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合集5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1

  一、在情境中感悟加法含义

  对低年级学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当学生能看着图说出图的意思后,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整个新课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手势演示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5以内的加法》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学过,有基础,如何在孩子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中去,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这节课中学生既感悟到了加法的含义,又产生用加法计算的需求。给我的感觉是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的强烈要求。

  二、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找出不同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5以内的加法计算的基础是认识了数和数的合成,5以内的加法计算又是以后学*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急于将最优化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找找不同的方法,既保护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又拓宽了思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得出2和3合成 5,所以3+2=5。解决问题的时候,又让学生利用刚刚学的加法,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

  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有力保障。数学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小学生需要更多的养成教育。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生成,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地渗透数学学**惯的教育。观察*惯,思考*惯,乃至心算*惯,草稿*惯等等,不是一两堂课或一两段时间学生就会养成的,不厌其烦的引导,长期的培养,良好的学**惯才会和学生的身体成长融合为一体,成长为学生良好的素质。先想说做再在教师引导,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想说做,这就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惯。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2

  一、在情境中感悟加法含义

  对低年级学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当学生能看着图说出图的意思后,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整个新课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手势演示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5以内的加法》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学过,有基础,如何在孩子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中去,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这节课中学生既感悟到了加法的含义,又产生用加法计算的需求。给我的感觉是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的强烈要求。

  二、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找出不同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5以内的加法计算的基础是认识了数和数的合成,5以内的加法计算又是以后学*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急于将最优化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找找不同的方法,既保护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又拓宽了思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得出2和3合成 5,所以3+2=5。解决问题的时候,又让学生利用刚刚学的加法,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

  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有力保障。数学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小学生需要更多的养成教育。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生成,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地渗透数学学**惯的教育。观察*惯,思考*惯,乃至心算*惯,草稿*惯等等,不是一两堂课或一两段时间学生就会养成的,不厌其烦的引导,长期的培养,良好的学**惯才会和学生的身体成长融合为一体,成长为学生良好的素质。先想说做再在教师引导,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想说做,这就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惯。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3

  今天教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例5,这是“用数学”的内容,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开放的问题情境——运动场中啦啦队表演图,看着这一幅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能够列出不同的算式,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不受局限,我在本课为孩子们创设了比较大的空间:

  空间一: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始。出示主题图后,我先给了孩子们观察图的时间,但没有让他们说看到了什么,而是直接将要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一共有多少人?”那么啦啦队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帮着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孩子们很快就想到了答案,有的算式列成了“8+7=15”,有的列成了“9+6=15”,列出算式后,我还重点让列式的孩子给同学们讲了为什么这样列,孩子们讲的非常完整“第一排有7个小朋友,第二排有8个小朋友,两排一共有15个小朋友”,“我看到男生有9个人,女生有6个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15个人”。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到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空间二:找不同,进一步体会加法含义

  在学生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孩子们感受到了这两种解答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得到的,列式不同,但解答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进一步体会了加法的含义。

  这一例题的解决让学生切实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4

  今天教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例5,这是“用数学”的内容,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开放的问题情境——运动场中啦啦队表演图,看着这一幅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能够列出不同的算式,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不受局限,我在本课为孩子们创设了比较大的空间:

  空间一: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始。出示主题图后,我先给了孩子们观察图的'时间,但没有让他们说看到了什么,而是直接将要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一共有多少人?”那么啦啦队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帮着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孩子们很快就想到了答案,有的算式列成了“8+7=15”,有的列成了“9+6=15”,列出算式后,我还重点让列式的孩子给同学们讲了为什么这样列,孩子们讲的非常完整“第一排有7个小朋友,第二排有8个小朋友,两排一共有15个小朋友”,“我看到男生有9个人,女生有6个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15个人”。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到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空间二:找不同,进一步体会加法含义

  在学生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孩子们感受到了这两种解答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得到的,列式不同,但解答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进一步体会了加法的含义。

  这一例题的解决让学生切实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5

  “5以内数加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学*加法运算的起始课,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

  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从中认识“+”,会读会算,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用加法来计算,为了能够达到预设的目标,主要从以下几点实施。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

  新课教学利用书本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意,引导学生学着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创设出“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在一起”这样一个情境,试着提出问题:“一共有几只纸鹤?”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合起来”要用符号“+”来运算,使学生对加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继续挖掘主题图的信息,通过多种不同的观察角度,体会到算式“2+1”可以表示不同的事例。

  二、利用各种教学材料,进一步巩固“加法意义”的理解

  在各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小鸟图、气球图、摆圆片、看图列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语言表述图意,列出算式,进一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通过小鸟图,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与思考,体会解决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方法,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增进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并通过比较两个算式,初步感知了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三、重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通过表述图意加深“加法”的意义。

  每次出现的图,都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说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课堂里尽量请多一些的学生站起来说一说,让他们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加法的意义。

  四、设计的练*有层次,注重拓展学生的`能力。

  (1)摆一摆、说一说:将摆说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

  (2)说一说、填一填: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学生能够自己看图说意思、提问题、列算式。

  (3)看图说说、比一比:比较“4+1=5”和“1+4=5”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4)看图列算式:出现整幅综合图,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找信息,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学生能够充分的说图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说明学生不但会计算,还能通过加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在让学生理解“加法意义”时,只注重学生口头表述的能力,忽略了低年级孩子年龄的特点,没有重视对学生“合起来”动作的强化训练,导致有些孩子对加法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设计的练*虽然考虑了层次性,但是有些题目出现重复,训练目标不够精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改进,提高教学效率。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阅读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1)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1

  今天我上了《5以内的加法》,5以内加法计算的基础就是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所以学生基本上都会计算。课后和听课老师交换意见,不足之处反思如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在新课开始的时候,让学生结合主题图说说图意,这里就是要让学生产生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的概念。让学生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这里我的时间用的较少,对于“合起来”这个概念的建立很快的带过去,使学生理解得不是很深刻。对于3+2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这里我问学生3+2是怎样算的,一开始学生有的说是“心算的”,有的说是“心里想的”,就是回答不出是想分与合,或者是直接就是从图上数出的。在学生这样回答的时候,我又追问了几次,学生其实心里可能就是在想分与合计算的,但是他们回答不上来,这里我就不应该再多次追问,直接可以和学生指出我们在计算加法的时候就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而且我们计算加法的主要方法也是这个,虽然后来我也给学生指出了可以这样算,但是在教学的环节中过于拖沓和累赘,显得教学的环节不是很紧凑。

  在新课教学环节的最后,教师应该适当的总结一下,如这里的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3+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3+2=5表示什么?我在课上作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说,结果感觉有点像回答问题,没有对新课作出像结论一样的总结。

  在“想想做做”1~3题的练*中,分别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数、画圆圈、和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在这三题的练*中教师主要是点拨和指导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完成练*,这里我讲解的过多,没有留给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另外,时间有点紧张,以致于最后一道练*学写算式的题目也没有按计划完成,原因就是前面的练*题的处理上拖沓,我本意是想通过练*加强新知识的巩固,因此处理的比较细致,课后思考这样做使学生缺少了自主学*的机会。

  最后第二题是一个邮箱和信封连线的题目,我给学生做了一个邮箱送信的游戏,本意是想增加学生学*的兴趣,效果看来不是很好,有些学生注意力被分散,书上没有完成,时间过于仓促。

  总得说来,这堂课上得不是很成功。

  另外低年级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比如认真听、完整地说。认真听包括听老师说还有听同学说,前面做的还比较好,但有时候在听同学回答的时候表现就不是很好了。有时候觉得课堂上我说的太多,留给学生说,让他们表达的'机会不多,对他们不信任,应该多相信学生,充分给他们表达自己、阐述自己意见的机会,培养他们勇于思考,完整表达的能力。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2

  一、在情境中感悟加法含义

  对低年级学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当学生能看着图说出图的意思后,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整个新课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手势演示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5以内的加法》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学过,有基础,如何在孩子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中去,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这节课中学生既感悟到了加法的含义,又产生用加法计算的需求。给我的感觉是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的强烈要求。

  二、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找出不同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5以内的加法计算的基础是认识了数和数的合成,5以内的加法计算又是以后学*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急于将最优化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找找不同的方法,既保护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又拓宽了思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得出2和3合成 5,所以3+2=5。解决问题的时候,又让学生利用刚刚学的加法,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

  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有力保障。数学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小学生需要更多的养成教育。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生成,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地渗透数学学**惯的教育。观察*惯,思考*惯,乃至心算*惯,草稿*惯等等,不是一两堂课或一两段时间学生就会养成的,不厌其烦的引导,长期的培养,良好的学**惯才会和学生的身体成长融合为一体,成长为学生良好的素质。先想说做再在教师引导,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想说做,这就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惯。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3

  今天教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例5,这是“用数学”的内容,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开放的问题情境——运动场中啦啦队表演图,看着这一幅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能够列出不同的算式,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不受局限,我在本课为孩子们创设了比较大的空间:

  空间一: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始。出示主题图后,我先给了孩子们观察图的'时间,但没有让他们说看到了什么,而是直接将要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一共有多少人?”那么啦啦队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帮着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孩子们很快就想到了答案,有的算式列成了“8+7=15”,有的列成了“9+6=15”,列出算式后,我还重点让列式的孩子给同学们讲了为什么这样列,孩子们讲的非常完整“第一排有7个小朋友,第二排有8个小朋友,两排一共有15个小朋友”,“我看到男生有9个人,女生有6个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15个人”。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到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空间二:找不同,进一步体会加法含义

  在学生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孩子们感受到了这两种解答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得到的,列式不同,但解答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进一步体会了加法的含义。

  这一例题的解决让学生切实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2)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1

  今天我上了《5以内的加法》,5以内加法计算的基础就是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所以学生基本上都会计算。课后和听课老师交换意见,不足之处反思如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在新课开始的时候,让学生结合主题图说说图意,这里就是要让学生产生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的概念。让学生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这里我的时间用的较少,对于“合起来”这个概念的建立很快的带过去,使学生理解得不是很深刻。对于3+2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这里我问学生3+2是怎样算的,一开始学生有的说是“心算的”,有的说是“心里想的”,就是回答不出是想分与合,或者是直接就是从图上数出的。在学生这样回答的时候,我又追问了几次,学生其实心里可能就是在想分与合计算的,但是他们回答不上来,这里我就不应该再多次追问,直接可以和学生指出我们在计算加法的时候就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而且我们计算加法的主要方法也是这个,虽然后来我也给学生指出了可以这样算,但是在教学的环节中过于拖沓和累赘,显得教学的环节不是很紧凑。

  在新课教学环节的最后,教师应该适当的总结一下,如这里的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3+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3+2=5表示什么?我在课上作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说,结果感觉有点像回答问题,没有对新课作出像结论一样的总结。

  在“想想做做”1~3题的练*中,分别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数、画圆圈、和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在这三题的练*中教师主要是点拨和指导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完成练*,这里我讲解的过多,没有留给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另外,时间有点紧张,以致于最后一道练*学写算式的题目也没有按计划完成,原因就是前面的练*题的处理上拖沓,我本意是想通过练*加强新知识的巩固,因此处理的比较细致,课后思考这样做使学生缺少了自主学*的机会。

  最后第二题是一个邮箱和信封连线的题目,我给学生做了一个邮箱送信的游戏,本意是想增加学生学*的兴趣,效果看来不是很好,有些学生注意力被分散,书上没有完成,时间过于仓促。

  总得说来,这堂课上得不是很成功。

  另外低年级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比如认真听、完整地说。认真听包括听老师说还有听同学说,前面做的还比较好,但有时候在听同学回答的时候表现就不是很好了。有时候觉得课堂上我说的太多,留给学生说,让他们表达的'机会不多,对他们不信任,应该多相信学生,充分给他们表达自己、阐述自己意见的机会,培养他们勇于思考,完整表达的能力。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2

  一、在情境中感悟加法含义

  对低年级学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当学生能看着图说出图的意思后,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整个新课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手势演示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5以内的加法》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学过,有基础,如何在孩子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中去,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这节课中学生既感悟到了加法的含义,又产生用加法计算的需求。给我的感觉是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的强烈要求。

  二、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找出不同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5以内的加法计算的基础是认识了数和数的合成,5以内的加法计算又是以后学*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急于将最优化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找找不同的方法,既保护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又拓宽了思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得出2和3合成 5,所以3+2=5。解决问题的时候,又让学生利用刚刚学的加法,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

  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有力保障。数学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小学生需要更多的养成教育。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生成,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地渗透数学学**惯的教育。观察*惯,思考*惯,乃至心算*惯,草稿*惯等等,不是一两堂课或一两段时间学生就会养成的,不厌其烦的引导,长期的培养,良好的学**惯才会和学生的身体成长融合为一体,成长为学生良好的素质。先想说做再在教师引导,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想说做,这就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惯。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3

  今天教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例5,这是“用数学”的内容,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开放的问题情境——运动场中啦啦队表演图,看着这一幅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能够列出不同的算式,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不受局限,我在本课为孩子们创设了比较大的空间:

  空间一: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始。出示主题图后,我先给了孩子们观察图的'时间,但没有让他们说看到了什么,而是直接将要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一共有多少人?”那么啦啦队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帮着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孩子们很快就想到了答案,有的算式列成了“8+7=15”,有的列成了“9+6=15”,列出算式后,我还重点让列式的孩子给同学们讲了为什么这样列,孩子们讲的非常完整“第一排有7个小朋友,第二排有8个小朋友,两排一共有15个小朋友”,“我看到男生有9个人,女生有6个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15个人”。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到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空间二:找不同,进一步体会加法含义

  在学生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孩子们感受到了这两种解答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得到的,列式不同,但解答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进一步体会了加法的含义。

  这一例题的解决让学生切实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3)

——中班数学10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合集5篇

  中班数学10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1

  今天上了10以内加减法的复*课,本单元包括四部分内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使两个数量同样多;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开火车口算比赛,共设置了12题。其中有个孩子算的比较慢,不是退位减,也不是进位加,明显看出了孩子的口算不过关,但我在口算结束后,没能及时总结,抽出2题让孩子们说算法,再次巩固。

  第二个环节,让孩子先观察6道横式,找出哪几题可以只用一步计算,因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都可以进行口算。孩子一眼可观察出有三道式子可以简算。但我请4位孩子板演时,其中有一题可以简算,我却没能及时提出来,这样就没达到刚才观察的这一目的,没有层次感。对于四位孩子的板演,我没有表扬板书比较好的,认真的孩子,就是没有一个评价,激励其他孩子也要这样认真。

  第三个环节,是解决实际问题,我出示了2题,一题是连加连减的表格式问题,让孩子说了表格的意思,但后期没能灌输一种说出数量关系式的思想,我总结的不到位。这个环节,还可以让同桌互相说一说,体现伙伴学*的方式。第2个问题,原有的,借出的,又买来的,我一起呈现了题目的条件。让孩子们设置问题,孩子们只能说出现在有多少筐苹果。事实上我的目的是,再让大家说说还剩多少个?问题设置的不好,应该分两次呈现题目的条件。

  再一个就是已知白兔、黑兔和羊的数量,第2个问题:再买几只羊就可以和兔子一样多,很多孩子的第一反应是,既然是添加,那一定是加法了,事实上该是减法,我在呈现这个问题时,没有使问题清晰化,可以再追加一句:这个问法还可以这样说,兔子比羊多几只?这样可以消除好多孩子的顾虑。

  这节课,我还有2个题目没能上完,就因为时间没利用好,每个环节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效果还不明显,重难点不清晰,层次感不强,所以效率不高。同时也没能做到关注目标学生,没达到复*的目的。

  中班数学10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2

  我所教授的《10的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4页的内容。10是一个特殊的数,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也是今后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教具、课件和整节课的设计等等,课后,我再回过头来思考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时,发现其中有些地方处理得不错,有些地方就需要改进。

  这节课我力图通过愉快的情景启发学生初步来认识10。在上课时的导入部分,我选用了小朋友喜欢的数字人物课件引人入胜,让学生帮0和1想出办法对付横行霸道的9,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在这样的问题情境里,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我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主体图,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物体是表示10的,还让学生动口用10说一句话,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在教学10的组成这部分内容中,我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在10的分与合活动中,学生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也可以用1~9排列组合的办法,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不摆,直接用类推的办法都可以。允许学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

  虽然我打破了传统陈旧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但是在二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及评价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时,做得还不够,收放得不够自如,似乎有点担心一年级小朋友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学环节,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很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个成功的好老师就是要在教学上敢于突破和创新,我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索,今后我也会努力地朝这个方向去做。

  中班数学10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3

  《10的游戏》是一年级新教材第一学期第36页上的内容,它是一节练*课。10在数的认识中是一个关键数,在进退位加减法计算中10尤为重要,进位要凑成10,退位要从10分拆,这一节课主要为以后的进退位加减法作准备。本课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

  1、让学生学会探索并准确计算与10有关的加减法。

  2、会根据实例建立a-()=b的数学模型,并求减数。

  成功之处

  1、体现了练*课的特点。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练*课的原则进行的,即练*课要体现练*为主线的原则;练*课要体现练*的形式与层次。练*有易到难,层层递进。从加法题到减法题,从基本题到拓展题。

  2、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练*变得生动有趣。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将整堂课的练*用一个故事贯穿始终,一题紧扣一题,衔接自然,并制作了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使教学内容变得有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教学手段多样。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地让课堂活跃起来,比如,用手势表示数,同桌交流,开小火车,自由说,指名说等等都起到了渲染课堂气氛的作用。

  4、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每一层次的练*反馈后并不是急于收场而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包有什么规律,当学生知道了答案后我总是反问一句为什么这样想?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而归纳概括出计算的几种方法:可以想分与合,可以借用一定的学具,还可以顺着数、倒着数,最后引导学生想分与合最简便,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在于学生还显得比较拘谨,发言声音较轻,互动不够,缺少激情,以后在这方面还有待改进。

  中班数学10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4

  10以内的口算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又是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基础,通过本课的学*,要求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并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体会主题图,引出得数是10的加法与减法。

  教学时从足球场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明确足球比赛一般是按衣服颜色不同分的(蓝队6人、黄队4人),列出对应的算式,同时要求学生用三句话说出每个算式的意思,渗透了加、减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时,引导学生想数的分与合、根据前面的算式想后面算式的结果,既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加、减法的联系,又促进了算法的优化。其次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3个戴帽子,7个不戴帽子),引导学生再次写算式,让学生说算式的意思,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不断经历把生活情境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初步培养数学表达能力与问题意识。

  2、通过分花片游戏,引出其它得数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通过主题图的学*,引出一些加法算式与相应的减法算式后,试一试通过分花片写四道算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分花片的游戏,既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但教学时,教师应更开放些,引导学生猜想有几种可能,同桌合作分花片验证,并分别列式,学生思维自然引向数的分成,进一步让学生学会有序思考问题。

  3、多种形式练*,巩固得数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在练*的设计上,从考察基本知识的掌握入手,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如在基本掌握了10的加减法算法的基础上,我安排了找数游戏,抢答游戏,让学生能在活动中巩固新知。在此基础上慢慢增加难度,在此当中设计了喜洋洋的情境,让每位学生都乐于投入,使枯燥的计算也变得生动有趣。有一环节设计开放题:你能说出几道算式(□+□=10),即使差的学生也能说出2、3道,并把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都板书在黑板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我给他们提高要求,希望他们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一来激起他们挑战的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观察明确第一个加数每次大1,第二个加数每次小1,得数不变这一规律。之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10-□=□的算式就水到渠成,学生一下子就能全部说出,突出了教学重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足之处:

  1、体会主题图,引出得数是10的加法与减法,我注重让学生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没有注重算法。教学时,可隐去主题图,让多位学生说说是如何算出得数。

  2、练*的设计虽然注重了不同层次水*的学生,也重视让每一位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我过分注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而忽视了生生之间的交流。练*中,可再增加一些游戏,如猜珠子、填未知加数或减数来进一步巩固10的加减法。

  中班数学10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5

  从本节课的数学实践来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较好。

  一、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天,0--9几个数字娃娃做起了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他神气的对0说:“你呀,表示一个物体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圆圆的眼睛里流出了眼泪,小朋友你能不能帮0想个办法呢?这样创设出学*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

  二、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教室里的小朋友;学具盒中的小花;计数器上的珠子,点子图、直尺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读数、数数、写数,如在计数器上拨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数出10朵小花等环节都在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教学中特地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并用10来说一句话,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马路口红绿灯的倒计时,这几个环节,让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四、注意从学生已有的适应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这一课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如学生能口头数10以内的数,已经掌握2至9各数的组成,并能找到规律,有序地记忆数的组成。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在稍加指点和帮助,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做,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找到10的组成的规律,使知识规律形象的展现在脑海里,从而在把握事物规律的同时,获得研究事物规律的方法。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4)

——《万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万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如《万以内加法与减法》的例3,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减法。因为被减数只有三位数,所以笔算原理与例2相同。在这里,教材安排了用多种方法计算,即竖式和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继续去探究、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

  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学*的成果,体会到自主学*所带来的成功。出现了这样几种口算方法:

  (1)把185看作200,500-200=300,因为多减了15,所以300+15=315。

  (2)把185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此外还有这样一种方法,虽然学生没有想到,我还是提示学生相处了第(3)种方法:把500看作485,485-185=300,因为被减数少了15,所以,300+15=315。当然,例3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有了例2的基础,例3的笔算也就不成问题了。我完全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自己上来把你的算法说说同学听听,再让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说他的理由。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万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2

  本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着眼于学生计算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学*数学,引导学生亲历探索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意识和*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在学*验算之前,设置了一个买衣服和鞋子的情境,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并算出了得数后,很自然的有一个疑问:“算得对不对呢?”从而产生了验算的要求,使加法的验算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学*的。

  在新授的教学中,因为验算是学生第一次碰到,学生在讨论验算方法的时候还是出现了问题,学生感觉有点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所以我结合情境,让学生分析一套运动服的价钱、一双运动鞋的价钱、付的总钱数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分小组讨论验算方法,并让学生尝试着去写验算的方法,给每个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然后再让学生交流方法。这种体验的过程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算法、算理。

《万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我在上课时引导同学们看例题:第三周收集了192个矿泉水瓶,第四周收集了219个,问同学们这两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让同学们自己先讨论一下该怎么样进行估算,然后全班交流。有的同学一时反映不过来,积极性不高,我开始引导同学们可以先把192这个准确数转换成一个接*192并且是整百的或者是整百整十的一个数,那192可以看成190或者200,219就可以看成220或者200,但是对于去掉19个数变成200有一些同学有些不理解,觉得去的太多了,在做练*题时有很多同学只是把一个准确数看成几百几十想不到去掉十几个数变成几百,甚至还有的同学刚开始做估算题时直接把结果写成准确数了。

  针对这些情况我又在做题时又慢慢讲解,通过几次做题下来,大部分同学对于估算基本掌握了大部分同学能根据题目要求把一个准确数变成这样一个数也可以看成那样一个数了。只是还是有同学在做估算时把握不好。我需要再做进一步的努力。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5)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1

  今天我上了《5以内的加法》,5以内加法计算的基础就是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所以学生基本上都会计算。课后和听课老师交换意见,不足之处反思如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在新课开始的时候,让学生结合主题图说说图意,这里就是要让学生产生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的概念。让学生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这里我的时间用的较少,对于“合起来”这个概念的建立很快的带过去,使学生理解得不是很深刻。对于3+2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这里我问学生3+2是怎样算的,一开始学生有的说是“心算的”,有的说是“心里想的”,就是回答不出是想分与合,或者是直接就是从图上数出的。在学生这样回答的时候,我又追问了几次,学生其实心里可能就是在想分与合计算的,但是他们回答不上来,这里我就不应该再多次追问,直接可以和学生指出我们在计算加法的时候就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而且我们计算加法的主要方法也是这个,虽然后来我也给学生指出了可以这样算,但是在教学的环节中过于拖沓和累赘,显得教学的环节不是很紧凑。

  在新课教学环节的最后,教师应该适当的总结一下,如这里的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3+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3+2=5表示什么?我在课上作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说,结果感觉有点像回答问题,没有对新课作出像结论一样的总结。

  在“想想做做”1~3题的练*中,分别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数、画圆圈、和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在这三题的练*中教师主要是点拨和指导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完成练*,这里我讲解的过多,没有留给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另外,时间有点紧张,以致于最后一道练*学写算式的题目也没有按计划完成,原因就是前面的练*题的处理上拖沓,我本意是想通过练*加强新知识的巩固,因此处理的比较细致,课后思考这样做使学生缺少了自主学*的机会。

  最后第二题是一个邮箱和信封连线的题目,我给学生做了一个邮箱送信的游戏,本意是想增加学生学*的兴趣,效果看来不是很好,有些学生注意力被分散,书上没有完成,时间过于仓促。

  总得说来,这堂课上得不是很成功。

  另外低年级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比如认真听、完整地说。认真听包括听老师说还有听同学说,前面做的还比较好,但有时候在听同学回答的时候表现就不是很好了。有时候觉得课堂上我说的太多,留给学生说,让他们表达的'机会不多,对他们不信任,应该多相信学生,充分给他们表达自己、阐述自己意见的机会,培养他们勇于思考,完整表达的能力。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2

  一、在情境中感悟加法含义

  对低年级学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当学生能看着图说出图的意思后,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整个新课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手势演示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5以内的加法》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学过,有基础,如何在孩子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中去,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这节课中学生既感悟到了加法的含义,又产生用加法计算的需求。给我的感觉是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的强烈要求。

  二、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找出不同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5以内的加法计算的基础是认识了数和数的合成,5以内的加法计算又是以后学*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急于将最优化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找找不同的方法,既保护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又拓宽了思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得出2和3合成 5,所以3+2=5。解决问题的时候,又让学生利用刚刚学的加法,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

  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有力保障。数学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小学生需要更多的养成教育。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生成,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地渗透数学学**惯的教育。观察*惯,思考*惯,乃至心算*惯,草稿*惯等等,不是一两堂课或一两段时间学生就会养成的,不厌其烦的引导,长期的培养,良好的学**惯才会和学生的身体成长融合为一体,成长为学生良好的素质。先想说做再在教师引导,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想说做,这就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惯。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3

  今天教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例5,这是“用数学”的内容,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开放的问题情境——运动场中啦啦队表演图,看着这一幅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能够列出不同的算式,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不受局限,我在本课为孩子们创设了比较大的空间:

  空间一: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始。出示主题图后,我先给了孩子们观察图的'时间,但没有让他们说看到了什么,而是直接将要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一共有多少人?”那么啦啦队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帮着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孩子们很快就想到了答案,有的算式列成了“8+7=15”,有的列成了“9+6=15”,列出算式后,我还重点让列式的孩子给同学们讲了为什么这样列,孩子们讲的非常完整“第一排有7个小朋友,第二排有8个小朋友,两排一共有15个小朋友”,“我看到男生有9个人,女生有6个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15个人”。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到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空间二:找不同,进一步体会加法含义

  在学生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孩子们感受到了这两种解答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得到的,列式不同,但解答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进一步体会了加法的含义。

  这一例题的解决让学生切实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学反思合集5篇(扩展6)

——20以内的加法教案大班合集5篇

  20以内的加法教案大班 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思想,并能迁移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点:

  渗透转换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和几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四、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先做9+=10(幻灯片2)

  练*(幻灯片3)

  1、请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试着说说想法。

  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几中情况:

  (1)9和5和起来是14。

  (2)把5分成1和4,9加1是10,10加4是14。

  回答是第二种的同学请回答。是想把我们没学过的`9加几变成我们学过的10加几来算,对吗?

  还有其他的分发,这里为什么要把它分成1和4?

  (3)把9分成4和5,5加5是10,10加4是14。

  (4)把9看成是10,10加5是15,15再减多看的1是14。

  “你也是想把9加几变成10+几来算对吗?那为什么还要减1呢?”(把这种想法和10+几连起来)

  2、得出最佳方法。

  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帮我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1)、(3)(4)这三种方法也很好,不过5和9和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加几来想比较简单。

  3、下面接着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练*:幻灯片第4、5张。

  4、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图片:(第6张幻灯片)

  5、同学们做题目1:(第7张)

  6、题目2:(第8、9张)

  7、练*(第10张)

  8、课堂小结(第11张)

  20以内的加法教案大班 2

  【教学目标】

  1、掌握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能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中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重点】

  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1、教法:运用情境演示法,帮助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学法:采用合作探究法,同桌共同合作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PPT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五分钟小老师上课:

  (1)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凑十歌。

  (2)谁来说一下儿歌中都有哪些好朋友?(3)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好朋友读一下!(4)考考你们用凑十法来计算。

  2.同学们表现的真棒!今天让我们一起玩个闯关游戏,来证明一下我们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有多么聪明!好不好!

  3.大家看闯关游戏的大门上有密码需要我们先解锁!

  二、探求新知,明白思路

  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闯第一关!

  出示企鹅图片!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2.闯第二关

  瞧!小朋友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手舞足蹈地欢迎大家呢!仔细观察,要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哟!

  (出示课本97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图意。)

  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说,你说,观察的仔细说得也很棒你们是说:(A、前排有7人,后排有8人;B、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

  师:同一幅图,为什么观察到的信息不一样呢?你的小手举得最好了,你来说--声音真响亮。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解答呢?师:大家都解答出来了吗?一共有多少人呢?。

  师:小朋友们都是用加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人?”的,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算呢,你是怎么想的?你来说,———说得很好,你的声音再大点就更完美了。掌声鼓励一下。

  老师小结:虽然数学信息不同,但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人?”,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都用加法。

  师:他们的解答方法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哪?把你的想法跟伙伴说说,(小组讨论)首先,相同的地方有?你来说,谁来补充?那不同的地方呢?请你说—你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师: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人?”,并且都是用加法计算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一样呢?你来--你说的是:从不同角度思考,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太精彩了!

  师引导小结: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说步骤: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你想怎么解答?

  4、还可以怎样解答?)还有,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3闯第三关

  好,懂得了方法我们就更自信,勇敢地大步向前了。走出校门,过节大家也想去外面转转吧!别着急,下一站——动物园,在这里,有一群快乐的天鹅。

  出示书97页“做一做”天鹅图

  师:那我们仔细观察,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你想怎么解答?

  4、还可以怎样解答?

  同桌一起说一说,不清楚的可以根据提示说。师:这一题你是怎么解决的?你说---哦:

  (1)左边有7只天鹅,右边有7只天鹅,一共有多少只天鹅?7+7=14(只)观察的非常仔细,用的方法也很对。还有第二种方法,你接着说---

  (2)白天鹅有8只,黑天鹅有6只,一共有多少只天鹅?8+6=14(只)太棒了!4.第四关:数清楚了天鹅,我们不打扰快乐的天鹅了接着向前走瞧!一群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也盼着小朋友们去跟他们一起玩耍。

  出示兔子图

  先观察好,能说出图意,又能解答出来的同学举手。太棒了!

  5.第五关:这一关过了,让我们一起来闯第五关,快看孩子们正在排练舞台剧呢?

  出示书99页练*二十三第1题图师:小组按我们解决问题的步骤讨论,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

  师:“一共有多少人?”你用什么方法解决?快快把你的解决方法写下了。你用什么方法?算式是?板书:

  小手一个比一个举地高,都想说,老师看看谁坐的最精神,你说,哦!你是说男生有8人,女生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戴头饰的有9人,没戴头饰的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9+5=14(人)不仅说了解答方法把图意和问题也完整说出来了,你表现得真棒,明天请你来当小老师。师: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人?”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你是爱动脑的孩子,你来说---真了不起!

  师小结:我们也是跟刚才一样,按步骤找数学信息、列出数学算式、写出答案,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两种方法解答了这道题。

  6.第六关:除了开展丰富精彩的活动,校园里还会张灯结彩,我们来看校园里挂的这些灯笼。

  出示书99页练*二十三第3题图

  咱们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坐得很精神,你来--—谁还想说?你来说---观察得真认真.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说---真不错!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哦,这么多人都想说,这样,你先说给同桌听,比比你们俩谁说得完整,谁来说给我们大家听,你来---真棒!你来---说得很好,真了不起!

  20以内的加法教案大班 3

  目标:

  复*20以内数的形成

  活动重难点

  能进行20以内的加法。

  活动准备:

  加法板、红蓝定规尺、题卡。

  前经验能进行10以内的加法。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问答游戏---10的合成

  三、蒙氏数学工作内容—20以内的'加法

  1、介绍活动名称与使用教具,并将教具端放于桌上。

  2、将红蓝定规尺依次取出,按9—1的顺序依次排列在加法板的左侧;以同样方法将红色定规尺排列在右侧。

  3、出示题卡:4+7=(背面写有答案11),把题卡放在加法板上方。

  4、将蓝色定规尺4排在第一行,左侧与方格对齐(占用1~4的方格);再取红色定规尺7,排在蓝色定规尺的后面(占用5~11的方格)。此时红色定规尺的右端对着数字11。

  5、教师把着数字11说:“4加上7等于11。”并数一下加法板上的刻度,看是否正确,再将题目卡翻过来,确认自己的计算结果。

  6、对照后,请幼儿将结果“11”写在题卡上,再将定规尺放回原来的位置。

  7、教师出示另一张题卡,请幼儿自己独立计算。

  8、幼儿自己继续进行练*,直至不愿继续为止,收好教具与工作毯。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活动延伸:请幼儿相互配合进行出题做题。

  20以内的加法教案大班 4

  教学目标:

  1.经历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不同的方法正确口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在小组合作学*的过程中,培养主动参与学*活动,学会与他人交流,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感受思维的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参加运动会吗?我们学校马上要举行运动会了,请看:(出示课件)为低年级的小朋友准备了赛跑、跳绳、拍球、扔沙包四项活动,你准备参加哪一项?

  生1:我参加赛跑

  生2:我参加拍球

  生3:我参加扔沙包

  生4:我参加跳绳

  生:……

  师:我们统计一下每个项目有多少同学参加,请举手,老师把它记录下来:(填写课件)

  赛跑:11人 跳绳:8人 拍球:4人 扔沙包:7人

  (根据现场报名情况,不能列出20以内的典型进位加法算式,所以教师设计了以下环节,适时调整了人数)

  师:真对不起,刚才老师忘了告诉大家,赛跑的人数是有限制的,每班只能选9名同学参加。现在多出的两名只好去参加别的项目了。老师觉得拍球也挺有趣的,要不你们去参加这个项目试试?

  生欣然应允。人数调整为:

  赛跑:9人 跳绳:8人 拍球:6人 扔沙包:7人

  二、动脑思考,提出问题

  师:根据大家报名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桌相互说说。

  生1: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赛跑的和拍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3:拍球的再添上几个人就跟跳绳的一样多了?

  生4:赛跑的原有9个人,跑着跑着有2个人摔倒了,还有多少人?

  生:……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有些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真好。我们先来解决其中一个问题,好吗?“赛跑的和拍球的一共多少人?”

  三、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

  生:9+6

  师:还有不同的列法吗?

  生:6+9

  师:怎样算出9+6=?呢?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可以在白纸上画一画,算一算,也可以摆小棒算算。算完后在小组里相互说说自己的算法。

  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共同研讨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算法?

  生1:我是用小棒这样摆的:先数出9根小棒、6根小棒。从6根小棒的里面拿出1根和9根合起来是10根,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15根。

  师:老师给你当小助手,写下你的.算法:

  还有别的算法吗?

  生2∶我是用小棒1根1根数的

  生3:我是2根2根数的

  生4:我是画出来的:我是用计数器想的:先在个位拨上9个珠子,再拨6个珠子,因为满十进一,十位就拨上一个珠子,个位还有5个珠子,所以9+6=15。

  生5:我想10+6=16,9+6少了1个,结果就等于15。

  ……

  师:同学们真厉害,想出了这么多的算法!在这些方法里面,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第一种,因为先凑成10好算。

  生2:我喜欢用计数器算,因为我很熟悉这种算法。

  生3:我喜欢第5种,先想10加几好算。

  师:知道老师喜欢哪一种吗?我喜欢第1种。像这样把它们先凑成10再计算的方法,还有一个名称呢,叫凑十法。老师觉得用凑十法计算很简便。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以后计算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比比看谁的方法能算的又对又快,好不好?

  师:会计算6+9吗?

  独立计算后交流算法。

  师:比较6+9与9+6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略。

  五、课堂小结,点出课题

  师:同学们来看,今天我们学*的加法计算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点出课题:这些加法算式的得数都比10大,需要进位。今天我们学*的就是进位加法。(板书课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以内的加法教案大班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练*效率。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能灵活的运用。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加法表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算式卡片,加法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动画片里的形象(PPT出示灰太狼),认识吗?

  生:灰太狼。

  师:灰太狼从他太爷爷那里得到了一件宝贝,能让自己隐身(PPT演示“消失效果”),灰太狼借助隐身术潜入羊村,搅得小羊们不得安宁,于是喜羊羊决定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到魔法城堡寻找破解隐身术的神奇药水。但是守门人告诉他们,要想得到神奇药水,必须闯过两道关卡。你们愿意帮助小羊们一起闯关吗?

  生:愿意

  师:声音真响亮,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喜羊羊他们还准备了一些小礼物,准备送给表现出色的小朋友。

  二.整理复*1.回顾旧知

  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一关:口算我最棒(PPT出示9+3=、9+5=、8+6、5+9、4+7、5+8,,)

  师:第一道,谁敢来试试?你的小手举得最快,请你来说。

  生:9+3=12师:真棒,这是你的小礼物。下一道,谁来?师:刚才你们在计算这些题目是,算得又快又准,师怎么算的啊?

  生:凑十法

  师:根据算式,具体说一说

  生:9+3,可以把3分成1和2,9和1凑成10,10+2等于1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他说的你听懂了,表达真清楚。利用凑10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还是非常方便的。

  师:还记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是在什么时候学的吗?

  生:一年级上册

  师:对,在一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现在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都学过哪些知识?

  生:9加几、8加几??2.整理算式

  师: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接下来的第二关难度可比第一关大多了,敢挑战吗?

  生:敢

  师:真有气势(出示摆放凌乱的算式)师:这么多的算式放在这里,感觉怎么样?生:很乱

  师:那你能不能按照一定的规律摆一摆呢?小组内的小伙伴们都要参与到活动中,先想一想怎么摆,然后在动手,等一会还要把你们发现的规律和大家分享。

  师:有那个小组愿意在电脑上整理?学生积极举手,教师任意选一组。师:其他小组的组长把学具领回。开始吧

  教师及时巡视,参与到学生小组活动中,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2.小组展示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和大家分享一下?请你们小组来吧,带着你们的作品。

  学生介绍本组作品,并汇报发现的规律,小组其他成员积极补充。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规律,提炼要点板书。

  师:你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真强,这么短的时间就整理好算式了,并且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太了不起了。为自己的努力鼓鼓掌吧。现在我宣布:第二关顺利通过。

  3.《虽然我只是只羊》师:这两关我们都通过了,下面该做什么了?生:破解“隐身”,打败灰太狼

  师:小羊们终于拿到了神奇药水,破解了灰太狼的隐身术(课件操作,灰太狼显性),并将他赶出了羊村,小羊们又开始了自由、快乐的.生活。看!(播放《虽然我只是只羊》)

  三.巩固练*

  1.“炮轰羊村”

  师:还记得灰太狼经常说的一句话吗?生:“我一定会回来的”

  师:对,灰太狼又回来了,这次灰太狼做了充分的准备,打算一举拿下羊村,抓住小羊。小朋友们,你们还愿意和小羊们并肩战斗,再次打败灰太狼吗?

  生:愿意

  师:看,灰太狼的第一波攻击:炮轰羊村(播放课件)7+5=、8+7=、9+8=8+()、9+3=()+95+8=8+()、4+9=、7+9=9+()、6+8=、7+5=

  第一炮,谁来帮小羊们。学生积极举手师:请你来说。

  课件演示“炮轰羊村”。利用小游戏锻炼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准度和速度。

  2.“偷袭小羊”

  师:一次的失败会不会让灰太狼放弃攻击小羊?

  生:不会

  师:上次的攻击没有得逞,灰太狼没有放弃,准备再次攻击,利用小羊们外出的时间,搞一次偷袭。看,(播放课件)

  6+7+4=、8+3+2=、9+7-5=、7+8-3=课件演示,训练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

  3.“终极武器”

  师:经过小朋友的帮助,小羊们成功抵挡了灰太狼的两次攻击,前两次的失败让灰太狼非常气愤,终于拿出了它的终极武器(课件演示)。看,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但它也有弱点,只要答对了上面的两道问题,就能把“终极武器”击碎,还敢不敢挑战?

  生:敢

  师:真勇敢,来试试吧

  课件出示:第一题,两只小兔子一共吃了6个胡萝卜,还剩下7个,原来有多少个?第二题:左边有7只小羊(其中3白4黑),右边有9只小羊(5白4黑),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羊?

  师:第一题,谁来说说你的答案?

  生:6+7=13(个)或者7+6=13(个)

  师:第二题呢?

  生:7+9=16(只)或者9+7=16(只)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8+8=16(只)师:这个“8”在哪找到的?生:白羊又8只,黑羊也有8只

  师:真棒。我们成功的解决了这两道题,灰太狼的终极武器就被我们击碎啦(课件演示破掉终极武器,露出了灰太狼投降的动作)

  四.全课小结

  师:一节课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上,你觉得快乐吗?

  生:快乐

  师:在体会到快乐的同时,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生:我知道了进位加法表里面的很多规律??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进行了整理和复*,并发现了进位加法表里面的许多规律,帮助我们今后能更快更准确的计算这类题目,同时,老师也在每个小朋友的脸上看到了开心的笑容,希望今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能开开心心的度过,好吗?

  生:好

  师:下课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