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动物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1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的机会。本节课设计较好, “快乐的动物”开运动会这一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快乐、融洽的课堂氛围,可爱的小动物们增加了学生注意听讲、认真学*的动力。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通过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能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积极思考、探索,让学生一步一步认识“倍”的含义;让学生多说想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学生始终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的,他们学会了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不仅知识和技能得到发展,而且还获得了学*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同时教师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突出了因材施教,关注了学生的差异。

  1.当学生通过图形直观体会“鸭的只数是猴的2倍”的含义,并知道用除法算式表示它以后,教师是不是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画图或列式去探究“鸡的只数是松鼠的几倍”?教材第46页“说一说”的问题,让个别学生发言之前,也要让每个学生先填好答案和算式。总之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题的机会,防止集体作业的方式。

  2.教师意识到了在练*时要给学生独立思考、个别作业的机会,但这个思想贯彻得不到位。表现在:(1)不给学生独自解读、理解题意的机会。实际上不理解题意的学生是有的,但需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主动去问老师或伙伴,这么做可以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责任感。(2)不让学生独立接受思维的挑战,大多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来化解难点。事实上,学生没有遇到思维障碍,没有克服障碍就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题操练,后者无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认识*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没有给“倍”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

  在设计教学时,用故事情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用比赛不公*,引导学生用学具摆出小猴数3、小鸭数6,想出公*的方法比赛,学生在前面的学*中已经体验过“*均分”的活动过程,就知道数量要一样多才会公*,就分成3只一个队,小猴有6只就可以分成两队,让学生圈一圈,很容易看出6里面有2个3。我们就可以说6是3的2倍,也就是小鸭数是小猴数的2倍。也许是我引得多,小朋友很快理解了。能看图示说出谁是谁的几倍。接着通过故事情节学*了小鸭数是小松鼠的3倍和小猴数是孔雀的3倍,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理解“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不足之处:有的学生在完成松鼠和鸭子相比时,又是3个圈一组,不懂得松鼠有2只,就要2只分一组,这个操作活动花了较多的时间,因此后面的课堂作业不够时间完成;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多描述题意,要让学生多说一说,理解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3

  《快乐的动物》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我们所要学的是对倍的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除法运算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动物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把“倍”作为学生的生活概念,没有下“倍”的一般定义,而是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例,体会“倍”的含义,把“求倍数”作为除法运算的一种应用。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感受“倍”的含义,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中,我通过数一数、填一填、画一画、圈一圈,用圆圈代替动物,如果把3只小猴看作1份,那么鸭子的只数里有2个这样的1份,因为6里面有2个3。那么我们就说:鸭子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再引导学生用除法算式计算。此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花更多时间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多说想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与练*以及后面几节课的巩固,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几个别学生还需要教师给予课后辅导。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2—5的乘法口诀,对除法也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学*目标是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对孩子们来说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环节中,我先利用教材给出的主题图,创设小动物们聚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学*兴趣。接着通过画一画、圈一圈比较小猴和小鸭的只数,引导学生意识到除了对他们的多少进行比较外,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比较,从而引出“倍”的概念,即把小猴的只数看作一份,小鸭的只数就有这样的2份,我们就说“6是3的2倍”,特别强调“倍”不是单位名称,它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倍数关系)。

  本节课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全班汇报等形式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本节课结束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用“谁是谁的几倍”来表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5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除法与生活”的联系及认识除法和乘法的互逆关系,初步理解与解决倍比的数学问题,强化倍的概念,并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从教材编写来看,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幅动物王国欢聚图的情景,图中蕴涵着各种动物的数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 “倍”的含义,体会除法与等分之间的关系。求倍数的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实际上是等分活动的扩展。

  教学本课时,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学*“体验——理解——解决——应用”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及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玩耍的情景创设,激活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然后学生开始自由摆小棒,摆后说一说,让学生初步体验“倍”的含义;接着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次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倍” 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只要知道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够了;然后用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帮助淘气解决数学问题,为后面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做准备;在探究性学*中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学*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1)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是在认识*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没有给“倍”下定义,而是通过“做一做”中的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

  结合我校灵动课堂的模式,本节课我们开展了独学、对学、群学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结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到学*中去,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公园一角,找出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独立完成活动单第一部分,学生通过画一画、填一填得到了倍数关系,通过圈一圈理解了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学生展示汇报,通过学生自己说一说加深对倍数关系的理解。对学交流部分让学生参考第一部分内容与对学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理解“倍”的含义,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的除法问题。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能自主参与学*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xx。不足之处是小组评价不明显,给小组加分时没有大声宣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改正,根据二年级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在课堂中表扬学生应更及时、更明显,让学生通过教师评价树立榜样性。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2

  本节课是在进行大量的等分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初步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与反思。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性学*除法。研究性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活动。在这种学*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与探究统一。

  三、课堂评价。在评价中采用,教师评、学生评,评个人、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也是想达到对学生的一个促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由于课前就强调了最后要奖励小红花,所以,整节课学生的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在活动中也没有出现混乱状态。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3

  《快乐的动物》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我们所要学的是对倍的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除法运算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动物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把“倍”作为学生的生活概念,没有下“倍”的一般定义,而是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例,体会“倍”的含义,把“求倍数”作为除法运算的一种应用。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感受“倍”的.含义,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中,我通过数一数、填一填、画一画、圈一圈,用圆圈代替动物,如果把3只小猴看作1份,那么鸭子的只数里有2个这样的1份,因为6里面有2个3。那么我们就说:鸭子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再引导学生用除法算式计算。此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花更多时间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多说想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与练*以及后面几节课的巩固,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几个别学生还需要教师给予课后辅导。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4

  教材分析

  在认识*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本节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在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的活动中‘使学生真正体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让学生用除法表示和计算“谁是谁的几倍”更容易一些。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时,学生学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和”、“差”关系,并能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对于本节课的主题图,如果让学生找数学信息、提问题,他们肯定会发现两种动物的数量间的“和”、“差”关系,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必然会受到这种定向思维的影响,不利于他们探究和学*新知识(“倍”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学生“摆一摆”同时进行“分一分”的等分活动,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这个数学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交流后,让学生发现两种动物的数量之间有“倍”的关系,而且除了用图形表示,还可以用除法表示“谁是谁的几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能力目标:

  1、会利用学具摆出或画图形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的生活问题。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方法,能解决生活中和倍数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保护它们)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小动物因为有了我们人类的关爱,也向同学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着。你想去看看它们吗?今天大家和老师一起带着对动物的喜爱来学*《快乐的动物》。(板书课题:快乐的动物)

  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出示“快乐的动物”的主题图,观察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森林,看,这里真热闹!瞧,小动物们正在开联欢会呢!仔细观察,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你认识他们吗?(学生回答)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师:请同学们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中的小动物,数一下小动物的只数,并把它们填在方格里。

  生1:小鸟12只,小猴3只。

  生2:孔雀1只,松鼠2只,小鸭6只。

  生3:小鸡8只

  师:让我们先看看小猴的只数和小鸭的只数吧!

  师:小猴几只?小鸭几只?请你用学具小棒代替小猴和小鸭,在桌上摆一摆。注意:一个小棒代表一只小动物,小猴和小鸭各占一排。摆的时候上下图片对齐,有几只就用几个小棒来表示。(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我摆了3个小棒代表小猴的只数,再摆6个小棒代表小鸭的只数。

  (指几名学生汇报,教师板贴图片)

  师:现在我要请一个同学来帮帮我,在小鸭的只数中圈出和小猴只数同样多的部分。

  生:在6个小棒中3个3个分为一组。

  师:这样分完之后,我们发现小猴的`只数有几组,小鸭的只数有几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小猴的只数有1组,小鸭的只数有2组。

  生2:小鸭的只数有两个小猴的只数那么多。

  师:小猴的只数是1个3,小鸭的只数是2个3。也就是6里面有2个3,这时我们就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

  我们还可以用除法算式6÷3=2来表示(板书)

  请你当小老师,来说一说,在这个算式中6、3、2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6表示小鸭的只数,3表示小猴的只数,2表示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也就是小鸭的只数有2组小猴的只数那么多)

  师: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几倍其实就是看6里面有几个3。注意倍不是单位名称,2后面不写倍字。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小鸡和小松鼠看到你们那么爱学*他们也来凑热闹了,你能用画一画和列式的方式来求一求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只数的几倍吗?(板书: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 )倍。)(自己画好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松鼠这一栏画几个圆,小鸡这一栏画了几个圆?几个圆圈分在一起?表示什么?算式是?

  生汇报:2个圆,8个圆,2个圆圈分在一起,表示8里面有4个2,小鸡是松鼠的4倍,算式是8÷2=4

  师小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最关键的是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实际上也就是看多的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少的那个数。

  师:看着这些动物的只数,你还能出哪些倍数问题呢?

  生1:有2只松鼠,有6只小鸭,小鸭是松鼠的几倍?

  师:会解决吗?

  生:算式是:6÷2=3 小鸭是松鼠的3倍。

  师:还有哪位同学有不同的问题?

  生2:小猴有3只,小鸟有12只,小鸟是小猴的几倍?

  师问:会解决吗?

  生2:算式是:12÷3=4, 小鸟数是小猴的4倍。

  师:还有吗?(很多生开始举手,想要回答)

  师:请你们同桌之间说一说,好吗?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我们认识了“倍”,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来计算。

  三、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考一考:请你用倍说一说。(出示练一练第一题)

  <1>第一行有三只小猫,第二行有八只小老鼠

  蜻蜓是蝴蝶的( )倍。

  <3>出现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图)

  师:谁知道这三个标志分别表示什么吗?在这张统计图的右侧有三个问题要考考我们的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统计图,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在原来我们等分的基础上又认识了一个新概念“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要用除法来计算,以后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5

  “快乐的动物”这一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快乐、融洽的课堂氛围,可爱的小动物们增加了学生注意听讲、认真学*的动力。教学中,我因势利导,通过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让学生一步一步认识“倍”的含义;让学生多说想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学生始终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的,他们学会了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不仅知识和技能得到发展,而且还获得了学*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我认为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是一条有效途径,在今后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的机会。本节课的问题设计较好,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等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能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积极思考、探索。同时教师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突出了因材施教,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教师能为课后的练*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希望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小组合作也需进一步加强。

  1、当学生通过图形直观体会“鸭的只数是猴的2倍”的含义,并知道用除法算式表示它以后,教师是不是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画图或列式去探究“鸡的只数是松鼠的几倍”?教材第46页“说一说”的问题,让个别学生发言之前,也要让每个学生先填好答案和算式。总之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题的机会,防止集体作业的方式。

  2、我意识到了在练*时要给学生独立思考、个别作业的机会,但这个思想贯彻得不到位。表现在:

  (1)不给学生独自解读、理解题意的机会。实际上不理解题意的学生是有的,但需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主动去问老师或伙伴,这么做可以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2)不让学生独立接受思维的挑战,大多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来化解难点。事实上,学生没有遇到思维障碍,没有克服障碍就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题操练,后者无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6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除法与生活”的联系及认识除法和乘法的互逆关系,初步理解与解决倍比的数学问题,强化倍的概念,并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从教材编写来看,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幅动物王国欢聚图的情景,图中蕴涵着各种动物的数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 “倍”的含义,体会除法与等分之间的关系。求倍数的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实际上是等分活动的扩展。

  教学本课时,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学*“体验——理解——解决——应用”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及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玩耍的情景创设,激活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然后学生开始自由摆小棒,摆后说一说,让学生初步体验“倍”的含义;接着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次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倍” 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只要知道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够了;然后用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帮助淘气解决数学问题,为后面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做准备;在探究性学*中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学*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7

  这是一节抽象的概念课“倍”的认识。本节课我的设计意图是利用课堂的生成性激发学生的学*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展示学生真实的学*过程,及时调整预设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资源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课堂教学来看整个过程我花时不多,但学生学得充实快乐,比按照原先预想的流程教学效果好得多。也许正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授本课之前,我认真地研究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意义。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根据众多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在原有的教学设计上我又进行了改进。《快乐的动物》主题图显现的一共有6种小动物,如果直接把这6种数据拿出来比较,学生会觉得太难,甚至不知道从何入手,如何降低问题的起点,让学生对“倍数关系”的两个量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教学中对主题图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改变,课一开始,利用自制一张只显示两种动物的情景图,通过谈话引入主题“小猴和小鸭可以怎么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自然地给它们比多少,那还有什么比法呢?正当我准备出现“倍”的知识时,一生说出“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如同*静的水面泛起一阵涟漪。说句心里话,真的没有想到学生竟能通过自己教自己,把“倍”的知识从一片空白到理解得如此简单透彻,自认为“倍”太抽象,需要亲自去讲解,以致第一节在本班讲的时候,学生听得迷迷糊糊,本节课放开让学生说,原来只想感知一下学生对“倍”到底有多少认识,不料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一步一步地分解“倍”的含义,把已有的知识与“倍”有机地联系起来,说得通俗,听得简单,难怪课堂上几次出现“我有点懂了”等话语,从开始的“两三只手”到“几十只手”,真正地体验从不懂到懂的'过程。我几次想插话,可学生早已以一问一答或自问自答的形式解决了。这些都源于学生间的相互倾听与交流,源于思维间的相互碰撞,它的价值远远超过教师的分析与讲解。因为他们更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同龄人听得更明白。学生真正成了学*的主人。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展现出完整的一幅主题图,并让他们从中找出新倍数关系。在对“倍”有一定感知的基础上,我故意设置反问“老师想把它们位置换一下,行吗?”是学生对“倍”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积累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8

  在一年级时,学生学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和”、“差”关系,并能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对于本节课的主题图,如果让学生找数学信息、提问题,他们肯定会发现两种动物的数量间的“和”、“差”关系,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开课前复*了“比多”“比少”的减法比较的数学问题,有利于让学生区分知识。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体会“倍”的意义,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在活动中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体会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倍”含义。

  首先:初步体会“倍”含义。为了让孩子感知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用圆片代替猴子数和鸭子数,分2行,第一行摆猴子,第二行摆鸭子。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圈一圈,鸭子的只数有这样的几份呢?接着要求全体学生用圆片代替小猴子和小鸭子摆一摆、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体会,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小鸭的只数有这样的2份,算式是:6÷3=2,6里面有2个3,因此鸭子数是猴子数的2倍。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我给学生设疑:鸭子数是小猴子数的2倍,是把什么看作一份?鸭子有这样的几份?目的让学生明确如果用“倍”来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关系,首先要知道以谁为标准,也就是说把谁看作“一份”,再看与它比较的量有多少个这样的一份。

  其次:加深对“倍”的认识。通过小鸭子与小松鼠比,进一步认识“倍”。鸭子数是松鼠数的几倍呢?”先要求学生画小圆圈表示鸭子数和松鼠数,圈一圈、填一填,数形结合体会“鸭子数是小松鼠数的几倍”,通过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填一填”再交流,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通过小鸭子与小孔雀比,进一步明确“倍”。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同样都是小鸭子跟它们比,为什么3倍、2倍、6倍都不一样呀?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标准不一样,倍的关系就不一样。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9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抽象的概念课“倍”的认识。本节课我的设计意图是利用课堂的生成性激发学生的学*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展示学生真实的学*过程,及时调整预设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资源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课堂教学来看整个过程我花时不多,但学生学得充实快乐,比按照原先预想的流程教学效果好得多。也许正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授本课之前,我认真地研究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意义。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根据众多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在原有的教学设计上我又进行了改进。《快乐的动物》主题图显现的一共有6种小动物,如果直接把这6种数据拿出来比较,学生会觉得太难,甚至不知道从何入手,如何降低问题的起点,让学生对“倍数关系”的两个量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教学中对主题图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改变,课一开始,利用自制一张只显示两种动物的情景图,通过谈话引入主题“小猴和小鸭可以怎么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自然地给它们比多少,那还有什么比法呢?正当我准备出现“倍”的知识时,一生说出“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如同*静的水面泛起一阵涟漪。说句心里话,真的没有想到学生竟能通过自己教自己,把“倍”的知识从一片空白到理解得如此简单透彻,自认为“倍”太抽象,需要亲自去讲解,以致第一节在本班讲的时候,学生听得迷迷糊糊,本节课放开让学生说,原来只想感知一下学生对“倍”到底有多少认识,不料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一步一步地分解“倍”的含义,把已有的知识与“倍”有机地联系起来,说得通俗,听得简单,难怪课堂上几次出现“我有点懂了”等话语,从开始的“两三只手”到“几十只手”,真正地体验从不懂到懂的过程。我几次想插话,可学生早已以一问一答或自问自答的形式解决了。这些都源于学生间的相互倾听与交流,源于思维间的相互碰撞,它的价值远远超过教师的分析与讲解。因为他们更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同龄人听得更明白。学生真正成了学*的主人。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展现出完整的一幅主题图,并让他们从中找出新倍数关系。在对“倍”有一定感知的基础上,我故意设置反问“老师想把它们位置换一下,行吗?”是学生对“倍”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积累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10

  “快乐的动物”这一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快乐、融洽的课堂氛围,可爱的小动物们增加了学生注意听讲、认真学*的动力。教学中,我因势利导,通过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让学生一步一步认识“倍”的含义;让学生多说想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学生始终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的,他们学会了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不仅知识和技能得到发展,而且还获得了学*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我认为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是一条有效途径,在今后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的机会。本节课的问题设计较好,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等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能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积极思考、探索。同时教师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突出了因材施教,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教师能为课后的练*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希望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小组合作也需进一步加强。

  1.当学生通过图形直观体会“鸭的只数是猴的2倍”的含义,并知道用除法算式表示它以后,教师是不是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画图或列式去探究“鸡的只数是松鼠的几倍”?教材第46页“说一说”的问题,让个别学生发言之前,也要让每个学生先填好答案和算式。总之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题的机会,防止集体作 业的方式。

  2我意识到了在练*时要给学生独立思考、个别作业的机会,但这个思想贯彻得不到位。表现在:(1)不给学生独自解读、理解题意的机会。实际上不理解题意的学生是有的,但需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主动去问老师或伙伴,这么做可以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2)不让学生独立接受思维的挑战,大多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来化解难点。事实上,学生没有遇到思维障碍,没有克服障碍就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题操练,后者无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2)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合集10篇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1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认识*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没有给“倍”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

  在设计教学时,用故事情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用比赛不公*,引导学生用学具摆出小猴数3、小鸭数6,想出公*的方法比赛,学生在前面的学*中已经体验过“*均分”的活动过程,就知道数量要一样多才会公*,就分成3只一个队,小猴有6只就可以分成两队,让学生圈一圈,很容易看出6里面有2个3。我们就可以说6是3的2倍,也就是小鸭数是小猴数的2倍。也许是我引得多,小朋友很快理解了。能看图示说出谁是谁的几倍。接着通过故事情节学*了小鸭数是小松鼠的3倍和小猴数是孔雀的3倍,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理解“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不足之处:有的学生在完成松鼠和鸭子相比时,又是3个圈一组,不懂得松鼠有2只,就要2只分一组,这个操作活动花了较多的时间,因此后面的课堂作业不够时间完成;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多描述题意,要让学生多说一说,理解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2

  本节课是在进行大量的等分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初步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与反思。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性学*除法。研究性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活动。在这种学*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与探究统一。

  三、课堂评价。在评价中采用,教师评、学生评,评个人、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也是想达到对学生的一个促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由于课前就强调了最后要奖励小红花,所以,整节课学生的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在活动中也没有出现混乱状态。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3

  教材分析

  在认识*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本节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在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的活动中‘使学生真正体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让学生用除法表示和计算“谁是谁的几倍”更容易一些。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时,学生学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和”、“差”关系,并能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对于本节课的主题图,如果让学生找数学信息、提问题,他们肯定会发现两种动物的数量间的“和”、“差”关系,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必然会受到这种定向思维的影响,不利于他们探究和学*新知识(“倍”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学生“摆一摆”同时进行“分一分”的等分活动,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这个数学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交流后,让学生发现两种动物的数量之间有“倍”的关系,而且除了用图形表示,还可以用除法表示“谁是谁的几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能力目标:

  1、会利用学具摆出或画图形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的生活问题。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方法,能解决生活中和倍数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保护它们)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小动物因为有了我们人类的关爱,也向同学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着。你想去看看它们吗?今天大家和老师一起带着对动物的喜爱来学*《快乐的动物》。(板书课题:快乐的动物)

  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出示“快乐的动物”的主题图,观察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森林,看,这里真热闹!瞧,小动物们正在开联欢会呢!仔细观察,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你认识他们吗?(学生回答)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师:请同学们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中的小动物,数一下小动物的只数,并把它们填在方格里。

  生1:小鸟12只,小猴3只。

  生2:孔雀1只,松鼠2只,小鸭6只。

  生3:小鸡8只

  师:让我们先看看小猴的只数和小鸭的只数吧!

  师:小猴几只?小鸭几只?请你用学具小棒代替小猴和小鸭,在桌上摆一摆。注意:一个小棒代表一只小动物,小猴和小鸭各占一排。摆的时候上下图片对齐,有几只就用几个小棒来表示。(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我摆了3个小棒代表小猴的只数,再摆6个小棒代表小鸭的只数。

  (指几名学生汇报,教师板贴图片)

  师:现在我要请一个同学来帮帮我,在小鸭的只数中圈出和小猴只数同样多的部分。

  生:在6个小棒中3个3个分为一组。

  师:这样分完之后,我们发现小猴的只数有几组,小鸭的只数有几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小猴的只数有1组,小鸭的只数有2组。

  生2:小鸭的只数有两个小猴的只数那么多。

  师:小猴的只数是1个3,小鸭的只数是2个3。也就是6里面有2个3,这时我们就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

  我们还可以用除法算式6÷3=2来表示(板书)

  请你当小老师,来说一说,在这个算式中6、3、2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6表示小鸭的只数,3表示小猴的只数,2表示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也就是小鸭的只数有2组小猴的只数那么多)

  师: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几倍其实就是看6里面有几个3。注意倍不是单位名称,2后面不写倍字。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小鸡和小松鼠看到你们那么爱学*他们也来凑热闹了,你能用画一画和列式的方式来求一求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只数的几倍吗?(板书: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 )倍。)(自己画好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松鼠这一栏画几个圆,小鸡这一栏画了几个圆?几个圆圈分在一起?表示什么?算式是?

  生汇报:2个圆,8个圆,2个圆圈分在一起,表示8里面有4个2,小鸡是松鼠的4倍,算式是8÷2=4

  师小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最关键的是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实际上也就是看多的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少的那个数。

  师:看着这些动物的只数,你还能出哪些倍数问题呢?

  生1:有2只松鼠,有6只小鸭,小鸭是松鼠的几倍?

  师:会解决吗?

  生:算式是:6÷2=3 小鸭是松鼠的3倍。

  师:还有哪位同学有不同的问题?

  生2:小猴有3只,小鸟有12只,小鸟是小猴的几倍?

  师问:会解决吗?

  生2:算式是:12÷3=4, 小鸟数是小猴的4倍。

  师:还有吗?(很多生开始举手,想要回答)

  师:请你们同桌之间说一说,好吗?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我们认识了“倍”,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来计算。

  三、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考一考:请你用倍说一说。(出示练一练第一题)

  <1>第一行有三只小猫,第二行有八只小老鼠

  蜻蜓是蝴蝶的( )倍。

  <3>出现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图)

  师:谁知道这三个标志分别表示什么吗?在这张统计图的右侧有三个问题要考考我们的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统计图,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在原来我们等分的基础上又认识了一个新概念“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要用除法来计算,以后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4

  教材分析

  在认识*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本节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在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的活动中‘使学生真正体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让学生用除法表示和计算“谁是谁的几倍”更容易一些。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时,学生学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和”、“差”关系,并能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对于本节课的主题图,如果让学生找数学信息、提问题,他们肯定会发现两种动物的数量间的“和”、“差”关系,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必然会受到这种定向思维的影响,不利于他们探究和学*新知识(“倍”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学生“摆一摆”同时进行“分一分”的等分活动,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这个数学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交流后,让学生发现两种动物的数量之间有“倍”的关系,而且除了用图形表示,还可以用除法表示“谁是谁的几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能力目标:

  1、会利用学具摆出或画图形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的生活问题。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方法,能解决生活中和倍数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保护它们)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小动物因为有了我们人类的关爱,也向同学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着。你想去看看它们吗?今天大家和老师一起带着对动物的喜爱来学*《快乐的动物》。(板书课题:快乐的动物)

  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出示“快乐的动物”的主题图,观察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森林,看,这里真热闹!瞧,小动物们正在开联欢会呢!仔细观察,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你认识他们吗?(学生回答)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师:请同学们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中的小动物,数一下小动物的.只数,并把它们填在方格里。

  生1:小鸟12只,小猴3只。

  生2:孔雀1只,松鼠2只,小鸭6只。

  生3:小鸡8只

  师:让我们先看看小猴的只数和小鸭的只数吧!

  师:小猴几只?小鸭几只?请你用学具小棒代替小猴和小鸭,在桌上摆一摆。注意:一个小棒代表一只小动物,小猴和小鸭各占一排。摆的时候上下图片对齐,有几只就用几个小棒来表示。(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我摆了3个小棒代表小猴的只数,再摆6个小棒代表小鸭的只数。

  (指几名学生汇报,教师板贴图片)

  师:现在我要请一个同学来帮帮我,在小鸭的只数中圈出和小猴只数同样多的部分。

  生:在6个小棒中3个3个分为一组。

  师:这样分完之后,我们发现小猴的只数有几组,小鸭的只数有几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小猴的只数有1组,小鸭的只数有2组。

  生2:小鸭的只数有两个小猴的只数那么多。

  师:小猴的只数是1个3,小鸭的只数是2个3。也就是6里面有2个3,这时我们就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

  我们还可以用除法算式6÷3=2来表示(板书)

  请你当小老师,来说一说,在这个算式中6、3、2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6表示小鸭的只数,3表示小猴的只数,2表示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也就是小鸭的只数有2组小猴的只数那么多)

  师: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几倍其实就是看6里面有几个3。注意倍不是单位名称,2后面不写倍字。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小鸡和小松鼠看到你们那么爱学*他们也来凑热闹了,你能用画一画和列式的方式来求一求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只数的几倍吗?(板书: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 )倍。)(自己画好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松鼠这一栏画几个圆,小鸡这一栏画了几个圆?几个圆圈分在一起?表示什么?算式是?

  生汇报:2个圆,8个圆,2个圆圈分在一起,表示8里面有4个2,小鸡是松鼠的4倍,算式是8÷2=4

  师小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最关键的是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实际上也就是看多的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少的那个数。

  师:看着这些动物的只数,你还能出哪些倍数问题呢?

  生1:有2只松鼠,有6只小鸭,小鸭是松鼠的几倍?

  师:会解决吗?

  生:算式是:6÷2=3 小鸭是松鼠的3倍。

  师:还有哪位同学有不同的问题?

  生2:小猴有3只,小鸟有12只,小鸟是小猴的几倍?

  师问:会解决吗?

  生2:算式是:12÷3=4, 小鸟数是小猴的4倍。

  师:还有吗?(很多生开始举手,想要回答)

  师:请你们同桌之间说一说,好吗?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我们认识了“倍”,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来计算。

  三、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考一考:请你用倍说一说。(出示练一练第一题)

  <1>第一行有三只小猫,第二行有八只小老鼠

  蜻蜓是蝴蝶的( )倍。

  <3>出现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图)

  师:谁知道这三个标志分别表示什么吗?在这张统计图的右侧有三个问题要考考我们的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统计图,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在原来我们等分的基础上又认识了一个新概念“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要用除法来计算,以后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5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学*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

  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

  课件、主题图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学生说完,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猴子,鸭子,松鼠,小鸡的图像,然后出示只数:3、6、2、8)

  师: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3),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边说边圈)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边说边板书)

  生:6是3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2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加3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3个围棋子),谁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板书9),9里面有几个3呢?9里面有3个3,我们就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9是3的几倍,谁会?(把6÷3=2改成9÷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实践应用

  1.课件演示:其实今天来参加这个快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呢,看看还来了谁吧!书上P47练*题。(小猫,小老鼠)

  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3.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

  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的图)

  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碰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打开书P47,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填好。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呀?

  六、布置作业

  口算题卡做两页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倍的意义

  小鸭是小猴的2倍,6÷3=2

  小鸡是松鼠的4倍,8÷2=4

  教后随记

  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6

  《快乐的动物》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我们所要学的是对倍的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除法运算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动物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把“倍”作为学生的生活概念,没有下“倍”的一般定义,而是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例,体会“倍”的含义,把“求倍数”作为除法运算的一种应用。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感受“倍”的含义,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中,我通过数一数、填一填、画一画、圈一圈,用圆圈代替动物,如果把3只小猴看作1份,那么鸭子的只数里有2个这样的1份,因为6里面有2个3。那么我们就说:鸭子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再引导学生用除法算式计算。此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花更多时间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多说想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与练*以及后面几节课的巩固,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几个别学生还需要教师给予课后辅导。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7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认识*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没有给“倍”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

  在设计教学时,用故事情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用比赛不公*,引导学生用学具摆出小猴数3、小鸭数6,想出公*的方法比赛,学生在前面的学*中已经体验过“*均分”的活动过程,就知道数量要一样多才会公*,就分成3只一个队,小猴有6只就可以分成两队,让学生圈一圈,很容易看出6里面有2个3。我们就可以说6是3的2倍,也就是小鸭数是小猴数的2倍。也许是我引得多,小朋友很快理解了。能看图示说出谁是谁的几倍。接着通过故事情节学*了小鸭数是小松鼠的3倍和小猴数是孔雀的3倍,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理解“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不足之处:有的学生在完成松鼠和鸭子相比时,又是3个圈一组,不懂得松鼠有2只,就要2只分一组,这个操作活动花了较多的时间,因此后面的课堂作业不够时间完成;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多描述题意,要让学生多说一说,理解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8

  教材分析

  在认识*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本节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在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的活动中‘使学生真正体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让学生用除法表示和计算“谁是谁的几倍”更容易一些。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时,学生学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和”、“差”关系,并能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对于本节课的主题图,如果让学生找数学信息、提问题,他们肯定会发现两种动物的数量间的“和”、“差”关系,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必然会受到这种定向思维的影响,不利于他们探究和学*新知识(“倍”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学生“摆一摆”同时进行“分一分”的等分活动,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这个数学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交流后,让学生发现两种动物的数量之间有“倍”的关系,而且除了用图形表示,还可以用除法表示“谁是谁的几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能力目标:

  1、会利用学具摆出或画图形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的生活问题。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方法,能解决生活中和倍数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保护它们)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小动物因为有了我们人类的关爱,也向同学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着。你想去看看它们吗?今天大家和老师一起带着对动物的喜爱来学*《快乐的动物》。(板书课题:快乐的动物)

  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出示“快乐的动物”的主题图,观察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森林,看,这里真热闹!瞧,小动物们正在开联欢会呢!仔细观察,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你认识他们吗?(学生回答)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师:请同学们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中的小动物,数一下小动物的只数,并把它们填在方格里。

  生1:小鸟12只,小猴3只。

  生2:孔雀1只,松鼠2只,小鸭6只。

  生3:小鸡8只

  师:让我们先看看小猴的只数和小鸭的只数吧!

  师:小猴几只?小鸭几只?请你用学具小棒代替小猴和小鸭,在桌上摆一摆。注意:一个小棒代表一只小动物,小猴和小鸭各占一排。摆的时候上下图片对齐,有几只就用几个小棒来表示。(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我摆了3个小棒代表小猴的只数,再摆6个小棒代表小鸭的只数。

  (指几名学生汇报,教师板贴图片)

  师:现在我要请一个同学来帮帮我,在小鸭的只数中圈出和小猴只数同样多的部分。

  生:在6个小棒中3个3个分为一组。

  师:这样分完之后,我们发现小猴的只数有几组,小鸭的只数有几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小猴的只数有1组,小鸭的只数有2组。

  生2:小鸭的只数有两个小猴的只数那么多。

  师:小猴的只数是1个3,小鸭的只数是2个3。也就是6里面有2个3,这时我们就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

  我们还可以用除法算式6÷3=2来表示(板书)

  请你当小老师,来说一说,在这个算式中6、3、2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6表示小鸭的只数,3表示小猴的只数,2表示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也就是小鸭的只数有2组小猴的只数那么多)

  师: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几倍其实就是看6里面有几个3。注意倍不是单位名称,2后面不写倍字。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小鸡和小松鼠看到你们那么爱学*他们也来凑热闹了,你能用画一画和列式的方式来求一求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只数的几倍吗?(板书: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 )倍。)(自己画好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松鼠这一栏画几个圆,小鸡这一栏画了几个圆?几个圆圈分在一起?表示什么?算式是?

  生汇报:2个圆,8个圆,2个圆圈分在一起,表示8里面有4个2,小鸡是松鼠的4倍,算式是8÷2=4

  师小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最关键的是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实际上也就是看多的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少的那个数。

  师:看着这些动物的只数,你还能出哪些倍数问题呢?

  生1:有2只松鼠,有6只小鸭,小鸭是松鼠的几倍?

  师:会解决吗?

  生:算式是:6÷2=3 小鸭是松鼠的3倍。

  师:还有哪位同学有不同的问题?

  生2:小猴有3只,小鸟有12只,小鸟是小猴的几倍?

  师问:会解决吗?

  生2:算式是:12÷3=4, 小鸟数是小猴的4倍。

  师:还有吗?(很多生开始举手,想要回答)

  师:请你们同桌之间说一说,好吗?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我们认识了“倍”,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来计算。

  三、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考一考:请你用倍说一说。(出示练一练第一题)

  <1>第一行有三只小猫,第二行有八只小老鼠

  蜻蜓是蝴蝶的( )倍。

  <3>出现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图)

  师:谁知道这三个标志分别表示什么吗?在这张统计图的右侧有三个问题要考考我们的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统计图,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在原来我们等分的基础上又认识了一个新概念“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要用除法来计算,以后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9

  “快乐的动物”这一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快乐、融洽的课堂氛围,可爱的小动物们增加了学生注意听讲、认真学*的动力。教学中,我因势利导,通过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让学生一步一步认识“倍”的含义;让学生多说想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学生始终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的,他们学会了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不仅知识和技能得到发展,而且还获得了学*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我认为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是一条有效途径,在今后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的机会。本节课的问题设计较好,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等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能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积极思考、探索。同时教师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突出了因材施教,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教师能为课后的练*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希望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小组合作也需进一步加强。

  1.当学生通过图形直观体会“鸭的只数是猴的2倍”的含义,并知道用除法算式表示它以后,教师是不是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画图或列式去探究“鸡的只数是松鼠的几倍”?教材第46页“说一说”的问题,让个别学生发言之前,也要让每个学生先填好答案和算式。总之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题的机会,防止集体作业的方式。

  2我意识到了在练*时要给学生独立思考、个别作业的机会,但这个思想贯彻得不到位。表现在:

  (1)不给学生独自解读、理解题意的机会。实际上不理解题意的学生是有的,但需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主动去问老师或伙伴,这么做可以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2)不让学生独立接受思维的挑战,大多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来化解难点。事实上,学生没有遇到思维障碍,没有克服障碍就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题操练,后者无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10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在学*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时结合《快乐的动物》一课,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倍”的意义:

  1、注重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充分利用教材中动物乐园的情境图,由学生熟悉的、感受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入,以色彩斑谰、符合小学生口味的美丽画面深深吸引他们,把学生自然地引入收集数学信息,解决淘气提出的数学问题中,独立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交流,集体反馈展示学*成果的教学过程。这样可以自然地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学生情绪激昂,不知不觉在轻松愉快的学*氛围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以激起学生强烈的研究兴趣,从而主动探究。

  2 、在动手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节课,动手实践操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开始自由摆小棒,摆后说一说,让学生初步体验“倍”的含义;接着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次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倍” 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只要知道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够了;然后用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帮助淘气解决数学问题,为后面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做准备;最后安排学生在思维训练中实践操作,让课内与课外知识拓展延伸,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充分地观察、讨论、交流中,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理解了“倍”的含义,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除法应用题。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3)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反思1

  我们开展的主题活动《动物王国》是来自于班级中的一些孩子到动物园游玩,回来后给小朋友津津乐道的讲述各种动物的故事,所有的孩子都十分认真的倾听,并提出了很多关于动物的问题。他们讨论“恐龙家族”,他们还描述着自己饲养的小动物,他们互相讲述着“森林里的故事”,这些活动的主角都离不开老虎、狮 子、狐狸、兔子……为了保持孩子这一兴趣点,我们开展了“动物王国”这一幼儿感兴趣的主题。为孩子提供了探索动物奥秘的机会,幼儿的兴趣加上良好的动机刺激,成为了本次主题发生的前提。但这个主题幼儿在小、中班都已经接触过了,然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动物的认识出发点都是不同的,大班的孩子除了对动物本身的认识感兴趣之外,还会建立起一些以某一特征或主题为联系的认知。如保护珍稀动物、动物之最等。

  我们觉得幼儿园的主题活动目标的制订要有科学性、连续性、合理性,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我们在制定主题目标时,根据本班幼儿的经验、兴趣需要、年龄特点等确立主题活动目标。我们考虑到小朋友是伴着动物故事一起成长的,他们喜爱美丽温顺的小兔、小猫,欣赏凶猛威武的老虎狮子。对于奇妙的动物世界他们非常向往、好奇、有较强的探究欲。而大班幼儿知识面广,能从多个途径了解收集信息。因此,我们把《动物王国》的目标定位在:

  1.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并区分他们各自外形特征和生活*性,初步形成类别概念。

  2.积极参与有关动物资料收集、调查、记录、分享交流活动,初步发现自然界中人、动物、植物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饲养活动中树立责任意识,激发保护动物的情感。

  主题内容,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在对主题目标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之后,就会考虑怎样来选择主题的内容。我们首先分析“动物王国”这一主题源中包含的信息要素,然后根据幼儿对动物的兴趣点加以剖析,并着重将这些信息要素作进一步的分解,找到次一级的主题要素,以次类推,层层分解,因此我们计划用三周来完成本主题,并设计出了主题网络图。

  主题开展,生、师、家多元联动,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和不同个体的认知、情感特点,我们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方 式。如:调查访问、动手制作、模拟体验、问题讨论等等。让幼儿在积极互动的活动氛围中进行主题探究活动,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主题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开展主题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在活动室里提供《动物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帮助幼儿解决在探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类游戏的开展我们也围绕“动物王国”来开展,如在角色游戏中开设“动物医院”、“动物园”;表演“小乌鸦爱妈妈”“我喜欢XX动物”“三只小猪”等游戏;开展以模仿动物姿态为主题的音乐游戏,评选“动物模仿大师”;组织幼儿进行动物知识竞赛;在语言游戏中提供动物指偶,供幼儿讲述故事、玩动物配对、动物分类等游戏;在整个主题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还每天进行 5 分钟左右的主题谈话,让幼儿介绍自己最感兴趣或最了解的动物。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挖掘利用社会资源和家长资源。幼儿学*的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幼儿园,而是指向更广阔的空间。调查、看书、上网查阅资料、请教别人……幼儿们在活动中去体验、去尝试、去发现、去收获。还发动家长共同参与活动资料的收集,使我们的活动资料更加丰富。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家长资源,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丰富了本主题的信息涵盖量。

  随着活动的展开,孩子们了解了动物与植物的区别、动物的分类、动物的生活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还了解了一些稀有动物等等,小朋友们也知道了要争当保护动物的小卫士。通过了解动物妈妈孕育宝宝、生出宝宝到养育宝宝的艰辛过程,培养了小朋友对妈妈的热爱之情,知道爱关心,爱护自己的妈妈,通过视频展台,给小朋友展示更多的动物卵化和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图片,更加拓展了小朋友的视线。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还恰到好处的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小朋友要掌握的知识点,变得直观、容易接受。在活动的结束部分,老师采用了小朋友最喜欢的教学形式“游戏”,让小朋友在玩中复*了自己所学的知识,又一次调动了小朋友的积极性。在整个活动中,都在对小朋友进行爱的教育。培养了小朋友对妈妈的热爱之情;萌发了小朋友爱动物的情感;让小朋友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要爱护保护动物。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反思2

  **有自己的关注热点,孩子们也有他们感兴趣的热点,他们时常围在一起,对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争论不休。

  秋游时,我们一起观看了马戏团的表演,动物们妙趣横生的表演把孩子们深深地吸引住了,在回园的车上,孩子们还在叽叽喳喳的谈论着小动物,显得那么意犹未尽。因此,我们围绕这个话题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动物王国》。

  孩子们对动物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通过网络、书籍、媒体收集有关动物的各种相关资料,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交流、分享已获得的信息。

  首先,孩子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就知道了通过那些途径可以获得需要的信息,这本身就具有探究性;其次,对于自己亲手收集的资料,幼儿格外珍惜并且更加了与探究,从而增强了学*的主动性,使枯燥的学*变得富有乐趣;最后,幼儿还通过与同伴交流分享信息与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主题活动过程中,我们根据需要不定期的组织形式多样的信息交流会,呈现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并通过 “小动物的家”、“动物怎样过冬”等活动,帮助幼儿形成野兽、昆虫的概念,了解动物过冬的多种方法。在轻松的氛围中,师幼之间、幼儿之间围绕主题开展讨论,相互质疑,畅所欲言,并能积极的尝试用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形式来表达表现。

  自从听了故事《龟兔赛跑》,小朋友就讲故事画下来做成连环画,用橡皮泥制作故事中的动物,孩子们在宽松的环境中,无拘无束的想象,自由自在的讨论,想出了许多好点子,从单独之做到合作完成,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

  幼儿的创作源于他们对自然的认识,而且与对美好情感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蝴蝶的花衣》、《蛋壳制作的玩具》等活动引导幼儿利用多种废旧材料,如蛋壳、废布、饮料瓶等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制作活动。孩子们用饮料瓶和废布做出了形态各异的蝴蝶,用蛋壳制作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小动物。由于给幼儿提供了自由的思考环境、可操作的材料,幼儿在活动中更加投入、更加积极主动,对关注的热点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与创造。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动物的种类,丰富了知识经验,还增强了爱护动物的情感;不仅在技能上得到提高,更多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使孩子们对自然环境更加喜爱、更加关注。

  在《动物王国》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幼儿探索动物世界奥秘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这一首要目标展开环节,并从一些几个方面进行目标的落实。

  一是如何激发孩子的学*兴趣。在对这一点的突破中,老师扮演的是支持者的角色。从精神上尊重幼儿、肯定幼儿每一步的探究与发现,从物质上为孩子提供精心设计操作材料,让孩子们能亲自扮演各种动物做游戏,使孩子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的学*。

  二是如何调动幼儿对动物已有的认知经验。在这里老师扮演的又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活动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帮助孩子收集整理关于动物的各种资料,图书、图片、录像带、电子课件等,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持。

  三是资源的整合。我们的内容是整合的,不仅表现为艺术领域内语音乐、美术这二个内容的整合,更注重健康、社会、科学与语言不同领域的内容之间的整合。我们的资源是整合的,家庭资源、幼儿园资源以及社会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有机整合在我们的主题活动中。我们的教学方法、形式、手段也是整合的,基于环境的创造,师幼之间的互动,个别思考、小组交流、集体讨论等不同形式,使我们的主题活动显得非常生动和活泼。

  以上这几方面的整合,始终为了一个目标,使我们的孩子在本次主题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以上系列活动之间互相推动,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展了活动空间,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交往能力的问题得到有效提高。

  在这次的主题活动中,还存在一些困惑,如教师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介入的分寸,真正有效的促进活动的不断延伸和扩展。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反思3

  《动物王国开大会》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主要写了老虎让狗熊通知动物们召开大会,经过三次修改,狗熊最终将开会的时间、地点说清楚,动物们准时参加了大会。

  动物是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的东西,由此入手,我以动物谈话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看插图读故事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观察与朗读能力;提炼语言,分析狗熊发布的四次通知,发现语言表达的技巧;围绕通知,展开活动,使学生在补充语言和分析提炼通知中的有效信息的过程中了解通知的要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因此,在识字、识词环节中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读课文,创设情境,通过“摘苹果”“摘桃子”“乘小火车”等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字词,大大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同时我还积极利用多媒体出示动物的图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理解“动物王国”,顺势认识“物”及牛字旁,让学生自读题目,理解“开大会”,不仅能点燃思维的火花,还便于激起学生参与学*活动的欲望。

  最后通过复述故事、表演故事,达到训练语言,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反思4

  动物是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的东西,由此入手,我以动物园谈话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识字、读文答题,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的理念,充分地把读书权教给学生。另外,我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反思5

  围绕“动物王国”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为期三周的主题活动。动物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一提起动物小朋友们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与动物相关的故事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又围绕“动物的秘密”、“恐龙世界”、“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等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幼儿从了解、认识动物升华到爱护、保护动物与动物做好朋友层层深入。为了更好地实施主题活动使孩子们了解更多的动物知识在活动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三周的教育内容上完也颇有收获。现把本主题活动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各种有关动物的故事、书籍、图片。

  使幼儿从多个角度了解了很多动物的秘密激发了孩子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学会关心爱护动物使其有了一定的生态环保意识。

  刚开始小朋友们对于各种动物的认识和了解都是比较粗浅的在引导孩子们看了动物的故事、图书等活动之后大家对常见的动物特性都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认识远古的朋友——恐龙时小朋友们对恐龙的话题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男孩子对于恐龙的种类、名称及生活*性都能讲出个一二三来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恐龙的图书、拼图、玩具等有效地运用在了区角游戏之中。

  二、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小动物。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

  孩子们根据自己看到的大胆地进行讲述有的孩子还用动作表演了小鸟的飞翔猎豹的奔跑老虎的凶猛还有的孩子用观察到的动物发挥想象编出了一个个好听的小故事。在实施过程中抓住幼儿的兴趣点适时地生成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音乐活动《狮王》体育活动《勇敢的小兔》等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动物的奇妙。

  在整个活动中为孩子们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游戏氛围引导幼儿运用看看、讲讲、做做、画画、唱唱等多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动物的喜欢学到了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了解了人与动物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幼儿学会关心、爱护动物的生态环保意识这样的活动也使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动物世界的神奇。在活动中我们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孩子表现与表达的欲望和需求实现幼儿原有经验的再现、整合与提升。根据孩子的兴趣点生成新的课程关注孩子的发展从而促进孩子的发展。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4)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1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课,最终确定了《认识其他动物的卵》的教学方案。

  聚焦部分,采用直接引入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学*主题。蚕是通过什么繁殖后代的。学生回答蚕是通过卵孵化来繁殖后代。那么,还有哪些动物是通过卵来繁殖后代呢?本节课一起来学*。

  探索部分,活动一:说一说不同动物的卵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此部分通过向学生发放卡片阅读的形式来进行。活动二:根据某一特征给下面的卵分类。学生根据阅读的材料分成了在水里的/在陆地上的,有硬壳的/没有硬壳的等,我都肯定了他们的分类方法。活动三:观察鸡卵的外部结构。

  教师先提问:我们可以把鸡卵分成哪两部分观察?多数学生都认为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两部分观察。再提问:我们可以运用身体的哪些器官观察鸡卵的外部?学生回答:可以用眼睛观察鸡卵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用手触摸壳来感受它的粗糙与光滑。接着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教师接着提问:我们用眼睛观察鸡卵的大小准确吗?怎样可以更准确?学生指出可以用软尺测量的更精确。教师ppt出示软尺、放大镜和手电筒,要特别强调手电筒的使用,让学生发现卵壳表面的气孔,继续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由此,就形成了鸡卵的外部图,让学生把鸡卵的形状画在学生活动手册第6页的左侧,并猜测鸡卵内部有什么,也画在左侧。学生上台展示。活动四: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直接要学生从鸡卵尖的一端磕一个小口,慢慢的将卵壳剥下,剥到1/2左右的位置,将鸡卵倒入容器中观察,引出卵黄、卵白、系带、胚等结构,在剥的过程中学生还发现了卵壳膜和卵黄膜,在半个卵壳中发现了气室。

  研讨部分,先告诉学生胚最终发育成了小鸡,出示小鸡破壳而出的照片,提问:卵黄和卵白去哪里了?一些学生回答说可能是被小鸡作为营养吸收了。继续让学生猜测小鸡发育需要的水分和氧气从哪里来?引出卵白和气室的作用。

  探索部分,安排学生继续观察蚕宝宝。回家后剥鸡蛋时,可以利用今天学*的知识来分辨鸡蛋的不同结构和功能,想一想熟鸡蛋和生鸡蛋比较,哪些结构不见了。

  这节课整体来看内容比较多,所以时间比较紧张。尤其是用手电筒去发现鸡卵的气孔,这个实验对教室的光线要求很高。最好选择阴天来进行这个实验。最开始让学生猜测鸡卵内部结构时,由于没有卵壳这个设定,很多学生将鸡卵的内部画成了一个煎蛋,因此改变了方法学生都能画的更写实,通过观察鸡卵的内部和外部,让学生学到了鸡卵的更多知识。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2

  春天不只是植物的,春天也属于动物。由植物的繁衍联系到动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这也是对动物^新学生命研究的引入。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动物卵的研究,让学生注意到植物和动物的繁殖有相似之处。引导学生从较大范围的一般观察到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深入观察,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观察了不同动物卵的图片,知道动物的卵大多是圆形的或椭圆形的,但它们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数量不同,有的卵上还有花纹,这些卵所产的地方不同,有的在树上、有的在叶子上、有的在水里、还有的在泥土里,从中体会到动物的卵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动物的卵有好多不同的地方,那么同一种动物的卵又是怎样的呢?教师出示鸡蛋、鸭蛋 、鹅蛋、鹌鹑蛋等鸟类产的卵。要求他们继续观察,找出同一类动物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于有了前面的观察经验,他们很快就知道它们都是椭圆形的,但大小、轻重差异很大,有的壳上有花纹,颜色也不同。不同动物的卵是不相同的,即使同一类动物的卵也是不一样的,学生也明确了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的重点引入了让学生对鸡蛋的观察和探究。学生用眼睛、放大镜看,用手摸、捏,从外部认识了鸡蛋的形状和特点。学生必须十分清楚的了解鸡蛋的内部结构,才能更好的与植物种子进行比较。我让学生把鸡蛋打在盘中,他们分清了透明的、粘粘的这部分是蛋清;中间黄色的叫蛋黄。学生仔细观察蛋黄后,发现蛋黄上有一个小白点,教师告诉他们这个小白点就是胚盘,是鸡胚胎发育的部位,是鸡的小生命所在。接着学生观察切开的熟鸡蛋,与生鸡蛋比较,熟鸡蛋的各部分分别是生鸡蛋的哪一部分。学生观察后议论纷纷,认为蛋白就是蛋清,蛋清烧熟以后就是蛋白,黄色的部分就是蛋黄。有的学生还发现鸡蛋大的一头有空隙,有的学生从课外书上了解到这大的一头是气室,能为胚胎发育提供空气。

  学生对鸡蛋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教师随即让他们推测一下,鸡蛋的各部分相当于植物种子的哪个部分,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我觉得蛋白、蛋黄相当于子叶”,“我认为胚盘相当于种子的胚”,“我觉得蛋壳相当于种皮”。那么鸡蛋的各部分对胚胎发育又有什么作用呢,此时,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蛋壳可以保护胚胎”,“蛋黄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胚可以发育成小鸡”,“气室能为胚胎发育提供空气”,“蛋白大概也是养料吧”,“我认为蛋白还可以提供水分”。

  通过深入的观察与探究,学生明白了动物和植物相关联的地方,而生命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它将会给学生带来研究的乐趣。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3

  春天是繁殖的季节,植物在春天繁殖新的生命,春天也同样属于动物。

  由植物的繁殖联系到动物的繁殖,从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在探究植物新生命的孕育之后,探究动物新生命的孕育便开始了。本课重点通过对动物的卵的研究,让学生注意到植物和动物繁殖的相似之处,从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通过观察增加学生对动物卵的感性认识,丰富了学生的经验。本课主要要让孩子学*动物的繁殖很多都要靠卵来繁殖,以及卵的孵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引导学生对某一特点对象进行研究,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整堂课从让孩子想办法区分生、熟鸡蛋开始,把重点引入观察鸡蛋的内外结构和特征上来。观察一个事物的顺序也往往都是从外到内的,孩子在这样的引导过程中渐渐体会到了观察和发现的乐趣。从鸡蛋的外壳是坚硬的、粗糙的到鸡蛋里有几种组成部分,再到鸡蛋的孵化,以及鸡蛋各个部分在孵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体现了一个认识的经历,层层递进。然后由鸡蛋延伸到没有蛋壳的卵,在观察过多种多样的卵之后,再来仔细的看看青蛙的卵和孵化,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有很多的动物都要靠卵来繁殖后代的。而鸡蛋和青蛙的.卵在科学上都有一个统一的名词-----卵,靠卵繁殖的方式就叫卵生。接着来认识卵生的共同特征,并延伸到更多的卵生动物。

  本课主要要让孩子学*动物的繁殖很多都要靠卵来繁殖,以及卵的孵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引导学生对某一特点对象进行研究,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4

  春天不只是植物的,春天也属于动物。由植物的繁衍联系到动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这也是对动物新生命研究的引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动物卵的研究,让学生注意到植物和动物的繁殖有相似之处。引导学生从较大范围的一般观察到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深入观察,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观察了不同动物卵的图片,知道动物的卵大多是圆形的或椭圆形的,但它们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数量不同,有的卵上还有花纹,这些卵所产的地方不同,有的在树上、有的在叶子上、有的在水里、还有的在泥土里,从中体会到动物的卵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动物的卵有好多不同的地方,那么同一种动物的卵又是怎样的呢?教师出示鸡蛋、鸭蛋 、鹅蛋、鹌鹑蛋等鸟类产的卵。要求他们继续观察,找出同一类动物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于有了前面的观察经验,他们很快就知道它们都是椭圆形的,但大小、轻重差异很大,有的壳上有花纹,颜色也不同。不同动物的卵是不相同的,即使同一类动物的卵也是不一样的,学生也明确了动物世界的多样性。教学的重点引入了让学生对鸡蛋的观察和探究。学生用眼睛、放大镜看,用手摸、捏,从外部认识了鸡蛋的形状和特点。学生必须十分清楚的了解鸡蛋的内部结构,才能更好的与植物种子进行比较。我让学生把鸡蛋打在盘中,他们分清了透明的、粘粘的这部分是蛋清;中间黄色的叫蛋黄。学生仔细观察蛋黄后,发现蛋黄上有一个小白点,教师告诉他们这个小白点就是胚盘,是鸡胚胎发育的部位,是鸡的小生命所在。接着学生观察切开的熟鸡蛋,与生鸡蛋比较,熟鸡蛋的各部分分别是生鸡蛋的哪一部分。学生观察后议论纷纷,认为蛋白就是蛋清,蛋清烧熟以后就是蛋白,黄色的部分就是蛋黄。有的学生还发现鸡蛋大的一头有空隙,有的学生从课外书上了解到这大的一头是气室,能为胚胎发育提供空气。学生对鸡蛋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教师随即让他们推测一下,鸡蛋的各部分相当于植物种子的哪个部分,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我觉得蛋白、蛋黄相当于子叶”,“我认为胚盘相当于种子的胚”,“我觉得蛋壳相当于种皮”。那么鸡蛋的各部分对胚胎发育又有什么作用呢,此时,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蛋壳可以保护胚胎”,“蛋黄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胚可以发育成小鸡”,“气室能为胚胎发育提供空气”,“蛋白大概也是养料吧”,“我认为蛋白还可以提供水分”。通过深入的观察与探究,学生明白了动物和植物相关联的地方,而生命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它将会给学生带来研究的乐趣。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5

  在写反思之前,我对自己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前两次的备课中,我没有认真准备,对知识的把握点不够,对该强调什么,该突出什么没有做到位,知识梳理不够流畅,只关注了自己的教学过程,而对学生的掌握方法和掌握程度估计少,所以导致我是片面地在备课,这种方法不可取,所以我非常自责,有时候可能自己稍微多做点,稍微多看点,稍微多想点,也许上完课就不是现在的这种感觉。现在我非常相信两句话:1.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人2.只有你足够努力,你才能从容不迫。

  对于这节课,我有以下几个方面做的不到位。

  首先,这节课的开始一部分内容是比较各种动物的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直接让学生写在作业本上,可以边回答,边记录。

  第二,在学生纪律管理方面做得不够,自认为已经很凶了,其实还远远不够。的确,我很赞成以爱教学,以爱感化学生,但是有时候过多的爱护是对学生的放纵。

  第三,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鸡蛋的结构和卵生动物这一块,但是我没有做一个总结,让学生能深刻理解,过多在乎自己的教态,而没有关注到学生,这是很多新老师的通病。

  总之,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不断进步,不断努力,争取提高自己,也培养更多的热爱科学的学生。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5)

——《动物聚会》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动物聚会》教学反思1

  《动物聚会》一课中,目的是:

  1.通过学*,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以此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养成勤于动脑,认真计算的好*惯。

  2.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其中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难点是加深学生对于几个几和乘法意义的理解。在一节四十分钟的活动里,有些知识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我的反思有如下几点:

  首先我以动物爱吃的食物引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这样对于后面的学*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然后我让学生观察画面,发现图画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学生都能很好地根据画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达到了重点中的其中一部分。学生提完问题后,我从学生的问题中抽出了例题一共有几只小鸟?板书,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列出乘法算式,在这里,学生能说出乘法算式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体会到了乘法的简单应用,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这就轻而易举地达到了本课的重点并突破了。在解决完问题后,我再把学生的问题用幻灯片展示了出来,让学生自己选一道自己想解决的问题,解决完后和同桌说自己的想法。新课标中要求学生不但要会解决问题还要会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在课堂活动中体现了,效果还是可以的。在整个课堂中,学生不但动了脑,还动了手,手眼脑协调,因此学生学*的积极性较高。掌握的知识也掌握的比较到位。

  但是,本节课堂活动中,我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表扬学生方面,我的激励性语言不够;在学生选题目做练*时,题目的形式不要用幻灯片演示,而以纸条的形式贴在黑板上给学生看,这样在时间上就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来做后面的练*。另外,我觉得整课的`画面出示不要全部一起出现,以片断的画面出示可能更好。这就有利于学生更加好地集中注意力去解决相对应的问题。在学生做完练*后,我没有把学生的作业展示,而是一个个去问学生,让学生来回答,最后才把学生的算式板书。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中,做练*时可以不用这样学生来回答,可以让学生回答1道或2道题,其它的题目就可以把学生的作业在*台上展示出来,这样不但能把学生的兴趣保持下去并可以节约时间去做后面的练*。最后,学生的练*不够。课堂中学生只做了书本第8页的连一连,而从学生的练*来看,有部分差生并不能全部做对,这主要是看图理解几个几的理解不深,在下一节课里还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认识理解。

  以上便是我对《动物聚会》一课的反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把这些自己不足的需要改进的地方改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

《动物聚会》教学反思2

  本节课通过到农场里参加小动物的聚会这一童话式的活动为主线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于从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为切入点,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的特点及心理需求,因此从课堂一开始孩子们就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进来,通过自已的观察、分析、思考,最后轻松自然地获取了知识,

  同时还在各种形式的节目中运用自已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玩中学”带来的无限快乐。

  当然,本节课中作为老师的我存在着很多不足:对整学期的课文框架不明确,知识面也不够宽广,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对本课的教学内容了解不彻底。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直观的图形来展示教学内容,尽量减少或不以文字的形式来阐述问题。在观察教学图片时,要教学生按顺序来观察,这样才不会出现重复或者漏掉。让学生提数学问题时,要有条理,要突出本课的重点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往中心内容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以起到一个表率的效果。最后,在教学中,还要注意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而不是最求速度。

  以前我都是在室外上体育课,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一些运动,相对学生也是比较向往运动,所以在教学上跟在室内上数学课教学方式相差太大。然而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室内上数学课,而且在第一个月就让我开公开课。这对我对数学教学完全没有尝试过的情况下出现问题是有点正常的。当然这也不是我推卸责任的一个理由,在教研会上,很多有经验的数学老师给了我许多的点评,这也是我的一笔财富。当然通过教研活动后,我深知自己还需要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学*,多听其他老师的上课方式,多看视频,研究教学参考书,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以此来拓展自己的知识能力。

《动物聚会》教学反思3

  教材中的主题图是以学生喜爱的童话形式出现的,目的是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教材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我利用课件调动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一引导学生集中讨论“一共有几只小鸟”这一问题。根据问题列算式,有的是列加法的算式,有的是列乘法的算式,都应给予肯定,但要引导学生明白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列乘法更简单一些!接着重要的环节便是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例如3*6既可以表示3个6 又可以表示6个3 ,但是在具体的情景问题里就只能表示一个意思了.让学生通过画圆圈来理解几个几。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时间控制的还不够好,因留5到10分钟给学生做作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体现出来。通过今天的教学让我明白培养学生学*数学兴趣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备课,寓教于乐。

《动物聚会》教学反思4

  我在教授湘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动物聚会》前,曾细致地钻研这节课该怎样组织,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更好。

  我考虑,学生对于画单个的动物没有问题,但学生如果要画动物聚会的场面,那肯定会感到吃力。于是,我就在网上搜集了很多不同动物在一起的图片,并制作成了多幅幻灯片。另外,我还下载了一小段《动物世界》的视频,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动物的各种姿态,把握动物的形体构造,为下一步的绘画创作,做一些准备。

  我准备的那些课件,果然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观赏时,情绪激动,纷纷议论自己喜欢的动物。趁此机会,我引导学生观察美术课本上的几幅动物聚会的插图,并让学生讲述插图内容。我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并总结如下。

  第一幅插图表现的是马、牛、熊、虎四种动物奔跑攀爬的情景。第二幅插图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各种小动物拔河比赛的场景。在这幅画中,我又着重讲述了动物之间的组合、动作,还有前后遮挡关系。第三幅图画是著名画家刘继卣的写意画《松鼠》,画面表现的是两只小松鼠在松树下正抢吃松子,它们形象活泼可爱。第四幅图画是《春游去》,画面是用彩色水笔和油画棒相结合的方法来描绘的。图中也是运用拟人化手法,表现了几只动物都骑着自行车,在美丽春光中旅游的有趣情景。画面内容丰富,组合巧妙。

  我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四幅插图,又特意把第五幅《森林运动会》示范绘画在黑板上。因为《森林运动会》这幅画,场面热烈,构图简单,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画面的中心位置是一只老虎和狮子正在比赛跑步,它们争先恐后地奔跑着,额头上还滚动着汗滴……旁边的小动物喝彩助威,气氛异常活跃。这也正突出了动物聚会的主题。

  学生观看这么多的参考绘画之后,心中就有了一些想法,他们经过一番构思,画出了有关动物聚会的场景来……有的学生画的是几只小兔子拔萝卜;有的学生画的是几只小狗荡秋千;有的学生画的是许多小动物们玩游戏……这些画面,虽然构图不太合理,线条还欠流畅,但出自七八岁孩子的画笔下,已经是难能可贵啦!我发现大部分孩子的画面构思还是很有意思的,也能表现出动物聚会的场面。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对于这样有难度的多种动物的组合,画得不令人满意。

  我上了这节课后,深切感悟到了那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内涵。要想一节课的效果好,教师课前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多搜集一些有关资料,用心做好课件,把握好重点难点。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如果教师自导自演,只是把学生当观众,那定是提不起学生的学*兴趣的。

  以上就是《动物聚会》教学反思的介绍,更多关于教育随笔的内容请继续关注“美德网熊掌号”。

《动物聚会》教学反思5

  《动物聚会》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4节。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同一乘法算式在具体情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乘法意义的感悟,体会乘法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主题图以学生喜爱的童话形式出现,目的是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尝试性学*方式,加强了动手操作与说一说、找一找的实践环节,帮助学生体会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不同的,生活中处处有乘法,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提高学*的自信心。

  在学*过程中,我先通过观察情景图,发现数学信息,结合信息和给出的算式连一连,明确每个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结合数学信息列出算式,结合算式列举生活中能根据算式解决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从中体验、比较和区分 “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这一节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知识的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自主学*的活动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语言评价学生的学*过程。

  今后,我会不断努力,经常与同事交流、研讨,让自己的课题更精彩!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6)

——动物说话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动物说话教学反思1

  对于上学刚刚两个月的孩子,我们会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呢?孩子们是那样可爱、纯真,招人喜爱。怎样让刚入学的孩子懂得在音乐课上学会聆听、学会关注教师和他人的举动、学会进行有效的学*,就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在这节课上,我尝试变换各种音乐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引领学生学会聆听教师的问题、聆听歌曲中出现的xxxx|xxxxxx|的`节奏;聆听歌曲中出现的小动物的顺序。同时将律动教学融在其中,动作就是对歌词最好的解释,容易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另外在前面的教学中,我已经开始渗透分组合作教学了,这样学生的视野就会有转变,合作的对象就会有变化,追求变化会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感受。当然,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要恰如其分。我在课堂上还会给学生做即兴表现的机会。这样,使我的音乐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使学生感觉很舒服很放松,即教学风格的追求是自然与*实的。

动物说话教学反思2

  《动物说话》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可爱的动物”中的一个内容。通过聆听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演唱描写动物的歌曲、将自己喜爱的动物编入歌曲演唱,让学生充分认识动物、感受音乐中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中与自然科学常识整合,注重培养学生听辨能力和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聆听、学*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2、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动物说话》,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为学生积累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素材,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律动。播放轻松、幽默的器乐曲《三只小猪》,教师和学生自由地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用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问好吧!

  “汪汪 汪,朋友们 好!”

  学生们也用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与我问好,

  “喵喵 喵,小狗 好!”

  “叽叽 叽,老师 好!” ……

  【这样的开课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感受导入新课。

  聆听模仿。在四周贴满动物图片的教室里,投影屏幕中出示森林的背景图片,播放描写大森林早晨美丽宁静景色的音乐,拉开幕布展示贴有大树、小草、湖水的板书,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森林中的动物王国。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播放描写动物的音乐。有轻快奔跑着的小马,爱唱歌的布谷,骄傲的小兔,勤恳的乌龟,咆哮的狮子,……学生随音乐自由地用肢体语言表现动物,寻找“藏”在教室四周的“动物”。师:“看!我们到哪儿呢?森林里的动物可多了。听!这是谁来了?让我们用动作和声音模仿、表现这些小动物。”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模仿音乐中的动物,同时也在活动中自觉地辨别评价自己与别人的动作,选择肢体语言和体态表现活泼可爱的小动物。】

  谈话:日常生活中你都喜爱哪些动物,会模仿它的叫声或动作吗?

  游戏猜一猜。请学生模仿动物动作和声音,其他同学猜一猜动物名称。

  【学生间通过信息交流可间接地拓宽视野,在互动中展示自我、自由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喜爱的音乐激趣活动。】

  三、学唱歌曲。

  出示小鸡、小鸭的图片。模仿小鸡、小鸭的动作和叫声。

  小鸡 说话 唧唧 唧,

  小鸭 说话 嘎嘎 嘎。

  【学生们在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的同时也学会了歌曲节奏,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初次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特点和演唱情绪。

  再听歌曲演唱,把没有唱词的地方拍出来。在没有唱词的地方做你喜欢的动作。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活跃起来,有的晃头,有的拍腿,有的跺脚,有的学小兔跳,有的学小狗叫 ……

  1=D 2/4

  6 3 3 2│3 5 3 │(5656 3 3 │ 1212 3)│

  6 2 2 1 │2 3 2 │(3535 2 │ 6161 2)│

  【学唱歌曲《动物说话》时,歌中的间奏是学生较为难掌握的一个环节。通过律动认识歌曲中穿插的间奏,引出间奏如何处理,让他们去思考并寻找出他们心中的答案。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悦的活动中学生们智慧的火花便开始迸发为间奏创编出千姿百态的动作。】

  随歌曲伴奏演唱《动物说话》,在间奏处学生自由加上自编动作。

  四、创编活动。

  师: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加入我们的演唱了,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演唱呢?

  【前面的音乐活动如:用动物叫声问候,听表现动物的音乐,看同学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猜动物名称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编素材。学生们感觉正是展示自己的机会,积极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发言。】

  有的学生说我想请小狗来演唱,有的说我想请小羊唱歌,还有的说我想请小猫来演唱……

  1=D 2/4

  6 3 3 2 │3 5 3 │(5656 3 3 │ 1212 3) │

  小狗 唱歌 汪汪 汪,

  小羊 唱歌 咩咩 咩,

  小猫 唱歌 喵喵 喵,

  合作学*。学生自由分小组,改编和创编歌词,结合律动进行表演。其中部分学生为新加入的小动物编歌,另一部分同学为歌曲编动作。

  【通过小组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交际合作协调能力。师生、生生互动,情感交融。学生在开放式的学*环境中,探究式的自主学*。】

  教师和学生讨论:如何把小马和大象请到我们的歌曲中演唱?讨论中得出:

  1=D 2/4

  6 3 3 2 │3 5 3 │(5656 3 3 │ 1212 3) │

  小马 跑步 嗒嗒 嗒,

  大象 走路 嘭嘭 嘭,

  表演展示。师:欢迎大家来到“快乐大比拼”!学生们尽情表现自我、展示自我,遨游在音乐王国。

  【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探究式学*方法既保护学生的学*热情,尊重学生的自我感觉也为其树立学*的自信心,唤起他们的表现欲和创造欲。有了成功的体验,就能极好地调动学生学*的兴趣;有了音乐学*的兴趣,则更能终身享受音乐。】

动物说话教学反思3

  对于上学刚刚两个月的孩子,我们会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呢?孩子们是那样可爱、纯真,招人喜爱。怎样让刚入学的孩子懂得在音乐课上学会聆听、学会关注教师和他人的举动、学会进行有效的学*,就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在这节课上,我尝试变换各种音乐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引领学生学会聆听教师的问题、聆听歌曲中出现的xxxx|xxxxxx|的节奏;聆听歌曲中出现的小动物的顺序。同时将律动教学融在其中,动作就是对歌词最好的解释,容易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另外在前面的教学中,我已经开始渗透分组合作教学了,这样学生的视野就会有转变,合作的对象就会有变化,追求变化会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感受。当然,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要恰如其分。我在课堂上还会给学生做即兴表现的机会。这样,使我的音乐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使学生感觉很舒服很放松,即教学风格的追求是自然与*实的。

动物说话教学反思4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应该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说“张老师今天要带同学们参观一个美丽的村庄,村长里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们,他们马上要出来和大家打招呼了。”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我引入了“小木偶”来做客,突破了以前沉闷老套的教学方法,孩子们的学*兴趣很高,对“小木偶”的到来十分的兴奋,愉快的学*。整个过程都围绕着“小木偶”这个导线进行各个环节。在聆听时,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各种形象,并在表演的时候让学生上台上来表演,扮演小动物的形象,引导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体会了音乐形象,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的学*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体验共同学*的乐趣。在歌曲教学这一部分,我先让学生充分而完整的熟悉歌曲的旋律,在学唱歌曲之前熟悉xxxx|xxxxxx|的节奏特点,再进行歌曲的学唱,让学生通过听音乐来拍击节奏,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解决了歌曲的难点。虽然这种方法对一年级的学生有点困难,但是由于*时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所以还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鼓励学生探究学*,激发创新求异思维,在本课中也有体现。我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自己编创小动物的叫声,编创歌词,把“小鸡说话”改编成“小xx说话”,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鼓励学生自己为歌曲编创歌词和动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给孩子们营造了乐学、想学的教学氛围。

动物说话教学反思5

  动物说话:

  我在设计《动物说话》的时候,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也看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受到了一定的启迪,但对我来说,我上这课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结合我自己的所长,让孩子们能在这节音乐课中受益最大,让孩子们更爱音乐,作为一个低年级的音乐老师,现在主要的任务是引领他们走进音乐的殿堂,为他们打开音乐的大门,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根据这样理念我设计了《动物说话》这课,那我简单谈谈我上课后的感受吧。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这样的理念,从兴趣出发,在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实施教学活动。游戏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形式之一,既可以培养他们的感受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协调能力,还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创编和表演活动中,学生们实践参与,积极踊跃,不仅提高了观察能力、听觉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并且体验了艺术的魅力。

  其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入手,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氛围。在聆听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进行体态律动、舞蹈、表演的活动中,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地合作、探究,在互动中、情感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音乐

  教学实践,产生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第三,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教学中跟孩子比较亲*,因为有爱所以会觉得很放松。能够很自然的做到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这样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他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第四:学生在从来没有运用过乐器的基础上,能用X X X X X节奏为歌曲伴奏,而且全班同学能比较整齐地为歌曲伴奏,可见学生的素质还是很好的,通过以后对乐器的认识和使用方法的熟悉,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肯定能更好地运用乐器。

  亚克西巴郎:

  对音乐课用琴一事,我谈点个人看法,现在因为有了多媒体课件,有了现存的演唱示范与伴奏,一定意义上来说确实**我们音乐老师的手脚,让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演唱与表现,无疑是一种改良,一种积极的进步。但也确实如应老师所说,音乐课诚然离不开琴声相伴,琴是音乐教师的第一教具。因此音乐课上音乐教师无琴可用也是十分痛苦的事,可怜啊!咱们一年没机会用琴了。今天为了我35分钟的<新疆好>也着实不好意思让兄弟们吭哧吭哧四抬八扛把琴搬上舞台。不过,痛苦是暂时的,面包会有的,钢琴也会有的。丹萍同

  志!曙光在前照啊!新校区落成,坚信咱们艺术老师的教学生活也将一并改善,音乐课无琴可用的日子将一去不再复返。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7)

——《有趣的动物》教学反思优选【5】篇

  《有趣的动物》教学反思 1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是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动物》的一个活动。每一次给孩子上这个活动时总是眼里噙着泪花,许是自己比较感性吧!

  泪点总是在霸王龙目送小甲龙的那一刻,声音不由自主地哽咽着。

  孩子们往往也会以被我的情绪给感染。活动结束后我们班的好几个孩子都说:“好感人呀”!老师,我都要哭了。看来孩子们也感受到了其中的`爱。

  这个绘本是日本作家宫西达的作品,故事非常动人,孤独的霸王龙在遇到小甲龙之后,小甲龙对“霸王龙爸爸”的无限信任、真诚关爱和无比骄傲,让霸王龙埋在内心深处的“爱的种子”发芽了。虽然失去了“很好吃”的美味,霸王龙却尝到了被爱的滋味。在爱与被爱之间存在着循环往复的通道,小甲龙也不再孤独,霸王龙为他挡住敌人的袭击,教他各种本领,并帮助他回到了父母的身边。在一起的日子,对他俩而言都是一段幸福的时光。

  这本绘本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颗爱的种子,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真谛是——信任、关爱和鼓励。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爱的种子,即使是粗暴的可怕的霸王龙。在遇到小甲龙之前,霸王龙凶猛的外表下其实包裹着一颗孤独的心。它从未被人信任过,从未被人关爱过,也从没有谁为它骄傲过。在遇到小甲龙之后,小甲龙对“爸爸”的无限信任、真诚关爱和无比骄傲,让霸王龙埋在坚硬“土壤”里的“爱的种子”发芽啦。虽然失去了“很好吃”的美味,霸王龙却尝到了被爱的滋味。因为有人爱着,它便不再孤独。在爱与被爱之间存在着循环往复的通道,小甲龙也不再孤单,霸王龙为它挡住敌人的袭击,教它各种本领,并帮助它回到了父母的身边。在一起的日子,对它俩而言都是一段幸福的时光。

  因为有关注才有爱的存在,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爱的种子吧!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处处充满阳光。

  《有趣的动物》教学反思 2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的一篇选读课文。这类课文内容基本与单元对应,教学时,教师提出要求,通过交流促进阅读,引导学生更多,更广泛地课外阅读。《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所对应的是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而这篇课文可以说这组课文的延伸。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为了使学生在学*时能更清楚、明了,课前找了许多课文之外的关于动物共栖现象的资料,准备很多、用心良苦。教学时,从学生质疑课题入手,由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几个问题:什么叫共栖?

  哪些动物共栖?怎样共栖?教学时,我在扫清了学生的字词障碍之后,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让学生了解文中讲述的三种生物共栖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

  之后补充拓展,让学生从《蛇与庄稼》的课文中明白一些道理,又从《自然界的最佳拍档》中让学生了解了“鬃狼———狼果树—切叶蚁”这一有趣的现象。

  课上完了,总觉得有许多是没有完成的。就像评课的老师说的一样,没有对有趣进行多学*。其实,在上课开始之初,我也曾想过要把重点放在有趣上,让学生多说一说有趣在哪儿,可是又考虑到这是一篇选学的课文,如果我上的太详细了就又变成了和精读课文一样了吗?所以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动物的有趣的现象,我把文章的内容上得稍微简略些,补充了更多的内容。给我自己的感觉就像走过场。这样的文章究竟该怎样上呢?哎,难难难!

  《有趣的动物》教学反思 3

  9月19日,执教了二年级写话《有趣的动物》,结合同仁们的评课和自己对教学实录的回看,反思如下:

  本节课主要分为四大版块,首先是看图片赏范文评评大象的有趣,接下来说说自己熟悉动物的有趣,然后写写自己熟悉动物的有趣,最后是作品评讲。其中第二版块,“说说自己熟悉动物的有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只有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反复练说,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开口,人人有话说,下一个环节的“写”才会水到渠成。故而,本环节共安排了同桌随意交流、自由练说,同桌互说,个别展示说四次练说环节,以落实目标的达成。

  一、主要优点

  1学生参与度高,老师引导及时有效。

  2面对全体,目标基本达成。

  3同桌互说环节,成功高效。

  老师引导,主要是指第二大版块“说说自己熟悉动物的有趣”的最后一个环节——个别展示。当学生走上讲台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时,我一直在努力引导学生将话说完整,说具体,学生用动作表演小动物的行动时,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动作。这样不仅上台的同学得到了指导,也较好地给其余学生以示范。接下来学生闭眼回想自己心中的动物,随后提笔自然有话可说。从课后写话的批阅来看,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同桌互说环节,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借鉴了王昌珍老师的教学案例。年前听了王老师的一节课,其中同桌互说环节的安排让我深为折服。在本次的同桌互说环节,我模仿王老师的做法,让说的同学站起来,听的同学坐着,说完之后坐下去,听的同学再站起来说。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比小组合作效率高,能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人人都得到说的锻炼,其次,站着说,给说者一种无形的责任感——我正在说给别人听,我要好好地说,最后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让老师非常明确地掌握课堂进度——都坐下来,说明都说完了。这方法我在我的语文课堂上经常使用,很是喜欢。

  二、不足之处

  一个字——急!

  理想中的自己,在课堂上,拥有从容的语速、精妙的语言、优雅的举止,可是现实中……看课堂实录,仓促感让人沮丧。

  首先是版块一欣赏范文的仓促。读文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主发现,自己匆匆概括总结。

  其次第二版块的第一环节“同桌交流”,听课老师一致表示该环节快得都有点懵了——这里我想解释一下,我的本意只是想让孩子交流一下自己观察过的动物的名称,然后选定一种动物作为本次说话的目标,至于动物的有趣之处留待下个环节去解决。话虽如是说,该环节造成的“懵”的感觉,说明教学设计或者说我的教学语言的表述,存在着问题。如果这样说呢:同学们,这些天你观察了解了哪些动物?和同桌说说那些动物的名字吧,看看谁观察的动物多。这样是否会更明确一些?

  最闹心的是第三版块“写”时,我的不淡定了。

  看教学实录,我一调试好希沃教学软件(可以将学生作品拍照上传白板),就开始催促孩子们快点写了,此时孩子们刚刚动笔5分钟。然后我一直催一直催,第12分钟喊停,其时,部分学生正奋笔疾书,但我强迫孩子停笔,开始写话评讲。

  7分钟的催促,强制性的打断,几分焦躁,几分粗暴,几分不自信……这哪里是自己理想中的课堂?其实现在想来,教学时间的安排应该算是合理的,我本不该如此焦灼。前两大版块正好用去20分钟,然后学生写话12分钟,评讲8分钟。不过,后20分钟可以做个调整,15分钟让孩子安静写话,老师只悄声提醒个别慢的学生,然后用5分钟评讲,应该更合理一些吧。

  本节课缺憾还有很多,例如:在评价学生作品前,先陈述或者出示评价标准,评价起来一定更明确更顺畅;例如:学生上台讲述有趣的孔雀时,如果及时补充长着扇子一样美丽尾巴的是孔雀哥哥不是孔雀妹妹,多完美……

  我知道,一节课,总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但是,存在这样那样缺憾的一节课,尚能“目标基本达成”,深感宽慰。感谢劳校的赐教,没有导师一遍一遍的打磨,就没有这样一份扎实可行的教学设计,也就没有这样一节“干净、有效”的写话指导课。“先磨教案再磨课”,我已经做好继续打磨教案打磨课堂教学的准备了。希望下一节课上的我,距理想中的自己更*一点儿。

  《有趣的动物》教学反思 4

  《有趣的动物》口语交际是二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语文园地一》中的内容。第一组教材是以科学为主题编排的,力求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训练,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动,植物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动、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策略是:尝试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一种有趣的动物或,通过创设情境、示范引路、尝试接触、小组交流、班内交流的教学流程,体现出学生学*口语交际时循序渐进、逐步递升的特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认真倾听”、“把话说清楚、说完整”、“能提出自己的想法”、“抓住特点介绍”、“注意有礼貌”等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进行介绍和交往,使学生养成善于交际、乐于交际的好*惯,并能在活动中感觉到动植物的有趣以及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为了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鼓励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中精心创设各种交际情境和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并让他们在交际中了解各种有趣的动物、植物,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培养,同时更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有趣的动物》教学反思 5

  《有趣的动物》是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把看到或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在介绍交流和倾听中了解一些有趣的动物。教学重点是带领学生走进课堂,了解一些鸟兽虫鱼的知识。为了更好地带领学生进行本次口语交际,我在课前认真备课,为了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课堂上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口语交际活动,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与教学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承,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现将本课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新课标中强调“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为了更好地创设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进令人神往的大自然,感受生物聚会的和谐氛围。我在上课开始要求学生带上自己课前精心准备的头饰来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同时利用课件为学生创设生物王国聚会的情境。因为课前学生都准备了自己喜欢的头饰,再加上课件中诙谐幽默的音乐和一幅幅精美的动物的图片,学生们一下子就进入了学*状态,学*积极性主动性非常高涨,好像他们自己就是动植物中的一员,正准备向别人介绍自己呢!

  在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一改教师在孩子们心中神圣的形象,戴上了自己课前做好的头饰大象来扮演大象妈妈,并模仿了动物的声音和同学们打招呼,低年级的孩子本来就对老师非常的崇拜,今天的我一下子变成了“大象妈妈”,可把他们给乐坏了,同学们的学*热情特别高。我就趁热打铁,创设了学生互动的环节,引导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头饰介绍自己的名字。通过这一环节,我发现孩子们课前准备非常充分,他们兴趣盎然地介绍自己,并积极主动和周围的朋友打招呼,使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融洽,真的像森林中在开大会呢!

  总之,进行完本课的教学后我自己的收获也特别大,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与课堂的整合作用,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同时感受到了图、文、音、动、色等多种信息的综合刺激,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使整个课堂形成了充满活力、愉快而有成效的交流氛围。我自己了解了很多有关动物的知识,知道了神秘的大自然中一些奇怪有趣的生物。当然我也看到了还有一部分学生交流水*有待提高,还不能比较详细地介绍“自己”,在今后的口语交际中还要注重从字到词,从词到句子,从连贯的句子到一段话,这样孩子就会循序渐进,步步跟上,为今后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8)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范本5份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 1

  教学的重点引入了让学生对鸡蛋的观察和探究。学生用眼睛、放大镜看,用手摸、捏,从外部认识了鸡蛋的形状和特点。学生必须十分清楚的了解鸡蛋的内部结构,才能更好的与植物种子进行比较。我让学生把鸡蛋打在盘中,他们分清了透明的、粘粘的这部分是蛋清;中间黄色的叫蛋黄。学生仔细观察蛋黄后,发现蛋黄上有一个小白点,教师告诉他们这个小白点就是胚盘,是鸡胚胎发育的部位,是鸡的小生命所在。接着学生观察切开的熟鸡蛋,与生鸡蛋比较,熟鸡蛋的各部分分别是生鸡蛋的哪一部分。学生观察后议论纷纷,认为蛋白就是蛋清,蛋清烧熟以后就是蛋白,黄色的部分就是蛋黄。有的学生还发现鸡蛋大的一头有空隙,有的学生从课外书上了解到这大的一头是气室,能为胚胎发育提供空气。

  学生对鸡蛋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教师随即让他们推测一下,鸡蛋的各部分相当于植物种子的哪个部分,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我觉得蛋白、蛋黄相当于子叶”,“我认为胚盘相当于种子的胚”,“我觉得蛋壳相当于种皮”。那么鸡蛋的各部分对胚胎发育又有什么作用呢,此时,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蛋壳可以保护胚胎”,“蛋黄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胚可以发育成小鸡”,“气室能为胚胎发育提供空气”,“蛋白大概也是养料吧”,“我认为蛋白还可以提供水分”。

  通过深入的观察与探究,学生明白了动物和植物相关联的地方,而生命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它将会给学生带来研究的乐趣。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 2

  在写反思之前,我对自己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前两次的备课中,我没有认真准备,对知识的把握点不够,对该强调什么,该突出什么没有做到位,知识梳理不够流畅,只关注了自己的教学过程,而对学生的掌握方法和掌握程度估计少,所以导致我是片面地在备课,这种方法不可取,所以我非常自责,有时候可能自己稍微多做点,稍微多看点,稍微多想点,也许上完课就不是现在的这种感觉。现在我非常相信两句话:1.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人2.只有你足够努力,你才能从容不迫。

  对于这节课,我有以下几个方面做的不到位。

  首先,这节课的开始一部分内容是比较各种动物的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直接让学生写在作业本上,可以边回答,边记录。

  第二,在学生纪律管理方面做得不够,自认为已经很凶了,其实还远远不够。的确,我很赞成以爱教学,以爱感化学生,但是有时候过多的爱护是对学生的放纵。

  第三,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鸡蛋的结构和卵生动物这一块,但是我没有做一个总结,让学生能深刻理解,过多在乎自己的教态,而没有关注到学生,这是很多新老师的通病。

  总之,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不断进步,不断努力,争取提高自己,也培养更多的热爱科学的学生。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 3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课,最终确定了《认识其他动物的卵》的教学方案。

  聚焦部分,采用直接引入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学*主题。蚕是通过什么繁殖后代的。学生回答蚕是通过卵孵化来繁殖后代。那么,还有哪些动物是通过卵来繁殖后代呢?本节课一起来学*。

  探索部分,活动一:说一说不同动物的卵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此部分通过向学生发放卡片阅读的形式来进行。活动二:根据某一特征给下面的卵分类。学生根据阅读的材料分成了在水里的/在陆地上的,有硬壳的/没有硬壳的等,我都肯定了他们的分类方法。活动三:观察鸡卵的外部结构。

  教师先提问:我们可以把鸡卵分成哪两部分观察?多数学生都认为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两部分观察。再提问:我们可以运用身体的哪些器官观察鸡卵的外部?学生回答:可以用眼睛观察鸡卵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用手触摸壳来感受它的粗糙与光滑。接着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教师接着提问:我们用眼睛观察鸡卵的大小准确吗?怎样可以更准确?学生指出可以用软尺测量的更精确。教师ppt出示软尺、放大镜和手电筒,要特别强调手电筒的使用,让学生发现卵壳表面的气孔,继续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由此,就形成了鸡卵的外部图,让学生把鸡卵的形状画在学生活动手册第6页的左侧,并猜测鸡卵内部有什么,也画在左侧。学生上台展示。活动四: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直接要学生从鸡卵尖的一端磕一个小口,慢慢的将卵壳剥下,剥到1/2左右的位置,将鸡卵倒入容器中观察,引出卵黄、卵白、系带、胚等结构,在剥的过程中学生还发现了卵壳膜和卵黄膜,在半个卵壳中发现了气室。

  研讨部分,先告诉学生胚最终发育成了小鸡,出示小鸡破壳而出的照片,提问:卵黄和卵白去哪里了?一些学生回答说可能是被小鸡作为营养吸收了。继续让学生猜测小鸡发育需要的水分和氧气从哪里来?引出卵白和气室的作用。

  探索部分,安排学生继续观察蚕宝宝。回家后剥鸡蛋时,可以利用今天学*的知识来分辨鸡蛋的不同结构和功能,想一想熟鸡蛋和生鸡蛋比较,哪些结构不见了。

  这节课整体来看内容比较多,所以时间比较紧张。尤其是用手电筒去发现鸡卵的气孔,这个实验对教室的光线要求很高。最好选择阴天来进行这个实验。最开始让学生猜测鸡卵内部结构时,由于没有卵壳这个设定,很多学生将鸡卵的内部画成了一个煎蛋,因此改变了方法学生都能画的更写实,通过观察鸡卵的内部和外部,让学生学到了鸡卵的更多知识。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 4

  今天,学完了第一单元《电》部分,刚开始进行第二单元的学*,刚开始导入新课,同学们变表现的异常兴奋。就感觉课堂纪律有点难驾驭。果不然,这堂课就失败在这一点。《动物的卵》这一课教学目标是观察卵在形状、颜色、数量、大小、内外部结构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了解动物胚胎是怎样发育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了解胚胎是怎样发育的?这堂课下来整体效果还算可以,但还是有一些地方不尽如人意。

  1、在课堂结构方面,设计不够完美,环节之间衔接不够紧密。比方说从导入语到研究动物的卵这个地方感觉比较生硬。春天来了,植物们忙着繁殖后代、发芽生长。动物们也不敢落后,也在悄悄的繁殖后代。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物的卵。这个地方还差一个环节,就是动物是靠什么繁殖的,应该点出。

  2、课堂纪律方面,这一点是本课的一个败笔。这一节课,学生带的是鸡蛋,有生的有熟的,所以学生对实验表现的异常热情。所以就出现了在实验过程中在老师讲课过程中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摸,把老师的问题都抛在了脑后。在观察鸡蛋内部结构时,有同学用生鸡蛋,把鸡蛋打翻在地上,用熟鸡蛋的有同学在下面悄悄的吃起来。并且我在让实验停止时,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导致课堂乱七八糟,把整个课堂的思路打断。于是老师只能反复用敲桌子来提醒大家。在科学课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控制学生的实验过程,我想实验前应该给学生一个温馨提示,提醒学生们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样做,什么时候停止实验。这一些都是有必要的,否则课堂就会很乱。

  总之,这一节课很典型,失败在课堂,也是老师考虑的没有那样细致,忽略了一些东西,以后应该努力改进。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 5

  《动物的卵》一课,就是让学生亲自去观察研究动物的卵,从鸡蛋上去获取最多的发现。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会观察与探究,组织学生合理有序地进行这一系列活动。鸡蛋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用鸡蛋作为研究对象调动学生的以往经验研究起来也比较容易,易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学生在观察前首先让各组学生讨论,想怎么观察?你想怎么打开鸡蛋进行观察?在学生观察中,充分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自己的想法自主观察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且给学生们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观察。这样学生就有浓厚的想要成功、想要发现别人没有看到的现象的愿望,所以探究的热情也就异常的高涨。学生在分组活动时,观察的很仔细,提出了很多我都没有想到的问题。每发现一个问题都会很兴奋的告诉我,让我参与到他们当中,在他们发现的问题中有很多没有研究价值的,这时我也没有加以阻拦。而是引导他们发现其它有价值的问题,充分保护了学生的学*兴趣。

  存在的问题:

  1.没有再三强调学生注意鸡蛋,有学生把鸡蛋弄碎,没有做好准备工作例如抹布之类的。

  2.准备材料不够充分。

  3.实验前没有说清规则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