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2-11-10 00:00:00 教学计划,数学,大班

大班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活动目标

  1、学*7的加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1、趣味练*:加减算式(2-99)

  2、教具图片一张《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1、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

  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

  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3、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二、幼儿操作活动。

  1、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

  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

  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2、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3、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

  (也可采用分组练*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其它练*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三、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

  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大班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活动目标

  1、学*7的加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1、趣味练*:加减算式(2-99)

  2、教具图片一张《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1、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

  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

  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3、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二、幼儿操作活动。

  1、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

  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

  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2、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3、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

  (也可采用分组练*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其它练*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三、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

大班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大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学*打好必要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为幼儿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幼儿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大班数学教育的主要有分类,排序和对应等数学基础知识,10以内数的意义,学*10以内的加减、有关的几何形体和事物的时间、空间关系的粗浅知识。

  二、学生基本

  情况分析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幼儿逐渐表现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形成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性差异,,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因材施教的发展幼儿的能力,带领幼儿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三、学期目标

  1、 教幼儿学*1~10的数数、顺数、倒数。

  2、 正确的方法书写1~10的数字。

  3、 教幼儿学*2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地掌握20以内的数的加减运算及组成。

  4、 幼儿学*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远*。

  5、 教幼儿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并能迅速地区分。

  6、 引导幼儿学*认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向右移动。

  7、 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8、 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体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9、 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

  四、教学措施

  儿童的学*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活动,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同时展开联想、想象,比较、分析等内在的思维活动。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数学知识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游戏的方法培养和保护幼儿对数学学*的兴趣,并创造和提供一定的条件帮助幼儿合理地运用其掌握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认识事物的能力。


大班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大班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1)

——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

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基本情况。

  总人数男生女生552827

  二、学*情况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如郝苏湘、周叶凡等),接受能力较强,学*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如郭冲、郭加林等),不能主动去学*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以前对知识掌握较好部分是:

  1、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

  2、学生的`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3、学生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清楚。

  4、学生能很好的解答几何画图形方面的题目。

  5、学生书写较工整美观。

  不足之处:

  1、学生粗心大意忘写答案。

  2、运用知识不够灵活,表现在已掌握的知识,做题目时不能灵活地运用。

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本班有学生48人,这学期转出2人,转进一人,共47人,其中更读生13人,正式生34人。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任务。在上个学期的期末测试中,最高分100分,最低分69分,其中算术题和看图列式的失分率较高,因此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一年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学*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三)在整理与复*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3、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进度安排:

  生活中的数…………5课时

  观察与测量…………4课时

  加与减(一)………………10课时

  有趣的图形…………8课时

  加与减(二)………………15课时

  购物……………………5课时

  加与减(三)………………6课时

  统计……………………3课时

  总复*………………4课时

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 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内容:

  1、有余数的除法

  2、时、分、秒

  3、认识方向

  4、认识万以内的数

  5、分米和毫米

  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

  7、教的初步认识

  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9、期末复*,以及两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25名学生,男生13名,女生12名,大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w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惯,在老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同学们的主体地位,在老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后,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看这两种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单元重难点

  1、教材的重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

  2、教材的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的试商方法,及商的定位;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法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在练*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

  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个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水*,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访问学生家庭或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同时,要适时适当地向部分学生家长讲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学生。

  六、教研课题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

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教学中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具有从事社会生产实践必须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非常活跃,但上课易注意力不集中,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要在本期获得更加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多找能调动学生学*积极性的方法,培养能力,同时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二》培优转差措施

  利用周一、周四补差,周二培优,教师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对子。即“兵教兵”。

  3.课堂练*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要精编*题、*题教学要有四度。*题设计(或选编*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三、教材分析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二次根式的的概念,性质,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第一节是二次根式的定义,第二节、第三节是二次根式的乘除与加减。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行四边形: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要求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第一节是函数的定义、图像,第二节是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以及它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本章主要研究*均数(主要是加权*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20.1节是研究代表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0.2节是研究刻画数据波动程度的统计量:方差。

  每章节都配有数学活动、小结、复*题则它是对本章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四、教材目标及要求

  1、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理解二次根式的的概念,性质,并利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会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各类四边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并能计算和论证实际问题;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掌握简单的描述数据的方法。

  3、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五、本学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学期重点是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一次函数的应用。

  六、教法和学法指导方案

  教法(1)指导学生学会预*的能力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2)课堂上学生会根据问题情境创设自己的思维能力(3)指导学生有效的有效的训练和与创新.(4)不要干预学生的思维,要正确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惯。

  学法:(1)学*能力的指导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2).应考方法的指导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3)良好学*心理的指导教育学生学*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能力的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学*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数学学*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能力的发展.

  总之,教法和学法指导方案,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方法.

  七、教学措施:

  (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3)按时检验学*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4)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5)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与教研听课,并与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8)深化两极生的辅导。八、课时分配:

  本书供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约9课时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约9课时第十八章*行四边形约15课时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约17课时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约12课时

  八、教学进度时间安排

  略

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实验班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多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二、实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目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课程标准对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基本要求:

  1.数与代数:

  ①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②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的数字的意义。

  ③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羡慕能进行估计

  ④能熟练的口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⑤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⑥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和千克,羡慕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⑦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2.空间与图形:

  ①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②结合实例,感知*移、旋转、对称现象。

  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3.统计与概率:

  ①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②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③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4.实践活动:

  ①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②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提高实验效果所采取的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五、关于二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外活动:

  数学课外活动能配合课堂教学,加深巩固数学知识,发挥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作用。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不仅能加深巩固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广泛地接受新信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同数学有联系的生活乐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特长。把学*数学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本学期,在第三单元后,安排了剪一剪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能进一步的掌握有关图形与变换的知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在第七单元后,安排了有多重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巩固有关克和千克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这一活动中还运用了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测量的知识等等。

  在*时的教学活动中,还可以经常的开展一些小型的数学游戏活动,如:算术棋,算术扑克,算术套圈等。同时,可以让学生读一些数学小故事,数学家的故事等,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小知识,通过数学家的故事,还可以激起学生当数学家,勇攀数学知识高峰的愿望。

  以上就是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xx学年全部内容供学生参考,请认真阅读!!


大班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2)

——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8)班现有学生64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方法上的迁移。

  第三单元统计

  教材分析: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材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使学生理解*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均数的方法。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位数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五单元面积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其它*面图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个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又

  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公顷、*方千米。这一内容主要是介绍教大的面积单位,它常用测量土地面积,我们有时称它为地积单位。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对以后的生活、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助。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教材分析: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册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专门编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教材包含集合和等量代换。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3)、(4)共有学生111人,。大部分学生学*态度端正,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学*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比如班里的章之涵、周加任、王哲骋、叶仪华等同学。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惯。比如班里的洪羽音、方思尹、解思涵等同学。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又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比如班里的何俊杰、黄丹阳、张哲益等同学。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惯。相信学生会更上一层楼!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不但备教材,还认真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学*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

  2、关注每个学生的学*情况,鼓励吃不饱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可以做一些有难度的题。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将计算融于解决问题的情境当中,让数学知识变得有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感到学有所有,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多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比如: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例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算账,但出现在课本上时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

  4、让学生学得主动、在课堂中建立帮困小组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5、定时进行家访,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情况。尤其像李涛这样的学生,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只要家长关心、关注他了,他的成绩就会跟上其他同学,而且学起来也有了信心。

  6、补差内容:有些内容是难点,但教材中安排的*题与课时明显不足,在课后要及时反馈,让学生多做相应的练*,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预测的目标。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7、在课堂上一功夫,练*有层次性,课后个别辅导,利用自*课集中辅导,班内建立优帮差小组,努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提高

  五、课时安排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如下:

  1、位置与方向(5课时)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1)、口算除法(3课时)(2)、笔算除法(9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3、统计(4课时)(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2)、*均数(2课时)

  4、年、月、日(5课时)制作年历(1课时)

  5、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1)、口算乘法(3课时)(2)、笔算乘

  法(4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6、面积(7课时)

  7、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8、解决问题(4课时)

  设计校园(1课时)

  9、数学广角(2课时)

  10、总复*(4课时)

  六、进度安排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一2、18除法1

  二2、21至2、25除法5

  三2、28至3、5除法5

  四3、7至3、11除法、机动(2)位置与方向(2)5

  五3、14至3、18位置与方向(2)、机动(1)统计(2)5

  六3、21至3、25统计(2)、机动(2)年、月、日(1)5

  *、28至4、1年、月、日(5)5

  八4、4至4、8乘法(4)4

  九4、11至4、15乘法(4)、机动5

  十4、18至4、22期中测试、面积(1)5期中测试

  十一4、25至4、29面积(5)5

  十二5、3至5、6面积(1)、机动45

  十三5、9至5、13小数5

  十四5、16至5、20小数机动(2)解决问题(3)5

  十五5、23至5、27解决问题(4)设计校园(1)5

  十六5、30至6、3数学广角(4)4

  十七6、6至6、10月测试(3)总复*5

  十八6、13至6、17期末复*(5)5

  十九6、20至6、24总复*5

  二十6、27至6、30期末测试、期末工作总结。

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五(1)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均分为68.2,合格率为72%,优秀率为42.7%。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惯,有良好的学*态度,学*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惯,并同时提高学*成绩。

  二、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建构了数据分析观念。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入渗出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入渗出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材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看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 *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教学内容涉及数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丰富素材。例如,“图形的运动(三)”中“你知道吗”呈现了艺术家们利用*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图案;综合与实践活动“打电话”、数学广角“找次品”等,都蕴含了优化思想方法,简洁巧妙的解决问题策略中闪烁着数学方法的奇妙。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新课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系,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对学生基础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做好学*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2.不断学*业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教具、挂图、投影仪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认识并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3.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继续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4.继续深入开展“小班化教育在农村的实验与研究”,使学生在等高、等爱、等距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5.制作必要的数学教具,为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而准备。

  6.认真写好每节课后的反思。

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教学中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具有从事社会生产实践必须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八年级是初中学*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非常活跃,但上课易注意力不集中,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要在本期获得更加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多找能调动学生学*积极性的方法,培养能力,同时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二》培优转差措施

  利用周一、周四补差,周二培优,教师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对子。即“兵教兵”。

  3.课堂练*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要精编*题、*题教学要有四度。*题设计(或选编*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三、教材分析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二次根式的的概念,性质,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第一节是二次根式的定义,第二节、第三节是二次根式的乘除与加减。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行四边形: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要求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第一节是函数的定义、图像,第二节是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以及它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本章主要研究*均数(主要是加权*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20.1节是研究代表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0.2节是研究刻画数据波动程度的统计量:方差。

  每章节都配有数学活动、小结、复*题则它是对本章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四、教材目标及要求

  1、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理解二次根式的的概念,性质,并利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会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各类四边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并能计算和论证实际问题;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掌握简单的描述数据的方法。

  3、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五、本学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学期重点是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一次函数的应用。

  六、教法和学法指导方案

  教法(1)指导学生学会预*的能力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2)课堂上学生会根据问题情境创设自己的思维能力(3)指导学生有效的有效的训练和与创新.(4)不要干预学生的思维,要正确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惯。

  学法:(1)学*能力的指导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2).应考方法的指导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3)良好学*心理的指导教育学生学*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能力的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学*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数学学*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能力的发展.

  总之,教法和学法指导方案,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方法.

  七、教学措施:

  (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3)按时检验学*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4)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5)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与教研听课,并与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8)深化两极生的辅导。八、课时分配:

  本书供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约9课时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约9课时第十八章*行四边形约15课时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约17课时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约12课时

  八、教学进度时间安排

  略

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方法上的迁移。

  第三单元统计

  教材分析: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材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使学生理解*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均数的方法。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位数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五单元面积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其它*面图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个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又

  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公顷、*方千米。这一内容主要是介绍教大的面积单位,它常用测量土地面积,我们有时称它为地积单位。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对以后的生活、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助。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教材分析: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册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专门编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教材包含集合和等量代换。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3)、(4)共有学生111人,。大部分学生学*态度端正,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学*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比如班里的章之涵、周加任、王哲骋、叶仪华等同学。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惯。比如班里的洪羽音、方思尹、解思涵等同学。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又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比如班里的何俊杰、黄丹阳、张哲益等同学。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惯。相信学生会更上一层楼!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不但备教材,还认真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学*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

  2、关注每个学生的学*情况,鼓励吃不饱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可以做一些有难度的题。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将计算融于解决问题的情境当中,让数学知识变得有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感到学有所有,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多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比如: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例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算账,但出现在课本上时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

  4、让学生学得主动、在课堂中建立帮困小组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5、定时进行家访,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情况。尤其像李涛这样的学生,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只要家长关心、关注他了,他的成绩就会跟上其他同学,而且学起来也有了信心。

  6、补差内容:有些内容是难点,但教材中安排的*题与课时明显不足,在课后要及时反馈,让学生多做相应的练*,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预测的目标。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7、在课堂上一功夫,练*有层次性,课后个别辅导,利用自*课集中辅导,班内建立优帮差小组,努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提高

  五、课时安排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如下:

  1、位置与方向(5课时)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1)、口算除法(3课时)(2)、笔算除法(9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3、统计(4课时)(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2)、*均数(2课时)

  4、年、月、日(5课时)制作年历(1课时)

  5、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1)、口算乘法(3课时)(2)、笔算乘

  法(4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6、面积(7课时)

  7、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8、解决问题(4课时)

  设计校园(1课时)

  9、数学广角(2课时)

  10、总复*(4课时)

  六、进度安排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一2、18除法1

  二2、21至2、25除法5

  三2、28至3、5除法5

  四3、7至3、11除法、机动(2)位置与方向(2)5

  五3、14至3、18位置与方向(2)、机动(1)统计(2)5

  六3、21至3、25统计(2)、机动(2)年、月、日(1)5

  *、28至4、1年、月、日(5)5

  八4、4至4、8乘法(4)4

  九4、11至4、15乘法(4)、机动5

  十4、18至4、22期中测试、面积(1)5期中测试

  十一4、25至4、29面积(5)5

  十二5、3至5、6面积(1)、机动45

  十三5、9至5、13小数5

  十四5、16至5、20小数机动(2)解决问题(3)5

  十五5、23至5、27解决问题(4)设计校园(1)5

  十六5、30至6、3数学广角(4)4

  十七6、6至6、10月测试(3)总复*5

  十八6、13至6、17期末复*(5)5

  十九6、20至6、24总复*5

  二十6、27至6、30期末测试、期末工作总结。


大班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3)

——大班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

  大班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

  在园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新学年新学期的工作紧锣密布地进行着。根据新学年《幼儿园工作》、《幼儿园教学计划安排》,集合我班配班老师及幼儿实际情况,拟定本学期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所有配班老师团结一致,搞好具有夏季特色的教室布置工作,为幼儿设置良好的肓人环境,为幼儿的在园生活提供学*、生活、休息的良好场所,让幼儿喜欢上我们班,喜欢我们班的每位老师。

  二、了解幼儿情况,对幼儿的性格、爱好、兴趣等进行祥细的了解,为他们制定远*期发展目标,注意每一个孩子的不同进步。对孩子进行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身体发展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惯和学**惯,教育教学中注意各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有主动学*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观念,感觉新教法,表现新思维,让他们在观察中探索,探索中发现,发现中了解,了解中获得新知识、新经验,鼓励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力争在师幼互动中完成所有教学计划。

  三、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一学期进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让每一位家长都了解和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放心孩子在园生活,做好幼儿的家访随访工作,随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园情况,探讨孩子在学*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家长达成共识,力求每个孩子都有较明显的进步,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老师们工作起来顺心舒心。力争家长参与班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各项竟技活动,鼓励家长重视孩子方方面面的教育,让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我们的新理念、新方法。

  四、做好单亲子女,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关心关爱单亲子女的衣、食、住,心理以及健康,让他们不孤僻、不自卑、不妄自菲薄,让他们充分感受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笑,每一个动作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注重特殊儿童的心理及教育方法的衔接,逐步引导他们向完美人格的快速发展,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的现象发生,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及自由尊心,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组织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及竞技活动,让幼儿养成从小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惯,让他们懂得劳动的艰辛及取得成功的不易。组织幼儿参加故事比赛、绘画比赛、体育竞技比赛、唱歌比赛以及劳动竞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及参与意识。

  五、为幼儿准备进行各种探索活动需要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并凭借为幼儿创设的环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试试看”、“试着想一想”、“试着做一做”的提示中看看、想想、玩玩、做做,鼓励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以期达到放养儿童的目的。让他们不再局限于幼儿园、家庭的小环境,而是放眼社会,放眼自然、让那些鲜活的、孩子有兴趣的事物一次次地汇入孩子的观察、思维和探索,让他们一轮一轮地进行有效果的探索活动,从中感受探索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带领幼儿进行晨间活动、室外游戏活动、户外观察探索活动、科学实践活动、野外采集活动,还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搞好卫生保健工作,管好班级各类学具教具及相关财产。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大班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本学期即将结束,各项工作也接*尾声。通过这一学期来的学*,本班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经过这一学期来的学*,幼儿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身高、体重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新生也有明显的进步!

  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开展工作,下学期取得更大更好的发展,特将本学期的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教学教育工作

  (1)数学教育

  本学期我担任大班数学老师,说句实话在数学教育方面呢,我确实还有待提高,正因为知道自身的不足所以我一直都在努力学*,在实际经验中不断摸索,争取每天都有所进步。感觉本班幼儿求知欲旺盛,知识面在不断的开阔,吸收新的知识也快。在教育教学中。讲解在后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计算方面体现较明显。幼儿从操作实物卡片到数字小卡片,掌握了加数、减数练*,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有时,我也让幼儿互相练*的机会,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本学期本班还学会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高矮、粗细、宽窄、远*、厚薄等;重要的是幼儿学会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能区分各种形体,学会等分,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包含关系。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三维国学教育

  经过老师们的努力,学*。本学期也开展了一门三维国学kk识读的补*课,在幼儿身上也看到了明显的进步。阅读能力,识字量等也有所提高,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

  二、保育工作

  (1)常规教育

  常规方面,我加强了对幼儿进行个人的卫生教育。如学*正确的洗手方法,严格督促幼儿洗手。*时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保持清洁的个人卫生。经过长时间的练*,幼儿的洗手方法有了很大改进,而且自觉性也很高。另外每天晨间检查时认真做好晨检工作,注意幼儿当天的身体状况,对一些身体不适的幼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同时我们对幼儿也进行节假日期间的安全、卫生教育,通过教育,幼儿整体的卫生*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个人卫生教育工作的同时,对幼儿其他方面的行为*惯教育我也没有放松。如通过本学期的督促教育,幼儿的坐姿神气了很多,插嘴现象也明显减少,但仍然需要加强幼儿的自控能力。

  (2)保育教育

  在幼儿开展活动中,我不忘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惯。首先我们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如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经过本学期的练*,幼儿穿脱衣物的速度快了很多,大部分幼儿都学会了整理自己的床铺,有一部分幼儿也能自己系鞋带,幼儿的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时,我们还指导幼儿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擦桌椅、拣垃圾等,同时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时班级内实行值日生制度,为大家分发文具、翻椅子等,让每个幼儿轮流当值,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锻炼。对于值日生的工作我们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大大鼓励了幼儿的劳动积极性,班级内出现了人人争当值日生、当好值日生的好风气,家长也反映幼儿回家后能主动帮助他们做一些家务,他们感到十分高兴。

  三、情感教育工作

  (1)改正幼儿不良*惯、培养良好*惯

  培养上进心,形成良好的学**惯 对于一些能力差的幼儿,我便请能力好的幼儿对其进行帮助,这样不仅拉紧了幼儿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让幼儿共同进步、友好相处,真是一举两得呀!同时,我们也用各种办法进行奖励,鼓励他们上进。现在,我在组织幼儿活动,上课都觉的比以前得心应手多了,小朋友的自觉、学*、行为、集体意识都比以前增强了,他们也会有意识到自己那些事该做那些事不该做。

  四、家长工作

  对于家长工作,本学期更加注重了和家长的沟通,通过家访和利用幼儿入离园时与家长交谈,及时全面地了解每位幼儿的思想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建议和意见,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情况,我们还定期将教学进度告之家长,方便家长在家中的教育。家长在配合我们工作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意见,我们也虚心接受,做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而本班家长对班级工作支持度高,能积极参与园里、班级的各项活动,就是有了家长们的参与,本班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

  五、未来工作

  总结了这个学期的点点滴滴,在繁忙中我们的工作又向前进了一大步,不仅各方面得到发展,我们也和孩子们一起进步了,工作中我们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增长许多的知识。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在反思不足,全面性,个别性、深入性不够;创造性游戏的开展较薄弱,幼儿的自主性差;个别幼儿的惰性强、依赖性强;个别幼儿不够大方胆小怕事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放松任何一个环节,扬长避短,将本学期做的不到位的工作加以改善,做的好的方面也继续保持,这次暑假我们利用起来大家相互学*共同探讨的机会。就是希望自己有所提高,学的更多一些。用张园长常说的话:“我们幼教工作是干到老,学到老”。是呀,幼教工作是干到老,学到老,像我们这种半路出家的老师更应该不断学*,相信经过我的努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

  大班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3

  时间匆匆地在孩子们的欢歌笑语中流逝了,这学期是大班孩子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期,也是最关键的一学期。再过几个月,他们将离开幼儿园这片让他们开心、难忘的地方,进入小学的生活。如何使他们永远记住幼儿园的快乐时光、如何使他们顺利过渡并尽快适应、如何使他们充满自信地走进小学的课堂等话题,将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本班将针对班况及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拟订学期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大班上学期的学*,分析学期末班级幼儿检核情况,总的来看: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学**惯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在体能、语言表达、社会交往、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除了几个小年龄幼儿以外,他们的身体状况与行为能力方面相比有了明显提高,孩子们对体育活动充满兴趣,他们喜爱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不断探索,使自己的水*逐渐提高。由于孩子们的性格不同,所以表现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李雅琪、文浪、李*洋、肖廷宇、谢亚雪等小朋友在各方面能力上还要加大力度进行培养和指导。

  二、各领域目标的要求及设置

  (一)语言领域:

  1、能听懂多重指令,并能按顺序行动。

  2、对生活中的语言、声调节奏敏感,能辨别不同的语言、声调、节奏所表达的含义(情绪、态度等)

  3、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思。

  4、能专注地阅读图书,知道画面与文字的对应关系,发展其对语言的敏感性,适当培养阅读兴趣和简单的文字认读规律。

  (二)数学领域:

  1、引导幼儿等分(二等分、四等分)或不等分一个整体,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用不同的方法分解(或组成)一组物体(6-10),发现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3、在日常生活游戏中,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几何形体。

  4、运用标记等记录周围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5、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学会默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

  (三)社会领域:

  1、愿意接受有难度的任务,尝试新活动

  2、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敢于不断尝试

  3、主动带年幼的同伴共同游戏,体验大带小的快乐。

  4、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当发现不当的行为举止时,敢于劝阻。

  5、了解传统民间节日的由来和庆贺方式,喜欢民俗*惯。

  6、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尊重少数民族。

  (四)美术领域:

  1、能主动参与多种美术活动并能创造性的表现。

  继续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各种艺术形式有兴趣,能寻找并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美。

  2、进一步欣赏作品的造型、彩色、构图,知道对称、均衡美,学*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美术作品。

  3、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欣赏活动,了解作品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主题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并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像。

  4、能根据一定的主题,用丰富的色彩和线条、构思、组织形象,表现一定的内容和情节。进一步引导幼儿学*根据画面需要,恰当运用各种颜色,并学*色彩的调配,表现画面的深浅、冷暖关系。

  (五)保育工作:

  1、进一步了解身体的主要器官的重要功能和保护方法。

  2、遵守规则,行为正确,有较强的自护能力。

  3、懂得合作,负责、宽容、谦让、坚强勇敢、不怕困难,运动保健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4、进餐时举止文明,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六)常规教育工作:

  1、在一日活动的各个五一节中注意各类学科知识的渗透教育,并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积极良好的社会情感。

  2、加强常规训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惯和作息*惯。

  3、教育孩子讲文明、讲礼貌、使用礼貌用语。

  4、教育孩子遵守课堂纪律,举手发言,积极回答老师问题。

  (七)家长工作

  1、通过校训通每天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园的情况,并教育家长一些育儿知识。

  2、向家长介绍班务工作计划,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更好的实施幼小衔接方案打下基础。

  3、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惯、生活*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4、每周定期填写好幼儿在园情况报告册

  5、继续对新生家访、旧生约访,加强*时电话联系,主动及时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幼儿在园内、园外的各种表现,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三、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略)

  总之,在工作中我会做好必做的事情,将孩子的活动形式多样化、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机会,开启幼儿智慧大门,积极营造开放性的活动氛围,培养孩子在体智德美劳等方面和谐发展,为了明天而努力!

  大班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4

  一、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减运算,理解了1―6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1、教幼儿学*6―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

  2、教幼儿学*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3、教幼儿学*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4、引导幼儿学*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交集分类。

  5、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

  6、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7、引导幼儿学*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8、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9、教幼儿认识一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

  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三、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

  一、学*7的组成

  1、学*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可以有6种分法。

  2、学*按序分合和记录。

  二、学*7的加减

  1、让幼儿讲述图意并列出算式,会编应用题。

  2、学*7的三组加减。

  第二周

  一、学*用三个数字写四道算式题

  1、鼓励幼儿尝试按图中的动物不同特征,找出三个相关联的数,并列出算式计算。

  2、帮助

  幼儿进一步理解加减运算中三数的关系。

  二、认识圆柱体和球体

  1、让幼儿观察、比较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其名称和特征。

  第三周

  一、学*二等分

  1、教幼儿初步学*把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二、分成几小杯

  1.感觉用瓶瓶罐罐一起玩水的快乐。

  2.观察生活中水在流动的现象。

  第四周

  一、学*8的组成

  1、教

  幼儿学*8的组成,了解8分成两份有7种分法。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相关系(增1、减1)

  二、圆柱体的游戏

  1、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3、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并制作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第五周

  一、学*8的加减

  1、引导幼儿学*按实物图的内容选择答案图,列算式。

  2、教幼儿学*8的四组加减。

  二、学*看点图列算式

  1、引导幼儿观察点子图,列出相应的算式,复*8的加减。

  第六周

  一、看点子图列算式

  1、学*看两张点子图,根据点子图的变化列算式。

  二、按差异个数摆放图形

  1、教幼儿学*在相邻的两个图形之间,用短波浪线作标记表差异个数。

  2、教幼儿学*按标记表示的差异数目摆放图形。

  第七周

  一、学*9的组成

  1、学*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二、学*9的加减

  1、学*看分合式列算式,体验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2、学*9的加减。

  第八周

  一、改错题(一)

  1、学*改错题中的得数,使得算式运算结算正确。

  2、复*9的组成、加减。能熟练准确得进行运算。

  二、改错题(二)

  1、学*改错题的三种方法,使幼儿知道三个数的任一个数均可以改动。

  第九周

  一、两个特征分类

  1、学*按运算方法和得数的数目将算式归类。进行9以内的加减。

  二、分类

  1、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分类。

  第十周

  一、认识时钟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特征。

  2、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辨认整、半点。

  二、记录时间

  1、让幼儿知道整点半点的记录方法,理解钟点和指针关系。

  2、进一步使幼儿感知时钟和生活的关系,初步发展幼儿的时间感。

  第十一周

  一、学*10的组成

  1、要求幼儿有序的进行10的分解。

  2、引导幼儿从9的分合推导10的分合。

  二、学*10的加减

  1、引导幼儿看实物图列算式,学*10的加减。

  2、教幼儿讲述应用题。

  第十二周

  一、学*“0”的算式

  1、学*有关“0”的算式。

  2、复*10以内的加减。

  二、复*10以内的加减(一)

  1、会两个、三个加减符号的连续加减。

  第十二周

  一、复*10以内加减(二)

  1、会把算式题目填写完整,如1+()=3

  二、快速口算

  1、练*口算的能力,能相互之间玩出题游戏。

  第十三周

  一、认识人民币

  1、认识十元以内的货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学*钱币兑换,复*10以内加减。

  二、超市

  1、复*10的加法,并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学*态度,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四周

  一、学*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教幼儿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2、让幼儿感受到客体和自我为中心的左右方向不同。

  二、依样接画

  1、培养幼儿仔细观察排队规律的能力。

  2、教幼儿发现规律并依着接画。

  第十五周

  一、学*四等分物体

  1、帮助幼儿学*将物体四等分的方法。

  2、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补漏洞

  1、引导幼儿学*根据物体缺口而选择形状相同的填。

  2、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数学游戏

  第十六周

  一、10的加减试题

  1、会运算各类形式的加减题目。

  2、提高幼儿的运算正确度。

  二、复*和考核

  大班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5

  一、班况分析:

  本学期幼儿总数为11人。经过一年来的朝夕相处,不但与幼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且对每个幼儿的个性、能力发展情况都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一年来,孩子们从刚入园时的哭闹、不适应到现在的乐意上幼儿园、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我们看到了每个孩子身上的点滴进步。胆小、内向是孩子不能适应新环境、不能主动参与活动的致命伤。由于胆小,这部分幼儿往往在活动中缩在最后,自己的才能也不能展示出来。对于班上的这一小部分孩子,本学期我们将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与鼓励,使他们饱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大胆、大方地展示自我。大班是幼儿在园的最后一年,幼小衔接问题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使幼儿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将从本学期就对幼儿和家长进行幼小衔接的指导工作,如:生活能力的培养、学**惯的培养等,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在不久的将来都能很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另外,做事认真、独立、有责任感也是大班孩子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我们将在工作中注重培养,使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教育总目标: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惯、卫生*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增进起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发展智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质、行为*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

  三、领域目标:

  (一)健康领域:

  1、能精神饱满、愉快地参加各类活动。

  2、能侧身钻过圈、单足跳,学会投掷、玩小足球,能使用剪刀、学会系鞋带,逐步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3、懂得饭前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4、在**的提醒下保持穿戴整齐、分清左右脚。

  5、知道早晚要刷牙,看书、绘画有正确的坐姿。

  6、会保持桌面、地面整洁,愿意尝试各种食品。

  7、有早睡早起的好*惯,早上来园不迟到。

  8、能有顺序地穿脱、整理衣服,整理床铺。

  9、有自我保护意识及掌握初步的技能,会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活动时不做危险动作。

  (二)语言发展领域:

  1、能在集体活动中专心地听老师、同伴发言,能理解简单的指令并予以行动及复述,理解和使用生活中的常用问句。

  2、在**的帮助下,能讲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愿意念儿歌给别人听。

  3、乐意用普通话与周围人交往,态度大方。

  (三)科学观察领域:

  1、学*有顺序的观察、比较物体的异同,能参与收集、小实验、操作等活动。

  2、能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了解首都有名的建筑和名胜古迹,发现周围环境中日新月异的变化。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4、掌握5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加减符号,进行100以内的加减运算,书写1-100,并在日常活动、游戏中运用数知识、掌握单双数,知道一星期是7天,能区别三种物体的长短、宽窄、粗细、轻重,会按一定顺序排列。

  (四)艺术:

  1、能随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能用歌声、动作表达亲切、抒情、活泼、欢快的情绪。

  2、能安静的欣赏一些艺术作品,领会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学*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3、在作品中表现某些情节,会用上下左右表现物体间的前后关系,注意颜色与内容的联系。

  (五)社会性与情感领域:

  1、了解本市的名胜、著名建筑、民间艺术、土特产,参加"国庆节"的节日活动,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能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有始有终的做完一件事。

  3、在**的帮助下,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4、能恰当的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表现。

  5、会使用礼貌用语,能大方的回答客人、**的问话。

  6、能在老师的提醒下遵守常规,遵守游戏规则。

  四、七种教育手段和措施:

  (一)作业:

  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本班的实际水*,通过设置语言、科学、健康、社会、艺术等作业活动,在集体活动或分组活动中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能力,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配合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使幼儿获得广泛、粗浅的知识。

  (二)游戏: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幼儿在游戏中不断运动,使身体得到锻炼,用语言交流,使同伴间关系融洽,在游戏中懂得要遵守游戏规则,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本学期对于胆小内向的幼儿,应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各类游戏活动中;对于一些比较自由的幼儿应该让他们在游戏中懂得遵守规则。

  (三)观察:

  在日常活动中引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和兴趣,*时经常组织幼儿散步、参观,在活动中学*观察的方法,互相交流观察结果,培养幼儿观察的*惯。另外,通过在班内设置自然角,科发室实验活动也能使幼儿产生观察的愿望,并且主动的参与观察。

  (四)体育活动:

  利用晨间锻炼、体育游戏等环节,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特别是肥胖儿和体弱儿,更应鼓励他们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培养活泼开朗的品质和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在活动中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惯和卫生*惯,在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劳动方面:

  通过参与简单的劳动,学*劳动的基本技能,体会获得劳动成果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自立能力,学会怎样洗手、叠被子、系鞋带、穿毛衣等,坚持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尽量不依赖**,与**一起参加公益劳动,如擦桌椅、清洗玩具、剥豆等,体会劳动的光荣与辛苦,懂得今后要爱护物品,珍惜劳动成果。

  (六)日常生活:

  在班内建立良好的一日常规,帮助、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卫生*惯和学**惯,日常采用鼓励、个别教育、谈话、讨论等方法使幼儿知道养成良好*惯的重要性,并逐步形成*惯。为了使孩子上小学后可以安全,我们惠新增加安全教育课程。

  (七)娱乐活动

  结合园内组织的娱乐活动,每周至少一次开展娱乐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鼓励和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娱乐身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交往能力。

  五、家长工作:

  1、每月有计划的开展家长工作,与所有家长进行联系,了解幼儿的各方面情况,互换意见。

  2、召开亲子活动,内容为向家长介绍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半日活动观摩等。

  3、办好快乐家园聚会,重点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中学*适应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知识和要求。

  4、每周发放一次"家长信",与家长互换意见,了解幼儿在家表现,家园一致共同教育孩子。

  六、环境创设:

  1、增设各活动区域的材料,结合幼儿发展情况和教学要求添置有关数学、语言、音乐等学*材料。

  2、根据主题要求,师生共同设计和制作墙饰,丰富学*环境。

  3、增添自然角内容,根据季节收集、饲养不同品种的动植物,帮助幼儿了解大自然的奥妙。

  4、在活动市布置语言学*的环境,结合各类物品张贴文字标记,激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

  5、建立*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幼儿团结、勇敢、不怕困难等好品质,提高社会适应性,加速其向"社会人"的转变。


大班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4)

——一年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

一年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3)和(4)的数学课。这两班的学生人数很*均,都是45人。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学期刚开始,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及图形的拼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总复*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教学安排59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全册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数学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一、生活中数……………………………………5课时

  二、观察与测量…………………………………4课时

  三、加与减(一)………………………………10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1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8课时

  整理与复*(一)……………………………1课时

  五、加与减(二)…………………………………15课时

  小小运动会…………………………………1课时

  六、购物…………………………………5课时

  七、加与减(三)…………………………………6课时

  今天我当家…………………………………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一年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1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素材。所有数学知识学*,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问题情景引入学*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2、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提供学*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3、使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地信心。力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展开。

  4、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本中的*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和巩固新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所设;另一类则面向更多数学学*需求

  二.教学措施:

  1、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去其他老师的听课,吸取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成绩。

  6、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三.教学安排:

  二月:第五章 三月:第六、七章 四月:第八章

  五月:第九章 六月: 第十章 七月:总复*

  四.复*考试

  好的耕耘,好的收获。教学工作有喜有乐也有苦。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原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争取本学期教学工作有进步。

一年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29名,留守儿童就有11个,都生活在农村。一年级的儿童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经过上学期的学*,对数学有一定的基础认识。学生学*目的明确,能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积极性高。大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对于他们来说,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四、五个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在学*上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惯是关键。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包括:100以内数的认识;图形的'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分类与整理;总复*。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熟悉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把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把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在现实情景中熟悉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能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熟悉钟面、时针和分针,把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珍惜时间。

  5、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第几排第几行描述同学所在的位置,会辨认从正面、背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外形。

  6、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一些*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会用这些*面图形拼图。

  7、熟悉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需要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题目,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完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探讨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回忆、类比和有条理思考的思维方法。

  2、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逐步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3、在认识图形以及辨认方向与位置的合作交流、互动、学*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碰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纵、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严谨。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进步学*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熟悉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练*。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开展课前5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口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题目,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多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5、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查漏补缺,加强培优辅差,尽量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1、100以内数的认识 15课时 第1~4周

  2、位置 7课时 第5~6周

  3、认识图形 6课时 第7~8周

  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0课时 第9~10周

  5、认识人民币 3课时 第11周

  6、认识钟表 4课时 第12周

  7、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7课时 第13~16周

  8、分类与整理 2课时 第17周

  9、总复* 6课时 第18~19周


大班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5)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学背景: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仍是81和85,85班是普通班,基础知识水*较差,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及格人数占20%;81班的总体水*比85班较好,但是从本次的考试成绩来看,成绩较为一般。及格人数只占到60%。这与我之前的计划相差还有一截儿。85班差生较多,期末成绩单位数的就有4人,针对这些情况,分析他们的知识漏洞及缺陷,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氛围。

  三、新课标要求:

  初三数学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学科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然而,它们又分别与抛物线和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这两章内容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对初中阶段学*过的四种图形变换(*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的问题。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 “课题学*”“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本册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五、个单元章节:

  第26章 二次函数

  本章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基本性质,用二次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26.1节“二次函数”首先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从中引发和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然后由函数 开始,逐步深入地、由特殊到一般地、数形结合地讨论图象和基本性质,最后安排了运用二次函数基本性质探究最大(小)值的问题。这些内容都是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它们为后面两节的学*打下理论基础。第26.2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从一个斜抛物体(例如高尔夫球)的飞行高度问题入手,以给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反过来求自变量的值的形式,用函数观点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种不同情况,最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并介绍了利用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第26.3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安排了三个探究性问题,以商品价格、磁盘存储量和拱桥桥洞的有关问题为背景,运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即列出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研究问题的解法。通过这一节的学*可以使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认识再提高一步,从而提高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在已经学*了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这些都是代数函数,即解析式中只涉及代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函数。至此,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已告一段落。

  第27章 相似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和位似变换等。此前学*的全等是图形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而本章学*的相似是比全等更具一般性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全等可以被认为是特殊的相似(相似比为1),对于全等的认识是学*相似的重要基础。

  第27.1节“图形的相似”从学生熟悉的一些实际问题说起,引出相似图形的概念,以及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性质等,使学生对相似先有一个一般性的认识。第27.2节“相似三角形”的内容是讨论最基本的多边形──三角形的相似关系,这是认识相似关系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首先安排了证明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行于另一边的直线,截出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然后将其推广到更一般的结论“*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安排了三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相似三角形的三种主要判定方法。教科书对于其中第一个问题进行了推导证明,另两个问题的推导证明安排学生自己完成。接着,教科书通过三个例题讨论在测量中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这些例题代表了测量中的常见典型问题。本节最后安排了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第27.3节“位似”讨论一种图形变换──位似变换。位似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都交于一点(位似中心)”。教科书安排了利用坐标描述位似变换的内容,这是数形结合方法的体现。本套教科书中先后共出现了四种图形变换:*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本节最后安排了一幅包含这四种变换的图案,学生通过思考图案中的问题,可以对四种变换进行综合回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是自变量为锐角时的三角函数,即缩小了定义域的后的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学*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勾股定理等内容也是解直角三角形时经常使用的数学结论,因此本章与第18章“勾股定理”和第27章“相似”有密切关系。

  第28.1节“锐角三角函数”中,教科书从沿山坡铺设水管的问题谈起,通过讨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使学生感受到锐角的大小确定后相应边的比也随之确定,而且不同的角度对应不同的比值,这种对应正是函数关系。教科书设置了“探究”栏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利用相似三角形得出结论,由此引出正弦函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比对正弦函数的讨论,得出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接着教科书讨论了“已知角的大小求它的三角函数值”和“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角”这两种问题,这样就从两个相反方向再次强调了锐角与其三角函数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现在计算器已经成为学*和运用三角函数的有力工具,教科书在本节最后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以及如何由三角函数值求对应的角。第28.2节“解直角三角形”中,教科书借助实际问题背景,要求学生探讨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解直角三角形,并归纳出解直角三角形常用的知识和方法。接着教科书又结合四个实际问题介绍了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这些问题的已知条件分别属于几种不同类型,解决方法具有典型性,体现了正弦、余弦和正切这几个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本节最后通过对比测量大坝的高度与测量山的高度,直观形象地介绍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数学基本思想。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投影和视图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立体图形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全章分为三节。

  第29.1 节“投影”中,首先从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说起,引出投影、*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然后以铁丝和正方形纸板的影子为例,讨论当直线和*面多边形与投影面成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归纳出其中蕴涵的正投影的一般规律;最后以正方体为例,讨论立体图形与投影面成不同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整个讨论过程是按照一维、二维和三维的顺序发展的。第29.2节“三视图”讨论的重点是三视图,其中包括三视图的成像原理、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等,最后通过6道例题讨论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包括了有关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而且包括了反映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联系与转化的内容,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第29.3节“课题学* 制作立体模型”中,安排了观察、想象、制作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这是动脑与动手并重的学*内容。进行这个课题学*既可以采用独立完成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合作式学*的方式。应该把这个课题学*看作对前面学*的内容是否切实理解掌握以及能否灵活运用的一次联系实际的检验。六、教法和学法指导方案: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2)指导学生学会预*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教材的方法.3.学*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4.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5.良好学*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能力的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学*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数学学*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能力的发展.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方法.

  七、阶段性测试或检查方式及辅导措施:

  (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3)按时检验学*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4)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辅导。

  八、教学进度安排:

  3.1---3.8 第一周:讲评期末试卷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12)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

  3.9---3.15 第二周: 26.2 二次函数的应用

  3.16—3.22 第三周: 26.2 二次函数的应用 26.3 课题学*建立函数模型

  3.23—3.29 第四周: 综合小复* 单元测试及讲评

  3.30—4.5 第五周: 第二十七章 相似(13) 27.1 相似形

  4.6—4.12 第六周: 27.2 相似三角形

  4.13—4.19 第七周: 27.2 相似三角形 27.3 相似多边形

  4.20—4.26 第八周: 27.3相似多边形第

  4.27—5.3 第九周: 小复* 单元测试及讲评

  5.4—5.10 第十周: 期中考试 讲评试题

  5.11—5.17 第十一周: 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12) 28.1 锐角三角函数

  5.18—5.24 第十二周: 28.2 解直角三角形

  5.25—5.31 第十三周: 28.2 解直角三角形 28.3 课题学*测量 小复* 单元测试及讲评

  6.1—6.7 第十四周: 第二十九章视图与投影(11)29.1 三视图

  6.8—6.14 第十五周: 29.1 三视图 29.2 展开图

  6.15—6.21 第十六周: 29.2 展开图 29.3 课题学* 图纸与实物模型小复*单元测试及讲评

  6.22—6.28 第十七周: 综合复*一

  6.29—7.5 第十八周: 综合复*二

  7.6—7.12 第十九周: 综合复*三

  7.13—7.19第二十周: 期末考试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经过上一学期的努力,很多学生在学*风气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学*积极性有所提高,也有不少学生自制能力较差,特别是到了最后一学期,有些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耐心教育,此外,面临中考阶段对学生要有总体的掌握,使之考出好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内容只剩两章:圆与统计与概率。

  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行投影和中心投影,视图。本章设涉及的概念、定理较多,应弄清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定理。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是本章的难点。

  统计与概率这章有总体与样本、用样本估计这两节内容。统计是统计理论和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部分估计全体。本章在介绍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后,先后以百分比、*均数和方差为例,介绍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

  除了这两章,还要复*初中数学教材其他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视图,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应用于实践,通过探索、学*,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适时地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3、情感目标及价值观:通过学*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改进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质量,逐步形成正确的教学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

  四、教学重与难点

  重点:

  圆这章中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

  统计与概率这章的重点是用样本的某种特殊性来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

  难点:

  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的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统计估计是用样本的某种特殊性来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

  五、教学中要采取的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通盘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制作总复*计划。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

  3、重视课后反思,及时将每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

  4、积极与其他老师沟通,提高教学水*。

  5、积极听取家长与学生良好的合理建议。

  6、以“两头”带“中间”的战略。

  7、注重教学中的自主学*、合作学*、探索学*等学*方法的'引导。

  8、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为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 生具有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5)按时检验学*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6)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8)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9)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10)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三、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

  积极参加业务学*,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开拓,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四、分层辅导,因材施教

  对本年级的学生实施分层辅导,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激情,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高及格率。对部分差生实行义务补课,以提高成绩。

  五、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用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自己追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六、强化复*指导。

  分二阶段复*:(一)第一阶段全面复*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这个阶段的复*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应以课本为主。

  2、 按知识板块组织复*。把知识进行归类,将全初中数学知识分为十一讲:第一讲数与式;第二讲 方程与不等式;第三讲函数;第四讲统计与概率;第五讲基本图形;第六讲 图形与变换;第七讲角、相交线和*行线;第八讲 三角形;第九讲 四边形;第十讲三角函数学;第十一讲圆 . 复*中由教师提出每个讲节的复*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五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本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态度已经明晰可见。通过上个学期多次摸底测试及期末检测发现,本班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现象极为严重。虽然涌现了一批学*刻苦,成绩优异的优秀学生,但后进学生因数学成绩十分低下,厌学情绪非常严重,基本放弃对数学的学*了。其次是部分中等学生对前面所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记忆不清,掌握不牢。

  二、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党的十 七大教育方针,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立足中考,把握新课程改革下的中考命题方向,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针对*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积极探索高效的复*途径,夯实学生数学基础,提高学生做题解题的能力,和解答的准确性,以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及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复*教学。

  三、教学目标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理解投影与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锐角三角函数有关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班级教学目标:中考优秀率达到 30%,合格率:80%。

  四、教材分析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本章主要是通过二次函数图像探究二次函数性质,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议程的关系,最终实现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本章教学重点是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及二者的实际应用。本章教学难点是运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十七章、相似

  本章主要是通过探究相似图形尤其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相似多这形的性质的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本章主要是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函数的概念及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各种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对应的表达式,及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难点是三角函数的概念。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本章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探索投影与视图两个概念,讨论简单立体图形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本章的重点理解立体图形各种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本章教学难点是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五、方法措施

  1、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做到层次分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立数学严密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2、搞好单元测试工作,做好阅卷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加大课后对学生的辅导力度。

  3、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针对*年中考命题趋势,制定详细而周密的复*计划,备好每一节复*课,力求全面而又突出重点。

  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解题作答*惯,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作答技巧和适应中考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九年级下册新授课程控制在 4 个星期内,剩余时间用于复*。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

  一、课程目标

  ㈠、本学段课程目标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面图形的*移、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探索并理解*面直角坐标系,能确定位置。

  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数学思考

  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

  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㈡、本学期课程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94人,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落后面比较大,学*风气还欠浓厚。正如人们所说的现在的学生是低分低能,我深感教育教学的压力很大,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务必精耕细作。使用的教材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巧做安排。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章,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圆、统计估计等。这些内容都是初中代数、几何及概率统计中的重要内容,起作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已学过的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又是为今后学*奠定基础。

  四、具体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适度安排教学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

  2、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课堂。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作业。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带动班级学生学*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发展。

  8、把辅优补潜工作落到实处,进行个别辅导。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是初中学*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初三数学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此数学学*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九年级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二次函数和圆是新授课外,主要是综合复*,迎接中考。

  四、教学目的:

  1、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概念。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理解数据的整理及分析等有关概念,能够计算方差、标准差等,能够用表格或列树状图的方法计算概率,对上述知识作一些简单的应用。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3、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五、教学重难点

  第一阶段(第5周——第12周):全面复*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这个阶段的复*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变式题,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应以课本为主。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课本中的例题、练*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书后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也要学生认真想一想,集中精力把九年级和八年级下的教学内容等重点内容的例题、*题逐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一味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题,其效果并不明显,有本末倒置之嫌。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按知识块组织复*,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章节:第一章数与式;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第三章函数;第四章基本图形;第五章图形与变换;第六章统计与概率。复*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章节的复*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2、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每年的中考数学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3、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告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要求写出函数解析式,或者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都需用到函数的思想,教师要让学生加深对这一思想的深刻理解,多做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再如方程思想,它是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联系和制约的关系,通过建立方程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再如数形结合的思想,不少同学解这类问题时,要么只注意到代数知识,要么只注意到几何知识,不会熟练地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建议复*时应着重分析几个题目,让学生悉心体会数形结合问题在题目中是如何呈现的和如何转换的。

  第二阶段(第13周——第18周):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中考复*的第二阶段应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的内容多,复*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的兴趣外,还要精心设计复*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效益。

  六、教学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计划在即将开始的学年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新课开始前,用一个周左右的时间简要复*上学期的所有内容,特别是几何部分。

  2、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3、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4、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回顾。

  5、复*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仍担任初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经过上一学期的努力,很多学生在学*风气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学*积极性有所提高,也有不少学生自知能力较差,特别是到了最后一学期,有些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耐心教育,此外,面临中考阶段对学生要有总体的掌握,使之考出好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内容只剩最后一章:园。

  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本章涉及的概念、定理较多,应弄清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定理。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难点。

  除了这一章,还要复*初中数学教材其他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应用于实践,通过探索、学*,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适时地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3、情感目标及价值观:通过学*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改进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质量,逐步形成正确的教学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圆》这章中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

  难点:

  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中要采取的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通盘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制作总复*计划。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

  3、重视课后反思,及时将每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

  4、积极与其他老师沟通,提高教学水*。

  5、积极听取家长与学生良好的合理建议。

  6、以“两头”带“中间”的战略。

  7、注重教学中的自主学*、合作学*、探索学*等学*方法的引导。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教学背景: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仍是81和85,85班是普通班,基础知识水*较差,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及格人数占20%;81班的总体水*比85班较好,但是从本次的考试成绩来看,成绩较为一般。及格人数只占到60%。这与我之前的计划相差还有一截儿。85班差生较多,期末成绩单位数的就有4人,针对这些情况,分析他们的知识漏洞及缺陷,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氛围。

  三、新课标要求:

  初三数学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学科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然而,它们又分别与抛物线和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这两章内容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对初中阶段学*过的四种图形变换(*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的问题。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 “课题学*”“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本册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五、个单元章节:

  第26章 二次函数

  本章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基本性质,用二次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26.1节“二次函数”首先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从中引发和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然后由函数 开始,逐步深入地、由特殊到一般地、数形结合地讨论图象和基本性质,最后安排了运用二次函数基本性质探究最大(小)值的问题。这些内容都是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它们为后面两节的学*打下理论基础。第26.2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从一个斜抛物体(例如高尔夫球)的飞行高度问题入手,以给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反过来求自变量的值的形式,用函数观点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种不同情况,最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并介绍了利用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第26.3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安排了三个探究性问题,以商品价格、磁盘存储量和拱桥桥洞的有关问题为背景,运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即列出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研究问题的解法。通过这一节的学*可以使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认识再提高一步,从而提高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在已经学*了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这些都是代数函数,即解析式中只涉及代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函数。至此,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已告一段落。

  第27章 相似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和位似变换等。此前学*的全等是图形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而本章学*的相似是比全等更具一般性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全等可以被认为是特殊的相似(相似比为1),对于全等的认识是学*相似的重要基础。

  第27.1节“图形的相似”从学生熟悉的一些实际问题说起,引出相似图形的概念,以及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性质等,使学生对相似先有一个一般性的认识。第27.2节“相似三角形”的内容是讨论最基本的多边形──三角形的相似关系,这是认识相似关系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首先安排了证明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行于另一边的直线,截出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然后将其推广到更一般的结论“*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安排了三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相似三角形的三种主要判定方法。教科书对于其中第一个问题进行了推导证明,另两个问题的推导证明安排学生自己完成。接着,教科书通过三个例题讨论在测量中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这些例题代表了测量中的常见典型问题。本节最后安排了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第27.3节“位似”讨论一种图形变换──位似变换。位似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都交于一点(位似中心)”。教科书安排了利用坐标描述位似变换的内容,这是数形结合方法的体现。本套教科书中先后共出现了四种图形变换:*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本节最后安排了一幅包含这四种变换的图案,学生通过思考图案中的问题,可以对四种变换进行综合回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是自变量为锐角时的三角函数,即缩小了定义域的后的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学*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勾股定理等内容也是解直角三角形时经常使用的数学结论,因此本章与第18章“勾股定理”和第27章“相似”有密切关系。

  第28.1节“锐角三角函数”中,教科书从沿山坡铺设水管的问题谈起,通过讨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使学生感受到锐角的大小确定后相应边的比也随之确定,而且不同的角度对应不同的比值,这种对应正是函数关系。教科书设置了“探究”栏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利用相似三角形得出结论,由此引出正弦函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比对正弦函数的讨论,得出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接着教科书讨论了“已知角的大小求它的三角函数值”和“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角”这两种问题,这样就从两个相反方向再次强调了锐角与其三角函数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现在计算器已经成为学*和运用三角函数的有力工具,教科书在本节最后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以及如何由三角函数值求对应的角。第28.2节“解直角三角形”中,教科书借助实际问题背景,要求学生探讨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解直角三角形,并归纳出解直角三角形常用的知识和方法。接着教科书又结合四个实际问题介绍了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这些问题的已知条件分别属于几种不同类型,解决方法具有典型性,体现了正弦、余弦和正切这几个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本节最后通过对比测量大坝的高度与测量山的高度,直观形象地介绍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数学基本思想。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投影和视图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立体图形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全章分为三节。

  第29.1 节“投影”中,首先从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说起,引出投影、*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然后以铁丝和正方形纸板的影子为例,讨论当直线和*面多边形与投影面成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归纳出其中蕴涵的`正投影的一般规律;最后以正方体为例,讨论立体图形与投影面成不同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整个讨论过程是按照一维、二维和三维的顺序发展的。第29.2节“三视图”讨论的重点是三视图,其中包括三视图的成像原理、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等,最后通过6道例题讨论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包括了有关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而且包括了反映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联系与转化的内容,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第29.3节“课题学* 制作立体模型”中,安排了观察、想象、制作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这是动脑与动手并重的学*内容。进行这个课题学*既可以采用独立完成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合作式学*的方式。应该把这个课题学*看作对前面学*的内容是否切实理解掌握以及能否灵活运用的一次联系实际的检验。六、教法和学法指导方案: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2)指导学生学会预*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教材的方法.3.学*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4.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5.良好学*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能力的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学*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数学学*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能力的发展.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方法.

  七、阶段性测试或检查方式及辅导措施:

  (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3)按时检验学*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4)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辅导。

  八、教学进度安排:

  3.1---3.8 第一周:讲评期末试卷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12)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

  3.9---3.15 第二周: 26.2 二次函数的应用

  3.16—3.22 第三周: 26.2 二次函数的应用 26.3 课题学*建立函数模型

  3.23—3.29 第四周: 综合小复* 单元测试及讲评

  3.30—4.5 第五周: 第二十七章 相似(13) 27.1 相似形

  4.6—4.12 第六周: 27.2 相似三角形

  4.13—4.19 第七周: 27.2 相似三角形 27.3 相似多边形

  4.20—4.26 第八周: 27.3相似多边形第

  4.27—5.3 第九周: 小复* 单元测试及讲评

  5.4—5.10 第十周: 期中考试 讲评试题

  5.11—5.17 第十一周: 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12) 28.1 锐角三角函数

  5.18—5.24 第十二周: 28.2 解直角三角形

  5.25—5.31 第十三周: 28.2 解直角三角形 28.3 课题学*测量 小复* 单元测试及讲评

  6.1—6.7 第十四周: 第二十九章视图与投影(11)29.1 三视图

  6.8—6.14 第十五周: 29.1 三视图 29.2 展开图

  6.15—6.21 第十六周: 29.2 展开图 29.3 课题学* 图纸与实物模型小复*单元测试及讲评

  6.22—6.28 第十七周: 综合复*一

  6.29—7.5 第十八周: 综合复*二

  7.6—7.12 第十九周: 综合复*三

  7.13—7.19第二十周: 期末考试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八年级的学*情况与期末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一般的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行四边形与特殊*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数学的思维方面,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过度提升期,教学中提倡数形结合,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提高的练*,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惯方面,部分学生的不良*惯得到了纠正,良好的*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在学*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九年级的数学学*。

  二、指导思想:

  通过十几年数学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章二次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学*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以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本章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实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思想。

  第二章简单事件的概率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事件的可能性、简单事件的概率、用频率估计概率、概率的简单应用。本章的重点是简单事件的概率的计算;画树状图分析事件的可能性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本章教学时应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第三章圆的基本性质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圆的有关概念、圆的性质,以及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计算。本章的重点是有关弦、弧、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基本性质;圆的基本性质的几个主要定理的探究和证明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在本章教学中要使学生从事观察、测量、折叠、*移、推理等活动,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抽象与直观相结合,分步设疑,巧设阶梯,以达学生理解。

  第四章相似三角形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比例线段、由*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相似多边形和图形的位似。本章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图形中的比例线段问题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本章教学时应注意充分运用类比的思想;继续重视观察、实验的方法等。

  四、具体措施:

  1、做好教材钻研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学情分析:

  1476人,其中男生17,女生15上期本班成绩一般,两极分化严重。经过一期的努力,很多学生在学**惯方面有较大改进,学*积极性有所提高。也有少数学生自制能力较差,特别是到了最后一期,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耐心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新内容只剩两章:圆和统计估计。

  圆这章的主要内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视图。本章涉及的概念、定理较多,应弄清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与定理。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统计估计这章有总体与样本、用样本估计总体两小节。统计估计是统计理论和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部分估计全体。本章在介绍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后,先后以百分比、*均数和方差为例,介绍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用样本的某种特殊性去估计总体相应特性的统计思想方法。

  除了这两章,还要复*初中数学教材其它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改进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

  2、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视图。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3、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通过探索、学*,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四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4、预期目标:合格率100%优秀率30%*均分70分。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通盘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制作总复*计划;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抓住关键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工夫;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成绩;

  5、积极与其他教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的战略不变;

  8、注重教学中的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等学*方式的引导;

  9、认真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六、教学课时安排:

  1、第1周至第4周:完成圆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2、第5周:完成统计估计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3、第6周至第10周:围绕初中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第一轮总复*,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促知识巩固,力求做到人人过关。

  3、第11周至第13周:第二轮总复*,综合练*,分层提高阶段,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4、第14周至第16周:第三轮总复*,初中数学“四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和训练,促师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

  6、第17周,考前方法与心理的培训,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和的心态参加“升学考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取得最好成绩。


大班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6)

——五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

五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五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使用五年级(下册)教科书。这册教科书里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七个单元,前六个单元教学新知识,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和任务。第七单元是总复*,目的是通过系统整理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进一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可以说将青岛版小学数学的特色发挥并展示得淋漓尽致,主要有以下特点:

  1.淡化生活情境,突出数学情境。

  由“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是该套教材的一大亮点。在情境串的呈现上,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及知识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生活情境逐渐简约。本册教材突出表现为:一是创设有利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如圆、圆柱与圆锥单元,呈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圆形、圆柱、圆锥形状的物品作为情境;二是突出数学信息,淡化生活情境。如百分数单元,在假日旅游的背景下,更多呈现的是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的数学信息,便于直接引入新知探索;三是创设纯数学情境。如百分数单元的相关链结,小数、百分数、分数互化的知识以及第三个信息窗中绿点标示的问题,没有在信息窗中呈现,而是在探索中直接给出。

  2.突出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探索新知”。

  这一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合作探索中进行重墨体现。例如,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教材从现实问题“怎样求冰淇淋盒的容积?”入手,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怎样求圆柱体的体积?”,学生联想已有的知识经验--圆面积的推导方法,猜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操作、验证,总结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计算公式求出圆柱体的体积,解决冰淇淋盒容积的问题。

  教材的这一基本模式,有利于学生从知识经验和客观现实出发,在研究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理解和应用数学。改变了以往单纯教师讲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又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良好的数学素养。

  3.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

  这一特点体现在对知识的结构编排上,与传统教材相比,立足于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了大胆地改革。例如,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编写,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本册教材编排顺序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样编排,可以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对比学*,使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圆柱、圆锥的理解。又如,传统教材是先学*比例尺,再学*正反比例的知识;而本册教材是先学*正反比例的知识后再学*比例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促进知识的迁移。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初步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数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编写本册教材时,特别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例如: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教材通过圆的面积与圆内接正方形和圆外切正方形面积的比较,既估计了圆面积的大小范围,又渗透了正多边形逼*圆的方法,体现了极限的思想。又如,在探索圆周率和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时,教材渗透了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内在联系,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

  5.总复*的编写思路清晰,形式新颖。

  总复*的编排可以说是青岛版教材的又一大亮点。在教材送审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前几套教材在送审的过程中均因*淡而未获通过。本套教材在总复*方面进行了独特的编排,充分体现了青岛版教材的思路与特色,将系统整理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渗透、数学学*方法等进行了充分地展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结构编排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形成系统的网络体系。总复*根据内容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版块,引领学生按知识体系有条理的回顾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重视数学学*策略与方法的总结和提升。传统的总复*内容只包含知识与技能方面,而本教材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回顾整理,同时还注重学*策略与方法的回顾整理。教材设计了“知识与技能”和“策略与方法”两大版块。一方面,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回顾整理;另一方面,对整个小学阶段教材中渗透的转化、数形结合、模型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和提升,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在学*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新型的复*方式,注重教师引领与自我反思相结合。教材在知识与技能中设置了“讨论与交流”、“应用与反思”两个版块。“讨论与交流”版块是提示学生去体会学*知识的价值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如:“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启发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三个性质的内在联系进行回顾整理;“应用与反思”版块则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题目,使学生在具体的应用中自我检测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查漏补缺,进一步丰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4)练*题少而精。传统教材总复*部分的练*题量比较大,机械重复的内容较多。为了避免上述现象,本教材减少了练*题的数量,并精心设计每道练*题,使每道练*题都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突出复*重点,减轻学生的学*负担。

五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学*的主动性远远不够。当然,班上也有很多用心向上的学生,也有很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针对班级的实际状况,在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帮忙后进生树立学*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善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态度和*惯,把学**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用心性和主动性。坚持课堂“数学之星”的评选,严格要求的同时鼓励学生上进。

  二、教学资料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好处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好处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好处,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好处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透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取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透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潜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好处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好处,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明白体积和容积的好处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好处。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五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变换、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等。其中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等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一)在数与代数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变换。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在前面学*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形状图通过操作还原该物体,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这册教材让学生学*折线统计图。在学*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到当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多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数学广角”,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和技能: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解决问题和方法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堂、当天的学*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活动、学*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⑤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