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教学计划,数学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1、课程的基本理念:

  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2、课程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5)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科)(广东卷)考试说明

  1、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

  (2)抽象根据能力:

  (3)推理论证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

  (6)应用意识:

  (7)创新意识。

  2、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3、难度比例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难题,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以中等题为主,试卷的难度系数在0.55左右。

  二、教学工作目标

  (一)隐性目标

  1、努力实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对课程目标中的六点说明;

  2、发展学生的能力:

  (1)空间想象能力:

  (2)抽象根据能力:

  (3)推理论证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

  (6)应用意识:

  (7)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如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能克服紧张情绪,以*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显性目标

  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成绩有所提高,对数学更加感兴趣。结合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实际,我希望高二14班的数学成绩能在期中、期末中的*均分排在全级前4名,高二15班的数学成绩有所进步,能在期中、期末*均分的排名中排在全级前8名。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两个班均属普通班,学生基础不好,接受能力差,甚至出现厌学情绪,特别是15班的好几位学生,基本不学数学。所以上课难度有点大。

  四、具体措施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我将采取以下举措:

  (一)向学生介绍学*数学的方法,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惯。

  1、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学生学*期间,在课堂的时间占了一大部分。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预*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预*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的科学。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4)积极思考每一道例题,记录下与老师不同的思路,要认真把握好思维逻辑,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

  (6)最后一点就是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消化,思考。

  2、做好复*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复*。

  (2)做好单元复*。学*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复*方法也同及时复*一样,采取回忆式复*,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单元小节。(3)做好单元小结。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

  (二)改进教学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1、改进教学方法,教好新教材

  (1)转变观念,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在使用新教科书时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按《新大纲》的要求进行,控制教学要求,控制教学难度,确实从"应试教育"转变到贯彻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要应试,但必须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上下工夫.

  (2)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新的教学手段必然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必然带来新的教学效益。科学计算器已被列入初中的教学内容,高中相应的计算内容已充分使用科学计算器讲授,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充分利用科学计算器,以提高教学效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或学校,也要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3)研究新教材 把握好教学中的“度”;研究知识结构,控制教学难度①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淡化纯理论和学生难以接受的东西。②理解基础,重视基础③研究课本例题、*题,发挥例题、*题功能。

  (4)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发展 认知发展,要经历多种水*,多种阶段。教师的教学要设计有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可接受性。(5)教师的教学要多应用数学发现和解释实际问题。

  (三)多读一些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

  1、数学纵横,如:《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数学的明天》、《生活中的数学》等等。

  2、波利亚理论与解题研究,如:《怎样解题》、《数学的发现》、《数学与猜想》。

  3、数学教育与数学教学,如:《孙维刚谈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考上清华》、《*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数学卷》、《杨象富数学教学经验》等等。

  4、趣味数学,如:《关于无穷大的文化史, 计算出人意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趣味数学辞典》、《数学游戏新编》等等。

  5、知识性读物,如:《从杨辉三角谈起》、《谈谈不定方程》、《抽屉原则及其他》等等。

  6、数学竞赛,如:《数学奥林 匹克教程》、《数学竞赛导论》、《历届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详解》等等。

  7、初等数学研究,《初等数学研究文集》、《初等数学研究的问题与课题》、《不等式研究》等等。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高一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学对发展自己思维能力的作用,体会数学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意义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提高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教学具体目标

  1、期中考前完成必修3、选修2-3第一章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思考交流等研究性学*过程。具体特点如下: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激情。

  2、“问题性”:专门安排了“课题学*”和“探究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教材中有“信息技术建议”和“信息技术应用”,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5、“人文应用价值性”:编写了一些阅读材料,开拓学生视野,从数学史的发展足迹中获取营养和动力,全面感受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四、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进度安排(略)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作用

  安排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学生还未学*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教学的。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概率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一般,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融洽,上课互动氛围良好。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在一些细节上不完备,反映在解题中就是思维不慎密,过程不完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及概率计算公式。

  ⑵、能够准确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层层设问,经过思考交流、概括归纳,得到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及其概率公式,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概率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通过概率知识的学*,可以更好的理解随机现象的本质,掌握随机现象的规律,科学地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古典概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在考试中遇到不会做的选择题同学们会怎么办?在你不会做的前提下,蒙对单选题容易还是蒙对不定项选择题容易?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同学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新知识,符合“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观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随着新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的有效思维增加。

  2、抽象思维,形成概念。

  师:考察试验一“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有几种不同的结果,结果分别有哪些?

  生:在试验中随机事件有六个,即“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

  师:我们把上述试验中的随机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它是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结果。

  师:考察试验二“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有哪些基本事件?

  生:在试验中基本事件有两个,即“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

  师:那基本事件有什么特点呢?

  问题:

  (1)在“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试验中,会同时出现“1点”和“2点”这两个基本事件吗?

  (2)事件“出现偶数点”包含了哪几个基本事件?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学*使学生掌握几何概型的基本特征,明确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

  2.理解并掌握几何概型的概念.

  3.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会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对随机试验的观察分析,提炼它们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从而亲历几何概型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类比、联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一些随机现象.

  2.通过对几何概型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辩证的思想,养成合作交流的*惯,初步形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及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背景中找出几何区域及如何确定该区域的“测度”.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教学手段:电子白板、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辅助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几何概型的概念:设D是一个可度量的区域(例如线段、*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每个基本事件可以视为从区域D内随机地取一点,区域D内的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随机事件A的发生可以视为恰好取到区域D内的某个指定区域d中的点。

  这时,事件A发生的概率与d的测度(长度、面积、体积等)成正比。

  我们把满足这样条件的概率模型称几何概型.

  板书: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据高二数学学科备课组计划,认真落实普通高中高二阶段数学新课程,构建乐学高效课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务处以及年级组等学校职能部门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高二(3)班及高二(4)的数学教学任务。

  二、目标

  扎实完成高二下学期的教学任务,努力使所带班的数学期末全市统考成绩排名居年级同类班级前列。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虽然大多数学生已有良好的学**惯,但少数学生数学学*基础较差,学*起来难度较大。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同时深入学生,培养师生感情,增强学*的动力,进一步加强课堂各个环节的指导与探究,努力使乐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更加深入,更加落实到位。

  四、措施

  做好高二上学期基础知识的复*工作。并适当补充上学期内容,认真组织编写导学案。后期教学过程中适量打破模块式教学,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本学期的学*。新课改中教材只是学*数学知识的一个载体,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和构建者,要积极主动的优化整合教材和教学资料。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根据湖北省的新课改教学实施指导意见,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全力以赴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同时加强对新课改理念的学*,相互协作,积极面对新课改的要求。

  二、工作重点

  认真落实组里每位老师的课堂常规教学任务,努力加强老师的课外教学科研工作;积极学*新课改的理论知识,认真研究新教材的教法,做一个教学科研全方位的教师;同时发挥备课组全体成员的集体力量,积极研讨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全力提升高二年级的数学水*,缩小和其它学校的差距。

  三、具体措施

  (1)落实好组里每位老师的两节公开课的任务,按照先议教案,再听课堂,最后评价的程序严格落实到位。

  (2)充分利用每个星期二下午的集体备课时间,商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新教材的教法。同时争取机会出去学*教改名校的数学学科课改教学的经验。

  (3)做好每一次阶段性的考试工作,考前认真准备,阅卷客观公正,客观评价教学质量。

  (4)分班落实数学学科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文科班数学的提升。

  (5)准备参加5月份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活动,积极安排年轻老师参加数学教学竞赛工作。

  四、教学进度

  (1)2,3月份,文科完成选修1—1和选修3—1,理科完成选修2—1和3—1的教学任务,建议把选修3—1的《数学史选讲》参插讲。

  (2)4月份,理科完成选修2—2,文科完成选修4—5

  (3)5月份,理科完成选修4—1,文科完成选修4—5。

  (4)6月份,理科完成选修4—4,文科开始期末考试的复*。

  说明:根据xx省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本学期理科完成选修2—1和2—2的内容,文科完成选修1—2和1—1的教学内容,但是我们还是打算把选修3—1,4—5的内容都上完,为高三复*做好准备,从时间上看,文科的教学时间是充足的,但是理科的教学时间比较紧,希望各位老师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确实落实好每章每节的教学任务。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在我校整体构建的和谐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的数学素养,以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取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基本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和结论的背景和应用,了解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和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计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培养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培养数学应用和创新意识,努力思考和判断现实世界中包含的一些数学模型。

  5.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6.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渐了解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验数学的审美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材的特点:

  我们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的关系,体现基础、时代、典型性、可接受性等。并具有以下特征: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激发学*热情。

  2.“问题”:用适时问题指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3.“科学”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通俗化、特殊化、转化等思想方法的应用,学会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理性精神。

  4.“时代性”和“适用性”:用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材料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培养应用意识。

  三、教学方法分析:

  1.选择内容典型、丰富、熟悉的材料,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造能反映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的学*情境的概念和结论,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引发学生“看发生了什么”的冲动,以培养兴趣。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学*效率

  高一班学*不错,但是学生自我意识差,自控力弱,需要时不时提醒学生培养自我意识。上课最大的问题是计算能力差。学生不喜欢算题。他们只关注想法。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程改革,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够强,需要在新的教学时间补充一些内容。所以时间可能还是比较紧。同时它的基础比较薄弱,只能在教学中先注重基础再注重基础,力求每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通过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堂、合理的要求、师生对话等方式,可以建立学生的学*信心,在主观行动下提高和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走向理性;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反复比较相似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的图形来说明抽象的知识;关注已有知识,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掌握公式的推导和内部联系;加强审查和检查工作;掌握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实施整体建设,和谐教学。

  6.注重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8

  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05财会(3)班数学,所选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编著的《数学(基础版)》。该教材是在原有职业高中数学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重新编写的,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基础:

  “大纲”对传统的初等数学教育内容进行了精选,把理论上、方法上以及代生产与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知识作为各专业必学的基本内容。根据“大纲”要求,把函数与几何,以及研究函数与几何的方法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

  2、降低知识起点

  多数中职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需要复*与提高,才能顺利进入中职阶段的数学学*。这套数学教材编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多数学生能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要求,以保证中职学生能达到高中阶段的基本数学水准。

  3、增加较大的使用弹性

  考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多样性,各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教学要求给出了较大的选择范围,增加了教学的弹性。教材中给出了三个层次:一是必学的内容分两种教学要求(在教参中指出);二是教材中配备一些难度较大的*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做,培养这些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是编写了选学内容,选学内容主要是深化基本内容所学知识和应用基本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每章专设应用一节,列举数学在生活实际、现代科学和生产中应用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

  在“大纲”中,要求培养学生使用基本计算工具的恩能够里。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计数器的技能,所以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用计数器做的练*题。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

  教材内容:

  本学期使用的是第二册的教材,内容包括:*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概率与统计初步。

  每章编写结构:引言,正文(大节、小节、联系、*题),复*问题和复*参考题,阅读材料(数学文化)等。除个别标注星号的选学内容外,都是必学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对策:

  05财会(3)班是我刚接手的班级,因而对学生的情况并不是非常熟悉。从总体上看,该班的学*中坚力量主要在一小部分的女生,其他学生学*积极性较差。在要学*的学生当中,普遍表现出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对以往知识的缺漏非常多。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及时补遗、查漏补缺尤为重要。知识引入环节我设置旧知识补遗,先回顾新课所涉及到的旧知识点;对学生的要求以能处理简单的操作题为主。另外,舒适的环境对学生的情绪也有挺大的影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渗入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进度表(略)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9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古代数学中求两个正整数最大公约数的算法以及割圆术的算法;

  (2)通过对“更相减损之术”及“割圆术”的学*,更好的理解将要解决的问题“算法化”

  的思维方法,并注意理解推导“割圆术”的操作步骤。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改变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将抽象的数学思维转变为具体的步骤化的思维方法,提高逻

  辑思维能力;

  (2)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

  3. 情感与价值目标:

  (1)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

  (2)体会*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更相减损之术”及“割圆术”的算法。

  难点:体会算法案例中蕴含的算法思想,利用它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

  通过典型实例,使学生经历算法设计的全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一些基本逻辑

  结构,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表达算法,并能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理成程序框图。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和劳动过程中,创造了整数,分数,小数,正负数及其计算,以及无限逼*任一实数的方法,在代数学,几何学方面,我国在宋,元之前也都处于世界的前列。我们在小学,中学学到的算术,代数,从记数到多元一次联立方程的求根方法,都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最先创造的。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也就是“寓理于算”,即把解决的问题“算法化”。本章的内容是算法,特别是在*古代也有着很多算法案例,我们来看一下并且进一步体会“算法”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小学初中时所学算术代数知识,共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对以往所学数学知识的回顾,使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并且向学生指明,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寓理于算”,不同于西方数学,在今天看仍然有很大的优越性,体会*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阅读课本 探究新知

  1. 求两个正整数最大公约数的算法

  学生通常会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例1:求78和36的最大公约数

  (1) 利用辗转相除法

  步骤:

  计算出78 36的余数6,再将前面的除数36作为新的被除数,36 6=6,余数为0,则此时的除数即为78和36的最大公约数。

  理论依据: ,得 与 有相同的公约数

  (2) 更相减损之术

  指导阅读课本P ----P ,总结步骤

  步骤:

  以两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即78-36=42;以差数42和较小的数36构成新的一对数,对这一对数再用大数减去小数,即42-36=6,再以差数6和较小的数36构成新的一对数,对这一对数再用大数减去小数,即36-6=30,继续这一过程,直到产生一对相等的数,这个数就是最大公约数

  即,理论依据:由 ,得 与 有相同的公约数

  算法: 输入两个正数 ;

  如果 ,则执行 ,否则转到 ;

  将 的值赋予 ;

  若 ,则把 赋予 ,把 赋予 ,否则把 赋予 ,重新执行 ;

  输出最大公约数

  程序:

  a=input(“a=”)

  b=input(“b=”)

  while a<>b

  if a>=b

  a=a-b;

  else

  b=b-a

  end

  end

  print(%io(2),a,b)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析研究,独立的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由学生回答求最大公约数的两种方法,简要说明其步骤,并能说出其理论依据。

  由学生写出更相减损法和辗转相除法的算法,并编出简单程序。

  教师将两种算法同时显示在屏幕上,以方便学生对比。

  教师将程序显示于屏幕上,使学生加以了解。 数学教学要有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把要学的知识重新创造出来。这种再创造积累和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发生质的飞跃。在教学中应创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分析,动手实践,从而主动发现和创造所学的数学知识。

  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问题为载体来讲解算法的有关知识,,强调了提供典型实例,使学生经历算法设计的全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一些基本逻辑结构,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表达算法,并能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理成程序框图。为了能在计算机上实现,还适当展示了将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翻译成计算机语言的内容。总的来说,不追求形式上的严谨,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相应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扩展阅读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扩展1)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2篇)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是湘教版数学(必修三)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第二节《1.2直线的方程》第一部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内容。

  二、教材分析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给出了根据已知一个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和途径。在求直线的'方程中,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是基本的,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两点式都是由点斜式推出的。从初中代数中的一次函数引入,自然过渡到本节课想要解决的问题——求直线方程问题。在引入,过程中要让学生弄清直线与方程的一一对应关系,理解研究直线可以从研究方程和方程的特征入手。

  在推导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时,根据直线这一结论,先猜想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再根据猜想得到的条件求出直线方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

  情态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四、教学重点

  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五、教学难点

  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应用。

  要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描述几何图形。

  六、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的选择:启发、引导、讨论.

  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索讨论,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活动。

  2.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辨析、画图,亲身实践,调动多感官去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要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起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间的密切联系。为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我主要指导了以下的学*方法:

  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通过观察图像归纳总结,自己评析解题对错,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数学表达能力。

  ②.分组讨论。

  七、教学过程

  问 题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在直线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应知道哪些条件?

  学生回顾,并回答。然后教师指出,直线的方程,就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满足的关系式。

  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知。

  2、直线 经过点 ,且斜率为 。设点 是直线 上的任意一点,请建立 与 之间的关系。

  学生根据斜率公式,可以得到,当 时, ,即

  (1)

  教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关注、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推导出这个方程。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体会直线的方程,就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满足的关系式,从而掌握根据条件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3、(1)过点 ,斜率是 的直线 上的点,其坐标都满足方程(1)吗?

  学生验证,教师引导。

  使学生了解方程为直线方程必须满两个条件。

  (2)坐标满足方程(1)的点都在经过 ,斜率为 的直线 上吗?

  学生验证,教师引导。然后教师指出方程(1)由直线上一定点及其斜率确定,所以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简称点斜式.

  使学生了解方程为直线方程必须满两个条件。

  4、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否表示坐标*面上的所有直线呢?

  学生分组互相讨论,然后说明理由。

  使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

  5、(1)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

  (2)经过点 且*行于 轴(即垂直于 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3)经过点 且*行于 轴(即垂直于 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教师学生引导通过画图分析,求得问题的解决。

  进一步使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掌握特殊直线方程的表示形式。

  6、例2、例4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应已知那些条件?题目那些条件已经直接给予,那些条件还有待已去求。在坐标*面内,要画一条直线可以怎样去画。

  学会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问题,清楚用点斜式公式求直线方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一个定点;(2)有斜率。同时掌握已知直线方程画直线的方法。

  7、例3的教学。

  求经过点 ,斜率为 的直线 的方程。

  学生独立求出直线 的方程:

  (2)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截距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方程(2)由哪两个条件确定,让学生理解斜截式方程概念的内涵。

  引入斜截式方程,让学生懂得斜截式方程源于点斜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一种特殊情形。

  8、观察方程 ,它的形式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深入理解和掌握斜截式方程的特点?

  9、直线 在 轴上的截距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价。

  使学生理解“截距”与“距离”两个概念的区别。

  10、你如何从直线方程的角度认识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中 和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你能说出一次函数 图象的特点吗?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评价、归纳概括。

  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11、课堂练*第65页练*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反馈。

  巩固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12、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1)本节课我们学过那些知识点;(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3)求一条直线的方程,要知道多少个条件?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13、布置作业:第77页第5题

  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巩固深化

  八、教学反思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给出了根据已知一个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和途径。在求直线的方程中,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是基本的,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两点式都是由点斜式推出的。

  本节课的基本题形:

  1、已知直线上一点及直线的倾斜角,求直线的方程并作图;

  2、已知直线上两点,求直线的方程并作图。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明确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训练学生求直线方程的书写格式及直线的规范作图。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提高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提高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四、学情分析:

  1、基本情况:高二(1)班共50人,男生36人,女生14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13人,中上等生约23人,中等生约6人,中下生约6人,后进生约2人。

  高二(2)班共49人,男生37人,女生12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0人,中上等生约7人,中等生约8人,中下生约22人,后进生约12人。

  2、(1)班学生学*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提高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要求: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理)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4、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5、(理)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类乘法计数原理;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6、(理)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7、了解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9、了解程序框图;了解工序流程图(即统筹图);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了解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结构图;会运用结构图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

  8、所有考生都学*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理科考生还需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这部分专题内容。

  六、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提高。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高二5班共有学生73人, 8班共有学生70人。两个班级都是高二理科班的三类班,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学*兴趣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存在怕数学科的心理。但他们还是存在一颗想学好数学的心,也想融入变化多端的`数学世界,更想在每次考试

  中独领风骚,鉴于此,对他们正确引导,教学中适当调整难度,起点放低点,步子迈小点,还是会有好成绩的。

  二.教学计划

  1.加强自身学*。

  ①加强课本的研读。教科书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考试

  的归属地,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会从教科书中找到类型题或者相似题或者其影子。对教科书能否吃透,专研到位,直接决定着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就决定着研读教材的必要性。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人由于生活的环境,面对的对象,自身知识局限等多方面原因,视野和出发点都有局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局限,因此,多阅读教学参考类的书,吸取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对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彩性大有裨益。

  ③强化课改意识。新课改已经全面铺开,新课改的精神和思想都独具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因此,加强新课改知识的学*,领悟新课改思想,增强新课改意识,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参与新课改培训,领会新课改精髓,并应用于实践中是当前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新陈代谢。

  ④认真参与组内备课。珍惜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好这次集体备课机会,从同行们那里学*到自己缺乏或者不擅长的东西,并积极实施好组内的各项安排,落实好课时要求。

  ⑤增强听课意识。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参加新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活动,听取授课教师的点评,发现亮点,记录亮点,积累亮点,点亮亮点。

  2.抓好课堂教学主战场,激发师生学*数学热情。

  ①加强新课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热情。每一节新课的开展,都有其现实意义,有其价值所在,有其趣味性,充分挖掘好这方面知识,可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②精选精讲例题。对于学生自己学得会的,不讲,对于学生讨论后可以解决的,给以适当点拨,对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的,要慢慢讲,细细的讲,争取每个学生都听得进,听得懂,学得会。对于超越学生承受能力的,一概不讲。

  ③精心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作业质量的高低,一定层面可以反映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作业的布置需要科学化,分层化,多样化,且知识点具有全面性。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①利用晚自*,充分给以每个学生耐心、细心、全面的辅导。让学生积累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②利用自*课时间,寻找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公式背不出来的,抓背公式,不交作业的,责令补交作业。

  4.做好作业、考试反馈工作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考卷,老师进行批改,总结共性问题,发现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以反馈,及时消除困惑。

  5.规范作答,养成良好*惯。

  现在学生的数学答卷,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因果颠倒,这是基础不扎实的表现,更是一种思维的缺陷。因此,现阶段抓好规范答题,有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避免将来高考失分和日后生活的凌乱。

  6.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普及数学价值规律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难,数学烦,难在何处,烦在何方?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课堂,移植中外数学趣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通过多媒体,降低数学思维难度等等都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以上是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将及时作出调整,以期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高二某班共有学生73人, 8班共有学生70人。两个班级都是高二理科班的三类班,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学*兴趣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存在怕数学科的心理。但他们还是存在一颗想学好数学的心,也想融入变化多端的数学世界,更想在每次考试中独领风骚,鉴于此,对他们正确引导,教学中适当调整难度,起点放低点,步子迈小点,还是会有好成绩的。

  二、教学计划

  1、加强自身学*。

  ①加强课本的研读。教科书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考试的归属地,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会从教科书中找到类型题或者相似题或者其影子。对教科书能否吃透,专研到位,直接决定着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就决定着研读教材的.必要性。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人由于生活的环境,面对的对象,自身知识局限等多方面原因,视野和出发点都有局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局限,因此,多阅读教学参考类的书,吸取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对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彩性大有裨益。

  ③强化课改意识。新课改已经全面铺开,新课改的精神和思想都独具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因此,加强新课改知识的学*,领悟新课改思想,增强新课改意识,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参与新课改培训,领会新课改精髓,并应用于实践中是当前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新陈代谢。

  ④认真参与组内备课。珍惜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好这次集体备课机会,从同行们那里学*到自己缺乏或者不擅长的东西,并积极实施好组内的各项安排,落实好课时要求。

  ⑤增强听课意识。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参加新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活动,听取授课教师的点评,发现亮点,记录亮点,积累亮点,点亮亮点。

  2、抓好课堂教学主战场,激发师生学*数学热情。

  ①加强新课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热情。每一节新课的开展,都有其现实意义,有其价值所在,有其趣味性,充分挖掘好这方面知识,可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②精选精讲例题。对于学生自己学得会的,不讲,对于学生讨论后可以解决的,给以适当点拨,对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的,要慢慢讲,细细的讲,争取每个学生都听得进,听得懂,学得会。对于超越学生承受能力的,一概不讲。

  ③精心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作业质量的高低,一定层面可以反映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作业的布置需要科学化,分层化,多样化,且知识点具有全面性。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①利用晚自*,充分给以每个学生耐心、细心、全面的辅导。让学生积累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②利用自*课时间,寻找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公式背不出来的,抓背公式,不交作业的,责令补交作业。

  4、做好作业、考试反馈工作。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考卷,教师进行批改,总结共性问题,发现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以反馈,及时消除困惑。

  5、规范作答,养成良好*惯。

  现在学生的数学答卷,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因果颠倒,这是基础不扎实的表现,更是一种思维的缺陷。因此,现阶段抓好规范答题,有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避免将来高考失分和日后生活的凌乱。

  6、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普及数学价值规律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数学难,数学烦,难在何处,烦在何方?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课堂,移植中外数学趣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通过多媒体,降低数学思维难度等等都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以上是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将及时作出调整,以期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高二5班共有学生73人, 8班共有学生70人。两个班级都是高二理科班的三类班,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学*兴趣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存在怕数学科的心理。但他们还是存在一颗想学好数学的心,也想融入变化多端的数学世界,更想在每次考试中独领风骚,鉴于此,对他们正确引导,教学中适当调整难度,起点放低点,步子迈小点,还是会有好成绩的。

  二.教学计划

  1.加强自身学*。

  ①加强课本的研读。教科书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考试的归属地,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会从教科书中找到类型题或者相似题或者其影子。对教科书能否吃透,专研到位,直接决定着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就决定着研读教材的必要性。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人由于生活的环境,面对的对象,自身知识局限等多方面原因,视野和出发点都有局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局限,因此,多阅读教学参考类的书,吸取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对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彩性大有裨益。

  ③强化课改意识。新课改已经全面铺开,新课改的精神和思想都独具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因此,加强新课改知识的学*,领悟新课改思想,增强新课改意识,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参与新课改培训,领会新课改精髓,并应用于实践中是当前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新陈代谢。

  ④认真参与组内备课。珍惜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好这次集体备课机会,从同行们那里学*到自己缺乏或者不擅长的东西,并积极实施好组内的各项安排,落实好课时要求。

  ⑤增强听课的意识。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参加新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活动,听取授课教师的点评,发现亮点,记录亮点,积累亮点,点亮亮点。

  2.抓好课堂教学的主战场,激发师生学*数学热情。

  ①加强新课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热情。每一节新课的开展,都有其现实意义,有其价值所在,有其趣味性,充分挖掘好这方面知识,可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②精选精讲例题。对于学生自己学得会的,不讲,对于学生讨论后可以解决的,给以适当点拨,对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的,要慢慢讲,细细的讲,争取每个学生都听得进,听得懂,学得会。对于超越学生承受能力的,一概不讲。

  ③精心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作业质量的高低,一定层面可以反映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作业的布置需要科学化,分层化,多样化,且知识点具有全面性。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①利用晚自*是时间,充分给以每个学生耐心、细心、全面的辅导。让学生积累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②利用自*课的时间,寻找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公式背不出来的,抓背公式,不交作业的,责令补交作业。

  4.做好作业、考试反馈工作。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考卷,老师进行批改,总结共性问题,发现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以反馈,及时消除困惑。

  5.规范作答,养成良好*惯。

  现在学生的数学答卷,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因果颠倒,这是基础不扎实的表现,更是一种思维的缺陷。因此,现阶段抓好规范答题,有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避免将来高考失分和日后生活的凌乱。

  6.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普及数学价值规律的应用。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数学难,数学烦,难在何处,烦在何方?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课堂,移植中外数学趣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通过多媒体,降低数学思维难度等等都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以上是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将及时作出调整,以期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学生学*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所学知识浮于表面,不愿意深究。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二、教法分析:

  1、在“三五五”教学模式下,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激情。

  2、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3、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4、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三、具体教学要求: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理)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4、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5、(理)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类乘法计数原理;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6、(理)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7、了解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8、了解程序框图;了解工序流程图(即统筹图);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了解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结构图;会运用结构图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

  四、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二数学学*方法:

  做题之后加强反思,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日久天长,构建起一个内容与方法的科学的网络系统。俗话说:“有钱难买回头看”。一般说做的题太少,很多熟能生巧的问题就会无从谈起。因此,应该适当地多做题。但是,只顾钻入题海,堆积题目,在考试中一般也是难有作为的。所以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合理地系统地组织起来,要总结反思,这样高中数学水*才能长进。

  积累高中数学资料随时整理,要注意积累复*资料。把课堂笔记,练*,区单元测验,各种试卷,都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整理好。每读一次,就在上面标记出自己下次阅读时的重点内容。这样,数学复*资料才能越读越精,一目了然。

  配合老师主动学*,高一新生的学*主动性太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学生,常常是完成了作业就可以尽情地欢乐。初中生基本上也是如此,听话的孩子就能学*好。高中则不然,作业虽多,但是只知做作业是绝对不够;老师的话也不少,但是谁该干些什么了,老师并不一一具体指明。因此,高中新生必须提高自己学*数学的主动性。准备向将来的大学生的学*方法过渡。

  合理规划步步为营,高中的学*是非常紧张的。每个学生都要投入自己的几乎全部的精力。要想能迅速进步,就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长远的切实可行的数学学*目标和计划,例如第一学期的期末,自己计划达到班级的*均分数,第一学年,达到年级的前三分之一,如此等等。此外,还要给自己制定学*计划,详细地安排好自己的零星时间,并及时作出合理的微量调整。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情分析

  1班共有学生75人,2班共有学生72人。2班学*数学的气氛较浓,但由于高一函数部分基础特别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尖子生多或少,但若能杂实复*好函数部分,加上学生又很努力,将来前途无量。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的兴趣。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信念和学*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的幻妙多姿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中,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直观值见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含参不等式的求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能力。

  (6)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通过对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三)知识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通过直线与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位置关系,掌握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掌握曲线方程、圆的概念。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性质。

  三、教材分析

  1、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性质、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性质是基础,不等式证明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不等式的性及同解变形来完成的。不等式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有力载体。

  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图形,是学*圆锥曲线、导数和微分等知识的的基础。,是直线方程的一个直接应用。主要内容有: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斜率是最重要的概念,斜率公式是最重要的公式,直线与圆是数形结合解析几何相互为用思想的载体。

  3、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方程,并通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

  四、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不等式的证明、解法。

  2、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

  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

  (二)难点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

  2、到角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简单线性规划的问题的解法。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坚持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坚持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坚持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培育尖子学生。

  5、加强数学研究课的教学研究指导,培养学识的动手能力。

  6、积极参加与*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7、坚持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六、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81课时

  1、不等式18课时

  2、直线与圆的方程25课时

  3、圆锥曲线20课时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8

  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05财会(3)班数学,所选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编著的《数学(基础版)》。该教材是在原有职业高中数学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重新编写的,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基础:

  “大纲”对传统的初等数学教育内容进行了精选,把理论上、方法上以及代生产与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知识作为各专业必学的基本内容。根据“大纲”要求,把函数与几何,以及研究函数与几何的方法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

  2.降低知识起点

  多数中职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需要复*与提高,才能顺利进入中职阶段的数学学*。这套数学教材编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多数学生能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要求,以保证中职学生能达到高中阶段的基本数学水准。

  3.增加较大的使用弹性

  考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多样性,各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教学要求给出了较大的选择范围,增加了教学的弹性。教材中给出了三个层次:一是必学的内容分两种教学要求(在教参中指出);二是教材中配备一些难度较大的*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做,培养这些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是编写了选学内容,选学内容主要是深化基本内容所学知识和应用基本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每章专设应用一节,列举数学在生活实际、现代科学和生产中应用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

  在“大纲”中,要求培养学生使用基本计算工具的恩能够里。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计数器的.技能,所以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用计数器做的练*题。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

  教材内容:

  本学期使用的是第二册的教材,内容包括:*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概率与统计初步。

  每章编写结构:引言,正文(大节、小节、联系、*题),复*问题和复*参考题,阅读材料(数学文化)等。除个别标注星号的选学内容外,都是必学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对策:

  05财会(3)班是我刚接手的班级,因而对学生的情况并不是非常熟悉。从总体上看,该班的学*中坚力量主要在一小部分的女生,其他学生学*积极性较差。在要学*的学生当中,普遍表现出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对以往知识的缺漏非常多。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及时补遗、查漏补缺尤为重要。知识引入环节我设置旧知识补遗,先回顾新课所涉及到的旧知识点;对学生的要求以能处理简单的操作题为主。另外,舒适的环境对学生的情绪也有挺大的影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渗入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情况

  1

  8月28日至9月3日

  学期准备工作

  2

  9月4日至9月10日

  8.1(1);8.2(2);8.3(2)

  5

  3

  9月11日至9月17日

  8.4(2);8.5(2);8.6(1)

  5

  4

  9月18日至9月24日

  8.7(1);8.8(1);*题(1);8.9(2)

  5

  5

  9月25日至10月1日

  8.10(1);8.11(1);8.12(1);*题(2)

  5

  6

  10月2日至10月8日

  国庆放假

  7

  10月9日至10月15日

  8.13(3);8.14.1(2)

  5

  8

  10月16日至10月22日

  8.14.2(1);8.15(3);*题(1)

  5

  9

  10月23日至10月29日

  *题(1);第一章复*(2);9.1(2)

  5

  10

  10月30日至11月5日

  9.2(1);9.3(2);9.4(1);9.5(1)

  5

  11

  11月6日至11月12日

  期中考复*

  5

  12

  11月13日至11月19日

  期中考试

  13

  11月20日至11月26日

  9.6(1);复*(2);9.7(1);9.8(1)

  5

  14

  11月27日至12月3日

  9.9(1);9.10(2);9.11(2)

  5

  15

  12月4日至12月10日

  *题(2);9.12(1);9.13(2)

  5

  16

  12月11日至12月17日

  9.14(1);9.15(1);9.16(2);9.17(1)

  5

  17

  12月18日至12月24日

  9.17(1);*题(2);9.18(1)

  5

  18

  12月25日至12月31日

  9.19(2);9.20(1);9.21(2)

  5

  19

  1月1日至1月7日

  9.22(1);9.23(3);9.24(1)

  5

  20

  1月8日至1月14日

  9.25(3);*题(2)

  5

  21

  1月15日至1月21日

  期末复*

  5

  22

  1月22日至1月28日

  期末考试

  23

  1月29日至2月4日

  期末结束工作

  24

  2月5日至2月11日

  期末结束工作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基本情况

  261班共有学生75人,268班共有学生72人。268班学*数学的气氛较浓,但由于高一函数部分基础特别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尖子生多或少,但若能杂实复*好函数部分,加上学生又很努力,将来前途无量。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

  二、教学要求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信念和学*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的幻妙多姿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中,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直观值见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含参不等式的求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能力。 (6)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通过对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三)知识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通过直线与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位置关系,掌握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掌握曲线方程、圆的概念。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性质。

  三、教材简要分析

  1、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性质、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性质是基础,不等式证明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不等式的性及同解变形来完成的。不等式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有力载体。

  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图形,是学*圆锥曲线、导数和微分等知识的的基础。,是直线方程的一个直接应用。主要内容有: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斜率是最重要的概念,斜率公式是最重要的公式,直线与圆是数形结合解析几何相互为用思想的载体。

  3、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方程,并通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

  四、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不等式的证明、解法。

  2、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

  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

  (二)难点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 2、到角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简单线性规划的问题的解法。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坚持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坚持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加与*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5、坚持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6、坚持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培育尖子学生。 7、加强数学研究课的教学研究指导,培养学识的动手能力。

  六、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81课时 1、不等式18课时

  2、直线与圆的方程25课时

  3、圆锥曲线20课时

  4、研究课18课时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生基本情况

  261班共有学生75人,268班共有学生72人。268班学*数学的气氛较浓,但由于高一函数部分基础特别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尖子生多或少,但若能杂实复*好函数部分,加上学生又很努力,将来前途无量。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

  二、教学要求

  (一)情意目标

  (1)经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经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信念和学*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的幻妙多姿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中,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经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经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直观值见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经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经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经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经过含参不等式的求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经过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经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经过不等式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经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能力。

  (6)经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经过对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三)知识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经过直线与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位置关系,掌握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掌握曲线方程、圆的概念。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性质。

  三、教材简要分析

  1、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性质、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性质是基础,不等式证明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不等式的性及同解变形来完成的。不等式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有力载体。

  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图形,是学*圆锥曲线、导数和微分等知识的的基础。,是直线方程的一个直接应用。主要内容有: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斜率是最重要的概念,斜率公式是最重要的公式,直线与圆是数形结合解析几何相互为用思想的载体。

  3、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方程,并经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

  四、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不等式的证明、解法。

  2、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

  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

  (二)难点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

  2、到角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简单线性规划的问题的解法。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持之以恒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持之以恒学生主体性原则,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原则,持之以恒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加与*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5、持之以恒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6、持之以恒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培育尖子学生。

  7、加强数学研究课的教学研究指导,培养学识的动手能力。

  六、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81课时

  1、不等式18课时

  2、直线与圆的方程25课时

  3、圆锥曲线20课时

  4、研究课18课时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1

  这学期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本学期我接手了两个理科班。以前我带的始终是文科班,对于文科班的学生的情况比较理解,但对于理科班来说,我不知道他们对学*会有怎样的想法与做法。高二七班与八班在人数上基本一致,但通过我的了解,两班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七班学生活泼且聪明的学生也大有人在,但是不学*的比较多,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彻底放弃了;八班的学生比较老实些,每个人都在认真学,但是数学成绩没有七班那么突出,而且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也不是很积极。针对这两个陌生的理科班,本学*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数学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严格执行“三规”、“五严”。利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数学能力方面能有所提高,为2011年的高考做准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措施

  1、以能力为中心,以基础为依托,调整学生的学**惯,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讲多练,一般地,每一节课让学生练*20分钟左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坚持每一个教学内容集体研究,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上课效率。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基本模式为:

  基础练*→典型例题→作业→课后检查

  (1)基础练*:一般5道题,主要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过关,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完。

  (2)典型例题:一般4道题,例1为基础题,要直接运用课前练*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由学生上台演练。例2思路要广,让有生能想到多种方法,让中等生能想到1—2种方法,让中下生让能想到1种方法。例3题目要新,能转化为前面的典型类型求解。例4为综合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本节课的基础问题,典型问题及下一节课的预*题。

  (4)课后检查;重点检查改错本及复*资料上的作业。

  3、脚踏实地做好落实工作。当日内容,当日消化,加强每天、每月过关练*的检查与落实。坚持每周一周练,每章一章考。通过周练重点突破一些重点、难点,章考试一章的查漏补缺,章考后对一章的不足之处进行重点讲评。

  4、周练与章考,切实把握试题的选取,切实把握高考的脉搏,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意思维的层次性(即解法的多样性),适时推出一些新题,加强应用题考察的力度。每一次考试试题坚持集体研究,努力提高考试的效率。

  5、注重对所选例题和练*题的把握:

  (1)注重对“四基五能力”的考察把握,贴*课本;

  (2)注重学科内容的联系与综合;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4)注重能力立意,以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察能力;

  (5)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设计应用性、探索性的问题;

  (6)试题体现层次性、基础性,梯度安排合理,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有效地检测对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的程度。

  (7)精心选做基础训练题目,做到不偏、不漏、不怪,即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选做那些有孤僻怪诞特点、内容和思路的题目,做到不凭个人喜好选题,不脱离学生学*状况选题,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选题,不大量选做难度较大的题目。

  6、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7、多从“贴*教材、贴*学生、贴*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三、对自己的要求——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

  1、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备课时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备课组分工合作,利用集体智慧制作课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四十五分钟课堂效率。

  2、严格控制测验,精心制作每一份复*资料和练*

  教学中配备资料应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三类练*(大练*、限时训练、月考)试题的制作分工落实到每个人(备课组长出月考卷,其他教师出大练*、限时训练卷),并经组长严格把关方可使用。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定期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学生的学*积极性不断提高。

  3、做好作业批改和加强辅导工作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对象──学生,这里需要关心、帮助及鼓励。我们要对学生的学*情况做大量的细致工作,批改作业、辅导疑难、及时鼓励等,特别是对已经出现数学学*困难的学生,教我们的辅导更为重要。在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不仅要给他们解疑难,还要给他们鼓信心、调动自身的学*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态度,积极主动地去投入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学*使学生掌握几何概型的基本特征,明确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

  2、理解并掌握几何概型的概念、

  3、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会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对随机试验的观察分析,提炼它们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从而亲历几何概型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类比、联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一些随机现象、

  2、通过对几何概型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辩证的思想,养成合作交流的*惯,初步形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及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背景中找出几何区域及如何确定该区域的“测度”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教学手段:电子白板、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辅助

  四、教学过程

  课后作业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扩展2)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5篇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5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数学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2、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3、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目的要求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因材施教,以学生为学*的主体,构建新的认知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扎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注意知识块的复*,构建知识网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较,灵活运用;力求有意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数学语言的表达形式,推力论证要思路清晰、整体完整、

  2、学会分析,首先是阅读理解,侧重于解题前对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题回顾,侧重于经验及教训的总结,重视常见题型及通法通解、

  3、以“错”纠错,查缺补漏,反思错误,严格训练,规范解题,养成:想明白,写清楚,算准确的*惯,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谨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注重书写过程,举一反三,及时归纳,触类旁通,加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

  4、协调好讲、练、评、辅之间的关系,追求数学复*的最佳效果,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设计教学,做到精讲精练,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 ,精心准备,讲评到为,做到讲评试卷或例题时:讲清考察了那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用到了那些方法技巧,关键步骤在那里,哪些是典型错误,是知识和是逻辑,是方法、是心理上、策略上的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调整复*策略,使复*更加有重点、针对性,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5、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6、多从“贴*教材、贴*学生、贴*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 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高二数学学*方法

  (1)制定计划明确学*目的。合理的学*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意志。

  (2)课前预*是取得较好学*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新课的兴趣,掌握学*的主动权。预*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上课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是提高效率学*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一边将复*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课外学*是课内学*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热情。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根据湖北省的新课改教学实施指导意见,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全力以赴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同时加强对新课改理念的学*,相互协作,积极面对新课改的要求。

  二.工作重点

  认真落实组里每位老师的课堂常规教学任务,努力加强老师的课外教学科研工作;积极学*新课改的理论知识,认真研究新教材的教法,做一个教学科研全方位的教师;同时发挥备课组全体成员的集体力量,积极研讨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全力提升高二年级的数学水*,缩小和其它学校的差距。

  三.具体措施

  (1)落实好组里每位老师的两节公开课的任务,按照先议教案,再听课堂,最后评价的程序严格落实到位。

  (2)充分利用每个星期二下午的集体备课时间,商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新教材的教法。同时争取机会出去学*教改名校的数学学科课改教学的经验。

  (3)做好每一次阶段性的考试工作,考前认真准备,阅卷客观公正,客观评价教学质量。

  (4)分班落实数学学科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文科班数学的提升。

  (5)准备参加5月份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活动,积极安排年轻老师参加数学教学竞赛工作。

  四.教学进度

  (1)2,3月份,文科完成选修1-1和选修3-1,理科完成选修2-1和3-1的教学任务,建议把选修3-1的《数学史选讲》参插讲。

  (2)4月份,理科完成选修2-2,文科完成选修4-5

  (3)5月份,理科完成选修4-1,文科完成选修4-5。

  (4)6月份,理科完成选修4-4,文科开始期末考试的复*。

  说明:根据xx省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本学期理科完成选修2-1和2-2的内容,文科完成选修1-2和1-1的教学内容,但是我们还是打算把选修3-1,4-5的内容都上完,为高三复*做好准备,从时间上看,文科的教学时间是充足的,但是理科的教学时间比较紧,希望各位老师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确实落实好每章每节的教学任务。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118班66人,115班48人。118班学*数学的氛围很浓。但由于高一的函数部分基础较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影响很大。数学成绩或多或少都有尖子生,但如果能认真复*函数部分,学生努力,前途无量。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引导他们,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

  二,教学要求

  (a)情感目标

  (1)通过问题分析方法、一个不等式问题的多解、一个不等式问题的多解、一个不等式问题的多重证明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让学生体验不等式、直线、圆以及围绕它们的圆锥曲线,培养运用数学学*数学的意识。

  (3)探究不等式和二次曲线的本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学会小组合作学*中的交流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以情感目标为基础,规范教学过程,增强学*信念和信心。

  (5)给学生时间和空间、班级和探索发现的权利,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的机会,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个挫折3354个矛盾——个顿悟——个新发现”的科学发现过程的神奇

  (2)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1)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均不等式、思维方法和逻辑模式时,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让记忆准确持久,快速正确的重现。

  (2)通过对定义和命题的整体结构的教学,可以揭示它们的本质特征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和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的概念、公式和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训练,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概念、公式、规则的清晰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通过分析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清晰、合理、简单的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快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促进知识的渗透和传递。(5)利用数字和形状的结合,寻找另一种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用参数求解不等式,培养学生的思维缜密和逻辑思维。

  (2)通过多解、多解、多证分析几何和不等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推广和普及不等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5)通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

  (6)通过典型例题的不同思路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思维转化的途径。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和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通过对人格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深度。(3)知识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通过直线和圆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

  (2)难点1。不等式的解包括绝对值和不等式的证明。2.角度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及简单线性规划的求解。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寻找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要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坚持与高三接触,踏实面对高考,以数学五大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学*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循序渐进,启发性。研究并采用基于“发现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与和***备课,共同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坚持听同龄人讲课,取长补短。互相学*,共同进步。

  6.坚持学*方法,加强个别辅导(差生和优等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培养尖子生。

  7.加强数学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指导,培养知识的实践能力。

  第六,课表

  这学期有81个课时。1.不等式18课时

  2.直线圆方程25课时

  3.圆锥曲线20课时

  4.研究班18小时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高一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学对发展自己思维能力的作用,体会数学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意义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提高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教学具体目标

  1、期中考前完成必修3、选修2-3第一章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思考交流等研究性学*过程。具体特点如下: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激情。

  2、“问题性”:专门安排了“课题学*”和“探究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教材中有“信息技术建议”和“信息技术应用”,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5、“人文应用价值性”:编写了一些阅读材料,开拓学生视野,从数学史的发展足迹中获取营养和动力,全面感受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四、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进度安排(略)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信念和学*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2)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6

  一、目标要求

  1.深入钻练教材,在借鉴她校课件基础上,结合所教学生实际,确定好每节课所教内容,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方法。

  2.本期还要帮助学生搞好《数学》必修内容的复*,一是为学生学业水*检测作准备,二是为高三复*打基础。

  3.本期的专题选讲务求实效。

  4.继续培养学的学*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好学*教学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5.本期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归纳、整理、类比、相互转化、数形结合等能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二、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位老师都要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集体备课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下一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在星期一的集合备课中,主要是对上周备课中的情况作补充。每次备课都要用一定的时间交流一下前一段的教学情况,进度、学生掌握情况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是《高中数学新新学案》,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一份练*试卷,星期五发给学生带回家完成,星期一交,老师要进行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最好安排时间讲评。试题量控制为10道选择题(4旧6新)、4道填空题(1旧3新)、4道解答题。

  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本学期第二课堂与数学竞赛准备班继续分开进行辅导。*常意义上的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主要是以兴趣班的形式,以复*巩固课堂教学的同步内容为主,一般只选用常规题为例题和练*,难度低于高考接*高考,用专题讲授为主要形式开展辅导工作。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所以每位老师必须重视搞好辅导工作。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

  总结:以上就是下学期高二必修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高二文科第一学期包括了必修三和选修1-1两本教材,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重点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特别是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学*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考的常用逻辑方法,使学生学会数学思考与推理,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历了文理科分科之后,我对两个班上所有学生的数学学*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两个班中,女生占了将*70%,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可以说都很不理想,大部分的学生基础都很薄弱。一班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三班而言较好一点,但仍然缺乏自主学*的能力;三班中有很多的学生甚至有厌学、甚至弃学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不良局面,使两班的学生成绩赶上来,针对学生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教学计划。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共有六章内容

  必修三

  1.算法初步

  2.统计

  3.概率

  选修1-1

  1.常用逻辑用语

  2.圆锥曲线方程

  3.导数及其应用

  本学期的重点章节为必修三中的概率和选修1-1中的圆锥曲线方程和导数及其应用,其它章节相对来说高考的要求较低一些。

  四.具体的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做到对知识全面掌握,从而在教学中能有的放矢。

  2.坚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立足课堂,加强课堂中的教学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学*能力。

  3.坚持每章一测的原则,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考试练*,从而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并且为后续的学*做好铺垫。

  4.对学*能力较强、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加强其能力培养,为两年后的高考夯实基础。

  5.对学*成绩处在中等水*的学生要狠抓基础落实,使他们将知识掌握并且能够进行基本初等应用。

  6.对学*已经出现困难的学生则首先要求其掌握基础,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

  7.对于厌学、甚至弃学的学生则要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这些学生首先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够进行更进一步的学*。

  五.上学期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高一整个学年中每学期都有两本必修教材,时间紧,能够做到的就是保质保量地上好每一节课,课后的作业进行认真布置和批改,并且能够及时的对固学案上的较难题目进行详细的讲解。

  不足之处在于时间上的不足,导致不能够及时的对章节内容进行检测导致月考和期末成绩的不尽人意,部分学生也会产生懈怠的情绪。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8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是湘教版数学(必修三)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第二节《1.2直线的方程》第一部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内容。

  二、教材分析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给出了根据已知一个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和途径。在求直线的方程中,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是基本的,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两点式都是由点斜式推出的。从初中代数中的一次函数引入,自然过渡到本节课想要解决的问题——求直线方程问题。在引入,过程中要让学生弄清直线与方程的一一对应关系,理解研究直线可以从研究方程和方程的特征入手。

  在推导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时,根据直线这一结论,先猜想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再根据猜想得到的条件求出直线方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

  情态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四、教学重点

  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五、教学难点

  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应用。

  要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描述几何图形。

  六、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的选择:启发、引导、讨论.

  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索讨论,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活动。

  2.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辨析、画图,亲身实践,调动多感官去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要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起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间的密切联系。为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我主要指导了以下的学*方法:

  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通过观察图像归纳总结,自己评析解题对错,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数学表达能力。

  ②.分组讨论。

  七、教学过程

  问 题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在直线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应知道哪些条件?

  学生回顾,并回答。然后教师指出,直线的方程,就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满足的关系式。

  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知。

  2、直线 经过点 ,且斜率为 。设点 是直线 上的任意一点,请建立 与 之间的关系。

  学生根据斜率公式,可以得到,当 时, ,即

  (1)

  教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关注、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推导出这个方程。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体会直线的方程,就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满足的关系式,从而掌握根据条件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3、(1)过点 ,斜率是 的直线 上的点,其坐标都满足方程(1)吗?

  学生验证,教师引导。

  使学生了解方程为直线方程必须满两个条件。

  (2)坐标满足方程(1)的点都在经过 ,斜率为 的直线 上吗?

  学生验证,教师引导。然后教师指出方程(1)由直线上一定点及其斜率确定,所以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简称点斜式.

  使学生了解方程为直线方程必须满两个条件。

  4、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否表示坐标*面上的所有直线呢?

  学生分组互相讨论,然后说明理由。

  使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

  5、(1)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

  (2)经过点 且*行于 轴(即垂直于 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3)经过点 且*行于 轴(即垂直于 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教师学生引导通过画图分析,求得问题的解决。

  进一步使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掌握特殊直线方程的表示形式。

  6、例2、例4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应已知那些条件?题目那些条件已经直接给予,那些条件还有待已去求。在坐标*面内,要画一条直线可以怎样去画。

  学会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问题,清楚用点斜式公式求直线方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一个定点;(2)有斜率。同时掌握已知直线方程画直线的方法。

  7、例3的教学。

  求经过点 ,斜率为 的直线 的方程。

  学生独立求出直线 的方程:

  (2)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截距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方程(2)由哪两个条件确定,让学生理解斜截式方程概念的内涵。

  引入斜截式方程,让学生懂得斜截式方程源于点斜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一种特殊情形。

  8、观察方程 ,它的形式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深入理解和掌握斜截式方程的特点?

  9、直线 在 轴上的截距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价。

  使学生理解“截距”与“距离”两个概念的区别。

  10、你如何从直线方程的角度认识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中 和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你能说出一次函数 图象的特点吗?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评价、归纳概括。

  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11、课堂练*第65页练*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反馈。

  巩固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12、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1)本节课我们学过那些知识点;(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3)求一条直线的方程,要知道多少个条件?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13、布置作业:第77页第5题

  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巩固深化

  八、教学反思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给出了根据已知一个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和途径。在求直线的方程中,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是基本的,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两点式都是由点斜式推出的。

  本节课的基本题形:

  1、已知直线上一点及直线的倾斜角,求直线的方程并作图;

  2、已知直线上两点,求直线的方程并作图。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明确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训练学生求直线方程的书写格式及直线的规范作图。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努力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立足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的基础。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人人都能成功的教学理念。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教学目标要求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体验数学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二、教材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对整体来说数学比较重视,学*数学的风气比其他学科要好一些,上课该活跃时能活跃,能讨论,该安静时能安静。*时训练题都是有难度的,学生喜欢做难题,钻研讨论很热烈,但整体来说,成绩不稳定,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均分跌到年级居中上,我们的差距在填空和选择,我们上了一周空间向量课,其他班没上,会考和期末考试同时都要复*考试时,我们坚持两头兼顾同时抓,我们落后在基本知识,而且试题难度虽然不高相反中等同学这次的成绩倒超过了上面的同学,尤其是很多学生都考出了好成绩, 我是这个班的班主任,所以我关注的不仅仅是数学课,在课间或者其他时间接触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班有好几个男同学特别活跃,精力非常充沛,课间经常追赶奔跑吵闹,这样的学生有利于活跃班级气氛,但自控能力差,他们都很聪明,但成绩都不太理想,如果长期不改正的话,最后不仅影响他们自己的成长,也必将影响到整个班级。一学期下来,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所以我还将更多地关注这类学生,帮助他们纠正不良*惯,将精力集中到学*上来,从而改变整个班级的风貌。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各组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两份练*试卷,做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3、抓好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随时注意学生学*方法的指导。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困难的学生,教师的课余辅导十分重要。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学困生。

  四、教学进度表

  日期 周次 节/周 教学内容(课时)

  3月1日~3月7日 1 5 一元二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5)

  8日~14日 2 6 基本不等式(3)测试与讲评(3)

  15日~21日 3 6 命题及其关系(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简单逻辑连接词(1)

  22日~28日 简单逻辑连接词(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2),复*(2)

  29日~4月5日 5 6 曲线与方程(2),椭圆(4)

  6日~12日 6 6 椭圆(2),双曲线(4)

  13日~19日 7 6 ,抛物线(4),复*(2)

  20日~26日 8 6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5),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

  27日~5月2日 9 6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4),小结与复*(2)

  3日~9日 10 6 期中考试

  10日~16日 11 6 ,段考讲评(2),变化率与导数(4)

  17日~23日 12 6 导数的计算(2)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4)

  24日~30日 13 6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4),定积分的概念(2)

  6月1日~7日 14 6 定积分的概念(2),微积分基本定理(2)、定积分的简单应用(2)

  8日~14日 15 6 复*与测试(4),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

  15日~21日 16 6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4)

  22日~28日 17 6 数学归纳法(3),复*(3)

  29日~7月4日 18 6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3)

  5日~11日 19 6 期末复*(6)

  12日~13日 20 6 期末考试

  高二数学学*方法

  1,培养良好的学*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的成功者。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数学兴趣呢?

  (1)课前预*,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5)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直角坐标系的产生、极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回归现实才能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

  2、 建立良好的学*数学*惯。

  *惯是经过重复练*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数学*惯,会使自己学*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良好的学*数学*惯还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几个方面。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能力。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A)版》第三章中的第3。2。1节古典概型。它安排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学生还未学*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教学的。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概率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一般,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融洽,上课互动氛围良好。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在一些细节上不完备,反映在解题中就是思维不慎密,过程不完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及概率计算公式;⑵、能够准确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层层设问,经过思考交流、概括归纳,得到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及其概率公式,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概率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通过概率知识的学*,可以更好的理解随机现象的本质,掌握随机现象的规律,科学地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在考试中遇到不会做的选择题同学们会怎么办?在你不会做的前提下,蒙对单选题容易还是蒙对不定项选择题容易?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同学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新知识,符合“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观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随着新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的有效思维增加。

  2、抽象思维形成概念

  师:考察试验一“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有几种不同的结果,结果分别有哪些?

  生:在试验中随机事件有六个,即“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

  师:我们把上述试验中的随机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它是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结果。

  师:考察试验二“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有哪些基本事件?

  生:在试验中基本事件有两个,即“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

  师:那基本事件有什么特点呢?

  问题:(1)在“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试验中,会同时出现“1点”和“2点”这两个基本事件吗?

  (2)事件“出现偶数点”包含了哪几个基本事件?

  由如上问题,分别得到基本事件如下的两个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再加以总结、概括)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与总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

  例1从字母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试验中,有哪些基本事件?

  师:为了得到基本事件,我们可以按照某种顺序,把所有可能的结果写出来,本小题我们可以按照字母排序的顺序,用列举法列出所有基本事件的结果。

  解:所求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没有学*排列组合知识,因此用列举法列举基本事件的个数,不仅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对象的总数,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列举的时候作到不重不漏,解决了求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总数这一难点,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师:你能发现前面两个数学试验和例1有哪些共同特点吗?(先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教师抽学生回答,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进行补充)

  试验一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6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试验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2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例1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A”、“B”、“C”、“D”、“E”和“F”6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经概括总结后得到:

  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设计意图】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探究氛围中思考、质疑、倾听、表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学*、学会合作,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化归思想。启发诱导的同时,训练了学生观察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3、概念深化,加深理解

  试验“向一个圆面内随机地投射一个点,如果该点落在圆内任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生: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圆面内所有的点,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是无限的,虽然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但这个试验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一个条件。

  试验“某同学随机地向一靶心进行射击,这一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生: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7个,而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即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二个条件。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突破了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这一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

  4、观察比较推导公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运用观察、比较方法得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体现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化归思想的优越性和这一做法的合理性。

  师:我们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还要注意些什么呢?(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再加以归纳)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注意:

  ①要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

  ②要找出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设计意图】深化对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的理解,也抓住了解决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的关键。

  5、应用与提高

  【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发现两种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研究的问题是否满足古典概型,从而再次突出了古典概型这一教学重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

  6、知识梳理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渗透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7、作业布置

  1、阅读本节教材内容

  2、必做题课本130页练*第1,2题,课本134页*题3。2A组第4题

  3、选做题课本134页*题B组第1题

  8、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串”的方式呈现为主,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合作,体验古典概型的特点,公式的生成、发现,把“数学发现”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数学发现的体验。将学*的主动权较完整地交还给学生。本节课始终本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归纳、探究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构建利于学生学*的有效教学情境,较好地拓展师生的活动空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学工作意见指导下,在学部工作的框架下,认真落实学校对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强化数学教学研究,提高全组老师的教学、教研水*,明确任务,团结协作,圆满完成教学教研任务。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3、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4、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5、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2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各组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学海导航》,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两份练*试卷,做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竞赛班的教学进度要加快,教学难度要有所降低,各班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随时注意学生学*方法的指导。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实行以竞赛带培优,让有能力的同学更上一层楼。实行专人负责,定时间、定地点、定人数、定内容,的学校安排。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3

  二、教学工作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同时对辅助资料加大研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及同类学科之间的联系。

  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针对我们这的学生数学认知能力和基础不是很好,上课要精选试题,做好教案和学案。要使每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教学落脚点。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教好学前提要了解学生,关心爱护每位学生,要为学生提供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要和同仁根据教材各章节的重难点制定教学进度,认真对待集体备课和听课。积极听有经验的老师的教研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三,教学计划

  要提前一周制定好下周教学学案和教案。要精选试题,力求少而精,有针对性。要备好课,选好教学方法。

  总之,教学是慢功夫,我会试图把它做好。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4

  本章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内容之一,应切实进行全面、深入地复*,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解决下述几个问题:(1)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须用定义证明,值得注意的是,若给出一个数列的前 项和 ,则其通项为 若 满足 则通项公式可写成 .(2)数列计算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 项和公式及其性质熟练地进行计算,是高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3)解答有关数列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善于使用各种数学思想解答数列题,是我们复*应达到的目标. ①函数思想: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都可以看作是 的函数,所以等差等比数列的某些问题可以化为函数问题求解.

  ②分类讨论思想: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应分为 及 ;已知 求 时,也要进行分类;

  ③整体思想:在解数列问题时,应注意摆脱呆板使用公式求解的思维定势,运用整

  体思想求解.

  (4)在解答有关的数列应用题时,要认真地进行分析,将实际问题抽象化,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有关数列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解答此类应用题是数学能力的综合运用,决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套用所能完成的.特别注意与年份有关的等比数列的第几项不要弄错.

  一、基本概念:

  1、 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数列的项与项数:

  3、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4、 递增(减)、摆动、循环数列:

  5、 数列的通项公式an:

  6、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7、 等差数列、公差d、等差数列的结构:

  8、 等比数列、公比q、等比数列的结构:

  二、基本公式:

  9、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1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1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 an= ak qn-k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1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 Sn=

  三、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4、等差数列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差数列。

  15、等差数列中,若m+n=p+q,则

  16、等比数列中,若m+n=p+q,则

  17、等比数列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18、两个等差数列与的和差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19、两个等比数列与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 、 仍为等比数列。

  20、等差数列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21、等比数列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22、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23、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q,a,aq;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q,aq3

  24、为等差数列,则 (c0)是等比数列。

  25、(bn0)是等比数列,则 (c0且c 1) 是等差数列。

  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关键是找数列的通项结构。

  26、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27、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2n-1)2n

  28、裂项法求和:如an=1/n(n+1)

  29、倒序相加法求和:

  30、求数列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

  ① an+1-an= 如an= -2n2+29n-3

  ② an=f(n) 研究函数f(n)的增减性

  31、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 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大值.

  (2)当 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小值。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以上就是高二数学学*:高二数学数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5

  数学分析

  1。解析几何是利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一门学科,它包括*面解析几何和空间解析几何两部分。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直线和*面、二次曲线和二次曲面。在大学阶段,“解析几何”是以圆锥曲线和圆锥曲面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三元二次方程表示的曲线和曲面,如空间直线、*面、柱面、锥面、旋转曲面和二次曲面的方程等,研究的内容比较固定,研究方法比较成熟。高中阶段主要研究二元二次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比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

  2。“解析几何思想”代表了研究曲线和曲面的一般方法和手段,即用代数为工具解决几何问题。用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思维工程可以表现为以下步骤:第一,用代数的语言来描述几何图形,例如“点”可以用“数对”表示,“曲线”可以用“方程”表示等;第二,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例如,“两直线*行”可以转化为“两直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无解”等;第三,实施代数运算,求解代数问题;第四,将代数解转化为几何结论。随着数学本身的发展,出现了代数数论、代数几何等的数学分支,而拓扑学、泛函等代数工具都可以作为研究心得曲线和曲面的工具,这些都是“解析几何思想”的发展个推广。解析几何初步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即把代数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来研究几何问题。

  3。“坐标系”是解析几何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建立了坐标系,就能把曲线和曲面的性质用代数来表示,从而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决。适当地选择坐标系可以大大简化对图形性质的研究,但图形的性质不会竖着坐标系的变化而改变。我们要研究的正是那些和坐标系的选择无关的性质;或者说建立坐标系正是为了摆脱图形对坐标系的依赖,这在对数上就表现为某个线性变换群下的不变量和不变关系。

  4。圆锥曲线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图形。①圆锥曲线(面)可以帮助我们刻画一些基本的运动。例如,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运动轨迹都是椭圆。②光学性质和圆锥曲线是密不可分的,基本的光学性质都是由圆锥曲线体现出来的。例如,探照灯就是利用抛物面的光学性质制作而成的,它可以将点光源发出的光折射成*行光,照射到足够远的地方。几乎所有的光学仪器都是依照圆锥曲线(面)的性质制成的。③研究圆锥曲线(面)的性质时体现解析几何本质的最好载体,即便是在大学数学系的学*中,如何利用方程的系数确定二次曲线的形状,揭示其规律也是数学的经典内容。

  教育分析

  1。有助于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

  解析几何的本质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它沟通了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在解析几何初步的学*中,经历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解决几何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2。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载体。

  运算思想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解析几何的运算,往往有较强的综合性,设计相应的代数方程知识(包括消元思想、整体思想、函数思想、同解原理、韦达定理、方程的解、构造不等式、参变量代换、求解不等式)等内容,对学生计算能力要求较高。在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时,要注重“数”与“形”的统一,在计算时,要结合图形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图形的几何结论,这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简化解题过程的有效方法。比如,涉及圆的问题时,注重运用圆的相关几何性质,对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要强化几何处理,淡化代数处理方法,解析几何独有的特点,最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课标解读

  1。整体定位

  “解析几何初步”研究的问题是直线和圆,及其之间的关系,还有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高中阶段解析几何内容的分布,除了“解析几何初步”外,在选修系列1,2中,都延续了解析几何的内容,设计了“圆锥曲线与方程”。在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中,还将继续研究圆锥曲线。研究圆锥曲线有两种方法:综合几何的方法和解析几何的方法。在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中,运用了综合几何的方法。

  “解析几何初步”是要依托直线的方程与圆的标准方程,让学生把握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初步形成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2。具体要求

  (1)直线与方程

  ①在*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②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③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行或垂直;

  ④根据确定直线位置关系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⑤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⑥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行直线间的距离。

  (2)圆与方程

  ①回顾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在*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②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③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学*过程中,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

  (4)空间直角坐标系

  ①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

  ②通过表示特殊长方体(所有棱分别与坐标轴*行)顶点的坐标,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标准》中对“解析几何初步”的要求只是阶段性要求,在选修系列1,2中,还将进一步学*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内容。因此,对本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把握好“度”,特别是对于解析几何思想的理解不能要求一步到位。

  3。课标解读

  (1)要注重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解析几何初步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首先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元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同时,应强调借助几何直观理解代数关系的意义,即对代数关系的几何意义的解释。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学课程应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在解析几何初步的教学中,同样要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确定直线与圆的几何要素,并由此探索掌握直线与圆的几种形式的方程,探索掌握一些距离公式。

  比如如何在*面直角坐标系中描述直线,这是解析几何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在坐标系中,一条直线或者与x轴*行,或者与x轴相交。与x轴*行的直线的代数特征很简单,这条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是个常数,即y=a。除了x=a,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刻画与x轴相交的直线?也就是如何用代数的方法刻画直线的斜率。

  (2)在高中阶段,直线的斜率一般一般有三种表示方式

  ①用倾斜角的正切

  这是传统教材的方式,由于倾斜角是大于等于0°小于180°,倾斜角与其正切一一对应的(90°除外);当然,也可以用倾斜角的余弦值表示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与其余弦值是一一对应的,但这种表示要复杂一些,一般都选择使用倾斜角的正切。

  这需要先引入0°到180°的正切函数的概念。

  ②用向量

  内容结构

  1。知识内容

  2。 章节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8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1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 8课时

  2 圆与圆的方程 5课时

  3 空间直角坐标系 3课时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扩展3)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1班共有学生75人,2班共有学生72人。2班学*数学的气氛较浓,但由于高一函数部分基础特别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尖子生多或少,但若能杂实复*好函数部分,加上学生又很努力,将来前途无量。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的兴趣。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信念和学*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的幻妙多姿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中,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直观值见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含参不等式的求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能力。

  (6)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通过对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三)知识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通过直线与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位置关系,掌握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掌握曲线方程、圆的概念。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性质。

  三、教材分析

  1、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性质、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性质是基础,不等式证明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不等式的性及同解变形来完成的。不等式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有力载体。

  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图形,是学*圆锥曲线、导数和微分等知识的的基础。,是直线方程的一个直接应用。主要内容有: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斜率是最重要的概念,斜率公式是最重要的公式,直线与圆是数形结合解析几何相互为用思想的载体。

  3、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方程,并通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

  四、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不等式的证明、解法。

  2、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

  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

  (二)难点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

  2、到角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简单线性规划的问题的解法。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坚持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坚持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坚持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培育尖子学生。

  5、加强数学研究课的教学研究指导,培养学识的动手能力。

  6、积极参加与*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7、坚持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六、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81课时

  1、不等式18课时

  2、直线与圆的方程25课时

  3、圆锥曲线20课时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是湘教版数学(必修三)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第二节《1.2直线的方程》第一部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内容。

  二、教材分析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给出了根据已知一个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和途径。在求直线的方程中,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是基本的,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两点式都是由点斜式推出的。从初中代数中的一次函数引入,自然过渡到本节课想要解决的问题——求直线方程问题。在引入,过程中要让学生弄清直线与方程的一一对应关系,理解研究直线可以从研究方程和方程的特征入手。

  在推导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时,根据直线这一结论,先猜想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再根据猜想得到的条件求出直线方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

  情态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四、教学重点

  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五、教学难点

  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应用。

  要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描述几何图形。

  六、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的选择:启发、引导、讨论.

  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索讨论,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活动。

  2.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辨析、画图,亲身实践,调动多感官去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要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起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间的密切联系。为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我主要指导了以下的学*方法:

  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通过观察图像归纳总结,自己评析解题对错,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数学表达能力。

  ②.分组讨论。

  七、教学过程

  问 题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在直线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应知道哪些条件?

  学生回顾,并回答。然后教师指出,直线的方程,就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满足的关系式。

  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知。

  2、直线 经过点 ,且斜率为 。设点 是直线 上的任意一点,请建立 与 之间的关系。

  学生根据斜率公式,可以得到,当 时, ,即

  (1)

  教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关注、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推导出这个方程。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体会直线的方程,就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满足的关系式,从而掌握根据条件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3、(1)过点 ,斜率是 的直线 上的点,其坐标都满足方程(1)吗?

  学生验证,教师引导。

  使学生了解方程为直线方程必须满两个条件。

  (2)坐标满足方程(1)的点都在经过 ,斜率为 的`直线 上吗?

  学生验证,教师引导。然后教师指出方程(1)由直线上一定点及其斜率确定,所以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简称点斜式.

  使学生了解方程为直线方程必须满两个条件。

  4、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否表示坐标*面上的所有直线呢?

  学生分组互相讨论,然后说明理由。

  使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

  5、(1)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

  (2)经过点 且*行于 轴(即垂直于 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3)经过点 且*行于 轴(即垂直于 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教师学生引导通过画图分析,求得问题的解决。

  进一步使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掌握特殊直线方程的表示形式。

  6、例2、例4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应已知那些条件?题目那些条件已经直接给予,那些条件还有待已去求。在坐标*面内,要画一条直线可以怎样去画。

  学会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问题,清楚用点斜式公式求直线方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一个定点;(2)有斜率。同时掌握已知直线方程画直线的方法。

  7、例3的教学。

  求经过点 ,斜率为 的直线 的方程。

  学生独立求出直线 的方程:

  (2)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截距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方程(2)由哪两个条件确定,让学生理解斜截式方程概念的内涵。

  引入斜截式方程,让学生懂得斜截式方程源于点斜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一种特殊情形。

  8、观察方程 ,它的形式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深入理解和掌握斜截式方程的特点?

  9、直线 在 轴上的截距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价。

  使学生理解“截距”与“距离”两个概念的区别。

  10、你如何从直线方程的角度认识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中 和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你能说出一次函数 图象的特点吗?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评价、归纳概括。

  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11、课堂练*第65页练*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反馈。

  巩固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12、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1)本节课我们学过那些知识点;(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3)求一条直线的方程,要知道多少个条件?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13、布置作业:第77页第5题

  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巩固深化

  八、教学反思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给出了根据已知一个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和途径。在求直线的方程中,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是基本的,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两点式都是由点斜式推出的。

  本节课的基本题形:

  1、已知直线上一点及直线的倾斜角,求直线的方程并作图;

  2、已知直线上两点,求直线的方程并作图。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明确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训练学生求直线方程的书写格式及直线的规范作图。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基本情况

  X班共有学生56人,X班共有学生60人。X班学*数学的气氛较浓,但由于高一函数部分基础特别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没有尖子生,成绩特差的学生有4人,但若能杂实复*好函数部分,加上学生有很努力,将来前途无量。X班的学生学*气氛不及X班,但是有一批思维相当灵活的学生,但学*不够刻苦,学*成绩一般,但有较大的潜力,特差生比X班要少,此班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将来一定能赶超X班。但本期新课只有32课时,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提前仅行高考复*

  二、教学要求

  (一)知识要求

  1.1理解复数及其有关的概念。掌握复数的代数、几何、三角表示及其转换。

  1.2掌握复数的运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复数的运算,边理解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

  1.3掌握在复数集中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方程的方法。

  2.1掌握加法原理及乘法原理、并能用这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2理解排列、组合的意义,掌握排列数的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3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论证一些简单问题。

  3.1掌握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会根据所给的条件化圆锥曲线。

  3.2理解坐标变换的意义,掌握利用坐标轴*移化简圆锥曲线方程的方法。

  3.3掌握弦问题求解方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数学记忆力。

  2、培养学生数学化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材简要分析

  1、解析几何这一章是高考的重点。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

  2、复数的三角形式,是“三角”与复数的有机结合。

  3、复数的几何意义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4、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高考分数不多,但是也是难点。由于实际运用相当广泛,高考要求提高,不容忽视。

  四、重点与难点

  1、复数的三角形式、代数形式、几何形式、复数的几何意义是重点。

  2、复数的辐角与辐角主值、复数的减法的几何意义、两非零向量相等的条件,复数的开方是难点。

  3、排列组合综合问题、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及运用是重点。

  4、排列组合综合问题及如何区分排列与组合是难点。

  5、轨迹问题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坚持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坚持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五段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加与*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5、坚持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6、坚持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培育尖子学生。

  六、课时安排

  1、复数共26课时

  2、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16课时

  3、函数32课时

  4、参数方程与极坐标10课时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4

  根据本学期进度计划,在教参的课时分配的基础上,除去复*所用的课时,第九周上结束7.5曲线和方程后进行期中考试,中期考试后从§7.6圆的方程上起,到第十六周结束新课,第十七、十八周上一点下学期的内容,十九、二十周进行期末复*与考试。

  教学中估计困难不少:学生人多,数学基础的差异程度加大,为教学的因材施教增加了难度。与其他学校相比,数学教学时间相对较少,练*与讲评难以做到充分。

  为了能顺利完成今年的教学任务,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一、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

  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次备课都要用一定的时间交流一下前一段的教学情况,进度、学生掌握情况等。通过全组的团结合作,应该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详细计划,保证练*质量。

  老师要安排一定量的*题并进行及时进行检查。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最好安排时间讲评。

  三、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

  *常意义上的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主要是以兴趣班的形式,以复*巩固课堂教学的同步内容为主,一般只选用常规题为例题和练*,难度低于高考接*高考,用专题讲授为主要形式开展辅导工作。

  四、加强辅导工作。

  对已经出现数学学*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所以每位老师必须重视搞好辅导工作。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5

  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xx财会(3)班数学,所选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编著的《数学(基础版)》。该教材是在原有职业高中数学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重新编写的,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基础:

  “大纲”对传统的初等数学教育内容进行了精选,把理论上、方法上以及代生产与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知识作为各专业必学的基本内容。根据“大纲”要求,把函数与几何,以及研究函数与几何的方法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

  2、降低知识起点

  多数中职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需要复*与提高,才能顺利进入中职阶段的数学学*。这套数学教材编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多数学生能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要求,以保证中职学生能达到高中阶段的基本数学水准。

  3、增加较大的使用弹性

  考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多样性,各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教学要求给出了较大的选择范围,增加了教学的弹性。教材中给出了三个层次:一是必学的内容分两种教学要求(在教参中指出);二是教材中配备一些难度较大的*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做,培养这些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是编写了选学内容,选学内容主要是深化基本内容所学知识和应用基本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每章专设应用一节,列举数学在生活实际、现代科学和生产中应用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

  在“大纲”中,要求培养学生使用基本计算工具的恩能够里。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计数器的技能,所以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用计数器做的练*题。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

  教材内容:

  本学期使用的是第二册的教材,内容包括:*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概率与统计初步。

  每章编写结构:引言,正文(大节、小节、联系、*题),复*问题和复*参考题,阅读材料(数学文化)等。除个别标注星号的选学内容外,都是必学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对策:

  xx财会(3)班是我刚接手的班级,因而对学生的情况并不是非常熟悉。从总体上看,该班的学*中坚力量主要在一小部分的女生,其他学生学*积极性较差。在要学*的学生当中,普遍表现出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对以往知识的缺漏非常多。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及时补遗、查漏补缺尤为重要。知识引入环节我设置旧知识补遗,先回顾新课所涉及到的旧知识点;对学生的要求以能处理简单的操作题为主。另外,舒适的环境对学生的情绪也有挺大的影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渗入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进度表(略)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教材分析

  1、算法章节:

  新课标中算法内容的引入,是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算法体现了通用化、机械化、程序化等特点,在算法教学中的几点建议如下:

  (1)同时走好算法表示的三条路,即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算法语句。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算法实例,分析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的步骤,绘制相应算法的程序框图,并编写相应框图的算法程序。注意三条途径的目的都是体会其中的算法思想。

  (2)剖析清楚教材中的几例典型算法实例。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质数的判定,按大小顺序输出三个数,1~100的累加,二分法求方程*似解,分段函数的求值等。

  (3)学*程序框图时,先结合一个流程图的实例,认知基本的程序框及功能,并分析出其中的逻辑结构。各种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当循环结构、直到循环结构)的学*,都应当配合一个具体的例子来逐步分析,特别是循环结构,要一次次循环进行分析,让学生彻底理解框图的功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材中框图的实例。我们在教学中,感觉必修③第5页的框图引例的理解有一定难度,从而结合前面所练的自然语言表示的算法,用框图表示出来,让学生认知框图符号与逻辑结构。参考的算法实例如下:

  例1任意给定一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求以这个数为半径的圆的面积;(教材P4)

  例2任意给定一个正整数n,试设计一个算法判断n是否为偶数;(教材P3例1改编)

  例3设计一个计算1+2+…+100的值的算法。(教材P9例5提前)

  (5)大胆试验,程序框图与算法语句同步教学。我们在分析顺序结构的框图时,讲授算法语句中的输入语句INPUT、输出语句PRINT和赋值语句。在分析条件结构框图时,讲授条件语句,即IF—THEN语句。在分析两种循环结构的框图时,讲授两类循环语句,即WHILE语句与UNTIL语句。每种类型的语句,都配以相应的程序框图进行流程分析,强调语句的格式及功能,结合几个典型实例进行算法分析、框图设计、程序编写等,三者的配合训练,才能更好地加强、巩固算法知识。

  (6)典型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久韶算法、进位制)的学*,都必须奠基在其历史背景之上,讲清楚具体的解题步骤,剖析如此解题的原理,在熟练解题的基础上,再结合框图或语句,从算法思维的角度进行分析。

  2、统计章节:

  统计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科学。必修③第二章的学*过程,实质就是学*如何逐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先认识随机抽样的重要性,并掌握随机抽样的三种类型,通过科学的抽样得到样本,进一步研究如何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又如何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在样本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发现一些变量之间有一定的规律,例如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等。

  统计部分的教学,我们需遵循以上认知规律,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来渗透统计方法与思想,强化抽样方法的步骤及区别、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五步曲(极差→组距→分组→列表→画图)、数字特征(众数、中位数、*均数、标准差、方差)的计算、线性回归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及计算器的配合使用。教学中重点训练的一些题型是:关于分层抽样的数字客观题、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研究、标准差与方差的实际应用、线性回归模型的求解等。

  3、概率章节: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科学。对比大纲教材,课标教材在概率部分有较大的区别。在必修③概率一章中,利用随机事件的频率给出概率的定义,并学*概率的基本性质及两个概率模型(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我们在教学中需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坚决不补充排列与组合。必修③概率的计算,不是建立在排列组合的计数基础上,而是通过逐一列举来进行计数,或者由简单的分类加法计数方法及分步乘法计数方法来进行计数,两种计数方法也不必上升到计数原理的学*,结合简单的实例渗透计数方法的学*即可。补充排列与组合,违背了课标的精神,淡化了概率思想,也加重了学生的学*负担。排列与组合只是选修2—3的内容,以后选修文科的学生根本不学,概率的学*只是要求达到必修③概率一章的水*。

  (2)强调概率意义的理解。教材中呈现了广泛的实例,例如购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游戏的公*性、决策中的概率思想、天气预报的概率解释、生物试验中的发现、遗传机理中的统计规律等,通过这些实例阐述了概率的意义,这部分内容往往却被教师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我们在教学中,应当认真剖析这些实例,让概率的意义在学生脑海中根深蒂固,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概率知识的欲望。

  (3)在古典概型的基础上,类比学*几何概型。可以从模型特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计算公式及求解步骤等方面进行比较。特别注意古典概型的计算是以简单计数为基础,几何概型的计算则需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本章教学中,重点训练的一些题型是:由概率性质进行概率计算、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常常融合的实际背景是抛掷硬币、摸球、质检、会面等,渗透的数学思想则以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为主。

  二、任教班级学情分析

  12班虽是理科重点班,但数学成绩仍很差,分班数学成绩仅86分(满分150)

  全班48人,男生31人,女生17。

  三、教学工作目标

  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

  本期教学任务:理科:必修三、选修2—1.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扩展4)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4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教育的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南,加强备课组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学*,更新教学观念,落实教学常规,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尤其是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

  二、学情分析及相关措施:

  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和实际能力出发,及时纠正不合理学*方法,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高二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的衔接工作。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态度和学**惯。具体措施如下:

  (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高二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的衔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所列基础知识依据新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讲难题。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

  (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5)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6)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兴趣。

  三、教学进度:

  第1周 开学报名

  第2周 选修2-2 1.1变化率与导数

  第3周 1.2导数的计算 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第4周 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1.5定积分的概念

  第5周 1.6微积分基本定理 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

  第6周 第一章复*2.1合情推理与演绎逻辑

  第7周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数学归纳法

  第8周 第二章复* 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第9周 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第三章复*

  第10周 期中复*

  第11周 期中考试

  第12周 选修2-3 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2排列与组合

  第13周 1.3二项式定理 第一章复*

  第14周 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第15周 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2.4正态分布

  第16周 第二章复*

  第17周 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第18周 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第19周 第三章复*

  第20周 期末总复*

  第21周 期末考试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

  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备课组将进行每周一次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数学教学的动态、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

  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将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

  究水*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

  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要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

  班上 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

  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全面推行主体式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的兴趣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学

  会学*的方法。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分组讨论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

  学水*。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3

  本人这个学期担任高二(9)(10)班的数学科的教学工作,两班人数为132名学生,是理科普通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态度一般,个别比较积极。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 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标准。

  2、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

  3、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4、采取直观教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四、 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五、教学要求: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理)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4、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5、(理)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类乘法计数原理;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6、(理)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7、了解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9、了解程序框图;了解工序流程图(即统筹图);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了解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结构图;会运用结构图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

  8、所有考生都学*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理科考生还需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这部分专题内容。

  六、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七、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措施

  1、认真学*专业知识,不断获取新知识、新信息,多进行总结与反思。

  2、积极参加教研课改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经常和经验丰富的老师交流心得。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学情分析

  高二某班共有学生73人, 8班共有学生70人。两个班级都是高二理科班的三类班,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学*兴趣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存在怕数学科的心理。但他们还是存在一颗想学好数学的心,也想融入变化多端的数学世界,更想在每次考试中独领风骚,鉴于此,对他们正确引导,教学中适当调整难度,起点放低点,步子迈小点,还是会有好成绩的。

  二、教学计划

  1、加强自身学*。

  ①加强课本的研读。教科书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考试的归属地,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会从教科书中找到类型题或者相似题或者其影子。对教科书能否吃透,专研到位,直接决定着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就决定着研读教材的必要性。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人由于生活的环境,面对的对象,自身知识局限等多方面原因,视野和出发点都有局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局限,因此,多阅读教学参考类的书,吸取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对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彩性大有裨益。

  ③强化课改意识。新课改已经全面铺开,新课改的精神和思想都独具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因此,加强新课改知识的学*,领悟新课改思想,增强新课改意识,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参与新课改培训,领会新课改精髓,并应用于实践中是当前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新陈代谢。

  ④认真参与组内备课。珍惜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好这次集体备课机会,从同行们那里学*到自己缺乏或者不擅长的东西,并积极实施好组内的各项安排,落实好课时要求。

  ⑤增强听课意识。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参加新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活动,听取授课教师的点评,发现亮点,记录亮点,积累亮点,点亮亮点。

  2、抓好课堂教学主战场,激发师生学*数学热情。

  ①加强新课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热情。每一节新课的开展,都有其现实意义,有其价值所在,有其趣味性,充分挖掘好这方面知识,可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②精选精讲例题。对于学生自己学得会的,不讲,对于学生讨论后可以解决的,给以适当点拨,对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的,要慢慢讲,细细的讲,争取每个学生都听得进,听得懂,学得会。对于超越学生承受能力的,一概不讲。

  ③精心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作业质量的高低,一定层面可以反映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作业的布置需要科学化,分层化,多样化,且知识点具有全面性。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①利用晚自*,充分给以每个学生耐心、细心、全面的辅导。让学生积累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②利用自*课时间,寻找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公式背不出来的,抓背公式,不交作业的,责令补交作业。

  4、做好作业、考试反馈工作。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考卷,教师进行批改,总结共性问题,发现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以反馈,及时消除困惑。

  5、规范作答,养成良好*惯。

  现在学生的数学答卷,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因果颠倒,这是基础不扎实的表现,更是一种思维的缺陷。因此,现阶段抓好规范答题,有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避免将来高考失分和日后生活的凌乱。

  6、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普及数学价值规律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数学难,数学烦,难在何处,烦在何方?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课堂,移植中外数学趣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通过多媒体,降低数学思维难度等等都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以上是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将及时作出调整,以期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和数学小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严格执行“三规”“五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可以获得必要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可以提高数学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措施

  1.以能力为中心,以基础为基础,调整学生的学**惯,激发学生的学*热情,使学生在学*中获得成功

  3、脚踏实地做好实施工作。内容和消化当天,加强检查和实施每日和每月的通关演*。每周练*,每次考试一章。通过每周一次的练*,突破一些重点和难点,在考试的每一章检查差距和填空,考完试再对每一章的不足之处进行点评。

  4、周练章考,认真把握试题选择,认真把握高考脉搏,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重思维的层次性(即解题的多样性),及时引入一些新题型,加强应用题的考察。每次考试都坚持集体研究,努力提高考试效率。

  5.注意所选的例子和练*:

  6.精心规划合理安排,根据数学的特点,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增强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提高解题探究能力。

  7.从“贴*教材、贴*学生、贴*实际”的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与生活、生产、环境、科技等方面的'问题联系起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给学生更多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目的。基础扎实的学生,不脱离基础知识,能力未必强。基础知识在教学中不断应用于解决数学问题。

  三、对自己的要求——实施各方面的教学

  1.认真教每一节课

  备课时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每节课,分工协作,用集体智慧制作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服务教学,45分钟内提高课堂效率。

  2.严格控制考试,认真做好每次复*资料和练*

  教材要要求学生根据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练*,教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点评,教师要提前指出自己没有做的问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三类*题(大*题、限时训练、月考)试题制作分工落实到每个人(月考试卷由备考组制作,大*题、限时训练试卷由其他老师制作),经组长严格把关后才能使用。

  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定期组织备考组老师分析学*情况,发现问题,找到对策,及时解决,确保学生学*积极性不断提高。

  3.做好批改作业,加强疏导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6

  (1)知识目标:

  1.在*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由圆的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方程.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和待定系数法的理解;

  3.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以及选择恰

  当的坐标系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问题一:已知隧道的截面是半径为4m的半圆,车辆只能在道路中心线一侧行驶,一辆宽为2.7m,高为3m的货车能不能驶入这个隧道?

  [引导] 画图建系

  [学生活动]:尝试写出曲线的方程(对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及圆的定义进行提示性复*)

  解:以某一截面半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圆的直径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半圆的方程为x2 y2=16(y≥0)

  将x=2.7代入,得 .

  即在离隧道中心线2.7m处,隧道的高度低于货车的高度,因此货车不能驶入这个隧道。

  (二)深入探究(获得新知)

  问题二:1.根据问题一的探究能不能得到圆心在原点,半径为 的圆的方程?

  答:x2 y2=r2

  2.如果圆心在 ,半径为 时又如何呢?

  [学生活动] 探究圆的方程。

  [教师预设] 方法一:坐标法

  如图,设M(x,y)是圆上任意一点,根据定义点M到圆心C的距离等于r,所以圆C就是集合P={M||MC|=r}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M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 ①

  把①式两边*方,得(x―a)2 (y―b)2=r2

  方法二:图形变换法

  方法三:向量*移法

  (三)应用举例(巩固提高)

  I.直接应用(内化新知)

  问题三:1.写出下列各圆的方程(课本P77练*1)

  (1)圆心在原点,半径为3;

  (2)圆心在 ,半径为 ;

  (3)经过点 ,圆心在点 .

  2.根据圆的方程写出圆心和半径

  (1) ; (2) .

  II.灵活应用(提升能力)

  问题四:1.求以 为圆心,并且和直线 相切的圆的方程.

  [教师引导]由问题三知:圆心与半径可以确定圆.

  2.已知圆的方程为 ,求过圆上一点 的`切线方程.

  [学生活动]探究方法

  [教师预设]

  方法一:待定系数法(利用几何关系求斜率-垂直)

  方法二:待定系数法(利用代数关系求斜率-联立方程)

  方法三:轨迹法(利用勾股定理列关系式) [多媒体课件演示]

  方法四:轨迹法(利用向量垂直列关系式)

  3.你能归纳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吗?

  已知圆的方程是 ,经过圆上一点 的切线的方程是: .

  III.实际应用(回归自然)

  问题五:如图是某圆拱桥的一孔圆拱的示意图,该圆拱跨度AB=20m,拱高OP=4m,在建造时每隔4m需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 的长度(精确到0.01m).

  [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实际问题情境]

  (四)反馈训练(形成方法)

  问题六:1.求以C(-1,-5)为圆心,并且和y轴相切的圆的方程.

  2.已知点A(-4,-5),B(6,-1),求以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3.求圆x2 y2=13过点(-2,3)的切线方程.

  4.已知圆的方程为 ,求过点 的切线方程.

  (五)小结反思(拓展引申)

  1.课堂小结:

  (1)圆心为C(a,b),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当圆心在原点时,圆的标准方程为:

  (2) 求圆的方程的方法:①找出圆心和半径;②待定系数法

  (3) 已知圆的方程是 ,经过圆上一点 的切线的方程是:

  (4) 求解应用问题的一般方法

  2.分层作业:(A)巩固型作业:课本P81-82:(*题7.6)1.2.4

  (B)思维拓展型作业:

  试推导过圆 上一点 的切线方程.

  3.激发新疑:

  问题七:1.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后是什么形式?

  2.方程: 的曲线是什么图形?

  教学设计说明

  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线,初中*面几何对圆的基本性质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因此这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用解析法研究圆的标准方程及其简单应用。.首先,在已有圆的定义和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获得圆的标准方程,然后,利用圆的标准方程由浅入深的解决问题,并通过圆的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我分别在引例和问题四中,设计了两次由特殊到一般的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中,我用一题多解的探究,纵向挖掘知识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使学生的有效思维量加大,随时对所学知识和方法产生有意注意,能力与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这样的设计不但突出了重点,更使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本节课的设计了五个环节,以问题为纽带,以探究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教师的指导下把探究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学*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能力。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本 学期,我们高二数学组全体成员将认真贯彻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点,在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 重点。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努力让本组数学教师成为有思 想、有追求、有能力、有经验、有智慧、有作为的新型教师,使备课组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二、目标任务:

  1、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各班数学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有关标准。

  2、在数学学科教研教改中注重素质教育,让本组教师成为一支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数学教师队伍。

  3、狠抓生本教育,加强数学课堂改革力度,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提高现代教学水*,切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积极开展业务学*活动,在全组形成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教育之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

  5、 加强集体备课。本学期,我们组将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如实开展教研活动,认真开展合作研练活动,按照个人研究、同伴交流、达成共识、主备撰写、实践改进、 反思提高的步骤进行集体备课,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争取使我们的教学水*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具体措施:

  1、把握教材关:

  认 真学*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握各单元、各节的教学要求和重难点,熟悉教材的特点和编者的意图,订好所教学科的教学计划。计划要体现每单元重难点以及采 取的措施,研究解决难点的方法。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练*策略。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记录,及时进行反思,认真反思个人的 教育教学心得。

  2、规范日常工作:

  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每位教师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数学学科的质量调查。高二上数学教学新计划高二上数学教学新计划。学生作业的规范性要求,包括学生书写作业的规范和教师批阅作业的规范。

  3、教师角色的变化:

  全组成员要积极实践生本教育,真正实现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不再是在讲的基础上扶着学生、牵着学生去掌握知识,而是要将知识放给学生,放心、放手地让学生自主学*。

  总之,我们愿与新课程同行,在探索中前进,在失败中成熟,把新课改引向深入。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新课改最终可以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教学:

  一做好常规教学工作,落实教学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考评)。

  1.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备课时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四十五分钟课堂效率。

  2.严格控制测验,精心制作每一份复*资料和练*

  教学中配备资料应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试题的制作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定期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学生的学*积极性不断提高。

  3.做好作业批改和加强辅导工作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对象──学生,这里需要关心、帮助及鼓励。我们要对学生的学*情况做大量的细致工作,批改作业、辅导疑难、及时鼓励等,特别是对已经出现数学学*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更为重要。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充分利用自*时间,对优生,指导与鼓励他们冒尖,适当开展培优竞赛辅导引导学生做好自主学*;对后进生要多进行个别的辅导,不仅给他们解疑难,还要给他们鼓信心、调动自身的学*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态度,积极主动地去投入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加强科研促教,大胆探索教学新模式

  积极响应学校开展构建自主学*模式的课题研究活动,研究学生的学法,使教学工作真正做到

  ①培养兴趣,多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想自己的问题;

  ②教会想,会思考从而实现自己扩大知识量,增加思维量。

  探索学生自主学*的具体做法,重视实践学*与探究反省、联系与总结的过程,对于数学问题的学*,积极引导学生用做─比─问的方法来学*。做就是自己先审题、分析、试做,目的是训练和检查自己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就是把自己的分析、做法同老师或书上的方法对比,找出优劣,发现问题;问就是提问题,总结经验:

  ①解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关键是哪一步?自己为什么没想出来?

  ②能找到更好的解题途径吗?

  ③这个方法能推广吗?

  ④通过解这个题,我应该学到什么?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

  (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

  (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4)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

  (5)会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解方程的一般性步骤,从而得到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这些步骤就是算法,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算法;

  (2)同一个问题也可能有多个算法,能模仿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个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判断一个数为质数和利用“二分法”求方程*似解的算法设计.

  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问题1:把大象放入冰箱分几步?

  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

  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冰箱;

  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问题2:指出在家中烧开水的过程分几步?(略)

  问题3:如何求一元二次方程 的解?

  第一步:计算 ;

  第二步:如果 ,

  如果 ,方程无解

  第三步:下结论.输出方程的根或无解的信息.

  注意:在以上三个问题的求解过程中,老师要紧扣算法定义,带领学生总结,反复强调,使学生体会以下几点:

  ①有穷性:步骤是有限的,它应在有限步操作之后停止,而不能是无限地执行下去。

  ②确定性: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的。

  ③逻辑性: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④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算法不一定只有唯一的一个,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⑤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

  注:其他还有输入性、输出性等特征,结论不固定.

  提问:算法是如何定义?

  (二)师生互动、讲解新课

  x-2y=-1 ①

  回顾(课本P2内容): 写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x y=1 ② 的算法.

  解:第一步,②×2 ①,得5x=1;③

  第二步,解③,得x= ;

  第三步,②-①×2得5y=3;④

  第四步,解④ ,得y= ;

  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x= ;y= 。

  思考1:你能写出求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吗?

  上题的算法是由加减消元法求解的,这个算法也适合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可以写出类似的求解步骤:

  第一步,①×b2-②×b1,得 ;③

  第二步,解③,得 .

  第三步,②×a1-①×a2,得 ;④

  第四步,解④,得 ;

  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高斯消去法)

  思考2:根据上述分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分为五个步骤进行,这五个步骤就构成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算法”.我们再根据这一算法编制计算机程序,就可以让计算机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那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包括哪些内容?

  思考3:一般地,算法是由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基本步骤组成的.

  你认为:

  (1)这些步骤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2)每个步骤是否有明确的计算任务?

  总结:在数学中,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称为算法.

  算法(algorithm)一词出现于12世纪,源于算术(algorism),即算术方法.指的是用***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的和有限的步骤.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后来,人们把它推广到一般,把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

  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

  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比如解方程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作图的算法,等等.

  (三)例题剖析,巩固提高

  例1(课本P3例1):如果让计算机判断7是否为质数,如何设计算法步骤?

  算法:

  第一步,用2除7,得到余数1,所以2不能整除7.

  第二步,用3除7,得到余数1,所以3不能整除7.

  第三步,用4除7,得到余数3,所以4不能整除7.

  第四步,用5除7,得到余数2,所以5不能整除7.

  第五步,用6除7,得到余数1,所以6不能整除7.

  因此,7是质数.

  课堂练*1:

  整数89是否为质数?如果让计算机判断89是否为质数,按照上述算法需要设计多少个步骤?

  思考4:用2~88逐一去除89求余数,需要87个步骤,这些步骤基本是重复操作,我们可以按下面的思路改进这个算法,减少算法的步骤.

  (1)用i表示2~88中的任意一个整数,并从2开始取数;

  (2)用i除89,得到余数r. 若r=0,则89不是质数;若r≠0,将i用i 1替代,再执行同样的操作;

  (3)这个操作一直进行到i取88为止.

  你能按照这个思路,设计一个“判断89是否为质数”的算法步骤吗?

  算法设计:

  第一步,令i=2;

  第二步,用i除89,得到余数r;

  第三步,若r=0,则89不是质数,结束算法;若r≠0,将i用i 1替代;

  第四步,判断“i>88”是否成立?若是,则89是质

  数,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二步.

  探究:一般地,判断一个大于2的整数是否为质数的算法步骤如何设计?

  在中央电视台幸运52节目中,有一个猜商品价格的环节,竟猜者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大体猜出某种商品的价格,就可获得该件商品.现有一商品,价格在0~8000元之间,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说出比较接*的答案呢?

  例2、一群小兔一群鸡,两群合到一群里,要数腿共48,要数脑袋整17,多少只小兔多少只鸡?

  算法1:S1 首先计算没有小兔时,小鸡的数为:17只,腿的总数为34条。

  S2 再确定每多一只小兔、减少一只小鸡增加的腿数2条。

  S3 再根据缺的腿的条数确定小兔的数量: (48-34)/2=7只

  S4 最后确定小鸡的数量:17-7=10只.

  算法2:S1 首先设 只小鸡, 只小兔。

  S2 再列方程组为:

  S3 解方程组得:

  S4 指出小鸡10只,小兔7只。

  算法3:S1 首先设 只小鸡,则有 只小兔

  S2 列方程

  S3 解方程得 ,则

  S4 指出小鸡10只,小兔7只.

  算法4:S1 “请一名驯兽师”所有小鸡抬一条腿,所有小兔抬两条腿

  S2 有小兔 只

  S3 有小鸡 只

  S4 指出小鸡10只,小兔7只.

  算法5:S1 有小兔 只

  S2 有小鸡 只

  二分法:

  对于区间[a,b ]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零点,而得到零点*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例3(课本P4例2):写

  出用“二分法”求方程 的*似解的算法.

  算法分析:

  令f(x)= ,则方程 的解就是函数f(x)的零点.

  第一步,令f(x)= ,给定精确度d.

  第二步,确定区间[a,b],满足f(a)·f(b)<0.

  第三步,取区间中点 .

  第四步,若f(a)·f(m)<0,则含零点的区间为[a,m],否则,含零点的区间为[m,b].

  将新得到的含零点的区间仍记为[a,b];

  第五步,判断[a,b]的长度是否小于d或f(m)是否等于0.若是,则m是方程的*似解;否则,返回第三步.

  (四)课堂小结,巩固反思

  1、算法的主要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在执行有限步后必须结束;

  (2)确切性:算法的每一个步骤和次序必须是确定的;

  (3)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划运算对象的初始条件.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条件.

  (4)输出:一个算法有1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2、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依赖算法,算法是建立在解法基础上的操作过程,算法不一定要有运算结果.设计一个解决某类问题的算法的核心内容是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即算法,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符合运算规则,计算机能操作;

  (2)每个步骤都有一个明确的计算任务;

  (3)对重复操作步骤作返回处理;

  (4)步骤个数尽可能少;

  (5)每个步骤的语言描述要准确、简明.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目标要求

  1.深入钻练教材,在借鉴她校课件基础上,结合所教学生实际,确定好每节课所教内容,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方法。

  2.本期还要帮助学生搞好《数学》必修内容的复*,一是为学生学业水*检测作准备,二是为高三复*打基础。

  3.本期的专题选讲务求实效。

  4.继续培养学的学*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好学*教学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5.本期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归纳、整理、类比、相互转化、数形结合等能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二、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位老师都要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集体备课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下一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在星期一的集合备课中,主要是对上周备课中的情况作补充。每次备课都要用一定的时间交流一下前一段的教学情况,进度、学生掌握情况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是《高中数学新新学案》,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一份练*试卷,星期五发给学生带回家完成,星期一交,老师要进行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最好安排时间讲评。试题量控制为10道选择题(4旧6新)、4道填空题(1旧3新)、4道解答题。

  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本学期第二课堂与数学竞赛准备班继续分开进行辅导。*常意义上的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主要是以兴趣班的形式,以复*巩固课堂教学的同步内容为主,一般只选用常规题为例题和练*,难度低于高考接*高考,用专题讲授为主要形式开展辅导工作。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所以每位老师必须重视搞好辅导工作。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

  总结:以上就是下学期高二必修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05财会(3)班数学,所选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编著的《数学(基础版)》。该教材是在原有职业高中数学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重新编写的,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基础:

  “大纲”对传统的初等数学教育内容进行了精选,把理论上、方法上以及代生产与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知识作为各专业必学的基本内容。根据“大纲”要求,把函数与几何,以及研究函数与几何的方法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

  2.降低知识起点

  多数中职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需要复*与提高,才能顺利进入中职阶段的数学学*。这套数学教材编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多数学生能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要求,以保证中职学生能达到高中阶段的基本数学水准。

  3.增加较大的使用弹性

  考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多样性,各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教学要求给出了较大的选择范围,增加了教学的弹性。教材中给出了三个层次:一是必学的内容分两种教学要求(在教参中指出);二是教材中配备一些难度较大的*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做,培养这些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是编写了选学内容,选学内容主要是深化基本内容所学知识和应用基本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每章专设应用一节,列举数学在生活实际、现代科学和生产中应用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

  在“大纲”中,要求培养学生使用基本计算工具的恩能够里。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计数器的技能,所以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用计数器做的练*题。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

  教材内容:

  本学期使用的是第二册的教材,内容包括:*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概率与统计初步。

  每章编写结构:引言,正文(大节、小节、联系、*题),复*问题和复*参考题,阅读材料(数学文化)等。除个别标注星号的选学内容外,都是必学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对策:

  05财会(3)班是我刚接手的班级,因而对学生的情况并不是非常熟悉。从总体上看,该班的学*中坚力量主要在一小部分的女生,其他学生学*积极性较差。在要学*的学生当中,普遍表现出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对以往知识的缺漏非常多。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及时补遗、查漏补缺尤为重要。知识引入环节我设置旧知识补遗,先回顾新课所涉及到的旧知识点;对学生的要求以能处理简单的操作题为主。另外,舒适的环境对学生的情绪也有挺大的影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渗入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情况

  1

  8月28日至9月3日

  学期准备工作

  2

  9月4日至9月10日

  8.1(1);8.2(2);8.3(2)

  5

  3

  9月11日至9月17日

  8.4(2);8.5(2);8.6(1)

  5

  4

  9月18日至9月24日

  8.7(1);8.8(1);*题(1);8.9(2)

  5

  5

  9月25日至10月1日

  8.10(1);8.11(1);8.12(1);*题(2)

  5

  6

  10月2日至10月8日

  国庆放假

  7

  10月9日至10月15日

  8.13(3);8.14.1(2)

  5

  8

  10月16日至10月22日

  8.14.2(1);8.15(3);*题(1)

  5

  9

  10月23日至10月29日

  *题(1);第一章复*(2);9.1(2)

  5

  10

  10月30日至11月5日

  9.2(1);9.3(2);9.4(1);9.5(1)

  5

  11

  11月6日至11月12日

  期中考复*

  5

  12

  11月13日至11月19日

  期中考试

  13

  11月20日至11月26日

  9.6(1);复*(2);9.7(1);9.8(1)

  5

  14

  11月27日至12月3日

  9.9(1);9.10(2);9.11(2)

  5

  15

  12月4日至12月10日

  *题(2);9.12(1);9.13(2)

  5

  16

  12月11日至12月17日

  9.14(1);9.15(1);9.16(2);9.17(1)

  5

  17

  12月18日至12月24日

  9.17(1);*题(2);9.18(1)

  5

  18

  12月25日至12月31日

  9.19(2);9.20(1);9.21(2)

  5

  19

  1月1日至1月7日

  9.22(1);9.23(3);9.24(1)

  5

  20

  1月8日至1月14日

  9.25(3);*题(2)

  5

  21

  1月15日至1月21日

  期末复*

  5

  22

  1月22日至1月28日

  期末考试

  23

  1月29日至2月4日

  期末结束工作

  24

  2月5日至2月11日

  期末结束工作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11

  20xx-20xx年度工作已经开始,在新的一学年内,我们高二数学组全体老师将紧密团结在学校领导的周围,齐心协力、踏踏实实做好各自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水*的同时,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和制定本学科的研究性课题,争取在各种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现将这学期的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的兴衰维系国家之兴衰,孩子的进步与徘徊事观家庭的喜怒和哀乐!数学这一科有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学科特点,在高考中的决定性作用亦举重非轻!夸张一点说数学是强校之本,升学之源。鉴于此,我们当举全组之力,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既分工又合作,立足高考,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原来良好的基础上锦上添花。

  二、工作目标

  1、全组成员精诚团结,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弘扬一种同志加兄弟的同仁关系,力争使我们高一数学组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优秀集体。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地点的加强交流,互相之间取长补短,与时俱进,教学相长。在日常工作当中,既保持和优化个人特色,又实现资源共享,同类班级的相关工作做到基本统一。

  2、在数学竞赛中,力争高二进入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决赛阶段。

  3、在数学教学方面,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配合学校教学改革,力求在“生本教育”方面走出自己的路。

  三、主要措施

  1、明确一个观念:高考好才是真的好。*时不好高考肯定不好,但*时红旗飘飘高考时未必红旗不倒。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在照顾到学生实际的前提下起点要高,注意培养后劲,从整体上把握好的自己的教学。

  2、以老师的精心备课与充满激情的教学,换取学生学*高效率。

  3、将学校和教研组安排的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四、活动设想

  1、按时完成学校(教导处,教研组)相关工作,如“激活课堂”,“同课异构”。

  2、轮流出题,讲求命题质量,分章节搞好集体备课,形成电子化文稿。

  3、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有中心发言人,组织进行教学研讨。

  4、互相听课,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自我。

  5、认真组织好培优辅差工作以及竟赛的组织工作。

  6、认真组织数学兴趣小组与数学选修课的开展。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样本的数字特征,如*均数,方差,标准差.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数据样本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重点难点

  重点(1)用算术*均数作为*似值的理论根据.(2)方差和标准差刻画数据稳定程度的理论根据.

  难点:(1)*均数对总体水*进行评价时的可靠性(和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联系).(2)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样本数据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算术*均数和加权*均数

  (一)问题情境

  某校高一(1)班同学在老师的布置下,用单摆进行测试,以检验重力加速度.全班同学两人一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试,得到下列实验数据(单位:m/s2):

  9.62 9.54 9.78 9.94 10.019.66 9.88

  9.68 10.32 9.76 9.45 9.99 9.81 9.56

  9.78 9.72 9.93 9.94 9.65 9.79 9.42 9.68 9.70 9.84 9.90

  问题1:怎样用这些数据对重力加速度进行估计?

  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均数)叫做这组数的中位数(median).

  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均数)叫做这组数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的众数,

  算术*均数是指资料中各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个数所得的商,简称*均数或均数.

  问题2:用这些特征数据对总体进行估计的优缺点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用*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些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为充分,因而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在进行统计推断时有重要作用,但计算较繁琐,并且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用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较差,但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并且求法简便,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较差,但中位数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也可选择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它们各自特点如下:

  任何一个样本数据的改变都会引起*均数的改变.这是中位数、众数都不具备的性质,也正是这个原因,与众数、中位数比较起来,*均数可以反映出更多的关于样本数据全体的信息.

  问题3:我们常用算术*均数 (其中ai(i=1,2,…,n)为n个实验数据)作为重力加速度的*似值,它的依据是什么呢?

  处理实验数据的原则是使这个*似值与实验数据之间的离差尽可能地小,我们考虑(x-a1)2+(x-a2)2+…+(x-an)2,当x为何值时,此和最小.

  (x-a1)2+(x-a2)2+…+(x-an)2=nx2-2(a1+a2+…+an)x+ a12+a22+…+an2.

  所以当x=a1+a2+…+ann时离差的*方和最小.

  (二)数学理论

  故可用x=a1+a2+…+ann作为表示这个物理量的理想*似值,称其为这n个数据a1+a2+…+an的*均数或均值一般记为:

  -a=a1+a2+…+ann.

  (三)数学应用

  例1 某校高一年级的甲、乙两个班级(均为50人)的语文测试成绩如下(总分:150分),试确定这次考试中,哪个班的语文成绩更好一些.

  甲班:

  112 86 106 84 100 105 98 102 94 107

  87 112 94 94 99 90 120 98 95 119

  108 100 96 115 111 104 95 108 111 105

  104 107 119 107 93 102 98 112 112 99

  92102 93 84 94 94 100 90 84 114

  乙班

  116 95 109 96 106 98 108 99 110 103

  94 98 105 101 115 104 112 101 113 96

  108 100 110 98 107 87 108 106 103 97

  107 106 111 121 97 107 114 122 101 107

  107 111 114 106 104 104 95 111 111 110

  分析:我们可用一组数据的*均数衡量这组数据的水*,因此,分别求得甲、乙两个班级的*均分即可.

  解:用科学计算器分别求得

  甲班的*均分为101.1,

  乙班的*均分为105.4,

  故这次考试乙班成绩要好于甲班.

  此处介绍Excel的处理方法.

  例2:已知某班级13岁的同学有4人,14岁的同学有15人,15岁的同学有25人,16岁的同学有6人, 求全班的*均年龄.

  解:13×4+14×15+15×25+16×64+15+25+6

  =13×450+14×1550+15×2550+16×650

  这里的450,1550,2550,650,其实就是13,14,15,16的频率.

  [数学理论]一般地若取值为x1,x2,…xn的频率分别是p?1,p2,…pn,则其*均数为x1p1+x2p2+…+xnpn.

  睡眠时间 人 数 频 率

  [6,6.5) 5 0.05

  [6.5,7) 17 0.17

  [7,7.5) 33 0.33

  [7.5,8) 37 0.37

  [8,8.5) 6 0.06

  [8.5,9] 2 0.02

  合计 100 1

  例3.下面是某校学生日睡眠时间的抽样频率分布表(单位:h),试估计该校学生的日*均睡眠时间.

  分析:要确定这100名学生的*均睡眠时间,就必须计算其总睡眠时间.由于每组中的个体睡眠时间只是一个范围,可以用各组区间的组中值*似地表示.

  解法1:总睡眠时间约为

  6.25×5+6.75×17+7.25×33+7.75×37+8.25×6

  +8.75×2=739(h).

  故*均睡眠时间约为7.39h.

  解法2:求组中值与对应频率之积的和

  原式=6.25×0.05+6.75×0.17+7.24×0.33

  +7.75×0.37+8.25×0.06+8.75×0.02=7.39(h).

  答 估计该校学生的日*均睡眠时间约为7.39h.

  21世纪教育网

  例4.某单位年收入在10000到15000、15000到20000、20000到25000、25000到30000、30000到35000、35000到40000及40000到50000元之间的职工所占的比分别为10%,15%,20%,25%,15%,10%和5%,试估计该单位职工的*均年收入.

  分析:上述比就是各组的频率.

  解 估计该单位职工的*均年收入为

  12500×10%+17500×15%+22500×20%+27500×25%+32500×15%

  +37500×10%+45000×5%=26125(元).

  答估计该单位人均年收入约为26125元.

  例5.小明班数学*均分是78分,小明考了80分,老师却说他是倒数几名,你觉得这可能吗?(再看书P64思考)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1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苏教版)中 “3.4互斥事件”第1课时。教材既介绍计算概率的两种简单模型——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开始学*求解复杂事件的概率。对复杂事件的概率的计算,就需要分析复杂事件与基本事件间的关系,以及复杂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间的关系,为此,教材引入互斥事件、对立事件概念,从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指导思想。本节内容在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为A级。

  二、学生学*情况分析

  针对本校提倡的“先学——后批——自纠——点评——反思”教学流程,学生在充分预*的情况下对教学案中的“自学质疑”板块已有较好的把握,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其中问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基本事件三者概念产生混淆,对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应用不太熟练,对问题的情境的理解不够到位,分类讨论、正难则反的数学思想还没得到深度认同。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结合市教育局倡导的“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设计思路展开的,与以往稍有不同的是突出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发挥引导、评价及完善功能。整个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决疑难问题的尝试活动,在知识巩固和灵活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设计思路

  (1)从时间分配上来说,首先由学生回答课件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占用10分钟,接着有15分钟的精彩展示,由学生根据课前板书的内容展开讲解交流,然后借助导学案的巩固题、变题进行讨论占用15分钟,最后有5分钟的课堂小结。

  (2)从教学安排上来说,上课前,学案学生提前完成,教师及时审阅初步了解学情状况;课堂上,学生精彩展示细致书写并配以适当讲解达到自己说的出,大家听得懂,接着,提供变题让全体学生积极解答达到及时巩固升华的目的,接着学生完成本课时的巩固案,最后,让学生作出课堂反思总结。

  (3)从内容安排上来说,分三大块:第一块,问题情景(课件);第二块,交流展示(预*案);第三块,巩固提高(巩固案、变题)。

  五、教学目标

  1. 了解互斥事件及对立事件的概念;

  2. 能判断两个事件是否是互斥事件还是对立事件;

  3. 了解两个互斥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4. 注意学生思维*惯的培养,在顺向思维受阻时,转而逆向思维;

  5. 通过学生“自学、互学、群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概率的应用;

  教学难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学案、巩固案、多媒体课件、遥控激光笔。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 课前:学生完成预学案,教师及时审阅

  [设计意图] 数学教学立足于问题处理,一方面,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思考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而且能够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从而达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案批阅反馈的信息,很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抓住学生的难点和疑点,从而提高课堂讲解的实效性。

  [师生活动] 教师:由课代表转发教学案(教学案另补附上)

  学生:独立完成预学案部分,并及时上交(自学)

  教师:及时审阅,做好反馈后返还学生

  学生:领取教学案,相互讨论做好订正(互学、群学)

  [学情预设] 学生通过“自学、互学、群学”后,主要会有如下疑难问题:

  (1)交流展示中第1题,学生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

  (2)交流展示中第2题,学生在正面分析问题时分类的情况较多,尝试可以通过逆向思维解决,从而避免分类,渗透“正难则反”的数学思想.

  (3)交流展示中第3题,学生在将复杂事件通过基本事件表示时有一定的难度,还有解答时的规范性有待加强.

  (二) 课堂:教师设计问题串,学生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一组好的问题将学生带入到一种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课堂上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师生活动] 教师:问题1.设置问题情景,一次考试中,一位学生能否既为良又为优? 学生:·······

  教师:问题2.那么这位同学体育成绩为“优良”(优或良)的概率是多少? 学生:······

  教师:问题3.尝试抽象出互斥事件的概念及概率的求解公式?

  学生:······

  教师:问题4.在两个互斥事件中,如果必有一个发生,则两者的'关系如

  何?

  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关系并加以总结.

  (三)课堂:学生精彩展示,教师实时点评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热情和学生的内驱力是教师的艺术所在。学生将自己的学*成果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在交流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达到让学生不仅会写而且会说,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把自身的角色转换到听众的位置并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形成一种师生*等、共同进步的和谐局面。

  [师生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板演内容,学生有序讲解。

  学生:·······

  教师:问题1:口述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基本事件的概念,并说明三

  者的关系?

  学生:······

  教师:问题2:此问题可以从反面这个角度考虑吗,有怎样的效果呢?

  学生:······

  教师:问题3:比较发现设置的两个问题,给同学哪些启示?

  学生:······

  教师:问题4:变题介绍将“4只红球,4只白球中随机取出3只球”,

  给出的下列事件是对立事件的有哪些?

  学生:······

  (四)课堂:教师善于变题,学生随机应变

  [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的深度应该逐层推进,注意将学生思维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从而达到智慧火花的碰撞。教师能够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提高学生学*的热情和动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动学*。

  [师生活动] 教师:问题1:迅速完成巩固案的强化练*,总结课堂所学知识点?

  学生:······

  教师:问题2:解答概率*题的规范?

  学生:······

  [学情预设] 既完成预学案上*题之后,教师发放巩固案供学生解答,主要问题预测如下:

  (1)矫正反馈中练*题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知识点的强化.

  (2)学生对概率解答题的解答规范有所欠缺.

  (五)课堂:学生自我总结,教师完善补充

  [设计意图] 经过*题演练过后,必须形成一定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将数学学活,

  知识的升华过程所能达到的高度因人而异,但数学素养的提高可以通过交流互相弥补。通过学生的总结,不仅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各取所长,达到“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境界。

  [师生活动] 教师:问题1:变题中,分类的情况有哪些?

  学生:, ······

  教师:.

  教师:问题2:出现“至多”、“至少”字眼时,常常需要逆向思维?

  学生:, ······

  [学情预设] 主要难点如下:

  (1)学生对问题分类过多时,需要细心思考,要求“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2)学生解决问题时*惯正面解决,对逆向思维的把握不准。

  (六)课后:学生完成巩固案,教师及时批阅反馈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的内化是需要一个过程,是经过学生自身的磨合才能得到认同的,经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能够及时巩固,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业布置] 1.巩固案必做题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14

  一、教学目标要求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体验数学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二、教材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对整体来说数学比较重视,学*数学的风气比其他学科要好一些,上课该活跃时能活跃,能讨论,该安静时能安静。*时训练题都是有难度的,学生喜欢做难题,钻研讨论很热烈,但整体来说,成绩不稳定,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均分跌到年级居中上,我们的差距在填空和选择,我们上了一周空间向量课,其他班没上,会考和期末考试同时都要复*考试时,我们坚持两头兼顾同时抓,我们落后在基本知识,而且试题难度虽然不高相反中等同学这次的成绩倒超过了上面的同学,尤其是很多学生都考出了好成绩, 我是这个班的班主任,所以我关注的不仅仅是数学课,在课间或者其他时间接触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班有好几个男同学特别活跃,精力非常充沛,课间经常追赶奔跑吵闹,这样的学生有利于活跃班级气氛,但自控能力差,他们都很聪明,但成绩都不太理想,如果长期不改正的话,最后不仅影响他们自己的成长,也必将影响到整个班级。一学期下来,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所以我还将更多地关注这类学生,帮助他们纠正不良*惯,将精力集中到学*上来,从而改变整个班级的风貌。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各组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两份练*试卷,做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3、抓好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随时注意学生学*方法的指导。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困难的学生,教师的课余辅导十分重要。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学困生。

  四、教学进度表

  日期 周次 节/周 教学内容(课时)

  3月1日~3月7日 1 5 一元二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5)

  8日~14日 2 6 基本不等式(3)测试与讲评(3)

  15日~21日 3 6 命题及其关系(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简单逻辑连接词(1)

  22日~28日 简单逻辑连接词(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2),复*(2)

  29日~4月5日 5 6 曲线与方程(2),椭圆(4)

  6日~12日 6 6 椭圆(2),双曲线(4)

  13日~19日 7 6 ,抛物线(4),复*(2)

  20日~26日 8 6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5),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

  27日~5月2日 9 6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4),小结与复*(2)

  3日~9日 10 6 期中考试

  10日~16日 11 6 ,段考讲评(2),变化率与导数(4)

  17日~23日 12 6 导数的计算(2)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4)

  24日~30日 13 6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4),定积分的概念(2)

  6月1日~7日 14 6 定积分的概念(2),微积分基本定理(2)、定积分的简单应用(2)

  8日~14日 15 6 复*与测试(4),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

  15日~21日 16 6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4)

  22日~28日 17 6 数学归纳法(3),复*(3)

  29日~7月4日 18 6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3)

  5日~11日 19 6 期末复*(6)

  12日~13日 20 6 期末考试

  高二数学学*方法

  1,培养良好的学*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的成功者。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数学兴趣呢?

  (1)课前预*,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5)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直角坐标系的产生、极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回归现实才能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

  2、 建立良好的学*数学*惯。

  *惯是经过重复练*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数学*惯,会使自己学*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良好的学*数学*惯还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几个方面。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能力。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扩展5)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20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2、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3、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目的要求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因材施教,以学生为学*的主体,构建新的认知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扎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注意知识块的复*,构建知识网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较,灵活运用;力求有意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数学语言的表达形式,推力论证要思路清晰、整体完整、

  2、学会分析,首先是阅读理解,侧重于解题前对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题回顾,侧重于经验及教训的总结,重视常见题型及通法通解、

  3、以“错”纠错,查缺补漏,反思错误,严格训练,规范解题,养成:想明白,写清楚,算准确的`*惯,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谨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注重书写过程,举一反三,及时归纳,触类旁通,加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

  4、协调好讲、练、评、辅之间的关系,追求数学复*的最佳效果,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设计教学,做到精讲精练,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精心准备,讲评到为,做到讲评试卷或例题时:讲清考察了那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用到了那些方法技巧,关键步骤在那里,哪些是典型错误,是知识和是逻辑,是方法、是心理上、策略上的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调整复*策略,使复*更加有重点、针对性,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5、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6、多从“贴*教材、贴*学生、贴*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A)版》第三章中的第3.2.1节古典概型。它安排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学生还未学*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教学的。

  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概率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一般,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融洽,上课互动氛围良好。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在一些细节上不完备,反映在解题中就是思维不慎密,过程不完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及概率计算公式。

  (2)能够准确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层层设问,经过思考交流、概括归纳,得到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及其概率公式,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概率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通过概率知识的学*,可以更好的理解随机现象的本质,掌握随机现象的规律,科学地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在考试中遇到不会做的选择题同学们会怎么办?在你不会做的前提下,蒙对单选题容易还是蒙对不定项选择题容易?这是为什么?

  通过这个同学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新知识,符合“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观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随着新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的有效思维增加。

  2、抽象思维。形成概念、

  师:考察试验一“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有几种不同的结果,结果分别有哪些?

  生:在试验中随机事件有六个,即“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

  师:我们把上述试验中的随机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它是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结果。

  师:考察试验二“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有哪些基本事件?

  生:在试验中基本事件有两个,即“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

  师:那基本事件有什么特点呢?

  问题:

  (1)在“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试验中,会同时出现“1点”和“2点”这两个基本事件吗?

  (2)事件“出现偶数点”包含了哪几个基本事件?

  由如上问题,分别得到基本事件如下的两个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再加以总结、概括)

  让学生归纳与总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

  例1:从字母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试验中,有哪些基本事件?

  师:为了得到基本事件,我们可以按照某种顺序,把所有可能的结果写出来,本小题我们可以按照字母排序的顺序,用列举法列出所有基本事件的结果。

  解:所求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学生没有学*排列组合知识,因此用列举法列举基本事件的个数,不仅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对象的总数,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列举的时候作到不重不漏,解决了求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总数这一难点,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师:你能发现前面两个数学试验和例1有哪些共同特点吗?(先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教师抽学生回答,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进行补充)

  试验一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6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试验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2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例1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A”、“B”、“C”、“D”、“E”和“F”6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经概括总结后得到:

  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探究氛围中思考、质疑、倾听、表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学*、学会合作,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化归思想。启发诱导的同时,训练了学生观察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3、概念深化,加深理解。

  试验“向一个圆面内随机地投射一个点,如果该点落在圆内任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生: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圆面内所有的点,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是无限的,虽然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但这个试验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一个条件。

  试验“某同学随机地向一靶心进行射击,这一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生: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7个,而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即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二个条件。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突破了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这一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

  4、观察比较,推导公式。

  师:在古典概型下,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如何计算?(让学生讨论、思考交流)

  生:试验二中,出现各个点的概率相等,即

  P(“1点”)=P(“2点”)=P(“3点”)=P(“4点”)=P(“5点”)=P(“6点”)

  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

  P(“1点”)+P(“2点”)+P(“3点”)+P(“4点”)+P(“5点”)+P(“6点”)=P(必然事件)=1

  因此P(“1点”)=P(“2点”)=P(“3点”)=P(“4点”)=P(“5点”)=P(“6点”)=

  进一步地,利用加法公式还可以计算这个试验中任何一个事件的概率,例如,

  P(“出现偶数点”)=P(“2点”)+P(“4点”)+P(“6点”)=++==

  P(“出现偶数点”)=?=

  师:根据上述试验,你能概括总结出,古典概型计算任何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吗?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通过运用观察、比较方法得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体现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化归思想的优越性和这一做法的合理性。

  师:我们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还要注意些什么呢?(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再加以归纳)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注意:

  ①要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

  ②要找出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深化对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的理解,也抓住了解决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的关键。

  5、应用与提高。

  例2:单选题是标准化考试中常用的'题型,一般是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如果考生掌握了考查的内容,他可以选择惟一正确的答案。假设考生不会做,他随机的选择一个答案,问他答对的概率是多少?

  解:这是一个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可能结果只有4个:选择A、选择B、选择C、选择D,从而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

  探究:在标准化考试中既有单选题又有不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是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所有正确的答案,同学们可能有一种感觉,如果不知道正确答案,多选题更难猜对,这是为什么?

  解:这是一个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可能结果只有15个:选择A、选择B、选择C、选择D,选择AB、选择AC、选择AD、选择BC、选择BD、选择CD、选择ABC、选择ABD、选择ACD、选择BCD、选择ABCD,从而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

  P(“答对”)=1/15

  解决了课前提出的思考题,让学生明确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的关键是:先要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再要找出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例3:同时掷两个骰子,计算:

  (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

  (3)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抽两位不同答案的学生回答)

  学生1:

  ①所有可能的结果是:

  (1,1)(1,2)(1,3)(1,4)(1,5)(1,6)(2,2)(2,3)(2,4)(2,5)(2,6)(3,3)(3,4)(3,5)(3,6)(4,4)(4,5)(4,6)(5,5)(5,6)(6,6)共有21种。

  ②向上的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有2个,它们是(1,4)(2,3)。

  ③向上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记为事件A)有2种,因此,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可得

  学生2:

  ①掷一个骰子的结果有6种,我们把两个骰子标上记号1,2以便区分,由于1号骰子的每一个结果都可与2号骰子的任意一个结果配对,组成同时掷两个骰子的一个结果,我们可以用列表法得到(如图),其中第一个数表示1号骰子的结果,第二个数表示2号骰子的结果。

  由表中可知同时掷两个骰子的结果共有36种。

  ②在上面的所有结果中,向上的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有4种:(1,4),(2,3),(3,2),(4,1)。

  ③由于所有36种结果是等可能的,其中向上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记为事件A)有4种,因此,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可得

  师:上面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呢?(先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再抽学生回答)

  生:答案1是错的,原因是其中构造的21个基本事件不是等可能发生的,因此就不能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求解。

  师:我们今后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求解时,特别要验证“每个基本事件出现是等可能的”这个条件,否则计算出的概率将是错误的。

  本题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发现两种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研究的问题是否满足古典概型,从而再次突出了古典概型这一教学重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

  6、知识梳理,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渗透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7、作业布置。

  (1)阅读本节教材内容

  (2)必做题课本130页练*第1,2题,课本134页*题3。2A组第4题

  (3)选做题课本134页*题B组第1题

  8、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串”的方式呈现为主,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合作,体验古典概型的特点,公式的生成、发现,把“数学发现”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数学发现的体验。将学*的主动权较完整地交还给学生。

  本节课始终本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归纳、探究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构建利于学生学*的有效教学情境,较好地拓展师生的活动空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学工作意见指导下,在级部工作的框架下,认真落实学校对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学制度和要求,强化数学教学研究,提高全组老师的教学、教研水*,明确任务,团结协作,圆满完成教学教研任务。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学生基本情况:

  高二理可学生共有926人,多数学生学*积极性强,部分学生学*数学的气氛不浓、基础较差。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复*不及时,致使对高二的数学学*有很大的影响,成绩充分反映尖子生少,成绩特差的学生也有不少,有一批思维相当灵活的学生,但学*不够刻苦,学*成绩一般,但有较大的`潜力,以后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从而带动全体同学的学*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的*惯。

  四、教学: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各组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学案导学》,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两份练*试卷,做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竞赛班的教学进度要加快,教学难度要有所降低,各班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随时注意学生的指导。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授课教师:

  二、指导思想:

  1、深入推进和贯彻“二期课改”的精神,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

  2、针对*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复*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

  三、教学目标:

  1、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

  掌握到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方程的方法,掌握相似形的性质、判定。掌握锐角的'三角比及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3、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探索——猜测——证明”的学*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2]通过探索、学*,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

  四、学*时间及内容安排:

  9月~10月: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1月~12月:

  相似形。

  20xx年1月:

  期终考试。

  五、学*资料:

  《一课一练》、《周周练》。

  六、考试备忘录:

  10月下旬期中考试,1月上旬期终考试。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信念和学*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2)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118班66人,115班48人。118班学*数学的氛围很浓。但由于高一的函数部分基础较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影响很大。数学成绩或多或少都有尖子生,但如果能认真复*函数部分,学生努力,前途无量。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引导他们,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

  二,教学要求

  (a)情感目标

  (1)通过问题分析方法、一个不等式问题的多解、一个不等式问题的多解、一个不等式问题的多重证明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让学生体验不等式、直线、圆以及围绕它们的圆锥曲线,培养运用数学学*数学的意识。

  (3)探究不等式和二次曲线的本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学会小组合作学*中的交流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以情感目标为基础,规范教学过程,增强学*信念和信心。

  (5)给学生时间和空间、班级和探索发现的权利,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的机会,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个挫折3354个矛盾——个顿悟——个新发现”的科学发现过程的神奇

  (2)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1)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均不等式、思维方法和逻辑模式时,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让记忆准确持久,快速正确的重现。

  (2)通过对定义和命题的整体结构的教学,可以揭示它们的本质特征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和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的概念、公式和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训练,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概念、公式、规则的清晰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通过分析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清晰、合理、简单的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快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促进知识的渗透和传递。(5)利用数字和形状的结合,寻找另一种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用参数求解不等式,培养学生的思维缜密和逻辑思维。

  (2)通过多解、多解、多证分析几何和不等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推广和普及不等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5)通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

  (6)通过典型例题的不同思路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思维转化的途径。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和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通过对人格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深度。(3)知识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通过直线和圆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

  (2)难点1。不等式的解包括绝对值和不等式的证明。2.角度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及简单线性规划的求解。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寻找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要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坚持与高三接触,踏实面对高考,以数学五大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学*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循序渐进,启发性。研究并采用基于“发现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与和***备课,共同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坚持听同龄人讲课,取长补短。互相学*,共同进步。

  6.坚持学*方法,加强个别辅导(差生和优等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培养尖子生。

  7.加强数学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指导,培养知识的实践能力。

  第六,课表

  这学期有81个课时。1.不等式18课时

  2.直线圆方程25课时

  3.圆锥曲线20课时

  4.研究班18小时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学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以中考、全国数学竞赛为出发点,教学上打算在全面抓好“双基”的同时,拔出一部分尖子起领头作用,对有学*积极性而基础一般或较差的.学生给予大力的帮助,提高他们的学*成绩,对躺倒不学的人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在采用较低难度的作业和要求逐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成绩。

  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抓住课堂40分钟,提高课堂效率。学期的教学内容共四章,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三、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

  积极参加业务学*,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务实,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积极攒写论文,案例,反思,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8

  (1)制定计划明确学*目的。合理的学*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意志。

  (2)课前预*是取得较好学*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新课的兴趣,掌握学*的主动权。预*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上课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是提高效率学*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一边将复*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课外学*是课内学*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热情。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阐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要点。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

  二.课程总体目标

  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要求,本学期的课程目标可概括如下:

  1.夯实高中数学课程必修⑤、必修③、选修2-1中的基础知识,突出相应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

  2.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并且不断地渗透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3.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自主性学*的教育,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快乐。

  4.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导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方法。

  5.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思维,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与人文科学,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学情分析及相关措施:

  学生步入高二年级就意味着新的学*的开始,无论是从学*的内容、学*的方法,还是教学模式的转变,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高中阶段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态度和学**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初、高中学*方法的衔接、过渡和转化工作。

  2.注重夯实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所教的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着眼于夯实基础知识,注重能力的稳步提升,充分体现基础与能力并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5.抓好优生强化与后进生的转化辅导工作,提前展开数学奥竞选拔和数学基础辅导。

  6.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兴趣。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在我校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模式下,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四、学情分析:

  高一班学*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整体建构,和谐教学。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目标要求

  1.深入钻练教材,在借鉴她校课件基础上,结合所教学生实际,确定好每节课所教内容,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方法。

  2.本期还要帮助学生搞好《数学》必修内容的复*,一是为学生学业水*检测作准备,二是为高三复*打基础。

  3.本期的专题选讲务求实效。

  4.继续培养学的学*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好学*教学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5.本期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归纳、整理、类比、相互转化、数形结合等能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二、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位老师都要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集体备课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下一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在星期一的集合备课中,主要是对上周备课中的情况作补充。每次备课都要用一定的时间交流一下前一段的教学情况,进度、学生掌握情况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是《高中数学新新学案》,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一份练*试卷,星期五发给学生带回家完成,星期一交,老师要进行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最好安排时间讲评。试题量控制为10道选择题(4旧6新)、4道填空题(1旧3新)、4道解答题。

  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本学期第二课堂与数学竞赛准备班继续分开进行辅导。*常意义上的`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主要是以兴趣班的形式,以复*巩固课堂教学的同步内容为主,一般只选用常规题为例题和练*,难度低于高考接*高考,用专题讲授为主要形式开展辅导工作。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所以每位老师必须重视搞好辅导工作。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

  总结:以上就是下学期高二必修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按照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教学任务比较繁重。选修1x1,第三章《导数》,按照教研室的计划,应该安排在春节前结束,鉴于临*期末考试,这一章没学,这样本学期教学内容共有以下几部分:选修1x1《导数》,选修1x2共四章《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复*必修1

  二、教学策略

  按照xx年山东省高考数学(文科)考纲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认真抓好学生学*的落实,努力使学生的学成为有效劳动。精心备课,精心辅导,重点抓住目标生不放松,努力使目标生的数学成绩成为有效,积极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同时,认真研究《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学*新课程,应用新课程。

  三、具体措施

  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教学:

  1、注重学案导学,编好用好学案。注重研究老师如何讲为注重研究学生如何学。

  2、尝试分层次作业,尤其是加餐作业,提高优等生的学*成绩。

  3、抓好学生作业的`落实,不定期检查学生的集锦本、练*本。

  4、组织好单元过关,搞好试卷讲评。

  5、积极做好目标学生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教高二数学文科班,学生的特点是:数学成绩尖子生比较少,成绩特差的学生有好些人,但若能杂实复*好基础,加上学生努力,将来我班的数学成绩将会有大的提高。学生中有一批思维相当灵活,但学*不够刻苦,学*成绩一般,但有较大的潜力,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将来一定大有进步。

  二、教学要求

  1、今日事,今日毕

  (1)让学生能够按时完成每天的学*任务,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惯。

  (2)每天上课都能够认真听讲,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尽量避免思想分散、犯困、说话等现象出现。

  (3)每天布置作业量适中,让学生能积极完成每节课的课堂任务以及课下需要完成的思考任务,按时并且有效的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不同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利用数形结合,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知识分布

  高二第一学期主要学*必修五和选修1x1,主要包括数列、解三角形、不等式、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等内容,要求学生对知识能够很好的掌握,并学会应用。

  四、教学措施

  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高二与高一学*方法的衔接。

  2、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学*方法、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3、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讲难题。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坚持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负担,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

  4、定期进行单元测试,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5、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

  6、坚持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7、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坚持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8、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兴趣。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4

  (1)知识目标:

  1.在*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由圆的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方程.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和待定系数法的理解;

  3.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以及选择恰

  当的坐标系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问题一:已知隧道的截面是半径为4m的半圆,车辆只能在道路中心线一侧行驶,一辆宽为2.7m,高为3m的货车能不能驶入这个隧道?

  [引导] 画图建系

  [学生活动]:尝试写出曲线的方程(对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及圆的定义进行提示性复*)

  解:以某一截面半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圆的直径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半圆的方程为x2 y2=16(y≥0)

  将x=2.7代入,得 .

  即在离隧道中心线2.7m处,隧道的高度低于货车的高度,因此货车不能驶入这个隧道。

  (二)深入探究(获得新知)

  问题二:1.根据问题一的探究能不能得到圆心在原点,半径为 的圆的方程?

  答:x2 y2=r2

  2.如果圆心在 ,半径为 时又如何呢?

  [学生活动] 探究圆的方程。

  [教师预设] 方法一:坐标法

  如图,设M(x,y)是圆上任意一点,根据定义点M到圆心C的距离等于r,所以圆C就是集合P={M||MC|=r}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M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 ①

  把①式两边*方,得(x―a)2 (y―b)2=r2

  方法二:图形变换法

  方法三:向量*移法

  (三)应用举例(巩固提高)

  I.直接应用(内化新知)

  问题三:1.写出下列各圆的方程(课本P77练*1)

  (1)圆心在原点,半径为3;

  (2)圆心在 ,半径为 ;

  (3)经过点 ,圆心在点 .

  2.根据圆的方程写出圆心和半径

  (1) ; (2) .

  II.灵活应用(提升能力)

  问题四:1.求以 为圆心,并且和直线 相切的圆的方程.

  [教师引导]由问题三知:圆心与半径可以确定圆.

  2.已知圆的方程为 ,求过圆上一点 的切线方程.

  [学生活动]探究方法

  [教师预设]

  方法一:待定系数法(利用几何关系求斜率-垂直)

  方法二:待定系数法(利用代数关系求斜率-联立方程)

  方法三:轨迹法(利用勾股定理列关系式) [多媒体课件演示]

  方法四:轨迹法(利用向量垂直列关系式)

  3.你能归纳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吗?

  已知圆的方程是 ,经过圆上一点 的切线的方程是: .

  III.实际应用(回归自然)

  问题五:如图是某圆拱桥的一孔圆拱的示意图,该圆拱跨度AB=20m,拱高OP=4m,在建造时每隔4m需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 的长度(精确到0.01m).

  [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实际问题情境]

  (四)反馈训练(形成方法)

  问题六:1.求以C(-1,-5)为圆心,并且和y轴相切的'圆的方程.

  2.已知点A(-4,-5),B(6,-1),求以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3.求圆x2 y2=13过点(-2,3)的切线方程.

  4.已知圆的方程为 ,求过点 的切线方程.

  (五)小结反思(拓展引申)

  1.课堂小结:

  (1)圆心为C(a,b),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当圆心在原点时,圆的标准方程为:

  (2) 求圆的方程的方法:①找出圆心和半径;②待定系数法

  (3) 已知圆的方程是 ,经过圆上一点 的切线的方程是:

  (4) 求解应用问题的一般方法

  2.分层作业:(A)巩固型作业:课本P81-82:(*题7.6)1.2.4

  (B)思维拓展型作业:

  试推导过圆 上一点 的切线方程.

  3.激发新疑:

  问题七:1.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后是什么形式?

  2.方程: 的曲线是什么图形?

  教学设计说明

  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线,初中*面几何对圆的基本性质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因此这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用解析法研究圆的标准方程及其简单应用。.首先,在已有圆的定义和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获得圆的标准方程,然后,利用圆的标准方程由浅入深的解决问题,并通过圆的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我分别在引例和问题四中,设计了两次由特殊到一般的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中,我用一题多解的探究,纵向挖掘知识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使学生的有效思维量加大,随时对所学知识和方法产生有意注意,能力与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这样的设计不但突出了重点,更使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本节课的设计了五个环节,以问题为纽带,以探究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教师的指导下把探究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学*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能力。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学情分析

  高二5班共有学生73人,8班共有学生70人。两个班级都是高二理科班的三类班,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学*兴趣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存在怕数学科的心理。但他们还是存在一颗想学好数学的心,也想融入变化多端的数学世界,更想在每次考试中独领风骚,鉴于此,对他们正确引导,教学中适当调整难度,起点放低点,步子迈小点,还是会有好成绩的。

  二.教学计划

  1.加强自身学*。

  ①加强课本的研读。教科书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考试的归属地,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会从教科书中找到类型题或者相似题或者其影子。对教科书能否吃透,专研到位,直接决定着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就决定着研读教材的必要性。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人由于生活的环境,面对的对象,自身知识局限等多方面原因,视野和出发点都有局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局限,因此,多阅读教学参考类的书,吸取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对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彩性大有裨益。

  ③强化课改意识。新课改已经全面铺开,新课改的精神和思想都独具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因此,加强新课改知识的学*,领悟新课改思想,增强新课改意识,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参与新课改培训,领会新课改精髓,并应用于实践中是当前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新陈代谢。

  ④认真参与组内备课。珍惜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好这次集体备课机会,从同行们那里学*到自己缺乏或者不擅长的东西,并积极实施好组内的各项安排,落实好课时要求。

  ⑤增强听课意识。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参加新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活动,听取授课教师的点评,发现亮点,记录亮点,积累亮点,点亮亮点。

  2.抓好课堂教学主战场,激发师生学*数学热情。

  ①加强新课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热情。每一节新课的开展,都有其现实意义,有其价值所在,有其趣味性,充分挖掘好这方面知识,可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②精选精讲例题。对于学生自己学得会的,不讲,对于学生讨论后可以解决的,给以适当点拨,对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的,要慢慢讲,细细的讲,争取每个学生都听得进,听得懂,学得会。对于超越学生承受能力的,一概不讲。

  ③精心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作业质量的高低,一定层面可以反映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作业的布置需要科学化,分层化,多样化,且知识点具有全面性。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①利用晚自*,充分给以每个学生耐心、细心、全面的辅导。让学生积累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②利用自*课时间,寻找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公式背不出来的,抓背公式,不交作业的,责令补交作业。

  4.做好作业、考试反馈工作。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考卷,老师进行批改,总结共性问题,发现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以反馈,及时消除困惑。

  5.规范作答,养成良好*惯。

  现在学生的数学答卷,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因果颠倒,这是基础不扎实的表现,更是一种思维的缺陷。因此,现阶段抓好规范答题,有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避免将来高考失分和日后生活的凌乱。

  6.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普及数学价值规律的应用。

  兴趣是的老师。数学难,数学烦,难在何处,烦在何方?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课堂,移植中外数学趣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通过多媒体,降低数学思维难度等等都是提高学生兴趣。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6

  一、指导思想和要求

  贯彻教育部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在高一级部的直接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为高考做准备,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教学目标。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师学*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以学*新课标为主要的学*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方式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的主人,以*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发现性学*、参与性学*、体验性学*和实践性学*,以实现学生学*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集体备课,教案基本统一。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不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案应体现知识体系、思维方法、训练应用,以及渗透运用等,要有对重点难点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反对搞单干。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练*和*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做统一所订资料中的不同题目。

  4、配合“周考和月考制度”做好周考和月考的制卷和阅卷工作按照高一级部的制度,每周日晚自*要进行考试,主要考试学科是:语文、数学、外语,每三周左右时间数学考试一次。要求本组数学老师积极做好制卷和批改任务,具体工作另行安排。同时,每月要大考一次,要求本组老师积极做好制卷和阅卷工作。

  三、一些固定工作安排

  1、每周的星期三的下午第三节课为固定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都有文字记录。

  2、每位教师要多听同科组的课,并诚恳的提出自己的意见。

  3、每位教师每周做好下周集体教案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4、每三周一次的数学周考的制卷和批改工作。(具体计划另行制定)

  5、每月一次的数学月考的制卷和批改工作。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7

  一、指导思想

  1、获得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反复复*前面所学知识,加深印象。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3、树立学生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的内容是拓展模块的数学知识,主要包括三角函数、二次曲线、概率与统计的相关知识点,与基础模块、职业模块相比,知识变的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更系统化,教学中估计困难不少,数学基础的差异程度加大,为教学的因材施教增加了难度。

  我校的生源对象一般都是中考落榜生。学*上的挫折使他们失去了学*的信心和进取心。为了求职的需要,有部分学生自愿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迫于外界某种压力,如父母的强烈要求等,而不得不进入职业学校学*的;还有一些学生初中都没有念完,是家长为避免其子女在社会上出乱子,把孩子送到学校,学*知识则放在次要的位置。由于学生入学时,初中阶段的文化基础差,年龄小,对专业知识生疏,因此,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偏低,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学*能力差异较大等,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和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学生自身数学基础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方法掌握不扎实,知识积累量不够多,遗忘速度快,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差,在上课时要尽可能的放慢讲课速度,反复及时督促学生复*已学知识和预*新知识,多练*,以加深印象。

  三、教学目标

  理解所学知识的概念,能够通过数学语言描述,掌握新知识的灵活应用,熟练新知识的性质特征的实际应用。

  着眼于数学教学的实际,通过“低起点、巧衔接”,力求实现学生乐于学,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降低知识的起点,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四、方法措施

  1、选取贴*学生生活的数学实例引导新知识,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以达到培养数学兴趣的目的。

  2、通过实堂演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培养自主学*,形成逻辑思维*惯

  五、课程安排及教学进度

  余弦

  周活动安排

  周次

  时间

  活动安排

  备注

  1

  2.28-3.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2

  3.7-3.13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3

  3.14-3.20

  正弦型函数

  4

  3.21-3.27

  正弦定理,

  5

  3.28-4.3

  余弦定理

  6

  4.4-4.10

  三角公式及应用复*

  7

  4.11-4.17

  椭圆

  8

  4.18-4.24

  双曲线

  9

  4.25-5.1

  期中考试

  10

  5.2-5.8

  抛物线

  11

  5.9-5.15

  二次曲线及应用复*

  12

  5.16-5.22

  概率与统计

  13

  5.23-5.29

  排列与组合

  14

  5.30-6.5

  二项式定理

  15

  6.6-6.12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6

  6.13-6.19

  二项分布,正态分布

  17

  6.20-6.26

  本章复*

  18

  6.27-7.3

  期末考试

  19

  7.4-7.10

  总结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学*使学生掌握几何概型的基本特征,明确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

  2.理解并掌握几何概型的概念.

  3.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会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对随机试验的观察分析,提炼它们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从而亲历几何概型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类比、联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一些随机现象.

  2.通过对几何概型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辩证的思想,养成合作交流的*惯,初步形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及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背景中找出几何区域及如何确定该区域的.“测度”.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教学手段:电子白板、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辅助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

  几何概型的概念:设D是一个可度量的区域(例如线段、*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每个基本事件可以视为从区域D内随机地取一点,区域D内的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随机事件A的发生可以视为恰好取到区域D内的某个指定区域d中的点。

  这时,事件A发生的概率与d的测度(长度、面积、体积等)成正比。

  我们把满足这样条件的概率模型称几何概型.

  板书: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数学中求两个正整数最大公约数的算法以及割圆术的算法;

  (2)通过对“更相减损之术”及“割圆术”的学*,更好的理解将要解决的问题“算法化”的思维方法,并注意理解推导“割圆术”的操作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改变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将抽象的数学思维转变为具体的步骤化的思维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

  3.情感与价值目标:

  (1)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

  (2)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更相减损之术”及“割圆术”的算法。

  难点:体会算法案例中蕴含的算法思想,利用它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

  通过典型实例,使学生经历算法设计的全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一些基本逻辑结构,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表达算法,并能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理成程序框图。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和劳动过程中,创造了整数,分数,小数,正负数及其计算,以及无限逼*任一实数的'方法,在代数学,几何学方面,我国在宋,元之前也都处于世界的前列。我们在小学,中学学到的算术,代数,从记数到多元一次联立方程的求根方法,都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最先创造的。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也就是“寓理于算”,即把解决的问题“算法化”。本章的内容是算法,特别是在中国古代也有着很多算法案例,我们来看一下并且进一步体会“算法”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小学初中时所学算术代数知识,共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对以往所学数学知识的回顾,使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并且向学生指明,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寓理于算”,不同于西方数学,在今天看仍然有很大的优越性,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阅读课本探究新知

  1.求两个正整数最大公约数的算法

  学生通常会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例1:求78和36的最大公约数

  (1)利用辗转相除法

  步骤:

  计算出78 36的余数6,再将前面的除数36作为新的被除数,36 6=6,余数为0,则此时的除数即为78和36的最大公约数。

  理论依据:,得与有相同的公约数

  (2)更相减损之术

  指导阅读课本P ----P,总结步骤

  步骤:

  以两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即78-36=42;以差数42和较小的数36构成新的一对数,对这一对数再用大数减去小数,即42-36=6,再以差数6和较小的数36构成新的一对数,对这一对数再用大数减去小数,即36-6=30,继续这一过程,直到产生一对相等的数,这个数就是最大公约数

  即,理论依据:由,得与有相同的公约数

  算法:输入两个正数;

  如果,则执行,否则转到;

  将的值赋予;

  若,则把赋予,把赋予,否则把赋予,重新执行;

  输出最大公约数

  程序:

  a=input(“a=”)

  b=input(“b=”)

  while a<>b

  if a>=b

  a=a-b;

  else

  b=b-a

  end

  end

  print(%io(2),a,b)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析研究,独立的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由学生回答求最大公约数的两种方法,简要说明其步骤,并能说出其理论依据。

  由学生写出更相减损法和辗转相除法的算法,并编出简单程序。

  教师将两种算法同时显示在屏幕上,以方便学生对比。

  教师将程序显示于屏幕上,使学生加以了解。数学教学要有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把要学的知识重新创造出来。这种再创造积累和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发生质的飞跃。在教学中应创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分析,动手实践,从而主动发现和创造所学的数学知识。

  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问题为载体来讲解算法的有关知识,,强调了提供典型实例,使学生经历算法设计的全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一些基本逻辑结构,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表达算法,并能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理成程序框图。为了能在计算机上实现,还适当展示了将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翻译成计算机语言的内容。总的来说,不追求形式上的严谨,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相应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20

  本章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内容之一,应切实进行全面、深入地复*,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解决下述几个问题:

  (1)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须用定义证明,值得注意的是,若给出一个数列的前项和,则其通项为若满足则通项公式可写成.

  (2)数列计算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及其性质熟练地进行计算,是高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

  (3)解答有关数列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善于使用各种数学思想解答数列题,是我们复*应达到的目标.

  ①函数思想: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都可以看作是的函数,所以等差等比数列的某些问题可以化为函数问题求解.

  ②分类讨论思想: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应分为及;已知求时,也要进行分类;

  ③整体思想:在解数列问题时,应注意摆脱呆板使用公式求解的思维定势,运用整体思想求解.

  (4)在解答有关的数列应用题时,要认真地进行分析,将实际问题抽象化,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有关数列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解答此类应用题是数学能力的综合运用,决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套用所能完成的特别注意与年份有关的等比数列的第几项不要弄错.

  一、基本概念:

  1、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数列的项与项数:

  3、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4、递增(减)、摆动、循环数列:

  5、数列的通项公式an:

  6、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7、等差数列、公差d、等差数列的结构:

  8、等比数列、公比q、等比数列的`结构:

  二、基本公式:

  9、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1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1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a1 qn-1 an= ak qn-k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1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 Sn=

  三、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4、等差数列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差数列。

  15、等差数列中,若m+n=p+q,则

  16、等比数列中,若m+n=p+q,则

  17、等比数列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18、两个等差数列与的和差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19、两个等比数列与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20、等差数列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21、等比数列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22、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23、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q,a,aq;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q,aq3

  24、为等差数列,则(c0)是等比数列。

  25、(bn0)是等比数列,则(c0且c 1)是等差数列。

  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关键是找数列的通项结构。

  26、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27、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2n-1)2n

  28、裂项法求和:如an=1/n(n+1)

  29、倒序相加法求和:

  30、求数列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

  ① an+1-an=如an= -2n2+29n-3

  ② an=f(n)研究函数f(n)的增减性

  31、在等差数列中,有关Sn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取最大值.

  (2)当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取最小值。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以上就是高二数学学*:高二数学数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扩展6)

——高二数学春季教学计划汇总5篇

  高二数学春季教学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根据湖北省的新课改教学实施指导意见,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全力以赴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同时加强对新课改理念的学*,相互协作,积极面对新课改的要求。

  二、工作重点

  认真落实组里每位老师的课堂常规教学任务,努力加强老师的课外教学科研工作;积极学*新课改的理论知识,认真研究新教材的教法,做一个教学科研全方位的教师;同时发挥备课组全体成员的集体力量,积极研讨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全力提升高二年级的数学水*,缩小和其它学校的差距。

  三、具体措施

  (1)落实好组里每位老师的两节公开课的任务,按照先议教案,再听课堂,最后评价的程序严格落实到位。

  (2)充分利用每个星期二下午的集体备课时间,商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新教材的教法。同时争取机会出去学*教改名校的数学学科课改教学的经验。

  (3)做好每一次阶段性的考试工作,考前认真准备,阅卷客观公正,客观评价教学质量。

  (4)分班落实数学学科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文科班数学的提升。

  (5)准备参加5月份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活动,积极安排年轻老师参加数学教学竞赛工作。

  四、教学进度

  (1)2,3月份,文科完成选修1—1和选修3—1,理科完成选修2—1和3—1的教学任务,建议把选修3—1的《数学史选讲》参插讲。

  (2)4月份,理科完成选修2—2,文科完成选修4—5

  (3)5月份,理科完成选修4—1,文科完成选修4—5。

  (4)6月份,理科完成选修4—4,文科开始期末考试的复*。

  说明:根据xx省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本学期理科完成选修2—1和2—2的内容,文科完成选修1—2和1—1的教学内容,但是我们还是打算把选修3—1,4—5的内容都上完,为高二复*做好准备,从时间上看,文科的教学时间是充足的,但是理科的教学时间比较紧,希望各位老师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确实落实好每章每节的教学任务。

  高二数学春季教学计划 2

  一、学生基本情况

  261班共有学生75人,268班共有学生72人。268班学*数学的气氛较浓,但由于高一函数部分基础特别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尖子生多或少,但若能杂实复*好函数部分,加上学生又很努力,将来前途无量。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

  二、教学要求

  (一)情意目标

  (1)经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经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信念和学*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的幻妙多姿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中,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经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经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直观值见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经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经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经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经过含参不等式的求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经过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经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经过不等式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经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能力。

  (6)经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经过对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三)知识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经过直线与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位置关系,掌握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掌握曲线方程、圆的概念。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性质。

  三、教材简要分析

  1、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性质、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性质是基础,不等式证明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不等式的性及同解变形来完成的。不等式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有力载体。

  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图形,是学*圆锥曲线、导数和微分等知识的的基础。,是直线方程的一个直接应用。主要内容有: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斜率是最重要的概念,斜率公式是最重要的公式,直线与圆是数形结合解析几何相互为用思想的载体。

  3、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方程,并经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

  四、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不等式的证明、解法。

  2、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

  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

  (二)难点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

  2、到角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简单线性规划的问题的解法。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持之以恒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持之以恒学生主体性原则,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原则,持之以恒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加与***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5、持之以恒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6、持之以恒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培育尖子学生。7、加强数学研究课的教学研究指导,培养学识的动手能力。

  六、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81课时

  1、不等式18课时

  2、直线与圆的方程25课时

  3、圆锥曲线20课时

  4、研究课18课时

  高二数学春季教学计划 3

  这学期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本学期我接手了两个理科班。以前我带的始终是文科班,对于文科班的学生的情况比较理解,但对于理科班来说,我不知道他们对学*会有怎样的想法与做法。高二七班与八班在人数上基本一致,但通过我的了解,两班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七班学生活泼且聪明的学生也大有人在,但是不学*的比较多,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彻底放弃了;八班的学生比较老实些,每个人都在认真学,但是数学成绩没有七班那么突出,而且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也不是很积极。针对这两个陌生的理科班,本学*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数学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严格执行“三规”、“五严”。利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数学能力方面能有所提高,为20xx年的高考做准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措施

  1、以能力为中心,以基础为依托,调整学生的学**惯,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讲多练,一般地,每一节课让学生练*20分钟左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坚持每一个教学内容集体研究,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上课效率。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基本模式为:

  基础练*→典型例题→作业→课后检查

  (1)基础练*:一般5道题,主要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过关,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完。

  (2)典型例题:一般4道题,例1为基础题,要直接运用课前练*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由学生上台演练。例2思路要广,让有生能想到多种方法,让中等生能想到1—2种方法,让中下生让能想到1种方法。例3题目要新,能转化为前面的典型类型求解。例4为综合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本节课的基础问题,典型问题及下一节课的预*题。

  (4)课后检查;重点检查改错本及复*资料上的作业。

  3、脚踏实地做好落实工作。当日内容,当日消化,加强每天、每月过关练*的检查与落实。坚持每周一周练,每章一章考。通过周练重点突破一些重点、难点,章考试一章的查漏补缺,章考后对一章的不足之处进行重点讲评。

  4、周练与章考,切实把握试题的选取,切实把握高考的脉搏,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意思维的层次性(即解法的多样性),适时推出一些新题,加强应用题考察的力度。每一次考试试题坚持集体研究,努力提高考试的效率。

  5、注重对所选例题和练*题的把握:

  (1)注重对“四基五能力”的考察把握,贴*课本;

  (2)注重学科内容的联系与综合;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4)注重能力立意,以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察能力;

  (5)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设计应用性、探索性的问题;

  (6)试题体现层次性、基础性,梯度安排合理,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有效地检测对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的程度。

  (7)精心选做基础训练题目,做到不偏、不漏、不怪,即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选做那些有孤僻怪诞特点、内容和思路的题目,做到不凭个人喜好选题,不脱离学生学*状况选题,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选题,不大量选做难度较大的题目。

  6、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7、多从“贴*教材、贴*学生、贴*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三、对自己的要求——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

  1、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备课时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备课组分工合作,利用集体智慧制作课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四十五分钟课堂效率。

  2、严格控制测验,精心制作每一份复*资料和练*

  教学中配备资料应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三类练*(大练*、限时训练、月考)试题的制作分工落实到每个人(备课组长出月考卷,其他教师出大练*、限时训练卷),并经组长严格把关方可使用。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定期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学生的学*积极性不断提高。

  3、做好作业批改和加强辅导工作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对象——学生,这里需要关心、帮助及鼓励。我们要对学生的学*情况做大量的细致工作,批改作业、辅导疑难、及时鼓励等,特别是对已经出现数学学*困难的学生,教我们的辅导更为重要。在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不仅要给他们解疑难,还要给他们鼓信心、调动自身的学*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态度,积极主动地去投入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高二数学春季教学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学工作意见指导下,在学部工作的框架下,认真落实学校对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强化数学教学研究,提高全组老师的教学、教研水*,明确任务,团结协作,圆满完成教学教研任务。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学生基本情况

  高二倾理学生共有166人,学生学*数学的气氛不浓、基础很差。由于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不及时复*,致使对高二的数学学*有很大的影响,高一数学成绩充分反映没有尖子生,成绩特差的学生也有不少,有一批思维相当灵活的学生,但学*不够刻苦,学*成绩一般,但有较大的潜力,以后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从而带动全班同学的学*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各组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创新设计》,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两份练*试卷,做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竞赛班的教学进度要加快,教学难度要有所降低,各班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随时注意学生学*方法的指导。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

  高二数学春季教学计划 5

  一、教学目标要求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体验数学。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二、教材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高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三、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2)班学生对整体来说数学比较重视,学*数学的风气比其他学科要好一些,上课该活跃时能活跃,能讨论,该安静时能安静。*时训练题都是有难度的,学生喜欢做难题,钻研讨论很热烈,但整体来说,成绩不稳定。

  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均分跌到年级居中上,我们的差距在填空和选择,我们上了一周空间向量课,其他班没上,会考和期末考试同时都要复*考试时,我们坚持两头兼顾同时抓,我们落后在基本知识,而且试题难度虽然不高相反中等同学这次的成绩倒超过了上面的同学,尤其是很多学生都考出了好成绩。

  我是这个班的班主任,所以我关注的不仅仅是数学课,在课间或者其他时间接触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班有好几个男同学特别活跃,精力非常充沛,课间经常追赶奔跑吵闹,这样的学生有利于活跃班级气氛,但自控能力差,他们都很聪明,但成绩都不太理想,如果长期不改正的话,最后不仅影响他们自己的成长,也必将影响到整个班级。

  一学期下来,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所以我还将更多地关注这类学生,帮助他们纠正不良*惯,将精力集中到学*上来,从而改变整个班级的风貌。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各组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两份练*试卷,做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3、抓好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随时注意学生学*方法的指导。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困难的学生,教师的课余辅导十分重要。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学困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