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1-08 00:00:00 [db:标签-标题]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基础点:音难字“翠、悄、鹦鹉、捕”;多音字“啦”;形难字“搭、翠、嘴”。

  诵读点:品读第二自然段描写颜色的词语,感受其外形之美;品读第四自然段描写捕鱼动作的词语,感受其动作之快。

  思考点: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训练提取关键词语的能力。

  拓展点:课外阅读推荐《发现最美的鸟》,找生活中的一种动物观察其外形、动作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基础点、诵读点、思考点。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细致、有序的观察方法,在生活中做一个乐于观察、发现美的孩子。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一)直呼导入,识“搭”音、形、义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用朴素而清新的语言,写了我和母亲坐船到乡下偶遇一只翠鸟搭船捕鱼,文章语言虽然浅显,读起来却耐人寻味,通过作者善于观察的眼睛,不仅介绍了翠鸟美丽的外形,还生动描写了翠鸟捕鱼敏捷。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这样一次*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的事物并仔细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文中的我观察细致,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棚上“沙**啦”的响声,翠鸟出现后,我看到它美丽的外貌,接着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的动作。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学*细致观察的方法,尝试观察练笔。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单元要素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搭船的鸟》,齐读一遍课题。

  让我们回顾一下单元导读页,这个单元是个(*作单元),还记得本单元我们要学*的本领吗?一起读读,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观察)接下来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学*怎样观察。板书观察

  二、解读文本,学*观察方法

  (一)学*第一自然段,*得第一个观察小妙招

  快速读课文,找一找作者都观察了哪些事物?雨,船夫、翠鸟。雨和船夫你都是从哪里发现的?

  出示第一段:谁找到写雨的句子。我坐在船舱里,怎么知道雨下得很大?你真会发现。你再来读一读,让我们竖起小耳朵听听雨声。

  你听到了什么?带上耳朵我们聆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谁找到船夫的句子?作者听得仔细,看得也仔细,你从哪里可以发现?作者坐在船舱里,听到沙**啦的雨声,看到船夫用力摇橹,于是写下了观察所得。你瞧,原来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板书:(看听),我们学到一个观察小妙招:从不同角度来观察。

  (二)、学*第二段,*得第二个观察小妙招

  过渡语:孩子们,此时小主人公的旅途似乎有些寂寞,突然,船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谁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只鸟身上。课文哪些地方在观察这只鸟?

  请你来读这一段,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一只彩色的鸟,我看到这只鸟的颜色?

  颜色多么鲜艳啊,难怪一下子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继续交流。还是一只美丽的鸟,比鹦鹉还漂亮。

  明明在写翠鸟,为什么又写鹦鹉呢?去掉这一句怎样?

  看来,作者不仅观察眼前这只翠鸟,也曾经仔细观察过鹦鹉,我们要学*作者,养成留心观察的好*惯。

  2、(出示两段话,男女生分别读)对比发现,你发现了什么?能否改成这样?

  是啊,“一些蓝色”让我们看到了作者观察多么细致。看来,观察不是粗略地看和听,观察一定要细致。(板书细致)。但细致又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最吸引你的地方,看这只小鸟外形,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色彩鲜艳这一特点,所以作者紧紧抓住彩色写出它的外形美。(板书:抓特点)这是作者告诉我们的第二个小妙招。

  3、*得这些法宝,让我们来小试身手吧!

  一只漂亮威武的大公鸡来了,仔细观察,谁来描述大公鸡?

  找学生评价。为你们点赞。

  (三)、观察翠鸟捕鱼——*得第三个小妙招

  1.孩子,你看,有了你们的细致观察,大公鸡呼之欲出。那翠鸟除了外形美丽,还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谁来为大家朗读第四段?翠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大家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翠鸟怎样捕鱼?看视频,说感觉,真敏捷。这样敏捷,也没有逃脱作者的眼睛,再读第四段,看作者是怎样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你觉得哪个动词用得最好?说理由。

  看来光会观察还不行,还要会用上准确的词语来描述。特别是观察动作,用词一定要准确生动,才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板书:第三个小妙招,:用词准。

  谁来读这一段,让我们感受一下翠鸟的敏捷?找一生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脑海里出现怎样的画面?

  2、听你的发言,一只敏捷的翠鸟出现在我们眼前。我还看到你做了动作,来,孩子们,现在让你的小手变成一只翠鸟,我们一起去捕鱼。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3、小翠鸟们,吃了小鱼快坐好吧,还有精彩等着你呢。

  请大家再看一段视频——青蛙捕食,没看清楚?再看一遍,一定要聚精会神地观察,连眼睛都不能眨一下。注意观察青蛙的动作。

  你刚才看到青蛙捕食的哪些动作?蹲、爬、盯、伸、卷等。动笔写几句,注意用上刚才说的这些动词。

  把画面变成文字,需要我们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描述才会生动形象。

  展示交流,参考评价标准,学生点评,

  三、回归整体,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

  1.孩子们,你看,一次**常常的旅行,旅途中巧遇一只翠鸟,因为作者留心观察,一切就变得有趣起来:我觉得船里听雨有趣,你觉得哪里有趣?这一切有趣都源于作者的留心观察。观察离不开好奇心,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呢?

  朗读第三段,这么多的问号让你感受到什么呢?作者一边看一边想,观察多有趣啊,心里想也是观察的一个角度呢!板书想

  2.孩子们,此时要是你也在船上,你会想些什么呢?大家心里充满了无数的小问号,看来你也很有好奇心,也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好奇。

  四、解读课题,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老师也有疑问了,作者重点是观察翠鸟,题目直接写成《翠鸟》不好么?“搭船的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你敢坐陌生人的船吗?这只鸟为什么敢搭我们的船呢?

  你看,多么有灵性的一只鸟啊,我们和小鸟和谐相处,生活可以更加美好!

  六、总结全文,延伸生活

  1、孩子们,一个善于留心观察的人,一定会对生活有更多的发现,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相信同学们也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留心观察生活,积累*作的素材。

  2、最后来看今天的作业,指名读一读。采访几个孩子,要观察什么?小猫小狗小仓鼠,注意观察它们的外形和做事的动作,试着描写一下,期待下节课你的分享。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翠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

  教学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PPT演示。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拿出语文课本,翻到第15课。我们一起齐某某课题:15预备齐。这是一篇观察作文,那作者观察了什么呢?

  2.女生读第一自然段,全班同学找一找作者写了什么呢?并画出来。谁来说一说?(生:雨、船夫)

  那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PPT)“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师:作者把他们的交通工具都写出来了。)“到乡下外祖父家去”(师:还写出了他的目的地)

  作者观察得真细致呀!

  作者还观察到她和妈妈坐在哪里?(船舱里)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作者还观察到那天的天气,那天的天气怎么样?(男生读)她观察到那天天还下着大雨,雨点打在哪?(船篷上)发出怎么样的声音?(沙某某沙某某地响)。沙某某是一个拟声词,这是作者从哪个角度进行观察的呢?(听)。同学们观察得也很仔细。

  作者还观察到了什么呢?(第一二组读)这一句作者观察到了什么呢?(船夫用力地摇着橹)这是对船夫的什么描写?(动作)。

  总结:所以这一段话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ppt出示:听、动作)

  精读课文,品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后来呢?(齐某某句子:后来雨停了)这是一句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明了下面要写的是即将发生的情况。下面发生了什么呢?谁来读一读?(生:我看见XXXXXXXXXX红色的长嘴。)

  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句话。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这句话的中心句(中心句就是,后面的话都是围绕着那句话写的)我请赵某某说一说他找的是哪一句?(生:我看见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非常准确,同学们找的也是这一句吗?没找对的同学要改正过来。

  小结:这就是这句话的中心句,总写了鸟的美丽。大家一起齐某某一遍

  他是从哪个地方观察的呢?圈出来。谁来说说他圈了什么?(羽毛、翅膀、长嘴)。我们一起看,作者观察到小鸟的羽毛是什么色的?(翠绿的)翅膀呢?(蓝色)还有一张什么样的长嘴?(红色的)。这是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做出来观察,把“外形”写在这段话的旁边。

  作者觉得翠鸟比(鹦鹉还漂亮),这里用翠鸟和鹦鹉一起对比,突出了翠鸟的美,比花花绿绿的鹦鹉都漂亮,那是多么美丽啊!在我们写作文时,我们想表达一件事物的优点或缺点时,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比如陆子毅很高,比老师还高。

  填一填。齐某某句子,再次体会翠鸟的美丽。

  看见这样一只美丽的小鸟,“我”会产生哪些疑问?谁来说一说?(生:他什么时候XXXXXXXXXX外祖父家里去吗?)嗯你把作者的疑问都读出来了,这是对作者的心理描写。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疑问呢?(因为他一直注意小鸟)是的,作者一直注意着、关注着小鸟,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他很喜欢这只小鸟,只有喜欢才会一直关注着它、观察着它,为下文他要对小鸟作出仔细观察作铺垫。

  ppt出示总结,齐某某

  接下来作者又观察到小鸟什么了呢?我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这是作者对小鸟的什么进行描写?(动作)

  你从哪看出来的呢?用三角符号找一找动作的词(冲、飞、衔、站、吞)太棒了同学们!现在拿出笔一起把这几个动词画出来,并把”动作描写”写在这段话上面。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动词看出小鸟的捕鱼技术怎么样?(很厉害、熟练),我们也可以说它的捕鱼技术很娴熟,娴熟也是熟练的意思。

  我们还可以从“一下子、没一会儿”看出小鸟捕鱼的速度很快很敏捷、用横线画出来。

  小鸟捕到鱼之后,站在船头一口把鱼吞了下去。作者居然还观察到小鸟吃鱼是一口就把鱼吞了下去,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也可以学一学作者这样的观察方法,留心身边的事物。

  最后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什么鸟?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的名字叫“翠鸟”,这真是一直有灵性的鸟儿,它居然还会搭我们的船捕鱼吃,一点儿也不怕人。在小鸟搭船时,我们也没有打扰它赶它走。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一次普通的旅行,翠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美好的景象。

  2.(ppt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见这张图觉得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美好,你喜欢这样的情景吗?所以我们以后遇到小动物要与小动物和谐相处,默默地观察它就好了。

  板书

  羽毛翠绿

  外形翅膀带蓝色

  红色长嘴亲*美好自然

  搭船的鸟人鸟和谐共处

  动作冲、飞、衔、站、吞

  五、课后*题

  1.它一下子?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起来了,红色的长嘴?着一条小鱼。他?在船头,一口把小鱼?了下去。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对那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小练笔:学*本文写翠鸟的方法,写一写你认识的一种动物,把它的相貌写清楚(100个字左右)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啦”。正确认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鸟会搭船,奇怪不奇怪?今天,我们就来学*《搭船的鸟》,看看会搭船的是什么鸟?(板书课题)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6.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让学生再认。

  7.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自由阅读课文,看看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位,理解课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多么的美丽。”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作者对小鸟的赞美之情)

  你想怎么读这句话?

  2.出示翠鸟图片,结合第2自然段,观察翠鸟的外形,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预设:它站在船头做什么呢?

  它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4.引导学生读好文章第3自然段的问句,体会“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5.读第4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透过“一下子”、“没一会儿”想像翠鸟的动作,体会小作者好奇欢快的心理。

  引导学生一边想象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使学生进入情境,自由发散思维,有利于自由在读中品位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二、积累与扩展

  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三、识记生字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然后进行小组间交流。

  2.利用动作识记“搭”、“吞”。

  3.指导书写时,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清每个字的占格位置,把字写匀称美观。强调:“舱”这个字要注意“舟”字旁的横不能写出头。

  在指导中注意老师的示范,便于学生模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掌握汉字结构规律和特点,写出美观的字。

  四、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课题中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这样的一次*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的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的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对小动物很感兴趣,文中的翠鸟那样的美丽与可爱: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它捕鱼又很敏捷、迅速。这是都是“我”细致观察的结果,因为留心观察,“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像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作的素材。

  教学目标:

  1.会写“翠”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媒体:

  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善于观察的孩子往往会有新奇的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看看善于观察的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今天我们继续学*15课《搭船的鸟》。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题。

  二、出示学*目标

  1.会写“翠”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认识翠鸟。

  (1)师:这只会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鸟?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件出示: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齐读句子,强调“翠”的写法。

  (2)师:让我们一起去和它做朋友吧!

  出示翠鸟的图片,谈谈你对翠鸟的印象。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快速浏览课文,哪个自然段写出了翠鸟的美丽样子?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翠鸟很美丽?

  点拨:抓住“美丽、翠绿、蓝色、红色”等词语体会。

  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翠绿”是什么样的颜色?“蓝色”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从“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一读这句话,把翠鸟的美读出来。

  过渡:红色、翠绿、蓝色,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语一起用,就为我们描写了一只彩色的小鸟。

  (4)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

  看到这样的一只小鸟,你们是不是也喜爱这只小鸟呢?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2自然段吧!

  (5)总结方法。

  作者先总写鸟的美丽,再分别从鸟的羽毛、翅膀、嘴来写鸟的美丽,并与鹦鹉进行对比,突出小鸟的美丽。

  要学*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主要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指导学*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么美丽的一只鸟站在船头,会让人产生什么想法?文中的小朋友又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从这段话的三个小问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拨:突出了“我”对小鸟的关注和喜爱,表现出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3)指导朗读。

  4.品读第4自然段。

  (1)师:这只美丽的翠鸟搭乘我们的船到底是干什么呢?

  出示课文句子: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2)课件播放翠鸟在湖面上捕鱼的视频,学生看看翠鸟是怎样捕鱼的?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交流。

  (3)作者也为我们记录了翠鸟捕鱼的过程,让我们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关于翠鸟捕鱼的动词圈画出来。

  (4)小组合作学*,汇报交流。

  翠鸟捕鱼的动词有“冲、飞、衔、站、吞”

  a.“冲进”说明翠鸟的敏捷、灵活。

  b.如果把“吞”换成“吃”,好不好?

  (引导学生体会“吞”字是指整个儿地或成块地一下子咽下去,表现出翠鸟吃鱼的速度之快。)

  c.指名表演“衔”的动作。(用嘴叼)

  师:看了翠鸟捕鱼的经过,你又有什么话想对这只美丽的翠鸟说呢?

  你还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出翠鸟捕鱼动作快?

  师小结:“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翠鸟速度快、时间短、捕鱼水*高;

  e.指导朗读:用轻快的语气读,读出翠鸟的活泼可爱。

  5.再次学*第5自然段。

  (1)这只翠鸟搭乘我们的小船,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到鱼,说明翠鸟有什么特点?

  (会搭船捕鱼)

  (2)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3)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就成之为“灵性”。

  四、运用方法,仿写练*。

  1.翠鸟的美在于它有着色彩艳丽的羽毛和敏捷的身手。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同学们,你们留心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吗?请你用几句话写下来,把它的特点介绍给大家。

  2.学生仿写。

  3.小组交流。

  4.教师评价。

  五、课堂小结,升华感情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本课会认的生字,会写会写的生字,背诵喜欢的段落。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三、教学难点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是一只小鸟,它叫——翠鸟。了解翠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3.词语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

  4.翠鸟抓鱼,认识生字。出示生字,学生齐读。交流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按结构分类。

  2.认真描红,试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点评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四)、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现在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翠鸟为什么要搭船?

  2.出示第一句话。读一读,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3.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师: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想怎么读这句话?引导学生一边想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4.作者是怎么把翠鸟写具体的?指导写作方法:整体描写和局部描写。

  5.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积累语言。

  (五)、品读翠鸟捕鱼,学*写作方法

  1.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师指导朗读。

  2.翠鸟是怎么捕鱼的,圈出动词。

  3.这些动词能不能换?为什么?

  4.总结:作者运用连续动词写出了翠鸟捕鱼时动作娴熟。

  5.仿写,小动物活动的情景,用上连续动词。

  (六)、积累

  1.学生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会认读本课“亲、鹦、啦”等5个生字,重点会写“搭”和“翠”。

  2.通过小组合作品读描写翠鸟“外形”“捕鱼”的语段,了解“我”对翠鸟颜色、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创设观察实践活动,记录观察所得,初步树立留心观察的意识。

  教学重点

  品读描写翠鸟“外形”“捕鱼”的语段,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板贴、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学*篇章页,了解单元学*重点。

  (1)启发思考:今天我们要学*的第五单元是个特殊的单元,这是一个*作单元。读一读篇章页,你有什么发现?

  (2)根据学生回答,明确单元学*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2.引入课题,理解“搭船”。

  3.激趣、再读课题。

  二、预*反馈,感知大意

  教师引语:课前,同学们都预*了课文,首先考考你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学*生字词。

  (1)认读词语。

  (2)教学多音字“啦”。

  (3)指导书写“翠”。

  2.交流初步印象: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三、整体把握,品读观察细致之处

  教师引语:这是一次*常的探亲之旅,作者偶遇了这只搭船的鸟。在这次出行中,作者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地观察,你能够找出来吗?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画出有关句段。

  2.交流:你画出了哪些句段?

  3.预设(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1)雨、船夫

  (2)翠鸟的外形

  (3)翠鸟捕鱼的动态

  四、聚焦翠鸟,感知多重观察方法

  观外形

  1.出示要求: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外形的?

  2.交流作者观察方法。

  预设:

  (1)从整体到部分。

  作者先总写这是一只彩色的小鸟,然后分别写了羽毛、翅膀、长嘴。

  点拨:这样有序地观察,能够让我们对事物有一个全面、完整的了解。(板贴:从整体到部分)

  (2)抓住特点。

  抓住“一些蓝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细致。

  质疑:为什么没有注意到翠鸟的眼睛、爪子、尾巴去观察呢?

  可见观察外形的时候,要抓住事物最有特点的地方。(板贴:抓住特点)

  迁移:观察大象的外形,你会抓住?(扇子似的耳朵和长鼻子);斑马在你眼前,你会抓住什么观察它?(黑白条纹和大尾巴);如果是蒲公英呢?

  3.指导朗读:出示翠鸟的贴图。说感受,指导朗读。

  观动作

  教师引语:刚才作者观察的是静静的翠鸟(板书:静态),用了这些好的观察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翠鸟外形的美丽。它捕鱼的动态,作者又是怎样细致观察的呢?(板书:捕鱼动态)

  1.课件出示第四段:它捕鱼的动态,作者又是怎样细致观察的呢?同桌交流。

  2.交流作者观察方法。

  (1)抓住动作观察。

  圈出动作的词。这其实是一个连续的画面,作者却将它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的动作,这是观察动态事物的好方法(板贴:分解连贯动作)。

  结合动词,谈感受,随机指导朗读。

  你从这些动作的词语感受到了什么?特别是哪个词。(重点:飞、衔、吞)

  (2)关注动作细节。

  关注了捕鱼的速度。(一下子、一会儿、一口)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不仅关注到了捕鱼的动作,更关注到了这动作的细节。(板贴:关注动作细节)

  3.读文字,想象画面。

  读这一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先四人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4.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说感受,指导朗读。

  五、仿写片段,迁移运用

  教师引语:作者将翠鸟捕鱼一连贯的动作分解,细致地观察,为我们呈现出一个身手不凡、动作敏捷的翠鸟。这样的观察方法,值得模仿。

  1.观察视频“金鱼觅食”。

  老师带来一段“金鱼觅食”的视频。请仔细观察视频中小金鱼都有哪些动作,关注这些动作的细节。

  2.交流:小金鱼怎样在觅食。教师适时板书关键动词。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分享。

  六、总结全文,延伸课外

  大自然中,不仅仅是这只外形美身手快、有灵性会搭船的翠鸟,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流淌的小溪、雪中的松树、欢快的鱼儿,无处不是多彩多姿。同学们要用心感受,并用文字记录这个美妙的`世界。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5课,课文主要讲了“我”在坐船去外祖父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只美丽可爱的翠鸟,在对翠鸟详细观察的描述中,流露出了“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一个儿童的口气,写他眼中的翠鸟,语言真实、朴素、浅显易懂。“搭船的鸟”一个“搭”字,给人以童真、恬静之美,让读者感悟到人和动物相处的融洽与和谐。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第二自然段从静态角度描写翠鸟色彩之美;第三自然段以连续的问句体现儿童内心世界的童趣与好奇;第四自然段则从动态角度写翠鸟捕鱼,突出动作之快,体现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值得学*的写作技能。

  二、说教学目标:

  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会认读5个生字,会读会写11个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的描述,初步学*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进行事物描写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其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学*生字词,在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品读对翠鸟外形的细致描写,感受语言的形象生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品读对翠鸟外形的描写,初步学*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进行事物描写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自由谈论,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奠定情感基础,拉*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2.读题质疑法和问题归纳法。读题环节,我以课题“搭船的鸟”引起学生的好奇和疑问,并对学生的质疑进行归纳:这是什么鸟?它长什么样儿?它搭船干什么?促使学生主动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大意。

  3.自主学*、交流法。

  对于生字词教学环节,首先是学生自主学*生字词,教师对其学*情况进行检查和纠正;其次和学生交流识字写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最后,教师针对难写易错字进行示范指导。在阅读感悟环节上,也是以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交流作为主要的学*方法。

  4.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比如:我看到的鸟是什么样儿的?我想到了什么?小鸟在做什么?)在读中感悟我对小鸟的感情,想象翠鸟捕鱼的画面,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5.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只要学生有正确、流利的朗读,主动的思考和清晰的表达,都给予表扬和鼓励。

  除此以外,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等方法,力求做到在阅读实践中学*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读题环节,我以课题“搭船的鸟”引起学生的好奇和疑问,并对学生的质疑进行归纳:这是什么鸟?它长什么样儿?它搭船干什么?促使学生主动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大意。

  3.自主学*、交流法。

  对于生字词教学环节,首先是学生自主学*生字词,教师对其学*情况进行检查和纠正;其次和学生交流识字写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最后,教师针对难写易错字进行示范指导。在阅读感悟环节上,也是以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交流作为主要的学*方法。

  4.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比如:我看到的鸟是什么样儿的?我想到了什么?小鸟在做什么?)在读中感悟我对小鸟的感情,想象翠鸟捕鱼的画面,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5.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只要学生有正确、流利的朗读,主动的思考和清晰的表达,都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长什么样的,在干什么?你喜欢这只鸟吗?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自然段的语句中知道的?(学生边思考,边勾画。)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2)“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3.让学生议一议:你能用一句话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意思吗?

  (四)研读课文,深入品位。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美丽)从哪些句子看出?(课件出示)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2.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彩色、翠绿、蓝色、红色)(板书:毛色:彩色、翠绿、蓝色、红色)

  3.抓住翠鸟的什么去写?(外形的色彩)分别从哪些方面?(板书:羽毛、翅膀、长嘴)

  4.指导朗读,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五)总结方法

  1.第二自然段作者描写翠鸟,主要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的?(外形的色彩:羽毛、翅膀、长嘴)

  2.运用课文的方法说一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到专用小笔记本上;2.运用课文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作者的写作思路,简单明了。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

  生:搭船的鸟

  师:搭,搭船;我们在生活中常说搭船就是?

  生:乘船、坐船。

  师:是的,搭就是乘坐的意思。搭,搭船的鸟。准备(手势示意),跟我一起补充课题。“搭”左右结构,从左写到右。先写提手旁,一横、二竖、三什么?

  生:三提。

  师:三提收笔横中线。接着,右上草字头要紧凑;右下合字看起笔,中间一横要压线。

  (二)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师:请你跟我读课题(我就跟你读课题)。搭船的什么?

  生:搭船的鸟。

  师:怎样的鸟?

  生:搭船的鸟。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或想发问的吗?(相机板书: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过渡语: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同学们读后用心思考,竟能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疑问,这是会学*的表现。那我们就带着疑惑走进文本。

  二:检测预*,初读课文

  (一)检测预*

  过渡语:课前,大家已有预*,你能结合预*说说这是一只什么鸟?如果有点儿困难,你可以悄悄地看看课文。

  生:这是一只翠鸟。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课文第五自然段读到的。

  师:(ppt出示第五自然第一句)我喜欢这样的回答,知道是什么,还知道从哪里来,有理有据。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什么鸟?(这是一只翠鸟。)翠、翠鸟、一只翠鸟、这是一只翠鸟。

  2、识“翠”音、形

  师:手准备,和我一起写主人公的名字。翠上下结构,从上写到下,上面是羽的变形,看起笔是横折;下面这个部件读卒(zú),关键在竖要出头。翠(cuì),翠(cuì)鸟,*舌音真好听。请用铅笔在课题鸟旁工整地写上翠鸟。

  (二)初读课文

  1、同桌共读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走进翠鸟,一起读读它的故事。请看初读提示。

  2、分组读

  师:哪一组同桌想来展示你俩的合作成果?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其余同学做评委,眼看字、耳听读,如果全对请击掌一次;如果有错,请举手帮助。

  3、检测字音、连词读

  师:从大家的朗读中,我听出预*做得扎实。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句子,你会读吗?

  (1)第一句:结合插图理解“船篷”;联系生活读准“沙啦”。

  (2)第二句:读准音难字“翠、翅、鹦鹉、长嘴”

  (3)第三句:读好“静悄悄”的语气

  (4)第四句:读准音难字“哦、捕”

  三:走进文本,品读语段

  (一)这搭船的翠鸟是怎样的?

  师:我们初读课文即知道搭船的鸟是一只翠鸟,那这只翠鸟是怎么样呢?你喜欢它吗?不着急说,请自读课文,到文中去找找,勾画,争取不看书也能说出来。提醒汇报方式:我认为这是一只()的翠鸟,我从文中()读到的。

  (二)聚焦第二自然段,从颜色感知外形之美

  (1)体会总起句与分句的关系

  彩色=翠绿色、蓝色、红色。

  (2)鹦鹉图片对比,感知外形美丽

  师:老师去年买了一本书《发现最美的鸟》,这是书里鹦鹉的插图,看了图片,你最想用哪个词夸夸鹦鹉?(鲜艳、好看……)

  师:鹦鹉已够吸人眼球、已够漂亮了,文中说比鹦鹉还漂亮,谁比鹦鹉还漂亮?

  生:翠鸟比鹦鹉还漂亮。

  小结:这真是一只漂亮的翠鸟。孩子们,我们有手、眼、头,这是我们的外貌。而动物的羽毛、翅膀、长嘴就是他们的外形,请跟读外形。所以,第二自然就是在写翠鸟外形的漂亮。

  (三)链接文本《翠鸟》,感知动作敏捷

  师:这不仅仅是一只外形漂亮的翠鸟,还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生:这还是一只会捕鱼的鸟。

  (1)找捕鱼动词

  师:你能找到表示翠鸟捕鱼的词语吗?请用三角形标注。

  生:翠鸟捕鱼的词语:冲、飞、衔、站、吞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从纵身一跃的冲准备捕鱼到捕到鱼的衔,再到吃进肚子的吞,这就是作者有序的观察。小手就是一只会捕鱼的翠鸟,准备,我读句、你表演。

  师:我们合作读,我读黑色字,大家读黑色、红色、黑色的字。像这样读:我正想着,它冲进水里,不见了;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2)对比读感知动作敏捷

  师:你从我们合作对比读中发现了什么?

  生:红色的字写出翠鸟捕鱼动作快。

  师:是的,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写出翠鸟捕鱼动作的快,老师送大家一个词语:敏捷,它就表示动作快。

  (3)回文品读翠鸟动作敏捷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只动作敏捷的翠鸟吧!我正想着,起!

  (四)这只翠鸟为什么要搭船呢?

  师:课文读到这里,作者细致的观察、有序的观察让我们知道搭船的是一只翠鸟,一只外形漂亮的翠鸟,一只动作敏捷的翠鸟。这似乎已清晰地告诉我们这只搭船的鸟详细情况,那课文第三自然段就删除好了,可以吗?

  生阐述理由

  小结:哦,原来,我们观察一种动物时,不仅需要细致观察、有序观察,还可以融一些合理的猜想,这样让课文更有意思。

  (五)齐读课文,读中感悟细致观察

  师:同学们,生活中不仅可以观察鸟,还可以观察一花一草一树,甚至可以观察我们生活的环境等。所以,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一边观察,一边融入合理的想象,你将会与美好结缘,发现更多美的事物。请同学双手捧书,回归文字,读读文字背后传递的观察之美。搭船的鸟,起。

  四:指导写字,落实形难字

  侧重形难字“搭、翠、嘴”;归类学*带口字旁字“啦、响、哦”。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设计说明】

  本单元主要是围绕“观察”这个主题展开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鸟搭船捕鱼这一情景,便让读者看到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文章还重点观察了翠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儿”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谜语导入,激趣促学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来考一考咱们班聪明的同学。

  出示谜语:一身彩衣多美丽,红嘴蓝翅翠绿羽。耐心等得时机到,衔来鱼儿吞肚里。对,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翠鸟。

  翠鸟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它不仅漂亮,还会搭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这只聪明的鸟

  出示课题《搭船的鸟》

  2.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细致观察的事物

  1.细致观察了大雨

  找出描写下雨的句子: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拉沙拉地响。

  学*拟声词的用法,知道作者细心观察雨是采用了用眼睛看和用耳朵听来观察具体事物的,引导同学们留意还有哪些观察事物的方法。

  2.细致描写了船夫,勾画出描写船夫动作的词语。

  3.细致描写了翠鸟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4)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5)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相机板书)

  (6)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8)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9)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0)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1)经过刚才的练*,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说)

  (12)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3)总结翠鸟的外形美(相机板书外形美)

  2.认识翠鸟捕鱼的本领,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作者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回答。

  (3)教师评议并小结:这只翠鸟到底打我们的船要去哪里呢?

  (4)配乐朗读翠鸟捕鱼的句子,让学生闭眼想象翠鸟捕鱼的画面。

  (5)出示翠鸟捕鱼视频,引导学生勾画翠鸟捕鱼的动作.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板书捕鱼快)

  (9)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0)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板书)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原来翠鸟搭我们的船是去捕鱼啊,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搭过别人的车呢?总结翠鸟的灵性和对人类的信赖。

  四、深入拓展,深化情感

  1.出示翠鸟捕鱼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翠鸟捕鱼的一系列动作

  2.播放剪辑好的视频,分段观察翠鸟捕鱼动作,并用上一系列动词如:收紧俯冲展开扎进张开咬住一蹬扇动飞起

  3.完成课堂学*单并交流。

  五:作业

  1.仔细观察家里的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并写下观察日记。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

  学*目标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评价任务

  任务一: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任务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任务三: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评价要点

  一、复*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准确读出本课生字新词,并会写生字。(评价目标一)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指导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二)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附: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长嘴——红

  美丽羽毛——翠绿

  翠鸟翅膀——蓝色

  本领高一下子没一会儿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研读对翠鸟动态的描写,感受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抓住节点,梳理顺序,学*慢镜头观察的方法,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流程】

  一、立足起点,指向“写了什么”

  1、经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船头的鸟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作者心里冒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作者正想得入神,翠鸟开始行动了,它在干什么?(翠鸟在捕鱼)

  2、对比课文读一读,只用一个动作“捕”,这样写好不好?

  出示:

  A、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B、我正想着,翠鸟开始捕鱼。

  预设:只用一个动作“捕”,没能把捕鱼过程写清楚。

  3、那文中是如何将捕鱼过程写清楚的呢?请圈出表示动作的词。(冲、飞、衔、站、吞)

  4、翠鸟有这么多动作,我们用手势来体验一下捕鱼的过程。

  5、借助动作词,谁能说清楚翠鸟捕鱼的过程?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起点出发,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将动态写清楚的必要。圈出表示动作的词,感受作者是如何写清楚的。用手势来体验,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直观感受捕鱼的动态过程。借助动作词,复述捕鱼过程,实现语言内化,再次感受动作词的妙处。至此,对动态建立初步感知,即通过一连串动作来呈现。】

  二、揣摩语言,指向“为什么写”

  1、这么多动作,猜猜捕鱼的过程有多快。别瞎猜,再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根据。(预设:关键词“一下子”“没一会儿”。)

  2、视频验证:别眨眼,从翠鸟离开枝头到回到枝头,数一数一共有几秒。(三秒)

  3、现场体验:请一位同学从教室这头“飞”到那头,模仿翠鸟捕鱼的过程。

  点拨:这位同学气喘吁吁,所用时间还是超出了三秒。再看翠鸟,三秒之内几个动作一气呵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动作敏捷)

  4、联系生活:如果让你下水抓鱼大概花多长时间?渔夫撒网捕鱼大概花多长时间?这样一对比,你觉得翠鸟技术怎样?

  点拨:将动作写具体,表现高超的捕鱼本领。

  5、指导朗读:让我们再回味一下翠鸟动作的行云流水。

  【设计意图:

  抓住关键词体会捕鱼的速度,感受语言的力度与情味。视频验证,激发学*兴趣,达成直观感受。现场体验,在对比中感受动作的敏捷。联系生活,在对比中感受捕鱼本领的高超。至此,进一步体会将动态写清楚的意义,充分体会动作词的表达效果。】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生字,书写羽、翠两字。

  3、学生反复诵读,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4、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音频、翠鸟捕鱼视频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讲到作者和妈妈坐船到外祖父家去,接下来我们一起搭上作者的船去看看沿途的风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搭船的鸟》

  (二)初读课文,感受情感。

  1,听朗读,思考问题:

  (1)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生答)

  雨天船上的场景、翠鸟的外貌,以及翠鸟捕鱼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1、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样的鸟?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吧!

  这是一只比鹦鹉还漂亮的鸟。

  (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补充翠鸟的相关知识。

  再次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出喜爱之情。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4、那么翠鸟到底在干什么呢?(捕鱼)

  5、翠鸟捕鱼的情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动作敏捷)

  6、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从“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体会翠鸟的动作敏捷。

  7、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更加具体的理解翠鸟的身手了得。

  8、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知识的方法之一。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五、扩展延伸

  1、指导写作手法的运用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六、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羽、翠”

  2、教师指导书写,学生练*

  七、作业布置

  1、请写一个有关翠鸟的谜语,表达你对翠鸟的喜爱。

  2、留心观察一种自己熟悉并喜爱的鸟,抓住它的外形、觅食栖息、飞行中的一个方面,用一两段文字描述下来。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亲、父、啦、响、羽、悄、吞、哦、捕”10个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阅读“翠鸟捉鱼”一段,感受翠鸟动作的敏捷,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回顾全文,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学*观察的方法,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1.引导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什么?

  2.师生交流:

  我们知道了作者都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

  (1)作者观察了下雨时船上的情景。

  (2)作者观察了小鸟的样子。

  (3)作者观察了小鸟捉鱼的动作。

  3.师小结:

  上节课我们还详细了解了作者对翠鸟外形的描写,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感情读一读这一段: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4.过渡:作者不光对翠鸟的外形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精彩,对翠鸟捕鱼这一部分描写的更是画面感十足,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学*“翠鸟捕鱼”,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

  1.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课文中的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动作敏捷)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2.交流预设:

  (1)翠鸟飞得很快。(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翠鸟一下子冲进水里,一个“冲”字,写出了翠鸟动作迅速。

  (2)翠鸟捉鱼的本领很好。(谈体会)“没一会儿”它又飞起来了,还衔着一条小鱼,时间很短。(理解“衔”,叼着)

  3.作者对翠鸟捉鱼这一场景的观察,主要是体现在翠鸟的动作上。除了“冲、衔”,翠鸟还有哪些动作,请你圈出来。

  (1)学生自由读书、圈画、交流(冲、飞、衔、站、吞)

  (2)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①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

  ②请听老师范读,注意加点的动语,边听边想象翠鸟捉鱼的画面。

  ③学生交流: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

  ④此情此景,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翠鸟捉鱼的画面?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扩展阅读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扩展1)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生:搭船的鸟

  师:搭,搭船;我们在生活中常说搭船就是?

  生:乘船、坐船。

  师:是的,搭就是乘坐的意思。搭,搭船的鸟。准备(手势示意),跟我一起补充课题。“搭”左右结构,从左写到右。先写提手旁,一横、二竖、三什么?

  生:三提。

  师:三提收笔横中线。接着,右上草字头要紧凑;右下合字看起笔,中间一横要压线。

  (二)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师:请你跟我读课题(我就跟你读课题)。搭船的什么?

  生:搭船的鸟。

  师:怎样的鸟?

  生:搭船的鸟。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或想发问的吗?(相机板书: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过渡语: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同学们读后用心思考,竟能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疑问,这是会学*的表现。那我们就带着疑惑走进文本。

  二:检测预*,初读课文

  (一)检测预*

  过渡语:课前,大家已有预*,你能结合预*说说这是一只什么鸟?如果有点儿困难,你可以悄悄地看看课文。

  生:这是一只翠鸟。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课文第五自然段读到的。

  师:(ppt出示第五自然第一句)我喜欢这样的回答,知道是什么,还知道从哪里来,有理有据。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什么鸟?(这是一只翠鸟。)翠、翠鸟、一只翠鸟、这是一只翠鸟。

  2、识“翠”音、形

  师:手准备,和我一起写主人公的名字。翠上下结构,从上写到下,上面是羽的变形,看起笔是横折;下面这个部件读卒(zú),关键在竖要出头。翠(cuì),翠(cuì)鸟,*舌音真好听。请用铅笔在课题鸟旁工整地写上翠鸟。

  (二)初读课文

  1、同桌共读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走进翠鸟,一起读读它的故事。请看初读提示。

  2、分组读

  师:哪一组同桌想来展示你俩的合作成果?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其余同学做评委,眼看字、耳听读,如果全对请击掌一次;如果有错,请举手帮助。

  3、检测字音、连词读

  师:从大家的朗读中,我听出预*做得扎实。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句子,你会读吗?

  (1)第一句:结合插图理解“船篷”;联系生活读准“沙啦”。

  (2)第二句:读准音难字“翠、翅、鹦鹉、长嘴”

  (3)第三句:读好“静悄悄”的语气

  (4)第四句:读准音难字“哦、捕”

  三:走进文本,品读语段

  (一)这搭船的翠鸟是怎样的?

  师:我们初读课文即知道搭船的鸟是一只翠鸟,那这只翠鸟是怎么样呢?你喜欢它吗?不着急说,请自读课文,到文中去找找,勾画,争取不看书也能说出来。提醒汇报方式:我认为这是一只()的翠鸟,我从文中()读到的。

  (二)聚焦第二自然段,从颜色感知外形之美

  (1)体会总起句与分句的关系

  彩色=翠绿色、蓝色、红色。

  (2)鹦鹉图片对比,感知外形美丽

  师:老师去年买了一本书《发现最美的鸟》,这是书里鹦鹉的插图,看了图片,你最想用哪个词夸夸鹦鹉?(鲜艳、好看……)

  师:鹦鹉已够吸人眼球、已够漂亮了,文中说比鹦鹉还漂亮,谁比鹦鹉还漂亮?

  生:翠鸟比鹦鹉还漂亮。

  小结:这真是一只漂亮的翠鸟。孩子们,我们有手、眼、头,这是我们的外貌。而动物的羽毛、翅膀、长嘴就是他们的外形,请跟读外形。所以,第二自然就是在写翠鸟外形的漂亮。

  (三)链接文本《翠鸟》,感知动作敏捷

  师:这不仅仅是一只外形漂亮的翠鸟,还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生:这还是一只会捕鱼的鸟。

  (1)找捕鱼动词

  师:你能找到表示翠鸟捕鱼的词语吗?请用三角形标注。

  生:翠鸟捕鱼的词语:冲、飞、衔、站、吞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从纵身一跃的冲准备捕鱼到捕到鱼的衔,再到吃进肚子的吞,这就是作者有序的观察。小手就是一只会捕鱼的翠鸟,准备,我读句、你表演。

  师:我们合作读,我读黑色字,大家读黑色、红色、黑色的字。像这样读:我正想着,它冲进水里,不见了;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2)对比读感知动作敏捷

  师:你从我们合作对比读中发现了什么?

  生:红色的字写出翠鸟捕鱼动作快。

  师:是的,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写出翠鸟捕鱼动作的快,老师送大家一个词语:敏捷,它就表示动作快。

  (3)回文品读翠鸟动作敏捷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只动作敏捷的翠鸟吧!我正想着,起!

  (四)这只翠鸟为什么要搭船呢?

  师:课文读到这里,作者细致的观察、有序的观察让我们知道搭船的是一只翠鸟,一只外形漂亮的翠鸟,一只动作敏捷的翠鸟。这似乎已清晰地告诉我们这只搭船的鸟详细情况,那课文第三自然段就删除好了,可以吗?

  生阐述理由

  小结:哦,原来,我们观察一种动物时,不仅需要细致观察、有序观察,还可以融一些合理的猜想,这样让课文更有意思。

  (五)齐读课文,读中感悟细致观察

  师:同学们,生活中不仅可以观察鸟,还可以观察一花一草一树,甚至可以观察我们生活的环境等。所以,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一边观察,一边融入合理的想象,你将会与美好结缘,发现更多美的事物。请同学双手捧书,回归文字,读读文字背后传递的观察之美。搭船的鸟,起。

  四:指导写字,落实形难字

  侧重形难字“搭、翠、嘴”;归类学*带口字旁字“啦、响、哦”。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基础点:音难字“翠、悄、鹦鹉、捕”;多音字“啦”;形难字“搭、翠、嘴”。

  诵读点:品读第二自然段描写颜色的词语,感受其外形之美;品读第四自然段描写捕鱼动作的词语,感受其动作之快。

  思考点: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训练提取关键词语的能力。

  拓展点:课外阅读推荐《发现最美的鸟》,找生活中的一种动物观察其外形、动作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基础点、诵读点、思考点。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细致、有序的观察方法,在生活中做一个乐于观察、发现美的孩子。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一)直呼导入,识“搭”音、形、义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亲、父、啦、响、羽、悄、吞、哦、捕”10个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阅读“翠鸟捉鱼”一段,感受翠鸟动作的敏捷,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回顾全文,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学*观察的方法,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1、引导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什么?

  2、师生交流:

  我们知道了作者都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

  (1)作者观察了下雨时船上的情景。

  (2)作者观察了小鸟的样子。

  (3)作者观察了小鸟捉鱼的动作。

  3、师小结:

  上节课我们还详细了解了作者对翠鸟外形的描写,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感情读一读这一段: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4、过渡:作者不光对翠鸟的外形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精彩,对翠鸟捕鱼这一部分描写的更是画面感十足,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学*“翠鸟捕鱼”,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

  1、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课文中的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动作敏捷)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2、交流预设:

  (1)翠鸟飞得很快。(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翠鸟一下子冲进水里,一个“冲”字,写出了翠鸟动作迅速。

  (2)翠鸟捉鱼的本领很好。(谈体会)“没一会儿”它又飞起来了,还衔着一条小鱼,时间很短。(理解“衔”,叼着)

  3、作者对翠鸟捉鱼这一场景的观察,主要是体现在翠鸟的动作上。除了“冲、衔”,翠鸟还有哪些动作,请你圈出来。

  (1)学生自由读书、圈画、交流(冲、飞、衔、站、吞)

  (2)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①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

  ②请听老师范读,注意加点的动语,边听边想象翠鸟捉鱼的画面。

  ③学生交流: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

  ④此情此景,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翠鸟捉鱼的画面?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主要教学内容

  1、对儿童认知自然和美的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对美的初步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2、对教材选择的思考

  本章节课程导入,是“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发现点滴美的章节。大自然中,人与动物相处也贴*孩子生活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邀请孩子把自己与动物(宠物)相处的有趣事进行分享,并且可以让愿意的孩子回去和家长合作,为自家的萌宠来拍一个特写,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自家宠物的爱来升华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爱,并通过无意搭船的鸟为“我”单调旅途添色的简单生活场景来感知世界上美的存在关键在于是否发现。

  3、对教学目标、重难点的思考

  对生活场景做细致观察,能和同伴交流自己发现的生活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情。

  小鸟搭船来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自家宠物的爱上升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大爱。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情况

  ——学生学*本节知识前已学过哪些相关知识?哪些相关知识薄弱?

  2、能力基础情况

  三年级是培养孩子学*能力关键期,是良好学**惯定型和培养的最后关键期,是培养孩子情绪控制能力和意志品质的关键期。对孩子进行教育不仅是增长知识,还包括形成融入社会意识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会热爱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3、分析本班学生(包括*惯情况思维*惯学**惯以及学风)

  设计理念:

  热爱生活,发现美

  热爱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生字、生词以及阅读方法

  2、小鸟搭船的小事进一步升华对自然的热爱,和谐相处

  3、通过对一些简单生活场景作细致观察,发现生活之美,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2、对最*天气进行简单记录。通过天气变化来感知心情是否因此改变,初步感知美

  3、提前了解学生家里养宠物的情况,并征求家长同意,合作为其拍几个镜头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难点

  1、针对教材内容,对文章进行整体脉络梳理,会读、写文中生字、生词;掌握语文课文阅读方法,通过对各个自然段的教学来进一步感知阅读

  2、针对学生,通过语文故事来领略生活美,并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方法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主要通过问答,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诱导,学生组成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性”原则。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灵活多样;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学流程

  一、单元介绍

  (1)章节导入

  由“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章节的标语导入

  过渡: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贝多芬的《小夜曲》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美是什么?一个人的美又该如何评定?---(不能以貌取人,注重心灵美)

  (2)整理章节大纲

  课文+*作例文(*作单元)

  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仔细观察,将所得记录下来

  二、走进课文《搭船的鸟》

  (1)对题目做一个预测,引导他们联想

  鸟还会搭船?

  为什么要搭船?

  怎样的船?怎样的鸟?

  (二)、学生自己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朗读

  (三)、请学生挑一个自己最拿手的生字到讲台上来讲解自己是如何记忆的;在讲解过程中,纠正易错点(字写在黑板上)

  要求:先写准,再写好看。注意观察字的结构,注意笔锋。

  (四)、通过预测,带着疑问读课文

  将含有生字的词圈出来,教学生如何记笔记(不同颜色的笔)、画圈、画三角形

  (五)、易混淆的字(通过田字格细讲)

  俏/悄/销/消/稍/哨

  搭/嗒/塔

  哦

  【ò】语气词

  【ó】语气词

  【é】吟哦

  鹦鹉(都是鸟字旁,且鹉没有一撇)

  理解课文,作者对哪些事物作细致观察?

  翠鸟

  天气、船、雨点——雨天船上的情景

  第一段,师:这是一段怎样的旅程?

  **常常,回家探亲

  【蓑衣】,用草编成的,“孤舟蓑笠翁”

  【笠】,帽子

  联系实际:世纪金源有一景区里面有蓑笠——引发学生共鸣

  第二段,一只鸟飞到了船头

  师:这只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的翅膀()长嘴()的羽毛

  综合概述:()的小鸟

  色彩艳丽,百里挑一,引人注目的鸟

  变音

  多么美丽啊(li a )——ya

  第三段,作者疑问,什么时候来的?静静待在船头,站在那做什么呢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不得不,双重否定=肯定

  连用三个问句,对这只小鸟的好奇,那么这些疑问有没有解决?

  ——引发兴趣,往下读

  第四段,对翠鸟捕鱼的动作描写

  具体描写{翠鸟} ----静态(第二段)

  ----动态(第四段)

  师:找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 ▲﹏(符号标注,做笔记)

  刻画了动作敏捷的一只翠鸟(冲、飞、衔、站、吞)

  师:我仿写了一个句子,一下子跳进水里不见了,又冲了出来,红色的小嘴叼着鱼,一口把小鱼吃了下去。

  【讨论】

  冲——跳。速度更快,迅猛。

  衔——叼。衔,悠闲;叼,有咬的过程。

  翠鸟捕鱼技术高超,还有轻松的意思(如衔着香烟)

  吞——吃。速度更快(如猪八戒吞人参果连味道也没尝到,用的就是吞来形容)

  一下子/没一会——表示时间之快

  师:什么画面?

  翠鸟看似搭船,实则时刻观察湖面捕鱼

  师:有没有同学见过鸟是如何捕鱼的?从语文课本中联系到实际生活,语文也是源于生活

  介绍鱼鹰,一种专门捕鱼的鸟,丰富孩子知识面——趣味性

  第五段,朗读语句,注意语气词

  情感:有趣、神奇——愉悦

  【写作对象】阳光、正面

  【启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好漂亮——鸟笼?

  搭船——嫌弃、赶走?

  热爱自然、热爱小动物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翠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

  教学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PPT演示。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拿出语文课本,翻到第15课。我们一起齐某某课题:15预备齐。这是一篇观察作文,那作者观察了什么呢?

  2.女生读第一自然段,全班同学找一找作者写了什么呢?并画出来。谁来说一说?(生:雨、船夫)

  那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PPT)“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师:作者把他们的交通工具都写出来了。)“到乡下外祖父家去”(师:还写出了他的目的地)

  作者观察得真细致呀!

  作者还观察到她和妈妈坐在哪里?(船舱里)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作者还观察到那天的天气,那天的天气怎么样?(男生读)她观察到那天天还下着大雨,雨点打在哪?(船篷上)发出怎么样的声音?(沙某某沙某某地响)。沙某某是一个拟声词,这是作者从哪个角度进行观察的呢?(听)。同学们观察得也很仔细。

  作者还观察到了什么呢?(第一二组读)这一句作者观察到了什么呢?(船夫用力地摇着橹)这是对船夫的什么描写?(动作)。

  总结:所以这一段话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ppt出示:听、动作)

  精读课文,品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后来呢?(齐某某句子:后来雨停了)这是一句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明了下面要写的是即将发生的情况。下面发生了什么呢?谁来读一读?(生:我看见XXXXXXXXXX红色的长嘴。)

  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句话。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这句话的中心句(中心句就是,后面的话都是围绕着那句话写的)我请赵某某说一说他找的是哪一句?(生:我看见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非常准确,同学们找的也是这一句吗?没找对的同学要改正过来。

  小结:这就是这句话的中心句,总写了鸟的美丽。大家一起齐某某一遍

  他是从哪个地方观察的呢?圈出来。谁来说说他圈了什么?(羽毛、翅膀、长嘴)。我们一起看,作者观察到小鸟的羽毛是什么色的?(翠绿的)翅膀呢?(蓝色)还有一张什么样的长嘴?(红色的)。这是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做出来观察,把“外形”写在这段话的旁边。

  作者觉得翠鸟比(鹦鹉还漂亮),这里用翠鸟和鹦鹉一起对比,突出了翠鸟的美,比花花绿绿的鹦鹉都漂亮,那是多么美丽啊!在我们写作文时,我们想表达一件事物的优点或缺点时,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比如陆子毅很高,比老师还高。

  填一填。齐某某句子,再次体会翠鸟的美丽。

  看见这样一只美丽的小鸟,“我”会产生哪些疑问?谁来说一说?(生:他什么时候XXXXXXXXXX外祖父家里去吗?)嗯你把作者的疑问都读出来了,这是对作者的心理描写。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疑问呢?(因为他一直注意小鸟)是的,作者一直注意着、关注着小鸟,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他很喜欢这只小鸟,只有喜欢才会一直关注着它、观察着它,为下文他要对小鸟作出仔细观察作铺垫。

  ppt出示总结,齐某某

  接下来作者又观察到小鸟什么了呢?我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这是作者对小鸟的什么进行描写?(动作)

  你从哪看出来的呢?用三角符号找一找动作的词(冲、飞、衔、站、吞)太棒了同学们!现在拿出笔一起把这几个动词画出来,并把”动作描写”写在这段话上面。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动词看出小鸟的捕鱼技术怎么样?(很厉害、熟练),我们也可以说它的捕鱼技术很娴熟,娴熟也是熟练的意思。

  我们还可以从“一下子、没一会儿”看出小鸟捕鱼的速度很快很敏捷、用横线画出来。

  小鸟捕到鱼之后,站在船头一口把鱼吞了下去。作者居然还观察到小鸟吃鱼是一口就把鱼吞了下去,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也可以学一学作者这样的观察方法,留心身边的事物。

  最后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什么鸟?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的名字叫“翠鸟”,这真是一直有灵性的鸟儿,它居然还会搭我们的船捕鱼吃,一点儿也不怕人。在小鸟搭船时,我们也没有打扰它赶它走。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一次普通的旅行,翠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美好的景象。

  2.(ppt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见这张图觉得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美好,你喜欢这样的情景吗?所以我们以后遇到小动物要与小动物和谐相处,默默地观察它就好了。

  板书

  羽毛翠绿

  外形翅膀带蓝色

  红色长嘴亲*美好自然

  搭船的鸟人鸟和谐共处

  动作冲、飞、衔、站、吞

  五、课后*题

  1.它一下子?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起来了,红色的长嘴?着一条小鱼。他?在船头,一口把小鱼?了下去。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对那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小练笔:学*本文写翠鸟的方法,写一写你认识的一种动物,把它的相貌写清楚(100个字左右)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学*目标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评价任务

  任务一: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任务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任务三: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评价要点

  一、复*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准确读出本课生字新词,并会写生字。(评价目标一)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指导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二)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附: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长嘴——红

  美丽羽毛——翠绿

  翠鸟翅膀——蓝色

  本领高一下子没一会儿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研读对翠鸟动态的描写,感受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抓住节点,梳理顺序,学*慢镜头观察的方法,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流程】

  一、立足起点,指向“写了什么”

  1、经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船头的鸟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作者心里冒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作者正想得入神,翠鸟开始行动了,它在干什么?(翠鸟在捕鱼)

  2、对比课文读一读,只用一个动作“捕”,这样写好不好?

  出示:

  A、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B、我正想着,翠鸟开始捕鱼。

  预设:只用一个动作“捕”,没能把捕鱼过程写清楚。

  3、那文中是如何将捕鱼过程写清楚的呢?请圈出表示动作的词。(冲、飞、衔、站、吞)

  4、翠鸟有这么多动作,我们用手势来体验一下捕鱼的过程。

  5、借助动作词,谁能说清楚翠鸟捕鱼的过程?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起点出发,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将动态写清楚的必要。圈出表示动作的词,感受作者是如何写清楚的。用手势来体验,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直观感受捕鱼的动态过程。借助动作词,复述捕鱼过程,实现语言内化,再次感受动作词的妙处。至此,对动态建立初步感知,即通过一连串动作来呈现。】

  二、揣摩语言,指向“为什么写”

  1、这么多动作,猜猜捕鱼的过程有多快。别瞎猜,再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根据。(预设:关键词“一下子”“没一会儿”。)

  2、视频验证:别眨眼,从翠鸟离开枝头到回到枝头,数一数一共有几秒。(三秒)

  3、现场体验:请一位同学从教室这头“飞”到那头,模仿翠鸟捕鱼的过程。

  点拨:这位同学气喘吁吁,所用时间还是超出了三秒。再看翠鸟,三秒之内几个动作一气呵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动作敏捷)

  4、联系生活:如果让你下水抓鱼大概花多长时间?渔夫撒网捕鱼大概花多长时间?这样一对比,你觉得翠鸟技术怎样?

  点拨:将动作写具体,表现高超的捕鱼本领。

  5、指导朗读:让我们再回味一下翠鸟动作的行云流水。

  【设计意图:

  抓住关键词体会捕鱼的速度,感受语言的力度与情味。视频验证,激发学*兴趣,达成直观感受。现场体验,在对比中感受动作的敏捷。联系生活,在对比中感受捕鱼本领的高超。至此,进一步体会将动态写清楚的意义,充分体会动作词的表达效果。】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设计说明】

  本单元主要是围绕“观察”这个主题展开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鸟搭船捕鱼这一情景,便让读者看到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文章还重点观察了翠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儿”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谜语导入,激趣促学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来考一考咱们班聪明的同学。

  出示谜语:一身彩衣多美丽,红嘴蓝翅翠绿羽。耐心等得时机到,衔来鱼儿吞肚里。对,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翠鸟。

  翠鸟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它不仅漂亮,还会搭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这只聪明的鸟

  出示课题《搭船的鸟》

  2.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细致观察的事物

  1.细致观察了大雨

  找出描写下雨的句子: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拉沙拉地响。

  学*拟声词的用法,知道作者细心观察雨是采用了用眼睛看和用耳朵听来观察具体事物的,引导同学们留意还有哪些观察事物的方法。

  2.细致描写了船夫,勾画出描写船夫动作的词语。

  3.细致描写了翠鸟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4)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5)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相机板书)

  (6)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8)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9)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0)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1)经过刚才的练*,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说)

  (12)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3)总结翠鸟的外形美(相机板书外形美)

  2.认识翠鸟捕鱼的本领,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作者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回答。

  (3)教师评议并小结:这只翠鸟到底打我们的船要去哪里呢?

  (4)配乐朗读翠鸟捕鱼的句子,让学生闭眼想象翠鸟捕鱼的画面。

  (5)出示翠鸟捕鱼视频,引导学生勾画翠鸟捕鱼的动作.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板书捕鱼快)

  (9)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0)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板书)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原来翠鸟搭我们的船是去捕鱼啊,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搭过别人的车呢?总结翠鸟的灵性和对人类的信赖。

  四、深入拓展,深化情感

  1.出示翠鸟捕鱼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翠鸟捕鱼的一系列动作

  2.播放剪辑好的视频,分段观察翠鸟捕鱼动作,并用上一系列动词如:收紧俯冲展开扎进张开咬住一蹬扇动飞起

  3.完成课堂学*单并交流。

  五:作业

  1.仔细观察家里的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并写下观察日记。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扩展2)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翠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

  教学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PPT演示。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拿出语文课本,翻到第15课。我们一起齐某某课题:15预备齐。这是一篇观察作文,那作者观察了什么呢?

  2.女生读第一自然段,全班同学找一找作者写了什么呢?并画出来。谁来说一说?(生:雨、船夫)

  那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PPT)“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师:作者把他们的交通工具都写出来了。)“到乡下外祖父家去”(师:还写出了他的目的地)

  作者观察得真细致呀!

  作者还观察到她和妈妈坐在哪里?(船舱里)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作者还观察到那天的天气,那天的天气怎么样?(男生读)她观察到那天天还下着大雨,雨点打在哪?(船篷上)发出怎么样的声音?(沙某某沙某某地响)。沙某某是一个拟声词,这是作者从哪个角度进行观察的呢?(听)。同学们观察得也很仔细。

  作者还观察到了什么呢?(第一二组读)这一句作者观察到了什么呢?(船夫用力地摇着橹)这是对船夫的什么描写?(动作)。

  总结:所以这一段话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ppt出示:听、动作)

  精读课文,品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后来呢?(齐某某句子:后来雨停了)这是一句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明了下面要写的是即将发生的情况。下面发生了什么呢?谁来读一读?(生:我看见XXXXXXXXXX红色的长嘴。)

  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句话。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这句话的中心句(中心句就是,后面的话都是围绕着那句话写的)我请赵某某说一说他找的是哪一句?(生:我看见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非常准确,同学们找的也是这一句吗?没找对的同学要改正过来。

  小结:这就是这句话的中心句,总写了鸟的美丽。大家一起齐某某一遍

  他是从哪个地方观察的呢?圈出来。谁来说说他圈了什么?(羽毛、翅膀、长嘴)。我们一起看,作者观察到小鸟的羽毛是什么色的?(翠绿的)翅膀呢?(蓝色)还有一张什么样的长嘴?(红色的)。这是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做出来观察,把“外形”写在这段话的旁边。

  作者觉得翠鸟比(鹦鹉还漂亮),这里用翠鸟和鹦鹉一起对比,突出了翠鸟的美,比花花绿绿的鹦鹉都漂亮,那是多么美丽啊!在我们写作文时,我们想表达一件事物的优点或缺点时,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比如陆子毅很高,比老师还高。

  填一填。齐某某句子,再次体会翠鸟的美丽。

  看见这样一只美丽的小鸟,“我”会产生哪些疑问?谁来说一说?(生:他什么时候XXXXXXXXXX外祖父家里去吗?)嗯你把作者的疑问都读出来了,这是对作者的心理描写。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疑问呢?(因为他一直注意小鸟)是的,作者一直注意着、关注着小鸟,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他很喜欢这只小鸟,只有喜欢才会一直关注着它、观察着它,为下文他要对小鸟作出仔细观察作铺垫。

  ppt出示总结,齐某某

  接下来作者又观察到小鸟什么了呢?我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这是作者对小鸟的什么进行描写?(动作)

  你从哪看出来的呢?用三角符号找一找动作的词(冲、飞、衔、站、吞)太棒了同学们!现在拿出笔一起把这几个动词画出来,并把”动作描写”写在这段话上面。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动词看出小鸟的捕鱼技术怎么样?(很厉害、熟练),我们也可以说它的捕鱼技术很娴熟,娴熟也是熟练的意思。

  我们还可以从“一下子、没一会儿”看出小鸟捕鱼的速度很快很敏捷、用横线画出来。

  小鸟捕到鱼之后,站在船头一口把鱼吞了下去。作者居然还观察到小鸟吃鱼是一口就把鱼吞了下去,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也可以学一学作者这样的观察方法,留心身边的事物。

  最后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什么鸟?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的名字叫“翠鸟”,这真是一直有灵性的鸟儿,它居然还会搭我们的船捕鱼吃,一点儿也不怕人。在小鸟搭船时,我们也没有打扰它赶它走。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一次普通的旅行,翠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美好的景象。

  2.(ppt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见这张图觉得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美好,你喜欢这样的情景吗?所以我们以后遇到小动物要与小动物和谐相处,默默地观察它就好了。

  板书

  羽毛翠绿

  外形翅膀带蓝色

  红色长嘴亲*美好自然

  搭船的鸟人鸟和谐共处

  动作冲、飞、衔、站、吞

  五、课后*题

  1.它一下子?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起来了,红色的长嘴?着一条小鱼。他?在船头,一口把小鱼?了下去。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对那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小练笔:学*本文写翠鸟的方法,写一写你认识的一种动物,把它的相貌写清楚(100个字左右)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主要教学内容

  1、对儿童认知自然和美的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对美的初步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2、对教材选择的思考

  本章节课程导入,是“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发现点滴美的章节。大自然中,人与动物相处也贴*孩子生活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邀请孩子把自己与动物(宠物)相处的有趣事进行分享,并且可以让愿意的孩子回去和家长合作,为自家的萌宠来拍一个特写,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自家宠物的爱来升华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爱,并通过无意搭船的鸟为“我”单调旅途添色的简单生活场景来感知世界上美的存在关键在于是否发现。

  3、对教学目标、重难点的思考

  对生活场景做细致观察,能和同伴交流自己发现的生活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情。

  小鸟搭船来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自家宠物的爱上升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大爱。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情况

  ——学生学*本节知识前已学过哪些相关知识?哪些相关知识薄弱?

  2、能力基础情况

  三年级是培养孩子学*能力关键期,是良好学**惯定型和培养的最后关键期,是培养孩子情绪控制能力和意志品质的关键期。对孩子进行教育不仅是增长知识,还包括形成融入社会意识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会热爱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3、分析本班学生(包括*惯情况思维*惯学**惯以及学风)

  设计理念:

  热爱生活,发现美

  热爱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生字、生词以及阅读方法

  2、小鸟搭船的小事进一步升华对自然的热爱,和谐相处

  3、通过对一些简单生活场景作细致观察,发现生活之美,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2、对最*天气进行简单记录。通过天气变化来感知心情是否因此改变,初步感知美

  3、提前了解学生家里养宠物的情况,并征求家长同意,合作为其拍几个镜头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难点

  1、针对教材内容,对文章进行整体脉络梳理,会读、写文中生字、生词;掌握语文课文阅读方法,通过对各个自然段的教学来进一步感知阅读

  2、针对学生,通过语文故事来领略生活美,并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方法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主要通过问答,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诱导,学生组成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性”原则。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灵活多样;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学流程

  一、单元介绍

  (1)章节导入

  由“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章节的标语导入

  过渡: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贝多芬的《小夜曲》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美是什么?一个人的美又该如何评定?---(不能以貌取人,注重心灵美)

  (2)整理章节大纲

  课文+*作例文(*作单元)

  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仔细观察,将所得记录下来

  二、走进课文《搭船的鸟》

  (1)对题目做一个预测,引导他们联想

  鸟还会搭船?

  为什么要搭船?

  怎样的船?怎样的鸟?

  (二)、学生自己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朗读

  (三)、请学生挑一个自己最拿手的生字到讲台上来讲解自己是如何记忆的;在讲解过程中,纠正易错点(字写在黑板上)

  要求:先写准,再写好看。注意观察字的结构,注意笔锋。

  (四)、通过预测,带着疑问读课文

  将含有生字的词圈出来,教学生如何记笔记(不同颜色的笔)、画圈、画三角形

  (五)、易混淆的字(通过田字格细讲)

  俏/悄/销/消/稍/哨

  搭/嗒/塔

  哦

  【ò】语气词

  【ó】语气词

  【é】吟哦

  鹦鹉(都是鸟字旁,且鹉没有一撇)

  理解课文,作者对哪些事物作细致观察?

  翠鸟

  天气、船、雨点——雨天船上的情景

  第一段,师:这是一段怎样的旅程?

  **常常,回家探亲

  【蓑衣】,用草编成的,“孤舟蓑笠翁”

  【笠】,帽子

  联系实际:世纪金源有一景区里面有蓑笠——引发学生共鸣

  第二段,一只鸟飞到了船头

  师:这只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的翅膀()长嘴()的羽毛

  综合概述:()的小鸟

  色彩艳丽,百里挑一,引人注目的鸟

  变音

  多么美丽啊(li a )——ya

  第三段,作者疑问,什么时候来的?静静待在船头,站在那做什么呢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不得不,双重否定=肯定

  连用三个问句,对这只小鸟的好奇,那么这些疑问有没有解决?

  ——引发兴趣,往下读

  第四段,对翠鸟捕鱼的动作描写

  具体描写{翠鸟} ----静态(第二段)

  ----动态(第四段)

  师:找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 ▲﹏(符号标注,做笔记)

  刻画了动作敏捷的一只翠鸟(冲、飞、衔、站、吞)

  师:我仿写了一个句子,一下子跳进水里不见了,又冲了出来,红色的小嘴叼着鱼,一口把小鱼吃了下去。

  【讨论】

  冲——跳。速度更快,迅猛。

  衔——叼。衔,悠闲;叼,有咬的过程。

  翠鸟捕鱼技术高超,还有轻松的意思(如衔着香烟)

  吞——吃。速度更快(如猪八戒吞人参果连味道也没尝到,用的就是吞来形容)

  一下子/没一会——表示时间之快

  师:什么画面?

  翠鸟看似搭船,实则时刻观察湖面捕鱼

  师:有没有同学见过鸟是如何捕鱼的?从语文课本中联系到实际生活,语文也是源于生活

  介绍鱼鹰,一种专门捕鱼的鸟,丰富孩子知识面——趣味性

  第五段,朗读语句,注意语气词

  情感:有趣、神奇——愉悦

  【写作对象】阳光、正面

  【启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好漂亮——鸟笼?

  搭船——嫌弃、赶走?

  热爱自然、热爱小动物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设计说明】

  本单元主要是围绕“观察”这个主题展开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鸟搭船捕鱼这一情景,便让读者看到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文章还重点观察了翠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儿”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谜语导入,激趣促学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来考一考咱们班聪明的同学。

  出示谜语:一身彩衣多美丽,红嘴蓝翅翠绿羽。耐心等得时机到,衔来鱼儿吞肚里。对,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翠鸟。

  翠鸟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它不仅漂亮,还会搭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这只聪明的鸟

  出示课题《搭船的鸟》

  2.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细致观察的事物

  1.细致观察了大雨

  找出描写下雨的句子: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拉沙拉地响。

  学*拟声词的用法,知道作者细心观察雨是采用了用眼睛看和用耳朵听来观察具体事物的,引导同学们留意还有哪些观察事物的方法。

  2.细致描写了船夫,勾画出描写船夫动作的词语。

  3.细致描写了翠鸟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4)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5)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相机板书)

  (6)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8)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9)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0)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1)经过刚才的练*,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说)

  (12)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3)总结翠鸟的外形美(相机板书外形美)

  2.认识翠鸟捕鱼的本领,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作者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回答。

  (3)教师评议并小结:这只翠鸟到底打我们的船要去哪里呢?

  (4)配乐朗读翠鸟捕鱼的句子,让学生闭眼想象翠鸟捕鱼的画面。

  (5)出示翠鸟捕鱼视频,引导学生勾画翠鸟捕鱼的动作.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板书捕鱼快)

  (9)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0)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板书)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原来翠鸟搭我们的船是去捕鱼啊,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搭过别人的车呢?总结翠鸟的灵性和对人类的信赖。

  四、深入拓展,深化情感

  1.出示翠鸟捕鱼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翠鸟捕鱼的一系列动作

  2.播放剪辑好的视频,分段观察翠鸟捕鱼动作,并用上一系列动词如:收紧俯冲展开扎进张开咬住一蹬扇动飞起

  3.完成课堂学*单并交流。

  五:作业

  1.仔细观察家里的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并写下观察日记。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学*目标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评价任务

  任务一: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任务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任务三: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评价要点

  一、复*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准确读出本课生字新词,并会写生字。(评价目标一)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指导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二)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附: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长嘴——红

  美丽羽毛——翠绿

  翠鸟翅膀——蓝色

  本领高一下子没一会儿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研读对翠鸟动态的描写,感受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抓住节点,梳理顺序,学*慢镜头观察的方法,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流程】

  一、立足起点,指向“写了什么”

  1、经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船头的鸟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作者心里冒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作者正想得入神,翠鸟开始行动了,它在干什么?(翠鸟在捕鱼)

  2、对比课文读一读,只用一个动作“捕”,这样写好不好?

  出示:

  A、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B、我正想着,翠鸟开始捕鱼。

  预设:只用一个动作“捕”,没能把捕鱼过程写清楚。

  3、那文中是如何将捕鱼过程写清楚的呢?请圈出表示动作的词。(冲、飞、衔、站、吞)

  4、翠鸟有这么多动作,我们用手势来体验一下捕鱼的过程。

  5、借助动作词,谁能说清楚翠鸟捕鱼的过程?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起点出发,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将动态写清楚的必要。圈出表示动作的词,感受作者是如何写清楚的。用手势来体验,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直观感受捕鱼的动态过程。借助动作词,复述捕鱼过程,实现语言内化,再次感受动作词的妙处。至此,对动态建立初步感知,即通过一连串动作来呈现。】

  二、揣摩语言,指向“为什么写”

  1、这么多动作,猜猜捕鱼的过程有多快。别瞎猜,再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根据。(预设:关键词“一下子”“没一会儿”。)

  2、视频验证:别眨眼,从翠鸟离开枝头到回到枝头,数一数一共有几秒。(三秒)

  3、现场体验:请一位同学从教室这头“飞”到那头,模仿翠鸟捕鱼的过程。

  点拨:这位同学气喘吁吁,所用时间还是超出了三秒。再看翠鸟,三秒之内几个动作一气呵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动作敏捷)

  4、联系生活:如果让你下水抓鱼大概花多长时间?渔夫撒网捕鱼大概花多长时间?这样一对比,你觉得翠鸟技术怎样?

  点拨:将动作写具体,表现高超的捕鱼本领。

  5、指导朗读:让我们再回味一下翠鸟动作的行云流水。

  【设计意图:

  抓住关键词体会捕鱼的速度,感受语言的力度与情味。视频验证,激发学*兴趣,达成直观感受。现场体验,在对比中感受动作的敏捷。联系生活,在对比中感受捕鱼本领的高超。至此,进一步体会将动态写清楚的意义,充分体会动作词的表达效果。】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基础点:音难字“翠、悄、鹦鹉、捕”;多音字“啦”;形难字“搭、翠、嘴”。

  诵读点:品读第二自然段描写颜色的词语,感受其外形之美;品读第四自然段描写捕鱼动作的词语,感受其动作之快。

  思考点: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训练提取关键词语的能力。

  拓展点:课外阅读推荐《发现最美的鸟》,找生活中的一种动物观察其外形、动作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基础点、诵读点、思考点。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细致、有序的观察方法,在生活中做一个乐于观察、发现美的孩子。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一)直呼导入,识“搭”音、形、义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亲、父、啦、响、羽、悄、吞、哦、捕”10个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阅读“翠鸟捉鱼”一段,感受翠鸟动作的敏捷,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回顾全文,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学*观察的方法,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1、引导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什么?

  2、师生交流:

  我们知道了作者都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

  (1)作者观察了下雨时船上的情景。

  (2)作者观察了小鸟的样子。

  (3)作者观察了小鸟捉鱼的动作。

  3、师小结:

  上节课我们还详细了解了作者对翠鸟外形的描写,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感情读一读这一段: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4、过渡:作者不光对翠鸟的外形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精彩,对翠鸟捕鱼这一部分描写的更是画面感十足,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学*“翠鸟捕鱼”,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

  1、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课文中的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动作敏捷)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2、交流预设:

  (1)翠鸟飞得很快。(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翠鸟一下子冲进水里,一个“冲”字,写出了翠鸟动作迅速。

  (2)翠鸟捉鱼的本领很好。(谈体会)“没一会儿”它又飞起来了,还衔着一条小鱼,时间很短。(理解“衔”,叼着)

  3、作者对翠鸟捉鱼这一场景的观察,主要是体现在翠鸟的动作上。除了“冲、衔”,翠鸟还有哪些动作,请你圈出来。

  (1)学生自由读书、圈画、交流(冲、飞、衔、站、吞)

  (2)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①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

  ②请听老师范读,注意加点的动语,边听边想象翠鸟捉鱼的画面。

  ③学生交流: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

  ④此情此景,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翠鸟捉鱼的画面?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

  生:搭船的鸟

  师:搭,搭船;我们在生活中常说搭船就是?

  生:乘船、坐船。

  师:是的,搭就是乘坐的意思。搭,搭船的鸟。准备(手势示意),跟我一起补充课题。“搭”左右结构,从左写到右。先写提手旁,一横、二竖、三什么?

  生:三提。

  师:三提收笔横中线。接着,右上草字头要紧凑;右下合字看起笔,中间一横要压线。

  (二)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师:请你跟我读课题(我就跟你读课题)。搭船的什么?

  生:搭船的鸟。

  师:怎样的鸟?

  生:搭船的鸟。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或想发问的吗?(相机板书: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过渡语: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同学们读后用心思考,竟能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疑问,这是会学*的表现。那我们就带着疑惑走进文本。

  二:检测预*,初读课文

  (一)检测预*

  过渡语:课前,大家已有预*,你能结合预*说说这是一只什么鸟?如果有点儿困难,你可以悄悄地看看课文。

  生:这是一只翠鸟。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课文第五自然段读到的。

  师:(ppt出示第五自然第一句)我喜欢这样的回答,知道是什么,还知道从哪里来,有理有据。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什么鸟?(这是一只翠鸟。)翠、翠鸟、一只翠鸟、这是一只翠鸟。

  2、识“翠”音、形

  师:手准备,和我一起写主人公的名字。翠上下结构,从上写到下,上面是羽的变形,看起笔是横折;下面这个部件读卒(zú),关键在竖要出头。翠(cuì),翠(cuì)鸟,*舌音真好听。请用铅笔在课题鸟旁工整地写上翠鸟。

  (二)初读课文

  1、同桌共读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走进翠鸟,一起读读它的故事。请看初读提示。

  2、分组读

  师:哪一组同桌想来展示你俩的合作成果?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其余同学做评委,眼看字、耳听读,如果全对请击掌一次;如果有错,请举手帮助。

  3、检测字音、连词读

  师:从大家的朗读中,我听出预*做得扎实。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句子,你会读吗?

  (1)第一句:结合插图理解“船篷”;联系生活读准“沙啦”。

  (2)第二句:读准音难字“翠、翅、鹦鹉、长嘴”

  (3)第三句:读好“静悄悄”的语气

  (4)第四句:读准音难字“哦、捕”

  三:走进文本,品读语段

  (一)这搭船的翠鸟是怎样的?

  师:我们初读课文即知道搭船的鸟是一只翠鸟,那这只翠鸟是怎么样呢?你喜欢它吗?不着急说,请自读课文,到文中去找找,勾画,争取不看书也能说出来。提醒汇报方式:我认为这是一只()的翠鸟,我从文中()读到的。

  (二)聚焦第二自然段,从颜色感知外形之美

  (1)体会总起句与分句的关系

  彩色=翠绿色、蓝色、红色。

  (2)鹦鹉图片对比,感知外形美丽

  师:老师去年买了一本书《发现最美的鸟》,这是书里鹦鹉的插图,看了图片,你最想用哪个词夸夸鹦鹉?(鲜艳、好看……)

  师:鹦鹉已够吸人眼球、已够漂亮了,文中说比鹦鹉还漂亮,谁比鹦鹉还漂亮?

  生:翠鸟比鹦鹉还漂亮。

  小结:这真是一只漂亮的翠鸟。孩子们,我们有手、眼、头,这是我们的外貌。而动物的羽毛、翅膀、长嘴就是他们的外形,请跟读外形。所以,第二自然就是在写翠鸟外形的漂亮。

  (三)链接文本《翠鸟》,感知动作敏捷

  师:这不仅仅是一只外形漂亮的翠鸟,还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生:这还是一只会捕鱼的鸟。

  (1)找捕鱼动词

  师:你能找到表示翠鸟捕鱼的词语吗?请用三角形标注。

  生:翠鸟捕鱼的词语:冲、飞、衔、站、吞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从纵身一跃的冲准备捕鱼到捕到鱼的衔,再到吃进肚子的吞,这就是作者有序的观察。小手就是一只会捕鱼的翠鸟,准备,我读句、你表演。

  师:我们合作读,我读黑色字,大家读黑色、红色、黑色的字。像这样读:我正想着,它冲进水里,不见了;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2)对比读感知动作敏捷

  师:你从我们合作对比读中发现了什么?

  生:红色的字写出翠鸟捕鱼动作快。

  师:是的,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写出翠鸟捕鱼动作的快,老师送大家一个词语:敏捷,它就表示动作快。

  (3)回文品读翠鸟动作敏捷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只动作敏捷的翠鸟吧!我正想着,起!

  (四)这只翠鸟为什么要搭船呢?

  师:课文读到这里,作者细致的观察、有序的观察让我们知道搭船的是一只翠鸟,一只外形漂亮的翠鸟,一只动作敏捷的翠鸟。这似乎已清晰地告诉我们这只搭船的鸟详细情况,那课文第三自然段就删除好了,可以吗?

  生阐述理由

  小结:哦,原来,我们观察一种动物时,不仅需要细致观察、有序观察,还可以融一些合理的猜想,这样让课文更有意思。

  (五)齐读课文,读中感悟细致观察

  师:同学们,生活中不仅可以观察鸟,还可以观察一花一草一树,甚至可以观察我们生活的环境等。所以,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一边观察,一边融入合理的想象,你将会与美好结缘,发现更多美的事物。请同学双手捧书,回归文字,读读文字背后传递的观察之美。搭船的鸟,起。

  四:指导写字,落实形难字

  侧重形难字“搭、翠、嘴”;归类学*带口字旁字“啦、响、哦”。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扩展3)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十)份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啦”。正确认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鸟会搭船,奇怪不奇怪?今天,我们就来学*《搭船的鸟》,看看会搭船的是什么鸟?(板书课题)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6.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让学生再认。

  7.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自由阅读课文,看看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位,理解课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多么的美丽。”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作者对小鸟的赞美之情)

  你想怎么读这句话?

  2.出示翠鸟图片,结合第2自然段,观察翠鸟的外形,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预设:它站在船头做什么呢?

  它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4.引导学生读好文章第3自然段的问句,体会“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5.读第4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透过“一下子”、“没一会儿”想像翠鸟的动作,体会小作者好奇欢快的心理。

  引导学生一边想象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使学生进入情境,自由发散思维,有利于自由在读中品位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二、积累与扩展

  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三、识记生字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然后进行小组间交流。

  2.利用动作识记“搭”、“吞”。

  3.指导书写时,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清每个字的占格位置,把字写匀称美观。强调:“舱”这个字要注意“舟”字旁的横不能写出头。

  在指导中注意老师的示范,便于学生模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掌握汉字结构规律和特点,写出美观的字。

  四、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正确认读本棵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引导学生学*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学生自由谈观后感。

  2、一次,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他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6、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让学生再认。

  7、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

  第二课时

  一、生字复*

  出示生字词卡片,通过做“过独木桥”的游戏复*巩固。

  二、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现在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鸟吗?为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师: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想怎么读这句话?引导学生一边想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3、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积累语言。

  4、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5、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知识的方法之一。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三、积累与扩展

  1、生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第三课时

  一、复*课文

  检查朗读情况,先指名读,再齐读,指名检查背诵情况。

  二、指导生字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生试说笔画笔顺。

  2、认真描红、试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4、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进行修改。

  5、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6、练*:边读边写。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本课会认的生字,会写会写的生字,背诵喜欢的段落。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三、教学难点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是一只小鸟,它叫――翠鸟。了解翠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3.词语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

  4.翠鸟抓鱼,认识生字。出示生字,学生齐读。交流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按结构分类。

  2.认真描红,试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点评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四)、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现在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翠鸟为什么要搭船?

  2.出示第一句话。读一读,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3.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师: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想怎么读这句话?引导学生一边想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4.作者是怎么把翠鸟写具体的?指导写作方法:整体描写和局部描写。

  5.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积累语言。

  (五)、品读翠鸟捕鱼,学*写作方法

  1.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师指导朗读。

  2.翠鸟是怎么捕鱼的,圈出动词。

  3.这些动词能不能换?为什么?

  4.总结:作者运用连续动词写出了翠鸟捕鱼时动作娴熟。

  5.仿写,小动物活动的情景,用上连续动词。

  (六)、积累

  1.学生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翠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

  教学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PPT演示。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拿出语文课本,翻到第15课。我们一起齐某某课题:15预备齐。这是一篇观察作文,那作者观察了什么呢?

  2.女生读第一自然段,全班同学找一找作者写了什么呢?并画出来。谁来说一说?(生:雨、船夫)

  那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PPT)“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师:作者把他们的交通工具都写出来了。)“到乡下外祖父家去”(师:还写出了他的目的地)

  作者观察得真细致呀!

  作者还观察到她和妈妈坐在哪里?(船舱里)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作者还观察到那天的天气,那天的天气怎么样?(男生读)她观察到那天天还下着大雨,雨点打在哪?(船篷上)发出怎么样的声音?(沙某某沙某某地响)。沙某某是一个拟声词,这是作者从哪个角度进行观察的呢?(听)。同学们观察得也很仔细。

  作者还观察到了什么呢?(第一二组读)这一句作者观察到了什么呢?(船夫用力地摇着橹)这是对船夫的什么描写?(动作)。

  总结:所以这一段话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ppt出示:听、动作)

  精读课文,品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后来呢?(齐某某句子:后来雨停了)这是一句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明了下面要写的是即将发生的情况。下面发生了什么呢?谁来读一读?(生:我看见XXXXXXXXXX红色的长嘴。)

  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句话。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这句话的中心句(中心句就是,后面的话都是围绕着那句话写的)我请赵某某说一说他找的是哪一句?(生:我看见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非常准确,同学们找的也是这一句吗?没找对的同学要改正过来。

  小结:这就是这句话的中心句,总写了鸟的美丽。大家一起齐某某一遍

  他是从哪个地方观察的呢?圈出来。谁来说说他圈了什么?(羽毛、翅膀、长嘴)。我们一起看,作者观察到小鸟的羽毛是什么色的?(翠绿的)翅膀呢?(蓝色)还有一张什么样的长嘴?(红色的)。这是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做出来观察,把“外形”写在这段话的旁边。

  作者觉得翠鸟比(鹦鹉还漂亮),这里用翠鸟和鹦鹉一起对比,突出了翠鸟的美,比花花绿绿的鹦鹉都漂亮,那是多么美丽啊!在我们写作文时,我们想表达一件事物的优点或缺点时,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比如陆子毅很高,比老师还高。

  填一填。齐某某句子,再次体会翠鸟的美丽。

  看见这样一只美丽的小鸟,“我”会产生哪些疑问?谁来说一说?(生:他什么时候XXXXXXXXXX外祖父家里去吗?)嗯你把作者的疑问都读出来了,这是对作者的心理描写。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疑问呢?(因为他一直注意小鸟)是的,作者一直注意着、关注着小鸟,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他很喜欢这只小鸟,只有喜欢才会一直关注着它、观察着它,为下文他要对小鸟作出仔细观察作铺垫。

  ppt出示总结,齐某某

  接下来作者又观察到小鸟什么了呢?我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这是作者对小鸟的什么进行描写?(动作)

  你从哪看出来的呢?用三角符号找一找动作的词(冲、飞、衔、站、吞)太棒了同学们!现在拿出笔一起把这几个动词画出来,并把”动作描写”写在这段话上面。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动词看出小鸟的捕鱼技术怎么样?(很厉害、熟练),我们也可以说它的捕鱼技术很娴熟,娴熟也是熟练的意思。

  我们还可以从“一下子、没一会儿”看出小鸟捕鱼的速度很快很敏捷、用横线画出来。

  小鸟捕到鱼之后,站在船头一口把鱼吞了下去。作者居然还观察到小鸟吃鱼是一口就把鱼吞了下去,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也可以学一学作者这样的观察方法,留心身边的事物。

  最后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什么鸟?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的名字叫“翠鸟”,这真是一直有灵性的鸟儿,它居然还会搭我们的船捕鱼吃,一点儿也不怕人。在小鸟搭船时,我们也没有打扰它赶它走。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一次普通的旅行,翠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美好的景象。

  2.(ppt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见这张图觉得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美好,你喜欢这样的情景吗?所以我们以后遇到小动物要与小动物和谐相处,默默地观察它就好了。

  板书

  羽毛翠绿

  外形翅膀带蓝色

  红色长嘴亲*美好自然

  搭船的鸟人鸟和谐共处

  动作冲、飞、衔、站、吞

  五、课后*题

  1.它一下子?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起来了,红色的长嘴?着一条小鱼。他?在船头,一口把小鱼?了下去。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对那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小练笔:学*本文写翠鸟的方法,写一写你认识的一种动物,把它的相貌写清楚(100个字左右)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课题中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这样的一次*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的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的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对小动物很感兴趣,文中的翠鸟那样的美丽与可爱: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它捕鱼又很敏捷、迅速。这是都是“我”细致观察的结果,因为留心观察,“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像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作的素材。

  教学目标:

  1.会写“翠”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媒体:

  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善于观察的孩子往往会有新奇的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看看善于观察的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今天我们继续学*15课《搭船的鸟》。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题。

  二、出示学*目标

  1.会写“翠”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认识翠鸟。

  (1)师:这只会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鸟?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件出示: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齐读句子,强调“翠”的写法。

  (2)师:让我们一起去和它做朋友吧!

  出示翠鸟的图片,谈谈你对翠鸟的印象。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快速浏览课文,哪个自然段写出了翠鸟的美丽样子?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翠鸟很美丽?

  点拨:抓住“美丽、翠绿、蓝色、红色”等词语体会。

  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翠绿”是什么样的颜色?“蓝色”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从“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一读这句话,把翠鸟的美读出来。

  过渡:红色、翠绿、蓝色,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语一起用,就为我们描写了一只彩色的小鸟。

  (4)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

  看到这样的一只小鸟,你们是不是也喜爱这只小鸟呢?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2自然段吧!

  (5)总结方法。

  作者先总写鸟的美丽,再分别从鸟的羽毛、翅膀、嘴来写鸟的美丽,并与鹦鹉进行对比,突出小鸟的美丽。

  要学*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主要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指导学*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么美丽的一只鸟站在船头,会让人产生什么想法?文中的小朋友又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从这段话的三个小问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拨:突出了“我”对小鸟的关注和喜爱,表现出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3)指导朗读。

  4.品读第4自然段。

  (1)师:这只美丽的翠鸟搭乘我们的船到底是干什么呢?

  出示课文句子: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2)课件播放翠鸟在湖面上捕鱼的视频,学生看看翠鸟是怎样捕鱼的?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交流。

  (3)作者也为我们记录了翠鸟捕鱼的过程,让我们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关于翠鸟捕鱼的动词圈画出来。

  (4)小组合作学*,汇报交流。

  翠鸟捕鱼的动词有“冲、飞、衔、站、吞”

  a.“冲进”说明翠鸟的敏捷、灵活。

  b.如果把“吞”换成“吃”,好不好?

  (引导学生体会“吞”字是指整个儿地或成块地一下子咽下去,表现出翠鸟吃鱼的速度之快。)

  c.指名表演“衔”的动作。(用嘴叼)

  师:看了翠鸟捕鱼的经过,你又有什么话想对这只美丽的翠鸟说呢?

  你还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出翠鸟捕鱼动作快?

  师小结:“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翠鸟速度快、时间短、捕鱼水*高;

  e.指导朗读:用轻快的语气读,读出翠鸟的活泼可爱。

  5.再次学*第5自然段。

  (1)这只翠鸟搭乘我们的小船,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到鱼,说明翠鸟有什么特点?

  (会搭船捕鱼)

  (2)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3)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就成之为“灵性”。

  四、运用方法,仿写练*。

  1.翠鸟的美在于它有着色彩艳丽的羽毛和敏捷的身手。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同学们,你们留心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吗?请你用几句话写下来,把它的特点介绍给大家。

  2.学生仿写。

  3.小组交流。

  4.教师评价。

  五、课堂小结,升华感情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用朴素而清新的语言,写了我和母亲坐船到乡下偶遇一只翠鸟搭船捕鱼,文章语言虽然浅显,读起来却耐人寻味,通过作者善于观察的眼睛,不仅介绍了翠鸟美丽的外形,还生动描写了翠鸟捕鱼敏捷。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这样一次*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的事物并仔细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文中的我观察细致,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棚上“沙**啦”的响声,翠鸟出现后,我看到它美丽的外貌,接着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的动作。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学*细致观察的方法,尝试观察练笔。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单元要素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搭船的鸟》,齐读一遍课题。

  让我们回顾一下单元导读页,这个单元是个(*作单元),还记得本单元我们要学*的本领吗?一起读读,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观察)接下来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学*怎样观察。板书观察

  二、解读文本,学*观察方法

  (一)学*第一自然段,*得第一个观察小妙招

  快速读课文,找一找作者都观察了哪些事物?雨,船夫、翠鸟。雨和船夫你都是从哪里发现的?

  出示第一段:谁找到写雨的句子。我坐在船舱里,怎么知道雨下得很大?你真会发现。你再来读一读,让我们竖起小耳朵听听雨声。

  你听到了什么?带上耳朵我们聆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谁找到船夫的句子?作者听得仔细,看得也仔细,你从哪里可以发现?作者坐在船舱里,听到沙**啦的雨声,看到船夫用力摇橹,于是写下了观察所得。你瞧,原来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板书:(看听),我们学到一个观察小妙招:从不同角度来观察。

  (二)、学*第二段,*得第二个观察小妙招

  过渡语:孩子们,此时小主人公的旅途似乎有些寂寞,突然,船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谁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只鸟身上。课文哪些地方在观察这只鸟?

  请你来读这一段,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一只彩色的鸟,我看到这只鸟的颜色?

  颜色多么鲜艳啊,难怪一下子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继续交流。还是一只美丽的鸟,比鹦鹉还漂亮。

  明明在写翠鸟,为什么又写鹦鹉呢?去掉这一句怎样?

  看来,作者不仅观察眼前这只翠鸟,也曾经仔细观察过鹦鹉,我们要学*作者,养成留心观察的好*惯。

  2、(出示两段话,男女生分别读)对比发现,你发现了什么?能否改成这样?

  是啊,“一些蓝色”让我们看到了作者观察多么细致。看来,观察不是粗略地看和听,观察一定要细致。(板书细致)。但细致又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最吸引你的地方,看这只小鸟外形,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色彩鲜艳这一特点,所以作者紧紧抓住彩色写出它的外形美。(板书:抓特点)这是作者告诉我们的第二个小妙招。

  3、*得这些法宝,让我们来小试身手吧!

  一只漂亮威武的大公鸡来了,仔细观察,谁来描述大公鸡?

  找学生评价。为你们点赞。

  (三)、观察翠鸟捕鱼——*得第三个小妙招

  1.孩子,你看,有了你们的细致观察,大公鸡呼之欲出。那翠鸟除了外形美丽,还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谁来为大家朗读第四段?翠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大家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翠鸟怎样捕鱼?看视频,说感觉,真敏捷。这样敏捷,也没有逃脱作者的眼睛,再读第四段,看作者是怎样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你觉得哪个动词用得最好?说理由。

  看来光会观察还不行,还要会用上准确的词语来描述。特别是观察动作,用词一定要准确生动,才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板书:第三个小妙招,:用词准。

  谁来读这一段,让我们感受一下翠鸟的敏捷?找一生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脑海里出现怎样的画面?

  2、听你的发言,一只敏捷的翠鸟出现在我们眼前。我还看到你做了动作,来,孩子们,现在让你的小手变成一只翠鸟,我们一起去捕鱼。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3、小翠鸟们,吃了小鱼快坐好吧,还有精彩等着你呢。

  请大家再看一段视频——青蛙捕食,没看清楚?再看一遍,一定要聚精会神地观察,连眼睛都不能眨一下。注意观察青蛙的动作。

  你刚才看到青蛙捕食的哪些动作?蹲、爬、盯、伸、卷等。动笔写几句,注意用上刚才说的这些动词。

  把画面变成文字,需要我们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描述才会生动形象。

  展示交流,参考评价标准,学生点评,

  三、回归整体,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

  1.孩子们,你看,一次**常常的旅行,旅途中巧遇一只翠鸟,因为作者留心观察,一切就变得有趣起来:我觉得船里听雨有趣,你觉得哪里有趣?这一切有趣都源于作者的留心观察。观察离不开好奇心,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呢?

  朗读第三段,这么多的问号让你感受到什么呢?作者一边看一边想,观察多有趣啊,心里想也是观察的一个角度呢!板书想

  2.孩子们,此时要是你也在船上,你会想些什么呢?大家心里充满了无数的小问号,看来你也很有好奇心,也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好奇。

  四、解读课题,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老师也有疑问了,作者重点是观察翠鸟,题目直接写成《翠鸟》不好么?“搭船的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你敢坐陌生人的船吗?这只鸟为什么敢搭我们的船呢?

  你看,多么有灵性的一只鸟啊,我们和小鸟和谐相处,生活可以更加美好!

  六、总结全文,延伸生活

  1、孩子们,一个善于留心观察的人,一定会对生活有更多的发现,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相信同学们也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留心观察生活,积累*作的素材。

  2、最后来看今天的作业,指名读一读。采访几个孩子,要观察什么?小猫小狗小仓鼠,注意观察它们的外形和做事的动作,试着描写一下,期待下节课你的分享。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翠鸟的美丽,学会观察发现。

  3、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学写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通过看图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通过词语的特点,感受翠鸟的美丽,学会观察发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字,感知搭船的鸟

  1、课前热身。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你喜欢哪种鸟?

  2、出示“搭”字的甲骨文,看图猜字,教学“搭”字。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搭船的鸟》,学生齐读课题。

  4、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5、介绍作者。出示作者简介。

  6、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检查学生预*情况。

  我们坐在船舱里。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7、教学生字。

  (1)舱:舟字旁不出头,横折钩和竖弯钩不沾在一起。

  (2)漂:示字的上横短,下横长。

  (3)嘴:口字旁不过横中线。

  (4)翠:上下结构,羽字无勾,让空间给卒字,占位卒的第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二横是关键笔画,最后一竖不穿心。

  8、描红生字。

  9、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0、认识翠�B,理解“翠”字。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本环节通过生字导入新课,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生字教学中,体现文中识字、句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对重点字词、比较难的字词,重点讲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拓展文本,识搭船鸟外形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相机出示图片:船蓬、橹、蓑衣、船舱、船头。

  2、积累感受象声词――“沙啦、沙啦”。齐读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抓住这只翠鸟哪方面来描写的?写了这只鸟身体的哪几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有哪些颜色?

  4、对比鹦鹉图,猜一猜哪一幅图中的鸟是真正的翠鸟?为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5、出示另外两篇描写翠鸟的文章,对比感受描写翠鸟外形的特点。

  出示:一身鲜翠欲滴的羽毛,一只鲜红的嘴巴,这是一只新生的翠鸟,展开翠绿的翅膀,向河边飞去,又用灵活的眼睛注视着河面,继续寻找它的下一个猎物。

  (1)指名读,说一说作者写了翠鸟的哪些部分?(羽毛、嘴巴、翅膀、眼睛)

  (2)小结:这里和郭风爷爷一样描写了翠鸟的羽毛、嘴巴、翅膀,作者还抓住了一双灵活的眼睛进行描写,看来作者还关注了翠鸟的眼睛。

  出示: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绣满了翠绿色花纹的头巾。背上的羽毛浅绿浅绿的。腹部的羽毛又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指名读,对比前两篇文章,这位作者又抓住了翠鸟哪些部分来描写?(预设:羽毛、嘴巴、翅膀、眼睛,加了头部、背部、腹部羽毛的颜色,用了比喻句)

  (2)小结:相同的美,观察的角度不同,它们的美就会各具特点。

  (3)对比三篇小短文,你发现作者是怎样写小动物的?(描写有序、用词准确、抓住特点)

  6、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描写动物的简练精妙。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部分,以图解文,来让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学生没有见过的船篷、蓑衣、摇着橹的船夫以及学生不常见的翠鸟,让学生尽情发言。通过看图、读文、读词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观察意识。同时,通过一篇带多篇的教学策略,以精读带博览,通过比较、补充、求同、欣赏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能力。

  三、读中入境,突出搭船鸟的活动特点

  1、“我”在自然中发现了翠鸟、感受了翠鸟的美,脑海中出现了三个问题,对翠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师生共读第三自然段并体会ABB式的词语,认识到叠词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生动。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4、找到翠鸟捕鱼时候的动词,圈出来,全班学生读一读。

  5、小结:描写小动物的方法就是抓住动物的活动特点来写。

  四、回顾体会,总结写法特点

  1、朗读课文。

  2、归纳总结。通过学*,我们了解了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体会了作者描写时抓住特点、描写有序、用词准确的表达方法,原来写小动物并不难,只要我们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描写有序、用词准确,就一定能把小动物写得活灵活现。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会认读本课“亲、鹦、啦”等5个生字,重点会写“搭”和“翠”。

  2.通过小组合作品读描写翠鸟“外形”“捕鱼”的语段,了解“我”对翠鸟颜色、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创设观察实践活动,记录观察所得,初步树立留心观察的意识。

  教学重点

  品读描写翠鸟“外形”“捕鱼”的语段,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板贴、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学*篇章页,了解单元学*重点。

  (1)启发思考:今天我们要学*的第五单元是个特殊的单元,这是一个*作单元。读一读篇章页,你有什么发现?

  (2)根据学生回答,明确单元学*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2.引入课题,理解“搭船”。

  3.激趣、再读课题。

  二、预*反馈,感知大意

  教师引语:课前,同学们都预*了课文,首先考考你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学*生字词。

  (1)认读词语。

  (2)教学多音字“啦”。

  (3)指导书写“翠”。

  2.交流初步印象: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三、整体把握,品读观察细致之处

  教师引语:这是一次*常的探亲之旅,作者偶遇了这只搭船的鸟。在这次出行中,作者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地观察,你能够找出来吗?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画出有关句段。

  2.交流:你画出了哪些句段?

  3.预设(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1)雨、船夫

  (2)翠鸟的外形

  (3)翠鸟捕鱼的动态

  四、聚焦翠鸟,感知多重观察方法

  观外形

  1.出示要求: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外形的?

  2.交流作者观察方法。

  预设:

  (1)从整体到部分。

  作者先总写这是一只彩色的小鸟,然后分别写了羽毛、翅膀、长嘴。

  点拨:这样有序地观察,能够让我们对事物有一个全面、完整的了解。(板贴:从整体到部分)

  (2)抓住特点。

  抓住“一些蓝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细致。

  质疑:为什么没有注意到翠鸟的眼睛、爪子、尾巴去观察呢?

  可见观察外形的时候,要抓住事物最有特点的地方。(板贴:抓住特点)

  迁移:观察大象的外形,你会抓住?(扇子似的耳朵和长鼻子);斑马在你眼前,你会抓住什么观察它?(黑白条纹和大尾巴);如果是蒲公英呢?

  3.指导朗读:出示翠鸟的贴图。说感受,指导朗读。

  观动作

  教师引语:刚才作者观察的是静静的翠鸟(板书:静态),用了这些好的观察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翠鸟外形的美丽。它捕鱼的动态,作者又是怎样细致观察的呢?(板书:捕鱼动态)

  1.课件出示第四段:它捕鱼的动态,作者又是怎样细致观察的呢?同桌交流。

  2.交流作者观察方法。

  (1)抓住动作观察。

  圈出动作的词。这其实是一个连续的画面,作者却将它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的动作,这是观察动态事物的好方法(板贴:分解连贯动作)。

  结合动词,谈感受,随机指导朗读。

  你从这些动作的词语感受到了什么?特别是哪个词。(重点:飞、衔、吞)

  (2)关注动作细节。

  关注了捕鱼的速度。(一下子、一会儿、一口)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不仅关注到了捕鱼的动作,更关注到了这动作的细节。(板贴:关注动作细节)

  3.读文字,想象画面。

  读这一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先四人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4.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说感受,指导朗读。

  五、仿写片段,迁移运用

  教师引语:作者将翠鸟捕鱼一连贯的动作分解,细致地观察,为我们呈现出一个身手不凡、动作敏捷的翠鸟。这样的观察方法,值得模仿。

  1.观察视频“金鱼觅食”。

  老师带来一段“金鱼觅食”的视频。请仔细观察视频中小金鱼都有哪些动作,关注这些动作的细节。

  2.交流:小金鱼怎样在觅食。教师适时板书关键动词。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分享。

  六、总结全文,延伸课外

  大自然中,不仅仅是这只外形美身手快、有灵性会搭船的翠鸟,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流淌的小溪、雪中的松树、欢快的鱼儿,无处不是多彩多姿。同学们要用心感受,并用文字记录这个美妙的世界。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

  学*目标:

  1.会写“搭”“啦”“响”“嘴”“吞”“哦”6个生字。

  2.品读描写翠鸟捕鱼的语句,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3.朗读课文,感受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学*重难点

  品读描写翠鸟捕鱼的语句,感受观察的细致,学*“抓动作”观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巩固旧知。

  1.复*内容,回忆翠鸟的美。

  2.巩固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抓特点。

  二、理解课文,学*方法。

  1.读第3自然段“我”的疑问,感受翠鸟的突然出现带来的惊喜和好奇,了解带着问题观察的方法。

  2.读第4自然段,通过动作词“冲”“飞”“衔”“站”“吞”,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学*“抓动作”观察的小妙招。

  三、学用妙招,练*观察。

  1.播放视频《沙漠里的小蜥蜴》。

  2.“在热得连沙子似乎要熔化的沙漠里,小蜥蜴会有哪些举动?”关注小蜥蜴的动作,学*细致观察。

  3.先和同桌交流观察到的动作词,再试着填一填。(可以借助以下句式,也可以不用。)

  午后的沙漠,真是热极了!

  那里的小蜥蜴,也有些吃不消了。它的眼睛,肚子。一会儿后爪,一会儿前爪,连尾巴。它再也受不了。

  六、回归课文,感受信任。

  1.结合单元交流*台,回顾观察方法,认识到: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2.读第五自然段,聚焦“搭”字,感受信任的美好。

  七、细致观察,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搭、吞、啦、响、嘴、哦

  2.说说发现,明了原因。

  3.教师示范,学生练*。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设计说明】

  本单元主要是围绕“观察”这个主题展开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鸟搭船捕鱼这一情景,便让读者看到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文章还重点观察了翠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儿”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谜语导入,激趣促学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来考一考咱们班聪明的同学。

  出示谜语:一身彩衣多美丽,红嘴蓝翅翠绿羽。耐心等得时机到,衔来鱼儿吞肚里。对,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翠鸟。

  翠鸟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它不仅漂亮,还会搭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这只聪明的鸟

  出示课题《搭船的鸟》

  2.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细致观察的事物

  1.细致观察了大雨

  找出描写下雨的句子: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拉沙拉地响。

  学*拟声词的用法,知道作者细心观察雨是采用了用眼睛看和用耳朵听来观察具体事物的,引导同学们留意还有哪些观察事物的方法。

  2.细致描写了船夫,勾画出描写船夫动作的词语。

  3.细致描写了翠鸟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4)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5)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相机板书)

  (6)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8)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9)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0)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1)经过刚才的练*,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说)

  (12)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3)总结翠鸟的外形美(相机板书外形美)

  2.认识翠鸟捕鱼的本领,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作者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回答。

  (3)教师评议并小结:这只翠鸟到底打我们的船要去哪里呢?

  (4)配乐朗读翠鸟捕鱼的句子,让学生闭眼想象翠鸟捕鱼的画面。

  (5)出示翠鸟捕鱼视频,引导学生勾画翠鸟捕鱼的动作.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板书捕鱼快)

  (9)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0)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板书)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原来翠鸟搭我们的船是去捕鱼啊,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搭过别人的车呢?总结翠鸟的灵性和对人类的信赖。

  四、深入拓展,深化情感

  1.出示翠鸟捕鱼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翠鸟捕鱼的一系列动作

  2.播放剪辑好的视频,分段观察翠鸟捕鱼动作,并用上一系列动词如:收紧俯冲展开扎进张开咬住一蹬扇动飞起

  3.完成课堂学*单并交流。

  五:作业

  1.仔细观察家里的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并写下观察日记。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扩展4)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3篇)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可见,合作学*已经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方式。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文质兼美。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的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捕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

  本课的合作学*是以学生自由结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喜欢翠鸟外形美的学生为外形组,分为几个小组;喜欢翠鸟动作敏捷的学生为动作组;还有两方面都喜欢的为综合组。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学*全文,体现本组学*内容,并未其他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达成共同的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学*中,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在互赏互助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本课合作学*设计:

  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学*:

  第一次合作学*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深入研讨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第二次合作学*是让学生互相置疑,小组间合作学*,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决,进一步理解翠鸟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合作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第13课《翠鸟》,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根据自己对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敏捷的不同喜好分好了小组,这节课我们按小组深入研究课文。

  二、指导学*

  师:要想在小组里有出色的发言,自己先要有准备,我们先干什么?

  生:先把课文读熟,

  师:光读不行,还要有读书方法,我们学*过哪些读书方法?

  生说学过的读书方法。

  师:那是不是不是本组的学*内容我们就不读了呢?

  生:不是。

  师:对,还要学,要给对方提出问题,想办法难倒他们。

  三、合作学*

  出示合作分工:

  1、选一名代表作记录员记录大家的发言。

  2、选一名发言员代表大家发言

  3、还要有一名同学集中大家的问题向对方组提问。

  4、其他同学补充。

  四、汇报交流:

  课文哪些地方体现翠鸟外形美与动作敏捷?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五、互相置疑(第二次合作学*)

  1、每小组置疑员向对方组置疑。

  2、各小组针对难点问题进行合作讨论。

  3、组际间交流解答问题。

  六、自读四五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七、作业(自选一题):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2、把你知道的有关翠鸟的知识制作成知识卡片。

  3、以“我最喜欢的鸟”或“保护鸟类”为题写一篇作文。

  专家点评:

  1、注意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2、三维目标的结合非常好。

  3、在小组合作时,目标再细化一些效果会更好。

  《翠鸟》教学反思

  在本次合作式教学的教学策略研讨活动之中,我有幸作为一名作公开课教师,在感到荣幸之余,心中有无数的感慨和激动。

  从没想过我的课会在全区骨干教师的培训会上进行研讨,也从没想过能和北京的专家一起面对面对的一起交流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与策略。不过,我一直在努力,朝着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目标前进,我的努力终于在这个特殊的机会下得到了展示,在作课之后,我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这一节课的收获,更多的是对自己语文教学的一个提升。

  我所作的课是第六册语文第十三课《翠鸟》,应用合作式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对翠鸟不同角度的喜爱,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在自独自悟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汇报交流自己的学*所得,展现翠鸟的外形美与机灵。教学思路是经过深入研究之后才确定下来的,融入的不仅是我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理念,还有我乡教研员的思考和指导,虽然不算太成熟,但却大致有了合作式学*的基本思路。

  在讲完课之后,当我还沉浸在整堂课的得与失的思考中时,北京来的沙莉老师上了《鲸》一课,同样是应用的小组合作学*策略。一节课过后,之前我一直困扰的问题似乎迎刃而解了,如何使合作学*更有时效性,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学生真正去讨论,这个问题我有了自己的看法并有了对课的一些改进措施:

  一、更加明确小组合作学*的目标

  如果我能在学生合作之前,更加细化分工,也许学生在小组活动时会效果更好。可以帮助学生提出这样的学*目标:

  (1)我能读,读出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我能说,说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我能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我会有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用读的方式展现出来。如果这样定目标,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发言点,小组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小组学*的时机要善于把握

  要使小组学*取得更大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把握合作的时机。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是组织小组合作学*的最佳时机:

  第一,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学生辩论或讨论。

  第二,当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要组织小组讨论。

  第三、对知识的查缺补漏,小组合作学*更有效。比如当学生提出:“翠鸟像箭一样飞出去。”能否改成“翠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出去”时,我如果激起学生的二次讨论就是最佳的小组合作时机。

  三、评价是小组合作学*的导向。

  小组合作评价的形式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反馈性评价,小组内评价,小组之间的评价等。而我在这节公开课中,对这一点做的还甚少。

  总之,这节课给我了不少的收获,而北京专家的指导更给了我质的帮助,如果没听沙莉老师的一节课,没聆听徐玲主任的一番话,我想这些经验也许我会从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但那可能是很长时间之后,毕竟没有这么鲜活与生动,这么深刻与及时。感谢进校,感谢专家,希望这样专家引领的机会多一些,使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有更大的进步。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可见,合作学*已经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方式。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文质兼美。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的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捕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

  本课的合作学*是以学生自由结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喜欢翠鸟外形美的学生为外形组,分为几个小组;喜欢翠鸟动作敏捷的学生为动作组;还有两方面都喜欢的为综合组。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学*全文,体现本组学*内容,并未其他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达成共同的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学*中,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在互赏互助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本课合作学*设计:

  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学*:

  第一次合作学*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深入研讨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第二次合作学*是让学生互相置疑,小组间合作学*,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决,进一步理解翠鸟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合作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第13课《翠鸟》,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根据自己对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敏捷的不同喜好分好了小组,这节课我们按小组深入研究课文。

  二、指导学*

  师:要想在小组里有出色的发言,自己先要有准备,我们先干什么?

  生:先把课文读熟,

  师:光读不行,还要有读书方法,我们学*过哪些读书方法?

  生说学过的读书方法。

  师:那是不是不是本组的学*内容我们就不读了呢?

  生:不是。

  师:对,还要学,要给对方提出问题,想办法难倒他们。

  三、合作学*

  出示合作分工:

  1、选一名代表作记录员记录大家的发言。

  2、选一名发言员代表大家发言

  3、还要有一名同学集中大家的问题向对方组提问。

  4、其他同学补充。

  四、汇报交流:

  课文哪些地方体现翠鸟外形美与动作敏捷?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五、互相置疑(第二次合作学*)

  1、每小组置疑员向对方组置疑。

  2、各小组针对难点问题进行合作讨论。

  3、组际间交流解答问题。

  六、自读四五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七、作业(自选一题):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2、把你知道的有关翠鸟的知识制作成知识卡片。

  3、以“我最喜欢的鸟”或“保护鸟类”为题写一篇作文。

  专家点评:

  1、注意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2、三维目标的结合非常好。

  3、在小组合作时,目标再细化一些效果会更好。

  《翠鸟》教学反思

  在本次合作式教学的教学策略研讨活动之中,我有幸作为一名作公开课教师,在感到荣幸之余,心中有无数的感慨和激动。

  从没想过我的课会在全区骨干教师的培训会上进行研讨,也从没想过能和北京的专家一起面对面对的一起交流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与策略。不过,我一直在努力,朝着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目标前进,我的努力终于在这个特殊的机会下得到了展示,在作课之后,我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这一节课的收获,更多的是对自己语文教学的一个提升。

  我所作的课是第六册语文第十三课《翠鸟》,应用合作式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对翠鸟不同角度的喜爱,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在自独自悟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汇报交流自己的学*所得,展现翠鸟的外形美与机灵。教学思路是经过深入研究之后才确定下来的,融入的不仅是我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理念,还有我乡教研员的思考和指导,虽然不算太成熟,但却大致有了合作式学*的基本思路。

  在讲完课之后,当我还沉浸在整堂课的得与失的思考中时,北京来的沙莉老师上了《鲸》一课,同样是应用的小组合作学*策略。一节课过后,之前我一直困扰的问题似乎迎刃而解了,如何使合作学*更有时效性,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学生真正去讨论,这个问题我有了自己的看法并有了对课的一些改进措施:

  一、更加明确小组合作学*的目标

  如果我能在学生合作之前,更加细化分工,也许学生在小组活动时会效果更好。可以帮助学生提出这样的学*目标:(1)我能读,读出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2)我能说,说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3)我能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4)我会有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用读的方式展现出来。如果这样定目标,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发言点,小组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小组学*的时机要善于把握

  要使小组学*取得更大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把握合作的时机。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是组织小组合作学*的最佳时机:第一,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学生辩论或讨论。第二,当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要组织小组讨论。三、对知识的查缺补漏,小组合作学*更有效。比如当学生提出:“翠鸟像箭一样飞出去。”能否改成“翠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出去”时,我如果激起学生的二次讨论就是最佳的小组合作时机。

  三、评价是小组合作学*的导向。

  小组合作评价的形式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反馈性评价,小组内评价,小组之间的评价等。而我在这节公开课中,对这一点做的还甚少。

  总之,这节课给我了不少的收获,而北京专家的指导更给了我质的帮助,如果没听沙莉老师的一节课,没聆听徐玲主任的一番话,我想这些经验也许我会从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但那可能是很长时间之后,毕竟没有这么鲜活与生动,这么深刻与及时。感谢进校,感谢专家,希望这样专家引领的机会多一些,使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有更大的进步。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了解翠鸟捕鱼动作迅速,翠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行说写训练。

  教学重、难点:

  说说翠鸟捕鱼的经过;模仿第二、三段写动物捕食的一段话。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

  填空题。

  它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__________,绣满了____________。背上的羽毛像____________。腹部的羽毛像__________。它小巧玲珑,一双__________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____________的嘴。

  二、学*第二、三段。

  1、自由读课文第2、3段。

  2、你读了之后,明白了什么?(叫声清脆、眼睛锐利、捕鱼动作迅速……)你从哪儿看出捕鱼动作迅速?(刚刚……箭一样……刹那间……)

  3、读“只有那苇秆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你从中看出什么?(动作快,早已飞远了,苇秆还晃)

  4、指导朗读。

  “疾飞”要让人听了感到迅速。“轻轻”要读轻读慢,让人感到很轻。“只有那苇秆……”读得慢,给人留下想象余地。

  5、背诵第二、三段。

  6、说说翠鸟捕鱼的经过。

  三、学*第四段。

  1、自由读课文第4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翠鸟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3、齐读体会“愿望、失望、希望”三个词的意思和用法。

  4、选词填空。

  愿望 失望 希望

  (1)我有一个美好的__________,长大了当一名飞行员。

  (2)老师对同学们说:“《翠鸟》的第一段写得很精彩,__________大家背下来。”

  (3)我们一定不辜(gū)负家长的__________,做一名好学生。

  (4)李*满怀__________,在学校运动会上得跳高冠军,可是只得了第三名,他很__________,哭了。

  四、小练笔。

  _______捉__________的本领可真大呀!_______________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扩展5)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颂。

  2、初步学*体会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通过网络,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并产生了解*其它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打开自己计算机中收藏的长城的资料,同学间互相查看。

  2、与同学交流,谈谈自己收索资料的收获。

  3、上堂课,同学们读了这一课,你们想登长城吗?看例子,做组词,造句练*。

  登长城:

  旋

  智

  4、说说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5、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由练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出感情来。

  交流,再齐读。

  6、是啊,面对这气魄雄伟的长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请大声地说一说。

  在电脑中记录下来。

  7、激情朗读

  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长城,预备!读—

  长城啊长城!

  你向人们描绘着中华山河的锦绣,

  你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悠久,

  你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我终于登上了长城!

  我站在崇山峻岭的高峰之巅,

  我站在气魄雄伟的城楼之上,

  向着群山,向大海,纵情高呼:

  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雄伟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复*导入,设疑激趣。

  1、今天这节课继续学*《长城》,学生读课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远看、*看、联想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时候印象?作者怎样评价长城?板书理解: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

  二、研读课文,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勾画体现长城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的句子。

  2、引导研读长城的“蜿蜒盘旋”

  (1)出示课件,看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2)“长城”与“长龙”有什么相似?仿写、朗读。

  (3)数字:一万三千多里,出示图,朗读。板书:蜿蜒盘旋

  (4)回应感情:作者用打比方,列数字的方法,远看长城,让我们领略长城(齐读最后一句)

  3、引导研读长城的高大坚固。

  (1)相机引导理解介绍了城墙的那部分?课件理解‘‘垛口”等。板书:高大坚固

  (2)拓展:利用搜集的资料展开想象:古人是怎样利用城台、垛口、瞭望口、射口传递信息、防守、打击敌人的。

  (3)指导朗读。

  (4)回应感情,学生谈体会。

  过渡:是呀,面对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蜿蜒盘旋的长城,高大坚固的长城。谁都会思绪万千,感慨万分。因为在长城的背后,有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这些古老而厚重的故事中。

  4、引导学生研读“血汗和智慧”激发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勾画你最感动的句子。

  (2)汇报交流。

  出示段落: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A、哪些词句你最受感动?(数不清——条石多;两三千斤——条石重;二个没有——运输困难;陡峭的山岭——工程艰巨)修建长城和艰辛、劳动人民非凡了创造。

  B、2000年多年前是一个怎样的年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段落: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a、“多少”:无数,无限感叹。

  b、“才”:多么不容易。

  c、“血汗和智慧”还体现在哪里?(长城长、工程浩大、工程艰巨、高大坚固、易守难攻)

  d、指导朗读。读着这些沉甸甸的文字,包含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什么?(艰辛,非凡的创造力、由衷的赞叹)个别读,齐读。

  创设情境读:读着这些饱含着血泪的文字,让我们再次想起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女同学读——

  辽阔天边的天空记录劳动人民的非凡的创造力,男同学读——

  嘹亮豪迈的`号子饱含了对劳动人民由衷的赞叹。齐读——

  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登上长城,让我们深情地读文章最后一句——

  5、播放长城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写话:

  我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 。

  我想对长城说: 。

  我想对*人、外国人说: 。

  三、总结全文,拓展。

  1、将最后一句改为感叹句,诵读。

  2、引入外国朋友的题词,深化对长城的感情。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拉宾

  板书设计

  远看:蜿蜒盘旋

  长城 *看:高大坚固

  联想:血汗和智慧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雄伟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复*导入,设疑激趣。

  1、今天这节课继续学*《长城》,学生读课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远看、*看、联想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时候印象?作者怎样评价长城?板书理解: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

  二、研读课文,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勾画体现长城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的句子。

  2、引导研读长城的“蜿蜒盘旋”

  (1)出示课件,看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2)“长城”与“长龙”有什么相似?仿写、朗读。

  (3)数字:一万三千多里,出示图,朗读。板书:蜿蜒盘旋

  (4)回应感情:作者用打比方,列数字的方法,远看长城,让我们领略长城(齐读最后一句)

  3、引导研读长城的高大坚固。

  (1)相机引导理解介绍了城墙的那部分?课件理解‘‘垛口”等。板书:高大坚固

  (2)拓展:利用搜集的资料展开想象:古人是怎样利用城台、垛口、瞭望口、射口传递信息、防守、打击敌人的。

  (3)指导朗读。

  (4)回应感情,学生谈体会。

  过渡:是呀,面对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蜿蜒盘旋的长城,高大坚固的长城。谁都会思绪万千,感慨万分。因为在长城的背后,有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这些古老而厚重的故事中。

  4、引导学生研读“血汗和智慧”激发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勾画你最感动的句子。

  (2)汇报交流。

  出示段落: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A、哪些词句你最受感动?(数不清——条石多;两三千斤——条石重;二个没有——运输困难;陡峭的山岭——工程艰巨)修建长城和艰辛、劳动人民非凡了创造。

  B、2000年多年前是一个怎样的年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段落: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a、“多少”:无数,无限感叹。

  b、“才”:多么不容易。

  c、“血汗和智慧”还体现在哪里?(长城长、工程浩大、工程艰巨、高大坚固、易守难攻)

  d、指导朗读。读着这些沉甸甸的文字,包含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什么?(艰辛,非凡的创造力、由衷的赞叹)个别读,齐读。

  创设情境读:读着这些饱含着血泪的`文字,让我们再次想起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女同学读——

  辽阔天边的天空记录劳动人民的非凡的创造力,男同学读——

  嘹亮豪迈的号子饱含了对劳动人民由衷的赞叹。齐读——

  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登上长城,让我们深情地读文章最后一句——

  5、播放长城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写话:

  我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 。

  我想对长城说: 。

  我想对*人、外国人说: 。

  三、总结全文,拓展。

  1、将最后一句改为感叹句,诵读。

  2、引入外国朋友的题词,深化对长城的感情。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拉宾

  板书设计

  远看:蜿蜒盘旋

  长城 *看:高大坚固

  联想:血汗和智慧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扩展6)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6篇)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阅读课文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目标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资料的*惯和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及审美情趣。

  4、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重点: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阅读课文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目标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的*惯和能力。

  教学难点:

  将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信息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阅读课文,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读熟课文,分清段落。熟读课文,懂得前后两次作者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不同。根据目标,收集资料。(资料目标: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有关材料,准备一篇导游式的简短解说词。)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展示河面变窄了。(6分钟)

  1、同学们,当你们坐在船上,和作者他们一样,最初看到大榕树的时候,产生了哪些感受?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你是怎么体会作者的感受的?

  (注:引导学生比较“树叶真绿得可爱”与“树叶绿得真可爱”的异同,从而认识作者用词之准;引导学生深研“我说许多株榕树”的错因。)

  3、问:作者两次到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你更喜欢作者描写的哪一种景象呢?

  二、出示课件,展示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样子。(6分钟)

  1、同学们仔细观察大榕树枝干不可计数的状态,再读读课文,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的文字描写。

  (注:提示学生注意到这段文字的精练,和之所以精练的原因。)

  2、指名朗读第七自然段,自我评价。

  三、出示课件,展示大榕树树冠*景。(8分钟)

  1、同学们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说说你最欣赏作者哪些句子,为什么?

  2、根据你对大榕树树冠的的观察,你认为对这样的景象还可以作怎样拓展性描述?请说一说。请大家评一评。

  3、齐读。指名朗读第八自然段。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指名再读。齐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4、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出示课件,展示作者二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10分钟)

  1、分组学*:你认为哪些句子对景物描写最精彩?并结合画面谈一谈为什么?各学*小组交流见解。

  2、指名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自我评价,说说我这样说的理由。

  五、出示课件,对比展示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看到的景象,为学生导游解说提供虚拟场景。(10分钟)

  1、组内练*: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收集的资料,集体为导游创作解说词。

  2、小组派代表上台导游。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初睹榕树比肩观察说出你的见解

  比肩表达

  枝干无数相互应和

  相互启发

  叶绿耀眼对照欣赏

  拓展表达

  鸟语鸟影对比细品

  交流看法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作者两次经过了“鸟的天堂”,两次见到了不同的情景。谁能具体地来说一说。

  学生答。

  (师板书:树 鸟)

  2、谁见过大树?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绘一下你见到过的大树。

  (高大的,参天的,几个人抱不过来的……)

  3、这样的大树,或者比这更大的树,你还想看吗?

  (播放课件,展示)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你是以怎样的心情来看大树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大树的?请大家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大树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生读。

  3、交流:

  全身心地看,赞美地看,惊讶地看,疑惑地看……

  说理由时,就势读相关的语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作者是这样看大树的,那他又是怎样写大树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树的大?并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体会。

  2、学生品读。

  3、反馈:

  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并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1、请你再读读第二段:

  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把它划下来,反复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出示:

  ⑴ 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着重理解体悟“一簇”、“堆”、“另一簇”、“一点儿缝隙”把这棵大榕数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的景象写出来了。

  ⑵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颤动”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颤动”是怎样的动?

  (抖动的、发抖的。)

  写话练*:

  这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仿佛……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这是一棵已经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榕数,而此时,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榕数的___,而是它的___。

  师:是啊,榕树的叶子太绿了,绿得耀眼,绿得发亮。在微风的吹拂下,我们仿佛看到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小精灵在跳跃,是那么的充满活力,那么的生机勃勃。这是作者对大榕树显示出的那种勃勃生机的赞美,这是作者对大榕树显示出的旺盛生命力的高度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一句。

  3、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你对这棵大榕树的感受。

  (板书:美丽奇特)

  五、拓展延伸,丰富语感

  1、朋友说,这棵大榕树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棵树上栖息生活。真的如此吗?请你读读课文第三段,找到相关的句子,并能用这个句子说一说:

  啊!这的确是个“鸟的天堂”,你看: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你对这棵大榕树的感受。

  (板书:群鸟欢闹)

  3、同学们,你想感受一下这群鸟欢闹的热闹景象吗?课件展示,音乐欣赏。

  4、配乐朗读。谁想跟着音乐来朗诵。

  5、课文学好了,你有什么感受吗?你想对大榕树,对鸟的天堂,对鸟说些什么吗?有感而发,请你把想说的话写在这幅画的下面。

  六、总结

  今天我们读了《鸟的天堂》一课,领略了我们南国的奇异风光,欣赏了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感受了众鸟欢闹的景象。同学们,读书能使人聪明,读书能使人长见识。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

  2、通过理解课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

  2、通过理解课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法】

  范读法、点拨法、动作演示法。

  【学法】

  朗读法、自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当巴金爷爷游览完鸟的天堂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快速浏览课文,归纳总结。)

  二、分组学*,完成任务

  师:哪些自然段写了榕树美,哪些自然段写了鸟的多?

  (小组协商选择学*的内容。)

  1、出示各组学*目标:

  ⑴ 学*榕树美的部分。

  ⑵ 学*鸟多、快乐的部分。

  2、学*要求:

  ⑴ 默读课文:

  标画能体现榕树美的语句并在句子旁批注感受。

  ⑵ 把你标画的语句用心多读几遍,感悟榕树的美。

  ⑶ 组内交流标画的.语句,谈感悟。

  三、交流汇报,深谈感悟

  1、感悟榕树美的有关句子:

  ⑴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⑵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突出树的奇特。)

  ⑶ 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汇报时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修辞手法等谈感悟。

  师小结:大榕树不仅美丽,生命力也是如此旺盛,因此巴金爷爷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感悟鸟的欢乐场面的有关句子:

  ⑴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师:仅仅两句话作者就抓住了鸟的叫声、形状、颜色等特点,突出了一个众鸟欢腾的场面。巴金爷爷刚到这儿就看到这样的场面了吗?

  (师生表演鸟儿一只只飞出的情景。)

  ⑵ 我们注意地看着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⑶ 一只画眉鸟飞出来那歌声真好听。师:画眉鸟会唱什么歌呢?

  (生汇报:歌唱环境美、生活幸福、人民爱护)

  师总结:是啊,榕树因为有了鸟儿显得更加年轻,鸟儿因为有了榕树显得更加快乐,这里的人们很懂得爱鸟、互鸟,他们说:亲亲小鸟,给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由呼吸休闲惬意的空间。于是一只小鸟飞来了,两只鸟儿飞来了,成千上万只鸟儿来到这里安居乐业,繁衍后代,难怪巴金爷爷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思想渗透,激**感

  师:文章学到这儿,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慨想说,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我们想说的话写出来吧!

  (展示学生的感悟)

  【课后反思】

  每节课后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才能找到差距,弥补不足。讲完《鸟的天堂》一课后,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真想用切身体会对我们的老师说:大胆地放开你的羁绊,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的空间吧!

  设计这节课时,我并没有想得太多,只是想省点力气,因为以往的课堂,我细致入微的讲解换来的总是学生的昏昏欲睡,这节课我就决定少讲,看看这帮孙猴子有多大的能耐。课上我让生分组学*课文内容,并出示学*目标,让生自己标画有关语句写出感悟。任务下达后,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默读,有的已经开始标画语句,我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但汇报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不仅能抓住关键词谈体会,还能运用文中的写作手法使自己的感悟更具说服力,如生1说:从一簇簇这个词让我感到了榕树叶子的多,而树叶真绿得可爱拟人的手法,让我感觉到叶子的青翠欲滴,我很喜欢这绿色。生2说:我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感受到榕树叶子重重叠叠,枝繁叶茂的样子,而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又使我感到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感觉到每一片叶子都充满了活力,好像无数的精灵在跳舞。多精彩的发言,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教学中的一个个难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学生解决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精彩的发言来自于学生心灵与文本内容的碰撞,而这样的碰撞只有在无拘无束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松开羁绊,让我们的孩子在新课改的浪潮中飞跃与遨游吧!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美、南国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

  2.提高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学*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节段;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二、讲读第二段。

  学生浏览第二段,理清观察顺序,分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远看大榕树,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看大榕树(第5、第6自然段写远看,第7、第8自然段写*看)。

  学生自由读第5、第6自然段,思考: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大、茂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远看大榕树这么大,这么茂盛,那么*看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愿意读第7自然段?请你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

  指名读第2句,区别两个“真”的意思。(真面目:真正、本来;真是:的确,确实)学生读句、体会作者情感。(自由读、指名读)

  师: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7请大家齐读第3句。

  师:(出示投影片、一边指示一边与学生共同叙述)大家请看,只见它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你们还能从最后一句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榕树很大?(卧)

  师:这个“卧”字展示了榕树姿态的庞大。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株已经生长了500年的古树,它村冠的遮盖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多么大,真是一株罕见的、庞大而又奇特的榕树啊!这段课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树枝干的奇丽多姿来介绍它的真面目。(板书:枝干)作者接着观赏的是榕树的叶子。(板书:叶子)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这句写什么?

  学生自学第2、第3句,边默读边划出表现榕树茂盛的词语,并想想该怎么理解。然后交流汇报学*体会。(教师教给汇报方法:先读句子,再找词语,最后谈理解。)

  (从“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树叶多和密;从“翠绿”“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等词语体会大榕树充满活力的样子。)

  师:(出示投影片)这株榕树枝繁叶茂,简直是一种奇观。它那鲜嫩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机勃勃,多么可爱的榕树呀!因此.作者在结尾处由衷地赞叹道:“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板书:喜爱)

  指导朗读。(体会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师:作者这次去鸟的天堂是在黄昏,鸟儿都归巢休息了,因此,他一只鸟也没有看到,只看到了这棵茂盛的榕树。他从枝、干、叶的颜色、形状、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树大、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就叫作静态描写,这种静态描写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那么,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场面呢?请大家一边看录像,一边听朗读。

  三、讲读第三段

  看录像,听朗读。思考:作者看到什么场面?(群鸟齐飞的热闹场面)哪儿写出热闹场面?教师引读(鸟的叫声和影子作者是怎么写的——,形状呢——,颜色呢——)。

  师:为了突出鸟多,作者不仅写了鸟的叫声、影子,还写了形状、颜色和它们的活动情况,写得很具体。这些鸟在树上有哪几种活动呢?请用书上的词概括。(板书:叫、飞、扑)

  师:这里的鸟的确很多,据有关材料介绍,在这棵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多达七八万只。而在课文中。作者既没有用一个“多”字,也没有列举一个具体的数字,就使我们感到这里的鸟确实很多、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是很深的。这是值得我们学*的。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投影片: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

  要求学生:(1)按书上的内容齐说;(2)想象—下,这些鸟是怎样叫的、飞的、扑的,指名学生具体说一说它们当时的姿态或叫声。

  师:作者这次看到了这个热闹场面,于是他先写了群鸟的'活动,又具体地写了一只画眉鸟欢叫、雀跃的情景,写出了鸟叫、飞、扑的活动变化。上段是静态描写,这段就是:(师生齐说)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师:作者看到了茂盛的榕树,欢快的鸟,感受到了鸟的生活是很快乐的,而此时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段。

  齐读,思考:作者的心情怎么样?(留恋)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留恋”。

  作者此时对大榕树不仅仅是“留恋”,还有什么感情?(板书:赞美)

  指名读最后一句。出示投影片: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在这句话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没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所以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指能让鸟幸福生活的地方,因此没有引号)

  讨论: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枝繁叶茂,鸟能在上面筑巢;周围环境幽静,适合鸟生活和繁衍;树旁就是河,榕树因而长得茂盛。鸟也能戏水;农民保护鸟,鸟生活得无忧无虑)

  教师小结。

  宫爱萍《鸟的天堂》教学简评

  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准确、形象的词句描绘了大榕树干多、枝繁、叶茂的静态美,记述了树上百鸟齐鸣、纷飞的动态美,表达出他对“独木成景”这一自然奇观的由衷赞美之情。宫爱萍老师对课文“词句优美”和“动静结合”这两个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并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学科素质教育的任务。

  一、读讲重点词句,让学生悟道动情。

  当前,阅读教学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脱离词句讲解思想内容;二是逐句分析,烦琐讲解。《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却不落常套,敢于舍掉一些次要的内容,着重读讲重点词句,使学生从中悟道动情。

  教学开始,教师首先启发学生说出作者观察大榕树的顺序是“由远到*”,并找出“远看”和“*看”的段落。然后,就越过前面4个自然段,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描绘大榕树外貌的第5至第8自然段。这样一“舍”,就为重点词句的教学赢得了充足的时间。

  在讲读第5至第7自然段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并说说对大榕树的总印象。当学生说出“树大”这个总印象,并读出表明树大的一些词句之后,教师深入启发:“第一次看见”表明什么?“真面目”是什么样?“不可计数”形容树干有多少?“真是一棵大树”中的“真”字说明什么,表达什么?经过对这些词句的揣摩,学生认识到这棵大榕树确实是一棵罕见的大树,从而感受到了作者“惊讶”、“感叹”的心情。

  讲读第8自然段时,当学生自读课文、观察投影图画.知道这一段主要描写榕树“枝叶茂盛”之后,教师着力启发学生说出“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和“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两句话的含义。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从上述语句中认识到大榕树“枝叶茂盛”、“生命力强”这两个特点,从而感受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作者第二次游乌的天堂这部分课文时,宫老师首先让学生看录像,听朗读,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作者看到的景象。当学生说出“群鸟齐飞”一语后,教师采用“接力朗读”的方式,带领学生齐读了“起初周围是静寂的……有的扑翅膀”这段课文,并启发他们找到描写群鸟动作的词语“叫”“飞”和“扑”。随后,抓住“应接不暇”一词深入分析,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树上的鸟儿多;又抓住“一只画眉乌……那歌声真好听”这个句子,反复朗读,使学生体味出作者的愉悦之情。

  在讲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时,教师首先启发学生懂得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不加引号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讨论: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学生相继说出以下4个理由:(1)树大叶茂,鸟能筑巢;(2)环境幽静,适合孵卵;(3)紧挨大河,不愁食物;(4)农民爱鸟,无人伤害。这个

  相当全面的答案,表明学生已经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适当归纳和点拨,了解写作方法。

  教学大纲提出,当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明理动情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学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在指导学生“从读学写”这一点上,宫老师做得也很出色。

  当学生通过重点词句认识了大榕树“大”“绿”等特点之后,教师归纳说:“这一大段课文,作者从树干的数量和形状、树叶的数量和颜色等方面细致描写了大榕树的样子,表现出它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以景物静止不动时的样子为对象的描写,叫作静态描写。”

  在讲读第二次游鸟的天堂这部分课文时,当学生理解了这段课文主要写“群鸟齐鸣”的景象之后,教师启发说:“课文第一大段写大榕树的样子,那是静态描写;第二大段写群鸟叫、飞、扑的景象,这叫——?”学生齐答:“动态描写。”一项新的写作知识轻而易举地被学生接受了,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尤为可贵的是,宫老师不仅传授写作知识,还巧妙地结合课文语句训练表达能力。当学生理解了“应接不暇”等词句,感受到了大榕树上群鸟齐鸣的热闹景象之后,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一道练*题:“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她先让全班学生按课文内容齐说这句话;然后,请几个学生根据想象创造性地述说鸟“叫”“飞”“扑”的动作;学生述说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又都在情理之中。毫无疑问,这项练*既锻炼了儿童的想象能力,又使他们懂得了怎样描述景物的动态,完成了“从读学写”的一次飞跃。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美、南国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

  2.提高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学*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节段;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二、讲读第二段。

  学生浏览第二段,理清观察顺序,分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远看大榕树,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看大榕树(第5、第6自然段写远看,第7、第8自然段写*看)。

  学生自由读第5、第6自然段,思考: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大、茂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远看大榕树这么大,这么茂盛,那么*看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愿意读第7自然段?请你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

  指名读第2句,区别两个“真”的意思。(真面目:真正、本来;真是:的确,确实)学生读句、体会作者情感。(自由读、指名读)

  师: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7请大家齐读第3句。

  师:(出示投影片、一边指示一边与学生共同叙述)大家请看,只见它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你们还能从最后一句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榕树很大?(卧)

  师:这个“卧”字展示了榕树姿态的庞大。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株已经生长了500年的古树,它村冠的遮盖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多么大,真是一株罕见的、庞大而又奇特的榕树啊!这段课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树枝干的奇丽多姿来介绍它的真面目。(板书:枝干)作者接着观赏的是榕树的叶子。(板书:叶子)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这句写什么?

  学生自学第2、第3句,边默读边划出表现榕树茂盛的词语,并想想该怎么理解。然后交流汇报学*体会。(教师教给汇报方法:先读句子,再找词语,最后谈理解。)

  (从“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树叶多和密;从“翠绿”“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等词语体会大榕树充满活力的样子。)

  师:(出示投影片)这株榕树枝繁叶茂,简直是一种奇观。它那鲜嫩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机勃勃,多么可爱的榕树呀!因此.作者在结尾处由衷地赞叹道:“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板书:喜爱)

  指导朗读。(体会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师:作者这次去鸟的天堂是在黄昏,鸟儿都归巢休息了,因此,他一只鸟也没有看到,只看到了这棵茂盛的榕树。他从枝、干、叶的颜色、形状、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树大、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就叫作静态描写,这种静态描写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那么,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场面呢?请大家一边看录像,一边听朗读。

  三、讲读第三段

  看录像,听朗读。思考:作者看到什么场面?(群鸟齐飞的热闹场面)哪儿写出热闹场面?教师引读(鸟的叫声和影子作者是怎么写的——,形状呢——,颜色呢——)。

  师:为了突出鸟多,作者不仅写了鸟的叫声、影子,还写了形状、颜色和它们的活动情况,写得很具体。这些鸟在树上有哪几种活动呢?请用书上的词概括。(板书:叫、飞、扑)

  师:这里的鸟的确很多,据有关材料介绍,在这棵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多达七八万只。而在课文中。作者既没有用一个“多”字,也没有列举一个具体的数字,就使我们感到这里的鸟确实很多、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是很深的。这是值得我们学*的。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投影片: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有的(),有的()。

  要求学生:

  (1)按书上的内容齐说;

  (2)想象—下,这些鸟是怎样叫的、飞的、扑的,指名学生具体说一说它们当时的姿态或叫声。

  师:作者这次看到了这个热闹场面,于是他先写了群鸟的活动,又具体地写了一只画眉鸟欢叫、雀跃的情景,写出了鸟叫、飞、扑的活动变化。上段是静态描写,这段就是:(师生齐说)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师:作者看到了茂盛的榕树,欢快的鸟,感受到了鸟的生活是很快乐的,而此时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段。

  齐读,思考:作者的心情怎么样?(留恋)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留恋”。

  作者此时对大榕树不仅仅是“留恋”,还有什么感情?(板书:赞美)

  指名读最后一句。出示投影片: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在这句话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没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所以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指能让鸟幸福生活的地方,因此没有引号)

  讨论: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枝繁叶茂,鸟能在上面筑巢;周围环境幽静,适合鸟生活和繁衍;树旁就是河,榕树因而长得茂盛。鸟也能戏水;农民保护鸟,鸟生活得无忧无虑)

  教师小结。

  教学简评

  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准确、形象的词句描绘了大榕树干多、枝繁、叶茂的静态美,记述了树上百鸟齐鸣、纷飞的动态美,表达出他对“独木成景”这一自然奇观的由衷赞美之情。宫爱萍老师对课文“词句优美”和“动静结合”这两个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并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学科素质教育的任务。

  一、读讲重点词句,让学生悟道动情。

  当前,阅读教学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脱离词句讲解思想内容;二是逐句分析,烦琐讲解。《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却不落常套,敢于舍掉一些次要的内容,着重读讲重点词句,使学生从中悟道动情。

  教学开始,教师首先启发学生说出作者观察大榕树的顺序是“由远到*”,并找出“远看”和“*看”的段落。然后,就越过前面4个自然段,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描绘大榕树外貌的第5至第8自然段。这样一“舍”,就为重点词句的教学赢得了充足的时间。

  在讲读第5至第7自然段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并说说对大榕树的总印象。当学生说出“树大”这个总印象,并读出表明树大的一些词句之后,教师深入启发:“第一次看见”表明什么?“真面目”是什么样?“不可计数”形容树干有多少?“真是一棵大树”中的“真”字说明什么,表达什么?经过对这些词句的揣摩,学生认识到这棵大榕树确实是一棵罕见的大树,从而感受到了作者“惊讶”、“感叹”的心情。

  讲读第8自然段时,当学生自读课文、观察投影图画.知道这一段主要描写榕树“枝叶茂盛”之后,教师着力启发学生说出“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和“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两句话的含义。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从上述语句中认识到大榕树“枝叶茂盛”、“生命力强”这两个特点,从而感受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作者第二次游乌的天堂这部分课文时,宫老师首先让学生看录像,听朗读,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作者看到的景象。当学生说出“群鸟齐飞”一语后,教师采用“接力朗读”的方式,带领学生齐读了“起初周围是静寂的……有的扑翅膀”这段课文,并启发他们找到描写群鸟动作的词语“叫”“飞”和“扑”。随后,抓住“应接不暇”一词深入分析,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树上的鸟儿多;又抓住“一只画眉乌……那歌声真好听”这个句子,反复朗读,使学生体味出作者的愉悦之情。

  在讲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时,教师首先启发学生懂得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不加引号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讨论: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学生相继说出以下4个理由:(1)树大叶茂,鸟能筑巢;(2)环境幽静,适合孵卵;(3)紧挨大河,不愁食物;(4)农民爱鸟,无人伤害。这个

  相当全面的答案,表明学生已经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适当归纳和点拨,了解写作方法。

  教学大纲提出,当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明理动情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学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在指导学生“从读学写”这一点上,宫老师做得也很出色。

  当学生通过重点词句认识了大榕树“大”“绿”等特点之后,教师归纳说:“这一大段课文,作者从树干的数量和形状、树叶的数量和颜色等方面细致描写了大榕树的样子,表现出它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以景物静止不动时的样子为对象的描写,叫作静态描写。”

  在讲读第二次游鸟的天堂这部分课文时,当学生理解了这段课文主要写“群鸟齐鸣”的景象之后,教师启发说:“课文第一大段写大榕树的样子,那是静态描写;第二大段写群鸟叫、飞、扑的景象,这叫——?”学生齐答:“动态描写。”一项新的写作知识轻而易举地被学生接受了,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尤为可贵的是,宫老师不仅传授写作知识,还巧妙地结合课文语句训练表达能力。当学生理解了“应接不暇”等词句,感受到了大榕树上群鸟齐鸣的热闹景象之后,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一道练*题:“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有的();有的()。”她先让全班学生按课文内容齐说这句话;然后,请几个学生根据想象创造性地述说鸟“叫”“飞”“扑”的动作;学生述说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又都在情理之中。毫无疑问,这项练*既锻炼了儿童的想象能力,又使他们懂得了怎样描述景物的动态,完成了“从读学写”的一次飞跃。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

  2、通过理解课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

  2、通过理解课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法】

  范读法、点拨法、动作演示法。

  【学法】

  朗读法、自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当巴金爷爷游览完鸟的天堂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快速浏览课文,归纳总结。)

  二、分组学*,完成任务

  师:哪些自然段写了榕树美,哪些自然段写了鸟的多?

  (小组协商选择学*的内容。)

  1、出示各组学*目标:

  ⑴ 学*榕树美的部分。

  ⑵ 学*鸟多、快乐的部分。

  2、学*要求:

  ⑴ 默读课文:

  标画能体现榕树美的语句并在句子旁批注感受。

  ⑵ 把你标画的语句用心多读几遍,感悟榕树的美。

  ⑶ 组内交流标画的语句,谈感悟。

  三、交流汇报,深谈感悟

  1、感悟榕树美的有关句子:

  ⑴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⑵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突出树的奇特。)

  ⑶ 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汇报时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修辞手法等谈感悟。

  师小结:大榕树不仅美丽,生命力也是如此旺盛,因此巴金爷爷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感悟鸟的欢乐场面的有关句子:

  ⑴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师:仅仅两句话作者就抓住了鸟的叫声、形状、颜色等特点,突出了一个众鸟欢腾的场面。巴金爷爷刚到这儿就看到这样的场面了吗?

  (师生表演鸟儿一只只飞出的情景。)

  ⑵ 我们注意地看着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⑶ 一只画眉鸟飞出来那歌声真好听。师:画眉鸟会唱什么歌呢?

  (生汇报:歌唱环境美、生活幸福、人民爱护)

  师总结:是啊,榕树因为有了鸟儿显得更加年轻,鸟儿因为有了榕树显得更加快乐,这里的人们很懂得爱鸟、互鸟,他们说:亲亲小鸟,给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由呼吸休闲惬意的空间。于是一只小鸟飞来了,两只鸟儿飞来了,成千上万只鸟儿来到这里安居乐业,繁衍后代,难怪巴金爷爷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思想渗透,激**感

  师:文章学到这儿,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慨想说,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我们想说的话写出来吧!

  (展示学生的感悟)

  【课后反思】

  每节课后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才能找到差距,弥补不足。讲完《鸟的天堂》一课后,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真想用切身体会对我们的老师说:大胆地放开你的羁绊,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的空间吧!

  设计这节课时,我并没有想得太多,只是想省点力气,因为以往的课堂,我细致入微的讲解换来的总是学生的昏昏欲睡,这节课我就决定少讲,看看这帮孙猴子有多大的能耐。课上我让生分组学*课文内容,并出示学*目标,让生自己标画有关语句写出感悟。任务下达后,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默读,有的已经开始标画语句,我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但汇报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不仅能抓住关键词谈体会,还能运用文中的写作手法使自己的感悟更具说服力,如生1说:从一簇簇这个词让我感到了榕树叶子的多,而树叶真绿得可爱拟人的手法,让我感觉到叶子的青翠欲滴,我很喜欢这绿色。生2说:我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感受到榕树叶子重重叠叠,枝繁叶茂的样子,而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又使我感到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感觉到每一片叶子都充满了活力,好像无数的精灵在跳舞。多精彩的发言,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教学中的一个个难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学生解决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精彩的发言来自于学生心灵与文本内容的碰撞,而这样的碰撞只有在无拘无束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松开羁绊,让我们的孩子在新课改的浪潮中飞跃与遨游吧!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扩展7)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选【十】份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美、南国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

  2.提高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学*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节段;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二、讲读第二段。

  学生浏览第二段,理清观察顺序,分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远看大榕树,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看大榕树(第5、第6自然段写远看,第7、第8自然段写*看)。

  学生自由读第5、第6自然段,思考: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大、茂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远看大榕树这么大,这么茂盛,那么*看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愿意读第7自然段?请你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

  指名读第2句,区别两个“真”的意思。(真面目:真正、本来;真是:的确,确实)学生读句、体会作者情感。(自由读、指名读)

  师: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7请大家齐读第3句。

  师:(出示投影片、一边指示一边与学生共同叙述)大家请看,只见它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你们还能从最后一句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榕树很大?(卧)

  师:这个“卧”字展示了榕树姿态的庞大。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株已经生长了500年的古树,它村冠的遮盖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多么大,真是一株罕见的、庞大而又奇特的榕树啊!这段课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树枝干的奇丽多姿来介绍它的真面目。(板书:枝干)作者接着观赏的是榕树的叶子。(板书:叶子)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这句写什么?

  学生自学第2、第3句,边默读边划出表现榕树茂盛的词语,并想想该怎么理解。然后交流汇报学*体会。(教师教给汇报方法:先读句子,再找词语,最后谈理解。)

  (从“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树叶多和密;从“翠绿”“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等词语体会大榕树充满活力的样子。)

  师:(出示投影片)这株榕树枝繁叶茂,简直是一种奇观。它那鲜嫩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机勃勃,多么可爱的榕树呀!因此.作者在结尾处由衷地赞叹道:“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板书:喜爱)

  指导朗读。(体会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师:作者这次去鸟的天堂是在黄昏,鸟儿都归巢休息了,因此,他一只鸟也没有看到,只看到了这棵茂盛的榕树。他从枝、干、叶的颜色、形状、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树大、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就叫作静态描写,这种静态描写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那么,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场面呢?请大家一边看录像,一边听朗读。

  三、讲读第三段

  看录像,听朗读。思考:作者看到什么场面?(群鸟齐飞的热闹场面)哪儿写出热闹场面?教师引读(鸟的叫声和影子作者是怎么写的——,形状呢——,颜色呢——)。

  师:为了突出鸟多,作者不仅写了鸟的叫声、影子,还写了形状、颜色和它们的活动情况,写得很具体。这些鸟在树上有哪几种活动呢?请用书上的词概括。(板书:叫、飞、扑)

  师:这里的鸟的确很多,据有关材料介绍,在这棵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多达七八万只。而在课文中。作者既没有用一个“多”字,也没有列举一个具体的数字,就使我们感到这里的鸟确实很多、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是很深的。这是值得我们学*的。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投影片: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

  要求学生:(1)按书上的内容齐说;(2)想象—下,这些鸟是怎样叫的、飞的、扑的,指名学生具体说一说它们当时的姿态或叫声。

  师:作者这次看到了这个热闹场面,于是他先写了群鸟的活动,又具体地写了一只画眉鸟欢叫、雀跃的情景,写出了鸟叫、飞、扑的活动变化。上段是静态描写,这段就是:(师生齐说)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师:作者看到了茂盛的榕树,欢快的鸟,感受到了鸟的生活是很快乐的,而此时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段。

  齐读,思考:作者的心情怎么样?(留恋)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留恋”。

  作者此时对大榕树不仅仅是“留恋”,还有什么感情?(板书:赞美)

  指名读最后一句。出示投影片: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在这句话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没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所以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指能让鸟幸福生活的地方,因此没有引号)

  讨论: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枝繁叶茂,鸟能在上面筑巢;周围环境幽静,适合鸟生活和繁衍;树旁就是河,榕树因而长得茂盛。鸟也能戏水;农民保护鸟,鸟生活得无忧无虑)

  教师小结。

  宫爱萍《鸟的天堂》教学简评

  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准确、形象的词句描绘了大榕树干多、枝繁、叶茂的静态美,记述了树上百鸟齐鸣、纷飞的动态美,表达出他对“独木成景”这一自然奇观的由衷赞美之情。宫爱萍老师对课文“词句优美”和“动静结合”这两个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并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学科素质教育的任务。

  一、读讲重点词句,让学生悟道动情。

  当前,阅读教学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脱离词句讲解思想内容;二是逐句分析,烦琐讲解。《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却不落常套,敢于舍掉一些次要的内容,着重读讲重点词句,使学生从中悟道动情。

  教学开始,教师首先启发学生说出作者观察大榕树的顺序是“由远到*”,并找出“远看”和“*看”的段落。然后,就越过前面4个自然段,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描绘大榕树外貌的第5至第8自然段。这样一“舍”,就为重点词句的教学赢得了充足的时间。

  在讲读第5至第7自然段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并说说对大榕树的总印象。当学生说出“树大”这个总印象,并读出表明树大的一些词句之后,教师深入启发:“第一次看见”表明什么?“真面目”是什么样?“不可计数”形容树干有多少?“真是一棵大树”中的“真”字说明什么,表达什么?经过对这些词句的揣摩,学生认识到这棵大榕树确实是一棵罕见的大树,从而感受到了作者“惊讶”、“感叹”的心情。

  讲读第8自然段时,当学生自读课文、观察投影图画.知道这一段主要描写榕树“枝叶茂盛”之后,教师着力启发学生说出“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和“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两句话的含义。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从上述语句中认识到大榕树“枝叶茂盛”、“生命力强”这两个特点,从而感受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作者第二次游乌的天堂这部分课文时,宫老师首先让学生看录像,听朗读,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作者看到的景象。当学生说出“群鸟齐飞”一语后,教师采用“接力朗读”的方式,带领学生齐读了“起初周围是静寂的……有的扑翅膀”这段课文,并启发他们找到描写群鸟动作的词语“叫”“飞”和“扑”。随后,抓住“应接不暇”一词深入分析,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树上的鸟儿多;又抓住“一只画眉乌……那歌声真好听”这个句子,反复朗读,使学生体味出作者的愉悦之情。

  在讲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时,教师首先启发学生懂得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不加引号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讨论: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学生相继说出以下4个理由:(1)树大叶茂,鸟能筑巢;(2)环境幽静,适合孵卵;(3)紧挨大河,不愁食物;(4)农民爱鸟,无人伤害。这个

  相当全面的答案,表明学生已经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适当归纳和点拨,了解写作方法。

  教学大纲提出,当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明理动情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学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在指导学生“从读学写”这一点上,宫老师做得也很出色。

  当学生通过重点词句认识了大榕树“大”“绿”等特点之后,教师归纳说:“这一大段课文,作者从树干的数量和形状、树叶的数量和颜色等方面细致描写了大榕树的样子,表现出它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以景物静止不动时的样子为对象的描写,叫作静态描写。”

  在讲读第二次游鸟的天堂这部分课文时,当学生理解了这段课文主要写“群鸟齐鸣”的景象之后,教师启发说:“课文第一大段写大榕树的样子,那是静态描写;第二大段写群鸟叫、飞、扑的景象,这叫——?”学生齐答:“动态描写。”一项新的写作知识轻而易举地被学生接受了,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尤为可贵的是,宫老师不仅传授写作知识,还巧妙地结合课文语句训练表达能力。当学生理解了“应接不暇”等词句,感受到了大榕树上群鸟齐鸣的热闹景象之后,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一道练*题:“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她先让全班学生按课文内容齐说这句话;然后,请几个学生根据想象创造性地述说鸟“叫”“飞”“扑”的动作;学生述说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又都在情理之中。毫无疑问,这项练*既锻炼了儿童的想象能力,又使他们懂得了怎样描述景物的动态,完成了“从读学写”的一次飞跃。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语言大师巴金的文章,流畅自然,朴实生动,富有热情。《鸟的天堂》一文更是如此,语言上准确生动,朴素优美,简洁洒脱,富有节奏感。巴金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极言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此篇文章语言生动准确,朴素优美,在教学时,老师应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品中读,品中悟,品中感受。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当堂背诵第8自然段。

  2、通过朗读,品味词句,能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能充分感受文中描绘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天堂”美

  1、课件播放画面:

  师语言描述。

  2、课件出示: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质疑: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研读体悟,感受“天堂”美

  1、引入学*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 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茂盛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句子1:

  关于榕树“大”: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学生自由读,注意突出数量词,抓住描红的词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想像,读出榕树之大。

  句子2:

  关于榕树的茂盛和美丽:

  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学生自由读句子,注意读好“簇”、“一堆”、“翠绿的颜色”……“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等词句,同时课件播放录像引导学生看图感受。

  齐读、试背、指名背、齐背。

  ⑵ 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

  ⑴ 课件播放群鸟活动情景。

  ⑵ 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指名读:

  重点指导: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① 指导朗读:

  读出鸟的数量之多,不可胜数,鸟儿活动之美。

  ② 谁来说说,小鸟们都在大榕树上干什么呀?

  ⑶ 感悟齐读。

  ⑷ 师生共同感悟:

  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此环节的设计体现“以读为本”,激发学生赏阅美文的热情,让学生自由读,读出个人的体会,尊重个性差异。学生自己的感情体验,代替了整体划一的朗读指导,在朗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和鸟多、欢的特点,以及作者用词之精当。从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张扬个性。)

  三、选择角色,感悟和谐美

  1、选择其中一个角色,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夸一夸一下自己,尽量用上书上的句子。

  2、学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鸟和树,展示交流。

  4、小结、读作者赞叹的句子。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榕树 鸟

  枝叶繁茂 千姿百态

  生命力旺盛 活泼可爱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

  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美、南国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

  2.提高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学*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节段;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二、讲读第二段。

  学生浏览第二段,理清观察顺序,分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远看大榕树,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看大榕树(第5、第6自然段写远看,第7、第8自然段写*看)。

  学生自由读第5、第6自然段,思考: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大、茂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远看大榕树这么大,这么茂盛,那么*看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愿意读第7自然段?请你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

  指名读第2句,区别两个“真”的意思。(真面目:真正、本来;真是:的确,确实)学生读句、体会作者情感。(自由读、指名读)

  师: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7请大家齐读第3句。

  师:(出示投影片、一边指示一边与学生共同叙述)大家请看,只见它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你们还能从最后一句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榕树很大?(卧)

  师:这个“卧”字展示了榕树姿态的庞大。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株已经生长了500年的古树,它村冠的遮盖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多么大,真是一株罕见的、庞大而又奇特的榕树啊!这段课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树枝干的奇丽多姿来介绍它的真面目。(板书:枝干)作者接着观赏的是榕树的叶子。(板书:叶子)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这句写什么?

  学生自学第2、第3句,边默读边划出表现榕树茂盛的词语,并想想该怎么理解。然后交流汇报学*体会。(教师教给汇报方法:先读句子,再找词语,最后谈理解。)

  (从“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树叶多和密;从“翠绿”“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等词语体会大榕树充满活力的样子。)

  师:(出示投影片)这株榕树枝繁叶茂,简直是一种奇观。它那鲜嫩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机勃勃,多么可爱的榕树呀!因此.作者在结尾处由衷地赞叹道:“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板书:喜爱)

  指导朗读。(体会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师:作者这次去鸟的天堂是在黄昏,鸟儿都归巢休息了,因此,他一只鸟也没有看到,只看到了这棵茂盛的榕树。他从枝、干、叶的颜色、形状、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树大、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就叫作静态描写,这种静态描写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那么,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场面呢?请大家一边看录像,一边听朗读。

  三、讲读第三段

  看录像,听朗读。思考:作者看到什么场面?(群鸟齐飞的热闹场面)哪儿写出热闹场面?教师引读(鸟的叫声和影子作者是怎么写的——,形状呢——,颜色呢——)。

  师:为了突出鸟多,作者不仅写了鸟的叫声、影子,还写了形状、颜色和它们的活动情况,写得很具体。这些鸟在树上有哪几种活动呢?请用书上的词概括。(板书:叫、飞、扑)

  师:这里的鸟的确很多,据有关材料介绍,在这棵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多达七八万只。而在课文中。作者既没有用一个“多”字,也没有列举一个具体的数字,就使我们感到这里的鸟确实很多、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是很深的。这是值得我们学*的。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投影片: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

  要求学生:(1)按书上的内容齐说;(2)想象—下,这些鸟是怎样叫的、飞的、扑的,指名学生具体说一说它们当时的姿态或叫声。

  师:作者这次看到了这个热闹场面,于是他先写了群鸟的.活动,又具体地写了一只画眉鸟欢叫、雀跃的情景,写出了鸟叫、飞、扑的活动变化。上段是静态描写,这段就是:(师生齐说)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师:作者看到了茂盛的榕树,欢快的鸟,感受到了鸟的生活是很快乐的,而此时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段。

  齐读,思考:作者的心情怎么样?(留恋)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留恋”。

  作者此时对大榕树不仅仅是“留恋”,还有什么感情?(板书:赞美)

  指名读最后一句。出示投影片: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在这句话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没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所以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指能让鸟幸福生活的地方,因此没有引号)

  讨论: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枝繁叶茂,鸟能在上面筑巢;周围环境幽静,适合鸟生活和繁衍;树旁就是河,榕树因而长得茂盛。鸟也能戏水;农民保护鸟,鸟生活得无忧无虑)

  教师小结。

  宫爱萍《鸟的天堂》教学简评

  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准确、形象的词句描绘了大榕树干多、枝繁、叶茂的静态美,记述了树上百鸟齐鸣、纷飞的动态美,表达出他对“独木成景”这一自然奇观的由衷赞美之情。宫爱萍老师对课文“词句优美”和“动静结合”这两个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并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学科素质教育的任务。

  一、读讲重点词句,让学生悟道动情。

  当前,阅读教学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脱离词句讲解思想内容;二是逐句分析,烦琐讲解。《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却不落常套,敢于舍掉一些次要的内容,着重读讲重点词句,使学生从中悟道动情。

  教学开始,教师首先启发学生说出作者观察大榕树的顺序是“由远到*”,并找出“远看”和“*看”的段落。然后,就越过前面4个自然段,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描绘大榕树外貌的第5至第8自然段。这样一“舍”,就为重点词句的教学赢得了充足的时间。

  在讲读第5至第7自然段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并说说对大榕树的总印象。当学生说出“树大”这个总印象,并读出表明树大的一些词句之后,教师深入启发:“第一次看见”表明什么?“真面目”是什么样?“不可计数”形容树干有多少?“真是一棵大树”中的“真”字说明什么,表达什么?经过对这些词句的揣摩,学生认识到这棵大榕树确实是一棵罕见的大树,从而感受到了作者“惊讶”、“感叹”的心情。

  讲读第8自然段时,当学生自读课文、观察投影图画.知道这一段主要描写榕树“枝叶茂盛”之后,教师着力启发学生说出“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和“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两句话的含义。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从上述语句中认识到大榕树“枝叶茂盛”、“生命力强”这两个特点,从而感受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作者第二次游乌的天堂这部分课文时,宫老师首先让学生看录像,听朗读,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作者看到的景象。当学生说出“群鸟齐飞”一语后,教师采用“接力朗读”的方式,带领学生齐读了“起初周围是静寂的……有的扑翅膀”这段课文,并启发他们找到描写群鸟动作的词语“叫”“飞”和“扑”。随后,抓住“应接不暇”一词深入分析,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树上的鸟儿多;又抓住“一只画眉乌……那歌声真好听”这个句子,反复朗读,使学生体味出作者的愉悦之情。

  在讲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时,教师首先启发学生懂得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不加引号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讨论: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学生相继说出以下4个理由:(1)树大叶茂,鸟能筑巢;(2)环境幽静,适合孵卵;(3)紧挨大河,不愁食物;(4)农民爱鸟,无人伤害。这个

  相当全面的答案,表明学生已经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适当归纳和点拨,了解写作方法。

  教学大纲提出,当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明理动情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学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在指导学生“从读学写”这一点上,宫老师做得也很出色。

  当学生通过重点词句认识了大榕树“大”“绿”等特点之后,教师归纳说:“这一大段课文,作者从树干的数量和形状、树叶的数量和颜色等方面细致描写了大榕树的样子,表现出它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以景物静止不动时的样子为对象的描写,叫作静态描写。”

  在讲读第二次游鸟的天堂这部分课文时,当学生理解了这段课文主要写“群鸟齐鸣”的景象之后,教师启发说:“课文第一大段写大榕树的样子,那是静态描写;第二大段写群鸟叫、飞、扑的景象,这叫——?”学生齐答:“动态描写。”一项新的写作知识轻而易举地被学生接受了,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尤为可贵的是,宫老师不仅传授写作知识,还巧妙地结合课文语句训练表达能力。当学生理解了“应接不暇”等词句,感受到了大榕树上群鸟齐鸣的热闹景象之后,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一道练*题:“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她先让全班学生按课文内容齐说这句话;然后,请几个学生根据想象创造性地述说鸟“叫”“飞”“扑”的动作;学生述说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又都在情理之中。毫无疑问,这项练*既锻炼了儿童的想象能力,又使他们懂得了怎样描述景物的动态,完成了“从读学写”的一次飞跃。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鸟天堂景区征集导游词及广告词启事

  广东新会小鸟天堂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为进一步提升景区形象,吸引更多的游人前来观赏,现向社会征集导游词及广告词,真诚希望您能踊跃参与,为小鸟天堂的发展出一份力。

  同学们,小鸟天堂景区的发展正等待着我们献计献策,你愿意为这些可爱的小鸟们出一份力吗?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1、收集材料:

  语言创作应以大量的实践活动为基础,上网查阅资料,为语言实践提供丰富的素材。我告诉学生网址,进入广东新会小鸟天堂网站。内有景区概况、百年古榕、百鸟归巢、鸟声欣赏、鸟博物馆等栏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欣赏图片、音乐并收集文字资料。

  2、编写创作:

  写广告词和导游词,学生以前就尝试过,都明确了好的广告词应简洁明了;能概括特色;语言优美;具有诱感力等等。好的导游词应是用流畅的语言清楚地介绍该景点的大概情况,如成因、特点、历史及现状等,使游客能对景点有个大概的了解。

  三、合作交流,自由表现

  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内交流评选最佳,评出来后,组员群策群力进行修改,然后在班内进行评比并当场发奖。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组员团结协作的精神,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学*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后,建议学生把优秀导游词和广告词用Email发往小鸟天堂旅游有限公司。

  效果:广告词:

  聆听百鸟和鸣,欣赏万鸟齐舞,让我们一起到鸟的天堂观赏人间奇景。

  有机会,亲自到广东新会小鸟天堂走一走,看一看,千万不要错过哦!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这里是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新会小鸟天堂欢迎您!

  请到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来,请到人们心驰神往的绿色家园来──新会小鸟天堂欢迎您!

  人间毕竟有天堂,暂别浮华,拥抱自然,聆听百鸟和鸣,感受天籁之声;到人的乐园,远离尘嚣,觅一方静土,让疲倦的心灵得到片刻栖息

  亲亲小鸟,给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由呼吸休闲惬意的空间!来吧,新会小鸟天堂欢迎您!

  导游词: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来到的是著名的国际级生态旅游景点──广东新会小鸟天堂。小鸟天堂其实是一棵百年古榕,占地达18亩。每天,栖息在这棵大树上的数以万计的野生鹭鸟,暮出晨归,嘎嘎而鸣,翩翩起舞,蔚为壮观。这一自然现象从公元1608年(明万历戌午年)形成一直至今,已有385年历史,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典范,实属罕见。历年来,小鸟天堂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感悟:一则一则广告词是学生生命的灵动,更是锤炼语言,领悟语言规律的展示。学生出色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告诉我,这一设计,诱发了学生的灵性,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给了他们广阔的自由空间,给了他们一次创造潜能释放的机会。这一设计,拓展了学生的学*空间。网络资源的利用,突破了语文学*活动原有的封闭状态,把学*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环境中,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在这里,学生的身心是完全放松的,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了解关于小鸟天堂的一切知识,如小鸟天堂的历史、名称的由来、现在的状况及以后的发展等。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是主动的,是出于学生自己的需求,它比灌输式的学*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突出了学科间的融合。通过网络,学生不但可以看到群鸟齐舞、百鸟归巢的动人景象(美术欣赏),还可以听到各种鸟的动人歌声(音乐欣赏)。在这一过程中,又要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创作交流时,还要与老师、同学进行口语交际。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及互助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通过主动地学*,积极地思考,学生对于课文中蕴含的人文内涵的体会也更加深刻了。由此,我得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建设、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优化语文的学*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新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活动,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讨论,感受榕树的美丽,体会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多媒体课件展示。

  二、引导学*

  1、昨天我们学*了《鸟的天堂》,知道了作者去了两次鸟的天堂,在离开的时候,产生了这样的感受:“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轻读这段感受,试着围绕感受提几个问题,让大家一块讨论讨论。

  3、学生自由提问。

  (课堂教学中“学什么”“怎么学”是教学的关键,此环节让学生自读感悟质疑,问题来自学生,适合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4、教师小结:

  ⑴ 作者为什么感到“留恋”?

  ⑵ 为什么说是作者的眼睛“骗”了他?

  ⑶ 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第一个加引号,第二个却不加?

  ⑷ 那儿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三、学生自主学*

  边读边划边注释,也可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品读感悟

  1、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下列句子,体会榕树的大、美,鸟的多、欢:

  ⑴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⑵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⑶ 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⑷ 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2、渗透训练:

  ⑴ 这儿的鸟真多,生活真快乐,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⑵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你在生活中遇到那些事让你应接不暇?

  (语文教学“教什么”成为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我想语文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即“双基训练”不可少,求“活”的同时还要求“实”。)

  3、引导讨论:

  那儿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⑴ 环境幽美,榕树大;

  ⑵ 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鸟食丰富;

  ⑶ 人们注意保护等。

  4、对照所提问题品读解难。

  五、拓展延伸

  1、1933年巴金游后写下《鸟的天堂》,1982年又亲笔题写“小鸟天堂”几字,使广东新会市天马村成为远*闻名的旅游景点。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学生观看录像。)

  2、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3、小组为单位自由搭配,扮演“游客”“导游”介绍游玩“鸟的天堂”。

  4、来自网上的最新消息:由于当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小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大量的.鸟儿飞向他方……

  5、亲爱的同学们,当你看到“鸟的天堂”被破坏,你最想在网上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树:大、美

  鸟的天堂 喜爱 赞美

  鸟:多、欢

  【专家点评】

  教师在学生学得最开心高兴的时候,及时地泼一盘冷水,让学生在情感上受不了――这么好的“鸟的天堂”居然被破坏,从而产生积极的想说的愿望,表达成为学生内心真情的流露,教学效果较好。

  整体总评:

  1、努力实现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内容、学*伙伴、学*方式的权利,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

  2、拓宽教学内容,引进课程资源。语文学*与生活的外延是等同的,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试着做导游,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读书、探讨的积极性,有意识地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

  一、设计理念:

  《鸟的天堂》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课本(浙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本单元教学提示指出:文章里写的事物,有的是作者直接看到的、听到的、有的是作者由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阅读中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可以提高我们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采用合作、自主的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领悟文章包含的美,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能分辨课文中的见闻和联想,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能用看到......想到......的句式说话。

  (二)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眼中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当你驻足在温馨的家中,停留在爱的港湾时,你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美好的天堂。那么,鸟类栖息的天堂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课文。(板:鸟的天堂)

  (二)导学第一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第一段。

  2、再读,并说说你从什么地方读懂了什么。热气已经退了说明了什么?

  3、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读,读出美的感觉。

  小结并过渡:在美丽的黄昏和好友荡舟游玩,的确是件非常惬意的事。船慢慢向前驶着。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呢?

  (三)导学第二段。

  1、自由读,说说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榕树怎样?用我从......体会到......的句式体会榕树的大、奇、美。并且美美地读一读。

  3、重点研读8、9小节。

  (1)小组合作学*:

  ①用不同符号划出作者的见闻和联想。(板:见闻联想)

  ②用看到(或听到)......联想到......的句式说说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③对作者的见闻和联想进行分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反馈。

  重点出示:

  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A、抓住重点词枝叶繁茂、全部来研读句子。写出了什么?(板:枝叶展示生命力)

  B、指导朗读。该怎么读才能读出枝叶在展示它的生命力?

  ②那么多的绿叶,一蔟堆在另一蔟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画画。用你手中灵动的笔把这棵榕树的叶子画下来。

  B、抓重点词研读句子。(板:绿叶生命在颤动)

  C、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小结:看到这美丽的树,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请你用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句话。

  ③仿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美丽的景物让我们留恋忘返。现在你们就放眼大自然,用看到(或听到)_____,联想到_____的句式说话。

  4、回归课文。填空:鸟的天堂是____。说它是鸟的天堂,是因为____。第一次经过这里时,感到奇怪的是_____,那是因为____。(结合作者当时去的时间是傍晚)

  (四)总结。

  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又有什么发现呢?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讨论,感受榕树的美丽,体会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多媒体课件展示。

  二、引导学*

  1、昨天我们学*了《鸟的天堂》,知道了作者去了两次鸟的天堂,在离开的时候,产生了这样的感受:“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轻读这段感受,试着围绕感受提几个问题,让大家一块讨论讨论。

  3、学生自由提问。

  (课堂教学中“学什么”“怎么学”是教学的关键,此环节让学生自读感悟质疑,问题来自学生,适合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4、教师小结:

  ⑴ 作者为什么感到“留恋”?

  ⑵ 为什么说是作者的眼睛“骗”了他?

  ⑶ 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第一个加引号,第二个却不加?

  ⑷ 那儿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三、学生自主学*

  边读边划边注释,也可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品读感悟

  1、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下列句子,体会榕树的大、美,鸟的多、欢:

  ⑴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⑵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⑶ 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⑷ 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2、渗透训练:

  ⑴ 这儿的鸟真多,生活真快乐,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⑵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你在生活中遇到那些事让你应接不暇?

  (语文教学“教什么”成为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我想语文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即“双基训练”不可少,求“活”的同时还要求“实”。)

  3、引导讨论:

  那儿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⑴ 环境幽美,榕树大;

  ⑵ 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鸟食丰富;

  ⑶ 人们注意保护等。

  4、对照所提问题品读解难。

  五、拓展延伸

  1、1933年巴金游后写下《鸟的天堂》,1982年又亲笔题写“小鸟天堂”几字,使广东新会市天马村成为远*闻名的旅游景点。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学生观看录像。)

  2、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3、小组为单位自由搭配,扮演“游客”“导游”介绍游玩“鸟的天堂”。

  4、来自网上的最新消息:由于当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小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大量的鸟儿飞向他方……

  5、亲爱的同学们,当你看到“鸟的天堂”被破坏,你最想在网上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树:大、美

  鸟的天堂 喜爱 赞美

  鸟:多、欢

  【专家点评】

  教师在学生学得最开心高兴的时候,及时地泼一盘冷水,让学生在情感上受不了——这么好的“鸟的天堂”居然被破坏,从而产生积极的想说的愿望,表达成为学生内心真情的流露,教学效果较好。

  整体总评:

  1、努力实现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内容、学*伙伴、学*方式的权利,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

  2、拓宽教学内容,引进课程资源。语文学*与生活的外延是等同的,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试着做导游,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读书、探讨的积极性,有意识地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8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作者两次经过了“鸟的天堂”,两次见到了不同的情景。谁能具体地来说一说。

  学生答。

  (师板书:树 鸟)

  2、谁见过大树?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绘一下你见到过的大树。

  (高大的,参天的,几个人抱不过来的……)

  3、这样的大树,或者比这更大的树,你还想看吗?

  (播放课件,展示)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你是以怎样的心情来看大树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大树的?请大家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大树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生读。

  3、交流:

  全身心地看,赞美地看,惊讶地看,疑惑地看……

  说理由时,就势读相关的语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作者是这样看大树的,那他又是怎样写大树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树的大?并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体会。

  2、学生品读。

  3、反馈:

  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并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1、请你再读读第二段:

  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把它划下来,反复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出示:

  ⑴ 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着重理解体悟“一簇”、“堆”、“另一簇”、“一点儿缝隙”把这棵大榕数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的景象写出来了。

  ⑵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颤动”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颤动”是怎样的动?

  (抖动的、发抖的。)

  写话练*:

  这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仿佛……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这是一棵已经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榕数,而此时,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榕数的___,而是它的___。

  师:是啊,榕树的叶子太绿了,绿得耀眼,绿得发亮。在微风的吹拂下,我们仿佛看到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小精灵在跳跃,是那么的充满活力,那么的生机勃勃。这是作者对大榕树显示出的那种勃勃生机的赞美,这是作者对大榕树显示出的旺盛生命力的高度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一句。

  3、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你对这棵大榕树的感受。

  (板书:美丽奇特)

  五、拓展延伸,丰富语感

  1、朋友说,这棵大榕树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棵树上栖息生活。真的如此吗?请你读读课文第三段,找到相关的句子,并能用这个句子说一说:

  啊!这的确是个“鸟的天堂”,你看: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你对这棵大榕树的感受。

  (板书:群鸟欢闹)

  3、同学们,你想感受一下这群鸟欢闹的热闹景象吗?课件展示,音乐欣赏。

  4、配乐朗读。谁想跟着音乐来朗诵。

  5、课文学好了,你有什么感受吗?你想对大榕树,对鸟的天堂,对鸟说些什么吗?有感而发,请你把想说的话写在这幅画的下面。

  六、总结

  今天我们读了《鸟的天堂》一课,领略了我们南国的奇异风光,欣赏了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感受了众鸟欢闹的景象。同学们,读书能使人聪明,读书能使人长见识。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

  2、通过理解课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

  2、通过理解课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法】

  范读法、点拨法、动作演示法。

  【学法】

  朗读法、自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当巴金爷爷游览完鸟的天堂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快速浏览课文,归纳总结。)

  二、分组学*,完成任务

  师:哪些自然段写了榕树美,哪些自然段写了鸟的多?

  (小组协商选择学*的内容。)

  1、出示各组学*目标:

  ⑴ 学*榕树美的部分。

  ⑵ 学*鸟多、快乐的部分。

  2、学*要求:

  ⑴ 默读课文:

  标画能体现榕树美的语句并在句子旁批注感受。

  ⑵ 把你标画的语句用心多读几遍,感悟榕树的美。

  ⑶ 组内交流标画的语句,谈感悟。

  三、交流汇报,深谈感悟

  1、感悟榕树美的有关句子:

  ⑴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⑵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突出树的奇特。)

  ⑶ 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汇报时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修辞手法等谈感悟。

  师小结:大榕树不仅美丽,生命力也是如此旺盛,因此巴金爷爷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感悟鸟的欢乐场面的有关句子:

  ⑴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师:仅仅两句话作者就抓住了鸟的叫声、形状、颜色等特点,突出了一个众鸟欢腾的场面。巴金爷爷刚到这儿就看到这样的场面了吗?

  (师生表演鸟儿一只只飞出的情景。)

  ⑵ 我们注意地看着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⑶ 一只画眉鸟飞出来那歌声真好听。师:画眉鸟会唱什么歌呢?

  (生汇报:歌唱环境美、生活幸福、人民爱护)

  师总结:是啊,榕树因为有了鸟儿显得更加年轻,鸟儿因为有了榕树显得更加快乐,这里的人们很懂得爱鸟、互鸟,他们说:亲亲小鸟,给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由呼吸休闲惬意的空间。于是一只小鸟飞来了,两只鸟儿飞来了,成千上万只鸟儿来到这里安居乐业,繁衍后代,难怪巴金爷爷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思想渗透,激**感

  师:文章学到这儿,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慨想说,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我们想说的话写出来吧!

  (展示学生的感悟)

  【课后反思】

  每节课后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才能找到差距,弥补不足。讲完《鸟的天堂》一课后,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真想用切身体会对我们的老师说:大胆地放开你的羁绊,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的空间吧!

  设计这节课时,我并没有想得太多,只是想省点力气,因为以往的课堂,我细致入微的讲解换来的总是学生的昏昏欲睡,这节课我就决定少讲,看看这帮孙猴子有多大的能耐。课上我让生分组学*课文内容,并出示学*目标,让生自己标画有关语句写出感悟。任务下达后,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默读,有的已经开始标画语句,我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但汇报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不仅能抓住关键词谈体会,还能运用文中的写作手法使自己的感悟更具说服力,如生1说:从一簇簇这个词让我感到了榕树叶子的多,而树叶真绿得可爱拟人的手法,让我感觉到叶子的青翠欲滴,我很喜欢这绿色。生2说:我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感受到榕树叶子重重叠叠,枝繁叶茂的样子,而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又使我感到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感觉到每一片叶子都充满了活力,好像无数的精灵在跳舞。多精彩的发言,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教学中的一个个难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学生解决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精彩的发言来自于学生心灵与文本内容的碰撞,而这样的碰撞只有在无拘无束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松开羁绊,让我们的孩子在新课改的浪潮中飞跃与遨游吧!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讨论,感受榕树的美丽,体会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多媒体课件展示。

  二、引导学*

  1、昨天我们学*了《鸟的天堂》,知道了作者去了两次鸟的天堂,在离开的时候,产生了这样的感受:“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轻读这段感受,试着围绕感受提几个问题,让大家一块讨论讨论。

  3、学生自由提问。

  (课堂教学中“学什么”“怎么学”是教学的关键,此环节让学生自读感悟质疑,问题来自学生,适合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4、教师小结:

  ⑴ 作者为什么感到“留恋”?

  ⑵ 为什么说是作者的眼睛“骗”了他?

  ⑶ 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第一个加引号,第二个却不加?

  ⑷ 那儿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三、学生自主学*

  边读边划边注释,也可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品读感悟

  1、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下列句子,体会榕树的大、美,鸟的多、欢:

  ⑴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⑵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⑶ 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⑷ 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2、渗透训练:

  ⑴ 这儿的鸟真多,生活真快乐,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⑵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你在生活中遇到那些事让你应接不暇?

  (语文教学“教什么”成为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我想语文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即“双基训练”不可少,求“活”的同时还要求“实”。)

  3、引导讨论:

  那儿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⑴ 环境幽美,榕树大;

  ⑵ 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鸟食丰富;

  ⑶ 人们注意保护等。

  4、对照所提问题品读解难。

  五、拓展延伸

  1、1933年巴金游后写下《鸟的'天堂》,1982年又亲笔题写“小鸟天堂”几字,使广东新会市天马村成为远*闻名的旅游景点。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学生观看录像。)

  2、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3、小组为单位自由搭配,扮演“游客”“导游”介绍游玩“鸟的天堂”。

  4、来自网上的最新消息:由于当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小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大量的鸟儿飞向他方……

  5、亲爱的同学们,当你看到“鸟的天堂”被破坏,你最想在网上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树:大、美

  鸟的天堂 喜爱 赞美

  鸟:多、欢

  【专家点评】

  教师在学生学得最开心高兴的时候,及时地泼一盘冷水,让学生在情感上受不了——这么好的“鸟的天堂”居然被破坏,从而产生积极的想说的愿望,表达成为学生内心真情的流露,教学效果较好。

  整体总评:

  1、努力实现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内容、学*伙伴、学*方式的权利,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

  2、拓宽教学内容,引进课程资源。语文学*与生活的外延是等同的,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试着做导游,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读书、探讨的积极性,有意识地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扩展8)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翠鸟的美丽,学会观察发现。

  3、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学写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通过看图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通过词语的特点,感受翠鸟的美丽,学会观察发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字,感知搭船的鸟

  1、课前热身。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你喜欢哪种鸟?

  2、出示“搭”字的甲骨文,看图猜字,教学“搭”字。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搭船的鸟》,学生齐读课题。

  4、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5、介绍作者。出示作者简介。

  6、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检查学生预*情况。

  我们坐在船舱里。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7、教学生字。

  (1)舱:舟字旁不出头,横折钩和竖弯钩不沾在一起。

  (2)漂:示字的上横短,下横长。

  (3)嘴:口字旁不过横中线。

  (4)翠:上下结构,羽字无勾,让空间给卒字,占位卒的第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二横是关键笔画,最后一竖不穿心。

  8、描红生字。

  9、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0、认识翠�B,理解“翠”字。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本环节通过生字导入新课,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生字教学中,体现文中识字、句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对重点字词、比较难的字词,重点讲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拓展文本,识搭船鸟外形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相机出示图片:船蓬、橹、蓑衣、船舱、船头。

  2、积累感受象声词――“沙啦、沙啦”。齐读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抓住这只翠鸟哪方面来描写的?写了这只鸟身体的哪几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有哪些颜色?

  4、对比鹦鹉图,猜一猜哪一幅图中的鸟是真正的翠鸟?为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5、出示另外两篇描写翠鸟的文章,对比感受描写翠鸟外形的特点。

  出示:一身鲜翠欲滴的羽毛,一只鲜红的嘴巴,这是一只新生的翠鸟,展开翠绿的翅膀,向河边飞去,又用灵活的眼睛注视着河面,继续寻找它的下一个猎物。

  (1)指名读,说一说作者写了翠鸟的哪些部分?(羽毛、嘴巴、翅膀、眼睛)

  (2)小结:这里和郭风爷爷一样描写了翠鸟的羽毛、嘴巴、翅膀,作者还抓住了一双灵活的眼睛进行描写,看来作者还关注了翠鸟的眼睛。

  出示: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绣满了翠绿色花纹的头巾。背上的羽毛浅绿浅绿的。腹部的羽毛又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指名读,对比前两篇文章,这位作者又抓住了翠鸟哪些部分来描写?(预设:羽毛、嘴巴、翅膀、眼睛,加了头部、背部、腹部羽毛的颜色,用了比喻句)

  (2)小结:相同的美,观察的角度不同,它们的美就会各具特点。

  (3)对比三篇小短文,你发现作者是怎样写小动物的?(描写有序、用词准确、抓住特点)

  6、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描写动物的简练精妙。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部分,以图解文,来让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学生没有见过的船篷、蓑衣、摇着橹的船夫以及学生不常见的翠鸟,让学生尽情发言。通过看图、读文、读词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观察意识。同时,通过一篇带多篇的教学策略,以精读带博览,通过比较、补充、求同、欣赏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能力。

  三、读中入境,突出搭船鸟的活动特点

  1、“我”在自然中发现了翠鸟、感受了翠鸟的美,脑海中出现了三个问题,对翠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师生共读第三自然段并体会ABB式的词语,认识到叠词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生动。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4、找到翠鸟捕鱼时候的动词,圈出来,全班学生读一读。

  5、小结:描写小动物的方法就是抓住动物的活动特点来写。

  四、回顾体会,总结写法特点

  1、朗读课文。

  2、归纳总结。通过学*,我们了解了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体会了作者描写时抓住特点、描写有序、用词准确的表达方法,原来写小动物并不难,只要我们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描写有序、用词准确,就一定能把小动物写得活灵活现。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所观察到的事物,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品读句子,抓住翠鸟外貌和捕鱼动作描写,想象翠鸟静立和捕鱼时不同的情景,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重点

  品读翠鸟的外形和动作描写,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模块一:初读课文,激发观察兴趣

  活动1:直接揭题,关注题眼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第五单元一篇新的课文:搭船的鸟(板书课题)。

  2.观察生字:“搭”字,怎样书写才美观呢?(左窄右宽,右边的撇穿插到左边的提画下面,字形紧凑。)看来,只要留心观察,学*中就会处处有收获。

  3.了解词义:这个字可以组什么词呢?能联系生活说一说吗?搭积木、搭桥、搭配、搭车(顺便搭乘别人的车辆,有可能还是免费的)、搭船(顺便乘坐别人的船)……

  活动2:观察课题,设问质疑

  1.观察课题,学生自主质疑: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呢?搭船的是一只什么鸟呢?它长什么样子?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它搭了谁的船?它搭船要去哪儿呢……

  2.学生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思考:“搭”是本课课题中关键的字眼,顺便搭乘,顺势而为,这个“搭”字使这只鸟儿富有灵性,体现了人与鸟在自然中和谐。因此,观察这个“搭”字显得至关重要,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一组词,加深对这个字义的认知;继而引导学生观察课题设问质疑,激发学生阅读思维的积极性和活跃性。】

  活动3:观察汉字,自主识记

  1.出示生字新词,同桌相互交流,纠正易读错的字词。

  第一组:翠绿、长嘴、蓑衣、船舱、外祖父,母亲、鹦鹉、船篷。(读好*舌声;读好前鼻音“亲”qin、后鼻音“鹦”yīng“篷”péng。)

  第二组:衔着、摇着橹、吞了下去。(读好边音“橹”lǔ。)

  第三组:沙啦、哗啦,行啦、好啦、是不是我的耳朵有毛病啦?(读准多音字“啦”:在拟声词“沙啦”里读第一声lā,用在句末作语气词时读轻声la。)

  2.相机出示图片,认识“蓑衣”“橹”“船篷”等生活中不常见的物品。

  【思考: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识记字词这一环节要直奔重点和难点,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字音与字形,关注汉字的构字特点,这其实也是对“留心观察”这一单元主题的落实。】

  模块二:再读课文,明晰观察事物

  活动1:默读课文,自主观察探究

  1.出示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这趟旅途中,“我”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都有哪些发现呢?

  2.学生自主探究,圈画相关语句。

  3.小组内交流阅读收获。

  活动2:小组交流,感知观察要点

  1.通过研讨,你们小组有什么收获呢?你发现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的观察?

  2.小组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预设1:“我”观察到翠鸟的外貌(第②自然段)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出示句子,学生体会:在“我”眼中,这是一只什么样子的小鸟呢?(作者观察到这是一只羽毛颜色很漂亮的小鸟,样子很美丽)

  出示图片,直观观察,学生朗读,读出色彩鲜艳。

  预设2:“我”观察到翠鸟捕鱼的动作(第④自然段)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出示句子,学生体会:这只小鸟是怎样捕鱼的呢?(作者观察到这只翠鸟在水里捕鱼吃,动作非常快,很迅速)

  出示图片,想象画面,学生朗读,读出动作迅速。

  预设3:“我”观察雨中船上的场景(第①自然段)

  (1)“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学生交流:“雨下得很大,雨点打在船篷上发出沙**啦的响声(拟声词)。

  教师引导:“我”仔细倾听,留意到雨点打在船篷上发出的声音。仔细倾听,能够使我们深入了解周围的世界,这是观察事物的一种方法。(板书:仔细倾听)

  (2)“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学生交流:船夫在用力划船,披着蓑衣,摇着橹。(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引导:对照图片,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蓑衣能防雨,船夫使劲摇着橹,想早点将“我们”送到目的地……)

  品读文字:作者观察到船夫在雨中划船的衣着与动作,非常细致。能结合文中语句读出这些美好的发现,看来同学们也是善于观察的学生。那么你能读好你的这些发现吗?自由练读、指读、互评再读、齐读(读出雨点击打的声响和船夫用力摇橹的画面)

  活动3.回归整体,感悟观察好处

  1.感悟课题之妙:一次*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的留心观察,发现了一只美丽的鸟儿,为这段旅程增添了意外的惊喜与收获!你能说说对这只“搭船的鸟”的感受吗?

  学生交流:这是一只很聪明很有灵性的鸟儿,它搭乘我们的船,不是它不会飞,也不是它想要到达其他什么地方,而是想搭乘我们的顺风船,方便它自己捕鱼。

  再读课题,感悟“搭”字之妙,感悟人鸟之和谐相处。

  2.感悟单元主题:“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出示)

  正如法国艺术家罗丹所说,作者拥有这样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再加上会倾听的耳朵,故能发现生活中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和场景。因此*时我们也要这样留心观察,积累写作的素材。

  【思考:在多种方式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初步感受翠鸟的外貌与捕鱼动作,仔细观察雨天船上的场景;继而图文结合,感悟人与鸟儿的和谐相处,初步感知这一切美好事物的发现,来源于“我”对周围事物的留心观察,从而明确感知本单元的主题――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模块三:集中书写,重点观察引导

  活动1:观察细节,准确辨析

  1.出示形*字及形*部件:羽―翠,吞―天―夭,捕―甫―冉。

  2.学生仔细观察,辨析相似部分的细微区别。

  羽、翠:当“羽”变为“翠”字上面的部件时,要写得扁一些,并且两笔横折钩都变成横折,“翠”字下面的“卒”字最后一笔悬针竖,从横上稍微出头即可。

  活动2:观察难字,举一反三

  1.出示一组同偏旁生字:嘴、啦、响、哦,观察结构特点。

  2.重点观察“嘴”字,交流书写要点。

  嘴:左小右大,把握口字旁的比例与位置;右边笔画多,每个部件要写得扁一些,相互之间做到谦让紧凑。

  活动3:书写练*,互评反馈

  1.学生练写:在《*字册》上重点描红与临写易错字、难写字。

  2.评析反馈:围绕要点,学生互动点评;点评后再写,逐个进步。

  【思考:本课要书写的生字较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难写字、易错字进行重点识写。通过细致观察与互动交流,学生发现形*汉字的细微区别,正确把握笔画繁多的汉字的结构特点,同时进一步感知穿插避让、均衡对称等常见书写规则,提升学生汉字书写的审美感。】

  第二课时

  模块一:默读课文,聚焦观察翠鸟

  活动1:复*词语,回顾主题

  1.出示词语,认读:雨点、沙啦、船夫、船头、翠鸟、羽毛、长嘴、捕鱼。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作者是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有心人。那么,你能结合这些词语,说说作者在探亲途中的观察发现吗?

  (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响,船夫穿着蓑衣用力摇着橹,翠鸟全身的羽毛是翠绿色的,比鹦鹉还漂亮,冲进水里很快捕到一条小鱼吃掉了……)

  3.留心观察的“我”,发现了这只可爱的鸟儿,使原本*常的一次旅途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那么,在“我”的细致观察下,我还发现翠鸟的哪些特点呢?

  活动2:根据提示,自读探究

  1.出示学*提示: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翠鸟外貌和捕鱼动作的.语句,想一想翠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学生默读思考,圈画出重点词语,可以批注上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

  3.小组内交流作者的观察发现和自己的阅读收获。

  【思考:通过复*词语,回顾作者的观察发现,便于引出本单元的观察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合作探究,抓住描写翠鸟外貌和捕鱼动作的语句,感受翠鸟独具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事物的深入观察。】

  模块二:迁移运用,体会观察方法

  活动1:品读羽毛,细致观察外形

  1.通过观察、研讨,你们小组有哪些发现与收获呢?

  2.小组汇报,教师点拨引导:经过细致观察,作者发现翠鸟外形上有哪些特点?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出示图片,感受翠鸟外貌最突出的特征:羽毛颜色非常艳丽(翠绿的羽毛、蓝色的翅膀边儿、红色的长嘴)。(板书:抓特点)

  (2)出示鹦鹉图片:作者还将翠鸟与鹦鹉作比较,翠鸟比鹦鹉还漂亮,可见作者多么喜爱它。

  3.小结观察要点,朗读体会:这一部分作者按顺序观察了静立中的翠鸟,先整体写出翠鸟羽毛的颜色,然后具体写它翅膀边儿和长嘴,真是一只美丽的鸟儿啊。

  4.提供动物图片,观察静态外形:

  (1)出示一种动物图片(如巴西龟):请你按照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巴西龟的外形,你能把它最主要的特征讲给同学们听吗?

  (2)同桌根据要求,交流观察所得。

  如:这只巴西龟穿着一件绿褐色带有格子的外衣,像将军打仗时身上穿的铠甲,威武极了。它的鼻子小小的,比一粒芝麻还要小的多;爪子尖尖的,很锋利,一不小心你的手就会被它抓伤。它还有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真讨人喜欢。

  (3)反馈交流,互评互议。

  活动2:品读捕鱼,细致观察动作

  1.除了观察翠鸟的外貌特点,作者还观察到这只翠鸟捕鱼的过程,翠鸟捕鱼的情形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动作迅速、敏捷)

  2.反馈交流: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翠鸟捕鱼的动作非常敏捷、迅速?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聚焦翠鸟动作:“冲进、飞、衔着、站、吞”,这一连串的动词描绘出翠鸟捕鱼时敏捷的动作,想象画面,说说翠鸟捕鱼的情形。

  (2)关注时间词语:“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这些词语同样描写出翠鸟捕鱼动作快,用时短,从侧面更加衬托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3.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朗读体会:翠鸟捕鱼这样敏捷的动作,一眨眼你就会错过,作者却描写得这样详细,可见作者对翠鸟的观察是何等的细致啊!

  4.提供动物视频,观察活动场景:

  (1)播放一种动物视频(如巴西龟活动或进食场景):请你仔细观察巴西龟的动作,你能用上合适的词语或者新鲜的句子,把它的活动情形讲清楚吗?

  (2)同桌根据要求,交流观察所得。

  如:巴西龟先是一动不动,把四肢和尾巴缩在龟壳内老半天。过了好一会儿,它东张西望,看看周围没有危险,就把前左脚伸了出来,挠了挠头,又缩了进去。后来它把四肢和尾巴都伸了出来,大踏步走向前去。先前左脚,接着后右脚,然后前右脚,最后后左脚,就这么循环着,向前走。

  刚把小鱼苗放进鱼缸,巴西龟就飞快地冲上来,一下子把小鱼苗抢走。小的鱼苗,它一口就吞掉了;大的鱼苗呢,它先用前爪把鱼苗撕碎,再一点一点地吃进嘴里,使劲地嚼起来。

  (3)反馈交流,互评互议。

  【思考: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首先要深入文本,品读作者描写翠鸟外貌和动作的语句,发现翠鸟与众不同的特点;结合播放视频,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可以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尝试观察,并交流观察所得,初步感知观察方法。】

  模块三:课后延伸,开展观察实践

  活动1:相互交流,选择观察对象

  1.你家里养了小动物或者植物吗?你身边有便于观察的动物或者植物吗?(学生交流)

  2.除了动植物,我们还可以观察一处场景,如身边常见的自然现象,树叶落了、下雨了、刮风啦,或者晨雾,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场景,如课间活动、卫生扫除等等。

  活动2:布置任务,记录观察所得

  1.出示“观察记录单”,了解观察记录要求。

  2.小结:只要你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就会发现蕴藏在生活中的美丽;及时记录下来,还可以为单元*作做准备;在学*“交流*台”时,我们也可以进行交流与研讨。

  【思考:完成一篇*作是本单元唯一的学*任务,整个单元的教学都是因此而展开。进行观察实践这一环节,就是本次*作单元中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贯穿着本单元的教学始终。只有提前观察,细心观察,坚持观察,才能在最后的单元*作中有话可说,有物可写。】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啦”。正确认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鸟会搭船,奇怪不奇怪?今天,我们就来学*《搭船的鸟》,看看会搭船的是什么鸟?(板书课题)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6.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让学生再认。

  7.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自由阅读课文,看看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位,理解课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多么的美丽。”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作者对小鸟的赞美之情)

  你想怎么读这句话?

  2.出示翠鸟图片,结合第2自然段,观察翠鸟的外形,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预设:它站在船头做什么呢?

  它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4.引导学生读好文章第3自然段的问句,体会“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5.读第4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透过“一下子”、“没一会儿”想像翠鸟的动作,体会小作者好奇欢快的心理。

  引导学生一边想象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使学生进入情境,自由发散思维,有利于自由在读中品位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二、积累与扩展

  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三、识记生字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然后进行小组间交流。

  2.利用动作识记“搭”、“吞”。

  3.指导书写时,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清每个字的占格位置,把字写匀称美观。强调:“舱”这个字要注意“舟”字旁的横不能写出头。

  在指导中注意老师的示范,便于学生模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掌握汉字结构规律和特点,写出美观的字。

  四、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嘴 红色

  美丽 羽毛 翠绿

  翠鸟 翅膀 蓝色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

  一、教材分析

  主要教学内容

  1、对儿童认知自然和美的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对美的初步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2、对教材选择的思考

  本章节课程导入,是“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发现点滴美的章节。大自然中,人与动物相处也贴*孩子生活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邀请孩子把自己与动物(宠物)相处的有趣事进行分享,并且可以让愿意的孩子回去和家长合作,为自家的萌宠来拍一个特写,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自家宠物的爱来升华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爱,并通过无意搭船的鸟为“我”单调旅途添色的简单生活场景来感知世界上美的存在关键在于是否发现。

  3、对教学目标、重难点的思考

  对生活场景做细致观察,能和同伴交流自己发现的生活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情。

  小鸟搭船来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自家宠物的爱上升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大爱。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情况

  ——学生学*本节知识前已学过哪些相关知识?哪些相关知识薄弱?

  2、能力基础情况

  三年级是培养孩子学*能力关键期,是良好学**惯定型和培养的最后关键期,是培养孩子情绪控制能力和意志品质的关键期。对孩子进行教育不仅是增长知识,还包括形成融入社会意识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会热爱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3、分析本班学生(包括*惯情况思维*惯学**惯以及学风)

  设计理念:

  热爱生活,发现美

  热爱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生字、生词以及阅读方法

  2、小鸟搭船的小事进一步升华对自然的热爱,和谐相处

  3、通过对一些简单生活场景作细致观察,发现生活之美,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2、对最*天气进行简单记录。通过天气变化来感知心情是否因此改变,初步感知美

  3、提前了解学生家里养宠物的情况,并征求家长同意,合作为其拍几个镜头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难点

  1、针对教材内容,对文章进行整体脉络梳理,会读、写文中生字、生词;掌握语文课文阅读方法,通过对各个自然段的教学来进一步感知阅读

  2、针对学生,通过语文故事来领略生活美,并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方法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主要通过问答,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诱导,学生组成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性”原则。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灵活多样;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学流程

  一、单元介绍

  (1)章节导入

  由“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章节的标语导入

  过渡: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贝多芬的《小夜曲》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美是什么?一个人的美又该如何评定?---(不能以貌取人,注重心灵美)

  (2)整理章节大纲

  课文+*作例文(*作单元)

  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仔细观察,将所得记录下来

  二、走进课文《搭船的鸟》

  (1)对题目做一个预测,引导他们联想

  鸟还会搭船?

  为什么要搭船?

  怎样的船?怎样的鸟?

  (二)、学生自己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朗读

  (三)、请学生挑一个自己最拿手的生字到讲台上来讲解自己是如何记忆的;在讲解过程中,纠正易错点(字写在黑板上)

  要求:先写准,再写好看。注意观察字的结构,注意笔锋。

  (四)、通过预测,带着疑问读课文

  将含有生字的词圈出来,教学生如何记笔记(不同颜色的笔)、画圈、画三角形

  (五)、易混淆的字(通过田字格细讲)

  俏/悄/销/消/稍/哨

  搭/嗒/塔

  哦

  【ò】语气词

  【ó】语气词

  【é】吟哦

  鹦鹉(都是鸟字旁,且鹉没有一撇)

  理解课文,作者对哪些事物作细致观察?

  翠鸟

  天气、船、雨点——雨天船上的情景

  第一段,师:这是一段怎样的旅程?

  **常常,回家探亲

  【蓑衣】,用草编成的,“孤舟蓑笠翁”

  【笠】,帽子

  联系实际:世纪金源有一景区里面有蓑笠——引发学生共鸣

  第二段,一只鸟飞到了船头

  师:这只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的翅膀()长嘴()的羽毛

  综合概述:()的小鸟

  色彩艳丽,百里挑一,引人注目的鸟

  变音

  多么美丽啊(li a )——ya

  第三段,作者疑问,什么时候来的?静静待在船头,站在那做什么呢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不得不,双重否定=肯定

  连用三个问句,对这只小鸟的好奇,那么这些疑问有没有解决?

  ——引发兴趣,往下读

  第四段,对翠鸟捕鱼的动作描写

  具体描写{翠鸟} ----静态(第二段)

  ----动态(第四段)

  师:找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 ▲﹏(符号标注,做笔记)

  刻画了动作敏捷的一只翠鸟(冲、飞、衔、站、吞)

  师:我仿写了一个句子,一下子跳进水里不见了,又冲了出来,红色的小嘴叼着鱼,一口把小鱼吃了下去。

  【讨论】

  冲——跳。速度更快,迅猛。

  衔——叼。衔,悠闲;叼,有咬的过程。

  翠鸟捕鱼技术高超,还有轻松的意思(如衔着香烟)

  吞——吃。速度更快(如猪八戒吞人参果连味道也没尝到,用的就是吞来形容)

  一下子/没一会——表示时间之快

  师:什么画面?

  翠鸟看似搭船,实则时刻观察湖面捕鱼

  师:有没有同学见过鸟是如何捕鱼的?从语文课本中联系到实际生活,语文也是源于生活

  介绍鱼鹰,一种专门捕鱼的鸟,丰富孩子知识面——趣味性

  第五段,朗读语句,注意语气词

  情感:有趣、神奇——愉悦

  【写作对象】阳光、正面

  【启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好漂亮——鸟笼?

  搭船——嫌弃、赶走?

  热爱自然、热爱小动物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父、啦”等5个字,会写“搭、父”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体会翠鸟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小鸟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父、啦”等5个字,会写“搭、父”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2)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生自由谈观后感。

  2、 教师导入: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他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看吧,(课件出示1)(板书课题:15 搭船的鸟)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3)阅读提示: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

  (3)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4:生字新词)

  搭船 母亲 外祖父 沙啦响 羽毛 翠鸟

  长嘴 静悄悄 吞下去 哦 捕鱼 鹦鹉

  (1)学生自由练读。

  (2)小组内推选一名代表比赛读。

  纠正读音:注意读准*舌音“翠、嘴”,翘舌音“沙”,前鼻音“吞、亲”,后鼻音“响、鹦”等。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更换语境:(课件出示5)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

  1、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

  (课件出示6)边读边想: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干什么呢?

  (2)你喜欢这只鸟吗?

  (3)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了解这只鸟的?

  2、学生边思考,边勾画。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7)

  (1)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课件出示8)

  (2)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课件出示9)

  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4、结合你查找到的关于翠鸟的资料,互相交流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小组合作,交流)

  伴随着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翠鸟资料来了解。

  (课件出示10)

  翠鸟:俗名鱼狗、打鱼郎、钓鱼郎、刁鱼郎。体型较小,15厘米左右,具亮蓝色及棕色的翠鸟。上体金属浅蓝绿色,颈侧具白色点斑;**橙棕色,颏白。雌雄鸟嘴的颜色不一样。生活于海滨一带及水道沿岸,行动敏捷而富有耐心,以鱼为食。翠鸟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是一种环境指示物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扩展9)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优选【五】篇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1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这篇文章写的是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奇特的大榕树,树冠大的出奇,浓阴笼罩着约20多亩的土地,独木成林。乘船*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像浮在水面的一片绿洲,景色十分迷人。大榕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鸟,成了鸟的天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来到这里游览后,写下了这篇《鸟的天堂》。如今,“鸟的天堂”已成为了一个著名的风景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客。

  这篇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时,我特别注重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的方法的指导。按照“导学案”的方式进行教学。

  一、导入时从主题入手,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天堂”什么意思?现在常用用来比喻什么?“鸟的天堂”指什么?文章中“鸟的天堂”指哪里?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跟随作者时间顺序两次游览鸟的天堂河孩子们一起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二、新授时采用“设问导读”的方式

  首先出示问题:第一次作者去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写出了这一事物的什么特点?从文中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按什么顺序来写这一事物的?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有的放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层层深入,在文章重、难点的突破过程显得轻而易举,学生对大榕树的特点理解得清楚透彻,在学生的过程中真正成为了主人。通过小组的汇报,教师适当点拨、总结、评价,不断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学*的方法。

  教学“第二次去鸟的天堂”这部分时,我采用了相同的方法,这时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写作方法产生疑问,讨论时没有得出结果,我不急于告诉他们结果,而是先解决容易的问题,采用通过重点词理解重点句,通过重点句理解重点段的阅读方法,使学生理解文本,然后再讲解他们不会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曾经难倒了他们,所以在讲解时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比直接讲授效果更好,有设置悬念的味道。

  三、写作方法的提炼与渗透

  这篇文章两次景物描写分别了使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突出了景物具体生动的特点,每次学*完一部分,总结时,注重点拨、提示,告诉孩子们在自己的文章中也可使用这种方法。

  文章在写鸟的活动时采用了“点面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这一方法是许多文章常用的方法。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场景时,对群鸟活动的情景先进行了总体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就是“面”的描写;作者重点写了一只画眉鸟,把它的动作,声音刻画的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写。使用这种描写方法可以使重点突出。我相信学*完这篇课文后学生对这两种写作方法一定不会陌生,一定会在他们的文章中欣赏到。

  四、巩固练*

  语文教学同样需要这一环节,于是在教学时,我出示了一张图表,把要求填的内容空白,让学生根据学*的课文内容填写,再次回顾课文重难点,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加深印象。

  五、读懂情感

  任何一篇文章的学*不只是学会文本这么简单,而是要读懂文章的感情,这也是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的。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课,更具有人文性。那么这篇文章到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我还是从文本为突破口。比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不仅是在写叶子翠绿、明亮,更蕴含着对大榕树勃勃生机的赞美。这时,我问孩子们喜欢鸟的天堂吗?(生:喜欢),怎样做才能有更多的鸟的天堂出现?这样引导学生注重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使学生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好理解文本。

  当然这一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学语言不够简练,学生朗读不充分,在写作方法渗透时没能及时练笔……

  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多思考,勤学*,深入研究教材,让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2

  课前导入从解读标题,灌输大榕树的高度和树冠投影面积等知识点入手,激发孩子们对《鸟的天堂》的浓厚兴趣,就是这样的大榕树上,有成千上万只鸟儿在这里筑巢、栖息。大榕树的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那么,“它”上边的主人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课前同学们已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初步预*,能明白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会写本课出现的10个生字。课堂上对这一环节的学*,采用标自然段序号,为深入学*课**好准备。一起朗读课后呈现的一类字,用词语的形式表现出来,再次为熟练阅读课文打好基础。这一环节的学*,字词是重点,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借助工具书实记字词、根据生活经验积累词语等方式学*字词不可少。例如“暇”字的学*,结合生活经验积累。课文中鸟儿飞起时,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同时拓展“瑕”、“遐”、“霞”等字。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孩子们大胆发现,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

  问题预设,作者一共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这一环节的学*,难不倒大家。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都能回答正确。结合本单元的学*要素,初步体会本课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那么鸟的天堂一课,“我”第一次是傍晚去的,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是早晨去的,看到了好多鸟。尤其是第二次去,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我”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间是黄昏,鸟儿们都睡了,着重描写“天堂”的本身,作者写了大榕树的树干、树枝、树根、树叶,这一部分突出表现了大榕树的大与茂盛,这是静态美的描写。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间是早晨,“我”看到了“天堂”的主人,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形形色色的鸟儿,热闹极了,这是动态美的描写。

  这儿有适合鸟儿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有我们人类对鸟儿的保护。作者看到了到处都是鸟生,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由此,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后,作者发出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3

  《鸟的天堂》一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一样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前,我深挖课文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明确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原因:其一,是因为生态环境好(榕树很大,很茂盛,周围是河流,气候适宜。);其二,是因为这儿的人好(农民不许人捉它们。)同时生态环境好又有人为的因素。在教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课前查找资料,初步感知生态美。

  课前查找资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的用心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变其被动学*为主动学*。学生透过网上查阅,图书查阅,访问查阅,了解到巴金先生写作的《鸟的天堂》原文,鸟的天堂所在地,鸟的天堂是怎样构成的,构成的原因,构成的时光,老百姓是怎样保护它的,以及作为保护区和游览胜地,鸟的天堂的此刻的情景。同学们对鸟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欢这鸟的天堂,这就为下一步的学*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情感基础。同学们所查找的资料不是独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这样他们的知识宝库又有了新的资料,头脑中初步建立了这样的概念:鸟的天堂是美的,这美是人为的创造出来,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创造生态美。

  二,课中品读体味,深入感受生态美。

  《鸟的天堂》一文资料写的十分美,语言也十分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然而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来自于生态环境的美!为让这美的生态图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究就成为关键。

  1,猜疑激趣,提出探究专题。

  探究专题不能只是对课文语言疑难问题的解决,更应是直入中心,围绕文章中心提炼出探究专题。学*《鸟的天堂》就是要让学生领悟"动物,植物,大自然,人"之间的和谐共存。课伊始,可先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天堂"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会抓住"天堂"一词,提出一个什么专题供大家探究学生顿时兴趣倍增,纷纷猜测,有的说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有的说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还有的说鸟的天堂是怎样的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问题提得好的基础上,抛出探究性专题——那里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仅调动学生探究的用心性,也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真是一举两得。

  2,品读体味课文,勾勒生态和谐图。

  为完成这个探究性专题,学生就不能只局限于领悟树的"大",还需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不提及这点就证明对课文学*的层次是停留在肤浅层次的。因此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品读感悟,透过学文,在大脑中勾勒出一幅生态和谐的图景,从而感受生态的美,到达以课文为载体渗透"绿色教育"的理念,这样的渗透才是自然生成的。如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抓住"大概涨潮的时候……"让生明白这儿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抓住"卧""垂"这些重点词的品析,让生感悟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十分适合鸟儿在那里栖息繁衍,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当学生都说这儿水分充足,能够为鸟儿带给必要的水分,这时一位学生立即举手说:"我认为'水分','榕树'和'鸟'这三者是因果关系。因为水分充足,这棵榕树才长得如此高大茂盛;榕树高大茂盛了,所以才适合鸟儿在那里生活。"又如当学生都认为农民保护了鸟,鸟儿们才能在这儿栖息繁衍快乐的生活时,教师适时点拨:大家想,由于人们的保护,那里的鸟儿会越来越多,旅游业随之发展,这地方经济也会随之得以发展,人们的生活会怎样学生纷纷说:越来越幸福,越来越完美,越来越快乐……教师随即板书:"鸟因人乐,人依鸟和"。然后告诉学生:写完后,我又觉得不完整,不深刻,谁能根据所学来帮老师添一添于是,学生脱口而出:"树因人乐,人依树和;动物因人乐,人依动物和;植物因人乐,人依植物和……自然因人美丽,人因自然而幸福。"那里,没有教师生硬地灌输环保教育,而是巧妙利用板书引路,让学生兴味盎然添,改,思维火花喷涌而出。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教育,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统一和谐,可谓一举两得。

  3,今昔比较,升华绿色教育的情感。

  品读全文后,我找出收集的图片,让生欣赏"鸟的天堂"的美景。正当大家都沉浸在自然美中。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从我搜集的各种资料来看,此刻的'鸟的天堂'并没有巴金爷爷所描绘得那么美了!"此言如一石击起了千层浪,同学们不禁交头接耳起来了。见此情景,我让那名学生上台展示自我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对"鸟的天堂"今昔情景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三,课后练*,延伸绿色教育。

  课后练*是课堂学*的延伸,我设计了这样的练*来延伸绿色教育:画图或写段导游解说词来表达自我对"鸟的天堂"情感。透过完成练*,资料,课文再一次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鸟的天堂"优美的环境成了学生赞颂的资料,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印入学生的头脑。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4

这堂语文课,从问到读、从读到想、从想到说,无不显现出学生强烈的学*愿望。看到一张张求知的小脸,又怎能打断学生的学*活动呢?我站在育人的高度审视教学,对学生的一切发展负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作为学生学*自身活动的良好发展环境,在课堂上重情感教育,重*惯培养,重学法指导,重思维训练,坚持这样做,就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必定有利于他们一生的发展。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5

  《鸟的天堂》是一篇传统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文章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声色兼美。

  以前也教过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学生的读、老师的讲解以及引导学生想象美景。对于文字这么优美的文章,学生往往是学文,而不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

  这次教学这篇课文时,借助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教学,感觉轻松多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接着细读课文,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大而茂盛的特点。由于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认识,了解不多,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依据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把远的事物拉*,把抽象的事物变实。在教学第三大段鸟多、鸟欢时,我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开始我播放了群鸟在榕树上活动的录音,让学生用心去倾听,用心去感受。这群鸟雀跃,嬉戏玩闹的场面就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想亲眼看到画面的情感。情感的投入,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增,也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它能再现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纷繁世界,使语言内容变抽象为具体、生动,使文字教学信息传递由静态变为动态,激发学生学*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

  遗憾的是,班级的多媒体不能使用,我们无法在课堂上展示大榕树的枝繁叶茂,鸟的嬉戏玩闹及众鸟翻飞的热闹场面。只能让学生在家看视频,让其感受,在课堂上让其叙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