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反思范文5份

首页 / 教学反思 / |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反思 1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在素描教学中,我只是单一强调基础知识,认为将知识系统而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便能听懂,也能画好,这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从学生的一次次画面效果中,从教学中一路走来,我感触颇深,学生怎样来学,教师怎样去教,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许许多多的问题也“变”成了我在素描教学上进步的阶梯。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教学中注重自主性与灵活性

  素描教学上,认为将铅笔削得尖尖,从6B一直画到6H,最后将画纸画得起毛,这才是主张素描的整体性。这样的学生培养出来将缺乏自然的理解力与想像力。试想历代大师的素描作品有哪张是面面俱到画出来的呢?又有哪一件不是非常优秀呢?每一幅杰作都渗透出大师的智慧与灵感。审视我们的素描教学不应该过于单一、机械,一张好的素描*作应具有以下的品质:较好的构图,流畅的线条,准确并较深入的形体结构,使人产生较强的直观感觉而非细节吸引,既准确生动地描绘出物象,同时又不千篇一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关于材料的应用我们不须死板地让学生先怎样,再怎样,一定要怎样,只须告诉学生“B”与“H”标志软硬铅的区别,及绘制产生的效果,由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绘画的内容及*惯去选择,放开手脚大胆捕捉和追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当选择临摹的范画时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己来决定,石膏头像的难易程度差不多就行,无论哪个角度,“万变不离其宗”,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自主性,这也是适度培养其“个性”的一个良好出发点。

  在高中素描教学进度上,由于该阶段要达到专业高考的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学完该内容,对于学生们来说,人头像相对来说时间短一些,似乎不易上手,但历年高考素描频率较高就属人头像,面对现实,试探在石膏头像开设中穿叉人头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有所接触,一来缓解画石膏头像的枯燥情绪,二来可以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反思 2

  美术高考已好几十多年了,送走了很多届高考美术考生,个人感觉在美术高考的辅导中,素描起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学中,作为教师考虑了很多,而学生对于“学”则触及得相当的少,缺乏阶段的总结,在素描学*中就会长期停留于简单的描摹上,同时一些思想上的认识也不能及时得以疏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明确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正确认识

  辅导美术高考学生也有这么长的时间了,每一届来的学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学*美术是考大学的捷径,认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且很多中学班主任也这样认为,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动员来学*美术,客观的说很多中学都有这样的观念误区。而目前美术高考其实并不容乐观,很多好的专业对专业文化线都要求较高,正是这种观念,让学生一开始学*基础素描的时候,态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有很多学生还停留在*时对一两幅卡通画临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确认识美术高考,不能正确认识绘画这些观念都较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在开始进行基础素描练*中的一种良好心态的建立。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认识美术中的首要基础课程素描的学*,在学*中产生了挫折感,畏难心理,不自信心理,这种前期理想化与后期现实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于是,学生往往就在美术的前期学*就中断。

  在美术学*中,基础素描的学*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以后色彩、石膏、真人写生都是一个良好的铺垫,但这个阶段的重点主要放到了对形体、结构、明暗、空间的刻画上去了,这些课题都是非常理性的东西,学起来难免有一定的枯燥感,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在这阶段的教学中就应当首先做好学生对美术的全面认识了解,不要让学生在懵懵懂懂中进入第一步的素描训练,进一步通过优秀的素描绘画中的赏析,让学生理解素描的概念,特别是对素描本质上的东西的了解,同时在素描静物的写生中,我们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一组多物体静物,一般都要涉及到对比,比如长与短、高与矮、宽与窄、粗与细、刚于柔……。在写生之前,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想象**的外貌形体特点,把无生命的静物当成有血有肉的人来表现,区分出他们的各自特点,这样我们在建立兴趣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个建立点。总之在基础素描的学*中,学生应该有耐心、自信的心理,刻苦不畏困难的精神,同时对素描还要进行理论上的全面认识。这样才能打好学*美术的第一步。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反思 3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让他们在学*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七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反思 4

  摘 要: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素描教学中,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描技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增加学生的鉴赏机会,提高学生的品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拓展他们的创新空间,从而推进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升级。关键词:高中美术;素描;质量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学科,其与美学、建筑学甚至医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阶段的美术学*,主要以素描为主,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描技巧,是高中美术教师关注的重点。尤其是一些艺术方面的学生,其为了顺利地考取艺术院校更是要在素描方面下功夫,以促进自己美术成绩的提升。鉴于此,本文主要就高中美术课程中的素描讲解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找出适宜高中美术课程中素描讲解的技巧,推进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升级。

  一、增加鉴赏机会,提高学生品位

  素描作品带有一定的写实性,进行素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描述的物体有一个细致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完成素描作品。一幅合格的素描作品,不仅要求学生的笔法到位,同时构图的合理以及光影的搭配等也十分的重要,而这些都是要经过不断地学*和积累才能掌握的。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作品鉴赏的机会,通过带领学生对素描作品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并且让学生吸取更多的素描经验。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展示的作品较少,并且图片过小也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作品的实际魅力。而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又受到了教学条件的限制,因此鉴赏课程很难展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得美术鉴赏课程得以良性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世界知名的美术作品,通过细节上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素描知识。例如,在观赏达·芬奇的画作《最后的晚餐》时,高中美术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学*达·芬奇的构图,鼓励学生探寻画作背后的故事,对当时的历史文化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通过这样的赏析,可以充分地让学生意识到素描不仅是对事物的呈现,同时其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感情等多个方面的要素,为学生今后的创作打好基础。

  二、培养学**惯,提升观察能力

  素描重在观察,只有对事物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付诸笔端,画出理想的作品。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素描技巧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学**惯、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纳入其中。通过向学生传授观察方法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对素描对象进行观察与分析,找出最优的绘画角度,并通过纸笔给予合理的呈现。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反思 5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让他们在学*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七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阅读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1)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菁华10篇)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

  摘 要: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素描教学中,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描技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增加学生的鉴赏机会,提高学生的品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拓展他们的创新空间,从而推进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升级。关键词:高中美术;素描;质量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学科,其与美学、建筑学甚至医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阶段的美术学*,主要以素描为主,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描技巧,是高中美术教师关注的重点。尤其是一些艺术方面的学生,其为了顺利地考取艺术院校更是要在素描方面下工夫,以促进自己美术成绩的提升。鉴于此,本文主要就高中美术课程中的素描讲解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找出适宜高中美术课程中素描讲解的技巧,推进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升级。

  一、增加鉴赏机会,提高学生品位

  素描作品带有一定的写实性,进行素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描述的物体有一个细致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完成素描作品。一幅合格的素描作品,不仅要求学生的笔法到位,同时构图的合理以及光影的搭配等也十分的重要,而这些都是要经过不断地学*和积累才能掌握的。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作品鉴赏的机会,通过带领学生对素描作品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并且让学生吸取更多的素描经验。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展示的作品较少,并且图片过小也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作品的实际魅力。而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又受到了教学条件的限制,因此鉴赏课程很难展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得美术鉴赏课程得以良性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世界知名的美术作品,通过细节上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素描知识。例如,在观赏达·芬奇的画作《最后的晚餐》时,高中美术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学*达·芬奇的构图,鼓励学生探寻画作背后的故事,对当时的历史文化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通过这样的赏析,可以充分地让学生意识到素描不仅是对事物的呈现,同时其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感情等多个方面的要素,为学生今后的创作打好基础。

  二、培养学**惯,提升观察能力

  素描重在观察,只有对事物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付诸笔端,画出理想的作品。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素描技巧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学**惯、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纳入其中。通过向学生传授观察方法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对素描对象进行观察与分析,找出最优的绘画角度,并通过纸笔给予合理的呈现。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2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学会做人,终身受益。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将粉墨登场。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美术鉴赏意义深远。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是其问题所在,因此,美术鉴赏的模块教学是高中美术整套教材的基础和重心。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呢?我认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潮流,使创新教育在美术课中得以充分体现。

  一、创设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如果失去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那在新课程已步入课堂的今天是不合格的。

  学生的学*兴趣、学*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也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教授美术鉴赏我有这样的体会: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就会使课堂变得活跃,必然就会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如上教学效果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首先要动脑筋使得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感到有新意。只要能做到画面上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所以,努力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自然会为之所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的都是高雅、优美的钢琴曲,当然在上*民间美术时换上了那纯朴、高亢的陕北民歌。此举虽然简单,但效果明显。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再加上艺术课的自身魅力,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的主人,要始终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个性,他们有着独到的思想与见解。只要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敢于质疑,敢于发言,敢于冒险,学生的潜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一个微笑,学生的一份信心,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做到与学生亲切、和谐、主动拉*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的、美的环境。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中,研究并理解教材的主要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情感融入到教材的讲授中,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内涵的美术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以讲解、讨论、比较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同时,鼓励学生文字形式描述、表演来完成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鼓励学生在学*过程中上网收集课程相关资料,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和相关自然资源进行参观、调查等多种学*形式。

  以往,在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中,许多学生喜欢被动的地听老师讲解、分析。在评价艺术作品时,也尽量寻求一种传统的标准和说法,所以使得一些学生人云亦云,思想毫无创意。在美术鉴赏活动中,鼓励学生交流,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因此,我们教师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应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寻找一些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学*,主动地参与。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合作学*以及研究性学*,这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的几种很好的学*方式。总之,我们教师要秉承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取贴*学生生活的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终身学*和进一步发展的*台。

  二、不断提升教师审美素养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认为: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知识就没有欣赏。如果有人说,某一件作品使他感到欢欣鼓舞,但却认识不清楚这种情感到底是什么,追求不出这种快感之所由来,那么,这种人就是自欺欺人。为一部不能理解的艺术作品而引起的喜悦,是一种令人痛苦的喜悦”。可见,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新教材和过去的教材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对鉴赏基础知识的强调,这样,会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美术鉴赏。学*美术鉴赏,首先要了解美术语言,它包括美术元素和组织原理。美术元素是美术中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凭借这些元素,如:点、线条、形体、明暗、色彩、肌理、空间等,艺术家可以创作出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组织原理包括: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动感与静感等,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借助这些组织原理来进行构图和安排。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就是.美术作品的特征。那么,作为老师就应首先广泛的涉猎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丰富自我。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我们教师自身在专业领域碌碌无为,那么,怎样为学生答疑。新课程标准不仅对老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与其相关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只有不间断的学*才能适应并胜任高中美术教学,这是创新美术教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终身教育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认为,审美教育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自身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审美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的发展赋予我们教师新的时代气息,看着那一个个渴求新知的眼神我们责无旁贷。

  三、多元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的教育发展。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是:“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的发展关系到教育的发展,这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教育要发展首先要对老师已经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逐一改变,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正如评价建议中所说:“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己不断成长。”通过多元的评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发展,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比如,新课程开设以来,在新的评价体系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活动,参与听课的面很广有本学科专家、学校领导、本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这样一来多方面的反馈意见接踵而来。当然,在问题之初是觉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可当认真的梳理过后可谓是拨云见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这里彻底的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老师在课堂上也比以往轻松了。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有对美术作业的评价,是全部由我们教师实施的评价,而且整个过程都是由老师凭借个人的教学经验评判。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处于一个即盲目又被动的地位,这显然以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新的课程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学的核心。同样,我们学科有其特殊性,和其它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也有量化评价,但基本上处于主观、随意和无序的状态,所以提倡多元的、多主体的评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在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必须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四、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在步入数字时代的今天,运用多种电教声讯设备进行教学,以加强视听直观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一种新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有幻灯,录像,投影仪,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把以往人们常用的直观教具如挂图等准确、逼真地通过屏幕反映出来。具有如下的特点:

  1、形象直观,声画合一。

  2、简捷灵活,动态感强。

  3、信息量大,传递迅速。

  4、形式活泼,表现力强。

  由于上述特点,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如下优势:

  (1)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对一些理论知识通过画面可得到非常直观的诠释。

  (3)为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

  (4)声画并用,充分刺激学生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

  教学追求最佳教学效果,正确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一个最佳使用效果的问题。在教学中,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因素很多,根据知识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要仰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才能输送给学生,但各个知识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如何使用的问题。如绘画鉴赏需静态的图像,而建筑鉴赏则更多的运用动态图像等。即使上述因素都考虑的很好,也不一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里还有一个使用的艺术问题。即何时用,怎样用,尤其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把直观教具和正常教学连在一起,使其浑然一体。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创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3

  高中美术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让他们在学*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七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4

  时间匆匆,转眼间离我刚踏上教师岗位已有半年之久。感谢峨眉一中领导和教师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慢慢进入教师的角色。这学期收获良多,无论是自己教学上,还是自己心理成长上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本学期一路走来,改变了我大学认为“教书很简单”这种幼稚的想法。

  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本以为自己只要做好了上课的准备,上课的时候认真讲解,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但是没想到课堂上还有这么多的突发事件,有时候自己花费了很多心思备的课,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随着课堂的进行,慢慢的我发现自己的课堂存在很多的问题,在这里进行一个总结性的反思。

  第一,课堂中的教学用语有待提炼,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一堂课中肯定会出现很多常规性的知识点,在讲解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过多的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惰性,以至于想都不想问题,随口就乱回答。这样的问题,经过在其他老师那里学*经验和自己的反思后,效果得以改观。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般可以给学生选择性的答案,让他们先从中思考,然后在回答。几秒钟的思考回答时间,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语言方面,还发现自己的措词也存在很大问题,逻辑性不强。这方面随着自己对课堂的熟悉,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第二,课堂重点突出不明显。

  教材上面一节课的知识量非常大,很想给学生面面俱到,但到头来总结课堂才发现,其实学生什么都没记住,像是看电影一般仅仅在头脑中过了一遍,没有值得他们引起重视的东西。后来经过多次和师傅陈老师讨教得知,新教材虽然给出的信息量很多,但新课标明确指出选取其中适合学生本身情况的知识进行重点赏析。这就说明教材中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交给学生的是赏析的方法,而不是教他们赏析每幅画。

  第三,课堂时间把握不够严谨。

  总的来说,还是自己安排时间的容错率太低。有的课堂学生反应强烈,很有积极性,就容易过多的去拓展,导致时间不够用。有的课堂中学生很困乏,不愿意听老师所讲,很多知识点讲到位就过了,没有去展开,甚至有时候受到学生的影响,本该深入的知识点,却始终讲不出该有的深度。陈老师也一直在强调,老师是课堂的导演,要把控整个课堂,训练老师用自己情绪去感染学生的积极性。这条尤为重要,必须深入学*,贯彻落实。

  第四,课堂管理不够严格。

  有的时候,看见学生实在很疲、很乏,抬着头都能闭眼打瞌睡,实在不忍心再去打搅他、吼他,以至于到后来班上纪律显得有些松散,有好几个同学开始开小差。我认为这是这学期下半期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我也找老师们请教过。首先,要端正自己的立场。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具备一项“师能”,然而课堂的管理就正好体现一个老师的师能。如果连课堂中起码的纪律都管理不好,谈何行课。其次,建立课堂的规矩。比如:学生觉得困乏,可以让他自愿起立站着听,如果不愿意站,那就不能睡觉。最后,让他们对美术课堂引起重视。并不是不高考的科目就是豆芽科,就可以想怎样就怎样。美术虽不高考,但它是培养我们审美情操,开拓眼界的必备课程,更是建立我们正确审美观,人生观最重要的课堂。

  本学期发现的问题还有很多,最突出的就是以上四点。我很庆幸自己第一学期就能发现这么多的问题,以便于我更快速的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再次感谢陈雪峰老师,对我耐心的指导,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栽培。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5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本课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

  本课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互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6

  当今我国的教育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期,学生经历着空前的观念撞击和文化震荡。新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革新,这对于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来说,即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美术欣赏成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在我国也仅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它是*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一项重大决策。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先行者,我们必将肩负起对美术新课程改革进行探究与践行的义务。在长期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我曾经有过诸多迷茫和困惑,也有过太多慰籍与欣喜。以下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点肤浅见解。

  一、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贫乏

  现阶段,美术教师的理论知识水*主要来源于师范院校的培养。多年来,我国的高等美术院校一直以培养画家、书法家、雕塑家、工艺美术家……等技术型人才为目的,更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忽视美术理论的学*。所以大多的高中美术教师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缺乏对美术史、美学、艺术概论、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基础理论的系统学*、知识结构不合理。我们的美术院校是在培养杰出的技术人才的同时,却忽视了艺术人才的培养。

  高中的美术欣赏课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的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修养,他们应对美学、美术理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地理、哲学等人文学科有深厚的认识和了解,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可见美术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美术技能外,更应具有广博的美术知识和较高的美术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修养,这样才能出色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国家规定高中美术欣赏课应由专职的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担任,而目前从大部分高中学校美术的师资配备来看,都远远不能符合标准。故而,教师的配备就成了制约高中美术欣赏课发展的“瓶颈”。

  二、学生学*兴趣的缺乏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十分沉重,而高中教育由于受当前我国考试制度、升学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学生的课业负担更是到了不堪其负的程度。我们可以看到,在初中美术学*中,多数学生对美术的学*尚有着较浓厚的学*兴趣的。相对体育、音乐学科来说,美术要求学生的天赋没有那么的高,只要有兴趣,胡乱涂鸦两笔都可以是作品。而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他们都有丰富的课余时间来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到了高中阶段则不然,目标只有一个,“挤过独木桥,走进象牙塔。”为了应对高考,他们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满足兴趣了。沉重的课业压力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故而,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使其乐学、爱学是高中美术教师首要之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一旦学生对某事有兴趣,心理上就会处在一种亢奋状态,学*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首先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欣赏《米罗维纳斯》时我是这样导入课题的:“在西洋美术史上有三双最美丽的手,请同学们猜猜是哪三双手?”这设疑就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大家都“骚动”起来了。紧抓住同学们迫切想了解的答案心理,屏幕上分别展示三幅作品中手的局部放大图,“下面请同学们猜猜,这三双手分别是谁的呢?”——“圣母玛丽亚、蒙娜丽莎、米罗维纳斯”。“再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这三双手被誉称为西方美术史中最美丽的手呢?”——这三双手性质不同,感受也迥然有异。圣母玛丽亚的手,是一般的手,代表天下母性的手,具有着神圣、慈爱的共性;蒙娜丽莎的手,是个别的手,只属于达芬奇笔下十六世纪意大利贵妇人的手,有着“丰满”、“优雅”、“柔美”的个性;米罗维纳斯的手,则是想象的手,是肉眼看不到的,只有用心灵去想象。虽然维纳斯没有视觉的手,但我们相信,会在每一位站在她面前的观众的心目中,为她创造出一双最美丽的手……。

  《米罗维纳斯》是许多学生都熟悉的一尊世界闻名的塑像,这从古代残迹中留下的艺术精品虽不完整,但在艺术上却又被看成是完美的典范,维纳斯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这些知识学生似懂非懂。因此,面对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女神,学生从审美上会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的“冲动”。为了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关注,课堂讲解中可适当穿插一些与作品或作者有关的趣闻轶事。如:从19世纪以来,各国选美的标准均为据米罗维纳斯的尺寸。故而有人戏言,维纳斯是人类选美最早的“世界小姐”;维纳斯失去的两只手臂的原来姿势究竟是怎样的呢?“右手拿着苹果呢?还是拿着别的东西?”“左手举多高,伸多远?弯曲到什么程度?”“眼睛和手的关系如何?”“她的手在干什么?”这么多的复原图中到底哪个复原方案是正确的呢?还是觉得无论哪个方案都没有现在的断臂维纳斯更美、更动人,更接*艺术本质。因为她是艺术家与大自然和时间共同创造的绝无仅有的杰作。

  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是情节性的,教师如果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学生是不太愿听的。此时教师可从美术作品的“情节”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被带入情节,情节过程会引起他们的关注,被情节中冲突所吸引,并占有整个心灵,情节外的思维活动被抑制。

  《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名作,学生大多知道犹大出卖耶酥的故事,壁画中13个神态各异的形象吸引了学生,谁是叛徒犹大?这是学生最关切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各个人物,以“找出叛徒”为任务来进行展开。向学生说明作品画面紧紧地抓住了原来传说中耶稣对门徒说的一句话:“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来刻划十二个门徒听了这话后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神情和性格特征。作品中犹大的面孔整个是黑暗的,由于惊慌失措,犹大身不由主地向后倾,同时死死地抓住他的钱袋。与犹大恰成鲜明对比的是坐在中央的耶稣,态度安详,从他背后窗户中射进来的夕阳光辉,是他的形象更加突出。耶稣和犹大,一个崇高,一个卑鄙,对比十分鲜明。在欣赏地过程中如果教师再辅以介绍艺术家创作过程有趣的情节,定会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欣赏的极大兴趣。

  应该说每一幅美术作品、每一位艺术家的后面都有许多情节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应懂得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多媒体手段或问题的设置创设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情境,以各种新奇的手法去激发学生学*美术欣赏的兴趣。

  三、教学手段的匮乏

  美术教育之所以为其它学科无法替代,就在于发展了人的形象思维。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

  都是靠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是很难组织好高质量的美术活动的。虽然我们看到了一些老师能依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教学,但课与课的差异仅仅是教学重点及内容上的差异,而不是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教学方法的单一及缺少个人风格。

  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是在背教材和教案,严格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照本宣科地进行“授惑”。碰到各种“突发”事件时就显得措手无策,没有充分地利用好各种契机。比如在欣赏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蒙娜丽莎”的那永恒、神秘的微笑,我特意把《蒙娜丽莎》放大投射到屏幕上,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让学生默视一分钟,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她那迷人的微笑……。此时,忽然有个声音从教室的一角传来,“我觉得一点也不美”。这种想法完全在意料之外,是该假装没听到糊弄过去呢,还是要正面应对学生的“异议”呢?!此时,脑海中灵光一闪,这不是一个对作品进行深入展开辨析的方法吗?所以,我决定先放下作品,暂不作分析,而是首先从对那个时代的介绍入手,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了解作者是以怎样的胆识和勇气冲破笼罩欧洲中世纪所形成的宗教的牢笼,以一个普通的妇女形象代替以往的一成不变的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艺术形象。同时可以把这一作品与文艺复兴以前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提倡和对人类生命的歌颂、对人的本身价值的肯定。然后再让学生重新欣赏这一作品,此时,学生就不会再有开始时认识的偏差,而是带着新的认识、从新的审美角度来欣赏这幅作品。他们的感受也会因此更强烈、更深入、更持久了,对作品的感受也就更充分了。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一件优秀的作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美术欣赏的魅力之所在。事实上,美术课本中大部分文字欣赏的叙述部分只能代表一家之辞,不是唯一的标准。美术欣赏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搞教师一言堂或者照本宣科,它不象数学、物理那样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应该有差异性的,要能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渗透使现代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也趋以多样化与多元化。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

  例如欣赏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我首先播放一段《寒鸭戏水》乐曲,请学生观看作品,谈谈感受?逐渐引导学生进入画境,由此产生丰富联想和无穷想象。然后组织他们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总结出有寒冷、空旷、孤独、荒凉、寂寞……等诸多感受。此时进一步分析技法特点,大面积空白表示什么呢?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雪、雾、雨、水、天、云烟……。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后,联想与想象是极为丰富的。画中因为天“寒”,才显得江中人“独”(孤寂);也因为人的“独”(孤寂),才感到江面更“寒”……。画中“计白当黑”的手法给人予无限的遐想空间。继而深入剖析绘画意境的创设,使学生对作品内涵理解进一步升华。这时在典雅的古筝乐曲的伴随下,屏幕上作品上方的空白处徐徐出现柳宗元的诗句《江雪》,师生一同咏起古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簔立翁,独钓寒江雪……。”此集课美术、音乐、文学、诗歌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学科整合的特点,师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也达到共鸣状态。此课打破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的引入,使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诚然,现代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受到美术教师们的青眯是应该的,但也不能过于迷恋于此。因为我们从现有的课例来看,媒体的操纵者主要还是教师,这样过多使用此种媒体,仍旧没有走出“教师中心”的老路,学生的感受依然没有被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依然没有得到发展。

  总之,美术教学不是要把我们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的艺术家,而是一种艺术普及活动;是要提高我们每一位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其能兼顾全面而发展。做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的接受新的观念,让每位学生在艺术欣赏的“旅程”中拾得学*的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7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我通过本次培训学*,学*并总结了能够促进教学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原则:

  1、要分析学科特点,采用合适教法;

  要把握学科特征,但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的特征。如上课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句章,将学生本来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味迎合学生兴趣,将美术课上成历史课或政治课而失去学科特征。对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忽视了《大纲》中规定的美术欣赏的目的。要把握学科特征,教师还要准确把握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特别是子门艺术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共性。要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切入,跟随老师设计的思路,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中来,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2、基础知识学*和作品欣赏并重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如果说欣赏是一把锁的话,基础知识便是一把开锁的钥匙。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仅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就是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象”和“不象”对于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言,而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象形,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因此,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去评述它,美术欣赏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

  3、要具体欣赏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美术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既向学生传授了审美知识,又给学生作出了审美示范,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具体到内容和形式上。但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我们常会听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评述方法,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可言传”而是“不会言传”,原因是缺乏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具体感受。生活中如此尚有可原,但作为美术欣赏教学,万不可以此为搪塞之词。应该说,只要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有具体的意会,都可言传,只是意会不清或语言贫乏,才会出现“不可言传”的现象。解决的办法,唯有教师自身苦下功夫,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能意会,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赅,风趣幽默而具有感染力。

  4、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作品包含有多层次的信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象做数、理、化试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讲,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作品的再创造,是建立在欣赏者认识水*上的和作品的信息交流。所以,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任何见解,甚至是相反的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结论正确与否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要营造一个*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欣赏的热情,而实际上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或多或少的都可以对美术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教师去搭建一种*等、自由、畅所欲言的交流*台、让学生敢说、想说、积极参与。

  5、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提到现代课堂教学、我们自然会想到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也并不是简单地只是关于媒体使用的学问。而是包括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传统的授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象、文字、动画、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许多教学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但它却不是万能的,它要与教学内容和方法巧妙的融合运用,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只要老师认真钻研,运用合理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学生一定受益非浅,无论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8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让他们在学*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七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9

  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全x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

  艺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艺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艺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艺术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艺术课,尤其是美术教材缺少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实地考察参观应当另论。

  但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教学内容活而丰富,更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需求,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兴趣。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空缺。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纲鼓励教师灵活机动,但这当中还得有一个“约定”尺度和纲要,否则又容易走形成“专业”课了。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

  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前几年,地理、生物课也非应试科目,教学景况和艺术课相差无几,但自从加盟理科综合考试科目起,成绩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师一下也摇身变成升学考试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了。艺术课呢,还是那样……更多时候只能服从教学需要,为主课让路,在主课与主课的磨合中客串“润滑剂”、点缀物。最终主课丰收了,艺术课也未能实现“丛中笑”的初衷。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0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一)、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大多高中美术教师从高等院校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艺术概论等知识方面则显得比较薄弱,对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更显溃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画下一个园,就跑那一个圈;此外,由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比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自然就较多,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家熟知的“一言堂”,只注重教师的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尤其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二)、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从当前的教育大环境来看,高中的应试教育还是大方向,其根基无法动摇,社会对学校升学率的关注和评价,家长对教学效果、学科成绩的关注和评价,学生对教师能力、教学效果的关注和评价,无一例外的与高考搭上线。结果是,非高考内容的的高中美术学科,自然得不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反映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堂上,就是好学生总想利用该时间做其他学科的作业,学困生真的就成了“学困生”,——上课就犯困。

  纵观上述现状,我觉得,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利于教学的现状。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的场所,把课堂看做提高能力的领地,在实践中学*,在探索中发展,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从而,不拘一格的去丰富课堂教学,把每一节课看做是通向典范的起点。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点经验,拿出来晒晒,愿得到同仁的赐教。

  我在上《外国*现代雕塑》这一课时,尝试性的作了以下教学设计: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兴趣点一致的同学分到一组,这样可以分成相应的若干组。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鉴赏和讨论。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更广泛的鉴赏实践。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初,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学*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另外,在鉴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深厚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山水画中的意境和抒怀山河之美的情怀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三)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因此,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鉴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在画幅中间横斜出枝的一枝梅花,墨色点花,书法题诗。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鉴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鉴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让学生对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鉴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也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如在鉴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鉴赏一段爵士乐;在鉴赏*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鉴赏者对作品作出更准确的鉴赏和评价。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尚存的不良现象,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正确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勇于和善于挖掘学科中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因素,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强化学生对美术学科学*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鉴赏,使美术鉴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一段又一段美妙的时光。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2)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心得菁选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心得3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工作生活状态。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心得1

  针对我校高一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的一些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新课改对高中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扮演的是文化传递者的角色,其条件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国家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为了实现美术课程各模块的教学要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要求在高中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能开设3个或3个以上模块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广泛的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形成一种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文化态度。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必须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

  其次,新课改对美术课堂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艺术作品中去,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突破,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们便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讲解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也就没有任何欣赏的意义了,更激不起学生学*的兴趣。在鉴赏模块中,常常要作一些诸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作品意义的阐述。这还不够,还需要进行较深入的艺术分析,包括形式美要素和技艺处理方面的知识,只有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增强,才有可能更深刻的认识作品的内涵,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分析作品的方法才有可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在参与中从体验出发,运用比较的方法,积极开展对作品的评论,在活动中增强能力。

  美术欣赏教育是以视觉欣赏为主,欣赏教学所需的范图和音像质量要精美,缺少必要的设备设施和辅助材料、资料,势必使美术欣赏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具体做法是:利用学校的幻灯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对图像的.欣赏,比较(横向比、竖向比),提示、议论、提问,最后总结归纳。有的内容还可配放音乐。,如抽象画蒙特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的欣赏等等。视听结合,如临其境,再辅以历史背景,作者生*及创作指导思想的介绍,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作品效果的体验。

  在雕塑模块的教学中,我结合具体情况开设了石膏雕塑,将教师讲解、示范、启发、引导和学生动手实践、思维拓展结合起来,开课过程中,我和学生之间有了很好的互动,学生之间也获得了充分的协作交流,模块结束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艺术教育不会在短期内看到效果,但却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给学生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心得2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让他们在学*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七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心得3

  摘要:素描教学是美术学*的基础部分,对美术教学的发展能产生重要影响,相应的,素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也起到重要作用。高中美术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及美术学*情况,循序渐进地展开。从基础入手,以宏观的角度带入教学,增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给予学生正确的鼓励暗示等,是提高素描教学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素描教学;高中美术;宏观角度

  高中美术教学中素描教学是最基础也是最易被忽视的部分。素描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而是一种能力、一种心情。只有做好基础练*,才能为日后的学*奠定基础。在当前高中美术教学中,素描练*是基础性练*,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本文针对当前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谈教学心得,以期为日后教学做出启示。

  一、培养学生的素描意识

  想要学生认真地学*素描知识,就要让学生对素描产生认识。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认知,并不是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的要求,而是更多地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而艺术创作也是需要素描意识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素描,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去学*素描。在学*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素描的基本知识,带领学生共同欣赏素描作品,掌握其中的条理、纹路,以及操作的笔法手段等,这些都是基础。让学生在宏观上认识素描,并且清楚素描作品本身的意义所在,以及素描的学*对于整个美术课程学*的意义,进而实现素描能力的培养。

  二、从整体的角度展开素描教学

  在传统素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陷入到一个教学的误区———让学生描摹作品,也就是说,在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更注重让学生自己进行作品的描摹,而学生对事物或者是画作的观察也仅仅局限于某一细节的像与不像,而忽略了整体的协调性,例如“在某种情况下,这一物体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状态?”对于这类问题的思考,就是需要学生进行关注,但并未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在一幅素描作品中,整体、主次、虚实都是需要考虑的,而非单纯的临摹。学生能临摹出来的是形态,却不能临摹出神态以及当时的状态。宏观角度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并且去主动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拘泥于一个形态的模仿。在宏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开引导,一是引导学生观察“大关系”,也就是在画面中,不同物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在视野范围内,为什么要这样摆放才能舒服,那样摆放就不舒服。

  三、把握好临摹与写生的度

  所谓把握临摹与写生的度,就是指合理分配两者的时间,不能顾此失彼。尽管急于写生会让学生不得要领,陷入一种盲目创作的过程,最终会暴露出更多的问题,但当前高中美术素描教学更多的是限于临摹。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学生能够很好地临摹,却不能很好地写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要求学生进行临摹练*,而忽视了写生。事实上,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临摹时学生只需将作品考虑在内,而写生时要加入更多思考的内容,包括角度、效果、关系、摆放、方位等,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学*的。素描本身就是美术学*的基础,如果素描基础不能建立,学生日后的美术学*也会举步维艰,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临摹与写生的关系,为学生安排合理的训练。

  四、进行师生间的交流

  美术作为艺术门类的一部分,对于主观创作的要求还是很高的,这一点在基础的素描教学中也是有所体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照顾学生的思想,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主动创作的热情。了解学生的观点,然后从学生角度引导学生进行素描练*,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与学生形成交流互动,而不是传统课堂中教师讲解、学生听的局面,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这些都是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并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尽管学生在初期创作中会出现一些幼稚的处理方式,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对学生尽可能地以鼓励为主,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及参与意识,更好地为日后的学*提供帮助。美术素描是需要时间慢慢练*的,学生的成长也必然需要一个过程,只有给予学生这个过程,并且加以引导与鼓励,才能促使学生的成长。作为美术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只有明确了教学思路,才能在实践中有计划地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龙军.浅议素描静物教学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16(2):29-30.

  [2]刘渊.高校设计素描教学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15(5):62-63.

  [3]景大方.浅析高中美术素描教学教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17(6):89-90.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3)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反思优选【五】份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反思 1

  针对我校高一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的一些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新课改对高中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扮演的是文化传递者的角色,其条件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国家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为了实现美术课程各模块的教学要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要求在高中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能开设3个或3个以上模块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广泛的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形成一种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文化态度。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必须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

  其次,新课改对美术课堂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艺术作品中去,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突破,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 ”之类的老套数,学生们便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讲解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也就没有任何欣赏的意义了,更激不起学生学*的兴趣。在鉴赏模块中,常常要作一些诸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作品意义的阐述。这还不够,还需要进行较深入的艺术分析,包括形式美要素和技艺处理方面的知识,只有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增强,才有可能更深刻的认识作品的内涵,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分析作品的方法才有可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在参与中从体验出发,运用比较的方法,积极开展对作品的评论,在活动中增强能力。

  美术欣赏教育是以视觉欣赏为主,欣赏教学所需的范图和音像质量要精美,缺少必要的设备设施和辅助材料、资料,势必使美术欣赏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具体做法是:利用学校的幻灯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对图像的欣赏,比较(横向比、竖向比),提示、议论、提问,最后总结归纳。有的内容还可配放音乐。,如抽象画蒙特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的欣赏等等。视听结合,如临其境,再辅以历史背景,作者生*及创作指导思想的介绍,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作品效果的体验。

  在雕塑模块的教学中,我结合具体情况开设了石膏雕塑,将教师讲解、示范、启发、引导和学生动手实践、思维拓展结合起来,开课过程中,我和学生之间有了很好的互动,学生之间也获得了充分的协作交流,模块结束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艺术教育不会在短期内看到效果,但却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给学生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反思 2

  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全x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艺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艺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艺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艺术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艺术课,尤其是美术教材缺少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实地考察参观应当另论。但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教学内容活而丰富,更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需求,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兴趣。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空缺。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纲鼓励教师灵活机动,但这当中还得有一个“约定”尺度和纲要,否则又容易走形成“专业”课了。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前几年,地理、生物课也非应试科目,教学景况和艺术课相差无几,但自从加盟理科综合考试科目起,成绩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师一下也摇身变成升学考试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了。艺术课呢,还是那样……更多时候只能服从教学需要,为主课让路,在主课与主课的磨合中客串“润滑剂”、点缀物。最终主课丰收了,艺术课也未能实现“丛中笑”的初衷。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反思 3

  一、“点、线、面”策略模式提出的教学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正在我省如火如荼的展开,高中新课程美术鉴赏模块对课程目标新的调整,教学内容新的整合以及教学理念新的界定,这些变化终将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得以体现,由此引发教学策略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变旧观念,对传统教学策略不断传承与创新,探究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策略。

  同时,我们农村高中的美术鉴赏教学,正遭遇着一种非常无奈的尴尬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对教学策略的研究,致使美术教学课堂容量庞大,作品挖掘肤浅,课堂结构散乱,教学目标自然难于达成。学生对美术的学*反映冷漠,在作品描述中,很多时候大部分学生只能是以“很美”或者“漂亮”等字眼来回答或评价美术作品。这种教师对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研究的不足,致使课堂师生互动的缺失和学生对作品分析的肤浅,使得美术的审美教育流于形式。以笔者的调查,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里是普遍存在的。

  二、“点、线、面”策略模式的思考和建构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达成,要求学生的学*是一个有一定的深度理解和深刻情感体验的过程。基于此,我们构思以“点、线、面”策略展开教学活动,探讨如何立足于美术的学科本体,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探索挖掘作品深层内涵,以提升教学层次,真正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点、线、面”教学策略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对传统教学策略的传承和发展,要求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并抓准一个“点”,使它贯穿教学始终,从而建构一条教学主“线”,并由此铺开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并主动生成符合学生个体智能优势的知识“面”,有效改变高中美术传统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照本宣科”的尴尬现状。

  1、“点”和“点”的选择

  新课程美术鉴赏模块内容打破了传统美术欣赏课程以美术类别或美术史为线索的编排方式,每一课都按照一个主题来进行概括,整合了更多的美术现象,更加贴*了生活,扩大了视野。作品类型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以及建筑、雕塑、工艺、民间美术、电脑美术等。教材内容的这种变化,使美术教学的课堂容量变的更加庞大,我们不可能在每一节课中都对教材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一一罗列,要求我们有所选择。正如德国教育家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所描述:在现代知识量无限膨胀的背景下,要提倡“角落教学”,应该注意学生的心智特点,选择一种具有共性,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起到“以点带面”作用的一种个案作为范例,使学生从典型范例中发现所属知识的规律,获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尹少淳教授也认为初中美术是“走马观花”,而高中美术教学则是有选择的“下马赏花”,是一个由博返约的过程,是学生兴趣相对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有所选择并较深入的进入个别典型范例知识的学*,才会对这一类型的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有更深的审美认识和情感体验,才会关注与之相关的作品、风格以及艺术家,因而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科本体的深入和教育功能的拓展。

  那么,选择多少?选择什么?我们认为:只要选择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并对此展开深入的挖掘和理解。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就是我们所界定的“点”。这个“点”可以是一件美术作品,也可以是一位画家,可以是一句美术评论,可以是一种美术现象等等。当然,我们要让学生掌握的不仅是该“点”本身,更重要的是挖掘该“点”的背后隐藏着的规律与本质。而这个规律与本质恰是我们教学要达成的目标,要突破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所以,我们选择的“点”不仅是切入点,也要是教学的重难点的外在形式,对这个“点”的挖掘能直指教学目标并是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的关键。

  2、“线”和“线”的建构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相应的,认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源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学*是在同化与顺应之间的*衡过程中,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结构的一种新建构的过程。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关注这种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同化与顺应之间的*衡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使得美术鉴赏活动成为是一个有深度的艺术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从“点”切入,到展开,到深入,再提升,环环紧扣,层层挖掘,步步深入,从而达到对“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对包藏在“点”其中的规律与本质的掌握的知识建构的过程与方法,这就是我们所界定的“线”。既是课堂教学活动铺开的“教学链”,又是达成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难点的一般思维,是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从“点”到“面”的一个具体行为。由于涉及到教师素质、学生基础以及授课内容的不同,构建“线”的方式也随教学的具体情境产生变化。所以,构建“线”是新课程美术鉴赏教学实施过程最为关键之所在,是最具不确定因素和创造性的过程。

  3、“面”和“面”的生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至少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七种智能,它们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统合运作。每一个正常人都具有上述的七种智能,但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在各种智能领域的发展程度上有所不同,大部分的人都只能在一、二种智能上表现出优越的能力,而且也会以不同的方法来统合其它智能。教育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智能特点,从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优势智能的充分展示,促进学生优势智能向其他智能领域的迁移。

  多元智能理论是新课程改革借鉴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美术鉴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关注学生的这种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积极的创设一种情境,要使学生能基于自己的智能优势特点,从自身体验出发,有选择的开展对不同美术现象或作品的比较、分析、评论,生成符合自己智能优势的美术知识系统,促进个性发展。所以,“面”的生成应当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教师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实施教学而进行的预设,即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的知识“面”。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由于学生的个体智能优势的差异,对知识构建的方式不禁相同,即生成符合个体智能优势的知识“面”。这是我们界定的“面”的另一层含义。所以,“面”不仅是对关注全体性与基础性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更是关注符合学生个体智能优势的差异性的知识体系的生成。“面”的生成是最终目的,是达到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能力的培养。

  三、“点、线、面”策略模式的教学实践探索

  1、课堂教学实录《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本课属人教版《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教学内容,教材通过对不同时代的`花鸟画的分析,阐述传统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的独特传统,进而理解中国古代的绘画审美观。

  “点”的选择:以齐白石的名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作为教学的“点”。

  “线”的建构:以作品的对比探究:要不要“似”?什么是“似与不似之间”?为什么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三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缘物寄情的特征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理念。

  “面”的生成:对中国传统花鸟绘画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使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观能衍射到对其他作品的认识。

  本课于2006年10月9日获温州市美术学科新课程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评比一等奖。

  2、公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美术家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

  教材通过四组作品的比较,要求: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看待世界和事物,并运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点”的选择:以校园里树的照片与具象(希施金《松树林》)、意象(倪瓒《六君子图》)、抽象(蒙德里安《开花的苹果树》)组图进行对比。

  “线”的建构:以自然的树与艺术作品的树比较描述:美术作品是美术家寻求适合“我”的方式来表现“物”的结果,欣赏的关键是追寻包藏在美术作品中的“我”;可以通过探究画家表现的不同方式来追寻包藏在其中的“我”。

  “面”的生成:不同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使美术家具有了独特的审美眼光和不同表达方式。我们也应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用自己的方式欣赏作品。

  本课于2006年12月8日在泰顺开展的温州市第三届高中美术学科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

  3、公开课《地域的永恒魅力——地域风貌与艺术流派的关系》

  教材通过对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惯等对建筑的影响等几方面内容的分析,要求: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绘画流派和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了解在绘画、建筑等领域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一些流派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点”的选择:与江南水乡的建筑接触的机会多,相对比较熟悉,而且比较有感情,因此选择江南水乡民居建筑为教学的“点”。

  “线”的建构:以建筑布局、建筑造型、建筑材料、建筑环境、建筑色彩等不同侧重点的问题,由学生讨论并思考,教师由地域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这一角度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进行集中并引领挖掘。

  “面”的生成:对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能有比较深刻的情感体验,认识和理解地域文化、地理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并能从相应的角度,思考地域环境对徽州建筑(地理环境)、天坛建筑等(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培养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增强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保护意识。

  本课于20xx年12月23日在瑞安市六中开展的瑞安市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

  4、课例说课《构建 “点、线、面”模式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以《托物寄情》一课为例,简单描述为什么进行“点、线、面”模式进行美术鉴赏教学和如何进行“点”的选择、“线”的建构和“面”的生成的策略。本课例于20xx年3月7日在温州市美术学科新课程高一(下)课前培训活动中做公开交流。

  四、“点、线、面”策略模式的反思

  1、这种“点、线、面”模式的教学策略,对于理清教师的教学思路,构建课堂结构,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现行美术教学中教师教学设计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锻炼,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解决师生互动的缺失和对作品分析的肤浅等尴尬局面,挖掘作品深层次涵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需要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如课例对朱耷与《荷花水禽图》的探究过程,对荷叶出淤泥而不染联想到画家不与统治阶级的合作态度,从荷叶的倒挂联想到画家的垂头丧气;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模仿两只水鸟的动态来揣摩画家的情绪等都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受学生的启发而带来的灵感,恐怕在任何资料中,都没有描述象学生这样富有情感和创造力的审美表达方式。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知识经验。如《地域的永恒魅力》一课,学生从地理、历史、哲学、语文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作品分析时,我们怎样进行引领,也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更多的知识储备。

  3、只是一种策略和一种尝试,并不适合所有课题和所有教师。如何更大程度的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仍然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反思 4

  美术高考已好几十多年了,送走了很多届高考美术考生,个人感觉在美术高考的辅导中,素描起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学中,作为教师考虑了很多,而学生对于“学”则触及得相当的少,缺乏阶段的总结,在素描学*中就会长期停留于简单的描摹上,同时一些思想上的认识也不能及时得以疏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明确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正确认识

  辅导美术高考学生也有这么长的时间了,每一届来的学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学*美术是考大学的捷径,认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且很多中学班主任也这样认为,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动员来学*美术,客观的说很多中学都有这样的观念误区。而目前美术高考其实并不容乐观,很多好的专业对专业文化线都要求较高,正是这种观念,让学生一开始学*基础素描的时候,态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有很多学生还停留在*时对一两幅卡通画临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确认识美术高考,不能正确认识绘画这些观念都较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在开始进行基础素描练*中的一种良好心态的建立。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认识美术中的首要基础课程素描的学*,在学*中产生了挫折感,畏难心理,不自信心理,这种前期理想化与后期现实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于是,学生往往就在美术的前期学*就中断。

  在美术学*中,基础素描的学*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以后色彩、石膏、真人写生都是一个良好的铺垫,但这个阶段的重点主要放到了对形体、结构、明暗、空间的刻画上去了,这些课题都是非常理性的东西,学起来难免有一定的枯燥感,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在这阶段的教学中就应当首先做好学生对美术的全面认识了解,不要让学生在懵懵懂懂中进入第一步的素描训练,进一步通过优秀的素描绘画中的赏析,让学生理解素描的概念,特别是对素描本质上的东西的了解,同时在素描静物的写生中,我们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一组多物体静物,一般都要涉及到对比,比如长与短、高与矮、宽与窄、粗与细、刚于柔……。在写生之前,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想象**的外貌形体特点,把无生命的静物当成有血有肉的人来表现,区分出他们的各自特点,这样我们在建立兴趣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个建立点。总之在基础素描的学*中,学生应该有耐心、自信的心理,刻苦不畏困难的精神,同时对素描还要进行理论上的全面认识。这样才能打好学*美术的第一步。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反思 5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学会做人,终身受益。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将粉墨登场。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美术鉴赏意义深远。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是其问题所在,因此,美术鉴赏的模块教学是高中美术整套教材的基础和重心。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呢?我认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潮流,使创新教育在美术课中得以充分体现。

  一、创设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如果失去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那在新课程已步入课堂的今天是不合格的。

  学生的学*兴趣、学*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也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教授美术鉴赏我有这样的体会: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就会使课堂变得活跃,必然就会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如上教学效果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首先要动脑筋使得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感到有新意。只要能做到画面上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所以,努力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自然会为之所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的都是高雅、优美的钢琴曲,当然在上中国民间美术时换上了那纯朴、高亢的陕北民歌。此举虽然简单,但效果明显。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再加上艺术课的自身魅力,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的主人,要始终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个性,他们有着独到的思想与见解。只要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敢于质疑,敢于发言,敢于冒险,学生的潜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一个微笑,学生的一份信心,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做到与学生亲切、和谐、主动拉*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的、美的环境。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中,研究并理解教材的主要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情感融入到教材的讲授中,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内涵的美术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以讲解、讨论、比较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同时,鼓励学生文字形式描述、表演来完成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鼓励学生在学*过程中上网收集课程相关资料,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和相关自然资源进行参观、调查等多种学*形式。

  以往,在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中,许多学生喜欢被动的地听老师讲解、分析。在评价艺术作品时,也尽量寻求一种传统的标准和说法,所以使得一些学生人云亦云,思想毫无创意。在美术鉴赏活动中,鼓励学生交流,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因此,我们教师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应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寻找一些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学*,主动地参与。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合作学*以及研究性学*,这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的几种很好的学*方式。总之,我们教师要秉承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取贴*学生生活的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终身学*和进一步发展的*台。

  二、不断提升教师审美素养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认为: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知识就没有欣赏。如果有人说,某一件作品使他感到欢欣鼓舞,但却认识不清楚这种情感到底是什么,追求不出这种快感之所由来,那么,这种人就是自欺欺人。为一部不能理解的艺术作品而引起的喜悦,是一种令人痛苦的喜悦”。可见,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新教材和过去的教材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对鉴赏基础知识的强调,这样,会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美术鉴赏。学*美术鉴赏,首先要了解美术语言,它包括美术元素和组织原理。美术元素是美术中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凭借这些元素,如:点、线条、形体、明暗、色彩、肌理、空间等,艺术家可以创作出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组织原理包括: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动感与静感等,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借助这些组织原理来进行构图和安排。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就是.美术作品的特征。那么,作为老师就应首先广泛的涉猎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丰富自我。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我们教师自身在专业领域碌碌无为,那么,怎样为学生答疑。新课程标准不仅对老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与其相关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只有不间断的学*才能适应并胜任高中美术教学,这是创新美术教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终身教育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认为,审美教育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自身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审美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的发展赋予我们教师新的时代气息,看着那一个个渴求新知的眼神我们责无旁贷。

  三、多元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的教育发展。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是:“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的发展关系到教育的发展,这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教育要发展首先要对老师已经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逐一改变,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正如评价建议中所说:“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己不断成长。”通过多元的评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发展,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比如,新课程开设以来,在新的评价体系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活动,参与听课的面很广有本学科专家、学校领导、本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这样一来多方面的反馈意见接踵而来。当然,在问题之初是觉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可当认真的梳理过后可谓是拨云见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这里彻底的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老师在课堂上也比以往轻松了。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有对美术作业的评价,是全部由我们教师实施的评价,而且整个过程都是由老师凭借个人的教学经验评判。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处于一个即盲目又被动的地位,这显然以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新的课程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学的核心。同样,我们学科有其特殊性,和其它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也有量化评价,但基本上处于主观、随意和无序的状态,所以提倡多元的、多主体的评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在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必须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四、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在步入数字时代的今天,运用多种电教声讯设备进行教学,以加强视听直观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一种新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有幻灯,录像,投影仪,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把以往人们常用的直观教具如挂图等准确、逼真地通过屏幕反映出来。具有如下的特点:

  1、形象直观,声画合一。

  2、简捷灵活,动态感强。

  3、信息量大,传递迅速。

  4、形式活泼,表现力强。

  由于上述特点,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如下优势:

  (1)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对一些理论知识通过画面可得到非常直观的诠释。

  (3)为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

  (4)声画并用,充分刺激学生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

  教学追求最佳教学效果,正确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一个最佳使用效果的问题。在教学中,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因素很多,根据知识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要仰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才能输送给学生,但各个知识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如何使用的问题。如绘画鉴赏需静态的图像,而建筑鉴赏则更多的运用动态图像等。即使上述因素都考虑的很好,也不一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里还有一个使用的艺术问题。即何时用,怎样用,尤其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把直观教具和正常教学连在一起,使其浑然一体。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创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4)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菁华10篇)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

  摘 要: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素描教学中,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描技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增加学生的鉴赏机会,提高学生的品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拓展他们的创新空间,从而推进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升级。关键词:高中美术;素描;质量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学科,其与美学、建筑学甚至医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阶段的美术学*,主要以素描为主,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描技巧,是高中美术教师关注的重点。尤其是一些艺术方面的学生,其为了顺利地考取艺术院校更是要在素描方面下工夫,以促进自己美术成绩的提升。鉴于此,本文主要就高中美术课程中的素描讲解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找出适宜高中美术课程中素描讲解的技巧,推进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升级。

  一、增加鉴赏机会,提高学生品位

  素描作品带有一定的写实性,进行素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描述的物体有一个细致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完成素描作品。一幅合格的素描作品,不仅要求学生的笔法到位,同时构图的合理以及光影的搭配等也十分的重要,而这些都是要经过不断地学*和积累才能掌握的。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作品鉴赏的机会,通过带领学生对素描作品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并且让学生吸取更多的素描经验。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展示的作品较少,并且图片过小也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作品的实际魅力。而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又受到了教学条件的限制,因此鉴赏课程很难展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得美术鉴赏课程得以良性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世界知名的美术作品,通过细节上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素描知识。例如,在观赏达·芬奇的画作《最后的晚餐》时,高中美术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学*达·芬奇的构图,鼓励学生探寻画作背后的故事,对当时的历史文化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通过这样的赏析,可以充分地让学生意识到素描不仅是对事物的呈现,同时其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感情等多个方面的要素,为学生今后的创作打好基础。

  二、培养学**惯,提升观察能力

  素描重在观察,只有对事物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付诸笔端,画出理想的作品。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素描技巧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学**惯、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纳入其中。通过向学生传授观察方法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对素描对象进行观察与分析,找出最优的绘画角度,并通过纸笔给予合理的呈现。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2

  一、“点、线、面”策略模式提出的教学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正在我省如火如荼的展开,高中新课程美术鉴赏模块对课程目标新的调整,教学内容新的整合以及教学理念新的界定,这些变化终将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得以体现,由此引发教学策略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变旧观念,对传统教学策略不断传承与创新,探究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策略。

  同时,我们农村高中的美术鉴赏教学,正遭遇着一种非常无奈的尴尬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对教学策略的研究,致使美术教学课堂容量庞大,作品挖掘肤浅,课堂结构散乱,教学目标自然难于达成。学生对美术的学*反映冷漠,在作品描述中,很多时候大部分学生只能是以“很美”或者“漂亮”等字眼来回答或评价美术作品。这种教师对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研究的不足,致使课堂师生互动的缺失和学生对作品分析的肤浅,使得美术的审美教育流于形式。以笔者的调查,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里是普遍存在的。

  二、“点、线、面”策略模式的思考和建构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达成,要求学生的学*是一个有一定的深度理解和深刻情感体验的过程。基于此,我们构思以“点、线、面”策略展开教学活动,探讨如何立足于美术的学科本体,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探索挖掘作品深层内涵,以提升教学层次,真正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点、线、面”教学策略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对传统教学策略的传承和发展,要求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并抓准一个“点”,使它贯穿教学始终,从而建构一条教学主“线”,并由此铺开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并主动生成符合学生个体智能优势的知识“面”,有效改变高中美术传统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照本宣科”的尴尬现状。

  1、“点”和“点”的选择

  新课程美术鉴赏模块内容打破了传统美术欣赏课程以美术类别或美术史为线索的编排方式,每一课都按照一个主题来进行概括,整合了更多的美术现象,更加贴*了生活,扩大了视野。作品类型涵盖了*画、油画、版画以及建筑、雕塑、工艺、民间美术、电脑美术等。教材内容的这种变化,使美术教学的课堂容量变的更加庞大,我们不可能在每一节课中都对教材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一一罗列,要求我们有所选择。正如德国教育家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所描述:在现代知识量无限膨胀的背景下,要提倡“角落教学”,应该注意学生的心智特点,选择一种具有共性,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起到“以点带面”作用的一种个案作为范例,使学生从典型范例中发现所属知识的规律,获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尹少淳教授也认为初中美术是“走马观花”,而高中美术教学则是有选择的“下马赏花”,是一个由博返约的过程,是学生兴趣相对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有所选择并较深入的进入个别典型范例知识的学*,才会对这一类型的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有更深的审美认识和情感体验,才会关注与之相关的作品、风格以及艺术家,因而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科本体的深入和教育功能的拓展。

  那么,选择多少?选择什么?我们认为:只要选择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并对此展开深入的挖掘和理解。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就是我们所界定的“点”。这个“点”可以是一件美术作品,也可以是一位画家,可以是一句美术评论,可以是一种美术现象等等。当然,我们要让学生掌握的不仅是该“点”本身,更重要的是挖掘该“点”的背后隐藏着的规律与本质。而这个规律与本质恰是我们教学要达成的目标,要突破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所以,我们选择的“点”不仅是切入点,也要是教学的重难点的外在形式,对这个“点”的挖掘能直指教学目标并是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的关键。

  2、“线”和“线”的建构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相应的,认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源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学*是在同化与顺应之间的*衡过程中,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结构的一种新建构的过程。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关注这种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同化与顺应之间的*衡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使得美术鉴赏活动成为是一个有深度的艺术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从“点”切入,到展开,到深入,再提升,环环紧扣,层层挖掘,步步深入,从而达到对“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对包藏在“点”其中的规律与本质的掌握的知识建构的过程与方法,这就是我们所界定的“线”。既是课堂教学活动铺开的“教学链”,又是达成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难点的一般思维,是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从“点”到“面”的一个具体行为。由于涉及到教师素质、学生基础以及授课内容的不同,构建“线”的方式也随教学的具体情境产生变化。所以,构建“线”是新课程美术鉴赏教学实施过程最为关键之所在,是最具不确定因素和创造性的过程。

  3、“面”和“面”的生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至少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七种智能,它们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统合运作。每一个正常人都具有上述的七种智能,但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在各种智能领域的发展程度上有所不同,大部分的人都只能在一、二种智能上表现出优越的能力,而且也会以不同的方法来统合其它智能。教育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智能特点,从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优势智能的充分展示,促进学生优势智能向其他智能领域的迁移。

  多元智能理论是新课程改革借鉴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美术鉴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关注学生的这种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积极的创设一种情境,要使学生能基于自己的智能优势特点,从自身体验出发,有选择的开展对不同美术现象或作品的比较、分析、评论,生成符合自己智能优势的美术知识系统,促进个性发展。所以,“面”的生成应当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教师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实施教学而进行的预设,即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的知识“面”。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由于学生的个体智能优势的差异,对知识构建的方式不禁相同,即生成符合个体智能优势的知识“面”。这是我们界定的“面”的另一层含义。所以,“面”不仅是对关注全体性与基础性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更是关注符合学生个体智能优势的差异性的知识体系的生成。“面”的生成是最终目的,是达到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能力的培养。

  三、“点、线、面”策略模式的教学实践探索

  1、课堂教学实录《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本课属人教版《*古代花鸟画》的教学内容,教材通过对不同时代的花鸟画的分析,阐述传统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的独特传统,进而理解*古代的绘画审美观。

  “点”的选择:以齐白石的名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作为教学的“点”。

  “线”的建构:以作品的对比探究:要不要“似”?什么是“似与不似之间”?为什么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三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理解*传统花鸟画缘物寄情的特征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理念。

  “面”的生成:对*传统花鸟绘画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使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观能衍射到对其他作品的认识。

  本课于20xx年10月9日获温州市美术学科新课程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评比一等奖。

  2、公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美术家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

  教材通过四组作品的比较,要求: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看待世界和事物,并运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点”的选择:以校园里树的照片与具象(希施金《松树林》)、意象(倪瓒《六君子图》)、抽象(蒙德里安《开花的苹果树》)组图进行对比。

  “线”的建构:以自然的树与艺术作品的树比较描述:美术作品是美术家寻求适合“我”的方式来表现“物”的结果,欣赏的关键是追寻包藏在美术作品中的“我”;可以通过探究画家表现的不同方式来追寻包藏在其中的“我”。

  “面”的生成:不同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使美术家具有了独特的审美眼光和不同表达方式。我们也应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用自己的方式欣赏作品。

  本课于20xx年12月8日在泰顺开展的温州市第三届高中美术学科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

  3、公开课《地域的永恒魅力——地域风貌与艺术流派的关系》

  教材通过对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惯等对建筑的影响等几方面内容的分析,要求: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绘画流派和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了解在绘画、建筑等领域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一些流派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点”的选择:与江南水乡的建筑接触的机会多,相对比较熟悉,而且比较有感情,因此选择江南水乡民居建筑为教学的“点”。

  “线”的建构:以建筑布局、建筑造型、建筑材料、建筑环境、建筑色彩等不同侧重点的`问题,由学生讨论并思考,教师由地域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这一角度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进行集中并引领挖掘。

  “面”的生成:对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能有比较深刻的情感体验,()认识和理解地域文化、地理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并能从相应的角度,思考地域环境对徽州建筑(地理环境)、天坛建筑等(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培养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增强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保护意识。

  本课于20xx年12月23日在瑞安市六中开展的瑞安市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

  4、课例说课《构建 “点、线、面”模式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以《托物寄情》一课为例,简单描述为什么进行“点、线、面”模式进行美术鉴赏教学和如何进行“点”的选择、“线”的建构和“面”的生成的策略。本课例于20xx年3月7日在温州市美术学科新课程高一(下)课前培训活动中做公开交流。

  四、“点、线、面”策略模式的反思

  1、这种“点、线、面”模式的教学策略,对于理清教师的教学思路,构建课堂结构,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现行美术教学中教师教学设计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锻炼,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解决师生互动的缺失和对作品分析的肤浅等尴尬局面,挖掘作品深层次涵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需要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如课例对朱耷与《荷花水禽图》的探究过程,对荷叶出淤泥而不染联想到画家不与统治阶级的合作态度,从荷叶的倒挂联想到画家的垂头丧气;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模仿两只水鸟的动态来揣摩画家的情绪等都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受学生的启发而带来的灵感,恐怕在任何资料中,都没有描述象学生这样富有情感和创造力的审美表达方式。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知识经验。如《地域的永恒魅力》一课,学生从地理、历史、哲学、语文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作品分析时,我们怎样进行引领,也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更多的知识储备。

  3、只是一种策略和一种尝试,并不适合所有课题和所有教师。如何更大程度的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仍然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思考与实践。电脑美术教学反思初中美术教学反思美术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3

  时间匆匆,转眼间离我刚踏上教师岗位已有半年之久。感谢峨眉一中领导和教师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慢慢进入教师的角色。这学期收获良多,无论是自己教学上,还是自己心理成长上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本学期一路走来,改变了我大学认为“教书很简单”这种幼稚的想法。

  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本以为自己只要做好了上课的准备,上课的时候认真讲解,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但是没想到课堂上还有这么多的'突发事件,有时候自己花费了很多心思备的课,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随着课堂的进行,慢慢的我发现自己的课堂存在很多的问题,在这里进行一个总结性的反思。

  第一,课堂中的教学用语有待提炼,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一堂课中肯定会出现很多常规性的知识点,在讲解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过多的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惰性,以至于想都不想问题,随口就乱回答。这样的问题,经过在其他老师那里学*经验和自己的反思后,效果得以改观。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般可以给学生选择性的答案,让他们先从中思考,然后在回答。几秒钟的思考回答时间,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语言方面,还发现自己的措词也存在很大问题,逻辑性不强。这方面随着自己对课堂的熟悉,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第二,课堂重点突出不明显。

  教材上面一节课的知识量非常大,很想给学生面面俱到,但到头来总结课堂才发现,其实学生什么都没记住,像是看电影一般仅仅在头脑中过了一遍,没有值得他们引起重视的东西。后来经过多次和师傅陈老师讨教得知,新教材虽然给出的信息量很多,但新课标明确指出选取其中适合学生本身情况的知识进行重点赏析。这就说明教材中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交给学生的是赏析的方法,而不是教他们赏析每幅画。

  第三,课堂时间把握不够严谨。

  总的来说,还是自己安排时间的容错率太低。有的课堂学生反应强烈,很有积极性,就容易过多的去拓展,导致时间不够用。有的课堂中学生很困乏,不愿意听老师所讲,很多知识点讲到位就过了,没有去展开,甚至有时候受到学生的影响,本该深入的知识点,却始终讲不出该有的深度。陈老师也一直在强调,老师是课堂的导演,要把控整个课堂,训练老师用自己情绪去感染学生的积极性。这条尤为重要,必须深入学*,贯彻落实。

  第四,课堂管理不够严格。

  有的时候,看见学生实在很疲、很乏,抬着头都能闭眼打瞌睡,实在不忍心再去打搅他、吼他,以至于到后来班上纪律显得有些松散,有好几个同学开始开小差。我认为这是这学期下半期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我也找老师们请教过。首先,要端正自己的立场。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具备一项“师能”,然而课堂的管理就正好体现一个老师的师能。如果连课堂中起码的纪律都管理不好,谈何行课。其次,建立课堂的规矩。比如:学生觉得困乏,可以让他自愿起立站着听,

  如果不愿意站,那就不能睡觉。最后,让他们对美术课堂引起重视。并不是不高考的科目就是豆芽科,就可以想怎样就怎样。美术虽不高考,但它是培养我们审美情操,开拓眼界的必备课程,更是建立我们正确审美观,人生观最重要的课堂。

  本学期发现的问题还有很多,最突出的就是以上四点。我很庆幸自己第一学期就能发现这么多的问题,以便于我更快速的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再次感谢陈雪峰老师,对我耐心的指导,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栽培。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4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学会做人,终身受益。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将粉墨登场。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美术鉴赏意义深远。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是其问题所在,因此,美术鉴赏的模块教学是高中美术整套教材的基础和重心。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呢?我认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潮流,使创新教育在美术课中得以充分体现。

  一、创设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如果失去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那在新课程已步入课堂的今天是不合格的。

  学生的学*兴趣、学*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也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教授美术鉴赏我有这样的体会: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就会使课堂变得活跃,必然就会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如上教学效果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首先要动脑筋使得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感到有新意。只要能做到画面上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所以,努力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自然会为之所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的都是高雅、优美的钢琴曲,当然在上*民间美术时换上了那纯朴、高亢的陕北民歌。此举虽然简单,但效果明显。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再加上艺术课的自身魅力,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的主人,要始终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个性,他们有着独到的思想与见解。只要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敢于质疑,敢于发言,敢于冒险,学生的潜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一个微笑,学生的一份信心,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做到与学生亲切、和谐、主动拉*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的、美的环境。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中,研究并理解教材的主要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情感融入到教材的讲授中,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内涵的美术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以讲解、讨论、比较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同时,鼓励学生文字形式描述、表演来完成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鼓励学生在学*过程中上网收集课程相关资料,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和相关自然资源进行参观、调查等多种学*形式。

  以往,在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中,许多学生喜欢被动的地听老师讲解、分析。在评价艺术作品时,也尽量寻求一种传统的标准和说法,所以使得一些学生人云亦云,思想毫无创意。在美术鉴赏活动中,鼓励学生交流,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因此,我们教师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应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寻找一些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学*,主动地参与。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合作学*以及研究性学*,这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的几种很好的学*方式。总之,我们教师要秉承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取贴*学生生活的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终身学*和进一步发展的*台。

  二、不断提升教师审美素养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认为: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知识就没有欣赏。如果有人说,某一件作品使他感到欢欣鼓舞,但却认识不清楚这种情感到底是什么,追求不出这种快感之所由来,那么,这种人就是自欺欺人。为一部不能理解的艺术作品而引起的喜悦,是一种令人痛苦的喜悦”。可见,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新教材和过去的教材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对鉴赏基础知识的强调,这样,会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美术鉴赏。学*美术鉴赏,首先要了解美术语言,它包括美术元素和组织原理。美术元素是美术中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凭借这些元素,如:点、线条、形体、明暗、色彩、肌理、空间等,艺术家可以创作出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组织原理包括: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动感与静感等,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借助这些组织原理来进行构图和安排。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就是.美术作品的特征。那么,作为老师就应首先广泛的涉猎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丰富自我。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我们教师自身在专业领域碌碌无为,那么,怎样为学生答疑。新课程标准不仅对老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与其相关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只有不间断的学*才能适应并胜任高中美术教学,这是创新美术教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终身教育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认为,审美教育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自身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审美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的发展赋予我们教师新的时代气息,看着那一个个渴求新知的眼神我们责无旁贷。

  三、多元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的教育发展。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是:“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的发展关系到教育的发展,这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教育要发展首先要对老师已经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逐一改变,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正如评价建议中所说:“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己不断成长。”通过多元的评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发展,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比如,新课程开设以来,在新的评价体系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活动,参与听课的面很广有本学科专家、学校领导、本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这样一来多方面的反馈意见接踵而来。当然,在问题之初是觉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可当认真的梳理过后可谓是拨云见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这里彻底的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老师在课堂上也比以往轻松了。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有对美术作业的评价,是全部由我们教师实施的评价,而且整个过程都是由老师凭借个人的教学经验评判。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处于一个即盲目又被动的地位,这显然以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新的课程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学的核心。同样,我们学科有其特殊性,和其它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也有量化评价,但基本上处于主观、随意和无序的状态,所以提倡多元的、多主体的评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在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必须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四、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在步入数字时代的今天,运用多种电教声讯设备进行教学,以加强视听直观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一种新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有幻灯,录像,投影仪,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把以往人们常用的直观教具如挂图等准确、逼真地通过屏幕反映出来。具有如下的特点:

  1、形象直观,声画合一。

  2、简捷灵活,动态感强。

  3、信息量大,传递迅速。

  4、形式活泼,表现力强。

  由于上述特点,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如下优势:

  (1)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对一些理论知识通过画面可得到非常直观的诠释。

  (3)为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

  (4)声画并用,充分刺激学生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

  教学追求最佳教学效果,正确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一个最佳使用效果的问题。在教学中,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因素很多,根据知识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要仰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才能输送给学生,但各个知识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如何使用的问题。如绘画鉴赏需静态的图像,而建筑鉴赏则更多的运用动态图像等。即使上述因素都考虑的很好,也不一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里还有一个使用的艺术问题。即何时用,怎样用,尤其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把直观教具和正常教学连在一起,使其浑然一体。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创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5

  嗓音功能本身是每个人生来固有的,但是唱得动听的能力却主要是训练的结果。歌唱是通过用特殊的方法——多方法的语言来训练嗓音功能而获得的。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它们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是依靠声乐老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炼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挥他们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让他们歌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歌声,进行判断、评价、提示,再应用教学语言,引导他们逐步调节、校正发声机体,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好语言教好声乐课,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经验体会,这些经验也同样运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

  一、精炼准确性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训练获得的,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要精炼而又准确。老师的教学语言精而准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精而准才能体现教学的重点,精而准才能解决声音中的主要毛病,精而准才能对症下药,精而准才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理论理解透彻,如通常可以听到老师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后背紧、气息通、双肩落等。也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大讲特讲面面具到,有的则空谈声乐理论,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无重点,演唱中会感到无所适从。

  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你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过分强**师自我体验的提法,如:我是应用头腔共鸣唱的,就是把声音唱在头上,让头顶来歌唱等等的语言往往会让学生莫明其妙,弄不明白。精练准确的教学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中就能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客观敏锐的.听觉,它是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矗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它是教学实践而成的积累。也是声乐教学的关键。

  二、辩证统一性

  在声乐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训练的总目标,教师对这一总目标的教学要求,心中是有数的,但在具体的分阶段的教学中,不可能把未来的目标要求拿到现阶段来付诸实施,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技巧训练,音乐处理表现,音乐感受和创造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整体要求和局部训练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声乐教学主要是靠教师的听觉和辨力来指导学生的训练,听到了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就要拿出具体的办法去解决,声乐教师责任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对客观的耳朵,能听出自己演唱时的对与错,所以教师的分辨能力和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唱水*的,就声音的训练来讲,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的歌唱,这就要求声乐教师的思想方法是辨证的,听觉是*衡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比如在声音的训练中,当强调声的高位置时,同时要强调气息的低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气浅、喉紧,发出的声音效果尖、挤、卡、虚的现象,在提示气息下沉有深度时,同时要保持高的歌唱位置,反之就会破坏歌唱状态的*衡性和完“整性。在训练中让学生把喉咙打开时,又要提示学生把声音唱的集中;提示靠前唱时,又要注意声音的垂直性;提示歌唱发声中要有点感觉时,又要注意整体面的结合;提示笑肌上提时注意下腭向下松的感觉,真声位置假唱,假声位置真唱,闭口音开着唱,开口音关着唱,这一系列的训练方法、

  观点、语言无一不贯穿在辩证统一的规律之中。

  三、形象比喻性

  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教师讲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师采用形象的语言把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还常采用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方法,所谓感觉教学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用于歌唱和训练之中,通过这些感觉体会到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训练的效果。如: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双手提水的感觉去体会就不至于把气吸到胸上。当训练声音靠前唱时,教师会说“让你的声音先向后划圈再抛向前方”“让声音坐在气上滑出去”“唱高音时要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脚先向下蹬,身体再向上抛的感觉”“声音要始终向前滚动的唱,气才不会重”“声音的高位置像雨伞的伞蓬,气像伞的把”,“声音像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气息要像线轴始终在下面拖妆?“吸着唱”“喊着唱”“真的唱”“假的唱”“收着唱”“开着唱”“竖着唱”“圆着唱”“扁着唱”等等。在声乐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用单纯技术性的阐述,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去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去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教学语言起到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对声乐教学的语言研究探索,对促进声乐教学水*,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对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有意义。<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6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学会做人,终身受益。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将粉墨登场。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美术鉴赏意义深远。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是其问题所在,因此,美术鉴赏的模块教学是高中美术整套教材的基础和重心。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呢?我认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潮流,使创新教育在美术课中得以充分体现。

  一、创设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如果失去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那在新课程已步入课堂的今天是不合格的。

  学生的学*兴趣、学*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也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教授美术鉴赏我有这样的体会: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就会使课堂变得活跃,必然就会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如上教学效果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首先要动脑筋使得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感到有新意。只要能做到画面上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所以,努力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自然会为之所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的都是高雅、优美的钢琴曲,当然在上*民间美术时换上了那纯朴、高亢的陕北民歌。此举虽然简单,但效果明显。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再加上艺术课的自身魅力,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的主人,要始终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个性,他们有着独到的思想与见解。只要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敢于质疑,敢于发言,敢于冒险,学生的潜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一个微笑,学生的一份信心,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做到与学生亲切、和谐、主动拉*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的、美的环境。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中,研究并理解教材的主要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情感融入到教材的讲授中,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内涵的美术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以讲解、讨论、比较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同时,鼓励学生文字形式描述、表演来完成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鼓励学生在学*过程中上网收集课程相关资料,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和相关自然资源进行参观、调查等多种学*形式。

  以往,在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中,许多学生喜欢被动的地听老师讲解、分析。在评价艺术作品时,也尽量寻求一种传统的标准和说法,所以使得一些学生人云亦云,思想毫无创意。在美术鉴赏活动中,鼓励学生交流,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因此,我们教师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应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寻找一些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学*,主动地参与。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合作学*以及研究性学*,这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的几种很好的学*方式。总之,我们教师要秉承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取贴*学生生活的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终身学*和进一步发展的*台。

  二、不断提升教师审美素养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认为: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知识就没有欣赏。如果有人说,某一件作品使他感到欢欣鼓舞,但却认识不清楚这种情感到底是什么,追求不出这种快感之所由来,那么,这种人就是自欺欺人。为一部不能理解的艺术作品而引起的喜悦,是一种令人痛苦的喜悦”。可见,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新教材和过去的教材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对鉴赏基础知识的强调,这样,会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美术鉴赏。学*美术鉴赏,首先要了解美术语言,它包括美术元素和组织原理。美术元素是美术中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凭借这些元素,如:点、线条、形体、明暗、色彩、肌理、空间等,艺术家可以创作出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组织原理包括: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动感与静感等,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借助这些组织原理来进行构图和安排。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就是.美术作品的特征。那么,作为老师就应首先广泛的涉猎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丰富自我。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我们教师自身在专业领域碌碌无为,那么,怎样为学生答疑。新课程标准不仅对老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与其相关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只有不间断的学*才能适应并胜任高中美术教学,这是创新美术教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终身教育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认为,审美教育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自身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审美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的发展赋予我们教师新的时代气息,看着那一个个渴求新知的眼神我们责无旁贷。

  三、多元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的教育发展。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是:“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的发展关系到教育的发展,这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教育要发展首先要对老师已经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逐一改变,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正如评价建议中所说:“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己不断成长。”通过多元的评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发展,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比如,新课程开设以来,在新的评价体系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活动,参与听课的面很广有本学科专家、学校领导、本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这样一来多方面的反馈意见接踵而来。当然,在问题之初是觉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可当认真的梳理过后可谓是拨云见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这里彻底的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老师在课堂上也比以往轻松了。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有对美术作业的评价,是全部由我们教师实施的评价,而且整个过程都是由老师凭借个人的教学经验评判。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处于一个即盲目又被动的地位,这显然以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新的课程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学的核心。同样,我们学科有其特殊性,和其它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也有量化评价,但基本上处于主观、随意和无序的状态,所以提倡多元的、多主体的评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在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必须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四、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在步入数字时代的今天,运用多种电教声讯设备进行教学,以加强视听直观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一种新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有幻灯,录像,投影仪,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把以往人们常用的直观教具如挂图等准确、逼真地通过屏幕反映出来。具有如下的特点:

  1、形象直观,声画合一。

  2、简捷灵活,动态感强。

  3、信息量大,传递迅速。

  4、形式活泼,表现力强。

  由于上述特点,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如下优势:

  (1)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对一些理论知识通过画面可得到非常直观的诠释。

  (3)为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

  (4)声画并用,充分刺激学生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

  教学追求最佳教学效果,正确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一个最佳使用效果的问题。在教学中,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因素很多,根据知识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要仰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才能输送给学生,但各个知识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如何使用的问题。如绘画鉴赏需静态的图像,而建筑鉴赏则更多的运用动态图像等。即使上述因素都考虑的很好,也不一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里还有一个使用的艺术问题。即何时用,怎样用,尤其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把直观教具和正常教学连在一起,使其浑然一体。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创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7

  美术高考已好几十多年了,送走了很多届高考美术考生,个人感觉在美术高考的辅导中,素描起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学中,作为教师考虑了很多,而学生对于“学”则触及得相当的少,缺乏阶段的总结,在素描学*中就会长期停留于简单的描摹上,同时一些思想上的认识也不能及时得以疏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明确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正确认识

  辅导美术高考学生也有这么长的时间了,每一届来的学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学*美术是考大学的捷径,认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且很多中学班主任也这样认为,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动员来学*美术,客观的说很多中学都有这样的观念误区。而目前美术高考其实并不容乐观,很多好的专业对专业文化线都要求较高,正是这种观念,让学生一开始学*基础素描的时候,态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有很多学生还停留在*时对一两幅卡通画临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确认识美术高考,不能正确认识绘画这些观念都较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在开始进行基础素描练*中的一种良好心态的建立。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认识美术中的首要基础课程素描的学*,在学*中产生了挫折感,畏难心理,不自信心理,这种前期理想化与后期现实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于是,学生往往就在美术的前期学*就中断。

  在美术学*中,基础素描的学*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以后色彩、石膏、真人写生都是一个良好的铺垫,但这个阶段的重点主要放到了对形体、结构、明暗、空间的刻画上去了,这些课题都是非常理性的东西,学起来难免有一定的枯燥感,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在这阶段的教学中就应当首先做好学生对美术的全面认识了解,不要让学生在懵懵懂懂中进入第一步的素描训练,进一步通过优秀的素描绘画中的赏析,让学生理解素描的概念,特别是对素描本质上的东西的了解,同时在素描静物的写生中,我们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一组多物体静物,一般都要涉及到对比,比如长与短、高与矮、宽与窄、粗与细、刚于柔……。在写生之前,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想象**的外貌形体特点,把无生命的静物当成有血有肉的人来表现,区分出他们的各自特点,这样我们在建立兴趣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个建立点。总之在基础素描的学*中,学生应该有耐心、自信的心理,刻苦不畏困难的精神,同时对素描还要进行理论上的全面认识。这样才能打好学*美术的第一步。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8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1 、本课程探索性较强,探索研究版画的外延,以及版画语言形式。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讲授、作品赏析、艺术实践与艺术创作、艺术展览的相结合,形成了成熟的教学流程体系。

  2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积极了解当代艺术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勇于实践,强调学生创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3、 本课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带动教学,注重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在20××年全国普通高中美术模块教学研讨会上作为展示课,受到同行的充分肯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本课程的改进方向:

  存在不足:

  1、相关设备配置不够齐全,版画工作室未能配备版画机机器及丝网版画等相关设备,提供给学生的学*种类不够丰富,创作作品时可以选择的题材受到限制。

  2、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使教学与实践更多地融入地域文化的元素。

  关于黑白木刻

  任何艺术都是有局限的,没有完美的艺术,只有真诚的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真诚。黑白木刻从最早、最原始的形态,作为文学作品的附属品,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许许多多艺术家表达思想情感和艺术理念的理想方式,从丢勒、多雷到珂勒惠支、麦绥莱勒、肯特、瓦洛东、黑克尔、彼负施泰因以及蒙克、毕加索等等,都曾拿起过木刻刀。大师们的创作,为黑白木刻艺术语言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们的创作成为黑白木刻艺术画廊中的经典。他们中的有些人也许不能算作职业的版画家,但他们首先是艺术家。黑白木刻对于以艺术养心的人,是一时抒发性情、传达观念的又一种语言方式。就如小说家也有诗兴大发的时候,也会有逸情散文、小品或诗歌名作,作品甚或成为经典。黑白木刻是人类文化艺术资源的组成部分,伴随着人类文化前进的潮流同时完善和发展着自身语言。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思潮不断在影响着黑白木刻的形式与风格。为了黑白木刻艺术语言的突破与拓展,在当代艺术语境与文化大背景中,对黑白木刻艺术本质意义的思考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教学上,除了让学生掌握黑白木刻,还要知道种种知识,知道它的来源,知道它的艺术价值等,所以在每次上课,我都会跟学生讲讲关于黑白木刻的一些知识,以增加学生的见识,我觉得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帮助。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9

  当今我国的教育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期,学生经历着空前的观念撞击和文化震荡。新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革新,这对于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来说,即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美术欣赏成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在我国也仅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它是*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一项重大决策。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先行者,我们必将肩负起对美术新课程改革进行探究与践行的义务。在长期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我曾经有过诸多迷茫和困惑,也有过太多慰籍与欣喜。以下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点肤浅见解。

  一、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贫乏

  现阶段,美术教师的理论知识水*主要来源于师范院校的培养。多年来,我国的高等美术院校一直以培养画家、书法家、雕塑家、工艺美术家……等技术型人才为目的,更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忽视美术理论的学*。所以大多的高中美术教师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缺乏对美术史、美学、艺术概论、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基础理论的系统学*、知识结构不合理。我们的美术院校是在培养杰出的技术人才的同时,却忽视了艺术人才的培养。

  高中的美术欣赏课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的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修养,他们应对美学、美术理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地理、哲学等人文学科有深厚的认识和了解,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可见美术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美术技能外,更应具有广博的美术知识和较高的美术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修养,这样才能出色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国家规定高中美术欣赏课应由专职的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担任,而目前从大部分高中学校美术的师资配备来看,都远远不能符合标准。故而,教师的配备就成了制约高中美术欣赏课发展的“瓶颈”。

  二、学生学*兴趣的缺乏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十分沉重,而高中教育由于受当前我国考试制度、升学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学生的课业负担更是到了不堪其负的程度。我们可以看到,在初中美术学*中,多数学生对美术的学*尚有着较浓厚的学*兴趣的。相对体育、音乐学科来说,美术要求学生的天赋没有那么的高,只要有兴趣,胡乱涂鸦两笔都可以是作品。而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他们都有丰富的课余时间来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到了高中阶段则不然,目标只有一个,“挤过独木桥,走进象牙塔。”为了应对高考,他们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满足兴趣了。沉重的课业压力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故而,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使其乐学、爱学是高中美术教师首要之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一旦学生对某事有兴趣,心理上就会处在一种亢奋状态,学*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首先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欣赏《米罗维纳斯》时我是这样导入课题的:“在西洋美术史上有三双最美丽的手,请同学们猜猜是哪三双手?”这设疑就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大家都“骚动”起来了。紧抓住同学们迫切想了解的答案心理,屏幕上分别展示三幅作品中手的局部放大图,“下面请同学们猜猜,这三双手分别是谁的呢?”——“圣母玛丽亚、蒙娜丽莎、米罗维纳斯”。“再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这三双手被誉称为西方美术史中最美丽的手呢?”——这三双手性质不同,感受也迥然有异。圣母玛丽亚的手,是一般的手,代表天下母性的手,具有着神圣、慈爱的共性;蒙娜丽莎的手,是个别的手,只属于达芬奇笔下十六世纪意大利贵妇人的手,有着“丰满”、“优雅”、“柔美”的个性;米罗维纳斯的手,则是想象的手,是肉眼看不到的,只有用心灵去想象。虽然维纳斯没有视觉的手,但我们相信,会在每一位站在她面前的观众的心目中,为她创造出一双最美丽的手……。

  《米罗维纳斯》是许多学生都熟悉的一尊世界闻名的塑像,这从古代残迹中留下的艺术精品虽不完整,但在艺术上却又被看成是完美的典范,维纳斯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这些知识学生似懂非懂。因此,面对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女神,学生从审美上会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的“冲动”。为了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关注,课堂讲解中可适当穿插一些与作品或作者有关的趣闻轶事。如:从19世纪以来,各国选美的标准均为据米罗维纳斯的尺寸。故而有人戏言,维纳斯是人类选美最早的“世界小姐”;维纳斯失去的两只手臂的原来姿势究竟是怎样的呢?“右手拿着苹果呢?还是拿着别的东西?”“左手举多高,伸多远?弯曲到什么程度?”“眼睛和手的关系如何?”“她的手在干什么?”这么多的复原图中到底哪个复原方案是正确的呢?还是觉得无论哪个方案都没有现在的断臂维纳斯更美、更动人,更接*艺术本质。因为她是艺术家与大自然和时间共同创造的绝无仅有的杰作。

  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是情节性的,教师如果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学生是不太愿听的。此时教师可从美术作品的“情节”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被带入情节,情节过程会引起他们的关注,被情节中冲突所吸引,并占有整个心灵,情节外的思维活动被抑制。

  《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名作,学生大多知道犹大出卖耶酥的故事,壁画中13个神态各异的形象吸引了学生,谁是叛徒犹大?这是学生最关切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各个人物,以“找出叛徒”为任务来进行展开。向学生说明作品画面紧紧地抓住了原来传说中耶稣对门徒说的一句话:“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来刻划十二个门徒听了这话后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神情和性格特征。作品中犹大的面孔整个是黑暗的,由于惊慌失措,犹大身不由主地向后倾,同时死死地抓住他的钱袋。与犹大恰成鲜明对比的是坐在中央的耶稣,态度安详,从他背后窗户中射进来的夕阳光辉,是他的形象更加突出。耶稣和犹大,一个崇高,一个卑鄙,对比十分鲜明。在欣赏地过程中如果教师再辅以介绍艺术家创作过程有趣的情节,定会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欣赏的极大兴趣。

  应该说每一幅美术作品、每一位艺术家的后面都有许多情节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应懂得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多媒体手段或问题的设置创设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情境,以各种新奇的手法去激发学生学*美术欣赏的兴趣。

  三、教学手段的匮乏

  美术教育之所以为其它学科无法替代,就在于发展了人的形象思维。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

  都是靠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是很难组织好高质量的美术活动的。虽然我们看到了一些老师能依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教学,但课与课的差异仅仅是教学重点及内容上的差异,而不是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教学方法的单一及缺少个人风格。

  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是在背教材和教案,严格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照本宣科地进行“授惑”。碰到各种“突发”事件时就显得措手无策,没有充分地利用好各种契机。比如在欣赏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蒙娜丽莎”的那永恒、神秘的微笑,我特意把《蒙娜丽莎》放大投射到屏幕上,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让学生默视一分钟,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她那迷人的微笑……。此时,忽然有个声音从教室的一角传来,“我觉得一点也不美”。这种想法完全在意料之外,是该假装没听到糊弄过去呢,还是要正面应对学生的“异议”呢?!此时,脑海中灵光一闪,这不是一个对作品进行深入展开辨析的方法吗?所以,我决定先放下作品,暂不作分析,而是首先从对那个时代的介绍入手,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了解作者是以怎样的胆识和勇气冲破笼罩欧洲中世纪所形成的宗教的牢笼,以一个普通的妇女形象代替以往的一成不变的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艺术形象。同时可以把这一作品与文艺复兴以前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提倡和对人类生命的歌颂、对人的本身价值的肯定。然后再让学生重新欣赏这一作品,此时,学生就不会再有开始时认识的偏差,而是带着新的认识、从新的审美角度来欣赏这幅作品。他们的感受也会因此更强烈、更深入、更持久了,对作品的感受也就更充分了。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一件优秀的作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美术欣赏的魅力之所在。事实上,美术课本中大部分文字欣赏的叙述部分只能代表一家之辞,不是唯一的标准。美术欣赏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搞教师一言堂或者照本宣科,它不象数学、物理那样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应该有差异性的,要能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渗透使现代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也趋以多样化与多元化。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

  例如欣赏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我首先播放一段《寒鸭戏水》乐曲,请学生观看作品,谈谈感受?逐渐引导学生进入画境,由此产生丰富联想和无穷想象。然后组织他们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总结出有寒冷、空旷、孤独、荒凉、寂寞……等诸多感受。此时进一步分析技法特点,大面积空白表示什么呢?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雪、雾、雨、水、天、云烟……。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后,联想与想象是极为丰富的。画中因为天“寒”,才显得江中人“独”(孤寂);也因为人的“独”(孤寂),才感到江面更“寒”……。画中“计白当黑”的手法给人予无限的遐想空间。继而深入剖析绘画意境的创设,使学生对作品内涵理解进一步升华。这时在典雅的古筝乐曲的伴随下,屏幕上作品上方的空白处徐徐出现柳宗元的诗句《江雪》,师生一同咏起古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簔立翁,独钓寒江雪……。”此集课美术、音乐、文学、诗歌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学科整合的特点,师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也达到共鸣状态。此课打破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的引入,使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诚然,现代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受到美术教师们的青眯是应该的,但也不能过于迷恋于此。因为我们从现有的课例来看,媒体的操纵者主要还是教师,这样过多使用此种媒体,仍旧没有走出“教师中心”的老路,学生的感受依然没有被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依然没有得到发展。

  总之,美术教学不是要把我们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的艺术家,而是一种艺术普及活动;是要提高我们每一位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其能兼顾全面而发展。做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的接受新的观念,让每位学生在艺术欣赏的“旅程”中拾得学*的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0

  嗓音功能本身是每个人生来固有的,但是唱得动听的能力却主要是训练的结果。歌唱是通过用特殊的方法——多方法的语言来训练嗓音功能而获得的。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它们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是依靠声乐老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炼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挥他们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让他们歌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歌声,进行判断、评价、提示,再应用教学语言,引导他们逐步调节、校正发声机体,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好语言教好声乐课,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经验体会,这些经验也同样运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

  一、精炼准确性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训练获得的,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要精炼而又准确。老师的教学语言精而准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精而准才能体现教学的重点,精而准才能解决声音中的主要毛病,精而准才能对症下药,精而准才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理论理解透彻,如通常可以听到老师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后背紧、气息通、双肩落等。也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大讲特讲面面具到,有的则空谈声乐理论,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无重点,演唱中会感到无所适从。

  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你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过分强**师自我体验的提法,如:我是应用头腔共鸣唱的,就是把声音唱在头上,让头顶来歌唱等等的语言往往会让学生莫明其妙,弄不明白。精练准确的教学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中就能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客观敏锐的听觉,它是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矗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它是教学实践而成的积累。也是声乐教学的关键。

  二、辩证统一性

  在声乐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训练的总目标,教师对这一总目标的教学要求,心中是有数的,但在具体的分阶段的教学中,不可能把未来的目标要求拿到现阶段来付诸实施,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技巧训练,音乐处理表现,音乐感受和创造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整体要求和局部训练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声乐教学主要是靠教师的听觉和辨力来指导学生的训练,听到了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就要拿出具体的办法去解决,声乐教师责任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对客观的耳朵,能听出自己演唱时的对与错,所以教师的分辨能力和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唱水*的,就声音的训练来讲,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的歌唱,这就要求声乐教师的思想方法是辨证的,听觉是*衡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比如在声音的训练中,当强调声的高位置时,同时要强调气息的低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气浅、喉紧,发出的声音效果尖、挤、卡、虚的现象,在提示气息下沉有深度时,同时要保持高的歌唱位置,反之就会破坏歌唱状态的*衡性和完“整性。在训练中让学生把喉咙打开时,又要提示学生把声音唱的集中;提示靠前唱时,又要注意声音的垂直性;提示歌唱发声中要有点感觉时,又要注意整体面的结合;提示笑肌上提时注意下腭向下松的感觉,真声位置假唱,假声位置真唱,闭口音开着唱,开口音关着唱,这一系列的训练方法、

  观点、语言无一不贯穿在辩证统一的规律之中。

  三、形象比喻性

  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教师讲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师采用形象的语言把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还常采用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方法,所谓感觉教学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用于歌唱和训练之中,通过这些感觉体会到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训练的效果。如: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双手提水的感觉去体会就不至于把气吸到胸上。当训练声音靠前唱时,教师会说“让你的声音先向后划圈再抛向前方”“让声音坐在气上滑出去”“唱高音时要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脚先向下蹬,身体再向上抛的感觉”“声音要始终向前滚动的唱,气才不会重”“声音的高位置像雨伞的伞蓬,气像伞的把”,“声音像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气息要像线轴始终在下面拖妆?“吸着唱”“喊着唱”“真的唱”“假的唱”“收着唱”“开着唱”“竖着唱”“圆着唱”“扁着唱”等等。在声乐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用单纯技术性的阐述,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去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去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教学语言起到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对声乐教学的语言研究探索,对促进声乐教学水*,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对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有意义。<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5)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菁华6篇)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

  美术高考已好几十多年了,送走了很多届高考美术考生,个人感觉在美术高考的辅导中,素描起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学中,作为教师考虑了很多,而学生对于“学”则触及得相当的少,缺乏阶段的总结,在素描学*中就会长期停留于简单的描摹上,同时一些思想上的认识也不能及时得以疏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明确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正确认识

  辅导美术高考学生也有这么长的时间了,每一届来的学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学*美术是考大学的捷径,认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且很多中学班主任也这样认为,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动员来学*美术,客观的说很多中学都有这样的观念误区。而目前美术高考其实并不容乐观,很多好的专业对专业文化线都要求较高,正是这种观念,让学生一开始学*基础素描的时候,态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

  有很多学生还停留在*时对一两幅卡通画临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确认识美术高考,不能正确认识绘画这些观念都较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在开始进行基础素描练*中的一种良好心态的建立。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认识美术中的首要基础课程素描的学*,在学*中产生了挫折感,畏难心理,不自信心理,这种前期理想化与后期现实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于是,学生往往就在美术的前期学*就中断。

  在美术学*中,基础素描的学*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以后色彩、石膏、真人写生都是一个良好的铺垫,但这个阶段的重点主要放到了对形体、结构、明暗、空间的刻画上去了,这些课题都是非常理性的东西,学起来难免有一定的枯燥感,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在这阶段的教学中就应当首先做好学生对美术的全面认识了解,不要让学生在懵懵懂懂中进入第一步的素描训练。

  进一步通过优秀的素描绘画中的赏析,让学生理解素描的概念,特别是对素描本质上的东西的了解,同时在素描静物的写生中,我们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一组多物体静物,一般都要涉及到对比,比如长与短、高与矮、宽与窄、粗与细、刚于柔。在写生之前,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想象**的外貌形体特点,把无生命的静物当成有血有肉的人来表现,区分出他们的各自特点,这样我们在建立兴趣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个建立点。总之在基础素描的学*中,学生应该有耐心、自信的心理,刻苦不畏困难的精神,同时对素描还要进行理论上的全面认识。这样才能打好学*美术的第一步。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2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阶段专门开设美术欣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加上美术欣赏课不是高考科目,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均有轻视的倾向,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教学的美术教师,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颇深: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首先,教师专业知识不足,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内容的掌握则相对薄弱,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是“讲授式”教学,就是只讲作品本身,而没有把作品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缺乏知识的系统性。

  其次,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一考定终身的压力之下,非高考科目自然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的情况。

  再次,课时得不到保证,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小三门”。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一般都为两周一课时,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和系统化。

  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明确教学任务,增强美育意识

  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体悟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含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

  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美育是一种修养人性、提高人生质量、深含文化底蕴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和塑造完美人生的教育。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教育分心育与体育两大领域。心育又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三个方面。在我们看来,智育、德育和美育虽然相互区分,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处于对立统一之中。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树人育人的初始和终极,都是美育的用武之地。换言之,美育,包括艺术教育,不但是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而且也是使它达到成熟的、高级的境界的必由之路。

  (二)提升教学艺术,培养学生兴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画师出了个“深山藏寺”的题目,令其弟子作画。大弟子画了一座山,山中有一座庙;二弟子也画了一座山,树木掩映下露出庙宇的屋顶,远远望去颇有点“藏”的味道;而三弟子思忖良久后,画了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和尚挑着水往山里走。三者相比,显然后者高人一筹,含蓄地体现了主题,余味隽永,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自然得到老画师的赞赏。这种言不尽意、意在画外的无尽妙处给我们以非凡的启示:艺术手段的精深微妙,可应用于教学艺术之中。“深山藏寺”给予我们的微妙领悟应用于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的新思维,寓教育于艺术良方之中,寓教育于文化艺术之中,教学艺术因之而升华,教学也因此富有个性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是学好美术课的一个关键。首先,让学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逐渐地把学生引导到学*美术的兴趣上来。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多跟学生谈心,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一座桥梁,拉*距离,减少代沟。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谈谈学好美术的社会用途和好处。再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陶冶学生的性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譬如讲到色彩给人心理效应不一样时,就列举出服装色彩与人体体形之间的相应关系的例子:太胖的人穿衣服可以选择深色的,不要穿颜色太鲜艳的,横纹的衣服也不宜穿,否则效果大打折扣;体形较瘦的人,不要穿竖条纹或颜色太重的,否则瘦上加瘦……学生听了都频频点头,树立起信心,有兴趣去学美术这门课。

  综上所述:虽然高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客观上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我们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做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以便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3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在素描教学中,我只是单一强调基础知识,认为将知识系统而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便能听懂,也能画好,这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从学生的一次次画面效果中,从教学中一路走来,我感触颇深,学生怎样来学,教师怎样去教,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许许多多的问题也“变”成了我在素描教学上进步的阶梯。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教学中注重自主性与灵活性

  素描教学上,认为将铅笔削得尖尖,从6B一直画到6H,最后将画纸画得起毛,这才是主张素描的整体性。这样的学生培养出来将缺乏自然的理解力与想像力。试想历代大师的素描作品有哪张是面面俱到画出来的呢?又有哪一件不是非常优秀呢?每一幅杰作都渗透出大师的智慧与灵感。审视我们的素描教学不应该过于单一、机械,一张好的素描*作应具有以下的品质:较好的构图,流畅的线条,准确并较深入的形体结构,使人产生较强的直观感觉而非细节吸引,既准确生动地描绘出物象,同时又不千篇一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关于材料的应用我们不须死板地让学生先怎样,再怎样,一定要怎样,只须告诉学生“B”与“H”标志软硬铅的区别,及绘制产生的效果,由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绘画的内容及*惯去选择,放开手脚大胆捕捉和追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当选择临摹的范画时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己来决定,石膏头像的难易程度差不多就行,无论哪个角度,“万变不离其宗”,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自主性,这也是适度培养其“个性”的一个良好出发点。

  在高中素描教学进度上,由于该阶段要达到专业高考的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学完该内容,对于学生们来说,人头像相对来说时间短一些,似乎不易上手,但历年高考素描频率较高就属人头像,面对现实,试探在石膏头像开设中穿叉人头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有所接触,一来缓解画石膏头像的枯燥情绪,二来可以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4

  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让学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我的教学,并能主动的参与。初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为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要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要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把完成美术作业看成一项艰巨任务。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学生中的一分子,和学生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和讨论,拉*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愉快的学*气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过程中的乐趣,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把他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体现出来。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在上《雕塑》一课,这课的重点是教雕塑的用途,材料,以及如何制作圆雕。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课堂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雕塑与外国雕塑”让学生参与,通过欣赏,分析说明不同时代的雕塑的不同之处,再比较得出结论。课堂上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他们对老师出示的一些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雕塑很感兴趣,学生的问题很多,有关心作者的,有关心年代的,甚至还有同学对它现在的处境很关心,课堂气氛很好。因此我觉得像这样的课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它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的兴趣。

  也是《写生素描》一课,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的关键,让学生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予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特别在美术课上可以采用导向的问题,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或者是教师讲故事创设情境氛围。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绘画进一步探究。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得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作品,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绘画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术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性的。

  如今多媒体课件的设置,也把音乐的感情色彩很好地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曲调、音色和音质、强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指导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积极作用。

  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也同样是一个常用但常新的教学手段。每个孩子都很有表演欲望,渴望展现自我。主动活泼的游戏能吸引孩子们自觉参与又能为孩子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每节美术课都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其实,教学资源可取源于教师本身,取源于教材,取源于学生已有的资源和学生的原有经验。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丰富美术课堂一个必备内容。美术是个直接的视觉刺激,教学内容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解说与感受,其教学内容比学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画来得更能打动人心。

  美术的教学资源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学校里。往往最贴*学生的资源就最能使学生接受和亲*,在身边的小事物中感受美丽,创造美丽,会使学生有更多惊奇的探索和发现。 美术课中,学*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学生的座位可采用四人围坐,教师可把先进的教学设备带进课堂,如用相机留住学生瞬间开心的表情。这样越来越多的小组合作形式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课堂上出现“热火朝天”的这样一个互动的场面,并且在其中也尝到了取长补短、各尽所长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也除了是一个美术教学内容以外的一个集体情感的培养。

  我认为在高效美术教学课堂中要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在课上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并实现高效的学生主体性实践及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是上好一节高效的美术课的中心也是关键。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品德,及生活*惯。美术课教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要用心去感悟,从基础、从学生的根本出发,让他们的身心技能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5

  摘 要: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素描教学中,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描技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增加学生的鉴赏机会,提高学生的品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拓展他们的创新空间,从而推进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升级。关键词:高中美术;素描;质量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学科,其与美学、建筑学甚至医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阶段的美术学*,主要以素描为主,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描技巧,是高中美术教师关注的重点。尤其是一些艺术方面的学生,其为了顺利地考取艺术院校更是要在素描方面下工夫,以促进自己美术成绩的提升。鉴于此,本文主要就高中美术课程中的素描讲解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找出适宜高中美术课程中素描讲解的技巧,推进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升级。

  一、增加鉴赏机会,提高学生品位

  素描作品带有一定的写实性,进行素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描述的物体有一个细致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完成素描作品。一幅合格的素描作品,不仅要求学生的笔法到位,同时构图的合理以及光影的搭配等也十分的重要,而这些都是要经过不断地学*和积累才能掌握的。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作品鉴赏的机会,通过带领学生对素描作品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并且让学生吸取更多的素描经验。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展示的作品较少,并且图片过小也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作品的实际魅力。而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又受到了教学条件的限制,因此鉴赏课程很难展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得美术鉴赏课程得以良性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世界知名的美术作品,通过细节上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素描知识。例如,在观赏达·芬奇的画作《最后的晚餐》时,高中美术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学*达·芬奇的构图,鼓励学生探寻画作背后的故事,对当时的历史文化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通过这样的赏析,可以充分地让学生意识到素描不仅是对事物的呈现,同时其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感情等多个方面的要素,为学生今后的创作打好基础。

  二、培养学**惯,提升观察能力

  素描重在观察,只有对事物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付诸笔端,画出理想的作品。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素描技巧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学**惯、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纳入其中。通过向学生传授观察方法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对素描对象进行观察与分析,找出最优的绘画角度,并通过纸笔给予合理的呈现。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6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学会做人,终身受益。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将粉墨登场。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美术鉴赏意义深远。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是其问题所在,因此,美术鉴赏的模块教学是高中美术整套教材的基础和重心。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呢?我认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潮流,使创新教育在美术课中得以充分体现。

  一、创设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如果失去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那在新课程已步入课堂的今天是不合格的。

  学生的学*兴趣、学*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也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教授美术鉴赏我有这样的体会: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就会使课堂变得活跃,必然就会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如上教学效果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首先要动脑筋使得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感到有新意。只要能做到画面上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所以,努力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自然会为之所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的都是高雅、优美的钢琴曲,当然在上*民间美术时换上了那纯朴、高亢的陕北民歌。此举虽然简单,但效果明显。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再加上艺术课的自身魅力,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的主人,要始终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个性,他们有着独到的思想与见解。只要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敢于质疑,敢于发言,敢于冒险,学生的潜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一个微笑,学生的一份信心,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做到与学生亲切、和谐、主动拉*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的、美的环境。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中,研究并理解教材的主要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情感融入到教材的讲授中,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内涵的美术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以讲解、讨论、比较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同时,鼓励学生文字形式描述、表演来完成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鼓励学生在学*过程中上网收集课程相关资料,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和相关自然资源进行参观、调查等多种学*形式。

  以往,在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中,许多学生喜欢被动的地听老师讲解、分析。在评价艺术作品时,也尽量寻求一种传统的标准和说法,所以使得一些学生人云亦云,思想毫无创意。在美术鉴赏活动中,鼓励学生交流,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因此,我们教师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应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寻找一些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学*,主动地参与。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合作学*以及研究性学*,这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的几种很好的学*方式。总之,我们教师要秉承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取贴*学生生活的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终身学*和进一步发展的*台。

  二、不断提升教师审美素养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认为: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知识就没有欣赏。如果有人说,某一件作品使他感到欢欣鼓舞,但却认识不清楚这种情感到底是什么,追求不出这种快感之所由来,那么,这种人就是自欺欺人。为一部不能理解的艺术作品而引起的喜悦,是一种令人痛苦的喜悦”。可见,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新教材和过去的教材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对鉴赏基础知识的强调,这样,会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美术鉴赏。学*美术鉴赏,首先要了解美术语言,它包括美术元素和组织原理。美术元素是美术中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凭借这些元素,如:点、线条、形体、明暗、色彩、肌理、空间等,艺术家可以创作出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组织原理包括: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动感与静感等,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借助这些组织原理来进行构图和安排。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就是.美术作品的特征。那么,作为老师就应首先广泛的涉猎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丰富自我。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我们教师自身在专业领域碌碌无为,那么,怎样为学生答疑。新课程标准不仅对老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与其相关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只有不间断的学*才能适应并胜任高中美术教学,这是创新美术教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终身教育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认为,审美教育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自身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审美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的发展赋予我们教师新的时代气息,看着那一个个渴求新知的眼神我们责无旁贷。

  三、多元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的教育发展。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是:“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的发展关系到教育的发展,这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教育要发展首先要对老师已经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逐一改变,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正如评价建议中所说:“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己不断成长。”通过多元的评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发展,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比如,新课程开设以来,在新的评价体系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活动,参与听课的面很广有本学科专家、学校领导、本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这样一来多方面的反馈意见接踵而来。当然,在问题之初是觉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可当认真的梳理过后可谓是拨云见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这里彻底的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老师在课堂上也比以往轻松了。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有对美术作业的评价,是全部由我们教师实施的评价,而且整个过程都是由老师凭借个人的教学经验评判。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处于一个即盲目又被动的地位,这显然以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新的课程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学的核心。同样,我们学科有其特殊性,和其它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也有量化评价,但基本上处于主观、随意和无序的状态,所以提倡多元的、多主体的评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在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必须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四、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在步入数字时代的今天,运用多种电教声讯设备进行教学,以加强视听直观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一种新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有幻灯,录像,投影仪,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把以往人们常用的直观教具如挂图等准确、逼真地通过屏幕反映出来。具有如下的特点:

  1、形象直观,声画合一。

  2、简捷灵活,动态感强。

  3、信息量大,传递迅速。

  4、形式活泼,表现力强。

  由于上述特点,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如下优势:

  (1)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对一些理论知识通过画面可得到非常直观的诠释。

  (3)为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

  (4)声画并用,充分刺激学生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

  教学追求最佳教学效果,正确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一个最佳使用效果的问题。在教学中,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因素很多,根据知识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要仰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才能输送给学生,但各个知识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如何使用的问题。如绘画鉴赏需静态的图像,而建筑鉴赏则更多的运用动态图像等。即使上述因素都考虑的很好,也不一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里还有一个使用的艺术问题。即何时用,怎样用,尤其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把直观教具和正常教学连在一起,使其浑然一体。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创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6)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菁选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美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用心性很高,上课简单。”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那真能够说明这位美术教师的教学潜力很强。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向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用心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教师要用心为学生创造好的学*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观念不仅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我总结了自己在上课时的一些优缺点。

  1美术学*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必须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透过美术学*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你,我,他》一课时,名家名作欣赏,如罗中立的《父亲》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创造过程,透过画面打动学生的心,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3、在课堂上我注重主角互换,拉*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4、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期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用心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受到较好的效果。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作为其主要课业的欣赏教学,由于传统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及教学条件的制约,目前。多数学校远未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了搞好欣赏课教学,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结合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珍品。在中学有限的课时内无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这些作品,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品进行筛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尤其是现代派作品在我国迅速传播,改变了多年来写实作品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对现代派作品如何认识、如何欣赏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当代中学生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有探索精神。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大了现代作品的比重和授课时数,并进行对比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改变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由于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例如,在立体派美术作品的欣赏课教学中,我把两课时集中为一次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有关资料,包括毕加索的生*、作品介绍,毕加索及立体派的作品等。我做了充分的教具准备,包括毕加索的大幅作品,自动幻灯机及立体派作品幻灯片等。上课时,把准备好的作品及学生搜集到的作品都挂出来,并组织学生自由讨论:立体派美术作品有什么特征?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虽然这种讨论非常不成熟,但是却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适机进行小结:①立体派产生和主要活动的时间:1906年——1920年;②立体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毕加索;③产生地点:法国;④表现形式和产生的思想来源:把物像分解成几何形体切面再互相重叠。它的产生和后期印象派塞尚热衷于表现客观对象的体面结构的创作思想密切相关。

  教师重点介绍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毕加索的作品:毕加索依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客观对象立体构造所具有的美。《亚威农少女》是立体派的开端,《弹曼陀玲的少女》是典型的立体画。《格尔尼卡》创作的历史背景是:德国侵略者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炸死了许多无辜的居民,毕加索怀着十分愤怒的.心情,揉合象征、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创作了这幅画。整个画面动感极强,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色彩,强烈地体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师经过提问、解答,并结合放幻灯片,把立体派作品和其他流派的作品进行对比讲解,达到了使学生感受深刻,能初步阐述立体派作品的特征和内涵,能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作品的目的。

  三、全方位进行艺术欣赏活动,创造生动、活泼的学*氛围。

  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例如,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包括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展览;请专家来校讲学;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参观画展等,都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另外,美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要厚积而薄发,要从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汲取营养,尽力使自己的讲课达到“小说般的情节,相声般的幽默,诗歌般的激情”,开扩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3

  对于中学的美术教育教学,作为老师我认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接受我,从而能够自然而然的接受我的教学,配合我的教学,并能主动的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来。老实说,中学学生他们已经形成较为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他们希望张扬自己的个性,表现自己的主张,也希望受到周围同学老师和父母的尊重。“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我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我总是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做到不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把完成美术作业看成一项艰巨任务。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我一直都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分子,和学生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和讨论,这样,不仅拉*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愉快的'学*气氛,而且还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过程中的乐趣,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例如,在上《面具的设计制作》这一课中,刚开始学生们觉得完成面具难度太大,针对他们产生的畏难情绪,我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入手,与学生一起制定完成这些内容的计划,决定师生一起制作面具,学生听到老师要一起动手制作面具都显得特别兴奋。

  课前,我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基本的工作由他们独立来完成,我协助他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几乎所有学生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各小组都特别积极的向我征求设计和制作中的意见。对于课本主要内容面具的制作,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在纸上画了孙悟空,猪八戒的样子,并装上了橡皮筋,有的用几何图形画出了抽象的面具,更多的学生自己想象,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别有一番风味…课堂中,只见学生们一个个脸上带自己做的面具,高兴的手舞足蹈,个个都很高兴的样子,作为老师我也很是满足和幸福。学生们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很好的完成了原来觉得很难的作业,几乎整堂课都是在笑声和掌声中度过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4

  何老师在课程讲解中的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给是新教材的亮点,重点体现在:善发现、或思考、多实践、敢创新。

  我对这一段话的理解是:美术要具有创新意识;作为一个美术老师要有独特的视觉去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去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去引领学生的创新实践,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首先,要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的同时,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的同时,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其次,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第三,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中,触类旁通产生新的思想。

  第四,要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5

  我从备课开始就觉得:小学阶段到初一,我们就接触过国画。从一般技法表现讲,难以体现中国画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之精髓。诗、书、画溶为一体,这才是中国画的真谛。是“国粹”“国学”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外国人叹为观止的,因此我认为学生到初二,理应对我们祖国的伟大传统文化艺术有所领略。故我在这节课中多加了些课时,力求使学生了解“诗情画意”,并初步运用所掌握的绘画语言来依诗作《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这一课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化艺术之精粹──“诗情画意”。围绕着“诗情画意”就必须从诗与画两方面去带领(引导)学生领略先人的丹青、墨宝,玩味着古曲、寻觅着佳句;追寻着古人“渐入佳境”的“意思”,探究着今日的“诗情画意”。这样“全方位的” 品味与摹学,才能体味“江南才子”成就“诗情画意”的畅快之情。

  追求意境表现的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山水画的`雄浑厚重,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间云雾缭绕,小路蜿蜒曲折,楼台耸立,船帆点点...让我们对画家对故土的对大自然的眷恋,和痴情,带给我们充满情趣,有独特意境美的享受。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的追求。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时代的画家及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同时初步了解诗、画相互转换的过程与典型例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表述水*有所加强,也会对作品产生自己的见解,如何吸引学生到这个境界中来,在本课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中西方绘画的对比、对国画大师们作品的欣赏,展开积极的讨论,并对学生讲解有关本课的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实施过程中,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拓展思维,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我在课件中插入几首古曲,帮助学生理解画面意境。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通过节奏、旋律、音色完美的组合,能够感染欣赏者。

  总之,我认为要想让学生能真正“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师就必须“全方位”设计教案:即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6

  在美术备课中,应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多做一些预见性的教学设计,便于灵活应对不同学生的多种情况。在提出问题后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把问题用不同的角度进行引导提问,也可作一定的提示和启发。启发学生广阔的思路,使学生充分发挥并且要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把握好上课的节奏和互动性,调节课堂气氛。

  课堂上,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还要以出其不意,妙趣横生的课堂形式来启迪学生心智,活跃课堂气氛。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介绍技巧方法,使学生在学*中顺利完成教学要求。课后多听课、多总结,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便更好地传授美术知识、培养美术技能,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7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观念下,不仅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教师要用心为学生创设好的学*环境,透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美术学*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必须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使学生透过美术学*,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用心的注意、记忆和思维。”

  所以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等关系。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能够讨论下一堂课怎样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用心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善自己的教学。

  3.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潜力。

  4.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建立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取资料、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善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8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美术学*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美术学*,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等关系。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5。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比如:学*卡通的设计,我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卡通片《西游记》《米老鼠和唐老鸭》的片断,让大家了解两位画家的画风的不同,用笔的不同,内容针对的读者的不同。这比光说要有效果的多。

  6、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9

  美术课长期处于附属地位,由于在应试教育中缺*,相应地在学校教学中就没有地位。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变得越来越实际,一切与升学无关的内容只能被等“闲”视之。再者,我国的美术教师长期以来养成了生搬教材的不良*惯,新课程改革中很多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很不适应,美术课涉及的范围很广,学生的需求更是丰富多彩,而课本的内容是有限的,这难免在教学过程中发生冲突,我们的处理方法往往是因陋就简。小学升入初中后课业增多,有些学生还会偷偷利用美术课处理其他作业。这种种原因,使美术课堂的生命色彩变成了灰色。这样的课堂生活的质量还能得到保障吗?

  我认为美术课堂应该是欢乐与愉悦的海洋,美术学*应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既可以在教室内进行,也可以扩大到校园,延伸到社会。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学生的学*兴趣又能得到提高?新课程提出,学*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初中美术课更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环境,给学生更多自主学*、合作学*的机会,促进学生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创作活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在学*中得到自信。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美术教学反思。

  一、谈话法反思

  谈话法是通过与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学中常用启发式谈话法和提问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是师生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极好体现。谈话时要注意:

  1、谈话的目的要明确,要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

  2、提问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搞突然袭击,而且谈话的形式要活泼多样,面向全体学生;

  3、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教师要阐明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敞开心扉,大胆发言。

  二、课堂演示反思

  课堂演示包括绘画作品或手工作品展示、当堂绘画示范或制作演示。课堂演示是调动学生学*兴趣的最佳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演示过程中开拓了眼界,掌握了绘画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进行课堂演示的时候要注意:1、演示的内容要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练”是“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2、课堂演示要做到简明扼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3、由于时间关系,有些演示作品可以在课前先制成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作业反思

  练*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应用时需要注意:

  1、要有明确、恰当的目的要求,以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而练*的做法;

  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的方法、步骤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分配练*作业的时间;

  3、教师对学生练*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以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对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4、练*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表现能力、难度的大小及其兴趣程度,这些直接影响练*效果和学生的学*兴趣。

  四、课堂评价反思

  课堂评价包括课堂作业评价和学生的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注意:

  1、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受历史背景、个人阅历、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人有不同的审美观,况且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和艺术家及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

  2、美术课堂评价不能以学生作业的好不好来定论,应放在学生对绘画的热情和对美术的热爱以及健康高尚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3、在美术作业评价方面,由于学生的艺术天赋、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不尽相同,作画时必然出现多样的表现方法,甚至有千奇百怪的想法,这些都真实自然地流露在画面上。可采取分层评价,使每一名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审美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也可以是分数、等级、评语或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运用开放的观念、方法和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色彩纷呈的天地。愿我们的学生能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0

  中学生课业任务重,课余时间有限,为此,我尽量让美术课的内容在课堂内完成。充分利用好一节课,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要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在初中一年级的《认识校园》一课中,我尝试带学生走出课室,面对校园实景写生,这样使学生绘画兴趣明显增加。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仅仅局限在书本上或技能训练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由于中学生对美术的认识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加之,美术与其他的学科在教学与学*上存在差异,因此,美术不仅需要进行系统的技巧学*,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审美能力上探索出一套方式方法,对此我做出以下尝试:

  一、美术课中的结合相关课外知识,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例如在《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一课中,这课的重点是欣赏。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北京奥运场馆,在同学们沉浸在奥运气氛的同时介绍美术的种类如建筑、绘画等就特别适合表现奥运开幕式这种视觉的盛宴。接着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家知道奥运的由来吗?”带着奥林匹克神话传说的由来,引出有关美术在奥运开幕式的运用,特别介绍了的《击缶》。然后借着开幕式谈及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在进入美术的学*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的兴趣。

  二、实物写生,提高学生兴趣。

  例如在《校园风景》一课中,抓住写生一词给学生讲解构图与透视,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的关键,让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以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宿舍和操场,徒手画自己的校园。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校建筑中找出一些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建筑出来当范例并给学生做示范,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如陈翠华同学的描绘校园景物的作品就获得中山市首届动漫节的优秀奖)。

  三、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靠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但我觉得我在这方面是做得不够,如初二精品课程《版画初步之橡皮图章》课程中不仅需要掌握橡皮图章的制作技巧,还要注意在审美上引导学生。但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我在课堂上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制作技巧,在审美上的引导的时间不足。

  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学生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的教学随笔,谈及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再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1

  本学期担任初二美术课教学,通过接触美术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我感触颇深。我渐渐认识到,在美术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上好美术课。

  一、注重学生学*美术课的兴趣培养,以成绩带动学*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各种辅助工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把被动学*变成主动学*,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的主体,这是美术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在美术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电视、多媒体教室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同时,培养兴趣也可以通过学生成绩来激发。在学*的过程中,成绩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成绩可以激发学生对某一门学科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成绩鼓励学生,从而引发他们的学*兴趣。

  二、多运用情景教学模式

  新课标的改革,新的教学理念也正在植入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它使得教学成为人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把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更新,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出状态把单一的讲授改为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中,以大量的事实、图片、名人的作品等来慢慢引导学生,让学生心理上接受这一学科,进而体会到美术的实质。同时,也要拿身边同学对美术的热爱还有他们的作品来作为案例,让同学间形成一种比较,进而相互竞争,最终达到共赢。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体验快乐,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2

  七年级进行的事第五课,色彩的调和是从音乐理论中引进的概念,是指各种色彩的配合取得和谐的意思。色彩的调和有两层含义:一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形态,一般认为"好看的配色",既能使人产生愉快、舒适感的配色是调和的。二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手段。色彩的'调和是就色彩的的对比而言的,没有对比也就无所谓调和,两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八年级进行的事第五课,因版画非常注重印制过程,具体制作强调一环扣一环,如起稿和复稿的转换,初学者极有可能因转换的失误导致错版、糊版。其次刻制过程初学者也不容易化被动为主动,大多按原稿一成不变的刻制,造成死板、呆滞、缺乏灵动的效果。因而一定要强调主动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在讲授和指导过程中一定要强调版画的制作特点,不能摹仿别的画种,要尊重画种的不可替代性,只有这样才能体会版画语言的独特价值。总体来说,学生乐于积极思考,乐于积极动手制作,知识理解到位,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不足之处是在时间安排上,由于前面安排时间稍多了些,在学生作品展示环节稍显仓促。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3

  中学课业不算轻,课余时间有限,所以我尽量让美术课内容当场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一年级的素描,连续着上该课,会使学生厌烦情绪增加,二年级的水彩画教学也同样如此,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美术与别的学科也有差异系统的技巧学*是必要的,但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曾作过以下尝试:

  一、美术的相关课外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如在上水彩画课时,这课的重点是教水彩画法。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西湖旧十景”和“西湖新十景”在同学们陶醉与西湖美景的同时介绍水彩画就特别适合表现西湖这种淡雅、雨雾朦胧的自然景象。接着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家知道西湖的由来吗?”带着西湖神话传说的由来,引出有关西湖的诗词,特别介绍了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然后借着苏东坡谈及一些课外知识“西湖特色菜——东坡肉和西湖醋鱼的由来”让学生在进入水彩画的学*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的兴趣。

  二、实物写生将提高学生兴趣。

  例如一年级绘画校园一课,抓住写生一词给学生讲解,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的关键,让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以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文具,徒手画自己的文具。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三、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靠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在自己作业时,尽量将画面美化,如初一中国画要掌握中国画的特性画出不错的中国画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课前我把这次中国画的教学分成几块:一、荷花。二、梅花。三、竹子。

   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学生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的教学随笔,谈及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再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4

  中学课业重,课余时间有限,所以我尽量让美术课内容当场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一年级的《徒手画校园》的素描,连续着上该课,会使学生厌烦情绪增加,二年级的《美丽的西湖》的水彩画教学也同样如此,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美术与别的学科也有差异系统的技巧学*是必要的,但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曾作过以下尝试:

  一、美术的'相关课外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二、实物写生将提高学生兴趣。

  三、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5

  本周是美术正式开课的第一周,美术课本也是刚刚同步。七年级更换了教材,内容更为整合,信息量加大,知识点难点也同步增多。本周七年级进行了首页的鉴赏课《敦煌莫高窟》。本课为自学课程,考虑学生基础美术知识薄弱而进行了课堂讲授。对于莫高窟与佛教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日常生活中的接触也过少。加强学生对于莫高窟的整体意识,认识到其辉煌的艺术成就与历史考古价值。学*欣赏壁画于彩塑,对于石窟艺术也进行了简单的了解。这节课信息量巨大,但是感觉学生的获益较少。有部分学生对此提不起兴趣,不乐于去研究。加强艺术氛围的'熏陶。八年级鉴赏课《春》,本课较为生动,学生学*氛围浓厚。对于画中人物故事情节的了解积极,乐于研究发现。拓展学生思路,对于作者的代表作进行加强记忆。九年级进行鉴赏课是罗丹的《加莱义民》,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对于人物动态的创作,了解作者的用意。让学生记忆作者与其代表作品,对于雕塑有一个初步认识。让学生对一件雕塑作品进行解析,还是比较困难。

  整体而言,学生的学*兴趣还是十分浓厚的。但是对于一些理论的知识,略为枯燥的知识点记忆还是有一些排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知识学*更为有意义。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7)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菁选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美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

  本课内容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设计·应用”学*领域。新课标指出:“设计·应用”学*领域的教学,应“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应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遵循这一原则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材料,巧用这些材料创作令人耳目一新的美术作品,变废为宝,或应用于生活,或美化环境,体验其中的新奇,享受其中的乐趣。

  本课原是九年级第17册的课程内容,现今放在七年级上册进行教学,不宜设置得太多理论知识或专业术语,我认为应以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基础制作技能作为出发点。

  本课是一节融入了寻找材料、设计构思、巧手制作三部分内容的课程。首先培养学生有意图地去发掘生活中的.材料,根据材料自身特点去思考和构思。然后在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探索不同的制作方法,完成一件作品。整节课主要是通过欣赏和了解环保创意作品,使学生感受环保设计理念,领悟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体验制作中的材质美与创意美。

  对于课堂效果,总的来说,自认为按计划完成了课程内容的教学,基本达到了教学预定目标。按教参上的设计,本课该设置2课时,我为了在公开课上方便操作,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改设为一个课时,最终验证,顺利让学生接受,这样的课时安排还是可行的。而在教学程序里的时间安排上,我觉得自己还是疏忽了合理设计,将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的时间仅设置十分钟时间,且还包括了展示评价所需的时间,这就显得太仓促,也让整节课显得教师讲过多。

  这节课出现了突发状况,影响最大的是多媒体音响设备无法播放,以及材质材料的遗漏。而这些情况的出现很大部分是由于我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去预先准备,准备好课室,准备好教具。以那样匆忙的脚步赶到多媒体第二室后发现有班级在上课,课间时间引导七一班学生进入课室后已是逼*上课,而铃声响后才发现音响设备有故障,而这时候我又没有灵活处理,只装作若无其事的上课,却想不到可以找空隙求助信息老师,疏忽之下,造成课后听闻后面的老师和部分学生有时听不见我的声音,课件设置的音响效果也完全无效。虽然说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严格来说不需要在声音方面要求太多,但从艺术审美的追求上来说,声光色彩的全面配合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个人对此挺在意的,也对上课时这方面的欠缺很是遗憾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2

  七年级进行的事第五课,色彩的调和是从音乐理论中引进的概念,是指各种色彩的配合取得和谐的意思。色彩的调和有两层含义:一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形态,一般认为"好看的配色",既能使人产生愉快、舒适感的配色是调和的'。二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手段。色彩的调和是就色彩的的对比而言的,没有对比也就无所谓调和,两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八年级进行的事第五课,因版画非常注重印制过程,具体制作强调一环扣一环,如起稿和复稿的转换,初学者极有可能因转换的失误导致错版、糊版。其次刻制过程初学者也不容易化被动为主动,大多按原稿一成不变的刻制,造成死板、呆滞、缺乏灵动的效果。因而一定要强调主动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在讲授和指导过程中一定要强调版画的制作特点,不能摹仿别的画种,要尊重画种的不可替代性,只有这样才能体会版画语言的独特价值。总体来说,学生乐于积极思考,乐于积极动手制作,知识理解到位,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不足之处是在时间安排上,由于前面安排时间稍多了些,在学生作品展示环节稍显仓促。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3

  在一次美术课上,我们进行了简笔画绘画,当大屏幕上出示学生需要画的图片时,学生展现了不屑的面部表情。面对学生的嗤之以鼻的绘画态度,我很淡定的说:“画非常简单,这是小学生水*画的画,不过今天我要来难为一下你们!”我的话音还没落,学生很傲慢的发出“切!”的轻声。这时我接着说:“但是我要看到大家的创新,如此一张蘑菇和小花的简笔画,谁能给我画出新的创意!大家开动你们聪明的脑筋,看谁的作品最优秀!准备好了吗?开始吧!我的一句“创新”激发了学生的绘画兴趣,他们开始开动脑筋,尽量在画面体现创新。

  在巡视中,我发现一个学*特别差的孩子,画的特别好,我当时一高兴大声说,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创意的绘画,现在老师先给你90分,等你的画画好了,老师在给你加分。所有的学生听到之后都惊讶了,他连作业都不写,怎么能还没画完就得了90分?为了证明我的分数不是白给的,我把这个学生的画像所有学生进行展示。同学们一看都惊讶了。这名同学把蘑菇和小花话到了一个竹排之上,竹排漂浮在溪水中,感觉蘑菇和小花在进行一次小小的'旅行。同学们感受到了我的90分不是白给的。我说:“同学们,在美术课上你们都是最棒的孩子,这里没有学*好坏之分。今天你能得多少分呢?100分是小学生标准,200分是中学生标准,一会儿同学们画完都把作品贴到黑板上,老师现场打分。”

  学生尽量发挥自己的创意和绘画水*,一会儿时间黑板上已经贴满了绘画作品!我让男女同学互相给对方打了分数,我又在他们打分的基础上又给了一次分数,两次分数相加就是该同学的分数。一场分数的革命,即给了学生评价的权利,又让同学们找到了别人的有点和自己的不足,一种评价观念滋生于学生心中。这种分数的革命对于学生来说是喜悦的,更是全新的,最后同学们都得了190分左右的分数,甚至还有两名同学得了200分。学生通过课堂打分的新形式,让学生从新审视了美术绘画的评价尺度,从此了解一副绘画作品应该如何创作之后才是最好的。

  无意识的一场分数变革,让我也重新感受到了,课堂教学应是灵活多变的,分数是评价学生的一个标准,我们不能让标准过于死板,更应该给学生一个更好的评价空间,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我们的课堂更民主,更快乐。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4

  众所周知,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提出,学*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法,注重“用教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教师合理地改造教材,重组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和方式,通过几个连续的活动,创设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的意向,给学生更多自主学*、合作学*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方式的反思

  我们应当根据教材和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美术课程标准告诉我们,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我们应当依据教材的提炼教材内容,抓住美术的根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认识。为了达到实现教学目的,我们必须要找到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

  二、学生学*兴趣的反思

  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兴趣是学*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美术学*活动的反思

  美术学*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美术学*,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美术学*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由于美术学*具有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造型·表现"是美术学*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这就要求课堂上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要设计学生的表现活动,这里我们简单的理解为学生动手的能力表现。作业的设计和操作为主要的体现方式。作业设计要考虑学生表现能力,难度的大小和学生的兴趣程度直接影响作业效果,也就影响学生的学*兴趣和对作业表现得自信程度。为了能更好的得到教学目的体现,我们应当设计适当的学*活动。

  四、教学评价的反思

  1、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等关系。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形式,也可以采用建立学生学*档案的方式。

  2、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因此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能力、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的评价方法。

  总之,美术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学范畴的重要环节,我们应当根据教材和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找到符合美术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严格按照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美术授课的基本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达到我们实现美术教学最终目的。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5

  通过一学期的美术教学,我对美术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点反思:

  一、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审美教育目的

  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审美教育目的。由于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唯一目的的现状上。在遇到欣赏课时就一跳而过,很少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一些中外美术名作。既使上,也只是繁琐地罗列一大堆画家和作品来*淡的介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去分析评论的很少,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整节欣赏课由老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讲得*淡乏味,学生听了反应淡漠,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长久以往,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偏离了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做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创设一个美的环镜。教师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画、故事、音乐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学生审美意识。

  二、正确引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

  通过正确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而有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做唯一标推。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不要从理论上空洞的介绍艺术,应当从上而下地将美学中艺术的不同观念在不同的作品中介绍给学生。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在艺术史上这些观念并存的局面,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和限界,而不要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比如在出示徐悲鸿的作品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赞叹声,而出示刘海粟的作品时,学生则显得茫然不解。这是两种不同的画种,画家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那幅作品画得像还是不像,都务必使学生明白这是画家对自然美的追求。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在美的艺术形象中所要表达的纯真的思想感情,要欣赏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对生活强烈的爱和淳朴的思想感情。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使学生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影响,从中受到了教育。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提示出美的规律,打动学生的感官,人而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三、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品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不断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评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许多教师看来,美术评论应该是评论家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在欣赏美术名作时学生都有一种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积累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可以做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比如在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语言简单的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在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以后,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们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增强了对理解新事物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主动学*的*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评论有序进行,避免出现随意的现象。

  总之在初中美术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线,切忌把教学变成“蜻蜓点水”,不深不入。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艺术乐园中,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6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应植根于生活,把美术课程资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齐,帮忙学生美化生活,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初中美术课经过课改后,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新理念、新方法使美术教学取得了必须的成绩。去年我校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了硬件建设,美术课堂教学都得到了必须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机。

  开学第一周我针对学生特点,为了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第一节课导入环节,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怀旧校园歌曲〈光阴的故事〉以动画FLASH形式播放,一曲老歌,水彩风景画的不断播放,把学生带入了主题———过去的日子。第二个环节我用收集摄影照片(关于儿童玩游戏的各种照片)进行展示,勾起学生的回忆,这时就有同学就想到自己的童年,已经过去的难忘的日子,(同学互相交流)第三个环节欣赏儿童作品,从欣赏到观察、从观察到研究,这个环节使同学们从构图。到色彩对儿童创作画有了必须的认识。在小结后,布置下节课主题——童年的日子(创作一幅儿童画)。

  一节课虽然以欣赏为主,但是没有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并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亮点1:美术是一种形象表达的视觉艺术,这节课,对于构图透视、色彩、笔触、肌理等因素的表现方法有直接的学*。

  亮点2: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完美事物,使学生的学*活动与生活经验尽量的结合在一齐,引起学生进一步去体会学*的乐趣、探究的乐趣,在用心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潜力。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转变教育理念、转换课堂教学主角是我今后研讨的主题。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7

  《春》是人美版八年级美术教材扉页的“欣赏评述”课。本课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体和表现手法,认识作品的形式美感,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根据本课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和心理特征,认真备课,上课。做到了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课堂情境精心设计。课后,我对这一课作了总结和归纳,找出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今后加以改进。

  一、以人文为切入点,用人文的知识,人文的态度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因此,欣赏《春》时,我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要把它放到它赖以产生的环境中进行,学生探究、了解意大利的`地理状况,文艺复兴思潮,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风俗,以及波提切利的成长经历,用人文知识带动学生进一步解读《春》这件美术作品。同时,在人文知识的探究中,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认识美术对生活的特殊贡献,形成学生对待祖国优秀美术传统和世界多元文化的正确的人文态度、进而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集体式”讨论,通过“求异性”达到相互启发和学*的目的。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型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集体式”讨论,通过“求异性”达到相互启发和学*的目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其中讨论法是自主学*型教学的代表,学生在集体学*和讨论中,成为学*的主体。

  这节课提出的问题有:

  1、画面内容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2、题材是什么?

  3、画面上的人物象征和寓意是什么?波提切利采用了怎样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4、透过人物神态能体会出什么样的更深层的含义?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5、我们如何来欣赏一件美术作品呢?

  6、联系当今社会,你想说些什么?

  通过上述问题,把知识设计成学*情境,启动学生思维,学生主动探究与交流,在探讨和解决问题中发现知识,内化知识,构建知识,活化学*。同时也强化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在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及时对学生的讨论作出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学*成长的欢乐。以此唤起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感。进而促进学生发展。

  不足之处及改正措施:

  一、在教学过程中,虽然绝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评述,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只作探究状,人云亦云,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对这一小部分同学要进一步给与关注,找出他们自身的闪光点,鼓励、肯定,充分在兴趣上做文章,激发他们学*美术的热情,争取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本节课采用了自主型的学*方式,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不够张弛有度。要适时做好引导,以控制好课堂节奏。

  三、教师自身也要加大学*力度,不断发展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四、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让他们也有基本的欣赏美术作品的常识,即使随即看到一幅作品,也有基本的正确的评论常识。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8

  这周是美术教学的第十六周,七八年级正常授课。这周学生普遍的积极性不高,对课本的内容也不是很感兴趣,画画的兴趣降低。一提画画,就是一片唏嘘的声音,学生起哄。所以这周我对课程的进展进行了调整,七年级不按课本的要求进行新课程。

  七年级这周本来是进行第十二课《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的第二课时,进行文化衫的创作。但是学生静不下心来进行创作,课堂气氛不活跃。我打印了一些福娃的彩色图片给学生展示,学生的兴趣被提高。讲述了福娃的创作过程,让学生进行绘画。七年级的`学生很容易被这些卡通的图案提高积极性。考虑到时间的安排,让学生每人挑三个进行绘画。作业效果还是不错的。

  八年级进行的第十课《体育题材美术作品与纪念品》,福娃图片本来是为八年级学生准备的。学生的自主创作思路是很不错的,但是动手能力有些欠缺,手跟不上脑。很多想法是很不错的,但是作品效果差强人意,而且绘画的同时容易产生惰性,学生想着的是如何快速画完,而不是怎样画好。这节课让学生统一绘画福娃,不少于三个。统一绘画,有图片借鉴,作品效果可以统一进行展示,让学生自己对比,评价。获得的绘画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9

  本人在本校从事初中美术教学*两年,担任初20xx级10个班的美术教学工作,从七年级到八年级,学生来自全县各地,大多来自乡下的农村学校,在小学学段,虽然开设了美术课堂,但是真正一直按照教学大纲开设的学校几乎没有,而且大多学校没有专人的美术教师,几乎都是其他科任老师兼任,课堂也被主要科任老师占课,所以面对的学生是基础参差不齐,我开设的教学工作几乎从最基础的开始。

  一:兴趣的培养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当初我第一次走进课堂,面对每一个班的学生都要问:什么是美术?而能够回答的学生几乎没有,大多的学生都是认为,美术就是画画,美术课就画画课,回答单一,脑中没有概念,其实美术课堂包含了所有的美术种类,我就会花上3节课左右对学生进行欣赏讲解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让其知道美术不仅仅只是画画。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x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在自己作业时,尽量将画面美化,如初一中国画《鸟语花香》要掌握中国画的特性画出不错的中国画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课前我把这次中国画的教学分成几块:

  一、荷花。二、梅花。三、竹子。四、鸟。

  按照顺序每节课在黑板上展示范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其技法的运用。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临摹学*来学*中国画的技法。通过以上的学*最后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完成一张创作画,学以致用

  三: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

  特别利用多媒体教学,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电影录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通过电影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四: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多表扬多肯定学生作品,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一个优秀的老师都是经验特丰富的老师,都是在用心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每一节好的课堂都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准备,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是为了让自己以后的课堂更精彩。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0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应植根于生活,把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美化生活,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初中美术课经过课改后,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新理念、新方法使美术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去年我校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了硬件建设,美术课堂教学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机。

  开学第一周我针对学生特点,为了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第一节课导入环节,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怀旧校园歌曲〈光阴的故事〉以动画FLASH形式播放,一曲老歌,水彩风景画的不断播放,把学生带入了主题 ———过去的日子。第二个环节我用收集摄影照片(关于儿童玩游戏的各种照片)进行展示,勾起学生的回忆,这时就有同学就想到自己的童年,已经过去的难忘的日子,(同学互相交流)第三个环节欣赏儿童作品,从欣赏到观察、从观察到研究,这个环节使同学们从构图。到色彩对儿童创作画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小结后,布置下节课主题——童年的日子(创作一幅儿童画)。

  一节课虽然以欣赏为主,但是没有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并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亮点1:美术是一种形象表达的视觉艺术,这节课,对于构图透视、色彩、笔触、肌理等因素的表现方法有直接的学*。

  亮点2: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使学生的学*活动与生活经验尽量的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进一步去体会学*的乐趣、探究的乐趣,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转变教育理念、转换课堂教学角色是我今后研讨的主题。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那真可以说明这位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强。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我总结了自己在上课时的一些优缺点。

  1美术学*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你,我,他》一课时,名家名作欣赏,如罗中立的《父亲》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创造过程,通过画面打动学生的心,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我在上课的时候 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3在课堂上我 注重角色互换,拉*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4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受到较好的效果。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1

  岁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这学期所从事的初一初二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现作如下总结,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以后的教学水*更上层楼。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学期初,和教研组的老师一起,认真学*了学校制订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美术学科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新课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情况:

  1、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美术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怎么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还通过上网以及制定一些美术书刊查找相关材料。

  2、在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美术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

  三、经验和教训

  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本学期工作顺利圆满完成,不足之处也是在所难免的,通过总结反思,我将在下一学期的工作中,取长补短,以待来年教学水*有新的提高。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2

  对于中学的美术教育教学,作为老师我认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接受我,从而能够自然而然的接受我的教学,配合我的教学,并能主动的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来。老实说,中学学生他们已经形成较为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他们希望张扬自己的个性,表现自己的主张,也希望受到周围同学老师和父母的尊重。“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我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我总是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做到不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把完成美术作业看成一项艰巨任务。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我一直都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分子,和学生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和讨论,这样,不仅拉*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愉快的学*气氛,而且还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过程中的乐趣,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例如,在上《面具的设计制作》这一课中,刚开始学生们觉得完成面具难度太大,针对他们产生的畏难情绪,我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入手,与学生一起制定完成这些内容的计划,决定师生一起制作面具,学生听到老师要一起动手制作面具都显得特别兴奋。

  课前,我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基本的工作由他们独立来完成,我协助他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几乎所有学生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各小组都特别积极的向我征求设计和制作中的意见。对于课本主要内容面具的制作,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在纸上画了孙悟空,猪八戒的样子,并装上了橡皮筋,有的用几何图形画出了抽象的面具,更多的学生自己想象,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别有一番风味…课堂中,只见学生们一个个脸上带自己做的面具,高兴的手舞足蹈,个个都很高兴的样子,作为老师我也很是满足和幸福。学生们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很好的完成了原来觉得很难的作业,几乎整堂课都是在笑声和掌声中度过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3

  初中美术课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教师要用心为学生创设好的学*环境,透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反思自己多年来的美术教学,感觉到自己在反思总结几方面:

  1.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等关系。

  2.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潜力。

  3.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4.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搞笑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潜力与想像潜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5.丰富多彩的教学和多种辅助媒体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就要注重教学形式的趣味性,教师应用各种生动搞笑的教学技术和辅助手段。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小游戏、小故事、谜语、音乐,这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能够很快抓住学生的眼球。在讲授美术知识时能够利用电影、电视、录像、范画等方式增强对象的感受潜力与想象潜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例如:有条件的地区还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美术教学,鼓励学生以此方式进行美术欣赏,获取美术知识等,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来设计制作生动的美术作品。6.在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创造美,而美也能够为生活增添情趣。我们务必把课堂教学和实际紧密联系,参与文化的创造和传承,丰富美术课教学资料,使学生能顺利地把学和用联系起来。教师在课前布置作业时,让学生透过网络、书本等多种渠道了解与所学课程相关的资料信息,让学生们在课上交流,了解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创作出生动且极富情趣而又个性鲜明的形象。今后,我会继续营造民主、简单、合谐的美术课堂氛围,运用开放的学*观念、学*方法和学*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天地。愿我们的学生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的实践潜力,在美术的海洋中发展自我、个性飞扬!我会继续营造民主、简单、合谐的美术课堂氛围,运用开放的学*观念、学*方法和学*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天地。愿我们的学生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的实践潜力,在美术的海洋中发展自我、个性飞扬!会继续营造民主、简单、合谐的美术课堂氛围,运用开放的学*观念、学*方法和学*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天地。愿我们的学生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的实践潜力,在美术的海洋中发展自我、个性飞扬!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4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本节课内容体现了艺术之间的关联。我国古代诗词作品是语言凝炼的精华,用字不多,却寓意深远。授课前,我让学生事先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上课时让他们来朗诵一下准备的古诗,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互相自由交流,学生把这首诗的整个画面描述的非常清楚,这样一个融洽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但课堂教学提问时,没能与学生融为一体。

  通过分析、比较,他们发现了古诗不同的分类:每首诗所描写的内容是各不相同的,有写人的,写景的,状物的,还有叙事等等。如果这些诗让你来配画,你打算怎么组织画面呢?这样的提问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我请学生充分畅谈后给予归纳:如果是写人的诗,配画时,我们就要把诗中的主题人物放在画面的最主要位置;如果是状物的诗,就要把诗中的主题部分放在画面中最醒目的位置;(画写景的古诗,可以先确定*景用深色表现,中景画大且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画得稍微简洁些;画叙事的古诗,可以是单幅的,选择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场面,也可以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课堂上没有提到这点没提)。这样,不同的构图形式便自然的、适时的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启发,从而为创作好本课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绘画中,我没有根据学生的构图给予实施的评价,如主体是否突出,能否画出古诗的意境,主体是否能着重刻画等,这种以点带面的形式,让全班同学都能去深入地思考和表现本课内容——诗情画意。

  课后通过学生作品,我发现这种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研究,教师为主导,及时引领,适时评价的教学方式,对学*较难的创作课业有较好的效果。

  (课后拓展环节,应启发学生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画一画校园文明标语、班级公约、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其它的方面,注重了艺术的多元化,也提高升华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课堂上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提到拓展环节)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5

  在美术备课中,应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多做一些预见性的教学设计,便于灵活应对不同学生的`多种情况。在提出问题后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把问题用不同的角度进行引导提问,也可作一定的提示和启发。启发学生广阔的思路,使学生充分发挥并且要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把握好上课的节奏和互动性,调节课堂气氛。

  课堂上,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还要以出其不意,妙趣横生的课堂形式来启迪学生心智,活跃课堂气氛。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介绍技巧方法,使学生在学*中顺利完成教学要求。课后多听课、多总结,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便更好地传授美术知识、培养美术技能,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