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科、亚”等7个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

  3、懂得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学*课文时,融入到课文中去。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目标

  1、创意激趣,谈话导入

  (1)师画一个圆在黑板上。问:“小朋友们想象一下,你能把这个圆变成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

  (2)师在圆上添几笔变成一个气球。问:“你们喜欢气球吗?为什么?”(指名说)

  (3)“当你看到这样一个非常讨你们喜欢的可爱的气球时,你的心情怎样?”(让生充分说)

  过渡:送你一个红气球,可能就是送你的一声问候,一声祝福,一种安慰,一阵惊喜,你相信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22课“窗前的气球”(师板书)

  2、提出学*目标

  (1)、认识“科、亚”等7个字,会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二、展示学*成果

  1、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1)、让生齐读两遍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

  2、初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1)、师:小朋友们,你们*时都喜欢用什么方式读课文呢?(指名生说)那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会怎样解决呢?(指名说)

  (2)、请小朋友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遇到不认识的字用“0”画出,并用你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会读,好吗?

  (3)、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说说吗?

  3、检查二类生字、词认读情况,扫除生字、词障碍

  (1)请同桌小朋友读一读画出的生字,不会读的再互相教一教。

  (2)反馈识字情况,指导巩固识字。

  (3)再次出示课件生字,让生齐读。

  (4)现在进行识字第三关,抢读,看小朋友们谁能行?准备好了吗?(出示生字进行抢读)

  (5)让生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加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次领悟课文大意

  4、我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知识拓展延伸

  巧设儿歌,巩固二类生字、词,课文内容,升华理解

  1、出示课件拍手歌。

  2、师生齐唱拍手歌。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一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对躺在病床上的科利亚来说,就是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阵惊喜。童年的友谊是真挚的。当我们的孩子读着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会被这“窗前的气球”深深地打动,窗前的气球将激动着孩子们的颗颗童心,净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引领着孩子们打开想象的大门,飞向真情的天空。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是我追求的教学境界。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结合自主识字方法,识记字形,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领会课文中所要传达的美好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识记字形,规范生字书写;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1、(出示图片)小朋友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

  2、谁能说说这是些“()的气球”?

  3、这样五彩缤纷、惹人喜爱的气球,你们喜欢吗?

  4、其实呀,每一个气球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跟着其中一个红气球走进一个感人的故事。

  5、故事的题目叫——(指名读)“窗前的气球”。

  (你这样读,还可以怎么读?)

  6、真好!每个人的读法都可以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课题。一起读。

  二、初读课文

  1、课题读得很不错,打开书读读课文吧,要求:

  1)认认真真地读,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标出段落序号;

  2)碰到难读的生字、句子就多读几次,试着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明白了吗?

  2、反馈:

  1)这些生字可调皮了,它们从课文里跳出来,蹦到了气球上,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开火车读)

  2)气球把拼音都带走了,现在还能读吗?(齐读)

  3、指名5人分节读课文,及时正音。

  三、精读课文

  1、读得真好,说明小朋友们刚才读书很认真!

  现在,我要带你们到一个小房间里。(出示图片)你看到什么?

  重点理解:天空是无边无际的,你为什么用“一角天空”形容?

  2、无边无际的天空只能看到一角,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只能看见房顶,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假如是你一个人,要待在这样的房间里,一天、两天、三天……天天如此,你有什么感受?

  3、是啊,这种滋味可真难受。小朋友们,咱们故事的主人公——科利亚现在就住在这样的房间里。静静地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写出他住在这样的房间里?

  4、(出示第二节)这一节生字很多,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指名读。

  5、生读完第一句,问:“呆呆地”什么样子?做做看。请一人上台演示。

  现在科利亚就是这个样子,呆呆地,像个木头人似的,多无聊啊!谁能把他的心情读出来?

  6、他现在最想做什么事情?

  7、他喜欢做的事情一件都做不了,就只能这样静静地躺着、呆呆地望着,多么(板书:孤独),再请个孩子来读。

  8、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指名接着读。

  9、除了楼房就是“一角天空”,除了“一角天空”就是楼房。如果你是科利亚,想看到什么?

  10、可是什么也看不到,多没意思啊!谁还能读?

  11、男女分读。

  12、为什么科利亚生病了,没有人来看他,只能一个人待在病房里呢?

  13、什么是“传染病”?

  14、像这样的病,医院规定(齐读)“谁……外面去。”

  “谁也不准来看他”,这个“谁”是指哪些人?想想科利亚希望谁来看他?

  15、对啊,疼他爱他的爸爸妈妈不能来看他,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也不能来看他,多可怜啊!(齐读第1、2节)

  16、正在科利亚觉得孤独‘难过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你们看:(出示图片)

  17、你看到了什么?对啊,真有意思!

  谁把气球可爱的摸样读出来?

  (“摇摇摆摆”‘“上上下下”动作)

  18、这是怎么回事?想知道吗?

  想知道,你来问问看。指名读

  大家一起问问看,齐读第3节。

  19、是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科利亚的心情又会有什么变化呢?下节课,咱们一起去揭晓答案。

  四、指导书写

  1、最后,咱们来学写四个生字,(出示:户、亚、病、床)

  还认识吗?一起来读一读。

  2、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指导“病”(什么偏旁?“病字旁”还有哪些字?能给“病”找个朋友吗?)

  3、其他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

  4、生每个字描一个写一个。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设计意图:

  摒弃繁琐分析,重感悟体会。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已有的学*能力以及丰富的情感,去感知课文,在朗读、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达到对课文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的理解,获得对语言的深刻感受和情感的美好体验,引导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

  学*目标:

  1.认识“科、亚”等7个生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用“可爱的”、“高兴地”说句子。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谊。

  4.懂得珍惜友情,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培养爱心。

  课前准备:

  学唱歌曲《爱的奉献》;识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一)师生齐唱《爱的奉献》

  (二)师:是啊,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的心中怀着那份浓浓的爱,进入今天的课文学*。

  (三)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写会写的字。齐读课题。

  (四)师:窗前的气球代表着怎么样的爱呢?自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静听。

  (二)学生自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圈出认识的生字。

  (三)生字识记

  1.出示生字卡片,利用拼音读准字音。

  2.选其中的几个生字,给它们组组词。

  3.你觉得哪个字最好记?你是怎样记住的?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4.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想办法记住它,然后告诉全班同学。

  5.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同桌互抽识字卡片认记;听音辨字;换境认记等)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

  (一)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快速、轻声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二)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请同学帮你评一评。

  (三)男、女生接读课文,读完后简单讲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一)出示生字新词,认读巩固。

  (二)学生观察各个生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字说说,写这个字应注意些什么。

  老师相机点拨,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户:独体字,点在竖中线上,方框要写得扁,最后一笔竖撇要立起来。

  亚:中间是两竖,两边的点和撇要向上。

  周:中间的上面是“土”,不是“士”。

  病:介绍病字旁的写法:一点居中央,一横略上扬,一撇长长的,一点低着头,一提向上方。

  (三)学生跟写、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一)出示课后*题“读读写写”中的句子,齐读。

  (二)比较“可爱的”、“高兴地”:“的”、“地”读音相同,字不一样,“的”后跟的一般是东西,“地”后跟的一般是动作。

  (三)联系生活,选择“可爱的”或“高兴地”说一句话。

  (四)把句子写下来。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3篇)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的情感。

  3、懂得珍惜友谊,培养学生用真情获得真情,用关爱赢得关爱的美好情操。

  4、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惯,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

  2、细心体会“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科、亚”等7个生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认识“科、亚”等7个生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圆】问:同学们,请想象一下,你能把这个圆变成什么?

  2、【出示:给圆上添几笔变成的一个气球】问:你们喜欢气球吗?为什么?

  3、【出示:画上笑脸的气球】再问:当你看到这样一个讨人喜欢的气球时,你的心情怎样?

  4、过渡:是啊!气球五颜六色、形状各异,还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出示:课文插图】瞧,这是一只窗前的气球。【出示课题《窗前的气球》】齐读课题。 谁有问题想问这只气球吗?(预设质疑:气球你在谁的房间窗前?你来干什么?谁把你放上来的)

  你们真能干,能提那么多问题。

  5、过渡:让我们到课文中去,请这只气球来回答你们的问题吧!

  二自读识字

  1、下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出示自读提示:

  ①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课文下面的大树叶。

  ②读不准的字音还可以问问老师或同桌。

  ③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用笔画出来。】

  2、利用识字,抓气球熟记生字。

  ①同学们读得这么热闹,瞧!生字娃娃们急得从课文里跳出来,你们想认识它们后抓到它们身上的气球吗?

  ②谁能当小老师?(出示:带拼音生字) 比比谁最棒?(去拼音抢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②“开火车”游戏巩固识字。

  ④我把字宝宝放在词语里,你们还能认出他们吗?【出示:科利亚 呆呆地 开始 猜出来 拴着 逗人】

  ⑤你能给生字娃娃找找朋友吗?【出示: 科学 科技 亚洲 亚运会 呆头呆脑 始祖 原始 猜谜 猜想 拴住 挑逗 逗号】

  3、再读课文

  同学们字认得这么好,相信你们的课文一定会读得更精彩。请你和同桌一起读读课文。

  4、老师发现大家读得特别认真,请得到表扬的同学举起手看一看,这么多,真行!哪些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该做什么?

  学生分小节轮读课文。

  5、学生评价。

  三、朗读感悟

  同学们的课文读得很流利了,老师的要求更高了:你们会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吗?让我们边读课文边在课文中找找刚才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出示质疑:气球在谁的房间窗前?它来干什么? 谁把它放上来的?】

  1、学生再读课文,释疑(气球在科利亚的病房前;给科利亚带来快乐;是科利亚的朋友们把气球放上来得)

  2、理解传染病.科利亚得了怎么样的病?什么样的病可以叫传染病? (预设:像“非典”这样的病就是传染病;会传染给别人的病。 )

  四、指导写字

  你想不想收获更多呢?让我们来写写字吧!【出示:我会写】先写什么字呢?你觉得要注意什么?学生观察发现并分析注意点。

  先描红,后临写。

  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设计意图:

  摒弃繁琐分析,重感悟体会。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已有的学*能力以及丰富的情感,去感知课文,在朗读、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达到对课文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的理解,获得对语言的深刻感受和情感的美好体验,引导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

  学*目标:

  1.认识“科、亚”等7个生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用“可爱的”、“高兴地”说句子。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谊。

  4.懂得珍惜友情,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培养爱心。

  课前准备:

  学唱歌曲《爱的奉献》;识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一)师生齐唱《爱的奉献》

  (二)师:是啊,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的心中怀着那份浓浓的爱,进入今天的课文学*。

  (三)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写会写的字。齐读课题。

  (四)师:窗前的气球代表着怎么样的爱呢?自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静听。

  (二)学生自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圈出认识的生字。

  (三)生字识记

  1.出示生字卡片,利用拼音读准字音。

  2.选其中的几个生字,给它们组组词。

  3.你觉得哪个字最好记?你是怎样记住的?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4.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想办法记住它,然后告诉全班同学。

  5.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同桌互抽识字卡片认记;听音辨字;换境认记等)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

  (一)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快速、轻声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二)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请同学帮你评一评。

  (三)男、女生接读课文,读完后简单讲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一)出示生字新词,认读巩固。

  (二)学生观察各个生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字说说,写这个字应注意些什么。

  老师相机点拨,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户:独体字,点在竖中线上,方框要写得扁,最后一笔竖撇要立起来。

  亚:中间是两竖,两边的点和撇要向上。

  周:中间的上面是“土”,不是“士”。

  病:介绍病字旁的写法:一点居中央,一横略上扬,一撇长长的,一点低着头,一提向上方。

  (三)学生跟写、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一)出示课后*题“读读写写”中的句子,齐读。

  (二)比较“可爱的”、“高兴地”:“的”、“地”读音相同,字不一样,“的”后跟的一般是东西,“地”后跟的一般是动作。

  (三)联系生活,选择“可爱的”或“高兴地”说一句话。

  (四)把句子写下来。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在预*的基础上,读准7个生字的音,会写8个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造句。

  2、反复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学*难点:

  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导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气球

  预*提纲:

  1、借助汉语拼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顺。

  2、圈出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弄清它的读音、偏旁、部首,并组词。

  导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吗?(出示:气球)

  想一想,用气球可以做哪些游戏?(踩气球、顶气球、拍气球)气球除了用来做游戏,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22课《窗前的气球》,谁来读读课题?一齐来读一遍。

  想知道窗前的气球的作用有多大吗?想就打开书本,我们一起去学*。

  二、检测预*: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其他同学纠正字音。

  2、指名朗读课文,再指名纠正。

  三、明确学*目标:(全班齐读,并记在心里。)

  四、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点拨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出示自学指导一:

  (1)自由大声读课文,圈出难读或容易读错的字或句子,用适合自己的办法解决难点,如向同桌请教、借助拼音、反复练读等。

  (2)选取其中的几个生字,给它们组词。

  (3)你觉得哪几个字最好记?你是怎样记住的?你觉得哪几个字最难记?想办法记住它,然后告诉你的同桌。

  2、学生自主学*。

  3、以学定教,精讲点拨

  (1)出示短语,在读中复现生字,为长句子的朗读铺*道路,同时积累语言。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对面的楼房呆呆地望着窗户

  可爱的'小脸摇摇摆摆地飘了上来

  米沙想的招儿开始一上一下地动起来

  拴着气球的绳子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

  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猜出来

  (2)请一位“小老师”带读,全班齐读。

  (二)再读课文,初步理解

  1、出示自学指导二

  (1)在识字的基础上快速、轻声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2)挑选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桌听,请他帮你评一评。

  (3)同桌两个齐读课文,读完后简单讲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主学*。

  3、以学定教,精讲点拨

  (1)指名读喜欢的自然段,其他同学正音并评一评。

  (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类比训练

  1、学生在田字格中跟写、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联系生活,选择“可爱的”或“高兴地”说一句话。

  六、课堂反思,归纳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怎样学会的?

  七、布置下节课预*

  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同桌讨论讨论:窗前的气球代表着什么?

  八、板书设计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北京》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北京》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播放音乐《北京欢迎你》激起兴趣,进入状态)

  1、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呀?

  2、说说自已在电视上看到的北京,请去过北京的同学说说自已印象中的北京。

  3、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北京的。板书课题,学生跟着写。

  二、初读感悟

  1、小组练读课文。请小组同学自已安排读的方式,可以齐读、个别读,也可以分段读。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

  2、出示含生字的词语,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已认识哪些词语,领大家读一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

  4、各小组轮流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也可以派代表上讲台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我国的首都在哪里?第一、五段都说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小声自已读课文,自已体会。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看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北京的美丽?

  3、再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已又认识了哪些四字词语,结合图体会“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意思,鼓励学生用自已知道的词语来形容它的美。

  4、说说自已知道的北京的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及公园。

  5、朗读感悟北京的美。

  四、再读抒情。

  1、用自已喜爱的方式读,读出喜爱与赞美。

  2、展示读,选出自已读得好的,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评

  第二课时

  一、 朗读欣赏:

  1、 1、 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还记得语文课上读过的“我爱北京,我爱*”,还记得一首歌里唱的“我爱北京*,*上太阳升”。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地聚焦于北京。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红墙、黄瓦,读到京剧、茶馆,读到胡同、四合院。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北京的美。板书课题:北京,学生跟着书写。

  2、老师范读,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已的感觉。

  3、学生读,老师欣赏。

  二、感情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部分背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同桌互相背诵、交流。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认读课后的四字词语。

  2、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并用这十个词分别组词。

  3、说说可以用哪些方法记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优、阴、坛、城、图

  熟字减偏旁;央、交、旁

  编字谜:在大房子里过冬(图)

  形*字:巾——市

  找相同点:城和坛都有土字旁;国和图都有口字框。

  4、练*书写;

  1)老师在黑板上范写“央”字,并让学生说明要注意的地方。

  2)请学生当小老师,范写交字,再评议

  3)其他生字由学生讨论该如何正确书写。,然后书空、描红、临 写。

  四、实践活动:

  1、同学们将收集到的资料放在教室里展示。

  2、交流北京有哪些变化

《北京》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4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好的部分。

  3,积累好词,了解北京的变化,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

  学*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感受祖国首都的美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说北京,导入新课

  1、说说你知道的北京。

  2、课件出示:美丽的北京。

  展现北京古老的文明和现代的文明:*广场,立交桥,颐和园,故宫,中华世纪坛……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说说你看到的北京。

  3、京多美呀!今天,我们一起出发去北京游玩。

  二、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看准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它。

  2、同桌互考生字,难记的交流认字方法,看哪组能最快记住所有的生字。

  3、学生交流认字过程中最难记的字,并启发学生自己想方法记忆。

  4、重点字教师提示并讲解:

  似:在"似的"一词中,字音为shi。

  厦:在"大厦"一词中,字音为sha。

  阔:读音为三拼的"kuo",而不是"ko"。

  5、读生字并组词。

  6、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瓦阔雄油阴交川迹优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三、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再认生字

  1,再自读课文,看谁能读得最流利。

  2,小组接力读,开展竞赛。

  3,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边读边体会,并争取把它背下来。

  四、巩固本堂所学

  1、全班抽认生字卡。

  2、小火车抽认生字并组词,学生判断正误。

  3、判断正误。

  4、听写所学四个要求会写的字并注音:

  "中央","花坛","城市"。

  第二课时

  一、复*上节课所学

  1、开火车抽认生字卡。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中央、黄瓦、宽阔、雄伟、纪念碑、柏油

  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

  立、似的、拼图、图案、大厦

  二、课文,理解内容

  1、自己读课文,最喜欢哪儿就多体会体会,并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它。

  2、走入北京,让我们细细地品味和欣赏新北京的美丽:

  第二自然段:

  ⑴齐读该段,提问:你了解了北京地什么

  ⑵你能把你了解到的画下来,再当小导游介绍给大家吗

  ⑶看着图再读,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的美。

  第三自然段:

  ⑴自己读该段,边读边想:这一段给我们介绍的是北京的什么

  ⑵听老师读,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些什么觉得怎样呢

  ⑶自己反复再读读,把你觉得美的地方勾出来,并想想它的样子。

  ⑷体会读。

  ⑸课后读一读。

  第四自然段:

  ⑴请人读,边听边想:北京还有什么(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

  ⑵老师介绍:

  是啊,北京有闻名世界的故宫,万里长城,这些宏伟壮丽的名胜古迹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北京有风景如画的颐和园,山水相映,美不胜收,到处是绿树,鲜花争奇斗艳到处盛开,就像一个美丽无比的大公园,令人留恋忘返,北京处处是凌立的高楼,一片繁荣的现代都市景象,你喜欢北京吗

  ⑶激**感再读此段。

  3,品读全文:

  ⑴首尾段齐读,中间段落分组读。

  ⑵体会感情反复品读末段。

  三、扩展活动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搜集来的关于北京的资料告诉大家。

《北京》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字。

  2、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部分。

  【教学准备】

  cai课件、课前布置学生生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北京行政图。

  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同学们把课文试着读一遍,并划出生字。

  2、读准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出示词语)

  3、轮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1、再读课文:

  ⑴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⑵请一位小朋友来试一试,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北京的哪儿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⑶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⑷指导:

  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要读准字音,要注意停顿。

  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⑴教学第二自然段:

  ①点击课件,展示*以及*广场画面和第二自然段文字。

  ②说说你看了什么?

  ③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④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解释“中央”“庄严”“矗立”等词的意思。

  ⑤小组选出代表配乐比赛朗读第二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⑵学生自主学*第三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北京马路和立交桥画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②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③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自学讨论。

  ④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解释“绿树成阴”“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⑤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⑶教学第三自然段,拓展知识:

  ①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

  ②点击课件,播放北京的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画面,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③自由组合,互相讨论看到了什么,以某个景点为例,续编一个自然段。

  ④当回“小导游”:分小组选代表上讲台演讲续编的内容,教师点击课件,配上相应的图画。“旅客”有问题,也可以向“导游”提问。

  ⑤评出“最佳导游奖”和“最佳小组合作奖”。

  四、课外延伸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搜集来的关于北京的资料告诉大家。

  五、集体配乐齐读全文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跳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3篇)

《跳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学生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我班共41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0人,他们是第一轮课改实验班级的孩子。在*四年的学*中,他们在学*方式、质疑能力、朗读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大部分同学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着自己的见解,并敢于各抒己见,表达能力比较强。在学*课文时,经常为阐明自己的观点展开激烈的辩论。经历了三年多的学*,他们已经养成课前独立预*,自主学*、合作学*的良好*惯。理解词语方法多样,有效;识字、写字能力突出,大部分同学很少出现错别字。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4、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方法。

  教具准备:

  媒体课件:(镜头一、一望无际的大海、一艘轮船,甲板上水手、孩子、猴子;镜头二、孩子追赶猴子走向最高横木摇摇晃晃;镜头三、船长举枪要射击情景;镜头四、孩子跳入大海被水手救上?醢宓那榫啊#?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谈话导入

  1、师: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阅读了《跳水》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已见)

  2、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老师要请同学来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2、师依据汇报交流板书: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点评:把握文章脉络为学**好铺垫。]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第4―6自然段。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多,不知同学们能否找出来?

  老师相信你们,请行动吧!快速浏览课文。

  (板书:孩子猴子水手船长)

  (2)师:(出示课件1。边放课件边解说)有一天,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艘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们正悠闲地站在甲板上欣赏着美丽的大海。瞧,一只猴子出来了,正和水手们取乐,可事隔一会儿,这里却发生了让人心惊肉跳的事。

  (3)(出示课件2:一个孩子摇摇晃晃地站在桅杆的顶端)

  师:同学们,你们的神态、语言已经告诉我,你们都感到这个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师:请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里哪几个自然段描写这个孩子处境很危险,找到了可以大声告诉同学们。

  (4)师:现在请大家小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小孩子处境危险,找到后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师:找得十分准确,请再读课文中描写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试一试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句子。

  (5)师:思考好了,请找自己的学*伙伴交流、讨论。

  (学*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的二、三个小组学*讨论)

  (6)师:现在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1:若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放开绳子,摇摇摆摆,走上横木,感受到孩子处境十分危险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联词只要就这段话,更深层的感悟到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更体会到孩子处境的危险,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

  预设2:若学生只抓住了正面描写的句子,没有发现这时候,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全都吓呆了这个侧面描写的句子时,引导学生再读文,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历许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险的情境)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入感悟了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7)师:同学们把刚才对课文的感悟用朗读的方式再现出来,就更棒了!

  (生朗读师引导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生练读文。)

  师:你们读文的技巧掌握得真好,太令老师欣赏了!

  (8)师:我知道此时你们非常想救这个孩子,谁有好办法?

  (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师:大家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呀,为什么呢?我现在不替你们作评判,因为学*原本就是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请再读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师:那个孩子摔到甲板上了吗?

  2、理解文中第7、8自然段。

  师:谁救了他?请同桌一起读7、8自然段,把能作为你的理由的句子划下来。

  (同桌读书讨论,生汇报。)

  师:请自己读读描写父亲和水手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能把你们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

  (引导:读船长的话时,语气坚决、语速快、声音响亮。)

  [点评: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得为方法,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发学生对学*活动的内在乐趣,使其乐学、乐问,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创造的欲望。]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师:学*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生交流)

  2、拓展练*: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跳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钩、咽”两个生字;会写“凶、脱”等八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理解“风*浪静、哭笑不得、不知所措”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继续练*写批注笔记,练*自己提问题并解答问题,练*点画重点词句并品味。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4、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师板课题——跳水)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谁跳水?为什么跳?谁让他跳?结果怎样?把这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质疑能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能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翻开课本第63页,自由朗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1)划出本课的生词,要求读准字音。

  (2)把文章读通顺、读流利,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多媒体出示词语)

  龇牙吓唬钩住顶端醒悟放肆控制凶恶呜咽(yè)

  不知所措哭笑不得风*浪静

  (提醒学生注意:“咽”是多音字,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yàn”——狼吞虎咽)

  (1)指名学生读。(主要是中下生)

  (2)齐读。

  3、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读后师生评议。(主要看是否读正确,读流利。)

  4、这篇课文有那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逼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弄清楚几个人物的关系,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三、重点品读课文3-4自然段,体会猴子的放肆,孩子的尴尬,生气。

  1、师指着板书,问:孩子为什么要追猴子?就为了那顶帽子?帽子就这么值钱吗?请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第1——4自然段,用“——”画出有关句子。

  要求:

  (1)学生读书做批注笔记。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个人收获。

  (3)在班上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写批注笔记,这样能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写写自己在读书时的看法,对理解课文有一定的帮助。)

  2、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以下句子。

  (1)“水手们都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光着头站在那里。猴子坐到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把帽子摘下来,用牙齿和爪子撕。”(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2)“指着孩子,冲着他做种种鬼脸。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声叫喊,但是它撕得更凶了。”“水手们的笑声更大了,孩子的脸红了。”(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师:此时此刻,孩子心里想什么?(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放过它……)

  (3)“猴子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孩子气急了,不停地往上追。眼看就要爬到未干的顶端了,这时猴子把身子尽量伸直,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爬到桅杆的顶端,乱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猴子的放肆到了极点,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还做着怪样逗孩子。此时孩子被惹怒,气急了。)

  3、“孩子气极了”,为了取回帽子,“他丢开桅杆,走上横木。”结果会是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四、作业:

  1、写生字。

  2、收集有关形容情况紧急或处境危险的成语。

《跳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本文的教学着眼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通过抓住课文的明线(故事情节)和暗线(情绪变化)来组织学生解读文本。在学*过程中渗透学*方法,从关键字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情境,获取真实感受,并对文本中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能有自己的想法,即与文本、与人物、与作者展开多向对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放肆、哭笑不得、不知所措”等词语。

  ②体会文中“只要……就,即使……也”句群所表述的含义。

  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人与猴之间联系理清课文层次,通过抓住孩子面部表情的变化来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具体事件来感悟人物的性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船长在危急面前沉着、冷静、果断的性格,培养学生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抓联系,了解孩子、水手、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2、体会船长在危急面前沉着、果断的性格,明白果断机智处理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课题:跳水。

  2、简介环境,简笔法勾勒实物。

  二、初读感知,获取信息

  1、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2、交流反馈,提出问题。(读懂了什么,感觉怎样)

  3、师生合作,理清线索。(抓联系、变化)

  三、研读感悟,品味体验

  1、多法导读,感受“趣”

  ①猴子生事,读出“趣”。

  ②孩子心急,体会“趣”。

  ③水手大笑,渲染“趣”。

  (在多种导读中体会猴子、孩子、水手之间的联系及故事的发生、发展。)

  2、重点研读,体验“险”。

  ①走进文本,读出“险”。

  出示“只要……就……,即使……也”的句子,个体悟读,教师引读,前后跳读。

  ②走进孩子,体验“险”。

  图文对照,体悟“摇晃、惊叫、不知所措”等词的作用。

  ③激情点化,渲染“险”。

  桅杆太高太高,横木太窄太窄,孩子摇摇晃晃太险太险,此时此刻,你能用几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孩子所面临的境况吗?

  3、对比悟读,品味“妙”。

  ①对比铺垫,突破难点,体会思维的奇妙。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在这危在旦夕的时刻,你有什么办法来救孩子呢?

  各抒己见,引发争论,对比归一(跳水是获生的唯一办法)。

  ②走进船长,感悟品质,体会方法的精妙。

  品读跳水部分,咀嚼重点词句,潜心会文(举枪命令跳水)。

  感悟船长经验丰富、临危不乱、果断机智的品质。

  四、走出文本,拓展升华

  1、回顾学法悟方法。

  抓联系、抓变化、理顺序、获启迪――学*故事情节较强的文章即然。

  2、拓展升华促迁移。

  与文中人物对话。――真情告白(对船长、对小孩、对水手说些什么?)

  3、画龙点睛留余味。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亲历了这个有趣而又惊险的故事。我们的心情还难以*静。老师最后送给你们一句话: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注意安全,考虑后果,危机时刻要沉着冷静,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坏、扎”等生字,会写“坏、松”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学*课文,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学会交友。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具: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和放风筝吗?它们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却引发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20课《纸船和风筝》。(板题)

  二、读课题,初读课文,划出难读的句子

  三、读带有本课生字的四个句子

  1、小组交流读

  2、指名读

  四、识记生字(我会读)

  1、显示生字

  2、说说识字的好办法

  3、摆字卡读

  五、做识字游戏

  1、抛魔方,读字,举字卡

  2、摘苹果

  六、我的发现:扎、抓

  七、我会写(范写扎、抓),学生练写

  八、我能读好(“乐坏了”的两段话)

  1、读第一句话,看小熊的表情,师画简笔画板书,并贴图。

  2、看松鼠的表情(乐坏了),师画简笔画板书,并贴图。

  3、生齐读第二段,学生齐读这两段(体会“乐坏了”)。

  九、师:是啊,这纸船和风筝为他俩带来了多少快乐呀,让他们成了好朋友,等他们沉浸在这幸福和快乐之中的时候,这快乐却没有了。(音乐响,师范读7-11自然段)

  1、学生读7-11段,边读边体会

  2、读“漂流”、“漂荡”这两个词,指名贴在黑板上,说说为什么这么贴(达到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读课件上显示的“漂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读“山顶上再也……”取“纸船”与“风筝”,引导体会感悟。

  4、指读自己喜欢的段。

  5、你能想象出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在心里会为小熊说些什么?(指名说)

《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塞在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课外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兄弟间的情感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这种情感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结合实际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亲情观,学*作者敢于承认错误及严厉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步骤】

  一、布置预*

  1、给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⑴1925年左右中外社会状况。

  ⑵鲁迅其人其作品其思想。

  2、查字典,落实生字词的音和义。

  3、读课文,了解大意(这个环节体现了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信息的能力目标:能运用和检索多种工具书,运用多种现代媒体接受和获取信息。)

  二、情景导入

  在大屏幕上展示课文“放风筝”的插图,同时播放《春之声》圆舞曲。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进行画面的细致描述,的大胆揣测。为课文学*设置情景,营造氛围,自然导入。

  三、整体感知

  师生在舒特曼《小夜曲》悠扬的旋律中,朗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产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

  四、合作探究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或个别回答,或集体讨论,或分组辩论。教师适时点拨,力求掀起探讨的热潮,加深对课文思想的理解。

  1、“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

  2、“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为什么?

  老师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解,步骤如下:

  ⑴如果你有弟弟会采取这种方法吗?为什么?

  ⑵如果你是弟弟会采取什么行为?为什么?

  ⑶为什么哥哥会这么做?

  ⑷为什么弟弟没有反抗?

  ⑸你认为哥哥爱弟弟吗?

  3、你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4、你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哪些困惑之处?

  (1题意在检验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效果。2题要让学生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要求学生要能联系所查资料,联系自身实际加以回答,体现新课程目标中的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张扬个性进行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历史唯物观。3题要让学生学*鲁迅知错就改,可贵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新课程教学的人文教育观。4题体现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一点,也是体现了学生学*方式中的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特征。)

  五、加深感悟

  让学生自选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进行自由诵读,进一步深切感悟课文的思想。

  六、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课文与《漫天的风筝》一文的异同的讨论。

  2、课外阅读鲁迅《朝花夕拾》、《野草》、《呐喊》中的文章,写一篇读书心得,准备开讨论会或交流会。(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文只是学生学*的一个例子,要能引导他们走出课堂,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0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教学目标】

  1.认识“坏、扎”等八个生字。会写“坏、松”等八个字,能正确使用“飘、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难点】

  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法学法】集中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好朋友,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在一起快乐吗?(学生自由介

  绍)

  2.师总结:好朋友能给你带来很多的快乐,有好朋友是件幸福、快乐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发生在两个好朋友之间的故事。

  3.板书课题:20 纸船和风筝。

  4.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昨天同学们预*了课文,下面同学们再来大声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件出示:

  松鼠住在( ),小熊住在( ),他们俩通过( )和( )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它们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 )和( )又让他们和好了。

  2.检查识字情况

  (1)看来同学们昨天预*课文很认真。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中的生字词都认识了吗?瞧:(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出示:松果 抓住 草莓 吵架 幸福

  一句话 扎风筝

  乐坏了 受不了

  (自读、指名读,结合正音)。

  (2)学*多音字:扎 了(“扎、了”是多音字,注意读音。)

  扎风筝:你真会学*,一下子就把这个字的读音读准了。还有什么词也读这个音?除了这个读音外,你还知道其他读音吗?

  出示

  zā (扎风筝)(扎辫子)

  扎 zhā (扎针)( 扎手)

  zhá (挣扎)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你们的发现牢牢地记在心里。

  乐坏了、受不了:

  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一个个都是火眼金睛,真了不起。

  (3)这些词语大家都认识了,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棒!

  (4)大家的声音真响亮。看,生字的好朋友离开了,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开火车)

  (出示)坏 扎 抓 莓 幸 福 吵 受

  3.记忆字形。

  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他们呢?看谁的办法好。

  (1)加一加:坏 扎抓吵莓(你真是一个会学*的孩子,用加一加的办法一下子记住了这么多的字。)

  (2)猜字谜:每字头上长棵草:莓!很少张口见面闹:吵

  (3)换偏旁:幅-福

  (4)形*字比较:受-爱,幸-辛

  (5)归类识字

  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抓扎”,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提手旁与手有关)

  b.你还知道哪些提手旁的字?

  (6)小结:识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最方便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方法。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研读第2-6自然段

  1.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呢?请大家读读2-6自然段,看谁能先找到答案。

  (1)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指名说(一句话:是纸船和风筝让它们俩成了好朋友。)

  2.重点学*第3第5自然段,感受“乐坏了”。

  (1)当小熊和松鼠拿到纸船和风筝的时候分别有什么表现呢?(指名说)

  课件: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A.引导朗读

  是呀,小熊拿起纸船一看,引读——乐坏了,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引读——也乐坏了。

  B.“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是呀,小熊和松鼠都乐坏了!

  (2)指导朗读,体会小熊和松鼠高兴的心情。

  A.(出示插图一、二)从图上哪里可以看出小熊和松鼠乐坏了?(引导看图说话:动作表情: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手舞足蹈,很开心,很高兴,笑得合不拢嘴。)

  B.多快乐的小熊和松鼠呀!现在,你们就是小熊,就是松鼠,你们能把自己的快乐读出来吗?(自读,指名读评议)

  3.什么原因让小熊和松鼠这么高兴?指名说。

  出示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1)再仔细看看这两段文字,除了纸船和风筝,还有什么?(松果、草莓、纸条、祝福)

  (2)是啊,他们还收到了对方的礼物和祝福呢。下面,男同学读小熊的话,女同学读松鼠的话,我们一起来体会他们高兴的`心情吧。

  4.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秘密呢!它们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2)把这两个字换一换位置,可以吗?为什么?(在水里漂用“漂”,在空中飘用“飘”。)

  (3)教师小结:你们真聪明。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4)老师这里有几个句子,请你把他们送回家吧。

  出示 漂 飘

  黄叶在空中( )荡,好像蝴蝶飞舞。

  荷花灯带着我们的祝福顺水( )流。

  彩旗在空中( )扬,真( )亮!(漂的读音)

  一阵春风吹过,桃花纷纷( )落下来。

  (二)研读第7-11自然段

  过渡:大家不仅学*认真,词语运用也准确恰当。每天清晨,小小的纸船把亲切的问候带给小熊,每天傍晚,美丽的风筝给松鼠带来深深的祝福,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可是,有一天,他们因为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1.出示句子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3.此刻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请同学们读读7-11自然段吧!

  (1)出示第8、9自然段

  (2)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段。(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既然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老师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我采访一下小松鼠和小熊。

  师:小松鼠你好,你为什么这么不高兴?你为什么还折纸船呀?

  小熊你好,我知道你和松鼠吵架了,你怎么还扎风筝呀?

  (虽然我们吵架了,可是我们都还是想着对方,还想成为好朋友。)

  4.原来是这样啊! 虽然你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1)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2)松鼠再也受不了,那他受不了——生往下接答(生汇报:感到孤独、思念、没有友情、失去朋友的痛苦)

  (3)于是,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

  a.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b.齐读。

  c.想象:纸船顺着溪流漂走了,松鼠会想什么?

  (4)他们和好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5)我们都为他们俩合好而感到高兴,我看到有的同学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松鼠也很高兴,可他为什么哭了呢?(因为小熊愿意和好)

  (6)就这样,一场误会消失了,纸船重新回到了小溪里,风筝又重新回到了天空中,他们的友情又回来了。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再读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思维

  多么感人的故事呀!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熊和松鼠说什么?

  生:朋友之间要互相原谅。

  生:朋友之间吵架要主动和好。

  五、指导书写“幸福”

  过渡:是啊,朋友之间的友谊是多么珍贵,我们要学会珍惜友谊,(板书:珍惜友谊)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体会拥有朋友的幸福。下面,就让我们用心去写好“幸福”两个字吧。

  1.分析字形

  出示“幸福”两个字,学生观察字形,提醒大家写好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幸”:上面是“土”,不是“士”,下面是羊字少了一横。

  “福”是示部旁。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写。(提醒写字姿势:提笔就是写字时;头正身直足安,要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

  4.作业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20 纸船和风筝

  小熊 松鼠

  珍惜友谊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时间流逝教材分析 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 学情分析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挪移、

  蒸融、游丝。

  知识与

  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

  便于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

  过程与 2、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方法目标 能解决的问题,在读中思考、领会,再通过小组讨

  论,解决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教学重难

  点 情感态通过学文感悟时光匆匆,懂得要珍惜时间,不度与价值观能碌碌无为,同时体会到散文的语言美。 目标 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光阴虚度的无奈

  1.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自主合作教学策略探究的学*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与 设计说明2.架设生活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

  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知情行意。

  3、让朗读成为学生学*的重要手段。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注明每个

  环节预设的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同学们,请你们大胆猜想一

  下。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按80岁

  计算,能有多少天呢?你们现在已经

  过了多少天?过去的日子你留下了

  什么?你又什么感受?

  2、课件1播放时钟的滴答声,

  学生保持安静,侧耳倾听。 引起学生对时光飞逝的思考,创设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兴趣。 培养学

  生的语文概括

  能力和发现问

  题的能力。3、课件2展示一个人的不同一、激趣

  时期的照片:儿时的照片—青年时期导入(3)。

  的照片—中年时期的照片。 通过资二、初步料交流,拓宽 (没有背景声音,速度变化:感知课文1、学生谈此学生的知识 慢--------渐快--------快)(5)。时此刻的感受。面,加深对文

  (教师引导,顺势章历史背景的 4、课件3时钟的清晰的滴答三、精读板书课题 : 匆了解。 品悟(23) 声伴随照片的中速呈现。 匆)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将朱四、配乐2、事先安排学生自主学*朗读,加深对自清的生*简介呈现在屏幕上,并且课前预*,学生介的权利和机文本的理解伴有男中音的旁白。另外,随着学生会,培养良好绍朱自清 (3)。 的介绍,将朱自清的代表性作品名呈的阅读*惯。 现,同时作品名旁附有相关的典型意

  五、课后义的插图。 让学生延伸,拓展阅充分地自读、1、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读(3)。 揣摩、细细品篇文章,用心去体会,看看你能知道味后交流,就什么,发现什么?

  2、 交流文章内容及特点。(大

  家读得真仔细,这篇文章写于1922

  年,当时,正值新文*动期间,中

  国文坛刚刚开始用白话文写文章,所

  以有些字词和现在的不太一样,但

  是,只要你能用心去读,用心体会,能深刻体会文中词句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悟性。 通过改变文章的形式

  和启发学生想充分给

  还是能明白其中的含义的。)

  3、交流作者资料。(刚才有同学说文章的语言很美,的确,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而且作者还是*文坛上有名的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看,这就是朱自清,(课件)谈谈你们对他的了解。看来,大家为了学好这一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1、师:那么,就请大家再次用心去品味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句子写的非常好,你特别喜欢或者觉得句子的含义很深刻,就多读一读,看看你能感悟到什么。

  1、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和自己的感悟。

  (2)体会语言的精妙

  多么美妙的韵律和节奏啊,老师感觉你不像在读一段文字,更像是在读一首诗。老师把文章形式变一变,就更像一首诗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象,学生更能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抓住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鼓励学生仿写,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师生合作读,拉*了师生间的距离。 通过拓展背景,更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

  理解了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有人评价朱自清的《匆匆》充满“诗情画意”,当他在读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

  少年,看着又一个春天来临,作者心情如何?(当人们心情无奈与留恋时,说话的速度会变慢,语调低沉)带着作者淡淡的伤感和惆怅再来吟一吟这首诗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文,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

  (2)这位同学很会读文,但朗读的声音不是越响亮越好,有的词句可以根据表达的意境读得轻一些,虚一些,有些则可以根据作者的感情读得重一些,看看这个句子,你认为哪些词句应该读的轻些呢,为什么?

  (3)刚才有同学不明白“头涔涔”“泪潸潸”,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从中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如何?

  (4) 再读这部分,读出作者心情。

  学*第三段

  (1) 看着八千多日子飞逝而过,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了”,那么,他的每一天的时光到底怎样过去的呢?有没有喜欢第三自然段的同学能够回答。

  读第三段,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强调拟人写法。 文章的感情后朗读,学生更能受到情感的熏陶。 配乐朗读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学生朗读激情充分流露。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2)你认为作者把时间当作什么样的人来写的? 为什么?所以,在读显示时间过的快的词语时,我们

  可以读的重一些,快一些,指名练读。

  (3)吃饭、洗手、默思,只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诗人却敏锐地看到时间的流过,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

  (4)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5)我们听到了时间轻俏、活泼的脚步声,也听到了你和诗人心灵的颤动。再读这一部分,将你与作者的共鸣读出来。

  精读第四自然段

  (1)读文,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

  (2)指导朗读:找这一段的特点(6处问句),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作者的追问在第四段喷薄而出,看看,共有几次追问?(6次)都回答了吗?师生合作读前两次追问,理解“徘徊”

  (3)难道当时的朱自*的“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吗?老师告诉你:1916年,十八岁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0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浙两省的多所中学担任国文教员。1922年,为生计所迫,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1922年,他和俞*伯等人创办了《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每到夜晚,他常常会因往事而陷入迷茫的愁绪中。有一回,他在给俞*伯的信中写道:“我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时间流逝教材分析 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 学情分析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挪移、

  蒸融、游丝。

  知识与

  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

  便于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

  过程与 2、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方法目标 能解决的问题,在读中思考、领会,再通过小组讨

  论,解决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教学重难

  点 情感态通过学文感悟时光匆匆,懂得要珍惜时间,不度与价值观能碌碌无为,同时体会到散文的语言美。 目标 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光阴虚度的无奈

  1.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自主合作教学策略探究的学*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与 设计说明2.架设生活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

  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知情行意。

  3、让朗读成为学生学*的重要手段。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注明每个

  环节预设的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同学们,请你们大胆猜想一

  下。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按80岁

  计算,能有多少天呢?你们现在已经

  过了多少天?过去的日子你留下了

  什么?你又什么感受?

  2、课件1播放时钟的滴答声,

  学生保持安静,侧耳倾听。 引起学生对时光飞逝的思考,创设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兴趣。 培养学

  生的语文概括

  能力和发现问

  题的能力。3、课件2展示一个人的不同一、激趣

  时期的照片:儿时的照片—青年时期导入(3)。

  的照片—中年时期的照片。 通过资二、初步料交流,拓宽 (没有背景声音,速度变化:感知课文1、学生谈此学生的知识 慢--------渐快--------快)(5)。时此刻的感受。面,加深对文

  (教师引导,顺势章历史背景的 4、课件3时钟的清晰的滴答三、精读板书课题 : 匆了解。 品悟(23) 声伴随照片的中速呈现。 匆)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将朱四、配乐2、事先安排学生自主学*朗读,加深对自清的生*简介呈现在屏幕上,并且课前预*,学生介的权利和机文本的理解伴有男中音的旁白。另外,随着学生会,培养良好绍朱自清 (3)。 的介绍,将朱自清的代表性作品名呈的阅读*惯。 现,同时作品名旁附有相关的典型意

  五、课后义的插图。 让学生延伸,拓展阅充分地自读、1、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读(3)。 揣摩、细细品篇文章,用心去体会,看看你能知道味后交流,就什么,发现什么?

  2、 交流文章内容及特点。(大

  家读得真仔细,这篇文章写于1922

  年,当时,正值新文*动期间,中

  国文坛刚刚开始用白话文写文章,所

  以有些字词和现在的不太一样,但

  是,只要你能用心去读,用心体会,能深刻体会文中词句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悟性。 通过改变文章的形式

  和启发学生想充分给

  还是能明白其中的含义的。)

  3、交流作者资料。(刚才有同学说文章的语言很美,的确,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而且作者还是*文坛上有名的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看,这就是朱自清,(课件)谈谈你们对他的了解。看来,大家为了学好这一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1、师:那么,就请大家再次用心去品味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句子写的非常好,你特别喜欢或者觉得句子的含义很深刻,就多读一读,看看你能感悟到什么。

  1、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和自己的感悟。

  (2)体会语言的精妙

  多么美妙的韵律和节奏啊,老师感觉你不像在读一段文字,更像是在读一首诗。老师把文章形式变一变,就更像一首诗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象,学生更能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抓住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鼓励学生仿写,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师生合作读,拉*了师生间的距离。 通过拓展背景,更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

  理解了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有人评价朱自清的《匆匆》充满“诗情画意”,当他在读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

  少年,看着又一个春天来临,作者心情如何?(当人们心情无奈与留恋时,说话的速度会变慢,语调低沉)带着作者淡淡的伤感和惆怅再来吟一吟这首诗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文,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

  (2)这位同学很会读文,但朗读的声音不是越响亮越好,有的词句可以根据表达的意境读得轻一些,虚一些,有些则可以根据作者的感情读得重一些,看看这个句子,你认为哪些词句应该读的轻些呢,为什么?

  (3)刚才有同学不明白“头涔涔”“泪潸潸”,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从中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如何?

  (4) 再读这部分,读出作者心情。

  学*第三段

  (1) 看着八千多日子飞逝而过,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了”,那么,他的每一天的时光到底怎样过去的呢?有没有喜欢第三自然段的同学能够回答。

  读第三段,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强调拟人写法。 文章的感情后朗读,学生更能受到情感的熏陶。 配乐朗读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学生朗读激情充分流露。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2)你认为作者把时间当作什么样的人来写的? 为什么?所以,在读显示时间过的快的词语时,我们

  可以读的重一些,快一些,指名练读。

  (3)吃饭、洗手、默思,只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诗人却敏锐地看到时间的流过,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

  (4)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5)我们听到了时间轻俏、活泼的脚步声,也听到了你和诗人心灵的颤动。再读这一部分,将你与作者的共鸣读出来。

  精读第四自然段

  (1)读文,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

  (2)指导朗读:找这一段的特点(6处问句),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作者的追问在第四段喷薄而出,看看,共有几次追问?(6次)都回答了吗?师生合作读前两次追问,理解“徘徊”

  (3)难道当时的朱自*的“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吗?老师告诉你:1916年,十八岁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0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浙两省的多所中学担任国文教员。1922年,为生计所迫,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1922年,他和俞*伯等人创办了《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每到夜晚,他常常会因往事而陷入迷茫的愁绪中。有一回,他在给俞*伯的信中写道:“我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理念】

  以读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在活泼、开放的课堂里自主发展。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生词,学*课文1~3自然段。

  【教学目标】

  1、学*课文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学*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师:**曾赞扬过一位作家,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朱自清先生。谁还知道有关他的资料,给大家说一说。学生汇报所搜集到的资料。

  2、朱自清一生写下了不少文字优美的散文,《匆匆》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这篇《匆匆》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汇报。

  明确学*内容,出示学*要求:

  1、学*1~3自然段,找出你自己喜欢的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喜欢,有什么感受,写上批注,有不明白的可做上记号。

  2、在小组内大声朗读,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美

  预设: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教学策略:教师问: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吗?读了这个句子有什么感受?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么?指导抓住重点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评价,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师配乐范读,学生读,感悟语言美。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教学策略:

  问:“八千多日子”有多长时间?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时间的什么特点?解释“头涔涔”“泪潸潸”,了解“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的原因,感受我的惋惜和感慨之情,指导学生朗读。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教学策略:谈谈你的感受。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他读出了作者无奈的感情了么?谁还愿意读读?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读?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读好吗?随机学*“饭碗”“伶伶俐俐”。

  老师: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原来时间就在我们洗手、吃饭、睡觉,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让我们相互配合来读读这一部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朱自清先生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是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想想我们自己,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出示仿写练*。

  4、“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能根据你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同学们在他的朗读 中听到作者在说什么?

  四、学生质疑、释疑

  五、从阅读中想开去,学生说学了这几个自然段后的感受

  六、教师总结

  七、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预*4、5自然段,有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2、仿写练*:

  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

  3、选做题:

  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板书设计】

  匆匆

  一去不返

  时间

  来去匆匆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北京》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北京》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是一座古老而又充满现代化气息的美丽城市,引发热爱和向往北京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积累“闻名中外、永垂不朽、川流不息、名胜古迹”等词语。

  3、能正确抄写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巩固顿号的用法。

  4、能按方位顺序介绍*广场及其四周、中央的主要建筑物。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第2自然段。

  教学难点:

  第2自然段中北面的主要建筑物也是按方位顺序写的,在理解了全段的方位顺序之后,应按方位顺序做再一次的梳理。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北京和*广场上主要建筑物的资料。

  2、辅助课件。

  教学时间:《教参》中是2课时,建议大家上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北京的?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课件播放“50周年国庆阅兵式”的镜头。谁知道当时这么神圣庄严、激动人心的阅兵式在哪儿举行?(板书:北京)

  2、谁去过北京?给大家说说你眼中的北京。谁还通过其他途径对北京有更多的了解呢?

  3、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妈妈的心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写得很美的文章。它能使我们更走*北京,更了解北京。

  二、读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北京,划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在交流中理解“中央、造型、新颖、闻名中外、名胜古迹”等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生字新词,预*情况。

  1、认读生字:说说哪些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耷、史、垂、坪、川、胜、峻。

  2、校对音序、结构、部首、字典页码。

  (1)说说哪些字难写易错,上黑板书写,其他学生在笔记本上写3遍:雄、矗、毯、史、迹。

  (2)说说在查字典学*时,有什么新发现?

  3、校对《词语手册》上相关作业。

  说说部分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熟读课文。

  要求:读准、读通、读顺。

  方法:自读、跟读、轻读、比读。

  五、作业巩固。

  1、抄写生字。

  2、完成《课堂作业本》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课文第1、2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广场及其四周、中央的主要建筑物,完成《课堂作业本》第6题。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学*第1自然段。

  1、听写词语。

  2、听写完“首都”后,问问首都是一个国家的什么?你知道首都北京举行过哪些重要的会议和活动?

  3、读第1自然段。

  4、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北京的?

  二、学*第2自然段。

  1、读第2自然段,*广场在北京城的什么方位?这一段按什么顺序介绍*广场?是哪几句?

  2、广场上有哪些主要建筑物?用“”,划出分别在广场的什么方位?用“﹏﹏﹏”划出。

  3、交流后出示*广场示意图,将方位词和建筑物名称写到相应位置。同时了解

  (1)*城楼是北京的象征,我们还可以在哪些地方见到它的图案?

  (2)*纪念堂、*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里陈列着什么?有什么作用?

  (3)人民*、纪念怎样的人?理解“永垂不朽”。

  4、哪几句话是写广场北面的?读一读,按什么顺序介绍?用“△”标出方位词,用“○”标出写了什么?交流后也标到示意图上。

  (1)了解华表是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

  (2)找出带顿号的句子,复*顿号的用法。看课件体会这幅由城楼、小河、石桥、华表、组成的图画的美丽、庄严。

  5、配画外音。

  中央电视台要拍一部介绍*广场的记录短片。谁想来配画外音?按方位顺序来解说*广场?

  (1)看示意图自由准备。

  (2)全班交流说、评说。

  (3)同桌互相说。(A、注意方位顺序。B、主要建筑物介绍得稍微具体些。C、注意解说的完整性。)

  三、作业巩固。

  1、完成《课堂作业本》第6题。

  2、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广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学*课文3—5段,抓住重点句子学学课文。背诵第3、4段,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

  按方位顺序简单介绍*广场。

  二、学*课文3—4自然段,找出3句句式相同的句子。(什么地方有怎样的什么和怎样的什么。)在书上用“”划出来。

  (1)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大街和造型新颖的立交桥。

  (2)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美丽的花坛。

  (3)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

  2、你喜欢哪一句?用下列方法学懂3句话。

  (1)读通句子。

  (2)抓住难理解的词学懂句意。

  (3)反复朗读,用自己喜欢的语气读出北京的美丽。

  3、交流。

  句①:重点理解“造型新颖”。

  句②:重点理解“似的”(像……一样)用上“似的”改写“天上有小船一样的月亮”。

  句③:重点理解“名胜古迹”,结合学*第4段中的第2句。

  ●朗读

  ●连读3句话,说说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物?

  ●这三句话是用同一句式写出来的。……有……的……和……的……。按这个句式来填空。

  (1)动物园里有顽皮的猴子和的。

  (2)山上有的和的。

  (3)有的和的。

  4、学*第3段中的`第2、4句,重点理解“绿树成荫”、“川流不息”。

  5、背诵第3、4自然段(结合板书)。

  三、交流信息。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北京的图片,文学资料。

  2、学了这篇课文,看了这些资料,你会情不自禁地说:!

  3、带着爱和自豪读第5自然段。

  四、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第5、6题。

  2、家庭作业:默写第3、4自然段。

《北京》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4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好的部分。

  3,积累好词,了解北京的变化,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

  学*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感受祖国首都的美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说北京,导入新课

  1、说说你知道的北京。

  2、课件出示:美丽的北京。

  展现北京古老的文明和现代的文明:*广场,立交桥,颐和园,故宫,中华世纪坛……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说说你看到的北京。

  3、京多美呀!今天,我们一起出发去北京游玩。

  二、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看准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它。

  2、同桌互考生字,难记的交流认字方法,看哪组能最快记住所有的生字。

  3、学生交流认字过程中最难记的字,并启发学生自己想方法记忆。

  4、重点字教师提示并讲解:

  似:在"似的"一词中,字音为shi。

  厦:在"大厦"一词中,字音为sha。

  阔:读音为三拼的"kuo",而不是"ko"。

  5、读生字并组词。

  6、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瓦阔雄油阴交川迹优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三、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再认生字

  1,再自读课文,看谁能读得最流利。

  2,小组接力读,开展竞赛。

  3,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边读边体会,并争取把它背下来。

  四、巩固本堂所学

  1、全班抽认生字卡。

  2、小火车抽认生字并组词,学生判断正误。

  3、判断正误。

  4、听写所学四个要求会写的字并注音:

  "中央","花坛","城市"。

  第二课时

  一、复*上节课所学

  1、开火车抽认生字卡。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中央、黄瓦、宽阔、雄伟、纪念碑、柏油

  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

  立、似的、拼图、图案、大厦

  二、课文,理解内容

  1、自己读课文,最喜欢哪儿就多体会体会,并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它。

  2、走入北京,让我们细细地品味和欣赏新北京的美丽:

  第二自然段:

  ⑴齐读该段,提问:你了解了北京地什么

  ⑵你能把你了解到的画下来,再当小导游介绍给大家吗

  ⑶看着图再读,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的美。

  第三自然段:

  ⑴自己读该段,边读边想:这一段给我们介绍的是北京的什么

  ⑵听老师读,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些什么觉得怎样呢

  ⑶自己反复再读读,把你觉得美的地方勾出来,并想想它的样子。

  ⑷体会读。

  ⑸课后读一读。

  第四自然段:

  ⑴请人读,边听边想:北京还有什么(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

  ⑵老师介绍:

  是啊,北京有闻名世界的故宫,万里长城,这些宏伟壮丽的名胜古迹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北京有风景如画的颐和园,山水相映,美不胜收,到处是绿树,鲜花争奇斗艳到处盛开,就像一个美丽无比的大公园,令人留恋忘返,北京处处是凌立的高楼,一片繁荣的现代都市景象,你喜欢北京吗

  ⑶激**感再读此段。

  3,品读全文:

  ⑴首尾段齐读,中间段落分组读。

  ⑵体会感情反复品读末段。

  三、扩展活动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搜集来的关于北京的资料告诉大家。

《北京》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字。

  2、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部分。

  【教学准备】

  cai课件、课前布置学生生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北京行政图。

  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同学们把课文试着读一遍,并划出生字。

  2、读准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出示词语)

  3、轮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1、再读课文:

  ⑴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⑵请一位小朋友来试一试,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北京的哪儿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⑶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⑷指导:

  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要读准字音,要注意停顿。

  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⑴教学第二自然段:

  ①点击课件,展示*以及*广场画面和第二自然段文字。

  ②说说你看了什么?

  ③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④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解释“中央”“庄严”“矗立”等词的意思。

  ⑤小组选出代表配乐比赛朗读第二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⑵学生自主学*第三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北京马路和立交桥画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②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③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自学讨论。

  ④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解释“绿树成阴”“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⑤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⑶教学第三自然段,拓展知识:

  ①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

  ②点击课件,播放北京的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画面,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③自由组合,互相讨论看到了什么,以某个景点为例,续编一个自然段。

  ④当回“小导游”:分小组选代表上讲台演讲续编的内容,教师点击课件,配上相应的图画。“旅客”有问题,也可以向“导游”提问。

  ⑤评出“最佳导游奖”和“最佳小组合作奖”。

  四、课外延伸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搜集来的关于北京的资料告诉大家。

  五、集体配乐齐读全文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7)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时间流逝教材分析 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 学情分析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挪移、

  蒸融、游丝。

  知识与

  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

  便于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

  过程与 2、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方法目标 能解决的问题,在读中思考、领会,再通过小组讨

  论,解决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教学重难

  点 情感态通过学文感悟时光匆匆,懂得要珍惜时间,不度与价值观能碌碌无为,同时体会到散文的语言美。 目标 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光阴虚度的无奈

  1.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自主合作教学策略探究的学*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与 设计说明2.架设生活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

  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知情行意。

  3、让朗读成为学生学*的重要手段。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注明每个

  环节预设的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同学们,请你们大胆猜想一

  下。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按80岁

  计算,能有多少天呢?你们现在已经

  过了多少天?过去的日子你留下了

  什么?你又什么感受?

  2、课件1播放时钟的滴答声,

  学生保持安静,侧耳倾听。 引起学生对时光飞逝的思考,创设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兴趣。 培养学

  生的语文概括

  能力和发现问

  题的能力。3、课件2展示一个人的不同一、激趣

  时期的照片:儿时的照片—青年时期导入(3)。

  的照片—中年时期的照片。 通过资二、初步料交流,拓宽 (没有背景声音,速度变化:感知课文1、学生谈此学生的知识 慢--------渐快--------快)(5)。时此刻的感受。面,加深对文

  (教师引导,顺势章历史背景的 4、课件3时钟的清晰的滴答三、精读板书课题 : 匆了解。 品悟(23) 声伴随照片的中速呈现。 匆)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将朱四、配乐2、事先安排学生自主学*朗读,加深对自清的生*简介呈现在屏幕上,并且课前预*,学生介的权利和机文本的理解伴有男中音的旁白。另外,随着学生会,培养良好绍朱自清 (3)。 的介绍,将朱自清的代表性作品名呈的阅读*惯。 现,同时作品名旁附有相关的典型意

  五、课后义的插图。 让学生延伸,拓展阅充分地自读、1、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读(3)。 揣摩、细细品篇文章,用心去体会,看看你能知道味后交流,就什么,发现什么?

  2、 交流文章内容及特点。(大

  家读得真仔细,这篇文章写于1922

  年,当时,正值新文*动期间,中

  国文坛刚刚开始用白话文写文章,所

  以有些字词和现在的不太一样,但

  是,只要你能用心去读,用心体会,能深刻体会文中词句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悟性。 通过改变文章的形式

  和启发学生想充分给

  还是能明白其中的含义的。)

  3、交流作者资料。(刚才有同学说文章的语言很美,的确,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而且作者还是*文坛上有名的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看,这就是朱自清,(课件)谈谈你们对他的了解。看来,大家为了学好这一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1、师:那么,就请大家再次用心去品味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句子写的'非常好,你特别喜欢或者觉得句子的含义很深刻,就多读一读,看看你能感悟到什么。

  1、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和自己的感悟。

  (2)体会语言的精妙

  多么美妙的韵律和节奏啊,老师感觉你不像在读一段文字,更像是在读一首诗。老师把文章形式变一变,就更像一首诗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象,学生更能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抓住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鼓励学生仿写,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师生合作读,拉*了师生间的距离。 通过拓展背景,更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

  理解了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有人评价朱自清的《匆匆》充满“诗情画意”,当他在读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

  少年,看着又一个春天来临,作者心情如何?(当人们心情无奈与留恋时,说话的速度会变慢,语调低沉)带着作者淡淡的伤感和惆怅再来吟一吟这首诗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文,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

  (2)这位同学很会读文,但朗读的声音不是越响亮越好,有的词句可以根据表达的意境读得轻一些,虚一些,有些则可以根据作者的感情读得重一些,看看这个句子,你认为哪些词句应该读的轻些呢,为什么?

  (3)刚才有同学不明白“头涔涔”“泪潸潸”,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从中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如何?

  (4) 再读这部分,读出作者心情。

  学*第三段

  (1) 看着八千多日子飞逝而过,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了”,那么,他的每一天的时光到底怎样过去的呢?有没有喜欢第三自然段的同学能够回答。

  读第三段,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强调拟人写法。 文章的感情后朗读,学生更能受到情感的熏陶。 配乐朗读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学生朗读激情充分流露。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2)你认为作者把时间当作什么样的人来写的? 为什么?所以,在读显示时间过的快的词语时,我们

  可以读的重一些,快一些,指名练读。

  (3)吃饭、洗手、默思,只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诗人却敏锐地看到时间的流过,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

  (4)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5)我们听到了时间轻俏、活泼的脚步声,也听到了你和诗人心灵的颤动。再读这一部分,将你与作者的共鸣读出来。

  精读第四自然段

  (1)读文,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

  (2)指导朗读:找这一段的特点(6处问句),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作者的追问在第四段喷薄而出,看看,共有几次追问?(6次)都回答了吗?师生合作读前两次追问,理解“徘徊”

  (3)难道当时的朱自*的“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吗?老师告诉你:1916年,十八岁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0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浙两省的多所中学担任国文教员。1922年,为生计所迫,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1922年,他和俞*伯等人创办了《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每到夜晚,他常常会因往事而陷入迷茫的愁绪中。有一回,他在给俞*伯的信中写道:“我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时间流逝教材分析 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 学情分析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挪移、

  蒸融、游丝。

  知识与

  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

  便于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

  过程与 2、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方法目标 能解决的问题,在读中思考、领会,再通过小组讨

  论,解决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教学重难

  点 情感态通过学文感悟时光匆匆,懂得要珍惜时间,不度与价值观能碌碌无为,同时体会到散文的语言美。 目标 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光阴虚度的无奈

  1.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自主合作教学策略探究的学*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与 设计说明2.架设生活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

  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知情行意。

  3、让朗读成为学生学*的重要手段。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注明每个

  环节预设的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同学们,请你们大胆猜想一

  下。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按80岁

  计算,能有多少天呢?你们现在已经

  过了多少天?过去的日子你留下了

  什么?你又什么感受?

  2、课件1播放时钟的滴答声,

  学生保持安静,侧耳倾听。 引起学生对时光飞逝的思考,创设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兴趣。 培养学

  生的语文概括

  能力和发现问

  题的能力。3、课件2展示一个人的不同一、激趣

  时期的照片:儿时的照片—青年时期导入(3)。

  的照片—中年时期的照片。 通过资二、初步料交流,拓宽 (没有背景声音,速度变化:感知课文1、学生谈此学生的知识 慢--------渐快--------快)(5)。时此刻的感受。面,加深对文

  (教师引导,顺势章历史背景的 4、课件3时钟的清晰的滴答三、精读板书课题 : 匆了解。 品悟(23) 声伴随照片的中速呈现。 匆)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将朱四、配乐2、事先安排学生自主学*朗读,加深对自清的生*简介呈现在屏幕上,并且课前预*,学生介的权利和机文本的理解伴有男中音的旁白。另外,随着学生会,培养良好绍朱自清 (3)。 的介绍,将朱自清的代表性作品名呈的阅读*惯。 现,同时作品名旁附有相关的典型意

  五、课后义的插图。 让学生延伸,拓展阅充分地自读、1、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读(3)。 揣摩、细细品篇文章,用心去体会,看看你能知道味后交流,就什么,发现什么?

  2、 交流文章内容及特点。(大

  家读得真仔细,这篇文章写于1922

  年,当时,正值新文*动期间,中

  国文坛刚刚开始用白话文写文章,所

  以有些字词和现在的不太一样,但

  是,只要你能用心去读,用心体会,能深刻体会文中词句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悟性。 通过改变文章的形式

  和启发学生想充分给

  还是能明白其中的含义的。)

  3、交流作者资料。(刚才有同学说文章的语言很美,的确,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而且作者还是*文坛上有名的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看,这就是朱自清,(课件)谈谈你们对他的了解。看来,大家为了学好这一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1、师:那么,就请大家再次用心去品味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句子写的非常好,你特别喜欢或者觉得句子的含义很深刻,就多读一读,看看你能感悟到什么。

  1、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和自己的感悟。

  (2)体会语言的精妙

  多么美妙的韵律和节奏啊,老师感觉你不像在读一段文字,更像是在读一首诗。老师把文章形式变一变,就更像一首诗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象,学生更能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抓住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鼓励学生仿写,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师生合作读,拉*了师生间的距离。 通过拓展背景,更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

  理解了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有人评价朱自清的《匆匆》充满“诗情画意”,当他在读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

  少年,看着又一个春天来临,作者心情如何?(当人们心情无奈与留恋时,说话的速度会变慢,语调低沉)带着作者淡淡的伤感和惆怅再来吟一吟这首诗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文,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

  (2)这位同学很会读文,但朗读的声音不是越响亮越好,有的词句可以根据表达的意境读得轻一些,虚一些,有些则可以根据作者的感情读得重一些,看看这个句子,你认为哪些词句应该读的轻些呢,为什么?

  (3)刚才有同学不明白“头涔涔”“泪潸潸”,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从中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如何?

  (4) 再读这部分,读出作者心情。

  学*第三段

  (1) 看着八千多日子飞逝而过,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了”,那么,他的每一天的时光到底怎样过去的呢?有没有喜欢第三自然段的同学能够回答。

  读第三段,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强调拟人写法。 文章的感情后朗读,学生更能受到情感的熏陶。 配乐朗读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学生朗读激情充分流露。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2)你认为作者把时间当作什么样的人来写的? 为什么?所以,在读显示时间过的快的词语时,我们

  可以读的重一些,快一些,指名练读。

  (3)吃饭、洗手、默思,只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诗人却敏锐地看到时间的流过,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

  (4)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5)我们听到了时间轻俏、活泼的脚步声,也听到了你和诗人心灵的颤动。再读这一部分,将你与作者的共鸣读出来。

  精读第四自然段

  (1)读文,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

  (2)指导朗读:找这一段的特点(6处问句),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作者的追问在第四段喷薄而出,看看,共有几次追问?(6次)都回答了吗?师生合作读前两次追问,理解“徘徊”

  (3)难道当时的朱自*的“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吗?老师告诉你:1916年,十八岁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0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浙两省的多所中学担任国文教员。1922年,为生计所迫,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1922年,他和俞*伯等人创办了《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每到夜晚,他常常会因往事而陷入迷茫的愁绪中。有一回,他在给俞*伯的信中写道:“我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一、谈话导入,引出文本

  1、同学们,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猜猜看!是的,光阴似箭,岁月匆匆,不知不觉我已经走过三十四个年头,弹指一挥间,人生的三分之一就悄无声息地过去了。我不禁想起几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

  (齐读成语)读完有什么发现吗?对于时间,你们是怎样认识的呢?

  2、是啊,时间真是个神奇的精灵!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朱自清先生曾饱含深情地写下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题目叫“匆匆”。(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1、引读:这是一篇优美而充满智慧的散文,读了以后,它会让你怦然心动、豁然开朗。想不想读?课文就在你们的手里,读起来吧!边读边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与大家分享。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倾听、指导。

  3、初读感悟

  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细致地读了一遍课文。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说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什么?凭直觉,你觉得朱自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你觉得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的心情怎么样?

  4、小结:虚度光阴、无可奈何、前途不明、伤感彷徨,这些复杂的心情,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朱自清有,其实你有,我也有。让我们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

  5、朗读展示,适时评议,注意评价的引导性、激励性。

  三、探究阅读,批注文本

  1、引导:

  时间在我们的朗读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但这是不够的!波尔克说过:“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吃饭要细嚼慢咽,读书也要认真阅读,细心体会。真正的阅读,应该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思考。

  下面,让我们轻声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课文中写得精彩的地方,或者是你感受很深的地方,然后在旁边写上你最想说的话。可以是对优美词句的欣赏,可以是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也可以是阅读时的感受和联想,还可以是对作者朱自清先生的质疑问难……每位同学可以重点选择2处,认真阅读,细心体会。

  2、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点、批注,与课文、作者对话;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思考中去。

  四、师生对话,解读文本

  刚才的阅读过程,我们同学都非常投入。许多同学读得好,想得深,写得更是美。下面,我们就来交流阅读的感受和体会,老师非常愿意倾听你们心灵的声音!

  五、言语运用,拓展文本

  1、联想延伸:

  一篇好的散文往往能让人浮想联翩。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引导交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教师示范:“时间与生命同在。珍惜时间,我们的生命就会日益充实;善待时间,我们的生命必将走向成功。”──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告诉你们,它的作者就是──远在天边,*在眼前,我自己!

  3、学生创作: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对于时间都有一份自己独到的思考与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沉思一分钟,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时间的认识。(交流、评议。)

  六、总结全文。

  1、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肯定产生了一些疑问。对于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时间就是这样的来去匆匆,不知不觉,40分钟的一节课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

  2、总结:

  此时此刻,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奥斯特洛夫斯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