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合集10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的奉献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了后世颂扬的英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2、认会本文8个生字,写会7个生字。学*多音字“处”。

  3、理解“倒塌、堵塞、临死、叮嘱”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 :

  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才、仅仅”等副词的用法以及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成语以及有关奉献的名言。

  能力目标:掌握“抓住重点词语想”的读书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的原因,感受大禹治水的奉献精神,树立时时处处为人们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难点:体会“才、仅仅”等副词的用法以及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大禹治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认读词语。

  淹没 堵塞 开凿 恢复 草丘山冈 四处逃荒

  冲毁 叮嘱 英雄 处死 欣欣向荣 垒起堤坝

  2、出示课文主要内容。

  ( ),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人们只好( ),( )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大地又恢复了( )的景象。

  二、抓重点句品读,探究人们敬仰爱戴大禹的原因。

  1、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勾出描写禹治水的句子。

  2、全班交流:

  预设一: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了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1、请同学们圈出描写大禹治水的动作词。

  2、自由读句子,体会一下禹治水的方法。

  3、指名说禹是怎样治水的?师随机引导。

  4、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禹治水的方法。

  5、和父亲的做法进行对比。

  6、禹吸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变堵为引,你觉得禹怎样?(智慧)

  7、齐读这句话,一起来夸夸大禹。

  预设二: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1、自由读句子,看看从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很辛苦、很累)

  2、哪些词能体现大禹治水的艰辛?(自由发言)

  3、自由练读,读出大禹治水的艰辛。

  4、小组赛读。

  5、请大家想象一下,大禹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6、积累成语。

  (起早贪黑、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吃苦耐劳、顶风冒雨、坚持不懈、严寒酷暑、不辞劳苦……)

  预设三: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1、自由读句子,比较,你发现少了哪些字?圈出来。

  2、自由读文中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才——三十岁结婚迟吗?补充:十三四岁就结婚了。为了治水,耽误了自己的婚姻大事。

  仅仅,就——住的时间很短。十年大约是3650天,对比之下4天很短很短。

  却——只有三次路过家门,却一次都没有进去,他只顾得上干什么?

  过渡:这段话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成语的由来,你们想看看这个感人的故事吗?

  1、生看动画片。

  2、谈谈看完之后的感受。

  3、积累有关奉献的名言。

  三、小结。

  谁来用“因为大禹 ,所以成为了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四、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伙伴听。

  2、推荐阅读其他的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世世代代?

  有智慧 千辛万苦 无私奉献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师生的互评,充满激励,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无畏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智慧

  [通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通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接着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板书: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扩充了课文的内容,也有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一定的梯度,通过角色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目标: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四、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无畏

  智慧

  无私

  (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

  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复*词语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洪水 淹没 无家可归 治理 挖通 千辛万苦 制服 英雄 代代相传

  5、你能用上其中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大禹决心治理洪水,最后终于制服了洪水。)

  过渡:说得多有条理!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第一自然段

  1.读完了吗?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2.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1) 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滔滔 淹没 冲倒 ) (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这滔滔的洪水什么样?想看看吗?(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 凶猛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淹没了农田,人们将—— 冲到了房屋,人们将—— 谁再来读读?

  3.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

  过渡: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所以——

  三、品读文字,精读感悟 学*第二自然段

  板块一 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板书:治理 ?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 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 禹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板块二 感受“治水”艰辛

  谁读读他先做的事: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同学们,禹先要要察看水流和地形,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条条趟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引读。

  2.看图。大家看,这儿*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用文中的词就是—“千辛万苦”

  3.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4猜想一下:禹一路上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呢?(投影出示情境)

  5.师补充介绍: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千辛万苦”

  6.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禹?(????) 7.仅仅查看水流和地形就如此艰辛,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谁来读读禹又做了哪些事情?

  板块三 感知“治水”之智

  随学生读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这里有有两个带数字的词,分别是——(齐答)九条、九座 老师告诉你们,这里的“九”并不是刚好九个,而是很多很多的意思

  那么挖通九条大河就是——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就是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

  3.没有挖土机挖河,没有炸药炸山,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大禹劳动时怎么干的? 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有感情地练读。

  4.读到这儿,老师不由得想起了禹的父亲鲧(gǔn),他治了9年的洪水,采用的是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这种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叫——疏,治水最后取得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5.是呀,那咱们把第二小节连起来,再来感受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过渡:禹治水13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第三自然段就有一个,请小朋友读一读,然后请读得认真的小朋友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四、咀嚼数字,境中悟情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大家读得很投入。 谁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故事听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 3.出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都是数字) (2)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四千七百多天哪!如果你是七周岁的禹的儿子,那意味着你还有六年看不到爸爸!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 5.禹真的不想妻子和儿子吗?那为什么到家门口也不进门去看看?谁代表大禹说句话?

  6……

  7.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真是——大公无私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五、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十三年啦,禹一心一意扑在治水的工作上,终于“洪水被制服了”,看图,看——洪水像听话的孩子,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老百姓呢?看图(读“安定的日子”。)

  2.让我们怀着对大禹的感激之情,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6.为了纪念他,人们还为他塑了像,你能代表当时的百姓表达一下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吗?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像大禹这样的伟大英雄多得数不请,有:开天的**,补天的女娲,尝药的神农,射日的后羿??课后,我们多读读这些故事,不知不觉,我们身上也会感染他们的优秀品质,也许有一天,你的名字也将代代相传。

  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我紧扣“治水”,瞻前顾后,逐步深入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播放洪水课件,让学生体会洪水之大。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来体会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在教学大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千”和“万”以及“九”在这里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不容易。再请孩子们想象大禹带领百姓在开河劈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通过想象大禹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让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圈出其中的数字,再结合插图,让学生想想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中感受到大禹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形象。

  课文教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自己的教学水*,教学设计及思路,还需要我不断努力和改进的。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4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

  学*新课求学网网

  1、根据布置预*的内容逐一检查(读、画、查)。

  2、以《语文天地》中的名人名言导入新课。

  1、接受测查,有错则改。

  2、齐读,说感受。

  二、再读课文

  解决问题

  1、师作巡视指导。

  2、共同梳理,提醒学生作必要的补充。

  1、自读课文,准备回答同学预*时所提的问题(问)。

  2、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法,对同学的问题加以解答。

  三、集中学*

  听写词语

  1、从文中摘抄15—20个词写于黑板。

  2、选取10词。

  1、以闯关形式、指名读、开火车读,读错及时正音。

  2、听写后当堂改错(写)。

  四、作业设置

  1、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布置学生回家把本课故事内容向家长作简要的复述,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增删改补。

  2、读课文给家长听。

  (二选一)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一项完成。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分组交流

  1、指导学生带问题读课文2、3、4自然段。

  2、指导学生抓住“才、仅仅、就、却”等词语,展开想象。

  1、个人有针对性地读课文,找、画、想:大禹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

  2、小组交流,各抒己见。抓关键词来体会大禹为了治水不顾个人生活幸福的高尚情怀。

  二、引导想象

  升华主题求学网网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适当小结:

  1、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

  爱戴的`英雄?

  2、老百姓怎样感谢大禹?怎样纪念大禹?

  3、你们从大禹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1、独立默读课文作答、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2、想象场面与小组同学交流、补充后再派代表汇报。

  3、自由反馈。

  三、作业设计

  拓展延伸

  为了继续延伸学生在课堂上学*神话故事、了解因公而忘私人物的兴趣,作如右设计。

  1、收集神话故事看后与同学交流。

  2、查找有关书籍了解如大禹一般公而忘私的人物,体会他们的高尚情怀。

  视情况而做可(二选一)。

  3、预*《炮手》。(必做)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开渠引水

  治水十年 吃尽苦头 受人敬仰、爱戴(无私奉献)

  三不入门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讲述大禹吃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洪水的故事,赞扬他造福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认识,预设以下学*目标:

  1、用自主识字、游戏巩固等形式正确认读10个生字;用不同字音表不同字义的方法区分多音字“倒”和“没”;用扩词的方法区分同音字“治”和“制”;认识衣字旁及表示的意思;正确书写10个字。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纲背诵课文。

  3、用结合上下文、数量词、生活实际等方式了解“千辛万苦”、“安定”的意思,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书写生字。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数量词、生活实际等了解“千辛万苦”、 “安定”的意思,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初步具备了主动识字的能力。他们喜欢阅读,初步具备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重要词句意思的能力。同时,《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虽年代久远,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通过动画片、课外书籍等,已经对故事有所了解。

  【教学策略】

  在识字教学中采取自主识字、同伴合作、随文识字、游戏巩固等策略。阅读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朗读指导法、句式比较法、再造想象法等,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出示有关古代传说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故事,再大声说出故事的名字。 最后一张定格在《大禹治水》,学生说出名字后板书课题,“治”是生字,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治” 。 齐读课题后,接着问学生,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可能想到用换偏旁或偏旁加旧字的方法来识记。再让学生说说“治水” 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

  导课环节运用情境创设法,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另一方面唤起学生已有的学*积累,丰富课程资源。其中“治”字随课题识字,用分散识字的.方法降低学*难度。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共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难度的句子也要多读几遍。读完后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设计意图】

  一方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自主识字。

  第二步,同位合作读生字卡片,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和同位分享好的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

  此环节意在体现自主学*与合作学*的有效融合。

  第三步,请2—3组同位上台交流,交流内容包括:易读错的字音、同音字、多音字、形*字及扩词等。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以下生字: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6

  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

  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

  2、勾画课文如何评价大禹的句子。

  3、发现课文分总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思考题及观察勾画句子的位置,来初步掌握文章结构)

  二、精读指导:

  (一)学*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治水?

  2、抓“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来理解洪水的凶猛、无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让孩子抓感受洪水凶猛的词语,教师渲染,学生再读从而深刻体会洪水无情而凶猛)

  (二)学*二自然段

  1、面对无情的洪水,禹在想什么?

  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更坚定地投入治水之中?

  理解:父亲鲧临死时叮嘱儿子: “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初步树立人物形象,从理解鲧的心系百姓转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点理解“叮嘱”,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把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志向。)

  (三)学*三自然段

  1、勾画大禹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句子,并与父亲鲧的治水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大禹科学治水。

  2、抓“常常”、“天蒙蒙亮”、“长年”、“脚跟都烂了”、“只好”等词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设计意图:着重由学生自读自悟,圈出重点词语,自己说说体会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让人物形象逐渐高大、丰满)

  (四)学*四自然段

  1、两个句子对比,自己体会“才”、“仅仅”、“就”、“却顾不得”的意思。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练读

  (设计意图:力图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体会副词的作用,从中感受禹为了治水,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并学会一些简单的朗读批注。)

  (四)学*五自然段

  1、通过和第一自然段洪水来时的.场景对照,想象洪水退去的景象。

  2、理解“欣欣向荣”。

  三 、归纳小结:

  1、为什么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回答问题)

  2、全文都是称呼“禹”,为什么题目是“大禹”?

  (设计意图:力图成功塑造大禹这一英雄形象。)

  《大禹治水》教学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以教材为凭借,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我认为本课的精彩之处在于:

  一、把握教材特点,紧扣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奉献”,本节课 以“禹因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崇敬和爱戴的英雄?”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最初孩子们只能简单地认为大禹是为了治水而成为英雄,教学中,力图通过理解大禹为什么治水?(体会洪水带来的灾害以及父亲临终的叮嘱,有心想百姓的胸怀)大禹怎么样治水?(让学生自读自悟,抓重点词句来理解大禹治水历经艰辛,治水成功)结果怎么样?(给人们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造福人民)最后总结出大禹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为天下百姓,这种为别人付出不求回报,我们就称为奉献,回扣了单元主题。从“英雄”入手,回到“英雄”,其间诠释了大禹为什么是英雄,也将这一英雄形象变得高大、丰满。

  二、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节课,我抓住一切可以训练的机会,对孩子进行听、说、读的训练。

  1、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进行引读,最后小结课文中正是用上了这些动词才更准确地描写出洪水的凶猛。整个引读过程中我努力让孩子体会动宾词组和主谓词组的搭配,孩子加深了印象,也对语言文字进行了细细的品位。

  2、理解“叮嘱”一词。禹因为不忍让百姓受苦而想治水,这是第一个治水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大禹更坚定地投入到治水中?孩子的回答是因为父亲临死前的叮嘱。这时,我及时抓“叮嘱”一词,理解叮嘱的意思。父亲为什么要叮嘱?孩子回答因为父亲没能把洪水治好而放心不下受苦的老百姓,因为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帮自己完成未完的事业……这样,孩子既加深了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也树立了一定的人物形象,理解到鲧的心系百姓,进而也能理解到大禹的心系百姓。加上我刻意的四次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成功地把父亲的遗愿转化为大禹的志向。

  3、当教学到让孩子找出文中大禹治水方法的句子时,我抓“开凿”这一动词,抓“九条河”这一量词,通过引读和渲染,让孩子体会到大禹治水这一工程是如此的巨大和不容易。

  4、大禹的奉献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象贴标签似的讲读,也没有让孩子直接说出大禹有什么样的精神,而是让他们边读边勾画感动的句子,圈出自己认为重点的词语,谈自己的体会。抓“常常”“又”体会到大禹不只是一次这样,而是经常,多次。体会到大禹为治水风餐露宿都是常有之事。当孩子说到“天蒙蒙亮”能体会出大禹很早很早就起床。抓长年,理解一年很长时间大禹的脚都泡在泥水中,抓“脚跟都烂了”体会连最不容易烂的地方都烂了。抓“才”字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结婚很晚,抓“仅仅”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在家住的时间之短。抓“却顾不得回家看一看”中的‘却’字时,通过“十年”和“三次”的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到本来回家次数就很少了,就该进去看看,但大禹为了治水,“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这里,我还声情并茂补充典故,三过家门而不入,又一次回扣了“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让孩子们更理解“却”字的语法意义,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大禹为了治水,抛下小家而为大家,这一英雄人物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越发高大。另外,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孩子感受到哪句就出示哪句,我完全尊重他们的选择,让孩子们更自主地学*。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创造性地学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课后,我发现还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孩子自读自悟时,应根据他们的理解和体会,适时地加入朗读的训练和方法的指导,这样,读和悟才能更有效地结合,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好。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息壤、堤坝、欣欣向荣”等词语意思。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体会他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的第2、3、4自然段

  2、在阅读中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查找关于大禹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揭题,直奔中心: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板书课题)

  2、师:课文中有一句话给予大禹很高的评价,你找到了吗?

  3、师(过渡):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我想学完课文后同学们就会明白的。下面我们学课文,看大禹是如何治水的?

  二、品读、感悟重点段落: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大禹治水?

  2、自由合作学*3、4段,思考:

  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用“__”划出有关句子,并圈出动词。

  大禹治水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艰辛?用“~~~”划出有关句子,议一议。

  3、学生自主学*

  4、学生交流,师引导:

  师: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生答,师板书,指导齐读)

  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你知道这里面包含了什么意思吗?

  师:对。禹的父亲也治过水,课文中有介绍吗?

  师:禹的父亲是谁?他是怎样治水的?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禹的父亲是怎样治水的?用“__”划出有关句子,并圈出动词。“息壤”是什么?

  师:现在,禹和鲧的治水方法你们都了解了。你能用一个字分别禹和鲧的不同的治水方法吗?

  师:这一“堵”一“引”形象地概括了禹和鲧不同的治水方法。面对滔滔洪水,用“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你把洪水的路堵住了,水就到处乱

  跑,就会泛滥成灾。相反,我们把挡住洪水的山劈开,把河道挖通,才能把水引到大海,不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下面我们讨论第二个问题,禹在治水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你找到了哪句,能说说吗?

  (生自由回答,师点拨,并指导朗读)

  三、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1、师:请同学们设想,如果禹来到我们身边,如果你是受灾人民,如果你是和禹一起抗洪的勇士,如果你是他的妻子、儿子??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同时,老师还想请几位同学当禹,谈谈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难道你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生自由讨论)

  2、现场情境表演

  3、师: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从“大禹治水”这件事来看,你认为大禹身上有着一种怎样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美德?(师板书)

  四、对比首尾两段,突破中心:

  1、师:大禹十年艰辛,换来了怎样的结果?

  2、师:你能想象一下这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吗?

  3、师:课文中还有一段与这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你找到了吗?(齐读)这是怎样的景象,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

  4、师:现在你能说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了吗?

  五、拓展:

  1、师:是呀,正是这种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使大禹成为了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像大禹这样的英雄,你知道吗?

  2、师: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那么,在我们身边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人,值得我们学*,你知道他们是谁吗?(师出示练*)

  仿照例句说话: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为了道路的畅通,交警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美化城市,环卫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爸爸(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我班的卫生委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老师这里还收集了一些关于奉献方面的名言,我们一起来读读。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开凿、挖通、垒起、引到

  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奉献

  (大公无私、公而忘私)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一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上古时代治水英雄____大禹,带领人们不辞辛苦,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疏通河道,制服洪水的故事,歌颂了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这个故事带有浓郁的神话色彩,离学生实际生活太遥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查找关于大禹治水的资料,并在第一课时进行交流,让学生对大禹以及大禹治水的故事有更多的了解,甚至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我对教学流程也做了精心设计,首先,我抓住中心句,将学生引入到重点段落的学*,通过对比禹和鲧的治水方法,让学生明白治理水患就要疏通河道,把水引到大海。然后,我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细细品味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并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换位当大禹,学生很快体会到了大禹身上那种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接着,我又采用对比手法学*了首尾两段,很好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最后是拓展升华部分,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身边还有哪些默默奉献的人,读读关于奉献方面的名言。整堂课较好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课改下的新理念,较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课堂上高潮迭起。下面就做得好的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1、注重教给学生学*方法

  现代学生观提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地潜能,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养成爱思考、爱学*的好*惯。作为老师,只有交给学生学*方法,才能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会学*,具有终身学*能力的人。在我执教《大禹治水》时,我特别注重学*方法的渗透,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时,我通常会让学生采用“读读、想想、划划、议议”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又如,课文第二自然段,出现了一个新词“息壤”,我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理解“息壤”,学生很快找到了。我便告诉学生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倡导“对话式”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情境,始终以亲切*和的形象,用话语给学生以激励,给学生个性张扬的空间。同时,我本着鼓励多元解读,展现独特思维的观念,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例如,在教学课文3、4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再让学生谈谈禹治水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当学生找到“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这一句时,我又继续引导:“你能说说睡在草丘山冈的感觉吗?”有的同学说:“我坐在草地上都觉得痒痒的,睡在草地上肯定不舒服。”有的同学说:“睡在草地上又冷又湿,还有蚊子叮咬,还可能会被树叶划破。”

  还有的说:“他晚上睡不好,第二天天刚刚亮就又出发了,真是太辛苦了。”这就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吧。

  3、开发资源,提高学*兴趣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语文教材只重视“教科书”的观念,积极倡导“大语文”的教材观,走的是“开放性”教学的道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深切感受到这一理念提出的好处。课前,学生就查阅大量资料,如关于禹及禹的儿子出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治理洪水的故事??甚至还有不同的版本。学生经过仔细阅读,内化后,在班上交流。学生对大禹有了感性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体会他的奉献精神也不难了。

  4、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本节课中,我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做了一些扎扎实实的训练。例如,在教学首尾两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齐读第五段,引导:“你能想象一下这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吗?”学生闭上眼睛想了想后,有的说:“我仿佛看见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小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岸边是一片青草地,种着垂柳,孩子们在尽情地玩耍。”有的说:“四处逃荒的灾民们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盖起了一栋栋房子。”有的说:“他们把地翻松了,撒上了种子,辛勤地劳动。到了秋天,地里长出了金黄的稻子。”??然后,我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与这番欣欣向荣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第一段,读一读,问:“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一段的景象吗?”学生马上回答:“荒凉”、“荒芜人烟”、“悲惨”、“惨不忍睹”??这一环节的设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8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指导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

  2、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里的水指的是什么水?洪水是什么样子?你见过吗?(指名说)

  3、播放录相: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录相。(洪水肆虐的景象)

  二、学*课文

  学*第一节

  1、问:你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谈)

  2、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洪水的?

  自己读读第一节。

  3、指导朗读。你能读出洪水的可怕和凶猛吗?

  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4、通过朗读这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直到我们还知道,是因为什么?课文最后有一个成语,大家找一找。(代代相传)

  学*第四节

  1、师: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就像一

  头猛兽,摧毁了老百姓幸福的家园,老百姓已经无家可归了!那么洪水究竟有没有被制服呢?(制服了)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老百姓该有多么感激大禹啊!

  2、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怎样感激大禹?(指名说)

  过渡:大禹是怎样制服凶猛的洪水?继续往下把课文读完。(自读二、三小节)

  学*第二、三节

  1、问:那么禹是怎样制服洪水的?治水的过程怎样?(指名答)

  2、出示图1、2:禹在干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带领老百姓……)他是怎样察看的?他又是怎样疏通河道的?读读课文。(板画千山万水)

  3、先是____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朗读。

  5、师:在禹之前,很多人包括他的父亲,都曾治过水,但是因为没有查看水流和地形,所以都没有成功。那么通过仔细察看,禹到底用了什么办法治水呢?(指名说)

  6、教师简笔画理清思路:要治水,最终就是要让洪水流入――(大海),而这中间隔着千山万水,所以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洪水――(板书)

  7、看图:挖河、劈山容易吗?从哪里看出?再去读一读,找一找。

  课文中的“九”你是怎样理解的?

  (指导朗读)

  8、连起来练读第二节

  学*第三节

  1、师:在治水的过程中,有一件更加令人感人的故事,想听吗?

  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2、教师示范朗读第三节。

  3、出示填空题: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指名填;齐读。)

  4、禹的儿子多大了?怎么会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呢?

  体会: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伤心、责怪、觉得父亲了不起……)读出他的感受,行吗?

  是他不想回去吗?那是为了什么?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他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

  5、指导朗读。读出对大禹的崇敬和感谢。

  6、洪水被制服了,那么治水是一件容易的事吗?(学生讨论)

  ⑴同学们想象一下,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危险呀?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⑵师:为了寻找治理洪水的最好办法,大禹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啊!

  ⑶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称得上英雄?小结:英雄就是不怕困难、勇敢顽强,为人民谋幸福的那些人,(伟大),我想应该是付出的努力更多,为人民作出的贡献更大的那些人。让我们读好这个词:伟大英雄

  7、指导朗读。

  三、小结

  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为了制服洪水,他克服了许多常人受不了的艰难困苦,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儿。

  四、布置作业

  给大家一个建议:读一读古代英雄故事,在班级举办英雄故事会,比比谁的故事最精彩。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9

  【设计说明】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这一线索,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指导法和情境教学法,在读中设境,在境中激情,在情中悟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作品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创新。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质疑交流,指导朗读,引发思考,合理想象,充分理解,体会提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没有了它,我们将无法生存,地球将一片荒芜。(板书:水)

  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波涛滚滚而来的.时候,水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所到之处一片汪洋,这就是洪水。洪水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

  于是,勤劳智慧的人民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关于治水的古代传说:(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这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呀!)

  2,指名读第一节。

  3,引读,抓关键词:这洪水,一路咆哮,真是洪水 ,它来到田野,农田被 ,它来到村庄,房屋被 ,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只好拖儿带女,四处流浪,再也没有了幸福的生活,老百姓们 。

  4,再指名朗读。

  5,小结: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第二自然段

  1,插叙:讲述大禹的父亲鲧用筑坝的方法治水的故事。

  2,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3,禹是怎样治水的呢 自由读第二,三句话。

  4,禹治水多不容易呀!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治水的艰难

  5,学生交流。指名朗读。

  6,引导启发想象:他吃了多少苦呀!

  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请你想想,当他渴了——————————,当他饿了 ————————,当他累了————————,为了治理洪水,禹真是吃尽了——————————。(理解"千辛万苦")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他走遍了——————————当他遇到高山,不管多高,他————————,他遇到大河,不管多深,他——————————, 他的身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他的脚底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他——————————(理解"千山万水")。禹就是这样坚定!(一起来读第二句话。)

  7,禹察看了水流和地形之后,发现有些河流被泥沙,石块堵住了,有些河流被大山挡住了去路。(指读第三句话)

  8,禹带领老百姓,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挖,多么苦,多么累啊!把许多条大河挖通,许多座大山劈开,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是多不容易啊!

  9,面对强悍的洪水,禹没有退缩,面对大河大山,禹也没有退缩,在千辛万苦之后,他终于成功了!(朗读第二自然段)

  10,比较鲧和禹不同的治水方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使学生体会到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从而感受到禹的智慧。

  四,学*第三段

  1,禹治理洪水整整花了13年的时间,在治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呢。(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 )

  2,学生自由读第三节。

  3,完成填空,填写文中数字,理解。

  4,结合实际引导感悟:你几天不见爸爸会怎样 几个月不见呢 几年不见呢 (体会禹的儿子13年没有看见过爸爸)

  5,难道他不思念自己的家人和儿子吗

  6,朗读这一段。

  7, 小结:十三年有多长啊 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让学生体会到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

  五,学*第四段

  1,(出示图片)过渡:在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后,结果怎么样了 理解"制服","安定"。

  2,指名朗读。

  3,小结:洪水使百姓无家可归,而现在,他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抓住"非常感激,伟大英雄,代代相传"等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大禹顽强治水的英雄形象。)

  六,总结全文

  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个著名的古代传说故事《大禹治水》,课题中的"大禹",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何人们称他为"大禹"呢 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大"的 (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七,拓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治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愚公移山》,下节语文课进行交流。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10

  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

  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

  2、勾画课文如何评价大禹的句子。

  3、发现课文分总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思考题及观察勾画句子的位置,来初步掌握文章结构)

  二、精读指导:

  (一)学*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治水?

  2、抓“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来理解洪水的凶猛、无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让孩子抓感受洪水凶猛的词语,教师渲染,学生再读从而深刻体会洪水无情而凶猛)

  (二)学*二自然段

  1、面对无情的洪水,禹在想什么?

  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更坚定地投入治水之中?

  理解:父亲鲧临死时叮嘱儿子: “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初步树立人物形象,从理解鲧的心系百姓转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点理解“叮嘱”,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把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志向。)

  (三)学*三自然段

  1、勾画大禹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句子,并与父亲鲧的治水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大禹科学治水。

  2、抓“常常”、“天蒙蒙亮”、“长年”、“脚跟都烂了”、“只好”等词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设计意图:着重由学生自读自悟,圈出重点词语,自己说说体会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让人物形象逐渐高大、丰满)

  (四)学*四自然段

  1、两个句子对比,自己体会“才”、“仅仅”、“就”、“却顾不得”的意思。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练读

  (设计意图:力图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体会副词的作用,从中感受禹为了治水,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并学会一些简单的朗读批注。)

  (四)学*五自然段

  1、通过和第一自然段洪水来时的场景对照,想象洪水退去的景象。

  2、理解“欣欣向荣”。

  三 、归纳小结:

  1、为什么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回答问题)

  2、全文都是称呼“禹”,为什么题目是“大禹”?

  (设计意图:力图成功塑造大禹这一英雄形象。)

  《大禹治水》教学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以教材为凭借,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我认为本课的精彩之处在于:

  一、把握教材特点,紧扣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奉献”,本节课 以“禹因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崇敬和爱戴的英雄?”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最初孩子们只能简单地认为大禹是为了治水而成为英雄,教学中,力图通过理解大禹为什么治水?(体会洪水带来的灾害以及父亲临终的叮嘱,有心想百姓的胸怀)大禹怎么样治水?(让学生自读自悟,抓重点词句来理解大禹治水历经艰辛,治水成功)结果怎么样?(给人们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造福人民)最后总结出大禹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为天下百姓,这种为别人付出不求回报,我们就称为奉献,回扣了单元主题。从“英雄”入手,回到“英雄”,其间诠释了大禹为什么是英雄,也将这一英雄形象变得高大、丰满。

  二、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节课,我抓住一切可以训练的机会,对孩子进行听、说、读的训练。

  1、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进行引读,最后小结课文中正是用上了这些动词才更准确地描写出洪水的凶猛。整个引读过程中我努力让孩子体会动宾词组和主谓词组的搭配,孩子加深了印象,也对语言文字进行了细细的品位。

  2、理解“叮嘱”一词。禹因为不忍让百姓受苦而想治水,这是第一个治水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大禹更坚定地投入到治水中?孩子的回答是因为父亲临死前的叮嘱。这时,我及时抓“叮嘱”一词,理解叮嘱的意思。父亲为什么要叮嘱?孩子回答因为父亲没能把洪水治好而放心不下受苦的老百姓,因为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帮自己完成未完的事业……这样,孩子既加深了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也树立了一定的人物形象,理解到鲧的心系百姓,进而也能理解到大禹的心系百姓。加上我刻意的四次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成功地把父亲的遗愿转化为大禹的志向。

  3、当教学到让孩子找出文中大禹治水方法的句子时,我抓“开凿”这一动词,抓“九条河”这一量词,通过引读和渲染,让孩子体会到大禹治水这一工程是如此的巨大和不容易。

  4、大禹的奉献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象贴标签似的讲读,也没有让孩子直接说出大禹有什么样的精神,而是让他们边读边勾画感动的句子,圈出自己认为重点的词语,谈自己的体会。抓“常常”“又”体会到大禹不只是一次这样,而是经常,多次。体会到大禹为治水风餐露宿都是常有之事。当孩子说到“天蒙蒙亮”能体会出大禹很早很早就起床。抓长年,理解一年很长时间大禹的脚都泡在泥水中,抓“脚跟都烂了”体会连最不容易烂的地方都烂了。抓“才”字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结婚很晚,抓“仅仅”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在家住的时间之短。抓“却顾不得回家看一看”中的‘却’字时,通过“十年”和“三次”的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到本来回家次数就很少了,就该进去看看,但大禹为了治水,“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这里,我还声情并茂补充典故,三过家门而不入,又一次回扣了“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让孩子们更理解“却”字的语法意义,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大禹为了治水,抛下小家而为大家,这一英雄人物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越发高大。另外,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孩子感受到哪句就出示哪句,我完全尊重他们的选择,让孩子们更自主地学*。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创造性地学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课后,我发现还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孩子自读自悟时,应根据他们的理解和体会,适时地加入朗读的训练和方法的指导,这样,读和悟才能更有效地结合,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好。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合集10篇扩展阅读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合集10篇(扩展1)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菁华10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学生阅读有独特的体验,语文学*应重视学生对学*语文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因此,教学中,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通过构建民主、*等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在学生已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深入思考,积极表达,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在此过程中,以教材为蓝本,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学*语言,运用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学*能力。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进而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大禹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检测,回顾内容。

  1、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洪水滚滚而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于是,从远古时期开始,勤劳智慧的人民就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课文,学*这篇关于治水的古老传说——《大禹治水》。(板书课题)

  2、在昨天的学*中,同学们积累了很多词语,看看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词语,检测认读。)

  3、请同学们仔细回忆这个故事,你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两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

  4、谁能从这些词中选几个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是啊,正是因为这样,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既是对学生识字情况的检测,同时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回顾,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概括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1、出示尝试题:自读课文,想一想,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画出有感受的词或者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读一读你画出的词或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相机点拨引导如下:

  (1)治理洪水。

  A、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

  B、启发引导:同学们,文字是有生命的,它能带你回到过去,走进现场(出示第一段):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多么凶猛的洪水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指导朗读。

  C、总结:是啊,无情的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人们的生活可以用这样的词来形容——悲惨,凄惨,可怜,生不如死,水深火热

  是大禹让人们结束了这种……的生活状况,是他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安宁,欣欣向荣。在这里,治洪前和治洪后人们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因为如此,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自然段以生动的语句描写了洪水的危害,既是引子,又是铺垫。只有深刻感受到洪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才能进而体会大禹治水的伟大无私与功德无量。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并没有一带而过,而是通过朗读、想象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洪水的肆虐,人们生活的悲惨,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为后文的学*做好铺垫。】

  (2)不怕困难。

  A、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英雄,不仅仅在于他做了什么,还在于他是怎么做的?(出示第3段)禹是怎样治水的呢?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抓住“常常”“天蒙蒙亮”“拄着棍子”等词语感受禹治水的艰难与不易。)

  B、创境想象:是啊,大禹治理洪水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间,爬山涉水,所到之处必然都是荒郊野外,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想一想他都会经受哪些磨难和痛苦呢?试着说一说:

  为了治理洪水,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当他渴了,_______________,当他饿了,_______________,当他累了,_______________。他走遍了_____________,可他_____________。

  C、是的,他所经历的困苦和磨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他却坚持了下来,那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有这样一种精神——坚持不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那是因为,他的心里始终想着——老百姓。

  正是这种精神和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治水的伟大工程,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人们心目中——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D、谁来试着读一读?读出他的这种精神。(生生评价,指导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他不怕困难的精神是课文的重点。在这一部分的学*中,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文本,直接与课文对话。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进而创设情境,通过说话练*,将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转化为对大禹行为的叙述与歌颂,内化情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阅读——想象——表达——朗读”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情感体验的激发,还培养了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三过家门而不入。

  A、生交流。师相机补充:

  三十岁结婚:古人一般结婚比较早,男子一般在20岁左右,女子则在15岁左右。三十岁结婚,在古代来说,已经非常晚了。

  B、出示,填空。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你从这些词语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C、大禹治水共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有多长啊?三千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就连他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路过门口,妻子正生下了儿子,孩子哇哇大叫,他却硬是狠了狠心,没有进去;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同学们,看到这简简单单、**常常的几个数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啊,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奉献、大公无私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精神!

  D、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一段?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评价,再读。

  【设计意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虽然感人,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很远。在这里,通过古人结婚时间的介绍、故事情境的创设、数字的品味可以使学生对大禹这种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有更深刻的体会。而“副词填空”练*,不仅仅关注内容,体会情感,还将学生的视角引向了作者的表达,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与效果,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能力。】

  (4)讲方法。

  禹的治水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不怕困难和勇于付出,还在于他采取了正确的方法,他和父亲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父亲采用了“堵”的方法,水是堵不住的。而他“变堵为疏”,通过疏通水道治理洪水。看来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要有智慧。

  (5)有决心。

  既然课文主要写大禹治水,为什么作者用了这么长的一段文字写禹的父亲治水?在这里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小结:治理洪水寄托了大禹父子两代人的的意愿,也体现了两代人的决心,令人肃然起敬。

  【设计意图:学*本课,大家都会将学*的焦点集中到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却往往忽略了他的决心与智慧。课文中对大禹父亲做法的描写其实并不是多余的,它既让我们看到了两代人为民着想、立誓治水的决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治水所蕴含的智慧与科学的方法,对这两段内容的感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令人叹服!】

  四、深入探究,升华感情。

  1、故事学到这里,相信大禹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心里,现在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课题,想一想,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什么人们称他为“大禹”呢?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大”的?(加点)

  (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2、是啊,这一个“大”字饱含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与爱戴,你的心中又升腾起了对他的什么感情?(佩服,感谢,敬爱……)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通过走进语言文字,品读感悟,大禹的形象已经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变得清晰、高大。最后,再回归整体,透过一个看似简单的“大”字,感受人们对他无限的崇敬与爱戴,进一步升华情感,内化体验。】

  五、拓展练*,总结结课。

  1、欣赏纪念大禹的作品:也正因为如此,大禹治水的故事被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课件出示雕塑、画像等),人们为他塑像,为他建庙,写诗,做画,通过各种方式纪念、感谢这位伟大的英雄。书上这幅插图就是后人为他做的画。

  2、初识“思维导图”,练笔:刚才我们通过学*,把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提炼成关键词按照一定的思路板书在了黑板上,这就是思维导图。画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我们理清课文思路,抓住文章重点,不断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中经常使用。

  下面再让我们参考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按照这样的句式写下来。如果你能用上黑板上这些关键词会更好。

  他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他就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大禹。

  3、交流分享,评价提升。

  4、总结结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永远记住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

  【设计意图: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已久,在这里,展示有关他的雕塑、画作、诗歌,可以透过人们对他的歌颂与纪念,从另一角度使学生感受到他的伟大及对人们的影响。借助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写下来,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梳理课文内容,在以后的预*中尝试运用;另一方面,借助思维导图写话,总结课文,升华情感,将大禹的形象铭刻于学生心目之中。】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努力引导学生用心去感知文本内容,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本课教学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词语搭架,学*概括。

  作为第二课时,在课堂一开始,我通过检测词语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将课文中的词语分成四组出示,检测结束后,我又向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你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两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你能从这些词中选几个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此举真可谓“一石二鸟”,不但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而且进行了一次很有效的概括训练。为了降低“概括”的坡度,借“检测字词”这一拐棍,有效地帮助学生一步步地迈上“用精简的语言来概括”的台阶。

  2、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入手,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感情。课文第三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紧抓住关键词句,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通过感受大禹治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加深对治水困难的感受,进而指导朗读。其次,抓住描写治水过程的几个动词,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大禹的敬佩之情,达到有感情朗读。

  3、创设情境,诱**感。

  情境教学法是语文学*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我们要通过语言渲染,激发想象,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感受人物形象。本课教学中,在想象洪水的肆虐与无情时,在感受大禹遇到的困难与坚信时,在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纠结与决绝时,我都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调动学生的想象与体验,将抽象的毫无感情色彩的文字幻化为活生生的生活场面,诱**感的形成与生发,使学生真正“动情”,进而“情动辞发”,达到指导朗读的最终目的。

  4、品味语言,运用语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任何一篇课文,都只是学*语言文字、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蓝本。本课教学中,在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我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贯穿始终。紧紧抓住课文关键词语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品读与感悟能力;体会副词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关注“怎么写”;多次创设情境进行语言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与缺憾:

  1、研读教材、挖掘教学资源还不够。如果能够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大禹治水的起始位置及沿途地理环境特点,对于体会人物形象会有推波助澜之效。

  2、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需要我仔细研究和学*。

  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多样,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学*,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台。这些都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提升的方向。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2

  板块一、学*大禹治水的故事

  (一)治水的原因

  1、观看视频理解 “滔滔的洪水”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ppt出示第一节文字)

  (2)看视频理解“滔滔的洪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洪水来的时候,房屋都冲倒了,他的声音像野兽一样,给你什么感觉?

  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出来

  (3),出示词卡:滔滔的洪水齐读。

  2、想象画面理解 “无家可归”

  (1)出示词卡:“无家可归”,看着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 房屋都冲倒了,老百姓只能——;庄稼淹没了,老百姓只能——

  (2)读好这个词。

  3、想象画面,读一读。

  (二)治水的过程

  1、请三位学生读,每人读一句,读完整。(ppt出示第二小节文字)

  2、分句指导朗读

  (1)第一句:读出决心。

  ①把你的决心放到句子中

  ②让我们一起来表表决心

  (2)第二句:抓关键词,感受治水的艰辛

  ①为了治水,他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再请你读,你觉得准备工作简单吗?理解“千辛万苦”

  ③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大禹治水艰难的?他吃了那些苦?(禹渴了……,禹饿了,……)

  ④这么多的苦都藏在了那两个字中?(“千”和“万”)

  ⑤理解“千山万水”

  禹不仅吃了很多苦,还受了很多累,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是告诉我们他翻过了很多座山,趟过了很多条河,这个词你找到了吗?

  ⑥积累千( )万( )的词语

  先同桌交流

  再师创设情境:

  一个人要说的话很多很多(千言万语)

  打仗的时候,有很多的兵马(千军万马)

  天上的白云变化很多,(千变万化)

  (3)第三句:知道“九”表示很多,并勾连生活中与“九”有关的词语“九牛一毛”、“九死一生”。

  3.指导背诵。

  (1)示范背诵。

  (2)传授背诵秘诀

  这段话非常的有意思,你发现了吗?看:PPT出示:第一个三行;再出示第二个三行。

  看,第一个三行跟第二个三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两短一长”,再看看,这两行短的,又有什么相同点?你真会发现,他们长短是一样的。如果咱们数一数字数,怎么样?哦字数相同的。对,这样的句子我们看上去很整齐,读起来非常有节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引读:他吃尽了……走遍了…仔细察看了……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

  发现了这个秘密,我就这样来记:他的准备工作怎么做?我抓住了“吃尽”“走遍”“察看”这三个词,他带领老百姓怎么做?我抓住了“挖通”“劈开”“引导”这三个词来背,这样很轻松的背下来了。不信你也试试!

  (3)生练背

  (4)师引导看PPT,一起背

  4、治水的故事

  (1)自由读《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2)填数字,质疑

  讨论:禹为什么不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和妻子呢?

  (3)齐读

  同学们,看一看能耽搁多长时间啊?难道他真的不想见他的妻子和儿子吗?可这13年间,禹为了让老百姓尽快地重返家园,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看一看,这是多么的“大公无私”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三):治水的结果

  1、理解词语“安定的日子”和“代代相传”

  (1)引读第四自然段

  大禹这样的努力,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洪水被“制服”了(板书:制服)引读第四小节

  (2)想象画面理解“安定的日子”

  曾经冲垮的房屋,现在……曾经淹没的农田……现在……

  人们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板书)指名读,齐读

  2、语言描述理解“代代相传”

  所以啊,大家都很感谢这位治水英雄。爷爷把这个故事说给孙子听,孙子把这个故事再说给他的孙子听,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这就是——“代代相传”

  板块二:扣“大”质疑,深化主题

  1、老师质疑:为什么文中前3处用“禹”最后和题目用“大禹”?

  ①老师有一个疑惑。你看在“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禹在外治水13年”“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这里都是叫他“禹”,那为什么题目和最后一段中要加上一个“大”叫他“大禹”呢?

  ②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是大禹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板书“→”

  2.小结引读。

  他是伟大的禹,所以我们称他——大禹

  他是大公无私的禹,我们称呼他——大禹

  板块三、识写“治”与“制”

  1、识写“治”

  (1)怎样记住“治”的呢,?利用“抬”识记。

  (2)师范写,生描红

  (3)你能给它组个词吗?

  2、学*“制”

  (1)出示“制”, 你是怎样记住“制”的?

  (2)师范写,生描红,左宽右窄,注意左边的笔顺。

  (3)“制”组词

  板块四:布置作业

  1、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字册》上将“治”和“制”描两个,写一个。

  【板书】

  无家可归

  大禹治水

  制服 安定的日子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会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两个多音字的字音,认识一个新偏旁。

  3、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初步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叫“禹”,板书课题,指名读"禹"。

  大禹是人们对禹的尊称。今天我们要来学*大禹治水的故事。板书“治水”,齐读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怎么治水?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

  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要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再看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词语,指导学生读准,读好

  (注意多音字“没、倒”;后鼻音“姓、形”、翘舌音“治、制”)

  (1)滔滔淹没冲倒房屋仔细劈开感激英雄

  (2)害老百姓地形挖通治理洪水被制服伟大

  三、再读读课文

  带着刚才的问题去用心读读课文,找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告诉我们问题的答案。

  组织交流,读通课文:把你们读书的发现跟大家交流一下

  1、大禹为什么治水?

  指名读第一段,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简单交流后总结并板书:洪水害人

  2、大禹治水的结果?

  指名读第四段——大禹制服了洪水板书:制服洪水指导理解“制服”

  师指板书:现在你们迫切想知道什么?——大禹如何治理洪水的?板书:治理

  3、大禹如何治理洪水的?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呢?学生回答。

  出示第二段,学生自读,看看有几句话,做个标记。指名分句读句子。

  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他克服了许多艰难困苦,做了许多事儿,让滔滔的洪水乖乖地听从人的指挥,服从人的管理。让我们齐读这段话读。

  4、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

  在大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学们快读读看!自由读,指名读。

  5、再读最后一段。

  1、引读,在大禹的不懈努力下,洪水终于被——,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大家——。

  6、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2、生字:害通姓形治理洪被制伟

  (1)整合生字发现规律:8个是左右结构,部首写得窄,偏旁写得宽。

  (2)根据学生需要指导书写描红。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

  从词句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

  3、出示词语

  指名读、领读、齐读

  二、 学*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

  2、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3、继续播放画面,请你说说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难过)

  4、师:小朋友,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请你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自读、指名读

  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滔滔、淹没、冲倒)

  理解无家可归(老百姓因为洪水没有住的地方)

  指名读、齐读

  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苦难的老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小朋友读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 挖通 察看 引导 劈开,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4、从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禹治水的艰辛、他非常能吃苦、治理洪水的方法非常科学)

  5、指名读、齐读

  6、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

  学生可能会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过渡:大禹在外治水很长时间,,其中有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四、学*第三自然段

  1、 阅读故事,介绍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

  3、 出示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填上一系列数字。

  4、 指名读,说说体会

  (13年可以看出大禹治水的时间长。三次路过、一次也没有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说明大禹心里一直想着老百姓,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5、齐读

  五、学*第四自然段

  过渡: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终于把洪水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一齐读读第四日秒年第四自然段。

  1、读了以后,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很开心,因为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

  2、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

  3、(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

  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学生接:大禹)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学生接:大禹)

  4、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小朋友可能会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

  六、总结:

  大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他真不愧是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课后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教学生字

  理、伟、姓、制

  板书设计:

  千辛万苦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代代相传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的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 挖通 察看 引导 劈开,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并紧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重点词语引领学生细细品读从而理解和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他的吃苦精神。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未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做具体的描述,对这个自然段的理解,为了避免个别太过现实的孩子说出他不爱妻子和孩子而误导其他孩子。我先出示了三过家门而不过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禹的奉献精神。

  第四自然段主要采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首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说说心情如何,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并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这样安排,与第一自然段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加深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师述: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学生接:大禹),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学生接:大禹)。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达到高潮。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隐而不晦,使学生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最后提问: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小朋友可能会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激励学生学*大禹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不怕辛苦的精神。

  3、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新偏旁,会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新课。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洪水滚滚,淹没了大地,冲倒了房屋,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处流浪。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他多次带领百姓修坝堵水,但是都失败了。鲧的儿子禹看到这种情景,就整天想办法要为人民制伏洪水,那么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传说故事——《大禹治水》。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请学生自己先试着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同桌之间交流互读。

  (1)两人一起读读课文;

  (2)向同学读读你圈出的字。

  3、学生在小组里分自然段读文,要求认真听,帮同学指出没有读准的字音;

  4、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字音是否读准。

  三,交流识字情况。

  (1)认读词语卡片。

  洪水 淹没 农田 冲倒 百姓 父亲 带领

  修筑 才能 制伏 挖洞 水势 辛苦 入学

  a、小组合作认读。 b,开火车检查。

  (2)做游戏认读生字。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及时评价反馈。

  五,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 "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三,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 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走遍,吃*)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具体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四、学*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 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五、学*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 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练*把故事讲下来。

  (1)自己练*讲故事。

  (2)小组内互相讲述。

  (3) 指名讲故事,其他同学仔细听,评议。

  七,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回家搜集传说故事,准备召开"民间传说故事会"。

  八、板书:

  大禹治水

  滔滔洪水 千辛万苦 引入大海

  无家可归 千山万水 安定日子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

  从词句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

  3、出示词语

  指名读、领读、齐读

  二、 学*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

  2、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3、继续播放画面,请你说说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难过)

  4、师:小朋友,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请你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自读、指名读

  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滔滔、淹没、冲倒)

  理解无家可归(老百姓因为洪水没有住的地方)

  指名读、齐读

  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苦难的老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小朋友读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 挖通 察看 引导 劈开,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4、从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禹治水的艰辛、他非常能吃苦、治理洪水的方法非常科学)

  5、指名读、齐读

  6、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

  学生可能会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过渡:大禹在外治水很长时间,,其中有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四、学*第三自然段

  1、 阅读故事,介绍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

  3、 出示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填上一系列数字。

  4、 指名读,说说体会

  (13年可以看出大禹治水的时间长。三次路过、一次也没有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说明大禹心里一直想着老百姓,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5、齐读

  五、学*第四自然段

  过渡: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终于把洪水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一齐读读第四日秒年第四自然段。

  1、读了以后,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很开心,因为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

  2、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

  3、(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

  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学生接:大禹)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学生接:大禹)

  4、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小朋友可能会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

  六、总结:

  大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他真不愧是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课后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教学生字

  理、伟、姓、制

  板书设计:

  千辛万苦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代代相传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的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 挖通 察看 引导 劈开,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并紧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重点词语引领学生细细品读从而理解和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他的吃苦精神。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未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做具体的描述,对这个自然段的理解,为了避免个别太过现实的孩子说出他不爱妻子和孩子而误导其他孩子。我先出示了三过家门而不过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禹的奉献精神。

  第四自然段主要采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首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说说心情如何,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并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这样安排,与第一自然段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加深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师述: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学生接:大禹),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学生接:大禹)。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达到高潮。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隐而不晦,使学生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最后提问: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小朋友可能会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7

  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

  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

  2、勾画课文如何评价大禹的句子。

  3、发现课文分总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思考题及观察勾画句子的位置,来初步掌握文章结构)

  二、精读指导:

  (一)学*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治水?

  2、抓“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来理解洪水的凶猛、无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让孩子抓感受洪水凶猛的词语,教师渲染,学生再读从而深刻体会洪水无情而凶猛)

  (二)学*二自然段

  1、面对无情的洪水,禹在想什么?

  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更坚定地投入治水之中?

  理解:父亲鲧临死时叮嘱儿子: “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初步树立人物形象,从理解鲧的心系百姓转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点理解“叮嘱”,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把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志向。)

  (三)学*三自然段

  1、勾画大禹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句子,并与父亲鲧的治水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大禹科学治水。

  2、抓“常常”、“天蒙蒙亮”、“长年”、“脚跟都烂了”、“只好”等词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设计意图:着重由学生自读自悟,圈出重点词语,自己说说体会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让人物形象逐渐高大、丰满)

  (四)学*四自然段

  1、两个句子对比,自己体会“才”、“仅仅”、“就”、“却顾不得”的意思。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练读

  (设计意图:力图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体会副词的作用,从中感受禹为了治水,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并学会一些简单的朗读批注。)

  (四)学*五自然段

  1、通过和第一自然段洪水来时的场景对照,想象洪水退去的景象。

  2、理解“欣欣向荣”。

  三 、归纳小结:

  1、为什么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回答问题)

  2、全文都是称呼“禹”,为什么题目是“大禹”?

  (设计意图:力图成功塑造大禹这一英雄形象。)

  《大禹治水》教学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以教材为凭借,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我认为本课的精彩之处在于:

  一、把握教材特点,紧扣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奉献”,本节课 以“禹因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崇敬和爱戴的英雄?”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最初孩子们只能简单地认为大禹是为了治水而成为英雄,教学中,力图通过理解大禹为什么治水?(体会洪水带来的灾害以及父亲临终的叮嘱,有心想百姓的胸怀)大禹怎么样治水?(让学生自读自悟,抓重点词句来理解大禹治水历经艰辛,治水成功)结果怎么样?(给人们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造福人民)最后总结出大禹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为天下百姓,这种为别人付出不求回报,我们就称为奉献,回扣了单元主题。从“英雄”入手,回到“英雄”,其间诠释了大禹为什么是英雄,也将这一英雄形象变得高大、丰满。

  二、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节课,我抓住一切可以训练的机会,对孩子进行听、说、读的训练。

  1、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进行引读,最后小结课文中正是用上了这些动词才更准确地描写出洪水的凶猛。整个引读过程中我努力让孩子体会动宾词组和主谓词组的搭配,孩子加深了印象,也对语言文字进行了细细的品位。

  2、理解“叮嘱”一词。禹因为不忍让百姓受苦而想治水,这是第一个治水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大禹更坚定地投入到治水中?孩子的回答是因为父亲临死前的叮嘱。这时,我及时抓“叮嘱”一词,理解叮嘱的意思。父亲为什么要叮嘱?孩子回答因为父亲没能把洪水治好而放心不下受苦的老百姓,因为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帮自己完成未完的事业……这样,孩子既加深了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也树立了一定的人物形象,理解到鲧的心系百姓,进而也能理解到大禹的心系百姓。加上我刻意的四次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成功地把父亲的遗愿转化为大禹的志向。

  3、当教学到让孩子找出文中大禹治水方法的句子时,我抓“开凿”这一动词,抓“九条河”这一量词,通过引读和渲染,让孩子体会到大禹治水这一工程是如此的巨大和不容易。

  4、大禹的奉献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象贴标签似的讲读,也没有让孩子直接说出大禹有什么样的精神,而是让他们边读边勾画感动的句子,圈出自己认为重点的词语,谈自己的体会。抓“常常”“又”体会到大禹不只是一次这样,而是经常,多次。体会到大禹为治水风餐露宿都是常有之事。当孩子说到“天蒙蒙亮”能体会出大禹很早很早就起床。抓长年,理解一年很长时间大禹的脚都泡在泥水中,抓“脚跟都烂了”体会连最不容易烂的地方都烂了。抓“才”字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结婚很晚,抓“仅仅”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在家住的时间之短。抓“却顾不得回家看一看”中的‘却’字时,通过“十年”和“三次”的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到本来回家次数就很少了,就该进去看看,但大禹为了治水,“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这里,我还声情并茂补充典故,三过家门而不入,又一次回扣了“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让孩子们更理解“却”字的语法意义,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大禹为了治水,抛下小家而为大家,这一英雄人物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越发高大。另外,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孩子感受到哪句就出示哪句,我完全尊重他们的选择,让孩子们更自主地学*。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创造性地学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课后,我发现还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孩子自读自悟时,应根据他们的理解和体会,适时地加入朗读的训练和方法的指导,这样,读和悟才能更有效地结合,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好。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 通过集中识字、随文识字、多次复现等方式识记“洪、毒”等11个生字。

  2. 通过创设情境、反复练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生字集中的第1、4自然段。

  3. 通过“泛滥”学*“联系下文”理解词语,并运用这一方法理解“疏导”,通过“安居乐业”学*联系上文理解词语。

  4. 会写左右结构的“洪、认、难、被”四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词卡

  一、看图猜神话故事,引出课题

  1.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肯定听过不少故事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你能看图猜故事吗?

  (图:哪吒闹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它们可都是古代神话故事,今天就来读读其中的一个故事——大禹治水。

  2. 其实他的名字只有一个字“禹”,由于他治理洪水有功,为民造福,是个大英雄,所以人们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我们一起来恭恭敬敬地叫一叫。(相机板书课题)

  过渡:大禹是如何治理洪水的呢?赶紧打开书第71页。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分组认读词语,初步感知治水前后的对比。

  1.第一组词语:洪水泛滥 毒蛇猛兽 伤害 灾难

  读准前后鼻音。带拼音,去拼音。

  猜字谜:一间房子着火了——识记会意字“灾”,并积累词语:火灾、水灾,虫灾。

  火灾、水灾、虫灾,对于人们来说,可都是灾难呀。

  2.第二组:退去 耕种 重新 恢复 安居乐业

  带拼音,去拼音,读准多音字。

  3. (集中呈现两组词语)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词语分成这样两组吗?

  一组是写灾难,一组是写美好生活的,而且这两组词语所在的自然段特别难读。

  三、练读第一自然段,读懂泛滥,学*“联系下文”理解词语。

  1.(课件呈现第一自然段)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能读正确,读通顺吗?

  自由练读,个读检查。

  2.(词卡:泛滥)这里有个词语“泛滥”。

  看看这两个字的偏旁,你发现了?你能来猜一猜“泛滥”的意思吗?

  生:水很多 很快冲出来

  水很多,这么多够不够?(图片,一盆水,一潭水)

  光看字面还不一定猜得出来,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哪些词语可以帮我们读懂“泛滥”的意思?我们拿起笔来划一划。

  反馈:这大水怎么样?

  开火车。这大水干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可能还会干什么坏事?

  课件:泛滥就是~我们一起来读读。还有大家说的

  是啊,刚才我们读泛滥下面的句子,找到关键的词语,把它们对应起来,理解了泛滥的意思,这样的方法就叫“联系下文”。(板贴)

  想看看洪水泛滥的样子吗?(视频)

  朗读。人们在洪水中失去了财产,也失去了生命,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齐读第一段。

  四、练读第四自然段,运用“联系下文”理解疏导,联系上文理解安居乐业。

  小朋友们,真会读课文,第一段读得这么好,敢不敢来挑战更难读的第四自然段?

  1.(课件呈现第4自然段,标上句序)这段共有四句话,请2个同学来读一读。

  反馈,检查朗读。

  第一句:教训 疏导

  第二句:疏通

  第三句:

  第四句:练*词组(被水淹过的土地)(农业生产)

  2.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大禹治水成功了,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呢?疏导是一种什么样的办法呢?

  生猜:挖 。(课件插图)我们来看看课文插图,是啊,老百姓有的在挖土,有的在~,

  挖土,搬石头是不是就是疏导的意思呢?我们来用一用联系下文的方法吧。

  学*提示:读读下面的句子,划一划有关的词句,再用箭头对应起来。

  反馈:疏导就是~

  (课件)你们刚才提到的内容,老师把它们请到了课件上,你能给它们排排顺序吗?

  连起来读一读。

  疏导的过程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最后让洪水流到大海里去。

  3洪水终于退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课件:安居乐业)安居乐业是怎么样的呢?你能读读课文的句子,找到有关的词句填一填吗?

  (课件图片)如果用几幅图表示安居乐业的意思,你认为几号图?

  4. 其实不知不觉我们也用了~~联系下文的方法理解了安居乐业。

  (课件,位置)你看,疏导我们是联系它下面的句子,而安居乐业已经在最下面了,我们是联系上文。

  联系上文,联系下文,和在一起,我们送它一个名字,叫~联系上下文(板贴)

  五、巩固生字,书写

  1.这节课我们学*了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其实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词语,我们来积累积累,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疏通 泛滥 灾难 采用 驱赶 恢复 消退 教训)

  2. 书写“洪、认、难、被”

  (呈现课后生字表)发现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和独体字三类

  (呈现“洪、认、难、被”)说说写好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穿插

  (呈现魔法棒)看看每个字的上面、下面,你发现了什么?

  师范写:难

  生描一个,写一个

  反馈,再写一个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9

  尊敬的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

  在介绍我的课例以前呢,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我对阅读教学的一度困惑:

  很长一段时间,当我拿到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我就犯傻了,就好像一个人被关在漆黑的屋子里找门,这里摸一把,那里摸一把,不知那里是边,那里是岸,这种感觉,唉!就叫酸。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杂志时,一只虫子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了,忽然跌落下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了。第一个人注视着虫子,感慨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着、顽强;失败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第二个人注视着虫子,禁不住叹气道:“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唉,可怜的虫子。”你们看,观察同一只虫子,得到的启示迥然不同。太阳在白天放射光芒,月亮在夜晚投射青辉——可见世界并不是简单的组合体,同样观察虫子,两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他们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但他们所获得的启示都是对的。那对待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否也是如此呢,我想不管面对怎样的课型,只要我们抓准了课文,让我们的课堂立足一个“趣”字;倾注一个“情”字;把准一个“创”字;落实一个“读”字。我们的教学就会条条大道通罗马!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看课例《大禹治水》。

  【设计依据】

  给孩子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宽松的舞台,让我用我的眼睛看世界,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让我用我的方式成功,让我爱我所爱,孩子必将还你一片蓝天。这样的课堂才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的来学*。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与其让人累着,不如让人乐着;与其让人闲着,不如让人塌实着。

  根据以上的设计依据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旧引新,迁情入境。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具体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如下:

  一.*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你不又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孩子又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等、和谐的学*氛围。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

  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小朋友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

  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小朋友,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 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从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会抓住—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这几个重点词来进行教学。而在这里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来读读这一句话,播放动画,范读他吃劲了千辛万苦……通过上一课的学*呢,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等的*台上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孩子情不自禁地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连载式学*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1、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13年,在这13年里(填读第一句话)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问: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2、这些问题不光是你不明白,连禹的儿子也不明白啊!(填读第二句话)

  3、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又会怎样回答他呢?你们看-提问的权利学生拥有,解疑的义务学生承担,这不就是主体性最好的落实吗!

  以上只是情感的铺垫,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诱地三次表演。指名试着表演---互相点评后同桌互演----配乐加动作表演。将表演活动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推向高潮----(配上音乐渲染气氛,设计一些动作再现生活—儿子在门前读书,妈妈在屋里缝衣服)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有一天,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们?娘强忍着泪水,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啊!爹不回来看我们,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趁着被燃烧的激情,我顺势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孩子们一个个读得热泪盈眶。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对比式学*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孩子兴奋地说:“现在我可高兴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处去流浪了。”这样安排,与第一小节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轻而易举的又一次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发了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什么呢?(播放流动图)快来看呀!认为此处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动静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说“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人们永远感谢你;是你又带给了人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我就会帮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库,让你不用那么辛苦……

  最后构建完美板块,升华情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制水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呼唤他—大禹。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0

  【设计说明】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这一线索,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指导法和情境教学法,在读中设境,在境中激情,在情中悟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作品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创新。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质疑交流,指导朗读,引发思考,合理想象,充分理解,体会提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没有了它,我们将无法生存,地球将一片荒芜。(板书:水)

  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波涛滚滚而来的时候,水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所到之处一片汪洋,这就是洪水。洪水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

  于是,勤劳智慧的人民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关于治水的古代传说:(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这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呀!)

  2,指名读第一节。

  3,引读,抓关键词:这洪水,一路咆哮,真是洪水 ,它来到田野,农田被 ,它来到村庄,房屋被 ,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只好拖儿带女,四处流浪,再也没有了幸福的生活,老百姓们 。

  4,再指名朗读。

  5,小结: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第二自然段

  1,插叙:讲述大禹的父亲鲧用筑坝的方法治水的故事。

  2,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3,禹是怎样治水的呢 自由读第二,三句话。

  4,禹治水多不容易呀!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治水的艰难

  5,学生交流。指名朗读。

  6,引导启发想象:他吃了多少苦呀!

  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请你想想,当他渴了——————————,当他饿了 ————————,当他累了————————,为了治理洪水,禹真是吃尽了——————————。(理解"千辛万苦")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他走遍了——————————当他遇到高山,不管多高,他————————,他遇到大河,不管多深,他——————————, 他的身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他的脚底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他——————————(理解"千山万水")。禹就是这样坚定!(一起来读第二句话。)

  7,禹察看了水流和地形之后,发现有些河流被泥沙,石块堵住了,有些河流被大山挡住了去路。(指读第三句话)

  8,禹带领老百姓,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挖,多么苦,多么累啊!把许多条大河挖通,许多座大山劈开,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是多不容易啊!

  9,面对强悍的洪水,禹没有退缩,面对大河大山,禹也没有退缩,在千辛万苦之后,他终于成功了!(朗读第二自然段)

  10,比较鲧和禹不同的治水方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使学生体会到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从而感受到禹的智慧。

  四,学*第三段

  1,禹治理洪水整整花了13年的时间,在治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呢。(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 )

  2,学生自由读第三节。

  3,完成填空,填写文中数字,理解。

  4,结合实际引导感悟:你几天不见爸爸会怎样 几个月不见呢 几年不见呢 (体会禹的儿子13年没有看见过爸爸)

  5,难道他不思念自己的家人和儿子吗

  6,朗读这一段。

  7, 小结:十三年有多长啊 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让学生体会到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

  五,学*第四段

  1,(出示图片)过渡:在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后,结果怎么样了 理解"制服","安定"。

  2,指名朗读。

  3,小结:洪水使百姓无家可归,而现在,他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抓住"非常感激,伟大英雄,代代相传"等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大禹顽强治水的英雄形象。)

  六,总结全文

  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个著名的古代传说故事《大禹治水》,课题中的"大禹",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何人们称他为"大禹"呢 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大"的 (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七,拓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治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愚公移山》,下节语文课进行交流。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合集10篇(扩展2)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菁华9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

  一、导入揭题,复*词语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大禹。今天咱们继续学*他治水的故事。谁来读课题?(指名读 齐读)

  过渡:课题读得很棒,故事中的词语你会读吗?

  2.出示词语:

  洪水 淹没 无家可归 冲倒 治理 千辛万苦 制服 安定 代代相传 ①谁来读一读?(评:读得真棒)

  ②下面来开火车读。小火车开起来——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第一自然段

  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

  2.在情境的渲染下问:从刚才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又听到了什么?可以追问:你觉得当时的洪水怎么样?(凶猛、可怕)

  4.(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1)指名读。 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

  (2)指名说(滔滔 淹没 冲倒 )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如果读不好,引导:洪水摧毁了美丽的家园多么令人痛恨,该怎么读?

  5.指导理解“无家可归”

  (1)滔滔的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了,什么“叫无家可归”?

  (2)是的,没有家回去只能四处流浪就叫“叫无家可归” 看到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难过、伤心)

  (3)带着这种心情,谁能读好这个词?a.读得再慢一点,声音再低一些 b.指名读 c.一起轻轻地读

  板块一 :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 板书:治理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

  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提醒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惯)谁来说说你画的是哪一句?

  板块二: 感受“治水”艰辛

  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这句话中有两个词都带有千和万,你知道是那两个词?这里的千和万指的正好是一千座,一万条河吗?(不是)那指的是什么?(很多很多的山和河)

  2.你能读出山和水的多吗?出示词卡:“千山万水” 指读、齐读。

  3. 同学们,禹要查水流和地形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条条趟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引读。

  4.看图

  大家看,这儿*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千辛万苦”

  5.谁再来读读这个词?出示词卡:“千辛万苦” 指读、齐读。

  6.猜想一下:禹一路上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呢?(提示比如:当禹带的干粮吃完了,会怎样?当他禹遇到一只黑熊向他扑来又会怎样?)

  7.师补充介绍: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千辛万苦”

  8.理解了词语再来读这句话,相信一定能读得更棒。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除了这儿,禹还做了哪些事情?

  板块三: 感知“治水”之智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这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同一个数字是哪一个词?(齐答):九条、九座

  这里的“九”又指什么? 指名回答

  2.是的,这里的“九”指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

  3.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特别注意读好这些动词加红,挖通、劈开、引导)生有感情地练读。

  可是禹总结了父亲的教训,采用了疏的方法,引流入海取得了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三、咀嚼数字,境中悟情

  学*第三自然段

  1. 师配乐讲故事。

  2. 大家听得很投入。这个感人的小故事其实就是文中第3小节的内容,自己用心地读一读吧。

  3. 读完了,王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不准看书呦)

  4.出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都是数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竟然一次都没有回过家,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

  (3)漫长的13年,4700多个日日夜夜呀,这些数字最能打动人们的心,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这段话。

  5.是呀,儿子10多岁了还没见过父亲,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母子之间的一段对话。(创造地录音欣赏)

  6.听了这段对话,你知道禹舍弃自己的小家为的是谁?(老百姓) 7.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

  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过渡: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禹苦苦地干了13年,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四、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齐读最后一小节。板书:制服

  2. 孩子们,听到洪水被制服了,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出示: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1)引读。什么叫“代代相传” ?比如爷爷告诉爸爸 ,爸爸告诉儿子,儿子再告诉孙子就叫做“代代相传”

  (2)出示词卡读好“代代相传”。

  6.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有个疑惑,课文中都说是禹禹,为什么课题和结尾却说是大禹?(因为他能为民造福是位大英雄,所以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板书:英雄

  7.带着尊敬再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五、指导书写,阅读链接

  (一)指导生字:被 制

  1.观察字形:你发现了什么?

  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被:左右结构。学*新偏旁“衣字旁” 制: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二)、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 )的英雄?板书:无畏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xx的英雄。板书:智慧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 )的英难?板书: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四、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无畏

  大禹治水,智慧

  (代代相传)无私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大禹的精神是可贵的,作为*古代的神话传说,也是极具典型性的,可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这一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然后,再辅助以视频加深、巩固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

  在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教案通过“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挖通、劈开”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以及个人谈感受等形式,从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艰苦与不易。

  同时,这一教学内容是全文中最为困难的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千辛万苦”这个词语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从而也就感受不到禹这个人物的个人形象,体会不到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所以,能让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设计还是比较流畅、到位的,我设计了用动画理解“挖通”“劈开”,让学生直观的掌握了这一部分的内容。

  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如果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对话”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问学生“如果你就是禹的儿子,你想问妈妈什么呢?”“如果你是大禹,你会怎么说呢?”利用师生的交流,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

  第一,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二,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第三,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第四,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的。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希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激励学生学*大禹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不怕辛苦的精神。

  3、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新偏旁,会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新课。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洪水滚滚,淹没了大地,冲倒了房屋,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处流浪。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他多次带领百姓修坝堵水,但是都失败了。鲧的儿子禹看到这种情景,就整天想办法要为人民制伏洪水,那么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传说故事——《大禹治水》。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请学生自己先试着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同桌之间交流互读。

  (1)两人一起读读课文;

  (2)向同学读读你圈出的字。

  3、学生在小组里分自然段读文,要求认真听,帮同学指出没有读准的字音;

  4、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字音是否读准。

  三,交流识字情况。

  (1)认读词语卡片。

  洪水 淹没 农田 冲倒 百姓 父亲 带领

  修筑 才能 制伏 挖洞 水势 辛苦 入学

  a、小组合作认读。 b,开火车检查。

  (2)做游戏认读生字。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及时评价反馈。

  五,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 "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三,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 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走遍,吃*)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具体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四、学*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 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五、学*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 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练*把故事讲下来。

  (1)自己练*讲故事。

  (2)小组内互相讲述。

  (3) 指名讲故事,其他同学仔细听,评议。

  七,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回家搜集传说故事,准备召开"民间传说故事会"。

  八、板书:

  大禹治水

  滔滔洪水 千辛万苦 引入大海

  无家可归 千山万水 安定日子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认识“洪、毒”15个生字,会写“洪、灾”8个字。

  2.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3.根据提示,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

  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一篇神话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5大禹治水》)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结合课题,谁能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什么事?

  2、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一)洪水毒蛇猛兽伤害

  (二)认为教训棉被恢复

  (三)灾难仍然消退继续

  3、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治水前与治水后景象的句子。

  4、对比治水前、治水后的句子。

  三、精读感悟,体会大禹精神。

  1.学*第一段。

  (1)理解“洪水泛滥”是怎样的景象。

  (2)出示洪水泛滥的影像。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3)这样的场面使人们的生活感到无比的痛苦。你能读出来吗?

  面对如此悲惨的景象,一个叫鲧的人开始领着大家治水。

  2、学*第二段。

  (1)生自由朗读,说一说鲧是利用什么方法治水,治水的结果如何?(板书:鲧筑坝挡水,治水没有成功)

  (2)指名朗读鲧治水办法的句子。说说什么叫筑坝挡水。

  (3)出示“继续”词卡,联系用“继续”说句子。

  3、学*第四段,感受大禹的功绩。

  (1)大禹又是用什么方法制服洪水的?结果如何?(板书:禹疏通河道,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2)什么是“疏导”的办法呢?你能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吗?(课件出示)“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你觉得禹是个怎样的人?(无畏智慧)

  4.学*第三自然段,在禹治水期间,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

  (课件出示)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都不进去看一看,十三年啊,四千多个日日夜夜,难道他就不想回家么?想象一下禹三次经过家门时的情景:(课件出示)

  禹第一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听见孩子呱呱的哭声他。

  禹第二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听见妻子在教儿子叫爸爸的时候他。

  禹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看见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站在家门口,盼着他回来,他。

  学生补充说完整。

  多么令人感动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带着你的感悟读读。

  5、小结:正因为如此,人们为了表示对禹的尊敬和爱戴,在他的名字前加了一个大字,尊称他为“大禹”。

  四、巩固拓展,复述故事。

  课文学完了,你会讲这个故事给别人听吗?根据下列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要求:按照板书提示声音洪亮的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五、写字教学

  (1)师范写,重点指导“难、紧”并讲述:(板书:难紧)

  (课件出示):“难、紧”田字格课件。

  “难”:左右结构,注意字的结构,中间的“亻”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竖压住竖中线。这三个部分都要写得狭长一些,注意互相穿插,不要出格。

  “紧”: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又”的横撇、捺舒展,下部糸字底居中。

  (2)老师范写,学生在*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指正。

  六、推荐阅读

  《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指导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

  2、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里的水指的是什么水?洪水是什么样子?你见过吗?(指名说)

  3、播放录相: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录相。(洪水肆虐的景象)

  二、学*课文

  学*第一节

  1、问:你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谈)

  2、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洪水的?

  自己读读第一节。

  3、指导朗读。你能读出洪水的可怕和凶猛吗?

  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4、通过朗读这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直到我们还知道,是因为什么?课文最后有一个成语,大家找一找。(代代相传)

  学*第四节

  1、师: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就像一

  头猛兽,摧毁了老百姓幸福的家园,老百姓已经无家可归了!那么洪水究竟有没有被制服呢?(制服了)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老百姓该有多么感激大禹啊!

  2、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怎样感激大禹?(指名说)

  过渡:大禹是怎样制服凶猛的洪水?继续往下把课文读完。(自读二、三小节)

  学*第二、三节

  1、问:那么禹是怎样制服洪水的?治水的过程怎样?(指名答)

  2、出示图1、2:禹在干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带领老百姓……)他是怎样察看的?他又是怎样疏通河道的?读读课文。(板画千山万水)

  3、先是____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朗读。

  5、师:在禹之前,很多人包括他的父亲,都曾治过水,但是因为没有查看水流和地形,所以都没有成功。那么通过仔细察看,禹到底用了什么办法治水呢?(指名说)

  6、教师简笔画理清思路:要治水,最终就是要让洪水流入——(大海),而这中间隔着千山万水,所以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洪水——(板书)

  7、看图:挖河、劈山容易吗?从哪里看出?再去读一读,找一找。

  课文中的“九”你是怎样理解的?

  (指导朗读)

  8、连起来练读第二节

  学*第三节

  1、师:在治水的过程中,有一件更加令人感人的故事,想听吗?

  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2、教师示范朗读第三节。

  3、出示填空题: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指名填;齐读。)

  4、禹的儿子多大了?怎么会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呢?

  体会: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伤心、责怪、觉得父亲了不起……)读出他的感受,行吗?

  是他不想回去吗?那是为了什么?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他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

  5、指导朗读。读出对大禹的崇敬和感谢。

  6、洪水被制服了,那么治水是一件容易的事吗?(学生讨论)

  ⑴同学们想象一下,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危险呀?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⑵师:为了寻找治理洪水的最好办法,大禹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啊!

  ⑶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称得上英雄?小结:英雄就是不怕困难、勇敢顽强,为人民谋幸福的那些人,(伟大),我想应该是付出的努力更多,为人民作出的贡献更大的那些人。让我们读好这个词:伟大英雄

  7、指导朗读。

  三、小结

  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为了制服洪水,他克服了许多常人受不了的艰难困苦,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儿。

  四、布置作业

  给大家一个建议:读一读古代英雄故事,在班级举办英雄故事会,比比谁的故事最精彩。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所有生字并正确美观的书写“治、洪、姓、理、形”五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把课文的字音都读准了,并且认识生字、写好本课要求的生字。

  难点:读好课文中的长句。

  对策:让学生来自主朗读。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3、请小朋友仔细听一个关于大禹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小朋友是否也想来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朗读全文。

  4、汇报交流并检查字音。

  5、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6、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理、形,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3、老师范写这些生字。

  4、学生在书上描红。

  四、作业:学生在《*字册》上描红。

  15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7

  教学重点: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挂图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

  学生在《*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

  三、练*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 ) ( ) ( ) 久( ) ( ) ( )

  理( ) ( ) ( ) 伟( ) ( ) ( )

  二、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姓:有( )画,第三画是( )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 通过集中识字、随文识字、多次复现等方式识记“洪、毒”等11个生字。

  2. 通过创设情境、反复练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生字集中的第1、4自然段。

  3. 通过“泛滥”学*“联系下文”理解词语,并运用这一方法理解“疏导”,通过“安居乐业”学*联系上文理解词语。

  4. 会写左右结构的“洪、认、难、被”四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词卡

  一、看图猜神话故事,引出课题

  1.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肯定听过不少故事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你能看图猜故事吗?

  (图:哪吒闹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它们可都是古代神话故事,今天就来读读其中的一个故事——大禹治水。

  2. 其实他的名字只有一个字“禹”,由于他治理洪水有功,为民造福,是个大英雄,所以人们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我们一起来恭恭敬敬地叫一叫。(相机板书课题)

  过渡:大禹是如何治理洪水的呢?赶紧打开书第71页。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分组认读词语,初步感知治水前后的对比。

  1.第一组词语:洪水泛滥 毒蛇猛兽 伤害 灾难

  ·读准前后鼻音。带拼音,去拼音。

  ·猜字谜:一间房子着火了——识记会意字“灾”,并积累词语:火灾、水灾,虫灾。

  火灾、水灾、虫灾,对于人们来说,可都是灾难呀。

  2.第二组:退去 耕种 重新 恢复 安居乐业

  ·带拼音,去拼音,读准多音字。

  3. (集中呈现两组词语)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词语分成这样两组吗?

  一组是写灾难,一组是写美好生活的,而且这两组词语所在的自然段特别难读。

  三、练读第一自然段,读懂泛滥,学*“联系下文”理解词语。

  1.(课件呈现第一自然段)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能读正确,读通顺吗?

  自由练读,个读检查。

  2.(词卡:泛滥)这里有个词语“泛滥”。

  ·看看这两个字的偏旁,你发现了?你能来猜一猜“泛滥”的意思吗?

  生:水很多 很快冲出来

  ·水很多,这么多够不够?(图片,一盆水,一潭水)

  ·光看字面还不一定猜得出来,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哪些词语可以帮我们读懂“泛滥”的意思?我们拿起笔来划一划。

  反馈:这大水怎么样?

  开火车。这大水干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可能还会干什么坏事?

  课件:泛滥就是~我们一起来读读。还有大家说的

  ·是啊,刚才我们读泛滥下面的句子,找到关键的词语,把它们对应起来,理解了泛滥的意思,这样的方法就叫“联系下文”。(板贴)

  ·想看看洪水泛滥的样子吗?(视频)

  ·朗读。人们在洪水中失去了财产,也失去了生命,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齐读第一段。

  四、练读第四自然段,运用“联系下文”理解疏导,联系上文理解安居乐业。

  小朋友们,真会读课文,第一段读得这么好,敢不敢来挑战更难读的第四自然段?

  1.(课件呈现第4自然段,标上句序)这段共有四句话,请2个同学来读一读。

  反馈,检查朗读。

  ·第一句:教训 疏导

  ·第二句:疏通

  ·第三句:

  ·第四句:练*词组(被水淹过的土地)(农业生产)

  2.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大禹治水成功了,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呢?疏导是一种什么样的办法呢?

  ·生猜:挖 。(课件插图)我们来看看课文插图,是啊,老百姓有的在挖土,有的在~,

  ·挖土,搬石头是不是就是疏导的意思呢?我们来用一用联系下文的方法吧。

  学*提示:读读下面的句子,划一划有关的词句,再用箭头对应起来。

  反馈:疏导就是~

  ·(课件)你们刚才提到的内容,老师把它们请到了课件上,你能给它们排排顺序吗?

  连起来读一读。

  疏导的过程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最后让洪水流到大海里去。

  3洪水终于退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课件:安居乐业)安居乐业是怎么样的呢?你能读读课文的句子,找到有关的词句填一填吗?

  (课件图片)如果用几幅图表示安居乐业的意思,你认为几号图?

  4. 其实不知不觉我们也用了~~联系下文的方法理解了安居乐业。

  (课件,位置)你看,疏导我们是联系它下面的句子,而安居乐业已经在最下面了,我们是联系上文。

  联系上文,联系下文,和在一起,我们送它一个名字,叫~联系上下文(板贴)

  五、巩固生字,书写

  1.这节课我们学*了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其实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词语,我们来积累积累,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疏通 泛滥 灾难 采用 驱赶 恢复 消退 教训)

  2. 书写“洪、认、难、被”

  ·(呈现课后生字表)发现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和独体字三类

  ·(呈现“洪、认、难、被”)说说写好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穿插

  ·(呈现魔法棒)看看每个字的上面、下面,你发现了什么?

  ·师范写:难

  ·生描一个,写一个

  ·反馈,再写一个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为民造福、为民奉献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辞辛劳的制服了洪水,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神话故事我们最爱看了,以前我们都学过哪些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开天地》、《夸父追月》等)在课外我们也看了不少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又来学*一篇神话故事——《大禹治水》。

  2、板题,读题,质题。

  (师归纳:(1)为什么治水?(2)怎样治水?(3)治水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的三个问题分别是那些自然段写的?

  2、抽学生轮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并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3、交流汇报上面的问题。

  三、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1、学*第1和2自然段

  (1)抽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禹治水的原因。

  (2)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朗读。

  2、学*第3和4自然段

  (1)分组读这两段。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朗读来理解。

  a、禹改变了父亲的------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引导学生比较禹与他的父亲治水方法的不同,体会大禹的聪明。

  b、晚上,他常常睡在------拄着棍子走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如“蒙蒙亮”、“烂了”“草丘山冈”等体会大禹为了治水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引导学生想象大禹还遇到了哪些困难?适时指导学生朗读。

  c、为了治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引导学生抓住“才”、“仅仅”、“就”、“却”来理解大禹的奉献精神。)

  补充:“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大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并让学生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来读句子。

  3、学*最后一段

  (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2)看到这些景象,心情如何?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

  四、升华情感,内化问题

  (1)此时此刻,你难道不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吗?

  (2)教师总结:大禹也成了我们心中的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呼唤他的名字——大禹。

  五、搜集故事,拓展延伸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在我们的周围、身边,也有许多像大禹那样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人物,课下收集你心目中的英雄故事,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艰苦

  奉献辛苦爱戴敬仰

  痛苦

  附:

  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还有婴儿的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一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合集10篇(扩展3)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菁华9篇)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最后制服了洪水,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透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大禹治水》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大禹这个古代的伟大英雄,并通过朗读、表演、想象、体会,感受到孩子对大禹的敬佩。

  教学本课,我紧扣“千辛万苦”一词,引领学生细细品读课文、首先通过看图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难,以及“走遍千山万水”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通过训练孩子的说话,使他们对“千辛万苦”有了形象的认识、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对“千辛万苦”的理解、最后,为了让学生*距离地了解大禹,认真学*“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动人的故事,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用编故事的方式体会大禹坚持不懈、关心百姓的品质,使学生在心灵上与大禹产生了共鸣,感受大禹一心为民的高大形象、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的作用。

  二、成功之处

  1、本堂课,在感悟文章中心的同时,我明白学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促悟,使学生对人物的高尚品质有更深刻的体会,悟又带动了读、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朗读自然就更出色了。

  2、教学时我采用讲数字故事的有趣形式,引导学生联上下文,体会数字背后的意思、引导学生读书,感悟“才、仅、却”表达的语气与情感,感悟禹“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大爱境界、领悟禹能够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就是大爱,就是奉献。

  三、不足之处

  1、没有把课堂放给学生,讲得比较多,总是把自我的感受过多地强加给学生、其实,就应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生学*的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2、本课对于识字的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仅仅是认读了,有些词语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刻理解。

  四、改进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细心备课,虚心学*,一定要懂得舍弃,认真落实每堂课的训练点。

  2、在课堂上一定要学会倾听学生,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

  3、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课堂的教学语言、说话时就应尽量简练,评价语应尽量多元化。

  4、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的。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带给了很好的帮忙和历练,期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的提高。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2

  《大禹治水》是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古代的传说故事,生动地描写了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的故事,赞颂了她一心一意为公、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抒发了人民大众对他的感激之情、缅怀之意,使人深受教育。

  全篇课文紧紧扣住“治水”这一中心进行展开,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治水前老百姓因水患而无家可归。课文先写了洪水的水势,“滔滔”形容洪水汹涌,波涛滚滚;其次写危害,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冲倒房屋;结果是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洪水给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灾难,不治不行。这样就引出了第二部分—治水。课文首先写了大禹下决心治理洪水,然后写大禹仔细观察,挖河劈山,疏导洪水。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这两句话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从几个关键词里进行理解:“走遍”、“吃尽”,一个“遍”、一个“尽”表明了大禹为调查水情走了很多路,吃了许许多多的苦。“千”、“万”都表示很多很多,“九”并不是指数字九,古人以九为数之最大,这里形容大河、大山的多,还要“挖通”“劈开”,可见治水的工程是多么浩大;大禹“仔细”察看水情,“带领”老百姓治水,身先士卒;通过“引导”的方法,使洪水流入大海,不再危害老百姓。从思想到行动上,把大禹治水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课文还列举了典型事例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的感人故事,使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大禹为大家,舍小家的可贵精神。“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13年”强调了大禹治水的时间很长,“三次”和“一次”形成了对比,“十多岁”应大于“13”,说明大禹离开家的时间太长,孩子都不知道父亲的样子,由此可见,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多么可贵啊!第三部分写治水后,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洪水得到治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所以人们非常感激这位治水英雄,大禹的名字也代代相传。

  课文的篇幅适中脉络清晰,大禹的形象也更加生动、感人。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3

  《大禹治水》是小学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了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不辞辛劳,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把洪水治理好了的故事。这篇课文将单元主题——奉献展现得淋漓尽致。孩子们通过学*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继而培养孩子公而忘私的精神。

  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治水的原因。肆虐的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为全文定下了基调,但三年级的孩子对“洪水”的感性认识比较少,很难读到位,我采用老师范读的方式,让他们说说看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孩子们边读边悟,抓出描写洪水可怕的重点词语,如:“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只有感受到洪水的可怕,才能领悟鲧为什么临死前还不忘叮嘱禹“一定要把洪水治理好”。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自然而然明白治水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的事。关于治水结果的学*紧随其后。“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紧扣重点词语“欣欣向荣”的理解,与洪水时形成鲜明对照,这巨大的变化都要归功于禹,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孩子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有了明确的源头,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隐而不晦,使他们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针对全文学*的重点——禹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先引导孩子们找到禹遇到的困难:“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语“常常、又、长年、都、只好”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突出禹无畏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对比学*两句话:“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顾不得进去看一看。”首先让孩子带着问题: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自由练读,体会“才、仅仅、就、却”突出了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在很多方面,是需要我不断努力和改进的。

  首先,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去钻研,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一点事毋庸置疑的,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在教学设计中更多地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设计必须要显得严谨,尤其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必须反复斟酌,加以训练。

  第二,要注重朗读形式与理解课文的结合。这堂课以读贯穿全过程,虽然在读的形式上有自读、齐读、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读,但从整体的过程来看,读得并不深入,学生仅是反复地读,将读的形式完整的呈现出来,基本局限在课文内容的朗读理解上,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并未能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缺少让学生质疑,自主学*的时间。

  第三,要更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这堂课的实际教学中,还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无论是找一找禹治水的方法,还是禹在治水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无论是在指导朗读,还是在学*“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教师引导问题给予得较多,总是把自己设计的教学过程过多地加给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第四,读写结合的过程,因为读的不够深刻,有的孩子对禹无私奉献的精神理解比较肤浅,导致了看图写话有些偏差,有的孩子在写话时,出现了禹的妻儿欢声笑语的场面。

  第五,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的。

  第六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针对孩子们的回答,适当及时地进行评价、引导、鼓励,让孩子们始终处于课堂的中心,激发了他们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学*的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希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升。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4

  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如果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对话”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问学生“如果你就是禹的儿子,你想问妈妈什么呢?”“如果你是大禹,你会怎么说呢?”利用师生的交流,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

  第一,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二,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第三,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第四,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的。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希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5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所以我确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指导感情朗读。

  课文生字中“治、制”这两个同音字,我知道学生肯定要混淆的,一次我确定了本课的第二教学目标:学写生字:治制

  在教学新课前,我复*了课文中的生词“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决心、治理、带领、千辛万苦;制服、安定、伟大、代代相传。”看似简单的三组词,其实是统领全文主要内容的词语。接着,我又抛出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里的治水指的是什么水呢?”为下面的学*做了铺垫。通过第一课时的学*,学生都能明白大禹治的是洪水。可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学生就有点似懂非懂了。而我的一段洪水的视频正好帮助学生明白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我紧扣“滔滔”二字让学生理解,因为洪水的大、洪水的凶猛,所以冲倒了房屋、淹没了农田,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

  在讲解大禹治水经过时,我为了让学生体会治水的艰辛,紧紧抓住“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等语句。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朗读,我觉得可能学生理解的程度不深,因此,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练*:“山太高,禹爬不动了,他_____。水太深,禹趟不过了,他_____。没有吃的,禹饿 得两眼发花,他_____。天太黑,凶猛的野兽出来了,他_____。”通过学生的口头填空,让学生深深的理解到大禹治水的不易,真的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禹这样辛苦地观察水流和地形,他才能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顺利的将洪水引入了大海”。这里的两个“九”字又是第二自然段理解的一个难度,学生肯定会一位真的只有“九条大河”、“九座大山”,我就告诉这里指很多很多,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禹治水的艰难。最后一个填空练* “禹下决心要(),他吃尽了(),走遍了(),仔细地察看(),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洪水()。”我采用了你填、我填、大家填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得到了巩固,对大禹治水的艰难再一次深深地领会了。

  在学*“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我原本想通过老师像讲故事一样的讲述,边讲述边填数字来引出这段文章,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可是当我出示了填空,还没说完,学生就接着说下去了,我只好改变策略,改成提问“看了这些数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禹的?如果你是禹,你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学生提了一些问题,我又做了一点补充,我说:“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禹在外治水13年,那是七千四百多天哪!”从而更好的理解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学生也对大禹的英雄壮举敬佩不已。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老百姓,你会怎么感激大禹,以此来理解为什么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词语的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添加了一个“送词语”的设计,我送给了学生“千难万险、千言万语、千恩万谢、千家万户、千秋万代”六个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成语。

  本课生字中的“治制”为同音字,为了使学生能很好的区别,我找来了古代的字,让学生形象的分辨清楚“治”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旁,“制”与刀有关,所以是立刀旁。又通过学生自己组词加深理解,最后通过填空“禹下决心____理洪水,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终于把洪水______服了。”加以巩固。

  本堂课,在感悟文章中心的同时,我知道学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促悟,使学生对人物的高尚品质有更深刻的体会,悟又带动了读。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朗读自然就更出色了。

  在这堂课中,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到位。

  1、时间把握不好。在观看洪水的视频时,视频播放的时间太长了,有的学生都有点坐不住了,也浪费了一点时间,以至于后来时间来不及了,还有一个对“治制” 的巩固理解的填空练*“禹下决心理洪水,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终于把洪水服了。”都没有做,对这两个字的描红也没来得及反馈,还拖课了。

  2、老师的话太多。虽然在课前设计时,我已经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这个练*:“山太高,禹爬不动了,他____。水太深,禹趟不过了,他 ____。没有吃的,禹饿得两眼发花,他____。天太黑,凶猛的野兽出来了,他____。”的教学时,一看学生说不出来,我急了,就讲了很多,还有在学*“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教师给予得较多,总是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想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6

  一、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识字教学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枯燥为有趣。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初读课文后,认读字词时采用了“大转盘”的游戏,将学生的识字行为寓于愉悦的游戏之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识记,突破了识字难点;在学写生字、识记字形时,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中,采用“争当识字大王”的形式开展“识字擂台赛”,让学生互相交流记忆生字的好办法,互相启发,共同识字,这样,识字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再是枯燥的读和写,他们在娱乐中掌握了字的音、形、意,从而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写字教学

  在写字教学中我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评价彼此的字。鼓励学生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并鼓励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如:刘爽的字写得非常工整,尤其是“撇”写得特别舒展,如果能够写得稍微小些,让占格不那么挤就更好了。因为学生不只需要教师对自己的评价,那是一种师生间的交流,他们更需要同龄人的评价,即生生之间的沟通。这里互评的设计,不但为了使学生学会正面评价他人,更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

  三、讨论:

  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给予鼓励,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个性化发言。孩子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出了这些词语:聪明(因为他看小孩游戏就想到了治水的办法)、善良(帮助老百姓治水)、坚强(不放弃治水)等。然后我又让学生各自带着对人物的理解,再次通读本组文章,让他们在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7

  《大禹治水》是一篇千古流传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大禹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用“引”的方法治水成功,给人们带来幸福的故事。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练,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一个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本课教学有以下优点

  一、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

  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不是分析出来的,而是通过朗读,来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及各种文化信息的获取。《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本课教学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读,让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人物的高大形象。

  如:开头我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进行自由读、放声读,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为后面理解课文打下基础。然后让学生默读全文从整体上感受人物形象。最后指导学生探究式的读,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多角度的读,个性化的读,从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大禹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中我还注意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做到了以学定教。

  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不很了解,对课堂的发展也无法预知,因此课堂上我根据学生实际,不断调整原有的教案,通过教师的“情“来激发学生的情,同时运用激励性的,引导性的评价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整堂课学生学*积极性高,读书、发言的欲望很强。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我针对中年级学生具有有意注意极易涣散,理性思维较弱,感性思维较强等心理特点,制定了兴趣产生—情趣保持—情感激发的教学思路。一开始,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起学生读课文的兴趣,然后在重点部分层层推进,通过朗读指导来突破难点重点,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最后进行拓展、迁移,为学生展示了当代的英雄人物形象,从而达到了提升学情的目的。

  当然,这堂课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进一步完善。

  1、这堂课以读贯穿全过程,虽然在读的形式上有自由读、放声读、齐读、评读、默读等,但从整体的过程来看,学生的读感情融入还不够,感受还比较肤浅,比如让他们读受感动的语句并说说为什么受感动时,许多学生只把课文的原句重新复述了一遍,深度和广度上都还不够。

  2、主导性偏强,凸显学生的学尚不够有力。虽然在课前设计时我已经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这堂课的实际教学中,仍有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情况,无论是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还是感受英雄人物的奉献精神方面,教师给予的似乎较多,有时还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了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学是有缺撼的艺术,但只要我们不断的反思,相信我们的教学能力一定会提高到另外一个高度。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8

  1.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舍弃”,“舍弃”的标准是学生,学生的基础资源、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思维发展,“舍弃”的标准是课程标准、是年段目标、是课时目标。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在众多的词语选择中,我舍弃了“吃尽、走遍、挖通、劈开、引导”而重点理解了“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为的是体现禹的治水精神,而关注孩子为大家做好事要有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毅力的正确的价值观。

  2.努力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拓宽孩子的思维广度和增强孩子的思维力度。

  A.努力摒弃低年级课堂中琐碎的问题而达到理解文本的目标,进行课堂的块状结构设计,让学生在文本的感悟中有较为整体的思维广度(第二节的教学)。

  B.在课中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思中学,在学中思,学思互长(第三节的教学)。

  C.总结反馈技巧地引入互文学*,加大思维的力度(与鲧治水相比较,思考治水成功的原因是锲而不舍的毅力与科学的方法)。

  D.追究寻源,探究名字,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大禹名字的探究)。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9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就是为了百姓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大禹历尽千辛万苦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成功制服洪水的故事。总体来说本节课的讲授很完整,整个流程的.衔接合理自然,教学目标基本上也都达成了,既让学生们了解了治水的过程,理解了文章的重难点句子,也让他们理解体会到了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为民的精神。

  在讲授课文之前,我先请同学们观看了一则关于洪水爆发的短视频,看过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为后边理解课文中描写洪水的凶猛,灾难的巨大奠定了基础,也帮助了学生从侧面进一步体会禹治理洪水的决心,朗读起来更加的动情。尤其是讲授“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时,许多孩子们眼睛里都含满了泪水,让我十分惊讶与欣慰,惊讶的是我的孩子们竟如此的感性,欣慰的是我的朗读能够吸引孩子们,使他们认真投入倾听。

  但是在课堂伊始,我让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却出现了齐读的状况让我始料未及,针对这个情况,我及时着重进行了评价强调,引导孩子们区分齐读和自由读的区别,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情况。另外就是,课堂上对孩子们回答的评价语还是不够具体,我更多使用的是“理解的真到位”、“感悟的真深刻”这类话语,而没有具体结合学生的回答去评价,在关注学生具体到个人的这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多聆听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多请教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吸取精华转化为适用于自己课堂的东西,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合集10篇(扩展4)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菁华9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师生的互评,充满激励,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无畏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智慧

  [通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通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接着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板书: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扩充了课文的内容,也有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一定的梯度,通过角色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目标: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_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五、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无畏

  智慧

  无私

  (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集中识字、随文识字、多次复现等方式识记“洪、毒”等11个生字。

  2。通过创设情境、反复练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生字集中的第1、4自然段。

  3。通过“泛滥”学*“联系下文”理解词语,并运用这一方法理解“疏导”,通过“安居乐业”学*联系上文理解词语。

  4。会写左右结构的“洪、认、难、被”四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词卡

  一、看图猜神话故事,引出课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肯定听过不少故事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你能看图猜故事吗?

  (图:哪吒闹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它们可都是古代神话故事,今天就来读读其中的一个故事——大禹治水。

  2、其实他的名字只有一个字“禹”,由于他治理洪水有功,为民造福,是个大英雄,所以人们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我们一起来恭恭敬敬地叫一叫。(相机板书课题)

  过渡:大禹是如何治理洪水的呢?赶紧打开书第71页。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分组认读词语,初步感知治水前后的对比。

  1、第一组词语:洪水泛滥;毒蛇猛兽;伤害;灾难。

  读准前后鼻音。带拼音,去拼音。

  猜字谜:一间房子着火了——识记会意字“灾”,并积累词语:火灾、水灾,虫灾。

  火灾、水灾、虫灾,对于人们来说,可都是灾难呀。

  2、第二组:退去耕种,重新恢复安居乐业。

  带拼音,去拼音,读准多音字。

  3、(集中呈现两组词语)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词语分成这样两组吗?

  一组是写灾难,一组是写美好生活的,而且这两组词语所在的自然段特别难读。

  三、练读第一自然段,读懂泛滥,学*“联系下文”理解词语。

  1、(课件呈现第一自然段)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能读正确,读通顺吗?

  自由练读,个读检查。

  2、(词卡:泛滥)这里有个词语“泛滥”。

  ·看看这两个字的偏旁,你发现了?你能来猜一猜“泛滥”的意思吗?

  生:水很多很快冲出来

  水很多,这么多够不够?(图片,一盆水,一潭水)

  光看字面还不一定猜得出来,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哪些词语可以帮我们读懂“泛滥”的意思?我们拿起笔来划一划。

  反馈:这大水怎么样?

  开火车。这大水干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可能还会干什么坏事?

  课件:泛滥就是~我们一起来读读。还有大家说的

  是啊,刚才我们读泛滥下面的句子,找到关键的词语,把它们对应起来,理解了泛滥的意思,这样的方法就叫“联系下文”。(板贴)

  想看看洪水泛滥的样子吗?(视频)

  朗读。人们在洪水中失去了财产,也失去了生命,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齐读第一段。

  四、练读第四自然段,运用“联系下文”理解疏导,联系上文理解安居乐业。

  小朋友们,真会读课文,第一段读得这么好,敢不敢来挑战更难读的第四自然段?

  1、(课件呈现第4自然段,标上句序)这段共有四句话,请2个同学来读一读。

  反馈,检查朗读。

  第一句:教训疏导

  第二句:疏通

  第三句:

  第四句:练*词组(被水淹过的土地)(农业生产)

  2、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大禹治水成功了,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呢?疏导是一种什么样的办法呢?

  生猜:挖。(课件插图)我们来看看课文插图,是啊,老百姓有的在挖土,有的在~,

  挖土,搬石头是不是就是疏导的意思呢?我们来用一用联系下文的方法吧。

  学*提示:读读下面的句子,划一划有关的词句,再用箭头对应起来。

  反馈:疏导就是~

  (课件)你们刚才提到的内容,老师把它们请到了课件上,你能给它们排排顺序吗?

  连起来读一读。

  疏导的过程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最后让洪水流到大海里去。

  3、洪水终于退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课件:安居乐业)安居乐业是怎么样的呢?你能读读课文的句子,找到有关的词句填一填吗?

  (课件图片)如果用几幅图表示安居乐业的意思,你认为几号图?

  4、其实不知不觉我们也用了~~联系下文的方法理解了安居乐业。

  (课件,位置)你看,疏导我们是联系它下面的句子,而安居乐业已经在最下面了,我们是联系上文。

  联系上文,联系下文,和在一起,我们送它一个名字,叫~联系上下文(板贴)

  五、巩固生字,书写

  1、这节课我们学*了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其实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词语,我们来积累积累,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疏通泛滥灾难采用驱赶恢复消退教训)

  2、书写“洪、认、难、被”

  (呈现课后生字表)发现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和独体字三类

  (呈现“洪、认、难、被”)说说写好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穿插

  (呈现魔法棒)看看每个字的上面、下面,你发现了什么?

  师范写:难

  生描一个,写一个

  反馈,再写一个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词不离句,句不离词,理解“无家可归、伟大英雄、代代相传”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述课文。

  3、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设计理念: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多份资料的引入,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教学重点:第二、三自然段。

  课前准备:资料(“三过家门而不入”、“洪水之害”、“鲧和禹的治水方法”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授第三小节“三过家门而不入”

  1、小朋友们,上节课咱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大禹”,今天咱们继续学*他“治水”的故事。(指读课题:大禹治水)谁来读好课题?(两生读)

  评:你读的音很准。你读得很有气势。

  2、师:看,“治”可是一个生字,课文里除了治水,还用它组了哪个词?(生:治理)。谁能用它说一句话?(生:大禹治理洪水。评:对,这就是这篇课文讲的主要内容)记得吗?还有一个生字,也读zhì。出示“制”这是什么制?(生制服的制)你能用制服说一句话吗?(生:洪水被制服了。评:对,这就是这个故事的结果。)

  (小结:小朋友们真是活学活用的小能手。大禹治水这篇课文就是讲了大禹通过———治理——洪水,终于把洪水———制服了的故事。)(引导学生一起说)

  3、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听故事,课文的第三小节,就给咱们讲了一个故事,去仔细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快想慢,想高声想轻声,想多读几遍都行。完全读好举起小手。

  4、师:读好了,那赵老师就出个题来考考你,看你有没有用心读。(多媒体出示“填空”)(生做)这位小朋友呀,读得认真,记得也很清楚,谁能给咱们读好这个小故事呢?

  师相机评:嗯,13年多长呀,4千7百多天哪,你的读让我感觉时间还不长。你再试试。哎?是几次路过家门?你再读读。谁能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另一生读)

  5、师:禹的儿子十多岁了,引接读————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如果是你,一天两天不见爸爸,也许不怎么样,但是十多年呐,谁来读好这一句?如果你是禹的儿子你会有哪些疑问?(生谈)对呀,禹为什么三次路过家门而不进去看一看呢?他当时想什么呢?赵老师把这个小故事带给大家,取出第一份资料,静心听————

  (播放配乐读“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6、师:听了故事,你觉得大禹舍弃自己的小家,是为了谁?(生:为了百姓,舍小家为大家。)禹舍弃自己的小家,是为了什么?(生:为了治理洪水)对,因为禹是深知洪水的厉害的呀。去读读课文第一小节,你觉得这洪水怎么样?

  二、体验学*第一小节,交流洪水资料

  1、师:你读到了怎样的洪水?(生谈:可怕的洪水,凶猛的洪水。)你来读一读。

  评:这洪水还不够凶猛。多么凶猛的洪水呀,你从哪个词读出来的?(滔滔)还有谁来读一读?(一生读)

  评:听了你的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

  这场洪水到底有多可怕,取出第二份学*资料,我们轻声跟着录音去体会。(放录音)

  2、师:听了录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谈)

  评:对,洪水使百姓流离失所,家园被毁,无处可去,这就叫————“无家可归”太惨了。想象当时的情境,咱们一起读好这一节。(齐读第一小节)

  3、师:所以,禹下决心———引接读。谁来为禹下这个决心?(生读)

  三、读学课文第二小节,拓展两代人治水故事

  1、师:这决心是下了。但制服洪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读故事,老师就再给你们引入一个故事,拿出第三份学*资料,禹的父亲鲧也治理过洪水,结果怎么样了呢?去轻声读读这个故事。(生读故事)

  2、师:这个故事中,你了解到了什么?(生谈:父亲鲧治水没有成功,他用的是“堵”的办法。禹反复察看水流和地形,禹用的是“疏”的办法。最后,禹成功了。等)

  3、师:小朋友们,禹的父亲因治水不利而被杀后,他更坚定了自己治水的决心。但治水不仅需要决心,更需要智慧,其间,他吃了多少苦啊!自己去大声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再告诉老师,禹是如何想出“疏”的办法的?(生自由大声读文)

  4、生交流:他仔细查看水流和地形。师: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第一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禹吃的苦多吗?(多)哪个词读出来?走过的山山水水多吗?(多)哪个词读出来?你还能说出几个吗?(生谈:千言万语、千军万马、千丝万缕、千头万绪——————)

  师:各种各样的苦都尝了,就叫———“吃尽了”,各种各样的路都走了,就叫———“走遍了”,谁再来读好这句话?(生读)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儿,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据说,禹戴着草帽,拿着铁锹,亲自察看水流和地形,累得把小腿上的毛都磨光了呢!他吃的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咱们一起读好这句话。(齐读)就是这样,禹才通过反复实验,想到了“疏”的办法。于是,他带领———(引接齐读第二句)

  第二句: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师:谁想来读?(一生读)评:挖的河还不多,一条两条。挖的河真多,谁还想来试试?(再一生读)老师再讲一个故事:相传,禹在治理洪水时,经常要夜宿山野,他总是和百姓同吃同睡,要挖河劈山时,他总是走在最前面。从这儿,你觉得大禹怎么样?生谈。禹和百姓一起干活。老师送你一个词“身先士卒”,起个带头作用。

  5、禹和父亲两代人治水,一成一败。归根到底是方法的原因。那么,你来看看这两句话能不能互相换一换呢?(投影出示两句话)

  生谈:不能换。要先察看水流和地形,再想到用“疏”的办法,去挖河、劈山。

  6、师:你说得太好了,像大禹一样,是个充满智慧的人。让咱们一起读好这一小节,再次感受一下禹治理洪水的不易。(生齐读)只有这样,大禹才把这滔滔的洪水给————引说“制服了”。(多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引接读最后一节。

  四、体会读文最后一小节,拓展韩国励志故事

  1、师:洪水被制服了,听,老师带来一段音乐(放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生谈)百姓在唱呀跳呀。老百姓又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人们杀猪宰羊庆祝胜利。人们感谢大禹——————等等。

  师:在大街上邻居遇到一起说—————父亲对儿子说———人们遇到大禹说————

  2、师:人人都敬仰禹,人人都佩服他,所以,他就是我们的“伟大英雄”(板书)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激之情,读好这一句。

  师:于是,父亲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儿子长大了又告诉了自己的儿子,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去,这就叫————“代代相传”。让我们喊出他的名字————(大禹)小朋友们,课文前面都称他为禹,为什么课文最后叫他“大禹”呢?(生谈:因为他伟大,因为他的贡献大———)小朋友们,其实,为治理洪水付出了艰辛劳动的人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百姓,虽然他们没有留下名字,但是,我觉得,他们也是英雄,我们不妨叫他们“无名英雄”。

  3、小朋友们,这节课咱们听了许多故事,快要结束了,赵老师都有些舍不得离开你们了。最后,再请你们听一段轻松的音乐吧!(放“大长今”的音乐)这就是2006年的热插剧“大长今”,老师也找来了这位韩国姑娘的故事,她就是“长今”,她的名字前也加了个大字。有兴趣的同学去读读她的励志故事。

  4、师:这种能“代代相传”的故事和人,*有,外国有,古代有,现代也有。课后,老师推荐小朋友再去读两则“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的故事。相信你,同样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治理制服

  伟大英雄

  无名英雄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

  学*新课求学网网

  1、根据布置预*的内容逐一检查(读、画、查)。

  2、以《语文天地》中的名人名言导入新课。

  3、接受测查,有错则改。

  4、齐读,说感受。

  二、再读课文

  解决问题

  1、师作巡视指导。

  2、共同梳理,提醒学生作必要的补充。

  3、自读课文,准备回答同学预*时所提的问题(问)。

  4、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法,对同学的问题加以解答。

  三、集中学*

  听写词语

  1、从文中摘抄15—20个词写于黑板。

  2、选取10词。

  3、以闯关形式、指名读、开火车读,读错及时正音。

  4、听写后当堂改错(写)。

  四、作业设置

  1、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布置学生回家把本课故事内容向家长作简要的复述,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增删改补。

  2、读课文给家长听。

  (二选一)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一项完成。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分组交流

  1、指导学生带问题读课文2、3、4自然段。

  2、指导学生抓住“才、仅仅、就、却”等词语,展开想象。

  3、个人有针对性地读课文,找、画、想:大禹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

  4、小组交流,各抒己见。抓关键词来体会大禹为了治水不顾个人生活幸福的高尚情怀。

  二、引导想象

  升华主题求学网网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适当小结:

  1、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

  爱戴的英雄?

  2、老百姓怎样感谢大禹?怎样纪念大禹?

  3、你们从大禹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4、独立默读课文作答、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5、想象场面与小组同学交流、补充后再派代表汇报。

  6、自由反馈。

  三、作业设计

  拓展延伸

  为了继续延伸学生在课堂上学*神话故事、了解因公而忘私人物的兴趣,作如右设计。

  1、收集神话故事看后与同学交流。

  2、查找有关书籍了解如大禹一般公而忘私的人物,体会他们的高尚情怀。

  视情况而做可(二选一)。

  3、预*《炮手》。(必做)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开渠引水

  治水十年吃尽苦头受人敬仰、爱戴(无私奉献)

  三不入门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的奉献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了后世颂扬的英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2、认会本文8个生字,写会7个生字。学*多音字“处”。

  3、理解“倒塌、堵塞、临死、叮嘱”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

  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才、仅仅”等副词的用法以及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成语以及有关奉献的名言。

  能力目标:掌握“抓住重点词语想”的读书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的原因,感受大禹治水的奉献精神,树立时时处处为人们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难点:体会“才、仅仅”等副词的用法以及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大禹治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认读词语。

  淹没堵塞开凿恢复草丘山冈四处逃荒

  冲毁叮嘱英雄处死欣欣向荣垒起堤坝

  2、出示课文主要内容。

  (),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人们只好(),()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大地又恢复了()的景象。

  二、抓重点句品读,探究人们敬仰爱戴大禹的原因。

  1、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勾出描写禹治水的句子。

  2、全班交流:

  预设一: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了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1、请同学们圈出描写大禹治水的动作词。

  2、自由读句子,体会一下禹治水的方法。

  3、指名说禹是怎样治水的?师随机引导。

  4、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禹治水的方法。

  5、和父亲的做法进行对比。

  6、禹吸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变堵为引,你觉得禹怎样?(智慧)

  7、齐读这句话,一起来夸夸大禹。

  预设二: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1、自由读句子,看看从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很辛苦、很累)

  2、哪些词能体现大禹治水的艰辛?(自由发言)

  3、自由练读,读出大禹治水的艰辛。

  4、小组赛读。

  5、请大家想象一下,大禹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6、积累成语。

  (起早贪黑、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吃苦耐劳、顶风冒雨、坚持不懈、严寒酷暑、不辞劳苦……)

  预设三: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1、自由读句子,比较,你发现少了哪些字?圈出来。

  2、自由读文中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才——三十岁结婚迟吗?补充:十三四岁就结婚了。为了治水,耽误了自己的婚姻大事。

  仅仅,就——住的时间很短。十年大约是3650天,对比之下4天很短很短。

  却——只有三次路过家门,却一次都没有进去,他只顾得上干什么?

  过渡:这段话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成语的由来,你们想看看这个感人的故事吗?

  1、生看动画片。

  2、谈谈看完之后的感受。

  3、积累有关奉献的名言。

  三、小结。

  谁来用“因为大禹,所以成为了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四、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伙伴听。

  2、推荐阅读其他的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世世代代?

  有智慧千辛万苦无私奉献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6

  【教学分析】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要求】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

  学生在《*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

  三、练*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学生阅读有独特的体验,语文学*应重视学生对学*语文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因此,教学中,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通过构建民主、*等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在学生已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深入思考,积极表达,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在此过程中,以教材为蓝本,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学*语言,运用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学*能力。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进而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大禹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检测,回顾内容。

  1、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洪水滚滚而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于是,从远古时期开始,勤劳智慧的人民就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课文,学*这篇关于治水的古老传说——《大禹治水》。(板书课题)

  2、在昨天的学*中,同学们积累了很多词语,看看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词语,检测认读。)

  3、请同学们仔细回忆这个故事,你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两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

  4、谁能从这些词中选几个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是啊,正是因为这样,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既是对学生识字情况的检测,同时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回顾,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概括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1、出示尝试题:自读课文,想一想,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画出有感受的词或者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读一读你画出的词或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相机点拨引导如下:

  (1)治理洪水。

  A、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

  B、启发引导:同学们,文字是有生命的,它能带你回到过去,走进现场(出示第一段):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多么凶猛的洪水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指导朗读。

  C、总结:是啊,无情的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人们的生活可以用这样的词来形容——悲惨,凄惨,可怜,生不如死,水深火热

  是大禹让人们结束了这种……的生活状况,是他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安宁,欣欣向荣。在这里,治洪前和治洪后人们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因为如此,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自然段以生动的语句描写了洪水的危害,既是引子,又是铺垫。只有深刻感受到洪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才能进而体会大禹治水的伟大无私与功德无量。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并没有一带而过,而是通过朗读、想象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洪水的肆虐,人们生活的悲惨,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为后文的学*做好铺垫。】

  (2)不怕困难。

  A、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英雄,不仅仅在于他做了什么,还在于他是怎么做的?(出示第3段)禹是怎样治水的呢?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抓住“常常”“天蒙蒙亮”“拄着棍子”等词语感受禹治水的艰难与不易。)

  B、创境想象:是啊,大禹治理洪水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间,爬山涉水,所到之处必然都是荒郊野外,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想一想他都会经受哪些磨难和痛苦呢?试着说一说:

  为了治理洪水,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当他渴了,_______________,当他饿了,_______________,当他累了,_______________。他走遍了_____________,可他_____________。

  C、是的,他所经历的困苦和磨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他却坚持了下来,那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有这样一种精神——坚持不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那是因为,他的心里始终想着——老百姓。

  正是这种精神和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治水的伟大工程,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人们心目中——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D、谁来试着读一读?读出他的这种精神。(生生评价,指导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他不怕困难的精神是课文的重点。在这一部分的学*中,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文本,直接与课文对话。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进而创设情境,通过说话练*,将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转化为对大禹行为的叙述与歌颂,内化情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阅读——想象——表达——朗读”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情感体验的激发,还培养了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三过家门而不入。

  A、生交流。师相机补充:

  三十岁结婚:古人一般结婚比较早,男子一般在20岁左右,女子则在15岁左右。三十岁结婚,在古代来说,已经非常晚了。

  B:出示,填空。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你从这些词语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C:大禹治水共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有多长啊?三千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就连他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路过门口,妻子正生下了儿子,孩子哇哇大叫,他却硬是狠了狠心,没有进去;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同学们,看到这简简单单、**常常的几个数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啊,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奉献、大公无私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精神!

  D: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一段?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评价,再读。

  【设计意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虽然感人,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很远。在这里,通过古人结婚时间的介绍、故事情境的创设、数字的品味可以使学生对大禹这种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有更深刻的体会。而“副词填空”练*,不仅仅关注内容,体会情感,还将学生的视角引向了作者的表达,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与效果,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能力。】

  (4)讲方法。

  禹的治水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不怕困难和勇于付出,还在于他采取了正确的方法,他和父亲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父亲采用了“堵”的方法,水是堵不住的。而他“变堵为疏”,通过疏通水道治理洪水。看来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要有智慧。

  (5)有决心。

  既然课文主要写大禹治水,为什么作者用了这么长的一段文字写禹的父亲治水?在这里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小结:治理洪水寄托了大禹父子两代人的的意愿,也体现了两代人的决心,令人肃然起敬。

  【设计意图:学*本课,大家都会将学*的焦点集中到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却往往忽略了他的决心与智慧。课文中对大禹父亲做法的描写其实并不是多余的,它既让我们看到了两代人为民着想、立誓治水的决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治水所蕴含的智慧与科学的方法,对这两段内容的感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令人叹服!】

  四、深入探究,升华感情。

  1、故事学到这里,相信大禹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心里,现在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课题,想一想,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什么人们称他为“大禹”呢?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大”的?(加点)

  (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2、是啊,这一个“大”字饱含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与爱戴,你的心中又升腾起了对他的什么感情?(佩服,感谢,敬爱……)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通过走进语言文字,品读感悟,大禹的形象已经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变得清晰、高大。最后,再回归整体,透过一个看似简单的“大”字,感受人们对他无限的崇敬与爱戴,进一步升华情感,内化体验。】

  五、拓展练*,总结结课。

  1、欣赏纪念大禹的作品:也正因为如此,大禹治水的故事被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课件出示雕塑、画像等),人们为他塑像,为他建庙,写诗,做画,通过各种方式纪念、感谢这位伟大的英雄。书上这幅插图就是后人为他做的画。

  2、初识“思维导图”,练笔:刚才我们通过学*,把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提炼成关键词按照一定的思路板书在了黑板上,这就是思维导图。画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我们理清课文思路,抓住文章重点,不断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中经常使用。

  下面再让我们参考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按照这样的句式写下来。如果你能用上黑板上这些关键词会更好。

  他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他就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大禹。

  3、交流分享,评价提升。

  4、总结结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永远记住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

  【设计意图: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已久,在这里,展示有关他的雕塑、画作、诗歌,可以透过人们对他的歌颂与纪念,从另一角度使学生感受到他的伟大及对人们的影响。借助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写下来,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梳理课文内容,在以后的预*中尝试运用;另一方面,借助思维导图写话,总结课文,升华情感,将大禹的形象铭刻于学生心目之中。】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努力引导学生用心去感知文本内容,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本课教学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词语搭架,学*概括。

  作为第二课时,在课堂一开始,我通过检测词语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将课文中的词语分成四组出示,检测结束后,我又向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你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两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你能从这些词中选几个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此举真可谓“一石二鸟”,不但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而且进行了一次很有效的概括训练。为了降低“概括”的坡度,借“检测字词”这一拐棍,有效地帮助学生一步步地迈上“用精简的语言来概括”的台阶。

  2、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入手,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感情。课文第三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紧抓住关键词句,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通过感受大禹治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加深对治水困难的感受,进而指导朗读。其次,抓住描写治水过程的几个动词,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大禹的敬佩之情,达到有感情朗读。

  3、创设情境,诱**感。

  情境教学法是语文学*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我们要通过语言渲染,激发想象,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感受人物形象。本课教学中,在想象洪水的肆虐与无情时,在感受大禹遇到的困难与坚信时,在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纠结与决绝时,我都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调动学生的想象与体验,将抽象的毫无感情色彩的文字幻化为活生生的生活场面,诱**感的形成与生发,使学生真正“动情”,进而“情动辞发”,达到指导朗读的最终目的。

  4、品味语言,运用语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任何一篇课文,都只是学*语言文字、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蓝本。本课教学中,在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我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贯穿始终。紧紧抓住课文关键词语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品读与感悟能力;体会副词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关注“怎么写”;多次创设情境进行语言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与缺憾:

  1、研读教材、挖掘教学资源还不够。如果能够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大禹治水的起始位置及沿途地理环境特点,对于体会人物形象会有推波助澜之效。

  2、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需要我仔细研究和学*。

  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多样,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学*,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台。这些都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提升的方向。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8

  一、读课题

  今天我们学*“大禹治水”,这儿的水指的是什么水?见过洪水吗?(播放洪水录象片段)

  有几个词,你们会读吗?

  出示词语: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指名读词语

  能用上这几个词,说说洪水带带的灾难吗?

  二、教师导语过渡:

  传说,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人们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的很悲惨。大禹见到这样的洪水,会怎么想?

  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治洪水可不是简单的事,大禹会怎么做?

  先来看看大禹先做的事,出示句子。

  男生读。

  1、看图片,理解“水流”和“地形”。

  2、有一个词讲大禹爬过的山特别多,趟过的河特别多,是哪个词?读“千山万水”;看图片,语言渲染,指导读好词语,相机评价中提升:太少了,还不够多,很多……

  3、这其中的每一座山,大禹都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条河,大禹都趟过,这就叫“走遍”。大禹会遇到那些困难呢,猜一猜:

  4、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些:教师讲述……(大禹的指甲被泡烂)

  5、大禹吃的苦读吗?哪个词?读“千辛万苦”(指导读好)

  6、这其中的每一种苦他都吃过、都尝过,这就叫“吃尽”(文字点红)

  7、这些词语读好了,句子也一定能读好,练*读句子,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三、治水中的困难

  这才是治水前的准备工作,更大的困难还在后头呢。

  1、有两个词带有同一个数字,找一找是哪两个词?

  2、9条9座(这儿的9并不是9,而是指很多)

  3、教师画图介绍,为什么要把这些河连在一起?

  4、老师在黑板上这样一画看起来很容易,真挖起来就不轻松了,猜一猜这两条喝之间有多远?大胆地猜一猜:

  5、教师介绍:90公里,90000米!辛苦吗?

  6、比这辛苦的还有呢,如果遇到大山,画图,要挖开大山,这叫“劈开”。

  7、指导读句子,你关注了这两个数字,所以读得这么好!

  8、大禹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他吃尽了“千辛万苦”再读这个词。板书:千辛万苦

  9、读到这,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四、治水中的感人故事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听老师讲一段,里面有很多数字,想想这些数字的意思。

  1、教师配乐讲(13年,10多岁,三次那一段)出示句子

  2、这些数字什么意思呢?

  3、把这一段故事连起来念一念,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学生质疑

  5、指导读句子

  五、治水成果

  经过这13年的千辛万苦,洪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出示一幅图片(风*浪静的湖面)

  1、图片说话

  2、出示词语:治服

  3、人们还用在树上生活,在山洞里躲藏吗,这样的日子就叫:安定的日子。

  4、如果你就是这些百姓中的位,你会怎么感谢他?

  5、板书:伟大英雄

  6、大禹的丰功伟绩我们不会忘记,有人为他建了一个像。

  7、孔子说:如果没有大禹,我们可能都变成鱼虾了。

  8、让我们心怀感激和敬佩之情,把课文最后一节齐声朗诵。

  六、识字检查

  这是本节课出现的词语,你们都能读吗?

  治理洪水伟大英雄。

  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决心地形安定。

  七、课后问题

  课文学完了,老师提个问题,为什么课文开头叫禹,课文最后又叫大禹呢?

  不急,想好了,课后告诉你们的语文老师。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9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能力目标:

  能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默读能力及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惯。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三自然段。

  设计理念: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一、复*检查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15课: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师:看看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出示词语)

  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古代有个人叫“大禹”,这篇课文是讲他做了一件什么伟大的事呢?(讲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学*第一自然段

  1、师: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出示课件)

  2、师: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听到——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又好像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3、(继续播放画面),请你说说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难过)

  4、师:(出示第一自然段)小朋友,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情景,请你们读一读。想一想: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

  生自由读。

  指名读,再指名回答: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滔滔、淹没、冲倒)

  5、(描述渲染):刚才同学们都感受到了,这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啊!波涛滚滚,一路咆哮,真是洪水——滔滔,它所到之处,农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害得老百姓只能四处流浪——无家可归(边说边显现红色: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6、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评读激励: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三、学*第二自然段

  1、(导语):看到这滔滔的洪水,老百姓悲惨的生活,大禹会怎么想呢?大禹会怎么做呢?(出示第二自然段)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

  2、大禹会怎么想呢?(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师:禹为什么一定要治理洪水呢?(让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来讲讲)生说。

  3、你能通过朗读来读出禹的决心吗?指名读。齐读。

  4、过渡:小朋友,光有决心还不行,还要有行动。下面请你们自由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笔划出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词语。一边读一边划。

  5、读完了第二自然段,划好了吗?指名回答。(出示关键词语)

  (引读:)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他吃尽了_____,走遍了_____,____察看______。____________挖通_______,劈开________,引导_______。

  6、理解“走遍、吃尽”(蓝线显现)、“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红色显现)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合集10篇(扩展5)

——大禹治水教案设计 (菁华3篇)

大禹治水教案设计1

  一.*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你不又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孩子又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等、和谐的学*氛围。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

  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小朋友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

  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小朋友,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

  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从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会抓住—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这几个重点词来进行教学。而在这里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来读读这一句话,播放动画,范读他吃劲了千辛万苦……通过上一课的学*呢,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等的*台上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孩子情不自禁地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连载式学*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13年,在这13年里(填读第一句话)1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问: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2这些问题不光是你不明白,连禹的儿子也不明白啊!(填读第二句话)

  3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又会怎样回答他呢?你们看-提问的权利学生拥有,解疑的义务学生承担,这不就是主体性最好的落实吗!

  以上只是情感的铺垫,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诱地三次表演。指名试着表演---互相点评后同桌互演----配乐加动作表演。将表演活动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推向高潮----(配上音乐渲染气氛,设计一些动作再现生活—儿子在门前读书,妈妈在屋里缝衣服)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有一天,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们?娘强忍着泪水,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啊!爹不回来看我们,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趁着被燃烧的激情,我顺势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孩子们一个个读得热泪盈眶。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对比式学*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孩子兴奋地说:“现在我可高兴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处去流浪了。”这样安排,与第一小节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轻而易举的又一次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发了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什么呢?(播放流动图)快来看呀!认为此处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动静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说“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人们永远感谢你;是你又带给了人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我就会帮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库,让你不用那么辛苦……

  最后构建完美板块,升华情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制水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呼唤他—大禹。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大禹治水》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禹治水教案设计2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的立国之祖,是上古时代伟大的治水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2.教材特点

  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大禹为什么要去治理洪水,第2一6自然段讲大禹是怎么一心一意治理洪水的。课文的第3、4、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理解21个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3.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重点学*第3、4、5自然段,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人”,并能复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多媒体录像课件(有条件的学校)。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13个,读准多音字“没”。

  2.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等词语。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第一自然段,知道大禹决定治水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1、复*低年级语文课中学过的古代了不起的人物,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

  (1)幻灯投影(或多媒体课件展示):

  画面出现滚滚洪水及大禹的画像。认识大禹是古时代我国伟大的治水英雄。

  (2)板书课题:大禹治水。教学“禹”字。

  3、自学课文。

  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大禹治水中那件生动的事例?这件事告诉我们大禹是用什么样的治理洪水的?(要求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回答。)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思考:课文写了大禹治水几过家门而不入的事?他为什么过家门而不入呢?

  4、检查反馈。

  (1)抽生分别朗读课文第1一6自然段。

  (2)选择多音字正确的读音。

  淹没(méim)睡觉(jiàojué)

  (3)连字带词认读13个生字,重点指导“凿”、“渠”、“耽”三字的笔顺笔划。

  (4)说说:课文写了大禹为了治水几过家门而不入的事?他为什么几过家门而不入呢?(找出有关的词语简要回答)

  5、学*课文第:自然段。

  (1)抽生读第1自然段。

  大禹为什么要去治理洪水?

  (2)分句理解:

  ①指名读第1句。

  A.“相传”是什么意思?

  B.黄河作为我国的第二大河,又称之为母亲河,谁能简要介绍一下它的概况?

  ②指名读第2句。

  A.播放洪水泛滥的录像片段(或课件展示)。

  B.理解“凶猛”:“凶猛”一词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凶猛的洪水”给老百姓造成怎样的灾难?(田地——淹役;房屋——冲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是什么意思?(引导学*课文“提示”理解)

  ③齐读第3句。

  由于黄河水灾危害大,所以大禹决定——(治理洪水)。课文用“于是”表示什么?能用其他的词语代替吗?(“因此”、“所以”)

  ④齐读课文第1段。

  6、巩固练*。

  (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词语卡片)

  (2)抄写生字。词语。

  (3)自由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课文第2一6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经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1.复*导人。

  (1)读拼音写词语。(略)

  (2)说说大禹治水的原因。

  2.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划出能概括描写大禹是怎样“一心治水”的词语。

  (1)这个自然段介绍了大禹的哪种治水方法?(“凿山开渠”)

  (2)比较“常常”、“每天”,分别理解

  是什么意思;如果交换一下使用,意思会怎么样?

  3.学*第3、4、5自然段。

  (1)细读第3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大禹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家里情况怎样?大禹又是怎么做的?

  ②理解“耽误”、“匆勿”的意思。

  ③板书:听到啼哭匆匆走了

  ④指导感情朗读。

  ⑤学生想象复述。

  用自己的话,一边想象一边复述大禹第一次过家门而不入的情况。

  (2)用学*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第4、5自然段。

  ①学生自学,并要求用“——”划出描写大禹家里情况的词语,用“…”划出描写大禹行为的词语。

  ②理解“深情”、“抓紧”、“脚不停步”的意思。

  ③板书:望挥手抓紧赶路让告诉向家走去

  ④请学生分别有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然后想象复述。

  (3)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举动感人至深,请把2、3、4、5自然段连起来深情地读一读。

  4、作业练*。

  (1)完成《作业本》第2、4题。

  (2)各自复述“三过家门而不人”的经过。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2.学会写“被”字句。

  3.学*第6自然段,知道大禹治水的结果。

  (二)教学过程

  1.复*。

  指名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人”的经过。

  2.学*第6自然段。

  (1)指名读第”句。理解:“一心一意”是什么意思?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说明什么?

  (2)齐读第2、3句,理解“制服”和“安定”的意思。

  ①联系第一自然段内容,说说洪水“凶猛”时是怎样的情景?“制服”以后呢?“终于”一词说明什么?

  ②出示下列两个句子,请学生读一读,比较一下。

  A.经过辛勤劳动,洪水被制服了。

  B.经过13年的辛勤劳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通过比较,说明黄河闹水灾不是轻易就能治服的,而是花了整整上3年的心血。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大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人”了。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3.小组轮读全文六个自然段,抽生复述。

  4.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们应该学*大禹的什么?

  “凶猛”的黄河水灾终于被治服了,大禹一心治水,公而忘私,造福人民的永远值得后人学*。

  5.作业练*。

  (1)改写“被”字句,《作业本》第6题。

  (2)课外阅读一描写我国古代杰出人物的文章。

大禹治水教案设计3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1、2两段。

  2、学会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4、小朋友,今天我们要来学*一个古代传说故事:大禹治水。板书课题,谁来读题。

  5、简介大禹:禹,传说中夏的最后一个部落首领,是造福民族的英雄。

  二、检查生字新词。

  1、课文已经叫小朋友预*过了。下面老师检查一下你的生字词是否掌握了。

  2、出示:治 洪 害 姓 理 形 通 被 制 伟

  生字谁能来读?指名读,齐读。

  3、生字会读了,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词语你读准确了吗?

  滔滔 淹没 冲倒 房屋 仔细 劈开 制服 感激 英雄

  治理 洪水 害 老百姓 地形 挖通 伟大

  自由读,指名领读。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合集10篇(扩展6)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菁选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

  学*新课求学网网

  1、根据布置预*的内容逐一检查(读、画、查)。

  2、以《语文天地》中的名人名言导入新课。

  1、接受测查,有错则改。

  2、齐读,说感受。

  二、再读课文

  解决问题

  1、师作巡视指导。

  2、共同梳理,提醒学生作必要的补充。

  1、自读课文,准备回答同学预*时所提的问题(问)。

  2、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法,对同学的问题加以解答。

  三、集中学*

  听写词语

  1、从文中摘抄15—20个词写于黑板。

  2、选取10词。

  1、以闯关形式、指名读、开火车读,读错及时正音。

  2、听写后当堂改错(写)。

  四、作业设置

  1、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布置学生回家把本课故事内容向家长作简要的复述,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增删改补。

  2、读课文给家长听。

  (二选一)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一项完成。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分组交流

  1、指导学生带问题读课文2、3、4自然段。

  2、指导学生抓住“才、仅仅、就、却”等词语,展开想象。

  1、个人有针对性地读课文,找、画、想:大禹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

  2、小组交流,各抒己见。抓关键词来体会大禹为了治水不顾个人生活幸福的高尚情怀。

  二、引导想象

  升华主题求学网网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适当小结:

  1、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

  爱戴的'英雄?

  2、老百姓怎样感谢大禹?怎样纪念大禹?

  3、你们从大禹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1、独立默读课文作答、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2、想象场面与小组同学交流、补充后再派代表汇报。

  3、自由反馈。

  三、作业设计

  拓展延伸

  为了继续延伸学生在课堂上学*神话故事、了解因公而忘私人物的兴趣,作如右设计。

  1、收集神话故事看后与同学交流。

  2、查找有关书籍了解如大禹一般公而忘私的人物,体会他们的高尚情怀。

  视情况而做可(二选一)。

  3、预*《炮手》。(必做)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开渠引水

  治水十年吃尽苦头受人敬仰、爱戴(无私奉献)

  三不入门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会本课生字的基础上,能了解一定的解词方法,并通过品词析句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艰辛以及其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去过吗?是纪念谁的呢?

  2、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他世代为后人所传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他的故事。

  3、齐读课题。

  “治”是我们要学的生字,

  拿出手来跟着老师一块写(注意:左边的三点水瘦一点,让出位置给右边的台,上面的私字头要宽宽的,像顶帽子盖住下面的扁口)

  (治是本课的生字,虽然笔画不多,但是在间架结构的认识上,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学生写字上的难点自然也就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点。)

  4、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怎么做的呢?我们就通过学*课文来解决它们。

  (整体教学可以使繁文简教,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初步接触课文之始,便抛出两个主问题,使本课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词儿连读)

  2、课前我们已经预*了课文,生字都会读吗?

  看着生字,心里默默地读读想想,不会的打开书再看一看。

  3、滔滔 淹没 冲倒 害得 老百姓

  治理 仔细 地形 挖通

  被 制服 感激 伟大英雄

  (1)第一行,谁会读?

  这里面还藏着两个多音字呢,谁找到了。

  知道还可以怎么读吗?“倒”组个词?出示练*。

  课文中怎么提到这两个词语的?(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冲倒了——)

  其实判断多音字读音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在句子中一读就明白了。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四步教学法:1、联系词语读准字音。2、提问学生其他读音并组词。3、找到课文句子明确读音。4、总结提炼归纳方法。教师仅仅简单的一句话:“多音字判断最好放在具体的句子中一读就明白了。”却蕴含着今后指导学生今后判断多音字的方法。)

  我们一块读读这行词。

  (2)下一行不难读,谁来试试?

  (3)最后一行,一起读读?

  又出现了一个制,刚才是治水的治,现在是制服的制。有什么区别呢?

  先看治,可以组什么词?读读!(治病、治家、治河、治国、治虫)

  发现了吗?治大多指的是—治理的意思,所以治水就是——(治理洪水)。

  小结:其实有时组组词也是挺好的一个解词办法!

  那制服呢,课文中说谁被制服了?(洪水)

  生活中还听过什么被制服吗?(老虎 风沙 坏人)

  原来都挺厉害的,但后来都在强大的力量下变得听话了、服从了,这就是“制服”,能分清吗?

  (第一个“治”,我采用的是“扩词意会”法,即:给出学生一串相关的词语,让学生读读悟悟,进而自然体会这些“治”大多都是—治理的意思,也很快理解了治水就是治理洪水的意思。教师顺势点拨道:其实有时组组词也是一个解词的好方法。看似无意的一句话实际却传递着一种信息,相信学生今后在遇到此类词语的时候也一定能尝试着运用这样的扩词解词法。和“治”不同的“制”的教学,我则采用了“联系生活造句”法,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联系文本来理解,然后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听过“什么被什么制服吗”?一位学生马上联想到武松打虎的故事,说::武松把老虎制服了。接着又有孩子说道:坏蛋被警察制服了。还有的说:牧民制服了野马。这些生活中的经验巧妙地帮助孩子理解了“制服”的意思,同时“被字句”“把字句”“一般陈述句”等多种句式都在学生的发言中获得了体现,真是一词多得呀!相信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后,这两个治(制)可能很难混淆了。)

  (4)齐读生词。

  3、刚才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大家自己读读课文,能找到答案吗?

  4、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呢?谁找到了答案?(生读第一小节)

  三、学*第一小节。

  1、可怕的洪水到底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呢?让我们一块看一看。(录像)

  2、回想刚才情景,猜想洪水中老百姓会怎样呢?

  学生一: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

  学生二: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大声地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

  3、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都感受到洪水的凶猛、百姓的可怜,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呢?(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1)反复读读词语,都读懂吗?读懂哪个说哪个。

  (滔滔就是很大的水)

  (无家可归就是没有家可以回。)

  (出示图片)你们看,洪水来了,老百姓的房子没了,农田没了,家里的一切都没了,只好四处流浪、无家可归,真是太可怜了!

  (2)连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到洪水下百姓苦难的生活。

  4、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感受那滔滔的洪水和人们的苦难!

  5、传说,当时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的很是悲惨。

  6、正因为如此,(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再读读,读出大禹治水的决心。

  7、禹为什么要治洪水,现在明白了吗?

  (对于“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一问题,教师首先通过录像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再联系生活想象洪水中百姓境况,在有了充分的直观感受后迅速回归文本展开教学。学生先通过浏览课文自然找到书中的答案(第一小节),自己再读文感悟,体会到“洪水的浩大和百姓的不幸”,又从“滔滔、淹没、冲倒”这些词语中具体去想象洪水的凶猛,从“无家可归”中去咀嚼百姓的苦不堪言,这样由文到段再到词句,教师始终放手引导学生自己一步步地读懂文章,最后我们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孩子真的走*了百姓,走*了洪水,更读懂了文章。)

  8、说起容易做起难,大禹是怎么做的呢?这个问题谁找到了答案?在第几小节?

  四、学*第二小节。

  1、治洪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禹会怎么做的呢?

  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谁来读读?禹是怎么治水的?画出表示大禹治水的动作的词语。

  ((察看、挖通、劈开……)

  (2)那么你能根据课文把下面的这组词连一连吗?

  (察看—地形;挖通—大河;劈开—大山)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呢?

  小结:是的,你们看大禹他们通过挖河劈山的方式开出一条水道,将四处泛滥的洪水引导入了大海。 板书:引

  (4)大家知道禹的父亲鲧过去也一直在治水,他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呢?(用堵的方法治水)

  鲧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花了九年时间洪水没有治好。就这样禹接替了父亲的工作。

  (在重点段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弄懂文本内容,即:大禹治水的方法。具体的练*环节则由四步展开:1、圈画大禹治水的动词。2、通过动宾词组搭配练*理清治水的步骤。3、运用练*说话弄懂治水方法。4、资料对比禹父—鲧“堵”的方法,真切体会大禹的智慧。)

  2、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再读读这段话,从中你感受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1)发现了吗?其实像千辛万苦这样带有数字的词句子中还有好几个,找到了吗?这些数字词都表示了什么呢?(都不是指实在的数字,而是指很多的意思。。)

  千辛万苦就是很多的(辛苦),千山万水就是很多座山很多条河。

  (2)小结拓展: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读读语文角,记住它们:千秋万代、千言万语、十全十美、四面八方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

  (3)“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的意思我们都懂了,那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又表示什么呢?

  (4)吃尽了千辛万苦,治水中他们到底吃过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呢?你们能想象得出来吗?(同座互相说说)

  (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补充故事:传说大禹和老百姓一起劳动,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由于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大禹的指甲被泡烂,双腿得了关节炎,常常酸痛不已。。

  (5)指导朗读

  (6)同学们,大禹这一切都是为了谁呢?(老百姓)一块读读,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我们一块读读!

  (7)读到这,你想对大禹说什么(为了百姓,宁愿自己……我真佩服你!)板书

  ——一心为民,令人钦佩!

  ——不怕困难,勇敢无畏!

  ——聪明智慧,为民治水

  (8)拿起书,让我们跟随着大禹一同去感受治水的艰辛。

  (本段教学的重点主要锁定为: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主要是抓住一连串的带有数字的词语。如:千辛万苦等,在此环节中的我的设计共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在读中去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带有数字的词语都非具体所指,而是表示很多的意思。2、通过语文角主动给出一串相关的数字词语,再次引导感受数字词语的妙用。3、让学生自己说出一些知道的数字词语,检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4、再次回归文本,透过“千辛万苦”“吃尽千辛万苦”等感悟治水艰辛。5、顺势展开想象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吃过哪些苦?孩子们出色的想象既充实了文本,更丰富了理解。我们高兴地发现,朗读中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情境,个个动情,人人投入,相信大禹那充满智慧、富含勇气的高大形象早已在孩子心中清晰起来。)

  3、小结:如果说大禹治水过程满含着艰辛,体现了大禹一心为民和非凡的勇气和决心,那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更让我们深深感动,那么1、大禹治水的十三年中为什么一次也没有回家看看呢?2、禹为什么能成为大家心目伟大英雄呢?3、孔子为什么说:没有大禹,我们可能都变成鱼虾了?让我们把这些问题留到下节课一块去解决,好吗?

  四、写字练*。

  1、指导写好“被”和“制”。

  (1)被

  左边是我们新学的部首——衣字部,要区别示字部。

  (2)制

  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左边的横画较多,要紧凑一些)

  (3)描红

  (在课堂的最后十分钟的生字写字教学中,教师重点教了两个字“被”和“制”,“被”字中涉及到本节课新学的一个偏旁“衣字旁”,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了讲解、书空、范写等都很得法,但是对于“制”教师也沿用了前一字的方法,*均用力。

  回顾本案例的教学,应该讲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是有所遗憾的,因为教师忽略和淡化了教材资源(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在生字的笔顺自学上是有所显现),同时也没有充分发挥二年级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其实这里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打开课本,通过教材的笔顺图自学笔顺,然后在调动孩子写字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去独立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就是因为教师还不够放心、放手,还未能真正做到相信学生,这也成为我们今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布置补充*题的作业。

  聪明智慧

  板书:大禹治水 导 一心为民

  勇敢无畏(不怕吃苦)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会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两个多音字的字音,认识一个新偏旁。

  3、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初步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叫“禹”,板书课题,指名读"禹"。

  大禹是人们对禹的尊称。今天我们要来学*大禹治水的故事。板书“治水”,齐读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怎么治水?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

  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要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再看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词语,指导学生读准,读好

  (注意多音字“没、倒”;后鼻音“姓、形”、翘舌音“治、制”)

  (1)滔滔淹没冲倒房屋仔细劈开感激英雄

  (2)害老百姓地形挖通治理洪水被制服伟大

  三、再读读课文

  带着刚才的问题去用心读读课文,找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告诉我们问题的答案。

  组织交流,读通课文:把你们读书的发现跟大家交流一下

  1、大禹为什么治水?

  指名读第一段,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简单交流后总结并板书:洪水害人

  2、大禹治水的结果?

  指名读第四段——大禹制服了洪水板书:制服洪水指导理解“制服”

  师指板书:现在你们迫切想知道什么?——大禹如何治理洪水的?板书:治理

  3、大禹如何治理洪水的?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呢?学生回答。

  出示第二段,学生自读,看看有几句话,做个标记。指名分句读句子。

  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他克服了许多艰难困苦,做了许多事儿,让滔滔的洪水乖乖地听从人的指挥,服从人的管理。让我们齐读这段话读。

  4、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

  在大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学们快读读看!自由读,指名读。

  5、再读最后一段。

  1、引读,在大禹的不懈努力下,洪水终于被——,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大家——。

  6、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2、生字:害通姓形治理洪被制伟

  (1)整合生字发现规律:8个是左右结构,部首写得窄,偏旁写得宽。

  (2)根据学生需要指导书写描红。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4

  教学设想:

  识字写字,积累规范的语言,培养语感永远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训练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等特点,作为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有情有趣之中达成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本设计旨在让学生在逐层深入中走*大禹,走进文本,感悟语言。整个设计从字到词再到句直至文,学生在认、读、说、看、思、议等学*活动中*得语言,培养情趣,提升能力。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伟、雄、治、洪、害、姓、理”等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没、倒”,理解相关词语,如“洪水”“无家可归”等。

  2、学*课文第一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感悟洪水的凶猛,走进故事背景,初步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3、用心品读、积累语言,感受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和规范口头语言。 教学重点:字词教学和语言训练,感悟洪水的凶猛,体会老百姓的痛苦。

  教学过程:

  一、在识记练说中走*大禹。

  (一)出示音节,同音字交流引出“禹”:

  1、字卡出示音节“yǔ”,学生读。(指名读,齐读)

  2、读着这个音节,你想到了哪些汉字呢?(学生自由说)

  3、确实,我们中国的汉字奇妙无穷!同样一个读音,可以表示不同的字,不同的意思。像yǔ,可以是自然气象的“雨水的雨”,可以是动物身上的“羽毛的羽”,可以是包罗万象的“宇宙的宇”。 而这个“禹”(板贴)又是指的——一(学生答)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为重的低年级,同音字学*是一大难点。导入环节运用“看拼音想汉字”引出课文主人公“禹”,既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掌握yǔ这个读音的相关同音字,积累词汇,同时还能使学生辨析判断能力得到增强,引出课文也显得水到渠成。】

  (二)检查预*,一句话介绍初识“禹”

  1、禹是谁呢?经过预*,你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禹吗?(学生自由说)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卡“伟大英雄”、“治理洪水”和“很久很久以前”。 (预设:

  ◆如果学生提到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则相机出示词卡“伟大英雄”,指名读准词语,要求学生了解:在名字前加上“大”其实是人们对禹的一种尊称。并相机在“禹”前板书“大”。

  ◆如果学生提到大禹治理了洪水,则相机出示词卡“治理洪水”。指名读准字音,尤其注意三个生字“治、理、洪”的读音,并齐读。

  ◆如果学生提到大禹的生活年代,则相机出示词卡“很久很久以前”,指名读准。相机了解这里的“很久很久”指的是4000多年前,并指导读好这个短语,读出年代的久远,可和“很久以前”作比较。

  2、现在,你会用上这三个词介绍大禹吗?学生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渗透规范的句式训练:可以把名字放在前面,比如禹是——;还可以把名字放在后面,比如,什么时候,有一个怎样的人,名叫——)

  3、今天我们就来学*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板书——治水。 相机教学生字: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相机板贴关键词组“伟大英雄、治理洪水、很久很久以前”,一方面引导学生读准读懂并读好,一方面又能通过检查预*和鼓励变换语序,引导学生懂得运用这些词语规范地介绍禹,进行浅层次地句式训练,从而做到触类旁通。】

  二、在思考质疑中了解故事。

  1、齐读课题。读着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为什么治?怎么治?结果怎样?)

  教师指着板书小结:这是一篇故事性的课文,这样的课文一般是按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

  2、带着自己的思考再读一读课题。齐读。追问: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水?(洪水)

  3、教学生字“洪”:齐读。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三、在情境交流中认识洪水

  1、联系字义,理解“洪水”:在文中,“洪”是“大”的意思,那么洪水就是指——(很大很大的水)。

  2、视频引入,认识“洪水”:洪水大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洪水视频)

  2、交流发言,感受“洪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3、指导朗读,感悟“洪水”:像这样水势大而凶猛又对人类有灾害的洪水我们称为——“滔滔的洪水”(出示板贴)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评价,读出洪水的大,洪水的猛)

  4、小结过渡,引出文本:是啊,这滔滔的洪水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传说,在4000多年以前,也就是禹生活的时代,就发生过这样的大洪灾。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这次洪水灾害的。

  【设计意图:理解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是本课时的难点,对洪水危害的认识越清晰,大禹的形象就越高大。学生也许会在课文的叙述中找到描写洪水的语言,但是他们感受不到洪水的凶猛。通过形象而富有感染力的视频带来的冲击,以及师生彼此的交流碰撞,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洪水泛滥的灾害带给老百姓的苦难,在滔滔的洪水声中,学生也更容易朗读出洪水的来势汹汹】

  四、在文本语言中感悟洪灾

  ●教学第一自然段,屏显第一自然段文字

  1、读通文本,纠正字音。

  (1)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这一段文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漏字,不多字。

  (2)指名读。重点指导多音字“倒”和“没”,后鼻音“姓”。

  2、读懂文本,感受洪灾。

  (1)这里的洪水造成了怎样的危害呢?指名说。 交流并出示词卡: 淹没 农田 冲倒 房屋

  (2)教师引读:你看,这滔滔的洪水一路咆哮而来,淹没了( ),农田被( ),冲倒了( ),房屋被( ),真是太——可怕了。

  (3)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评价侧重于读出洪水的可怕) (4)理解“无家可归”

  大水淹没了农田,就是说——(人们没有粮食吃) 大水冲倒了房屋,这又是说——(没地方住) 人们没有家住,这就叫——无家可归。

  指导朗读——无家可归(指名读,齐读。读出可怜、悲惨的语气)

  3、读好文本,升华情感。 一读:可怕的洪水,令人们的生活痛苦不堪,就是因为——女生读第一自然段 二读:这样可怕的洪水,来了一次又一次,看,它又来了——男生读第一自然段 三读:洪水退了,老百姓刚开始种上庄稼,准备重建家园时,它却再次咆哮而来——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7、过渡:面对洪水带来的'深重灾难,老百姓多么渴望有一位大英雄拯救他们啊,这时,谁出现了?他是如何治理洪水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教师变换次序引读“淹没农田”和“冲倒房屋”,旨在通过训练让学生初步感知动宾搭配结构,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到洪水的泛滥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为进一步理解大禹一心一意治水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最后在一次次的朗读训练中洪灾的危害震撼人心,大禹的形象呼之欲出,他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跃跃欲试中走进了文本。】

  四、在图文趣读中走进文本

  1、初读课文,扫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多字不漏字。 (2)指名分自然段读,相机出示重点词语正音(2—4自然段)。

  【设计意图:扎实过好字词关,是语文教学必须落实的基本目标。在这个环节上,通过引导学生读重点词语来检出预*效果,又借分自然段朗读感知课文大意,达到以课文为依托赋予词语生命活力的目的。】

  2、图文联系,明内容。

  (1)观察课文的四幅插图,思考分别对应的是哪一自然段。(以找朋友的游戏方式进行)

  (2)指名回答,并能结合文字内容简单说说图意。

  【设计意图:运用课文插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篇课文有四幅插图,正好和四个自然段相对应。让学生凭借插图找文本,这种找朋友的游戏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再结合文字解说图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从而训练口语的规范性,促使口头语言进一步发展。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插图的独到作用,让它为理解文本内容而服务,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四、在观察比较中练写生字

  1、出示要学的生字:治 洪 害 姓 指名读一读并找朋友(扩词)

  2、记住字形。

  3、学写字:先出示 “治 洪 姓 ”,仔细观察字形,发现什么共同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同高) 观察“害”,说说怎么把它写漂亮。

  4、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观察难写的笔画。

  5、学生读帖,自己书写,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生字教学时,摒弃了对每个字字形结构的繁琐分析,采用观察比较三个结构相同的生字,来掌握这一类左窄右宽的生字在书写中的重点和难点,省时高效。在示范指导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帖,训练学生自己学写字的能力,有效地落实了低年级识字写字这一教学重点。】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5

  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

  贵阳市环西小学 罗勤

  [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1)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3)指导朗读。想像大禹治水时的千辛万苦和聪明才智。

  学生练读,齐读。

  3、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这些词和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词,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当时他会想什么?指导朗读。

  4、细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联系三、四自然段讨论。)出示讨论的提纲:

  在长达十年的治水是建设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3)汇报讨论结果。

  六、总结课文。

  板书:

  10奉献

   聪明才智、千辛万苦

   制服洪水

  大禹治水

  敬仰爱戴

  公而忘私、不辞辛劳

  资料提供者: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6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两个多音字的字音,认识一个偏旁。

  3、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点:学*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朗读感知大意。

  三、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感情诵读,学*字词,质疑解疑,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品读课文,学*写法,指导背诵,课外知识交流,写字练*。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板画小河,讲述洪水的形成,引出洪水泛滥的画面。

  2、通过观看画面谈感受,揭示课题,板书。

  3、介绍时代背景,解释课题,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二)、自读课文,学*字词

  1、自读课文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课件出示本课十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2)读了这十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学*衣字部,学写“通”“被”两个生字。

  (4)读生词,做拼图游戏:会读的同学请站起来。

  (三)、读中有悟,体会感情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找小伙伴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到:(课件出示:学*目标)

  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生生交流点评,老师指导点拨,适时予以范读。

  4、读中悟,悟中读:读了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们解决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动画出示帮助理解,指导朗读,质疑解疑。

  第二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感受治理洪水的艰辛。

  第三自然段: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事让你感动的?

  13、三、一、十 (出示,让学生填空,体会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治理洪水的结果是怎样的?质疑解疑,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激**感

  总结全文,回顾98抗洪场景,激发学生情感,课外知识延伸,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15 大禹治水

  感激

  大禹 老百姓

  治 制 安

  理服 定 无家可归

  (简笔画)河水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激励学生学*大禹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不怕辛苦的精神。

  3、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新偏旁,会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新课。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洪水滚滚,淹没了大地,冲倒了房屋,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处流浪。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他多次带领百姓修坝堵水,但是都失败了。鲧的儿子禹看到这种情景,就整天想办法要为人民制伏洪水,那么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传说故事——《大禹治水》。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请学生自己先试着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同桌之间交流互读。

  (1)两人一起读读课文;

  (2)向同学读读你圈出的字。

  3、学生在小组里分自然段读文,要求认真听,帮同学指出没有读准的字音;

  4、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字音是否读准。

  三,交流识字情况。

  (1)认读词语卡片。

  洪水 淹没 农田 冲倒 百姓 父亲 带领

  修筑 才能 制伏 挖洞 水势 辛苦 入学

  a、小组合作认读。 b,开火车检查。

  (2)做游戏认读生字。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及时评价反馈。

  五,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 "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三,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 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走遍,吃*)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具体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四、学*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 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五、学*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 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练*把故事讲下来。

  (1)自己练*讲故事。

  (2)小组内互相讲述。

  (3) 指名讲故事,其他同学仔细听,评议。

  七,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回家搜集传说故事,准备召开"民间传说故事会"。

  八、板书:

  大禹治水

  滔滔洪水 千辛万苦 引入大海

  无家可归 千山万水 安定日子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苦,感受大禹的顽强意志,读懂”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大禹的献身精神,从而了解大禹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师复述课文内容,引读下面词语

  滔滔

  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治理洪水

  仔细察看

  挖通

  劈开

  被制服

  非常感激

  伟大英雄

  代代相传

  2.齐读这些词语:想象故事。

  3.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是英雄?

  4.提出话题: 15课里被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是______?

  大禹是做了什么事成了伟大的英雄的呢?齐读课题。

  为什么大禹治水能成为伟大的英雄呢?

  二、朗读感悟

  (一)了解洪水的危害

  1.观看洪水的视频:我们先来看看大禹治的是什么样的水?

  2.交流

  (1)说说, 你看到了什么?

  (2)可以用第一小节的那个词来表达你所看到的?

  (3)把你看到和想到的这个词语所描绘得情景读出来。相机引导想象:读这个词语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会担心什么?

  “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 、“无家可归”

  3.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节: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4.小结:洪水多么凶猛啊,它夺走了人们的食物和家园,给人们带了巨大的灾难,人们没有吃的,没有住的,生活该多悲惨啊!

  (二)感受治水的艰难

  1.感受“决心”大。

  (1)看到这样的情景,禹心中会怎么想?(提炼概括出“下决心”,有感情朗读这个词。)

  (2)出示“决心句”,朗读。

  2.感受“治水”难。

  (1)整体感知:他又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你读出描写的句子。

  你感受到治理洪水怎么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2)体会“察看句”

  a治理洪水有多辛苦呢?先来看禹治洪水做的第一件事,出示“察看句”,指名读。

  b交流:你看到禹在察看水流和地形时有多辛苦?

  c引导: 看图,这就是千山万水,一座座、一条条,你能想象到要“走遍”会怎样的辛苦?走得路多脚疼,腰酸背痛,晴天,太阳当空照,会------,雨天,大雨滂沱,会--------, 刮风,被----- 下雪,被----- 多辛苦啊!读“走遍”“千山万水”

  d小结:累、渴、饥、热、冷、疼、酸等等,这么多的苦,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千辛万苦),读这个词。把这些苦都经历了,就是“吃尽”,读这个词。

  e朗读:这么辛苦,禹抱怨了吗?怕了吗?放弃了吗?为什么?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禹?

  (3)体会“引导句”

  a 出示句子读:察看才是准备工作就已经千辛万苦了,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读一读句子。

  b交流: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

  c引导深入:为什么,这些事做起来更辛苦?有多难?

  古今对比:看图,现在人怎么挖河,怎么劈山的?

  那时候有挖土机、有卡车、拖拉机、铲车吗?要把那么多的河挖通,要劈开这么多座山,只能靠什么?多难啊!简直难以想象。读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 感受艰难。

  d小结:这么艰难,禹怕了吗?放弃了吗?为什么?你感受到禹是个怎样的人?

  e 朗读:禹治理洪水的决心多么坚定阿,不怕苦,不怕难,勇敢顽强地和洪水进行斗争,这都是为了什么?齐读这小节,一起来感受禹的这份英雄气概。

  (三)感受“三过家门”的无私

  1.出示:治理洪水是多么艰难,多么辛苦啊,禹用了13年的时间治理洪水,在这十三年里,有一件事特别感人,是什么事呢?读一读课文第3小节。

  2.这个故事就是有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为什么那么有名呢?先来填一填故事里的那些数字。

  3.抓住数字想象体会。

  禹在外治水好多年了,好久没回家了,都不知道家里是什么样了,这一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没进家门。

  又过了好长的时间,第二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又没进家门

  又过了好长的时间,第三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家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 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又没进家门。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抬脚就能进去阿,可是他却,齐读“一次也没有进去看看”。

  讨论感悟:他不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一次都不回家看看?

  4.通过“儿子”深化

  禹的儿子十多岁了,为什么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难道禹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小结朗读:禹为了治水,为了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而顾不上自己的家,自己的儿子,这就是伟大的“舍己为民”精神。这种舍己为民的献身精神多么令人感动阿,所以这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就成了千古美谈。谁记住了这个故事,按照课文说给大家听一听。配乐背诵第三小节。

  三、总结拓展。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禹不怕千辛万苦,不畏千难万险,无私献身地一心治理洪水,十三年啦,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洪水被制服了”,看图,看洪水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乱跑,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老百姓呢?看图(读“安定的日子”。)

  2.看看,人们是怎么感激他的

  称他为“大禹”,代代相传

  舜传王位给了禹。

  人们建立纪念馆,塑像等纪念他。

  3、对照着“英雄”的意思,联系大禹治水的精神,说一说,大禹为什么被称作伟大的英雄?

  像大禹这样,------就是伟大的英雄,我们为有这么英雄的祖先而无比自豪。齐读这个代代相传的名字-------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9

  课时目标

  1、识字方面:掌握15个字的读音,“洪”“灾”“”“难”3个字的字形。理解“淹没”等词的意思。

  2、内容方面:抓住“淹没、倒塌、冲毁”等词语感悟洪水泛滥的景象,为下节课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

  3、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泛滥”的意思。

  难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今天我们教师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让我们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2、禹是谁,干什么的'?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课件示:随板“大”)

  3、讲大禹什么事情?(板书:治水)领读课题后提问:看到这个题目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大禹为什么治水?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大禹治水的结果是什么?

  这节课让我们坐上时空穿梭机,穿越时空,回到4千年前去揭晓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71页,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我们一起来拼读拼读吧。

  现在我们来分男女生PK拼读,看看哪组拼读得更精彩?大小声游戏。

  同桌互相说说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多读几遍。(指句回答)请按顺序说。(课件示)为了奖励你们刚才学得那么认真,我们来玩一玩收集水滴的游戏。开火车读。

  3、现在我要提高难度了,老师把刚才的词语分成了两组,看你们能不能读出不同的感受。(课件示)

  第一组: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痛苦极了

  (指名读)想访问你,你在读这一组词语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的。(痛苦)全班一起读

  第二组:继续退去被动耕种恢复安居乐业

  (指名读)你又是带着怎样心情读呢?(开心)

  5、你们真棒!读这两组词语的时候能带着不同的心情来读,第一组词语描述的是洪水带给人们的恐惧与伤害,第二组词语告诉我们的是洪水退却后人们生活的变化。这一变化归功于谁?因为有了大禹治水,人们才能从“痛苦极了”走向“安居乐业”的生活。

  6、有了生字朋友的帮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大禹的英雄事迹,请大家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体会洪水泛滥情景。

  (一)学*第一自然段。

  1、大禹治的什么水?“洪水”是怎样的呢,它的危害性有多大,我们见识一下。(课件)说说见到这些画面你会想到那些词语。

  2、“洪水”这是多么可怕啊,洪水带给人们的是恐惧和不幸。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3、课文第几自然段写洪水泛滥的情景。(第一段)

  4、(课件示第一自然段)齐读。这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你能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课件示)

  5、从哪些词语中,让你体会到洪水的凶猛?(课件示)(泛滥、淹没、冲毁)

  6、“泛滥”是什么意思,请你联系上下文和图画来理解。(指名、课件示)

  过渡:下面老师想跟你们合作读读句子,老师描述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你们边听边想象,并带着想到的画面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7、引读课文:洪水泛滥,恐怖极了。这洪水,一路咆哮,它来到田野,(生接读)—大水淹没了田地。

  它来到村庄,(生接读)—冲毁了房屋。

  毒蛇猛兽到处(生接读)—伤害牲畜和百姓。

  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的生活(生接读)—痛苦极了。(板书)

  8、指导读: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指名朗读这段话、男生读。

  小结:洪水给老百姓带来无数的灾难,所以人们决心要治好它,那人们是怎样治洪水,又有哪些人来治洪水,结果怎样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

  四、布置作业: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0

  一、读课题

  今天我们学*“大禹治水”,这儿的水指的是什么水?见过洪水吗?(播放洪水录象片段)

  有几个词,你们会读吗?

  出示词语: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指名读词语

  能用上这几个词,说说洪水带带的灾难吗?

  二、教师导语过渡:

  传说,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人们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的很悲惨。大禹见到这样的洪水,会怎么想?

  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治洪水可不是简单的事,大禹会怎么做?

  先来看看大禹先做的事,出示句子。

  男生读。

  1、看图片,理解“水流”和“地形”。

  2、有一个词讲大禹爬过的山特别多,趟过的河特别多,是哪个词?读“千山万水”;看图片,语言渲染,指导读好词语,相机评价中提升:太少了,还不够多,很多……

  3、这其中的每一座山,大禹都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条河,大禹都趟过,这就叫“走遍”。大禹会遇到那些困难呢,猜一猜:

  4、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些:教师讲述……(大禹的指甲被泡烂)

  5、大禹吃的苦读吗?哪个词?读“千辛万苦”(指导读好)

  6、这其中的每一种苦他都吃过、都尝过,这就叫“吃尽”(文字点红)

  7、这些词语读好了,句子也一定能读好,练*读句子,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三、治水中的困难

  这才是治水前的准备工作,更大的困难还在后头呢。

  1、有两个词带有同一个数字,找一找是哪两个词?

  2、9条9座(这儿的9并不是9,而是指很多)

  3、教师画图介绍,为什么要把这些河连在一起?

  4、老师在黑板上这样一画看起来很容易,真挖起来就不轻松了,猜一猜这两条喝之间有多远?大胆地猜一猜:

  5、教师介绍:90公里,90000米!辛苦吗?

  6、比这辛苦的还有呢,如果遇到大山,画图,要挖开大山,这叫“劈开”。

  7、指导读句子,你关注了这两个数字,所以读得这么好!

  8、大禹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他吃尽了“千辛万苦”再读这个词。板书:千辛万苦

  9、读到这,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四、治水中的感人故事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听老师讲一段,里面有很多数字,想想这些数字的意思。

  1、教师配乐讲(13年,10多岁,三次那一段)出示句子

  2、这些数字什么意思呢?

  3、把这一段故事连起来念一念,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学生质疑

  5、指导读句子

  五、治水成果

  经过这13年的千辛万苦,洪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出示一幅图片(风*浪静的湖面)

  1、图片说话

  2、出示词语:治服

  3、人们还用在树上生活,在山洞里躲藏吗,这样的日子就叫:安定的日子。

  4、如果你就是这些百姓中的位,你会怎么感谢他?

  5、板书:伟大英雄

  6、大禹的丰功伟绩我们不会忘记,有人为他建了一个像。

  7、孔子说:如果没有大禹,我们可能都变成鱼虾了。

  8、让我们心怀感激和敬佩之情,把课文最后一节齐声朗诵。

  六、识字检查

  这是本节课出现的词语,你们都能读吗?

  治理洪水伟大英雄。

  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决心地形安定。

  七、课后问题

  课文学完了,老师提个问题,为什么课文开头叫禹,课文最后又叫大禹呢?

  不急,想好了,课后告诉你们的语文老师。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二)、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 )的英雄?板书:无畏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xx的英雄。板书:智慧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 )的英难?板书: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四、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无畏

  大禹治水,智慧

  (代代相传)无私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大禹的精神是可贵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也是极具典型性的,可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这一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然后,再辅助以视频加深、巩固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

  在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教案通过“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挖通、劈开”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以及个人谈感受等形式,从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艰苦与不易。

  同时,这一教学内容是全文中最为困难的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千辛万苦”这个词语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从而也就感受不到禹这个人物的个人形象,体会不到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所以,能让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设计还是比较流畅、到位的,我设计了用动画理解“挖通”“劈开”,让学生直观的掌握了这一部分的内容。

  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如果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对话”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问学生“如果你就是禹的儿子,你想问妈妈什么呢?”“如果你是大禹,你会怎么说呢?”利用师生的交流,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

  第一,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二,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第三,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第四,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的。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希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 通过集中识字、随文识字、多次复现等方式识记“洪、毒”等11个生字。

  2. 通过创设情境、反复练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生字集中的第1、4自然段。

  3. 通过“泛滥”学*“联系下文”理解词语,并运用这一方法理解“疏导”,通过“安居乐业”学*联系上文理解词语。

  4. 会写左右结构的“洪、认、难、被”四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词卡

  一、看图猜神话故事,引出课题

  1.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肯定听过不少故事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你能看图猜故事吗?

  (图:哪吒闹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它们可都是古代神话故事,今天就来读读其中的一个故事——大禹治水。

  2. 其实他的名字只有一个字“禹”,由于他治理洪水有功,为民造福,是个大英雄,所以人们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我们一起来恭恭敬敬地叫一叫。(相机板书课题)

  过渡:大禹是如何治理洪水的呢?赶紧打开书第71页。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分组认读词语,初步感知治水前后的对比。

  1.第一组词语:洪水泛滥 毒蛇猛兽 伤害 灾难

  ·读准前后鼻音。带拼音,去拼音。

  ·猜字谜:一间房子着火了——识记会意字“灾”,并积累词语:火灾、水灾,虫灾。

  火灾、水灾、虫灾,对于人们来说,可都是灾难呀。

  2.第二组:退去 耕种 重新 恢复 安居乐业

  ·带拼音,去拼音,读准多音字。

  3. (集中呈现两组词语)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词语分成这样两组吗?

  一组是写灾难,一组是写美好生活的,而且这两组词语所在的自然段特别难读。

  三、练读第一自然段,读懂泛滥,学*“联系下文”理解词语。

  1.(课件呈现第一自然段)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能读正确,读通顺吗?

  自由练读,个读检查。

  2.(词卡:泛滥)这里有个词语“泛滥”。

  ·看看这两个字的偏旁,你发现了?你能来猜一猜“泛滥”的意思吗?

  生:水很多 很快冲出来

  ·水很多,这么多够不够?(图片,一盆水,一潭水)

  ·光看字面还不一定猜得出来,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哪些词语可以帮我们读懂“泛滥”的意思?我们拿起笔来划一划。

  反馈:这大水怎么样?

  开火车。这大水干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可能还会干什么坏事?

  课件:泛滥就是~我们一起来读读。还有大家说的

  ·是啊,刚才我们读泛滥下面的句子,找到关键的词语,把它们对应起来,理解了泛滥的意思,这样的方法就叫“联系下文”。(板贴)

  ·想看看洪水泛滥的样子吗?(视频)

  ·朗读。人们在洪水中失去了财产,也失去了生命,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齐读第一段。

  四、练读第四自然段,运用“联系下文”理解疏导,联系上文理解安居乐业。

  小朋友们,真会读课文,第一段读得这么好,敢不敢来挑战更难读的.第四自然段?

  1.(课件呈现第4自然段,标上句序)这段共有四句话,请2个同学来读一读。

  反馈,检查朗读。

  ·第一句:教训 疏导

  ·第二句:疏通

  ·第三句:

  ·第四句:练*词组(被水淹过的土地)(农业生产)

  2.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大禹治水成功了,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呢?疏导是一种什么样的办法呢?

  ·生猜:挖 。(课件插图)我们来看看课文插图,是啊,老百姓有的在挖土,有的在~,

  ·挖土,搬石头是不是就是疏导的意思呢?我们来用一用联系下文的方法吧。

  学*提示:读读下面的句子,划一划有关的词句,再用箭头对应起来。

  反馈:疏导就是~

  ·(课件)你们刚才提到的内容,老师把它们请到了课件上,你能给它们排排顺序吗?

  连起来读一读。

  疏导的过程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最后让洪水流到大海里去。

  3洪水终于退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课件:安居乐业)安居乐业是怎么样的呢?你能读读课文的句子,找到有关的词句填一填吗?

  (课件图片)如果用几幅图表示安居乐业的意思,你认为几号图?

  4. 其实不知不觉我们也用了~~联系下文的方法理解了安居乐业。

  (课件,位置)你看,疏导我们是联系它下面的句子,而安居乐业已经在最下面了,我们是联系上文。

  联系上文,联系下文,和在一起,我们送它一个名字,叫~联系上下文(板贴)

  五、巩固生字,书写

  1.这节课我们学*了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其实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词语,我们来积累积累,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疏通 泛滥 灾难 采用 驱赶 恢复 消退 教训)

  2. 书写“洪、认、难、被”

  ·(呈现课后生字表)发现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和独体字三类

  ·(呈现“洪、认、难、被”)说说写好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穿插

  ·(呈现魔法棒)看看每个字的上面、下面,你发现了什么?

  ·师范写:难

  ·生描一个,写一个

  ·反馈,再写一个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3

  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

  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

  2、勾画课文如何评价大禹的句子。

  3、发现课文分总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思考题及观察勾画句子的位置,来初步掌握文章结构)

  二、精读指导:

  (一)学*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治水?

  2、抓“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来理解洪水的凶猛、无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让孩子抓感受洪水凶猛的词语,教师渲染,学生再读从而深刻体会洪水无情而凶猛)

  (二)学*二自然段

  1、面对无情的洪水,禹在想什么?

  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更坚定地投入治水之中?

  理解:父亲鲧临死时叮嘱儿子: “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初步树立人物形象,从理解鲧的心系百姓转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点理解“叮嘱”,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把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志向。)

  (三)学*三自然段

  1、勾画大禹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句子,并与父亲鲧的治水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大禹科学治水。

  2、抓“常常”、“天蒙蒙亮”、“长年”、“脚跟都烂了”、“只好”等词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设计意图:着重由学生自读自悟,圈出重点词语,自己说说体会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让人物形象逐渐高大、丰满)

  (四)学*四自然段

  1、两个句子对比,自己体会“才”、“仅仅”、“就”、“却顾不得”的意思。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练读

  (设计意图:力图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体会副词的作用,从中感受禹为了治水,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并学会一些简单的朗读批注。)

  (四)学*五自然段

  1、通过和第一自然段洪水来时的场景对照,想象洪水退去的景象。

  2、理解“欣欣向荣”。

  三 、归纳小结:

  1、为什么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回答问题)

  2、全文都是称呼“禹”,为什么题目是“大禹”?

  (设计意图:力图成功塑造大禹这一英雄形象。)

  《大禹治水》教学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以教材为凭借,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我认为本课的精彩之处在于:

  一、把握教材特点,紧扣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奉献”,本节课 以“禹因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崇敬和爱戴的英雄?”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最初孩子们只能简单地认为大禹是为了治水而成为英雄,教学中,力图通过理解大禹为什么治水?(体会洪水带来的'灾害以及父亲临终的叮嘱,有心想百姓的胸怀)大禹怎么样治水?(让学生自读自悟,抓重点词句来理解大禹治水历经艰辛,治水成功)结果怎么样?(给人们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造福人民)最后总结出大禹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为天下百姓,这种为别人付出不求回报,我们就称为奉献,回扣了单元主题。从“英雄”入手,回到“英雄”,其间诠释了大禹为什么是英雄,也将这一英雄形象变得高大、丰满。

  二、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节课,我抓住一切可以训练的机会,对孩子进行听、说、读的训练。

  1、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进行引读,最后小结课文中正是用上了这些动词才更准确地描写出洪水的凶猛。整个引读过程中我努力让孩子体会动宾词组和主谓词组的搭配,孩子加深了印象,也对语言文字进行了细细的品位。

  2、理解“叮嘱”一词。禹因为不忍让百姓受苦而想治水,这是第一个治水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大禹更坚定地投入到治水中?孩子的回答是因为父亲临死前的叮嘱。这时,我及时抓“叮嘱”一词,理解叮嘱的意思。父亲为什么要叮嘱?孩子回答因为父亲没能把洪水治好而放心不下受苦的老百姓,因为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帮自己完成未完的事业……这样,孩子既加深了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也树立了一定的人物形象,理解到鲧的心系百姓,进而也能理解到大禹的心系百姓。加上我刻意的四次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成功地把父亲的遗愿转化为大禹的志向。

  3、当教学到让孩子找出文中大禹治水方法的句子时,我抓“开凿”这一动词,抓“九条河”这一量词,通过引读和渲染,让孩子体会到大禹治水这一工程是如此的巨大和不容易。

  4、大禹的奉献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象贴标签似的讲读,也没有让孩子直接说出大禹有什么样的精神,而是让他们边读边勾画感动的句子,圈出自己认为重点的词语,谈自己的体会。抓“常常”“又”体会到大禹不只是一次这样,而是经常,多次。体会到大禹为治水风餐露宿都是常有之事。当孩子说到“天蒙蒙亮”能体会出大禹很早很早就起床。抓长年,理解一年很长时间大禹的脚都泡在泥水中,抓“脚跟都烂了”体会连最不容易烂的地方都烂了。抓“才”字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结婚很晚,抓“仅仅”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在家住的时间之短。抓“却顾不得回家看一看”中的‘却’字时,通过“十年”和“三次”的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到本来回家次数就很少了,就该进去看看,但大禹为了治水,“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这里,我还声情并茂补充典故,三过家门而不入,又一次回扣了“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让孩子们更理解“却”字的语法意义,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大禹为了治水,抛下小家而为大家,这一英雄人物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越发高大。另外,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孩子感受到哪句就出示哪句,我完全尊重他们的选择,让孩子们更自主地学*。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创造性地学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课后,我发现还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孩子自读自悟时,应根据他们的理解和体会,适时地加入朗读的训练和方法的指导,这样,读和悟才能更有效地结合,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好。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学生阅读有独特的体验,语文学*应重视学生对学*语文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因此,教学中,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通过构建民主、*等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在学生已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深入思考,积极表达,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在此过程中,以教材为蓝本,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学*语言,运用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学*能力。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进而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大禹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检测,回顾内容。

  1、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洪水滚滚而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于是,从远古时期开始,勤劳智慧的人民就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课文,学*这篇关于治水的古老传说——《大禹治水》。(板书课题)

  2、在昨天的学*中,同学们积累了很多词语,看看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词语,检测认读。)

  3、请同学们仔细回忆这个故事,你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两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

  4、谁能从这些词中选几个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是啊,正是因为这样,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既是对学生识字情况的检测,同时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回顾,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概括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1、出示尝试题:自读课文,想一想,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画出有感受的词或者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读一读你画出的词或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相机点拨引导如下:

  (1)治理洪水。

  A、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

  B、启发引导:同学们,文字是有生命的,它能带你回到过去,走进现场(出示第一段):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多么凶猛的洪水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指导朗读。

  C、总结:是啊,无情的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人们的生活可以用这样的词来形容——悲惨,凄惨,可怜,生不如死,水深火热

  是大禹让人们结束了这种……的生活状况,是他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安宁,欣欣向荣。在这里,治洪前和治洪后人们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因为如此,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自然段以生动的语句描写了洪水的危害,既是引子,又是铺垫。只有深刻感受到洪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才能进而体会大禹治水的伟大无私与功德无量。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并没有一带而过,而是通过朗读、想象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洪水的肆虐,人们生活的悲惨,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为后文的学*做好铺垫。】

  (2)不怕困难。

  A、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英雄,不仅仅在于他做了什么,还在于他是怎么做的?(出示第3段)禹是怎样治水的呢?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抓住“常常”“天蒙蒙亮”“拄着棍子”等词语感受禹治水的艰难与不易。)

  B、创境想象:是啊,大禹治理洪水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间,爬山涉水,所到之处必然都是荒郊野外,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想一想他都会经受哪些磨难和痛苦呢?试着说一说:

  为了治理洪水,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当他渴了,_______________,当他饿了,_______________,当他累了,_______________。他走遍了_____________,可他_____________。

  C、是的,他所经历的困苦和磨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他却坚持了下来,那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有这样一种精神——坚持不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那是因为,他的心里始终想着——老百姓。

  正是这种精神和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治水的伟大工程,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人们心目中——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D、谁来试着读一读?读出他的这种精神。(生生评价,指导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他不怕困难的精神是课文的重点。在这一部分的学*中,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文本,直接与课文对话。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进而创设情境,通过说话练*,将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转化为对大禹行为的叙述与歌颂,内化情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阅读——想象——表达——朗读”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情感体验的激发,还培养了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三过家门而不入。

  A、生交流。师相机补充:

  三十岁结婚:古人一般结婚比较早,男子一般在20岁左右,女子则在15岁左右。三十岁结婚,在古代来说,已经非常晚了。

  B、出示,填空。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你从这些词语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C、大禹治水共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有多长啊?三千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就连他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路过门口,妻子正生下了儿子,孩子哇哇大叫,他却硬是狠了狠心,没有进去;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同学们,看到这简简单单、**常常的几个数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啊,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奉献、大公无私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精神!

  D、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一段?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评价,再读。

  【设计意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虽然感人,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很远。在这里,通过古人结婚时间的介绍、故事情境的创设、数字的品味可以使学生对大禹这种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有更深刻的体会。而“副词填空”练*,不仅仅关注内容,体会情感,还将学生的视角引向了作者的表达,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与效果,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能力。】

  (4)讲方法。

  禹的治水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不怕困难和勇于付出,还在于他采取了正确的方法,他和父亲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父亲采用了“堵”的方法,水是堵不住的。而他“变堵为疏”,通过疏通水道治理洪水。看来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要有智慧。

  (5)有决心。

  既然课文主要写大禹治水,为什么作者用了这么长的一段文字写禹的父亲治水?在这里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小结:治理洪水寄托了大禹父子两代人的的意愿,也体现了两代人的决心,令人肃然起敬。

  【设计意图:学*本课,大家都会将学*的焦点集中到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却往往忽略了他的决心与智慧。课文中对大禹父亲做法的描写其实并不是多余的`,它既让我们看到了两代人为民着想、立誓治水的决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治水所蕴含的智慧与科学的方法,对这两段内容的感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令人叹服!】

  四、深入探究,升华感情。

  1、故事学到这里,相信大禹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心里,现在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课题,想一想,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什么人们称他为“大禹”呢?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大”的?(加点)

  (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2、是啊,这一个“大”字饱含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与爱戴,你的心中又升腾起了对他的什么感情?(佩服,感谢,敬爱……)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通过走进语言文字,品读感悟,大禹的形象已经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变得清晰、高大。最后,再回归整体,透过一个看似简单的“大”字,感受人们对他无限的崇敬与爱戴,进一步升华情感,内化体验。】

  五、拓展练*,总结结课。

  1、欣赏纪念大禹的作品:也正因为如此,大禹治水的故事被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课件出示雕塑、画像等),人们为他塑像,为他建庙,写诗,做画,通过各种方式纪念、感谢这位伟大的英雄。书上这幅插图就是后人为他做的画。

  2、初识“思维导图”,练笔:刚才我们通过学*,把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提炼成关键词按照一定的思路板书在了黑板上,这就是思维导图。画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我们理清课文思路,抓住文章重点,不断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中经常使用。

  下面再让我们参考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按照这样的句式写下来。如果你能用上黑板上这些关键词会更好。

  他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他就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大禹。

  3、交流分享,评价提升。

  4、总结结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永远记住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

  【设计意图: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已久,在这里,展示有关他的雕塑、画作、诗歌,可以透过人们对他的歌颂与纪念,从另一角度使学生感受到他的伟大及对人们的影响。借助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写下来,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梳理课文内容,在以后的预*中尝试运用;另一方面,借助思维导图写话,总结课文,升华情感,将大禹的形象铭刻于学生心目之中。】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努力引导学生用心去感知文本内容,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本课教学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词语搭架,学*概括。

  作为第二课时,在课堂一开始,我通过检测词语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将课文中的词语分成四组出示,检测结束后,我又向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你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两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你能从这些词中选几个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此举真可谓“一石二鸟”,不但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而且进行了一次很有效的概括训练。为了降低“概括”的坡度,借“检测字词”这一拐棍,有效地帮助学生一步步地迈上“用精简的语言来概括”的台阶。

  2、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入手,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感情。课文第三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紧抓住关键词句,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通过感受大禹治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加深对治水困难的感受,进而指导朗读。其次,抓住描写治水过程的几个动词,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大禹的敬佩之情,达到有感情朗读。

  3、创设情境,诱**感。

  情境教学法是语文学*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我们要通过语言渲染,激发想象,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感受人物形象。本课教学中,在想象洪水的肆虐与无情时,在感受大禹遇到的困难与坚信时,在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纠结与决绝时,我都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调动学生的想象与体验,将抽象的毫无感情色彩的文字幻化为活生生的生活场面,诱**感的形成与生发,使学生真正“动情”,进而“情动辞发”,达到指导朗读的最终目的。

  4、品味语言,运用语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任何一篇课文,都只是学*语言文字、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蓝本。本课教学中,在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我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贯穿始终。紧紧抓住课文关键词语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品读与感悟能力;体会副词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关注“怎么写”;多次创设情境进行语言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与缺憾:

  1、研读教材、挖掘教学资源还不够。如果能够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大禹治水的起始位置及沿途地理环境特点,对于体会人物形象会有推波助澜之效。

  2、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需要我仔细研究和学*。

  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多样,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学*,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台。这些都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提升的方向。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指导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

  2、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里的水指的是什么水?洪水是什么样子?你见过吗?(指名说)

  3、播放录相: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录相。(洪水肆虐的景象)

  二、学*课文

  学*第一节

  1、问:你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谈)

  2、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洪水的?

  自己读读第一节。

  3、指导朗读。你能读出洪水的可怕和凶猛吗?

  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4、通过朗读这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直到我们还知道,是因为什么?课文最后有一个成语,大家找一找。(代代相传)

  学*第四节

  1、师: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就像一

  头猛兽,摧毁了老百姓幸福的家园,老百姓已经无家可归了!那么洪水究竟有没有被制服呢?(制服了)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老百姓该有多么感激大禹啊!

  2、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怎样感激大禹?(指名说)

  过渡:大禹是怎样制服凶猛的洪水?继续往下把课文读完。(自读二、三小节)

  学*第二、三节

  1、问:那么禹是怎样制服洪水的?治水的过程怎样?(指名答)

  2、出示图1、2:禹在干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带领老百姓……)他是怎样察看的?他又是怎样疏通河道的?读读课文。(板画千山万水)

  3、先是____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朗读。

  5、师:在禹之前,很多人包括他的父亲,都曾治过水,但是因为没有查看水流和地形,所以都没有成功。那么通过仔细察看,禹到底用了什么办法治水呢?(指名说)

  6、教师简笔画理清思路:要治水,最终就是要让洪水流入——(大海),而这中间隔着千山万水,所以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洪水——(板书)

  7、看图:挖河、劈山容易吗?从哪里看出?再去读一读,找一找。

  课文中的“九”你是怎样理解的?

  (指导朗读)

  8、连起来练读第二节

  学*第三节

  1、师:在治水的过程中,有一件更加令人感人的故事,想听吗?

  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2、教师示范朗读第三节。

  3、出示填空题: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指名填;齐读。)

  4、禹的儿子多大了?怎么会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呢?

  体会: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伤心、责怪、觉得父亲了不起……)读出他的感受,行吗?

  是他不想回去吗?那是为了什么?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他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

  5、指导朗读。读出对大禹的崇敬和感谢。

  6、洪水被制服了,那么治水是一件容易的事吗?(学生讨论)

  ⑴同学们想象一下,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危险呀?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⑵师:为了寻找治理洪水的最好办法,大禹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啊!

  ⑶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称得上英雄?小结:英雄就是不怕困难、勇敢顽强,为人民谋幸福的那些人,(伟大),我想应该是付出的努力更多,为人民作出的贡献更大的那些人。让我们读好这个词:伟大英雄

  7、指导朗读。

  三、小结

  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为了制服洪水,他克服了许多常人受不了的艰难困苦,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儿。

  四、布置作业

  给大家一个建议:读一读古代英雄故事,在班级举办英雄故事会,比比谁的故事最精彩。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合集10篇(扩展7)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所有生字并正确美观的书写“治、洪、姓、理、形”五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把课文的字音都读准了,并且认识生字、写好本课要求的`生字。

  难点:读好课文中的长句。

  对策:让学生来自主朗读。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3、请小朋友仔细听一个关于大禹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小朋友是否也想来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朗读全文。

  4、汇报交流并检查字音。

  5、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6、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理、形,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3、老师范写这些生字。

  4、学生在书上描红。

  四、作业:学生在《*字册》上描红。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师生的互评,充满激励,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无畏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智慧

  [通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通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接着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板书: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扩充了课文的内容,也有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一定的梯度,通过角色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目标: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四、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无畏

  智慧

  无私

  (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

  从词句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

  3、出示词语

  指名读、领读、齐读

  二、学*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

  2、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3、继续播放画面,请你说说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难过)

  4、师:小朋友,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请你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自读、指名读

  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滔滔、淹没、冲倒)

  理解无家可归(老百姓因为洪水没有住的地方)

  指名读、齐读

  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苦难的老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小朋友读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挖通察看引导劈开,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4、从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禹治水的艰辛、他非常能吃苦、治理洪水的方法非常科学)

  5、指名读、齐读

  6、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

  学生可能会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过渡:大禹在外治水很长时间,,其中有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四、学*第三自然段

  1、阅读故事,介绍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

  2、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

  3、出示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填上一系列数字。

  4、指名读,说说体会

  (13年可以看出大禹治水的时间长。三次路过、一次也没有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说明大禹心里一直想着老百姓,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5、齐读

  五、学*第四自然段

  过渡: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终于把洪水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一齐读读第四日秒年第四自然段。

  1、读了以后,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很开心,因为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

  2、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

  3、(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

  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学生接:大禹)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学生接:大禹)

  4、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小朋友可能会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

  六、总结:

  大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他真不愧是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课后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教学生字

  理、伟、姓、制

  板书设计:

  千辛万苦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代代相传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的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挖通察看引导劈开,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并紧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重点词语引领学生细细品读从而理解和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他的吃苦精神。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未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做具体的描述,对这个自然段的理解,为了避免个别太过现实的孩子说出他不爱妻子和孩子而误导其他孩子。我先出示了三过家门而不过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禹的奉献精神。

  第四自然段主要采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首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说说心情如何,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并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这样安排,与第一自然段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加深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师述: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学生接:大禹),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学生接:大禹)。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达到高潮。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隐而不晦,使学生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最后提问: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小朋友可能会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为民造福、为民奉献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辞辛劳的制服了洪水,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神话故事我们最爱看了,以前我们都学过哪些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开天地》、《夸父追月》等)在课外我们也看了不少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又来学*一篇神话故事——《大禹治水》。

  2、板题,读题,质题。

  (师归纳:(1)为什么治水?(2)怎样治水?(3)治水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的三个问题分别是那些自然段写的?

  2、抽学生轮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并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3、交流汇报上面的问题。

  三、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1、学*第1和2自然段

  (1)抽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禹治水的原因。

  (2)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朗读。

  2、学*第3和4自然段

  (1)分组读这两段。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朗读来理解。

  a、禹改变了父亲的——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引导学生比较禹与他的父亲治水方法的不同,体会大禹的聪明。

  b、晚上,他常常睡在——拄着棍子走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如“蒙蒙亮”、“烂了”“草丘山冈”等体会大禹为了治水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引导学生想象大禹还遇到了哪些困难?适时指导学生朗读。

  c、为了治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引导学生抓住“才”、“仅仅”、“就”、“却”来理解大禹的奉献精神。)

  补充:“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大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并让学生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来读句子。

  3、学*最后一段

  (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2)看到这些景象,心情如何?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

  四、升华情感,内化问题

  (1)此时此刻,你难道不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吗?

  (2)教师总结:大禹也成了我们心中的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呼唤他的名字——大禹。

  五、搜集故事,拓展延伸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在我们的周围、身边,也有许多像大禹那样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人物,课下收集你心目中的英雄故事,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艰苦

  奉献、辛苦、爱戴、敬仰

  痛苦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 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引导自学部分生字。

  (2)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练*描红。

  三、课堂练*

  1、抄写词语。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

  16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1)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3)指导朗读。想像大禹治水时的千辛万苦和聪明才智。

  学生练读,齐读。

  3、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这些词和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词,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当时他会想什么?指导朗读。

  4、细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联系三、四自然段讨论。)出示讨论的提纲:

  在长达十年的治水是建设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3)汇报讨论结果。

  六、总结课文。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 7

尊敬的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

  在介绍我的课例以前呢,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我对阅读教学的一度困惑:

  很长一段时间,当我拿到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我就犯傻了,就好像一个人被关在漆黑的屋子里找门,这里摸一把,那里摸一把,不知那里是边,那里是岸,这种感觉,唉!就叫酸。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杂志时,一只虫子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了,忽然跌落下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了。第一个人注视着虫子,感慨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着、顽强;失败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第二个人注视着虫子,禁不住叹气道:“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唉,可怜的虫子。”你们看,观察同一只虫子,得到的启示迥然不同。太阳在白天放射光芒,月亮在夜晚投射青辉----可见世界并不是简单的组合体,同样观察虫子,两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他们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但他们所获得的启示都是对的。那对待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否也是如此呢,我想不管面对怎样的课型,只要我们抓准了课文,让我们的课堂立足一个“趣”字;倾注一个“情”字;把准一个“创”字;落实一个“读”字。我们的教学就会条条大道通罗马!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看课例《大禹治水》。

  【设计依据】

  给孩子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宽松的舞台,让我用我的眼睛看世界,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让我用我的方式成功,让我爱我所爱,孩子必将还你一片蓝天。这样的课堂才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的来学*。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与其让人累着,不如让人乐着;与其让人闲着,不如让人塌实着。

  根据以上的设计依据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旧引新,迁情入境。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具体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如下:

  一.*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你不又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孩子又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等、和谐的学*氛围。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

  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小朋友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

  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小朋友,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 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从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会抓住—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这几个重点词来进行教学。而在这里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来读读这一句话,播放动画,范读他吃劲了千辛万苦……通过上一课的学*呢,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等的*台上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孩子情不自禁地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连载式学*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13年,在这13年里(填读第一句话)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问: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2这些问题不光是你不明白,连禹的儿子也不明白啊!(填读第二句话)

  3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又会怎样回答他呢?你们看-提问的权利学生拥有,解疑的义务学生承担,这不就是主体性最好的落实吗!

  以上只是情感的铺垫,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诱地三次表演。指名试着表演---互相点评后同桌互演----配乐加动作表演。将表演活动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推向高潮----(配上音乐渲染气氛,设计一些动作再现生活—儿子在门前读书,妈妈在屋里缝衣服)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有一天,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们?娘强忍着泪水,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啊!爹不回来看我们,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趁着被燃烧的激情,我顺势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孩子们一个个读得热泪盈眶。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对比式学*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孩子兴奋地说:“现在我可高兴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处去流浪了。”这样安排,与第一小节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轻而易举的又一次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发了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什么呢?(播放流动图)快来看呀!认为此处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动静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说“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人们永远感谢你;是你又带给了人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我就会帮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库,让你不用那么辛苦……

  最后构建完美板块,升华情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制水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呼唤他—大禹。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 8

  【教学要求】

  1.认识“洪、毒”15个生字,会写“洪、灾”8个字。

  2.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3.根据提示,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

  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一篇神话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5大禹治水》)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结合课题,谁能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什么事?

  2、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一)洪水毒蛇猛兽伤害

  (二)认为教训棉被恢复

  (三)灾难仍然消退继续

  3、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治水前与治水后景象的句子。

  4、对比治水前、治水后的句子。

  三、精读感悟,体会大禹精神。

  1.学*第一段。

  (1)理解“洪水泛滥”是怎样的景象。

  (2)出示洪水泛滥的影像。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3)这样的场面使人们的生活感到无比的痛苦。你能读出来吗?

  面对如此悲惨的景象,一个叫鲧的人开始领着大家治水。

  2、学*第二段。

  (1)生自由朗读,说一说鲧是利用什么方法治水,治水的结果如何?(板书:鲧筑坝挡水,治水没有成功)

  (2)指名朗读鲧治水办法的句子。说说什么叫筑坝挡水。

  (3)出示“继续”词卡,联系用“继续”说句子。

  3、学*第四段,感受大禹的功绩。

  (1)大禹又是用什么方法制服洪水的?结果如何?(板书:禹疏通河道,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2)什么是“疏导”的办法呢?你能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吗?(课件出示)“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你觉得禹是个怎样的人?(无畏智慧)

  4.学*第三自然段,在禹治水期间,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

  5、小结:正因为如此,人们为了表示对禹的尊敬和爱戴,在他的名字前加了一个大字,尊称他为“大禹”。

  四、巩固拓展,复述故事。

  课文学完了,你会讲这个故事给别人听吗?根据下列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要求:按照板书提示声音洪亮的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五、写字教学

  (1)师范写,重点指导“难、紧”并讲述:(板书:难紧)

  (课件出示):“难、紧”田字格课件。

  “难”:左右结构,注意字的结构,中间的“亻”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竖压住竖中线。这三个部分都要写得狭长一些,注意互相穿插,不要出格。

  “紧”: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又”的横撇、捺舒展,下部糸字底居中。

  (2)老师范写,学生在*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指正。

  六、推荐阅读

  《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 9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要求】

  1、 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 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 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 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 指名读课文。

  2、 讨论:

  (1) 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 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 “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 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 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

  四、教学生字。

  1、 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 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 抽读生字卡片。

  2、 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 第2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 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 “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 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 知道朗读。

  2、 细读第3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 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 知道朗读。

  3、 细读第4段。

  (1) 齐读课文。

  (2) 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 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 齐读课文。

  三、练*背诵。

  1、 引导背诵。

  2、 自由练*。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 () () 久() () ()

  理() () () 伟() () ()

  二、教学生字。

  1、 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 指导书写。

  3、 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姓:有( )画,第三画是( )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背诵课文。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两个多音字的字音,认识一个偏旁。

  3、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点:学*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朗读感知大意。

  三、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感情诵读,学*字词,质疑解疑,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品读课文,学*写法,指导背诵,课外知识交流,写字练*。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板画小河,讲述洪水的形成,引出洪水泛滥的画面。

  2、通过观看画面谈感受,揭示课题,板书。

  3、介绍时代背景,解释课题,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二)、自读课文,学*字词

  1、自读课文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课件出示本课十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2)读了这十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学*衣字部,学写“通”“被”两个生字。

  (4)读生词,做拼图游戏:会读的同学请站起来。

  (三)、读中有悟,体会感情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找小伙伴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到:(课件出示:学*目标)

  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生生交流点评,老师指导点拨,适时予以范读。

  4、读中悟,悟中读:读了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们解决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动画出示帮助理解,指导朗读,质疑解疑。

  第二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感受治理洪水的艰辛。

  第三自然段: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事让你感动的?

  13、三、一、十 (出示,让学生填空,体会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治理洪水的结果是怎样的?质疑解疑,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激**感

  总结全文,回顾98抗洪场景,激发学生情感,课外知识延伸,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15 大禹治水

  感激

  大禹 老百姓

  治 制 安

  理服 定 无家可归

  (简笔画)河水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