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教学计划,数学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1、明确师生定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2、切实抓好每单元的知识点,突破难点,做到每单元过关。

  3、做好每单元的检测工作,及时查缺补漏。

  4、重视培优补差。

  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一)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能认、读10以内的数,会写0到10各数。

  认、读、写10以内的数。4

  2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二)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数学的愉悦。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4

  3第二单元:比较(一)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惯。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符号“<”“>”“=”的含义。

  运用符号“<”“>”“=”。4

  4第二单元:比较(二)

  1、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常用的比较的方法。4

  5第三单元:5以内的加减法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认识和含义。

  学*5以内的加减法。4

  6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

  学*10以内的加减法。

  学*10以内的加减法。4

  7第三单元: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简单四则运算的运算意义和顺序。4

  8第三单元:整理和复*

  活动:大家来锻炼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

  2、提高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速度。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数学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4

  9第四单元:分类第五单元:前后

  1、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惯。

  2、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3、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4

  10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掌握方位的相对位置。4

  11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4

  12第七单元:捆小捧、搭积木

  1、使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4

  13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情境,让学生学会“9+?”、“8+?”的进位加法。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8+?”的进位加法。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9+?”、“8+?”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4

  14第七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4

  15第七单元:整理和复*

  让学生在小组内整理加(减)法表,并找出规律进行小组交流。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4

  16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统计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使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使学生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4

  17总复*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4、使学生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4

  18总复*一4

  19总复*一4

  20期末考试4

  以上是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 程中 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3)班有62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3、分一分、认识物体;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复*。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

  准备课

  2课时

  23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9课时

  49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16课时

  10

  分一分、认识物体

  5课时

  1113

  1120各数的人数

  7课时

  1416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课时

  1719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9课时

  20

  总复*

  4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3)班有62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3、分一分、认识物体;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复*。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

  准备课

  2课时

  23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9课时

  49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16课时

  10

  分一分、认识物体

  5课时

  1113

  1120各数的人数

  7课时

  1416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课时

  1719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9课时

  20

  总复*

  4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本班人数2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2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两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五、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六、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七、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初步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八、质量目标:及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达到85%以上。

  九、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十、德育与数学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1、明确师生定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2、切实抓好每单元的知识点,突破难点,做到每单元过关。

  3、做好每单元的检测工作,及时查缺补漏。

  4、重视培优补差。

  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一)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能认、读10以内的数,会写0到10各数。

  认、读、写10以内的数。4

  2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二)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数学的愉悦。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4

  3第二单元:比较(一)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惯。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符号“<”“>”“=”的含义。

  运用符号“<”“>”“=”。4

  4第二单元:比较(二)

  1、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常用的比较的方法。4

  5第三单元:5以内的加减法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认识和含义。

  学*5以内的加减法。4

  6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

  学*10以内的加减法。

  学*10以内的加减法。4

  7第三单元: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简单四则运算的运算意义和顺序。4

  8第三单元:整理和复*

  活动:大家来锻炼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

  2、提高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速度。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数学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4

  9第四单元:分类第五单元:前后

  1、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惯。

  2、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3、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4

  10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掌握方位的相对位置。4

  11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4

  12第七单元:捆小捧、搭积木

  1、使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4

  13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情境,让学生学会“9+?”、“8+?”的进位加法。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8+?”的进位加法。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9+?”、“8+?”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4

  14第七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4

  15第七单元:整理和复*

  让学生在小组内整理加(减)法表,并找出规律进行小组交流。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4

  16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统计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使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使学生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4

  17总复*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4、使学生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4

  18总复*一4

  19总复*一4

  20期末考试4

  以上是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数学应具有哪些学*方法和学*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行动,不会安排学*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

  通过本章学*,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学*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函数的应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完善函数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复合型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更高层次。逻辑思维能力在解题中表现为:①领会题意、明确目标;②寻找解题方向和有效解题步骤;③正确推理和运算,表述解题过程。能力的培养首先应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广泛迁移的实现。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创新是指在新的问题情境中,综合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研究,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和处理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汇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三)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想。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显著特点之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最高层次上的概括提炼,它蕴涵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能够迁移且广泛应用于相关科学和社会生活。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适用于数学全部内容的通法,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考查结合进行。只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把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各个阶段的复*中,要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运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其进行多次再现、不断深化,逐步内化为自己能力的组成部分,实现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

  (四)强化思维过程,提高解题质量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注意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惯。

  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量后,决定复*效果的关键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一节课与其抓紧时间大汗淋淋地讲三道题,不如愉快宽松的引导学生探讨完两道题。

  我建议教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教师有计划的精心研究全国各地的高考题和模拟题,从中精选和改编部分面目新,质量高,难度适中,针对性强的试题,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训练,讲评,以少胜多,提高效益。对学生要求会、快、对,会即有方法,会动手;快强调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量;对即准确,指解答正确。只有会,才有可能得分;只有快,才能多得分(指整套试卷);只有对,才能得满分(指某道试题)。在复*中,首先要训练学生解题有办法,能动手,但决不满足于此,尤其对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眼高手低的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以往的月考中可以找出各班的多数学生都有这个通病。要从审题的仔细、思维的严谨、表述的规范、计算的准确等方面下功夫,做到会做的不丢分。要尽可能稳中求快,对基本题提高熟悉程度,才有时间去思考新题、难题,对基础题、中档题要清楚明白,准确熟练,对难题要量力而行。

  (五)认真总结每一次测试的得失,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

  试卷讲评要有科学性、针对性、辐射性。讲评不是简单的公布正确答案,一是帮学生分析探求解题思路,二是分析错误原因,吸取教训,三是适当变通、联想、拓展、延伸,以例及类,探求规律。还可横向比较,与其他班级比较,寻找个人教学的薄弱环节。

  (六)加强应试指导

  培养非智力因素充分利用每一次练*、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指导学生经常总结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数学个人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都受过系统的幼儿教育,有强烈的求知欲,但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养成良好的数学学**惯,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这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一、关于“数与代数”的学*内容的编写和安排

  (一)对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安排

  1、第一单元:数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第二单元:比较.会比较并用数学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通过多种具体活动的比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比"的方法,并学会有条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3、第七单元: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以上几单元都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呈现学*内容,让孩子们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数的意义.

  (二)关于"加减法"的学*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下面问题.

  1、把解决问题和学*“加减法”结合起来.数的分解与合成不再是学*“加减法”的逻辑起点,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经验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数学问题,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化”的过程与学生认识和发展过程是统一的.

  2、加法和减法的安排有分有合.

  如:加减混合安排的课例: “小猫吃鱼”“猜数游戏”“看电影”“有几只企鹅”“分苹果”“搭积木”等.

  在我们看来,加减混合安排的意图,便于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让孩子们在实际学*中不断体会,从而运用.有时,同一个情境可以提出加减两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加减法关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效率.

  3、鼓励算法策略的多样化.在传统教学中,“算法单一”“答案唯一”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而目前提倡的算法多样化有利于一题多解,有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学*需要,尊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但不存在适合所有学生的最优算法.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培养学生主动地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例:从"操场上"开始提出"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此后,教材至少有5处提出同样的问题和要求.可以说会提出问题比会理解问题更重要.

  二、关于"空间与图形"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第五单元:分类。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

  三、怎样把握“分类”的教学要求

  (一)经历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

  1、在日常生活的分类活动中,体会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分类活动的结果与分类标准有关.

  2、在"整理房间"时,给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在“整理书包”时,由学生自主选择标准,体验活动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分类就是把同类的物体划分在一起.这是学生理解数概念的基数含义的基础,可以为以后学*看图数数,学*加,减法含义做些准备,还渗透着集合思想.教学时只让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同类的物品用线圈起来,不给学生讲集合这一术语.

  四、有关实践活动的要求

  在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1、经历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主观性知识);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作用.

  当学生学*新知识时,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不是采用“告诉”的方式.

  当学生面临困难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所获得的经验,而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当学生对自己或同伴所得到的“数学猜想”没有把握时,要求并帮助他们为“猜想”寻找证据,根据实际修正猜想.而不是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

  当学生对他人(包括教科书,教师)的思路,方法有疑问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怀疑寻求证据,以否定或修正他人的结论作为思维的目标从事研究性活动,即使学生的怀疑被否定,应当首先对遵循事实,敢于挑战"权威"的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带两个班数学课,两个班学生男女比例均等,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差,所以一节课虽然传授的知识不多,但组织纪律上花费的时间不少。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 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五、教学难点:

  进位加法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每周写两篇数学日记。

  七、课时安排:

  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约4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数学教学工作,一(1)班学生男女比例均等,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差,所以一节课虽然传授的知识不多,但组织纪律上花费的时间不少。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校园,他们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因此他们的学*积极性还很高。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为10~15分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不少本地的学生都上过幼儿园;而许多外来人员的子女,由于种种因素,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已期更好地完成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读写20以内的数 , 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为学生学*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2、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8、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总目标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 、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 、重视培养*惯。好的*惯使学生学*数学事半功倍。在*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惯,形成自觉行为。

  3 、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五、课时安排: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2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6课时

  8、认识钟表……约3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6课时

  10、总复*……约10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1)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带两个班数学课,两个班学生男女比例均等,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差,所以一节课虽然传授的知识不多,但组织纪律上花费的时间不少。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edu教育网,完全免费]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3edu教育网,完全免费]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五、教学难点:

  进位加法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每周写两篇数学日记。

  七、课时安排:

  共计约61课时 [3edu教育网,完全免费]

  1、数一数……………………………约1课时 [本文来自www.3edu.net]

  2、比一比……………………………约2课时 [3edu教育网,完全免费]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3edu教育网,完全免费]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本文来自www.3edu.net]

  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3edu教育网,完全免费]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3edu教育网,完全免费]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x)班有xx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的指导思想

  1、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五、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10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32人。男生24人,女生8人。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爱好。通过入学测试全部达到了入学要求。

  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也不会学*;有些同学学*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的*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数学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老师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 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

  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 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

  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的转变,使他们对“学*”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欲望的,有较好的学*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期教学的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数与代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认识钟表、比较。

  2、空间与图形:认识物体、位置与顺序。

  3、统计与概率:小统计和分类。

  4、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有找一找、说一说;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整理自己的房间,向同伴说说是怎样整理的;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怎样分类,并与同伴说一说;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班中每个小组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等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9、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4、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5、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5、在小统计的过程中,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数学的愉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通过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5、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对待学*,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真正做到教师动起来,学生活跃起来.并且长期坚持下去,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学*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里.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兴趣,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因此,特制订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加强对培优补差工作的常规管理和检查。

  2、认真挑选好培优补差的对象。

  3、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的重要性。

  4、认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每周至少3次的辅导,辅导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具体内容

  1、补差内容:全册教材。

  2、培优内容: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

  三、培优补差对象和形式

  对象:优等生:阴佳琪 王政清王若冰

  后进生:王浩 王 楠 李照浩 张浩博

  形式:1、利用课堂时间随机辅导

  2、利用学校午休时间

  3、老师、家长相配合

  四、具体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随机辅导

  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对优等生,多提问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对后进生多提问一些基础知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当少数后进生因基础差而难以跟班听课时,我们应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成绩。

  2、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的。因此,组织课外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优等生,我打算制定课外资料让他们学*,布置要求较高的作业让他们独立思考。同时,在每天放学后定期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

  3、家长和老师相配合

  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老师定期到优等生和后进生家里进行家访,摸清他们在家的学*情况和作业情况。定期让优等生介绍他们的学*经验,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培优补差工作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作为教师,会不断摸索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我们的培优补差工作更具成效。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本班人数2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2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两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五、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六、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七、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初步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八、质量目标:及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达到85%以上。

  九、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十、德育与数学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基本情况

  一年级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感兴趣,这就是关键,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2、教学目标

  ①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②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③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⑤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⑥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⑦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⑧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⑨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⑩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③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④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⑤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⑥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4、教学难点

  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②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③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⑤认识钟表。

  5、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②口算练*卡片;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④数的组成练*卡片;⑤计数器;⑥绒板;⑦钟面;⑧方木块;⑨小棒;⑩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为学生学*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1、数一数2课时 第一周

  2、比一比3课时 第二周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第三至五周

  ①1—5的认识

  ②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③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第六至七周

  5、分类2课时 第八周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第九至十四周

  ①6、7的认识和加减法

  ②8、9的认识和加减法

  ③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④连加、连减、加减法混合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第十五周

  ①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②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8、认识钟表2课时 第十六周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第十六至十八周

  ①9加几

  ②8、7、6加几

  ③5、4、3、2加几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10、总复*4课时 第十九至二十一周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总有学生64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9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能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2)、教学重点

  1、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3、能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3)、教学难点

  1、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2、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5、认识钟表。

  (4)、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②口算练*卡片;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④数的组成练*卡片;⑤计数器;⑥绒板;⑦钟面;⑧方木块;⑨小棒;⑩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

  四、课时安排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2课时)

  3、位置(2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情分析:

  本班人数2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2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两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五、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六、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七、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初步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八、质量目标:及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达到85%以上。

  九、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十、德育与数学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但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发现有些孩子很粗心,不能仔细观察题目的要求,以至于出错,因此在这学期的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要多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而且在这学期中,要更多的.注意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灵活兴、学*的兴趣的的保持,进一步获得成功体验。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本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的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安排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力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 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的认识。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2)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5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采用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展开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掌握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作准备。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四、教学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求解。

  3、了解命题的概念、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掌握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初步掌握反证法。

  4、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函数及其有关的概念,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5、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的关系描绘图象。

  6、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并会解简单的函数应用问题。

  7、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份: 集合(2)、子集、全集、补集(2)、交集、并集(2)、集合*题(1)

  绝对值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2)、不等式*题(1)

  逻辑联结词(1)、四种命题(1)、充要条件(1)、*题(1)、

  第一章小结与练*(3)

  十月份: 映射(1)、函数(2)、单调性奇偶性(3)、反函数(2)、*题(1)

  指数(1)、指数函数(3)、对数(2)、对数函数(3)、*题(1)

  函数应用举例(2)、第二章小结与练*(3)

  十一月份:期中复*与考试(8)、数列(2)、

  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题(1)

  等比数列(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十二月份:分期付款等应用(2)、*题(1)

  第三章小结与练*(3)、复*(12)

  元月份: 期末复*(8)

  XX年9月1日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的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即教材的第一、三、五、七单元;2.统计与概率:包括分类比较和简单统计图表,即教材的第二、八单元;3. 空间与图形:包括立体图形认识、方位与图形即教材的第四、六单元;4.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和“大蒜有几瓣”。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是: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三、学生分析

  一年级新生刚步入校园,基本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方法和学**惯,而且生源情况复杂。因此,我们要在学**惯的培养上下功夫,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完成从幼儿向小学生转轨,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惯。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少一些呆板的练*,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的兴趣。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教学进度表

  准备课“海底世界”——数数 1课时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9课时

  找找周围的数 1课时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3课时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 18课时

  第四单元: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 2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5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第六单元: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3课时

  分积木 1课时

  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课时

  第八单元:雪山乐园——总复* 5课时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水*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状态。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我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班级情况分析: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和一年级(2)班数学课和两班副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1)班和一(2)班都有50名学生,其中(1)班有男生27名,女生23名,少数民族学生33人,(2)班有男生26名,女生24名,少数民族学生30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还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图形(一),活动园地;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的校园,数学实践活动;总复*。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表达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体单元安排为: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一);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有趣的拼搭和丰收的果园两个综合实践活动。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6个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安排在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些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的重要基础,教材编排时不但课时有所增加,而且增设了“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拓展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数的认识,增强探索规律的意识和简单应用知识的能力。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3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位置、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轻重、远*等,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初步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三单元分一分,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活动,学*分类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学*统计和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4.“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六、八单元里,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丰收的果园》。让学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激发开展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联系现实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中,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探索10以内的加法、减法以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法、减法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能探索一些简单的物体、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意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运算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体会有根据地进行思考;通过对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培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发展思维能力。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事物的数量多少,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方面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会通过简单的数数、比较大小、加减计算以及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态度。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数数、比较、分类、计算等与数学有关的活动感兴趣,

  具有喜欢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2)在建立数的概念、认识物体形状、讨论计算方法、表达思考过程等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用简单的数表示事物的多少、用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文字、符号表示简单规律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用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知道在计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数学活动中有可能会出现错误,并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数学学**惯。

  良好的学**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和认真的学*态度。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准确表达、认真作业。学生在写作业时,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更要关注学生的坐姿、握笔的方法,保护学生的视力。严格要求学生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涂改,认真听题、细心计算、耐心检查,逐步养成书写规范的良好*惯。说到书写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数字写得清楚、美观,还要注意写数字的笔顺,比如:经常有学生把“0”、“8”的笔顺写错。

  2.丰富问题情景,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1)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

  教材在选择素材时注重创设形象、生动、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游数学知识的“海洋”,进行有趣的数学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如“数一数”教学中,选择了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观察、数数、初步感受数的实际意义。再如教学“10以内加法和减法”时,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浇花、植树、游泳、跳高、踢球、乘公交车)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2)编写生动的故事激发学*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些童话故事的情境,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学*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如以“森林运动会”为素材,引导学生学*数的大小比较;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通过“小朋友浇花”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现在一共有几人”“还剩几个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数一数、算一算的冲动,主动去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初步运用

  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设计丰富的活动提高计算能力。

  在上一年级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等方面的经验,所以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没有问题。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稍有难度,这是后续学*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生必须学好,并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学期末速度要求大约为每分钟8道一步计算式题(直接写得数),正确率要达到90%~95%。由于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而计算练*又比较枯燥,因此,教师在强调计算的同时,也要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数学扑克、登山夺红旗、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同桌自编计算题交换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

  3.经历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给学生锻炼数学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分析,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

  (1)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索与合作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数学。真正使数学学*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在学*加、减法计算,特别是20以内进位加法时,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交流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感受每种计算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优化计算方法。

  (2)要注重突出数学基本思想在知识形成和应用中的作用。

  一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学抽象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数出现实场景中人或物的数量,再引导他们用相应颗数的算珠表示“一类等价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最后由相应颗数的算珠抽象出数,并借助直尺和图形使他们初步感受直线上的点与数是一一对应的,明确数的顺序和大小。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侧重引导学生经历“用小棒摆出十几→在计数器上拨出十几→写数”这样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初步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数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值,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二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确定性。例如,组织“比一比”的活动时,增加了比“3支笔的长短”、比“3种水果的轻重”、比“3杯水的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确定最长最短、最轻最重、最多最少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

  4.注重*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

  一是要适当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学*能力的练*。例如,为了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练*写数的机会,在学*“认识1-5”和“认识6-9”这两个部分内容后分别增加了1课时的练*,同时还在练*一和练*二中适当增加了*题的容量。另外,考虑到学生熟练掌握8、9的分与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历一个适当的过程,把8、9的分与合分开编排,并增加了1课时的练*。

  二是进一步加强相*、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比较。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计算时,让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说出指定得数的若干不同算式,启发他们在此过程中自主体会相关加、减式题的联系和区别。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通过题组形式,多次引导学生比较“得数相同的不同算式” 和“得数不同的相*算式”,启发他们在比较中进一步把握相关式题的内在关联,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5.适量补充安排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12道思考题,这些题目涉及数和运算的意义、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规律、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等内容。解答这些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与魅力、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本册教科书还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了两则自主阅读材料,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愿望,启发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量补充安排相关的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如在教科书29页“照下图这样,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 )个结”,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或者画一画中探索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延伸“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围成一圈,要打( )个结”,让学生进一步探讨。

  四、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共安排57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全册内容的整理与复*4课时,全学期大约有20余课时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建议机动时间教师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如定期开展读书、读报活动,进行讲故事、口算比赛等等,也可上与所教内容相关联的思维训练课。各单元的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5班学生共有58人,一年级6班共有62人。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共有10个单元的学*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加减法、总复*。

  (二)教材特点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学生学*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学*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惯的内容。需要老师耐心的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兴趣。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不知道是怎么回是,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4、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5、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兴趣的愿望。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7、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向有经验的老教学请教。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5班学生共有58人,一年级6班共有62人。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共有10个单元的学*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加减法、总复*。

  (二)教材特点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学生学*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学*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惯的内容。需要老师耐心的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兴趣。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不知道是怎么回是,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4、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5、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兴趣的愿望。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7、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向有经验的老教学请教。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8)班现有学生64人,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 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教学目标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 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 1)、认识图形(二)(3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2课时

  (3)、分类与整理(3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2课时

  (6)、找规律(4课时)

  (7)、总复*(4课时)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带一年级三班和四班的数学课。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大部分孩子聪明可爱,活泼好动。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他们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学*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但一年级孩子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

  1. 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能认、读、写0--1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能进行设别。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2. 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加深知识的理解。

  3. 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 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内容 备注

  一 9.1-9.2 新生开学

  二 9.6-9.11 生活中的数

  三 9.14-9.18 生活中的数

  四 9.21-9.25 生活中的数

  五 9.28-9.30 生活中的数

  六 10.8-10.10 比较

  七 10.12-10.16 比较

  八 10.19-10.23 加减法(一)

  九 10.26-10.30 加减法(一)

  十 11.2-11.6 加减法(一)

  十一 11.9-11.13 期中考试

  十二 11.16-11.20 分类

  十三 11.23-11.27 位置与顺序

  十四 11.30-12.4 认识图形

  十五 12.7-12.11 加减法(二)

  十六 12.14-12.18 加减法(二)

  十七 12.21-12.25 认识钟表

  十八 12.28-12.31 总复*

  十九 1.4-1.8 总复*

  二十 1.11-1.15 总复*

  二十一 1.18-1.22 复*

  二十二 1.25-1.29 复*

  二十三 1.30-1.31 期末考试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3)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年(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如坤,莉,铨,粤。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约60课时)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十几减九……………………………………3课时左右

  十几减几……………………………………4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 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左右

  简单的计算…………………………………2课时左右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5课时)

  周次 日期 计划进度(注明篇目或具体章节) 重点/难点 附注

  1 2.13—2.17 开学典礼,熟悉学生 熟悉学生

  2 2.20—2.24 第一单元位置 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相对位置

  3 2.27—3.2 第二单元第一节 十几减九 拆十法算十几减九

  4 3.5—3.9 第二单元第二节 十几减几 拆十法算十几减几

  5 3.12—3.16 第二单元第三节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6 3.19—3.23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单元检测 图形的拼组

  7 3.26—3.30 第四单元第一节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数的组成 读数 写数

  8 4.2—4.6 第四单元第二节 数的顺序、比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 清明放假一天

  9 4.9—4.13 第四单元 第三节 摆一摆 想一想

  10 4.16—4.20 第五单元 人民币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和简单计算

  11 4.23—4.27 第六单元第一节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2 4.30—5.4 第六单元第二节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五一放假1天

  13 5.7—5.11 第六单元第三节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4 5.14—5.18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非整时或半时的时间认识

  15 5.21—5.25 第八单元 找规律 图形列或数字列规律寻找 端午放假一天

  16 5.28—6.2 第九单元 统计 每格代表1的单式统计图 儿童节放假一天

  17 *—6.8 总复* 单元复*

  18 6.11—6.15 总复* 查漏补缺

  19 6.18—6.22 总复* 综合卷练*

  20 6.25—6.29 期末检测 期末检测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年(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如坤,莉,铨,粤。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约60课时)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十几减九……………………………………3课时左右

  十几减几……………………………………4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 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左右

  简单的计算…………………………………2课时左右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5课时)

  周次 日期 计划进度(注明篇目或具体章节) 重点/难点 附注

  1 2.13—2.17 开学典礼,熟悉学生 熟悉学生

  2 2.20—2.24 第一单元位置 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相对位置

  3 2.27—3.2 第二单元第一节 十几减九 拆十法算十几减九

  4 3.5—3.9 第二单元第二节 十几减几 拆十法算十几减几

  5 3.12—3.16 第二单元第三节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6 3.19—3.23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单元检测 图形的拼组

  7 3.26—3.30 第四单元第一节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数的组成 读数 写数

  8 4.2—4.6 第四单元第二节 数的顺序、比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 清明放假一天

  9 4.9—4.13 第四单元 第三节 摆一摆 想一想

  10 4.16—4.20 第五单元 人民币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和简单计算

  11 4.23—4.27 第六单元第一节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2 4.30—5.4 第六单元第二节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五一放假1天

  13 5.7—5.11 第六单元第三节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4 5.14—5.18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非整时或半时的时间认识

  15 5.21—5.25 第八单元 找规律 图形列或数字列规律寻找 端午放假一天

  16 5.28—6.2 第九单元 统计 每格代表1的.单式统计图 儿童节放假一天

  17 *—6.8 总复* 单元复*

  18 6.11—6.15 总复* 查漏补缺

  19 6.18—6.22 总复* 综合卷练*

  20 6.25—6.29 期末检测 期末检测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二班学生共有73人,通过上学期的学*,学生对于2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已基本掌握,但是不够牢固,并且有好几个同学掌握的很差,上学期的内容对于本学期学*打下基础。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在一学期的学*环境熏陶下,对于如何上数学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对于本学期有效的展开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基础。而学生的*惯和纪律还是要进一步的培养,这学期还是要做为重点。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九个单元,选取学生声不断,学生说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分别为南极小客人,小雨了,农夫与牧童,绿色行动,小小存钱罐,大海边,阿福的新衣,我们的鞋码,儿童乐园。其主要内容有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钟表,方位与图形,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人民币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厘米、米的认识,统计。

  教材的编排特点是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融合为一个过程;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亲*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地大小;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3.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以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德育渗透目标:

  1.通过学*南极小客人与大海边,了解南极与海洋的美好风光,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热情。

  2.通过学*小小存钱罐,让学生学会计划理财,以及学会节约用钱,正确的使用钱。

  3.通过学*绿色行动,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4.通过学*阿福的新衣,农夫与牧童两个童话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无处不在,即使在童话中也有数学问题。

  5.通过学*我们的鞋码,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常很多不经意的小事,就是运用了数学的知识。

  6.通过做作业,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对待事情的态度。

  五、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六、完成教学目标、德育渗透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主要培养学生的书写,认真计算的*惯。同时注意学*态度、学*品质的培养。

  3.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增强学生操作、观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4.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5.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利用中午更课间让学生加强学生辅导。<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共有 110名学生,其中一(1)班共54人,一(2)班56人。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具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任务。 一(1)班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极个别学生学*惰性稍强,本学期会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与其家长配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教育。一(2)班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 本学期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教学计划对于整个学期教学的进行有指导作用,通过我们提供的数学一年级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使教学有序的进行!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 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以新课标为依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与人合作的意识及各方面能力。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还有学生自身的特点,对本学期的教学做如下计划: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材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态度*惯。

  找个别学生谈心,使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部分家长联系(包括优生与后进生),主要从更上一层楼的角度,与家长进行沟通。

  2、知识能力

  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必要的辅导,(为不增加学生负担,辅导的同时适当减少书面作业)

  发动优生进行互帮互助,采取先学生自愿结对,后教师统筹安排的方法,给每一位后进生找到自己的帮助人,为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初步想法如下:(1)为保证有互助时间,对相关学生采取适当减免书面作业的优惠政策,使后进生有被帮的时间。(2)对优生进行鼓励,如果自己所结对子有进步,学期结束开学评比“互帮互助积极分子”给予奖励。

  3、检查*惯的培养。

  教师利用上课时间,进行一步一步的指导,从培养学生检查意识开始,不仅知道检查的重要性,更能把检查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对学生的作业力争面批。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40名学生,在大班额条件下,学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原因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惯。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全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

  *均错误率速度*均错误率速度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7%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100以内的加减法12%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5题10%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6题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中去。

  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认真审题。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位置(6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

  例1 …………………………………………………4课时左右

  例2……………………………………………………7课时左右

  例3……………………………………………………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数数 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4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5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3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8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4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6课时)第十四周

  小小店…………………………………………………1课时

  (八)、找规律(6课时)第十五周

  (九)、统计(6课时)第十六周

  (十)、总复*(10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上学期本班有学生48人,这学期转出2人,转进一人,共()人,其中跟读生()人,正式生()人。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任务。在上个学期的期末测试中,最高分()分,最低分()分,其中算术题和看图列式的失分率较高,因此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学*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3、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进度安排:

  生活中的数…………………………5课时

  观察与测量…………………………4课时

  加与减(一)………………………10课时

  有趣的图形…………………………8课时

  加与减(二)………………………15课时

  购物…………………………………5课时

  加与减(三)………………………6课时

  统计…………………………………3课时

  总复*………………………………4课时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担任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有学生45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校生活,学生的*惯和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们学会了与人合作,有了余人合作的意识,听课*惯也有了很大提高,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还有学生自身的特点,对本学期的教学做如下计划: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位置,二、20以内的减法,三、观察物体,四、认识图形,五、100以内的数,六、找规律,七、认识人民币,八、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九、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材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标准》认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现成的知识,还应包括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某一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等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措施

  1、态度*惯。

  找个别学生谈心,使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部分家长联系(包括优生与后进生),主要从更上一层楼的角度,与家长进行沟通。

  2、知识能力

  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必要的辅导,(为不增加学生负担,辅导的同时适当减少书面作业)发动优生进行互帮互助,采取先学生自愿结对,后教师统筹安排的方法,给每一位后进生找到自己的帮助人,为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Ww步想法如下:

  (1)为保证有互助时间,对相关学生采取适当减免书面作业的优惠政策,使后进生有被帮的时间。

  (2)对优生进行鼓励,如果自己所结对子有进步,学期结束开学评比“互帮互助积极分子”给予奖励。

  3、检查*惯的培养。

  教师利用上课时间,进行一步一步的指导,从培养学生检查意识开始,不仅知道检查的重要性,更能把检查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对学生的作业力争面批。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7课时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减法………………………………………………………12课时

  三、观察物体………………………………………………………………

  四、认识图形………………………………………………………………3课时

  五、100以内的数…………………………………………………………9课时

  六、找规律…………………………………………………………………5课时

  七、认识人民币……………………………………………………………4课时

  八、100以内的加减法(一)……………………………………………16课时

  九、统计……………………………………………………………………4课时

  数学实践活动………………………………………………………………

  总复*………………………………………………………………………6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4)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5班学生共有58人,一年级6班共有62人。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共有10个单元的学*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加减法、总复*。

  (二)教材特点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学生学*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学*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惯的内容。需要老师耐心的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兴趣。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不知道是怎么回是,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4、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5、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兴趣的愿望。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7、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向有经验的老教学请教。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

  建构主义的学*观认为,学*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应该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应该: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3、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数概念的建立,对儿童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儿童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同时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注意体现因题而异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法。

  5、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发展起空间观念。因此,教学时应该注意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过大量、丰富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大量感知的过程中,逐步体会什么是空间与图形,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做什么,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为此,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学*用数学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我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班级情况分析: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和一年级(2)班数学课和两班副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1)班和一(2)班都有50名学生,其中(1)班有男生27名,女生23名,少数民族学生33人,(2)班有男生26名,女生24名,少数民族学生30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还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图形(一),活动园地;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的校园,数学实践活动;总复*。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表达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2)班有42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的转变,使他们对“学*”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惯。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欲望的,有较好的学*数学的兴趣。因此这一学期以在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知识结构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总复*。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

  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执教的七(3)、(4)两个班共85人,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欠缺勤奋,学*的自觉性不高。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学生大多存在学*粗心,作业马虎,对数学学*缺乏兴趣和信心的整体弱点,学**惯差。

  在知识结构上: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

  在数学的思维上:

  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目,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另一方面关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和敏感性。

  在学**惯上:

  部分小学的不良*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

  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感兴趣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初中的学*生活。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基本的几何图形”、“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 “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整式的加减”、“数值估算”、“一元一次方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了解开方和乘方是互为逆运算,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

  2、代数式的概念及分类。

  3、对函数的初步理解与认识。

  4、整式的加减运算。

  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求解过程。

  三、教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怎样学好数学?

  研究步骤:1、研讨学*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老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3、探讨让学生怎样学*数学及学*的方法。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具体措施:首先是全体数学老师共同研究,然后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展开讨论具体的学*方法。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 学 内 容课时数量

  1—2周基本的几何图形7

  2—3周有理数5

  3—5周有理数的运算11

  5—6周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6

  6—8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9

  8—10整式的加减6

  10—11数值估算5

  12—14一元一次方程13

  15—复*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就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9个单元:

  1、位置;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图形的拼组;

  4、100以内数的认识;

  5、认识人民币;

  6、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

  7、认识时间;

  8、找规律;

  9、统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编写意图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应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只学生在获得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盒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展和欣赏数字美得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树立学好数学动的自信心。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8人,大多数同学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惯,但也有少数学生能力差,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地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五、教学措施:

  1、勇于创新,坚持认真教学。

  2、因材施教,选用有效地教学方法。

  3、对学生进行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

  六、课时安排

  1、位置 4课时

  2、20以内退位减法 12课时

  3、图形的拼组 2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 8 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 4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5课时

  7、认识时间 3课时

  8、找规律 4课时

  9、统计 3课时

  10、总复* 5课时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一直为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目标而奋斗,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我们努力付出去教育的,我也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进步,都会取得成功。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3)班全班学生共28人,女生15人,男生13人。一年级的学生才入学,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的学*生活方式,大部分的'同学上课时比较专心听讲,能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但还有部分同学的各种*惯较差,自理能力不是很强。由于年龄比较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在老师的要求、帮助下进行,依赖思想比较强。在以后的学*中我应该在学生的学**惯上多加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惯。

  三、教学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数的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学生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用自己的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教材编写特点

  1.选择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数学。

  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5.体现学法,利学利导。

  6.注重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六、教学措施及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和课标,结合教学实际备好教案。

  2、上课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复备课,并且作好课前准备,讲练结合,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与教学之中。

  3、教学中注意应多用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4、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注重学生学**惯的培养。

  6、练*过程不能单调,注意练*的形式多样话,要进行大量的变式练*。

  7、对接受能力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完成思考题或一题多解。

  8、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中的困难,还可以进行一帮一的活动。

  9、对学生的双基进行落实。对后进生的辅导应放在双基的训练上。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

  建构主义的学*观认为,学*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应该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应该: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3、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数概念的建立,对儿童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儿童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同时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注意体现因题而异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法。

  5、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发展起空间观念。因此,教学时应该注意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过大量、丰富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大量感知的过程中,逐步体会什么是空间与图形,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做什么,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为此,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学*用数学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

  问题的.实际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应用数学,就成为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从儿童认识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看,儿童是通过活动在其心理结构和周围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构建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8、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努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主要表现在: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2)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加深知识的理解。

  (3)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这些都可以供学生认数、计算和分类等内容时操作用。

  2、口算练*卡片

  3、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这是为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用的学具。

  4、数的组成练*卡片这是为使学生掌握数的组成的练*材料

  5、计数器这是演示20以内的数和计算用的一种教具。

  6、绒板这是用来演示数数、计算和分类等内容用的教具。

  7、钟面

  8、方木块可以用来数数和演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9、小棒本学期每个学生要准备20根小棒。

  10、数位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用。

  六、课时安排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4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加几………………………………………………………………3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

  建构主义的学*观认为,学*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应该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应该: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3、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数概念的建立,对儿童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儿童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同时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注意体现因题而异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法。

  5、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发展起空间观念。因此,教学时应该注意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过大量、丰富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大量感知的过程中,逐步体会什么是空间与图形,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做什么,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为此,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学*用数学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0

  一、班级概况分析

  总人数:50人 男生:25人 女生:25人

  二、基本情况:

  行为*惯方面:学生能按照一日行为规范来做,但由于年龄不大,因此自觉性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男孩子在这方面的养成*惯做得还不够,下课会有奔跑现象出现,经常要老师同学提醒。

  学*情况:大部分学生较聪明,思维活跃,作业能认真完成,有一定的互相竞争意识。但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很好的学**惯,如:陈凯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做,更本就跟不上全班步骤;还有其他几个学生也不好,如徐斌,杜柯腾,袁伟光,等.

  品德情况:学生爱集体,爱劳动,爱师长,爱同学,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但由于是独生子女的关系,会出现自私、虚荣心、盲目自满的思想。

  三、德育工作总目标

  1、强调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力、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德育于各科教学中,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2、 通过系列地学*、培训、实践、交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各项工作质量。班内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有益的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培养出自主自动的队干部,争创星级文明班。

  3、 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多种活动模式,成为行为规范特色班,使学生中涌现出一大批行为规范小明星,并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惯,人人争做文明小市民。

  4、 继续开展学*型家庭的指导与研究,切实提高广大家长的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水*。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愉快地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教育内容及措施:

  (一)、行为规范教育:

  一句响亮的口号:做一个爱集体爱他人有文化有素质的好学生。

  1、 明确一日常规细则,做到人人知晓。

  2、 用对少先队员的要求进行常规教育,抓好纪律、礼貌、劳动、学*等方面的常规,使行为规范训练经常化、规范化。

  (二)、主题教育活动:

  1、爱国主义专题教育

  2 每月至少推荐1本爱国主义书籍。

  2 开展爱国主义诗歌朗诵、讲故事比赛。

  2 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浙江,走向社会。

  2 认真收听爱国主义专题讲座。

  (三)、假日工作:

  1、 组织好学生参与每周的假日活动。

  2、 协助学校抓好有特长学生的培养。

  (四)、家长工作:

  1、 做好家访工作,做到及时联系。

  2、 利用家长力量和社会力量,拓展教育阵地。

  3、 引导家长多关心子女的学*和心理健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惯,以求双向了解。

  (五)、心理健康教育:

  1、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处理学生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深入与学生谈心。

  2、教师本人要适当接触有关心理辅导的书籍,做好札记。

  (六)、教师的自我要求:

  1、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榜样。

  2、通过工作,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在实际工作中要有所体现。

  3、读好大本课程,为自己的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5)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我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班级情况分析: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和一年级(2)班数学课和两班副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1)班和一(2)班都有50名学生,其中(1)班有男生27名,女生23名,少数民族学生33人,(2)班有男生26名,女生24名,少数民族学生30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还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图形(一),活动园地;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的校园,数学实践活动;总复*。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表达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带一年级五班和六班的数学课。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对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等都充满好奇,充满憧憬,从幼儿园的“游戏为主”到小学生的“学*为主”;从“无规矩”到“遵规矩”;从“无知”到“懵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课堂常规:上课怎样和老师打招呼,怎样听讲,怎样交流,怎样摆放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怎样收拾书包,以及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期必须学会的,我们老师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做这样的训练工作,看起来一个简单的口令,一个简单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但想要孩子们做到整齐划一是多么的不容易,任重而道远。在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教育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

  1. 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能认、读、写0——1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能进行识别。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惯。学生学*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3. 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加深知识的理解。

  4. 使用多媒体教学、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5. 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其他方面

  积极承担学校交给的工作和任务,与程爱梅老师结成师徒,共同学*,共同提高。

  附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内容

  一 9.6-9.9 新生入学教育

  二 9.12-9.14 生活中的数

  三 9.18-9.23 生活中的数

  四 9.26-9.30 生活中的数

  五 10.8-10.14 生活中的数

  六 10.17-10.21 比较

  七 10.24-10.28 比较

  八 10.31-11.4 加减法(一)

  九 11.7-11.11 加减法(一)

  十 11.14-11.18 加减法(一)

  十一 11.21-11.25 期中考试

  十二 11.28-12.2 分类

  十三 12.5-12.9 位置与顺序

  十四 12.12-12.16 认识图形

  十五 12.19-12.23 加减法(二)

  十六 12.26-12.30 加减法(二)

  十七 1.2-1.6 认识钟表

  十八 1.16-1.19 总复* 期末考试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我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班级情况分析: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和一年级(2)班数学课和两班副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1)班和一(2)班都有50名学生,其中(1)班有男生27名,女生23名,少数民族学生33人,(2)班有男生26名,女生24名,少数民族学生30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还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图形(一),活动园地;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的校园,数学实践活动;总复*。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表达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人,中下生约人,差生约人。

  5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人,中下生约人,差生约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人,80’—99’有人,60’—79’有人,40’—59’有人,40’以下有人,其中最高分为,最低分为。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人,80’—99’有人,60’—79’有人,40’—59’有人,40’以下有人,其中最高分为,最低分为。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采用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展开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掌握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作准备。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四、教学要求:共3页,当前第1页123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求解。

  3、了解命题的概念、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掌握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初步掌握反证法。

  4、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函数及其有关的概念,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5、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的关系描绘图象。

  6、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并会解简单的函数应用问题。

  7、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份:集合、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集合*题

  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不等式*题

  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要条件、*题、

  第一章小结与练*

  十月份:映射、函数、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题

  指数、指数函数、对数、对数函数、*题

  函数应用举例、第二章小结与练*

  十一月份:期中复*与考试、数列、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题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十二月份:分期付款等应用、*题

  第三章小结与练*、复*(12)

  元月份:期末复*

  附:

  高一数学教学的几点具体措施

  1、作业方面:

  ①课堂作业设置一本;提倡用钢笔书写,一律要求用铅笔、尺规作图,书写规范;墨迹、错误用橡皮擦擦干净,保持作业本整洁;当天布置,当天第二节晚自*之前交(若无晚自*,则第二天早读之前交);批阅用“?”号代表错误,一般点在错误开始处,自觉完成更正;

  ②每次作业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分别得分5、4、3、2,每本作业本完成后自行统计得分并上交科代表审核、教师评定等级,得分90%~98%为优良等级,98%及以上为优秀等级;共3页,当前第2页123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信念和学*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对简易逻辑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不等式、函数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函数的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三)知识目标

  1.集合、简易逻辑

  (1)理解集合、子集、补订、交集、交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3)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2.函数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数列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1、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2.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3.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教学难点

  1.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2.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3.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

  五、工作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途径。

  (1)、扎实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题、周练题、章考题、月考题。

  (2)、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最有效的学*是自主学*,因此,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过知识的产生,发展,逐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质疑、展活迁移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并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新的学年开始了,为了搞好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有的放矢,特定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任教一年级三班和五班两个班的数学。两班共有学生80人,这些学生都来自县城及各乡镇幼儿园,所以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通过这几天的交流,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上已具有初步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问题意识,具有了一定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学*数学的兴趣浓厚。但是,小孩子天真、活泼、好动,缺乏一些上课的常规意识及纪律常识,没有养成良好的*惯,如上课做小动作,不主动回答问题、随便下座等。因此,本学期不仅要学好数学知识,还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这册教材的数与代数领域,首先联系实际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学*10以内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并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二是把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与计算学*相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学*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内的一些问题。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宽窄、厚薄,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再一方面,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统计与概率领域。一方面,通过“分一分 ”初步学*把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材注意结合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全册教科书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找找周围的数》《大蒜有几瓣》。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估算,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

  4、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5、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8、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9、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

  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惯;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

  3、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教学中要注意改变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思考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发展对数学的理解,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6、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以上是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5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采用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展开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掌握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作准备。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四、教学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求解。

  3、了解命题的概念、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掌握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初步掌握反证法。

  4、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函数及其有关的概念,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5、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的关系描绘图象。

  6、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并会解简单的函数应用问题。

  7、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份: 集合(2)、子集、全集、补集(2)、交集、并集(2)、集合*题(1)

  绝对值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2)、不等式*题(1)

  逻辑联结词(1)、四种命题(1)、充要条件(1)、*题(1)、

  第一章小结与练*(3)

  十月份: 映射(1)、函数(2)、单调性奇偶性(3)、反函数(2)、*题(1)

  指数(1)、指数函数(3)、对数(2)、对数函数(3)、*题(1)

  函数应用举例(2)、第二章小结与练*(3)

  十一月份:期中复*与考试(8)、数列(2)、

  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题(1)

  等比数列(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十二月份:分期付款等应用(2)、*题(1)

  第三章小结与练*(3)、复*(12)

  元月份: 期末复*(8)

  XX年9月1日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人,中下生约人,差生约人。

  5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人,中下生约人,差生约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人,80’—99’有人,60’—79’有人,40’—59’有人,40’以下有人,其中最高分为,最低分为。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人,80’—99’有人,60’—79’有人,40’—59’有人,40’以下有人,其中最高分为,最低分为。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采用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展开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掌握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作准备。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四、教学要求:共3页,当前第1页123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求解。

  3、了解命题的概念、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掌握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初步掌握反证法。

  4、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函数及其有关的概念,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5、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的关系描绘图象。

  6、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并会解简单的函数应用问题。

  7、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份:集合、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集合*题

  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不等式*题

  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要条件、*题、

  第一章小结与练*

  十月份:映射、函数、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题

  指数、指数函数、对数、对数函数、*题

  函数应用举例、第二章小结与练*

  十一月份:期中复*与考试、数列、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题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十二月份:分期付款等应用、*题

  第三章小结与练*、复*(12)

  元月份:期末复*

  附:

  高一数学教学的几点具体措施

  1、作业方面:

  ①课堂作业设置一本;提倡用钢笔书写,一律要求用铅笔、尺规作图,书写规范;墨迹、错误用橡皮擦擦干净,保持作业本整洁;当天布置,当天第二节晚自*之前交(若无晚自*,则第二天早读之前交);批阅用“?”号代表错误,一般点在错误开始处,自觉完成更正;

  ②每次作业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分别得分5、4、3、2,每本作业本完成后自行统计得分并上交科代表审核、教师评定等级,得分90%~98%为优良等级,98%及以上为优秀等级;共3页,当前第2页123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带一年级五班和六班的数学课。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对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等都充满好奇,充满憧憬,从幼儿园的“游戏为主”到小学生的“学*为主”;从“无规矩”到“遵规矩”;从“无知”到“懵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课堂常规:上课怎样和老师打招呼,怎样听讲,怎样交流,怎样摆放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怎样收拾书包,以及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期必须学会的,我们老师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做这样的训练工作,看起来一个简单的口令,一个简单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但想要孩子们做到整齐划一是多么的不容易,任重而道远。在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教育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能认、读、写0——1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能进行识别。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惯。学生学*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3.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加深知识的理解。

  4.使用多媒体教学、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其他方面

  积极承担学校交给的工作和任务,与程爱梅老师结成师徒,共同学*,共同提高。

  附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内容

  一9.6-9.9新生入学教育

  二9.12-9.14生活中的数

  三9.18-9.23生活中的数

  四9.26-9.30生活中的数

  五10.8-10.14生活中的数

  六10.17-10.21比较

  七10.24-10.28比较

  八10.31-11.4加减法(一)

  九11.7-11.11加减法(一)

  十11.14-11.18加减法(一)

  十一11.21-11.25期中考试

  十二11.28-12.2分类

  十三12.5-12.9位置与顺序

  十四12.12-12.16认识图形

  十五12.19-12.23加减法(二)

  十六12.26-12.30加减法(二)

  十七1.2-1.6认识钟表

  十八1.16-1.19总复*期末考试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6)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73名。一班37人、二班36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比较理想,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明显的特点就是两极分化。根据这些,本学期本年级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优补差。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3、认识生活中几种*面图形并能进行简单拼搭,学会简单的统计。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本学期除了上好课、及时改好作业、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外,为了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好每一位孩子,使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有所发展,本学期采取以下几点教学措施:

  1、课前准备:学生养成提前做好上课准备的好*惯,根据课程表安排和老师要求,提前做好学科课前预*,上课前提前准备好课本、作业本、文具等,提前到教室温*功课等候老师。

  2、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每天两次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并且每星期对学生进行检测,每月作好比较。

  3、课堂教学:注意多提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对待好生采用放的教学方法,对待差生采用扶的方式,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4、课后拓展:注重对学生的'课后辅导;精心设置课后作业,作业量适中,有梯度,提倡布置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教师及时批改,等级评价、反馈。

  5、单元检测:完善单元检测机制,规范单元检测的各个环节,建立单元检测分析报告制度,突出做好对单元检测的规划、组织、阅卷、讲评、分析、反馈等环节的细化管理。单元测试成绩等级评价,不排名次。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9个单元:1、位置;2、20以内的退位减法;3、图形的拼组;4、100以内数的认识;5、认识人民币;6、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7、认识时间;8、找规律;9、统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编写意图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应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只学生在获得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盒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

  估计和交流。

  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展和欣赏数字美得意识。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树立学好数学动的自信心。

  五、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8人,大多数同学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惯,但也有少数学生能力差,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地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六、教学措施:

  1、勇于创新,坚持认真教学。

  2、因材施教,选用有效地教学方法。

  3、对学生进行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

  七、课时安排

  1、位置4课时

  2、20以内退位减法12课时

  3、图形的拼组2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5课时

  7、认识时间3课时

  8、找规律4课时

  9、统计3课时

  10、总复*5课时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年(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如坤,莉,铨,粤。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4、用数学。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约60课时)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十几减九……………………………………3课时左右

  十几减几……………………………………4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 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左右

  简单的计算…………………………………2课时左右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5课时)

  周次 日期 计划进度(注明篇目或具体章节) 重点/难点 附注

  1 2.13—2.17 开学典礼,熟悉学生 熟悉学生

  2 2.20—2.24 第一单元位置 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相对位置

  3 2.27—3.2 第二单元第一节 十几减九 拆十法算十几减九

  4 3.5—3.9 第二单元第二节 十几减几 拆十法算十几减几

  5 3.12—3.16 第二单元第三节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6 3.19—3.23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单元检测 图形的拼组

  7 3.26—3.30 第四单元第一节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数的组成 读数 写数

  8 4.2—4.6 第四单元第二节 数的顺序、比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 清明放假一天

  9 4.9—4.13 第四单元 第三节 摆一摆 想一想

  10 4.16—4.20 第五单元 人民币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和简单计算

  11 4.23—4.27 第六单元第一节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2 4.30—5.4 第六单元第二节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五一放假1天

  13 5.7—5.11 第六单元第三节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4 5.14—5.18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非整时或半时的时间认识

  15 5.21—5.25 第八单元 找规律 图形列或数字列规律寻找 端午放假一天

  16 5.28—6.2 第九单元 统计 每格代表1的单式统计图 儿童节放假一天

  17 6.4—6.8 总复* 单元复*

  18 6.11—6.15 总复* 查漏补缺

  19 6.18—6.22 总复* 综合卷练*

  20 6.25—6.29 期末检测 期末检测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5、6班数学。5班55人,6班55人。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已经初步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按时去完成学*任务。

  二、教材内容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初步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 指导思想

  一年级数学下册,是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遵照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要求,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的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一班、共有学生 30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他们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兴趣较为浓厚。部分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惯,但他们的可塑性极强,会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和爱心滋润下,很快的适应学校的环境,养成良好的学**惯,取得较大进步。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米、厘米的认识,认识钟表。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 "百"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5、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 1 米 =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惯。好的*惯使学生学*数学事半功倍。在*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认真思考等良好*惯,形成自觉行为。

  3、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