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教学反思优选【5】份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1

  对于陶行知先生,做老师的我们并不陌生,他的教育思想之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提得多么精彩,朴素浅显,通俗易懂。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我们还大多能出口成诵,什么《人有两个宝》《小孩不小歌》等等学生们也是会背的。特别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至理格言,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放飞蜻蜓》这一课就是叙述了陶行知和小朋友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很多教学用书大多是将“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可是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尽管教参上有这样的建议,尽管在本单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是训练重点,但我细读课文后仍觉得将这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不妥。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我以为还要从课文中来说。课文讲的是陶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陶先生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一斑。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先生的音容笑貌,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就能体会先生的为人,教学时为何要放弃这样的一个认识先生、走进先生的良好契机呢?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

  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而我,则从这节课中更好地明白了:“小孩并不小!谁若说小孩小,他比小孩还要小!”他们关于蜻蜓的知识其实并不比我们做老师的少!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者,向书本学*,更新理念;向学生学*,做*等中的首*;向同行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2

  《放飞蜻蜓》是一个娓娓道来清新的小故事。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我体会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关键语句,走*陶行知。

  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二、利用文本知识延伸,激发探究的兴趣。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说说对蜻蜓的了解。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识大比拼的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孩子们面前的图片、资料和书中用钢笔做出的有关蜻蜓知识的记号,让我明白了,他们关于蜻蜓知识的了解并不比老师少。

  回顾课堂教学,也留下了许多遗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时间把握不准。

  在上课时,由于紧张,总想使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展现的非常完美,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有失偏颇,以至于在教学第一环节阅读课文,指导感情朗读,感悟人物形象的教学时间过长,而导致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蜻蜓知识环节的第二教学时间显得有些紧张。

  二、忽视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产生。

  由于我迫切希望课堂流畅顺利,所以有时替代了学生的思维,都觉得这是教学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让精彩从身边溜走,这主要在于我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以及当课堂出现意外花絮时我缺乏课堂机智。例如:学生在回答陶学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他的体会是陶学生不顾形象。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否定了孩子的回答,其实回想起来只要顺势引导,让孩子体会一个大教育家如此做得目的,体会陶先生的*易*人与耐心等,只要多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一定能够让孩子口中生花!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3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者,向书本学*,更新理念;向学生学*,做*等中的首*;向同行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教学时,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为主线,从而体现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因此学生能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蜻蜓的特点和作用,再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蜻蜓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把预*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说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出示了图片,让大家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并让他们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陶行知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行知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陶行知,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最后集体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4

  《放飞蜻蜓》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保持儿童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是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在阅读课上,围绕文本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儿童愿意好好学*,唤起儿童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从而对文本有深刻的感悟。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上课伊始,我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巧用多媒体课件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接着提出问题:我们的好朋友——蜻蜓有哪些特点呢?认真读课文你就能知道蜻蜓的特点。愿意读课文吗?孩子们阅读愿望之火被点燃,他们读得非常认真,不时围绕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在书上圈圈画画。在学生自主反馈中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浮现在孩子面前,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对于蜻蜓眼睛与尾巴的特点,孩子也从品读陶行知的话语中了解得很透彻。知识丰富的你还知道蜻蜓其它特点吗?学生们畅所欲言,理解了课本以外好多知识。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5

  我将《放飞蜻蜓》一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我以为还要从课文中来说。课文讲的是陶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陶先生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一斑。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先生的音容笑貌,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就能体会先生的为人,教学时为何要放弃这样的一个认识先生、走进先生的良好契机呢?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

  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者,向书本学*,更新理念;向学生学*,做*等中的首*;向同行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优选【5】份扩展阅读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优选【5】份(扩展1)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

  《放飞蜻蜓》是一个娓娓道来清新的小故事。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我体会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关键语句,走*陶行知。

  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二、利用文本知识延伸,激发探究的兴趣。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说说对蜻蜓的了解。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识大比拼的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 孩子们面前的图片、资料和书中用钢笔做出的有关蜻蜓知识的记号,让我明白了,他们关于蜻蜓知识的了解并不比老师少。

  回顾课堂教学,也留下了许多遗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时间把握不准。

  在上课时,由于紧张,总想使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展现的非常完美,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有失偏颇,以至于在教学第一环节阅读课文,指导感情朗读,感悟人物形象的教学时间过长,而导致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蜻蜓知识环节的第二教学时间显得有些紧张。

  二、忽视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产生。

  由于我迫切希望课堂流畅顺利,所以有时替代了学生的思维,都觉得这是教学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让精彩从身边溜走,这主要在于我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以及当课堂出现意外花絮时我缺乏课堂机智。例如:学生在回答陶学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他的体会是陶学生不顾形象。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否定了孩子的回答,其实回想起来只要顺势引导,让孩子体会一个大教育家如此做得目的,体会陶先生的*易*人与耐心等,只要多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一定能够让孩子口中生花!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2

  《放飞蜻蜓》讲述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保持儿童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是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在阅读课上,围绕文本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儿童愿意好好学*,唤起儿童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从而对文本有深刻的感悟。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上课伊始,我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巧用多媒体课件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接着提出问题:我们的好朋友——蜻蜓有哪些特点呢?认真读课文你就能知道蜻蜓的特点。愿意读课文吗?孩子们阅读愿望之火被点燃,他们读得非常认真,不时围绕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在书上圈圈画画。在学生自主反馈中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浮现在孩子面前,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对于蜻蜓眼睛与尾巴的特点,孩子也从品读陶行知的话语中了解得很透彻。知识丰富的你还知道蜻蜓其它特点吗?学生们畅所欲言,理解了课本以外好多知识。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

  本课讲述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是本文的主线,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了解蜻蜓的特点和作用,然后结合自己在预*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绘声绘色地说着蜻蜓的知识。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本节课,我让学生在预*时查找资料,学生们找到了许多,有的还把资料打印了出来,张贴到黑板的一角,同大家一起分享,有的学生把收集的资料牢记在心,通过自己的口说出来的,课堂上情绪很高涨,学*的气氛也就越浓厚了。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的教学,引导学生就这些重点词句展开讨论。同时补充了陶行知的资料、故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陶行知,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再次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4

  本课讲述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说说对蜻蜓的了解。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识大比拼的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孩子们面前的图片、资料和书中做出的有关蜻蜓知识的记号,让我明白了,他们关于蜻蜓知识的了解并不比老师少。

  由于我迫切希望课堂流畅顺利,所以有时替代了学生的思维,都觉得这是教学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让精彩从身边溜走,这主要在于我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以及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我缺乏课堂机智。例如:学生在回答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他的体会是陶先生不顾形象。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否定了孩子的回答,其实回想起来只要顺势引导,让孩子体会一个大教育家如此做的目的,体会陶先生的*易*人与耐心等,只要多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一定能够让孩子口中生花!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5

  《放飞蜻蜓》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我主要从认识蜻蜓和走*陶行知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认识蜻蜓

  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是本文的主线,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了解蜻蜓的特点和作用。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蜻蜓知识大比拼,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

  二、走*陶行知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同时补充陶行知的故事,从而体会陶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优选【5】份(扩展2)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范文10份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1

  语文课是紧密联系生活这个大课堂的,在这一堂课中我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捡着了这一只死了的美丽的大蜻蜓,若是活的我还肯定没这个机会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喜爱动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源于对小动物的热爱,发自内心愿意接*、x*文本,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已慢慢踱步安静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他们看着都忍不住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蜻蜓点水款款飞”的美丽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挖掘人物内心的思潮更深刻……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

  《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

  纵观全文,兴趣是学生在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2

  《放飞蜻蜓》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的故事。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也让他们进一步受到人文教育。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在导学案中设计了“知识链接”、“基础达标”、“设问导读”、“巩固练*”、“拓展阅读”五个环节,安排了相应的练*题,拓展阅读一首有关蜻蜓的古诗,并精心准备了辅助教学的幻灯片和课文朗读的录音,整节课上完后,我认为以下几点在课堂上呈现的效果比较好:

  一、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而紧接着的优美、生动的图片更把孩子们的目光吸引住了。

  二、在第一课时中,识字写字、读书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主要目的,课堂上孩子们多种形式的读词语、说记生字的方法、用上生词说句子、读课文、书写练*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三、在读课文中,对于新出现的词语理解,我采用了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来学*,那就是用图片展示来帮助、加深孩子们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像田埂、孑孓、复眼就是这样,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整节课结束后,我也有一些遗憾:一是导学案的使用还不够熟练,有一点内容没有来得及在课堂上展示、处理。二是孩子们在课堂发言时声音不够响亮,主动发言的不够多,在语言表达上缺乏完整性。

  总之,本节课既有让我高兴的一面,也有让我忧愁的一面;既让我对课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乘上课改大船,追求课堂高效。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3

  《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本文的主旨是在陶行知先生的循循

  善诱和行为表率下,使孩子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教学聚焦于“陶行知怎样劝说孩子们?陶行知给孩子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读懂一段话。语文课是紧密联系生活这个大课堂的,在这一堂课中我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捡着了一只死了的美丽的大蜻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喜爱动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源于对小动物的热爱,发自内心愿意接*、走*文本,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已慢慢踱步安静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他们看着都忍不住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蜻蜓点水款款飞”的美丽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挖掘人物内心的思潮更深刻……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也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伤害蜻蜓的某个器官事例,认识蜻蜓身体结构特点和作用,感悟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语文课堂这时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4

  《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本文的主旨是在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诱和行为表率下,使孩子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教学聚焦于“陶行知怎样劝说孩子们?陶行知给孩子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读懂一段话。语文课是紧密联系生活这个大课堂的,在这一堂课中我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捡着了一只死了的美丽的大蜻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喜爱动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源于对小动物的热爱,发自内心愿意接*、走*文本,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已慢慢踱步安静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他们看着都忍不住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蜻蜓点水款款飞”的美丽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挖掘人物内心的思潮更深刻……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也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伤害蜻蜓的'某个器官事例,认识蜻蜓身体结构特点和作用,感悟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语文课堂这时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5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惊奇进行思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里,首先要使儿童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寻根究底地探索真理,在认识的世界里漫游。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生”。教学《放飞蜻蜓》,我首先抓住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以及从陶行知的话语中了解蜻蜓的一些特点。于是,在简单介绍陶行知后,文中的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呢?引导学生回忆蜻蜓的样子。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接着提出问题:我们的好朋友——蜻蜓有哪些特点呢?认真读课文你就能了解陶老先生,更能知道蜻蜓的特点。愿意读课文吗?孩子们阅读愿望之火被点燃,他们读得非常认真,不时围绕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在书上圈圈画画。

  在学生自主反馈中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浮现在孩子面前,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对于蜻蜓眼睛与尾巴的特点,孩子也从品读陶行知的话语中了解得很透彻。知识丰富的你还知道蜻蜓的其它特点吗?学生们畅所欲言,蜻蜓点水等知识在教师传播,孩子们理解了课本以外的好多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保持儿童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是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在阅读课上,围绕文本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儿童愿意好好学*,唤起儿童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从而对文本有深刻的感悟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6

  《放飞蜻蜓》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我主要从认识蜻蜓和走*陶行知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认识蜻蜓

  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是本文的主线,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了解蜻蜓的特点和作用。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蜻蜓知识大比拼,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

  二、走*陶行知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同时补充陶行知的故事,从而体会陶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7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惊奇进行思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里,首先要使儿童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寻根究底地探索真理,在认识的世界里漫游。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生”。教学《放飞蜻蜓》,我首先抓住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以及从陶行知的话语中了解蜻蜓的一些特点。于是,在简单介绍陶行知后,文中的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呢?引导学生回忆蜻蜓的样子。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接着提出问题:我们的好朋友——蜻蜓有哪些特点呢?认真读课文你就能了解陶老先生,更能知道蜻蜓的特点。愿意读课文吗?孩子们阅读愿望之火被点燃,他们读得非常认真,不时围绕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在书上圈圈画画。

  在学生自主反馈中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浮现在孩子面前,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对于蜻蜓眼睛与尾巴的特点,孩子也从品读陶行知的话语中了解得很透彻。知识丰富的你还知道蜻蜓的其它特点吗?学生们畅所欲言,蜻蜓点水等知识在教师传播,孩子们理解了课本以外的好多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保持儿童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是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在阅读课上,围绕文本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儿童愿意好好学*,唤起儿童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从而对文本有深刻的感悟。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8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

  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A、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尾巴可以掌握方向,保持*衡,饿极时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清四面八方……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巧妙。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再进一步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机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C、陶行知先生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都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所以孩子觉得新鲜有趣。

  5、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把蜻蜓放飞。我们练*一下谈们的对话,注意把握人物的特征。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9

  《放飞蜻蜓》是一个娓娓道来清新的小故事。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我体会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关键语句,走*陶行知。

  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二、利用文本知识延伸,激发探究的兴趣。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说说对蜻蜓的了解。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识大比拼的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孩子们面前的图片、资料和书中用钢笔做出的有关蜻蜓知识的记号,让我明白了,他们关于蜻蜓知识的了解并不比老师少。

  回顾课堂教学,也留下了许多遗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时间把握不准。

  在上课时,由于紧张,总想使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展现的非常完美,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有失偏颇,以至于在教学第一环节阅读课文,指导感情朗读,感悟人物形象的教学时间过长,而导致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蜻蜓知识环节的第二教学时间显得有些紧张。

  二、忽视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产生。

  由于我迫切希望课堂流畅顺利,所以有时替代了学生的思维,都觉得这是教学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让精彩从身边溜走,这主要在于我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以及当课堂出现意外花絮时我缺乏课堂机智。例如:学生在回答陶学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他的体会是陶学生不顾形象。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否定了孩子的回答,其实回想起来只要顺势引导,让孩子体会一个大教育家如此做得目的,体会陶先生的*易*人与耐心等,只要多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一定能够让孩子口中生花!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10

  本课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是本文的主线,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了解蜻蜓的特点和作用,然后结合自己在预*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绘声绘色地说着蜻蜓的知识。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本节课,我让学生在预*时查找资料,学生们找到了许多,有的还把资料打印了出来,张贴到黑板的一角,同大家一起分享,有的学生把收集的资料牢记在心,通过自己的口说出来的,课堂上情绪很高涨,学*的气氛也就越浓厚了。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的教学,引导学生就这些重点词句展开讨论。同时补充了陶行知的资料、故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陶行知,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再次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优选【5】份(扩展3)

——《小蜻蜓》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小蜻蜓》教学反思1

  《小蜻蜓》我从聆听《野蜂飞舞》开始导入,显得不太稳妥,首先我设计的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专业化的术语太多,其次问题也太多,学生的说一说太多,体现不出音乐课的特点,也不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学*特点,应以感受体验为主,不要说一些节奏、情绪等之类的词语,可以说一说“你的心情怎样?”或者“你有什么感受?”最后,可以这样设计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曲,你来猜一猜它是谁?提示是一种小动物。”

  第一次聆听从老师的演唱开始,请学生静静的聆听。第二次聆听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心情,第三次聆听就可以带学生一起来做动作飞一飞,飞出歌曲的旋律线,学生体验感受旋律线。不要问学生歌曲是几拍子的,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判断不出歌曲的拍子。这一切都在用身体去感受去体验,不用嘴来说,要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特点。律动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多去感受体验音乐。这样,整节课从音乐开始,也充满着音乐,可以占用20分钟的时间。在这20分钟内演唱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以跟着伴奏来唱一唱,加入碰铃,加入动作都可以,形式的多样化。学*完歌曲之后我们可以再来唱一唱别的小动物。

  聆听《野蜂飞舞》可以放在拓展环节,不说歌曲的速度、节奏等专业词,说一说听到音乐后你觉得它会是什么动物?再次聆听时用手划旋律线感受和《小蜻蜓》的不同。从学生划出的旋律线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乐曲。

《小蜻蜓》教学反思2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小蜻蜓》教学反思。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虽然学*材料简单,但在设计教案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大胆地进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音乐。

  一、创设情境,以美感人

  《小蜻蜓》是一首三拍子歌曲,为此我将四二拍的《口哨与小狗》与四三拍的《拉勾勾》组合,作为进教室的音乐,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对四三拍子的歌曲有印象。《小蜻蜓》的音乐在整堂课中流淌,让学生细细品位体验歌曲的优美旋律。化妆表演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犹如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蜻蜓在空中飞舞,整堂课从开始的音乐美、到学生的歌声美、表演动作美、环境氛围美、课件制作美、教师语言美---无时不体现着美,“美”字贯穿始终。

  二、巧用媒体、道具,激发兴趣

  电脑多媒体教学由于它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教学反思《《小蜻蜓》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挖掘课件的优势,把知识、音响、动画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三拍子节奏旋律,我准备制作小蜻蜓随三拍子音乐在美丽的田野上空捉蚊飞舞的动画,通过声音与画面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感受音乐的节奏,解决了学*的重难点;在感受音高这一环节,我准备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把音的高低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的体态语言相融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表现小蜻蜓,制作许多非常精致的小蜻蜓头饰,让学生充分感受表演的逼真和表演的乐趣。

  三、破除常规,学唱歌曲

  传统的新歌教学模式,势必造成课堂气氛的乏味。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模式,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歌曲教学的深度,体用图谱游戏,既简单明了形象地点出了歌曲的结构,又让学生在“蜻蜓飞舞”的游戏中学会歌曲,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热情、积极参与,从而很好地体现学生主体自主参与的教学理念。

  四、拓展教材,想象模仿

  学生学*音乐创作常常从模仿入手,模仿是音乐创作的必经之路。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让学生模仿小蜻蜓飞舞时的舞姿,想象小蜻蜓捉蚊虫时勇敢、勤快的样子,并鼓励学生自编与众不同的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模仿力,激发学生的编创激情。

《小蜻蜓》教学反思3

  今天在常态调研课上,我出了一节小学一年级人音版《小蜻蜓》一课。《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三四拍子,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结尾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经过杨老师对我这堂课的细心评课,我学*和领悟到了很多,我觉得每次出课都是对自己的一个锻炼,一个提高。也是进行展示自我的一个机会,一个*台。而且每次出完课后的评课都是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使我豁然开朗。看出了自己的进步和需要努力和加强的地方。以下就是我出课以及评课后的浅薄的看法及反思。

  1、优点以及成功之处(抓好课堂常规是基础)

  我注重了学生的常规训练,因为我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好的常规养成那么教学将会无法进行,即使是将就进行下去了,那么课堂效率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也不会扎实。所以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常规的养成是基础。我觉得课堂常规的内容、要求、实施办法跟学科有关,跟教师的观念、水*、教学风格息息相关。音乐学科的课堂常规基点应该是帮助学生形成一些良好的音乐*惯,比如坐姿、演唱*惯、聆听音乐的*惯,解决怎样听怎样唱等问题。不是说新课程新课堂不要纪律不要规矩了,而是应该想办法怎样让学生快乐地端坐、怎样轻松自觉地保持安静的聆听*惯、教师是否以赞赏的态度接受学生的差异、课堂常规的建立是否遵循了循序渐进、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否提供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应付混乱,消极地维持课堂秩序。或者运用一些缺乏个性的口令,如“一二三,静下来!”等,虽然一时也有效,但是无法体现审美性和情感性。为此我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经验,运用了一些方法来建立一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常规。比如:儿歌、谜语、游戏、情景式的描述、多媒体等都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利用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抓住他们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把课堂常规建立在无形中建立在学*音乐的过程中:如,我提到的问题;你喜欢小蜻蜓吗?为什么喜欢?喜欢她什么?发言顿时踊跃起来了。当我问到你们看看小蜻蜓它飞来飞去的干什么?他们就非常认真的去看,知道小蜻蜓在捕捉害虫为民除害。我还注意到了学生的举手的姿势,我会叫表现好坐的最好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并且让学生知道正是因为他举手规范我才请他来回答来表演,这样其他同学就都会学着她的样子做好。还有在设计情境表演以及乐器演奏的环节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再有就是我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采用了你来唱一句我来学一句的方式进行学*,这也是对学生的鼓励和学生及学生之间的学唱交流。

  2、"败笔"之处(围绕课标挖掘教材剖析作品挖掘学生潜质是关键)

  教学方法没有创新,还是没有摆脱以往的板块式教学模式。忽视了音乐在学生的身心成长及创造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认为音乐课上只是反复的学唱完歌曲就是完成了。没有细心进行深处的挖掘教材,分析教材。没有很好的去分析音乐作品和怎样将这些音乐知识巧妙的结合到每个环节当中去。比如,〈〈小蜻蜓〉〉这首歌曲,歌曲简单易学,我设计的目标太过于单一,只是单纯的学会并完整的演唱歌曲,然后进行表演和器乐伴奏。环节非常单调,只是感觉每个环节做到了都有了就是完成了学会了。这些都是因为没有细心深处的挖掘教材和好好的剖析作品挖掘学生潜能所导致。感觉没有东西可讲了,很多环节都是流于形式。就比如说:表演蜻蜓的飞舞我问到:你知道小蜻蜓有时候会低飞有时候会高飞有的时候会侧身的飞,这一环节就可以围绕歌曲的轻柔起伏的旋律特点来表现,在音高的时候做高飞的动作低音时做低飞。长音的时候我们可以侧着身体飞。从飞的不同环节掌握乐曲的旋律特点,这样就是有目的去做每一个环节了。我只是带着学生做蜻蜓飞舞时的情景,没有进一步的去引导。这点就是目标设定不明确。

  音乐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及节奏的抑扬顿挫,使学生很容易从中产生情感体验,同时,音乐可以不借助于其它语言,直接将学生带入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中。比如;可以弹着琴让学生听一听小蜻蜓高飞了几次滑翔了几次?等环节来辨别音的高低长短。

  音乐还是听觉艺术,细心的听赏是关键,让学生自己听这首歌曲的旋律它是快的还是慢的,那如果用动作来表示你认为是快飞表示合适还是慢飞合适,听听这段音乐是更合适小蜜蜂还是更合适蜻蜓?为什么?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知道什么样旋律的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动作去表示。还有在器乐演奏的时候仔细听老师都在哪里用了小乐器?高音几下,低音几下?原来在长音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这些环节都环环相扣都是为了更好的挖掘作品而设置的。

  音乐作品往往蕴含着博大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人文思想,非常贴*人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其进行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再现音乐意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而奇思遐想。把学生带入到音乐创作的'背景当中。例如,在听〈〈小蜻蜓〉〉音乐时,可以先放录音,让学生伴着音乐想象一下在碧绿的草地上,飞舞着各样的小蜻蜓,它们有的在草地上低飞,有的在天空中高飞,还有的在池塘边侧着飞。从中体会乐与人、乐与景、景与人之间和谐的美。从而让学生细致入微地去理解音乐作品,找出题材的元素。这样,大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发学*激情,调动学*情绪,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力,这样还能使整个环节非常自然的巧妙的在进行。

  3学生见解

  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其次,要创设舞台,展示个性。学生的个性只有在得到充分肯定的时候,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因此,想发展个性,就要有展示个性的舞台。学生只有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才能发现自我,勇于表现自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尊重其表现欲就要给其机会,创造条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4、记再教设计

  从新设立此课,我会以情境教学法深入开展,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或选择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以其直观、鲜明和富有情绪感染力的景象,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体验客观情景,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情趣,充分调动其学*的主动性,并在情感的驱动下,展开积极的想象和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一、通过律动体验情境。如:在碧绿的草地上一只可爱的蜻蜓飞来了,看看小蜻蜓在每个音上是怎样飞的?快飞还是慢飞?快飞适合什么样的音乐适合什么样的小动物?等等。二通过情节体验情境比如在运用表演体验情境时,教师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的主体编制成一个具体的行为如小燕子飞,小蜜蜂飞,小鸟飞翔等形体姿态,或者表演将全班的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引导他们即兴创作表演小蜻蜓捕捉蚊子的情景,这样,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演,使之在童话角色的扮演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情节的演绎和游戏过程中体验音乐的节奏,节拍及旋律的特点。三以音乐渲染情境如用不同的音乐去表现不同的动物如快速活泼的音乐表现小蜜蜂的飞,轻巧柔美的声音表现小蜻蜓的飞,从音乐中感受不同旋律的歌曲。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施教对象的不同,随着教学过程的逐渐展开,交错运用多种方式,一环扣一环地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情感活动一步一步地得到深化,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优选【5】份(扩展4)

——《小蜻蜓》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小蜻蜓》教学反思1

  《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在指导学生表现小蜻蜓自豪的心情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们懂得: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护蜻蜓、更要保护益虫。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虽然仍有不足之处,但通过以往不断的经验积累、课程反思,在教学方法上已经略有进步,针对教学亮点与缺点我进行了总结归纳:

  亮点(一):谜语导入环节结合教师黑板绘制简笔画,激发学*兴趣。在课程导入环节,我通过谜语“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忙,消灭害虫有本领。”让学生思考猜想,引出课题。孩子们猜对谜语后,我问:你了解蜻蜓吗?你知道小蜻蜓的外貌特征吗?”孩子们很积极的描述他们眼中的小蜻蜓,我根据孩子们的口述,在黑板上画出了小蜻蜓的简笔画,也和孩子们补充说明了蜻蜓的眼睛、速度、*性同学们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对小蜻蜓更加喜爱,激发了演唱歌曲的情绪。

  亮点(二):拓展编创环节。本节编创活动,我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改编歌词,从而达到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合作意识的目的。“你可以把歌曲中的主角——小蜻蜓,换成其它喜欢的小动物……”没想到,孩子们给我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原歌词是:“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聪明的孩子们在改变动物名称的同时还不忘把相对应的活动方式改变,如:“小青蛙,是益虫,跳到西,跳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孩子们的世界真的是丰富多彩,真是让我对另眼相看.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今后我应带领孩子们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孩子们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体会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带着童心去教学!

《小蜻蜓》教学反思2

  《小蜻蜓》我从聆听《野蜂飞舞》开始导入,显得不太稳妥,首先我设计的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专业化的术语太多,其次问题也太多,学生的说一说太多,体现不出音乐课的特点,也不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学*特点,应以感受体验为主,不要说一些节奏、情绪等之类的词语,可以说一说“你的心情怎样?”或者“你有什么感受?”最后,可以这样设计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曲,你来猜一猜它是谁?提示是一种小动物。”

  第一次聆听从老师的演唱开始,请学生静静的聆听。第二次聆听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心情,第三次聆听就可以带学生一起来做动作飞一飞,飞出歌曲的旋律线,学生体验感受旋律线。不要问学生歌曲是几拍子的,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判断不出歌曲的拍子。这一切都在用身体去感受去体验,不用嘴来说,要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特点。律动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多去感受体验音乐。这样,整节课从音乐开始,也充满着音乐,可以占用20分钟的时间。在这20分钟内演唱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以跟着伴奏来唱一唱,加入碰铃,加入动作都可以,形式的多样化。学*完歌曲之后我们可以再来唱一唱别的小动物。

  聆听《野蜂飞舞》可以放在拓展环节,不说歌曲的速度、节奏等专业词,说一说听到音乐后你觉得它会是什么动物?再次聆听时用手划旋律线感受和《小蜻蜓》的不同。从学生划出的旋律线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乐曲。

《小蜻蜓》教学反思3

  《小蜻蜓旅行记》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教学《小蜻蜓旅行记》一课时,我发现课文中第二、第三小节段式一样,都对蝴蝶飞到某个地方看见某个场景进行详细描写,于是我就归纳了这两小节的写法,设计了一个句式:“小蜻蜓飞过——(哪里),看见——————(谁在干什么)”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这句话说完.

  任务提出后,学生就饶有兴致地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然后在小组中分别进行了交流。由于文章内容本身比较浅显,句式的提出也源自于课文,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的进行了补充和概括。也就是说,通过完成句式,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接着,根据课文第四节对蜻蜓飞过之处是简略描写的,这里就有了可以发挥的空间,此时让学生充分想象,再次运用这个句式进行说话练*,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并且句式在两次运用中,其功效也得到了最大化。

  因此,我觉得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以点带面,适时适地地渗透一些的方法,以简单的句式训练这把金钥匙,引领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并且进行说话的训练,可以不露痕迹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会读、会说,继而逐步会写。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优选【5】份(扩展5)

——放飞蜻蜓作文 (菁华5篇)

放飞蜻蜓作文1

  一天,小红写完作业在楼下的花园里玩儿。玩着玩着,突然,她发现一只漂亮的红蜻蜓停歇在一朵花上。多漂亮的蜻蜓啊!小红小心翼翼地走向花朵,一把抓住了红蜻蜓。

  回到家里小红把红蜻蜓装进笼子里,红蜻蜓蔫儿蔫儿地,看样子快要死了。小红心里很难过,决定把它放了。于是,小红把窗户打开,放飞了红蜻蜓。

放飞蜻蜓作文2

  一天,小红写完作业在楼下的`花园里玩儿。玩着玩着,突然,她发现一只漂亮的红蜻蜓停歇在一朵花上。多漂亮的蜻蜓啊!小红小心翼翼地走向花朵,一把抓住了红蜻蜓。

  回到家里小红把红蜻蜓装进笼子里,红蜻蜓蔫儿蔫儿地,看样子快要死了。小红心里很难过,决定把它放了。于是,小红把窗户打开,放飞了红蜻蜓。

放飞蜻蜓作文3

  今天,我们做了件非常非常有意义的事,那就是:放飞蜻蜓!

  大家可能以为我们抓了蜻蜓再放了它,那恭喜你,答错了!事情是这样的……

  我们去白路圆玩,快走到湖边是,我们发现了一只蜻蜓被困在了蜘蛛网上,我的好朋友陆新儿说:“好可怜啊,放了它吧!”我们大家连声说好!我们找来一根长木棍,往上一扔,把蜘蛛的`家给弄了下来,妈妈在把蜻蜓从蜘蛛网上轻轻弄了下来,在小心翼翼的把蜻蜓上残留的网给弄掉,让它能自由飞翔!看着远去的蜻蜓,我们心里都很开心!

  我们大家要多多爱护动物,把爱一直传送出去!

放飞蜻蜓作文4

  “敏敏,快来啊,这里有一只漂亮的蜻蜓!”妈妈站在卧室门口小声地喊着。

  听到妈妈的喊声我赶紧跑了过来,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只小蜻蜓趴在妈妈的蚊帐上,它全身上下绿莹莹,眨巴的'大眼亮晶晶。哇,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绿蜻蜓!

  “快抓住它,把它夹在书里,就是一个精美的标本!”妈妈兴奋地喊道。于是我蹑手蹑脚地来到绿蜻蜓跟前,迫不及待地抓住了它透明的双翼。

  “哈哈!我有标本了!”我捏着这只绿蜻蜓手舞足蹈地来到书房,翻开一本《童话故事书》,把它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抓紧合上书,不然会飞了!”身后的妈妈着急地说。就在我将要合上书本的一刹那,我忽然想起一年级时老师曾给我们讲过:蜻蜓不仅是庄稼的好朋友,还是人类的好朋友,它能捕食蚊子和苍蝇,是一种益虫!我的心突然沉重了下来:自己是怎么了?一向被大家视为好学生的我怎么能伤害益虫呢?“不!”我伸手把它抓了回来,“我不能伤害它!”我大声地喊了起来:“我要放它回归大自然!”一旁的妈妈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我。

  我捧着这只绿蜻蜓来到窗户前,轻轻地打开手心,蜻蜓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我,接着又落在我的腿上轻轻地吻了一下,向窗外飞去……

  我放飞了这只绿蜻蜓,也放飞了自己的心情!

  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放飞蜻蜓作文5

  阳光明媚的一天,大猫来到公园里玩耍,看见成群结队的蜻蜓飞来飞去,心想:我赶快回家拿一个网兜来捉几只送给我的小伙伴们玩,一定非常有趣。

  大猫飞速地跑回家,拿了网兜,再次跑进公园。大猫举起网兜,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地挥舞个不停,可是一只蜻蜓都没有捉到。它加快了脚步去追赶蜻蜓,不料一不小心被石头给绊倒了,瞧,猫鼻子顿时鼓起了大包,用手一摸,还挺疼的。可是大貓并没有放弃,使出浑身的'劲连续去扑蜻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网住了两只蜻蜓。

  大猫还想捉更多的蜻蜓,就叫在旁边玩耍的大白兔帮忙抓住刚刚捕捉的蜻蜓。大白兔捏着蜻蜓的翅膀,想起老师的话,蜻蜓是益虫,专吃害虫,为庄稼增产丰收立下了功劳。想到这些,它立即把蜻蜓放飞了。

  大猫回头看见了,朝着大白兔生气地叫道:“你干吗把我捉的蜻蜓给放了?”

  大白兔解释道:“老师说过,蜻蜓是益虫,我们不能捉。有了它,农作物才不会被害虫吃掉,庄稼才会丰收,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才不会付之东流。”

  大猫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怎么把老师说过的话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你做得对!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蜻蜓。请你监督,我以后再也不捉益虫了!”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优选【5】份(扩展6)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

  【教学难点】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放飞蜻蜓

  2、齐读题目。

  3、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

  (谁放飞了蜻蜓?为什么要放飞蜻蜓?)

  4、提得非常好,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学*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促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没有把握读好的字。

  2、放课文范读课件。

  (要求学生特别听准刚才画出来的生字词的读音,并标上拼音。)

  3、同桌互相认读预*时画出来的生字、词,纠正读音。

  4、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订正读音。

  5、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要求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⑴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⑵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谁为什么放飞了蜻蜓?)

  6、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相机简介陶行知生*。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线,只有读通,才能读懂,按循序渐进原则,先读准字音,再读通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⑴、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别人,看看谁的方法多。

  ⑵、指名全班汇报交流,新方法予以鼓励推广。

  2、指导书写。

  ⑴、仔细观察每个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⑵、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请老师或会写的同学示范。

  ⑶、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得最好,写给大家看看。

  3、检查订正,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观。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已掌握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应予以巩固提高,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对识字、写字能力应有更高的标准,并为之奋斗。】

  四、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人人必须完成好)

  1、比一比,再组词。

  抢( ) 蝇( ) 构( ) 复( )

  枪( ) 绳( ) 够( ) 夏(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谁) 因为 所以 地放飞了蜻蜓。

  拓展性作业(人人都来试一试,看谁独到,看谁勤)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捉( ) 吃( ) 停下( ) 调整( )

  放( ) 送( ) 展开( ) 保持( )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肯定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作业,基础性作业是对本节课堂教学重点的检测与巩固,拓展性作业设计为下节课的学*奠定基础。】

  第 二 课时

  一、复*引入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谁愿说一说?

  2、谁愿汇报自己不理解的的问题。

  (1、陶行知为什么劝孩子们把蜻蜓放了?2、他为什么还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设计意图:子曰“温故而知新”,此环节的设计既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内容的把握情况,又是将学生思维引入本节课学*的重点,使两节课的学*内容在学生的学*过程中连接起来。】

  二、细读感悟

  (一)、围绕“陶行知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想想:陶行知先生说了几次话,用“-----”画出他说的话。

  2、汇报后,自由读读这些话,自主体验这些话的意思。

  3、看看课文,再想想: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对孩子们说这些话的?自由读读这些话,读出语气。

  4、指名读,读出语气,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大家评一评。

  5、重点体会陶行知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说的两句话:①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一个名叫翠贞的小女孩儿的头,说:“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②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⑴、换成陈述句与原句比较,体会陶行知说话语气的委婉,

  ⑵、读出慈爱的、商量的委婉语气。

  6、每次陶行知说完话后,孩子们有什么表现?

  (从孩子们的反应进一步衬托出陶行知的*易*人、对孩子真诚的关爱。)

  (二)、探究课文,寻找答案。

  直接劝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就行了,为什么陶行知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眼睛和尾巴?

  (1)认真读陶行知介绍蜻蜓眼睛和尾巴的语言,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

  (2)说说蜻蜓各部分特点及功能。播放相关介绍蜻蜓各部分特点及功能的课件,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3)说说陶行知这样对孩子们详细介绍,目的`何在。

  (只有更多地了解蜻蜓,才会更加喜欢蜻蜓,保护蜻蜓。)

  (三)、继续朗读,说说感受,分角色表演。

  1、放飞了蜻蜓,孩子们什么心情?读出这种感觉。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人的不同语气和心情。

  3、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表演读。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整过教学环节设计上,紧紧围绕读书与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特别是分角色表演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使体验更加细腻,使感知更加深刻。】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说说你的收获。(可以引导学生从字词、语句、懂得科学知识和道理等多方面来谈。)

  2、学完课文,你还有问题吗?如“蜻蜓尾巴被自己吃掉了一截,真的会再长出来吗?”“蜻蜓眼睛为什么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可指导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课下查资料,教师提供一些途径、方法。比如网络搜索等。)

  【设计意图:遵循走出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观,留给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自主选择,使语文课堂有效向课外延伸。】

  四、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人人必须完成好)

  1、把你喜欢的词语摘抄下来。

  2、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拓展性作业(人人都来试一试,看谁独到,看谁勤)

  1、你见过的蜻蜓是什么样的?用几句话把它的样子写下来。

  2、搜集更多关于蜻蜓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特点和它对人类的好处,向大家说一说。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和语文学科的开放性,把学生的学*由课堂引向课外。】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了解掌握蜻蜓的*性和特点。

  情感目标: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掌握蜻蜓的*性和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谁愿说一说?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

  孩子们放了蜻蜓。

  3、过渡:

  陶先生是怎样引导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陶先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现在我们就来学*课文吧!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一)学*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2—10自然段),思考:找出他引导的两句问话。用“-----”画出他问的话。

  2、陶先生引导孩子从几个方面来认识蜻蜓、了解蜻蜓的?

  (二)学*(2—6)自然段。

  1、在这一部分中,你了解了蜻蜓的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知道的?

  2、引导学生抓住“慈爱”、“抚摸”感受陶先生的和蔼可亲、*易*人,读好第二自然段。模拟好陶先生说话的语气。

  3、引导学生抓住“想了一下”、“七嘴八舌”、“抢着说”这此词语,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练*读好孩子们的话。

  4、引导学生抓住“拉着”、“坐着”感受陶先生热爱孩子。

  5、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6、练*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学生评议。

  (三)学*(7—10)自然段。

  1、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吃什么,还谈到了些什么?归纳: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从他们的谈话中,你对蜻蜓的尾巴、眼睛有了哪些了解?

  指导他们了解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还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位,还能看见在千米外飞行的同类。

  3、直接劝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就行了,为什么陶行知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眼睛和尾巴?

  (只有更多地了解蜻蜓,才会更加喜欢蜻蜓,保护蜻蜓。)

  4、陶先生只是告诉了孩子们蜻蜓的的尾巴和眼睛的知识吗?(不是)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

  抓住句末省略号让学生再猜猜、说说陶先生还讲了蜻蜓的哪些知识。

  5、在这一部分中,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陶先生对孩子*等相待,循循善诱的?

  6、交流:说,又说 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蜻蜓还给翠贞

  7、他让孩子们保护蜻蜓,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引导理解陶先生以身作则,充满爱心。

  (1)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2)小心地翻过去

  (四)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提问:孩子们捉了几只蜻蜓? 这只蜻蜓当时是在谁的手里? 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的吗?从哪里看出?

  2、朗读感悟。

  3、引导学生从“纷纷”一词体会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放飞。

  4、引导学生从两个“放了它”体会孩子们放飞蜻蜓的迫不及待的心情。

  (五)整体感悟,角色朗读。

  练*分角色朗读全文。

  (六)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教师点评)

  (是因为陶先生让他们明白了蜻蜓是我们的朋友,是因为陶先生让他们明白了蜻蜓很了不起,是出色的除害飞行家,更因为陶先生对孩子的尊重、爱护、循循善诱,用和蔼可亲的语气娓娓道来,让孩子们乐于接受,让他们心甘情愿、迫不及待地要去放飞蜻蜓。)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2、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四、作业

  1、你见过的蜻蜓是什么样的?用几句话把它的样子写下来。

  2、搜集更多关于蜻蜓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特点和它对人类的好处,向大家说一说。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

  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导入课文

  1、继续学*放飞蜻蜓,请同学们回忆,课文围绕蜻蜓只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教师介绍陶行知

  1、 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法。

  2、 学生了解陶行知

  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两个来回: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这个环节的设计,对课文内容的回忆概述,既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对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同时介绍陶行知先生,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指导精读,感悟知、情:1、走*蜻蜓

  2、走*陶行知

  学*重点词语,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

  反复练读,深化感情

  拓展、延伸

  作业

  1.借助教材,走*蜻蜓

  (出示蜻蜓休息实物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2、交流:可以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

  3、理解“七嘴八舌”

  4、媒体出示:陶行知说:“据说,在它……”这个说法正确吗?“据说”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5、引读:它的眼睛很……,结构……是由……可以……

  6、指导朗读

  蜻蜓的眼睛很特别,那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词语,才能读出它的特点呢?

  2. 活用资料,走*蜻蜓

  1、关于蜻蜓,同学们手中还有一份资料,大家都读过了吧?你能借助资料把蜻蜓介绍得更加具体吗?

  2、如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作补充。课文介绍了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但没讲吃多少,资料上是怎样说的?

  3、看看介绍蜻蜓眼睛和尾巴上你还有没有补充?

  3.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蜻蜓。

  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蜻蜓的知识,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也喜爱上蜻蜓了。

  瞧,这位同学也很喜爱蜻蜓,他在干什么呢?(用网兜捉蜻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⑵交际训练。(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

  现在老师就是这位同学捕捉蜻蜓的同学,你想对我说什么?

  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我们的朋友……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

  1、读了课文,你对陶先生这位教育家有什么影象?

  2、再读一读课文,把文中描写陶先生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语画出来,体会一下,陶先生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

  3、 扩展阅读《小孩不小歌》

  1、怎么把这篇课文读好呢?在读陶先生的话要亲切和蔼的语气、读孩子们的话要天真,热情

  老师描述:

  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请大家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吧!

  关于陶行知的故事还有很多,关于蜻蜓,关于有益昆虫的话题也有很多,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小朋友课后去搜集,去了解。

  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

  学生交流自学的结果(吃食、眼睛、尾巴)

  学生表演,理解“七嘴八舌”

  生读这句话

  学生交流课外资料(蜻蜓吃尾巴)

  蜻蜓咬尾巴——自吃自

  “大、复杂、成千上万、四面八方”

  学生交流课外查阅到的资料,帮助理解

  1、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在水中也能消灭孑孓等害虫。

  2蜻蜓点水(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3、(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

  学生利用文本的语言来跟老师进行交际。

  明白不仅要爱护小动物,而且要懂得爱科学。

  学生交流对陶先生的总影象。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

  集体交流陶先生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

  学生朗读《小孩不小歌》进一步感悟陶先生的思想。

  分角色朗读

  学生表白

  继续查资料

  通过朗读,学生从人物的语言中摘录出关于蜻蜓的科学知识。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蜻蜓。在学生熟悉了蜻蜓的外形特点和作用,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喜爱之情,对理解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就水到渠成了。

  利用表演的形式来理解词语“七嘴八舌”,显得生动形象,使得课堂活跃,学生也乐学。

  补充课外资料,深化文本,帮助学生记忆。

  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语来朗读,教学的目的就是给学生授之方法

  查找资料帮助理解文本,并能在文本处注释,这叫批注,这是一种好的学**惯。课堂上要注重培养这样的能力。

  创设这样的一个情景,给学生说话提供一个舞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和“文”。本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蜻蜓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懂得爱护益虫益鸟的道理,还要通过有关词句的学*,体会陶先生热爱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和以身作则保护益虫的高尚师德。课文中描写人物动作和说话神态的词语用得很准确,让孩子们细细品味,大有裨益。

  指导学生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语言的兴趣,培养高尚的情操。

  创设情景,让学生同文本中孩子感情产生共鸣,有感而发。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字,掌握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懂得保护益虫。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惯。

  教学重点:

  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

  教学难点:

  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美丽的图片,这是什么?(出示图片)(板书: 蜻蜓)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只蜻蜓(美丽、可爱)你们喜欢吗?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要把蜻蜓放飞(板书:放飞)

  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简介陶行知

  (设计意图:紧扣课题,图片导入,从而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学*,大家互相读,注意听字音是否读准确,互相评价。

  3、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组词认字,分小组竞赛识字。

  (1)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派代表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归纳总结。

  (3)出示词语认读

  (4)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测读

  4、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放飞蜻蜓?谁让孩子们放飞蜻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自主选择学*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式。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独立解决,不依赖他人。)

  三、再次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几个自然段是写捉蜻蜓,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谈蜻蜓,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放蜻蜓的?

  2、讨论交流上面思考题:

  第至第自然段写捉蜻蜓

  第至第自然段写谈蜻蜓

  第至第自然段写放蜻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2、出示生字词,再次认读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练*分角色读课文 (3)查阅有关陶行知的资料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惯。

  4、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谜语引入: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捉虫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内行。(打一昆虫)板书:蜻蜓

  学*“蜻蜓”:(1)都是什么偏旁?因为……(它是昆虫)

  (2)提示:注意“蜓”右边的写法。

  出示“蜻蜓”图片:看,一只蜻蜓飞过来了。喜欢蜻蜓吗?为什么?

  (可以从外形和作用等方面说。)

  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指导读好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为什么放飞?

  (板书:谁捉蜻蜓?为什么放蜻蜓?)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义。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愿意像老师一样美美地读课文吗?

  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3、检查情况。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齐读。

  然后分组出示,理解词义:

  (1)苍蝇、蚊子、孑孓

  发现了什么?

  (“苍蝇”“蚊子”读成轻声,都是害虫。)

  (“孑孓”是“蚊子”的幼虫;那你知道“苍蝇”、“蜻蜓”幼虫的名称吗?“蛆”,“水虿”。)

  (2)一撅一撅、抢着说、掌握、据说

  观察字形,发现什么?(都有“手”,都是动词。)

  理解哪些,不理解哪些?

  (文中说蜻蜓的尾巴“一撅一撅”,看到过吗?指名演示动作。指导朗读这句话。)

  (出示文中句子,读“七嘴八舌”这个词语。把句子多读几遍,想想该怎样读才能表现“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四人小组可以商量并合作完成。师读提示语,三名学生配读。或小组合作朗读表示。)

  (“掌握”能换个词表示相同的意思吗?——掌控、控制、把握。)

  (给“据”组词,“根据、依据”;据谁说?别人说——出示句子,指名读。你看到过蜻蜓咬尾巴的现象吗?人们还根据这种现象编出一句歇后语,“蜻蜓咬尾巴——自吃自”。当然,依据别人说的话,就有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你觉得呢?老师也不知道答案,怎么办?留作课后查找答案。)

  (3)结构、复杂

  (“复”这个字怎么记?出示句子,指名朗读,什么结构复杂?为什么这么说?其他动物的眼睛相对蜻蜓来说结构就比较“简单”。)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顺序。

  1、交流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谁捉蜻蜓?(一群孩子)

  后来为什么又放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了,给孩子们讲述蜻蜓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劝他们放了蜻蜓。)

  2、板书“陶行知”,指导写“陶”,师介绍: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所以要尊称他为“先生”。我们还曾经学过他专门为小朋友写的儿歌《人有两个宝》“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陶行知先生非常热爱孩子,对孩子们总是和蔼可亲的样子,文中有一个生词就是讲这个意思的,找一找。(“慈爱”,直到写“慈”,给“慈”组词,“慈祥、慈眉善目”;读出这个词语包含的感情。)

  3、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爱着孩子们,当他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时,并没有责怪他

  们,而是给孩子们讲述蜻蜓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劝说他们放了蜻蜓。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也归纳成三个字。(“谈蜻蜓”或“识蜻蜓”)

  4、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分别讲述了这三个内容?

  5、愿意和同学们合作朗读这个故事吗?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1、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先生跟他们介绍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孩子们怎么就自愿把蜻蜓放了呢?下节课继续研究。

  五、作业。

  1、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2、阅读《拓展》上有关陶行知先生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捉蜻蜓

  19、放飞蜻蜓谈蜻蜓

  放蜻蜓

  陶行知先生

  慈爱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优选【5】份(扩展7)

——蜻蜓小学作文优选【10】份

  蜻蜓小学作文 1

  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包括兔子和蝴蝶.有一天,蝴蝶看见蜻蜓在喝水。蝴蝶飞过来骄傲地说:“你的翅膀和我的一样漂亮吗?”蜻蜓谦虚地说:“不,蝴蝶小姐。”蝴蝶又问:“我比你漂亮吗?”蝴蝶说,更得意了。蜻蜓说:“我没有你漂亮,但我也有我的长处。”蝴蝶生气地说:“闭嘴,你敢跟我比,丑东西。”蜻蜓说:“我们和好吧,不要再争吵了。”“和解,没门。”百灵鸟来了,说:“蝴蝶小姐,蜻蜓天天给庄稼杀害虫。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你不能拿自己的优点去比较别人的缺点。”蝴蝶羞愧地低下了头。

  蜻蜓小学作文 2

  小时候,和表姐在小山丘玩,突然一只蜻蜓进入了我的眼帘。我用小手指了指蜻蜓,问表姐:“姐姐,这是什么啊?”“这是蜻蜓啊。”表姐告诉我。“蜻蜓?那是什么?”我不解地问。“蜻蜓是一种昆虫。它小时候在水里捕食蚊子的幼虫或小型的动物;长大后就会扑食蚊子、苍蝇、蛾等害虫。所以蜻蜓是益虫,我们要爱护它,不能伤害或捕捉它。”姐姐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于是我小小的心灵便对蜻蜓有了好感,甚至喜欢上了这种勇敢的`“小飞侠”。

  长大后,我又一次与着可爱的“小精灵”相遇,我已从小时候的陌生转为了现在的好奇。当我再次观察它时,竟然发现它是如此的美丽,它的整个身躯细长、苗条、柔美、轻盈,如同一个花样少年中的妙龄少女,在空中翩翩起舞,不仅如此,它的小脸上还长着一双如同绿宝石般的大眼睛和一张相似钳子的嘴巴。身上还长着一对轻纱般的翅膀和六只纤细的腿,还有一条优雅的长尾巴。十分惹人喜爱。

  虽然我十分喜爱蜻蜓,但我却对它还是很好奇:“它是吃什么的?有什么种类?分布在那些地方?”我的心里对蜻蜓又陌生又熟悉。终于有一节科学课让我对这可爱、勇敢的小动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它有5000多种种类,常见的蜻蜓如蓝面蜓大多分布在浙江、四川等省;长痣绿蜓分布在华北一带;黄蜓全国多省都有分布;玉带蜓仅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和福建等省市。

  暑假回家乡,遇见表姐,表姐知道我非常喜欢蜻蜓后,对我说:“我那么喜欢它,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保证你会喜欢的。”“什么地方?”我不解地问。“你去了就知道啦。”表姐特意卖关子。我随着表姐来到了湖边,让我惊讶的是:这儿全是蜻蜓,简直是大自然建造的一所蜻蜓乐园!在这里,有的蜻蜓字自由自在地飞翔,一只飞得比一只高,像在举行飞行比赛;有的蜻蜓在湖上玩耍,有一只甚至飞在了另一只的身上;有的在花丛中与蝴蝶跳双人舞,看着它们优美的舞姿,像舞中仙子在花丛中为大家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还有的。啊,这里简直是地下的仙界、世外桃源!我被这儿吸引了,仿佛自己也是这些蜻蜓中的其中一只,挥舞着翅膀飞向美好的未来!

  直到太阳下山了,表姐把幻想中的我叫醒,说:“喜欢吧!这儿可是我的秘密基地哦,看你那么喜欢蜻蜓才带你来,可现在太阳要下山了,我们该回家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蜻蜓乐园”。

  晚上,我伴着美好的心情进入了梦乡,我看见一群蜻蜓勇敢地飞着,越飞越高,飞向那美好的蓝天、飞向那美好的未来!

  蜻蜓小学作文 3

  暑假的一天中午,我吃完饭去找邻居小朋友玩,我看见他正拿着竹竿匆匆忙忙地向田野里跑去,原来他正在用竹竿捕蜻蜓,我觉得很有趣,就不由自主地找了一根竹竿加入了这场游戏。

  我看小树上有一只胖胖的蜻蜓,我举起木棍猛地打过去,竹竿折断了,蜻蜓在空中悬浮着,它那眼神好像在嘲笑我无能。

  我一下子倒在草地上,一边休息一边寻思着:“我为什么总是捕捉不到蜻蜓,而他却捉得到?”他告诉了我捕捉的秘密,我猛地从草地上跳起来,继续拿起竹竿去捕捉蜻蜓,看到小河边有一只蜻蜓,我悄悄地从旁边绕过去,举起竹竿猛地一下,我终于捕捉到了一只蜻蜓。

  我连忙跑过去把蜻蜓拾起来,仔细的`观察着,我看着它那像珍珠的眼睛无助地望着我,我觉得它在哭,我的怜悯心被重重打击了一下,爸爸的声音似乎传来:“蜻蜓是益虫,他每天可以吃二十只苍蝇。”

  我把蜻蜓向上用力一丢,蜻蜓重重的摔在了地上,一只可恶的大公**蜻蜓吃了,我伤心极了。不知不觉我和邻居的小朋友都放下了手中的竹竿。

  蜻蜓小学作文 4

  我家的后面是田野,路两旁也是一亩亩的稻田。每当夏天来临,蜻蜓们都丢在人们面飞来飞去,好像在阻挡道路。

  一次,我帮外公骑三轮车,蜻蜓成了“拦路大盗“,我不喜欢会飞的'昆虫在我面前飞,便飞快地骑着,把一只只蜻蜓给吓跑了。突然,一只十分小的蜻蜓在三轮车前面不飞走,三轮车的轮子如果滚到它的身上它一定会变成“肉饼“的。可我想刹车也来不及了,三轮车的轮子已给快压到它了。只见一只大蜻蜓飞快地飞过来把那只蜻蜓拉走,我也舒了一口气。回想起来如果刚才那只蜻蜓被压死,后果可不晓得会怎样。每只蜻蜓每天大约可吃20多只蚊子和苍蝇。如果一年365天就可以吃7300只蚊子和苍蝇,可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啊!

  蜻蜓是一种益虫,能吃这么多只蚊子和苍蝇,可一些小孩子都会去捉蜻蜓玩,他们不知道蜻蜓是一种益虫,蜻蜓可以入吃蚊子和苍蝇。而我们已经知道了,如果看见有人捉蜻蜓必须阻止他!

  蜻蜓小学作文 5

  今天,我在我家门口发现了一只蜻蜓在电线上一动不动。

  我一看原来是死的。我把它拿下来当标本。我发现蜻蜓有四个翅膀。翅膀有蜘蛛网的条纹。它有两个大眼睛。6条腿前方有v形的购子何绒毛尖尖的尾巴。是黑色的。眼睛是黄的,翅膀是透明的我又学到知识。

  蜻蜓小学作文 6

  暑假的一个傍晚,小明和小刚拿着捕网在门前的公园里捕蜻蜓。

  两个男孩子东跑跑西追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捕到了一只蜻蜓。正得意呢!一个大姐姐走过来,面带微笑的说:“小朋友,不要捉蜻蜓,蜻蜓是厉害的益虫。”小明和小刚听了,好奇的问:“蜻蜓为什么是益虫?”大姐姐又说:“因为蜻蜓一个小时能捕捉20只蚊子或苍蝇,是人们的除害飞行家。”小明摇摇头说:“蜻蜓有这么大的本领呀!小刚,快放了蜻蜓。”小刚有些不舍得了,说:“大姐姐,让我们把它事回去吧!我们以后不捉得了。”还没等大姐奶回答,小明就严厉地说:“不行,蜻蜓是益虫,我们不能捕捉。”小刚听了,就只好依依不舍地把蜻蜓给放了。

  蜻蜓在他们的头上盘旋着,好像在说:“谢谢你,小朋友,你给了我自由。”

  他们望着远飞的蜻蜓,开心地笑了。

  蜻蜓小学作文 7

  那天,我望着窗外发呆,一只蜻蜓落在了我的指尖上,这一幕把我拉进了回忆。

  那是几年前的夏天,天气虽然格外炎热,但我内心却有一丝说不出的兴奋,因为我要去见我的好朋友�D�D小陈。自从分开后,我和小陈的见面机会很少,说不想她是假的。

  由于天气炎热,小陈家的.地里有数不清的蜻蜓,我爱玩的兴致就上来了,于是向小陈提议去抓蜻蜓。

  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田野,看着成群的蜻蜓,我欣喜若狂,手握网子寻找着猎物。一只蜻蜓落在了我面前的树叶上,我要不现在套过去吧?可是万一蜻蜓被我吓到飞走了怎么办?要不再等等吧?可万一它自己飞走了呢?算了,还是别打草惊蛇了。我坐在那里等了又等。我踮起脚尖,悄悄地走了过去,用网对着它,就在我用足力气往下一套的时候,小陈不知什么时候跑到了我后面,大声喧哗着:“你快看,我抓到蜻蜓啦!”我吓了一跳,随之,我的手松开了网,掉在地上发出了震耳的声音,那只蜻蜓也被突如其来的响声吓跑了。

  我很气愤,又很沮丧,明明快要抓到了为什么要吓我……想着想着,我便大声地哭了起来,小陈见我哭了,安慰着我:“哎呀,别哭了,大不了,我的蜻蜓给你嘛。”我停止了哭泣,接过了蜻蜓……

  忽然,画面逐渐模糊了,我被拉回了现实,指尖上的蜻蜓早已没了踪影,我可能怎么也想不到,那是我最后一次去见她,即使以后再见面,也早已没了的儿时童真和天性了。

  蜻蜓小学作文 8

  我每次都发现有许多的'小朋友喜欢夏天到草地上和河边去捉蜻蜓,使好多的蜻蜓死于非命,我感到非常的心痛。

  蜻蜓是昆虫界中最出色的“除害飞行家”。它可以连续的飞行一个多小时可以不着陆。蜻蜓眼睛很大、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而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害虫。蜻蜓专门捕食苍蝇、蚊子、小飞虫......一只蜻蜓可以一小时吃20多苍蝇,或840蚊子,这是多么伟大的功劳呀!别的昆虫可比不上它呀,就连在水里的幼虫、都可以杀死许多的害虫呢!

  你说它的功劳大不大?

  蜻蜓小学作文 9

  一天,天气晴朗,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郊游。走着,走着,我们看见一只蜻蜓,它飞呀飞,一会儿停在小草叶上,一会儿停在小灌木丛上,它长着两对透明的翅膀,四条腿,细细的身子,还能停在空中呢,真历害!我和小朋友们想捉住它,追呀追,可怎么也捉不到。

  大家继续往前走,看见一只美丽的蝴蝶在采花粉,又想去捉蝴蝶,追呀追,可还是捉不到。大家很伤心,一只都没有捉到。大家继续往前走,到了中午该吃午饭了,我和小朋友们把自己带的食物给大家分享。

  到了晚上该回家了,回家妈妈说:“这次郊游好玩吗?”我说:“好玩,以后还去。”爸爸告诉我,蜻蜓是益虫,会捕食蚊子、苍蝇、蛾子等害虫,对益虫要保护,不要伤害它们。

  蜻蜓小学作文 10

  这个世界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战争,但是人和动物之间隐藏着很多“小战争”。

  我是一只绿蜻蜓。一天,我和我的朋友在绿草地上低空飞行。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群调皮的男生来了。一个男孩看到了我们,他们开始一起抓我们。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几块泥,向我们扔过来。我和我的朋友们躲了起来,设法逃脱了。

  我想对那些调皮的孩子说:“我们蜻蜓是益虫,请不要伤害我们”。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