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十)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特征。

  教具准备:圆规、直尺、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准备:各种圆形实物、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这一天我们都做些什么?

  老师引出:十五的月亮和月饼都是圆形。

  老师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幻灯片展示生活中其他的圆形物体。

  引入圆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老师引导:请大家将自己做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幻灯片放映折的过程。

  学生发现:折痕都相交于一点。

  幻灯片给出圆心: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

  老师引导:请大家选择一条折痕,沿折痕画下里,分析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现:过圆心,两个端点在圆上。

  幻灯片给出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老师引导:从圆心向圆上任一点画一条线段,这是直径吗?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现:不是,它的一个端点是圆心,另一个在圆上。

  幻灯片给出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巩固练*:在一个圆中找出它的直径和半径。

  3、探索同一个圆内直径、半径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长度关系。

  幻灯片给出:

  在同一个圆里,你能画多少条半径?量一量这些半径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里,你能画多少条直径?量一量这些直径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探索,给出:

  无数条半径,都相等;

  无数条直径,都相等;

  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老师归纳推到:d=2r即r=d/2

  4、圆规和直尺画圆。

  幻灯片给出“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学生齐读,回答规“矩指”的是什么?

  老师引导:认识圆规。

  学生自学:课本57页怎样才能既准确又方便地画出一个圆?分组完成幻灯片展示的尝试题!

  老师巡查,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学生指出:画圆的基本步骤,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老师总结圆的画法: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幻灯片动画展示如何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

  三、课堂练*

  幻灯片给出:

  1.判断: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4)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2.选择题: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半径长度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B.圆外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直径。

  A.直径B.线段C.射线

  学生依次回答,能够进行改错。

  四、学有所用

  用今天学*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幻灯片给出: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

  2.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学生讨论回答。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得知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画圆、测量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点,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二、教学线索

  (一)在活动中整体感知

  1.思考:如何从各种*面图形中摸出圆?

  2.操作并体会:圆与其它图形有怎样的区别?在交流中整体感知圆的特征。

  (二)在操作中丰富感受

  1.交流:圆规的构造。

  2.操作:学生尝试画圆,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一般方法。

  3.体会(学生第二次画圆):如果方法正确,为什么用圆规画不出其它的曲线图形?

  4.引导(教师示范画圆):使学生将思维聚焦于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体会到圆规两脚距离的恒等,恰是“圆之所以为圆”的内在原因。

  (三)在交流中建构认识

  1.引导:引导学生将上述距离画下来,由此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

  2.思考: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概括:介绍古代数学家的相关发现,并与学生的发现作比较。

  4.类比:学生尝试猜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思考,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5.沟通:圆的内部特征与外部形象之间具有怎样的有机联系?

  (四)在比较中深化认识

  1.比较: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中类似等长的“径”各有多少条?圆的半径又有多少条?

  2.沟通:这些正多边形与圆这一曲线图形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五)在练*中形成结构

  1.寻找:给定的圆中没有标出圆心,半径是多少厘米?

  2.想象:半径不同,圆的大小会怎样?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猜测:不用圆规,还可能怎样画出一个圆?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半径、直径之间关系的认识。

  4.沟通:用圆规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六)在拓展中深化体验

  1.渗透:在与直线图形的对比中,揭示圆的旋转不变性。

  2.介绍:呈现直线图形旋转后的情形,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圆与直线图形的联系,体会圆与旋转的内在关联,丰富对圆这一曲线图形内在美感的认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学会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纸、剪刀、圆规、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大屏幕展示高年级同学课间投篮比赛情境图)

  2、师质疑:你们认为安排这样的队形公*吗?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3、生自由回答,师相机点拨。

  4、师:今天我们就来学*有关圆的知识。(板书:圆的认识)

  (二)、恰当引导,自主学*

  1、师:你们认为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2、(师板书:圆是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3、生齐读三遍。理解意思。

  (三)、师生交流,感受新知

  1、找身边的圆。

  2、师:(出示教具圆规)这是什么?它表面上有圆吗?(生边看边答。)

  3、在你的纸上画一圆。

  4、师抽生在黑板上画圆。

  (1)没成功:他为什么没画成功?(1是没有固定好有针的那个脚;2是没固定好圆规两脚间的距离;3是可能不太好旋转;4是黑板比较滑,不太好固定)

  5、师示范画圆。

  师:刚才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来,用一只手固定住圆规的针尖很关键。看老师画。

  师:圆规固定不动的这个脚,也就是这个点,对画圆至关重要!谁能给它起个名字?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点出你所画圆的圆心,标上字母O。一个端点在圆心【板书: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上【板书:圆的曲线上、圆边上、圆的边缘上、圆的弯线上】

  师:我们把……统称为圆上【板书:圆上】

  师:只能画这一条吗? 生:还能再画!

  师:再画一条。还能再画吗?再画一条。还能画吗?到底能画多少条?

  师:所画出来的表示圆规两脚间距离的这几条线段,一个端点都在哪?另一个端点呢?

  生:一个端点都在圆心,另一个端点都在圆上。

  师:我们给这样的线段起个名字吧!

  师:【板书:半径(r)】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在你的圆上标上r。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半径。(一个端点在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就叫半径。)

  师: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

  生:在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师:既然半径有无数条,那么在围成圆的这条曲线上,像这样的端点能找出多少个?

  生:能找出很多(无数)个。

  师:(在三个点的旁边紧密地多点几个点)这行吗?

  师:正是这无数个点紧紧地手拉手,靠在一起,连接成一条完美的曲线,围成了圆。

  师:请同学们拿出剪刀,剪下你所画的圆。

  师:这是一个*展的圆,上面只有圆心和半径,请大家像老师这样把它对折,用食指触摸折叠的地方,打开。多了什么?

  生:一条折痕。【痕迹、印子、折痕】

  师:我们把对折产生的这条线段、这条痕迹统称为折痕。

  师:朝不同的方向再对折一次,用手触摸折痕,打开,请同学们照这样再做几次。生:折圆

  师:原本*展的.圆上,多了很多很多的折痕,在这些折痕里藏着许多许多关于圆的奥秘,同学们想发现吧?请同学们在4人小组里围绕折痕,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由组长记下“我们的发现”。汇报发现的时候,由组长上来发言,组员可以补充。但每一组只能用一句话汇报一个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发现,别的组发表过的观点,其他组便不再重复,开始讨论。

  1、(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课堂小结: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我们的思路。今天,我们认识了圆。【板书:圆的认识】一开始,我们学*了画圆,你觉得画圆要注意什么? (定点、定长)圆是由无数个特定的点手拉手围成的优美曲线。半径和直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圆。半径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直径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直径呢?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在回过头去,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投篮比赛要站成圆形了吗?谁来说说为什么?

  (四)、巩固练*,问题解决

  1、判断直径 、半径

  2、[媒体]填一填:

  3、[媒体]再请你辩一辩:下面各句话对吗?

  4、画圆

  请你画一个半径为4厘米的圆

  画的圆半径为4厘米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简单地说你是怎么确定半径为4厘米的?

  师:下面我们还将面临3个实际问题的挑战,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问题1、你能测量出1圆硬币的直径吗?(参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问题2、你能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1米的圆吗?(参考用工具:绳子、粉笔)

  问题3、车轮都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为什么?(参考用工具:自行车)

  师:我已经发现,很多同学都笑了,这说明他心里有底了。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来研究。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发挥想象,灵巧操作

  <1>、给你两枚钉子和一条一定长度的绳子,你有办法画出圆来吗?

  〈2〉、任意画出一个圆,再标出圆心、半径、直径。(字母表示

  师:学完这节课,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吗?圆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同学们去研究和发现!愿我们的学*和生活都像圆那样完美!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画圆,初步利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通过分组学*,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通过学*,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面图形的学*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教具圆规,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把圆规、两个大小不一的圆片。

  教学过程:

  一、溯源生活,导入新课

  1.欣赏,走进圆的世界。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这些图片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圆形物体。)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圆的奥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3.师: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同学们能说说你们在哪儿看到过圆吗?

  让学生说一说。

  二、操作体验,感悟特征

  1、教学画圆

  师:说了这么多的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想)

  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画一个圆,会吗?在白纸上试着画一个。

  学生动手画圆。

  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师:你能告诉老师用什么画的吗?有不是用圆规的画的吗?

  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你们都喜欢用圆规画呢?

  小结:用圆规画得圆很标准而且方便。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师巡视,找出失败的作品。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圆画得怎么样?

  师:这些同学之所以没能成功地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可能在哪儿出问题了?

  (1是没有固定好有针的那个脚;2是两脚之间的距离变化了;3是可能不会旋转;4拿圆规方法不对。)

  师:其实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刚才你们说得问题就是在画圆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

  师示范画圆。边画边说步骤。

  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板书:定长)

  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定点)

  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

  强调: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师:现在,掌握了这些要求,有没有信心比刚才画得更好?

  学生画圆。

  师:刚刚老师发现,同学们画的圆有的大有的小,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画的时候圆规两脚之间的长度不一样。)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画同样大小的圆,你们有办法吗?谁来帮老师想个办法?

  师:好,现在我们就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统一定为4厘米。

  师:大家动手画一个。圆我们画好了,但是如果有人要你介绍这个圆,你怎么说呢?

  2.教学圆的各部分名称。

  (如果有学生说出半径、直径这类的词)师:刚才同学们用到了半径、直径,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板书)那么什么是半径、直径呢?下面我们把课本翻到94页,例2下面的一段话会告诉你答案,自学例2下面的一段话。

  师:现在你会介绍了吗?什么叫半径呢?(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

  师:那什么是圆的圆心呢?(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

  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标出。圆心通常用大写字母O表示。

  师:圆心有什么作用?它可以确定圆的什么?

  师:刚刚同学介绍说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圆心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什么是圆上任意一点呢?你能找一找吗?你会画半径吗?

  指名学生上黑板上画半径。其余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画好。

  师: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上标出。

  师:什么是直径?(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师:老师这里在圆上画了一些线段,现在请同学们来帮忙判断是不是直径,可以吗?

  师:好,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上画上直径,直径我们可以用字母d表示,请同学们标出。

  师: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让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

  3.探究圆的基本特征。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大家想不想再深入地研究一下圆呢?单单圆心、半径、直径里面就蕴藏着很多知识,你想研究吗?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圆片,同桌之间一个大圆,一个小圆。请同学们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议一议。相信同学们肯定有精彩的发现。

  (1)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学生可能是通过画发现的,也可能是推想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预设:如果学生没有说是在同一个圆里,那教师就及时追问:你的圆的半径跟你同桌圆里的半径一样长吗?跟老师黑板上画的圆的半径一样长吗?那怎么说更好呢?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能说一说吗?

  学生说明。有些学生是折的,有些学生是量的。

  (3)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说是观察到的,也可能是量的。

  师:你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d=2r r=d÷2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圆的半径或者直径,你能说出它的直径或者半径吗?

  师:好,那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出示练*十七第1题。)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发现了圆这么多的特征,看来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探索,善于研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巩固练*,深化认识

  师:接下来,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同学们解答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判断题

  (1)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

  (3)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的距离应该是4厘米。( )

  (4)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 )

  四、走进历史,探索信息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圆。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师: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说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师:其实在我们古代对圆的研究远不止这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去了解。现在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古代的圆,你们认识吗?对了,这是我们古代的太极图,有句话说,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我们图上的黑和白,表示阴和阳。谁来说说看这幅图是由什么构成的?

  师: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成,假如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哪些信息呢?

  师:同学们发现的信息还真不少,只要同学们肯动脑筋,善于联系,在以后的学*中肯定会有更多收获。

  五、全课总结

  师:在古代我们很早有了圆的发现和研究,在现代圆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一度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接下来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关于圆的一些图片。感觉怎么样?美吗?想说点什么吗?

  师:的确圆是非常漂亮的.图案,以前有位思想家说过,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图形。可见这句话不是随便说的,那么其中到底蕴涵了什么深沉的意义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相信随着你们学识的增长,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5

  一、课题引入

  1、课件出示:圆 这样一个圆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物体?(月饼、月亮、硬币、钟面……)

  2、老师也收集了一组,瞧(出示图片)连大自然对圆也是情有独钟!(欣赏)

  3、有什么感受?难怪2000多年前,伟大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研究完大量的*面图形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在一切*面图形中,圆最美。

  4、圆看起来很美,究竟是什么内在原因使得圆看起来那么美?现在就来研究圆的奥秘。

  二、在画圆中,解读“圆”的概念

  1、师:你能试着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预设:利用圆形物体描圆;利用工具画圆(有小孔的木条、绳子、圆规)

  如果有学生用物体描圆,师则引导假如我们身边没有这些圆形物体,你准备怎么办?学生一下子想不出来,则课件出示:有小孔的木条、绳子。

  2、学生说说利用工具怎样画圆,可以请学生演示。

  3、其实,很多同学知道还有专门的工具:圆规,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纸上画圆。大胆地猜一猜,这些同学之所以没能成功地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可能在哪儿出问题了?

  4、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用绳子画圆,工具不一样,画出来的却都是圆。这是什么道理?

  (预设:都绕了360度;都有一个中心点;两者画圆的原理是一样的。运动时与中心点的距离是一样的。)

  5、看到们画的这么好老师也想画一个圆,师作图,(教师画完半个圆后,停下。)想象一下,照这样画下去,会画出一会儿凹、一会儿凸的*面图形吗?

  预设:因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没有变;就是从这儿(手指圆上的点)到这儿(手指圆心)的距离没有变。只要距离不变,就不会画出一会儿凹、一会儿凸的*面图形了。

  6、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关系

  生看书自学 反馈 给黑板上(或自己画的圆画出一条半径、直径,再标上字母)

  7、学生画制定的圆:分别画r=2cm, d=2cm的圆

  三、在运用中体验圆与半径、圆心的关系

  让大家在一张正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怎么画?

  学生思考后动手操作、反馈

  预设:学生有不成功的作品,则让大家一起分析;有成功的作品让他说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在正方形画最大圆的关键:①如何找到圆心(圆的位置)②如何确定半径(圆的大小)

  师:(借助PPT动态演示找正方形中心点的过程)这就是圆心。接着确定半径,有了圆心和半径,就可以画出一个最大的圆。(让学生修正自己的作品)

  四、拓展与延伸

  师:其实,今天我们对圆的认识还是很初步,关于圆你还想学*知道些什么?(生说)

  师:圆与正方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汽车的车轮要用圆的,不用方的呢?这些问题,同学们课后去思考。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57-58页内容和“做一做”及第60页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

  教学难点:

  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

  1、我们以前学过的*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

  简单说说下面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3、出示圆片图形: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

  【设计意图:通过复*旧知,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其学*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本p56-57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8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

  (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并在剪下的圆中分别标出。

  2、自学,教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

  4、小组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半径、多少直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不在同一个圆中呢?

  (4)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板书: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d=2r;

  (2)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积极参与到学*的活动中,通过学生折一折、量一量、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了圆的特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让个别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是如何画圆的。

  学生自学课本第57页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3、小组内画r=3cm的圆。组长检查评比,然后全班评比。

  4、完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仍然采用自学为主,让他们自己动手探索画圆的方法,充分尊重其

  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了画圆,掌握了画圆的技巧。】

  三、巩固练*

  1、判断,并说明理由。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2、请试着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你能发现什么?说一说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3、完成第60页的第2、3题。

  生独立完成后,再由学生自己讲评。

  4、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即第60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发现疑难。

  小组内评比,纠错。组长组织解决存在问题

  5、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梳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还有什么提议吗?觉得在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作业:完成第60页的第1、5题。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d=2r;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兴趣

  1、 观察电脑画面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电脑出示生活画面。)学生观察并指 出图形。(课件出示*面图形)请学生说说圆与以上图形有什么不同?(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圆是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你一定想进一步了解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发现问题

  1、认识圆

  (1) 你会用你带来的`物品画圆吗?动手画圆, 看谁的方法多?学生四人一组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2)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教师说明:圆是*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学生再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教师板书:圆心。

  2、探索半径和直径

  (1) 请同学们打开圆形纸片,除了圆心外,你还看到了什么?什么是直径?什么是半径?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6页,把你认为重要的概念划一划、读一读,并在圆形纸片上标出这个圆各部分名称。

  (2) 检查自学情况。通过自学你认识了哪些新的概念?它们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3) 请同学们动脑想一想、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电脑出示问题)

  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都相等,直径有无数条都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3、 画圆

  (1)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集体交流,总结方法。

  (2)学生练*用圆规画半径为3厘米的圆。

  (3)电脑出示同心圆,请学生观察圆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圆的大小是由谁决定的?

  (4)出示不同位置的等圆,请同学观察:圆心变了,圆的什么就改变了?圆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a基本练*

  (1)判断:

  ①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

  ②画半径为2厘米的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2厘米。 ()

  ③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2)选择:

  ①在同一个圆内有( )条直径。

  a 、2 b、无数c、4 d、10

  ②( )确定圆的位置,( )确定圆的大小。

  a、圆心 b、半径c、直径

  b、提高练*找出圆心和直径(p58的3题)

  c、拓展练*讨论生活实际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能不能做成其他形状?为什么车轴要装在圆心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8

  学*内容分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面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而且从空间观念上来说,也进入了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学*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和圆锥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水*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解决措施: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解决措施:通过展示学生用圆规画出来的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师生共同验证,让学生充分理解利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教学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

  事先画好一个圆

  1、指着图形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

  生:硬币、光盘、圆桌、车轮??

  师:同学们,这样说下去,你们觉得能说完吗?生:说不完! 师:是的,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2、欣赏圆。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请欣赏美丽的圆。 师:同学们,这里的圆美吗?生:很美

  师:的确,圆是一个很完美的*面图形,它能够把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圆有哪些了解,它有什么用。你还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吧。板书:圆的认识

  二、突出主题,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合作学*,并利用手中圆形卡片,通过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探索、讨论如下问题

  (1)什么叫直径?什么叫半径?满足直径、半径的条件分别有哪些?

  (2)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都相等吗?

  (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2、师生对对碰:说半径对直径,说直径对半径

  3、判断直径和半径并说理由

  (二)尝试画圆

  师:刚才我们学*了圆的这么多知识,你们想不想画一个漂亮的圆?利用圆形物体画圆,圆规画圆。

  1、 介绍用圆规画圆并认识圆规

  2、根据要求学*用圆规画圆

  (1)解释画圆的原理。

  (2)归纳方法:(1)定半径 (2)定圆心(3)旋转一周

  (3)巩固画圆。画同心圆,不同位置的圆

  三、应用特征,解决问题

  1、学校田径运动会即将举行,你有办法帮学校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半径为10米的圆吗?

  2、数学史料再现

  师: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墨子,在一部著作中曾这样的'描述 “圆、一中同长也”,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释这句话吗?

  师:这个发现比西方国家整整早了1000多年,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觉非常的自豪和骄傲。那么我们就带着骄傲和自豪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四、谈收获并质疑

  五、创新思维训练游戏。

  教师:一个圆很美,大小不同的圆在一起组成美丽的图案会更美更美。请大家设计由圆(或圆和其它*面图形)组成的图案,并写出创意,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

  依据的理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台,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有机整合教学资源,体现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自学,小组交流等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地学*圆的基本特征及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2、能在不断的设问中,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觉得学生能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情境中学*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合作探究学*,基本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成功之处:

  一、能在不断的设问中,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设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的一开始,我准备了一个圆,问:这是什么图形?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有生活中的圆为切入点导入,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在探究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及它们的关系时,我让学生自主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怎样?猜一猜半径与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在学生汇报后,教师问:你手中的圆直径的长度是我的半径的两倍,对吗?从而让学生理解我们在讲直径与半径的长度关系前必须要讲“在同一个圆内”。在学生学*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后,教师设问:用这个物体画一个圆是这样的,假如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这些物体能做到吗?引出画圆工具圆规。在学生画好后,由学生总结画圆方法,水到渠成。 通过这样的不断设问,在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这们有效的降低学生的学*难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把质疑引导的教法和合作探索的学法为主。

  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意义的基础上,我将课本中圆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上都体现出学生自主探

  究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而在学生探究之前,出示探究要求,就打破了过去教师对学生学法的限定,**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特点自行决定。

  在突破难点这一个部分上,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学*中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目的。在学生画好后,展示同学们的作品,让学生理解利用圆规画圆是利用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也就是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一原理画圆的。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发现了自己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机智不够,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处理不灵活,给人的感觉是离不开教案。

  2、教师没有示范画圆。

  3、自己感觉并没有能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进行授课,对于如何让学生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教师还是放不开,自己讲得地方太多,学生动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少了。

  总之,我们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多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要充分提供让学生自主学*的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主动探索的学*过程,让学生自已亲身去感受数学,从而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我将不断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一套。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三角尺一副;小剪刀一把;红色、蓝色彩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探究

  新知

  三、全课总结

  四、综合练*

  五、延伸拓展

  1、导入:玩过套圈游戏吗?如果现在有几位同学要进行套圈比赛,站成什么形状比较合理?

  2、你见过圆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能说说吗?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的确圆是无处不在的,打开有关生活中圆的课件。问:同学们你们从中又看到了圆了吗?你会画圆吗?动手试一试,看谁想的方法多。

  3、怎样可以画出一个圆?还有其它方法吗?

  师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

  (1)定长(2)定点(3)旋转

  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圆,并很快把它剪下来。

  要进行套圈比赛的圆肯定比较大,用圆规画行吗?怎么办?

  4、揭题:为什么站成圆形大家会觉得比较公*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圆的认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认识圆心

  1、圆形画好了,游戏可以开始了吗?套圈用的瓶子要放在哪儿呢?

  2、你能很快找出圆的中心吗?试一试,找出刚才剪下的圆的中心。谁先发现,谁就先上来介绍。

  说明:圆的中心叫“圆心”,就是画圆时针固定的一点,用字母O表示。(师板书:圆心O)

  (二)认识半径

  1、圆画好了,瓶子放在圆心了,接下来怎样?(站人)站在哪里?(圆上)哪儿是“圆上”?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谁能上来指一指?

  4、要站在圆上,随便哪一点都可以吗?为什么?怎样证明?(引导学生画一画、量一量)

  说明:象这样,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3、认识特点:在同一个圆里,有( )条半径,它们的长度( )

  4、想一想:(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其实就是圆的什么?针尖固定的一点呢?

  5、在白纸上点两个点,以它们为圆心分别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和一个半径1.5厘米的圆,比比哪个圆大些?想想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

  (三)认识直径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刚才我们用折纸的方法确定圆心时,发现圆上有许多折痕。这些折痕叫什么?有什么特点?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看看书、动动手,并在小组中说一说。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画直径时有意两端不在圆上,让学生判断。

  教师板书:(1)直径:d

  (2)d=2r或R=1/2d

  追问:直径肯定是半径的2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一下你手中圆的直径,会不会是黑板上圆的半径的2倍?你认为应该怎么说?(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3、填表:P118 1

  4、口答: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 )

  5、判断:P118 2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现在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玩套圈游戏时大家站成圆形、瓶子放在圆心比较公*吗?

  1、同学们想一起到篮球场玩套圈游戏,你会怎么安排?说说你的想法。

  2、在这片篮球场上要画一个最大的圆,至少要准备一根多少米长的绳子?

  站在这个圆上的同学中,离得最远的两个同学最多相距多少米?同意的请举手。追问:依据是什么?怎样证明“两端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利用发现的规律你能测出硬币等圆形物体的直径吗?

  生活中哪些物体必须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课件出示两辆跑车)让学生展开讨论。

  师:同学们,其实何尝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在我们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都成了美的使者和化身。(显示生活中圆的魅力)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57-58页内容和“做一做”及第60页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3、培养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

  教学难点:

  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清小花朝珺1、我们以前学过的*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

  简单说说下面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3、出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

  【设计意图:通过复*旧知,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其学*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本p56-57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8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

  (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并在剪下的.圆中分别标出。

  2、自学,教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

  4、小组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半径、多少直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不在同一个圆中呢?

  (4)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板书: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d=2r;《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清小花朝珺

  (2)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积极参与到学*的活动中,通过学生折一折、量一量、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了圆的特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让个别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是如何画圆的。

  学生自学课本第57页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3、小组内画r=3cm的圆。组长检查评比,然后全班评比。

  4、完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仍然采用自学为主,让他们自己动手探索画圆的方法,充分尊重其

  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了画圆,掌握了画圆的技巧。】

  三、巩固练*

  1、判断,并说明理由。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2、请试着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你能发现什么?说一说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3、完成第60页的第2、3题。

  生独立完成后,再由学生自己讲评。

  4、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即第60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发现疑难。

  小组内评比,纠错。组长组织解决存在问题

  5、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梳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还有什么提议吗?觉得在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作业:完成第60页的第1、5题。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d=2r;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十)份扩展阅读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十)份(扩展1)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菁选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

  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圆形物体,在低年级也已经有初步的认识过程,但都是直观的表象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学*,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特征,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圆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准备:

  圆形纸片、圆规、直尺、三角板、彩笔、硬币、图、线。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本课知识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美丽的图案,你们想看吗?

  生:想看。

  师:看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这些图案都是由圆形组成的。

  师:对!这么美的图案你们能画出来吗?(不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有关圆的知识,相信大家不但学会圆的许多知识,还能画出比老师还要美的图案。

  生:从生活中寻找自己所认为的圆,有可能会回答:①自行车汽车的轮子是圆的;②篮球乒乓球是圆的;③硬币是圆的……

  (第一次自主探索:画一画。)

  二、自主探索,折一折

  师:看来大家掌握得确实不错,生活中,车的轮子为什么制成圆的,车轴应该装在什么位置?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圆形纸片,我们一起来研究圆。

  1、把一个圆对折、再对折,你发现什么?

  生折一折,找一找,画一画,反馈。

  学生观察反馈:

  ①留下一条折痕;

  ②折痕刚好通过圆心;

  ③折痕将圆*均分成了两半;

  生:

  ①各条折痕的交点刚好在圆心上;

  ②通过圆心可以折无数条直径和无数条半径;

  2、认识圆心,直径,半径。

  师小结后学生找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并把它画出来。

  师:同学们真棒,你还能从刚才折的小圆片中发现什么知识吗?

  3、理解半径直径的特点及关系。

  同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是半径的2倍;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d=2rr=d÷2

  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比较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成立的条件。

  让学生明确:应在同圆或等圆内。

  三、用圆规画圆

  师介绍:用圆规画圆最方便。

  因为学生在认识圆之前,已经对圆有大量的生活经验,所以让学生想出各种办法得到圆,就能使学生感受到圆其实离我们生活很*,它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全方位的学*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第二次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师:那请用学们用圆规自已尝试画一个圆。

  没有画成功的同学把图案展示,我们愿意帮助你寻找原因。

  生:(1、画移位的`,2、重新画又找不到位置的,)如:问为什么会移位,为什么会找不到原来的位置?

  学生回答问题的原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所以画圆的时候要先确定位置,点上一点,把钢针戳在点上,用手捏住圆规的头,将圆规略微倾斜一点,旋转一周,一个圆就画好了。请大家也一起试试看。

  师: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独立画圆。

  师:大家画的圆的位置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刚针戳的位置不一样,(或点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来这个点能决定圆的位置,(板能决定圆的位置)

  师:请同桌再互相比较一下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我们圆规的开口大小不一样。

  生:圆规的两脚开得越大,所画的圆也就越大,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能决定圆的大小。(师板书:能决定圆的大小)

  (放音乐,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发现去总结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练*,巩固深化

  师:同学们掌握得真好,下面让我们来完成几道挑战题

  (见课件)

  1、判断直径和半径。

  2、填空。

  3、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子要设计成圆形而不设计成方形或其它形状吗?3

  五、创作:

  画出任意大小的圆,组合自己心中最美丽的图案!(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播放轻音乐。)创作完成后在实物展台上展示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吗?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背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他们想要的是更精彩更联系生活的知识。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实现这个愿望,它能使数学问题由抽象变具体,由复杂变简单。每次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学生总是兴致勃勃,教学效率也有所提高。现在的学生对电脑已经很熟悉了,有时让学生亲自用课件练*,学生也总能全神贯注地领会教学意图,同时,组织学生自己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在新颖的数学活动中掌握了新知,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教材简解】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的曲线图形,是学生对*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此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方形、长方形、*行四边形等诸多直线图形。《圆的认识》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既能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经验,也是为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画图、比较、猜想、上网搜索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面图形的美和学*价值,提高数学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旧知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的*面图形,仔细想一想、搜一搜有哪些常见的*面图形?

  2.揭示课题

  演示:一个小球,小球的一端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住绳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提问:小球的运动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圆,然后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圆形”

  引入:对,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个*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四幅图

  提问: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这些物体上有圆吗?(学生上计算机点出圆)

  2.课件出示篮球图片

  提问:你认为它也是一个圆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指出: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面图形,所以球不是一个圆,但球的切面是圆形。圆是*面上的曲线图形。

  (二)教学例2

  1.介绍圆规构造(同时出示圆规实物与课件)

  在画圆时,我们通常会借助一个专门的工具,那就是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

  2.边讲解边演示圆规画圆的方法

  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板书:定长)

  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定点)

  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

  强调: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3.尝试画圆

  讲述:现在请你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分别定为2㎝和4cm,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试着画两个圆。

  4.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

  讲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学生标出圆心)

  讲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学生标出半径)

  提问:那你有没有发现圆规两脚间距离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比较后发现,圆规两脚间距就等于半径)

  讲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学生标出直径)

  强调:让我们再直观地来看看圆心、半径和直径。

  5.巩固练*:练一练第1题。(教材p97)

  三、深化感知(教学例3)

  1. 认识半径特征

  (1)比一比:

  讲述:给大家10秒时间,看谁在自己的圆中画的半径最多!

  追问:还能继续画吗?能画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半径有无数条,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半径)

  (2)量一量:

  提问:用直尺量一量这些半径,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半径都相等)

  (3)议一议:

  追问:你们手上圆的半径和老师黑板上圆的半径长度相等吗?什么情况下半径的长度才相等? (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2.认识直径特征

  (1)猜一猜:

  提问: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这些直径都相等吗?(学生迅速反应: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它们都相等。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直径)

  (2)谈一谈: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对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有哪些认识?

  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1)讲述:我们已分别找到了半径和直径各自的特征,那么半径和直径之间还有关系?(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交流)

  指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讲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吗?(课件演示并板书:d=2r,r=d/2)

  (2)练*应用:(练*十七第1题)

  4.认识圆的对称轴

  提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有几条?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意见)

  强调:对称轴是直线,应严密地表述: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四、生活思考

  提问:你能用数学的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有关圆的知识,你对圆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吗?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都相等,定长

  直径都相等。定点

  d=2rr=d/2旋转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高年级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着力体现这一理念:

  1、自主探索,凸显主体作用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让学生自主尝试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等,在各个活动中力求使学生崭露出他们的个性和创新意识。

  2、联系生活,注重学以致用

  “生活即学问”,在教学时时刻注意数学的生活性。例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形;讨论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等环节,都注意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3、以生为本,引导构建新知

  在对圆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行学*,在头脑中自然形成圆的概念,这样学生才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同时,结合学生的已有体验,组织学生在互联网条件下搜索相关知识,自主构建新知,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利用互联网学*的能力。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内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圆的特征

  教学圆规

  学具准备:圆规、纸片、剪刀、彩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 生活中找圆,导入新课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见过圆形。

  师: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圆状物体。中秋圆月、硬币等都是圆形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二、 操作、探究,自主认识圆的特征

  1. 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圆,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啊?

  师:*时,你们是怎么画圆的啊?

  师: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啊?为什么?

  师:大家都觉得用圆规画方便,那么,怎么利用圆规来画圆啊?请大家自己试试,遇到问题时,再请教无声的老师,看看它能给你什么提示。

  让一位同学边示范边说步骤。(显示画圆的步骤)指出在画圆时的注意点。

  再让同学们多画几个圆。

  2. 把自认为画的最好的圆剪下来。

  师:拿出你的圆,对折一下,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老师在黑板上表示出圆心,让学生标出自己圆上的圆心。

  3.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如果我们在圆上任意取一点,连接圆心和这点,这条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边说边在圆上表示出来)

  让学生在自己的圆上标示出半径,再让一位学生上黑板表示。

  指点怎样量圆的.半径的长度

  师:在这个圆上,你能画出几条半径来?他们的长度怎样。

  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可以同桌、小组之间探讨。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4.我们再把圆拿出来,看看上面还有什么奥秘。

  我们在折圆时,每条折痕都通过什么?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谁来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折痕?

  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请你在你的圆上画出你这个圆的直径。一人板演,说说直径是怎么来的。

  我们怎样测量它的长度呢?

  我们找出了圆的直径,它是否和半径一样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请你们自己按我们研究半径的方法研究直径。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5.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展示讲评,说说怎样想的。

  6. 学到这里,你对圆还想说什么吗?

  可先让学生在同桌、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再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演示半径直径的关系。

  三、 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1. 口答“练*二十四”第1、2题

  在其中讲解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2.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把车轮设计成什么形状?

  说说你的理由。

  为什么不设计成其他形状?

  四、 学生自己总结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圆,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我们的学*的过程,整理一下你的学*收获。睁开眼睛,你能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圆吗?

  教后反思:

  多少年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学生学*数学的绊脚石。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数学知识,这就成了我们教学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圆以后进行教学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一开始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感知圆,形成圆的初步认识,画圆就顺理成章,而且比较多种方法认识到用圆规画圆的普遍性。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圆,有困难时再看书,向书本学*。比硬性让学生看书后画圆,更尊重学生,也更富有启发性。画圆之后,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单靠学生讨论是完不成的,关键时刻,还需要教师系统的引导和讲解。因此在介绍圆各部分名称时,由老师带领着认识,当然也是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圆的各部分名称。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潜在的意识,这时,老师只用稍微点拨一下,老师所要的内容学生就脱口而出。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猜想、去验证、去讨论、去合作。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还需改进的地方,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还欠细致,前后时间的安排上也不是很好。还有,漠视了数学本身的文化背景,漠视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文背景。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4

  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小组学*,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小组合作学*、分享学*成果的乐趣。

  3、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及画法。

  学具准备:圆形纸片、圆形物体、直尺、圆规、线、剪刀等。

  学*过程:

  【纵横生活设疑激趣】

  图图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他坐车去上学,他发现汽车的轮子都是圆形的,他想为什么轮子都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圆形的?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活动一:探究圆各部分的名称与特征

  1、画一画: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2、剪一剪:把你画的圆剪下来?

  圆与我们过去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圆是由曲线围成的*面图形)

  3、折一折: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仔细观察: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结合书理解)

  在动手实验与合作交流中得出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它们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表示。

  4、找一找: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直径有()。

  5、量一量: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半径和几条直径,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所有的半径都(),直径有()条,所有的直径都(),半径是直径的(),直径是半径的()。

  活动二:探究圆的画法

  1、想一想,画一画:怎样才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圆的位置和大小和谁有关?

  看看书上的理解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试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

  2、思考:图图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做游戏,没有那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巩固提高内化新知】

  1、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3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用圆规画圆,如果半径是4cm,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如果要画直径是10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

  【解惑释疑应用拓展】

  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板书设计:圆

  圆心:o

  直径:d

  半径:r

  达标测评

  一、填空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 )表示。

  2.通过(),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 )表示。

  3.从()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 )表示。

  4.圆是*面上的一种()图形。将一张圆形纸片至少对折( )次可以得到这个圆的圆心。

  5.在同一圆所有的线段中,()最长。

  6.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所有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

  7.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5厘米,直径是()厘米。

  8.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 )。

  9.()确定圆的位置,()确定圆的大小。

  10.在一个直径是8分米的圆里,半径是()厘米。

  11.用圆规画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圆规两脚步间的距离是()厘米。

  二、判断

  1.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2.直径是半径长度的2倍。()

  3.两个圆的直径相等,它们的半径也一定相等。()

  4.半径是射线,直径是线段。()

  5.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个圆。()

  6.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直径。()

  7.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应**4厘米。()

  8.在画圆时,把圆规的两脚张开6厘米,这个圆的直径是12厘米。()

  9.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圆心能决定圆的位置。()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说明什么是圆,并结合周围物体说一说,这样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通过画圆、折圆、测量等活动,展现圆的特征,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中的各部分关系,从而掌握圆的特征并解释生活中相关问题。

  学情分析:

  圆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这一*面上的曲线图形,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是本节课学生学*的重点,在学*圆的认识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自己获取一些有关圆的特征的知识,这样回大大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

  活动一:演示操作,揭示课题

  师:一个小球,小球上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1.教师提问: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球画出了一个圆)

  2.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

  教师说明:圆是*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 d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

  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反馈练*。

  1.P58 1

  2.填表

  (四)圆的画法。

  1.学生自学,看书57页。

  2.学生试画。

  3.学生通过试画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注意的问题。

  4.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

  (五)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六)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活动三、实践与应用

  (一)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

  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 )

  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

  8.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

  (二)按下面的要求,用圆规画圆。

  1.半径2厘米。

  2.半径2.5厘米。

  3.直径8厘米。

  (三)怎样测量没有圆心的圆的直径?

  活动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西师版六年级(上)教材1618页上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圆,并说明理由。

  2、运用不同的思想方法认识:在同一个圆(或等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并且等于半径的两倍;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能画出加圆的对称轴。

  3、能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4、了解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并能用圆的特征解释。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特征,会画圆。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学生学法:自学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学具:圆片,三角板,PPT课件,圆规,尺子,白纸,剪刀,细线等。

  教学过程:

  一、再现场景,导入新课。

  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学生说)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见过*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课件),你发现了什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图片。)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中都有圆。你能从这些物体中找到圆了吗?

  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意大利诗人但丁、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学*新知

  (一)试一试

  1、同学们能用手中的`材料试着画一个圆吗?

  2、交流反馈。

  3、既然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能画出圆,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比较一下,能发现那种方法适用性更广一些?从而引导出用圆规画圆。介绍圆规的组成部件。

  (二)说一说

  1、请用圆规画圆的同学谁能把你的方法给老师和同学们说一下。

  2、生说,教师在黑板上板画。适时规范学生的语言。(先将针尖和笔尖张开一定距离;然后将针尖固定在一个点上;最后使笔尖落在纸上,将圆规旋转一周,毛尖就画出了一个圆。)

  3、其它学生用刚才那个同学的方法在纸上自由画一个圆。

  (三)学一学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7页例2下面这部分内容自学一遍。把你新学到的知识勾画出来,并重点理解一下。最后在你刚才画的一个圆里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收集信息为下面反馈做好准备。

  3、学生交流,边说边在自己画的圆中指出相应位置。教师适时追问,刚才针尖的位置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针尖与笔尖的距离是什么?它决定圆的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一个绳子系上一支粉笔头甩出不同大小的圆,加深学生理解。当学生说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不够规范时要用书上的规范用语,并通过重点词语理解概念。教师在追问及学生回答时适时板书。

  三、独立探究,获取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独立探究。出示探究目标(课件出示):

  1将自己手中的圆用不同的方式找到圆心、半径和直径并做好标识。(学生找圆心时若有困惑可适时引导:我发现有个同学真聪明,他将手中的圆对折几次后就很快地找到了圆心,学生们试试看。)

  2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这些半径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得到的?

  3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这些直径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每一条直径的长度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这些关系你是怎么得到的?

  4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若是,它有多少条对称轴?能画出其中的一条吗?目标出示后,学生一定要认真读,明确要求,然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巡视,适时指导调控时间。

  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适时板书。

  四、介绍圆的历史

  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同长就是指----

  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老师这儿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圆向方的渐变过程)。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说起中国古代的圆,下面的这幅图案还真得介绍给大家(出示图),认识吗?

  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

  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出示图)。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学生说)

  师: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五、解释与应用

  1、基本练*(制成课件)

  2、解释现象。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车轮是绕着轴承转动,轴承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简单的自然现象中,有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至于其他一些现象中又为何会出现圆,当中的原因,就留待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调查、去研究了。

  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

  六、总结与反思

  1、请同学们将本节课所学知识整理一下,用一两句话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教师总结:西方数学、哲学史上历来有这么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对此,我一直无从理解。而现在想来,石子入水后浑然天成的圆形波纹,阳光下肆意绽放的向日葵,天体运行时*似圆形的轨迹,甚至于遥远天际悬挂的那轮明月、朝阳而所有这一切,给予我们的不正是一种微妙的启示吗?至于古老的东方,圆在我们身上遗留下的印痕又何尝不是深刻而广远的呢。有的说,中国人特别重视中秋、除夕佳节;有人说,中国古典文学喜欢以大团圆作结局;有人说,中国人在表达美好祝愿时最喜欢用上的词汇常常有圆满美满而所有这些,难道就和我们今天认识的圆没有任何关联吗?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民俗、走进圆的美妙世界吧!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下册P93-94例1-例3及P94练一练、练*十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发现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培养自主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圆规画圆。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

  学具准备:

  1个圆形物体、圆规、白纸、直尺、图钉、线、2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1、找一找(多媒体出示*面图形)

  师:同学们,这些*面图形大家还认识吗?在这些*面图形中,有一个图形与众不同,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为什么?(学生说出弯曲的后多媒体演示)

  2、看一看

  师:古希腊有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下面请你欣赏。(多媒体出示教材97页的你知道吗图片:自然现象、工艺品和建筑物、运动现象、生活用品)

  2、 说一说

  美不美啊?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说说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学生举例)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的认识圆(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探索圆的特征

  1、画圆:同学们,圆这样美,想不想把它画下来?

  师:请你借助老师提供的工具画一个圆。(小组合作)

  反馈:你是怎样画的.?(学生回答后多媒体随即动画演示)。

  (1)借助圆形实物画:你是这样画的吗?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2)借助图钉和线段画:你是怎样画的?

  (3)借助圆规画:你是怎样画的?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画了圆,但是通常我们会借助圆规来画圆。请拿出圆规。师简单介绍:圆规有2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脚可以随意**。那怎样用圆规画圆呢?谁能说一说?(然后老师边示范边讲解)

  (4)请你用圆规画一个圆

  2、体验:在画圆的过程中,你觉得圆是怎样的一个*面图形?

  3、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1)结合圆规画的圆(屏幕),师介绍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半径有什么特点?直径呢?

  (2)学生在自己的圆上画一条半径和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

  看一看、比一比: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和半径的长度(同样长)

  (3)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多少)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特征。

  4、探索圆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索

  出示例3:在圆形小纸片上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思考下列问题。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同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2)交流

  (3)电脑演示,加深理解。 (多媒体将学生验证的圆的特征运用了旋转、重合等手段,进行动态演示)这些都是圆的特征。多媒体出示::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d=2r,R=d/2)

  通过验证,你们发现的这些圆的特征正确吗?

  质疑:那老师的圆的半径和你的圆的半径相等吗?(强调:在同一个圆内)

  (4)学生概括,总结特征。谁能把圆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概括一下。

  三、巩固练*(多媒体出示)

  1、练一练第1题(指名说一说,说出理由)

  多媒体出示

  2、练*十七第1题:多媒体出示,学生口答

  3、判断题(指名说一说,说出理由)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2)圆有无数条半径

  (3)通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4)画直径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5)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小。

  4、练*十七第2题

  四、实际应用

  1、体育老师要画一个半径是3米的圆,怎么办?(商量商量,帮老师出出点子)学生交流后看动画演示,说明和圆规画圆的道理是一样的。(固定点就是圆心,绳子长就是半径)

  2、师:同学们,圆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设计成了圆形,比如: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车轴应装在哪里?(学生讨论)

  (多媒体播放车轮是圆形的行进动画)

  附板书:

  圆的认识

  画圆:两脚**、针尖固定、旋转成圆

  (圆形图)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2倍。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转变学生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惯。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硬币、线绳、图钉、铅笔头、圆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会吗?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场紧张而又激烈的塞车运动。看,它们已经来到了起跑线上,一号、二号、三号谁将会成为最后的冠军,请同学们大胆预测。

  师: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冠军,送给一号车手。同学们预测的很好,那么一号的赛车为什么成为了最后的冠军呢?

  生:因为一号的赛车,轮子是圆的。

  师:其它的车手为什么会比一号的赛车慢呢?

  生:因为它们的轮子是方形,是三角形,有棱有角的。

  2、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师:你在生活中,哪些物体上还有圆?指名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含有圆的物体。

  师: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汽车作为现代工业化的产物,正是因为装上了圆形的轮子,不仅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出行,也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家庭用的圆形套装餐具,满足我们审美需求的同时,也更让我们味口大开,看来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很重要。下面就让我们对圆作更进一步的认识吧!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初步体验:

  1、第一次自主探索画一画。

  师:你能创造出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吗?

  生:能。

  师:同学们真有自信,下面就请同学们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学具袋中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去创造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创造圆。

  生:进行小组反馈。

  教师注意将各种方法进行概括分类,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有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②利用图钉和线画圆;③用圆规画圆;④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⑤线一头系上重物旋转形成圆……

  师:这么多的方法都能创造出圆,那么这些方法有什么缺点吗?

  学生说一说各种画法的缺陷:(

  1、利用圆形轮廓描和印圆,方便但圆的大小固定。

  2、线画圆,比较麻烦但可以画很小的圆也可以画很大的圆。

  3、旋转形成圆不能留下痕迹。

  4、圆规画圆,方便且一定大小的圆都能画)

  师:那你认为这么多方法中用什么画圆最科学最方便?

  生:用圆规画圆最方便。

  2、第二次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师:那请同学们用圆规自已尝试画一个圆。

  没有画成功的同学把图案展示,我们愿意帮助你寻找原因。

  生:(

  1、画移位的,

  2、重新画又找不到位置的,)如:问为什么会移位,为什么会找不到原来的位置?

  学生回答问题的原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所以画圆的时候要先确定位置,点上一点,把钢针戳在点上,用手捏住圆规的头,**圆规两脚的开口,将圆规略微倾斜一点,旋转一周,一个圆就画好了。请大家也一起试试看。(板书: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师: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独立画圆。

  师:大家画的圆的位置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刚针戳的位置不一样,(或点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来这个点能决定圆的位置,(板书:能决定圆的位置)

  师:请同桌再互相比较一下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我们圆规的开口大小不一样。

  生:圆规的两脚开得越大,所画的圆也就越大,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能决定圆的大小。(师板书:能决定圆的大小)

  师:那请同学们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3厘米,来画一个圆,并用剪刀将你所画的圆剪下来。

  三、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探究其特征:

  ①学生跟老师一起操作: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几次。(也可进行一下小竞赛,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贴出纸圆,点出圆心,并板书:圆心)

  师: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板书:o)

  教师领学生读字母“o”,说明“o”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圆里标出圆心并用字母“o”来表示。

  游戏过渡:下面让我们放松一下,玩一个“食指点圆”的游戏,游戏规则:教师说出圆的位置(圆外、圆心、圆内、圆上)让学生用食指来点,看谁点的快,点的准。尤其强调“圆上”的概念,指圆的边缘上。

  ②师:强调之后,让学生说圆上有多少个点?(无数个)现在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通过测量引导学生发现: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半径?

  教师说明: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板书:r)

  教师领学生读“r”,强调“r”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圆里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r来表示。

  学生做完后,教师提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启发学生说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并板书)。

  ③同学们接着观察,刚才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直径?

  启发学生说出:通过圆心并且两段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教师说明: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板书:d)

  教师领学生读“d”,强调"d"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d”来表示。

  学生做完后,教师提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的几条直径,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线的长度都相等。

  ④练*:出示课件请观察下图中哪些直径,哪些是半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⑤小结与过渡: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那么,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师: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d=2rr=d/2。

  师:这就是说,在同一个圆里,知道了半径的长度,乘以2就可以求出直径的长度;知道了直径的长度,乘以1/2就可以求出半径的长度。(组织学生说半径或直径的长度,让其他学生说直径或半径的长度,然后组内互说互评。)

  ⑥练*:出示课件填表。

  ⑦巩固练*:出示判断题。

  四、转回课前问题:

  为什么车轮做成圆形的能得冠军呢?

  (让学生结合今天所学知识解决此题。)

  五、课后作业:

  用今天所学知识画出各种大小、不同颜色的圆,组合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 ——能决定圆的位置(定点)

  半径r

  ——能决定圆的大小(定长)

  直径d

  同圆半径

  无数条且长度相等

  (等圆)直径

  d=2r或r=d=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9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状态。学*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

  ① 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师生共同表演、*等相待、大家评说、其乐融融。]

  ②用工具画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圆。学生画圆:a.用圆规画圆;b.用圆形物体画圆。[画圆方法任学生自选,既体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体现尊重学生(个性)、教学民主。]

  ③找圆心。

  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议一议、找一找……自我探索发现圆的“圆心”。[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新知,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

  ④游戏趣味题。

  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给同学们做游戏。老师说,不管你站在什么位置,都会派上用场。你喜欢站在什么位置呢?请你点出来。

  [教师请学生边点边说明这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时给予评说。如学生点到“圆心”,师评说:“你很有雄心,喜欢别人围着你转,将来必成大器。”如学生点到“圆内”,师评说:“你比较守规矩,喜欢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将来不容易犯错误。”如学生点到“圆上”,师评说:“你做事很有规律,能够遵循原则,同时与‘上司’相处喜欢保持一定距离。”如学生点到“圆外”,师评说:“你很了不起,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做事不愿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喜欢创新,有开拓精神,将来定会大有作为,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这样教学,生动有趣,其乐无穷,激励性强,学生乐学,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学生对圆、圆心、圆内、圆上、圆外等基本概念能够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

  教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还想知道圆的`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分组探究,合作学*。

  教师提出学*活动要求:先独立进行,再分组交流。通过动手“折、量、画、数、比(估)、看、议”等,总之随你用什么方法都可以,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围绕“学*卡”上的有关内容进行。)

  分组汇报,全班交流。(填写学*卡)

  学*卡

  名称意义 用字母表示 在同圆( )里

  条数 长度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直径

  半径

  ②重点请学生说明你是怎样发现的,展示发现的过程,让同学们评价。

  ③操作检验,内化提升。

  a.考考你的判断力。

  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课本第87页“做一做”(略)]

  b.对答游戏(每两个学生一组):你说直径长度,我答半径长度;你说半径长度,我答直径长度。

  c.边体验,边说理: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教师提供各种车轮形状和安装位置不一样的自行车玩具,让学生边操作边体验,进而明理。)

  d.合作操作探索。

  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在同圆中所有的线段( )最长;你能用尺(直尺、三角板)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吗?

  [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合作探究、分组交流,以动手操作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参与,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才智和展开探究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自我发现新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学*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自我*作——用圆规画圆。

  ①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和步骤。(课本第87页)

  ②学生操作:用圆规画圆。(自我体会,怎样才能画对、画好。)

  ③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操作情况指导学生汇报并总结。[适时板书:a.定长(即半径)b.定点(即圆心)]

  ④操作表演,全班共赏。

  A.按要求画圆。 a.半径2厘米 b.半径2.5厘米 c.直径4厘米 (比较a、c,你发现了什么?)

  B.按要求画圆,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请学生画3个同心圆、3个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并归纳: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C.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的圆怎样画?(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学*用圆规画圆,主要通过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到画圆的方法;动手画圆——体验画法,掌握画法;操作练*、发现规律、内化新知,这样教学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具有良好的学*效果。]

  3、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的学*收获: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质疑:你还想知道什么?……

  4、创新思维训练游戏。

  教师:一个圆很美,大小不同的圆在一起组成美丽的图案更美。请大家设计由圆(或圆和其它*面图形)组成的图案,并写出创意,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

  四、课后反思。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宽松、愉悦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活动。如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如“游戏趣味题”中“教师的评说”,能唤起学生学*的热情。如“自我*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赏”,享受成功的愉悦,可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如让学生剪、折、画、量、议、找……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探索的方法。如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学生,师生*等相待,可**学生的脑、手、眼,让学生大胆地想、放开去说、随心地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等、开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这样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方式的改变。置身于这样的学*情境之中,真正达到了“让学生享受学*”的意境。 -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0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对于圆,同学们都很熟悉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有什么感觉?圆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而神奇,难怪早在20xx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发出这样的感慨:“一切*面图形中,圆最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共同探究圆的奥秘吧!(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对于圆,你还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或者有什么困惑吗?看来同学们对圆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节课我们先进一步了解圆,学会绘制圆,用数学语言描述圆。

  3、效果预期

  同学们只要会观察、勤动手、善思考,肯定都能顺利完成这三个目标,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我们列举了这么多的生活实例,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图形呢?

  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面图形,想一想圆与它们有什么区别?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金鱼图,你能根据边的特点给这些图形分分类吗?同学们真会观察,一下子抓住了这些*面图形的特点,圆是由曲线围成的*面图形。看,我们这么容易就进一步了解了圆,你们真了不起!

  任务一:现在同学们试一试:能用手中的材料画一个圆吗?

  老师真佩服你们,能用这么多方法能画出圆,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比较一下,你发现那种方法适用性更广一些?现在,我们一起动手用圆规画一个圆。先干什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固定好两脚的长度,我们简单说成“定长”怎么样?)第二步呢?(对,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你能把这一步也起个简单的名字吗?好,“定长”)最后一步呢?(把装有画笔的另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好了。)画好了,请同学们举起来欣赏一下,真棒!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们看,绘制圆就这么简单!

  任务三: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对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的研究中你们一定有更深刻的发现。现在请同学们自学56页例2到57页上面一段,不懂的地方小组内再讨论、交流。老师给大家一个小提示:把书中的重点内容勾画出来,可以利用手中的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好了,开始吧。

  汇报、交流。

  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老师也来画一条半径。为什么不对?书上用特别精练而准确的语言描述了半径,我们一起读一遍。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画直径,为什么不对?你还知道了什么?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手中的圆的半径跟你手中圆的半径相等吗?必须强调什么?这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吗?所以在同圆或等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圆心、半径、直径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但是还差那么一点点,现在我们来再次画圆,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收获。

  请同学们思考,在画圆的过程中,你认为圆心的作用是什么?半径的作用是什么?

  画好了,请同学们回想画圆的过程,第一步定长,就是什么?定点又是什么?这两个圆一样大吗?为什么?可见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圆心有什么作用呢?对,有的圆画在这里,有的圆画在那里,是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到现在为止,老师觉得大家描述圆就比较完整了,我们会描述了,还得会用才行。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古今中外,车的外形都在不断地改变,但是有一部分始终没有改变,你注意到了吗?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呢?车轴应装在哪呢?

  同学们用数学语言描述了圆,还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真是太精彩了!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经》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

  这节课,同学们认真观察,动手操作,用准确的语言对圆进行了描述,我们顺利完成了三个目标,下面就来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判断:用手势表示

  在同一圆内,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直径是半径的2倍。

  (2)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和圆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2、结果反馈:

  学生互检互查。

  3、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请同学们试着介绍你的朋友,好吗?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老师非常满意,让我们一起为这节课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与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

  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面图形的学*价值,提高数学学*

  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感受圆的基本特征。

  3.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不同的含有圆形的实物、剪刀、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教学例1。

  (一)感知生活中的圆。听,一滴雨水滴在*静的水面上,荡起一层层涟漪,看,是什么形状?

  出示图片,问:这些物体上也都有圆,谁来指一指。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

  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圆

  (二)自主画圆。先请你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并在小组里交流你是用什么画的.?

  (三)交流感受。你觉得圆和以前学过的*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例2。

  (一)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如果要画一个更大、更小或指定大小的圆,借助你手里物品上的圆还行吗?得有一个能调节大小的画圆工具——圆规。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它?

  2.尝试画圆。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试试看。(师同步在黑板上画圆)

  3.展示作品,归纳画法。

  (1)展示完美作品。问:你是怎样用圆规画圆的?课件出示画圆步骤:

  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②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

  ③把装有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2)展示问题作品。强调画圆时的注意点。(定点,定长)

  4.规范画圆。如果让你重新画一个圆,有信心画得更好吗?要让全班同学画的圆一样大,该怎么办呢?(脚距?厘米)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师: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一点,在圆的什么位置?你猜这一点叫什么?(板书:圆心)通常用大写字母O表示。(生标O)

  2.半径。你能在圆内画一条线段表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吗?试一试。(指名板演)

  小组交流:你是从哪画到哪的?(辨别圆内、圆上、圆外)

  其实,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圆的半径,通常用小写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r。(生标r)刚才画的圆半径是几厘米?如果要求画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为多少?

  3.直径。

  你能在圆内画一条线段将这个圆*均分成两份吗?画画看。(指名板演)。画好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圆的直径,通常用小写字母d表示。板书:直径,d。(生标d)刚才画的圆直径是几厘米?如果要求画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圆规脚距应定为多少?(2.5厘米)。

  4.练一练第1题。(课件出示)(以毫米作单位,要精确。)

  三、合作探究,揭示圆的特征。

  教学例3。

  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其实,关于半径和直径还有许多奥秘呢,一起来探索好吗?

  (一)合作探究:出示例3

  师:先任意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2分钟够不够?)

  示: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课件反馈)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课件反馈)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对折引伸)

  (二)汇报。(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无数条,都相等,d=2r,r=

  (三)你还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你觉得对折时的折痕就是圆的什么?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

  五、回顾总结,赏析提升。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二)视频欣赏。后问:圆在建筑物中,艺术品中被广泛运用,大自然中也随处可见圆的身影。圆美吗?板书:圆

  圆心(O)

  同圆中半径(r)——无数条,分别都相等,d=2rr=d

  直径(d)

  作业实践活动

  (四)练*:1.判断。

  2.练*十七第1题。(说说是怎样想、怎样算的)。

  3.练*十七第2题。(提醒:要在圆中标出相关条件。)

  四、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请大家看动画片,高兴不?

  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车轴要装在哪儿?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54页,《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课时:3课时(预*指导课、展示课、反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圆的认识

  能力目标: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3、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材简介

  这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各种各样的轮子。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轮子都是圆的,引发学生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疑问,自然而然的引出对画圆以及圆的特点的'研究,明确怎样画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明白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过程(预*指导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谈话:这些轮子都是圆形的。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

  二、探索新知

  1、谈话: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请大家画一个圆,研究一下。

  学生独立画圆。

  谈话:同学们得到圆了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出圆的呢?

  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方法;

  找有代表性的到黑板上来画一下。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用图钉、细线和铅笔画图,画时图钉要固定好,细线要拉紧,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②用圆形的瓶子盖可以画出一个圆。

  谈话:我们来看这几个同学画的,有什么问题吗?(不圆)为什么会不圆呢?你们画的时候有问题吗?

  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师生予以评价。

  谈话:怎样才能画出一个规范的圆呢?给大家介绍一种画圆的.仪器——圆规。请大家用圆规画圆试一试。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小组内交流:用圆规画圆时,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把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

  谈话:有针尖的一脚固定的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教师边讲边板书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自主练*第2题: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生答)

  2、谈话:直径和半径是圆中不同的线段,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研究一下试试?

  学生小组合作。

  谈话: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研究的?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

  ①通过对折,发现圆有无数条直径。

  ②通过画一画,我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

  ③通过测量发现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④通过对折或测量发现这个圆中,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可以表示为:r=1/2d;d=2r。

  3、谈话:谁能用今天学*的内容解释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三、巩固应用

  1、想一想,填一填。

  自主练*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2、按要求画圆。

  自主练*第4题,画在练*本上,同桌互相检查。然后请学生交流一下,是怎样画的?

  谈话: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就是圆心,两脚分开的距离是半径。

  四、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等*面图形,并直观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继学*圆的周长、面积的基础。

  教学理念:

  今天的学*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的方法,即学会学*。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虽然也认识了圆,但只是直观的,对于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有难度的。由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是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总结出多种画圆的方法,能用圆规画出指定的圆。

  2、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圆的特征,能指出圆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操作和交流,能说出半径和直径的含义。

  4、通过动手操作能阐明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自主学*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来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

  1、圆规、直尺、三角板、剪刀。

  2、实物若干。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想想,在哪里见到过圆?

  2、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圆的影子吧。(播放自然界中图的美景)

  3、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板书课题: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身边各种圆形组合起来的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顺利揭示课题,探究圆的认识。]

  二、探究感悟,理解概念。

  1、师:每个小组的信封里都有许多学过的`*面图形,闭上眼睛,你能从中很快挑出圆吗?把你的想法和组员交流。

  2、活动后汇报:(出示如下图)圆和我们学过的图形有何区别?

  3、师:(结合学生回答)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4、师:请学生闭上眼摸着圆的边想象圆的形状。

  [设计意图:摸圆活动认识圆,通过学生的想象与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三、交流反馈,形成概念。

  1、自学画圆

  我们先研究圆的画法:

  1)老师: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

  2)学生分四人小组尝试画圆,看谁的方法多。(用手画、沿圆形物体画一圈、用圆规画。分别展示自己画的圆)

  3)用哪一种方法画圆既正确又方便呢?说说怎样用圆规画圆(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师生共同板演。提问:用圆规画圆应注意哪些问题?

  4)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用圆规画圆:以30秒比赛的形式进行。

  (至此,实现了学*目标1)

  2、探讨圆心。(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一)圆有哪些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具圆,上下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左右对折,打开;又出现一条折痕,换个方向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打开 ?? 反复折几次,你发现这几条折痕怎么样?

  师指出:这一点是圆的中心,给它起名字叫圆心。

  什么叫圆心?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

  圆心是个什么?(点)圆心一般用字母0表示。

  3、探讨半径(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二)在你的圆上任意找一点,连接圆心和这一点得到一条线段,你还能画出这样的线段吗?再画几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你发现了什么?(长度都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

  什么叫半径?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关键词。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4、探讨直径(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三)拿出你的学具圆,用尺子沿着一条折痕画出一条线段,再画几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你发现了什么?(长度都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直径。

  什么叫做直径?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关键词。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至此,实现了学*目标2、3)

  5、小组合作交流:我们知道了圆的半径和直径,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然后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板书:d=2r,r= 1/2 d (在同圆或等圆)

  (至此,实现了学*目标4)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和观察,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学贵有疑”,因此在设计时,以一个个问题为导火线,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圆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便是水到渠成了。]

  6、(小组合作)讨论:圆的半径和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四、应用概念,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1)我能找:课本57页第1题。(检测学*目标2)

  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圆的半径和直径。(图略)

  (2)我能画:课本57页第2题。(检测学*目标1)

  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3)我能填:(在同一个圆内)(检测学*目标4)

  半径 3厘米 1.5分米 a米

  直径 10分米 b米

  (4)我能说:对的打“√”,错的打“×”。(检测学*目标2、3)

  ①连接圆心和圆上的直线叫半径。()

  ②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③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④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2、拓展练*:

  用圆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练*的设计难易适中、有梯度,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启发性和生活性。一是让学生在练*中巩固新知,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思。]

  五、反思过程,总结提高。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有遗撼的地方吗?

  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在演绎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让我们再次走进生活中圆的世界,感受圆的魅力所在吧。(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总结既可以达到对新知识的回顾,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进行一次反思、评价,并通过老师的总结,升华对知识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悟。]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

  圆心(o)——定位置

  半径(r)——定大小——无数条——相等

  直径(d)——无数条——相等

  d=2rr=d÷2 (同圆或等圆中)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学六年级的一节概念新授课,是在学生学过了线段图形的认识后对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面图形的认识。作为曲线围成的*面几何图形,它既是一节起始课,同时也是后继学*内容——圆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并在图片中,感受到圆是一切*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让学生在感受身边各种圆形组合起来的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顺利揭示课题,探究圆的认识。接着通过摸圆游戏活动认识圆,通过学生的想象与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二、恰当地处理教材,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探讨圆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循序渐进:

  1、学生掌握了画圆的方法后,紧接着让学生结合我出示的自学提纲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有哪些?然后通过在圆中找圆心,半板和直径让他们准确理解数学概念,

  2、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让学生猜想圆的特征,然后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半径的特征: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这一环节较好的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3、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直径的特征,有了探讨半径特征的经验,直径的特征便“水到渠成”了。

  4、最后,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其他特征,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操作和观察,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学贵有疑”,因此在设计时,以一个个问题为导火线,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做为主线,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

  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意义的基础上,将课本中圆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上都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最后作业的分层布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共性和差异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关于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两者间关系的教学。这应是本课的重点,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帮助其提升思维水*。如: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学生在圆形纸片上通过画、量、折、比等操作活动中;怎样证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的讨论过程中。这里的教学还不够细致,有待改进。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特征以及正确的画圆方法,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在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特征,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具:

  课件、圆规、圆形纸片。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对于圆,同学们都很熟悉吧?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精巧的手工艺品到气势宏伟的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有什么感觉?圆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而神奇,早在20xx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发出这样的感慨:“一切*面图形中,圆最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共同探究圆的奥秘吧!(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对于圆,你还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或者有什么困惑吗?看来同学们对圆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节课我们先进一步了解圆,学会绘制圆,用数学语言描述圆。(齐读学*目标)

  3、效果预期

  同学们只要会观察、勤动手、善思考,肯定都能顺利完成这节课目标,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我们列举了这么多的生活实例,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图形呢?

  任务一:画圆中感受“圆”

  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现在同学们试一试:能用手中的材料画一个圆吗?

  同学们都很聪明,能用这么多方法能画出圆,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比较一下,你发现那种方法适用性更广一些?现在,我们一起动手用圆规画一个圆。先怎样做?(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固定好两脚的长度,我们简单说成“定长”怎么样?)第二步呢?(对,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你能把这一步也起个简单的名字吗?好,“定长”)最后一步呢?(把装有画笔的另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好了。)画好了,请同学们举起来欣赏一下,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们看,绘制圆就这么简单!

  任务二:合作探究中认识“圆”

  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对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的研究中你们一定有更深刻的发现。现在请同学们自学58页的内容,不懂的地方小组内再讨论、交流。老师给大家一个小提示:把书中的重点内容勾画出来,可以利用手中的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好了,开始吧。

  汇报、交流。

  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老师也来画一条半径。为什么不对?书上用特别精练而准确的语言描述了半径,我们一起读一遍。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画直径,为什么不对?齐读。

  你还知道了什么?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手中的圆的半径跟你手中圆的半径相等吗?必须强调什么?这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吗?所以在同圆或等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圆心、半径、直径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但是还差那么一点点,现在我们来再次画圆,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收获。

  请同学们思考,在画圆的过程中,你认为圆心的作用是什么?半径的作用是什么?

  画好了,请同学们回想画圆的过程,第一步定长,就是什么?定点又是什么?这两个圆一样大吗?为什么?可见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圆心有什么作用呢?对,有的圆画在这里,有的圆画在那里,是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到现在为止,老师觉得大家描述圆就比较完整了,我们会描述了,还得会用才行。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古今中外,车的外形都在不断地改变,但是有一部分始终没有改变,你注意到了吗?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呢?车轴应装在哪呢?

  同学们用数学语言描述了圆,还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真是太精彩了!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经》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

  这节课,同学们认真观察,动手操作,用准确的语言对圆进行了描述,我们顺利完成了学*目标,下面就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判断:用手势表示

  在同一圆内,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直径是半径的2倍。( )

  (2)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和圆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2、结果反馈:

  3、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请同学们试着介绍你的朋友,好吗?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老师非常满意,让我们一起为这节课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xx区xx小学

  xxxx.10.20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5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设计理念

  地位学情: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面图形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图形。学生认识圆应把握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与文化积淀。本课教学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具有处理信息和网络上自主学*的能力,特别是结合远程多媒体教学使这成为现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是学*过程的主体,远程多媒体教育网络成为学生学*的重要*台。

  理念设想: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数学教学应适合学生认知水*,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及知识经验上。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及方法经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彰显美学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圆与人们的生活、建筑、人文艺术和实际应用等息息相关。

  (二)、目标设置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

  2、技能目标: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画面、图像、演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设置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即通过多媒体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于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三)、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设置和重难点特制定

  1、教法:以学定教、合作探究如情景陶冶法等。

  2、学法:顺学而导、互助学*如师生互动学*法等。

  二、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情景,展现大自然中随时都有圆的存在。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顺利地导入到新课之中。(课件展示,宇宙星际、其它星球、地球、月亮和生活中的日落等美景以及大自然中的物体如鲜花等)

  (二)、探究新知

  1、创作圆:

  学生在准备好的纸上作圆,方法工具不限。同时教师课件演示一两种作圆的过程方法,以启迪学生。)

  2、学生完成后我会提问:

  (1)你是用怎样的方法画的?在学生作答间我会适时做出科学的评语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

  r表示。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课件圆的画面及各部分的名称展示)

  (2)同时根据课件图片请学生分析圆上、圆内、圆外和圆心各指什么?我再适时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3、学生探索

  (1)此时我会播放课件--以半径旋转并标有直径的圆,请学生观察分析并且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等。

  (2)我再结合课件图片总结:圆的半径在旋转中,与圆的直径重合时,半径只有直径的一半,由此得出:r=d/2d=2r

  给答对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课件展示两个分别以半径和直径旋转的圆)

  (3)接下来我会再问那圆有多少条半径和直径呢?为什么?学生自己看着旋转的圆自己总结,我适时做出评述圆的半径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相等直径也相等,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4、知识延伸

  (1)我会向学生提问:刚才同学们画圆时都用到了些什么工具和方法啊?和大家交流借鉴一下经验好吗?学生: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我再课件播放(可能会用到的工具如硬币、线、笔、圆规等)。

  (2)此时我会装作很着急的样子向学生问:老师想画一个直径8厘米的圆可不可以用一块钱的硬币哦?为什么啊?生:学生会从大小不符合等方面来说明不行。此时我又会说那我要是想画一个半径6厘米的圆又该怎么办呢?为什么啊?生:可能会比较为难(我再适时从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导出学生说出用圆规画)

  (3)接下来我再小结得出画大小不同的圆我们通常用圆规来画并播放课件圆规确定半径的方法以及圆规画圆的方法的重复过程(并得出结论用圆规画圆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也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圆,再次论证得出半径越大,圆就越大。半径越小、圆就越小)

  (三)、知识反馈

  1、请同学们用圆规画出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好之后相互检查以巩固刚才所学的方法。

  2、测试、学生举手回答并说出理由(课件展示)

  A、

  图(1)中直径是()

  (图1)半径是()

  B.圆规两脚分开距离是4厘米,画出的圆直径是()(图2)

  C.图(2)中长方形的长是(),宽是()

  3、解释生活中的圆的相关运用如:

  (1)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2)飞标标靶的靶圈为什么是圆的?我会适时引导加以巩固。

  (四)、知识拓展

  1、史料连接:有关圆的知识、名言、名句以及网页链接等,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激情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中更加用心。(课件展示)

  2、圆与生活:(课件展示圆与人们的生活如鲜花、日落、小桥流水、雄壮美丽的建筑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体现有圆的应用的物体等等,使本课知识得以拓展,学以致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返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三、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无数条r=d/2d=2r

  直径半径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十)份(扩展2)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10份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06---109页,圆的认识和圆的画法,完成练*二十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并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用圆规画圆,初步能按要求画圆。

  2.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完成知识的意义赋予,从中培养探究意识、发现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圆的美,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具准备:圆规、剪刀、水彩笔、白纸、直尺、一副三角尺、绳子、羊的头饰、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 直线图形

  师:(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梯形的*面图)三角形、四边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面图形,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直的,可以度量。

  师:所以我们称三角形、四边形是*面上的直线图形。(板书:直线图形)

  2.曲线图形

  师:(出示圆的*面图)这是我们学过的… …

  生:齐说“圆”(板书:圆)

  师:相对于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圆是由曲线围成的,所以我们称圆是*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板书:曲线图形)

  3.引入圆的特征讨论

  师:想一想:你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生:(举例略)

  师:同学们一年级时就初步认识过圆,现在都六年级了,你现在知道多少有关圆的知识?

  生①:圆是一种优美的图形,建筑设计中应用广泛,如:圆形花坛,圆形装饰图案。生②:圆形便于滚动,所以车轮都是圆的。

  生③:一张白纸经折叠后可以剪出一个*似的圆。

  生④:(举起自己的圆规)这是圆规,用它可以画圆。

  师: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用圆规可以画出圆来呢?这就需要认识圆有什么特征,下面就来学*“圆的认识”。(板书:圆的认识)

  二、新课

  1.圆的画法

  (1)自由画

  师:拿出自己的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师板书:画圆)

  生:独立画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出来的?

  生:… …(用自己的话描述)

  师:谁能用老师的教具圆规上黑板上画圆?(让两名同学上黑板画,提醒其余同学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画的?)

  反馈①:一只手摁住圆规固定的脚,另一只手使圆规的另一只脚旋转,顺利画出圆。

  反馈②:教具圆规不好使唤,想固定的那只脚不停移动,用力过猛又使圆规两脚的距离发生变化,无法画出圆。

  师:为什么这位同学用圆规能轻巧地画出圆,而另一位同学却画不出圆呢?

  (点拨总结出画圆的步骤:“分开”、“固定”、“旋转”。分别板书)

  2.认识圆心

  师:(以黑板上学生画的圆为例)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一点(用彩色粉笔点出)叫圆心(板书“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标出:O)。请同学们在自己画的圆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O。

  生:独立完成。

  3.认识半径

  师:举起你们刚才画的圆,互相看一下,都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为什么大的大,小的小,与什么有关?

  生:与圆规两脚分开的大小有关。

  师:你们的意思是圆规两脚间的距离长时,画出的圆大,两脚间的距离短时,画出的圆就小。请在你的圆上画出一条表示两脚间距离的线段。

  生:独立画。

  师:(以黑板上学生画的圆为例)请同学们仔细看,圆规的一只脚固定在圆心O,当另一只脚旋转到A点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OA(画出线段OA);当另一只脚旋转到B点时,两脚间的距离是OB(再画出线段OB)

  问:线段OA和OB相等吗?

  生:相等。

  师:你是凭观察得出的,那怎样验证呢?

  生:测量。

  师:指名上黑板测量OA与OB的长并报告测量结果。

  生:确实一样长。

  师:在这个圆的曲线上,像A、B这样的点可以找出多少个?

  生:无数个。

  师:表示两脚间的距离的线段可以画多少条?设想一下它们的长度如何?

  生: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板书)

  师:我们刚才研究的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叫做圆的半径(板书: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给你们刚才画的'半径标上r。

  师;半径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在哪里,另一个呢?

  生:一个端点在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的曲线上。(板书:圆心 圆的曲线上)

  师:那什么叫半径呢?

  生:用自己的话说(师完成半径定义的板书)

  师: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点?

  生: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

  4.认识直径

  师:把自己画的圆剪下来

  生:独立剪

  师:示范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用食指摸折痕;换个方向再重复一次。

  生:在教师示范下同步进行。

  师:像这样再重复折几次

  生:独立对折、打开、摸折痕。

  师:你折了好多次,可以发现什么?

  反馈①:每折一次出现一条折痕。

  追问:你折了几次,出现了几条折痕,与他不一样的呢?像这样的折痕在你的圆里能再折出来吗?

  反馈②:对折后圆的两边能完全重合,圆被*均折成两份。

  反馈③:每折一次出现一条折痕,每条折痕都是圆上的线段。

  反馈④:这些折痕相交于圆心。

  追问:你对折出几条折痕,谁折出的折痕比他多,他说的结论正确吗?在你的圆里,这样的折痕可以折出多少条?这个结论正确吗?

  反馈⑤:这些折痕都一样长。

  追问:怎样验证?

  生:测量

  师:量出你圆里每条折痕的长度

  生:汇报结果。(指导学生说:“在我的圆里,… …”)

  师:刚才说了这样的折痕有无数条,所以可以怎样下结论?

  生:同一个圆里,所有的折痕长度都相等。

  师:谁能给“折痕”起个名字?

  生:直径(板书:直径)

  师: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在自己的圆里给折痕画出一条直径,标上字母d。

  生:完成

  师:同一个圆里,直径有多少条,长度有什么特点?

  生:略

  师:直径这条线段,它通过了…?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

  生:通过圆心,两个端点都在圆的曲线上。(完成直径定义的相应板书)

  反馈⑥:这些折痕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或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师追问: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说说道理。

  生①:直径通过圆心,以圆心为界,可以把直径分成两条半径。

  生②:在我的圆里,经过测量可以验证这个发现,我的圆里直径的长度都是□厘米,半径的长度都是□厘米,所以说直径是半径长度的2倍。

  师:换过来说,半径的长度就是直径的… …。生:略师:写出字母公式:d=2r r= d 2 ,注意强调“同一个圆里”。

  (以上6点反馈,学生说出多少就处理多少,先说出哪一点,就先处理那一点。)

  三、巩固

  1.第108页“做一做”。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2.第109页练*二十五第3题。已知半径长求直径;已知直径长求半径。

  (此项练*放在直径与半径长度关系揭示后进行)

  3.学*按要求画圆。完成第108页“做一做”(画半径是3厘米的圆)。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逐步完成。

  (1)在作业本适当的地方点一个点做圆心,要考虑上、下、左、右的间距。

  (2)以圆心为起点,向右水*方向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3)圆规一脚固定在圆心,另一只脚在3厘米长线段的终点处,然后绕圆心旋转。

  (4)标出字母o、r、d。

  4.第109页练*二十五第2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

  与圆的特征有关。因为圆曲线上的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车轴装在圆心,车轴到地面的距离永远是半径,这样车轮行驶*稳。(配图:如果车轮在水*的路面上行驶,车轮运行时车轴移动形成的直线(轨迹)与地面*行)

  5.阅读第109页第5题,独立填书。

  想: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直径?

  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演示边说。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54页,《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课时:3课时(预*指导课、展示课、反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圆的认识

  能力目标: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3、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材简介

  这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各种各样的轮子。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轮子都是圆的,引发学生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疑问,自然而然的引出对画圆以及圆的.特点的研究,明确怎样画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明白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过程(预*指导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谈话:这些轮子都是圆形的。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

  二、探索新知

  1、谈话: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请大家画一个圆,研究一下。

  学生独立画圆。

  谈话:同学们得到圆了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出圆的呢?

  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方法;

  找有代表性的到黑板上来画一下。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用图钉、细线和铅笔画图,画时图钉要固定好,细线要拉紧,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②用圆形的瓶子盖可以画出一个圆。

  谈话:我们来看这几个同学画的,有什么问题吗?(不圆)为什么会不圆呢?你们画的时候有问题吗?

  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师生予以评价。

  谈话:怎样才能画出一个规范的圆呢?给大家介绍一种画圆的仪器——圆规。请大家用圆规画圆试一试。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小组内交流:用圆规画圆时,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把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

  谈话:有针尖的一脚固定的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教师边讲边板书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自主练*第2题: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生答)

  2、谈话:直径和半径是圆中不同的线段,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研究一下试试?

  学生小组合作。

  谈话: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研究的?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

  ①通过对折,发现圆有无数条直径。

  ②通过画一画,我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

  ③通过测量发现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④通过对折或测量发现这个圆中,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可以表示为:r=1/2d;d=2r。

  3、谈话:谁能用今天学*的内容解释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三、巩固应用

  1、想一想,填一填。

  自主练*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2、按要求画圆。

  自主练*第4题,画在练*本上,同桌互相检查。然后请学生交流一下,是怎样画的?

  谈话: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就是圆心,两脚分开的距离是半径。

  四、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3

  教学目的: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内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圆的特征

  教学圆规

  学具准备:圆规、纸片、剪刀、彩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 生活中找圆,导入新课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见过圆形。

  师: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圆状物体。中秋圆月、硬币等都是圆形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二、 操作、探究,自主认识圆的特征

  1. 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圆,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啊?

  师:*时,你们是怎么画圆的啊?

  师: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啊?为什么?

  师:大家都觉得用圆规画方便,那么,怎么利用圆规来画圆啊?请大家自己试试,遇到问题时,再请教无声的老师,看看它能给你什么提示。

  让一位同学边示范边说步骤。(显示画圆的步骤)指出在画圆时的注意点。

  再让同学们多画几个圆。

  2. 把自认为画的最好的圆剪下来。

  师:拿出你的圆,对折一下,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老师在黑板上表示出圆心,让学生标出自己圆上的圆心。

  3.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如果我们在圆上任意取一点,连接圆心和这点,这条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边说边在圆上表示出来)

  让学生在自己的圆上标示出半径,再让一位学生上黑板表示。

  指点怎样量圆的半径的长度

  师:在这个圆上,你能画出几条半径来?他们的长度怎样。

  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可以同桌、小组之间探讨。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4.我们再把圆拿出来,看看上面还有什么奥秘。

  我们在折圆时,每条折痕都通过什么?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谁来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折痕?

  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请你在你的圆上画出你这个圆的直径。一人板演,说说直径是怎么来的。

  我们怎样测量它的长度呢?

  我们找出了圆的直径,它是否和半径一样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请你们自己按我们研究半径的方法研究直径。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5.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展示讲评,说说怎样想的。

  6. 学到这里,你对圆还想说什么吗?

  可先让学生在同桌、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再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演示半径直径的关系。

  三、 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1. 口答“练*二十四”第1、2题

  在其中讲解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2.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把车轮设计成什么形状?

  说说你的理由。

  为什么不设计成其他形状?

  四、 学生自己总结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圆,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我们的学*的过程,整理一下你的学*收获。睁开眼睛,你能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圆吗?

  教后反思:

  多少年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学生学*数学的绊脚石。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数学知识,这就成了我们教学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圆以后进行教学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一开始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感知圆,形成圆的初步认识,画圆就顺理成章,而且比较多种方法认识到用圆规画圆的普遍性。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圆,有困难时再看书,向书本学*。比硬性让学生看书后画圆,更尊重学生,也更富有启发性。画圆之后,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单靠学生讨论是完不成的,关键时刻,还需要教师系统的引导和讲解。因此在介绍圆各部分名称时,由老师带领着认识,当然也是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圆的各部分名称。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潜在的意识,这时,老师只用稍微点拨一下,老师所要的内容学生就脱口而出。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猜想、去验证、去讨论、去合作。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还需改进的地方,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还欠细致,前后时间的安排上也不是很好。还有,漠视了数学本身的文化背景,漠视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文背景。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能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并且学会用圆规正确画圆。

  2、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中。

  3、通过本课,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11册第四单元圆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过了*面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本课内容是进一步学*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1—12岁。他们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此时,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

  注数学在学生的学*和生活中的应用,是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同时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可能。

  【教学重难点】

  1、感知并了解圆的特征和用圆规画圆。

  2、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圆规、圆形纸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1、学生欣赏图片。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片,想不想看一看?(出示课件,学生边看边说)这些图片的上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上面都有圆)

  2、感受生活中的圆。

  那么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圆的例子吗?(生举例)

  老师也用课件出示几个生活中有圆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圆以及圆很美。

  【评析:充分关注学生的经验,从贴*学生生活的情境入手,唤起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学*的“兴奋点”。用心捕捉圆在生活中的原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课件展示精美的图片,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体会到圆的无处不在,激励学生探寻圆的奥秘。】

  3、设出疑问揭示课题。

  选中汽车和自行车这张幻灯片问:你知道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和圆形的吗?(生答)

  【评析:以"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为疑,只能引起学生用浮浅的知识来回答,怎样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呢?学生急于想知道,这样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关于圆的知识有很多,这节课咱们就走进圆的王国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认识圆及各部分名称

  1、曲线图形。

  (课件出示一个圆)圆是*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以前还学过哪些*面图形?

  你能把这些*面图形分类吗?(圆是曲线图形)

  【评析:由物体是圆的,到抽象出圆的几何图形,以及与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比较,初步认识圆是*面上的曲线图形。这些知识只有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才能步步加深认识。这样安排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

  2、初步画圆。

  老师徒手画圆,画的`不是真正的圆,怎么才能画出真正的圆?(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

  圆规是画圆的专用工具,请学生观察圆规并向同学介绍圆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尝试用圆规画圆,边画边思考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

  【评析:让学生用圆规试着画圆,尊重学生的画圆经验,经历圆规画圆的过程。形成实践的体验后发现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再交流画圆的方法及用圆规画圆的注意点,并互相提醒,充分体现了探索性的学*方式。】

  3、认识半径和直径。

  (指黑板上的圆)固定的一点在圆的中心,这个点叫做圆的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出示课件上的圆)认识圆内的点,圆外的点,圆上的点。

  师:如果把圆心和圆上的点连起来就成了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就是圆的半径。想一想半径什么样子,是连接那两个点的线段?圆上有多少个这样的点?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有几条?也就是说圆的半径有无数条。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生说,然后出示半径的定义并读一读)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

  现在继续画线段,这次经过圆心画一条线段,并且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圆上,这样的线段叫圆的直径。想一想,直径什么样子?(过圆

  心,两端在圆上)这样的线段能画几条?(无数条)也就是说圆的直径有无数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直径。(生答,接着课件出示直径的定义,生齐读)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

  4、小练*。

  知道了什么是直径和半径,下面找一找直径和半径。(课件出示)

  (1) 那些线段是直径?为什么?

  (2) 那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

  【评析:本环节通过图形的辨析,使学生认识圆中的哪些线段是半径、直径,什么样的线段不是半径、直径,进一步理解圆的半径、直径两个概念。】

  你能在这个圆上(指黑板上画的圆)画出一条直径和半径吗?(一生上台画)其余学生在刚才画的圆上也画出直经和半径,并用字母标出来。

  【评析:本环节设计了让学生在自己画出的圆中分别画出圆的直径和半径,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已将圆心、半径、直径这三个重要的概念的和外延,做出了非常清晰明确的界定。】

  三、动手操作探究圆的特征

  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我要画一个比黑板上的圆还要大的圆,怎么办?(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拉大)还要小的圆呢?(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变小)两脚的距离是什么?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转变学生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惯。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硬币、线绳、图钉、铅笔头、圆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会吗?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场紧张而又激烈的塞车运动。看,它们已经来到了起跑线上,一号、二号、三号谁将会成为最后的冠军,请同学们大胆预测。

  师: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冠军,送给一号车手。同学们预测的很好,那么一号的赛车为什么成为了最后的冠军呢?

  生:因为一号的赛车,轮子是圆的。

  师:其它的车手为什么会比一号的赛车慢呢?

  生:因为它们的轮子是方形,是三角形,有棱有角的。

  2、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师:你在生活中,哪些物体上还有圆?指名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含有圆的物体。

  师: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汽车作为现代工业化的产物,正是因为装上了圆形的轮子,不仅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出行,也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家庭用的圆形套装餐具,满足我们审美需求的同时,也更让我们味口大开,看来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很重要。下面就让我们对圆作更进一步的认识吧!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初步体验:

  1、第一次自主探索画一画。

  师:你能创造出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吗?

  生:能。

  师:同学们真有自信,下面就请同学们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学具袋中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去创造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创造圆。

  生:进行小组反馈。

  教师注意将各种方法进行概括分类,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有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②利用图钉和线画圆;③用圆规画圆;④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⑤线一头系上重物旋转形成圆……

  师:这么多的方法都能创造出圆,那么这些方法有什么缺点吗?

  学生说一说各种画法的缺陷:(

  1、利用圆形轮廓描和印圆,方便但圆的大小固定。

  2、线画圆,比较麻烦但可以画很小的圆也可以画很大的圆。

  3、旋转形成圆不能留下痕迹。

  4、圆规画圆,方便且一定大小的圆都能画)

  师:那你认为这么多方法中用什么画圆最科学最方便?

  生:用圆规画圆最方便。

  2、第二次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师:那请同学们用圆规自已尝试画一个圆。

  没有画成功的同学把图案展示,我们愿意帮助你寻找原因。

  生:(

  1、画移位的,

  2、重新画又找不到位置的,)如:问为什么会移位,为什么会找不到原来的位置?

  学生回答问题的原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所以画圆的时候要先确定位置,点上一点,把钢针戳在点上,用手捏住圆规的头,**圆规两脚的开口,将圆规略微倾斜一点,旋转一周,一个圆就画好了。请大家也一起试试看。(板书: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师: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独立画圆。

  师:大家画的圆的位置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刚针戳的位置不一样,(或点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来这个点能决定圆的位置,(板书:能决定圆的'位置)

  师:请同桌再互相比较一下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我们圆规的开口大小不一样。

  生:圆规的两脚开得越大,所画的圆也就越大,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能决定圆的大小。(师板书:能决定圆的大小)

  师:那请同学们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3厘米,来画一个圆,并用剪刀将你所画的圆剪下来。

  三、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探究其特征:

  ①学生跟老师一起操作: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几次。(也可进行一下小竞赛,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贴出纸圆,点出圆心,并板书:圆心)

  师: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板书:o)

  教师领学生读字母“o”,说明“o”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圆里标出圆心并用字母“o”来表示。

  游戏过渡:下面让我们放松一下,玩一个“食指点圆”的游戏,游戏规则:教师说出圆的位置(圆外、圆心、圆内、圆上)让学生用食指来点,看谁点的快,点的准。尤其强调“圆上”的概念,指圆的边缘上。

  ②师:强调之后,让学生说圆上有多少个点?(无数个)现在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通过测量引导学生发现: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半径?

  教师说明: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板书:r)

  教师领学生读“r”,强调“r”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圆里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r来表示。

  学生做完后,教师提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启发学生说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并板书)。

  ③同学们接着观察,刚才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直径?

  启发学生说出:通过圆心并且两段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教师说明: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板书:d)

  教师领学生读“d”,强调"d"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d”来表示。

  学生做完后,教师提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的几条直径,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线的长度都相等。

  ④练*:出示课件请观察下图中哪些直径,哪些是半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⑤小结与过渡: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那么,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师: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d=2rr=d/2。

  师:这就是说,在同一个圆里,知道了半径的长度,乘以2就可以求出直径的长度;知道了直径的长度,乘以1/2就可以求出半径的长度。(组织学生说半径或直径的长度,让其他学生说直径或半径的长度,然后组内互说互评。)

  ⑥练*:出示课件填表。

  ⑦巩固练*:出示判断题。

  四、转回课前问题:

  为什么车轮做成圆形的能得冠军呢?

  (让学生结合今天所学知识解决此题。)

  五、课后作业:

  用今天所学知识画出各种大小、不同颜色的圆,组合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 ——能决定圆的位置(定点)

  半径r

  ——能决定圆的大小(定长)

  直径d

  同圆半径

  无数条且长度相等

  (等圆)直径

  d=2r或r=d=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特征。

  教具准备:圆规、直尺、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准备:各种圆形实物、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这一天我们都做些什么?

  老师引出:十五的月亮和月饼都是圆形。

  老师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幻灯片展示生活中其他的`圆形物体。

  引入圆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老师引导:请大家将自己做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幻灯片放映折的过程。

  学生发现:折痕都相交于一点。

  幻灯片给出圆心: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

  老师引导:请大家选择一条折痕,沿折痕画下里,分析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现:过圆心,两个端点在圆上。

  幻灯片给出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老师引导:从圆心向圆上任一点画一条线段,这是直径吗?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现:不是,它的一个端点是圆心,另一个在圆上。

  幻灯片给出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巩固练*:在一个圆中找出它的直径和半径。

  3、探索同一个圆内直径、半径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长度关系。

  幻灯片给出:

  在同一个圆里,你能画多少条半径?量一量这些半径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里,你能画多少条直径?量一量这些直径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探索,给出:

  无数条半径,都相等;

  无数条直径,都相等;

  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老师归纳推到:d=2r即r=d/2

  4、圆规和直尺画圆。

  幻灯片给出“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学生齐读,回答规“矩指”的是什么?

  老师引导:认识圆规。

  学生自学:课本57页怎样才能既准确又方便地画出一个圆?分组完成幻灯片展示的尝试题!

  老师巡查,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学生指出:画圆的基本步骤,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老师总结圆的画法: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幻灯片动画展示如何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

  三、课堂练*

  幻灯片给出:

  1.判断: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4)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2.选择题: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半径长度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B.圆外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直径。

  A.直径B.线段C.射线

  学生依次回答,能够进行改错。

  四、学有所用

  用今天学*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幻灯片给出: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

  2.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学生讨论回答。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得知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7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阶段最后教学的一个*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一个曲线图形。从认识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经验,而且也能给学生探索学*的方法注入一些新的内容,并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教学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四部分编排,本节课教学圆的认识一部分。教学中将数学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注意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活动,通过说圆、画圆、比较圆与以前学过的其它*面图形的不同来充分地感知圆。例2结合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分别了解关于圆的几个重要名称,进一步认识圆。例3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练*十七在练*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圆,展开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面积公式的计算,对圆也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直观认识,部分学生已经能用圆规画圆,少数个别同学甚至已经知道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形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故也同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基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通过操作、探索、发现、交流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通过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从数学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初步感受圆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重点:

  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生:圆规、直尺。

  师:圆形纸片、系着吸铁石的线、大圆规、硬币、小圆镜、长尺。

  教学流程:

  一、导圆。

  师: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内容吗?

  生:圆的认识。(看着大屏幕说。)

  1、师:(出示圆形纸片)这张纸就是圆形的。(贴在黑板上)

  你在哪些物体上见到过圆,见到过圆形?

  生:举例说圆形。(说到身边的圆让学生指给大家看看。)

  2、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与圆相关的图片,一起看看。(幻灯片播放。)

  师:漂亮吗?难怪有人曾经说过,我们的世界是因为有了圆才如此美丽、神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媒体运用说明:运用媒体第一次播放一组比较简单、且具有明显圆的特征图片,还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如:CD包、光碟、箭耙、奥运五环、圆形标志、光环等,使学生能清晰地从图片的物体上找到比较鲜明的圆,为学生对圆建立外观上的感性认识提供了标准,使学生在初次感知圆的基本特征的同时感受到圆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初步沟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借这些图片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活动作好知识与情感的铺垫。

  二、画圆。

  1、用圆规画圆。

  (1)导入。

  师:学*圆,首先要会画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这里的规是指什么?

  生:圆规。

  师:会用圆规画圆吗?画一个试试。

  (2)生用圆规尝试画圆。

  师:大家都画好了,我们来看看电脑动画是怎么画圆的?(课件演示。)

  师:假如现在规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20厘米,谁能到上面来把这个圆画出来?

  师生合作,边介绍方法边在黑板上画出圆。

  师:这个有粉笔的一脚画出来的就是一个圆。(生指一指哪些是老师画出来的。)

  2、不用圆规形成圆。

  (1)导入:如果没有圆规,就不能形成圆了吗?

  (2)生:说说可用什么方法画圆。

  如:瓶盖(扣在纸上,沿着边画),胶布,尺子、量角器……

  师:你是利用一个圆形物体来画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出示:绳子一端连着环形磁铁。

  问:看,这个能形成圆吗?

  生:通过甩形成圆。

  (3)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了圆,用其它方法形成了圆,现在在你心目中的圆的是怎样的?闭上眼睛,用手指在空中比划比划。

  生:闭上眼,在空中画圈。

  师:对啊,就像大家比划的那样(指着黑板上的圆),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

  师:圆是一种曲线图形。(板书:曲线图形。)

  (4)再举例。

  师:(出示镜子)这面镜子上也有圆,你能指出来吗?(生上前指:外边一圈就是圆。)

  小结:这条曲线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圆,这条曲线围成的图形是圆形。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直线图形到学*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是直线*面图形时,而圆是*面曲线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3、课标要求

  学生的学*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热情,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圆形纸片为主线,采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议议等数学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耳辨析、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并通过多媒体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动手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

  4、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圆,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唯物主义观念,通过操作、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半径与直径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学生:圆规、剪的圆形纸片、彩笔、直尺、三角板。老师:圆规、圆形纸、直尺、彩笔、课件。

  二、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观察积累。

  1.课件出示三种车轮不同的赛车:“猜一猜,哪辆赛车会胜出?”(课件演示)、如果让你选乘其中的一辆车,你会乘坐那一辆呢?为什么?除了快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什么原因,第三辆车跑的又快又稳?课件显示车轮渐渐变为圆。其实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在那儿见过圆?把车轮做成圆形,车子就跑的又快又稳,有什么科学根据吗?在圆形里会藏着那些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圆的初步认识。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2.其实在前面的学*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圆这种图形,除了圆你还认识那此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形四边形、、梯形、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体……

  你你能给这些图形分分类吗?(课件演示)分成立体图形和*面图形,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把*面图形再分成*面直线图形和*面曲线图形。板书:圆是*面上的曲线图形。

  【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赛车游戏,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进而抽出——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并为学*新知积累学生的知识表象。生活中,你在那见过圆形的物品?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回顾以前所学的有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分类,为学*新知作铺垫】。

  (二)、组织学生,操作发现。

  1.教学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关系。

  (1)做圆的方法:昨天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在纸上想办法画一个圆,然后把在纸上画好的圆剪下来,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用圆规或用圆形物印)

  (2)折纸:拿出你剪的圆形纸片,跟老师一起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为了看得清楚,用直尺和彩笔画出折痕。换个方向再折再画一条。别停下来,继续折,继续画,比比谁折得快、画得多。

  师:还能折吗?画得完吗?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折痕有无数条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什么是圆心?(老师帖圆形纸,板书—)

  (3)认识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其实在折痕里还藏有很多有关圆的知识,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议一议、量一量、看看书、组内交流等办法来寻找圆的知识。比比看哪个小组发现得多。

  小组交流汇报有关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关系的知识。(配合学生汇报,教师进行动画演示。)

  小组:我们发现这些折痕都通过了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而且这此折痕长度都相等。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折痕都想等的?师:我们把圆里面象这样的线段叫直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直径?直径都有什么特点?(老师课件演示)为什么要说在同一个圆里?(老师用学生中的大小不同的圆举例说明。)

  小组:我们组发现从圆心到圆上可以连接无数条线段,这些线段也都相等。师:我们把圆里象这样的线段就叫做半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半径?半径都有什么特点?(老师课件演示)为什么要说在同一个圆里?(老师用学生中的大小不同的圆举例说明。)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呢?猜一猜?要想知道我们猜的对不对,怎么办?(检验)请大家检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你是怎样检验的?(课件演示)你觉得这句话里那几个字非常重要?为什么?

  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用"情境激趣--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应用深化"的活动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了解圆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圆的各部分特征。教师把自己定位于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位置,通过创设情境、激励等手段,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画圆的方法

  画一个3厘米的圆,并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如果你有困难,可以看课本57页中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也可以向组内的同学请教)

  1.自学并尝试画圆。

  2.交流画法。(定圆心、定半径、画圆)

  3.了解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4.画一个直径是10厘米的圆。

  (三)、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评析: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收获,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感悟、自我评价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二十的1、2题。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9

  学*内容分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面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而且从空间观念上来说,也进入了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学*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和圆锥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水*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解决措施: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解决措施:通过展示学生用圆规画出来的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师生共同验证,让学生充分理解利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教学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

  事先画好一个圆

  1、指着图形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

  生:硬币、光盘、圆桌、车轮??

  师:同学们,这样说下去,你们觉得能说完吗?生:说不完! 师:是的,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2、欣赏圆。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请欣赏美丽的圆。 师:同学们,这里的圆美吗?生:很美

  师:的确,圆是一个很完美的*面图形,它能够把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圆有哪些了解,它有什么用。你还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吧。板书:圆的认识

  二、突出主题,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合作学*,并利用手中圆形卡片,通过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探索、讨论如下问题

  (1)什么叫直径?什么叫半径?满足直径、半径的条件分别有哪些?

  (2)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都相等吗?

  (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2、师生对对碰:说半径对直径,说直径对半径

  3、判断直径和半径并说理由

  (二)尝试画圆

  师:刚才我们学*了圆的这么多知识,你们想不想画一个漂亮的圆?利用圆形物体画圆,圆规画圆。

  1、 介绍用圆规画圆并认识圆规

  2、根据要求学*用圆规画圆

  (1)解释画圆的原理。

  (2)归纳方法:(1)定半径 (2)定圆心(3)旋转一周

  (3)巩固画圆。画同心圆,不同位置的圆

  三、应用特征,解决问题

  1、学校田径运动会即将举行,你有办法帮学校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半径为10米的圆吗?

  2、数学史料再现

  师: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墨子,在一部著作中曾这样的描述 “圆、一中同长也”,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释这句话吗?

  师:这个发现比西方国家整整早了1000多年,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觉非常的自豪和骄傲。那么我们就带着骄傲和自豪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四、谈收获并质疑

  五、创新思维训练游戏。

  教师:一个圆很美,大小不同的圆在一起组成美丽的图案会更美更美。请大家设计由圆(或圆和其它*面图形)组成的图案,并写出创意,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

  依据的理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台,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有机整合教学资源,体现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自学,小组交流等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地学*圆的基本特征及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2、能在不断的设问中,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觉得学生能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情境中学*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合作探究学*,基本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成功之处:

  一、能在不断的设问中,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设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的一开始,我准备了一个圆,问:这是什么图形?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有生活中的圆为切入点导入,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在探究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及它们的关系时,我让学生自主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怎样?猜一猜半径与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在学生汇报后,教师问:你手中的圆直径的长度是我的半径的两倍,对吗?从而让学生理解我们在讲直径与半径的`长度关系前必须要讲“在同一个圆内”。在学生学*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后,教师设问:用这个物体画一个圆是这样的,假如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这些物体能做到吗?引出画圆工具圆规。在学生画好后,由学生总结画圆方法,水到渠成。 通过这样的不断设问,在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这们有效的降低学生的学*难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把质疑引导的教法和合作探索的学法为主。

  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意义的基础上,我将课本中圆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上都体现出学生自主探

  究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而在学生探究之前,出示探究要求,就打破了过去教师对学生学法的限定,**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特点自行决定。

  在突破难点这一个部分上,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学*中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目的。在学生画好后,展示同学们的作品,让学生理解利用圆规画圆是利用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也就是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一原理画圆的。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发现了自己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机智不够,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处理不灵活,给人的感觉是离不开教案。

  2、教师没有示范画圆。

  3、自己感觉并没有能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进行授课,对于如何让学生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教师还是放不开,自己讲得地方太多,学生动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少了。

  总之,我们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多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要充分提供让学生自主学*的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主动探索的学*过程,让学生自已亲身去感受数学,从而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我将不断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一套。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小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玩过投圈游戏吗?如果现在有几位同学要进行投圈比赛,站成什么形状比较合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圆的认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2、你见过圆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

  3、想办法画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教师板书:d=2r或r=1/2d

  3、用圆规画圆。

  三、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车轮为何是圆的,车轴应该装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板书:圆的认识

  1、各部分名称:or(无数条)d

  2、d=2r或r=1/2d(同圆或等圆)

  3、画法:定圆心、定半径、旋转一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十)份(扩展3)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10)份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1

  学*内容分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面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而且从空间观念上来说,也进入了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学*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和圆锥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水*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解决措施: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解决措施:通过展示学生用圆规画出来的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师生共同验证,让学生充分理解利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教学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

  事先画好一个圆

  1、指着图形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

  生:硬币、光盘、圆桌、车轮??

  师:同学们,这样说下去,你们觉得能说完吗?生:说不完! 师:是的,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2、欣赏圆。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请欣赏美丽的圆。 师:同学们,这里的圆美吗?生:很美

  师:的确,圆是一个很完美的*面图形,它能够把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圆有哪些了解,它有什么用。你还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吧。板书:圆的认识

  二、突出主题,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合作学*,并利用手中圆形卡片,通过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探索、讨论如下问题

  (1)什么叫直径?什么叫半径?满足直径、半径的条件分别有哪些?

  (2)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都相等吗?

  (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2、师生对对碰:说半径对直径,说直径对半径

  3、判断直径和半径并说理由

  (二)尝试画圆

  师:刚才我们学*了圆的这么多知识,你们想不想画一个漂亮的圆?利用圆形物体画圆,圆规画圆。

  1、 介绍用圆规画圆并认识圆规

  2、根据要求学*用圆规画圆

  (1)解释画圆的原理。

  (2)归纳方法:

  (1)定半径

  (2)定圆心

  (3)旋转一周

  (3)巩固画圆。画同心圆,不同位置的圆

  三、应用特征,解决问题

  1、学校田径运动会即将举行,你有办法帮学校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半径为10米的圆吗?

  2、数学史料再现

  师: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墨子,在一部著作中曾这样的描述 “圆、一中同长也”,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释这句话吗?

  师:这个发现比西方国家整整早了1000多年,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觉非常的自豪和骄傲。那么我们就带着骄傲和自豪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四、谈收获并质疑

  五、创新思维训练游戏。

  教师:一个圆很美,大小不同的圆在一起组成美丽的图案会更美更美。请大家设计由圆(或圆和其它*面图形)组成的图案,并写出创意,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

  依据的理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台,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有机整合教学资源,体现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自学,小组交流等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地学*圆的基本特征及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2、能在不断的设问中,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觉得学生能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情境中学*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合作探究学*,基本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成功之处:

  一、能在不断的设问中,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设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的一开始,我准备了一个圆,问:这是什么图形?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有生活中的圆为切入点导入,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在探究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及它们的关系时,我让学生自主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怎样?猜一猜半径与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在学生汇报后,教师问:你手中的圆直径的长度是我的半径的两倍,对吗?从而让学生理解我们在讲直径与半径的长度关系前必须要讲“在同一个圆内”。在学生学*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后,教师设问:用这个物体画一个圆是这样的,假如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这些物体能做到吗?引出画圆工具圆规。在学生画好后,由学生总结画圆方法,水到渠成。 通过这样的不断设问,在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这们有效的降低学生的学*难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把质疑引导的教法和合作探索的学法为主。

  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意义的基础上,我将课本中圆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上都体现出学生自主探

  究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而在学生探究之前,出示探究要求,就打破了过去教师对学生学法的限定,**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特点自行决定。

  在突破难点这一个部分上,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学*中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目的。在学生画好后,展示同学们的作品,让学生理解利用圆规画圆是利用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也就是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一原理画圆的。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发现了自己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机智不够,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处理不灵活,给人的感觉是离不开教案。

  2、教师没有示范画圆。

  3、自己感觉并没有能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进行授课,对于如何让学生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教师还是放不开,自己讲得地方太多,学生动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少了。

  总之,我们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多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要充分提供让学生自主学*的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主动探索的学*过程,让学生自已亲身去感受数学,从而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我将不断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57-58页内容和“做一做”及第60页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

  教学难点:

  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清小花朝珺

  1、我们以前学过的*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

  简单说说下面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3、出示圆片图形: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

  【设计意图:通过复*旧知,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其学*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本p56-57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8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

  (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并在剪下的圆中分别标出。

  2、自学,教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

  4、小组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半径、多少直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不在同一个圆中呢?

  (4)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板书: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d=2r;《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清小花朝珺

  (2)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积极参与到学*的活动中,通过学生折一折、量一量、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了圆的特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让个别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是如何画圆的。

  学生自学课本第57页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3、小组内画r=3cm的圆。组长检查评比,然后全班评比。

  4、完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仍然采用自学为主,让他们自己动手探索画圆的方法,充分尊重其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了画圆,掌握了画圆的技巧。】

  三、巩固练*

  1、判断,并说明理由。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2、请试着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你能发现什么?说一说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3、完成第60页的第2、3题。

  生独立完成后,再由学生自己讲评。

  4、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即第60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发现疑难。

  小组内评比,纠错。组长组织解决存在问题

  5、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梳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还有什么提议吗?觉得在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作业:完成第60页的第1、5题。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d=2r;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54页。

  课时:3课时(预*指导课、展示课、反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圆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材简介

  这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各种各样的轮子。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轮子都是圆的,引发学生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疑问,自然而然的引出对画圆以及圆的特点的'研究,明确怎样画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明白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过程(预*指导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谈话:这些轮子都是圆形的。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

  二、探索新知

  1、谈话: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请大家画一个圆,研究一下。

  学生独立画圆。

  谈话:同学们得到圆了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出圆的呢?

  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方法;

  找有代表性的到黑板上来画一下。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用图钉、细线和铅笔画图,画时图钉要固定好,细线要拉紧,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②用圆形的瓶子盖可以画出一个圆。

  谈话:我们来看这几个同学画的,有什么问题吗?(不圆)为什么会不圆呢?你们画的时候有问题吗?

  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师生予以评价。

  谈话:怎样才能画出一个规范的圆呢?给大家介绍一种画圆的仪器——圆规。请大家用圆规画圆试一试。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小组内交流:用圆规画圆时,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把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

  谈话:有针尖的一脚固定的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教师边讲边板书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自主练*第2题: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生答)

  2、谈话:直径和半径是圆中不同的线段,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研究一下试试?

  学生小组合作。

  谈话: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研究的?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

  ①通过对折,发现圆有无数条直径。

  ②通过画一画,我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

  ③通过测量发现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④通过对折或测量发现这个圆中,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可以表示为:r=1/2d;d=2r。

  3、谈话:谁能用今天学*的内容解释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三、巩固应用

  1、想一想,填一填。

  自主练*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2、按要求画圆。

  自主练*第4题,画在练*本上,同桌互相检查。然后请学生交流一下,是怎样画的?

  谈话: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就是圆心,两脚分开的距离是半径。

  四、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4

  设计说明

  圆的认识是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面图形的扩展。由直线发展到曲线,是知识的一个升华,一个质的飞跃,对新接触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教学设计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突出以下两点: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是学生学*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获取圆的有关知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实现自主学*。

  2.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及个性差异会导致对知识理解的侧重点不同,通过小组合作学*、互相交流,能够使学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圆的基本特征,以及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地交流、讨论、探究中明确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各种*面图形卡片 圆规

  学生准备 圆形实物 *面图形卡片 圆规 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圆)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们想一想,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圆?(生自由回答)

  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教材57页主题图)

  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丽、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各种圆形图案带来了美的享受,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圆的欲望。

  ⊙探究感悟,掌握特征

  1.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一个布袋,里面放了一些以前学过的*面图形卡片,闭上眼睛,你能很快摸出圆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成员说一说。

  活动后汇报:你为什么一下就能说出摸到的是不是圆?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的*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同学们再次闭上眼睛摸一摸圆的边,想象一下圆的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摸圆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圆,通过想象、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初步感知圆的基本特征。

  2.交流反馈,形成概念。

  (1)自学画圆。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

  老师引导学生每四人一组尝试画圆,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用手画,借助圆形物体画,用圆规画……)

  (2)尝试用圆规画圆。

  学生操作,每个学生用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每四人一组,把四个人画的圆放在一起,相互欣赏。

  师:欣赏完刚才四个同学画的圆以后,你们发现四个人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吗?

  (四个圆的大小不一样,画在纸上的位置也不一样)

  师小结: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上。

  (学生练*用圆规画圆)

  3.探索圆心。

  (1)明确圆心:老师示范画一个完整的圆,然后对照圆讲解: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

  (2)开展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圆形学具,上下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左右对折、打开,又出现一条折痕;换个方向再对折、打开,如此做几次,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几条折痕相交于一点)

  师:这几条折痕相交的这一点在圆的中心,圆中心的这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引导学生在学具圆上标注圆心。

  (3)明确作用:同学们刚才画的圆的位置不一样,你们认为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同桌之间讨论后汇报。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5

  【教学背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他们想要的是更精彩更联系生活的知识。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实现这个愿望,它能使数学问题由抽象变具体,由复杂变简单。每次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学生总是兴致勃勃,教学效率也有所提高。现在的学生对电脑已经很熟悉了,有时让学生亲自用课件练*,学生也总能全神贯注地领会教学意图,同时,组织学生自己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在新颖的数学活动中掌握了新知,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教材简解】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的曲线图形,是学生对*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此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方形、长方形、*行四边形等诸多直线图形。《圆的认识》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既能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经验,也是为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画图、比较、猜想、上网搜索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面图形的美和学*价值,提高数学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旧知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的*面图形,仔细想一想、搜一搜有哪些常见的*面图形?

  2.揭示课题

  演示:一个小球,小球的一端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住绳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提问:小球的运动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圆,然后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圆形”

  引入:对,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个*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四幅图

  提问: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这些物体上有圆吗?(学生上计算机点出圆)

  2.课件出示篮球图片

  提问:你认为它也是一个圆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指出: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面图形,所以球不是一个圆,但球的切面是圆形。圆是*面上的曲线图形。

  (二)教学例2

  1.介绍圆规构造(同时出示圆规实物与课件)

  在画圆时,我们通常会借助一个专门的工具,那就是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

  2.边讲解边演示圆规画圆的方法

  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板书:定长)

  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定点)

  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

  强调: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3.尝试画圆

  讲述:现在请你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分别定为2㎝和4cm,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试着画两个圆。

  4.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

  讲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学生标出圆心)

  讲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学生标出半径)

  提问:那你有没有发现圆规两脚间距离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比较后发现,圆规两脚间距就等于半径)

  讲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学生标出直径)

  强调:让我们再直观地来看看圆心、半径和直径。

  5.巩固练*:练一练第1题。(教材p97)

  三、深化感知(教学例3)

  1. 认识半径特征

  (1)比一比:

  讲述:给大家10秒时间,看谁在自己的圆中画的半径最多!

  追问:还能继续画吗?能画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半径有无数条,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半径)

  (2)量一量:

  提问:用直尺量一量这些半径,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半径都相等)

  (3)议一议:

  追问:你们手上圆的半径和老师黑板上圆的半径长度相等吗?什么情况下半径的长度才相等? (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2.认识直径特征

  (1)猜一猜:

  提问: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这些直径都相等吗?(学生迅速反应: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它们都相等。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直径)

  (2)谈一谈: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对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有哪些认识?

  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1)讲述:我们已分别找到了半径和直径各自的特征,那么半径和直径之间还有关系?(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交流)

  指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讲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吗?(课件演示并板书:d=2r,r=d/2)

  (2)练*应用:(练*十七第1题)

  4.认识圆的对称轴

  提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有几条?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意见)

  强调:对称轴是直线,应严密地表述: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四、生活思考

  提问:你能用数学的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有关圆的知识,你对圆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吗?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都相等,定长

  直径都相等。定点

  d=2rr=d/2旋转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高年级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着力体现这一理念:

  1、自主探索,凸显主体作用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让学生自主尝试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等,在各个活动中力求使学生崭露出他们的个性和创新意识。

  2、联系生活,注重学以致用

  “生活即学问”,在教学时时刻注意数学的生活性。例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形;讨论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等环节,都注意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3、以生为本,引导构建新知

  在对圆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行学*,在头脑中自然形成圆的概念,这样学生才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同时,结合学生的已有体验,组织学生在互联网条件下搜索相关知识,自主构建新知,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利用互联网学*的能力。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57-58页内容和“做一做”及第60页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3、培养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

  教学难点:

  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

  1、我们以前学过的*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

  简单说说下面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3、出示圆片图形: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

  【设计意图:通过复*旧知,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其学*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本p56-57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8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

  (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并在剪下的圆中分别标出。

  2、自学,教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

  4、小组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半径、多少直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不在同一个圆中呢?

  (4)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板书: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d=2r;

  (2)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积极参与到学*的活动中,通过学生折一折、量一量、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了圆的特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让个别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是如何画圆的。

  学生自学课本第57页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3、小组内画r=3cm的圆。组长检查评比,然后全班评比。

  4、完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仍然采用自学为主,让他们自己动手探索画圆的方法,充分尊重其

  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了画圆,掌握了画圆的技巧。】

  三、巩固练*

  1、判断,并说明理由。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2、请试着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你能发现什么?说一说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3、完成第60页的第2、3题。

  生独立完成后,再由学生自己讲评。

  4、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即第60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发现疑难。

  小组内评比,纠错。组长组织解决存在问题

  5、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梳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还有什么提议吗?觉得在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作业:完成第60页的第1、5题。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d=2r;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直线图形到学*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是直线*面图形时,而圆是*面曲线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3、课标要求

  学生的学*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热情,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圆形纸片为主线,采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议议等数学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耳辨析、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并通过多媒体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动手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

  4、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圆,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唯物主义观念,通过操作、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半径与直径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学生:圆规、剪的圆形纸片、彩笔、直尺、三角板。老师:圆规、圆形纸、直尺、彩笔、课件。

  二、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观察积累。

  1.课件出示三种车轮不同的赛车:“猜一猜,哪辆赛车会胜出?”(课件演示)、如果让你选乘其中的一辆车,你会乘坐那一辆呢?为什么?除了快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什么原因,第三辆车跑的又快又稳?课件显示车轮渐渐变为圆。其实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在那儿见过圆?把车轮做成圆形,车子就跑的又快又稳,有什么科学根据吗?在圆形里会藏着那些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圆的初步认识。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2.其实在前面的学*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圆这种图形,除了圆你还认识那此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形四边形、、梯形、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体……

  你你能给这些图形分分类吗?(课件演示)分成立体图形和*面图形,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把*面图形再分成*面直线图形和*面曲线图形。板书:圆是*面上的曲线图形。

  【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赛车游戏,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进而抽出——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并为学*新知积累学生的知识表象。生活中,你在那见过圆形的物品?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回顾以前所学的有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分类,为学*新知作铺垫】。

  (二)、组织学生,操作发现。

  1.教学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关系。

  (1)做圆的方法:昨天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在纸上想办法画一个圆,然后把在纸上画好的圆剪下来,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用圆规或用圆形物印)

  (2)折纸:拿出你剪的圆形纸片,跟老师一起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为了看得清楚,用直尺和彩笔画出折痕。换个方向再折再画一条。别停下来,继续折,继续画,比比谁折得快、画得多。

  师:还能折吗?画得完吗?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折痕有无数条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什么是圆心?(老师帖圆形纸,板书—)

  (3)认识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其实在折痕里还藏有很多有关圆的知识,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议一议、量一量、看看书、组内交流等办法来寻找圆的知识。比比看哪个小组发现得多。

  小组交流汇报有关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关系的知识。(配合学生汇报,教师进行动画演示。)

  小组:我们发现这些折痕都通过了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而且这此折痕长度都相等。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折痕都想等的?师:我们把圆里面象这样的线段叫直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直径?直径都有什么特点?(老师课件演示)为什么要说在同一个圆里?(老师用学生中的大小不同的圆举例说明。)

  小组:我们组发现从圆心到圆上可以连接无数条线段,这些线段也都相等。师:我们把圆里象这样的线段就叫做半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半径?半径都有什么特点?(老师课件演示)为什么要说在同一个圆里?(老师用学生中的大小不同的圆举例说明。)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呢?猜一猜?要想知道我们猜的对不对,怎么办?(检验)请大家检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你是怎样检验的?(课件演示)你觉得这句话里那几个字非常重要?为什么?

  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用"情境激趣--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应用深化"的活动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了解圆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圆的各部分特征。教师把自己定位于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位置,通过创设情境、激励等手段,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画圆的方法

  画一个3厘米的圆,并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如果你有困难,可以看课本57页中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也可以向组内的同学请教)

  1.自学并尝试画圆。

  2.交流画法。(定圆心、定半径、画圆)

  3.了解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4.画一个直径是10厘米的圆。

  (三)、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评析: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收获,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感悟、自我评价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二十的1、2题。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能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并且学会用圆规正确画圆。

  2、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中。

  3、通过本课,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11册第四单元圆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过了*面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本课内容是进一步学*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1—12岁。他们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此时,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和生活中的应用,是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同时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可能。

  【教学重难点】

  1、感知并了解圆的特征和用圆规画圆。

  2、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圆规、圆形纸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1、学生欣赏图片。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片,想不想看一看?(出示课件,学生边看边说)这些图片的上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上面都有圆)

  2、感受生活中的圆。

  那么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圆的例子吗?(生举例)

  老师也用课件出示几个生活中有圆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圆以及圆很美。

  【评析:充分关注学生的经验,从贴*学生生活的情境入手,唤起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学*的“兴奋点”。用心捕捉圆在生活中的原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课件展示精美的图片,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体会到圆的无处不在,激励学生探寻圆的奥秘。】

  3、设出疑问揭示课题。

  选中汽车和自行车这张幻灯片问:你知道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和圆形的吗?(生答)

  【评析:以"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为疑,只能引起学生用浮浅的知识来回答,怎样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呢?学生急于想知道,这样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关于圆的知识有很多,这节课咱们就走进圆的王国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认识圆及各部分名称

  1、曲线图形。

  (课件出示一个圆)圆是*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以前还学过哪些*面图形?

  你能把这些*面图形分类吗?(圆是曲线图形)

  【评析:由物体是圆的,到抽象出圆的几何图形,以及与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比较,初步认识圆是*面上的曲线图形。这些知识只有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才能步步加深认识。这样安排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

  2、初步画圆。

  老师徒手画圆,画的不是真正的圆,怎么才能画出真正的圆?(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

  圆规是画圆的专用工具,请学生观察圆规并向同学介绍圆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尝试用圆规画圆,边画边思考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

  【评析:让学生用圆规试着画圆,尊重学生的画圆经验,经历圆规画圆的过程。形成实践的体验后发现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再交流画圆的方法及用圆规画圆的注意点,并互相提醒,充分体现了探索性的学*方式。】

  3、认识半径和直径。

  (指黑板上的圆)固定的一点在圆的中心,这个点叫做圆的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出示课件上的圆)认识圆内的点,圆外的点,圆上的点。

  师:如果把圆心和圆上的点连起来就成了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就是圆的半径。想一想半径什么样子,是连接那两个点的线段?圆上有多少个这样的点?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有几条?也就是说圆的半径有无数条。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生说,然后出示半径的定义并读一读)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

  现在继续画线段,这次经过圆心画一条线段,并且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圆上,这样的线段叫圆的直径。想一想,直径什么样子?(过圆

  心,两端在圆上)这样的线段能画几条?(无数条)也就是说圆的直径有无数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直径。(生答,接着课件出示直径的定义,生齐读)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

  4、小练*。

  知道了什么是直径和半径,下面找一找直径和半径。(课件出示)

  (1) 那些线段是直径?为什么?

  (2) 那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

  【评析:本环节通过图形的辨析,使学生认识圆中的哪些线段是半径、直径,什么样的线段不是半径、直径,进一步理解圆的半径、直径两个概念。】

  你能在这个圆上(指黑板上画的圆)画出一条直径和半径吗?(一生上台画)其余学生在刚才画的圆上也画出直经和半径,并用字母标出来。

  【评析:本环节设计了让学生在自己画出的圆中分别画出圆的直径和半径,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已将圆心、半径、直径这三个重要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出了非常清晰明确的界定。】

  三、动手操作探究圆的特征

  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我要画一个比黑板上的圆还要大的圆,怎么办?(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拉大)还要小的圆呢?(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变小)两脚的距离是什么?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下册P93-94例1-例3及P94练一练、练*十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发现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培养自主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圆规画圆。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

  学具准备:

  1个圆形物体、圆规、白纸、直尺、图钉、线、2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1、找一找(多媒体出示*面图形)

  师:同学们,这些*面图形大家还认识吗?在这些*面图形中,有一个图形与众不同,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为什么?(学生说出弯曲的后多媒体演示)

  2、看一看

  师:古希腊有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下面请你欣赏。(多媒体出示教材97页的你知道吗图片:自然现象、工艺品和建筑物、运动现象、生活用品)

  2、 说一说

  美不美啊?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说说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学生举例)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的认识圆(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探索圆的特征

  1、画圆:同学们,圆这样美,想不想把它画下来?

  师:请你借助老师提供的工具画一个圆。(小组合作)

  反馈:你是怎样画的?(学生回答后多媒体随即动画演示)。

  (1)借助圆形实物画:你是这样画的吗?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2)借助图钉和线段画:你是怎样画的?

  (3)借助圆规画:你是怎样画的?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画了圆,但是通常我们会借助圆规来画圆。请拿出圆规。师简单介绍:圆规有2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脚可以随意**。那怎样用圆规画圆呢?谁能说一说?(然后老师边示范边讲解)

  (4)请你用圆规画一个圆

  2、体验:在画圆的过程中,你觉得圆是怎样的一个*面图形?

  3、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1)结合圆规画的圆(屏幕),师介绍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半径有什么特点?直径呢?

  (2)学生在自己的圆上画一条半径和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

  看一看、比一比: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和半径的长度(同样长)

  (3)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多少)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特征。

  4、探索圆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索

  出示例3:在圆形小纸片上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思考下列问题。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同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2)交流

  (3)电脑演示,加深理解。 (多媒体将学生验证的圆的特征运用了旋转、重合等手段,进行动态演示)这些都是圆的特征。多媒体出示::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d=2r,R=d/2)

  通过验证,你们发现的这些圆的特征正确吗?

  质疑:那老师的圆的半径和你的圆的半径相等吗?(强调:在同一个圆内)

  (4)学生概括,总结特征。谁能把圆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概括一下。

  三、巩固练*(多媒体出示)

  1、练一练第1题(指名说一说,说出理由)

  多媒体出示

  2、练*十七第1题:多媒体出示,学生口答

  3、判断题(指名说一说,说出理由)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2)圆有无数条半径

  (3)通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4)画直径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5)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小。

  4、练*十七第2题

  四、实际应用

  1、体育老师要画一个半径是3米的圆,怎么办?(商量商量,帮老师出出点子)学生交流后看动画演示,说明和圆规画圆的道理是一样的。(固定点就是圆心,绳子长就是半径)

  2、师:同学们,圆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设计成了圆形,比如: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车轴应装在哪里?(学生讨论)

  (多媒体播放车轮是圆形的行进动画)

  附板书:

  圆的认识

  画圆:两脚**、针尖固定、旋转成圆

  (圆形图)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2倍。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的:

  1、通过折一折、数一数、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圆的画法的掌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圆规、直尺等。

  学具准备:

  直尺、圆规、圆形纸片等。

  教学主要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兴趣。

  师:孩子们,见过*静的水面吗?生:见过。

  师:丢进一块石头,你发现有什么变化?生:荡起一个个波纹。

  师:这些波纹是什么形状的呢?生:圆形的。

  师: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图圆形呢?

  生:……

  师:对了,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圆形,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请看!(课件播放)盛开的向日葵,被切开的橙子……)师:同学们,在上面你同样找到圆形了吗?生: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探寻其中的奥秘吧

  二、圆与*面图形的区别。

  师:老师的信封里也有一个圆,想看一看吗?

  生:想。

  师:可是除了圆还有一些其他的*面图形,也想看一看吗?(老师一一拿出来,生说名称)

  师:(课件)好样的,如果要从这一些*面图形把它给摸出来,觉得有没有难度?

  生:没有。

  师:怎么会没有难度呢?

  生:其他的有棱角,直直的,而圆是圆圆的。摸起来很光滑。

  师: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课件)

  生:线段围成的。

  师:而圆的边事弯曲的,所以我们说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课件)

  师:找到他们的区别后有没有信心把圆从里面摸出来?

  生:有。

  师:可是事情还是没那么简单,里面除了圆还有其它曲线图形。(拿出)

  生:(惊讶)

  师:同学们瞧。这个图形它也是由曲线围成的。同学们会不会把它当成圆形摸出来呢?

  生:不会。这个曲线图形表面凹凸不*,而圆是很光滑的。

  师:(拿出椭圆)还有呢。这个够光滑吧?你待会儿该不会把它当成圆形给掏出来吧?

  生:不会,因为椭圆看起来扁扁的。而圆很匀称,怎么看都一样。

  师:说的好,椭圆这样看矮矮的、胖胖的。这样看呢?生:高高的瘦瘦的。

  师:而圆看起来很匀称,怎么看都一样。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比较,谁能从这些*面图形中摸出圆?

  师:好,你来吧。闭上眼睛,把手往前伸着,我把这些图形一个个放在你手中,你只需回答是圆不是圆就可以了。下面同学不能提示,根据他的回答作出判断。(动手感知)

  师:真厉害,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课件)围成圆的这一周,我们把它叫做圆上。在圆上的这一点A,我们就说A点在圆上。那外面的呢?我们把它叫做什么?

  生:圆外。

  师:这里的一点B,外面就说B点在?(圆外)

  师:里面呢?叫什么?

  生:圆内。

  三、合作探究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这是圆与其他图形的区别,那么圆到底还有哪些特征呢?现在拿出准备的圆形纸片,我们来做个试验。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打开。结合大屏上的三个提示小组内合作探究。看看圆到底还有哪些特征。(课件出示)

  师: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不少新的发现。(学生合作交流)

  师:你们讨论完了吗?经过数次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纸上留下许多折痕。

  生:我还发现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一点。

  师:是这样的吗?一起来看。

  师(课件):经过几次对折打开,纸上留下了这些折痕。你们发现了吗?(板书:长折痕)

  师:(课件)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一点,找到这一点了吗?用笔把它点出来。(板书:一点)

  师:我们把相交于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板书:圆心O)

  师:把你们的也标上字母。

  师:这些折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通过了圆心。

  师:对了,还有呢?生:两端都在圆上。

  师:既然两端都在圆上,说明它是一条什么?

  生:线段

  师:(课件)对了,我们就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还发现圆心把这些长折痕*均分成了许多短折痕。

  师:圆心将这些长折痕等分成了很多短折痕。是吗?(板书:短折痕)

  师:这些短折痕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我发现它们的一端都在圆心,另一端都在圆上。

  师:(课件)像这些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我们就把它叫做半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板书:半径r)

  师:好,我们来看看,这上面哪些线段是半径呢?(课件)

  师:很好,你能在自己的圆片上画一条半径和直径吗?别忘了表示字母,写上长度。

  师:通过折一折,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通过数一数,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发现半径有无数条。

  师:半径有无数条,同意的举手。(板书:无数条)光这样说是不够的,你能说出理由吗?

  生:折无数次

  生:圆上有无数个点。

  师:还有呢?还有理由吗?

  生(沉默)

  师:不问不知道,一问才知道,原来你们都是懵的啊?你们是懵的吗?

  生:不是。

  师:哪些不是?(有人举手)有的同学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再次举起了手。好,你怎么想的?

  生:可以自己去画。

  师:可以去画。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给你们足够多的时间,你能画出几条?

  生:无数条。

  师:(摇头)前几天唐老师在另一个班上这个内容也探讨了这个问题,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圆有无数条半径。可是就有一个同学他不相信。回家以后他自己剪了一个圆,在上面密密麻麻画满了半径,一直画的看不到任何空隙了。他数了数一共是三百多条。第二天跑来就问我:唐老师你看!明明才三百多条,你怎么就说有无数条呢?

  生:(举手)换个大点的圆。

  师:他的意思是说:小伙子,你的圆太小了,换个大点的。是吗?

  师:可带来了问题,难道说大圆半径多,小圆半径少吗?或者我们干脆就把结论改为大圆半径有无数条?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画半径的笔细一些。

  师:同学们,别小看了刚才同学的想法,他其实一下子就告诉了我们数学最基本的地方。那就是线段它可以无限的细下去。一直细到看不见为止,那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说圆有多少条半径?生:无数条。

  师:听听你们的声音,中气都比原来足了。对不对?

  师:圆有无数条半径的特征我们已经探讨的比较清楚了。通过量一量,你还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师:你想说的是: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两倍对不对?你的直径长多少?半径呢?

  师:那么你们的直径与半径长度也有这样的关系吗?

  师:谁能用字母表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生:d=2r

  师:也可以说?生:R=d/2

  (板书:d=2r r=d/2)

  师:除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所有的直径长度相等。

  生:我还发现所有的半径长度相等。

  师:你们呢?所有的直径长度相等吗?所有的半径长度也相等吗?(板书:长度相等)

  师:通过量一量,大家又发现了所有直径长度相等,所有半径长度也相等。

  师:(收集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好,我们来看,半径相等吗?

  生:不相等。

  师:刚才你们不是说所有半径长度相等吗?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们不再同一圆内。师:现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在同一圆内所有的直径长度相等,所有的半径长度也相等。

  师:看来,要使所有的半径长度相等这一特征成立,它必须得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在同一圆内。(板书:在同一圆内)

  师:(收集一样的两个圆)现在它们在同一个圆内吗?

  生:没有。

  师:它们的半径长度相等吗?

  生:相等。

  师:现在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在一样大的圆里,所有的半径长度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也相等。

  师:说的好不好?除了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长度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也相等。在相等的圆里,也是这样。(板书:等圆)

  师:同学们,通过折一折、数一数、量一量,你们都有了哪些发现呢?

  生:发现了圆心、半径和直径。

  生:也发现了在同一个圆或等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师:它们是什么关系?生:d=2r,r=d/2

  生:还发现了圆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

  生:以及在同一个圆或等圆里所有的半径长度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也相等的特征。

  师:(课件)孩子们,其实我们的这些发现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所发现。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了:圆一中同长也。所谓的一中,指的就是一个?(圆心)同长呢?又指什么?

  生:半径一样长,直径一样长。

  师:这一发现和我们刚才的发现?(完全一致)他的这一发现比西方国家整整早了一千多年。听到这里我想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

  生:(激动的)自豪!!

  四、合作探讨圆的画法。

  师:发现了圆那么多的特征,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个圆呢?

  师:那么怎样才能既准确又方便的画出一个圆?生:可以用圆规来画。

  师:对了,古人就曾说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就是手中的圆规。用来画圆。圆规有两只脚,一只是针尖,用来固定圆心;另一只是画圆用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的**。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

  师:(巡视中)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都画的比较好,但也有的同学画的不够理想。

  师:画好了吗?谁来说说画的不够理想的这些同学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

  生:圆心没固定好。

  生:画的时候没拿手柄,拿到下面了。

  师;你们刚才说到的问题,老师在你们中间找到了证据。一起来看,这张什么问题?(投影展示)

  生:太偏了。应该往中间画。

  师:往中间画?怎样才能画到中间去?

  生:将圆心固定到纸的中间。

  师:圆心固定在纸的中间,画的圆就在哪里?

  生:本子中间。

  师:也就是说,圆心觉定了圆的什么?

  生:圆的位置。

  师:说的非常正确。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再来看看这幅有什么问题?

  生:没连上。师:能连上吗?

  生:不能。

  师:猜猜看,估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生:肯定在画的时候改变了两脚直间的距离。

  师: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同意。

  师: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圆的'什么?

  生:圆的半径。

  师:再接着画下去,是越大还是越小?

  生:越小。

  师:所以我们说,圆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生:半径的长短。

  师:对了,圆的大小是由半径的长短决定的。与圆心的位置无关。

  师:到底应该怎样使用圆规画圆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黑板。

  师:(展示画圆方法)

  师:孩子们,根据老师刚才的画圆步骤和方法,你能再画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吗?(学生再次操作画圆)

  师:画好了吗?举起来互相欣赏一下我们的劳动成果吧。

  五、圆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课件)画好了圆,我们再来看看,这是什么?

  生:篮球场。

  师:中间是个什么?生:圆。师:中间为什么是个圆而不是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呢?不知道篮球怎么开赛,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有点难。一起来了解一下。(播放开赛录像)

  师:从这段录像我们看见,裁判拿着球在圆心,队员在圆上,比赛一开始,队员就尽量将球传到自己的场地。现在你能解释球场的中间为什么是个圆了吗?

  生: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师:说的真好。这样大的一个圆,怎么画出来的呢?有这么大的圆规吗?

  生:没有。

  师:那该怎么画呢?

  生:……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

  师:不是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吗?怎么没有用圆规也能画出一个圆呢?

  生:规矩不应该特指圆规,而应该指的是画圆的工具。师:看来古人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还是对的。

  六、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师:现在你们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这一现象了吗?

  生:……

  师:解释的太棒了。这实际就是在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长度相等的道理。

  师:看来简单的自然现象,有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数学规律。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这些能够用眼看到的圆,还有许多肉眼所看不到的圆。一起来了解一下。

  (课件)太阳美妙的光环、特殊仪器拍摄到的无线电波、说话时声音的传播。

  师:孩子们,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十)份(扩展4)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6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准备 :

  多媒体一套。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三角尺一副;小剪刀一把;红色、蓝色彩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玩过套圈游戏吗?如果现在有几位同学要进行套圈比赛,站成什么形状比较合理?

  2、你见过圆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能说说吗?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的确圆是无处不在的。(打开有关生活中圆的课件)问:同学们你们从中又看到了圆了吗?你会画圆吗?动手试一试,看谁想的方法多。

  3、怎样可以画出一个圆?还有其它方法吗?

  师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

  ( 1 )定长( 2 )定点( 3 )旋转

  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圆,并很快把它剪下来。

  要进行套圈比赛的圆肯定比较大,用圆规画行吗?怎么办?

  4、揭题:为什么站成圆形大家会觉得比较公*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圆的认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心

  1、圆形画好了,游戏可以开始了吗?套圈用的瓶子要放在哪儿呢?

  2、你能很快找出圆的中心吗?试一试,找出刚才剪下的圆的中心。谁先发现,谁就先上来介绍。

  说明:圆的中心叫 “ 圆心 ” ,就是画圆时针固定的一点,用字母 O 表示。(师板书:圆心 O )

  (二)认识半径

  1、圆画好了,瓶子放在圆心了,接下来怎样?(站人)站在哪里?(圆上)哪儿是 “ 圆上 ” ?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谁能上来指一指?

  2、要站在圆上,随便哪一点都可以吗?为什么?怎样证明?(引导学生画一画、量一量)

  说明:象这样,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 r 来表示。

  3、你能画出几条半径?

  4、认识特点:在同一个圆里,有( )条半径,它们的长度( )

  5、想一想:( 1 )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其实就是圆的什么?针尖固定的一点呢?

  6、在白纸上点两个点,以它们为圆心分别画一个半径 2 厘米的圆和一个半径 1.5 厘米的圆,比比哪个圆大些?想想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

  (三)认识直径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刚才我们用折纸的方法确定圆心时,发现圆上有许多折痕。这些折痕叫什么?有什么特点?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看看书、动动手画一画,看看能画几条?并在小组中说一说。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画直径时有意两端不在圆上,让学生判断。

  教师板书:( 1 )直径: d

  ( 2 ) d=2r 或 r=1/2d

  追问:直径肯定是半径的 2 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一下你手中圆的直径,会不会是黑板上圆的半径的 2 倍?你认为应该怎么说?(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3、口答:画一个直径是 5 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 )

  4、完成课本的做一做。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现在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玩套圈游戏时大家站成圆形、瓶子放在圆心比较公*吗?

  四、延伸拓展

  1、同学们想一起到篮球场玩套圈游戏,你会怎么安排?说说你的想法。

  2、在篮球场上要画一个直径 6 米的大圆,至少要准备一根多少米长的绳子?

  站在这个圆上的同学中,离得最远的两个同学最多相距多少米?

  追问:依据是什么?怎样证明 “ 两端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3、利用发现的规律你能测出硬币等圆形物体的直径吗?

  4、生活中哪些物体必须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课件出示两辆跑车)让学生展开讨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讲述:同学们,其实何尝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在我们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都成了美的使者和化身。(显示生活中圆的魅力)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小组学*,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小组合作学*、分享学*成果的乐趣。

  3、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及画法。

  学具准备:圆形纸片、圆形物体、直尺、圆规、线、剪刀等。

  学*过程:

  【纵横生活设疑激趣】

  图图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他坐车去上学,他发现汽车的轮子都是圆形的,他想为什么轮子都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圆形的?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活动一:探究圆各部分的名称与特征

  1、画一画: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2、剪一剪:把你画的圆剪下来?

  圆与我们过去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圆是由曲线围成的*面图形)

  3、折一折: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仔细观察: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结合书理解)

  在动手实验与合作交流中得出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它们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表示。

  4、找一找: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直径有。

  5、量一量: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半径和几条直径,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所有的半径都,直径有条,所有的直径都,半径是直径的,直径是半径的。

  活动二:探究圆的画法

  1、想一想,画一画:怎样才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圆的位置和大小和谁有关?

  看看书上的理解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试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

  2、思考:图图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做游戏,没有那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巩固提高内化新知】

  1、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3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用圆规画圆,如果半径是4cm,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如果要画直径是10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

  【解惑释疑应用拓展】

  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板书设计:圆

  圆心:o

  直径:d

  半径:r

  达标测评

  一、填空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表示。

  2、通过,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表示。

  3、从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表示。

  4、圆是*面上的一种图形。将一张圆形纸片至少对折次可以得到这个圆的圆心。

  5、在同一圆所有的线段中,最长。

  6、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所有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

  7、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5厘米,直径是厘米。

  8、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

  9、确定圆的位置,确定圆的大小。

  10、在一个直径是8分米的圆里,半径是厘米。

  11、用圆规画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圆规两脚步间的距离是厘米。

  二、判断

  1、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2、直径是半径长度的2倍。

  3、两个圆的直径相等,它们的半径也一定相等。

  4、半径是射线,直径是线段。

  5、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个圆。

  6、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直径。

  7、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应**4厘米。

  8、在画圆时,把圆规的两脚张开6厘米,这个圆的直径是12厘米。

  9、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圆心能决定圆的位置。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兴趣

  1、 观察电脑画面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电脑出示生活画面。)学生观察并指 出图形。(课件出示*面图形)请学生说说圆与以上图形有什么不同?(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圆是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你一定想进一步了解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发现问题

  1、认识圆

  (1) 你会用你带来的物品画圆吗?动手画圆, 看谁的方法多?学生四人一组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2)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教师说明:圆是*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学生再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教师板书:圆心。

  2、探索半径和直径

  (1) 请同学们打开圆形纸片,除了圆心外,你还看到了什么?什么是直径?什么是半径?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6页,把你认为重要的概念划一划、读一读,并在圆形纸片上标出这个圆各部分名称。

  (2) 检查自学情况。通过自学你认识了哪些新的概念?它们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3) 请同学们动脑想一想、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电脑出示问题)

  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都相等,直径有无数条都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3、 画圆

  (1)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集体交流,总结方法。

  (2)学生练*用圆规画半径为3厘米的圆。

  (3)电脑出示同心圆,请学生观察圆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圆的大小是由谁决定的?

  (4)出示不同位置的等圆,请同学观察:圆心变了,圆的什么就改变了?圆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a基本练*

  (1)判断:

  ①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②画半径为2厘米的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2厘米。

  ③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2)选择:

  ①在同一个圆内有( )条直径。

  a 、2 b、无数c、4 d、10

  ②( )确定圆的位置,( )确定圆的大小。

  a、圆心 b、半径c、直径

  b、提高练*找出圆心和直径(p58的3题)

  c、拓展练*讨论生活实际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能不能做成其他形状?为什么车轴要装在圆心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特征。

  教具准备:圆规、直尺、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准备:各种圆形实物、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这一天我们都做些什么?

  老师引出:十五的月亮和月饼都是圆形。

  老师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幻灯片展示生活中其他的圆形物体。

  引入圆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老师引导:请大家将自己做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幻灯片放映折的过程。

  学生发现:折痕都相交于一点。

  幻灯片给出圆心: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

  老师引导:请大家选择一条折痕,沿折痕画下里,分析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现:过圆心,两个端点在圆上。

  幻灯片给出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老师引导:从圆心向圆上任一点画一条线段,这是直径吗?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现:不是,它的一个端点是圆心,另一个在圆上。

  幻灯片给出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巩固练*:在一个圆中找出它的直径和半径。

  3、探索同一个圆内直径、半径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长度关系。

  幻灯片给出:

  在同一个圆里,你能画多少条半径?量一量这些半径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里,你能画多少条直径?量一量这些直径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探索,给出:

  无数条半径,都相等;

  无数条直径,都相等;

  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老师归纳推到:d=2r即r=d/2

  4、圆规和直尺画圆。

  幻灯片给出“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学生齐读,回答规“矩指”的是什么?

  老师引导:认识圆规。

  学生自学:课本57页怎样才能既准确又方便地画出一个圆?分组完成幻灯片展示的尝试题!

  老师巡查,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学生指出:画圆的基本步骤,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老师总结圆的画法: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幻灯片动画展示如何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

  三、课堂练*

  幻灯片给出:

  1.判断: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4)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2.选择题: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半径长度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B.圆外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直径。

  A.直径B.线段C.射线

  学生依次回答,能够进行改错。

  四、学有所用

  用今天学*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幻灯片给出: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

  2.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学生讨论回答。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得知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让学生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提高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归纳圆的特征,并能准确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组生活中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如太阳、圆月、汽车的车轮、呼拉圈、光盘、钟面等)

  1、刚才欣赏到的那些漂亮图片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2、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地方能看到圆?

  (学生衣服上的纽扣、身上的硬币、桌子里的杯子等等)

  请学生用手指一指这些物体上的圆,并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看来,在我们的大自然中、生活中圆是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虽然不熟悉但和我们处处在一起的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新知,初步画圆

  1、刚才看了那么多的圆,说了那么多的圆。接下来请大家用你能想到的办法自己动手画一个圆。

  2、请学生交流画圆的方法。如借助圆形的物体画,还有书上讲到的方法或是用圆规画)

  3、通过刚才的看圆、说圆与画圆,你觉得圆与以前学过的*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总结:以前学过的*面徒刑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圆比较光滑,没有角。

  4、大家介绍了很多画圆的方法。为了使我们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来,勤劳、智慧的人们制成了专门用来画圆的工具――圆规。

  三、认识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1、认识圆规。

  让学生取出课前准备好的圆规,一起认识圆规的的构成并介绍圆规两脚的功能:圆规有两只脚,一只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

  2、尝试画圆。

  1)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学生独立画圆。

  2)刚才老师转了转,发现有些同学要么没画好,要么画出来的不圆,下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注意观察如何使用圆规画圆。(使用实物投影仪,教师示范使用圆规画圆)

  3)说说,老师刚才是如何使用圆规画圆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两脚**――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4)学生按照这个方法再练*画一个圆,同时思考:通过两次画圆,应该注意什么?

  总结:针尖要固定,不能移动;两脚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5)练*画一个两脚之间距离是2厘米的圆。

  四、学*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1)教学圆心:刚才我们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个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找出你刚才所画的圆的圆心,并标上字母O。同桌相互检查一下,有没有标对。

  2)教学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一点的线段是半径,用字母r表示。指导学生画一条圆的半径,并标上字母。在我们用圆规画圆时,这个半径就是指什么?(两脚之间的距离)因此圆的大小就是由圆的半径决定的。

  让学生联系画一个半径是4厘米的圆,画出一条半径,标上圆心和半径的字母。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圆,看一看,自己画的、标的还有什么地方部不对。

  3)教学直径。

  出示一个画有一条直径的圆,让学生观察这条线段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总结: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同学们你们画的圆也有直径,请你画一条圆。

  4)闭好眼睛,回想标圆心、画半径与直径的方法。

  2、练*,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说说哪些不是半径或直径,为什么?

  3、研究圆的特点。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现在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圆的特点。

  1)出示一张圆形的纸,你能找到它的圆心吗?(把圆对折两次)

  通过对折,你还发现圆有什么地方比较特别吗?(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

  2)把你手中的圆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下面问题: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3)学生汇报回答上述四个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前面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和直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字母来表示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吗?(板书:d=2r)

  4)通过刚才的讨论和交流,我们掌握了圆的特征,谁来总结一下圆的特征。

  五、巩固练*。

  1、练*十七的第1题。

  填写表格,并说一说半径与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的第2题。

  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分别表示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教师提问:使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先要确定什么?(求出半径,也就是两脚之间的距离)

  3、判断题。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直径是半径的2倍。

  3)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4厘米。

  4)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

  5)两脚间的距离越大,画出的圆就越大。

  六、欣赏生活中的圆

  谈话:瞧,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其实,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感觉怎么样?

  师小结:而这,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七、全课总结

  谈话:其实短短的一节课,要想真正了解圆还不太容易。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起,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圆的世界吧!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教师用投影出示下面的图形

  1.教师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2.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面上的直线图形.

  (二)教师演示

  一个小球,小球上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1.教师提问: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球画出了一个圆)

  2.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

  教师说明:圆是*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

  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反馈练*.

  1.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2.填表.

  r(米)

  0.241.422.6

  d(米)

  0.861.04

  (四)圆的画法.

  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圆规来画圆.

  1.学生自学

  2.教师示范画圆.

  3.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4.学生练*

  (五)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六)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练*

  (一)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

  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8.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五、课后作业

  (一)按下面的要求,用圆规画圆.

  1.半径2厘米.

  2.半径2.5厘米.

  3.直径8厘米.

  (二)怎样测量没有圆心的圆的直径?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十)份(扩展5)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实用20份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1

  教学目的: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内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圆的特征

  教学圆规

  学具准备:圆规、纸片、剪刀、彩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 生活中找圆,导入新课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见过圆形。

  师: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圆状物体。中秋圆月、硬币等都是圆形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二、 操作、探究,自主认识圆的特征

  1. 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圆,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啊?

  师:*时,你们是怎么画圆的啊?

  师: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啊?为什么?

  师:大家都觉得用圆规画方便,那么,怎么利用圆规来画圆啊?请大家自己试试,遇到问题时,再请教无声的老师,看看它能给你什么提示。

  让一位同学边示范边说步骤。(显示画圆的步骤)指出在画圆时的注意点。

  再让同学们多画几个圆。

  2. 把自认为画的最好的圆剪下来。

  师:拿出你的圆,对折一下,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老师在黑板上表示出圆心,让学生标出自己圆上的圆心。

  3.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如果我们在圆上任意取一点,连接圆心和这点,这条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边说边在圆上表示出来)

  让学生在自己的圆上标示出半径,再让一位学生上黑板表示。

  指点怎样量圆的半径的长度

  师:在这个圆上,你能画出几条半径来?他们的长度怎样。

  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可以同桌、小组之间探讨。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4.我们再把圆拿出来,看看上面还有什么奥秘。

  我们在折圆时,每条折痕都通过什么?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谁来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折痕?

  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请你在你的圆上画出你这个圆的直径。一人板演,说说直径是怎么来的。

  我们怎样测量它的长度呢?

  我们找出了圆的直径,它是否和半径一样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请你们自己按我们研究半径的方法研究直径。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5.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展示讲评,说说怎样想的。

  6. 学到这里,你对圆还想说什么吗?

  可先让学生在同桌、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再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演示半径直径的关系。

  三、 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1. 口答“练*二十四”第1、2题

  在其中讲解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2.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把车轮设计成什么形状?

  说说你的理由。

  为什么不设计成其他形状?

  四、 学生自己总结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圆,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我们的学*的过程,整理一下你的学*收获。睁开眼睛,你能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圆吗?

  教后反思:

  多少年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学生学*数学的绊脚石。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数学知识,这就成了我们教学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圆以后进行教学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一开始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感知圆,形成圆的初步认识,画圆就顺理成章,而且比较多种方法认识到用圆规画圆的普遍性。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圆,有困难时再看书,向书本学*。比硬性让学生看书后画圆,更尊重学生,也更富有启发性。画圆之后,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单靠学生讨论是完不成的,关键时刻,还需要教师系统的引导和讲解。因此在介绍圆各部分名称时,由老师带领着认识,当然也是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圆的各部分名称。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潜在的意识,这时,老师只用稍微点拨一下,老师所要的内容学生就脱口而出。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猜想、去验证、去讨论、去合作。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还需改进的地方,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还欠细致,前后时间的安排上也不是很好。还有,漠视了数学本身的文化背景,漠视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文背景。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2

  一、明确目标的重要性

  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保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我在制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对课标进行反复研究,根据学生特点,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我能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其特征。

  2、我能通过操作、观察、思考等探究活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我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的博大精神。通过画圆、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课件出示的“圆,一中同长也。”感受我国数学的博大精深。课件出示车轮为什么制成圆形的突出圆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二、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我设计了根据描述猜圆形物体的活动,学生在一次次提示,猜想的过程中,在大脑里会形成不同大小的圆,会从实物中抽象出圆,会把一定大小的圆与实物联想,从而丰富空间观念。本节课猜出的摩天轮,是相对我们画的圆来说很大的,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灵活突破重难点

  在画圆时我利用课件直观演示了画圆过程,使画圆步骤清晰明白。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如何更好地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呢?我在本节课设计了错误的半径、直径,让学生说出错误原因,从而使半径和直径的定义清晰可见。特殊直径、半径的问题利用课件直观形象的演示。

  四、课堂教育机智

  学生在展示画圆时,一个学生上来之后,怎么也画不好,我及时给他帮忙,在黑板上找了一个小坑,固定住了有针的脚,既体现了画圆的注意事项,又体现了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小坑”这个小坑成为本节课的一个小亮点。

  五、系统的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板书,包括画圆步骤、圆各部分的名称、圆的特征。本次板书排列整齐,非常有助于学生串联知识。

  六、达标检测形式多样、层次分明

  每个学*任务完后,都有一个相对简单的小检测,让学生及时巩固,本节课全部完成之后,是一个课堂达标检测。课堂达标检测设计了基础题、提高题、课外延伸题。不同层次的问题可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收获。

  七、有待改进

  本节课课堂语言不够简洁,虽然对圆的半径和直径让学生有了较好的理解、但是在对定义的表述上不够规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数学语言更精炼准确。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3

  我执教的“圆的认识”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的内容。它是在低年级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此前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的。由认识*面的直线图形到认识*面上的曲线图形,是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由此我在教学中力求体现以下三方面理念:

  1、体现主体与主导作用的统一。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充分画圆和折圆观察后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手中的圆,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先自己尝试发现,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充分体会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而不是教师一味的讲授,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知,而不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2、借助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应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活动而主动获得的。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去创造一个圆,通过小组合作,利用他们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和多种工具创造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使外部的学*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通过全方位的学*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3、体现数学联系生活。

  《课标》指出:“人类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应当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样这样的联系也应当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课集中体现在两个教学环节上:第一是“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办法创造圆”这个环节。因为学生在认识圆之前,已经对圆有大量的生活经验,所以让学生想出各种办法得到圆,就能使学生感受到圆其实离我们生活很*,它就在我们的身边;第二个体现是在教学的最后,在学*了圆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来说说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此环节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在看到生活中的圆时能力所能及地对这些生活现象利用数学知识来作出解释。这样就更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并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4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生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一个曲线图形。教材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接着让学生用各种方法画圆,从而得出圆的各部分名称,最后引导学生借助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体验圆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也为以后学*圆的周长、面积及圆柱圆锥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在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用圆规画圆。

  在教学中我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下面先来反思一下这一节课的设计:

  课前设计了欣赏套圈游戏的活动,目的是拉*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为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埋下伏笔。

  本节课我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没有从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圆引入,而是在开篇点题之后,出示一个神秘的信封,问学生:你能把信封里的圆摸出来吗?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说“能”时,我用课件出示了信封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理解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区别,再出示不规则的曲线图形和椭圆形,感悟圆形的规则和饱满,本来想让学生真实的摸一摸,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就省略了这个环节。表面上看是游戏,其实这一环节的真正目的是在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让学生通过比较初步感知圆形的特征,为下面的学*奠定良好基础。

  然后让学生找生活中物体上的圆,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原型,也为下面学生用物体描圆做了准备。

  之后,让学生尝试画圆,画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很小的时候,他们就会用圆形物体的轮廓描圆了,为什么非要学*用圆规画圆呢?我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物体或工具画一个圆,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学生自己就会发现用实物画圆时大小是固定的,而圆规可以通过调整两脚间的距离画出任意大小的圆来,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学*圆规画圆的需要。

  至于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是在学生学*画圆的基础上给出的。因为这些就是约定俗成的东西,没有探究的价值,所以这里安排了自学环节,学生自学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只要学生明白了概念的本质就行了。

  在本课还安排了动手实践的环节,也是这节课很关键的`环节,因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有利于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探究半径、直径的特征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画圆,再把自己画好的圆剪下来,然后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等活动去进行自主探索发现。交流汇报的环节,尽量通过“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对于他们的回答,你还有什么补充?”“谁能向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进行横向交流,生生互动,争取在大家的相互补充完善下获取圆的知识,掌握圆的特征。

  因为数学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那么我就在教学即将结束,适时向学生介绍墨子的“一中同长”、介绍古代的“画圆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中不断积累感受、提升认识,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深深的印在学生的心间。

  在练*环节,先让学生想办法画出半径2米的圆,让学生知道用圆规可以画圆,用绳子也可以画圆,从而掌握画圆的本质,对理解圆的特征也是相得益彰的。再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一下为什么要这样站,这正是圆内在的魅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最后课尾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圆,感受圆给生活带来的美,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维持学生继续学*的兴趣和动机,为后续学*奠定良好基础。

  设计是本着这些意图去设计的,但是实践起来还是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学生探究的时间还是不够充分,导致在发现圆的奥秘时显得有些仓促,没有达到人人都有所发现;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方面明显不足,显得有些生硬;教学经验与教学机智不够,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处理不灵活,给人的感觉是离不开教案,而且还造成前松后紧的局面。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5

  圆的面积是学生在学*了圆的基本特征、圆周长的探讨、应用后学*的,因为学生在学*圆的周长公式探讨的时候已经明白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探讨圆的面积公式时,在这个基础上再渗透“数学的极限思想”,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的圆的面积计算,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这样,也是学*上的一次飞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一、从圆的周长到圆的面积体验其中不同

  本课开始,先与圆的周长与圆的面积比较不同,接着结合回忆*行四边形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转化”是探究新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方法,为下面探究圆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奠定基础。

  二、大胆猜测,激发探究

  在凸现圆的面积的意义以后,我让学生猜测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让学生进行估测。当学生猜测出圆的面积可能与圆的半径有关系时,设计实验验证: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圆的面积,探索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这一内容是旧教材所没有的。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而这些,又正好为他们随后进一步展开探究活动作好了“预埋”。

  三、演示操作,加深理解

  当学生通过估测后,让学生来做个实验讨论。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个圆,现在*均分成16份,自己拼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并想想它与圆有怎样的关系。 这样,通过学生操作学具,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动作形象思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符合学生的认知水*。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周长、半径和拼成的*似长方形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由扶到放,由现象到本质地引导,又使学生始终参与到如何把圆转化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探索活动中来。学生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发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探索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同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量的加大,对于圆的面积公式还应让学生多点时

  间去思考,去推导。细节的设计还要精心安排。特别是学生在口述推导的过程中,导出的太快,公式推导不明显,怎样出来的结果演示太快,学生不易消化。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细化。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只是给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而把探究的过程留给学生。学生则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剪拼,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行四边形),我把各小组剪拼的图形逐一展示后,又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于长方形”,并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推导过程中,学生始终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学*讨论,共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在掌握数学学*方法的同时,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五、存在和改进的地方有:

  1、学生在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没有积极思考,不懂得如何灵活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的计算有待加强,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速度比较慢,学生还没有达到要求,特别是当半径等于一个小数时,学生很多就犯错了!如:r=0.3厘米,求圆的面积,有部分学生会把0.3的*方算成是0.9,结果就出错,这在以后的计算练*中引导学生认真计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惯!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6

  《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12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不够,而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历史、文化、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

  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认识完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

  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多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在教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本节课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合作学*中,理解新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比如:1、教学圆心、直径、半径,不急于传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圆,发现圆中心的一点。在认识圆的特征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圆片、直尺、圆规等研究工具,选择研究材料,通过实际动手折、量、比、画等手段,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中学*,获得关于圆的基本特征的丰富的动态表象。

  2、在画圆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没有像以前一样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圆的画法,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画圆的经验了,就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尝试着画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圆的画法。在学生介绍画圆的经验时,我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借助学生的实践操作,我很自然地解决了“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是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问题,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会了圆的画法。在一般的关于圆的认识课堂教学中的练*阶段,教师总会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题,以巩固圆的概念,让学生在应用中形成有关圆的知识和技能。我并没有机械地进行所谓*题练*,而是更进一步彰显圆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图;生活中的圆形拱桥、世界著名的圆形建筑、中国著名的圆形景德镇瓷器、中国民间的圆形中国节、中国传统的圆形剪纸、世界著名的圆形标志设计等等。最后,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我在课末引导学生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7

  11月11日早上听了《圆的认识》这一堂课使我感受良多。

  学生在低年级虽然也认识了圆,但只是直观的,对于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有难度的。由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是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所以这堂课重点难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圆规画标准圆,并一步认识深刻体会圆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上课伊始,吴老师首先出示了一个用各种*面图形组成的各种图案。让学生找出这些图案都是由哪些*面图形组成的,接着让学生说说在这些*面图形中,哪个图形最特殊,为什么?让学生总结出圆是*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吴老师在事先也准备一部分图片让同学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运动领域都能找到圆的足迹。然后通过摸圆活动认识圆,通过学生的想象与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教材上是在认识圆的特征之后进行教学的,但吴如美老师却把它提前了,从学生第一次试画圆,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再次画圆时当然会取得成功的喜悦,在这过程中学生的信心增强了,同时在这一环节还通过设置关键问题为什么同一圆规却画出二个不同的圆?巧妙地引导学生看书并理解圆心和半径的作用。操作和观察是学*数学知识的二种好方法,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操作和观察折痕的特征,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直径。学贵有疑,因此吴老师在上课时,以一个个问题为导火线,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最后还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圆半径和直径的特征。

  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关于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两者间关系的教学。这是本课的重点,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帮助其提升思维水*。如: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学生在圆形纸片上通过画、量、折、比等操作活动中;怎样证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的讨论过程中。这里的教学还不够细致,不够紧凑,学生的练*时间不够!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8

  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选为了参加区的竞赛课,通过三次试教,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修改教案我认为本节课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把握。

  一、从生活中提炼对圆的认识

  数学与我们生活是紧密联系的,通过设计先让学生欣赏带有圆形的图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圆,再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圆感知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圆与我们其他*面图形有什么不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使学生明白圆与其他*面图形的不同之处,从而得出圆是由曲线围城的其他*面图形是由直线围成的。

  二、在实践操作中,感悟在纸上用圆规画圆的优点

  课前让学生准备带有圆形的物体和圆规,让孩子们在自己实践操作中充分体验用圆形物体画圆与圆规画圆的区别,再充分让孩子们说,在交流中得出用圆规画的优越性以及使用圆规画圆的正确方法。

  三、指导自学,交流对圆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我们知道画圆,那么怎样来介绍这个圆,数学上是不是有专门的数学语言来描叙了”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交流时充分让孩子们说,使他们对圆心、直径、半径认识并结合在自己所画圆的中找圆心、半径、直径。在实际操作经历中对概验的理性认识,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顺水推舟提升对圆特征的了解。

  四、探索圆其他方面的特征

  课前给学生准备一个圆,让学生找出这个圆的半径、直径、圆心。可以说这个环节是本节课亮点,圆不是自己画的怎样来找他各部分名称呢?孩子们要经历思维的碰窜会努力的想办法来找,这时老师鼓励他们在合作交流探索中使孩子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巧妙设计练*,丰富学生对圆的认识

  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设计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走出课堂发现更多生活的小秘密。

  课后反思:

  1、数学课要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让学生“动”起来

  数学课要让学生“动”起来,要在动手中体验与感悟。但这种“动”是有目的的动,是为了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与活动经验的动。这节课安排学生在画圆时感悟与体验,正确地把握了教学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关注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并创设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思考,把外在的操作活动和内在的思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了数学活动的价值。

  数学知识的形成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加深提炼的,数学知识的形成只有在学生的深刻感悟体验中才能让学生内化成自己的。思维的本身就是要经历感悟体验到升华。

  2、数学课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数学活动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安排在认识圆以后让学生利用老师发的圆片探索圆的特征,比老师直接传授要深刻理解。同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能力,增加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数学课要把握好课堂的生存与预设

  把握好课堂的生存与预设,老师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要机智、灵敏同时还要全方位的把握好教材。预设一切的可能把握好课堂的生存问题。教师需要有良好的教学功底。

  4、数学课要让学生“活“起来,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借别人的班上公开课,首先存在的是上课教师要与学生的沟通,怎样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对上课的老师有个良好的印象,课堂上能与老师很好的配合?

  (1)作为教师首先要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正确的评价与鼓励。

  (3)适时关注学生的生存找准“支点”灵机应变适当调整教学环节。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9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创设了一个知识性的情境自然引入教学,用学生能理解、能接受的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给学生呈现了最自然的、最易接受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自然地学*知识。

  课一开始,通过摸“圆”游戏,从直线图形中自然引出曲线图形——圆,让学生整体感受“圆”的光滑、饱满、匀称,为后面研究圆的特征做好铺垫。同时,揭示了在*面图形中圆最美,激发了学生探究“圆”的奥秘的兴趣。

  学生通过整体认识圆知道了一切*面图形中圆最美,那么,圆为什么最美,圆中有哪些奥秘?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用数学内在的魅力激发学生学*的好奇心,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定向的认知活跃状态,以积极的姿态摄取新知,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学”的心理需求。这时,我没有按照教材的编排先教学生如何画圆,而是自然地进入了圆的特征的自主探究。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我引导学生在画画、量量、比比、折折等一系列活动中,认真观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自主总结发现结论,探究圆的本质特征,学生经历了圆的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满足了“成功”的心理需求,增强了学*的信心。

  学生已经认识了圆的一些特征,知道了为什么圆最美,对于画圆一定是跃跃欲试了。这时,自然地引入了画圆。通过画圆学生认识到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并且在画圆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圆的本质特征“一中同长”的理解。

  学生学*了圆的有关知识,自然想用学到的圆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时,我出示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如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有不少同学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再如学生在解决“怎样画一个大圆”的实际问题时跃跃欲试、神采飞扬,想出简便而又实用的方法,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彰显、能力得到提升,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了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圆的周长的教学反思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圆的周长是小学阶段最后掌握的有关周长的知识,此时学生已有长、正方形周长作基础,学生已有能力自己去研究这部分知识。所以在引入部分,我设计了正方形与圆形的龟兔赛跑路线,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为圆周长的学*打下伏笔。通过比赛是否公*引出周长概念。问:正方形周长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为学生研究圆周长指明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对研究圆的周长有效,对发规其他知识也有效,这节课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方法。

  2、层层深入,突破难点

  本节课有两个难点:如何测量出圆的周长?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我采用了逐一突破的方法,层层深入。首先让学生发现尺不能直接测量出圆的周长。从而使学生想出用测绳、用滚动等方法化曲为直。这时候教师再让学生测量投影上的圆、运动的圆,学生面前又出现新的问题,这使学生感到必须探索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这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圆的周长与谁有关。再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3、充分发挥合作意识

  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是合作精神,因此本节课多次让学生合作去发现、解决问题,同时我及时给予帮助指导。不仅让学生学会合作,而且让学生在合中提高效率。如在测量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时,提醒学生分工,但测量遇到不便时能合作操作,既提高效率,又保障准确性。

  4、努力方向

  上课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操作时动作慢并较僵硬,这说明在*时的课堂中缺乏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的基本素质有待提高,如教学语言不够生动活泼,板书不够工整、漂亮,在教学设计上还能再加以创新,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激情。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10

  教学目的: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内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圆的特征

  教学圆规

  学具准备:圆规、纸片、剪刀、彩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 生活中找圆,导入新课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见过圆形。

  师: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圆状物体。中秋圆月、硬币等都是圆形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二、 操作、探究,自主认识圆的特征

  1. 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圆,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啊?

  师:*时,你们是怎么画圆的啊?

  师: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啊?为什么?

  师:大家都觉得用圆规画方便,那么,怎么利用圆规来画圆啊?请大家自己试试,遇到问题时,再请教无声的老师,看看它能给你什么提示。

  让一位同学边示范边说步骤。(显示画圆的步骤)指出在画圆时的注意点。

  再让同学们多画几个圆。

  2. 把自认为画的最好的圆剪下来。

  师:拿出你的圆,对折一下,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老师在黑板上表示出圆心,让学生标出自己圆上的圆心。

  3.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如果我们在圆上任意取一点,连接圆心和这点,这条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边说边在圆上表示出来)

  让学生在自己的圆上标示出半径,再让一位学生上黑板表示。

  指点怎样量圆的半径的长度

  师:在这个圆上,你能画出几条半径来?他们的长度怎样。

  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可以同桌、小组之间探讨。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4.我们再把圆拿出来,看看上面还有什么奥秘。

  我们在折圆时,每条折痕都通过什么?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谁来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折痕?

  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请你在你的圆上画出你这个圆的直径。一人板演,说说直径是怎么来的。

  我们怎样测量它的长度呢?

  我们找出了圆的直径,它是否和半径一样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请你们自己按我们研究半径的方法研究直径。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5.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展示讲评,说说怎样想的。

  6. 学到这里,你对圆还想说什么吗?

  可先让学生在同桌、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再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演示半径直径的关系。

  三、 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1. 口答“练*二十四”第1、2题

  在其中讲解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2.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把车轮设计成什么形状?

  说说你的理由。

  为什么不设计成其他形状?

  四、 学生自己总结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圆,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我们的学*的过程,整理一下你的学*收获。睁开眼睛,你能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圆吗?

  教后反思:

  多少年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学生学*数学的绊脚石。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数学知识,这就成了我们教学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圆以后进行教学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一开始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感知圆,形成圆的初步认识,画圆就顺理成章,而且比较多种方法认识到用圆规画圆的普遍性。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圆,有困难时再看书,向书本学*。比硬性让学生看书后画圆,更尊重学生,也更富有启发性。画圆之后,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单靠学生讨论是完不成的,关键时刻,还需要教师系统的引导和讲解。因此在介绍圆各部分名称时,由老师带领着认识,当然也是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圆的各部分名称。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潜在的意识,这时,老师只用稍微点拨一下,老师所要的内容学生就脱口而出。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猜想、去验证、去讨论、去合作。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还需改进的地方,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还欠细致,前后时间的安排上也不是很好。还有,漠视了数学本身的文化背景,漠视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文背景。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11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一)”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通过圆的有关知识学*,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例如:骑过自行车,有些学生可能还用过圆规,对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只是从直观的认识,本课将在学生原有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使学生生科体会圆的特征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在低年级时对圆已有初步地感知,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的`困难。由认识*面的直线图形到认识*面的曲线图形,是学生人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

  教学目标

  1.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圆,学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2. 通过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画圆的过程中认识圆的特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

  3.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

  难点: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12

  《圆的认识》这一节公开课,是一节30分钟的课。我在设计这一节课时,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念。圆,是生活中常见的*面图形,所以我在教学中,联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等使学生认识圆。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圆和生活的联系

  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课的开始,我还是先复*了对其他*面图形的认识,三角形,长方形,*行四边形等等。关于复*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不应再详细引导学生面积或者周长计算公式的由来。我通过圆形的建筑和生活中常见物品中的圆,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圆形,使学生感知了圆形在生活中的广泛性,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操作认识圆

  本课时我设计的操作有: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画圆,画圆方法有两种,第一是借助圆形实物在外圈画一圈,第二是借助圆规画圆。对于后者,其实学生已经有了画圆的经验,那么关键是在于画圆的具体操作过程。我巧妙的利用了自己画圆时出现的失误,引导学生发现,画圆的要点,定圆心,定半径,旋转一周。

  在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有多少条时,我设计的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比赛,30秒看谁画的半径多?1分钟折直径,看谁折的直径多?在学生的操作中,学生能够自己得出结论,圆的.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同圆里,半径相等,直径相等。我设计的两个操作,其实课后反思,只应该设计第一个活动,第二个应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直径是有无数条的。活动设计的多,虽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浪费了时间,同时呢,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

  三、自学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对于圆心、半径、直径的名称,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早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在学*名称时,我让根据提示自学。自学也是一种学*方式,对于简单的内容,应该让学生自学。通过指一指圆心的位置,再通过找关键信息,知道半径和直径,画一画,折一折,加深对名称的认识。结合*题,巩固了对名称的认识。

  四、不足之处

  这是一节30分钟的课,但是我设计的部分还包括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考虑时间因素不充分。对于乡村学生,基础较差,我总是放不开手,一些知识讲的太细,学生会的知识讲的太多,这也导致了占用了后面的一些时间。教学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说,这是今后我教学要思考实践的一个问题。语言方面,我也要改进自己,多一些幽默,多一些风趣。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1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5~118页。

  目标预设

  知识技能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领悟画圆的方法,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能结合自学、交流、探索等活动,准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惯。

  情感态度使学生初步体会圆的神奇及其所包蕴的美学价值。

  教学过程

  一、现象激趣,引入探究

  1、交流: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无所不在。

  2、结合波纹、向日葵等事物,进一步带领学生领略圆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分层探究,体悟特征

  1、画圆剪圆──首次感知。

  (1)学生尝试画圆。通过交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并将“画指定半径的圆”这一要求巧妙地孕伏其中。

  (2)剪圆。既帮助学生感知圆的特征,又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准备素材。

  2、认识概念──初尝成功。

  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学*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交流、操作等活动。自主建构起对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为探究活动做好认知层面的铺垫。

  1、开放探究──体验特征。

  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初步明确探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圆片和教师提供的相关支持性材料,共同研究圆的特征,并将研究过程中的发现记录下来。教师以合作者、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学生的研究活动。对有困难的研究小组提供支持。并收集学生中有价值的发现,以备交流。

  2、交流展示──共享发现。

  将学生探索过程中生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发现汇集成“我们的发现”,并引导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深化理解,直至建构起对于圆的完整、系统的认识。

  二、实践拓展,文化渗透

  1、基本练*。

  (1)判断:图中的哪一条线段是圆的半径或直径?(图略)

  (2)口答:根据半径求出直径。根据直径求出半径。(题略)

  (说明:本项练*没有单独设置。而是结合上面的“交流展示”环节,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穿插。)

  2、史料链接。

  介绍我国数学史上关于圆的研究记载,比如“圆,一中同长也”(《墨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周髀算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周髀算经》),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此外,教师结合相应史料的介绍,比如“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将一些联想题、开放题自然穿插其中,既渗透了数学历史、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像能力。

  3、解释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比如“水纹为什么是圆形的”,“盛开的向日葵为什么是圆形的`”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生活。

  4、圆与人文。

  借助多媒体,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比如“圆与桥梁设计”、“圆与中国剪纸”、“圆与中国结”、“圆与中外建筑”、“圆与著名标志设计”等,引导学生感受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体会圆的美学与人文价值。

  教学反思

  数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我们着眼“过程”与“凝聚”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数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她的认识己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与其说数学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毋宁说她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因而对于圆的特征的认识,我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小步子教学,即在亦步亦趋的“师生问答”中展开,而是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中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2、承认“数学是一种过程”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基于此,教学伊始,我们选择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人,引发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最后,我们更是借助“解释自然的圆”和“欣赏人文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中不断积累感受、提升认识,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14

  《圆的认识》是一节概念课,之前学生学*的都是直线图形,而这节课学*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是以后学*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的`基础,所以至关重要。通过课堂教学我感慨颇多,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遗憾,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成功之处:

  1、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带有圆形的物品和剪出小圆片,并且相互展示,这样上课前就给了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打下了基础。

  2、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亲自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了解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点。

  3、让学生自主探索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和同桌讨论,与小组其他成员的探究,培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惯和能力。

  4、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在认识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时,学生最容易忘记“在同一个圆里”,我先让学生自己量,然后与同桌比较,最后小组讨论,从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15

  一、联系生活,体现生活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说出身边的物体哪些是圆形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圆形的。课结束时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我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合作学*中,理解新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如教学圆心、直径、半径,不急于传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圆,发现圆中心的一点,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发现圆的一些特征;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看书,发现同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懂得归纳知识的一般方法,同时学会了观察、实验、操作、发现等学*方法,并伴随新知识的获得,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16

  圆的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直线图形特征的探索方法、并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以后学*圆柱体、圆锥体等知识打下基础。

  一、把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利用变化的幻灯片实现课堂有效学*。

  学生对圆并不陌生,生活中这个完美的曲边图形几乎处处可见,全部学生都能从若干个*面图形中挑出圆。学生看到的圆一般都是静态的,而圆的本质特点是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动点的轨迹,这和直边图形有着本质的区别。要想让学生感悟圆的图形性质特征,就需要让学生看到动点,看到圆“动态生成”的过程——点动成线。

  圆是由一条封闭曲线围成的图形,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隐形的线段——半径和隐形的点——圆心上。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学数学。

  教师在学*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选择,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对圆的认识我的设计是从画圆开始。首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尝试自己画圆,然后展示所画的圆并说说用什么画的,重点放在用圆规规范画圆上。利用投影,先展示学生用圆规画圆的过程,然后让其他学生补充用圆规画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使学生明确画圆时的定点、定长。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画圆可以利用手中的现有圆形物体来描画,也可以用圆规画出更规范的圆。

  三、创设开放的生活情境,展现学生的不同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但是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是必然的。学生在生活经验、认知特点、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要求教师要适当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本节课几处开放性的设问都为学生创造了机会,使其不同思维都能在课堂中闪光。例如在解决“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这一问题时,学生就展现出了不同的思维水*。绝大部分学生可以发现在同一圆内所有半径相等。学生用量的方法量出多条半径的长度,从而推断出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四、课后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最后的探索圆的特性没有时间上,第二学生对于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没有很深的感悟,第三,学生动手操作上还有许多的问题。

  针对这三方面,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一)、可以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学生很自然的说出是圆。让学生对圆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圆和我们以前研究过的*面图形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让后交流后汇报。学生的第一感受是圆没有角,这样的感知让学生摸的时候就很容易体会,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实际上只要最后总结出圆的线条不是直的而是弯的,那么,老师就可以总结出圆是曲线图形。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创作圆,只要学生有一种即可,让后让学生介绍。有些学生画出的圆不是很标准,那么老师就可以自然过度到,下一部分画圆的最一般工具是圆规。

  (二)、介绍完半径和直径后,可让学生通过练一练,判断哪条是直径哪条是半径?并量出他们的长度,你发现什么?判断可以同桌相互说,量完后可以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什么?在这道题中,学生会发现在同一个圆内,直径是半径的两倍。这样学生有自身的感知后,再得出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才足够深刻,然后出示两道画图题:1、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2、画一个直径为3厘米的圆。再让学生在画圆中感知,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同时指出,圆规两脚间的举例是圆的半径。

  (三)、最后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对圆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包括对称轴,以及回到生活中的事例,如:学校要建一个圆形的水池,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等等。

  这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学生不仅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学会了画圆、而且掌握了圆的特征,半径直径之间的相互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使学生从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走向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17

  本课是*面几何知识的教学,属于概念数学。所谓的数学概念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记忆一些简单的公式、定律等,而应该让学生去探究知识、发现规律,从而成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接受者。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将着眼点放在了让学生操作、实验、探索和发现上。

  先来说说我认为较成功的地方:

  1.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我借助课件先由许多美丽的“生活中的圆”的引入,例如向日葵、日环食现象、圆形拱桥、古罗马竞技场等等。通过这些美丽的图片,使学生在对圆形成感性认识的同时也接受了美的熏陶,感受到“在一切*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2.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探究它们之间关系,教材的安排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贯穿其中。由于建构的是一个预*后的课堂,同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圆应该并不陌生,所以我将后来的探索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由“探索发现”调整为了“实验验证”,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先进行猜想,然后想办法验证猜想。学生在不断的猜想、验证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对圆的认识程度,获得新的知识。

  3.在教学过程中,我补充了不少与生活有关的知识,提出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应装在哪里?”等,富有趣味,生动活泼,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探索的欲望,而且引导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有用的数学。另外,在最后还穿插了一些人文方面的小知识,如《墨经》中的关于圆的研究等,在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不足之处的:

  1.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教学过程中,虽然很多地方都由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实验验证的,但从整体情况来看,教学组织形式还是比较保守,教师引导地过于细致,使得学生的思考、操作、合作、交流其实都是随着老师的思路在转。我想如果能够采用小组合作学*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圆的各部分特征,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教师再对学生的发现进行有意识地梳理和提升,从而让学生能够形成自已的知识体系,可能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因为这样的学*过程才是充分提升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能力的过程,这样的学*才是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的主人。

  2.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圆在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学生对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不上这堂课,多数学生也能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圆,圆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等基本知识。那么本课的教学目的就应着眼于将学生原有的,粗浅的对于圆的认识进行组织和提升,拔高认识的层次,使之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非单纯地了解概念和解读概念。在这一点上,我把握得并不到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概念的认识上,低估了学生的认知水*和学*能力。例如,在教学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时,其实以学生的现在认识水*以及前面已经经历过的对半径和直径的特征的验证,他们完全可以推断并总结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时再一味地让他们想办法验证,就有些多此一举了,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还可能让学生觉得无趣乏味。

  3.反馈形式要多样化。

  教学过程中,反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但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能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反馈的形式比较单一。如一开始时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画圆这一环节,我反馈的方式是请学生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还有谁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学生有的说用瓶盖画;有的说用圆形的尺画;有的说用光盘画等等。其实这些方法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借助圆形物体来画圆。学生一个个来说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交流、反馈的面很狭窄。如果这个时候,我这样提问:“同样都是借助于圆形物体来画圆的同学请举手。”然后请那些没举手的学生来介绍其他画圆的方法,不但交流反馈的范围能够从个别学生延伸到所有学生,而且交流出来的画圆方法可能会更多一些,而不会仅局限于用物体来画这一种。

  4.关注细节,考虑周到。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细节方面,我没有关注到。比如说我刚开始上课时,我先出示的图片的圆应该是正圆的,可是仔细看看我选择的图片,那车轮画得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圆,而是椭圆或者*似于圆的形状。如果作为单纯的欣赏问题应该不大,但是因为这是一节概念教学的课,学生对于圆的最初认识只要稍有偏差,对于以后的学*就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激发学生感性认识的时候,所选择生活中的圆必须是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而不能是特殊性或偶然性。另外,教师的教学用语必要要规范,在涉及到某些知识,特别是对数学概念、科学原理等的解释,必须要严谨、认真,做到句句斟酌,字字推敲,滴水不漏。

  总之,我们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多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要充分提供让学生自主学*的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主动探索的学*过程,让学生自已亲身去感受数学,从而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我将不断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18

  成功之处:

  1.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等多种方式,探索出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长度都相等的圆的特征,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能力。

  2.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和以前学的直线图形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研究方法上,联系又很紧密。在教学中通过圆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圆和三角形、四边形的区别就是圆是曲线图形,三角形和四边形是由直线构成的图形,同时渗透其中的联系,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

  不足之处:

  由于多媒体出现的故障,导致在让学生直观感受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装在什么位置上,没有让学生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确车轴之所以装在圆心的位置,是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所以只有把车轴装在圆心处,当车轮滚动时方可使行进的车辆保持*稳状态。

  再教设计:

  加强对圆与已学过图形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经验自觉解决当前问题。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19

  我执教的“圆的认识”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的内容。它是在低年级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此前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的。由认识*面的直线图形到认识*面上的曲线图形,是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由此我在教学中力求体现以下三方面理念:

  1、体现主体与主导作用的统一。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充分画圆和折圆观察后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手中的圆,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先自己尝试发现,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充分体会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而不是教师一味的讲授,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知,而不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2、借助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应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活动而主动获得的。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去创造一个圆,通过小组合作,利用他们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和多种工具创造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使外部的学*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通过全方位的学*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3、体现数学联系生活。

  《课标》指出:“人类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应当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样这样的联系也应当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课集中体现在两个教学环节上:第一是“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办法创造圆”这个环节。因为学生在认识圆之前,已经对圆有大量的生活经验,所以让学生想出各种办法得到圆,就能使学生感受到圆其实离我们生活很*,它就在我们的身边;第二个体现是在教学的最后,在学*了圆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来说说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此环节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在看到生活中的圆时能力所能及地对这些生活现象利用数学知识来作出解释。这样就更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并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20

  《数学课程标准》在高年级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这一新课程理念:

  1.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让学生自主尝试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等。在各个探究活动中力求使学崭露出他们的个性和潜在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探究展露本色和活力。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的圆形的;讨论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等环节,都注意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3.以学生为本

  在对圆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进行学*,在头脑中自然形成圆的概念。正如加涅所认为的:概念能通过定义,也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得到。当一个人能区别概念的例子和非例子时,就学会了概念。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订出的这一切实可行的目标正是新课标中人本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不少的缺点:

  1.由于教师的遗忘,板书未能写完。在让学生观察圆的半径、直径的特点后,没有进行相应的对比练*。

  2.没有应势利导。在折圆、画折痕时,就可以让学生标出圆心、直径、半径。没有必要到后面再去表示,从而浪费了教学时间。

  3.没有准确把握好时间。由于前面个别环节不够紧凑,如:学生关于圆的特征讨论发言的时间过多,致使教学内容没有全部完成,造成了本课最大遗憾。

  4.只讲解了画圆要注意的地方,没有进行画圆练*。

  5、学生小组讨论的气氛不活跃。

  6、教学语言还不够严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十)份(扩展6)

——《圆的认识》优秀教师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圆的认识》优秀教师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直线图形到学*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是直线*面图形时,而圆是*面曲线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3、课标要求

  学生的学*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热情,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圆形纸片为主线,采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议议等数学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耳辨析、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并通过多媒体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动手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

  4、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圆,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唯物主义观念,通过操作、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半径与直径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学生:圆规、剪的圆形纸片、彩笔、直尺、三角板。老师:圆规、圆形纸、直尺、彩笔、课件。

  二、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观察积累。

  1、课件出示三种车轮不同的赛车:“猜一猜,哪辆赛车会胜出?”(课件演示)、如果让你选乘其中的一辆车,你会乘坐那一辆呢?为什么?除了快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什么原因,第三辆车跑的又快又稳?课件显示车轮渐渐变为圆。其实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在那儿见过圆?把车轮做成圆形,车子就跑的又快又稳,有什么科学根据吗?在圆形里会藏着那些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圆的初步认识。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2、其实在前面的学*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圆这种图形,除了圆你还认识那此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形四边形、、梯形、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体……

  你你能给这些图形分分类吗?(课件演示)分成立体图形和*面图形,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把*面图形再分成*面直线图形和*面曲线图形。板书:圆是*面上的曲线图形。

  【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赛车游戏,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进而抽出――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并为学*新知积累学生的知识表象。生活中,你在那见过圆形的物品?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回顾以前所学的有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分类,为学*新知作铺垫】。

  (二)、组织学生,操作发现。

  1、教学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关系。

  (1)做圆的方法:昨天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在纸上想办法画一个圆,然后把在纸上画好的圆剪下来,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用圆规或用圆形物印)

  (2)折纸:拿出你剪的圆形纸片,跟老师一起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为了看得清楚,用直尺和彩笔画出折痕。换个方向再折再画一条。别停下来,继续折,继续画,比比谁折得快、画得多。

  师:还能折吗?画得完吗?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折痕有无数条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什么是圆心?(老师帖圆形纸,板书―)

  (3)认识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其实在折痕里还藏有很多有关圆的知识,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议一议、量一量、看看书、组内交流等办法来寻找圆的知识。比比看哪个小组发现得多。

  小组交流汇报有关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关系的知识。(配合学生汇报,教师进行动画演示。)

  小组:我们发现这些折痕都通过了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而且这此折痕长度都相等。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折痕都想等的?师:我们把圆里面象这样的线段叫直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直径?直径都有什么特点?(老师课件演示)为什么要说在同一个圆里?(老师用学生中的大小不同的圆举例说明。)

  小组:我们组发现从圆心到圆上可以连接无数条线段,这些线段也都相等。师:我们把圆里象这样的线段就叫做半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半径?半径都有什么特点?(老师课件演示)为什么要说在同一个圆里?(老师用学生中的大小不同的圆举例说明。)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呢?猜一猜?要想知道我们猜的对不对,怎么办?(检验)请大家检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你是怎样检验的?(课件演示)你觉得这句话里那几个字非常重要?为什么?

  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用"情境激趣--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应用深化"的活动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了解圆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圆的各部分特征。教师把自己定位于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位置,通过创设情境、激励等手段,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画圆的方法

  画一个3厘米的圆,并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如果你有困难,可以看课本57页中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也可以向组内的同学请教)

  1、自学并尝试画圆。

  2、交流画法。(定圆心、定半径、画圆)

  3、了解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4、画一个直径是10厘米的圆。

  (三)、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评析: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收获,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感悟、自我评价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二十的1、2题。

  《圆的认识》优秀教师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等*面图形,并直观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继学*圆的周长、面积的基础。

  教学理念:

  今天的学*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的方法,即学会学*。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虽然也认识了圆,但只是直观的,对于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有难度的。由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是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总结出多种画圆的方法,能用圆规画出指定的圆。

  2、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圆的特征,能指出圆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操作和交流,能说出半径和直径的含义。

  4、通过动手操作能阐明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自主学*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来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

  1、圆规、直尺、三角板、剪刀。

  2、实物若干。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想想,在哪里见到过圆?

  2、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圆的影子吧。(播放自然界中图的美景)

  3、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板书课题: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身边各种圆形组合起来的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顺利揭示课题,探究圆的认识。]

  二、探究感悟,理解概念。

  1、师:每个小组的信封里都有许多学过的*面图形,闭上眼睛,你能从中很快挑出圆吗?把你的想法和组员交流。

  2、活动后汇报:(出示如下图)圆和我们学过的图形有何区别?

  3、师:(结合学生回答)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4、师:请学生闭上眼摸着圆的边想象圆的形状。

  [设计意图:摸圆活动认识圆,通过学生的想象与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三、交流反馈,形成概念。

  1、自学画圆

  我们先研究圆的画法:

  1)老师: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

  2)学生分四人小组尝试画圆,看谁的方法多。(用手画、沿圆形物体画一圈、用圆规画。分别展示自己画的圆)

  3)用哪一种方法画圆既正确又方便呢?说说怎样用圆规画圆(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师生共同板演。提问:用圆规画圆应注意哪些问题?

  4)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用圆规画圆:以30秒比赛的形式进行。

  (至此,实现了学*目标1)

  2、探讨圆心。(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一)圆有哪些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具圆,上下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左右对折,打开;又出现一条折痕,换个方向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打开 ?? 反复折几次,你发现这几条折痕怎么样?

  师指出:这一点是圆的中心,给它起名字叫圆心。

  什么叫圆心?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

  圆心是个什么?(点)圆心一般用字母0表示。

  3、探讨半径(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二)在你的圆上任意找一点,连接圆心和这一点得到一条线段,你还能画出这样的线段吗?再画几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你发现了什么?(长度都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

  什么叫半径?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关键词。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4、探讨直径(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三)拿出你的学具圆,用尺子沿着一条折痕画出一条线段,再画几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你发现了什么?(长度都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直径。

  什么叫做直径?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关键词。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至此,实现了学*目标2、3)

  5、小组合作交流:我们知道了圆的半径和直径,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然后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板书:d=2r,r= 1/2 d (在同圆或等圆)

  (至此,实现了学*目标4)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和观察,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学贵有疑”,因此在设计时,以一个个问题为导火线,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圆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便是水到渠成了。]

  6、(小组合作)讨论:圆的半径和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四、应用概念,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1)我能找:课本57页第1题。(检测学*目标2)

  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圆的半径和直径。(图略)

  (2)我能画:课本57页第2题。(检测学*目标1)

  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3)我能填:(在同一个圆内)(检测学*目标4)

  半径 3厘米 1.5分米 a米

  直径 10分米 b米

  (4)我能说:对的打“√”,错的打“×”。(检测学*目标2、3)

  ①连接圆心和圆上的直线叫半径。()

  ②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③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④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2、拓展练*:

  用圆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练*的设计难易适中、有梯度,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启发性和生活性。一是让学生在练*中巩固新知,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思。]

  五、反思过程,总结提高。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有遗撼的地方吗?

  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在演绎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让我们再次走进生活中圆的世界,感受圆的魅力所在吧。(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总结既可以达到对新知识的回顾,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进行一次反思、评价,并通过老师的总结,升华对知识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悟。]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

  圆心(o)――定位置

  半径(r)――定大小――无数条――相等

  直径(d)――无数条――相等

  d=2rr=d÷2 (同圆或等圆中)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学六年级的一节概念新授课,是在学生学过了线段图形的认识后对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面图形的认识。作为曲线围成的*面几何图形,它既是一节起始课,同时也是后继学*内容――圆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并在图片中,感受到圆是一切*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让学生在感受身边各种圆形组合起来的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顺利揭示课题,探究圆的认识。接着通过摸圆游戏活动认识圆,通过学生的想象与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二、恰当地处理教材,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探讨圆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循序渐进:

  1、学生掌握了画圆的方法后,紧接着让学生结合我出示的自学提纲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有哪些?然后通过在圆中找圆心,半板和直径让他们准确理解数学概念,

  2、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让学生猜想圆的特征,然后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半径的特征: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这一环节较好的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3、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直径的特征,有了探讨半径特征的经验,直径的特征便“水到渠成”了。

  4、最后,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其他特征,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操作和观察,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学贵有疑”,因此在设计时,以一个个问题为导火线,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做为主线,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

  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意义的基础上,将课本中圆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上都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最后作业的分层布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共性和差异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关于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两者间关系的教学。这应是本课的重点,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帮助其提升思维水*。如: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学生在圆形纸片上通过画、量、折、比等操作活动中;怎样证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的讨论过程中。这里的教学还不够细致,有待改进。

  《圆的认识》优秀教师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画圆、测量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点,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二、教学线索

  (一)在活动中整体感知

  1、思考:如何从各种*面图形中摸出圆?

  2、操作并体会:圆与其它图形有怎样的区别?在交流中整体感知圆的特征。

  (二)在操作中丰富感受

  1、交流:圆规的构造。

  2、操作:学生尝试画圆,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一般方法。

  3、体会(学生第二次画圆):如果方法正确,为什么用圆规画不出其它的曲线图形?

  4、引导(教师示范画圆):使学生将思维聚焦于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体会到圆规两脚距离的恒等,恰是“圆之所以为圆”的内在原因。

  (三)在交流中建构认识

  1、引导:引导学生将上述距离画下来,由此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

  2、思考: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概括:介绍古代数学家的相关发现,并与学生的发现作比较。

  4、类比:学生尝试猜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思考,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5、沟通:圆的内部特征与外部形象之间具有怎样的有机联系?

  (四)在比较中深化认识

  1、比较: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中类似等长的“径”各有多少条?圆的半径又有多少条?

  2、沟通:这些正多边形与圆这一曲线图形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五)在练*中形成结构

  1、寻找:给定的圆中没有标出圆心,半径是多少厘米?

  2、想象:半径不同,圆的大小会怎样?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猜测:不用圆规,还可能怎样画出一个圆?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半径、直径之间关系的认识。

  4、沟通:用圆规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六)在拓展中深化体验

  1、渗透:在与直线图形的对比中,揭示圆的旋转不变性。

  2、介绍:呈现直线图形旋转后的情形,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圆与直线图形的联系,体会圆与旋转的内在关联,丰富对圆这一曲线图形内在美感的认识。

  《圆的认识》优秀教师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特征以及正确的画圆方法,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在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特征,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具:

  课件、圆规、圆形纸片。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对于圆,同学们都很熟悉吧?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精巧的手工艺品到气势宏伟的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有什么感觉?圆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而神奇,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发出这样的感慨:“一切*面图形中,圆最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共同探究圆的奥秘吧!(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对于圆,你还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或者有什么困惑吗?看来同学们对圆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节课我们先进一步了解圆,学会绘制圆,用数学语言描述圆。(齐读学*目标)

  3、效果预期

  同学们只要会观察、勤动手、善思考,肯定都能顺利完成这节课目标,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我们列举了这么多的生活实例,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图形呢?

  任务一:画圆中感受“圆”

  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现在同学们试一试:能用手中的材料画一个圆吗?

  同学们都很聪明,能用这么多方法能画出圆,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比较一下,你发现那种方法适用性更广一些?现在,我们一起动手用圆规画一个圆。先怎样做?(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固定好两脚的长度,我们简单说成“定长”怎么样?)第二步呢?(对,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你能把这一步也起个简单的名字吗?好,“定长”)最后一步呢?(把装有画笔的另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好了。)画好了,请同学们举起来欣赏一下,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们看,绘制圆就这么简单!

  任务二:合作探究中认识“圆”

  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对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的研究中你们一定有更深刻的发现。现在请同学们自学58页的内容,不懂的地方小组内再讨论、交流。老师给大家一个小提示:把书中的重点内容勾画出来,可以利用手中的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好了,开始吧。

  汇报、交流。

  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老师也来画一条半径。为什么不对?书上用特别精练而准确的语言描述了半径,我们一起读一遍。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画直径,为什么不对?齐读。

  你还知道了什么?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手中的圆的半径跟你手中圆的半径相等吗?必须强调什么?这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吗?所以在同圆或等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圆心、半径、直径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但是还差那么一点点,现在我们来再次画圆,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收获。

  请同学们思考,在画圆的过程中,你认为圆心的作用是什么?半径的作用是什么?

  画好了,请同学们回想画圆的过程,第一步定长,就是什么?定点又是什么?这两个圆一样大吗?为什么?可见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圆心有什么作用呢?对,有的圆画在这里,有的圆画在那里,是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到现在为止,老师觉得大家描述圆就比较完整了,我们会描述了,还得会用才行。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古今中外,车的外形都在不断地改变,但是有一部分始终没有改变,你注意到了吗?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呢?车轴应装在哪呢?

  同学们用数学语言描述了圆,还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真是太精彩了!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经》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

  这节课,同学们认真观察,动手操作,用准确的语言对圆进行了描述,我们顺利完成了学*目标,下面就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判断:用手势表示

  在同一圆内,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直径是半径的2倍。( )

  (2)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和圆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2、结果反馈:

  3、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请同学们试着介绍你的朋友,好吗?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老师非常满意,让我们一起为这节课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圆的认识》优秀教师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圆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及画圆的方法。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及作用,感受*面图形的学*价值,提高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特征及画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喜羊羊和灰太狼一起参加动物王国里举办的汽车设计大赛,喜羊羊设计一个圆形车轮的汽车,灰太狼设计一个方形车轮的汽车。它们行驶起来会是什么感觉呢?

  (2)对于圆,我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见过它们呢?

  (3)(课件出示)欣赏有关圆的美丽的图片,如向日葵、光环等。

  【设计意图】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需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与数学的运用。

  二、自主探索,交流互动

  1、感悟画圆法

  师:好了,欣赏了那么多美丽的圆,大家想画这些圆吗?你们有什么办法把圆画出来呢?

  ……

  2、尝试用圆规画圆

  师:利用实物画圆这个方法大家都会了,我们就不研究了。你们想挑战用圆规画圆吗?

  (生在纸上画圆,师巡视,仔细观察学生画圆时出现的问题)

  师: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画的圆很漂亮,但有小部分同学画的圆不是很好喔!你猜猜,他们可能在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们呢?

  ……

  师:其实大家所说到的就是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应注意的地方。谁说说?师根据生说相机归纳与板书,并示范画圆。

  (1)确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

  (2)把针尖固定在一个点上

  (3)把另一只脚旋转一周

  3、画定长为2厘米的圆

  师:同学们学会画圆了吧?想再画一个吗?不过这次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喔,就是要使咱班同学画的圆一样大,怎么办?(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的一样长)

  【设计意图】

  把静态的图片变为动态的操作,从学生的真实点出发,以练*作为贯穿用圆规画圆的教学过程的始终,并以观察、讨论、谈话等教学方法加以辅助,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画圆的方法及注意点。

  4、剪一剪、折一折

  (1)认识圆心。师:把这些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它叫做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小结: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请同学们用彩笔在圆上标出圆心。

  (2)认识直径。师:我们任取一条折痕,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小结: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是一条线段。(揭示概念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并在圆上标出。

  (4)认识半径。师:画面中的线段有什么特点?

  小结:一端在圆心上,另一端在圆上任意一点。揭示概念(连接圆心与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5)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师:我们认识了圆心、直径与半径,想想它们的特征及其关系?

  a在剪成的圆里你能画多少条半径?它们的关系有什么关系?

  b在剪成的圆里你能画多少条直径?

  c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板书

  【设计意图】

  在这里先让学生掌握画圆的方法,再让他们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既优化了教材的编排,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自练反馈,巩固练*

  (1)填一填:

  ①同一圆里有( )条直径,有( )条半径。

  ②在同一圆里,直径与半径的比是( )。

  ③把一个圆规的两脚张开2厘米,画一个圆,它的直径是( )。

  (2)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

  ①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圆的直径。 ( )

  ②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③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3)三题中选一题做:

  ①请你当裁判员:我们班举行迎“元旦”套圈比赛,参赛的同学应站成什么形状合理、又省时?请根据你的创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

  ②请你当设计师:绿岛公园计划在圆形人工湖里建一个观影亭,请你拟定一个选择建设位置的方案并简要说明理由。

  ③体育老师想在操场上画一个10厘米的圆圈做游戏,可圆规太小,你能帮她想一个办法吗?

  【设计意图】

  《课标》提倡: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数学知识的来源与应用。这一环节将枯燥的练*,融入到当设计师、裁判员中来,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又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在交流中开阔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而且练*的设计富有层次性,体现了实践性、应用性、开放性。

  四、回顾总结

  师:在这节课里,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生活中有些东西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感兴趣的话课后我们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十)份(扩展7)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优选【五】篇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下册P93-94例1-例3及P94练一练、练*十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发现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培养自主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圆规画圆。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

  学具准备:

  1个圆形物体、圆规、白纸、直尺、图钉、线、2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1、找一找(多媒体出示*面图形)

  师:同学们,这些*面图形大家还认识吗?在这些*面图形中,有一个图形与众不同,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为什么?(学生说出弯曲的后多媒体演示)

  2、看一看

  师:古希腊有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下面请你欣赏。(多媒体出示教材97页的你知道吗图片:自然现象、工艺品和建筑物、运动现象、生活用品)

  2、 说一说

  美不美啊?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说说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学生举例)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的认识圆(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探索圆的特征

  1、画圆:同学们,圆这样美,想不想把它画下来?

  师:请你借助老师提供的工具画一个圆。(小组合作)

  反馈:你是怎样画的?(学生回答后多媒体随即动画演示)。

  (1)借助圆形实物画:你是这样画的吗?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2)借助图钉和线段画:你是怎样画的?

  (3)借助圆规画:你是怎样画的?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画了圆,但是通常我们会借助圆规来画圆。请拿出圆规。师简单介绍:圆规有2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脚可以随意**。那怎样用圆规画圆呢?谁能说一说?(然后老师边示范边讲解)

  (4)请你用圆规画一个圆

  2、体验:在画圆的过程中,你觉得圆是怎样的一个*面图形?

  3、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1)结合圆规画的圆(屏幕),师介绍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半径有什么特点?直径呢?

  (2)学生在自己的圆上画一条半径和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

  看一看、比一比: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和半径的长度(同样长)

  (3)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多少)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特征。

  4、探索圆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索

  出示例3:在圆形小纸片上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思考下列问题。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同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2)交流

  (3)电脑演示,加深理解。 (多媒体将学生验证的圆的特征运用了旋转、重合等手段,进行动态演示)这些都是圆的特征。多媒体出示::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d=2r,R=d/2)

  通过验证,你们发现的这些圆的特征正确吗?

  质疑:那老师的圆的半径和你的圆的半径相等吗?(强调:在同一个圆内)

  (4)学生概括,总结特征。谁能把圆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概括一下。

  三、巩固练*(多媒体出示)

  1、练一练第1题(指名说一说,说出理由)

  多媒体出示

  2、练*十七第1题:多媒体出示,学生口答

  3、判断题(指名说一说,说出理由)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2)圆有无数条半径

  (3)通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4)画直径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5)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小。

  4、练*十七第2题

  四、实际应用

  1、体育老师要画一个半径是3米的圆,怎么办?(商量商量,帮老师出出点子)学生交流后看动画演示,说明和圆规画圆的道理是一样的。(固定点就是圆心,绳子长就是半径)

  2、师:同学们,圆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设计成了圆形,比如: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车轴应装在哪里?(学生讨论)

  (多媒体播放车轮是圆形的行进动画)

  附板书:

  圆的认识

  画圆:两脚**、针尖固定、旋转成圆

  (圆形图)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2倍。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2

  学*内容:

  《圆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第57、58页内容。)

  学*目标:

  1、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圆规画圆。

  学*重点:学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

  学*难点:能熟练地画出规定大小的圆。

  学*准备:圆形纸片、圆规、米尺、铅笔、彩笔。

  课前

  搜集信息:生活中哪里见到圆?

  动手操作:剪好一个圆片。

  课中

  自主学*:

  1、填空: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 )表示。

  连接( )和( )任意一点的()叫做半径。

  通过( )并且( )的( )叫做直径。

  2、用红彩笔描出圆中的半径,用蓝彩笔描出圆中的直径。

  合作探究:

  探究一:完成学*卡

  探究二:

  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的距离等于( )的长度。

  ( )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达标训练:

  (一)基础题(必做)

  1、判断。

  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半径。 () 直径是半径的2倍。()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任意两条半径都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

  2、填表。

  (二)拓展题(选做)

  用圆规和尺子画一自己喜欢的组合图形。

  综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课后

  课外作业:课本练*十三

  知识延伸:用圆规和尺子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3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

  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

  ① 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师生共同表演、*等相待、大家评说、其乐融融。]

  ②用工具画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圆。学生画圆:a.用圆规画圆;b.用圆形物体画圆。[画圆方法任学生自选,既体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体现尊重学生(个性)、教学民主。]

  ③找圆心。

  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议一议、找一找……自我探索发现圆的“圆心”。[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新知,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

  ④游戏趣味题。

  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给同学们做游戏。老师说,不管你站在什么位置,都会派上用场。你喜欢站在什么位置呢?请你点出来。

  [教师请学生边点边说明这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时给予评说。如学生点到“圆心”,师评说:“你很有雄心,喜欢别人围着你转,将来必成大器。”如学生点到“圆内”,师评说:“你比较守规矩,喜欢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将来不容易犯错误。”如学生点到“圆上”,师评说:“你做事很有规律,能够遵循原则,同时与‘上司’相处喜欢保持一定距离。”如学生点到“圆外”,师评说:“你很了不起,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做事不愿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喜欢创新,有开拓精神,将来定会大有作为。”……这样教学,生动有趣,其乐无穷,激励性强,学生乐学,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学生对圆、圆心、圆内、圆上、圆外等基本概念能够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

  教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还想知道圆的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学会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纸、剪刀、圆规、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大屏幕展示高年级同学课间投篮比赛情境图)

  2、师质疑:你们认为安排这样的队形公*吗?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3、生自由回答,师相机点拨。

  4、师:今天我们就来学*有关圆的知识。(板书:圆的认识)

  (二)、恰当引导,自主学*

  1、师:你们认为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2、(师板书:圆是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3、生齐读三遍。理解意思。

  (三)、师生交流,感受新知

  1、找身边的圆。

  2、师:(出示教具圆规)这是什么?它表面上有圆吗?(生边看边答。)

  3、在你的纸上画一圆。

  4、师抽生在黑板上画圆。

  没成功:他为什么没画成功?(1是没有固定好有针的那个脚;2是没固定好圆规两脚间的距离;3是可能不太好旋转;4是黑板比较滑,不太好固定)

  5、师示范画圆。

  师:刚才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来,用一只手固定住圆规的针尖很关键。看老师画。

  师:圆规固定不动的这个脚,也就是这个点,对画圆至关重要!谁能给它起个名字?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点出你所画圆的圆心,标上字母O。一个端点在圆心【板书: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上【板书:圆的曲线上、圆边上、圆的边缘上、圆的弯线上】

  师:我们把……统称为圆上【板书:圆上】

  师:只能画这一条吗? 生:还能再画!

  师:再画一条。还能再画吗?再画一条。还能画吗?到底能画多少条?

  师:所画出来的表示圆规两脚间距离的这几条线段,一个端点都在哪?另一个端点呢?

  生:一个端点都在圆心,另一个端点都在圆上。

  师:我们给这样的线段起个名字吧!

  师:【板书:半径(r)】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在你的圆上标上r。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半径。(一个端点在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就叫半径。)

  师: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

  生:在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师:既然半径有无数条,那么在围成圆的这条曲线上,像这样的端点能找出多少个?

  生:能找出很多(无数)个。

  师:(在三个点的旁边紧密地多点几个点)这行吗?

  师:正是这无数个点紧紧地手拉手,靠在一起,连接成一条完美的曲线,围成了圆。

  师:请同学们拿出剪刀,剪下你所画的圆。

  师:这是一个*展的圆,上面只有圆心和半径,请大家像老师这样把它对折,用食指触摸折叠的地方,打开。多了什么?

  生:一条折痕。【痕迹、印子、折痕】

  师:我们把对折产生的这条线段、这条痕迹统称为折痕。

  师:朝不同的方向再对折一次,用手触摸折痕,打开,请同学们照这样再做几次。

  生:折圆

  师:原本*展的圆上,多了很多很多的折痕,在这些折痕里藏着许多许多关于圆的奥秘,同学们想发现吧?请同学们在4人小组里围绕折痕,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由组长记下“我们的发现”。汇报发现的时候,由组长上来发言,组员可以补充。但每一组只能用一句话汇报一个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发现,别的组发表过的观点,其他组便不再重复,开始讨论。

  (1)、(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课堂小结: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我们的思路。今天,我们认识了圆。【板书:圆的认识】一开始,我们学*了画圆,你觉得画圆要注意什么? (定点、定长)圆是由无数个特定的点手拉手围成的优美曲线。半径和直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圆。半径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直径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直径呢?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在回过头去,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投篮比赛要站成圆形了吗?谁来说说为什么?

  (四)、巩固练*,问题解决

  1、判断直径 、半径

  2、[媒体]填一填:

  3、[媒体]再请你辩一辩:下面各句话对吗?

  4、画圆

  请你画一个半径为4厘米的圆

  画的圆半径为4厘米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简单地说你是怎么确定半径为4厘米的?

  师:下面我们还将面临3个实际问题的挑战,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问题1、你能测量出1圆硬币的直径吗?(参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问题2、你能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1米的圆吗?(参考用工具:绳子、粉笔)

  问题3、车轮都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为什么?(参考用工具:自行车)

  师:我已经发现,很多同学都笑了,这说明他心里有底了。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来研究。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发挥想象,灵巧操作

  (1)、给你两枚钉子和一条一定长度的绳子,你有办法画出圆来吗?

  (2)、任意画出一个圆,再标出圆心、半径、直径。(字母表示

  师:学完这节课,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吗?圆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同学们去研究和发现!愿我们的学*和生活都像圆那样完美!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56—58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学会使用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4、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片。

  学具准备:圆规、直尺、圆片。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情导入

  同学们喜欢骑自行车吗?(喜欢)那么你们一定知道自行车车轮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出示图片)

  为什么车轮设计成圆呢?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学了今天的内容大家就会明白的。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实际例子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学*兴趣,另一方面为学*新知识做了铺垫,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的活动。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1)师:除了车轮是圆形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看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2)学生举例。

  (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圆的图片:请大家看屏幕(课件演示)。

  (4)师:同学们我们不仅用圆来装扮我们的生活,还将圆的一些特征巧妙的用于生活。

  (三)操作探究,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

  1、折一折,认识圆心。

  (1)让学生用老师准备好的圆形图片,对折后打开,换个方向后再对折打开,看有几条折痕,相交吗?再折几次,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圆的中心)

  (2)教师揭示:这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用字母“ο”表示。

  (3)课件演示后,学生自己在圆上标出圆心。

  2、连一连,认识半径、直径

  (1)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γ”表示。

  (2)课件演示。

  (3)让学生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

  (4)教师解释圆上、圆内、圆外

  (5)学生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标出。

  (6)想一想:同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半径?这些半径的长度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际测量认识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7)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

  (8)课件演示

  (9)学生互相指一指直径,并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直径。

  (10)想一想: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际测量认识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比一比,掌握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刚才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以及半径、直径的特征,那么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己先动手测量、比较,然后小组探讨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一:我们通过测量发现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小组二:我们把直径对折过去发现刚好是两个半径的长度,所以认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

  (4)教师归纳小结: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是:d=2r或r=d/2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线,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分组交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和展开探究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新知,学生学*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新知,掌握新知。]

  (四)动手操作,掌握圆的画法

  1、认识圆规,教师介绍圆规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

  3、学生用圆规画圆,指名学生演示画圆,并让学生边演示边归纳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4、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完后同桌互相检验。

  5、按要求画圆,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画3个同心圆,3个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圆)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归纳: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设计意图:老师先示范画圆接着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圆,画圆之后,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同时让学生反复画圆之后,结合画圆的过程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便于学生深化对圆心和半径的认识。]

  六、实践应用,深化知识

  (1)、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2、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是4厘米。( )

  3、半径2厘米的圆比半径1.5厘米的圆大。( )

  4、圆的半径是射线。 ( )

  5、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2)、回放上课时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动画,谁能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为什么车轴要装在圆心上?

  (3)、下面投球比赛中,那种游戏方式最公*?

  略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亲眼看见圆的知识的应用,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七、总结新知 畅谈收获

  本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象圆一样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来认识它,理解它,应用它。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学*中,经过自己的实践,一定会探索出大自然中的更多奥妙。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 心 0 在同圆内:

  半 径 r r=d/2 或

  直 径 d d=2r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