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合集10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

  要想教好孩子,必须自己先成为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那么语文课堂一定会是丰富的、生动的、有趣的。现将今天的课记录几点如下,作反思之。

  一、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看似*常的范读,其实对于学生来讲,至关重要,特别是面对低年级的孩子,范读就更加重要。面对《我是什么》这样一篇富有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课文,带领学生读好、背好,从而爱上语言文字与科学,是本课最佳的切入点。本节课,一开始便绘声绘色地将课文读给孩子们,他们很快就被课文内容深深的陶醉了,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课文当中,有的还情不自禁地跟读起来。语文教学一定要有变化,千篇一律的教法谁能不乏味呢?孩子们听到老师读得如此开心,也很想读一读。于是,在教师读完之后,马上安排孩子们自由读、男女生比赛读,课堂马上被点燃了。谁说低年级的语文课一定非得从单个的认字、读词开始呢?一篇好的课文,学生收获的肯定是多元而丰富,而不是单纯地为识字而识字,识字的目的是为了读文,读文的目的是为了*得方法,感受语言之美,通过感受语言之美而感受生活之美,进而更积极、更丰富、更美好的生活。

  二、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学*这一课时,出示了很多有关“云”图片。简简单单的图片,在孩子们的眼里却是奇幻而五彩缤纷的。白云好像棉花糖,乌云好像黑地毯。有的好像是两只熊打架,有的又是虎在奔跑,还有的像狮子吐出红宝石,瑰丽的童心将普通的作品披上了童话的色彩。

  三、通过师生的动作背诵,教给学生的学*方法。

  动作背诵,是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使用的一种背诵方法。《我是什么》一文看起来很长,但在本节课中运用的”动作记忆法“,很多学生当场便背诵了下来。这样的方式,既适合于教师,也适合于学生,简单而实用,可经常使用之。

  一节好课,带给学生必定的丰富的、有趣的、特殊的精神盛宴,与深刻的、富有情感的心灵感触。常态课,亦有不一样的精彩!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2

  一、立足整体,激发兴趣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低年级语文教学也要着眼整体。课堂教学开始,我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猜猜“我”是什么,以激发起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接着又从整体内容把握教材,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用笔画出“我”都变成了什么。最后又回归整体,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猜谜是他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教学时,我以谜语导入,巧设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新课的强烈愿望。接着让学生说说通过这些谜底发现了什么?一下子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多法并举,识记生字

  低年级识字是教学的重点。初读课文前我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读准字音,将句子读通顺。课件直观地出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等形式认读,同时结合图片识记:“雹”、“稼”二字,从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轻松达到读准字音,突出重难点字音的目的。然后课件直观地出示课文中带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通过同桌对读的方式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请两组同位对读展示。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归类识字、偏旁表义、儿歌、做动作等形式识记字形,因为,课程标准中强调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最后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后,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再以小游戏对生字加以巩固。

  三、以读为本,读中理解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使其领悟其中的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教师引导恰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即使一千个学生便有一千种不同的朗读方式。我们要用多种方法导“悟”,启发学生看、画、演、议、说,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语言文字的美。

  让学生分组接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 (本节课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让学生和我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着大家一起“变”。这样设计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按课文特点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状态,而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接着抛出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学生纷纷抢着回答。其中,有的学生回答:“我”会变成汽、云;有的学生回答:“我”会变成雨、雪、雹子;面对学生们的回答,我及时表扬:你知道的真多!用我是“小水珠”来贯穿全文,品读水的变化:先学*描写“汽”和“云”的句子,再学*描写“雨、雹子、雪”的句子,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学完一、二自然段后,利用“水珠、汽、云、雨、雹子、雪”图片,让学生排列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变化,通过这一环节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教师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闭眼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静的池水;缓缓流淌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全班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这一环节使用课件充分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并通过不同角色的读,让学生自己接触语言材料,用他们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分析。第四自然段主要让学生自学,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让学生了解水做了哪些好事和哪些坏事,并适当进行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想出哪些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课件出示水电站,拦河坝以启发学生。最后请学生思考: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

  四、感悟提升,加强积累

  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读书,促进学生有效积累。《课标》多次提到:“语言积累”,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

  1.阅读理解加强积累:读书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多读、读熟,才能理解课文内容。俗话说:“书读千遍,其义自见。”我在教学中舍得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书声朗朗,达到熟读成诵,在读中理解内容,从而促进语言积累。

  2.背诵、记忆加强积累。背诵记忆是加强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低年级学生记忆力强,多背一些好词、好句、好文章,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更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我在教学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加强背诵的指导,在学生读中理解了水在不同季节变成不同状态时,利用具体形象的板书,加深对水的循环变化的理解,并从中指导学生的背诵方法,让学生再读一、二自然段时,鼓励学生会背的背。第三自然段又激发了学生的真情实感,赋有情趣的语言“我们(水)在家里干什么?”认真读一读,让学生熟读成诵,最后回归整体读全文,鼓励学生能背的背,不能背的就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背诵,加强语言积累。

  五、自主观察,自学写字

  和识字教学一样,写字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同样重要。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要写的字,让学生说说字的结构特点,自己认为哪个字最难写,让学生说说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再由教师范写,学生点评,最后在书上描红、临写这个字。指导写字时,我把重点放在“两点水”、“三点水”和“四点底”的写法上。整个写字过程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的特点,找出写好生字的关键所在,由学生自己来认识如何写好字,取代老师一笔一画地分析。

  六、反思教学,凸显不足

  本课教学中我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还不到位,比如:

  1.生字教学环节,处理的比较匆忙,没有在语境中识字,没有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节课要认识这么多生字还是有难度的,识字形式可以更加多样一些,如:用猜字谜的方式识记 “器”(四只小狗张口啃骨头);“稼”(禾苗种在家门口)。

  2.指导有感情朗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叫了几个学生单独读句子,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较多,没有变换更多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尝试着也读出这种感情。总之,这与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位有所差距。

  3.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上也还存在不足。,整节课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牵”得太多。我应该放手让学生说,要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应允许学生出错,不要急于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要教的内容。直到现在,我都还为此自责着,懊悔着这些环节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思考。

  4.对学生的表现缺乏有针对性的点评。对学生的评价叶太吝啬了。整节课下来,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两三次。其实学生的朗读、回答问题,我都应该给予他们评价的,如果我的评价多一些话,学生的积极性也许就更高了,教学效果也会更好。课堂点评应注重鼓励性、情感性、全面性、多样性。

  总之,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使我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了自己要努力的方向。一直坚持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3

  我根据课文的特点、课标的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时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我认为本节课在以下几方面是比较成功的:

  1.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

  通过反复读书,从课文语言深入到内容。初读课文课文,要求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丢字,不加字。再读课文,要求做到语句通顺、读流利,并说说“你认为他是什么”,这时学生对课文还只是直觉的印象、浅层的了解。然后,自己再边读课文边思考:从什么地方看出是“水”,这就需要学生抓住词句去理解,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语言,并在理解基础上再有语气地朗读。这样由读正确到流利再到有语气,逐步提高要求。随之对课文的理解也就由肤浅逐步深入。

  而且教师根据需要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如个人读、指名读、齐读、师生配合读等,以保持学生读的兴趣。

  2.教学设计新颖有创意。

  教师根据本文特点,导入以通过看动画、猜谜语的.形式猜猜“我是什么”激发学生好奇心,主动学*的愿望;接着安排了不同层次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理解,并在读中找到答案,积累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等对话,起到了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

  3.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和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词句。

  起到了语文课丰富学生语言,感受汉语语言美的作用。如:理解课文通过“有时候”连接云在空中的三种变化,让学生在生活实际和分角色朗读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对“打、落、飘"三个动词让学生在黑板上搭配词语,联系生活经验体会用词之准确。鼓励学生当堂背一背自己喜欢的词句。

  4.重视识字写字的教学。

  课堂教学中给足学生学*的时间,尤其是对书写的指导,保持了一贯细致认真的风格。指导到位让学生在自己分析生字结构的基础上,按照范字描一描,写一写,评一评。所以绝大多数学生达到了课标写字的要求。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4

  《我是什么》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课文。学生喜欢学*这样的课文,因为课文里的知识是他们感兴趣的、想了解的,这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如何抓住这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我采取了一些教学手段以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魔术激趣,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特点第一人称描写手法和抓住“水”是会变化的一个过程。为了突出这个“变”,在导入时,我特意说给大家介绍一个魔术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从而,让学生明白小魔术师就是“水”。

  二、紧扣主线,朗读感悟

  学*课件时,首先抓住中心句“我会变”。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老师参与到我会变“云”,激发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投映画面,突出重点。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不同形态,从而使学生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朝霞与晚霞”。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5

  1、重视事物形象,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去感受和体验,能使课堂富于感染力,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颜色、声音、动作等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形象生动的学*情景,使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学*的乐趣。我安排了观涛、听涛等的欣赏环节,借助视觉和听觉去丰富学生的感受和想象,引导他们形象地体会了大海的欢腾和热闹;在讲解动词使用准确性的教学环节,我在教学课件上为动词设置相应的展现动作,“落”字缓缓下,“打”字硬实地砸下,“飘”字轻柔地回旋而下,配上雨点、雹子、雪花的艺术挂画,给他们讲解“雹子会砸裂西瓜”的生活实例,多种形式地丰富他们对水不同形态的体会,最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动作表演课文,学生最后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好地反映了他们的到位理解。赞可夫指出:“只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才能更完整地认识到那个具体事物,认识它与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由此可见,只有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形象,使阅读过程与感知联想、想象等心理过程连接,才能引导学生真正与课文沟通,获得生动的情感体验。

  2、低年级的课堂应该安排大量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不应该单纯地、过细地分析课文,注意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适当穿插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如我可插图讲解“灌溉”的词语意思,相机进行情境识字的教学,认识反义词,参照课文句型造句,分析课文后重视集体感悟式的朗读,等等……

  3、学*任务过于细化,同时布置给学生思考的问题过多,我应该把问题通过课件的形式投影在屏幕上,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根据问题思考。我要充分丰富学生在学*过程中的反应和思考空间,注意明确学*任务并有条理地引导学生开展学*活动,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完整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重视他们学*的独特体验,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提问,如淡化预设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开展自主的探究性学*,在理解和阅读中激活思维和发现,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阅读。

  4、我的语文基本功需要不断地训练和提升。如制作教学课件方面,我可以做得更多元化,可以借助动画和声音展现流水的不同动态,让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充分感受课文,更好地进行朗读感悟。如我对字句方面的把握还不够投入和准确到位,我范读水做坏事的句子时不应该重读以突出水的破坏力,应该读出水的惭愧和后悔;融入角色是为了体会人物的心情,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表达和积淀,我要正确把握好课文的正确解读,才能“润物细无声”地发展学生。

  5、教学观念上,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备课时,我要更重视备教材、备学生,巧妙地利用学生生活中已生成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深入、形象地理解课文。如我可以通过借助生活情境引导他们感受“落”、“打”、“飘”。语文即是生活,我要善于发现、思考和积累生活中的各种灵感和知识,丰富我课堂中的人文底蕴,我们的心一直在路上。我很高兴这次教学能用上自己云南、上海旅行时的照片和见闻,更深入的讲解水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6、要充分把握儿童的思维和心理特点,明确语文教学需要一张一弛,适当将学*的**安排在课堂的后部分,积极探索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如多使用奖励小红花等的激励机制,活跃课堂气氛。

  7、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发展学生的思维。我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作用,但是先出示图片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水的作用,学生受图片的导向影响,思路受局限打不开了,讨论也不如预设的热烈。我深深感受到教学资源也需要有序地利用,才能充分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6

  1、重视事物形象,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去感受和体验,能使课堂富于感染力,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颜色、声音、动作等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形象生动的学*情景,使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学*的乐趣。我安排了观涛、听涛等的欣赏环节,借助视觉和听觉去丰富学生的感受和想象,引导他们形象地体会了大海的欢腾和热闹;在讲解动词使用准确性的教学环节,我在教学课件上为动词设置相应的展现动作,“落”字缓缓下,“打”字硬实地砸下,“飘”字轻柔地回旋而下,配上雨点、雹子、雪花的艺术挂画,给他们讲解“雹子会砸裂西瓜”的生活实例,多种形式地丰富他们对水不同形态的体会,最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动作表演课文,学生最后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好地反映了他们的到位理解。赞可夫指出:“只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才能更完整地认识到那个具体事物,认识它与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由此可见,只有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形象,使阅读过程与感知联想、想象等心理过程连接,才能引导学生真正与课文沟通,获得生动的情感体验。

  2、低年级的课堂应该安排大量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不应该单纯地、过细地分析课文,注意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适当穿插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如我可插图讲解“灌溉”的词语意思,相机进行情境识字的教学,认识反义词,参照课文句型造句,分析课文后重视集体感悟式的朗读,等等……

  3、学*任务过于细化,同时布置给学生思考的问题过多,我应该把问题通过课件的形式投影在屏幕上,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根据问题思考。我要充分丰富学生在学*过程中的反应和思考空间,注意明确学*任务并有条理地引导学生开展学*活动,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完整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重视他们学*的独特体验,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提问,如淡化预设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开展自主的探究性学*,在理解和阅读中激活思维和发现,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阅读。

  4、我的语文基本功需要不断地训练和提升。如制作教学课件方面,我可以做得更多元化,可以借助动画和声音展现流水的不同动态,让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充分感受课文,更好地进行朗读感悟。如我对字句方面的把握还不够投入和准确到位,我范读水做坏事的句子时不应该重读以突出水的破坏力,应该读出水的惭愧和后悔;融入角色是为了体会人物的心情,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表达和积淀,我要正确把握好课文的正确解读,才能“润物细无声”地发展学生。

  5、教学观念上,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备课时,我要更重视备教材、备学生,巧妙地利用学生生活中已生成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深入、形象地理解课文。如我可以通过借助生活情境引导他们感受“落”、“打”、“飘”。语文即是生活,我要善于发现、思考和积累生活中的各种灵感和知识,丰富我课堂中的人文底蕴,我们的心一直在路上。我很高兴这次教学能用上自己云南、上海旅行时的照片和见闻,更深入的讲解水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6、要充分把握儿童的思维和心理特点,明确语文教学需要一张一弛,适当将学*的**安排在课堂的后部分,积极探索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如多使用奖励小红花等的激励机制,活跃课堂气氛。

  7、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发展学生的思维。我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作用,但是先出示图片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水的作用,学生受图片的导向影响,思路受局限打不开了,讨论也不如预设的热烈。我深深感受到教学资源也需要有序地利用,才能充分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7

  《我是什么》是一篇极其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小短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以亲昵的语气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的利弊关系。文中始终不点明“我”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人类关系的描写,富有趣味性。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生动,通过本课的学*,让孩子们明白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效果

  课上,我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走”到不同的.地方就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样设计激发了孩子们探求的欲望,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文情景,投入学*的状态,而且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

  另外,通过课上交流互动,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类的道理,从而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1、在教学时,我以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小谜语导入,导入的形式简洁、有趣,一下子将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起来。然后,留给学生思索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谜底是什么。为了找到答案,孩子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了课文大意,而且很容易地就猜出是“水”。

  2、有效的提问带孩子们一步一步走进课堂深处。自读课文后,抛出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同时。面对学生的回答,我及时进行鼓励表扬,鼓舞了孩子们的斗志。

  3、授课中我将水的不同形态以简笔画形式展现在黑板上,让孩子们感到亲切、有趣、一目了然,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4、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霞”。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三、不足之处

  1、整体读课文的次数太少,没有对随文识字进行落实。在检查学生预*时,只将词语较多的一个段落进行了出示和识记,开头的3个生字由于不是要求认识的字,所以单独出示让学生识记,显得过于突兀。

  2、缺少收集信息和课外延伸。

  在处理“人们想出了种种办法管住水,让水给人们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人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问题提出后,很多孩子什么也想不出来。我想如果能够让孩子们提前收集有关水的相关资料,然后交流讨论课前收集的有关水对人类所作的贡献的资料,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了人们植树造林,建三峡大坝来防洪、发电、航运等。这样既得到了口语交际训练,也能培养其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拓展环节,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组织学生开展“节水小卫士”的活动,帮助、监督身边的人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惯,使更多的人增强环保意识——这样就能更加有效了。

  四、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利用好课文,落实好随文识字。导入后检查学*困难的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发现有困难的词语并及时板书,识记。再把这些词语带回到课文中进行朗读,会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能牢牢记住这些生字。今后要做好课前预设,提前布置让孩子们预*课文和准备课前资料的收集的任务。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8

  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本课以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为了让学生在学*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使外在的学*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本课的教学要求有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字。

  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一、多种形式朗读,质疑问难。

  1.导入新课:今天有一位学*伙伴要和我们一起学*,它就藏在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里,它是谁呢?(板书课题)请大家小声读课文,把它找出来好吗?

  (课开始设置一个悬念,学生的心紧紧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谁,具有撩拨好奇,激起学生的学*兴趣之功,与本课最后一句: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互为呼应。)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然后,想一想:学*伙伴是谁?(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勾勒出不懂的词、句,记不明白的问题。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字词。教师对难点字音及轻声音节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创新识字。

  (老师出示课件:我巧记:一只小黑狗,长着四个口(器)。水大好发电(淹)。禾苗的家(稼)。家里玩火(灾)。闯了大祸一只脚踢三球,一脚踢到树上头(躁)。学生猜字谜,并自编字谜。如:学生说:“下雨天吃包子(雹),太阳在西边(晒)……通过这个环节增加识字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4.以读促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朗读课文后,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极小极小”是什么意思?“汽”为什么会变成“云”?为什么雪是在冬天下,不在夏天下呢?雹子是什么?等等。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质疑,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解答。(a师问:通过读文,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b师梳理、归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学网站:“现在进入‘小读者’网页,根据提示来学*,‘我的变化,我的脾气,我在哪里’,自学完后,小组内交换意见,再推荐汇报。”)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思考理解感悟,把阅读心理过程外化,学生经历:提出问――分析问――解决问的完整训练,主体地位凸现。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尝试

  1.利用全文动画来突破难点,激发兴趣。

  (1)学生讨论云变成雨、雹子、雪的过程后。通过动画演示雨、雹子、雪形成过程,给学生直观感性的认识。(适当点拨向学生解释“雹子”是空中降下来的冰块,多数出现在晚春和夏季的午后伴随雷阵雨出现。冰雹给农作物带来很大的危害,大冰雹对人、畜、建筑物也会造成危害。)

  (2)揭示谜底: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水汽在空中会变成云,云在空中遇到冷空气又会变成雨、雹子、雪。由此可见,云、雨、雹子、雪都是由什么变成的?(水汽)

  (3)小节:其实,我们刚才所认识的云、雨、雹子、雪都是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不同状态。

  2.进入专题网站“水,生命之源”,拓展知识,揭示水的利与弊。

  (1)学生进入专题网站,选择感兴趣的知识读,引导学生把兴趣点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

  (2)联系实际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

  在教学中用电脑课件制作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把复杂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感性知识,通过专题网站,拓宽知识面,使学生既能一边学课文,又能一边了解到*时生活中不能看见,或不能理解的事物运动变化的全过程,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从而获得新知识,丰富形象思维。

  三、学有所得,感悟提升

  1.引导启发:诵读本文,会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是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到了空中飘浮,变成云,遇冷凝结,或成雨、雹、雪,落在地面,就在“家”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坏事,要完全降伏它,还需要人们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假如你是一滴水,你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

  2.学生在校园BBS中就上述话题留言。

  信息技术适时、适度、有效的运用是本课教学的亮点,利用网络提供资源,丰富了学*的内涵,提高了学*效益。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的自主性,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9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本课我试图通过指导观看图画、动作演示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抓住重点句子和段落。注重用言语描述、图片欣赏、生活体验让学生有感受地朗读。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体会地去感悟朗读的技巧,比如在指导朗读“有时候我穿白衣服,有时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这一句时,我先带着学生欣赏美丽的云图,让学生自己说说看到的三幅云图:白云、乌云、彩云,学生自己感受到云的变化,云的美。我又把云儿说成是爱漂亮的小姑娘,让他们把云儿想像成爱漂亮的小姑娘,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那种美,那种快乐,让他们感受到读这一句时应有的感情。

  本节课在理解课文时,我始终以“水这位魔术师”来引导学生读文,抓住第一、二段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水的不同变化,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动作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并根据板书及时总结,梳理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读懂了我是什么。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来学生对文本理解更加透彻。

  不足之处:写字指导仓促,个别学生对生字掌握不是特别熟练。自*课上需要进一步指导,以便学生彻底掌握,不留教学死角。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0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

  在教学时,我以谜语导入:“好吃没滋味,脏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导入形式简洁、趣味,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抛出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学生纷纷抢着回答。其中,有的学生回答:“我”会变成汽、云;有的学生回答:“我”会变成雨、雪、雹子;还有的学生回答:“我”还会变成露珠、霜。应对学生们的回答,我及时表扬:你明白的真多!根据声画同步的教学方法,我很快将水的不一样形态以简笔画形式展此刻黑板上,使学生感到亲切、趣味、一目了然,课堂里的气氛更加活跃。我不失时机地追问:“如果你是它,你最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找出相关的句子与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于是,教室里一片热闹的场面。他们有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感情地朗读;有的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愿意变成云,因为云在不一样时候能够穿上不一样颜色的衣服,异常奇妙!于是,我及时引导:那你们明白云是怎样构成的么?配合形象直观的课件,使学生对云的构成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也有的学生说想变成雪,因为下雪能够净化空气,景色很美。我就鼓励他们练*有感情地朗读。还有的学生说愿意变成雨,我又问:“那你明白雨是怎样来的吗?”有个学生说:“大概是好多云纠缠在一齐产生的雨吧。”还有个学生说:“我想是云和冷风打架打输了,它哭了,这样就下雨了吧……”这样的答案,在教学改革中极富典型意义又极富挑战性。因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而言,这样的答案只能说幼稚甚至荒谬,但从文学角度而言,这样的答案又充满了想象力,甚至于,这种想象力还不限于文学,它又能回归到科学的灵感火花上去。

  以往不止一位科学史上巨匠说过:正是想象力,才是科学发明的原动力。所以,它的挑战性就表此刻那里:既要对学生指出他们在科学角度上的答案错误,又要充分鼓励他们答案中丰富的想象力。学生们的想法丰富多彩,还恰恰说明了他们对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认真观察。那里面,就有了教师本人全面专业素质的问题:要懂一点自然科学(至少是课文资料所涉及到的),要懂一点文学,要懂一点儿童心理学,更要懂得当遇到类似的挑战时,如何在它们的交汇点上,破解这样的难题。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合集10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合集10篇(扩展1)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

  《我是什么》是一篇极其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小短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以亲昵的语气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的利弊关系。文中始终不点明“我”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人类关系的描写,富有趣味性。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生动,通过本课的学*,让孩子们明白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效果

  课上,我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走”到不同的地方就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样设计激发了孩子们探求的欲望,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文情景,投入学*的状态,而且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

  另外,通过课上交流互动,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类的道理,从而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1、在教学时,我以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小谜语导入,导入的形式简洁、有趣,一下子将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起来。然后,留给学生思索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谜底是什么。为了找到答案,孩子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了课文大意,而且很容易地就猜出是“水”。

  2、有效的提问带孩子们一步一步走进课堂深处。自读课文后,抛出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同时。面对学生的回答,我及时进行鼓励表扬,鼓舞了孩子们的斗志。

  3、授课中我将水的不同形态以简笔画形式展现在黑板上,让孩子们感到亲切、有趣、一目了然,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4、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霞”。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三、不足之处

  1、整体读课文的次数太少,没有对随文识字进行落实。在检查学生预*时,只将词语较多的一个段落进行了出示和识记,开头的3个生字由于不是要求认识的字,所以单独出示让学生识记,显得过于突兀。

  2、缺少收集信息和课外延伸。

  在处理“人们想出了种种办法管住水,让水给人们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人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问题提出后,很多孩子什么也想不出来。我想如果能够让孩子们提前收集有关水的相关资料,然后交流讨论课前收集的有关水对人类所作的贡献的资料,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了人们植树造林,建三峡大坝来防洪、发电、航运等。这样既得到了口语交际训练,也能培养其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拓展环节,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组织学生开展“节水小卫士”的活动,帮助、监督身边的人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惯,使更多的人增强环保意识——这样就能更加有效了。

  四、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利用好课文,落实好随文识字。导入后检查学*困难的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发现有困难的词语并及时板书,识记。再把这些词语带回到课文中进行朗读,会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能牢牢记住这些生字。今后要做好课前预设,提前布置让孩子们预*课文和准备课前资料的收集的任务。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2

  《我是什么》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却描写的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文章用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绘出水的各种形态。文中不点明我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教学时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中角色(云、雨、雹子、雪)读有关的句子,把自己当做那个角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融入课文。为更好的理解课**好铺垫。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动词来感受它们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加动作表演出来。同时又结合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词的准确。然后渗透到感情朗读上。我又请男生读雹子的句子,女生读雪的句子,体会雹子的力度,雪的轻盈。

  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再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导读,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欣赏……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二、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当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了水变成汽的过程后,我又通过课件演示,把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加强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他们懂得了课文写的“我在池子里睡觉,在……跳舞、唱歌、开大会。”中“睡觉”是水安静的样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动;“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滚及它发出的声音。“开大会”是指水很多,百川入海嘛。

  三、学有所得,感悟提升。

  学生通过课文学*,受到了环保知识的教育,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回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最后,在课程结束之际,我又布置了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画一画水的变化,并注上说明文字。是学生的课堂所学得以延伸。

  当然课堂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还没有完全融入课文的学*之中,可能是积极性调动还不够。在教学水的不同形态是还可以渗透一些写作技巧。

  总之,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更上一层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3

  要想教好孩子,必须自己先成为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那么语文课堂一定会是丰富的、生动的、有趣的`。现将今天的课记录几点如下,作反思之。

  一、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看似*常的范读,其实对于学生来讲,至关重要,特别是面对低年级的孩子,范读就更加重要。面对《我是什么》这样一篇富有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课文,带领学生读好、背好,从而爱上语言文字与科学,是本课最佳的切入点。本节课,一开始便绘声绘色地将课文读给孩子们,他们很快就被课文内容深深的陶醉了,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课文当中,有的还情不自禁地跟读起来。语文教学一定要有变化,千篇一律的教法谁能不乏味呢?孩子们听到老师读得如此开心,也很想读一读。于是,在教师读完之后,马上安排孩子们自由读、男女生比赛读,课堂马上被点燃了。谁说低年级的语文课一定非得从单个的认字、读词开始呢?一篇好的课文,学生收获的肯定是多元而丰富,而不是单纯地为识字而识字,识字的目的是为了读文,读文的目的是为了*得方法,感受语言之美,通过感受语言之美而感受生活之美,进而更积极、更丰富、更美好的生活。

  二、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学*这一课时,出示了很多有关“云”图片。简简单单的图片,在孩子们的眼里却是奇幻而五彩缤纷的。白云好像棉花糖,乌云好像黑地毯。有的好像是两只熊打架,有的又是虎在奔跑,还有的像狮子吐出红宝石,瑰丽的童心将普通的作品披上了童话的色彩。

  三、通过师生的动作背诵,教给学生的学*方法。

  动作背诵,是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使用的一种背诵方法。《我是什么》一文看起来很长,但在本节课中运用的”动作记忆法“,很多学生当场便背诵了下来。这样的方式,既适合于教师,也适合于学生,简单而实用,可经常使用之。

  一节好课,带给学生必定的丰富的、有趣的、特殊的精神盛宴,与深刻的、富有情感的心灵感触。常态课,亦有不一样的精彩!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合集10篇(扩展2)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

  一、立足整体,激发兴趣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低年级语文教学也要着眼整体。课堂教学开始,我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猜猜“我”是什么,以激发起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接着又从整体内容把握教材,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用笔画出“我”都变成了什么。最后又回归整体,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猜谜是他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教学时,我以谜语导入,巧设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新课的强烈愿望。接着让学生说说通过这些谜底发现了什么?一下子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多法并举,识记生字

  低年级识字是教学的重点。初读课文前我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读准字音,将句子读通顺。课件直观地出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等形式认读,同时结合图片识记:“雹”、“稼”二字,从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轻松达到读准字音,突出重难点字音的目的。然后课件直观地出示课文中带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通过同桌对读的方式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请两组同位对读展示。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归类识字、偏旁表义、儿歌、做动作等形式识记字形,因为,课程标准中强调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最后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后,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再以小游戏对生字加以巩固。

  三、以读为本,读中理解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使其领悟其中的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教师引导恰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即使一千个学生便有一千种不同的朗读方式。我们要用多种方法导“悟”,启发学生看、画、演、议、说,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语言文字的美。

  让学生分组接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本节课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让学生和我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着大家一起“变”。这样设计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按课文特点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状态,而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接着抛出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学生纷纷抢着回答。其中,有的学生回答:“我”会变成汽、云;有的学生回答:“我”会变成雨、雪、雹子;面对学生们的回答,我及时表扬:你知道的真多!用我是“小水珠”来贯穿全文,品读水的变化:先学*描写“汽”和“云”的句子,再学*描写“雨、雹子、雪”的句子,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学完一、二自然段后,利用“水珠、汽、云、雨、雹子、雪”图片,让学生排列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变化,通过这一环节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教师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闭眼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静的池水;缓缓流淌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全班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这一环节使用课件充分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并通过不同角色的读,让学生自己接触语言材料,用他们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分析。第四自然段主要让学生自学,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让学生了解水做了哪些好事和哪些坏事,并适当进行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想出哪些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课件出示水电站,拦河坝以启发学生。最后请学生思考: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2

  《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编科普短文,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篇幅较长,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来指导朗读。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培养学生自主的学*意识,进行设计。

  由于是第二课时,复*词语导入,上节课已经认识了自然界中的魔术师。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文章的主线是作者的写作思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细读课文,不难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个“变”字上,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

  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接着问看后的感觉,读出美感。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进行动作演示,学生能直观地体会这三个动作的轻重从而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在过渡到下一段中引起学生好奇,我还会变出什么?借助多媒体引起学生注意学下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我采取范读的形式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通过表演形式理解朗读,活跃课堂。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

  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我”,男生读暴躁的“我”,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顺势积累反义词。课文中反复出现“有时候…有时候…”这样的句式,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

  朗读课文有一定的收效: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了课文内容。精心的课文设计,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整堂课下来没有完全的调动学生的学*氛围。这是一堂不够理想的汇报课,却让我从中受益很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语言,还要有丰富的表情与学生融合。

  通过绘声绘色的肢体语言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丰富,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课堂结束时也接受了组里老师的意见,*时多加强学生朗读的训练。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吸取经验,将教学落到实处。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加强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3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 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及朴实而生动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为了让学生在学*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它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使外在的学*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根据课文特点,我抓住这个“变”,利用学生很喜欢的魔术师来吸引大家。然后,以“他会变,我也会变,想知道我是谁?”设疑,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用我是“小水珠”来贯穿全文,品读水的变化:先学*描写“汽”和“云”的句子,再学*描写“雨、雹子、雪”的句子,用“我”来自称,经过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连成一片之后我又变成云,碰到冷风,我有时变成水珠落下来,有时变成小硬球打下来,有时变成小花朵飘下来。再把他们之间的变化过程用箭头连接,使他们能够初步了解。

  在学*水的变化过程,我采用了提出问题:“我”会变什么?怎样变?学生6人小组讨论,合作学*。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连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参与其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后我将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合集10篇(扩展3)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实用10份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

  《我是什么》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三册中的一篇科普短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三方面内容:

  1、 水的不同形态:汽、云、雨、雹子、雪。

  2、 水在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的情况。

  3、 水给人们带来的利弊。

  课文以“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密切关系。文中不点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在教学时,我以谜语导入:“好吃没滋味,脏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导入形式简洁、有趣,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抛出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学生纷纷抢着回答。

  其中,有的学生回答:“我”会变成汽、云;有的学生回答:“我”会变成雨、雪、雹子;还有的学生回答:“我”还会变成露珠、霜。面对学生们的回答,我及时表扬:你知道的真多!根据声画同步的教学方法,我很快将水的不同形态以简笔画形式展现在黑板上,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一目了然,课堂里的气氛更加活跃。

  我不失时机地追问:“如果你是它,你最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找出相关的句子与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于是,教室里一片热闹的场面。他们有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感情地朗读;有的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愿意变成云,因为云在不同时候能够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特别奇妙!于是,我及时引导:那你们知道云是怎么形成的么?配合形象直观的课件,使学生对云的形成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也有的学生说想变成雪,因为下雪能够净化空气,景色很美。我就鼓励他们练*有感情地朗读。还有的学生说愿意变成雨,我又问:“那你知道雨是怎么来的吗?”有个学生说:“大概是好多云纠缠在一起产生的雨吧。”还有个学生说:“我想是云和冷风打架打输了,它哭了,这样就下雨了吧……”这样的答案,在教学改革中极富典型意义又极富挑战性。因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而言,这样的答案只能说幼稚甚至荒谬,但从文学角度而言,这样的答案又充满了想象力,甚至于,这种想象力还不限于文学,它又能回归到科学的灵感火花上去。曾经不止一位科学史上巨匠说过:正是想象力,才是科学发明的原动力。所以,它的挑战性就表现在这里:既要对学生指出他们在科学角度上的答案错误,又要充分鼓励他们答案中丰富的想象力。学生们的`想法丰富多彩,还恰恰说明了他们对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认真观察。这里面,就有了教师本人全面专业素质的问题:要懂一点自然科学(至少是课文内容所涉及到的),要懂一点文学,要懂一点儿童心理学,更要懂得当遇到类似的挑战时,如何在它们的交汇点上,破解这样的难题。

  结尾一段是让学生了解水的不同性格,即它温和的一面和暴躁的一面。尤其是它有危害人类的一面,让他们有较为直观的认识,突破他们因年龄局限的生活环境所无法看到的实景,我运用了多媒体展现洪水泛滥,江河污染的一些画面。面对这些画面,学生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有的说可以修建大堤、水库,有的学生引用大禹治水的故事,更多的学生结合自身谈了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就这堂课的教学目的而言,我理解它首先是改革纲要中所指出的:“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课文内容既是语文课,又是常识课,既是课堂上的书本教学,又是贴*生活的环保教育、节水教育。而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只居于主导和启发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更多地交流。而在教学手段上,既有声,又有画,既有课文,又有谜语,听觉和视觉的交替冲击,适合儿童情趣的方法反复运用,使学生们对“水”的概念,领会得尤为清晰而深刻。智育之外,由“水”的概念引申到大自然的概念,热爱自然,也同步进行了启蒙式的德育。有些地方,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过于深奥,但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能做到深入浅出、概念清晰,语言得当,就一定能受到预期的效果。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2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学说明短文,它以拟人的手法和朴实生动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水的变化及利害。课文以“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密切关系。文中不点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在教学时,我以谜语导入,把水与学生所熟知的孙悟空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学*的兴趣。课堂中,我始终以“变”作为主题,重点讲述水的状态变化和住地变化,同时顺带讲了水的循环,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帮助学生理解水状态变化的原理。

  朗读是我这堂课的重点。比如在学*水变成云时,我利用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云的美,再用语言引导启发学生,让他们把这种美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出来。在教学水的住地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先想象动作及意境,再融入感情朗读,这样学生自然就知道睡觉是安静的,应该读轻一点,而散步很悠闲,要读轻快一点,同样奔跑热烈,跳舞唱歌开大会热闹,学生理解之后就能用不同的语气将句子段落都读得很好。

  抓住个别词语,让学生理解词语学会用词语是我这节课的另一个目的。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我抓住“落、打、飘”三个词,让学生感受于、雹子、雪的不同特点,并让学生加上动作把动词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这三个词的意思,感受课文用词的准确,然后让他们来读,这样学生对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轻盈就会有深刻的印象,并且能在以后的*作中运用起来,体现出课堂的语文性。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比较生动的课,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这堂课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虽然课堂上的朗读很充分,朗读的形式也比较多样,但是朗读仅限于朗读,没有将更多的知识层面拓展开,形成学生新的认知冲突。

  其次,课堂结束后我没有及时布置一些拓展型的作业,让学生说说该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水、珍惜水。

  另外,课堂前自己语言的重复、表述较快等也是存在的问题。总之,这节课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商榷,我也会更加努力将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做真正有效率的教学。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3

  1、重视事物形象,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去感受和体验,能使课堂富于感染力,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颜色、声音、动作等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形象生动的学*情景,使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学*的乐趣。我安排了观涛、听涛等的欣赏环节,借助视觉和听觉去丰富学生的感受和想象,引导他们形象地体会了大海的欢腾和热闹;在讲解动词使用准确性的教学环节,我在教学课件上为动词设置相应的展现动作,“落”字缓缓下,“打”字硬实地砸下,“飘”字轻柔地回旋而下,配上雨点、雹子、雪花的艺术挂画,给他们讲解“雹子会砸裂西瓜”的生活实例,多种形式地丰富他们对水不同形态的体会,最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动作表演课文,学生最后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好地反映了他们的到位理解。赞可夫指出:“只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才能更完整地认识到那个具体事物,认识它与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由此可见,只有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形象,使阅读过程与感知联想、想象等心理过程连接,才能引导学生真正与课文沟通,获得生动的情感体验。

  2、低年级的课堂应该安排大量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不应该单纯地、过细地分析课文,注意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适当穿插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如我可插图讲解“灌溉”的词语意思,相机进行情境识字的教学,认识反义词,参照课文句型造句,分析课文后重视集体感悟式的朗读,等等……

  3、学*任务过于细化,同时布置给学生思考的问题过多,我应该把问题通过课件的形式投影在屏幕上,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根据问题思考。我要充分丰富学生在学*过程中的反应和思考空间,注意明确学*任务并有条理地引导学生开展学*活动,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完整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重视他们学*的独特体验,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提问,如淡化预设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开展自主的探究性学*,在理解和阅读中激活思维和发现,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阅读。

  4、我的语文基本功需要不断地训练和提升。如制作教学课件方面,我可以做得更多元化,可以借助动画和声音展现流水的不同动态,让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充分感受课文,更好地进行朗读感悟。如我对字句方面的把握还不够投入和准确到位,我范读水做坏事的句子时不应该重读以突出水的破坏力,应该读出水的惭愧和后悔;融入角色是为了体会人物的心情,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表达和积淀,我要正确把握好课文的正确解读,才能“润物细无声”地发展学生。

  5、教学观念上,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备课时,我要更重视备教材、备学生,巧妙地利用学生生活中已生成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深入、形象地理解课文。如我可以通过借助生活情境引导他们感受“落”、“打”、“飘”。语文即是生活,我要善于发现、思考和积累生活中的各种灵感和知识,丰富我课堂中的人文底蕴,我们的心一直在路上。我很高兴这次教学能用上自己云南、上海旅行时的照片和见闻,更深入的讲解水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6、要充分把握儿童的思维和心理特点,明确语文教学需要一张一弛,适当将学*的**安排在课堂的后部分,积极探索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如多使用奖励小红花等的激励机制,活跃课堂气氛。

  7、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发展学生的思维。我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作用,但是先出示图片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水的作用,学生受图片的导向影响,思路受局限打不开了,讨论也不如预设的热烈。我深深感受到教学资源也需要有序地利用,才能充分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4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而生动。本导学案设计根据儿童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的特点,以孩子普遍喜欢的谜语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总结、体验、感悟。力求做到少讲多读,用不同语速、语气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从二年级孩子喜欢猜谜语、做游戏的特点入手,唤起学生的学*热情,把学生带到课文的猜谜情境中,为新课的学*做好准备。依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特点,在识字环节,我重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通过参与自主识字、创造性识字、赛读识字等,真正成为识字学*的主人,提高识字的效率。教学中,在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强调练字,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

  本课设计是让学生得到充分信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及主动探究的意识。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让学生联系生活,更进一步了解了水的用途。同时通过直观课件的帮助和教师情感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个性化的朗读和表演,课堂效果好。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5

  《我是什么》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课文。学生喜欢学*这样的课文,因为课文里的知识是他们感兴趣的、想了解的,这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如何抓住这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我采取了一些教学手段以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魔术激趣,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特点第一人称描写手法和抓住“水”是会变化的一个过程。为了突出这个“变”,在导入时,我特意说给大家介绍一个魔术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从而,让学生明白小魔术师就是“水”。

  二、紧扣主线,朗读感悟

  学*课件时,首先抓住中心句“我会变”。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老师参与到我会变“云”,激发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投映画面,突出重点。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不同形态,从而使学生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朝霞与晚霞”。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6

  一、立足整体,激发兴趣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低年级语文教学也要着眼整体。课堂教学开始,我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猜猜“我”是什么,以激发起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接着又从整体内容把握教材,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用笔画出“我”都变成了什么。最后又回归整体,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猜谜是他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教学时,我以谜语导入,巧设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新课的强烈愿望。接着让学生说说通过这些谜底发现了什么?一下子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多法并举,识记生字

  低年级识字是教学的重点。初读课文前我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读准字音,将句子读通顺。课件直观地出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等形式认读,同时结合图片识记:“雹”、“稼”二字,从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轻松达到读准字音,突出重难点字音的目的。然后课件直观地出示课文中带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通过同桌对读的方式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请两组同位对读展示。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归类识字、偏旁表义、儿歌、做动作等形式识记字形,因为,课程标准中强调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最后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后,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再以小游戏对生字加以巩固。

  三、以读为本,读中理解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使其领悟其中的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教师引导恰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即使一千个学生便有一千种不同的朗读方式。我们要用多种方法导“悟”,启发学生看、画、演、议、说,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语言文字的美。

  让学生分组接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 (本节课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让学生和我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着大家一起“变”。这样设计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按课文特点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状态,而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接着抛出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学生纷纷抢着回答。其中,有的学生回答:“我”会变成汽、云;有的学生回答:“我”会变成雨、雪、雹子;面对学生们的回答,我及时表扬:你知道的真多!用我是“小水珠”来贯穿全文,品读水的变化:先学*描写“汽”和“云”的句子,再学*描写“雨、雹子、雪”的句子,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学完一、二自然段后,利用“水珠、汽、云、雨、雹子、雪”图片,让学生排列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变化,通过这一环节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教师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闭眼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静的池水;缓缓流淌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全班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这一环节使用课件充分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并通过不同角色的读,让学生自己接触语言材料,用他们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分析。第四自然段主要让学生自学,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让学生了解水做了哪些好事和哪些坏事,并适当进行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想出哪些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课件出示水电站,拦河坝以启发学生。最后请学生思考: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

  四、感悟提升,加强积累

  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读书,促进学生有效积累。《课标》多次提到:“语言积累”,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

  1.阅读理解加强积累:读书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多读、读熟,才能理解课文内容。俗话说:“书读千遍,其义自见。”我在教学中舍得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书声朗朗,达到熟读成诵,在读中理解内容,从而促进语言积累。

  2.背诵、记忆加强积累。背诵记忆是加强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低年级学生记忆力强,多背一些好词、好句、好文章,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更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我在教学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加强背诵的指导,在学生读中理解了水在不同季节变成不同状态时,利用具体形象的板书,加深对水的循环变化的理解,并从中指导学生的背诵方法,让学生再读一、二自然段时,鼓励学生会背的背。第三自然段又激发了学生的真情实感,赋有情趣的语言“我们(水)在家里干什么?”认真读一读,让学生熟读成诵,最后回归整体读全文,鼓励学生能背的背,不能背的就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背诵,加强语言积累。

  五、自主观察,自学写字

  和识字教学一样,写字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同样重要。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要写的字,让学生说说字的结构特点,自己认为哪个字最难写,让学生说说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再由教师范写,学生点评,最后在书上描红、临写这个字。指导写字时,我把重点放在“两点水”、“三点水”和“四点底”的写法上。整个写字过程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的特点,找出写好生字的关键所在,由学生自己来认识如何写好字,取代老师一笔一画地分析。

  六、反思教学,凸显不足

  本课教学中我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还不到位,比如:

  1.生字教学环节,处理的比较匆忙,没有在语境中识字,没有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节课要认识这么多生字还是有难度的,识字形式可以更加多样一些,如:用猜字谜的方式识记 “器”(四只小狗张口啃骨头);“稼”(禾苗种在家门口)。

  2.指导有感情朗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叫了几个学生单独读句子,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较多,没有变换更多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尝试着也读出这种感情。总之,这与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位有所差距。

  3.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上也还存在不足。,整节课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牵”得太多。我应该放手让学生说,要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应允许学生出错,不要急于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要教的内容。直到现在,我都还为此自责着,懊悔着这些环节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思考。

  4.对学生的表现缺乏有针对性的点评。对学生的评价叶太吝啬了。整节课下来,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两三次。其实学生的朗读、回答问题,我都应该给予他们评价的,如果我的评价多一些话,学生的积极性也许就更高了,教学效果也会更好。课堂点评应注重鼓励性、情感性、全面性、多样性。

  总之,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使我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了自己要努力的方向。一直坚持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7

  《我是什么》本课是一篇主要用拟人手法写作而成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类的利弊关系。

  一、成功之处

  1。谜语导课激发兴趣。采用了有关天气的谜语进行导课,迅速引出对新知的学*。

  2。字词教学自主扎实。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完成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带拼音拼读,去拼音指名读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上,只在重点处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字形特点。

  3。整体感知方法得当。采用关键词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使他们跳一跳就能够着桃子,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4。细读文本灵活多样。第一、二自然段时,我选取三个表现水的形态变化的重点语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辨析形*字。这些做法能够巧妙地化解本节课教学难点。

  5。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本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贴*儿童的语言,不断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学*的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学*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不足之处

  1。识字环节漏掉了“躁”的教学,导致在开火车读字卡时进行补充,占用不必要的时间,影响后面教学。

  2。朗读指导时,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需再凝练。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8

  要想教好孩子,必须自己先成为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那么语文课堂一定会是丰富的、生动的、有趣的。现将今天的课记录几点如下,作反思之。

  一、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看似*常的范读,其实对于学生来讲,至关重要,特别是面对低年级的孩子,范读就更加重要。面对《我是什么》这样一篇富有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课文,带领学生读好、背好,从而爱上语言文字与科学,是本课最佳的切入点。本节课,一开始便绘声绘色地将课文读给孩子们,他们很快就被课文内容深深的陶醉了,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课文当中,有的还情不自禁地跟读起来。语文教学一定要有变化,千篇一律的教法谁能不乏味呢?孩子们听到老师读得如此开心,也很想读一读。于是,在教师读完之后,马上安排孩子们自由读、男女生比赛读,课堂马上被点燃了。谁说低年级的语文课一定非得从单个的认字、读词开始呢?一篇好的课文,学生收获的肯定是多元而丰富,而不是单纯地为识字而识字,识字的目的是为了读文,读文的目的是为了*得方法,感受语言之美,通过感受语言之美而感受生活之美,进而更积极、更丰富、更美好的生活。

  二、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学*这一课时,出示了很多有关“云”图片。简简单单的图片,在孩子们的眼里却是奇幻而五彩缤纷的。白云好像棉花糖,乌云好像黑地毯。有的好像是两只熊打架,有的又是虎在奔跑,还有的`像狮子吐出红宝石,瑰丽的童心将普通的作品披上了童话的色彩。

  三、通过师生的动作背诵,教给学生的学*方法。

  动作背诵,是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使用的一种背诵方法。《我是什么》一文看起来很长,但在本节课中运用的”动作记忆法“,很多学生当场便背诵了下来。这样的方式,既适合于教师,也适合于学生,简单而实用,可经常使用之。

  一节好课,带给学生必定的丰富的、有趣的、特殊的精神盛宴,与深刻的、富有情感的心灵感触。常态课,亦有不一样的精彩!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9

  《我是什么》这篇课文是一片充满童趣的科普文章,很适合低年级的孩子阅读学*。文章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水的变化,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这篇文章很易于孩子理解,全篇虽然不着一个水字,但学生还是很容易判断这是“水”。

  融教与读是我在讲这一课时最多的考虑。课文的内容学生们在读的过程中大多能够理解。尝试不同的方法的朗读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式。本节教学中设计了3处重点句子的品读。一处使写云的色彩的句子。朗读加想象,把云彩想象成那爱美的小姑娘。时而白衣飘飘,时而一身肃穆,时而红衫耀眼迷人。另一处是第二段,云遇到冷风落下时,三个不同的动作:“落”、“打”、“飘”特别是“打”字,先让学生了解了何为“雹子”,再加一生活体会,小硬球砸下来,力量可是很大的。,所以用“打”.做着动作读这一段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第三段的读是让学生表演读。水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动态:在池子里睡觉、小溪里散步、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让小学生分别表演不同姿态的水,表演加朗读,学生的兴趣很高。

  设计这节课的第二个考虑是想借这篇课文对学生进行爱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思想教育。这一想法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特别设计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观看大自然中的水被污染的触目惊心的画面,大地因为缺水干涸,禾苗因为缺水枯死的画面。这些画面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他们纷纷发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一幅宣传标语。学生们用他们稚嫩的笔,写出了发自内心的呼喊。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浅显的反思,所谓学无止境,教育也永无止境,仅作为一点小小的心得吧。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0

  《我是什么》是一篇极其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小短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以亲昵的语气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的利弊关系。文中始终不点明“我”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人类关系的描写,富有趣味性。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生动,通过本课的学*,让孩子们明白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效果

  课上,我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走”到不同的地方就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样设计激发了孩子们探求的欲望,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文情景,投入学*的状态,而且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

  另外,通过课上交流互动,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类的道理,从而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1、在教学时,我以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小谜语导入,导入的形式简洁、有趣,一下子将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起来。然后,留给学生思索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谜底是什么。为了找到答案,孩子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了课文大意,而且很容易地就猜出是“水”。

  2、有效的提问带孩子们一步一步走进课堂深处。自读课文后,抛出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同时。面对学生的回答,我及时进行鼓励表扬,鼓舞了孩子们的斗志。

  3、授课中我将水的不同形态以简笔画形式展现在黑板上,让孩子们感到亲切、有趣、一目了然,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4、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霞”。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三、不足之处

  1、整体读课文的.次数太少,没有对随文识字进行落实。在检查学生预*时,只将词语较多的一个段落进行了出示和识记,开头的3个生字由于不是要求认识的字,所以单独出示让学生识记,显得过于突兀。

  2、缺少收集信息和课外延伸。

  在处理“人们想出了种种办法管住水,让水给人们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人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问题提出后,很多孩子什么也想不出来。我想如果能够让孩子们提前收集有关水的相关资料,然后交流讨论课前收集的有关水对人类所作的贡献的资料,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了人们植树造林,建三峡大坝来防洪、发电、航运等。这样既得到了口语交际训练,也能培养其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拓展环节,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组织学生开展“节水小卫士”的活动,帮助、监督身边的人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惯,使更多的人增强环保意识——这样就能更加有效了。

  四、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利用好课文,落实好随文识字。导入后检查学*困难的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发现有困难的词语并及时板书,识记。再把这些词语带回到课文中进行朗读,会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能牢牢记住这些生字。今后要做好课前预设,提前布置让孩子们预*课文和准备课前资料的收集的任务。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合集10篇(扩展4)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

  一、立足整体,激发兴趣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低年级语文教学也要着眼整体。课堂教学开始,我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猜猜“我”是什么,以激发起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接着又从整体内容把握教材,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用笔画出“我”都变成了什么。最后又回归整体,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猜谜是他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教学时,我以谜语导入,巧设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新课的强烈愿望。接着让学生说说通过这些谜底发现了什么?一下子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多法并举,识记生字

  低年级识字是教学的重点。初读课文前我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读准字音,将句子读通顺。课件直观地出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等形式认读,同时结合图片识记:“雹”、“稼”二字,从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轻松达到读准字音,突出重难点字音的目的。然后课件直观地出示课文中带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通过同桌对读的方式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请两组同位对读展示。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归类识字、偏旁表义、儿歌、做动作等形式识记字形,因为,课程标准中强调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最后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后,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再以小游戏对生字加以巩固。

  三、以读为本,读中理解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使其领悟其中的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教师引导恰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即使一千个学生便有一千种不同的朗读方式。我们要用多种方法导“悟”,启发学生看、画、演、议、说,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语言文字的美。

  让学生分组接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本节课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让学生和我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着大家一起“变”。这样设计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按课文特点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状态,而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接着抛出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学生纷纷抢着回答。其中,有的学生回答:“我”会变成汽、云;有的学生回答:“我”会变成雨、雪、雹子;面对学生们的回答,我及时表扬:你知道的真多!用我是“小水珠”来贯穿全文,品读水的变化:先学*描写“汽”和“云”的句子,再学*描写“雨、雹子、雪”的句子,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学完一、二自然段后,利用“水珠、汽、云、雨、雹子、雪”图片,让学生排列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变化,通过这一环节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教师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闭眼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静的池水;缓缓流淌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全班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这一环节使用课件充分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并通过不同角色的读,让学生自己接触语言材料,用他们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分析。第四自然段主要让学生自学,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让学生了解水做了哪些好事和哪些坏事,并适当进行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想出哪些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课件出示水电站,拦河坝以启发学生。最后请学生思考: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生生互动合作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这种多项互动合作是学生学*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在“找果子”到“赠果子”的趣味教学环节中,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合作,体会学*的快乐,延伸学*的意义。

  一、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的主导性

  作为二年级的孩子,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起一年级来说是长一些,但是好动、无意注意占主导仍然是他们注意力的主要特征。而老师从始至终都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有意注意被老师的教学牢牢吸引住了。比如:开课时,用学生熟悉的猜谜语,就吸引了孩子们,使他们对这节课的学*充满了兴趣。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看着孩子们对谜语的浓厚兴趣,老师顺势就引出了课题。又如在巩固生字新词时,让学生玩魔方,学生的劲头十足,认识的小朋友抢到并迅速读出来,带动不熟练的小朋友跟着他念,使每位小朋友都积极参与并有所提高,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玩。

  二、“认、读、说”三者结合,追求学生个性自主发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价值往往定位在更多更快地完**类科学文化遗产的传递与积累上。今天,我们的教学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情境与活动,使学生有机会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了解相关的问题,渗透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重视朗读与识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打破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学生读书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并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本课中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如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学*第一自然段时,在小小组里自由读课文,三件不同衣服这里分组读,指名读等,小组摆水的变化这里通过说,并用课文中的话说说水的变化。使每个学生对文本产生不同的感受,获得发展。

  三、把情感体验融于课堂生活,提升人文内涵。

  低年级学生在学*中能否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不仅是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学*活动使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还关系到学生能否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从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的问题。所以我不仅把小学语文教育看作是科学知识的教育,更看作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看到的就不是被封闭在“知”与“不知”的动态*衡上,而是放到了每一个学生充分活动的“问题”与“解决”的广阔的空间里,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一次次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如理解白、黑、红三件衣服时,学生在读之后老师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说?

  生1:“三件衣服什么时候出现?”

  生2:“晴天的时候穿白衣服,下雨前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穿红衣服。”

  生3:“为什么会有三件不同的衣服?”

  生4:“早晨和傍晚太阳红红的所以天空中的云红红的,中午这段时间太阳白白的所以云是白的,下雷雨前则是乌云。”

  学生在自问自答中解决了问题,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教师细心地呵护并努力满足学生这种需求。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3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 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及朴实而生动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为了让学生在学*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它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使外在的学*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根据课文特点,我抓住这个“变”,利用学生很喜欢的魔术师来吸引大家。然后,以“他会变,我也会变,想知道我是谁?”设疑,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用我是“小水珠”来贯穿全文,品读水的变化:先学*描写“汽”和“云”的句子,再学*描写“雨、雹子、雪”的句子,用“我”来自称,经过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连成一片之后我又变成云,碰到冷风,我有时变成水珠落下来,有时变成小硬球打下来,有时变成小花朵飘下来。再把他们之间的变化过程用箭头连接,使他们能够初步了解。

  在学*水的变化过程,我采用了提出问题:“我”会变什么?怎样变?学生6人小组讨论,合作学*。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连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参与其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后我将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合集10篇(扩展5)

——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案 (菁华3篇)

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案1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师生一起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老师描述班上一个学生的相貌,基本性格,让其他学生猜一猜看是谁。)后,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还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认识他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

  重点强调标出的生字、词语的字音

  如:躁、灾、“庄稼”中的“稼”是轻声。

  3、读书、质疑

  再次读课文,标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词语、句子)

  三、识字

  1、出示课文中会认字11个,引导学生小组互认。

  2、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卡片、生字词。

  4、出示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进行检测。

  5、分组开始比赛读、随机正音,表扬。

  6、分男女生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学生自由观察。

  2、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害”中间的一竖上下都要出头。

  4、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

  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师重点指导“两点水”和“四点底”的写法。

  6、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五、自主学*

  1、用学会的词语说话,给生字找朋友。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边表演边读,和好朋友一起读。

  (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方式和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有效地学*。)

  六、汇报

  各小组汇报自主学*情况

  1、说说你给生字找了哪些朋友。(可以给生字组一些什么词)

  2、请你把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听。

  3、试着表演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二、启发思考

  (一)出示问题

  1、水是怎样变化的?可以变成什么呢?

  2、你除了知道水会变化以外,还知道有关水的什么知识吗?

(二)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能弄懂以上的问题。

  (三)交流学*方法

  1、小组读书,边读边找。

  2、用表格的形式表现水的变化。

  3、用图示表现水的变化过程。

  4、用画画的形式体现水的变化。

  5、用查资料反馈的形式理解水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给各小组适当指点,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方法。

  三、合作探究

  1、学生分小组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

  2、教师深入各小组,参加各小组的自主学*,因生而易,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自主学*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确保自主学*的效果。

  四、展示自学成果

  1、分小组汇报自学情况。

  (1)读出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

  (2)用图示法演示水的不同状态。

  (3)分小组读出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

  (4)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可以适当改用自己的语言,能简单复述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就行。)

  2、教师随机用课件结合学生的汇报,帮助全体学生巩固认识,加深理解。

  3、对学生自主学*情况进行评价,特别表扬会合作,方法新颖的小组。

  五、拓展

  1、你还知道水对人类有哪些作用和危害?

  2、通过本文的学*,你了解到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水资源状况吗?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六、指导感情朗读

  1、用课件(课件设计江河里水流的情景,重点凸现一大滴水珠,并用对话的形式出示它的语言。)“水滴”教我读书的方式(小朋友,你真聪明,我是水,不过我睡觉的时候,请你读得再轻一些,不要吵醒我;我散步的时候读得轻快一些;瞧,我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的时候,多自在呀!你能把我读得活泼一些吗?再练*练*,你肯定是最棒的。)告诉学生为了体现水在不同状况下的不同表现,我们读书的语气、语速也不一样。

  2、学生进行阅读挑战赛。

  七、演一演、背一背

  1、请出代表“水、汽、云、雨、雹子、雪”的六名同学上台表演读,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和动作。

  2、背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作业:

  1、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2、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水的变化,分别画出水不同的样子,并分别配上词语或一句话。

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案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30课,齐读课题《我是什么》,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到底我是什么呢?听老师读课文,你们边听边想,等一会儿看谁能猜出来。

  二、师范读课文。猜猜我是什么。

  三、初读课文,学*生字。

  1、生自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2、齐读课文,要求读通顺,字音准确。

  3、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段就回家多读一读。

  4、同桌学*我会认的字。

  A、读出生字,要求字音准确。

  B、互相说说是怎么记住生字的。

  5、齐读生字,说说这些字的偏旁部首和字型结构。

  6、交流怎么记住生字的方法。

  7、用生字组词,看谁组得多。

  8、自读生字,边读边记。

  9、开火车检测生字。

  四、我会读。

  漂浮、灌溉、灾害

  机器、电器、乐器

  冲毁、毁坏、毁灭

  暴躁、风暴、暴风雪

  五、学*我会写的字。

  1、齐读生字。

  2、给生字组词。

  3、用学过的方法记字。

  4、描红练*。

  六、作业:

  1、收集资料,在日常生活中,水做了哪些好事,做了哪些坏事。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熟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30课,还记得文中的我是什么吗?(水)

  二、作业反馈。

  1、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怎样变的?

  2、在日常生活中,水做了哪些好事,做了哪些坏事。

  三、讲读课文。

  1、自读课文,哪个自然段讲了水既做好事,又做坏事。

  2、齐读第四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出水的特点。

  既然水有这些不同特点和作用,那我们就要多了解有关水的知识,让它来为我们做好事。下面请看水的几种不同形态。

  3、课件展示:

  水——汽——云——雨(雹子、雪)

  4、快速自读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以上内容。

  5、讲读第一自然段。

  自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水——云(白云、乌云)

  指导朗读,你最喜欢哪句读哪句。

  6、讲读第二自然段。

  云——雨或雹子或雪

  7、齐读一、二自然段。

  课件展示,一、二自然段的整个过程。

  8、自读第三自然段。请生表演: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四、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来读并背诵

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课本第-页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故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呀?(播放课文录音故事)

  2、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看看你能猜到谜底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板题)

  (二)自读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强调标出的生字、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如:"躁、灾"是*舌音;"稼"是第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三)识字

  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2、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生字和词语。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五)谈话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已经学到了什么或会干什么,接下来你们想做些什么呀?

  1、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给生字找朋友。

  2、和伙伴一起合作读课文,读最喜欢的段落。

  3、一边表演动作,一边朗读。小组合作。等等其他方法也可以。

  (六)汇报

  学生根据自主的学*活动,汇报学*成果,交流学*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词。听写生字词,然后说出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巩固识字。同桌检查写字情况。

  2、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二)启思

  1、通过学*,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弄懂呢?

  2、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3、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画表格填写"、"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三)探究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方法,进行合作学*。教师要及时关注各组学*情况,因材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质量。

  (四)展示

  1、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小组学*),汇报学*情况。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的问题。

  (1)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

  (2)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第3自然节)

  (3)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2、教师可利用课件或录像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认识和理解。

  (五)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与危害?

  (六)演读

  1、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和理解,练*感情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用沉闷的语气读出云的"沉甸甸";用轻而慢的语调读出水的"*静、温和";用稍强的语气读出水"汹涌澎湃"等。

  2、练*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变化"及"水的不同性格"。

  3、组织学生分别戴上"水、汽、云、雨、雹子、雪"的头饰,表演课文内容。适当加上运用和表情。

  (七)练*作业

  找找反义词。

  黑()冷()暴躁()灾难()

  读读写写。

  “云”是了不起的魔术师。看,它穿的衣服常常换来换去:有时穿白衣服,我们叫它们,有时它穿黑衣服,我们叫它,早晨和今晚,它把红袍披在身上,我们分别叫它和 ,瞧,它的样子也是变幻莫测,一会儿奔跑的骏马,一会儿像温柔的绵羊,一会儿像,一会儿像,一会又什么也不像。

  伴教锦囊:

  关于水的谜语

  1、好吃没滋味,脏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

  2、太阳一晒我就变,火上一烧我也变。向上缭绕像青烟,遇冷结成小水点。

  教学反思:

  1.引导启发:诵读本文,会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是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到了空中飘浮,变成云,遇冷凝结,或成雨、雹、雪,落在地面,就在“家”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坏事,要完全降伏它,还需要人们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假如你是一滴水,你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

  信息技术适时、适度、有效的运用是本课教学的亮点,利用网络提供资源,丰富了学*的内涵,提高了学*效益。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的自主性,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合集10篇(扩展6)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 1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这些趣事本身就是学生感兴趣的。

  本节课以读为主,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就了解了课文内容。围绕教学重点相机抛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读到在太空中睡觉这段时,我就设问:“既然说‘站着睡觉 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那宇航员能不能就这么站着睡?课文为什么又说‘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呢?”学生马上说:“如果宇航员不睡在睡袋里,就这么站着睡,他会在飞船里飘来飘去。”“宇航员飘啊飘,脑袋会撞在飞船上,砸个大包。” ……在读读、议议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要想睡上一个安稳觉,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这一太空生活知识要点 ,并懂得了“必须”一词的用法。

  本节课学生对太空比较感兴趣,因此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进行说和写的.训练。学完课文后,我们就进行拓展。假如你是一名宇航员,你能给大家说说你的太空之旅的吗?(飞上太空前做了哪些准备、碰到什么新奇的事、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景象等,可以结合搜索的资料来想象说话。)

  学生根据要求开始分组讨论交流,学生就像开了河的水哗哗的流淌,课题立刻活跃起来。学生通过充分的交流后,大家开始动笔把自己的交流成果写下了,学生的想象真的很神奇。

  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不放过任何一次说写训练的机会,相信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自己的写话水*就会提高。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 2

  《回声》是一篇科学性很强的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形象地告诉了学生,和回声有关的知识。网上找了很多教案,都是把重点放在了向学生介绍回声的形成这一块上。但是我认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识字朗读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作为这课的第一课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识字和朗读上。本课的生字是“呱、哩、圈、纹、碰、返”六个子,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且很有规律,呱(口+瓜)哩(口+里)圈(口+卷)纹(纟+文)返(辶+反),他们的读音有类似的地方。而且有三个口字旁的.字,识字是很有规律的。我的教案中设计了两个合作的环节,小组合作识字和小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主要体现合作的是第一个环节——小组合作识字。在这节课中我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这个环节,总结了一下,觉得原因还是有很多:

  1、让学生把方法写出来比较耗时,可以改成口头交流,比较省时,效果也应该会不错。还有个别学生组词时有错误。

  2、反馈花了大量的时间,是否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

  3、学生对这个方法掌握得还是不够好。

  4、任务分配还没有到位。 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琢磨。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 3

  《俗语》这篇短文是以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行的、简练而形象化的、定型的语句为依托,让学生初步接触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生活经验的民间语言,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明晓事理以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高尚情超,使识字与认识事务、明晓事理、培养情感结合起来。教学的重点是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难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俗语这种语言形式,基本懂得它所讲述的道理,牢记这几条俗语,并激发学生主动学*的愿望。本节课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本班的学生实际,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开课时播放蚂蚁搬粮食的动画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并给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入今天的学*。在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这些俗语讲述的道理时,先集中讲述一条,然后“以点带面”理解其他几条俗语的意思。

  这几条俗语中“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一句通俗易懂,而且易于用实物演示。所以教学时,我以这一句为突破口,先老师演示折断一根筷子再请学生动手折断十根筷子,很明显学生是不能这十根筷子的,他们很直观地顿悟俗语蕴含的道理。

  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教学中我安排了课内休息,即学生听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并提出听的要求:听听歌曲中有我们学过的哪句俗语。

  这一环节我的出发点是休息、巩固和激趣。从课堂学生表现来看,这一目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学生熟背本节课的五句俗语后,我请学生交流回家收集的'俗语,学生兴趣盎然,争着展示。虽然课堂中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不多,无法让每一个孩子都展示自己,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体现。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金”。本节课的教学也留下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识字教学落实得不够,学生朗读的形式比较单一,课件的操作不够熟练,教学有随意性,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 4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阅读的第一个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喜欢的东西,才是学生最愿意接*的。我在执教《太阳,你是粉刷匠吗》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学*情境,分层次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体味感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无论是哪篇课文教学,读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充分的去读,去感悟,才能够更好理解课文。在本课的学*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第一个层次是初读感知,了解内容。第二个层次是抓住关键词朗读,理解全文。第三个层次是有感情地朗读,感悟精妙。这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使学生读得轻松、自然,顺理成章地完成了任务。

  由于学生刚升入二年级,对于阅读理解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在第一个层次初读感知时,我让学生先把课文读正确,要求学生对读得不流利的地方反复地多读几遍。在第二个环节理解课文时,通过动笔画一画、圈一圈找出有关词句来读,这些词句既是理解课文的主要词句,又是本课生字中的关键词,所以这部分读得流利了,课文的朗读问题就解决了。同时,学生们也理解课文了。

  在最后一个层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学生们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读。在引导背诵时,我出示了提示语“你把( )粉刷得( ),就像( )。”引导、帮助学生背诵,学生看着提示,边回忆边背诵,很快就背诵下来了。然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太阳还能粉刷什么,巧妙的设问,既活跃 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通过模仿使学生将所学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在朗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应用语文,再次看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答案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可见,本课的分层朗读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 5

  教学反思:

  一、识字,重在识字方法的传授、运用。

  教学中以自主识字为主,小组交流分享识字方法,接着全班汇报。

  字理识字——

  象:象形字。甲骨文似大象的形体。突出了大象的长鼻和大耳。金文变形,头、鼻、耳的形象已不清晰,躯干部分也轮廓化。象是一种大型的哺乳动物。又假借为景象、模拟、仿效。

  归类识字——

  “吵、叹”口字旁的字。

  “胳膊”月字旁的字。

  编故事(歌诀)识字——

  “疼”:冬天生了一场病,觉得浑身都疼。

  “歪”:不正不正有点歪。歪歪斜斜,歪歪扭扭。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重在方法的传授、运用。为学生中高年段的学*,乃至终身学*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让每个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了解汉字的故事,走进汉字的历史,激发他们学*汉字的兴趣,在识字的过程中品味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识字时注意音形义的结合,能辨析形*字,正确使用汉字,尽量避免写错别字。

  二、朗读,重在情感的熏陶,情境的创设。

  由于本课文本的特殊性,朗读和表演的结合显得很重要。教学中边做动作边理解“扯、推、搡”等词语。理解词语的同时揣摩当事人的心情和感受,然后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演表现出来。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在创设的故事情境中逐渐深入文本,将小猴前后情绪的变化读出来、演出来;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

  不同的文本承载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文本性格。朗读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它能够在编者、教者、读者和作者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彼此了解,产生共鸣。

  学生对儿童话剧《小猴脸红了》很感兴趣,积极参与,与伙伴合作表演话剧,虽说未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却也在这一方面勇敢地迈出了一大步。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 6

  《雪孩子》一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学*兴趣。以下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

  一、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朗读感悟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教学片断中,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的乐趣。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教学方式,点然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例如在最后一段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练读,说: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有一位学生说: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第二位学生说: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答案该如何选择呢,我顺势引导所有的孩子来参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段话。一边的小朋友在读“很美很美”时,读得比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在读“飞到了空中”时,也读得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另一方的小朋友在读到“很美很美”时,语调比较高,也读得比较快,读出了高兴的'语气。在这教学片断中,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的高兴心情;而从另一角度,学生们也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后的悲伤之情。此时,情感的体验就像我们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最后我也只是说了一句中肯的话,发表我的意见:我认为从“美”这个词,还能看出雪孩子的心灵美。

  二、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在理解课文后安排了四人小组讨论“雪孩子会回来吗?”的话题。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毕竟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要深入到各组,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这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但是老师不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以培养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再通过演示课件理解“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去了学*的乐趣、成长的快乐。“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创意的表达。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阅读积累方法的指导,又要注重课内外知识积累的运用、延伸与拓展,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创新思维及实践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有效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意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 7

  学*《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地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张成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地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脸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张成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 8

  识字2《树之歌》是一首儿歌,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既然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我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 9

  今天是家长开放日,看着下面坐满了这么多家长,心中不免有写紧张,带着紧张而兴奋的心情上完了《窗前的气球》。本课教学中我抓住了科利亚没意思、孤独、伤心最后高兴地笑了这一情感变化为线索,着重让学生体会科利亚的心情变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这节课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去体会窗前的气球带给我们的浓浓真情。

  一、以读为主

  语文课上就该书声朗朗。同桌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到了气球带给科利亚的快乐。从“真没意思”到“高兴地笑了”,学生体会到位,读得很好。在课堂上我注意把学生朗读和教师范读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一次次得朗读体会窗前的气球带给我们的浓浓真情。

  二、以角色体验来解读文本

  如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科利亚的孤独和烦恼,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病时的感受和心情。由于这些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所以学生说了很多,有的.说很难过,有的说不去上学呆在家里很无聊。有了自己的感受做铺垫,学生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科利亚孤独、伤心。当学生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了情感共鸣之后,学生读起课文来就声情并茂了。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 10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8》是形声字归类识字。教材由插图、四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儿歌三部分组成。插图中的卡片“包”、“火”、“艹”、“饣”、“氵”通过组合拼图具体地告诉学生,“包”字可以分别与四个偏旁组成新字。接着是一组“包”为声旁的形声字及其组成的词语:书包、花苞、饱满、火炮、水泡,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区别字形,防止混淆,提高识字效率。儿歌中的一些生字就是从该组形声字中选取的。这就为学生识字、理解字义提供了语言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识字效果。

  尽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但这一课只有四个生字:包、饱、泡、吐,学*任务很轻,所以学生学起来毫不费力。为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进一步理解形声字的含义,我还补充了一连串带“包”的生字词语:胞(双胞胎)、雹(冰雹)、刨(刨子)、袍(白袍)、咆(咆哮)。虽然增加了学*内容,但学生学起来倒也是兴趣盎然,并没有加重学生的任何负担。下课后,有些会查字典的同学还意犹未尽,捧着字典欣喜地告诉我:“老师,还有鲍鱼的鲍。”“还有孢、疱……”这一课真是收获不浅,我不由得喜滋滋的。

  本课的一首儿歌浅显易懂,所描绘的的情景是:池塘中两枝荷花亭亭玉立,正咧着嘴笑,小金鱼在水下吐着泡泡。儿歌配有一幅情景图,充满诗情画意。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图想象,学生说得充满情趣。过了两天,我安排学生就这幅图画写了一篇短文。因为课上讲得十分清楚,而且时间间隔也不长,于是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写,没作什么辅导。在巡回检查过程中,我奇怪地发现:很多学生在写到“荷花苞”的“苞”时,大都用拼音替代。虽然,这个“苞”字不是田字格中要求书写的生字,只是要求认读的二类字,但课堂上却是分析得很详细的`:“包”加上草字头,因为花苞是植物的花骨朵儿,与植物有关……居然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写,是课堂效率问题,还是学生大都遗忘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不由得直皱眉头。快要下课的时候,我做了一个调查:“花苞的苞你会写吗?会写的就举手。”教室里的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咦,没几个不会写呀!“那你们写话的时候为什么写拼音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是二类字,田字格中不要求写。”我恍然大悟,好一个“田字格中不要求写!”我不由得想起班中有这么一个同学:音乐老师向我反映,他接受能力特强,谱子唱过几遍就记住了,学起电子琴来比别人快多了。象棋老师夸他,这孩子反映特快,是块学棋的好料子。当然语文课上,我也发现,他想象非常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就是这么一个孩子,课外的识字量并不多,写话本上除了田字格中要求书写默写的字以外,其他没几个字会写的,一律用拼音替代。这大概就是受到“田字格中不要求写!”这一思想的束缚吧。

  新课标第一次提出了“快速识字,提前阅读”的理念,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量要从原来的1250个提高到1800个,小学二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其中四会字800---1000,二类字虽然只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结合词句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和运用。但并不是说不许书写和运用,如果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书写,又有何不可呢?学*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例如苏教版第三册21课《水乡歌》中才学*“清”字,因为经常接触,在这之前,每个学生早已会写会用了,难道老师要强制学生:这个字还没学到,以后再写,现在不许写吗?再如:《识字4》就学了“偏”,只要教学生用“减一减”的方法就认识了“扁”。有时作业中写到“小鸭子的扁嘴巴”,提醒学生别写拼音,写汉字,几次以后,学生对“扁” 字自然能达到“四会”的要求了。二年级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已经学*了一些识字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甚至掌握了一些汉字间架结构的书写规律,对于那些有能力会写会用的学生而言,应该以鼓励为主。

  提前阅读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想阅读,一个首要的前提是必须先学会识字。鲁迅先生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起步。识字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以至其他一切知识的学*,都必须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

  其实,班里那些不爱看书的同学,就是因为识字量少,看起拼音书籍来特别吃力。而识字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有意注意、有意记忆的潜力没有得以充分发挥。相反,那些识字量多的学生,特别爱看书,甚至对没有拼音的书籍都爱不释手,因为他们的识字量多,分析字形的能力很强,接触过几次以后的生字在头脑中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日积月累,他们的识字量就越来越大了。这些学生,他们的书写能力大大超出前者,老师还没教到的生字早就会灵活运用了。

  于是,在以后的作业中,我让学生明确:“简单容易的、会写的尽量用汉字;笔画较多、确实不会写的,就用拼音。”试行一阶段下来,效果十分明显,学生读书时能有意识地记忆字形,自能识字、写字的水*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合集10篇(扩展7)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1

  《从现在开始》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惯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腾”;而小猴子却让大家按照自己*惯的方式过日子,受到人们的拥戴。读着《从现在开始》,除了忍俊不禁之外,还感受到浓郁的现代气息。现代社会的人们,在享受着高度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受到自然和人为的各种限制。人们总在争取自身的**,追求自由的空间。在儿童幼小的心理,他们活泼好玩,无拘无束的成长,是他们追求的生活理想,然而面临社会的压力以及教师和家长的束缚,他们失去童年的乐趣,以及自我的个性。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惯,要尊重别人,这是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

  教学这篇课文,我们在把握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通过“教”的方式引到学生“学”的方式,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情景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对话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尊重他人。教学的难点在于,以学论教,顺学而教,根据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紧紧的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重视朗读形式多样化,强调在朗读中感悟

  课堂上,“读”占鳌头,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个别读,齐读,自由读,引读,表演读,充分顾及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发学生学*资源,让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自行发现,自发建构起来。读完之后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这样读有什么好处?说出朗读后的个性化感悟、体验和感受。以朗读为主线,以实践活动为辅助,引导学生联系教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读活动物,以声传情,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人物个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如狮子大王的王者风范,猫头鹰大王的神气,袋鼠大王的激动,小猴大王的和气、干脆、机灵等等。但也有读得不够好的地方,有但今后加强、改进。

  2、创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情景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各种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如:角色扮演,通过活动让学生去表达、感受、体悟,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读一读、演一演,自主汇报交流,使学生真正拥有尝试、合作、享受成功的实践和机会。在小组汇报展示中,其他学生做到了很好的.评议、补充,形成了生生互动积极学*的氛围。我作为一名参与者也启发、评价,在与生互动中真正成为小学生的学*伙伴,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3、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在阅读目标方面,我们第一个要关注的问题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和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的体现。本课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读一读、演一演、想一想、说一说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让被人按自己*惯的方式生活,这些都体现了阅读教学中主体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确的价值导向。

  当然本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遗憾的地方,如:时间允许的话,在教学袋鼠那段时,应增加多种读的方式;在最后讲评生字时,应让学生自己挑选、推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2

  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我采用了激趣法,一上来就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一下集中到课堂上来,为新课的学*打好基础。生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当小老师教孩子们生字,学生爱听,精神集中,效果不错。 学完生字,直接进入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既连贯自然,又使学生明确骆驼和羊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重点段落的学*打好基础。

  整堂课,我非常注重训练学生的朗读,采用示范读、引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产生新的思想。通过朗读,学生弄清了课文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而此时,我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这种情况?这能说明什么呢?”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很好。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有了自己的发现,朗读的热情更高。可以这样说,是发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所以,给学生一个方向,他会自己走路。

  同时,在教学时,我还非常注重图文结合,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降低了难度,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3

  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但是我们的识字教学往往在字音、字形上下苦功夫,忽略了对字意的理解。而学生阅读能力的起步,就在于对字意的理解,组字成词,连词成句,只有先读懂字词,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句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在低段的解字词中逐步提高的。我们的'解字词的教学,不能依赖于“词语手册”等辅助书,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利用文本资源,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像“奇石”、“怪石”、“奇形怪状的石头”,,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效省时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字理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许多汉字都是有造字规律的,只可惜我们都不是字源学家,所懂得的字理知识有限。但是有一些很常见的,而且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合理的字理解词的方法是可以一用的。像本教学片段中的“胳膊”和“脖”三个字,我们就可以像学生渗透“月”字旁的意义,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有意识字,并且初步掌握一些识字解词方法。中间有个小疏忽,忘了讲“脖”的右边部分了,呵呵。

  低段的学生对一个句式的掌握要借助非常形象的帮助,我的口头句式虽然给了他们模仿的空间,但是他们还不能靠自己的想象来连词成句。如果我出示‘黄山的奇石’可真多,有——,有——,有——”,这样以填空的形式来帮助一下学生,降低他们的学*难度,估计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跳一跳摘到学*的果子。

  我和学生还处在磨合期,由于对他们的学*能力,更细致地说,我现在还不充分地了解他们的识字、说话、阅读等能力的发展状况,课堂上要注重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做到以学定教,有的放矢。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4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琅琅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很适合小朋友阅读。

  语文课教学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为体现这些新的理念,实现既定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本年段研究的小专题,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揭示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后,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为下一步的读书探究打下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为了帮助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让学生自读自悟这几位植物妈妈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并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自由说说喜欢哪位植物妈妈的办法。在学*课文时,我重点带领学生一起学*了蒲公英妈妈的这一段,抓住“降落伞、纷纷”等词看图片去感悟,通过评读、赛读、想象阅读、师生对接读等形式反复朗读体会,为第3、4小节的学生自学作好铺垫。这样一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统一发展。

  三、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编写诗歌的能力。

  我课前布置预*,让学生收集一些植物,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各种植物,了解植物种子传播的一些办法。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各自介绍了解的一些植物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另外,我还模仿课文自己编了一首小诗,让学生细细品味,自己也试着编一编诗歌。

  为了让他们上课认真倾听,我采用了课前讲清要求,课中评读、赛读,想象阅读,交流资料、编诗歌等方法,学生学*积极性很高。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5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对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这一课内容较简单,因此,我决定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自己来处理相关问题。学生动手画相关句子,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单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因此,在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多方式朗读,目的`是让学生读中感悟。

  在本节课上,我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的设立要达到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改变了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6

  《识字7》以“拍手歌”的形式,为小朋友描绘了大自然中动物们自由生活的情景,同时揭示了“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的道理。课文内容生动、活泼,富于情趣,节奏感强,适于朗读。“拍手歌”的形式也为课堂活动的组织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教学本课第二课时,我觉得有如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激发兴趣,激起学*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呈现给学生许多动物的美丽画面,让他们在欣赏中感受,在感受中产生兴趣,有了认识动物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喊喊动物朋友的名字并跟他们打招呼;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样子;动物朋友要把生字朋友带回课文了,读一读把它们留住;老师要考考大家,谁敢接受挑战;编儿歌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产生强烈的学*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课堂上教者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学*、合作学*、互动交际、拍手诵读等,促使他们动脑、动眼、动手、动嘴,调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方法科学识记生字;在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会结合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并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学会模仿编儿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中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三、循序渐进,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会编儿歌。

  课后的练*安排了孩子尝试编写与卫生有关的拍手歌。为了落实好这个目标,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押韵,押韵有什么作用,从而让他们对编儿歌的要求有更进一步认识;接着我找了一首同样是保护动物的拍手歌,把当中的一些内容删除,让学生补充完整,在这过程中始终强调押韵的好处。最后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刚才的基础上独自模仿其中一两句自己编拍手歌。在练*编写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发挥想象,从而顺利地完成任务。由于受知识水*限制,也有个别孩子编写的儿歌过于直白。

  四、注重识字过程中人文关怀。

  从上课开始与动物朋友打招呼,与他们交朋友,用几句话说说动物朋友的样子,模仿编儿歌,懂得保护动物。整个过程,学生的情感始终倾注于动物朋友的身上,识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与“动物”相处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着人文关怀。我们知道学生学会了相处,学会了关爱,就会去关爱同学、老师、亲人,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通过这堂课的磨课实践,我感受很深。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不应是枯燥的,它应该是活跃的、趣味的,投学生所好,取学生所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思维灵感,让他们轻松快乐地完成学*任务,达到学*目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7

  《我们成功了》一课,作者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记录下了我国申奥成功这一历史重要时刻。课文中的每一句话,都浸泡着作者浓浓的爱国情。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学*语言,理解和运用语言是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我们努力透过语言,感受思想;学*语言,理解深意;品评语言,受到震撼。在《我们成功了》这一课教学中,我注意:

  一、精选语言训练点:

  本课中有三个语言训练点,分属三个语言训练层次:即词语“几十万”;句式“人如海,歌如潮”;句群“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在每一个层面的重敲,都是在为低年级学生打牢阅读基础而服务的。

  二、营建情感切入点:

  语言训练不是无目的、无序列的零敲碎击的散打,语言要和情感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在本课中,申奥成功是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面。为了丰富文本的内涵,适时引入了活水资源——音像资料。它做为课文人文情感内涵的延展,使7、8岁孩童对申奥成功的特定场景有了深切的感受。因为音像材料的加入,课堂教学的容量加大了,祖国内涵丰满了,语言感受到位了,人文熏陶入境了。再结合课文为学生的语言学*预设营建了一条层递性的训练序列,即:理解词汇(几十万)——品析经典句式(人如海,歌如潮)——锤炼思维(体会三个口号之间的语序),学生进入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画面,有了情感的切入,朗读和感悟就比较深入。

  三、把握想象练笔点:

  适时的练笔是情感的`升华,是学生内心的情感抒发。在课文的最后,想象20xx年的北京是怎样的情景,学生活学活用:“北京是欢乐的海洋,”“体育场馆里,人如海,歌如潮。”“人们挥舞着**,一遍遍呼喊:‘我们胜利了,我们又拿金牌了,祖国万岁。’”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8

  一、换种方式提问,提高教学实效

  在以往的生字教学中,我常常问学生:“这个字你是怎么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刚开始学生个个踊跃,争相做答,但久而久之,这种刺激的效果越来越弱,部分学生的惰性开始显露。于是,在这节课上,我尝试着换了一种提问方式“你发现了什么?”“你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鼓励学生去探究去发现。结果在这堂课上,我又看到了学生按捺不住的兴奋。在读字音时,学生提醒到“庆”是后鼻音,“帜”是翘舌音,“曲”在课文里读第三声。书写时,学生发现了“欢”是左窄右宽,“庆”字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这样的学*情景,这样的学*效果只有在兴奋的情绪状态下,在思维得到了极大激活的情况下才能出现。

  二、整体吟诵的高效

  本诗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自然景物用自己的方式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二是由物及人,十三亿的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如何让学生领悟这部分的内容,我选择了整体感悟的`方式,一起出示这四句话,让学生不断诵读,避免了逐句讲解的支离,避免了诗意美感的破碎。诗是语言的精华,言简意丰,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使读者可以展开各自富有个性的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出形象生动的画面。因此,在吟诵中引导学生想象,让诗中景、诗中物在学生脑海里浮现,展现一幅幅立体的图景,引导学生步入诗境。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诵读中说说“眼前出现了什么景,心中出现了什么物?”同时展开想象“你仿佛听到各自在说着什么话呢?浪花会唱什么歌?”给学生建立了语言与形象的联系,同时自然地渗透了诵读的方法,即读书的时候,只要眼前有景,心中有物,就能读出感情,达到了整体的高效。

  三、真诚的课堂对话,唤起学生学*的欢乐:

  教学应在师生*等对话中进行,真诚的课堂对话能唤起学生的欢乐的课堂情趣。例如:“老师写不好,等会你们写的要比老师好。”“放开声音读,小朋友读书的声音最好听了。”“再读读课文,肯定比上一次好。”“读好了,就读给同桌听,读正确了,就翘起大拇指,夸夸你的同桌,或着冲他笑一笑。”等,这真诚的语言,唤起学生学*上欢乐多多,童心无限,才使得本课诵读声声,气氛浓浓,才使的以学定教的思想得以落实。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9

  今天我们学*了《妈妈睡了》这篇课文,一上课,我先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妈妈睡着的样子吗?”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有几个小手举起来,一个孩子站起:“我妈妈睡着时,打呼噜。”有一个孩子站了起来:“我妈妈睡了总趴着,哈哈哈。”孩子们都笑了,紧接着我就说:“孩子们,今夜回家看看妈妈睡着的样子。因为我们没去留心过睡着的妈妈,所以回答起来有难度。那我们跟老师去看看课文中的妈妈睡着的样子,今天我们继续学*《妈妈睡了》。

  我出示了问题:“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在大屏幕上出示了描写妈妈睡着的样子的段落,指名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个是尹彤璇,她的声音甜甜的,特别有感情,为同学们做了个示范,第二个、第三个……如次第开放的花一般,孩子们一个接一个读的那么入情,我不失时机的提醒着问题:“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读完了,有几个小手已经迫不及待的举起,我用激励的语言激发着孩子们发言的热情,手渐渐多了起来,可我还是发现了左艺博嘴里轻声的说着答案却没举手的勇气,我用眼神鼓励着他,他的手缓缓的举起,我抓住这个机会,他站起来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美丽。”“你从文中那句话里体会到的?”他大声的读了出来,我用眼神肯定了他的答案,别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求补充,很快答案出来了。

  “是啊,睡梦里的妈妈这么可亲,这么累,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我想让妈妈多歇一会儿”“我想给妈妈端杯茶。”“我想给妈妈扇扇扇子,因为他很热。”……

  “是啊,我们要学会关爱自己的妈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请大家上机,认真的读一读。”孩子们很认真的读了起来,我边巡回边提着问题:“短文是讲了谁与谁的故事?讲了妈妈和儿子间怎样的故事?最后结果怎样?”很快孩子们找到了答案,妈妈给儿子学校送米的故事,妈妈送的是最低级别的米。我又问:“妈妈怎么不给孩子送好米呢?”孩子们立即就说:“因为家里穷,妈妈的米是讨饭讨来的。”“最后,妈妈因为辛苦,落了风湿病。”“最后,那个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我还在出示着问题“面对食堂师傅的那些难听的话妈妈有什么表现?”“妈妈给人家说好话。”我对短**了一个小结:“妈妈为了孩子,可以拉下脸面,去乞讨,可以给师傅说好话,这就是伟大的母爱”面对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最后,我做了一个总结:“无论这篇短文,还是课文都是写的妈妈对我们的爱,是啊,妈妈的爱确实是无处不存,无处不在,那我们该怎样对待爱我们的妈妈呢?”孩子们这下子放开了手脚:“我们不要惹妈妈生气。”“我们不要让妈妈担心。”“我们替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让妈妈歇一歇。”“我们记得心疼心疼妈妈”……

  下课了,回顾这节课,我找到了不足之处,我的课件制作时,不够认真,大屏幕上课文中的句子中有几个字和课文不同,还出现了一个错别字,在孩子们的火眼金睛下我一一做了改正,呵呵,这点我一定改正,做一个认真的老师。还有选的课堂拓展的文章有点长,对于c层的孩子来说有点吃力。还要值得关注的是回答问题的学生就是那几个,总有几个孩子回答问题不积极,我得想法让他们活跃起来。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6

  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又发现了很多不足。

  一、时间把握上有待加强。在备课的过程中,担心的是时间绰绰有余,可是在实战过程中却发现时间远远不够,以至于指导写字这个环节没有切实有效地开展,而是像蜻蜓点水,草率结束。

  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值得思考。在整堂课上,我设计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一直想让学生往我预想的那个答案靠拢,而课堂上学生的感悟是多元化的,当学生讲的感受和我预设的问题答案大相径庭的时候,我束手无策,我只能无奈地请她们坐下,再加上中途发生了我一直担心的问题——多媒体死机了,紧张的心情让我无条件地重复学生的话,我想一个经验十足的老教师也许就能水道渠成地将学生引导过来。我想我是欠缺的。

  三、朗读得多,但还是缺少一个让孩子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没有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台,也没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10

  《狼和小羊》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力争,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要存心干坏事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全文篇幅短小,结构凝练,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揭示了深刻哲理。对于本课,我的教学期望是:以关键词“找碴儿”为线,紧扣“故意”、“气冲冲”等提示语,感悟、体会狼的凶残、虚伪,在“狼”、“羊”的对立、对比中,在“读”、“悟”中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寓言的故事内容,是寓言的外壳,它就是靠这个外壳来蕴藏丰富的思想意义的。因此,对寓言内容理解愈深愈透,领会寓意就愈明愈深,而读则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语言的重要方法,读能使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在儿童的心中活起来。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读” 字贯穿了始终,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了关键词“找碴儿”这条线,设计教学,在引导学生找出狼“找碴儿”说的三次话后,扣住“故意”“气冲冲”等提示语,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层层递进,学生在变换句子表达方式的对比朗读中,体会到了带提示语朗读的好处;在看图观察、描绘狼想吃小羊的神情中,读出了狼迫不及待的心理;在“狼”“羊”的.对立、对比朗读中,体会到了狼凶残的本质,一个“读”字,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味、读出了解,也读出了对语文的兴趣!而后我又顺机将练*中伊索的话与文本进行了整合,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对寓言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学*这篇课文内容并不难,但我在教的同时想要让学生明白做人的原则,做一个懂善恶,明是非,善良、有用的人。尽管课文所教内容有限,但希望通过点滴的教育,能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乐观向上的生活与学*。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合集10篇(扩展8)

——二年级我是什么教学反思(5)份

  二年级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

  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本课以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为了让学生在学*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使外在的学*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本课的教学要求有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字。

  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3、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及反思

  一、多种形式朗读,质疑问难。

  1.导入新课:今天有一位学*伙伴要和我们一起学*,它就藏在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里,它是谁呢?(板书课题)请大家小声读课文,把它找出来好吗?

  (课开始设置一个悬念,学生的心紧紧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谁,具有撩拨好奇,激起学生的学*兴趣之功,与本课最后一句: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互为呼应。)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然后,想一想:学*伙伴是谁?(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勾勒出不懂的词、句,记不明白的问题。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字词。教师对难点字音及轻声音节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创新识字。(老师出谜语,家里玩火(灾)。学生猜字谜,并自编字谜。如:学生说:“下雨天吃包子(雹),太阳在西边(晒)……通过这个环节增加识字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4.以读促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朗读课文后,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极小极小”是什么意思?“汽”为什么会变成“云”?雹子是什么?等等。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质疑,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解答。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揭示谜底: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水汽在空中会变成云,云在空中遇到冷空气又会变成雨、雹子、雪。由此可见,云、雨、雹子、雪都是由什么变成的?(水汽)

  小结:其实,我们刚才所认识的云、雨、雹子、雪都是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不同状态。

  三、拓展知识,揭示水的利与弊。

  四、学有所得,感悟提升

  引导启发:诵读本文,会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是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到了空中飘浮,变成云,遇冷凝结,或成雨、雹、雪,落在地面,就在“家”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坏事,要完全降伏它,还需要人们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假如你是一滴水,你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

  二年级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2

  人教版小语第三册第七单元《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编科普短文,它与《四季的脚步》、《清清的溪水》、《植物妈妈有办法》一同向学生介绍动植物知识、自然常识,进行环境教育。其中,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培养学生自主的学*意识,进行设计。

  一、魔术激趣,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特点第一人称描写手法和抓住“水”是会变化的一个过程。为了突出这个“变”,我采用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小魔术来吸引大家。然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个魔术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从而,让学生明白小魔术师就是“水”。本节课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让学生和我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着大家一起“变”魔法。这样设计导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按课文特点进行教学,仅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状态,而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紧扣主线,理解朗读

  文章的主线是作者的写作思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细读课文,不难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个“变”字上,全文路,理清思路,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老师参与到我会变“云”,激发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继续引导“我还有什么变化?”自然过渡到下两部分,使学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状态有什么不同?”第三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静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涛澎湃。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

  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1。投映画面,突出重点。学*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会变”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霞”。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进行了从语言到思维到图像再到语言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2。对比画面,加深理解。利用课件播放水“温和”时,为人们做好事,灌溉田地,饲养小金鱼,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三峡大坝发电站;“暴躁”时,为人们做坏事,淹没庄稼,给人们交通带了不便,冲毁房屋,危害人们生活,给人们带了灾害。通过这些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想出哪些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从而使课堂更加丰满,同时,完成了使学生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的教学目标。

  四、收集信息,延伸课外。

  讲解课文第四段,从整体把握,引导人们想出了种种办法管住水,让水给人们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人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课前收集的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的资料。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了人们植树造林,建三峡大坝来防洪、发电、航运,特别有个学生提到了“南水北调”工程。既得到了口语交际训练,也培养了其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下课观察水在生活中的变化,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并组织学生开展“节水小卫士”的活动,帮助、监督身边的人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惯,使更多的人增强环保意识。

  二年级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3

  本课设计遵循了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兴趣的理念。遵照《语文课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这一要求让学生读中感知课文、领悟课文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在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之乐。

  1、互动朗读,导入新知

  上课开始,我就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兴趣。“孩子们还记得我们学*的《雨点儿》一课中,小雨点齐读句子,雪孩子为了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自己变成了齐读句子。云,雨,雪之间有着怎样的紧密联系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2、以读为本激发兴趣,帮助理解课文

  学生通过边看,边读,边感悟,体会水的四种变化的神奇。同时读时加入训练点:有时候我穿白衣服,有时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我让学生在教师以优美、形象的教学语言创设情境:“孩子们,天空中各种各样,五彩缤纷,色彩绚丽的云朵,带给了我们许多美的享受。”(播放课件)把学生带进美轮美奂的云的世界中,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起来朗读,从而激起了学生的朗读欲望,就能自然而然地读出自己独特的美的感受。训练点:“落,打,飘“我利用全班齐读加动作朗读来突破它们的不同。又结合生活让学生产生想的空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水的其它样子吗?让学生充分说,自己也准备了一些跟北方有关系的美丽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

  3、随文识字

  学生通过朗读就能找出水“温和”和“暴躁”的一面,接着教师提出“你在家里谁对你比较温和,谁又比较暴躁呢?”这一问题进行拓展,让学生从生活中出发理解“温和”和“暴躁”的意思。对于难于读准的字音,我利用了图片让学生记住字的样子,如“灌溉”。又通过换语境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了“毁”和“淹没”。

  4、指导写字

  通过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字着手,让学生从直观上分析字的形与义,又让学生从中找出比较难写的2个字进行具体指导,其他两个字让学生自己描红书写。

  虽然这节课已经上完,但是好像还有许多意犹味尽的感觉,还有许多不足,如自己的评价不够及时,不能因人而异进行评价。

  二年级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4

  12月21日,我参加了学校举行的“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共创人民满意学校”的活动。这个活动在我们学校是首次举行,当校领导在众多积极报名者中选定我后,我的心就开始忐忑不安。这次讲课,不光要面对老师,更要面对我的家长朋友们,我深知我的教学水*和能力还不到火候,还急需提高更有待锻炼,想到将面对那么多优秀的教师,将要面对那么多热情的家长,我压力很大。又想到领导既然给了我锻炼的机会,我为什么不好好把握住呢?想到这里,我卸下压力,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准备阶段。我选定好课文《我是什么》,开始认真钻研教材,上网查看了优秀案例,之后静下心来,认真地写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与其他老师共同交流后又改动了两次,并做了相关课件。开讲前两天,牛老师在百忙之中又抽出时间看了我的教学设计,牛老师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帮助,之后,我又对教案做了一定的改动,做好了上课前的充分准备。

  说实话上课时我并不紧张,可能是课堂上学生求学、愿学、爱学的热情比*时高出了很多,所以也带动了我的热情,缓释了我的紧张。但是我却带着遗憾结课,回顾整节课有得也所有失。

  一得:课堂教学程序循序渐进,学生的识字、写字、朗读、理解能力都有所锻炼和提高。课堂上我设计了猜谜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先让学生复*生字词语。通过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让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有了展示的机会,尽可能地调动了每个孩子的表现欲。

  写字是低年级的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惯是低年级训练的重点,也是为中高年级打基础,所以,这节课我安排和学生共同学*“冲”。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之后来说说“怎样写就能又正确又漂亮”,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所得全班交流,指出了在占格、笔画、结构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后我范写主讲两点水的写法,接着我让学生自己练*,并展示了一部分学生的生字进行评议,学生从中发现了不足之处,又再度练*,提高了写字质量。

  课堂上的朗读形式多样,朗读层层提高。在读第一段“我会变。”时,刚开始学生读得比较*常,之后当学生了解了水是怎样变成云之后,我启发学生“孩子们,你会变吗?”学生无奈地摇头说“不会”,我又说“水宝宝就会变,那它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回答说“很骄傲、很了不起……”我又启发“现在你就是水宝宝了,你能把它的那种心情读出来吗?”孩子们一下子活跃了,各个跃跃欲试,读得有滋有味,傲气十足。在第二段中体会“落、打、飘”的不同用法时,我先让学生找雨、雪、雹子下来的不同动作,让学生练读,之后采取“采访”的形式去和学生对话。“雪宝宝,你是怎么下来的?你为什么不打下来呢?”被采访的“雪孩子”说:“因为我比较轻,所以我就轻轻地飘下来了。”之后又采访了好几个学生,我听出了孩子们都能感受到这三个词语的不同用法后,再次让学生展示“既然三个宝宝下来的方式不同,那读起来该不同了,该怎样读呢?”我从学生练*之后的展示读中听出了他们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也从中学会的正确使用词语。

  二得: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他就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我给足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在猜出谜语之后,我让学生思考这四个谜底有什么关系。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出“云、雨、雪、雹子都是自然现象,都和水有关”,我觉得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表现得真好。可见,孩子们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我们担心孩子说不来,就积极地自己帮孩子们下了结论,剥夺了孩子们思考的空间,其实,只要给足孩子思考的空间,他们一样会表现得很优秀。

  三得:评价及时、多元化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在学生读完词语后,我及时评价“发音标准,声音宏亮”。“普通话真标准,可以上新闻联播了。”在展示学生书写时,我利用展台将写得好的学生的生字打出,对于写的好的来说是值得骄傲的,对于没有展示的学生更是一个促进,他们为了也能被展示写得更好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字的热情和质量。在学生讲解完水是怎样变成云之后,我及时赞扬“你的讲解真清晰,可以到博物馆当讲解员了。”当学生读出雪花飘的语气后,我*似陶醉地感慨“我感觉到了,你真是飘飘而下的小精灵。”评价及时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了他的优秀所在,而且拉*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成功,从而去创造更多的成功。

  四得:给每个学生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在这节课上我尽量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对于难度较小的问题,我先让学*较差的学生回答,给多数学生以发言的机会。所以,这节课上*时不举手的孩子也都积极地表现自己。

  课堂活动虽在顺利中进行,可我还是拖延了时间,没有完成预计的学*内容。仔细分析觉得自己有好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失一、在教学设计上还存在问题——容量太大。一节课要认读词语、写字,还要讲读课文,在读词语和写字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较多。在讲读第一段时应该直接进入课文,猜谜和看谜底思考讲解花了一定时间,导致只学了课文的一、二段。我想我在设计教学环节上还必须好好下工夫,深钻课本,认真学*整理重难点,再根据主次备课,安排好时间。

  失二、没有抓词语训练。在区别“漂浮”“飘浮”之后,我让学生练*说话,因为看到时间有限,我没有让学生多说,只是一个学生口头造句。低年级也应该让学生学会积累并会正确运用词语。本身低年级就是训练说话的黄金阶段,抓住词语进行说话练*。而我做得很仓促,根本没有充分利用这个口语训练的好机会。

  失三、个人语文基本功还有待好好提高。低年级写字很重要,教师的范写也起相当大的作用。而我的书写却不够规范漂亮。对于这一点,我自知一定要好好练*,提高自己的基本功。

  失四、评价语言相对单调、机械。对于学生每次的发言或朗读,我的评价相对而言比较单调,缺乏教学艺术。有些评价语言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还需要多学*。

  失五、语文味道不太浓,朗读相对较少。备课时我认识到这虽是科学类的课文,但还应把朗读感受放在第一位。但真正在课堂上,讲解的显得还是较多,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多读来感受水的变化,通过多读来感悟语言,培养语感。这说明对语文课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理念还没有把握好,还需多学*。

  一课下来,感觉真是不够理想。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我想因为有遗憾,才会反思,才会发现,才会进步,才会一直追求完美。所以,我会一直努力!

  二年级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5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可能的将“唤醒、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学生,整个学*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但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这应该就是语文基础的渗透性教学,就是关注学生语感的能力培养,就是“读”与“练”的有机整合吧。

  学生通过学*能够猜出“我”就是水,但是对水的各种形态的变化认识的还不够。特别是“云”,有的同学不明白云是水蒸气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太少,很多学生都见过水的变化但是说不出来,应教育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合集10篇(扩展9)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实用5份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2、学*书写10个汉字。

  3、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4、认识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认读生字,认识事物

  1、认读“滴、溪”。

  (1)出示图片:水滴、小溪。这是什么?谁认识?“滴”和“溪”有什么共同点?

  要点:偏旁一致,都是“氵”;都与水有关。

  (2)课文里还有哪些字的偏旁也是“氵”,请你找一找,圈一圈。它们也和水有关吗?

  要点:“汽、江河、海洋、灌溉、淹没”等。

  (3)偏旁是“氵”的字,都与水有关。但是有些字偏旁虽然不是“氵”,但也和水有关。比如“雨”,你还能找一找带有“雨字头”的字吗?

  要点:“雹、雪、雾、露、霜”等。

  (4)你能为这些表示水的字再组个词吗?看谁能组得最多。

  2、整体认读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提示: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板块二朗读课文

  1、教读长句。

  (1)指导朗读长句:升到空中,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要点:教师范读,一种没有重音,一种带有重音,让学生辨析哪种朗读更好听;让学生听读,标出老师语气加重的词语“无数、极小极小、一片、飘浮”;学生模仿读。

  (2)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语气的轻重变化。你来听,哪些地方的词语被老师重读了?

  提示:教师可示范朗读“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等语句;学生听读,标出老师停顿和语气加重的地方;学生模仿读。

  2、教读短语连缀式语句。

  (1)出示短语:

  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谁会读?

  要点:词组和词组之间要注意停顿;每个短语中也有重音,例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2)同样是水,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状态就不一样呢?

  教师:和池子、小溪、江河、海洋的特点有关;教师可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

  (3)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怎样读才好听。

  提示:教师可用不同方式朗读,让学生辨析。第一种,节奏无变化;第二种,节奏有变化。朗读“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时语速放慢,声音轻柔;朗读“在江河里奔跑”时语速加快,声音高昂;朗读“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时语调轻快,其中“开大会”舒缓一些。

  (4)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朗读这句话的时候,节奏该怎么变化呢?请你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富有节奏感。

  提示:读到水做的好事是开心的,骄傲的,读的时候语速是轻快的;做坏事时心情是低落的,语速是缓慢的,声音是低沉的;可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板块三迁移运用

  1、说说水的变化。

  (1)说“我会变”。课文中水发生了几次变化?找一找,水变成了什么?你能把它们都圈出来吗?谁能用“我是水,我会变成……”来把你找到的变化说一说?

  提示:“我是水,我会变成汽”等;只要学生能说一个单句即可。

  (2)提供句式接着说。水有那么多的变化,请你用“我是水,我会变。有时候,我……;有时候,我……”说一说水的变化。

  提示:可以说水形态的变化,比如云、雨、冰雹、雪花等;可以说水在不同场景中的变化,比如在池子里睡觉,而在小溪里散步等;可以说水性格的变化,有时候很温和,有时候很暴躁。这一练*,目的在于让学生借用句式复述课文。

  2、准确运用动词。

  (1)出示句子: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小水滴怎么掉下来?小硬球怎么掉下来?小花朵怎么掉下来?

  要点:发现动词“落、打、飘”。

  (2)同样是从上往下,为什么要说“小水滴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呢?都换成同样的动词行吗?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水滴、硬球、雪花轻重的不同,发现水的形态不同,掉落下来的样子也不相同,体会文章用词的丰富性与准确性。

  (3)请你来填一填。

  秋天到来,我看到一片片树叶从树上( )下来了。

  突然间下雷雨了,一个个豆儿大的雨点( )在树叶上啪啪的响。

  不知道是谁,撒了一把碎纸屑,它们像羽毛一样从空中( )下来。

  (4)这样的句子,你还会填吗?

  一阵狂风吹来,把妈妈晒在衣架上的衣服( )了下来。

  瀑布从高高的山上,一( )千里,非常壮观。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动作词表示从上而下的动作。

  板块四结构分类,学写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变、极、片、傍、海、洋、作、给、带、坏。

  (1)生观察字形结构,尝试归类。

  左右结构:极、傍、海、洋、作、给、坏;上下结构:变、带;独体字:片。

  (2)生交流左右结构类字的书写要点:注意左窄右宽。

  2、重点教学:变、带、片。

  (1)生观察字形,找关键笔画。

  “变”下半部分的“又”要托住上半部分,横撇和捺脚要稳。“带”中间的横钩要舒展,为下半部分留出足够空间,拖住上,盖住下。“片”写好关键笔画“竖撇”,要站稳。其中“变”和“带”都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重心要稳。这三个字都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居中。

  (2)教师范写,生书空。

  (3)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评价。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2

  《我是什么》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课文。学生喜欢学*这样的课文,因为课文里的知识是他们感兴趣的、想了解的,这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如何抓住这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阅读,把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被课文的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至关重要。

  在初步读文后,学生反馈交流读懂了什么。当时学生纷纷畅所欲言,基本上已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补充对课文的理解。有的学生甚至能把课文都背诵下来。这样一来,就将我本来的教学设计打乱了,如果再照着教案按部就班,则很难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体验和思维火花产生碰撞。于是我放开约束,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把课外收集到的有关水的知识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布卢姆说得好: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对于任何一篇课文的学*,学生都不是从零开始的,也不应从零开始,作者描述的事物、表达的情感,总能唤起学生在生活中的似曾相识之感。事实上,仅仅一个课时在教室这样狭小空间的阅读教学,是无法拓宽学*的内容、形式与渠道的。只有生活才是语文学***取之不竭的源泉。

  在上《我是什么》之前,我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语文资料,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课文学*的兴趣,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加大阅读的总量。这也为学生在课堂上能侃侃而谈提供了保证。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语言学*就是语言文化的学*。语言学*并不是孤立的,他和民族的文化紧紧相连,和生活实际紧紧相连。可见,丰富文化积累、生活积累既是语文学*的内容,又是促进语言发展的手段。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通过对生活的了解、参与来实现。

  “纸上得来终觉浅”,课前实践所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感性经验,更重要的是课上学*课文时与作者在激发的情感与语言表达形式上产生的呼应对照,能够促使其读写能力尽快提高。学生通过自己身边的观察和直观感受,被唤起的必定是与作者相同的感受,吸取的'必然是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生动传神的描写。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3

  《我是什么》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却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绘了水的各种形态。文中不点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描写手法写的,并且抓住了水是会变化的这个过程。为了突出这个"变",我采用了学生很感兴趣的魔术来吸引大家。给大家介绍一个魔术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通过设置一个悬念,学生的心紧紧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谁,具有撩拨好奇,激起学生的学*兴趣的作用,而且与本课最后一句: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互为呼应。通过读课文,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猜出了是"水"。让学生明白了小魔术师就是"水"。在讲课时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和学生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很快进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大家一起变魔术。这样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了学*状态,深入理解课文。

  二、形式多样,主动识字

  识字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好字词为今后读好课文,开展有效阅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机械单调的识字方式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严重的负面效应,使学生对语文学*丧失兴趣。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识字认词。魔方识字,开小火车,找朋友,读文识字等,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主动识字,不亦乐乎。

  三、整体把握,感悟变化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词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加动作把动词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这三个动词的含义,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在空中飘浮,连片成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然后渗透到有感情地朗读上,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轻盈。

  四、多媒体辅助,升华感悟

  本教材是一篇知识性的科普短文,全文围绕一个"变"字,讲述了水在自然界中的许多变化形态。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十分缺乏,我用电脑课件制作出生动形象的画面应用到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把复杂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一目了然,浅显易懂,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感性知识。

  五、拓展练*,感悟提升

  课文在即将结束时教师以一首诗让学生体会感受水的用处,同时也将这节课的内容也得到了升华。

  当然整堂课也有不足之处: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的形式还应再多一些,例男女生读,小组读,开小火车读,同桌等等,通过采用不同的形式一方面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同时也便于更好地巩固生字教学,为词语教学和理解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师的评价语还应在丰富一些,同时对学生的上课表现的评语还应在具体而又有针对性一些,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

  教师的语速还应在慢一些,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思维相对比高段要来得慢一些,教师的语速过快会影响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在本堂课中,教师应该更多地放手让孩子去说去想,发挥他们天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4

  《我是什么》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却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绘了水的各种形态。文中不点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描写手法写的,并且抓住了水是会变化的这个过程。为了突出这个"变",我采用了学生很感兴趣的魔术来吸引大家。给大家介绍一个魔术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通过设置一个悬念,学生的心紧紧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谁,具有撩拨好奇,激起学生的学*兴趣的作用,而且与本课最后一句: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互为呼应。通过读课文,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猜出了是"水"。让学生明白了小魔术师就是"水"。在讲课时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和学生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很快进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大家一起变魔术。这样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了学*状态,深入理解课文。

  二、形式多样,主动识字

  识字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好字词为今后读好课文,开展有效阅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机械单调的识字方式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严重的负面效应,使学生对语文学*丧失兴趣。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识字认词。魔方识字,开小火车,找朋友,读文识字等,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主动识字,不亦乐乎。

  三、整体把握,感悟变化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词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加动作把动词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这三个动词的含义,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在空中飘浮,连片成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然后渗透到有感情地朗读上,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轻盈。

  四、多媒体辅助,升华感悟

  本教材是一篇知识性的科普短文,全文围绕一个"变"字,讲述了水在自然界中的许多变化形态。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十分缺乏,我用电脑课件制作出生动形象的画面应用到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把复杂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一目了然,浅显易懂,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感性知识。

  五、拓展练*,感悟提升

  课文在即将结束时教师以一首诗让学生体会感受水的用处,同时也将这节课的内容也得到了升华。

  当然整堂课也有不足之处: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的形式还应再多一些,例男女生读,小组读,开小火车读,同桌等等,通过采用不同的形式一方面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同时也便于更好地巩固生字教学,为词语教学和理解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师的评价语还应在丰富一些,同时对学生的上课表现的评语还应在具体而又有针对性一些,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

  教师的语速还应在慢一些,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思维相对比高段要来得慢一些,教师的语速过快会影响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在本堂课中,教师应该更多地放手让孩子去说去想,发挥他们天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5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可能的将“唤醒、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学生,整个学*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但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这应该

  就是语文基础的渗透性教学,就是关注学生语感的能力培养,就是“读”与“练”的有机整合吧。

  学生通过学*能够猜出“我”就是水,但是对水的各种形态的变化认识的还不够。特别是“云”,有的同学不明白云是水蒸气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太少,很多学生都见过水的变化但是说不出来,应教育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合集10篇(扩展10)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实用五份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2.学*书写10个汉字。

  3.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4.认识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认读生字,认识事物

  1.认读“滴、溪”。

  (1)出示图片:水滴、小溪。这是什么?谁认识?“滴”和“溪”有什么共同点?

  要点:偏旁一致,都是“氵”;都与水有关。

  (2)课文里还有哪些字的偏旁也是“氵”,请你找一找,圈一圈。它们也和水有关吗?

  要点:“汽、江河、海洋、灌溉、淹没”等。

  (3)偏旁是“氵”的字,都与水有关。但是有些字偏旁虽然不是“氵”,但也和水有关。比如“雨”,你还能找一找带有“雨字头”的字吗?

  要点:“雹、雪、雾、露、霜”等。

  (4)你能为这些表示水的字再组个词吗?看谁能组得最多。

  2.整体认读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提示: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板块二朗读课文

  1.教读长句。

  (1)指导朗读长句:升到空中,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要点:教师范读,一种没有重音,一种带有重音,让学生辨析哪种朗读更好听;让学生听读,标出老师语气加重的词语“无数、极小极小、一片、飘浮”;学生模仿读。

  (2)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语气的轻重变化。你来听,哪些地方的词语被老师重读了?

  提示:教师可示范朗读“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等语句;学生听读,标出老师停顿和语气加重的地方;学生模仿读。

  2.教读短语连缀式语句。

  (1)出示短语:

  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谁会读?

  要点:词组和词组之间要注意停顿;每个短语中也有重音,例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2)同样是水,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状态就不一样呢?

  教师:和池子、小溪、江河、海洋的特点有关;教师可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

  (3)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怎样读才好听。

  提示:教师可用不同方式朗读,让学生辨析。第一种,节奏无变化;第二种,节奏有变化。朗读“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时语速放慢,声音轻柔;朗读“在江河里奔跑”时语速加快,声音高昂;朗读“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时语调轻快,其中“开大会”舒缓一些。

  (4)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朗读这句话的时候,节奏该怎么变化呢?请你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富有节奏感。

  提示:读到水做的好事是开心的,骄傲的,读的时候语速是轻快的;做坏事时心情是低落的,语速是缓慢的,声音是低沉的;可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板块三迁移运用

  1.说说水的变化。

  (1)说“我会变”。课文中水发生了几次变化?找一找,水变成了什么?你能把它们都圈出来吗?谁能用“我是水,我会变成……”来把你找到的变化说一说?

  提示:“我是水,我会变成汽”等;只要学生能说一个单句即可。

  (2)提供句式接着说。水有那么多的变化,请你用“我是水,我会变。有时候,我……;有时候,我……”说一说水的变化。

  提示:可以说水形态的.变化,比如云、雨、冰雹、雪花等;可以说水在不同场景中的变化,比如在池子里睡觉,而在小溪里散步等;可以说水性格的变化,有时候很温和,有时候很暴躁。这一练*,目的在于让学生借用句式复述课文。

  2.准确运用动词。

  (1)出示句子: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小水滴怎么掉下来?小硬球怎么掉下来?小花朵怎么掉下来?

  要点:发现动词“落、打、飘”。

  (2)同样是从上往下,为什么要说“小水滴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呢?都换成同样的动词行吗?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水滴、硬球、雪花轻重的不同,发现水的形态不同,掉落下来的样子也不相同,体会文章用词的丰富性与准确性。

  (3)请你来填一填。

  秋天到来,我看到一片片树叶从树上()下来了。

  突然间下雷雨了,一个个豆儿大的雨点()在树叶上啪啪的响。

  不知道是谁,撒了一把碎纸屑,它们像羽毛一样从空中()下来。

  (4)这样的句子,你还会填吗?

  一阵狂风吹来,把妈妈晒在衣架上的衣服()了下来。

  瀑布从高高的山上,一()千里,非常壮观。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动作词表示从上而下的动作。

  板块四结构分类,学写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变、极、片、傍、海、洋、作、给、带、坏。

  (1)生观察字形结构,尝试归类。

  左右结构:极、傍、海、洋、作、给、坏;上下结构:变、带;独体字:片。

  (2)生交流左右结构类字的书写要点:注意左窄右宽。

  2.重点教学:变、带、片。

  (1)生观察字形,找关键笔画。

  “变”下半部分的“又”要托住上半部分,横撇和捺脚要稳。“带”中间的横钩要舒展,为下半部分留出足够空间,拖住上,盖住下。“片”写好关键笔画“竖撇”,要站稳。其中“变”和“带”都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重心要稳。这三个字都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居中。

  (2)教师范写,生书空。

  (3)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评价。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2

  一、以读为本,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中角色读有关的句子,把自己当做那个角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融入课文。为更好的理解课**好铺垫。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动词来感受它们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加动作表演出来。同时又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词的准确。然后渗透到感情朗读上。我又请男生读雹子的句子,女生读雪的句子,体会雹子的力度,雪的轻盈。

  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再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导读,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欣赏……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二、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当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了水变成汽的过程后,我又通过课件演示,把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加强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他们懂得了课文写的"我在池子里睡觉,在……跳舞、唱歌、开大会。"中"睡觉"是水安静的样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动;"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滚及它发出的声音。"开大会"是指水很多,百川入海嘛。

  三、学有所得,感悟提升。

  学生通过课文学*,受到了环保知识的教育,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回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最后,在课程结束之际,我又布置了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画一画水的变化,并注上说明文字。是学生的课堂所学得以延伸。

  当然课堂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还没有完全融入课文的学*之中,可能是积极性调动还不够。在教学水的不同形态是还可以渗透一些写作技巧。

  总之,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更上一层楼。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3

  《我是什么》是一篇主要用拟人手法写作而成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类的利弊关系。

  一、成功之处

  1. 谜语导课激发兴趣。采用了有关天气的谜语进行导课,迅速引出对新知的学*。

  2.字词教学自主扎实。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完成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带拼音拼读,去拼音指名读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上,只在重点处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字形特点。

  3.整体感知方法得当。采用关键词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使他们跳一跳就能够着桃子,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4.细读文本灵活多样。第一、二自然段时,我选取三个表现水的形态变化的重点语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辨析形*字。这些做法能够巧妙地化解本节课教学难点。

  5.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本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贴*儿童的语言,不断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学*的.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学*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板书设计独特新颖。我的板书设计图文并茂,不但用贴图展示了水的六种变化后形态,还用四个字卡展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起到画龙点睛之用。

  二、不足之处

  1.识字教学没注意到与形*字区别教学,对于说话训练还不够到位。

  2.朗读指导时,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需再凝练。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4

  《我是什么》是一篇主要用拟人手法写作而成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类的利弊关系。

  一、成功之处

  1. 谜语导课激发兴趣。采用了有关天气的谜语进行导课,迅速引出对新知的学*。

  2.字词教学自主扎实。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完成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带拼音拼读,去拼音指名读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上,只在重点处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字形特点。

  3.整体感知方法得当。采用关键词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使他们跳一跳就能够着桃子,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4.细读文本灵活多样。第一、二自然段时,我选取三个表现水的形态变化的重点语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辨析形*字。这些做法能够巧妙地化解本节课教学难点。

  5.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本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贴*儿童的语言,不断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学*的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学*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板书设计独特新颖。我的板书设计图文并茂,不但用贴图展示了水的六种变化后形态,还用四个字卡展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起到画龙点睛之用。

  二、不足之处

  1.识字教学没注意到与形*字区别教学,对于说话训练还不够到位。

  2.朗读指导时,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需再凝练。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5

  《我是什么》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课文。学生喜欢学*这样的课文,因为课文里的知识是他们感兴趣的、想了解的,这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如何抓住这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阅读,把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被课文的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至关重要。

  在初步读文后,学生反馈交流读懂了什么。当时学生纷纷畅所欲言,基本上已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补充对课文的理解。有的学生甚至能把课文都背诵下来。这样一来,就将我本来的教学设计打乱了,如果再照着教案按部就班,则很难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体验和思维火花产生碰撞。于是我放开约束,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把课外收集到的有关水的知识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布卢姆说得好: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对于任何一篇课文的学*,学生都不是从零开始的,也不应从零开始,作者描述的事物、表达的情感,总能唤起学生在生活中的似曾相识之感。事实上,仅一个课时在教室这样狭小空间的阅读教学,是无法拓宽学*的内容、形式与渠道的。只有生活才是语文学***取之不竭的源泉。

  在上《我是什么》之前,我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语文资料,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课文学*的兴趣,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加大阅读的总量。这也为学生在课堂上能侃侃而谈提供了保证。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语言学*就是语言文化的学*。语言学*并不是孤立的,他和民族的文化紧紧相连,和生活实际紧紧相连。可见,丰富文化积累、生活积累既是语文学*的内容,又是促进语言发展的手段。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通过对生活的了解、参与来实现。

  “纸上得来终觉浅”,课前实践所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感性经验,更重要的是课上学*课文时与作者在激发的情感与语言表达形式上产生的呼应对照,能够促使其读写能力尽快提高。学生通过自己身边的观察和直观感受,被唤起的必定是与作者相同的感受,吸取的必然是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生动传神的描写。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