忙着回答,自己再联系前文来谈谈。)

  ◆师:看似简单的“咯噔”一词,其实并不简单。在它的背后有作者没有说出的许多的话,有作者的复杂情感在里面啊!一个命运不眷顾的聋哑人,能如此孜孜追求喜欢的艺术,使自己的无声世界,变得如此多姿多彩,使自己的人生变得这样不同寻常,该让多少人心怀感动、心生感慨啊!(齐读11自然段)

  五、联系生活实践,拓展悟情:说说对聋哑青年的敬佩

  ◆写话:面对这位聋哑人,作者心里咯噔一跳,现在你认识了这位青年,读完了课文,你的心里会怎样呢?

  ◆师总结:心中有鱼,才能纸上有鱼;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马克吐温说过:“人的专注力是十分了不起的,主要你认真地专注于自己所钟爱的事,坚持不懈,你就能做出连你自己都感到吃惊的事情来。——仅仅一年的时间,一位聋哑青年做出了让我们如此敬佩之事。那么,如果我们也能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相信也会有所成就的。

  板书设计: 鱼先游到了心里 鱼游到了纸上

  (专注投入废寝忘食)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写人的文章。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作者对对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年轻人的话——“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语言*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课文理解的难点。全文可分为两大主要版块,一观鱼——“鱼游到心里”(3-4自然段);二画鱼 ——“鱼游到纸上”(5-9自然段)。两个版块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理解了原因——鱼为什么能游到年轻人的心里,也就自然明白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课文对年轻人的细心、专注地看鱼、画鱼,“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描写细致入微,是一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本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让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学*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走个来回,不但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本节课让学生找到青年言行的句子品读、感悟,再通过适当的语言文字训练,使一个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聋哑青年跃然纸上。同时,在这种品读、感悟之中也了解了作者是怎样写的。然后再让学生读文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就这样,学生学完课文后,不但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学情分析】

  本册在阅读教学上有两个重点:一是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二是要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与想象,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学生已学会的想象法,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以及课文“鱼游到心里再游到纸上”的这个特殊的内容决定,我打算紧抓重点句,扣重点词,展开想象理解“鱼是如何游到纸上的?”引出鱼如何游到年轻人心里的探究,从而感受年轻人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年轻人做事的勤奋与专注,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预*课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划出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准备练*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读题质疑。

  1、欣赏鱼图(出示课件)

  ●老师听说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而花港可是最有名的观鱼点,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揭题板题

  ●这些活泼可爱的鱼,*时都生活在-----水里。是的,鱼儿的生活离不开水。但今天我们要学的27课却很特别,鱼不是游到水里,而是游到了纸上。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齐读课题

  3、读题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的脑海里冒出了什么问题呢?

  预设:老师把孩子的问题进行梳理,在关键词上打上 “?”

  ① 为什么说金鱼游到了纸上?

  ② 鱼怎么样游到纸上的?

  ③ 这话是谁说的?

  ④ 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

  ……

  (在解决问题3、4时,引出“聋哑青年”。)

  4、随机学*“聋哑”

  (1)初识人物,带学第3自然段。(出示课件聋哑、句子)谁来介绍一下?

  (2)这句话对聋哑青年进行了什么描写?或写出来了青年的?(外貌描写)

  (3)小结:外貌描写是我们写人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要好好读一读,学一学。副板书:外貌

  【设计意图: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对学*有了兴趣,学*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奥秘。同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期待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再读课文,要求:

  导:那课文(示课件)讲了聋哑青年哪几件事呢?我们再去读读课文,要求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思考这个问题。板书:聋哑青年

  2、交流:课文讲了聋哑青年哪几件事呢?板书:观鱼 画鱼

  3、 出示词语,朗读积累

  ① 花港、茶壶、鱼缸、绣花、罢了、厂徽

  ●标红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老师挑“徽”字要大家一起写一写)

  ②泉白如玉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读完这组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美好的事物-----泉白如玉的玉泉,清澈见底的池水,真是令人“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就叫做赏心悦目。

  ●我们再来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读读,把它们积累下来。

  ③一丝不苟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融为一体

  过渡:这组词语也很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谁干什么?聋哑青年画鱼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本课文的写作思路不是十分清晰,考虑到让四年级的学生整体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就从问题中解决“主角是谁?”再读思考“讲了他的一几件事?”采用分步提示的方式来降低难度,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另外,在学词时分组学*,目标明确,学有重点,一点带面。】

  三、研读 “画鱼”,感悟专注。

  1、再细读课文,注意听,划出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

  2、反馈交流,预设出示:

  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3、自由地读一读。

  ●这段一共只有2句,其中,把青年画鱼的过程写具体的是哪句?

  4、聚焦第2句话,圈出分号,了解“分号”的作用。

  ●那我们再读读第2句话,有没有发现有一个*时不太常见的标点?分号。

  ●分号往往用在几个并列的句子之间,这些句子既表达相同的内容,但又有很大的不同。不信看这句话,这分句的前后两部分,同样是在讲青年画鱼,但他在画法上又有很大的不同,谁知道,来听听你的意见。

  5、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板书: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A、出示课件引导先从字面理解“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工笔细描”,怎样是“挥笔速写”?

  ●老师听懂了,“工笔细描”,关键在于“细”上,那“挥笔速写”重点在什么?(突出一个“速”)

  小结:老师查过资料,知道了“工笔和速写是*画的两种不同画法,工笔讲究一笔一画慢慢描,用笔工整细致;挥笔速写正好相反,下笔速度很快,简单几笔就把主要的特征迅速画下来。

  B、引导看图理解:

  ●这里有两幅图,你们觉得哪一幅需要工笔细描,哪一幅是挥笔速写?

  ●演示:是的,大家注意看,金鱼身上的鳞片需要大家工笔细描。

  来,咱们也当一回画家,以手代笔,想象你手上拿着的是一支细细的毛笔,我们来把金鱼身上的鳞片工笔细描一下,你看,这细细的线条需要大家慢慢地画,细细地画,要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我来采访一下这位小画家,说说你刚才是怎样画的?

  读词理解:-----现在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工笔细描,轻、细、慢 ;

  再看这两条金鱼的尾巴,就需要我们挥笔速写。现在你手里拿着的是粗大的毛笔,蘸满了颜料,我们一块来速写一下。准备好,来,很快地画出来…很快地画出来,

  读词理解:-----现在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快速读---挥笔速写,

  C、引导联系句子理解:

  ●像我们刚才这样一点一点的,慢慢地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即使是一个细小的鳞片都是精雕细琢的,不能有一丝马虎。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咱们就称为他“工笔细描”,

  而挥笔速写,抓住的是鱼的转瞬即逝的动作,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所以要画得快,但要画得活灵活现。

  6、指导朗读。带着我们的理解,再回到句子好好读读。

  ●师生合作读:

  师——他有时…有时又…;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

  ●男女生合作读:(指名再带齐读)

  1)师:听出来吧,这青年画的时候,有细有粗,有轻有重,有慢有快,有淡有浓---这就是它们的不同,来我请两个同学合作读,女同学心思细腻点,就读工笔细描,男同学潇洒点,来读挥笔速写。

  2)真好,来,女同学跟着她来一起细描,男同学跟着一起速写一下。

  3)来,这边同学试着细描,这边同学跟着速写,读。

  4)能试着背一背吗?试背、指名、齐背(机动)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只有学生真正了解了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情感。根据“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词意,引领学生正确理解文本,从而深入地体会年轻人画技的高超。】

  7、体会青年的专心。(抓“静静地”、“融为一体”)

  引说:青年就这样时而细,时而粗,时而快,时而慢,时而轻,时而重,静静地画着,一直这样静静地画着,他似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正如课文中写的出示课件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8、赞叹点题

  ●引说:整整一天,这位青年一直就这样静静地画鱼,一条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怪不得,有个小女孩不由自主地叫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读)

  ●是的,同学们,女孩在说这句话的同时,还会有怎样的反应?

  1)预设:不可思议的表情,惊讶——是的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

  2)读——我们带着这种神态和感受一起来读读。女孩看青年画画,越看越惊讶,越看越佩服,最后,情不自禁地叫起来,读-----

  【设计意图:在本课教学中,体会年轻人的专注是重点之一,也是难点。而要领悟到如何专注,读懂重点词句是关键。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自主学*,才能品读得仔细,体会得到位。】

  四、练笔升华,设疑延引。

  1、是啊,女孩这一叫,把其他看鱼的人都吸引过来啊。

  2、你瞧,读,

  (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

  3、作业练笔: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会看到观众怎样的反应呢?你会听到他们怎样的议论和赞叹呢?来拿出作业纸,动笔写一写。有没有注意到“分号”标点?刚才我们研究了这个标点,现在试着来用一用这个标点。请同学们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三个人物你选一个人物写一写。如果能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你可以得★ ★ ★ 级的最高评价。

  师巡视中提醒孩子看图联系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下来。

  副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4、交流反馈:

  请大家仔细听一听,你们要听仔细他是怎样写的,还要注意体会,我们用分号把三位同学写的话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注意,老师读第一句话,老人、青年、小孩接下去……

  写得好,读得也好。大家发现没有,我们把三句话用分号连起来,然后用第一句串起来,就成了一段精彩的文字了。这就是分号的作用。另外两个人物,请课后完成。你自己通过努力,也把它组成一段精彩的文字。

  5、设疑延引:

  1)听了刚才大家的议论和赞叹,我们知道了这个青年画的鱼实在太好了,画得太逼真了,就像真的鱼在纸上游动。难怪,一个女孩说——回读课题。

  2)为什么会画得这么好啊?课文最后,青年他写了一句话,他说:先游到我心里。那鱼怎样又游到他的心里呢?“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又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再继续学*。

  【设计意图:回到课始的疑问,前后呼应使课堂结构完整、一体化,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的难点的突破,再读课题,使学生很有一种成就感。但是,笔者在结尾处还提到学生将三读课题,由初读时的惊讶读到这堂课的肯定与默认,再到三读课题时的惊叹与敬佩。】

  五、作业设计,思考延读。

  1、试着练*纸的其他两个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

  2、再读课文,思考:鱼怎样又游到青年的心里?“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又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写人

  外貌

  观鱼 神态

  聋哑青年 工笔细描 动作

  画鱼 语言

  挥笔速写 ……

  课件:鱼游到了心里

  附:作业纸设计

  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会看到观众怎样的反应呢?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写下来。如果能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可得★ ★ ★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27课《鱼游到了纸上》一文,通过对聋哑青年观鱼、画鱼表现的细致描写,赞美了其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观察细微、构思巧妙成文,写得有情有趣,有声有色,生动感人。其内容贴*学生生活,是学生很喜爱阅读的一篇课文。下面是我对《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反思。

  在备课《鱼游到了纸上》时,我曾先后设计了3条线:第一次主线:抓课文的 7处带“游”字的句子为主线;第二次主线:抓青年的特别为主线;第三次主线:抓课题“鱼游到了纸上” 为主线,反反复复思考,借鉴中,最后我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精心找准了进入文本的发窍处:引领学生学*青年看鱼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句子,青年画鱼画得栩栩如生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为主线,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必须先游到心里。

  基于学情的考虑,孩子的阅读基础较薄,字词教学也必须抓落实,所以,又精心设计了词语教学板块和重点研读“青年画鱼”板块,解决“鱼游到纸上”的问题,提炼第二课时的研读主题“鱼怎样游到心里?”

  ◎教学设想:

  整堂课我主要是按照以下的思路展开教学的:

  一、激趣导入,读题质疑。

  虽说,我也一贯赞同快速导题,可有时一段精选的激趣也很必要。因此,我从课文的第一段的句子“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我喜欢花港……”中提炼导语:老师听说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而花港可是最有名的观鱼点,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自然引出精美的金鱼图片,配以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就这样在宽松愉快的情景中开始教与学。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对学*有了兴趣,学*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奥秘。而多媒体就能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轻松的音乐所造成的氛围中激起学生学*的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提问又是唤起学生学*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于是,我又根据课题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这些活泼可爱的鱼,*时都生活在-----水里。是的,鱼儿的生活离不开水。但今天我们要学的27课却很特别,鱼不是游到水里,而是游到了纸上。”启发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会纷纷提出:鱼应该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是谁使鱼游到纸上来的?他是怎样使鱼游到纸上来的?通过对课题的质疑,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二、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我首先让学生自读一遍课文,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讲了聋哑青年哪几件事?然后让学生展示学*字词。

  2、在字词教学,我分三组进行。

  第一组:花港、茶壶、鱼缸、绣花、罢了、厂徽,重点读准音的基础上,重点指导难写字,如“徽”字的书写落实。

  第二组:泉白如玉、清澈见底、赏心悦目。联系具体事物,了解词语意思:“读完这组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美好的事物——泉白如玉的玉泉,清澈见底的池水,真是令人“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就叫做赏心悦。

  第三组: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融为一体——以这组词引出聋哑青年画鱼时的情景

  三、细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品味语句,体会人物品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描写青年人画鱼的语句,在读议中,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执著追求、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进而启发学生从青年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四、美读课文,表达情感,积累运用语言。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段。采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最后读背等多种形式,通过朗读,不但培养积累*惯,而且加深了学生对青年人美好品质的认识。

  五、练笔写话,既拓宽了孩子的思维,又渗透了写人作文时的一些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

  教师自评及反思

  ◎教学收获:

  反思自己教学历程,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文章重点,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1、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看似无疑,其实有疑之处进行生疑,从而触及学生“最*发展区”,引导他们进入思维的高一级阶段,也就提高了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2、加强了读的训练。

  为了落实《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得栩栩如生,在教学课文的画鱼这一个内容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句式对比、引读、反复强调等方式进行读议结合,在读和议中,认识到聋哑青年身残志坚、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教学中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有情可抒,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3、渗透了写作方法。

  结合课后题,读中介绍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征,感受写人时常用“外貌描写”方法;同时,在练笔设计中,学*课文字里行间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如“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讶地叫起来。让学生围绕围观的人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会看到观众怎样的反应呢?你会听到他们怎样的议论和赞叹呢?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写下来。如果能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可得★ ★ ★

  ◎反思不足:

  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已完成,但心里也有不少遗憾:

  1、本堂课我自己认为备得较充分,但缺乏磨课实践的过程,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相当差距。

  2、课堂上总是觉得自己关注教案多了,关注学生少了,学生主体地位还不明显。

  3、课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

  4、自身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不足,每次备课时在教学内容上总遇“难以取舍”之困惑。

  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我们每个人也都要有这种敢于自省、自察的勇气,因为“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只有敢于挑战自身的弱点,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及时纠正,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生命的质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可能不上公开课,每一次上公开课都是一种历练,每一次历练都是一次超越,每一次超越都是痛并快乐的成长,而每一点的成长都让你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通过写一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鱼、怎样画鱼以及作者与他之间的“谈话”,把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青年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四大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地讲玉泉是观鱼的好地方,有许多爱鱼的人到这里观鱼。先讲作者喜欢玉泉;然后写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池水清澈,坐在池边的茶室,边品茶边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可以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最后写茶室的后院有十几缸金鱼,这里有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小孩,也有青年。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第一句是过渡句,指出“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围绕这一句首先描写了青年的外貌,特别强调了:“他那一双大眼就像玉泉的水。”接着具体描写了他的特别之处:“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举止的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第三段(5―9自然段)讲青年人画鱼画得非常逼真,把鱼画活了。

  这段分三层。

  第一层(一个星期天……惊奇的叫起来)讲青年人画的鱼吸引了许多人。“挤满”和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声:“金鱼游到纸上来啦!”可以使人充分地感觉出青年画的鱼是多么惟妙惟肖,多么逼真!这一层从侧面说明青年把鱼画活了。

  第二层讲青年在认真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勾出鱼的动态。”从正面写青年把鱼画“活”了。

  第三层讲青年作画的专注。

  第四段(“我仍旧喝茶”――完)讲“我”和青年的“交谈”。

  天快黑了,青年仍在金鱼缸边画画。作者从他胸前的厂徽上发现了他是个聋哑人。于是他们用笔在纸上交谈。作者从中了解到:这个青年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当作者告诉他小女孩所说的话时,他笑得那么甜,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心里。”这说明他非常爱鱼。因为爱鱼,才如醉如痴地观察鱼。通过观察,鱼的样子、鱼的动态就活灵活现地刻在他脑子里。只要一想,鱼的造型、姿态、顽皮的样子就展现在他眼前,所以说:“先游到了我心里。”他虽然听不到美妙的音乐,表达不出真挚的情感,但他却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生活的美,从而美化人们的生活,这充分证明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只要热爱生活,聋哑人的生活,聋哑人的心灵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课有两个观察角度:一个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青年的一举一动,把聋哑青年写“活”的;二是聋哑青年通过仔细观察鱼的每个部位和鱼游动的样子,把鱼画“活”的。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要根据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和篇目安排的特点,以及这篇课文的特点来设计这一课的教法,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了解作者及聋哑青年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作者是怎样积累材料的,并把学到的积累材料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理解“赏心悦目”、“一丝不苟”、“唯一”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3.学*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三)教学难点:“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具准备:幻灯片

  二、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

  今天我们学*7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

  1.鱼怎么会游到纸上了?

  2.“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下面,同学们根据预*提示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布置自学: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检查自学:

  1.生字:罢、苟、唯、骄

  2.词意: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3.分段、概括段意。

  (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划分了段落,下面我们就根据逻辑段提问题。

  归纳: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你从哪看出来的?

  4.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

  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根据提出的这些问题自学,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根据逻辑段提出了问题,并自学,在小组进行了讨论,这节课我们集体讨论。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忘我的境界”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表达出青年的特别之处。指名读三段,分层、层意。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纸上”?从哪里看出?朗读、体会青年作画的认真,鱼的逼真。

  4.从哪看出是聋哑青年?“融为一体”什么意思?

  5.“鱼先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

  生读全文,思考:聋哑青年是个怎样的人?

  总结全文,归纳观察方法。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5

  一、导入

  1、同学们,古今中外,涌现出了许多有名的画家,你都知道谁,他最擅长画什么?(学生回答后,随机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李苦禅的鹰等。)

  2、有一位很特殊的画家,他擅长画鱼,同学们,今天,我们学*27课,大家一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带着你的疑问再来读读题目。那么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出声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师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二、初读

  PPT填空: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在( )观鱼时,发现了一位( )青年,他( )看的非常专心,( )画的活灵活现。

  三、整体感知

  (一)1、通过总结和读书,你觉得聋哑青年画的鱼怎么样?你想怎么称赞他画的鱼?

  2、那么书上的一个小女孩是如何称赞的?谁来朗读这一句。

  PPT“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3、从一个“呦”字,你体会到什么?你再来读一读!谁还愿意读一读。

  (二)1、一个“哟“字,就引来了许多游客的目光,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PPT出示:“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2、谁来读读这段话?

  3、自由的朗读这句话,思考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4、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 ,谁来评一评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语:工笔细描、一丝不苟、像姑娘绣花、细致、挥笔速写这些重点词语进行理解。)(板书:画技高超)

  5、一个“游”字把金鱼画活了,用得多好呀,咱们也来用一用。

  PPT出示:把鸟画活了,应是:鸟()了纸上。

  把青蛙画活了,应是:青蛙()了纸上。

  把——画活了,应是:—— ( )了纸上。

  (三)1、如果让老师来画鱼,肯定是画不好,因为老师不喜欢鱼,可是聋哑青年学画鱼才一年多,就能把鱼画的如此逼真,你们知道原因吗?请你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来。可以与同桌轻轻交流。

  老师选取一处最有代表性的一段话,咱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PPT出示: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在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哪些词让你觉得最能体现出他的认真专注?(抓住“老是”体会到青年爱看鱼;“呆呆”写出了青年看鱼看得入神,着迷;“静静”体会到青年在用心记鱼的样子。)

  你体会的真好,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是呀,聋哑青年看鱼就是专注这么忘我。

  PPT假如星期天,风和日丽,他就这样——

  假如这个星期天,寒风凛冽,他也──

  如果这个星期天,烈日炎炎,太阳炙烤着大地,他仍旧──

  2、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为了画好鱼,聋哑青年都要来玉泉来看金鱼。此时此刻,你想这位聋哑青年说些什么吗?(板书:勤奋)

  3、那么鱼游到纸上与鱼游到心里是什么关系呢?

  对啊,只有这么专注,努力,才能画出这么活灵活现的金鱼来。

  四、总结

  PPT通过学*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拿起你的笔写一写。

  是呀,聋哑青年这种专注忘我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把对青年的赞叹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6

  【教学设计说明】

  《鱼游到了纸上》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课文。

  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本文可以分成四段,教学时没有按常规先分段,然后根据分好的段落一段一段地讲解进行教学。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完成学*任务,提高学生素质。

  【训练重点】

  “注意积累材料”,通过本文的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选择了哪些材料,而且从中学*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1、留心周围的事物,做个有心人。

  2、认真观察,多看、多听、多问。

  3、勤于动笔。

  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渗透训练重点尤为重要。通过这一训练项目为后面学*读写例话作一铺垫。教学时先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写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材料的基本方法(本课时主要是留心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以此指导学生的作文。

  【准备用时】

  第一课时:

  理解内容,学*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第二课时:

  继续学*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读写结合。 这一课采用“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课堂上力求师生关系融洽。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再读书交流,合作学*。经教师点拨指导共性难点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学*写法,指导作文。

  1、明确每课时的学*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又便于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任务是否完成,这样把教路和学路有效地统一起来,取得更好的教

  学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

  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通过再读书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相互合作学*,尝试解答。课堂上也应有生生互学的场面。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由小组代表写在卡片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排序。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克服课堂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

  3、学生不理解的共性问题,在梳理排序形成几个重点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读、思、议。学生读书讨论,互相合作学*,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者抓住共性的、重点的、难点的词、句点拨精讲,使学生由不懂到弄懂,不会到会,不会学到会学。在体会词句内涵的同时,使学生情感的闸门大开,心灵也受到触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朗读指导,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4、对本课重点“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这一问题,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再给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的同时,适时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导就应体现在此。

  5、在自读、精读以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会,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让学生的感情在此处升华。

  6、学*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从读学写,在学生完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通过再次的合作学*,明确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而且还留心那里的人。使学生了解,这节课只是初步学*的,今后的学*还要逐步深入学*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7、第二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个人物的片段或写一种喜爱小动物的片段。读写结合,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培养学生注意积累材料的良好*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目标

  今天,我们来学*──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多媒体出示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脑海中有什么问题?

  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大家一定能够完成的。有没有信心?

  二、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排序

  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得怎么样?

  (多媒体出示生字,指读。一人读,再齐读)

  我们都知道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1、自读课文:

  给够时间,围绕“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边读边做记号。教师短短的几句话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渗透了读书的方法。

  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先说说哪些问题你没弄懂,如果小组内理解不了,等一会儿,老师发给你们纸,把它写在上面,我们大家共同来理解。请同学们现在开始小组交流吧!

  (小组交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共同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写在纸上。)

  小组交流是学生之间互相学*、横向交流信息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学生精神放松,无拘无束,能者为师,人人参与,调动了全体学生学*的积极性。

  投影仪显示学生的问题:

  ⑴ 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⑵ 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⑶ 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

  ⑷ 这位青年特别在哪儿?

  ⑸ 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⑹ 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心里两者是什么关系?

  ⑺ 鱼游到心里怎么理解?

  ⑻ 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是什么关系?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其中有重复的,咱们把它拿掉?教师梳理问题 现在还剩下这几个问题,根据课文的顺序,看看我们应该先理解哪个问题?

  (教师随机排序并画上序号)先理解“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这个问题。

  再理解“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第三个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最后理解“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每个小组的代表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具有共性,也是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巧妙的是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把问题写在胶片上,自己走到前面用投影仪放出问题;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把重复的问题去掉;再启发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叙述的先后,调整了顺序。教师精心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

  三、探索感悟

  下面根据排好的顺序,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书中找到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然后讲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请你们现在开始吧!(给学生5分钟读书时间)

  生讨论学*。

  又一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按照排好顺序的问题,在书中找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子进行理解。

  又一次发挥群体的智慧,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教师非常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学*。

  学生汇报学*情况:

  1、我们理解“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先得知道“举止”指的是什么?

  (板书:青年)

  2、师:“举止特别”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板书:忘我境界)

  3、“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看鱼)

  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我们一齐读读,读时突出那些重点词、句,语速不要太快,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也是本课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全体同学进行讨论,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不强求答案一致,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的主体的指导思想。

  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这幅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注意观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再看看周围人的神态、动作,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多媒体显示青年画鱼的图像,学生观察。)

  采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谁能结合课文的词、句说一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画鱼)

  1、“唯一”是什么意思?谁还能再说说。

  2、这是达到忘我境界的一种表现:

  “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解决了。(把这个问题拿下来。)谁能再补充?

  (“一丝不苟”的意思是一点儿也不马虎,说明青年画鱼认真、全身心地投入,与别人不一样。)

  教师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紧紧抓住关键的词、句子适时点拨、精讲,使学生理解聋哑青年举止特别是因为爱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与鱼融为一体。

  小结:

  正因为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我们才感到他的“举止特别”。这个问题你们弄懂了吗?(把第一个问题拿下来)

  接下来我们来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谁能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先在心里出现了一个印象,牢牢记住。青年要很多次去看,结果才画出这么好的金鱼。)

  小结:

  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这就是“鱼游到心里”的意思。(拿下这个问题)我们最后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要理解二者的关系,必须知道每句话的意思。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已经知道,咱们先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的意思。

  1、“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

  2、在书中找到,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齐读)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哪个字可以看出青年画鱼画得像?

  5、一个“游”字告诉我们青年画的鱼像真的那样在纸上游动,这是小女孩对青年的一句赞叹,用这种赞叹的语气练*读读好吗?

  (生练读)(师指名读,生齐读。)

  6、小女孩一句赞叹的话让我们感到青年那忘我的精神终于有了回报──鱼游到了纸上,所以作者要以此为题。(指题目,学生齐读。)

  7、“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清楚了,“鱼游到心里”也理解了,现在谁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小结:

  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

  (教师边多媒体演示,边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把这个问题拿下。)

  这些问题我们全都理解了,你们真行!经过前面读书自学,提问,讨论,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青年人呀?

  讨论:

  师:你们说的都对,是一个勤奋专注的青年。(板书:勤奋专注)

  “鱼游到了心里”是“鱼游到了纸上”的前提,“鱼游到了纸上”是“鱼游到了心里”的结果,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抓住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巧妙地点拨了一个“游”字,让学生体会青年人勤于观察,刻苦练*,达到忘我境界的专注品质,进一步理解了内容。

  多么好的一个青年人,为了画好金鱼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我被他勤奋、专注、忘我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同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站起来带着这种敬佩之情放声朗读。

  (全体起立朗读课文)

  四、拓展、积累

  过渡语:

  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观察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

  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还留心那里的人,发现了一位青年举止特别,他就多次跟踪观察,看他怎么看鱼、怎么画鱼,同时注意听听别人的议论,当发现他是聋哑青年,又采取笔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作者就是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材料(板书:积累材料),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今天我们只是初步学*,以后的学*还要逐步深入学*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教师注意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在指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落实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启发学生,适时点拨,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了材料,水到渠成,非常自然地加强了读写之间的联系。

  【反思】

  教学设计很有新意,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和训练意识。

  1、教学目标明确、适当,体现了年段特点:

  上课开始,教师将学*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引导、规范了学生的学*行为,同时激发了学生为达成学*目标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科学、优化: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在小组内讨论;经过讨论仍然有不理解的问题再一次提出来,老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梳理;然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比较、分析、理解。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读、自悟、自解、自练,主动学*的过程。学生真正居于主体地位。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

  教师在揭示课题时问学生:“鱼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并用彩色粉笔在“游”字下面重重地画了个“……”符号,留给学生一个悬念。在引导学生反复讨论、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大屏幕显示出几条金鱼游动的姿态,教师边演示边做小结。一个“游”字,画龙点睛,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 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同时悟出了课题的深刻含义,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中心思想。

  4、读写结合,突出读写训练重点:

  本组读写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举止特别”“融为一体”等词语时,有意识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学*,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因而能画出鲜明、生动、活灵活现的鱼。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选择材料写出这篇文章的?”让学生悟出作者到玉泉观鱼,发现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就跟踪观察,通过看、听、问等方式,积累了很多有关聋哑青年的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达到忘我境界”为主线,写成这篇文章。学生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弄懂了什么是积累材料,怎样积累材料,感受到积累材料之重要。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突出了本组读写训练重点。

  5、加强了读的训练:

  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真正地读书,不是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惯。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可以看出教师在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有所创新,效果比较好。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合集10篇(扩展2)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1

  教材依据: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127页――128页

  设计思路: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悬念叠出,篇末解疑是本文的主要特点。读这篇文章,会让你产生许多疑问。文题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文本也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这位青年是谁?他的金鱼为什么画得那么像?当别人惊叹他画得好时他为什么毫无反应?等等这些层见迭出的疑团,直到文章最后才一下全都解开,使读者恍然大悟。这样写,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兴趣,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其次,本文对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一篇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很好的语言学*范例。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学*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能合理运用部分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几句话。

  2、品味“游”字,懂得一个好的文题更能吸引读者。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练*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学*抓住人物特点。教学难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题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疑问吗?是啊,鱼只能画到纸上,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就自己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带着疑问自由读。

  反馈:你心中的疑问解决了吗?

  小结:同学们读得特别有味道,我想很多同学就是被这个“游”字所吸引。如果文章的题目用“鱼画到了纸上”,恐怕这篇文章就不能这么强烈激起我们读书的欲望了。你们看这就是一个好文题的魅力所在。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给自己的作文取这么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题目。

  2、第二遍读:带着任务仔细读。

  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划出与课文题目相照应的句子。

  反馈:字词检查第一组词:花港 厂徽 聋哑人指名读,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话。第二组词:清澈见底 一壶茶 金鱼缸 赏心悦目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几句话。书写指导:港 澈 壶 徽 (指导重点:写正确、端正)

  三、品读“游”

  1、交流:文中那些句子于课文题目相照应。小结:给文章确定题目的时候,这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对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说法进行提炼,作为文章的题目。

  2、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1)指名读,引导读出这样惊奇的感觉。(2)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惊奇?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金鱼? 小结:把一句话就读成了一幅幅画面,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如果,我们再能把脑海中那幅灵动的画面又浓缩成这样一句话,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觉。(3)练*感情朗读。

  四、研读外貌描写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神奇的青年?请你划出文中描写青年外貌的一句话。

  2、口头填空:他( )身材,长得( ),一对大眼睛( )。

  3、读了这样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小结:带给你这些感觉的无非就是括号里的这几个词。大家看,青年的外貌描写语言非常简洁。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一个青年的形象已鲜明地展示在我们眼前。看来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抓住特点,三言两语,也能把一个人物形象写的鲜活。

  4、出示小女孩图片,抓住人物的特点,试着用一两句话来写一写她的外貌。

  五、研读动作描写就是这么一位秀气的青年,竟然把鱼给画活了

  想不想看一看他究竟是怎样画鱼?找出描写青年画画的自然段,读一读。

  1、出示描写青年画画的段落

  2、青年在怎样地画画?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你*时会一丝不苟地做那些事?

  3、圈出描写青年画画动作的两个词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怎样画是工笔细描?怎样画又是挥笔速写呢?你能比较一下这两种画法不同在哪里吗?(速度,细致程度,内容)

  4、练*朗读,读出两种画法的不同感觉?

  小结:青年不管是工笔细描,还是挥笔速写,都是那样一丝不苟,才把金鱼画得惟妙惟肖,让人觉得是鱼游到了纸上。其实青年不仅画画是如此一丝不苟,他还有更多的时间在一丝不苟地干什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真正秘诀是什么?我们下堂课再讨论。

  教学反思:

  语言的学*需要范例。这篇课文写作特点鲜明,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挖掘的地方。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怎样的语言学*才能最有效,这是我在做教学预设时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教学预案几经易稿,最后确定把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1)文题的特点解析。文章题目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文题与文本内容相照应,是本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了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时确定文题的能力,取得一定的实效;(2)外貌描写的品读与写作模仿。由于对本文的外貌描写已抓住特点,故学生在仿写时对这一写作要求了然于心,在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仿写得精彩的句子,教给了学生一种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3)人物动作描写与人物的精神内涵。由于课堂节奏没有掌握好,前半节课有些松散,后半节课就显得仓促了。原来预设的从人物动作领略人物精神内涵的目标落实得不到位,影响了学*效果。所以在课堂生成与预设有出入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及时调整教案,要以追求学*的实际效果为目标,而不是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已完成。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略)

  布置、检查预*,正确读写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位青年人的初步印象,并说一说理由;也可按事情发展顺序,即作者对年轻人的认识(举止特别—画技高超—骄傲—令人敬佩)来进行交流。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由欣赏、误解到由衷敬佩的情感变化。)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鱼游到了纸上》(板书)同学们读一读课题,第一次读课题哪个字让你眼前一亮?

  生:“游”字、“纸上”……

  师:这个“游”字怎么就让你眼睛为之一亮呢?

  (为什么说金鱼游到了纸上?这话是谁说的?)

  二、第一次读书交流: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1、师: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吧。(明确读书要求:“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生按读书要求读书、思考。)

  3、师生交流:

  ◆这句话是谁说的?(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抓住“惊奇”、“叫”。

  ◆当时你就在现场,听到女孩惊叫声,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你挤过去,看到了那青年是

  4、学*青年画鱼的段落

  ◆(出示画鱼的句子)自由地读读这一段话,你读出了青年的什么?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流动。”

  ◆你想怎样夸赞那青年画的鱼呢?(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5、再次指导朗读女孩说的话。

  ◆师:面对如此逼真传神的金鱼画作,难怪那位围观的女孩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叫。(手一挥,全班齐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写话说话)师:她这一叫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围观的人都纷纷议论着、赞叹着。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文中的插图,观察他们的神态,猜想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也可以想想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夸?

  那儿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青年、大家赞叹着,议论着。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一个男孩挤到跟前,也随声附和:“()!”

  一位老人()说:“()!”

  那位男青年():“()!”

  ◆(齐读女孩说的话)你们夸得不错,让我们把所有的称赞融为一句话。

  三、第二次读书交流: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1、师:(过渡)这位青年为什么能让鱼游到了纸上?最好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思考、交流)“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或他坚持不懈、勤奋专注等)

  师:(明确第二次读书要求)怪不得呢!课文中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动笔圈画写批注。找到句段后多读几遍,并和你的同学交流,想办法理解它。

  2、(学生自由读书、画找句子、讨论交流。时间保证不少于5分钟。)

  3、师生交流、相机指导读书、语言训练。

  ◆生:(第4自然段)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你为什么找到这句话?突出“老是”(换词—总是、经常)、“呆呆地”、“静静地”理解句意、指导朗读。小结过渡:真是一个“特别”的青年,他爱鱼竟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第8自然段)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理解“融为一体”。小结过渡:美丽的风景没有吸引他,围观者的议论也没有打扰他,此时此刻,他自己也不记得“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了。)

  ◆生:(第9自然段)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那他记着什么呢?)

  ◆生:(第12自然段)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为什么会忘呢?)小结过渡:是呵!青年是多么勤奋专注啊!一整天了,他心里只有鱼。)

  (小结过渡: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青年花了多少时间去观察鱼、画鱼呀!没有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精神是很难做到的。正是心中有“鱼”(板书),才让人们夸赞那青年“鱼游到了纸上”。所以当我把女孩说的这句话告诉这位青年时,他回答: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四、第三次读书交流:体会作者的心,进一步认识聋哑青年

  ◆理解“咯噔”一词:(同学们,聋哑人是我们生活中寻常可见的,作者何以看到青年厂徽时,心里会咯噔一跳呢?请不要忙着回答,自己再联系前文来谈谈。)

  ◆师:看似简单的“咯噔”一词,其实并不简单。在它的背后有作者没有说出的许多的话,有作者的复杂情感在里面啊!一个命运不眷顾的聋哑人,能如此孜孜追求喜欢的艺术,使自己的无声世界,变得如此多姿多彩,使自己的人生变得这样不同寻常,该让多少人心怀感动、心生感慨啊!(齐读11自然段)

  五、联系生活实践,拓展悟情:说说对聋哑青年的敬佩

  ◆写话:面对这位聋哑人,作者心里咯噔一跳,现在你认识了这位青年,读完了课文,你的心里会怎样呢?

  ◆师总结:心中有鱼,才能纸上有鱼;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马克吐温说过:“人的专注力是十分了不起的,主要你认真地专注于自己所钟爱的事,坚持不懈,你就能做出连你自己都感到吃惊的事情来。——仅仅一年的时间,一位聋哑青年做出了让我们如此敬佩之事。那么,如果我们也能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相信也会有所成就的。

  板书设计: 鱼先游到了心里 鱼游到了纸上

  (专注投入废寝忘食)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写人的文章。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作者对对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年轻人的话——“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语言*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课文理解的难点。全文可分为两大主要版块,一观鱼——“鱼游到心里”(3-4自然段);二画鱼 ——“鱼游到纸上”(5-9自然段)。两个版块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理解了原因——鱼为什么能游到年轻人的心里,也就自然明白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课文对年轻人的细心、专注地看鱼、画鱼,“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描写细致入微,是一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本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让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学*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走个来回,不但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本节课让学生找到青年言行的句子品读、感悟,再通过适当的语言文字训练,使一个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聋哑青年跃然纸上。同时,在这种品读、感悟之中也了解了作者是怎样写的。然后再让学生读文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就这样,学生学完课文后,不但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学情分析】

  本册在阅读教学上有两个重点:一是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二是要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与想象,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学生已学会的想象法,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以及课文“鱼游到心里再游到纸上”的这个特殊的内容决定,我打算紧抓重点句,扣重点词,展开想象理解“鱼是如何游到纸上的?”引出鱼如何游到年轻人心里的探究,从而感受年轻人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年轻人做事的勤奋与专注,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预*课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划出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准备练*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读题质疑。

  1、欣赏鱼图(出示课件)

  ●老师听说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而花港可是最有名的观鱼点,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揭题板题

  ●这些活泼可爱的鱼,*时都生活在-----水里。是的,鱼儿的生活离不开水。但今天我们要学的27课却很特别,鱼不是游到水里,而是游到了纸上。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齐读课题

  3、读题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的脑海里冒出了什么问题呢?

  预设:老师把孩子的问题进行梳理,在关键词上打上 “?”

  ① 为什么说金鱼游到了纸上?

  ② 鱼怎么样游到纸上的?

  ③ 这话是谁说的?

  ④ 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

  ……

  (在解决问题3、4时,引出“聋哑青年”。)

  4、随机学*“聋哑”

  (1)初识人物,带学第3自然段。(出示课件聋哑、句子)谁来介绍一下?

  (2)这句话对聋哑青年进行了什么描写?或写出来了青年的?(外貌描写)

  (3)小结:外貌描写是我们写人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要好好读一读,学一学。副板书:外貌

  【设计意图: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对学*有了兴趣,学*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奥秘。同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期待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再读课文,要求:

  导:那课文(示课件)讲了聋哑青年哪几件事呢?我们再去读读课文,要求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思考这个问题。板书:聋哑青年

  2、交流:课文讲了聋哑青年哪几件事呢?板书:观鱼 画鱼

  3、 出示词语,朗读积累

  ① 花港、茶壶、鱼缸、绣花、罢了、厂徽

  ●标红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老师挑“徽”字要大家一起写一写)

  ②泉白如玉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读完这组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美好的事物-----泉白如玉的玉泉,清澈见底的池水,真是令人“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就叫做赏心悦目。

  ●我们再来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读读,把它们积累下来。

  ③一丝不苟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融为一体

  过渡:这组词语也很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谁干什么?聋哑青年画鱼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本课文的写作思路不是十分清晰,考虑到让四年级的学生整体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就从问题中解决“主角是谁?”再读思考“讲了他的一几件事?”采用分步提示的方式来降低难度,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另外,在学词时分组学*,目标明确,学有重点,一点带面。】

  三、研读 “画鱼”,感悟专注。

  1、再细读课文,注意听,划出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

  2、反馈交流,预设出示:

  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3、自由地读一读。

  ●这段一共只有2句,其中,把青年画鱼的过程写具体的是哪句?

  4、聚焦第2句话,圈出分号,了解“分号”的作用。

  ●那我们再读读第2句话,有没有发现有一个*时不太常见的标点?分号。

  ●分号往往用在几个并列的句子之间,这些句子既表达相同的内容,但又有很大的不同。不信看这句话,这分句的前后两部分,同样是在讲青年画鱼,但他在画法上又有很大的不同,谁知道,来听听你的意见。

  5、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板书: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A、出示课件引导先从字面理解“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工笔细描”,怎样是“挥笔速写”?

  ●老师听懂了,“工笔细描”,关键在于“细”上,那“挥笔速写”重点在什么?(突出一个“速”)

  小结:老师查过资料,知道了“工笔和速写是*画的两种不同画法,工笔讲究一笔一画慢慢描,用笔工整细致;挥笔速写正好相反,下笔速度很快,简单几笔就把主要的特征迅速画下来。

  B、引导看图理解:

  ●这里有两幅图,你们觉得哪一幅需要工笔细描,哪一幅是挥笔速写?

  ●演示:是的,大家注意看,金鱼身上的鳞片需要大家工笔细描。

  来,咱们也当一回画家,以手代笔,想象你手上拿着的是一支细细的毛笔,我们来把金鱼身上的鳞片工笔细描一下,你看,这细细的线条需要大家慢慢地画,细细地画,要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我来采访一下这位小画家,说说你刚才是怎样画的?

  读词理解:-----现在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工笔细描,轻、细、慢 ;

  再看这两条金鱼的尾巴,就需要我们挥笔速写。现在你手里拿着的是粗大的毛笔,蘸满了颜料,我们一块来速写一下。准备好,来,很快地画出来…很快地画出来,

  读词理解:-----现在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快速读---挥笔速写,

  C、引导联系句子理解:

  ●像我们刚才这样一点一点的,慢慢地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即使是一个细小的鳞片都是精雕细琢的,不能有一丝马虎。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咱们就称为他“工笔细描”,

  而挥笔速写,抓住的是鱼的转瞬即逝的动作,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所以要画得快,但要画得活灵活现。

  6、指导朗读。带着我们的理解,再回到句子好好读读。

  ●师生合作读:

  师——他有时…有时又…;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

  ●男女生合作读:(指名再带齐读)

  1)师:听出来吧,这青年画的时候,有细有粗,有轻有重,有慢有快,有淡有浓---这就是它们的不同,来我请两个同学合作读,女同学心思细腻点,就读工笔细描,男同学潇洒点,来读挥笔速写。

  2)真好,来,女同学跟着她来一起细描,男同学跟着一起速写一下。

  3)来,这边同学试着细描,这边同学跟着速写,读。

  4)能试着背一背吗?试背、指名、齐背(机动)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只有学生真正了解了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情感。根据“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词意,引领学生正确理解文本,从而深入地体会年轻人画技的高超。】

  7、体会青年的专心。(抓“静静地”、“融为一体”)

  引说:青年就这样时而细,时而粗,时而快,时而慢,时而轻,时而重,静静地画着,一直这样静静地画着,他似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正如课文中写的出示课件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8、赞叹点题

  ●引说:整整一天,这位青年一直就这样静静地画鱼,一条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怪不得,有个小女孩不由自主地叫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读)

  ●是的,同学们,女孩在说这句话的同时,还会有怎样的反应?

  1)预设:不可思议的表情,惊讶——是的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

  2)读——我们带着这种神态和感受一起来读读。女孩看青年画画,越看越惊讶,越看越佩服,最后,情不自禁地叫起来,读-----

  【设计意图:在本课教学中,体会年轻人的专注是重点之一,也是难点。而要领悟到如何专注,读懂重点词句是关键。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自主学*,才能品读得仔细,体会得到位。】

  四、练笔升华,设疑延引。

  1、是啊,女孩这一叫,把其他看鱼的人都吸引过来啊。

  2、你瞧,读,

  (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

  3、作业练笔: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会看到观众怎样的反应呢?你会听到他们怎样的议论和赞叹呢?来拿出作业纸,动笔写一写。有没有注意到“分号”标点?刚才我们研究了这个标点,现在试着来用一用这个标点。请同学们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三个人物你选一个人物写一写。如果能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你可以得★ ★ ★ 级的最高评价。

  师巡视中提醒孩子看图联系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下来。

  副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4、交流反馈:

  请大家仔细听一听,你们要听仔细他是怎样写的,还要注意体会,我们用分号把三位同学写的话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注意,老师读第一句话,老人、青年、小孩接下去……

  写得好,读得也好。大家发现没有,我们把三句话用分号连起来,然后用第一句串起来,就成了一段精彩的文字了。这就是分号的作用。另外两个人物,请课后完成。你自己通过努力,也把它组成一段精彩的文字。

  5、设疑延引:

  1)听了刚才大家的议论和赞叹,我们知道了这个青年画的鱼实在太好了,画得太逼真了,就像真的鱼在纸上游动。难怪,一个女孩说——回读课题。

  2)为什么会画得这么好啊?课文最后,青年他写了一句话,他说:先游到我心里。那鱼怎样又游到他的心里呢?“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又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再继续学*。

  【设计意图:回到课始的疑问,前后呼应使课堂结构完整、一体化,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的难点的突破,再读课题,使学生很有一种成就感。但是,笔者在结尾处还提到学生将三读课题,由初读时的惊讶读到这堂课的肯定与默认,再到三读课题时的惊叹与敬佩。】

  五、作业设计,思考延读。

  1、试着练*纸的其他两个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

  2、再读课文,思考:鱼怎样又游到青年的心里?“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又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写人

  外貌

  观鱼 神态

  聋哑青年 工笔细描 动作

  画鱼 语言

  挥笔速写 ……

  课件:鱼游到了心里

  附:作业纸设计

  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会看到观众怎样的反应呢?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写下来。如果能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可得★ ★ ★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27课《鱼游到了纸上》一文,通过对聋哑青年观鱼、画鱼表现的细致描写,赞美了其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观察细微、构思巧妙成文,写得有情有趣,有声有色,生动感人。其内容贴*学生生活,是学生很喜爱阅读的一篇课文。下面是我对《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反思。

  在备课《鱼游到了纸上》时,我曾先后设计了3条线:第一次主线:抓课文的 7处带“游”字的句子为主线;第二次主线:抓青年的特别为主线;第三次主线:抓课题“鱼游到了纸上” 为主线,反反复复思考,借鉴中,最后我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精心找准了进入文本的发窍处:引领学生学*青年看鱼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句子,青年画鱼画得栩栩如生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为主线,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必须先游到心里。

  基于学情的考虑,孩子的阅读基础较薄,字词教学也必须抓落实,所以,又精心设计了词语教学板块和重点研读“青年画鱼”板块,解决“鱼游到纸上”的问题,提炼第二课时的研读主题“鱼怎样游到心里?”

  ◎教学设想:

  整堂课我主要是按照以下的思路展开教学的:

  一、激趣导入,读题质疑。

  虽说,我也一贯赞同快速导题,可有时一段精选的激趣也很必要。因此,我从课文的第一段的句子“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我喜欢花港……”中提炼导语:老师听说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而花港可是最有名的观鱼点,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自然引出精美的金鱼图片,配以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就这样在宽松愉快的情景中开始教与学。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对学*有了兴趣,学*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奥秘。而多媒体就能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轻松的音乐所造成的氛围中激起学生学*的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提问又是唤起学生学*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于是,我又根据课题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这些活泼可爱的鱼,*时都生活在-----水里。是的,鱼儿的生活离不开水。但今天我们要学的27课却很特别,鱼不是游到水里,而是游到了纸上。”启发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会纷纷提出:鱼应该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是谁使鱼游到纸上来的?他是怎样使鱼游到纸上来的?通过对课题的质疑,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二、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我首先让学生自读一遍课文,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讲了聋哑青年哪几件事?然后让学生展示学*字词。

  2、在字词教学,我分三组进行。

  第一组:花港、茶壶、鱼缸、绣花、罢了、厂徽,重点读准音的基础上,重点指导难写字,如“徽”字的书写落实。

  第二组:泉白如玉、清澈见底、赏心悦目。联系具体事物,了解词语意思:“读完这组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美好的事物——泉白如玉的玉泉,清澈见底的池水,真是令人“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就叫做赏心悦。

  第三组: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融为一体——以这组词引出聋哑青年画鱼时的情景

  三、细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品味语句,体会人物品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描写青年人画鱼的语句,在读议中,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执著追求、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进而启发学生从青年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四、美读课文,表达情感,积累运用语言。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段。采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最后读背等多种形式,通过朗读,不但培养积累*惯,而且加深了学生对青年人美好品质的认识。

  五、练笔写话,既拓宽了孩子的思维,又渗透了写人作文时的一些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

  教师自评及反思

  ◎教学收获:

  反思自己教学历程,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文章重点,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1、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看似无疑,其实有疑之处进行生疑,从而触及学生“最*发展区”,引导他们进入思维的高一级阶段,也就提高了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2、加强了读的训练。

  为了落实《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得栩栩如生,在教学课文的画鱼这一个内容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句式对比、引读、反复强调等方式进行读议结合,在读和议中,认识到聋哑青年身残志坚、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教学中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有情可抒,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3、渗透了写作方法。

  结合课后题,读中介绍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征,感受写人时常用“外貌描写”方法;同时,在练笔设计中,学*课文字里行间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如“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讶地叫起来。让学生围绕围观的人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会看到观众怎样的反应呢?你会听到他们怎样的议论和赞叹呢?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写下来。如果能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可得★ ★ ★

  ◎反思不足:

  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已完成,但心里也有不少遗憾:

  1、本堂课我自己认为备得较充分,但缺乏磨课实践的过程,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相当差距。

  2、课堂上总是觉得自己关注教案多了,关注学生少了,学生主体地位还不明显。

  3、课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

  4、自身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不足,每次备课时在教学内容上总遇“难以取舍”之困惑。

  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我们每个人也都要有这种敢于自省、自察的勇气,因为“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只有敢于挑战自身的弱点,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及时纠正,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生命的质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可能不上公开课,每一次上公开课都是一种历练,每一次历练都是一次超越,每一次超越都是痛并快乐的成长,而每一点的成长都让你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4

  一、导入

  1、同学们,古今中外,涌现出了许多有名的画家,你都知道谁,他最擅长画什么?(学生回答后,随机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李苦禅的鹰等。)

  2、有一位很特殊的画家,他擅长画鱼,同学们,今天,我们学*27课,大家一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带着你的疑问再来读读题目。那么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出声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师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二、初读

  PPT填空: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在( )观鱼时,发现了一位( )青年,他( )看的非常专心,( )画的活灵活现。

  三、整体感知

  (一)1、通过总结和读书,你觉得聋哑青年画的鱼怎么样?你想怎么称赞他画的鱼?

  2、那么书上的一个小女孩是如何称赞的?谁来朗读这一句。

  PPT“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3、从一个“呦”字,你体会到什么?你再来读一读!谁还愿意读一读。

  (二)1、一个“哟“字,就引来了许多游客的目光,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PPT出示:“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2、谁来读读这段话?

  3、自由的朗读这句话,思考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4、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 ,谁来评一评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语:工笔细描、一丝不苟、像姑娘绣花、细致、挥笔速写这些重点词语进行理解。)(板书:画技高超)

  5、一个“游”字把金鱼画活了,用得多好呀,咱们也来用一用。

  PPT出示:把鸟画活了,应是:鸟()了纸上。

  把青蛙画活了,应是:青蛙()了纸上。

  把——画活了,应是:—— ( )了纸上。

  (三)1、如果让老师来画鱼,肯定是画不好,因为老师不喜欢鱼,可是聋哑青年学画鱼才一年多,就能把鱼画的如此逼真,你们知道原因吗?请你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来。可以与同桌轻轻交流。

  老师选取一处最有代表性的一段话,咱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PPT出示: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在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哪些词让你觉得最能体现出他的认真专注?(抓住“老是”体会到青年爱看鱼;“呆呆”写出了青年看鱼看得入神,着迷;“静静”体会到青年在用心记鱼的样子。)

  你体会的真好,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是呀,聋哑青年看鱼就是专注这么忘我。

  PPT假如星期天,风和日丽,他就这样——

  假如这个星期天,寒风凛冽,他也──

  如果这个星期天,烈日炎炎,太阳炙烤着大地,他仍旧──

  2、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为了画好鱼,聋哑青年都要来玉泉来看金鱼。此时此刻,你想这位聋哑青年说些什么吗?(板书:勤奋)

  3、那么鱼游到纸上与鱼游到心里是什么关系呢?

  对啊,只有这么专注,努力,才能画出这么活灵活现的金鱼来。

  四、总结

  PPT通过学*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拿起你的笔写一写。

  是呀,聋哑青年这种专注忘我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把对青年的赞叹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5

  一、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课文中理解“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等词语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青年人绘画时专注、坚持不懈的品质

  ②通过边读边想象,体会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者对人物描写的细致传神。

  3、情感目标:体会青年高超的画技及忘我的精神,培养学生做事勤奋、专注、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三、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四、学*准备

  1、学生准备:预*课文,大体了解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学生字新词。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浅疑“鱼游到了纸上”

  1、我们都知道鱼儿生活在水里,可今天呀,有一群活泼可爱的鱼儿却游离了水中,游到了纸。

  2、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3、不错,再来一遍。听一听,谁不仅用嘴巴在读,而且也用心在读。

  4、真好。想一想,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特别是读到这个“游”字的时候,(在“游”字下标上三角形)你的脑子里顿时想到了些什么问题呢?(学生提问题)

  5、下面就让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能否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感悟“鱼游到了纸上”

  1、请同学们一边静静地听老师朗读课文,一边认真地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

  思考:

  “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2、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课件出示句子)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①谁来读读这句话?

  ②小女孩是很惊奇地哦,谁还能读出小女孩的惊奇?

  ③小女孩是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叫起来的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小女孩惊奇的喊叫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去。

  3、金鱼能自己游到纸上吗?(不能)那小女孩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呢?

  (学生回答)

  4、师归纳: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小女孩的话是对青年所做的画的最高赞赏,赞赏其画技高超,画的鱼栩栩如生,像鱼真的游到了纸上一样。

  5、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朗读课文,勾画出描写这位青年画技高超的句子。

  6、指导理解青年画鱼的认真和熟练。

  ①课件出示句子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7、想象说话

  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文中的插图,观察围观人们的动作、神态,想一想他们又会说些什么?

  (课件出示说话练*)

  一位老人不住点头称赞说:“?!”

  一位青年望着画上的金鱼赞叹道:“!”

  一群孩子拍手叫道:“!”

  9、小结:让我们把所有人的赞叹和议论都融为一句话,那就是“鱼游到了纸上”

  三、感悟“忘我的看”

  1、过渡:那么,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纸上的?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2、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心里的?他有什么秘诀吗?请带着这个问题从文中找答案。

  出示课件

  ①“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生感受)

  ②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生感受)

  3、正是因为青年忘我的看鱼,坚持不懈的看鱼,才让鱼游到了他的心里。

  四、感悟“忘我的画”

  过渡:那么,青年又是怎样让心里的鱼游到纸上的?出示课件:

  1、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读后生感受)

  2、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上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生感受)

  3、师归纳:正是因为青年忘我的画鱼才让鱼游到了纸上。

  五、感悟“纸上”、“心里”的关系,升华情感

  1、小结:

  2、格言升华:

  3、回归文本

  4、达标测试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合集10篇(扩展3)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立足重点段落、多层次、多角度的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立足课题,提出疑问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鱼游到了纸上”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欲望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诵读入境,整体感知

  1、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不明白,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出示读书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尽量将上一自然段和下一自然段找出来单独再读读。

  ③读完之后你是否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2、同桌相互交流:读书要求中的有关问题和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3、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针对容易读错的字板书正音:澈、港、缸、聋;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及目标中的生词。

  4、点名交流:你对“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课文,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获的*惯,真正达到使学生快速感知文本内容,初步了解文本特有内涵的目的,为探究文本、走进文本铺路。)

  三、认读词语,概括内容

  1、出示三组词语认读:

  A、举止特别 呆呆地站 静静地看 忘我境界

  B、工笔细描 一丝不苟 挥笔速写 融为一体

  C、大家赞叹 纷纷议论 相互交谈 游到纸上

  2、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或者部分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你拿出笔写出来。

  3、同桌相互对读课文,相互检查对课文阅读的情况,交流概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教师有意识地将词语分为三类,A类是聋哑青年观鱼样子的词语;B类是聋哑青年画鱼样子的词语;C类是观众和“我”的做法的短语。让学生分类读词语,目的是帮助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和分类积累词语,同时用上述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样做,既规范学生语言,又灵活运用词语,使语言训练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

  四、精读语段,感悟形象

  1、大家已经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聋哑青年把鱼画得像。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具体讲了这层意思。

  2、教学第7—8自然段的过程。

  ①你知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吗?看看第7自然段哪些句子和词语能帮助你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重点抓住“一丝不苟”、“绣花”和“细致”理解工笔细描)

  ②你想象一下,青年对金鱼的哪些部位采用了工笔细描?是怎样做到工笔细描的?

  ③正因为他画得好,围观的老人、青年、小孩都是怎么赞叹的、又是怎么议论的?

  ④这时我再让你说“融为一体”的意思,你能说出来吗?

  ⑤能否用一个词、一句话说说聋哑青年在你心目中的印象。

  ⑥你还可以用你知道的哪些成语来形容他画鱼画得像。

  ⑦练*朗读、指名朗读及教师范读。

  3、教师叙述:青年将金鱼画得惟妙惟肖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第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

  学生读后谈感受。(引导学生立足“忘我的境界”、“呆呆地”、“静静地”以及“从来不说一句话”想象、感知他*时如何认真观鱼的'品质。)

  4、再评价这位聋哑青年。(除了品质以外,有必要引导谈出对生活的热爱。)

  5、教师小结:是啊,如果不是他长时间忘我的观察金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画鱼,那么他又怎能使画出来的鱼像在水里游呢?

  (设计意图:对青年绘画技艺的精湛的体会,要落实到关键的字词上,此时教者抓住“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细致”等词语引导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基本义和语境义,感受了聋哑青年的绘画技艺。不难看出此环节教学将词语的理解和积累,语言的迁移与运用、方法的指导与*得融为一体。这样立体推进,让学生语文学*的能力与对青年形象的感悟做到合二为一。)

  五、品读难点,明白事理

  1、教师描述:当我和聋哑青年交谈的时候,我将小女孩发自内心的“鱼游到了纸上”的纸条交给他时,他是如何回答的?

  2、“鱼先游到了心里”的教学引导(要求学生读3—5自然段)。

  ①“鱼先游到了心里”你是如何理解的?此时你想到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和这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②“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将两句话及两句话所蕴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③教师小结:就是这样一位聋哑青年,虽然身患残疾,就是凭着执著、专注、勤奋,使鱼先游到心里,而后又游到了纸上,这足以让我们看到了残疾青年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④要求学生谈谈你从聋哑青年画画的经历中有哪些启示,联系实际说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人和事。

  3、朗诵课外作品《高贵的补鞋匠》,听后谈初步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关联词语说话,看似一个简单的句子训练,实际起到了两个作用:其一对学生进行了语法句式的渗透;其二检验学生是否弄懂两者的逻辑关系,从而解决教学的难点,另外作者通过朗诵课外作品,使学生领悟了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

  附: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观鱼

  聋哑青年{ }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画鱼

  教学反思:

  一是该设计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例如在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画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立足“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等词语,让学生对词语由不甚理解到理解都是借助文本中的语言材料,同时学生在感知词的基本义和语境义的过程中教师采用了想象说话、评价人物等方法将文本的“消极语言”转化为学生“积极语言”;又如让学生分类读词语,再让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以及用关联词语说“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两者的关系等都把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作为教学重点。

  二是该设计繁简得当,张驰有度。教师在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的品质”上舍得花力气,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充分感悟,而在引导学生理解“观鱼”与“画鱼”的关系时,教师只提了一个“青年将金鱼画得惟妙惟肖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第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的读书要求。当学生将两者关系明白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时,教师也惜墨如金,简洁明快。虽然简洁明快,但是并不是难点没有突破,而是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人物品质”这一教学目标细致引导后水到渠成的。

  三是该设计变讲读串问为阅读对话。教师能变逐段讲析为选点突破,将选点突破设计多角度透视,即重点品析画得像,借此引出“青年将金鱼画得惟妙惟肖得益于什么?”和“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正是这样的阅读对话主题,使学生的有效阅读、思考、交流才成为可能。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2

1.2017年《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2.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优秀】

4.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5.人教版《赵州桥》教学设计

6.人教版《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7.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

8.小学语文《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9.四年级上册语文《母鸡》教学设计

10.《草原》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3

  教材依据: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127页――128页

  设计思路: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悬念叠出,篇末解疑是本文的主要特点。读这篇文章,会让你产生许多疑问。文题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文本也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这位青年是谁?他的金鱼为什么画得那么像?当别人惊叹他画得好时他为什么毫无反应?等等这些层见迭出的疑团,直到文章最后才一下全都解开,使读者恍然大悟。这样写,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兴趣,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其次,本文对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一篇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很好的语言学*范例。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学*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能合理运用部分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几句话。

  2、品味“游”字,懂得一个好的文题更能吸引读者。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练*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学*抓住人物特点。教学难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题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疑问吗?是啊,鱼只能画到纸上,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就自己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带着疑问自由读。

  反馈:你心中的疑问解决了吗?

  小结:同学们读得特别有味道,我想很多同学就是被这个“游”字所吸引。如果文章的题目用“鱼画到了纸上”,恐怕这篇文章就不能这么强烈激起我们读书的欲望了。你们看这就是一个好文题的魅力所在。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给自己的作文取这么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题目。

  2、第二遍读:带着任务仔细读。

  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划出与课文题目相照应的句子。

  反馈:字词检查第一组词:花港 厂徽 聋哑人指名读,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话。第二组词:清澈见底 一壶茶 金鱼缸 赏心悦目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几句话。书写指导:港 澈 壶 徽 (指导重点:写正确、端正)

  三、品读“游”

  1、交流:文中那些句子于课文题目相照应。小结:给文章确定题目的时候,这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对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说法进行提炼,作为文章的题目。

  2、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1)指名读,引导读出这样惊奇的感觉。(2)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惊奇?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金鱼? 小结:把一句话就读成了一幅幅画面,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如果,我们再能把脑海中那幅灵动的画面又浓缩成这样一句话,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觉。(3)练*感情朗读。

  四、研读外貌描写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神奇的青年?请你划出文中描写青年外貌的一句话。

  2、口头填空:他( )身材,长得( ),一对大眼睛( )。

  3、读了这样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小结:带给你这些感觉的无非就是括号里的这几个词。大家看,青年的外貌描写语言非常简洁。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一个青年的形象已鲜明地展示在我们眼前。看来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抓住特点,三言两语,也能把一个人物形象写的鲜活。

  4、出示小女孩图片,抓住人物的特点,试着用一两句话来写一写她的外貌。

  五、研读动作描写就是这么一位秀气的青年,竟然把鱼给画活了

  想不想看一看他究竟是怎样画鱼?找出描写青年画画的自然段,读一读。

  1、出示描写青年画画的段落

  2、青年在怎样地画画?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你*时会一丝不苟地做那些事?

  3、圈出描写青年画画动作的两个词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怎样画是工笔细描?怎样画又是挥笔速写呢?你能比较一下这两种画法不同在哪里吗?(速度,细致程度,内容)

  4、练*朗读,读出两种画法的不同感觉?

  小结:青年不管是工笔细描,还是挥笔速写,都是那样一丝不苟,才把金鱼画得惟妙惟肖,让人觉得是鱼游到了纸上。其实青年不仅画画是如此一丝不苟,他还有更多的时间在一丝不苟地干什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真正秘诀是什么?我们下堂课再讨论。

  教学反思:

  语言的学*需要范例。这篇课文写作特点鲜明,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挖掘的地方。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怎样的语言学*才能最有效,这是我在做教学预设时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教学预案几经易稿,最后确定把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1)文题的特点解析。文章题目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文题与文本内容相照应,是本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了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时确定文题的能力,取得一定的实效;(2)外貌描写的品读与写作模仿。由于对本文的外貌描写已抓住特点,故学生在仿写时对这一写作要求了然于心,在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仿写得精彩的句子,教给了学生一种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3)人物动作描写与人物的精神内涵。由于课堂节奏没有掌握好,前半节课有些松散,后半节课就显得仓促了。原来预设的从人物动作领略人物精神内涵的目标落实得不到位,影响了学*效果。所以在课堂生成与预设有出入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及时调整教案,要以追求学*的实际效果为目标,而不是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已完成。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4

  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的投影片。

  A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提出自读要求

  1.鱼会在哪里游呢?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题目是“鱼游到了纸上”(板书)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2.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a.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学生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

  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4.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课时

  回顾上节课内容,明确学*目标

  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聋哑青年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这些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写在旁边。

  2.同桌交流,读读画好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说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用投影片逐一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著,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青年?

  b.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c.指名评读。

  学*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1.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著与专注)

  2.小结: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观察细致,抓住人物特点,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才写出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随文练笔

  1.(出示插图)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2.指名读作文,进行交流。

  3.课外作业:留心观察自己的同学,抓住特点,多看、多听、多问,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B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1.(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地推测一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是谁说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自由读课文,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自主读书

  1.给学生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与互助。

  2.有针对性地指导读词、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港澈壶缸徽聋哑”。

  3.尝试朗读。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4.粗说印象。一是课文主要写了聋哑青年看鱼和画鱼;二是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第二课时

  由疑入手,提炼研读专题

  1.将看书读书后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议论后将无法解决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3.在各组充分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研读专题为“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1.找到相关段落,默读后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a.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b.细致的动作描写,写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一样耐心细致,把每个部位画得形似;有时挥笔速写,捕捉金鱼的动态,画得神似。

  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3.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a.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b.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4.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的高超,你想怎样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说一说)

  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要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2.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著)

  3.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a.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b.举止和神态描写。

  4.有感情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因果关系)

  延伸课外

  1.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5

  《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聋哑、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等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层次,概括结构段的意思。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画鱼青年的特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1.学*准备: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教学准备:PPT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

  (二)通读课文,学*字词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易错的字音和字形。

  (1)生字、词语认读。

  (2)指导书写生字。

  学生找出认为难写的生字,相互提示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带领学生一起书写。

  (3)学*重点词语。

  ①认读词语。

  ②先说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词语。

  (三)指导初读,理清层次

  1.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的是哪个人物,写了他的什么事?

  2.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理清课文的记叙层次:按照“观鱼、画鱼、交谈”把课文划分为三个结构段。

  3.按照结构段,指名朗读课文,练*概括段落大意。

  (四)把握内容,初识青年

  1.指导学生把结构段的大意串联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自己对青年的`初步印象。

  (五)回归文题,初步释疑

  1.联系入课环节学生对课题的质疑,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2.略读课文,找一找“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圈画相关语句。

  3.想一想:“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

  (六)布置作业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参赛课)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叙事的节奏和情感的变化。

  2.留心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行为特点,学*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

  二、教学准备

  1.学*准备:熟读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大致了解鱼“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关系。

  2.教学准备:PPT课件,学生的拓展学*单,拓展阅读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

  2.交流初读收获:说说通过初读,你对课文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

  根据学生发言,回顾课文脉络:

  (1)板书叙事线索:观鱼──画鱼──交谈。

  (2)把握鱼“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的关系。

  (二)品读课文,领悟表达

  1.探究:从哪些描写中你能感受到鱼游到了青年的心里。

  默读“观鱼”部分,思考:鱼为什么能游到青年的心里?圈画重点语句。

  引导交流:

  (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课件随机出示重点语段。

  (2)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举止特别”。

  (3)联系青年观鱼时的特别举止,引导学生感受青年忘我的、投入的做事态度。

  (4)通过朗读想象“观鱼”的情景,体会青年的特点。

  2.探究:为什么通过作者的描写能让我们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感受到青年画鱼的认真、专注。

  默读“画鱼”部分,边读边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你体会到“鱼游到了纸上”?

  (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随机出示青年画鱼的段落。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2)体会“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言语表达效果,指导学生读出“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节奏变化。

  (3)揣摩句子,领悟表达。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

  引导学生发现:描写人物的动作,不仅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写想到的。这样表达更加具体形象。

  (三)拓展阅读,深化认识

  1.阅读“拓展学*单”中的语段。

  2.小组合作阅读,探究问题。

  3.组织汇报交流。

  (四)畅谈启示,交流总结

  1.启发学生从阅读和*作的角度谈学*收获。

  2.教师总结。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6

  【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写人的文章。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作者对对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年轻人的话——“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语言*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课文理解的难点。全文可分为两大主要版块,一观鱼——“鱼游到心里”(3-4自然段);二画鱼 ——“鱼游到纸上”(5-9自然段)。两个版块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理解了原因——鱼为什么能游到年轻人的心里,也就自然明白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课文对年轻人的细心、专注地看鱼、画鱼,“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描写细致入微,是一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本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让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学*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走个来回,不但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本节课让学生找到青年言行的句子品读、感悟,再通过适当的语言文字训练,使一个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聋哑青年跃然纸上。同时,在这种品读、感悟之中也了解了作者是怎样写的。然后再让学生读文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就这样,学生学完课文后,不但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学情分析】

  本册在阅读教学上有两个重点:一是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二是要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与想象,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学生已学会的想象法,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以及课文“鱼游到心里再游到纸上”的这个特殊的内容决定,我打算紧抓重点句,扣重点词,展开想象理解“鱼是如何游到纸上的?”引出鱼如何游到年轻人心里的探究,从而感受年轻人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年轻人做事的勤奋与专注,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预*课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划出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准备练*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读题质疑。

  1、欣赏鱼图(出示课件)

  ●老师听说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而花港可是最有名的观鱼点,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揭题板题

  ●这些活泼可爱的鱼,*时都生活在-----水里。是的,鱼儿的生活离不开水。但今天我们要学的27课却很特别,鱼不是游到水里,而是游到了纸上。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齐读课题

  3、读题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的脑海里冒出了什么问题呢?

  预设:老师把孩子的问题进行梳理,在关键词上打上 “?”

  ① 为什么说金鱼游到了纸上?

  ② 鱼怎么样游到纸上的?

  ③ 这话是谁说的?

  ④ 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

  ……

  (在解决问题3、4时,引出“聋哑青年”。)

  4、随机学*“聋哑”

  (1)初识人物,带学第3自然段。(出示课件聋哑、句子)谁来介绍一下?

  (2)这句话对聋哑青年进行了什么描写?或写出来了青年的?(外貌描写)

  (3)小结:外貌描写是我们写人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要好好读一读,学一学。副板书:外貌

  【设计意图: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对学*有了兴趣,学*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奥秘。同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期待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再读课文,要求:

  导:那课文(示课件)讲了聋哑青年哪几件事呢?我们再去读读课文,要求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思考这个问题。板书:聋哑青年

  2、交流:课文讲了聋哑青年哪几件事呢?板书:观鱼 画鱼

  3、 出示词语,朗读积累

  ① 花港、茶壶、鱼缸、绣花、罢了、厂徽

  ●标红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老师挑“徽”字要大家一起写一写)

  ②泉白如玉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读完这组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美好的事物-----泉白如玉的玉泉,清澈见底的池水,真是令人“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就叫做赏心悦目。

  ●我们再来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读读,把它们积累下来。

  ③一丝不苟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融为一体

  过渡:这组词语也很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谁干什么?聋哑青年画鱼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本课文的写作思路不是十分清晰,考虑到让四年级的学生整体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就从问题中解决“主角是谁?”再读思考“讲了他的一几件事?”采用分步提示的方式来降低难度,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另外,在学词时分组学*,目标明确,学有重点,一点带面。】

  三、研读 “画鱼”,感悟专注。

  1、再细读课文,注意听,划出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

  2、反馈交流,预设出示:

  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3、自由地读一读。

  ●这段一共只有2句,其中,把青年画鱼的过程写具体的是哪句?

  4、聚焦第2句话,圈出分号,了解“分号”的作用。

  ●那我们再读读第2句话,有没有发现有一个*时不太常见的标点?分号。

  ●分号往往用在几个并列的句子之间,这些句子既表达相同的内容,但又有很大的不同。不信看这句话,这分句的前后两部分,同样是在讲青年画鱼,但他在画法上又有很大的不同,谁知道,来听听你的意见。

  5、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板书: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A、出示课件引导先从字面理解“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工笔细描”,怎样是“挥笔速写”?

  ●老师听懂了,“工笔细描”,关键在于“细”上,那“挥笔速写”重点在什么?(突出一个“速”)

  小结:老师查过资料,知道了“工笔和速写是中国画的两种不同画法,工笔讲究一笔一画慢慢描,用笔工整细致;挥笔速写正好相反,下笔速度很快,简单几笔就把主要的特征迅速画下来。

  B、引导看图理解:

  ●这里有两幅图,你们觉得哪一幅需要工笔细描,哪一幅是挥笔速写?

  ●演示:是的,大家注意看,金鱼身上的鳞片需要大家工笔细描。

  来,咱们也当一回画家,以手代笔,想象你手上拿着的是一支细细的毛笔,我们来把金鱼身上的鳞片工笔细描一下,你看,这细细的线条需要大家慢慢地画,细细地画,要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我来采访一下这位小画家,说说你刚才是怎样画的?

  读词理解:-----现在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工笔细描,轻、细、慢 ;

  再看这两条金鱼的尾巴,就需要我们挥笔速写。现在你手里拿着的是粗大的毛笔,蘸满了颜料,我们一块来速写一下。准备好,来,很快地画出来…很快地画出来,

  读词理解:-----现在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快速读---挥笔速写,

  C、引导联系句子理解:

  ●像我们刚才这样一点一点的,慢慢地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即使是一个细小的鳞片都是精雕细琢的,不能有一丝马虎。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咱们就称为他“工笔细描”,

  而挥笔速写,抓住的是鱼的转瞬即逝的动作,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所以要画得快,但要画得活灵活现。

  6、指导朗读。带着我们的理解,再回到句子好好读读。

  ●师生合作读:

  师——他有时…有时又…;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

  ●男女生合作读:(指名再带齐读)

  1)师:听出来吧,这青年画的时候,有细有粗,有轻有重,有慢有快,有淡有浓---这就是它们的不同,来我请两个同学合作读,女同学心思细腻点,就读工笔细描,男同学潇洒点,来读挥笔速写。

  2)真好,来,女同学跟着她来一起细描,男同学跟着一起速写一下。

  3)来,这边同学试着细描,这边同学跟着速写,读。

  4)能试着背一背吗?试背、指名、齐背(机动)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只有学生真正了解了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情感。根据“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词意,引领学生正确理解文本,从而深入地体会年轻人画技的高超。】

  7、体会青年的专心。(抓“静静地”、“融为一体”)

  引说:青年就这样时而细,时而粗,时而快,时而慢,时而轻,时而重,静静地画着,一直这样静静地画着,他似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正如课文中写的出示课件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8、赞叹点题

  ●引说:整整一天,这位青年一直就这样静静地画鱼,一条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怪不得,有个小女孩不由自主地叫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读)

  ●是的,同学们,女孩在说这句话的同时,还会有怎样的反应?

  1)预设:不可思议的表情,惊讶——是的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

  2)读——我们带着这种神态和感受一起来读读。女孩看青年画画,越看越惊讶,越看越佩服,最后,情不自禁地叫起来,读-----

  【设计意图:在本课教学中,体会年轻人的专注是重点之一,也是难点。而要领悟到如何专注,读懂重点词句是关键。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自主学*,才能品读得仔细,体会得到位。】

  四、练笔升华,设疑延引。

  1、是啊,女孩这一叫,把其他看鱼的人都吸引过来啊。

  2、你瞧,读,

  (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

  3、作业练笔: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会看到观众怎样的反应呢?你会听到他们怎样的议论和赞叹呢?来拿出作业纸,动笔写一写。有没有注意到“分号”标点?刚才我们研究了这个标点,现在试着来用一用这个标点。请同学们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三个人物你选一个人物写一写。如果能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你可以得★ ★ ★ 级的最高评价。

  师巡视中提醒孩子看图联系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下来。

  副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4、交流反馈:

  请大家仔细听一听,你们要听仔细他是怎样写的,还要注意体会,我们用分号把三位同学写的话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注意,老师读第一句话,老人、青年、小孩接下去……

  写得好,读得也好。大家发现没有,我们把三句话用分号连起来,然后用第一句串起来,就成了一段精彩的文字了。这就是分号的作用。另外两个人物,请课后完成。你自己通过努力,也把它组成一段精彩的文字。

  5、设疑延引:

  1)听了刚才大家的议论和赞叹,我们知道了这个青年画的鱼实在太好了,画得太逼真了,就像真的鱼在纸上游动。难怪,一个女孩说——回读课题。

  2)为什么会画得这么好啊?课文最后,青年他写了一句话,他说:先游到我心里。那鱼怎样又游到他的心里呢?“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又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再继续学*。

  【设计意图:回到课始的疑问,前后呼应使课堂结构完整、一体化,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的难点的突破,再读课题,使学生很有一种成就感。但是,笔者在结尾处还提到学生将三读课题,由初读时的惊讶读到这堂课的肯定与默认,再到三读课题时的惊叹与敬佩。】

  五、作业设计,思考延读。

  1、试着练*纸的其他两个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

  2、再读课文,思考:鱼怎样又游到青年的心里?“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又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写人

  外貌

  观鱼 神态

  聋哑青年 工笔细描 动作

  画鱼 语言

  挥笔速写 ……

  课件:鱼游到了心里

  附:作业纸设计

  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会看到观众怎样的反应呢?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写下来。如果能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可得★ ★ ★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27课《鱼游到了纸上》一文,通过对聋哑青年观鱼、画鱼表现的细致描写,赞美了其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观察细微、构思巧妙成文,写得有情有趣,有声有色,生动感人。其内容贴*学生生活,是学生很喜爱阅读的一篇课文。下面是我对《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反思。

  在备课《鱼游到了纸上》时,我曾先后设计了3条线:第一次主线:抓课文的 7处带“游”字的句子为主线;第二次主线:抓青年的特别为主线;第三次主线:抓课题“鱼游到了纸上” 为主线,反反复复思考,借鉴中,最后我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精心找准了进入文本的发窍处:引领学生学*青年看鱼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句子,青年画鱼画得栩栩如生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为主线,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必须先游到心里。

  基于学情的考虑,孩子的阅读基础较薄,字词教学也必须抓落实,所以,又精心设计了词语教学板块和重点研读“青年画鱼”板块,解决“鱼游到纸上”的问题,提炼第二课时的研读主题“鱼怎样游到心里?”

  ◎教学设想:

  整堂课我主要是按照以下的思路展开教学的:

  一、激趣导入,读题质疑。

  虽说,我也一贯赞同快速导题,可有时一段精选的激趣也很必要。因此,我从课文的第一段的句子“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我喜欢花港……”中提炼导语:老师听说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而花港可是最有名的观鱼点,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自然引出精美的金鱼图片,配以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就这样在宽松愉快的情景中开始教与学。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对学*有了兴趣,学*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奥秘。而多媒体就能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轻松的音乐所造成的氛围中激起学生学*的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提问又是唤起学生学*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于是,我又根据课题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这些活泼可爱的鱼,*时都生活在-----水里。是的,鱼儿的生活离不开水。但今天我们要学的27课却很特别,鱼不是游到水里,而是游到了纸上。”启发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会纷纷提出:鱼应该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是谁使鱼游到纸上来的?他是怎样使鱼游到纸上来的?通过对课题的质疑,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二、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我首先让学生自读一遍课文,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讲了聋哑青年哪几件事?然后让学生展示学*字词。

  2、在字词教学,我分三组进行。

  第一组:花港、茶壶、鱼缸、绣花、罢了、厂徽,重点读准音的基础上,重点指导难写字,如“徽”字的书写落实。

  第二组:泉白如玉、清澈见底、赏心悦目。联系具体事物,了解词语意思:“读完这组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美好的事物——泉白如玉的玉泉,清澈见底的池水,真是令人“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就叫做赏心悦。

  第三组: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融为一体——以这组词引出聋哑青年画鱼时的情景

  三、细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品味语句,体会人物品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描写青年人画鱼的语句,在读议中,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执著追求、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进而启发学生从青年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四、美读课文,表达情感,积累运用语言。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段。采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最后读背等多种形式,通过朗读,不但培养积累*惯,而且加深了学生对青年人美好品质的认识。

  五、练笔写话,既拓宽了孩子的思维,又渗透了写人作文时的一些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

  教师自评及反思

  ◎教学收获:

  反思自己教学历程,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文章重点,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1、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看似无疑,其实有疑之处进行生疑,从而触及学生“最*发展区”,引导他们进入思维的高一级阶段,也就提高了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2、加强了读的训练。

  为了落实《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得栩栩如生,在教学课文的画鱼这一个内容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句式对比、引读、反复强调等方式进行读议结合,在读和议中,认识到聋哑青年身残志坚、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教学中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有情可抒,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3、渗透了写作方法。

  结合课后题,读中介绍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征,感受写人时常用“外貌描写”方法;同时,在练笔设计中,学*课文字里行间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如“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讶地叫起来。让学生围绕围观的人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会看到观众怎样的反应呢?你会听到他们怎样的议论和赞叹呢?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写下来。如果能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可得★ ★ ★

  ◎反思不足:

  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已完成,但心里也有不少遗憾:

  1、本堂课我自己认为备得较充分,但缺乏磨课实践的过程,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相当差距。

  2、课堂上总是觉得自己关注教案多了,关注学生少了,学生主体地位还不明显。

  3、课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

  4、自身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不足,每次备课时在教学内容上总遇“难以取舍”之困惑。

  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我们每个人也都要有这种敢于自省、自察的勇气,因为“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只有敢于挑战自身的弱点,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及时纠正,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生命的质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可能不上公开课,每一次上公开课都是一种历练,每一次历练都是一次超越,每一次超越都是痛并快乐的成长,而每一点的成长都让你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7

  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字。结合上下文体会“呆呆地、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良好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含义及相互关系。

  3 教学准备:绿色班班通教学设备 教学课件

  4 教学过程:

  (1)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①学生相互交流去西湖旅游的经历

  同学们,今天我们和八班的同学互动学*一篇新的课文。老师了解到很多同学都喜欢旅游,那么你们去过西湖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班班通使用及分析:利用班班通,两个班的同学互动介绍自己去西湖时的旅游感受;这样可以较好地实现两个班同学的知识经验的分享。】

  ②欣赏西湖视频,感受西湖的美丽

  刚才我们分享了两位同学的旅游感受,现在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走*西湖,去感受一下西湖的美丽。

  【白板使用及分析:利用白板播放西湖风景视频,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了解西湖,为学*课文奠定基础。】

  ③提示课题

  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景色秀丽迷人,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在西湖的旁边,有一处美丽的景点,叫玉泉,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玉泉池边。

  (2)用心读题,大胆质疑

  ①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学生会提出如下问题:a 鱼原本是游在水里的,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呢?b 课文中讲的谁让鱼游到了纸上?c 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

  ②带着这个疑问请大家来读课文

  读的时候要字字响亮,不错一字,不多一字,不漏一字。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初读检查,反馈质疑

  ①出示本课生字词,认读,练写难点字

  花 港 绣 花 罢 了

  厂 徽 聋哑 细 致

  a 指名读,齐读

  b 仔细观察画线的生字,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你能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吗?

  c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后练写一遍。

  【白板使用及分析:利用白板出示本课生字词后,首先用放大镜突出显示学生感觉难写的字,可以使学生更为清晰地观察难点字;其次,教师在白板上范写完“港、徽”两个字后,运用白板的回放功能呈现教师书写过程,在字体书写的动态演示中巩固学生对于这两个难点字的记忆。】

  ② 指名说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师生交流中反馈质疑时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文中讲的一位青年让鱼游到了纸上)

  ③ 故事中告诉我们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举止特别)

  (4)朗读课文,感悟“特别”

  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呢,用心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① 品读“看鱼”部分,感受青年的专注

  a 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b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他的举止特别?(呆呆地)

  c 理解“呆呆地”:老师课前查了一下工具书,呆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分别是:

  第一种:傻,愚蠢。

  第二种:脸上表情死板,发愣

  第三种:停留

  指读三种解释,想想在这句话中应该选哪一种,说出理由来。

  透过呆呆地你能感受到什么?d 想象着这位青年看鱼时的情景,看怎样把他专注和入神的样子读出来。

  e 小结:

  是啊,透过他看鱼时呆呆的样子我们感受到了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白板使用及分析:①在学生交流读书感悟时教师运用白板的书写功能随机圈点勾画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交流词语的理解及读书的感受;②在理解“呆呆地”一词时,充分运用白板的词典功能,随机查出词义,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较好地体现了白板词典的便捷功能。】

  ② 品读“画鱼”部分,感受青年的投入

  a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他的举止特别?

  b 出示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

  c 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d 老师这里有两幅图,你知道哪幅是工笔细描?哪幅是挥笔速写成的吗?说说理由。

  e 教师引读:你看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结合刚才看到的图,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画技高超)融入感受师生合作读。

  【白板使用及分析:①利用白板的图库功能,在理解“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这两个词时调出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理解词语。②在指导学生朗读描写青年画鱼时的句子时,利用白板的幕布功能先遮挡住“挥笔速写”这部分,指导读“工笔细描”这部分句子,较好地凸现了重点,便于教师分步进行指导朗读。】

  f创设情境:看到这位青年画鱼时的样子,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有青年,还有可爱的孩子们。大家情不自禁地赞叹着,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引读书上的句子“哟,金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指导读出惊奇的语气)

  年轻的阿姨笑眯眯地夸奖他——

  一位慈祥的老人乐呵呵地称赞他——(引导想象说话)

  人们赞叹着,可是,这位青年却头也不抬,理也不理,人们感到不可思议,不可理解,议论声也随之而来,一位中学生说——

  几次见到他的作者也在心里说——

  可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地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这里的融为一体是什么意思?读句子体会体会。

  是啊,此时的他似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想象一下:为了画好金鱼,他还忘记了什么?他好像已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体会着再读。

  同学们,正是因为他这样专心致致地画鱼,他眼中所见的是鱼,心里所想的是鱼,笔下所画的还是鱼,才会使那个小女孩发出这样的惊叹——(指课题,齐读)

  才会使围观的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深切的感受——(指课题,齐读)

  课文读到这儿,你知道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了吗?(反馈前面质疑中的第一个问题)

  ③ 品读“笔谈”部分,感受青年的勤奋

  a 当作者了解到这位画技高超的年轻人是位聋哑人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们开始用笔交谈,他们谈了些什么呢?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b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你能联系上文说说鱼是怎样游到我心里的吗?(反馈质疑中提出的第三个问题)

  c 那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呢?

  (5)拓展练笔,升华情感

  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他就这样坚持不懈地专注地看鱼勤奋地练*画鱼,不到一年功夫,就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了。了解了他的故事,此时此刻,在你心里,他还仅仅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吗?他还是一位怎样的青年?请同学们看着提示来写一写?待会我们和八班的同学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个班的同学想象最丰富,写得最精彩。

  【班班通使用及分析:①运用白板出示写作提示:这是一位( )的青年,他( )。②利用班班通,两个班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小练笔,进行作品分享,在合作交流中可以使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多元深入的理解。】

  (6)总结全文。

  看来,故事中这位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课下请同学继续练写修改自己的小练笔,下节课咱们继续来交流。

  5班班通及白板应用反思

  本节课是我首次尝试运用班班通的教学模式来执教语文课。教学中,我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及语文学*方法的指导;充分运用了班班通教学设备及电子白板辅助教学。通过班班通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了两个班学生的知识积累的分享及课堂练笔作品的交流与分享,突破了以往单班授课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学*生字时,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凸显了难点字的易错部分;回放功能则将教师的书写过程动态演示了出来,较好地加深了学生记忆,使生字的教学更为扎实。在感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即有教师预设资料的使用,也有即时的手写注释,探照灯、幕布、图库等工具的使用也加强了教学效果,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如在白板上的注释、写字以及相关操作等都可以进行回放并保留,对学生的总结回顾以及教师的反思都有很大帮助。白板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由于受本地局域网的限制,网络连通时经常会出现故障,给班班通的运用带来了许多不便。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一丝不苟”、“唯一”的意思。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2~3段,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教学重点:

  通过2~3自然段的学*,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如“呆呆地、静静地、一丝不苟等”来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一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到鱼在纸上游吗?那看了这个题目你想问什么问题?

  (生: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好,让我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指导学生自学全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指导书写“唯”字,把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各写一个。

  3、填空:

  我在()观鱼,看到了一位()的青年,他()。

  4、指名说不懂的问题。

  四、快速默读课文

  按下列提示分段:

  1、玉泉观鱼

  2、认识青年

  3、人们赞叹

  4、了解青年

  五、指导学*第2、3段。

  1、自由读,从哪里看出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找到的同学自由上前板书。)

  2、出示:……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的画画。……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①指名读,说说从哪些词感受到了青年的忘我境界。

  ②指导理解:一丝不苟

  a、要求学生从句子中划出能够说明“一丝不苟”意思的一个句子。

  b、用自己的话说说一丝不苟的意思。

  ③“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看出什么。

  ④指导朗读。

  3、第8自然段抓重点词理解教学同。说说大家会赞叹些什么?议论些什么?

  4、正是因为青年画得很像,以致于一个女孩发出了惊叹。

  指名读女孩的话(读出惊叹的语气)

  比较

  “哟,他画的金鱼真像啊!”

  “哟,金画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写出了他画的金鱼仿佛是活的。)

  六、小结:

  这位青年怎么会画得如此之象呢?下一节课桌上我们再去了解他。

  板书设计:

  呆呆地、静静地

  一丝不苟

  举止特别 忘我境界 没有反应

  融为一体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9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课有两个观察角度:一个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青年的一举一动,把聋哑青年写“活”的;二是聋哑青年通过仔细观察鱼的每个部位和鱼游动的样子,把鱼画“活”的。

  二、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格。

  2、学*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本课的生字词。

  4、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学*作者怎样留心周围的事物和积累作文材料的。

  四、教具准备:幻灯片

  五、教学方法:合作学*。

  六、课时分配:二课时。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给课文分段,并学*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合作学*课文二、三、四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的方法:

  1、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合作学*,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2、突破的方法和途径:

  (1)、紧扣“游”,渗透整篇文章。

  (2)、通过幻灯、质疑、小组讨论、朗读、精心设计练*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达到解难释疑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读、思、做、议、说的语文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品味课题。

  1、板书课题,审题质疑,激**趣。

  引导:今天我们继续学*第27课,板书:《鱼游到纸上了》。看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老师归纳梳理,出示两个主要问题:

  (1)、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

  (2)、鱼怎样才能游到纸上?

  2、各小组自读课文,体会理解课题中“游”的意思。

  (学生答)板书:画

  三、品读“勤奋画鱼”。

  出示学*提示:A、自由朗读课文:边度边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B、讨论,并完成填空练*;

  C、体会理解所填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1 默读课文,划出青年画鱼的句子。板书(画鱼)

  2 小组之间按提示要求讨论交流,合作完成。

  小组推荐代表读 填空练*: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3 小组议说――从所填词语中得到的体会。

  师:有不理解的词吗?(用文中的句子理解这两个词。)(用自己的话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的理解

  师:你能想象青年有多细致吗?画得怎么样?

  生:(鳞、鱼眼)

  4 出示图片

  师:哪张是工笔细描,哪张是速写?为什么?

  生:细描(细致)速写(形象生动)

  5 师:我们怎样用读来表达青年画鱼的感觉呢?,试着读读吧!

  生:自由读

  生:评价

  师: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齐读

  6 品读“鱼游到的纸上”

  师:从同学们朗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一条条鱼游到纸上。当时在场的一个小姑娘怎么说的?

  生:指名读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

  生:“游”

  师:一个人鸟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鸟儿“飞”)

  一个人猫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猫儿“跳”)

  一个人花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花儿“绽放)”

  师:这使我想到*时同学们在写作文要学会用词恰当,词用准确了,也就将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师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哟……啦”

  生指名读 齐读

  7指导朗读有关“画鱼”的段落,小组比赛读,达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8 观察课文插图,学生即兴表演围观者的赞叹、议论,肯定青年画画所取得的成绩。(创设情景)

  四、体会“青年爱鱼”。

  1师述:大家赞叹、议论、甚至惊叹,而他有什么反应呢?

  生:(“专注”“聋哑人”“与鱼融为一体”)

  2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青年与融为一体,画鱼很专注。

  4 生 :找句子 轻声朗读这两段话

  5 师:眼睛看的,笔下画的,心里想的全是鱼!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用书上的话说,这就是-----(忘我)

  6师:让我们悄悄地走进青年画鱼的境界中,谁能把老师也带到那种境界,读读这两句话:

  7 出示(围观……一体了我仍旧……忘记了自己。)

  还不够痴,谁再读

  8 你们能够将鱼画到指上吗?看见了为什么画不出来?青年有什么特别之处?

  9各小组自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他是如何观鱼的?并划出描写他“举止特别”句子。

  10小组充分展开讨论,合作解疑。

  小组推荐代表读:表现他“举止特别”的句子。

  出示比较句子: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B、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不说一句话。

  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体会哪个句子更好。

  11生评议说:从“老是”、“呆呆”、“静静”、“从来”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2 创设情景理解观鱼忘我。

  师:同学们,你们是否留意“每个星期天”什么叫每个星期天?

  是这样吗?我们去看看!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13师:孩子们这位青年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就这样呆呆的,静静的看着池中的金鱼,他可能忘记了――,忘记了――还有可能忘记了――――

  用书上的话说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一个观鱼如痴如醉的青年展现在我们眼前。

  14指导朗读“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的句子。

  通过练*、朗读、议一议、说一说这个重点句子的含义。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述:我们体会到这位青年的确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废寝忘食地观鱼,做到了“眼中有鱼 ”;一丝不苟地画鱼,才使鱼跃然于纸上。

  15处理课前学生疑问1、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

  16点燃学生对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的钦佩和感动。

  师述:这位聋哑青年身患残疾,学画不到一年多,就把鱼画得栩栩如生,你们有何感想?(生议说)

  生板书:勤奋专注 身残志坚等

  五、感悟“画鱼心得”。

  1各小组自读第四段,边读边想:鱼怎样才能游到纸上?

  2划出有关句子。“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3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反馈。

  “游”怎样理解?(生答)刻或印或记 ……板书(记)

  4师述:胸有成竹再画竹,心中有鱼才画鱼 。

  换课题为:鱼画到了纸上。

  换句子:把鱼画到了纸上。

  鱼被画到纸上。

  生议说:行不行?哪个更好?板书:(活)

  5师生共同合作,突破难点,理解“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

  生用箭头表示“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

  出示句子训练: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说成一句话。

  “鱼游到了纸上”

  “鱼游到心里”

  6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师述:由此可见,不仅要做到眼到,而且要做到心到,才能做到笔到。换句话说,只有全神贯注,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在加之勤练笔,多积累,才能做到下笔有神。

  板书:细观察 勤练笔

  师述:这就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时作文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就能写出内容丰富、生动的作文。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勤练笔) 画 勤奋专注

  (细观察) 记 身残志坚

  活

  鱼游到了心里

  教学反思:

  在学*语言的过程中,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学生围绕课题和本文一个含义深刻的语句提出了“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为什么说“先游到他的心里”这样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恰恰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透过这两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抓重点词,精选训练点,在实践中发展语言: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等词语,设计填空、比较、关联句等语言文字训练题。通过这样专项的训练,使学生既感受到青年的专注和忘我,又感悟到这些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不仅读出词语表层的意思,还读懂了词语的内涵。在这样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3、抓重点句,挖掘生成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绘画技艺引来了围观的人,人们赞叹着、议论着,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们赞叹着、议论着”教材这一生成点,利用文中插图,创设情景,即兴表演,由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人物角色,与文中主人公零距离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

  4、抓重点段,解读知识点,在品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文第七自然段细腻、生动地描写了青年人作画时的一丝不苟和技艺娴熟,把金鱼画的栩栩如生。教学时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把“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进行对比,反复朗读,学生进入了文本,渐入佳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能成诵,积累语言,实际上是水到渠成。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10

  预设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罢了、一丝不苟”等词语。

  2、研读体会聋哑青年画画的认真及高超的画技,并能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感受。

  3、初步学*通过行为举止写出一个人的特点。

  预设流程:

  课前谈话:

  板画竹子,送出礼物,评价竹子,激活好词储蓄,引导回顾成语故事“胸有成竹”,谈话激励自信地表现自己。

  一、揭题引入

  读题,大胆猜测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证实

  1、自由读课文,标自然段,划生字词,想想题目的意思是否正如自己所料。

  2、交流证实。

  3、那题目这句话是说谁呢?(聋哑青年)作者认识吗?(换词理解“罢了”)

  4、默读课文,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些词来说说这是一位( )的青年。(举止特别、爱鱼、……)引导理解“举止”,它经常和行为连用,行为举止。

  5、从一个人的举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个人,这为青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观察观察这位青年的行为举止。

  三、研读“举止”

  1、默读课文,找出写青年行为举止的句子,读一读,从他的举止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简单地写在句子旁边。

  2、交流反馈。

  句一: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

  (2)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会看到些什么呢?

  (3)想像说话,仿佛看见青年在画鱼的( )。

  (4)边读边想像画面,从他的行为举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到的?(一丝不苟、细致、很快……)

  “一丝不苟”还可以用什么词?(仔仔细细、专心致志……)

  引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鱼鳞——仔仔细细……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嘴巴——专心致志……

  (5)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评读。

  (6)男、女生合作读。

  (7)小结评价:你们的朗读使我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我觉得我就在那位青年身旁看他画画,忍不住夸夸他:“这年轻人真厉害,把鱼都画活了!”

  (8)你们也来夸夸吧?(指导称呼、夸的语气、用词、动作等)

  (9)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不仅仅我们在赞叹着,议论着,还有——(老人、孩子、青年……)大家都在赞叹着,议论着。你在旁边都听到他们怎样称赞他呢?

  (10)练笔:

  一位老人不住点头称赞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位青年__________赞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群孩子__________叫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反馈夸,引导进入角色夸。

  (12)其中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生读。那是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再读。

  过渡:小女孩的夸赞表达了我们的心声,那位青年为什么能让鱼游到了纸上,画得如此逼真呢?你能从课文句子中找到答案吗?

  四、总结交流

  1、“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就像文与可画竹子一样,先做到了“胸有成鱼。”

  2、用上关联词说说“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所以……)

  3、现在我们观察了他画画,对这位青年有了一些了解,现在你认为这位青年是一个( )的青年?

  4、总结;作为聋哑人,要让鱼游到纸上,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那么他是怎样先做到让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呢?我们下节课在去观察他的其他一些举止?我们会收获更多,得到更多的启发。

  5、现在你还有什么话想跟这位聋哑青年说,你可以和作者一样跟他进行笔谈。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合集10篇(扩展4)

——《鱼游到纸上》读后感 (菁华3篇)

《鱼游到纸上》读后感1

  学*完《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我好像忽然之间懂得了好多道理。

  预*时,我不以为然认为,不就是一个聋哑人会画画吗!可随着学*的深入,我才知道一个聋哑人,要学会一个正常人完成的事,甚至是连正常人都完成不了的事,他们更需付出百倍、乃至千倍的努力。让我明白了这个聋哑人是多么的不易,又是多么的伟大。只有全神贯注才能画出那么好的作品,他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一个聋哑人都能完成的那么好,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呢!

  有一次,我一看布置的作业多,老师让熟背的课文,我不想浪费我玩的时间,竟然只背了两遍,可结果还是被老师查到了。现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脑海里不禁又浮现了当时的情景。一个聋哑人画画都能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呢!我感到好惭愧啊!

  从现在开始,我必须养成良好的*惯,珍惜时间,认真学*,时刻想着“向聋哑青年学*”!

《鱼游到纸上》读后感2

  星期日在作文班上,秦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故事《鱼游到了纸上》,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深有感悟。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围观的人都说鱼游到了纸上,而当作者与青年人用笔交谈时,青年人用笔写道: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我被那位聋哑青年身上的认真、坚持不懈的品格所感动。

  当我读到那个青年是一位聋哑人时我的心情落到了谷底。青年人画画如此用心,一画就是一整天,学画仅一年,画出的鱼就犹如游到了纸上。如果他不是一位聋哑人,他可能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画家。他能把鱼画得像游到了纸上,真是太了不起了。

  而我比起那位聋哑青年真是不及他的十分之一。每次我画画都是先挑一个好看的,认认真真地画。开始我很有耐心,画得也不算难看。画了一半,我就失去了耐心开始乱画了,别人都画的像那张原图一样漂亮,而我画的确像“世间珍品”一样。我身上缺少的就是青年人身上的那种耐心和坚持。

  聋哑青年身上有坚持有恒心的品格,因为有这样的品格,他画的鱼像游在了纸上,他才会成功。我们小学生也要时刻的记住呀。

《鱼游到纸上》读后感3

  俗语说得好: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磨成绣花针。前几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更加证实了这句话。

  那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聋哑青年为了画好金鱼而勤学苦练到了忘我境界的事情,证实了身残志不残这句话。虽然青年又聋又哑,可是,他的辛勤汗水没有白流,他的勤学苦练没有白费,画出了栩栩如生的金鱼,我们正常人真是自愧不如啊!

  由此我联想到了今年春节晚会上的一个节目——《千手观音》,那优美的舞姿、整齐的舞步,不但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还获得了一等奖,但是人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们竟是一群聋哑舞蹈演员,谁知道她们花了多少心血,费了多少时间,流了多少汗水,来排练这样一个高难度的表演呢?正是有辛勤的劳动,才会有今天的辉煌成就,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啊!

  为什么残疾人能做到的,我们正常人不能做到呢?就让我们来趁这大好时机好好生活。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合集10篇(扩展5)

——《鱼游到纸上》教案 (菁华3篇)

《鱼游到纸上》教案1

  一、研读课文,感受青年的专注精神。

  今天我们继续学*课文——(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1、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1)课文中一共提到了几次“鱼游到了纸上”它们分别出现在哪里?

  1)“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2)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2)“鱼游到纸上”是指什么?

  引导学生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出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流动。”

  1)什么叫“工笔细描”?请读有关句子。

  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出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一点不随便,一点不马虎。)

  2)什么叫“挥笔速写”?请读有关句子。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总结:所以“鱼游到纸上”是指他画的鱼活灵活现,十分逼真,绘画技巧非常之高。

  (3)鱼为什么能有游到纸上?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段落里看出来的?

  (反思:当我问到“鱼为什么能有游到纸上”时,原本活跃的课堂陷入沉默。显然,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指向不甚明确。我赶紧换了一种方式:“为什么这位青年能够把鱼画得这么生动?”这回,学生略作思考后,马上就有人举手了。由此可见,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教学语言的巧妙有新意,而不顾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问的时候必须明确问题的指向。)

  生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 静静的看着金鱼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由于青年长时间观察、专注、投入地观察,所以鱼游到了纸上。

  现在请大家闭起眼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那位看鱼的青年,正十分专注、十分入神地看,简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感受到青年的专注了吗?那么怎么读才能读出这感觉来呢?指名朗读。

  (用上述的方式讲解以下几处:1)傍晚“我”路过后院时,他还在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 2)他告诉“我”每星期天都来看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由于青年对待事情的耐心、认真的态度,所以所以鱼游到了纸上)

  2、再次朗读课文,体会青年的耐心、认真

  引导学生读一读

  “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想一想:“鱼游到了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心”是指什么?为什么鱼先游到了青年的心里?游字说明鱼的特征在青年脑海中形成什么样的印象?“先”是指什么先?先字点明了这两句话的关系是什么?

  (鱼游到那位青年的心里,是讲他认真观察鱼的*性,对鱼的特点把握得准,理解得深,鱼的神韵已经铭刻在他的心中,然后他再把对鱼的认识用心描画在纸上,这样他画的就很有灵性,像真的一样)

  总结:“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的基础和原因,“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位聋哑青年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他勤于观察、专注观察、刻苦练*的结果。作者赞扬了他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二、谈收获

  你从青年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

  (点拨:可从思想收获方面谈,也可从观察方法方面谈)

  思想收获方面:做任何事情都要勤奋观察、刻苦练*,才能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和那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观察方法方面:观察事物要细心、耐心。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鱼游到纸上》教案2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①(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地推测一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②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是谁说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自由读课文,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自主读书

  ①给学生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不协同再找伙伴交流与互助。

  ②有针对性地指导读词、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港 澈 壶 缸 徽 聋 哑。

  ③尝试朗读。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④粗说印象。一是课文主要写了聋哑青年看鱼和画鱼;二是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第二课时

  ●由疑入手,提炼研读专题

  ①将看书读书后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②小组议论后将无法解决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③在各组充分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研读专题为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①找到相关段落,默读后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②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a、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b、细致的动作描写,写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一样耐心细致,把每个部位画得形似;有时挥笔速写,捕捉金鱼的动态,画得神似。

  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③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a、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b、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④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的高超,你想怎样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说一说)

  ●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①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要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②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著)

  ③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a、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b、举止和神态描写。

  ④有感情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因果关系)

  ●延伸课外

  ①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②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对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鱼游到纸上》教案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名画,导入新课;师故设悬念,生巧解课题

  师生一起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欣赏后,请学生谈谈这几幅画画得怎样?教师适时引导:今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一位能让鱼游到纸上的“特殊”画家,那就是27课《鱼画到了纸上》(教师有意把“游”板书成“画”)。当生质疑时,师故作愕然,问道:“不对吧,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请生回忆课文内容回答,巧解课题。

  (导入这一环节,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名画,感知画画得栩栩如生,如同真的一样,体会画家技法之娴熟,巧妙导入新课。我又想到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住。”因而我创设一个生活场景,从俗语导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解题:为什么是游而不是画。)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A.出示问题1:课文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青年的“忘我”?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有关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

  1、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体会字词句含义,有感情朗读。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句并借助多媒体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其体会青年画家技法之高超。

  B.问题2:这位聋哑青年怎样把鱼画的鲜活逼真,如同游到了纸上?请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字词句的含义,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1、学生进行“读——思——画——批——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我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并用多种方法阅读,如:指名读、范读、比赛读、评价读等,体会青年人虽然聋哑,但专注和勤奋,这是他画的鱼之所以栩栩如生、赢得了大家赞叹的原因。

  (三)交流:“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美读课文

  此时学生心里对聋哑青年的专注、勤奋产生了敬佩之情。以轻柔音乐为背景,请学生随着音乐美读使自己感受颇深的句子,升华情感,积累语言。

  (研读课文这一环节,体现了以下两个特色:1、语言文字训练。特别突出了读的训练,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中描写青年画鱼、观鱼的情节语句优美,让学生多朗读、感受,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体味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分析中理解词意,体会句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惯。语言文字训练还体现在:我指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结合围观人的语言、神态、动作想象当时议论的情景,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文学训练真正落到实处。2、突破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尝试用关联词语“之所以……因为……”和成语“胸有成竹”来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拓展延伸

  写出大家的赞叹与议论。指名交流。

  (六)、鼓励学生学*青年和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总结全文。

  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那我们今后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鱼游到了纸上

  看鱼

  入神着迷

  鱼游到了心里

  举止特别

  (忘我)

  画鱼

  一丝不苟

  鱼游到了纸上

  持之以恒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合集10篇(扩展6)

——《鱼游到纸上》读后感 (菁华3篇)

《鱼游到纸上》读后感1

  学了《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我想:鸟儿天上飞,鱼儿水里游,这是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的事情,那为什么本文题目是“鱼游到了纸上”呢?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可谓是身残志坚,作者一直到文章结尾才点明他是一位聋哑人。

  “鱼游到纸上”表明青年的画技高超,画得活灵活现。“鱼游到了我的心里”,这句话是说青年长期认真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

  青年“有时工笔细描,有时一丝不苟的画下来,有时挥笔速写”这样的一句话,写出了青年画画画的很好,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最后,我们从聋哑青年与作者在纸上交谈的“话”中,看到了他的勤奋、忘我与坚持不懈的精神。读完全文,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有志青年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鱼游到纸上》读后感2

  学*完《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我好像忽然之间懂得了好多道理。

  预*时,我不以为然认为,不就是一个聋哑人会画画吗!可随着学*的深入,我才知道一个聋哑人,要学会一个正常人完成的事,甚至是连正常人都完成不了的事,他们更需付出百倍、乃至千倍的努力。让我明白了这个聋哑人是多么的不易,又是多么的伟大。只有全神贯注才能画出那么好的作品,他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一个聋哑人都能完成的那么好,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呢!

  有一次,我一看布置的作业多,老师让熟背的课文,我不想浪费我玩的时间,竟然只背了两遍,可结果还是被老师查到了。现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脑海里不禁又浮现了当时的情景。一个聋哑人画画都能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呢!我感到好惭愧啊!

  从现在开始,我必须养成良好的*惯,珍惜时间,认真学*,时刻想着“向聋哑青年学*”!

《鱼游到纸上》读后感3

  星期日在作文班上,秦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故事《鱼游到了纸上》,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深有感悟。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围观的人都说鱼游到了纸上,而当作者与青年人用笔交谈时,青年人用笔写道: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我被那位聋哑青年身上的认真、坚持不懈的品格所感动。

  当我读到那个青年是一位聋哑人时我的心情落到了谷底。青年人画画如此用心,一画就是一整天,学画仅一年,画出的鱼就犹如游到了纸上。如果他不是一位聋哑人,他可能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画家。他能把鱼画得像游到了纸上,真是太了不起了。

  而我比起那位聋哑青年真是不及他的十分之一。每次我画画都是先挑一个好看的,认认真真地画。开始我很有耐心,画得也不算难看。画了一半,我就失去了耐心开始乱画了,别人都画的像那张原图一样漂亮,而我画的确像“世间珍品”一样。我身上缺少的就是青年人身上的那种耐心和坚持。

  聋哑青年身上有坚持有恒心的品格,因为有这样的品格,他画的鱼像游在了纸上,他才会成功。我们小学生也要时刻的记住呀。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合集10篇(扩展7)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菁华6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品读描写青年动作、神态的句子,感悟他的勤奋专注、画技高超与身残志坚。

  3、学*作者对人物细致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

  品读描写青年动作、神态的句子,感悟他的勤奋专注、画技高超与身残志坚。学*作者对人物细致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题,初知文题之妙

  1、反复品读课题,感悟文题的妙处。

  师:今天我们来学*27课(板书课题)。回忆一下,当你第一次看到课题时有什么感受?把这份——放到课题中读读。

  小结:真好,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朗读。来,读出自己的理解。(齐读)好题,能吸引大家的眼球,产生阅读的兴趣。

  二、梳理文脉,由结局追根溯源

  1、认读字词,扫清障碍。

  师:扫清字词障碍,我们前行才会一路畅通。

  (课件出示)泉白如玉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一丝不苟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师:都是老朋友吗?一起认认。女生读第一行,男生读第二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有何发现?(第一行的字词都是描写玉泉的,第二行的字词是描写青年的。)

  师:从第二行词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一丝不苟),正在(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青年。

  过渡:正是这个青年,他拥有着神奇的魔力让鱼游到了纸上。我们一起走入文中认识他。

  2、从题入手,理出结局。

  (1)(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找一找,“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划上波浪线,并标上序号。

  (2)汇报交流。

  师:“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处?

  第一处:“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这是小女孩惊奇的赞叹)

  第二处: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作者的描写)

  第三处: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

  师: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画技高超)

  师:作者借用了小女孩的评价作为文章的标题。这也是青年画鱼的完美结局。

  2、追根溯源,探讨原因。

  师:有果必有因。那么我们就“鱼游到了纸上”这个让人赏心悦目感受至深的结果来追根溯源。

  (1)(课件出示)快速浏览全文,学*小组内交流讨论:青年之所以让鱼游到了纸上,他神奇的魔力是什么?

  (2)学生谈论,概括成小标题。(学生自己上台板书:(预设)认真观察 专心作画 坚持不懈…… )

  3、从因到果,概述全文。

  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用一个关联词连起来说说。(作答:因为……所以……最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要学会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品读语句,体会细腻的人物描写

  过渡语: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如果要描述一个认真专注的人物形象,你会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预设:通过观察他的动作、神态来写)有当大作家的潜质。作者也是这样做的。

  1、(课件出示)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青年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写下你最欣赏的地方。

  2、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一: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引导学生抓字词谈感受。你最欣赏他的什么?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的?(呆呆地静静地)

  (2)品读“呆呆地”、“静静地”。“呆”原指傻、发愣的意思。这里的“呆呆地”怎么理解?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吃饭)常常——(忘了睡觉)甚至——(忘了自己)这叫什么境界?读读这个词。

  什么是“静静地看”?(学生作答)

  你去公园里看过金鱼吗?你看金鱼跟这位青年看金鱼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老师对比:你是xxxx地看,而这位青年呢?读句子指3名)这叫怎样地看?读出这份静!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青年的坚持不懈。这一看就是多久?(评价:很好,你能联系下面的课文来理解。)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位青年在不在。

  一个细雨蒙蒙的星期天,他……

  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

  一个寒风呼啸的星期天……

  一个雪花飞舞的星期天……

  冬去春来,严寒酷暑,日复一日,那位青年就这样呆呆地看着,静静地看着,风雨无阻,从未中断。这又叫怎样地看?

  预设二: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引导学生先抓关键词体会。他的哪些动作和神态深深地吸引着你?

  (1)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理解。

  什么是工笔细描?什么又是挥笔速写?结合这段话中的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谈,适时引导:“工笔细描”重在哪个字?(“细”)我们又学了一招:抓住词语中的关键字来理解词义。“挥笔速写”重在哪个字?(速)(相机出示图画,加深学生的印象)

  (2)指导朗读。

  你觉得青年工笔细描描的是金鱼的什么?(生谈论)用你的朗读为大家呈现这幅工笔细描的画面。(评:我发现你把每一个字都读得那么清楚。)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青年的认真。)我也听出了你的认真。都说女孩子的心最细,来读出这一份细致。(女生读)

  青年又会挥笔速写出金鱼哪些动态的画面?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会出现鱼儿在水中活动的画面。用心听,看谁看得真切。(老师范读,生想象)孩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当青年在画金鱼时,还需不需要走到金鱼缸边,观察它是怎样活动的?为什么?

  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青年画画。老师读前面,女生读工笔细描的部分,男生读挥笔速写的部分。(合作读)评:好一个画技高超的青年!好一群乐学善学的孩子!

  (4)升华感悟。

  这段话中还有一个词写出了青年作画时的专注。(静静地)又一个“静静地”。当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鱼时,他的心里只有谁?当青年静静地画鱼时,他的心里装着的又是谁?当青年静静地画鱼时,他的心里刻着的又是谁?他心里记着的又是谁?(金鱼)总而言之,他的心里只有——(金鱼)。这就是一心不乱的静,胸有成鱼的静!来,让我们再一次去看看青年静静地画鱼。(配乐齐读)

  3、统领全文,结合板书探讨青年成功的秘诀。

  为什么青年总是静静地看鱼,画鱼?(他是聋哑人。)聋哑人的世界是无声的。他只能用心去倾听鱼儿的欢乐,也只能用心与鱼儿进行交流。作者通过对青年看鱼、画鱼的动作和神态的细致描写,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现在请大家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谈一谈,青年能让“鱼游到纸上”,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生答)用青年自己的话来解释。(鱼先游进了他的心里,再游到了他的纸上。)

  四、解读写作密码,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1、巧妙点拨,解读文章人物描写的写作密码。

  作者在第3自然段介绍了青年的外貌,却到第11自然段文章接*结尾的部分才揭示他是聋哑人的身份。一般我们在描写人物或动物的外貌时都集中在一个自然段体现。顺着这样的思路,对比一下,作者这么写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呢?(a 为了吸引读者,如果开头就写了他是聋哑人,别人就不会那么惊讶了。b 通过作者的观察得知,这样更自然。)

  小结:你们读懂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2、提出下节课任务:

  都说好文章应该是惜墨如金。我觉得文章一开始就应该马上切入正题,直接对青年进行描写就可以了,为什么课文第1、2自然段话了那么多笔墨描写玉泉的鱼和观鱼的人?不觉得多此一举吗?另外,青年的高超技艺赢得了周围人的赞赏,作者没有具体描述。你们能抓住他们的动作和神态来将青年人称赞一番吗?这些问题,咱们下节课再探讨。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认识了一位青年,还记得他长得什么样吗?(生答)

  2、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这位青年吗?今天我们就继续学*这一课。(板书课题)

  3、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新授:

  1、现在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这位青年是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下面四人小组交流,交流什么呢?谁来读一读?“你认为这个青年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

  3、刚才我们的讨论非常热烈。谁先来说说?

  (一)生:我认为他是个喜欢看鱼的人,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具体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生:老是呆呆地静静地)

  2、“老是”可以换个什么词?

  3、你们能不能像青年那样呆呆地、静静地看着金鱼缸里游动的金鱼呢?

  4、你们体会到“呆呆地”、“静静地”是种怎样的神态?(专注、入神)

  5、看样子你们已经理解了“呆呆地”和“静静地”是什么神态了。试试看能不能把这句读好,感受到青年看鱼的专注。

  6、青年看鱼那么地专注,谁能来读一读吗?

  7、你读得不错,谁还能读得更好。

  8、你读得真棒!青年认真看鱼的样子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9、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全班齐读)

  (二)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青年喜欢看鱼?(生答)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他是个怎样的人?(生答:坚持不懈、忘我)

  2、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3、这位青年如此坚持不懈、忘我的看鱼,女同学,你们能读出来吗?

  4、男同学,你们觉得女同学读怎么样?(好)你们有没有信心超过她们?一起来读一读。

  5、青年坚持不懈、忘我的看鱼。到后来,即使他把眼睛闭上也能看到什么呢?(也能看到金鱼的样子)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鱼游到了心里)(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6、你们的回答让我想到了一个成语,你们知道是什么成语吗?(胸有成竹)

  (三)青年为了看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我们还从哪里看出青年是个忘我的人?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1、这位青年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还在金鱼缸边画画。真是如痴如醉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

  2、还有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青年是个忘我的人?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这句话中没有写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他是个忘我的人呢?(生答:“唯一”、“他好象和游鱼融为一体了”)

  2、“他好象和游鱼融为一体了”怎么理解呢?

  3、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境界了。谁愿意来读读?

  4、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能读好吗?

  (四)这位青年忘我地画鱼,他是怎样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谁来读一读!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会看到些什么呢?

  2、谁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地读读这一段,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4、谁来读一读,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青年画技的高超!

  5、我们全班一起来一遍吧!

  6、你们的朗读让我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7、原来是这位青年高超的画技吸引了过往的游人。

  (五)这些人中有老人、青年、孩子,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对他发出了赞叹。同学们,如果你是那些游人中的一位,你会不会去夸夸他呢?

  (六)你会怎么去夸他呢?现在我们来做个“你说我猜”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说出你的赞叹,让大家来猜猜你模仿了什么角色。我们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语气、称呼、赞叹)谁先来?

  (七)1、画面上的女孩怎么赞叹的?(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2、(是赞叹哦;她很惊奇哦;是情不自禁、脱口而出的哦)

  3、孩子们,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忍不住要说一句:“你们读得真是太棒了!”

  4、这个女孩这么说是在夸青年什么呢?(把鱼画活了)

  5、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形容把鱼画活了?(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神形兼备、逼真、巧夺天工)(这么多好词啊,都赶上词语字典了)

  (七)关系

  谁能用上一组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来说说“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联系?(因为----所以----)

  (八)这位爱鱼成癖,看鱼似醉,画鱼如生的青年,真了不起啊!不过更让人敬佩的是这位青年还是个怎样的人?和我们一样吗?(他是个聋哑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两个句子:a、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b、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2、谁来读读这组句子,读出不同的语气。书上用的是哪句?为什么?

  3、惊讶!(你能读读吗?)(读得不错)惊讶什么?(再来读读?)(读得很好)仅仅是惊讶他是个聋哑人吗?所以这个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聋哑青年的敬佩之情。(你能读得更好吗?)(读得太棒了)

  (九)这位残疾青年专著、坚持不懈地学画画,比我们正常人付出更多,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可他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敢于向命运挑战。学*了这位青年的优秀品质后,我们受到了什么启发?(谁能联系自己的一些学*、生活上的事来说说呢?)

  同学们,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和这位青年一样,勤奋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

  (十)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2、谁愿意起来说说你喜欢哪个段落,和他一样也喜欢这段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读。

  3、这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认识了这位聋哑青年。了解到他忘我、坚持不懈、专注地看鱼、画鱼,先让鱼游到了心里,再让鱼游到了纸上。学完后,很多同学联系了自己生活和学*的实际谈了自己受到的启发。相信在今后的学*、生活中,你们一定会以这位青年为榜样,认真对待每件事。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作者是怎样积累、整理材料,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的。

  三、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忘我

  /看鱼————鱼游到了心里

  聋哑                   专注

  青年                   坚持不懈

  画鱼————鱼游到了纸上/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3

  一、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课文中理解“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等词语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青年人绘画时专注、坚持不懈的品质

  ②通过边读边想象,体会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者对人物描写的细致传神。

  3、情感目标:体会青年高超的画技及忘我的精神,培养学生做事勤奋、专注、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三、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四、学*准备

  1、学生准备:预*课文,大体了解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学生字新词。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浅疑“鱼游到了纸上”

  1、我们都知道鱼儿生活在水里,可今天呀,有一群活泼可爱的鱼儿却游离了水中,游到了纸。

  2、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3、不错,再来一遍。听一听,谁不仅用嘴巴在读,而且也用心在读。

  4、真好。想一想,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特别是读到这个“游”字的时候,(在“游”字下标上三角形)你的脑子里顿时想到了些什么问题呢?(学生提问题)

  5、下面就让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能否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感悟“鱼游到了纸上”

  1、请同学们一边静静地听老师朗读课文,一边认真地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

  思考:

  “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2、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课件出示句子)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①谁来读读这句话?

  ②小女孩是很惊奇地哦,谁还能读出小女孩的惊奇?

  ③小女孩是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叫起来的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小女孩惊奇的喊叫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去。

  3、金鱼能自己游到纸上吗?(不能)那小女孩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呢?

  (学生回答)

  4、师归纳: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小女孩的话是对青年所做的画的最高赞赏,赞赏其画技高超,画的鱼栩栩如生,像鱼真的游到了纸上一样。

  5、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朗读课文,勾画出描写这位青年画技高超的句子。

  6、指导理解青年画鱼的认真和熟练。

  ①课件出示句子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7、想象说话

  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文中的插图,观察围观人们的动作、神态,想一想他们又会说些什么?

  (课件出示说话练*)

  一位老人不住点头称赞说:“?!”

  一位青年望着画上的金鱼赞叹道:“!”

  一群孩子拍手叫道:“!”

  9、小结:让我们把所有人的赞叹和议论都融为一句话,那就是“鱼游到了纸上”

  三、感悟“忘我的看”

  1、过渡:那么,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纸上的?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2、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心里的?他有什么秘诀吗?请带着这个问题从文中找答案。

  出示课件

  ①“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生感受)

  ②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生感受)

  3、正是因为青年忘我的看鱼,坚持不懈的看鱼,才让鱼游到了他的心里。

  四、感悟“忘我的画”

  过渡:那么,青年又是怎样让心里的鱼游到纸上的?出示课件:

  1、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读后生感受)

  2、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上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生感受)

  3、师归纳:正是因为青年忘我的画鱼才让鱼游到了纸上。

  五、感悟“纸上”、“心里”的关系,升华情感

  1、小结:

  2、格言升华:

  3、回归文本

  4、达标测试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读准字音

  2、品读有关词句,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

  3、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三)教学环节

  一、导入(3分钟)

  听说我们这个班的同学特别聪明,那么,今天请大家尽情地展露你们的风采吧!首先,我给大家出一道IQ题,请听题: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学生回答)恭喜你,答对了!答案是“因为陆地上有猫”。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鱼有关的文章。(师板书:27、鱼游到了纸上)

  请看黑板,齐读一遍课题。(学生读课题)我从大家瞪大的双眼中看到了好奇的色彩,该不会是猫把鱼赶到了纸上吧?你们对这个课题产生了什么疑问呢?(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

  大家很会动脑筋,而且,看来这篇课文对大家很有吸引力。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思考这两个问题:1、“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

  2、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

  二、初读课文(10分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5分钟)

  2、检查生字读音: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2分钟)

  好,大家都读完课文了吧,还没读完的同学也请你们先停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这几个生字的读音。(指名读,并让学生指出该注意的地方,再全班齐读)

  3、解决思考问题(3分钟)

  解决了生字读音后,让我们看回这两道思考题,第1题,“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你的理解?(提问学生。鱼画得很逼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佛在纸上流动)大家的词语积累很丰富。鱼游到了纸上,这种表达方式你们喜欢吗?仿照“鱼游到了纸上”,如果要表达小鸟画得很像,可以怎么说呢?老虎呢?(生仿句)这么有趣的表达方式,我希望大家记住它,以后也可以用到它。

  好,看第2题,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一个青年,一个聋哑青年)

  三、感悟聋哑青年的恒心与专心

  1、感受聋哑青年的恒心(3分钟)

  这个青年能把鱼画得那么逼真,仿佛游到了纸上,那么,他应该是从小开始学画的吧?(生:不是)你从课文的哪一段知道的呢?(生:第12段)请全班齐读第12段。(生读第12段)

  青年人学画多久了啊?(生:才一年多)在学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是怎样做的呢?(生: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生:有恒心,坚持不懈)板书:恒心

  2、感受聋哑青年的专心(重点指导朗读)(18分钟)

  文中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青年看金鱼的情景?(生:第4段)请大家齐读一遍第4段。(生读第4段)读得很流利,但是还可以读得更有感情。

  哪位同学想读给大家听一下?(指名读,并作及时反馈。你强调了个别词语,富有节奏感,读得很投入,你融入课文中去了,很好)

  我们男生女生来比赛读一读。(不分高低,各有千秋)

  在朗读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默契地强调了这几个词: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这几个词给你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你从这段描写中看到一个怎样的青年人?(生答。看鱼看得很入神,专心致志,认真,达到忘我的境界)板书:专心

  聋哑青年听不到金鱼戏水的声音,也无法用语言呼唤那美丽的金鱼,他坚持每个星期天去看鱼,呆呆地、静静地看鱼,他只是在用眼睛来看鱼吗?请大家闭上双眼(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那个最疼爱你的人,你能看到他们的样子吗?好,请大家睁开眼睛,谁来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生答)刚才你是闭上眼睛的,那么,你是用什么来看的呢?(用心,用脑子)很好,对于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都很熟悉,用心记住了他们的音容笑貌。那么,聋哑青年不但在用眼睛观察金鱼,眼里有鱼,而且(生:心里有鱼)。

  四、解读“先游到了我心里”(5分钟)

  请大家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生读课文)

  你们认为,青年心里的金鱼是怎样的?(生:各种动态的金鱼都有,金鱼的每个部位都很清晰,青年对金鱼的特点了然于心)

  “鱼先游到了心里,然后才游到了纸上”,对这两段话,你有什么体会?(让生讲自己的体会)

  五、小结(1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聋哑青年学画鱼的恒心和专心,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他画鱼时的高超技术。下课。

  板书:

  鱼游到了纸上

  心里

  鱼→纸上

  恒心、专心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感受青年的“忘我”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感受青年的“忘我”精神。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孩子们,大家好。今天能与你们一起上课,这真是一种缘分,说实话,老师现在的心情非常激动。你们呢?好,咱们先来放松一下好吗?看了大屏幕中的图片,你对老师有了怎样的了解?(生答)好,你们对谭老师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现在让老师来了解一下大家好吗?你可以介绍一下自己,今年几岁,有哪些特长、爱好,*时最喜欢的事物是什么?(生说)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

  孩子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这位青年也是一个爱好画画的人,让我们走进他,了解他的故事。请学生朗读课件中的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的脑海里冒出了什么问题呢?(预设: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鱼怎么样游到纸上的?)再读课题:疑问地读、迷惑不解地读、奇怪地读。好,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课题让我们产生了那么多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疑问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反馈交流。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可以读一遍,也可以读两遍,在读的时候,老师给你的建议是: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2、思考:鱼怎么能游到纸上呢?

  gē dēng

  绣花 厂徽 咯 噔 聋 哑

  谁来读读第二组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融为一体 一丝不苟

  1、单独读;请学生点评。教师随机点拨“咯 噔”gē dēng

  2、谁来读读第二组,师相机点拨。(齐读放后面)不理解的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朗读后再进行理解。

  3、这些词语中有些字很难写,同学你认为哪两个字最难写?谭老师就帮你在黑板写一写吧。徽、融(选择一两个字范写,边讲边写)(写好后,同学们还等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在语文书上也写一写吧)相机指导

  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回指导,接着课堂反馈。字词检查好了,咱们还有一个个问题没解决: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谁来?(如此逼真、如此活灵活现,就像真的一样。)你还从哪些句子中知道了鱼画得如此逼真、活灵活现?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细致、速写等进行以导促读的教学)教师指导朗读

  三、探究“忘我”,以读引导,以导促读。

  1、以“忘我”为中心,辐射状拓展,感悟,提升。

  这个青年能把鱼画得那么逼真,仿佛游到了纸上,那么,他应该是从小开始学画的吧?(生:不是)你从课文的哪一段知道的呢?请大家再快速地浏览课文。(生:第12段)指名读第12段。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略教)

  青年人学画多久了啊?(生:才一年多)“才”这里是什么意思?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就能把金鱼画得如此逼真,如此活灵活现,这太了不起啦。

  每个星期天是什么意思?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年四季,这些星期天都是晴空万里,温暖和煦的.吗?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点拨。

  2、请同学们再找找其他“忘我”(以下内容随机教学)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略教)

  抓学生看鱼的体验、“呆呆地、静静地、不说一句话”等进行对话,从而感受青年的“忘我”,再进行导读。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详教)

  (有哪些人?怎么赞叹、怎么议论?什么是融为一体)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详教)(再次感受“忘我”)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这就叫做“忘我“。

  3、四段话连起来再自由地读一读。

  四、课堂小练笔。

  学到这里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青年说,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一写你想对青年说的话。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读一读,摘一摘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我好像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逼真 徽 融

  忘我

  活灵活现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学*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教学难点:

  “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今天我们学*27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

  (一)再读课文,布置自学: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二)检查自学:

  1、生字:罢、苟、唯、骄

  2、词意: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三)出示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来完成以下学*目标。

  (1)理解“举止特别”“唯一”“忘我境界”“一丝不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聋哑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二、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排序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生字,指读。)

  生:(一人读,再齐读。)

  师:我们都知道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生:自读课文。(给学生5分钟自读课文的时间,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边读边做记号。)

  师: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先说说哪些问题你没弄懂,如果小组内理解不了,等一会儿,老师发给你们胶片纸,把它写在上面,我们大家共同来理解。请同学们现在开始小组交流吧!

  生:(小组交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共同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读了这个课题,你觉得奇怪吗?(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很好,同学们通过题目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我们还能提出一些问题。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看还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寻找问题。

  2、交流:

  你们能说说看,自己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多少问题吗?(学生举手,汇报自己提出问题的数量,鼓励提得多的。)

  3、大家开动了脑筋,认真地读了课文,所以一下子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请你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哪些问题大家都提到了,哪些问题你提到了,对方没提到,或对方提到了,你没提到。

  4、小组讨论

  说说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重点的用小黑板出示,非重点的请其他同学简单回答后解决)

  小黑板出示: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读读课文,与同学讨论)

  2、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能解决几个就解决几个。

  3、学生再读课文。

  4、有些问题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有些问题也许还没解决,大家先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找的是否一致,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互相讨论。

  5、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因为这位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像在纸上游动。)

  ②这位青年特别在哪里?

  (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可以看出他总是这样;从“呆呆”可以看出他看鱼看得很入神。)

  b、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练*朗读。

  c、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d、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e、他告诉我,……忘了回家。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与“先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先游到心里”指青年对金鱼观察很仔细,金鱼的形状已清晰地印在他的心里。它与“先游到纸上”是因果关系。)

  四、学*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1、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著与专注)

  2、小结: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观察细致,抓住人物特点,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才写出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五、总结全文,归纳学法。

  通过对课文的学*,使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位聋哑青年,但他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同学们今天学会了从课题和文章内容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读书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读懂课文。

  布置作业:

  1、 听写生字。

  2、仿写几句人物的外貌。

  板书设计:

  /观鱼:老是、呆呆、静静 \

  忘我境界 / 工笔细描、一丝不苟先 游到了我的心里

  \画鱼: 融为一体

  \ 忘记 忘记 /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合集10篇(扩展8)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悬念叠出,篇末解疑是本文的主要特点。读这篇文章,会让你产生许多疑问。文题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文本也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这位青年是谁?他的金鱼为什么画得那么像?当别人惊叹他画得好时他为什么毫无反应?等等这些层见迭出的疑团,直到文章最后才一下全都解开,使读者恍然大悟。这样写,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兴趣,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其次,本文对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一篇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很好的语言学*范例。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学*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能合理运用部分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几句话。

  2、品味“游”字,懂得一个好的文题更能吸引读者。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练*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学*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题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有什么疑问吗?

  是啊,鱼只能画到纸上,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就自己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带着疑问自由读。

  反馈:你心中的疑问解决了吗?

  小结:同学们读得特别有味道,我想很多同学就是被这个“游”字所吸引。如果文章的题目用“鱼画到了纸上”,恐怕这篇文章就不能这么强烈激起我们读书的欲望了。你们看这就是一个好文题的魅力所在。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给自己的作文取这么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题目。

  2、第二遍读:带着任务仔细读。

  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与课文题目相照应的句子。

  反馈:字词检查

  第一组词:花港 厂徽 聋哑人

  指名读,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话。

  第二组词:清澈见底 一壶茶 金鱼缸 赏心悦目

  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几句话。

  书写指导:港 澈 壶 徽 (指导重点:写正确、端正)

  三、品读“游”

  1、交流:文中那些句子于课文题目相照应。

  小结:给文章确定题目的时候,这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对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说法进行提炼,作为文章的题目。

  2、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1)指名读,引导读出这样惊奇的感觉。

  (2)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惊奇?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金鱼?

  小结:把一句话就读成了一幅幅画面,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如果,我们再能把脑海中那幅灵动的画面又浓缩成这样一句话,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觉。

  (3)练*感情朗读。

  四、研读外貌描写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神奇的青年?请你划出文中描写青年外貌的一句话。

  2、口头填空:他( )身材,长得( ),一对大眼睛( )。

  3、读了这样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小结:带给你这些感觉的无非就是括号里的这几个词。大家看,青年的外貌描写语言非常简洁。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一个青年的形象已鲜明地展示在我们眼前。看来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抓住特点,三言两语,也能把一个人物形象写的鲜活。

  4、出示小女孩图片,抓住人物的特点,试着用一两句话来写一写她的外貌。

  五、研读动作描写

  就是这么一位秀气的青年,竟然把鱼给画活了。想不想看一看他究竟是怎样画鱼?找出描写青年画画的自然段,读一读。

  1、出示描写青年画画的段落。

  2、青年在怎样地画画?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

  你*时会一丝不苟地做那些事?

  3、圈出描写青年画画动作的两个词。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怎样画是工笔细描?怎样画又是挥笔速写呢?你能比较一下这两种画法不同在哪里吗?(速度,细致程度,内容)

  4、练*朗读,读出两种画法的不同感觉?

  小结:青年不管是工笔细描,还是挥笔速写,都是那样一丝不苟,才把金鱼画得惟妙惟肖,让人觉得是鱼游到了纸上。其实青年不仅画画是如此一丝不苟,他还有更多的时间在一丝不苟地干什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真正秘诀是什么?我们下堂课再讨论

  【教学反思】

  语言的学*需要范例。这篇课文写作特点鲜明,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挖掘的地方。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怎样的语言学*才能最有效,这是我在做教学预设时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教学预案几经易稿,最后确定把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1)文题的特点解析。文章题目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文题与文本内容相照应,是本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了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时确定文题的能力,取得一定的实效。

  (2)外貌描写的品读与写作模仿。由于对本文的外貌描写已抓住特点,故学生在仿写时对这一写作要求了然于心,在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仿写得精彩的句子,教给了学生一种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3)人物动作描写与人物的精神内涵。由于课堂节奏没有掌握好,前半节课有些松散,后半节课就显得仓促了。原来预设的从人物动作领略人物精神内涵的目标落实得不到位,影响了学*效果。所以在课堂生成与预设有出入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及时调整教案,要以追求学*的实际效果为目标,而不是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已完成。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2

  一、教材简析《鱼游到了纸上》入选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的主题是执著的追求,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伽利略作为一名科学家,他甘于付出一切,甚至用生命去捍卫科学的真理;罗丹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用全神贯注的态度去追求艺术的完美;而对于一个聋哑的青年人,他也能用对鱼如痴如醉的一颗心,最终实现了“鱼游到了纸上”。文章按着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通过动作、神态传神地刻画,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二、教学对象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四年的学*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由于异地教学,且学生课前没有进行任何的预*,因此必须加强初读的环节。

  三、教学目标(一)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四)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五、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六、课前准备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目标要求】

  一、认识5个生字“罢、徽、聋、哑”,指导书写“徽”等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含义,体会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四、学*作者运用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初读,建构执著的主题

  (一)师生交流,揭题并质疑。

  (二)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相机指导难写的生字。

  (四)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1. 质疑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重要手段。文题中是文章的题眼,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引导学生抓住文题质疑有助于学生直奔文章的重点。 2.扎实进行初读,扫清读音障碍,引导学生在默读中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

  二、细读,洞察执著的内心

  (一) 生自主学*课文,要求:1. 边读边划,找出文中体现青年人特别的句子,把它划下来;2. 边读边写,写出对句子理解与感受。 (二)反馈汇报,相机指导:1.观察中感受一份专注重点指导句子“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并请其他同学补充。(2)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明白“呆呆地”与“静静地”的含义(3)关注“老是”,引出他长期观察的句子“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通过对句子中三个时间词的引读,让学生体会青年对鱼的喜欢是逐层深入的,进一步体会到神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1.抓住“呆呆”与“静静”这两个神态描写的词语,让学生体会青年看鱼的认真。2.学生对青年的那份认真体会得并不深,只体会在一种“喜欢”的程度,通过学*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中,逐层深入体会青年对鱼的痴迷与沉醉。】

  2.品读中展现高超的画技重点指导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2)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理解“工笔细描”与“挥笔速写”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妙用及青年的画技高超。(3)学生想象青年在画画时的其他动作,从动作描写中体会其品质。

  (4)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进一步体会“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运用体悟与内化,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区别两种不同的技法,再让学生联系文本进一步了解两种技法。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从表面了解这两个动词的含义,而且体会出它的表达效果。】

  3.读写中体会一种境界重点指导句子“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1)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当时人们议论的情境,把它写下来,注意运用神态、动作等的方法进行描写。(2)全班反馈交流,并在引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深入体会其画技高超。(3)品味“融”字,体会青年爱鱼到达深层次的境界。【设计意图:1.双引号的作用是本单元“我的发现”中提出来,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其意思。教学中以“特别”为切入点,原因之一是青年在看鱼、画鱼、谈鱼中处处体现其特别之处;原因之二是以其作为切入点,随着对青年特别之处体会的深入,“特别”中带双引号的意义也润物无声般地让学生理解了。2.读写结合是本环节的特点。基于文章是通过侧面描写进一步烘托青年忘我投入,另外,体会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因此,小练点就能体现出能力的迁移。】

  三、提升,追寻执著的根源

  (一)结合青年所做的事,让学生谈谈懂得了什么。(二)布置作业:1. 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2.把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抄了下来【设计意图:1.本环节在于让学生在体会青年人勤奋、专注的基础上,联系其活实际,畅谈自身的体会,内心青年的品质。2.作业的布置有助于积累人物描写的好词佳句,为单元*作做铺垫。】

  (附板书)

  第二课时【主要目标要求】:一、会写11个生字。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三、从作者的角度来了解其情感的变化,体会他细致的观察。四、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预设】:

  一、通过谈话交流,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对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感悟。

  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三、学*课文,从作者的角度理解课文,了解其情感的变化,体会他是如何进行观察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五、拓展阅读,进一步体会人物执著的追求以及描写人物的方法。(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略)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聋哑青年“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逐渐清晰起来。

  课文在写法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从聋哑青年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学*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一是布置学生进行充分预*;二是准备童谣、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新词,初知课文内容。

  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人物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品读文章,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感悟“游”字的精妙

  [课前准备] 童谣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二、初读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三、检查生字新词预*情况

  1、指名读;

  2、汇报预*收获;

  3、全班齐读。

  四、品读语句,感悟人物品质

  (一)“游”字的精妙:

  出示“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出来。

  1、指名读;

  2、交流惊叫的原因;

  3、想象生情,表演感悟;

  4、再读再悟。

  (二)画鱼的专注:

  出示年青年人画鱼的段落。

  1、多形式品读;

  2、范读想象;

  3、交流、感悟青年人的专注与高超画技。

  五、设疑延伸

  六、作业

  1、摘抄优美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聋哑青年人为什么能让鱼儿游到纸上来?

  3、小练笔:想象围观人议论的情景并描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文,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心里”的关系,培养勤奋、专注的品质。(重点)

  2、学*作者观宗和描写人特的方法。(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青年人 地画画。他有时 ,把金鱼的每个部位 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 ;有时又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 ,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意外的是,他居然是个 人。

  1、完成填空。

  2、想想“聋哑人”三个字给你带来什么思考?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找出青年人画技高超的依据,理解“鱼游到我的心里”。

  2、联系上下文,交流体会“游到纸上”与“游到心里”的关系。

  三、文章片断选读,加深感受。

  四、学*作者观察,描写人物的方法。

  1、谈谈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小组)

  2、全班交流。

  五、教师总结激励。

  六、作业。

  1、把最想对聋哑青年说的话写下来。

  2、搜集“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与别人交流、共享。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27、鱼游到了纸上

  工笔细描

  鱼游到了纸上

  聋哑青年

  (画技高超) 挥笔速写

  第二课时

  27、鱼游到了纸上

  鱼游到心里 鱼游到了纸上

  (勤奋、专注) (画技高超)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注意积累材料的*惯。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教学难点:

  “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鱼是在哪里游的吗?那你们有没有见过在纸上游的鱼呢?

  想知道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吗?好,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新课文《鱼游到了纸上》。

  二、学*生字词,理解运用

  1、生字卡片形式,认识“罢、徽、聋、哑”,学会“港、澈、壶、缸、罢、苟、绣、挥、徽、聋、哑”

  2、弄清词意并造句: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三、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通过写一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鱼、怎样画鱼以及作者与他之间的“谈话”,把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青年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2、小组四个人讨论,该如何分段并说说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4自然段)讲“我”与青年“交谈”,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四、带着问题,品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同学读得最有感情。品读课文时要思考一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你从哪看出来的?

  4、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

  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一、全班一起朗读第1、2自然段,回答问题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这说明了什么?

  2、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作者在玉泉观鱼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赏心悦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赏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因为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心情舒畅愉快。)

  二、男同学读第3自然段,女同学读第4自然段,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1、“举止”的意思是什么?“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举止”,动作、神态。“我”是在金鱼缸边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特别”的地方就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即爱鱼达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2、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达到忘掉自己的程度),表现在什么地方?

  三、自由朗读5—8自然段,小组讨论

  1、为什么女孩会惊奇地叫了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说明了什么?(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和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四、指名读9——14自然段

  思考并回答:“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五、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课文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是聋哑青年,请用“————”画出来

  (2)你觉得聋哑青年是怎么的一个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用课件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着,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2、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3、回忆一下在我们身边你所了解的人物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学*了他们的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七、反复朗读,学*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三、自由朗读5—8自然段,小组讨论

  1、为什么女孩会惊奇地叫了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说明了什么?(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和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四、指名读9——14自然段

  思考并回答:“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五、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课文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是聋哑青年,请用“————”画出来

  (2)你觉得聋哑青年是怎么的一个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全班交流,引导学生

  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用课件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着,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2、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3、回忆一下在我们身边你所了解的人物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学*了他们的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七、反复朗读,学*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1.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2、细致的动作描写,写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一样耐心细致,把每个部位画得形似;有时挥笔速写,捕捉金鱼的动态,画得神似。

  3、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二)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1、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2、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总结升华: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着与专注。聋哑青年的勤奋与专注让我们敬佩,小作者善于观察和积累材料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

  板书设计:鱼游到了纸上

  玉泉观鱼

  呆呆静静不说话

  举止特别:没有反应忘我境界

  忘记时间忘记自己

  游到心里——游到纸上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含义及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明确学*目标

  今天,我们来学*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多媒体出示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脑海中有什么问题?

  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大家一定能够完成的。有没有信心?

  二、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排序

  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生字,指读。一人读,再齐读)

  我们都知道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自读课文。

  [给够时间,围绕“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边读边做记号。教师短短的几句话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渗透了读书的方法。]

  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先说说哪些问题你没弄懂,如果小组内理解不了,等一会儿,老师发给你们纸,把它写在上面,我们大家共同来理解。请同学们现在开始小组交流吧!

  (小组交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共同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写在纸上。)

  [小组交流是学生之间互相学*、横向交流信息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学生精神放松,无拘无束,能者为师,人人参与,调动了全体学生学*的积极性。]

  投影仪显示学生的问题:

  (1)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2)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3)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

  (4)这位青年特别在哪儿?

  (5)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6)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心里两者是什么关系?

  (7)鱼游到心里怎么理解?

  (8)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是什么关系?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其中有重复的,咱们把它拿掉?

  教师梳理问题

  现在还剩下这几个问题,根据课文的顺序,看看我们应该先理解哪个问题?

  (教师随机排序并画上序号)

  先理解“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这个问题。

  再理解“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第三个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最后理解“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每个小组的代表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具有共性,也是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巧妙的是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把问题写在胶片上,自己走到前面用投影仪放出问题;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把重复的问题去掉;再启发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叙述的先后,调整了顺序。教师精心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

  三、探索感悟

  下面根据排好的顺序,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书中找到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然后讲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请你们现在开始吧!

  (给学生5分钟读书时间)

  生讨论学*

  [又一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按照排好顺序的问题,在书中找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子进行理解。又一次发挥群体的智慧,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教师非常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学*。]

  学生汇报学*情况

  1.我们理解“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先得知道“举止”指的是什么?(板书:青年)

  2.师:“举止特别”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板书:忘我境界)

  3.“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看鱼)

  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我们一齐读读,读时突出那些重点词、句,语速不要太快,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也是本课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全体同学进行讨论,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不强求答案一致,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的主体的指导思想。]

  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这幅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注意观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再看看周围人的神态、动作,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多媒体显示青年画鱼的图像,学生观察。)

  [采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谁能结合课文的词、句说一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画鱼)

  1.“唯一”是什么意思?谁还能再说说。

  2.这是达到忘我境界的一种表现。“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解决了。(把这个问题拿下来。)谁能再补充?

  (“一丝不苟”的意思是一点儿也不马虎,说明青年画鱼认真、全身心地投入,与别人不一样。)

  [教师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紧紧抓住关键的词、句子适时点拨、精讲,使学生理解聋哑青年举止特别是因为爱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与鱼融为一体。]

  小结:正因为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我们才感到他的“举止特别”。这个问题你们弄懂了吗?(把第一个问题拿下来)

  1.接下来我们来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谁能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先在心里出现了一个印象,牢牢记住。青年要很多次去看,结果才画出这么好的金鱼。)

  小结: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这就是“鱼游到心里”的意思。(拿下这个问题)

  我们最后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要理解二者的关系,必须知道每句话的意思。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已经知道,咱们先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的意思。

  1.“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

  2.在书中找到,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齐读)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哪个字可以看出青年画鱼画得像?

  5.一个“游”字告诉我们青年画的鱼像真的那样在纸上游动,这是小女孩对青年的一句赞叹,用这种赞叹的语气练*读读好吗?(生练读)

  (师指名读,生齐读。)

  6.小女孩一句赞叹的话让我们感到青年那忘我的精神终于有了回报——鱼游到了纸上,所以作者要以此为题。(指题目,学生齐读。)

  7.“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清楚了,“鱼游到心里”也理解了,现在谁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小结: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教师边多媒体演示,边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把这个问题拿下。)

  这些问题我们全都理解了,你们真行!经过前面读书自学,提问,讨论,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青年人呀?

  讨论

  师:你们说的都对,是一个勤奋专注的青年。(板书:勤奋专注)

  [“鱼游到了心里”是“鱼游到了纸上”的前提,“鱼游到了纸上”是“鱼游到了心里”的结果,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抓住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巧妙地点拨了一个“游”字,让学生体会青年人勤于观察,刻苦练*,达到忘我境界的专注品质,进一步理解了内容。]

  多么好的一个青年人,为了画好金鱼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我被他勤奋、专注、忘我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同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站起来带着这种敬佩之情放声朗读。

  (全体起立朗读课文)

  四、拓展、积累

  过渡语: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

  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观察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还留心那里的人,发现了一位青年举止特别,他就多次跟踪观察,看他怎么看鱼、怎么画鱼,同时注意听听别人的议论,当发现他是聋哑青年,又采取笔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作者就是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材料(板书:积累材料),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今天我们只是初步学*,以后的学*还要逐步深入学*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教师注意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在指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落实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启发学生,适时点拨,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了材料,水到渠成,非常自然地加强了读写之间的联系。]

  反思

  教学设计很有新意,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和训练意识。1.教学目标明确、适当,体现了年段特点。上课开始,教师将学*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引导、规范了学生的学*行为,同时激发了学生为达成学*目标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2.教学过程科学、优化。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在小组内讨论;经过讨论仍然有不理解的问题再一次提出来,老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梳理;然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比较、分析、理解。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读、自悟、自解、自练,主动学*的过程。学生真正居于主体地位。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教师在揭示课题时问学生:“鱼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并用彩色粉笔在“游”字下面重重地画了个“…”符号,留给学生一个悬念。在引导学生反复讨论、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大屏幕显示出几条金鱼游动的姿态,教师边演示边做小结。一个“游”字,画龙点睛,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同时悟出了课题的深刻含义,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中心思想。4.读写结合,突出读写训练重点。本组读写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举止特别”“融为一体”等词语时,有意识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学*,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因而能画出鲜明、生动、活灵活现的鱼。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选择材料写出这篇文章的?”让学生悟出作者到玉泉观鱼,发现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就跟踪观察,通过看、听、问等方式,积累了很多有关聋哑青年的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达到忘我境界”为主线,写成这篇文章。学生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弄懂了什么是积累材料,怎样积累材料,感受到积累材料之重要。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突出了本组读写训练重点。5.加强了读的训练。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真正地读书,不是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惯。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可以看出教师在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有所创新,效果比较好。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合集10篇(扩展9)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合集十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1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27课《鱼游到了纸上》一文,通过对聋哑青年观鱼、画鱼表现的细致描写,赞美了其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观察细微、构思巧妙成文,写得有情有趣,有声有色,生动感人。其内容贴*学生生活,是学生很喜爱阅读的一篇课文。下面是我对《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反思。

  海尔集团总经理张瑞敏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能把*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凡,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这句话看似*淡无奇,实则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也是我的座右铭。我虽很难做到,却在努力靠*它。

  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我曾先后设计了3条线:第一次试教:抓课题“鱼游到了纸上”为主线;第二次试教:抓青年的特别为主线;第三次试教:抓课文的 7处带“游”字的句子为主线,最后我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精心找准了进入文本的发窍处:引领学生学*青年看鱼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句子,青年画鱼画得栩栩如生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为主线,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必须先游到心里。

  为了落实《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得栩栩如生,在教学课文的画鱼这一个内容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句式对比、引读、反复强调等方式进行读议结合,在读和议中,认识到聋哑青年身残志坚、勤奋专注、执着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教学中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有情可抒,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我们每个人也都要有这种敢于自省、自察的勇气,因为“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只有敢于挑战自身的弱点,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及时纠正,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生命的质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可能不上公开课,每一次上公开课都是一种历练,每一次历练都是一次超越,每一次超越都是痛并快乐的成长,而每一点的成长都让你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自己还是很难做到游刃有余,有太多的束缚,有太多的担心,感叹于自己的卑微,感叹于自己的渺小,然而,卑微不能成为我鼓足不前得理由,渺小不能阻挡我前进的脚步!我将在卑微与渺小中努力做到不卑微、不渺。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2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课有两个观察角度:一个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青年的一举一动,把聋哑青年写“活”的;二是聋哑青年通过仔细观察鱼的每个部位和鱼游动的样子,把鱼画“活”的。

  二、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格。

  2、学*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本课的生字词。

  4、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学*作者怎样留心周围的事物和积累作文材料的。

  四、教具准备:幻灯片

  五、教学方法:合作学*。

  六、课时分配:二课时。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给课文分段,并学*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合作学*课文二、三、四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的方法:

  1、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合作学*,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2、突破的方法和途径:

  (1)、紧扣“游”,渗透整篇文章。

  (2)、通过幻灯、质疑、小组讨论、朗读、精心设计练*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达到解难释疑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读、思、做、议、说的语文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品味课题。

  1、板书课题,审题质疑,激**趣。

  引导:今天我们继续学*第27课,板书:《鱼游到纸上了》。看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老师归纳梳理,出示两个主要问题:

  (1)、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

  (2)、鱼怎样才能游到纸上?

  2、各小组自读课文,体会理解课题中“游”的意思。

  (学生答)板书:画

  三、品读“勤奋画鱼”。

  出示学*提示:A、自由朗读课文:边度边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B、讨论,并完成填空练*;

  C、体会理解所填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1 默读课文,划出青年画鱼的句子。板书(画鱼)

  2 小组之间按提示要求讨论交流,合作完成。

  小组推荐代表读 填空练*: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3 小组议说——从所填词语中得到的体会。

  师:有不理解的词吗?(用文中的句子理解这两个词。)(用自己的话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的理解

  师:你能想象青年有多细致吗?画得怎么样?

  生:(鳞、鱼眼)

  4 出示图片

  师:哪张是工笔细描,哪张是速写?为什么?

  生:细描(细致)速写(形象生动)

  5 师:我们怎样用读来表达青年画鱼的感觉呢?,试着读读吧!

  生:自由读

  生:评价

  师: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齐读

  6 品读“鱼游到的纸上”

  师:从同学们朗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一条条鱼游到纸上。当时在场的一个小姑娘怎么说的?

  生:指名读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

  生:“游”

  师:一个人鸟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鸟儿“飞”)

  一个人猫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猫儿“跳”)

  一个人花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花儿“绽放)”

  师:这使我想到*时同学们在写作文要学会用词恰当,词用准确了,也就将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师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哟……啦”

  生指名读 齐读

  7指导朗读有关“画鱼”的段落,小组比赛读,达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8 观察课文插图,学生即兴表演围观者的赞叹、议论,肯定青年画画所取得的成绩。(创设情景)

  四、体会“青年爱鱼”。

  1师述:大家赞叹、议论、甚至惊叹,而他有什么反应呢?

  生:(“专注”“聋哑人”“与鱼融为一体”)

  2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青年与融为一体,画鱼很专注。

  4 生 :找句子 轻声朗读这两段话

  5 师:眼睛看的,笔下画的,心里想的全是鱼!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用书上的话说,这就是-----(忘我)

  6师:让我们悄悄地走进青年画鱼的境界中,谁能把老师也带到那种境界,读读这两句话:

  7 出示(围观……一体了我仍旧……忘记了自己。)

  还不够痴,谁再读

  8 你们能够将鱼画到指上吗?看见了为什么画不出来?青年有什么特别之处?

  9各小组自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他是如何观鱼的?并划出描写他“举止特别”句子。

  10小组充分展开讨论,合作解疑。

  小组推荐代表读:表现他“举止特别”的句子。

  出示比较句子: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B、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不说一句话。

  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体会哪个句子更好。

  11生评议说:从“老是”、“呆呆”、“静静”、“从来”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2 创设情景理解观鱼忘我。

  师:同学们,你们是否留意“每个星期天”什么叫每个星期天?

  是这样吗?我们去看看!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13师:孩子们这位青年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就这样呆呆的,静静的看着池中的金鱼,他可能忘记了——,忘记了——还有可能忘记了————

  用书上的话说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一个观鱼如痴如醉的青年展现在我们眼前。

  14指导朗读“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的句子。

  通过练*、朗读、议一议、说一说这个重点句子的含义。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述:我们体会到这位青年的确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废寝忘食地观鱼,做到了“眼中有鱼 ”;一丝不苟地画鱼,才使鱼跃然于纸上。

  15处理课前学生疑问1、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

  16点燃学生对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的钦佩和感动。

  师述:这位聋哑青年身患残疾,学画不到一年多,就把鱼画得栩栩如生,你们有何感想?(生议说)

  生板书:勤奋专注 身残志坚等

  五、感悟“画鱼心得”。

  1各小组自读第四段,边读边想:鱼怎样才能游到纸上?

  2划出有关句子。“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3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反馈。

  “游”怎样理解?(生答)刻或印或记 ……板书(记)

  4师述:胸有成竹再画竹,心中有鱼才画鱼 。

  换课题为:鱼画到了纸上。

  换句子:把鱼画到了纸上。

  鱼被画到纸上。

  生议说:行不行?哪个更好?板书:(活)

  5师生共同合作,突破难点,理解“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

  生用箭头表示“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

  出示句子训练: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说成一句话。

  “鱼游到了纸上”

  “鱼游到心里”

  6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师述:由此可见,不仅要做到眼到,而且要做到心到,才能做到笔到。换句话说,只有全神贯注,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在加之勤练笔,多积累,才能做到下笔有神。

  板书:细观察 勤练笔

  师述:这就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时作文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就能写出内容丰富、生动的作文。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勤练笔) 画 勤奋专注

  (细观察) 记 身残志坚

  活

  鱼游到了心里

  教学反思:

  在学*语言的过程中,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学生围绕课题和本文一个含义深刻的语句提出了“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为什么说“先游到他的心里”这样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恰恰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透过这两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抓重点词,精选训练点,在实践中发展语言: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等词语,设计填空、比较、关联句等语言文字训练题。通过这样专项的训练,使学生既感受到青年的专注和忘我,又感悟到这些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不仅读出词语表层的意思,还读懂了词语的内涵。在这样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3、抓重点句,挖掘生成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绘画技艺引来了围观的人,人们赞叹着、议论着,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们赞叹着、议论着”教材这一生成点,利用文中插图,创设情景,即兴表演,由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人物角色,与文中主人公零距离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

  4、抓重点段,解读知识点,在品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文第七自然段细腻、生动地描写了青年人作画时的一丝不苟和技艺娴熟,把金鱼画的栩栩如生。教学时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把“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进行对比,反复朗读,学生进入了文本,渐入佳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能成诵,积累语言,实际上是水到渠成。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3

  也许是我对自己过于自信,这次无论从教案还是上课准备中我都相信自己能把这堂课上出彩。但是在上后感觉没有自己起初预料的那种成功感,留下的是对自己的一点点失望。在上今天这堂课前,我还借班上了一下,而由于怕压力太大,只叫了胡老师来听。在上这堂预演课的时候我觉得很轻松,感觉上得比较好,因为这个班级的学生无论是朗读能力还是发言时的口头表达能力都让我很惊讶。经过这堂课的热身后我对今天的课可以说是信心满满的。但是在上完今天的课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上前应该听听更多的人的意见,不断改进,害怕压力就是害怕面对自己的不足!

  今天的磨课与以往不同的是多了十几个其他兄弟学校的老师,也许由于外在的压力比较大,整堂课下来学生和我都没能放开胆子。原本我班学生*时上课很活跃,但是今天课堂上的表现不如*常。我觉得这也是我自己应该反思的.地方,*时对于锻炼学生胆量的培养还不够重视。话虽如此,但是学生一堂课中的表现跟老师自身问题设计及提出问题方面的表达是息息相关的。针对这堂课上后的效果及其他老师评课的结果,我做出了如下反思:

  第一、这堂课中抓住了“游”字作为线索,并从“游”字展开内容,体现主题。(本来教案的设计是这样,但是由于准备的时候没有多加揣摩,再加上课堂发挥不佳,致使后半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点偏离教学主题,致使显得有点散乱。)

  第二、上课中对于学生的评价语在经过预设后能够比较完整的表现出来,比之前也娴熟的多了。但是个别评价语还不够精彩,我想这跟*时我积累的不够多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第三、在这堂课中很多环节出现学生冷场,这是由于我提出的问题缺乏一定的鼓动性、启发性。很多问题由于预先设计时还不够多加揣摩,致使造成问题不清晰,学生无从回答。

  第三、这堂课中朗读还不够多,还不能做到从读中让学生感悟,做到水到渠成地体会到主题。(比如文中“青年静静地观鱼”这一场景,我在上课时抓住了“静静”一词,让学生通过换词的方法帮助理解,但是在教学环节中仅仅是做到了“换词感悟”,在学生感悟后未能带领学生回到原句,细细品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个道理我懂,只是在语文教学中我还不能真正做到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品味,这在我*时教学中做的也还是不够的。

  “吃一堑,长一智”,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教训,尽管是“摸爬带滚”地在前进,但是我相信自己走路的脚步会越来越坚定,越来越自信!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4

  《鱼游到纸上》这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本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人物描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

  二是语言*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青年的外貌、观鱼、画鱼动作神态的相关语句,再依据这些文字,在空白处作一定的批注,写下一些自己的点滴体会,并谈谈自己通过朗读体会到的人物形象。最后谈对“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理解,然后再进行交流、探讨、达到理解课文的内容、品味语句,体会人物品质的目的。在学文,美读之后,我还引导了学生积累运用文章写作方法,完成课后小练笔,做到读写、读思结合。

  《鱼游到纸上》这一节的教学比较成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中,故意把课题错写成“鱼画到纸上”,由此产生疑问,启发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会纷纷提出:鱼应该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是谁使鱼游到纸上来的?他是怎样使鱼游到纸上来的?通过对课题的质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而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把握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2、通过鱼“游到纸上”,“游到心里”的原因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学*的疑点、难点。

  在此基础上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将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的“内核”部分,这些内核往往居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处,它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语段、一个情感点。我抓的是题眼“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课堂上就将此做为教学的切入点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着力点,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深入研读,力求成为学生学*的创新点、发展。当然这一课特殊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不止一处,还可以抓“举止特别”“忘我的境界”“融为一体”,这些点,都能够引出本文的重点词句,但不管抓哪一个,目的就是提炼教材精华,使教学内容更简约。

  4、抓重点词,经选训练点,在训练中得到发展。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进行语文字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感受到青年人的专注和忘我,又感悟到这样的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不仅读出词语表面的意思,还读懂了词语背后蕴含的东西。在这样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5、抓重点句,挖掘生成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绘画技艺引来了围观的人,人们赞叹着、议论着,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们赞叹着、议论着”教材这一生成点,利用文中插图,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景,由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人物角色,与文中主人公零距离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

  本节课孩子学*兴趣很浓,回答也很积极但细节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对于学生的评价还不够准确丰富,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进行朗读方面还未很好地体现出人物的情感。还需激励学生在思考上逐层深入。在这一点上要继续努力。

  通过这节课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收获很多,感受也很多。语文,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因为只有不断自省,才能常新。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5

  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因此,引导学生从朴实的语言中感悟语言背后蕴涵的丰富内涵,领悟文章说明的道理,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课,我以参与式教学理念为指导,让学生与教师、文本深入对话,在简单朴实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现在我就从以下几点和大家交流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一、引发质疑,激发兴趣。

  有一位名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而课前我创设了一个儿童喜闻乐见的听力游戏引入,然后话锋一转,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题上,激起了他们的好奇,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

  二、以读悟语(语言文字),以读悟情。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这节课中,我以读代讲的特色就在于:指导学生有层次性、有指向性地朗读,课题中出现的“游”字,蕴涵着丰富的内涵,我就从“游”字入手,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这个字,一步步引领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走向文章的深处,领悟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三、动静结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受参与教学中的要素组合课型方式的启发,我想,一节课如果恰当运用动与静的结合,学生就会学得不累,才能提高课堂的效果。居于这样的考虑,在课堂中我就设计有了小动,如小组开火车读,有全班的大动,如:表演当时人们听到小女孩惊奇地叫喊后的场景,有静心细想的,如闭上眼睛听朗读,想象青年画鱼的情景。做到在动中学,在静中想,动静结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以上几点我自认为我还是做得比较好的,能在简简单单中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6

  上过这节《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后,我认为我的教学设计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引导学生反复以各种方式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从而引导学生从“游”字切入,以带“游”的句子贯穿全文,以“游”字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在40分钟的课堂里学生都是愉悦主动地学*,谈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的体会,简单地悟出了文章的含义,学*了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由此来体会这是一个怎样的青年。

  我认为在这节课中好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游”动全身

  以“游”字为出发点。当学生通过自由读书并找出带游的句子,自由朗读比较难读的句子,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了带“游”字的句子后,我又通过引读与七名学生借“游”字通读课文,把整篇文章的大意很巧妙的展现出来。这样的读文形式新颖,别致,避免了泛泛的枯燥读文,也激起了学生的读文兴趣。

  二、别出心裁的导入,让课堂“活”了起来

  通过送给孩子们一份猜谜礼物(一缸金鱼),不仅让孩子们积极地去动脑思考及学*,还让孩子们感受到本篇课文题目的新意,让孩子们体会到“鱼游到了纸上”和“鱼画到了纸上”这两种题目的不一样,从而使孩子们学会引人入胜的写作题目的好方法。金鱼与孩子们一起上课,一起回到青年看鱼画鱼时的认真与忘我。

  三、品味重点语句

  我在教学中抓住了表现青年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忘我的境界”的语句,进行语言文字的品析。通过让学生看鱼并和全班同学互动表演,在让孩子们体会到“呆呆地、静静地、忘我的境界”这些词语的深层含义之余,也让孩子们领会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青年。在表演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鱼互动,由表及里,即懂了句意又挖掘了生成点,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与此同时也达到了课堂的高潮。

  本节课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来阅读课文,通过自由读、引读、默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文使学生在朗读中,培养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朗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学生明白了这是一个细心观察、全神贯注、勤奋专注的青年。

  我认为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虽然我这节课按自己的预设思路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也有一些遗憾。

  例如:在课的后半部分引导得不够深入,出现了急于求成的现象,有个别学生没能真正体会到青年的品质,应该多请几位同学回答,层层深入就更好了。

  这节语文课我一共讲了四次,教案和课件都有四次改动,每一次改动都让我多思考一次文章的内涵。虽然讲课后还是觉得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我觉得自己每一次都在慢慢地进步。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7

  1、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看似无疑,其实有疑之处进行生疑,从而触及学生“最*发展区“,引导他们进入思维的高一级阶段,也就提高了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2、问题提出来以后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具体的语境中去找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自己的感悟,从而又提高了学生的解疑能力。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读书中解决问题,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长期坚持这样做,不仅能形成学生勇于探究的心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奠定了的基础。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

  在揭示课题时问学生:“鱼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并用彩色粉笔在“游“字下面重重地画了个“…“符号,留给学生一个悬念。在引导学生反复讨论、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大屏幕显示出几条金鱼游动的姿态,教师边演示边做小结。一个“游“字,画龙点睛,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同时悟出了课题的深刻含义,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中心思想。

  4、加强了读的训练。

  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真正地读书,不是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惯。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8

  这篇文章是叙事文章,主要是赞美一个残疾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1、我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文章重点,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不足的是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还抠得还不够深,比如说在对“融为一体”进行换词练*时,不要仅仅只是让同学知道可以换为“浑然一体”,“浑然不知”,而应该再往前走一步,为什么用“融为一体”,而不用其它的词?从而让学生对这些词的用法有更明确的认识。在为“赏心悦目”解释时,可以创设多种语境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用赏心悦目。

  2、对课文适当进行延伸和扩展效果更好,比如开始教学时对西湖八景作简单的介绍。

  3、我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紧扣课题,问“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引导学生抓住青年画鱼的句子进行感悟,体会到句子意思是说青年鱼画得像真的一样。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像呢?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青年认真观鱼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这样条理更好些,也就可以避免学生回答得散乱,师花很多时间去引导了,从而也能更好的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鱼先游到了我心里,又游到了纸上” 这一重点问题上就非常的得心应手,顺利完成。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9

  本课主要讲一位聋哑青年是如何观鱼画鱼的,赞美了他做事一丝不苟、全神贯注、持之以恒的精神。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在阅读了课程标准和单元导读后我确立了4个教学目标。一是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忘我、融为一体”三个词语的意思;二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之间的关系;三是学*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的;四是培养学生做事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游”和“画”的对比朗读;想象鱼的动态的词语进行扩展读;将文字还原成真实的画面来读;通过音乐感受文字来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学*方法和学**惯的渗透,即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惯。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通过再读书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相互合作学*,尝试解答。课堂上也应有生生互学的场面。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由小组代表写在卡片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排序。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克服课堂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

  一节课下来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同时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十分重要。我们一直说:备课,最重要的是备学生。但是,我觉得,教师的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的特点,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精彩的课堂语言,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同时,教师还要有收放自如的应变能力:当课堂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把教学目标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语文,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10

  本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因此,引导学生从朴实的语言中感悟语言背后蕴涵的丰富内涵,领悟文章说明的道理,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课,我以参与式教学理念为指导,让学生与教师、文本深入对话,在简单朴实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现在我就从以下几点和大家交流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一、引发质疑,激发兴趣。有一位名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而课前我创设了一个儿童喜闻乐见的听力游戏引入,然后话锋一转,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题上,激起了他们的好奇,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

  二、以读悟语(语言文字),以读悟情。我们知道,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这节课中,我以读代讲的特色就在于:指导学生有层次性、有指向性地朗读,课题中出现的“游”字,蕴涵着丰富的内涵,我就从“游”字入手,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这个字,一步步引领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走向文章的深处,领悟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三、动静结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受参与教学中的要素组合课型方式的启发,我想,一节课如果恰当运用动与静的结合,学生就会学得不累,才能提高课堂的效果。居于这样的考虑,在课堂中我就设计有了小动,如小组开火车读,有全班的大动,如:表演当时人们听到小女孩惊奇地叫喊后的场景,有静心细想的,如闭上眼睛听朗读,想象青年画鱼的情景。做到在动中学,在静中想,动静结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以上几点我自认为我还是做得比较好的,能在简简单单中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合集10篇(扩展10)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实用十份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1

  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字。结合上下文体会“呆呆地、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良好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含义及相互关系。

  3 教学准备:绿色班班通教学设备 教学课件

  4 教学过程:

  (1)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①学生相互交流去西湖旅游的经历

  同学们,今天我们和八班的同学互动学*一篇新的课文。老师了解到很多同学都喜欢旅游,那么你们去过西湖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班班通使用及分析:利用班班通,两个班的同学互动介绍自己去西湖时的旅游感受;这样可以较好地实现两个班同学的知识经验的分享。】

  ②欣赏西湖视频,感受西湖的美丽

  刚才我们分享了两位同学的旅游感受,现在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走*西湖,去感受一下西湖的美丽。

  【白板使用及分析:利用白板播放西湖风景视频,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了解西湖,为学*课文奠定基础。】

  ③提示课题

  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景色秀丽迷人,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在西湖的旁边,有一处美丽的景点,叫玉泉,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玉泉池边。

  (2)用心读题,大胆质疑

  ①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学生会提出如下问题:a 鱼原本是游在水里的,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呢?b 课文中讲的谁让鱼游到了纸上?c 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

  ②带着这个疑问请大家来读课文

  读的时候要字字响亮,不错一字,不多一字,不漏一字。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初读检查,反馈质疑

  ①出示本课生字词,认读,练写难点字

  花 港 绣 花 罢 了

  厂 徽 聋哑 细 致

  a 指名读,齐读

  b 仔细观察画线的生字,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你能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吗?

  c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后练写一遍。

  【白板使用及分析:利用白板出示本课生字词后,首先用放大镜突出显示学生感觉难写的字,可以使学生更为清晰地观察难点字;其次,教师在白板上范写完“港、徽”两个字后,运用白板的回放功能呈现教师书写过程,在字体书写的动态演示中巩固学生对于这两个难点字的记忆。】

  ② 指名说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师生交流中反馈质疑时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文中讲的一位青年让鱼游到了纸上)

  ③ 故事中告诉我们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举止特别)

  (4)朗读课文,感悟“特别”

  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呢,用心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① 品读“看鱼”部分,感受青年的专注

  a 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b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他的举止特别?(呆呆地)

  c 理解“呆呆地”:老师课前查了一下工具书,呆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分别是:

  第一种:傻,愚蠢。

  第二种:脸上表情死板,发愣

  第三种:停留

  指读三种解释,想想在这句话中应该选哪一种,说出理由来。

  透过呆呆地你能感受到什么?d 想象着这位青年看鱼时的情景,看怎样把他专注和入神的样子读出来。

  e 小结:

  是啊,透过他看鱼时呆呆的样子我们感受到了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白板使用及分析:①在学生交流读书感悟时教师运用白板的书写功能随机圈点勾画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交流词语的理解及读书的感受;②在理解“呆呆地”一词时,充分运用白板的词典功能,随机查出词义,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较好地体现了白板词典的便捷功能。】

  ② 品读“画鱼”部分,感受青年的投入

  a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他的举止特别?

  b 出示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

  c 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d 老师这里有两幅图,你知道哪幅是工笔细描?哪幅是挥笔速写成的吗?说说理由。

  e 教师引读:你看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结合刚才看到的图,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画技高超)融入感受师生合作读。

  【白板使用及分析:①利用白板的图库功能,在理解“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这两个词时调出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理解词语。②在指导学生朗读描写青年画鱼时的句子时,利用白板的幕布功能先遮挡住“挥笔速写”这部分,指导读“工笔细描”这部分句子,较好地凸现了重点,便于教师分步进行指导朗读。】

  f创设情境:看到这位青年画鱼时的样子,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有青年,还有可爱的孩子们。大家情不自禁地赞叹着,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引读书上的句子“哟,金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指导读出惊奇的语气)

  年轻的阿姨笑眯眯地夸奖他——

  一位慈祥的老人乐呵呵地称赞他——(引导想象说话)

  人们赞叹着,可是,这位青年却头也不抬,理也不理,人们感到不可思议,不可理解,议论声也随之而来,一位中学生说——

  几次见到他的作者也在心里说——

  可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地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这里的融为一体是什么意思?读句子体会体会。

  是啊,此时的他似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想象一下:为了画好金鱼,他还忘记了什么?他好像已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体会着再读。

  同学们,正是因为他这样专心致致地画鱼,他眼中所见的是鱼,心里所想的是鱼,笔下所画的还是鱼,才会使那个小女孩发出这样的惊叹——(指课题,齐读)

  才会使围观的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深切的感受——(指课题,齐读)

  课文读到这儿,你知道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了吗?(反馈前面质疑中的第一个问题)

  ③ 品读“笔谈”部分,感受青年的勤奋

  a 当作者了解到这位画技高超的年轻人是位聋哑人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们开始用笔交谈,他们谈了些什么呢?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b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你能联系上文说说鱼是怎样游到我心里的吗?(反馈质疑中提出的第三个问题)

  c 那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呢?

  (5)拓展练笔,升华情感

  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他就这样坚持不懈地专注地看鱼勤奋地练*画鱼,不到一年功夫,就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了。了解了他的故事,此时此刻,在你心里,他还仅仅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吗?他还是一位怎样的青年?请同学们看着提示来写一写?待会我们和八班的同学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个班的同学想象最丰富,写得最精彩。

  【班班通使用及分析:①运用白板出示写作提示:这是一位( )的青年,他( )。②利用班班通,两个班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小练笔,进行作品分享,在合作交流中可以使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多元深入的理解。】

  (6)总结全文。

  看来,故事中这位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课下请同学继续练写修改自己的小练笔,下节课咱们继续来交流。

  5班班通及白板应用反思

  本节课是我首次尝试运用班班通的教学模式来执教语文课。教学中,我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及语文学*方法的指导;充分运用了班班通教学设备及电子白板辅助教学。通过班班通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了两个班学生的知识积累的分享及课堂练笔作品的交流与分享,突破了以往单班授课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学*生字时,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凸显了难点字的易错部分;回放功能则将教师的书写过程动态演示了出来,较好地加深了学生记忆,使生字的教学更为扎实。在感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即有教师预设资料的使用,也有即时的手写注释,探照灯、幕布、图库等工具的使用也加强了教学效果,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如在白板上的注释、写字以及相关操作等都可以进行回放并保留,对学生的总结回顾以及教师的反思都有很大帮助。白板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由于受本地局域网的限制,网络连通时经常会出现故障,给班班通的运用带来了许多不便。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2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课有两个观察角度:一个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青年的一举一动,把聋哑青年写“活”的;二是聋哑青年通过仔细观察鱼的每个部位和鱼游动的样子,把鱼画“活”的。

  二、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格。

  2、学*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本课的生字词。

  4、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学*作者怎样留心周围的事物和积累作文材料的。

  四、教具准备:幻灯片

  五、教学方法:合作学*。

  六、课时分配:二课时。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给课文分段,并学*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合作学*课文二、三、四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的方法:

  1、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合作学*,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2、突破的方法和途径:

  (1)、紧扣“游”,渗透整篇文章。

  (2)、通过幻灯、质疑、小组讨论、朗读、精心设计练*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达到解难释疑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读、思、做、议、说的语文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品味课题。

  1、板书课题,审题质疑,激**趣。

  引导:今天我们继续学*第27课,板书:《鱼游到纸上了》。看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老师归纳梳理,出示两个主要问题:

  (1)、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

  (2)、鱼怎样才能游到纸上?

  2、各小组自读课文,体会理解课题中“游”的意思。

  (学生答)板书:画

  三、品读“勤奋画鱼”。

  出示学*提示:A、自由朗读课文:边度边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B、讨论,并完成填空练*;

  C、体会理解所填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1 默读课文,划出青年画鱼的句子。板书(画鱼)

  2 小组之间按提示要求讨论交流,合作完成。

  小组推荐代表读 填空练*: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3 小组议说——从所填词语中得到的体会。

  师:有不理解的词吗?(用文中的句子理解这两个词。)(用自己的话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的理解

  师:你能想象青年有多细致吗?画得怎么样?

  生:(鳞、鱼眼)

  4 出示图片

  师:哪张是工笔细描,哪张是速写?为什么?

  生:细描(细致)速写(形象生动)

  5 师:我们怎样用读来表达青年画鱼的感觉呢?,试着读读吧!

  生:自由读

  生:评价

  师: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齐读

  6 品读“鱼游到的纸上”

  师:从同学们朗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一条条鱼游到纸上。当时在场的一个小姑娘怎么说的?

  生:指名读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

  生:“游”

  师:一个人鸟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鸟儿“飞”)

  一个人猫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猫儿“跳”)

  一个人花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花儿“绽放)”

  师:这使我想到*时同学们在写作文要学会用词恰当,词用准确了,也就将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师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哟……啦”

  生指名读 齐读

  7指导朗读有关“画鱼”的段落,小组比赛读,达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8 观察课文插图,学生即兴表演围观者的赞叹、议论,肯定青年画画所取得的成绩。(创设情景)

  四、体会“青年爱鱼”。

  1师述:大家赞叹、议论、甚至惊叹,而他有什么反应呢?

  生:(“专注”“聋哑人”“与鱼融为一体”)

  2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青年与融为一体,画鱼很专注。

  4 生 :找句子 轻声朗读这两段话

  5 师:眼睛看的,笔下画的,心里想的全是鱼!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用书上的话说,这就是-----(忘我)

  6师:让我们悄悄地走进青年画鱼的境界中,谁能把老师也带到那种境界,读读这两句话:

  7 出示(围观……一体了我仍旧……忘记了自己。)

  还不够痴,谁再读

  8 你们能够将鱼画到指上吗?看见了为什么画不出来?青年有什么特别之处?

  9各小组自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他是如何观鱼的?并划出描写他“举止特别”句子。

  10小组充分展开讨论,合作解疑。

  小组推荐代表读:表现他“举止特别”的句子。

  出示比较句子: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B、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不说一句话。

  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体会哪个句子更好。

  11生评议说:从“老是”、“呆呆”、“静静”、“从来”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2 创设情景理解观鱼忘我。

  师:同学们,你们是否留意“每个星期天”什么叫每个星期天?

  是这样吗?我们去看看!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13师:孩子们这位青年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就这样呆呆的,静静的看着池中的金鱼,他可能忘记了——,忘记了——还有可能忘记了————

  用书上的话说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一个观鱼如痴如醉的青年展现在我们眼前。

  14指导朗读“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的句子。

  通过练*、朗读、议一议、说一说这个重点句子的含义。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述:我们体会到这位青年的确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废寝忘食地观鱼,做到了“眼中有鱼 ”;一丝不苟地画鱼,才使鱼跃然于纸上。

  15处理课前学生疑问1、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

  16点燃学生对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的钦佩和感动。

  师述:这位聋哑青年身患残疾,学画不到一年多,就把鱼画得栩栩如生,你们有何感想?(生议说)

  生板书:勤奋专注 身残志坚等

  五、感悟“画鱼心得”。

  1各小组自读第四段,边读边想:鱼怎样才能游到纸上?

  2划出有关句子。“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3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反馈。

  “游”怎样理解?(生答)刻或印或记 ……板书(记)

  4师述:胸有成竹再画竹,心中有鱼才画鱼 。

  换课题为:鱼画到了纸上。

  换句子:把鱼画到了纸上。

  鱼被画到纸上。

  生议说:行不行?哪个更好?板书:(活)

  5师生共同合作,突破难点,理解“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

  生用箭头表示“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

  出示句子训练: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说成一句话。

  “鱼游到了纸上”

  “鱼游到心里”

  6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师述:由此可见,不仅要做到眼到,而且要做到心到,才能做到笔到。换句话说,只有全神贯注,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在加之勤练笔,多积累,才能做到下笔有神。

  板书:细观察 勤练笔

  师述:这就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时作文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就能写出内容丰富、生动的作文。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勤练笔) 画 勤奋专注

  (细观察) 记 身残志坚

  活

  鱼游到了心里

  教学反思:

  在学*语言的过程中,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学生围绕课题和本文一个含义深刻的语句提出了“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为什么说“先游到他的心里”这样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恰恰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透过这两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抓重点词,精选训练点,在实践中发展语言: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等词语,设计填空、比较、关联句等语言文字训练题。通过这样专项的训练,使学生既感受到青年的专注和忘我,又感悟到这些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不仅读出词语表层的意思,还读懂了词语的内涵。在这样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3、抓重点句,挖掘生成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绘画技艺引来了围观的人,人们赞叹着、议论着,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们赞叹着、议论着”教材这一生成点,利用文中插图,创设情景,即兴表演,由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人物角色,与文中主人公零距离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

  4、抓重点段,解读知识点,在品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文第七自然段细腻、生动地描写了青年人作画时的一丝不苟和技艺娴熟,把金鱼画的栩栩如生。教学时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把“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进行对比,反复朗读,学生进入了文本,渐入佳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能成诵,积累语言,实际上是水到渠成。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感受青年的“忘我”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感受青年的“忘我”精神。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孩子们,大家好。今天能与你们一起上课,这真是一种缘分,说实话,老师现在的心情非常激动。你们呢?好,咱们先来放松一下好吗?看了大屏幕中的图片,你对老师有了怎样的了解?(生答)好,你们对谭老师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现在让老师来了解一下大家好吗?你可以介绍一下自己,今年几岁,有哪些特长、爱好,*时最喜欢的事物是什么?(生说)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

  孩子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这位青年也是一个爱好画画的人,让我们走进他,了解他的故事。请学生朗读课件中的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的脑海里冒出了什么问题呢?(预设: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鱼怎么样游到纸上的?)再读课题:疑问地读、迷惑不解地读、奇怪地读。好,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课题让我们产生了那么多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疑问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反馈交流。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可以读一遍,也可以读两遍,在读的时候,老师给你的建议是: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2、思考:鱼怎么能游到纸上呢?

  gē dēng

  绣花 厂徽 咯 噔 聋 哑

  谁来读读第二组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融为一体 一丝不苟

  1、单独读;请学生点评。教师随机点拨“咯 噔”gē dēng

  2、谁来读读第二组,师相机点拨。(齐读放后面)不理解的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朗读后再进行理解。

  3、这些词语中有些字很难写,同学你认为哪两个字最难写?谭老师就帮你在黑板写一写吧。徽、融(选择一两个字范写,边讲边写)(写好后,同学们还等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在语文书上也写一写吧)相机指导

  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回指导,接着课堂反馈。字词检查好了,咱们还有一个个问题没解决: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谁来?(如此逼真、如此活灵活现,就像真的一样。)你还从哪些句子中知道了鱼画得如此逼真、活灵活现?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细致、速写等进行以导促读的教学)教师指导朗读

  三、探究“忘我”,以读引导,以导促读。

  1、以“忘我”为中心,辐射状拓展,感悟,提升。

  这个青年能把鱼画得那么逼真,仿佛游到了纸上,那么,他应该是从小开始学画的吧?(生:不是)你从课文的哪一段知道的呢?请大家再快速地浏览课文。(生:第12段)指名读第12段。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略教)

  青年人学画多久了啊?(生:才一年多)“才”这里是什么意思?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就能把金鱼画得如此逼真,如此活灵活现,这太了不起啦。

  每个星期天是什么意思?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年四季,这些星期天都是晴空万里,温暖和煦的吗?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点拨。

  2、请同学们再找找其他“忘我”(以下内容随机教学)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略教)

  抓学生看鱼的体验、“呆呆地、静静地、不说一句话”等进行对话,从而感受青年的“忘我”,再进行导读。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详教)

  (有哪些人?怎么赞叹、怎么议论?什么是融为一体)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详教)(再次感受“忘我”)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这就叫做“忘我“。

  3、四段话连起来再自由地读一读。

  四、课堂小练笔。

  学到这里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青年说,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一写你想对青年说的话。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读一读,摘一摘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我好像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逼真 徽 融

  忘我

  活灵活现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品读描写青年动作、神态的句子,感悟他的勤奋专注、画技高超与身残志坚。

  3、学*作者对人物细致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

  品读描写青年动作、神态的句子,感悟他的勤奋专注、画技高超与身残志坚。学*作者对人物细致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题,初知文题之妙

  1、反复品读课题,感悟文题的妙处。

  师:今天我们来学*27课(板书课题)。回忆一下,当你第一次看到课题时有什么感受?把这份——放到课题中读读。

  小结:真好,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朗读。来,读出自己的理解。(齐读)好题,能吸引大家的眼球,产生阅读的兴趣。

  二、梳理文脉,由结局追根溯源

  1、认读字词,扫清障碍。

  师:扫清字词障碍,我们前行才会一路畅通。

  (课件出示)泉白如玉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一丝不苟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师:都是老朋友吗?一起认认。女生读第一行,男生读第二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有何发现?(第一行的字词都是描写玉泉的`,第二行的字词是描写青年的。)

  师:从第二行词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一丝不苟),正在(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青年。

  过渡:正是这个青年,他拥有着神奇的魔力让鱼游到了纸上。我们一起走入文中认识他。

  2、从题入手,理出结局。

  (1)(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找一找,“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划上波浪线,并标上序号。

  (2)汇报交流。

  师:“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处?

  第一处:“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这是小女孩惊奇的赞叹)

  第二处: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作者的描写)

  第三处: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

  师: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画技高超)

  师:作者借用了小女孩的评价作为文章的标题。这也是青年画鱼的完美结局。

  2、追根溯源,探讨原因。

  师:有果必有因。那么我们就“鱼游到了纸上”这个让人赏心悦目感受至深的结果来追根溯源。

  (1)(课件出示)快速浏览全文,学*小组内交流讨论:青年之所以让鱼游到了纸上,他神奇的魔力是什么?

  (2)学生谈论,概括成小标题。(学生自己上台板书:(预设)认真观察 专心作画 坚持不懈…… )

  3、从因到果,概述全文。

  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用一个关联词连起来说说。(作答:因为……所以……最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要学会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品读语句,体会细腻的人物描写

  过渡语: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如果要描述一个认真专注的人物形象,你会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预设:通过观察他的动作、神态来写)有当大作家的潜质。作者也是这样做的。

  1、(课件出示)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青年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写下你最欣赏的地方。

  2、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一: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引导学生抓字词谈感受。你最欣赏他的什么?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的?(呆呆地静静地)

  (2)品读“呆呆地”、“静静地”。“呆”原指傻、发愣的意思。这里的“呆呆地”怎么理解?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吃饭)常常——(忘了睡觉)甚至——(忘了自己)这叫什么境界?读读这个词。

  什么是“静静地看”?(学生作答)

  你去公园里看过金鱼吗?你看金鱼跟这位青年看金鱼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老师对比:你是xxxx地看,而这位青年呢?读句子指3名)这叫怎样地看?读出这份静!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青年的坚持不懈。这一看就是多久?(评价:很好,你能联系下面的课文来理解。)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位青年在不在。

  一个细雨蒙蒙的星期天,他……

  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

  一个寒风呼啸的星期天……

  一个雪花飞舞的星期天……

  冬去春来,严寒酷暑,日复一日,那位青年就这样呆呆地看着,静静地看着,风雨无阻,从未中断。这又叫怎样地看?

  预设二: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引导学生先抓关键词体会。他的哪些动作和神态深深地吸引着你?

  (1)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理解。

  什么是工笔细描?什么又是挥笔速写?结合这段话中的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谈,适时引导:“工笔细描”重在哪个字?(“细”)我们又学了一招:抓住词语中的关键字来理解词义。“挥笔速写”重在哪个字?(速)(相机出示图画,加深学生的印象)

  (2)指导朗读。

  你觉得青年工笔细描描的是金鱼的什么?(生谈论)用你的朗读为大家呈现这幅工笔细描的画面。(评:我发现你把每一个字都读得那么清楚。)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青年的认真。)我也听出了你的认真。都说女孩子的心最细,来读出这一份细致。(女生读)

  青年又会挥笔速写出金鱼哪些动态的画面?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会出现鱼儿在水中活动的画面。用心听,看谁看得真切。(老师范读,生想象)孩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当青年在画金鱼时,还需不需要走到金鱼缸边,观察它是怎样活动的?为什么?

  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青年画画。老师读前面,女生读工笔细描的部分,男生读挥笔速写的部分。(合作读)评:好一个画技高超的青年!好一群乐学善学的孩子!

  (4)升华感悟。

  这段话中还有一个词写出了青年作画时的专注。(静静地)又一个“静静地”。当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鱼时,他的心里只有谁?当青年静静地画鱼时,他的心里装着的又是谁?当青年静静地画鱼时,他的心里刻着的又是谁?他心里记着的又是谁?(金鱼)总而言之,他的心里只有——(金鱼)。这就是一心不乱的静,胸有成鱼的静!来,让我们再一次去看看青年静静地画鱼。(配乐齐读)

  3、统领全文,结合板书探讨青年成功的秘诀。

  为什么青年总是静静地看鱼,画鱼?(他是聋哑人。)聋哑人的世界是无声的。他只能用心去倾听鱼儿的欢乐,也只能用心与鱼儿进行交流。作者通过对青年看鱼、画鱼的动作和神态的细致描写,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现在请大家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谈一谈,青年能让“鱼游到纸上”,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生答)用青年自己的话来解释。(鱼先游进了他的心里,再游到了他的纸上。)

  四、解读写作密码,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1、巧妙点拨,解读文章人物描写的写作密码。

  作者在第3自然段介绍了青年的外貌,却到第11自然段文章接*结尾的部分才揭示他是聋哑人的身份。一般我们在描写人物或动物的外貌时都集中在一个自然段体现。顺着这样的思路,对比一下,作者这么写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呢?

  小结:你们读懂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2、提出下节课任务:

  都说好文章应该是惜墨如金。我觉得文章一开始就应该马上切入正题,直接对青年进行描写就可以了,为什么课文第1、2自然段话了那么多笔墨描写玉泉的鱼和观鱼的人?不觉得多此一举吗?另外,青年的高超技艺赢得了周围人的赞赏,作者没有具体描述。你们能抓住他们的动作和神态来将青年人称赞一番吗?这些问题,咱们下节课再探讨。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5

  预设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罢了、一丝不苟”等词语。

  2、研读体会聋哑青年画画的认真及高超的画技,并能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感受。

  3、初步学*通过行为举止写出一个人的特点。

  预设流程:

  课前谈话:

  板画竹子,送出礼物,评价竹子,激活好词储蓄,引导回顾成语故事“胸有成竹”,谈话激励自信地表现自己。

  一、揭题引入

  读题,大胆猜测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证实

  1、自由读课文,标自然段,划生字词,想想题目的意思是否正如自己所料。

  2、交流证实。

  3、那题目这句话是说谁呢?(聋哑青年)作者认识吗?(换词理解“罢了”)

  4、默读课文,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些词来说说这是一位( )的青年。(举止特别、爱鱼、……)引导理解“举止”,它经常和行为连用,行为举止。

  5、从一个人的举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个人,这为青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观察观察这位青年的行为举止。

  三、研读“举止”

  1、默读课文,找出写青年行为举止的句子,读一读,从他的举止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简单地写在句子旁边。

  2、交流反馈。

  句一: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

  (2)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会看到些什么呢?

  (3)想像说话,仿佛看见青年在画鱼的( )。

  (4)边读边想像画面,从他的行为举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到的?(一丝不苟、细致、很快……)

  “一丝不苟”还可以用什么词?(仔仔细细、专心致志……)

  引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鱼鳞——仔仔细细……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嘴巴——专心致志……

  (5)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评读。

  (6)男、女生合作读。

  (7)小结评价:你们的朗读使我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我觉得我就在那位青年身旁看他画画,忍不住夸夸他:“这年轻人真厉害,把鱼都画活了!”

  (8)你们也来夸夸吧?(指导称呼、夸的语气、用词、动作等)

  (9)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不仅仅我们在赞叹着,议论着,还有——(老人、孩子、青年……)大家都在赞叹着,议论着。你在旁边都听到他们怎样称赞他呢?

  (10)练笔:

  一位老人不住点头称赞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位青年__________赞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群孩子__________叫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反馈夸,引导进入角色夸。

  (12)其中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生读。那是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再读。

  过渡:小女孩的夸赞表达了我们的心声,那位青年为什么能让鱼游到了纸上,画得如此逼真呢?你能从课文句子中找到答案吗?

  四、总结交流

  1、“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就像文与可画竹子一样,先做到了“胸有成鱼。”

  2、用上关联词说说“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所以……)

  3、现在我们观察了他画画,对这位青年有了一些了解,现在你认为这位青年是一个( )的青年?

  4、总结;作为聋哑人,要让鱼游到纸上,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那么他是怎样先做到让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呢?我们下节课在去观察他的其他一些举止?我们会收获更多,得到更多的启发。

  5、现在你还有什么话想跟这位聋哑青年说,你可以和作者一样跟他进行笔谈。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6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悬念叠出,篇末解疑是本文的主要特点。读这篇文章,会让你产生许多疑问。文题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文本也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这位青年是谁?他的金鱼为什么画得那么像?当别人惊叹他画得好时他为什么毫无反应?等等这些层见迭出的疑团,直到文章最后才一下全都解开,使读者恍然大悟。这样写,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兴趣,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其次,本文对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一篇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很好的语言学*范例。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学*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能合理运用部分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几句话。

  2、品味“游”字,懂得一个好的文题更能吸引读者。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练*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学*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题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有什么疑问吗?

  是啊,鱼只能画到纸上,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就自己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带着疑问自由读。

  反馈:你心中的疑问解决了吗?

  小结:同学们读得特别有味道,我想很多同学就是被这个“游”字所吸引。如果文章的题目用“鱼画到了纸上”,恐怕这篇文章就不能这么强烈激起我们读书的欲望了。你们看这就是一个好文题的魅力所在。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给自己的作文取这么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题目。

  2、第二遍读:带着任务仔细读。

  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与课文题目相照应的句子。

  反馈:字词检查

  第一组词:花港 厂徽 聋哑人

  指名读,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话。

  第二组词:清澈见底 一壶茶 金鱼缸 赏心悦目

  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几句话。

  书写指导:港 澈 壶 徽 (指导重点:写正确、端正)

  三、品读“游”

  1、交流:文中那些句子于课文题目相照应。

  小结:给文章确定题目的时候,这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对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说法进行提炼,作为文章的题目。

  2、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1)指名读,引导读出这样惊奇的感觉。

  (2)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惊奇?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金鱼?

  小结:把一句话就读成了一幅幅画面,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如果,我们再能把脑海中那幅灵动的画面又浓缩成这样一句话,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觉。

  (3)练*感情朗读。

  四、研读外貌描写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神奇的青年?请你划出文中描写青年外貌的一句话。

  2、口头填空:他( )身材,长得( ),一对大眼睛( )。

  3、读了这样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小结:带给你这些感觉的无非就是括号里的这几个词。大家看,青年的外貌描写语言非常简洁。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一个青年的形象已鲜明地展示在我们眼前。看来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抓住特点,三言两语,也能把一个人物形象写的鲜活。

  4、出示小女孩图片,抓住人物的特点,试着用一两句话来写一写她的外貌。

  五、研读动作描写

  就是这么一位秀气的青年,竟然把鱼给画活了。想不想看一看他究竟是怎样画鱼?找出描写青年画画的自然段,读一读。

  1、出示描写青年画画的段落。

  2、青年在怎样地画画?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

  你*时会一丝不苟地做那些事?

  3、圈出描写青年画画动作的两个词。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怎样画是工笔细描?怎样画又是挥笔速写呢?你能比较一下这两种画法不同在哪里吗?(速度,细致程度,内容)

  4、练*朗读,读出两种画法的不同感觉?

  小结:青年不管是工笔细描,还是挥笔速写,都是那样一丝不苟,才把金鱼画得惟妙惟肖,让人觉得是鱼游到了纸上。其实青年不仅画画是如此一丝不苟,他还有更多的时间在一丝不苟地干什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真正秘诀是什么?我们下堂课再讨论

  【教学反思】

  语言的学*需要范例。这篇课文写作特点鲜明,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挖掘的地方。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怎样的语言学*才能最有效,这是我在做教学预设时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教学预案几经易稿,最后确定把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1)文题的特点解析。文章题目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文题与文本内容相照应,是本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了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时确定文题的能力,取得一定的实效。

  (2)外貌描写的品读与写作模仿。由于对本文的外貌描写已抓住特点,故学生在仿写时对这一写作要求了然于心,在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仿写得精彩的句子,教给了学生一种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3)人物动作描写与人物的精神内涵。由于课堂节奏没有掌握好,前半节课有些松散,后半节课就显得仓促了。原来预设的从人物动作领略人物精神内涵的目标落实得不到位,影响了学*效果。所以在课堂生成与预设有出入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及时调整教案,要以追求学*的实际效果为目标,而不是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已完成。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7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认识了一位青年,还记得他长得什么样吗?(生答)

  2、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这位青年吗?今天我们就继续学*这一课。(板书课题)

  3、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新授:

  1、现在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这位青年是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下面四人小组交流,交流什么呢?谁来读一读?“你认为这个青年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

  3、刚才我们的讨论非常热烈。谁先来说说?

  (一)生:我认为他是个喜欢看鱼的人,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具体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生:老是呆呆地静静地)

  2、“老是”可以换个什么词?

  3、你们能不能像青年那样呆呆地、静静地看着金鱼缸里游动的金鱼呢?

  4、你们体会到“呆呆地”、“静静地”是种怎样的神态?(专注、入神)

  5、看样子你们已经理解了“呆呆地”和“静静地”是什么神态了。试试看能不能把这句读好,感受到青年看鱼的专注。

  6、青年看鱼那么地专注,谁能来读一读吗?

  7、你读得不错,谁还能读得更好。

  8、你读得真棒!青年认真看鱼的样子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9、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全班齐读)

  (二)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青年喜欢看鱼?(生答)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他是个怎样的人?(生答:坚持不懈、忘我)

  2、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3、这位青年如此坚持不懈、忘我的看鱼,女同学,你们能读出来吗?

  4、男同学,你们觉得女同学读怎么样?(好)你们有没有信心超过她们?一起来读一读。

  5、青年坚持不懈、忘我的看鱼。到后来,即使他把眼睛闭上也能看到什么呢?(也能看到金鱼的样子)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鱼游到了心里)(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6、你们的回答让我想到了一个成语,你们知道是什么成语吗?(胸有成竹)

  (三)青年为了看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我们还从哪里看出青年是个忘我的人?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1、这位青年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还在金鱼缸边画画。真是如痴如醉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

  2、还有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青年是个忘我的人?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这句话中没有写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他是个忘我的人呢?(生答:“唯一”、“他好象和游鱼融为一体了”)

  2、“他好象和游鱼融为一体了”怎么理解呢?

  3、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境界了。谁愿意来读读?

  4、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能读好吗?

  (四)这位青年忘我地画鱼,他是怎样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谁来读一读!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会看到些什么呢?

  2、谁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地读读这一段,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4、谁来读一读,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青年画技的高超!

  5、我们全班一起来一遍吧!

  6、你们的朗读让我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7、原来是这位青年高超的画技吸引了过往的游人。

  (五)这些人中有老人、青年、孩子,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对他发出了赞叹。同学们,如果你是那些游人中的一位,你会不会去夸夸他呢?

  (六)你会怎么去夸他呢?现在我们来做个“你说我猜”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说出你的赞叹,让大家来猜猜你模仿了什么角色。我们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语气、称呼、赞叹)谁先来?

  (七)1、画面上的女孩怎么赞叹的?(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2、(是赞叹哦;她很惊奇哦;是情不自禁、脱口而出的哦)

  3、孩子们,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忍不住要说一句:“你们读得真是太棒了!”

  4、这个女孩这么说是在夸青年什么呢?(把鱼画活了)

  5、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形容把鱼画活了?(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神形兼备、逼真、巧夺天工)(这么多好词啊,都赶上词语字典了)

  (七)关系

  谁能用上一组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来说说“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联系?(因为————所以————)

  (八)这位爱鱼成癖,看鱼似醉,画鱼如生的青年,真了不起啊!不过更让人敬佩的是这位青年还是个怎样的人?和我们一样吗?(他是个聋哑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两个句子:a、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b、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2、谁来读读这组句子,读出不同的语气。书上用的是哪句?为什么?

  3、惊讶!(你能读读吗?)(读得不错)惊讶什么?(再来读读?)(读得很好)仅仅是惊讶他是个聋哑人吗?所以这个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聋哑青年的敬佩之情。(你能读得更好吗?)(读得太棒了)

  (九)这位残疾青年专著、坚持不懈地学画画,比我们正常人付出更多,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可他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敢于向命运挑战。学*了这位青年的优秀品质后,我们受到了什么启发?(谁能联系自己的一些学*、生活上的事来说说呢?)

  同学们,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和这位青年一样,勤奋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

  (十)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2、谁愿意起来说说你喜欢哪个段落,和他一样也喜欢这段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读。

  3、这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认识了这位聋哑青年。了解到他忘我、坚持不懈、专注地看鱼、画鱼,先让鱼游到了心里,再让鱼游到了纸上。学完后,很多同学联系了自己生活和学*的实际谈了自己受到的启发。相信在今后的学*、生活中,你们一定会以这位青年为榜样,认真对待每件事。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作者是怎样积累、整理材料,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的。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立足重点段落,多层次、多角度地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立足课题,提出疑问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鱼游到了纸上”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设计点评:直奔主题,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期待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诵读入境,整体感知

  1、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不明白,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出示读书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尽量将上一自然段和下一自然段找出来单独再读读。

  ③读完之后你是否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2、同桌相互交流:上面的读书要求和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3、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针对容易读错的字,板书正音:澈、港、缸、聋。

  4、指名交流:你对“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

  [设计点评:带着问题读课文。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获的*惯,真正达到快速感知文本内容、初步了解文本特有内涵的目的,为探究文本、走进文本作好铺垫。]

  三、认读词语,概括内容

  1、出示三组词语认读:

  A:聋哑青年 举止特别 呆呆地站 静静地看

  B: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

  C:大家赞叹 纷纷议论 相互交谈 游到心里

  2、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或者部分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你拿出笔写下来。

  3、同桌相互对读课文,检查对课文阅读的情况,交流概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点评:教师有意识的将词语分为三类:A类是聋哑青年观鱼样子的词语,B类是聋哑青年画鱼样子的词语,C类是观众和“我”表现的词语,目的是帮助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和积累。同时用上述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既规范学生语言。又灵活运用词语。使语言训练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

  四、精读语段,感悟形象

  1、大家已经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聋哑青年的把鱼画得像。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具体讲了这层意思。

  2、教学7-8自然段。

  (1)你知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吗?看看第七自然段哪些句子和词语能帮助你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重点抓住“一丝不苟”、“绣花”和“细致”理解工笔细描)

  (2)你想象一下,青年对金鱼的哪些部位采用了工笔细描?是怎样做到工笔细描的?

  (3)正因为他画得好。围观的老人、青年、小孩是怎么赞叹和议论的?

  (4)谁能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融为一体”的意思。

  (5)此时你如何评价这位聋哑青年?

  (6)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他画鱼画得像?

  (7)练*朗读,指名朗读及教师范读。

  [设计点评:对青年绘画技艺的精湛的体会。要落实到关键的字词上,此时教者抓住“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细致”等词语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基本义和语境义,感受了聋哑青年的绘画技艺。不难看出此环节教学将词语的理解和积累、语言的迁移与运用、方法的指导与*得融为一体。这样立体推进,让学生语文学*的能力与对青年形象的感悟做到合二为一。]

  3、青年将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

  学生读后谈感受。(引导学生立足“忘我的境界”、“呆呆地”、“静静地”以及“从来不说一句话”想象、感知他*时如何认真观鱼的特点)

  4、再评价这位聋哑青年。(除了品质以外,有必要引导学生谈出对生活的热爱)

  5、教师小结:是啊,如果不是他长时间忘我的观察金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画鱼,那么他又怎能使画出来的鱼像在水里游呢?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

  2、学*作者是怎样积累材料的。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大家都知道,鸟在空中飞,鱼在水中游,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研究一下,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齐读课题]

  二、理清脉络,检查读文。

  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那现在我们来解决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段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填空?

  2.玉泉的鱼很有名,玉泉的池水也很美,可以用四个字形容:泉白如玉(泉水像玉石一样晶莹清澈,因此得名玉泉。)可爱的鱼儿在池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板书:水里游)看鱼的心情,真是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

  3.这里聚集了许多爱鱼的人,老人,孩子,还有一个举止特别的青年。这个青年特别在哪里呢?

  三、小组合作

  1.找出中文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动作的句子。

  2.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3.汇报交流成果。

  屏幕随机出示:

  外貌描写: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

  就像玉泉的水。

  神态描写(看鱼):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

  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动作描写: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

  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解释“工笔”“一丝不苟”

  4.青年画活了游鱼,是因为他忘我的爱鱼,忘我的观鱼,忘我的画鱼。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句子体现了他达到了的忘我的境界?

  四、“鱼游到纸上”与“鱼游到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

  1.(谁能用关联词“因为┅┅所以┅┅”或“只有┅┅才┅┅”把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连成一句话?)

  (鱼游到那位青年的心里,是讲他认真观察鱼的*性,对鱼的特点把握得准,理解得深,鱼的神韵已经铭刻在他的心中,然后他再把对鱼的认识用心描画在纸上,这样他画的就很有灵性,像真的一样。)(正因为鱼先游到了青年人的心中,才使得鱼最终游到纸上,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条件,二者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因此,他画的鱼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

  2.青年人的优秀品质?(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执著,热爱生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五、小结:

  这让我想起茨威格说的一句话来: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当──全神贯注。

  同学们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花港、清澈、鱼缸、一丝不苟”等词语。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辅助课件

  教材设计:

  一、复*导入。

  1.听写:

  花港 玉泉 清澈见底 聋哑人 一丝不苟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2.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段话吗?

  [设计意图:听写生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通过这些词语的启发回忆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3.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的主要内容。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同写课题。[齐读课题]

  4.同学们,请大家回想一下,当你第一次读课题,当读到“游”这个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紧扣题眼“游”字,引导学生学*领会课文所在表达的情感。]

  二、理清脉络,检查读文。

  1.引入: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研究一下,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书中带有“游”字的句子。

  2.生读书找出书中带有“游”字的句子。

  3.交流汇报。哪些句子带有“游”字呢?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出找到的'句子,屏幕出示。

  1.……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2.……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3.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4.……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5.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6.……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啦!……

  7.……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4.读文。老师想请一些同学跟老师配合读课文,看你能不能读出相应的句子。

  [师生配合,读课文]

  三、紧扣“游”字,学文品读

  1.同学们能读得这样好,一定是知道了这些鱼是怎么游的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第一句先写了鱼在哪游?

  鱼游在水里

  [出示句子:……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1)谁来读句子。

  (2)鱼儿是怎样游的呢?

  (3)“自由自在的游”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自由说一说。

  [屏幕出示游鱼图]

  (4)鱼儿游得如此自由自在,那么看的人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一个词中看出来。那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谁来练一练。

  2.可爱的金鱼吸引了许多观鱼人,在这些人中,有这样一个人。

  [出示句子: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他在干什么?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2)这个人是谁呢?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第3自然段,在第3段中找找答案。

  (3)这是一个什么人?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青年人?

  [出示外貌描写的句子: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3.这个青年人来这里干什么?(看鱼,画鱼)他画得好吗?(好)哪几个带有“游”字的句子表明他画得很好?

  [第3、4、5“游”字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谁来读一下第3个“游”字句。

  (2)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作者在写小女孩儿说这句话的时候,用了一个“惊奇”,说明他的画画得太好了,好得那些鱼像是──(真的)

  (3)那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生练*读。

  金鱼纸上游

  (4)还有一句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也体现出他画得好。

  [出示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5)他画得这样好,以至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说些什么呢?请大家拿出笔在图画的空白处写一写。

  [生写出自己假想为围观者所说的话。]

  4.面对大家的赞美,唯独他没有任何反应。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同来读一读第9到第11自然段。

  (1)指名读句子。

  (2)作者开始的时候认为这是一个骄傲的青年人可是后来为什么改变了看法?

  (3)作者的心里不由得咯噔一跳,作者会在心里怎么想?

  5.作者把对青年人的称赞写在了纸上,引发了他们间的一次对话。

  [出示句子:我把那个女孩儿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找三位同学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2)“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你知道聋哑青年是怎样让鱼游进心里的吗?

  (3)总结:正是因为年轻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认真观察,细心练*,他才能把鱼画得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以致人们称赞他是让鱼游到了纸上。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例,你能不能说一说呢。

  四、总结全文,主题升华

  1.同学们,文章以一个“游”字贯穿全文。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这七个句子,体会一下鱼是怎样游的。

  2.谁能再说一说鱼儿是在哪里游的?如果让你给这三个词排排序,应该怎么排?[鱼在水里游,鱼在心里游,鱼在纸上游。]

  3.对,青年之所以画活了游鱼,是因为他忘我的爱鱼,忘我的观鱼,忘我的画鱼,使鱼游到了心里,才能让鱼游到了纸上。这让我想起茨威格说的一句话来: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当──全神贯注。

  五、作业

  抄写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品味作者写作的精妙。

  六、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水里游──心中游──纸上游

  忘我 成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