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滑轮》教学反思1

  本节课在教学组织上采用边实验边学*的教学模式,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动说手操作、尝试体验,在分析思考、对比总结。引导学生画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杠杆示意图,通过对比分析,准确把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这节课基本达到预设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动手实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在处理如何让学生较方便的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拉力移动的距离s时,我经过一番思考,在铁架台上贴上有刻线的纸条,给学生探究提供了方便,也使学生的测量结果较用刻度尺去比着测量提高了准确度,这样的处理提高了本节课的课堂学*效率。这也让物体会到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去钻研,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改变,都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

  3、课堂节奏的把握基本较合理,如果学生实验再紧凑一些,会给分析实验结果留出更充裕的时间。

  4、在做探究实验前应先让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对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明确实验操作步骤会更有帮助。

  5、在对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实验中,对拉力F的方向如不沿竖直方向去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没有明确让学生实验,并且在分析动滑轮实质时,也未作为一个知识点点明,可放在下一节课中进行拓展。

《滑轮》教学反思2

  现就本人所做《滑轮》一课谈一些粗浅的反思,供同行们参考.

  一,成功之处

  1,把课堂演示为主的实验改为学生探究为主的实验.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单靠教师在课堂演示,学生很难体会到这一作用.因此,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读取数据,分析修正,让学生自己得出滑轮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这比单纯教师演示效果要好些.

  2,对比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在分析和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时,我先引导学生组装出两种滑轮使用方式,并进行对比演示工作过程,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在学生认真分析观察的基础上给这两种滑轮命名.轻松地区分出定,动滑轮,并使学生体会到叫定滑轮或动滑轮并非是滑轮结构的区别,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暗示学生认识事物要抓本质,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视差异性.

  3,层层追问,使结论自然呈现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为了达到突破的目的,在得出动滑轮省力一半结论之后,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分析提起重物及动滑轮的绳子段数,这为分析滑轮组的绳子段数做了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组装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分析得出由两段绳子承担物重及滑轮重,得出拉力f= ,此时我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追问:"如果有3段绳子承担滑轮及物重呢 4段呢 ……n段呢 "学生很自然得出拉力f=.继续追问到:"如果忽略动滑轮重及磨擦,拉力f的表达式会是什么样呢 "通过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不足之处

  1, 引入缺乏知识的连贯性

  尽管用三幅科学漫话,激发了学生学*滑轮的兴趣,但缺乏新旧知识的自然衔接,不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如果结合杠杆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兴趣,还能为"滑轮是杠杆的变形"做铺垫.

  2,低估了学生的日常经验和自学能力

  本节课后,我和部分学生进行了交谈,发现同学们的部分观点竟出乎我的意料."老师,像滑轮的结构及能否改变力的方向,我们通过生活经验和自学课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您在这点上不需花费过多时间解释".面对同学们真诚的目光,我仔细一想,这些闪烁着耀眼光芒的真知灼见,不正是学生对老师的突破啊!由此我领悟到:要把一节课上好,把学生自主求知潜在动力调动起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多么重要.

  3,忽视了经验知识,更需要理论验证.

  定,动滑轮的作用,我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这种直接经历探究过程固然重要,但学生需要的是更为理性的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用呢 而恰恰这点被我忽视了.如果能够联系杠杆及杠杆*衡条件,通过做图,从理论上分析,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滑轮的实质,这将对加速经验知识的内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4,课后的困惑

  听取评课分析后,我一直在思考: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同时做到课堂的开放与高效两不误

  就拿本节课为例,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实事求是的得出了拉力的数据,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对滑轮作用的理解,这是我设计的初衷,但也正是这一点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使课堂出现了前紧后更紧的局面,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使教学效果不佳.

  新课程倡导开放式教学,要求还课堂给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无论哪种学*方式都需要很多时间,偏远贫困地区的实际决定了这段时间会更长,而课堂时间有限,怎样才能找到它们的最佳结合点

  另一方面,新理念要求加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及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当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相一致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课堂充满活力,这样必然与有限的课堂时间相矛盾.怎样解决这些现实的教学问题,让我们在实践中一起探索!

《滑轮》教学反思3

  本课将研究“滑轮”这一新的简单机械,通过教学,研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时是否改变用力的方向、是否省力两个特征。此课教学,同样应让同学分组动手操作,可将原来机械实验盒中的有关器材作为分组实验资料供同学使用。

  1、在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一边挂着钩码当重物,一边挂上钩码当所用的力。有同学会认为定滑轮费力,因为要用三个钩码的力才干提起两个钩码的重物,教师应对此予以引导,可在两边各挂两个,重物在上,用力在下,说明使用均等的力,也能使重物坚持在一定位置上,从而使两边的力量达到均衡状态,说明定滑轮即不省力也不费力。(假如算上摩擦因素,那还是有些些费力的)

  2、在研究“动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当重物只为一个钩码时,重物的重量最好也算上动滑轮的重量,尤其是那种铁质的动滑轮,不然会发生较大的实验误差而误导同学。在这个实验中,钩码数越多,直观认识中的省力效果越明显,甚至有同学在汇报时,能发现用了一个动滑轮后,一般能省上一半的力,予以肯定。

  3、此课实验,包括6、7课实验,均需要使用弹簧测力计,因此,教师课前应好好检查一下弹簧秤能否正常使用,不然将极大影响课堂同学实验活动的开展。我在课前准备弹簧秤时,发现20多个弹簧秤居然只有两三个能正常使用,其他的都因螺母松动而导致弹簧脱离,不得不一一拆开进行修复,花了一个中午的时间。还好极早准备极早发现,不然上课时就只能做演示实验了。这次经历也提醒我,上课所需的资料应提前准备,并进行细致检查,以免误事。

  4、最后一个考虑“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即是对本课教学的总结,也是为下节课做的铺垫,不能走过场,应让同学在充沛讨论考虑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滑轮》教学反思4

  定滑轮和动动滑轮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杠杆原理、轮轴省力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了这两种机械,并分别通过观察钩码的数量和用测力计测量这两种方法研究滑轮的省力情况。在课堂上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机械原理,也将把学生引向滑轮组的探索中,所以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猜测、自己设计实验、亲自动手探究验证,从而进行观察,发现问题、总结结论,使学生从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觉得本课教学中做到位的有以下几点:

  1.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学生推测判断、设计研究计划、自主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科学结论,老师没有做过多的限制。既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推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科学探究程序,顺利地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3.注重科学仪器使用方法的教学。测力计的使用是学生在五年级学*的,有些学生可能已经忘记了,所以课堂上我有意识的提醒了使用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

  4.加强小组合作学*的指导。各组在*常的实验中都已确定了各小组的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课堂上不管是小组讨论研究计划,还是动手探究,老师都能俯下身子,深入各小组指导,发现个别问题予以辅导。

  5.充分相信学生放手教学,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不管是设计方案还是汇报结论都让学生充分交流,使方案更合理、更科学、更完善;使结论更具说服力。

  总之,上完这一课,感觉学生与老师沉浸在科学探究的浓厚氛围中,从教学中来看,孩子对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很有兴趣的,对其中的秘密还是很有激情去研究的,我觉得教材将其编在其中,是比较经典的一课。教学中,我认为要关注学生在前几课学*基础上,重在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提出研究主题比较好,通过尝试,感觉难度不是很大,效果还是可以的。

《滑轮》教学反思5

  滑轮组一课的教学我在课堂上还是有所欠缺,唯一的遗憾是实验材料不够没能做多组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过程。

  如果放弃了多组滑轮组的实验操作,那势必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一组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盒内的材料要装一个滑轮组是能完成,但是跟书本上的装置略有一点不一样,为了看看检测学生的能力,我让学生自己看着书本上的装置,然后从实验盒内选取相应的材料来进行操作,通过课堂实践有一半的学生能完成这个装置,这一过程花费的时间稍长一些,*7分钟,但我觉得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是有所提高的。

  在课堂的最后我分析了上学期学生人人都玩过的科技实验演示工具——“拔河比赛”(向杭州市科技馆借用了8套大型的科技演示器)。它实际是利用动滑轮的原理来制造的。我让学生画出拔河的两根绳分别是动滑轮的哪些部分,这就难倒了学生了,只有几个学生能画出这个装置,最后把这幅图分析给学生听,学生听了之后“哦……”了一声,豁然就明白了其中的原理(这个效果是很好的)。


《滑轮》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滑轮》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1)

——滑轮教学反思汇总5篇

  滑轮教学反思 1

  城区科学综合大联盟在我校举行。我执教的六年级上册《定滑轮和动滑轮》一课,得到了与会老师的点评,我感觉受益颇多。本节课应该说有成功的地方,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总体的课程目标基本完成,学生也通过实验得出了定滑轮与动滑轮的一些特点。但是在细节的处理方面,在课程的生动性等方面有所欠缺。下面我具体说说自己的感受:

  一、较为成功的地方

  1.课前准备充分。体现在以下几点:

  (1)实验器材准备充分。由于我们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暂时没有办法使用,于是在课前我就把器材搬到会议室,并根据教学的需求,对器材有所调整,确保实验器材使用的最优化,让学生能人人参与到实验中来。

  (2)小组分工明确。在本学期开学第一课中,我就每班的各实验小组进行了分工,一般都是6人一组,1名总负责(即组长),2名操作员,1名记录员,2名观察员,在实验中分工合作,确保实验的正常进行。就本课课前我再次强调了小组的团结协作,在课中每一小组都做得很好,秩序井然,分工明确,实验效率高。

  (3)课件准备充分。在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并上网看了许多示范课,再结合自己的学生情况写好教学设计,根据教学设计做好了内容丰富的课件。本课课件只有几张,但是内容丰富,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还有微课和介绍生活中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的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比较集中的,课堂效果较好。

  2.实验器材管控好。从课前的实验器材的分发、课中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完后器材的收拾,学生的秩序都很好。

  3.旧知的复*到位。本课涉及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这是旧知。在使用前再次复*很重要,于是我就花费了两三分钟再讲清楚使用的注意事项,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实验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不足的方面及改进策略

  1.概念的讲解不够清楚。特别是定滑轮的概念,花费的时间太短,一闪而过,学生对于什么是“省力”也理解的不清楚,原因是自己钻研得不够透彻、明白,所以在讲解时也就讲不太清楚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再深入钻研教材,多看书学*,多问问同行,争取自己理解得透彻,才能讲得清楚。

  2.让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不足。老师一抛出一个问题,就直接叫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导致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例如,在提问:“大家认为省力是和什么情况相比省力呢?”这时我就马上要求学生回答,学生根本还搞不清楚问题,所以只有一两个比较聪明的孩子会说,其余的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以后再碰到类似的情况,我应给学生多一点思考、讨论的时间,让学生交流一下,可能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3.实验设计部分讲的太多。老师讲的太多会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削弱。像本课探究“动滑轮是否省力”这一实验方案,应该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小组讨论,交流补充),老师只要稍作说明即可,不需要铺垫的太多。铺垫太多直接后果就是学生顺理成章地知道了实验如何做的,学生就少了一次自己思考设计探究方案的机会。教师过多地参与设计、提示,从而导致学生的实验失去了探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应该让学生从观察思考,猜测,自己设计实验开始,只有更多地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设计去做,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学生汇报实验数据,教师指导不到位。我叫了两组学生上台汇报实验结果,学生都是纵向汇报的,这样动滑轮省力的特点就不明显。在第一个学生汇报时,我就应该及时教他横向汇报进行对比,那样的话,动滑轮省力的特点就一目了然了。再接着第二个学生汇报又更能加深印象,动滑轮的特点就能很好地掌握了。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努力钻研教材,多向名师请教,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滑轮教学反思 2

  (1)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要强调科学探究的学*方式。

  科学探究是一种学*方式,是众多学*方式中的一种,显然不是惟一的学*方式。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需要整合不一样的学*方法,需要将教学资料、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思考。比如说,科学实验课就要以探究活动为主;科学考察课就要以观察为主;科学阅读讨论课就要以阅读、讨论为主。

  (2)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追求由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识。

  新课程是强调知识的构成就应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活动构成的。但这并不等于所有的知识都要让学生去探究,这根本不现实,因为有些知识受学生阅历,器材,条件,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探究。

  (3)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重视学生探究潜力的培养。

  学生科学探究潜力的培养与科学概念的构成是同等重要的,它们相得益彰。在教学活动中,科学概念的构成是依靠探究活动的,且探究活动与具体的科学资料分不开的,学生对探究的理解不会也不可能脱离科学资料而孤立进行的。

  关于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这些材料是不是围绕课堂上需要探究的问题而准备的,且所带给的材料之间有没有特定的联系,相互作用后能不能体现出有关的科学概念和事物规律——即带给的材料是不是有结构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时间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学生在科学课上对于材料关注往往会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材料恰到好处的出示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4)探究小组之间的合作提效率。

  科学课的学*方式是以小组合作为主,但是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却浅显没有深度,这是因为教师只关注了活动的形式,而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且组内分工不清。因此,有关小组活动的设计,在分工明确、目标确定的基础上,首先思考学生思维的深度,再思考活动频率。小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绝对不能搞形式主义丢掉了本质。

  总之,认真的进行反思,就会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能变、能通、能久,从而科学教育教学工作,使科学教育教学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

  滑轮教学反思 3

  一、“老师!他占领了弹簧秤,能否再给我一个!”

  依照要求,同学开始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并探究滑轮组的作用。每个小组分得两个滑轮,一根细绳,四个钩码,还有一个弹簧秤。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有一个同学匆匆走到我跟前说:“老师!他占领了弹簧秤,能否再给我一个!”听到这么一句话,着实让我一惊。一个小组只有一个弹簧秤,也只需要这么一个弹簧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走到小组跟前才知道,原来有一位女生“抢”到了弹簧秤就不愿意给大家做实验了,而其他同学都认为她是比较“不行”的,不应该把实验器材给她。 出现这样的情形,不得不让我再一次感叹我们的小朋友真的非常缺乏“合作精神”,在有限的条件下,不可能分出更多的小组,六人合作就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而在小组合作中却经常出现争抢实验器材,“工作量”差异大等问题,内局部工不协调,导致小组成员之间无法很好地进行有效地合作,这样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势必导致同学发展不均衡,探究效率低,无法发明出一个良好的科学探究环境,同学的科学素养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如何做到科学有效的分组,是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二、依葫芦画瓢,真难! 同学明确实验目的后,就要依照要求,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事实上,只要依照课本上的图片,依葫芦画瓢即可。教学预设这一环节5分钟应该足矣,而事实上,同学花了10分钟都没有完成,作为教师,真的有点无奈,难道非要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的小朋友动手能力真有这么差吗?我无语!不得不让我想起上本单元《使用工具》一课时,很多同学连螺丝刀都不会用。从这几件小事中折射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同学的动手能力真的很差。而我们老师,该做点什么呢?我们中国的教育能做点什么呢?难道这一切就无法改变吗……

  三、没有记录的*惯。 可能是我的关系,没有在同学实验之前说一句“认真和时做好实验记录”,全班同学没有一个做到和时将数据记录下来。当实验结束后进入全班汇报交流这一环节时,早记不全实验时获得的数据了……和时记录实验获得的数据,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与研究依据,而我们的同学仍然没有养成记录的*惯,科学探究流于肤浅的表层,华而不实。从不记录到记录,从记录到*惯的养成,其间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科学教师责无旁贷。

  滑轮教学反思 4

  在我们的小学科学课堂中,不严谨的实验着实不少。今天,我就来说说滑轮组一课中的实验设计。先请大家看看六上教材中的实验插图。

  实验一是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而成的滑轮组,实验二是用多个定滑轮和多个动滑轮组合的滑轮组,这两个图有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答对了!哈哈,这两个实验图确实没有问题。可是,这两个实验来到我们的课堂中,问题就来了。两个实验图的箭头处,肯定是用弹簧秤进行测量——而在上节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教学中,我已经感觉到弹簧秤倒过来拉是有误差的。明知存在着误差,却还默许这样的实验操作方法,那就太阴暗了吧。

  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这不应该只是口号,而必须从现在做起,从点滴的细节做起。为此,我对这两个实验着实动了一番脑筋。具体改进方法如下:

  实验一:一定一动滑轮组

  把线固定在动滑轮的上端,然后绕过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最后连接在弹簧秤上。这样,拉弹簧秤时方向是往上的,就避免了操作中的误差。改进的实验设计有 3 段线连接在动滑轮上,和教材的实验比较多了 1 条,省力情况更明显。

  还有一种方法,仍然是使用书本的实验图,但箭头处不使用弹簧秤,而是用钩码。后来挂上的象征拉力的钩码,虽然和前面挂上的代表物体的钩码一样重,但因为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所以肯定是不*衡的,这就很好的证明了滑轮组可以省力。

  实验二:一定二动滑轮组

  书本的第二个实验,要解决弹簧秤往下拉,方法更简单,只要把最后一个定滑轮去了。与第一个实验比较,这个实验使用了两个动滑轮,有 4 段线连接在动滑轮上,所以省力情况比第一个实验更明显。学生还会发现省力的原因是增加了一个动滑轮。

  若有人一定要用书上的二定二动滑轮组做实验,我也有办法,也是不用弹簧秤来测量,而是采用挂钩码的方法来比较。如果两边钩码数一样,肯定是不*衡,则说明可以省力。如果是调节两边钩码的数量达到*衡,则物体重量和拉力大小的比例应该是接* 4 : 1 。不过用钩码作拉力有个小问题,得出的数据比较呆板,分析概括不够丰富。

  最后,我还要强调的是,做这两个实验,许多老师往往容易把关注点放在省力上,而忽略了用力方向的改变,那就把滑轮组的作用给打成 5 折了。可是如果在实验中要让学生做出力的方向改变,那势必会出现往下拉弹簧秤的情况,就又绕回到老路了。我觉得可以采用让学生画图的方法,提供实验装置图,让学生去画滑轮之间的连接线,在此基础上概括:滑轮组能省力,还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请注意,“可以”改变,其中隐含的意思还包括可以不改变,具体是不是改变力的方向要看怎样连接。)

  滑轮教学反思 5

  本节课从教学内容来看,知识容量相对不是很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作为一门探究性学*为主的科学课,更注重的是科学探究过程。所以本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积极展开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基本能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准确的操作实验,并能够得出准确的数据。也让全体学生能够参与活动,体现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使全班同学都能够学到知识,提高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虽然耗时多,显得慢,但本人认为值得的。

  从教学过程来看,在研究“滑轮特点”实验中,对定滑轮探究时,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就是不一定要竖直向下,这对研究力的关系影响不大,但在动滑轮试验中拉力的方向必须是竖直的,否则会影响实验,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注意方向,但不深入探究原因,因为这与后面杠杆力臂大小有关。在研究“动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当重物只为一个钩码时,重物的重量最好也算上动滑轮的重量,尤其是那种铁质的动滑轮,不然会产生较大的实验误差而误导学生。在这个实验中,钩码数越多,直观认识中的省力效果越明显。

  在教学的最后本人利用“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结束,即是对本课教学的总结,也是为下节课做的铺垫,我认为不能走过场,应让学生在充分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从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来看,滑轮在生活实际应用比较广泛、普及。教学中联系生活的问题很多,学生也愿意思考,思维活跃。教师应在课堂中多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有生活经验,有了理论基础以后,愿意解决实际问题,而实际问题又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讲解、学生结论。引入竞争机制、奖励机制,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从自身素质角度来看,本人还需要加强教学基本功,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在教学中自己还有很多缺点存在,教学形式还不完善,要不断学*,克服问题。板书形式、语言艺术、教学仪态、思维结构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再一步提高。既完善自己,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

  另外,在这节课中要使用弹簧测力计。教师课前应好好检查一下弹簧测力计能否正常使用,不然将极大影响课堂学生实验活动的开展。


《滑轮》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2)

——《滑轮》教学反思(精选5篇)

  《滑轮》教学反思 1

  教师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了解滑轮的构造,然后将学生按学*小组分成几大组,每组探究一项内容,并向全班汇报探究结论。探究活动可同时展开,每组同学除要重点探究的内容外,其他探究活动也要完成。课本第一个方框中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第二个方框中的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在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用杠杆的*衡条件分析定滑轮不省力的原因。

  用杠杆的*衡条件分析动滑轮省一半力时,“支点位置”的分析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涉及动滑轮使用时支点随时间变化的问题。若学生问到,可以告诉他们支点是随时间变化的,但我们可以取某一时刻的动滑轮作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分析,如果忽略了轮重和摩擦力,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滑轮》教学反思 2

  本节课在教学组织上采用边实验边学*的教学模式,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动说手操作、尝试体验,在分析思考、对比总结。引导学生画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杠杆示意图,通过对比分析,准确把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这节课基本达到预设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动手实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在处理如何让学生较方便的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拉力移动的距离s时,我经过一番思考,在铁架台上贴上有刻线的纸条,给学生探究提供了方便,也使学生的测量结果较用刻度尺去比着测量提高了准确度,这样的处理提高了本节课的课堂学*效率。这也让物体会到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去钻研,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改变,都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

  3、课堂节奏的把握基本较合理,如果学生实验再紧凑一些,会给分析实验结果留出更充裕的时间。

  4、在做探究实验前应先让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对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明确实验操作步骤会更有帮助。

  5、在对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实验中,对拉力F的方向如不沿竖直方向去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没有明确让学生实验,并且在分析动滑轮实质时,也未作为一个知识点点明,可放在下一节课中进行拓展。

  《滑轮》教学反思 3

  本节课从教学内容来看,知识容量相对不是很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作为一门探究性学*为主的科学课,更注重的是科学探究过程。所以本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积极展开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基本能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准确的操作实验,并能够得出准确的数据。也让全体学生能够参与活动,体现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使全班同学都能够学到知识,提高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虽然耗时多,显得慢,但本人认为值得的。

  从教学过程来看,在研究“滑轮特点”实验中,对定滑轮探究时,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就是不一定要竖直向下,这对研究力的关系影响不大,但在动滑轮试验中拉力的方向必须是竖直的,否则会影响实验,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注意方向,但不深入探究原因,因为这与后面杠杆力臂大小有关。在研究“动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当重物只为一个钩码时,重物的重量最好也算上动滑轮的重量,尤其是那种铁质的动滑轮,不然会产生较大的实验误差而误导学生。在这个实验中,钩码数越多,直观认识中的省力效果越明显。

  在教学的最后本人利用“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结束,即是对本课教学的总结,也是为下节课做的铺垫,我认为不能走过场,应让学生在充分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从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来看,滑轮在生活实际应用比较广泛、普及。教学中联系生活的问题很多,学生也愿意思考,思维活跃。教师应在课堂中多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有生活经验,有了理论基础以后,愿意解决实际问题,而实际问题又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讲解、学生结论。引入竞争机制、奖励机制,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从自身素质角度来看,本人还需要加强教学基本功,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在教学中自己还有很多缺点存在,教学形式还不完善,要不断学*,克服问题。板书形式、语言艺术、教学仪态、思维结构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再一步提高。既完善自己,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

  另外,在这节课中要使用弹簧测力计。教师课前应好好检查一下弹簧测力计能否正常使用,不然将极大影响课堂学生实验活动的开展。

  《滑轮》教学反思 4

  滑轮组一课的教学我在课堂上还是有所欠缺,唯一的遗憾是实验材料不够没能做多组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过程。

  如果放弃了多组滑轮组的实验操作,那势必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一组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盒内的材料要装一个滑轮组是能完成,但是跟书本上的装置略有一点不一样,为了看看检测学生的能力,我让学生自己看着书本上的装置,然后从实验盒内选取相应的材料来进行操作,通过课堂实践有一半的学生能完成这个装置,这一过程花费的时间稍长一些,*7分钟,但我觉得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是有所提高的。

  在课堂的最后我分析了上学期学生人人都玩过的科技实验演示工具——“拔河比赛”(向杭州市科技馆借用了8套大型的科技演示器)。它实际是利用动滑轮的原理来制造的。我让学生画出拔河的两根绳分别是动滑轮的哪些部分,这就难倒了学生了,只有几个学生能画出这个装置,最后把这幅图分析给学生听,学生听了之后“哦……”了一声,豁然就明白了其中的原理(这个效果是很好的)。

  《滑轮》教学反思 5

  《我的滑轮》是大象版科学四下《生活中的机械》单元的第四课。由于教材安排的内容多,特别是组装滑轮组的难度大,所以,我们把本节内容分成两课时来完成,并对实验材料进行了调整,对实验记录表重新进行了设计,降低难度,有利于学生完成探究目标。本课力图体现“学生是科学学*的主体,科学学*要以探究为核心”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问题——猜想——验证——总结”的探究过程,学*科学探究的方法,发现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从而明白生活中人们用定滑轮、动滑轮提升重物和道理。

  1、按照教材上选择的材料,让学生做提升钩码的游戏活动时,发现很多学生去摆弄回形针,也不知道怎样利用回形针来固定线轴来提升钩码,很多同学就是把钩码系在线上,直接绕过铁架台的支架拉钩码,根本无法达到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用定滑轮、动滑轮提升钩码的目的。教学中我对游戏活动的材料进行了调整,不要回形针、线轴,只给学生提供轮子、线、钩码、玩具。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很轻松地设计出了多种提升钩码的方法,很好地达成了教学预设的目标。

  2、本课是一节既有趣味性,又充满挑战性的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验证环节:设计实验验证滑轮是否省力,这个环节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很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教学时让学生先讨论思考实验方案,并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然后分组进行实验。使学生先“动脑”后“动手”,所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操作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课的结束环节:让学生分析定滑轮、动滑轮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能不能组装一个滑轮,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呢?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不把下课的铃声当做教学的终点,促使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探究活动。

  3、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对于每一课的教学内容,执教者要反复研读,认真理解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在本册、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好教学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在正确地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可以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甚至可以改变教材的结构和顺序。另外,对实验材料要精心选取,使其具结构性和科学性,真正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滑轮》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3)

——彩虹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彩虹教学反思1

  《我们来造彩虹》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奇妙的光》的主题二。该主题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激发儿童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并通过造彩虹活动让儿童动手动脑,进一步认识太阳光,了解彩虹形成的简单知识,发展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科学的能力。引导儿童寻找与生活与自然有关的知识,并且让他们愉快积极,智慧有创意的生活。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及教学实践中力求遵循《品德与生活》活动性的特征。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一点经验跟大家分享。

  一、活动要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组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教学是低效的。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思考,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这个活动是否能真正引发学生的参与。教学活动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在教学《我们来造彩虹》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太阳光的七种颜色,激发学生对光的色彩有好奇心和浓厚的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因为这个教学目标不是通过一节课的学*能解决的。

  课前活动

  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制造彩虹的方法并且和家长一起做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更充分的时间里学会了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而且拉*了亲子关系,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课中活动

  课堂上,我设计了看一看,欣赏彩虹;画一画,描绘彩虹;做一做,制造彩虹;唱一唱,感情升华等四个教学活动。让课堂动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去听、去说、去看、去思、去做,他们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让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过程,变成自身心理内化的过程。

  课后活动

  课后我布置学生小组合作编彩虹的故事,进行“彩虹的故事”分享会。通过活动,让儿童在科学学*的同时,保持他们的想象力,保持他们富于幻想的天性,而不是因为知道了彩虹是怎样形成的科学道理,就失去了宝贵的想象和看待自然的童话般美丽的眼光。教师要鼓励儿童发挥想象和创造力,表现对彩虹的美好体验。

  这样,在目标的引领下,我们的教学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了活动承载的教学目标。

  二、活动形式符合学生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奇心强等特点。因此在设计活动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其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富有趣味性。关注“童心、童真、童趣”,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感悟、去探究、去发现,教学中他们不再感到教学的乏味,而是感到有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愉快的学*气氛中,学生积极参与,大大提高学*效率。

  在备课之初,我设计了猜谜语导入课题,我设想:猜谜语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它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猜对了还可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从而更好引入课堂。但实际上是事与愿违,活动并没有预期的效果,学生并不感到惊喜,并没有激发其学*热情。这跟活动的新颖性有关,我们应该设计有创意的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学*兴趣。因此,在最后的课堂设计中,我删掉了这一活动,改为以观看彩虹图片集引入课堂,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一个活动,欣赏彩虹。我精心挑选图片和音乐。一幅幅绚丽的图片,一阵阵悠扬的旋律,带领学生进入色彩斑斓的彩虹世界,同学们的学*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课堂他们被大自然的瑰丽震撼了,发出声声的赞叹,这样很好地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第二个活动,绘画彩虹。画画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绘画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锻炼孩子的感知能力。通过绘画彩虹能更深刻地认识太阳光的七种颜色。

  第三个活动,制造彩虹。本课的重点和难道是学会一些造彩虹的方法。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参与,充分地交流。这个活动中,全员参与,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第四个活动,歌唱彩虹。全班齐唱手语歌,将感情推向高潮。音乐是人类的灵魂。音乐能使人们引起舒适的愉悦感,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情活动。《彩虹的约定》这首歌曲,音乐轻快,歌词温馨,在歌声中学生感受家长和老师亲切的关怀,真挚的祝福。我精心制作课件,精选学生在学校学*和生活的照片。学生一边唱着歌,一边看着照片,看到自己的身影,看到同伴的动态,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教室里荡漾着歌声和笑声……

  三、让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精彩绽放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教师细心地观察,认真地倾听,耐心地引导,抓住教育契机,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应对品德课堂中的生成,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制造彩虹”的活动是本课的重点。我将活动又分两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为小组内各成员轮流做实验,在组内展示自己课前学*的成果,将自己的方法教会伙伴。分享课前学到的方法(学生自备材料和工具)。在活动前,我出示活动要求:(1)每个组员轮流做实验,边做边说,说话声音响亮,实验步骤要说清楚。(2)当组员做示范时,其他组员要认真看,专心听。(3)副组长填写记录表。这个活动中,全员参与,全员体验,学生学会聆听,学会交流,学会分享,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个环节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指定的实验(老师准备材料和工具)。

  活动开始前,我再次提出活动要求:组长带领组员合作完成一个实验,实验时分工要明确。

  活动开始了,之前,我们是在室内做实验的,但是学生反复实验还是不成功,这时我不急于提醒和指导,我是让他们继续做实验,最后有的小组发现室内不充足,提出要到室外进行实验的请求。这时,我接受学生的意见,临时将课堂从室内搬到室外。

  到室外做实验时,学生变得更积极和雀跃了,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实验还是没有成功,返照在墙上的是白光而不是彩虹。这时,我也没有告诉他们原因和技巧,我是鼓励他们多思考,多交流,多尝试。经过学生的不断实验,不断努力最终很多小组造出绚丽的彩虹,尝到成功的快乐。

  活动结束,我又把学生带*室。各组回报活动情况,我问:“你们小组合作制造的彩虹成功吗?能跟大家分享方法吗?”这时,很多小组组员兴奋地高高举起手来,迫不及待地要分享成功的喜悦。此时,我发现有一个小组组员们闷闷不乐,难掩失望的情绪。我让组长汇报实验情况,组长说:“我们小组的实验失败了,不知道为什么造出的总是白光。”我问:“哪个同学能解答他们的问题?”小涛说:“我觉得是因为阳光太猛烈了。”我问:“是这样的原因吗?有谁不同意他的说法的?”小晴说:“我不同意小涛的说法,刚开始,我们都是失败的,但我发现,只要将镜子提高一点,就能成功了。”我说:“看来实验成功,要讲究方法。”我说:“哪个小组跟大家分享一下成功的经验?”小希说道:“刚开始,我们小组的实验是失败的,但最终成功了。”我接着问:“你们是怎么做的?”她接着说:“我们不断的调整镜子的角度,经过了很多次的调整,终于造出美丽的`彩虹了。”我赞叹道:“你们真棒!懂得不气馁,不放弃。这组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反复地试验,不断地尝试,才能获得成功。”……各小组组员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勇于表达。我说:“同学们,造出白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大家想知道答案吗?”全班异口同声地说:“想!”我说:“好,老师就让大家把这个问题带到课后去探索,通过搜集资料,看参考书,做实验,寻找答案。”

  只要我们教师有一颗灵动细腻的心,一双善于捕捉智慧的眼睛,时时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才能构建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四、小组活动的有效组织

  品德课堂上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其中小组合作学*的方式是教师乐于采用而且经常采用的。在品德课堂上如何有效开展小组活动呢?下面我来说说我的做法:

  1.组建小组

  (1)搭配要合理

  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小组4人为宜。组员搭配方面要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学*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然后依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组内要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竞争。

  (2)分工要明确

  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分工,落实具体任务,每个人担当不同的角色,如:正组长、副组长、卫生组长、纪律组长等。正组长既是一个小组学*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也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在选择小组长时,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可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副组长协助正组长管理小组。卫生组长负责本小组同学的桌面整理和周围卫生。纪律组长负责本组同学的上课纪律,确保本小组课堂的正常进行。这样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小组活动就有序有效开展。

  2. 做好各个小组的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学*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在合作学*的过程中,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合作学*成功的喜悦。因此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二是学会认真倾听,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用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通过培训,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与学*伙伴交流沟通。

  3.精选合作学*的内容

  品德课选择什么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这是一个关系到合作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教师必须为合作学*选准、选精学*内容,以确保合作学*的实效性。选择什么内容呢?

  (1)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合作必须是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才是有价值的。

  (2)个人无法独立操作的复杂内容。在学生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教师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地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精神。

  (3)值得争辩、探讨、质疑的问题。合作学*要求教师关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既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既敢于坚持真理,也勇于修正错误;在完成任务中,敢于创新。”

  品德新课程教学,多彩的活动已成为教学的一大亮点,为我们品德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要努力创设活动化的课堂,设计真实、有效的活动,注重活动的形式,更注重活动的效果。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获得真知,让有效的课堂活动,成就精彩的品德课堂。

彩虹教学反思2

  一、动手制造彩虹。

  彩虹本身就是美好的象征物是个美丽的自然景观,本课以制造彩虹的活动做为开头,必然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热情,一定会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光和色彩的研究中去。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展示制造彩虹的实验方法,也就是分解白光的方法:

  1、用三棱镜分解阳光——光线射进三棱镜后,光线发生了折射,由于组成日光的七中色光的折射角度略微不同,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就被分解开了。

  2、用斜放在清水盆中的镜子分解阳光——调节镜子和水面,使它像是一个三棱镜,产生与三棱镜相同的效果。

  3、用喷雾器背对着阳光喷雾的方法。

  二、分析彩虹认识光的色散通过汇报总结,认识组成太阳的光七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了解白光经过三棱镜或小水滴等进行折射、反射产生色散现象。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三、不同颜色光混合,把七色光合成白光。

  在手电筒上蒙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两两混合,观察混合后的颜色。第一次试教时我发现这个实验做得很失败,因为手电筒光的强度不同,而且蒙上颜色玻璃纸后显现的颜色也不够明显。所以学生很难判断光色混合后的颜色,结果要我来告诉他们。在第二次试教时,我先选取相同型号的手电筒,充足电,然后蒙上两层玻璃纸,效果好多了。通过这实验,学生可以知道红、绿、蓝三种颜色两两混合可以合成其他所有颜色,它们是光的主要颜色,三种混合就是我们见到的白光。通过视频介绍光的三原色,并引出彩色电视机的色彩工作原理的拓展活动。

  在科学教学中,当学生把探究作为一种学*的需要,逐步成为学*的行为*惯时,课堂教学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学*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驱动力。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年龄小、好玩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在“玩”中经历探究七色光秘密的全过程,在“玩”中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

  四、扩展最后我播放了《颜色》视频让学生观看,学生可以了解我们生活中见到的颜色除了和物体本身有关还和光有关。为了使学生更集中精神认真听,我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做笔记,播放完后让个别学生上讲台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回答,能提出问题的同学除了认真听之外还证明他在认真思考问题,一举两得,许多同学也想做小老师,提出问题,他们也就更集中精神听了。

  通过《彩虹》这一课例的教学实践过程,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还不够完善,如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充分地让学生思考,放手给学生做,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还不够,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还做不到主动思考问题等,这些都值得我在今后得教学中不断反思、改进、积累。

彩虹教学反思3

  《科学课程规范》中提出:同学是科学学*的主体,科学学*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整个的探究活动,同学经历了猜测-设计-探究-验证这个完整的探究式学*过程,教师注意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启发者、引导者、协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同学的探究活动中。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同学选择自身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并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同学的汇报虽然有的不完整,但注意了能对同学的回答适时补充,并善于和时捕获同学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他们以肯定,给他们以激励。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同学能自身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身的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计划、选择实验资料、开展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论。在探究活动中,注意了小组内的相互合作和观察研究。在实验的现象分析和总结中,知道用三棱镜、水棱镜分解太阳光形成彩虹,牛顿盘能把多种颜色光混合成白光。知道了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知道了彩虹多形成于夏天雨后的原因……。

  《科学》教学注重培养同学兴趣,使同学主动地学*,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你们真棒!”。“你们真像一个小科学家!我都要向大家学*了,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用自身的方法解决更多的自然科学问题”……这些语言的肯定与鼓励,体现了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在课上时,我经常说:“你们真棒!……”,这不只使同学有了胜利的体验,更进一步激发起同学探究的兴趣。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既做到关注同学科学研究的方法、思维的方式,又关注同学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并在研究活动中培养同学的科学素养。(即培养同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基于同学的已有认知基础,让同学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效果,达成共识,形成结论。对于同学的评价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评价以师生评、生生评、自评等多种形式进行,重视对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同学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作为科学课教师的我们,一定会以契而不舍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科学课教学工作的探究之中,不时地空虚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彩虹教学反思4

  《我们来造彩虹》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奇妙的光》的主题二。该主题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激发儿童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并通过造彩虹活动让儿童动手动脑,进一步认识太阳光,了解彩虹形成的简单知识,发展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科学的能力。引导儿童寻找与生活与自然有关的知识,并且让他们愉快积极,智慧有创意的生活。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及教学实践中力求遵循《品德与生活》活动性的特征。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一点经验跟大家分享。

  一、活动要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组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教学是低效的。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思考,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这个活动是否能真正引发学生的参与。教学活动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在教学《我们来造彩虹》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太阳光的七种颜色,激发学生对光的色彩有好奇心和浓厚的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因为这个教学目标不是通过一节课的学*能解决的。

  课前活动

  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制造彩虹的方法并且和家长一起做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更充分的时间里学会了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而且拉*了亲子关系,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课中活动

  课堂上,我设计了看一看,欣赏彩虹;画一画,描绘彩虹;做一做,制造彩虹;唱一唱,感情升华等四个教学活动。让课堂动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去听、去说、去看、去思、去做,他们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让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过程,变成自身心理内化的过程。

  课后活动

  课后我布置学生小组合作编彩虹的故事,进行“彩虹的故事”分享会。通过活动,让儿童在科学学*的同时,保持他们的想象力,保持他们富于幻想的天性,而不是因为知道了彩虹是怎样形成的科学道理,就失去了宝贵的想象和看待自然的童话般美丽的眼光。教师要鼓励儿童发挥想象和创造力,表现对彩虹的美好体验。

  这样,在目标的引领下,我们的教学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了活动承载的教学目标。

  二、活动形式符合学生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奇心强等特点。因此在设计活动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其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富有趣味性。关注“童心、童真、童趣”,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感悟、去探究、去发现,教学中他们不再感到教学的乏味,而是感到有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愉快的学*气氛中,学生积极参与,大大提高学*效率。

  在备课之初,我设计了猜谜语导入课题,我设想:猜谜语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它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猜对了还可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从而更好引入课堂。但实际上是事与愿违,活动并没有预期的效果,学生并不感到惊喜,并没有激发其学*热情。这跟活动的新颖性有关,我们应该设计有创意的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学*兴趣。因此,在最后的课堂设计中,我删掉了这一活动,改为以观看彩虹图片集引入课堂,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一个活动,欣赏彩虹。我精心挑选图片和音乐。一幅幅绚丽的图片,一阵阵悠扬的旋律,带领学生进入色彩斑斓的彩虹世界,同学们的学*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课堂他们被大自然的瑰丽震撼了,发出声声的赞叹,这样很好地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第二个活动,绘画彩虹。画画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绘画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锻炼孩子的感知能力。通过绘画彩虹能更深刻地认识太阳光的七种颜色。

  第三个活动,制造彩虹。本课的重点和难道是学会一些造彩虹的方法。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参与,充分地交流。这个活动中,全员参与,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第四个活动,歌唱彩虹。全班齐唱手语歌,将感情推向高潮。音乐是人类的灵魂。音乐能使人们引起舒适的愉悦感,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情活动。《彩虹的约定》这首歌曲,音乐轻快,歌词温馨,在歌声中学生感受家长和老师亲切的关怀,真挚的祝福。我精心制作课件,精选学生在学校学*和生活的照片。学生一边唱着歌,一边看着照片,看到自己的身影,看到同伴的动态,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教室里荡漾着歌声和笑声……

  三、让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精彩绽放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教师细心地观察,认真地倾听,耐心地引导,抓住教育契机,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应对品德课堂中的生成,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制造彩虹”的活动是本课的重点。我将活动又分两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为小组内各成员轮流做实验,在组内展示自己课前学*的成果,将自己的方法教会伙伴。分享课前学到的方法(学生自备材料和工具)。在活动前,我出示活动要求:(1)每个组员轮流做实验,边做边说,说话声音响亮,实验步骤要说清楚。(2)当组员做示范时,其他组员要认真看,专心听。(3)副组长填写记录表。这个活动中,全员参与,全员体验,学生学会聆听,学会交流,学会分享,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个环节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指定的实验(老师准备材料和工具)。

  活动开始前,我再次提出活动要求:组长带领组员合作完成一个实验,实验时分工要明确。

  活动开始了,之前,我们是在室内做实验的,但是学生反复实验还是不成功,这时我不急于提醒和指导,我是让他们继续做实验,最后有的小组发现室内不充足,提出要到室外进行实验的请求。这时,我接受学生的意见,临时将课堂从室内搬到室外。

  到室外做实验时,学生变得更积极和雀跃了,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实验还是没有成功,返照在墙上的是白光而不是彩虹。这时,我也没有告诉他们原因和技巧,我是鼓励他们多思考,多交流,多尝试。经过学生的不断实验,不断努力最终很多小组造出绚丽的彩虹,尝到成功的快乐。

  活动结束,我又把学生带*室。各组回报活动情况,我问:“你们小组合作制造的彩虹成功吗?能跟大家分享方法吗?”这时,很多小组组员兴奋地高高举起手来,迫不及待地要分享成功的喜悦。此时,我发现有一个小组组员们闷闷不乐,难掩失望的情绪。我让组长汇报实验情况,组长说:“我们小组的实验失败了,不知道为什么造出的总是白光。”我问:“哪个同学能解答他们的问题?”小涛说:“我觉得是因为阳光太猛烈了。”我问:“是这样的原因吗?有谁不同意他的说法的?”小晴说:“我不同意小涛的说法,刚开始,我们都是失败的,但我发现,只要将镜子提高一点,就能成功了。”我说:“看来实验成功,要讲究方法。”我说:“哪个小组跟大家分享一下成功的经验?”小希说道:“刚开始,我们小组的实验是失败的,但最终成功了。”我接着问:“你们是怎么做的?”她接着说:“我们不断的调整镜子的角度,经过了很多次的调整,终于造出美丽的彩虹了。”我赞叹道:“你们真棒!懂得不气馁,不放弃。这组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反复地试验,不断地尝试,才能获得成功。”……各小组组员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勇于表达。我说:“同学们,造出白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大家想知道答案吗?”全班异口同声地说:“想!”我说:“好,老师就让大家把这个问题带到课后去探索,通过搜集资料,看参考书,做实验,寻找答案。”

  只要我们教师有一颗灵动细腻的心,一双善于捕捉智慧的眼睛,时时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才能构建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四、小组活动的有效组织

  品德课堂上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其中小组合作学*的方式是教师乐于采用而且经常采用的。在品德课堂上如何有效开展小组活动呢?下面我来说说我的做法:

  1.组建小组

  (1)搭配要合理

  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小组4人为宜。组员搭配方面要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学*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然后依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组内要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竞争。

  (2)分工要明确

  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分工,落实具体任务,每个人担当不同的角色,如:正组长、副组长、卫生组长、纪律组长等。正组长既是一个小组学*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也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在选择小组长时,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可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副组长协助正组长管理小组。卫生组长负责本小组同学的桌面整理和周围卫生。纪律组长负责本组同学的上课纪律,确保本小组课堂的正常进行。这样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小组活动就有序有效开展。

  2. 做好各个小组的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学*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在合作学*的过程中,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合作学*成功的喜悦。因此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二是学会认真倾听,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用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通过培训,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与学*伙伴交流沟通。

  3.精选合作学*的内容

  品德课选择什么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这是一个关系到合作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教师必须为合作学*选准、选精学*内容,以确保合作学*的实效性。选择什么内容呢?

  (1)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合作必须是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才是有价值的。

  (2)个人无法独立操作的复杂内容。在学生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教师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地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精神。

  (3)值得争辩、探讨、质疑的问题。合作学*要求教师关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既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既敢于坚持真理,也勇于修正错误;在完成任务中,敢于创新。”

  品德新课程教学,多彩的活动已成为教学的一大亮点,为我们品德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要努力创设活动化的课堂,设计真实、有效的活动,注重活动的形式,更注重活动的效果。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获得真知,让有效的课堂活动,成就精彩的品德课堂。

彩虹教学反思5

  由于彩虹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始不需要设计华丽的情景导入新课,而要直奔主题,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彩虹的活动中去。在学生观察彩虹时,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观察彩虹的最佳位置,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看到彩虹的合适位置,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给学生提供自己发现的机会。教师带领学生到阳光下观察彩虹,学生亲自参加、亲自操作、将会获得更多的感性体验。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从引导学生对三棱镜的探究逐步延伸到让学生思考彩虹现象形成的原因,科学课不但要启发学生对问题做深入的思考,还有鼓励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寻找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反思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总之,在整个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目的的去玩,带着问题去玩,在玩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方法。让学生尝试做光的合成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会亲身发现光的神秘色彩,感受到光与色彩的无穷奥妙。我的教学思路是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认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常用色,通过水粉颜料加水融合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几种常用色之间的联系。巩固理解时可以出示红、橙、黄、绿、蓝、靛、紫色的色卡,让学生按照彩虹色彩的顺序进行排列。还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彩笔中找出和彩虹相应的颜色,并按照彩虹色彩规律排序,达到人人都能清楚辨认常用色的程度。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让学生在绘画表现中能尽情地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让他们体验到表现的喜悦和满足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创作表现前一定要解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这是促使学生自由表现的保障。在与学生交流讨论时,我是学生最好的听众,对学生的表达表示共鸣,在绘画指导的过程中,我不会强迫指导,我会用一种欣赏的眼光,配合适当的赞美和建议,因为我相信教师关怀的眼神和充满爱心的赞美以及必要的提示,是使学生鼓起勇气努力表现的源泉。

  反思整个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1、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每位学生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准确一些,有的偏远一些,还有的让人出乎意料。那么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来说,对于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评价,还有待提高;

  2、学生使用的都是彩铅、油画棒等用起来比较方便的颜料,画出来的彩虹虽然漂亮但不能体现彩虹色彩逐渐变化的柔和感觉。面对这几个未能解决的的重要问题,我自问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轻松地解决这几个问题。

  经过回忆思考,找到了几个突破口:

  1、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2、对学生的评价从正面进行鼓励。

  3、建议学生尝试用水彩颜料为绘画工具来画彩虹,这样每种颜色和颜色之间自然渗化彩虹那种似真似幻的感觉也就出来了,而且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色彩打好基础。

  调整、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后,我在另外几个个班教学中加以实施。上课效果突出了很多,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很多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看见了美丽的彩虹,有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完成的作品丰富多彩且富有新意。同时,通过教师总结性的语言,明白了只要留心观察、细心发现,美就在身边,美就在眼前。


《滑轮》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4)

——《分类》教学反思_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分类》教学反思_数学教学反思1

  《分类》这个单元教学结束后,感觉较成功。本单元知识少,内容比较单元,是新教材融合《分类》与《统计》的一节新课,要求学生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懂得按指定标准分类,知道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就不同。反思本单元的教学,我认为以下方面做得比较好:

  1。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活动,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数学学*与其他的学*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理念。

  2。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如: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环节中找“人”的分类标准,有的学生说可以按男女来分,这时我抓住机会问他:你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见到过按男女来分的呢?有个学生就说:“上厕所时就是按男女来分的”。很形象的体现了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体现了数学价值。

  反思不足的一面,我感觉上的时候有点拖拉了,时间主要浪费在让孩子从分类到“象形统计图的”放置过程中。我觉得应该能这样改进:可以让两个学生先后把气球的分类展示出来,一个按照气球的形状分,一个按照气球的颜色分,然后再让孩子用这些气球的学具再分别转换成象形统计图。这样会比我之前的更省时间。也不至于后面的练*题还没处理完就下课了。另外,我在布置作业时没有没有提醒孩子先用铅笔涂,所以有部分孩子用彩色笔涂错了再划掉,看上去很不美观。

  以上是我对这一单元教学一些反思。

《分类》教学反思_数学教学反思2

  在教学活动《多角度的分类》中,我以“小熊商店开业”导入,让幼儿尝试将架子里的物品进行分类(有食品、日用品、玩具)。我先出示材料然后引导幼儿思考架子里的物品你要怎么分,这一环节激发了幼儿思考。可能是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按物品的用途分类,这一环幼儿都能按物品的用途分类。紧接着,我又引导幼儿在刚才分类的物品中在找出另一种特征:还可以怎么分。幼儿都很认真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最后的分组操作中孩子们活动顺利,都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活动成效显著。

  可惜,最后在交流环节中,我关注全体幼儿不够,请个别幼儿上来说,没被我提问到的幼儿会在位置上小声嘀咕:哼,我举这么久老师都没叫我……

  反思:

  (1)关注幼儿表达欲望,*、小组、个别发言,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

  (2)提供丰富的材料,注重操作材料的多样性,层次性,根据幼儿操作,适当提升难度,让活动更具挑战性;

  (3)注重操作活动后的小结提炼,巩固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

  由本次活动中表现,自己在组织教学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所以我要继续在这一次次的活动课中反思、总结、整改、落实,尽可能地让自己的业务能力在反思与实践中得到提升。

《分类》教学反思_数学教学反思3

  在课的一开始,以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逛超市开始,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以到游乐园参观,游乐园里什么东西最多?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图——气球图,设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提示:可以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摆一摆。)然后,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分类的方法。

  从情境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分类的学*目的。情境和小精灵的话揭示了分类的含义,同时给出了分类的标准(不同的形状)。最重要的是同时揭示了分类的目的计数,从而体现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而将这些内容呈现在幻灯片上,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确定小组讨论的方向。最后,以汇报讨论结果结合多媒体呈现3种分类计数的方法。

  最后一个环节迁移到孩子们真实的生活中,以我们班的同学为例,想一想,可以将你所在的小组成员怎么分类?这个问题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大家开始踊跃发言,纷纷的说了许多自己想到的分类方法。在此同时给孩子以独立探索的空间,用自己的方法去统计,到学生完成了统计图之后我便问他们:“统计图各是按什么分类标准来统计的?学生深刻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这一练*通过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知识得到了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并体会到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这一节课评价时,采用了小组内自评和小组间互评的方式,学生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和表现。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由于让学生自主交流发言,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收到较好的效果。

《分类》教学反思_数学教学反思4

  本节课以紧贴学生生活的垃圾分类为切入点,形成思维的发散,找到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分类,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分类在我们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大量对分类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分类方法的理性认识,认识到分类这种科学方法对我们的重要性,在分类时分类标准的确立会直接影响到分类的结果。

  常见的分类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在本节课主要是需要让他们从*时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通过对比来得出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在使用时怎样选用分类法,所以方法本身不是重点,而如何根据分类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分类方法的这种能力是重要的。

  最后,学生通过练*活动之后,对化学分类只是处于低层次的体验、领悟阶段,需要站在整个化学体系的高度对化学中常用的标准进行总结归纳,对于在练*中体验到的分类的意义也需要进行梳理。

  整节课下来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但仍有不足,比如:内容不足,应对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进行拓展,补充相应的知识,在此可介绍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等概念;应变能力不强,场面越大,应变能力就越差,不敢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这需要在后面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快速提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需要我想办法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的积极性,对于某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要多鼓励和引导,打消他们的顾虑,让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学*的快乐和充实。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而努力做到更好。

《分类》教学反思_数学教学反思5

  “分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入手,让学生通过把杂乱的物体进行有规律的摆放来切入教学中,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在小组探究中进行交流,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主人。在整个教学中我能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将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注重学生的操作,使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找出分类的标准,进而掌握分类的方法。在设计*题环节中我注意由易到难,有层次、有梯度,并在最后一题中设计了分类中最难的一道知识拓展题,来加深教学难度。本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注重了直观感知,方法科学,效果明显。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尽人意之处,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尤其是学困生和好动生,把每个学生从始而终的学*状态保持下去。应增加小组合作的次数,充分的利用小组合作学*所起到的作用,对学生放手的地方应更多一些,在练*题处理上还应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然后再让学生汇报,最后电脑演示,这样会让每一个孩子的思维动起来。以上是我对这节课教学的思考,我会继续努力钻研教学业务,争取上好每一堂课。


《滑轮》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5)

——学滑轮作文范文十份

  学滑轮作文 1

  有一天,我看见一群人在楼下滑轮,看到他们自由自在地滑着,我也很想玩,就缠着爸爸也给我买一双。第二天,爸爸果真买回一双,我真是开心极了!

  刚开始学滑轮时,我迫不及待地穿好鞋,站了起来。没想到竟然摔了个底朝天。我不服输,又站了起来,先把脚稳住,然后扶着椅子,一步一步地走着。我突然一松手,想自由一会儿没想到太着急,又摔了。顿时,我的心里出现了两只小精灵。一只说:“放弃吧,这也太难了!未来学不成的是你!”另一只连忙说:“别听他的!事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想:对,我一定能成功!

  于是,我站了起来,并按照爸爸说的方法去练了起来。我两脚形成八字形,**来;身体不向后仰,要向前倾,膝盖略微弯曲……我扶着椅子,一步一步地练起来,过一会儿,我提高了练*难度,在有障碍的地方扶着墙,一步一步缓缓地走着。我想:哈哈,原来提高难度更容易!我不禁松开手来,不料,又是一个狗啃泥。但我并没有灰心,爬起来,继续练*。我轻轻地推着椅子,一遍一遍地练*,然后逐渐松开手。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学会了滑轮。

  学会了滑轮以后,我一有时间就到楼下玩。我的滑轮技术越来越好,经过的人见了都赞美道:“这个小朋友滑得真棒!”每当听到他们的夸奖,我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心想:原来不会时,以为非常难,没想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就会了!

  学滑轮既锻炼了我的协调能力,又磨炼了我的胆量。通过此事,我懂得了凡事只有不怕苦,才能成功!

  学滑轮作文 2

  姐姐在大学里学的兴趣组是轮滑,所以我一放假就要了她的鞋子要学轮滑。本以为轮滑不会很难,可不试不知到,一试吓身汗哪。我刚刚穿好鞋子想站起来,可谁知,刚站一起,脚下的轮子便自己向前方“驶去”“啊——”我尖叫着,并一下子拽紧了姐姐的衣袖,还吓出了一身冷汗,真是“离凳不利”啊。

  休息了一会儿后,稍稍缓解了一下刚才的惊吓,我又向前迈步了。可是那脚下的四个轮子又不听使唤似的带着我到处“晃悠”,此起彼伏的尖叫声又响亮地回荡在屋里,一家人被我吵得不得安生——可怜哪——可我不是成心的呀!

  后来,姐姐看着我这副惨相,便放开了我的手,让我自己练*。“不要啊。”我哀求道,并死死地拽紧了她的手。可毕竟我站在那几个轮子上——身不由己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的手从我手中抽出来。我又试图叫妈妈、爷爷帮忙,可居然没有一个人肯伸出“救援之手”(苍天啊:这世上还有没有同情心啊?)

  在叫了半天也没人理的情况下,我明白我只能靠自己了。于是我便自己扶着墙慢慢地走,后来,我发现自己能独立走了两步后,便兴奋地大叫:“我会自己走了!”一家人又被突如其来的叫声吓了一跳。(幸亏我家没人有心脏病,不然的话,我恐怕就要发作了额)

  第二天,我又缠着姐姐教我学,好在我悟性满高(我自认为的呵),比前一天大有长进——可以自己慢慢滑了。

  学伦滑虽然不是件很艰难的事,但我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对待,而且要坚持练*,这样才更容易成功。

  学滑轮作文 3

  有一天, 我看见一群人在楼下滑轮,看到他们自由自在地滑着,我也很想玩,就缠着爸爸也给我买一双。第二天,爸爸果真买回一双,我真是开心极了!

  刚开始学滑轮时,我迫不及待地穿好鞋,站了起来。没想到竟然摔了个底朝天。我不服输,又站了起来,先把脚稳住,然后扶着椅子,一步一步地走着。我突然一松手,想自由一会儿没想到太着急,又摔了。顿时,我的心里出现了两只小精灵。一只说:“放弃吧,这也太难了!未来学不成的是你!”另一只连忙说:“别听他的!事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我想:对,我一定能成功!

  于是,我站了起来,并按照爸爸说的方法去练了起来。我两脚形成八字形,**来;身体不向后仰,要向前倾,膝盖略微弯曲……我扶着椅子,一步一步地练起来,过一会儿,我提高了练*难度,在有障碍的地方扶着墙,一步一步缓缓地走着。我想:哈哈,原来提高难度更容易!我不禁松开手来,不料,又是一个狗啃泥。但我并没有灰心,爬起来,继续练*。我轻轻地推着椅子,一遍一遍地练*,然后逐渐松开手。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学会了滑轮。

  学会了滑轮以后,我一有时间就到楼下玩。我的滑轮技术越来越好,经过的人见了都赞美道:“这个小朋友滑得真棒!”每当听到他们的夸奖,我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心想:原来不会时,以为非常难,没想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就会了!

  学滑轮既锻炼了我的协调能力,又磨炼了我的胆量。通过此事,我懂得了凡事只有不怕苦,才能成功!

  学滑轮作文 4

  今天我一回到家就看见了一双我梦寐以求的轮滑鞋,我立刻把书包放下,仔细地打量起这双轮滑鞋,它的颜色是红白相间的,鞋底下有直排的四个轮子,到了晚上,前面第一个轮子还会发光呢。

  我迫不及待地穿上了这双轮滑鞋,扶着沙发的把手,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生怕摔跤。站稳后,我慢慢地小心地踏着碎步向阳台走去,想拿一根木棍做支撑。可是刚走到一半,轮滑鞋就不听使唤了,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就“吧-嗒-”一下摔了个四脚朝天。妈妈一边幸灾乐祸地笑弯了腰,一边把我扶了起来:“算了吧,你还是别学了!”其实我知道妈妈用的是“激将法”,就是在暗暗鼓励我。

  我揉着摔疼的屁股坐在椅子上想了想:滑轮滑鞋应该和滑冰的'姿势差不多,右脚向前蹬一下,然后换左脚也向前蹬,再反复这个动作应该就行了。可是我还是不断地摔跤。这时,一个关于轮滑的电视节目开始了,我盯着他们的脚仔细地观察,原来二条腿要微微地弯着,并向外呈“八字”。

  我惊奇地发现,我会滑轮滑鞋了!

  学滑轮作文 5

  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许多的经历,它们可能令你受益匪浅,也可能使你记忆深刻。在我无数次的经历中,有一次的经历让我刻骨铭心,那就是学轮滑。

  暑假里,我与妈妈一起去商场买东西。忽然,有一样东西吸引住了我的眼球――轮滑鞋。我缠着妈妈帮我买鞋子,刚开始,老妈很反对;但经过我的“软磨硬泡”,她终于屈服了,把轮滑鞋鞋买给了我。

  第二天,我和妈妈来到了广场上,准备开始学轮滑。刚穿上轮滑鞋,我就有种即将要摔倒的感觉,站都站不稳,更别说滑了。我紧紧的抓住老妈的手,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走,我发现周围轮滑的人都滑的很快,我又观察了他们的步伐。脚的移动必须是“八”字形向外滑,而且身体也要配合好。我掌握了要领,慢慢松开老妈的手,一步刚跨到空中,没想到力不从心,摔了一个大跟头。我又站起来,再一次观察其他人的动作,他们弯着腰,两只手臂前后摆动,以此保持自身身体的*衡。我放松了绷紧的神经,模仿他们的动作,滑了起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我终于会滑了,可是动作却像只笨拙的鸭子,姿态既不优美,速度也是极度的慢,所以我决心改进我的轮滑技术。随着一次次的尝试又一次次的摔倒,我的衣服被汗水浸湿了,可我并不气馁,继续练*。到了傍晚,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广场,结束一天的轮滑练*。

  第三天,我早早地来到了广场上练*轮滑,早晨的空气非常清新,令我更加有精神了。穿上了轮滑鞋,已经没有像昨天一样,又即将要摔倒的感觉了,毕竟已经掌握一些技巧了嘛。放松好了心态,我开始复*上次的动作,很快就有了进步,虽然动作不能与其他轮滑的人相提并论,但我觉得自己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了......有整整练了一天,在傍晚时,我已经能熟练地把动作做好,并且达到很快的速度了。我飞快的滑着,犹如一只小燕子轻轻擦地滑翔;犹如骏马,在尽情地奔驰。

  我快乐极了,以为我学会了轮滑;因为我尝到了我自己的浇灌出的硕果,整整两天,我就领悟到了自由的味道,我深深感受到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道理,我为自己这两天付出的努力感到无限的欣慰与自豪!

  学滑轮作文 6

  今年春天,我已经会溜滑轮了。穿着两排轮子的旱冰鞋,悠闲地滑着,身旁阵阵凉风吹过,那感觉别提多爽了!

  但光这么单调地滑,我渐渐觉得没意思了。所以,我要学花样。

  不过这次,我不是自学,而是妈妈找了一位哥哥教我。我喊他:“老师。”

  首先学“走”。这我已经会了。

  然后学“滑”。老师给我做了一个示范,把手背在身后,一只脚用力蹬出去然后收回来,和另一只脚合成倒“八”形;另一只脚在用力蹬出去再收回来。反复几次就“滑”起来了。

  我迫不及待地试了一下,谁知道刚开始滑得挺顺利,后来越来越快,停都停不住,我不知道该怎么慢下来。老师又给我做了一次示范。我认真地看着。在练*五六次之后,我渐渐可以控制速度了。

  老师又教我练“压步”。老师讲“压步”是在拐弯时用的。当你准备拐弯时,要将右脚轻轻抬起,放到左脚的左边,身子也往左倾斜。老师又给我做了示范。

  刚开始,我既想试试,又怕摔跤。不过我还是勇敢地试了试。我慢慢地朝前滑了几步,按老师的要求做起了动作。在做动作的同时,我好几次都差点摔交。但在反复练*了十多次后,我也基本学会了,虽然动作不稳。

  今天我的收获真大呀!

  学滑轮作文 7

  昨天我的好朋友叶子邀请我下楼滑轮滑,当我爸爸把鞋拿出来的`时候我有点担心,因为我已经一年没有滑过轮滑了,我怕我摔跤或不会了。

  后来当我穿上轮滑鞋以后我觉得不是那么担心了,就这样我小心翼翼的试着滑了滑,突然我爸爸说:“快一点,不要害怕”。

  我最后滑着滑着就感觉非常好一点都不担心了,而且滑的还飞快,我心想:滑轮滑也不是会忘的一件事,还好我在美国自学了滑真冰,体育课又连续滑了好几个礼拜,所以我也不是那么的害怕,只是怕被我的好朋友笑话我滑的慢或滑不好。

  第二天我一起来就换上轮滑鞋在家里滑,一滑就是一天,我穿着轮滑鞋到处乱滑有时当我妈妈的小小快递员,我妈妈要我扔垃圾时我从别的地方9秒滑过去,要我拿东西也是一样。

  我爸爸回来吓死我了,因为我爸爸可能不想让我在家里滑,因为我爸爸是一个很爱干净的一个人,如果家里有一个地方脏了他都要把整个家拖一遍,但他很懒并不想天天拖地,所以就说我这轮滑鞋都是在外面滑过的又没刷过肯定得把地板弄脏,但我已经把整个家都滑着转了好几圈了。我可真是个淘气鬼!

  滑轮滑不仅需要勇气与胆量,还需要练*和坚持。

  学滑轮作文 8

  暑假,我向妈妈提出想学滑轮,妈妈答应了,我欢天喜地的叫好。

  刚开始,我就做高难度动作:单脚滑,单脚跳。还没有站稳,就摔了个“狗啃泥”周围的小朋友都捧腹大笑,丢脸丢到家了。

  教练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先练简单的吧”。教练先让我们练站姿,我的脚好像不听使唤了,一直晃来晃去,但我用出色的*衡能力,终于稳了下来。后来,教练让我们练*直线滑,我为了让自己引人注目,故意滑到了边缘,却没学会拐弯,那一刻我傻了,闭着眼睛说:“啊!摔惨了”。我心想,再也不逞强了。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刹车,走一米停十秒,我心不在焉的.训练。后来,我超线了都不知道,老师和我们小组扣了一分。这事让我羞愧,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一定要专注投入,不能分心,马虎。

  以后,我还会继续练滑轮。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我的滑轮技术会越来越好!

  学滑轮作文 9

  今天晚上我们全家和大姨一家表妹去文化广场玩。我看见很多小朋友在踩滑轮,他们飞来飞去很威风。我也很想学,妈妈也同意我和表妹一起学。于是大姨给我们一人买了一双粉红色的滑轮鞋。

  教练开始教我们怎么滑了,听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可难了。一开始我要妈妈拉着我的.手走,一步一步地走,慢慢地妈妈放开手让我自己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我走了一个来回没有摔跤。妈妈表扬我很棒!我往大姨和表妹那里看,只见表妹看到教练就哭,还没开始学呢。我不理她们了,就继续学行走。

  过了一会儿,妈妈见我走得很稳当了。就叫我试滑一下,我就试了滑了一下,谁知我控制不了一直就往前冲,直到我摔倒才停下来。爸爸把我扶起来,他教我像8字形一样滑,我慢慢地按照爸爸说的去做,很快就学会滑动了,而且还能控制滑轮鞋了。今天我的收获真不小呀。

  通过学踩滑轮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学滑轮作文 10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校操场上出现一项新型运动�D�D滑轮。一群戴着头盔,戴着护膝,穿着滑轮鞋的小孩在操场上滑着。他们的动作是那么潇洒,是那么自在,那么优雅……我看着、看着,心里不觉痒痒的。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便替我报名参加了这个体育项目。

  我怀着兴奋而又好奇的心情来到操场上第一堂课。在教练的帮助下我穿戴整齐了。谁知还没等我站稳,我就摔倒了。我顽强地爬了起来,可是没滑几步,“扑通”一声,我又摔了个手脚朝天。“唉,看来学滑轮并不简单呀!”我有点泄气了。教练似乎看出我的想法,走过来对我说:“刚学滑轮时,摔跤可是家常便饭。不过只要你掌握了滑轮的技巧,你就不会在摔跤了……”听了教练的一番话,我身上仿佛有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我用手按住地面,艰难地站了起来。我按照老师的指导,先放松身体,然后弯下腰,双手随着步伐协调地摆动。一步、两步、三步……我终于能自由地滑动了。尽管这堂课上我还摔了很多次,可我没有气馁。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站起。我知道这还仅仅是起步,与别的队员相比,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我暗下决心,我虽然学得晚,但我一定要尽快追上他们。

  有了这种动力,我开始苦练滑轮。我除了坚持一周上好两堂课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练*,五一长假期间,别的队员在休息、旅游时,我也照常坚持。我一边练*,一边琢磨。因为只有苦练加巧干,才能事半功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