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7》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作7》教学设计1

  设计思路

  学写“读后感”是从读到写的升华,要有感首先要先读,只有在读的基础上,才能有感而发。为了唤起学生写的欲望,先从故事导入,激发兴趣,然后以聊天的形式谈谈自己对印象最深的文章或书籍的感受,又借鉴例文,铺路搭桥,让学生轻轻松松用我笔写我感。通过讲评*作,让学生懂得好文章是不断修改出来的。

  教学目标

  1.学写读后感,能文通字顺地表达阅读文章、书籍后真实的体会与感受。

  2.通过读写结合,积累情感体验,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惯。

  3.让学生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应该努力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写读后感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课件:成语故事《盲人摸象》。

  2.看完你们最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有自己的见解,也联系实际谈了自己真实的感想,谈得也很深刻,这说明我们的同学不简单,有自己的想法。一个短短的故事里就蕴涵着这么深的道理,当我们在读完一篇文章的时候,一样的都会有体会,有感想,如果把这些体会和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板书:读后感)大家不要觉得写读后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它就是把读文章或书籍后产生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略加评述就可以了。

  二、交流搭桥

  1.师:听故事有这么独到的见解,*时大家看了不少文章一定有更深刻的感受,想想,自己看过的文章、书籍,有哪一篇或哪一本给你的印象最深,与组上同学交流交流。

  2.课件出示说的要求:

  (1)简介文章、书籍的主要内容。

  (2)哪一点印象最深,为什么?如是文章中一句话或一段话,最好成绩能背诵。

  (3)联系实际,说说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对需要指导的要予以帮助。

  3.学生在组上交流、介绍自己的一些阅读体会,教师偶尔参与,倾听学生发言,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4.师:今天我们还要在这里开展一个“小小读书交流会”。现在邀请几位同学向大家推荐自己最爱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

  生1:我印象中最深的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文章谱写了一首父爱的赞歌,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父亲对儿子的爱及真诚的诺言,为儿子提供了信赖和力量源泉,儿子充满了对父亲的信任,对生存的希望,对他人的关爱。

  生2: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写的是鲁滨逊漂流到一座孤岛上,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走出了这座孤岛,说明了人的意志可以战胜一切。

  生3:我喜欢的是《麻雀》这篇文章,老麻雀那种无私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觉得我妈妈也有点像那只老麻雀,无私地爱着我,长大后,我一定要好好孝顺妈妈。

  生4:我读完《麻雀》这篇课文后,却有不同的感受,它使我想起我的小邻居,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妈妈就抛弃了她,现在她跟着她的老奶奶一起生活,非常可怜。我觉得她还不如那只小麻雀,因为她没有妈妈的爱,我也觉得她妈妈不如那只老麻雀。

  师:你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样一篇文章,大家的经历不同感受也就不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说出你独特的感受。

  学生继续发言。

  三、借鉴点拨

  1.读后感就是在读懂一篇文章之后,对你有所启发,有所感动,有时是对整篇文章而言,有时也可能是对文章的某一点有感想。读后感应当以“感”为主,以“叙”为铺。下面是一个学生写的读后感的片段,同学们边看边思考:片段中哪些是对原文的“叙述”,哪些是从原文中发出的“感想”?

  《马克思的好学精神》读后感:

  马克思十分重视学*外国语言,在他五十岁的时候之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学会了饿文,实在了不起。我学*英文已经一年多的时间,别说精通,就连基本的语法和单词也是稀里糊涂的,主要是*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惯,读得不认真。我想,反正将来也不当什么翻译,何必花这么大力气学外语呢?,马克思说:“外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这句话我要牢牢记住。

  2.学生说“叙述”和“感想”部分,然后告诉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思想、学*实际或现实生活方面的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情,写自己的体会。

  3.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几篇例文,看看读后感的布局谋篇与语言表达都有什么特点。(出示例文,分析探究)

  小组派代表汇报:

  生1:我们组发现,这几篇文章的语言特点不同,有的特别朴实,有的很抒情。

  生2:我们组发现,这几篇文章的开头有所不同,有的直接引用文章的语句,有的是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阅读后的感受。

  生3:我们还发现,这几篇读后感,都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空话、套话很少,看完后,感觉很亲切。

  师小结: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学*,事实上不同的感受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4.通过范文的分析,掌握读后感的一段套路:“引——议——联——结”。

  四、自主*作

  1.要求:从读过的文章中选一篇你印象最深的,最有感触的。写之前先想想这篇文章的内容,告诉我们什么,再选择你的感受点来写。(如这一学期刚学的《挑山工》、《我的泊父鲁迅先生》、《再见了,亲人》等,也可以是课外的读物。)

  2.学生写读后感,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推敲》的故事吗?知道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唐代诗人贾岛作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僧敲月下门”,在大诗人韩愈的指点下,将“推”字改成了“敲”字。)

  2.师: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里面有一个字,诗人经过二十多次修改才满意了,你们知道是哪个字吗?

  (引导学生知道是“绿”字,并略讲一下“绿”字的精妙之处。)

  3.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古人是非常注意修改自己的作品的,难怪他们说“文章不厌百遍改”呢。古人尚且如此,今人也不例外,大文豪鲁迅先生这样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修改是写作多么重要的环节啊。

  二、复*要求

  指名说说本次*作的要求:读了文章、书籍有体会、有感想,把这些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首先要读懂这篇文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写读后感,可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某一点,比如文章的重点句子、段落写体会。

  三、*作总评

  这次的*作训练是写“读后感”,要求大家选择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或书籍,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大部分同学都按要求去做了,而且语言风格各异,感受很有独特性,有的写课本里自己最有感触的文章,有的写课外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文章或书籍等等,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讲评作文。

  四、片段赏析

  1.和每次作文一样,虽然佳作不是每个同学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作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精彩之笔,现在,我们请这些优秀语录的作者本人来读一读这篇文章,在座的`其他同学就以欣赏的心态来倾听,看看哪些地方可圈可点。

  2.学生读*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3.学生听完后随机说说这些片断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学*。

  4.教师总评。

  五、指点江山

  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许多优秀的前辈们都是我们很好的榜样,语言学家老舍先生就有“一字不苟”的美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都来当一回“语言学家”。

  2.出示一篇典型文章请学生点评,并帮助修改。

  (1)你觉得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存在不足?想一想该怎么改?看看谁有一双慧眼。

  (2)出示具体修改要求,供参考:

  A.文章有没有真实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想。

  B.选材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

  C.文章的语言是否通顺、有条理,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让人看了明白。

  3.学生讨论后反馈。(同桌或小组)派代表读合作修改后的文章,其他同学相机提建议或看法。

  4.教师归纳:修改作文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作文的内容,包括选材是否恰当,详略是否得当,前后是否矛盾、重复等;二是作文中的语言文字,包括语句是否通顺,文字是否正确,标点符号是否规范准确等。

  六、修改作文

  学生先进行自改,自改后可与同桌或附*的朋友交换互改,共同提高修改水*。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次的*作训练不仅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去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怎样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还懂得了怎样去修改自己的文章,我为大家感到高兴,并衷心地希望大家今后多与好书交朋友,多写读后感,做一个有思想、有情趣的人。

《*作7》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2、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准确把握图意,通过合理、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具体、生动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看一段音乐画面

  2、看后问:听着动人的音乐,看着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想法呢?

  (鸟儿的生活多么幸福。大自然生机勃勃,多美啊!鸟儿为我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生活是多么美好,可是,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不禁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当我睁开眼睛,我看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出示照片1)

  二、指导写照片1

  1、刚才还是鲜活的家燕现在怎么样了?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前,任老师提三个要求:

  (1)仔细观察家燕的神态动作

  (2)合理想象家燕的内心世界3

  (3)、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哪位同学愿意先来说说看(家燕倒在马路上,可能已经死了……)

  师述:(1)你观察得比较仔细,想象也很合理,几个词用得很好。

  (2)你说得更精彩了,准确得描述了照片所展示的场景。

  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下面,老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把你想说的写在稿纸上,我们来比一比,谁写得最感人!请注意:如果你能写满两行字的就在这段旁边给自己打一颗星,写三行的打上两颗星,多写一行多加一颗星,课结束后我们比比谁得的星最多)

  3、评价:

  谁先来朗读你写的文章?

  师述:这位同学观察比较仔细,想象也很合理,表达准确感人。

  谁再来?

  师述:这位同学写得更生动了,几个词传神得写出了家燕的神态和动作。

  过渡:看到那只家燕倒在马路上,其他的家燕有什么表现呢?你们看:依次出示照片

  三、指导写文章的重点段

  1、请同学们围成小小组,分别说说你们看到的情景。说的时候请注意三点(指着板书说)

  2、哪一组同学先来谈谈?

  师述:说得不错。

  谁再来?

  师述:说得更感人了。

  3、给出每幅图的主要内容。

  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把你的感受写下来。这次你能写满五行就给自己加一颗星,多写一行多加一颗星。

  4、谁再来交流:

  师述:这位同学能准确把握图意,想象大胆丰富,叙述具体生动。

  谁再来:

  师述:这位同学的表现同样很出色,他能用心去感受家燕的内心世界,表达生动感人,文章再现了照片情景。

  四、结尾、加合适的题目

  过渡:同学们,看了这些画面,你想到了什么?说说看?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给文章定个题目呢?任老师把同学们说的题目罗列了一下,看看能不能从中选择合适你的题目,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定。

  五、总结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打动我们心灵的画面与场景,今天我们看的这些照片就是一位四年级同学抓拍的镜头。假如我们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这些真实的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养成记生活笔记的好*惯,那么不仅能打动你自己,还能打动更多的人,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作7》教学设计3

  设计思路

  学写“读后感”是从读到写的升华,要有感首先要先读,只有在读的基础上,才能有感而发。为了唤起学生写的欲望,先从故事导入,激发兴趣,然后以聊天的形式谈谈自己对印象最深的文章或书籍的感受,又借鉴例文,铺路搭桥,让学生轻轻松松用我笔写我感。通过讲评*作,让学生懂得好文章是不断修改出来的。

  教学目标

  1.学写读后感,能文通字顺地表达阅读文章、书籍后真实的体会与感受。

  2.通过读写结合,积累情感体验,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惯。

  3.让学生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应该努力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写读后感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课件:成语故事《盲人摸象》。

  2.看完你们最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有自己的见解,也联系实际谈了自己真实的感想,谈得也很深刻,这说明我们的同学不简单,有自己的想法。一个短短的故事里就蕴涵着这么深的道理,当我们在读完一篇文章的时候,一样的都会有体会,有感想,如果把这些体会和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板书:读后感)大家不要觉得写读后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它就是把读文章或书籍后产生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略加评述就可以了。

  二、交流搭桥

  1.师:听故事有这么独到的见解,*时大家看了不少文章一定有更深刻的感受,想想,自己看过的文章、书籍,有哪一篇或哪一本给你的印象最深,与组上同学交流交流。

  2.课件出示说的要求:

  (1)简介文章、书籍的主要内容。

  (2)哪一点印象最深,为什么?如是文章中一句话或一段话,最好成绩能背诵。

  (3)联系实际,说说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对需要指导的要予以帮助。

  3.学生在组上交流、介绍自己的一些阅读体会,教师偶尔参与,倾听学生发言,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4.师:今天我们还要在这里开展一个“小小读书交流会”。现在邀请几位同学向大家推荐自己最爱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

  生1:我印象中最深的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文章谱写了一首父爱的赞歌,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父亲对儿子的爱及真诚的诺言,为儿子提供了信赖和力量源泉,儿子充满了对父亲的信任,对生存的希望,对他人的关爱。

  生2: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写的是鲁滨逊漂流到一座孤岛上,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走出了这座孤岛,说明了人的意志可以战胜一切。

  生3:我喜欢的是《麻雀》这篇文章,老麻雀那种无私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觉得我妈妈也有点像那只老麻雀,无私地爱着我,长大后,我一定要好好孝顺妈妈。

  生4:我读完《麻雀》这篇课文后,却有不同的感受,它使我想起我的小邻居,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妈妈就抛弃了她,现在她跟着她的老奶奶一起生活,非常可怜。我觉得她还不如那只小麻雀,因为她没有妈妈的爱,我也觉得她妈妈不如那只老麻雀。

  师:你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样一篇文章,大家的经历不同感受也就不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说出你独特的感受。

  学生继续发言。

  三、借鉴点拨

  1.读后感就是在读懂一篇文章之后,对你有所启发,有所感动,有时是对整篇文章而言,有时也可能是对文章的某一点有感想。读后感应当以“感”为主,以“叙”为铺。下面是一个学生写的读后感的片段,同学们边看边思考:片段中哪些是对原文的“叙述”,哪些是从原文中发出的“感想”?

  《马克思的好学精神》读后感:

  马克思十分重视学*外国语言,在他五十岁的时候之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学会了饿文,实在了不起。我学*英文已经一年多的时间,别说精通,就连基本的语法和单词也是稀里糊涂的,主要是*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惯,读得不认真。我想,反正将来也不当什么翻译,何必花这么大力气学外语呢?,马克思说:“外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这句话我要牢牢记住。

  2.学生说“叙述”和“感想”部分,然后告诉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思想、学*实际或现实生活方面的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情,写自己的体会。

  3.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几篇例文,看看读后感的布局谋篇与语言表达都有什么特点。(出示例文,分析探究)

  小组派代表汇报:

  生1:我们组发现,这几篇文章的语言特点不同,有的特别朴实,有的很抒情。

  生2:我们组发现,这几篇文章的开头有所不同,有的直接引用文章的语句,有的是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阅读后的感受。

  生3:我们还发现,这几篇读后感,都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空话、套话很少,看完后,感觉很亲切。

  师小结: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学*,事实上不同的感受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4.通过范文的分析,掌握读后感的一段套路:“引——议——联——结”。

  四、自主*作

  1.要求:从读过的文章中选一篇你印象最深的,最有感触的。写之前先想想这篇文章的内容,告诉我们什么,再选择你的感受点来写。(如这一学期刚学的《挑山工》、《我的泊父鲁迅先生》、《再见了,亲人》等,也可以是课外的读物。)

  2.学生写读后感,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推敲》的故事吗?知道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唐代诗人贾岛作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僧敲月下门”,在大诗人韩愈的指点下,将“推”字改成了“敲”字。)

  2.师: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里面有一个字,诗人经过二十多次修改才满意了,你们知道是哪个字吗?

  (引导学生知道是“绿”字,并略讲一下“绿”字的精妙之处。)

  3.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古人是非常注意修改自己的作品的,难怪他们说“文章不厌百遍改”呢。古人尚且如此,今人也不例外,大文豪鲁迅先生这样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修改是写作多么重要的环节啊。

  二、复*要求

  指名说说本次*作的要求:读了文章、书籍有体会、有感想,把这些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首先要读懂这篇文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写读后感,可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某一点,比如文章的重点句子、段落写体会。

  三、*作总评

  这次的`*作训练是写“读后感”,要求大家选择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或书籍,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大部分同学都按要求去做了,而且语言风格各异,感受很有独特性,有的写课本里自己最有感触的文章,有的写课外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文章或书籍等等,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讲评作文。

  四、片段赏析

  1.和每次作文一样,虽然佳作不是每个同学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作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精彩之笔,现在,我们请这些优秀语录的作者本人来读一读这篇文章,在座的其他同学就以欣赏的心态来倾听,看看哪些地方可圈可点。

  2.学生读*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3.学生听完后随机说说这些片断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学*。

  4.教师总评。

  五、指点江山

  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许多优秀的前辈们都是我们很好的榜样,语言学家老舍先生就有“一字不苟”的美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都来当一回“语言学家”。

  2.出示一篇典型文章请学生点评,并帮助修改。

  (1)你觉得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存在不足?想一想该怎么改?看看谁有一双慧眼。

  (2)出示具体修改要求,供参考:

  A.文章有没有真实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想。

  B.选材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

  C.文章的语言是否通顺、有条理,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让人看了明白。

  3.学生讨论后反馈。(同桌或小组)派代表读合作修改后的文章,其他同学相机提建议或看法。

  4.教师归纳:修改作文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作文的内容,包括选材是否恰当,详略是否得当,前后是否矛盾、重复等;二是作文中的语言文字,包括语句是否通顺,文字是否正确,标点符号是否规范准确等。

  六、修改作文

  学生先进行自改,自改后可与同桌或附*的朋友交换互改,共同提高修改水*。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次的*作训练不仅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去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怎样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还懂得了怎样去修改自己的文章,我为大家感到高兴,并衷心地希望大家今后多与好书交朋友,多写读后感,做一个有思想、有情趣的人。


《*作7》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作7》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作7》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作7》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2、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准确把握图意,通过合理、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具体、生动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看一段音乐画面

  2、看后问:听着动人的音乐,看着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想法呢?

  (鸟儿的生活多么幸福。大自然生机勃勃,多美啊!鸟儿为我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生活是多么美好,可是,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不禁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当我睁开眼睛,我看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出示照片1)

  二、指导写照片

  1、刚才还是鲜活的家燕现在怎么样了?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前,任老师提三个要求:

  (1)仔细观察家燕的神态动作

  (2)合理想象家燕的内心世界3

  (3)、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哪位同学愿意先来说说看(家燕倒在马路上,可能已经死了……)

  师述:(1)你观察得比较仔细,想象也很合理,几个词用得很好。

  (2)你说得更精彩了,准确得描述了照片所展示的场景。

  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下面,老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把你想说的写在稿纸上,我们来比一比,谁写得最感人!请注意:如果你能写满两行字的就在这段旁边给自己打一颗星,写三行的打上两颗星,多写一行多加一颗星,课结束后我们比比谁得的星最多)

  3、评价:

  谁先来朗读你写的文章?

  师述:这位同学观察比较仔细,想象也很合理,表达准确感人。

  谁再来?

  师述:这位同学写得更生动了,几个词传神得写出了家燕的神态和动作。

  过渡:看到那只家燕倒在马路上,其他的家燕有什么表现呢?你们看:依次出示照片

  三、指导写文章的重点段

  1、请同学们围成小小组,分别说说你们看到的情景。说的时候请注意三点(指着板书说)

  2、哪一组同学先来谈谈?

  师述:说得不错。

  谁再来?

  师述:说得更感人了。

  3、给出每幅图的主要内容。

  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把你的感受写下来。这次你能写满五行就给自己加一颗星,多写一行多加一颗星。

  4、谁再来交流:

  师述:这位同学能准确把握图意,想象大胆丰富,叙述具体生动。

  谁再来:

  师述:这位同学的表现同样很出色,他能用心去感受家燕的内心世界,表达生动感人,文章再现了照片情景。

  四、结尾、加合适的题目

  过渡:同学们,看了这些画面,你想到了什么?说说看?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给文章定个题目呢?任老师把同学们说的题目罗列了一下,看看能不能从中选择合适你的题目,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定。

  五、总结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打动我们心灵的画面与场景,今天我们看的这些照片就是一位四年级同学抓拍的镜头。假如我们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这些真实的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养成记生活笔记的好*惯,那么不仅能打动你自己,还能打动更多的人,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作7》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观察漫画,以“坐井观天”为题写一篇童话故事。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读懂漫画表达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作兴趣。

  1.激发写作兴趣。

  谈一谈现代科学技术,共同感受现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2.科技改变这我们的生活,为了形象的说明这个道理,一位漫画家画了一幅这样的漫画。

  3. 温*井底之蛙的故事。

  这只见识浅短的青蛙从此成为大家议论的对象,现在这只青蛙怎么样了呢?

  二、指导看图,明确图意。

  1.自主观察,整体感知大意,全班交流。

  2.教师指导:

  A、不同的角度:小鸟和青蛙

  B、观察内容:青蛙的衣着服饰、姿态表情,揣摩他看到小鸟时的心情变化。

  小鸟动作姿态,揣摩小鸟看到井中事、物后的心里变化和感受。

  井中的陈设:手提电脑、电话、*板电视、排列整齐的书籍、宽阔的写字台、红色的靠背椅、整洁的井壁……

  C、观察的顺序。

  D、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小鸟会提出哪些问题?青蛙会怎么回答?青蛙会问什么?

  表演后指导片段练*:(注意对话形式不要太单一)

  三、谋篇布局

  1.这幅漫画仅画了故事的主干,在青蛙与小鸟对话之前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全班交流。

  以小鸟活动为线索。以青蛙活动为线索。以陈述者为线索。

  3.补充:小鸟和青蛙还是当年的还是他们的后裔呢?

  四、学生*作、打草稿。

  五、誊写

《*作7》教学设计3

  设计思路

  学写“读后感”是从读到写的升华,要有感首先要先读,只有在读的基础上,才能有感而发。为了唤起学生写的欲望,先从故事导入,激发兴趣,然后以聊天的形式谈谈自己对印象最深的文章或书籍的感受,又借鉴例文,铺路搭桥,让学生轻轻松松用我笔写我感。通过讲评*作,让学生懂得好文章是不断修改出来的。

  教学目标

  1.学写读后感,能文通字顺地表达阅读文章、书籍后真实的体会与感受。

  2.通过读写结合,积累情感体验,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惯。

  3.让学生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应该努力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写读后感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课件:成语故事《盲人摸象》。

  2.看完你们最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有自己的见解,也联系实际谈了自己真实的感想,谈得也很深刻,这说明我们的同学不简单,有自己的想法。一个短短的故事里就蕴涵着这么深的道理,当我们在读完一篇文章的时候,一样的都会有体会,有感想,如果把这些体会和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板书:读后感)大家不要觉得写读后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它就是把读文章或书籍后产生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略加评述就可以了。

  二、交流搭桥

  1.师:听故事有这么独到的见解,*时大家看了不少文章一定有更深刻的感受,想想,自己看过的文章、书籍,有哪一篇或哪一本给你的印象最深,与组上同学交流交流。

  2.课件出示说的要求:

  (1)简介文章、书籍的主要内容。

  (2)哪一点印象最深,为什么?如是文章中一句话或一段话,最好成绩能背诵。

  (3)联系实际,说说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对需要指导的要予以帮助。

  3.学生在组上交流、介绍自己的一些阅读体会,教师偶尔参与,倾听学生发言,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4.师:今天我们还要在这里开展一个“小小读书交流会”。现在邀请几位同学向大家推荐自己最爱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

  生1:我印象中最深的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文章谱写了一首父爱的赞歌,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父亲对儿子的爱及真诚的诺言,为儿子提供了信赖和力量源泉,儿子充满了对父亲的信任,对生存的希望,对他人的关爱。

  生2: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写的是鲁滨逊漂流到一座孤岛上,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走出了这座孤岛,说明了人的意志可以战胜一切。

  生3:我喜欢的是《麻雀》这篇文章,老麻雀那种无私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觉得我妈妈也有点像那只老麻雀,无私地爱着我,长大后,我一定要好好孝顺妈妈。

  生4:我读完《麻雀》这篇课文后,却有不同的感受,它使我想起我的小邻居,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妈妈就抛弃了她,现在她跟着她的老奶奶一起生活,非常可怜。我觉得她还不如那只小麻雀,因为她没有妈妈的爱,我也觉得她妈妈不如那只老麻雀。

  师:你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样一篇文章,大家的经历不同感受也就不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说出你独特的感受。

  学生继续发言。

  三、借鉴点拨

  1.读后感就是在读懂一篇文章之后,对你有所启发,有所感动,有时是对整篇文章而言,有时也可能是对文章的某一点有感想。读后感应当以“感”为主,以“叙”为铺。下面是一个学生写的读后感的片段,同学们边看边思考:片段中哪些是对原文的“叙述”,哪些是从原文中发出的“感想”?

  《马克思的好学精神》读后感:

  马克思十分重视学*外国语言,在他五十岁的时候之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学会了饿文,实在了不起。我学*英文已经一年多的时间,别说精通,就连基本的语法和单词也是稀里糊涂的,主要是*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惯,读得不认真。我想,反正将来也不当什么翻译,何必花这么大力气学外语呢?,马克思说:“外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这句话我要牢牢记住。

  2.学生说“叙述”和“感想”部分,然后告诉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思想、学*实际或现实生活方面的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情,写自己的体会。

  3.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几篇例文,看看读后感的布局谋篇与语言表达都有什么特点。(出示例文,分析探究)

  小组派代表汇报:

  生1:我们组发现,这几篇文章的语言特点不同,有的特别朴实,有的很抒情。

  生2:我们组发现,这几篇文章的开头有所不同,有的直接引用文章的语句,有的是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阅读后的感受。

  生3:我们还发现,这几篇读后感,都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空话、套话很少,看完后,感觉很亲切。

  师小结: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学*,事实上不同的感受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4.通过范文的分析,掌握读后感的一段套路:“引——议——联——结”。

  四、自主*作

  1.要求:从读过的文章中选一篇你印象最深的,最有感触的。写之前先想想这篇文章的内容,告诉我们什么,再选择你的感受点来写。(如这一学期刚学的《挑山工》、《我的泊父鲁迅先生》、《再见了,亲人》等,也可以是课外的读物。)

  2.学生写读后感,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推敲》的故事吗?知道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唐代诗人贾岛作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僧敲月下门”,在大诗人韩愈的指点下,将“推”字改成了“敲”字。)

  2.师: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里面有一个字,诗人经过二十多次修改才满意了,你们知道是哪个字吗?

  (引导学生知道是“绿”字,并略讲一下“绿”字的精妙之处。)

  3.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古人是非常注意修改自己的作品的,难怪他们说“文章不厌百遍改”呢。古人尚且如此,今人也不例外,大文豪鲁迅先生这样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修改是写作多么重要的环节啊。

  二、复*要求

  指名说说本次*作的要求:读了文章、书籍有体会、有感想,把这些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首先要读懂这篇文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写读后感,可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某一点,比如文章的重点句子、段落写体会。

  三、*作总评

  这次的*作训练是写“读后感”,要求大家选择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或书籍,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大部分同学都按要求去做了,而且语言风格各异,感受很有独特性,有的写课本里自己最有感触的文章,有的写课外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文章或书籍等等,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讲评作文。

  四、片段赏析

  1.和每次作文一样,虽然佳作不是每个同学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作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精彩之笔,现在,我们请这些优秀语录的作者本人来读一读这篇文章,在座的其他同学就以欣赏的心态来倾听,看看哪些地方可圈可点。

  2.学生读*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3.学生听完后随机说说这些片断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学*。

  4.教师总评。

  五、指点江山

  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许多优秀的前辈们都是我们很好的榜样,语言学家老舍先生就有“一字不苟”的美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都来当一回“语言学家”。

  2.出示一篇典型文章请学生点评,并帮助修改。

  (1)你觉得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存在不足?想一想该怎么改?看看谁有一双慧眼。

  (2)出示具体修改要求,供参考:

  A.文章有没有真实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想。

  B.选材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

  C.文章的语言是否通顺、有条理,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让人看了明白。

  3.学生讨论后反馈。(同桌或小组)派代表读合作修改后的文章,其他同学相机提建议或看法。

  4.教师归纳:修改作文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作文的内容,包括选材是否恰当,详略是否得当,前后是否矛盾、重复等;二是作文中的语言文字,包括语句是否通顺,文字是否正确,标点符号是否规范准确等。

  六、修改作文

  学生先进行自改,自改后可与同桌或附*的朋友交换互改,共同提高修改水*。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次的*作训练不仅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去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怎样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还懂得了怎样去修改自己的文章,我为大家感到高兴,并衷心地希望大家今后多与好书交朋友,多写读后感,做一个有思想、有情趣的人。


《*作7》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作7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作7教学设计1

  设计思路

  学写“读后感”是从读到写的升华,要有感首先要先读,只有在读的基础上,才能有感而发。为了唤起学生写的欲望,先从故事导入,激发兴趣,然后以聊天的形式谈谈自己对印象最深的文章或书籍的感受,又借鉴例文,铺路搭桥,让学生轻轻松松用我笔写我感。通过讲评*作,让学生懂得好文章是不断修改出来的。

  教学目标

  1.学写读后感,能文通字顺地表达阅读文章、书籍后真实的体会与感受。

  2.通过读写结合,积累情感体验,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惯。

  3.让学生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应该努力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写读后感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课件:成语故事《盲人摸象》。

  2.看完你们最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有自己的见解,也联系实际谈了自己真实的感想,谈得也很深刻,这说明我们的同学不简单,有自己的想法。一个短短的故事里就蕴涵着这么深的道理,当我们在读完一篇文章的时候,一样的都会有体会,有感想,如果把这些体会和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板书:读后感)大家不要觉得写读后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它就是把读文章或书籍后产生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略加评述就可以了。

  二、交流搭桥

  1.师:听故事有这么独到的见解,*时大家看了不少文章一定有更深刻的感受,想想,自己看过的文章、书籍,有哪一篇或哪一本给你的印象最深,与组上同学交流交流。

  2.课件出示说的要求:

  (1)简介文章、书籍的主要内容。

  (2)哪一点印象最深,为什么?如是文章中一句话或一段话,最好成绩能背诵。

  (3)联系实际,说说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对需要指导的要予以帮助。

  3.学生在组上交流、介绍自己的一些阅读体会,教师偶尔参与,倾听学生发言,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4.师:今天我们还要在这里开展一个“小小读书交流会”。现在邀请几位同学向大家推荐自己最爱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

  生1:我印象中最深的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文章谱写了一首父爱的赞歌,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父亲对儿子的爱及真诚的诺言,为儿子提供了信赖和力量源泉,儿子充满了对父亲的信任,对生存的希望,对他人的关爱。

  生2: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写的是鲁滨逊漂流到一座孤岛上,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走出了这座孤岛,说明了人的意志可以战胜一切。

  生3:我喜欢的是《麻雀》这篇文章,老麻雀那种无私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觉得我妈妈也有点像那只老麻雀,无私地爱着我,长大后,我一定要好好孝顺妈妈。

  生4:我读完《麻雀》这篇课文后,却有不同的感受,它使我想起我的小邻居,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妈妈就抛弃了她,现在她跟着她的老奶奶一起生活,非常可怜。我觉得她还不如那只小麻雀,因为她没有妈妈的爱,我也觉得她妈妈不如那只老麻雀。

  师:你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样一篇文章,大家的经历不同感受也就不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说出你独特的感受。

  学生继续发言。

  三、借鉴点拨

  1.读后感就是在读懂一篇文章之后,对你有所启发,有所感动,有时是对整篇文章而言,有时也可能是对文章的某一点有感想。读后感应当以“感”为主,以“叙”为铺。下面是一个学生写的读后感的片段,同学们边看边思考:片段中哪些是对原文的“叙述”,哪些是从原文中发出的“感想”?

  《马克思的好学精神》读后感:

  马克思十分重视学*外国语言,在他五十岁的时候之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学会了饿文,实在了不起。我学*英文已经一年多的时间,别说精通,就连基本的语法和单词也是稀里糊涂的,主要是*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惯,读得不认真。我想,反正将来也不当什么翻译,何必花这么大力气学外语呢?,马克思说:“外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这句话我要牢牢记住。

  2.学生说“叙述”和“感想”部分,然后告诉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思想、学*实际或现实生活方面的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情,写自己的体会。

  3.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几篇例文,看看读后感的布局谋篇与语言表达都有什么特点。(出示例文,分析探究)

  小组派代表汇报:

  生1:我们组发现,这几篇文章的语言特点不同,有的特别朴实,有的很抒情。

  生2:我们组发现,这几篇文章的开头有所不同,有的直接引用文章的语句,有的是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阅读后的感受。

  生3:我们还发现,这几篇读后感,都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空话、套话很少,看完后,感觉很亲切。

  师小结: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学*,事实上不同的感受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4.通过范文的分析,掌握读后感的一段套路:“引——议——联——结”。

  四、自主*作

  1.要求:从读过的文章中选一篇你印象最深的,最有感触的。写之前先想想这篇文章的内容,告诉我们什么,再选择你的感受点来写。(如这一学期刚学的《挑山工》、《我的泊父鲁迅先生》、《再见了,亲人》等,也可以是课外的读物。)

  2.学生写读后感,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推敲》的故事吗?知道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唐代诗人贾岛作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僧敲月下门”,在大诗人韩愈的指点下,将“推”字改成了“敲”字。)

  2.师: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里面有一个字,诗人经过二十多次修改才满意了,你们知道是哪个字吗?

  (引导学生知道是“绿”字,并略讲一下“绿”字的精妙之处。)

  3.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古人是非常注意修改自己的作品的,难怪他们说“文章不厌百遍改”呢。古人尚且如此,今人也不例外,大文豪鲁迅先生这样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修改是写作多么重要的环节啊。

  二、复*要求

  指名说说本次*作的要求:读了文章、书籍有体会、有感想,把这些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首先要读懂这篇文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写读后感,可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某一点,比如文章的重点句子、段落写体会。

  三、*作总评

  这次的*作训练是写“读后感”,要求大家选择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或书籍,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大部分同学都按要求去做了,而且语言风格各异,感受很有独特性,有的写课本里自己最有感触的文章,有的写课外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文章或书籍等等,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讲评作文。

  四、片段赏析

  1.和每次作文一样,虽然佳作不是每个同学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作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精彩之笔,现在,我们请这些优秀语录的作者本人来读一读这篇文章,在座的其他同学就以欣赏的心态来倾听,看看哪些地方可圈可点。

  2.学生读*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3.学生听完后随机说说这些片断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学*。

  4.教师总评。

  五、指点江山

  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许多优秀的前辈们都是我们很好的榜样,语言学家老舍先生就有“一字不苟”的美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都来当一回“语言学家”。

  2.出示一篇典型文章请学生点评,并帮助修改。

  (1)你觉得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存在不足?想一想该怎么改?看看谁有一双慧眼。

  (2)出示具体修改要求,供参考:

  A.文章有没有真实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想。

  B.选材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

  C.文章的语言是否通顺、有条理,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让人看了明白。

  3.学生讨论后反馈。(同桌或小组)派代表读合作修改后的文章,其他同学相机提建议或看法。

  4.教师归纳:修改作文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作文的内容,包括选材是否恰当,详略是否得当,前后是否矛盾、重复等;二是作文中的语言文字,包括语句是否通顺,文字是否正确,标点符号是否规范准确等。

  六、修改作文

  学生先进行自改,自改后可与同桌或附*的朋友交换互改,共同提高修改水*。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次的*作训练不仅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去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怎样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还懂得了怎样去修改自己的文章,我为大家感到高兴,并衷心地希望大家今后多与好书交朋友,多写读后感,做一个有思想、有情趣的人。


《*作7》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作7》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作7》教学设计1

  训练内容:

  元旦期间,大家少不了走亲串友,少不了和家人、同学一起玩。这学期快结束了,回忆这学期的学*生活,更有许多值得写的事,如帮助别人的事,取得成功的事,使自己后悔的事,幼稚可笑的事。选择一件事写下来,要求叙事清楚,重点突出。

  作文题目:一件值得写的事

  教学目标:

  一、能读懂《写春联》,感知内容,体会写法。

  二、能做到叙事清楚,重点突出。

  三、能写出值得写的原因,并从中建立道德观念、产生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四、能激发*作兴趣,鼓励学生自由地说,生动地写。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读懂《写春联》,把握本次教学的要求。学生,复*第十册*作《记一件难忘的事》,课前每个学生写三件本学期经历的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元旦期间,大家少不了走亲串友,免不了和家人、同学一起玩。这学期快结束了,回忆这学期的学*生活,更有许多值得写的事,如帮助别人的事,取得成功的事,使自己后悔的事,幼稚可笑的事。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2、学生回忆、自由地练说。

  二、比较发现,明确要求

  1、今天,请同学们把它写下来,与别人分享,题目是《一件值得写的事》。

  2、学生自读思考:这次*作有什么要求?

  3、讨论明确。(1)有一定的价值。(2)叙事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进一步思考:《一件值得写的事》和《记一件难忘的事》相比较,共同点在哪儿?不同点在哪儿。

  5、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共同点:所记的都是事,且都只要写“一件”事,不是几件事。不同点:前者侧重于“难忘”,印象特别深刻,在时间上一般离现在较远,但仍然记得十分清楚,值得回味。而后者侧重于“值得写”,必须是对自己、对别人都有教育意义的,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个启示。)

  三、回顾生活,选择材料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学期中,有哪些值得写的事?你准备写哪件事?并说清楚写这件事的原因。

  2、学生思考,并参加交流。

  3、师生评价是否符合写作要求。教师根据事情对学生相机地进行思想教育。若学生谈了要写同学助人为乐时,教师及时指出:“这件事选得好,反映了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一鲜明的中心思想。”为学生的选材点明思想意义,同时赞扬高尚的道德行为,在学生心灵中树立美好的形象。若学生谈到要写和邻居家发生的事时,教师指出:“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宽厚为怀……”并鼓励学生:“只要认识到自己错了,大家都会原谅你的。”这样的点拨,深中肯綮,学生会领悟到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4、学生确定写作的内容,编写作提纲。

  四、学*例文,感知写法

  1、有一位小作者也写了一件值得写的事——《写春联》,写得具体、生动,重点突出,字里行间还透出节日的欢快!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她成功的秘诀。

  2、学生轻读例文,思考练*。

  (1)《写春联》的起因是_________,经过是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

  (2)“连眉毛尖尖上都是笑”和哪句相呼应?有什么好处?

  (3)文章重点写了“对话”,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4)你认为还有什么地方值得学*?

  3、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应当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抓住重点——值得写的原因,详细地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注意首尾呼应,画龙点睛。

  五、运用写法,独立创作

  1、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写法,结合自己的感受,把刚才确定的内容写下来。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相互修改。

  六、推荐发表,展示风采

  1、小组推荐佳作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赏析,教师对共性问题再作指导,并抓住积极因素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对写做错事的同学,既从写法上评论,又从思想上评论。比如对写《悔不该……》的同学,教师应说:“一个人应该有诚实的美德。现在你能把这件事写出来,说明你还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2、学生再次修改。

  3、教师推荐优秀作文至各报刊、杂志发表。

  教学设计评析:

  作文教学不单是语言文字和写作方法的训练,同时也是思想认识和道德品格的训练。通过作文的训练,不仅要使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观点,使他们在作文过程中建立道德观念、产生道德情感,从而在生活实践中规范道德行为。本课设计遵循叶老“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的教学思想,在作文教学中坚持文品和人品的结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在指导审题中,引导学生明确*作目的.。抓住“值得写”这个题眼,启发学生确定文章的内容。教师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做了适时的、恰当的点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写这篇作文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件事来“赞扬一种精神”或“说明一个道理”,“吸取一个教训,”“给人一个启示”。确定了育人的导向,把学生的写作动机引向认识事理的轨道,增强了他们认识事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二,在指导选材时,注意把握德育契机。在指导选材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学生的行为性质和认识趋向,相机渗透思想教育,既体现了作文的要求,也提出了做人的原则。

  第三,在评改草稿中,强化德育效果。教师在评论草稿时,既从写法上评论,又从思想上评论。在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怎样认识事物,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认识的直接流露;行如其人,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听其言观其行,及时端正学生的认识,强化德育效果,使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事物能力同步发展。

《*作7》教学设计2

  训练内容:

  元旦期间,大家少不了走亲串友,少不了和家人、同学一起玩。这学期快结束了,回忆这学期的学*生活,更有许多值得写的事,如帮助别人的事,取得成功的事,使自己后悔的事,幼稚可笑的事。选择一件事写下来,要求叙事清楚,重点突出。

  作文题目:一件值得写的事

  教学目标:

  一、能读懂《写春联》,感知内容,体会写法。

  二、能做到叙事清楚,重点突出。

  三、能写出值得写的原因,并从中建立道德观念、产生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四、能激发*作兴趣,鼓励学生自由地说,生动地写。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读懂《写春联》,把握本次教学的要求。学生,复*第十册*作《记一件难忘的事》,课前每个学生写三件本学期经历的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元旦期间,大家少不了走亲串友,免不了和家人、同学一起玩。这学期快结束了,回忆这学期的学*生活,更有许多值得写的事,如帮助别人的事,取得成功的事,使自己后悔的事,幼稚可笑的事。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2、学生回忆、自由地练说。

  二、比较发现,明确要求

  1、今天,请同学们把它写下来,与别人分享,题目是《一件值得写的事》。

  2、学生自读思考:这次*作有什么要求?

  3、讨论明确。(1)有一定的价值。(2)叙事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进一步思考:《一件值得写的事》和《记一件难忘的事》相比较,共同点在哪儿?不同点在哪儿。

  5、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共同点:所记的都是事,且都只要写“一件”事,不是几件事。不同点:前者侧重于“难忘”,印象特别深刻,在时间上一般离现在较远,但仍然记得十分清楚,值得回味。而后者侧重于“值得写”,必须是对自己、对别人都有教育意义的,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个启示。)

  三、回顾生活,选择材料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学期中,有哪些值得写的事?你准备写哪件事?并说清楚写这件事的原因。

  2、学生思考,并参加交流。

  3、师生评价是否符合写作要求。教师根据事情对学生相机地进行思想教育。若学生谈了要写同学助人为乐时,教师及时指出:“这件事选得好,反映了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一鲜明的中心思想。”为学生的选材点明思想意义,同时赞扬高尚的道德行为,在学生心灵中树立美好的形象。若学生谈到要写和邻居家发生的事时,教师指出:“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宽厚为怀……”并鼓励学生:“只要认识到自己错了,大家都会原谅你的。”这样的点拨,深中肯綮,学生会领悟到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4、学生确定写作的内容,编写作提纲。

  四、学*例文,感知写法

  1、有一位小作者也写了一件值得写的事——《写春联》,写得具体、生动,重点突出,字里行间还透出节日的欢快!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她成功的秘诀。

  2、学生轻读例文,思考练*。

  (1)《写春联》的起因是_________,经过是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

  (2)“连眉毛尖尖上都是笑”和哪句相呼应?有什么好处?

  (3)文章重点写了“对话”,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4)你认为还有什么地方值得学*?

  3、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应当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抓住重点——值得写的原因,详细地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注意首尾呼应,画龙点睛。

  五、运用写法,独立创作

  1、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写法,结合自己的感受,把刚才确定的内容写下来。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相互修改。

  六、推荐发表,展示风采

  1、小组推荐佳作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赏析,教师对共性问题再作指导,并抓住积极因素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对写做错事的同学,既从写法上评论,又从思想上评论。比如对写《悔不该……》的同学,教师应说:“一个人应该有诚实的美德。现在你能把这件事写出来,说明你还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2、学生再次修改。

  3、教师推荐优秀作文至各报刊、杂志发表。

  教学设计评析:

  作文教学不单是语言文字和写作方法的训练,同时也是思想认识和道德品格的训练。通过作文的训练,不仅要使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观点,使他们在作文过程中建立道德观念、产生道德情感,从而在生活实践中规范道德行为。本课设计遵循叶老“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的教学思想,在作文教学中坚持文品和人品的结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在指导审题中,引导学生明确*作目的。抓住“值得写”这个题眼,启发学生确定文章的内容。教师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做了适时的、恰当的点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写这篇作文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件事来“赞扬一种精神”或“说明一个道理”,“吸取一个教训,”“给人一个启示”。确定了育人的导向,把学生的写作动机引向认识事理的轨道,增强了他们认识事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二,在指导选材时,注意把握德育契机。在指导选材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学生的行为性质和认识趋向,相机渗透思想教育,既体现了作文的要求,也提出了做人的原则。

  第三,在评改草稿中,强化德育效果。教师在评论草稿时,既从写法上评论,又从思想上评论。在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怎样认识事物,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认识的直接流露;行如其人,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听其言观其行,及时端正学生的认识,强化德育效果,使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事物能力同步发展。

《*作7》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观察漫画,以“坐井观天”为题写一篇童话故事。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读懂漫画表达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作兴趣。

  1.激发写作兴趣。

  谈一谈现代科学技术,共同感受现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2.科技改变这我们的生活,为了形象的说明这个道理,一位漫画家画了一幅这样的漫画。

  3. 温*井底之蛙的'故事。

  这只见识浅短的青蛙从此成为大家议论的对象,现在这只青蛙怎么样了呢?

  二、指导看图,明确图意。

  1.自主观察,整体感知大意,全班交流。

  2.教师指导:

  A、不同的角度:小鸟和青蛙

  B、观察内容:青蛙的衣着服饰、姿态表情,揣摩他看到小鸟时的心情变化。

  小鸟动作姿态,揣摩小鸟看到井中事、物后的心里变化和感受。

  井中的陈设:手提电脑、电话、*板电视、排列整齐的书籍、宽阔的写字台、红色的靠背椅、整洁的井壁……

  C、观察的顺序。

  D、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小鸟会提出哪些问题?青蛙会怎么回答?青蛙会问什么?

  表演后指导片段练*:(注意对话形式不要太单一)

  三、谋篇布局

  1.这幅漫画仅画了故事的主干,在青蛙与小鸟对话之前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全班交流。

  以小鸟活动为线索。以青蛙活动为线索。以陈述者为线索。

  3.补充:小鸟和青蛙还是当年的还是他们的后裔呢?

  四、学生*作、打草稿。

  五、誊写


《*作7》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总结,归纳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记住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相关的乘法计算。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体验自编口诀成功的乐趣。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练一练第3题用的算式和卡片。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谈话,交流学生见过的瓢虫,然后通过课件资料让学生了解有关瓢虫的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瓢虫吗?说一说: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见过瓢虫?是什么样子的?

  让有实际经历的学生充分交流。然后,放介绍瓢虫的课件资料。

  2.让学生观察素材上的情景图,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哪些数学信息?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信息的机会。

  师:通过大家讨论、看课件,我们知道了瓢虫是一种昆虫。全球大约有5000种。瓢虫身上的色彩及花纹各有不同。其中有一种瓢虫因为它身上有七个黑点,所以叫做七星瓢虫。七星瓢虫是一种益虫。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们。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页上的图。

  学生翻书看图。

  师:观察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图上画的有瓢虫、丝瓜(可能有人说黄瓜)和瓜叶等。

  ●每只瓢虫的身上都有七个点。

  ●都是七星瓢虫,一个叶子上有2只七星瓢虫,一个叶子上有3只七星瓢虫,还有两个叶子上各有一只瓢虫。

  ●瓜叶上一共有7只瓢虫。

  ●有两根丝瓜。

  二、合作学*

  1.师生共同完成7×1的算式和“一七得七”的口诀。然后教师提出小组合作,总结7的乘法口决的要求。要给学生充分讨论合作的时间。

  师:我们已经学过2~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就利用七星瓢虫身上的七个星来学*7的乘法口诀。

  (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想一想:1只瓢虫身上有七个点,写成乘法算式是7×1,口诀是什么?

  生:一七得七。

  师:对,那么2只瓢虫身上有几个点?怎样列乘法算式?可以总结出什么口诀?3只瓢虫身上一共有多少个点?4只、5只、6只、7只呢?现在请小组合作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

  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各组写出的算式和编出的口诀。一个小组说,其它组可补充或提出不同的意见。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教师随机板书并给予正确引导。

  师:哪组同学想把你们整理的乘法算式和口诀汇报给大家听?

  学生说时,教师板书。

  生:我们根据2只瓢虫14个星,列出乘法算式:7×2=14,口诀:二七一十四。

  师:哪个组有不同意见?

  生:我们组先写出7+7=14,再写出7×2=14,最后总结出口诀:二七一十四。

  师:都可以先写出加法等式,可以直观看到2只瓢虫一共有14个黑点,直接写出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结合学生的交流,完成板书。

  3.观察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说一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然后讨论一下如果总结某一句口诀该怎么办?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弄清每句口诀的来源。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类推学*新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大家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吗?赶快用掌声把她请出来吧!(课件出示:白雪公主)她的好朋友是谁?(七个小矮人)今天是白雪公主的生日,小矮人们想邀请小朋友一起为白雪公主唱支生日歌,愿意吗?(课件:小矮人们联欢的场景,并配上“生日快乐”音乐)。

  看,细心的小矮人们也为白雪公主准备了像老师这样的小礼物,出示袋装的七巧板。(介绍七巧板)

  2、聪明的小矮人每人都用自己的七巧板拼了一个美丽的图案送给白雪公主。老师悄悄地把他们拿到我们的课堂上了。(出示七个图案)。

  3、白雪公主收到礼物,非常高兴,可是她想知道小矮人一共送了多少个图形,大家有办法帮帮她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活动一:探究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1、小朋友们,把你想到的先写在练*本上,写完后可跟同桌交流交流。

  2、组织汇报交流,师板书。

  7+7+7+7+7+7+7+7=

  7×7=

  3、哪种方法简单?(乘法)。想知道7×7等于多少,就要用到乘法口诀,引出本节数学课题: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4、讨论交流,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解决了白雪公主的难题,大家真厉害。

  活动二:交流7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

  1、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你觉得哪句最好记?是怎么记的?有没有觉得不好记的?谁来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他?

  2、生交流方法。

  3、用刚才介绍的好方法再记一遍。

  4、请“小老师”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图、摆学具、动作等表示一个乘法口诀,有困难可找小伙伴一起研究,也可请老师参加。

  5、“猜一猜”游戏。(一个学生说表示的方式与内容,另一个学生猜猜是哪句口诀。)

  6、师:“7的乘法口诀”都记住了吗?一起背给小公主听听吧!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游戏:变魔术。(看口诀说算式,看算式说口诀)

  2、当邮递员送信。

  3、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的呢?

  (1)出示古诗《赠刘景文》。

  (2)生想:一个星期有7天,两个星期…

  (3)有一种昆虫和7有关。(七星瓢虫)仿照数青蛙,我们一起数数七星瓢虫:一只瓢虫一张嘴,七个星星六条腿。

  四、小结。

  这节课你开心吗?最开心的是什么?还想说些什么?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科书第72页7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学*的基础上进行学*的。乘法口诀是学*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作用。本节课重点是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口决在数量上和数目上有所增大,记忆难度增加,解决问题,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困难。教学中需要尊重学生的基础和经验,在把握教材特点的基础上,灵活地使用,合理的挖掘教学资源,才能凸显课堂实效性,彰显课堂精彩和活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7的乘法口诀的验证过程,加深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和理解。

  2、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对7的乘法口诀记忆较为熟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新知的质疑、探究、验证、类推以及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强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对7的乘法口诀验证方法的探究。

  2、计算和应用。

  【课前准备】预*7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

  口算练*:1~6的乘法

  二、新授

  1、通过预*你知道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是哪几句?

  2、那你知道这些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谁能用这些图片,边摆边说?

  发现:口诀的前2个字表示几个几,后面表示它们是多少?

  3、观察口诀,你还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后一句口诀总比前面的一句多7.

  可以应用这样的规律帮助大家记忆7的乘法口诀。

  4、记忆7的乘法口诀

  师生对口令、生生同位对口令

  5、应用口诀

  (1)转转盘,转到7乘几,口算并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2)大家一起做。数学书P73的第2、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括号应填几:

  ( )×7=28 7×( )=7 7×( )=49 ……

  (4)看图列式

  (5)解决问题

  ①每人每天需要喝6杯水,一星期需要几杯水?

  ②每天有7节课,一星期一共上多少节课?

  ③同学们做队列表演,排成6行,每行7人,共有多少人参加表演?其中男同学有24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

  (6)趣味练*:

  (7)数学游戏:乘法扑克


《*作7》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作4》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作4》教学设计1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大量查阅材料,以便充分而详尽地获取材料,对于查阅得来的有关资料,按书上所提问题的顺序写下来。

  2.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作指示”,讨论交流,明确这是介绍菊花有关知识的作文,不能写成看菊展的参观记或是菊花的状物作文。

  3.要提醒学生不要罗列资料,而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和特点比较鲜明的作重点介绍,其他的则应略写。

  [教学要求]

  1.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身边事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2.运用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逐步养成查阅资料、观察事物的*惯。

  3.在实实在在的训练过程中,学*将查询的资料与观察所得整理成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

  难点:指导学生将查得的资料,有选择地、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作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查找资料

  2.作菊花幻灯片或图片。

  [指导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金秋时节,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五彩纷呈的菊花把秋天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姿,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要去参观菊展,漫步在菊花的海洋中,看着千姿百态的菊花争奇斗艳,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菊花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卉。令我们自豪的是,菊花的故乡就在我们*。今天,我们好好地了解一下菊花,写一写菊花。

  二、组织讨论,明确写法

  1.自由读*作提示,想一想,本次*作有什么要求。

  2.同桌讨论交流:本次*作要写什么?怎样才能写好这篇作文?

  3.师引导学生归纳写作要求:

  (1)查阅资料,弄清菊花原产于哪个国家,人们根据花瓣、花型把它分成多少类、多少型?你认识几种菊花?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的花瓣、花型有什么特点?

  (2)按上面问题的顺序写。

  (3)选择自己熟悉的菊花写,要有详有略。

  三、指导观察图片

  1.出示:银针、苍龙爪;狮子须、紫矛、金绣球、鸳鸯菊等几种菊花图片。

  2.观察思考: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和姿态怎样?

  3.同学们还认识哪些菊花,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

  四、交流查阅资料情况。

  1.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哪些关于菊花的知识?

  2.阅读。教师将关于菊花的参考资料印发给学生阅读。

  菊花,原产于*,是*传统栽培名花之一。传至国外后用为世界著名花卉。菊花以扦插繁殖为主,亦可嫁接,育种可用种子繁殖。菊花的品种多达数千种。1982年*菊花学术讨论会将菊花分为5类30型,5类即*瓣类、匙瓣类、管瓣类、畸瓣类和桂瓣类。花型也多种多样,有宽带型、荷花型、莲花型、球型、松针型、垂丝型等。

  3.讨论。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菊花的哪些知识?

  五、练*说话

  1.按问题的顺序,说说你对菊花的了解。

  2.同桌互说。

  3.指名学生说,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说好菊花瓣、花型的特点。

  六、学生写稿,教师巡回辅导,指导学生准确用词

  七、评讲

  1.指名学生谈自己的*作,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并给予评点。

  2.学生对照*作要求,修改*作。

  八、誊写

《*作4》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 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3、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 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着的情感,理解对和*得呼唤。

  5、 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的感受一下吧!

  二、 学*“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 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 小组学*: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 学生书写“读读写写”得词语。

  4、 师听写

  三、 学*“我的发现”

  1、 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 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得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 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 教师小节。

  四、 学*“日积月累”

  1、 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 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 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 总结:流传千古的词语中,能看到*的历史和文化,能让我们多日积月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 触景生情

  1、 搜集残酷战争相片。

  2、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相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 真情表达

  1、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相片,展开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 指导观察和表达

  a、 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1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 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以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 在说得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三、课外延伸

  搜集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讲给你的朋友听。

《*作4》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评析交流材料,动手完成编故事初稿,指导*作修改。

  过程与方法

  根据*时积累,利用小组合作优势,充分发挥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要有丰富而合理的联想

  教学难点:

  修改*作

  教学方法:

  指导

  教学流程:

  一、开心点评

  1.导入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分小组交流了我们编写故事的精彩片段,也一起赏析了几篇佳作,这节课我们先分小组对交流的材料进行评析。

  2.方法指导:

  重点点评*作可供借鉴和修改的地方,学生放开手脚,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是闪光点,就要发现,只要是认为有改进的地方,就提出自己的建议。

  3.学生分小组自由点评交流的材料。

  二、实践练*

  学生进行编故事练*,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修改

  1.教师根据本次*作要求,确定修改方向。

  (1)故事是否有趣?是否按组合的句子内容编写?

  (2)内容是否完整?

  (3)作者是否充分发挥了合理想象?

  (4)是否有错别字?能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学生根据以上方法对自己编写的故事进行修改,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抄写修改好后的*作。


《*作7》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作》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作》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本次安排了看多幅图*作。教材出示了四幅图,并配上了例文《打预防针》。通过“*作要点讨论”的提示,揭示了*作的要领:看多幅图*作要“根据图意”加上适当“想象”,把事情写得“连贯”、“具体”。最后,又出示了四幅图,要求看懂图意,仿照例文的写法,连贯、具体地说、写《打油》的故事。

  教学重点:

  看懂图意,连贯讲述。

  教学难点:

  想象事情经过。把事情写得连贯、具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对照读懂例文《打预防针》,初步感知看多幅图的方法。

  2、按“*作要点讨论”的提示,通过讨论,领会看多幅图*作要“根据图意”加上适当“想象”,把事情写得“连贯”、“具体”的要领。

  3、按照作业的要求,看懂四幅图的图意,仿照例文《打预防针》的写法,连贯、具体地说、写《打油》的故事。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行为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出示上学期曾经写过的几幅图

  2、小结: 看明白图意,还要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把作文写得生动、具体、连贯。说说多幅图写作要求

  二、指导看图,口述图意

  1、出示挂图

  2、看看例文是怎么写的。按顺序说说每幅图画了什么,连起来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懂例文

  1、师读例文

  2、小结:先把每幅图的意思看明白,再把这几幅图连起来,想一想这四幅图画的是什么事。

  3、例文除了写清了图意,还写了什么?

  4、小结: 在明白图意的基础上,要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讨论交流:哪些文字内容可以从画面上看出来?用“——”划出来。自己读例文,想一想哪些文字是画面里没有,但可以通过画面想象出来的?用“~~”划出来。

  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行为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四、讨论明法

  1、指名读“*作要点讨论”

  2、小结:①看懂每幅图的意思②把几幅图连起来,看主要画的是什么事。③加以合理的想象思考:看多幅图*作的关键和方法是什么?同桌讨论。

  五、迁移仿作

  1、指名读要求

  2、指导学生把四幅图连起来,说说画了一件什么事。

  3、看清每幅图的意思,突出重点,抓住细节,展开想象,随机指导

  4、练*把故事完整地说一说。交流:这次*作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指名说逐幅交流同桌互说、指名说、自己练说评议

  六、*作教师巡回指导各自*作

《*作》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指导学生完成*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了解,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要有丰富而合理的联想

  教学难点:

  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方法:

  指导

  教学流程:

  一、开心点评

  1、导入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分小组交流了练笔成果,也一起赏析了几篇佳作,这节课我们先分小组对交流的材料进行评析。

  2、方法指导:

  重点点评*作可供借鉴和修改的地方,学生可畅所欲言,不必拘束,只要是闪光点,就要发现,只要是认为有改进的地方,就提出自己的建议。

  3、学生分小组自由点评交流的材料。

  二、实践练*

  学生进行*作练*,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修改

  1、教师指导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

  (1)想象是否合理?

  (2)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3)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4)是否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

  2、学生根据以上方法对自己的*作进行修改,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抄写修改好后的*作。

《*作》教学设计3

  *作目标:

  1、看例图,读例文,了解图文的主要内容。

  2、阅读“*作要点提示”,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3、根据“*作要求”,完成看多幅图作文。

  作文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画面,学*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取个名字吗?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洁说说图的意思。

  (1)妈妈给儿子穿上棉衣。

  (2)一棵小树在寒风中发抖。

  (3)两个小朋友为小树捆稻草。

  (4)小树也穿上了棉衣。

  4.师生共同观察第二幅图上的景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

  (1)要交代小树所在的地方。

  (2)要描写小树在寒风中的样子。

  (3)想象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4)引导学生看图口述。

  5.阅读全文。

  6.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观察画面,运用要点,分图口述

  1.分别观察这两组图,说说每组三幅图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给这件事加个题目,给图中人物起个名字。

  2.观察组图中第一幅图:说说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观察组图中第二幅图:他们做了什么,想象他们可能会说什么,适当描述人物的表情。

  4.观察组图中第三幅图:结果怎样?(同样结合人物的表情、动作来写,合理想象人物的语言。)

  三、积累词汇,理解运用

  自言自语姹紫嫣红兴奋不已优美典雅

  得意洋洋耷拉脑袋抓耳挠腮目不转睛

  灵机一动夜以继日身心投入专心致志

  一丝不苟悄无声息喜上眉梢无言以对

  (1)指名读

  (2)师生共同理解

  (3)指名说说这些词的意思或用法

  (4)齐读

  四、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同桌先看图口述

  2.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师生点评

  4.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指导誉写

  第二课时

  一、教师再次叙述三幅图的内容。

  二、学生练*看图写作,教师行间巡视,板书学生不会写的字。

  三、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文稿写好后,同桌同学相互读稿,提出修改的地方。

  2、选两名学生的*作点评。

  3、修改文稿。

  四、指导誊写。

  五、批改记录:

  第三课时

  一、评讲内容。

  1、如何根据图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

  2、多幅图作文,怎么样把图与图之间进行连贯。

  3、评价等的作文。

  4、强调双引号的用法。

  5、订正错别字。

  二、评讲过程。

  重点:评析优作和双引号的用法。


《*作7》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7)

——《*作4》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作4》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评析交流材料,动手完成编故事初稿,指导*作修改。

  过程与方法

  根据*时积累,利用小组合作优势,充分发挥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要有丰富而合理的联想

  教学难点:

  修改*作

  教学方法:

  指导

  教学流程:

  一、开心点评

  1.导入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分小组交流了我们编写故事的精彩片段,也一起赏析了几篇佳作,这节课我们先分小组对交流的`材料进行评析。

  2.方法指导:

  重点点评*作可供借鉴和修改的地方,学生放开手脚,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是闪光点,就要发现,只要是认为有改进的地方,就提出自己的建议。

  3.学生分小组自由点评交流的材料。

  二、实践练*

  学生进行编故事练*,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修改

  1.教师根据本次*作要求,确定修改方向。

  (1)故事是否有趣?是否按组合的句子内容编写?

  (2)内容是否完整?

  (3)作者是否充分发挥了合理想象?

  (4)是否有错别字?能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学生根据以上方法对自己编写的故事进行修改,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抄写修改好后的*作。

《*作4》教学设计2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大量查阅材料,以便充分而详尽地获取材料,对于查阅得来的有关资料,按书上所提问题的顺序写下来。

  2.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作指示”,讨论交流,明确这是介绍菊花有关知识的作文,不能写成看菊展的参观记或是菊花的状物作文。

  3.要提醒学生不要罗列资料,而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和特点比较鲜明的作重点介绍,其他的则应略写。

  [教学要求]

  1.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身边事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2.运用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逐步养成查阅资料、观察事物的*惯。

  3.在实实在在的训练过程中,学*将查询的资料与观察所得整理成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

  难点:指导学生将查得的资料,有选择地、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作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查找资料

  2.作菊花幻灯片或图片。

  [指导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金秋时节,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五彩纷呈的菊花把秋天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姿,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要去参观菊展,漫步在菊花的海洋中,看着千姿百态的菊花争奇斗艳,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菊花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卉。令我们自豪的是,菊花的故乡就在我们*。今天,我们好好地了解一下菊花,写一写菊花。

  二、组织讨论,明确写法

  1.自由读*作提示,想一想,本次*作有什么要求。

  2.同桌讨论交流:本次*作要写什么?怎样才能写好这篇作文?

  3.师引导学生归纳写作要求:

  (1)查阅资料,弄清菊花原产于哪个国家,人们根据花瓣、花型把它分成多少类、多少型?你认识几种菊花?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的花瓣、花型有什么特点?

  (2)按上面问题的顺序写。

  (3)选择自己熟悉的菊花写,要有详有略。

  三、指导观察图片

  1.出示:银针、苍龙爪;狮子须、紫矛、金绣球、鸳鸯菊等几种菊花图片。

  2.观察思考: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和姿态怎样?

  3.同学们还认识哪些菊花,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

  四、交流查阅资料情况。

  1.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哪些关于菊花的知识?

  2.阅读。教师将关于菊花的参考资料印发给学生阅读。

  菊花,原产于*,是*传统栽培名花之一。传至国外后用为世界著名花卉。菊花以扦插繁殖为主,亦可嫁接,育种可用种子繁殖。菊花的品种多达数千种。1982年*菊花学术讨论会将菊花分为5类30型,5类即*瓣类、匙瓣类、管瓣类、畸瓣类和桂瓣类。花型也多种多样,有宽带型、荷花型、莲花型、球型、松针型、垂丝型等。

  3.讨论。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菊花的哪些知识?

  五、练*说话

  1.按问题的顺序,说说你对菊花的了解。

  2.同桌互说。

  3.指名学生说,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说好菊花瓣、花型的特点。

  六、学生写稿,教师巡回辅导,指导学生准确用词

  七、评讲

  1.指名学生谈自己的*作,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并给予评点。

  2.学生对照*作要求,修改*作。

  八、誊写

《*作4》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评析交流材料,动手完成编故事初稿,指导*作修改。

  过程与方法

  根据*时积累,利用小组合作优势,充分发挥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要有丰富而合理的联想

  教学难点:

  修改*作

  教学方法:

  指导

  教学流程:

  一、开心点评

  1.导入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分小组交流了我们编写故事的精彩片段,也一起赏析了几篇佳作,这节课我们先分小组对交流的材料进行评析。

  2.方法指导:

  重点点评*作可供借鉴和修改的地方,学生放开手脚,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是闪光点,就要发现,只要是认为有改进的地方,就提出自己的建议。

  3.学生分小组自由点评交流的材料。

  二、实践练*

  学生进行编故事练*,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修改

  1.教师根据本次*作要求,确定修改方向。

  (1)故事是否有趣?是否按组合的句子内容编写?

  (2)内容是否完整?

  (3)作者是否充分发挥了合理想象?

  (4)是否有错别字?能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学生根据以上方法对自己编写的故事进行修改,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抄写修改好后的*作。


《*作7》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8)

——《口语交际(*作五)》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口语交际(*作五)》教学设计1

  【口语交际】

  保护文物,既是爱国的表现,也是守法的行为。对“世界遗产”,既要申报,又要宣传,更要保护。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教材中关于长城的报道,是为了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引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如,让学生自读这段文字,或向学生展示破坏文物的图片实例。

  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商量怎样保护,提出保护的建议。可以先分小组商议保护长城的建议,或就“如何做一个文明的游客”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再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形成建议书或倡议书。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要通过点拨、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如,提建议时,要把意思相*的内容放在一起说。

  如果当地有“世界遗产”,或是其他文物古迹,学生可以围绕当地文物保护的现状展开口语交际,而不必拘泥于保护长城的内容。

  【*作】

  本次*作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和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的语言。学生在这次*作活动中,可以继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教材中明确提出了*作的内容、要求和步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然后让学生自选内容、自由表达、自主*作。

  要提醒学生注意导游词的特点,如,写导游词要根据游人的需要确定重点,选取最有特色或最有价值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还应根据口语交际讨论的成果,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向旅游者提出“当文明游客”的要求。

  在教学时,要把说和写充分结合起来,写好后可以安排模拟导游讲解,给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

  在讲评*作时,教师要鼓励表达有个性、有创意的同学。如,图文搭配,表达形式丰富;引用或创编恰当的广告词,调动游客的兴趣;或把题目分为总题目“XXX导游词”和小题目“景点风光简介”“XX的传说”“请您注意”等。

  【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一种表达的方法:描写事物时,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几个例句,自己想一想,看能从中发现什么;然后再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把自己的发现和他们的发现进行比较;最后,从所学课文中或课外读物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或者自己尝试着写一写。在思考、交流中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作中去。

  【日积月累】

  这次“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的是几个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然后通过指名读、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好对联,接着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对这几副对联的大体理解。教师还可以展示对联所描写的风景名胜的图片,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景色的美。最后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可以通过背诵竞赛、相互检查、全班抽查等方式予以落实。

  【宽带网】

  “宽带网”安排学生课外搜集与*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并与同学分享信息的*惯。

  关于搜集资料,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结合实际指引搜集的途径,如,留心书报中散见的资料,随时发现,随时积累;查阅或购买有关的旅游类书籍、杂志或纪录片;访问游览过名胜古迹的亲朋好友或周围熟悉的人,从门票、旅游手册、照片上获取信息;实地游览时注意收集、记录资料;观看电视中的相关节目。

  2、要倡导学生建立“*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资料本,进行分类收藏;倡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搜集资料。

  3、要注意帮助学生解决搜集资料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纠正一些不当做法,如:

  由家长代劳;只搜集不阅读;乱剪书报。

《口语交际(*作五)》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讲述留在心里的印象最深的人,表现人物的独特一面。

  3、根据交流的情况,进行*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准备】能够引起回忆的物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聊天回忆,引入话题

  这一组课文,我们学*了鲁迅记忆中的闰土,作家周晔笔下的伯父──鲁迅先生,还了解了作家唐韬笔下的鲁迅。在你的生活中,肯定和不少人都打过交道,其中给你印象深刻的人一定不少,能举例谈一谈吗?

  二、回顾课文,明确要求

  1、回顾复*《少年闰土》:

  作者第一次看见闰土的时候,闰土给他留下了怎样的映像?闰土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是怎样变化、加深的?

  2、确立交流对象与线索:

  ⑴初次见面时的印象是怎样的?可以说一说他的外貌特征、性格等。

  ⑵相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双方是怎样处理的。

  (注意把事情讲清楚、具体。)

  ⑶通过这件事情,你对他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分组讨论,组内交流:

  ⑴小组交流,畅所欲言。

  ⑵相互评议,改进完善。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⑵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

  *作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致很浓,都介绍了自己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个人。谈到了自己的小伙伴的特点。大家都有了强烈的写的欲望,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的小伙伴。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复*指导,范文引路:

  复*《少年闰土》的写作方法,明确怎样写出人物的特点来:抓住人物的的语言、行动、神态来表现人物,不仅可以把人物写活,而且能够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2、开启思路,确定对象:

  我的写作对象是谁?他有怎样的特点?围绕这一个特点,可以用怎样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几件事情可以怎样安排顺序?

  3、题目举例,拓展思维:

  《爱国的肥猫》写一个外号叫肥猫的同学的爱国事例。

  《馋猫记事》写一个特别嘴馋的朋友。

  四、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五、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重点注意是否写出了特点。

  3、教师点评。

  六、再次修改,誊抄*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誊写本上。

《口语交际(*作五)》教学设计3

  一、激情实践

  师:我们市是镶嵌在珠江三角洲上的一颗明珠,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美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客人前来投资和旅游。客人们对市的特产非常感兴趣,你们作为小主人,将向客人介绍哪些产品呢?生:芒果、杏仁饼、沙溪凉茶等。

  师:我们可以介绍农副产品,如水果、水产品等;也可以是工业产品,包括食品和工艺品等。为了让客人对你所介绍的产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们要从它的外部特征、价值或用途等方面详细介绍这种产品。老师给大家一个星期的时间,相信大家通过观察、询问、查阅、搜集资料,一定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教师按学生写作对象的不同分成若干小组,分头组织参观,并提醒学生拍照,仔细观察,作好记录,采访前准备好询问的问题,设计好记录表。教师随同参观和采访。

  问题设计观察地点产品名称产品特点

  (导航策略:实践体验是诚实作文的基石。教师对学生的实践作必要的方法指导,提醒学生实践体验要与观察思考相结合,注意细节,及时记录,带领、帮助学生在交往中积累写作素材,为写好作文作好铺垫。)

  二、赏析积累

  1.利用片段写话的机会(学生应该养成每天进行片段写话练*的*惯),让学生写写《芒果》《榕树》之类状物的文章片段,要求介绍枝、干、叶、花、果的特点,通过师生点评、优作欣赏等方式,提升学生描写事物的语言表达能力。

  2.推荐阅读范文名篇(见《新编小学自主作文》六年级上):《我爱家乡的荔枝》《故乡的野菜》《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师统一打印,分发给学生阅读。

  三、*作指导

  (一)导入话题

  师:同学们,谁不爱自己可爱的家乡呢?上个星期,我们参观了布匹城、小商品市场、养殖场等地方(根据实际条件,因地制宜),谁来谈谈参观后的感受?

  生:我参观了布匹城,觉得我们沙溪好厉害啊。

  生:我参观了小商品市场,我妈妈就在里面上班。小商品市场好大。

  师:今天我们就来写写我们家乡的特产。揭示课题: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

  出示写作要求:

  ①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确定写作内容后自定题目。

  ②写的时候可以先介绍它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

  (二)例文引路

  师:怎样把家乡的产品介绍清楚呢?有一位叫沈**的同学根据老师的要求写了一篇作文《银杏》,我们先来学*例文。请大家轻声读读例文,读后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齐读。

  生:我想知道银杏究竟什么价值?

  生:我想知道作者怎么写的。

  师:。沈**同学为什么介绍得这么具体,把每一部分的形状、颜色都介绍清楚了呢?

  全班交流

  生:首先要对这种产品的外部特征进行仔细的观察,观察它的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然后运用打比方等手法来写,就能把它们一一介绍清楚了。

  师:文章第二部分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

  全班交流

  生:先介绍了银杏的价值,接着介绍了人们称银杏为“活化石”的原因。)

  师:这部分内容沈**是如何写好它的呢?

  生:查阅工具书,询问自然老师,然后把它记录下来。)

  师:沈**写《银杏》的过程给了你什么启示?

  生:人们对某一事物的了解有一个过程。有时候光看不行,还得请教别人,查阅资料。)

  (三)模仿起步

  1.(课件出示市的产品照片。)

  师:欣赏了这些图片,你能用两三句话来夸夸你要介绍的产品吗?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参观时所整理的资料,想一想:你准备介绍它哪几个方面,是不是了解到的所有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去写呢?

  (小组交流,指名发言:)

  生:并不要面面俱到,我按照外形、口感、材料、做法来介绍。

  师:现在轮到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拿起你手中的笔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写的时候注意意说清楚以下几点:

  ①该产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这些材料是同学们在参观时观察所得。

  ②该产品的营养价值或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这方面的材料主要靠询问和查阅得到的。要注意讲究科学,不能出现错误。

  ③该产品在食用或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在介绍时要注意有详有略,侧重于一两个方面就可以了。

  学生在草稿本上打草稿,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课件出示好词佳句资料卡片,供学生选用。)

  四、交流分享

  1.学生自主修改、完善自己的*作。

  2.完成*作誊写。

  五、拓展延伸

  为家乡的特产量身定做精美的广告词,送给有关部门或厂家,为包装家乡特产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7》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9)

——《口语交际·*作六》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口语交际·*作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

  2、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

  (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作四”的学*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三、组内交流讨论

  “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 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 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 评议:

  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⑷ 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⑸ 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 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 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

  ① 节约每一张纸。

  ② 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

  ③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 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

  ⑤ 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四、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第二、三课时 指导*作

  写建议书

  课前准备:通过书本、杂志及走访了解现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并作好相关资料的.搜集。

  一、谈话导入,引起思考

  1.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2.谈话:是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它多么需要我们的保护呀!可生活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回忆一下,你听到过、看到过或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

  全班交流。可以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展示。

  3.小结并交代任务:这样的现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妈妈,我们应该做的很多很多。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些不良的现象,向有关部门呼吁环保吧!板书:建议书

  [评:本次*作的关键,是*作前要做一定的准备。引导学生回忆所见所闻,交流自己了解、走访的情况,互相启发,是“建议”的目的更加明确。]

  二、明确要求,交流建议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要求。

  2.建议书有内容是什么?(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3.书中告诉我们写建议书有哪些步骤?

  1)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

  2)再说明产生的原因

  3)最后提出解决的问题的建议

  4.针对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现象,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好的办法?提出来大家交流。

  5.咱们来看一下几篇例文:学生快速读文章。

  大家看了这几篇文章,觉得对写建议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引导学生着重从格式上谈)

  建议书格式:标题;称呼;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评:读中学写。通过阅读例文,了解建议书在内容和格式上的要求,这些正是应用文写作的关键。]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评:在巡视中,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针对性更强。]

  第四、五课时 修改评议

  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二、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

  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

  [评: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完成初稿后,学生在自改、互改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作要求,在遣词用句上也更有心得。]

  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评:佳作欣赏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更是一种“榜样”,何况这榜样就在身边。]

  四、再次修改,誊抄*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评: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乐于表达”,可见保持学生*作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展示*作优点,激发了写作的兴趣,更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③宣读优秀*作,学生进行欣赏。

  第六课时 回顾·拓展四

  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交流*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评:对本组课文进行了回顾,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课外查问资料情况,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评:教学循序渐进,遵循了学生的学*规则, 放手让孩子自己思考, 留足了空间, 让学生自主学*, 受到教育]

  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口语交际·*作六》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作。

  3.编辑自己的*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

  二、课前准备

  1.出示辩题,根据学生所选辩题和立场组成正反双方阵营。

  2.根据自己所选辩题查找资料积累事实材料为反驳对方做充分准备。

  3.翻阅自己的日记或调查同学、老师、家长,回顾自己的经历,并填写调查表。

  调查内容: 感兴趣的人

  感兴趣的事

  感兴趣的景

  感兴趣的……

  三、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引入辩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信鸽、狼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今一个电话或网上一点,就能使“天涯若比邻”变为现实,克隆羊多莉出世,超级电脑战胜国际棋王,神五、神六顺利返回,哪一件不让世人惊叹。科技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那么,科技的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辩论的话题。

  二、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针对辩题提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科技的发展利大”和“科技的发展弊大”确定正反方,认为“利大”的一方为正方,认为“弊大”的一方为反方,分为两组,并推选出一名主持人。

  2.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交流自己找到的具体事例和材料,以选取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这一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双方都做好准备。教师要注意了解情况,酌情加以指导。

  正方学生从“利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

  (1)汽车等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省时,省力。

  (2)电话、手机的发明,让人们的通讯更加方便。

  (3)电脑、传真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因特网的出现更是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反方学生从“弊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

  (1)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2)电视等这些娱乐设施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情淡薄。

  (3)网络的出现,使得一些人有可乘之机,扰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三、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1.主持人宣布辩论会开始;公布辩论的题目和正、反方的基本观点;介绍正、反方的主辩人及发言次序;通过辩论会有关规则,注意辩论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说出理由,进行辩论。

  2.先由正、反方第一主辩人陈述本方基本观点和论据,接着,各方主辩人为维护本方观点按一定顺序发言,或补充本方的支持理由,或找出对方发言的漏洞和错误进行反驳,或指出对方认识的片面,用本方观点予以纠正……

  (当主辩人应对无力、反应迟缓时,本方组员可以插话支援,尽量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经过几轮辩论,双方的陈述都比较充分了,第四主辩人可以归纳小结本方的理由,重申所持观点的正确。在辩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空场。为使辩论会气氛活跃,主持人可以在辩论的过程中相机插话,或评价,或激励,或引导,把辩论不断推向高潮)

  3.师小结评价:双方能以简短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注意了礼貌用语,为我们的辩论开了个好头。下面就针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自由辩论。

  4.双方互相提问质疑,自由辩论。

  ⑴ 正反双方运用大量事实做论据,互相发现中的漏洞做有力回击,双方辩友可随时补充。

  ⑵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科技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弊端,那我们使科技步伐停滞不前行吗?

  ⑶双方进行辩论,拓展话题。

  5.双方总结自己的观点:

  要求语言精炼,(有理有据)说理清楚。

  四、评议总结,提高认识

  1.双方辩论结束,主持人应该对整个辩论过程作出总结,吸收双方合理意见,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请老师点评。

  2.教师在主持人总结的基础上,做更全面的评价指导。

  第一,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所辩论的问题和双方的理由,指出正确的认识方法和结论。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继续研究探讨,并推荐阅读资料。

  第二,对辩论过程中各组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指出哪些学生态度最积极,哪些学生提出的论据最有说服力,哪些学生应对最迅速,哪些学生语言最严密、表达最清楚,哪些学生最能发现对方的问题、反驳最有力。

  第三,指出本次辩论过程存在的问题,告诉学生一些组织辩论会的方法和进行辩论的常识。

  3.评选“最佳辩论手

  4.教师总结:

  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这是个难辩的话题。*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最自然的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给予我们报复。”是啊,“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同学们都能以事实为依据,大胆进行辩驳,在辩论中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关键看我们人如何看待。我们人类抱有怎样的目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发展和利用科技。既然我们有能力开发先进技术,驾驭和控制它也一定会实现的。相信:科技永远为我们人类更好的服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口语交际·*作六》教学设计3

  【学*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根据*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再现情境

  1、谈话导入: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

  板书:

  父母的爱

  2、再现情境:

  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二、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1、提出问题:

  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2、小组交流,形成观点。

  3、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

  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

  三、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

  1、联系实际: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

  2、小组合作,互说互评。

  3、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

  教师注意交际时的*惯的培养。

  四、拓展延伸,沟通情感

  1、模拟场景:

  如果我是你的爸爸,你给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师生模拟交际)如果我是妈妈呢?

  2、拓展延伸:

  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五、表扬激励,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2、创设情境:

  出示话题:

  ⑴ 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⑵ 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惯

  ⑶ 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3、诱发动机:

  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二、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

  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话题:

  请一小组开火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

  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需要哪些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1、代表交流:

  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2、师生评议,要点:

  ⑴ 是否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⑵ 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

  ⑶ 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等等。

  四、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1、明确要求:

  读读“*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

  (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2、各自*作。

  3、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作草稿。

  4、誊写*作。

  第三课时

  *作讲评

  一、小结*作,提出任务

  1、小结*作情况:

  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作情况,并表扬*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2、提出任务:

  这次*作评讲的重点是:

  ⑴ 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⑵ 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

  (选择3~4位学生*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三、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1、自读*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作:

  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四、拓展练*,强化运用

  1、谈话引入:

  *作是最主要运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学*、工作中,达到互相交流沟通的目的。

  2、布置任务:

  今天回去将自己的*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意见。如果你觉得不便当面交流,也可以将自己的*作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作后,然后自己再来看。

  五、展示*作,激发兴趣

  1、将自己的*作修改好后,可以张贴在班级学*园地上。

  2、可以将自己的*作抄好后,向报刊杂志投稿。


《*作7》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0)

——*作7 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作7 教学设计1

  一、多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有意思的作文题,你们想读读吗?

  2、出示相关作文题目及*作要求。师生共同品读、赏析。

  3、看到这些作文题目,我们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件件往事,有趣的生活令人回味。但究竟选择哪一个题目呢?

  二、确定内容,自主表达。

  1、在这些作文题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为什么喜欢它?

  2、选择,确定自己打算写的作文内容。

  选材指导:

  如果是记事的,那选事情有些波折的,这样作文有起伏,吸引人。

  如果是写景的,挑有代表性的景物来体现季节特点。最好自己亲自观察过的,感受比较深刻。

  如果选“喜欢的课文”的,一定要有喜欢的理由,有理有据地写,内容才充实。

  如果写“盼春节”的,要突出“盼”字。但突出“盼”字最好也用故事、事例来体现。

  3、给自己选定的作文内容选一个漂亮的题目。 题目要能体现中心,要能概括内容,要与众不同,有吸引力。

  4、集体交流讨论写作方法,把握作文的重点部分。

  5、指名说说自己组作文的内容、题目、写法,进行适时的指导。

  三、学生写草稿,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静心完成作文草稿。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集体评议。

  3、朗读优秀片段,以这样的形式促进学生努力把*作写好,同时,也给学生正面的指导,

  4、指导学生自读自改*作。

  四、誊写*作

  交流自己喜欢的作文题目。

  小组讨论写作方法,全班交流。

  交流自己组的作文提纲。

  认真完成作文草稿。

  学*优秀的片断并进行修改。

  认真誊写。

  在集体点评的基础上,再让全班同学在同桌或小组里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作业设计:

  认真誊写作文

*作7 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2、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准确把握图意,通过合理、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具体、生动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看一段音乐画面

  2、看后问:听着动人的音乐,看着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想法呢?

  (鸟儿的生活多么幸福。大自然生机勃勃,多美啊!鸟儿为我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生活是多么美好,可是,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不禁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当我睁开眼睛,我看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出示照片1)

  二、指导写照片1

  1、刚才还是鲜活的家燕现在怎么样了?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前,任老师提三个要求:

  (1)仔细观察家燕的神态动作

  (2)合理想象家燕的内心世界3

  (3)、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哪位同学愿意先来说说看(家燕倒在马路上,可能已经死了……)

  师述:(1)你观察得比较仔细,想象也很合理,几个词用得很好。

  (2)你说得更精彩了,准确得描述了照片所展示的'场景。

  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下面,老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把你想说的写在稿纸上,我们来比一比,谁写得最感人!请注意:如果你能写满两行字的就在这段旁边给自己打一颗星,写三行的打上两颗星,多写一行多加一颗星,课结束后我们比比谁得的星最多)

  3、评价:

  谁先来朗读你写的文章?

  师述:这位同学观察比较仔细,想象也很合理,表达准确感人。

  谁再来?

  师述:这位同学写得更生动了,几个词传神得写出了家燕的神态和动作。

  过渡:看到那只家燕倒在马路上,其他的家燕有什么表现呢?你们看:依次出示照片

  三、指导写文章的重点段

  1、请同学们围成小小组,分别说说你们看到的情景。说的时候请注意三点(指着板书说)

  2、哪一组同学先来谈谈?

  师述:说得不错。

  谁再来?

  师述:说得更感人了。

  3、给出每幅图的主要内容。

  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把你的感受写下来。这次你能写满五行就给自己加一颗星,多写一行多加一颗星。

  4、谁再来交流:

  师述:这位同学能准确把握图意,想象大胆丰富,叙述具体生动。

  谁再来:

  师述:这位同学的表现同样很出色,他能用心去感受家燕的内心世界,表达生动感人,文章再现了照片情景。

  四、结尾、加合适的题目

  过渡:同学们,看了这些画面,你想到了什么?说说看?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给文章定个题目呢?任老师把同学们说的题目罗列了一下,看看能不能从中选择合适你的题目,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定。

  五、总结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打动我们心灵的画面与场景,今天我们看的这些照片就是一位四年级同学抓拍的镜头。假如我们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这些真实的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养成记生活笔记的好*惯,那么不仅能打动你自己,还能打动更多的人,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作7 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能借助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中的一个故事有顺序地记叙完整,要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2.通过搜集和整合资料的过程,打开思维,拓展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学*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

  引导学生发现藏在语文书中的故事,进行筛选与整合,借助合理的想象,将其中的一两个写下来。

  课时划分

  两课时(其中书面*作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翻开语文书,除了看到一篇篇有趣的课文,一幅幅精彩的图画,你有没有发现藏在语文书里的故事呢?它们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的故事;有的藏在课文里,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影故事,发生在《林冲棒打洪教头》前后的故事……

  2.让我打开语文书,从中你有没有发现藏在书中的故事呢?

  二、交流感悟

  1.交流从课本中发现的隐藏的故事。教师将学生的交流话题随机写在黑板上。

  2.怎样才能把这藏着的故事写好呢?

  (选择合适的故事,进行筛选与整合,借助合理的想象,将其中的一两个写下来,或者写写读完的故事后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

  3.小组内进行讨论,理清写作思路。

  三、完成初稿,交流完善

  1.在练说的基础上,自拟文题目写作。

  2.指导学生修改*作。

  (1)将自己的*作朗读给同学听,同学在聆听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2)认真修改*作,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及时修改。

  3.誊抄*作。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