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2-06 00:00:00 [db:标签-标题]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生:搭船的鸟

  师:搭,搭船;我们在生活中常说搭船就是?

  生:乘船、坐船。

  师:是的,搭就是乘坐的意思。搭,搭船的鸟。准备(手势示意),跟我一起补充课题。“搭”左右结构,从左写到右。先写提手旁,一横、二竖、三什么?

  生:三提。

  师:三提收笔横中线。接着,右上草字头要紧凑;右下合字看起笔,中间一横要压线。

  (二)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师:请你跟我读课题(我就跟你读课题)。搭船的什么?

  生:搭船的鸟。

  师:怎样的鸟?

  生:搭船的鸟。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或想发问的吗?(相机板书: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过渡语: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同学们读后用心思考,竟能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疑问,这是会学*的表现。那我们就带着疑惑走进文本。

  二:检测预*,初读课文

  (一)检测预*

  过渡语:课前,大家已有预*,你能结合预*说说这是一只什么鸟?如果有点儿困难,你可以悄悄地看看课文。

  生:这是一只翠鸟。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课文第五自然段读到的。

  师:(ppt出示第五自然第一句)我喜欢这样的回答,知道是什么,还知道从哪里来,有理有据。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什么鸟?(这是一只翠鸟。)翠、翠鸟、一只翠鸟、这是一只翠鸟。

  2、识“翠”音、形

  师:手准备,和我一起写主人公的名字。翠上下结构,从上写到下,上面是羽的变形,看起笔是横折;下面这个部件读卒(zú),关键在竖要出头。翠(cuì),翠(cuì)鸟,*舌音真好听。请用铅笔在课题鸟旁工整地写上翠鸟。

  (二)初读课文

  1、同桌共读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走进翠鸟,一起读读它的故事。请看初读提示。

  2、分组读

  师:哪一组同桌想来展示你俩的合作成果?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其余同学做评委,眼看字、耳听读,如果全对请击掌一次;如果有错,请举手帮助。

  3、检测字音、连词读

  师:从大家的朗读中,我听出预*做得扎实。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句子,你会读吗?

  (1)第一句:结合插图理解“船篷”;联系生活读准“沙啦”。

  (2)第二句:读准音难字“翠、翅、鹦鹉、长嘴”

  (3)第三句:读好“静悄悄”的语气

  (4)第四句:读准音难字“哦、捕”

  三:走进文本,品读语段

  (一)这搭船的翠鸟是怎样的?

  师:我们初读课文即知道搭船的鸟是一只翠鸟,那这只翠鸟是怎么样呢?你喜欢它吗?不着急说,请自读课文,到文中去找找,勾画,争取不看书也能说出来。提醒汇报方式:我认为这是一只()的翠鸟,我从文中()读到的。

  (二)聚焦第二自然段,从颜色感知外形之美

  (1)体会总起句与分句的关系

  彩色=翠绿色、蓝色、红色。

  (2)鹦鹉图片对比,感知外形美丽

  师:老师去年买了一本书《发现最美的鸟》,这是书里鹦鹉的插图,看了图片,你最想用哪个词夸夸鹦鹉?(鲜艳、好看……)

  师:鹦鹉已够吸人眼球、已够漂亮了,文中说比鹦鹉还漂亮,谁比鹦鹉还漂亮?

  生:翠鸟比鹦鹉还漂亮。

  小结:这真是一只漂亮的翠鸟。孩子们,我们有手、眼、头,这是我们的外貌。而动物的羽毛、翅膀、长嘴就是他们的外形,请跟读外形。所以,第二自然就是在写翠鸟外形的漂亮。

  (三)链接文本《翠鸟》,感知动作敏捷

  师:这不仅仅是一只外形漂亮的翠鸟,还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生:这还是一只会捕鱼的鸟。

  (1)找捕鱼动词

  师:你能找到表示翠鸟捕鱼的词语吗?请用三角形标注。

  生:翠鸟捕鱼的词语:冲、飞、衔、站、吞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从纵身一跃的冲准备捕鱼到捕到鱼的衔,再到吃进肚子的吞,这就是作者有序的观察。小手就是一只会捕鱼的翠鸟,准备,我读句、你表演。

  师:我们合作读,我读黑色字,大家读黑色、红色、黑色的字。像这样读:我正想着,它冲进水里,不见了;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2)对比读感知动作敏捷

  师:你从我们合作对比读中发现了什么?

  生:红色的字写出翠鸟捕鱼动作快。

  师:是的,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写出翠鸟捕鱼动作的快,老师送大家一个词语:敏捷,它就表示动作快。

  (3)回文品读翠鸟动作敏捷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只动作敏捷的翠鸟吧!我正想着,起!

  (四)这只翠鸟为什么要搭船呢?

  师:课文读到这里,作者细致的观察、有序的观察让我们知道搭船的是一只翠鸟,一只外形漂亮的翠鸟,一只动作敏捷的翠鸟。这似乎已清晰地告诉我们这只搭船的鸟详细情况,那课文第三自然段就删除好了,可以吗?

  生阐述理由

  小结:哦,原来,我们观察一种动物时,不仅需要细致观察、有序观察,还可以融一些合理的猜想,这样让课文更有意思。

  (五)齐读课文,读中感悟细致观察

  师:同学们,生活中不仅可以观察鸟,还可以观察一花一草一树,甚至可以观察我们生活的环境等。所以,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一边观察,一边融入合理的想象,你将会与美好结缘,发现更多美的事物。请同学双手捧书,回归文字,读读文字背后传递的观察之美。搭船的鸟,起。

  四:指导写字,落实形难字

  侧重形难字“搭、翠、嘴”;归类学*带口字旁字“啦、响、哦”。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基础点:音难字“翠、悄、鹦鹉、捕”;多音字“啦”;形难字“搭、翠、嘴”。

  诵读点:品读第二自然段描写颜色的词语,感受其外形之美;品读第四自然段描写捕鱼动作的词语,感受其动作之快。

  思考点: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训练提取关键词语的能力。

  拓展点:课外阅读推荐《发现最美的鸟》,找生活中的一种动物观察其外形、动作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基础点、诵读点、思考点。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细致、有序的观察方法,在生活中做一个乐于观察、发现美的孩子。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一)直呼导入,识“搭”音、形、义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亲、父、啦、响、羽、悄、吞、哦、捕”10个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阅读“翠鸟捉鱼”一段,感受翠鸟动作的敏捷,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回顾全文,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学*观察的方法,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1、引导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什么?

  2、师生交流:

  我们知道了作者都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

  (1)作者观察了下雨时船上的情景。

  (2)作者观察了小鸟的样子。

  (3)作者观察了小鸟捉鱼的动作。

  3、师小结:

  上节课我们还详细了解了作者对翠鸟外形的描写,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感情读一读这一段: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4、过渡:作者不光对翠鸟的外形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精彩,对翠鸟捕鱼这一部分描写的更是画面感十足,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学*“翠鸟捕鱼”,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

  1、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课文中的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动作敏捷)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2、交流预设:

  (1)翠鸟飞得很快。(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翠鸟一下子冲进水里,一个“冲”字,写出了翠鸟动作迅速。

  (2)翠鸟捉鱼的本领很好。(谈体会)“没一会儿”它又飞起来了,还衔着一条小鱼,时间很短。(理解“衔”,叼着)

  3、作者对翠鸟捉鱼这一场景的观察,主要是体现在翠鸟的动作上。除了“冲、衔”,翠鸟还有哪些动作,请你圈出来。

  (1)学生自由读书、圈画、交流(冲、飞、衔、站、吞)

  (2)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①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

  ②请听老师范读,注意加点的动语,边听边想象翠鸟捉鱼的画面。

  ③学生交流: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

  ④此情此景,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翠鸟捉鱼的画面?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主要教学内容

  1、对儿童认知自然和美的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对美的初步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2、对教材选择的思考

  本章节课程导入,是“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发现点滴美的章节。大自然中,人与动物相处也贴*孩子生活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邀请孩子把自己与动物(宠物)相处的有趣事进行分享,并且可以让愿意的孩子回去和家长合作,为自家的萌宠来拍一个特写,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自家宠物的爱来升华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爱,并通过无意搭船的鸟为“我”单调旅途添色的简单生活场景来感知世界上美的存在关键在于是否发现。

  3、对教学目标、重难点的思考

  对生活场景做细致观察,能和同伴交流自己发现的生活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情。

  小鸟搭船来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自家宠物的爱上升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大爱。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情况

  ——学生学*本节知识前已学过哪些相关知识?哪些相关知识薄弱?

  2、能力基础情况

  三年级是培养孩子学*能力关键期,是良好学**惯定型和培养的最后关键期,是培养孩子情绪控制能力和意志品质的关键期。对孩子进行教育不仅是增长知识,还包括形成融入社会意识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会热爱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3、分析本班学生(包括*惯情况思维*惯学**惯以及学风)

  设计理念:

  热爱生活,发现美

  热爱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生字、生词以及阅读方法

  2、小鸟搭船的小事进一步升华对自然的热爱,和谐相处

  3、通过对一些简单生活场景作细致观察,发现生活之美,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2、对最*天气进行简单记录。通过天气变化来感知心情是否因此改变,初步感知美

  3、提前了解学生家里养宠物的情况,并征求家长同意,合作为其拍几个镜头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难点

  1、针对教材内容,对文章进行整体脉络梳理,会读、写文中生字、生词;掌握语文课文阅读方法,通过对各个自然段的教学来进一步感知阅读

  2、针对学生,通过语文故事来领略生活美,并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方法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主要通过问答,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诱导,学生组成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性”原则。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灵活多样;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学流程

  一、单元介绍

  (1)章节导入

  由“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章节的标语导入

  过渡: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贝多芬的《小夜曲》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美是什么?一个人的美又该如何评定?---(不能以貌取人,注重心灵美)

  (2)整理章节大纲

  课文+*作例文(*作单元)

  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仔细观察,将所得记录下来

  二、走进课文《搭船的鸟》

  (1)对题目做一个预测,引导他们联想

  鸟还会搭船?

  为什么要搭船?

  怎样的船?怎样的鸟?

  (二)、学生自己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朗读

  (三)、请学生挑一个自己最拿手的生字到讲台上来讲解自己是如何记忆的;在讲解过程中,纠正易错点(字写在黑板上)

  要求:先写准,再写好看。注意观察字的结构,注意笔锋。

  (四)、通过预测,带着疑问读课文

  将含有生字的词圈出来,教学生如何记笔记(不同颜色的笔)、画圈、画三角形

  (五)、易混淆的字(通过田字格细讲)

  俏/悄/销/消/稍/哨

  搭/嗒/塔

  哦

  【ò】语气词

  【ó】语气词

  【é】吟哦

  鹦鹉(都是鸟字旁,且鹉没有一撇)

  理解课文,作者对哪些事物作细致观察?

  翠鸟

  天气、船、雨点——雨天船上的情景

  第一段,师:这是一段怎样的旅程?

  **常常,回家探亲

  【蓑衣】,用草编成的,“孤舟蓑笠翁”

  【笠】,帽子

  联系实际:世纪金源有一景区里面有蓑笠——引发学生共鸣

  第二段,一只鸟飞到了船头

  师:这只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的翅膀()长嘴()的羽毛

  综合概述:()的小鸟

  色彩艳丽,百里挑一,引人注目的鸟

  变音

  多么美丽啊(li a )——ya

  第三段,作者疑问,什么时候来的?静静待在船头,站在那做什么呢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不得不,双重否定=肯定

  连用三个问句,对这只小鸟的好奇,那么这些疑问有没有解决?

  ——引发兴趣,往下读

  第四段,对翠鸟捕鱼的动作描写

  具体描写{翠鸟} ----静态(第二段)

  ----动态(第四段)

  师:找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 ▲﹏(符号标注,做笔记)

  刻画了动作敏捷的一只翠鸟(冲、飞、衔、站、吞)

  师:我仿写了一个句子,一下子跳进水里不见了,又冲了出来,红色的小嘴叼着鱼,一口把小鱼吃了下去。

  【讨论】

  冲——跳。速度更快,迅猛。

  衔——叼。衔,悠闲;叼,有咬的过程。

  翠鸟捕鱼技术高超,还有轻松的意思(如衔着香烟)

  吞——吃。速度更快(如猪八戒吞人参果连味道也没尝到,用的就是吞来形容)

  一下子/没一会——表示时间之快

  师:什么画面?

  翠鸟看似搭船,实则时刻观察湖面捕鱼

  师:有没有同学见过鸟是如何捕鱼的?从语文课本中联系到实际生活,语文也是源于生活

  介绍鱼鹰,一种专门捕鱼的鸟,丰富孩子知识面——趣味性

  第五段,朗读语句,注意语气词

  情感:有趣、神奇——愉悦

  【写作对象】阳光、正面

  【启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好漂亮——鸟笼?

  搭船——嫌弃、赶走?

  热爱自然、热爱小动物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翠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

  教学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PPT演示。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拿出语文课本,翻到第15课。我们一起齐某某课题:15预备齐。这是一篇观察作文,那作者观察了什么呢?

  2.女生读第一自然段,全班同学找一找作者写了什么呢?并画出来。谁来说一说?(生:雨、船夫)

  那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PPT)“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师:作者把他们的交通工具都写出来了。)“到乡下外祖父家去”(师:还写出了他的目的地)

  作者观察得真细致呀!

  作者还观察到她和妈妈坐在哪里?(船舱里)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作者还观察到那天的天气,那天的天气怎么样?(男生读)她观察到那天天还下着大雨,雨点打在哪?(船篷上)发出怎么样的声音?(沙某某沙某某地响)。沙某某是一个拟声词,这是作者从哪个角度进行观察的呢?(听)。同学们观察得也很仔细。

  作者还观察到了什么呢?(第一二组读)这一句作者观察到了什么呢?(船夫用力地摇着橹)这是对船夫的什么描写?(动作)。

  总结:所以这一段话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ppt出示:听、动作)

  精读课文,品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后来呢?(齐某某句子:后来雨停了)这是一句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明了下面要写的是即将发生的情况。下面发生了什么呢?谁来读一读?(生:我看见XXXXXXXXXX红色的长嘴。)

  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句话。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这句话的中心句(中心句就是,后面的话都是围绕着那句话写的)我请赵某某说一说他找的是哪一句?(生:我看见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非常准确,同学们找的也是这一句吗?没找对的同学要改正过来。

  小结:这就是这句话的中心句,总写了鸟的美丽。大家一起齐某某一遍

  他是从哪个地方观察的呢?圈出来。谁来说说他圈了什么?(羽毛、翅膀、长嘴)。我们一起看,作者观察到小鸟的羽毛是什么色的?(翠绿的)翅膀呢?(蓝色)还有一张什么样的长嘴?(红色的)。这是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做出来观察,把“外形”写在这段话的旁边。

  作者觉得翠鸟比(鹦鹉还漂亮),这里用翠鸟和鹦鹉一起对比,突出了翠鸟的美,比花花绿绿的鹦鹉都漂亮,那是多么美丽啊!在我们写作文时,我们想表达一件事物的优点或缺点时,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比如陆子毅很高,比老师还高。

  填一填。齐某某句子,再次体会翠鸟的美丽。

  看见这样一只美丽的小鸟,“我”会产生哪些疑问?谁来说一说?(生:他什么时候XXXXXXXXXX外祖父家里去吗?)嗯你把作者的疑问都读出来了,这是对作者的心理描写。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疑问呢?(因为他一直注意小鸟)是的,作者一直注意着、关注着小鸟,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他很喜欢这只小鸟,只有喜欢才会一直关注着它、观察着它,为下文他要对小鸟作出仔细观察作铺垫。

  ppt出示总结,齐某某

  接下来作者又观察到小鸟什么了呢?我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这是作者对小鸟的什么进行描写?(动作)

  你从哪看出来的呢?用三角符号找一找动作的词(冲、飞、衔、站、吞)太棒了同学们!现在拿出笔一起把这几个动词画出来,并把”动作描写”写在这段话上面。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动词看出小鸟的捕鱼技术怎么样?(很厉害、熟练),我们也可以说它的捕鱼技术很娴熟,娴熟也是熟练的意思。

  我们还可以从“一下子、没一会儿”看出小鸟捕鱼的速度很快很敏捷、用横线画出来。

  小鸟捕到鱼之后,站在船头一口把鱼吞了下去。作者居然还观察到小鸟吃鱼是一口就把鱼吞了下去,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也可以学一学作者这样的观察方法,留心身边的事物。

  最后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什么鸟?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的名字叫“翠鸟”,这真是一直有灵性的鸟儿,它居然还会搭我们的船捕鱼吃,一点儿也不怕人。在小鸟搭船时,我们也没有打扰它赶它走。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一次普通的旅行,翠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美好的景象。

  2.(ppt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见这张图觉得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美好,你喜欢这样的情景吗?所以我们以后遇到小动物要与小动物和谐相处,默默地观察它就好了。

  板书

  羽毛翠绿

  外形翅膀带蓝色

  红色长嘴亲*美好自然

  搭船的鸟人鸟和谐共处

  动作冲、飞、衔、站、吞

  五、课后*题

  1.它一下子?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起来了,红色的长嘴?着一条小鱼。他?在船头,一口把小鱼?了下去。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对那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小练笔:学*本文写翠鸟的方法,写一写你认识的一种动物,把它的相貌写清楚(100个字左右)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学*目标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评价任务

  任务一: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任务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任务三: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评价要点

  一、复*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准确读出本课生字新词,并会写生字。(评价目标一)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指导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二)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附: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长嘴——红

  美丽羽毛——翠绿

  翠鸟翅膀——蓝色

  本领高一下子没一会儿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研读对翠鸟动态的描写,感受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抓住节点,梳理顺序,学*慢镜头观察的方法,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流程】

  一、立足起点,指向“写了什么”

  1、经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船头的鸟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作者心里冒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作者正想得入神,翠鸟开始行动了,它在干什么?(翠鸟在捕鱼)

  2、对比课文读一读,只用一个动作“捕”,这样写好不好?

  出示:

  A、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B、我正想着,翠鸟开始捕鱼。

  预设:只用一个动作“捕”,没能把捕鱼过程写清楚。

  3、那文中是如何将捕鱼过程写清楚的呢?请圈出表示动作的词。(冲、飞、衔、站、吞)

  4、翠鸟有这么多动作,我们用手势来体验一下捕鱼的过程。

  5、借助动作词,谁能说清楚翠鸟捕鱼的过程?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起点出发,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将动态写清楚的必要。圈出表示动作的词,感受作者是如何写清楚的。用手势来体验,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直观感受捕鱼的动态过程。借助动作词,复述捕鱼过程,实现语言内化,再次感受动作词的妙处。至此,对动态建立初步感知,即通过一连串动作来呈现。】

  二、揣摩语言,指向“为什么写”

  1、这么多动作,猜猜捕鱼的过程有多快。别瞎猜,再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根据。(预设:关键词“一下子”“没一会儿”。)

  2、视频验证:别眨眼,从翠鸟离开枝头到回到枝头,数一数一共有几秒。(三秒)

  3、现场体验:请一位同学从教室这头“飞”到那头,模仿翠鸟捕鱼的过程。

  点拨:这位同学气喘吁吁,所用时间还是超出了三秒。再看翠鸟,三秒之内几个动作一气呵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动作敏捷)

  4、联系生活:如果让你下水抓鱼大概花多长时间?渔夫撒网捕鱼大概花多长时间?这样一对比,你觉得翠鸟技术怎样?

  点拨:将动作写具体,表现高超的捕鱼本领。

  5、指导朗读:让我们再回味一下翠鸟动作的行云流水。

  【设计意图:

  抓住关键词体会捕鱼的速度,感受语言的力度与情味。视频验证,激发学*兴趣,达成直观感受。现场体验,在对比中感受动作的敏捷。联系生活,在对比中感受捕鱼本领的高超。至此,进一步体会将动态写清楚的意义,充分体会动作词的表达效果。】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设计说明】

  本单元主要是围绕“观察”这个主题展开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鸟搭船捕鱼这一情景,便让读者看到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文章还重点观察了翠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儿”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谜语导入,激趣促学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来考一考咱们班聪明的同学。

  出示谜语:一身彩衣多美丽,红嘴蓝翅翠绿羽。耐心等得时机到,衔来鱼儿吞肚里。对,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翠鸟。

  翠鸟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它不仅漂亮,还会搭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这只聪明的鸟

  出示课题《搭船的鸟》

  2.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细致观察的事物

  1.细致观察了大雨

  找出描写下雨的句子: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拉沙拉地响。

  学*拟声词的用法,知道作者细心观察雨是采用了用眼睛看和用耳朵听来观察具体事物的,引导同学们留意还有哪些观察事物的方法。

  2.细致描写了船夫,勾画出描写船夫动作的词语。

  3.细致描写了翠鸟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4)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5)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相机板书)

  (6)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8)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9)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0)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1)经过刚才的练*,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说)

  (12)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3)总结翠鸟的外形美(相机板书外形美)

  2.认识翠鸟捕鱼的本领,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作者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回答。

  (3)教师评议并小结:这只翠鸟到底打我们的船要去哪里呢?

  (4)配乐朗读翠鸟捕鱼的句子,让学生闭眼想象翠鸟捕鱼的画面。

  (5)出示翠鸟捕鱼视频,引导学生勾画翠鸟捕鱼的动作.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板书捕鱼快)

  (9)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0)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板书)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原来翠鸟搭我们的船是去捕鱼啊,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搭过别人的车呢?总结翠鸟的灵性和对人类的信赖。

  四、深入拓展,深化情感

  1.出示翠鸟捕鱼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翠鸟捕鱼的一系列动作

  2.播放剪辑好的视频,分段观察翠鸟捕鱼动作,并用上一系列动词如:收紧俯冲展开扎进张开咬住一蹬扇动飞起

  3.完成课堂学*单并交流。

  五:作业

  1.仔细观察家里的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并写下观察日记。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扩展阅读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扩展1)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基础点:音难字“翠、悄、鹦鹉、捕”;多音字“啦”;形难字“搭、翠、嘴”。

  诵读点:品读第二自然段描写颜色的词语,感受其外形之美;品读第四自然段描写捕鱼动作的词语,感受其动作之快。

  思考点: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训练提取关键词语的能力。

  拓展点:课外阅读推荐《发现最美的鸟》,找生活中的一种动物观察其外形、动作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基础点、诵读点、思考点。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细致、有序的观察方法,在生活中做一个乐于观察、发现美的孩子。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一)直呼导入,识“搭”音、形、义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用朴素而清新的语言,写了我和母亲坐船到乡下偶遇一只翠鸟搭船捕鱼,文章语言虽然浅显,读起来却耐人寻味,通过作者善于观察的眼睛,不仅介绍了翠鸟美丽的外形,还生动描写了翠鸟捕鱼敏捷。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这样一次*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的事物并仔细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文中的我观察细致,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棚上“沙**啦”的响声,翠鸟出现后,我看到它美丽的外貌,接着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的动作。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学*细致观察的方法,尝试观察练笔。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单元要素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搭船的鸟》,齐读一遍课题。

  让我们回顾一下单元导读页,这个单元是个(*作单元),还记得本单元我们要学*的本领吗?一起读读,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观察)接下来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学*怎样观察。板书观察

  二、解读文本,学*观察方法

  (一)学*第一自然段,*得第一个观察小妙招

  快速读课文,找一找作者都观察了哪些事物?雨,船夫、翠鸟。雨和船夫你都是从哪里发现的?

  出示第一段:谁找到写雨的句子。我坐在船舱里,怎么知道雨下得很大?你真会发现。你再来读一读,让我们竖起小耳朵听听雨声。

  你听到了什么?带上耳朵我们聆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谁找到船夫的句子?作者听得仔细,看得也仔细,你从哪里可以发现?作者坐在船舱里,听到沙**啦的雨声,看到船夫用力摇橹,于是写下了观察所得。你瞧,原来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板书:(看听),我们学到一个观察小妙招:从不同角度来观察。

  (二)、学*第二段,*得第二个观察小妙招

  过渡语:孩子们,此时小主人公的旅途似乎有些寂寞,突然,船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谁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只鸟身上。课文哪些地方在观察这只鸟?

  请你来读这一段,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一只彩色的鸟,我看到这只鸟的颜色?

  颜色多么鲜艳啊,难怪一下子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继续交流。还是一只美丽的鸟,比鹦鹉还漂亮。

  明明在写翠鸟,为什么又写鹦鹉呢?去掉这一句怎样?

  看来,作者不仅观察眼前这只翠鸟,也曾经仔细观察过鹦鹉,我们要学*作者,养成留心观察的好*惯。

  2、(出示两段话,男女生分别读)对比发现,你发现了什么?能否改成这样?

  是啊,“一些蓝色”让我们看到了作者观察多么细致。看来,观察不是粗略地看和听,观察一定要细致。(板书细致)。但细致又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最吸引你的地方,看这只小鸟外形,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色彩鲜艳这一特点,所以作者紧紧抓住彩色写出它的外形美。(板书:抓特点)这是作者告诉我们的第二个小妙招。

  3、*得这些法宝,让我们来小试身手吧!

  一只漂亮威武的大公鸡来了,仔细观察,谁来描述大公鸡?

  找学生评价。为你们点赞。

  (三)、观察翠鸟捕鱼——*得第三个小妙招

  1.孩子,你看,有了你们的细致观察,大公鸡呼之欲出。那翠鸟除了外形美丽,还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谁来为大家朗读第四段?翠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大家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翠鸟怎样捕鱼?看视频,说感觉,真敏捷。这样敏捷,也没有逃脱作者的眼睛,再读第四段,看作者是怎样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你觉得哪个动词用得最好?说理由。

  看来光会观察还不行,还要会用上准确的词语来描述。特别是观察动作,用词一定要准确生动,才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板书:第三个小妙招,:用词准。

  谁来读这一段,让我们感受一下翠鸟的敏捷?找一生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脑海里出现怎样的画面?

  2、听你的发言,一只敏捷的翠鸟出现在我们眼前。我还看到你做了动作,来,孩子们,现在让你的小手变成一只翠鸟,我们一起去捕鱼。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3、小翠鸟们,吃了小鱼快坐好吧,还有精彩等着你呢。

  请大家再看一段视频——青蛙捕食,没看清楚?再看一遍,一定要聚精会神地观察,连眼睛都不能眨一下。注意观察青蛙的动作。

  你刚才看到青蛙捕食的哪些动作?蹲、爬、盯、伸、卷等。动笔写几句,注意用上刚才说的这些动词。

  把画面变成文字,需要我们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描述才会生动形象。

  展示交流,参考评价标准,学生点评,

  三、回归整体,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

  1.孩子们,你看,一次**常常的旅行,旅途中巧遇一只翠鸟,因为作者留心观察,一切就变得有趣起来:我觉得船里听雨有趣,你觉得哪里有趣?这一切有趣都源于作者的留心观察。观察离不开好奇心,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呢?

  朗读第三段,这么多的问号让你感受到什么呢?作者一边看一边想,观察多有趣啊,心里想也是观察的一个角度呢!板书想

  2.孩子们,此时要是你也在船上,你会想些什么呢?大家心里充满了无数的小问号,看来你也很有好奇心,也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好奇。

  四、解读课题,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老师也有疑问了,作者重点是观察翠鸟,题目直接写成《翠鸟》不好么?“搭船的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你敢坐陌生人的船吗?这只鸟为什么敢搭我们的船呢?

  你看,多么有灵性的一只鸟啊,我们和小鸟和谐相处,生活可以更加美好!

  六、总结全文,延伸生活

  1、孩子们,一个善于留心观察的人,一定会对生活有更多的发现,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相信同学们也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留心观察生活,积累*作的素材。

  2、最后来看今天的作业,指名读一读。采访几个孩子,要观察什么?小猫小狗小仓鼠,注意观察它们的外形和做事的动作,试着描写一下,期待下节课你的分享。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翠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

  教学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PPT演示。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拿出语文课本,翻到第15课。我们一起齐某某课题:15预备齐。这是一篇观察作文,那作者观察了什么呢?

  2.女生读第一自然段,全班同学找一找作者写了什么呢?并画出来。谁来说一说?(生:雨、船夫)

  那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PPT)“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师:作者把他们的交通工具都写出来了。)“到乡下外祖父家去”(师:还写出了他的目的地)

  作者观察得真细致呀!

  作者还观察到她和妈妈坐在哪里?(船舱里)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作者还观察到那天的天气,那天的天气怎么样?(男生读)她观察到那天天还下着大雨,雨点打在哪?(船篷上)发出怎么样的声音?(沙某某沙某某地响)。沙某某是一个拟声词,这是作者从哪个角度进行观察的呢?(听)。同学们观察得也很仔细。

  作者还观察到了什么呢?(第一二组读)这一句作者观察到了什么呢?(船夫用力地摇着橹)这是对船夫的什么描写?(动作)。

  总结:所以这一段话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ppt出示:听、动作)

  精读课文,品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后来呢?(齐某某句子:后来雨停了)这是一句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明了下面要写的是即将发生的情况。下面发生了什么呢?谁来读一读?(生:我看见XXXXXXXXXX红色的长嘴。)

  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句话。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这句话的中心句(中心句就是,后面的话都是围绕着那句话写的)我请赵某某说一说他找的是哪一句?(生:我看见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非常准确,同学们找的也是这一句吗?没找对的同学要改正过来。

  小结:这就是这句话的中心句,总写了鸟的美丽。大家一起齐某某一遍

  他是从哪个地方观察的呢?圈出来。谁来说说他圈了什么?(羽毛、翅膀、长嘴)。我们一起看,作者观察到小鸟的羽毛是什么色的?(翠绿的)翅膀呢?(蓝色)还有一张什么样的长嘴?(红色的)。这是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做出来观察,把“外形”写在这段话的旁边。

  作者觉得翠鸟比(鹦鹉还漂亮),这里用翠鸟和鹦鹉一起对比,突出了翠鸟的美,比花花绿绿的鹦鹉都漂亮,那是多么美丽啊!在我们写作文时,我们想表达一件事物的优点或缺点时,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比如陆子毅很高,比老师还高。

  填一填。齐某某句子,再次体会翠鸟的美丽。

  看见这样一只美丽的小鸟,“我”会产生哪些疑问?谁来说一说?(生:他什么时候XXXXXXXXXX外祖父家里去吗?)嗯你把作者的疑问都读出来了,这是对作者的心理描写。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疑问呢?(因为他一直注意小鸟)是的,作者一直注意着、关注着小鸟,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他很喜欢这只小鸟,只有喜欢才会一直关注着它、观察着它,为下文他要对小鸟作出仔细观察作铺垫。

  ppt出示总结,齐某某

  接下来作者又观察到小鸟什么了呢?我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这是作者对小鸟的什么进行描写?(动作)

  你从哪看出来的呢?用三角符号找一找动作的词(冲、飞、衔、站、吞)太棒了同学们!现在拿出笔一起把这几个动词画出来,并把”动作描写”写在这段话上面。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动词看出小鸟的捕鱼技术怎么样?(很厉害、熟练),我们也可以说它的捕鱼技术很娴熟,娴熟也是熟练的意思。

  我们还可以从“一下子、没一会儿”看出小鸟捕鱼的速度很快很敏捷、用横线画出来。

  小鸟捕到鱼之后,站在船头一口把鱼吞了下去。作者居然还观察到小鸟吃鱼是一口就把鱼吞了下去,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也可以学一学作者这样的观察方法,留心身边的事物。

  最后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什么鸟?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的名字叫“翠鸟”,这真是一直有灵性的鸟儿,它居然还会搭我们的船捕鱼吃,一点儿也不怕人。在小鸟搭船时,我们也没有打扰它赶它走。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一次普通的旅行,翠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美好的景象。

  2.(ppt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见这张图觉得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美好,你喜欢这样的情景吗?所以我们以后遇到小动物要与小动物和谐相处,默默地观察它就好了。

  板书

  羽毛翠绿

  外形翅膀带蓝色

  红色长嘴亲*美好自然

  搭船的鸟人鸟和谐共处

  动作冲、飞、衔、站、吞

  五、课后*题

  1.它一下子?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起来了,红色的长嘴?着一条小鱼。他?在船头,一口把小鱼?了下去。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对那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小练笔:学*本文写翠鸟的方法,写一写你认识的一种动物,把它的相貌写清楚(100个字左右)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啦”。正确认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鸟会搭船,奇怪不奇怪?今天,我们就来学*《搭船的鸟》,看看会搭船的是什么鸟?(板书课题)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6.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让学生再认。

  7.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自由阅读课文,看看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位,理解课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多么的美丽。”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作者对小鸟的赞美之情)

  你想怎么读这句话?

  2.出示翠鸟图片,结合第2自然段,观察翠鸟的外形,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预设:它站在船头做什么呢?

  它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4.引导学生读好文章第3自然段的问句,体会“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5.读第4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透过“一下子”、“没一会儿”想像翠鸟的动作,体会小作者好奇欢快的心理。

  引导学生一边想象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使学生进入情境,自由发散思维,有利于自由在读中品位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二、积累与扩展

  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三、识记生字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然后进行小组间交流。

  2.利用动作识记“搭”、“吞”。

  3.指导书写时,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清每个字的占格位置,把字写匀称美观。强调:“舱”这个字要注意“舟”字旁的横不能写出头。

  在指导中注意老师的示范,便于学生模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掌握汉字结构规律和特点,写出美观的字。

  四、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课题中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这样的一次*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的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的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对小动物很感兴趣,文中的翠鸟那样的美丽与可爱: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它捕鱼又很敏捷、迅速。这是都是“我”细致观察的结果,因为留心观察,“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像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作的素材。

  教学目标:

  1.会写“翠”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媒体:

  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善于观察的孩子往往会有新奇的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看看善于观察的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今天我们继续学*15课《搭船的鸟》。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题。

  二、出示学*目标

  1.会写“翠”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认识翠鸟。

  (1)师:这只会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鸟?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件出示: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齐读句子,强调“翠”的写法。

  (2)师:让我们一起去和它做朋友吧!

  出示翠鸟的图片,谈谈你对翠鸟的印象。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快速浏览课文,哪个自然段写出了翠鸟的美丽样子?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翠鸟很美丽?

  点拨:抓住“美丽、翠绿、蓝色、红色”等词语体会。

  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翠绿”是什么样的颜色?“蓝色”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从“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一读这句话,把翠鸟的美读出来。

  过渡:红色、翠绿、蓝色,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语一起用,就为我们描写了一只彩色的小鸟。

  (4)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

  看到这样的一只小鸟,你们是不是也喜爱这只小鸟呢?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2自然段吧!

  (5)总结方法。

  作者先总写鸟的美丽,再分别从鸟的羽毛、翅膀、嘴来写鸟的美丽,并与鹦鹉进行对比,突出小鸟的美丽。

  要学*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主要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指导学*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么美丽的一只鸟站在船头,会让人产生什么想法?文中的小朋友又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从这段话的三个小问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拨:突出了“我”对小鸟的关注和喜爱,表现出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3)指导朗读。

  4.品读第4自然段。

  (1)师:这只美丽的翠鸟搭乘我们的船到底是干什么呢?

  出示课文句子: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2)课件播放翠鸟在湖面上捕鱼的视频,学生看看翠鸟是怎样捕鱼的?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交流。

  (3)作者也为我们记录了翠鸟捕鱼的过程,让我们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关于翠鸟捕鱼的动词圈画出来。

  (4)小组合作学*,汇报交流。

  翠鸟捕鱼的动词有“冲、飞、衔、站、吞”

  a.“冲进”说明翠鸟的敏捷、灵活。

  b.如果把“吞”换成“吃”,好不好?

  (引导学生体会“吞”字是指整个儿地或成块地一下子咽下去,表现出翠鸟吃鱼的速度之快。)

  c.指名表演“衔”的动作。(用嘴叼)

  师:看了翠鸟捕鱼的经过,你又有什么话想对这只美丽的翠鸟说呢?

  你还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出翠鸟捕鱼动作快?

  师小结:“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翠鸟速度快、时间短、捕鱼水*高;

  e.指导朗读:用轻快的语气读,读出翠鸟的活泼可爱。

  5.再次学*第5自然段。

  (1)这只翠鸟搭乘我们的小船,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到鱼,说明翠鸟有什么特点?

  (会搭船捕鱼)

  (2)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3)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就成之为“灵性”。

  四、运用方法,仿写练*。

  1.翠鸟的美在于它有着色彩艳丽的羽毛和敏捷的身手。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同学们,你们留心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吗?请你用几句话写下来,把它的特点介绍给大家。

  2.学生仿写。

  3.小组交流。

  4.教师评价。

  五、课堂小结,升华感情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本课会认的生字,会写会写的生字,背诵喜欢的段落。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三、教学难点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是一只小鸟,它叫——翠鸟。了解翠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3.词语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

  4.翠鸟抓鱼,认识生字。出示生字,学生齐读。交流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按结构分类。

  2.认真描红,试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点评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四)、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现在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翠鸟为什么要搭船?

  2.出示第一句话。读一读,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3.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师: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想怎么读这句话?引导学生一边想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4.作者是怎么把翠鸟写具体的?指导写作方法:整体描写和局部描写。

  5.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积累语言。

  (五)、品读翠鸟捕鱼,学*写作方法

  1.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师指导朗读。

  2.翠鸟是怎么捕鱼的,圈出动词。

  3.这些动词能不能换?为什么?

  4.总结:作者运用连续动词写出了翠鸟捕鱼时动作娴熟。

  5.仿写,小动物活动的情景,用上连续动词。

  (六)、积累

  1.学生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会认读本课“亲、鹦、啦”等5个生字,重点会写“搭”和“翠”。

  2.通过小组合作品读描写翠鸟“外形”“捕鱼”的语段,了解“我”对翠鸟颜色、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创设观察实践活动,记录观察所得,初步树立留心观察的意识。

  教学重点

  品读描写翠鸟“外形”“捕鱼”的语段,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板贴、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学*篇章页,了解单元学*重点。

  (1)启发思考:今天我们要学*的第五单元是个特殊的单元,这是一个*作单元。读一读篇章页,你有什么发现?

  (2)根据学生回答,明确单元学*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2.引入课题,理解“搭船”。

  3.激趣、再读课题。

  二、预*反馈,感知大意

  教师引语:课前,同学们都预*了课文,首先考考你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学*生字词。

  (1)认读词语。

  (2)教学多音字“啦”。

  (3)指导书写“翠”。

  2.交流初步印象: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三、整体把握,品读观察细致之处

  教师引语:这是一次*常的探亲之旅,作者偶遇了这只搭船的鸟。在这次出行中,作者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地观察,你能够找出来吗?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画出有关句段。

  2.交流:你画出了哪些句段?

  3.预设(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1)雨、船夫

  (2)翠鸟的外形

  (3)翠鸟捕鱼的动态

  四、聚焦翠鸟,感知多重观察方法

  观外形

  1.出示要求: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外形的?

  2.交流作者观察方法。

  预设:

  (1)从整体到部分。

  作者先总写这是一只彩色的小鸟,然后分别写了羽毛、翅膀、长嘴。

  点拨:这样有序地观察,能够让我们对事物有一个全面、完整的了解。(板贴:从整体到部分)

  (2)抓住特点。

  抓住“一些蓝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细致。

  质疑:为什么没有注意到翠鸟的眼睛、爪子、尾巴去观察呢?

  可见观察外形的时候,要抓住事物最有特点的地方。(板贴:抓住特点)

  迁移:观察大象的外形,你会抓住?(扇子似的耳朵和长鼻子);斑马在你眼前,你会抓住什么观察它?(黑白条纹和大尾巴);如果是蒲公英呢?

  3.指导朗读:出示翠鸟的贴图。说感受,指导朗读。

  观动作

  教师引语:刚才作者观察的是静静的翠鸟(板书:静态),用了这些好的观察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翠鸟外形的美丽。它捕鱼的动态,作者又是怎样细致观察的呢?(板书:捕鱼动态)

  1.课件出示第四段:它捕鱼的动态,作者又是怎样细致观察的呢?同桌交流。

  2.交流作者观察方法。

  (1)抓住动作观察。

  圈出动作的词。这其实是一个连续的画面,作者却将它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的动作,这是观察动态事物的好方法(板贴:分解连贯动作)。

  结合动词,谈感受,随机指导朗读。

  你从这些动作的词语感受到了什么?特别是哪个词。(重点:飞、衔、吞)

  (2)关注动作细节。

  关注了捕鱼的速度。(一下子、一会儿、一口)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不仅关注到了捕鱼的动作,更关注到了这动作的细节。(板贴:关注动作细节)

  3.读文字,想象画面。

  读这一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先四人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4.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说感受,指导朗读。

  五、仿写片段,迁移运用

  教师引语:作者将翠鸟捕鱼一连贯的动作分解,细致地观察,为我们呈现出一个身手不凡、动作敏捷的翠鸟。这样的观察方法,值得模仿。

  1.观察视频“金鱼觅食”。

  老师带来一段“金鱼觅食”的视频。请仔细观察视频中小金鱼都有哪些动作,关注这些动作的细节。

  2.交流:小金鱼怎样在觅食。教师适时板书关键动词。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分享。

  六、总结全文,延伸课外

  大自然中,不仅仅是这只外形美身手快、有灵性会搭船的翠鸟,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流淌的小溪、雪中的松树、欢快的鱼儿,无处不是多彩多姿。同学们要用心感受,并用文字记录这个美妙的`世界。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5课,课文主要讲了“我”在坐船去外祖父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只美丽可爱的翠鸟,在对翠鸟详细观察的描述中,流露出了“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一个儿童的口气,写他眼中的翠鸟,语言真实、朴素、浅显易懂。“搭船的鸟”一个“搭”字,给人以童真、恬静之美,让读者感悟到人和动物相处的融洽与和谐。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第二自然段从静态角度描写翠鸟色彩之美;第三自然段以连续的问句体现儿童内心世界的童趣与好奇;第四自然段则从动态角度写翠鸟捕鱼,突出动作之快,体现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值得学*的写作技能。

  二、说教学目标:

  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会认读5个生字,会读会写11个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的描述,初步学*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进行事物描写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其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学*生字词,在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品读对翠鸟外形的细致描写,感受语言的形象生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品读对翠鸟外形的描写,初步学*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进行事物描写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自由谈论,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奠定情感基础,拉*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2.读题质疑法和问题归纳法。读题环节,我以课题“搭船的鸟”引起学生的好奇和疑问,并对学生的质疑进行归纳:这是什么鸟?它长什么样儿?它搭船干什么?促使学生主动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大意。

  3.自主学*、交流法。

  对于生字词教学环节,首先是学生自主学*生字词,教师对其学*情况进行检查和纠正;其次和学生交流识字写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最后,教师针对难写易错字进行示范指导。在阅读感悟环节上,也是以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交流作为主要的学*方法。

  4.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比如:我看到的鸟是什么样儿的?我想到了什么?小鸟在做什么?)在读中感悟我对小鸟的感情,想象翠鸟捕鱼的画面,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5.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只要学生有正确、流利的朗读,主动的思考和清晰的表达,都给予表扬和鼓励。

  除此以外,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等方法,力求做到在阅读实践中学*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读题环节,我以课题“搭船的鸟”引起学生的好奇和疑问,并对学生的质疑进行归纳:这是什么鸟?它长什么样儿?它搭船干什么?促使学生主动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大意。

  3.自主学*、交流法。

  对于生字词教学环节,首先是学生自主学*生字词,教师对其学*情况进行检查和纠正;其次和学生交流识字写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最后,教师针对难写易错字进行示范指导。在阅读感悟环节上,也是以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交流作为主要的学*方法。

  4.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比如:我看到的鸟是什么样儿的?我想到了什么?小鸟在做什么?)在读中感悟我对小鸟的感情,想象翠鸟捕鱼的画面,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5.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只要学生有正确、流利的朗读,主动的思考和清晰的表达,都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长什么样的,在干什么?你喜欢这只鸟吗?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自然段的语句中知道的?(学生边思考,边勾画。)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2)“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3.让学生议一议:你能用一句话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意思吗?

  (四)研读课文,深入品位。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美丽)从哪些句子看出?(课件出示)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2.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彩色、翠绿、蓝色、红色)(板书:毛色:彩色、翠绿、蓝色、红色)

  3.抓住翠鸟的什么去写?(外形的色彩)分别从哪些方面?(板书:羽毛、翅膀、长嘴)

  4.指导朗读,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五)总结方法

  1.第二自然段作者描写翠鸟,主要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的?(外形的色彩:羽毛、翅膀、长嘴)

  2.运用课文的方法说一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到专用小笔记本上;2.运用课文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作者的写作思路,简单明了。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

  生:搭船的鸟

  师:搭,搭船;我们在生活中常说搭船就是?

  生:乘船、坐船。

  师:是的,搭就是乘坐的意思。搭,搭船的鸟。准备(手势示意),跟我一起补充课题。“搭”左右结构,从左写到右。先写提手旁,一横、二竖、三什么?

  生:三提。

  师:三提收笔横中线。接着,右上草字头要紧凑;右下合字看起笔,中间一横要压线。

  (二)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师:请你跟我读课题(我就跟你读课题)。搭船的什么?

  生:搭船的鸟。

  师:怎样的鸟?

  生:搭船的鸟。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或想发问的吗?(相机板书: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过渡语: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同学们读后用心思考,竟能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疑问,这是会学*的表现。那我们就带着疑惑走进文本。

  二:检测预*,初读课文

  (一)检测预*

  过渡语:课前,大家已有预*,你能结合预*说说这是一只什么鸟?如果有点儿困难,你可以悄悄地看看课文。

  生:这是一只翠鸟。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课文第五自然段读到的。

  师:(ppt出示第五自然第一句)我喜欢这样的回答,知道是什么,还知道从哪里来,有理有据。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什么鸟?(这是一只翠鸟。)翠、翠鸟、一只翠鸟、这是一只翠鸟。

  2、识“翠”音、形

  师:手准备,和我一起写主人公的名字。翠上下结构,从上写到下,上面是羽的变形,看起笔是横折;下面这个部件读卒(zú),关键在竖要出头。翠(cuì),翠(cuì)鸟,*舌音真好听。请用铅笔在课题鸟旁工整地写上翠鸟。

  (二)初读课文

  1、同桌共读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走进翠鸟,一起读读它的故事。请看初读提示。

  2、分组读

  师:哪一组同桌想来展示你俩的合作成果?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其余同学做评委,眼看字、耳听读,如果全对请击掌一次;如果有错,请举手帮助。

  3、检测字音、连词读

  师:从大家的朗读中,我听出预*做得扎实。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句子,你会读吗?

  (1)第一句:结合插图理解“船篷”;联系生活读准“沙啦”。

  (2)第二句:读准音难字“翠、翅、鹦鹉、长嘴”

  (3)第三句:读好“静悄悄”的语气

  (4)第四句:读准音难字“哦、捕”

  三:走进文本,品读语段

  (一)这搭船的翠鸟是怎样的?

  师:我们初读课文即知道搭船的鸟是一只翠鸟,那这只翠鸟是怎么样呢?你喜欢它吗?不着急说,请自读课文,到文中去找找,勾画,争取不看书也能说出来。提醒汇报方式:我认为这是一只()的翠鸟,我从文中()读到的。

  (二)聚焦第二自然段,从颜色感知外形之美

  (1)体会总起句与分句的关系

  彩色=翠绿色、蓝色、红色。

  (2)鹦鹉图片对比,感知外形美丽

  师:老师去年买了一本书《发现最美的鸟》,这是书里鹦鹉的插图,看了图片,你最想用哪个词夸夸鹦鹉?(鲜艳、好看……)

  师:鹦鹉已够吸人眼球、已够漂亮了,文中说比鹦鹉还漂亮,谁比鹦鹉还漂亮?

  生:翠鸟比鹦鹉还漂亮。

  小结:这真是一只漂亮的翠鸟。孩子们,我们有手、眼、头,这是我们的外貌。而动物的羽毛、翅膀、长嘴就是他们的外形,请跟读外形。所以,第二自然就是在写翠鸟外形的漂亮。

  (三)链接文本《翠鸟》,感知动作敏捷

  师:这不仅仅是一只外形漂亮的翠鸟,还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生:这还是一只会捕鱼的鸟。

  (1)找捕鱼动词

  师:你能找到表示翠鸟捕鱼的词语吗?请用三角形标注。

  生:翠鸟捕鱼的词语:冲、飞、衔、站、吞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从纵身一跃的冲准备捕鱼到捕到鱼的衔,再到吃进肚子的吞,这就是作者有序的观察。小手就是一只会捕鱼的翠鸟,准备,我读句、你表演。

  师:我们合作读,我读黑色字,大家读黑色、红色、黑色的字。像这样读:我正想着,它冲进水里,不见了;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2)对比读感知动作敏捷

  师:你从我们合作对比读中发现了什么?

  生:红色的字写出翠鸟捕鱼动作快。

  师:是的,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写出翠鸟捕鱼动作的快,老师送大家一个词语:敏捷,它就表示动作快。

  (3)回文品读翠鸟动作敏捷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只动作敏捷的翠鸟吧!我正想着,起!

  (四)这只翠鸟为什么要搭船呢?

  师:课文读到这里,作者细致的观察、有序的观察让我们知道搭船的是一只翠鸟,一只外形漂亮的翠鸟,一只动作敏捷的翠鸟。这似乎已清晰地告诉我们这只搭船的鸟详细情况,那课文第三自然段就删除好了,可以吗?

  生阐述理由

  小结:哦,原来,我们观察一种动物时,不仅需要细致观察、有序观察,还可以融一些合理的猜想,这样让课文更有意思。

  (五)齐读课文,读中感悟细致观察

  师:同学们,生活中不仅可以观察鸟,还可以观察一花一草一树,甚至可以观察我们生活的环境等。所以,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一边观察,一边融入合理的想象,你将会与美好结缘,发现更多美的事物。请同学双手捧书,回归文字,读读文字背后传递的观察之美。搭船的鸟,起。

  四:指导写字,落实形难字

  侧重形难字“搭、翠、嘴”;归类学*带口字旁字“啦、响、哦”。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设计说明】

  本单元主要是围绕“观察”这个主题展开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鸟搭船捕鱼这一情景,便让读者看到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文章还重点观察了翠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儿”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谜语导入,激趣促学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来考一考咱们班聪明的同学。

  出示谜语:一身彩衣多美丽,红嘴蓝翅翠绿羽。耐心等得时机到,衔来鱼儿吞肚里。对,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翠鸟。

  翠鸟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它不仅漂亮,还会搭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这只聪明的鸟

  出示课题《搭船的鸟》

  2.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细致观察的事物

  1.细致观察了大雨

  找出描写下雨的句子: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拉沙拉地响。

  学*拟声词的用法,知道作者细心观察雨是采用了用眼睛看和用耳朵听来观察具体事物的,引导同学们留意还有哪些观察事物的方法。

  2.细致描写了船夫,勾画出描写船夫动作的词语。

  3.细致描写了翠鸟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4)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5)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相机板书)

  (6)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8)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9)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0)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1)经过刚才的练*,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说)

  (12)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3)总结翠鸟的外形美(相机板书外形美)

  2.认识翠鸟捕鱼的本领,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作者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回答。

  (3)教师评议并小结:这只翠鸟到底打我们的船要去哪里呢?

  (4)配乐朗读翠鸟捕鱼的句子,让学生闭眼想象翠鸟捕鱼的画面。

  (5)出示翠鸟捕鱼视频,引导学生勾画翠鸟捕鱼的动作.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板书捕鱼快)

  (9)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0)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板书)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原来翠鸟搭我们的船是去捕鱼啊,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搭过别人的车呢?总结翠鸟的灵性和对人类的信赖。

  四、深入拓展,深化情感

  1.出示翠鸟捕鱼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翠鸟捕鱼的一系列动作

  2.播放剪辑好的视频,分段观察翠鸟捕鱼动作,并用上一系列动词如:收紧俯冲展开扎进张开咬住一蹬扇动飞起

  3.完成课堂学*单并交流。

  五:作业

  1.仔细观察家里的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并写下观察日记。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

  学*目标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评价任务

  任务一: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任务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任务三: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评价要点

  一、复*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准确读出本课生字新词,并会写生字。(评价目标一)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指导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二)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附: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长嘴——红

  美丽羽毛——翠绿

  翠鸟翅膀——蓝色

  本领高一下子没一会儿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研读对翠鸟动态的描写,感受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抓住节点,梳理顺序,学*慢镜头观察的方法,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流程】

  一、立足起点,指向“写了什么”

  1、经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船头的鸟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作者心里冒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作者正想得入神,翠鸟开始行动了,它在干什么?(翠鸟在捕鱼)

  2、对比课文读一读,只用一个动作“捕”,这样写好不好?

  出示:

  A、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B、我正想着,翠鸟开始捕鱼。

  预设:只用一个动作“捕”,没能把捕鱼过程写清楚。

  3、那文中是如何将捕鱼过程写清楚的呢?请圈出表示动作的词。(冲、飞、衔、站、吞)

  4、翠鸟有这么多动作,我们用手势来体验一下捕鱼的过程。

  5、借助动作词,谁能说清楚翠鸟捕鱼的过程?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起点出发,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将动态写清楚的必要。圈出表示动作的词,感受作者是如何写清楚的。用手势来体验,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直观感受捕鱼的动态过程。借助动作词,复述捕鱼过程,实现语言内化,再次感受动作词的妙处。至此,对动态建立初步感知,即通过一连串动作来呈现。】

  二、揣摩语言,指向“为什么写”

  1、这么多动作,猜猜捕鱼的过程有多快。别瞎猜,再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根据。(预设:关键词“一下子”“没一会儿”。)

  2、视频验证:别眨眼,从翠鸟离开枝头到回到枝头,数一数一共有几秒。(三秒)

  3、现场体验:请一位同学从教室这头“飞”到那头,模仿翠鸟捕鱼的过程。

  点拨:这位同学气喘吁吁,所用时间还是超出了三秒。再看翠鸟,三秒之内几个动作一气呵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动作敏捷)

  4、联系生活:如果让你下水抓鱼大概花多长时间?渔夫撒网捕鱼大概花多长时间?这样一对比,你觉得翠鸟技术怎样?

  点拨:将动作写具体,表现高超的捕鱼本领。

  5、指导朗读:让我们再回味一下翠鸟动作的行云流水。

  【设计意图:

  抓住关键词体会捕鱼的速度,感受语言的力度与情味。视频验证,激发学*兴趣,达成直观感受。现场体验,在对比中感受动作的敏捷。联系生活,在对比中感受捕鱼本领的高超。至此,进一步体会将动态写清楚的意义,充分体会动作词的表达效果。】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生字,书写羽、翠两字。

  3、学生反复诵读,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4、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音频、翠鸟捕鱼视频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讲到作者和妈妈坐船到外祖父家去,接下来我们一起搭上作者的船去看看沿途的风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搭船的鸟》

  (二)初读课文,感受情感。

  1,听朗读,思考问题:

  (1)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生答)

  雨天船上的场景、翠鸟的外貌,以及翠鸟捕鱼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1、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样的鸟?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吧!

  这是一只比鹦鹉还漂亮的鸟。

  (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补充翠鸟的相关知识。

  再次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出喜爱之情。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4、那么翠鸟到底在干什么呢?(捕鱼)

  5、翠鸟捕鱼的情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动作敏捷)

  6、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从“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体会翠鸟的动作敏捷。

  7、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更加具体的理解翠鸟的身手了得。

  8、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知识的方法之一。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五、扩展延伸

  1、指导写作手法的运用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六、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羽、翠”

  2、教师指导书写,学生练*

  七、作业布置

  1、请写一个有关翠鸟的谜语,表达你对翠鸟的喜爱。

  2、留心观察一种自己熟悉并喜爱的鸟,抓住它的外形、觅食栖息、飞行中的一个方面,用一两段文字描述下来。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亲、父、啦、响、羽、悄、吞、哦、捕”10个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阅读“翠鸟捉鱼”一段,感受翠鸟动作的敏捷,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回顾全文,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学*观察的方法,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1.引导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什么?

  2.师生交流:

  我们知道了作者都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

  (1)作者观察了下雨时船上的情景。

  (2)作者观察了小鸟的样子。

  (3)作者观察了小鸟捉鱼的动作。

  3.师小结:

  上节课我们还详细了解了作者对翠鸟外形的描写,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感情读一读这一段: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4.过渡:作者不光对翠鸟的外形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精彩,对翠鸟捕鱼这一部分描写的更是画面感十足,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学*“翠鸟捕鱼”,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

  1.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课文中的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动作敏捷)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2.交流预设:

  (1)翠鸟飞得很快。(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翠鸟一下子冲进水里,一个“冲”字,写出了翠鸟动作迅速。

  (2)翠鸟捉鱼的本领很好。(谈体会)“没一会儿”它又飞起来了,还衔着一条小鱼,时间很短。(理解“衔”,叼着)

  3.作者对翠鸟捉鱼这一场景的观察,主要是体现在翠鸟的动作上。除了“冲、衔”,翠鸟还有哪些动作,请你圈出来。

  (1)学生自由读书、圈画、交流(冲、飞、衔、站、吞)

  (2)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①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

  ②请听老师范读,注意加点的动语,边听边想象翠鸟捉鱼的画面。

  ③学生交流: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

  ④此情此景,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翠鸟捉鱼的画面?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扩展2)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翠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

  教学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PPT演示。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拿出语文课本,翻到第15课。我们一起齐某某课题:15预备齐。这是一篇观察作文,那作者观察了什么呢?

  2.女生读第一自然段,全班同学找一找作者写了什么呢?并画出来。谁来说一说?(生:雨、船夫)

  那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PPT)“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师:作者把他们的交通工具都写出来了。)“到乡下外祖父家去”(师:还写出了他的目的地)

  作者观察得真细致呀!

  作者还观察到她和妈妈坐在哪里?(船舱里)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作者还观察到那天的天气,那天的天气怎么样?(男生读)她观察到那天天还下着大雨,雨点打在哪?(船篷上)发出怎么样的声音?(沙某某沙某某地响)。沙某某是一个拟声词,这是作者从哪个角度进行观察的呢?(听)。同学们观察得也很仔细。

  作者还观察到了什么呢?(第一二组读)这一句作者观察到了什么呢?(船夫用力地摇着橹)这是对船夫的什么描写?(动作)。

  总结:所以这一段话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ppt出示:听、动作)

  精读课文,品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后来呢?(齐某某句子:后来雨停了)这是一句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明了下面要写的是即将发生的情况。下面发生了什么呢?谁来读一读?(生:我看见XXXXXXXXXX红色的长嘴。)

  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句话。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这句话的中心句(中心句就是,后面的话都是围绕着那句话写的)我请赵某某说一说他找的是哪一句?(生:我看见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非常准确,同学们找的也是这一句吗?没找对的同学要改正过来。

  小结:这就是这句话的中心句,总写了鸟的美丽。大家一起齐某某一遍

  他是从哪个地方观察的呢?圈出来。谁来说说他圈了什么?(羽毛、翅膀、长嘴)。我们一起看,作者观察到小鸟的羽毛是什么色的?(翠绿的)翅膀呢?(蓝色)还有一张什么样的长嘴?(红色的)。这是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做出来观察,把“外形”写在这段话的旁边。

  作者觉得翠鸟比(鹦鹉还漂亮),这里用翠鸟和鹦鹉一起对比,突出了翠鸟的美,比花花绿绿的鹦鹉都漂亮,那是多么美丽啊!在我们写作文时,我们想表达一件事物的优点或缺点时,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比如陆子毅很高,比老师还高。

  填一填。齐某某句子,再次体会翠鸟的美丽。

  看见这样一只美丽的小鸟,“我”会产生哪些疑问?谁来说一说?(生:他什么时候XXXXXXXXXX外祖父家里去吗?)嗯你把作者的疑问都读出来了,这是对作者的心理描写。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疑问呢?(因为他一直注意小鸟)是的,作者一直注意着、关注着小鸟,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他很喜欢这只小鸟,只有喜欢才会一直关注着它、观察着它,为下文他要对小鸟作出仔细观察作铺垫。

  ppt出示总结,齐某某

  接下来作者又观察到小鸟什么了呢?我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这是作者对小鸟的什么进行描写?(动作)

  你从哪看出来的呢?用三角符号找一找动作的词(冲、飞、衔、站、吞)太棒了同学们!现在拿出笔一起把这几个动词画出来,并把”动作描写”写在这段话上面。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动词看出小鸟的捕鱼技术怎么样?(很厉害、熟练),我们也可以说它的捕鱼技术很娴熟,娴熟也是熟练的意思。

  我们还可以从“一下子、没一会儿”看出小鸟捕鱼的速度很快很敏捷、用横线画出来。

  小鸟捕到鱼之后,站在船头一口把鱼吞了下去。作者居然还观察到小鸟吃鱼是一口就把鱼吞了下去,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也可以学一学作者这样的观察方法,留心身边的事物。

  最后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什么鸟?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的名字叫“翠鸟”,这真是一直有灵性的鸟儿,它居然还会搭我们的船捕鱼吃,一点儿也不怕人。在小鸟搭船时,我们也没有打扰它赶它走。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一次普通的旅行,翠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美好的景象。

  2.(ppt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见这张图觉得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美好,你喜欢这样的情景吗?所以我们以后遇到小动物要与小动物和谐相处,默默地观察它就好了。

  板书

  羽毛翠绿

  外形翅膀带蓝色

  红色长嘴亲*美好自然

  搭船的鸟人鸟和谐共处

  动作冲、飞、衔、站、吞

  五、课后*题

  1.它一下子?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起来了,红色的长嘴?着一条小鱼。他?在船头,一口把小鱼?了下去。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对那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小练笔:学*本文写翠鸟的方法,写一写你认识的一种动物,把它的相貌写清楚(100个字左右)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主要教学内容

  1、对儿童认知自然和美的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对美的初步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2、对教材选择的思考

  本章节课程导入,是“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发现点滴美的章节。大自然中,人与动物相处也贴*孩子生活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邀请孩子把自己与动物(宠物)相处的有趣事进行分享,并且可以让愿意的孩子回去和家长合作,为自家的萌宠来拍一个特写,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自家宠物的爱来升华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爱,并通过无意搭船的鸟为“我”单调旅途添色的简单生活场景来感知世界上美的存在关键在于是否发现。

  3、对教学目标、重难点的思考

  对生活场景做细致观察,能和同伴交流自己发现的生活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情。

  小鸟搭船来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自家宠物的爱上升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大爱。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情况

  ——学生学*本节知识前已学过哪些相关知识?哪些相关知识薄弱?

  2、能力基础情况

  三年级是培养孩子学*能力关键期,是良好学**惯定型和培养的最后关键期,是培养孩子情绪控制能力和意志品质的关键期。对孩子进行教育不仅是增长知识,还包括形成融入社会意识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会热爱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3、分析本班学生(包括*惯情况思维*惯学**惯以及学风)

  设计理念:

  热爱生活,发现美

  热爱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生字、生词以及阅读方法

  2、小鸟搭船的小事进一步升华对自然的热爱,和谐相处

  3、通过对一些简单生活场景作细致观察,发现生活之美,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2、对最*天气进行简单记录。通过天气变化来感知心情是否因此改变,初步感知美

  3、提前了解学生家里养宠物的情况,并征求家长同意,合作为其拍几个镜头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难点

  1、针对教材内容,对文章进行整体脉络梳理,会读、写文中生字、生词;掌握语文课文阅读方法,通过对各个自然段的教学来进一步感知阅读

  2、针对学生,通过语文故事来领略生活美,并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方法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主要通过问答,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诱导,学生组成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性”原则。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灵活多样;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学流程

  一、单元介绍

  (1)章节导入

  由“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章节的标语导入

  过渡: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贝多芬的《小夜曲》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美是什么?一个人的美又该如何评定?---(不能以貌取人,注重心灵美)

  (2)整理章节大纲

  课文+*作例文(*作单元)

  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仔细观察,将所得记录下来

  二、走进课文《搭船的鸟》

  (1)对题目做一个预测,引导他们联想

  鸟还会搭船?

  为什么要搭船?

  怎样的船?怎样的鸟?

  (二)、学生自己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朗读

  (三)、请学生挑一个自己最拿手的生字到讲台上来讲解自己是如何记忆的;在讲解过程中,纠正易错点(字写在黑板上)

  要求:先写准,再写好看。注意观察字的结构,注意笔锋。

  (四)、通过预测,带着疑问读课文

  将含有生字的词圈出来,教学生如何记笔记(不同颜色的笔)、画圈、画三角形

  (五)、易混淆的字(通过田字格细讲)

  俏/悄/销/消/稍/哨

  搭/嗒/塔

  哦

  【ò】语气词

  【ó】语气词

  【é】吟哦

  鹦鹉(都是鸟字旁,且鹉没有一撇)

  理解课文,作者对哪些事物作细致观察?

  翠鸟

  天气、船、雨点——雨天船上的情景

  第一段,师:这是一段怎样的旅程?

  **常常,回家探亲

  【蓑衣】,用草编成的,“孤舟蓑笠翁”

  【笠】,帽子

  联系实际:世纪金源有一景区里面有蓑笠——引发学生共鸣

  第二段,一只鸟飞到了船头

  师:这只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的翅膀()长嘴()的羽毛

  综合概述:()的小鸟

  色彩艳丽,百里挑一,引人注目的鸟

  变音

  多么美丽啊(li a )——ya

  第三段,作者疑问,什么时候来的?静静待在船头,站在那做什么呢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不得不,双重否定=肯定

  连用三个问句,对这只小鸟的好奇,那么这些疑问有没有解决?

  ——引发兴趣,往下读

  第四段,对翠鸟捕鱼的动作描写

  具体描写{翠鸟} ----静态(第二段)

  ----动态(第四段)

  师:找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 ▲﹏(符号标注,做笔记)

  刻画了动作敏捷的一只翠鸟(冲、飞、衔、站、吞)

  师:我仿写了一个句子,一下子跳进水里不见了,又冲了出来,红色的小嘴叼着鱼,一口把小鱼吃了下去。

  【讨论】

  冲——跳。速度更快,迅猛。

  衔——叼。衔,悠闲;叼,有咬的过程。

  翠鸟捕鱼技术高超,还有轻松的意思(如衔着香烟)

  吞——吃。速度更快(如猪八戒吞人参果连味道也没尝到,用的就是吞来形容)

  一下子/没一会——表示时间之快

  师:什么画面?

  翠鸟看似搭船,实则时刻观察湖面捕鱼

  师:有没有同学见过鸟是如何捕鱼的?从语文课本中联系到实际生活,语文也是源于生活

  介绍鱼鹰,一种专门捕鱼的鸟,丰富孩子知识面——趣味性

  第五段,朗读语句,注意语气词

  情感:有趣、神奇——愉悦

  【写作对象】阳光、正面

  【启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好漂亮——鸟笼?

  搭船——嫌弃、赶走?

  热爱自然、热爱小动物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设计说明】

  本单元主要是围绕“观察”这个主题展开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鸟搭船捕鱼这一情景,便让读者看到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文章还重点观察了翠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儿”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谜语导入,激趣促学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来考一考咱们班聪明的同学。

  出示谜语:一身彩衣多美丽,红嘴蓝翅翠绿羽。耐心等得时机到,衔来鱼儿吞肚里。对,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翠鸟。

  翠鸟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它不仅漂亮,还会搭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这只聪明的鸟

  出示课题《搭船的鸟》

  2.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细致观察的事物

  1.细致观察了大雨

  找出描写下雨的句子: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拉沙拉地响。

  学*拟声词的用法,知道作者细心观察雨是采用了用眼睛看和用耳朵听来观察具体事物的,引导同学们留意还有哪些观察事物的方法。

  2.细致描写了船夫,勾画出描写船夫动作的词语。

  3.细致描写了翠鸟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4)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5)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相机板书)

  (6)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8)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9)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0)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1)经过刚才的练*,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说)

  (12)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3)总结翠鸟的外形美(相机板书外形美)

  2.认识翠鸟捕鱼的本领,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作者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回答。

  (3)教师评议并小结:这只翠鸟到底打我们的船要去哪里呢?

  (4)配乐朗读翠鸟捕鱼的句子,让学生闭眼想象翠鸟捕鱼的画面。

  (5)出示翠鸟捕鱼视频,引导学生勾画翠鸟捕鱼的动作.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板书捕鱼快)

  (9)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0)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板书)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原来翠鸟搭我们的船是去捕鱼啊,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搭过别人的车呢?总结翠鸟的灵性和对人类的信赖。

  四、深入拓展,深化情感

  1.出示翠鸟捕鱼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翠鸟捕鱼的一系列动作

  2.播放剪辑好的视频,分段观察翠鸟捕鱼动作,并用上一系列动词如:收紧俯冲展开扎进张开咬住一蹬扇动飞起

  3.完成课堂学*单并交流。

  五:作业

  1.仔细观察家里的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并写下观察日记。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学*目标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评价任务

  任务一: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任务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任务三: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评价要点

  一、复*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准确读出本课生字新词,并会写生字。(评价目标一)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指导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二)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附: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长嘴——红

  美丽羽毛——翠绿

  翠鸟翅膀——蓝色

  本领高一下子没一会儿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研读对翠鸟动态的描写,感受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抓住节点,梳理顺序,学*慢镜头观察的方法,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流程】

  一、立足起点,指向“写了什么”

  1、经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船头的鸟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作者心里冒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作者正想得入神,翠鸟开始行动了,它在干什么?(翠鸟在捕鱼)

  2、对比课文读一读,只用一个动作“捕”,这样写好不好?

  出示:

  A、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B、我正想着,翠鸟开始捕鱼。

  预设:只用一个动作“捕”,没能把捕鱼过程写清楚。

  3、那文中是如何将捕鱼过程写清楚的呢?请圈出表示动作的词。(冲、飞、衔、站、吞)

  4、翠鸟有这么多动作,我们用手势来体验一下捕鱼的过程。

  5、借助动作词,谁能说清楚翠鸟捕鱼的过程?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起点出发,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将动态写清楚的必要。圈出表示动作的词,感受作者是如何写清楚的。用手势来体验,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直观感受捕鱼的动态过程。借助动作词,复述捕鱼过程,实现语言内化,再次感受动作词的妙处。至此,对动态建立初步感知,即通过一连串动作来呈现。】

  二、揣摩语言,指向“为什么写”

  1、这么多动作,猜猜捕鱼的过程有多快。别瞎猜,再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根据。(预设:关键词“一下子”“没一会儿”。)

  2、视频验证:别眨眼,从翠鸟离开枝头到回到枝头,数一数一共有几秒。(三秒)

  3、现场体验:请一位同学从教室这头“飞”到那头,模仿翠鸟捕鱼的过程。

  点拨:这位同学气喘吁吁,所用时间还是超出了三秒。再看翠鸟,三秒之内几个动作一气呵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动作敏捷)

  4、联系生活:如果让你下水抓鱼大概花多长时间?渔夫撒网捕鱼大概花多长时间?这样一对比,你觉得翠鸟技术怎样?

  点拨:将动作写具体,表现高超的捕鱼本领。

  5、指导朗读:让我们再回味一下翠鸟动作的行云流水。

  【设计意图:

  抓住关键词体会捕鱼的速度,感受语言的力度与情味。视频验证,激发学*兴趣,达成直观感受。现场体验,在对比中感受动作的敏捷。联系生活,在对比中感受捕鱼本领的高超。至此,进一步体会将动态写清楚的意义,充分体会动作词的表达效果。】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基础点:音难字“翠、悄、鹦鹉、捕”;多音字“啦”;形难字“搭、翠、嘴”。

  诵读点:品读第二自然段描写颜色的词语,感受其外形之美;品读第四自然段描写捕鱼动作的词语,感受其动作之快。

  思考点: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训练提取关键词语的能力。

  拓展点:课外阅读推荐《发现最美的鸟》,找生活中的一种动物观察其外形、动作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基础点、诵读点、思考点。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细致、有序的观察方法,在生活中做一个乐于观察、发现美的孩子。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一)直呼导入,识“搭”音、形、义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亲、父、啦、响、羽、悄、吞、哦、捕”10个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阅读“翠鸟捉鱼”一段,感受翠鸟动作的敏捷,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回顾全文,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学*观察的方法,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1、引导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什么?

  2、师生交流:

  我们知道了作者都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

  (1)作者观察了下雨时船上的情景。

  (2)作者观察了小鸟的样子。

  (3)作者观察了小鸟捉鱼的动作。

  3、师小结:

  上节课我们还详细了解了作者对翠鸟外形的描写,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感情读一读这一段: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4、过渡:作者不光对翠鸟的外形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精彩,对翠鸟捕鱼这一部分描写的更是画面感十足,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学*“翠鸟捕鱼”,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

  1、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课文中的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动作敏捷)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2、交流预设:

  (1)翠鸟飞得很快。(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翠鸟一下子冲进水里,一个“冲”字,写出了翠鸟动作迅速。

  (2)翠鸟捉鱼的本领很好。(谈体会)“没一会儿”它又飞起来了,还衔着一条小鱼,时间很短。(理解“衔”,叼着)

  3、作者对翠鸟捉鱼这一场景的观察,主要是体现在翠鸟的动作上。除了“冲、衔”,翠鸟还有哪些动作,请你圈出来。

  (1)学生自由读书、圈画、交流(冲、飞、衔、站、吞)

  (2)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①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

  ②请听老师范读,注意加点的动语,边听边想象翠鸟捉鱼的画面。

  ③学生交流: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

  ④此情此景,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翠鸟捉鱼的画面?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

  生:搭船的鸟

  师:搭,搭船;我们在生活中常说搭船就是?

  生:乘船、坐船。

  师:是的,搭就是乘坐的意思。搭,搭船的鸟。准备(手势示意),跟我一起补充课题。“搭”左右结构,从左写到右。先写提手旁,一横、二竖、三什么?

  生:三提。

  师:三提收笔横中线。接着,右上草字头要紧凑;右下合字看起笔,中间一横要压线。

  (二)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师:请你跟我读课题(我就跟你读课题)。搭船的什么?

  生:搭船的鸟。

  师:怎样的鸟?

  生:搭船的鸟。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或想发问的吗?(相机板书: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过渡语: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同学们读后用心思考,竟能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疑问,这是会学*的表现。那我们就带着疑惑走进文本。

  二:检测预*,初读课文

  (一)检测预*

  过渡语:课前,大家已有预*,你能结合预*说说这是一只什么鸟?如果有点儿困难,你可以悄悄地看看课文。

  生:这是一只翠鸟。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课文第五自然段读到的。

  师:(ppt出示第五自然第一句)我喜欢这样的回答,知道是什么,还知道从哪里来,有理有据。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什么鸟?(这是一只翠鸟。)翠、翠鸟、一只翠鸟、这是一只翠鸟。

  2、识“翠”音、形

  师:手准备,和我一起写主人公的名字。翠上下结构,从上写到下,上面是羽的变形,看起笔是横折;下面这个部件读卒(zú),关键在竖要出头。翠(cuì),翠(cuì)鸟,*舌音真好听。请用铅笔在课题鸟旁工整地写上翠鸟。

  (二)初读课文

  1、同桌共读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走进翠鸟,一起读读它的故事。请看初读提示。

  2、分组读

  师:哪一组同桌想来展示你俩的合作成果?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其余同学做评委,眼看字、耳听读,如果全对请击掌一次;如果有错,请举手帮助。

  3、检测字音、连词读

  师:从大家的朗读中,我听出预*做得扎实。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句子,你会读吗?

  (1)第一句:结合插图理解“船篷”;联系生活读准“沙啦”。

  (2)第二句:读准音难字“翠、翅、鹦鹉、长嘴”

  (3)第三句:读好“静悄悄”的语气

  (4)第四句:读准音难字“哦、捕”

  三:走进文本,品读语段

  (一)这搭船的翠鸟是怎样的?

  师:我们初读课文即知道搭船的鸟是一只翠鸟,那这只翠鸟是怎么样呢?你喜欢它吗?不着急说,请自读课文,到文中去找找,勾画,争取不看书也能说出来。提醒汇报方式:我认为这是一只()的翠鸟,我从文中()读到的。

  (二)聚焦第二自然段,从颜色感知外形之美

  (1)体会总起句与分句的关系

  彩色=翠绿色、蓝色、红色。

  (2)鹦鹉图片对比,感知外形美丽

  师:老师去年买了一本书《发现最美的鸟》,这是书里鹦鹉的插图,看了图片,你最想用哪个词夸夸鹦鹉?(鲜艳、好看……)

  师:鹦鹉已够吸人眼球、已够漂亮了,文中说比鹦鹉还漂亮,谁比鹦鹉还漂亮?

  生:翠鸟比鹦鹉还漂亮。

  小结:这真是一只漂亮的翠鸟。孩子们,我们有手、眼、头,这是我们的外貌。而动物的羽毛、翅膀、长嘴就是他们的外形,请跟读外形。所以,第二自然就是在写翠鸟外形的漂亮。

  (三)链接文本《翠鸟》,感知动作敏捷

  师:这不仅仅是一只外形漂亮的翠鸟,还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生:这还是一只会捕鱼的鸟。

  (1)找捕鱼动词

  师:你能找到表示翠鸟捕鱼的词语吗?请用三角形标注。

  生:翠鸟捕鱼的词语:冲、飞、衔、站、吞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从纵身一跃的冲准备捕鱼到捕到鱼的衔,再到吃进肚子的吞,这就是作者有序的观察。小手就是一只会捕鱼的翠鸟,准备,我读句、你表演。

  师:我们合作读,我读黑色字,大家读黑色、红色、黑色的字。像这样读:我正想着,它冲进水里,不见了;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2)对比读感知动作敏捷

  师:你从我们合作对比读中发现了什么?

  生:红色的字写出翠鸟捕鱼动作快。

  师:是的,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写出翠鸟捕鱼动作的快,老师送大家一个词语:敏捷,它就表示动作快。

  (3)回文品读翠鸟动作敏捷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只动作敏捷的翠鸟吧!我正想着,起!

  (四)这只翠鸟为什么要搭船呢?

  师:课文读到这里,作者细致的观察、有序的观察让我们知道搭船的是一只翠鸟,一只外形漂亮的翠鸟,一只动作敏捷的翠鸟。这似乎已清晰地告诉我们这只搭船的鸟详细情况,那课文第三自然段就删除好了,可以吗?

  生阐述理由

  小结:哦,原来,我们观察一种动物时,不仅需要细致观察、有序观察,还可以融一些合理的猜想,这样让课文更有意思。

  (五)齐读课文,读中感悟细致观察

  师:同学们,生活中不仅可以观察鸟,还可以观察一花一草一树,甚至可以观察我们生活的环境等。所以,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一边观察,一边融入合理的想象,你将会与美好结缘,发现更多美的事物。请同学双手捧书,回归文字,读读文字背后传递的观察之美。搭船的鸟,起。

  四:指导写字,落实形难字

  侧重形难字“搭、翠、嘴”;归类学*带口字旁字“啦、响、哦”。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扩展3)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十)份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啦”。正确认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鸟会搭船,奇怪不奇怪?今天,我们就来学*《搭船的鸟》,看看会搭船的是什么鸟?(板书课题)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6.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让学生再认。

  7.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自由阅读课文,看看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位,理解课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多么的美丽。”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作者对小鸟的赞美之情)

  你想怎么读这句话?

  2.出示翠鸟图片,结合第2自然段,观察翠鸟的外形,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预设:它站在船头做什么呢?

  它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4.引导学生读好文章第3自然段的问句,体会“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5.读第4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透过“一下子”、“没一会儿”想像翠鸟的动作,体会小作者好奇欢快的心理。

  引导学生一边想象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使学生进入情境,自由发散思维,有利于自由在读中品位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二、积累与扩展

  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三、识记生字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然后进行小组间交流。

  2.利用动作识记“搭”、“吞”。

  3.指导书写时,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清每个字的占格位置,把字写匀称美观。强调:“舱”这个字要注意“舟”字旁的横不能写出头。

  在指导中注意老师的示范,便于学生模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掌握汉字结构规律和特点,写出美观的字。

  四、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正确认读本棵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引导学生学*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学生自由谈观后感。

  2、一次,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他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6、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让学生再认。

  7、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

  第二课时

  一、生字复*

  出示生字词卡片,通过做“过独木桥”的游戏复*巩固。

  二、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现在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鸟吗?为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师: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想怎么读这句话?引导学生一边想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3、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积累语言。

  4、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5、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知识的方法之一。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三、积累与扩展

  1、生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第三课时

  一、复*课文

  检查朗读情况,先指名读,再齐读,指名检查背诵情况。

  二、指导生字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生试说笔画笔顺。

  2、认真描红、试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4、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进行修改。

  5、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6、练*:边读边写。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本课会认的生字,会写会写的生字,背诵喜欢的段落。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三、教学难点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是一只小鸟,它叫――翠鸟。了解翠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3.词语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

  4.翠鸟抓鱼,认识生字。出示生字,学生齐读。交流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按结构分类。

  2.认真描红,试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点评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四)、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现在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翠鸟为什么要搭船?

  2.出示第一句话。读一读,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3.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师: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想怎么读这句话?引导学生一边想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4.作者是怎么把翠鸟写具体的?指导写作方法:整体描写和局部描写。

  5.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积累语言。

  (五)、品读翠鸟捕鱼,学*写作方法

  1.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师指导朗读。

  2.翠鸟是怎么捕鱼的,圈出动词。

  3.这些动词能不能换?为什么?

  4.总结:作者运用连续动词写出了翠鸟捕鱼时动作娴熟。

  5.仿写,小动物活动的情景,用上连续动词。

  (六)、积累

  1.学生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翠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

  教学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PPT演示。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拿出语文课本,翻到第15课。我们一起齐某某课题:15预备齐。这是一篇观察作文,那作者观察了什么呢?

  2.女生读第一自然段,全班同学找一找作者写了什么呢?并画出来。谁来说一说?(生:雨、船夫)

  那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PPT)“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师:作者把他们的交通工具都写出来了。)“到乡下外祖父家去”(师:还写出了他的目的地)

  作者观察得真细致呀!

  作者还观察到她和妈妈坐在哪里?(船舱里)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作者还观察到那天的天气,那天的天气怎么样?(男生读)她观察到那天天还下着大雨,雨点打在哪?(船篷上)发出怎么样的声音?(沙某某沙某某地响)。沙某某是一个拟声词,这是作者从哪个角度进行观察的呢?(听)。同学们观察得也很仔细。

  作者还观察到了什么呢?(第一二组读)这一句作者观察到了什么呢?(船夫用力地摇着橹)这是对船夫的什么描写?(动作)。

  总结:所以这一段话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ppt出示:听、动作)

  精读课文,品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后来呢?(齐某某句子:后来雨停了)这是一句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明了下面要写的是即将发生的情况。下面发生了什么呢?谁来读一读?(生:我看见XXXXXXXXXX红色的长嘴。)

  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句话。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这句话的中心句(中心句就是,后面的话都是围绕着那句话写的)我请赵某某说一说他找的是哪一句?(生:我看见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非常准确,同学们找的也是这一句吗?没找对的同学要改正过来。

  小结:这就是这句话的中心句,总写了鸟的美丽。大家一起齐某某一遍

  他是从哪个地方观察的呢?圈出来。谁来说说他圈了什么?(羽毛、翅膀、长嘴)。我们一起看,作者观察到小鸟的羽毛是什么色的?(翠绿的)翅膀呢?(蓝色)还有一张什么样的长嘴?(红色的)。这是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做出来观察,把“外形”写在这段话的旁边。

  作者觉得翠鸟比(鹦鹉还漂亮),这里用翠鸟和鹦鹉一起对比,突出了翠鸟的美,比花花绿绿的鹦鹉都漂亮,那是多么美丽啊!在我们写作文时,我们想表达一件事物的优点或缺点时,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比如陆子毅很高,比老师还高。

  填一填。齐某某句子,再次体会翠鸟的美丽。

  看见这样一只美丽的小鸟,“我”会产生哪些疑问?谁来说一说?(生:他什么时候XXXXXXXXXX外祖父家里去吗?)嗯你把作者的疑问都读出来了,这是对作者的心理描写。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疑问呢?(因为他一直注意小鸟)是的,作者一直注意着、关注着小鸟,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他很喜欢这只小鸟,只有喜欢才会一直关注着它、观察着它,为下文他要对小鸟作出仔细观察作铺垫。

  ppt出示总结,齐某某

  接下来作者又观察到小鸟什么了呢?我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这是作者对小鸟的什么进行描写?(动作)

  你从哪看出来的呢?用三角符号找一找动作的词(冲、飞、衔、站、吞)太棒了同学们!现在拿出笔一起把这几个动词画出来,并把”动作描写”写在这段话上面。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动词看出小鸟的捕鱼技术怎么样?(很厉害、熟练),我们也可以说它的捕鱼技术很娴熟,娴熟也是熟练的意思。

  我们还可以从“一下子、没一会儿”看出小鸟捕鱼的速度很快很敏捷、用横线画出来。

  小鸟捕到鱼之后,站在船头一口把鱼吞了下去。作者居然还观察到小鸟吃鱼是一口就把鱼吞了下去,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也可以学一学作者这样的观察方法,留心身边的事物。

  最后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什么鸟?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的名字叫“翠鸟”,这真是一直有灵性的鸟儿,它居然还会搭我们的船捕鱼吃,一点儿也不怕人。在小鸟搭船时,我们也没有打扰它赶它走。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一次普通的旅行,翠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美好的景象。

  2.(ppt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见这张图觉得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美好,你喜欢这样的情景吗?所以我们以后遇到小动物要与小动物和谐相处,默默地观察它就好了。

  板书

  羽毛翠绿

  外形翅膀带蓝色

  红色长嘴亲*美好自然

  搭船的鸟人鸟和谐共处

  动作冲、飞、衔、站、吞

  五、课后*题

  1.它一下子?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起来了,红色的长嘴?着一条小鱼。他?在船头,一口把小鱼?了下去。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对那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小练笔:学*本文写翠鸟的方法,写一写你认识的一种动物,把它的相貌写清楚(100个字左右)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课题中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这样的一次*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的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的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对小动物很感兴趣,文中的翠鸟那样的美丽与可爱: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它捕鱼又很敏捷、迅速。这是都是“我”细致观察的结果,因为留心观察,“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像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作的素材。

  教学目标:

  1.会写“翠”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媒体:

  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善于观察的孩子往往会有新奇的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看看善于观察的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今天我们继续学*15课《搭船的鸟》。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题。

  二、出示学*目标

  1.会写“翠”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认识翠鸟。

  (1)师:这只会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鸟?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件出示: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齐读句子,强调“翠”的写法。

  (2)师:让我们一起去和它做朋友吧!

  出示翠鸟的图片,谈谈你对翠鸟的印象。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快速浏览课文,哪个自然段写出了翠鸟的美丽样子?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翠鸟很美丽?

  点拨:抓住“美丽、翠绿、蓝色、红色”等词语体会。

  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翠绿”是什么样的颜色?“蓝色”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从“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一读这句话,把翠鸟的美读出来。

  过渡:红色、翠绿、蓝色,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语一起用,就为我们描写了一只彩色的小鸟。

  (4)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

  看到这样的一只小鸟,你们是不是也喜爱这只小鸟呢?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2自然段吧!

  (5)总结方法。

  作者先总写鸟的美丽,再分别从鸟的羽毛、翅膀、嘴来写鸟的美丽,并与鹦鹉进行对比,突出小鸟的美丽。

  要学*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主要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指导学*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么美丽的一只鸟站在船头,会让人产生什么想法?文中的小朋友又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从这段话的三个小问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拨:突出了“我”对小鸟的关注和喜爱,表现出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3)指导朗读。

  4.品读第4自然段。

  (1)师:这只美丽的翠鸟搭乘我们的船到底是干什么呢?

  出示课文句子: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2)课件播放翠鸟在湖面上捕鱼的视频,学生看看翠鸟是怎样捕鱼的?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交流。

  (3)作者也为我们记录了翠鸟捕鱼的过程,让我们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关于翠鸟捕鱼的动词圈画出来。

  (4)小组合作学*,汇报交流。

  翠鸟捕鱼的动词有“冲、飞、衔、站、吞”

  a.“冲进”说明翠鸟的敏捷、灵活。

  b.如果把“吞”换成“吃”,好不好?

  (引导学生体会“吞”字是指整个儿地或成块地一下子咽下去,表现出翠鸟吃鱼的速度之快。)

  c.指名表演“衔”的动作。(用嘴叼)

  师:看了翠鸟捕鱼的经过,你又有什么话想对这只美丽的翠鸟说呢?

  你还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出翠鸟捕鱼动作快?

  师小结:“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翠鸟速度快、时间短、捕鱼水*高;

  e.指导朗读:用轻快的语气读,读出翠鸟的活泼可爱。

  5.再次学*第5自然段。

  (1)这只翠鸟搭乘我们的小船,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到鱼,说明翠鸟有什么特点?

  (会搭船捕鱼)

  (2)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3)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就成之为“灵性”。

  四、运用方法,仿写练*。

  1.翠鸟的美在于它有着色彩艳丽的羽毛和敏捷的身手。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同学们,你们留心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吗?请你用几句话写下来,把它的特点介绍给大家。

  2.学生仿写。

  3.小组交流。

  4.教师评价。

  五、课堂小结,升华感情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用朴素而清新的语言,写了我和母亲坐船到乡下偶遇一只翠鸟搭船捕鱼,文章语言虽然浅显,读起来却耐人寻味,通过作者善于观察的眼睛,不仅介绍了翠鸟美丽的外形,还生动描写了翠鸟捕鱼敏捷。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这样一次*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的事物并仔细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文中的我观察细致,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棚上“沙**啦”的响声,翠鸟出现后,我看到它美丽的外貌,接着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的动作。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学*细致观察的方法,尝试观察练笔。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单元要素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搭船的鸟》,齐读一遍课题。

  让我们回顾一下单元导读页,这个单元是个(*作单元),还记得本单元我们要学*的本领吗?一起读读,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观察)接下来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学*怎样观察。板书观察

  二、解读文本,学*观察方法

  (一)学*第一自然段,*得第一个观察小妙招

  快速读课文,找一找作者都观察了哪些事物?雨,船夫、翠鸟。雨和船夫你都是从哪里发现的?

  出示第一段:谁找到写雨的句子。我坐在船舱里,怎么知道雨下得很大?你真会发现。你再来读一读,让我们竖起小耳朵听听雨声。

  你听到了什么?带上耳朵我们聆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谁找到船夫的句子?作者听得仔细,看得也仔细,你从哪里可以发现?作者坐在船舱里,听到沙**啦的雨声,看到船夫用力摇橹,于是写下了观察所得。你瞧,原来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板书:(看听),我们学到一个观察小妙招:从不同角度来观察。

  (二)、学*第二段,*得第二个观察小妙招

  过渡语:孩子们,此时小主人公的旅途似乎有些寂寞,突然,船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谁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只鸟身上。课文哪些地方在观察这只鸟?

  请你来读这一段,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一只彩色的鸟,我看到这只鸟的颜色?

  颜色多么鲜艳啊,难怪一下子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继续交流。还是一只美丽的鸟,比鹦鹉还漂亮。

  明明在写翠鸟,为什么又写鹦鹉呢?去掉这一句怎样?

  看来,作者不仅观察眼前这只翠鸟,也曾经仔细观察过鹦鹉,我们要学*作者,养成留心观察的好*惯。

  2、(出示两段话,男女生分别读)对比发现,你发现了什么?能否改成这样?

  是啊,“一些蓝色”让我们看到了作者观察多么细致。看来,观察不是粗略地看和听,观察一定要细致。(板书细致)。但细致又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最吸引你的地方,看这只小鸟外形,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色彩鲜艳这一特点,所以作者紧紧抓住彩色写出它的外形美。(板书:抓特点)这是作者告诉我们的第二个小妙招。

  3、*得这些法宝,让我们来小试身手吧!

  一只漂亮威武的大公鸡来了,仔细观察,谁来描述大公鸡?

  找学生评价。为你们点赞。

  (三)、观察翠鸟捕鱼——*得第三个小妙招

  1.孩子,你看,有了你们的细致观察,大公鸡呼之欲出。那翠鸟除了外形美丽,还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谁来为大家朗读第四段?翠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大家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翠鸟怎样捕鱼?看视频,说感觉,真敏捷。这样敏捷,也没有逃脱作者的眼睛,再读第四段,看作者是怎样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你觉得哪个动词用得最好?说理由。

  看来光会观察还不行,还要会用上准确的词语来描述。特别是观察动作,用词一定要准确生动,才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板书:第三个小妙招,:用词准。

  谁来读这一段,让我们感受一下翠鸟的敏捷?找一生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脑海里出现怎样的画面?

  2、听你的发言,一只敏捷的翠鸟出现在我们眼前。我还看到你做了动作,来,孩子们,现在让你的小手变成一只翠鸟,我们一起去捕鱼。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3、小翠鸟们,吃了小鱼快坐好吧,还有精彩等着你呢。

  请大家再看一段视频——青蛙捕食,没看清楚?再看一遍,一定要聚精会神地观察,连眼睛都不能眨一下。注意观察青蛙的动作。

  你刚才看到青蛙捕食的哪些动作?蹲、爬、盯、伸、卷等。动笔写几句,注意用上刚才说的这些动词。

  把画面变成文字,需要我们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描述才会生动形象。

  展示交流,参考评价标准,学生点评,

  三、回归整体,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

  1.孩子们,你看,一次**常常的旅行,旅途中巧遇一只翠鸟,因为作者留心观察,一切就变得有趣起来:我觉得船里听雨有趣,你觉得哪里有趣?这一切有趣都源于作者的留心观察。观察离不开好奇心,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呢?

  朗读第三段,这么多的问号让你感受到什么呢?作者一边看一边想,观察多有趣啊,心里想也是观察的一个角度呢!板书想

  2.孩子们,此时要是你也在船上,你会想些什么呢?大家心里充满了无数的小问号,看来你也很有好奇心,也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好奇。

  四、解读课题,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老师也有疑问了,作者重点是观察翠鸟,题目直接写成《翠鸟》不好么?“搭船的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你敢坐陌生人的船吗?这只鸟为什么敢搭我们的船呢?

  你看,多么有灵性的一只鸟啊,我们和小鸟和谐相处,生活可以更加美好!

  六、总结全文,延伸生活

  1、孩子们,一个善于留心观察的人,一定会对生活有更多的发现,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相信同学们也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留心观察生活,积累*作的素材。

  2、最后来看今天的作业,指名读一读。采访几个孩子,要观察什么?小猫小狗小仓鼠,注意观察它们的外形和做事的动作,试着描写一下,期待下节课你的分享。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翠鸟的美丽,学会观察发现。

  3、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学写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通过看图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通过词语的特点,感受翠鸟的美丽,学会观察发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字,感知搭船的鸟

  1、课前热身。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你喜欢哪种鸟?

  2、出示“搭”字的甲骨文,看图猜字,教学“搭”字。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搭船的鸟》,学生齐读课题。

  4、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5、介绍作者。出示作者简介。

  6、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检查学生预*情况。

  我们坐在船舱里。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7、教学生字。

  (1)舱:舟字旁不出头,横折钩和竖弯钩不沾在一起。

  (2)漂:示字的上横短,下横长。

  (3)嘴:口字旁不过横中线。

  (4)翠:上下结构,羽字无勾,让空间给卒字,占位卒的第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二横是关键笔画,最后一竖不穿心。

  8、描红生字。

  9、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0、认识翠�B,理解“翠”字。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本环节通过生字导入新课,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生字教学中,体现文中识字、句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对重点字词、比较难的字词,重点讲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拓展文本,识搭船鸟外形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相机出示图片:船蓬、橹、蓑衣、船舱、船头。

  2、积累感受象声词――“沙啦、沙啦”。齐读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抓住这只翠鸟哪方面来描写的?写了这只鸟身体的哪几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有哪些颜色?

  4、对比鹦鹉图,猜一猜哪一幅图中的鸟是真正的翠鸟?为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5、出示另外两篇描写翠鸟的文章,对比感受描写翠鸟外形的特点。

  出示:一身鲜翠欲滴的羽毛,一只鲜红的嘴巴,这是一只新生的翠鸟,展开翠绿的翅膀,向河边飞去,又用灵活的眼睛注视着河面,继续寻找它的下一个猎物。

  (1)指名读,说一说作者写了翠鸟的哪些部分?(羽毛、嘴巴、翅膀、眼睛)

  (2)小结:这里和郭风爷爷一样描写了翠鸟的羽毛、嘴巴、翅膀,作者还抓住了一双灵活的眼睛进行描写,看来作者还关注了翠鸟的眼睛。

  出示: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绣满了翠绿色花纹的头巾。背上的羽毛浅绿浅绿的。腹部的羽毛又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指名读,对比前两篇文章,这位作者又抓住了翠鸟哪些部分来描写?(预设:羽毛、嘴巴、翅膀、眼睛,加了头部、背部、腹部羽毛的颜色,用了比喻句)

  (2)小结:相同的美,观察的角度不同,它们的美就会各具特点。

  (3)对比三篇小短文,你发现作者是怎样写小动物的?(描写有序、用词准确、抓住特点)

  6、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描写动物的简练精妙。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部分,以图解文,来让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学生没有见过的船篷、蓑衣、摇着橹的船夫以及学生不常见的翠鸟,让学生尽情发言。通过看图、读文、读词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观察意识。同时,通过一篇带多篇的教学策略,以精读带博览,通过比较、补充、求同、欣赏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能力。

  三、读中入境,突出搭船鸟的活动特点

  1、“我”在自然中发现了翠鸟、感受了翠鸟的美,脑海中出现了三个问题,对翠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师生共读第三自然段并体会ABB式的词语,认识到叠词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生动。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4、找到翠鸟捕鱼时候的动词,圈出来,全班学生读一读。

  5、小结:描写小动物的方法就是抓住动物的活动特点来写。

  四、回顾体会,总结写法特点

  1、朗读课文。

  2、归纳总结。通过学*,我们了解了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体会了作者描写时抓住特点、描写有序、用词准确的表达方法,原来写小动物并不难,只要我们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描写有序、用词准确,就一定能把小动物写得活灵活现。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会认读本课“亲、鹦、啦”等5个生字,重点会写“搭”和“翠”。

  2.通过小组合作品读描写翠鸟“外形”“捕鱼”的语段,了解“我”对翠鸟颜色、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创设观察实践活动,记录观察所得,初步树立留心观察的意识。

  教学重点

  品读描写翠鸟“外形”“捕鱼”的语段,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板贴、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学*篇章页,了解单元学*重点。

  (1)启发思考:今天我们要学*的第五单元是个特殊的单元,这是一个*作单元。读一读篇章页,你有什么发现?

  (2)根据学生回答,明确单元学*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2.引入课题,理解“搭船”。

  3.激趣、再读课题。

  二、预*反馈,感知大意

  教师引语:课前,同学们都预*了课文,首先考考你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学*生字词。

  (1)认读词语。

  (2)教学多音字“啦”。

  (3)指导书写“翠”。

  2.交流初步印象: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三、整体把握,品读观察细致之处

  教师引语:这是一次*常的探亲之旅,作者偶遇了这只搭船的鸟。在这次出行中,作者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地观察,你能够找出来吗?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画出有关句段。

  2.交流:你画出了哪些句段?

  3.预设(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1)雨、船夫

  (2)翠鸟的外形

  (3)翠鸟捕鱼的动态

  四、聚焦翠鸟,感知多重观察方法

  观外形

  1.出示要求: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外形的?

  2.交流作者观察方法。

  预设:

  (1)从整体到部分。

  作者先总写这是一只彩色的小鸟,然后分别写了羽毛、翅膀、长嘴。

  点拨:这样有序地观察,能够让我们对事物有一个全面、完整的了解。(板贴:从整体到部分)

  (2)抓住特点。

  抓住“一些蓝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细致。

  质疑:为什么没有注意到翠鸟的眼睛、爪子、尾巴去观察呢?

  可见观察外形的时候,要抓住事物最有特点的地方。(板贴:抓住特点)

  迁移:观察大象的外形,你会抓住?(扇子似的耳朵和长鼻子);斑马在你眼前,你会抓住什么观察它?(黑白条纹和大尾巴);如果是蒲公英呢?

  3.指导朗读:出示翠鸟的贴图。说感受,指导朗读。

  观动作

  教师引语:刚才作者观察的是静静的翠鸟(板书:静态),用了这些好的观察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翠鸟外形的美丽。它捕鱼的动态,作者又是怎样细致观察的呢?(板书:捕鱼动态)

  1.课件出示第四段:它捕鱼的动态,作者又是怎样细致观察的呢?同桌交流。

  2.交流作者观察方法。

  (1)抓住动作观察。

  圈出动作的词。这其实是一个连续的画面,作者却将它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的动作,这是观察动态事物的好方法(板贴:分解连贯动作)。

  结合动词,谈感受,随机指导朗读。

  你从这些动作的词语感受到了什么?特别是哪个词。(重点:飞、衔、吞)

  (2)关注动作细节。

  关注了捕鱼的速度。(一下子、一会儿、一口)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不仅关注到了捕鱼的动作,更关注到了这动作的细节。(板贴:关注动作细节)

  3.读文字,想象画面。

  读这一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先四人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4.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说感受,指导朗读。

  五、仿写片段,迁移运用

  教师引语:作者将翠鸟捕鱼一连贯的动作分解,细致地观察,为我们呈现出一个身手不凡、动作敏捷的翠鸟。这样的观察方法,值得模仿。

  1.观察视频“金鱼觅食”。

  老师带来一段“金鱼觅食”的视频。请仔细观察视频中小金鱼都有哪些动作,关注这些动作的细节。

  2.交流:小金鱼怎样在觅食。教师适时板书关键动词。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分享。

  六、总结全文,延伸课外

  大自然中,不仅仅是这只外形美身手快、有灵性会搭船的翠鸟,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流淌的小溪、雪中的松树、欢快的鱼儿,无处不是多彩多姿。同学们要用心感受,并用文字记录这个美妙的世界。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

  学*目标:

  1.会写“搭”“啦”“响”“嘴”“吞”“哦”6个生字。

  2.品读描写翠鸟捕鱼的语句,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3.朗读课文,感受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学*重难点

  品读描写翠鸟捕鱼的语句,感受观察的细致,学*“抓动作”观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巩固旧知。

  1.复*内容,回忆翠鸟的美。

  2.巩固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抓特点。

  二、理解课文,学*方法。

  1.读第3自然段“我”的疑问,感受翠鸟的突然出现带来的惊喜和好奇,了解带着问题观察的方法。

  2.读第4自然段,通过动作词“冲”“飞”“衔”“站”“吞”,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学*“抓动作”观察的小妙招。

  三、学用妙招,练*观察。

  1.播放视频《沙漠里的小蜥蜴》。

  2.“在热得连沙子似乎要熔化的沙漠里,小蜥蜴会有哪些举动?”关注小蜥蜴的动作,学*细致观察。

  3.先和同桌交流观察到的动作词,再试着填一填。(可以借助以下句式,也可以不用。)

  午后的沙漠,真是热极了!

  那里的小蜥蜴,也有些吃不消了。它的眼睛,肚子。一会儿后爪,一会儿前爪,连尾巴。它再也受不了。

  六、回归课文,感受信任。

  1.结合单元交流*台,回顾观察方法,认识到: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2.读第五自然段,聚焦“搭”字,感受信任的美好。

  七、细致观察,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搭、吞、啦、响、嘴、哦

  2.说说发现,明了原因。

  3.教师示范,学生练*。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设计说明】

  本单元主要是围绕“观察”这个主题展开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鸟搭船捕鱼这一情景,便让读者看到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文章还重点观察了翠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儿”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谜语导入,激趣促学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来考一考咱们班聪明的同学。

  出示谜语:一身彩衣多美丽,红嘴蓝翅翠绿羽。耐心等得时机到,衔来鱼儿吞肚里。对,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翠鸟。

  翠鸟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它不仅漂亮,还会搭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这只聪明的鸟

  出示课题《搭船的鸟》

  2.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细致观察的事物

  1.细致观察了大雨

  找出描写下雨的句子: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拉沙拉地响。

  学*拟声词的用法,知道作者细心观察雨是采用了用眼睛看和用耳朵听来观察具体事物的,引导同学们留意还有哪些观察事物的方法。

  2.细致描写了船夫,勾画出描写船夫动作的词语。

  3.细致描写了翠鸟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4)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5)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相机板书)

  (6)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8)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9)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0)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1)经过刚才的练*,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说)

  (12)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3)总结翠鸟的外形美(相机板书外形美)

  2.认识翠鸟捕鱼的本领,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作者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回答。

  (3)教师评议并小结:这只翠鸟到底打我们的船要去哪里呢?

  (4)配乐朗读翠鸟捕鱼的句子,让学生闭眼想象翠鸟捕鱼的画面。

  (5)出示翠鸟捕鱼视频,引导学生勾画翠鸟捕鱼的动作.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板书捕鱼快)

  (9)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0)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板书)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原来翠鸟搭我们的船是去捕鱼啊,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搭过别人的车呢?总结翠鸟的灵性和对人类的信赖。

  四、深入拓展,深化情感

  1.出示翠鸟捕鱼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翠鸟捕鱼的一系列动作

  2.播放剪辑好的视频,分段观察翠鸟捕鱼动作,并用上一系列动词如:收紧俯冲展开扎进张开咬住一蹬扇动飞起

  3.完成课堂学*单并交流。

  五:作业

  1.仔细观察家里的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并写下观察日记。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扩展4)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3篇)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提高欣赏阅读及口语交际能力,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录音播放《小燕子》,全体同学跟着哼唱。

  (二)、图文结合,体会小燕子的外形特点。

  1、自由说说对小燕子的了解。

  2、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

  3、全班学生齐读。

  4、对比读,体会形容词的作用。(突出了燕子的特点)

  (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2)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语调轻快,流露喜欢之情)

  (三)、学*燕子的飞行,体会动态美,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

  1、师导入:众多的燕子在春光中,在湖面上飞行,为湖光春色增添了活力,使早春更加生机勃勃。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认真地体会。

  2、教师提供导学提纲,学生自由读文,反复吟咏体会。

  (1)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

  (2)文中有什么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了什么?

  (3)用·标出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词语,想作者用得好吗?

  (4)读文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用--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3、逐题反馈,欣赏佳句。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

  (四)、学*燕子的停歇部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中心。

  1、教师一边板画一边说:燕子在春光中飞来飞去,累了就落在电线上休息。

  2、自由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要求:

  (1)批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交流好在哪?

  (2)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3、逐题反馈。

  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

  落--写出了小燕子的轻盈、迅速。

  痕--使得细线更具美感,远望去就像什么从天上飞过留下的痕迹。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良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句子更加的生动形象,作者把燕子比作符,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更具体地写出了远看燕子、电线的特点。

  含义深刻的句子。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正等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天的赞歌是指赞颂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生机勃过的歌曲。这句话以想象点明全文中心,即借描绘小燕子,赞美像征生机、活力的春天,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学*作者的写作手法。

  1、总结文章的内容。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写作上有何启发和收获。

  (要求学生各抒己见)

  3、教师归纳总结。

  (1)点面结合。

  (2)动静结合。

  (3)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动词运用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附:板书设计

  外形美 活泼机灵

  燕子 飞行美 斜身掠过天空 掠过湖面

  停歇美 谱出赞歌

  三、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蕴含想象,为人们描绘了春天百花盛开、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迷人景象。小燕子从南方飞来,给春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在教学时,教师要从书中的图画入手,让学生整体感画面,试着描绘看到的景色,为学生学*课文作铺垫。教师利用句子的对比,按课文填空,以及小组讨论、全班汇报等多种方式来学*语言,让学生品词析句,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好,小燕子的可爱。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课前思考】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曾经用无数个句子想解读我们的语文,诠释我们的语文,但总不如一句话来得贴切,那就是: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曾扎扎实实地训练,我们正如火如荼地感悟,这好像两阵风,把我们吹得有点迷糊。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前是训练太多,现在则觉得感悟太多,如果这样一味地感悟下去,那么不知若干年之后,我们拿什么来感悟?

  其实,课程标准一开始就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于是这样一个问题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如何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和谐地统一?我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走进《燕子专列》的课堂的。

  【学*目标】

  在品词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在相关句式的训练中提升情感,深刻体会瑞士人民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关爱,从而激发对弱小生命的同情。

  【预设过程】

  一、复*词语,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的学*中,有一件事始终让我们揪心,那就是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在这件事情的叙述中,有这样一些词语,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

  2、出示:

  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长途跋涉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3、师:请你自由读读这些词?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深入研读,训练感悟

  1、师:同学们,成千上万的燕子飞到瑞士时,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此时的燕子由于长途跋涉,饥寒交迫,已经濒临死亡。此刻,你觉得这些燕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同学们,轰轰烈烈的救护燕子的行动已经开始了。请你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瑞士人民的哪些举动令你感动,请你把相关的词语用笔圈出来。

  2、交流。随机出示:

  于是,*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指名读,评价:是呀,小小的燕子竟然惊动了*,谁能再读这个句子,让我们感受到瑞士*在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吗?评价:瑞士的人民已经准备行动了,谁能让人们赶快行动起来?指名读!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冒着、顶着、踏着:(当学生说出冒着、顶着、踏着时出示上面句子,并把三个动词随机变色。)请你自由地读读这句话,读了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四处寻找:其他同学有没有从不同的词中受到了感动?你看到人们到哪里去寻找了?

  居民们:师:同学们,在料峭的春寒中,在满天飞舞的大雪中,在冻得坚硬的山路上,出现了许许多多救护燕子的人,这其中也许会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师出示句子并读:听到消息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走出了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在这人群中,肯定还有其他人,请你想一想,你又看到谁走出了家门?能不能像老师一样填进去读一读这个句子。指名交流,评价:谁来了,还有谁也来了?

  3、(前面学生已提到贝蒂)导语:对呀,同学们,正如你们所说,小贝蒂也走出了家门,赶快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吧,想一想,贝蒂的哪些举动又让你感动了?

  (前面学生没有提到贝蒂)导语:同学们,在这救护燕子的人群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也走出了家门,赶快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吧,想一想,贝蒂的哪些举动又让你感动了?

  4、重点交流:(出示图片和句子)

  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儿也不在乎。

  你能说说你的体会吗?老师想和同学合作来读这个句子。对读: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

  请你再读读这段话,能说说贝蒂只在乎什么吗?出示:

  句式:贝蒂不在乎 ,只在乎 !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三、换位体验,写中悟情

  1、师:同学们,其实每个人都不在乎一切困难,只在乎冻僵的燕子。在贝蒂的`帮助下,在人们的努力下,这些濒临死亡的燕子终于获救了,它们坐上了漂亮舒适的列车。(出示: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2、齐读。

  3、师: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你听到了吗?它们仿佛在说些什么呢?请你拿出作业纸,把燕子们说的话写下来吧!

  4、出示: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

  5、学生自由写作,交流。

  四、各抒己见,提升情感

  1、师:同学们,此刻,你觉得燕子专列上装的是什么?

  2、结课。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中优美句子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欣赏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渗透环保教育。

  2、学*第一、三、四自然段,能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引入

  1、看图(春光图,画面中没有燕子)

  2、这么美的春光图,谁想用大文学家郑振铎写的句子来赞美一下。

  (指名)

  让我们大家再一次大声地来赞美一番。

  3、请大家再仔细研究一下这幅图,是否还有美中不足,缺少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

  为什么要增添燕子?(学生讨论)

  板书:静—静中有动

  二、学*第一段

  1、那我们各小组再给上节课画的画增添几只燕子吧!怎么画?请大家认认真真读读第一段,其实呀,这一段读好了,你不但能画小燕子,今后写小动物外形也不成问题。

  2、学生画

  3、欣赏画面

  师:哪些小组愿意把这副有小燕子加入的春光图请大家欣赏?

  你们能说说为什么这么画吗?

  重点引导学*:

  乌黑光滑的羽毛。(乌黑说明颜色黑。“光滑”呢?仅仅只是黑吗?)

  俊俏轻快的翅膀。(什么是“俊俏”?我们*时还可以说谁俊俏?作者说小燕子的翅膀俊俏,可见他非常——)

  剪刀似的尾巴。(形状)

  4、哦,你们真了不起!读懂了课文,还画了这么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看来,课文一定写得很美,谁愿意用朗读表现燕子的美?

  5、请大家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美美地来读一读,并找一找你觉得哪个字用的最妙?

  (凑这个字用的好,让我们觉得小燕子活泼可爱,十分伶俐,用其它词就没有这样的形象,不能刻画得这样惟妙惟肖。)

  6、可见,作者十分喜爱燕子,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读出对小燕子的赞美吧!

  7、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吗?

  8、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学*第三段

  1、师:燕子的外形真美,老师已经迫不及待想领略燕子的其它美,你们想吗?

  2、请细细品读第三节,划出你认为表现燕子美的句子,再多读几遍,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然后可以与同桌交流。

  3、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交流。

  4、讨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

  师:这是一个长句子,你读懂了吗?

  主要写燕子飞到高柳下。其它词语呢?写出了什么?

  “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有轻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恶劣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掠过”你体会到什么?

  “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你又体会到什么?

  比较句子:

  如果把这句子改成“燕子飞到高柳下“,你们还有这种感觉吗?你们的脑海中还有这飞姿优美的小燕子吗?

  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是一定要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文章才有味道,大家才爱看。B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小圆晕是什么?为什么不用小圆圈?“晕”和“圈”有什么不同?

  “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

  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让我们再读这句话,领略这其中的美。

  四、学*第四段

  1、刚才我们欣赏了燕子飞行之美,那么停歇时的燕子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第四段,你最喜欢哪些句子?并与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交流:

  估计:

  A有几队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落写出了燕子飞行是疲倦是休息的样子,比停恰当。)

  B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

  师:为什么用痕,不用根?

  (电线远,而且多,看不清楚,在蓝天中只留下一丝痕迹。)

  为什么天空不用“蔚蓝”,而用“嫩蓝”?

  学生

  师:是颜色浅?是蓝得透明?是天空也充满活力?是,但又不全是,里面更多的是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的魅力。

  C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这指什么?远远看上去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五线谱。我们来看看曲谱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家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第一、三、四段,领略了燕子外形之美,飞行之美,还有停歇在电线杆上时的音乐美。怪不得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作家写赞美春天的诗文,少不了燕子;歌唱家唱赞美春天的歌,也总少不了燕子。可以说,如果少了燕子,春天就会失去一半的美。让我们饱含神情,再次齐读这三段,把可爱的燕子,把美丽的春天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伴随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使生活更有生机,更加灿烂!

  六、课外延伸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我们知道了燕子的外形,飞行时的美姿,停歇时的音乐之美,关于燕子你还知道写什么,可不可以把你课外找到的资料与小朋友共享?

  同学们,让我们保护燕子……

  以《我是一只小燕子》写一篇短文。

  板书:

  春光飞行

  美

  外形停歇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扩展5)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6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的实效。在设计教学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提出,解决不懂的问题“要靠你们自己反复读,用心想”。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这节课学*的主人,应该按照老师指出的方法主动去探索知识。,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还比如学*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上。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必须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的可能。朗读背诵课文的练*,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对课文中的新词,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教师教学词义时就要有这种意识,尽可能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学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不仅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

  从学*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水*级。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的兴趣。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一、教案内容

  《观潮》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

  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

  四、教学难点

  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五、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

  六、学*方法

  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

  八、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目标。(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兴趣。

  2、合作学*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感悟发现法)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结束语

  八、板书

  观潮

  闷雷滚动出白线

  潮头怒吼贯江面

  山崩地裂城墙现

  钱塘奇观天下传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把“想到的”写进句子使表达具体形象的方法,初步领悟“留心周围的事物”的要求。

  2.背诵三、四自然段。

  能力

  1.能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能说出把“想到的”写进句子的好处。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个性品质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雄伟,激发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2.大胆表达自己对语句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

  领悟“留心周围的事物”的要求。

  【教学难点】

  能说出把“想到的”写进句子的好处,了解把“想到的”写进句子使表达具体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POWERPOINT幻灯片、钱塘潮录像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的生字词,读准、读通了课文,好像让作者把我们带到了浙江省杭州湾,亲眼观看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大潮。这节课,我们继续让作者带我们观赏钱塘江大潮,好吗?

  一边播放录像,一边用课文的语句解说。(再一次整体感受钱塘潮的壮观,激发学*课文的兴趣。)

  2.学生谈观感。(自由发表见解,板书:天下奇观)

  作者为什么能用手中的笔把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丽的景观写下来,是怎么样写下来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主要学*目标。现在,就让我们一块来学*课文。

  二、分层达标

  (一)自读探究,感悟词句,体会大潮壮观。

  1.出示学*提纲:

  (1)读课文,划出描写钱塘大潮壮观景象的语句。

  (2)读语句,“一边读一边想”,理解内容,体会大潮的壮观。

  (3)读语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读出来。

  请同学们按照学*提纲,先读读课文,把描写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语句划下来。然后,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读这些语句,看自己从语句中理解到什么,体会到什么。最后,有感情地朗读,把你的理解、感受读出来。

  2.学生按照学*提纲先个体学*,然后小组交流。

  (二)汇报交流,引导精读,品味感悟。

  1.汇报划出的语句。(引导注意顺序)

  2.交流理解、体会,引导精读,品味感悟。(重点引导细读课后练*2的语句;在此过程当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引导学生达标,熟读成诵。)

  (1)课后练*2语句的教学。

  1)在这些语句中,你认为最能够表现钱塘大潮壮观景象的句子是哪一句?

  2)学生汇报语句后,示填空,完成填空。

  3)自由读语句,注意填空的部分,思考这个句子好在哪里;小组合作解决。

  4)交流汇报。(重点引导谈出好处:想像部分能把大潮的形、声、推进的速度写形象、具体。)

  5)小结归纳:作者在观察钱塘江大潮来到时,做到了留心周围的事物,不但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用脑子想,所以课文读起来,让我们有如身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我们也要像作者那样做个有心人,时时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多看、多听、多想的好*惯。

  (2)其它语句的教学。

  1)江面很*静,……一层蒙蒙的薄雾。

  2)午后一点左右,……闷雷滚动。

  3)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一条白线。

  4)那条白线很快……白色城墙。

  5)霎时,……两丈来高了。

  三、总结归纳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文,如同亲身观赏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深深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雄伟磅礴的气势。下一节课,我们也学着作者,展开想像,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退去的顺序,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如果大家也能像作者那样,用眼、用耳、动脑,多看、多听、多想,做到留心周围的事物,做到注意积累,就同样能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板书】

  13 观潮

  天 下 奇 观

  潮来前 江面*静

  闷雷滚动 风*浪静

  越来越大 一条白线

  潮来时 横贯江面 白色城墙

  山崩地裂 白色战马

  退潮去

  风号浪吼 余波涌来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一、学*目标

  ⒈过理解钱江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⒉*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⒊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学*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三、学*难点

  学*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壮观景象。观看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资料,并写下了自己看到的潮水的样子。

  (二)了解学情,确定学*目标

  ⒈你在练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了解学情)

  ⒉确定学*目标:

  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从而学*作者是如何将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的。

  (三)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悟语言,体会写法。

  ⒈读课文,想象课文是从那几方面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的?画出写潮形和潮声的语句。

  ⒉*写潮声的语言。

  ⑴自由读要求:努力读的精彩些。

  ⑵指读听他读你有什么感受?

  ⑶练*读表现声音的变化与气势

  ⑷汇报读学生评价

  ⑸老师范读

  ⑹齐读大地真的在颤动吗?还有那些词语用的好?

  ⑺分工读把你的感受写在脸上。

  同学们读起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感受呢?(感悟写法)

  (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声音变化的方法。)

  ⒊运用所学知识,学*写潮形的语言。

  ⑴组学*交流,根据所*声的写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潮形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做些批注。(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a、白线城墙战马(形状变化)

  b、只见很快地再*些越来越*(由远而*变化之快)

  c、出现移来形成飞奔(变化之多动态之美)

  ⑵练*朗读写潮形的语言,想想应该怎样读?

  ⑶汇报读,评读。

  (感悟语言,进一步体会写法)

  2、声形交织,领略潮来之势,回归整体。

  看录像并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积累语言。

  (五)学*第五自然段。(略读)

  (六)谈感受,运用语言,修改课前练笔。

  (七)作业:

  1、继续修改练笔

  2、推荐相关网站,搜集、积累古今名人咏潮的诗、词、篇章。

  (八)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声 闷雷 滚动 山崩地裂 按顺序

  天下奇观 潮来时 抓特点

  形 白线 城墙 战马 词语准

  潮过后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一、教学要求

  1、学*课文,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意。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屹立、横贯、恢复、奇观、浩浩荡荡、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风号浪吼、人声鼎沸、漫天卷地、齐头并进等,比较沸腾、奔腾的含义,并积累这些词语。

  二、教学重点

  课文中“潮来时”这一部分。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生字、给课文分段(略)

  第二课时:学*课文。

  四、教具准备

  1、电视机一台、录像机一台。

  2、自制钱塘大潮录像片。

  五、教学过程

  (一)点拨“潮来前”,学*课文1—3节。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1)师引生答。

  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以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2)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

  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1)读中找。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读中听。在一名学生朗读出“*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白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静。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学“潮来时”,学*课文4—5节。

  1、看录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

  教师可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带你们想不想看呢?”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录像。

  2、学生看完录像,回答出“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样子”。

  (1)知潮声。在学生读出三处写潮声的句子之后,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千百万辆*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在学生回答出来之后,让回答最确切的学生将“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写在黑板上。

  (2)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让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学生将“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书写在黑板上。

  (3)知其序。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板书的潮之声和形的词语,并让学生回答出:从潮声与形的变化中可知作者是由远及*地观潮。

  再让学生从4—5节由远及*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些”、“越来越*”。

  (4)训其说。训练学生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先让全体学生按板书内容练*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说,然后请一个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以下内容: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些形成了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犹如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5)解其声。让学生从远听如“闷雷”,*闻如“山崩地裂”使人听到“千万辆*同时发动”,感觉到“大地好像颤动”这些词语中,理解钱塘大潮其震耳欲聋,声势之大动人心魄。

  (6)解其形。让学生逐句分析:

  先认清比喻句:“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再理解其义:“一条白线”远看潮细、长的样子;“白色城墙”说明浪高(六米),潮头直立向前推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刚过另一排浪紧跟,可见水势既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这不是一般的浪,罕见的浪,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见的潮。

  (7)解其情。教师可先发问:“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看录像。

  镜头之一:闻其声不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者是“人声鼎沸”,到处都在喊着“潮来了!”的声音。

  镜头之二:闻其声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声是“人群沸腾”,比刚才的喊声更高,情绪更高涨。

  镜头之三;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此时教师问为什么书中不写人的声音了呢?让学生理解水势浩大胜过人声而人闻此声见此形张口咋舌,惊而无语。

  三个镜头,在形象与语言的结合中,让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

  (8)表其情。教师先小结: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

  (三)自析“潮过后”学*课文第六节。

  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

  教师让学生带着“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自学、自析。

  学生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分析中理解了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学生从“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了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

  学生从“水位上涨六米”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钱塘大潮之奇。

  学生从“依旧”一词的分析中,联系前文进一步理解了“潮前之静”——“潮来之动”——“潮过之静”的变化。

  学生从*时是江水流向大海,现在是海水往江里倒灌,这一罕见的奇景中,分析出观潮人对钱塘大潮壮丽、奇观的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

  (四)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1、在教师提出的“潮过后”江水突涨,高出六米;“潮来时”声势浩大、浪高罕见都是说明大潮之奇,而“潮来前”是不是也能说奇这一问题后,让学生再读“潮来前”这一段。

  学生从“八月十八”时间上找出大潮时间上与*时的潮不同,从时间比一般的潮推后三天说明“奇”。

  学生从时间的“奇”中联系学过的地理知识:海上刮东南风,从东海的潮,南海的潮同时涌来说明“奇”。

  学生从钱塘江出海口外宽内窄成喇叭形状说明“奇”。

  学生从钱塘江底从海口到江中逐步上升十米这一特殊地形,说明“奇”。

  2、教师从这些奇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潮“午后一点左右”才到,而清早观潮者已“人山人海”的描述中,让学生理解以人潮衬海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特殊的潮引人入胜。

  3、在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之后,以古诗“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引导学生理解“天下”一词的意思,理解“天下无”词语的意思。

  学生理解“天下”可以认为是*,也可以泛指全世界。

  学生理解“天下无”为*之最,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皆无,唯*独有”,这说明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五)师生归纳板书。

  1、从“思路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

  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静——动——静”的写法以及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

  3、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观录像。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变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一、学*目标

  ⒈过理解钱江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⒉*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⒊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学*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三、学*难点

  学*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壮观景象。观看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资料,并写下了自己看到的潮水的样子。

  (二)了解学情,确定学*目标

  ⒈你在练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了解学情)

  ⒉确定学*目标:

  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从而学*作者是如何将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的。

  (三)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悟语言,体会写法。

  ⒈读课文,想象课文是从那几方面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的?画出写潮形和潮声的语句。

  ⒉*写潮声的语言。

  ⑴自由读要求:努力读的精彩些。

  ⑵指读听他读你有什么感受?

  ⑶练*读表现声音的变化与气势

  ⑷汇报读学生评价

  ⑸老师范读

  ⑹齐读大地真的在颤动吗?还有那些词语用的好?

  ⑺分工读把你的感受写在脸上。

  同学们读起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感受呢?(感悟写法)

  (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声音变化的方法。)

  ⒊运用所学知识,学*写潮形的语言。

  ⑴组学*交流,根据所*声的写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潮形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做些批注。(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a、白线城墙战马(形状变化)

  b、只见很快地再*些越来越*(由远而*变化之快)

  c、出现移来形成飞奔(变化之多动态之美)

  ⑵练*朗读写潮形的语言,想想应该怎样读?

  ⑶汇报读,评读。

  (感悟语言,进一步体会写法)

  2、声形交织,领略潮来之势,回归整体。

  看录像并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积累语言。

  (五)学*第五自然段。(略读)

  (六)谈感受,运用语言,修改课前练笔。

  (七)作业:

  1、继续修改练笔

  2、推荐相关网站,搜集、积累古今名人咏潮的诗、词、篇章。

  (八)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按顺序

  天下奇观潮来时抓特点

  形白线城墙战马词语准

  潮过后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的实效。在设计教学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提出,解决不懂的问题“要靠你们自己反复读,用心想”。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这节课学*的主人,应该按照老师指出的方法主动去探索知识。,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还比如学*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上。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必须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的可能。朗读背诵课文的练*,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对课文中的新词,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教师教学词义时就要有这种意识,尽可能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学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不仅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

  从学*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水*级。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的兴趣。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一、教案内容

  《观潮》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

  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

  四、教学难点

  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五、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

  六、学*方法

  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

  八、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目标。(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兴趣。

  2、合作学*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感悟发现法)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结束语

  八、板书

  观潮

  闷雷滚动出白线

  潮头怒吼贯江面

  山崩地裂城墙现

  钱塘奇观天下传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扩展6)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5篇)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

  2.揣摩课文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彼此之间的信赖。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2.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3.关键:抓住重点语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理解课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

  2.冯骥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有什么感受,你还记得吗?

  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读了课文,你知道说的是谁信赖谁吗?(鸟儿信赖作者)

  二、品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了一至五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一对大珍珠鸟与作者一点点熟悉了,它会“伸脑袋瞅瞅”我。(板书:大鸟伸脑袋瞅瞅)可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的呢?

  2.出示自学提示:认真阅读第六至十六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默读,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学*的切入点可能会有多种,如可按文章顺序谈,也可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也可将两处联系起来谈)

  ⑴“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很强呀!

  ⑵“屋里飞”:小珍珠鸟在屋里的具体表现让我们忍俊不禁,它都去了哪些地方?(笼子四周——柜顶上——书架上——灯绳旁——画框上——窗框上)

  地点变化了这么多,但我们为什么没有错乱的感觉?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写的?(用了三个“一会儿”)

  教师:小珍珠鸟在屋里四处活动,地点变了,方式也变了,如果我是作者,谁来扮演小珍珠鸟,告诉我原因?

  师:你为什么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师:为什么又敢在我的屋里飞来飞去?

  师:你为什么要落在柜子顶上呀?

  师:你为什么那么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还敢啄我的名字?

  师:你一定觉得撞灯绳、跳上画框很有趣吧?窗子都打开了,你站在窗框上为什么不飞出去呢?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⑶“喝茶水”: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它先离我很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它是一只的小鸟。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瞅瞅我有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鸟。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鸟。

  ⑷“啄笔尖”:同桌互读。

  ⑸“肩头睡”:作者为什么不惊扰它?他当时有什么感受?

  三、回读一至六自然段

  1.看来,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变了,我们感到它的活动方式、性格也变了,它越来越亲*“我”、信赖“我”了,透过小珍珠鸟的变化,你感到仅仅是小珍珠鸟信赖作者吗?

  (大鸟也信赖“我”,它们允许自己的孩子飞出笼子,与“我”亲*)

  2.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请找出来。

  3.朗读自己所画的句子。

  ⑴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⑵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的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⑶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四、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上彼此创造的

  1.教师:不论是大鸟,还是小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是“我”精心呵护它们的缘故)画一画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对鸟的爱。归纳出: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

  2.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

  五、拓展延伸

  1.教师: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需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人与人之间也需要信赖)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体会。

  六、课堂小结

  因为爱,作者对珍珠鸟一家呵护备至;因为爱,作者笔下的小鸟也充满了灵性。大千世界,处处都需要关爱,处处都需要信赖。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作者那富有哲理的话吧!

  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细腻(ní nì)画框(kuāng kuàng)待一会儿(dāi dài)

  3.用下列词语造句。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先……然后……再……

  4.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思路提示: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

  5.根据内容填空,回答问题。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的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⑴根据课文填空。

  ⑵“斑斑驳驳”在课文中的意思是。

  ⑶“无数指甲状小叶”写出了。

  ⑷“生意葱茏”说明了。

  附:板书设计

  珍珠鸟

  大鸟:伸脑袋瞅瞅

  珍珠鸟小鸟:探脑袋屋里飞信赖人

  喝茶水啄笔尖肩头睡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雏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以及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护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理解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一、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那句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出示:

  “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3、指名读——齐读。

  4、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学了课文后,我们再来细细体会。

  二、学*课文第一段。

  师: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三个月后有了雏儿,这个小家伙长什么样儿,我们去瞧一瞧。请大家默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在书上画出描写雏鸟外形的句子。

  1、出示:

  “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2、读了句子,你感到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珍珠鸟?把它的可爱读出来。

  三、学*课文重点段。

  1、这个小家伙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呢?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同桌一起商量商量,呆会儿交流。

  2、交流:小鸟活动范围起先……随后……渐渐地……最后……

  3、出示: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挨*”可以换什么词语?哪个好?(靠*、接*)

  4、指名读,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害怕、胆怯、尝试、得寸进尺)读好它。

  5、出示:

  “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

  6、女生读,说说有什么体会?(胆大、完全放心)

  7、出示:

  “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8、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胆子更大了,友好)

  四、学*课文第五自然段。

  接读:白天,它;傍晚,它。

  “扭动”、“挤”、“钻”读出它的活泼淘气。

  五、学*课文第六自然段。

  1、最后,这小家伙居然落到我的`肩上。请同学们看课文插图,说说什么地方令你感动?

  2、出示:

  “不一会儿,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

  指名读,评议。轻轻地读,不要惊扰了小鸟的好梦。读了这段话,谈谈你的体会。

  3、信赖是相互的,珍珠鸟对我如此信赖,是源于我对它的喜爱。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我对珍珠鸟的喜爱?

  (“抚一抚”、“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作者对珍珠鸟这般喜爱,简直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儿女。

  六、学*课文第七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这是一句什么句?把这句话换个说法,怎么说?

  2、读三遍,这美好的境界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请你在课文插图旁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人与鸟互相信任、友好相处)

  3、人与鸟是这样,人与人更该是这样。

  七、课文题目是“珍珠鸟”,除了“珍珠鸟”,你还可以给它起个什么题目?

  附板书:

  信赖

  珍珠鸟————————我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一、听说训练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第29课——珍珠鸟。

  2、首先我们进行听说训练,请同学们听仔细,说清楚: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3、指名听说

  4、齐说(RGB出示)

  5、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针对一些简单问题,可以当场解决)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学完课文《珍珠鸟》,你会对这句话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

  二、复*朗读。

  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的1、2两小节,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来读一读课文的1、2两小节。

  三、讲读3——6

  过渡: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给它们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而且安全的住处,三个月过去了,我在珍珠鸟的住处发现他们有了雏儿,雏儿长得什么样呢?它又是怎样和我交往,一步一步接*我的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3——6(自由快速读3——6)

  (一)、讲读3

  1、指名读3

  那小雏儿究竟长什么样呢?答案就在第三小节,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2、你们喜欢这段话吗?那你们喜欢它什么地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再读3,在文中找一找,你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边交流边知道朗读)

  4、齐读3

  (二)、讲读4

  1、引读4

  正因为我对小珍珠鸟的喜爱,所以珍珠鸟才一步一步地接*我,课文第四小节就把这个过程写的非常具体,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起先……渐渐地……后来……)

  2、RGB出示:起先……渐渐地……后来……

  听的仔细的同学一定会发现老师刚才和同学们一起读书的时候注意到了几个词语,听出来了吗?对了,这些是表示时间先后的词,用在这里就把雏儿和我渐渐接*的过程写的具体、生动,又有条理了。你能试着用这些连接词把雏儿和我渐渐接*的过程来说一说吗?

  3、自由练说

  4、指名说

  5、同学们说得连贯流利,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渐渐地它胆子大了,为什么它的胆子会变大了呢?

  (1)交流

  (2)看到这小家伙在屋子里乱飞,我们的主人并没有伤害它,那下面就请同学们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这时候的我会有怎样的表情、神态,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小组交流)

  (3)交流

  6、小家伙看到我的种种表现,终于完全放心了,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小家伙是完全放心了呢?

  (1)交流

  (2)小家伙是一步一步接*我,先……然后……再…,看来还是小心翼翼的,小家伙一边这样做,一边它又会想些什么呢?

  (3)引读4的最后的话

  7、背诵4

  就这样,慢慢地,雏儿和我越走越*,越来越友好,现在你愿意把雏儿和我渐渐交往的'过程,也就是4背出来了吗?

  (1)自由背

  (2)齐背

  (三)、读5(引读5)

  (四)、讲读6

  1、瞧,有一天,又发生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6

  2、RGB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细细地观察这幅图,联系刚才读过的文字,这时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同桌讨论

  4、交流

  四、讲读7

  过渡:我们的作者也和你们一样,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一步一步地和我越走越*,我从内心底自觉地发出了一声呼唤:

  1、RGB: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理解“不由自主”

  信……作者是从内心底自觉发出的一句话,从……也就是我们书上所说的一个词语,就是(不由自主),还可以用其他词语吗?(情不自禁)

  3、雏儿和我在慢慢的交往中成为了好朋友,为什么它们会成为好朋友呢?(交流)

  对,就象我和雏儿一样彼此相互信任,这就是信赖,而这种相互信赖又使得朋友之间相处得(非常愉快),朋友之间友好愉快地相处,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这也就是我们这句话中提到的(美好的境界)

  五、延伸

  1、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象我和雏儿一样相互信任的例子还有很多,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都存在着彼此的信赖,有了这种信赖,我们才拥有美好的生活。你能联系生活举些这样的例子吗?

  2、交流

  3、小结:是啊,只有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彼此信赖,我们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世界的每个角落充满了欢声笑语。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重点学*10~12自然段,通过精读──讨论──精读的过程,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精读水*。

  2、学*有声有色地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3、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善待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精读──讨论──精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精读水*。

  【学*方式

  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时安排

  第2教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和小动物交朋友吗?

  2、(展示珍珠鸟课件)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结识的新朋友──珍珠鸟。

  3、谁能够用从课文中积累的语言介绍一下你们新朋友的样子?

  (要求用赞美的语气)

  (激发学*兴趣,拉*学生与珍珠鸟的距离。)

  二、读文定标

  1、快速读文,回忆课文除了介绍了珍珠鸟的样子以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2、结合书后练*,说一说这节课应重点学*哪些内容?

  (学生参与学*目标的确立,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使学生的学*更有目的性。)

  三、精读──讨论──精读

  1、请大家仔细读10~12自然段,看看自己的预*时写的精度笔记还有没有需要修改和补充的?

  2、小组交流、讨论精读笔记:

  ⑴指名读讨论、交流的要求:

  课件:

  ①按精读一段话的步骤交流。

  ②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照自己的精读笔记用铅笔标出与发言人意见不一致的地方。

  ③交流、讨论不同的看法,同时修改笔记。

  ⑵交流、讨论。

  3、汇报研讨:

  ⑴那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交流、讨论的成果?

  (按精读步骤发言。)

  通过品评好词佳句和设疑,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出:因为作者喜爱小鸟,才能为它创造自由、宽容的空间。自由宽容的空间培养了信赖,赢得了信赖。

  重点感悟:

  课件:

  ①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②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的情意。

  ⑵在理解感悟精读段的过程中练*朗读。

  ⑶在汇报探究的过程中及时评价。

  ⑷谈收获。通过刚才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可以从内容、中心两个方面谈;重点引导学生从学*方法上谈。)

  ①反复朗读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感悟。

  ②品评重点词句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感悟;

  ③交流、讨论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感悟。

  (先读书,先思考,先探究,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通过交流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四、有声有色地背诵

  1、回顾有声有色背诵的要求后练*

  2、指名背诵。

  3、自评、互评、感悟。

  4、有声有色地背诵。

  (通过背──评──背,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五、课外拓展

  搜集“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赖”的故事。

  【板书设计

  珍珠鸟

  不去伤害它微笑依旧写不动声色地写

  信赖

  杯子上 稿纸上 笔尖

  【课后小结

  品评和设疑的过程中学生说的内容有些重合,且设疑时问题太散,可以引导学生学*将问题整合,这样一、两个问题就能将全段的内容贯穿起来,起到设疑为了整体把握内容的目的。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2、学会文中生字,理解新词

  3、体会珍珠鸟是怎么样逐步信赖“我”的。

  4、读中感悟,培养孩子心中有爱、学会去爱,创造美好的境界。

  教学重点:

  1、感悟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明白有爱、会爱的人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奠定基调

  1、读题,回忆主要内容,板书:逐步信赖

  2、珍珠鸟什么样儿?指说

  二、整体感知,逐步信赖

  3、喜爱珍珠鸟吗?来看看吧,看看它是怎么样一步步地信赖我的。欣赏课件

  4、看出来了吗?初步感知

  文中哪儿重点写的?自读第四节,看看大致分几个过程指说,板书:起先渐渐地后来

  5、起先怎么样?读,悟,读

  6、渐渐地呢?读,悟,竟然什么意思?我会有什么反应?

  7、后来?读,悟,感觉?怎样交流?啄,好像在说什么?抚呢?再啄?读

  8、连起来说,加进想象更好。

  三、完全信赖,美好境界,有爱会爱

  9、完全放心还从哪儿看出?指读第六节,悟因为信赖,小家伙美美地睡着了,因为信赖,它做起了甜甜的梦,会梦见什么呢?这不就是因为信赖而创造出的——板书:美好境界看插图,想到了哪些词句?学生板书

  10“我”为什么能获得珍珠鸟的信赖?指说,板书:有爱

  11、你喜爱这样的小家伙吗?你有过这样的小鸟依你的情景吗?文中的我为什么能够呢?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温暖地抚摸是爱,静静地注视也是爱;逗它玩是爱,让他独自耍也是爱;为它做这做那是爱,啥也不做,放在心里默默地关注也是爱;给它舒适的家是爱,放飞它,让它自由飞翔也是爱。所以我们不仅要心中有爱,还要学会选择如何去爱。

  板书:

  会爱正因为我有爱,因为我会爱,所以这个小家伙才完全信赖了,是不是的?

  说到这儿,我又不由地想起我家小*了,你们想他吗?每次他一来,你们就围着他、逗他、抱他,可他的表现呢?现在明白为什么了吗?

  四、在线阅读,感受乐趣

  12、有一只猫早等不及了,它就是人民作家老舍笔下的猫,读吧,看看有没有趣儿。

  五、结语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扩展7)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会本课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8个字和一个多音字“都”。

  ⑵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朗读中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学*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2、难点是体会黄山奇石的奇。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卡、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趣味识字,学*课文1、2自然段,学*五个生字。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课文3至12自然段,学*三个生字。

  一、复*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第2课,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指名来读读吧!

  二、学*第3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第3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哪种奇石,它奇在哪里?

  2、理解:“陡峭”。

  3、出示句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4、指导感情朗读,理解“云海”。

  5、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第4自然段

  1、课文还为我们介绍了哪种奇石,它奇在哪里?读读第四自然段你们就会知道。

  2、出示句子:

  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3、指导感情朗读。

  4、男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第5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看看第5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哪种奇石,它奇在哪里?

  2、出示句子:

  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3、指导感情朗读。

  4、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看看谁读得最好。

  5、指导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

  五、学*第6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6自然段,看看第6自然段还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

  2、出示句子: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3、理解:

  “奇形怪状”。

  4、指导感情朗读。

  5、四人小组讨论讨论,给岩石起名字。

  6、女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七、指导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八、学写生字

  1、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形、状、岩”。

  2、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们?

  3、在田字格里怎么摆才好看了?

  4、师范写“岩”字。

  5、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板书】

  黄山奇石

  仙桃石天狗望月仙人指路仙女弹琴

  猴子观海狮子抢球金鸡叫天都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一、回忆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黄山奇石》,并且学*了生字新词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们还记得吗?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呀?那里景色如何?(引导联系第一段回答,板书:神奇、有趣)

  二、激趣导入

  这节课,老师来当导游,带大家去欣赏黄山那有趣的奇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好吗?

  三、学*课文

  (一)整体感知首先,请听老师范读课文的第

  四、五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的相关画面,同时留心观察:

  课文中介绍了哪几处奇石?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二)分层学*

  1、学*第二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出示图片)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样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看着图说一说)

  (3)仙桃石这么大,又在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来的呢?加上想象说一说。

  (4)指导朗读说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稳稳当当的放在了石盘里,像招待客人一样。其实这是谁的功劳呀?对,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让我们读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吧!

  2、学*第三段

  (1)同学们,刚才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样子,加上丰富的想想体会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请你们小组四人先一块儿读一读,然后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从样子、位置来引导。)

  ①哪句话写出了猴子的样子?看看图,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②哪几个词写出了猴子的动作?请你坐在凳子上学一学。有趣吗?

  ③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

  (欣赏云海:云上下翻滚,十分壮观,能看到这么美的云海,是因为黄山太高了。)

  ④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出示图片)

  (3)指导朗读

  同学们,多么有趣的位置,多么有趣的猴子,你能读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吗?

  3、学*第四段、第五段

  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从猴子的样子和它所在的位置感受了“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接下来,老师请你们从“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两处奇石中选一出你喜欢的,自己读一读,然后看看图从它的位置、样子加上想象说一说它的神奇、有趣。(出示自学指导。指名回答,抓住一出体会到位,多请人补充。)

  (1)“仙人指路”

  ①仙人在什么地方?(学一学动作)

  ②仙人是什么样子?

  ③仙人好像在告诉人们什么?

  ④指导朗读

  (2)“金鸡叫天都”

  ①金鸡在什么地方?

  ②它是什么样子?

  ③金鸡在叫什么呢?

  ④指导朗读。

  (3)齐读第

  四、五自然段。

  4、指导背诵

  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了黄山那一处处奇石,请选一处你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课文,试着背一背,练好了像小导游一样介绍给你的同桌,好吗?谁来背一背?谁愿意来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放音乐和画面)

  5、学*第六段

  同学们,黄山的奇石何止这四种啊,还有很多很多。课文中只提到名字的奇石有哪些?(出示第六段)

  (1)自由朗读,找一找。

  (2)请你选一处,模仿着课文的写法,想一想:他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加上丰富的想象说一说。(练*,指名说)

  (1)山还有许多没有名字的奇石呢,请你们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起个名字,好吗?(依次出示:仙人下棋、天鹅孵蛋、骆驼峰)

  (4)指导朗读。你们大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使黄山奇石有趣极了,下面,咱们来共同体会它的多、奇、趣吧!(齐读)

  四、总结谈话

  五、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黄山的奇妙和大自然的伟大,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去过黄山吗?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下黄山的四绝之一,板书:黄山奇石。

  二、初步感知:

  1、运用课件录音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

  2、观察完图,学生观察图说像什么?

  3、初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4、接读课文,生评价。

  5、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像画面。

  三、学*第一自然段。

  1、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

  2、配乐读出情。

  3、小组练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请学生当导游,带领大家去游黄山。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奇特

  仙桃石

  猴子观海

  有趣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

  教学反思:

  通过朗读欣赏,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但课堂上学生参与得还不够,需要继续努力。

  第二课时(详案)

  一、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记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黄山上有哪些奇石,并且还学*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新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生答。

  老师用“奇特、有趣”两个词来概括大家的发言,好不好?(板书:奇特、有趣)

  2、那么你觉得哪块黄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块奇石,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画下来。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起解决,好吗?

  3、生画。然后问:你有哪些词不理解?请提出来!

  4、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画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讲;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画。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5、下面谁先来介绍?(顺序依学生回答的为准。)

  (1)仙桃石:生说自己的理解。谁愿意来读读?(一生读)老师把其中一个句子改写成这样,你看看哪句好?为什么?(这说明作者用词非常准确。)好,谁还想来读读?别看就一句话,想读好也不太容易。谁再试试?(生读)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2)猴子观海: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下面,谁能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一生读)谁认为自己能比他读得还好,读得更有趣?试一试(一生读)老师帮你一把,给你配上音乐来读,一定会更棒,谁想来试试?(一生读)齐读。试背一遍。

  (3)仙人指路:生说。多么奇特、有趣呀!谁能读好?试一试!找个同学比一比。配乐读。试背一遍。

  (4)金鸡叫天都:生说。课文没有插图,谁能想象出他的样子?它好象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谁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读出来?找生读。配乐读。齐读一遍。

  6、课文是不是就写了这几块奇石?在哪一自然段还写了?找生读最后一段.

  7、又写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的?

  8、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黄山上的石头可真奇特有趣呀!并且还有许多石头等着咱们去给它起名字呢!现在,你心里在想什么?

  9、你喜欢黄山吗?那老师现在就带你去游览一下黄山好吗?这次咱们就不单单看奇石了,还记得老师上节课讲的黄山四绝吗?除了“怪石”,还有什么?(生答)好,同学们等不及了吧!请看录象。

  10、美不美?请你们带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11、下面用你喜欢的方式选两段你认为最好的课文背诵一下。

  12、检查背诵。

  13、同学们,黄山石奇特、有趣,黄山更美!其实,祖国大地上还有许多这么著名的风景区,课下同学们可以读读有关的课外书。另外,告诉大家,下一单元就有一篇介绍宝岛台湾风景秀丽迷人的日月潭的文章,课下同学们可以先睹为快!

  好!这节课就学到这儿,下课!

  第三课时(简案)

  一、背诵课文。

  二、学*生字。

  三、处理课后题。

  四、出示一幅怪石图训练学生想象力,先说话,再写话。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奇特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

  有趣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读懂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黄山石的神奇,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熟读课文并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模仿课文选一块或两块黄山石说一说。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黄山石的神奇。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字词

  开小火车认读字词并正音。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黄山奇石(读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山吗?(生说出示资料简介)

  师:黄山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奇石)

  2、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走进黄山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看录像)待会老师让你们来谈谈你们的感受。

  3 、反馈

  板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三、研读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能在书中划一划句子,圈一圈词,从中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

  2、小组交流

  3、汇报

  (一)A 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猴子观海”和“仙人指路”两块奇石)

  B 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

  (1)(出示“猴子观海”图片)齐读写“猴子观海”的话。课文围绕“猴子观海”写了那几个方面内容?

  (2)在哪里“观海”?(陡峭的山峰上)“陡峭”是什么意思?看看课文插图中哪个地方最陡峭,把这个词写上去。观什么“海”?(云海)怎样“观海”?

  (3) 你认为“猴子观海”这块石头奇在哪里?

  像:外形像;有情趣:云海壮观,猴子观海入了迷。

  (4)指导朗读。背诵这段话,体会“猴子观海”的神奇。

  (5)(出示“仙人指路”图片)齐读写“仙人指路”的话,说说“仙人指路”又奇在什么地方?

  C 这两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

  默读,用“~~~~~~”划出这句话,并圈出最重要的连接词。(“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指导朗读这句话。(更读重音)

  你能把“更有趣”换个词说说吗?(更有意思)

  (二)学*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讨论:

  A 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两块奇石)

  B 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

  (1)(出示“金鸡叫天都”图片)讨论:A “金鸡叫天都”与前面介绍的几块奇石有什么不同之处?

  (“金鸡叫天都”由几块石头组成?)

  B 为什么把这一组石头叫做“金鸡叫天都”?这一组石头的形状酷似引颈啼叫的雄鸡。

  太阳升起来后,石头金光闪闪,颜色也酷似雄鸡。

  (2)(出示“仙桃石”图片)齐读写“仙桃石”的话。“仙桃石”奇在哪里?

  (三)学*课文第4自然段

  齐读这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黄山石奇在哪里?(形状千奇百怪,酷似人物、景物,且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2)师小结:

  黄山石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有机会,大家不妨亲自去看一看,你一定也会陶醉其中。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拓展

  根据课文最后一句话“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说一段话。

  六、作业

  (1)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作业。

  板书设计2黄山奇石

  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学*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黄山是……

  [影]

  旁白:同学们,这里就是黄山风景区,被称为天下第一山而闻名中外,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可见黄山之神奇魅力,那里风光秀丽,山峰险峻,怪石林山。今天,我们继续学*课文,一起欣赏黄山怪石的奇趣。

  板题:黄山奇石

  二、默读课文2—5段

  1、人有名字,黄山的石头也有名字,请大家默读课文p131,2—5段,看看课文介绍几块石头?叫什么名字?

  板书:仙桃石 猴子观望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2、多有趣的名字(出示图),你们看这是什么石?

  3、你喜欢哪块石头?请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

  三、讲读课文

  1、边看图边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块石头?为什么喜欢?你觉得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同位交换意见)

  2、指导学*“猴子观海”一段。过渡:很多同学都喜欢“猴……”这块石头,现在让我们先欣赏这块神奇有趣的石头吧。

  ①示图,指名读。边听边思考:你认为这块石头奇在哪?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好?

  ②理解:陡峭翻滚 板书:抱蹲望

  ③演示:朗读背诵小结:在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外形像猴子的石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是多么神奇而有趣。

  3、下面我们继续欣赏其它三块石头,汇报。

  仙桃石:把一块大石头比作大桃子、很形象逼实,一个“飞”一个“落”就把仙桃写活了,说不定还是孙悟空偷吃仙桃时掉下来的一个桃子呢!板书:飞落

  仙人指路:

  ①(动作演示)怎样指?

  ②板书词语:站伸指

  ③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仙人指路”的动作,神态非常生动、有情趣。

  金鸡叫天都:

  ①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

  ②这只雄鸡是怎样叫的?(动作演示)板书:伸着 对着 啼叫

  ③这几个词形象地写出雄鸡啼叫的情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真是奇妙极了。

  4、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四块奇石,你觉得它们奇在什么地方?(形状奇怪有趣,能引起别人的想像)

  过渡:在黄山像这样有趣的石头多得数不清,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呢?

  5、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思路,练*说话

  1、出示: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你能根据这些名字展开想象,用几句话说说这些怪石的样子吗?(自选自说,指名说)

  2、在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还有很多,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出示图片)

  五、总结:

  在大自然中,像黄山这样风景秀丽的地方还有很多,有机会,我们去游览吧。

  六、作业:

  必做题:朗读课文,再从课文中选两段背下来。

  选做题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向别人介绍黄山的奇石。

  3、根据黄山奇石的形状,给它起个名字,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4、找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

  一、 回忆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黄山奇石》,并且学*了生字新词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们还记得吗?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呀?那里景色如何?

  (引导联系第一段回答,板书:神奇、有趣)

  二、激趣导入

  这节课,老师来当导游,带大家去欣赏黄山那有趣的奇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好吗?

  三、学*课文

  (一) 整体感知

  首先,请听老师范读课文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的相关画面,同时留心观察:课文中介绍了哪几处奇石?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

  (二) 分层学*

  1、学*第二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出示图片)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样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看着图说一说)

  (3)仙桃石这么大,又在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来的呢?加上想像说一说。

  (4)指导朗读

  说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稳稳当当的`放在了石盘里,像招待客人一样。其实这是谁的功劳呀?对,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让我们读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吧!

  2、学*第三段

  (1)同学们,刚才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样子,加上丰富的想想体会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你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请你们小组四人先一块儿读一读,然后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从样子、位置来引导。)

  ①、哪句话写出了猴子的样子?看看图,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②、哪几个词写出了猴子的动作?(变红)请你坐在凳子上学一学。有趣吗?

  ③、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

  (欣赏云海:云上下翻滚,十分壮观,能看到这么美的云海,是因为黄山太高了。)

  ④、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出示图片)

  (3)指导朗读

  同学们,多么有趣的位置,多么有趣的猴子,你能读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吗?

  3、学*第四段、第五段

  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从猴子的样子和它所在的位置感受了“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接下来,老师请你们从“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两处奇石中选一出你喜欢的,自己读一读,然后看看图从它的位置、样子加上想象说一说它的神奇、有趣。(出示自学指导。指名回答,抓住一出体会到位,多请人补充。)

  (1)“仙人指路”

  ①、仙人在什么地方?(学一学动作)

  ②、仙人是什么样子?

  ③、仙人好像在告诉人们什么?

  ④、指导朗读

  (2)“金鸡叫天都”

  ①、金鸡在什么地方?

  ②、它是什么样子?

  ③、金鸡在叫什么呢?

  ④、指导朗读。

  (3)齐读第四、五自然段。

  4、指导背诵

  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了黄山那一处处奇石,请选一处你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课文,试着背一背,练好了像小导游一样介绍给你的同桌,好吗?

  谁来背一背?

  谁愿意来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放音乐和画面)

  5、学*第六段

  同学们,黄山的奇石何止这四种啊,还有很多很多。课文中只提到名字的奇石有哪些?(出示第六段)

  (1)自由朗读,找一找。

  (2)请你选一处,模仿着课文的写法,想一想:他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加上丰富的想象说一说。(练*,指名说)

  (3)黄山还有许多没有名字的奇石呢,请你们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起个名字,好吗?

  (依次出示:仙人下棋、天鹅孵蛋、骆驼峰)

  (4)指导朗读。

  你们大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使黄山奇石有趣极了,下面,咱们来共同体会它的多、奇、趣吧!(齐读)

  四、总结谈话

  五、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安排:首先,通过视频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然后,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视频,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接着,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他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到课外。

  三、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在此基础上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朗读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感

  (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

  我们已学过《九寨沟》这篇课文,感觉九寨沟确实风光旖旎,很令人神往。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

  (2)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了解黄山的兴趣。)

  (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

  (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

  过渡:通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那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5)指读、质疑课题。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2.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

  (1)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自主学*相应部分。)

  ①位置奇。(提醒: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里?)

  ②形态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加强体会黄山松形态奇的特点。)

  3.观看录像,准备介绍黄山奇松的特点。

  (1)观看“黄山奇松”的录像,谈谈你的感受。

  (2)小组准备,以黄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介绍”。

  (3)交流汇报。(在学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加深理解这三种松树的特点。)

  五、学*第二段

  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一棵呢?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换词析义:乃至――甚至)

  感受迎客松的地位: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会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

  2.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有何奇之有呢?(出示语句)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指导朗读)

  一奇在模样: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填表)

  二奇在饱经风霜,却仍然

  (师可作适当引导:松树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并不稀奇啊!)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

  充分挖掘“饱经风霜”一词的内涵: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可是黄山松树不仅风撼不倒,雪压不断,而且根深叶壮,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还那么潇洒、秀挺。你说,这样的松还不能称为是奇松吗?

  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却仍然充满生机,被誉为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实在是当之无愧啊!

  指名试读,你想读出迎客松的什么?齐声朗读。

  三奇在顽强的精神。

  大家说得很好,你们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1)[多媒体出示迎客松的图片]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

  (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B.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C.学到这儿,你为黄山有这样的一棵迎客松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再来欣赏一下。(齐读这一段)

  (2)填空:

  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认识到了(纪律)的可贵;

  从至死不渝的“蚁国英雄”那里,我学到了可贵的(合作、奉献精神);

  从黄山奇松那里,我学到了

  (3)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在同样的环境成长,模样也各有所奇。

  写陪客松――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独特、盘曲、天然盆景、展“臂”送客

  略写――其他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齐声朗读

  (4)这一段的第

  一、二两句还告诉了我们去黄山要观赏三大名松首选何处――玉屏楼。因为――

  (5)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

  六、总结回顾

  是啊,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得更加神气、更加秀美。“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不松不奇。”因而我们将黄山这一独特的松树品种冠名为“黄山奇松”。

  七、作业

  1.刚才,我们去黄山游览了一番,此时,如果黄山旅游局的工作人员请你就黄山松写下几句留言,你准备写些什么?

  2.小练笔:

  请你查找一些关于黄山松的图片,选择一棵黄山松,仔细观察它的样子,并展开想象。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岔路学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目标

  1、复*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听写词语。

  2、提出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黄山石的奇。

  (2)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成果。

  (3)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二、自主学*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顺序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它同学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

  (1)看图读,读出黄山石的奇,表达出对黄山石的赞叹之情。(如我喜欢猴子观海这块石头,作者把它写得非常生动有趣,我们要通过朗读把它的奇、美表现出来,让石猴动起来等。)

  (2)想象读,边读边想象黄山奇石的样子。

  2、我会说。

  (1)看了图读了课文,学生会用自己的话说说“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块黄山奇石。

  (2)学了文中的比喻句,学生也会说一句比喻。

  (二)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个性化朗读。

  2、小组表演读,像导游给游客介绍一样朗读,最好是背诵。

  3、小组仿写的一块石头(对比展示,生生互评)。

  4、小组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三、提问总结,激发知识冲突

  黄山石的奇体现在哪里?(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总结,加深对黄山石奇特的体会与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自编童话

  挑自己喜欢的一块奇石,根据课文的介绍,发挥想象,编个故事。

  2、图片绘画展

  根据课文中黄山奇石的图片,或画一画你想象中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抢球”,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图片绘画展。

  五、课堂练*

  1、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再读一读。

  (1)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2)黄山的怪石多有趣啊()

  (3)你去过黄山吗()

  (4)妈妈,你带我去黄山玩一趟吧()

  2、补充完整句子,再读一读。

  (l)“猴子观海”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仙人指路”远远望去,真像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鸡叫天都”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仙桃石”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

  【知识与能力】

  1、识字、写字。

  2、朗读能力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4、领略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重点学*】

  朗读3自然段。

  【设计说明】

  在原来的教学基础上,着重突出识字教学。如:

  复现二类字;学文时识记“陡峭”。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词

  字幕:

  黄山石,形状奇,山峰巨,石盘立。

  金鸡啼,有名气,仙桃石,天下奇,

  小猴子,伸脖子,胳膊举,看仔细。

  二、谈话学*第一段

  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做到了正确、流利,而且学*了生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美美地读课文,大饱眼福。

  2、师: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你知道了什么?

  3、指读、评价“闻名中外”“尤其”

  4、过渡:

  黄山奇石到底有多神奇、多有趣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到黄山看看这些有名的怪石。

  三、自学2~5自然段

  1、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画面。

  2、你最喜欢那座怪石?把这一段美美的读一读,一会儿与同桌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四、全班交流:吸引你的是哪块就汇报哪块

  1、“仙桃石”:

  ⑴指读、评价“飞、落”。

  ⑵师:为什么不说是像桃子,而说像仙桃?

  ⑶想像:

  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仙桃石从天而降。)

  ⑷师:真感谢作者地神奇想像,用一个飞、一个落两个词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石头写神了,真有趣!

  ⑸过渡:

  黄山地仙桃石真神奇,你们还要看哪块奇石?

  2、“猴子观海”:

  指读、评价。

  ⑴“陡峭”:

  ①记字型。

  ②你走过你认为陡峭的山路吗?当时什么感觉?

  ③有感情地读。

  (教师评价:还不够陡。好陡呀!)

  ⑵“抱、蹲、望”:

  ①师:三个词突出了猴子当时的动作。

  ②读后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可爱)

  ③师:如果这是一只真猴,它望着翻滚的云海,会想些什么呢?

  ④指读,这“猴子观海”怎么样?

  ⑶教师小结:

  一个抱、一个蹲、一个望就勾勒出了一个观望云海、调皮的猴子呀!我不禁夸奖作者的用词巧妙,更让人赞叹那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神奇景观了。感谢大自然的恩赐,此时此刻我提议:让我们带着一种赞美的语气再读一读。

  ⑷齐声诵读第三自然段。

  3、仙人指路:(略)

  指读。

  4、金鸡叫天都:(略)

  指读“金光闪闪”。

  5、六段:

  师问:黄山的奇石就仅仅这七座吗?你从哪找到的根据?

  (……这说明什么?还会有什么奇石?会是什么样的?)

  五、扩展练说

  小结:

  这么多石头各有各的形状,各有各的姿态,真可谓是──“奇形怪状”了。

  六、整体回归:放幻灯片

  七、背诵导

  你愿意把其中一块巨石永远的留在你的记忆深处吗?正好把奇石送给不能外出旅游的亲人好吗?练*背,检查背。

  总结:

  多么神奇的黄山呀!令人向往,其实黄山不仅仅有奇石,还有奇松、云海、温泉……这么秀丽神奇的景色真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怎能不──“闻名中外”呢?在1990年12月我国的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八、写字:听写生词

  (由于我已经把生字都处理了,只能听写。)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神奇

  仙人指路有趣

  金鸡叫天都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

  课文分析与学生状态分析: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就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可是本学期出,在归类识字中,通过看图识字,学*安徽黄山"等风景名胜,学生又对桃、猴、鸡、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我在教学中,便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通过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

  3、通过观察图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欣赏好词佳句,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

  卡片、图片、课件

  教学课时:1

  教学流程:

  (热身播放课件)同学们,让我们在快乐中学*语文,在语文中感受快乐。上课之前,请你像我这样做:学会自信、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好了,上课!

  1、录像引入,激趣质疑。

  2、师简介黄山:黄山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山体雄伟奇特,有“岩、洞、潭、瀑”等自然景观,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师板书)。

  (评:创设情境,激情激趣)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

  5、说说课文的三幅图分别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内容相对应。

  二、图文结合,细读课文

  (一)学*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知道的,请你画出来。

  2、交流:

  重点词语:闻名中外、景色秀丽、神奇、尤其

  3、课件演示:

  安徽地理位置——黄山风景区——资料介绍(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导语:黄山四绝,所以说黄山风景区是“闻名中外”的,相比之下,怪石更突出,所以用“尤其”。

  4、指导朗读:你喜欢黄山风景区吗?将你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来。

  (评: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本段内容。导读全篇)

  (二)学*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学生轻声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思考:

  (1)这四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写法相同,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写法相同)。

  (2)这四段分别介绍了哪些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学*第三自然段,指导学法:

  (1)出示课件“猴子观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①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板书:看)

  课文的哪一段是写这幅图的?

  ②你看了这幅图的奇石后有什么问题吗?

  (2)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提的问题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3)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奇石的句子。再从句子中找出具体描写“奇”的词,用“”画下来。(板书:找)

  (4)议论:这些词写得好在哪里?(板书:议)

  (“抱”、“蹲”、“望”写出了猴子观海的动作,把石猴子写活了。石猴子入迷的神态:一动不动。)

  (5)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一动不动观看云海的姿势?

  [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表演中学*了课文,理解了课文,并能复述课文,得到能力培养]

  (6)理解“陡峭”、“翻滚的云海”。(可以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并看看课件出示的翻滚的云海的图片理解词语)。

  (7)几千年来,这只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

  (8)讲述故事,学生任意编,教师可提示(孙悟空有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的本领,它飞到这里,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舍不得走了。它想这里真是太美了,我可要多欣赏一会儿)猴子观海多么有趣啊!我们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抱”“蹲”“望”“一动不动”,要读得重一些。学生自由读后,教师引读这一段。(板书:读)

  3、师生看板书总结第三自然段的学*方法。

  学*方法:看→找→议→读

  下面由学生按照上面的学*方法自学第二和第四、五自然段。

  [评:此环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三、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

  (一)学*第六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介绍了哪些奇石?

  2、这些奇石作者有没有具体地描写出来,你能按下面的提示,仿照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表达方法,把自己喜欢的奇石的样子具体说一说吗?

  温馨提示:

  (出示大屏幕)①就说天狗望月吧,什么样的天狗,望着什么样的月儿,在想什么?

  ②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什么样的狮子,在怎样抢球,抢怎样的球?

  这就是有趣的狮子抢球。

  学生先同桌说,然后老师再指名说。

  3、你还从书上哪里看出黄山的奇石很多。

  齐读最后一句。

  (二)按图片上奇石的样子给它起名字。

  出示图片(几块奇石),由学生讨论给它们起个诗情画意的名字。

  《评:让学生浮想联翩,浮想联翩中闪烁着学生们创新的火花,显示了课堂的生命活动,学生们的想象、思维、表达等能力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师:读了课文,看了图画,你想夸夸黄山吗?

  如果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教师一定要加以引导:你能运用书上的词语夸黄山,说明你不仅善于学*,而且会积累,并会主动运用。

  《评:注重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五、总结全文

  看了,听了你们的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一句话。(大屏幕点击)“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确如此,你们有机会的话随父母去黄山游玩一下。

  [评:此环节使学生产生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望和爱黄山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2、黄山奇石

  奇形怪状有趣极了

  仙桃石飞落天狗望月

  猴子观海抱、蹲、望狮子抢球

  仙人指路站、伸、指仙女弹琴

  金鸡叫天都伸、叫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

  【知识与能力】

  1、识字、写字。

  2、朗读能力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4、领略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重点学*】

  朗读3自然段。

  【设计说明】

  在原来的教学基础上,着重突出识字教学。如:

  复现二类字;学文时识记“陡峭”。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词

  字幕:

  黄山石,形状奇,山峰巨,石盘立。

  金鸡啼,有名气,仙桃石,天下奇,

  小猴子,伸脖子,胳膊举,看仔细。

  二、谈话学*第一段

  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做到了正确、流利,而且学*了生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美美地读课文,大饱眼福。

  2、师: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你知道了什么?

  3、指读、评价“闻名中外”“尤其”

  4、过渡:

  黄山奇石到底有多神奇、多有趣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到黄山看看这些有名的怪石。

  三、自学2~5自然段

  1、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画面。

  2、你最喜欢那座怪石?把这一段美美的读一读,一会儿与同桌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四、全班交流:吸引你的是哪块就汇报哪块

  1、“仙桃石”:

  ⑴ 指读、评价“飞、落”。

  ⑵ 师:为什么不说是像桃子,而说像仙桃?

  ⑶ 想像:

  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仙桃石从天而降。)

  ⑷ 师:真感谢作者地神奇想像,用一个飞、一个落两个词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石头写神了,真有趣!

  ⑸ 过渡:

  黄山地仙桃石真神奇,你们还要看哪块奇石?

  2、“猴子观海”:

  指读、评价。

  ⑴ “陡峭”:

  ① 记字型。

  ② 你走过你认为陡峭的山路吗?当时什么感觉?

  ③ 有感情地读。

  (教师评价:还不够陡。好陡呀!)

  ⑵ “抱、蹲、望”:

  ① 师:三个词突出了猴子当时的动作。

  ② 读后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可爱)

  ③ 师:如果这是一只真猴,它望着翻滚的云海,会想些什么呢?

  ④ 指读,这“猴子观海”怎么样?

  ⑶ 教师小结:

  一个抱、一个蹲、一个望就勾勒出了一个观望云海、调皮的猴子呀!我不禁夸奖作者的用词巧妙,更让人赞叹那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神奇景观了。感谢大自然的恩赐,此时此刻我提议:让我们带着一种赞美的语气再读一读。

  ⑷ 齐声诵读第三自然段。

  3、仙人指路:(略)

  指读。

  4、金鸡叫天都:(略)

  指读“金光闪闪”。

  5、六段:

  师问:黄山的奇石就仅仅这七座吗?你从哪找到的根据?

  (……这说明什么?还会有什么奇石?会是什么样的?)

  五、扩展练说

  小结:

  这么多石头各有各的形状,各有各的姿态,真可谓是──“奇形怪状”了。

  六、整体回归:放幻灯片

  七、背诵导

  你愿意把其中一块巨石永远的留在你的记忆深处吗?正好把奇石送给不能外出旅游的亲人好吗?练*背,检查背。

  总结:

  多么神奇的黄山呀!令人向往,其实黄山不仅仅有奇石,还有奇松、云海、温泉……这么秀丽神奇的景色真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怎能不──“闻名中外”呢?在1990年12月我国的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八、写字:听写生词

  (由于我已经把生字都处理了,只能听写。)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 神奇

  仙人指路 有趣

  金鸡叫天都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2-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文中的词句和图片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有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仿照课文的句子,对照图片,用“像”说说黄山的其他奇石,并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难点:仿照课文的句子,对照图片,用“像”说说黄山的其他奇石,并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复*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第一组:中外闻名(指名学生说说该词的意思并介绍近义词:驰名中外)

  第二组:秀丽神奇 奇形怪状(联系课文内容,用这两个词语分别说一句话)

  第三组:一个桃子 一只猴子 一位仙人 一只雄鸡(量词的积累)

  二、精读课文,感受奇趣

  教师过渡:上节课,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游览了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风景区,见到了许多怪石,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2-5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文中介绍了哪些怪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指名回答,教师板贴: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仙桃石

  1出示图片,指名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石?(学生答仙桃石)

  2老师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答因为它长得像一个大桃子)

  3师:课文中是怎样描述“仙桃石”的?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生读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请2-3位同学读一读,读完后大家一起读)

  4这么大的石头究竟是不是从天上飞来的呢?(板贴“飞”字)当然不是,“好像”这个词语便告诉了我们答案,黄山的怪石是经过很多年的风化而形成的自然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这块石头的形状长得像桃子,不由得引发了作者的想象,所以作者用了“好像”这个词语(请3位学生读一读: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这么大的一块石头稳稳地落在了石盘里,多么的有趣啊!(板贴“落”字)让我们再次齐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仙桃石的神奇与有趣。

  5引导学生尝试背诵

  猴子观海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石?(学生答猴子观海)

  2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学生读一读,并对其朗读做出评价

  3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理解词语“陡峭”(山势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陡峭的反义词:*坦、*缓

  4理解有一只“猴子”中的猴子指的是长得像猴子的石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猴子,所以用双引号引起来。

  5请学生找一找第3自然段中描写“猴子”样子的句子,用铅笔划下来,指名朗读

  出示:它两条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请学生圈画出这句话中的表示动作的词。(板贴“抱”“蹲”“望”)引导学生再次看“猴子观海”图片,感受作者描写得细腻与传神,指名2-3位同学朗读这句话。

  6齐读第3自然段,随后引导学生尝试背诵(出示提示)

  7出示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作者在写“仙桃石”时是先写出它的名字,然后再写它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在写“猴子观海”时是先写它所处的位置和样子,最后写它的名字;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看看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学生自由朗读后,请学生来交流:

  第4自然段是先写名字,再写所处的位置和样子,第5自然段是先写所处的位置和样子,最后写它的名字。

  仙人指路

  1.出示图片仙人指路,请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感受一下仙人指路的神奇与有趣。

  2.读好感叹句:“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更”字重读)

  2.圈画出描写“仙人指路”石动作的词语(板贴:站、伸、指)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远方。

  金鸡叫天都

  1过渡:黄山奇石的奇,不仅体现在一块石头上,有时候把几块巨石放在一起看,更会发现它的奇妙之处呢!瞧,教师出示“金鸡叫天都”的图片。(师讲解:每当太阳升起时,阳光洒在这几块巨石上,它们就变成了一只“金鸡”)

  2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只“金鸡”是怎样叫的?

  出示: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齐读)

  理解“不住地”通过换近义词的方式,“不住地”可理解为“不停地”,找出该句中的动词(板贴“伸”“啼叫”)

  3齐读第5自然段

  三、整体回归,练*表达

  1教师出示四幅奇石图片,学生再次欣赏

  2创设情境:请学生当黄山小导游,向参观奇石的游客们介绍这些奇石,请学生选择一幅图片进行自主练*,可以借助文中的句子介绍,也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语言。(2位同学)

  3.课文学到这里,同学们知道黄山奇石“奇”在哪里?(奇在石头的形状多样)

  四、课堂练笔,描写奇石

  1教师过渡:黄山除了以上这些奇石外,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图片出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出示“仙女弹琴”,请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中的奇石,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或者第3自然段描写奇石的方法,介绍它的名称和样子,用上“像……”的句式和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来写一写这些奇石吧(二选一)

  出示提示: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 ),这就是著名的“仙女弹琴”。

  “仙女弹琴”也十分有趣,远远望去,那巨石像( ),美丽极了!

  3指名朗读自己所写的小片段,师生共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黄山奇石形态万千,生动有趣,是大自然亿万年来创造出的杰作,相信有一天,小朋友们会真正走进黄山,亲眼目睹这些有趣的石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六、板书设计:

  9黄山奇石

  仙桃石 飞、落

  猴子观海 抱、蹲、望

  仙人指路 站、伸、指

  金鸡叫天都 伸、啼叫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扩展8)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菁选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一、教学要求

  1、学*课文,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意。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屹立、横贯、恢复、奇观、浩浩荡荡、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风号浪吼、人声鼎沸、漫天卷地、齐头并进等,比较沸腾、奔腾的含义,并积累这些词语。

  二、教学重点

  课文中“潮来时”这一部分。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生字、给课文分段(略)

  第二课时:学*课文。

  四、教具准备

  1、电视机一台、录像机一台。

  2、自制钱塘大潮录像片。

  五、教学过程

  (一)点拨“潮来前”,学*课文1—3节。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1)师引生答。

  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以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2)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

  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1)读中找。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读中听。在一名学生朗读出“*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白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静。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学“潮来时”,学*课文4—5节。

  1、看录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

  教师可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带你们想不想看呢?”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录像。

  2、学生看完录像,回答出“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样子”。

  (1)知潮声。在学生读出三处写潮声的句子之后,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千百万辆**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在学生回答出来之后,让回答最确切的学生将“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写在黑板上。

  (2)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让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学生将“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书写在黑板上。

  (3)知其序。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板书的潮之声和形的词语,并让学生回答出:从潮声与形的变化中可知作者是由远及*地观潮。

  再让学生从4—5节由远及*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些”、“越来越*”。

  (4)训其说。训练学生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先让全体学生按板书内容练*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说,然后请一个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以下内容: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些形成了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犹如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5)解其声。让学生从远听如“闷雷”,*闻如“山崩地裂”使人听到“千万辆**同时发动”,感觉到“大地好像颤动”这些词语中,理解钱塘大潮其震耳欲聋,声势之大动人心魄。

  (6)解其形。让学生逐句分析:

  先认清比喻句:“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再理解其义:“一条白线”远看潮细、长的样子;“白色城墙”说明浪高(六米),潮头直立向前推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刚过另一排浪紧跟,可见水势既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这不是一般的浪,罕见的浪,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见的潮。

  (7)解其情。教师可先发问:“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看录像。

  镜头之一:闻其声不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者是“人声鼎沸”,到处都在喊着“潮来了!”的声音。

  镜头之二:闻其声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声是“人群沸腾”,比刚才的喊声更高,情绪更高涨。

  镜头之三;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此时教师问为什么书中不写人的声音了呢?让学生理解水势浩大胜过人声而人闻此声见此形张口咋舌,惊而无语。

  三个镜头,在形象与语言的结合中,让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

  (8)表其情。教师先小结: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

  (三)自析“潮过后”学*课文第六节。

  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

  教师让学生带着“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自学、自析。

  学生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分析中理解了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学生从“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了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

  学生从“水位上涨六米”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钱塘大潮之奇。

  学生从“依旧”一词的分析中,联系前文进一步理解了“潮前之静”——“潮来之动”——“潮过之静”的变化。

  学生从*时是江水流向大海,现在是海水往江里倒灌,这一罕见的奇景中,分析出观潮人对钱塘大潮壮丽、奇观的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

  (四)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1、在教师提出的.“潮过后”江水突涨,高出六米;“潮来时”声势浩大、浪高罕见都是说明大潮之奇,而“潮来前”是不是也能说奇这一问题后,让学生再读“潮来前”这一段。

  学生从“八月十八”时间上找出大潮时间上与*时的潮不同,从时间比一般的潮推后三天说明“奇”。

  学生从时间的“奇”中联系学过的地理知识:海上刮东南风,从东海的潮,南海的潮同时涌来说明“奇”。

  学生从钱塘江出海口外宽内窄成喇叭形状说明“奇”。

  学生从钱塘江底从海口到江中逐步上升十米这一特殊地形,说明“奇”。

  2、教师从这些奇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潮“午后一点左右”才到,而清早观潮者已“人山人海”的描述中,让学生理解以人潮衬海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特殊的潮引人入胜。

  3、在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之后,以古诗“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引导学生理解“天下”一词的意思,理解“天下无”词语的意思。

  学生理解“天下”可以认为是中国,也可以泛指全世界。

  学生理解“天下无”为中国之最,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皆无,唯中国独有”,这说明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五)师生归纳板书。

  1、从“思路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

  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静——动——静”的写法以及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

  3、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观录像。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变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文生字新词。

  2、认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感其受、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事物的观察规律,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5、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潮去时的壮观景象,学*作者有次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事物的*惯;理解一些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

  小黑板、灯片、有关钱塘江潮的资料带。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落;学*课文1一2自然段。

  第二课时:

  重点理解课文3一5自然段,指导朗读背诵。感知作者边看、边听、边看的观察方法,总结深化课文。

  一、导入。

  1、师启发谈话:第一教时,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是按潮来前一潮来时一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并且知道潮来之前的情景:一是目之所及的景物描写,给人以*静而带有几分神秘的感觉;二是写前来观潮的人之多,写出了人们焦急等待的心情。这一段从侧面渲染了钱塘江大潮的奇。那潮来时,潮来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学生质疑:可围绕文后的思考练*提出不懂的问题。

  3、灯片出示学*目标。

  ①学*课文3一5自然段,理解重点词句;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小节;

  ③学*作者边看、边听、边想的观察方法,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惯。

  二、学文A、学*3、4自然段。

  1、整体感知

  ①师:文章三四小节,a、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潮的?b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大潮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②自由朗读。

  ③讨论、感知、(板书:声音、样子、情绪;解决a、b)

  ④欣赏钱塘江潮录相。(解决c)

  2、细读理解。

  ①默读3、4自然段,用[]标出表示声音的词、用()标出表示样子的词,用△△标出人们情绪变化的词。

  ②师生小结:作者听江潮的声,越来越大;见江潮的形,是越来越状。作者既留心了声音,又留心了江潮不断变化的形;既留心了江潮的气势,又留心了人群情绪的变化。作者这种边看、边听、边想的观察方法,留心周围事物的*惯,值得我们学*。

  ③重点解决开课时先提出的有针对性的问题。·释水天相接

  ·第3自然段中,讲到人群又沸腾起来,人们为什么会沸膝?·体会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④作者笔下越来越*的浪潮,如此声势浩大,如此雄伟壮观,那面对这样的情景,作者为什么不写人们的表现?(以此作为创造教育的切入点)

  3、细品背诵

  ①师引:这一见,作者从三个方面写出了江潮的奇。同学们,这就是祖国山河的一个剪影,这就是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带着对钱塘江潮深深之受,熟读、背诵3、4小节。

  ②小黑板出示背诵线索。B、学*5自然段

  1、过渡:钱塘江大潮的奇,不单单表现在潮来前*静而又略显几分神秘,也不单单表现在潮来时非凡的气势。潮来后的情景,我们也能品味出它的奇。

  2、指名读。

  3、同桌互说:潮来后是一番什么景象?你能说说它的奇吗?·抓余波涌--持续时间长,神奇。·抓江水涨--上涨两丈、水量大、雄伟壮观。

  4、小结:这一段,作者用余波和上涨的江水烘托了江潮的奇。

  三、深化总结。

  1、回题读12节,体会天下奇观。

  2、师:潮来前,江面依然*静,给人以宁静而带有几分神秘的感觉,你说奇不奇?潮来时,声音大,气势壮,奇不奇?潮来后,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江水上涨两丈来高,你说奇不奇?

  3、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在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天下奇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水天相接、沸腾、横卧、横贯

  2、写出带点字词的意思。观潮()观天下奇观()

  3、读课文四小节最末句话后填空。

  这段话作者是从和两个方面来写江潮的。作者把比作。着力描写了大潮涌来的动感,使人身临其境,表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意思。

  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3、体会、学*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课文内容的理解,写作特点的体会、学*。

  教学难点:

  1、对生僻文言词语的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准确把握。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师生互动,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谁知道我国最著名的海潮是什么?今天我们就一同去感受一下钱塘涌潮的'壮观景象。

  二、检查学生预*情况。

  1、学生介绍作者情况。

  周密:字公谨,南宋文学家。

  2、给下面的生字注音。(投影显示)

  霆 斋 艨艟 履 倏 舸 泅 鲸 绮 僦赁

  三、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读后师问:

  1、有哪些读音和你读得不一样?

  2、听了后你对钱塘潮有什么印象呢?

  四、学生朗读课文内容,疏通文意。

  1、根据课下注释初步理解,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出来,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2、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五、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共同朗读第一段。

  ①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②这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

  (明确:先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总领全文,点示题旨,接着交待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作正面描绘,最后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③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明确: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地写出潮,刻画了海潮的雄奇壮观。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简单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在远方,渐*奔涌到眼前时海潮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学*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能力:

  ①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③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惯。

  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难点:

  学*作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通过预*,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中不懂的问题。

  三、网络探究、协作商量

  (一)老师归纳出几个问题:1课文从那几个方面写潮水的特点?

  2课文怎样写大潮声音,形态的变化。

  3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的。

  (二)分小组协作学*(重点为第二个问题),给出学*方法:

  1、出示学*方法:

  ⑴读:找出描写大潮的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⑵看:利用校园网、互联网查看相关图片、录象、文字资料。

  ⑶做:小组协作制作电子作品。

  (4)讲:自己来作导游按江面*静――潮水涌动――潮头西去顺序描述出来。

  四、汇报表演,解决问题

  1、教师指导制作步骤:

  ㈠网络浏览查寻相关资料。

  ㈡复制图片摘抄文本。

  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演示文稿。

  2、小组汇报。

  五、网络阅读、拓宽知识。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惯。

  【设计特色】

  以读为本,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

  【教学要求】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惯。

  3、学会本课13个生字。掌握“笼罩、昂首、颤动、盼着、屹立、恢复、若隐若现、天水相接、山崩地裂、风号浪吼”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信息资料】

  师生查阅有关钱塘江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带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领悟词语,理解并积累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

  3、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直观感受

  1、引导回忆: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都知道了什么

  2、想不想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放教学录像。

  师生共议:听到声音了吗大潮来了吗在哪儿指一指。

  3、你的感受怎样

  二、以读代讲,感悟语言

  1、这样的画面,课文里也有,找一找在那个自然段(3、4自然段)。自己读读,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精彩,就努力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我们听。

  2、刚才读时顺序打乱了,其实文章的描写是很有顺序的。下面请大家合上书,老师读3、4段,大家把描写顺序的词语记下来,再投影反馈。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按由远及*的顺序,随位置的改变及时间的推移来描写的。

  再读这段话,体会一下。

  三、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1、3、4段词汇丰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想不想积累下来。

  ⑴师说意思,生说词语,如:

  “人声鼎沸、风*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天崩地裂、浩浩荡荡”等。

  ⑵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这些词语。

  2、想一想、用一用:

  出示一段不完整的话,请生用课文里的语句把这段话说得完整清楚一些。小组准备,时间1分半钟。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潮水声犹如(),渐渐消失在()。”

  ⑴生汇报,集体订正。

  ⑵还有不同的填法吗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最后一段

  指导朗读。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课堂练*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薄雾()的人群

  ()的潮水()的钱塘江大潮

  2、按课文内容填空:

  浪潮越来越*,犹如—浩浩荡荡地________;那声音如同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小语第7册第1课《观潮》,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声音、气势形态几方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初步谈话,理解课题;第二步,检查预*,反馈交流;第三步,观看录象,感受情景;第四步,突破重点,指导朗读;第五步,创设情境,积累语言;第六步,按课文内容填空;第七步,按潮来顺序整理句序;第八步,丰富课文,拓展思维;第九步,激情结尾,整体感悟。

  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感到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直观画面的出现,大潮的录象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让学生在看画面,听声音的过程中,感受到钱塘江大潮这天下奇观的壮美,奇特的景象。

  2、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将课文中四个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起来。并且将这些词语分类,有表示形状的,有表示声音的,同时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词语读一读。这样使学生当堂熟读词语,积累语言。

  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读得不够。

  2、课外资料使用的问题。

  3、导语较生硬。

  4、练*过多,目的不够明确。

  今后,我将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新的教学理念,充实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有较大的提高。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设计意图】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关情境,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见、所闻、所感,这种实践,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感悟文本语言的生动和优美。

  【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犹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老师前几天让你们去收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你们收集的结果怎样?

  学生汇报结果。

  2、师: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都会到来的。那为什么这钱塘江大潮会吸引那么多人来观看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钱塘江大堤上一睹为快。

  (板书:1、观潮)

  二、创设情境,体会大潮的到来

  1、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刚来时的情景一: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畅谈所见、所闻。

  2、出示句子: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可是江面上还是风*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⑴指名朗读。

  ⑵说说为什么把潮水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

  3、继续播放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二:

  此时,你们又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

  指名说。

  出示句子: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重点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以及与潮水来时的关系。明白白线指的就是潮水。)

  4、播放大潮来时的情景三:

  这时,江面上又是怎样的情景呢?你能用语言来表达一下吗?

  指名说。

  那课文中又是怎样来描写的呢?

  出示句子: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自由读读这个句子,体会体会,注意横贯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自己感悟。

  指名说感受。

  5、大潮在向我们慢慢地**,此时此刻,你又看到了什么?请仔细看录像。

  (播放大潮来时的.情景四。)

  指名说。

  师总结。

  出示句子:

  再*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该是多少呢?能不能拿身边的事物作一下比较。那这句话应该怎样来读呢?

  指名读。

  评议。

  出示句子:

  浪潮越来越*,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这里把浪潮比作白色战马,有什么意义?这就是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欣赏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

  6、指导学生背诵:

  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转变角色,拓展总结

  1、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深深地把我们吸引住了,难怪有那么多人来观看。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江大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小结: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物产丰富地西沙群岛;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齐读全文。)

  四、作业

  可以为钱塘江大潮设计一份现场解说词或者为钱塘江大潮设计一份广告语,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观赏。

  【板书设计】

  观潮

  像闷雷一条白线

  长粗横贯白色城墙天下奇观

  千万匹白色战马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惯。

  3、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观潮》。

  (齐读课题。)

  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

  二、放录像,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学生看录象。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学生自渎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四、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学*第二部分“潮来时”。)

  1、学生自渎:

  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的语句。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根据学生的交流描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3、教师小结:

  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临其境。

  4、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

  5、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6、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五、课堂总结

  六、放录像

  让学生整体领略“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

  七、布置作业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遍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课文中描写潮来时的重点句子;

  3、学*作者抓住多个特点,有次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体会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积累课文重点语句,想象文中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钱塘江大潮来潮的声音音频,钱塘江大潮视频;

  五、教学流程:

  (一)复*旧知,激趣导入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

  横贯江面人声鼎沸人山人海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齐头并进奔腾西去

  风号浪吼白浪翻滚颤动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这节课我们就让我一起来感受钱塘江的奇特之处。在此之前,来回顾一下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这些词语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之时的场景,你们有信心能读好吗?请一个小组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

  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课件出示)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播放浪潮的声音,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学*的兴趣】

  3.既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钱塘江大潮的景象,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到农历八月十八日的盐官镇。

  (二)细品课文,领略壮观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静人山人海)

  2.谁能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人们的心情。(期待)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设计意图:体会潮来之前江面风*浪静,以及江岸上观潮人之多、盼望之切。】

  3.到底是怎样神奇壮观的景象让人们如此期盼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一边读一遍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完后思考作者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奇观写具体的`。(学生自由朗读)

  4.请同学们互相分享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5.全班共同交流,分享心得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出示课件)

  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雷声是怎样?(轰隆隆)现在江面上是怎样的情景?(风*浪静)是的,江面上毫无动静,却已经听见大潮的声音。如果你是观潮人群中的一员,未见其景先闻其声,你此时此刻心情怎样?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采访学生,并让学生表演)

  你想看潮,她也想看潮,你蹦一下,她跳一下.....人群越来越激动,说话声越来越大,就像锅里煮开的水一样,这就是“人声鼎沸”,谁能这个词语来造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学生彷佛是观潮人群中的一员,更能体会人们的激动之情。】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潮水的隆隆响声变得越来越大,人群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用了一个“又”字?(因为这时候大潮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很激动)刚刚已经人声鼎沸,现在又沸腾。说明随着潮声越来越大,大潮开始出现,人们的心情变得更加怎样?(激动不已)。等了这么久,终于看到了大潮的影子了。多高兴,多激动啊,谁愿意来读出人们的心情,读出潮声的变化。

  这条白线出现在哪里?(水天相接的地方)让我们看一看水天相接是哪里(出示图片)。原来大潮离我们还很远呢,但是声音却很响。这真是“奇观”。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刚刚白线还在水天相接的远处,一瞬间白线已经向我们移过来了。这速度可真是快啊!白线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长,越来越粗,气势怎样?(滂沱)

  (4)“再*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白线比喻成什么?(一堵水墙)这堵水墙两丈多高,一丈等于3.3米,两丈等于6.6米,相当于两层楼的高度。这样高的浪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气势汹汹势不可挡)

  我们来看一看这是怎样的景象(播放视频)。

  谁能来读出浪潮的气势汹汹?

  (5)“浪潮越来越*,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一句写出了大潮的声音和形态,还有那位同学喜欢这一句?老师也最喜欢这一句。想来读一读?想把这句话读好可不容易,先得读好关键词语。(指导朗读“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现在老师想来读一读这句话(范读)还有谁想来尝试一下?多么富有力量的语句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齐读)你们的朗读让老师看到了白浪翻滚排山倒海而来,听到了千万匹战马咆哮嘶吼的声音。真是震撼人心啊!

  同学们,如果老师把这句话改得简洁一点,你们感受一下哪一句更好。为什么?(更形象地写出了大潮的气势)

  出示:

  ①浪潮越来越*,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②浪潮越来越*,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奔腾而来;那声音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删减原句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感受到优美词语对描写景物和塑造语句气势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应用好词好句。】

  6.退潮的景象

  钱塘江来潮时气势如此澎湃,怪不得说它是天下奇观呢!退潮之后又是怎样呢?让我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霎时”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退潮之快)

  谁来说说退潮后的景象?(奔腾西去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钱塘江大潮来时是那样的排山倒海,可瞬间就奔腾而去,这何尝不是一种奇观呢?就算退潮后江面也依然久久不能*静,江水涨了两丈高,可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来势汹汹,真真可谓是一场“天下奇观”啊!

  (三)写法总结,学以致用

  1.现在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看谁能以最快速度把序号填在括号里。(出示课件)

  填完以后,你发现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呢?(由远及*)

  2.潮水的声音是如何变化的呢?(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3.潮水的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作者由远及*远仔细观察,抓住了潮水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的变化特点,运用恰当的比喻和贴切的词语,将钱塘江大潮这幅震撼人心的画面搬到了我们眼前。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作者的写作方法,让自己描写的景物栩栩如生。

  (四)课堂延伸

  同学们,大自然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壮丽景色等着我们去发现(出示图片),请你们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抓住两三个关键特点,用上贴切的好词,有次序地写上一段介绍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次序的观察*惯,锻炼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惯。

  【设计特色】

  以读为本,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

  【教学要求】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惯。

  3、学会本课13个生字。掌握“笼罩、昂首、颤动、盼着、屹立、恢复、若隐若现、天水相接、山崩地裂、风号浪吼”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信息资料】

  师生查阅有关钱塘江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带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领悟词语,理解并积累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

  3、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直观感受

  1、引导回忆: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都知道了什么?

  2、想不想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放教学录像。

  师生共议:听到声音了吗?大潮来了吗?在哪儿?指一指。

  3、你的感受怎样?

  二、以读代讲,感悟语言

  1、这样的画面,课文里也有,找一找在那个自然段(3、4自然段)。自己读读,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精彩,就努力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我们听。

  2、刚才读时顺序打乱了,其实文章的描写是很有顺序的。下面请大家合上书,老师读3、4段,大家把描写顺序的词语记下来,再投影反馈。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按由远及*的顺序,随位置的改变及时间的推移来描写的。

  再读这段话,体会一下。

  三、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1、3、4段词汇丰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想不想积累下来?

  ⑴ 师说意思,生说词语,如:

  “人声鼎沸、风*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天崩地裂、浩浩荡荡”等。

  ⑵ 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这些词语。

  2、想一想、用一用:

  出示一段不完整的话,请生用课文里的语句把这段话说得完整清楚一些。小组准备,时间1分半钟。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潮水声犹如( ),渐渐消失在( )。”

  ⑴ 生汇报,集体订正。

  ⑵ 还有不同的填法吗?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最后一段

  指导朗读。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课堂练*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薄雾 ( )的人群

  ( )的潮水 ( )的钱塘江大潮

  2、按课文内容填空:

  浪潮越来越*,犹如—浩浩荡荡地________;那声音如同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雄伟壮观

  潮来时

  潮过后 有声有色

  〖教学反思

  小语第7册第1课《观潮》,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声音、气势形态几方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初步谈话,理解课题;第二步,检查预*,反馈交流;第三步,观看录象,感受情景;第四步,突破重点,指导朗读;第五步,创设情境,积累语言;第六步,按课文内容填空;第七步,按潮来顺序整理句序;第八步,丰富课文,拓展思维;第九步,激情结尾,整体感悟。

  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感到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直观画面的出现,大潮的录象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让学生在看画面,听声音的过程中,感受到钱塘江大潮这天下奇观的壮美,奇特的景象。

  2、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将课文中四个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起来。并且将这些词语分类,有表示形状的,有表示声音的,同时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词语读一读。这样使学生当堂熟读词语,积累语言。

  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读得不够。

  2、课外资料使用的问题。

  3、导语较生硬。

  4、练*过多,目的不够明确。

  今后,我将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新的教学理念,充实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有较大的提高。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扩展9)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选【十】份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美、南国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

  2.提高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学*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节段;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二、讲读第二段。

  学生浏览第二段,理清观察顺序,分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远看大榕树,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看大榕树(第5、第6自然段写远看,第7、第8自然段写*看)。

  学生自由读第5、第6自然段,思考: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大、茂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远看大榕树这么大,这么茂盛,那么*看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愿意读第7自然段?请你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

  指名读第2句,区别两个“真”的意思。(真面目:真正、本来;真是:的确,确实)学生读句、体会作者情感。(自由读、指名读)

  师: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7请大家齐读第3句。

  师:(出示投影片、一边指示一边与学生共同叙述)大家请看,只见它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你们还能从最后一句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榕树很大?(卧)

  师:这个“卧”字展示了榕树姿态的庞大。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株已经生长了500年的古树,它村冠的遮盖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多么大,真是一株罕见的、庞大而又奇特的榕树啊!这段课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树枝干的奇丽多姿来介绍它的真面目。(板书:枝干)作者接着观赏的是榕树的叶子。(板书:叶子)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这句写什么?

  学生自学第2、第3句,边默读边划出表现榕树茂盛的词语,并想想该怎么理解。然后交流汇报学*体会。(教师教给汇报方法:先读句子,再找词语,最后谈理解。)

  (从“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树叶多和密;从“翠绿”“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等词语体会大榕树充满活力的样子。)

  师:(出示投影片)这株榕树枝繁叶茂,简直是一种奇观。它那鲜嫩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机勃勃,多么可爱的榕树呀!因此.作者在结尾处由衷地赞叹道:“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板书:喜爱)

  指导朗读。(体会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师:作者这次去鸟的天堂是在黄昏,鸟儿都归巢休息了,因此,他一只鸟也没有看到,只看到了这棵茂盛的榕树。他从枝、干、叶的颜色、形状、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树大、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就叫作静态描写,这种静态描写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那么,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场面呢?请大家一边看录像,一边听朗读。

  三、讲读第三段

  看录像,听朗读。思考:作者看到什么场面?(群鸟齐飞的热闹场面)哪儿写出热闹场面?教师引读(鸟的叫声和影子作者是怎么写的——,形状呢——,颜色呢——)。

  师:为了突出鸟多,作者不仅写了鸟的叫声、影子,还写了形状、颜色和它们的活动情况,写得很具体。这些鸟在树上有哪几种活动呢?请用书上的词概括。(板书:叫、飞、扑)

  师:这里的鸟的确很多,据有关材料介绍,在这棵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多达七八万只。而在课文中。作者既没有用一个“多”字,也没有列举一个具体的数字,就使我们感到这里的鸟确实很多、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是很深的。这是值得我们学*的。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投影片: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

  要求学生:(1)按书上的内容齐说;(2)想象—下,这些鸟是怎样叫的、飞的、扑的,指名学生具体说一说它们当时的姿态或叫声。

  师:作者这次看到了这个热闹场面,于是他先写了群鸟的活动,又具体地写了一只画眉鸟欢叫、雀跃的情景,写出了鸟叫、飞、扑的活动变化。上段是静态描写,这段就是:(师生齐说)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师:作者看到了茂盛的榕树,欢快的鸟,感受到了鸟的生活是很快乐的,而此时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段。

  齐读,思考:作者的心情怎么样?(留恋)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留恋”。

  作者此时对大榕树不仅仅是“留恋”,还有什么感情?(板书:赞美)

  指名读最后一句。出示投影片: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在这句话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没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所以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指能让鸟幸福生活的地方,因此没有引号)

  讨论: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枝繁叶茂,鸟能在上面筑巢;周围环境幽静,适合鸟生活和繁衍;树旁就是河,榕树因而长得茂盛。鸟也能戏水;农民保护鸟,鸟生活得无忧无虑)

  教师小结。

  宫爱萍《鸟的天堂》教学简评

  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准确、形象的词句描绘了大榕树干多、枝繁、叶茂的静态美,记述了树上百鸟齐鸣、纷飞的动态美,表达出他对“独木成景”这一自然奇观的由衷赞美之情。宫爱萍老师对课文“词句优美”和“动静结合”这两个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并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学科素质教育的任务。

  一、读讲重点词句,让学生悟道动情。

  当前,阅读教学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脱离词句讲解思想内容;二是逐句分析,烦琐讲解。《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却不落常套,敢于舍掉一些次要的内容,着重读讲重点词句,使学生从中悟道动情。

  教学开始,教师首先启发学生说出作者观察大榕树的顺序是“由远到*”,并找出“远看”和“*看”的段落。然后,就越过前面4个自然段,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描绘大榕树外貌的第5至第8自然段。这样一“舍”,就为重点词句的教学赢得了充足的时间。

  在讲读第5至第7自然段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并说说对大榕树的总印象。当学生说出“树大”这个总印象,并读出表明树大的一些词句之后,教师深入启发:“第一次看见”表明什么?“真面目”是什么样?“不可计数”形容树干有多少?“真是一棵大树”中的“真”字说明什么,表达什么?经过对这些词句的揣摩,学生认识到这棵大榕树确实是一棵罕见的大树,从而感受到了作者“惊讶”、“感叹”的心情。

  讲读第8自然段时,当学生自读课文、观察投影图画.知道这一段主要描写榕树“枝叶茂盛”之后,教师着力启发学生说出“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和“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两句话的含义。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从上述语句中认识到大榕树“枝叶茂盛”、“生命力强”这两个特点,从而感受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作者第二次游乌的天堂这部分课文时,宫老师首先让学生看录像,听朗读,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作者看到的景象。当学生说出“群鸟齐飞”一语后,教师采用“接力朗读”的方式,带领学生齐读了“起初周围是静寂的……有的扑翅膀”这段课文,并启发他们找到描写群鸟动作的词语“叫”“飞”和“扑”。随后,抓住“应接不暇”一词深入分析,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树上的鸟儿多;又抓住“一只画眉乌……那歌声真好听”这个句子,反复朗读,使学生体味出作者的愉悦之情。

  在讲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时,教师首先启发学生懂得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不加引号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讨论: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学生相继说出以下4个理由:(1)树大叶茂,鸟能筑巢;(2)环境幽静,适合孵卵;(3)紧挨大河,不愁食物;(4)农民爱鸟,无人伤害。这个

  相当全面的答案,表明学生已经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适当归纳和点拨,了解写作方法。

  教学大纲提出,当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明理动情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学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在指导学生“从读学写”这一点上,宫老师做得也很出色。

  当学生通过重点词句认识了大榕树“大”“绿”等特点之后,教师归纳说:“这一大段课文,作者从树干的数量和形状、树叶的数量和颜色等方面细致描写了大榕树的样子,表现出它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以景物静止不动时的样子为对象的描写,叫作静态描写。”

  在讲读第二次游鸟的天堂这部分课文时,当学生理解了这段课文主要写“群鸟齐鸣”的景象之后,教师启发说:“课文第一大段写大榕树的样子,那是静态描写;第二大段写群鸟叫、飞、扑的景象,这叫——?”学生齐答:“动态描写。”一项新的写作知识轻而易举地被学生接受了,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尤为可贵的是,宫老师不仅传授写作知识,还巧妙地结合课文语句训练表达能力。当学生理解了“应接不暇”等词句,感受到了大榕树上群鸟齐鸣的热闹景象之后,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一道练*题:“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她先让全班学生按课文内容齐说这句话;然后,请几个学生根据想象创造性地述说鸟“叫”“飞”“扑”的动作;学生述说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又都在情理之中。毫无疑问,这项练*既锻炼了儿童的想象能力,又使他们懂得了怎样描述景物的动态,完成了“从读学写”的一次飞跃。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语言大师巴金的文章,流畅自然,朴实生动,富有热情。《鸟的天堂》一文更是如此,语言上准确生动,朴素优美,简洁洒脱,富有节奏感。巴金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极言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此篇文章语言生动准确,朴素优美,在教学时,老师应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品中读,品中悟,品中感受。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当堂背诵第8自然段。

  2、通过朗读,品味词句,能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能充分感受文中描绘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天堂”美

  1、课件播放画面:

  师语言描述。

  2、课件出示: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质疑: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研读体悟,感受“天堂”美

  1、引入学*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 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茂盛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句子1:

  关于榕树“大”: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学生自由读,注意突出数量词,抓住描红的词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想像,读出榕树之大。

  句子2:

  关于榕树的茂盛和美丽:

  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学生自由读句子,注意读好“簇”、“一堆”、“翠绿的颜色”……“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等词句,同时课件播放录像引导学生看图感受。

  齐读、试背、指名背、齐背。

  ⑵ 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

  ⑴ 课件播放群鸟活动情景。

  ⑵ 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指名读:

  重点指导: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① 指导朗读:

  读出鸟的数量之多,不可胜数,鸟儿活动之美。

  ② 谁来说说,小鸟们都在大榕树上干什么呀?

  ⑶ 感悟齐读。

  ⑷ 师生共同感悟:

  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此环节的设计体现“以读为本”,激发学生赏阅美文的热情,让学生自由读,读出个人的体会,尊重个性差异。学生自己的感情体验,代替了整体划一的朗读指导,在朗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和鸟多、欢的特点,以及作者用词之精当。从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张扬个性。)

  三、选择角色,感悟和谐美

  1、选择其中一个角色,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夸一夸一下自己,尽量用上书上的句子。

  2、学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鸟和树,展示交流。

  4、小结、读作者赞叹的句子。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榕树 鸟

  枝叶繁茂 千姿百态

  生命力旺盛 活泼可爱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

  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美、南国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

  2.提高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学*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节段;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二、讲读第二段。

  学生浏览第二段,理清观察顺序,分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远看大榕树,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看大榕树(第5、第6自然段写远看,第7、第8自然段写*看)。

  学生自由读第5、第6自然段,思考: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大、茂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远看大榕树这么大,这么茂盛,那么*看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愿意读第7自然段?请你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

  指名读第2句,区别两个“真”的意思。(真面目:真正、本来;真是:的确,确实)学生读句、体会作者情感。(自由读、指名读)

  师: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7请大家齐读第3句。

  师:(出示投影片、一边指示一边与学生共同叙述)大家请看,只见它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你们还能从最后一句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榕树很大?(卧)

  师:这个“卧”字展示了榕树姿态的庞大。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株已经生长了500年的古树,它村冠的遮盖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多么大,真是一株罕见的、庞大而又奇特的榕树啊!这段课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树枝干的奇丽多姿来介绍它的真面目。(板书:枝干)作者接着观赏的是榕树的叶子。(板书:叶子)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这句写什么?

  学生自学第2、第3句,边默读边划出表现榕树茂盛的词语,并想想该怎么理解。然后交流汇报学*体会。(教师教给汇报方法:先读句子,再找词语,最后谈理解。)

  (从“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树叶多和密;从“翠绿”“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等词语体会大榕树充满活力的样子。)

  师:(出示投影片)这株榕树枝繁叶茂,简直是一种奇观。它那鲜嫩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机勃勃,多么可爱的榕树呀!因此.作者在结尾处由衷地赞叹道:“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板书:喜爱)

  指导朗读。(体会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师:作者这次去鸟的天堂是在黄昏,鸟儿都归巢休息了,因此,他一只鸟也没有看到,只看到了这棵茂盛的榕树。他从枝、干、叶的颜色、形状、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树大、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就叫作静态描写,这种静态描写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那么,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场面呢?请大家一边看录像,一边听朗读。

  三、讲读第三段

  看录像,听朗读。思考:作者看到什么场面?(群鸟齐飞的热闹场面)哪儿写出热闹场面?教师引读(鸟的叫声和影子作者是怎么写的——,形状呢——,颜色呢——)。

  师:为了突出鸟多,作者不仅写了鸟的叫声、影子,还写了形状、颜色和它们的活动情况,写得很具体。这些鸟在树上有哪几种活动呢?请用书上的词概括。(板书:叫、飞、扑)

  师:这里的鸟的确很多,据有关材料介绍,在这棵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多达七八万只。而在课文中。作者既没有用一个“多”字,也没有列举一个具体的数字,就使我们感到这里的鸟确实很多、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是很深的。这是值得我们学*的。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投影片: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

  要求学生:(1)按书上的内容齐说;(2)想象—下,这些鸟是怎样叫的、飞的、扑的,指名学生具体说一说它们当时的姿态或叫声。

  师:作者这次看到了这个热闹场面,于是他先写了群鸟的.活动,又具体地写了一只画眉鸟欢叫、雀跃的情景,写出了鸟叫、飞、扑的活动变化。上段是静态描写,这段就是:(师生齐说)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师:作者看到了茂盛的榕树,欢快的鸟,感受到了鸟的生活是很快乐的,而此时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段。

  齐读,思考:作者的心情怎么样?(留恋)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留恋”。

  作者此时对大榕树不仅仅是“留恋”,还有什么感情?(板书:赞美)

  指名读最后一句。出示投影片: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在这句话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没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所以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指能让鸟幸福生活的地方,因此没有引号)

  讨论: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枝繁叶茂,鸟能在上面筑巢;周围环境幽静,适合鸟生活和繁衍;树旁就是河,榕树因而长得茂盛。鸟也能戏水;农民保护鸟,鸟生活得无忧无虑)

  教师小结。

  宫爱萍《鸟的天堂》教学简评

  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准确、形象的词句描绘了大榕树干多、枝繁、叶茂的静态美,记述了树上百鸟齐鸣、纷飞的动态美,表达出他对“独木成景”这一自然奇观的由衷赞美之情。宫爱萍老师对课文“词句优美”和“动静结合”这两个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并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学科素质教育的任务。

  一、读讲重点词句,让学生悟道动情。

  当前,阅读教学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脱离词句讲解思想内容;二是逐句分析,烦琐讲解。《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却不落常套,敢于舍掉一些次要的内容,着重读讲重点词句,使学生从中悟道动情。

  教学开始,教师首先启发学生说出作者观察大榕树的顺序是“由远到*”,并找出“远看”和“*看”的段落。然后,就越过前面4个自然段,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描绘大榕树外貌的第5至第8自然段。这样一“舍”,就为重点词句的教学赢得了充足的时间。

  在讲读第5至第7自然段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并说说对大榕树的总印象。当学生说出“树大”这个总印象,并读出表明树大的一些词句之后,教师深入启发:“第一次看见”表明什么?“真面目”是什么样?“不可计数”形容树干有多少?“真是一棵大树”中的“真”字说明什么,表达什么?经过对这些词句的揣摩,学生认识到这棵大榕树确实是一棵罕见的大树,从而感受到了作者“惊讶”、“感叹”的心情。

  讲读第8自然段时,当学生自读课文、观察投影图画.知道这一段主要描写榕树“枝叶茂盛”之后,教师着力启发学生说出“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和“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两句话的含义。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从上述语句中认识到大榕树“枝叶茂盛”、“生命力强”这两个特点,从而感受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作者第二次游乌的天堂这部分课文时,宫老师首先让学生看录像,听朗读,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作者看到的景象。当学生说出“群鸟齐飞”一语后,教师采用“接力朗读”的方式,带领学生齐读了“起初周围是静寂的……有的扑翅膀”这段课文,并启发他们找到描写群鸟动作的词语“叫”“飞”和“扑”。随后,抓住“应接不暇”一词深入分析,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树上的鸟儿多;又抓住“一只画眉乌……那歌声真好听”这个句子,反复朗读,使学生体味出作者的愉悦之情。

  在讲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时,教师首先启发学生懂得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不加引号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讨论: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学生相继说出以下4个理由:(1)树大叶茂,鸟能筑巢;(2)环境幽静,适合孵卵;(3)紧挨大河,不愁食物;(4)农民爱鸟,无人伤害。这个

  相当全面的答案,表明学生已经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适当归纳和点拨,了解写作方法。

  教学大纲提出,当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明理动情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学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在指导学生“从读学写”这一点上,宫老师做得也很出色。

  当学生通过重点词句认识了大榕树“大”“绿”等特点之后,教师归纳说:“这一大段课文,作者从树干的数量和形状、树叶的数量和颜色等方面细致描写了大榕树的样子,表现出它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以景物静止不动时的样子为对象的描写,叫作静态描写。”

  在讲读第二次游鸟的天堂这部分课文时,当学生理解了这段课文主要写“群鸟齐鸣”的景象之后,教师启发说:“课文第一大段写大榕树的样子,那是静态描写;第二大段写群鸟叫、飞、扑的景象,这叫——?”学生齐答:“动态描写。”一项新的写作知识轻而易举地被学生接受了,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尤为可贵的是,宫老师不仅传授写作知识,还巧妙地结合课文语句训练表达能力。当学生理解了“应接不暇”等词句,感受到了大榕树上群鸟齐鸣的热闹景象之后,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一道练*题:“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她先让全班学生按课文内容齐说这句话;然后,请几个学生根据想象创造性地述说鸟“叫”“飞”“扑”的动作;学生述说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又都在情理之中。毫无疑问,这项练*既锻炼了儿童的想象能力,又使他们懂得了怎样描述景物的动态,完成了“从读学写”的一次飞跃。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鸟天堂景区征集导游词及广告词启事

  广东新会小鸟天堂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为进一步提升景区形象,吸引更多的游人前来观赏,现向社会征集导游词及广告词,真诚希望您能踊跃参与,为小鸟天堂的发展出一份力。

  同学们,小鸟天堂景区的发展正等待着我们献计献策,你愿意为这些可爱的小鸟们出一份力吗?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1、收集材料:

  语言创作应以大量的实践活动为基础,上网查阅资料,为语言实践提供丰富的素材。我告诉学生网址,进入广东新会小鸟天堂网站。内有景区概况、百年古榕、百鸟归巢、鸟声欣赏、鸟博物馆等栏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欣赏图片、音乐并收集文字资料。

  2、编写创作:

  写广告词和导游词,学生以前就尝试过,都明确了好的广告词应简洁明了;能概括特色;语言优美;具有诱感力等等。好的导游词应是用流畅的语言清楚地介绍该景点的大概情况,如成因、特点、历史及现状等,使游客能对景点有个大概的了解。

  三、合作交流,自由表现

  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内交流评选最佳,评出来后,组员群策群力进行修改,然后在班内进行评比并当场发奖。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组员团结协作的精神,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学*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后,建议学生把优秀导游词和广告词用Email发往小鸟天堂旅游有限公司。

  效果:广告词:

  聆听百鸟和鸣,欣赏万鸟齐舞,让我们一起到鸟的天堂观赏人间奇景。

  有机会,亲自到广东新会小鸟天堂走一走,看一看,千万不要错过哦!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这里是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新会小鸟天堂欢迎您!

  请到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来,请到人们心驰神往的绿色家园来──新会小鸟天堂欢迎您!

  人间毕竟有天堂,暂别浮华,拥抱自然,聆听百鸟和鸣,感受天籁之声;到人的乐园,远离尘嚣,觅一方静土,让疲倦的心灵得到片刻栖息

  亲亲小鸟,给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由呼吸休闲惬意的空间!来吧,新会小鸟天堂欢迎您!

  导游词: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来到的是著名的国际级生态旅游景点──广东新会小鸟天堂。小鸟天堂其实是一棵百年古榕,占地达18亩。每天,栖息在这棵大树上的数以万计的野生鹭鸟,暮出晨归,嘎嘎而鸣,翩翩起舞,蔚为壮观。这一自然现象从公元1608年(明万历戌午年)形成一直至今,已有385年历史,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典范,实属罕见。历年来,小鸟天堂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感悟:一则一则广告词是学生生命的灵动,更是锤炼语言,领悟语言规律的展示。学生出色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告诉我,这一设计,诱发了学生的灵性,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给了他们广阔的自由空间,给了他们一次创造潜能释放的机会。这一设计,拓展了学生的学*空间。网络资源的利用,突破了语文学*活动原有的封闭状态,把学*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环境中,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在这里,学生的身心是完全放松的,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了解关于小鸟天堂的一切知识,如小鸟天堂的历史、名称的由来、现在的状况及以后的发展等。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是主动的,是出于学生自己的需求,它比灌输式的学*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突出了学科间的融合。通过网络,学生不但可以看到群鸟齐舞、百鸟归巢的动人景象(美术欣赏),还可以听到各种鸟的动人歌声(音乐欣赏)。在这一过程中,又要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创作交流时,还要与老师、同学进行口语交际。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及互助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通过主动地学*,积极地思考,学生对于课文中蕴含的人文内涵的体会也更加深刻了。由此,我得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建设、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优化语文的学*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新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活动,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讨论,感受榕树的美丽,体会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多媒体课件展示。

  二、引导学*

  1、昨天我们学*了《鸟的天堂》,知道了作者去了两次鸟的天堂,在离开的时候,产生了这样的感受:“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轻读这段感受,试着围绕感受提几个问题,让大家一块讨论讨论。

  3、学生自由提问。

  (课堂教学中“学什么”“怎么学”是教学的关键,此环节让学生自读感悟质疑,问题来自学生,适合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4、教师小结:

  ⑴ 作者为什么感到“留恋”?

  ⑵ 为什么说是作者的眼睛“骗”了他?

  ⑶ 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第一个加引号,第二个却不加?

  ⑷ 那儿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三、学生自主学*

  边读边划边注释,也可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品读感悟

  1、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下列句子,体会榕树的大、美,鸟的多、欢:

  ⑴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⑵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⑶ 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⑷ 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2、渗透训练:

  ⑴ 这儿的鸟真多,生活真快乐,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⑵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你在生活中遇到那些事让你应接不暇?

  (语文教学“教什么”成为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我想语文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即“双基训练”不可少,求“活”的同时还要求“实”。)

  3、引导讨论:

  那儿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⑴ 环境幽美,榕树大;

  ⑵ 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鸟食丰富;

  ⑶ 人们注意保护等。

  4、对照所提问题品读解难。

  五、拓展延伸

  1、1933年巴金游后写下《鸟的天堂》,1982年又亲笔题写“小鸟天堂”几字,使广东新会市天马村成为远*闻名的旅游景点。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学生观看录像。)

  2、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3、小组为单位自由搭配,扮演“游客”“导游”介绍游玩“鸟的天堂”。

  4、来自网上的最新消息:由于当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小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大量的.鸟儿飞向他方……

  5、亲爱的同学们,当你看到“鸟的天堂”被破坏,你最想在网上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树:大、美

  鸟的天堂 喜爱 赞美

  鸟:多、欢

  【专家点评】

  教师在学生学得最开心高兴的时候,及时地泼一盘冷水,让学生在情感上受不了――这么好的“鸟的天堂”居然被破坏,从而产生积极的想说的愿望,表达成为学生内心真情的流露,教学效果较好。

  整体总评:

  1、努力实现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内容、学*伙伴、学*方式的权利,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

  2、拓宽教学内容,引进课程资源。语文学*与生活的外延是等同的,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试着做导游,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读书、探讨的积极性,有意识地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

  一、设计理念:

  《鸟的天堂》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课本(浙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本单元教学提示指出:文章里写的事物,有的是作者直接看到的、听到的、有的是作者由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阅读中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可以提高我们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采用合作、自主的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领悟文章包含的美,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能分辨课文中的见闻和联想,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能用看到......想到......的句式说话。

  (二)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眼中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当你驻足在温馨的家中,停留在爱的港湾时,你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美好的天堂。那么,鸟类栖息的天堂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课文。(板:鸟的天堂)

  (二)导学第一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第一段。

  2、再读,并说说你从什么地方读懂了什么。热气已经退了说明了什么?

  3、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读,读出美的感觉。

  小结并过渡:在美丽的黄昏和好友荡舟游玩,的确是件非常惬意的事。船慢慢向前驶着。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呢?

  (三)导学第二段。

  1、自由读,说说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榕树怎样?用我从......体会到......的句式体会榕树的大、奇、美。并且美美地读一读。

  3、重点研读8、9小节。

  (1)小组合作学*:

  ①用不同符号划出作者的见闻和联想。(板:见闻联想)

  ②用看到(或听到)......联想到......的句式说说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③对作者的见闻和联想进行分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反馈。

  重点出示:

  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A、抓住重点词枝叶繁茂、全部来研读句子。写出了什么?(板:枝叶展示生命力)

  B、指导朗读。该怎么读才能读出枝叶在展示它的生命力?

  ②那么多的绿叶,一蔟堆在另一蔟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画画。用你手中灵动的笔把这棵榕树的叶子画下来。

  B、抓重点词研读句子。(板:绿叶生命在颤动)

  C、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小结:看到这美丽的树,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请你用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句话。

  ③仿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美丽的景物让我们留恋忘返。现在你们就放眼大自然,用看到(或听到)_____,联想到_____的句式说话。

  4、回归课文。填空:鸟的天堂是____。说它是鸟的天堂,是因为____。第一次经过这里时,感到奇怪的是_____,那是因为____。(结合作者当时去的时间是傍晚)

  (四)总结。

  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又有什么发现呢?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讨论,感受榕树的美丽,体会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多媒体课件展示。

  二、引导学*

  1、昨天我们学*了《鸟的天堂》,知道了作者去了两次鸟的天堂,在离开的时候,产生了这样的感受:“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轻读这段感受,试着围绕感受提几个问题,让大家一块讨论讨论。

  3、学生自由提问。

  (课堂教学中“学什么”“怎么学”是教学的关键,此环节让学生自读感悟质疑,问题来自学生,适合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4、教师小结:

  ⑴ 作者为什么感到“留恋”?

  ⑵ 为什么说是作者的眼睛“骗”了他?

  ⑶ 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第一个加引号,第二个却不加?

  ⑷ 那儿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三、学生自主学*

  边读边划边注释,也可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品读感悟

  1、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下列句子,体会榕树的大、美,鸟的多、欢:

  ⑴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⑵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⑶ 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⑷ 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2、渗透训练:

  ⑴ 这儿的鸟真多,生活真快乐,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⑵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你在生活中遇到那些事让你应接不暇?

  (语文教学“教什么”成为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我想语文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即“双基训练”不可少,求“活”的同时还要求“实”。)

  3、引导讨论:

  那儿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⑴ 环境幽美,榕树大;

  ⑵ 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鸟食丰富;

  ⑶ 人们注意保护等。

  4、对照所提问题品读解难。

  五、拓展延伸

  1、1933年巴金游后写下《鸟的天堂》,1982年又亲笔题写“小鸟天堂”几字,使广东新会市天马村成为远*闻名的旅游景点。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学生观看录像。)

  2、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3、小组为单位自由搭配,扮演“游客”“导游”介绍游玩“鸟的天堂”。

  4、来自网上的最新消息:由于当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小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大量的鸟儿飞向他方……

  5、亲爱的同学们,当你看到“鸟的天堂”被破坏,你最想在网上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树:大、美

  鸟的天堂 喜爱 赞美

  鸟:多、欢

  【专家点评】

  教师在学生学得最开心高兴的时候,及时地泼一盘冷水,让学生在情感上受不了——这么好的“鸟的天堂”居然被破坏,从而产生积极的想说的愿望,表达成为学生内心真情的流露,教学效果较好。

  整体总评:

  1、努力实现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内容、学*伙伴、学*方式的权利,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

  2、拓宽教学内容,引进课程资源。语文学*与生活的外延是等同的,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试着做导游,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读书、探讨的积极性,有意识地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8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作者两次经过了“鸟的天堂”,两次见到了不同的情景。谁能具体地来说一说。

  学生答。

  (师板书:树 鸟)

  2、谁见过大树?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绘一下你见到过的大树。

  (高大的,参天的,几个人抱不过来的……)

  3、这样的大树,或者比这更大的树,你还想看吗?

  (播放课件,展示)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你是以怎样的心情来看大树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大树的?请大家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大树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生读。

  3、交流:

  全身心地看,赞美地看,惊讶地看,疑惑地看……

  说理由时,就势读相关的语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作者是这样看大树的,那他又是怎样写大树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树的大?并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体会。

  2、学生品读。

  3、反馈:

  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并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1、请你再读读第二段:

  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把它划下来,反复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出示:

  ⑴ 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着重理解体悟“一簇”、“堆”、“另一簇”、“一点儿缝隙”把这棵大榕数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的景象写出来了。

  ⑵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颤动”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颤动”是怎样的动?

  (抖动的、发抖的。)

  写话练*:

  这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仿佛……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这是一棵已经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榕数,而此时,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榕数的___,而是它的___。

  师:是啊,榕树的叶子太绿了,绿得耀眼,绿得发亮。在微风的吹拂下,我们仿佛看到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小精灵在跳跃,是那么的充满活力,那么的生机勃勃。这是作者对大榕树显示出的那种勃勃生机的赞美,这是作者对大榕树显示出的旺盛生命力的高度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一句。

  3、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你对这棵大榕树的感受。

  (板书:美丽奇特)

  五、拓展延伸,丰富语感

  1、朋友说,这棵大榕树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棵树上栖息生活。真的如此吗?请你读读课文第三段,找到相关的句子,并能用这个句子说一说:

  啊!这的确是个“鸟的天堂”,你看: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你对这棵大榕树的感受。

  (板书:群鸟欢闹)

  3、同学们,你想感受一下这群鸟欢闹的热闹景象吗?课件展示,音乐欣赏。

  4、配乐朗读。谁想跟着音乐来朗诵。

  5、课文学好了,你有什么感受吗?你想对大榕树,对鸟的天堂,对鸟说些什么吗?有感而发,请你把想说的话写在这幅画的下面。

  六、总结

  今天我们读了《鸟的天堂》一课,领略了我们南国的奇异风光,欣赏了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感受了众鸟欢闹的景象。同学们,读书能使人聪明,读书能使人长见识。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

  2、通过理解课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

  2、通过理解课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法】

  范读法、点拨法、动作演示法。

  【学法】

  朗读法、自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当巴金爷爷游览完鸟的天堂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快速浏览课文,归纳总结。)

  二、分组学*,完成任务

  师:哪些自然段写了榕树美,哪些自然段写了鸟的多?

  (小组协商选择学*的内容。)

  1、出示各组学*目标:

  ⑴ 学*榕树美的部分。

  ⑵ 学*鸟多、快乐的部分。

  2、学*要求:

  ⑴ 默读课文:

  标画能体现榕树美的语句并在句子旁批注感受。

  ⑵ 把你标画的语句用心多读几遍,感悟榕树的美。

  ⑶ 组内交流标画的语句,谈感悟。

  三、交流汇报,深谈感悟

  1、感悟榕树美的有关句子:

  ⑴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⑵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突出树的奇特。)

  ⑶ 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汇报时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修辞手法等谈感悟。

  师小结:大榕树不仅美丽,生命力也是如此旺盛,因此巴金爷爷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感悟鸟的欢乐场面的有关句子:

  ⑴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师:仅仅两句话作者就抓住了鸟的叫声、形状、颜色等特点,突出了一个众鸟欢腾的场面。巴金爷爷刚到这儿就看到这样的场面了吗?

  (师生表演鸟儿一只只飞出的情景。)

  ⑵ 我们注意地看着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⑶ 一只画眉鸟飞出来那歌声真好听。师:画眉鸟会唱什么歌呢?

  (生汇报:歌唱环境美、生活幸福、人民爱护)

  师总结:是啊,榕树因为有了鸟儿显得更加年轻,鸟儿因为有了榕树显得更加快乐,这里的人们很懂得爱鸟、互鸟,他们说:亲亲小鸟,给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由呼吸休闲惬意的空间。于是一只小鸟飞来了,两只鸟儿飞来了,成千上万只鸟儿来到这里安居乐业,繁衍后代,难怪巴金爷爷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思想渗透,激**感

  师:文章学到这儿,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慨想说,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我们想说的话写出来吧!

  (展示学生的感悟)

  【课后反思】

  每节课后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才能找到差距,弥补不足。讲完《鸟的天堂》一课后,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真想用切身体会对我们的老师说:大胆地放开你的羁绊,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的空间吧!

  设计这节课时,我并没有想得太多,只是想省点力气,因为以往的课堂,我细致入微的讲解换来的总是学生的昏昏欲睡,这节课我就决定少讲,看看这帮孙猴子有多大的能耐。课上我让生分组学*课文内容,并出示学*目标,让生自己标画有关语句写出感悟。任务下达后,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默读,有的已经开始标画语句,我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但汇报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不仅能抓住关键词谈体会,还能运用文中的写作手法使自己的感悟更具说服力,如生1说:从一簇簇这个词让我感到了榕树叶子的多,而树叶真绿得可爱拟人的手法,让我感觉到叶子的青翠欲滴,我很喜欢这绿色。生2说:我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感受到榕树叶子重重叠叠,枝繁叶茂的样子,而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又使我感到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感觉到每一片叶子都充满了活力,好像无数的精灵在跳舞。多精彩的发言,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教学中的一个个难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学生解决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精彩的发言来自于学生心灵与文本内容的碰撞,而这样的碰撞只有在无拘无束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松开羁绊,让我们的孩子在新课改的浪潮中飞跃与遨游吧!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讨论,感受榕树的美丽,体会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多媒体课件展示。

  二、引导学*

  1、昨天我们学*了《鸟的天堂》,知道了作者去了两次鸟的天堂,在离开的时候,产生了这样的感受:“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轻读这段感受,试着围绕感受提几个问题,让大家一块讨论讨论。

  3、学生自由提问。

  (课堂教学中“学什么”“怎么学”是教学的关键,此环节让学生自读感悟质疑,问题来自学生,适合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4、教师小结:

  ⑴ 作者为什么感到“留恋”?

  ⑵ 为什么说是作者的眼睛“骗”了他?

  ⑶ 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第一个加引号,第二个却不加?

  ⑷ 那儿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三、学生自主学*

  边读边划边注释,也可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品读感悟

  1、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下列句子,体会榕树的大、美,鸟的多、欢:

  ⑴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⑵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⑶ 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⑷ 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2、渗透训练:

  ⑴ 这儿的鸟真多,生活真快乐,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⑵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你在生活中遇到那些事让你应接不暇?

  (语文教学“教什么”成为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我想语文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即“双基训练”不可少,求“活”的同时还要求“实”。)

  3、引导讨论:

  那儿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⑴ 环境幽美,榕树大;

  ⑵ 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鸟食丰富;

  ⑶ 人们注意保护等。

  4、对照所提问题品读解难。

  五、拓展延伸

  1、1933年巴金游后写下《鸟的'天堂》,1982年又亲笔题写“小鸟天堂”几字,使广东新会市天马村成为远*闻名的旅游景点。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学生观看录像。)

  2、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3、小组为单位自由搭配,扮演“游客”“导游”介绍游玩“鸟的天堂”。

  4、来自网上的最新消息:由于当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小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大量的鸟儿飞向他方……

  5、亲爱的同学们,当你看到“鸟的天堂”被破坏,你最想在网上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树:大、美

  鸟的天堂 喜爱 赞美

  鸟:多、欢

  【专家点评】

  教师在学生学得最开心高兴的时候,及时地泼一盘冷水,让学生在情感上受不了——这么好的“鸟的天堂”居然被破坏,从而产生积极的想说的愿望,表达成为学生内心真情的流露,教学效果较好。

  整体总评:

  1、努力实现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内容、学*伙伴、学*方式的权利,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

  2、拓宽教学内容,引进课程资源。语文学*与生活的外延是等同的,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试着做导游,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读书、探讨的积极性,有意识地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