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合集十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1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2】我在课堂上注重了让学生根据课题去想象课文内容的训练,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问:你想知道些什么或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了几秒钟以后,就开始发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它在哪?讲了日月潭的什么故事?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其实我想让学生问什么是传说?可是学生没有问出来,是我问的。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了,但说的不是很准,我着急了,没有再找学生说,而是我说的。这处理得不好,如果再给学生一点时间,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还有介绍日月潭的那个环节,本来是打算让学生来汇报的,可是课前我调查了一下,根本没有学生查到资料,所以只好我自己来介绍。

  学完生字以后,扫清了字词障碍,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由于时间短,学生也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在学生自学生字汇报的时候,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汇报的过程中我根据每个字的特点,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社”字我侧重了偏旁,“辛”字我侧重的读音,是xin,不是xing,辛苦两个字我让学生造了句子,决字和快对比记忆,让学生用“决心”说句话,不同的字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记忆。对于要求认的.字我只让学生会读即可,但是要求写的字,我要求学生音形意都要掌握,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已经掌握了识字方法,所以上识字课我很省心,学生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2

  这篇美丽动人的传说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日月潭的秀丽风景、两位英雄的义举,还有那一处处留白带给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大尖哥和水社姐取得金斧头和金剪刀的来之不易,我也是采用了清风雅韵一样的说话训练内容,学生通过想象说话,把原来抽象的“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变成了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学生在理解时也更立体一些。着实感受到两位英雄得到金剪刀和金斧头的艰难,对两位英雄更是充满了敬佩之情。

  文中的训练点还可以挖掘,比如英雄在海底与恶龙决战三天三夜的情况,我想一定是充满了惊险和刺激;英雄变成两座青山后,乡亲们的感激场面;游客来到日月潭,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想法……课文中的留白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3

  《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教学本课,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课文,了解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表达,抒**感,并结合板书,达到文情融合为一的效果。

  课文开头说日月被两条恶龙吞吃了,天地间漆黑一片。为了给后面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作铺垫,我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没有了光明,人们的生活会怎样?因为学生都有过停电的感受,所以,大家的感想很多。有的说没有光明看不清前进的路,有的说没有了光明就不能做任何事,生活极其不便,还有的孩子联系日常生活,说没有了光明,动植物包括人类都难以生存,忍受饥饿和寒冷,等等。通过交流,大家都深刻感受到了没有光明的严重后果,感受到了人们迫切救回日月的心。

  后面的想象也较多,比如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他们有的'说会遇到狂风暴雨,有的说会遇到猛兽,有的说会遇到寒冷和饥饿……说的有理有据。我又让学生边观察图,边想象两位英雄如何战胜恶龙,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特别是男孩子的斗志,说得很是精彩。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4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侯在潭的两边。

  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在上这节课时,我便把学*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来自主学*课文的各段内容,并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梳理课文脉络。于是,学生们四人小组就忙活开了,待到汇报时,各组争相发言,百花齐放。

  ★有的标题是:想法擒恶龙-恶龙躲潭底-挺身杀恶龙-恶龙被降伏

  我的点评:孩子们颇有创意,会以小小标题的形式,根据课文故事的发展顺序去编写文章结构,真不错!

  ★有的标题是:起因-恶龙吞日月 经过-英雄降恶龙 结果-恶龙被制服

  我的点评:故事的前因、经过、结果一目了然,佩服孩子们的清晰思路。

  …… …… …… ……

  孩子们的发言还有很多很多,有的是以抓住任务的动作来编写,有的是以人物的行为并结合品质来批注,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着,于是灵机一动,把自己按部就班的板书改动一下,结合孩子们的意见,于是就变成了:

  恶龙吞日月,天地黑一片。聚众想办法,英雄挺身做贡献。恶龙被降伏,英雄变青山,长留日月潭。披荆斩棘过难关,精神驻心间。美名代代传!

  孩子们看着我写的朗朗上口的板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有个学生挺认真地站起来说:“麦老师,我觉得‘英雄变青山’的‘变’没有‘化’字用得好,‘化’字非常恰当地体现出英雄的高大形象。”哇!真不可小看这些聪明可爱的孩子们,于是我立即虚心接受意见,把“变”改成“化”字。这也可谓是“推敲推敲”吧!看着这样的板书,孩子们大声自豪地朗读起来。最后,他们还不忘夸我一句:“老师,读了这个新颖的板书,我很快记住了课文的内容。真好!”

  是的,我也觉得真好,板书是文章的眼睛,同样也可以充满人文的色彩……让板书也充满人文色彩——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5

  《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教学本课,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课文,了解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表达,抒**感,并结合板书,达到文情融合为一的效果。

  课文开头说日月被两条恶龙吞吃了,天地间漆黑一片。为了给后面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作铺垫,我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没有了光明,人们的生活会怎样?因为学生都有过停电的感受,所以,大家的感想很多。有的说没有光明看不清前进的路,有的说没有了光明就不能做任何事,生活极其不便,还有的孩子联系日常生活,说没有了光明,动植物包括人类都难以生存,忍受饥饿和寒冷,等等。通过交流,大家都深刻感受到了没有光明的严重后果,感受到了人们迫切救回日月的心。

  后面的想象也较多,比如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他们有的说会遇到狂风暴雨,有的说会遇到猛兽,有的说会遇到寒冷和饥饿……说的有理有据。我又让学生边观察图,边想象两位英雄如何战胜恶龙,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特别是男孩子的斗志,说得很是精彩。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6

  本文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课文的内容比较生动,而且简易,学生读上去没有太大的语言困难。我在新授本文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了预*,从而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中两位主人公大尖哥和水社姐所具有的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课文伊始,我出示了日月潭的风景图。渐渐引导学生了解日月潭有这样美好的景象,来之不易。从而揭示出在恶龙吞噬了太阳和月亮之后,人们失去了光明,天地之间是一片漆黑的。这时候两位英雄人物,大尖哥和水社姐在这种情况下是挺身而出的。为了拯救人们,他们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吃尽苦头才打败恶龙,让人们重见了天日。在这类语言丰富的故事性文章中,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还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了本文的复述比赛。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现进行评比,在根据每组选出的优胜者,在班级中进行比赛,一节课上,八位优胜者,各自发挥自己的才干,想尽各种办法,再加上形象的肢体语言,让自己能以最佳的方式把本文复述出来。而未参加比赛的同学在观看其他同学表演的过程中,也是受益匪浅!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7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我审视着自己的教学过程。

  有获得: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复述的训练,并结合本文特点指导学生尽量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地讲讲这个故事。课堂上,我帮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读懂、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后完成相关练*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学*效果较好。

  有不足:到底不是老手,在课堂上还是有所缺憾。现在想起来,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特别是原本设计以默读训练为要点的,在实施时有所偏颇;文章中有着善恶的比,。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恶不敌善。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还不是很到位。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还有一点遗憾就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书上现有的插图。在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与恶龙激战场景时,完全可以借用书上的插图进行指导,却因为一时情急而忘记了。

  有升华: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新课程标准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学科吧课件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想象的天空。新课标还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照相关理论,结合*时在教学中大家的一些做法,我们可以总结出凭借教材进行想象训练的几种具体方法:

  1、从题目入手。

  课文的题目尤如一个人的名字,可以有多个,只要这个题目符合文章内容即可。因此,教学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想想课文还可用哪些题目。另外,在刚开始学一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围绕这个题目,将写些什么内容。

  2、从词语入手。

  有些课文中的某些词语非常具有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抓住并紧扣这些词语进行想象训练。如《日月潭的传说》中,可以抓住“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三个词,体会主人公的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精神。

  3、从句子入手。

  课文中有些句子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句子,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训练。《日月潭的传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回到潭边,他俩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这一句话,就将很多情节轻轻带过,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联想,从而体会“战”之“激”。

  4、从段落入手。

  课文中一些段落的含义也很丰富。我们也可依托这些段落展开想象。另外,还可模仿一些典型段的写法进行想象练笔。

  5、从标点入手。

  课文中有些标点符号含义丰富,若能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的标点符号进行想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如《庐山的云雾》一文中第三自然段先列举了四种云雾的形状,段末用了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可启发学生想象:庐山的云雾子还有哪些形状,又像些什么呢?

  6、从插图入手。

  让学生依据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想象练笔,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形式。在观察插图时可引导学生根据主题的要求,设身处地地从不同侧面展开联想和想象,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想到画外之景,听到画外之音,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

  写到这,不禁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名为《教师成长的三境界》。文中这样归纳:

  第一种境界——成长:初入教门,原以为所学的间接经验在实践中会所向披靡,又谁知几多挫折,必多丧气,几乎灰心,几经磨砺,几番挣扎,终获得直接经验,也幸得前辈指点,教育教学总算能够应对;

  第二种境界——成功:不满足已获得的直接经验,寻求理论指导,于是博览群书,寻找原则,探究原理,总结规律,跳出属于本能的“原我”,形成实现价值的“自我”;

  第三种境界——成熟:不断进取但不争强好胜,成果累累但不张扬,教育教学游刃有余,忘却了虚荣浮华,把机会让给后生,在不断反思中感悟到教书育人的真谛,步向至善至美的“超我”。

  相对照文章而言,我已经超越了第一境界,值得庆幸;正在第二境界徘徊,需要继续学*;离第三境界还有很大距离,更要认清方向、确立目标。看来,我还得对自己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8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谈谈自己教学感受和反思。

  有获得: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且在上课之前已叫学生预*,本课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水社姐和大尖哥为民造福的形象。课堂上,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词,通过词语连一莲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我布置的预*单和教学目标情况来看,学生的学*效果较好,比以前的课堂好多了,至少学生已过课文,读过生字,学生积极参与,所以课堂上还比较顺手。

  有不足: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还不是很到位。为此学生很难理解人物的形象,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可我却没有这么问,另外,时间时间上把握不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我却没做到这一点。

  本文是一篇传说故事,那么,学*完课文,要留在学生脑海当中的东西除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外,还有什么值得留给学生的?我想还有很多,不仅仅是基于文本的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文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结合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9

  本文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课文的内容比较生动,而且简易,学生读上去没有太大的语言困难。我在新授本文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了预*,从而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中两位主人公大尖哥和水社姐所具有的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课文伊始,我出示了日月潭的风景图。渐渐引导学生了解日月潭有这样美好的景象,来之不易。从而揭示出在恶龙吞噬了太阳和月亮之后,人们失去了光明,天地之间是一片漆黑的。这时候两位英雄人物,大尖哥和水社姐在这种情况下是挺身而出的。为了拯救人们,他们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吃尽苦头才打败恶龙,让人们重见了天日。在这类语言丰富的故事性文章中,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还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了本文的复述比赛。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现进行评比,在根据每组选出的优胜者,在班级中进行比赛,一节课上,八位优胜者,各自发挥自己的才干,想尽各种办法,再加上形象的肢体语言,让自己能以最佳的方式把本文复述出来。而未参加比赛的同学在观看其他同学表演的`过程中,也是受益匪浅!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10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侯在潭的两边。

  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在上这节课时,我便把学*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来自主学*课文的各段内容,并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梳理课文脉络。于是,学生们四人小组就忙活开了,待到汇报时,各组争相发言,百花齐放。

  有的标题是:想法擒恶龙—恶龙躲潭底—挺身杀恶龙—恶龙被降伏

  我的点评:孩子们颇有创意,会以小小标题的形式,根据课文故事的发展顺序去编写文章结构,真不错!

  有的.标题是:起因—恶龙吞日月 经过—英雄降恶龙 结果—恶龙被制服

  我的点评:故事的前因、经过、结果一目了然,佩服孩子们的清晰思路。

  孩子们的发言还有很多很多,有的是以抓住任务的动作来编写,有的是以人物的行为并结合品质来批注,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着,于是灵机一动,把自己按部就班的板书改动一下,结合孩子们的意见,于是就变成了:

  恶龙吞日月,天地黑一片。聚众想办法,英雄挺身做贡献。恶龙被降伏,英雄变青山,长留日月潭。披荆斩棘过难关,精神驻心间。美名代代传!

  孩子们看着我写的朗朗上口的板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有个学生挺认真地站起来说:“麦老师,我觉得‘英雄变青山’的‘变’没有‘化’字用得好,‘化’字非常恰当地体现出英雄的高大形象。”哇!真不可小看这些聪明可爱的孩子们,于是我立即虚心接受意见,把“变”改成“化”字。这也可谓是“推敲推敲”吧!看着这样的板书,孩子们大声自豪地朗读起来。最后,他们还不忘夸我一句:“老师,读了这个新颖的板书,我很快记住了课文的内容。真好!”

  是的,我也觉得真好,板书是文章的眼睛,同样也可以充满人文的色彩。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合集十篇扩展阅读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合集十篇(扩展1)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菁华3篇)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1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2】我在课堂上注重了让学生根据课题去想象课文内容的训练,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问:你想知道些什么或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了几秒钟以后,就开始发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它在哪?讲了日月潭的什么故事?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其实我想让学生问什么是传说?可是学生没有问出来,是我问的。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了,但说的不是很准,我着急了,没有再找学生说,而是我说的。这处理得不好,如果再给学生一点时间,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还有介绍日月潭的那个环节,本来是打算让学生来汇报的,可是课前我调查了一下,根本没有学生查到资料,所以只好我自己来介绍。

  学完生字以后,扫清了字词障碍,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由于时间短,学生也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在学生自学生字汇报的时候,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汇报的过程中我根据每个字的特点,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社”字我侧重了偏旁,“辛”字我侧重的读音,是xin,不是xing,辛苦两个字我让学生造了句子,决字和快对比记忆,让学生用“决心”说句话,不同的字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记忆。对于要求认的.字我只让学生会读即可,但是要求写的字,我要求学生音形意都要掌握,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已经掌握了识字方法,所以上识字课我很省心,学生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2

  学生了解了课文懂得主要内容,对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恶龙,救出日月的过程已基本掌握,所以没必要再逐段(第3、4、5自然段)读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认为,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是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认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请默读第3、4、5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来说说你的看法。”以此为“领”引导学生继续挖掘文本资源。

  不足之处:首先是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在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上还有欠缺;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等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努力改正。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3

  学生本身就喜欢读神话传说,因为它情节生动有趣,所以学生读了第一遍就激发起进一步朗读的积极性,大概10分钟后,绝大多数学生能将课文读得较为正确、流利。除了“披荆斩棘”这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不大明白之外,其他的生词字面意思基本都了解。学生不懂什么叫“荆棘”,我就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荆棘,感受被荆棘划过以后怎样,为后面感悟人物形象作铺垫。

  解决了字词障碍以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了质疑,比如:恶龙那么厉害,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挺身而出呢?他们在找金斧头和金剪刀的过程中,会吃尽怎样的千辛万苦啊?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化作两座青山呢?……应该说这些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主旨提出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一定能学有所获。有一个学生叹了一口气,面露难过的`神色:“唉,怎么就化作山了呢,太可惜了。”可见他们对这样的课文结尾是有遗憾的。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合集十篇(扩展2)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1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俺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是民间故事。从第一课时,俺提问同学了解哪些民间故事,同学纷纷举手,急着谈到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就可以看出来,同学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很浓。所以在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中,根据三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与同学对民间故事的赶兴趣程度,俺采取了引导同学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中说到,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俺提问:“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此时人间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引导同学想象,失去了太阳和月亮,人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极其不方便;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植物、农作物无法生长,人们要忍受饥饿和寒冷等,认识到失去日、月的不便,发生

  与人们相同的感受。同样地引导同学想象,在这份设计中,还运用了些,这就算是这节课处置得当的地方吧!

  当然,这节课也有些缺乏的地方。上完课后,张老师的一句话立刻点醒了俺。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心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俺先引导同学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边总结边反复地反问:“他们能停下来吗?”而张老师建议俺,在教师边总结的同时,边引导同学反复读这句话。教学这句话时,俺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这样,但张教导的方法效果更胜一筹。教学无定法,但法与法间也有相通之处。

  还有“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在谈到读完这句话的感受时,同学只说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与恶龙激战的时间很长,其实这儿俺也可以充沛运用想象的工具,使他们加深对“激

  战”一词的理解。

  “学无止尽”,虽然说俺现在上课有进步了,但还应“更上一层楼”吧!例如,张老师建议俺多看特教的语文教案,丁老师认为语文的教学应该再拓展开去等。在学*中进步,在进步中学*!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2

  这节课准备充足,课程安排合理,在教态及教师语言上有进步,教学设计也体现了一定的智慧,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学生学完后应该会对日月潭有很深的印象,并且产生想去看一看的冲动。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只是了解了文章所介绍的知识,却对文章的文字美没有多大的触动,我自己对这节课也是不满意的。与众多听课教师交流讨论后,得出一下几点原因,需注意:

  1.第二课可以不用教学录像的情境引入课文,而是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者是日月潭的传说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情境的播放应该放在第一课时。

  2.老师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提得问题过多,可以缩减,而且已经突出日月潭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问题多了,就显得累赘了。日月潭的位置和来历这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读完后自己说一说,不一定要老师问。如“读完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比较自由得将这两个基本的问题解决了。

  3.读书形式单一。学生是跟着老师的提醒一步一步得读,而且形式多是“出示段落——分析重点词——读”,这样虽然方便了老师的课堂调控,却局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其实可以做一下尝试:“这篇文章很美,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完后和同桌一起讨论这段究竟好在哪里。”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

  是需要训练,不然学生会不知道应该怎样做。除了传统的齐读和分组读等,还可以穿插男女赛读,单人赛读,一提到比赛,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4.放得不够开。这是新教师的通病,因为不敢放手让学生发言,所以总是干预过多,总是希望学生的回答能够在自己的设想范围内。于是,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要求。讲《日月潭传说》的时候有的学生已经知道这个故事了,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讲。

  5.组织教学形式单一。当发现学生开小差的时候,我采取的是“一二三,坐端正”的口号。这个口号对大多数的学生可以起作用,但是对某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往往显得过于乏味。其实,可以采用语调突然转变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像薛老师说的一样,可以突然用很夸张的语气表扬做的好的学生。毕竟二年级的学生还小,夸张的语言更能让他们产生共鸣。

  6.点评语单一。无论学生回答问题或读书得好与不好,都应该及时得点评,而不是用“好”“不错”“很棒”等词语来概述。只有点评的及时和详细,学生才能够进步。他回答得哪里不足,也要提出。也可以让学生点评,“你觉得他刚刚说的好不好?”“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为了能够上好语文课,接下来的时间要针对以上几点多做训练,期望自己能够在短期内有满意的提高。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3

  本文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课文的内容比较生动,而且简易,学生读上去没有太大的语言困难。我在新授本文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了预*,从而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中两位主人公大尖哥和水社姐所具有的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课文伊始,我出示了日月潭的风景图。渐渐引导学生了解日月潭有这样美好的景象,来之不易。从而揭示出在恶龙吞噬了太阳和月亮之后,人们失去了光明,天地之间是一片漆黑的。这时候两位英雄人物,大尖哥和水社姐在这种情况下是挺身而出的。为了拯救人们,他们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吃尽苦头才打败恶龙,让人们重见了天日。在这类语言丰富的故事性文章中,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还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了本文的复述比赛。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现进行评比,在根据每组选出的优胜者,在班级中进行比赛,一节课上,八位优胜者,各自发挥自己的才干,想尽各种办法,再加上形象的肢体语言,让自己能以最佳的方式把本文复述出来。而未参加比赛的同学在观看其他同学表演的过程中,也是受益匪浅!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4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侯在潭的两边。

  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在上这节课时,我便把学*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来自主学*课文的各段内容,并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梳理课文脉络。于是,学生们四人小组就忙活开了,待到汇报时,各组争相发言,百花齐放。

  有的标题是:想法擒恶龙—恶龙躲潭底—挺身杀恶龙—恶龙被降伏

  我的点评:孩子们颇有创意,会以小小标题的形式,根据课文故事的发展顺序去编写文章结构,真不错!

  有的标题是:起因—恶龙吞日月 经过—英雄降恶龙 结果—恶龙被制服

  我的点评:故事的前因、经过、结果一目了然,佩服孩子们的清晰思路。

  孩子们的发言还有很多很多,有的是以抓住任务的动作来编写,有的是以人物的行为并结合品质来批注,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着,于是灵机一动,把自己按部就班的板书改动一下,结合孩子们的意见,于是就变成了:

  恶龙吞日月,天地黑一片。聚众想办法,英雄挺身做贡献。恶龙被降伏,英雄变青山,长留日月潭。披荆斩棘过难关,精神驻心间。美名代代传!

  孩子们看着我写的朗朗上口的板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有个学生挺认真地站起来说:“麦老师,我觉得‘英雄变青山’的‘变’没有‘化’字用得好,‘化’字非常恰当地体现出英雄的高大形象。”哇!真不可小看这些聪明可爱的孩子们,于是我立即虚心接受意见,把“变”改成“化”字。这也可谓是“推敲推敲”吧!看着这样的板书,孩子们大声自豪地朗读起来。最后,他们还不忘夸我一句:“老师,读了这个新颖的板书,我很快记住了课文的内容。真好!”

  是的,我也觉得真好,板书是文章的眼睛,同样也可以充满人文的色彩。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5

  《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教学本课,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课文,了解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表达,抒**感,并结合板书,达到文情融合为一的效果。

  课文开头说日月被两条恶龙吞吃了,天地间漆黑一片。为了给后面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作铺垫,我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没有了光明,人们的生活会怎样?因为学生都有过停电的感受,所以,大家的感想很多。有的说没有光明看不清前进的路,有的说没有了光明就不能做任何事,生活极其不便,还有的孩子联系日常生活,说没有了光明,动植物包括人类都难以生存,忍受饥饿和寒冷,等等。通过交流,大家都深刻感受到了没有光明的严重后果,感受到了人们迫切救回日月的心。

  后面的想象也较多,比如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他们有的说会遇到狂风暴雨,有的说会遇到猛兽,有的说会遇到寒冷和饥饿……说的有理有据。我又让学生边观察图,边想象两位英雄如何战胜恶龙,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特别是男孩子的斗志,说得很是精彩。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6

  学生本身就喜欢读神话传说,因为它情节生动有趣,所以学生读了第一遍就激发起进一步朗读的积极性,大概10分钟后,绝大多数学生能将课文读得较为正确、流利。除了“披荆斩棘”这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不大明白之外,其他的生词字面意思基本都了解。学生不懂什么叫“荆棘”,我就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荆棘,感受被荆棘划过以后怎样,为后面感悟人物形象作铺垫。

  解决了字词障碍以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了质疑,比如:恶龙那么厉害,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挺身而出呢?他们在找金斧头和金剪刀的过程中,会吃尽怎样的千辛万苦啊?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化作两座青山呢?……应该说这些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主旨提出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一定能学有所获。有一个学生叹了一口气,面露难过的神色:“唉,怎么就化作山了呢,太可惜了。”可见他们对这样的课文结尾是有遗憾的。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7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我审视着自己的教学过程。

  有获得: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复述的训练,并结合本文特点指导学生尽量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地讲讲这个故事。课堂上,我帮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读懂、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后完成相关练*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学*效果较好。

  有不足:到底不是老手,在课堂上还是有所缺憾。现在想起来,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特别是原本设计以默读训练为要点的,在实施时有所偏颇;文章中有着善恶的比,。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恶不敌善。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还不是很到位。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还有一点遗憾就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书上现有的插图。在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与恶龙激战场景时,完全可以借用书上的插图进行指导,却因为一时情急而忘记了。

  有升华: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新课程标准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想象的天空。新课标还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照相关理论,结合*时在教学中大家的一些做法,我们可以总结出凭借教材进行想象训练的几种具体方法:

  1、从题目入手。课文的题目尤如一个人的名字,可以有多个,只要这个题目符合文章内容即可。因此,教学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想想课文还可用哪些题目。另外,在刚开始学一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围绕这个题目,将写些什么内容。

  2、从词语入手。有些课文中的某些词语非常具有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抓住并紧扣这些词语进行想象训练。如《日月潭的传说》中,可以抓住“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三个词,体会主人公的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精神。

  3、从句子入手。课文中有些句子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句子,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训练。《日月潭的传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回到潭边,他俩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这一句话,就将很多情节轻轻带过,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联想,从而体会“战”之“激”。

  4、从段落入手。课文中一些段落的含义也很丰富。我们也可依托这些段落展开想象。另外,还可模仿一些典型段的写法进行想象练笔。

  5、从标点入手。课文中有些标点符号含义丰富,若能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的标点符号进行想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如《庐山的云雾》一文中第三自然段先列举了四种云雾的形状,段末用了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可启发学生想象:庐山的云雾子还有哪些形状,又像些什么呢?

  6、从插图入手。让学生依据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想象练笔,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形式。在观察插图时可引导学生根据主题的要求,设身处地地从不同侧面展开联想和想象,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想到画外之景,听到画外之音,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

  写到这,不禁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名为《教师成长的三境界》。文中这样归纳:第一种境界----成长:初入教门,原以为所学的间接经验在实践中会所向披靡,又谁知几多挫折,必多丧气,几乎灰心,几经磨砺,几番挣扎,终获得直接经验,也幸得前辈指点,教育教学总算能够应对;第二种境界----成功:不满足已获得的直接经验,寻求理论指导,于是博览群书,寻找原则,探究原理,总结规律,跳出属于本能的“原我”,形成实现价值的“自我”;第三种境界----成熟:不断进取但不争强好胜,成果累累但不张扬,教育教学游刃有余,忘却了虚荣浮华,把机会让给后生,在不断反思中感悟到教书育人的真谛,步向至善至美的“超我”。

  相对照文章而言,我已经超越了第一境界,值得庆幸;正在第二境界徘徊,需要继续学*;离第三境界还有很大距离,更要认清方向、确立目标。看来,我还得对自己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8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候在潭的两边。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

  上这篇课文时,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对民间故事的感兴趣程度,采取了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请学生来讲述,学生们讲得绘声绘色:有的说他们有可能被野兽袭击;有的说山中天气变化无常,他们忍受着日晒雨淋的痛苦;还有的学生则联系二年级学过的《沉香救母》一课中的精彩片段:一路上,他们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们一点也不在乎……此时,他们已充分地感受到了他们这一路上的艰辛,为他们这种不怕辛苦与危险,一心要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染,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这句话,深化了学生的感悟和理解。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9

  《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与自然风光有关的传说故事。这篇课文篇幅较长,生词也多,如何既不打破传说情节的完整性,又能让学生轻松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读好重点句段,较好地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我设计了预*单,先让学生自主学*,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漆”“冒”等10个生字,认识“筹”等5个二类生字,理解并积累课文中“一筹莫展”“披荆斩棘”等重要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能用简练的语言概述课文大意。

  3、初步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为民造福的品质。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

  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它美丽的自然景色。课伊始,我就播放一组与日月潭有关的风光图,并配上歌曲《日月潭》,图片上的风景与歌词中唱的一一对应,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对日月潭的向往之情。最后将图片定格在从高空俯视日月潭的那张图片上。通过看图,让学生理解“青山怀抱、树木葱茏”这两个词语,由此引出下文的一个“动人的传说”。

  传说故事的教学是本课的重点。传说的题材特点便是故事性强,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我从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中分别提炼了四组词语:吞吃日月、漆黑一团→一筹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又累又饿、化作青山。这四组词语中的生字较多,我根据学生完成预*单的情况,相机在课堂上给予纠正和点拨。我觉得本节课设计得比较成功的环节就是对“披荆斩棘”这个词语的理解。课堂上,我用语言描述创设了一个情境:就在人们一筹莫展

  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于是,他俩踏上了降伏恶龙的征途。他们不知翻越了多少座山岭,突然,一片带刺的灌木丛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拦住了他们的去路。这些带刺的灌木就叫“荆棘。”大尖哥和水社姐会怎么做呢?学生说大尖哥和水社姐会斩断荆棘,身上被尖刺扎破了,仍坚持往前走。我立即肯定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一张在荆棘中开出的一条小路的图片。我告诉他们“拨开荆棘、斩断荆棘,继续向前进”,就叫“披荆斩棘”。这时我出示一组词语“翻山越岭、披荆斩棘”,说:“同学们,你们看,翻山就是越岭,披荆就是斩棘,类似的词语我们还学过一些,比如:腾云、斩钉还有吗?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例举了“顶天立地、惊天动地、千辛万苦、冰天雪地”等词语,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就这样,在读好词语、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好重点句子、难读的句子,再来读好故事的情节,个人觉得比较扎实。

  最后,引导学生抓住这四组词语,说说传说的情节,并理清文脉,可谓一气呵成。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10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谈谈自己教学感受和反思。

  有获得: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且在上课之前已叫学生预*,本课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水社姐和大尖哥为民造福的形象。课堂上,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词,通过词语连一莲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我布置的预*单和教学目标情况来看,学生的学*效果较好,比以前的课堂好多了,至少学生已过课文,读过生字,学生积极参与,所以课堂上还比较顺手。

  有不足: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还不是很到位。为此学生很难理解人物的形象,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可我却没有这么问,另外,时间时间上把握不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我却没做到这一点。

  本文是一篇传说故事,那么,学*完课文,要留在学生脑海当中的东西除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外,还有什么值得留给学生的?我想还有很多,不仅仅是基于文本的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文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结合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11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2】我在课堂上注重了让学生根据课题去想象课文内容的训练,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问:你想知道些什么或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了几秒钟以后,就开始发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它在哪?讲了日月潭的什么故事?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其实我想让学生问什么是传说?可是学生没有问出来,是我问的。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了,但说的不是很准,我着急了,没有再找学生说,而是我说的。这处理得不好,如果再给学生一点时间,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还有介绍日月潭的那个环节,本来是打算让学生来汇报的,可是课前我调查了一下,根本没有学生查到资料,所以只好我自己来介绍。

  学完生字以后,扫清了字词障碍,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由于时间短,学生也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在学生自学生字汇报的时候,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汇报的过程中我根据每个字的特点,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社”字我侧重了偏旁,“辛”字我侧重的读音,是xin,不是xing,辛苦两个字我让学生造了句子,决字和快对比记忆,让学生用“决心”说句话,不同的字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记忆。对于要求认的字我只让学生会读即可,但是要求写的字,我要求学生音形意都要掌握,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已经掌握了识字方法,所以上识字课我很省心,学生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12

  这篇美丽动人的传说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日月潭的秀丽风景、两位英雄的义举,还有那一处处留白带给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大尖哥和水社姐取得金斧头和金剪刀的来之不易,我也是采用了清风雅韵一样的说话训练内容,学生通过想象说话,把原来抽象的“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变成了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学生在理解时也更立体一些。着实感受到两位英雄得到金剪刀和金斧头的艰难,对两位英雄更是充满了敬佩之情。

  文中的训练点还可以挖掘,比如英雄在海底与恶龙决战三天三夜的情况,我想一定是充满了惊险和刺激;英雄变成两座青山后,乡亲们的感激场面;游客来到日月潭,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想法……课文中的留白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13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我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尽艰险,降服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两边的故事。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我审视着自己的教学过程。有获得:

  1、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创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我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这一句,引导学生想象,他们在行进的路上,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通过想象情境,更能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精神。

  2、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如果“领”的设计合理、优化,可以从根本上克服阅读教学支离破碎、鸡零狗碎的现象,同时也能较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精神。

  学生了解了课文懂得主要内容,对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恶龙,救出日月的过程已基本掌握,所以没必要再逐段(第3、4、5自然段)读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认为,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是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认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请默读第3、4、5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来说说你的看法。”以此为“领”引导学生继续挖掘文本资源。

  不足之处:首先是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在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上还有欠缺;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等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努力改正。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14

  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我就是本着这种教学思想,力图体现自己对语文的认识。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备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譬如《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三四小节,这样,就避免了*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就得到了有效保证和落实。

  在全面推进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文化基础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那么,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创造。《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描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传说故事。这篇传说故事很生动,学生也很感兴趣,所以课文中几个地方只用轻轻几笔带过了的许多情节,学生读了以后往往会有文虽尽而意未穷的感觉,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维的余地。例如第八自然段:当大兴与水社跑到潭边,看见两条恶龙正在潭边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吐出吞进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当大兴与水社看到两条恶龙这样放肆在玩太阳和月亮时,他们心理会怎么想?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生A:你们这俩个畜生,只顾自己快乐,不顾黎民百姓的痛苦,我要杀了你们。生B:该死的恶龙,看我怎么收拾你们。生C:很会找乐子嘛,让我的金斧头和金剪刀陪你们乐吧。生D:大兴和水社看到两条恶龙会有点害怕,但当他们想到百姓和万物都在受苦,就又勇敢起来,就抡起金斧头和金剪刀。……又如第三自然段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和水社历尽了什么千辛万苦?等等。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15

  最经我校对家长开放,我们三年级语文的公开课是《日月潭的传说》,通过讲课,我的感受是: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这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降服了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始终是中规中矩。课文中几个地方只用轻轻几笔带过了的许多情节,学生读了以后往往会有文虽尽而意未穷的感觉,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维的余地。例如,第三自然段“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历尽了千辛万苦”我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想象他们饿了-------就--------;-渴了--------就--------;还有一次-----------。通过这个句型练*,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体会主人公的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精神。既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文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又结合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课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回到潭边,他俩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这一句话,就将很多情节轻轻带过,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联想,从而体会“战”之“激”。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合集十篇(扩展3)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精选十篇)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1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2】我在课堂上注重了让学生根据课题去想象课文内容的训练,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问:你想知道些什么或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了几秒钟以后,就开始发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它在哪?讲了日月潭的什么故事?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其实我想让学生问什么是传说?可是学生没有问出来,是我问的。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了,但说的不是很准,我着急了,没有再找学生说,而是我说的。这处理得不好,如果再给学生一点时间,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还有介绍日月潭的那个环节,本来是打算让学生来汇报的,可是课前我调查了一下,根本没有学生查到资料,所以只好我自己来介绍。

  学完生字以后,扫清了字词障碍,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由于时间短,学生也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在学生自学生字汇报的时候,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汇报的过程中我根据每个字的特点,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社”字我侧重了偏旁,“辛”字我侧重的读音,是xin,不是xing,辛苦两个字我让学生造了句子,决字和快对比记忆,让学生用“决心”说句话,不同的字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记忆。对于要求认的字我只让学生会读即可,但是要求写的字,我要求学生音形意都要掌握,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已经掌握了识字方法,所以上识字课我很省心,学生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2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俺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是民间故事。从第一课时,俺提问同学了解哪些民间故事,同学纷纷举手,急着谈到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就可以看出来,同学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很浓。所以在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中,根据三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与同学对民间故事的赶兴趣程度,俺采取了引导同学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中说到,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俺提问:“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此时人间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引导同学想象,失去了太阳和月亮,人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极其不方便;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植物、农作物无法生长,人们要忍受饥饿和寒冷等,认识到失去日、月的不便,发生

  与人们相同的感受。同样地引导同学想象,在这份设计中,还运用了些,这就算是这节课处置得当的地方吧!

  当然,这节课也有些缺乏的地方。上完课后,张老师的一句话立刻点醒了俺。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心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俺先引导同学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边总结边反复地反问:“他们能停下来吗?”而张老师建议俺,在教师边总结的同时,边引导同学反复读这句话。教学这句话时,俺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这样,但张教导的方法效果更胜一筹。教学无定法,但法与法间也有相通之处。

  还有“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在谈到读完这句话的感受时,同学只说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与恶龙激战的时间很长,其实这儿俺也可以充沛运用想象的工具,使他们加深对“激

  战”一词的理解。

  “学无止尽”,虽然说俺现在上课有进步了,但还应“更上一层楼”吧!例如,张老师建议俺多看特教的语文教案,丁老师认为语文的教学应该再拓展开去等。在学*中进步,在进步中学*!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3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候在潭的两边。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

  上这篇课文时,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对民间故事的感兴趣程度,采取了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请学生来讲述,学生们讲得绘声绘色:有的说他们有可能被野兽袭击;有的说山中天气变化无常,他们忍受着日晒雨淋的痛苦;还有的学生则联系二年级学过的《沉香救母》一课中的精彩片段:一路上,他们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们一点也不在乎……此时,他们已充分地感受到了他们这一路上的艰辛,为他们这种不怕辛苦与危险,一心要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染,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这句话,深化了学生的感悟和理解。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4

  学生本身就喜欢读神话传说,因为它情节生动有趣,所以学生读了第一遍就激发起进一步朗读的积极性,大概10分钟后,绝大多数学生能将课文读得较为正确、流利。除了“披荆斩棘”这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不大明白之外,其他的生词字面意思基本都了解。学生不懂什么叫“荆棘”,我就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荆棘,感受被荆棘划过以后怎样,为后面感悟人物形象作铺垫。

  解决了字词障碍以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了质疑,比如:恶龙那么厉害,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挺身而出呢?他们在找金斧头和金剪刀的过程中,会吃尽怎样的'千辛万苦啊?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化作两座青山呢?……应该说这些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主旨提出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一定能学有所获。有一个学生叹了一口气,面露难过的神色:“唉,怎么就化作山了呢,太可惜了。”可见他们对这样的课文结尾是有遗憾的。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5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俺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是民间故事。从第一课时,俺提问同学了解哪些民间故事,同学纷纷举手,急着谈到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就可以看出来,同学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很浓。所以在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中,根据三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与同学对民间故事的赶兴趣程度,俺采取了引导同学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中说到,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俺提问:“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此时人间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引导同学想象,失去了太阳和月亮,人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极其不方便;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植物、农作物无法生长,人们要忍受饥饿和寒冷等,认识到失去日、月的不便,发生

  与人们相同的感受。同样地引导同学想象,在这份设计中,还运用了些,这就算是这节课处置得当的地方吧!

  当然,这节课也有些缺乏的地方。上完课后,张老师的一句话立刻点醒了俺。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心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俺先引导同学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边总结边反复地反问:“他们能停下来吗?”而张老师建议俺,在教师边总结的同时,边引导同学反复读这句话。教学这句话时,俺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这样,但张教导的'方法效果更胜一筹。教学无定法,但法与法间也有相通之处。

  还有“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在谈到读完这句话的感受时,同学只说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与恶龙激战的时间很长,其实这儿俺也可以充沛运用想象的工具,使他们加深对“激

  战”一词的理解。

  “学无止尽”,虽然说俺现在上课有进步了,但还应“更上一层楼”吧!例如,张老师建议俺多看特教的语文教案,丁老师认为语文的教学应该再拓展开去等。在学*中进步,在进步中学*!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6

  这节课准备充足,课程安排合理,在教态及教师语言上有进步,教学设计也体现了一定的智慧,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学生学完后应该会对日月潭有很深的印象,并且产生想去看一看的冲动。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只是了解了文章所介绍的知识,却对文章的文字美没有多大的触动,我自己对这节课也是不满意的。与众多听课教师交流讨论后,得出一下几点原因,需注意:

  1.第二课可以不用教学录像的情境引入课文,而是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者是日月潭的传说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情境的播放应该放在第一课时。

  2.老师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提得问题过多,可以缩减,而且已经突出日月潭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问题多了,就显得累赘了。日月潭的位置和来历这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读完后自己说一说,不一定要老师问。如“读完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比较自由得将这两个基本的问题解决了。

  3.读书形式单一。学生是跟着老师的提醒一步一步得读,而且形式多是“出示段落——分析重点词——读”,这样虽然方便了老师的课堂调控,却局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其实可以做一下尝试:“这篇文章很美,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完后和同桌一起讨论这段究竟好在哪里。”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

  是需要训练,不然学生会不知道应该怎样做。除了传统的.齐读和分组读等,还可以穿插男女赛读,单人赛读,一提到比赛,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4.放得不够开。这是新教师的通病,因为不敢放手让学生发言,所以总是干预过多,总是希望学生的回答能够在自己的设想范围内。于是,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要求。讲《日月潭传说》的时候有的学生已经知道这个故事了,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讲。

  5.组织教学形式单一。当发现学生开小差的时候,我采取的是“一二三,坐端正”的口号。这个口号对大多数的学生可以起作用,但是对某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往往显得过于乏味。其实,可以采用语调突然转变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像薛老师说的一样,可以突然用很夸张的语气表扬做的好的学生。毕竟二年级的学生还小,夸张的语言更能让他们产生共鸣。

  6.点评语单一。无论学生回答问题或读书得好与不好,都应该及时得点评,而不是用“好”“不错”“很棒”等词语来概述。只有点评的及时和详细,学生才能够进步。他回答得哪里不足,也要提出。也可以让学生点评,“你觉得他刚刚说的好不好?”“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为了能够上好语文课,接下来的时间要针对以上几点多做训练,期望自己能够在短期内有满意的提高。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7

  本文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课文的内容比较生动,而且简易,学生读上去没有太大的语言困难。我在新授本文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了预*,从而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中两位主人公大尖哥和水社姐所具有的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课文伊始,我出示了日月潭的风景图。渐渐引导学生了解日月潭有这样美好的景象,来之不易。从而揭示出在恶龙吞噬了太阳和月亮之后,人们失去了光明,天地之间是一片漆黑的。这时候两位英雄人物,大尖哥和水社姐在这种情况下是挺身而出的。为了拯救人们,他们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吃尽苦头才打败恶龙,让人们重见了天日。在这类语言丰富的故事性文章中,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还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了本文的.复述比赛。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现进行评比,在根据每组选出的优胜者,在班级中进行比赛,一节课上,八位优胜者,各自发挥自己的才干,想尽各种办法,再加上形象的肢体语言,让自己能以最佳的方式把本文复述出来。而未参加比赛的同学在观看其他同学表演的过程中,也是受益匪浅!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8

  本文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课文的内容比较生动,而且简易,学生读上去没有太大的语言困难。我在新授本文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了预*,从而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中两位主人公大尖哥和水社姐所具有的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课文伊始,我出示了日月潭的风景图。渐渐引导学生了解日月潭有这样美好的'景象,来之不易。从而揭示出在恶龙吞噬了太阳和月亮之后,人们失去了光明,天地之间是一片漆黑的。这时候两位英雄人物,大尖哥和水社姐在这种情况下是挺身而出的。为了拯救人们,他们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吃尽苦头才打败恶龙,让人们重见了天日。在这类语言丰富的故事性文章中,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还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了本文的复述比赛。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现进行评比,在根据每组选出的优胜者,在班级中进行比赛,一节课上,八位优胜者,各自发挥自己的才干,想尽各种办法,再加上形象的肢体语言,让自己能以最佳的方式把本文复述出来。而未参加比赛的同学在观看其他同学表演的过程中,也是受益匪浅!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9

  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我就是本着这种教学思想,力图体现自己对语文的认识。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备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譬如《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三四小节,这样,就避免了*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就得到了有效保证和落实。

  在全面推进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文化基础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那么,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创造。《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描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传说故事。这篇传说故事很生动,学生也很感兴趣,所以课文中几个地方只用轻轻几笔带过了的许多情节,学生读了以后往往会有文虽尽而意未穷的感觉,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维的余地。例如第八自然段:当大兴与水社跑到潭边,看见两条恶龙正在潭边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吐出吞进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当大兴与水社看到两条恶龙这样放肆在玩太阳和月亮时,他们心理会怎么想?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生A:你们这俩个牲畜,只顾自己快乐,不顾黎民百姓的痛苦,我要杀了你们。生B:该死的恶龙,看我怎么收拾你们。生C:很会找乐子嘛,让我的金斧头和金剪刀陪你们乐吧。生D:大兴和水社看到两条恶龙会有点害怕,但当他们想到百姓和万物都在受苦,就又勇敢起来,就抡起金斧头和金剪刀。……又如第三自然段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和水社历尽了什么千辛万苦?等等。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10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侯在潭的两边。

  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在上这节课时,我便把学*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来自主学*课文的各段内容,并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梳理课文脉络。于是,学生们四人小组就忙活开了,待到汇报时,各组争相发言,百花齐放。

  有的标题是:想法擒恶龙—恶龙躲潭底—挺身杀恶龙—恶龙被降伏

  我的点评:孩子们颇有创意,会以小小标题的形式,根据课文故事的发展顺序去编写文章结构,真不错!

  有的标题是:起因—恶龙吞日月 经过—英雄降恶龙 结果—恶龙被制服

  我的点评:故事的前因、经过、结果一目了然,佩服孩子们的清晰思路。

  孩子们的发言还有很多很多,有的是以抓住任务的动作来编写,有的`是以人物的行为并结合品质来批注,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着,于是灵机一动,把自己按部就班的板书改动一下,结合孩子们的意见,于是就变成了:

  恶龙吞日月,天地黑一片。聚众想办法,英雄挺身做贡献。恶龙被降伏,英雄变青山,长留日月潭。披荆斩棘过难关,精神驻心间。美名代代传!

  孩子们看着我写的朗朗上口的板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有个学生挺认真地站起来说:“麦老师,我觉得‘英雄变青山’的‘变’没有‘化’字用得好,‘化’字非常恰当地体现出英雄的高大形象。”哇!真不可小看这些聪明可爱的孩子们,于是我立即虚心接受意见,把“变”改成“化”字。这也可谓是“推敲推敲”吧!看着这样的板书,孩子们大声自豪地朗读起来。最后,他们还不忘夸我一句:“老师,读了这个新颖的板书,我很快记住了课文的内容。真好!”

  是的,我也觉得真好,板书是文章的眼睛,同样也可以充满人文的色彩。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合集十篇(扩展4)

——《日月潭》教学反思 (菁华10篇)

《日月潭》教学反思1

  学生了解了课文懂得主要内容,对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恶龙,救出日月的过程已基本掌握,所以没必要再逐段(第3、4、5自然段)读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认为,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是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认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请默读第3、4、5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来说说你的看法。”以此为“领”引导学生继续挖掘文本资源。

  不足之处:首先是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在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上还有欠缺;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等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努力改正。

《日月潭》教学反思2

  1、合作学*法。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各学*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但是如果我能请孩子们从学*小组中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课堂气氛会更加好,教学重点就有了层次,也不会在汇报上浪费太多时间。

  2、学会交流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日月潭》教学反思3

  本周有幸听了蒋老师上的.《日月潭》这一课,从这堂课中我看到了蒋老师的精彩和细心,让我受益匪浅。蒋老师的课完全按照我们沂南三小的“先学后导,自主发展”教学模式进行,实用、有效,课堂效率高。下面浅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教学目标:

  蒋老师揭示学*目标,表达简明、具体,学生一目了然: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名称来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既有知识目标,又有情感态度目标;目标符合学生学*的实际水*,不偏不高不低,符合课程标准及课本要求。

  二、教材处理

  蒋老师的课知识体系把握准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内容定量妥当,蒋老师将感悟日月潭的美景作为了一个重点,在学*这一部分内容的同时贯穿着词语的理解,朗读的指导,全面规划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朗读能力,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1、揭示目标,导入自然,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蒋老师都是从出示日月潭,日月潭的特点入手。

  2、蒋老师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科学,结构严谨,节奏适中,蒋老师注重了利用课本插图向学生展示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蒙蒙细雨时的不同景象。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教学。在指导生字认读时,蒋老师利用了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屋内白茫茫的玻璃,理解什么是“朦胧”,并让学生回忆晴天时,透明的玻璃,对比理解文中的另一个重点词语“清晰”,调动学生感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激发学*兴趣。

  3、蒋老师注重了学法指导,学**惯的培养。

  如蒋老师的学法指导:

  日月潭在哪里?用“”画出,用“”画出你认为美的词语或句子,目标明确,有学*方法的指导,学生*惯的培养。

  整节课中,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态度端正,能快速明确学*目标,紧张地读书、练*、讨论。蒋老师的班级学生常规训练得很好,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认真,秩序井然。

  四、教学效果

  蒋老师的课教学效果好,当堂训练的内容学生都能较准确地完成,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如要说缺点的话就是学生动手练*的时间有些短,能让学生动手写一写,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这堂课都上得很成功。

《日月潭》教学反思4

  《日月潭》是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整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完本课,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以读为本,自主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所以课堂上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表情达意的技巧。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和板书,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了解,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重点介绍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也是朗读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同位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字词教学比较扎实。

  本节课我用了大约17分钟的时间进行字词教学,分别从因、形、义三方面有所侧重、因字治宜的设计不同教学方法。如字音上侧重“朦、胧、境、绕、隐”的指导,字形上重点指导“茂、筑”,字义上侧重两个词语“朦胧”“环绕”的理解。学生在学*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索,想出各种好办法攻克难关,较为扎实的掌握了生字。另外,写字教学也不容忽视,“茂盛”二字的指导从结构入手,重视学生的自主学*、合作学*、互相评价。

  三、以评促学,鼓励为主

  在教学中我尽量实现评价的真实、真情、启发和提升,设计了多种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如:“你读得真美!”“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只要心去读,读出来的效果果然不同!”等。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也能体现出了评价的发展作用,对同学也是先肯定,然后提改进意见。学生在长期的发展性评价中,胆子大了,能力也强了,对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四、不足之处

  这节课的语言是相当美,但孩子年龄小,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还有限,所以应该配上更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孩子边读边品,欣赏后再读再品,这样更易于帮助学生把“情”激发出来。另外,由于有家长听课,个别学生纪律涣散,需要加强教育。

《日月潭》教学反思5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侯在潭的两边。

  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在上这节课时,我便把学*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来自主学*课文的各段内容,并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梳理课文脉络。于是,学生们四人小组就忙活开了,待到汇报时,各组争相发言,百花齐放。

  有的标题是:想法擒恶龙—恶龙躲潭底—挺身杀恶龙—恶龙被降伏

  我的点评:孩子们颇有创意,会以小小标题的形式,根据课文故事的发展顺序去编写文章结构,真不错!

  有的标题是:起因—恶龙吞日月 经过—英雄降恶龙 结果—恶龙被制服

  我的.点评:故事的前因、经过、结果一目了然,佩服孩子们的清晰思路。

  孩子们的发言还有很多很多,有的是以抓住任务的动作来编写,有的是以人物的行为并结合品质来批注,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着,于是灵机一动,把自己按部就班的板书改动一下,结合孩子们的意见,于是就变成了:

  恶龙吞日月,天地黑一片。聚众想办法,英雄挺身做贡献。恶龙被降伏,英雄变青山,长留日月潭。披荆斩棘过难关,精神驻心间。美名代代传!

  孩子们看着我写的朗朗上口的板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有个学生挺认真地站起来说:“麦老师,我觉得‘英雄变青山’的‘变’没有‘化’字用得好,‘化’字非常恰当地体现出英雄的高大形象。”哇!真不可小看这些聪明可爱的孩子们,于是我立即虚心接受意见,把“变”改成“化”字。这也可谓是“推敲推敲”吧!看着这样的板书,孩子们大声自豪地朗读起来。最后,他们还不忘夸我一句:“老师,读了这个新颖的板书,我很快记住了课文的内容。真好!”

  是的,我也觉得真好,板书是文章的眼睛,同样也可以充满人文的色彩。

《日月潭》教学反思6

  我个人比较喜欢“活”的课堂,因为灌输的教学只会让孩子在机械的、沉闷的氛围中接受。他们没有主动的去学*,享受自己的学*过程。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我们不要忽视了他们的能量,把主动权交还给孩子。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孩子的主体意识呢?我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希望不对的大家指正。

  1、导语激情,教师生动、有趣、富有激情的导语,是激发孩子参与兴趣的“催化剂”,为下面的自主学*打下基础。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相信他的孩子也不会那么的死气沉沉吧。所以,我比较注意课堂上自己的情绪,有时回想自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小丑,但从我“假天真”的话语中,孩子们参与的兴趣非常高,这也就足够了吧。

  2、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我们很多时候会把他们当成“小不点”,可你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走进孩子,你会发现他们是那么的有主见、有思想。还记得这学期我们开展的“心里话”班队活动,孩子们不仅说了许多暖暖的话,让我在办公室满足了好久。可也有孩子给我提意见:a、可以象一年级那样,偶尔出去上课吗?b、中午可以出去玩吗?c、邱老师可以在教认字时,不那么凶吗?看吧,他们是多么的有想法。就这个情况,我们之间有了一些约定。诶,我惊喜的发现,以前重复强调的规则或事情,就那样达到了。原来孩子需要的是“学*的过程有一个盼头,而不是每天只是坐在教室里。”在教学本课时,我将认字这个任务,交给组长带领组员自主解决,然后我抽考。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由寻找学*伙伴。让孩子真正把握学*的主动权,让孩子在自主参与、自主选择中张扬个性,增强自信,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嘿嘿,效果还不错。

  3、拓展思维,让孩子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里,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即创造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台,又可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日月潭》教学反思7

  《日月潭》描述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向大家描述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本文在写作特点上,语言优美,描写如诗如画,读来使人入情入境以,在写作顺序上是按时间的推移安排的内容。本人在教学思路上,让学生查找日月潭的相关资料。

  本课是本组课文的总领,引领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历史做久,山河壮美,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

  本课上了两课时,学生能在老师的目标引领下完成锁定的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3--4自然段。(因为在本课3、4自然段是重点,也是难点)。但也有不足,如“展”学生写成“衣字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作了教学中的一些浅显的反思。

  本来该课能运用多媒体展示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向学生展示日月潭的不同时段的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拓展。在走进文本之前,抓住“题眼”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内容,也能体现写作思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本文就注意了题文照应,正文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瑰丽风景,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鱼。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指导学生反复的诵读,通过这个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情绪产生“视象”体会画中之情,画外之意。这个环节就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发展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形式,本人是根据训练的需要设计的。通过读句,读段,对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发展语言水*,是很有好处的,在这点上,本人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了练*的落实。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加强了词句的训练。在这环节中,本人强调了在语言环境中学词识字。联系课文的内容,联系具体的形象,联系相*的词语,尽力做到深入浅出地理解词的意思,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如、反复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知道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每种事物有什么特点。

  然后,了解句与句之间内容上的联系,最后抓住词语进行背诵。

  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朗读课文时,感情基调要随时发生变化,读出景物的美,对日月潭由衷的赞美,注意语速的变化及语调的抑扬。

  通过学*本课,培养学生在探究与感悟中,是否能得到情感升华很重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悟,在读中赏是本课的教学主流,其读文章也是读自己,是生成智慧的重要途径。

  但我在具体课堂中,仍然是犯了老毛病,总是想让学生按着自已的思路走,像牵牛一样,生怕他们走丢了不能把他们找回来,所以死死地拽着绳子,时时地拿着鞭子,把他们赶到自己的轨道上来。生怕学生游离于自己的预设之外而不知道怎么收回来。过于牵制学生,讲得多而让学生读得少,太死扣文本而发散的少。其实学生的表现还算是不错的,体会也很多,但我就是没有很好的抓住他们点滴的感受引领他们继续深层次地感悟。当他们说到跟我预定的目标不同时,我甚至很紧张,只想着怎么赶快把他们拉回来。其实我忘了,语文是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的,语文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语文课堂也是不应该有太多预设的。老师是引导着,不是讲解员。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去感悟,去体会,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学到东西。道理我不是不懂,只是怎样去真正领悟,还去学*,需要去揣摩,需要去尝试。以后的教学生涯还很长很长,我要虚心向老教师学*,学*他们的课堂教学经验和从容,也要向年轻教师请教,学*他们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精神,使自己不在做误人之师,早日修成正果。

《日月潭》教学反思8

  《日月潭》是一篇描写细致,语句优美的课文,易调动人的情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以一则招聘启事引入课文,让学生当小导游,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在讲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不同的时候变化着自己的新装……”,出示微风吹拂下、夕阳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们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心中又荡起了圈圈涟漪,对美丽的日月潭又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进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时,我发现孩子们已经被这美丽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势让孩子们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跃跃欲试,有的说“日月潭景色宜人!”还有的说“日月潭风光秀丽!”孩子们的情感得以释放。

  在朗读、理解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还了解台湾的什么,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了一些,这时我也补充了台湾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图片资料,使学生对台湾产生了美好的向往。这时,老师导语“在台湾也住着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呢!让我们隔海相望,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吧!”孩子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的情感再次得以释放。

  本课中也体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引导;而且在“导游招聘”环节,由于一部分同学缺乏勇气,及对文本掌握不熟,没有积极参与其中,课堂参与面不是很广……等等。今后在学生的培训方面还要进一步规范语言,多多听课,多多积累经验。

《日月潭》教学反思9

  我个人比较喜欢“活”的课堂,因为灌输的教学只会让孩子在机械的、沉闷的氛围中接受。他们没有主动的去学*,享受自己的学*过程。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我们不要忽视了他们的能量,把主动权交还给孩子。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孩子的主体意识呢?我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希望不对的大家指正。

  1、导语激情,教师生动、有趣、富有激情的导语,是激发孩子参与兴趣的“催化剂”,为下面的自主学*打下基础。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相信他的孩子也不会那么的死气沉沉吧。所以,我比较注意课堂上自己的情绪,有时回想自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小丑,但从我“假天真”的话语中,孩子们参与的兴趣非常高,这也就足够了吧。

  2、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我们很多时候会把他们当成“小不点”,可你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走进孩子,你会发现他们是那么的有主见、有思想。还记得这学期我们开展的“心里话”班队活动,孩子们不仅说了许多暖暖的话,让我在办公室满足了好久。可也有孩子给我提意见:

  a、可以象一年级那样,偶尔出去上课吗?

  b、中午可以出去玩吗?

  c、邱老师可以在教认字时,不那么凶吗?看吧,他们是多么的有想法。

  就这个情况,我们之间有了一些约定。诶,我惊喜的发现,以前重复强调的规则或事情,就那样达到了。原来孩子需要的是“学*的过程有一个盼头,而不是每天只是坐在教室里。”在教学本课时,我将认字这个任务,交给组长带领组员自主解决,然后我抽考。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由寻找学*伙伴。让孩子真正把握学*的主动权,让孩子在自主参与、自主选择中张扬个性,增强自信,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嘿嘿,效果还不错。

  3、拓展思维,让孩子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里,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即创造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台,又可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日月潭》教学反思10

  我在第二课时预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隐”、“筑”、“晰”等6个字,会写“展”、“建”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3—5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看图介绍宁波的一处景色。

  根据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首先谈话导入,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学*3、4描写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的自然段。用你熟悉的记号标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然后用一个大问题贯穿整堂课“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在讲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问题,自己解决一个难点“隐隐约约”,教师只做引导。在学*中午太阳高照时,抓住“清晰”这个词进行理解、感悟。在学*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句子时,抓住重点词“朦胧”,让学生找到比喻句。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然后迁移运用,把书中的好词好句用到看图说话中,介绍宁波的景色。最后一个环节的写字指导中,我出示的是两个同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但在书写中又有所不同。

  整堂课上下来,自己也有所感悟反思。我觉得有几点还是上得比较成功的:

  1、由于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而且文章的文字又写得很美,是锻炼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文章。所以我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自由读,读出感受,读出问题,读的层次比较清楚,读通读顺——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读——背诵积累。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时,采用文本联系生活场景的方法,如“隐隐约约”、“朦胧”。

  2、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用语文。在学*这篇课文时,我也希望学生能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所以我有意识地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好词的词义——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看图说话,迁移运用。但是可能我对学生能力的估计不足,仅仅让他们背了自己喜欢的几句话,其实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把3、4段都背下来,应该不会太困难。

  当然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从整堂课的重点上讲,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日月潭的美丽景色。但在学*“朦胧的日月潭”的文字时,我突然要求学生找出比喻句,而且要学生精确地说“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像什么”。本身这个题目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有点困难,另外一个,也冲淡了已经营造起来的感情基调,以致于再让学生谈感受时兴趣不太大了。而且在学*第三自然段有感情朗读时,可以用上轻音乐,帮助学生激发感情,促进感悟。

  2、有些小细节不够注意。比如当学生说话出现语病时,我没有指出。如果从小就训练学生的语言规范,以后学生说话就会很有逻辑性,很规范。在看图说话时,第二张图出示的是东钱湖的湖光山色,学生只想着怎样把我出示的词语用进自己的语言中,而没有顾及其他,在这里,其实我应该指导学生看图的顺序。当学生在看图说话说出了好词好句时,应该马上把这些词语板书,并让大家跟着这个学生齐读,营造用好词光荣的氛围。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合集十篇(扩展5)

——《日月潭》教学反思 (菁华6篇)

《日月潭》教学反思1

  学生了解了课文懂得主要内容,对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恶龙,救出日月的过程已基本掌握,所以没必要再逐段(第3、4、5自然段)读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认为,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是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认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请默读第3、4、5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来说说你的看法。”以此为“领”引导学生继续挖掘文本资源。

  不足之处:首先是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在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上还有欠缺;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等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努力改正。

《日月潭》教学反思2

  最经我校对家长开放,我们三年级语文的公开课是《日月潭的传说》,通过讲课,我的感受是: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这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降服了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始终是中规中矩。课文中几个地方只用轻轻几笔带过了的许多情节,学生读了以后往往会有文虽尽而意未穷的感觉,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维的余地。例如,第三自然段“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历尽了千辛万苦”我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想象他们饿了-------就--------;-渴了--------就--------;还有一次-----------。通过这个句型练*,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体会主人公的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精神。既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文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又结合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课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回到潭边,他俩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这一句话,就将很多情节轻轻带过,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联想,从而体会“战”之“激”。

《日月潭》教学反思3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课后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件媒体创设情境

  1、导入: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再引出其风景名胜──日月潭,带领学生去游览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2、课文讲解: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二、多种形式朗读、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1、读:

  教学时,有默读、自由读、小组读、个人读、老师读等多种形式。把学*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2、悟:

  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想象画面──美丽的日月潭风光。

  看着课件──日潭、月潭,日出,给画面配上文字。

  三、不同以往的语言

  整节课采用师生*等、激励的.语言。如:愿意读读课文吗?老师有几个字想请教同学们。老师也来组个词,行吗?怎么不给我一点掌声呀?

  *缓地和学生交流。如:你们读得真认真,那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想对他们的朗读说些什么呢?

  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

  1、课件的衔接不紧凑。

  2、课堂气氛活跃,但不严谨,课堂常规还有待加强。

《日月潭》教学反思4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1、给学生浓浓的“情”。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学生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指我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没有我的抛砖引玉,又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精心创设了“乘飞机旅游,听导游介绍”的场景。这个情境再现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场景,当学生进入了这个情境时,必然会激起情感,进而激发起对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要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觉得什么美?”是我教育的主线,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引学生细细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让学生真正地“活”

  小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贴*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开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2)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相信学生能把书读好,一次没有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活动。

  (3)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时空,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四人小组无疑是较好的一种形式,但一定要落到实处。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将他们的学*任务制定为:成立一个四人导游小组,用自己的方式为“客人”介绍日月潭。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指导背诵的过程。最后让他们上台介绍时效果相当不错。

  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5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候在潭的两边。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

  上这篇课文时,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对民间故事的感兴趣程度,采取了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请学生来讲述,学生们讲得绘声绘色:有的说他们有可能被野兽袭击;有的说山中天气变化无常,他们忍受着日晒雨淋的痛苦;还有的学生则联系二年级学过的《沉香救母》一课中的精彩片段:一路上,他们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们一点也不在乎……此时,他们已充分地感受到了他们这一路上的艰辛,为他们这种不怕辛苦与危险,一心要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染,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这句话,深化了学生的感悟和理解。

《日月潭》教学反思6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1、给学生浓浓的“情”。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学生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指我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没有我的抛砖引玉,又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精心创设了“乘飞机旅游,听导游介绍”的场景。这个情境再现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场景,当学生进入了这个情境时,必然会激起情感,进而激发起对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要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觉得什么美?”是我教育的主线,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引学生细细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让学生真正地“活”

  小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贴*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开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2)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相信学生能把书读好,一次没有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活动。

  (3)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时空,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四人小组无疑是较好的一种形式,但一定要落到实处。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将他们的学*任务制定为:成立一个四人导游小组,用自己的方式为“客人”介绍日月潭。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指导背诵的过程。最后让他们上台介绍时效果相当不错。

  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合集十篇(扩展6)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 (菁华6篇)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1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我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尽艰险,降服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两边的故事。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我审视着自己的教学过程。有获得:

  1、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创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我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这一句,引导学生想象,他们在行进的路上,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通过想象情境,更能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精神。

  2、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如果“领”的设计合理、优化,可以从根本上克服阅读教学支离破碎、鸡零狗碎的现象,同时也能较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精神。

  学生了解了课文懂得主要内容,对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恶龙,救出日月的过程已基本掌握,所以没必要再逐段(第3、4、5自然段)读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认为,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是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认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请默读第3、4、5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来说说你的看法。”以此为“领”引导学生继续挖掘文本资源。

  不足之处:首先是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在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上还有欠缺;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等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努力改正。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2

  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是因为它“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成。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图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在学*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的主体性。

  1、合作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抓住“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各学*小组学生分组学*交流,再请代表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教学内容。通过合作学*,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学*氛围。但是在汇报学*成果时如果我能多请几名代表交流会更好。

  2、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让学生想象黄昏时日月潭的美景,接着给他们欣赏几幅黄昏时的日月潭图片。让学生欣赏后进行说话训练黄昏时的日月潭怎么样?有的说:“黄昏时,日月潭变成金黄金黄的了,好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轻纱。”有的说:“黄昏的时候,金色的阳光照在湖面上,银光闪闪,美丽极了!”还有的说:“黄昏,日月潭和周围的建筑变成了金色,好像穿上了一件金色的衣服,亮晶晶的,十分动人。”随着孩子的回答,不时传来孩子们的阵阵掌声。这样的设计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达交流,正确运用词语。

  3、重视朗读教学。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采用多种读书形式,如自由读、默读、指导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例如,在学*第二自然段时,先由学生默读,理解本段内容,再让学生看课件,让学生明白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然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逐步引导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中使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注重情境教学。

  在本课教学中,多次利用了图片,不但创设了情境,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扩展。充分利用好图片,把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

  5、激发学生学*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我老师在教学中,体现了这一理念,例如:在教学3、4自然段时,让学生小组自由读书思考,读自己喜欢的景色,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同进步,在解决疑难中大胆创新,从低年级就培养自主合作学*的意识及主动探究的能力。并为学生铺设体验成功的*台,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兴趣,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学*方法,学会学*。

  6、总结全文。

  分层作业,既有基础部分:读(有感情地读课文)、抄(摘抄好词好句);也有课外拓展部分:查(查找有关日月潭的传说)。

  7、教师的过渡语和体态语言的.运用得加强。

  俗话说: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很难。我们应关注细节,在*时的教学中多备,多思,多学。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3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上课时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请学生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本文篇幅短小,但写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描绘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文字优美,如诗如画,读来易使人入情入境。教学时教师主要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借助录像,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相信学生能够理解词句,如临其境,感受到日月潭的旖旎风光。本课的教学主要以朗读为主,朗读本文要怀着无限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读出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之情。边读边想象描述的景物,读出景物的美。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兴趣。所以这堂课我借助课件展示了一个迷人的日月潭,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兴趣盎然。 如,“薄薄的雾”这个词语,学生通过看图感悟到雾的美、薄、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设想问学生:“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同桌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4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以及下雨天,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教过之后有一些体会如下:

  一、以读为本,自主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表情达意的技巧。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形象,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其中第

  二、互相合作,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请学生在自己读读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以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合理想象,拓展文本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我让学生看图,想象一下,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也会很美很美?孩子们在文本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合理想象。有的说:“日月潭的傍晚很美,天上星星闪闪,山上灯光闪闪,水中也是一闪一闪,真迷人。”“大雾天的日月潭又是另一番景象,整个天空一片朦胧,对面的山、水、天空都看不出了。”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

  此外,实践积累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另一重要目标,它能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日月潭》文字优美,如诗如画,使人入情入境,是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隽文。在教学中,我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教给他们积累的方法,同时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实践运用。相信,学生的“好词佳句锦囊”中也存放了不少的“金子”了。本节课环节的设计应该是很清楚的,条理是很明朗的,但是因为离我们这里比较遥远,有的景色学生的体会还不到味。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5

  在教学《日月潭》一文,感到用新课程的理念与方法教学,比以前效果好多了。

  首先,合作学*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各学*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但是如果我能请孩子们从学*小组中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课堂气氛会更加好,教学重点就有了层次,也不会在汇报上浪费太多时间。

  其次,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用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6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我在课堂上注重了让学生根据课题去想象课文内容的训练,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问:你想知道些什么或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了几秒钟以后,就开始发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它在哪?讲了日月潭的什么故事?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其实我想让学生问什么是传说?可是学生没有问出来,是我问的。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了,但说的不是很准,我着急了,没有再找学生说,而是我说的。这处理得不好,如果再给学生一点时间,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还有介绍日月潭的那个环节,本来是打算让学生来汇报的,可是课前我调查了一下,根本没有学生查到资料,所以只好我自己来介绍。

  学完生字以后,扫清了字词障碍,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由于时间短,学生也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在学生自学生字汇报的时候,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汇报的过程中我根据每个字的特点,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社”字我侧重了偏旁,“辛”字我侧重的读音,是xin,不是xing,辛苦两个字我让学生造了句子,决字和快对比记忆,让学生用“决心”说句话,不同的字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记忆。对于要求认的字我只让学生会读即可,但是要求写的字,我要求学生音形意都要掌握,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已经掌握了识字方法,所以上识字课我很省心,学生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合集十篇(扩展7)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菁选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1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谈谈自己教学感受和反思。

  有获得: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且在上课之前已叫学生预*,本课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水社姐和大尖哥为民造福的形象。课堂上,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词,通过词语连一莲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我布置的预*单和教学目标情况来看,学生的学*效果较好,比以前的课堂好多了,至少学生已过课文,读过生字,学生积极参与,所以课堂上还比较顺手。

  有不足: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还不是很到位。为此学生很难理解人物的形象,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可我却没有这么问,另外,时间时间上把握不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我却没做到这一点。

  本文是一篇传说故事,那么,学*完课文,要留在学生脑海当中的东西除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外,还有什么值得留给学生的?我想还有很多,不仅仅是基于文本的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文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结合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2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候在潭的两边。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

  上这篇课文时,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对民间故事的感兴趣程度,采取了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请学生来讲述,学生们讲得绘声绘色:有的说他们有可能被野兽袭击;有的说山中天气变化无常,他们忍受着日晒雨淋的痛苦;还有的学生则联系二年级学过的《沉香救母》一课中的精彩片段:一路上,他们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们一点也不在乎……此时,他们已充分地感受到了他们这一路上的艰辛,为他们这种不怕辛苦与危险,一心要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染,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这句话,深化了学生的感悟和理解。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3

  这篇美丽动人的传说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日月潭的秀丽风景、两位英雄的义举,还有那一处处留白带给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大尖哥和水社姐取得金斧头和金剪刀的来之不易,我也是采用了清风雅韵一样的说话训练内容,学生通过想象说话,把原来抽象的“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变成了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学生在理解时也更立体一些。着实感受到两位英雄得到金剪刀和金斧头的艰难,对两位英雄更是充满了敬佩之情。

  文中的训练点还可以挖掘,比如英雄在海底与恶龙决战三天三夜的情况,我想一定是充满了惊险和刺激;英雄变成两座青山后,乡亲们的感激场面;游客来到日月潭,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想法……课文中的留白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4

  《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教学本课,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课文,了解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表达,抒**感,并结合板书,达到文情融合为一的效果。

  课文开头说日月被两条恶龙吞吃了,天地间漆黑一片。为了给后面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作铺垫,我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没有了光明,人们的生活会怎样?因为学生都有过停电的感受,所以,大家的感想很多。有的说没有光明看不清前进的'路,有的说没有了光明就不能做任何事,生活极其不便,还有的孩子联系日常生活,说没有了光明,动植物包括人类都难以生存,忍受饥饿和寒冷,等等。通过交流,大家都深刻感受到了没有光明的严重后果,感受到了人们迫切救回日月的心。

  后面的想象也较多,比如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他们有的说会遇到狂风暴雨,有的说会遇到猛兽,有的说会遇到寒冷和饥饿……说的有理有据。我又让学生边观察图,边想象两位英雄如何战胜恶龙,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特别是男孩子的斗志,说得很是精彩。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5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侯在潭的两边。

  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在上这节课时,我便把学*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来自主学*课文的各段内容,并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梳理课文脉络。于是,学生们四人小组就忙活开了,待到汇报时,各组争相发言,百花齐放。

  有的标题是:想法擒恶龙—恶龙躲潭底—挺身杀恶龙—恶龙被降伏

  我的点评:孩子们颇有创意,会以小小标题的形式,根据课文故事的发展顺序去编写文章结构,真不错!

  有的标题是:起因—恶龙吞日月 经过—英雄降恶龙 结果—恶龙被制服

  我的点评:故事的前因、经过、结果一目了然,佩服孩子们的清晰思路。

  孩子们的发言还有很多很多,有的是以抓住任务的动作来编写,有的是以人物的行为并结合品质来批注,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着,于是灵机一动,把自己按部就班的板书改动一下,结合孩子们的意见,于是就变成了:

  恶龙吞日月,天地黑一片。聚众想办法,英雄挺身做贡献。恶龙被降伏,英雄变青山,长留日月潭。披荆斩棘过难关,精神驻心间。美名代代传!

  孩子们看着我写的朗朗上口的`板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有个学生挺认真地站起来说:“麦老师,我觉得‘英雄变青山’的‘变’没有‘化’字用得好,‘化’字非常恰当地体现出英雄的高大形象。”哇!真不可小看这些聪明可爱的孩子们,于是我立即虚心接受意见,把“变”改成“化”字。这也可谓是“推敲推敲”吧!看着这样的板书,孩子们大声自豪地朗读起来。最后,他们还不忘夸我一句:“老师,读了这个新颖的板书,我很快记住了课文的内容。真好!”

  是的,我也觉得真好,板书是文章的眼睛,同样也可以充满人文的色彩。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6

  《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与自然风光有关的传说故事。这篇课文篇幅较长,生词也多,如何既不打破传说情节的完整性,又能让学生轻松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读好重点句段,较好地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我设计了预*单,先让学生自主学*,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漆”“冒”等10个生字,认识“筹”等5个二类生字,理解并积累课文中“一筹莫展”“披荆斩棘”等重要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能用简练的语言概述课文大意。

  3、初步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为民造福的品质。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

  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它美丽的自然景色。课伊始,我就播放一组与日月潭有关的风光图,并配上歌曲《日月潭》,图片上的风景与歌词中唱的一一对应,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对日月潭的向往之情。最后将图片定格在从高空俯视日月潭的那张图片上。通过看图,让学生理解“青山怀抱、树木葱茏”这两个词语,由此引出下文的一个“动人的传说”。

  传说故事的教学是本课的重点。传说的'题材特点便是故事性强,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我从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中分别提炼了四组词语:吞吃日月、漆黑一团→一筹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又累又饿、化作青山。这四组词语中的生字较多,我根据学生完成预*单的情况,相机在课堂上给予纠正和点拨。我觉得本节课设计得比较成功的环节就是对“披荆斩棘”这个词语的理解。课堂上,我用语言描述创设了一个情境:就在人们一筹莫展

  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于是,他俩踏上了降伏恶龙的征途。他们不知翻越了多少座山岭,突然,一片带刺的灌木丛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拦住了他们的去路。这些带刺的灌木就叫“荆棘。”大尖哥和水社姐会怎么做呢?学生说大尖哥和水社姐会斩断荆棘,身上被尖刺扎破了,仍坚持往前走。我立即肯定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一张在荆棘中开出的一条小路的图片。我告诉他们“拨开荆棘、斩断荆棘,继续向前进”,就叫“披荆斩棘”。这时我出示一组词语“翻山越岭、披荆斩棘”,说:“同学们,你们看,翻山就是越岭,披荆就是斩棘,类似的词语我们还学过一些,比如:腾云、斩钉还有吗?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例举了“顶天立地、惊天动地、千辛万苦、冰天雪地”等词语,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就这样,在读好词语、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好重点句子、难读的句子,再来读好故事的情节,个人觉得比较扎实。

  最后,引导学生抓住这四组词语,说说传说的情节,并理清文脉,可谓一气呵成。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7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2】我在课堂上注重了让学生根据课题去想象课文内容的训练,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问:你想知道些什么或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了几秒钟以后,就开始发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它在哪?讲了日月潭的什么故事?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其实我想让学生问什么是传说?可是学生没有问出来,是我问的。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了,但说的不是很准,我着急了,没有再找学生说,而是我说的。这处理得不好,如果再给学生一点时间,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还有介绍日月潭的那个环节,本来是打算让学生来汇报的,可是课前我调查了一下,根本没有学生查到资料,所以只好我自己来介绍。

  学完生字以后,扫清了字词障碍,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由于时间短,学生也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在学生自学生字汇报的时候,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汇报的过程中我根据每个字的特点,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社”字我侧重了偏旁,“辛”字我侧重的读音,是xin,不是xing,辛苦两个字我让学生造了句子,决字和快对比记忆,让学生用“决心”说句话,不同的字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记忆。对于要求认的字我只让学生会读即可,但是要求写的字,我要求学生音形意都要掌握,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已经掌握了识字方法,所以上识字课我很省心,学生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8

  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我就是本着这种教学思想,力图体现自己对语文的认识。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备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譬如《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三四小节,这样,就避免了*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就得到了有效保证和落实。

  在全面推进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文化基础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那么,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创造。《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描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传说故事。这篇传说故事很生动,学生也很感兴趣,所以课文中几个地方只用轻轻几笔带过了的许多情节,学生读了以后往往会有文虽尽而意未穷的感觉,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维的余地。例如第八自然段:当大兴与水社跑到潭边,看见两条恶龙正在潭边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吐出吞进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当大兴与水社看到两条恶龙这样放肆在玩太阳和月亮时,他们心理会怎么想?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生A:你们这俩个牲畜,只顾自己快乐,不顾黎民百姓的痛苦,我要杀了你们。生B:该死的恶龙,看我怎么收拾你们。生C:很会找乐子嘛,让我的金斧头和金剪刀陪你们乐吧。生D:大兴和水社看到两条恶龙会有点害怕,但当他们想到百姓和万物都在受苦,就又勇敢起来,就抡起金斧头和金剪刀。……又如第三自然段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和水社历尽了什么千辛万苦?等等。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9

  学生本身就喜欢读神话传说,因为它情节生动有趣,所以学生读了第一遍就激发起进一步朗读的积极性,大概10分钟后,绝大多数学生能将课文读得较为正确、流利。除了“披荆斩棘”这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不大明白之外,其他的生词字面意思基本都了解。学生不懂什么叫“荆棘”,我就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荆棘,感受被荆棘划过以后怎样,为后面感悟人物形象作铺垫。

  解决了字词障碍以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了质疑,比如:恶龙那么厉害,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挺身而出呢?他们在找金斧头和金剪刀的过程中,会吃尽怎样的千辛万苦啊?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化作两座青山呢?……应该说这些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主旨提出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一定能学有所获。有一个学生叹了一口气,面露难过的`神色:“唉,怎么就化作山了呢,太可惜了。”可见他们对这样的课文结尾是有遗憾的。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10

  本文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课文的内容比较生动,而且简易,学生读上去没有太大的语言困难。我在新授本文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了预*,从而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中两位主人公大尖哥和水社姐所具有的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课文伊始,我出示了日月潭的风景图。渐渐引导学生了解日月潭有这样美好的景象,来之不易。从而揭示出在恶龙吞噬了太阳和月亮之后,人们失去了光明,天地之间是一片漆黑的。这时候两位英雄人物,大尖哥和水社姐在这种情况下是挺身而出的。为了拯救人们,他们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吃尽苦头才打败恶龙,让人们重见了天日。在这类语言丰富的故事性文章中,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还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了本文的复述比赛。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现进行评比,在根据每组选出的优胜者,在班级中进行比赛,一节课上,八位优胜者,各自发挥自己的才干,想尽各种办法,再加上形象的肢体语言,让自己能以最佳的方式把本文复述出来。而未参加比赛的同学在观看其他同学表演的过程中,也是受益匪浅!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11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俺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是民间故事。从第一课时,俺提问同学了解哪些民间故事,同学纷纷举手,急着谈到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就可以看出来,同学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很浓。所以在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中,根据三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与同学对民间故事的赶兴趣程度,俺采取了引导同学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中说到,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俺提问:“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此时人间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引导同学想象,失去了太阳和月亮,人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极其不方便;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植物、农作物无法生长,人们要忍受饥饿和寒冷等,认识到失去日、月的不便,发生

  与人们相同的感受。同样地引导同学想象,在这份设计中,还运用了些,这就算是这节课处置得当的地方吧!

  当然,这节课也有些缺乏的地方。上完课后,张老师的一句话立刻点醒了俺。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心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俺先引导同学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边总结边反复地反问:“他们能停下来吗?”而张老师建议俺,在教师边总结的同时,边引导同学反复读这句话。教学这句话时,俺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这样,但张教导的方法效果更胜一筹。教学无定法,但法与法间也有相通之处。

  还有“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在谈到读完这句话的感受时,同学只说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与恶龙激战的时间很长,其实这儿俺也可以充沛运用想象的工具,使他们加深对“激

  战”一词的理解。

  “学无止尽”,虽然说俺现在上课有进步了,但还应“更上一层楼”吧!例如,张老师建议俺多看特教的语文教案,丁老师认为语文的教学应该再拓展开去等。在学*中进步,在进步中学*!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12

  最经我校对家长开放,我们三年级语文的公开课是《日月潭的传说》,通过讲课,我的感受是: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这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降服了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始终是中规中矩。课文中几个地方只用轻轻几笔带过了的许多情节,学生读了以后往往会有文虽尽而意未穷的.感觉,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维的余地。例如,第三自然段“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历尽了千辛万苦”我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想象他们饿了-------就--------;-渴了--------就--------;还有一次-----------。通过这个句型练*,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体会主人公的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精神。既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文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又结合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课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回到潭边,他俩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这一句话,就将很多情节轻轻带过,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联想,从而体会“战”之“激”。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13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我审视着自己的教学过程。

  有获得: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复述的训练,并结合本文特点指导学生尽量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地讲讲这个故事。课堂上,我帮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读懂、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后完成相关练*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学*效果较好。

  有不足:到底不是老手,在课堂上还是有所缺憾。现在想起来,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特别是原本设计以默读训练为要点的,在实施时有所偏颇;文章中有着善恶的比,。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恶不敌善。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还不是很到位。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还有一点遗憾就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书上现有的插图。在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与恶龙激战场景时,完全可以借用书上的插图进行指导,却因为一时情急而忘记了。

  有升华: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新课程标准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想象的天空。新课标还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照相关理论,结合*时在教学中大家的一些做法,我们可以总结出凭借教材进行想象训练的几种具体方法:

  1、从题目入手。课文的题目尤如一个人的名字,可以有多个,只要这个题目符合文章内容即可。因此,教学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想想课文还可用哪些题目。另外,在刚开始学一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围绕这个题目,将写些什么内容。

  2、从词语入手。有些课文中的某些词语非常具有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抓住并紧扣这些词语进行想象训练。如《日月潭的传说》中,可以抓住“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三个词,体会主人公的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精神。

  3、从句子入手。课文中有些句子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句子,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训练。《日月潭的'传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回到潭边,他俩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这一句话,就将很多情节轻轻带过,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联想,从而体会“战”之“激”。

  4、从段落入手。课文中一些段落的含义也很丰富。我们也可依托这些段落展开想象。另外,还可模仿一些典型段的写法进行想象练笔。

  5、从标点入手。课文中有些标点符号含义丰富,若能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的标点符号进行想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如《庐山的云雾》一文中第三自然段先列举了四种云雾的形状,段末用了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可启发学生想象:庐山的云雾子还有哪些形状,又像些什么呢?

  6、从插图入手。让学生依据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想象练笔,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形式。在观察插图时可引导学生根据主题的要求,设身处地地从不同侧面展开联想和想象,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想到画外之景,听到画外之音,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

  写到这,不禁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名为《教师成长的三境界》。文中这样归纳:第一种境界----成长:初入教门,原以为所学的间接经验在实践中会所向披靡,又谁知几多挫折,必多丧气,几乎灰心,几经磨砺,几番挣扎,终获得直接经验,也幸得前辈指点,教育教学总算能够应对;第二种境界----成功:不满足已获得的直接经验,寻求理论指导,于是博览群书,寻找原则,探究原理,总结规律,跳出属于本能的“原我”,形成实现价值的“自我”;第三种境界----成熟:不断进取但不争强好胜,成果累累但不张扬,教育教学游刃有余,忘却了虚荣浮华,把机会让给后生,在不断反思中感悟到教书育人的真谛,步向至善至美的“超我”。

  相对照文章而言,我已经超越了第一境界,值得庆幸;正在第二境界徘徊,需要继续学*;离第三境界还有很大距离,更要认清方向、确立目标。看来,我还得对自己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14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我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尽艰险,降服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两边的故事。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我审视着自己的教学过程。有获得:

  1、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创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我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这一句,引导学生想象,他们在行进的路上,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通过想象情境,更能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精神。

  2、提领而顿,百毛皆顺a

  如果“领”的设计合理、优化,可以从根本上克服阅读教学支离破碎、鸡零狗碎的现象,同时也能较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精神。

  学生了解了课文懂得主要内容,对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恶龙,救出日月的过程已基本掌握,所以没必要再逐段(第3、4、5自然段)读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认为,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是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认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请默读第3、4、5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来说说你的看法。”以此为“领”引导学生继续挖掘文本资源。

  不足之处:首先是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在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上还有欠缺;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等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努力改正。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15

  这节课准备充足,课程安排合理,在教态及教师语言上有进步,教学设计也体现了一定的智慧,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学生学完后应该会对日月潭有很深的印象,并且产生想去看一看的冲动。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只是了解了文章所介绍的知识,却对文章的文字美没有多大的触动,我自己对这节课也是不满意的。与众多听课教师交流讨论后,得出一下几点原因,需注意:

  1.第二课可以不用教学录像的情境引入课文,而是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者是日月潭的传说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情境的播放应该放在第一课时。

  2.老师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提得问题过多,可以缩减,而且已经突出日月潭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问题多了,就显得累赘了。日月潭的位置和来历这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读完后自己说一说,不一定要老师问。如“读完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比较自由得将这两个基本的问题解决了。

  3.读书形式单一。学生是跟着老师的提醒一步一步得读,而且形式多是“出示段落——分析重点词——读”,这样虽然方便了老师的课堂调控,却局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其实可以做一下尝试:“这篇文章很美,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完后和同桌一起讨论这段究竟好在哪里。”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

  是需要训练,不然学生会不知道应该怎样做。除了传统的齐读和分组读等,还可以穿插男女赛读,单人赛读,一提到比赛,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4.放得不够开。这是新教师的通病,因为不敢放手让学生发言,所以总是干预过多,总是希望学生的回答能够在自己的设想范围内。于是,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要求。讲《日月潭传说》的时候有的学生已经知道这个故事了,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讲。

  5.组织教学形式单一。当发现学生开小差的时候,我采取的.是“一二三,坐端正”的口号。这个口号对大多数的学生可以起作用,但是对某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往往显得过于乏味。其实,可以采用语调突然转变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像薛老师说的一样,可以突然用很夸张的语气表扬做的好的学生。毕竟二年级的学生还小,夸张的语言更能让他们产生共鸣。

  6.点评语单一。无论学生回答问题或读书得好与不好,都应该及时得点评,而不是用“好”“不错”“很棒”等词语来概述。只有点评的及时和详细,学生才能够进步。他回答得哪里不足,也要提出。也可以让学生点评,“你觉得他刚刚说的好不好?”“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为了能够上好语文课,接下来的时间要针对以上几点多做训练,期望自己能够在短期内有满意的提高。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合集十篇(扩展8)

——日月潭教学反思菁选

日月潭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月潭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日月潭教学反思1

  一、备课阶段:

  1,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备了三节课,参考了语文教材、教师用书、名师课堂实录,我在理清本课易错生字以后,重点思考如何去上这节写景课。

  2,本课课文中插图少,班里多媒体设备故障,无法使用课件,加上学生对日月潭不了解,这节课进行起来有难度。孩子们看不到图片,没有出去旅游、观察景物的经历,就很难凭借想象力描绘日月潭的美景。思来想去,我打印出了日月潭的各种彩色图片,供课堂使用。

  3,课前一天让孩子们预*,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标自然段序号,试着给我会认的生字组词。

  二、课后每环节反思

  (一)导入环节

  1,我让孩子们回忆本单元我们去旅行过的地方,例如鹳雀楼、庐山瀑布、黄山,引出今天要学*的主题:日月潭。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背诵了两首古诗,说了说黄山四绝,导致用时过长。

  2,我接着讲解“潭”字的意思,是水很深的湖,让学生回忆我们之前在哪句诗中学过这个字,孩子们能回答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顺势我又讲了“湾”和“湖”的意思进行对比,因为没有多媒体出示图片,只靠讲解,孩子们还是不理解。

  3,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中国地图,画的不够精确,给大家分别标出鹳雀楼、庐山瀑布、黄山的位置,又给大家指出日月潭不在大陆上,在宝岛台湾,让大家通过地图认识台湾的位置。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然后自读课文,争取读通顺流利。

  反思:因为预*课文时很多学生已经读过课文,导致孩子们读时不够积极,总觉得自己已经会读了。加上是下午第一节,孩子们普遍犯困,整体状态是活跃度不高。

  2,我把我会认的生字在课文里组成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先带拼音,让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读,展示读,后来又去拼音开火车读,男女生读等等。

  反思:因为本节课生字四字词语多,前鼻音、后鼻音词语多,孩子们容易读错,我让学生反复读。第一节时提前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绘本故事《妈妈心,妈妈树》以后又开始的新课,导致第一节下课时还在读词语,没有完成第一课时的任务(处理完生字,读课文,读通读顺),而且对于我会认的生字,我只通过拼音让孩子认读了,虽然心里有倾向让孩子通过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记,但是讲课过程中被读词语环节掩盖过去了。这需要警惕,要知晓词语学*的重难点,合理分配时间。

  3,学完词语以后,我让孩子们把生字送入课文中进行朗读,由于上课时间紧,我没有让孩子们专门为了读通顺而分段练*读,而是把读和感受日月潭的美结合在一起。

  反思:这次步骤不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本思想感情必须是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三)精读课文

  1,我用课后题第二题作为大的问题贯穿课文的学*:你觉得日月潭哪里美?给大家读一读吧,并试着说说理由。

  反思:这一环节孩子们通过之前的语感积累,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比如喜欢清晨的日月潭、雨天的日月潭等等,但是他们对于喜欢的理由说不出来,我也没有一直逼着让他们说,就拿出之前打印好的`相对应的彩色图片让大家看,欣赏,他们都觉得很美,很喜欢。

  在学*部分段落时,我应该提前准备好道具,按照课堂环节的需要及时把图片展示在黑板上,更直观生动,顺势再引导孩子们把感情融入其中进行朗读。但是我没有,只是最后梳理阶段把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孩子们对日月潭的兴趣立马高涨起来,最后我们一起带着对日月潭的喜爱齐读了课文。

  除了课本上介绍的,我又打印出了傍晚的日月潭,晚上的日月潭,拓展了孩子们对日月潭的认识。这点孩子们很喜欢,就更能理解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游客了。

  (四)学*我会写生字

  把8个生字都书写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并让孩子们对结构进行分类复*。

  反思:由于我自身对书法字体欠缺专业了解,所以在指导孩子们进行书写时不够规范(包括语言指导的规范和书写的规范),这点我需要继续努力,自己先爱上书法,练好字,才可能游刃有余地教导学生。

  整体反思:

  1,下午讲授新课,孩子们状态不太好。

  2,没有课件,可以借助打印的图片,但是整个教学流程就会显得费时费力很多,因而课堂花费时间也多。

  3,读教材研读不深,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不清楚,教学环节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授课时总是漏掉重要的环节。

  4,课堂效率不高。

日月潭教学反思2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环境美,形状美,隐约美,清晰美和朦胧美,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利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多种方式的阅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寻找到他们心中认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角度考虑,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初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在讲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教师边导语“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不同的时候变化着自己的新装……”,边出示微风吹拂下、夕阳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们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心中又荡起了圈圈涟漪,对美丽的日月潭又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进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并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孩子们的情感得以释放。课外拓展,让孩子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里,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日月潭,达到了对整篇课文的回顾,通过学完后再回文。

  课堂教学中,重点需要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训练,课外拓展,读了《九龙壁》,也是在体会作者描述方法的同时,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

日月潭教学反思3

  《日月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写景的美文,文中首先介绍来日月潭的地理位置,接着介绍了它名字的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风光。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这些优美的词句值得品读和积累。在教学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主要是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并写会生字;根据插图和练*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四字词语的含义;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9个。教学时,我采用由句到词再到字的顺序呈现生字,变换语境再现生字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课堂上老师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了多种识字方法。例如:学生用编字谜的方法记住了生字“胧”、形*字比较法记住了“绕”、换偏旁记住了“环”等。

  读文时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联系上下文,甚至是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理解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这些词语。

  课前的预设是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有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出现,总有许多的遗憾:

  1、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教学时,不仅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更重要的是学会积累并运用。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够。其实,课堂上,学生在识记生字了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口头组词或是用词说一句话。这样生字的巩固识记效果会好一些。

  2、指导写字可以引导学生先按结构归类,再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生字。写字的时间可以再充足一些,就可以在书写完毕之后进行展示评价,使学生书写更加美观。

  3、课堂上的评价还是应该以激励性语言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日月潭教学反思4

  我在第二课时预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隐”、“筑”、“晰”等6个字,会写“展”、“建”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3—5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看图介绍宁波的一处景色。

  根据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首先谈话导入,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学*3、4描写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的自然段。用你熟悉的记号标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然后用一个大问题贯穿整堂课“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在讲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问题,自己解决一个难点“隐隐约约”,教师只做引导。在学*中午太阳高照时,抓住“清晰”这个词进行理解、感悟。在学*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句子时,抓住重点词“朦胧”,让学生找到比喻句。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然后迁移运用,把书中的好词好句用到看图说话中,介绍宁波的景色。最后一个环节的写字指导中,我出示的是两个同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但在书写中又有所不同。

  整堂课上下来,自己也有所感悟反思。我觉得有几点还是上得比较成功的:

  1、由于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而且文章的文字又写得很美,是锻炼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文章。所以我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自由读,读出感受,读出问题,读的层次比较清楚,读通读顺——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读——背诵积累。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时,采用文本联系生活场景的方法,如“隐隐约约”、“朦胧”。

  2、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用语文。在学*这篇课文时,我也希望学生能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所以我有意识地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好词的词义——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看图说话,迁移运用。但是可能我对学生能力的估计不足,仅仅让他们背了自己喜欢的几句话,其实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把3、4段都背下来,应该不会太困难。

  当然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从整堂课的重点上讲,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日月潭的美丽景色。但在学*“朦胧的日月潭”的文字时,我突然要求学生找出比喻句,而且要学生精确地说“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像什么”。本身这个题目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有点困难,另外一个,也冲淡了已经营造起来的感情基调,以致于再让学生谈感受时兴趣不太大了。而且在学*第三自然段有感情朗读时,可以用上轻音乐,帮助学生激发感情,促进感悟。

  2、有些小细节不够注意。比如当学生说话出现语病时,我没有指出。如果从小就训练学生的语言规范,以后学生说话就会很有逻辑性,很规范。在看图说话时,第二张图出示的是东钱湖的湖光山色,学生只想着怎样把我出示的词语用进自己的语言中,而没有顾及其他,在这里,其实我应该指导学生看图的顺序。当学生在看图说话说出了好词好句时,应该马上把这些词语板书,并让大家跟着这个学生齐读,营造用好词光荣的氛围。

日月潭教学反思5

  《日月潭》虽然篇幅短小,但写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描绘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文字优美,如诗如画,读来易使人入情入境。为此,我把积累词语和朗读感悟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围绕这两个教学目标,课堂上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激发兴趣,重视积累

  词语的积累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它能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日月潭》这篇课文中用了不少优美的词语来描写日月潭的景色。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课文,通过自己的能力找到“四字词语”,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积累的兴趣。读好词语也是积累的一种好方法。首先我通过范读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之后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词语,使得一幅幅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灵动起来,不仅达到了积累的目的,还为后面的朗读课文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2、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学生是学*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个目标,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课堂上,我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再通过指名读、自由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读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当学生遇到朗读障碍时,我适时地进行范读,为学生指明朗读的基调;必要时通过简单的导语,如“太阳高照,周围的美景都展现在眼前,我们的心也跟着放晴了。”“既然咱们来到了仙境,我们还是轻点儿,千万别惊动了神仙。”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情感,从而把课文读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堂课上,我还有以下几处需努力改进的:

  1、在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指导背诵”和“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赞美日月潭”两个环节,可由于自己没掌握好时间,以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2、在引导学生评价时,应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声音响亮、读出情感”等几方面有目的地来进行评价。可学生评价时,我没有做出相应的指导。还有,我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

  3、虽然自己在听课时,发现有的老师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也一再提醒自己千万别犯这种毛病。可有时一急,还是忍不住重复或代替学生回答。

日月潭教学反思6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开始,我引导学生从课题抓重点,学生提出很多疑问,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等自己喜欢的方法,交流学*这篇课文,同时,在学生汇报时,以课件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感受日月潭的位置、名字由来、景色(清晨、中午、下雨);在学生品读时,配以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认为教师在确定教学策略时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影响学生,做到教育无痕,才能达到学*的目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7

  1教学目标

  1、会认“环”等9个生字,会写“岛”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激发每一位同学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同时渗透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公民意识。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用字。“潭、碧、岛、薄、雾、蒙、秀”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行文脉络、层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情感升级。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日月潭教学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好!老师今天将介绍一位神秘的“嘉宾”给大家,她来自神奇的大自然,很受大家尤其是你们这群小朋友的欢迎。那么她是谁呢?神秘在什么地方呢?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2、利用多媒体放映一系列课前设计好的有关“日月潭”的幻灯片。通过视觉刺激,让大家对“潭”这种自然景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师:你们喜欢这位来自大自然的朋友嘛?

  4、介绍“潭”字的写法,阐述“潭”的含义,并引出“日月潭”的由来。

  5、利用幻灯片让大家去认识名副其实的“日月潭”,加深印象。

  6、打开台湾地形图,叫一个学生上台指出“日月潭”的大**置。

  7、师:“日月潭”就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将来大家长大了之后一定要去看看这位神秘的“朋友”哦!

  (二)、检查课前预*情况

  1、让学生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并借助于手上的工具初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然后借助于汉语拼音通读一遍。

  2、让大家前后、左右四个人组成一个临时学*小组进行交流学*,相互纠正,相互指导。并结合小组的智慧去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3、组织几个同学上台写生字,教师初步讲授词的含义。

  (三)、看课文,结合课文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同学们自己起来读,读完老师及时纠正错误。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及时纠正读音。

  3、进行课文朗读比赛,得胜者奖励一朵小红花。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学*书写“岛、展、环、绕、建、纱”教师按照汉字的正规书写格式,准确地进行板书。

  2、让小朋友们在纸上进行练*,同桌互评。

  3、2第二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日月潭教学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上节课学到的东西,同时利用幻灯片让同学们回顾“日月潭”的美丽形象。

  师: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这位神秘朋友。看看作者笔下的日月潭是不是一样非常地迷人、非常地令人神往呢?通过文字能不能勾勒出照片上的优美片段呢?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我们今天的学*课堂吧!

  (二)、学*第一自然段

  1、首先是自由读,看看总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并梳理层次,找出语段的中心句。

  2、指名分句读,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理解。《结合课件,解释“群山环绕”、“隐隐约约”、“风光秀丽”的真实景象。》

  师: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我们已经解决了其中的一个问题——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就像地图上画出了日月潭的位置一样。

  (三)、学*第二自然段

  1、师:第二自然段又是写日月潭的什么信息呢?接下来大家细致、轻声地读一读。

  2、利用课件出示以下句子比较感知,并朗读:(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同样是描述日潭和月潭的句子,读起来和听起来有什么区别呢?(形象、生动、具体、准确)

  师:作者真的很有心啊!能根据事物的外形的特点来给事物起名字。大家有没有试过这样去给你身边的东西起个好听的名字呢?这样做呢就会让表达更生动、具体、准确、形象了。这就是你们将来要学到的一种表现手法——比喻。他的作用呢就是把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地更形象、具体、生动。还有就是给名词加一些修饰,使得你笔下的形象更清晰。

  3、大家知道怎么做才能和作者一样,让你的文字散发出清新的味道了嘛?老师相信你们!现在呢就给老师展现展现你们刚刚学到的本领吧!把下面的句子修改一下吧!

  (1)湖中央有个小岛。

  (2)湖面上飘着雾。

  (3)校园外边有棵树。

  4、课件示范:

  湖中央有个精致的小岛,像美好的玩偶山庄。静静的湖面上飘着一层薄薄的雾,犹如仙境一般。美丽的校园外边有一棵高大的树,像巨人一样站在那里。

  5、师:同学们真的很聪明哦!以后继续加油!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6、师:日月谭,好美的名字啊!大家肯定也很喜欢吧?有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为大家读出文章中更多的介绍日月潭的优美语句。

  (四)、默读三、四自然段,画出描写时间的词语,并做标记。同时思考一下这两段分别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教师板书:清晨、中午、晴天、雨天》

  师:大家是不是发现下面的句子很美呢?(指名让学生上台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写在黑板上,教师结合课件加以解释。)

  (五)、师:好句子只有准确读呢才能读出感觉来,才能像早晨树上叽叽喳喳的`鸟鸣一样清脆、悦耳。接下来大家跟着播放器读,仔细地听一遍以后就试着跟读。然后多读几遍就能像鸟儿一样了。

  1、利用音箱播放优美的句子、段落,并放映对应的幻灯片。让大家沉浸在一定的氛围中去体会文章的内容。

  2、利用课件对比理解“清晰”和“朦胧”,并鼓励学生积累这对反义词。

  师:看到朦朦胧胧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说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嘛!(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舒缓,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指名读。

  师:宝岛台湾的日月潭风光秀丽,你喜欢嘛?我们把后两段多读几遍,可以的话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六)、读思结合、加深体会,深化感情。

  1、日月潭的风光真的是在是太美了!你们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日月潭的风姿嘛?试试看!

  2、通过学*这篇课文,大家能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呢?(出于对宝岛台湾的特殊感情,出于对日月潭的热爱和眷恋,作者写了这篇文章,表达他对日月谭的赞美和强烈的热爱之情)

  3、师:台湾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从遥远的古代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不仅风光怡人的日月潭,还有景色迷人的阿里山,可是现在,由于许多外界的渊源,台湾还不能回到祖**亲的怀抱!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4、日月潭真的很美,可是*年来由于环境的污染和人为的破坏,日月潭在默默地哭泣!我们一定要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惯,争做保护环境的小天使哦!现在呢老师就任命你们为“地球小卫士”,从你们的身边做起好吗?

  5、孩子们!让我们共同期待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亲的怀抱,共同期待日月潭的美好明天吧!

  9日月潭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9日月潭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日月潭教学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好!老师今天将介绍一位神秘的“嘉宾”给大家,她来自神奇的大自然,很受大家尤其是你们这群小朋友的欢迎。那么她是谁呢?神秘在什么地方呢?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2、利用多媒体放映一系列课前设计好的有关“日月潭”的幻灯片。通过视觉刺激,让大家对“潭”这种自然景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师:你们喜欢这位来自大自然的朋友嘛?

  4、介绍“潭”字的写法,阐述“潭”的含义,并引出“日月潭”的由来。

  5、利用幻灯片让大家去认识名副其实的“日月潭”,加深印象。

  6、打开台湾地形图,叫一个学生上台指出“日月潭”的大**置。

  7、师:“日月潭”就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将来大家长大了之后一定要去看看这位神秘的“朋友”哦!

  (二)、检查课前预*情况

  1、让学生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并借助于手上的工具初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然后借助于汉语拼音通读一遍。

  2、让大家前后、左右四个人组成一个临时学*小组进行交流学*,相互纠正,相互指导。并结合小组的智慧去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3、组织几个同学上台写生字,教师初步讲授词的含义。

  (三)、看课文,结合课文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同学们自己起来读,读完老师及时纠正错误。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及时纠正读音。

  3、进行课文朗读比赛,得胜者奖励一朵小红花。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学*书写“岛、展、环、绕、建、纱”教师按照汉字的正规书写格式,准确地进行板书。

  2、让小朋友们在纸上进行练*,同桌互评。

日月潭教学反思8

  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是因为它“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成。力求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图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在学*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件媒体创设情境

  1、复*生字,四字词语的巩固,指导书写。

  2、导入:带领学生欣赏《日月潭》这篇课文的同步视频,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在导入和复*的环节上,我做了比较周全的准备,上的时候也比较轻松自如,孩子们当时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二、运用抓重点词品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进行课文讲解:

  1、结合地图,了解日月潭的位置。

  2、结合视频和教师表演,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3、我抓住课文中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体会日月潭不同时间的美。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三、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

  1、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

  2、在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和积累能力方面,做得不够,应当要让孩子多读多说,在各个方面去引导孩子的表达能力、读文捕捉信息的能力,体现出“读、说、背”的培养;

  总之,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时的修炼,一如既往的去做,才会日渐提升。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学*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虚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

日月潭教学反思9

  本周有幸听了蒋老师上的《日月潭》这一课,从这堂课中我看到了蒋老师的精彩和细心,让我受益匪浅。蒋老师的课完全按照我们沂南三小的“先学后导,自主发展”教学模式进行,实用、有效,课堂效率高。下面浅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教学目标:

  蒋老师揭示学*目标,表达简明、具体,学生一目了然: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名称来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既有知识目标,又有情感态度目标;目标符合学生学*的实际水*,不偏不高不低,符合课程标准及课本要求。

  二、教材处理

  蒋老师的课知识体系把握准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内容定量妥当,蒋老师将感悟日月潭的美景作为了一个重点,在学*这一部分内容的同时贯穿着词语的理解,朗读的指导,全面规划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朗读能力,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1、揭示目标,导入自然,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蒋老师都是从出示日月潭,日月潭的'特点入手。

  2、蒋老师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科学,结构严谨,节奏适中,蒋老师注重了利用课本插图向学生展示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蒙蒙细雨时的不同景象。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教学。在指导生字认读时,蒋老师利用了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屋内白茫茫的玻璃,理解什么是“朦胧”,并让学生回忆晴天时,透明的玻璃,对比理解文中的另一个重点词语“清晰”,调动学生感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激发学*兴趣。

  3、蒋老师注重了学法指导,学**惯的培养。

  如蒋老师的学法指导:

  日月潭在哪里?用“”画出,用“”画出你认为美的词语或句子,目标明确,有学*方法的指导,学生*惯的培养。

  整节课中,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态度端正,能快速明确学*目标,紧张地读书、练*、讨论。蒋老师的班级学生常规训练得很好,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认真,秩序井然。

  四、教学效果

  蒋老师的课教学效果好,当堂训练的内容学生都能较准确地完成,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如要说缺点的话就是学生动手练*的时间有些短,能让学生动手写一写,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这堂课都上得很成功。

日月潭教学反思10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以及下雨天,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的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在这次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先学后教”的模式,它也是我们在以后教学中所应用的重要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学年主要采用先预*,再通过小组内学*交流汇报完成识字教学,而在学生提前预*课文时,我们主要利用读,标,圈,划,打的形式让学生提前完成预*,在第二课时时展示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小组自学识字过程。之后在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贴*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2)让学生当小老师完成识字教学的初步过程,在在点拨的过程中完成整个识字。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3)通过品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隐隐约约”、“朦胧”等词语,同时感受日月潭的秀美风光。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新的学*方法。由于“先学后教”这种新的模式,对于我们来说这个词语在心里虽然是根深蒂固,但在模式的'教学过程只是一个初始阶段,有些地方还是把握的不好,所以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1、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丢掉了朗读,结果还是缺少朗读而使整个教学脱节。

  2、有些小细节不够注意。比如当学生说话出现语病时,我没有指出。如果从小就训练学生的语言规范,以后学生说话就会很有逻辑性,很规范。当学生说出了好词好句时,应该马上把这些词语板书,并让大家跟着这个学生齐读,营造用好词很光荣的氛围。

  3、在板书过程中粘贴的生字不应提早摘掉,而导致没有板书。

  总之在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和提高的,争取努力钻研学*新的教学模式,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课中体会到学*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方法。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11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语言还原为图片,让学生陶醉在其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理解,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运用了日月潭的*面图让学生直观地知道为什么这个潭叫日月潭,并引导学生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进行说话练*,说一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日月潭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故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如男女生赛读、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等,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到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最后,我带领学生欣赏了日月潭风光,在学生欣赏及教师的叙述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可是,课上完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语言的表达不够精炼,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

日月潭教学反思12

  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中国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其中,识字、写字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能力和写字*惯有着很重要的牵引作用,十分重要,不容忽视。这堂课我丰富识字、写字教学形式,激发孩子的.识字写字兴趣,并留有时间让学生当堂写字,当堂点评,并对于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不正确的及时纠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呈开放性特点,使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是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如课堂上学生读书时齐读的较多,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对个别学生关注的还不够。

日月潭教学反思13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节课以“祖国的风光”为主题展开,以学生的阅读为中心,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本节课的生字新词,读写结合,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日月潭》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和同学们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初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

  此外在学*本课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阅读学*语文丛书中的《南海明珠——海南岛》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在阅读中学*,在阅读中成长。

  不足之处:在自主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存在着“引导过多”的问题,没有让孩子真正放开;在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和积累能力方面,做得不够,应当要让孩子多读多说,主动让孩子探究;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不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

日月潭教学反思14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俺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是民间故事。从第一课时,俺提问同学了解哪些民间故事,同学纷纷举手,急着谈到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就可以看出来,同学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很浓。所以在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中,根据三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与同学对民间故事的赶兴趣程度,俺采取了引导同学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中说到,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俺提问:“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此时人间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引导同学想象,失去了太阳和月亮,人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极其不方便;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植物、农作物无法生长,人们要忍受饥饿和寒冷等,认识到失去日、月的不便,发生

  与人们相同的感受。同样地引导同学想象,在这份设计中,还运用了些,这就算是这节课处置得当的地方吧!

  当然,这节课也有些缺乏的地方。上完课后,张老师的一句话立刻点醒了俺。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心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俺先引导同学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边总结边反复地反问:“他们能停下来吗?”而张老师建议俺,在教师边总结的同时,边引导同学反复读这句话。教学这句话时,俺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这样,但张教导的方法效果更胜一筹。教学无定法,但法与法间也有相通之处。

  还有“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在谈到读完这句话的感受时,同学只说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与恶龙激战的时间很长,其实这儿俺也可以充沛运用想象的工具,使他们加深对“激

  战”一词的理解。

  “学无止尽”,虽然说俺现在上课有进步了,但还应“更上一层楼”吧!例如,张老师建议俺多看特教的语文教案,丁老师认为语文的教学应该再拓展开去等。在学*中进步,在进步中学*!

日月潭教学反思15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课后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件媒体创设情境

  1、导入:

  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台湾,再引出其风景名胜──日月潭,带领学生去游览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2、课文讲解: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二、多种形式朗读、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1、读:

  教学时,有默读、自由读、小组读、个人读、老师读等多种形式。把学*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2、悟:

  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想象画面──美丽的日月潭风光。

  看着课件──日潭、月潭,日出,给画面配上文字。

  三、不同以往的语言

  整节课采用师生*等、激励的语言。如:愿意读读课文吗?老师有几个字想请教同学们。老师也来组个词,行吗?怎么不给我一点掌声呀?

  *缓地和学生交流。如:你们读得真认真,那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想对他们的朗读说些什么呢?

  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

  1、课件的衔接不紧凑。

  2、课堂气氛活跃,但不严谨,课堂常规还有待加强。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合集十篇(扩展9)

——《日月潭》教学设计汇总十篇

  《日月潭》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增强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3、能通过写广告语把对课文的感悟表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1、正确认读所出示的生字。

  2、美读四字成语。

  二、学*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全文,找找课文第几段写“日月潭”名称的由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反馈:重点指导朗读第三句。

  (弯弯的月亮、圆圆的太阳)

  4、出示日月潭的简笔画,看图齐读第二段。

  三、学*第三、四段

  细读课文,感悟秀丽风光:

  1、日月潭不仅形状奇特,风光更是秀美无比,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吧。

  (播放日月潭的风光图,师朗读第三、四段)

  2、看了、听了你最想说什么呢?

  3、这么美的景色就在课文第3、4段中,自由读读,想想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清晨、中午太阳高照、下雨)

  4、读把自己喜欢的景色划下来,多读几遍。可以和同桌交流你读后的感受。

  5、反馈。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随机品读)

  ⑴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的倒映在湖水中。

  (隐隐约约)

  ⑵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清晰)

  ⑶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批上轻纱,周围的景色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朦胧)

  适时引导学生注意语气:清晨、蒙蒙细雨时读得轻柔;太阳高照时读得明朗。

  6、日月潭就像一位爱美的姑娘,不同的时候换上不同的新装,呈现出不同的景色,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有感情朗读第3、4段。

  四、背诵积累

  1、想永远记住这美丽的景色吗?请你发复读,背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2、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拓展练*

  为日月潭设计广告语,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

  (提供参考词语)

  1、学生自由练写。

  2、交流点评。

  六、感情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

  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同时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但由于让学生的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留下这美的烙印。我想课文美的地方较多,如果重点抓住一两处美景深入体会,更能让学生形象的感悟美景,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从而得到一定的语言积累。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所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日月潭》一课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二年级下册中的快乐读书屋中课文。课文运用了逻辑顺序,分别从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得名原因美丽景色及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全面概括地介绍了日月潭。用优美的语言形式描绘了生动的美景,营造了迷人的意境。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探究,培养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感受文中的优美词句,边读边想像那里的美丽景色。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想像体会日月潭的美丽。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了吗?知道给大陆赠送给台湾的两只可爱的熊猫征名的事吗?那最后确定为什么名呢?(团团、圆圆)那么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这个名字表达出了海峡**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祝愿。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由于历史的一些原因,它暂时还不能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之中,但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后,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一定能够顺利回归。

  2、聊了这么多,看得出大家对宝岛台湾很感兴趣,这节课老师就带同学们到台湾岛上的一处旅游胜地——日月潭去欣赏一下那里的迷人景色。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即拉进了学生与新课的距离,又结合当前行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题材。)

  二、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要求读准字音。(熟读课文内容,为识字做好铺垫。)

  2、同桌互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读的棒。(鼓励学生朗读兴趣。)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情境表演、内化语言

  设置导情境:老师想在咱们班挑先几名同学,作为日月潭旅游风景区的导游,通过读课文大家对日月潭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是像刚才那样东一句、西一句地把自己知道的内容介绍给游客,人家能满意吗?那我们应该怎样介绍呢?(引导学生注意说话有条理、有顺序,通过设置情境引出对课文的理解过程。)

  1、目标引路

  提示:游客们第一次来到台湾有很多关于日月潭的疑问,谁愿意当游客,对导游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呢?(鼓励学生质疑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作为下一环节的读书重点。)

  2、归纳问题,理解课文。

  日月潭的位置?

  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日月潭美在哪里?

  3、播放课件,日月潭那里的环境怎样?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请导游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4、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明确岛和潭的概念。

  5、你认为日月潭美在哪?理解词语晨星、隐隐约约、朦胧。

  6、日月潭那么美,你能读出来吗?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日月潭的美。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这节课过得快乐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2、通过学*,你想给自己留个什么样的作业呢?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共同领略了日月潭迷人的风光,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亲眼感受一下日月潭美丽的风光,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景色。

  《日月潭》教学设计 3

  《日月潭》学*目标:

  1.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看片,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

  2.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有关日月潭的风光短片)。

  3.朋友们,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次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老师想在你们中间挑选几位优秀的导游,带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日月潭。(揭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成为日月潭的导游,首先要了解那里的情况。

  请大家自己朗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不要加字,减字。)

  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更要多读几遍。

  2.反馈朗读情况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盛的翘舌音、盛省胜的后鼻音、隐的前鼻音以及环的介音)

  (2)看图识词

  在学生朗读之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附*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建筑

  请四个学生上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出对应的事物。

  其他学生评议、帮助正音。

  (3)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喜欢读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2.你喜欢哪部分内容,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

  1)指名读

  2)集体评议

  3)教师指导后再指名读

  (在学生读文过程中,适机出现群山环绕隐隐约约清晰朦胧等词,让学生多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理解词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说话。)

  A.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B.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C.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D.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朗读全文。(每个自然段请喜欢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4.交流讨论:你在文中读到了什么?了解了些什么?请用读课文的方法告诉大家。

  5.如果你是导游,你会先介绍什么给游客呢?(对日月潭的总体介绍)

  你能来试一试吗?(多请几名学生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不看书;再介绍给同桌听)

  6.说说你认为日月潭最美的是什么?(请每位同学在学*小组里,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组员听)

  7.你最欣赏哪位导游?能说说理由吗?

  8.请学生再次观看有关日月潭的视频,几位优秀导游为大家作介绍。(集体评议,教师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

  9.向好友介绍日月潭。(此内容也可在课后进行)

  1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可背诵。

  四、课外拓展,组织活动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台湾风景名胜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1.放有关台湾的风景短片,请小朋友来当当小导游,介绍景点。

  2.知道在台湾还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吗?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吗?

  五、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

  说说这几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绕注意不要多加一点)教师范写。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六、课后作业

  1.向爸爸妈妈或你的好朋友介绍日月潭。

  2.画画你心中的日月潭。

  3.把你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记载在好词佳句本中。

  《日月潭》教学设计 4

  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思想

  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情境促读,读中悟情。

  认知目标:

  1、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弄懂课后思考、练*。

  能力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教学构想

  1、给学生浓浓的“情”。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学生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指我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没有我的抛砖引玉,又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精心创设了“乘飞机旅游,听导游介绍”的场景。这个情境再现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场景,当学生进入了这个情境时,必然会激起情感,进而激发起对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要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觉得什么美?”是我教育的主线,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引学生细细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以9小学教学设计2003年第6期教例评析jiaolipingxi(((“(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让学生真正地“活”

  小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贴*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开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2)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相信学生能把书读好,一次没有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活动。

  (3)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时空,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四人小组无疑是较好的一种形式,但一定要落到实处。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将他们的学*任务制定为:成立一个四人导游小组,用自己的方式为“客人”介绍日月潭。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指导背诵的过程。最后让他们上台介绍时效果相当不错。

  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咱们的祖国可美了。你们以前都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呢?

  2、我一直都听说台湾岛上有一处景色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个地方就叫日月潭。今天,你们想同我一块去欣赏那儿的美景吗?(板题,读题)

  (二)情境体验,整体感知

  1、请各位小旅客们系好身边的安全带,我们的飞机就要起飞了。今天我们前往的目的地是台湾省的日月潭,请大家观看大屏幕,听导游小姐为我们介绍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多媒体画面及音乐,师朗读)

  2、同学们,刚才听了导游小组的介绍,有什么感受吗!你们想亲眼去看看吗?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日月潭的美。注意把字音读准。

  3、生字词反馈。(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三)细细品读,理解课文

  品读第一段

  1、小声自由读,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

  2、指名交流:

  (1)体会1、2句。(板书:大湖高山)

  (2)体会第3句。联系画面理解“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用动作演示理解“群山环绕”(多媒体辅助)

  3、指导朗读。

  品读第二段

  1、自由小声读,想想你又看到了什么美?

  2、把你看到的美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有感情地读出来。

  3、全班交流,并指导朗读。(利用多媒体和模具演示的方式体会日月潭形状的美。)

  4、指导背诵。(由四人小组成立为一个导游团,向游人介绍。)

  (四)学*生字。环”“绕”“迹”(用多媒体辅助)

  (五)结束:今天的旅程到此结束,明天我们再接着去观赏日月潭

  《日月潭》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

  2、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树立祖国统一的意思。

  教学资源:

  中国地图、有关台湾的资料、图片、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台湾。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一台湾。在台湾省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也是台湾最大的湖。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这个湖就是一一(指读课题)〈日月潭〉。

  2. 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课前要求: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的.读得好的词.读得正确的词全班跟读.

  (2)对照图画读课文,感知字义词义.

  (3)去掉拼音,用多种形式读生字词,巩固识字.

  三.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 以情激趣.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日月潭的美景。

  2. 自读感悟.

  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理解感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

  3. 合作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质疑课题。

  出示以下生字词:附*、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第一节课交的生字朋友,大家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开火车认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展示了自己课外收集的有关日月潭的图片和资料,这一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并且解决上一节课我们质疑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好吗?齐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的问题:

  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朗读感悟、自主参与。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轻声读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哪些能解决、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哪些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和同学交流讨论。

  2、小组合作读书、交流讨论质疑提出来的三个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自读感悟的成果:

  (1) 日月潭的位置:

  1、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2、师: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能把这两句话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

  说话训练:日月潭在 。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日月潭在台湾省台中市附*的高山上。”)

  3、师:能把这两句话读好吗?指导朗读: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自由放声读。(突出“最大”和“高山”)

  4、师:请同学们在读读第一个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除了介绍日月潭在什么地方以外,你还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第二句话)

  5、师:你有不明白的词语吗?让学生质疑“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二词。

  师:请同学们看看图,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帮帮这位同学?(出示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6、鼓励积累:

  师:你最喜欢哪些词语和句子?(指名读)

  同学们也喜欢吗?喜欢的就把它划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2) 日月潭名(3)字的由来:

  1、师:谁通过读书知道了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指名汇报读有关句子)(评价:聪明!一下子就答对了)

  2、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指名汇报)

  3、出示以下句子,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 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同样是向我们介绍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两句话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用词形象、生动、具体、准确)

  师:对呀!作者用词真的很形象、生动、具体、准确!第二句话中用了一个“圆圆的”和一个“弯弯的”,使人明白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能把它读一读吗?(指名读---生生评读---男女生赛读)

  4、鼓励积累:喜欢这句话吗?咱们把它画下来,课后把它积累到我们的“好词佳句本”中好吗?

  (三)日月潭的美景:

  1、师: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美吗?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指名汇报)

  2、默读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指名汇报,教师板书:清晨、中午、晴天、雨天)

  3、师: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把描写你喜欢的景色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给同桌听,并告诉他你觉得日月潭这个时候的景色怎么样?

  自由选择朗读自己喜欢的“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画面,感悟景色的特点。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感悟景色的特点,并进行朗读指导:

  ①、汇报“清晨的景色”:

  A、谁喜欢“清晨”的景色?(指名读)

  B、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不清,蒙蒙胧胧的)

  C、除了飘着薄雾的日月潭以外,你还看到什么?(灯光、晨星)(板书:隐隐约约)

  D、字词训练、调动积累: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像“隐隐约约”这种形式的四字词语,能说一说吗?

  E、看到“隐隐约约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能把这个早晨的日月潭读出来吗?(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F、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G、鼓励积累:清晨的日月潭真美呀!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吧,咱们课后再把它积累到“好词佳句本中”。(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②、汇报中午太阳高照的景色:

  A、谁喜欢“晴天”的景色?(指名读)

  B、想看看“艳阳当空”的日月潭吗?现在看到的日月潭,一切都很 清晰 。(板书、理解“清晰”)

  C、看到太阳底下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导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

  D、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找伙伴读---师生合作齐读。

  E、鼓励积累:你喜欢哪些词句?把你喜欢的画吧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③、汇报日月潭蒙蒙细雨的景色:

  A、谁喜欢“雨天”的景色?(指名读)

  B、想看看“细雨蒙蒙”的日月潭吗?(理解并板书“蒙蒙胧胧”)

  C、对比理解“清晰和朦胧”,鼓励学生积累这一对反义词。

  D、看到蒙蒙胧胧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E、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指名小组赛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F、鼓励积累:你喜欢哪些词句?把你喜欢的画吧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4、读思结合、加深体验。

  《日月潭》教学设计 6

  一、看图揭题

  1、出示中国地图与课文插图,板书课题。

  2、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

  (可结合插图或课文第一句话理解)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生字新词。

  要求: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

  2、师生交流,检查初读效果:

  ⑴ 重点指导读好“隐、境、晰、朦胧”的读音。

  ⑵ 整体感知:你感觉到日月潭哪些地方很美?

  三、再读质疑

  1、学生默读,提出问题,如:

  ⑴ 日月潭为什么会在高山上?

  ⑵ 日月潭周围都有些什么名胜古迹?

  2、全班交流,合作释疑。

  四、精读感悟

  1、朗读第二自然段,突出“圆圆的`、弯弯的、太阳、月亮”,抓住这两个比喻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自由选择朗读“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画面,感悟景色的特点。

  3、创设语境,进行说话训练。

  (围绕日月潭说一两句话)

  五、品读升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指导写字

  七、实践活动

  《日月潭》教学设计 7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展示交流:

  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

  (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

  (板书课题)

  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日月潭的向往;交流与展示,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谈话质疑: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

  (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板书课题)

  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

  (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学会质疑是提高读书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疑问开始时是杂乱无序的,但是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和整理,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提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对话*台

  一、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伙伴是怎么读的。

  阅读的过程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巩固了识字,又提高了朗读水*,培养了语感。

  二、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

  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

  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三、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

  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交流

  1、日月潭的位置: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说话: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⑵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2、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⑴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⑵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 ),叫( );湖的南边像( ),叫( )。

  ⑶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①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②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⑷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

  五、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

  (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六、练*

  结合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七、书写

  1、学*书写:

  岛、展、环、绕、建、纱

  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

  2、学生练*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对话*台

  一、复*

  1、认读词语卡片:

  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三、朗读

  1、指导读文:

  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读──范读──配乐读。

  四、读思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⑴什么吸引了游人?

  (突出风光秀丽)

  ⑵日月潭吸引了谁?

  (突出中外游人)

  ⑶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

  (突出许许多多)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配乐朗读全文。

  五、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六、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七、写字

  1、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

  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群山环绕:指日月潭四周有很多山,被群山包围起来。

  名胜古迹:指前人遗留下来的建筑。

  朦胧:模糊不清。

  仙境:指传说中神仙住的环境优美的地方。

  《日月潭》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教学目标】

  一、谈话看片,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

  2、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有关日月潭的风光短片)

  3、朋友们,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次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老师想在你们中间挑选几位优秀的导游,带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日月潭。

  (揭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成为日月潭的导游,首先要了解那里的情况:

  请大家自己朗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示:不要加字,减字)

  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更要多读几遍。

  2、反馈朗读情况: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

  (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盛的翘舌音,盛、省、胜的后鼻音,隐的前鼻音以及环的介音。

  (2)看图识词:

  在学生朗读之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附*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建筑

  请4个学生上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出对应的事物。

  其他学生评议、帮助正音。

  (3)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喜欢读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2、你喜欢哪部分内容,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

  (1)指名读。

  (2)集体评议。

  (3)教师指导后再指名读:

  在学生读文过程中,适机出现群山环绕、隐隐约约、清晰、朦胧等词,让学生多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理解词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说话:

  ①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②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③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④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朗读全文。

  (每个自然段请喜欢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4、交流讨论:

  你在文中读到了什么?了解了些什么?请用读课文的'方法告诉大家。

  5、如果你是导游,你会先介绍什么给游客呢?

  (对日月潭的总体介绍)

  你能来试一试吗?

  (多请几名学生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不看书;再介绍给同桌听)

  6、说说你认为日月潭最美的是什么?

  (请每位同学在学*小组里,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组员听)

  7、你最欣赏哪位导游?能说说理由吗?

  8、请学生再次观看有关日月潭的视频,几位优秀导游为大家作介绍。

  (集体评议,教师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

  9、向好友介绍日月潭。

  (此内容也可在课后进行)

  1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可背诵。

  四、课外拓展,组织活动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台湾风景名胜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1、放有关台湾的风景短片,请小朋友来当当小导游,介绍景点。

  2、知道在台湾还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吗?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吗?

  五、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

  说说这几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绕注意不要多加一点)

  教师范写。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六、课后作业

  1、向爸爸妈妈或你的好朋友介绍日月潭。

  2、画画你心中的日月潭。

  3、把你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记载在好词佳句本中。

  《日月潭》教学设计 9

  【学*目标】

  1、认识“环、绕、茂”等9个生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通过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日月潭名字的来历,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进行口语交际,在交流中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一、图画导入质疑课题

  1、最*老师收集了一些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欣赏,初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激发学*的兴趣。

  2、这么美的地方相信大家都很想去看看,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台湾,走进日月潭。(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质疑)

  二、自主学*生字,初步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文中生字,注上拼音,再把课文读一读,要把句子读通顺、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要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注意不丢字、不加字)

  3、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学*要求会写的生字,组词。并在小组内交流难记字的识记方法。

  4、自学检测(看拼音写词语),同桌互改,纠错。

  5、班内交流重点字或者易错的掌握方法。(从各小组自学检测出错字中选出典型的易错字。)

  6、检查巩固初读效果。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写了日月潭的什么

  (组内交流,解决疑问,交流读书收获,知道文章写了日月潭名字的来历,日月潭的秀丽)

  2、划出文中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试着用上“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口述画出日月潭*面图。)

  3、出示日月潭风光鸟瞰图片,学生看图,结合黑板上*面图,尝试背诵日月潭名字来历的句子。

  4、小组合作学*3—4自然段。小黑板出示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想一想: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再与组员说一说?

  (1)、小组代表交流,随机选择学*内容。生: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师板书“清晨”、“隐隐约约”。(出示图片)

  师:同样喜欢清晨日月潭的小朋友请举手你们还感受到了什么?理解“隐隐约约”带读,齐读。

  (2)、指导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清晨的日月潭有了薄薄的雾,有了隐隐约约,你说这段话是读得轻一点好呢还是响一点好?)(过渡:清晨的日月潭的确很美,但要说最美,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一样哦!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

  (3)、你又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指名说: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师板书“中午”理解“清晰”。其他同学补充,谈感受。

  (4)、根据你们的判断,课本中的这幅图应该是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师:你们在图中看到了哪些美景?(出示图片)过渡: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美丽的景色,我们的心情也放晴了,嗓音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让我们大家都来感受一下日月潭晴天的美丽吧!生齐读中午时的日月潭。

  (5)、晴天的日月潭这么讨人喜欢,那雨天的日月潭你们喜欢吗?师板书“雨天”。那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吧!生齐读。(出示图片)

  (过渡: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日月潭的另一种美丽?理解:轻纱、仙境、一片朦胧)。过渡:是呀,看得清清楚楚是一种美,模模糊糊,看不清楚也是一种美。要欣赏到美的事物,关键是要有一份美的心情。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来读一读三、四两段。

  5、仿写“黄昏时日月潭”。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黄昏时的日月潭,教师配以语言上的描述;然后教师展示几张黄昏时日月潭的图片。指名展示,随机评价。

  6、根据板书小结日月潭的美景,再激发学生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

  (三)总结朗读

  小朋友,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它不仅是台湾人民的骄傲,大陆同胞也它的奇景而自豪。让我们再次走进日月潭的美景中,美美地读一读。晴天的日月潭是那样的明朗清晰,雨天的日月潭又是那样的朦胧,富有诗意。这让我想起了苏轼赞美西湖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想苏轼要是到过日月潭,也会写这样一首诗来赞美它。

  四、拓展升华

  除了课文中描绘的清晨、中午、雨天的美景外,你还能想象出其他时候的日月潭美景吗?(课件出示日月潭图片:日出、月下、晚霞、春天)

  五、作业布置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们基本上能当个小导游了。如果你想当个好导游,请把课文中那些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再记一记,在笔记本上写一写。如果你想当个超级导游,请到网上去找找关于日月潭的传说故事,有声有色地讲给大家听,肯定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日月潭》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和与生字相关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体会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

  教师讲述:这是我国的台湾省。它是我国的第一大岛,在我国的东南部。那里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民勤劳。台湾的阿里山、日月潭是著名的风景区。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随着这篇课文一同去领略一下日月潭美丽的风光。(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疑问)

  (1)日月潭在台湾的什么地方?

  (2)为什么叫日月潭?

  (3)日月潭的景色怎么样?

  (二)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课文

  有些生字要注意纠正本地的发音*惯,读准字音,如“称、筑”是翘舌音,“映、境”是后鼻音,“隐”是前鼻音。

  (三)交流

  你弄明白了哪些问题?从哪儿知道的?怎么知道的?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想谈哪个问题,就谈哪个问题,教师把握要点,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应把握的要点:

  1.日月潭的位置:台中附*的高山上。(地理位置特殊)

  “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日月潭所处的环境美。)

  2.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形状美,名字美。)

  3.日月潭的景色:

  早晨:飘着薄雾,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倒映水中。(朦胧之美)

  中午:太阳高照时,美景和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景色清晰)

  蒙蒙细雨时,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景物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朦胧之美)

  (四)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交流,我们了解到日月潭不仅名字美,而且所处的地理环境美,形状也美,那里的景色更美。所以课文的最后一段说——日月潭“风光秀丽”。

  (五)学*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课文,说说这段写了什么?

  (六)感情朗读全文

  朗读指导:

  朗读这篇课文要像作者一样怀着一颗无限热爱祖国山河之心,抒发对日月潭由衷赞美之情。朗读语句的同时,想象描述的景物,读出景物的美。

  例如第二自然段介绍日月潭名字的来历。朗读时要表达出名字是根据它的特点起的,必须突出它的形状特点。“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人们称它为日月潭。”

  第三、四自然段是指导朗读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读得声音轻一点,慢一点。第二句要把“晨星”和“灯光”读清晰,使人清楚地知道是什么景物,然后突出晨星和灯光倒映的特点“隐隐约约”,语调虚一点,慢一点。读出模糊不清时隐时现的感觉。

  第四自然段,写日月潭中午的两种景象。第一句写天气晴朗时景物清晰的美,第二句写下雨时景物朦胧的'美。两相对比,写出景象变化的美。朗读应把不同的意境表达出来。读第一句应突出“太阳高照”和“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读第二句应突出“蒙蒙细雨、像披上轻纱、一片朦胧”和“仙境”。如果学生能通过读表现景物的特点和变化,就说明他们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都理解了。

  (七)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第二课时

  (一)背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指名背课文

  (二)出示生字词

  出示卡片:

  1.日月潭 环境 光华岛 称 隐隐约约 倒映 建筑 仙境

  2.薄薄的雾 清晰 朦胧

  (三)学*生字词。

  1、读生字词

  (1)指读(优秀生)。

  (2)优秀生领读。

  (3)齐读,分组读。

  (4)指读(差生)。

  2、自学生字,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有些生字要注意指导记准字形。

  筑:竹字头,下边是“巩”字,右边是几字加一点,不是“九”。

  3、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4、重点指导

  绕:右上是“戈”,没有点。与“烧”比较。

  建:里面的笔顺是“聿”,外面是“廴”,不是“辶”。

  筑:下半部左边是“工”,第3笔是提;右边是“几”字里面加一点。

  蒙:可用“家”来记,上面把“、”改成“艹”;下面比家多一横。

  5、指导书写

  潭:左窄右宽。右上要写扁一点,右下“早”字写得短一点。

  建:半包围结构,笔顺是先里后外,里边“聿”的笔顺是:聿,外边是“廴”,不是“辶”。

  绕:左右结构,“纟”在格中占位略窄,右边占位略宽。右上无点,右下是“兀”,不是“元”。

  6、抄写生字词

  随堂练*

  1.补充词语。

  湖水( ) 风光( ) ( )灯光 隐( )约( )

  树木( ) 太阳( ) ( )的雾 ( )古( )

  ( )的细雨

  2.听写句子。

  (1)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2)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3)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客。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