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阅读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复*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卓尔不群”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徐霞客是奇人。

  3、继续练*批注笔记。

  4、通过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如何运用对比的写法来彰显人物特点,并学*运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如何运用对比的写法来彰显人物特点,并学*运用。

  教学过程:

  (开课前,循环播放祖国各地的优美风景,学生静静观赏)

  一、复*内容入新课,初步感受“奇”

  泱泱大国,美景赏不完享不尽,它就是一本大自然奇妙的书,今天我们继续跟随徐霞客的脚步去阅读大地(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一说。

  教师评价:你已经掌握了抓住主要人物、事件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真不错。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文中的徐霞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说出重点词,并让其写在黑板上,可以抽3-4人)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兼顾书写的指导(含正确率)

  孩子们的这些感受是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到的,请回到文中,仔细读读课文,勾画出重点语句,在旁边批注出你的感受。

  (生默读,批注;教师巡视)

  二、班级汇报互交流,深入感悟“奇”

  师:静能生慧,刚才同学们静静地读,静静地批注,相信收获一定不小。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交流。

  环节过渡:

  师;(教师指着黑板上学生刚才写的“卓尔不群”这个词,问)徐霞客的卓尔不群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预设(一)(重点处理第二自然段)

  生:我从文章的2自然段感受到了徐霞客的卓尔不群。

  师:(教师追问,第2自然段中的那个语句感受到的,)能读读吗?

  生读

  师:你能说说卓尔不群是什么意思吗?

  生:与别人不一样。

  师追问:与别人有哪些不一样(学生找出来)

  师:这种不一样,你来读一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如果学生读得好就走下一环节,如果学生读得不好,就可以再抽一个学生读一读)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可老师认为作者写得不够好,明明写徐霞客,为什么还要写当时的读书人干什么呢?我们把它删除了行不行?

  (学生发表见解,从中了解运用了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好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作者通过对比(板书:对比)的描写方法,突出了徐霞客的奇(板书:奇),立下与当时读书人完全不同的志向。

  师:我们来对比着读读2自然段,再次感受徐霞客是卓尔不群的人。

  生分男女生读

  环节过渡:

  师评价;真是一位奇人啊(教师继续指着黑板)你还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徐霞客的奇?(指导学生体会徐霞客的“不畏艰险”)

  (预设二)

  生:第三自然段感受到他是个不畏艰险的人。

  师:是从哪个词感受的?生:千辛万苦。哪个句子具体写出他历尽千辛万苦?

  ⑴“此后三十多年······”

  师:三十多年,那可是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呀?走了多少行程?(生九万里)九万里!究竟有多远?(强调)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九万里就是绕地球一圈还要长一万里的距离!请看(出示地图)徐霞客只身一人用自己的双脚,就这样走遍了大半个*,奇艰辛可想而知。谁愿意读读这句话?

  生读(教师评价:读得好的同学就这样评价:你读出了徐霞客的那份艰辛,我们像她那样读一读,其他学生一齐读;如果学生读得不够好的情况下,教师评价:艰辛还差那么一点点,谁再来读一读,再抽一学生读。)

  (如果这一句讲完就结束这一段,师总结语:这样坚持一天半月容易,但要坚持三十多年不容易;这样走一里十里容易,可徐霞客一走就是九万里,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一段)

  ⑵这段中还有那些语句让你有同样的感受?

  “徐霞客日间攀险峰······”

  师:读了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

  生自由谈感受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

  生读

  师:(评价)谁再来读?

  生读

  师:多么的不容易啊!设想我们长途旅行时,白天徜徉在美景之中,晚上疲倦时,躺在舒适的床上酣然入梦,而徐霞客日间读--(引读)生:攀险峰,涉危涧······

  师:看(课件出示图),这就是徐霞客阅读大地三十多年一万多个日子中一个夜晚的缩影。请孩子们仔细看图,书上哪句话直接描写了画面的意思?

  生: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找得很准确,来读读。(生读)你能简单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理解,“燃松”就是点燃松枝照明,然后开始很快地记录白天发现的东西。

  师:三十年里,徐霞客天天坚持日间“攀险峰,涉危涧”,夜里“燃松拾穗,走笔为记”从不间断,他是多么坚韧而有毅力的人呀!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一段。

  还有那些语段让你感受到他的不畏艰险?

  ⑶4自然段

  师:徐霞客的时代,没有火车、汽车、飞机,但他却()

  徐霞客的时代,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但他却()

  徐霞客的时代,治安不好,盗匪横行,但他却()

  生根据自己的的理解进行想象。

  师:放眼我们的时代,有(),有(),有(),还有()。甚至还有(),而徐霞客的时代,没有(),(引读)

  师:多么强烈的对比呀!(指板书)是什么支撑着他?

  生: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师评价:真是一位奇人啊(教师继续指着黑板)你还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徐霞客的奇?(指导学生体会徐霞客的“锲而不舍”)

  生:学生结合5、6自然段的语句理解

  师: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还举了什么例子?(生答)

  师:当然这只是徐霞客阅读大地30多年间经历的一两个艰险,这正说明了徐霞客的经历奇,他不愧为奇人(指黑板上的“奇”)。

  师总结:文章处处运用对比突出了徐霞客的志向奇、精神奇、经历奇,写出了徐霞客是个奇人。奇人徐霞客用他毕生的经历,用他毕生的心血写下了一部奇书——《徐霞客游记》,齐读最后一段。

  三、回归整体读评价,情感升华“奇”,

  师:我们来看看同时代的人是这样评价徐霞客的游记---(PPT)读

  外国科学家是这样评价的—(PPT)读

  师:关于这位奇人,这部奇书,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呢!下节课,刘老师将带领大家再次认识这位奇人,这部奇书——(师指课题,生大声读课题)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2.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徐霞客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最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游圣”的人是谁吗?(徐霞客)

  2.上百万字的考察记录,仅留存下来的《徐霞客游记》便有60多万字,因此,人们都称他为“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同桌间可以互相帮助。开始吧!

  2.出示: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不避艰险、雄心壮志、荒野露宿、栖身洞穴、大陆、源流、岷江、勘探、抢劫、先驱。

  (为“卓”“锲”“宿”“栖”“穴”“岷”“勘”注音)

  3.扫清了生字的障碍,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快、更流利,那就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为什么称徐霞客为“奇人”呢?他“奇”在哪里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细细品读课文,注意要默读,最好是用我们刚才找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的方法,还可以在书上画一画,记一记自己的感受。

  三、围绕中心,品读课文

  1.为什么称徐霞客为“奇人”呢,他“奇”在哪里?谁准备好了的同学汇报一下吧。(生汇报)

  2。结合表格,引导学生体会徐霞客与多数读书人不同。他淡泊名利,却立下了走遍天下、亲自考察的雄心壮志,他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人,他是多么的超然和洒脱啊!他真是一位奇人。

  3.徐霞客立下雄心壮志后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来一齐读——“此后三十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这段话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动,让你震惊,使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位奇人?(生汇报)

  师:是啊,一天两天容易,要坚持几十年却困难;走十里百里容易,要走几万里却艰难。但是徐霞客却不避艰险,此后三十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正是因为他——“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所以才能——“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这真是一项壮举,这真是一个奇迹,徐霞客真是一位——“奇人”啊。

  师:同学们真是徐霞客的知音啊!其实,徐霞客在旅途中克服的又何止是这点困难呢,同学们再从文中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来徐霞客是一位“奇人”。

  4.正是因为徐霞客具有卓尔不群的志向,具有不避艰险的意志,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他才成为了一个奇人,才成就了壮举,才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那就是《徐霞客游记》这本奇书。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看看这本书“奇”在哪?

  5.引导学生读英国科学专家李约瑟对《徐霞客游记》的由衷赞叹。(课件出示:《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17 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师:听到这高度的评价,真让我们感到自豪,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感情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吗?(指名朗读)

  师:现在同学们能理解为什么课题叫做《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了吗?

  四、总结升华

  徐霞客用他的双脚丈量了人生,同时也用他的精神与心血谱写了一个千古传奇。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通过本课的学*,同学们能受到徐霞客精神的感染,学*他不避艰险的意志,学*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最后,就让我们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在徐霞客浏览过的美丽风景当中结束这一课好吗?(播放课件)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3.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4.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第一自然段。

  教学步骤:

  (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板书课题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并齐读。

  2.复*: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读熟了课文,学*了第一自然段。回忆一下,第一自然段中是怎样介绍徐霞客的?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板书:奇人 千古奇书)

  3.什么是“奇人”?(罕见的、特殊的人)

  过渡:徐霞客罕见、特殊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称他是一位奇人呢?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

  二.学*第二自然段前半部分,感受徐霞客“奇”之一

  1.生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他和当时的读书人有什么不一样?奇在哪儿?

  2.指名回答,联系上下文理解“卓而不群”“雄心壮志”,朗读相关句子。

  (板书 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

  3.小结内容: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鄙弃权贵、摒绝仕途。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的第一“奇”。

  4.小结学法:在刚才的学*中,我们抓住了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这是一种重要的学*方法。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采用这种方法来学*后面的课文。看看徐霞客还“奇”在哪里?

  三、按学法学*第二自然段及三、四、五、六然段,继续感受徐霞客之 奇

  1、自由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画出重点词句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也可以写出简单的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有感情朗读。

  “奇”之二: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此后三十多年……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

  徐霞客一不受当时朝庭委派,二没有国家的任何资助,为了自己醉心的考察研究,历经30余年,行程九万里!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徐霞客日间攀险峰……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看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小结:图上的情景只是徐霞客旅行生活的一个小片断。

  “徐霞客的时代,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他所去的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加上明朝来年治安不好,盗匪横行,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在徐霞客探索考察的旅途中,有的是 ,有的是 ,有的是 ,有的是 。徐霞客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从22岁走到了56岁,一走就是30多年,一走就是9万里。

   “有一次,他和三个同伴到西南……还带走了他仅有的行囊。”

  一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辞而别,同伴偷走了他仅有的行囊,面对土匪的掳掠他毫不畏惧,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毫不动摇,他真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奇人啊。

  奇之三: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克服种种困难,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

   第五自然段中徐霞客探寻两处山洞的事例。

  师补充资料,徐霞客为了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而且都有具体的记载。

  奇之四:写出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过渡:真正让徐霞客名垂千古的,是这样奇人所写的一部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奇书呢?

  1. 生读第六自然段,说说书奇在哪儿。(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2. 补充资料介绍《徐霞客游记》这部奇书。

  四.总结全文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奇就奇在——(引读)

  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

  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写出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不仅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更是一位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五.作业 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

  板书: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

  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奇 人 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写出千古奇书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1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的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畏艰难险阻,徒步游览了大半个*,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千古不朽杰作。

  教学目标

  1、回忆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奇”在哪里。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再次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

  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他一生为*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教具准备

  课件(重点句式)

  设计总述

  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是想让学生体会:“温故而知新”。这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我设计的第三课时,前两个课时已经把课文内容基本上完,时隔一个星期后,再来学*,意在指导学生有新的感悟,并且能够把作者的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加入自己的体会。同时再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本学期我们学过《走遍天下书为侣》,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总可以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同样,一篇文章不管你读过多少遍,你也总可以从中获得新东西。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再来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看看你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和收获。

  【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温故而知新。】

  二、复*体会,获得新知。

  1、师:回忆文章开头那一句话简单介绍了徐霞客?

  抽生回答: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齐读这句话。

  师:思考一下,你从这句话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回答。(比如:生活的年代、人们对他的评价等。)

  师引导学生再读这句话,读出对徐霞客的敬仰、佩服之情。

  师:你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你自己吗?

  (教师可以做一个示范)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进行概括,准确表达了意思。这就是由书上的一句话获得的新知。

  【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们获得简单的新知,有兴趣继续学下去。同时也为后面的写作作一个铺垫。】

  2、师:徐霞客是一个“奇人”,首先表现在什么方面?

  抽生回答,“淡泊名利,立志考察”

  师:当时的读书人都在干什么?(追求功名)考中了,意味着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师:是呀,大多数人都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徐霞客却——卓尔不群。(追问:什么是卓尔不群?能换个词语来表达吗?比如:与众不同、截然不同。师一个小结: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三十年来——

  学生接读:“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这段文字让我们浮想联翩,想象徐霞客会遇到什么困难?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从大家的叙述中我们真正感受到来徐霞客的雄心壮志和不畏艰险,他真不愧为奇人。请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

  “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所以,我们获得的新知是——

  过程的艰辛。

  3、师: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获得什么信息?

  (交通条件落后、没有——、没有——、没有——,这真是一件——)

  师:说说前几天我们春游你的感受。

  学生可以说坐着舒服的空调大巴车,品尝着美食,欣赏美丽的风景,是多么惬意。

  师:课时,徐霞客的长途旅行却是一件——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情。

  4、师:那么徐霞客在长途跋涉中经历来哪些艰险又感人的故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讲给小组成员听听。

  四人小组讨论,利用文中提到的素材,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可以适当补充。

  全班交流。

  师小结:前两节课我们是通过读文,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文意,今天我们把作者的文字变成了自己的口语表达,加入了你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收获。

  再读:“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通过复*旧知,唤起学生的记忆,小组成员互讲故事,其实是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课后拓展:

  借用书中的素材加上自己的体会,用一百字的篇幅介绍徐霞客。可以是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地研究了教材和学生,精心地做了准备,较为成功地组织了本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整堂课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一开课我引用孔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学文中我让学生给“卓尔不群”换个成语来表达,学生们提到了“截然不同”、“与众不同”等。谈到当时的读书人时,我又提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引领学生学*使用名言。这与国学教学也是一脉相承的。

  2、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根据书中提供的素材,加自己的合理的想象,还原徐霞客遇到的艰险故事。学生们在四人小组交流时,表现积极,兴趣浓厚,都愿意张开嘴巴说。

  3、课后的拓展训练是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进行的。说容易,写作难。如何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准确地表述观点,是学生们有待提高的。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4、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

  一、赏图激情,质疑课题。

  1、同学们喜欢旅行吗?说说看你都到过哪些地方?老师也想带你去几个地方:(课件出示风景图片)看这是(奇秀庐山、险峻的黄山……),想去吗?如果,要让你跨越万水千山,走着去,你能接受吗?有一个人,他就做到了。他就是——徐霞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再次走*——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板书,齐读)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归纳学生的问题,并出示:

  徐霞客为什么要阅读大地?

  徐霞客是怎样阅读大地的?

  徐霞客阅读大地的成果是什么?

  二、潜心会文,感受“奇人”。

  (一)感受徐霞客的“奇志”。

  解决问题一:徐霞客为什么要阅读大地?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现在请你们带着疑问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在你感受深的词句下面加上着重号,有体会的地方简单批注。

  1、学生潜心会文,相互间交流。

  2、交流:

  学生朗读,相机出示: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1)个人自由读。通过朗读,你读懂什么了?

  (引导学生抓住“醉心”、“发现”等重点词语来理解,通过对比,感悟徐霞客“卓尔不群”以及他的雄心壮志。)

  (2)读到这里,你觉得徐霞客是个怎样的人?

  (3)品读:

  ①徐霞客是位“奇”人,他卓尔不群,鄙视权贵,放弃仕途,走出书斋,将自己生命的全部献给了旅行考查事业,真不简单。带着你的感受读这句话。

  ②老师非常想和你们一起读这段话,用心去感受徐霞客,你们愿意吗?

  我读当时其他读书人的表现的语句,你们接着读描写徐霞客表现的语句。

  (4)小结:徐霞客卓尔不群首先表现在他又走遍天下的雄心壮志。

  (二)感受徐霞客的“奇行”。

  解决问题二:徐霞客是怎样阅读大地的?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圈画重点词句,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简单批注。(生默读,师巡视。)

  2、把圈画的词句和感受跟小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朗读,(课件出示)

  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1)引导学生抓住“行程九万里”感受路途遥远;抓住“三十多年”感受时间之长;抓住“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栖身洞穴记录见闻”等重点词句想象徐霞客阅读大地的情景。

  (2)师点拨:徐霞客在阅读大地的长途跋涉中经历了哪些艰险而感人的故事?请你结合课文以及你搜集到的资料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讲给同学们听。

  (3)指名讲故事,再次感受徐霞客不避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4)创设情境,指导有感情朗读:(师导读)

  课件出示:徐霞客旅行路线图

  三十多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徐霞客攀登过多少座险峻的山峰?探寻过多少个鲜为人知的岩洞?黄果树瀑布旁留下了他锲而不舍的身影,长江源头见证了他求真求实的足迹,他从黑发走到白发,从青年走到老年,足迹遍及祖国16个省。

  (课件出示)在徐霞客的时代,没有,没有,没有,许多地方甚至连道路都,加上当时社会,

  ,长途旅行时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而他不仅用双脚,更是用心血,甚至生命走出了一条卓尔不群的人生之路,来,带着你的感受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5)学到这里,你心目中的徐霞客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表达。

  大家想知道后人是怎么评价徐霞客的吗?

  (课件出示)

  (三)感受徐霞客“奇作”—完成奇书。

  解决问题三:徐霞客阅读大地的成果是什么?

  1、正因为有这样的奇志,有这样的奇举,徐霞客将自己一生阅读大地的经历,浓缩成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他的书奇在哪里?

  (课件出示)

  他的考察记录,经过现代地理学家的实际勘探,证明他的观察和描述非常准确,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他的游记详实生动,写山写水,都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是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

  感情朗读。

  2、小结:

  《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一部有价值的科学文献,也是山水文学的杰作,更是用生命写成的千古奇书。

  3、大家想知道后人是怎么评价《徐霞客游记》的吗?

  补充资料(课件出示):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钱谦益称《徐霞客游记》为“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说“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徐霞客一生走遍了三江五岳。他有着走遍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历尽千心万苦,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写成千古奇书,真是一位千古奇人。

  三、总结归纳,升华情感。

  1、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课题,课题中的“阅读”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答)。在初读课文时,有同学提出疑问: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是“走遍天下的徐霞客”,而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这个问题你现在明白了吗?

  总结:同学们,徐霞客仅仅是用脚,用手,用眼在阅读大地,更是用心,用胆,用一生的心血,甚至用生命在阅读大地,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探险、考察,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2、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齐读课题。

  四、布置作业、延伸阅读。

  1、摘录今天课上所学到的好词佳句。

  2、推荐课外阅读《徐霞客游记》

  3、利用自己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并结合所学课文,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地介绍徐霞客。可用上今天积累的好词。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2.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徐霞客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最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游圣”的人是谁吗?(徐霞客)

  2.上百万字的考察记录,仅留存下来的《徐霞客游记》便有60多万字,因此,人们都称他为“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同桌间可以互相帮助。开始吧!

  2.出示: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不避艰险、雄心壮志、荒野露宿、栖身洞穴、大陆、源流、岷江、勘探、抢劫、先驱。

  (为“卓”“锲”“宿”“栖”“穴”“岷”“勘”注音)

  3.扫清了生字的障碍,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快、更流利,那就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为什么称徐霞客为“奇人”呢?他“奇”在哪里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细细品读课文,注意要默读,最好是用我们刚才找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的方法,还可以在书上画一画,记一记自己的感受。

  三、围绕中心,品读课文

  1.为什么称徐霞客为“奇人”呢,他“奇”在哪里?谁准备好了的同学汇报一下吧。(生汇报)

  2。结合表格,引导学生体会徐霞客与多数读书人不同。他淡泊名利,却立下了走遍天下、亲自考察的雄心壮志,他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人,他是多么的超然和洒脱啊!他真是一位奇人。

  3.徐霞客立下雄心壮志后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来一齐读——“此后三十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这段话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动,让你震惊,使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位奇人?(生汇报)

  师:是啊,一天两天容易,要坚持几十年却困难;走十里百里容易,要走几万里却艰难。但是徐霞客却不避艰险,此后三十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正是因为他——“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所以才能——“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这真是一项壮举,这真是一个奇迹,徐霞客真是一位——“奇人”啊。

  师:同学们真是徐霞客的知音啊!其实,徐霞客在旅途中克服的又何止是这点困难呢,同学们再从文中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来徐霞客是一位“奇人”。

  4.正是因为徐霞客具有卓尔不群的志向,具有不避艰险的意志,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他才成为了一个奇人,才成就了壮举,才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那就是《徐霞客游记》这本奇书。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看看这本书“奇”在哪?

  5.引导学生读英国科学专家李约瑟对《徐霞客游记》的由衷赞叹。(课件出示:《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17 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师:听到这高度的评价,真让我们感到自豪,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感情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吗?(指名朗读)

  师:现在同学们能理解为什么课题叫做《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了吗?

  四、总结升华

  徐霞客用他的双脚丈量了人生,同时也用他的精神与心血谱写了一个千古传奇。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通过本课的学*,同学们能受到徐霞客精神的感染,学*他不避艰险的意志,学*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最后,就让我们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在徐霞客浏览过的美丽风景当中结束这一课好吗?(播放课件)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1

  经过七年级地球、地图部分和世界地理的学*,读图、识图、用图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能把地图作为学*地理的直观工具、知识来源和重要载体,能阅读、填绘和运用常见的地图和地理图表,能从地图上识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高程等,能从地图上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来回答问题。但学生识图、判图的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利用等高线辨认地形、经纬网、地球的运动等知识掌握的还不够牢靠,不能完全利用地图来正确回答问题,专业术语回答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实现“以图导学、以图带(引)题、以图达标”的教学目标。

  * “34个省级行政区“”的教学,本节设计的内容、概念多,知识点灵散,既要掌握*行政区的三级划分,又要重点掌握各省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分布位置和相对位置。本节教学主要结合活动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政区图”和“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表”,在活动中通过反复读图、填图或拼图练*,培养学生的读图、查找地图能力和理解记忆能力。这一部分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上,使学生尽快形成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分布的空间概念,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研究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做到“心中有图”的理想境界和效果。

  教学设计策略和步骤方法:

  第一步骤: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师:在引入新课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县、县级市、市、)

  镇 (乡、民族乡)

  第二步骤:教师讲述*的三级行政划分

  师: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为三级行政划分。

  1、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三级

  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县、县级市、市、盟、旗)

  镇 (乡、民族乡)

  2、学生填空:我国共有 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第三步骤:*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空间分布位置、相对位置、轮廓特征和行政中心(本节课的重难点)

  活动题一

  阅读*政区图,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1、说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找出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以辽宁省为起始点,分别沿陆上疆界和海上疆界,依次说出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学生看*政区图图回答,简称略)

  3、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的省级行政单位依次是:(强调这是考试重点)

  学生看图回答: 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4、分别找出长江、黄河干流依次流经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

  长江干流:(11个省)青海、*、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黄河干流:(9个省)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5、沿1200e经线,自北向南经过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学生看图回答:内蒙古、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

  活动题二

  要熟悉我国各省行政单位的轮廓、位置等地理特征,可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如山西省像*行四边形,湖北省像大盖帽,陕西省像一把钥匙,山东省像一只老鹰等。请你想象一下,湖北省、广东省、甘肃省、黑龙江省这些省区的轮廓各像什么?(看下列图片a、b、c、d、e、f、g,思考回答)

  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联想记忆,模拟成各种图形、动物或人物,而不必按照教师的提示去想象或联想,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第四步骤:*行政区划拼图游戏:

  利用“*政区拼图”作分组拼图游戏(加分和奖励)是适合八年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一种活动,也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兴趣来识记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和分布的好办法。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对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图形和位置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和竞争能力。例如,采取拼图比赛、填图比赛、各种抢答竞赛等,寓教于乐,使学生尽快形成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分布的空间概念和心中有地图的境界。

  活动题三:

  1、 学生自己准备*省级行政区划拼图板,或者用透明纸描绘省级行政单位图,贴在白色硬纸板上,沿着省级行政单位轮廓线剪开(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相邻的省连在一起),得到分省(自治区)的28张小卡片。

  2、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同时将分散的省级行政单位拼合成一幅*政区图,教师用手表计时,并给小组加分。学生拼好图后,先举手,然后放在课桌上,由教师评定,看那一组拼的最快。并让拼的快的学生充当“小教师”介绍经验,展示自己的个性才能,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

  3、教师任意给出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轮廓图形或地理特征,同学抢答,说出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回答准确、速度最快的同学为优胜者。(适当给小组加分和奖励“小红花”)

  4、教师在投影机上或手拿举起,随意出示某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图形,由同学拼出其周围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看谁拼得最快。

  课后教学反思和分析

  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空间分布位置、相对位置、轮廓特征和行政中心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必须运用“*政区图”或“*政区”投影片或教学挂图,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利用课件教学,采取灵活多变的以学生自主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拼图、填图比赛、抢答竞赛等、),结合活动教材,进行反复多样的读图、查图、填图、或拼图练*,讲与练有机结合,以学生练*为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人翁地位,学会分享和合作,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锻炼学生的读图、查图、填图、拼图、用图能力,在轻松、愉快中学*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终生学*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三种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2、记住经纬网或指示向标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3、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在地图上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2、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地图的能力。

  3、初步学会绘制地图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

  2、能够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

  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教学难点: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尺子、铅笔、白纸、小地球仪

  2.教学器材:大地球仪、投影仪或计算机。

  课型:

  多媒体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教学参考书

  教学方法:

  讲解法、自主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迷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同学们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吗?(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预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2、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学生画在黑板上

  3、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预期:把课桌缩小。

  4、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预期:缩小了10倍

  (二)进入新课

  1、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活动一: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

  2、(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3、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活动二:

  1)写出下列表格中的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

  2)读“台湾岛”图,此图的比例尺是什么形式?从台北到高雄大致有多远?从高雄到台北往哪边走?(小组同学可以一起做)

  4、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回读比例尺,还要回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5、“日本图”指导学生读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标出图中X、Y、Z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3)图中的X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Z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

  预期:

  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略

  3)X点在Y点的西南方向,Z点在Y点的东北方向

  6、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方向

  7、同学们打开书,看图“某地区*面图”,谁发现了这张图与“日本图”有什么不同?

  预期:这张图没有经纬网,有一个标志。

  (讲解)这个标志叫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要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

  (板书)2、指向标定方向

  活动三:

  1)分组讨论,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

  2)指向标↗,判断:科技园区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农业试验区在科技

  园区的什么方向?学校在火车站的什么方向?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什么方向?

  黑板画板图

  8、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这样的地图怎么判断方向呢?预期:用人们常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学生活动:分别说出B、C、D各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

  预期:B点在A点的正东方,C点在A点的正南方,D点在A点的西北方向。

  (板书)3、一般定向法

  9、思考地球上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前后左右只有一个方向?

  预期: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北方;当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南方。

  活动四:各小组同学合作交流:假如在野外考察或旅行迷了路,你能根据什么来确定方向?(在北半球)看哪个小组的点子多?

  预期:

  1)可用指南针

  2)晴天的夜晚可以利用北极星定方向

  3)白天可以利用太阳定方向

  4)利用房屋确定方向

  10、同学们想的点子非常多,说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知识,也说明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图可以表示出地面的各种景物,是怎样表示出来的呢?请同学们翻开书,观察“一些常用图例”。

  (板书)三、图例和注记

  11、图例和注记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性。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一种特殊语言,需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图例。

  活动五:

  分组讨论,怎样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相互交流记忆方法。

  课堂小结:

  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地理所必须的重要工具。

  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图例和注记是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低地,这些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出来的?请同学们预*“地形图的判读”。

  布置作业:完成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二、地图上的方向

  1、经纬网定方向

  2、指向标定方向

  3、一般定向法

  三、图例和注记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能使学生养成在地图上学*地理知识和培养技能的*惯,达到理解性记忆。

  (2)有利于了解各地地貌形态的名称概念,掌握它们的具体方位和分布规律,避免地形名称与它所在位置的张冠李戴。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用得较多的地图主要有教学挂图、黑板略图和课本插图。地图是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直观教具。它同文字相比具有现象直观性、地理方位性和几何精确性等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的能力,是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方式;通过地图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相关的内容,利用相关的内容来说明地图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地图在各种场合的不同的作用。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方格纸、铅笔、指南针等。

  老师准备:各种地图挂件、需要用地图的不同场合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同学们都去过游乐园吧?今天能不能带老师也去一下游乐园玩呢?

  2、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3、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猜想,去游乐园里玩,走不重复的路线。

  二、地图在场合当中的作用。

  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同一种地图作用也是相同的呢?那我们进行各自的路线来走走看看。

  2、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科学知识能用这样的猜测就行了吗?还需要什么?(实验来证明)

  3、你再来玩玩游戏,提示要注意每次看不同地图的作用。每个学生都玩玩。

  4、交流:

  5、各小组相关内容汇总,我们一起来观察分析,可以发现些什么信息?

  6、小结。在生活当中,地图给我们大家的作用是用来指路的,而且不同的地图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三、地图的研究。

  1、我们已经知道它的作用了,如果用一个地图只是几根线段或是几种图形可以吗?

  2、教师演示:出示课件,地图上只标示几种图形和几根线段出现了什么情况?

  3、地图就会混乱。人们的主要认识能力就会下降。

  4、请一学生上台说明有几种这样的情况,引出表达不清的问题。我们能准确地说出。

  5、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为了准确而又简单的的表达,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符号来做标记,比如说字母、图标等。)

  6、我们先给地图做上几种常见的图例。大家看看会有什么不同的?

  7、学生实验,并记录。

  8、汇报交流。

  9、小结、延伸。

  (1)各组的实验结果都相同吗?

  (2)、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标注时是随意的,没有统一标准。)

  (3)、怎样才能标注统一呢?我们下一课再继续研究吧!

  四、作业:

  自已在家里动手画画身边的地图。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1

  经过七年级地球、地图部分和世界地理的学*,读图、识图、用图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能把地图作为学*地理的直观工具、知识来源和重要载体,能阅读、填绘和运用常见的地图和地理图表,能从地图上识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高程等,能从地图上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来回答问题。但学生识图、判图的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利用等高线辨认地形、经纬网、地球的运动等知识掌握的还不够牢靠,不能完全利用地图来正确回答问题,专业术语回答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实现“以图导学、以图带(引)题、以图达标”的教学目标。

  * “34个省级行政区“”的教学,本节设计的内容、概念多,知识点灵散,既要掌握*行政区的三级划分,又要重点掌握各省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分布位置和相对位置。本节教学主要结合活动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政区图”和“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表”,在活动中通过反复读图、填图或拼图练*,培养学生的读图、查找地图能力和理解记忆能力。这一部分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上,使学生尽快形成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分布的空间概念,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研究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做到“心中有图”的理想境界和效果。

  教学设计策略和步骤方法:

  第一步骤: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师:在引入新课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县、县级市、市、)

  镇 (乡、民族乡)

  第二步骤:教师讲述*的三级行政划分

  师: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为三级行政划分。

  1、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三级

  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县、县级市、市、盟、旗)

  镇 (乡、民族乡)

  2、学生填空:我国共有 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第三步骤:*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空间分布位置、相对位置、轮廓特征和行政中心(本节课的重难点)

  活动题一

  阅读*政区图,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1、说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找出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以辽宁省为起始点,分别沿陆上疆界和海上疆界,依次说出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学生看*政区图图回答,简称略)

  3、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的省级行政单位依次是:(强调这是考试重点)

  学生看图回答: 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4、分别找出长江、黄河干流依次流经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

  长江干流:(11个省)青海、*、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黄河干流:(9个省)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5、沿1200e经线,自北向南经过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学生看图回答:内蒙古、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

  活动题二

  要熟悉我国各省行政单位的轮廓、位置等地理特征,可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如山西省像*行四边形,湖北省像大盖帽,陕西省像一把钥匙,山东省像一只老鹰等。请你想象一下,湖北省、广东省、甘肃省、黑龙江省这些省区的轮廓各像什么?(看下列图片a、b、c、d、e、f、g,思考回答)

  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联想记忆,模拟成各种图形、动物或人物,而不必按照教师的提示去想象或联想,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第四步骤:*行政区划拼图游戏:

  利用“*政区拼图”作分组拼图游戏(加分和奖励)是适合八年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一种活动,也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兴趣来识记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和分布的好办法。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对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图形和位置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和竞争能力。例如,采取拼图比赛、填图比赛、各种抢答竞赛等,寓教于乐,使学生尽快形成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分布的空间概念和心中有地图的境界。

  活动题三:

  1、 学生自己准备*省级行政区划拼图板,或者用透明纸描绘省级行政单位图,贴在白色硬纸板上,沿着省级行政单位轮廓线剪开(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相邻的省连在一起),得到分省(自治区)的28张小卡片。

  2、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同时将分散的省级行政单位拼合成一幅*政区图,教师用手表计时,并给小组加分。学生拼好图后,先举手,然后放在课桌上,由教师评定,看那一组拼的最快。并让拼的快的学生充当“小教师”介绍经验,展示自己的个性才能,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

  3、教师任意给出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轮廓图形或地理特征,同学抢答,说出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回答准确、速度最快的同学为优胜者。(适当给小组加分和奖励“小红花”)

  4、教师在投影机上或手拿举起,随意出示某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图形,由同学拼出其周围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看谁拼得最快。

  课后教学反思和分析

  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空间分布位置、相对位置、轮廓特征和行政中心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必须运用“*政区图”或“*政区”投影片或教学挂图,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利用课件教学,采取灵活多变的以学生自主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拼图、填图比赛、抢答竞赛等、),结合活动教材,进行反复多样的读图、查图、填图、或拼图练*,讲与练有机结合,以学生练*为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人翁地位,学会分享和合作,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锻炼学生的读图、查图、填图、拼图、用图能力,在轻松、愉快中学*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终生学*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3.会在地形图上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观察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前面学*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的(展示图片),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课题展示)

  (设问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学*过程

  〖会读地图上的高度〗

  (图片展示)——地图上的高度(学生观察体会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差异),然后计算珠穆拉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的相对高度(图片展示),再次明确两个概念。

  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承转: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面地图上的呢?

  〖等高线示意图〗

  (学生自学)——读P16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 (动画展示)——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形象感知,同时提高学*兴趣)

  (这里还要注意两个概念:等高线和等高距,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能力,自己总结归纳,再加以训练)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部分:坡度陡缓

  设疑:有一老一少要爬山(出示图片),请你为二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并说说原因。(这里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快速回答,增强学*自信)

  进一步提问:你能把你的原因用这座山的等高线图加以解释吗?(出示等高线图,学生解释,教师引导归纳)

  第二部分: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形态

  (图片展示)——出示山体不同部位的素描图,形成感性的认识 辨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状及其特点。(精讲点拨:用电脑出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相关图进行分析对比。)

  〖分层设色地形图〗

  设疑:用电脑出示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怎么读呢? 学生活动1:读课本P17“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完成活动1(学生自主发现、获取、分析所给地图中的有用信息)

  (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地形剖面图绘制和判读〗

  读图观察:出示地形剖面图(电脑出示),让学生观察地形起伏状况。

  设问:地形剖面图反映地形起伏一目了然,它是怎么绘制出来的?

  出示动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学生仔细观察,感悟画法) 学生活动2:P18---绘制地形剖面图 归纳总结:三步法绘制地形剖面图 〖课堂小结〗 要点回顾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3

  经过七年级地球、地图部分和世界地理的学*,读图、识图、用图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能把地图作为学*地理的直观工具、知识来源和重要载体,能阅读、填绘和运用常见的地图和地理图表,能从地图上识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高程等,能从地图上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来回答问题。但学生识图、判图的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利用等高线辨认地形、经纬网、地球的运动等知识掌握的还不够牢靠,不能完全利用地图来正确回答问题,专业术语回答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实现“以图导学、以图带(引)题、以图达标”的教学目标。

  *“34个省级行政区“”的教学,本节设计的内容、概念多,知识点灵散,既要掌握*行政区的三级划分,又要重点掌握各省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分布位置和相对位置。本节教学主要结合活动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政区图”和“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表”,在活动中通过反复读图、填图或拼图练*,培养学生的读图、查找地图能力和理解记忆能力。这一部分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上,使学生尽快形成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分布的空间概念,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研究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做到“心中有图”的理想境界和效果。

  教学设计策略和步骤方法:

  第一步骤: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师:在引入新课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县、县级市、市、)

  镇(乡、民族乡)

  第二步骤:教师讲述*的三级行政划分

  师: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为三级行政划分。

  1、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三级

  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县、县级市、市、盟、旗)

  镇(乡、民族乡)

  2、学生填空: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第三步骤:*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空间分布位置、相对位置、轮廓特征和行政中心(本节课的重难点)

  活动题一

  阅读*政区图,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1、说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找出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以辽宁省为起始点,分别沿陆上疆界和海上疆界,依次说出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学生看*政区图图回答,简称略)

  3、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的省级行政单位依次是:(强调这是考试重点)

  学生看图回答: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4、分别找出长江、黄河干流依次流经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

  长江干流:(11个省)青海、*、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黄河干流:(9个省)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5、沿1200e经线,自北向南经过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学生看图回答:内蒙古、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

  活动题二

  要熟悉我国各省行政单位的轮廓、位置等地理特征,可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如山西省像*行四边形,湖北省像大盖帽,陕西省像一把钥匙,山东省像一只老鹰等。请你想象一下,湖北省、广东省、甘肃省、黑龙江省这些省区的轮廓各像什么?(看下列图片a、b、c、d、e、f、g,思考回答)

  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联想记忆,模拟成各种图形、动物或人物,而不必按照教师的提示去想象或联想,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第四步骤:*行政区划拼图游戏:

  利用“*政区拼图”作分组拼图游戏(加分和奖励)是适合八年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一种活动,也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兴趣来识记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和分布的好办法。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对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图形和位置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和竞争能力。例如,采取拼图比赛、填图比赛、各种抢答竞赛等,寓教于乐,使学生尽快形成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分布的空间概念和心中有地图的境界。

  活动题三:

  1、学生自己准备*省级行政区划拼图板,或者用透明纸描绘省级行政单位图,贴在白色硬纸板上,沿着省级行政单位轮廓线剪开(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相邻的省连在一起),得到分省(自治区)的28张小卡片。

  2、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同时将分散的省级行政单位拼合成一幅*政区图,教师用手表计时,并给小组加分。学生拼好图后,先举手,然后放在课桌上,由教师评定,看那一组拼的最快。并让拼的快的学生充当“小教师”介绍经验,展示自己的个性才能,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

  3、教师任意给出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轮廓图形或地理特征,同学抢答,说出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回答准确、速度最快的同学为优胜者。(适当给小组加分和奖励“小红花”)

  4、教师在投影机上或手拿举起,随意出示某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图形,由同学拼出其周围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看谁拼得最快。

  课后教学反思和分析

  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空间分布位置、相对位置、轮廓特征和行政中心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必须运用“*政区图”或“*政区”投影片或教学挂图,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利用课件教学,采取灵活多变的以学生自主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拼图、填图比赛、抢答竞赛等、),结合活动教材,进行反复多样的读图、查图、填图、或拼图练*,讲与练有机结合,以学生练*为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人翁地位,学会分享和合作,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锻炼学生的读图、查图、填图、拼图、用图能力,在轻松、愉快中学*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终生学*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大地的话》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大地的话》教学反思1

  小学四年级语文*作的训练重点之一仍然是使学生“愿意写、有的写”,为了使学生愿意写、有的写,除了抓好写日记,让写作与生活紧密结合,重视综合性学*活动与写作相结合,使学生围绕主题单元的内容有话可写,最重要的是利用好教材上主题单元中的主题文章,训练学生续写、仿写、补写,使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更好地提高写作水*。

  有位作家说:“儿童是天生的小诗人”。在教学《大地的话》时,我就充分利用教材中诗歌语言优美,结构基本相同的特点,使读写相结合,让学生对写作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体验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享受到了自己也会写诗的成就感。

  《大地的话》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把它的默默奉献精神化为诗的语言,娓娓到来,如诉心声,抒发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爱,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从带着问题“大地的话分别是说给谁听?”初入文本的阅读,到初探感悟“从大地的话中你感受到什么?”的到再入文本,深入角色,以读悟情的读,我都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从一开始练读,读顺、读懂、有感情朗读,到最后由读来变成说。

  而且要用心来说,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经读促写,以“说”促“写”,贴*文本,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大地母亲的慈爱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后,抓住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激发出的情感,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大地这位慈祥的母亲是多么深爱自己的孩子,她除了温柔而耐心地给种子、飞鸟、游鱼、小草说话外,她还会跟谁说呢?”

  听到这个问题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说雨滴,有的说蘑菇,有的说落叶,有的说沙粒……。看着孩子们高涨的情绪,我接着问:“如果你就是大地母亲,又会对她的这些孩子说些什么?”听到这个问题,教室里更加热闹起来,听着孩子们模仿大地母亲的语气说的`话语,真是带给了我很多惊喜,宽泛的思维、优美的语言,确实让我有些意想不到,欣喜之余我随机说道:“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小诗人’你今天想来当一会诗人吗?”孩子都异口同声地答道:“想!”于是,我说:“现在你就是小诗人了,请你把大地母亲想说的话写下来,好吗?”话音未落,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握起笔在作业本上沙少地写起来。

  课后,我读到孩子们写在练笔本上的“小诗”,虽然这些小诗,无论是从遣词或是韵律上讲,都还非常稚嫩,但从他们诗里流露出的善良,真诚以及对未来美好的向往。深深地打动了我。诗人冰心曾写道: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包含着伟大的灵魂。他们内心蕴藏的“灵魂”让我们惊喜,震撼,“好似一颗小石头抛在水里,一声清响,跳起水珠来;接着漾出无数重重叠叠的圈儿。”

  当孩子们在自己写的小诗后面落上“小诗人某某”,并把这些作品贴到墙壁上时,从他们眼里闪烁的光芒,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儿童就是天生的小诗人”。

《大地的话》教学反思2

  在语文学*中,学生是一个独立的阅读个体,在学*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个独立学*的空间,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积极地思考,并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本节课教学力争以题目《语言的魅力》为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理解课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在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于自己扮演成课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这一环节很感兴趣,参与热情高涨,对人物的把握也比较到位。语言机智、幽默、优美都是语言的魅力,学*语文,不仅要懂得欣赏其语言的魅力,还要应用到交流交际中,让美的语言为生活增添色彩。所以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欣赏到人物语言的机智,认识到语言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运用有魅力的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大地的话》教学反思3

  本篇课文共分五节。以大地为第一人称,通过大地对种子、飞鸟、游鱼、小草的话语,展现了大地宽容、博大的思想感情。

  同时也表达了大地这一主人公的本性: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是她的宝贝,一切宝藏都在她的体内。通过学*本篇课文,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感悟思想感情的同时,也能够以“大地”或者其他人称向与之对话的对象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也就是能够仿照文本,继续文本内容。从备课到执教,我有很多收获,也有思考。

  从初入文本,初步阅读,初探感悟到再入文本,深入角色,以读悟情,我都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从一开始练读——读通顺——读懂——有感情朗读,到最后由读来变成说,而且要用心来说。这就需要学生在与文本的每一次对话的时候都能有所收获,使每一次阅读都能及时有效。

  教学中,其实不需要刻意的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只要让学生在一步步自己潜心的朗读课文后,由读大地的话变为自己就是大地来说自己的话,这一角色的转变,更有利于学生与文本贴*,理解课文的中心,感悟大地对万物的思想感情。同时在阅读评价中一改以往简单的教师评价和学生生硬的空洞评价为谈谈听后的感受。通过教师示范评价,自然感受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很自然的对学生的朗读互相评价,不会很形式,也不会像以往一样,只是说有感情、熟练等很空洞的评价。发自学生的内心,感受学生的优美朗读。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 (菁华6篇)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科利亚得了传染病,医生不让他到病房外面去,也不准其他人来看望科利亚。小小的科利亚独自待在病房,很无聊也很寂寞。突然有一天,他发现窗外有一个红气球,上面还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科利亚笑了,他知道这一定是他的好朋友想出的办法。红气球带给科利亚一阵惊喜,科利亚的心,随着红气球一起飘到了小伙伴的身边。简短的课文勾画出一群热心小朋友的可爱形象,为孩子们打开想象的大门,飞向真情的天空。

  “一主”教学目标:

  1、认识科、亚等7个生字,会用这些生字词说一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谊,懂得珍惜友谊。

  “两翼”教学目标:

  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的《友谊歌》这首诗歌,扫清生词障碍,感受诗歌的优美和友谊的可贵。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生齐背诵《增广贤文》之《知己》、《相处》、《情谊》。

  一、导入:

  1、出示谜语,生猜。

  2、师:同学们真聪明,是气球。气球往往出现在重大、喜庆的日子里,给我们的节日增添欢快的气氛。可是,今天有一个可爱的红气球格外顽皮,它飘啊飘,飘到我们教室里来了(出示气球卡片),它说要给我们讲一个特别动人的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题目就是:

  《窗前的气球》。

  3、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借助课后的拼音把它的字音读准。

  2、看课件,指名读有拼音的生词。

  3、去掉拼音读生词。

  三、随文识字,理解课文。

  1、看生病的科利亚的图片,说说为什么他闷闷不乐?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相机读准句中的生词。

  2、朗读“科利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

  品味“静静地、呆呆地”,用加减词对比读法。

  3、师生合作读第二段话,体会科利亚可怜、难过的心情。

  4、师朗读第三自然段:突然,一个红气球摇摇摆摆地飘了上来,在科利亚房间的窗户前停住了。气球停了一会儿,开始一上一下地动起来,这是怎么回事?

  5、生自由朗读第4和第5自然段,说说飘在科利亚窗前的红气球是怎么回事。

  6、指名合作读第4、5自然段,体会科利亚高兴的心情。

  师生合作朗读第四、五自然段。说说科利亚为什么变得高兴起来。

  7、儿歌识字、课外识字。(5分钟)

  (1)将生字编成儿歌读。

  (2)将生字放到课外的句子中读。

  (3)学生用学会的生词造句。

  四、拓展阅读

  1、听老师范读《友谊歌》。

  2、指名朗读《友谊歌》。

  3、男女生合作朗读诗歌。音乐伴奏(轻音乐:初雪)

  4、续写诗歌

  五、课外延伸

  批注式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中的《电话里传来的暖气》、《小兔子落水了》,加深对友谊的理解。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品味散文语言,把握散文的神韵。

  教学重、难点:

  品味散文语言,把握散文的神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不要太紧张,今天有幸给你们上这一节课,我将带领大家来品尝美味佳肴。(展示图片)这一张(色、香、味俱全)丰盛的美食,勾起了我们的食欲,让我们迫不及待的想品尝一下佳肴的美味。品尝美食,要品尝出色、香、味来。同样,品读一篇优美散文的语言,就如品尝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为什么这样讲呢?今天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齐来品读散文语言大餐。

  二、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神聚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议论散文

  1、叙事性散文

  这是以叙述人物或事件为主的散文样式,它大都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围绕“我”的所见所闻来叙述人物、事件、描绘景物和感受,行文中又夹带抒情和议论。

  2、抒情性散文

  这是一种有着浓郁的抒情格调,情辞并重、精悍隽永的散行文学作品,是最能体现文学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

  3、议论性散文

  主要指以说理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学性散文,杂文是它最主要的品种。

  三、散文阅读考点综合

  指出行文思路和线索

  摘录或概括文章主旨

  体会文章蕴藏的感情

  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

  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

  表达阅读的感悟和体验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3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tā)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zhēng)扎。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xī)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yě)炼(liàn)。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学*目标】

  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4、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句,能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收集*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

  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比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

  ⑴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惯。

  ⑵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

  三、用心品读,细致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

  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

  (教师巡视指导)

  2、选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交流释疑,赏析朗读。

  3、小组交流:

  ⑴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

  ⑵喜欢的段落和原因。

  4、全班交流,释疑解难,感情朗读:

  ⑴“挣扎、冶炼”等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⑵抓住描写女娲着急、难过心情的语句,练*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的善良:

  如“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⑶抓住女娲补天历尽千难万险的语句,练*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伟大精神:

  如“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

  有感情朗读课文,巩固认读生词。

  二、互相合作,练*讲故事

  1、自主练*讲故事。

  2、小组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些情节,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也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或最精彩的情节;还可以创造性地改编、续编故事。

  3、自愿讲故事,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4、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仪态是否端庄大方,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生动,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有感染力。

  三、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自主识记生字,同桌交流识记小窍门:

  例如:联系字意法,“燃、熄、炼”和火有关系;换偏旁法,“抬”字换偏旁变成“冶”字;“睁”字换偏旁变成“挣”字等。

  2、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这一课有10个左右结构的字,有9个左窄右宽的字,有1个左右均衡的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左窄右宽的字如何占格,教师范写“隆、喷”等字。

  四、课外拓展

  1、抄写喜欢的语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邻居小伙伴听。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4

  学*目的:

  1、学生汇报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

  学*内容:

  交流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作品,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学*准备:

  1、课前开展“冰心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课件(内含冰心头像、冰心名句集锦等)。

  3、学生自制有关冰心作品的书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等。

  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学生进入情境。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用班德瑞的优美音乐作背景,及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学*氛围,将学生引进冰心作品爱的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汇报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简要介绍所了解的冰心。

  2、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了解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冰心。(引导学生了解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童心、母爱、对大自然之爱的主题。)

  (2)你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1)通过汇报交流对冰心其人其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冰心其人其作品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回顾学*方法

  回顾在学*《海伦凯勒》时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方法。指导学生抓住冰心作品清新秀丽,语句优美,同时又抒发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特点,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方法去品读。回顾旧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挖掘已知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台,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欣赏、品味作品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冰心的作品,教师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过程。

  五、推荐名句段

  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冰心作品中的名段。

  老师推荐名段。(课件展示)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的品味到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六、总结,留有余味,学生回味,细听

  通过今天的“品冰心作品”活动,我们对冰心其人、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位伟大的儿童文学家冰心,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她作品的人们。希望同学们在课外再继续去品味冰心作品。

  师生的情感都融入冰心作品的“爱”中。冰心的名篇佳句,将久久地停留在学生心中。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5

  一、 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交流会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2、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4、在活动中进行团结互助的思想品质教育。

  二、指导重点:

  让学生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激发阅读的欲望。

  三、指导难点: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四、课前准备:

  要求每位同学都准备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

  五、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同时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去借阅课外书,并在阅读过程中爱护图书。

  六、指导过程:

  (一)、导入,激起阅读欲望

  师:同学们!今天又到我们课外阅读的时间了,高兴吗?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齐答书

  师: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一个与书相伴的童年,是充满美好和温馨的。还记得关于书籍的一些名人名言吗?

  学生交流关于书籍的名人名言。

  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阅读活动是——阅读-终生的承诺(教师板书课题 )

  (二)好书推荐交流活动

  师:谁愿意说说多读书对我们都有什么好处?

  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老师真希望你们天天以书为伴。

  师: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是我们课外阅读的基地,是我们学校生活中的一个乐园,你们愿意来这里阅读吗?学校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还能节省开支为我们选购大量优秀读物,我们能不好好阅读吗?(生齐答:不能)

  师:上周老师向你们推荐了一批优秀读物,你们都读完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最*读的书向别人介绍一下,也可以谈谈读后的感想和启发。

  1) 小组交流。咱们先在小组内介绍,选出你们小组内最喜欢的书再向全班介绍。

  2) 班内交流。

  老师注意到各小组在介绍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眯眯的,老师猜想,你们的书一定非常有趣,而且老师还发现你们的口才越来越棒了,下面咱们一起分享各小级最受欢迎的书。

  (各小级派代表介绍)

  (三)交流读书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书中,既有*的,又有外国的,既有现代的,又有古代的,既有文学方面的,又有科学常识方面。这才叫博览群书呢!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才能对我们有所帮助?

  生:要读健康的,有意义的书。(预设)

  师:你说得很对,读书要有选择地读,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书才能对我们有帮助。大家在阅读的时候一定积累了不少读书经验和读书方法吧,谁来说一说,你都是怎样读书的?你有哪些方法?

  (四)交换图书,认真阅读

  下面时间就请同学自由交换各自手中的图书,在交换的时候,顺便向你的同学介绍一下,没有换到自己满意图书的同学,还可以到图书室去选。选好图书以后,请同学们用老师教给你们的方法来读。都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又发现了不少好书,学到了不少好的读书方法,我也发现了同学们都很喜爱读书。我很高兴,希望大家课后在不影响学*的基础上尽情地来图书室借阅吧。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品味散文语言,把握散文的神韵。

  教学重、难点:

  品味散文语言,把握散文的神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不要太紧张,今天有幸给你们上这一节课,我将带领大家来品尝美味佳肴。(展示图片)这一张(色、香、味俱全)丰盛的美食,勾起了我们的食欲,让我们迫不及待的想品尝一下佳肴的美味。品尝美食,要品尝出色、香、味来。同样,品读一篇优美散文的语言,就如品尝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为什么这样讲呢?今天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齐来品读散文语言大餐。

  二、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神聚

  形散:

  1、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议论散文

  1、叙事性散文

  这是以叙述人物或事件为主的散文样式,它大都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围绕“我”的所见所闻来叙述人物、事件、描绘景物和感受,行文中又夹带抒情和议论。

  2、抒情性散文

  这是一种有着浓郁的抒情格调,情辞并重、精悍隽永的散行文学作品,是最能体现文学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

  3、议论性散文

  主要指以说理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学性散文,杂文是它最主要的品种。

  三、散文阅读 考点综合

  指出行文思路和线索

  摘录或概括文章主旨

  体会文章蕴藏的感情

  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

  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

  表达阅读的感悟和体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