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优选【10】份

首页 / 教学反思 / |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基础上学*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口算除法不仅在实际中应用广泛,而且它也是为学*笔算除法做铺垫的。因此,本节课按照“理解——概括——提高”的思路组织教学,复*铺垫选择的数据和算式紧扣本节课例题,复*了本节课要用到的'主要知识和方法,为学生学*新课内容,铺*了道路。

  讲授新课时,注意让学生动手,以动手摆小棒和问答思考做思维主线,引导学生先讲,教师补讲,并做好必要的推理归纳,讲清算理算法,对例题处理的重点教学例1(1),学生独立完成例1(2),合作完成例1(3),在练*设计上采取分层练*和综合练*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特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学生学*了表内除法后进行学*的,教学后进行反思,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成功之处: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首先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已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其次是练*中的扑克牌和买奖品,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计算的意义,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

  2.口算、笔算相结合,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解决分小棒的问题时,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可以利用学具直接操作得出结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出来。计算又可以分为口算和笔算,我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笔算的方法。最后还可以用估算来验证自己的笔算结果。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但也要从中选择更为方便实用的一种。

  不足之处:

  课堂节奏较慢,遇到例题较多的课节,探究新知花费的时间过多,课上练*的时间较少。

  改进措施:

  1.教学语言和设计影响课堂节奏。每个教学环节应当更加有挑战性,比如说每个小组第一轮的练*比赛正确率看哪个组对的最多,第二轮比赛比赛速度,看哪个组做的又对又快,老师计时两分钟。这也是一个形成*惯养成的过程。并且活跃了课堂,节奏紧凑让孩子们有性质。

  2.在扎实教学内容上。课上多次进行了集体运算,让孩子们自主练*的时间变少了,应该合理安排练*时间,减少在黑板上演示的过程,多多利用展台,将孩子们的练*及时呈现和反馈,通过在展台上学生自己的`讲解,也是一个练*表达和算理的一个过程。

  3.课上多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孩子们被动的做题成为*惯,少了对数学探索的激情。应该多多注意自己每个环节的导入语,并时刻运用激励法调动孩子们学*兴趣。比如说:新的知识,你会吗?老师不信。

  4.学会有效的小结。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的懂得,数学是如此的简单和有乐趣,真正的理解数学常常运用旧的知识解决了新的问题,对孩子提问要直指算理,培养学生的迁移思想。

  今后会更加努力,多多反思。让自己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的学*热情。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3

  网上上课已经一个多月了,每天和孩子们一起上课,才发现优秀的老师和自己的差距的是那么大,学生们在网上已经学*了好几个单元的知识,现在明天上午上直播课,下午各科老师答疑,从数学课上来看,学生在家学生学*效果一般。但有一部分学生有明显的进步,我想这应该是离不开家长们在背后付出的努力。

  从本周开始数学已经进入复*阶段,从学生作业来看,明显比之前刚开始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在计算上有了提高,但是还有个别同学在书写格式上不过关,线上教学就打的弊端就是不能实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不能准确迅速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最严重的一种情况,现在大部分家长已经开始上班,多数孩子是自己在家学*,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不能保证在上课过程中认真听讲,甚至不进直播间听课也是可能的。

  所以,疫情快点结束,不仅仅是老师,孩子们,家长们的心愿,更是现在全球面临的问题,在这特别的时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为奋战在防控一线的战士减轻负担,减缓压力。希望在这个春天,学校的校门为我们敞开。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4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学*除法估算的必要性,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本节课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先练*了几道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题,接着又复*了几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从复*题的练*中,学生已经知道今天学*的内容一定和“估算”有关,我顺势引出并板书出课题。

  从今天第一节课的教学情况看,301班多数学生基本掌握“根据除数来估出被除数的*似数”的方法,但对于教材中提到的“将估算与精确计算结合起来”的教学策略学生掌握情况却并不理想。反思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在教学后一种估算方法是,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一环节教学过快。针对第一节课出现的问题,第二节课重点部分的教学我临时进行了调整。

  在教学第二种估算方法时,我放慢了教学节奏,先让学生想一想124÷3是不是只能把124估成120来进行估算呢?有没有离准确值更接*的估算方法呢?这个问题抛出以后,教室立刻就沉静下来,学生个个陷入到沉思状态。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一个学生发现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以分1箱。吸取上节课失败的原因,此时我留了一点时间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运茄子的过程,过了一会儿,学生们纷纷的开始点头。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又顺势请了两名学*中等的学生说一说。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接*准确值的估算方法,在教学做一做第1题260÷4时,我也重点增加了这种方法的训练。

  通过改进了教学方法以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第一节课。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5

  1.第一课时的失误从何而来?

  在没有教学之前,我认为我自己是很有准备的,也认为自己为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预测。所以我为学生准备了学具,也强调了除法竖式的步骤及每一个步骤的意义。但是当我看到学生仍然在:答案口算,竖式照样填空“后问自己,为什么学生不领情?其实很清楚,第一课时的情景根本就体现不出为什么要高位先除,使用乘法和减法的迫切性也不明显。学生只是在老师的“教诲”下依次除,乘,减,没有对竖式必要性的体验,就不会认同这一方法,没有认同,学生当然就挑自己方便的“答案口算,竖式照样填空”来写竖式了。

  2.学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在这次的教学中,我认识到,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操作学具,深刻体验两位数怎么分,才能对后面的竖式教学产生正迁移效果。不到火候,等于白操作,后面的竖式仍然很难让学生接受。第二课时的学具操作花去了20几分钟,看似费时但后面的竖式教学却非常流畅,学生在前面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对竖式的认可度就大大提高了。所以我认为学具操作时间要以学生的体验为尺度,而不是仅仅以教师的教学时间为尺度,要让操作起到辅助学*的作用,而不是唱花腔。

  3.竖式抽象的基础在哪里?

  我们的课堂上,在学具操作时常常很热闹,可是操作结束了,学具一收,学具的作用似乎也一收,教师把操作的意义仍在一边不在理会,转而开始抽象。结果教师常常发现,自己已经注意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却仍然不理解。其实我们常常忽略的就是这么一点点拨。学生因为其心里特点,注定不可能像**一样会“由此及彼”抽象过程中如果不与具体事物紧密联系,就不容易引起共鸣,学具操作的作用那个也失去了。就像我自己这节课讲到竖式中“十位上的余数怎么办”时,全班只有几个人举手。如果我此时注意联系前面学具操作时的场景,相信还会有更多人举手。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6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学生学*了表内除法后进行学*的,教学后进行反思,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成功之处: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首先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已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其次是练*中的扑克牌和买奖品,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计算的意义,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

  2、口算、笔算相结合,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解决分小棒的问题时,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可以利用学具直接操作得出结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出来。计算又可以分为口算和笔算,我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笔算的方法。最后还可以用估算来验证自己的笔算结果。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但也要从中选择更为方便实用的一种。

  不足之处:

  课堂节奏较慢,遇到例题较多的课节,探究新知花费的时间过多,课上练*的时间较少。

  改进措施:

  1、教学语言和设计影响课堂节奏。每个教学环节应当更加有挑战性,比如说每个小组第一轮的练*比赛正确率看哪个组对的最多,第二轮比赛比赛速度,看哪个组做的又对又快,老师计时两分钟。这也是一个形成*惯养成的过程。并且活跃了课堂,节奏紧凑让孩子们有性质。

  2、在扎实教学内容上。课上多次进行了集体运算,让孩子们自主练*的时间变少了,应该合理安排练*时间,减少在黑板上演示的过程,多多利用展台,将孩子们的练*及时呈现和反馈,通过在展台上学生自己的讲解,也是一个练*表达和算理的一个过程。

  3、课上多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孩子们被动的做题成为*惯,少了对数学探索的激情。应该多多注意自己每个环节的导入语,并时刻运用激励法调动孩子们学*兴趣。比如说:新的知识,你会吗?老师不信。

  4、学会有效的`小结。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的懂得,数学是如此的简单和有乐趣,真正的理解数学常常运用旧的知识解决了新的问题,对孩子提问要直指算理,培养学生的迁移思想。

  今后会更加努力,多多反思。让自己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的学*热情。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7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总结计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内容建立在表内除乘法、表内除法、100以内减法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之上,对整数除法的学*承上启下,为后面多位数除法奠定知识和思维基础。

  1、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是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由于本班学生之前的表内除法掌握不好,在口算教学完成之后,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计算诸如20xx÷4,800÷4之类题目时得数“0”的个数出错,究其原因,还是算理没有理解。所以,不管是计算还是解决问题的教学,都重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在理解。

  2、加强估算的教学。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班学生对除法估算的学*掌握不好。去年冬季的期末检测中,一些优生在除法的估算中都有丢分。因此,在本期除法口算教学中,我安排了比较多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学*交流,引导学生归纳除法估算与加、减、乘法估算的异同,探寻找被除数的*似数原则:一是接*被除数,二是结合除数便于口算。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3、笔算除法的教学中,竖式的写法是一个难点,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此时已经不够用了。笔算除法的第一堂课,尽管我很仔细地板书讲解竖式除法的书写过程,当时觉得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但是在后面学生的独立练*中,我发现一些学生竖式出错,他的商是正确的(因为被除数小,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能够口算出商),但是过程却是错的。所以在教学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的写法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笔算除法的过程。让他们自言自语、轻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总结出每一步除的基本步骤:一商二乘三减。一商,指试商,二乘,是指将上面的商与除数相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三减,是将被除数与积相减,所得的差就是本步的余数。记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经过反复练*,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列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多位数的除法。计算是数学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不容马虎。现在数学的计算难度已经适当降低,我们在教学中更要注重算理的教学,不仅要学生会算,算得正确,还要知道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水*。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8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的。它是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其内容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打开教材,根据学生对二年级口诀求商的掌握情况,一开始我以为这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认为只要学生背得乘法口诀,就能够掌握这部分内容,其实不然。通过教学下来感觉很糟糕。多数学生能正确进行确不能进行笔算。总结一下,主要存在的原因有二:

  一、照本宣科,忽视教具的`辅助作用,竖式的算理对于学生还比较模糊

  数学源于生活,教学时不能脱离实际,要想方设法的创设数学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算理。如:计算42/2时,让学生用42根小棒10根1捆,捆成4捆就是4个十,余下2根就是2个一。先让学生将4个十*均分成2成,每份是2个十就是20,再将2个一*均分成2份,每份是1,再把分得的结果合起来就是21。随即根据分小棒的顺序完成相应竖式的书写。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竖式了。

  二、没有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

  二年级时学的笔算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与不能整除在算理、算法上也不尽相同,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找出它们的不同点,讲清竖式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温故而知新,将前面的旧知识与现在的新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9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由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出教学的内容,精心组织学生根据问题情境,通过想一想、辩一辩、动手分一分、试一试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同时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掌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数学、用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中,将学生数感的培养和估算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哪种运算,教材中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培养。在估算中,除法的估算是最难把握的,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等、合作的学*气氛,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交往中将学*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我指导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地评价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让交流和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主要的目的不是如何去估算,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不同的算法、算理和谐地统一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先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10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的。它是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其内容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打开教材,根据学生对二年级口诀求商的掌握情况,一开始我以为这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认为只要学生背得乘法口诀,就能够掌握这部分内容,其实不然。通过教学下来感觉很糟糕。多数学生能正确进行确不能进行笔算。总结一下,主要存在的原因有二:

  一、照本宣科,忽视教具的辅助作用,竖式的算理对于学生还比较模糊

  数学源于生活,教学时不能脱离实际,要想方设法的创设数学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算理。如:计算42/2时,让学生用42根小棒10根1捆,捆成4捆就是4个十,余下2根就是2个一。先让学生将4个十*均分成2成,每份是2个十就是20,再将2个一*均分成2份,每份是1,再把分得的结果合起来就是21。随即根据分小棒的顺序完成相应竖式的书写。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竖式了。

  二、没有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

  二年级时学的笔算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与不能整除在算理、算法上也不尽相同,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找出它们的不同点,讲清竖式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温故而知新,将前面的旧知识与现在的新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优选【10】份扩展阅读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优选【10】份(扩展1)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总结计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内容建立在表内除乘法、表内除法、100以内减法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之上,对整数除法的学*承上启下,为后面多位数除法奠定知识和思维基础。

  1、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是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由于本班学生之前的表内除法掌握不好,在口算教学完成之后,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计算诸如2000÷4,800÷4之类题目时得数“0”的个数出错,究其原因,还是算理没有理解。所以,不管是计算还是解决问题的教学,都重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在理解。

  2、加强估算的教学。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班学生对除法估算的学*掌握不好。去年冬季的期末检测中,一些优生在除法的估算中都有丢分。因此,在本期除法口算教学中,我安排了比较多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学*交流,引导学生归纳除法估算与加、减、乘法估算的异同,探寻找被除数的*似数原则:一是接*被除数,二是结合除数便于口算。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3、笔算除法的教学中,竖式的写法是一个难点,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此时已经不够用了。笔算除法的第一堂课,尽管我很仔细地板书讲解竖式除法的书写过程,当时觉得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但是在后面学生的独立练*中,我发现一些学生竖式出错,他的商是正确的(因为被除数小,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能够口算出商),但是过程却是错的。所以在教学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的写法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笔算除法的过程。让他们自言自语、轻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总结出每一步除的基本步骤:一商二乘三减。

  一商,指试商,二乘,是指将上面的商与除数相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三减,是将被除数与积相减,所得的差就是本步的余数。记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经过反复练*,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列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多位数的除法。计算是数学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不容马虎。现在数学的计算难度已经适当降低,我们在教学中更要注重算理的教学,不仅要学生会算,算得正确,还要知道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水*。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2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由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出教学的内容,精心组织学生根据问题情境,通过想一想、辩一辩、动手分一分、试一试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同时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掌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数学、用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中,将学生数感的培养和估算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哪种运算,教材中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培养。在估算中,除法的估算是最难把握的,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

  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等、合作的学*气氛,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交往中将学*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我指导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地评价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让交流和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主要的目的不是如何去估算,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不同的算法、算理和谐地统一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先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学*除法估算的必要性,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本节课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先练*了几道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题,接着又复*了几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从复*题的练*中,学生已经知道今天学*的内容一定和“估算”有关,我顺势引出并板书出课题。

  从今天第一节课的教学情况看,301班多数学生基本掌握“根据除数来估出被除数的*似数”的方法,但对于教材中提到的“将估算与精确计算结合起来”的教学策略学生掌握情况却并不理想。反思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在教学后一种估算方法是,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一环节教学过快。针对第一节课出现的问题,第二节课重点部分的教学我临时进行了调整。

  在教学第二种估算方法时,我放慢了教学节奏,先让学生想一想124÷3是不是只能把124估成120来进行估算呢?有没有离准确值更接*的估算方法呢?这个问题抛出以后,教室立刻就沉静下来,学生个个陷入到沉思状态。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一个学生发现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以分1箱。吸取上节课失败的原因,此时我留了一点时间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运茄子的过程,过了一会儿,学生们纷纷的开始点头。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又顺势请了两名学*中等的学生说一说。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接*准确值的估算方法,在教学做一做第1题260÷4时,我也重点增加了这种方法的训练。

  通过改进了教学方法以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第一节课。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优选【10】份(扩展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菁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

  一、教学设计

  估算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前只作为选学的内容,但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学*估算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现在国家教委颁布实施的新大纲、新数学标准中,对小学数学有许多变动,其中一条就是加强估算的教学,不像过去对于估算犹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且更加注重灵活性、应用性。但是这种灵活性不能是随意性,还必须有优劣的评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握教材,掌握方法,让学生能学到即方便又准确,而且还实用的估算方法。

  我的这节课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设计教学的。本课以刚刚结束的校运动会为背景,对教材进行了修改,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先出示例题:高琦小学三到六年级有433名运动员参加了在市体育场举行的春季运动会,每个年级大约多少名运动员?

  433÷4≈?

  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们自己选出最好的估算方法,即“在方便的基础上求准确”。在达到共识之后进行巩固练*,而后借用“幸运52”上的“看商品猜价格”游戏放松课堂气氛(猜商品价格应该从整数猜起,逐步缩小范围,实际上也和估算有关),游戏结束,把估算运用到生活实际应用中(结合运动会上本班运动员成绩的一些数据进行估算),最后要求学生明确在实际生活中,被除数有时只能取(*似值)多,而有时只能取(*似值)少,增强学生学*估算的实用性。同时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二、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

  出示例题:高琦小学三到六年级有438名运动员参加了在市体育场举行的春季运动会,每个年级大约多少名运动员?

  438÷4≈?

  师:我想请同学上黑板写出你的估算过程。

  生1:438÷4≈400÷4=100

  生2:438÷4≈420÷4=105

  生3:438÷4≈440÷4=110

  生4:438÷4≈432÷4=108

  ……

  师:刚才上来的同学都做出了很精彩的估算结果,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些同学的估算方法谁最好。

  生:我认为生1的最好,因为估算时应该把被除数四舍五入到最高位

  生:我认为生3的最好,它的答案最接*精确值

  生:我也认为生3的最好,它的估算最简单

  生:不是最简单的,生1的最简单

  生:生1的简单是简单,但是结果相差太远了

  ……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好,很热烈,现在你们认为谁的方法最好?

  齐声:生3的最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的方法又简单又接*答案

  师:对了,我们在估算的时候,不但要方便,而且最好还能准备一点,也就是“在方便的基础上求准确”,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估算的目的。下面一些算式要求同学们估算,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做到即方便又准确。

  118÷4276÷92214÷77403÷8

  250÷6814÷83710÷96105÷2

  同学们十分精彩地完成了练*。

  教学反思:本课我将教材做了全面的的修改,从例题到应用,都是用学生刚刚参加过的校运动会为背景,表扬了为班级拼搏的运动员,进行一次培养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创设亲切、愉快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

  其次,打破常规,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到估算的本质和目的,从而掌握估算。计算题的估算精确范围比较宽松,一般情况下正负误差均可。这正是锻炼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时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除了教学书本上的方法外,还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出与书本不同的方法。只要在合理误差的范围内,能迅速地口算估出答案的,均予以肯定,从中又找出“在方便的基础上求准确”这样一个不是定义的定义下进行最精彩的估算。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先试估算,再让他们自己观察、对比、讨论、辩论,最后达成共识,老师在其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学生自己找到好的估算技巧,比老师直接的传授要好得多。

  不足:在学生试估算时,学生说出了四五种后还硬要学生再想方法,本意是为了有更多的对比材料,谁知弄巧成拙,让学生不知所措。

  片段二:出示例题

  (1)方老师为了慰劳运动员,带了96元钱去买饮料,每瓶5元,每个运动员都能喝到饮料吗?

  师:想一想,这道题如何估算?

  学生1:96÷5≈100÷5=20(人),我们确实有20名运动员,刚刚好。

  师:同不同意?

  学生:同意……不同意……

  师:有同学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

  学生2:我班有20名运动员,96元只能买19瓶,不够

  学生3:买东西钱要带多,不能带少

  学生4:这一题被除数只能往少的方向取*似值

  ……

  师:对了,有时候我们还得看实际的情况,不能盲目的估算。买东西就属于这种情况,买东西钱带少了是买不到东西的。

  出示例题

  学校开表彰大会,表彰在运动会上110名优秀的运动员,每4个运动员坐一条长凳,大约需要多少条长凳?

  师:想一想,这道题如何估算?

  学生1:110÷4≈100÷4=25(条)

  学生2:不对不对,你把人数看成100*似值,那另外十个人不就没凳子坐了吗?

  学生:说的有道理……

  师:很好,同学们真聪明,这一题跟上一题又不同了,像坐凳子,坐车,坐船类似的问题,我们不能把人数给取少了,否则就有人没有凳子,车,船可坐了。通过这两道题,同学们知道在生活中的估算,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教学反思:

  这部分中,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新知,估算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一次掌握了估算要在具体的环境中来考虑,结合实际选取最合适的*似数。然后运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真切地感觉到估算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从而体现了估算的应用性。这一部分课本没有涉及,完全是对课本的延伸和扩展,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没有安排更进一步的探讨。本人对这部分的加入是否恰当没有十分的把握。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的实践中难免会有一些错漏,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许多不足,数学网整理最新的数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仅供大家参考学*。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1、 运用已知,探求新知。

  以动手操作为手段,以探究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顺序为线索,以达到自主理解算理为核心。如:教学“42÷ 2”时,引导学生运用操作的方法和口算方法进行计算,并借助这两种方法自行探究笔算除法中每一步的计算含义,从而掌握新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采用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自己学*计算方法。力图继续渗透可以利用旧知学新知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2、 勤于思考,有效学*。

  思考是学生学*数学认知的本质特点,是数学学*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将思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操作、观察、叙述、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叙述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领悟。教师在适当的时间仅仅在关键处给予点拨:说说,“5”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算式中6减4余2,这个2表示什么?接下去该怎么计算?”“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从而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的效率。

  3、 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课标实验教材的特点尽量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有用,但有些数学知识点并不容易“生活化”。所以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生活的情境。教材中创设的情境是一个蔬菜批发市场,学生对蔬菜批发市场的情境并不是很熟悉,但对自己喜欢吃的蔬菜非常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个问题:“这些蔬菜你都喜欢吗?”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自然引入新课。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3

  《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课的开始,我先进行听题口算,20多道题大约两分钟的时间,学生注意力非常的集中,大部分的同学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课堂气氛活跃,看来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达到了我训练的目的,学生能听、算结合提高了口算的能力,式的写法。在探究新知,先出现例题:把48根小棒*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根?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48÷4=?老师问:猜一猜,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有的同学说是8,他回答不上来。有的同学说是12,因为9×4=3648-36=12。那到底应该怎样算呢?我让学生思考口算应该怎样算?学生能回答:40÷4=108÷2=48+4=12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接着让学生边摆边说,这一环节学生很顺利,而且小组讨论汇报时有几个同学回答特别好,把4捆小棒也就是4个十*均分成4份,每份是一个十,再把8根小棒也就是8个一,*均分成4份,每份2个一,合起来每份是12。

  我接着提问:你们能试着用竖式方法计算吗?学生试做,我在下面看时,只有个别学生会算,一部分的同学看着题目发呆,5分钟过后,我走到黑板前讲解,刚才摆小棒时,先分的什么?(整捆的)写竖式时,要先从什么位开始算起呢?接着请几个会做的同学讲解,说算理并板书,然后带着做练*。最后独立练*时,大部分学生还是不会,这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好把算理又讲了一遍,就下课了。反思这节课,我自认为前半节课的设计比较合理,只不过对学生放手不够,有些牵着学生走,象有几种方法计算时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对于“学困生”可能只会用最直观的方法,中等生可能会用两种方法,尖子生会想到用竖式,而在讲解竖式时,我又过高的估计了学生,觉得这部分知识很简单,其实这部分知识才是教学的重难点,算理和书写方法,学生很容易受到加、减、乘法竖式的干扰,主要是没有讲透,在练*时,重点多强调算理和书写格式就好了。听完教研员说课后,我恍然大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总之,今后在备课时,我真的要在备教材的同时还更应该备学生。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学*除法估算的必要性,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本节课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先练*了几道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题,接着又复*了几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从复*题的练*中,学生已经知道今天学*的内容一定和“估算”有关,我顺势引出并板书出课题。

  从今天第一节课的教学情况看,301班多数学生基本掌握“根据除数来估出被除数的*似数”的方法,但对于教材中提到的“将估算与精确计算结合起来”的教学策略学生掌握情况却并不理想。反思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在教学后一种估算方法是,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一环节教学过快。针对第一节课出现的问题,第二节课重点部分的教学我临时进行了调整。

  在教学第二种估算方法时,我放慢了教学节奏,先让学生想一想124÷3是不是只能把124估成120来进行估算呢?有没有离准确值更接*的估算方法呢?这个问题抛出以后,教室立刻就沉静下来,学生个个陷入到沉思状态。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一个学生发现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以分1箱。吸取上节课失败的原因,此时我留了一点时间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运茄子的过程,过了一会儿,学生们纷纷的开始点头。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又顺势请了两名学*中等的学生说一说。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接*准确值的估算方法,在教学做一做第1题260÷4时,我也重点增加了这种方法的训练。

  通过改进了教学方法以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第一节课。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5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由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出教学的内容,精心组织学生根据问题情境,通过想一想、辩一辩、动手分一分、试一试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同时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掌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数学、用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中,将学生数感的培养和估算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哪种运算,教材中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培养。在估算中,除法的估算是最难把握的,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等、合作的学*气氛,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交往中将学*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我指导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地评价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让交流和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主要的目的不是如何去估算,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不同的算法、算理和谐地统一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先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6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表内乘法、表内除法、减法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学生学*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算理知识和思维基础。

  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有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在教学中发现两个教学安排上的特点:一是本单元的例题与*题,真实、自然的体现了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个具体的现实生活问题。二是教材逻辑地设计了一个个逐级而上的知识台阶,便于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很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过程去主动获取所学的知识内容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如下教学思想和教学措施:

  一是运用已知,探求新知。以动手操作为手段,以探究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顺序为线索,以达到自主理解算理为核心。如:教学“笔算除法”例1“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时,根据题意列出算式:“42÷2=”时,引导学生运用操作的方法和口算方法进行计算,并借助这两种方法自行探究笔算除法中每一步的计算含义,从而掌握新的知识。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例6时,考虑在此之前,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格式都比较熟悉了,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采用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自己学*计算方法,通过交流、讨论明白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占位。同时在用竖式书写时,这个过程可以省略。课堂教学引导中继续渗透利用旧知学新知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会学数学”的能力和感悟学*数学的乐趣。

  二是勤于思考,有效学*。思考是学生学*数学认知的本质特点,是数学学*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将思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操作、观察、叙述、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叙述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领悟。教师在适当的时间仅仅在关键处给予提示:说说,“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算式中8减6余2,这个2表示什么?接下去该怎么计算?”“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用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的效率。

  三是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作用。课标实验教材的特点尽量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有用,但有些数学知识点并不容易“生活化”。所以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因此在教学“笔算除法”例1时,我置换设计一个问题:“过新年时,家长把52元钱*均分给3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得多少元零花钱?”使学生根据自己真实的生活情境进入课题的主题,并在解决问题中自然引入新课。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第四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练*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练*口算除法,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法验算,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通过错例订正,正反强化,突破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教学难点:

  养成认真审题、计算和验算的良好*惯。

  本节课我创设游数学乐园的教学情景,以活动为载体,共创设六个教学活动,分别是《开火车》、《猜猜我是谁》、《火眼金睛》、《我选择我喜欢》、《逛欢乐岛》和《总结收获》。

  这六个环节以游数学乐园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情景的创设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做铺垫,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活动一《开火车》即口算,设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题和*时学生在口算时常见的错例,如56+7,检验学生除法口算的熟练程度和避免学生养成思维定势;

  活动二《猜猜我是谁》即括号里最大能填几,通过练*提高学生的试商能力,与利于提高笔算除法的正确率。其中2×()<103很多学生会填成2×(50)<103;

  活动三《火眼金睛》即错例改例,呈现大部分学生在作业中最常见的'错例,集中体现在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计算,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下一个环节笔算除法做铺垫。

  活动四《我选择我喜欢》即竖式计算下列各题,是希望通过练*使学生达到熟练判断商的位数和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熟练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通过验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惯。

  活动五《逛欢乐岛》即实践运用,让学生将所学的饿有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能举一反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落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课改理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8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学生学*了表内除法后进行学*的,教学后进行反思,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成功之处: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首先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已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其次是练*中的扑克牌和买奖品,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计算的意义,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

  2、口算、笔算相结合,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解决分小棒的问题时,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可以利用学具直接操作得出结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出来。计算又可以分为口算和笔算,我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笔算的方法。最后还可以用估算来验证自己的笔算结果。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但也要从中选择更为方便实用的一种。

  不足之处:

  课堂节奏较慢,遇到例题较多的课节,探究新知花费的时间过多,课上练*的时间较少。

  改进措施:

  1、教学语言和设计影响课堂节奏。每个教学环节应当更加有挑战性,比如说每个小组第一轮的练*比赛正确率看哪个组对的最多,第二轮比赛比赛速度,看哪个组做的又对又快,老师计时两分钟。这也是一个形成*惯养成的过程。并且活跃了课堂,节奏紧凑让孩子们有性质。

  2、在扎实教学内容上。课上多次进行了集体运算,让孩子们自主练*的时间变少了,应该合理安排练*时间,减少在黑板上演示的过程,多多利用展台,将孩子们的练*及时呈现和反馈,通过在展台上学生自己的讲解,也是一个练*表达和算理的一个过程。

  3、课上多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孩子们被动的做题成为*惯,少了对数学探索的激情。应该多多注意自己每个环节的导入语,并时刻运用激励法调动孩子们学*兴趣。比如说:新的知识,你会吗?老师不信。

  4、学会有效的`小结。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的懂得,数学是如此的简单和有乐趣,真正的理解数学常常运用旧的知识解决了新的问题,对孩子提问要直指算理,培养学生的迁移思想。

  今后会更加努力,多多反思。让自己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的学*热情。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9

  上计算课枯燥,课堂气氛不活跃,过去自己教学只需几分钟时间,新课就结束了。这学期听了郑蔚、冯琳老师执教的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课,知道上好一节计算课确实不容易。在开学初的一次教研组活动中,教育专家曹培英老师对我校数学教师进行了一次培训,特别是曹老师在分析三年级计算单元,他的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对自己的帮助颇大。听了曹老师的分析后,使我的教学脉络更清晰了。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学生第二次学*除法知识。学生已经学*过表内除法(包括有余数和没有余数),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依据教材意图,本课要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从“表内除法”到“被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被除数十位没有余数或有余数)”的突破,以便学生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教学中重点体现让学生经历从“表内除法商是一位数”到“商是两位数”的突破过程,突出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设计上我找准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出发。采用了讲授和自主学*相结合的方法。课后有以**会:

  1、利用口算经验学*笔算。

  在教学本节课前,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熟练,笔算大多数学生有所遗忘,会写的也写错。于是利用学生熟练的口算经验学*笔算,将口算方法、笔算的算理理解与算法的掌握紧密结合,降低新知学*的难度。

  2、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观察*时的计算教学发现:有些学生机械模仿,有些学生会说不会做,言行不一致。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在本节课中学生虽然看不出笔算的必要性,但它是后继知识学*的基础,学生有必要理解算理,方法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展示思考过程。

  3、做、说、评、改相结合。

  计算课的教学,学生也应该“知其所以然。”课堂上,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位学生动笔试一试,说一说,对做法说法相互评一评,再把错误改一改,学生学得实在些,相关能力也得到培养。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0

  本课通过解答三个具体问题,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同时能根据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行解答三个具体问题,然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在解答以上问题的过程中,你使用了什么样的计算方法?为什么选用这样的方法计算?2、你用什么方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25÷5的计算过程。

  在练*中,第一题让学生判断商的位数、估算*似值、笔算准确值等练*,进一步掌握除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通过刚才的教学,学生掌握的情况较好,初步完成我的预定目标。第二题是估算练*,四、五题是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练*,既巩固笔算除法又为四年级具体学*四则混合运算起铺垫作用。第三、六题是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再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其中还有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1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个点:

  1、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

  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构建新知识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是非常有益的,所以我先让学生复*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

  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是我设计本节课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在探究完603得多少这个教学环节后,我设计了具有较大探究空间的问题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603、6003、2403、1243、这四道算式的特点,然后将他们分一分类?说说你的理由。

  生:可以将603和6003分一类,因为他们很接*。剩下的各分为一类。

  生:也可以将603、6003、2403因为他们的末尾都有零。

  生:可以将被除数是两位数的分一类,是三位数的分一类。

  师:接下来问问同学们,我们应该从那道算式起展开我们的学*呢?

  学生沉默了一会,有些困惑,有些同学在嘀咕:老师教什么,我们就学什么呗!还要问我们吗?

  过了一会一两个同学不确定的举了手,

  生:是2403吗?我猜的。它要好算些!

  生:我认为是603,因为它简单些!

  师小结导入:同学们,我们学*知识的规律就应该由浅入深。所以,就让我们从最简单的603开始展开我们今天《口算除法》的学*。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问题研究方法的指导,当603、6003、2403三个要学*的问题呈现之后,我不是简单地指定学生先研究哪一个问题,怎样研究;而是先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先研究哪一个问题,为什么?使学生懂得研究问题要分清由浅入深的次序。接着,我又让学生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使学生学会选择研究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授之以渔,着眼点落实在学生探究品质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的学*让我开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让学生自己发现获取知识。因此我设计通过复*、铺垫、启发、点拨,使学生推想、探究出该怎样算。运用尝试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知识规律。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师:算出603=20再算哪一道算式就比较容易呢?

  生:(部分学生脱口而出)6003!

  生:因为6个十除以3得两个十,那么六个百除以3就得两个百。我还可以知道被除数扩大十倍,所以商也扩大十倍。(学生能总结到理论的高度上,这一点是我没有想到的)

  师:你真了不起,连这个也知道。不过老师要补充一点在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扩大十倍,所以商也扩大十倍。

  生:老师!我知道了,604=240,那么204=80,所以很快算出2403=80

  师:什么?(我一时没有反映过来,确切的说我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你能在说一遍吗?

  生:604=240,那么204=80,所以很快算出2403=80

  师:天呐!!你连这个也想到了!!(这一点是我在备课中绝对没有预料到的答案。今天这个孩子果真给我上了一课,让我看到他们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他们的潜力是无穷尽的。)

  实践告诉我们,提出猜想,树立假设是科学研究问题的核心环节,它决定研究的方向,对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而言,提出猜想,树立假设比验证更为重要。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不是告诉学生接下来我们学*什么,而是让学生去设想,再学*哪道算式容易些?,我所要关注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着眼的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师:根据603=20和6003=200,你还能算出哪些算式来呢?

  60003=20xx(有几个同学领会到了)

  600003=200006000003=20xx.0......(大部分同学感悟到了,声音变得激动起来)

  新课程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主要途径。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基础上学*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口算除法不仅在实际中应用广泛,而且它也是为学*笔算除法做铺垫的。因此,本节课按照“理解——概括——提高”的思路组织教学,复*铺垫选择的数据和算式紧扣本节课例题,复*了本节课要用到的'主要知识和方法,为学生学*新课内容,铺*了道路。

  讲授新课时,注意让学生动手,以动手摆小棒和问答思考做思维主线,引导学生先讲,教师补讲,并做好必要的推理归纳,讲清算理算法,对例题处理的重点教学例1(1),学生独立完成例1(2),合作完成例1(3),在练*设计上采取分层练*和综合练*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特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3

  1.第一课时的失误从何而来?

  在没有教学之前,我认为我自己是很有准备的,也认为自己为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预测。所以我为学生准备了学具,也强调了除法竖式的步骤及每一个步骤的意义。但是当我看到学生仍然在:答案口算,竖式照样填空“后问自己,为什么学生不领情?其实很清楚,第一课时的情景根本就体现不出为什么要高位先除,使用乘法和减法的迫切性也不明显。学生只是在老师的“教诲”下依次除,乘,减,没有对竖式必要性的体验,就不会认同这一方法,没有认同,学生当然就挑自己方便的“答案口算,竖式照样填空”来写竖式了。

  2.学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在这次的教学中,我认识到,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操作学具,深刻体验两位数怎么分,才能对后面的竖式教学产生正迁移效果。不到火候,等于白操作,后面的竖式仍然很难让学生接受。第二课时的学具操作花去了20几分钟,看似费时但后面的竖式教学却非常流畅,学生在前面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对竖式的认可度就大大提高了。所以我认为学具操作时间要以学生的体验为尺度,而不是仅仅以教师的教学时间为尺度,要让操作起到辅助学*的作用,而不是唱花腔。

  3.竖式抽象的基础在哪里?

  我们的课堂上,在学具操作时常常很热闹,可是操作结束了,学具一收,学具的作用似乎也一收,教师把操作的意义仍在一边不在理会,转而开始抽象。结果教师常常发现,自己已经注意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却仍然不理解。其实我们常常忽略的就是这么一点点拨。学生因为其心里特点,注定不可能像**一样会“由此及彼”抽象过程中如果不与具体事物紧密联系,就不容易引起共鸣,学具操作的作用那个也失去了。就像我自己这节课讲到竖式中“十位上的余数怎么办”时,全班只有几个人举手。如果我此时注意联系前面学具操作时的场景,相信还会有更多人举手。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4

  提到反思,我既没有高深的理论,更没有高屋建瓴的见解。只想把讲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这节课中出现的让自己最有感受的两个小插曲再现给大家。

  插曲一:导入带来的心慌。

  除数是一位的口算除法是学生能够正确、快速估算的基础。在复*带新课这一环,我出示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卡片,以开火车形式让学生口算说得数,然后想通过出示124÷3这个算式,让学生意识到这个题比较麻烦,不能马上说出结果,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而进入新课的学*。这个自让我认为水到渠成的设计,却出现了小差错。在学生两轮开火车时,有几个孩子答的不是很顺畅,可当我出示那个较麻烦题124÷3时,一个孩子却快速地说出了得数:“老师,这道题商41余3。缺乏教学机智的我,真有些茫然不之所措,心慌了,按套路很牵强的导入到例题的学*中。还记得课下,那个扰乱我思路的孩子兴冲冲的来到了我的身边问:“老师,我表现的好吗?”我勉强的笑了笑:“好!”看着那天真的孩子,我不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再思考。我认为自己的教学机智短少是其一,更主要是自己在课的设计上还是有所欠缺。只是单线的考虑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与估算的关系,而未考虑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当学生遇到124÷3还是在努力快速的寻求答案,并未产生丝毫的估算意识。而我去想借此,让学生去理解估算的现实意义,多牵强的想法。这是导致这一环节不尽人意的原因所在。还记得杨主任在以前导课的时候曾经说过:“好的课的开头,要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所设计的环节能巧妙的溶为新知。”怎么来体现这一点让学生乐于接受呢,为此,我又对本课的开头做了新的设计:

  (1)同学们,看我们班又多了老师同我们一起上课高兴吗?谁能说说教室里大约有多少人呢?

  (2)老师知道我们每个孩子都是读书小博士,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一页,注意老师给你们30秒的时间,你能估算出这页有多少个字吗?想想用什么办法。

  插曲二:争辩带来的兴奋。

  孩子们真的是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进入情景。结合估算与生活联系紧密这一特点,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同学们想到老师家作客吗?老师有200元钱,为了招待大家,老师想给大家准备三元一听的饮料,老师最多能买多少听?学生马上变的兴奋起来。学生在这之前已经掌握了估算的多种方法。有的学生说,把200看成210÷3=70。还有的`学生说200看成180,180÷3=60,见学生并没有太留意题中的要求,出现了错误,我补问了一句:“两种方法都可以吗?”马上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有了争议的声音。粱彪说:“老师你不是说,估算有很多方法,我们欣赏哪种就用哪种吗?”其他学生马上随声附和。细心的杨红彪马上说:“不对,题目上说的是最多能买多少听?所以我们就应该把数估的大一些。”这时大多孩子马上顿悟:估算要结合不同的情景,要合理选用估算方法,有时要估大些,有时要估小些。看着学生兴奋的小脸,这时我仿佛悟出了课堂教学的真谛:惟有真正的尊重,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唯书,不唯师,敢于交流争辩,让学生自己成为学*的主人,这时的课堂才是学生学*的乐园。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5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情景的创设,解决了数学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胆对教材进行整改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如果按照一期教材进行处理,学生虽然也能掌握知识,但是新课程数学教学内容最大的转变是生活化和综合化,而老教材在这一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根据估算这一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我大胆对教材进行整改。实际上,在教学之前,我就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书本上的例题用不用?由于书本上的例题完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最后我决定不用。在删除原有例题的基础上,我以当前比较敏感的话题——台湾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解决有关“台湾”的一系列数学问题来完成教学,把数学学科与思品学科有机整合,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结合了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我的决定是对的。因为数学教学的目标由过去的发展“双基”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演变为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中,通过一些有关台湾的信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从而加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增强责任感,进而坚定学*信念。

  2、机智处理教学中出现的情况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在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中,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教案预设以外的新情况,若不及时进行调整,会令人遗憾。我觉得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在于当学生解决364300÷9≈时,我发现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我灵机一动,补充了一道3547÷5≈来加强估算合理性的训练。有的学生把3547估成3500,有的学生把3547估成4000,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估最合理,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在下面讨论起来。没想到这一不露痕迹的小小变化,能产生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在碰撞中学生的智慧得以升华,自然而然解决了本堂课的重难点。这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根据课学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3、注重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

  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等、合作的学*气氛,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将学*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我指导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我还做到关注学困生,让学困生上台“多唱戏”。在学*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后,我请了一位知识接受比较慢的学生,鼓励她完整的表述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做到把阳光洒到每一个角落。相信这个学生通过训练,发言的欲望会不断增强,交流的能力也会提高。

  4、存在的问题

  由于要对教材进行整改,在选择信息时,还要注意数据的合理性,例如在开放型练*中,以这样一道题:台湾省终年不冷不热,长夏无冬,每年4—11月是台湾的夏季,8个月的总温度只有176摄氏度,估计一下,台湾夏季的*均气温约为多少摄氏度?176÷8=,如果把176估成200,台湾夏季的*均气温约为25摄氏度,而实际情况台湾夏季的*均气温是22摄氏度,因此教案设计时一定要严谨。

  总之,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因势利导,讲求策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利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优选【10】份(扩展3)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优选【五】份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 1

  本课通过解答三个具体问题,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同时能根据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行解答三个具体问题,然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在解答以上问题的过程中,你使用了什么样的计算方法?为什么选用这样的方法计算?2、你用什么方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25÷5的计算过程。

  在练*中,第一题让学生判断商的位数、估算*似值、笔算准确值等练*,进一步掌握除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通过刚才的教学,学生掌握的情况较好,初步完成我的预定目标。第二题是估算练*,四、五题是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练*,既巩固笔算除法又为四年级具体学*四则混合运算起铺垫作用。第三、六题是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再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其中还有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 2

  上计算课枯燥,课堂气氛不活跃,过去自己教学只需几分钟时间,新课就结束了。这学期听了郑蔚、冯琳老师执教的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课,知道上好一节计算课确实不容易。在开学初的一次教研组活动中,教育专家曹培英老师对我校数学教师进行了一次培训,特别是曹老师在分析三年级计算单元,他的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对自己的帮助颇大。听了曹老师的分析后,使我的教学脉络更清晰了。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学生第二次学*除法知识。学生已经学*过表内除法(包括有余数和没有余数),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依据教材意图,本课要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从“表内除法”到“被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被除数十位没有余数或有余数)”的突破,以便学生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教学中重点体现让学生经历从“表内除法商是一位数”到“商是两位数”的突破过程,突出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设计上我找准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出发。采用了讲授和自主学*相结合的方法。

  课后有以**会:

  1、利用口算经验学*笔算。

  在教学本节课前,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熟练,笔算大多数学生有所遗忘,会写的也写错。于是利用学生熟练的口算经验学*笔算,将口算方法、笔算的算理理解与算法的掌握紧密结合,降低新知学*的.难度。

  2、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观察*时的计算教学发现:有些学生机械模仿,有些学生会说不会做,言行不一致。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在本节课中学生虽然看不出笔算的必要性,但它是后继知识学*的基础,学生有必要理解算理,方法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展示思考过程。

  3、做、说、评、改相结合。

  计算课的教学,学生也应该“知其所以然。”课堂上,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位学生动笔试一试,说一说,对做法说法相互评一评,再把错误改一改,学生学得实在些,相关能力也得到培养。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 3

  一、运用已知,探求新知。

  以动手操作为手段,以探究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顺序为线索,以达到自主理解算理为核心。引导学生运用操作的方法和口算方法进行计算,并借助这两种方法自行探究笔算除法中每一步的计算含义,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这个单元的例7。在此之前,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格式都比较熟了。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采用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自己学*计算方法,通过交流、讨论明白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同时在用竖式书写时,这个过程可以省略。力图继续渗透可以利用旧知引入新知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二、勤于思考,有效学*。

  思考是学生学*数学认知的本质特点,是数学学*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注重将思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操作、观察、叙述、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叙述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领悟。教师在适当的时间仅仅在关键处给予点拨。从而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的效率。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 4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本教材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后面学*除数接*整十数及除数不接*整十数笔算除法的基础。其实学生在前面学*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如除的过程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者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尝试解决。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笔算除法的全过程,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一般方法。

  解决92÷30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可以用笔算地方法计算,笔算时,在学生尝试探索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圈方格直观图解决商的书写位置,根据直观图和口算,引导学生归纳3个30是90,商3,3写在什么位置,并提问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加深学生对笔算除法算里的理解。

  学生完成练*十四第二题我做了一些改变,使学生在改错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写法。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不多,但我认为有两环节“错的好”,也许有人认为错了怎么会好了?其实,在教学过程这个环节,正是理解算理之时,先让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结果错误是我们都没有预料的,这时候学生就议论纷纷,经学生争论之后,纠正了学生们*时做题时的错误,并说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还有一处“错的好”就是在练*环节,叫了几名学*比较困难的同学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练*本上进行计算,结果板演的同学的计算又错出跟先前同学不一样的情形,这正暴露了我们学生*时计算时存在的问题,这时,我另叫了几位同学进行板演纠错,同桌互相纠错,最后又做了集体订正。对算理又一次的透析,问题解决了,算理也明朗了。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 5

  《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课的开始,我先进行听题口算,20多道题大约两分钟的时间,学生注意力非常的集中,大部分的同学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课堂气氛活跃,看来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达到了我训练的目的,学生能听、算结合提高了口算的能力,式的写法。在探究新知,先出现例题:把48根小棒*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根?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48÷4=?老师问:猜一猜,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有的同学说是8,他回答不上来。有的同学说是12,因为9×4=3648-36=12。那到底应该怎样算呢?我让学生思考口算应该怎样算?学生能回答:40÷4=108÷2=48+4=12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接着让学生边摆边说,这一环节学生很顺利,而且小组讨论汇报时有几个同学回答特别好,把4捆小棒也就是4个十*均分成4份,每份是一个十,再把8根小棒也就是8个一,*均分成4份,每份2个一,合起来每份是12。

  我接着提问:你们能试着用竖式方法计算吗?学生试做,我在下面看时,只有个别学生会算,一部分的同学看着题目发呆,5分钟过后,我走到黑板前讲解,刚才摆小棒时,先分的什么?(整捆的)写竖式时,要先从什么位开始算起呢?接着请几个会做的同学讲解,说算理并板书,然后带着做练*。最后独立练*时,大部分学生还是不会,这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好把算理又讲了一遍,就下课了。反思这节课,我自认为前半节课的设计比较合理,只不过对学生放手不够,有些牵着学生走,象有几种方法计算时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对于“学困生”可能只会用最直观的方法,中等生可能会用两种方法,尖子生会想到用竖式,而在讲解竖式时,我又过高的估计了学生,觉得这部分知识很简单,其实这部分知识才是教学的重难点,算理和书写方法,学生很容易受到加、减、乘法竖式的干扰,主要是没有讲透,在练*时,重点多强调算理和书写格式就好了。听完教研员说课后,我恍然大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总之,今后在备课时,我真的要在备教材的同时还更应该备学生。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优选【10】份(扩展4)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1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的。它是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其内容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打开教材,根据学生对二年级口诀求商的掌握情况,一开始我以为这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认为只要学生背得乘法口诀,就能够掌握这部分内容,其实不然。通过教学下来感觉很糟糕。多数学生能正确进行确不能进行笔算。总结一下,主要存在的原因有二:

  一、照本宣科,忽视教具的辅助作用,竖式的算理对于学生还比较模糊

  数学源于生活,教学时不能脱离实际,要想方设法的创设数学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算理。如:计算42/2时,让学生用42根小棒10根1捆,捆成4捆就是4个十,余下2根就是2个一。先让学生将4个十*均分成2成,每份是2个十就是20,再将2个一*均分成2份,每份是1,再把分得的结果合起来就是21。随即根据分小棒的顺序完成相应竖式的书写。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竖式了。

  二、没有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

  二年级时学的笔算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与不能整除在算理、算法上也不尽相同,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找出它们的不同点,讲清竖式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温故而知新,将前面的旧知识与现在的新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2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它是四年级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其实,笔算除法学生在三年级上半学期的时候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但是上半学期学*的笔算除法涉及的只是在乘法口诀表里面的。

  学生在学*了第一节的笔算除法课后,反馈的效果比较差。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错误:

  1)小部分学生是‘一头雾水’,什么也不懂。

  2)小部分个别学生出现了先写商,再写笔算过程的现象。

  3)小部分学生试商的速度超慢,而且会偏大或偏小。

  现在,学生已经学好了笔算除法的全部内容,从他们的练*和作业来看,正确率已经达到90%以上。他们已经掌握了笔算一位数除法的方法,而且速度也比刚学的时候快了很多。针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在以后几天的教学中,我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1)熟背口诀。乘法口诀是试商的基础。有的学生试商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乘法口诀已经有了一些遗忘。因此,我要求学生把乘法口诀背得滚瓜烂熟。对学生提高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很有帮助。

  2)重视口头表达笔算的过程。在笔算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一边笔算,一边轻轻地说出笔算的过程,熟能生巧!

  3)归纳笔算除法的四字口诀。一除,二乘,三减,四落。

  4)增加练*的机会。每天,必做2道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笔算题目。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3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总结计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内容建立在表内除乘法、表内除法、100以内减法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之上,对整数除法的学*承上启下,为后面多位数除法奠定知识和思维基础。

  1、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是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由于本班学生之前的表内除法掌握不好,在口算教学完成之后,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计算诸如20xx÷4,800÷4之类题目时得数“0”的个数出错,究其原因,还是算理没有理解。所以,不管是计算还是解决问题的教学,都重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在理解。

  2、加强估算的教学。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班学生对除法估算的学*掌握不好。去年冬季的期末检测中,一些优生在除法的估算中都有丢分。因此,在本期除法口算教学中,我安排了比较多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学*交流,引导学生归纳除法估算与加、减、乘法估算的异同,探寻找被除数的*似数原则:一是接*被除数,二是结合除数便于口算。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3、笔算除法的教学中,竖式的写法是一个难点,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此时已经不够用了。笔算除法的第一堂课,尽管我很仔细地板书讲解竖式除法的书写过程,当时觉得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但是在后面学生的独立练*中,我发现一些学生竖式出错,他的商是正确的(因为被除数小,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能够口算出商),但是过程却是错的。所以在教学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的写法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笔算除法的'过程。让他们自言自语、轻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总结出每一步除的基本步骤:一商二乘三减。一商,指试商,二乘,是指将上面的商与除数相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三减,是将被除数与积相减,所得的差就是本步的余数。记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经过反复练*,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列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多位数的除法。计算是数学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不容马虎。现在数学的计算难度已经适当降低,我们在教学中更要注重算理的教学,不仅要学生会算,算得正确,还要知道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水*。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优选【10】份(扩展5)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学生学*了表内除法后进行学*的,教学后进行反思,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成功之处: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首先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已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其次是练*中的扑克牌和买奖品,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计算的意义,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

  2、口算、笔算相结合,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解决分小棒的问题时,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可以利用学具直接操作得出结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出来。计算又可以分为口算和笔算,我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笔算的方法。最后还可以用估算来验证自己的笔算结果。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但也要从中选择更为方便实用的一种。

  不足之处:

  课堂节奏较慢,遇到例题较多的课节,探究新知花费的时间过多,课上练*的时间较少。

  改进措施:

  1、教学语言和设计影响课堂节奏。每个教学环节应当更加有挑战性,比如说每个小组第一轮的练*比赛正确率看哪个组对的最多,第二轮比赛比赛速度,看哪个组做的又对又快,老师计时两分钟。这也是一个形成*惯养成的过程。并且活跃了课堂,节奏紧凑让孩子们有性质。

  2、在扎实教学内容上。课上多次进行了集体运算,让孩子们自主练*的时间变少了,应该合理安排练*时间,减少在黑板上演示的过程,多多利用展台,将孩子们的练*及时呈现和反馈,通过在展台上学生自己的讲解,也是一个练*表达和算理的一个过程。

  3、课上多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孩子们被动的做题成为*惯,少了对数学探索的激情。应该多多注意自己每个环节的导入语,并时刻运用激励法调动孩子们学*兴趣。比如说:新的知识,你会吗?老师不信。

  4、学会有效的小结。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的懂得,数学是如此的简单和有乐趣,真正的理解数学常常运用旧的知识解决了新的问题,对孩子提问要直指算理,培养学生的迁移思想。

  今后会更加努力,多多反思。让自己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的学*热情。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2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的。它是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其内容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打开教材,根据学生对二年级口诀求商的掌握情况,一开始我以为这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认为只要学生背得乘法口诀,就能够掌握这部分内容,其实不然。通过教学下来感觉很糟糕。多数学生能正确进行确不能进行笔算。总结一下,主要存在的原因有二:

  一、照本宣科,忽视教具的辅助作用,竖式的算理对于学生还比较模糊

  数学源于生活,教学时不能脱离实际,要想方设法的创设数学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算理。如:计算42/2时,让学生用42根小棒10根1捆,捆成4捆就是4个十,余下2根就是2个一。先让学生将4个十*均分成2成,每份是2个十就是20,再将2个一*均分成2份,每份是1,再把分得的结果合起来就是21。随即根据分小棒的顺序完成相应竖式的书写。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竖式了。

  二、没有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

  二年级时学的笔算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与不能整除在算理、算法上也不尽相同,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找出它们的不同点,讲清竖式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温故而知新,将前面的旧知识与现在的新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3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由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出教学的内容,精心组织学生根据问题情境,通过想一想、辩一辩、动手分一分、试一试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同时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掌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数学、用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中,将学生数感的培养和估算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哪种运算,教材中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培养。在估算中,除法的估算是最难把握的,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

  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等、合作的学*气氛,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交往中将学*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我指导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地评价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让交流和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中,主要的目的不是如何去估算,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不同的算法、算理和谐地统一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先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优选【10】份(扩展6)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范文10份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1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是学*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教学时,

  我重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

  1、情境中学*

  计算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创设了一个数学活动——发书。教师先发给学生3本,然后又拿出写有35本的一包,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数学书有多少本呢?”接着,又拿出一包30本的语文书,让大家算一算,语文书和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呢?这样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来,学生乐于接受,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探讨中交流

  《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上,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摆小棒,在操作中体验算理,讨论: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最后探讨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35+3要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即算5+3;3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30+30。

  3、游戏中悟理

  小学生是非常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的。在学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后,我让学生们搭积木,盖房子。算得对的一组就说明技术高超。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小组合作的意识也强了,学生们兴高采烈的算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整节课,我感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学生也是学*的主人。但是感觉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的时候,依旧是不能相同数位相加减,看来人的接受能力不同,这样的个体需要个别指导。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2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进位的与不进位的口算方法相同。学生在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后,应用这一已有知识探索出进位的口算方法对学生而言已不再是难事。我认为在新课的展开时,应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我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口算的方法。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一些学生已经能用在脑子中列竖式的方法来口算,一些学生能用前一节所学的方法即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时,可把两位数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分别乘一位数,再把乘得的积加起来。应该说,除个别学生外,其他学生都掌握了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但是在课堂上,我没有反思这些学生为什么会错,一些学生当然是因为粗心做错,而有些学生对于算理还是有些模糊。在全班反馈中我没有抓住学生的错误进一步反问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而只是一味地让别的同学来帮助他正确解决。然后在课后单独辅导过程中也没有进一步询问其错误的原因。

  我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记得有个社会心理学家曾指出:“我们甚至‘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往往不是笔直的,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把学生的`错误“隐藏”起来使教学显得一帆风顺、严丝合缝,这样的课未必是好课。“剥夺学生犯错的权力就等于限制他们自由选择的意愿”。所以,数学教学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尝试错误的权利,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锤炼自我,培养他们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进而形成良好的学*品格。

  所以,我想,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的同时,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原有的错误为什么是错的,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分析错误使全班学生都能关注这种错误,从而真正理解算理。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3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因为口算一般从高位算起,教材中循序渐进的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之后接着安排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知识重点是解决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的问题,也是本节课学*的难点,掌握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也为后面将要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打下基础。

  教材例题图景中提供了45座、30座、3座这3个数据,开放的情境中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同时口答出算式,接下来就是口算得数了。首先解决的是45+30=?按照要求学生用手中的小棒先摆出了45加30的过程比较容易,直接把4捆小棒和3捆小棒先合起来就是7捆,就是7个十是70,再把70与5根小棒合起来就是75。在计数器上也能很快的在十位上增加3个珠子表示加的30,十位上就有7个珠子就是70,个位上五个珠子不变与70合起来就是75,同样方法解决了45+3=?的得数,类似的几道巩固练*学生利用摆小棒和在计数器比较容易的口算出得数,初步理解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应该先看清楚所加的数是十还是几个一,是几个十就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是几个一就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在后来的练*巩固中我要求学生不能摆小棒、不用计数器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结果口算的错误率很高,特别是我出示了这样一组算式:

  23+50=

  23+5=

  32+50=

  32+5=

  大部分学生的结果都错了,我就想:刚才利用摆小棒和计数器口算的很好,现在脱离了直观的小棒和计数器怎么就错这么多呢?我想这应该是学生对“数位”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已经学*了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学生看着计数器说的很清楚,但在口算中很容易就把数字所占的位置也就是数位混淆了。在口算52+40=?时,有个学生回答得数是65,我问他是怎样算的,她说:20+40=6060+5=65;还有这样算的学生:2+4=650+6=56。而且出现错误的还不止这两个学生,面对学生不借助直观操作口算出现的.问题,我采取了分类口算练*,首先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如:26+30想:2在()位,表示有2个();6在()位,表示有6个();3在()位,表示有3个();0在()位。()和()都在十位上,合起来就是()个十;()和()都在个位上,合起来就是()。反复让学生找出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再说出几和几都在十位上,几和几都在个位上,以此强化学生十位上的数一定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数一定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这样也为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的列竖式计算打好基础。反复的口头表达中学生逐步理解了是几个十就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是几个一就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以此方法又巩固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现在学生再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时,错误率减少了很多。

  从中也可以感受到: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直观操作理解比较容易,对于较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4

  学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通过计算使学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数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积相加。

  一、提出问题。

  1、课件演示例1的情境图。画外音: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还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2、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3、T: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1、请同学们说一说:(1)用什么办法计算?怎样列式?(2)12×3表示什么意思?(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2、T: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

  让小组内每一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算完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

  【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进行比较、反思提供了充分的素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学会有序思考。】

  三、分类评价。

  1、T: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的算法,我们能否把算法分类?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摆学具求得数。

  画图求出得数。

  连加法:12+12+12=36

  数的分解组成:10×3=302×3=630+6=36

  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7×3=216×3=18

  4×3=12或5×3=15或18+18=36

  24+12=3621+15=36

  【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

  2、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样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数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

  四、介绍竖式。

  1、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者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

  2、板书展示竖式书写过程,突出书写的步骤和书写的位置,边板书边说明。

  3、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

  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4、学生在练*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知道订正。

  五、巩固练*。

  学生完成练*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第三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掏题有哪几种算法?1、练*一第2题。

  【通过练*,揭示知识点中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对揭题方法有自己的理解之后,通过内化,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独立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快乐。在探索算法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摆脱常规思维方法的限制,具体的分析问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5

  本课是初次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进行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可以有不同的算法。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在学生自己探索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乘法的笔算方法。结合计算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天听了束双文老师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觉得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

  1.复*铺垫与情境创设

  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新课前的复*准备,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课作出铺垫或分散难点。教学中这个环节,创设情境,通过复*数的组成,唤醒并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思维细胞,为新知学*作好准备。

  2. 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

  在学*不进位的口算时,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然后通过交流和汇报,展示学生自己探索的口算方法,允许学生有多样化的算法,让学生自己比较,选择自己认为简便的方法。再结合例题计算20×8,让学生说思考方法。

  3.估算与精确计算

  在练*巩固环节中,通过商场里购物的情境,请小朋友帮老师估算一下带的钱够不够、大概要带几十元等问题,发展学生估算的能力。最后通过自由选择几个同样的玩具算算要多少钱进行精确计算。

  4. 体现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通过让学生说,交流想法,让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商榷之处:

  1.重点不够突出,层次不够清晰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因此在出示14×2的竖式计算时应该重点强调:“先用2乘个位上的4得8写在个位上,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2个十写在十位上。”而不是在验算的过程中强调。

  在计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指向不明,应该先让小朋友来说20×3是怎么想的,再说3×20也可以怎么想。而不是教学中两个一起看,层次显得不分明。

  2.对教材把握还需加强

  对教材的理解,每一环节所要达到的目标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加强。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6

  1、教材中选用大象运木头,猴子摘桃,这些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在课堂中,没有像一般公开课改情境,还是应用这两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刚才的教学促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

  2、在学生的交流中,我一直引导学生对同伴的方法进行理解,让大家欣赏不同算法的精彩,达到思维的相互沟通和方法的相互融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类、优化,在此基础上作出选择和自我调整,使学生的建构活动富有意义。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尊重不放纵、自主不自由。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叶澜教授说:“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刚才教学中,既追求解决方法的多样化,也重视方法之间的沟通和优化。教学优化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这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比较,使其将自己的算法与别人的算法作比较,并认识到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需要,从而捂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在教学3×20后,很多小朋友认为用3×2=6,推出3×20=60最简单,但有一个女孩认为用20+20+20=60简单。这时,我还是尊重这位同学的相法,没有强调让她和其他同学用同样的方法。在算8×20时,我再问她:“现在你认为哪种方法简单?”她通过再次比较,因为8个20相加太复杂,所以认为由8×2=16推出8×20=160最简单。

  因为学生的个人差异,解决同样的问题又想出了不一样的方法,接着带领学生选择其中的最佳方法,这一点十分必要,也就是优化过程。学生思维开放以后,必要的选择是一种科学探究的态度。这一态度也要从低年级培养。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7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达到正确计算,并能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可能是前一段时间《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觉得太吃力,这一单元的计算教学学生似乎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容易,因此学*积极性很高。教学34+2=时,当我问:“你准备怎么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一部分学生是用数的组成的方法算的:34里面又3个十和4个一,加上2个一,等于3个十和6个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总结的算法: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我给予他们充分得肯定。接着提问:“为什么4和2能加在一起?”学生都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他们都表示几个一”,还有的说:“因为他们都在个位上”,看来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接下去计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摆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现算式:34+20=,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摆小棒,你会怎么摆?“先摆三捆4根,再摆3捆”,“你准备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通过想象操作情景,学生理解了计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除了让理解算法达到会算,还要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由于有了前面的动手操作和想象操作过程作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能能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把十位上得数相加。在此基础上,我问“什么样的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引导,学生得语言逐步完整和规范,最后归纳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8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进位的与不进位的口算方法相同。学生在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后,应用这一已有知识探索出进位的口算方法对学生而言已不再是难事。

  我认为在新课的展开时,应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我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口算的方法。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一些学生已经能用在脑子中列竖式的方法来口算,一些学生能用前一节所学的方法即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时,可把两位数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分别乘一位数,再把乘得的积加起来。

  应该说,除个别学生外,其他学生都掌握了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但是在课堂上,我没有反思这些学生为什么会错,一些学生当然是因为粗心做错,而有些学生对于算理还是有些模糊。在全班反馈中我没有抓住学生的错误进一步反问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而只是一味地让别的同学来帮助他正确解决。然后在课后单独辅导过程中也没有进一步询问其错误的原因。

  我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记得有个社会心理学家曾指出:“我们甚至‘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往往不是笔直的,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把学生的错误“隐藏”起来使教学显得一帆风顺、严丝合缝,这样的课未必是好课。“剥夺学生犯错的权力就等于限制他们自由选择的意愿”。所以,数学教学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尝试错误的权利,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锤炼自我,培养他们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进而形成良好的学*品格。所以,我想,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的同时,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原有的错误为什么是错的,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分析错误使全班学生都能关注这种错误,从而真正理解算理。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9

  学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通过计算使学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数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积相加。

  一、提出问题。

  1、课件演示例1的情境图。画外音: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还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2、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3、T: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1、请同学们说一说:(1)用什么办法计算?怎样列式?(2)12×3表示什么意思?(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2、T: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

  让小组内每一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算完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

  【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进行比较、反思提供了充分的素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学会有序思考。】

  三、分类评价。

  1、T: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的算法,我们能否把算法分类?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摆学具求得数。

  画图求出得数。

  连加法:12+12+12=36

  数的分解组成:10×3=302×3=630+6=36

  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7×3=216×3=18

  4×3=12或5×3=15或18+18=36

  24+12=3621+15=36

  【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

  2、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样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数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

  四、介绍竖式。

  1、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者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

  2、板书展示竖式书写过程,突出书写的步骤和书写的位置,边板书边说明。

  3、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

  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4、学生在练*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知道订正。

  五、巩固练*。

  学生完成练*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第三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掏题有哪几种算法?1、练*一第2题。

  【通过练*,揭示知识点中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对揭题方法有自己的理解之后,通过内化,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独立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快乐。在探索算法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摆脱常规思维方法的限制,具体的分析问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之后的拓展。:“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体现这一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我还重视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应用,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启发学生探索多样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计算方法有深刻的体验、思考。笔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计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较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同时使估算与笔算相辅相成,因此本节课设计时有意地要将估算渗透其中,利用估算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其一;其二,计算教学较为枯燥,属于“纯数学”的内容,如何让这部分的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体会数学的价值,使我对这节课的结构动了一番脑筋;其三,本学期进行的是“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的课题研究,如何在计算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进行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我要做的一个尝试。

  1、在情境创设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他们将要举行的冬季长跑比赛,出示问题情境,提出,你读懂了什么,使他们感受到“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中,就存在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我们的需要,拉*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

  2、我进一步强调了乘法计算中的注意事项:进位的数写在横线上,记在心上,不能把它遗忘。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不可以直接写在那一位上占位。算好以后,把得数和估算的积进行比较,进一步确认笔算的结果是否合理?在笔算前让学生先估一估是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重要资源和手段,估算还能帮助检查笔算的结果是否合理。我在学生笔算之前,总要让学生先估一估,学生的乘法估算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巩固了乘法口算。进位乘法的算理和不进位的相同,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独立探究完成,在交流中注意进位的处理。尤其在第2步计算,总有进位的,如若学生口算有困难的就存在进位写法的问题,有的写在竖式中,显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所以我就引导学生记录在竖式旁边。

  在提出问题上,放手让学生提出。创设情境之后,问: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口中迸出了一个个问题,其中有价值的就有好几个个。这使我感受到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的,关键是教师的语言要贴*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去创设空间,那么学生为自己创设的空间才会更大。

  3、在解决问题上,自主探索。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随手板书了出来:然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就第2个问题中隐含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这样处理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很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大有好处,因为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给了我较肯定的回应。同时较大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的思想。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