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6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教学计划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教学计划规定了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1)班和一(2)班的数学教师,任务较重,所以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一(1)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男28人,女27人,一(2)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男29人,女26人。从学生人数上观察,男生多于女生,那么课堂纪律便是一项较棘手的问题,再加上一年级孩子表达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所以这学期的重点任务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和生活*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方面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四、教材的评价方面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的评价

  要结合学*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8课时

  第二单元4课时

  第三单元17课时

  第四单元2课时

  第五单元5课时

  第六单元2课时

  第七单元14课时

  第八单元2课时

  第九单元2课时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

  一、基本情况

  (一)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其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x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x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1)班和一(2)班的数学教师,任务较重,所以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一(1)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男28人,女27人,一(2)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男29人,女26人。从学生人数上观察,男生多于女生,那么课堂纪律便是一项较棘手的问题,再加上一年级孩子表达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所以这学期的重点任务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和生活*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二) 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 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x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 ÷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方面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四、教材的评价方面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的评价

  要结合学*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8课时

  第二单元 4课时

  第三单元 17课时

  第四单元 2课时

  第五单元 5课时

  第六单元 2课时

  第七单元 14课时

  第八单元 2课时

  第九单元 2课时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数学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非常重要。教师要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教学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

  一、 班级情况简析:

  这学期执教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并担任一(1)班的班主任。两个班共有学生98人,一(1)班男生29人,女生20人;一(2)班男生29人,女生20人。他们大多都接受过学前教育,94%来自区外。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其父母几乎都是来温打工,接受的文化教育,生活水*普遍都较低,有些家长甚至对孩子的学*无暇顾及,作为数学老师真有点感觉人单力薄。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惯。

  通过课堂观察,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同学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个别同学数数能力、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好、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这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一单元:数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

  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比一比是学*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

  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

  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

  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

  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

  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6

  一、学情份析

  本学期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熟悉未几,学生的学*行为与*惯都还没有构成,所以,一年级教学上册教学任务的计划,我是按本班学生的学*基础低和学**惯还没有构成制定的。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预备课;位置;1——5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图形(一);6——10的熟悉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熟悉;数学乐园;熟悉钟表;20之内进位加法;总温*。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熟悉立体图形,和初步熟悉钟面,使学生取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利用数学的爱好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目在20之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辨别几个和第几个,把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把握10之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熟悉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份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之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题目。

  4、熟悉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数学的乐趣,进步学*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之内的加法和20之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份内容和20之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熟悉数的计算的开始。在*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利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毕生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把握。

  五、改进教法进步教学质量的假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进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动身,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换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纵、归纳、类比、猜想、交换、反思等活动,取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惟能力,激起学生的学*爱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合适学生发展的教学进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公道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步教学效益。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阅读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6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一、班级情况。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本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五、各单元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七、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教一年级(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个普通班级23人。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学校,学生的行为*惯都没有成行。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可以说 方方面面都要俱到。 我认为要注意加强学生在校写完作业的效率。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的主动性、学*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通过*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六、课时安排

  略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2个班共有68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七、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教学内容课时

  一单元数一数1课时

  二单元比一比2课时

  三单元1至5的认识3课时;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单元分类2课时

  六单元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单元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2课时;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八单元认识钟表2课时

  九单元9加几3课时

  九单元8、7、6加几4课时;5、4、3、2、加几3课时

  十单元总复*4课时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

  一、本班学情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的转变,使他们对“学*”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惯比较随意,个别孩子课堂上随意下位的情况严重。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欲望的,有较好的学*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体系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

  2、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5、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7、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8、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

  2、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3、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体验分类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5、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

  7、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三、本期教学目标:(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应培养的能力。)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9、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本期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惯。学生学*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提供具体的学*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

  3、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刚入学的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进度做适当的调整,创设丰富有趣的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既关注个体又不影响全体。

  4、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上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做练*、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

  (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数学的愿望。

  (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氛围。

  五、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初步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说得比较完整而简洁。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轻声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合作。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研究。

  ⑼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其中一(2)班共38人(男21女17),一(4)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学两班已个性初显:(2)班如山野稚朴天成,勇敢无畏,少约束,法自然,拟严规矩,不压个性,严爱相加;(4)班如园林静美有规,和谐温顺,有礼貌,志上游,拟拓视野,鼓励张扬,放手而爱。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

  5.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进度安排

  总88课时

  第零单元  课堂常规                  2课时

  第一单元  准备课                    2课时

  第二单元  位置                      5课时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6课时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            6课时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4课时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9课时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6课时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0课时

  第九单元  总复*                    8课时文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6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同学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同学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同学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同学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同学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同学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同学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同学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同学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同学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同学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同学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同学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同学交谈,了解每个同学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同学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同学良好的行为,培养同学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同学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同学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同学的独立思考,引导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同学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同学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同学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向积极主动地学*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同学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同学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进度安排:

  一、位置 4课时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1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 2课时

  四、100以内的认识 10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 5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16课时

  七、认识时间 4课时

  八、找规律间表 4课时

  九、统计 5课时

  十、总复* 5课时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 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与技能

  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单的 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 *面图形,感受*移、旋转、对 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 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 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 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 1课时

  (二)比一比 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1、1---5的认识 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3课时

  (五)分类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教学计划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xx

  20xx-08-01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4课时

  (八)认识钟表 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4课时

  3、5、4、3、2加几 3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 4课时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学*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的主动性、学*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通过*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

  建构主义的学*观认为,学*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应该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应该: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3、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数概念的建立,对儿童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儿童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同时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注意体现因题而异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法。

  5、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发展起空间观念。因此,教学时应该注意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过大量、丰富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大量感知的过程中,逐步体会什么是空间与图形,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做什么,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为此,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学*用数学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

  问题的实际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应用数学,就成为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从儿童认识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看,儿童是通过活动在其心理结构和周围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构建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8、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努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主要表现在: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2)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加深知识的理解。

  (3)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这些都可以供学生认数、计算和分类等内容时操作用。

  2.口算练*卡片

  3.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这是为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用的学具。

  4.数的组成练*卡片这是为使学生掌握数的组成的练*材料

  5.计数器这是演示20以内的数和计算用的一种教具。

  6.绒板这是用来演示数数、计算和分类等内容用的教具。

  7.钟面

  8.方木块可以用来数数和演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9.小棒本学期每个学生要准备20根小棒。

  10.数位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用。

  六、课时安排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4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加几………………………………………………………………3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

  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教材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要认真,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促进自己的教学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6、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把培养学生自主学*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如果想获取更多的有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的资料。请关注我们。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 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单的 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 *面图形,感受*移、旋转、对 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 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 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 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2课时)

  (二)、位置(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 6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7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课时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2课时

  3.5、4、3、2加几………………………………………………… 4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九)、总复*…………………………………………………………… 4课时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课标”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八个单元,按照课程标准设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四个领域,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内容。特点:

  一是选取了贴*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自然界,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意义。

  二是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形成问题串,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

  三是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认识结构。重视学生的认识发展特点,在认数与计算方面设置小单元,并重视各单元之间的联系。

  四是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融为一个过程。

  六是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学期教学目标:

  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会数20以内的数,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4、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5、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8、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9、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解决问题: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汁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3、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4、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教学措施:

  1、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

  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

  3、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注意学*过程的构建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6、注意评价的改革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过程。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第1——2周 一、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

  第 3 周 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第 4 周 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 5 周 国庆放假

  第6——8周 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 9 周 四、有趣的游戏

  第10——11周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第 12 周 六、有趣的游戏——认识图形

  第13——15周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第16——17周 八、雪山乐园——总复*

  第18——19周 期末复*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水*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状态。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1)班41人、一(2)班40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 6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7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课时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2课时

  3.5、4、3、2加几 4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九、总复* 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 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单的 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 *面图形,感受*移、旋转、对 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 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 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 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 情况分析:

  因为学生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的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全册教学重点、难点是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提高质量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惯。

  3、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励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数学的方法。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3)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优选【10】份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

  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生活中的数、 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任教年级基本情况本年级共有学生288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1)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分类与整理:

  (1)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3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24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统计和总复*以及三个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全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3、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能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珍惜时间。

  5、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第几排第几行描述同学所在的位置,会辨认从正面、背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能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一些*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会用这些*面图形拼图。

  7、认识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需要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完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探讨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的思考。

  3、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解释,逐步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4、在认识图形以及辨认方向与位置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4

  进入20xx年春季学期,一年级的学生们也有了一个学期的学期基础,所以教学过程也更加容易了,为此我制定了这个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与同学们一起学*,取得最大进步。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引导新生入数学之门,依据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针对低龄聋生特点,采用多种手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惯,逐步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45人。经过半年的在校学*,学生的行为*惯,学**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少数学生的行为*惯、学**惯跟不上,导致学*成绩跟不上。学生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为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找规律)。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第一单元——位置;第二单元——认识钟表;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会用>、<、=等符合和词语来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个、十、百数位的名称,识别100以内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4、结合具体物品感受100以内数表示的量。

  5、能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6、能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8、图形的认识: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它们拼图。

  9、图形与位置: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10、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结合具体事例,了解整时刚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叫大约几时,初步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11、在现实情境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1元=10角,一角=10分;结合熟悉的购物活动,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五、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认识钟表和人民币。

  六、教学难点:

  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图形进行比较和排列。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八、教学安排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5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4)班和(5)班的数学。一(4)班的学生人数是58人,一(5)班的人数是60人。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已经初步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按时去完成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6

  具体性计划具有明确规定的目标,不存在模棱两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20xx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智力因素等原因,学*成绩较差,缺少学*的积极性,有时课堂提问即使知道问题答案也不敢举手回答,这些方面需要我在今后加以注意,这学期我在数学方面重点就是抓好这部分“后进生”。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乘法的初步认识、统计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5、初步理解乘法,会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措施

  1、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本学期我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课堂上尽量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提高作业的时效性。我要想办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我们班有不少家长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在指导孩子学*方面的确有不少问题,我要加大与他们的联系,本学期我要走进孩子们的家里,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掘家长的“潜力”。

  5、重视培养*惯。好的*惯使学生学*数学事半功倍。在*时的教学中我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书写工整等良好*惯,并在数学学*中逐渐形成自觉行为。

  五、教学进度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3课时六做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

  一、下雨了——学看钟表……2课时

  二、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三、牧童——方位与图形……4课时

  实践活动——趣味拼图……1课时

  四 、绿色行动—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12课时

  五 、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

  六、 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17课时

  智慧广场……1课时

  七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4课时

  九、我换牙了——统计……2课时

  十、儿童乐园——总复*……5课时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7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全册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数学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8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全册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数学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课时安排:

  1、生活中数——5课时

  2、观察与测量——4课时

  3、加与减(一)——10课时

  4、我和小树一起长——1课时

  5、有趣的图形——8课时

  6、整理与复*(一)——1课时

  7、加与减(二)——15课时

  8、小小运动会——1课时

  9、购物——5课时

  10、加与减(三)——6课时

  11、今天我当家——1课时

  12、统计——3课时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9

  一、数与代数

  1、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 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 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 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全册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数学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教学建议: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 生活中数…………………………………… 5课时

  二、 观察与测量………………………………… 4课时

  三、 加与减(一)……………………………… 10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 1课时

  四、 有趣的图形………………………………… 8课时

  整理与复*(一)…………………………… 1课时

  五、 加与减(二)………………………………… 15课时

  小小运动会………………………………… 1课时

  六、 购物………………………………… 5课时

  七、 加与减(三)………………………………… 6课时

  今天我当家………………………………… 1课时

  八、 统计………………………………… 3 课时

  整理与复*(二)…………………………… 2课时

  总复*………………………………… 4课时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0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3)班有学生四十九人,(4)班也是四十八人。通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一定基础的学**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学生上课纪律松懈,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经常拖拉作业,以致学*成绩较差,还需要在新学期里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这部分学生行为*惯的培养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和一个总复*,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图形、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学生们学*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学生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加与减”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且可以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熟练计算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

  2.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难点

  1.20以内退位减法。

  2.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四、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教科书里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

  4.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事地批评自己、评价他人。

  (二)知识与技能: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效率,激发学*兴趣,增强学*信心。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特别是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开展一帮一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的'信心与决心。

  4.加强口算练*,逐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5.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6.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惯。

  9.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10.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提高数学及格率,力争使及格率达95%。

  六、学困生辅导和转化措施

  1.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促使他们的转化。

  2.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3.思想教育,转化观念端正学*态度。

  4.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漏。

  5.多一份关心、帮助,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使其体验成功、努力学*。

  6.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7.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逐步提高要求。

  8.加强作业指导、抓质量。

  课时安排:

  一、加与减(一)…………………………………… 9课时

  二、观察物体………………………………………… 2课时

  三、生活中的数……………………………………… 7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 4课时

  整理与复*…………………………………… 3课时

  五、加与减(二)………………………………… 8课时

  数学好玩……………………………………… 2课时

  六、加与减(三)………………………………… 11课时

  总复*………………………………………… 5课时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4)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总结(精选5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总结 1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任务。本届一年级学生人数多,底子薄,基础差,从一开始,我便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肩上担子的重要。所以,我对自己的这份工作丝毫不敢怠慢,认真学*,深入研究,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本学期已经*结束,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迎接下学期的工作,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前、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分析和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上好课

  在上课中,我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我还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自*课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同时加大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孩子年龄小特别喜欢爱表扬,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越表扬他就会越学越好,在提高兴趣的同时还要教给他们学*的方法,并认真细致的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在课堂上抓住机会提问他,鼓励他,表扬他,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学的愉快。进步越快。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惯

  有人说:“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态度,养成认真的吸光有积极的意义。”在做数学作业时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作业的书写以典型示范、表扬为主。

  六、教学中的不足和反思

  1、对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到位。

  2、一部分学生对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学*态度不够端正。

  3、复*这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不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做题,做完之后不会检查。

  4、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

  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总结 2

  首先,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自己本学期的思想和工作。我不会用华丽的辞语修饰,但它们确能见证我们一学期的工作。现陈述如下:

  一、20xx年工作完成情况

  本学期我立足本职,给自己定好位,配合学校领导和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开展教学工作。

  在我的潜意识里,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而*凡的数学教师,没有显赫的战功,没有骄人的业绩,只是在xx小学这块沃土上默默地耕耘着。如果说有什么目标与方向的话,那就是努力要求自己能成为一名学生喜爱、家长尊重、同事信任、领导放心的“好教师”。基于对自身的这种定位,多年来,我坚持以“勤学、善思、求实”为指南,认真、务实地走过每一天。因此,今天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也不是什么述职报告,而是自己辛勤工作一年来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完善自身建设,提高师德修养

  “爱校、爱生、爱自己”是我多年来坚持的信念。而“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更是我作为教师的基本准则。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正直的为人去感染他们、影响他们,让他们不仅学会知识,更学会做人。因此,我尽量做到不因为其他工作而耽误学生的课,因特殊情况而耽误孩子的课我会尽可能给孩子补上;我尽全力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会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课堂上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争取让每个孩子都喜欢上数学课。连从来都不举手发言的孩子也能比较积极发言了,声音很小的孩子也敢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他们的这些进步让我感到特别惊喜!

  对学校的各项活动,我都倾尽全力,尽我所能。我深深懂得“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的道理。因此,在班容量大的情况下,我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毫不松懈。这种工作对我来说既是辛苦的,但同时又是有收益的。它对我的教学能力、组织调控能力、意志品质等,都是不小的考验。辛勤的耕耘,总会有收获,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定能得到来自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一致认同。

  (二)不断努力奋进,提升业务水*

  工作中,我与时俱进,经常参加政治学*,并认真做好笔记,让自己的思想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我还积极参加每周的教学研讨会,与同事交流学*,既进行集体备课,也参加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集大家之长,补自己之短,让自己的业务水*更加趋于完善。

  在这一年的时间中,我始终牢记着以下三件“法宝”

  1、服务意识。服务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为学生、家长服务,为学校服务,为周围的同事服务,为社会服务。当学生学*上、生活上有困难时,我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周围的老师教学上有疑难问题时,我和他们一起讨论、研究,一起成长;当学校组织教学研讨、观摩教学等活动时,我积极参与、虚心学*。正因为大家都有了这种服务意识,才使得我的学生信任我,尊重我,也使得我们二年级组有了很强的凝聚力。

  2、课改意识。作为数学教师,我深知必须对新课程改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要随时把新课程理念贯彻落实到教学行动中去。因此,我把重点放到了课堂教学上,重组教材,集体备课,组织研讨等等,时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没有课改的痕迹。*时,也把自己参加培训、参观学*的一些信息随时与周围的老师一起分享。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进行总结与反思,努力提高我们整体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水*。

  3、质量意识。*几年来,出于社会等各方面的需要,教学质量的高低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和我们二年级组的老师同甘共苦,齐心协力,用事实、用实力向大家证明了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这期间,我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员”。无论是何种角色,我都将乐此不彼,继续努力。

  以上各项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在座的学校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以及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要说声谢谢,谢谢你们的支持!

  (三)不足与反思

  1、缺乏创新意识,在教学工作中,一味求稳,所以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缺乏开拓精神。

  2、针对学生的个别工作安排的不够具体细致,落实不是很到位,。

  3、由于工作繁杂,在个别情况下处理问题可能有些急躁,尤其是抓教学这一块,与学生打交道比较多,有时可能难以控制情绪,态度欠妥。

  4、学*不够,水*有待提高。

  回首过去我的感受是:一直在奔跑着。我的收获是:团结就是力量。

  二、20xx年工作思路

  展望未来,我将一如既往的用心、真心为我的学生和老师们服务。做到如下几点:

  (一)坚持教育理论学*和数学专业知识学*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

  (二)主动地整合课程资源,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有很好的把握。

  (三)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研究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如低年级复*课教学方法、低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等。

  (四)继续本着服务的思想,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五)工作中,除了与学校环节干部、各位教师沟通学*之外,还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取得他们最大的配合,并开始逐步培养学生成为老师的小助手,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又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各位领导,老师们,再次谢谢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在新的学年里,我愿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和全体教师一道,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努力使xx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风霜雨雪都有甘露,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总结 3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一年级(5)班数学课,共有学生50人。男生有29人,女生21人。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如:学会并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分类等。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作业完不成,学**惯差造成了成绩较差的现象。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今后的教学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我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过程。充分理解课后*题的作用,设计好练*。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2)及时复*。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或第二天复*,以后再逐渐延长复*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

  不会复*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针对不同的练*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惯,对激发学*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二、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不足是,全班学生掌握的知识还有很大的差异。有几个学生还没达到优秀。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力求全部达到优秀。

  总之,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学*好新教学大纲,虚心地学*别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总结 4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作为刚接一年级的教师,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低年级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如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书呆子,闹出大笑话。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数学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学期来的做法。

  一、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过程。充分理解课后*题的作用,设计好练*。

  二、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或第二天复*,以后再逐渐延长复*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针对不同的练*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惯,对激发学*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三、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注重他们的学*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提高他们的学*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四、耐心辅导。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有的孩子好动、爱玩,缺乏自控能力,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这种孩子,我没有太多的说教,而是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让他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亲*你,顺从你。而对于智力差异上的孩子,我总是尽力避免强制学*,并且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然后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五、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实现了多维目标把握了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能力方面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的经验。在教学中改变了教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完成练*题,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潜能。创设性的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没,而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对学生实现多元化的评价理念,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总结 5

  一、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在课前认真备课,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明确学生的认知基础,完成详尽的教学预案,因地制宜、因课制宜,有效利用各类课程资源,做好充分的课前教学准备;

  第二,课堂上对学生要求明确,严明课堂纪律,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

  第三,上课饱含激情,注重课堂语言准确、简练、富有感染力和趣味性,努力让幽默成为自己的*惯,增强学生学*的乐趣;

  第四、精讲多练,注重使用启发式教学,努力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尽可能让课堂成为更多学生的舞台,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五、课堂评价生动多样,因人而异,注重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五、本学期在课堂加强学生口算的训练。

  坚持每天都拿出五分钟的时间练*口算题,重点做到讲算理讲计算方法。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使我班孩子的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业务水*

  。在教研活动中,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七、积极反思,做反思型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边教边学、且思且行,积极反思自己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及时地查找不足,总结成功的经验,从而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以教学随笔的形式及时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