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2-11-07 00:00:00 教学计划,数学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本期我班有43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有困难。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简介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和加意义减法、学*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学*方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学*和加减法”。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学*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学*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学**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同时理解并掌握*均数的意义与方法。

  三、教学目的

  (1)学*小数意义,会比较小数大小,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2)学*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

  (3)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会计算小数乘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学*方程,会解方程,能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学会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4)解方程及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结合“一帮一”结对子,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能力。

  时间 课时 教学内容 备注

  3.9-3.13 5 小数的意义(一) 小数的意义(二) 小数的意义(三)

  3.16-3.20 5 比大小 买菜 比身高

  3.23-3.27 5 歌手大赛 单元复* 图形分类

  3.30-4.3 5 三角形分类

  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 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

  4.7-4.10 4 四边形分类 图形欣赏 单元复* 清明假

  4.13-4.17 5 买文具 小数点搬家

  4.20-4.24 5 街心广场 包装 蚕丝

  4.27-4.30 4 手拉手 单元复* 看一看 五一假

  5.4-5.8 5 我说你搭 搭一搭 单元复*

  5.11-5.15 5 学*方程 字母表示数 等量关系

  5.18-5.22 5 方程 解方程(一) 解方程(二)

  5.25-5.29 5 猜数游戏 密铺 奥运中的.数学

  6.1-6.5 5 优化 生日 栽蒜苗(一)

  6.8-6.12 5 栽蒜苗(二) *均数

  6.15-6.19 5 总复*(一)

  6.23-6.26 4 总复*(二) 端午假

  6.29-7.3 5 期末测试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学情简析

  本学期我班有41名学生,大部分的学生能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而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于数学不感兴趣,学*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一些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简析

  这一册的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一单元进一步学*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使用小括号,继续学*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量的计量: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了各种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这部分教材先讲计量的产生,接下来讲常用的计量单位,最后才是名数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教学时应以复*、整理为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重视计量单位的直观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明确的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教学关键:在学*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着重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6、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梯形特征,以及与*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行线概念。

  教学关键: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学生学情简析

  本学期我班有41名学生,大部分的学生能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而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于数学不感兴趣,学*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一些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简析

  这一册的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一单元进一步学*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使用小括号,继续学*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量的计量: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了各种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这部分教材先讲计量的产生,接下来讲常用的计量单位,最后才是名数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教学时应以复*、整理为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重视计量单位的直观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明确的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教学关键:在学*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着重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6、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梯形特征,以及与*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行线概念。

  教学关键: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1)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3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态度端正,上课听讲专心,学*兴趣浓,作业能按时完成,但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加之缺乏学*的主动性,给教学也带来很大困惑。

  学生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学*兴趣较浓,但个别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问题,接受能力较差,理解新知识和计算较慢,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比较懒散,对待学*热情不高。

  从纪律及其它方面看,学生都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浮躁,自信心不足,不敢表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只求表面知识,不求理解等等。教师必须加以正确、有力的指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把每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二、教材情况分析: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总共分为七单元。一是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是认识图形。三是小数乘法。四是观察物体。五是小数除法。六是游戏公*。七是认识方程。其中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属于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第六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似值,掌握求*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观察物体。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1、游戏公*。通过游戏,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能设计公*的简单游戏规则。

  三、 教材特点

  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

  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

  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5.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6.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对数学美的理解,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教学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计划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的*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多加强实际操作,只管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学*。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学情简析

  本期我继续担任四(4)班数学,经过了上学期的了解,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简析。

  教材分析(包括个章(单元)教学内容,教训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的分析.)这册教材包括小数的意义和加减,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认识方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等内容。

  1、小数的意义和加减:这单元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比较小数的大小。2.结合小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并能结合具体情境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3.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与日常活动经验,发展数感。

  2、三角形、*行四边形

  经历量.摆.拼等直观操作活动,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那*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梯形特征,以及与*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学生学情简析

  本期我班有46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简析。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量的计量: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重视计量单位的直观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明确的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教学关键:在学*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着重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6、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行线概念。

  教学关键: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措施

  1、加强学*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四、教学进度(附后)

  1、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2、认识图形9课时

  3、小数乘法10课时

  4、观察物体4课时

  5、小数除法12课时

  6、游戏公*2课时

  7、认识方程10课时

  8、总复*5课时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2)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合集10篇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1

  一、学生学情简析

  本期我班有46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简析。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量的计量: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重视计量单位的直观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明确的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教学关键:在学*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着重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6、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行线概念。

  教学关键: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措施

  1、加强学*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四、教学进度(附后)

  1、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2、认识图形9课时

  3、小数乘法10课时

  4、观察物体4课时

  5、小数除法12课时

  6、游戏公*2课时

  7、认识方程10课时

  8、总复*5课时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

  一、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似数及其作用。

  2、第三单元“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第五单元“除法”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探索商不变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线与角”

  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行线与垂线的认识,*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2、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90度)、*移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

  3、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四)综合应用

  走进大自然、数据告诉我。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58名学生,其中男生23人,女生35人,新转来两名学生。从上学期的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学*,较好的接受新知识,在三年级的数学调研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个别同学学*态度不够端正,不能跟上教学的进度,这也是班级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另外多数学生良好的作业*惯、审题*惯、检查*惯都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我在教学中也力求保持和发扬这一传统,并做好以下两点:

  (1)加强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2)努力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的关系。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学*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是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小学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和教师精讲例题学生大量演练*题的所谓“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努力转变角色,便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肯钻研、善思考、勤动手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感受到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的;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在日常数学活动中,安排一些小课题研究和实*作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奴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在直观感知和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概念,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计量单位、计算法则和基本数量关系。对计算的要求适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计算速度存在的差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计算速度;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算法,不用单一的思维理解算理。如本册应用题教学要重视常见数量关系的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训练,教学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五)改进教学评估方法。教学评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考察。

  在评估结果的处理上,注意多种方式的结合,是评估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估,尽量做到试题类型多样化,难度适当,不出助长死记硬背的题目,着重观察计算的正确性,计算中的思考活动,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对空间关系的认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更多的重视自身的纵向比较,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而不是首先关注他们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评价体现激励的作用,承认学生学*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四、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12课时

  第二单元线与角 10课时

  第三单元乘法12课时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4课时

  半期复*6课时

  第五单元除法16课时

  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 5课时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5课时

  第八单元统计5课时

  总复* 12课时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3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方法。大部分学生学*常规好,喜欢学*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似数及其作用。

  2.第三单元“乘法”,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第五单元“除法”,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5.第二单元“线与角”,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行线与垂线的认识,*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6.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是在第一学段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移后的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移,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

  7.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而本单元的学*则又是第一学段学*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8.第八单元“统计”,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似数,能求一个数的*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面上的*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6.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移或旋转的过程。

  7.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8.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数读写的方法,乘、除法口算、笔算能力的培养,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笔算除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4

  一、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似数及其作用。

  2、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第五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5、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行线与垂线的认识,*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6、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在第一学段的学*中,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移后的'图形。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移,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

  7、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为本单元的学*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则又是第一学段学*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8、第八单元“统计”。本单元学*的主要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常规好,喜欢学*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似数,能求一个数的*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面上的*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6、学生将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移或旋转的过程。

  7、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8、学生将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5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方法。大部分学生喜欢学*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运算律、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方向与位置、可能性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似数及其作用。

  2.第三单元“乘法”,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第六单元“除法”,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

  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第四单元“运算律”,内容有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运算规律。从简便运算和运算多样化的角度考虑,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5.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6.第二单元“线与角”,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行线与垂线的认识,*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7.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而本单元的学*则又是第一学段学*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8.第八单元“可能性”,内容有:投币正背面的不确定性、摸球游戏等。通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理解一定、可能和不可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似数,能求一个数的*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面上的*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6.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7.能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探究的形式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数读写的方法,乘、除法口算、笔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笔算除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6

  一、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综合应用

  二、教学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似数,能求一个数的*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空间与图形

  1、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面上的*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2、将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移或旋转的过程。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三、教学重难点:

  “数与代数”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乘法分配律,认识“生活中的负数”

  “空间与图形”中“线与角”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标准》的要求与本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氛围

  虽然,在教材中为学生的学*提供了大量的直观形象的素材,以便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活动,但毕竟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材中所揭示的数学知识的难度在逐步加深。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学*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二)关注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重要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对一个新的知识的出现,要力求让学生体会到它是如何产生的,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对一个连续发展的知识,应结合第一学段的内容,进行前后对比,理解各自的不同特点与联系。

  (三)提供独立探索问题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目标,为将这一目标落实到每个单元的教学中,不论是新授课,还是练*课的内容,教材中都提供了学生可以开展探索活动的题材。当然,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除了课堂上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共同探索的活动方式外,也应适当地安排一些个人独立探索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随后再开展小组讨论。

  (四)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安排了一些教学案例片段及点评,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进行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五、课时安排

  数与代数:42课时

  空间与图形:20课时

  统计与概率:6课时

  总复*:16课时

  机动:10课时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7

  一、本班学生状况: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8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常规好,喜欢学*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简析。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单元进一步学*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使用小括号,继续学*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量的计量: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了各种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这部分教材先讲计量的产生,接下来讲常用的计量单位,最后才是名数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教学时应以复*、整理为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6、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梯形特征,以及与*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行线概念。

  三、教学具体措施

  1、多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学*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加强学*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4、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如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四、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教学内容

  课 时 数

  第2—4周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1

  第5—6周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9

  第7—8周

  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10

  第9周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4

  第10—12周

  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12

  第13周

  第六单元《游戏公*》

  2

  第14—16周

  第七单元《认识方程》

  10

  第17周

  1、总复*(一)2、总复*(二)

  5

  第18周

  1、总复*(三)2、总复*(四)

  5

  第19周

  综合复*

  5

  第20周

  期末考试

  5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9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态度端正,上课听讲专心,学*兴趣浓,作业能按时完成,但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加之缺乏学*的主动性,给教学也带来很大困惑。

  学生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学*兴趣较浓,但个别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问题,接受能力较差,理解新知识和计算较慢,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比较懒散,对待学*热情不高。

  从纪律及其它方面看,学生都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浮躁,自信心不足,不敢表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只求表面知识,不求理解等等。教师必须加以正确、有力的指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把每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二、教材情况分析: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总共分为七单元。一是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是认识图形。三是小数乘法。四是观察物体。五是小数除法。六是游戏公*。七是认识方程。其中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属于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第六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似值,掌握求*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观察物体。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1、游戏公*。通过游戏,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能设计公*的简单游戏规则。

  三、 教材特点

  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

  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

  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5.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6.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对数学美的理解,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教学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计划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的*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多加强实际操作,只管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学*。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10

  一、学情分析

  本期我班有29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学*常规好,喜欢学*数学,能从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学*数学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分析存在问题,因此成绩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小数加减法和乘除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游戏公*,认识方程等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认识和加减法”。包括小数意义,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包括小数乘法意义,小数乘法计算方法,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3、第七单元“认识方程”。包括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认识方程,等式性质,用等式性质解简单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梳理已学过一些图形;三角形分类,各类三角形特点;三角形三个角度数和,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特征;设计简单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包括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位置,看到画面不同。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六单元“游戏公*”。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公*性,设计公*、简单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中,都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包括整理与复*(一)、整理与复*(二)、总复*。

  三、教学目标

  1、扩展对小数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除法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和除法计算方法过程,掌握小数乘法和计算方法,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似值,掌握求*似值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乘法和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3、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初步了解方程、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方程。

  4、通过分类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特征;了解各类三角形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图形设计一些简单图案。

  5、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过程,初步体验转化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似值,掌握求*似值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问题。

  6、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拍摄到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7、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公*性;能设计公*简单游戏规则。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认识加减乘法计算;图形分类。

  教学难点:小数四则运算方法掌握。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目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数学兴趣,多创设学*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4.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5.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6.加强个别辅导,特别是学困生辅导,对他们要付出更多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努力提高他们成绩。

  六、教学课时安排(略)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3)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5篇)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1

  一、本学期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在三年级下册学*“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似值,掌握求*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六单元“游戏公*”。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能设计公*、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

  包括整理与复*

  (一)、整理与复*

  (二)、总复*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三、班级情况分析

  学生经历了*四年的课改实验,已成为课改的受益者,本班学生学*积极性较高,学*能力较强。xx班共有27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四、教学具体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学*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态度。

  2.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3.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教学进度表

  略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常规好,喜欢学*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简析。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单元进一步学*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使用小括号,继续学*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量的计量: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了各种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这部分教材先讲计量的产生,接下来讲常用的计量单位,最后才是名数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教学时应以复*、整理为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6、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梯形特征,以及与*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行线概念。

  三、教学具体措施

  1、多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学*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加强学*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4、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如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四、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教学内容

  课 时 数

  第2—4周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1

  第5—6周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9

  第7—8周

  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10

  第9周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4

  第10—12周

  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12

  第13周

  第六单元《游戏公*》

  2

  第14—16周

  第七单元《认识方程》

  10

  第17周

  1、总复*(一)2、总复*(二)

  5

  第18周

  1、总复*(三)2、总复*(四)

  5

  第19周

  综合复*

  5

  第20周

  期末考试

  5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3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态度端正,上课听讲专心,学*兴趣浓,作业能按时完成,但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加之缺乏学*的主动性,给教学也带来很大困惑。

  学生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学*兴趣较浓,但个别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问题,接受能力较差,理解新知识和计算较慢,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比较懒散,对待学*热情不高。

  从纪律及其它方面看,学生都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浮躁,自信心不足,不敢表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只求表面知识,不求理解等等。教师必须加以正确、有力的指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把每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二、教材情况分析: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总共分为七单元。一是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是认识图形。三是小数乘法。四是观察物体。五是小数除法。六是游戏公*。七是认识方程。其中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属于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第六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似值,掌握求*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观察物体。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1、游戏公*。通过游戏,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能设计公*的简单游戏规则。

  三、 教材特点

  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

  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

  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5.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6.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对数学美的理解,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教学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计划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的*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多加强实际操作,只管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学*。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4

  制订计划必须按学生的特点制订,不能仿制照搬的计划,只有自己去试着做,摸索出自己的完整方法,才是最有用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提供的20xx年春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仅供各位教师参考!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4)班,共有学生62名学生(女生27人),大多数学生对学*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有困难。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关注点

  1、教材内容简介: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和加意义减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认识方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同时理解并掌握*均数的意义与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小数意义,会比较小数大小,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2)认识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

  (3)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会计算小数乘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方程,会解方程,能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学会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4)解方程及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设计练*,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的乐趣。加强个别辅导,结合“一帮一”结对子,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带来的快乐。

  5、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六、附教学进度表:

  省略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5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4)班,共有学生62名学生(女生27人),大多数学生对学*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有困难。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关注点

  教材内容简介: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和加意义减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认识方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同时理解并掌握*均数的意义与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小数意义,会比较小数大小,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2)认识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

  (3)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会计算小数乘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方程,会解方程,能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学会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4)解方程及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设计练*,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的乐趣。加强个别辅导,结合“一帮一”结对子,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带来的快乐。

  5、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六、附教学进度表:

  省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4)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 1 2 3 4 5 (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欲望.)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数数,从而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

  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 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 我准备拿5把玩具请好朋友玩.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 、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 (1、2、3、4、5)

  (四)指导书写.

  教师谈话: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谁会写 1 ? 2怎么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点评: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当中学会了书写.)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点评:

  1.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数数的过程当中,进一步体验、感悟一些数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情境,提供学生参与学*的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增强了应用意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

  2.数学的学*不仅在课上、课下,也不应该局限于教师的“引”与学生的主动探索,还应该利用恰当时机进行拓展.如数数的方法,以及单数与双数的概念,教师巧妙的设计,把他们引入课堂,通过做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感悟、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加减法的学*打下了基础.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统计在数学中的意义,理解条 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掌握条形统计图中横、纵坐标及单位的意义,能看懂统计图中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统计 的'结果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统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细心运算,学*数学研究的一般性方法,体会由数字规律得到相关结论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判断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字的分布规律,体现数学 的美感和对于实际问题的探 究型研究方法,体会数学的魅力和奥妙,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的研究方法。

  教具

  坐标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小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开始学*,进入到学*状态。

  二、导入新课。

  1.师生互动:请每一位小同学把自己的生日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在黑板上列出春、夏、秋、冬的图表,请每一位小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与黑板上一样的图表,请班干部在讲台前统计各个季节生日的同学人数,老师在黑板上、同学们在坐标纸上同时完成生日的条形统计图。

  2.教师讲解:做统计图时的注意事项,第一步,认真纪录每一个数据;第二步,统计每一个范围内的数据个数;第三步,在方格纸上认真画出条形图;第四步,由统计图对数据进 行分析。明确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数学涵义及单位量的大小。

  重点:细心、准确、无误、美观。

  难点:对于数据的分析,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理解最大值与最小值。

  三、例题讲解。

  本例题通过师生互动完成班级内同学们的生日分布条形统计图,旨在要同学们在缜密的数学思维背景下理解统计的涵义,基于一组相关 数据的数理分析过程,了解通过统计的方法掌握某一数据的变化规律和内涵, 进行科学的分析。 掌握条形统计图当中横坐标、纵坐标的数学意义与单位量与数据量的大小关系及单位。

  四、*题巩固。

  *题一: 四年级举行的特色运动会,调查并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哪些特色体育项目。

  *题二:班级要设立图书角,调查并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哪类图书。

  *题三:调查并统计班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

  五、拓展及小结。

  1.基于某一类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进 行数据的表示,本节课仅利用条形统计图作例,说明对于数据的合理表示可以得到对于数据的更有效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采 取相应措施,体现数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性。

  2.有关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体现 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统计图有很多种,后续课堂还会学*到: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先有一个印象。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熟记*均数概念及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理解*均数的意义并掌握如何求得一组数据的*均数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均数概念和性质的探究,使学生能够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发展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知探究。

  1.一年中北京的气温变化的幅度与上海的气温变化的幅度比较,哪里的气温变化幅度大?你知道如何通过计算比较这两地气温变化幅度的大小吗?

  北京得气温变化大,通过两地得最高气 温和最低气温得 温差计算比较得出。

  2.表1给出了某户居民20xx年下半年的 电话费用,请你帮这户居民算一算:*均每月花费了多少元电话费?

  表1某户居民20xx年7-12月电话费用统计表

  月份789101112电话费(元)75.804576.3065.955.9045.90

  (75.80+45+76.30+65.9+55.90+45.90)÷6=60.80 (元)。

  二、例题 讲解。

  每3秒呈现10个数字,淘气小朋友5次记住数字得情况统计表

  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记住数字的个数54759

  ①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

  淘气*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

  ②*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是怎么的出来的?

  *均数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为:(5+4+7+5+9)÷5=6(个)。

  ③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6个数字啊!这是怎么回事?

  “6个”是几次“匀”出来得。*均数是一组数据*均水*得代表。

  ④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均数。

  我们班同学得*均身高、这个月得*均 气温。

  四、实际应用。

  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科学三门的*均分是91分,其 中语文考了89分,英语考 了91分,小明期中考试数学考了多少分?

  解:由题知总分为91×3=273(分)

  所以数学考了273-89-91=93( 分)

  答:小明期中考试数学考了93分。

  五、*题巩固。

  1.下面是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

  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售票∕张7006409109901300●●

  (1)估一估前5天*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

  一定比640大,比1300小。

  大约900张。

  (2)星期六售出门票1700张,星期日售出门票1460张。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均值与5天的*均 数相比,有什么变化?

  这星期售票张数的*均数:(700+640+910+990+1300+1700+1460)÷7=1100(张)。

  这星期售票张数的*均值比5天得*均数大。

  2.小熊冷饮店 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本月前3周卖出冰糕情况记录,第一周7箱,第二周8箱,第三周9箱,那么小熊本周进多少冰糕合适呢?

  按*均数进货比较保险,每周都在增加,第四周还可以增加一箱。那么本周可以进冰糕10箱。

  六、课后拓展。

  1.在一分投球比赛中。奇思前后4次投中的个数分别为7个、7个、6个、8个。用什么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个数?

  用*均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得个数。

  2.下表是某地一星期的气温记录。请你分别算出这星期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得*均值。

  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均值最低气温/°C810111211121311最高气温/°C1818202224202521

  3.一农机站有960千克的柴油。用了6天,还剩240千克。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还可以用几天?

  解:由题知可用6天*均用柴油:(960-240)÷6=120(千克)

  按照每天用120千克算还可以用:240 ÷120=2(天)

  答: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还可以用2天。

  七、小结。

  通过本节课得学*,我们学会了如何看图表以及*均数得计算原理,加深了对*均数的理解,重在计算和生活上得应用。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课本第4—5页中的例3及相应的“算一算”,“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情境,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z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购物情境,掌握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例3的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前题诊测

  1、提问: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24+480÷6205÷5×8

  432-23+5525×18-400

  先指名口答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3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意。

  问:从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用分步式独立解决“儿童衣服多少元一件”这个问题,组织全班交流,说说分步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组织讨论“213-78÷3”这个算式是否符合解决此题的顺序,进而探讨出用小括号“()”来帮忙。

  ③引导归纳出: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练*。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中的“算一算”。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三、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五、作业布置

  练*一第7页第4题。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 1 2 3 4 5 (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欲望.)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数数,从而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

  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 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 我准备拿5把玩具请好朋友玩.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 、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 (1、2、3、4、5)

  (四)指导书写.

  教师谈话: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谁会写 1 ? 2怎么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点评: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当中学会了书写.)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点评:

  1.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数数的过程当中,进一步体验、感悟一些数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情境,提供学生参与学*的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增强了应用意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

  2.数学的学*不仅在课上、课下,也不应该局限于教师的“引”与学生的主动探索,还应该利用恰当时机进行拓展.如数数的方法,以及单数与双数的概念,教师巧妙的设计,把他们引入课堂,通过做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感悟、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加减法的学*打下了基础.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5)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均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均数》教学反思1

  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学生在什么知识点上会产生思维障碍,就在这个地方解决,为了弄清例2怎样计算,让学生运用例1探索的方法,类推迁移,尝试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类推到“做一做”练*之中。

  积极引探,发挥两主作用。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时,教师通过积极的“引”,来激发学生主动地“探”,使教与学产生共振,和谐发展。如出示例2时,问与例1相对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求*均数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练*。大纲指出:“练*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主要在课内进行,练*要有层次,有针对性,讲究方式,使全班学生都得到较多的练*机会等。”我在课堂练*中,除基本训练打基础外,还出示了“尝试题”,诱发学生学*的积极性,边算边讨论,成功地解答尝试题后。我还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专项练*:1、基本训练。2、变式练*。3、游戏练*。为学生设计多层次的尝试思维情景,让学生看有所思,练有所想。

  加强了信息交流,促进尝试成功。尝试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学生讨论,是在学生获得自己的努力结果之后进行的生动活泼、独具一格的“语言和思维训练”,这种讨论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情感上得到交流和满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加深理解教材。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三次学生讨论,然后根据学生输送的信息,针对学*新知识的缺陷,作画龙点睛式的讲解,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此同时,我也参与讨论,及时了解情况,并根据学生输来的信息,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以“教”促“学”,“学”中有“教”,密切了教与学的关系,保证了尝试成功。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均数》教学反思2

  《求复杂的*均数》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求*均数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落实自主、合作探究解题方法,实现知识迁移上有较多的关注。教学中本着立足生活数学的角度,上好师生、生生互动的学生课堂为目标,设计并认真教学。从学生的学*效果看还是比较理想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点:

  1、师生、生生讲的互动交流及互动评价比较充分。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合作探究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全班讨论交流得出简便的算法,优化了算法;并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能够引导学生间、小组间的针对性评价,同时比较注重对于各类学生的不同评价。

  2、活用并改用了教材。在问题情境不变的前提下,将情景图中的信息,有小教练的红、蓝运动员的22名队员,均变为12人,但是*均数依然与课本一致人。这样的改用给学生们在小组内合作计算较快了,并且能够进行更为充分的比较和交流。

  3、有效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落实到位。合作有较严谨的要求,探究方法、计算(有分工、合作)。本节课*进行了两次小组合作,分别是探究红队队员的*均升高和从学生的体重、身高、年龄等项目中选一项计算出组内同学该项目的*均数,两次活动都是比较顺利的。其中第一次合作探究算法、合作计算、交流;第二次合作全员参与性强,选择项目、各成员交流、收集数据,进行计算。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重统计过程化、活动化、生活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数学的有用性。

  4、分层练*的设计题型丰富(填一填、判一判、选一选、算一算),生活化较强,学生的练*效果理想。不足之处是:

  1、前面探究、尝试及交流时间充分,以至于分层练*的处理时间不够充分,有前松后紧的现象。

  2、在解决生活问题的练*中C类学生出错较多,原因理解能力较差,需进行针对性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以后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综合法与分析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应作出更多的努力。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均数》教学反思3

  *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新教材较重视让学生在理解*均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再应用于实际。基于这一点,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了*均数,注重选取学生熟悉的教材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

  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妈妈给两个孩子不公*的分铅笔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分东西要公*,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均分,即感受到*均数产生的需要。

  在第二个层次如何得到“*均数”,我则采取让学生自己在分铅笔的过程中发现“移多补少”和“先求总数,再重新*均分”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还是不错的,孩子们很快就想到了这两种方法。

  “*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就选取学生熟悉的各门学科的考试分数来进行教学。教学时不仅让他们理解“*均分”是如何计算出来的,让他们体会到*均数是一个“虚”的数,再此基础上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已知三门学科的*均成绩及其中两门学科的成绩,让学生计算出剩下一门学科的分数。因为这个例子学生非常熟悉,所以很快他们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点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他们熟悉的素材进行教学,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均数》教学反思4

  *均数教学是统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均数的知识,以前总是把它当作一种典型应用题来教学的,即所谓的求*均数应用题。但是,从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来看,教学中更应该强调学生对*均数的意义、特征的把握,注重其统计含义的理解,让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正确地运用它去解决问题。

  教学中我没有只停留在“简单地给出若干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均数”上,而是把理解*均数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要学*均数,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均数”概念所蕴涵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去把握*均数的特征,理解*均数的意义。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

  怎样才能使三年级的小学生感受到学*均数是一种需要呢?课标上指出:小学中年级、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此时,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和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现实的、具体的问题解决。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于是,课的引入部分我设计了在两个笔筒里放着7枝笔和5枝笔,让学生帮整理成每个笔筒的笔一样多,引出一个结论: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的相同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均数”,所以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均数”的问题。

  从富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移笔”导入,自然的引出“*均数”概念,并巧妙地使学生直观感知*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并不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为后面深化对“*均数”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作好预设。

  最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均数意义的理解及特征的把握,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开头相互呼应,设计了小明的身高为127厘米,一天他来到一个池塘边玩,看见池塘边有个木牌,木牌上写着:这个池塘的*均水深为1米。小明看了高兴地说:我在池塘里玩水一定不会淹死的?请问你认为小明的看法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展开讨论,从对“*均水深”的理解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通过以上教学,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应用价值,为树立应用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初步形成了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这一应用过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将数学课中的统计与生活有机的结合,体会到数学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性。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均数》教学反思5

  *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它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以往在教学*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着*均数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均数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实际问题中理解*均数的含义,在操作、比较、观察中把握*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在教学时,践行“导、学、议、练”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模型——解释应用,深化理解——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这样一个教学结构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孩子们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氛围,让孩子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导: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引入概念,使学生感受*均数的必要性。

  课的开始结合实际问题航模比赛中“派谁参赛”,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讨论,在认识冲突下,认识到比较其中一次的成绩不合理,在比赛次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总数显然也不公*:而*均数能代表它们的整体情况,因此产生了*均数,感受*均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产生了学*均数的要求。教学只有组织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类似问题时,自主的想到*均数作为一组数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这样导课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新课很自然的引出来了。但是有的地方老师的适时引导不是很到位,比如2个11的意义一样吗,这里就欠引导。

  二、学和议:创造有效的探究学*方式,理解*均数的意义和学会求*均数的方法。

  在课堂上我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索求*均数的方法。一种是移多补少,一种是计算。有部分学生数感较强,能够根据提供的一组数据感觉出*均数大概是多少:而用总数除以份数得到*均数的计算,学生肯定有这种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找到求*均数的方法,虽然求出了*均数,但是概念也是非常模糊的。*均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对*均数的意义不理解。移多补少的方法对理解*均数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在移多补少中建立*均数的表象,通过学生移一移、画一画、算一算,从感官上理解*均数的由来,理解*均数的意义(每份一样多)。在前两次磨课过程中有让学生用小方块摆一摆。由于摆到时间过长,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所以就直接用统计图画一画,而没有用小方块来摆。怎样让学生理解*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0、11的含义,还在统计图中理解了它的虚拟。

  三、练:精心设计练*,进一步掌握*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本节课练*的设计难易适中,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并发展思维的能力。练*突出层次性,使之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和内化。练*题既有知识扩展又有方法提炼的,如飞机试飞的成绩的题目既探究出*均数的范围又巩固了*均数的求法;练*题的设计还要有弹性,拓展练*歌咏比赛的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都有收获。练*题中过河的问题处理的不是很到位,应该给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6)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均数》教学反思实用10份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均数》教学反思 1

  *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代表一组数据的*均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例如,跟学生息息相关的一项就是*均分问题。而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统计初步知识,应用问题等较为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与能力。因而在本学段的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主动参与中学会数学思考,在获取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解决数学问题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四(1)班有30人,数学月测试总分是2496,四(4)班有35人,数学月测试总分2687。问通过以上信息哪个班成绩好?为什么?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情境,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经历、感悟到了求*均数的重要性,在交流、合作中认识到了*均数的本质意义,这一点我深感欣慰,孩子们在自学的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比起以前单纯地教给孩子们解题方法,更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

  其次,这节课与以往教学*均数的呈现方式不同。在这节课上我注重了让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学*,首先让孩子们产生对*均数的强烈需求,在经历了*均数产生的过程之中,

  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均数的本质意义,学会了求*均数的方法,然后再去解决问题。

  再次,关注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改提出:“数学要体现生活性”“学有用的数学”。本节课我在设计练*时设计了“小河游泳”:一条小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身高150厘米,他下河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使孩子们在讨论中加深了对“*均水深”的理解,从中体会到了应用数学知识要灵活。

  本节课的遗憾:课堂上未能对每个学生举出的*均数实例进行探索、拓展应用,课结束时学生回顾整个学*过程时只是泛谈体会和收获。

  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深入地投入,因为: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本节课的遗憾:课堂上未能对每个学生举出的*均数实例进行探索、拓展应用,课结束时学生回顾整个学*过程时只是泛谈体会和收获。

  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深入地投入,因为: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其次,这节课与以往教学*均数的呈现方式不同。在这节课上我注重了让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学*,首先让孩子们产生对*均数的强烈需求,在经历了*均数产生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均数的本质意义,学会了求*均数的方法,然后再去解决问题。

  再次,关注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改提出:“数学要体现生活性”“学有用的数学”。本节课我在设计练*时设计了“小河游泳”:一条小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身高150厘米,他下河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使孩子们在讨论中加深了对“*均水深”的理解,从中体会到了应用数学知识要灵活。

  本节课的遗憾:课堂上未能对每个学生举出的*均数实例进行探索、拓展应用,课结束时学生回顾整个学*过程时只是泛谈体会和收获。

  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深入地投入,因为: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均数》教学反思 2

  *均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教材注重让学生在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均数的本质内涵,理解*均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设计中创设了具体情境让学生感悟*均数的产生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均数的含义,在分析、比较中把握*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它的价值。在这节课的设计和教学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上课伊始,创设四个同学摆的珠子数量不等,颜色也不相同,引发学生思考:“在总数不变的基础下,你们能使四人的珠子同样多吗?”,旨在让学生过一把“移多补少”瘾,感悟“移多补少”的思想,经历从“不相等”到“同样多”的过程,构建*均数的.概念。正如预设所想,由于每人珠子的颜色不同,学生很快就能找到原来每人珠子的个数,并清晰地意识到*均数5个并不是每人珠子的实际个数,而是他们珠子个数的*均数量,这个*均数比这组数中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处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的之间。这不仅没有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同时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丰富学*素材,有助于学生构建*均数的概念,理解*均数的本质特征。

  二是建构“*均数” 的概念,理解“*均数” 的意义,是学*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所以这两个教学环节中,我特意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展示“移多补少“的过程,引出*均数的概念,再利用课件把*均数与原来每个数进行大小比较,凸显*均数的本质特征。由于课件形象生动,清晰明了,能较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再次把学生的思维指向这组数据从“不相等”到“同样多”,强化认识到“原来大的数移出一部分补给小的数,变小了;原来小的数补上一部分,变大了。”深化了学生对*均数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三是这节课只设计了两道练*题,但结合一题多变,多练的方式,其实解决了 “求*均分数”、“全年*均每月(每季度、每天)的用水量”等多个数学问题。通过练*题一,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意识到两人考试次数不同,这样比总分数不合理,从而凸显*均数的“代表性”,使学生理解*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解开学生心中“为什么用*均数来代表他们的成绩,不用总数来代表他们的成绩?”的疑惑。通过练*题二“求出小明家*均每月用水多少吨,提供3个算式供你选择。”,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均数是由总数除以对应的份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惯。接着让学生思考“如果使(1)、(3)成为正确的话,可以将问题怎样改变?”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反复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技能。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我感受到在凸显*均数作为“数据的代表”意义时,还不够充分、丰富、饱满,如果能在“练*题一”中引导学生感受一组数据的*均数易受这组数据中每一个数据的影响,即敏感性,就更能丰富学生对*均数的理解了。

  2.评价时,激励语言的运用还不太丰富,自己的教学视野还需开阔,教学行为还需大度。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均数》教学反思 3

  《*均数》这节课我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基本理念。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均数的基础知识,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容易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我出示课件学生们收集旧塑料瓶的图画和统计表,我让学生说出自己发现的一些信息(对应图画),孩子们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操作。我来到学生中间,叫起一名同学和他比身高,问到如果求我们两人的*均身高用这个方法行吗?学生们在一片哄笑声中说出不行,那有更好的方法吗?迫使学生打破以形成的思维定势,从而获得还能用计算的方法。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均数(此步可采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帮助获得答案,因为对于个别同学而言还是有一定困难,集体订正时让学生明确先算出总个数,再*均分,这种方法称为先合后分,最后叮嘱学生列综合算式时必须加上括号并写答语)。在同学们掌握了求*均数的方法以后,随之我又引导学生*均数不是一个真实的数在引导,在一组数据中发现*均数在哪些数据范围之内,以及*均数的意义。最后我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均数,我出示了***限高的图片以及干旱地区*均每人每天用水的图片与我们正常用水图片的比较,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也让学生明白*均数在国家制定政策方面的作用。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做了很多的预设。考虑不同的学生有着哪些不同的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在组织学生讨论、评价,学生在生成知识的同时,生成学*经验、情感体验,整个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均数》教学反思 4

  *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新教材较重视让学生在理解*均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再应用于实际。基于这一点,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了*均数,注重选取学生熟悉的教材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

  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妈妈给两个孩子不公*的分铅笔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分东西要公*,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均分,即感受到*均数产生的需要。

  在第二个层次如何得到“*均数”,我则采取让学生自己在分铅笔的过程中发现“移多补少”和“先求总数,再重新*均分”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还是不错的,孩子们很快就想到了这两种方法。

  “*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就选取学生熟悉的各门学科的考试分数来进行教学。教学时不仅让他们理解“*均分”是如何计算出来的,让他们体会到*均数是一个“虚”的数,再此基础上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已知三门学科的*均成绩及其中两门学科的成绩,让学生计算出剩下一门学科的分数。因为这个例子学生非常熟悉,所以很快他们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点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他们熟悉的素材进行教学,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均数》教学反思 5

  一、预学-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课的开始我拿去年期末考试蓝鑫小组和长敏小组的成绩来做比较,看哪个小组的成绩好一些,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做最公*。学生在没有*均数的概念下,会说求两个小组的共分数,我故意找的两个小组人数不是一样多,所以这个时候学生就想到了求出*均成绩,因此引发出课题--*均数。后面我又以即将到来的世界卫生日作为背景,学校环保小队为了打扫卫生,利用节假日的时间收集了很多的废旧塑料瓶为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与数学相关,并且蕴含了德育的思想。但是这一环节,可能进入主题太快,让学生还没有概念,就突然进入了课题,或者让学生复*二年级的*均分知识后再进行教学。

  二、互学--小组交流,展示点拨

  此环节我用了小组合作的模式来教学,我在课件中自学提示中出示环保小组收集废旧塑料瓶,让学生找出*均数,学生会移动多的塑料瓶补给收集少的学生这种方法和二年级所学的*均分的方法来做,因为*均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此时我就引发出疑问,为什么要讲多的移给少的人?他们就得出结论:因为这样他们收集塑料瓶就能一样多。接着我又将整个移多补少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们看,让他们心里更加明确这种方法的意义。后自学提示中这些*均数是实际数量吗,让学生区分*均数与实际数的区别,但是学生仍然还不知道*均数处于一组数字的什么水*之中,这时我就利用超链接转向小明身高140cm,到水深110cm的河里去游泳的题型来引导学生,虽然水深是110cm,但是实际上水最深的地方达到200cm,*均数并不是最高值,也不是最低值,它处于中间的一个水*。这样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均数这一概念。这一环节中,我觉得可能我的讲解过于太多,关注学生太少,我想让学生答到我心中所想的答案后才会予以肯定的表扬,其实学生的回答中充满着闪光点,我应多关注,把整个课堂的主角交给学生。

  三、评学-拓展延伸

  在此环节,我用了课本上的做一做、一组口算成绩成绩表来作为提升题,口算成绩表比较哪一小组的成绩好,这样学生一目了然就知道我们要求的是*均数,最后,我穿插了一些课外小知识,一些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均数的小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数学。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均数》教学反思 6

  6月12日我执教三年级“*均数”第二课时。在教学时,我首先多媒体“丽丽分糖果”让学生觉得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分比较方便。在新课时,让学生计算开心队和欢乐队的*均身高时,我让学生分成7个小组,让他们选择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其中有6个小组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在计算时,他们都觉得很困难,我提议他们可用另一种方法计算。只有一个小组用“总数÷份数﹦*均数”的方法计算,而且能正确地计算出来。我因此向学生说明:两种方法的特点,移多补少的方法只宜数据相差不大,而且份数不多。用“总数÷份数﹦*均数”的方法比较方便,计算结果也准确,这个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和以后的学*中也经常用到。

  之后我出了两道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求*均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效果也很好。整个教学可能时间控制得不够好,使学生练*的机会少一些。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均数》教学反思 7

  《*均数》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统计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后进行教学的,。在统计中,*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整体之间的差别,可见*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学*均数的知识,不仅是为了掌握求*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更显重要。

  一、预学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课的开始我拿去年期末考试蓝鑫小组和长敏小组的成绩来做比较,看哪个小组的成绩好一些,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做最公*。学生在没有*均数的概念下,会说求两个小组的共分数,我故意找的两个小组人数不是一样多,所以这个时候学生就想到了求出*均成绩,因此引发出课题--*均数。后面我又以即将到来的世界卫生日作为背景,学校环保小队为了打扫卫生,利用节假日的时间收集了很多的废旧塑料瓶为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与数学相关,并且蕴含了德育的思想。但是这一环节,可能进入主题太快,让学生还没有概念,就突然进入了课题,或者让学生复*二年级的*均分知识后再进行教学。

  二、互学小组交流,展示点拨

  此环节我用了小组合作的模式来教学,我在课件中自学提示中出示环保小组收集废旧塑料瓶,让学生找出*均数,学生会移动多的塑料瓶补给收集少的学生这种方法和二年级所学的*均分的方法来做,因为*均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此时我就引发出疑问,为什么要讲多的移给少的人?他们就得出结论:因为这样他们收集塑料瓶就能一样多。接着我又将整个移多补少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们看,让他们心里更加明确这种方法的意义。后自学提示中这些*均数是实际数量吗,让学生区分*均数与实际数的区别,但是学生仍然还不知道*均数处于一组数字的什么水*之中,这时我就利用超链接转向小明身高140cm,到水深110cm的河里去游泳的题型来引导学生,虽然水深是110cm,但是实际上水最深的地方达到200cm,*均数并不是最高值,也不是最低值,它处于中间的一个水*。这样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均数这一概念。这一环节中,我觉得可能我的讲解过于太多,关注学生太少,我想让学生答到我心中所想的答案后才会予以肯定的表扬,其实学生的回答中充满着闪光点,我应多关注,把整个课堂的主角交给学生。

  三、评学拓展延伸

  在此环节,我用了课本上的做一做、一组口算成绩成绩表来作为提升题,口算成绩表比较哪一小组的成绩好,这样学生一目了然就知道我们要求的是*均数,最后,我穿插了一些课外小知识,一些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均数的小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数学。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均数》教学反思 8

  课一开始,我用学生熟悉的跳绳活动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都参与体验、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并由此情境提出学生最关心的谁是“冠军队”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从中找出合理的评价方式,这样自然地引出课题,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大大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在探索新知时,媒体出示P42页例1的统计图,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看了这幅统计图,你获得了那些信息?你是怎么发现的?

  小组汇报:教师把一根水*线移到数字11上,问:*均数会是这么多吗?教师继续把线往外移,移到数字12上,问:*均数会是这么多吗?把线继续往外移,移到数字14上,问:*均数会是这么多吗?把线继续往外移,移到数字15上,问:*均数会是这么多吗?这根线该移到哪个数字上最合适呢?谁能把我们这种移动的方法取一个名字呢?回答后再通过直观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使学生对*均数的含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此环节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理解*均数含义的同时提高了能力。在认识*均数的意义——求*均数——应用*均数。然后在学生已经学过“总数÷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得出求*均数的方法是“总数量÷总份数=*均数”。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均数》教学反思 9

  这节课成功之处在于:这节课是在“生本”理念的理论指导下的新型实验课,课程类型:展示课。我从贴*学生生活的事件出发,有浅入深,让学生们在生活实例中很快地投入到学*中去。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让学生感觉*均数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均数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感悟“生活处处是数学,数学魅力源生活!”课堂上我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台,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能展现自我,能提出见解,能解决别的同学的疑问,让大部分同学都能体会成功、收获喜悦,使学生自主的学,快乐的学。学生是学*的主人。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台;概念教学中,主要以生活实例为背景,从具体的事实上抽象出三个统计量的概念,通过三个统计量的计算与确定的练*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概念;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吸引与激励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小组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探究思考”“小组讨论”“相互学*”的学*方式而进行。

  这节课不足之处在于:课堂上“生本”理念还很不到位。在学法指导上,本节课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指导他们探究概念、交流合作,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过程。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总体上还可以,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今后改进的方法:多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通过直观演示,切实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学*过程体现自主,知识构建循序渐进,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均数》教学反思 10

  《求复杂的*均数》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求*均数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落实自主、合作探究解题方法,实现知识迁移上有较多的关注。教学中本着立足生活数学的角度,上好师生、生生互动的学生课堂为目标,设计并认真教学。从学生的学*效果看还是比较理想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点:

  1、师生、生生讲的互动交流及互动评价比较充分。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合作探究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全班讨论交流得出简便的算法,优化了算法;并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能够引导学生间、小组间的针对性评价,同时比较注重对于各类学生的不同评价。

  2、活用并改用了教材。在问题情境不变的前提下,将情景图中的信息,有小教练的红、蓝运动员的22名队员,均变为12人,但是*均数依然与课本一致人。这样的改用给学生们在小组内合作计算较快了,并且能够进行更为充分的比较和交流。

  3、有效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落实到位。合作有较严谨的要求,探究方法、计算(有分工、合作)。本节课**进行了两次小组合作,分别是探究红队队员的*均升高和从学生的体重、身高、年龄等项目中选一项计算出组内同学该项目的*均数,两次活动都是比较顺利的。其中第一次合作探究算法、合作计算、交流;第二次合作全员参与性强,选择项目、各成员交流、收集数据,进行计算。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重统计过程化、活动化、生活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数学的有用性。

  4、分层练*的设计题型丰富(填一填、判一判、选一选、算一算),生活化较强,学生的练*效果理想。不足之处是:

  1、前面探究、尝试及交流时间充分,以至于分层练*的处理时间不够充分,有前松后紧的现象。

  2、在解决生活问题的练*中C类学生出错较多,原因理解能力较差,需进行针对性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以后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综合法与分析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应作出更多的努力。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7)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份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天*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动手实践,认真观察、思考归纳的学**惯。

  学*重点

  通过天*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学*难点

  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填空:含有_______的_______叫做方程。

  判断:下列这些是方程吗:

  1.x=10 ( )

  2.32+x ( )

  3.16+4=20 ( )

  二、自学指导。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课本左边主题图 )

  提示:

  (1)现在的天*处于什么状态?_______,说明两盘的质量_______。

  (2)从左往右观察每组两幅图片,天*的左右两盘有什么变化?天*有什么变化吗?现在你能把天*的规律描述出来吗?换成等式呢?

  2.现在再来观察一组,和上面的 一组有什么不同吗?(课本右边主题图。)

  对比上面一组 天*图片的规律,你能说出这 一组图片中有什么规律吗?用一句话来描述等式的规律。

  请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对这个规 律进行举例说明。

  三、实践应用。

  利用刚刚学*的方法,求出方程中的x。

  x+2=10

  思考:在这个方程里,未知数x属于这个加法算式的哪部分?根据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能想到这个方程的不 同解法吗?试一试吧。

  练*巩固:

  解方程:y-7=12 23+x=45

  四、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 了什么内容呢?

  1.会解一些方程了。

  2.注意算数准确。

  五、目标检测。

  1.通过研 究我们明白了:等式两边都_______(或_______)同一个数,等式_______。

  2.解方程:x-12.3=3.8。

  3.结合我们身边的事例,编一道题,列出方程并解出来。

  六、作业布置。

  课本P69页第2题、第5题。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熟记*均数概念及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理解*均数的意义并掌握如何求得一组数据的*均数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均数概念和性质的探究,使学生能够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发展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知探究。

  1.一年中北京的气温变化的幅度与上海的气温变化的幅度比较,哪里的气温变化幅度大?你知道如何通过计算比较这两地气温变化幅度的大小吗?

  北京得气温变化大,通过两地得最高气 温和最低气温得 温差计算比较得出。

  2.表1给出了某户居民2005年下半年的 电话费用,请你帮这户居民算一算:*均每月花费了多少元电话费?

  表1某户居民2005年7-12月电话费用统计表

  月份789101112电话费(元)75.804576.3065.955.9045.90

  (75.80+45+76.30+65.9+55.90+45.90)÷6=60.80 (元)。

  二、例题 讲解。

  每3秒呈现10个数字,淘气小朋友5次记住数字得情况统计表

  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记住数字的个数54759

  ①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

  淘气*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

  ②*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是怎么的出来的?

  *均数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为:(5+4+7+5+9)÷5=6(个)。

  ③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6个数字啊!这是怎么回事?

  “6个”是几次“匀”出来得。*均数是一组数据*均水*得代表。

  ④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均数。

  我们班同学得*均身高、这个月得*均 气温。

  四、实际应用。

  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科学三门的*均分是91分,其 中语文考了89分,英语考 了91分,小明期中考试数学考了多少分?

  解:由题知总分为91×3=273(分)

  所以数学考了273-89-91=93( 分)

  答:小明期中考试数学考了93分。

  五、*题巩固。

  1.下面是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

  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售票∕张7006409109901300●●

  (1)估一估前5天*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

  一定比640大,比1300小。

  大约900张。

  (2)星期六售出门票1700张,星期日售出门票1460张。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均值与5天的*均 数相比,有什么变化?

  这星期售票张数的*均数:(700+640+910+990+1300+1700+1460)÷7=1100(张)。

  这星期售票张数的*均值比5天得*均数大。

  2.小熊冷饮店 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本月前3周卖出冰糕情况记录,第一周7箱,第二周8箱,第三周9箱,那么小熊本周进多少冰糕合适呢?

  按*均数进货比较保险,每周都在增加,第四周还可以增加一箱。那么本周可以进冰糕10箱。

  六、课后拓展。

  1.在一分投球比赛中。奇思前后4次投中的个数分别为7个、7个、6个、8个。用什么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个数?

  用*均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得个数。

  2.下表是某地一星期的气温记录。请你分别算出这星期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得*均值。

  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均值最低气温/°C810111211121311最高气温/°C1818202224202521

  3.一农机站有960千克的柴油。用了6天,还剩240千克。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还可以用几天?

  解:由题知可用6天*均用柴油:(960-240)÷6=120(千克)

  按照每天用120千克算还可以用:240 ÷120=2(天)

  答: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还可以用2天。

  七、小结。

  通过本节课得学*,我们学会了如何看图表以及*均数得计算原理,加深了对*均数的理解,重在计算和生活上得应用。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之《密铺》。

  教材分析:这是一节 根据有关*面图形特点进行观察、操作、思考和简单设计的实践活动。教材分三部分安排:第一部分,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用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初步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第二部分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索三角形和四边形能否进行密铺。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面图形的特点,知道有些*面图形可以密铺,而有些则不能;从而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密铺的含义,更多地了解有关*面图形的特征。第三部分,通过欣赏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 进一步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美的体验。并能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学情分析:

  (1)知识水*:学生已经学*了图形的*移、旋转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知识;具有了相关的知识经验;

  (2)能力和方法水*: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初步运用“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来探究问题;

  (3)心理水*:该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但是还是有较强的好奇心,也有较强的表现欲;

  (4)思维水*:学生的思维以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相对较少。在学*过简单*面图形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面图形有了初步的印象,并能准确的认识各种简单*面图形。对于密铺,学生已经有了较为直观的生活体验,只是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密铺理论知识的学*和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是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提炼和再加工,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初步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这个知识系统的帮助下 ,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美,激发对数学学*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头脑风暴,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的设计重 点放在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通过经历与组内同伴动手拼图以及设计密铺图形等活动过程,知道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密铺,并知道有些图形是不能密铺的。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参与到组内讨论,并指导。最后在学生活动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自我评价和反思,内化知识经验与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密铺;通过拼摆各种图形,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面图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推理、验证和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转换,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验学*数学的价值。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享受由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密铺,了解有一些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和正六边形)是可以密铺的。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密铺的原理

  教学手段:

  基于以上几点的认识,本节课采用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重点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能够自主的在多媒体设备上完成自学或者是进行各种探究实验,是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在课中担任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但,由于每个孩子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掌握层次不尽相同,所以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渠道来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探究活动,并在活动中有不同的体验。

  课前准备:

  1、 信息技术准备:广播教学的教学系统,可以用来广播教学,也可以用来展示学生的电脑上的操作。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基础,学生能在计算机上实现对基本图形的*移和旋转。同时学生能在多媒体设备上完成对他人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同时也能对自己整个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反思。

  2、 道具准备:剪刀、卡纸若干。

  3、 素材准备:某客厅地面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与学生谈话,想了解学生家里的客厅地面是由什么铺成的。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客厅地面是由什么铺成的。

  2、教师请学生用一个字或者是两个字来形容一下自己家里客厅的地面。学生单独汇报。(如:大/密/美丽/漂亮/宽敞/*整……)

  3、教师出示从朋友家拍来的客厅的地面(两幅图),请学生欣赏。并问学生分别是由什么形状的地砖铺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4、教师问学生觉得这两家的客厅铺的怎么样。(如果学生说铺的好或者是铺的很*,就追问:好在哪里?*在哪里?并用手势提醒学生发现每块地砖之间是一块挨着一块的,也就是没有空隙的。如果没有说出没有重叠,就追问:有没有把两块地砖叠在一起?引导孩子发现没有重叠。)

  5、揭示课题:我们把像这样,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不重叠的铺法称为密铺。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谈话方式引入 ,从学生的身边去发现和感受密铺的存在,从而引出课题。

  二、实验探究,领悟新知

  (一)动手操作、感受密铺

  1、教师请学生们观察“密铺”这一个词,问学生哪个字更重要。(学生回答“密”字更重要,教师及时追问:“密”怎么体现?引导学生发现“密”体现在没有空隙,不重叠。)

  2、教师拿出几个长方形,请一个学生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做到密铺。(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操作,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3、学生操作完以后,教师请学生观察有没有做到密铺,并追问是如何判断的。(学生会说出,是密铺,因为没有空隙,也不重叠。)

  4、教师对学生们的善于观察和一学就会的宝贵品质进行肯定。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再认“密铺”一词和请学生动手铺长方形,来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密铺。为后面的动手实验探究做铺垫。

  (二)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实现密铺之初步判定

  1、教师追问学生:除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外,我们还学过什么图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梯形……)

  2、教师继续问学生三角形能不能实现密铺。并先让学生猜测。

  3、教师提示学生:要知道三角形到底能不能密铺,可以怎么做。

  4、学生说一说要验证三角形能不能密铺需要做哪些事。

  5、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来操作:

  (学生猜能或者是不能,教师追问,要知道到底能不能,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会说试一试或者是铺一铺,师再追问:拿什么试?拿什么铺?学生应该会回答:要准备几个三角形,然后再铺一铺。师再追问,准备的三角形需要完全一样吗?师:那我们就来按照这两个步骤实验一下:第一、取出①号信封里面的卡纸(如下图),沿着上面的线剪开,得到几个三角形;第二、把剪下来的较大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放在一起铺一铺。(以上步骤由小组合作完成))

  6、学生按照刚才所说的步骤小组合作完成,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并用IPad拍一组已经完成好的图片。

  7、先请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追问学生是如何判断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讨论如何判断三角形能否密铺到初步实验发现三角形可以密铺,为学生建立初步的表现。

  (三)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实现密铺之研究密铺原理

  1、教师提出:如果把这些三角形随便的铺在一起,能密铺吗?如果不能,这到底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呢 ?(学生发现和三角形的角有关)教师接着追问和三角形哪个角有关(学生进一步发现和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有关系)。

  2、师生共同提出:为了更好的区分这三个角,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标上∠1、∠2、 ∠3。然后再放在一起铺一铺,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在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所有三角形的角都标出来,并且相同的角标上相同的序号)

  3、学生再次铺一铺。在铺的 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观察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分别是哪几个。

  4、教师展示一组学生完成的密铺作品。并请学生认真观察一下,这个小组标完角以后,在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呢?

  【(6个角),哪6个角??这个角1就是老师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1,这个角2就是老师黑板上的 三角形的角2,这个角3就是老师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3,而∠1 、∠2、∠3就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这个∠1、∠2、∠3也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师再问,在这个拼接点处有几个角1?几个角2?几个角3?】

  教师小结:看来三角形真的可以实现密铺,而且和三角形的内角有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讨论、探究,发现三角形能密铺是和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有关系的。让学生感知到三角形能够密铺并非偶然,这其中隐藏着一定的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就是密铺的原理 所在。

  (四)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实现密铺之再次验证

  1、教师问学生如果再用另外一种三角形来铺一铺,学生们想要怎么做。

  2、学生思考,并提出可以先标出角,再铺一铺。

  3、教师请学生把刚才剪下来的较小的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放在一起标一标,铺一铺。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师用IPAd拍一组完成好的。

  4、教师先请学生判断这种三角形能不能密铺。再展示其中一组学生的作品。问学生这一次实验和之前的实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或者是有什么新发现。

  5、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总结。

  小结:这样看来这一种三角形和前面一种三角形一样,也可以密铺,而且也和它的三个内角有着密切的关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再一次的铺一铺的活动,让学生再次感受三角形是可以密铺 的,而且再次领悟三角形能密铺是和它的三个角有关的。

  (五)探究四边形能不能密铺

  1、教师引导学生:既然三角形能够实现密铺,那如果是这样的四边形能实现密铺吗?(师拿出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贴到黑板上)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要知道能不能密铺,动手实验一下就行了。

  3、教师请学生打开②号信封,取出里面的`四边形动手铺一铺,并提醒学生思考动手铺之前可以先做什么。 (标角)

  4、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和提示动手实验,教师观察每一组完成的情况,并用IPAd记录其中一组完成的情况。对于已经铺完的小组,请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看看有什么发现。

  5、反馈:教师先请学生判断这样的四边形是否可以密铺。然后请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6、学生先判断是可以密铺的,因为这几个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不重叠。并且发现拼接点处有4个角,而且这4个角分别是这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如果有学生能发现这四个角加起来就是360°就更好了。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这种四边形也是可以密铺的,而且也与四边形的内角有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前面几次实验的基础上,大胆让学生自己猜测、验证。通过实验发现四边形是可以密铺的,而且和三角形一样,也和四边形的四个内角有密切的关系。

  三、小结及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研究了密铺,知道了长方形可以密铺,正方形可以密铺,三角形可以密铺,四边形可以密铺。并提问学生: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2、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如梯形能不能密铺?五边形能不能密铺?六边形能不能密铺?……

  3、教师清学生借助计算机操作来验证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是否能密铺。

  4、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些指导和帮助。

  5、学生操作完后,进行反馈,通过广播教学体系请其中的几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请其他学生帮助判断。通过实验、讨论发现,正五边形不可以密铺,而正六边形可以密铺。

  小结:这样看来并不是所有的*面图形都可以密铺的,有的可以密铺,有的不可以密铺。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计算机实现人机交互操作,体现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在计算机上操作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面图形都可以密铺的,有的可以,有的是不可以的。

  四:实践作业

  用上今天所学的密铺的知识为你自己的家设计一款漂亮的地砖。

  五:板书设计

  密铺

  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不重叠。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熟记*均数概念及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理解*均数的意义并掌握如何求得一组数据的*均数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均数概念和性质的探究,使学生能够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发展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知探究。

  1.一年中北京的气温变化的幅度与上海的气温变化的幅度比较,哪里的气温变化幅度大?你知道如何通过计算比较这两地气温变化幅度的大小吗?

  北京得气温变化大,通过两地得最高气 温和最低气温得 温差计算比较得出。

  2.表1给出了某户居民20xx年下半年的 电话费用,请你帮这户居民算一算:*均每月花费了多少元电话费?

  表1某户居民20xx年7-12月电话费用统计表

  月份789101112电话费(元)75.804576.3065.955.9045.90

  (75.80+45+76.30+65.9+55.90+45.90)÷6=60.80 (元)。

  二、例题 讲解。

  每3秒呈现10个数字,淘气小朋友5次记住数字得情况统计表

  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记住数字的个数54759

  ①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

  淘气*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

  ②*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是怎么的出来的?

  *均数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为:(5+4+7+5+9)÷5=6(个)。

  ③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6个数字啊!这是怎么回事?

  “6个”是几次“匀”出来得。*均数是一组数据*均水*得代表。

  ④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均数。

  我们班同学得*均身高、这个月得*均 气温。

  四、实际应用。

  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科学三门的*均分是91分,其 中语文考了89分,英语考 了91分,小明期中考试数学考了多少分?

  解:由题知总分为91×3=273(分)

  所以数学考了273-89-91=93( 分)

  答:小明期中考试数学考了93分。

  五、*题巩固。

  1.下面是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

  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售票∕张7006409109901300●●

  (1)估一估前5天*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

  一定比640大,比1300小。

  大约900张。

  (2)星期六售出门票1700张,星期日售出门票1460张。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均值与5天的*均 数相比,有什么变化?

  这星期售票张数的*均数:(700+640+910+990+1300+1700+1460)÷7=1100(张)。

  这星期售票张数的*均值比5天得*均数大。

  2.小熊冷饮店 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本月前3周卖出冰糕情况记录,第一周7箱,第二周8箱,第三周9箱,那么小熊本周进多少冰糕合适呢?

  按*均数进货比较保险,每周都在增加,第四周还可以增加一箱。那么本周可以进冰糕10箱。

  六、课后拓展。

  1.在一分投球比赛中。奇思前后4次投中的个数分别为7个、7个、6个、8个。用什么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个数?

  用*均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得个数。

  2.下表是某地一星期的气温记录。请你分别算出这星期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得*均值。

  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均值最低气温/°C810111211121311最高气温/°C1818202224202521

  3.一农机站有960千克的柴油。用了6天,还剩240千克。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还可以用几天?

  解:由题知可用6天*均用柴油:(960-240)÷6=120(千克)

  按照每天用120千克算还可以用:240 ÷120=2(天)

  答: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还可以用2天。

  七、小结。

  通过本节课得学*,我们学会了如何看图表以及*均数得计算原理,加深了对*均数的理解,重在计算和生活上得应用。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重难点

  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看图说一说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交流。

  2、图中告诉我们等量关系是什么?

  (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

  3、求姐、弟各有多少张?你会画线段图吗?画一画。

  X

  弟弟

  3X180

  姐姐

  4、设谁为X比较简便?为什么?

  5、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呢?你会列方程解答吗?

  6、学生汇报。

  7、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8、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9、做完后还需要验证,怎样验证?

  10、想一想,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么列方程?

  先画线段图,再列,方程解答,并交流。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90+X张邮票。

  90+X+X=18011、通过刚才解决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解释运用:试一试

  解方程:5Y+Y=96X+3X=724M-2M=48

  Y+Y=335X-2X=1232X-X=4

  (1)读题

  (2)怎样解方程

  (3)怎样检验?

  练一练

  1、解方程:

  2、岚岚几岁了?

  列方程并解答

  理解题意,解方程解答,并检验

  X+6X=35或7X-X=30

  3、列方程30X=600。

  生独立完成。

  4、(1)书上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提什么问题?

  (2)怎样列方程?

  25X-4X=31.5

  (3)怎样解方程?

  (4)你怎样验证?

  板书设计

  邮票的张数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8)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实用五份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之《密铺》。

  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根据有关*面图形特点进行观察、操作、思考和简单设计的实践活动。教材分三部分安排:第一部分,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用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初步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第二部分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索三角形和四边形能否进行密铺。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面图形的特点,知道有些*面图形可以密铺,而有些则不能;从而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密铺的含义,更多地了解有关*面图形的特征。第三部分,通过欣赏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美的体验。并能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学情分析:

  (1)知识水*:学生已经学*了图形的*移、旋转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知识;具有了相关的知识经验;

  (2)能力和方法水*: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初步运用“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来探究问题;

  (3)心理水*:该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但是还是有较强的好奇心,也有较强的表现欲;

  (4)思维水*:学生的思维以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相对较少。在学*过简单*面图形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面图形有了初步的印象,并能准确的认识各种简单*面图形。对于密铺,学生已经有了较为直观的生活体验,只是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密铺理论知识的学*和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是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提炼和再加工,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初步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这个知识系统的帮助下,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美,激发对数学学*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头脑风暴,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的设计重点放在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通过经历与组内同伴动手拼图以及设计密铺图形等活动过程,知道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密铺,并知道有些图形是不能密铺的。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参与到组内讨论,并指导。最后在学生活动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自我评价和反思,内化知识经验与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密铺;通过拼摆各种图形,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面图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推理、验证和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转换,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验学*数学的价值。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享受由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密铺,了解有一些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和正六边形)是可以密铺的。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密铺的原理

  教学手段:

  基于以上几点的认识,本节课采用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重点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能够自主的在多媒体设备上完成自学或者是进行各种探究实验,是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在课中担任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但,由于每个孩子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掌握层次不尽相同,所以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渠道来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探究活动,并在活动中有不同的体验。

  课前准备:

  1、信息技术准备:广播教学的教学系统,可以用来广播教学,也可以用来展示学生的电脑上的操作。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基础,学生能在计算机上实现对基本图形的*移和旋转。同时学生能在多媒体设备上完成对他人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同时也能对自己整个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反思。

  2、道具准备:剪刀、卡纸若干。

  3、素材准备:某客厅地面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与学生谈话,想了解学生家里的客厅地面是由什么铺成的。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客厅地面是由什么铺成的。

  2、教师请学生用一个字或者是两个字来形容一下自己家里客厅的地面。学生单独汇报。(如:大/密/美丽/漂亮/宽敞/*整……)

  3、教师出示从朋友家拍来的客厅的地面(两幅图),请学生欣赏。并问学生分别是由什么形状的地砖铺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4、教师问学生觉得这两家的客厅铺的怎么样。(如果学生说铺的好或者是铺的很*,就追问:好在哪里?*在哪里?并用手势提醒学生发现每块地砖之间是一块挨着一块的,也就是没有空隙的。如果没有说出没有重叠,就追问:有没有把两块地砖叠在一起?引导孩子发现没有重叠。)

  5、揭示课题:我们把像这样,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不重叠的铺法称为密铺。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谈话方式引入,从学生的身边去发现和感受密铺的存在,从而引出课题。

  二、实验探究,领悟新知

  (一)动手操作、感受密铺

  1、教师请学生们观察“密铺”这一个词,问学生哪个字更重要。(学生回答“密”字更重要,教师及时追问:“密”怎么体现?引导学生发现“密”体现在没有空隙,不重叠。)

  2、教师拿出几个长方形,请一个学生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做到密铺。(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操作,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3、学生操作完以后,教师请学生观察有没有做到密铺,并追问是如何判断的。(学生会说出,是密铺,因为没有空隙,也不重叠。)

  4、教师对学生们的善于观察和一学就会的宝贵品质进行肯定。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再认“密铺”一词和请学生动手铺长方形,来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密铺。为后面的动手实验探究做铺垫。

  (二)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实现密铺之初步判定

  1、教师追问学生:除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外,我们还学过什么图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梯形……)

  2、教师继续问学生三角形能不能实现密铺。并先让学生猜测。

  3、教师提示学生:要知道三角形到底能不能密铺,可以怎么做。

  4、学生说一说要验证三角形能不能密铺需要做哪些事。

  5、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来操作:

  (学生猜能或者是不能,教师追问,要知道到底能不能,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会说试一试或者是铺一铺,师再追问:拿什么试?拿什么铺?学生应该会回答:要准备几个三角形,然后再铺一铺。师再追问,准备的三角形需要完全一样吗?师:那我们就来按照这两个步骤实验一下:第一、取出①号信封里面的卡纸(如下图),沿着上面的线剪开,得到几个三角形;第二、把剪下来的较大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放在一起铺一铺。(以上步骤由小组合作完成))

  6、学生按照刚才所说的步骤小组合作完成,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并用IPad拍一组已经完成好的图片。

  7、先请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追问学生是如何判断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讨论如何判断三角形能否密铺到初步实验发现三角形可以密铺,为学生建立初步的表现。

  (三)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实现密铺之研究密铺原理

  1、教师提出:如果把这些三角形随便的铺在一起,能密铺吗?如果不能,这到底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呢?(学生发现和三角形的角有关)教师接着追问和三角形哪个角有关(学生进一步发现和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有关系)。

  2、师生共同提出:为了更好的区分这三个角,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标上∠1、∠2、∠3。然后再放在一起铺一铺,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在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所有三角形的角都标出来,并且相同的角标上相同的序号)

  3、学生再次铺一铺。在铺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观察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分别是哪几个。

  4、教师展示一组学生完成的密铺作品。并请学生认真观察一下,这个小组标完角以后,在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呢?

  【(6个角),哪6个角??这个角1就是老师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1,这个角2就是老师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2,这个角3就是老师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3,而∠1、∠2、∠3就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这个∠1、∠2、∠3也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师再问,在这个拼接点处有几个角1?几个角2?几个角3?】

  教师小结:看来三角形真的可以实现密铺,而且和三角形的内角有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讨论、探究,发现三角形能密铺是和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有关系的。让学生感知到三角形能够密铺并非偶然,这其中隐藏着一定的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就是密铺的原理所在。

  (四)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实现密铺之再次验证

  1、教师问学生如果再用另外一种三角形来铺一铺,学生们想要怎么做。

  2、学生思考,并提出可以先标出角,再铺一铺。

  3、教师请学生把刚才剪下来的较小的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放在一起标一标,铺一铺。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师用IPAd拍一组完成好的。

  4、教师先请学生判断这种三角形能不能密铺。再展示其中一组学生的作品。问学生这一次实验和之前的实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或者是有什么新发现。

  5、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总结。

  小结:这样看来这一种三角形和前面一种三角形一样,也可以密铺,而且也和它的三个内角有着密切的关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再一次的铺一铺的活动,让学生再次感受三角形是可以密铺的,而且再次领悟三角形能密铺是和它的三个角有关的。

  (五)探究四边形能不能密铺

  1、教师引导学生:既然三角形能够实现密铺,那如果是这样的四边形能实现密铺吗?(师拿出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贴到黑板上)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要知道能不能密铺,动手实验一下就行了。

  3、教师请学生打开②号信封,取出里面的四边形动手铺一铺,并提醒学生思考动手铺之前可以先做什么。(标角)

  4、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和提示动手实验,教师观察每一组完成的情况,并用IPAd记录其中一组完成的情况。对于已经铺完的小组,请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看看有什么发现。

  5、反馈:教师先请学生判断这样的四边形是否可以密铺。然后请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6、学生先判断是可以密铺的,因为这几个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不重叠。并且发现拼接点处有4个角,而且这4个角分别是这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如果有学生能发现这四个角加起来就是360°就更好了。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这种四边形也是可以密铺的,而且也与四边形的内角有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前面几次实验的基础上,大胆让学生自己猜测、验证。通过实验发现四边形是可以密铺的,而且和三角形一样,也和四边形的四个内角有密切的关系。

  三、小结及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研究了密铺,知道了长方形可以密铺,正方形可以密铺,三角形可以密铺,四边形可以密铺。并提问学生: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2、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如梯形能不能密铺?五边形能不能密铺?六边形能不能密铺?……

  3、教师清学生借助计算机操作来验证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是否能密铺。

  4、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些指导和帮助。

  5、学生操作完后,进行反馈,通过广播教学体系请其中的几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请其他学生帮助判断。通过实验、讨论发现,正五边形不可以密铺,而正六边形可以密铺。

  小结:这样看来并不是所有的*面图形都可以密铺的,有的可以密铺,有的不可以密铺。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计算机实现人机交互操作,体现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在计算机上操作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面图形都可以密铺的,有的可以,有的是不可以的。

  四:实践作业

  用上今天所学的密铺的知识为你自己的家设计一款漂亮的地砖。

  五:板书设计

  密铺

  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不重叠。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2

  设计说明

  日常生活中蕴涵许多有关小数的问题,已经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学*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借助课件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借助“小数点搬家”的情境解决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通过“蚂蚁快餐厅”中价格变化的情境,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让小数点搬家,再接着讨论三次标价的变化及实际价格,最后让学生观察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讨论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突破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次不同的标价,它们都有数字“1”,但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就不同。然后借助元、角、分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在此基础上再推出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并加以验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们已经学*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动画)在轻快的音乐中,草原上跳出三个数字并排列成:256。这时小数点跳出来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数点。”接着小数点跳到5和6之间(25.6),再跳到2和5之间(2.56),小数点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小数点搬家。”(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

  师:哦,原来小数点要搬家了。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小数点搬家”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小数点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

  ⊙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出示课件,提出疑问。

  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数点怎样搬的家?小数点的不断搬家使蚂蚁快餐厅的价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师生共同明确:小数点第一次向右移动了一位,第二次又向右移动了一位,快餐的价格在逐渐增加。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快餐的价格由0.01元到0.10元,再到1.00元。

  4.请同学们认真观察,0.01、0.10、1.00的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5.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方法一:0.01元=1分,0.1元=1角=10分,10分是1分的10倍,0.1元是0.01元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方法二:0.01是,0.1是,0.01是100份中的1份,0.1是10份中的1份。所以0.1是0.01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方法三:0.1米看成1分米,0.01米看成1厘米,1分米是1厘米的10倍,0.1是0.01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0.01元=1分1.00元=1元

  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是1,1元是1分的100倍,所以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相当于乘100,得到的数是它的100倍。

  6.提问: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四位,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同桌之间说一说。

  7.小结:小数点太神奇了,它只要向右一跳就扩大,向右跳一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向右跳两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12345(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欲望.)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数数,从而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

  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我准备拿5把玩具请好朋友玩.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教师谈话: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谁会写1?2怎么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点评: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当中学会了书写.)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点评:

  1.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数数的过程当中,进一步体验、感悟一些数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情境,提供学生参与学*的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增强了应用意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

  2.数学的学*不仅在课上、课下,也不应该局限于教师的“引”与学生的主动探索,还应该利用恰当时机进行拓展.如数数的方法,以及单数与双数的概念,教师巧妙的设计,把他们引入课堂,通过做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感悟、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加减法的学*打下了基础.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天*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动手实践,认真观察、思考归纳的学**惯。

  学*重点

  通过天*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学*难点

  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填空:含有_______的_______叫做方程。

  判断:下列这些是方程吗:

  1.x=10()

  2.32+x()

  3.16+4=20()

  二、自学指导。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课本左边主题图)

  提示:

  (1)现在的天*处于什么状态?_______,说明两盘的质量_______。

  (2)从左往右观察每组两幅图片,天*的左右两盘有什么变化?天*有什么变化吗?现在你能把天*的规律描述出来吗?换成等式呢?

  2.现在再来观察一组,和上面的一组有什么不同吗?(课本右边主题图。)

  对比上面一组天*图片的规律,你能说出这一组图片中有什么规律吗?用一句话来描述等式的规律。

  请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对这个规律进行举例说明。

  三、实践应用。

  利用刚刚学*的方法,求出方程中的x。

  x+2=10

  思考:在这个方程里,未知数x属于这个加法算式的哪部分?根据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能想到这个方程的不同解法吗?试一试吧。

  练*巩固:

  解方程:y-7=1223+x=45

  四、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呢?

  1.会解一些方程了。

  2.注意算数准确。

  五、目标检测。

  1.通过研究我们明白了:等式两边都_______(或_______)同一个数,等式_______。

  2.解方程:x-12.3=3.8。

  3.结合我们身边的事例,编一道题,列出方程并解出来。

  六、作业布置。

  课本P69页第2题、第5题。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5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提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方程的解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5y36÷x=97?8+9m10-x=3?54+x>95×7=356y+6=482x+3x=20

  2.解方程。

  10-x=5?x+10=20x+3=12x-11=5

  二、走进新课。

  1.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

  解:等式成立。

  2.请你用发现的规律,解出我们前面列出的方程。

  4y=20xxy=500

  3.解方程。

  (1)x÷3=9x=27

  (2)7y=28y=4

  4.下列解法正确吗?

  (1)x-19=19

  解:x-19+19=19-19x=0

  正确解法:x-19+19=19+19x=38

  (2)3x=36

  解:3x÷3=36÷3x=12

  三、随堂练*。

  1.解方程。

  (1)6x=156

  (2)3x=630

  (3)59+x=120

  (4)x÷28=0

  四、小结

  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成立。

  五、作业。

  教材P71第5题。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9)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优选【5】份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1

  一、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提升品位

  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是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教研组全组成员认真落实师德行为规范,组内成员有良好的师德,无论从衣着打扮、举止言行等方面都能符合教师身份,无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无乱收费等严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现象发生。组内的各位老师都有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心情愉悦的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尽心尽力完成好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教研组内已经形成了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组内教师重视个人专业化发展,能积极进行业务进修,全组各位教师的整体素质较高,教学水*和教学能力也在这个学年的努力下不断提高。最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全组教师互互学、团结协作,凝聚力强,能够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人人争先向上。

  二、把日常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教研组能认真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规定,根据学校计划,在每学期的伊始,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组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做到每次的教研组活动学*有专题(每次教研组活动都围绕一个专题学*讨论)、主讲有专人(为了较好发挥备课组每位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我们提出“主题先行,轮流主讲”,改变以往教研组长一人主讲的局面,结合理论学*,充分利用本组资源,分别请经验丰富的老师结合教学实践主讲)、讨论有深度(结合学*体会和教学实际进行讨论,畅所欲言,更好地发挥了教师积极参与意识,教研活动有热点,在互动中有启发);注重开展观摩教学、听课、评课、经验交流等活动,并注重工作的实效性,期末各位老师都能完成比较有质量的教学情况的总结和思。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对教师的生存和发展极为重要,教研组学*既是一种团体压力又有助于教研团队动力的形成。我们建立了理论学*制度,每学期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理论务虚,以形成团体动力,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运用理论解决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

  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有意识地多次组织全组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按学校要求认真执行集体备课制度,并长期坚持落实。重视集体备课,加强各位老师之间的交流学*、互通信息,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家的业务水*和教学能力。

  定期评估组内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情况。每单元的教学结束后,我们都按时进行质量检测,并按要求做好级组的的试卷分析交教导处。试前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班级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复*;试后,组织学科的教学质量分析与思。全组教师坐在一起,认真做好教学质量分析和馈调控,为下阶段的教学能够更加有序、有效地进行打好基础。

  一学期来,我们组织全组教师加强业务学*,相互听课、评课。充分利用外出听课的机会,向兄弟学校的老师们取经,并把新的理念和方法带到教研组中,做到了一人听课,人人受益。特别是学校组织的观摩课和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评比观摩,老师们都主动安排自己的日常工作,积极争取学*机会,并在听课后及时馈情况,在教研活动中展开讨论,把新的模式、方法、认识、体会及时落实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

  重视日常的差补缺工作。任何一个教学班,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个性素质的不同,从而决定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认知结果也不相同,便形成了“好、中、差”三类生。期初,各位老师都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情况,详细地制定补缺计划。

  我们采取的补差方法是“分层教学,分类辅导”。

  首先,我们助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缺欠,强化基础,提高能力,为他们个别进行易混淆字词的区别、重点语句再理解、写作技巧再分析等方面的教学,安排查缺、补漏、改错的时间,强化了这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逐渐达到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

  其次,我们注重启发,细心引导,做好衔接。“补差”只停留于查缺、补漏、改错是远远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中还要培养和提高这部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能力。只有使这部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联系,协调一致了,才能真正的学好语文。

  最后,调动各种方法和手段,定时定人的进行补差活动,针对每阶段的教学目标制定每次补差的目标和相关练*,每两周由各位老师进行阶段补差检测,每个月由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级组测试,力求助每个学生把基本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程度上助这部分学*有困难的学生做到了及时掌握消化知识,不把困难过多的积累。

  三、内外兼修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教研组则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基地。

  根据学校提出的“认认真真抓课堂,踏踏实实促质量”的要求,我们对内提升自身理念,努力修炼内功,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的正式出台,教师们更是树立了“双主”的教学理念。教师本身的不断进步和提升,正是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实基础。

  语文教学一定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不管时代发展到什么阶段,这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课堂教学是学科课程的主渠道,也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主阵地。这学年,我们主要抓了学生在课堂学*中读书、思考、交流、练*等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基本的做法是:先扫除障碍(生字、难词、有关背景、知识等),重点抓好识字写字;接着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意、结构;继而精读课文(或片断),侧重语言训练;之后勤读背诵,加强语言积累;最后迁移练*,促进语言运用。

  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一直是困绕语文教师的问题。本学期我们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入手,助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运用,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从期末检测的情况来看,级组内部分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短文的主要内容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我们首先教学生学会有效的质疑问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根据他们的知识或生活经验,通过努力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学贵知疑,质疑问难是思维的开始,多思善问是学生学*主动性、积极性的具体表现。学生从不能发现问题到能发现问题,从不会质疑到学会质疑,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并坚持不懈地引导,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引发学生自己探索,读懂课文,这就是从“不会”到“会”的发展过程。

  其次教学生理解内容。教学前对学生的学*心态作全面分析:他们想理解什么?想怎样理解?他们在理解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困难等等,为采取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回顾学*过程,“我是怎样理解的?我为什么这样理解?我这样理解对吗?”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检查学*结果,促使学生思考:我理解课文内容了吗?我是怎样理解的?我学会了怎样理解方法?让学生验证自己的学*成果。当然,抓关键词、重点句,体会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之一,必须因文而异。

  最后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朗读加深对文字的理解。阅读总得“读”,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学生能做到有感情地读,能把规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这是提高表达能力的基础。我们较为重视范读。在范读中提出要求,逐步教会学生分辨语言的各种表现方法,有意识地按教材的情感作适当的处理,以此感染学生,并提醒学生要读其文、听其音、懂其情。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百年计,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依赖每个教师的每堂教学,每次练*,依赖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点滴,是个积沙成塔的漫长过程,我们能够耐住过程中的寂寞,内外兼修,扎扎实实把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存在不足和今后举措

  1、教研组各位老师在学科方面的文章还要增加数量,提高质量,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有更多的文章发表。

  2、听课及评课的基本功仍有待于进步,对于听课的方向、听课前准备以及听课时所要观察的要领(即: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这三个问题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再者我们评课仍较停留在点上,未能从全面的进行综合分析评课。设想采用每次开课由一位教师做为主评,其他老师做为辅评以提高评课的能力。多观看教学课堂录像,再让老师们对所观看的录像做出综合的评析及谈谈自己的若干建议。

  3、理论水*仍存在着欠缺,在下学期我们将更一步鼓励教师多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引导更多的老师积极主动参与教科研究,形成一支学*型、科研型的教师科研队伍。

  教学工作是辛苦的,是烦琐的,但就是在这份共同的辛苦中,我们学会了与同事之间的和谐交往,学会了及时深入的教学研究,学会了彼此之间的取长补短,学会了真正的团结协作,学会了共同分担艰难困苦,学会了合作中的共同提升,更学会了彼此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去携手创造灿烂的明天!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还要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一班共有38人。学生的基本功比较扎实,整体成绩较好,班级学风较浓,读书风气很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掌握了基本的学*方法,初步学会独立识字。但因为学生家庭环境的不同,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学**惯还欠培养,书写马虎,学*懒惰,怕吃苦。特别是部分学生的*作能力有待提高。

  四年级二班共有学生33人,学生基本上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对短文能静下心来认真细读,对文中的词句能有意识地深入的体会和理解,知道抓住关键词句感情其内涵。部分学生的*作能力有待提高。从整体来说,这些学生动笔前的构思还不够,作文缺少创意。行文中,出现不具体、不生动,没有个性的张扬,公式化较严重,个别文章空洞无味。而后进生的*作语句不通、不连贯。因此在这学期,我们应该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全班孩子的*作上一个台阶,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作求真、求实、求新。

  四年级三班有学生32人,学生基本上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掌握常用汉字数量大,初步学会辨别学过的同音字、形*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掌握了基本的学*方法,初步学会独立识字。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能正确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出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三、教材简析

  四年级上册共分4个部分:培养良好的学**惯、*作、课文和单元练*。

  1、“培养良好的学**惯”共3课,指导学生读书要有选择,学会作读**号,留心观察事物。

  2、“课文”共安排24课,分为7个单元。选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为学生学*祖国语文,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通过《虎门销烟》等课文的学*,了解祖国的有关重大历史事件;通过《九寨沟》、《雾凇》等课文的学*,了解祖国优美的自然景观;通过《徐悲鸿励志学画》、《说勤奋》等课文的学*,体悟人生哲理;通过《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的学*掌握相关的学*方法等。本册生字均安排在课文里。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课文后的练*设计简约、实用。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所学生字;四是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等,学*分析自然段,学*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局部仿写练*,以便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作”共安排了7课,“以贴*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上提供多各选择,以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作,并在*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4、“单元练*”共7个,以综合性为主,包括字词句方面、朗读背诵方面、写字方面和口语交际。意在丰富语言教育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四、本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学**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惯;养成爱惜学*用品的*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惯。

  (4)继续培养勤查实际典,主动识字的*惯。

  (5)继续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惯。

  (6)继续培养自主预*复*、认真完成作业的*惯。

  (7)能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能准确认读338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23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练*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解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6、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惯;规范学生的环保行为。如校内外不乱丢、不乱倒、不乱吐、不乱写乱画,不高声喧哗,不损坏树木花草,自觉节约资源等。

  五、教学重难点

  1、学**惯

  (1)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惯。

  (2)继续培养勤查实际典,主动识字的*惯。

  (3)继续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惯。

  (4)继续培养自主预*复*、认真完成作业的*惯。

  (5)能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惯。

  2、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3、阅读。

  (1)继续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解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按要求预*课文。能借助字典学*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能阅读程度合适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4、*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作,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3)学写书信。

  六、教学策略及措施。

  1、认真钻研业务,吃透教材,研究教法,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明确课本中作文教材的编排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作文教学。

  3、要坚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把良好*惯的培养落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学生学*活动的各个方面。

  4、要使用好网络资源和一些电教设备,用它们来被和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

  5、要在理解编排意图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联系的重点与要求,指导学生认真读书,扎扎实实地练好语文基本功。

  6、教育学生明确学*目的,端正学*态度。

  7、做好差生转化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差生进行辅导,及时鼓励,调动差生的积极性。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对优秀学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对后进生,要耐心细心,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8、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情况,督促学生学*。

  9、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堂上要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

  10、合作促进学*。同桌、小组、全班交流是孩子们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天地,也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学会协作。学会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信,找到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

  七、教学时间安排

  培养良好的学**惯(7)3课时

  课文1—24课60课时

  *作1—7课14课时

  综合练*7个21课时

  课外阅读18课时

  八、作文教学计划

  周次

  内容

  训练要求

  二

  按照自己的心愿创设一个节日

  写清楚创设这一节日的基本理由,想象别人会怎样度过这一节日;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四

  写一写自己的长处和才能

  能够运用自己*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把自己各方面有顺序地说出来。

  六

  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

  格式正确,语句通顺、内容具体、真实、有感情。

  八

  写一篇想象作文

  通过具体的事例,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或根据自己听到过的声音,写一篇想象作文

  十二

  用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

  用自述的形式来介绍,赋予它们生命,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语句通顺、连贯。

  十四

  自己设计卡通人物,并展开想象,编一个故事

  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

  十六

  记一件打动我们心灵的事

  根据所提供的文字和照片,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也可以写一件其他能够打动我们心灵的事情。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3

  一、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88人,男生42人,女生46人。经过两年半的思想训练和文化学问的学*,学生已经有了肯定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基础,语文学*爱好很浓,上课时大都能仔细听讲,*常能勤于朗读背诵,多阅读课外书,知道要仔细写好钢笔字等等。但大班额的严复影响着训练教学质量,学生的学*状况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书写马虎,学*懒散,怕吃苦,学*方法不够科学,学生的语言表达力量比较弱。特殊是部分学生的*作力量有待提高,从整体来说,学生有了*作的爱好,但动笔前的构思还不够,作文缺少创意。行文中,消失不详细、不生动,个别文章空洞无味。而后进生的*作语句不通、不连贯,作文水*还停留在一、二班级。

  二、教学要求。

  1、学**惯。

  (1)连续把握正确的读写姿态,并养成*惯;养成疼惜学*用品的*惯。

  (2)连续把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连续培育乐观发言,用心听讲的*惯。

  (3)连续培育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惯。

  (4)连续培育勤查实际典,主动识字的*惯。

  (5)连续培育仔细写钢笔字,毛笔字的*惯。

  (6)连续培育自主预*复*、仔细完成作业的*惯。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育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看事物的*惯。

  2、汉语拼音。

  连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关心识字、学*一般话。

  3、识字写字。

  (1)能精确认读338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14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均匀。

  (3)连续练*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干净。

  (4)连续练*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洁净。

  4、口语交际。

  (1)能仔细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洁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叙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看事物后,用一般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一般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情愿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争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晰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连续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连续学*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按要求预*课文。能借助字典学*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能阅读程度合适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作。

  (1)留心四周的事物,开头学**作,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3)学写书信。

  (4)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三、总体设想。

  重视学生良好学**惯的培育,重视对学生读书,写字的指导。重视阅读与*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乐观查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全班孩子的*作上一个台阶,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作求真、求实。重视指导好课外阅读,通过成立书友会、读书小队、定期召开读书沟通会等措施培育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惯,提高课外阅读的力量。

  四、教材简析。

  苏教版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学校语文四班级上册课本,共分四个部分:培育良好的学**惯、*作、课文和单元练*。

  1、“培育良好的学**惯”共3课,指导学生读书要有选择,学会作读**号,留心观看事物。

  2、“课文”共支配24课,分为7个单元。选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为学生学*祖国语文,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的进展,供应了充裕的材料。本册生字均支配在课文里。连续采纳“识写分流”的方法。课文后的练*设计简约、有用。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所学生字;四是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等,学*分析自然段,学*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五是依据课文特点相机支配的“小练笔”,让学生仿照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局部仿写练*,以便提高学生的表达力量。

  3、“*作”共支配了7课,“以贴*学生生活,注意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支配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敏捷多样,在操作练*上供应多各选择,以利学生能够轻松开心地*作,并在*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信念和创新意识。

  4、“单元练*”共7个,以综合性为主,包括字词句方面、朗读背诵方面、写字方面和口语交际。意在丰富语言训练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力量。

  五、教学策略及措施。

  1、立足教学改革,加强自身的教改意识,精确把握新课标和教材的尺度,明确教学任务,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有目的,有方案地落实教学任务。刻苦钻研业务,不断猎取教改新信息,探究教改规律,力求教学上的突破。

  2、连续扎实有效地开展“大班额中“自主、合作、探究”学*方式的应用”课题讨论工作,重视试验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工作,撰写好课题讨论阅历论文、典型案例。

  3、连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对优秀学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进展其才能;对临时的后进生,急躁细心,培育信念,挖掘潜力,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对全体学生。

  4、词句训练是整个学校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中班级的词句训练可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要避开以词解词,要鼓舞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力量,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要鼓舞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三要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5、朗读是最常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肯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要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要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这样的朗读层次;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而后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索中培育阅读力量。

  6、努力实践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阅读与*作相合的教学理念,把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爱好和*作水*作为本学期工作的两个重点。

  7、转变以往单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学*过程和学*方式是否科学。尽量避开学生间的“横”向比较,而多进行自身的“纵”向比较,多鼓舞,增加学生的自信念。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4

  一、学生情况分析

  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但学*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够理想,反映出孩子们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惯不够好,心浮气躁。据前任老师给我讲:本班孩子打上课铃以后迟迟不**室,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每单元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揭示学*要求,每单元由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百花园”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9篇)。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识字写字表,课后练*题,词语花篮。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 “学*链接”,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每个“语文百花园”由4-5个栏目组成(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等)。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多彩的童年、神奇的自然景观、成长的足迹、人与自然、意志品质、科学精神、爱国精神、中外文化。每个专题内容贴*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认真科学的学*方法和良好的学**惯;理解友情的可贵,受到意志品质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等学*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四、本册学*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思想。

  2、抓住重点语句,练*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

  3、从对老麻雀救小麻雀的描写中,体会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哪些小动物?你喜欢他们吗?你注意过没有:他们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害怕的时候,愤怒的时候又都是什么样子?

  (引起学生的学*兴趣,在头脑中初步开成多种常见动物的各种神态情景)

  二、切入主题:

  那么麻雀这个小动物呢?(引导学生说出麻雀的各种常见神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能会说出麻雀:娇小玲珑,欢快活泼,胆小好动,等特点)

  三、听文,概括中心

  好,下面我们就来听一段关于麻雀的故事。

  播放录音(课文朗读,但不配乐)

  问,谁听懂了这个故事的内容,(看哪些同学能大致概括出故事的梗概,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四、探究讨论,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这个故事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亲身经历,他亲眼见到这感人的一切,用自己优美的文笔把它记录下来。他之所以这样做并把它呈现给世界各国人民,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跟他一样,享受到感动,得到的启迪。不知道你们刚才听了这个故事后,心灵有没有受到震撼。

  这样吧!请大家把书翻开,一边自由地阅读这篇精美的短文,一边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想:谈论你对老麻雀的评价和为什么那样评价好吗?

  学生分组读书并交流。教师在巡视中按排各组组长同学,注意整理大家的看法,并把它们简要记录下来,让学生在讨论中理顺思想,在互相争论中激发灵感,并鼓励他们能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由组长写出简短的读后感。

  教师自由地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并稍加引导:(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麻雀有伟大的母爱精神,如果没有母爱精神支撑它应该怎么做?)

  五、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鼓励评价

  教师预以鼓励评价:你们能根据作家对老麻雀的动作、神态的描述,结合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老麻雀的壮举,说出了那么多让我受感动的感想,真了不起,这说明你们心中,一定对老麻雀非常敬佩,对母爱精神非常尊敬和珍惜,而且也肯定对母爱有着深切的体会。

  六、学生试编童话故事,锻炼想象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

  那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体会,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童话故事呢?好,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合作编写一下,看哪个小组编写的又快又精彩。

  (让学生试写童话故事)

  七、组长或其他同学汇报。

  八、进一步发挥想象,加深对故事情境的理解

  教师评价,编得太好了。我相信,你们编的童话故事如果拍成动画片,一定会非常好看。你们说,要是真的拍成动画片的话,该加点什么样的音乐会好一些?

  (让学生想象,表达出当时那紧张的激动的场景)

  九、鼓励学生课后排演

  课后各小组同学有兴趣的话,可以试着排演一下,并可以请我们的音乐老师帮忙,好不好?

  十、读文表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那么现在,老师还想看谁能把大作家屠格涅夫的这篇美文读好,读出对老麻雀的敬爱之情,读出自己的感动来。

  (学生读文,并适当作读的指导)

  学生读后,老师问,你在读的时候,大家在听的时候,眼前有没有看到什么?心里有没有什么感觉。

  看来读的过程中,大家已经作到:眼中读出景象,心中读出感情,口中,读出韵律,这可是朗读的境界呀!

  你们真是太让我骄傲了!

  十一、结束

  可惜,时间到了,我们只能和老麻雀说再见了!你们还想不想对老麻雀说点什么?(大家赞扬一下老麻雀)

  (让学生自由说,有的可能说,老麻雀下回可得看好孩子呀,注意安全呀!有的可能说:老麻雀,你太伟大了,你是真正的母亲,也有的可能说,老麻雀,你的母爱精神太让我感动了,临危不惧,你奋不顾身,我要向你敬礼。)(老麻雀,我们爱你,你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

  老师说,我们大家一齐说声:老麻雀,你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我们爱你!好吗?好!预备起!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