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菁华10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计划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1

  一、计划宗旨:

  今学期,以学校各项工作计划为指导,以"三自主五环高效课堂"为指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重视双基教育和能力培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强化基础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突出优生优培;强化探究性学*、合作性学*的研究和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初一《*历史》(上)共二十二课内容,分为四个单元,介绍了原始社会到南北朝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四单元*分立与民族融合

  《*历史》七年级上册介绍了在*古代史的大部分内容,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一定的失误,在整个初中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确学*和全面认识*的国情,显得更为重要、

  三、具体目标

  (一)常规教学目标:

  成绩目标:

  提高A等率,消灭C等率

  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历史七年级上所讲述的重要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线索,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四、能力达成目标: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想象的能力、

  五、保障措施:

  ⒈学*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认真备课,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

  ⒊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精心设计教案,教案的设计力求做到符合教材需要和学生实际、上课精讲多练,努力提高课堂质量

  ⒋借鉴和学*外地先进经验,努力提高业务水*、

  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课堂容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⒍依据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注意对优秀生培养,定准目标,定期辅导,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更好发展、同时做好绩差生的转化工作、

  ⒎加强对学生的学*方法指导,努力做到整体优化、

  ⒏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按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2

  一、计划宗旨:

  今学期,以学校各项工作计划为指导,以"三自主五环高效课堂"为指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重视双基教育和能力培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强化基础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突出优生优培;强化探究性学*、合作性学*的研究和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初一《*历史》(上)共二十二课内容,分为四个单元,介绍了原始社会到南北朝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四单元*分立与民族融合

  《*历史》七年级上册介绍了在*古代史的大部分内容,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一定的失误,在整个初中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确学*和全面认识*的国情,显得更为重要、

  三、具体目标

  (一)常规教学目标:

  成绩目标:

  提高A等率,消灭C等率

  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历史七年级上所讲述的重要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线索,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四、能力达成目标: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想象的能力、

  五、保障措施:

  ⒈学*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认真备课,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

  ⒊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精心设计教案,教案的设计力求做到符合教材需要和学生实际、上课精讲多练,努力提高课堂质量

  ⒋借鉴和学*外地先进经验,努力提高业务水*、

  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课堂容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⒍依据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注意对优秀生培养,定准目标,定期辅导,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更好发展、同时做好绩差生的转化工作、

  ⒎加强对学生的学*方法指导,努力做到整体优化、

  ⒏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按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好《*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学期初一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以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为核心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知道*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普及性;历史读物,识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历史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1课。

  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学*欠积极。 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兴趣,端正学*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五、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方式,提高探究 学*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 第1课 *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周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3周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4周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5周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6周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7周 第9课 秦统一*

  第8周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9周 期中复*

  第10周 期中考试

  第11周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周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4

  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课需要2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历史上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惯差。10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7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态度不端正,*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4.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5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四个班的历史课教学工作,为了有效实施教学过程,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关于对教材地位的认识和课时的安排

  本册教材承继了上册*古代史的发展脉络,介绍了我国隋唐至明清时期的历史,共22课时,另加八节活动课。

  二、关于教材知识体系及重点部分的分析

  (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两代)⑴隋唐科举制、⑵“贞观之治”与唐太宗、⑶“开元盛世”和唐太宗及武则天、⑷唐与吐蕃等民族关系的发展、⑸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元两代)⑴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⑵宋代社会生活、⑶辽、宋、西夏、金的并立、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两朝)⑴明请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⑵郑和下西洋、⑶戚继光抗倭及雅克萨之战、⑷清加强边境地区的管辖、⑸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历史影响。

  三、认知能力及情感、教学目标的培养

  ⑴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使学生知道*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⑵通过学*,使学生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释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生学*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⑶通过学*,增强学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四、教学对策与措施

  1、针对学生普遍反映出的“历史无用论”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穿插联系取证历史学*的“慢性化作用”。

  2、针对学生学*兴趣不够浓厚的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大胆创新的课堂教学。列如:历史剧表演、历史漫画比赛、历史诗歌朗诵、历史歌曲演唱。通过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促进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针对学生学*态度浮躁、懒散的不良*惯,在课堂上加大练*、提问的力度,强化复*频率。

  4、针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状况,开展组织“历史人物大家谈”的课堂3分钟演讲活动。

  5、发现爱学历史的同学,及时吸纳到“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更高、更深、更广的素质训练。为将来历史才能的发展提高打好基础。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历史是他们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大多数同学对历史比较有兴趣,课堂纪律较好。但是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难度,综合归纳能力也有待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时间为顺序,从人类的起源讲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教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教学措施

  1、转变学生的学*方式

  新课改提倡转变传统的学*方式,提倡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学*,我会将这些理念贯彻到历史课堂中来,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体。在课堂起始,以精彩的导入为学生的自主学*提供铺垫,使学生在兴趣和好奇的驱使下自主学*,培养学生自主学**惯和自主学*能力。在课堂中,重点、难点部分将主要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来解决,而不再仅仅由教师讲述。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课堂上,在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要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历史课来说,教师的讲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师要尽量做到少讲、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思考和展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课时分配

  第一周:历史导言课

  第二周: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三周:华夏之祖;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四周:灿烂的青铜文明;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五周:国庆假期

  第七周: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单元回顾

  第八周:秦王扫*;伐无道诛暴秦

  第九周:大一统的汉朝;复*

  第十周:复*,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情况总结;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十二周: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十三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

  第十四周: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单元回顾

  第十五周:三国鼎立;三国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十七周: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单元回顾

  第十八周:复*

  第十九周:复*

  第二十周:复*,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

  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

  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

  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今年我所教的两个班,学生总体水*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学*欠自觉性,特别是从七(6)班转入七(1)班的学生,学*态度极差。

  另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兴趣,端正学*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下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继续讲授*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五、教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的基本国情,树立学生为实现*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六、主要措施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2、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共同体”。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方式,提高探究学*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7、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进度:

  初一《历史》课程设置为2课时/周,全学期约36课时,现将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二月三月份:第一、二单元

  四月份:第二单元

  五月份:第三单元

  六月份:第四单元

  七月份:复*迎考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新课改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新教育教学方法为指导,在教导处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生的自主学*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的积极性高;但是自学、做笔记及学**惯差、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等。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所以一定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加强学**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环节,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历史七年级下册,主要讲述*封建社会的第三、四、五阶段,即封建社会的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在*历史中占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册主要重点是*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发展。

  难点是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掌握和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难点的理解,以及对教材的通读。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历史下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投影、录音、录像、影片,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1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2

  2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2

  3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2

  4单元复*检测2

  5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2

  6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2

  7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2

  8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2

  9单元复*检测2

  10期中复*期中考试2

  11第14课明朝的统治2

  12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2

  13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

  14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2

  15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22课活动课:*传统节日的起源2

  16第三单元复*2

  17第三单元检测2

  18 总结复*第一单元2

  19 总结复*第二单元总结复*第三单元2

  20期末考试2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表格、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认识到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夏商西周的兴亡和西周的分封制。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你就学这些内容。

  【自主预*】

  结合课文学*以下内容

  (一)夏朝

  1 、禹死后,谁继承了王位?这标志着什么?

  2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什么?它的统治中心在哪里?都城何处?

  3 、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实质是什么?

  4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二)商朝

  1 、夏朝什么时候灭亡?被谁灭亡?

  2 、商汤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他重用哪个大臣勤政,很快使商朝强大起来?

  3 、商朝又叫什么名称?“盘庚迁殷”的原因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4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使用什么酷刑?

  (三)西周

  1 、周国位于什么流域?国君是谁?任用什么人使国力强盛?

  2 、 “牧野大战”发生在什么时候?对阵的.双方是谁?结果是什么?

  3 、西周什么时候由谁建立?都城何处?

  (四)分封制

  1 、分封制是哪个朝代实行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主要对象是谁?

  2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封制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1 、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2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学生合作掌握课文内容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10

  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课需要2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历史上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惯差。10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7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态度不端正,*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4.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阅读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1)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菁华10篇)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1

  根据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结合学校工作要求及学期、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学生情况

  从上期*时学*和期末考试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学**惯也还过得去,主要表现在上课基本都能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做作业马虎,并且做完作业后不喜欢检查,甚至丧失学*兴趣,特别是不愿及时复*记忆掌握基础知识等。

  二、教材分析

  这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选用的是人教版20xx年部编最新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本学期*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三个单元,叙述从隋朝到清朝(1840年*战争以前)的历史,共21课。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5课);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13课);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第14-第21课)。另外,增加了一节活动课:*传统节日的起源。共需34课时(其中新课讲授占20个课时,活动课占1课时,单元复*占3个课时,期中复*占2个课时,期末总复*占4个课时,其余为考试检测试卷分析)。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均分、优秀率、合格率有很大的提高。

  四、重难点及措施

  重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的*惯。

  2、抓课堂常规管理、学**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

  3、督促学生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4、落实好培优补差工作。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起止页数

  1

  第1课时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5

  2

  第2课时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时 第3 课 盛唐气象

  6-18

  3

  第4 课时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时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8-26

  4

  第6课时 隋唐时期单元复*

  第7课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27-32

  5

  第8课时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9课时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33-40

  6

  第10课时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1课时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41-50

  7

  第12课时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3课时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51-58

  8

  第14课时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15课时 宋元时期单元复*

  59-64

  9

  第16课时 期中复*

  第17课时 期中复*

  10

  第18课时 期中考试

  第19课时 试卷讲评、分析

  11

  第20课时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21课时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65-75

  12

  第22课时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23课时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76-87

  13

  第24课时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5课时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88-98

  14

  第26课时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7课时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99-110

  15

  第28课时 明清时期单元复*?

  第29课时 活动课:*传统节日的起源

  111-114

  16

  第30课时 期末复*

  第31课时 期末复*

  17

  第32课时 期末复*

  第33课时 期末复*

  18

  第34课时 期末考试

  以上计划如遇学校工作变化可再做调整。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成绩。要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方法,以新课标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学*欠积极。七年级的学生虽说已学了一学期的历史;但是大多数学生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惯差。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态度不端正,*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学期*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共20课,叙述从上古时期到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各民族融合的历史。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形成丰富的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想象的能力。

  情感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教学措施

  1、注重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方式,即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3、及时进行恰当的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开启学生的心扉。设计情景,创设条件进行赏识。正确运用赞美艺术,赏识学生,挖掘其潜力。最后,赞美也应关注有缺点的学生。

  4、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5、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二十五分钟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巩固。

  6、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五、教学进度安排

  新授课内容:《*历史》上册,每周两课时,计划20周共34课时。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好《*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学期初一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以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为核心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知道*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普及性;历史读物,识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历史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1课。

  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学*欠积极。 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兴趣,端正学*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五、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方式,提高探究 学*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 第1课 *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周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3周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4周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5周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6周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7周 第9课 秦统一*

  第8周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9周 期中复*

  第10周 期中考试

  第11周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周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4

  一、学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学,有的同学学*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所以上学期历史的*均成绩在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历史的不良*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具体措施

  (1)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0课时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8课时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0课时

  第四单元:科学技术文化。——6课时

  六、辅导:

  辅导以学*上的优生和暂时的学困生为主,即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重视知识的查缺补漏和学法上的指导,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目的的教育及学*兴趣的激发,学*意志、*惯和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辅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帮助他们发展特点,创造性地进行学*,培养其创新能力。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在多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使他们增强学*的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研课题及方案:

  本学期以新课改为中心,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成绩为目的。继续用上学期的教研课题是:灵活处理教材,实现实用性与学*的兴趣性有机统一。

  为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把课堂作这教学的中心,总结经验,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效率,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成绩。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尖子生轻差生的错误倾向,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并能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健康个性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的自主学*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态度不端正,*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历史是他们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大多数同学对历史比较有兴趣,课堂纪律较好。但是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难度,综合归纳能力也有待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时间为顺序,从人类的起源讲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教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教学措施

  1、转变学生的学*方式

  新课改提倡转变传统的学*方式,提倡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学*,我会将这些理念贯彻到历史课堂中来,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体。在课堂起始,以精彩的导入为学生的自主学*提供铺垫,使学生在兴趣和好奇的驱使下自主学*,培养学生自主学**惯和自主学*能力。在课堂中,重点、难点部分将主要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来解决,而不再仅仅由教师讲述。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课堂上,在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要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历史课来说,教师的讲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师要尽量做到少讲、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思考和展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课时分配

  第一周:历史导言课

  第二周: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三周:华夏之祖;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四周:灿烂的青铜文明;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五周:国庆假期

  第七周: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单元回顾

  第八周:秦王扫*;伐无道诛暴秦

  第九周:大一统的汉朝;复*

  第十周:复*,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情况总结;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十二周: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十三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

  第十四周: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单元回顾

  第十五周:三国鼎立;三国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十七周: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单元回顾

  第十八周:复*

  第十九周:复*

  第二十周:复*,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初一历史备课组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健康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美好未来,一切为了学校健康、和谐发展"的清泉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民主的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提升我组的教学水*.教学中我组将重视学生学*兴趣的培养,除利用教材之外,更多的挖掘课程资源,使历史教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改变为考而学的传统观念,学会善于用唯物历史观的深邃眼光来审视现实问题,能够不断的从历史这面镜子里,获取对现实问题的深刻认识与启悟.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经历了一个跨越,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培养,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学**惯和找到适合初中生的学*方法.现对学生情况分析如下:

  1.初中和小学的课程开设和教学重点上有所区别,学生的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很难转变.

  2.学生大多都存在同一问题,就是字词掌握较差,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课外知识面狭窄,没有养成好的阅读*惯,所以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差.

  三、工作目标

  1、备课组全体教师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落实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优化教学方法,教学中做到减负与高效结合,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创设思辩性的历史课堂.让历史变成学生喜爱的科目.

  2、加强备课组教研功能,形成浓厚的教研气氛,让每位老师都收获丰富.加强备课活动,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历史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3、认真开展教学工作,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浓厚的兴趣为重点,着眼于教师和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有目的、有计划地继续做好课改工作,努力优化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的效率.力争在区统考中取得好成绩.

  4、抓学生的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方法,使他们形成自主学*的*惯,并为其终身学*打下基础.

  四、具体措施与要求

  (一)备课

  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充分发挥备课组力量,加强集体备课.每周周二第二节课为集体备课时间,分析教材、讨论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集众人之力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交流教学心得,及时反思.深入分析教材,注重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解剖,制定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和措施.

  做到四统一,我们备课组按照学校要求*学进度,*学重点、难点,统一练*,统一单元测试,组内教师认真备课、备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二)教学

  1、加强课堂管理力度,坚持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和合作学*,提高课堂效率.

  2、抓好双基,落实好读图识图填图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继续抓好学法指导和良好学**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惯.

  4、减轻学生学*负担,尽量做到作业当堂消化.

  5、每课写好教学反思,记录下自己的点滴进步、不足与改进措施,不断完善自身,成为真正的"学*反思型"教师.

  6、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三)教研

  1、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以提高自身的教科研能力,为今后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2、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积极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以解决*时教育科研理论不足的实际问题.

  3、根据教研组的安排,积极听课评课,提倡相互听课.每个老师都上一节公开课.

  五、备课安排:

  时间

  内容

  主备

  第一学月

  导入课

  陈世文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陈世文

  原始的农耕生活

  陈世文

  华夏之祖

  陈世文

  夏商西周的兴亡

  陈世文

  灿烂的青铜文明

  陈世文

  春秋战国的纷争

  陈世文

  大变革的时代

  陈世文

  第二学月

  中华文化的勃兴1

  潘桂银

  中华文化的勃兴2

  潘桂银

  第一二单元知识回顾

  潘桂银

  单元测试

  潘桂银

  公元纪年法

  潘桂银

  秦王扫*

  潘桂银

  伐无道诛暴秦

  潘桂银

  大一统的汉朝

  潘桂银

  第三学月

  期中复*

  陈世文

  期中检测试卷分析

  陈世文

  两汉经济的发展

  陈明兰

  匈奴的兴起及与两汉的和战

  陈明兰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陈明兰

  昌盛的秦汉文化

  陈明兰

  三国鼎立

  陈明兰

  第四学月

  江南地区的开发

  陈明兰

  北方民族大融合

  陈明兰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陈明兰

  期终总复*

  陈世文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8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共有3个班,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好的学*方法,且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学*欠积极。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使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历史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全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正确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尽管篇幅有限,还是适量增加了翔实、准确、与文字相配合的插图、地图,使历史教学更直观可信,更方便有趣。通过真实的图片及“自由阅读卡”“动脑筋”等栏目将许多传统的难点和疑点化难为易。

  课本精心选材,科学阐述,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和各民族的历史。如第3课“华夏之祖”,增添了黄帝的“发明传说”(第12~13页),就在教材中成功地写好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第一笔。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71~75页),把民族间的发展与和*相处归为主线。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以北魏的冯太后教育孝文帝的故事为导入(第106页),深浅适度,循序渐进地讲述了鲜卑民族的进步及其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这样,就使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教育落在了实处。

  在单元题目上,用“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等,使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在文化类课文中,用“灿烂的青铜器文明”(夏商西周)、“中华文化的勃兴”(春秋战国)、“昌盛的秦汉文化”“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等标识,准确勾勒出*古代文化发展的轨迹。加之图文并茂,有利于进行生动形象的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教育。

  教学目标

  掌握从远古居民到的魏晋南北朝的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

  教材重点

  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同时在集体备课中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方式,提高探究学*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教学进度

  单元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

  学前教育1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4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7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1)3

  期中复*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2)6

  四*分立与民族融合7

  期末复*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生情况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学*欠积极。

  三、教材

  1、教材特点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岳麓版教材,融思想性、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4课。

  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方式,提高探究学*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进度这套课本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构成,以课为单位。文化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活动课的时间可适当增加。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减轻学生的学*负担,注重启发性,注意历史的多方位性、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历史的方法和学*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学*欠积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感受到历史学*的乐趣。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阶段,要认真制定复*计划,精心组织复*,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惯。

  3、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5、采用多种教学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创造,进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6、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7、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来学*历史

  8、课堂教学要贴*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各种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要加大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多角度观察掌握学生的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进行辅导。

  六、改进措施

  1、对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教高的水*层次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学*经验,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对学*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还可以实际一些比较容易的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时结合挂图和资料知道学生学*有关的知识,或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感受历史。

  3、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本地历史的名胜、旅游胜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互相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七、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和学**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素质和学*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历史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利用远教和网络资源。

  八、教学进度

  初一历史华东版第一册总共有24课,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2周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3周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4周

  第四单元:*分立与民族融合4周

  复*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2)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菁华6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惯差。3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6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态度不端正,*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共需32课时(其中新课讲授占22个课时,单元复*占4个课时,期中复*占2个课时,期末总复*占4个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兴趣,端正

  学*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历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主题编写了“历史小故事”,梳理基本线索。书中还设计了一些探究*题以及“自由阅读卡”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增长历史知识。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方式,即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

  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

  初一《历史》课程设置为2课时/周,全学期约40课时,现将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3

  在本学期,担任七年级3个班的历史课,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成绩。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方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学*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学内容

  《*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方式,提高探究学*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六、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占四个课时,期中复*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占四个课时。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学*欠积极。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岳麓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4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方式,提高探究学*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

  这套课本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构成,以课为单位。文化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活动课的时间可适当增加。

  第一周: 说在前面的话;我们的远古祖先

  第二周: 原始的农耕生活;神奇的远古传说

  第三周: 单元回眸;夏传子 家天下

  第四周: 公元纪年法;西周的分封

  第五周: 国庆长假

  第六周: 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七周: 春秋战国的纷争;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第八周: 春秋战国的科技与文艺;百家争鸣

  第九周: 历史文物仿制活动;单元回眸

  第十周: 复*、中考

  第十一周:中考情况总结;六王毕 四海一

  第十二周:伐无道 诛暴秦;汉武帝“大一统”

  第十三周:丝绸之路的开辟;评价历史人物

  第十四周:秦汉的科学技术;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第十五周:单元回眸;三国鼎立

  第十六周:三国历史故事会;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十七周: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和艺术

  第十八周:单元回眸、复*

  第十九周:复*

  第二十周:复*、期考

  以上教学计划,一定认真履行,争取在新的学期里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伍丹 20xx--9--1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5

  在本学期,担任七年级3个班的历史课,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成绩。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方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学*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学内容

  《*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方式,提高探究学*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六、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占四个课时,期中复*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占四个课时。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的工作精神,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提高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任务及要求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方面:初一学生活跃开朗热情,上课积极发言。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技能诸如: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但是由于学生的学**惯不是很好,惰性较强,所以历史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2、个别差异:学生学*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回答问题天马行空。

  3、疑难困惑:老师的最大难题是课堂常规管理、学**惯的培养,学生行为的管理和规范,培养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学生的最大难题是知识点庞杂,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对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的正确理解和分析。

  四、教材分析

  《*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分立与民族融合。阐述了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

  五、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主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七、教学进度

  严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进度表进行。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3)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6篇)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1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四个班的历史课教学工作,为了有效实施教学过程,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关于对教材地位的认识和课时的安排。

  本册教材承继了上册*古代史的发展脉络,介绍了我国隋唐至明清时期的历史,共22课时,另加八节活动课。

  二、关于教材知识体系及重点部分的分析。

  (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两代)

  ⑴隋唐科举制、

  ⑵“贞观之治”与唐太宗。

  ⑶“开元盛世”和唐太宗及武则天。

  ⑷唐与吐蕃等民族关系的发展。

  ⑸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元两代)

  ⑴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⑵宋代社会生活。

  ⑶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两朝)

  ⑴明请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⑵郑和下西洋。

  ⑶戚继光抗倭、郑成功*及雅克萨之战。

  ⑷清加强边境地区的管辖。

  ⑸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历史影响。

  三、认知能力及情感、教学目标的培养。

  ⑴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使学生知道*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⑵通过学*,使学生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释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生学*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⑶通过学*,增强学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四、教学对策与措施。

  1、针对学生普遍反映出的“历史无用论”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穿插联系取证历史学*的“慢性化作用”。

  2、针对学生学*兴趣不够浓厚的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大胆创新的课堂教学。列如:历史剧表演、历史漫画比赛、历史诗歌朗诵、历史歌曲演唱。通过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促进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针对学生学*态度浮躁、懒散的不良*惯,在课堂上加大练*、提问的力度,强化复*频率。

  4、针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状况,开展组织“历史人物大家谈”的课堂3分钟演讲活动。

  5、发现爱学历史的同学,及时吸纳到“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更高、更深、更广的素质训练。为将来历史才能的发展提高打好基础。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2

  根据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结合学校工作要求及学期、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学生情况

  从上期*时学*和期末考试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学**惯也还过得去,主要表现在上课基本都能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做作业马虎,并且做完作业后不喜欢检查,甚至丧失学*兴趣,特别是不愿及时复*记忆掌握基础知识等。

  二、教材分析

  这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选用的是人教版20xx年部编最新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本学期*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三个单元,叙述从隋朝到清朝(1840年*战争以前)的历史,共21课。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5课);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13课);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第14-第21课)。另外,增加了一节活动课:*传统节日的起源。共需34课时(其中新课讲授占20个课时,活动课占1课时,单元复*占3个课时,期中复*占2个课时,期末总复*占4个课时,其余为考试检测试卷分析)。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均分、优秀率、合格率有很大的提高。

  四、重难点及措施

  重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的*惯。

  2、抓课堂常规管理、学**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

  3、督促学生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4、落实好培优补差工作。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起止页数

  1

  第1课时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5

  2

  第2课时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时 第3 课 盛唐气象

  6-18

  3

  第4 课时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时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8-26

  4

  第6课时 隋唐时期单元复*

  第7课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27-32

  5

  第8课时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9课时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33-40

  6

  第10课时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1课时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41-50

  7

  第12课时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3课时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51-58

  8

  第14课时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15课时 宋元时期单元复*

  59-64

  9

  第16课时 期中复*

  第17课时 期中复*

  10

  第18课时 期中考试

  第19课时 试卷讲评、分析

  11

  第20课时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21课时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65-75

  12

  第22课时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23课时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76-87

  13

  第24课时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5课时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88-98

  14

  第26课时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7课时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99-110

  15

  第28课时 明清时期单元复*?

  第29课时 活动课:*传统节日的起源

  111-114

  16

  第30课时 期末复*

  第31课时 期末复*

  17

  第32课时 期末复*

  第33课时 期末复*

  18

  第34课时 期末考试

  以上计划如遇学校工作变化可再做调整。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车创新实践能力。

  一、学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学,有的同学学*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所以上学期历史的*均成绩在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历史的不良*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具体措施

  (1)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4

  一、基本情况分析:

  1.教师及课程基本情况高一只有本人一位历史教师,中学历史一级教师,9年教龄,负责六个班的历史教学任务兼任班主任,*均每班每周2节课,每周坐班2晚共6节晚自*。课时相对每班不多,但是教师的整体课时量不少,所以注重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额外增加教学时间。

  2.教材分析高一历史主要是学*历史(岳麓版)必修1,属于中外古今政治发展史,采取的是模块化设置,每一单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一定联系,再加上增加了古代世界政治史,学生和老师都相对生疏,更应该重点把握。相对初中历史而言,学生比较适应编年体的教材,当今的高中历史教材,以模块化设置,更加需要学生掌握历史学*方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通过学*,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三、针对性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积极提高学生学*历史的'兴趣。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2.细心组织教学,努力做到让学生主动去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

  3.充分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努力提高学生的学*效率

  4.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知识的方法。让学生改变初中对历史学*的观念,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方法。

  四、教学安排:

  针对学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及必修一前几模块知识比较重要的的特点现在考虑给予前几模块相对较多的教学课时,最后几个模块适当加快速度,做到有重有轻,合理安排。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5

  一、学科分析:

  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动力。然而,从目前上课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底子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生的学**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较多。同时由于教材呈现方式的更新和教材体系的重组,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远远不够或欠佳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起来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材分析:

  《历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有限。因此,与其他分科课程相比,这门课程面临着学科建设和教材呈现方式改造的双重压力。

  四、教材特色:

  1、教材编写的'思路: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导,以地理、历史学科为基础,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

  基本思路:生活是主题(生活的环境、生活的异同、生活的问题);时空是框架(时间、空间两个维度)。

  2、教材内容表述的特色:

  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和基于问题的表述。

  3、教材内容的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

  (2)突出能力培养(课题活动、自我测评、综合探究)。

  五、实施教学总体思路: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够真正“主宰”课堂。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例子,结合教材进行有机教学,活学活用,以发挥课堂最大效益。

  3、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尤其要强调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教学,要淡化某些概念的学科规范,力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逐步领悟、构建出有关知识的学科意义。

  4、充分利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本期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同时要把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任教的学生上课时的情况有所不同:女同学比较听话,上课时的整体纪律较好,但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课堂气氛有点沉闷,且有个别学生上课睡觉。从总体上观察,大部分学生的情绪比较稳定,对这门课程较感兴趣,特别是将有关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的时候,学生听得特别认真;有一小部分学生的情绪不太稳定,学*目的不明确,学*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学*过程中他们往往看一时的心情或喜好来决定是不是认真听课,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差异较大,还不具备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性较差。通过上个学期的观察,学生对于“堂堂清”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应了。

  三、教材分析

  1. 教材特点

  初一历史第二册是政治思想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趣味性较强。

  2. 教材内容

  《*历史》第二册的内容是从我国隋唐时期至明末清初的历史,主要讲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 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仍采用“*时分积分制度”,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详细的积分制度。从课堂上答题、作业完成情况和上课纪律几个方面来实行积分奖惩。首先,课堂上的提问分为“复*提问”和“新课提问”,在“复*提问”这个环节采取答错扣分,自愿回答多加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而在“新课提问”这一环节中,为了激发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敢于踊跃回答问题,答错不扣分,对于回答有创新意识的多加分等。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了,提问有难有易,对于比较容易的问题尽量要求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回答,增加其自信心和学*兴趣,对于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其次作业完成情况和上课纪律的积分主要是为了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对于作业完成情况的扣分主要是为了督促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对于上课违纪情况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不同的扣分,对于表现有明显进步的同学给予加分鼓励。每个月公布一次积分,使学生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总结。

  本学期争取*均分达到及格水*。

  五、 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二册总共有22课,从隋唐时期讲到明末清初的文化教育,大部分课的内容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分为二课时来上。教材主要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以历史发展的线索、重大事件和人物、经济、文化的重要史实为重点。本学期共二十一周,第十周进行期中考试,第十九与二十周复*和考试,第二十一周进行期末试卷评卷、统计、分析,除去考试周与放假周,一共有三十二个课时左右,其中新授课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占四个课时,期中复*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占六个课时。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4)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菁华6篇)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1

  新的学期,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围绕教研中心和学校“集体教研”、“学案导学”、“*惯培养”三项重点工作进行,在继续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发挥集体教研的优势,抓好学生*惯培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不断提高。为此,在总结上一学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要求,制订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任教初一(1)、(2)班,共约90多名学生。初一是起始阶段年级,最大特点是:好动,好讲,比较浮夸。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对新学科会有较浓的兴趣。但初一学生的特点又使得他们可能管不住自己,上课只是听听而已,他们的记忆力、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尚处于较低水*,综合归纳能力更是欠缺,况且还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上课不认真听,学*欠积极不主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行为*惯成为新学期的常规工作,而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成为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

  二、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分立与民族融合。阐述了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朝代的更替,掌握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在教学中,正确运用课本中的史料、图片,课本中的动脑筋问题,活动与探究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正确的学*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日常检测,加强学生归纳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使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方法,学会正确表述历史。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钟我展示”,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目标: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还应充分利用历史课堂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学*中华文明的起源,青铜文明,使学生懂得*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不同朝代的历史发展概况,认识到杰出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孝文帝等对历史发展所起到地推动作用。通过不同时期文化成就的学*,对学生进行科技史的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学*古代科学家、文学家们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主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2、教学进度:

  严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进度表进行。

  3、具体措施:

  (1)研究初一学生心理特点,抓好起始年级的常规教育,端正他们的学*态度,注意培养初一学生的学*兴趣以及良好的.学**惯;

  (2)深入研讨教材,提高驾驭教材能力;认真学*初中历史教法、学法指导意见,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和业务能力;

  (3)完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每一课的学案。备课做到实用性强,提高课堂效率;组织好每一次单元检测工作;

  (4)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以“我的三分钟我展示”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表述历史、评价历史等方面的能力;关注全体学生和学生每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促进优生发展,提高合格率;

  (5)重视集体的力量,积极参加集体教研活动,开展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对学生的培养计划:

  1、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主要措施:利用历史课的优势,引导学生探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的优秀品质,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协助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发展动向,及时将学生不良行为加以改正;与所有教师一起,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引领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发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以取得家长对教育的支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为以后学*奠定基础。

  主要措施:

  (1)培养学生课前预*的*惯,主要是利用学案,在上课时检测学生预*效果,让学生学会预*。

  (2)培养学生听课、做笔记的*惯。笔记可以记在学案上,也可以记在书上,经常检查,以起到督促的作用。

  (3)培养学生主动巩固的*惯。针对历史学科没有作业的特点,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主动复*的*惯。

  (4)培养学生整理好资料的*惯。许多学生上完课后资料保存不好,丢三落四,应对他们经常进行检查,促使学生养成保存资料的*惯。

  (5)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激发学*兴趣。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钟我展示”,培养学生表述、评价历史的能力。

  (6)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专项能力训练,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专业发展计划:

  (1)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及时了解学校工作计划、工作目标,使自己的工作有据可依,有标可循。参加本学科各种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认真学*新的教育理念,努力使自己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2)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参与研讨和网上研讨,多听、多评课,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高业务能力。

  (3)努力掌握更高的电教水*,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激趣有效整合。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在教好本年级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其它年级教材要经常疏通,做到知识体系的连贯,使自己能够适应不同年级的教学。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

  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

  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

  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今年我所教的两个班,学生总体水*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学*欠自觉性,特别是从七(6)班转入七(1)班的'学生,学*态度极差。

  另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兴趣,端正学*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下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继续讲授*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五、教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的基本国情,树立学生为实现*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六、主要措施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2、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共同体”。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方式,提高探究学*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7、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进度:

  初一《历史》课程设置为2课时/周,全学期约36课时,现将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二月三月份:第一、二单元

  四月份:第二单元

  五月份:第三单元

  六月份:第四单元

  七月份:复*迎考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减轻学生的学*负担,注重启发性,注意历史的多方位性、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历史的方法和学*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学*欠积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感受到历史学*的乐趣。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阶段,要认真制定复*计划,精心组织复*,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惯。

  3、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5、采用多种教学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创造,进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6、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7、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来学*历史

  8、课堂教学要贴*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各种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要加大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多角度观察掌握学生的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进行辅导。

  六、改进措施

  1、对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教高的水*层次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学*经验,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对学*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还可以实际一些比较容易的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时结合挂图和资料知道学生学*有关的知识,或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感受历史。

  3、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本地历史的名胜、旅游胜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互相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七、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和学**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素质和学*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历史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利用远教和网络资源。

  八、教学进度

  初一历史华东版第一册总共有24课,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2周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3周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4周

  第四单元:*分立与民族融合4周

  复*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

  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

  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

  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今年我所教的两个班,学生总体水*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学*欠自觉性,特别是从七(6)班转入七(1)班的学生,学*态度极差。

  另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兴趣,端正学*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下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继续讲授*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五、教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的基本国情,树立学生为实现*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六、主要措施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2、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共同体”。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方式,提高探究学*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7、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进度:

  初一《历史》课程设置为2课时/周,全学期约36课时,现将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二月三月份:第一、二单元

  四月份:第二单元

  五月份:第三单元

  六月份:第四单元

  七月份:复*迎考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上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阶段,要认真制定复*计划,精心组织复*,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和学**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素质和学*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4、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历史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进度(按学校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

  以上教学计划,一定认真履行,争取在新的学期里教学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6

  20xx年秋基本情况分析:

  该年级共有学生270人, 通过上学期的教学,该年级学生学*目的不是很明确,自觉学**惯很差,非常贪耍,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比较淡薄,总成绩15名,大多数都是低等生,反映慢,做事情拖拉,凡事都要老师亲历亲为,否则,就打很多折扣.在总复*的过程中暂时记忆好,但是记着后面的就忘记了前面的,由于上期时间安排不恰当,再加复*程序欠妥,只简简单单拉完一遍就考试了,学生所记的知识比较零乱,没有完全系统化,条理化,,在运用的时候难免提取不出来,本期我决定从现在抓起,每教完一课就布置好巩固提纲,督促检查学生按时保质量完成,抓好抓准考点,突破难点。

  20xx年春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七个单元,,叙述我国古代时期的历史,有22课,每课内容除基本要求外,其它各部分,包括导入框、楷体字,动脑筋、文献资料、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和活动课组成。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6课是重点,考点多,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老师要加强题型练*,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让人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革命斗争和人们的精神风貌在同学们心中产生昨天与今天沟通的共鸣,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通过观看不同家庭生活的变化,看到祖国的强盛与发展、文明与进步。根据课程安排了四次活动,以便学生提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任务与目标:

  针对学校安排的每周3个课时,按一课一教时,中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计划,争取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让学生切实把握知识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学*、掌握、灵活运用的能力,充分展现洋思教学在文字科目上的优势,尽量让学生先学后教,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才教,实行生生监督,周周搞清,长期如一,不到目地决不放弃,让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争取在12周教完新课,五周复*课总复*题型一套,*年来的考试题型一套,让学生从实际练*中把握答题方法和技巧。力争本学年考试上升5个名次。

  教学方法与措施:

  1真搞好课前预*,课前检查学生预*时做的笔记。

  2、上课时充分利用洋思教学的先学后教,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才进行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像剥竹笋一样层层解剖,实行兵教兵,步步落实,不打折扣。

  3、开学初拟订好巩固复*计划,让学生觉得每周学有所获,有章可循,按时完成学*任务,坚持不懈,始终如一。

  4、教师多用爱心、细心、耐心、诚心去关心每一个孩子,多亲*学生,让学生亲*你,喜欢你的课,以便增强学*兴趣。

  5、认真分析本教材纵横关系,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常考点和易考点,弄清易混点。

  6、分析*两年来的考题类型,加强类型题练*,攻破难关

  教学进度安排:

  按每周3课时计算,共20周,60节课,具体情况如下:

  周次 教学内容

  1—2 1—3 课

  3—4 4—7 课

  5 8课 复*一单元

  6—7 考 试 小结

  8—9 9—12 课

  10—12 复*,半期考试

  13—14 13—17 课

  15—16 18—22课

  17—20 单元复* 考试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5)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本期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同时要把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任教的学生上课时的情况有所不同:女同学比较听话,上课时的整体纪律较好,但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课堂气氛有点沉闷,且有个别学生上课睡觉。从总体上观察,大部分学生的情绪比较稳定,对这门课程较感兴趣,特别是将有关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的时候,学生听得特别认真;有一小部分学生的情绪不太稳定,学*目的不明确,学*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学*过程中他们往往看一时的心情或喜好来决定是不是认真听课,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差异较大,还不具备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性较差。通过上个学期的观察,学生对于“堂堂清”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应了。

  三、教材分析

  1. 教材特点

  初一历史第二册是政治思想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趣味性较强。

  2. 教材内容

  《*历史》第二册的内容是从我国隋唐时期至明末清初的历史,主要讲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 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仍采用“*时分积分制度”,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详细的积分制度。从课堂上答题、作业完成情况和上课纪律几个方面来实行积分奖惩。首先,课堂上的提问分为“复*提问”和“新课提问”,在“复*提问”这个环节采取答错扣分,自愿回答多加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而在“新课提问”这一环节中,为了激发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敢于踊跃回答问题,答错不扣分,对于回答有创新意识的多加分等。

  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了,提问有难有易,对于比较容易的问题尽量要求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回答,增加其自信心和学*兴趣,对于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其次作业完成情况和上课纪律的积分主要是为了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对于作业完成情况的扣分主要是为了督促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对于上课违纪情况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不同的扣分,对于表现有明显进步的同学给予加分鼓励。每个月公布一次积分,使学生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总结。

  本学期争取*均分达到及格水*。

  五、 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二册总共有22课,从隋唐时期讲到明末清初的文化教育,大部分课的内容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分为二课时来上。教材主要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以历史发展的线索、重大事件和人物、经济、文化的重要史实为重点。本学期共二十一周,第十周进行期中考试,第十九与二十周复*和考试,第二十一周进行期末试卷评卷、统计、分析,除去考试周与放假周,一共有三十二个课时左右,其中新授课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占四个课时,期中复*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占六个课时。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2

  新的学期,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围绕教研中心和学校“集体教研”、“学案导学”、“*惯培养”三项重点工作进行,在继续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发挥集体教研的优势,抓好学生*惯培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不断提高。为此,在总结上一学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要求,制订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任教初一(1)、(2)班,共约90多名学生。初一是起始阶段年级,最大特点是:好动,好讲,比较浮夸。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对新学科会有较浓的兴趣。但初一学生的特点又使得他们可能管不住自己,上课只是听听而已,他们的记忆力、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尚处于较低水*,综合归纳能力更是欠缺,况且还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上课不认真听,学*欠积极不主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行为*惯成为新学期的常规工作,而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成为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

  二、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分立与民族融合。阐述了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朝代的更替,掌握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在教学中,正确运用课本中的史料、图片,课本中的动脑筋问题,活动与探究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正确的学*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日常检测,加强学生归纳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使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方法,学会正确表述历史。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钟我展示”,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目标: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还应充分利用历史课堂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学*中华文明的起源,青铜文明,使学生懂得*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不同朝代的历史发展概况,认识到杰出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孝文帝等对历史发展所起到地推动作用。通过不同时期文化成就的学*,对学生进行科技史的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学*古代科学家、文学家们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主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2、教学进度:

  严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进度表进行。

  3、具体措施:

  (1)研究初一学生心理特点,抓好起始年级的常规教育,端正他们的学*态度,注意培养初一学生的学*兴趣以及良好的学**惯;

  (2)深入研讨教材,提高驾驭教材能力;认真学*初中历史教法、学法指导意见,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和业务能力;

  (3)完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每一课的学案。备课做到实用性强,提高课堂效率;组织好每一次单元检测工作;

  (4)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以“我的三分钟我展示”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表述历史、评价历史等方面的能力;关注全体学生和学生每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促进优生发展,提高合格率;

  (5)重视集体的力量,积极参加集体教研活动,开展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对学生的培养计划:

  1、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主要措施:利用历史课的优势,引导学生探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的优秀品质,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协助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发展动向,及时将学生不良行为加以改正;与所有教师一起,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引领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发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以取得家长对教育的支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为以后学*奠定基础。

  主要措施:

  (1)培养学生课前预*的*惯,主要是利用学案,在上课时检测学生预*效果,让学生学会预*。

  (2)培养学生听课、做笔记的*惯。笔记可以记在学案上,也可以记在书上,经常检查,以起到督促的作用。

  (3)培养学生主动巩固的*惯。针对历史学科没有作业的特点,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主动复*的'*惯。

  (4)培养学生整理好资料的*惯。许多学生上完课后资料保存不好,丢三落四,应对他们经常进行检查,促使学生养成保存资料的*惯。

  (5)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激发学*兴趣。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钟我展示”,培养学生表述、评价历史的能力。

  (6)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专项能力训练,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专业发展计划:

  (1)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及时了解学校工作计划、工作目标,使自己的工作有据可依,有标可循。参加本学科各种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认真学*新的教育理念,努力使自己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2)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参与研讨和网上研讨,多听、多评课,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高业务能力。

  (3)努力掌握更高的电教水*,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激趣有效整合。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在教好本年级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其它年级教材要经常疏通,做到知识体系的连贯,使自己能够适应不同年级的教学。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初一历史备课组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健康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美好未来,一切为了学校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民主的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提升我组的教学水*。教学中我组将重视学生学*兴趣的培养,除利用教材之外,更多的挖掘课程资源,使历史教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改变为考而学的传统观念,学会善于以历史主义的深邃眼光来审视现实问题,能够不断的从历史这面镜子里,获取对现实问题的深刻认识与启悟。树立新的历史教育功能观,从根本上杜绝学生反感历史、厌倦学史的现象。

  二、工作目标

  1、备课组全体教师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落实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优化教学方法,教学中做到减负与高效结合,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创设思辩性的历史课堂。让小科也变成学生喜爱的科目。

  2、加强备课组教研功能,形成浓厚的教研气氛,让每位老师都收获丰富。

  三、具体措施

  1、充分发挥备课组力量,加强集体备课。每周周一第三四节课为集体备课时间,分析教材、讨论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集众人之力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交流教学心得,及时反思。

  2、定期组织备课组教师相互听课,学*研究。每月组织一次组内教师相互听课,提高课堂课堂质量,通过相互听课达到相互学*、吸收经验的目的。

  3、教师主动学*教学教育理论,努力撰写教学论文。

  4、积极参与学校的公开课。积极参与公开课的听课、反思,吸取经验。

  四、备课组活动: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4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的四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任务。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历史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本期教学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动力。然而,从上学期上课反馈的情况来看,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课效果差距较大。有的学生基础很好,视野开阔,并能对历史事件发表很多自己的见解,这也让教师必须加大备课的深度和广度。有的学生基础一般,但课堂回答积极。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基础差,所以要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讲授。这学期的教学,要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上多下功夫,注意学*方法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继续讲授*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五、主要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共同体”。

  2、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课外学史”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3、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4、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方式,提高探究学*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5、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6、积极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5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社会生活、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具备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历史材料,培养社会调查和合作交往等方面的能力,提高自主学*和综合探究的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择和利用必要的工具、技术和方法,识别、获取和整理相关社会信息,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社会信息;知道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惯用法,并学会使用它们;知道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不同。观察、发现和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结合实例,说明区域是社会发展的空间,知道现实社会中有各种不同的区域;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了解本地与其他地区在人员、物资和信息等方面的联系;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从社区看我家” 的开头以杜鹃和王朋画的两幅*面图设置情境,既生动又幽默,容易使学生进入最佳求知状态;教材中综合探究的情境材料、模拟旅行的活动,让学生身着不同民族的服饰介绍各民族的风俗民情,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在一种宽松、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学*。教材第一单元安排学*地图的三要素,第二单元安排学*地球知识,这些都为后几章的区域学*做好了铺垫。在学科知识内部,减少了抽象的学科术语,增强了人文性,并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突破了专业学科的界限。章节的标题,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文中的插图(简图、示意图、照片、专题图等)色彩鲜艳,情趣横生,给学生以赏心悦目之感。仔细琢磨书中的各个景观图片,就不难发现图片中不仅蕴涵着美的因素,还可以从中认识世界,认识社会,了解历史的兴衰演变,异国的风土人情,各色人物的思想性格,各个时代的面貌氛围……每一个单元的导言,每一个章节的标题用语,如同音乐定调一样,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生活图片。

  三、学生分析

  所执教班级系七(1)、(2)两个班级,学生数约70余人,大部分系由本镇学生组成,少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惯较规范。有部分学生中,厌学情绪,注意力障碍等依然存在,有身心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需教师主动积极引导。七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如能够自觉地根据教学的要求知觉有关的事物,抽象思维开始战胜优势。但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做坏事都有从众心理。跨入初中,新学*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随着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因此,教师需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和谐成长。

  四、教学措施

  1、搞好学生课前预*,让学生提前对课文有大体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课堂有练*、课后有作业,并且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效率。搞好课前、课中两个提问;做好课堂、单元、期末测验的准备及分析总结工作。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课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精讲多练,及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起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进行思想和法制教育,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

  3、加强教与学的合作。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等对话和协商,以及对经验和学*成果的共享,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主动与班主任及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5、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不断学*,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帮助学生通过自主的、合作的和反思性的学*过程,逐步掌握学*和认识社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鼓励学生根据相关问题或主题查询资料、信息,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