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3-03-13 00:00:00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变换、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等。其中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等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一)在数与代数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变换。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在前面学*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形状图通过操作还原该物体,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这册教材让学生学*折线统计图。在学*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到当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多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数学广角”,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和技能: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解决问题和方法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堂、当天的学*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活动、学*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⑤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一、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一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和。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三部分是;第四部分是。第五部分是。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对*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主要教学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在二年级已经教学了用类似的方式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这是学生学*本单元内容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第三学段学*的内容打下基础。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一个单元,是 。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安排四次。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结合分数的学*,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初步认识图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则结合圆的认识,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画出美丽的图案。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其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的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2、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过程、用公式解决有关圆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惯。

  (5)通过阅读以及参与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三、教学措施

  (一)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学*方法:

  (1)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从去年的学*看,绝大部分学生在数学方面有深厚的兴趣,学*刻苦认真,且有一部分数学特长生冒出来,同时也有个别的后进生存在,成绩不够理想。针对的数学教学现状,本学期数学教学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继续保持学生*的浓厚兴趣,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争取使的数学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和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其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及其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吧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第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5,3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旋转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数学学*的新观念、新思路。新观念的形成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路,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的过程。为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学会数学的学*方式,只有不断学*,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才能形成新的数学认识。在八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对概念的演化、推理的要求、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严密性、创造性方面都提出了比七年级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在教学中对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的新观念、新思路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

  本班学生有2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上学期在全镇统考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几个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3. 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五、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 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2?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1课时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4?约分……4课时左右5?通分……4课时左右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7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打电话……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4课时)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1)班共66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学*自学认真,字体书写工整,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均85.1分,优分率76%,及格率98.5%。学生知识掌握的较好的地方有:基础知识、概念掌握得较牢固,口算、计算掌握较好。不足之处:部分学生比较粗心,运用知识不够灵活。

  二、主要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了解倒数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在具体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理解并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通过观察、比较,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六单元百分数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2、第四单元长方体(二)

  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通过实例,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理解并会计算中位数、众数,能解释其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通过报刊杂志等媒体中的数据或统计图表获得有效的'信息。

  (四)综合应用

  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购物

  三、重、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实验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提供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题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视多种操作活动的安排,关注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3.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全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通过“综合运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5.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学会条理化和系统化。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6

  问题背景:

  根据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及遵义县教育科技局的指示,我校被列为遵义县小学减负、提质、增效的试点学校,结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能在五年级数学中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增效,特制定本方案。

  理论依据:

  1、实验假设

  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教师可以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2、理论依据:

  六年级数学属于新课程标准的第二段学*阶段,本阶段的三维目标主要有以下3个目标,其中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同属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历数据的收集。理和分析的过程,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经整掌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实验目标:

  1、科研目标:

  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

  2、育人目标: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工作目标:

  利用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来达到减负、提质、增效。

  实验对象、方法、手段

  实验对象:六年级学生

  实验方法:实验法

  实验手段:数据统计

  实验原则

  设计阶梯型题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作业,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

  实验内容:

  六年级数学作业布置

  实验过程:

  1、准备阶段(20xx年5月-8月)

  本阶段充分了解调查学生,分析现在的作业现状,制定有效的作业减负、提质、增效方案。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12月)

  为了认真落实三维目标,切实做到减负、提质、增效,我主要围绕作业设计来实施。

  科学设计作业,重视分层教学是将减负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作业设置必须体现“巩固和检查、深化和提高、体验和发展”三个功能,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不同类型、难度、时间的作业,让学生达到通过作业发展提高的目的。学生数学作业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一多”指作业量大,学生身陷题海不能自拔;“二假”抄袭他人作业现象严重;“三无效”指学生写作业和教师判作业均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基于此,我认为小学数学作业要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需从以下方面做起:

  1、作业内容精炼化

  教学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冲突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实效低。数学老师往往会布置大量的练*,搞“题海战术”,是导致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因素之一。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效益低,作业质量差数量多,缺乏典型性。精炼作业,提高作业效应,非常关键!

  2、作业形式多样化

  传统数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题型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降低了学生做做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教师可以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3、作业布置层次化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知识基础不同、

  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的需要。

  设计阶梯型题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如在六年级数学上册中以《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一节为例,*题的层次作如下设计:

  第一层练*题:

  (1)列式计算

  ①一个数的38是36,这个数是多少

  ②多少千克的37是45千克

  (2)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上半年生产小轿车15000辆,正好完成全年任务的59,全年计划生产小轿车多少辆?

  第二层练*题:在基本熟悉解题步骤的同时,加深理解(先用线段图表示,再解题。)

  (1)列式计算

  ①多少吨的512是4.5吨

  ②多少千米的35%是70千米

  (2)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48千米,占全长的45。这条路长多少千米在学生训练时,教师及时巡视,及时反馈,加强对中、低层次学生的辅导。对低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多地进行面对面辅导。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布置作业时,可布置必须完成的基础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巩固需求。

  总结阶段(20xx年1月)

  通过对比本学期的成绩和前几学期的成绩,对不足之处和成功之处加以总结。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0 人,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学**惯已有大的转变,特别是上课认真听讲的*惯已比以前好多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的*惯也有很大地改观,但是,大部分同学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不积极思考,被动学*,学*自觉性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二、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 13课时

  (2)长方体(一) 15课时

  (3)分数除法: 18课时

  (4)长方体(二): 15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 15课时

  (6)百分数: 17课时

  (7)统计: 5课时

  (8)总复*: 4课时

  三、教材分析:

  1、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教学难点: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

  (4)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四、教学措施:

  通过一学期的.相处,发现学生的学**惯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成绩不理想,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后进生面广。针对出现的问题,本学期我重点抓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构建积极上进、团结协助的高效课堂氛围。

  第二、在本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并进一步加强学*方法的渗透与指导,对学困生实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促使其自觉学*。在书写上进一步提高要求,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培养其责任感。

  第三,学生根据上学期成绩建立目标,进行谈话,让每个学生都给自己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

  第四,对本学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及时进行过关测试,掌握学生学*情况,及时进行补差补漏。

  第五、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

  第六、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学*各种资料,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五、教学进度表:

  时 间 内 容 课时数

  2.26至 3.9 分数乘法 13

  3.10至4.13 长方体(一) 15

  4.14至4.26 分数除法 18

  4.27至5.15 长方体(二) 15

  5.16至6.5 分数的混合运算 15

  6.6至6.26 百分数的认识 17

  6.27至7.3 统计 5

  7.4 复*期末检测 5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活动中,自主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惯。

  3、情感目标: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自主探索、互助学*的精神,在评价中获取更多情感,同时学会欣赏他人;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 , 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 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迅速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也是正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关键。

  三、教学用具:

  长方体纸盒、长方体展开图等。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

  ( 一 ) 、实物引入、提示课题、明确目标(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结识的朋友——长方体,它要去做客,请大家帮它设计一件漂亮的外衣,你们能帮助长方体实现它的愿望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彩笔,想怎么给长方体穿才能显得它更加的漂亮?想好了吗?看谁在最短的时间设计的最合理。

  生:动手操作。

  师:停。说一说你是怎么涂的?

  生:有的穿的是条形的有的穿的是格格的还有的涂成一个色。

  生:我是相对的两个面涂成了一种颜色。

  师生:共同评价

  师:谁能说说你涂了几个面他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生:我涂了一个上面。它是长方形。面积是长乘宽12*方厘米。

  生:的是前后两个面。它们分别是长方形,。面积是……

  二、自主探索、形成表象、建立概念(提出数学问题)

  (1)感受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刚才我们想对长方体的那些部分进行包装?

  生:长方体的6个面。

  师:那么,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师:老师手中有一个展开的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面图形。

  生2:我发现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说得对!请你把你刚才涂色的长方体,展开,看看展开后的形状,然后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标明6个面。

  (2)、认识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师:从学生手中选一个长方体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问:通过观察课件和动手操作实物模型,谁知道什么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物体表面的面积。

  生2: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面积总和。

  生3:简单地说就是把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3)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各小组先把手中长方体包装好。独立思考如何求它的表面积?

  然后小组交流。一人执笔三人汇报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 :

  生(1):分别求出长方体上、下、左、右、前、后的面积,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就是它们的表面积。

  S=S上+S下+S左+S右+S前+S后

  生(2) :求上、下两个面的面积;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然后把三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S=2S上+2S左+2S前

  生(3):求出上面,求出前面,求出左面,然后用它们相加的和,再乘以2,就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因为长方体六个面中,分别有三组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S=2(S上+S左+S前)

  生(4):侧面积加2个底面积.

  S=C底h+2S上

  生(5):把展开图从中间剪开,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看成两个长方形,再扣去缺少的部分,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S =[(长+高) ×(宽+高)-(高×高)] ×2

  师:你们计算的很准确!长方体学具是一个长、宽、高不等的长方体,你们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简捷的计算方法,很值得学*。生活中的长方体确实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师 :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迁移类推、自己发现、总结方法

  师:关于长方体表面积怎样计算大家还有问题吗?请仔细阅读教材,有问题提出来。

  师:出示长方体牙膏盒,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吗?

  生:齐声回答“能!”过了一会说: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不知道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师:对!要想求出牙膏盒的表面积需要量出几个数据?分别是长方体的什么?

  生:需要量出3个数据,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请看老师手中的长方体与刚才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你能用最简便的方法求出它的表面积吗?

  生:我发现这个长方体的宽和高是相等的,所以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

  生:列式(略)。

  师:同学们不仅能仔细观察而且能根据实际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真不错.现在老师还想请你帮个忙.我想给(出示正方形盒子或积木)涂上油漆,你能帮我算出它的面积吗?

  生:能.但它的棱长为多少?

  师:棱长为0.8米.

  生:列式.评价.总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四、应用与反思

  1.知识运用。

  (1)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长21厘米、宽和高都是13厘米,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铁皮?

  说明 “ 至少 ”的意思。

  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一个无盖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为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

  2、选择题。 1. 下图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① (6 × 3+3 × 15) × 2

  ② (6 × 15+3 × 15) × 2

  ③ (6 × 15+3 × 15+6 × 3) × 2

  单位 : 厘米

  2. 一种长方体硬纸盒 , 底面是边长 2分米的正方形 , 高 4 分米 , 现在要在外面全部涂上油漆 , 油漆面积有多大 ?

  ① (2 × 4+2 × 4+2 × 2) × 2

  ② 2 × 2 × 4+2 × 4 × 2

  ③ 2 × 2 × 2+2 × 4 × 4

  3.根据要求,说解答方法。

  (1)制作一个长方体的鱼缸所需的用料。

  (2)求粉刷教室的面积。

  (3)火柴盒的用料。(提供实物,火柴盒壁厚不计)这道题有点难,同学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解决的办法。

  (4)游泳池贴瓷砖要贴哪些部分。

  (5)铁皮通风管、烟囱的用料。

  五、归纳知识、总结学法、促进提高

  小组说说: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会了哪些知识?谁的方法最好?你喜欢哪种方法?你会解决哪些生活中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9

  本学期,我们五年级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以课改新理念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力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课堂学*效率。现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现状分析:

  我们五(7)班多数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在*时学*中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学*基础。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学生,他们对数学学*不是很感兴趣,学*不主动,数学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强,加之对学*马马虎虎的态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贪玩,再加上由于校安的原因,学校实行二部制,老师留的作业他们在家不认真完成,导致成绩不尽人意,还需要加倍的努力。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我将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成绩。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下:

  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学**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整理与练*等栏目与版块。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活动、学*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教学难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旋转。

  五、教学措施及学困生帮扶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采用“先学后教”的学*模式,让学生课前预*教材,理解知识重点,提出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课时安排: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 ……………………………………………………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粉刷围墙………………………………………………………… 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左右

  (4)约分…………………………………………………………… 4课时左右

  (5)通分…………………………………………………………… 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 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4课时)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观念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空间观念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以“空间与图形”知识为载体,研究和探索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策略,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提供现实性学*情景,构建生活化课堂,感受空间观念

  丰富的情景所承载的是生活中鲜活的问题,学生喜欢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开放小课堂,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几何的大课堂,为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1、捕捉生活素材

  《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可供数学学*的素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有效地利用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来补充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以便更好地组织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2、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到学*数学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真实的生活背景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增加直接经验,启迪思维火花,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采撷生活实例

  生活实例是知识的源头活水,生活原形与课本知识之间需要通过一件件实例进行联结与沟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搜集很多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在学生生活和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让教学合情合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学《认识*面图形》一课时,在由“体”引出“面”以后,在学生初步建立了*面图形的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可以问学生:“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图形的?”学生就能说出,**的面是长方形,粉笔盒前边的面是正方形,硬币的正反面都是圆形等等。

  4、激活生活经验

  基于经验的学*是课堂教学生活化最显着的特征,生活经验是学生感知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缩短文本感知与学生个体认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规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回归生活实践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学*的意义所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有效地实现数学和生活的沟通,注重引导学生将*得的“空间与图形”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回归于生活实践,并进行印证、运用与发展。

  二、突出探究性学*活动,亲历“做数学”过程,形成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空间与图形”内容时,大量使用了“探索……性质”这样的句型,这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过程性”目标,而这些过程性目标要通过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来认识和掌握图形性质,积累几何经验,加强几何建模,形成空间观念。

  1、提供“做”的`空间

  有句话说,看见的容易忘,听来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好。要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就要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甚至不惜多用时间让学生感受数学家研究和探索的过程。

  2、指导“做”的方法

  教给学生学*方法正是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在“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中,尤其是要重视教给学生“做”的方法,否则,“做”就只能是一种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做数学”的方法,诸如 “画数学”、“演数学”、“量数学”“剪数学”“找数学”、“拼数学”等等,都不失为“做数学”的好方法。在老师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学生在“做数学”方面都能有所收获,甚至课间同学们还在“做”着有趣的数学。

  3、享受“做”的喜悦

  数学美客观存在。较之艺术美而言,数学美是一种至上的、崇高的理性美。而“空间与图形”知识就更显示了数学学科的一种独到的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是关注让学生从中享受到“做数学”的乐趣,体验到“做数学”的成功喜悦。

  三、倡导实效性学*方式,注重想象力培养,发展空间观念

  学*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要注重数学学*活动的情境设置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通过想象,形成表象,进而发展空间观念。

  1、有效组织学*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扎实进行动手操作

  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通常都要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学*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知识和体验。我们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注重操作的可行性和扎实性,使操作不流于形式。具体做法是:制定明确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时机,留有适当的空间,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指导。

  3、适时进行空间想象

  毋庸置疑,空间想象力是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而想象往往是和观察、实验、描绘等活动结合起来的,而且几何学*中的想象必须是有依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绘制和比较等方法,适时进行空间想象,从而丰富表象,意义建构,发展空间观念。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

  一、学情分析:

  五(2)班共有学生38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惯良好,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回答问题,敢于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钻研,敢于探索,爱提问和质疑。五(1)班共有学生38人,相比之下,学**惯不是很好,成绩也不好;*10名成绩过差,勉强达到四年级水*,主要表现在知识欠账过大,接受能力差,学*不够积极主动,有时有照抄作业现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这些内容:分数乘法、长方体

  (一)、分数除法、长方体

  (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统计和总复*,共计7个单元。另外还安排了“数学与生活”、“有趣的测量”和“数学与购物”3个专题学*内容。

  本册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有: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2.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针对分数应用题);3.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5.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本册教材中的教学难点有:1.整数乘法的.意义与分数乘法的意义之间的联系;2.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4.感受1立方米(m3)、1立方分米(dm3)、1立方厘米(cm3)以及1升(L)、1毫升(mL)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三、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能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结构,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掌握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并运用所学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的一些基本问题。

  3.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的读、写百分数,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

  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在理解百分数的含义和题目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的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5.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学会选择使用;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从一组数据中找出中位数和众数,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四、主要教学措施:

  1、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2、积极学*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有学会向会学转变,有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自主性和学*的效率。

  3、充分把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育资源引进课堂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4、抓好每月一次的单元测试,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2

  一、学情分析:

  五(3)班本学期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 25人。从去年的学*成绩和*时实际观察看,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差。多数学生*时学*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有个别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上课不认真听讲,加上学*方法有待改进,导致不能自觉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和家长辅导,针对学生的学*现状,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课堂效率,使学生养成自觉学*的好*惯。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讨能力。

  二、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而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在前面学*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形状图通过操作还原该物体,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让学生学*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到当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多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教材除了结合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等知识,让学生体会、理解和掌握归纳法、符号思想、分类思想、演绎推理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模型思想等思想方法外,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优化、推理、模型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基础知识: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小数之间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轴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二)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多利用多媒体**台,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学*的教学情境。

  (2)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

  (3)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组织好一对一帮教学*。

  (4)加强课堂练*时间,及时反馈学生的学*掌握情况。

  (5)加强单元检测,及时让学生及教师自己反馈教学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6)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7)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8)加强自身学*,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五、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一、观察物体(三)3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 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3课时

  3、质数和合数 3课时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 4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

  4、约分 5课时

  5、通分 6课时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五、图形的运动(三) 5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6课时

  七、折线统计图6课时

  八、数学广角4课时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55人,学生的学*态度、班级的学*风气是比较好的。前任数学老师一直对行为*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态度不端正,导致学*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文章可做。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1)分数乘法;

  (2)长方体(一);

  (3)分数除法;

  (4)长方体(二);

  (5)分数混合运算;

  (6)百分数;

  (7)统计;

  (8)总复*。

  2、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8课时

  (2)长方体(一); 7课时

  (3)分数除法; 10课时

  (4)长方体(二); 9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 8课时

  (6)百分数; 11课时

  (7)统计; 5课时

  (8)总复*。4课时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研修计划

  加强自身学*,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不断学*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继续开展“提问反思”的小课题研究。每天上课前三分钟仍然坚持:提问三分钟。每周坚持完成一次“提问反思集”的作业,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互相学*、相互提升的.目的。

  2、学生学**惯的培养措施

  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拟开展“优秀作业明星评比”、“每月上课之星”评比,并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五、潜能生辅导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4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三班,总体说来,良好的学**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数学的兴趣较高。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方式。

  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全册教材在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成果为基础,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需求,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本教材由众多数学家、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学科专家、特级教师、教研员及一线骨干教师编写,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

  三、教学总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结合具体情境,掌握通分的方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地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6、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7、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8、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9、结合具体实例,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方案。

  10、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11、了解数据的描述可能产生的误导。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单元(组)教材分析

  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二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了分数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它是今后学*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因此,本单元的内容在以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单元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一定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

  四单元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具有重要作用。

  五单元是学生在学*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为后面学*分数四则混合预算打下基础。

  六单元是在学*了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后安排的。

  七单元系统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学*有关计算打好基础。

  八单元的学*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度,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六、单元(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一单元:

  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

  2、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第二单元:

  1、通过测量和分物,使学生感悟分数的产生;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3、通过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类推的能力;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三单元: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法则。

  3、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知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四单元: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能力。

  3、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的兴趣。

  第五单元: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2、在学*过程中,是大家养成有序思维的*惯,体会将知识条理化的重要性。

  第六单元: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

  2、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已知数据作出合理的预测。

  3、通过网络学*,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交流、讨论的能力。

  5、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

  6、通过研究奥运会上中国队成绩变化,渗透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

  第七单元: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第八单元:

  1、结合现实事例,初步学会求简单是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

  3、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七、教学内容(单元或组主要训练项目)

  本册内容包括: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方向与位置;统计;长方体与正方体;可能性;数学与生活。

  八、单元(组)教学重点、难点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

  2、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3、通过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类推的能力。

  4、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法则。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能力。

  6、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7、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已知数据作出合理的预测。

  8、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9、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九、教学措施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和理解教学。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加强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代数的意识。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概念的形成。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创新的用好教材,做教材再开发的智者。

  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是青岛版教材的一大亮点,同时也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以适应学生的认知需求。

  5、重视分数口算、估算的*日练*。

  为了适应实际需要,应经常结合实际,对分数计算进行细水长流的练*,切实提高计算能力。

  6、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学*情况。

  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不但要考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数学的兴趣,更要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9名,其中男生19名,女生20名。学生对基础知识特别是计算方面学生掌握得较好,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应用题方面不甚理想。班级中差生多,成绩也很不匀称。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积极上进,自制力强,学*成绩优秀。但总有8、9个学生作业书写潦草,甚至不完成作业。这部分同学上课也不会听讲,学*态度不端正,对学*不感兴趣,自制力差,比较懒散,严重影响班级的总体成绩。所以,本学期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努力提高本班后进生成绩将作为工作重点。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方向与位置,可能性,以及统计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方向与位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将是教学的重点分数的意义与加减法将是教学中的难点

  四、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比较正、负数的大小。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比较熟练地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建立数感。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结合具体情景,会比较同、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理解约分、通分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约分、通分。

  4、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并掌握分数加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其进一步提高简算意识与能力。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能力。

  6、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结合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体验统计知识的作用,形成统计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7、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8、结合现实事例,初步学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9、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10、学会倾听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学**惯。在形式多样的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具体教学措施:

  1、积极学*大纲,钻研教材,学*教育理论,参加教改实验,探讨教学方法,虚心向老教师学*。积极参加教改实验,探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

  2、重视对学*困难学生的辅导,根据差生的实际难易适中,发动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尽量提高差生成绩。对待优生要严格要求他们,要在他吃饱吃好的情况下拓宽知识面,多掌握知识同时要教育和启发优等生去帮助差生,大家共同学*,共同提高学*成绩。

  3、多创设学*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六、课时安排:

  一、中国的热极

  ——认识正、负数……………………………4课时

  二、校园科技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三、剪纸中的数学

  ——分数加减法(一)……………………12课时

  四、走进军营

  ——方向与位置………………………………7课时

  五、关于污染

  ——分数加减法(二)………………………9课时

  六、爱护眼睛

  ——统计………………………………………6课时

  七、包装盒

  ——长方体和正方体………………………16课时

  八、下跳棋

  ——可能性……………………………………2课时

  数学与生活……………………………………2课时

  回顾整理

  ——总复*……………………………………5课时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阅读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1)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五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使用五年级(下册)教科书。这册教科书里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七个单元,前六个单元教学新知识,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和任务。第七单元是总复*,目的是通过系统整理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进一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可以说将青岛版小学数学的特色发挥并展示得淋漓尽致,主要有以下特点:

  1.淡化生活情境,突出数学情境。

  由“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是该套教材的一大亮点。在情境串的呈现上,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及知识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生活情境逐渐简约。本册教材突出表现为:一是创设有利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如圆、圆柱与圆锥单元,呈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圆形、圆柱、圆锥形状的物品作为情境;二是突出数学信息,淡化生活情境。如百分数单元,在假日旅游的背景下,更多呈现的是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的数学信息,便于直接引入新知探索;三是创设纯数学情境。如百分数单元的相关链结,小数、百分数、分数互化的知识以及第三个信息窗中绿点标示的问题,没有在信息窗中呈现,而是在探索中直接给出。

  2.突出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探索新知”。

  这一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合作探索中进行重墨体现。例如,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教材从现实问题“怎样求冰淇淋盒的容积?”入手,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怎样求圆柱体的体积?”,学生联想已有的知识经验--圆面积的推导方法,猜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操作、验证,总结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计算公式求出圆柱体的'体积,解决冰淇淋盒容积的问题。

  教材的这一基本模式,有利于学生从知识经验和客观现实出发,在研究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理解和应用数学。改变了以往单纯教师讲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又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良好的数学素养。

  3.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

  这一特点体现在对知识的结构编排上,与传统教材相比,立足于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了大胆地改革。例如,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编写,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本册教材编排顺序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样编排,可以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对比学*,使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圆柱、圆锥的理解。又如,传统教材是先学*比例尺,再学*正反比例的知识;而本册教材是先学*正反比例的知识后再学*比例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促进知识的迁移。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初步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数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编写本册教材时,特别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例如: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教材通过圆的面积与圆内接正方形和圆外切正方形面积的比较,既估计了圆面积的大小范围,又渗透了正多边形逼*圆的方法,体现了极限的思想。又如,在探索圆周率和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时,教材渗透了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内在联系,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

  5.总复*的编写思路清晰,形式新颖。

  总复*的编排可以说是青岛版教材的又一大亮点。在教材送审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前几套教材在送审的过程中均因总复**淡而未获通过。本套教材在总复*方面进行了独特的编排,充分体现了青岛版教材的思路与特色,将系统整理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渗透、数学学*方法等进行了充分地展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结构编排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形成系统的网络体系。总复*根据内容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版块,引领学生按知识体系有条理的回顾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重视数学学*策略与方法的总结和提升。传统的总复*内容只包含知识与技能方面,而本教材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回顾整理,同时还注重学*策略与方法的回顾整理。教材设计了“知识与技能”和“策略与方法”两大版块。一方面,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回顾整理;另一方面,对整个小学阶段教材中渗透的转化、数形结合、模型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和提升,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在学*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新型的复*方式,注重教师引领与自我反思相结合。教材在知识与技能中设置了“讨论与交流”、“应用与反思”两个版块。“讨论与交流”版块是提示学生去体会学*知识的价值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如:“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启发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三个性质的内在联系进行回顾整理;“应用与反思”版块则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题目,使学生在具体的应用中自我检测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查漏补缺,进一步丰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4)练*题少而精。传统教材总复*部分的练*题量比较大,机械重复的内容较多。为了避免上述现象,本教材减少了练*题的数量,并精心设计每道练*题,使每道练*题都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突出复*重点,减轻学生的学*负担。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一、班情分析

  本学期执教五(3)、五(5)班。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 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 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但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不勤奋,成绩不高。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氛围。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① 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在练*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② 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③ 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多媒体、教具、学具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 通过实物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法则、知识之间的联系规律和解答方法;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个性作业” 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水*,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五、主要教具、学具

  本册教材除了使用之前教学时用过的一些教具和学具外,还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长方体、正方体等。

  五、教学课时的安排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

  <二>、因数和倍数(7课时)

  因数和倍数…………………………………………………………………2课时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质数和合数…………………………………………………………………2课时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

  整理与复* …………………………………………………………………1课时

  综合与实践:探索图形(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9课时)

  分数的意义 …………………………………………………………………2课时

  真分数和假分数 ……………………………………………………………2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 ……………………………………………………………7课时

  约分 …………………………………………………………………………1课时

  通分 …………………………………………………………………………2课时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课时

  整理与复* …………………………………………………………………1课时

  <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课时

  综合与实践:打电话(1课时)

  <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4课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本学期,我们五年级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以课改新理念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力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课堂学*效率。现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现状分析:

  我们五(7)班多数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在*时学*中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学*基础。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学生,他们对数学学*不是很感兴趣,学*不主动,数学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强,加之对学*马马虎虎的态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贪玩,再加上由于校安的原因,学校实行二部制,老师留的作业他们在家不认真完成,导致成绩不尽人意,还需要加倍的努力。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我将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成绩。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下:

  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学**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整理与练*等栏目与版块。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活动、学*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教学难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旋转。

  五、教学措施及学困生帮扶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采用“先学后教”的学*模式,让学生课前预*教材,理解知识重点,提出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课时安排: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三班共有学生52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很大。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方针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方针,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数学学*现状,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学有所得,落实本册的教学目标。采用各种开放的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以适应新时期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中有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中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整理与练*等栏目与版块。

  四、教材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强化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励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一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依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依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七、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

  八、教学进度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 …………………………………………………… 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 ……………………………………… 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 …………………………………………………… 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粉刷围墙………………………………………………………… 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左右

  4、约分…………………………………………………………… 4课时左右

  5、通分…………………………………………………………… 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 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4课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本班级学生成绩发展不*衡,在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2、学生的学**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有待今后努力。

  3、继续更新观念,努力实践主体教学;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加强业务学*,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4、培优名单:王小山、熊剑、陶金国、宋敏、玉旺、李妹英、李斌

  5、补差名单:玉温化、余波澜、玉光空、玉应罗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6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和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其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及其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吧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第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5,3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旋转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整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7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1)班共66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学*自学认真,字体书写工整,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均85.1分,优分率76%,及格率98.5%。学生知识掌握的较好的地方有:基础知识、概念掌握得较牢固,口算、计算掌握较好。不足之处:部分学生比较粗心,运用知识不够灵活。

  二、主要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了解倒数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在具体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理解并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通过观察、比较,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六单元百分数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2、第四单元长方体(二)

  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通过实例,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理解并会计算中位数、众数,能解释其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通过报刊杂志等媒体中的数据或统计图表获得有效的信息。

  (四)综合应用

  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购物

  三、重、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实验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提供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题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视多种操作活动的安排,关注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3.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全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通过“综合运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5.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学会条理化和系统化。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8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学*态度、班级的学*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基础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及重视。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分数乘法;(2)长方体(一);(3)分数除法;(4)长方体(二);(5)分数混合运算;(6)百分数;(7)统计;(8)总复*。

  2、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13课时

  (2)长方体(一): 15课时

  (3)分数除法: 18课时

  (4)长方体(二): 15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 15课时

  (6)百分数: 17课时

  (7)统计:7课时

  (8)总复*: 4课时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继续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学生学**惯的培养措施

  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拟开展“优秀作业明星评比”、并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2、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学*各种资料,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3、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五、辅导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9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共X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学*不太认真,字体书写比较工整,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均X分,优秀率X%,及格率X%。学生知识掌握的较好的地方有:基础知识、概念掌握得较牢固。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比较粗心,运用知识不够灵活,口算、计算掌握较好。

  二、主要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因数和倍数是在整除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因此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也是对整除概念的进一步巩固。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一些辨析题是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概念。在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惯。

  2、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减法

  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通过观察、比较,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简单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的很多内容和*题都是可以通过操作来完成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

  2、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 统计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通过实例,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理解并会计算中位数、众数,能解释其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通过报刊杂志等媒体中的数据或统计图表获得有效的信息。

  (四) 综合应用

  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购物

  三、重、难点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因数、倍数数的意义,会正确写出已知数的因数和倍数百分数,能进行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实验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提供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题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视多种操作活动的安排,关注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3、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全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通过"综合运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5、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学会条理化和系统化。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学*的主动性远远不够。当然,班上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学生,也有很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 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在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后进生树立学*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态度和*惯,把学**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课堂“数学之星” 的评选,严格要求的同时鼓励学生上进。

  二、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 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 其他教具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六、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4课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

  一、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人,学生的学*态度、班级的学*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态度不端正,导致学*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4、练*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6、后进生转化措施: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四、课时安排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2

  一、主题

  折线统计图

  二、基本问题

  折线统计图在日常生活有哪些应用?它有哪些意义和作用?

  三、单元问题

  1、你了解什么是折线统计图吗?它有哪些特征

  2、如何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

  3、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吗?

  4、你了解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吗?它有哪些作用?"

  四、内容问题

  1、什么是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征?

  3、如何绘制折线统计图?

  4、你会分析折线统计图吗?"

  五、单元概述

  在学*折线统计图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掌握了其特征。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因此教材中选用了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到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掌握它的绘制方法,同时能够通过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六、对我启发最大的活动

  1、课前导入(中国奥运代表团获得金牌的发展历程)

  2、自主分析数据,探究事物发展的'增减变化规律。

  七、我的困惑

  1、如何有效地将课程标准量化的要求具体实施到课堂教学中?

  2、如何提高学生对实际生活中事物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3

  一、分析教材

  本册教材共安排11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子”,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和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三部分式与方程,是第一单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2、“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第二单元的“确定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四次。“数字与信息” 、“球的反弹高度” 、“奇妙的图形密铺”、 “画出美丽的图案”

  二、基本要求

  数与代数

  1、揭示分数的意义,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能及时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中,发展迁移能力。

  3、教学简单图形*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能逐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4、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空间与图形

  认识圆及其特征,知道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统计与概率

  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资料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资料的能力。

  实践与综合应用

  1、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

  2、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初步认识图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

  4、结合圆的认识,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画出美丽的图案。

  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1、学**惯和兴趣:总体说来,良好的学**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四、教学方法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五、教学进度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4

  一、学生情况分析

  501班有学生79人,学生的学*态度、班级的学*风气是比较好的。前任数学老师一直对行为*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态度不端正,导致学*成绩不理想,本班的后进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学*中懒惰思想严重。

  2、不太会抓重点,学*方法不当,不懂得灵活运用,学*成效不高。

  3、学**惯有待改进。

  4、老师采用上课提问、下课辅导、指导监督等方法提高其学*成绩。

  因学*方法不当,成绩不显著的着意教给其学*方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大多数同学需要家长配合。同时用“一帮一”促使其尽快把学*赶上来。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文章可做。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长方体(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统计、总复*。

  2、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8课时

  (2)长方体(一)7课时

  (3)分数除法 10课时

  (4)长方体(二)9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 8课时

  (6)百分数 11课时

  (7)统计 5课时

  (8)总复* 4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研修计划 加强自身学*,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不断学*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继续开展“提问反思”的小课题研究。每天上课前三分钟仍然坚持:提问三分钟。每周坚持完成一次“提问反思集”的作业,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互相学*、相互提升的目的。

  2、学生学**惯的培养措施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拟开展“优秀作业明星评比”、“每月上课之星”评比,并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五、潜能生辅导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其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2、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过程、用公式解决有关圆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惯。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教学

  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和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三部分式与方程,是第一单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第二单元的“确定位置”。对*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主要教学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这是学生学*本单元内容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第三学段学*“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

  “整理与复*”最后1个单元安排。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四次。“数字与信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学*,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中不同球的反弹高度是否相同。“奇妙的图形密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初步认识图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画出美丽的图案”则结合圆

  的认识,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画出美丽的图案。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

  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学*方式:

  (1)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2)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五年级(2)班数学,本班共有学生52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八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在“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

  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解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道理, 准确计算,引导梳理适合学生自主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五、学*方式:

  1、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六、教学改革设想:

  (1)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2)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会学生掌握学*方法。

  (3)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七、各单元课时安排:

  1、小数乘法:···········10课时

  2、位置:···········3课时

  3、小数除法:··········11课时

  4、可能性: ··········4课时

  5、简易方程:··········16课时

  6、多边形的面积:·········18课时

  7、数学广角:···········3课时

  8、总复*: ···········4课时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三峡工程(一)------小数乘法;三峡工程(二)小数除法;珍稀动物------简易方程;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2)空间与图形:图案美------对称、*移与旋转;水产养殖场------多边形

  面积。

  (3)统计与概率: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统计。

  (4)实践与综合应用:聪明的测量员;关注我们的活动空间。

  二、教材分析

  1、小数乘除法之间掺上了对称、*行与旋转的内容。在以往的小数乘法教

  学中,小数点位臵的错误一直是课堂上屡见不鲜的问题,而乘法在没有完全熟练的情况下接着学除法,更给一些学生带来困难,以至于两个单元结束,一部分学生感到特别吃力。而青岛版将乘除法分散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小数乘法进行消化吸收,也避免了长时间学*计算带来的枯燥,这样会更利于孩子接受。

  2、教材将因数与倍数从人教版五(下)调到五(上),这无疑是把难点分散

  开来,减轻了五(下)的负担。

  3、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原来解方程的局限性,而青版教材则在

  方程的学*中,引进了等式的性质,这是多少年来小学教师和学生一直盼望的事。

  4、教材还注重了细节的改动,体现了教材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例如:将能

  被2、5、3整除的数特征改为2、3、5倍数的特征,意思没变却更加明了,减轻了学生理解上的负担,和因数、倍数吻合起来,使教材更加人性化。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6、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 教学措施:

  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品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例题、练*题的设计,力求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思品教育因素,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通过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仔细的良好学*态度,以及题后验算的良好*惯。

  2、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小数乘除法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关键是理解意义、掌握方法。重点要让学生知道积的小数点的位臵是根据积德变化规律来确定的。

  (2)重视基础,要求适度。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要求“比较熟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达到“正确”。同时对口算的训练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运用规律,合理计算。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的计算同样适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观察题中的数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4)验算检查,养成*惯。小数的乘除法计算可以进行相互验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要进行“步步为营”或者“一步三回头”式的检查,重要的是使检查和验算成为学生的*惯,通过检查和验算,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塌实的学*态度和作风,让学生终生受益。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因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五、班级情况

  本学期教五年级,有两个*行班级,总计68人。总体上说比较爱学、会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

  且能灵活地运用,特别是朱城志,周忠豪等同学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数学基础知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的方法。但是,学生的组织纪律较差,班集体没有形成一定的凝聚力,不能为数学教学创造有利的内部环境和良好的'学*氛围。学生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成绩不理想,如李小静等同学成绩太偏低,比较粗心,马虎,而且学*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

  总的来说,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利因素居多,不利因素也不少,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灵活、正确地利用各种因素,变不利为有利。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生行为的指引者。学生学*成绩的优劣、学*能力的高低、品质的好坏,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教育、正面的诱导、不断的培养。我一定要全面去了解每一位学生,深入细致地开展教学工作,多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圆满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研修计划:加强自身学*,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不断学*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2、学生学**惯的培养措施: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拟开展“优秀作业明星评比”、“每月上课之星”评比,并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七、潜能生辅导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针,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班是我新接手的一个班,共有学生24人。本班学生基础并不是很差,只是班内个别同学比较懒惰,不愿意或者不想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部分学生比较粗心,不知道如何细心的把每一道数学题用最好的方法去解决。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注意发现学生的种种*惯,根据学生的*惯来创设一些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知识,也要学会学*方法,更要养成各种优良的*惯。尤其要注意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本期教学目标和总要求:

  1、让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认识倍数和因数,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质数、合数。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知道公倍数和公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学生能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让学生知道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形式,并能根据所给定的条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程度;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四、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从四个方面编排:

  1、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第三单元“分数”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2、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3、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4、综合应用的内容整合,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内容分散编排。

  五、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3、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强化练*,减少在做题当中不必要的失误

  六、附: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所用课时

  1——2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12

  5——7 第三单元:分数 19

  8——9 第四单元:分数减法 9

  10 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7

  11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7

  12 总复* 7

  13——15 复*迎考 16

  16 检测评价11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似值,掌握求*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在学生对整数有一定的认识、会计算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学*的主要内容有: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这些知识的学*是以后学*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3.第五单元“分数”。

  在学*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进行再认识,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轴对称和*移。对称、*移与旋转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上册、下册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或垂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本单元学*的主要内容有:*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及相应面积的计算。

  3.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了*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

  (三)统计与概率第七单元“可能性的大小”。本单元学*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了游戏公*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运用分数来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似值,掌握求*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知识的活动。认识自然数,倍数与因数、质数与合数。经历探索2、3、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2、5、3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3.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有几条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移或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等变换方式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在探索图形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假、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大小比较。能在1—100自然数内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体会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方法,认识*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经历探索*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同时在探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中,获得数学探索经验。

  6.在探索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其面积,解决实际问题,能估计一些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7.能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按指定的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8.鼓励学生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思路与方法:

  1.给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的学*素材,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合理安排,扎实进行数学活动。关注学生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

  3.搭建探索数学问题的*台,鼓励学生探索和交流。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氛围。

  5.开展富有特色的专题活动,提高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数学的学*兴趣和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1.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2.关注学生学*过程,重视学*结果。

  3.多角度了解学生学*状况与学生的学*特点。

  主要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数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探索和构建自己的数学意义,让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彼此的想法,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学生课堂倾听能力和独立作业等良好学**惯的培养。

  6、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提供可以促进不同学生共同进步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易方程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取探究学*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掌握三角形、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关系,渗透*移、旋转、转化的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数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的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的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究的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小数乘、除法

  2、简易方程

  3、多边形面积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己探索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似值。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象会不一样。

  3、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数的应用题。

  4、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使他们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尝试,实践推导出*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较熟练、灵活的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它的面积。

  5、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可能性”大小之分,并能正确的找出可能性的大小。

  6、了解什么叫“中位数”,并会找出“中位数”,会区分“*均数”和“中位数”。

  7、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知道编码的组成,体会编码的实用性,并会自己设计简单的编码。

  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主要措施

  措施:

  1、教师要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

  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提高教与学效益。

  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作业总

  量不超过规定时间。

  3、对学生的学*态度、学*方法和学*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

  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结论”的教学转

  变为“重过程”的教学,重视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一起摆一摆、拼一拼、

  议一议,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取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

  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7、练*安排、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优中差生都有所体现

  和指导。

  8、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时多关心、多鼓

  励,上课时多注意,下课督促他们完成有关作业,适当降低作业数量和难度,为他们提供愉悦的学*环境。

  教研专题:

  启发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 位置 小数除法 可能性 课时数 9 2 11 3 时间第1-3周第4周第5-8周第9周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18第10-16周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9第17-19周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4第20-21周 第八单元总复*4第22-24周

  六.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6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共X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学*不太认真,字体书写比较工整,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均X分,优秀率X%,及格率X%。学生知识掌握的较好的地方有:基础知识、概念掌握得较牢固。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比较粗心,运用知识不够灵活,口算、计算掌握较好。

  二、主要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因数和倍数是在整除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因此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也是对整除概念的进一步巩固。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一些辨析题是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概念。在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惯。

  2、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减法

  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通过观察、比较,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简单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的很多内容和*题都是可以通过操作来完成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

  2、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 统计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通过实例,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理解并会计算中位数、众数,能解释其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通过报刊杂志等媒体中的数据或统计图表获得有效的信息。

  (四) 综合应用

  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购物

  三、重、难点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因数、倍数数的意义,会正确写出已知数的因数和倍数百分数,能进行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实验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提供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题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视多种操作活动的安排,关注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3、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全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通过"综合运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5、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学会条理化和系统化。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班共有学生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整理与练*等栏目与版块。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活动、学*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8

  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设想

  1.加强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1)内容的呈现、展开更贴*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了探索性,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用字母表示数的教材编排,从学生熟悉的`探索规律入手,由符号表示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教学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一个量时,增加了开放性和探索性。

  (2)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生动直观地呈现解方程的原理。长期以来,在小学阶段教学简易方程,方程变形的主要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因而易于理解,但是却不易与中学的教学衔接,到了中学还需要重新学*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解方程。现在,根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而且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

  将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学解方程时,例题的内容都是由实际问题引入方程,在现实背景下求解方程并检验。这样处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解方程的过程也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观察物体”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让学生通过观察几何形体,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不能一次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物体及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同时,练*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表象,结合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从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则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了面积的概念,会计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形成有关多边形面积的系统知识。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得到较多的有关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

  首先,每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

  其次,按照知识学*的先后顺序,逐步提高探索的难度和要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就直接让学生试着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时,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第三,研究每一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均没有给出推导的过程,以便于学生从多种途径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从而给教师和学生都留以较大的创造空间。

  3.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惯。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注意选取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事例作为素材,让学生感受、体会所学知识的含义,为深刻的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可能性的教学,教材设计了学生经常进行的各种游戏——足球比赛、跳棋、击鼓传花、跳房子,等等。通过操作、实验、研讨,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中蕴涵的数学问题,讨论其游戏规则的公*性,从而丰富对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的体验,形成对这一抽象概念的正确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思维*惯。

  例如,中位数的教学也是安排了“掷沙包比赛”的内容,让学生在主动的、有趣的收集、分析、描述数据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和作用。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学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综合运用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教学时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欲望。

  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大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讨论交流、设计方案,自己探索数字具体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课时安排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 小数乘法(8课时)

  二、小数除法(11课时)

  三、观察物体(3课时)

  四、简易方程(16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3课时左右

  2、解简易方程…………………………………………………………………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量一量找规律……………………………………………………………1课时

  五、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

  六、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

  铺一铺1课时

  七、数学广角(3课时)

  ———————————————————————————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第1周(9。3——9。9)小数乘法(4课时)

  第2周(9。10——9。16)小数乘法(4课时)机动(1课时)

  第3周(9。17——9。23)小数除法(5课时)

  第4周(9。24——9。30)小数除法(5课时)

  第5周国庆放假

  第6周(10。8——10。14)小数除法(3课时)

  机动(2课时)

  第7周(10。15——10。21)观察物体(3课时)

  机动(2课时)

  第8周(10。22——10。28)1、用字母表示数4课时

  2、解简易方程 1课时

  第9周(10。29——11。4)解简易方程 5课时

  第10周(11。5——11。11)解简易方程 5课时

  第11周(11。12——11。18)解简易方程 1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量一量,找规律 1课时

  机动(2课时)

  第12周(11。19——11。25)多边形的面积(5课时)

  第13周(11。26——12。2)多边形的面积(5课时)

  第14周(12。3——12。9)多边形的面积(2课时)

  机动(2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1课时)

  第15周(12。10——12。16)统计与可能性(3课时)

  铺一铺1课时

  机动1课时

  第16周(12。17——12。23)数学广角(3课时)

  机动1课时

  第1719周(12。24——01。05)总复*(4课时)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9

  一、基本情况。

  数学教研组由4名教学教师组成。教研组工作有一定特色,现在教研教学工作力度有所加强,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新课程教学已进入更深阶段,数学教学质量有一定提高。

  二、指导思想。

  学*《数学课程标准》,更新观念,确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推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推进课堂教学素质化,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三、目标任务。

  1、提高老师们的教研意识,初步明白生成活动与预设活动的关系。

  2、增强老师们理论知识学*意识,提高自身知识水*,优化原有知识结构。

  3、狠抓创新教育,积极开展教学竞赛活动,切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开展业务学*活动,在全组形成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教育之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

  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对一些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分析”,要养成“课后反思”的*惯,在反思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后段试验积累有价值的'素材。

  四、实施途径。

  1、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老师们参加理论学*。

  2、计划与随机相结合,组织老师们公开教研活动,认真做好活动前的说课、活动中的听课、活动后的评课工作。

  3、协助教导处不定时深入课堂检查“常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尤其是备课质量、作业批发和辅导学生的情况检查。

  4、加强教研时间,组织老师们进行日常心得交流。

  5、指导老师们将教育笔记与新课程探索轰动结合起来写,并与期末进行成功经验交流。

  五、活动安排。

  1、拟定数学教学计划

  2、拟定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3、组织学*教育理论

  4、进行集体备课

  5、樊景丽老师的《轴对称图形》教研课

  6、进行说课与评课

  7、组织观看优秀教师观摩课的录像

  8、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

  9、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心得交流

  10、撰写教研组工作总结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0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班的数学教学任务。由于休息了一个学期,上学期的教学内容没有深入接触,因此本学期我计划将上册的教材也总的学*一次,在此同时统领本册整套教材。通过总学*,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等进一步的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具体做法如下:

  1、学*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时,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小数乘除法的意义与整数乘除法的意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然后着重学*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按照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运算。注意出现一些判断题,检查学生对所学概念、法则理解得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2、学*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中括号和小括号的使用,然后着重通过具体题目进行练*。注意提醒学生认真审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计算时要认真细致,保证每步正确,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要注意随时使用简便方法。

  3、学*多边形面积时,不要只背公式和计算*题,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公式是怎样得来的。才能使学生正确无误的`记住和应用这些公式。

  4、学*简易方程时,要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以及一些特殊的写法。

  5、学*应用题时要注意通过具体的题目,既能按照一般的分析思路进行解答,又能根据题里已知条件间的特殊数量关系选用简便方法解答。有些题还可以通过改条件、改问题再让学生解答,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6、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学*

  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方法进行学*。看,看课文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词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册上的有关练*,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

  7、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

  针对逐单元学*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到巩固学*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8、做综合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

  用做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学*。

  总之,围绕使学生乐学,在学*中有所收获为目的,及时反思,及时改变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做到更高效。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整体内容分布:(一)数与代数1、因数与倍数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变换2、长方体和正方体(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找次品(五)综合应用1、粉刷围墙 2、打电话

  二、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90人,这些学生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学优生和学困生均占较大比例,而学困生的转化是一大难题。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学生学**惯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数学学*的方法与能力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一单元: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3、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单元: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单元: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四单元: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五单元: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六单元: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七单元: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发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学具:

  1、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2、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五、课时安排(共计60课时):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 ……………………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粉刷围墙 …………………………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左右

  4、约分 ……………………………4课时左右

  5、通分 ……………………………4课时左右

  6、5、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 ……………………………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4课时)

  六、教学措施

  1、加强自身学*,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不断学*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40分钟,让课堂事半功倍。

  2、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开展“优秀作业本评比”、“数学学*周记”评比等活动,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4、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5、指导学生写数学学*周记并给以激励性评语,依据学生周记写教师教学周记。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本班共有学生46人,部分的学生学*态度端正,学**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指导学生预*,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课时数

  1

  9/1~9/2

  开学报名、检查假期作业

  2

  9/3~9/7

  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

  4

  3

  9/10~9/14

  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及其应用,整理与复*

  5

  4

  9/17~9/21

  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

  5

  5

  9/24~9/28

  求小数的*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4

  6

  10/1~10/7

  庆国庆

  7

  10/8~10/12

  解决问题、 整理复*

  5

  8

  10/15~10/19

  观察物体,用字母表示运算规律和计算公式

  5

  9

  10/22~10/ 26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

  5

  10

  10/29~11/2

  解方程、列方程解应题

  5

  11

  11/5~11/9

  ,期中考试

  4

  12

  11/12~11/16

  稍复杂的方程、整理复*、量一量、找规律

  5

  13

  11/19~11/23

  *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

  5

  14

  11/26~11/30

  梯形面积、组合图形面积

  5

  15

  12/3~12/7

  整理与复*、机动

  5

  16

  12/10~12/14

  统计与可能性

  4

  17

  12/17~12/21

  铺一铺、数学广角

  4

  18

  12/24~12/28

  总复*

  5

  19

  12/31~1/4

  总复*、期末考试

  5

  20

  1/7~1/11

  期末结束工作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3

  一.学生学*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教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数学成绩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基础不扎实甚至偏差,学**惯没有培养起来;学*主动性欠缺,方法单一,疏于动脑;计算不准确,综合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较为薄弱,在实际应用中对数量关系找得不准确,理解不到位,前后知识的联系不够紧密;对于知识规律性的探索和应用上欠灵活,掌握得不够牢固,成绩很不理想。

  通过半个学期的教学,两个班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进,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高;在第一单元的考试很不理想的情况下,两个班的学生能积极的端正学*态度,绝大部分学生参加了学校的补差辅导班,在一边学*新知识一边复*旧知识的基础上,第二单元的检测有了较大的进步;不少后进生开始学数学、爱数学,学*的兴趣大为增强,良好的`学**惯逐渐形成培养起来。

  本单元的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较为紧密,在以往教学中,已逐渐让学生认识和体会方程的意义和解法,如利用课本35页第12题、46页第九题、53页19题等题目的练*。在教学第四单元前,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促进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加强对解简易方程的计算,举行了一次口算能力的前测,在40道检测题中,有2人全对,占总人数的2%;有22人对35题以上,占总人数的25%;两个班的总*均分为26.8分。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惯了用算术法思考,总想着用条件求问题,未能淡化条件,建立与问题相关的最明显的相等关系;因此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中,要加强分析等量关系的训练,结合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建立代数意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与等式,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别,会解简易方程.

  3.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能根据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选择用方程法或算术法来解应用题。

  三、单元学*内容的前后联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字母表示数或常见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并检验。

  3.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1.根据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的含义.

  2.理解并掌握解含有二、三步运算的简易方程的方法与原理。

  3.掌握根据题意找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并能正确列出方程解应用题。

  五、单元评价要点

  1.能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2.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并检验。

  4.能准确地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应用题.

  5.能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

  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略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18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成绩。

  4、多创设学*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6、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六、课时安排

  7、 小数乘法 —(3课时)

  8、 总复*数学广角;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则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了面积的概念,会计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形成有关多边形面积的系统知识。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得到较多的有关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

  1.首先,每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

  2.其次,按照知识学*的先后顺序,逐步提高探索的难度和要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就直接让学生试着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时,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第三,研究每一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均没有给出推导的过程,以便于学生从多种途径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从而给教师和学生都留以较大的创造空间。

  3.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惯。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注意选取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事例作为素材,让学生感受、体会所学知识的含义,为深刻的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可能性的教学,教材设计了学生经常进行的各种游戏足球比赛、跳棋、击鼓传花、跳房子,等等。通过操作、实验、研讨,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中蕴涵的数学问题,讨论其游戏规则的公*性,从而丰富对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的体验,形成对这一抽象概念的正确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思维*惯。

  例如,中位数的教学也是安排了的内容,让学生在主动的、有趣的收集、分析、描述数据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和作用。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学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单元以及数学综合运用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教学时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欲望。

  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大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讨论交流、设计方案,自己探索数字具体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课时安排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 小数乘法(8课时)

  二、小数除法(11课时)

  三、观察物体(3课时)

  四、简易方程(16课时) 1、用字母表示……………1课时

  五、多边形的面积 (9课时)

  六、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铺一铺1课时

  七、数学广角(3课时)

  八、总复*(4课时)学期课题研究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飞翔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得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础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学*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是本单元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符号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学*简易方程,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二是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三是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教学进度

  简易方程

  16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

  3课时

  2、解简易方程

  12课时整理与复*

  1课时量一量

  找规律

  1课时

  1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题思路往往直截了当,降低了思维难度,它让学生从一个简单的思路——找等量关系来解题。所以说,这个单元的知识如何教好,从而让学生学好是非常重要的。

  一、用字母表示数要注意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代数初步知识的起步。在算术里,人们只对一些具体的、个别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后,就可以表达、研究具有更普遍意义的数量关系。可以说,学*代数就是从学*用字母表示数开始的。

  对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而在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在进行用方程解题时格式非常重要,因此往往老师们教学时都会特别强调格式。可是从学生的后续学*来看,我慢慢发现,其实在教学这一部分知识时,老师要注重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也就是说要加强对学生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写代数式的训练。因为这是列方程的基础。所以,在这里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强调并反复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让学生明白以往学*的所有数量关系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中都能用到。

  二、注重方程的意义的教学。

  方程是什么,教材中是这样说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其实,这只是从方程的表现形式来给方程下定义。也就是说,从表象上来说,如果一个式子是一个等式,并且含有未知数,我们就说这个式子是方程。但是,从数学的本质上来说,方程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熟练地列方程解决问题,那么,在你列方程解决问题时,你每次抓住的核心是什么呢?是等量关系。所以,方程最本质的教学意义应是同一个量(或相等的量)用不同的形式去表达。但很多时候,老师们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往往只研究了方程的表面形式,也就是书上所说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2方程,所以,老师们一般都是从等式入手,让学生在认识等式的基础上引入未知数,然后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样一节课教下来,学生除了会判断一个关系式是不是方程,还知道了什么呢?这样的学*对于后面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真的有帮助吗?

  三、解方程的教学时不要被以前的教材编排所影响。

  新教材对于解方程的安排是变动非常大的。以前我们是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一开始时,还不和学生说解方程,叫求未知数X。而现在的教材编排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当然,在教材上并没有归纳出等式的性质,毕竟,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只要让学生明白,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和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等式的性质。从学生的学*上来看,我觉得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法的,特别是比较简单的方程,学生只要明白了要把谁抵消,怎么抵消,基本上问题不大。总的来说,我觉得简易方程这个单元,只要让学生有很好地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的基础,再加上对方程的本质意义有清晰的理解,知道怎样解方程,其他的应该都不是问题,上面的这些都是为列方程解决问题打基础。基础打好了,后面的问题就都能能迎刃而解了。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3)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21人,学生的学*态度、班级的学*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态度不端正,导致学*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文章可做。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分数乘法;(2)长方体(一);(3)分数除法;(4)长方体(二);(5)分数混合运算;(6)百分数;(7)统计;(8)总复*。

  2、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现有学生54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自主性和学*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下:

  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学**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整理与练*等栏目与版块。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和技能: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解决问题和方法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堂、当天的学*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活动、学*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⑤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教学难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旋转。

  四、学生情况分析

  五(1)班本学期共有26位学生。本学期刚接手本班级,通过查看上学期成绩表,发现本班数学全镇第七。学生方面,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如计算方面,好多学生整数乘除就没有学好,计算错误率高,以至全班*均分不高,优生不多,差生不少。学生的作业*惯不好,上学期开学初有10来位学生作业经常没有按时做,到期末还有几位*惯不好,要班主任齐抓共管,按时完成还成问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利用中午时间,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同时辅导好优生,使本班更多学生争取考到90分以上。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多利用多媒体**台,创设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学*的教学情境。

  (2)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3)要求学生能预*教材,上课能更好接受新知。

  (4)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组织好一对一帮教学*,抓好后百分之二十学生的学*。

  (5)加强课堂练*时间,及时反馈学生的学*掌握情况。

  (6)加强单元检测,及时让学生及教师自己反馈教学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7)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8)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9)加强自身学*,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40分钟,让课堂事半功倍。

  (10)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利用学校星卡激励制度,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开展"优秀作业本评比"、"每周学*表现良好学生"评比等活动,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六、教学课时安排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1、轴对称…………………………………………………………………1课时

  2、旋转……………………………………………………………………1课时

  3、欣赏设计 ………………………………………………………………1课时

  4、设计镶嵌图案…………………………………………………………1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 ………………………………………………………… 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 …………………………………………… 3课时

  3、质数和合数 ………………………………………………………… 1课时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粉刷围墙……………………………………………………………… 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4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

  4、约分…………………………………………………………………… 4课时

  5、通分…………………………………………………………………… 4课时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 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 4课时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观念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空间观念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以“空间与图形”知识为载体,研究和探索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策略,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提供现实性学*情景,构建生活化课堂,感受空间观念

  丰富的情景所承载的是生活中鲜活的问题,学生喜欢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开放小课堂,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几何的大课堂,为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1、捕捉生活素材

  《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可供数学学*的素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有效地利用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来补充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以便更好地组织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2、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到学*数学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真实的生活背景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增加直接经验,启迪思维火花,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采撷生活实例

  生活实例是知识的源头活水,生活原形与课本知识之间需要通过一件件实例进行联结与沟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搜集很多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在学生生活和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让教学合情合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学《认识*面图形》一课时,在由“体”引出“面”以后,在学生初步建立了*面图形的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可以问学生:“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图形的?”学生就能说出,**的面是长方形,粉笔盒前边的面是正方形,硬币的正反面都是圆形等等。

  4、激活生活经验

  基于经验的学*是课堂教学生活化最显着的特征,生活经验是学生感知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缩短文本感知与学生个体认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规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回归生活实践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学*的意义所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有效地实现数学和生活的沟通,注重引导学生将*得的“空间与图形”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回归于生活实践,并进行印证、运用与发展。

  二、突出探究性学*活动,亲历“做数学”过程,形成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空间与图形”内容时,大量使用了“探索……性质”这样的句型,这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过程性”目标,而这些过程性目标要通过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来认识和掌握图形性质,积累几何经验,加强几何建模,形成空间观念。

  1、提供“做”的空间

  有句话说,看见的容易忘,听来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好。要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就要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甚至不惜多用时间让学生感受数学家研究和探索的过程。

  2、指导“做”的方法

  教给学生学*方法正是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在“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中,尤其是要重视教给学生“做”的方法,否则,“做”就只能是一种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做数学”的方法,诸如 “画数学”、“演数学”、“量数学”“剪数学”“找数学”、“拼数学”等等,都不失为“做数学”的好方法。在老师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学生在“做数学”方面都能有所收获,甚至课间同学们还在“做”着有趣的数学。

  3、享受“做”的喜悦

  数学美客观存在。较之艺术美而言,数学美是一种至上的、崇高的理性美。而“空间与图形”知识就更显示了数学学科的一种独到的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是关注让学生从中享受到“做数学”的乐趣,体验到“做数学”的成功喜悦。

  三、倡导实效性学*方式,注重想象力培养,发展空间观念

  学*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要注重数学学*活动的情境设置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通过想象,形成表象,进而发展空间观念。

  1、有效组织学*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扎实进行动手操作

  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通常都要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学*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知识和体验。我们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注重操作的可行性和扎实性,使操作不流于形式。具体做法是:制定明确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时机,留有适当的空间,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指导。

  3、适时进行空间想象

  毋庸置疑,空间想象力是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而想象往往是和观察、实验、描绘等活动结合起来的,而且几何学*中的想象必须是有依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绘制和比较等方法,适时进行空间想象,从而丰富表象,意义建构,发展空间观念。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共有学生4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本学期重点抓好后20%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

  1、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5、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活动、学*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重、难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学生能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4)注意学生动手操作, 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统计等内容里适当地让学生作一些初步的社会调查汇报 展示实践结果。(尝试教学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其他学科相结合, 突破学科界限,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几个“训练”

  (5)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防止死记硬背, 尽量使学生自己探索、领悟得出规律,然后进行强化规律。

  (6)变式题的训练: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 加强变式题的练*,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7)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6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内容,是在学*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是它的综合应用,紧贴于生活,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和作用。

  二、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的快乐。

  教学难点:

  设计测量方案

  教具准备:

  透明容器、不规形状的石头、大豆、乒乓球等。

  三、学情分析

  五(1)班学生他们学*认真、踏实、自觉,基础一般,好学上进,而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基础差、底子薄、生源杂,学*比较被动。对数学毫无兴趣,还有部分学生年龄小,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容易分散注意力、自控能力差等。所以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采用比较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法分析

  我先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创设情境,开启他们的智慧。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等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独立寻找不同方法和途径,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即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趣和测量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两个着眼点。让学生从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一下子过渡到不规则的图形中,思维跨度大,具有挑战性。怎样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知,我采取以下四个环节结束本课的教学任务:

  1、创设情境,开启智慧。

  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跟语文老师学过《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但瓶里的水不够高,乌鸦一颗一颗的往瓶子里装石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教师提问:a、乌鸦喝到水了吗? b、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解析这一现象? c、乌鸦往瓶子里装的小石子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来帮助乌鸦算一算好吗?把学生带入了动物的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乌鸦叼来的小石子即不像长方体,又不像正方体。不能直接用公式求出体积怎么办呢? 产生智慧的火花。

  2、交流探究,分享智慧。

  首先,是让学生去猜猜石块的体积?开发学生的思维,但,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求出石块的体积呢?小组合作,制定出一种可行的测量方案。 其次,分组汇报 (请同学们对各小组的汇报(试验步骤)充分发表意见,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的建议。),其他组员有没有补充。

  3、通过课件演示学生有可能提到的方案:

  方案一: A、找一个长方体容器,里面放有一定的水,请学生观察并记录此时水的高度。 B、放入石块,再次请学生量出水面的高度。升高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可以怎样算? a、计算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乘以高计算出升高的水的体积。 b、分别计算放入石块前后总体之差。 质疑:为什么升高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呢?(石块占有一定的体积,所以水面会升高)。 教师板书:上升的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方案二: 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到入长方体的容器中算出体积。质疑:为什么会有水溢出来?(石块占有一定的体积,所以水会溢出来)

  教师板书:溢出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方案三:(1)将石块放入没水的容器中。(2)往容器中加水,淹没整块石头。(3)将石块取出。教师板书:下降的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方案四:(1)将石块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2)容器中的水位在升高的同时又溢出。

  教师板书:上升的水的体积+溢出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4、学生分组实验,测量并计算石子的体积。

  三、巩固拓展,展示智慧

  a、拳王争霸。

  b、说说如何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一个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呢?

  c、课后阅读 如阿基米德、曹冲称象、捞铁牛等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提升智慧。

  在实践与操索过程中,偿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验问题。

  本节课是对已学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理解了,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然后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7

  五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使用五年级(下册)教科书。这册教科书里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七个单元,前六个单元教学新知识,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和任务。第七单元是总复*,目的是通过系统整理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进一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可以说将青岛版小学数学的特色发挥并展示得淋漓尽致,主要有以下特点:

  1.淡化生活情境,突出数学情境。

  由“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是该套教材的一大亮点。在情境串的呈现上,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及知识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生活情境逐渐简约。本册教材突出表现为:一是创设有利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如圆、圆柱与圆锥单元,呈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圆形、圆柱、圆锥形状的物品作为情境;二是突出数学信息,淡化生活情境。如百分数单元,在假日旅游的背景下,更多呈现的是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的数学信息,便于直接引入新知探索;三是创设纯数学情境。如百分数单元的相关链结,小数、百分数、分数互化的知识以及第三个信息窗中绿点标示的问题,没有在信息窗中呈现,而是在探索中直接给出。

  2.突出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探索新知”。

  这一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合作探索中进行重墨体现。例如,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教材从现实问题“怎样求冰淇淋盒的容积?”入手,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怎样求圆柱体的体积?”,学生联想已有的知识经验--圆面积的推导方法,猜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操作、验证,总结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计算公式求出圆柱体的体积,解决冰淇淋盒容积的问题。

  教材的这一基本模式,有利于学生从知识经验和客观现实出发,在研究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理解和应用数学。改变了以往单纯教师讲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又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良好的数学素养。

  3.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

  这一特点体现在对知识的结构编排上,与传统教材相比,立足于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了大胆地改革。例如,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编写,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本册教材编排顺序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样编排,可以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对比学*,使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圆柱、圆锥的理解。又如,传统教材是先学*比例尺,再学*正反比例的知识;而本册教材是先学*正反比例的知识后再学*比例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促进知识的迁移。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初步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数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编写本册教材时,特别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例如: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教材通过圆的面积与圆内接正方形和圆外切正方形面积的比较,既估计了圆面积的`大小范围,又渗透了正多边形逼*圆的方法,体现了极限的思想。又如,在探索圆周率和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时,教材渗透了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内在联系,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

  5.总复*的编写思路清晰,形式新颖。

  总复*的编排可以说是青岛版教材的又一大亮点。在教材送审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前几套教材在送审的过程中均因总复**淡而未获通过。本套教材在总复*方面进行了独特的编排,充分体现了青岛版教材的思路与特色,将系统整理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渗透、数学学*方法等进行了充分地展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结构编排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形成系统的网络体系。总复*根据内容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版块,引领学生按知识体系有条理的回顾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重视数学学*策略与方法的总结和提升。传统的总复*内容只包含知识与技能方面,而本教材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回顾整理,同时还注重学*策略与方法的回顾整理。教材设计了“知识与技能”和“策略与方法”两大版块。一方面,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回顾整理;另一方面,对整个小学阶段教材中渗透的转化、数形结合、模型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和提升,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在学*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新型的复*方式,注重教师引领与自我反思相结合。教材在知识与技能中设置了“讨论与交流”、“应用与反思”两个版块。“讨论与交流”版块是提示学生去体会学*知识的价值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如:“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启发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三个性质的内在联系进行回顾整理;“应用与反思”版块则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题目,使学生在具体的应用中自我检测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查漏补缺,进一步丰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4)练*题少而精。传统教材总复*部分的练*题量比较大,机械重复的内容较多。为了避免上述现象,本教材减少了练*题的数量,并精心设计每道练*题,使每道练*题都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突出复*重点,减轻学生的学*负担。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8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四、学情分析

  本班的个别学生思维活跃,常有独到的见解,语言表达比较清晰。有极个别的学生自觉性太差,完不成作业,上课没养成倾听得*惯。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这一学期应继续加强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和个别后进生的转化。

  五、教学措施

  1、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9

  一、主题

  折线统计图

  二、基本问题

  折线统计图在日常生活有哪些应用?它有哪些意义和作用?

  三、单元问题

  1、你了解什么是折线统计图吗?它有哪些特征

  2、如何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

  3、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吗?

  4、你了解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吗?它有哪些作用?"

  四、内容问题

  1、什么是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征?

  3、如何绘制折线统计图?

  4、你会分析折线统计图吗?"

  五、单元概述

  在学*折线统计图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掌握了其特征。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因此教材中选用了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到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掌握它的绘制方法,同时能够通过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六、对我启发最大的活动

  1、课前导入(中国奥运代表团获得金牌的发展历程)

  2、自主分析数据,探究事物发展的增减变化规律。

  七、我的困惑

  1、如何有效地将课程标准量化的要求具体实施到课堂教学中?

  2、如何提高学生对实际生活中事物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学*的主动性远远不够。当然,班上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学生,也有很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 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在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后进生树立学*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态度和*惯,把学**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课堂“数学之星” 的评选,严格要求的同时鼓励学生上进。

  二、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 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 其他教具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六、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4课时)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班共有学生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整理与练*等栏目与版块。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活动、学*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0 人,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学**惯已有大的转变,特别是上课认真听讲的*惯已比以前好多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的*惯也有很大地改观,但是,大部分同学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不积极思考,被动学*,学*自觉性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二、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 13课时

  (2)长方体(一) 15课时

  (3)分数除法: 18课时

  (4)长方体(二): 15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 15课时

  (6)百分数: 17课时

  (7)统计: 5课时

  (8)总复*: 4课时

  三、教材分析:

  1、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教学难点: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

  (4)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四、教学措施:

  通过一学期的相处,发现学生的学**惯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成绩不理想,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后进生面广。针对出现的问题,本学期我重点抓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构建积极上进、团结协助的高效课堂氛围。

  第二、在本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并进一步加强学*方法的渗透与指导,对学困生实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促使其自觉学*。在书写上进一步提高要求,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培养其责任感。

  第三,学生根据上学期成绩建立目标,进行谈话,让每个学生都给自己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

  第四,对本学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及时进行过关测试,掌握学生学*情况,及时进行补差补漏。

  第五、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

  第六、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学*各种资料,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五、教学进度表:

  时 间 内 容 课时数

  2.26至 3.9 分数乘法 13

  3.10至4.13 长方体(一) 15

  4.14至4.26 分数除法 18

  4.27至5.15 长方体(二) 15

  5.16至6.5 分数的混合运算 15

  6.6至6.26 百分数的认识 17

  6.27至7.3 统计 5

  7.4 复*期末检测 5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3

  我对于我上个学期的成绩感到非常的惭愧,因为我在部主任面前打了包票,说自己上个学期一定可以让我所教的班级,数学*均分达到85分,结果评价分仅仅只有74分啊,这让我非常的难以有脸去见部主任,但是我不会气馁,我相信以我的工作能力,我是可以做的,只不过这个定下的目标这个学期实现而已,为了保证我这个学期一定能让学生们达到*均分85分,我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所带的这个班是仅次于实验班的班级,每次的班级整体成绩都是如此,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就是数学两个班相差最大,这肯定是有我的原因,虽然说我们学校五年级有四个班,我能稳居第二的位置已经是很不错了,但是谁都有一颗好胜的心,我也想证明自己的教学能力的。这个班的学*能力并不差,就是自觉性太差了,就好像是你必须站在他们身后督促他们学*,他们才会认真学*一样。我把90到100分的划分为“优等”,然后70到90的学生划分为“良好”,60到70分划分为“危险”,0到60分一律作为差生对待。这样算下来比例就是2:5:2:1。这么一划分,我对班上的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二、制定改善计划

  首先我要从源头发出,我要激发出他们自主学*的心,我非常的明白,一个学生是自己想学*,还是老师逼着学*,这二者的学*效率相比起来差距太大了。我清楚大家都想当班长,因为班长被我赋予的权利还是很可观的,所以我也是以此为“诱饵”,只要一周当中举手回答问题正确最多的那个人就可以当班长,相信这样子,一定可以改观他们的.学*状态。

  可以从成绩比例看的出来,导致这次*均分没有达到85分还是因为那些打几分十几分的几个学生,完全就把整体*均分拉下去了,为此我将在这个歌学*对他们进行专业的课后辅导,我不求他们打高分,但是起码我要让他们及格。还有那些处于“危险”及格分数线的学生,我想让那些优等生以及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给他们分组,一对一的进行辅导,以此来勉励他们,我相信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改变教学重心

  我以往在上课的时候,一向都是非常的看重学生对最后几道大题的得分率,因为一般那都是最高分数的一道题,但是难度可想而知。我现在想了想,这题都这么难了,我这不就是在给成绩好的优等生上课?那些差生不可能听得懂,这个学期我要适量的讲解难题,多把重心关注基础上,这才是最班级成绩最大的提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4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包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简易方程”:本单元内容是由原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方程内容整合而成。修订后的教材有几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变化。一是以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为主,同时适当启发学生依据方程特点灵活进行思考。二是增设列方程解稍复杂相遇问题的例题。三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求不同方程的解法,逐步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2)“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不仅知识点较多,而且存在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历来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材注意以学生熟悉的整数乘除法为基础,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突出相关知识和方法的逻辑关联,有序地展开教学内容。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含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真分数与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第二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4)“分数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亦已学*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所以本单元教材十分注意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5)“解决问题的策略”: 删除用 “倒推“ 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转化是一种重要而又最为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此前的各类数学活动中曾经多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考虑到上述具体学情,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转化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尝试从策略角度重建相应的认知结构,体会转化的策略能够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疏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从而使原有的相对模糊的认识趋于清晰和明朗,使原本相对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具一般意义。

  2.“图形与几何”领域

  “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六单元“圆”。

  本单元教学圆的知识,主要有圆的形状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作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曲线图形,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较为直观的层面,还应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形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感悟。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是呈现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之一,而呈现和描述数据仅是统计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更多地在于学会根据问题背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及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不断加深对统计活动过程的理解,逐步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4.“综合与实践”领域

  “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蒜叶的生长”和“球的反弹高度”。

  《蒜叶的生长》是结合 “折线统计图” 的认识重新设计的,其侧重引导学生围绕蒜叶及其根须的生长情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球的反弹高度》由原实验教材中同名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改造而成,其一方面强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主动开展实验探究;另一方面则突出了 “回顾反思”的活动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们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认识水*。

  第八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

  此外,修订后的教材删除了《找规律》单元内容,增设探索“积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专题活动。教材侧重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思等活动,探素并发现几个数相加的和或几个数相乘的积的奇偶性规律,帮助他们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感受基本数学思想,培养探索学*的兴趣和能力。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丰富对奇数和偶数的认识,提升数学思考的水*;也有利于他们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

  二、学情分析:

  五(2)班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8人。绝大部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比较高,但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作业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上学期学的内容掌握得还可以,这学期要提优补差。

  五(3)班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和几何的学*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联系统计活动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培养符号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加深对自然数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感。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学会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5)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6)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面图形的认识,感受不同*面图形的相互关联,发展空间观念。

  (7)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问题解决方面

  (1)联系分数的意义、方程的特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等数学知识和方法,尝试从数量的多少及其关系、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等角度,提出和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2)在列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基于数据作出判断和简单预测,以及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增强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4)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5)在探索计算方法、检查计算结果、发现数学规律,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条理的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总结,进一步增强主动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探索2、5、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求组合图形面积等活动中,经历克服困难、发现规律、获得结论的过程,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和进步,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分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和关系,用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等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严谨性,感受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初步了解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参与实际调查,探索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等关系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逐步养成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惯以及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握圆的特征及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将问题抽象成方程,掌握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吃透新教材,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精心备课。

  2.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的关系。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能力。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4.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创设情境——经历探索——交流体验、感悟——评价反思——应用拓展”的基本过程。

  (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通过探究、交流、指导、反馈、总结的学*过程,培养学生学*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6.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

  一、学*情况分析(知识、能力、学**惯等)

  五年级一班现有学生x人。大部分学生拥有自我学*能力,而且抽象思维能力非常充足,具有观察、分析、自学的能力,不过探讨力还需要提升,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帮助学生们进入最佳学*状态。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单式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现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与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假发和减法,统计。

  教学难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与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旋转。

  五、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自主性和学*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进度

  略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4)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9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包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简易方程":本单元内容是由原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方程内容整合而成。修订后的教材有几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变化。一是以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为主,同时适当启发学生依据方程特点灵活进行思考。二是增设列方程解稍复杂相遇问题的例题。三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求不同方程的解法,逐步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2)"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不仅知识点较多,而且存在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历来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材注意以学生熟悉的整数乘除法为基础,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突出相关知识和方法的逻辑关联,有序地展开教学内容。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含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真分数与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第二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4)"分数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亦已学*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所以本单元教材十分注意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5)"解决问题的策略":删除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转化是一种重要而又最为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此前的各类数学活动中曾经多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考虑到上述具体学情,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转化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尝试从策略角度重建相应的认知结构,体会转化的策略能够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疏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从而使原有的相对模糊的认识趋于清晰和明朗,使原本相对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具一般意义。

  2、"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六单元"圆"。

  本单元教学圆的知识,主要有圆的形状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作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曲线图形,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较为直观的层面,还应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形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感悟。

  3、"统计与概率"领域,"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是呈现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之一,而呈现和描述数据仅是统计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更多地在于学会根据问题背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及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不断加深对统计活动过程的理解,逐步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4、"综合与实践"领域,"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蒜叶的生长"和"球的反弹高度"。

  《蒜叶的生长》是结合"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重新设计的,其侧重引导学生围绕蒜叶及其根须的生长情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球的反弹高度》由原实验教材中同名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改造而成,其一方面强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主动开展实验探究;另一方面则突出了"回顾反思"的活动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们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认识水*。

  5、第八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

  此外,修订后的教材删除了《找规律》单元内容,增设探索"积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专题活动。教材侧重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思等活动,探素并发现几个数相加的和或几个数相乘的积的奇偶性规律,帮助他们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感受基本数学思想,培养探索学*的兴趣和能力。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丰富对奇数和偶数的认识,提升数学思考的水*;也有利于他们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

  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和几何的学*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联系统计活动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培养符号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加深对自然数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感。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学会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5)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6)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参与实际调查,探索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等关系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逐步养成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惯以及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品质。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吃透新教材,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精心备课。

  2、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的关系。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能力。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4、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创设情境——经历探索——交流体验、感悟——评价反思——应用拓展"的基本过程。

  (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通过探究、交流、指导、反馈、总结的学*过程,培养学生学*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6、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一、本学期教学总的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

  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简单的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实践活动、解决问题的策略、圆、实践活动、整理与复*

  三、教改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四、班级情况总体分析:

  五(3)班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17人。上学期及格率均为98%,优秀率达72%。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五、各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等:

  1、方程(8课时)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2、确定位置(2课时)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公倍数和公因数(6课时)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参与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学*和教学重点: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4、认识分数(10课时)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5、找规律(2课时)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某个图形*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用*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个图形*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

  6、分数的基本性质(9课时)

  (1)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主动学*和独立思考的*惯。

  教学重点:约分和通分的方法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难点: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

  7、统计(2课时)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

  8、分数加法和减法(5课时)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4)使学生在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发展分析、比较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5)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9、解决问题的.策略3课时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双翅膀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5、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6、结合现实事例,初步学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

7、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8、认识复式条形和折线统计图,会用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基本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自主、合作学*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的能力。有个别学生自觉性不够,学*态度还需不断端正,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学**惯,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学内容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统计、方向与位置、可能性等。其中,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正、负数,以及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新接触的内容。分数的加减法是在三年级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学*的。

四、教学措施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

4.练*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6.保护优秀学生学*的积极性,鼓励质疑。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课时安排

六、本册教材共安排了75课时,另有5课时的机动时间

周次  时间教 学 内 容  课时

1  2.16-2.22一、认识正负数  3

2  2.23-3.1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8

3  3.2-3.8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4 3.9-3.15三、分数加减法(一)

11

5  3.16-3.22三、分数加减法(一)

6  3.23-3.29三、分数加减法(一) 综合应用

7  3.30-4.5四、方向和位置     6

8  4.6-4.12四、方向和位置

9  4.13-4.19五、分数加减法(二)    2

10  4.20-4.26期中考试复*

11  4.27-5.3期中考试

12  5.4-5.10五、分数加减法(二)     4

13  5.11-5.17六、统计     5

14  5.18-5.24七、长方体和正方体

12

15  5.25-5.31七、长方体和正方体

16  6.1-6.7七、长方体和正方体 综合应用

17  6.8-6.14八、可能性 数学与生活    5

18  6.15-6.21回顾与整理     5

19  6.22-6.28期末复*

206.27-7.5  期末考试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包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简易方程”:本单元内容是由原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方程内容整合而成。修订后的教材有几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变化。一是以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为主,同时适当启发学生依据方程特点灵活进行思考。二是增设列方程解稍复杂相遇问题的例题。三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求不同方程的解法,逐步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2)“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不仅知识点较多,而且存在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历来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材注意以学生熟悉的整数乘除法为基础,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突出相关知识和方法的逻辑关联,有序地展开教学内容。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含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真分数与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第二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4)“分数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亦已学*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所以本单元教材十分注意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5)“解决问题的策略”:删除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转化是一种重要而又最为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此前的各类数学活动中曾经多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考虑到上述具体学情,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转化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尝试从策略角度重建相应的认知结构,体会转化的策略能够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疏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从而使原有的相对模糊的认识趋于清晰和明朗,使原本相对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具一般意义。

  2.“图形与几何”领域

  “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六单元“圆”。

  本单元教学圆的知识,主要有圆的形状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作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曲线图形,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较为直观的层面,还应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形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感悟。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是呈现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之一,而呈现和描述数据仅是统计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更多地在于学会根据问题背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及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不断加深对统计活动过程的理解,逐步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4.“综合与实践”领域

  “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蒜叶的生长”和“球的反弹高度”。

  《蒜叶的生长》是结合“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重新设计的,其侧重引导学生围绕蒜叶及其根须的生长情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球的反弹高度》由原实验教材中同名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改造而成,其一方面强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主动开展实验探究;另一方面则突出了“回顾反思”的活动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们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认识水*。

  第八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

  此外,修订后的教材删除了《找规律》单元内容,增设探索“积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专题活动。教材侧重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思等活动,探素并发现几个数相加的和或几个数相乘的积的奇偶性规律,帮助他们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感受基本数学思想,培养探索学*的兴趣和能力。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丰富对奇数和偶数的认识,提升数学思考的水*;也有利于他们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

  二、学情分析:

  五(2)班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8人。绝大部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比较高,但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作业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上学期学的内容掌握得还可以,这学期要提优补差。

  五(3)班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和几何的学*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联系统计活动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培养符号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加深对自然数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感。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学会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5)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6)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面图形的认识,感受不同*面图形的相互关联,发展空间观念。

  (7)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问题解决方面

  (1)联系分数的意义、方程的特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等数学知识和方法,尝试从数量的多少及其关系、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等角度,提出和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2)在列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基于数据作出判断和简单预测,以及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增强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4)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5)在探索计算方法、检查计算结果、发现数学规律,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条理的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总结,进一步增强主动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探索2、5、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求组合图形面积等活动中,经历克服困难、发现规律、获得结论的过程,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和进步,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分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和关系,用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等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严谨性,感受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初步了解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参与实际调查,探索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等关系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逐步养成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惯以及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握圆的特征及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将问题抽象成方程,掌握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吃透新教材,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精心备课。

  2.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的关系。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能力。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4.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创设情境——经历探索——交流体验、感悟——评价反思——应用拓展”的基本过程。

  (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通过探究、交流、指导、反馈、总结的学*过程,培养学生学*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6.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我将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学**惯,引导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下面将我这学期的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一)备课:

  学期初,我们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团队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过程。充分理解课后*题的作用,设计好练*。

  (二)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或第二天复*,以后再逐渐延长复*时间。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三)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惯,对激发学*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四)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学困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注重他们的学*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提高他们的学*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教学情境。通过让学生动手,经历猜测,实践,验证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学论文)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订阅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积极参与学校网络教学的研究,摸索其特点,为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3、每位数学教师准备一节教研课。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总之,在*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6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班共有学生xx人。一部分的学生学*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两班的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四个部分。

  (一)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的知识在本册乃至于整个小学阶段中取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单元的应用题主要是复*已学过的两、三步应用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为下一单元学*新的应用题作准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难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关键:小数点的处理。

  (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本单元包括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节。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掌握整数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的总结和提高。应用题前一部分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整理总结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扩展一般应用题的范围,后一部分是教学以反应两个物体运动为内容的一些行程应用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熟练进行计算;难点: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是今后学*圆面积和立体图形面积的基础。

  这单元的教学重点:计算*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难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关键: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简易方程。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简易方程和方程解应用题等代数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难点: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7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我将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学**惯,引导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下面将我这学期的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一)备课:

  学期初,我们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团队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过程。充分理解课后*题的作用,设计好练*。

  (二)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或第二天复*,以后再逐渐延长复*时间。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三)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惯,对激发学*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四)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学困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注重他们的学*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提高他们的学*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教学情境。通过让学生动手,经历猜测,实践,验证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学论文 )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订阅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积极参与学校网络教学的研究,摸索其特点,为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3、每位数学教师准备一节教研课。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总之,在*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下面是本册教材的课时安排: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4课时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6课时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7课时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1课时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第六单元统计4课时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逻辑推理2课时

  第八单元总复*7课时

  综合应用打电话1课时

  综合应用粉刷墙壁1课时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8

  一、学情分析:

  五(3)班本学期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 25人。从去年的学*成绩和*时实际观察看,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差。多数学生*时学*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有个别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上课不认真听讲,加上学*方法有待改进,导致不能自觉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和家长辅导,针对学生的学*现状,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课堂效率,使学生养成自觉学*的好*惯。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讨能力。

  二、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而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在前面学*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形状图通过操作还原该物体,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让学生学*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到当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多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教材除了结合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等知识,让学生体会、理解和掌握归纳法、符号思想、分类思想、演绎推理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模型思想等思想方法外,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优化、推理、模型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基础知识: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小数之间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轴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二)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多利用多媒体*台,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学*的教学情境。

  (2)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

  (3)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组织好一对一帮教学*。

  (4)加强课堂练*时间,及时反馈学生的学*掌握情况。

  (5)加强单元检测,及时让学生及教师自己反馈教学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6)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7)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8)加强自身学*,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五、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一、观察物体(三)3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 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3课时

  3、质数和合数 3课时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 4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

  4、约分 5课时

  5、通分 6课时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五、图形的运动(三) 5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6课时

  七、折线统计图6课时

  八、数学广角4课时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9

  一、本学期教学总的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

  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简单的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实践活动、解决问题的策略、圆、实践活动、整理与复*

  三、教改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四、班级情况总体分析:

  五(3)班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17人。上学期及格率均为98%,优秀率达72%。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五、各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等:

  1、方程(8课时)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2、确定位置(2课时)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公倍数和公因数(6课时)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参与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学*和教学重点: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4、认识分数(10课时)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5、找规律(2课时)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某个图形*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用*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个图形*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

  6、分数的基本性质(9课时)

  (1)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主动学*和独立思考的*惯。

  教学重点:约分和通分的方法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难点: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

  7、统计(2课时)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

  8、分数加法和减法(5课时)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4)使学生在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发展分析、比较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5)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9、解决问题的策略3课时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双翅膀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5)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55人,学生的学*态度、班级的学*风气是比较好的。前任数学老师一直对行为*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态度不端正,导致学*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文章可做。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1)分数乘法;

  (2)长方体(一);

  (3)分数除法;

  (4)长方体(二);

  (5)分数混合运算;

  (6)百分数;

  (7)统计;

  (8)总复*。

  2、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8课时

  (2)长方体(一); 7课时

  (3)分数除法; 10课时

  (4)长方体(二); 9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 8课时

  (6)百分数; 11课时

  (7)统计; 5课时

  (8)总复*。4课时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研修计划

  加强自身学*,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不断学*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继续开展“提问反思”的小课题研究。每天上课前三分钟仍然坚持:提问三分钟。每周坚持完成一次“提问反思集”的作业,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互相学*、相互提升的目的。

  2、学生学**惯的培养措施

  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拟开展“优秀作业明星评比”、“每月上课之星”评比,并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五、潜能生辅导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有学生50人。大部分的学生学*态度端正,有着纯真善良的本性。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升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升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惯。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升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升学生学*自主性和学*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升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主题

  折线统计图

  二、基本问题

  折线统计图在日常生活有哪些应用?它有哪些意义和作用?

  三、单元问题

  1、你了解什么是折线统计图吗?它有哪些特征

  2、如何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

  3、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吗?

  4、你了解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吗?它有哪些作用?"

  四、内容问题

  1、什么是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征?

  3、如何绘制折线统计图?

  4、你会分析折线统计图吗?"

  五、单元概述

  在学*折线统计图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掌握了其特征。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因此教材中选用了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到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掌握它的绘制方法,同时能够通过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六、对我启发最大的'活动

  1、课前导入(*奥运代表团获得金牌的发展历程)

  2、自主分析数据,探究事物发展的增减变化规律。

  七、我的困惑

  1、如何有效地将课程标准量化的要求具体实施到课堂教学中?

  2、如何提高学生对实际生活中事物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

  一、分析教材

  本册教材共安排11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子”,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和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三部分式与方程,是第一单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2、“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第二单元的“确定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四次。“数字与信息” 、“球的反弹高度” 、“奇妙的图形密铺”、 “画出美丽的图案”

  二、基本要求

  数与代数

  1、揭示分数的意义,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能及时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中,发展迁移能力。

  3、教学简单图形*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能逐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4、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空间与图形

  认识圆及其特征,知道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统计与概率

  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资料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资料的能力。

  实践与综合应用

  1、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

  2、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初步认识图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

  4、结合圆的认识,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画出美丽的图案。

  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1、学**惯和兴趣:总体说来,良好的学**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 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四、教学方法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 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惯。

  5、 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五、教学进度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一

  等式与方程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二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

  整理与练*确定位置 检测

  四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公因子和最大公因子

  五

  数字与信息 分数的意义

  真分数和假分数五·一放假

  六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七

  整理与练* 检测

  八

  找规律机动 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

  九

  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 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

  十

  整理与练*

  十一

  期中复*考试

  十二

  球的反弹高度 统计

  十三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奇妙的图形密铺

  十四

  解决问题的策略 检测

  十五

  圆的认识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十六

  圆的面积 整理与练*

  十七

  画出美丽的图案 整理与复*④

  十八、十九、二十

  整理与复* 期末复*期末考试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有学生31人。大部分的学生学*态度端正,有着纯真,善良的本性。上课时都能用心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个别学生潜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资料: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分数的好处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好处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资料。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带给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资料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潜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带给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资料,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潜力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好处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理解分数的好处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好处,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明白体积和容积的好处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好处。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透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好处,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好处;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取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取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构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构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推理的潜力。

  1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惯。

  四、本册教学措施:

  (一)常规方面:

  1、在群众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潜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用心主动学*,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

  3、透过教学,对学生的学*态度和学*方法、学*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务必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构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一齐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潜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取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透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7、练*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好处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和生活的强者。

  (二)后进生转化方面: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班主任不仅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4、老师的辅导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透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三)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的用心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501班有学生79人,学生的学*态度、班级的学*风气是比较好的。前任数学老师一直对行为*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态度不端正,导致学*成绩不理想,本班的后进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学*中懒惰思想严重。

  2、不太会抓重点,学*方法不当,不懂得灵活运用,学*成效不高。

  3、学**惯有待改进。

  4、老师采用上课提问、下课辅导、指导监督等方法提高其学*成绩。

  因学*方法不当,成绩不显著的着意教给其学*方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大多数同学需要家长配合。同时用“一帮一”促使其尽快把学*赶上来。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文章可做。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长方体(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统计、总复*。

  2、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8课时

  (2)长方体(一)7课时

  (3)分数除法 10课时

  (4)长方体(二)9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 8课时

  (6)百分数 11课时

  (7)统计 5课时

  (8)总复* 4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研修计划 加强自身学*,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不断学*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继续开展“提问反思”的小课题研究。每天上课前三分钟仍然坚持:提问三分钟。每周坚持完成一次“提问反思集”的作业,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互相学*、相互提升的目的。

  2、学生学**惯的培养措施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拟开展“优秀作业明星评比”、“每月上课之星”评比,并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五、潜能生辅导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7

  一、全册教材内容分析及改进意见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下: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学*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整理与练*等栏目与版块。

  二、本册教学任务和目标

  1、基础知识和技能: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8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领域有4个单元,主要内容有分数的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用方程解决问题;图形与几何领域有3个单元,主要有长方体一、长方体二和确定位置;统计与概率有1个单元,主要内容为数据的表示和分析;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和总复*。

  一、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加、减、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5.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均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6.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能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4.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5.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6.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7.在方格纸上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方法。

  8.掌握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

  9.提高复式条形、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读图能力;理解*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

  四、教学难点

  1.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灵活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学懂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4.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5.学会除数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6.准确理解“南偏东30度”和“东偏南30度”的不同。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点来判断方向;

  7.能够快速地分析、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8.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推测;理解*均数的意义。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9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和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其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及其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吧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第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5,3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旋转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整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6)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菁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28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负数的初步知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四则计算,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周期现象。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三角形、*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公顷与*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离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整理与练*等栏目与版块。

  1、数与代数领域(第1、3、4、5、6、8单元)

  本册教材在一至四年级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的四则计算,并能应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册教科书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这些内容涉及学生认识数范围的扩展。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学过的整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为系统地学*分数只是做好准备。

  此外,安排探索和应用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对于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思维水*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空间与图形领域(第2、7单元)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面积概念,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认识了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为学生进一步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奠定了基础。通过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能进一步深化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促进对几种基本图形特征的认识。以前教学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方厘米,只能计量相对较小的*面图形和物体表面的面积,用来计量土地面积就显得很不方便。为此,本册教材安排教学公顷和*方千米,既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面积单位,也有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3、统计与概率领域(第9单元)

  本册教科书安排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图相比,复式统计表、图的容量大,能同时呈现更多的数据信息。教学复式统计表、图以后,学生就能对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现象与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这对于学生统计能力的提高以及统计意识的增强是极有益处的。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面积是多少校园的绿化面积了解周围的家庭)

  (1)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

  《面积是多少》里的“分一分数一数”与“移一移数一数”渗透了初步的等积变形思想,为进一步探究多变性面积的计算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校园的绿化面积》中的“想想算算”重点安排了“割补”的方法把稍复杂的*面图形转化成常见的基本图形的内容。

  (2)更加重视实际应用。

  《面积是多少》里估计树叶、手掌等物体表面的面积;《校园的绿化面积》中测量、计算草坪的面积、设计花圃;《了解周围的家庭》分别为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设计的便于操作的调查活动等,都十分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引导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开数学活动,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本册教材还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十几则“你知道吗”和8到思考题,目的在于增加数学内容的弹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①通过合理的分类,并借助直观,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与0的'关系。

  ②要借助直线上的点,使学生初步体会负数的大小。

  ③要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完整过程。

  ④把握探索小数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思路。

  ⑤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⑥要鼓励学生画图列举寻找规律。

  ⑦理解用计算器探索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活动线索。

  ⑧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⑨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数量关系列出乘、除法算式,逐步丰富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

  ⑩要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2、基本技能

  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活动、学*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道理,准确计算,引导梳理适合学生自主解决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

  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意义和法则

  时间安排:25课时,第一周至第五周完成

  教学目标:

  (一)熟练地掌握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进一步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二)通过归纳整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第二单元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时间安排:16课时,第六周至第九周完成

  教学要求

  (一)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二)通过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自觉进行检验的良好学**惯。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学*的主动性远远不够。当然,班上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学生,也有很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 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在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后进生树立学*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态度和*惯,把学**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课堂“数学之星” 的评选,严格要求的同时鼓励学生上进。

  二、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 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 其他教具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六、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4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4

  一、本学期教学总的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

  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简单的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实践活动、解决问题的策略、圆、实践活动、整理与复*。

  三、教改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四、班级情况总体分析:

  五(3)班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17人。上学期及格率均为98%,优秀率达72%。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五、各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等:

  1、方程(8课时)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2、确定位置(2课时)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公倍数和公因数(6课时)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参与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学*和教学重点: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4、认识分数(10课时)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5、找规律(2课时)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某个图形*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用*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个图形*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

  6、分数的基本性质(9课时)

  (1)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主动学*和独立思考的*惯。

  教学重点:约分和通分的方法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难点: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

  7、统计(2课时)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

  8、分数加法和减法(5课时)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4)使学生在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发展分析、比较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5)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9、解决问题的策略(3课时)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10、圆(10课时)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似值,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经验,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感受数学文化,发展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面图形的学*价值,提高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

  11、整理与复*(5课时)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ax=b和x÷a=b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能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6)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7)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8)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学*成功的乐趣,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通过整理和复*,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系统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5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课本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课本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课本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课本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课本让学生学*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课本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课本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措施

  1.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加强教学的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课时安排: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1、小数乘法(8课时)机动(1课时)

  2、小数除法(13课时)机动(2课时)

  3、观察物体(3课时)机动(2课时)

  4、简易方程(18)课时机动(2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12课时)机动(2课时)

  6、统计与可能性(5课时)机动1课时

  7、数学广角(3课时)机动1课时

  8、总复*(4课时)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7)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21人,学生的学*态度、班级的学*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态度不端正,导致学*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文章可做。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分数乘法;(2)长方体(一);(3)分数除法;(4)长方体(二);(5)分数混合运算;(6)百分数;(7)统计;(8)总复*。

  2、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9人。从上期*常学*和期末考试情况看,两极分化较严重。多数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1)计算技巧性不强,正确性有待提高。(2)分析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弱。20来个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兴趣,基础知识掌握得较为牢固,有良好的学**惯。但也有10来个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按要求完成作业,学*上有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这部分学生学*态度的同时,我要多花时间培养他们的学*能力,提高整体成绩。

  二、教材内容与重难点

  1、数与代数的知识安排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和方程。(重难点)

  2、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重点)

  3、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折线统计图。

  4、实践与综合应用安排的是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一年吃掉”多少森林”,发豆芽。

  三、教学目标

  1、能找出10以内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

  2、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约分和通分。知道分数和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3、会进行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4、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井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单位长度的实际含义。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8、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9、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10、在学*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和统计观念。

  四、教材主要特点

  1、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来推动新知识的学*。

  3、重视学具操作和数学实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4、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5、配合教学内容安排数学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措施

  (一)利用课件和微课创设良好的课堂学*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学*的乐趣。

  (二)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数学。

  (三)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在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2)努力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续学*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概念,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计量单位、计算法则和基本数量关系。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学*程度;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算法,多角度理解算理。

  (六)运用好激励的作用,承认学生学*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七)耐心辅导学*有困难的学生。利用班级微信群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多用表扬鼓励,建立帮扶小组,帮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一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三部分是“方程”;第四部分是“找规律”。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圆”。对*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主要教学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一个单元,是“统计”。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安排四次。“数字与信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学*,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奇妙的图形密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初步认识图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画出美丽的图案”则结合圆的认识,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画出美丽的图案。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

  2、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4)在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公式解决有关圆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惯。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方程、数对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掌握圆的特征及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将问题抽象成方程,会用数对表示位置,掌握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教学措施

  (一)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学*方法:

  (1)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五、各单元课时安排

  全册教科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全册内容的整理与复*5课时。全学期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然后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四、学情分析

  本班的个别学生思维活跃,常有独到的见解,语言表达比较清晰。有极个别的学生自觉性太差,完不成作业,上课没养成倾听得*惯。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这一学期应继续加强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和个别后进生的转化。

  五、教学措施

  1.、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本学期教学总的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

  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方程、确定位置 、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简单的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实践活动、解决问题的策略、圆、实践活动、整理与复*

  三、教改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四、班级情况总体分析:

  五(3)班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17人。上学期及格率均为98%,优秀率达72%。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五、各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等:

  1、方程(8课时)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 ,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2、确定位置(2课时)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公倍数和公因数(6课时)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参与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学*和教学重点: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4、认识分数(10课时)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5、找规律(2课时)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某个图形*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用*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个图形*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

  6、分数的基本性质(9课时)

  (1)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主动学*和独立思考的*惯。

  教学重点: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难点: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

  7、统计(2课时)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

  8、分数加法和减法(5课时)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4)使学生在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发展分析、比较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5)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9、解决问题的策略 3课时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10、圆(10课时)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似值,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经验,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感受数学文化,发展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面图形的学*价值,提高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

  11、整理与复*(5课时)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ax=b和x÷a=b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能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6)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7)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8)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学*成功的乐趣,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通过整理和复*,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系统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内容的增删和变化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一共有十个单元。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是有以下几个调整和变化。

  1.重新整合年、月、日和24时记时法的认识

  24时记时法的内容原本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册进行教学。但在教材实验过程中,不少教师反映学生解决这部分内容中“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有一定困难,建议适当后移。考虑到“课标20xx年版”把24时记时法安排在第一学段,所以教材修订时将这部分内容与年、月、日的知识加以整合,集中安排在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常用的时间单位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也方便教师组织演示、操作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

  2.提前安排两步混合运算,鼓励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标20xx年版”把两步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由第二学段移至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正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为此,教材在修订时作了相应的安排。尽管学生在此前的学*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两步式题(含同级运算式题和乘加、乘减式题),但这些式题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逐次计算”。本册教材安排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涉及两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形,自然也就涉及运算顺序的各项基本规定,因此它对学生的后续学*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需要我们给予必要的关注。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还第一次要求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两步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加宏观地把握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引导他们把解题思路与相关运算顺序的规定有机结合,从而促进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3.按“解决问题策略”内容板块的整体规划,教学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策略

  从所求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先找出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条件,再把上述条件中的未知项作为新的问题,并继续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另外两个条件……像这样执果索因、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能从原题中全部找到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与三年级上册安排的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样,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体验并掌握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且有助于他们逐步加深策略体验,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并为综合运用学过的策略以及继续学*其他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4.后移*均数的认识,重新设计简单数据统计活动内容

  根据“课标20xx年版”的要求,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重点应让学生了解统计活动过程、积累初步的统计活动经验,不要求认识正式的统计图表,也不要求认识*均数以及用*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水*。为此,教材把原来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与*均数有关的内容后移至四年级上册,同时,引导学生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继续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进一步体验数据中蕴含着信息,感受数据分析的意义和价值。与二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相比,本册教材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了解并初步掌握数据的简单汇总、排序和分组方法;另一方面,则引导他们对收集和整理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初步体会分析数据时不仅要关注个别数据,也要关注一组数据的方方面面,概括简单分布情况,这样才能从数据中获得更多也更有价值的信息。

  二、教材简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千米和吨”、“解决问题的策略”、“混合运算”、“年、月、日”、“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小数的初步认识”。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算24点”和“上学时间”。第十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还增设探索“有趣的乘法计算” 专题活动。

  三、各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适用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甚至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中去。因此,在整数乘法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把它组成一个单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本单元安排了6个例题,具体如下:例1:两位数乘10的口算(包括几十乘几十)

  例2: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例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例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

  例5:两位数乘几十的笔算

  例6: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建议

  1.教学两位数乘10,鼓励学生探索算法,在交流中相互印证,从中选择比较方便的方法。

  例1教学12×10,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从这些菜椒的堆放方式得到算法的启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探索算法。

  2.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估算,体现估算的意义;创设需要估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

  例2的编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关于估算的教学思想,即估算不单是一种数学计算方式,更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教学估算不是学生被动接受怎么算,而是主动探索新算法的学*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解决怎样的问题用到了估算,体会是如何估算的,还要体会到估算都有什么作用。

  3.意义建构笔算的竖式,首先要解决分几步乘以及每步乘的结果写在哪里的问题,然后要解决如何进位的问题,最后形成完整的计算法则。例3和例4都是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例3着重教学竖式的结构,包括乘的步骤以及每一步乘得的结果的书写位置;例4着重教学乘法过程中的进位,并形成计算法则。这样安排分散了难点,有利于课堂教学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并有效地解决难点。

  4.教学两位数和几十相乘,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简便的竖式怎样写,还要他们体会这样写的合理性。本单元计算两位数乘几十,一般采用笔算,尤其是像37×30这样需要进位的乘法,不要求学生口算出得数。两位数乘几十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情况,它的竖式在遵循计算法则的前提下,有特殊处理的方面。例5教学的这些乘法,使学生掌握简便形式的笔算技巧。

  5.教学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重视解题思路的形成,发展推理能力。

  6.结合乘法计算,渗透乘法运算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配合例5的“想想做做”第5题以及单元复*中的第8题、第10题、第11题都是结合乘法笔算,在渗透乘法运算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一)教学内容

  千米和吨不与其他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一起教学,是因为认识千米和吨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支持,要在现实的情境里体验1千米是多长、1吨是多重,要联系万以内数的知识进行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具备认识千米和吨的条件,所以教材在三年级下册教学这两个计量单位。本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分别是:

  例1:认识千米

  例2:认识吨

  (二)教学建议

  1.因地制宜,安排学生感知1千米的实际长度。

  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尽管有些学生会听到或看到这个长度单位,但并没有形成1千米的长度概念。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缺少感性认识来支持概念的形成。二是千米无法像较小的长度单位那样,在直尺上直接感知。

  2.创设学*“吨”的情境,帮助学生体会1吨有多重。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1吨的物体很重。学生认识吨,不可能像体验1克、1千克那样直接拎一拎、掂一掂,也不能像感知1千米那样直接看到,只能间接体会。

  3.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千米和吨”的实际应用,并进行简单的计算或估计。

  练*三中第3、第4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生困难不大;第5题不必算出精确得数,通过估算就能解决。教材还安排了填表和测量的活动,如第8题,了解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的长度;第9题按自己走1千米所用的步数或时间,推算出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长1千米。这些培养学生能力的活动,切不可忽视。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具体安排如下:

  例1:初步体会从问题出发的推理过程,解决有三个已知条件的,求还剩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

  例2:利用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解决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求一共多少或相差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

  (二)教学建议

  教材安排遵循“策略”的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学*策略:先体会策略,再运用策略,逐步达到掌握策略的目的。教材主要安排求一共多少、还剩多少、相差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是因为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适宜从问题出发进行推理,学生很熟悉这些数量关系,有助于他们初步学会从问题向条件推理的思考方法,从而形成思路、掌握策略。

  1.首次教学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加强对学生引领的力度,凸显思路的特点和方法。

  2.解答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从问题想起的好处。

  3.编排必要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在练*中逐渐完善和稳定。教材编排的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针对策略的特点而进行的专项训练,二是应用策略解答的两步计算问题。根据问题先说出数量关系,再说说缺少什么条件。利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推理分析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在教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统计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把计算从加减或乘除的同级运算扩展到加(减)乘(除)不同级运算,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学会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水*,本单元只教学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安排了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例2: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例3: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材把不同级的混合运算分成了“有乘法也有加减法”和“有除法也有加减法”两段,各安排一道例题教学,降低了认知难度,能方便教与学。

  (二)教学建议

  1.联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应遵循的规定,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教材让学生结合现实的素材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这就是把运算顺序的教学与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相结合的主要原因。

  2.在教**算顺序的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初步体会列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算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列出分步算式再通过“代入”,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另一种是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式直接列出综合算式。逐步体会 教材突出列综合算式要依据问题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先思考问题的数量关系,在列综合算式的*惯。3.学会思辨

  3.精心安排题组练*,使全单元的教学效果更好。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需要掌握多种类型计算的运算顺序,有同级的、不同级的、有小括号的,如何把这些运算顺序构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结构,便于学生及时提取,正确使用呢?教材安排了一些计算题组,通过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帮助学生熟悉并全面掌握运算顺序。如p35/4尽管数据相同,数的位置相同,但是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也不同。相类似的安排还有p37/3、p39/3、p40/2。

  第五单元:年、月、日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的计量单位中,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难以体验一个单位具体有多少,而且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教材把时间单位的教学分成两段安排。本单元是教学时间单位的第二段,在二年级教学的时、分、秒的基础上,再来教学年、月、日的知识,以及24时记时法。全单元安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认识年、月、日

  例2:认识*年和闰年

  例3:认识24时记时法

  例4: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教学建议

  1.安排学生在年历上收集、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比较不同年份二月的天数,教学*年和闰年的知识。

  *年和闰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的二月份。教材把*年和闰年二月份的月历作为学具,指导学生认识*年和闰年,体会有关闰年的规律。

  3.联系生活常识,利用图形直观表示24时记时法的原理与方法。

  4.解决“求经过时间”的问题,放开思考与算法。

  日常生活中常有“求经过时间”的问题,其难易程度差异很大。本单元教材通过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懂得“经过时间”的含义,初步学会求经过时间的思考方法。例4:例题安排的是求整点与整点之间的经过时间,要求独立思考,允许解法多样。问题要求“《动画剧场》从14:00开始播放,16:00结束,播放多长时间”。这个问题不是很难,教材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可能看着钟面思考,也可能仿照例3的直条思考,然后教材指出,还可以用减法计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经过时间”的含义。其实,在钟面上或直条上直接数出播放时间,与列式计算,其思考过程是一致的,都是从16小时里去掉14小时,只是它的表现形式不同,教学时要沟通它们的相同点。“试一试”是求非整点时刻之间的经过时间,教材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思考。用一条线段表示从8:00到9:00,再把这条线段*均分成6份,每份表示10分钟,在8:10下面标注开始,在8:40下面标注结束,学生直接看着线段图计算播放时间。学生可以直接数,也可以列式计算。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些知识是*面图形面积的起步知识,在以后教学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全单元安排七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面积

  例3:认识面积单位

  例4、例5、例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例7: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二)教学建议

  1.加强直观感受,在物体表面和*面图形上抽象出面积的意义。

  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有“物体表面和*面图形的大小叫作它们的面积”这句话,本单元没有这样写出。而是联系具体材料,以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自主抽象与概括。

  2.教学常用的面积单位,加强操作活动,形成面积单位的初步观念。

  与面积单位的基本概念有关的知识是:什么是面积单位、有哪些面积单位、各个面积单位分别是多大、怎样使用面积单位等。

  3.通过测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通过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推算出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把面积单位的进率安排在本单元最后教学,可以利用正方形面积公式,通过计算推理出相关的进率。

  5.适时安排关于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于两类不同的量。周长和面积都存在于*面图形上,学生容易混淆求周长和求面积的问题。所以,及时安排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是教学不可疏忽的任务。(1)比较计量单位及其使用。(2)比较概念及其算法。(3)体会周长相同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同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6.编排“动手做”,激发对图形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渗透图形的运动。

  这里安排的“动手做”,分别把一个较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成若干个较小的长方形,通过在大长方形和正方形里画小长方形,得出最多能分成的个数。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用计算和考虑图形的周长或面积,只要关注图形的形状特点,思考怎样把小长方形“放”在大图形里面,可以横着放,也可以竖着放,可以思考怎样放正好,怎样放还会有剩余,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在直观图形的帮助下比较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继续教学分数,把若干个相同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单元一共编排5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例1、例2: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例3:“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例4: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例5:“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整体的几分之一,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发认知需要;借用集合圈,把若干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凸显几分之一的本质特征。

  2.教学整体的几分之几,突出它与几分之一的关系。

  3.求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把几厘米改写成十分之几分米,把几角改写成十分之几元,为教学一位小数作准备。

  5.编排“动手做”,开展形象思维,体验分数1/4的意义。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学*小数是认数的一次重要扩展,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往往采用小数表示。本单元初步教学小数的知识,也为第二学段系统学*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小数

  例3: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建议

  一位小数的含义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联系实际初步体会一位小数的含义,是本单元在知识技能方面最主要的教学任务。至于比较小数的大小和计算小数加、减法,都在初步感受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进行,都为深入体验一位小数的含义而安排。

  1.联系实际事例引出一位小数,初步揭示一位小数的概念。

  “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是小学数学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概括性表述,学生需要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中逐渐形成这个概念。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里,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初步认识一位小数以后,例3安排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例4计算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都可以看做是小数意义的实际应用,也是小数概念的继续加强。

  3.精心编排练*题,加强概念,发展数感。

  练*十一是全单元的综合性练*,在扎扎实实练*有关一位小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十分重视一位小数的概念的进一步强化,以帮助学生发展数感。(1)数形结合,加强一位小数的概念。例如练*中的第1题、第3题、第5题。(2)感受数之间的关系,发展数感。例如练*的第10题。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一)教学内容

  例1:简单的数据汇总

  例2:分析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二)教学建议

  1.把各个小组的数据合并,是常用的汇总方法;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是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

  2.分析数据、引发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

  统计教学要体会数据里蕴含着信息,既然是“蕴含”,就需要挖掘、加工和利用数据里的信息。学生开展统计活动,不仅应得到有用的数据,还要对数据进行深入的思考,发挥数据的作用与价值

  四、教学进度

  全册教材共安排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5课时的全册内容的整理与复*。全学期大约还有20%左右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的安排教学。

周 次日期教 学 内 容 和 课 时 安 排备 注
1
两位数乘两位数(4)
2
两位数乘两位数(4)
3
两位数乘两位数(2)有趣的乘法计算(1)机动(1)
4
千米和吨(3)机动(1)
5
解决问题的策略(4)
6
混合运算(4)
7
混合运算(1)实践活动(1)机动(2)
8
年月日(4)
9
年月日(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
1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4)
1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机动(1)
12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4)
13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2)小数的初步认识(2)
14
小数的初步认识(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2)
15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2)实践活动(1)机动(1)
16
整理与复*(4)
17
整理与复*(1)期末复*(3)
18
期末复*、考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等。

  二、教材解读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 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四年多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四则运算及分数的初步认识,这是学*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还学*了*均数和中位数,这是学*众数的基础,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

  六、教学措施

  1.帮助后进生树立学*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态度和*惯,把学**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等。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9名,其中男生19名,女生20名。学生对基础知识特别是计算方面学生掌握得较好,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应用题方面不甚理想。班级中差生多,成绩也很不匀称。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积极上进,自制力强,学*成绩优秀。但总有8、9个学生作业书写潦草,甚至不完成作业。这部分同学上课也不会听讲,学*态度不端正,对学*不感兴趣,自制力差,比较懒散,严重影响班级的总体成绩。所以,本学期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努力提高本班后进生成绩将作为工作重点。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方向与位置,可能性,以及统计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方向与位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将是教学的重点分数的意义与加减法将是教学中的难点

  四、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比较正、负数的大小。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比较熟练地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建立数感。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结合具体情景,会比较同、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理解约分、通分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约分、通分。

  4、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并掌握分数加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其进一步提高简算意识与能力。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能力。

  6、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结合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体验统计知识的作用,形成统计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7、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8、结合现实事例,初步学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9、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10、学会倾听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学**惯。在形式多样的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具体教学措施:

  1、积极学*大纲,钻研教材,学*教育理论,参加教改实验,探讨教学方法,虚心向老教师学*。积极参加教改实验,探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

  2、重视对学*困难学生的辅导,根据差生的实际难易适中,发动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尽量提高差生成绩。对待优生要严格要求他们,要在他吃饱吃好的情况下拓宽知识面,多掌握知识同时要教育和启发优等生去帮助差生,大家共同学*,共同提高学*成绩。

  3、多创设学*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六、课时安排:

  一、中国的热极

  ——认识正、负数……………………………4课时

  二、校园科技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三、剪纸中的数学

  ——分数加减法(一)……………………12课时

  四、走进军营

  ——方向与位置………………………………7课时

  五、关于污染

  ——分数加减法(二)………………………9课时

  六、爱护眼睛

  ——统计………………………………………6课时

  七、包装盒

  ——长方体和正方体………………………16课时

  八、下跳棋

  ——可能性……………………………………2课时

  数学与生活……………………………………2课时

  回顾整理

  ——总复*……………………………………5课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数学学*的新观念、新思路。新观念的形成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路,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的过程。为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学会数学的学*方式,只有不断学*,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才能形成新的数学认识。在八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对概念的演化、推理的要求、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严密性、创造性方面都提出了比七年级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在教学中对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的新观念、新思路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

  本班学生有2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上学期在全镇统考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几个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3. 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五、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 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2?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1课时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4?约分……4课时左右5?通分……4课时左右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7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打电话……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4课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其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2、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过程、用公式解决有关圆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惯。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教学

  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和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三部分式与方程,是第一单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第二单元的“确定位置”。对*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主要教学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这是学生学*本单元内容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第三学段学*“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

  “整理与复*”最后1个单元安排。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四次。“数字与信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学*,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中不同球的反弹高度是否相同。“奇妙的图形密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初步认识图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画出美丽的图案”则结合圆

  的`认识,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画出美丽的图案。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

  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学*方式:

  (1)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1

  问题背景:

  根据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及遵义县教育科技局的指示,我校被列为遵义县小学减负、提质、增效的试点学校,结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能在五年级数学中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增效,特制定本方案。

  理论依据:

  1、实验假设

  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教师可以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2、理论依据:

  六年级数学属于新课程标准的第二段学*阶段,本阶段的三维目标主要有以下3个目标,其中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同属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历数据的收集。理和分析的过程,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经整掌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实验目标:

  1、科研目标:

  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

  2、育人目标: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工作目标:

  利用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来达到减负、提质、增效。

  实验对象、方法、手段

  实验对象:六年级学生

  实验方法:实验法

  实验手段:数据统计

  实验原则

  设计阶梯型题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作业,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

  实验内容:

  六年级数学作业布置

  实验过程:

  1、准备阶段(20xx年5月-8月)

  本阶段充分了解调查学生,分析现在的作业现状,制定有效的作业减负、提质、增效方案。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12月)

  为了认真落实三维目标,切实做到减负、提质、增效,我主要围绕作业设计来实施。

  科学设计作业,重视分层教学是将减负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作业设置必须体现“巩固和检查、深化和提高、体验和发展”三个功能,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不同类型、难度、时间的作业,让学生达到通过作业发展提高的`目的。学生数学作业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一多”指作业量大,学生身陷题海不能自拔;“二假”抄袭他人作业现象严重;“三无效”指学生写作业和教师判作业均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基于此,我认为小学数学作业要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需从以下方面做起:

  1、作业内容精炼化

  教学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冲突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实效低。数学老师往往会布置大量的练*,搞“题海战术”,是导致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因素之一。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效益低,作业质量差数量多,缺乏典型性。精炼作业,提高作业效应,非常关键!

  2、作业形式多样化

  传统数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题型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降低了学生做做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教师可以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3、作业布置层次化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知识基础不同、

  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的需要。

  设计阶梯型题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如在六年级数学上册中以《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一节为例,*题的层次作如下设计:

  第一层练*题:

  (1)列式计算

  ①一个数的38是36,这个数是多少

  ②多少千克的37是45千克

  (2)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上半年生产小轿车15000辆,正好完成全年任务的59,全年计划生产小轿车多少辆?

  第二层练*题:在基本熟悉解题步骤的同时,加深理解(先用线段图表示,再解题。)

  (1)列式计算

  ①多少吨的512是4.5吨

  ②多少千米的35%是70千米

  (2)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48千米,占全长的45。这条路长多少千米在学生训练时,教师及时巡视,及时反馈,加强对中、低层次学生的辅导。对低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多地进行面对面辅导。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布置作业时,可布置必须完成的基础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巩固需求。

  总结阶段(20xx年1月)

  通过对比本学期的成绩和前几学期的成绩,对不足之处和成功之处加以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他们能灵活地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的方法,但也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弱一些。还有部分学生由于*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惯,作业马虎,字迹潦草,学*态度不端正,导致学*成绩不理想。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对学困生能进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促使其自觉学*。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在书写上要进一步提高要求,形成良好的学**惯,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培养其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 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第六单元“确定位置”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加减法:7课时

  (2)长方体(一):10课时

  (3)分数乘法:12课时

  (4)长方体(二):10课时 整理与复*:3课时

  (5)分数除法:8课时

  (6)确定位置4课时

  (7)用方程解决问题5课时 数学好玩:2课时

  (8)数据的表示和分析:8课时

  (9)总复* :5课时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 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 体验理解数学。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5。每周参加教研活动,听有经验老师的讲课,学*他们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五、辅导计划

  1。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2。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题。

  3。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4。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 “热”、 “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三个班中,四(3)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四(2)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四(1)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惯有待培养。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想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的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容积和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一个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感受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旋转、和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五、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4课时)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左右)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第四单元、粉刷都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第六单元、统计(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

  第八单元、总复*(4课时)

  延伸阅读:往年的计划参考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五年级4班现有学生56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三年级一直到五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现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惯。

  四、本册教学措施

  (一)常规方面:

  1、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还应同年级其他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态度和学*方法、学*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7、练*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和生活的强者。

  (二)后进生转化方面: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4、老师的辅导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三)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继续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开展“争星榜”、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2、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学*各种资料,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六、辅导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观念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空间观念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以“空间与图形”知识为载体,研究和探索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策略,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提供现实性学*情景,构建生活化课堂,感受空间观念

  丰富的情景所承载的是生活中鲜活的问题,学生喜欢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开放小课堂,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几何的大课堂,为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1、捕捉生活素材

  《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可供数学学*的素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有效地利用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来补充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以便更好地组织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2、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到学*数学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真实的生活背景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增加直接经验,启迪思维火花,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采撷生活实例

  生活实例是知识的源头活水,生活原形与课本知识之间需要通过一件件实例进行联结与沟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搜集很多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在学生生活和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让教学合情合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学《认识*面图形》一课时,在由“体”引出“面”以后,在学生初步建立了*面图形的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可以问学生:“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图形的?”学生就能说出,**的面是长方形,粉笔盒前边的面是正方形,硬币的正反面都是圆形等等。

  4、激活生活经验

  基于经验的学*是课堂教学生活化最显着的特征,生活经验是学生感知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缩短文本感知与学生个体认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规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回归生活实践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学*的意义所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有效地实现数学和生活的沟通,注重引导学生将*得的`“空间与图形”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回归于生活实践,并进行印证、运用与发展。

  二、突出探究性学*活动,亲历“做数学”过程,形成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空间与图形”内容时,大量使用了“探索……性质”这样的句型,这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过程性”目标,而这些过程性目标要通过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来认识和掌握图形性质,积累几何经验,加强几何建模,形成空间观念。

  1、提供“做”的空间

  有句话说,看见的容易忘,听来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好。要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就要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甚至不惜多用时间让学生感受数学家研究和探索的过程。

  2、指导“做”的方法

  教给学生学*方法正是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在“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中,尤其是要重视教给学生“做”的方法,否则,“做”就只能是一种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做数学”的方法,诸如 “画数学”、“演数学”、“量数学”“剪数学”“找数学”、“拼数学”等等,都不失为“做数学”的好方法。在老师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学生在“做数学”方面都能有所收获,甚至课间同学们还在“做”着有趣的数学。

  3、享受“做”的喜悦

  数学美客观存在。较之艺术美而言,数学美是一种至上的、崇高的理性美。而“空间与图形”知识就更显示了数学学科的一种独到的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是关注让学生从中享受到“做数学”的乐趣,体验到“做数学”的成功喜悦。

  三、倡导实效性学*方式,注重想象力培养,发展空间观念

  学*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要注重数学学*活动的情境设置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通过想象,形成表象,进而发展空间观念。

  1、有效组织学*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扎实进行动手操作

  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通常都要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学*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知识和体验。我们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注重操作的可行性和扎实性,使操作不流于形式。具体做法是:制定明确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时机,留有适当的空间,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指导。

  3、适时进行空间想象

  毋庸置疑,空间想象力是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而想象往往是和观察、实验、描绘等活动结合起来的,而且几何学*中的想象必须是有依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绘制和比较等方法,适时进行空间想象,从而丰富表象,意义建构,发展空间观念。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8)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9人。从上期*常学*和期末考试情况看,两极分化较严重。多数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1)计算技巧性不强,正确性有待提高。(2)分析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弱。20来个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兴趣,基础知识掌握得较为牢固,有良好的学**惯。但也有10来个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按要求完成作业,学*上有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这部分学生学*态度的同时,我要多花时间培养他们的学*能力,提高整体成绩。

  二、教材内容与重难点

  1、数与代数的知识安排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和方程。(重难点)

  2、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重点)

  3、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折线统计图。

  4、实践与综合应用安排的是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一年吃掉”多少森林”,发豆芽。

  三、教学目标

  1、能找出10以内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

  2、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约分和通分。知道分数和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3、会进行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4、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井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单位长度的实际含义。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8、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9、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10、在学*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和统计观念。

  四、教材主要特点

  1、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来推动新知识的学*。

  3、重视学具操作和数学实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4、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5、配合教学内容安排数学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措施

  (一)利用课件和微课创设良好的课堂学*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学*的乐趣。

  (二)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数学。

  (三)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在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2)努力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续学*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概念,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计量单位、计算法则和基本数量关系。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学*程度;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算法,多角度理解算理。

  (六)运用好激励的作用,承认学生学*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七)耐心辅导学*有困难的学生。利用班级微信群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多用表扬鼓励,建立帮扶小组,帮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班共有学生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整理与练*等栏目与版块。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活动、学*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有学生50人。大部分的学生学*态度端正,有着纯真善良的本性。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惯。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自主性和学*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活动中,自主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惯。

  3、情感目标: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自主探索、互助学*的精神,在评价中获取更多情感,同时学会欣赏他人;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 , 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 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迅速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也是正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关键。

  三、教学用具:

  长方体纸盒、长方体展开图等。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

  ( 一 ) 、实物引入、提示课题、明确目标(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结识的朋友——长方体,它要去做客,请大家帮它设计一件漂亮的外衣,你们能帮助长方体实现它的愿望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彩笔,想怎么给长方体穿才能显得它更加的漂亮?想好了吗?看谁在最短的时间设计的最合理。

  生:动手操作。

  师:停。说一说你是怎么涂的?

  生:有的穿的是条形的有的穿的是格格的还有的涂成一个色。

  生:我是相对的两个面涂成了一种颜色。

  师生:共同评价

  师:谁能说说你涂了几个面他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生:我涂了一个上面。它是长方形。面积是长乘宽12*方厘米。

  生:的是前后两个面。它们分别是长方形,。面积是……

  二、自主探索、形成表象、建立概念(提出数学问题)

  (1)感受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刚才我们想对长方体的那些部分进行包装?

  生:长方体的6个面。

  师:那么,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师:老师手中有一个展开的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面图形。

  生2:我发现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说得对!请你把你刚才涂色的长方体,展开,看看展开后的形状,然后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标明6个面。

  (2)、认识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师:从学生手中选一个长方体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问:通过观察课件和动手操作实物模型,谁知道什么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物体表面的面积。

  生2: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面积总和。

  生3:简单地说就是把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3)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各小组先把手中长方体包装好。独立思考如何求它的表面积?

  然后小组交流。一人执笔三人汇报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 :

  生(1):分别求出长方体上、下、左、右、前、后的面积,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就是它们的表面积。

  S=S上+S下+S左+S右+S前+S后

  生(2) :求上、下两个面的面积;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然后把三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S=2S上+2S左+2S前

  生(3):求出上面,求出前面,求出左面,然后用它们相加的和,再乘以2,就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因为长方体六个面中,分别有三组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S=2(S上+S左+S前)

  生(4):侧面积加2个底面积.

  S=C底h+2S上

  生(5):把展开图从中间剪开,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看成两个长方形,再扣去缺少的部分,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S =[(长+高) ×(宽+高)-(高×高)] ×2

  师:你们计算的很准确!长方体学具是一个长、宽、高不等的长方体,你们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简捷的计算方法,很值得学*。生活中的长方体确实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师 :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迁移类推、自己发现、总结方法

  师:关于长方体表面积怎样计算大家还有问题吗?请仔细阅读教材,有问题提出来。

  师:出示长方体牙膏盒,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吗?

  生:齐声回答“能!”过了一会说: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不知道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师:对!要想求出牙膏盒的表面积需要量出几个数据?分别是长方体的什么?

  生:需要量出3个数据,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请看老师手中的长方体与刚才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你能用最简便的方法求出它的表面积吗?

  生:我发现这个长方体的宽和高是相等的,所以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

  生:列式(略)。

  师:同学们不仅能仔细观察而且能根据实际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真不错.现在老师还想请你帮个忙.我想给(出示正方形盒子或积木)涂上油漆,你能帮我算出它的面积吗?

  生:能.但它的棱长为多少?

  师:棱长为0.8米.

  生:列式.评价.总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四、应用与反思

  1.知识运用。

  (1)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长21厘米、宽和高都是13厘米,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铁皮?

  说明 “ 至少 ”的意思。

  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一个无盖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为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

  2、选择题。 1. 下图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① (6 × 3+3 × 15) × 2

  ② (6 × 15+3 × 15) × 2

  ③ (6 × 15+3 × 15+6 × 3) × 2

  单位 : 厘米

  2. 一种长方体硬纸盒 , 底面是边长 2分米的正方形 , 高 4 分米 , 现在要在外面全部涂上油漆 , 油漆面积有多大 ?

  ① (2 × 4+2 × 4+2 × 2) × 2

  ② 2 × 2 × 4+2 × 4 × 2

  ③ 2 × 2 × 2+2 × 4 × 4

  3.根据要求,说解答方法。

  (1)制作一个长方体的鱼缸所需的用料。

  (2)求粉刷教室的面积。

  (3)火柴盒的用料。(提供实物,火柴盒壁厚不计)这道题有点难,同学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解决的办法。

  (4)游泳池贴瓷砖要贴哪些部分。

  (5)铁皮通风管、烟囱的用料。

  五、归纳知识、总结学法、促进提高

  小组说说: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会了哪些知识?谁的方法最好?你喜欢哪种方法?你会解决哪些生活中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55人,学生的学*态度、班级的学*风气是比较好的。前任数学老师一直对行为*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态度不端正,导致学*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文章可做。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1)分数乘法;

  (2)长方体(一);

  (3)分数除法;

  (4)长方体(二);

  (5)分数混合运算;

  (6)百分数;

  (7)统计;

  (8)总复*。

  2、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8课时

  (2)长方体(一); 7课时

  (3)分数除法; 10课时

  (4)长方体(二); 9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 8课时

  (6)百分数; 11课时

  (7)统计; 5课时

  (8)总复*。4课时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研修计划

  加强自身学*,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不断学*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继续开展“提问反思”的小课题研究。每天上课前三分钟仍然坚持:提问三分钟。每周坚持完成一次“提问反思集”的作业,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互相学*、相互提升的目的。

  2、学生学**惯的培养措施

  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拟开展“优秀作业明星评比”、“每月上课之星”评比,并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五、潜能生辅导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教五年级,共有学生63人。从去年的学*成绩看,该班学生大部分学生*时在数学学*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有个别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加上学*方法有待改进,导致与班级整体脱节。针对本班的数学教学现状,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课堂效率,使学生养成自觉学*的好*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地表的变化及保护”、“能量的表现形式及相互转换”、“宇宙天体的构成及探索”、“科学探索历程及科技未来展望”等研究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相关主题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本册教科书注意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整理,注重用联系的观点构建教科书整体结构。随着学生科学学*的不断深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在教科书中的`呈现越来越淡化,相反,在科学学*的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逐渐丰富,这些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条件,并在教科书中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从每单元的结构分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并且相互关联得更加紧密,表现出学生知识经验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结构特点。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

  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材41页42页。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研究*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对常见*面图形特征及其周长、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既为进一步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这样的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通过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能为进一步学*其它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挂图,若干个1立方厘米小正方块

  学具准备: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6块

  前置作业:

  1、 面积是24*方厘米的长方形有几种?都是哪几种?并画一画。

  2、 什么是体积,体积单位有哪些?

  3、 准备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一摆,可以摆成什么形状?体积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实物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谁来说说什么是体积,体积单位有哪些呢?

  昨天的知识你掌握的很好,相信你,前置作业完成的也很认真吧?你准备了几个一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啊?都摆成什么形状了?体积是多少呢?

  根据学生回答,其他学生也动手摆。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因为这个长方体由 4个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所以它的体积是 4立方厘米。

  图下板书:4立方厘米

  师:如果再拼上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又是多少呢?

  学生操作。

  生:再拼上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这个长方体就含有5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5立方厘米。

  2、揭示课题

  师:可见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猜想验证,探究新知

  1、提出猜想

  师: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摆出一个长方体,并计算它的体积?

  出示表格。学生四人一小组,每组一张表格。

  长 宽 高 正方体个数 体积

  长方体1

  长方体2

  长方体3

  长方体4

  师:请同学们一小组为单位,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把上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活动,师巡视。

  师:同学们摆出了许多不同的长方体,并且填好了表格。哪一组来汇报?

  学生黑板前展示表格,并做详细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

  师: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呢?师:通过观察比较,同学们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2、验证猜想

  课件出示: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下面的长方体,各需要多少个?先想一想,再摆一摆。

  1、长4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

  2、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3、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

  师:这是三个不同的长方体,根据刚才的发现你能猜出它们的体积吗?根据回答,课件出示:4×1×1=4立方厘米 4×3×1=12立方厘米 4×3×2=24立方厘米

  师:那究竟对不对呢?让我们再来摆一摆。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师巡视。

  组织交流,课件出示拼摆后的图形。

  师:你是怎么摆的?体积是多少?

  师:和我们之前的猜想一样吗?

  师:那如果再给你一个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一共要用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呢?出示例1

  课件出示:

  师:7×4×3=84立方厘米,所以它的体积就是84立方厘米。

  3、概括公式

  师:根据刚才的验证,得出之前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吗?

  V=abh

  师: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就是什么图形?你能直接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汇报:

  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长、宽、高都叫棱长,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

  课件出示正方体,出示公式。

  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但用字母表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书上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学生阅读课本。课件出示

  正方体的体积:V=a3

  师:写的时候,3要写在a的右上角,并且要写的小一些。

  小训练:完成例2,在练*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应用,

  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长9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

  2、长0.5米、宽2.5米、高0.8米

  3、棱长6分米

  四、拓展延伸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生活中运用的很多,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出示:

  品名:正方体收纳凳

  尺寸:30×30×30

  材质:涤纶+PP不织布+纤维板

  颜色:黑白

  师:你能看懂这个说明书吗?

  师:如果要往这里放一个长40cm宽20cm高10cm的玩具箱,能放入到收纳凳里吗?

  师:看来不能光比较体积的大小,还要联系实际情况,看看长宽高是否都符合要求。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仍然担任五年级一班和三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两个班的同学数学学*上有很大进步,比较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在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的数学*惯基本得以养成,数学素养得到很大的提高,后进生转化效果明显。但是在基础运算方面和解决问题方面还是有较大差距。

  优秀生和学困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大部分同学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课堂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惯,经常上课开小差,课堂作业完成不了,各种常规*惯不到位。如一班的宫中丽、刘锦蓬、黄帅、李晶晶、庞娜娜;三班的刘颖、姜理瀚、王子程、刘奕成等。大部分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因此对高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知识体系

  本册教材共有七个单元,包括以下内容:圆;百分数(一);百分数(二);圆柱和圆锥;比例;比例尺;统计;总复*。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数与代数:百分数、比例、比例尺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意义,能运用百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运用正、反比例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回顾整理,能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方程等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系统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通过回顾整理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不一的表象,牢固掌握所学计量单位间的坦率,并能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空间与图形:圆、圆柱和圆椎

  (1)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认识画;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圆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回顾整理,比较系统地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熟练地计算这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统计与概率:扇形统计图

  (1)借助具体实例,认识众数、中位数;会求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分析数据,并能作出合理的推断。

  (2)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3)通过回顾整理,系统掌握统计图表、统计量及可能性性等有关知识。

  *惯目标:

  *惯是一种定型行为,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小组合作学*的良好学**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以实现合作学*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惯

  创造条件,教会学生思考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的胡思乱想,不能只告诉学生结论,更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和相互联系。通过学*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的思考。

  (2)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惯

  培养认真倾听的*惯: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惯

  教师必须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这样才能在小组合作时人人有事可做,有话可说,不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同时,教师要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调控、促进,必要时还可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惯

  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惯:新教材许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新知的,小组合作学*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惯。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让学生经历总结圆半径、直径、周长公式的过程、圆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会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百分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关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者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圆柱表面积、体积求法。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的距离或实际距离。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认识扇形统计图。

  难点:圆的特征、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理解成数、税率、折与利息的含义。圆柱与圆锥的不同点。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按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征。

  4.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和理解教学。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创新的用好教材,做教材再开发的智者。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是青岛版教材的一大亮点,同时也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以适应学生的认知需求。

  (4)重视分数口算、估算的*日练*。为了适应实际需要,应经常结合实际,对分数计算进行细水长流的练*,切实提高计算能力。

  (5)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学*情况。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不但要考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数学的兴趣,更重要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6)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细心批改学生作业,组内开展一帮一活动,班内开展小组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7)验算检查,养成*惯。小数的乘除法计算可以进行相互验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要进行“步步为营”或者“一步三回头”式的检查,重要的是使检查和验算成为学生的*惯,通过检查和验算,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塌实的学*态度和作风,让学生终生受益。

  (8)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因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三、教学措施:

  良好的学**惯对学生尤为重要,针对学生听讲容易走神的现象,把握好课堂节奏,不让学生有思考空白时间,用心设计课堂的各个环节,让有趣的探究活动吸引学生,拉回他们的注意力;发言*惯,每节课都将做到关注班级每个孩子的表现,及时落实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并在每月评出“发言小明星”激发学生发言热情。同时,与家长及时沟通,我们一起鼓励孩子多发言。还要在问题的设计中进行分层,提供给各层次学生能力范围内的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获得发言的机会和空间,增强学*的自信心。

  健康课堂教学,讲究教学方法,教学是一门艺术,精心设计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让每一堂课都深深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一

  种乐学好问的学*氛围。并改掉以往教学满堂灌的方法,通过创设情景环境,让学生逐步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被动学*,被动接受知识的*惯。每一堂课都要实行课堂改革,把自**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氛围中学*成长。

  分层教学,就应转变教学观念,顺应改革潮流。教学中,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上,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把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贯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方针,进行目标分层,学生能力不同,在教学目标设计时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对于A层学生可以将自主探究放手给学生进行;对于B层学生,教师应给出小提示指导学生进行探究;而C层学生,教师可以给更多地关注和指导。

  学科素养小学堂的宗旨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有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意识。除具有自然语言表达能力外,而且更要具有运用数学语言(文字和口头)表达数学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即,会读数学,会写数学,会说数学。抓住精确的数学语言与用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仍应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断争取把学生培养成学*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表达。大胆的给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他思考、解题过程的机会。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二班现有学生49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惯。

  四、本册教学措施:

  (一)常规方面:

  1.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多与其他老师交流,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态度和学*方法、学*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3.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4.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7.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后进生转化方面: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4、老师的辅导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三)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五、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4课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等。

  二、教材解读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 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四年多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四则运算及分数的初步认识,这是学*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还学*了*均数和中位数,这是学*众数的基础,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

  六、教学措施

  1.帮助后进生树立学*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态度和*惯,把学**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等。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有学生31人。大部分的学生学*态度端正,有着纯真,善良的本性。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

  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惯。

  四、本册教学措施:

  (一)常规方面:

  1、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态度和学*方法、学*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7、练*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和生活的强者。

  (二)后进生转化方面: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班主任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4、老师的辅导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三)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2

  第十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一、方程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把握等式的性质,理解等式两边同时进行乘法或除法运算时必须考虑特殊的数字0。注意验证。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安排:

  8课时

  第十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二、确定位置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数对的含义,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难点:

  用数对实际情境中的物**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

  四、教学安排:

  3课时

  第十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三、倍数和公因数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会求10以内两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100以内两个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参与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学*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会求10以内两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100以内两个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难点:掌握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安排:

  6课时

  第十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四、认识分数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应用。

  难点:单位“1”,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安排:

  10课时

  第十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五、找规律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某个图形*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规律的发展过程。

  难点:是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移,根据这两个方向*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第十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六、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探索中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主动学*和独立思考的*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探索中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难点:

  熟练、正确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

  四、教学安排:

  9课时

  第十册数学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七、统计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发展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

  难点: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第十册数学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八、分数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4、使学生在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发展分析、比较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5、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经过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

  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安排:

  5课时

  第十册数学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九、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

  难点:

  在合作交流中探索“倒过来推想”策略合理解题步骤。

  四、教学安排:

  5课时

  第十册数学第十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十、圆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似值,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经验,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感受数学文化,发展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面图形的学*价值,提高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圆的特征,会画指定大小的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圆的周长及面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安排:

  10课时

  第十册数学第十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十一、整理与复*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ax=b和x÷a=b的简单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并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用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能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能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6、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8、使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学*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安排:

  5课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46人,中等生20人,优秀生15人。本班学生历来的课外作业完成得不够理想,大多数学生书写状况缭草;上课用心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的人不多;少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很差,上课走神等。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措施,力争本期有较大的提升。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二)图形与几何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四)数学思想方法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五)数学综合运用

  1、探索图形;2、打电话。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 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面图或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7、认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六、后20%学生转化计划:

  1、原因分析:

  本身资质差,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不能将数学结合生活。

  有的学生很聪明但是很自负,不认真,贪玩。

  2、措施:

  (1)*时多照顾他们。

  (2)加强基础训练。

  (3)加强学**惯、行为的培养。

  (4)提高他们学*的信心、兴趣。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学*情况分析(知识、能力、学**惯等)

  五年级一班现有学生x人。大部分学生拥有自我学*能力,而且抽象思维能力非常充足,具有观察、分析、自学的能力,不过探讨力还需要提升,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帮助学生们进入最佳学*状态。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单式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现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与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假发和减法,统计。

  教学难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与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旋转。

  五、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自主性和学*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进度

  略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

  我对于我上个学期的成绩感到非常的惭愧,因为我在部主任面前打了包票,说自己上个学期一定可以让我所教的班级,数学*均分达到85分,结果评价分仅仅只有74分啊,这让我非常的难以有脸去见部主任,但是我不会气馁,我相信以我的工作能力,我是可以做的,只不过这个定下的目标这个学期实现而已,为了保证我这个学期一定能让学生们达到*均分85分,我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所带的这个班是仅次于实验班的班级,每次的班级整体成绩都是如此,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就是数学两个班相差最大,这肯定是有我的原因,虽然说我们学校五年级有四个班,我能稳居第二的位置已经是很不错了,但是谁都有一颗好胜的心,我也想证明自己的教学能力的。这个班的学*能力并不差,就是自觉性太差了,就好像是你必须站在他们身后督促他们学*,他们才会认真学*一样。我把90到100分的划分为“优等”,然后70到90的学生划分为“良好”,60到70分划分为“危险”,0到60分一律作为差生对待。这样算下来比例就是2:5:2:1。这么一划分,我对班上的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二、制定改善计划

  首先我要从源头发出,我要激发出他们自主学*的'心,我非常的明白,一个学生是自己想学*,还是老师逼着学*,这二者的学*效率相比起来差距太大了。我清楚大家都想当班长,因为班长被我赋予的权利还是很可观的,所以我也是以此为“诱饵”,只要一周当中举手回答问题正确最多的那个人就可以当班长,相信这样子,一定可以改观他们的学*状态。

  可以从成绩比例看的出来,导致这次*均分没有达到85分还是因为那些打几分十几分的几个学生,完全就把整体*均分拉下去了,为此我将在这个歌学*对他们进行专业的课后辅导,我不求他们打高分,但是起码我要让他们及格。还有那些处于“危险”及格分数线的学生,我想让那些优等生以及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给他们分组,一对一的进行辅导,以此来勉励他们,我相信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改变教学重心

  我以往在上课的时候,一向都是非常的看重学生对最后几道大题的得分率,因为一般那都是最高分数的一道题,但是难度可想而知。我现在想了想,这题都这么难了,我这不就是在给成绩好的优等生上课?那些差生不可能听得懂,这个学期我要适量的讲解难题,多把重心关注基础上,这才是最班级成绩最大的提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