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菁华9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

  今天教学了《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这一课时,从一开始的信息窗引入,我感觉学生还不了解标本是什么,干什么用的,所以就先与学生了解了一下。认识了标本学生学*的兴趣很高,解决第一个红点的.问题:42朵红花能做几件标本?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第二个绿点的问题:56片黄叶可以做几件标本?在我巡视时,竟没有同学写错算式,但是在求商时,仍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在几秒内搜索到合适的口诀,我引导他们从一八得八开始背八的口诀,慢慢的求商。这个方法如果多用几次,学生一定会加快速度,因此在下一节的练*中要多让学生说一说求商用到的口诀。

  再提出问题时,学生能够顺利的提出:72片绿叶能做几件标本?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能够自己从九的口诀里面搜索,很快求出了商。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接受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因此我在这节课里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也教给了学生求商的方法,相信学生在不断地运用口诀中,会加快计算的速度,进而达到熟练口算的目标。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

  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3、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3

  学*《6的乘法口诀》后,让我感受到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具体表现在:

  一、备教材,尤其要备学生

  作为学*的主体,是一个个发展中的人,并不能把他们看成一张白纸,应在尊重他们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导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口诀的得来,熟记并能灵活运用。起初的精心预设,在课中却出人意料:很多孩子都会背6的乘法口诀。怎么办?如果按部就班,没有必要。此时需要透过表面看本质,了解学生每句口诀的含义,恰到好处地利用个别优秀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口诀的得来,同时也为后续学*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二、课堂中教师*于让位给学生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教师应改变一言堂的讲课方式,要勇敢地让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主动权交给学生。课中,在与学生的共同探索中,并不是把知识讲给学生,而是注意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口诀,探求口诀的奥秘。从而发现了几的口诀就有几句是几的口诀,第二个字就是几等诸多的规律,并相互质疑、启发着。紧接着,这里,努力以最少的知识去唤起学生最多的思考与探索,以自己的思维去探索,以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语言去交流。这才能算是教师真正地让位!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课堂!

  三、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强烈渴望着被欣赏、被发现。小学生更是如此。在课伊始时,老师刚说:今天我们学*6的乘法口诀。话音未落,便有孩子迫不及待地背诵了,如果教师因课前预设而制止,那么教育只成了纸上谈兵。这一切都要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为他们的自我展示和认可提供安全愉悦的空间,才能使课堂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地方!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4

  《6的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让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其教学重、难点是编制、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教案时采用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1、复*旧知,创设生动的情境,导入新课。

  2、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出6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熟记6的乘法口诀。

  4、设计不同形式的练*

  这节课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而且抽象,再加上好多孩子在家父母已经教过,学生学起来难免会感到无趣。我就想有什么办法让学生学得更主动些呢?施瓦布说过:“如果让学生学*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比能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去更好呢?”因此我在没计本课时我从学生容易理解的,感兴趣的游乐场旋转木马入手,先学会编制“二六十二”,然后把编的问题交给学生,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觉得有挑战成功的喜悦感,接下来学生就能进行快速有效的自我探索,从而由被动变为积极主动,教师只要稍加牵引就行了。

  在口诀编写这一块,我让学生自主编写,当然编写之前我利用低年级儿童好奇的心理,先让他们猜一猜,如“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口诀中一定有谁?”“它在什么地方?”等问题,有效的再次激发本已下滑的积极性,然后在孩子自己信心满满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编写口诀,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且记忆效果也是不容小视的。而事实上学生编写口诀的情况也非常好,这远远比老师给,学生在记的效果好。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5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由于这是学生首次接触除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求商的方法,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动的故事比枯燥的数学题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新课伊始,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并把它编成了一个小故事:今天猴妈妈从树上摘了12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3只猴宝宝都特别想吃,大家你争我抢,谁都不肯让,猴妈妈见到这一情况,左右为难。你们能帮猴妈妈分分这些桃子吗?学生听到故事时,都特别兴奋,精神都高度集中了起来。

  2、探索“求商”方法:学生听到问题后,好奇心促使他们很快地进行思考,有的学生在练*本上画桃子来分,有的学生用小棒在桌面上分,还有的学生试图用连减的方法计算出来。在得到结果之后,很多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将手举起来,想要将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在学生相互交流之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猴妈妈分桃子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以及为什么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原因,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探索出“求商方法”。

  3、多样化*题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需要有不断地新奇的事物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设计*题时,我设计了多种不同形式的题目,如:“计算速度大比拼”,“谁答对了就把礼物送给谁”,“争做送信小行家”……学生看到这些有竞争性的*题,个个都兴趣高涨,积极的举手回答,唯恐自己落在他人的后面。

  通过今天这节课,学生既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也增强了学*数学的信心。而我也从中学到了,数学教学一定要多花费心思,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充满活力。

  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均分”的含义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单一地看问题。如课的开始,让学生分梨,学生都十分一致的进行了*均分,没有出现不是*均分的情况。每份分的不是同样多,就是没有*均分,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情况,这一设计让学生认识*均分的同时,也用不*均分来对比学*,对了解这一概念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没有充分体现这一点,当引出*均分之后,我没有好好利用分梨这一教学资源,就这样进行下一个环节了。其实可以再次回到开始,问问除了每份2只,还有其他的分法吗?其他的分法是*均分吗?这样就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均分的含义了。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6

  6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了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的教学的,学生对乘法口诀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本节课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6的乘法口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感受:

  一、创设情境,进入良好的学*氛围。

  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了良好的学*氛围。以外国的小朋友凯蒂到*跟小朋友学做手工艺品为情境,让学生从上课的第一秒钟起就被课堂所吸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

  二、创造机会,自主探索参与研究。

  在教学本节课时学生已具备自己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新授中采用小组合作,先让他们自己探讨6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数学,感到学*数学的快乐,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创新练*,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本节课的练*形式新颖,内容趣味性强,难度有层次。“勇夺红旗小队”、“看票上火车”的练*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有助于学生相互支持,激发了学*数学的热情,同时也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四、赏识激励,促进终身学*能力。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十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赏识性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我也挺佩服你的!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为他们终身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7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学生在前期的学*中对用口诀求商有一定的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口诀的熟练运用和清晰表达除法的意义。

  1、新课程提出:学生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这节课中,我灵活利用教材,尤其是挖掘主题图的内涵,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逐步展开画面,呈现图中的信息,再通过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与讨论,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中迸射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根据情境设计一系列相关的练*,使学生在一个故事情景中完成一节课的学*。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灵活地创设了租车、破译密码、小动物回家、猫捉老鼠四个教学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新知,通过观察比较去探索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尝试体验,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参与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体验方法多样性,体会规律。使教学结构合理、科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重难点把握比较清楚,训练学生说除法的意义比较到位,反复理解强化。教学过程中,通过同桌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利用口诀求商,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内容的呈现层层递进,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需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上得到不同的体验和发展。

  4、注重对学生的关注。课堂的重点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个人在课堂上都要动起来。我根据这一理念确定了多种多样的反馈形式,通过互动的形式让每个孩子有事可做,有所收获。采取多种形式的同时也使每个问题的反馈具有可测性,不像以往流于形式的问问听明白吗?对不对?,使每次反馈变得更加有效。

  但在这节课中自己在处理细节方面还是不够的,欠缺一定的教学机智。比如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从正面引导比较合适。比如鼓励学生多参与回答问题,可以说已经有那么多小朋友举手帮助老师解决难题,老师真是太高兴了,谁还愿意帮助老师呢?还有一些*时上课时自己没注意的小*惯,足以影响教学设计的实施和效果,这些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只有注意细节,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一课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对教学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通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算法的多样化。

  一、欣赏学生,给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的表扬和认可是他们学*最大的动力和源泉,在学*上只要得到老师些许的肯定,就会激起他们浓厚的学*热情和兴趣。因此,在这一节课的设计中,要注意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学生,不断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表扬和激励,让学生在自信中提出问题,在自信中探究问题,从而在愉悦的心境中完成整节课的学*。

  二、相信学生,给学生一片探究的天地。

  在课堂中搜集信息和提出问题都由学生来完成,解决问题更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交流的空间,变接受式学*为自主式学*。不同算法的展示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了解了多样化的算法,

  三、精心设计活动,掌握巩固新知。

  练*是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好的练*设计能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掌握新知。在练*时我分层次设计了四道练*题,这些题的设计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题,有效地理解和巩固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除法题,巩固口诀求商。

  前面我们学*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出示除法题既巩固了口诀求商的方法,又为本节课继续学*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2、问题来自于学生,便接受式学*为自主探索式学*。

  对于书上提出的问题,我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这样就便接受式学*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式学*。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合作学*和自主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数学学*活动的实现。在新课阶段,学生探究出多种算法后,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种算法都进行了评价,使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是学生体验到了解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讨论交流各自个性化的算法,让孩子们在倾听他人意见时,反思、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体验到同一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3、精心设计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练*中,我没有直接将课后练*题呆板、枯燥地罗列出来,而是将课后练*题做成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播放。在练*中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练*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层次性、应用性和开放性,每道题都有其侧重点,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完成了课后*题。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总之,教学环节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问题为中心。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

  通过上这节课,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自主学*的重要。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下功夫,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的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9

  8的乘法口诀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推导 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 通过师生共同的探讨、讲解,得出1个8是8,2个8是16,3个8是24??的结论。再根据这个结论通过小组合作学*应用我们以前掌握的编口诀的能力,编8的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阅读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1)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菁华9篇)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6的乘法口诀》及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结合情景,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运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新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训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编制并掌握6的乘法口诀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 背诵1—5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想学*6的乘法口诀吗?(想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6的乘法口诀》吧!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2.教学例题:6的乘法口诀

  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想听。)好吧。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昨天,小明放学回家放下书包,正想出去找同伴玩,突然想起老师叫我们回家预*明天的新课《6的乘法口诀》,他连忙拿出学具,找出6个△就摆起图案来了。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图例,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6个)6里面有几个6?(1个6)你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吗?(6×1=6、1×6=6)谁能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呢?(一六得六)大家一起把这句口诀读上几遍。

  小明又从学具里拿出6个△,摆出了图案……

  (教师用多媒体逐个出示图例,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同伴合作整理、探索知识。然后,请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师生共同完成6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师生对口练*。)

  板书:

  △△△ △△△ △△△ 6×1=6 一六得六 1×6=6 △△△ △△△ △△△ 6×2=12 二六十二 2×6=12

  △△△ △△△ △△△ 6×3=18 三六十八 3×6=18

  △△△ △△△ △△△ 6×4=24 四六二十四 4×6=24

  6×5=30 五六三十 5×6=30

  6×6=36 六六三十六

  三、巩固练*

  1.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后,再写出乘法算式。

  五六( )三六( ) ( )六二十四

  2.勇夺红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6=6×4=6×3=6×2=5×6=

  6×5=6+6=6×6=6×2+6= 6×5+6=

  3.填一填,请你在○里填上“+”、“-”、“×”。

  6○2=12 6○4=24 3○6=9 6○5=1 6○6=36

  4○6=10

  4.比一比,请你在○里填入“>”、“<” 、“=”。

  3×6○6+6+6 4×6○6+4 4×3○6×2 6+6○6×6

  四、师生共同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呀?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我把教学设计重点放在自主探究、研究发现的基础,并结合生活实际,充分体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主要抓住情景链和知识链进行设计。情景链以故事为线索,通过三角形个数的变化探讨6的乘法口诀,并且应用到生活中去。知识链主要有6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口算,应用等。策略上主要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讨交流等方法。细细反思这次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感受:

  (一)创设情景,激励学*

  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因此,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在这堂课我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趣味性的故事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兴趣。我把故事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知识,这也体现了“在快乐中学数学,学快乐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这样的设计势必会激起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新知。

  (二)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学*

  学生的问题意识,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数学情境图对自己的发现进行表述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学*数学的重要方面。学生在学*这一节课之前,已经掌握并熟记2至5的乘法口诀,具有初步的问题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数学课堂上,他们敢想、敢问、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用数学,在用数学中爱数学。

  2.前面学生已经具备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所以在本节课里对于新知识的教学我采用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形式,把原始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求数学问题,探讨6的乘法口诀,使学生自己动脑,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主动获取的精神,培养他们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3.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给教学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创新练*,巩固知识

  使用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有层次的通过“勇夺红旗”、“填一填”、“比一比”,促使学生在练*中不断加强对口诀的理解,从而熟记乘法口诀。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以学生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感受探索的乐趣为主要方式进行学*;注重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情感体验。教学目标的设定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但没有考虑充分,尤其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和把握上有明显不足。教学中,我把故事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练*内容设计上突出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但练*在形式上和要求上还不够多元。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的过程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重视知识技能的学*和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让课堂高潮迭起,淋漓尽致,更加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数学课堂“学媒一体”的意义建构浅谈多媒体与数学课堂的有机结合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

  6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了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的教学的,学生对乘法口诀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本节课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6的乘法口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感受:

  一、创设情境,进入良好的学*氛围。

  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了良好的学*氛围。以外国的小朋友凯蒂到*跟小朋友学做手工艺品为情境,让学生从上课的第一秒钟起就被课堂所吸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

  二、创造机会,自主探索参与研究。

  在教学本节课时学生已具备自己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新授中采用小组合作,先让他们自己探讨6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数学,感到学*数学的快乐,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创新练*,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本节课的练*形式新颖,内容趣味性强,难度有层次。“勇夺红旗小队”、“看票上火车”的练*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有助于学生相互支持,激发了学*数学的热情,同时也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四、赏识激励,促进终身学*能力。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十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赏识性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我也挺佩服你的!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为他们终身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3

  学*《6的乘法口诀》后,让我感受到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具体表现在。

  一、备教材,尤其要备学生

  作为学*的主体,是一个个发展中的人,并不能把他们看成一张白纸,应在尊重他们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导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口诀的得来,熟记并能灵活运用。起初的精心预设,在课中却出人意料:很多孩子都会背6的乘法口诀。怎么办?如果按部就班,没有必要。此时需要透过表面看本质,了解学生每句口诀的含义,恰到好处地利用个别优秀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口诀的得来,同时也为后续学*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二、课堂中教师*于让位给学生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教师应改变一言堂的讲课方式,要勇敢地让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主动权交给学生。课中,在与学生的共同探索中,并不是把知识讲给学生,而是注意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口诀,探求口诀的奥秘。从而发现了几的口诀就有几句是几的口诀,第二个字就是几等诸多的规律,并相互质疑、启发着。紧接着,这里,努力以最少的知识去唤起学生最多的思考与探索,以自己的思维去探索,以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语言去交流。这才能算是教师真正地让位!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课堂!

  三、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强烈渴望着被欣赏、被发现。小学生更是如此。在课伊始时,老师刚说:今天我们学*6的乘法口诀。话音未落,便有孩子迫不及待地背诵了,如果教师因课前预设而制止,那么教育只成了纸上谈兵。这一切都要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为他们的自我展示和认可提供安全愉悦的空间,才能使课堂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地方!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4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时以“外国小朋友 凯蒂”为话题,把孩子带入学*情境,通过编儿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然后通过编儿歌时遇到困难而产生学*的愿望, 从而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求知欲。这时通过演示借助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的方式,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儿歌的兴趣,从而为学生利用学具自编儿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下面学生编乘法口诀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本课最后教师又回归到情境中去,利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给计算带来的简便。

  二、借助学具体来帮助。

  由于二年级儿童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本课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学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师在直观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向抽象过渡,教会学生学*数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自主学*的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如:在理解“6个沙包几块布”时,教师首先是借助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具体形象地说儿歌,然后借助课件变成文字形式整理儿歌,很自然的完成了从具体性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化过程,这样既有利于理解乘法的意义,又为编7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的.基础。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5

  6的乘法口诀是一节*常得再也不能*常的课——乘法的初步认识。[新课程人教版三册第44页]。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喜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认识乘法作准备。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

  教学情景:

  1、谈话导入:星期天,同学们喜欢跟爸爸妈妈到公园玩吗?电脑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里引向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2、重点引到小棒图中,画外音:我摆了4把小伞;我摆了6个三角形;我摆的是花边;我摆了3个五角星;我摆了一所房子和一棵树。

  3、师: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你会摆什么?告诉你的同桌。

  摆图游戏: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看你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摆出多少个这样的图案。

  4、学生摆图形。

  5、汇报交流。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你摆一个图案用了多少根小棒,再算一算摆了这么多图案一共用了多少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个别汇报: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小棒。生1:我摆了4个三角形,用了12根小棒,列式是:3+3+3+3=12根。生2:我摆了2个五角星,用了10根小棒,列式是:5+5=10根。生3:我摆了2条鱼,用了16根小棒,列式是:2×8=16根。生4:我摆了8个三角形,用了24根小棒,列式是:3+3+3+3+3+3+3+3=24根。师边板书边故做疑难的样子,引导学生怎样才表达清楚。后开展讨论完成乘法的意义。

  反思: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3、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6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经历编写6、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让他们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后我对自己的课进行了反思。

  成功之处:

  1、处理好了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的问题

  就教材而言,显得很枯燥,以前我会简单地处理成找规律,编口诀,背口诀的机械记忆的模式,这次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很多很多的生活中的与6、7有关的话题。

  2、处理好了情景创设的问题

  本课开始引出小朋友喜欢的逛商店画面,从学生直接的对图像的兴趣转移到对数字的兴趣,初识6、7的乘法口诀。

  3、在本课中体现合作学*

  本课在指导学生编写口诀的时候,采用了合作学*的方式。小组合作,编写的口诀并让记录最快的同学整理下来,每个人都很投入,争取以小组第一获胜。在指导学生记忆口诀时,又采用了一种合作学*的方式,这种合作方式就是让其他的学生分享别人的思维结果,请学生讨论如果忘记了其中一句口诀你可以有什么办法想出来,再请同学说说哪些口诀好记,哪些口诀不好记,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它,让学生在说明的过程中使其他学生跟着记住了。

  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要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本课是学*6、7的乘法口诀,在学*6、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有了2-5的乘法口诀的学*经验,完全可以将学*2-6的乘法口诀的一些学*方法迁移过来,这堂课上没有体现出这一点来,下次教学要深入考虑。

  2、这节课的设计运用了很多集体备课中老师的设想,自己创新的地方很少。虽然是善于学*了,但是也要自己尝试改革创新。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的,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完成新的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记忆6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是记忆“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这两句口诀。

  在教学本课时,采用复*的方式导入。在教学新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根据“每次坐6人”提出“2次,3次,4次,5次,6次分别能坐多少人?”接着借助以往的知识经验和学生一起列表解决问题。初步尝试列表的方法能解决类似的问题。进而借助表格列出乘法算式。在引导学生自主编口诀的过程中先引导再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写口诀,最后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和运用口诀独立计算乘法算式。

  不足之处:

  一、复*环节中,复*方式和内容有待进一步改进。

  复*环节为了节省时间,我只设计了两个环节。一个是齐背5的乘法口诀,另一个是口算几道乘法算式。教学乘法口诀时,口诀的记忆应该是重中之重,复*的环节应该充分发掘各种方式来背口诀,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齐备口诀。齐备口诀应该是效率最低的一种方式,看起来“热闹”,实际则是“会的早已会,不会的仍然不会”。背口诀是必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男女互背,同桌互背,打乱顺序抽背,口诀接龙,上下句分开背诵,指名独背。方式多种多样,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背好口诀,以至于用好口诀。在进行口算乘法算式时,及时根据不熟练的孩子追问:“你是怎样算的?想的哪一句口诀?”以帮助计算不熟练的孩子更好地学会如何快速口算。

  二、新授环节,问题提出的层次性、学生尝试的时效性、语言的精炼和准确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在新授一开始,让学生从理解图意后提问题,学生只是明白了“每次坐6人”,但是对于能提什么样的问题还是不太清楚。导致需要学生猜测老师需要的答案“2次能坐多少人?3次、4次、5次、6次呢?”在这个问题的提出之前可以先试着提一个问题“2次能坐多少人?”接着问孩子“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我想孩子将会更有方向,会很快地提出老师想要的那个预设。在与学生一起列出表格,利用表格编写乘法口诀时,依旧出现了这种引导和目标不明确的情况。我只是示范了一句口诀的编写,(1个6 1×6=6 一六得六)接着就让孩子照样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两句口诀编一编。在编写的过程中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有的孩子存在一定困难,几个几相加的“相加”这两字都没有写出来。在交流学生写法的时候孩子更是“漠不关心”。由于是孩子“喜欢”的口诀,因此编的很无序,为了让孩子看一遍大家编全的口诀,我选择了三个小朋友的作业来展示。但是孩子们看的都很混乱,不明白什么口诀是编过的,弄得整个反馈的过程很“冷”很无效。我想,我是过分强调了孩子学*的“自主性”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我想,在学生编写口诀时,教师应该再指导编写一句口诀( 1个6 1×6=6 一六得六 2个6相加 2×6=12 二六十二 )接着让孩子将剩下的四句口诀都编写在本子上,我想这样孩子的编写应该更有序和有效,在反馈时孩子也能看的更明白。

  说到语言的精炼和准确性,这一直是我的软肋。每次上课前总是会想好哪些话可以省略,哪些话可以精简,哪些提问方式会好些。可是,随着课堂生成的不一致,往往会导致自己“言不由衷”,说完以后连自己都后悔了,想一巴掌拍死自己,这是一个教师能说出来的话吗?想要让自己的语言精练和准确,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需要我们熟悉教材和教学内容更需要我们借鉴有经验教师的经验。

  三、留给孩子背诵、记忆口诀的时间太短。

  在编写完口诀后,我只是让孩子先齐读了一下口诀,再让孩子自己读、背口诀,接着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哪句口诀容易?哪句口诀比较难?”现在想来,这个问题应该放在学生读背之前,这样带着目的去读背,孩子将更有效率。在发现了较难的口诀时该如何解决呢?进而让孩子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记忆口诀。接着我就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根据口决能计算几道乘法算式。也就是试一试的内容。在教学完这一环节后一节课时间久差不多了,和我的本意在课堂结尾再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口诀有悖。因此,只能再让孩子齐读(背)了一遍6 的乘法口诀。

  上完整节课,反思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有了不少收获:注重将教师的引导与孩子的自主学*相结合。既不能过分削弱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能片面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否则,教学将会变得很混乱、无序和低效。在学生进行活动时,务必明确活动任务,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尝试新知的形成过程。但同时也有一些困惑:让孩子背诵乘法口诀到底应该放在哪里?放在编写之后孩子缺少理解和运用的过程,觉得太机械;放在最后,就怕不够时间,导致缺失这个环节;想来想起,也许只有将背的过程渗透进练*的每一个环节才是最佳吧。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的,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完成新的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学*重点是记忆6的乘法口诀,学*难点是记忆“六七四十二、六八四十八、六九五十四”这三句口诀。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中“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更好地解决重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我设计了:(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此环节与时俱进,以国庆为主线,大胆设计小猴在运动员进行曲的伴奏下,呈方阵行进入场,既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又不失活泼可爱,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紧接着,根据图形和表格,半扶半放地编出“一六得六”“二六十二”这两句口诀。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环节。(2)让每一位学生充分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此环节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独立编口诀,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能力,体会到学*的快乐,学*的成就感。同时让学生读、背自己编出来的口诀,师通过提问“你觉得哪几句比较好背? 为什么觉得好背? ”“哪几句口诀不好背?谁能有好方法能记住这句口诀?”进一步教给学生记忆口诀的方法。最后通过师生对口令、男女生对口令、集体背口诀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3)设计形式多样的练*,让学生体会到口诀的实际应用价值。此环节与第一环节遥呼相应,以国庆为主线,穿插“小猫摘苹果”,最后出示“动物庆国庆”的思维训练题。这一组练*题,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渗透不同的数学小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4)设计一系列扎实有效的课堂活动,力求达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深度参与,让每一位学生在训练中都得到发展。

  这节课上完后,自己感觉整个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是很好的,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了新课标“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充分地进行师生沟通、生生独立思维、再师生沟通,完成对6的口诀的编写,使每一位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也体现了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进行记忆口诀,(如生:六七就比六六三十六多1个6,就记36加6得42等。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口诀的方法。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和丰富多彩的学*参考资料。所以,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首先以贴*时事的“小猴庆国庆”导入课题,变静为动,教学效果好。再以“鸽子送信”对“想一想”和“想想做做”第3题进行组合,这样既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又使学生对相应口诀与相应算式之间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形成。然后用“ 国庆蛋糕图”对“想想做做”第1题进行组合,既变静为动,提高孩子学*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用“小猫摘苹果” 对“想想做做”第4题重新设计,让学生不再在枯燥的口算中练*,而是在抢答中,人人参与,快乐积极地主动思考,达到练*目的。最后还是以“国庆”为主线,设计了“爸爸庆国庆”和“小动物庆国庆”,既把“想想做做”第5题不着痕迹地揉合进练*中去,又深化融合了乘法意义和1—6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9

  “本节课课堂教学严谨,进行的紧张而有序,老师的教态自然,有一种亲和力,给人一种充满激情的感受。”这是听课老师给我的评价,但我常常体会到教师上课光有激情是不够的,还需要灵活机智的运用课堂资源,教学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去反思。并应用于下次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通过《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渗透阗新课程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合作学*等学*方式,进行学*和新知识的应用。所以,这节课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体现这一理念头。

  1、情景教学法:

  课前我创设了一个“小鱼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的”教学情景。这样的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去解疑,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游戏教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摘苹果”、“数蚂蚁”、“送信”3个教学小游戏。即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学*知识的主人,教师是知识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作者“的功能。

  3、合作交流法。

  以“同桌互相帮助,完成表格”为合作交流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知识学*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任务。

  4指导学生学*。

  1、指导学生观察小鱼,合作讨论,填写表格,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在游戏中运用学*成果,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方式。

  二、用激励性的语言,创设激情的课堂。

  在上课这前,我曾经短时间的接触这些学生,刚一见面我就说:“我在没来咱们班这前就听说,二年一班的学生是纪律最好的一个,你能表现给老师看看吗?”学生一听马上就安静下来,坐得直直的。我又说“我还听说你们是最聪明的,你能看懂我这个姿势吗?”学生马上回答说“你这是让我们把双手放在桌子上,不乱动。”我又连忙说:“你真聪明,只有这样做你才能认真的听课,学到新知识。”

  上课时,我让学生倒背6的乘法口诀,发现有几个小学生,把自己的眼睛给捂住了,我对其它的学生说:“刚才同学们背诵乘法口诀时,我发现有几个小学生,把自己的眼睛给捂住了,来证明自己是在背诵,像这样诚实的孩子,才是值得大家表扬和学*的,把掌声送给他们!”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就这样,我不断的用激励性的语言,创设了一个富有激情的课堂,使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受到了感染,兴趣盎然。

  三、教学不足。

  无论是多么严谨,多么有激情的课堂教学,都是有缺陷的,有人说:“教学就像维纳斯一样,都是有缺陷的艺术。”这节课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1、对突发事件处理的不够好,教学机智不灵活,理念落实不到位。

  在学生自主编写乘法口诀时,我提出这样一个要求:“你能不能用6的乘法口诀,编一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应用本课所学知识编写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有一个小朋友说:6×5-7等于几?这是模仿我前面的6×4-3提出来的,和我预设的不一样,因此,我马上拿出事先预备好的*题,如:()十二、五六()、4×6=()等*题,继续练*下去。

  训练学生自主编写问题,激发学*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其理念是好的,但贯彻的不够好,挖掘的不够深。我在上这堂课时,如果马上追问一句“还有谁能提出和他不一样的问题?”或者以我校为例当堂编写一道数学问题“因为通勤的关系,我们学校每天只上6课,那么两天能上几堂课?三天呢?”“你能用今天学*的新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就有可能结合所学说出解题方法,这样的教学机智,不但引导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教师还起到一个好的引导者的作用。

  2、数学课应该是严谨有趣的,在本次教学中却忽视了数学书的作用。

  本节课进行的紧张而有序,从头至尾学生和老师互动的非常好,高潮迭起,也有很强的趣味性,特别是我出示蚂蚁图片时,有个小朋友错把2条触角当成了腿时,说蚂蚁有8条腿。全班哄堂大笑,我马上又请另一位小朋友帮忙纠正那两条是触角。最后确定一只蚂蚁6条腿。练*题设计的有梯度,层层渐进,可是从头至尾学生都没看过一眼教科书,书始终是教学的载体,完全脱离了书本,忽视教科书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取的。

  总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充满激情的课堂,还需要教师的机智去完善课堂教学。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2)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菁华9篇)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

  《8的乘法口诀》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该课是同学们在学*了2到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的.,该课的学*也是学生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由于学生已经学*了2到7的乘法口诀,所以教材并没有呈现完整的8的乘法口诀,意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归纳出8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学*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让学生经历独立探究,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为: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本课的难点为:理解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会灵活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学生在有了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的,由于学生已有基础,学生学*并不抽象,比较容易理解。我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思维特点和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品学、展示交流、巩固练*等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学*和探索新知,帮助学生逐步悟出8的乘法口诀的由来。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让学生愉快地进入学*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故事人物引入新课学*;白雪公

  主和七个小矮人要到科普公园去参观,每张门票8元。一共需要多少钱?谁来帮帮它?帮忙是小孩子最愿意做的事情,这样比较能激起孩子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发学*兴趣。

  考虑到8的乘法口诀句数多,学生不易记,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在学生总结记口诀的方法之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对口令,拍手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努力做到数学课更贴*孩子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不足之处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课堂中评价单一,激励性评价欠缺,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后课堂教学中要在多元激励性评价上下功夫。

  2、在让学生自主探究编写8的乘法口诀时没有引导学生发现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在解读品味,感悟口诀中,没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编的口诀发现口诀存在的规律,以便学生更容易识记,对教材的解读挖掘还不到位,以后在分析教材、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上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

  3、练*的设计过于普通化,没有层次性,思考性较差,不能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深度思维。本节课的学*内容较为简单,因此在巩固训练中可以设计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在练*题的设计

  上要注重层次性、思考性,努力做到精益求精。

  4、课堂中设计理念过于保守,对学生不敢放手,没有做到以学定教。对学生缺乏信心,不敢放开。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探究合作的氛围,使学生的能力、情感都得到培养。通过这堂课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学过于死板,总是怕学生不会,其实有些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合作是完全能够独立解决的,而且让孩子自己探究他们的热情也特别高。

  通过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充分地了解学情、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

  二年级上册利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情境图是地里种了4棵玉米,每棵玉米上结了3个玉米,小熊掰走了一个,小天使提出问题“还剩几个?”三只青蛙分别想出了三种算法(1)3+3+3+3+3+2=11(2)3×3+2=11(3)4×3-1=11这样的编排打破了以往呆板、机械、每个问题都有现成结论的思维模式,注重了算法多样化,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同时启发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多种计算方法过早的选优。教师正是借助教材这一知识的载体和依据,对类似这样的内容作了恰当的处理。如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要求还剩几个玉米棒,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说说你的想法”,结果学生的奇思妙想令老师始料不及。(下面是学生的算法和想法)“3+3+3+3+3+2=11,我是把4棵玉米上的玉米个数全加起来。”“3×3+=11,我先把左边3棵算出来,再加上右边1棵上的2个。”“2×4+3=11我是把每棵玉米都看成有2个玉米,再加上多出来的3个。”“3×2+5=11我先把左边2棵算出来,再加上右边2棵的5个。”更令老师没想到的是有的学生做出了这样的回答“1×4+7=11我想一棵玉米只能结一个,就用1×4,多结的7个可能很小就加7。”……教材算法多样化的突出,使我们又一次体验了新教材实验带来的课堂变化,不仅使学生体验了向他人学*,不断修正自己观点、不断完善自我、实现把数学知识自己发现或再创造的重要意义,也使教师又一次领悟了要尊重每个孩子思维的个性、支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3

  一、“备教材”,尤其要“备学生”。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以人为本,要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作为学*的主体,是一个个发展中的人,并不能把他们看成一张白纸,应在尊重他们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导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口诀的得来,熟记并能灵活运用。起初的精心预设,在课堂实境中却出人意料:很多孩子都会背6的乘法口诀。怎么办?如果按部就班,没有必要。此时需要透过表面看本质,了解学生每句口诀的含义,恰到好处地利用个别优秀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口诀的`得来,同时也为后续学*奠定了有利的基础。课堂教学并不等同于机械兑现教案,它可以是个因意外收获而出彩的地方!

  二、课堂中教师*于“让位”给学生!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教师应改变“一言堂”的讲课方式,要勇敢地让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主动权交给学生。课中,在与学生的共同探索中,并不是把知识讲给学生,而是注意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口诀,探求口诀的奥秘。从而发现了“几的口诀就有几句”“是几的口诀,第二个字就是几”等诸多的规律,并相互质疑、启发着。紧接着,鼓励学生运用已发现的口诀规律尝试着编7、8、9的乘法口诀,这里,努力以最少的知识去唤起学生最多的思考与探索,以自己的思维去探索,以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语言去交流。这才能算是教师真正地让位!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课堂!

  三、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强烈渴望着被欣赏、被发现。小学生更是如此。在课伊始时,老师刚说:今天我们学*6的乘法口诀。话音未落,便有孩子迫不及待地背诵了,如果教师因课前预设而制止,那么教育只成了纸上谈兵。这一切都要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为他们的自我展示和认可提供安全愉悦的空间,才能使课堂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地方!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4

  《8的乘法口诀》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该课是同学们在学*了2到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的,该课的学*也是学生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由于学生已经学*了2到7的乘法口诀,所以教材并没有呈现完整的8的乘法口诀,意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归纳出8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学*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让学生经历独立探究,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为: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本课的难点为:理解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会灵活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学生在有了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的,由于学生已有基础,学生学*并不抽象,比较容易理解。我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思维特点和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品学、展示交流、巩固练*等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学*和探索新知,帮助学生逐步悟出8的乘法口诀的由来。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让学生愉快地进入学*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故事人物引入新课学*;白雪公

  主和七个小矮人要到科普公园去参观,每张门票8元。一共需要多少钱?谁来帮帮它?帮忙是小孩子最愿意做的事情,这样比较能激起孩子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发学*兴趣。

  考虑到8的乘法口诀句数多,学生不易记,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在学生总结记口诀的方法之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对口令,拍手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努力做到数学课更贴*孩子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不足之处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课堂中评价单一,激励性评价欠缺,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后课堂教学中要在多元激励性评价上下功夫。

  2、在让学生自主探究编写8的乘法口诀时没有引导学生发现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在解读品味,感悟口诀中,没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编的口诀发现口诀存在的规律,以便学生更容易识记,对教材的解读挖掘还不到位,以后在分析教材、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上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

  3、练*的设计过于普通化,没有层次性,思考性较差,不能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深度思维。本节课的学*内容较为简单,因此在巩固训练中可以设计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在练*题的设计

  上要注重层次性、思考性,努力做到精益求精。

  4、课堂中设计理念过于保守,对学生不敢放手,没有做到以学定教。对学生缺乏信心,不敢放开。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探究合作的氛围,使学生的能力、情感都得到培养。通过这堂课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学过于死板,总是怕学生不会,其实有些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合作是完全能够独立解决的,而且让孩子自己探究他们的热情也特别高。

  通过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充分地了解学情、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5

  6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了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的教学的,学生对乘法口诀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本节课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6的乘法口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感受:

  一、创设情境,进入良好的学*氛围。

  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了良好的学*氛围。以外国的小朋友凯蒂到*跟小朋友学做手工艺品为情境,让学生从上课的第一秒钟起就被课堂所吸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

  二、创造机会,自主探索参与研究。

  在教学本节课时学生已具备自己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新授中采用小组合作,先让他们自己探讨6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数学,感到学*数学的快乐,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创新练*,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本节课的练*形式新颖,内容趣味性强,难度有层次。“勇夺红旗小队”、“看票上火车”的练*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有助于学生相互支持,激发了学*数学的热情,同时也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四、赏识激励,促进终身学*能力。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十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赏识性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我也挺佩服你的!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为他们终身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6

  教学反思

  今天讲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节,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计算,当然重点就是“求商的方法”,教材设计得很好,因此我就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教学的。

  成功之处:

  1.我是这样创设情景的:今天有几只小猴在树丛中玩耍,忽然看见猴妈妈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一些桃子呢,小猴子们非常高兴,回家后,猴弟弟搭手拿起一个桃子说:“猴哥哥,你先吃吧!”。猴哥哥说:“你真好,还是你先吃吧!”猴妈妈看到孩子们你推我让,夸奖他们“你们真懂事,还是我给你们分一分吧!”这时出示栩栩如生的猴妈妈分桃子图,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很快把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起来,问:“可以分给几只小猴?愿不愿意帮助猴妈妈分一分?” 这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愿意”。

  2.让学生自己探索“求商方法”:学生回答愿意帮助猴妈妈分桃子后,好奇又好胜的动作分得快又好,接着问:“你是怎么分的?把你的想法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一只只小手在空中摇摇摆摆,多希望老师能让他站起来回答,有的学生说用连加方法,有的用连减方法,还有的用乘法口诀??接着老师让学生观看了形象逼真的猴妈妈分桃子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以及为什么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原因,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学生体验分桃子的过程,探索出“求商方法”,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

  3.在课件制作上也突出了学生的爱好和兴趣,除上面猴妈妈分桃子图以外,还有最后一个练*题的图学生也非常喜欢,“谁答对了就把玩具摘下来”,学生看着那些喜欢的玩具, 带着一种好奇心和好玩心,参与度特高,学生答对一个老师就摘一个,兴趣急剧高涨起来,很快就把玩具摘完了,老师看到同学们表现的特好,接着出示课件“我真棒!”说:“同学们真了不起,把玩具全部摘光了,夸夸自己。”学生更高兴了。就这样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气氛中结束了这节课。激发了学生的情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信心,盼望着下一节数学课的到来。

  存在的问题:

  1.努力使语言具有感染力。

  2.学生探索方法的过程,“放”的还不够,今后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3.课堂上要多一些表扬鼓励的语言,激发孩子们的斗志。

  4.面对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就要让学生多说,通过说来促进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只有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才可以表示对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了。在本节课中应让学生多说一说如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这样不仅复*乘法口诀,同时知道除法求商要用乘法口诀来求。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7

  本节课内容是再学生已经具有学*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呈现的,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旨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本节课时学生已初步具备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新课时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有关6的乘法算式,根据算式自己编口诀,先让他们自己探讨6的乘法口诀,然后小组(同桌)合作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编的口诀是怎样想的,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我让学生在情景中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数学知识的兴趣。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存在以下几点应该进一步改进之处:

  1、让学生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还应大胆的放手,可以不引导学生编前三句,因为前几句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口诀,直接编制6的所有的口诀,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说说“你觉得哪几句口诀你编的时候有困难,从而引出这节课学*的新口诀只有“六六三十六 、六七四十二、六八四十八 、六九五十四”四句。

  2、学生合作学*研究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操作中做数学的理念,但应考虑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把合作学*的要求分几步进行,根据学生情况适时调整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内容。

  3、在记口诀一环节中,采用了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等多种方式,但是时间有点短,老师觉得学生的口诀记得比较熟练了在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速度比较快。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8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学生在前期的学*中对用口诀求商有一定的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口诀的熟练运用和清晰表达除法的意义。

  1、新课程提出:学生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这节课中,我灵活利用教材,尤其是挖掘主题图的内涵,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逐步展开画面,呈现图中的信息,再通过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与讨论,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中迸射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根据情境设计一系列相关的练*,使学生在一个故事情景中完成一节课的学*。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灵活地创设了租车、破译密码、小动物回家、猫捉老鼠四个教学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新知,通过观察比较去探索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尝试体验,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参与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体验方法多样性,体会规律。使教学结构合理、科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重难点把握比较清楚,训练学生说除法的意义比较到位,反复理解强化。教学过程中,通过同桌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利用口诀求商,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内容的呈现层层递进,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需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上得到不同的体验和发展。

  4、注重对学生的关注。课堂的重点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个人在课堂上都要动起来。我根据这一理念确定了多种多样的反馈形式,通过互动的形式让每个孩子有事可做,有所收获。采取多种形式的同时也使每个问题的反馈具有可测性,不像以往流于形式的问问听明白吗?对不对?,使每次反馈变得更加有效。

  但在这节课中自己在处理细节方面还是不够的,欠缺一定的教学机智。比如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从正面引导比较合适。比如鼓励学生多参与回答问题,可以说已经有那么多小朋友举手帮助老师解决难题,老师真是太高兴了,谁还愿意帮助老师呢?还有一些*时上课时自己没注意的小*惯,足以影响教学设计的实施和效果,这些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只有注意细节,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9

  1、这节课以学生自己编写6的乘法口诀、展示作品和共同纠错为主,充分展现了学生学*的自主性。因为低年级学生虽没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低,但学生的模仿力较强,并且学生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好胜心。本节课利用这两点激发了学生的学*自主性。学生在编写6的乘法口诀这环节中,全班40人,只有3人没写完,其他同学不仅写完,而且把图、乘法算式、乘法口诀全面展示出来,字体也比*常写的好很多。为的就是能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希望得到大家的表扬和鼓励。

  2、在编6的乘法口诀这环节,我不想让学生因翻书而分散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先没用书上的例题。而且我让同学们画小棒围长方形而不用摆小棒,是因为学生小,动手能力、管理能力较差,为避免在数结果时,小棒乱了、多了、少了这样的问题出现。在这一块儿、我把“尽量让学生编写出正确的6的乘法口诀”作为重点。但在练*时,我让学生用小棒动手摆六边形,是主要内容有了,这一环节不妨锻炼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毕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们都有慢慢培养。

  3、在展示纠错环节,学生共同评价作品还要找出作品中的错误并纠正,这一环节也是利用了学生强烈的展示自我的欲望这一特点。学生找错找得认真,集中了精神,培养了学生认真的*惯,在一份份作品中找错的同时,学生已慢慢熟悉了6的乘法口诀。

  4、不足之处:

  (1)不应该让学生上黑板写乘法口诀,因学生还写不好粉笔字,字体太大,黑板上写不下,可直接用学生的优秀作品当作板书。粉笔字让学生课下先慢慢练着。

  (2)全班40个学生交37份作品,但没时间一个一个展示,只是随手拿了几份展示了,打击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应该让每大组挑2份优秀的和2份进步的进行展示。这样虽没有全部展示、,但全部参与了评选,不会太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3)

——《9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菁华3篇)

《9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乘法口诀已经很熟悉了,他们的学*兴趣已经远远没有那么浓厚;而有的孩子没有提前学*,关于9的乘法口诀,数比较大,所以教学难度增大了,这就要求老师,特别要注意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有注意知识点的落实。

  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我用了孩子们熟悉的民间歌谣《数九歌》作为导入,引出课题——9的乘法口诀。知识点的讲解,用的也是“数九歌”,具有趣味性,吸引了他们的眼球。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仿照之前学的8的乘法口诀自己编制9的乘法口诀,并且探索口诀的规律,交流记忆口诀的方法,然后背诵口诀。练*采用了一些游戏,孩子们大都很积极。关于9的乘法口诀口诀的背诵,引导学生找到用手指帮助记忆的诀窍。

  这堂课下来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首先,知识点不够突出。其次,对于口诀的背诵方面做的不够扎实,课堂上应该让更多的小朋友背诵,尤其是*时不太自觉的小朋友,这样就可以减少课后补差的负担。再者,就算是数学,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第四,在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应该适当的`在黑板上板书,比如学生总是把四九三十六写成四九三十二,跟8的口诀发生混淆。最后,作为一名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多多的学*、思考。

  我的课堂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我相信只要肯锲而不舍的努力探索,每堂课都给自己找缺点和优点,优点保持,缺点改进,久而久之,一定可以有新的突破。

《9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

  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1~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多次经历编写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掌握了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基本具备了自己总结9的乘法口诀的能力。

  《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曾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性,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总结1—8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自己编写总结9的乘法口诀,发现口诀中积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诀,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然后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利用对比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的主要部分: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都是通过学生小组学*进行的。一方面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是因为我留给了他们的足够时间去思考,又给予了他们充分展示发言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探究、汇报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自己编口诀,培养了学生数学学*的新方法,同时他们在编口诀过程中,也会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的主人,教师则成为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我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9乘法口诀》教学反思3

  这节课是学生在学*掌握了9的乘法口诀之后一节练*课,既是对9的乘法口诀的一次练*、巩固,也是对乘法知识一次比较综合的梳理。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分了若干个有针对性的小环节,串成本节练*课。

  为了避免学生机械重复的练*,提高学*兴趣,精心设计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口诀大王”评比:以自荐的形式进行比赛,谁在最短的时间里正确快速的背出7——9的乘法口诀谁就被评为本班“口诀大王”;“口算大王”评比: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快速的完成口算题的为本班“口算大王”。通过这个比赛环节学生的学*情绪高涨。然后进入评星环节。首先是画图,如有3颗星星,圆形的个数是星星个数的4倍,画出圆形,画对一题奖一颗星。然后是解决简单问题,解答对一题也奖一颗星。比比最后谁得的星最多,评为数学之星。为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最后给2道难易不同的拓展题,每答对一题奖励5颗星,谁得到10颗星就是本班的聪明之星。通过这样的调动,学生整节课学*气氛较好。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由于学生过于积极,课堂秩序有点乱:站着举手、边举手边喊“我”,看上去好像挺好,但实际上学生的学**惯没有养成良好的*惯。另外,有些环节耽误了一些时间,如评选过程中时间浪费过多等。在今后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4)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菁华9篇)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

  一堂课教学下来,自我感觉还不错。教学目标落实到位,课堂密度大,学生学*主动,思维活跃,学*扎实有效。

  《6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进行的,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学*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因此我把学*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记忆。根据教材的主题图,我逐一出示小鱼(1条小鱼由6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共出示6条)。学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填表。

  ②、根据表格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③、根据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4)根据口诀找规律。

  设计多层的练*,为让学生熟练地掌握6的乘法口诀,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通过对口令,小袋鼠跳远,小组游戏等练*,将几种记忆方法进行归纳与表演,以求更好的掌握,同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学*数学的价值。

  总之,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学*的情境,真正地把学*主动权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发展,使课堂焕发生命力,才能让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学*,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

  在一个多星期的日子里,孩子们接触学*了《2~6的乘法口诀》这一内容。从孩子们的反应来看,学*的兴趣是很浓厚的。在经历了乘法初步认识的学*,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练*中,乘法的意义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已经随着孩子们对乘法的逐渐熟悉而突破了。在*几天学*乘法口诀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的巩固孩子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对孩子进行了一些了解。发现乘法口诀很多孩子都有一些了解,还有一些孩子已经能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表。因此,在教学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一些改动。 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比如5的口诀只安排了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共5句。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在教学每一部分内容的时候,都教学了九句。比如5的口诀就从一五得五一直到五九四十五。但作业的内容还是基本只围绕着前5句口诀的内容进行。主要想让孩子能对口诀提前熟悉、记忆的时间更长一些。

  在每一节口诀课的教学之后都会让孩子们制作口诀卡。每句乘法口诀由两部分组成,前两个数字是乘法算式的因数,*惯上把较小的因数写在前面,较大的因数写在后面。口诀的后半部分是积的部分。基于此,孩子们制作的口诀卡分为两种颜色,一种颜色用于制作口诀的因数部分,另一种颜色用于制作口诀的积的部分。便于孩子区别和使用。口诀卡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运用。

  1、使用口诀的因数部分:孩子们在记忆口诀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孩子一口气从第一句背到第九句好象很熟练、完全没问题,但如果从中任意的抽出其中的一句让孩子说得数,孩子往往要想好一会儿。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记忆口诀。就可使用口诀卡来帮忙。孩子把口诀卡的因数部分面朝下,随意的拿起一张,如果能很快说出积,说明这句口诀记忆得很熟,就放在一边;如果拿起的口诀卡,要想好一会儿才能说出积,则把它放在另一边。一直到把学过的口诀卡都说完,并按熟练程度分成两堆。这时已经很熟练的部分就不用再练*,着重练*还不熟悉的那部分。一直坚持这样的练*方法。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口诀记忆不熟的问题。

  2、使用口诀的积的部分:方法同因数的使用基本相同。从结果来看因数的积的部分的使用不仅可以增进孩子对乘法口诀的记忆,而且可以对孩子今后学*用乘法口诀求商进行浅意识的渗透。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生活中要培养、或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与乘法有关的现象。比如:我们每天摆的筷子,都是几个2。*时就可以让孩子边摆边说,今天有几个人吃饭,筷子的数量是几个2。还有每幢楼房有6层,有这样的几幢,就是几个6;每个单元可以住几家人,几个单元住的户数就是几个几;还比如说,一只小猫有4条腿,3只小猫的腿的只数就是3个4等等。生活中的乘法问题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引导孩子观察这些现象,不但有助于孩子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生活现象培养孩子解决与乘法有关的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也有一定积极的意义。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长期坚持培养孩子用思考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对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相信会有很大的作用。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3

  6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了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的教学的,学生对乘法口诀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本节课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6的乘法口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感受:

  一、创设情境,进入良好的学*氛围。

  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了良好的学*氛围。以外国的小朋友凯蒂到*跟小朋友学做手工艺品为情境,让学生从上课的第一秒钟起就被课堂所吸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

  二、创造机会,自主探索参与研究。

  在教学本节课时学生已具备自己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新授中采用小组合作,先让他们自己探讨6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数学,感到学*数学的快乐,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创新练*,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本节课的练*形式新颖,内容趣味性强,难度有层次。“勇夺红旗小队”、“看票上火车”的练*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有助于学生相互支持,激发了学*数学的热情,同时也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四、赏识激励,促进终身学*能力。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十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赏识性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我也挺佩服你的!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的情感,让每个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为他们终身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4

  在《8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我紧密联系课本资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从一只螃蟹8条腿,让学生算2只呢?3只呢?……等等.并试着说出“一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16条腿,三只螃蟹24条腿······”然后引入鼓号队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怎么数,并试着说出算式,当学生能说出一部分后,我让全班学生一起动笔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怎么记住这些乘法算式,有的孩子说出:“一个8是8,两个8是16······”因为一部分孩子之前已经背出乘法口诀表,能直接说出乘法口诀,我就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说出口诀的意义,这样大家的观点相互结合,学生顺利完成了口诀,很快理解了口诀的意义。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规律,怎样记得快,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发现了规律。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能熟练背出口诀,会用口诀,学*效果非常好。

  回顾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亲历知识行成的过程,在写算式时,自己编出口诀,在讨论中,形成简洁、便于记忆的口诀。并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出口诀的规律,学生理解了,学的速度也就快了。而且,为以后的学*做好了方法的准备。自始自终,都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我只是结合具体的情境提出引领性的问题,课堂内学生学得轻松而愉快。实践证明,放手让学生经过尝试解决问题,学*效果比想象的更加理想。因为,

  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一旦获得成功,将会更加有信心,他们也才更有动力。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5

  某日下午,在组内上了一节“6的乘法口诀” 研讨课。

  坐在办公室回想整节课的教学,有尝试成功的喜悦,也有预设不足的遗憾。围绕教学目标,在设计思路和教学实践中力求体现三点。

  1、为什么要学口诀?

  学生的学*兴趣可借助熟悉的生活情景来调动,也可让学生在跳一跳,摘不到桃子时,产生要学*新知的内需,从而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将数学知识的掌握植根于问题的解决中。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6的乘法口诀,那为什么要学*它呢?学生在在熟练计算了5以内的乘法算式后,教师出示3×6,让学生算一算,生1说,得数是23,生2说,得数是18,教师让两位学生都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生1说不出理由,生2理直气壮的说,3×6就是3个6相加,6+6+6=18,如此一说,大家都同意18是正确的。面对学生想算又算的慢,算不对的困惑,教师说,如果我们也象前面这些算式一样,知道了口诀,那该多好算啊!从而揭示课题,引发学生进一步学*的热情和兴趣。

  2、怎样编写口诀?

  口诀是教师直接给予学生,还是让学生在寻找算式的规律后,在前面5、2、3、4的口诀学*的经验基础上,尝试自己去归纳整理呢?本节课教师选择了大胆的放手,引导学生看情景图和表格中的数,先有序的写出乘法算式,再同桌合作,根据乘法算式编写口诀,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整理知识的能力。从课堂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能够自主地编写出6的乘法口诀,因这一过程的自主,开放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3。如何理解口诀?

  以往的课堂教师过多强调用多种方式去诵读口诀,从而达到熟记的目的。在学生理解口诀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记忆口诀,比机械的重复的单调的背诵应更具实效性。在黑板上出示了学生整理的6的口诀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再说一说,读到这句口诀,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想到了一道口诀可算出两道乘法算式,也知道了口诀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如因在编写口诀环节耗时过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基本练*和进一步熟记口诀的时间不够充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比较薄弱等等,都需要以后的教学中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和落实。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6

  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

  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

  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3、教学难点把握不好。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

  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7

  1、问题来自于学生,变接受式学*为自主探索式学*。

  我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这样就变接受式学*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式学*。掌握除法计算时用乘法口诀能很快求出商。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体现了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的编写意图。同时,有利于学生借助触发的关系理解求商的思路,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充分体现以学为主,切实关注学困生的发展。

  整节课要学*的内容都体现在学案上,学*过程就是组长组织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合作交流时能大胆发言,各小组已经养成*惯让本组的学困生先发言,然后大家补充,纠正,课上学*的氛围很好。

  需改进的问题:

  1、练*可以多样化,趣味性。

  2、准备复*要精,有针对性。

  3、时间分配要合理。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8

  1、6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已经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多数学生能熟练背诵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在设计时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出发,先让学生自由地说出6的乘法口诀,或者让学生根据以前的经验进行猜测。

  2、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自由验证,课标指出,有效的学*方法应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当学生得出6的乘法口诀后,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验证,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让学生发现6的乘法口诀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交流等数学能力。

  3、设计多层的练*,为让学生熟练地掌握6的乘法口诀,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通过对口令,小袋鼠跳远,小组游戏等练*,将几种记忆方法进行归纳与表演,以求更好的掌握,同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学*数学的价值。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9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的,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完成新的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学*重点是记忆6的乘法口诀,学*难点是记忆“六七四十二、六八四十八、六九五十四”这三句口诀。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中“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更好地解决重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我设计了:(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此环节与时俱进,以国庆为主线,大胆设计小猴在运动员进行曲的伴奏下,呈方阵行进入场,既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又不失活泼可爱,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紧接着,根据图形和表格,半扶半放地编出“一六得六”“二六十二”这两句口诀。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环节。(2)让每一位学生充分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此环节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独立编口诀,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能力,体会到学*的快乐,学*的成就感。同时让学生读、背自己编出来的口诀,师通过提问“你觉得哪几句比较好背? 为什么觉得好背? ”“哪几句口诀不好背?谁能有好方法能记住这句口诀?”进一步教给学生记忆口诀的方法。最后通过师生对口令、男女生对口令、集体背口诀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3)设计形式多样的练*,让学生体会到口诀的实际应用价值。此环节与第一环节遥呼相应,以国庆为主线,穿插“小猫摘苹果”,最后出示“动物庆国庆”的思维训练题。这一组练*题,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渗透不同的数学小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4)设计一系列扎实有效的课堂活动,力求达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深度参与,让每一位学生在训练中都得到发展。

  这节课上完后,自己感觉整个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是很好的,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了新课标“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充分地进行师生沟通、生生独立思维、再师生沟通,完成对6的口诀的编写,使每一位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也体现了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进行记忆口诀,(如生:六七就比六六三十六多1个6,就记36加6得42等。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口诀的方法。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和丰富多彩的学*参考资料。所以,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首先以贴*时事的“小猴庆国庆”导入课题,变静为动,教学效果好。再以“鸽子送信”对“想一想”和“想想做做”第3题进行组合,这样既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又使学生对相应口诀与相应算式之间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形成。然后用“ 国庆蛋糕图”对“想想做做”第1题进行组合,既变静为动,提高孩子学*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用“小猫摘苹果” 对“想想做做”第4题重新设计,让学生不再在枯燥的口算中练*,而是在抢答中,人人参与,快乐积极地主动思考,达到练*目的。最后还是以“国庆”为主线,设计了“爸爸庆国庆”和“小动物庆国庆”,既把“想想做做”第5题不着痕迹地揉合进练*中去,又深化融合了乘法意义和1—6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5)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菁华6篇)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

  这节课一开始,我刚说了:“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6的乘法口诀’!不料话语还未落地,便听到了那些爱表现、喜炫耀的声音:“我会、我会!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好几分钟后,“嘘!老师看你呢!”同桌悄悄地捅了捅他们,他们下意识地吐了吐舌头,赶快挺直坐正了可是又有一些同学好像并没发现什么似的,也随之怡然自得且摇头晃脑地向周围的人炫耀……更可恶的是居然还有一些学生做他们的热心听众,并不时地插上几句,整个教室的后排起了“嗡嗡”的声音,前面有些孩子急忙劝道“别说啦!别说啦!安静!”于是,“嗡嗡”的声音开始逐渐地减弱,同学们也开始逐渐地坐正,教室里终于安静下来!“都会了?”带着这样的一丝疑惑,我开始问道:“哪些同学已经会背6的乘法口诀了?”孰不知,这一问,同学们的眼睛顿时一亮,那一双双小手就像雨后春笋般“刷刷”地举了起来!“这可怎么办?”我心底不禁升起一串大大且长长的问号“讲,还是不讲?”“讲,已经都会了,不讲,又不合适。”“怎么办?怎么办?”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几秒钟之后,我稍稍镇定,问道:有谁愿意站起来大声背一次6的乘法口诀?”这时,我发现有一只犹豫的小手缓缓地举起来,于是便决定请这位*时少言寡语的同学来背。“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声音虽然不大,但却足以让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听得清楚!其他的同学似乎也跃跃欲试。而此刻,我的心情慢慢转晴,但新的疑惑却又在心底油然而生:这么熟练的背诵,是否来自真正的理解呢?于是我便问道“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是我爸爸教的”“从铅笔盒上看到的”“我从书上看到的”……趁机我表扬“这是一个好现象,很好,大家都懂得预*了!可是,你们知道每一句口诀是什么意思?它是怎么得来的吗?”举起的小手竟在瞬间变得寥寥无几,大多数学生的脸上一片茫然!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学*口诀的意义,整节课的气氛非常好,绝大多数同学在下课时都已会背6的乘法口诀。

  回想这一节课的教学,课的开始,一部分学生已能流利的背诵6的乘法口诀,这正是本节课要学*的知识,还没学,学生就能背诵,完全打乱了我教学设计的阵脚。但是我没有压抑学生的“不教先知”,没有制止学生的“畅所欲言”,而是在学生叽叽喳喳的背诵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及时调整。学生不是一张白纸,给学生自由,给学生鼓励,孩子们才会学得更主动。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

  本节课内容是再学生已经具有学*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呈现的,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旨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本节课时学生已初步具备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新课时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有关6的乘法算式,根据算式自己编口诀,先让他们自己探讨6的乘法口诀,然后小组(同桌)合作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编的口诀是怎样想的,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我让学生在情景中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数学知识的兴趣。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存在以下几点应该进一步改进之处:

  1、让学生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还应大胆的放手,可以不引导学生编前三句,因为前几句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口诀,直接编制6的所有的口诀,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说说“你觉得哪几句口诀你编的时候有困难,从而引出这节课学*的新口诀只有“六六三十六、六七四十二、六八四十八、六九五十四”四句。

  2、学生合作学*研究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操作中做数学的理念,但应考虑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把合作学*的要求分几步进行,根据学生情况适时调整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内容。

  3、在记口诀一环节中,采用了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等多种方式,但是时间有点短,老师觉得学生的口诀记得比较熟练了在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速度比较快。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3

  《6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十一课时的内容。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任务。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戏中运用学*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2、在游戏中运用学*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方式。

  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记忆。根据教材的主题图,我逐一出示小鱼(1条小鱼由6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共出示6条)。

  学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填表。

  ②、根据表格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③、根据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④、根据“口诀”还能想出另一道乘法算式吗?

  前面已对“2—5的乘法口诀”有了理解和掌握,再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索,本课的难点就被一步步地突破了。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如:①61页“做一做”,呈现用6根小棒摆成的六边形直观图,以口答“摆2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摆……”巩固6的乘法口诀;②63页第6题,填空题,题目以图文结合形式给出一只蚂蚁6条腿的条件,让学生分别填出3只、6只蚂蚁多少条腿;③怎样很快地算出在上课的学生的人数(每6人一组,共6组)?

  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和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我又设计了下面一系列相干的“游戏”(播放音乐)。让学生在游戏中有所巩固,有所收获。如:①开火车:让同组的同学按顺、逆时针的方向,接下去说“口诀”;②投信:把写有算式的卡片投放到写有口诀的盒子里;③摘苹果:先说出想要摘那个苹果(6乘几或几乘6),再说出其相关的口诀,说对了就把苹果摘走,否则不能。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4

  新课程改革最根本的是要求教师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就数学学科而言,就是要变传统的计算应用教学为一种新型的数学教育。施瓦布:“如果让学生学*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比能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去更好呢?”因此我在没计时力求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方式,建构和形成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比如:在小组合作交流时,通过动手摆一摆(骰子),数一数,算一算的形式,得到6的乘法口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的学生。真正地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整个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就像蜜蜂那样去寻找花源,会采集、会酿蜜。

  2、变换形式,保持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法动中保持学*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了,因此,引导学生进行组际之间的竞争比赛,利用"智力大比拼"的形式,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提问、回答。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培养了学生的'竞争,团结意识,其实学生挑战谁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正是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这也是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用心良苦之所在。在练*阶段又以“找朋友”游戏活跃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把所学的知识得以加深,巩固落实运用。

  3、转换教师的角色

  在课堂中我努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以高涨的热情投入数学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交流形式,形成生生,师生互动的交流、发展过程。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创设了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我,给学生更多的鼓励,欣赏学生的成果。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同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更重要的是我关注了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看学生是否能积极投入合作交流过程中,想了没有,参与了没有,能否从数学角度去提问题,思考问题。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5

  学*《6的乘法口诀》后,让我感受到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具体表现在。

  一、备教材,尤其要备学生

  作为学*的主体,是一个个发展中的人,并不能把他们看成一张白纸,应在尊重他们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导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口诀的得来,熟记并能灵活运用。起初的精心预设,在课中却出人意料:很多孩子都会背6的乘法口诀。怎么办?如果按部就班,没有必要。此时需要透过表面看本质,了解学生每句口诀的含义,恰到好处地利用个别优秀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口诀的得来,同时也为后续学*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二、课堂中教师*于让位给学生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教师应改变一言堂的讲课方式,要勇敢地让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主动权交给学生。课中,在与学生的共同探索中,并不是把知识讲给学生,而是注意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口诀,探求口诀的奥秘。从而发现了几的口诀就有几句是几的口诀,第二个字就是几等诸多的规律,并相互质疑、启发着。紧接着,这里,努力以最少的知识去唤起学生最多的思考与探索,以自己的思维去探索,以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语言去交流。这才能算是教师真正地让位!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课堂!

  三、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强烈渴望着被欣赏、被发现。小学生更是如此。在课伊始时,老师刚说:今天我们学*6的乘法口诀。话音未落,便有孩子迫不及待地背诵了,如果教师因课前预设而制止,那么教育只成了纸上谈兵。这一切都要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为他们的自我展示和认可提供安全愉悦的空间,才能使课堂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地方!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6

  《8的乘法口诀》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该课是同学们在学*了2到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的,该课的学*也是学生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由于学生已经学*了2到7的乘法口诀,所以教材并没有呈现完整的8的乘法口诀,意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归纳出8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学*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让学生经历独立探究,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为: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本课的难点为:理解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会灵活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学生在有了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的,由于学生已有基础,学生学*并不抽象,比较容易理解。我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思维特点和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品学、展示交流、巩固练*等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学*和探索新知,帮助学生逐步悟出8的乘法口诀的由来。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让学生愉快地进入学*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故事人物引入新课学*;白雪公

  主和七个小矮人要到科普公园去参观,每张门票8元。一共需要多少钱?谁来帮帮它?帮忙是小孩子最愿意做的事情,这样比较能激起孩子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发学*兴趣。

  考虑到8的乘法口诀句数多,学生不易记,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在学生总结记口诀的方法之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对口令,拍手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努力做到数学课更贴*孩子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不足之处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课堂中评价单一,激励性评价欠缺,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后课堂教学中要在多元激励性评价上下功夫。

  2、在让学生自主探究编写8的乘法口诀时没有引导学生发现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在解读品味,感悟口诀中,没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编的口诀发现口诀存在的规律,以便学生更容易识记,对教材的解读挖掘还不到位,以后在分析教材、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上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

  3、练*的设计过于普通化,没有层次性,思考性较差,不能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深度思维。本节课的学*内容较为简单,因此在巩固训练中可以设计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在练*题的设计

  上要注重层次性、思考性,努力做到精益求精。

  4、课堂中设计理念过于保守,对学生不敢放手,没有做到以学定教。对学生缺乏信心,不敢放开。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探究合作的氛围,使学生的能力、情感都得到培养。通过这堂课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学过于死板,总是怕学生不会,其实有些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合作是完全能够独立解决的,而且让孩子自己探究他们的热情也特别高。

  通过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充分地了解学情、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6)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菁华6篇)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

  “7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在学*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心理、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本人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增长见闻,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有所成。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

  1、主动探究,自编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了解口诀的一些特点,如每句口诀的第一个字是按顺序排列的,第二个字都是一样的,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先画图,再写算式,最后自编口诀。通过向全班展示,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等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2、利用规律速记口诀。

  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引导学生利用上下两句口诀的规律和生活常识来记忆。学生发现、总结出规律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练*,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规律来记忆。

  3、多种形式的练*设计。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如:师生、生生对口令、看谁算得快、算一算《山行》这首古诗有几个字、算电子琴的白键个数等,学生的学*兴趣很浓厚。

  4、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景。

  教学中我充分的利用了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学*新知,并结合已经有的经验自己总结7的乘法口诀。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自编并熟悉乘法口诀而感到很高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课外延伸都进行了很好的关注。

  5、充分调动学生学*的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立性、自主性。课堂上,我充分的让学生观察、交流、合作、尝试,整个教学过程都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交流中体验学*的过程,注意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时,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古诗”的字数、出现“电子琴”计算白键的个数、7与女性成长的关系、植树问题等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这些练*都紧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给单调的乘法口诀溶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孩子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些练*,学生的思维已经摆脱了7的乘法口诀的局限性,达到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多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可谓别具匠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激发积极的学*情感。

  低年级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好知识,更重要的是行为*惯的培养。本教学环节中,充分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方位的参与到学*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与思考问题的*惯。每一道精心设计的练*牢牢抓住了每位学生的心,使他们心甘情愿的投入到学*中来,真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情感。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生活素材的挖掘,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

  7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背出7的乘法口诀,能应用7 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有关的乘法式题,并能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自主学*的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学生在学*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还有的学生已经抢先背了起来。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利用规律记忆口诀。

  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很不成熟,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充沛的学*精力。如果教学活动机械单调,学生的感受肯定难言快乐和幸福,但如果一味追求趣味性而不注意引领他们真正体验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感悟数学的内在魅力,这样的教学终将成为形式上活跃、内涵上苍白的病态课堂,因此,怎样在“有趣”和“有益”的结合上做出成效来也是我倾心追求的。这堂课我采用了开放的课堂组织形式,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传递,学生之间的交流反馈,学生与老师的对话互动等等,在学*过程中,有教师指导下的口诀记忆,有同桌、小组讨论商量,强调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实践、交流探讨。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营造了人人主动参与学*的局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的学*精神。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如没有让学生谈谈哪些口诀比较难记?哪些口诀记忆比较容易?没能更好的解决记忆口诀的目的,很好的突破教学难点。又如课堂练*的设计没有体现出层次性。尽管我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也有充分考虑,作了精心的预设,但是在最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与生活联系的练*相对较少。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3

  学生在学*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所以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

  1.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制7的乘法口诀,明白口诀的意义和来源。

  2.初步记住7的乘法口诀,能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课下看来这些目标是适合学情,并且已经实现的。

  一、趣味做先锋,调动学生学*兴趣。

  现在的孩子被五花八门的玩具吸引,渐渐已经忽视了七巧板这样古老的益智玩具,当七巧板出现时,也就实现了吸引学生,拼出小鱼时更给了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成功实现了激趣的目的,而小鱼的泡泡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7”的大环境,让学生在兴趣浓厚中主动探究,走进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二、合作探究,规律记忆不困难。

  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采用了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学生由小鱼的数据提炼出7的乘法口诀并不困难,因此这个放的过程是十分必要的。汇报展示时,我采用了两个环节,首先学生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得到学生的认可后,教师在展示口诀,贴在黑板上,这个过程了除了有意识的进行口诀汇报外更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两次读口诀、记口诀的机会,将背诵做到无形。

  在记忆7的口诀时,学生的兴奋劲已经下去,所以我在课件中准备了一段西游记的情景,下面展现出一段文字: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在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小朋友看到自己喜欢的孙悟空,兴趣上来了,腰板迅速挺直了,眼睛也瞪大了,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两句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口诀。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特别是五*十五和六七四十二这两句。引导学生利用上下两句口诀的规律来记忆,大部分小朋友会根据上一句口诀加七来记忆,这也是个好主意。加上对口令和利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算式的设计,巩固口诀已经不成问题。

  三、数学练*生活,练*有特色。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神奇大转盘,七星瓢虫,算月历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又加大了练*量,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给单调的乘法口诀融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数学理念,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和谐、民主、欢快而又紧张的课堂氛围之中。

  四、不足与改进

  在本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没有充分把握好课堂上的新的生成。如:在引入新课,我的预设是让学生说“4个7是28”,而有一位学生却说“4x7=28”,与我预设的教学流程不符,又不能置之不理,只好生硬地贴出算式,没有进一步处理,又返回道加法解决小鱼吐泡泡的数字规律上,使一个从加法到乘法,再到乘法口诀的数学推理被生生浪费掉,也是乘法口诀的呈现形式更加单一,失去了与乘法意义的有效衔接,也算是一个大的败笔。

  我觉得在这节课上,我与学生的交流始终师生硬的,没有做到很好的融为一体,也就是课标中所提倡的“合作者、参与者”,使课堂气氛和学生的表达总是有隔膜,课堂细节更是有许多地方没有做到很好的关注,流于形式的地方也是有的。而且在练*设计上,也忽略了要让学生动笔写一写的问题,毕竟能够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是少数,而检验学生是否会应用口诀,要面向全体学生才行。

  一节课总是会带来很多预设之外的情况,这些考验着老师对教材的把握,更考验着老师的教育机制,每每上过一节课都会有对教学设计不周全的感觉,希望可以不断努力,将遗憾做到最少。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4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慷慨陈词。在今天看来,早已不能算做是狂言了,虽然我们的每一节课是那么细小,甚至那么微不足道但其中却透露出无数的奥秘,不深入其中,你永远也不会发现他的妙处。

  一、课前三分钟的巧妙引入。

  这节课,课前三分钟的设计紧靠课堂,我设计了两道解决问题,都是除法解决,只不过是两种含义的除法,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必须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列式计算。针对同学们出现的问题课前三分钟后我指出,要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说出算式,再有就是要把所求的问题说成几,而不直接说出得数。这样的训练无疑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地理解算理,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算法的由来,只有如此,才能深入地感悟除法的含义,这分明是针对学生困惑之处而进行的强化。

  二、小组交流时的明确要求。

  接下来的小组交流环节,我便随机指出了两个应该注意的问题:1、先说想法再说算式。2、把得数说成几。因为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所以孩子们交流起来得心应手。在巡视中我发现同学们的问题不再集中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集中在了交流时的方式和方法,因为有了上次一个组长组织不善的情况,所以每一个同学们认真地进行交流,为展示做准备。老师的巡视就是对于学生最有力地支持,随机地解决同学们出现的相关问题和疑问,无疑让学生的交流更顺畅,准备更充分。

  三、展示环节的更具主动性。

  每一个孩子的可塑性都很强,学生们的展示交流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更多地发挥出了他们自己的优势,他们的语言逐渐缺少了生硬之感,更多的孩子们知道如何做,如何说,在孩子们的展示中,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发展分明已经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成功之感,孩子们不再让老师过多地引着走,他们能用自己的脚步谱写美丽的篇章,台下的孩子们也更多地投入了孩子们的思考与学*之中,补充、质疑、交流都很像那么一回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知识本身而不是其它,再有小组展示完毕的评价环节,我让同学们先找出优点,然后再找缺点,同学们无疑都感受到了一种被重视,谁都愿意在一种正面的鼓励中受到重视,只有鼓励才能更加激励孩子们。

  一节课结束了,而我与孩子们仍然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生本课堂中,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学*的感受更让我心情无比愉悦,沿着生本之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正是我们与孩子一起的必行之路。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5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在预*作业中安排学生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7的乘法口诀求积,并让学生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明白“口诀”在计算乘除法中的作用,为学生顺利地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也便于学生把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教材有意识的选取贴*学生生活的做花环的实际问题为素材,让学生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情境中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然后结合自学提纲进行小组交流学*。学*菜单:1.观察:一共有几朵花?2.如果每7朵扎成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环?你能列式解答吗?3.如果扎成4个花环,*均每个花环有几朵花?你能列出怎样的算式呢?4.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先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提出的问题,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交流,从实际操作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中获得启发,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利用数量关系正确的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新知,在活动中去思考、探索、发现、应用。

  《补充练*》上有这样一道题,把42个苹果*均分给明明和他的6个同学,每人分到多少个?由于题中隐含了一个条件,一共有几人?学生读题不仔细,没有看清条件明明和他的6个同学,就是一共有7人这个数学信息,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列出了:42÷6=7(个)。讲评时,通过要求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把42个苹果*均分给了几个人?这7个人是怎么算出来的?通过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育学生读题时一定要细心体会题意,多读几遍,审清题意,才能下手解决问题。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6

  听了程老师的《7的乘法口诀》一课,谈谈本人的拙见。

  为了突破本文的重难点,教者在引入、新课、练*的设计上,花了很多功夫。首先由学生很熟悉的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题导入,激起学生学*的兴趣,然后通过学生填表格、自编、小组讨论的形式,编导7的乘法口诀,起到较好的突破重难点的效果,再通过理解口诀,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练*的设计体现了由浅入深的思路,且融入了数学游戏、对口令、卡片游戏等趣味性活动中,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符合了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同时,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多,方法多样,对促进课堂效率大有帮助。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教者在各方面体现出来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学的效果也较明显,也谈谈本人的教学建议:

  1、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还可多样化。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乘法口诀的推导和运用,但是,教者在处理本环节时,太过依赖多媒体的操作,几乎全部过程是通过电脑显示的,不利于学生理解,本人认为在学生小组合作得出口诀时,可以把过程示范性地板书在黑板上,让每个学生都明确口诀的来龙去脉,对于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是很有帮助的,然后把剩下的其它口诀用小黑板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学生口答,教师把正确的答案粘贴在小黑板上,这样的过程,既是全班学生共同记忆的过程,又能起到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2、教师的体态语言还可更亲善点。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说明,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教者的表情基本上没有什么较大的变化,不论是在学生能说会做的时候,还是在学生答非所问的时候。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除了成功的教学设计外,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也很重要。实践证明,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的成功率是较高的。另外,在必要的时候,教者应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如果总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指手画脚,对学*质量的提高也是没有帮助的。同时,在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的语言或适当的掌声来调控课堂气氛。

  3、教师的提问语言还可更有成效。

  通过提问题,可以有效地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文的教学提问的方法太过单一,不是“你们能做吗?”就是“你们明白了吗?”,得到的回答不是“能”就是“明白”,对思维的发展是完全没有帮助的。

  4、另外,板书的设计还可更有序些。

  教师的板书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其中一个辅助手段,不要太过随意,要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上是本人对《7的乘法口诀》教学的一点看法。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7)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菁选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

  “8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了1----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我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时间和空间,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究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教学时,我从小动物参加接力棒比赛的情境引入,指导学生有序的观察情景图,寻找规律,利用规律。我鼓励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写出乘法算式,进而让学生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

  同时,我还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并通过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达到逐步巩固应用乘法口诀的目的。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使8的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为帮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我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应用和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加了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本课根据乘法口诀的生成规律,让学生理解、思考,进一步体会乘法含义。通过让学生找表中的规律、找记忆口诀的规律,让学生交流想法、师生对口令、师生游戏、生生游戏等多种活动,从多层面上记忆、应用8的乘法口诀,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活动空间,激发了学生主体学*的热情,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得以提高,增强了合作学*的意识。整节课,情境设计注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活动注重丰富有趣,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良好学*情感和应用意识。

  当然,在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老师有时还是说得多了些,有时指导学生看图解决问题时太急于关注问题,而忽视引导学生先去观察信息,所以有些学生跟不上上课节奏。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从为学生服务这个观念入手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除法计算,重点是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一、这节课我根据新课标精神,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创设与学生生活贴*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低年级的孩子特别爱听故事,上课初,我则创设小猴妈妈请大家帮她分桃的情境,将学生自然的引入了新课的学*。同学们在根据故事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

  二、下面我就重点说一下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在授课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回答我没能及时的.把它和我的设计联系在一起,没有给学生强调放在一个盘子里就是分成一份,紧接着出示的课本上的问题与学生说的不符。这样就给学生的学*造成了困扰,无形中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以后应注意教学设计上应更贴*学生,多备学情,更加敏锐地捕捉课堂的生成的资源。

  在教学难度的讲解上也没有给学生明确的分析,应该根据算式让学生观察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联系,让他们明白计算除法时,要想与除数有关的乘法口诀,看除数乘几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今天这节课我设计的练*也不够。

  总之,自己带数学学科教学时间不长,在今后教学中还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和帮助,并能针对本节课存在的问题,希望大家直言不讳的提出我的教学不足和教学失误,我会本着发展、提高、探讨、学*的态度接收,并会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摸索和改进,使自己能早日的成长和成熟。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的除法计算。重点是用口诀求商的方法,通过计算使孩子感受到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的简便性以及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灵活性。除了让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外,让学生经历除法的求商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能从多种方法中找到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也就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在课堂上,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情景,用“猴妈妈分桃”的故事形式引入例题,之后再通过让学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动口说一说自己分的过程及结果、动脑想一想等来解决问题。之后又让学生交流分析想商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求商方法。并通过对比从中选出最优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

  在教学时,我没有限制学生,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计算,学生一下子说出了许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想乘算除法,用口诀计算,用小棒分的,用加法计算的,用减法减4次减完的。看,这不是一种创新的思维吗?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各抒己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设想,寻求解决问题方法,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后在比较中选择简便的方法。这样既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探索的快乐,又增强了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图、声多种信息结合在一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在练*的设计中,我还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通过不同方式的练*,使学生在思考交流中理解算理,掌握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相互启发,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4

  第十三周到第十五周,我校进行了“高效课堂”教研活动,每人授课一节,我的课题是“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的除法计算。重点是用口诀求商的方法,通过计算使孩子感受到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的简便性以及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灵活性。

  优点:

  1、我想到现在的孩子小,有时起床都要家长督促甚至还有迟到现象,我想让孩子从思想上意识到要早睡早起养成好的作息*惯,所以我就这样创设情境:熊猫贝贝是一个特别勤快的孩子,他每天早睡早起,从来没有迟到过,就连星期天他也不睡懒觉。这不,一大早,他就来到店里给妈妈帮忙。瞧,他正忙着给顾客介绍玩具的价格呢!从而引出投影情境图。这里的玩具可真不少啊!你能帮小熊介绍一下这些玩具的价格吗?让学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指名完整地介绍玩具。此环节通过教参,是让学生自己根据给出的数学信息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想:孩子们在前面的基础上已经会提加法、减法问题和乘法问题,个别能提除法,肯定能提出好多,如果那样肯定要用好长时间,不如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你能帮顾客解决第一个问题吗:10元钱能买几个皮球?我把柜台里面的看出小熊贝贝,另一只小熊当成顾客,这样就比较自然了。

  2、让学生探索“求商的方法”。首先,根据列出的算式,孩子们凭着感觉很快算出了得数,10÷2=5(个)。先别急着说答案,先想想你是怎样算出来的?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对不对。(可以数一数、画一画、圈一圈,也可以说说想法。)孩子们很快动手,用10个圆圈代替10元钱,俩个圈一起,共圈了5圈,有的还在上面写上2元,下面写上1个,数一数共5个。还有的是:一个皮球2元,2个4元,3个6元,4个8元,5个正好10元。还有个别孩子写了乘法口诀。我让画的好的到黑板上用老师准备好的磁扣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他们画的一目了然,很清楚明白。让孩子当小老师讲讲自己的想法,从而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探讨过程中,我问他们喜欢哪种方法,多数孩子喜欢画图的方法,因为一看就知道买了几个,很清楚。有一个孩子说喜欢乘法口诀,因为算得很快。我因势利导,问其他孩子如果100元钱,你要画100个圈才行,要是更多呢,你还能画图吗,从而达成一致,用口诀算商简便。突出了重点。此过程,体现了孩子是学*的主人,

  3、在制作课件上我也注意了孩子的爱好和兴趣。除了前面的熊猫玩具店图外,课件尽量做的颜色亮丽些,突出主题,练*中红红的苹果,鲜红亮丽的手套,更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是练*中的建房子每块砖上有一个算式,计算正确你就是合格的建筑师。学生带着高度的热情和参与度,每答对一个,就垒砌一块砖,最后建起了一座结实的房子图。“你真棒!”“你的声音真洪亮!”“你回答的真完整!”激励着孩子们学*的热情,树立着学*数学的自信心。

  注意了练*的由易到难,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增加了练*的密度。

  不足之处:

  1、在授新过程中,孩子们很快列出算式后,我说,我们知道*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这里没出现*均分,你怎么也用除法呢?一个孩子说的很好,他说,都是2元买一个皮球,都是一样多,说明就是*均分了,所以用除法。我总结道:每2元就能买一个皮球,10元里面有几个2元,就能买几个球,于是板书:10里面有几个2?此过程,我最好再多叫两名学生说一说,老师最好再总结:像这样的除法是除法的另一种形式,包含除。我想是不是这样做效果会更好些?

  2、语言上还欠锤炼。有的环节语出后欠精确,以后还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向他人学*,使语言更具感染力。

  3、探索过程还需要再“放”开手,让孩子能充分的在动手过程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5

  “本节课课堂教学严谨,进行的紧张而有序,老师的教态自然,有一种亲和力,给人一种充满激情的感受。”这是听课老师给我的评价,但我常常体会到教师上课光有激情是不够的,还需要灵活机智的运用课堂资源,教学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去反思。并应用于下次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通过《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渗透阗新课程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合作学*等学*方式,进行学*和新知识的应用。所以,这节课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体现这一理念头。

  1、情景教学法:

  课前我创设了一个“小鱼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的”教学情景。这样的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去解疑,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游戏教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摘苹果”、“数蚂蚁”、“送信”3个教学小游戏。即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学*知识的主人,教师是知识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作者“的功能。

  3、合作交流法。

  以“同桌互相帮助,完成表格”为合作交流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知识学*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任务。

  4指导学生学*。

  1、指导学生观察小鱼,合作讨论,填写表格,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在游戏中运用学*成果,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方式。

  二、用激励性的语言,创设激情的课堂。

  在上课这前,我曾经短时间的接触这些学生,刚一见面我就说:“我在没来咱们班这前就听说,二年一班的学生是纪律最好的一个,你能表现给老师看看吗?”学生一听马上就安静下来,坐得直直的。我又说“我还听说你们是最聪明的,你能看懂我这个姿势吗?”学生马上回答说“你这是让我们把双手放在桌子上,不乱动。”我又连忙说:“你真聪明,只有这样做你才能认真的听课,学到新知识。”

  上课时,我让学生倒背6的乘法口诀,发现有几个小学生,把自己的眼睛给捂住了,我对其它的学生说:“刚才同学们背诵乘法口诀时,我发现有几个小学生,把自己的眼睛给捂住了,来证明自己是在背诵,像这样诚实的孩子,才是值得大家表扬和学*的,把掌声送给他们!”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就这样,我不断的用激励性的语言,创设了一个富有激情的课堂,使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受到了感染,兴趣盎然。

  三、教学不足。

  无论是多么严谨,多么有激情的课堂教学,都是有缺陷的,有人说:“教学就像维纳斯一样,都是有缺陷的艺术。”这节课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1、对突发事件处理的不够好,教学机智不灵活,理念落实不到位。

  在学生自主编写乘法口诀时,我提出这样一个要求:“你能不能用6的乘法口诀,编一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应用本课所学知识编写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有一个小朋友说:6×5-7等于几?这是模仿我前面的6×4-3提出来的,和我预设的不一样,因此,我马上拿出事先预备好的*题,如:()十二、五六()、4×6=()等*题,继续练*下去。

  训练学生自主编写问题,激发学*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其理念是好的,但贯彻的不够好,挖掘的不够深。我在上这堂课时,如果马上追问一句“还有谁能提出和他不一样的问题?”或者以我校为例当堂编写一道数学问题“因为通勤的关系,我们学校每天只上6课,那么两天能上几堂课?三天呢?”“你能用今天学*的新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就有可能结合所学说出解题方法,这样的教学机智,不但引导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教师还起到一个好的引导者的作用。

  2、数学课应该是严谨有趣的,在本次教学中却忽视了数学书的作用。

  本节课进行的紧张而有序,从头至尾学生和老师互动的非常好,高潮迭起,也有很强的趣味性,特别是我出示蚂蚁图片时,有个小朋友错把2条触角当成了腿时,说蚂蚁有8条腿。全班哄堂大笑,我马上又请另一位小朋友帮忙纠正那两条是触角。最后确定一只蚂蚁6条腿。练*题设计的有梯度,层层渐进,可是从头至尾学生都没看过一眼教科书,书始终是教学的载体,完全脱离了书本,忽视教科书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取的。

  总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充满激情的课堂,还需要教师的机智去完善课堂教学。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6

  6的乘法口诀是小学二年级乘法口诀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这节课中,一开始我首先引导同学们看信息窗,问“大家从这幅图中发现了什么信息”创设了缝沙包用几块布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情趣。使课的开始学生就处在积极地学*状态,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

  在新知探究中,我以1个沙包6块布,6个沙包几块布?引入对6的口诀的编制,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编口诀,让学生经历6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让学生观察6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从中找出规律,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重视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多种感官协调下获取知识,在学生探索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使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中提高学*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学*。

  以多种形式巩固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中设计了集体背诵、同桌检查、教师抽查等方式巩固乘法口诀,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

  总之,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良好学*情感和应用意识。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7

  二年级上册利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情境图是地里种了4棵玉米,每棵玉米上结了3个玉米,小熊掰走了一个,小天使提出问题“还剩几个?”三只青蛙分别想出了三种算法

  (1)3+3+3+3+3+2=11

  (2)3×3+2=11

  (3)4×3-1=11

  这样的编排打破了以往呆板、机械、每个问题都有现成结论的思维模式,注重了算法多样化,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同时启发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多种计算方法过早的选优.教师正是借助教材这一知识的载体和依据,对类似这样的内容作了恰当的处理.如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要求还剩几个玉米棒,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说说你的想法”,结果学生的奇思妙想令老师始料不及.(下面是学生的算法和想法)“3+3+3+3+3+2=11,我是把4棵玉米上的玉米个数全加起来.”“3×3+=11,我先把左边3棵算出来,再加上右边1棵上的2个.”“2×4+3=11 我是把每棵玉米都看成有2个玉米,再加上多出来的3个.”“3×2+5=11 我先把左边2棵算出来,再加上右边2棵的5个.”更令老师没想到的是有的.学生做出了这样的回答“1×4+7=11 我想一棵玉米只能结一个,就用1×4,多结的7个可能很小就加7.”……

  教材算法多样化的突出,使我们又一次体验了新教材实验带来的课堂变化,不仅使学生体验了向他人学*,不断修正自己观点、不断完善自我、实现把数学知识自己发现或再创造的重要意义,也使教师又一次领悟了要尊重每个孩子思维的个性、支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8

  在《8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我紧密联系课本资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从一只螃蟹8条腿,让学生算2只呢?3只呢?……等等.并试着说出“一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16条腿,三只螃蟹24条腿······”然后引入鼓号队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怎么数,并试着说出算式,当学生能说出一部分后,我让全班学生一起动笔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怎么记住这些乘法算式,有的孩子说出:“一个8是8,两个8是16······”因为一部分孩子之前已经背出乘法口诀表,能直接说出乘法口诀,我就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说出口诀的意义,这样大家的观点相互结合,学生顺利完成了口诀,很快理解了口诀的意义。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规律,怎样记得快,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发现了规律。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能熟练背出口诀,会用口诀,学*效果非常好。

  回顾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亲历知识行成的过程,在写算式时,自己编出口诀,在讨论中,形成简洁、便于记忆的口诀。并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出口诀的规律,学生理解了,学的速度也就快了。而且,为以后的学*做好了方法的准备。自始自终,都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我只是结合具体的情境提出引领性的问题,课堂内学生学得轻松而愉快。实践证明,放手让学生经过尝试解决问题,学*效果比想象的更加理想。因为,

  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一旦获得成功,将会更加有信心,他们也才更有动力。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9

  通过本节课教学,本课教学设计立足于新课程教育理念,在生动的数学活动基础上,既发展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合作、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主要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如本课中给学生创设了金鱼吐水泡的场景,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缩短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探索性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出示各句口诀,而是让学生根据金鱼图提问,想图填表得出6的乘法算式,然后再让小组讨论后学生自己编出乘法口诀。再如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练*的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本节课中先设计了师生对口令的游戏,主要是对6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先设计了“把口诀补充完整”“算出得数并说出那句口诀”的练*,再设计“课程表给我的信息”的开放性练*,使练*有坡度,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有师生、小组、生生之间的合作学*。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一课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对教学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通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算法的多样化。

  一、欣赏学生,给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的表扬和认可是他们学*最大的动力和源泉,在学*上只要得到老师些许的肯定,就会激起他们浓厚的学*热情和兴趣。因此,在这一节课的设计中,要注意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学生,不断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表扬和激励,让学生在自信中提出问题,在自信中探究问题,从而在愉悦的心境中完成整节课的学*。

  二、相信学生,给学生一片探究的天地。

  在课堂中搜集信息和提出问题都由学生来完成,解决问题更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交流的空间,变接受式学*为自主式学*。不同算法的展示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了解了多样化的算法,

  三、精心设计活动,掌握巩固新知。

  练*是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好的练*设计能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掌握新知。在练*时我分层次设计了四道练*题,这些题的设计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题,有效地理解和巩固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除法题,巩固口诀求商。

  前面我们学*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出示除法题既巩固了口诀求商的方法,又为本节课继续学*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2、问题来自于学生,便接受式学*为自主探索式学*。

  对于书上提出的问题,我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这样就便接受式学*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式学*。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合作学*和自主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数学学*活动的实现。在新课阶段,学生探究出多种算法后,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种算法都进行了评价,使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是学生体验到了解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讨论交流各自个性化的算法,让孩子们在倾听他人意见时,反思、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体验到同一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3、精心设计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练*中,我没有直接将课后练*题呆板、枯燥地罗列出来,而是将课后练*题做成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播放。在练*中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练*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层次性、应用性和开放性,每道题都有其侧重点,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完成了课后*题。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总之,教学环节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问题为中心。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

  通过上这节课,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自主学*的重要。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下功夫,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的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1

  《6的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让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其教学重、难点是编制、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教案时采用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复*旧知,创设生动的情境,导入新课。

  二、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出6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熟记6的乘法口诀。

  四、设计不同形式的练*

  这节课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而且抽象,再加上好多孩子在家父母已经教过,学生学起来难免会感到无趣。我就想有什么办法让学生学得更主动些呢?施瓦布说过:“如果让学生学*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比能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去更好呢?”因此我在没计本课时我从学生容易理解的,感兴趣的游乐场旋转木马入手,先学会编制“二六十二”,然后把编的问题交给学生,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觉得有挑战成功的喜悦感,接下来学生就能进行快速有效的自我探索,从而由被动变为积极主动,教师只要稍加牵引就行了。

  在口诀编写这一块,我让学生自主编写,当然编写之前我利用低年级儿童好奇的心理,先让他们猜一猜,如“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口诀中一定有谁?”“它在什么地方?”等问题,有效的再次激发本已下滑的积极性,然后在孩子自己信心满满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编写口诀,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且记忆效果也是不容小视的。而事实上学生编写口诀的情况也非常好,这远远比老师给,学生在记的效果好。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2

  周五的教研活动,按照学校教研组的安排,我教学《6的乘法口诀》,即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例7(第61页)。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有学*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呈现的,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旨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能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够正确运用6的乘法口诀求两个数的积,难点是怎样去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的思路是:在上课时,通过“我会背—我会说—我会写”这三个环节先让学生简单的复*1—5的乘法口诀,其次通过小鱼图引入本课课题,因为学生已经有1到5的乘法口诀的学*基础,所以我在引导学生编出一六得六和二六十二这两句乘法口诀之后,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筋,编出剩下的口诀,然后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再引导学生根据6的乘法算式和口诀的'特点来发现他们之间的特点和规律。然后利用课本61页练*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摆一摆,进一步加深对6的乘法口诀来源的认识。我让学生在情景中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数学知识的兴趣。而且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任务。

  但是本节课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前准备不充分。因为之前没有怎么上过公开课,也不知道要怎样去备课,所以导致我做的ppt显得比较散。

  2、复*旧知力度不够。在复*环节,在全班齐背了1—5的乘法口诀之后,只简单的叫了一个同学起来背诵,然后就进入了新课。

  3、教学重难点没有把握好。

  4、专业知识不够。我不是专业的数学老师,对于数学教学,也只是凭着自己所学的知识在讲授,很多细节问题上面处理得不好。

  5、教学方法太单一。因为这节课要学的是6的乘法口诀,所以整节课最多的就是让他们练*试着背出来,但是我的方法用得不好。

  6、动手和练*的时间太少。在背口诀环节耗时太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基本练*时间不够充裕。

  通过这节课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有很多方面需要学*,也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和落实。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3

  1、教学设计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这节课的实际教学中,我感到达到了本课的预期教学目标:上课的时候,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让学生在学*中感受数学,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数学,并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好数学”的心理。课堂教学的开始,我设计用我们北国冬天最常见最美丽的雪花引入,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雪花有6个瓣,学生在学*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借助雪花图案,积极主动的编制6的乘法口诀。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学生之间的智力、生活经验与环境都有差异,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有差异的,教师的讲解与细问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被扼杀,学*的潜能也从中受到了抑制,更谈不上乐于学*。我还安排了智慧屋,介绍奇妙的6,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知道自然界除了雪花有六个瓣以外,还有很多与6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因此,应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4

  这节课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把握学生已有知识水*和能力基础上,我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 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学*的素材。因我班没有多媒体,我只能用画图的方法;我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本课中画苹果的场景,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缩短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 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探索性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出示各句口诀,而是让学生根据苹果图提问,想图填表得出6的乘法算式,再采用小组合作,让他们自己探讨并编制6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得出乘法口诀后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口诀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 练*的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本节课中先设计了小组竞争、集体背、师生对口令等的游戏,主要是对6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又设计了“根据口诀说算式”“根据算式说相应的口诀”的练*,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口诀的熟练程度,又增添了单纯计算教学的趣味性,最后还设计了摘苹果,小猫钓鱼等有梯度的练*,整个练*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低段学生的思维特征,难度适宜,又有一定延伸,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在根据图中信息填表时,学生虽然能够完成表格的填写,但是对其中的含义并不一定理解深刻,如6×2+6×3=6×( ),学生不会填,在交流表格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深入到位,对后面创编口诀的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二是教学技能上,我对学生情绪的调动还不够,课堂气氛还不够热烈,对学生的评价语还不够丰富。同时本节课的教学中,儿童化的语言运用不够,还要注意用语言描述情境。

  这节课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把握学生已有知识水*和能力基础上,我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 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学*的素材。因我班没有多媒体,我只能用画图的方法;我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本课中画苹果的场景,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缩短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 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探索性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出示各句口诀,而是让学生根据苹果图提问,想图填表得出6的乘法算式,再采用小组合作,让他们自己探讨并编制6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得出乘法口诀后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口诀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 练*的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本节课中先设计了小组竞争、集体背、师生对口令等的游戏,主要是对6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又设计了“根据口诀说算式”“根据算式说相应的口诀”的练*,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口诀的熟练程度,又增添了单纯计算教学的趣味性,最后还设计了摘苹果,小猫钓鱼等有梯度的练*,整个练*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低段学生的思维特征,难度适宜,又有一定延伸,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在根据图中信息填表时,学生虽然能够完成表格的填写,但是对其中的含义并不一定理解深刻,如6×2+6×3=6×( ),学生不会填,在交流表格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深入到位,对后面创编口诀的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二是教学技能上,我对学生情绪的调动还不够,课堂气氛还不够热烈,对学生的评价语还不够丰富。同时本节课的教学中,儿童化的语言运用不够,还要注意用语言描述情境。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5

  这节课的授课内容是6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是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并且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在课前,我先6上网查阅资料,看一些相关的课件,然后和教研组进行讨论6修改课件,还在两个班进行了试课,之后又进行了研讨修改。

  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豆荚微笑的教学情景,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去解决问题,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中间通过合作交流,同桌互相帮助完成表格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任务。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无论是多么严谨,多么有激情的课堂嗯,都是有缺陷的。第一个是突发事件处理的不够好,教学机制不够灵活,理念不太到,理念落实不太到位,比如说在表格呈现的.过程中,学生回答的内容不是预设的问题,处理的不够完美。其次是要让学生理解,从乘法的含义入手找出几个6,与今天所学的6的乘法口诀联系起来从而解决问题。第二是在教学的练*的过程中,练*的题目没有梯度,需要提升一个高度,还有一点就是课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充满激情的课堂,还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融入到这个课堂中。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8)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0)份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1

  《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了1—8的乘法口诀,已多次经历了编写口诀的过程,有了一定的'学*基础。所以在教学时我注意激活学生的知识能力储备,诱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的学*活动在老师的引领下自主完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找准认知起点

  学生的经验,是学*的宝贵财富,如何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是否成功的关键。那如何找准把握学生的已有经验,利用这些经验实行认知的“正迁移”,是整节课的重要环节。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通过1-8的乘法口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对于9的乘法口诀,虽然是教学的新内容,但在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中,或者学生与家长的交流中,或多或少会“知道”“了解”有关9的乘法口诀。根据这一学情,我在引导学生根据星星图填完表格以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写九的乘法口诀。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很快编出了九的乘法口诀,而且正确率非常高。同样的,在后面让学生说说若突然忘记了其中一句九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如何来回忆时,学生想出了许多好方法,如利用前一句口诀和后一句口诀相差9这个规律来算得数;利用加法来算得数等等。学生说的头头是道,这都得益于前面1-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这里老师并没有花多大的力气,学生通过*时积累的经验能自主完成学*的任务。

  二、提供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培养探究能力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内化的过程。所以,教学时我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例题时,我动态地演示星星图,让学生观察、体会星星地个数与几个9的关系,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例如我提问3行星星一共有几颗时?学生回答是27颗。此时,我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继续追问:这个27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想出了许多方法,有的是用3个9相加得出27;有的是在前一个数18的基础上加上一个9得出27;还有的是根据星星图,和方格去比较用30-3算出27的。总之学生的想法是多样化的,思维是活跃的。数学课堂就需要思维的碰撞,这样才能闪现智慧的火花。再比如说在引导学生发现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几个九比几十少几”时,我先带着学生一起完成前面1个9比10少1,是9和2个9比20少2是18这两个练*,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填写表格。填完以后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悟,在比较中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因为9的乘法口诀比较特殊,有着许多规律,所以在记忆口诀时,允许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或者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忆口诀,照顾学生的不同差异。特别是,老师后来介绍的“手指记忆法”,学生很感兴趣。我先请一位同学上台在投影仪上边背9的乘法口诀边演示过程,其他学生仔细观看,然后带领学生一起伸出10个手指头,自己边动边记忆,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效果很好。提供多种巧记口诀的方法,可以让学*能力强的学生利用抽象的规律来记忆口诀,让学*能力稍弱的学生用手指记忆口诀,让不同层次的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四、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力求以情促学

  对于乘法口诀这种纯数学的内容教学起来是比较枯燥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我在课前播放了儿歌《九九歌》,让学生边念儿歌边发现和今天学*内容密切联系的数字9。课的最后再次回到儿歌,让学生找出儿歌中的9 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感受到9的乘法口诀并没有那么枯燥,连有趣的儿歌里都隐含着9 的口诀呢。还有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方法记忆口诀,以及到“9元超市”买东西等等,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原来我们的双手可以帮助记忆9 的口诀,原来我们买东西时也可以运用9的乘法口诀,让学生体会到学*9的乘法口诀是非常有用的。

  五、需要改进和商榷的地方:

  1、时间处理不够合理。

  我在如何巧计9的乘法口诀和探索特殊规律“几个九比几十少几”这两个环节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导致后来的练*做得比较仓促,不够到位。特别是“9元超市”买东西这道练*题,本应该让每个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想买哪几件物品,要付多少钱,可是由于时间原因,我只是让个别学生回答,就匆匆进入下一个环节。实在是可惜。我发现自己*时上课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要么来时间不够,要么课上好了还没下课。看来如何合理分配时间也是个大学问啊。日后需多学*,多研究。

  2、学生参与面不广。

  本课的练*相对来说少了点,而且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参与面不广。第一道练*题是让学生根据一句乘法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我只是指几名学生回答,并没有给与每个学生说的机会。我想这里改成同桌互相说一说比较好,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说的机会了。第二个抢答题更是聪明学生的天下了,一些后进生根本没有回答的机会。这里若改成学生独立完成口算,再校对答案,实效性更高。第三个“9元超市”买东西也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很好地将这道题目与生活联系起来,没有将这道题应有的价值体现出来。看来,以后设计练*题一定要多考虑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开口说话的机会。

  当然,我的课堂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对教材的处理设计,对学生的引导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我一定会多思考,多研究,使自己的课堂逐渐走向有效!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2

  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中,我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展示西游记的图片,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其中一句乘法口诀九九八十一是9的乘法口诀直接引入课题。在结合龙舟情境图的展示,找数学信息,写乘法算式,编写乘法口诀,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发现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本节课我注重学*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如在教学环节找一找乘法算式的积有什么规律和特点,积的十位数和个位数加起来都是9,口诀的积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有交换的现象,如18和81,27和72,36和63,45和54,还有积是9,比10少1,积是18,比20少2……这些特点都是不同于其他乘法口诀的地方。这些积的特点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快记忆乘法口诀。之后介绍其实还借助双手帮助记忆口诀,联想法,如七七四十九天,不管三七二十一,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孙悟空有七十二变。这些记忆方法的介绍重在让学生能够快速记住这些乘法口诀。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设计了一系列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数、算算、编编、理理、说说的过程中,发现编制口诀的.方法,记忆口诀的方法,经历了有条理的数学思考的过程。

  教学中虽然注重了情感的陶冶和*惯的培养,可是仍显得不够,尤其是在教学语言表达、环节过渡衔接方面等等,都还存在很多欠缺的地方,仍需思考提高。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3

  在学本课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8的乘法口诀。学生学*了这些知识后,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这对学*节课的知识是一个良好的基础,但9的乘法口诀和前面的.内容有所不同,口诀句数多、数字大、容易混淆,而且学生基础状况参差不齐。可能有的学生早就熟记了口诀表的所有内容,上课时不愿意参与编制口诀的过程,而是急于表现自己;可能有些学生一节课下来也不能熟记口诀。

  9的口诀较之前的口诀有更多的记忆方法。在如何得出得数时,一个是比之前多了9,我把几个9就比几十少几穿插在得出的得数可以怎样算出来中,并结合图说说为什么。既让学生很自然地发现这个规律,又节省了时间。发现了这个规律后,再来填写表格巩固。然后,玩一个小游戏,师说前面几个9,学生回答,比几十少几,等于几。这样再次巩固。接着,你想用哪个规律记口诀,就用哪个。

  总体情况:底下总有小声音,课堂纪律不是很好,*惯还未养成,需要多加培养。开头提问的方向不明确,以致于学生回答偏离了主题。教学设计不够灵活,在编口诀时,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有了基础,在请学生编口诀时,并不认真听讲。这里可以改变一下,在学生自己在底下编写口诀时,先在黑板板书口诀,让他们当小老师,来说一说口诀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4

  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中,我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展示西游记的图片,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其中一句乘法口诀九九八十一是9的乘法口诀直接引入课题。在结合龙舟情境图的展示,找数学信息,写乘法算式,编写乘法口诀,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发现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本节课我注重学*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如在教学环节找一找乘法算式的积有什么规律和特点,积的十位数和个位数加起来都是9,口诀的积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有交换的现象,如18和81,27和72,36和63,45和54,还有积是9,比10少1,积是18,比20少2……这些特点都是不同于其他乘法口诀的地方。这些积的特点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快记忆乘法口诀。之后介绍其实还借助双手帮助记忆口诀,联想法,如七七四十九天,不管三七二十一,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孙悟空有七十二变。这些记忆方法的介绍重在让学生能够快速记住这些乘法口诀。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设计了一系列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数、算算、编编、理理、说说的过程中,发现编制口诀的方法,记忆口诀的方法,经历了有条理的数学思考的过程。

  教学中虽然注重了情感的陶冶和*惯的培养,可是仍显得不够,尤其是在教学语言表达、环节过渡衔接方面等等,都还存在很多欠缺的地方,仍需思考提高。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5

  在讲解9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时,我和讲1到8的的模式有所变化,一上课我就提问检查孩子们对已经学过的口诀的掌握情况,我知道,有一部分的学生只能熟练地背诵部分的口诀,还有一部分同学已经会背本节课将要学*的9的乘法口诀,但我不能认为有些同学会背,就不教了或教得快一点,一切都是为了照顾到大多数的孩子,从零开始。让孩子们根据学*乘法口诀的经验,没有一句一句的分析每一句口诀的意义,而是让学生根据前面学*口诀的经验你一句我一句的搜集9的乘法口诀,既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巩固已知的机会,又抓住学*目标不放。这很好的体现了让孩子们自主探索的学*数学的方式。

  一、 背口诀贯穿始终。

  学口诀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记住,并能灵活运用,当然用是建立在积极的基础上的,所以这节课我会让孩子们以背为主,在孩子们搜集完9的乘法口诀口让孩子们读背;接着以图画的形式帮助孩子们理解口诀的意义之后再让孩子们自由背、分组背、集体背等不同的形式进行背诵;然后。用手指的帮忙,让孩子们边做动作变背诵;在练*过后还让孩子们给同桌背。

  具体的背诵方法:

  1、 在表格里,让孩子们找出9的乘法口诀的积,然后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都不难发现规律:

  (1)相邻的每句口诀的积之间相差9;

  (2)积的个位、十位上的数相加的和都是9;

  (3)得数个位上的数逐渐少1、十位上的数逐渐多1。在这样发现规律后再去记忆很是不错。

  2、 两手展开,手心朝向自己,从左手的大拇指开始收回,往后依次收回一个,就放开前一个手指。

  3、 利用九九歌。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1个九就是9天)

  二、借助图画,帮助理解。

  这节课,我不是像以前那样,一句一句的去分析,让孩子们去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而是挑几句借助图画来理解记忆。

  三、有针对性的练*。

  有计算,有解决问题,将解决问题贯穿到计算课中。既巩固了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又渗透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学以致用。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6

  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起点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创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变情境创设为直奔主题。

  9地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已有了1-8的口诀的理解和编制经验,许多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这里没有必要故作“神秘“,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课的中心,“今天我们要学*9的乘法口诀,猜猜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谁能来介绍几句?”这样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知道的9的口诀有哪几句,大大激发学生得学*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变教师的讲解为学生探索和交流。

  只有真正理解了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背口诀,记口诀才会有方法。虽然在没有教之前学生都知道9的乘法口诀是哪9句,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明白每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因学生又前边学口诀的经验,本节课中我就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学*口诀编口诀。当学生把口诀编完以后,就提出如下要求:“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算式或画图的方式把它的意思表示出来吗?”学生讨论交流画图,还大胆地上台展示和交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观参与学*活动,不但掌握学*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三、变机械记忆为有意义学*

  记住9的乘法口诀是多年来9的乘法口诀教学课永远不变的主题。但如何指导学生记住口诀呢?本节课让学生理解了9的乘法口诀每一句的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寻找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我很高兴我的学生都能发现许多条规律,如相邻的每两个积都相差9;积的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为9;除第一句外,其他上下两句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反……,在学生说了很多规律后,我引导学生理解另一条规律:几个9就比几十少几。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概括的能力,另一方面为记忆9 的乘法口诀作铺垫。

  由于在寻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这里我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表达,以致没有时间巩固练*,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和进行适当的练*这并不矛盾,但是两者都需要时间,在探究这里舍得花时间,练*的时间就相对少了;探究如果不花时间那么探究只是走过场,没有真正落实到位,遇到这种矛盾,我该怎么办,需要我们一起探讨。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7

  在这次树人杯课赛中,我授课的主要内容是: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并在合作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现状和求助热线活动)。这样既体现了新课的教学理念(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又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先通过大量的口算巩固乘法口诀,为新内容打下基础,并从而大力表扬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其次通过学校借阅图书这一事实,让学生想:借了一本 63页的书,借阅期是7天,如果她按时还书的话,*均每天要看多少页呢?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解决方法,然后再根据学生研究探索的情况共同小结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求出商,而求商的根本就是用口诀求商。这样教学避免了教师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情况。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总结求商的方法。这样设计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的主人,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思考、个性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使其感受成功的愉悦。

  第三个教学环节重点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了求助热线的空间,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把问题解决了。

  第四个教学环节感受乐园,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的快乐(快乐园)、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成长园)、积累丰富的知识掌握好的方法(丰收园)。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从而使学*简单化。因为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创造一种方法要比学会一种方法具有更高的价值。另外,这节课采用了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热情高涨。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但是占用了很多课堂时间。

  不足之处:

  1、自己备课不充分,材料准备上不齐全。

  2、数学语言过多,不严谨,**性的语言多;

  3、课堂教学容量自身安排较好,但实施不到位,其原因是自己的教学水*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4、课堂教学密度小、容量小;*题类型单一,各环节速度慢。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活动成为自主探索的、获得成功体验的、主动发展的和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过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定会常反思,多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8

  本节课教学9的乘法口诀。而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阶段,因此在课始我就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课的中心,这样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的一开始,我呈现了一个10×9的方格图,每行的10格中都有9颗☆,由此提出问题:1行有9颗☆,2行有几颗?3行、4行……9行呢?要求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完成“几个9”连加的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表中。然后,让学生直接利用列表计算的过程和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填出9的乘法口诀。

  接着,我安排了“试一试”作为练*题,要求学生用一句9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因为教材没有通过例题来教学这类算式的计算,而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计算经验独立完成,这样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过程,逐步增强自主学*的意识和能力。因为有了之前的做题经验,这一题学生做起来没有困难。

  由于记忆9的乘法口诀有特殊规律可利用,即:是几个9的和就应比几个10少几,所以在“想想做做”的第1题中,教材组织学生再次观察例题图并借助填表探索并发现上述规律,启发学生利用这个规律帮助记忆9的乘法口诀。第2题,通过题组的形式,让学生根据一句乘法口诀直接写出相关的四道乘、除法算式的得数,进一步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第3题,通过每组两道算式的对比练*,使学生加深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巩固对一些难度较大的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第4题,是用竖式计算有关9的表内乘、除法,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刚刚学*的9的乘法口诀。

  但是本节课最大的遗憾,就是由于我在寻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花了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而浪费过多的时间,导致设计的练*,没有全部做完。该如何引导孩子有效地探索和进行适当的练*并不矛盾,但是两者都需要时间,该如何合理整合呢?我有些困惑。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9

  全课流程:

  复*-背口诀-简单运用(各种形式的练*)-较复杂应用(应用题编题、分析、画图、解答)

  本课的计划展示亮点:

  常规做法,不是一节课可以生成的。

  1、常规听算,这是最*一个月每节课必进行的常规,听算结束会将全对的名单反馈给家长,昨天到场39人,全对的32人,完全准确率82%;

  2、学生背口诀的各种形式,这是在学*1-8的口诀的过程中形成的,还学*了邻班的一些做法;

  3、学生的编题训练虽然不是二年级教材要求的,线段图也只是教材规定要学生认识而非要求学生掌握的,这个可以说是我从尝试让学生编题开始,自己想出来的训练方式,它是指向更高年级的学*的,而不是为二年级的应试而设的,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我最想探讨的是这个问题,也是我上这节课的目的。我假借了9的口诀的名义,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编题和分析能力,籍以研讨。编题作业,即堂完成并给老师批改的`有29人,24人全对,后补的8本全部正确,1人当天病假,2人未交,实到39人,上交37本,暂时32人全对,准确率82%。

  第一个想顺道探讨的问题是常规作业。*来一直坚持每天10道题的堂听,即时改,每天发全对名单给家长表扬,现在基本保持每次2933人全对;背口诀的形式,从一年级的学加减法开始,很多读背的形式就在使用,学生比较*惯用不同的方式来强记或巧记;学生*常除了完成优化作业,还设有堂上练*本和1号练*本、2号练*本。1、2号练*本是必改的练*,它们是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格式的,让孩子们不仅仅知道作业要准确,完成起来还要有规范,堂上练*本是听算或做尝试性的练*(比如练*格式)用的,也常常批改。此前,我们班就用堂练本练*过笔头编题,然后,用一号本编题,我每题必细批。学画线段图,也经历了三阶段要求,9次练*,到这回在堂上编题,孩子们已经是第10次编倍数应用题了。以前教高年级的数学,也没让学生练这么多,常常放过了每天的口算练*,这种专题的训练也几乎没有过,后来,自己的孩子读书了,并且我教的比她低一个年级,很多教过的感悟和女儿身上的失误结合起来,不断地驱使我去思虑一种细密的教法。或许我的做法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过于苛刻,但是,我认为,对他们终是有用的,于是实践之。做我们班的家长不容易,因为我总是每天群发全对的表扬名单1-3次(每本作业本一次),家长是压力不小的;做我们班的学生不容易,小小的年纪,总是不断地编题,写字,我发现,他们极少用拼音代替,二十来字的应用题,总是一个个字写出来的,作业的书写也越来越好,因为我除了表扬作业全对外,还不时表扬又对又工整的。

  这个魔鬼老师的魔爪,不知道家长和孩子是否渴望早日脱离?好让大家都透口气?吴咏是开放式的学*,回家基本不用做作业的,而我,每天都有常规作业,基础训练必不可少。或者我应该寻求一条中间的线路,也**我的孩子和家长们,但是,我认为,学*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不用功,怎么会有好成绩?要让孩子们学会用苦功,至少在一二年级,一二年级的计算基础打好了,才有资格谈中高年级的更高级思维的发展。这是我抛出来的第二个顺道探讨的问题低年级学生应该轻松还是要学会受苦?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我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起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传统的教学要点,大胆地进行创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变情境创设为直奔主题。

  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已有了1-8的口诀的理解和编制经验,许多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这节课我先和学生对口令检查1-8的口诀。接着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大家猜猜我们今天要学*什么呢?这样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来探索9的口诀是哪几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变教师的讲解为学生探索和交流。

  只有真正理解了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背口诀,记口诀才会有方法。虽然在没有教之前学生都知道9的乘法口诀是哪几句,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明白每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因此我着重引导学生说说口诀的意义,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口诀的意义。当学生把口诀编完以后,就提出如下要求: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你能说一说吗?学生讨论交流。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感观参与学*活动,不但掌握学*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三、变机械记忆为有意义学*。

  如何指导学生记住9的口诀呢?本节课在让学生理解了9的乘法口诀每一句的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寻找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欣喜的是我的学生都能发现各条规律,如相邻的每两个积都相差9;几个9就比几十少几:积的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为9;除第一句外,其他上下两句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反,学生说了很多规律,他们比我预想中好很多。在学生们找到这些规律后,我让他们小组两个对口令,当我走到他们中间去看他们记的如何时却发现,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会找规律,但是用上规律记口诀却还是有些反应慢。我告诉他们老师还有一个记住9的口诀的好方法,你们想不想学呢?学生们很好奇我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我给他们演示了手指记忆口诀。指导学生如何用手指来记9的口诀,学生们都很喜欢这种方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