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学期教学计划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教学计划,生物,初一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生物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养成动脑思考的*惯,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深化创新教育,优化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验教学目的:

  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三、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方面:

  初中生物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2、学生方面:

  学生是实验探究教学的主体,要想有效地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就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何况为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其次,要提供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机会,如变演示实验为学生课堂实验,并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探究。

  3、实验条件方面:

  我校也高度重视生物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其他相关情况:

  保证实验课的时间。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简介

  本年级共有三个班,一百五十个学生。学生对于本学期生物学*内容兴趣比较浓厚,他们正处于对人体生理和性问题产生好奇的青春期阶段,但农村学生生性比较害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青春期的性知识。

  二、教材总体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从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学生将在从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

  (1)初步获得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

  (1)正确使用生活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进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

  (3)利用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与所生存的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3)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方法与措施: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

  主要措施:

  1、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反感的设计和实施。

  2、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需要。

  3、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倡导探究性学*。

  5、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6、注意课内外活动的结合。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

  7、管好班级的纪律和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五、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或章序号 单元或章内容 课时 周次

  第一章 人的由来 7 1—3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7 4—6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6 7—9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8 9—13

  期中复*考试 10—11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3 14—15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8 16—18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5 19—20

  期末复*、考试 21—22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现有学*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的*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本期教材内容(学科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 到 “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生物学内容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要求达到以下教育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5)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知识。

  (6)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7)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8)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方法及其措施

  1、认真分析了解学生情况,熟悉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学*动态和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拟订教学计划。

  2、采用多种措施,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多实施生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喜欢生物,主动地学*生物。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好实验课。课前教师要自己先做一次,熟悉实验操作,课上认真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通过实验来体验探究过程,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4、上好探究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课,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学*积极性。

  5、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前认真预*,课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认真复*结,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出马上解决,争取把当天学*的知识消化,布置的作业及时认真完成。

  6、每一章测验一次,随时关注、检查学生的学*情况。

  7、期中、期末认真组织学生复*,争取在考试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取得好成绩。

  8、在教学过程中,至少做一次教学质量调查,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

  六、教学进度及内容安排

  第四单元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课时

  第二节 人三生殖 2课时

  第三节 青春期 1课时

  第四节 计划生育 1课时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课时

  第二节 消化与吸收 2课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课时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课时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课时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2课时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2课时

  第三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2课时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2课时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课时

  第五章 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1课时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1课时

  第六章 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2课时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2课时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2课时

  第四节 激素调节 1课时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课时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课时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课时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1)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计划 (菁华3篇)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计划1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以促进学生转变学*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为主动探究式学*为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方面,经过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学*,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生物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少同学还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在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是学**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好奇心有余而自觉性不足,学*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在进一步激发学*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引导、学*方法指导,特别是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不仅要让端正学生态度、学*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内容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共三章。教材的编写有些变动,一些七年级的内容放到八年级来上,因此教材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逐步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5、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价值。

  6、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如:进行xxx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7、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进行生物学相关信息资料的查询和收集。

  (二)过程与方法:

  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如:

  (1)尝试教学法。准备练*---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以上七步是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了学生完整的尝试过程,也是一个有序可控的科学的方法流程。

  (2)问题导向法。指导学生按照;等基本问题自主学*、自主解答、自主测试、自主反馈,辅以同伴互助和教师点评,让学生掌握自主学*的方法、形成自主学*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提升学*兴趣,激发学*热情,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做到知识源于生活,学以致用。

  (4)识图学*法。新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可读性强。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读图,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把握和理解记忆。

  (5)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尝试学*,让学生得到尝试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尝试学*自主学*的自觉性。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2、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实践价值,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热情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感。

  3、了解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善用可以为人类造福,滥用则会贻害无穷,确立全面的、辩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

  三、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倡导探究性学*。

  3、渗透;的教育。

  4、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计划2

  一、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七年级下册)课程的学*,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1)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1)正确使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进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

  (3)利用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与所生存的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 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学*兴趣。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兴趣;生动的语言,激发学*兴趣;情感教育,激发学*兴趣;精心诱导、强化教学,激发学*兴趣。

  2、突出学科特点。配齐仪器、标本、挂图、模型、等必要的生物教学用品,为探究性学*创设情景。做好演示实验,完成学生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

  3、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把录音、录像、投影、幻灯、多煤体等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

  4、要提高教学水*。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5、考试备考要做到:

  (1)注重基础。

  (2)联系实际。

  (3)重视实验。

  (4)反映现代性。

  (5)加强学科基本观点教育。

  要加强考试题型训练。

  ①单项选择题。

  ②填充题。

  ③识图作答题。

  ④简答题。

  实验题分解在以上四种题型之中。

  三、主要措施:

  1、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2、注意课内外活动的结合。 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有计划地安排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保证活动的落实,并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3、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需要。

  4、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5、倡导探究性学*。

  6、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7、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8、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体现“以学生学*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想听并听懂。

  9、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掌握学*的方法和技巧。

  10、管好班级的纪律和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对人体生理和性问题产生好奇的青春期阶段,对于本学期生物学学*内容兴趣比较浓厚,但农村学生生性较害羞,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青春期的性知识。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为将来创造美好是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兴趣不高,应付学*。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等学*活动,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

  3、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惯。

  4、充分利用“班班通”和电教馆资源,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激活课堂正能量,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兴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和视频;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8、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附:教学进度本学期总课时为48课时,每周3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13课时)

  第一节 藻类植物4课时

  第二节 苔藓和蕨类植物4课时

  第三节 种子植物5课时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4课时)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3课时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3课时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3课时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0课时)

  第一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4课时

  第二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5课时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3课时)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衡(8课时)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4课时

  第二节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4课时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2课时)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等中的首*”,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2)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菁华9篇)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根的功能和形态特点以及根系的类型。

  2、知道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根的组成,培养学生对植物结构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使学生建立起植物体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观点。

  教材分析

  1、根的组成和根系的概念及根系的种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

  (1)根的`形态主要由根的组成决定。只有分清根的组成,才能理解根系分类的标准,才能更好地了解根系的特点。

  (2)根系的概念作为教学重点,原因有二。其一:根系是指,一棵植物生有的所有根的总和。它包括植物地下部分的所有根,也包括地上部分的根,如气生根、不定根等。其二: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应该是很广泛的,所占的体积应超过地上部分的体积(实际往往受地下环境的影响,而没有达到应有的体积),至少应该是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根系的支持和吸收的作用。

  (3)根系的种类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因为:根系的种类可做为植物分类的一个依据,了解这一依据,对认清植物的属性是有帮助的。

  2、须根系与不定根的关系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学生往往容易把须根系误说成"须根",或认为须根系主要是由"须根"组成的。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说明:主要由茎基部节上产生大量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须根系。也可比喻为:须根系中的根彼此间几乎没有粗细之分(与直根系相比),外观似胡须,故称之为须根系。强调:植物的根主要有三类,即主根(由胚根发育而成的根)、侧根(长在主根上的根)、不定根(长在茎、叶上的根),没有"须根"。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根的组成;根系的概念及种类

  难点:须根系与不定根的关系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知识相对来讲都比较抽象,所以可以通过不同根的实物,让学生直观的学*根的组成和根系的特性,分析根的生长特性,并利用探究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提问:种子萌发时,哪部分最先发育出来?

  2、组织学生回答。

  3、组织学生分析根的功能。

  4、总结,引入新的课题。

  根有固定植物于土中,并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无论什么形态的根,它们的作用基本相同。根为什么能吸收水和无机盐?根的结构是怎样的?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就要先了解根的形态。

  二、讲授新课:

  (一)根的形态:

  1、组织学生观察课前准备好的根的实物样本,让学生认识主根、侧根和不定根的特征。

  2、利用实物投影出示菜豆、小麦的根,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二类幼苗的根在形态上有什么不同?

  (2)二类幼苗的根主要是由什么种类的根组成的?

  3、总结:

  (1)主根是由胚根生长发育而成的根;侧根是在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在主根上生出的许多的分枝根;在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为不定根。

  (2)直根系:主根与侧根有明显的区别。

  须根系:主要是由不定根组成。

  (3)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为须根系。可作为鉴别不同类型植物的依据之一。

  (二)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1、实物投影出示完整的根系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根系有向地生长的特性--向地性。根系地下分布的深度甚至可以超过地上主茎的高度。

  2、提出问题:根系的这种特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3、组织学生分析原因并设计有关探究根的生长与水的关系的实验。

  4、讲解:

  根除了具有向地性,还有向水性和向肥性。这样有利于根广泛的吸收营养物质。如果土壤中的水分、肥料不均匀,就会引起根系生长不均匀。所以在灌溉和施肥时,不仅要使水分和肥料在土壤中分布均匀,而且一次灌溉要浇透、施肥要深层,这样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在认真学*和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基础上,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情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学期知识内容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单生物和细胞,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每一章内容之前设置学*导语,使学生提高了学*兴趣,同时每单元未尾又有单元小结,进一步深化及强调基础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基础知识的学*。

  2、学生基础分析

  初一五个班为6班66人,7班67人,8班67人,9班66人,10班67人,学生对生物方面由传统的因中考分值低而不重视,到现在的重素质教育和史地生初三年级为中考,记入中考成绩将要提高分值的动势,会有一些思想上较好的认识,当然我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一点一滴的教导,以使学生有一个较清楚的学*目的。

  3、主要制约因素

  1、《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环境所限,许多活动课,实验课难于进行。特别是微观类的一些知识,无实验,学生学起来就难。

  2、本教材特色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活动课,而教具受限难于进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方面

  任何环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生境的研究,学*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对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十分重要。

  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细胞重要的生理活动。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组织,由功能不同的组织形成器官,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多细胞生物体依靠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表现出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理解有关细胞的知识是学*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教师应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学会显微观察的方法和技能,激发探究的兴趣。。

  2、能力培养方面

  1、识记能力

  (1)能回忆或再认有关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2)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他可能产生的影响。

  2、理解能力

  (1)能阐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作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3、综合运用能力

  (1)具备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初步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能够运用文字、图表、数据等多种表达形式准备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4)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3、思想教育方面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4)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合作。形成爱护动物的情感。

  四、主要措施: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备课应包括以下过程和内容: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1)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及“双基”内容。

  (2)了解任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态度,学*风气、知识状况等,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制定改进和提高质量的措施,编制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4)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

  2、写好教案。

  (1)按照大纲要求,反复阅读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双基”的内容,明确每一课时的讲述内容。

  (2)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搜集、整理、精选参考资料。

  (3)全面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规律和已有的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写出具体教案。

  (4)教案内容包括:课题、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课型、课时、教学方法,教具、作业等。

  (二)、上课

  上好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教学内容必须正确。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突出生物课的进化论观点和生态学观点。通过讲述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生物学的古今成就,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青春期教育和劳动技能训练。

  6、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1)学生学*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重视对学生生物学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将实验、观察标本等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提高学生的四个能力(观察、分析及解释一些生物现象和理论联系实际)。

  (3)教给学生学*生物特有的学*规律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看图记忆等)。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4)在学的过程中,可将讲授与实验、观察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等交叉进行,以提高教学效果。

  (5)为使教与学的双方密切配合,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7、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每节课一般应包括:提问、复*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力求连贯、紧凑,时间分配合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1)板书工整、简洁、规范、有条理。画图正确、清楚、美观、富有表现力。

  (2)对实验课,应该熟练掌握实验技能,要有明显的实验效果。课前应充分准备,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教学中,教态亲切大方。正确使用生物术语,语言准确、简练、生动,精神饱满,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鼓励。

  (三)、作业批改

  精选作业,认真批改,可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利于改进教学。每月布置一、二次课外作业。

  1、作业内容要根据大纲要求,注意“双基”的训练,精心选题。

  2、在布置作业前,掌握作业的深度和广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及时批改作业,坚持讲评,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班进行纠错,要求重作和口答,以便加深印象。

  4、根据教材内容,可适应提前或课后布置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小实验,标本采集等。

  (四)、考试

  考试是了解学生学*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的重要手段。

  1、注意*时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

  2、期中、期末考试前组织好复*。制订复*计划,进行复*动员并指导学生系统复*,有针对性地进行章、单元的摸底考试。

  3、考试内容应以大纲为依据,题型多样,难易适度,试题覆盖面

  要大,应是绝大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另外要有一定的提高。

  4、认真阅卷,考试后作出全面的质量分析和试卷分析,并进行讲评。对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归类整理,找出原因,以作为改进以后教学的参考。

  5、认真登记考试成绩,提供全面认识学生学*程度的依据。

  (五)其他方面

  1、学*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

  2、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并提高其质量。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要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的能力,同时,要安排丰富多采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活动。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探究性学*创设情景。

  (2)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不包办代替。

  (3)注意课内外活动的结合。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有计划地安排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5)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3、继续学*洋思教学模式,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上一年的“课改”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巩固“课改”新成果,并完成好相关的课题。

  4、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教学中要有科研意识,要边实验、边研究,力争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5、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6、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五、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1、每章节都安排有教法分析或说课活动。

  2、本学期至少安排2节研究课。

  3、期末完成论文:互动教学与分层教学初探

  六、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48课时,其中授课33课时,机动15课时,每周3课时。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48课时):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4课时)

  第一节生物的共同特征2课时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2课时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1课时)

  第一节生物圈2课时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课时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课时

  第四节

  生态系统2课时

  第五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2课时

  第六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课时

  期中复*与测试6课时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18课时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6课时)

  第一节练*使用显微镜2课时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2课时

  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2课时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2课时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2课时

  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2课时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课时

  第四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2课时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2课时

  期末复*与测试7课时

  七、教改研究专题

  (一)课题名称:学*洋思教学经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提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

  (二)教改措施

  1、认真学*有关精神,吃透精神,集中精力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业务学*,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八、培优转差工作

  1、辅导对象:每班的前20名和后10名

  2、辅导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周二、周四课外活动

  地点:各班教室

  内容:针对所学内容,给学*成绩差的学生进行补课,以提高他们的学*成绩

  3、目标:

  通过辅导,使各班差生的生物成绩均进入先前6500名,中游生中有5-15人进入前750名。

  4、辅导具体措施:

  (1)、结合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建立各种形式的活动小组。培养学生的兴趣。

  更好地理解和拓宽生物学基础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2)、要教会学生观察动、植物,做生理实验,解剖动物,绘制动、植物挂图,采集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制作植物蜡叶标本和昆虫标本的技能。

  (3)、课后分个别辅导。要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培养尖子,帮助学困生,提高教学质量。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3

  初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育都依赖于生物圈的资源和环境。人类的活动更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这个单元的学*,既要了解人体的构造和生理,还要关注人和生物圈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学*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二、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已有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并提高学*效率和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学案、导案、写好教学反思。

  4、激发学生学*兴趣,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5、为探究性学*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

  6、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需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7、管好课堂的纪律和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气氛。

  三、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37课时,每周3课时。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人的由来(6课时)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2课时)第二节人的生殖(2课时)

  第三节青春期(1课时)第四节计划生育(1课时)

  人体的营养(6课时)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课时)第二节消化和吸收(2课时)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2课时)

  人体的呼吸(5课时)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课时)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课时)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2课时)

  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7课时)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2课时)第二节流动的管道—血管(2课时)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课时)第四节输血与血型(1课时)

  人体内的废物的排除(2课时)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除(1课时)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1课时)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7课时)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课时)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2课时)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课时)第四节激素调节(1课时)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4课时)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1课时)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2课时)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1课时)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学*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4

  愉快的寒假生活结束了,在新的学期里本人担任七年级9班生物教学工作,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对人体生理产生好奇的青春期阶段,对于本学期生物学学*内容兴趣比较浓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青春期和人体生理的知识。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工作,先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学内容介绍人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都依赖于生物圈的资源和环境。人类的活动更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这个单元的学*,既要了解人体的构造和生理,还要关注人和生物圈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入学半年,对生物学科的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惯已初步养成,学生记忆快,但是记忆时间短暂,一部分学生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明确学案要求进行自主学*。根据学生这些特点,我们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提醒学生注意力切入,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生物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惯的养成,并培养学生能运用生物学规范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堂清工作。

  四、教学目标

  1、新学期一开始,我校就进行了上学期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通过这次分析让我知道了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3、在学*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5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兴趣不高,应付学*。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实施教学时,灵活、应变,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层次较高的协商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动手及协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四、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第一周:新生培训

  第二周:致同学们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第三周: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一节生物圈

  第四周: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第五周国庆放假

  第六周:第四节生态系统第五节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第一节练*使用显微镜

  第七周: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第八周: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第九周: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第十二周:第二节种子植物

  第十三周: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第二节植株的生长第三节开花和结果第十四周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第十五周: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第十六周: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第十七周: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衡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第十八周期末复*

  第十九周:期末复*

  第二十周:期考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是学生学*生物学的起始。本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识别身边生物的基础上,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认识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动物、植物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这些知识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各类动植物的特征,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想适应,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学生对于生物的生命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找到学*生物的规律,培养自己的自主学*能力。 原因:

  1、学生对生物比较感兴趣。

  2、学生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学**惯,如课前预*,能完成实验报告册,课堂练*认真。

  3、课堂管理也很关键,如果管理不好,再好的方法与技巧也无济于事。

  4、注重通过课堂培优补差,以使部分成绩差的学生鼓足学*的勇气和信心。

  5、注意学生的自主管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很重要。

  6、注重对生物知识的探究、观察,从感性到理性。

  二、本学期的学*内容:

  第一单元 认识生物

  第一章:奇妙的生物现象

  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

  第一节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第二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第四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三章: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一节 生物圈与栖息地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四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五节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 动物的运动

  第三节 动物的行为

  第四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 病毒

  第二节 细菌

  第三节 真菌

  第四节 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四章:生物的分类

  三、新课标对本学期内容的要求:

  1、理解科学探究: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用假设。科学探究要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取,同时也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更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与合作。

  2、理解有关细胞的知识,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学会显微观察的方法和技能,激发探究的兴趣。

  3、指导学生用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到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让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十分重要。

  4、加深学生对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理解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并注意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动物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兴趣。

  6、理解病毒、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认识领域: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知识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五、情感领域:

  1、了解我国的生物资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不责任感,提高环保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惯与卫生*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六、能力领域:

  1、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2、根据自己所学的卫生保健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3、让学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4、初步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本学期的主要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向课

  堂45分钟要质量。

  2、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进而形成为志趣。

  3、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科学探究,学生探究的一般方法。

  4、加强优化课堂教学的研讨工作,以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

  5、扎实落实好新的教学改革,将新课改落实到每一节课。

  6、加强教材研讨的力度,使自己能灵活把握新教材,教学时做到“游刃有余”。

  八、教学进度表:见下页。

  学期教研课题及重大教学

  活动安排:

  一、教研课题:

  1、加大课改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争取课堂教学改革有较大成效。

  2、努力进行校本教研。

  二、重大活动安排:

  1、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发挥其优势。

  2、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新的适合学生的特点的教学方法。

  3、积极听评课,进行课堂研究。

  4、扎实落实教务处的各项常规。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7

  一、教学重点难点

  初一学生对生物方面由传统的因中考不考而不重视,到现在的重素质教育和史地生初二、三年级为会考,记入中考成绩的动势,会有一些思想上较好的认识,当然我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一点一滴的教导。以使学生有一个较清楚的学*目的。

  1、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难点:《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环境所限,许多活动课,实验课难于进行。特别是微观类的一些知识,无实验,学生学起来就难。本教材特色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活动课。

  2、突破难点,靠结合现今实情,强调其知识应具有其多面性、实用性,以使学生从本质上学*生物知识。尽可能结合当地实际作物,以及学校的多媒体教具,以使生物课生动,有趣,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工作理念

  1、立足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突出“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2、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3、强调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客观讲述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能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实际引入科学,再回到现实。

  5、落实《纲要》提出的具体课改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6、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态度。

  7、发挥学科优势,以科学的生理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三、教学工作策略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认真研究教材和新课程的相关知识,将新课程理念融会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同学们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自己。

  2、研究每个知识点,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层次,严格控制深度和广度,掌握每个重点和难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3、加强备课的环节和内容设计,既要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体现学生学*的自觉主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新境界。

  4、积极参加学校和各级组织的学*进修机会,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水*在已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同时也可以增长见识,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学水*能有较大的进步,对学生水*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

  5、积极向其他优秀教师请教,既包括知识方面也包含教学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他们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加以优化利用从本质上提高教学水*,使教学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6、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实验和现代化教学仪器和教学设施,使同学们体会到科学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促进他们学*科学文化知识的信息和毅力。

  7、汇总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全面化和规范化,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进行生物与生活相关知识的联系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积极倡导探究性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教材内容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安排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创设学*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他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真正让学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进而领悟生物圈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与生物圈最密切、最直观的关系,就是人类的生存需要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要提高学生学*兴趣,指导学*方法。初一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新鲜好奇,作为教师应唤起他们的热忱,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动力,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四、具体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确定三维目标,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2、备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1)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教师能在每一堂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

  3、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最优教学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4、备*题

  要精选*题,以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在认真学*和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基础上,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情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学期知识内容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单生物和细胞,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每一章内容之前设置学*导语,使学生提高了学*兴趣,同时每单元未尾又有单元小结,进一步深化及强调基础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基础知识的学*。

  2、学生基础分析

  初一五个班为6班66人,7班67人,8班67人,9班66人,10班67人,学生对生物方面由传统的因中考分值低而不重视,到现在的重素质教育和史地生初三年级为中考,记入中考成绩将要提高分值的动势,会有一些思想上较好的认识,当然我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一点一滴的教导,以使学生有一个较清楚的'学*目的。

  3、主要制约因素

  1、《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环境所限,许多活动课,实验课难于进行。特别是微观类的一些知识,无实验,学生学起来就难。

  2、本教材特色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活动课,而教具受限难于进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方面

  任何环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生境的研究,学*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对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十分重要。

  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细胞重要的生理活动。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组织,由功能不同的组织形成器官,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多细胞生物体依靠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表现出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理解有关细胞的知识是学*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教师应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学会显微观察的方法和技能,激发探究的兴趣。

  2、能力培养方面

  A、识记能力

  (1)能回忆或再认有关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2)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他可能产生的影响。

  B、理解能力

  (1)能阐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作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C、综合运用能力

  (1)具备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初步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能够运用文字、图表、数据等多种表达形式准备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4)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D、思想教育方面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4)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合作。形成爱护动物的情感。

  四、主要措施: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备课应包括以下过程和内容:

  1、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1)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及“双基”内容。

  (2)了解任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态度,学*风气、知识状况等,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制定改进和提高质量的措施,编制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4)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

  2、写好教案。

  (1)按照大纲要求,反复阅读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双基”的内容,明确每一课时的讲述内容。

  (2)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搜集、整理、精选参考资料。

  (3)全面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规律和已有的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写出具体教案。

  (4)教案内容包括:课题、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课型、课时、教学方法,教具、作业等。

  (二)、上课

  上好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教学内容必须正确。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突出生物课的进化论观点和生态学观点。通过讲述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生物学的古今成就,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青春期教育和劳动技能训练。

  6、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1)学生学*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重视对学生生物学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将实验、观察标本等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提高学生的四个能力(观察、分析及解释一些生物现象和理论联系实际)。

  (3)教给学生学*生物特有的学*规律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看图记忆等)。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4)在学的过程中,可将讲授与实验、观察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等交叉进行,以提高教学效果。

  (5)为使教与学的双方密切配合,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7、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每节课一般应包括:提问、复*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力求连贯、紧凑,时间分配合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1)板书工整、简洁、规范、有条理。画图正确、清楚、美观、富有表现力。

  (2)对实验课,应该熟练掌握实验技能,要有明显的实验效果。课前应充分准备,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教学中,教态亲切大方。正确使用生物术语,语言准确、简练、生动,精神饱满,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鼓励。

  (三)、作业批改

  精选作业,认真批改,可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利于改进教学。每月布置一、二次课外作业。

  1、作业内容要根据大纲要求,注意“双基”的训练,精心选题。

  2、在布置作业前,掌握作业的深度和广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及时批改作业,坚持讲评,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班进行纠错,要求重作和口答,以便加深印象。

  4、根据教材内容,可适应提前或课后布置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小实验,标本采集等。

  (四)、考试

  考试是了解学生学*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的重要手段。

  1、注意*时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

  2、期中、期末考试前组织好复*。制订复*计划,进行复*动员并指导学生系统复*,有针对性地进行章、单元的摸底考试。

  3、考试内容应以大纲为依据,题型多样,难易适度,试题覆盖面

  要大,应是绝大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另外要有一定的提高。

  4、认真阅卷,考试后作出全面的质量分析和试卷分析,并进行讲评。对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归类整理,找出原因,以作为改进以后教学的参考。

  5、认真登记考试成绩,提供全面认识学生学*程度的依据。

  (五)其他方面

  1、学*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

  2、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并提高其质量。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要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的能力,同时,要安排丰富多采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活动。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探究性学*创设情景。

  (2)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不包办代替。

  (3)注意课内外活动的结合。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有计划地安排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5)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3、继续学*洋思教学模式,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上一年的“课改”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巩固“课改”新成果,并完成好相关的课题。

  4、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教学中要有科研意识,要边实验、边研究,力争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5、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6、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五、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1、每章节都安排有教法分析或说课活动。

  2、本学期至少安排2节研究课。

  3、期末完成论文:互动教学与分层教学初探

  六、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48课时,其中授课33课时,机动15课时,每周3课时。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48课时):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4课时)

  第一节生物的共同特征2课时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2课时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1课时)

  第一节生物圈2课时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课时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课时

  第四节生态系统2课时

  第五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2课时

  第六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课时

  期中复*与测试6课时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18课时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6课时)

  第一节练*使用显微镜2课时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2课时

  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2课时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2课时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2课时

  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2课时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课时

  第四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2课时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2课时

  期末复*与测试7课时

  七、教改研究专题

  (一)课题名称:学*洋思教学经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提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

  (二)教改措施

  1、认真学*有关精神,吃透精神,集中精力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业务学*,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八、培优转差工作

  1、辅导对象:每班的前20名和后10名

  2、辅导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周二、周四课外活动

  地点:各班教室

  内容:针对所学内容,给学*成绩差的学生进行补课,以提高他们的学*成绩

  3、目标:

  通过辅导,使各班差生的生物成绩均进入先前6500名,中游生中有5-15人进入前750名。

  4、辅导具体措施:

  (1)、结合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建立各种形式的活动小组。培养学生的兴趣。

  更好地理解和拓宽生物学基础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2)、要教会学生观察动、植物,做生理实验,解剖动物,绘制动、植物挂图,采集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制作植物蜡叶标本和昆虫标本的技能。

  (3)、课后分个别辅导。要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培养尖子,帮助学困生,提高教学质量。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3)

——初一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3篇)

初一生物下册教学计划1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突破了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核心的知识体系,突出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科学方法的教育,适应了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在编写方式上,体现出内容的生动性、贴*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本学期,我们将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学*方式由被动接受式想主动探究式转变为突破口”的基本理念,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认真开展 生物学科教学教改工作,努力在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生物素养、训练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提高整体教学成绩上取得新的突破。

  1、不断学*,提高教学水*

  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师没有不懈的学*,教学水*就不会有持续的提升,就很难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自身的要求。为此,本学期要注意继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学*:一是认真钻研教育理论,把握教学的规律性;二是深入学*新课标,提高课改的自觉性;三是多方学*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四是广泛学*学科知识,把握时代脉搏和学科动态,增强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和开放性。

  2、落实常规,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是渐进的过程、是慢的艺术,只有做好常规,才能取得实效。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有赖于教学常规不折不扣的落实,落实教学常规的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效率。真正有效的教学并不在于轰轰烈烈搞好活动,而在于默默无闻抓常规。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好如下几点:一是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编写好教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有备无患;二是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开展课堂教学,遵循“面向全体、兼顾个别、突出重点、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探究欲望,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以讲激思、精讲多练,将课堂教学的时间尽可能多地交给学生,并注意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和学**惯的培养;三是组织开展各种生物探究活动,新教材安排了多样化、系列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技能训练、模拟制作和设计等栏目,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活动内容、材料准备、人员分工、活动程序、组织调控、总结评价和经验交流等各个方面作好事先设计和妥善安排,以做到有条不紊、力求实效;四是适量布置并及时批改作业,为及时巩固学*内容、适当拓展学*领域,每堂课结束,都要适时适量布置课后作业,老师及时批改和讲评,不留空白点、改正错误点、夯实薄弱点,遵循“精讲勤练,及时巩固”的原则,发挥作业的复*巩固、查漏补缺的功能,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3、加强教研,把握教学规律

  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探究性和开放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难想象一个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教师能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型教师,就无法培养创新型学生,没有研究性的教师,就难以组织探究性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首先具有探索创新精神,教师只有加强教育科研,了解学生成长特点,把握教育发展规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此,本学期一方面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和对教材内涵的深入挖掘,另一方面要加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除了要注重学科前沿的把握,相关知识的积累和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反思外,还要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研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使新课程理念在生物教学中得以有效的.贯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扎实推进学科建设、打造精品课程。

初一生物下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现有学*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的*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物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管运用什么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应多利用互联网络、图书资料、影音文件等多充实生物课堂,让课堂变得高效

  四、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的学*,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标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设计,抓好教学落实,每月一次月考(单元测试),每周一套练*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创造好条件和学*氛围。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4、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课后复*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一生物下册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简介

  本年级共有三个班,一百五十个学生。学生对于本学期生物学*内容兴趣比较浓厚,他们正处于对人体生理和性问题产生好奇的青春期阶段,但农村学生生性比较害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青春期的性知识。

  二、教材总体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从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学生将在从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

  (1)初步获得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

  (1)正确使用生活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进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

  (3)利用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与所生存的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3)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方法与措施: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

  主要措施:

  1、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反感的设计和实施。

  2、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需要。

  3、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倡导探究性学*。

  5、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6、注意课内外活动的结合。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

  7、管好班级的纪律和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五、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或章序号 单元或章内容 课时 周次

  第一章 人的由来 7 1—3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7 4—6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6 7—9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8 9—13

  期中复*考试 10—11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3 14—15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8 16—18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5 19—20

  期末复*、考试 21—22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4)

——初一生物的教学计划 (菁华3篇)

初一生物的教学计划1

  一、课程总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生物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一)教材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二)学生情况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有部分学生学*兴趣不高,应付学*;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实施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生物的乐趣如:进行课堂比赛等;教学手法灵活、应变,这样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层次较高的协商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动手及协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初一生物的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积极倡导探究性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教材内容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安排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创设学*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他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真正让学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进而领悟生物圈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与生物圈最密切、最直观的关系,就是人类的生存需要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要提高学生学*兴趣,指导学*方法。初一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新鲜好奇,作为教师应唤起他们的热忱,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动力,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四、具体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确定三维目标,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2、备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1)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教师能在每一堂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

  3、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最优教学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4、备*题

  要精选*题,以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物1节

  2

  第一章 认识生物2节

  3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2节

  4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2、3节

  复*第一单元

  5

  国庆放假

  6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第一节 显微镜使用

  第二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7

  第三节 动物细胞

  第二章 第一节,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8

  第三章 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二节植物的结构层次

  9

  第三节 单细胞的生物

  10

  复*第二单元

  11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绿色植物 1、2节

  12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1、2节

  13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3节

  14

  第三章 绿色开花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2

  15

  第四章 绿色开花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节

  16

  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2节

  17

  第六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衡

  18

  第七 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19

  复*

  20

  复*、考试

初一生物的教学计划3

  新的学期已经来临,为了保证新学期的工作正常和顺利进行,制定新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资料

  本学期要完成七年级上册的全部资料。包括: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奇妙的声明现象、严整的生命结构、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生物的分类)

  二、学生状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1、2、3、4四个班的生物学教学任务。初一的孩子抽象思维潜力还比较弱,加之生物学又是一门新的课程,因此,教学中注意想办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的用心性,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学*态度和学**惯。

  三、教学理念

  1、立足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突出“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好处”。

  2、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潜力,突出创新潜力培养。

  3、强调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客观讲述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能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实际引入科学,再回到现实生活,始终渗透STS精神。

  5、落实《纲要》提出的具体课改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6、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用心主动的学*态度。

  7、发挥学科优势,以科学的生理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四、教学工作策略措施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认真研究教材和新课程的相关知识,将新课程理念融会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同学们能在简单愉悦的环境中学*知识、培养潜力和锻炼自己。

  2、研究每个知识点,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层次,严格控制深度和广度,掌握每个重点和难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速度和潜力。

  3、加强备课的环节和资料设计,既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知识实现自主学*,体现学生学*的自觉主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新境界。

  4、用心参加学校和各级组织的学*进修机会,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水*在已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同时也能够增长见识,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学水*能有较大的进步,对学生水*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

  5、用心向其他优秀教师请教,既包括知识方面也包含教学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他们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加以优化利用从本质上提高教学水*,使教学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6、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实验和现代化教学仪器和教学设施,使同学们体会到科学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促进他们学*科学文化知识的信息和毅力。

  7、汇总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全面化和规范化,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进行生物与生活相关知识的联系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潜力。

  五、教学进度:

  略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5)

——初一生物的教学计划优选【10】篇

  初一生物的教学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以生物新课程标准为基准,以学校教科室和教务处关于课堂教学改革计划为工作指导,切实加强备课组内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课堂教学品位,进一步**教师的思想压力和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特制定如下计划。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其教学目标分别如下:

  第一单元

  1、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应使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2、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3、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惯。

  4、初步形成爱护生物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第二单元

  1、认识到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包括动植物细胞在内的绝大多数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信息;细胞能够生长和分裂;细胞通过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构成生物体。

  2、熟练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够制作临时装片。

  3、认同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得益于显微镜的发明和显微技术的不断改进,科学的进步需要技术的支持;同时,科学的进步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心血。对细胞的研究有助于人类认识疾病的发病机理,进而帮助人类战胜疾病,增进健康。

  第三单元

  1、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应使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2、认识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基本类群;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从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制造有机物、为各种生物构建身体和进行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维持生物圈中碳—氧*衡等方面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3、在完成多种形式的探究性学*活动中,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尝试独立设计并完成一项全过程的探究活动;发展在植物栽培等方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知道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及人类的生存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理解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原理在生产、环保等方面的科学价值;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绿化活动。

  三、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任教的班级有初一年级的38、39、40三个班,共有学生159人。初一的学生刚刚实现角色的转换,面对新的课程他们有极大的学*热情和兴趣,这是教学中需要加以利用的。但同时面对新的课程他们没有准备,对新增加的诸多课程有些茫然,所以本期的重点是培养他们的良好学**惯,着重指导学*方法。

  四、教学措施:

  1、加深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利用课程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启迪我们无尽的教学智慧。

  2、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先要全面厘定单元的教学目标,再具体分解到各个章和各个节中去。要特别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重视跨学科或泛学科的技能、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素养的培养;

  3、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4、认真组织好各次探究活动,注重学法指导。

  5、认真做好培优辅差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6、加强训练,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

  7、成立好合作学*小组,并加强合作学*指导。

  五、个人成长

  1、认真学*专业知识和其它科学文化知识,不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

  2、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研教改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经常和他们交流经验,按时参加本组的集体备课。

  初一生物的教学计划 2

  一、工作指导精神

  紧紧围绕学校xxx的发展精神,紧密结合教育的精神实质,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充分发挥每位教师优秀才干,使学生在我们的精心教育下茁壮成长,成为具有丰富知识的全面人才。

  二、教学及活动安排

  结合教学大纲的安排以及实际开设课时数量,设置每周x课时共计完成xx节课的教学内容。另外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初步设定安排几项教学活动:

  1、对学校内的生物种类、生长环境特点以及生物特征展开调查的《调查身边的生物》实践活动,并对调查活动中认真积极完成、调查报告单优秀的'同学予以表扬和展示;

  2、结合《练*使用显微镜》一课的实验环节,在使用规范、迅速调整并能够看到清楚物象的同学中进行小比赛,增进学生对实验操作正确认识和熟练程度,对于“优秀实验员”给予公示表扬;

  3、结合《种子的萌发》,课前布置学生自行选择进行植物的种子,尝试使其萌发,并总结其条件、生长状况,且拍下照片,对于认真探究、成果显著的同学给予表扬;

  4、本学期还将对学生进行一次出教材内容外的生物知识小普及和小竞赛,具体内容和设置安排将在今后备课中详细商讨。

  三、教师学*和工作

  生物组共有x名专职教师,都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但是,我们面对的是一批崭新的面孔,而他们又具有着迥异的性格、不同的特质,因此,在展开教学活动是需要老师充分了解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工作:

  1、上好第一节课,即表明上课的原则也要让学生接受一位新老师;

  2、充分备课,不仅参照教学参考书中的内容,还有组内交流、拓展课外知识,丰富教材;

  3、认真备课,尤其是组内备课,增加听评课次数;

  4、教师自身也是需要知识补充的,因此教学的学*也是一项重要任务,每一位教师都要结合工作,加强自身进修学*,争取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一学期和学生共同学*生活的日子仅有*xxx天的时间,但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使我们的孩子们在这xxx天里开心、快乐、健康、进步,让他们在知识的世界里找到开启人生大门的线索乃至那把钥匙。因此,每一位生物教师都要秉承这样精神,积极而踏实的工作,完成计划,争取获得成绩和质量的丰硕果实。

  初一生物的教学计划 3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现有学*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的*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本期教材内容(学科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 到 “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生物学内容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要求达到以下教育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5)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知识。

  (6)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7)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8)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方法及其措施

  1、认真分析了解学生情况,熟悉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学*动态和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拟订教学计划。

  2、采用多种措施,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多实施生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喜欢生物,主动地学*生物。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好实验课。课前教师要自己先做一次,熟悉实验操作,课上认真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通过实验来体验探究过程,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4、上好探究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课,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学*积极性。

  5、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前认真预*,课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认真复**结,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出马上解决,争取把当天学*的知识消化,布置的作业及时认真完成。

  6、每一章测验一次,随时关注、检查学生的学*情况。

  7、期中、期末认真组织学生复*,争取在考试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取得好成绩。

  8、在教学过程中,至少做一次教学质量调查,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

  六、教学进度及内容安排

  第四单元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课时

  第二节 人三生殖 2课时

  第三节 青春期 1课时

  第四节 计划生育 1课时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课时

  第二节 消化与吸收 2课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课时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课时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课时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2课时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2课时

  第三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2课时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2课时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课时

  第五章 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1课时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1课时

  第六章 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2课时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2课时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2课时

  第四节 激素调节 1课时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课时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课时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课时

  初一生物的教学计划 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根的功能和形态特点以及根系的类型。

  2、知道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根的组成,培养学生对植物结构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使学生建立起植物体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观点。

  教材分析

  1、根的组成和根系的概念及根系的种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

  (1)根的形态主要由根的组成决定。只有分清根的组成,才能理解根系分类的标准,才能更好地了解根系的特点。

  (2)根系的概念作为教学重点,原因有二。其一:根系是指,一棵植物生有的所有根的总和。它包括植物地下部分的所有根,也包括地上部分的根,如气生根、不定根等。其二: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应该是很广泛的',所占的体积应超过地上部分的体积(实际往往受地下环境的影响,而没有达到应有的体积),至少应该是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根系的支持和吸收的作用。

  (3)根系的种类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因为:根系的种类可做为植物分类的一个依据,了解这一依据,对认清植物的属性是有帮助的。

  2、须根系与不定根的关系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学生往往容易把须根系误说成"须根",或认为须根系主要是由"须根"组成的。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说明:主要由茎基部节上产生大量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须根系。也可比喻为:须根系中的根彼此间几乎没有粗细之分(与直根系相比),外观似胡须,故称之为须根系。强调:植物的根主要有三类,即主根(由胚根发育而成的根)、侧根(长在主根上的根)、不定根(长在茎、叶上的根),没有"须根"。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根的组成;根系的概念及种类

  难点:须根系与不定根的关系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知识相对来讲都比较抽象,所以可以通过不同根的实物,让学生直观的学*根的组成和根系的特性,分析根的生长特性,并利用探究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提问:种子萌发时,哪部分最先发育出来?

  2、组织学生回答。

  3、组织学生分析根的功能。

  4、总结,引入新的课题。

  根有固定植物于土中,并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无论什么形态的根,它们的作用基本相同。根为什么能吸收水和无机盐?根的结构是怎样的?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就要先了解根的形态。

  二、讲授新课:

  (一)根的形态:

  1、组织学生观察课前准备好的根的实物样本,让学生认识主根、侧根和不定根的特征。

  2、利用实物投影出示菜豆、小麦的根,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二类幼苗的根在形态上有什么不同?

  (2)二类幼苗的根主要是由什么种类的根组成的?

  3、总结:

  (1)主根是由胚根生长发育而成的根;侧根是在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在主根上生出的许多的分枝根;在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为不定根。

  (2)直根系:主根与侧根有明显的区别。

  须根系:主要是由不定根组成。

  (3)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为须根系。可作为鉴别不同类型植物的依据之一。

  (二)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1、实物投影出示完整的根系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根系有向地生长的特性--向地性。根系地下分布的深度甚至可以超过地上主茎的高度。

  2、提出问题:根系的这种特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3、组织学生分析原因并设计有关探究根的生长与水的关系的实验。

  4、讲解:

  根除了具有向地性,还有向水性和向肥性。这样有利于根广泛的吸收营养物质。如果土壤中的水分、肥料不均匀,就会引起根系生长不均匀。所以在灌溉和施肥时,不仅要使水分和肥料在土壤中分布均匀,而且一次灌溉要浇透、施肥要深层,这样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初一生物的教学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小组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开放实验室方面,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查找与教学内容相关并且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内容,提前列出实验配档共学生们参考和选择。每次开放实验室之前精心准备实验材料、并且对实验进行预做,使教学能够得心应手。通过开放实验室活动,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高,并且激发学生生物学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四、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1.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2.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精讲多练。引导学生事先熟悉实验技巧以及实验的方法步骤

  2、抓紧抓好课堂时间,完成完好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任务。

  3、能做的实验一定做,不能做的也要通过图片展示,语言描述认真讲解尽量达到实验效果。

  4、指导学生认真做实验,认真填写报告册,并给予批改和指正。并着重注重学生的礼节性记忆

  初一生物的教学计划 6

  一、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教材内容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共三个单元。安排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创设学*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他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真正让学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进而领悟生物圈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与生物圈最密切、最直观的关系,就是人类的生存需要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要提高学生学*兴趣,指导学*方法。初一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新鲜好奇,作为教师应唤起他们的热忱,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动力,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积极倡导探究性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三、具体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确定“三基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2、备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1)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教师能在每一堂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

  3、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最优教学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4、备*题

  要精选*题,以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附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致同学们

  第二周:第一单元第一章

  第三周:第一单元第二章

  第四周:第一单元第二章

  国庆节放假一周

  第六周:第一单元第二章

  第七周:第一单元第三章

  第八周:第二单元第一章

  第九周:第二单元第一章

  第十周:复*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第二单元第一章

  第十二周:第二单元第二章

  第十三周:第二单元第二章

  第十三周:第二单元第三章

  第十四周:第二单元第三章

  第十四周:第二单元第四章

  第十五周:第二单元第四章

  第十六周——二十一周:准备期末复*考试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最新一年—2014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初一生物的教学计划 7

  一、教学情况

  九年义务教材初一生物为《生物学》上册,共三章。教材突出的两条主线,一是加强对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二是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及加强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一学生对生物方面由传统的因中考不考而不重视,到现在的重素质教育和史地生初二、三年级为会考,记入中考成绩的动势,会有一些思想上较好的认识,当然我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一点一滴的教导。以使学生有一个较清楚的学*目的。

  1、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难点:《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环境所限,许多活动课,实验课难于进行。特别是微观类的一些知识,无实验,学生学起来就难。本教材特色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活动课。

  2、突破难点,靠结合现今实情,强调其知识应具有其多面性、实用性,以使学生从本质上学*生物知识。尽可能结合当地实际作物,以及学校的多媒体教具,以使生物课生动,有趣,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三、教学工作理念

  1、立足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突出“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2、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3、强调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客观讲述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能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实际引入科学,再回到现实。

  5、落实《纲要》提出的具体课改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6、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态度。

  7、发挥学科优势,以科学的生理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五、教学工作策略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认真研究教材和新课程的相关知识,将新课程理念融会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同学们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自己。

  2、研究每个知识点,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层次,严格控制深度和广度,掌握每个重点和难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3、加强备课的环节和内容设计,既要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体现学生学*的.自觉主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新境界。

  4、积极参加学校和各级组织的学*进修机会,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水*在已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同时也可以增长见识,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学水*能有较大的进步,对学生水*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

  5、积极向其他优秀教师请教,既包括知识方面也包含教学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他们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加以优化利用从本质上提高教学水*,使教学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6、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实验和现代化教学仪器和教学设施,使同学们体会到科学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促进他们学*科学文化知识的信息和毅力。

  7、汇总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全面化和规范化,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进行生物与生活相关知识的联系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六、教学工作进度:

  进行全学年的整体教学。按每周二节生物课计算,整学期一共有40课节左右,机动课时(复*、考试等)约有10个课时左右,课程在30节左右的课时内完成。

  一、教学课时分配

  1、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前言 认识生物 2课时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8课时 复* 3课时

  2、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6课时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2课时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7课时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3课时

  3、复*10课时

  初一生物的教学计划 8

  知识目标

  1、了解的概念和用茎繁殖的主要方法;

  2、了解嫁接的意义;

  3、了解组织培养的意义、原理和在实践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植物操作的实*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组织培养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应用实例,增强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继续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嫁接的概念、方法和意义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从茎繁殖的种类看:嫁接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但是,和其它两种比较(压条、扦插)操作起来较复杂,技术性相对较强。

  从嫁接的意义上看:嫁接又是果树栽培上一种广泛运用的方法。它能使一些通过种子繁殖不能保持亲本的优良品质的植物,利用嫁接而保持下去。还可以通过嫁接提高植物的抗寒力、抗旱力和抗病虫害的能力,此外通过嫁接还可以改善果实的品质。所以说:嫁接的技术在农村是有用武之地的。

  2、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意义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从概念上讲,组织培养指的是:在人工配制的营养物上(培养基)、在无菌的条件下,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这种技术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研究,但真正成熟和大规模发展及利用还是*几十年的事。它是植物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植物生物技术的组成部分。

  从原理上讲: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离体情况下,培养植物体上的一个体细胞使其生长发育成为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从意义上讲:组织培养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植物学基础理论研究、植物快速繁殖、植物品种改良和细胞大量培养上。

  3、理解“细胞的全能性”和准备的教具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学生一般认为: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的。而植物体上的一个细胞在特定的环境中也能培养出一株植物体,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教师要设法使学生能够明白:植物体上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含有全部的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下,这些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细胞产生完整的植株。

  教法建议

  本节课的重点,不是要求学生学会的具体技术,而是把与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联系起来。例如,扦插时为什么要选择健壮的枝条?这可以联系有机物的贮藏。

  关于扦插的直观教具,可以提前剪取健壮的月季、天竺葵等的枝条,将枝条的下部浸在清水里,在温暖向阳的条件下,不久就在枝条下部长出不定根,上课时可以展示长有不定根的枝条。

  关于嫁接的直观教具,可以提前对红梅、碧桃、菊花等进行嫁接,上课时展示嫁接成活的植物体。

  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本章还安排了一节实*。为了便于上好实*课,也可以指导学生用番茄、菊花以及仙人掌科的植物等进行操作练*。

  关于组织培养,最好在课前收集一些图片资料,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组织培养具有多项用途,千万不能让学生得出片面的结论,以为组织培养只是一项用来进行的先进技术。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嫁接的概念、方式和意义;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在生产实践上的意义。

  难点:通过演示实物或直观教具,让学生增加对和组织培养的感性认识。

  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观察相结合。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录像介绍让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了解,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提出问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我们已经了解到绿色开花植物是靠种子来繁殖的。那么,你能举出不靠种子繁殖的`例子吗?”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引入新课题:植物体依靠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的繁殖,称为。

  二、讲授新课:

  (一)用茎繁殖:

  播放录像:介绍扦插、嫁接、压条的具体操作方法。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

  讲解三种的特点。

  提出问题:你认为这种的方式具有哪些特点?

  组织学生讨论。

  总结:用可以保持植物体的优良特性,加速繁殖的速度。

  (二)植物的组织培养:

  讲解:

  *几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任何一个植物细胞内都含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下,这些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细胞(或组织)产生出完整的植株。

  播放录像:介绍组织培养的过程。

  讲解:>组织培养是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

  提问:你认为组织培养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讲解:

  1、利用组织培养,快速、大量地生产有经济价值试管苗,移入苗圃栽培,供应市场需要。

  2、利用组织培养进行工厂化育苗。

  3、大量生产无毒苗,改善苗木的质量,提高经济产量。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一、用茎繁殖:

  1、扦插

  2、嫁接

  3、压条

  二、植物的组织培养:

  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探究活动

  植物部分器官的生根

  用一花盆装入潮湿的沙子,并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另外要保持沙子的湿润,你可以在沙子中栽上下面的任何一种植株:

  (1)各种球茎;

  (2)切一段秋海棠或天竺葵埋于沙中;

  (3)切下一块甘蔗茎埋于沙中;

  (4)一段竹子,把节埋在沙里;

  (5)胡萝卜、小萝卜和甜菜每样都要带些根;

  (6)一个洋葱头;

  (7)一段鸢尾属植物的茎;

  (8)含有芽眼的土豆块;

  (9)一根柳枝等。

  观察根的生长情况。

  初一生物的教学计划 9

  初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育都依赖于生物圈的资源和环境。人类的活动更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这个单元的学*,既要了解人体的构造和生理,还要关注人和生物圈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学*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二、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已有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并提高学*效率和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学案、导案、写好教学反思。

  4、激发学生学*兴趣,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5、为探究性学*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

  6、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需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7、管好课堂的纪律和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气氛。

  三、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37课时,每周3课时。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人的.由来(6课时)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2课时)第二节人的生殖(2课时)

  第三节青春期(1课时)第四节计划生育(1课时)

  人体的营养(6课时)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课时)第二节消化和吸收(2课时)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2课时)

  人体的呼吸(5课时)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课时)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课时)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2课时)

  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7课时)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2课时)第二节流动的管道—血管(2课时)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课时)第四节输血与血型(1课时)

  人体内的废物的排除(2课时)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除(1课时)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1课时)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7课时)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课时)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2课时)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课时)第四节激素调节(1课时)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4课时)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1课时)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2课时)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1课时)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学*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初一生物的教学计划 10

  一、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教材内容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安排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创设学*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他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真正让学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进而领悟生物圈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与生物圈最密切、最直观的关系,就是人类的生存需要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要提高学生学*兴趣,指导学*方法。初一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新鲜好奇,作为教师应唤起他们的热忱,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动力,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初一生物对生物学科来说起着基础的作用,应宏观把握,做好初二知识与初三知识的准备工作。我将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积极倡导探究性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勤于动脑、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和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积极倡导探究性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三、教学思想

  1、加深对课程理念的理解

  2、提高贯彻课程标准的'自觉性

  3、组织好探究性学*并提高质量

  4、加强和改进生物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性试验

  四、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2、理解有关细胞的知识是学*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初步学会显微观察的方法和技能,激发探究的兴趣。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他可能产生的影响。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作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4、具备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五、具体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确定“三基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2、备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1)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教师能在每一堂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

  3、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最优教学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4、备*题

  要精选*题,以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5、钻研教学,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及“双基”内容。

  6、了解任学生的思想状况、学*态度,学*风气、知识状况等,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制定改进和提高质量的措施,编制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7、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8、重视对学生生物学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将实验、观察标本等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提高学生的四个能力(观察、分析及解释一些生物现象和理论联系实际)。

  9、教给学生学*生物特有的学*规律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看图记忆等)。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10.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6)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范本五份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1

  在这个学期的生物教学中,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生物教学工作,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使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并极力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下面,我就把自己这一学年的生物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

  首先是我在这个学年的教学中,我做得较好的部分:

  一、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多种教具,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生物学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程,虽然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如果单靠*时的认知,他们是没法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因此,我在教学时运用实物对照、调查、实验、多媒体等方法,借助实物、挂图、模型等教具,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讲《生物的`特征》时,为了让学生充分地理解生物的特征,我就让学生观察一盆活生生的花与教室中的粉笔盒,让学生亲自地摸,亲自地想,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这样,课堂中引进了一盆花,就使得课堂变得不一样了。在《细胞的结构》与《草履虫的结构》、《花的结构》等课时,我借助了模型与挂图相结合的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在讲到一些微观世界的生物知识时,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时》,我应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得更清楚。这样的课堂使得气氛活跃多了,另一方面,又使得学生在多方面的感观中理解知识。

  二、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生活中去。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物中的一员,生物学知识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物学知识,既是以生活为基础,从生活中来;学到的知识,也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因此,在生物教学工作中,我很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如在讲前言的时候,我就学生吃的鸡蛋与番茄引入,介绍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又如前面所提到的让学生到校园当中作调查,也是让学生在周围的环境中观察学*,增加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亲自解剖玉米、花生种子,也是源自一个生活的概念。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知识,也能对自己生活中出现的事物更加了解。

  “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生活中去”也体现在一些特殊的时候。如在讲到《生物与环境》时,我联系那时生活中的缺水现象(九到十月份常缺水),引导学生思考水对生物的影响,这样“节约用水”的观点也会随着他们的思考而诞生了。又如,我在讲到了病毒》这一内容时,我就介绍了一下禽流感,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也增加了他们对个人卫生、环境保护的认识。而且通过这样的课,我也发现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对病理等方面特别感兴趣。

  三、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情感上去认识和珍惜生物圈。

  第二点所提到的很多都是对兴趣的激发以及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身为生物圈中的一分子怎该怎么做”。在激发学生兴趣与利用学生兴趣,我是花了很大的心思,我觉得“一个人的兴趣可以杀死一头牛”。如,我在讲到《“脱缰之马” --癌细胞》时,我感觉到学生对这一方面特别感兴趣,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后问我有关白血病的事,因而我利用这一个“机遇”,引导学生上网查找有关白血病的资料,并选取一部分打印贴出来展示,上课时也让学生谈谈怎样预防癌症。这样就能轻松地让学生自我学*知识和感受人生了。

  四、注重基础知识与相关知识。

  初一的新生们才刚学*生物,基础知识对以后他们在生物学上的发展很重要。我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以课本内容为主展开的,在这个主题中,为了以后学生在这一科的发展,我也对现时一些热门的技术有所介绍。另外,我也常引导学生看《学生物》中的“扩展学*”,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物学,不仅要学*生物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研究科学的能力。在学*生物学中,我通过调查、观察、收集和分析资料、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尝试在这些活动中掌握调查、观察、收集和分析资料、探究等能力。如在《练*使用显微镜》一课中,我就让学生在练*显微镜的同时,探究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

  前面是我觉得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大部分的不足点,下面是我对自我不足点的小结:

  一、对课本内容不够纯熟。这是我一开始就注意到的缺点,因而在假期里,我特意将课本看了一遍,但偶尔也会出现个别知识点没讲的错误。

  二、课堂布置得不够细密。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2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又过了一个学期。本学期是三校合并以来的第一学期。一学期以来,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专业能力,我们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一、 努力学*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源。”作为教师必须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开学初我利用*一周的时间把七年级的教材和教师用书通读一遍,对本学期要教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但是由于对生物知识的缺乏,陌生,还是感到上课很有压力,总怕完成不好教学任务。七年级沿用人教版的教材,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重视能力培养的梯度设计,注重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加强实验学*,不但要求学生要重视操作过程,更要特别重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或重复、数据整理等。

  二、端正教学思想,克服副科顾虑。

  由于生物不是主科,无论家长还是学生,甚至学校及老师都忽视生物学*。因此生物课堂不好驾驭,学生不好管理,如果老师再不严格要求,生物学*只会流于形式,课堂纪律涣散,更不用谈学*成绩了。因此,首先开学后第一节课向学生明确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初中生物知识是高中生物学*的基础,与物理、化学的学*息息相关,初中生物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高中阶段生物学*的能力和水*,关系到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学*,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07年丰南区地生加入中考,向学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其次,在生物学教学中要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并通过灵活的教法、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大方的动作,配以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努力创建愉悦的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七年级的部分男生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积极性高,好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特别喜欢看生物,学*成绩提高很快。

  同时上课不放弃一个学生,不放松一节课,一步一个脚印,经过一学期的摸索,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三、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教学中夯实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抓住生物学的重点知识、抓主干规律性知识,抓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抓住容易混淆的知识,抓这些知识在生活和实践中的应用。在新授课、复*课、实验课、讲评课等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景,逐渐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解决问题必须的理解、分析、推理、归纳等多种能力,通过不断地反馈,使学生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教学中通过探究学*,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养成科学思维的*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展示生物美。

  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在生物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物科学本身的魅力来引起学生学*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无处不体现美的成分。花草树木、虫鸟鱼兽;生物学中的科学理论、规律、公式、图像、图表;生物学的各种实验;生物学挂图、模型;生物学的多媒体课件等,无处不蕴涵着美。因此,生物学是最能体现美的课程。但教材一般并未明示美的存在,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并运用美学观点,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加工,使之易于被学生接受,让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生物美。精心锤炼课堂语言,让学生乐学,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五、 重视社会热点,联系实际,勇于创新。

  鲜活的实际情境中杜绝死抠书本,切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要注意将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机联系和结合,将已经掌握和领会的书本知识还原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行为、认知、情感的共同参与下解释社会和周围发生的事情。将收集到的社会热点问题、科学技术新成果等生物实践资料作为有效的课程资源。

  有位哲人说:“所有的坚忍不拔,迟早会得到回报的。”不放弃努力,锲而不舍。请相信,成功就一定是属于你的,生命也会随着事业的成功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让自己的专业化不断完善。早日成为专业型教师。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3

  本学期以来,我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充分发挥学生对问题的探讨、质疑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使所任班级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有了大幅度提高,一、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关键是上好课。下方我就对本学期的新教材教学状况作一个总结。

  (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我做了下方的工作:

  1、备课深入细致。*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状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4、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我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的辅导和帮忙工作,对调皮的学生我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这样,学生对我也就漫漫的喜欢和尊重,也开始喜欢学*生物。

  5、用心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老教师学*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提高教学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我,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二)、认真学*,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和业务学*,紧紧围绕学*新课程,透过学*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潜力。

  2、透过学*新的《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成绩与反思

  透过一学期来的努力,透过新的课标的实施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用心性和自主创新潜力,提高了学生学*生物的兴趣。学生掌握了学*生物的方法,自学再生潜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环境与条件的制约,缺乏大环境的熏陶,学生的成绩还参差不齐,整体成绩提高得不快,有些甚至不尽人意,这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借鉴与完善。

  走进新课标,我发现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要转变观念的任务还很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强,但我相信,透过自我的努力,必须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4

  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

  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写好教学后记。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

  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

  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

  好查漏补缺工作。

  五、成绩与反思

  在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上课认真,学*积极,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掌握了一些学*生物的方法和生物实验技能。同时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

  务。

  通过一学期来的努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生物的兴趣。学生掌握了学*生物的方法,自学再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环境与条件的制约,缺乏大环境的熏陶,学生的成绩还参差不齐,整体成绩提高得不快,有些甚至不尽人意,这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的探

  索、借鉴与完善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5

  在这个学期的生物教学中,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生物教学工作,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使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并极力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下面,我就把自己这一学年的生物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

  首先是我在这个学年的教学中,我做得较好的部分:

  一、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多种教具,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生物学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程,虽然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如果单靠*时的认知,他们是没法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因此,我在教学时运用实物对照、调查、实验、多媒体等方法,借助实物、挂图、模型等教具,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讲《生物的特征》时,为了让学生充分地理解生物的特征,我就让学生观察一盆活生生的花与教室中的粉笔盒,让学生亲自地摸,亲自地想,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这样,课堂中引进了一盆花,就使得课堂变得不一样了。在《细胞的结构》与《草履虫的结构》、《花的结构》等课时,我借助了模型与挂图相结合的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在讲到一些微观世界的生物知识时,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时》,我应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得更清楚。这样的课堂使得气氛活跃多了,另一方面,又使得学生在多方面的感观中理解知识。

  二、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生活中去。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物中的一员,生物学知识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物学知识,既是以生活为基础,从生活中来;学到的知识,也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因此,在生物教学工作中,我很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如在讲前言的时候,我就学生吃的鸡蛋与番茄引入,介绍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又如前面所提到的让学生到校园当中作调查,也是让学生在周围的环境中观察学*,增加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亲自解剖玉米、花生种子,也是源自一个生活的概念。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知识,也能对自己生活中出现的事物更加了解。

  “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生活中去”也体现在一些特殊的时候。如在讲到《生物与环境》时,我联系那时生活中的缺水现象(九到十月份常缺水),引导学生思考水对生物的影响,这样“节约用水”的观点也会随着他们的思考而诞生了。又如,我在讲到了病毒》这一内容时,我就介绍了一下禽流感,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也增加了他们对个人卫生、环境保护的认识。而且通过这样的课,我也发现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对病理等方面特别感兴趣。

  三、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情感上去认识和珍惜生物圈。

  第二点所提到的很多都是对兴趣的激发以及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身为生物圈中的一分子怎该怎么做”。在激发学生兴趣与利用学生兴趣,我是花了很大的心思,我觉得“一个人的兴趣可以杀死一头牛”。如,我在讲到《“脱缰之马” --癌细胞》时,我感觉到学生对这一方面特别感兴趣,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后问我有关白血病的事,因而我利用这一个“机遇”,引导学生上网查找有关白血病的资料,并选取一部分打印贴出来展示,上课时也让学生谈谈怎样预防癌症。这样就能轻松地让学生自我学*知识和感受人生了。

  四、注重基础知识与相关知识。

  初一的新生们才刚学*生物,基础知识对以后他们在生物学上的发展很重要。我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以课本内容为主展开的,在这个主题中,为了以后学生在这一科的发展,我也对现时一些热门的技术有所介绍。另外,我也常引导学生看《学生物》中的“扩展学*”,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物学,不仅要学*生物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研究科学的能力。在学*生物学中,我通过调查、观察、收集和分析资料、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尝试在这些活动中掌握调查、观察、收集和分析资料、探究等能力。如在《练*使用显微镜》一课中,我就让学生在练*显微镜的同时,探究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

  前面是我觉得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大部分的不足点,下面是我对自我不足点的小结:

  一、对课本内容不够纯熟。这是我一开始就注意到的缺点,因而在假期里,我特意将课本看了一遍,但偶尔也会出现个别知识点没讲的错误。

  二、课堂布置得不够细密。


初一生物学期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7)

——初一生物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优选【5】篇

  初一生物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1

  1、制定教学教研计划

  ①认真做好备课组计划。教师制定教学进度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②确定教研的课题。这学期主要探讨教法与新课程标准的适应,以及教法在课堂上的实施。

  ③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备课组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集体备课,也是教师收获最大。集体备课选好专题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练*、备实验教学等从整体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及学生的学*水*。

  2、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

  通过检查教师的.备课认真思量新课程标准,突出教材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在了解各种学生状况下功夫,做到不备课、不写教案不能上课。本学期进行2次的教案检查,教师的教案都是教学目标明确,对检查有分析,教法的设计,导言的设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堂练*,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学法指导,德育的渗透等。

  3、课堂教学的改革

  上课除了实现教案,更重要的是改革授课内容的方法,即教学法的变革与新课标的结合,体现新课标、新思路,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共同探究课堂新知,大大提高课堂的学*气氛。

  4、作业批改

  初中学生特别注重作业试卷的批改,每次考试得多少分。根据学生的特点爱好,克服了班数多,、班额大的种种困难,对学*辅导、单元测试卷做到全批全改,工作量大,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初一生物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2

  这一年来我担任初一八个班的生物教学,为了使今后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自己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多方法教学,便于理解掌握知识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生物学是门新课程,其中知识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但光靠*时的认识,他们是没法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因此,我在教学时运用实物对照、调查、多媒体等方法,借助生活中容易获得的实物材料等作教具,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讲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等知识,我让学生将早餐中煮熟的鸡蛋、牛奶、苹果等带到课堂,让学生较直观的感知其中所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颜色、状态等,从而引人各营养成分对人体所起作用、存在于哪些食物中等知识,让学生亲手去摸,带着兴趣地动脑思考,这样,一堂课变得不一样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或动手解剖,或动嘴尝,或动眼看,或动脑想,化抽象为具体,一方面课堂气氛活跃多了,另一方面,又使学生在多方面的感观中理解知识。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初一学生,刚接触到生物学知识,基础知识对他们生物学上的发展尤为重要。记得我曾听到一位高中老师抱怨:她的学生初中生物知识太薄弱。是啊,中考是不考生物的,学生难免对这门课有所忽略,但对于学理科的高中生来说,初中阶段储备一些生物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退一步讲,即使不考虑升学,掌握一些生物学知识,拥有一些生物学常识,会对一个人的生活、健康是有益的。鉴于以上各种情况,我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以课本内容为主展开的。在这个主题中,为了以后学生在这一科的发展,教学中我也会对现时的一些热门的技术有所介绍。

  以上两点,是学年教学中值得自我肯定的两点,也是今后教学中需继续做好并不断改进的两点。当然,这一学年中,日常教学中的常规要求: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有针对性的批改作业等等方面,我始终力求做到最好。同时,工作之余,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中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学生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部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做的不够,使他们学得不轻松,进步也较慢,兴趣和求知欲有待增加。

  总之,今后的工作中应扬长避短,更进一步。

  初一生物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3

  一学期来,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新课程理念,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反思。

  一、在教学方面

  1、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效果更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等。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生物的兴趣。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讲授新课的同时,我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还要做好对学生学*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和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学生就有了学*生物的热心和动力了。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一学期来,我虚心向同事请教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力争在课堂教学中不出现不应有的失误。为此,我多次听课,多次请同学科的老师评我的课,让他们挑出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刺”、择出我在课堂教学中的“瘪谷”,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注意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教学思路明了、教学模式先进了,学生更加喜欢上我的生物课了。

  二、成绩与反思

  在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上课认真,学*积极,也掌握了一些学*生物的方法和生物实验技能。在学校组织的期中考试中大部分学生的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有部分同学上课没有课本,不听课,不思考,不做作业。有些同学考试不认真,成绩很差也没有羞耻感。由此,导致部分同学学*成绩很差。但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来的努力,通过新的课标的实施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生物的兴趣。学生掌握了学*生物的方法,自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争取到初一学业水*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以促进我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初一生物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4

  本学期教学工作已经顺利结束,通过对教案、试卷、课件资源的整理,先对本学期初一生物教学工作进行如下总结:

  一、常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本学期初一生物每周三课时,按照开学初制定的计划,教学任务基本完成。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模式进行了学生评价体系的设计和尝试工作。

  在开学初,我对所教授的四个班在班级分组前提下进行了建组工作。然后利用课堂向学生解释小组合作学*的评价方式(去年尝试后经验总结),并与期末考评、学期成绩挂钩。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用具、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复*反馈情况等。评价形式简单易行,以好、中、差三种符号,个人、小组相结合评比,科代表统一记录。在此前提下,学生的学*积极性高涨,小组意识、表达能力都得到一定提高。尤其是在期末复*阶段,课堂因为及时地奖励而热烈,学生没有感觉到复*课的枯燥。

  三、加强了实验课的开设。

  基于学校实验条件的改善,为了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我尽力开设了一部分实验。同时制定了新的实验室规范要求,比如学生座位的安排和登记、实验课记录、实验室器具损坏登记和赔偿等。以保障实验课开展的顺利有序。

  四、积极参加备课租活动。

  共同商讨课时重难点及其突破技巧、检测要求等细节。将个人基本功大赛培训内容有重点地进行传授。确定组内献课的课题和展示内容。

  五、参加了市基本功大赛选拔,接受了为期6个月的培训。

  包括教育法、心理学、教育学、基本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说课等专题培训。其中关于概念图、教学目标的`制定、说课等问题都有专向联系,受益匪浅。

  总的说来,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很忙碌也比较顺利,个人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受到时间的限制,还有一些问题比如期末复*的个别生落实、小组合作学*的评价方式的改进和探索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这也将成我下个学期工作的重点。

  初一生物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5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一年级1、2二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已经顺利结束。按照开学初制定的计划以及学校的各项要求,教学任务基本完成。现简单回顾,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将生物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为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历史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历史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不但听生物的,也听其他科的。做到边听边学,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四、认真批改试卷。

  布置练*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练*讲评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学*情况,将他们在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再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

  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缺,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存在的不足:

  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对所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以后要从严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