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课教学反思合集5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高中美术课教学反思 1

  一、教师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旧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

  师生角色互换,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的错觉。

  教师可以走到学生当中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觉,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活跃和创造才能的发挥。

  1.教师应该全面把握教材,灵活运用。

  高中美术教学主要包括教师解说、学生讨论、问答等几种类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进行不同授课方式的变幻,让课堂活跃,让智慧飞扬。

  我国拥有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优秀的美学文化贯穿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只要能够认真观察,便会发现生活处处是美术。

  在讲授课程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备课教案,把重难点进行区分,从而在教学中把握好节奏,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所讲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升华和酝酿,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才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美学能够开发人的智慧,能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

  艺术真正的美在于眼睛对美的捕捉和对心灵的感悟,运用美学价值较高的美学作品来引导学生学*美术、欣赏美术,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娱乐中喜欢美术、热爱美术。

  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多方面感觉美的东西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春天里盛开的鲜花,夏日里低垂的杨柳,秋天里的片片枫叶,冬日里皑皑的白雪,一切自然美的东西,它们就在我们的眼下,当我们有一天尝试去发现它们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原来生活真的很美,就会理解生活处处是美。

  二、摆正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关系

  针对美术特长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重美轻文”。

  针对这一倾向,我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生本身的原因:绝大多数美术特长生文化课基础差,成绩偏低,对专业学*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自觉性。

  但对文化基础知识的学*态度,比之艺术专业的学*劲头就显得松松垮垮,热情偏淡。

  他们具有形象思维活跃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但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部分美术生在学*方法上存在较大问题,比如学*无计划或无法坚持,课前无预*,上课听讲精神不集中,容易走神,不会做笔记,因怕难不愿完成作业或抄袭别人答案,*时不刻苦、临考抱佛脚,学*主动性不强,专业与文化、休息与学*时间配置不当等。

  二是社会原因:由于*年高考对艺术生的文化成绩要求偏低,使不少学生家长、教师和学生本人错误地认为将来考艺术类高等院校,只要专业成绩优秀就行了,在提高文化课成绩上花那么多力气不值得。

  针对以上情况,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转变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艺术院校的招生形式。

  如今艺术院校招生,文化课录取分数呈逐年提高的趋势,过分地强调专业而忽视文化课的学*,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

  同时列举学生身边每年都有专业特别出色的学生只是因为文化课的原因被淘汰的实例,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使他们转变对文化课的认识,摆正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2.跟学生一起分析,讲明道理,使他们从理论上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虽然文化课与专业课在思维方式、课程能力上要求侧重不同,但是二者之间并不矛盾,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学好文化课会对专业课的学*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不注重文化课的学*,美术专业的提高和发展就会受到局限。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要想将来真正步入艺术殿堂,必须是“专业+文化=成功”,艺术必须有一定的文化作基础,只有具备了较好的文化底蕴,才能让自己的特长在艺术中放飞。

  “光会画画只能是个画匠,绝对不会成为杰出的艺术家。

  ”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好文化课的意识,增强学好文化课的信心,通过专业课的学*带动文化课成绩的提高。

  3.寻求专业课和文化课在教学方法上的统一,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文化课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所带的专业学生不但专业水*有了显著提高,而且文化课成绩也都有了明显进步。

  三、美术教学应联系实际

  美术教学首先应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把握住大的方向,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

  在美术教学中,不应光念书本,因为这样课堂气氛就会很死板。

  我采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应,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

  在画写生和记忆画等课业中从选择学*用具、玩具、水果等学生熟悉的物品入手;在创作画课业中,围绕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及学生可能参与其中的社会生活来进行命题;在艺术设计课业中,开展实用物品的模拟设计与制作,让学生从小就有意识地为方便生活、美化生活而动手动脑。

  另外,在工艺制作的用材上尽可能生活化,除纸工、泥工等手工常用材料外,还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废弃物品,锻炼学生从*凡之中发现美的本领,从而达到因材施艺、变废为宝的目的。

  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将眼、脑、手协调配合与珍爱美、崇尚美的心灵相结合,举一反三,使学生既能很快地理解美术的真谛,又能从学*中得到乐趣。

  从美术学*和创作中增强了审美、爱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美术课教学反思 2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本课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

  本课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互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高中美术课教学反思 3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本课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

  本课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互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高中美术课教学反思 4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让他们在学*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七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课教学反思 5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让他们在学*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七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课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阅读


高中美术课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1)

——初中美术课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初中美术课教学反思1

  在学*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3课《绿洲》时,这节课是以学*“造型·表现”为主,结合“欣赏·评述”为辅的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接触超现实主义绘画,感觉超现实主义新奇的视觉形象与效果,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的艺术构思对应分析,学*掌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些技巧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保主题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发散性思维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发散性思维,培养审美个性,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学*《绿洲》的教学中,我出示自己的两幅环保作品,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我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河水被污染了,鱼儿变成了白骨;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画面形成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环境被污染的严重;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画面,空气被污染了,树木砍伐光了,沙尘暴的肆意倾掠;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对作品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我接着问:“看了作品后,我们的内心都会有自己的一片绿洲,你心目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你会画成什么样?”,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参与意识都想来说出自己心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会怎样去表现他。有的认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有的说绿树成荫,鸟儿飞,鱼儿游,孩子们在无忧无虑的玩耍;有的说只要是自然的不被污染的都很美;有的认为蓝蓝的天,绿绿的水。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位同学尝到了跳着吃果子的乐趣。可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审美意识。

  二、鼓励发散性思维,改变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

  高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些因果关系,其存在或改变都会导致他们产生“可能”或“不可能”的判断。如果老师人为地打破这种因果关系,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陌生和惊异,从而促使他们探索这种“不可能”现实的奥秘,或创造者的意图。我们从赏析比利时画家马格里特的作品《绿洲》入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分析评价作品,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有的认为画的是一种客观世界不可能存在的景象——在反透视的桌面上,立着三棵树;有的认为云彩部分有的画在树前,而有的画在树后去了;有的认为更奇的是天空与大地的距离太小而显得非现实;有的认为沙漠里怎么会有桌子;有的认为树怎么会长在桌子上,云怎么会在树上??等很多与正常逻辑关系相反的画面,充分活跃了思维。我们可以看出《绿洲》是在现实中抽象出一些“形象要素”(树、白云、沙漠、桌子),然后按照艺术家的构思重新进行不同寻常的组合,变成了超现实主义观念下的作品,其特征形象新奇,视觉冲击力强。其次是教师综合分析评价,既评价学生的.自主学*活动,又整体分析评价作品。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陈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引发学生对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兴趣,通过图片范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超现实主义,激发学生的思维进入超现实主义艺术创新表现,进行创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尝试,去体验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过学*与借鉴,鼓励学生发表“奇思妙想”,正确地认识理解和选用表现手法。给学生五分钟的思维拓展时间,运用空间重组的艺术处理手法,描绘包含有树木形象的环保主题作品。尝试巧妙改变树木原有的空间位置和环境,创造出新奇的视觉形象。

  三、鼓励发散性思维,激发艺术创造和表现。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愿意积极尝试与借鉴新奇、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有意图地表现环境保护的主题,传递环保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有效性的探索,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第一,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了学生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发挥。

  第二、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更注重学生学*的过程而不是作品结果。完成一张好的作品固然重要,但在完成作品的全过程中,所进行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探索和创造更为重要。

  第三,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能使更多的学生作品标新立异,画面中充满着**眼光中的“怪异”,而这种怪异正是创作的灵魂。

  因此,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应巧妙地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启迪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充分发挥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初中美术课教学反思2

  中学美术欣赏课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美学观。但想上好美术欣赏课,让学生对欣赏课感兴趣,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一直是我们美术老师研究的内容。我在*常的教学中也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课前学生收集资料、用文字形式谈谈作品感受等。虽然课堂效果比较好,但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慢慢的进行摸索。用心上好美术课——美术教学反思

  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特别是在跨入新世纪,接受新教材后感觉上课越来越难,对美术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春天的畅想》这一创作课里,教具是教师的范画,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准备了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及各种形式的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学*并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一些作品的特点,为学生进行创作绘画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同学们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学生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

  思考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孩子们的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学生喜欢色彩,有的学生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学生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作业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画中闪光的东西。

  课程标准是新的,学生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任重而道远。

初中美术课教学反思3

  担任美术教学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课堂活跃,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例。如在上第六课《和*鸽》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找跟和*、和*鸽相关的资料,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招贴画如:《和*之人》、《不这是胜利》等,并结合2021年世界各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展开教学。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的兴趣。

  初中美术课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对多年的美术教学进行反思,我发现自己有以下优缺点。

  1、美术学*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第四课《梅竹精神》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基础知识、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做为教师的我,没能很好地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延展的还不够,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的学*,让美术课成为他们学*知识的又一阵地。

  3、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故事,游戏和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他们对形象的感受,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4、在课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换,拉*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让他们感受到,上美术是一种享受,自己才是这节课的主角,让他们在这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5、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对每位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在美术课上的*等和每个人的价值。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要更努力的做好以上几点。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好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对学生艺术的感受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更多地与基他学科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让学生在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


高中美术课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2)

——初中美术课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初中美术课教学反思1

  担任美术教学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课堂活跃,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例。如在上第六课《和*鸽》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找跟和*、和*鸽相关的资料,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招贴画如:《和*之人》、《不这是胜利》等,并结合2021年世界各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展开教学。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的兴趣。

  初中美术课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对多年的美术教学进行反思,我发现自己有以下优缺点。

  1、美术学*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第四课《梅竹精神》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基础知识、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做为教师的我,没能很好地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延展的还不够,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的学*,让美术课成为他们学*知识的又一阵地。

  3、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故事,游戏和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他们对形象的感受,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4、在课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换,拉*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让他们感受到,上美术是一种享受,自己才是这节课的主角,让他们在这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5、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对每位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在美术课上的*等和每个人的价值。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要更努力的做好以上几点。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好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对学生艺术的感受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更多地与基他学科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让学生在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

初中美术课教学反思2

  在第二周的学*中,绘画技法是主要的练*科目。在具体教学中结合课程设置分阶段地向学生讲解素描中的一些概念和要求。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和其他著名画家的理论,我归纳为:线条、形体、结构、明暗、空间、质感、效果。

  (一)线条

  在线条讲解中理解色交界线、面交界线、外边线、轮廓线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用线条造型。通过指导欣赏一些用线造型的作品和透明物体的写生去感受它。

  (二)形体

  形体就是物体的轮廓线。掌握形与形的比例、体块与转折细节等。掌握形的比例的几种基本校正法:A、垂直线与水*线的校正法。B、斜线校正法。C、点的校正法。D、对比校正法等。把各种形体分解归纳成几种比较简单的几何形体。

  (三)结构

  结构即物体的骨架,物体的结构也可理解成物体的构造。利用线条的穿插、轻重去表现形体、前后、虚实。用水*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以及曲线等分析手段来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关系。

  (四)明暗

  物体受光以后出现的明暗关系,要掌握明暗的形成、明暗五调子、明暗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等。要求学生在作画时,在涂明暗调子的过程中始终树立形体结构的观念。

  (五)空间

  静物素描就是要求学生绘画时在一维空间的纸面上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让学生理解实空间和虚空间,注意物体边缘线的处理,物体投影的处理,注意从明到暗或从暗到明的转折处,此处是关键点,起到表现体积和空间的作用。空间的一般表现法:前实后虚,主实次虚,互相衬托。

  (六)质感

  即是物体的质感。不同的物体质感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坚硬,有的松软,利用作画不同的表现方法塑造出物体的这些特性。例如:石膏坚硬、光、亮、白,受光面和背光面对比大。

  学生在素描能力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差异很大,我的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期望各位能给予指正。

初中美术课教学反思3

  中学生课业任务重,课余时间有限,为此,我尽量让美术课的内容在课堂内完成。充分利用好一节课,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要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在初中一年级的《认识校园》一课中,我尝试带学生走出课室,面对校园实景写生,这样使学生绘画兴趣明显增加。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仅仅局限在书本上或技能训练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由于中学生对美术的认识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加之,美术与其他的学科在教学与学*上存在差异,因此,美术不仅需要进行系统的技巧学*,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审美能力上探索出一套方式方法,对此我做出以下尝试:

  一、美术课中的结合相关课外知识,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例如在《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一课中,这课的重点是欣赏。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北京奥运场馆,在同学们沉浸在奥运气氛的同时介绍美术的种类如建筑、绘画等就特别适合表现奥运开幕式这种视觉的盛宴。接着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家知道奥运的由来吗?”带着奥林匹克神话传说的由来,引出有关美术在奥运开幕式的运用,特别介绍了的《击缶》。然后借着开幕式谈及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在进入美术的学*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的'兴趣。

  二、实物写生,提高学生兴趣。

  例如在《校园风景》一课中,抓住写生一词给学生讲解构图与透视,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的关键,让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以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宿舍和操场,徒手画自己的校园。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校建筑中找出一些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建筑出来当范例并给学生做示范,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如陈翠华同学的描绘校园景物的作品就获得中山市首届动漫节的优秀奖)。

  三、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靠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但我觉得我在这方面是做得不够,如初二精品课程《版画初步之橡皮图章》课程中不仅需要掌握橡皮图章的制作技巧,还要注意在审美上引导学生。但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我在课堂上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制作技巧,在审美上的引导的时间不足。

  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学生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的教学随笔,谈及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再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高中美术课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3)

——高中美术课教学计划优选【5】篇

  高中美术课教学计划 1

  岁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又开始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根据我校的实际需要,我担任了高三年级美术课。我对这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思想政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热爱本质工作,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的安排,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规范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美术班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提高一定的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在课堂上我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要学会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通过美术班的学*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美术是一个很广的课程,素描,水粉,速写等都是学*的内容。学得多不如学得精,所以我会给学生制定具体的学*内容。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从事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惯,以校园中常见的事物为主旋律,画出内容积极向上,形象生动,有一定的艺术品味的作品。

  我认为兴趣是学*美术的基本动力,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同时举办美术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成果,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

  在美术教学中,我还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美术课的深度,广度和力度。美术比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到一定的时期,可以让学生举行素描、速写、水粉等比赛,通过训练比赛,能够促进学生快速、准确、熟练的技能。

  四、本学期的任务目标:

  1、通过常规自我督促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做到按表上课,不使美术教学成为虚设,而使美术教学落到实处。

  2、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促使自己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水*。

  3、通过美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互相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4、通过各种美术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并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5、通过课内教学活动和组织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一批美术特长生,以点带面足以带动其他学生学好美术,从而全面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高中美术课教学计划 2

  新学期已经开始,高二美术备课组各项常规工作业已全面展开。根据市、区、校教研室的工作安排,我备课组现将本学期工作做如下基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工作思路

  本备课组在学校、教研室、科组的领导下开展教学,以《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和美术教学大纲为依据,通过规范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发展教育的观念为指引,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态度和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现有17个班级,其中理科11班、其中创新班4个,励志班7个;文科6班,其中创新班2个,励志班4个。新高考制度出台以来,在总体大环境的影响下,部分同学对本学科能正确对待。有部分学生头脑灵活,但学法不当,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轻视美术学*,嘴里愿意学好这门功课,但不愿花工夫学,学*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不配合教学,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难度大。

  三、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要求分析,以及教学常规落实

  首先本备课组在常规教学、教研上继续按照学校要求严格贯彻,执行。以生为本;根据生情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安排,贯彻新课程要求,生本教育理念,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积极吸收学*优秀经验,不断完善本学科教学。结合上学期学校高二年级学生评教活动结果,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总结。认真备好课、上好课,让学生更加喜欢这门功课。

  本学期组内按照学校要求开展“同上一节课”活动,组内成员每人开设校级公开课1节,学期内检查备课本一次以上。另外,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的课题申报和各级学术竞赛。

  本学期美术备课组将一如既往的做好日常教学的各项工作规范。本学期自第二周起,每隔一周的周一上午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期末达到或超过8节的备课量。并且力争多听课,由于本组教师只有两位,所以要完成本学期每人每月6节以上的任务就必须跨组、跨学科、跨学校的听课,在这方面我们将努力创造和争取机会完成任务。

  另一项工作重点将放在美术兴趣小组和美术特长生的专业辅导上,利用每周三、四晚自修时间进行专业训练,争取在专业学*上有较快进步。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配合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利用美术学科的特长,将学校的环境,文化,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努力创造一个宁静、和谐、美丽的学*氛围作贡献。另外本学期还要召开校运会,我们将提前准备,保证工作顺利完成。另外还计划在12月份举行一次学生*作展览,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四、教学改革推进策略分析

  在新课程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在学校积极掀起“生本教育、自主学*”的教改大氛围下,我们美术教学也必须进行积极学*和实践摸索,我们的优势是没有成绩的压力,可以比较自由轻松的进行教改实验,我们的阻力来自学生对美术课程不够重视和认真,在教改实验中可能会影响到实际效率和效果。所以,教改要推行,但要在结合学生实际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方法逐步调整。

  高中美术课教学计划 3

  为了贯彻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点,贯彻以学生自主学*的理念,提高学生美术修养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情况分析:

  1、高中年级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领悟能力有所提高,因此他们可以接触和吸收一些绘画乃至艺术领域的内在高品质的文化。这也是对他们个人艺术素养的一种熏陶和提高。

  2、由于课程的定位属于美术欣赏,所以扩展性很强,如果单纯的教学课本上的理论和资料图片往往不能够提起学生很大的学*兴趣。那可以把网络信息技术给合理的应用起来,让学生可以自主的通过网络这个强大信息*台,去搜集一些书本上所没有涉及到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或者是画家的一些轶事,然后回到课堂上来进行交流。这也是提高自主学*的一种能力。

  二、教材分析: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后学*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美术鉴赏”,学生能够:

  1、了解中外美术的风格、流派,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积极参与中外美术鉴赏活动,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恰当运用美术术语,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交流;

  3、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主要是中外传统的优秀美术作品,也有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现代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实用美术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美术作品,能使学生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陶冶审美情操。难点是:对教材中现代主义系列作品的欣赏,尤其是抽象主义美术作品,它能激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六、具体实施计划:

  1、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高中美术欣赏课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使用电脑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接触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渠道去了解美术。也可以经常的改变一些形式,从而使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很好的整合,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欢迎。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课堂教学延伸

  为了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后的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是优秀美术作品,优秀的画家或者是画家的生*趣事等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很容易找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美术知识。在课堂上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语言描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有趣的有特点的美术知识。使他们不单单局限于书本上一些内容单一、枯燥的东西,让学生自我选择想了解的有趣的,丰富的艺术世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的能力。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自然。

  高中美术课教学计划 4

  为了贯彻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点,贯彻以学生自主学*的理念,提高学生美术修养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情况分析:

  1、高中年级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领悟能力有所提高,因此他们可以接触和吸收一些绘画乃至艺术领域的内在高品质的文化。这也是对他们个人艺术素养的一种熏陶和提高。

  2、由于课程的定位属于美术欣赏,所以扩展性很强,如果单纯的教学课本上的理论和资料图片往往不能够提起学生很大的学*兴趣。那可以把网络信息技术给合理的应用起来,让学生可以自主的通过网络这个强大信息*台,去搜集一些书本上所没有涉及到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或者是画家的一些轶事,然后回到课堂上来进行交流。这也是提高自主学*的一种能力。

  二、教材分析: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后学*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美术鉴赏”,学生能够:

  1、了解中外美术的风格、流派,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积极参与中外美术鉴赏活动,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恰当运用美术术语,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交流;

  3、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主要是中外传统的优秀美术作品,也有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现代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实用美术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美术作品,能使学生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陶冶审美情操。难点是:对教材中现代主义系列作品的欣赏,尤其是抽象主义美术作品,它能激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六、具体实施计划:

  1、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高中美术欣赏课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使用电脑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接触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渠道去了解美术。也可以经常的改变一些形式,从而使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很好的整合,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欢迎。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课堂教学延伸

  为了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后的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是优秀美术作品,优秀的画家或者是画家的生*趣事等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很容易找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美术知识。在课堂上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语言描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有趣的有特点的美术知识。使他们不单单局限于书本上一些内容单一、枯燥的东西,让学生自我选择想了解的有趣的,丰富的艺术世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的能力。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自然。

  高中美术课教学计划 5

  岁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又开始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根据我校的实际需要,我担任了高三年级美术课。我对这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思想政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热爱本质工作,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的安排,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规范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美术班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提高一定的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在课堂上我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要学会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通过美术班的学*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美术是一个很广的课程,素描,水粉,速写等都是学*的内容。学得多不如学得精,所以我会给学生制定具体的学*内容。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从事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惯,以校园中常见的事物为主旋律,画出内容积极向上,形象生动,有一定的艺术品味的作品。

  我认为兴趣是学*美术的基本动力,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同时举办美术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成果,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

  在美术教学中,我还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美术课的深度,广度和力度。美术比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到一定的时期,可以让学生举行素描、速写、水粉等比赛,通过训练比赛,能够促进学生快速、准确、熟练的技能。

  四、本学期的任务目标:

  1、通过常规自我督促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做到按表上课,不使美术教学成为虚设,而使美术教学落到实处。

  2、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促使自己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水*。

  3、通过美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互相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4、通过各种美术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并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5、通过课内教学活动和组织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一批美术特长生,以点带面足以带动其他学生学好美术,从而全面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高中美术课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4)

——中班美术课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中班美术课教学反思1

  美术课《我的好朋友》之前我了解了一些孩子的绘画功底,孩子们根本画不出人物的基本特征,于是我就在每一张白纸上画好一个大圆形表示那是一个小朋友的头部。

  上课时我请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后用语言描述好朋友的面部特征,强调头发的长短等等。同时也请孩子示范在圆形里添上好朋友的五官、头发。

  开始画画了,除了几个孩子不能画出自己好朋友外其他孩子都画得像模像样。当孩子们看到自己能顺利画出好朋友时的.喜悦心情课想而知。我把孩子们的作品贴在作品展里,家长来接孩子时每位孩子都拉着家长的手去看看自己的作品,孩子高兴,家长开心。

  反思:如果在上课之前没有及时了解孩子的绘画能力,这节课上起来就很吃力,所以在孩子们的能力还没达到预定目标时教师应给予相应的帮助,让孩子更有信心完成作品。

中班美术课教学反思2

  活动目标:

  1、能有选择的将各种线条和简单纹样进行有规律的排列,设计出美丽的花边;

  2、运用数学活动中积累的交替排序经验,大胆选择色彩、线条和纹样进行表现;

  3、在不断重复中能较细致的完成自己的设计。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两条运用简单线条和图案绘成的美丽花边;

  2、幼儿用书《美丽的花边》(每人一本);

  3、各种颜色的水彩笔若干;

  4、彩色粉笔。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今天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展示两条美丽的花边)

  师:今天啊,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条美丽的花边。小朋友们觉得漂亮吗?

  师:那小朋友们想不想画一条美丽的花边?

  师:今天啊,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自己设计两条美丽的花边。

  二、如何绘成美丽的花边

  1、分析图片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画的美丽的花边。看看老师画的两条花边都用了什么颜色?用了那些线条和图案?

  2、引导幼儿回忆以前学过的线条和图案师:小朋友们都说的非常对,那小朋友们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线条来画美丽的花边?(幼儿说教师板画)师:小朋友们想到了好多图案来画美丽的花边,除了这些老师还想到了其他的图案(教师补充)师:现在,我们用小朋友们喜欢的图案来画一条美丽的花边。(教师一边询问幼儿,一边示范绘画)师: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怎么画了?待会儿,小朋友就自己设计两条美丽的花边。

  三、讲明绘画规则,发幼儿用书和水彩笔师:

  1、待会儿,小朋友们在用水彩笔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笔戳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不要抢…、

  2、小朋友们在画的时候,不能把图案画到花边外面去了,那样一点也不好看,我们要把图案画到花边里。

  现在,老师把书发给小朋友们,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页,然后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案设计两条美丽的花边。

  四、幼儿绘画,教师指导五、展示幼儿作品,大家相互欣赏。

  师:小朋友们都画好了美丽的花边,现在把你们画好的花边给旁边的小朋友看一看,看看谁画的最漂亮。

  六、延伸活动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了美丽的花边,回家以后画出美丽的花边送给自己喜欢的人。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中班美术课教学反思3

  《我来做糕点师傅》是中班的一节美术课,而这节美术课与*时有一点不一样,是利用彩泥来做不一样的糕点。

  活动一开始,我便出示了几张糕点图片来请幼儿欣赏,来说一说这些糕点是什么形状的,上面都有些什么,再结合幼儿*时的生活经验,请幼儿说一说你吃过什么形状的糕点,都是什么味道的。经过这么几个问题,来引导幼儿进入情境。之后我便做起了糕点师傅,做起了我喜欢的糕点,用各种装饰物来装饰我的糕点,激发幼儿们的兴趣,最后邀请他们一同成为糕点师傅,来制作自己喜欢的糕点。

  整节课,孩子们的兴趣很高,也很投入其中,有很多的想法。但是由于我讲解的时间过长,导致了整节课有些超时,而很多小朋友也只有做一种糕点的机会。下次我会注意言语的简略,给予孩子更多的操作时间和机会。


高中美术课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5)

——初中美术课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初中美术课教学反思1

  在学*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3课《绿洲》时,这节课是以学*“造型·表现”为主,结合“欣赏·评述”为辅的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接触超现实主义绘画,感觉超现实主义新奇的视觉形象与效果,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的艺术构思对应分析,学*掌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些技巧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保主题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发散性思维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发散性思维,培养审美个性,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学*《绿洲》的教学中,我出示自己的两幅环保作品,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我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河水被污染了,鱼儿变成了白骨;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画面形成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环境被污染的严重;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画面,空气被污染了,树木砍伐光了,沙尘暴的肆意倾掠;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对作品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我接着问:“看了作品后,我们的内心都会有自己的一片绿洲,你心目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你会画成什么样?”,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参与意识都想来说出自己心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会怎样去表现他。有的认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有的说绿树成荫,鸟儿飞,鱼儿游,孩子们在无忧无虑的玩耍;有的说只要是自然的不被污染的都很美;有的认为蓝蓝的天,绿绿的水。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位同学尝到了跳着吃果子的乐趣。可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审美意识。

  二、鼓励发散性思维,改变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

  高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些因果关系,其存在或改变都会导致他们产生“可能”或“不可能”的判断。如果老师人为地打破这种因果关系,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陌生和惊异,从而促使他们探索这种“不可能”现实的奥秘,或创造者的意图。我们从赏析比利时画家马格里特的作品《绿洲》入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分析评价作品,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有的认为画的是一种客观世界不可能存在的景象——在反透视的桌面上,立着三棵树;有的认为云彩部分有的画在树前,而有的画在树后去了;有的认为更奇的是天空与大地的距离太小而显得非现实;有的认为沙漠里怎么会有桌子;有的认为树怎么会长在桌子上,云怎么会在树上??等很多与正常逻辑关系相反的画面,充分活跃了思维。我们可以看出《绿洲》是在现实中抽象出一些“形象要素”(树、白云、沙漠、桌子),然后按照艺术家的构思重新进行不同寻常的组合,变成了超现实主义观念下的作品,其特征形象新奇,视觉冲击力强。其次是教师综合分析评价,既评价学生的.自主学*活动,又整体分析评价作品。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陈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引发学生对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兴趣,通过图片范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超现实主义,激发学生的思维进入超现实主义艺术创新表现,进行创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尝试,去体验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过学*与借鉴,鼓励学生发表“奇思妙想”,正确地认识理解和选用表现手法。给学生五分钟的思维拓展时间,运用空间重组的艺术处理手法,描绘包含有树木形象的环保主题作品。尝试巧妙改变树木原有的空间位置和环境,创造出新奇的视觉形象。

  三、鼓励发散性思维,激发艺术创造和表现。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愿意积极尝试与借鉴新奇、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有意图地表现环境保护的主题,传递环保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有效性的探索,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第一,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了学生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发挥。

  第二、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更注重学生学*的过程而不是作品结果。完成一张好的作品固然重要,但在完成作品的全过程中,所进行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探索和创造更为重要。

  第三,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能使更多的学生作品标新立异,画面中充满着**眼光中的“怪异”,而这种怪异正是创作的灵魂。

  因此,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应巧妙地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启迪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充分发挥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初中美术课教学反思2

  中学美术欣赏课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美学观。但想上好美术欣赏课,让学生对欣赏课感兴趣,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一直是我们美术老师研究的内容。我在*常的教学中也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课前学生收集资料、用文字形式谈谈作品感受等。虽然课堂效果比较好,但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慢慢的进行摸索。用心上好美术课——美术教学反思

  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特别是在跨入新世纪,接受新教材后感觉上课越来越难,对美术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春天的畅想》这一创作课里,教具是教师的范画,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准备了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及各种形式的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学*并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一些作品的特点,为学生进行创作绘画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同学们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学生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

  思考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孩子们的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学生喜欢色彩,有的学生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学生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作业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画中闪光的东西。

  课程标准是新的,学生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任重而道远。

初中美术课教学反思3

  担任美术教学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课堂活跃,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例。如在上第六课《和*鸽》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找跟和*、和*鸽相关的资料,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招贴画如:《和*之人》、《不这是胜利》等,并结合2021年世界各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展开教学。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的兴趣。

  初中美术课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对多年的美术教学进行反思,我发现自己有以下优缺点。

  1、美术学*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第四课《梅竹精神》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基础知识、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做为教师的我,没能很好地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延展的还不够,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的学*,让美术课成为他们学*知识的又一阵地。

  3、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故事,游戏和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他们对形象的感受,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4、在课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换,拉*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让他们感受到,上美术是一种享受,自己才是这节课的主角,让他们在这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5、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对每位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在美术课上的*等和每个人的价值。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要更努力的做好以上几点。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好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对学生艺术的感受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更多地与基他学科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让学生在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


高中美术课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6)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反思1

  小学生对美术课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认为美术课是副科,不影响升学, 学得好不好没有关系;有的认为画画要有天赋,自己将来不当画家,学不学无所谓;比较普遍的认为绘画比较难,因此部分学生对美术课兴趣不浓……面对这些情况, 如果美术教师只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作些理论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临摹,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要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兴趣很重要。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根据小学生好动不好静,好奇心强的特点,和从具象到抽象的教学规律,把绘画课设计成一系列手工制作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达到绘画教学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这学期,无论是三年级或是四年级,技能训练比较多,如布贴画、纸塑动物、剪纸、橡皮泥等,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如《纸塑动物》,小动物是小朋友最喜欢,废纸又是同学们最多的,再加上旧棉絮,用这些东西扎成所塑造的基本型,然后用废纸片一条一条地粘贴出小动物,最后进行彩绘美化。既轻又美观。同时,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能力,为终身学*奠定基础。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技能业务学*外,还经常去图书馆学*美术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老师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反思2

  我就如何改善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在阳光下得到全面发展做了一些尝试。

  一、透过教学评价,帮忙学生树立自信心

  传统的美术教学,过分重视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个体对美术的体验。致使大多数学生无法体验到学*美术的乐趣,从而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却不敢表现、展示自己的才能。针对这一现象,我个性注意帮忙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性评价,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现家,他们会透过唱歌、跳舞、绘画等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每表现一次就成长一些,当他们得到赞美时就会信心大增,也就会更喜欢这项活动,表现的更好。我认为适当的赞美对于孩子来说是推动其进步的风帆。

  上《我们的社区》一课时,孩子们都动手了,只有一个孩子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的彩笔,却不动手。从他的眼中能够看出他很想动手却又不敢动手。我到他身边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生活在农村是刚转来,我不明白怎样画社区,怕画不好同学们会看不起我,我也不想画不是我家乡的东西”原先是怕表现不好,看来这孩子很没有自信。于是我请他说说他的家乡,他说到了老家的房子,一座座独家小院像别墅一样排列,农闲时村里组织唱大戏,人们聚在一齐,有说有笑,听着孩子的表述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你把你的老家说得像画一样美老师相信你也能画得很美,你期望老家变成什么样都能够画,相信你必须能把它表现的很好。”这时我看到孩子满眼的激动。他最后画出了一片瓦房,房子前头装上了健身器,老人们在健身,虽然不是很美,但他敢于动手表现就是很大的进步。当画好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画时,他也勇敢的上来了,我当众表扬了他,我看到了他自信的笑脸。

  孩子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忆创造出许多图式表现自我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虽然不是很像,有时很不像,但象征性十分明显,它表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对于这种创造性、表现潜力,我们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加以肯定和赞美。如果教师对于这些自认为的不适宜严厉的让孩子纠正,那么将很大的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心,以至于他们失去学*的兴趣,但也不是不改而是要给他讲明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能够使自己的作品更优秀。

  正确的引导孩子学*,认识孩子作品的特点进行有益的评价,适当的给孩子以赞美的评价,对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效的学*,大胆的表现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赞美的评价,使他们多一份自信。

  另外在美术作业评价中我打破了原先的等级制,采用在作业上粘贴小标志和评语的方式。如评价作业,我会贴上一朵小花表示有进步,贴上一颗红星表示有创新,后面再加上各种评语,如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你的设计十分独特,你的色彩感觉很棒,遇到一些比较难认的字我会再加上一些拼音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老师师认真地对待他们的作业的同时使学生更有自信心。

  二、重视构成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潜力

  课改以前,美术教学中只注重对作业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之间存在必须的联系,但是教学结果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过程,因为相似的教学结果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细微的差异又将导致教学结果发生巨大差异。所以,仅仅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不能反映教学的价值。《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透过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的结果,更要透过学生在美术学*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潜力、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美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美术潜力与水*只有在美术活动中才能全面体现,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个性适合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活动评价方式: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对学生在美术学*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术、探究潜力、认知水*以及交流表达的潜力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对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我也会让学生在作业后边写上自己这样画的设想,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了解他的作业,了解他的想法及创作过程,将作业结果与这些联系起来进行评价,正确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能使他们感受到成功感、提高自信心,对提高学生的美术潜力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三、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注重引导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证明: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务必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美术评价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业,枯燥冰冷的分数会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因为美术不同于一般学科,学生作业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活动产品,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美术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美术,为学生的学*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

  记得曾教过一个学生,上课不爱发言,老师问他也不回答,每次的作业不是空白,就是乱涂。我也很想拉他一把,所以经常在旁边指导,我在时,作业还好些,我一走,他就又开始不画或乱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在自己本子上画各种恐龙,十分漂亮。当时就想:他还是喜欢画画的,只是对美术的其他资料兴趣不高,兴趣比较单一。接下来一节美术课,一上课我给学生展示了许多恐龙的图片,学生在赞叹之后就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老师从动画片里给大家找来的恐龙图片,我们班也有一个画恐龙的高手。之后就把他介绍给全班同学,应对全班同学他的脸红了,在鼓励下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恐龙的图画,这张画让同学们震惊,大家对他的画发出惊叫得声音,那时我看到他眼角闪过的自豪。下课后我找他单独谈话,告诉他:光光画好恐龙是不行的,美术中还有许多资料等着你去学*,老师相信你必须能够学得很好,还能在美术比赛中得奖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经常注意鼓励和表扬他,他也逐渐的喜欢上了美术课,也更爱动脑,更爱动手了,在区里的科幻画比赛中,他还得了奖呢。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肯定每个学生的表达方式,使每个学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学*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评价标准,对学*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挖掘自己的潜力。同时引导学生从纵向来比较自己的变化,发现自己的优点,透过评价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加强自评与互评,使学生逐步成为评价的主体

  《美术课程标准》评价推荐的第一条就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从中反映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和评价观。在美术教学中,我改变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用心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先在自己的作业背面写上自己对作业的评价,然后再到讲台前展示,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评价,觉得自己哪儿画得很好,哪儿还有些不足,需要怎样改才好。同时,也让其他同学帮他出出主意。透过自评,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长处、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学*。有时还会采用互相评论的方式,在二年级的《假如我是巨人》一课中,先将全班的作业展示出来,之后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小矮人的贴纸,让学生将贴画贴在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上。然后问他们:你将贴纸贴在哪张作业上了,为什么贴在那儿?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好?学生用心性十分高,在简单氛围中透过互评,能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提高了他们的鉴别潜力、分析和表达潜力。我发现,加强了自评与互评以后,课堂气氛和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学生增强了主人翁的职责感、群众荣誉感,学会了宽容,理解,增强了学*美术的信心和兴趣。

  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会很灿烂!改革评价方式,透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了摆在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架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透过教师的评价帮忙学生树立自信心,用心开展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检测评价学生,将会把美术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反思3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级的《美丽的叶子》一课,虽然学生对叶子并不陌生,但对于用上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叶子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孩子根据观察课本第17页上四位作者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所表现出的叶子四种状态的美,让孩子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表现叶子,特别是有的孩子选择了用干叶子刷上水彩拓印叶子,因为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水彩颜料,可以说对蘸满颜料的叶子和水彩所显示出的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树叶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校园的树木上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适时提出问题:我们能部能选择干的叶子用上这些美丽的颜色拓印出叶子的外形和叶脉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并印出自己喜欢的叶子,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反思4

  在学完了《色彩的色相》之后,紧接着学*《色彩的明度》,学生们对色彩的明暗、深浅、浓淡所对应的明度的高低理解的非常清晰;还很快想出了好几种改变色彩明度的办法,比如颜料加水可提高明度,加黑色、白色来改变明度,还有如果用彩铅、油画棒,用力程度不同明度也不同……让我觉得异常的顺利。

  了解了色彩的明度在生活中及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后,学生们开始来创作简单的有色彩明度变化的作品。由于一节课的时间限制,我让学生们画比较简单图案。有的学生用颜料来画,有的学生用彩铅,还有的学生用彩笔,不同的工具画出来不同的效果。没想到的是,用彩笔画画的同学,选择同色系里由深到浅的颜色来渐变涂色,搭配的很合理,色彩鲜艳,效果很好。

  在画画时,有个学生告诉同学说:“快看,渐变色!”感觉他的语气是那样的惊奇,惊喜,好像发现了什么新宝贝,用色彩明度渐变画出的画颜色这么好看,这么协调。奇怪的是,这节课学了用了他记住了,下节课如果换个主题的绘画,他就不会用渐变色了。还比如之前学过了遮挡和透视的*大远小,在今后的绘画中也很少用到,不能很好的运用之前所学的知识。

  我觉得美术课也需要经常复*,让学生有意识的运用以前学*的好办法,只有这样不断的积累,自己的绘画水*才能一步一个台阶的更上一层楼,否则只能是原地踏步走。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反思5

  美术是一门个性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潜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简单、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资料。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务必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那里我想谈我一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明白,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齐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思考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

  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能够画在桌子上,还能够“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以前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能够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务必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能够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资料。教师能够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

  能够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能够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能够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自己,其实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的潜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潜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透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潜力。但在美术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不断的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认真上好每堂美术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必须的绘画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必须观察潜力、思维潜力、构图潜力和辨别、调色潜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简单愉快,搞笑味的学*环境和学*氛围,使学生感到学*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高中美术课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7)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菁华9篇)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

  当今我国的教育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期,学生经历着空前的观念撞击和文化震荡。新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革新,这对于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来说,即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美术欣赏成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在我国也仅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它是*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一项重大决策。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先行者,我们必将肩负起对美术新课程改革进行探究与践行的义务。在长期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我曾经有过诸多迷茫和困惑,也有过太多慰籍与欣喜。以下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点肤浅见解。

  一、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贫乏

  现阶段,美术教师的理论知识水*主要来源于师范院校的培养。多年来,我国的高等美术院校一直以培养画家、书法家、雕塑家、工艺美术家……等技术型人才为目的,更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忽视美术理论的学*。所以大多的高中美术教师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缺乏对美术史、美学、艺术概论、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基础理论的系统学*、知识结构不合理。我们的美术院校是在培养杰出的技术人才的同时,却忽视了艺术人才的培养。

  高中的美术欣赏课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的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修养,他们应对美学、美术理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地理、哲学等人文学科有深厚的认识和了解,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可见美术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美术技能外,更应具有广博的美术知识和较高的美术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修养,这样才能出色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国家规定高中美术欣赏课应由专职的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担任,而目前从大部分高中学校美术的师资配备来看,都远远不能符合标准。故而,教师的配备就成了制约高中美术欣赏课发展的“瓶颈”。

  二、学生学*兴趣的缺乏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十分沉重,而高中教育由于受当前我国考试制度、升学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学生的课业负担更是到了不堪其负的程度。我们可以看到,在初中美术学*中,多数学生对美术的学*尚有着较浓厚的学*兴趣的。相对体育、音乐学科来说,美术要求学生的天赋没有那么的高,只要有兴趣,胡乱涂鸦两笔都可以是作品。而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他们都有丰富的课余时间来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到了高中阶段则不然,目标只有一个,“挤过独木桥,走进象牙塔。”为了应对高考,他们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满足兴趣了。沉重的课业压力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故而,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使其乐学、爱学是高中美术教师首要之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一旦学生对某事有兴趣,心理上就会处在一种亢奋状态,学*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首先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欣赏《米罗维纳斯》时我是这样导入课题的:“在西洋美术史上有三双最美丽的手,请同学们猜猜是哪三双手?”这设疑就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大家都“骚动”起来了。紧抓住同学们迫切想了解的答案心理,屏幕上分别展示三幅作品中手的局部放大图,“下面请同学们猜猜,这三双手分别是谁的呢?”——“圣母玛丽亚、蒙娜丽莎、米罗维纳斯”。“再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这三双手被誉称为西方美术史中最美丽的手呢?”——这三双手性质不同,感受也迥然有异。圣母玛丽亚的手,是一般的手,代表天下母性的手,具有着神圣、慈爱的共性;蒙娜丽莎的手,是个别的'手,只属于达芬奇笔下十六世纪意大利贵妇人的手,有着“丰满”、“优雅”、“柔美”的个性;米罗维纳斯的手,则是想象的手,是肉眼看不到的,只有用心灵去想象。虽然维纳斯没有视觉的手,但我们相信,会在每一位站在她面前的观众的心目中,为她创造出一双最美丽的手……。

  《米罗维纳斯》是许多学生都熟悉的一尊世界闻名的塑像,这从古代残迹中留下的艺术精品虽不完整,但在艺术上却又被看成是完美的典范,维纳斯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这些知识学生似懂非懂。因此,面对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女神,学生从审美上会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的“冲动”。为了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关注,课堂讲解中可适当穿插一些与作品或作者有关的趣闻轶事。如:从19世纪以来,各国选美的标准均为据米罗维纳斯的尺寸。故而有人戏言,维纳斯是人类选美最早的“世界小姐”;维纳斯失去的两只手臂的原来姿势究竟是怎样的呢?“右手拿着苹果呢?还是拿着别的东西?”“左手举多高,伸多远?弯曲到什么程度?”“眼睛和手的关系如何?”“她的手在干什么?”这么多的复原图中到底哪个复原方案是正确的呢?还是觉得无论哪个方案都没有现在的断臂维纳斯更美、更动人,更接*艺术本质。因为她是艺术家与大自然和时间共同创造的绝无仅有的杰作。

  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是情节性的,教师如果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学生是不太愿听的。此时教师可从美术作品的“情节”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被带入情节,情节过程会引起他们的关注,被情节中冲突所吸引,并占有整个心灵,情节外的思维活动被抑制。

  《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名作,学生大多知道犹大出卖耶酥的故事,壁画中13个神态各异的形象吸引了学生,谁是叛徒犹大?这是学生最关切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各个人物,以“找出叛徒”为任务来进行展开。向学生说明作品画面紧紧地抓住了原来传说中耶稣对门徒说的一句话:“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来刻划十二个门徒听了这话后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神情和性格特征。作品中犹大的面孔整个是黑暗的,由于惊慌失措,犹大身不由主地向后倾,同时死死地抓住他的钱袋。与犹大恰成鲜明对比的是坐在中央的耶稣,态度安详,从他背后窗户中射进来的夕阳光辉,是他的形象更加突出。耶稣和犹大,一个崇高,一个卑鄙,对比十分鲜明。在欣赏地过程中如果教师再辅以介绍艺术家创作过程有趣的情节,定会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欣赏的极大兴趣。

  应该说每一幅美术作品、每一位艺术家的后面都有许多情节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应懂得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多媒体手段或问题的设置创设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情境,以各种新奇的手法去激发学生学*美术欣赏的兴趣。

  三、教学手段的匮乏

  美术教育之所以为其它学科无法替代,就在于发展了人的形象思维。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

  都是靠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是很难组织好高质量的美术活动的。虽然我们看到了一些老师能依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教学,但课与课的差异仅仅是教学重点及内容上的差异,而不是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教学方法的单一及缺少个人风格。

  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是在背教材和教案,严格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照本宣科地进行“授惑”。碰到各种“突发”事件时就显得措手无策,没有充分地利用好各种契机。比如在欣赏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蒙娜丽莎”的那永恒、神秘的微笑,我特意把《蒙娜丽莎》放大投射到屏幕上,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让学生默视一分钟,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她那迷人的微笑……。此时,忽然有个声音从教室的一角传来,“我觉得一点也不美”。这种想法完全在意料之外,是该假装没听到糊弄过去呢,还是要正面应对学生的“异议”呢?!此时,脑海中灵光一闪,这不是一个对作品进行深入展开辨析的方法吗?所以,我决定先放下作品,暂不作分析,而是首先从对那个时代的介绍入手,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了解作者是以怎样的胆识和勇气冲破笼罩欧洲中世纪所形成的宗教的牢笼,以一个普通的妇女形象代替以往的一成不变的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艺术形象。同时可以把这一作品与文艺复兴以前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提倡和对人类生命的歌颂、对人的本身价值的肯定。然后再让学生重新欣赏这一作品,此时,学生就不会再有开始时认识的偏差,而是带着新的认识、从新的审美角度来欣赏这幅作品。他们的感受也会因此更强烈、更深入、更持久了,对作品的感受也就更充分了。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一件优秀的作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美术欣赏的魅力之所在。事实上,美术课本中大部分文字欣赏的叙述部分只能代表一家之辞,不是唯一的标准。美术欣赏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搞教师一言堂或者照本宣科,它不象数学、物理那样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应该有差异性的,要能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渗透使现代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也趋以多样化与多元化。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

  例如欣赏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我首先播放一段《寒鸭戏水》乐曲,请学生观看作品,谈谈感受?逐渐引导学生进入画境,由此产生丰富联想和无穷想象。然后组织他们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总结出有寒冷、空旷、孤独、荒凉、寂寞……等诸多感受。此时进一步分析技法特点,大面积空白表示什么呢?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雪、雾、雨、水、天、云烟……。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后,联想与想象是极为丰富的。画中因为天“寒”,才显得江中人“独”(孤寂);也因为人的“独”(孤寂),才感到江面更“寒”……。画中“计白当黑”的手法给人予无限的遐想空间。继而深入剖析绘画意境的创设,使学生对作品内涵理解进一步升华。这时在典雅的古筝乐曲的伴随下,屏幕上作品上方的空白处徐徐出现柳宗元的诗句《江雪》,师生一同咏起古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簔立翁,独钓寒江雪……。”此集课美术、音乐、文学、诗歌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学科整合的特点,师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也达到共鸣状态。此课打破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的引入,使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诚然,现代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受到美术教师们的青眯是应该的,但也不能过于迷恋于此。因为我们从现有的课例来看,媒体的操纵者主要还是教师,这样过多使用此种媒体,仍旧没有走出“教师中心”的老路,学生的感受依然没有被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依然没有得到发展。

  总之,美术教学不是要把我们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的艺术家,而是一种艺术普及活动;是要提高我们每一位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其能兼顾全面而发展。做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的接受新的观念,让每位学生在艺术欣赏的“旅程”中拾得学*的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2

  美术高考已好几十多年了,送走了很多届高考美术考生,个人感觉在美术高考的辅导中,素描起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学中,作为教师考虑了很多,而学生对于“学”则触及得相当的少,缺乏阶段的总结,在素描学*中就会长期停留于简单的描摹上,同时一些思想上的认识也不能及时得以疏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明确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正确认识

  辅导美术高考学生也有这么长的时间了,每一届来的学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学*美术是考大学的捷径,认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且很多中学班主任也这样认为,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动员来学*美术,客观的说很多中学都有这样的观念误区。而目前美术高考其实并不容乐观,很多好的专业对专业文化线都要求较高,正是这种观念,让学生一开始学*基础素描的时候,态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

  有很多学生还停留在*时对一两幅卡通画临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确认识美术高考,不能正确认识绘画这些观念都较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在开始进行基础素描练*中的一种良好心态的建立。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认识美术中的首要基础课程素描的学*,在学*中产生了挫折感,畏难心理,不自信心理,这种前期理想化与后期现实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于是,学生往往就在美术的前期学*就中断。

  在美术学*中,基础素描的学*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以后色彩、石膏、真人写生都是一个良好的铺垫,但这个阶段的重点主要放到了对形体、结构、明暗、空间的刻画上去了,这些课题都是非常理性的东西,学起来难免有一定的枯燥感,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在这阶段的教学中就应当首先做好学生对美术的全面认识了解,不要让学生在懵懵懂懂中进入第一步的素描训练。

  进一步通过优秀的素描绘画中的赏析,让学生理解素描的概念,特别是对素描本质上的东西的了解,同时在素描静物的写生中,我们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一组多物体静物,一般都要涉及到对比,比如长与短、高与矮、宽与窄、粗与细、刚于柔。在写生之前,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想象**的外貌形体特点,把无生命的静物当成有血有肉的人来表现,区分出他们的各自特点,这样我们在建立兴趣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个建立点。总之在基础素描的学*中,学生应该有耐心、自信的心理,刻苦不畏困难的精神,同时对素描还要进行理论上的全面认识。这样才能打好学*美术的第一步。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3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将粉墨登场。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美术鉴赏意义深远。

  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是其问题所在,因此,美术鉴赏的模块教学是高中美术整套教材的基础和重心。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呢?我认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潮流,使创新教育在美术课中得以充分体现。

  一、创设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如果失去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那在新课程已步入课堂的今天是不合格的。

  学生的学*兴趣、学*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也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教授美术鉴赏我有这样的体会: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就会使课堂变得活跃,必然就会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如上教学效果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首先要动脑筋使得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感到有新意。只要能做到画面上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

  所以,努力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自然会为之所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的都是高雅、优美的钢琴曲,当然在上*民间美术时换上了那纯朴、高亢的陕北民歌。此举虽然简单,但效果明显。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再加上艺术课的自身魅力,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的主人,要始终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个性,他们有着独到的思想与见解。只要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敢于质疑,敢于发言,敢于冒险,学生的潜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一个微笑,学生的一份信心,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要做到与学生亲切、和谐、主动拉*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的、美的环境。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中,研究并理解教材的主要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情感融入到教材的讲授中,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内涵的美术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以讲解、讨论、比较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同时,鼓励学生文字形式描述、表演来完成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鼓励学生在学*过程中上网收集课程相关资料,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和相关自然资源进行参观、调查等多种学*形式。

  以往,在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中,许多学生喜欢被动的地听老师讲解、分析。在评价艺术作品时,也尽量寻求一种传统的标准和说法,所以使得一些学生人云亦云,思想毫无创意。在美术鉴赏活动中,鼓励学生交流,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

  因此,我们教师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应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寻找一些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学*,主动地参与。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合作学*以及研究性学*,这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的几种很好的学*方式。总之,我们教师要秉承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取贴*学生生活的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终身学*和进一步发展的*台。

  二、不断提升教师审美素养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认为: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知识就没有欣赏。如果有人说,某一件作品使他感到欢欣鼓舞,但却认识不清楚这种情感到底是什么,追求不出这种快感之所由来,那么,这种人就是自欺欺人。为一部不能理解的艺术作品而引起的喜悦,是一种令人痛苦的喜悦”。可见,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新教材和过去的教材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对鉴赏基础知识的强调,这样,会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美术鉴赏。学*美术鉴赏,首先要了解美术语言,它包括美术元素和组织原理。美术元素是美术中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凭借这些元素,如:点、线条、形体、明暗、色彩、肌理、空间等,艺术家可以创作出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组织原理包括: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动感与静感等,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借助这些组织原理来进行构图和安排。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就是.美术作品的特征。那么,作为老师就应首先广泛的涉猎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丰富自我。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我们教师自身在专业领域碌碌无为,那么,怎样为学生答疑。新课程标准不仅对老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与其相关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只有不间断的学*才能适应并胜任高中美术教学,这是创新美术教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终身教育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认为,审美教育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自身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审美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的发展赋予我们教师新的时代气息,看着那一个个渴求新知的眼神我们责无旁贷。

  三、多元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的教育发展。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是:“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的发展关系到教育的发展,这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教育要发展首先要对老师已经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逐一改变,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

  正如评价建议中所说:“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己不断成长。”通过多元的评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发展,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比如,新课程开设以来,在新的评价体系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活动,参与听课的面很广有本学科专家、学校领导、本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这样一来多方面的反馈意见接踵而来。当然,在问题之初是觉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可当认真的梳理过后可谓是拨云见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这里彻底的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老师在课堂上也比以往轻松了。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有对美术作业的评价,是全部由我们教师实施的评价,而且整个过程都是由老师凭借个人的教学经验评判。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处于一个即盲目又被动的地位,这显然以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新的课程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学的核心。

  同样,我们学科有其特殊性,和其它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也有量化评价,但基本上处于主观、随意和无序的状态,所以提倡多元的、多主体的评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在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必须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四、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在步入数字时代的今天,运用多种电教声讯设备进行教学,以加强视听直观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一种新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有幻灯,录像,投影仪,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把以往人们常用的直观教具如挂图等准确、逼真地通过屏幕反映出来。具有如下的特点:

  1、形象直观,声画合一。

  2、简捷灵活,动态感强。

  3、信息量大,传递迅速。

  4、形式活泼,表现力强。

  由于上述特点,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如下优势:

  (1)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对一些理论知识通过画面可得到非常直观的诠释。

  (3)为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

  (4)声画并用,充分刺激学生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

  教学追求最佳教学效果,正确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一个最佳使用效果的问题。在教学中,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因素很多,根据知识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要仰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才能输送给学生,但各个知识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如何使用的问题。

  如绘画鉴赏需静态的图像,而建筑鉴赏则更多的运用动态图像等。即使上述因素都考虑的很好,也不一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里还有一个使用的艺术问题。即何时用,怎样用,尤其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把直观教具和正常教学连在一起,使其浑然一体。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创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4

  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艺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艺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艺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艺术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艺术课,尤其是美术教材缺少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实地考察参观应当另论。但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教学内容活而丰富,更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需求,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兴趣。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空缺。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纲鼓励教师灵活机动,但这当中还得有一个“约定”尺度和纲要,否则又容易走形成“专业”课了。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前几年,地理、生物课也非应试科目,教学景况和艺术课相差无几,但自从加盟理科综合考试科目起,成绩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师一下也摇身变成升学考试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了。艺术课呢,还是那样……更多时候只能服从教学需要,为主课让路,在主课与主课的磨合中客串“润滑剂”、点缀物。最终主课丰收了,艺术课也未能实现“丛中笑”的初衷。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5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本课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

  本课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互动

  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6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一)、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大多高中美术教师从高等院校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艺术概论等知识方面则显得比较薄弱,对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更显溃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画下一个园,就跑那一个圈;此外,由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比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自然就较多,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家熟知的“一言堂”,只注重教师的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尤其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二)、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从当前的教育大环境来看,高中的应试教育还是大方向,其根基无法动摇,社会对学校升学率的关注和评价,家长对教学效果、学科成绩的关注和评价,学生对教师能力、教学效果的关注和评价,无一例外的与高考搭上线。结果是,非高考内容的的高中美术学科,自然得不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反映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堂上,就是好学生总想利用该时间做其他学科的作业,学困生真的就成了“学困生”,——上课就犯困。

  纵观上述现状,我觉得,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利于教学的现状。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的场所,把课堂看做提高能力的领地,在实践中学*,在探索中发展,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从而,不拘一格的去丰富课堂教学,把每一节课看做是通向典范的起点。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点经验,拿出来晒晒,愿得到同仁的赐教。

  我在上《外国*现代雕塑》这一课时,尝试性的作了以下教学设计:

  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兴趣点一致的同学分到一组,这样可以分成相应的若干组。

  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鉴赏和讨论。

  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

  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

  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更广泛的鉴赏实践。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初,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学*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另外,在鉴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深厚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山水画中的意境和抒怀山河之美的情怀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三)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因此,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鉴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在画幅中间横斜出枝的一枝梅花,墨色点花,书法题诗。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鉴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鉴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让学生对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鉴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也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如在鉴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鉴赏一段爵士乐;在鉴赏*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鉴赏者对作品作出更准确的鉴赏和评价。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尚存的不良现象,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正确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勇于和善于挖掘学科中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因素,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强化学生对美术学科学*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鉴赏,使美术鉴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一段又一段美妙的时光。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7

  时间匆匆,转眼间离我刚踏上教师岗位已有半年之久。感谢峨眉一中领导和教师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慢慢进入教师的角色。这学期收获良多,无论是自己教学上,还是自己心理成长上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本学期一路走来,改变了我大学认为“教书很简单”这种幼稚的想法。

  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本以为自己只要做好了上课的准备,上课的时候认真讲解,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但是没想到课堂上还有这么多的突发事件,有时候自己花费了很多心思备的课,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随着课堂的进行,慢慢的我发现自己的课堂存在很多的问题,在这里进行一个总结性的反思。

  第一,课堂中的教学用语有待提炼,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一堂课中肯定会出现很多常规性的知识点,在讲解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过多的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惰性,以至于想都不想问题,随口就乱回答。这样的问题,经过在其他老师那里学*经验和自己的反思后,效果得以改观。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般可以给学生选择性的答案,让他们先从中思考,然后在回答。几秒钟的思考回答时间,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语言方面,还发现自己的措词也存在很大问题,逻辑性不强。这方面随着自己对课堂的熟悉,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第二,课堂重点突出不明显。

  教材上面一节课的知识量非常大,很想给学生面面俱到,但到头来总结课堂才发现,其实学生什么都没记住,像是看电影一般仅仅在头脑中过了一遍,没有值得他们引起重视的东西。后来经过多次和师傅陈老师讨教得知,新教材虽然给出的信息量很多,但新课标明确指出选取其中适合学生本身情况的知识进行重点赏析。这就说明教材中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交给学生的是赏析的方法,而不是教他们赏析每幅画。

  第三,课堂时间把握不够严谨。

  总的来说,还是自己安排时间的容错率太低。有的课堂学生反应强烈,很有积极性,就容易过多的去拓展,导致时间不够用。有的课堂中学生很困乏,不愿意听老师所讲,很多知识点讲到位就过了,没有去展开,甚至有时候受到学生的影响,本该深入的知识点,却始终讲不出该有的深度。陈老师也一直在强调,老师是课堂的导演,要把控整个课堂,训练老师用自己情绪去感染学生的积极性。这条尤为重要,必须深入学*,贯彻落实。

  第四,课堂管理不够严格。

  有的时候,看见学生实在很疲、很乏,抬着头都能闭眼打瞌睡,实在不忍心再去打搅他、吼他,以至于到后来班上纪律显得有些松散,有好几个同学开始开小差。我认为这是这学期下半期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我也找老师们请教过。首先,要端正自己的立场。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具备一项“师能”,然而课堂的管理就正好体现一个老师的师能。如果连课堂中起码的纪律都管理不好,谈何行课。其次,建立课堂的规矩。比如:学生觉得困乏,可以让他自愿起立站着听,

  如果不愿意站,那就不能睡觉。最后,让他们对美术课堂引起重视。并不是不高考的科目就是豆芽科,就可以想怎样就怎样。美术虽不高考,但它是培养我们审美情操,开拓眼界的必备课程,更是建立我们正确审美观,人生观最重要的课堂。

  本学期发现的问题还有很多,最突出的就是以上四点。我很庆幸自己第一学期就能发现这么多的问题,以便于我更快速的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再次感谢陈雪峰老师,对我耐心的指导,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栽培。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8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本课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

  本课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互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9

 x

  美术高考已好几十多年了,送走了很多届高考美术考生,个人感觉在美术高考的辅导中,素描起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学中,作为教师考虑了很多,而学生对于“学”则触及得相当的少,缺乏阶段的总结,在素描学*中就会长期停留于简单的描摹上,同时一些思想上的认识也不能及时得以疏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明确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正确认识

  辅导美术高考学生也有这么长的时间了,每一届来的学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学*美术是考大学的捷径,认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且很多中学班主任也这样认为,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动员来学*美术,客观的说很多中学都有这样的观念误区。而目前美术高考其实并不容乐观,很多好的专业对专业文化线都要求较高,正是这种观念,让学生一开始学*基础素描的时候,态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有很多学生还停留在*时对一两幅卡通画临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确认识美术高考,不能正确认识绘画这些观念都较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在开始进行基础素描练*中的一种良好心态的建立。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认识美术中的首要基础课程素描的学*,在学*中产生了挫折感,畏难心理,不自信心理,这种前期理想化与后期现实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于是,学生往往就在美术的前期学*就中断。

  在美术学*中,基础素描的学*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以后色彩、石膏、真人写生都是一个良好的铺垫,但这个阶段的重点主要放到了对形体、结构、明暗、空间的刻画上去了,这些课题都是非常理性的东西,学起来难免有一定的枯燥感,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在这阶段的教学中就应当首先做好学生对美术的全面认识了解,不要让学生在懵懵懂懂中进入第一步的素描训练,进一步通过优秀的素描绘画中的赏析,让学生理解素描的概念,特别是对素描本质上的东西的了解,同时在素描静物的写生中,我们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一组多物体静物,一般都要涉及到对比,比如长与短、高与矮、宽与窄、粗与细、刚于柔……。在写生之前,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想象**的外貌形体特点,把无生命的静物当成有血有肉的人来表现,区分出他们的各自特点,这样我们在建立兴趣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个建立点。总之在基础素描的学*中,学生应该有耐心、自信的心理,刻苦不畏困难的精神,同时对素描还要进行理论上的全面认识。这样才能打好学*美术的第一步。


高中美术课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8)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通用20篇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学生对艺术课的学*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2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一)、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大多高中美术教师从高等院校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艺术概论等知识方面则显得比较薄弱,对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更显溃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画下一个园,就跑那一个圈;此外,由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比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自然就较多,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家熟知的“一言堂”,只注重教师的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尤其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二)、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从当前的教育大环境来看,高中的应试教育还是大方向,其根基无法动摇,社会对学校升学率的关注和评价,家长对教学效果、学科成绩的关注和评价,学生对教师能力、教学效果的关注和评价,无一例外的与高考搭上线。结果是,非高考内容的的高中美术学科,自然得不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反映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堂上,就是好学生总想利用该时间做其他学科的作业,学困生真的就成了“学困生”,――上课就犯困。

  纵观上述现状,我觉得,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利于教学的现状。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的场所,把课堂看做提高能力的领地,在实践中学*,在探索中发展,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从而,不拘一格的去丰富课堂教学,把每一节课看做是通向典范的起点。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点经验,拿出来晒晒,愿得到同仁的赐教。

  我在上《外国*现代雕塑》这一课时,尝试性的作了以下教学设计: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兴趣点一致的同学分到一组,这样可以分成相应的若干组。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鉴赏和讨论。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更广泛的鉴赏实践。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初,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学*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另外,在鉴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深厚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抒怀山河之美的情怀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三)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因此,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鉴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在画幅中间横斜出枝的一枝梅花,墨色点花,书法题诗。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鉴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鉴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让学生对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鉴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也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如在鉴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鉴赏一段爵士乐;在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鉴赏者对作品作出更准确的鉴赏和评价。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尚存的不良现象,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正确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勇于和善于挖掘学科中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因素,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强化学生对美术学科学*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鉴赏,使美术鉴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一段又一段美妙的时光。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3

  一、“点、线、面”策略模式提出的教学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正在我省如火如荼的展开,高中新课程美术鉴赏模块对课程目标新的调整,教学内容新的整合以及教学理念新的界定,这些变化终将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得以体现,由此引发教学策略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变旧观念,对传统教学策略不断传承与创新,探究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策略。

  同时,我们农村高中的美术鉴赏教学,正遭遇着一种非常无奈的尴尬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对教学策略的研究,致使美术教学课堂容量庞大,作品挖掘肤浅,课堂结构散乱,教学目标自然难于达成。学生对美术的学*反映冷漠,在作品描述中,很多时候大部分学生只能是以“很美”或者“漂亮”等字眼来回答或评价美术作品。这种教师对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研究的不足,致使课堂师生互动的缺失和学生对作品分析的肤浅,使得美术的审美教育流于形式。以笔者的调查,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里是普遍存在的。

  二、“点、线、面”策略模式的思考和建构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达成,要求学生的学*是一个有一定的深度理解和深刻情感体验的过程。基于此,我们构思以“点、线、面”策略展开教学活动,探讨如何立足于美术的学科本体,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探索挖掘作品深层内涵,以提升教学层次,真正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点、线、面”教学策略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对传统教学策略的传承和发展,要求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并抓准一个“点”,使它贯穿教学始终,从而建构一条教学主“线”,并由此铺开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并主动生成符合学生个体智能优势的知识“面”,有效改变高中美术传统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照本宣科”的尴尬现状。

  1、“点”和“点”的选择

  新课程美术鉴赏模块内容打破了传统美术欣赏课程以美术类别或美术史为线索的编排方式,每一课都按照一个主题来进行概括,整合了更多的美术现象,更加贴*了生活,扩大了视野。作品类型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以及建筑、雕塑、工艺、民间美术、电脑美术等。教材内容的这种变化,使美术教学的课堂容量变的更加庞大,我们不可能在每一节课中都对教材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一一罗列,要求我们有所选择。正如德国教育家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所描述:在现代知识量无限膨胀的背景下,要提倡“角落教学”,应该注意学生的心智特点,选择一种具有共性,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起到“以点带面”作用的一种个案作为范例,使学生从典型范例中发现所属知识的规律,获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尹少淳教授也认为初中美术是“走马观花”,而高中美术教学则是有选择的“下马赏花”,是一个由博返约的过程,是学生兴趣相对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有所选择并较深入的进入个别典型范例知识的学*,才会对这一类型的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有更深的审美认识和情感体验,才会关注与之相关的作品、风格以及艺术家,因而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科本体的深入和教育功能的拓展。

  那么,选择多少?选择什么?我们认为:只要选择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并对此展开深入的挖掘和理解。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就是我们所界定的“点”。这个“点”可以是一件美术作品,也可以是一位画家,可以是一句美术评论,可以是一种美术现象等等。当然,我们要让学生掌握的不仅是该“点”本身,更重要的是挖掘该“点”的背后隐藏着的规律与本质。而这个规律与本质恰是我们教学要达成的目标,要突破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所以,我们选择的“点”不仅是切入点,也要是教学的重难点的外在形式,对这个“点”的挖掘能直指教学目标并是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的关键。

  2、“线”和“线”的建构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相应的,认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源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学*是在同化与顺应之间的*衡过程中,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结构的一种新建构的过程。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关注这种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同化与顺应之间的*衡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使得美术鉴赏活动成为是一个有深度的艺术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从“点”切入,到展开,到深入,再提升,环环紧扣,层层挖掘,步步深入,从而达到对“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对包藏在“点”其中的规律与本质的掌握的知识建构的过程与方法,这就是我们所界定的“线”。既是课堂教学活动铺开的“教学链”,又是达成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难点的一般思维,是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从“点”到“面”的一个具体行为。由于涉及到教师素质、学生基础以及授课内容的不同,构建“线”的方式也随教学的具体情境产生变化。所以,构建“线”是新课程美术鉴赏教学实施过程最为关键之所在,是最具不确定因素和创造性的过程。

  3、“面”和“面”的生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至少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七种智能,它们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统合运作。每一个正常人都具有上述的七种智能,但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在各种智能领域的发展程度上有所不同,大部分的人都只能在一、二种智能上表现出优越的能力,而且也会以不同的方法来统合其它智能。教育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智能特点,从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优势智能的充分展示,促进学生优势智能向其他智能领域的迁移。

  多元智能理论是新课程改革借鉴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美术鉴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关注学生的这种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积极的创设一种情境,要使学生能基于自己的智能优势特点,从自身体验出发,有选择的开展对不同美术现象或作品的比较、分析、评论,生成符合自己智能优势的美术知识系统,促进个性发展。所以,“面”的生成应当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教师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实施教学而进行的预设,即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的知识“面”。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由于学生的个体智能优势的差异,对知识构建的方式不禁相同,即生成符合个体智能优势的知识“面”。这是我们界定的“面”的另一层含义。所以,“面”不仅是对关注全体性与基础性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更是关注符合学生个体智能优势的差异性的知识体系的生成。“面”的生成是最终目的,是达到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能力的培养。

  三、“点、线、面”策略模式的教学实践探索

  1、课堂教学实录《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本课属人教版《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教学内容,教材通过对不同时代的花鸟画的分析,阐述传统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的独特传统,进而理解中国古代的绘画审美观。

  “点”的选择:以齐白石的名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作为教学的“点”。

  “线”的建构:以作品的对比探究:要不要“似”?什么是“似与不似之间”?为什么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三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缘物寄情的特征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理念。

  “面”的生成:对中国传统花鸟绘画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使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观能衍射到对其他作品的认识。

  本课于20xx年10月9日获温州市美术学科新课程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评比一等奖。

  2、公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美术家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

  教材通过四组作品的比较,要求: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看待世界和事物,并运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点”的选择:以校园里树的照片与具象(希施金《松树林》)、意象(倪瓒《六君子图》)、抽象(蒙德里安《开花的苹果树》)组图进行对比。

  “线”的建构:以自然的树与艺术作品的树比较描述:美术作品是美术家寻求适合“我”的方式来表现“物”的结果,欣赏的关键是追寻包藏在美术作品中的“我”;可以通过探究画家表现的不同方式来追寻包藏在其中的“我”。

  “面”的生成:不同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使美术家具有了独特的审美眼光和不同表达方式。我们也应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用自己的方式欣赏作品。

  本课于20xx年12月8日在泰顺开展的温州市第三届高中美术学科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

  3、公开课《地域的永恒魅力——地域风貌与艺术流派的关系》

  教材通过对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惯等对建筑的影响等几方面内容的分析,要求: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绘画流派和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了解在绘画、建筑等领域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一些流派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点”的选择:与江南水乡的建筑接触的机会多,相对比较熟悉,而且比较有感情,因此选择江南水乡民居建筑为教学的“点”。

  “线”的建构:以建筑布局、建筑造型、建筑材料、建筑环境、建筑色彩等不同侧重点的问题,由学生讨论并思考,教师由地域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这一角度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进行集中并引领挖掘。

  “面”的生成:对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能有比较深刻的情感体验,()认识和理解地域文化、地理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并能从相应的角度,思考地域环境对徽州建筑(地理环境)、天坛建筑等(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培养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增强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保护意识。

  本课于20xx年12月23日在瑞安市六中开展的瑞安市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

  4、课例说课《构建 “点、线、面”模式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以《托物寄情》一课为例,简单描述为什么进行“点、线、面”模式进行美术鉴赏教学和如何进行“点”的选择、“线”的建构和“面”的生成的策略。本课例于20xx年3月7日在温州市美术学科新课程高一(下)课前培训活动中做公开交流。

  四、“点、线、面”策略模式的反思

  1、这种“点、线、面”模式的教学策略,对于理清教师的教学思路,构建课堂结构,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现行美术教学中教师教学设计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锻炼,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解决师生互动的缺失和对作品分析的肤浅等尴尬局面,挖掘作品深层次涵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需要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如课例对朱耷与《荷花水禽图》的探究过程,对荷叶出淤泥而不染联想到画家不与统治阶级的合作态度,从荷叶的倒挂联想到画家的垂头丧气;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模仿两只水鸟的动态来揣摩画家的情绪等都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受学生的启发而带来的灵感,恐怕在任何资料中,都没有描述象学生这样富有情感和创造力的审美表达方式。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知识经验。如《地域的永恒魅力》一课,学生从地理、历史、哲学、语文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作品分析时,我们怎样进行引领,也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更多的知识储备。

  3、只是一种策略和一种尝试,并不适合所有课题和所有教师。如何更大程度的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仍然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思考与实践。电脑美术教学反思初中美术教学反思美术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4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学会做人,终身受益。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将粉墨登场。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美术鉴赏意义深远。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是其问题所在,因此,美术鉴赏的模块教学是高中美术整套教材的基础和重心。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呢?我认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潮流,使创新教育在美术课中得以充分体现。

  一、创设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如果失去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那在新课程已步入课堂的今天是不合格的。

  学生的学*兴趣、学*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也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教授美术鉴赏我有这样的体会: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就会使课堂变得活跃,必然就会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如上教学效果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首先要动脑筋使得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感到有新意。只要能做到画面上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所以,努力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自然会为之所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的都是高雅、优美的钢琴曲,当然在上中国民间美术时换上了那纯朴、高亢的陕北民歌。此举虽然简单,但效果明显。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再加上艺术课的自身魅力,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的主人,要始终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个性,他们有着独到的思想与见解。只要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敢于质疑,敢于发言,敢于冒险,学生的潜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一个微笑,学生的一份信心,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做到与学生亲切、和谐、主动拉*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的、美的环境。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中,研究并理解教材的主要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情感融入到教材的讲授中,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内涵的美术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以讲解、讨论、比较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同时,鼓励学生文字形式描述、表演来完成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鼓励学生在学*过程中上网收集课程相关资料,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和相关自然资源进行参观、调查等多种学*形式。

  以往,在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中,许多学生喜欢被动的地听老师讲解、分析。在评价艺术作品时,也尽量寻求一种传统的标准和说法,所以使得一些学生人云亦云,思想毫无创意。在美术鉴赏活动中,鼓励学生交流,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因此,我们教师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应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寻找一些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学*,主动地参与。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合作学*以及研究性学*,这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的几种很好的学*方式。总之,我们教师要秉承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取贴*学生生活的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终身学*和进一步发展的*台。

  二、不断提升教师审美素养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认为: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知识就没有欣赏。如果有人说,某一件作品使他感到欢欣鼓舞,但却认识不清楚这种情感到底是什么,追求不出这种快感之所由来,那么,这种人就是自欺欺人。为一部不能理解的艺术作品而引起的喜悦,是一种令人痛苦的喜悦”。可见,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新教材和过去的教材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对鉴赏基础知识的强调,这样,会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美术鉴赏。学*美术鉴赏,首先要了解美术语言,它包括美术元素和组织原理。美术元素是美术中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凭借这些元素,如:点、线条、形体、明暗、色彩、肌理、空间等,艺术家可以创作出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组织原理包括: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动感与静感等,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借助这些组织原理来进行构图和安排。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就是.美术作品的特征。那么,作为老师就应首先广泛的涉猎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丰富自我。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我们教师自身在专业领域碌碌无为,那么,怎样为学生答疑。新课程标准不仅对老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与其相关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只有不间断的学*才能适应并胜任高中美术教学,这是创新美术教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终身教育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认为,审美教育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自身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审美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的发展赋予我们教师新的时代气息,看着那一个个渴求新知的眼神我们责无旁贷。

  三、多元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的教育发展。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是:“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的发展关系到教育的发展,这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教育要发展首先要对老师已经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逐一改变,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正如评价建议中所说:“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己不断成长。”通过多元的评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发展,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比如,新课程开设以来,在新的评价体系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活动,参与听课的面很广有本学科专家、学校领导、本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这样一来多方面的反馈意见接踵而来。当然,在问题之初是觉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可当认真的梳理过后可谓是拨云见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这里彻底的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老师在课堂上也比以往轻松了。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有对美术作业的评价,是全部由我们教师实施的评价,而且整个过程都是由老师凭借个人的教学经验评判。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处于一个即盲目又被动的地位,这显然以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新的课程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学的核心。同样,我们学科有其特殊性,和其它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也有量化评价,但基本上处于主观、随意和无序的状态,所以提倡多元的、多主体的评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在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必须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四、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在步入数字时代的今天,运用多种电教声讯设备进行教学,以加强视听直观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一种新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有幻灯,录像,投影仪,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把以往人们常用的直观教具如挂图等准确、逼真地通过屏幕反映出来。具有如下的特点:

  1、形象直观,声画合一。

  2、简捷灵活,动态感强。

  3、信息量大,传递迅速。

  4、形式活泼,表现力强。

  由于上述特点,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如下优势:

  (1)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对一些理论知识通过画面可得到非常直观的诠释。

  (3)为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

  (4)声画并用,充分刺激学生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

  教学追求最佳教学效果,正确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一个最佳使用效果的问题。在教学中,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因素很多,根据知识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要仰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才能输送给学生,但各个知识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如何使用的问题。如绘画鉴赏需静态的图像,而建筑鉴赏则更多的运用动态图像等。即使上述因素都考虑的很好,也不一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里还有一个使用的艺术问题。即何时用,怎样用,尤其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把直观教具和正常教学连在一起,使其浑然一体。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创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5

  嗓音功能本身是每个人生来固有的,但是唱得动听的能力却主要是训练的结果。歌唱是通过用特殊的方法——多方法的语言来训练嗓音功能而获得的。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它们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是依靠声乐老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炼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挥他们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让他们歌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歌声,进行判断、评价、提示,再应用教学语言,引导他们逐步调节、校正发声机体,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好语言教好声乐课,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经验体会,这些经验也同样运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

  一、精炼准确性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训练获得的,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要精炼而又准确。老师的教学语言精而准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精而准才能体现教学的重点,精而准才能解决声音中的主要毛病,精而准才能对症下药,精而准才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理论理解透彻,如通常可以听到老师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后背紧、气息通、双肩落等。也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大讲特讲面面具到,有的则空谈声乐理论,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无重点,演唱中会感到无所适从。

  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你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过分强**师自我体验的提法,如:我是应用头腔共鸣唱的,就是把声音唱在头上,让头顶来歌唱等等的语言往往会让学生莫明其妙,弄不明白。精练准确的教学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中就能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客观敏锐的听觉,它是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矗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它是教学实践而成的积累。也是声乐教学的关键。

  二、辩证统一性

  在声乐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训练的总目标,教师对这一总目标的教学要求,心中是有数的,但在具体的分阶段的教学中,不可能把未来的目标要求拿到现阶段来付诸实施,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技巧训练,音乐处理表现,音乐感受和创造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整体要求和局部训练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声乐教学主要是靠教师的听觉和辨力来指导学生的训练,听到了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就要拿出具体的办法去解决,声乐教师责任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对客观的耳朵,能听出自己演唱时的对与错,所以教师的分辨能力和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唱水*的,就声音的训练来讲,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的歌唱,这就要求声乐教师的思想方法是辨证的,听觉是*衡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比如在声音的训练中,当强调声的高位置时,同时要强调气息的低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气浅、喉紧,发出的声音效果尖、挤、卡、虚的现象,在提示气息下沉有深度时,同时要保持高的歌唱位置,反之就会破坏歌唱状态的*衡性和完“整性。在训练中让学生把喉咙打开时,又要提示学生把声音唱的集中;提示靠前唱时,又要注意声音的垂直性;提示歌唱发声中要有点感觉时,又要注意整体面的结合;提示笑肌上提时注意下腭向下松的感觉,真声位置假唱,假声位置真唱,闭口音开着唱,开口音关着唱,这一系列的训练方法、

  观点、语言无一不贯穿在辩证统一的规律之中。

  三、形象比喻性

  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教师讲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师采用形象的语言把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还常采用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方法,所谓感觉教学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用于歌唱和训练之中,通过这些感觉体会到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训练的效果。如: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双手提水的感觉去体会就不至于把气吸到胸上。当训练声音靠前唱时,教师会说“让你的声音先向后划圈再抛向前方”“让声音坐在气上滑出去”“唱高音时要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脚先向下蹬,身体再向上抛的感觉”“声音要始终向前滚动的唱,气才不会重”“声音的高位置像雨伞的伞蓬,气像伞的把”,“声音像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气息要像线轴始终在下面拖妆?“吸着唱”“喊着唱”“真的唱”“假的唱”“收着唱”“开着唱”“竖着唱”“圆着唱”“扁着唱”等等。在声乐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用单纯技术性的阐述,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去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去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教学语言起到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对声乐教学的语言研究探索,对促进声乐教学水*,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对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有意义。<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6

  摘 要: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素描教学中,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描技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增加学生的鉴赏机会,提高学生的品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拓展他们的创新空间,从而推进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升级。关键词:高中美术;素描;质量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学科,其与美学、建筑学甚至医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阶段的美术学*,主要以素描为主,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描技巧,是高中美术教师关注的重点。尤其是一些艺术方面的学生,其为了顺利地考取艺术院校更是要在素描方面下工夫,以促进自己美术成绩的提升。鉴于此,本文主要就高中美术课程中的素描讲解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找出适宜高中美术课程中素描讲解的技巧,推进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升级。

  一、增加鉴赏机会,提高学生品位

  素描作品带有一定的写实性,进行素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描述的物体有一个细致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完成素描作品。一幅合格的素描作品,不仅要求学生的笔法到位,同时构图的合理以及光影的搭配等也十分的重要,而这些都是要经过不断地学*和积累才能掌握的。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作品鉴赏的机会,通过带领学生对素描作品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并且让学生吸取更多的素描经验。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展示的作品较少,并且图片过小也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作品的实际魅力。而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又受到了教学条件的限制,因此鉴赏课程很难展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得美术鉴赏课程得以良性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世界知名的美术作品,通过细节上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素描知识。例如,在观赏达・芬奇的画作《最后的晚餐》时,高中美术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学*达・芬奇的构图,鼓励学生探寻画作背后的故事,对当时的历史文化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通过这样的赏析,可以充分地让学生意识到素描不仅是对事物的呈现,同时其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感情等多个方面的要素,为学生今后的创作打好基础。

  二、培养学**惯,提升观察能力

  素描重在观察,只有对事物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付诸笔端,画出理想的作品。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素描技巧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学**惯、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纳入其中。通过向学生传授观察方法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对素描对象进行观察与分析,找出最优的绘画角度,并通过纸笔给予合理的呈现。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7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1 、本课程探索性较强,探索研究版画的外延,以及版画语言形式。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讲授、作品赏析、艺术实践与艺术创作、艺术展览的相结合,形成了成熟的教学流程体系。

  2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积极了解当代艺术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勇于实践,强调学生创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3、 本课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带动教学,注重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在20××年全国普通高中美术模块教学研讨会上作为展示课,受到同行的充分肯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本课程的改进方向:

  存在不足:

  1、相关设备配置不够齐全,版画工作室未能配备版画机机器及丝网版画等相关设备,提供给学生的学*种类不够丰富,创作作品时可以选择的'题材受到限制。

  2、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使教学与实践更多地融入地域文化的元素。

  关于黑白木刻

  任何艺术都是有局限的,没有完美的艺术,只有真诚的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真诚。黑白木刻从最早、最原始的形态,作为文学作品的附属品,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许许多多艺术家表达思想情感和艺术理念的理想方式,从丢勒、多雷到珂勒惠支、麦绥莱勒、肯特、瓦洛东、黑克尔、彼负施泰因以及蒙克、毕加索等等,都曾拿起过木刻刀。大师们的创作,为黑白木刻艺术语言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们的创作成为黑白木刻艺术画廊中的经典。他们中的有些人也许不能算作职业的版画家,但他们首先是艺术家。黑白木刻对于以艺术养心的人,是一时抒发性情、传达观念的又一种语言方式。就如小说家也有诗兴大发的时候,也会有逸情散文、小品或诗歌名作,作品甚或成为经典。黑白木刻是人类文化艺术资源的组成部分,伴随着人类文化前进的潮流同时完善和发展着自身语言。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思潮不断在影响着黑白木刻的形式与风格。为了黑白木刻艺术语言的突破与拓展,在当代艺术语境与文化大背景中,对黑白木刻艺术本质意义的思考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教学上,除了让学生掌握黑白木刻,还要知道种种知识,知道它的来源,知道它的艺术价值等,所以在每次上课,我都会跟学生讲讲关于黑白木刻的一些知识,以增加学生的见识,我觉得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帮助。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8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让学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我的教学,并能主动的参与。初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为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要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要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把完成美术作业看成一项艰巨任务。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学生中的一分子,和学生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和讨论,拉*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愉快的学*气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过程中的乐趣,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把他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体现出来。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在上《雕塑》一课,这课的重点是教雕塑的用途,材料,以及如何制作圆雕。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课堂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中国雕塑与外国雕塑”让学生参与,通过欣赏,分析说明不同时代的雕塑的不同之处,再比较得出结论。课堂上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他们对老师出示的一些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雕塑很感兴趣,学生的问题很多,有关心作者的,有关心年代的,甚至还有同学对它现在的处境很关心,课堂气氛很好。因此我觉得像这样的课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它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的兴趣。

  也是《写生素描》一课,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的关键,让学生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予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特别在美术课上可以采用导向的问题,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或者是教师讲故事创设情境氛围。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绘画进一步探究。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得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作品,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绘画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术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性的。

  如今多媒体课件的设置,也把音乐的感情色彩很好地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曲调、音色和音质、强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指导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积极作用。

  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也同样是一个常用但常新的教学手段。每个孩子都很有表演欲望,渴望展现自我。主动活泼的游戏能吸引孩子们自觉参与又能为孩子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每节美术课都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其实,教学资源可取源于教师本身,取源于教材,取源于学生已有的资源和学生的原有经验。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丰富美术课堂一个必备内容。美术是个直接的视觉刺激,教学内容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解说与感受,其教学内容比学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画来得更能打动人心。

  美术的教学资源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学校里。往往最贴*学生的资源就最能使学生接受和亲*,在身边的小事物中感受美丽,创造美丽,会使学生有更多惊奇的探索和发现。 美术课中,学*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学生的座位可采用四人围坐,教师可把先进的教学设备带进课堂,如用相机留住学生瞬间开心的表情。这样越来越多的小组合作形式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课堂上出现“热火朝天”的这样一个互动的场面,并且在其中也尝到了取长补短、各尽所长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也除了是一个美术教学内容以外的一个集体情感的培养。

  我认为在高效美术教学课堂中要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在课上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并实现高效的学生主体性实践及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是上好一节高效的美术课的中心也是关键。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品德,及生活*惯。美术课教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要用心去感悟,从基础、从学生的根本出发,让他们的身心技能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9

  时间匆匆,转眼间离我刚踏上教师岗位已有半年之久。感谢峨眉一中领导和教师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慢慢进入教师的角色。这学期收获良多,无论是自己教学上,还是自己心理成长上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本学期一路走来,改变了我大学认为“教书很简单”这种幼稚的想法。

  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本以为自己只要做好了上课的准备,上课的时候认真讲解,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但是没想到课堂上还有这么多的突发事件,有时候自己花费了很多心思备的课,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随着课堂的进行,慢慢的我发现自己的课堂存在很多的问题,在这里进行一个总结性的反思。

  第一,课堂中的教学用语有待提炼,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一堂课中肯定会出现很多常规性的知识点,在讲解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过多的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惰性,以至于想都不想问题,随口就乱回答。这样的问题,经过在其他老师那里学*经验和自己的反思后,效果得以改观。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般可以给学生选择性的答案,让他们先从中思考,然后在回答。几秒钟的思考回答时间,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语言方面,还发现自己的措词也存在很大问题,逻辑性不强。这方面随着自己对课堂的熟悉,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第二,课堂重点突出不明显。

  教材上面一节课的知识量非常大,很想给学生面面俱到,但到头来总结课堂才发现,其实学生什么都没记住,像是看电影一般仅仅在头脑中过了一遍,没有值得他们引起重视的东西。后来经过多次和师傅陈老师讨教得知,新教材虽然给出的信息量很多,但新课标明确指出选取其中适合学生本身情况的知识进行重点赏析。这就说明教材中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交给学生的是赏析的方法,而不是教他们赏析每幅画。

  第三,课堂时间把握不够严谨。

  总的来说,还是自己安排时间的容错率太低。有的课堂学生反应强烈,很有积极性,就容易过多的去拓展,导致时间不够用。有的课堂中学生很困乏,不愿意听老师所讲,很多知识点讲到位就过了,没有去展开,甚至有时候受到学生的影响,本该深入的知识点,却始终讲不出该有的'深度。陈老师也一直在强调,老师是课堂的导演,要把控整个课堂,训练老师用自己情绪去感染学生的积极性。这条尤为重要,必须深入学*,贯彻落实。

  第四,课堂管理不够严格。

  有的时候,看见学生实在很疲、很乏,抬着头都能闭眼打瞌睡,实在不忍心再去打搅他、吼他,以至于到后来班上纪律显得有些松散,有好几个同学开始开小差。我认为这是这学期下半期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我也找老师们请教过。首先,要端正自己的立场。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具备一项“师能”,然而课堂的管理就正好体现一个老师的师能。如果连课堂中起码的纪律都管理不好,谈何行课。其次,建立课堂的规矩。比如:学生觉得困乏,可以让他自愿起立站着听,

  如果不愿意站,那就不能睡觉。最后,让他们对美术课堂引起重视。并不是不高考的科目就是豆芽科,就可以想怎样就怎样。美术虽不高考,但它是培养我们审美情操,开拓眼界的必备课程,更是建立我们正确审美观,人生观最重要的课堂。

  本学期发现的问题还有很多,最突出的就是以上四点。我很庆幸自己第一学期就能发现这么多的问题,以便于我更快速的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再次感谢陈雪峰老师,对我耐心的指导,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栽培。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0

  针对我校高一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的一些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新课改对高中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扮演的是文化传递者的角色,其条件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国家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为了实现美术课程各模块的教学要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要求在高中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能开设3个或3个以上模块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广泛的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形成一种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文化态度。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必须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

  其次,新课改对美术课堂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艺术作品中去,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突破,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们便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讲解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也就没有任何欣赏的意义了,更激不起学生学*的兴趣。在鉴赏模块中,常常要作一些诸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作品意义的阐述。这还不够,还需要进行较深入的艺术分析,包括形式美要素和技艺处理方面的知识,只有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增强,才有可能更深刻的认识作品的内涵,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分析作品的方法才有可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在参与中从体验出发,运用比较的方法,积极开展对作品的评论,在活动中增强能力。

  美术欣赏教育是以视觉欣赏为主,欣赏教学所需的范图和音像质量要精美,缺少必要的设备设施和辅助材料、资料,势必使美术欣赏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具体做法是:利用学校的幻灯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对图像的欣赏,比较(横向比、竖向比),提示、议论、提问,最后总结归纳。有的内容还可配放音乐。,如抽象画蒙特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的欣赏等等。视听结合,如临其境,再辅以历史背景,作者生*及创作指导思想的介绍,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作品效果的体验。

  在雕塑模块的教学中,我结合具体情况开设了石膏雕塑,将教师讲解、示范、启发、引导和学生动手实践、思维拓展结合起来,开课过程中,我和学生之间有了很好的互动,学生之间也获得了充分的协作交流,模块结束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艺术教育不会在短期内看到效果,但却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给学生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1

  一、“点、线、面”策略模式提出的教学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正在我省如火如荼的展开,高中新课程美术鉴赏模块对课程目标新的调整,教学内容新的整合以及教学理念新的界定,这些变化终将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得以体现,由此引发教学策略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变旧观念,对传统教学策略不断传承与创新,探究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策略。

  同时,我们农村高中的美术鉴赏教学,正遭遇着一种非常无奈的尴尬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对教学策略的研究,致使美术教学课堂容量庞大,作品挖掘肤浅,课堂结构散乱,教学目标自然难于达成。学生对美术的学*反映冷漠,在作品描述中,很多时候大部分学生只能是以“很美”或者“漂亮”等字眼来回答或评价美术作品。这种教师对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研究的不足,致使课堂师生互动的缺失和学生对作品分析的肤浅,使得美术的审美教育流于形式。以笔者的调查,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里是普遍存在的。

  二、“点、线、面”策略模式的思考和建构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达成,要求学生的学*是一个有一定的深度理解和深刻情感体验的过程。基于此,我们构思以“点、线、面”策略展开教学活动,探讨如何立足于美术的学科本体,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探索挖掘作品深层内涵,以提升教学层次,真正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点、线、面”教学策略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对传统教学策略的传承和发展,要求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并抓准一个“点”,使它贯穿教学始终,从而建构一条教学主“线”,并由此铺开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并主动生成符合学生个体智能优势的知识“面”,有效改变高中美术传统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照本宣科”的尴尬现状。

  1、“点”和“点”的选择

  新课程美术鉴赏模块内容打破了传统美术欣赏课程以美术类别或美术史为线索的编排方式,每一课都按照一个主题来进行概括,整合了更多的美术现象,更加贴*了生活,扩大了视野。作品类型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以及建筑、雕塑、工艺、民间美术、电脑美术等。教材内容的这种变化,使美术教学的课堂容量变的更加庞大,我们不可能在每一节课中都对教材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一一罗列,要求我们有所选择。正如德国教育家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所描述:在现代知识量无限膨胀的背景下,要提倡“角落教学”,应该注意学生的心智特点,选择一种具有共性,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起到“以点带面”作用的一种个案作为范例,使学生从典型范例中发现所属知识的规律,获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尹少淳教授也认为初中美术是“走马观花”,而高中美术教学则是有选择的“下马赏花”,是一个由博返约的过程,是学生兴趣相对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有所选择并较深入的进入个别典型范例知识的学*,才会对这一类型的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有更深的审美认识和情感体验,才会关注与之相关的作品、风格以及艺术家,因而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科本体的深入和教育功能的拓展。

  那么,选择多少?选择什么?我们认为:只要选择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并对此展开深入的挖掘和理解。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就是我们所界定的“点”。这个“点”可以是一件美术作品,也可以是一位画家,可以是一句美术评论,可以是一种美术现象等等。当然,我们要让学生掌握的不仅是该“点”本身,更重要的是挖掘该“点”的背后隐藏着的规律与本质。而这个规律与本质恰是我们教学要达成的目标,要突破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所以,我们选择的.“点”不仅是切入点,也要是教学的重难点的外在形式,对这个“点”的挖掘能直指教学目标并是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的关键。

  2、“线”和“线”的建构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相应的,认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源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学*是在同化与顺应之间的*衡过程中,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结构的一种新建构的过程。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关注这种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同化与顺应之间的*衡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使得美术鉴赏活动成为是一个有深度的艺术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从“点”切入,到展开,到深入,再提升,环环紧扣,层层挖掘,步步深入,从而达到对“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对包藏在“点”其中的规律与本质的掌握的知识建构的过程与方法,这就是我们所界定的“线”。既是课堂教学活动铺开的“教学链”,又是达成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难点的一般思维,是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从“点”到“面”的一个具体行为。由于涉及到教师素质、学生基础以及授课内容的不同,构建“线”的方式也随教学的具体情境产生变化。所以,构建“线”是新课程美术鉴赏教学实施过程最为关键之所在,是最具不确定因素和创造性的过程。

  3、“面”和“面”的生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至少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七种智能,它们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统合运作。每一个正常人都具有上述的七种智能,但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在各种智能领域的发展程度上有所不同,大部分的人都只能在一、二种智能上表现出优越的能力,而且也会以不同的方法来统合其它智能。教育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智能特点,从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优势智能的充分展示,促进学生优势智能向其他智能领域的迁移。

  多元智能理论是新课程改革借鉴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美术鉴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关注学生的这种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积极的创设一种情境,要使学生能基于自己的智能优势特点,从自身体验出发,有选择的开展对不同美术现象或作品的比较、分析、评论,生成符合自己智能优势的美术知识系统,促进个性发展。所以,“面”的生成应当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教师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实施教学而进行的预设,即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的知识“面”。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由于学生的个体智能优势的差异,对知识构建的方式不禁相同,即生成符合个体智能优势的知识“面”。这是我们界定的“面”的另一层含义。所以,“面”不仅是对关注全体性与基础性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更是关注符合学生个体智能优势的差异性的知识体系的生成。“面”的生成是最终目的,是达到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能力的培养。

  三、“点、线、面”策略模式的教学实践探索

  1、课堂教学实录《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本课属人教版《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教学内容,教材通过对不同时代的花鸟画的分析,阐述传统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的独特传统,进而理解中国古代的绘画审美观。

  “点”的选择:以齐白石的名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作为教学的“点”。

  “线”的建构:以作品的对比探究:要不要“似”?什么是“似与不似之间”?为什么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三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缘物寄情的特征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理念。

  “面”的生成:对中国传统花鸟绘画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使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观能衍射到对其他作品的认识。

  本课于20xx年10月9日获温州市美术学科新课程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评比一等奖。

  2、公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美术家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

  教材通过四组作品的比较,要求: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看待世界和事物,并运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点”的选择:以校园里树的照片与具象(希施金《松树林》)、意象(倪瓒《六君子图》)、抽象(蒙德里安《开花的苹果树》)组图进行对比。

  “线”的建构:以自然的树与艺术作品的树比较描述:美术作品是美术家寻求适合“我”的方式来表现“物”的结果,欣赏的关键是追寻包藏在美术作品中的“我”;可以通过探究画家表现的不同方式来追寻包藏在其中的“我”。

  “面”的生成:不同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使美术家具有了独特的审美眼光和不同表达方式。我们也应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用自己的方式欣赏作品。

  本课于20xx年12月8日在泰顺开展的温州市第三届高中美术学科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

  3、公开课《地域的永恒魅力——地域风貌与艺术流派的关系》

  教材通过对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惯等对建筑的影响等几方面内容的分析,要求: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绘画流派和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了解在绘画、建筑等领域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一些流派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点”的选择:与江南水乡的建筑接触的机会多,相对比较熟悉,而且比较有感情,因此选择江南水乡民居建筑为教学的“点”。

  “线”的建构:以建筑布局、建筑造型、建筑材料、建筑环境、建筑色彩等不同侧重点的问题,由学生讨论并思考,教师由地域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这一角度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进行集中并引领挖掘。

  “面”的生成:对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能有比较深刻的情感体验,()认识和理解地域文化、地理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并能从相应的角度,思考地域环境对徽州建筑(地理环境)、天坛建筑等(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培养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增强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保护意识。

  本课于20xx年12月23日在瑞安市六中开展的瑞安市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

  4、课例说课《构建 “点、线、面”模式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以《托物寄情》一课为例,简单描述为什么进行“点、线、面”模式进行美术鉴赏教学和如何进行“点”的选择、“线”的建构和“面”的生成的策略。本课例于20xx年3月7日在温州市美术学科新课程高一(下)课前培训活动中做公开交流。

  四、“点、线、面”策略模式的反思

  1、这种“点、线、面”模式的教学策略,对于理清教师的教学思路,构建课堂结构,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现行美术教学中教师教学设计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锻炼,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解决师生互动的缺失和对作品分析的肤浅等尴尬局面,挖掘作品深层次涵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需要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如课例对朱耷与《荷花水禽图》的探究过程,对荷叶出淤泥而不染联想到画家不与统治阶级的合作态度,从荷叶的倒挂联想到画家的垂头丧气;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模仿两只水鸟的动态来揣摩画家的情绪等都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受学生的启发而带来的灵感,恐怕在任何资料中,都没有描述象学生这样富有情感和创造力的审美表达方式。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知识经验。如《地域的永恒魅力》一课,学生从地理、历史、哲学、语文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作品分析时,我们怎样进行引领,也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更多的知识储备。

  3、只是一种策略和一种尝试,并不适合所有课题和所有教师。如何更大程度的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仍然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思考与实践。电脑美术教学反思初中美术教学反思美术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2

  高中一年级的美术课堂教学是以美术鉴赏为主要的内容,目的是来对高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美术鉴赏中的微课,教师鉴赏古今中外的著名的美术作品,还要深刻的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年代背景。既然这样,所以美术鉴赏课的微课上课方式就和其他科目的上课方式采用的教学方法就不太一样了。高中生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有着自己的主张和已经形成自己比较独立的个性,并且美术鉴赏课不是高考科目,学生学与不学就看教师在课堂上的感染学生的程度决定了。“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高中的美术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美术鉴赏课。

  在美术鉴赏的微课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十分重要。美术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经常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让他们在学*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美术鉴赏课中的微课是最让人愉悦的小视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陶冶情操。可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听一会就不听课了,看其他科目的书了。于是,一堂美术鉴赏微课就成了尴尬的自*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鉴赏微课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调动学生上美术课的热情。从而使每一个高中生都在较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 比如说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这一课,关于欣赏课本上的作品他们不感兴趣,所以我用微课找到类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分析比较,学生们来了兴趣。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除此之外,我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较好的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十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上课也不能千篇1律。一班的学生属于过沉闷类型,所以课堂上要积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否则会严重跑题;十班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十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而有的班级是热情高涨的,所以就要压制一下。

  接下来的美术教学中的微课,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3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在素描教学中,我只是单一强调基础知识,认为将知识系统而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便能听懂,也能画好,这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从学生的一次次画面效果中,从教学中一路走来,我感触颇深,学生怎样来学,教师怎样去教,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许许多多的问题也“变”成了我在素描教学上进步的阶梯。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教学中注重自主性与灵活性

  素描教学上,认为将铅笔削得尖尖,从6B一直画到6H,最后将画纸画得起毛,这才是主张素描的整体性。这样的学生培养出来将缺乏自然的理解力与想像力。试想历代大师的素描作品有哪张是面面俱到画出来的呢?又有哪一件不是非常优秀呢?每一幅杰作都渗透出大师的智慧与灵感。审视我们的素描教学不应该过于单一、机械,一张好的素描*作应具有以下的品质:较好的`构图,流畅的线条,准确并较深入的形体结构,使人产生较强的直观感觉而非细节吸引,既准确生动地描绘出物象,同时又不千篇一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关于材料的应用我们不须死板地让学生先怎样,再怎样,一定要怎样,只须告诉学生“B”与“H”标志软硬铅的区别,及绘制产生的效果,由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绘画的内容及*惯去选择,放开手脚大胆捕捉和追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当选择临摹的范画时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己来决定,石膏头像的难易程度差不多就行,无论哪个角度,“万变不离其宗”,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自主性,这也是适度培养其“个性”的一个良好出发点。

  在高中素描教学进度上,由于该阶段要达到专业高考的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学完该内容,对于学生们来说,人头像相对来说时间短一些,似乎不易上手,但历年高考素描频率较高就属人头像,面对现实,试探在石膏头像开设中穿叉人头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有所接触,一来缓解画石膏头像的枯燥情绪,二来可以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4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阶段专门开设美术欣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加上美术欣赏课不是高考科目,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均有轻视的倾向,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教学的美术教师,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颇深: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首先,教师专业知识不足,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内容的掌握则相对薄弱,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是“讲授式”教学,就是只讲作品本身,而没有把作品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缺乏知识的系统性。

  其次,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一考定终身的压力之下,非高考科目自然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的情况。

  再次,课时得不到保证,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小三门”。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一般都为两周一课时,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和系统化。

  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明确教学任务,增强美育意识

  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

  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体悟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含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

  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美育是一种修养人性、提高人生质量、深含文化底蕴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和塑造完美人生的教育。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教育分心育与体育两大领域。心育又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三个方面。在我们看来,智育、德育和美育虽然相互区分,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处于对立统一之中。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树人育人的初始和终极,都是美育的用武之地。换言之,美育,包括艺术教育,不但是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而且也是使它达到成熟的、高级的境界的必由之路。

  (二)提升教学艺术,培养学生兴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画师出了个“深山藏寺”的题目,令其弟子作画。大弟子画了一座山,山中有一座庙;二弟子也画了一座山,树木掩映下露出庙宇的屋顶,远远望去颇有点“藏”的味道;而三弟子思忖良久后,画了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和尚挑着水往山里走。三者相比,显然后者高人一筹,含蓄地体现了主题,余味隽永,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自然得到老画师的赞赏。这种言不尽意、意在画外的无尽妙处给我们以非凡的.启示:艺术手段的精深微妙,可应用于教学艺术之中。“深山藏寺”给予我们的微妙领悟应用于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的新思维,寓教育于艺术良方之中,寓教育于文化艺术之中,教学艺术因之而升华,教学也因此富有个性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是学好美术课的一个关键。首先,让学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逐渐地把学生引导到学*美术的兴趣上来。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多跟学生谈心,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一座桥梁,拉*距离,减少代沟。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谈谈学好美术的社会用途和好处。再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陶冶学生的性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譬如讲到色彩给人心理效应不一样时,就列举出服装色彩与人体体形之间的相应关系的例子:太胖的人穿衣服可以选择深色的,不要穿颜色太鲜艳的,横纹的衣服也不宜穿,否则效果大打折扣;体形较瘦的人,不要穿竖条纹或颜色太重的,否则瘦上加瘦……学生听了都频频点头,树立起信心,有兴趣去学美术这门课。

  综上所述:虽然高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客观上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我们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做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以便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5

  一、“点、线、面”策略模式提出的教学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正在我省如火如荼的展开,高中新课程美术鉴赏模块对课程目标新的调整,教学内容新的整合以及教学理念新的界定,这些变化终将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得以体现,由此引发教学策略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变旧观念,对传统教学策略不断传承与创新,探究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策略。

  同时,我们农村高中的美术鉴赏教学,正遭遇着一种非常无奈的尴尬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对教学策略的研究,致使美术教学课堂容量庞大,作品挖掘肤浅,课堂结构散乱,教学目标自然难于达成。学生对美术的学*反映冷漠,在作品描述中,很多时候大部分学生只能是以“很美”或者“漂亮”等字眼来回答或评价美术作品。这种教师对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研究的不足,致使课堂师生互动的缺失和学生对作品分析的肤浅,使得美术的审美教育流于形式。以笔者的调查,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里是普遍存在的。

  二、“点、线、面”策略模式的思考和建构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达成,要求学生的学*是一个有一定的深度理解和深刻情感体验的过程。基于此,我们构思以“点、线、面”策略展开教学活动,探讨如何立足于美术的学科本体,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探索挖掘作品深层内涵,以提升教学层次,真正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点、线、面”教学策略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对传统教学策略的传承和发展,要求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并抓准一个“点”,使它贯穿教学始终,从而建构一条教学主“线”,并由此铺开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并主动生成符合学生个体智能优势的知识“面”,有效改变高中美术传统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照本宣科”的尴尬现状。

  1、“点”和“点”的选择

  新课程美术鉴赏模块内容打破了传统美术欣赏课程以美术类别或美术史为线索的编排方式,每一课都按照一个主题来进行概括,整合了更多的美术现象,更加贴*了生活,扩大了视野。作品类型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以及建筑、雕塑、工艺、民间美术、电脑美术等。教材内容的这种变化,使美术教学的课堂容量变的更加庞大,我们不可能在每一节课中都对教材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一一罗列,要求我们有所选择。正如德国教育家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所描述:在现代知识量无限膨胀的背景下,要提倡“角落教学”,应该注意学生的心智特点,选择一种具有共性,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起到“以点带面”作用的一种个案作为范例,使学生从典型范例中发现所属知识的规律,获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尹少淳教授也认为初中美术是“走马观花”,而高中美术教学则是有选择的“下马赏花”,是一个由博返约的过程,是学生兴趣相对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有所选择并较深入的进入个别典型范例知识的学*,才会对这一类型的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有更深的审美认识和情感体验,才会关注与之相关的作品、风格以及艺术家,因而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科本体的深入和教育功能的拓展。

  那么,选择多少?选择什么?我们认为:只要选择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并对此展开深入的挖掘和理解。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就是我们所界定的“点”。这个“点”可以是一件美术作品,也可以是一位画家,可以是一句美术评论,可以是一种美术现象等等。当然,我们要让学生掌握的不仅是该“点”本身,更重要的是挖掘该“点”的背后隐藏着的规律与本质。而这个规律与本质恰是我们教学要达成的目标,要突破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所以,我们选择的“点”不仅是切入点,也要是教学的重难点的外在形式,对这个“点”的挖掘能直指教学目标并是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的关键。

  2、“线”和“线”的建构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相应的,认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源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学*是在同化与顺应之间的*衡过程中,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结构的一种新建构的过程。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关注这种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同化与顺应之间的*衡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使得美术鉴赏活动成为是一个有深度的艺术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从“点”切入,到展开,到深入,再提升,环环紧扣,层层挖掘,步步深入,从而达到对“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对包藏在“点”其中的规律与本质的掌握的知识建构的过程与方法,这就是我们所界定的“线”。既是课堂教学活动铺开的“教学链”,又是达成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难点的一般思维,是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从“点”到“面”的一个具体行为。由于涉及到教师素质、学生基础以及授课内容的不同,构建“线”的方式也随教学的具体情境产生变化。所以,构建“线”是新课程美术鉴赏教学实施过程最为关键之所在,是最具不确定因素和创造性的过程。

  3、“面”和“面”的生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至少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七种智能,它们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统合运作。每一个正常人都具有上述的七种智能,但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在各种智能领域的发展程度上有所不同,大部分的人都只能在一、二种智能上表现出优越的能力,而且也会以不同的方法来统合其它智能。教育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智能特点,从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优势智能的充分展示,促进学生优势智能向其他智能领域的迁移。

  多元智能理论是新课程改革借鉴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美术鉴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关注学生的这种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积极的创设一种情境,要使学生能基于自己的智能优势特点,从自身体验出发,有选择的开展对不同美术现象或作品的比较、分析、评论,生成符合自己智能优势的美术知识系统,促进个性发展。所以,“面”的生成应当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教师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实施教学而进行的预设,即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的知识“面”。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由于学生的个体智能优势的差异,对知识构建的方式不禁相同,即生成符合个体智能优势的知识“面”。这是我们界定的“面”的另一层含义。所以,“面”不仅是对关注全体性与基础性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更是关注符合学生个体智能优势的差异性的知识体系的生成。“面”的生成是最终目的,是达到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能力的培养。

  三、“点、线、面”策略模式的教学实践探索

  1、课堂教学实录《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本课属人教版《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教学内容,教材通过对不同时代的花鸟画的分析,阐述传统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的独特传统,进而理解中国古代的绘画审美观。

  “点”的选择:以齐白石的名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作为教学的“点”。

  “线”的建构:以作品的对比探究:要不要“似”?什么是“似与不似之间”?为什么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三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缘物寄情的特征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理念。

  “面”的生成:对中国传统花鸟绘画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使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观能衍射到对其他作品的认识。

  本课于20xx年10月9日获温州市美术学科新课程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评比一等奖。

  2、公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美术家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

  教材通过四组作品的比较,要求: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看待世界和事物,并运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点”的选择:以校园里树的照片与具象(希施金《松树林》)、意象(倪瓒《六君子图》)、抽象(蒙德里安《开花的苹果树》)组图进行对比。

  “线”的建构:以自然的树与艺术作品的树比较描述:美术作品是美术家寻求适合“我”的方式来表现“物”的结果,欣赏的关键是追寻包藏在美术作品中的“我”;可以通过探究画家表现的不同方式来追寻包藏在其中的“我”。

  “面”的生成:不同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使美术家具有了独特的审美眼光和不同表达方式。我们也应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用自己的方式欣赏作品。

  本课于20xx年12月8日在泰顺开展的温州市第三届高中美术学科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

  3、公开课《地域的永恒魅力——地域风貌与艺术流派的关系》

  教材通过对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惯等对建筑的影响等几方面内容的分析,要求: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绘画流派和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了解在绘画、建筑等领域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一些流派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点”的选择:与江南水乡的建筑接触的机会多,相对比较熟悉,而且比较有感情,因此选择江南水乡民居建筑为教学的“点”。

  “线”的建构:以建筑布局、建筑造型、建筑材料、建筑环境、建筑色彩等不同侧重点的问题,由学生讨论并思考,教师由地域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这一角度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进行集中并引领挖掘。

  “面”的生成:对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能有比较深刻的情感体验,()认识和理解地域文化、地理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并能从相应的角度,思考地域环境对徽州建筑(地理环境)、天坛建筑等(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培养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增强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保护意识。

  本课于20xx年12月23日在瑞安市六中开展的瑞安市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

  4、课例说课《构建 “点、线、面”模式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以《托物寄情》一课为例,简单描述为什么进行“点、线、面”模式进行美术鉴赏教学和如何进行“点”的选择、“线”的建构和“面”的生成的策略。本课例于20xx年3月7日在温州市美术学科新课程高一(下)课前培训活动中做公开交流。

  四、“点、线、面”策略模式的反思

  1、这种“点、线、面”模式的教学策略,对于理清教师的教学思路,构建课堂结构,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现行美术教学中教师教学设计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锻炼,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解决师生互动的缺失和对作品分析的肤浅等尴尬局面,挖掘作品深层次涵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需要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如课例对朱耷与《荷花水禽图》的探究过程,对荷叶出淤泥而不染联想到画家不与统治阶级的合作态度,从荷叶的倒挂联想到画家的垂头丧气;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模仿两只水鸟的动态来揣摩画家的情绪等都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受学生的启发而带来的灵感,恐怕在任何资料中,都没有描述象学生这样富有情感和创造力的审美表达方式。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知识经验。如《地域的永恒魅力》一课,学生从地理、历史、哲学、语文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作品分析时,我们怎样进行引领,也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更多的知识储备。

  3、只是一种策略和一种尝试,并不适合所有课题和所有教师。如何更大程度的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仍然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思考与实践。电脑美术教学反思初中美术教学反思美术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6

  摘 要: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素描教学中,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描技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增加学生的鉴赏机会,提高学生的品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拓展他们的创新空间,从而推进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升级。关键词:高中美术;素描;质量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学科,其与美学、建筑学甚至医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阶段的美术学*,主要以素描为主,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描技巧,是高中美术教师关注的重点。尤其是一些艺术方面的学生,其为了顺利地考取艺术院校更是要在素描方面下工夫,以促进自己美术成绩的提升。鉴于此,本文主要就高中美术课程中的素描讲解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找出适宜高中美术课程中素描讲解的技巧,推进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升级。

  一、增加鉴赏机会,提高学生品位

  素描作品带有一定的写实性,进行素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描述的物体有一个细致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完成素描作品。一幅合格的'素描作品,不仅要求学生的笔法到位,同时构图的合理以及光影的搭配等也十分的重要,而这些都是要经过不断地学*和积累才能掌握的。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作品鉴赏的机会,通过带领学生对素描作品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并且让学生吸取更多的素描经验。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展示的作品较少,并且图片过小也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作品的实际魅力。而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又受到了教学条件的限制,因此鉴赏课程很难展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得美术鉴赏课程得以良性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世界知名的美术作品,通过细节上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素描知识。例如,在观赏达·芬奇的画作《最后的晚餐》时,高中美术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学*达·芬奇的构图,鼓励学生探寻画作背后的故事,对当时的历史文化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通过这样的赏析,可以充分地让学生意识到素描不仅是对事物的呈现,同时其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感情等多个方面的要素,为学生今后的创作打好基础。

  二、培养学**惯,提升观察能力

  素描重在观察,只有对事物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付诸笔端,画出理想的作品。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素描技巧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学**惯、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纳入其中。通过向学生传授观察方法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对素描对象进行观察与分析,找出最优的绘画角度,并通过纸笔给予合理的呈现。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7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学会做人,终身受益。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

  高中学生的学*是非常紧张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既然艺术课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课。

  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全靠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创作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一堂好课犹如一曲美妙的乐章,成功的导语是第一个奏响的音符,它准确、悦耳、动听,让教学过程铺陈出动人的旋律,使之高潮迭起,妙趣横生,达到“课继续,趣横生”的教学效果。而且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创造新作品,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乐园。

  美术教育之所以为其它学科无法替代,就在于发展了人的形象思维。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在欣赏活动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艺术源于劳动、源于交流、源于娱乐活动,而兴趣的发现与培养也正是在这中劳动和活动中建立并达成的。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8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本课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

  本课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互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19

  嗓音功能本身是每个人生来固有的,但是唱得动听的能力却主要是训练的结果。歌唱是通过用特殊的方法——多方法的语言来训练嗓音功能而获得的。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它们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是依靠声乐老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炼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挥他们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让他们歌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歌声,进行判断、评价、提示,再应用教学语言,引导他们逐步调节、校正发声机体,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好语言教好声乐课,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经验体会,这些经验也同样运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

  一、精炼准确性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训练获得的,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要精炼而又准确。老师的教学语言精而准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精而准才能体现教学的重点,精而准才能解决声音中的主要毛病,精而准才能对症下药,精而准才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理论理解透彻,如通常可以听到老师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后背紧、气息通、双肩落等。也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大讲特讲面面具到,有的则空谈声乐理论,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无重点,演唱中会感到无所适从。

  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你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过分强**师自我体验的提法,如:我是应用头腔共鸣唱的,就是把声音唱在头上,让头顶来歌唱等等的语言往往会让学生莫明其妙,弄不明白。精练准确的教学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中就能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客观敏锐的听觉,它是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矗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它是教学实践而成的积累。也是声乐教学的关键。

  二、辩证统一性

  在声乐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训练的总目标,教师对这一总目标的教学要求,心中是有数的,但在具体的分阶段的教学中,不可能把未来的目标要求拿到现阶段来付诸实施,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技巧训练,音乐处理表现,音乐感受和创造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整体要求和局部训练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声乐教学主要是靠教师的听觉和辨力来指导学生的训练,听到了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就要拿出具体的办法去解决,声乐教师责任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对客观的耳朵,能听出自己演唱时的对与错,所以教师的分辨能力和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唱水*的,就声音的训练来讲,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的歌唱,这就要求声乐教师的思想方法是辨证的,听觉是*衡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比如在声音的训练中,当强调声的高位置时,同时要强调气息的低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气浅、喉紧,发出的声音效果尖、挤、卡、虚的现象,在提示气息下沉有深度时,同时要保持高的歌唱位置,反之就会破坏歌唱状态的*衡性和完“整性。在训练中让学生把喉咙打开时,又要提示学生把声音唱的集中;提示靠前唱时,又要注意声音的垂直性;提示歌唱发声中要有点感觉时,又要注意整体面的结合;提示笑肌上提时注意下腭向下松的感觉,真声位置假唱,假声位置真唱,闭口音开着唱,开口音关着唱,这一系列的训练方法、

  观点、语言无一不贯穿在辩证统一的规律之中。

  三、形象比喻性

  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教师讲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师采用形象的语言把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还常采用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方法,所谓感觉教学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用于歌唱和训练之中,通过这些感觉体会到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训练的效果。如: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双手提水的感觉去体会就不至于把气吸到胸上。当训练声音靠前唱时,教师会说“让你的声音先向后划圈再抛向前方”“让声音坐在气上滑出去”“唱高音时要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脚先向下蹬,身体再向上抛的感觉”“声音要始终向前滚动的唱,气才不会重”“声音的高位置像雨伞的伞蓬,气像伞的把”,“声音像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气息要像线轴始终在下面拖妆?“吸着唱”“喊着唱”“真的唱”“假的唱”“收着唱”“开着唱”“竖着唱”“圆着唱”“扁着唱”等等。在声乐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用单纯技术性的阐述,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去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去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教学语言起到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对声乐教学的语言研究探索,对促进声乐教学水*,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对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有意义。<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20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与反思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的掌握则比较薄弱,而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此外,由于高中美术欣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结果。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当前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由于非统考科目,高中美术欣赏课自然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的情况。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一般都为每班两周一课时,即隔周上课,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不拘一格的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如在学*《外国*现代雕塑》这一课时,教师作了以下的教学设计: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他们分成相应的若干组。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欣赏和讨论。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更广泛的欣赏实践。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的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在教学初期,教师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等,从而激发学生学*美术欣赏课的积极性。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三)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时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欣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即只有一支横斜在画幅中间的梅花,作者用墨色画梅,画中还有题诗等。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欣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欣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让学生对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欣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

  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如在欣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欣赏一段爵士乐;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一边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一边会使人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欣赏者对作品作出更准确的欣赏和评价。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欣赏课的不良现状,美术教师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善于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高中美术课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9)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20)份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在本课中,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计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教案,力求使学生在这节课后能学到点东西。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视觉经验,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与审美能力。

  因此,在课上,通过观察中自然物、建筑、服装等人文环境中形成的线,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使孩子认识了原来各种各样的线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欣赏世界名画家的有关于线条的作品,使孩子进一步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线的美感及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在合作中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激情。

  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对美术的认识。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需要通过教师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美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示范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形象地贯彻教学意图,明确教学方向,提出教学要求;学生则通过范画理解和把握教学要点,正确认识作画过程,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2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新理念提倡“过程更重于结果”,美术教育应在参与艺术活动过程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得到自主发展的空间,从接受艺术技巧的教育转向接受艺术能力的美术教育。这一个月中,我终始以“激发兴趣、自主参与”教学策略来进行教学。

  一、激励学生的学*动机

  在美术教学中,作为教师常常感到,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不太难,但要使学生的学*兴趣长久保持下去却很困难。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精到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激情,而要使学生的学*兴趣长久保持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从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惯对教学内容重新组织,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的浓厚兴趣,并能长久的保持下去。

  二、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因轻松的教学气氛而感到愉快,有的学生因教学内容的生动和教学方式的形象直观而感到愉快,还有学生因课堂给了自己一块充分表现的天地,为自己完成了美妙的创作而感到陶醉。我认为,前者是一种基本的情绪状态,而后者是对学*活动本省的真正热爱并孜孜不倦追求得高级愉快之感。所以,本着这个思路,在美术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前教学常用的“模仿——表现”教法,改革成“发现——表现”,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发现、表现提供机会。如《你我他》一课,单纯的教学,学生难免觉得枯燥。教学中我大胆采用了先分组进行情境表演,再进行卡通画描绘。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忙碌起来。整堂课,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变为注重激发学生学*主动性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潜力。

  三、多样评价,树立成功信心

  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美术教育课堂评价,应当把着眼点放在学生学*的整个过程,多维度地对学生的学*进行评价,树立学生的学*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交往的动力,真正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注重评价对象的全员化、评价内容的多元

  化(按教学环节、按活动方式划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口头表扬、体态语言、奖励制度、共同参与)。

  教师有目的地实施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和全班交流评价。通过多样的评价方式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交往的欲望,增强了竞争意识与自我表现意识。学生为了完成这样的一组有趣的学*任务,会更主动地投入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中来。通过这样的活动,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克服被动接受的学*心理,以饱满的信心,自觉地按照学*目标去努力。

  比尔.盖茨说过;“兴趣是成功的动力”,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激发兴趣、自主参与”的运用研究,可以有效地优化教学情景、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形式、优化课程评价,让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介入到学*活动中来,促进学生的充分互动,真正发挥群体的内聚力,用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3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不受现实空间、时间的限制。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展开想象,放飞心灵,表现生活、超越生活、追求新、奇、特、异,用写实、夸张、变形、装饰、拟人等手法表现自我感受。作为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培养开发他们的想象力。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帮助学生大胆尝试,充分展开自由的想象并勇敢地进行表现,进而享受其中所带来的乐趣。每个学生的领悟能力和情感虽不同,但都有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的要求,而想象意识,乃至创新意识就是在学生的自我表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但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因为教学计划被打破而生气,更不能粗暴地制止学生的某种想法或行为。或许,这种“意外”就是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契机,只要能够敏锐地抓住契机进而因势利导并因材施教就会有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吃虫草》时,我先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 “吃虫草”猎食的三大法宝:形状、气味和色彩,进而启发同学们想象:假如你是未来的一名生物学家,你培育出了一种新型吃虫草,专门帮助农民消除农作物中的害虫,以解决现在农作物农药残留过高的“食品安全问题”,请画出你精心培养的“吃虫草”的模样,并且介绍它的“猎食绝招”。同学们在作业中表现的“吃虫草”形象新奇而又别出心裁,在作业展评过程中,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有的“吃虫草”会发出悦耳的音乐来引诱害虫,有的会喷出五彩的烟雾来吸引害虫……想象训练的开展,形式可多种多样,一件具体的实物能引出联想,一个抽象的图形也能做出具体形象想象的练*,一个动人的故事能启发大脑展开想象,一段悠扬的音乐也能引出无尽的遐想……当教师面对孩子们幼稚的想法、离谱的思维时,不要急于判断对错,要学会耐心倾听,这可能就是一次想象训练的基石,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积极维护学生的“异想天开”,通过看、听、说、画等多种方法来训练,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4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教学难点是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

  根据这节课的重难点,我先在上课的时候请几位学生上讲台摆几个动作的造型,再由其他学生猜猜看,他们在干什么?再反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猜,由游戏导入课题,能很快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为自己的布娃娃穿衣服我想是很多儿童都很喜欢玩的游戏,所以基于这点,我利用课前制作好的线描人物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猜测这个人物在干什么?教师再将事先准备好的服装为人物“穿上”,再请学生猜猜看他在干嘛?然后请个别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上讲台来为人物添画上背景。提问:“为什么同一个姿势的人物穿上不同的服装,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让人感觉在做不同的事情呢?”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总结出人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解决教学的重点。

  接着给人物换上一套太空服的时候,教师启发学生,人类在太空中是失衡的状态,那么如果他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你还能想象出他在干嘛呢?之后教师再给人物换上最后一套服装,把人物装扮成女性,再请学生来猜测这个人物在干什么,她处于的环境是怎样的?来解决教学的难点。

  最后才请学生打开书本,欣赏上面的作品,看一下还有哪些环境是自己没有设想到的,这样可以填补学生想象的漏洞,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可以进一步从优秀作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汲取别人的精华变为己用。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对人物的造型把握还不够准确,还需要在课堂和课后多加练*。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5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新理念提倡“过程更重于结果”,美术教育应在参与艺术活动过程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得到自主发展的空间,从接受艺术技巧的教育转向接受艺术能力的美术教育。这一个月中,我终始以“激发兴趣、自主参与”教学策略来进行教学。

  一、激励学生的学*动机

  在美术教学中,作为教师常常感到,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不太难,但要使学生的学*兴趣长久保持下去却很困难。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精到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激情,而要使学生的学*兴趣长久保持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从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惯对教学内容重新组织,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的浓厚兴趣,并能长久的保持下去。

  二、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因轻松的教学气氛而感到愉快,有的学生因教学内容的生动和教学方式的形象直观而感到愉快,还有学生因课堂给了自己一块充分表现的天地,为自己完成了美妙的创作而感到陶醉。我认为,前者是一种基本的情绪状态,而后者是对学*活动本省的真正热爱并孜孜不倦追求得高级愉快之感。所以,本着这个思路,在美术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前教学常用的“模仿——表现”教法,改革成“发现——表现”,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发现、表现提供机会。如《你我他》一课,单纯的教学,学生难免觉得枯燥。教学中我大胆采用了先分组进行情境表演,再进行卡通画描绘。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忙碌起来。整堂课,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变为注重激发学生学*主动性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潜力。

  三、多样评价,树立成功信心

  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美术教育课堂评价,应当把着眼点放在学生学*的整个过程,多维度地对学生的学*进行评价,树立学生的学*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交往的动力,真正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注重评价对象的全员化、评价内容的多元

  化(按教学环节、按活动方式划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口头表扬、体态语言、奖励制度、共同参与)。

  教师有目的地实施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和全班交流评价。通过多样的评价方式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交往的欲望,增强了竞争意识与自我表现意识。学生为了完成这样的一组有趣的学*任务,会更主动地投入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中来。通过这样的活动,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克服被动接受的学*心理,以饱满的信心,自觉地按照学*目标去努力。

  比尔.盖茨说过;“兴趣是成功的动力”,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激发兴趣、自主参与”的运用研究,可以有效地优化教学情景、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形式、优化课程评价,让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介入到学*活动中来,促进学生的充分互动,真正发挥群体的内聚力,用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6

  我认为在高效美术教学课堂中要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在课上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并实现高效的学生主体性实践及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是上好一节高效的美术课的中心也是关键。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品德,及生活*惯。美术课教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要用心去感悟,从基础、从学生的根本出发,让他们的身心技能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一、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设计是否优化。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而诱导过程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是否优化,而设计的优化与否又以教学思路为基础。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美术课堂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是达到高效教学的关键。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绘画进一步探究。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得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作品,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绘画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术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性的。

  培养学生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呢?要在课堂教改和技能训练中来体现,培养学生用线条、色彩、图象表现自己的意向和技能。

  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幅海底的背景图画,要求学生描绘形态各异的鱼放在其中。随即,学生运用*日所学的绘画表现技能,开动脑筋各出新意。不到二十分钟,学生的作业画好剪下来,陆续展示在黑板上的“海底世界”中。有大鱼,有小鱼有的局部是一条光怪陆离的鱼妈妈身后带着一群漂亮的小鱼;有的是一群三角形燕鱼围成圈像绽开的花朵;两只大螃蟹挥动铁钳正在比武。通过添添画画、剪剪贴贴,一幅美妙、奇幻的海底缩影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生动迷人的“鱼游图”伴随着旋律优美的“海之诗”音乐吸引了全班学生,不时发出赞叹声。 本课不但完成了教材中要求的内容。而且学生情绪盎然,课堂教学形式活,质量高,效果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巩固了绘画技能的学*。

  我认为,上好美术课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好比船和桥,是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所以,高效课堂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高效课堂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没有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高效的主体性实践及对学生的积极评价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便是一句空话。所以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要有创造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7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学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8

  我通过不断的学*和工作,理清了思路,掌握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使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十几年的教学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我经过许多思考,深刻的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美术老师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我认为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还需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去学*。

  首先,教育学生,从爱出发。*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师爱要全面、公*。

  其次,如何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美术老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美术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美术课都成为孩子们“既好吃又有营养”的“美术大餐”!最后,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美术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美术课,要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美术,乐学、爱学美术。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美术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美术学*方法,体现美术课的灵魂,使美术课上出“美术味”!

  通过这些年的感悟,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美术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9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调培养学生学*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合作互动学*,��调情感体验,注重学*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惯: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惯。

  二、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儿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缤纷,五花八门,内容丰富。

  三,注重调动学生综合学*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级的《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10

  天真、活泼、好动是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游戏的形式往往情有独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设计适合美术课堂教学的游戏,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创造新作品。在教授小学美术第二册《泡泡飞呀飞》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知泡泡的形与色,为了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游戏空间,为了突出本课以游戏参与学*活动的特点,我把吹泡泡的学生活动从教室带到了室外,并参与到了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吹泡泡。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吹泡泡好不好?

  生∶(异口同声)好!

  师:不过,在吹泡泡时要注意观察泡泡的形状和颜色,同时还要注意安全,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学生争先恐后的涌出教室,迫不及待的吹起了泡泡。

  开始时,学生看到我也吹泡泡,都远远的看着我。后来,他们都围在了我的身边,和我一起吹泡泡,并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泡泡是透明的!

  生:我吹的泡泡最大!

  生:老师,泡泡要撅起嘴巴吹。

  生:我的泡泡两个连在了一起了!

  生:老师,慢慢儿的吹才能吹出特别大的泡泡!

  生:我的泡泡是圆的!

  生:我的泡泡会变色,一会儿是黄色,一会儿变成绿色,一会儿又变成蓝色。

  生:老师,我的泡泡是五颜六色的!

  生:老师,我们的泡泡都飞上天了!

  生:老师,我们比一比谁的泡泡吹的大!

  ......

  摆脱教室的狭小空间,学生们象一只只欢乐的小鸟,他们尽情的吹着,大的、小的、圆的、椭圆的......七彩的泡泡漫天飞舞,学生们情不自禁的叫着、喊着、跑着、跳着......

  片段二:

  回到教室。

  师:你们想把自己吹的美丽的泡泡表现出来吗?

  生:想!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和材质表现自己的泡泡?

  生:我吹的泡泡五颜六色,所以我想用彩笔来画。

  师:很好!

  生:我想用彩纸剪贴。

  师:也行。

  生:我吹的泡泡特别大,飘在空中就像一只只大气球,所以我想用气球来表现。

  师:太棒了!

  生:,老师,我想和我的同桌一起画。

  生:老师,我们想小组合作。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就按照你们的想法来表现自己的泡泡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行动起来,他们有的画、有的剪、有的贴......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11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美术课,学*《画自己》。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让学生对着镜子运用常见的绘画工具,画自己,并对发型、服饰加入一些创新的装饰美化,完成一幅自画像。那么强调学生掌握的无非只是关于自画像这一概念,以及对脸的造型、表情如何加以表现的指导。教学目标只停留在如何画好肖像的技术层面上。狭窄的学科教学的理解难以激起学生对生命、对理想、对家庭、对生活方式的思索与感悟,也缺乏交流与分享。如果这样授课,我们的美术课将又一次被介定为图画课的行列,这与在把美术课程看作是“具有人文性质” 的美术新课程中是远远不够的。其实从本教材的内容而言,本人认为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对自己的将来进行展望,从而激发学生对生命、理想、家庭以及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内容的思索,提高人文素养,定能使学生收益非浅。于是我对这节课作了新的定位。

  走进教室,就看见很多学生已经对着事先准备好的镜子左顾右盼,有几个甚至还做着鬼脸。我没有像原先那样进行常规的课前问候,而是直接进入了教学。

  师:现在你们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是这样的童真可爱,可如果60年、70年80年以后,镜子中的你们将会是怎样呢?

  (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出乎孩子们的`预料,教室里顿时沉默了。孩子们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又看着镜子。)

  生:“那时我已经很老了”一个学生突然大声的嚷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另一个学生说“我满脸都是皱纹了,额头上还有火车轨道。”

  “我头发全白了,还掉了很多,而且还要拄拐杖。”

  “我牙齿也掉了,嘴巴也瘪了,像我奶奶一样。”说完,他还学着他奶奶瘪嘴的样子,逗的同学们哄堂大笑。

  ……

  师:刚才大家都说了年纪和外貌的变化,可你在这么多年中,你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生:“老师,我先要读完大学,然后还想读研究生,我爸爸就是研究生。”

  “我也先读书,然后就工作了。”

  师: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工作,可你想做什么呢?医生?律师?还是别的?

  生:老师,我要做个服装设计师,我妈妈很喜欢漂亮的衣服的,我以后要自己设计漂亮的衣服打扮妈妈。

  “老师,我要像你一样,做个艺术家,既会画画,又会写书法。”

  ……

  此时教室中掀起了一个讨论与发表见解的高潮,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投入到了这场讨论中。有想成为科学家、医生、律师的,也有要成为教师、建筑师、舞蹈家、电脑专家的……孩子们说着自己的理想与对未来的梦想,体味着成功的喜悦与快乐。此时我眼角的余光扫到了一直坐在角落里的李×―― 一个长期寄居在亲戚家,在课堂上始终默然,从不主动参与的学生。只见她涨红了脸,看着同学们,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也曾是一个沉默的人,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鼓励与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的巨大的自信,我要让它成为一个契机。于是,我迅速地走到她身边,微笑地看着她。

  师:李×,老师也想听听你的。

  她的脸更红了,可还是听到了她说的话

  “我要做个好妈妈,有许多的孩子,好好地对我的孩子,让他们很快乐。我觉得福利院的孩子就很可怜。我还要做个玩具家,造很多好玩的玩具,给大家一起玩。我现在的玩具一点儿也不好玩。”

  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心灵的震颤和感动。是呀,这就是艺术的魔力,它没有统一的标准,允许广阔的想象,在创作的同时,让孩子们清晰地感受到了真实的世界。让孩子们深入到艺术的创造之中去,就生出了发自内在的事半功倍的奇效。让蛰伏内心的翅膀舒展开来,让成功的霞光照亮漆黑的眸子,让最初的成功体验烙在心扉的玄关――童年的珍藏,在漫长的岁月中香飘一路。

  在接下来的绘画过程中,孩子们对着镜子观察着自己的脸庞,迅速地画下轮廓,然后是长久的沉默。除了绘画的基本技巧之外,他们再一次地思考年纪和衰老,再一次地思考自己的一生将怎样度过:做什么职业,成为什么样的人,家庭和职业对自己将有怎样的影响。在生命的这头,眺望生命的那头,从郁郁葱葱到黄叶遍地……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一个参与者,和学生同等的融入到情景中去。带领学生积极的融入课堂氛围,介入教学交流过程。学会交流、分享,体验和感悟生命,放飞梦想的翅膀。整个教学环节仿佛让学生只是在思索自己的生命、理想,美术课的传统特点很难,体现。但是学生的反映告诉我,这是一堂真正的牵引学生思绪飞翔的美术课。在对老年外貌的想象描述的过程中,学生对周围老人的生活、外貌、神态、表情进行了积极地记忆模仿、甚至与想象、创造。在对职业、人生的展望中,学生又感受着交流与分享的快乐,体味着成功的喜悦。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的不仅仅是画画这一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在充分地接受着人文精神的熏陶和灵感的激荡。最后要求学生画“老年的我”这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要求,最大限度的开发了学生的记忆、想象、创造潜能。学生始终积极地投入在情景中,我想可能就是本课的魅力所在吧!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12

  成功之处:在本课中,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计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教案,力求使学生在这节课后能学到点东西。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视觉经验,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与审美能力。

  因此,在课上,通过观察中自然物、建筑、服装等人文环境中形成的线,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使孩子认识了原来各种各样的.线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欣赏世界名画家的有关于线条的作品,使孩子进一步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线的美感及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在合作中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激情。

  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对美术的认识。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需要通过教师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美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示范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形象地贯彻教学意图,明确教学方向,提出教学要求;学生则通过范画理解和把握教学要点,正确认识作画过程,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13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的应用

  教师在自然环境中讲解速写,在实践中教学,为学生设立情景,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视觉的艺术美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娱乐之中的快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感。如对《我的飞机飞上蓝天》一课的绘画讲解,使学生学会运用彩纸折叠的方法制作出飞机的形状。教师先出示飞机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再让学生分析飞机的外型及制作的材料,学生说出了飞机的种类及性能。运用教师教的几种方法制作出多种飞机。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飞机试飞比赛,与学生一起互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对《速写风景》的讲解中,使学生学到了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风景画,学会了如何取景进行绘画。抓住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描绘。本课,教师通过运用在真实景中绘画,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学生的情感。在对《速写游戏活动》的讲解中,使学生学到了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游戏活动,学会了如何构图进行绘画。抓住了游戏活动的特点进行描绘。

  二、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亲自动手,利用自己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制作一个《童话的城堡》,可以在里面钻来钻去,是一件多么另人激动的事!本课就给同学们这样一个动手圆梦的机会,因为美术学*不但是知识技能的

  传授,而是要贴*儿童的`年龄特征与美术学*的实际水*,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现活动。学生能够选择适合的颜色,剪出建筑的各部的基本形,摆一摆,看一看。在装饰细节时注意添加一些有生活情趣的物品,如窗帘、小路等,只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就是成功的学*。

  三、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在上完美术课《名字的设计》后,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形式设计自己的名字。开始我以我的名字用两种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一种形式,导入主题。说出自己的设计想法,然后开始绘制。 整节课,学生的兴趣很浓,想象力得到了发挥。设计出了多种造型的名字形状。而且还图上了美丽的色彩,在笔画的形状上学生有多种的造型。如“点”,有的学生用七星瓢虫,还有的用水珠等表示。总之通过本节美术课的学*,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我在上低年级美术《幻想动物》时,开始我以龙来举例。龙是由:鹿、牛、蛇、鹰等动物组成的动物。并出示龙的图片,学生分析图片。他们的兴趣被好奇感激发出来,我再引导他们创作学生心中的怪物。先以牛头、猫的身体的动物为例,可以由两个或三个或更多的动物组合。接下来由学生创作,可以运用不同种类的工具制作或绘画。学生创作出许多有趣的怪物,并为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的特点,以龙来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掌握孩童的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在《幻想未来的景色》的绘画中,我通过图片、故事的结合,给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未来。孩子根据教师的提示,画出了未来的景色。孩子对未来都充满希望,因此产生了绘画的兴趣。教师再正确的引导他们创作。由此,也会产生很大的效果。有的学生把未来的房子建在云彩上,能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本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现实事物进行再创造。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知识。

  五、美术的教育作用

  在上美术课《谁最美》中,学生通过教师讲故事和图片,使学生了解故事。从中学到了美的真正含义。

  在教学中,我先展示图片让学生观看,要求他们分析出图片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的理解图片的意义。这时我再把图片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他们听,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并且能发自真情实感的完成老师留给的绘画内容。

  总之,社会在进步,方法在更新。要想与时俱进必须不断的反思过去,从中发现优点进行总结应用。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14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

  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15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強调培养学生学*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合作互动学*,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惯: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惯。

  二、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儿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缤纷,五花八门,内容丰富。

  三,注重调动学生综合学*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级的《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16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不受现实空间、时间的限制。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展开想象,放飞心灵,表现生活、超越生活、追求新、奇、特、异,用写实、夸张、变形、装饰、拟人等手法表现自我感受。作为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培养开发他们的想象力。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帮助学生大胆尝试,充分展开自由的想象并勇敢地进行表现,进而享受其中所带来的乐趣。每个学生的领悟能力和情感虽不同,但都有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的要求,而想象意识,乃至创新意识就是在学生的.自我表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但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因为教学计划被打破而生气,更不能粗暴地制止学生的某种想法或行为。或许,这种“意外”就是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契机,只要能够敏锐地抓住契机进而因势利导并因材施教就会有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吃虫草》时,我先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 “吃虫草”猎食的三大法宝:形状、气味和色彩,进而启发同学们想象:假如你是未来的一名生物学家,你培育出了一种新型吃虫草,专门帮助农民消除农作物中的害虫,以解决现在农作物农药残留过高的“食品安全问题”,请画出你精心培养的“吃虫草”的模样,并且介绍它的“猎食绝招”。同学们在作业中表现的“吃虫草”形象新奇而又别出心裁,在作业展评过程中,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有的“吃虫草”会发出悦耳的音乐来引诱害虫,有的会喷出五彩的烟雾来吸引害虫……想象训练的开展,形式可多种多样,一件具体的实物能引出联想,一个抽象的图形也能做出具体形象想象的练*,一个动人的故事能启发大脑展开想象,一段悠扬的音乐也能引出无尽的遐想……当教师面对孩子们幼稚的想法、离谱的思维时,不要急于判断对错,要学会耐心倾听,这可能就是一次想象训练的基石,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积极维护学生的“异想天开”,通过看、听、说、画等多种方法来训练,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17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级的《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

  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同时,教学形式更加开放了。但是,我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真正落实“有效教学、主动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1、要真正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须要做到三要

  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成为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所有的预设都是为了不曾预约的精彩。由原来固定单一线路变为现在的多元设计。二、要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放开对学生的制约,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更丰富的答案。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了解学生,给他们活动的机会、思考的空间。三、要学会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都知道即时评价,但到底什么样的评价才是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呢?为了鼓励而鼓励,为了评定而评定,将最终失去的学生对评价的可信度。要以富有启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评价确实评而有价。 2、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和内容

  在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行为上却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最关键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变单纯的理论学*为“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实效的前提。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以“案例”为载体,找出问题的症结,表达活动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来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将新理念融于教学行为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3、提升教师反思的内涵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我们看到教师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正面反思,即寻找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成功行为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二,负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可以这样思考: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这个问题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三,对比反思,根据前后两次教学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学前后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对比反思,可从中受到很多启示。教师通过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小学生学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学生不喜欢学或学得很累,就会以致于一见上美术课就头痛,甚至在美术课无聊地打发着时间,美术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课前和课后,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既能学*美术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18

  我通过不断的学*和工作,理清了思路,掌握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使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十几年的教学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我经过许多思考,深刻的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美术老师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我认为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还需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去学*。

  首先,教育学生,从爱出发。*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师爱要全面、公*。

  其次,如何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美术老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美术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美术课都成为孩子们“既好吃又有营养”的“美术大餐”!最后,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美术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美术课,要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美术,乐学、爱学美术。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美术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美术学*方法,体现美术课的灵魂,使美术课上出“美术味”!

  通过这些年的感悟,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美术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19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不受现实空间、时间的限制。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展开想象,放飞心灵,表现生活、超越生活、追求新、奇、特、异,用写实、夸张、变形、装饰、拟人等手法表现自我感受。作为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培养开发他们的想象力。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帮助学生大胆尝试,充分展开自由的想象并勇敢地进行表现,进而享受其中所带来的乐趣。每个学生的领悟能力和情感虽不同,但都有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的要求,而想象意识,乃至创新意识就是在学生的`自我表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但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因为教学计划被打破而生气,更不能粗暴地制止学生的某种想法或行为。或许,这种“意外”就是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契机,只要能够敏锐地抓住契机进而因势利导并因材施教就会有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吃虫草》时,我先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 “吃虫草”猎食的三大法宝:形状、气味和色彩,进而启发同学们想象:假如你是未来的一名生物学家,你培育出了一种新型吃虫草,专门帮助农民消除农作物中的害虫,以解决现在农作物农药残留过高的“食品安全问题”,请画出你精心培养的“吃虫草”的模样,并且介绍它的“猎食绝招”。同学们在作业中表现的“吃虫草”形象新奇而又别出心裁,在作业展评过程中,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有的“吃虫草”会发出悦耳的音乐来引诱害虫,有的会喷出五彩的烟雾来吸引害虫……想象训练的开展,形式可多种多样,一件具体的实物能引出联想,一个抽象的图形也能做出具体形象想象的练*,一个动人的故事能启发大脑展开想象,一段悠扬的音乐也能引出无尽的遐想……当教师面对孩子们幼稚的想法、离谱的思维时,不要急于判断对错,要学会耐心倾听,这可能就是一次想象训练的基石,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积极维护学生的“异想天开”,通过看、听、说、画等多种方法来训练,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20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级的《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

  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同时,教学形式更加开放了。但是,我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真正落实“有效教学、主动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1、要真正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须要做到三要

  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成为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所有的预设都是为了不曾预约的精彩。由原来固定单一线路变为现在的多元设计。二、要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放开对学生的制约,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更丰富的答案。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了解学生,给他们活动的机会、思考的空间。三、要学会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都知道即时评价,但到底什么样的评价才是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呢?为了鼓励而鼓励,为了评定而评定,将最终失去的学生对评价的可信度。要以富有启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评价确实评而有价。 2、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和内容

  在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行为上却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最关键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变单纯的理论学*为“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实效的前提。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以“案例”为载体,找出问题的症结,表达活动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来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将新理念融于教学行为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3、提升教师反思的内涵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我们看到教师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正面反思,即寻找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成功行为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二,负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可以这样思考: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这个问题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三,对比反思,根据前后两次教学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学前后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对比反思,可从中受到很多启示。教师通过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小学生学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学生不喜欢学或学得很累,就会以致于一见上美术课就头痛,甚至在美术课无聊地打发着时间,美术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课前和课后,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既能学*美术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