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教学计划,数学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一、二班数学教学工作。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指导思想

  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入负数,接着引进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本章重点是有理数的运算。本章难点是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 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 有理数(1至6周) 约21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有理数 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2课时

  第二章 整数的加减(7至9周 ) 约8课时

  2.1 整数 2课时

  2.2整数的加减 4课时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执教的七(3)、(4)两个班共85人,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欠缺勤奋,学*的自觉性不高。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学生大多存在学*粗心,作业马虎,对数学学*缺乏兴趣和信心的整体弱点,学**惯差。

  在知识结构上: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

  在数学的思维上:

  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目,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另一方面关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和敏感性。

  在学**惯上:

  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

  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感兴趣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初中的学*生活。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基本的几何图形”、“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 “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整式的加减”、“数值估算”、“一元一次方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了解开方和乘方是互为逆运算,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

  2、代数式的概念及分类。

  3、对函数的初步理解与认识。

  4、整式的加减运算。

  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求解过程。

  三、教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怎样学好数学?

  研究步骤:1、研讨学*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老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3、探讨让学生怎样学*数学及学*的方法。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具体措施:首先是全体数学老师共同研究,然后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展开讨论具体的学*方法。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数量

  1— 2周 基本的几何图形 7

  2— 3周 有理数 5

  3— 5周 有理数的运算 11

  5—6周 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 6

  6—8 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 9

  8—10 整式的加减 6

  10—11 数值估算 5

  12—14 一元一次方程 13

  15— 复*

  20xx年9月4日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

  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

  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b、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c、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d、类比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总的来说计算方法不变,只是把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用类比的方法去学*会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在学完数轴一节课后,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补充进来,提前讲解,在讲完绝对值后,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样做既可以体会到数轴的用途,也可以避免两种方法放在一起给学生造成的混乱,而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写法上学生一般情况下掌握不好,这样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写法,分散难点。

  b、注重联系实际:这本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因此,在每课的“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充分体现到学好数学是有用的,因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c、对于绝对值一课的教法建议:对于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教者可以告诉学生:两棍中间夹着一个人(整体),当它是正数和零时,两棍一扒拉,直接走出来,当它是负数时,两棍一扒拉,拄着拐棍走出来,比较形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在《整式的加减》一章中,才可以顺利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

  d、注重本章的选学内容:一个是第6页的“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另一个是第40页的“翻牌游戏中的数学定到理”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整体数思想:主要体现在式子的化简求值问题中,有些题目采用整体代人的解题策略,可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只有从整体考虑才能解决问题。例如:已知:a-b=-3,c+d=2,求(b+c)-(a-d)的值

  b、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本章的*题中,都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式子,然后再根据具体数值求式子的值中。

  c、对比思想:本章出现了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等概念,为了正确掌握这些概念,可在比较辨析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在讲多项式一节的内容中,增加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内容,为下一节对合并同类项的结果的整理提前做好准备。

  b、注重本章的数学活动:第43页的数学活动,我认为很有价值,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较强的探索性,对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学*。

  c、本章概念较多,应使学生首先牢记概念,在解决问题时,才能有意识地联系这些概念,以此为依据完成相关题目。

  d、在求多项式的值的相关题目中,注意解题格式的要求,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注意解题格式的写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重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利用方程的同解原理,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直至求出它的解。

  b、整体思想:例如:解方程3/2(3x+1)—1/2(3x+1)=5运用整体思想可以使解题步骤简捷,思路清晰。

  c、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d、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本册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

  b、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c、关注教材第95页的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将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进一步体会方程

  的应用。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角的比较与度量。

  (2)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3)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1)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

  (2)空间观念的建立。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思想:本章经常遇到直线上的点点位置不确定的问题,或者从公共端点出发的一条射线在角内或角外的不确定问题,这时往往需要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

  b、方程的思想:在涉及线段和角度的计算中,把线段的长度或角的度数设为一个未知数,并根据所求线段或角与与其他线段或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能清楚简捷地表示出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c、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依靠图形寻找规律的*题中。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在讲“几何图形”一节中,注意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想象、思考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b、在讲立体图形*面展开图中,我建议最好让学生准备好粉笔盒等其它实物,亲自动手操作,全班集体归纳总结出正方体的11种*面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不用动手折叠,就能通过观察展开图,想象出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能力。

  c、在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几何语言画图的能力,注意补充一部分“根据语句画出图形”的*题。

  d、在涉及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题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求不出结果,利用小学学的算术方法往往能给出答案。但不能很好地写出解题过程。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要逐步训练学生的简单说理能力。

  三、进度安排

  (略)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 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承担七(1)(2)两班的数学教学,这些学生整体基础参差不齐,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所以任务艰巨。在小学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不多。对多数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稍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材分析:

  1、第1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2、第2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本章主要学*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l、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考试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分享快乐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加强学生解题速度和准确度的培养训练,在新授课时,凡是能当堂完成的作业,要求学生比速度和准确度,谁先完成谁就先交给老师批改,凡是做的全对的依次获得前十名,以资鼓励。

  7、加强个别辅导,加强面批、面改,加强定时作业的训练。并进行作业展览,对作业书写的好又全部正确的贴在学*园地中。

  8、积极主动的与其他教师协同配合,认真钻研教材,搞好集体备课。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年担任七年级(1)班数学,该班共有学生38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b.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c.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d.类比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总的来说计算方法不变,只是把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用类比的方法去学*会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4.教法建议

  a.在学完数轴一节课后,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补充进来,提前讲解,在讲完绝对值后,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样做既可以体会到数轴的用途,也可以避免两种方法放在一起给学生造成的混乱,而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写法上学生一般情况下掌握不好,这样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写法,分散难点。

  b.注重联系实际:这本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因此,在每课的“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充分体现到学好数学是有用的,因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c.对于绝对值一课的教法建议:对于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教者可以告诉学生:两棍中间夹着一个人(整体),当它是正数和零时,两棍一扒拉,直接走出来,当它是负数时,两棍一扒拉,拄着拐棍走出来,比较形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在《整式的加减》一章中,才可以顺利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

  d.注重本章的选学内容:一个是第6页的“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另一个是第40页的“翻牌游戏中的数学定到理”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整体数思想:主要体现在式子的化简求值问题中,有些题目采用整体代人的解题策略,可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只有从整体考虑才能解决问题。例如:已知:a—b=—3,c+d=2,求(b+c)—(a—d)的值

  b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本章的*题中,都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式子,然后再根据具体数值求式子的值中。

  c对比思想:本章出现了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等概念,为了正确掌握这些概念,可在比较辨析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教法建议

  a。在讲多项式一节的内容中,增加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内容,为下一节对合并同类项的结果的整理提前做好准备。

  b注重本章的数学活动:第43页的数学活动,我认为很有价值,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较强的探索性,对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学*。

  c本章概念较多,应使学生首先牢记概念,在解决问题时,才能有意识地联系这些概念,以此为依据完成相关题目。

  d。在求多项式的值的相关题目中,注意解题格式的要求,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注意解题格式的写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重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利用方程的同解原理,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直至求出它的解。

  b整体思想:例如:解方程3/2(3x+1)—1/2(3x+1)=5运用整体思想可以使解题步骤简捷,思路清晰。

  c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d。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4.教法建议

  a.本册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

  b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c关注教材第95页的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将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应用。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角的比较与度量。

  (2)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3)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1)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

  (2)空间观念的'建立。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思想:本章经常遇到直线上的点点位置不确定的问题,或者从公共端点出发的一条射线在角内或角外的不确定问题,这时往往需要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

  b方程的思想:在涉及线段和角度的计算中,把线段的长度或角的度数设为一个未知数,并根据所求线段或角与与其他线段或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能清楚简捷地表示出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c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依靠图形寻找规律的*题中。

  4.教法建议

  a在讲“几何图形”一节中,注意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想象、思考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b在讲立体图形*面展开图中,我建议最好让学生准备好粉笔盒等其它实物,亲自动手操作,全班集体归纳总结出正方体的11种*面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不用动手折叠,就能通过观察展开图,想象出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能力。

  c在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几何语言画图的能力,注意补充一部分“根据语句画出图形”的*题。

  d在涉及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题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求不出结果,利用小学学的算术方法往往能给出答案。但不能很好地写出解题过程。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要逐步训练学生的简单说理能力。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为了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初一数学的教学任务,依照教科室的计划,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和所教两个班的的具体情况特制订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情介绍:

  我本学期担任初一七、八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一(八)班共有学生55人,初一(七)班有学生56人。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初一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好的学**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措施

  1、根据今年学校及教科室计划,认真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释疑)、点难拨疑(练*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引导实践(迁移创新)。我们要在反思中成长,学生要在反思中进步;我们要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反思的主要内容学*积极性、学*策略和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效率。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正是从小学过度到初中学*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佳时期,要逐步的培养和完善这种模式,要求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多创新、多探究。按照“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高(标准)”元素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低起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初一学生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学*是一个飞跃,怎样帮助学生慢慢过渡是一个难点,从细小的问题、每一个小知识点出发结合小学知识融汇到初中的知识中去,从而使学生很快接受知识。“慢速度”反对快速度教学,主张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学*规律和接受程度,兼顾初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意志、品德等特征和差异,步步为营,梯次推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多落点”强**育要考虑到初一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个性差异是表现在多方面,不仅有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的差异,还有很多学*上的差异,个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异。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高标准”为学生确立的学*标准。而且把目标细化,使学生能很快达到,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初一的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2、精心设计*题,使*题从简单到复杂形成梯度,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从过程到步骤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好总结,从初一使学生慢慢养成认真按步骤做作业的*惯。

  4、继续实行课前一题的模式。课前五分钟每个班的课代表把上一节课涉及到的典型题目呈现在黑板上,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复*上一节的内容,而且也能做到尽快把学生从课间拉回到上课的的状态,并力求把学生中新方法新思维挖掘出来。

  5、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由好学生带动一个差一点的学生,从知识、作业、学**惯等各方面互帮互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合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准备大量的、难度不同的*题备用,备课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广泛吸取其他老师的优点和精华,完善自己的备课达到精益求精。

  2、上课时要严格按照“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进行教学,讲课时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使课堂教学既层次分明,又协调紧凑。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特别是要照顾到差生,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作业要求要严格,但布置的作业要适量。精选作业,根据不同程度学生,布置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分层教学、布置作业。作业批改要有批语,批语要多鼓励学生,根据作业情况查缺补漏,做好个别辅导。

  4、要保证后进生的进步。因为基础的不同,有一部分学生在知识的学*上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这部分学生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特别是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和练*作业,引导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唤醒他们学*的自信心,充分利用自*课或课余时间,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

  四、教研工作

  利用“学科活动日”和集体备课,多加强理论学*研讨,提高理论实效,交流学*心得,积极参加教学观摩和说评课活动。结合学校的“课前四准备,课内四重视,课后四落实”课题研究做好适合数学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为以后工作做好总结。

  五、教学进度和期末复*安排:

  第一周9.7—9.13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约2课时

  1.2有理数约4课时

  第二周9.14—9.201.3有理数的加减约4课时

  第三周9.21—9.271.4有理数的乘除约4课时

  第四周9.28—10.111.5有理数的乘方约3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

  第五周10.12—10.18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整式约2课时

  2.2整式的加减约2课时

  第六周10.19—10.252.2整式的加减约2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

  第七周10.26—11.1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2.1从算式到方程约4课时

  第八周11.2—11.8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约4课时

  第九周11.9—11.15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约4课时

  第十周11.16—11.223.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约4课时

  第十一周11.23—11.29复*、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11.30—12.6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4.1多姿多彩的图形约4课时

  第十三周12.7—12.134.2直线、射线、线段约2课时

  第十四周12.14—12.204.3角的度量约3课时

  第十五周12.21—12.274.4角的比较与运算约3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

  第十六周12.28—1.3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约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样调查举例约3课时

  第十七周1.4—1.104.3课题学*约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约1课时

  第十八、十九、二十周1.11—2.1复*本学期内容第二十一周2.2—2.6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阅读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1)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每班共有学生45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章节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

  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b.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c.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d.类比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总的来说计算方法不变,只是把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用类比的方法去学*会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4.教法)

  a.在学完数轴一节课后,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补充进来,提前讲解,在讲完绝对值后,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样做既可以体会到数轴的用途,也可以避免两种方法放在一起给学生造成的混乱,而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写法上学生一般情况下掌握不好,

  这样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写法,分散难点。

  b.注重联系实际:这本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因此,在每课的“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充分体现到学好数学是有

  用的,因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c.对于绝对值一课的教法建议:对于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教者可以告诉学生:两棍中间夹着一个人(整体),当它是正数和零时,两棍一扒拉,直接走出来,当它是负数时,两棍一扒拉,拄着拐棍走出来,比较形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在《整式的加减》一章中,才可以顺利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

  d.注重本章的选学内容:一个是第6页的“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另一个是第40页的“翻牌游戏中的数学定到理”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整体数思想:主要体现在式子的化简求值问题中,有些题目采用整体代人的解题策略,可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只有从整体考虑才能解决问

  题。例如:已知:a-b=-3,c+d=2,求(b+c)-(a-d)的值

  b.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本章的*题中,都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式子,然后再根据具体数值求式子

  的值中。

  c.对比思想:本章出现了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等概念,为了正确掌握这些概念,可在比较辨析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教法

  a.在讲多项式一节的内容中,增加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内容,为下一节对合并同类项的结果的整理提前做好准备。

  b.注重本章的数学活动:第43页的数学活动,我认为很有价值,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较强的探索性,对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学*。

  c.本章概念较多,应使学生首先牢记概念,在解决问题时,才能有意识地联系这些概念,以此为依据完成相关题目。

  d.在求多项式的值的相关题目中,注意解题格式的要求,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注意解题格式的写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重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利用方程的同解原理,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直至求出它的解。

  b.整体思想:例如:解方程3/2(3x+1)—1/2(3x+1)=5运用整体思想可以使解题步骤简捷,思路清晰。

  c.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d.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4.教法

  a.本册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

  b.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c.关注教材的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将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应用。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角的比较与度量。

  (2)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3)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1)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

  (2)空间观念的建立。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思想:本章经常遇到直线上的点点位置不确定的问题,或者从公共端点出发的一条射线在角内或角外的不确定问题,这时往往需要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

  b.方程的思想:在涉及线段和角度的计算中,把线段的长度或角的度数设为一个未知数,并根据所求线段或角与与其他线段或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能清楚简捷地表示出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c.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依靠图形寻找规律的*题中。

  4.教法

  a.在讲“几何图形”一节中,注意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想象、思考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b.在讲立体图形*面展开图中,我建议最好让学生准备好粉笔盒等其它实物,亲自动手操作,全班集体归纳总结出正方体的11种*面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不用动手折叠,就能通过观察展开图,想象出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能力。

  c.在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几何语言画图的能力,注意补充一部分“根据语句画出图形”的*题。

  d.在涉及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题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求不出结果,利用小学学的算术方法往往能给出答案。但不能很好地写出解题过程。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要逐步训练学生的简单说理能力。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基本作图能力和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喻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年担任七年级(1)班数学,该班共有学生38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b.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c.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d.类比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总的来说计算方法不变,只是把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用类比的方法去学*会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4.教法建议

  a.在学完数轴一节课后,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补充进来,提前讲解,在讲完绝对值后,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样做既可以体会到数轴的用途,也可以避免两种方法放在一起给学生造成的混乱,而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写法上学生一般情况下掌握不好,这样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写法,分散难点。

  b.注重联系实际:这本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因此,在每课的“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充分体现到学好数学是有用的,因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c.对于绝对值一课的教法建议:对于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教者可以告诉学生:两棍中间夹着一个人(整体),当它是正数和零时,两棍一扒拉,直接走出来,当它是负数时,两棍一扒拉,拄着拐棍走出来,比较形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在《整式的加减》一章中,才可以顺利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

  d.注重本章的选学内容:一个是第6页的“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另一个是第40页的“翻牌游戏中的数学定到理”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整体数思想:主要体现在式子的化简求值问题中,有些题目采用整体代人的解题策略,可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只有从整体考虑才能解决问题。例如:已知:a—b=—3,c+d=2,求(b+c)—(a—d)的值

  b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本章的*题中,都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式子,然后再根据具体数值求式子的值中。

  c对比思想:本章出现了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等概念,为了正确掌握这些概念,可在比较辨析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教法建议

  a。在讲多项式一节的'内容中,增加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内容,为下一节对合并同类项的结果的整理提前做好准备。

  b注重本章的数学活动:第43页的数学活动,我认为很有价值,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较强的探索性,对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学*。

  c本章概念较多,应使学生首先牢记概念,在解决问题时,才能有意识地联系这些概念,以此为依据完成相关题目。

  d。在求多项式的值的相关题目中,注意解题格式的要求,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注意解题格式的写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重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利用方程的同解原理,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直至求出它的解。

  b整体思想:例如:解方程3/2(3x+1)—1/2(3x+1)=5运用整体思想可以使解题步骤简捷,思路清晰。

  c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d。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4.教法建议

  a.本册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

  b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c关注教材第95页的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将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应用。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角的比较与度量。

  (2)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3)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1)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

  (2)空间观念的建立。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思想:本章经常遇到直线上的点点位置不确定的问题,或者从公共端点出发的一条射线在角内或角外的不确定问题,这时往往需要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

  b方程的思想:在涉及线段和角度的计算中,把线段的长度或角的度数设为一个未知数,并根据所求线段或角与与其他线段或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能清楚简捷地表示出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c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依靠图形寻找规律的*题中。

  4.教法建议

  a在讲“几何图形”一节中,注意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想象、思考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b在讲立体图形*面展开图中,我建议最好让学生准备好粉笔盒等其它实物,亲自动手操作,全班集体归纳总结出正方体的11种*面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不用动手折叠,就能通过观察展开图,想象出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能力。

  c在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几何语言画图的能力,注意补充一部分“根据语句画出图形”的*题。

  d在涉及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题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求不出结果,利用小学学的算术方法往往能给出答案。但不能很好地写出解题过程。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要逐步训练学生的简单说理能力。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基本作图能力和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喻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年担任七年级(1)班数学,该班共有学生38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b.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c.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d.类比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总的来说计算方法不变,只是把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用类比的方法去学*会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4.教法建议

  a.在学完数轴一节课后,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补充进来,提前讲解,在讲完绝对值后,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样做既可以体会到数轴的用途,也可以避免两种方法放在一起给学生造成的混乱,而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写法上学生一般情况下掌握不好,这样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写法,分散难点。

  b.注重联系实际:这本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因此,在每课的“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充分体现到学好数学是有用的,因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c.对于绝对值一课的教法建议:对于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教者可以告诉学生:两棍中间夹着一个人(整体),当它是正数和零时,两棍一扒拉,直接走出来,当它是负数时,两棍一扒拉,拄着拐棍走出来,比较形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在《整式的加减》一章中,才可以顺利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

  d.注重本章的选学内容:一个是第6页的“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另一个是第40页的“翻牌游戏中的数学定到理”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整体数思想:主要体现在式子的化简求值问题中,有些题目采用整体代人的解题策略,可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只有从整体考虑才能解决问题。例如:已知:a—b=—3,c+d=2,求(b+c)—(a—d)的值

  b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本章的*题中,都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式子,然后再根据具体数值求式子的值中。

  c对比思想:本章出现了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等概念,为了正确掌握这些概念,可在比较辨析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教法建议

  a。在讲多项式一节的内容中,增加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内容,为下一节对合并同类项的结果的整理提前做好准备。

  b注重本章的数学活动:第43页的数学活动,我认为很有价值,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较强的探索性,对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学*。

  c本章概念较多,应使学生首先牢记概念,在解决问题时,才能有意识地联系这些概念,以此为依据完成相关题目。

  d。在求多项式的值的相关题目中,注意解题格式的要求,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注意解题格式的写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重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利用方程的同解原理,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直至求出它的解。

  b整体思想:例如:解方程3/2(3x+1)—1/2(3x+1)=5运用整体思想可以使解题步骤简捷,思路清晰。

  c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d。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4.教法建议

  a.本册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

  b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c关注教材第95页的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将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应用。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角的比较与度量。

  (2)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3)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1)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

  (2)空间观念的'建立。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思想:本章经常遇到直线上的点点位置不确定的问题,或者从公共端点出发的一条射线在角内或角外的不确定问题,这时往往需要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

  b方程的思想:在涉及线段和角度的计算中,把线段的长度或角的度数设为一个未知数,并根据所求线段或角与与其他线段或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能清楚简捷地表示出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c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依靠图形寻找规律的*题中。

  4.教法建议

  a在讲“几何图形”一节中,注意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想象、思考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b在讲立体图形*面展开图中,我建议最好让学生准备好粉笔盒等其它实物,亲自动手操作,全班集体归纳总结出正方体的11种*面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不用动手折叠,就能通过观察展开图,想象出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能力。

  c在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几何语言画图的能力,注意补充一部分“根据语句画出图形”的*题。

  d在涉及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题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求不出结果,利用小学学的算术方法往往能给出答案。但不能很好地写出解题过程。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要逐步训练学生的简单说理能力。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一、二班数学教学工作。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指导思想

  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入负数,接着引进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本章重点是有理数的运算。本章难点是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 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 有理数(1至6周) 约21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有理数 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2课时

  第二章 整数的加减(7至9周 ) 约8课时

  2.1 整数 2课时

  2.2整数的加减 4课时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每班共有学生45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章节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

  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b.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c.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d.类比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总的来说计算方法不变,只是把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用类比的方法去学*会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4.教法)

  a.在学完数轴一节课后,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补充进来,提前讲解,在讲完绝对值后,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样做既可以体会到数轴的用途,也可以避免两种方法放在一起给学生造成的混乱,而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写法上学生一般情况下掌握不好,

  这样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写法,分散难点。

  b.注重联系实际:这本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因此,在每课的“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充分体现到学好数学是有

  用的,因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c.对于绝对值一课的教法建议:对于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教者可以告诉学生:两棍中间夹着一个人(整体),当它是正数和零时,两棍一扒拉,直接走出来,当它是负数时,两棍一扒拉,拄着拐棍走出来,比较形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在《整式的加减》一章中,才可以顺利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

  d.注重本章的选学内容:一个是第6页的“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另一个是第40页的“翻牌游戏中的数学定到理”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整体数思想:主要体现在式子的化简求值问题中,有些题目采用整体代人的解题策略,可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只有从整体考虑才能解决问

  题。例如:已知:a-b=-3,c+d=2,求(b+c)-(a-d)的值

  b.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本章的*题中,都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式子,然后再根据具体数值求式子

  的值中。

  c.对比思想:本章出现了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等概念,为了正确掌握这些概念,可在比较辨析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教法

  a.在讲多项式一节的内容中,增加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内容,为下一节对合并同类项的结果的整理提前做好准备。

  b.注重本章的数学活动:第43页的数学活动,我认为很有价值,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较强的探索性,对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学*。

  c.本章概念较多,应使学生首先牢记概念,在解决问题时,才能有意识地联系这些概念,以此为依据完成相关题目。

  d.在求多项式的值的相关题目中,注意解题格式的要求,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注意解题格式的写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重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利用方程的同解原理,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直至求出它的解。

  b.整体思想:例如:解方程3/2(3x+1)—1/2(3x+1)=5运用整体思想可以使解题步骤简捷,思路清晰。

  c.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d.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4.教法

  a.本册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

  b.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c.关注教材的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将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应用。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角的比较与度量。

  (2)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3)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1)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

  (2)空间观念的建立。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思想:本章经常遇到直线上的点点位置不确定的问题,或者从公共端点出发的一条射线在角内或角外的不确定问题,这时往往需要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

  b.方程的思想:在涉及线段和角度的计算中,把线段的长度或角的度数设为一个未知数,并根据所求线段或角与与其他线段或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能清楚简捷地表示出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c.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依靠图形寻找规律的*题中。

  4.教法

  a.在讲“几何图形”一节中,注意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想象、思考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b.在讲立体图形*面展开图中,我建议最好让学生准备好粉笔盒等其它实物,亲自动手操作,全班集体归纳总结出正方体的11种*面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不用动手折叠,就能通过观察展开图,想象出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能力。

  c.在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几何语言画图的能力,注意补充一部分“根据语句画出图形”的*题。

  d.在涉及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题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求不出结果,利用小学学的算术方法往往能给出答案。但不能很好地写出解题过程。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要逐步训练学生的简单说理能力。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自己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进度安排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1.2有理数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

  小结2课时

  2.1从算式到方程4课时

  2.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4课时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4课时

  2.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

  小结2课时

  3.1多姿多彩的图形4课时

  3.2直线、射线、线段2课时

  3.3角的度量3课时

  3.4角的比较和运算3课时

  小结2课时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全面调查举例2课时

  4.3课题学*1课时

  小结2课时

  四、奋斗目标

  达到学校要求的目标,进入刘家片区同年级同学科前三分之二。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为了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初一数学的教学任务,依照教科室的计划,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和所教两个班的的具体情况特制订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情介绍:

  我本学期担任初一七、八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一(八)班共有学生55人,初一(七)班有学生56人。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初一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好的学**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措施

  1、根据今年学校及教科室计划,认真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释疑)、点难拨疑(练*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引导实践(迁移创新)。我们要在反思中成长,学生要在反思中进步;我们要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反思的主要内容学*积极性、学*策略和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效率。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正是从小学过度到初中学*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佳时期,要逐步的培养和完善这种模式,要求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多创新、多探究。按照“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高(标准)”元素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低起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初一学生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学*是一个飞跃,怎样帮助学生慢慢过渡是一个难点,从细小的问题、每一个小知识点出发结合小学知识融汇到初中的知识中去,从而使学生很快接受知识。“慢速度”反对快速度教学,主张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学*规律和接受程度,兼顾初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意志、品德等特征和差异,步步为营,梯次推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多落点”强**育要考虑到初一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个性差异是表现在多方面,不仅有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的差异,还有很多学*上的差异,个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异。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高标准”为学生确立的学*标准。而且把目标细化,使学生能很快达到,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初一的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2、精心设计*题,使*题从简单到复杂形成梯度,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从过程到步骤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好总结,从初一使学生慢慢养成认真按步骤做作业的*惯。

  4、继续实行课前一题的模式。课前五分钟每个班的课代表把上一节课涉及到的典型题目呈现在黑板上,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复*上一节的内容,而且也能做到尽快把学生从课间拉回到上课的的状态,并力求把学生中新方法新思维挖掘出来。

  5、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由好学生带动一个差一点的学生,从知识、作业、学**惯等各方面互帮互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合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准备大量的、难度不同的*题备用,备课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广泛吸取其他老师的优点和精华,完善自己的备课达到精益求精。

  2、上课时要严格按照“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进行教学,讲课时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使课堂教学既层次分明,又协调紧凑。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特别是要照顾到差生,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作业要求要严格,但布置的作业要适量。精选作业,根据不同程度学生,布置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分层教学、布置作业。作业批改要有批语,批语要多鼓励学生,根据作业情况查缺补漏,做好个别辅导。

  4、要保证后进生的进步。因为基础的不同,有一部分学生在知识的学*上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这部分学生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特别是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和练*作业,引导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唤醒他们学*的自信心,充分利用自*课或课余时间,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

  四、教研工作

  利用“学科活动日”和集体备课,多加强理论学*研讨,提高理论实效,交流学*心得,积极参加教学观摩和说评课活动。结合学校的“课前四准备,课内四重视,课后四落实”课题研究做好适合数学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为以后工作做好总结。

  五、教学进度和期末复*安排:

  第一周9.7—9.13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约2课时

  1.2有理数约4课时

  第二周9.14—9.201.3有理数的加减约4课时

  第三周9.21—9.271.4有理数的乘除约4课时

  第四周9.28—10.111.5有理数的乘方约3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

  第五周10.12—10.18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整式约2课时

  2.2整式的加减约2课时

  第六周10.19—10.252.2整式的加减约2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

  第七周10.26—11.1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2.1从算式到方程约4课时

  第八周11.2—11.8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约4课时

  第九周11.9—11.15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约4课时

  第十周11.16—11.223.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约4课时

  第十一周11.23—11.29复*、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11.30—12.6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4.1多姿多彩的图形约4课时

  第十三周12.7—12.134.2直线、射线、线段约2课时

  第十四周12.14—12.204.3角的度量约3课时

  第十五周12.21—12.274.4角的比较与运算约3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

  第十六周12.28—1.3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约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样调查举例约3课时

  第十七周1.4—1.104.3课题学*约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约1课时

  第十八、十九、二十周1.11—2.1复*本学期内容第二十一周2.2—2.6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2)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一、二班数学教学工作。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指导思想

  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入负数,接着引进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本章重点是有理数的运算。本章难点是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 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 有理数(1至6周) 约21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有理数 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2课时

  第二章 整数的加减(7至9周 ) 约8课时

  2.1 整数 2课时

  2.2整数的加减 4课时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1班数学教学工作,该班男生30人,女生26人,共有学生5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如何学*数学,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和猜测的探索能力,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感性知识。

  3.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第二章有理数

  1.通过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做到形数结合。

  3.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和运输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体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优越性,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初步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对所给的数,能根据所要求的精确度(或有效数字的个数)取*似值。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2.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求代数式的值。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初步体会到数学中抽象思维方法和食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3.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单项式系数与项数、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升幂或降幂排列。

  4.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并能熟练的合并同类项。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准确的去括号和添括号。能熟练的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5.通过将数的运算推广到整式的运算,在整式的运算中又不断的运用数的运算,感受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过程。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2.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3.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理解频数、频率、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必然发生的概念。借助频率,正确区分“不太可能”、“很有可能”、“必然发生”在数学中与日常语言中的不同用法。借助频数或频率的大小,初步体会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1.1与数学交朋友3课时

  1.2让我们来做数学3课时

  小结与复*1课时

  2.1正数和负数2课时

  2.2数轴2课时

  2.3相反数1课时

  2.4绝对值1课时

  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

  2.6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

  2.7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

  2.9有理数的乘法3课时

  2.10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

  2.11有理数的乘方1课时

  2.12科学记数法1课时

  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课时

  2.14*似数和有效数字1课时

  2.15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便运算1课时

  小结与复*2课时

  3.1列代数式3课时

  3.2代数式的值1课时

  3.3整式3课时

  3.4整式的加减5课时

  小结与复*2课时

  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课时

  4.2画立体图形2课时

  4.3立体图形与表面展开图2课时

  4.4*面图形1课时

  4.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2课时

  4.6角3课时

  4.7相交线2课时

  4.8*行线3课时

  小结与复*1课时

  5.1数据的收集3课时

  5.2数据的表示2课时

  5.3可能还是确定2课时

  小结与复*1课时

  四、奋斗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有理数”这个重点内容;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的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本班学生们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们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们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二、情况分析:

  学生们情况分析: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们的基础,提高学生们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们学*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们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基本作图能力和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们学*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15%,合格率 80%。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们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们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喻教于乐,激发学生们的学*兴趣,挖掘学生们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们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六、课时安排

  教学进度计划安排如下: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第一周 正数和负数及有理数 5课时

  第二周 有理数的加减法 5课时

  第三周 有理数的乘法 5课时

  第四周 有理数的乘方 5课时

  第五周 第一单元复*及月考 5课时

  第六周 月考测试质量分析及月考小结 5课时

  第七周 整式-----单项式 5课时

  第八周 整式----多项式 5课时

  第九周 整式的加减 5课时

  第十周 期中复*及段考 5课时

  第十一周 段考测试质量分析及月考小结 5课时

  第十二周 从算式到方程 5课时

  第十三周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5课时

  第十四周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5课时

  第十五周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5课时

  第十六周 第三单元复*及月考 5课时

  第十七周 月考测试质量分析及月考小结 5课时

  第十八周 多姿多彩的图形及直线 5课时

  第十九周 射线、线段、角 5课时

  第二十周 期末复*及考试 5课时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本班学生们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们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们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二、情况分析:

  学生们情况分析: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们的基础,提高学生们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们学*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们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基本作图能力和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们学*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15%,合格率 80%。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们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们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喻教于乐,激发学生们的学*兴趣,挖掘学生们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们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六、课时安排

  教学进度计划安排如下: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第一周 正数和负数及有理数 5课时

  第二周 有理数的加减法 5课时

  第三周 有理数的乘法 5课时

  第四周 有理数的乘方 5课时

  第五周 第一单元复*及月考 5课时

  第六周 月考测试质量分析及月考小结 5课时

  第七周 整式-----单项式 5课时

  第八周 整式----多项式 5课时

  第九周 整式的加减 5课时

  第十周 期中复*及段考 5课时

  第十一周 段考测试质量分析及月考小结 5课时

  第十二周 从算式到方程 5课时

  第十三周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5课时

  第十四周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5课时

  第十五周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5课时

  第十六周 第三单元复*及月考 5课时

  第十七周 月考测试质量分析及月考小结 5课时

  第十八周 多姿多彩的图形及直线 5课时

  第十九周 射线、线段、角 5课时

  第二十周 期末复*及考试 5课时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八年级(5)和七年级(5)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欠缺勤奋,学*的自觉性不高。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三.教材情况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加减

  1.代数式的简单运用包括字母表示数、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等。这部分内容首先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通过一些运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能够简明地表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进而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2.由初步认识代数式,到简洁、规范列出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会求代数式的值。

  3.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代数式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项数、次数等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理解同类项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直线与角

  1.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初步感受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能够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体会一些简单几何体的美学价值。

  2.通过从不同的角度看、展开等实践操作,了解立体图形与*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能够准确区分和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与线段中点的概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换算。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方法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3)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一(7)一(8)班数学教学工作。我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目标: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通过与现实图形的结合,使学生从大量有趣的素材中,认识、体验、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2.对几何题的书写,在把握分寸的基础上,采用实验与推理并用,低起点、迈小步的办法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掌握。

  3.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理解性质,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在探索中增长才干。

  第2章“图形和变换”

  1.了解四种变换的概念,能辨别和判断四种变换;

  2.理解四种变换的基本性质,会按要求画出经变换后的图形;

  3.能将变换的知识应用于图案设计等生活实际中去。

  第3章“事件的可能性”

  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统计在简单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种数,并会比较、描述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初步认识概率的意义,知道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确定事件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1。

  4.初步会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4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意义,会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第5章“整式的乘除”

  1.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会进行简单的正整数指数幂的计算。

  3.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4.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了解整数指数范围内幂的基本性质。

  6.会进行同底数幂相除的运算。

  7.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8.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仅指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或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第6章“因式分解”

  1.通过探索因式分解的过程,比较和整式乘法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事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从而初步接受对立统一观点。

  2.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判别各项的公因式,掌握添括号法则,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3.会用*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整数)。

  4.通过对*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的逆向变形及将一个整式看做“元”进行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预见等能力。

  5.进一步体会换元思想,提高处理数学问题的'技能。

  第7章“分式”

  1.正确了解分式、公分母等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能进行简单的公式变形。

  4.正确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初步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并掌握验根的方法。

  5.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教材钻研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方式,使学生学得松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阶段的第二学期。通过上学期的学*,大多数学生对学*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兴趣。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练*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五章:相交线和*行线;第六章:*面直角坐标系;第七章:三角形;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十章:实数。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题设计分为;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第五章、相交线与*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本章重点:*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七章、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三、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 开辟第二课堂,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7、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1)课前预**惯;(2)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惯;(3)自主作业*惯; (4)课后复**惯。

  8、改进阶段考试形式,改进评价方法,注重学*过程的评价,対基础知识技能“推迟判断”,让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1、课堂教学从:“复*——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2、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

  3、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算等。

  5、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导图与导人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设置如“回忆、思考、探索、概括、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等以及“信息收集,调查研究”等活动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实际生活、数学趣题、知识背景、外语教学、信息技术、数学算法等等的阅读材料,用好它,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该教材练*题更是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四、教学措施: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本册内容较传统,但教学方式不可以传统,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应当让学生思考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五、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2.25-3.20 第五单元

  3.21-4.10 第六单元

  4.11-5.5 第七单元

  5.6-5.31 第八单元

  6.1-6.30 第九单元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基本情况:

  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和思考问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学**惯上,学生的课前预*、课堂上记笔记的*惯培养得很不理想,这与我在教学中不提倡课前预*,少做笔记有关,我认为课前预*易使学生囿于教材框定的范围和思考方法,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而不应该用在当“打字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总结上的*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七章,第一章整式的运算,第二章*行线与相交线,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第四章概率,第五章三角形,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培养学*兴趣和*惯品质。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教材简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行线;第6章:*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统计初步知识。

  二、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11、开展课题学*,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基本情况:

  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和思考问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学**惯上,学生的课前预*、课堂上记笔记的*惯培养得很不理想,这与我在教学中不提倡课前预*,少做笔记有关,我认为课前预*易使学生囿于教材框定的范围和思考方法,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而不应该用在当“打字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总结上的*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七章,第一章整式的运算,第二章*行线与相交线,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第四章概率,第五章三角形,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培养学*兴趣和*惯品质。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经过七年级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学生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优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而学困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得较差,数学知识上一些基本的内容还很模糊,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有时还需要教师提醒。

  上学期学生学*了有理数及其相关运算,整式的加减,相交线与*行线,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至的进行学*和思考问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以“面向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知道思想,在教学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与*行线,第6章:*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院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第五章、相交线与*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本章重点:*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七章、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

  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四、教学措施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11、开展课题学*,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全期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 课时教学起止时间

  第五章13课时第1—3周

  第六章7课时第4—5周

  第七章10课时第6—8周

  第八章10课时第8—10周

  第九章13课时第11—13周

  第十章8课时第14—15周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一(7)一(8)班数学教学工作。我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目标: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通过与现实图形的结合,使学生从大量有趣的素材中,认识、体验、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2.对几何题的书写,在把握分寸的基础上,采用实验与推理并用,低起点、迈小步的办法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掌握。

  3.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理解性质,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在探索中增长才干。

  第2章“图形和变换”

  1.了解四种变换的概念,能辨别和判断四种变换;

  2.理解四种变换的基本性质,会按要求画出经变换后的图形;

  3.能将变换的知识应用于图案设计等生活实际中去。

  第3章“事件的可能性”

  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统计在简单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种数,并会比较、描述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初步认识概率的意义,知道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确定事件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1。

  4.初步会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4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意义,会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第5章“整式的乘除”

  1.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会进行简单的正整数指数幂的计算。

  3.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4.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了解整数指数范围内幂的基本性质。

  6.会进行同底数幂相除的运算。

  7.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8.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仅指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或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第6章“因式分解”

  1.通过探索因式分解的过程,比较和整式乘法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事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从而初步接受对立统一观点。

  2.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判别各项的公因式,掌握添括号法则,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3.会用*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整数)。

  4.通过对*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的逆向变形及将一个整式看做“元”进行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预见等能力。

  5.进一步体会换元思想,提高处理数学问题的技能。

  第7章“分式”

  1.正确了解分式、公分母等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能进行简单的公式变形。

  4.正确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初步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并掌握验根的方法。

  5.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教材钻研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来看,五班特优、学优分别距目标少一个,与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六班超额完成了几个。特优生、优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灵活应用知识,但是数量还有点少,对于达成和待转化的学生,尽管大多数学生学*努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数学的方法和技巧,但基础知识的不扎实,更无法灵活应用,成绩较差,造成班级发展不*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还需提高。在学*态度上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中去,个别学生学*上有困难,对学*处于一种放弃的状态,老师还需要耐心帮辅,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改错的*惯,认真书写的*惯,还需要加强。初一需要打牢基础,因此本学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仍是本学期教学中的重点。

  本学期教学共六章,首先学*第五章相交线与*行线,然后崭新的实数,*面直角坐标系,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最后是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没有太难的地方,但是知识点比较多,要合注意时间的安排和课时的安排。

  本期要做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工作,备课要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而且把备学生当一重点来做,合理运用课件、白板等一切可利用的因素,为教学服务。上课严格做到三个不讲、三个必讲、三个到位,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认真批改作业,并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对疑难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做到堂堂清,周周清。

  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营造和谐、*等、合作、交流的高效课堂继续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更好的方式。

  三,教会学生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一题,提高举一返三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惯,良好的*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

  五,搞好个别辅导。搞好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及时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六,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4)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一(7)一(8)班数学教学工作。我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目标: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通过与现实图形的结合,使学生从大量有趣的素材中,认识、体验、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2.对几何题的书写,在把握分寸的基础上,采用实验与推理并用,低起点、迈小步的办法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掌握。

  3.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理解性质,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在探索中增长才干。

  第2章“图形和变换”

  1.了解四种变换的概念,能辨别和判断四种变换;

  2.理解四种变换的基本性质,会按要求画出经变换后的图形;

  3.能将变换的知识应用于图案设计等生活实际中去。

  第3章“事件的可能性”

  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统计在简单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种数,并会比较、描述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初步认识概率的意义,知道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确定事件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1。

  4.初步会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4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意义,会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第5章“整式的乘除”

  1.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会进行简单的正整数指数幂的计算。

  3.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4.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了解整数指数范围内幂的基本性质。

  6.会进行同底数幂相除的运算。

  7.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8.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仅指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或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第6章“因式分解”

  1.通过探索因式分解的过程,比较和整式乘法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事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从而初步接受对立统一观点。

  2.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判别各项的公因式,掌握添括号法则,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3.会用*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整数)。

  4.通过对*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的逆向变形及将一个整式看做“元”进行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预见等能力。

  5.进一步体会换元思想,提高处理数学问题的'技能。

  第7章“分式”

  1.正确了解分式、公分母等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能进行简单的公式变形。

  4.正确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初步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并掌握验根的方法。

  5.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教材钻研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方式,使学生学得松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经过七年级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学生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优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而学困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得较差,数学知识上一些基本的内容还很模糊,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有时还需要教师提醒。

  上学期学生学*了有理数及其相关运算,整式的加减,相交线与*行线,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至的进行学*和思考问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以“面向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知道思想,在教学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与*行线,第6章:*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第五章、相交线与*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本章重点:*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七章、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五、教学措施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11.开展课题学*,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一(7)一(8)班数学教学工作。我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目标: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通过与现实图形的结合,使学生从大量有趣的素材中,认识、体验、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2.对几何题的书写,在把握分寸的基础上,采用实验与推理并用,低起点、迈小步的办法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掌握。

  3.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理解性质,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在探索中增长才干。

  第2章“图形和变换”

  1.了解四种变换的概念,能辨别和判断四种变换;

  2.理解四种变换的基本性质,会按要求画出经变换后的图形;

  3.能将变换的知识应用于图案设计等生活实际中去。

  第3章“事件的可能性”

  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统计在简单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种数,并会比较、描述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初步认识概率的意义,知道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确定事件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1。

  4.初步会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4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意义,会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第5章“整式的乘除”

  1.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会进行简单的正整数指数幂的计算。

  3.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4.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了解整数指数范围内幂的基本性质。

  6.会进行同底数幂相除的运算。

  7.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8.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仅指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或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第6章“因式分解”

  1.通过探索因式分解的过程,比较和整式乘法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事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从而初步接受对立统一观点。

  2.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判别各项的公因式,掌握添括号法则,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3.会用*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整数)。

  4.通过对*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的逆向变形及将一个整式看做“元”进行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预见等能力。

  5.进一步体会换元思想,提高处理数学问题的技能。

  第7章“分式”

  1.正确了解分式、公分母等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能进行简单的公式变形。

  4.正确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初步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并掌握验根的方法。

  5.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教材钻研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方式,使学生学得松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1、课堂教学从:“复*——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2、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

  3、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算等。

  5、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导图与导人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设置如“回忆、思考、探索、概括、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等以及“信息收集,调查研究”等活动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实际生活、数学趣题、知识背景、外语教学、信息技术、数学算法等等的阅读材料,用好它,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该教材练*题更是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四、教学措施: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本册内容较传统,但教学方式不可以传统,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应当让学生思考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五、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2.25-3.20 第五单元

  3.21-4.10 第六单元

  4.11-5.5 第七单元

  5.6-5.31 第八单元

  6.1-6.30 第九单元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的初一(一)班和初一(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其中初一(一)班学生有98人,初一(二)班学生有94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与思考,学生的学*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上期末数学*均分62分,最高分113分,及格(72分以上)125人。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八章多边形

  第九章轴对称

  第十章统计的初步认识

  课题学*

  三、教学重、难点:

  1、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重点是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着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难点是在实践与探索小节中通过实例运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多边形与轴对称是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涉及三角形、一般多边形的边角关系,以及一种特殊的图形——轴对称图形。重点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让学生感知确认电子表基本的结论与最为简单的变换——轴对称中隐含着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变换的思想。难点是数学说理。

  3、统计的初步认识一章,简要地介绍了统计数据分析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抽样调查方法,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统计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合理使用*均数、中位数与众数这三个有代表性的数值,较为正确地描述所得到的众多数据。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随机事件存在的内在规律。

  4、课题学*重点是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在实践探索加深理解有关数学知识,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信心与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方程(组)的解等基本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组)中的作用。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中转化的过程与思想,了解解方程(组)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②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及其主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分线)等概念,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角*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几种特殊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特征,并能加以简单的识别,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外角和,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探索、归纳多边形的内角和秘外角和公式。③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线段、角和圆等图形的轴对称性,了解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和角*分线的性质,会画轴对称图形并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分的性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其识别方法。④让学生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体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是十分重要的,会求*均数、中位数、众数并了解它们各自适用范围,体验随机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是否发生是不可预言的,但在大数次反复实验后是有规律的。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体会并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多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经历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消元的思想,以及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②体验探索、归纳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和画轴对称图形,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并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③通过实践体验随机事件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并学*用分析或实验的方法判断游戏规则的公*性。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和探究中,通过自主学*,提高学*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图案,体验数学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中通过体验成功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增强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五、教学措施: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六认真工作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主要途径,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

  2、通过介绍数学家、数学史和数学趣题,激发学生学*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营造民主、和谐、*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

  4、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和多种途径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

  5、培育学生良好的学**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6、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7、进行分层教育的探索,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教学进度:

  第六章2月20日——3月15日

  第七章3月16日——4月05日

  第八章4月06日——4月20日

  期中复*及考试4月21日——4月30日

  第九章5月01日——5月15日

  第十章5月16日——5月31日

  期末复*及考试6月01日——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一(7)一(8)班数学教学工作。我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目标: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通过与现实图形的结合,使学生从大量有趣的素材中,认识、体验、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2.对几何题的书写,在把握分寸的基础上,采用实验与推理并用,低起点、迈小步的办法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掌握。

  3.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理解性质,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在探索中增长才干。

  第2章“图形和变换”

  1.了解四种变换的概念,能辨别和判断四种变换;

  2.理解四种变换的基本性质,会按要求画出经变换后的图形;

  3.能将变换的知识应用于图案设计等生活实际中去。

  第3章“事件的可能性”

  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统计在简单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种数,并会比较、描述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初步认识概率的意义,知道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确定事件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1。

  4.初步会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4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意义,会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第5章“整式的乘除”

  1.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会进行简单的正整数指数幂的计算。

  3.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4.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了解整数指数范围内幂的基本性质。

  6.会进行同底数幂相除的运算。

  7.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8.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仅指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或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第6章“因式分解”

  1.通过探索因式分解的过程,比较和整式乘法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事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从而初步接受对立统一观点。

  2.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判别各项的公因式,掌握添括号法则,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3.会用*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整数)。

  4.通过对*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的逆向变形及将一个整式看做“元”进行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预见等能力。

  5.进一步体会换元思想,提高处理数学问题的技能。

  第7章“分式”

  1.正确了解分式、公分母等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能进行简单的公式变形。

  4.正确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初步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并掌握验根的方法。

  5.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教材钻研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方式,使学生学得松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基本情况:

  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和思考问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学**惯上,学生的课前预*、课堂上记笔记的*惯培养得很不理想,这与我在教学中不提倡课前预*,少做笔记有关,我认为课前预*易使学生囿于教材框定的范围和思考方法,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而不应该用在当“打字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总结上的*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七章,第一章整式的运算,第二章*行线与相交线,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第四章概率,第五章三角形,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培养学*兴趣和*惯品质。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的初一(一)班和初一(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其中初一(一)班学生有98人,初一(二)班学生有94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与思考,学生的学*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上期末数学*均分62分,最高分113分,及格(72分以上)125人。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第六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八章多边形

  第九章轴对称

  第十章统计的初步认识

  课题学*

  三、 教学重、难点:

  1、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重点是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着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难点是在实践与探索小节中通过实例运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多边形与轴对称是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涉及三角形、一般多边形的边角关系,以及一种特殊的图形——轴对称图形。重点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让学生感知确认电子表基本的结论与最为简单的变换——轴对称中隐含着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变换的思想。难点是数学说理。

  3、统计的初步认识一章,简要地介绍了统计数据分析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抽样调查方法,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统计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合理使用*均数、中位数与众数这三个有代表性的数值,较为正确地描述所得到的众多数据。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随机事件存在的内在规律。

  4、课题学*重点是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在实践探索加深理解有关数学知识,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信心与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方程(组)的解等基本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组)中的作用。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中转化的过程与思想,了解解方程(组)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②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及其主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分线)等概念,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角*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几种特殊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特征,并能加以简单的识别,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外角和,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探索、归纳多边形的内角和秘外角和公式。③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线段、角和圆等图形的轴对称性,了解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和角*分线的性质,会画轴对称图形并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分的性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其识别方法。④让学生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体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是十分重要的,会求*均数、中位数、众数并了解它们各自适用范围,体验随机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是否发生是不可预言的,但在大数次反复实验后是有规律的。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体会并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多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经历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消元的思想,以及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②体验探索、归纳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和画轴对称图形,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并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③通过实践体验随机事件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并学*用分析或实验的方法判断游戏规则的公*性。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和探究中,通过自主学*,提高学*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图案,体验数学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中通过体验成功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增强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情分析

  七(1)班共42人,相对二班而言,上课学*积极性不是很高,学*自觉性不佳,成绩距离二班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两级分化严重,二班学生共有41人,学生相比而言比较活跃,学*积极性高,成绩较为理想,但仍然是两级分化严重,两个班都有数量不少的基础差,对数学不怎么感兴趣,且学*方法、读书*惯、作业*惯都不佳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对图形这一部分的学*难度还少些,而对于代数部分就感觉难度很大,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在掌握新知识的前提下,加强旧知识的补*,提高学生兴趣,特别是数学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思考能力、计算能力。

  二、教情分析

  上学期采取了如下几个教学措施,但是没有抓到位,本学期应该继续做好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尽可能使之更有实效性。

  1、 规范练*本,开始之初就对练*本做了一个格式的规范,本学期开始首先要规范练*本,要求:练*本的样式要规范,首页可以自己题上前言,内容可以是对自己数学学*的要求和总结,提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且一定要强调练*要加强实效,认真书写,采用组内互评和教师抽查的形式来落实,一般抽查到练*本一定要全批全改,并写上针对性的评语。

  2、 作业本的要求,作业本去掉*,作业本一般变为家庭作业,内容可以分层次布置,以总结性(知识结构图、解题方法总结等形式)、改错本(写明错因)、好题集、问题集、小论文等内容为主,成为学生能力的体现和思维火花的记录本。作业本首先是组内互批,然后教师集中浏览和二次重点批阅。

  3、 活页资料,要求学生准备好活页纸张,随时整理课堂笔记和数学学*中好的解题方法,以及自己发现的好的数学资料等,可以粘贴于作业本、课本中。每周做一次整理。

  4、 一日一练,上学期虽然基本上坚持了一日一练,但是监督不到位,很多学生仍然没有养成*惯,本学期重在检查,注意分层,可以是学*中的深化。按照122责任制,各组做好监督,题目采取全班轮流出的形式,但是采用分组制即组长级,组员A、组员B三层,但是检查时采取组长查组员B,组员B查组员A,组员A查组长的模式。一般前一天的中午时间是一日一练出题的时间,当日中午或者活动时间是检查时间,检查必留评语。教师抽查,如果学生落下一天则罚其笔算五道计算题目(计算算式、解方程等),具体负责由检查者负责并监督执行。班中由各组组长轮流负责一日一练的总体实行情况。一般采用值周的形式。

  5、 122小组合作制,按照考试成绩,划分小组,原来的小组成员不变,但是,每组内的组长可以变换,一般一名组长负责两名副组长,每名副组长负责两名组员,采取组间竞争,组内互相监督、互相学*、共同提高的机制。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内容共有七章,其中几何图形部分有三章,分别是角、*行线、*面图形的认识三章,代数部分主要有二元一次方程、整式的乘除二章还包括综合性的图像与坐标、概率一章,由于部分同学对于上学期的一元一次方程和整式的加减掌握不是很好,所以本学期的衔接空间给同学的也较多,应该充分利用空隙做好差生补*工作,角这一章的教学注意联系学生小学已有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概念的学*与掌握,同时注意联系上册学*线段中的知识块:线段的相关概念、表示方法、度量、大小比较、计数、中点等知识,来类比学*或者猜想角的学*(基本上也是学*以上环节,至是中点改为角*分线);对于*行线这一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养成逆向思考的*惯,函数的学*是本学期的难点,注重图像和概念的教学和训练,通过一次函数的学*,借助图像给出更复杂的函数的探究思考题目,为后继学*做好铺垫,二元一次方程的学*,要充分复*和联系一元一次方程,两种转化方法和应用题教学是重点,整式的乘法亦是本学期的难点,学*之前一定要复*好整式的加减运算,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率的字母运用,去括号仍然是重点训练。基本的图形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观察总结能力,加强学生的走我发现知识的训练。这一章最好不要事先预*。概率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 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展开实验,并做好数据记录和处理,发现结论。

  四、教学建议

  1、学生兴趣的培养,对于入门的学生可以推荐其多读一些相关的图书(事先统计调查图书室的图书,并给学生推荐)可以让其按照自己的模式,直奔主题,兴趣主要在课堂情境导入中加以创新,尤其是对基础差的学生,但是不要过于拘泥于兴趣,兴趣仅仅是佐料,但是可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介绍数学中的美的东西、数学故事、数学知识的历史、数学趣闻、数学趣题、班级数学报刊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对优秀学生的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应该加以推广和命名,多创造一些好的情境尽力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热情。寓教于乐是本学期重点探究的方面。

  2、差生转化,采用结对子、指导学生方法、重点补*、分解学*等形式来做好差生转化工作,这也是本学期重点做好的工作。做好分层教学工作。

  3、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没单元都系统的做好知识图,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多与学生交流,每日有固定的批阅学生练*和作业的时间,坚持写教学反思。认真抓好学生学**惯的养成工作。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能力,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水*。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画知识树,使知识于学生的构造。

  5、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五、教学配当安排

  因本学期相对时间较为紧张所以安排相对紧张

  第九章:角,计划1.5周时间

  第十章:*行线,2周时间

  第十一章图形与坐标2.5周时间

  第十二章二元一次方程2周时间

  第十三章,走进概率,1周时间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3周时间

  第十五章*面图形的认识,2周时间。

  复*1周时间

  共计15周时间。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5)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执教的七(3)、(4)两个班共85人,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欠缺勤奋,学*的自觉性不高。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学生大多存在学*粗心,作业马虎,对数学学*缺乏兴趣和信心的整体弱点,学**惯差。

  在知识结构上: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

  在数学的思维上:

  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目,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另一方面关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和敏感性。

  在学**惯上:

  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

  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感兴趣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初中的学*生活。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了解开方和乘方是互为逆运算,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

  2、代数式的概念及分类。

  3、对函数的初步理解与认识。

  4、整式的加减运算。

  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求解过程。

  三、教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怎样学好数学?

  研究步骤:1、研讨学*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老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3、探讨让学生怎样学*数学及学*的方法。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具体措施:首先是全体数学老师共同研究,然后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展开讨论具体的学*方法。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 学 内 容课时数量

  1—3周有理数5

  3—6周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6

  6—10整式的加减6

  10—14一元一次方程13

  15—复*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并配合有理数的运算学*接*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基本知识,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和*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7~9年级)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学*有理数的基础上,引入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由数到式的飞跃。继而介绍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整式的加减。采用了与第二部分内容相同的设计思想,即从实际问题着手,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实现学生的思维由数到式的飞跃,并运用类比的思想探索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代数工具并用于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代数”学*的重要基础,也是整个中学阶段“代数”内容的重要基础。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今后学*分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三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前两部分是属于统计范畴的内容,后一部分属于概率范畴的内容,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走进数学世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

  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③学生通过学*,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⑥通过阅读学*,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改进教学方法,用挂图,实物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2、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个性品质。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开辟第二课堂,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培养兴趣,提高能力。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改进阶段考试形式,改进评价方法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1)班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9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您现在访问的是数学教学计划,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的具体内容,谢谢查阅。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教育振兴计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面向一切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方面,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所有学生能初步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2、老教师要能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年轻教师要能迅速入门,快速成长,尽早适应新课程,胜任各自的教学岗位。

  3、在学校各部门的领导下,努力提高初一年级的班主任队伍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水*,塑造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

  4、建立比较系统的备课组活动规则和计划,坚定不移地走依靠备课组集体协作提高教学质量之路。

  5、下大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惯,下大力气避免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式的思想和行为,努力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营造一个既严肃紧张又生动活泼的成长氛围。

  6、营造尊重教师、关爱学生的良好环境,塑造科学管理、教学得法、学有活力的师生群体。

  三、具体措施

  1、开学第一周,各班认真召开专题班会,学*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训练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纪律观念,为今后的日常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采取竞选或学生推荐等多种形式,建立班级组织。强化常规的教育与管理,持之以恒,义无反顾地抓学生的常规*惯,向常规要效益,向管理要成绩。

  2、开学初,各班通过组织“我是县一中的学生”等为主题的班会,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良好学*条件,给学生提供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

  3、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开学初主要加强对新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和日常指导,以老带新,引导他们尽快地进入角色。每月初,对班主任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总结和布署,学*班主任管理的有关理论,针对具体的工作进行探讨和指导,在互相学*互相借鉴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4、加强备课组长队伍建设,通过备课组长会议,明确备课组长的职责,充分发挥备课组长在教师出勤、办公室卫生、教学研究和其他各项活动中的组织功能,高度重视备课组长在教学工作和其他教师活动中的骨干作用。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研究和协作优势,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各备课组提前制定每周集体备课的活动计划,保证集体备课活动的实效性,确保从个人钻研到集体研究,再到各自完善和提高的协作思路。认真组织学*新课程标准,加强新教材研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模式,努力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质量。语数外学科每周至少开设两节专门公开课,其他学科每周至少开设一节组内公开课,为老师提供互相学*共同提高的机会。强化评课工作,提高评课质量,让授课者和听课者都能真正有所收益,有所启发,有所提高。

  5、努力提高辅导的质量。利用辅导时间,通过个别指导的方式做好提优补差和学法指导工作,绝不允许利用辅导课时间赶进度、对答案,下大功夫还辅导课的本来面目。

  6、利用周末时间对语数外三门主要学科进行一周内所学基本知识的回顾性检测,让绝大多数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奋斗的信心。坚持训练为主线,小步子、快反馈的路子,通过认真批阅及时分析本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备课组内的质量分析,适时调整备课组的工作。

  7、对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努力提高质量分析会的质量,把质量分析会开成表彰会、学*会、鼓劲会、誓师会。相应地举行学生表彰大会,大面积地表彰学*标兵、优秀生和进步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激励受到鼓舞。

  8、开学后,尽快组织新老教师的组内帮扶结对工作,要求新教师先学后教,多听课,多请教。为新教师尽早成为教学骨干提供有利条件。

  9、坚持大学科和小学科一起抓。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和环境性课程一起抓,确保学生接受全面系统的教育和锻炼,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后劲。

  10、鼓励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采取家访这种行之有效但*年来又被人们忽视的教育途径,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

  11、建立和完善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机制,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把学科推进、班主任推进、年级推进、家长推进有机地结合起来。

  12、根据现有的设施和条件,利用下午三四节课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艺术、知识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努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13、加大班主任管理考核力度。抓班主任的到位率,对各班级的管理,进一步明确班主任的职责,强化对极少数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力度,对跨班级、跨年级的学生纠纷做好协调和处理工作。

  14、狠抓安全教育。

  ①班主任利用班会、晨会宣讲安全常识,树立学生各方面安全防范意识。

  ②年级整理印发学生安全的要点,要求各班定期对照排查,以期建立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③对校产校具学期初登记,学期末核对,班主任为责任人。

  ④进行课间督察工作。明确责任,将各班班干值勤情况纳入学期末的班级考核。

  15、狠抓考纪考风建设,每次考试让考生填写考情反馈单的形式,尽量杜绝各类作弊现象,营造公*的考试环境,以考风促学风。

  16、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认真宣传,督促全年级老师严格遵守县局的“五项规定”和“十项禁令”,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17、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本学期拟以“节约”“感恩”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为实践新课标,推动年级文化建设;拟开展系列知识讲座,以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8、强化老师的尊重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活动的意识,通过检查和督促,力求避免乱占时间和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从而扼杀学生天性的`行为,还学生应有的自由空间。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第一阶段(第1周第12周):全面复*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这个阶段的复*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应以课本为主。

  2、 按知识板块组织复*。把知识进行归类,将全初中数学知识分为十一讲:第一讲数与式;第二讲方程与不等式;第三讲函数;第四讲统计与概率;第五讲基本图形;第六讲图形与变换;第七讲角、相交线和*行线;第八讲三角形;第九讲四边形;第十讲三角函数学;第十一讲圆 。 复*中由教师提出每个讲节的复*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3、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4、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的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二.第二阶段(第13周第18周):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中考复*的第二阶段应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讲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的内容多,复*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的兴趣外,还要精心设计复*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效益。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执教的七(3)、(4)两个班共85人,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欠缺勤奋,学*的自觉性不高。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学生大多存在学*粗心,作业马虎,对数学学*缺乏兴趣和信心的整体弱点,学**惯差。

  在知识结构上: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

  在数学的思维上:

  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目,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另一方面关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和敏感性。

  在学**惯上:

  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

  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感兴趣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初中的学*生活。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了解开方和乘方是互为逆运算,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

  2、代数式的概念及分类。

  3、对函数的初步理解与认识。

  4、整式的加减运算。

  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求解过程。

  三、教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怎样学好数学?

  研究步骤:1、研讨学*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老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3、探讨让学生怎样学*数学及学*的方法。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具体措施:首先是全体数学老师共同研究,然后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展开讨论具体的学*方法。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 学 内 容课时数量

  1—3周有理数5

  3—6周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6

  6—10整式的加减6

  10—14一元一次方程13

  15—复*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 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1、6班数学教学工作,1班男生 34 人,女生 37人,共有学生71人;6班男生 32人,女生34人,共有学生6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如何学*数学,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和猜测的探索能力,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感性知识。

  3.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第二章 有理数

  1.通过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做到形数结合。

  3.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和运输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体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优越性,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初步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对所给的数,能根据所要求的精确度(或有效数字的个数)取*似值。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2.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求代数式的值。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初步体会到数学中抽象思维方法和食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3.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单项式系数与项数、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升幂或降幂排列。

  4.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并能熟练的合并同类项。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准确的去括号和添括号。能熟练的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5.通过将数的运算推广到整式的运算,在整式的运算中又不断的运用数的运算,感受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过程。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有理数”这个重点内容;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的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执教的七(3)、(4)两个班共85人,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欠缺勤奋,学*的自觉性不高。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学生大多存在学*粗心,作业马虎,对数学学*缺乏兴趣和信心的整体弱点,学**惯差。

  在知识结构上: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

  在数学的思维上:

  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目,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另一方面关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和敏感性。

  在学**惯上:

  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

  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感兴趣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初中的学*生活。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了解开方和乘方是互为逆运算,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

  2、代数式的概念及分类。

  3、对函数的初步理解与认识。

  4、整式的加减运算。

  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求解过程。

  三、教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怎样学好数学?

  研究步骤:1、研讨学*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老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3、探讨让学生怎样学*数学及学*的方法。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具体措施:首先是全体数学老师共同研究,然后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展开讨论具体的学*方法。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 学 内 容课时数量

  1—3周有理数5

  3—6周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6

  6—10整式的加减6

  10—14一元一次方程13

  15—复*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班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期的数学教学,发现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女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低,男生情况稍好,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不少学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学*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的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二、指导思想

  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以*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本章重点:*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七章、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四、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的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6)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3篇)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

  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

  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b、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c、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d、类比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总的来说计算方法不变,只是把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用类比的方法去学*会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在学完数轴一节课后,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补充进来,提前讲解,在讲完绝对值后,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样做既可以体会到数轴的用途,也可以避免两种方法放在一起给学生造成的混乱,而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写法上学生一般情况下掌握不好,这样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写法,分散难点。

  b、注重联系实际:这本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因此,在每课的“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充分体现到学好数学是有用的,因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c、对于绝对值一课的教法建议:对于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教者可以告诉学生:两棍中间夹着一个人(整体),当它是正数和零时,两棍一扒拉,直接走出来,当它是负数时,两棍一扒拉,拄着拐棍走出来,比较形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在《整式的加减》一章中,才可以顺利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

  d、注重本章的选学内容:一个是第6页的“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另一个是第40页的“翻牌游戏中的数学定到理”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整体数思想:主要体现在式子的化简求值问题中,有些题目采用整体代人的解题策略,可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只有从整体考虑才能解决问题。例如:已知:a-b=-3,c+d=2,求(b+c)-(a-d)的值

  b、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本章的*题中,都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式子,然后再根据具体数值求式子的值中。

  c、对比思想:本章出现了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等概念,为了正确掌握这些概念,可在比较辨析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在讲多项式一节的内容中,增加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内容,为下一节对合并同类项的结果的整理提前做好准备。

  b、注重本章的数学活动:第43页的数学活动,我认为很有价值,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较强的探索性,对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学*。

  c、本章概念较多,应使学生首先牢记概念,在解决问题时,才能有意识地联系这些概念,以此为依据完成相关题目。

  d、在求多项式的值的相关题目中,注意解题格式的要求,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注意解题格式的写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重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利用方程的同解原理,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直至求出它的解。

  b、整体思想:例如:解方程3/2(3x+1)—1/2(3x+1)=5运用整体思想可以使解题步骤简捷,思路清晰。

  c、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d、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本册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

  b、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c、关注教材第95页的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将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进一步体会方程

  的应用。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角的比较与度量。

  (2)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3)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1)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

  (2)空间观念的建立。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思想:本章经常遇到直线上的点点位置不确定的问题,或者从公共端点出发的一条射线在角内或角外的不确定问题,这时往往需要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

  b、方程的思想:在涉及线段和角度的计算中,把线段的长度或角的.度数设为一个未知数,并根据所求线段或角与与其他线段或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能清楚简捷地表示出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c、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依靠图形寻找规律的*题中。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在讲“几何图形”一节中,注意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想象、思考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b、在讲立体图形*面展开图中,我建议最好让学生准备好粉笔盒等其它实物,亲自动手操作,全班集体归纳总结出正方体的11种*面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不用动手折叠,就能通过观察展开图,想象出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能力。

  c、在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几何语言画图的能力,注意补充一部分“根据语句画出图形”的*题。

  d、在涉及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题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求不出结果,利用小学学的算术方法往往能给出答案。但不能很好地写出解题过程。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要逐步训练学生的简单说理能力。

  三、进度安排

  (略)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有理数


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小结


2课时


2.1从算式到方程


4课时


2.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1)


4课时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2)


4课时


2.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4课时


小结


2课时


3.1多姿多彩的图形


4课时


3.2直线、射线、线段


2课时


3.3角的`度量


3课时


3.4角的比较和运算


3课时


小结


2课时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3课题学*


1课时


小结


2课时


  四、奋斗目标

  达到学校要求的目标,进入依汶同年级同学科前三分之二。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五、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进度安排表

  (略)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