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

  《商的变化规律》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商的变化规律》这堂课的内容跟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在小学阶段,商不变的性质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给今后分数和比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功之处:

  一、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

  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特别是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的变化,及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这两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于理解。所以整节课我做了以下调整:先学*“商不变的性质”延伸到商的变化规律一、二,学生自始自终的参与了学*的全过程,数据都来自与学生,比较真实,让学生参与发现规律、探究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他们独立思考,同位交流和小组合作几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前面的学*,合作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并让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体验探究与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二、充分的利用计算中的现象,让学生明白商的变化规律。

  每一种知识规律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让学生在计算、分析、对比中,发现总结出商的变化规律,然后再利用规律进行判断、计算。

  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整节课下来,虽然在教师的引导下,三条规律学生能够有所感知,有所了解。但掌握得并不是非常好。似乎教学内容太多,学生一下子消化不了,如果能对教材进行分化处理,将三条规律分两节课来上,那么学生分出牢固掌握商不变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

  《线段、射线、直线》是在学生学*了线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本册*行与垂直知识的基础。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直观形象地引入线段、射线和直线,并让学生讨论线段、直线、射线的联系和区别。因此我把该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了解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及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是认识射线和直线,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及表示方法。难点是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建立空间观念。

  一、把准起点,促进发展

  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线,并对线段与直线有一定的认识,虽然四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有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本课教学的线段、射线、直线都是一种数学化的符号,具有较高的抽象性。所以对于三线的教学我从已知的线段入手,再到射线、直线,这样设计由浅入深,学生易于接受。学后进而通过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也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样对教材的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参与实践,加深理解

  作为概念教学课,我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参与学*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通过操作,让学生对自己原先的猜想进行了一次验证,也对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理解的更加深刻。还有最后让学生通过今天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副图画,这里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更让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挥和培养。

  三、直观教学,简洁明了

  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显示,可以把一些概念直观化,使知识简洁、明了,让学生容易接受。本节课中,射线和直线这两个概念是很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的动态功能帮助学生建立“无限长”的表象。这样,通过交互技术实现数学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让他们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线段、射线和直线概念的涵义与区别。

  四、充分感知,发挥想象

  这部分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想象直线和射线的样子,通过想象来充分理解“无限长”的含义,使学生对射线和直线的理解并不仅仅停留在自己看到的表象上,而是向更加广阔的二维空间发展。

  五、联系生活,寻找原形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虽然射线、直线是抽象的数学知识,但是它们在生活中有很多“原型”,比如手电筒发出的光等。

  六、不足之处

  1、学生在课堂上虽然也经历的想象的过程,但是在教师任务驱使下的想象总显得被动了些。

  2、在教学射线这一概念时,关键词找的不够严谨,没有强调只有一个端点;板书的设计中缺少了字母表示法,有待完善。

  3、对教材的钻研方面,自己还停留在要教什么这个层面上。仅仅是围绕要教的内容逐个设计教学环节,并未预想其轻重。所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就呈现那种无节奏感的状态,还得努力。

  4、在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出现分歧时,没能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式学*,错失了良机。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学*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

  (2)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领悟的规律。巩固练*时,我特别注意应用本课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学*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

  (2)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领悟的规律。巩固练*时,我特别注意应用本课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角、会度量角。这节课我把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一起进行的。课前我很是担心,教学内容是不是太多了,担心会进行不完。没想到今天这节课完成的很顺利。角的分类进行的很快,因为有好多学生已经建立*角和周角的概念。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了角的画法上。

  本节课我采取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形式教学,学生由于已经有了度量角的基础,所以课堂上通过自学绝大学生,都知道了角的画法。通过自学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到画角的重点:一条射线,两个重合,找准度数,画好另一边。只有少数个别的学生存在困难,此时我再发挥小组的作用,帮助这些孩子。在展示环节,我充分让学生展示不同开口方向和大小的角的画法,发现有刻度标错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寻找错误的原因。然后重点练*正确区分内刻度和外刻度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新知。

  反思: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设计的在本节课最后拓展提高的一个环节,要让学生利用一副三角尺画出制定度数的角,这个练*没能进行。如果分两课时进行,我想效果会更好。期待明天的练*会看到学生们对今天知识的更好理解掌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

  垂线是小学阶段所学的初步几何知识之一,也是学生最难接收和掌握的知识之一。怎样使学生掌握这一知识要点,我没有按教本上的概念和定律说教,而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并知道生活中的垂线。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了解垂线的特点。我是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的。

  1、学生动手引出垂线

  我在讲这一课之前让学生自制学具。也就是用两根木条或硬纸条制成能旋转的活动角。让学生将准备好的学具放在桌面上,旋转其中的一根,使其中一个角成直角,再量一量其他三个角,看是不是都是直角.由此引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学画垂线

  先学画过直线上任意一点做它的垂线,再学过直线上给定的一点画垂线,最后学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这样有易到难,循序渐进,便能水到渠成。指导学生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再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

  (2)画垂线时应先重合边后重合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2)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菁华9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

  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口算。P.145页口算(四)。

  二、复*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

  1.练*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课件出示题目)

  (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

  (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3)*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

  (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

  (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

  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

  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单 价 数 量 总 价

  钢笔 ( )元/支 ( )支 ( )元

  练*本 ( )元/本 ( )本 ( )元

  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总价=单价×数量

  (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4.师生共同小结。

  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总价÷数量”。

  (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

  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

  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

  (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交流。

  (3)认识时间和路程。

  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

  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

  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单 价 数 量 总 价

  列车 ( )千米/时 ( )时 ( )千米

  自行车 ( )米/分 ( )分 ( )米

  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路程=速度×时间

  (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4.小结。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3题。

  第1题:练*单价和速度的写法。

  第2题:运用例题3的数量关系解决求路程的问题。

  第3题:运用例题2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总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0~31页“练*五”第8、9题。

  第8题: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

  第9题: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3

  本课是在学生联系生活、收集数据、讨论读法、巩固与应用下完成的。引导学生不是为了读数而读数,而是通过会读较大的数来了解大数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

  本节课完成较好的部分有以下几部分:

  1、创设了让学生收集大数这样一个活动。主要让学生知道了大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在读数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并关注合作的过程。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数,在独立思考的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对于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及时进行反馈。

  3、在巩固与应用过程中,学生都能认真地练*,但出现的问题不少。如:在读书时,读万级的数漏写“万”字。不足之处在于,我有时会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同时没有很好地把课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解决掉。

  《人口普查》一课旨在学*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大数的教学主要存在的困难是。

  1、四年级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不多,生活经验极少,基本上都是首次接触大数的`读写,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2、大数的数位多,数字冗长,对学生的瞬间记忆、细心程度、书写*惯是一个大挑战。

  3、大数的学*比较枯燥,学生的学*兴趣可能不大,不以利于组织教学。

  但大数的读写是学生后续学*的基础,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探讨和练*逐步引领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

  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

  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 3 8 1 9 0 0 0

  ↑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 “做一做”的1题数数

  2、 “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数学广角。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片:

  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条一条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3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

  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问: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学生讨论

  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

  列出表格,问: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思考汇报

  4)找出最优方案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

  小名、小亮、小叶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

  2、有210人选举大队长,有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选之中1人,不能弃权。前190张票中甲得75张,乙得65张,丙得50张,规定谁的票最多谁当选。若甲要当选,最少还需要多少张票?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补充练*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商一位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在试商、调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的挑战性和乐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正确试商的准确率。

  【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郊游吗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秋游好吗?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了解一下每班人数:

  通过这张图片你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然后汇报提出的问题:

  (1)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2)四年级学生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二)探究新知

  1、探索“四舍法”试商

  (1)解决第一个问题: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师:小组合作完成,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对又快。

  温馨提示:①确定商是几位数。

  ②估一估结果是多少。

  ③尝试用竖式计算。

  (2)汇报交流:

  方法一:19比24小,商在个位,是一位数。

  方法二:24×10=240,应该小于10辆。

  方法三:列竖式

  192÷24=()

  答:三年级学生需要8辆车。

  (2)试一试:你会计算216÷36吗?

  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

  2、探索“五入法”试商。

  (1)解决第二个问题:四年级学生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师:我们男女生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温馨提示:①确定商是几位数。

  ②估一估结果是多少。

  ③尝试用竖式计算。

  (2)汇报交流:

  184÷46=□()

  答:四年级学生需要4辆车。

  (3)试一试:你会计算296÷37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3、归纳试商方法。

  小组讨论:试商时,什么时候商可能会小?什么时候商可能会大?

  学生交流后师小结:

  除数估小了,商可能会大。

  除数估大了,商可能会小。

  试商过程中,往往不能一步找准,要及时调商。

  (三)课堂练*

  谈话:同学们,你们学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到智慧乐园挑战一下自己吧!有没有信心呢?

  1、森林医生。

  2、买28个花盆,需要付168元。每个花盆多少钱?

  (四)拓展提高

  在方框内填上合适的数。

  240÷□8<4,□里最小()。

  □□0÷ 70<6,□里最大()。

  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

  除数大于60,方框里可以填6、7、8、9,所以方框里最小填6。

  商最大是5,被除数最大是410,所以方框里最大填4、1。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学*,你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

  四舍法,商偏大,要改小,

  四舍商大减去1,

  五入法,商偏小,须调大,

  五入商小加上1。

  (六)板书设计

  秋游

  除数估小了,商可能会大。

  除数估大了,商可能会小。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调商”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数学情境,把那些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强化学生的学*欲望。教学时,我让学生说一说情境图上的信息,然后讨论怎样安排乘车,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出第(1)题;接着估计商的得数。教材中呈现了两种估计的方法:一是把除数看作整十数,估计约需要9辆车;二是车辆数直接取整十数,知道需要的车辆应比10辆少。

  在讨论时,学生可能会有其他的估计方法,只要他们说得合理,就应肯定。在试商的过程中,学生仍会把“34”看作“30”来进行试商,但在具体的计算时,会发现“9 ×24的积”比被除数大。那么,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这些都是讨论的重点问题。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么商是改大还是改小,自然就理解了。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7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学*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请看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黄河的走向,弄清楚黄河流域与黄河长度的区别,汇报自己发现的信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师:黄河流域的面积约是多少万*方千米?谁会解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学生根据图中信息独立列式

  方法一:(39+34)+2=75(*方千米)

  方法二:39+(34+2)=75(*方千米)

  师:黄河全长约多少千米?可以怎样算?

  学生列式:(3472+1206)+7863472+(1206+786)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小组研讨,汇报交流师:这是一个规律吗?想办法验证一下。经过验证这确实是一个规律,叫加法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

  生:A+(B+C)=(A+B)+C

  学*了加法结合律,加法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请完成填空,然后观察,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他们的位置,和不变。

  师:这也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吗?

  生:A+B=B+A

  师:学*了加法的两个定律,能根据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吗?

  三、观察下面算式,想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282+63+37

  生: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算

  四、自主练*

  第1题。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3、4题。注意用简算。

  五、简要回顾

  这节课的学*内容

  六、作业

  自主练*3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9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01页例2,课堂活动以及练*十九第5~8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相关估算。

  2.在尝试练*中掌握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具体的数量关系。

  3.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现象,并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认识。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片、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回顾知识

  1.口算:80÷490÷30800÷20 120÷4540÷903200÷802.

  2.求下面各数的*似数。23866721(省略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数)

  3.估算:79÷459×42 183÷6310×194.

  提问: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该怎样估算?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估算除法。

  (板书:估算除法)

  [点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做好知识的孕伏工作;同时为分散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做好铺垫工作。]

  二、独立尝试、合作研究

  1.出示例2主题图:从重庆出发,普通客船每时行20km,大约( )时可以行207km。口头列式并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要点:将207km看作200km,200÷20=10(时)

  2.出示例2第一组信息。提出问题,连贯的说一说条件和问题。

  从重庆到三峡大坝全长624km,如果乘坐普通客船每时行23km,去三峡大坝大约需要多少时?

  (1)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要点:624里有几个23就要行几时(为小结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作好铺垫)。

  (2)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要点:可以把624看成600,把23看成20,再口算。也可以把624看成620,把23看成20,再口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并板书。624÷23≈30(时) 624÷23≈31(时) 600÷20=30620÷20=31

  3.独立尝试练*,例2第二组信息。

  从三峡大坝到重庆全长624km,如果乘坐高速快船每时行52km,回重庆大约需要多少时?

  (1)列式并估算。

  (2)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若有不会的同学,可以请教同桌、同组同学或老师。

  (3)集体交流——分两个方面。

  第一,为什么用除法?(624里有几个52就要行几时)

  第二,你是怎样估算的?(把624看成600,把52看成50,再口算) 624÷52≈12(时) 600÷50=12

  [点评: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迁移能力,并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达成对猜测能力的认同感,在不断地观察和交流中,从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逐步上升为估算知识的理性思考。]

  三、小结提升、完成板书

  小结:(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估算?被除数看作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除数看作整十数,再相除。

  (2)从解决上面的问题中你发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四、练*巩固、熟练估算

  1.第102页课堂活动。

  (1)180÷90=2(时)为什么这样列式?路程÷速度=时间。

  (2)581÷7=83(千米)又能发现怎样的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

  (3)762÷75≈10(时)怎样估算的?

  2.教科书第103页5~8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3)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任教的四(3)班,共有学生43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二、教材情况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观察物体(二),图形的运动(二),*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三个单元,观察物体和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及观察体验使学生能够辨认识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应注重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运用*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鸡兔同笼”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也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为学生吃透原理,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兴趣和后续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数学综合运用活动──“营养午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的图形沿水*方向或垂直方向*移。

  5.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加强对知识的整理和概括,促进学生思维水*的提高。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此前学*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对于这些相关的内容,本套实验教材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两个单元。但是“四则运算”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而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则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的难度。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因此,同整数知识一样,小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有关研究表明,儿童时代是空间观念的重要发展阶段,在小学阶段学*一些空间与图形知识,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对于学生进一步学*几何知识及其他知识、形成空间想像力有积极的、重要的影响。

  4.加强统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得到提升。

  5.继续处理好“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丰富而可操作的案例。

  6.有步骤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

  7.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在练*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实际问题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个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水*,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应该说本班绝大多数的学生已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总体说来,良好的学**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方式。本班学生两级分化较为严重,优秀生学得轻松,还是老师的好帮手,中等生少而很难向上迈进,后进生总给人感觉是扶不起*!这几个后进生学**惯不好,思维不活跃,家庭教育跟不上。总而言之,我应该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少批评增加他们学*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知识系统及结构分析: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定律;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统计。

  乘法运算定律是在前三年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提高。四、五、六、七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小数四则计算能力。在三年级的基础上继续学*统计。

  三、本册总的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会根据条件写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使学生理解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他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4、培养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5、学*统计,能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6、使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7、引导学生做好实践操作题。培养学生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惯。

  三、 教学措施:

  1、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2、加强直观教学,多联系生活的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充分利用教具与电教教材,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3、加强素质教育,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耐心帮助每一个学困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做到人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科学的学*方法。

  5、整个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课堂中数学语言的培养。

  5、认真设计每一堂课,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6、 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慢慢适应新课程。

  四、教学进度时间内容课时备注

  3.8-3.19用字母表示数10检查作业,单元测试

  3.22-4.2乘法运算率10检查作业,单元测试

  4.5-4.16角与三角形的认识10检查作业,单元测试

  4.19-4.30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0检查作业,单元测试

  5.3-5.21观察物体15检查作业,单元测试

  5.24-6.11小数的加法与减法15检查作业,单元测试

  6.14-6.25统计10检查作业,单元测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4)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菁华6篇)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数学广角。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片:

  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条一条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3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

  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问: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学生讨论

  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

  列出表格,问: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思考汇报

  4)找出最优方案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

  小名、小亮、小叶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

  2、有210人选举大队长,有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选之中1人,不能弃权。前190张票中甲得75张,乙得65张,丙得50张,规定谁的票最多谁当选。若甲要当选,最少还需要多少张票?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补充练*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认、读、写几分之一。

  2、使学生能用语言描述几分之一的意义,表达自己大致的想法。

  3、使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

  学情资源:

  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生活中遇到的和看到的是本堂课的学*基础。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的,又是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的直接基础。具体安排上分为两个部分:先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再解决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加深认识几分之一。本节课学*的是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准备:

  4个圆片,12根小棒。

  预*设计:

  1、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为( )。

  其中分母表示( ),分子表示( )。

  2、把一盘桃(4个)*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分之( ),如果*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分之( )。

  (1)用○表示分一分,填一填。

  (2)你是怎么想的?

  教学过程:

  一、复*引题,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

  1。集体校对预*作业1

  2。学生认定学*内容和学*目标

  二、自主学*,建构模型。(预设10分钟)

  1.小组学*菜单

  (1)用○表示桃分一分。

  (2) 思考: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3)小组交流想法。

  2.出示图(一盘4个桃)

  (1)把一盘桃(4个)*均分给2只小猴,学生自己分一分。

  (2)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3)同桌互相说一说,并交流想法。

  3.小结:分母表示一共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三、组织练*,完善认知。(预设15分钟)

  学生先独立完成课堂练*单

  1.基本题

  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边填边思考

  2.专项题

  想想做做第2、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长组织交流答案,小组长及时搜集在小组内不能解决的信息准备集体交流。

  3.整合题

  想想做做第3、4题。

  集体交流想想做做第3题。说一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想想做做第4题。动手摆一摆,拿一拿,说说自己取出的是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并解释自己的想法。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课题: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周角,知道*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与探究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本教案选取的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繁忙的工地》,第一课时《角的认识》。

  本课时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周角,知道*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学生准备:

  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方法:

  本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在活动中探索角的有关知识,但对于比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概念的知识教师仍然加以引导和讲解。如周角和*角,学生仅从形状上就普遍认为周角是一个圆圈,*角就是一个半圆圈,而不去理解它作为角的实质,但这种实质的.探索仅仅让学生利用活动角或同桌交流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角,什么是周角,教师在利用活动角示范的基础上进行了讲解,这样既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角、什么是周角,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第一节 教学要点: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周角,知道*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找一段挖掘机工作视频,放给学生看。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角的认识)挖掘机工作示意: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角、周角

  1.学生做各种活动角。

  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

  2.小组汇报交流

  展示你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名称。

  3. 分类。

  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小组活动): 把你们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学生上台展示)

  4.认识*角。

  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怎样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这是角吗?为什么?

  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还有不同意见吗? (演示*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角。(板书)(画*角): 跟着老师画*角。(示范*角的画法)。

  5.认识周角。

  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⑴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

  ⑵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画周角): 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

  (二)角的表示方法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两生上台板演) 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直角、*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组汇报):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三、回归生活

  1. 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2. 找出身边的各各种角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生举例) 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四、总结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

  教材分析:

  “*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除法“试商”的基础。另外,*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经验和合作学*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似数的道理,知道*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确数和*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的数,是*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似数来表示?了解*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方米,但报道中称“*2万*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方米”称为“*2万*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xx,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xx,13000,14000接*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方米”称为“*2万*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学*,共同完成学*任务。2、学*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卡上。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练*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题,加深对*似数的认识,感受*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似数,同时知道*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似数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正确能读写小数;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教学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1、从生活中了解小数,明确要用小数表示的必要性。

  2、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理解、抽象小数的意义。

  3、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4、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广泛运用,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5.1”假期情景,使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念相吻合

  1、在假期里你买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

  2、老师买了一本书,同学们猜一猜要多少元?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归纳出不能用整元数表示的这种数,要用小数表示。引入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明确目标探索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小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学们想了解小数的什么?

  我预设学生的提问(预设)

  1、小数是怎么来的。(怎么产生的)

  2、什么叫小数?(小数的意义)

  3、小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师生分析问题

  1、师生小结小数的意义

  (1)象“0.1、0.3、0.9”这些小数叫1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1位小数。1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象“0.01、0.04、0.18”这些小数叫2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2位小数。2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象“0.001、0.015、0.219”这些小数叫3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3位小数。3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学*小数的写法

  三、巩固新知

  1、练*“考考你”;(练一练)第1题

  2、用米做单位测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场买菜统计表。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四、小结

  1、了解小数的历史。(小资料)

  【了解小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了小数这节课,能谈谈你知道了些什么吗?

  五、作业布置

  1、从生活中记录一些小数,明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完成《作业本》

  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01页例2,课堂活动以及练*十九第5~8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相关估算。

  2.在尝试练*中掌握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具体的数量关系。

  3.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现象,并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认识。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片、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回顾知识

  1.口算:80÷490÷30800÷20 120÷4540÷903200÷802

  2.求下面各数的*似数。23866721(省略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数)

  3.估算:79÷459×42 183÷6310×194

  提问: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该怎样估算?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估算除法。

  (板书:估算除法)

  [点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做好知识的孕伏工作;同时为分散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做好铺垫工作。]

  二、独立尝试、合作研究

  1.出示例2主题图:从重庆出发,普通客船每时行20km,大约( )时可以行207km。口头列式并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要点:将207km看作200km,200÷20=10(时)

  2.出示例2第一组信息。提出问题,连贯的说一说条件和问题。

  从重庆到三峡大坝全长624km,如果乘坐普通客船每时行23km,去三峡大坝大约需要多少时?

  (1)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要点:624里有几个23就要行几时(为小结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作好铺垫)。

  (2)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要点:可以把624看成600,把23看成20,再口算。也可以把624看成620,把23看成20,再口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并板书。624÷23≈30(时) 624÷23≈31(时) 600÷20=30620÷20=31

  3.独立尝试练*,例2第二组信息。

  从三峡大坝到重庆全长624km,如果乘坐高速快船每时行52km,回重庆大约需要多少时?

  (1)列式并估算。

  (2)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若有不会的同学,可以请教同桌、同组同学或老师。

  (3)集体交流——分两个方面。

  第一,为什么用除法?(624里有几个52就要行几时)

  第二,你是怎样估算的?(把624看成600,把52看成50,再口算) 624÷52≈12(时) 600÷50=12

  [点评: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迁移能力,并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达成对猜测能力的认同感,在不断地观察和交流中,从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逐步上升为估算知识的理性思考。]

  三、小结提升、完成板书

  小结:(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估算?被除数看作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除数看作整十数,再相除。

  (2)从解决上面的问题中你发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四、练*巩固、熟练估算

  1.第102页课堂活动。

  (1)180÷90=2(时)为什么这样列式?路程÷速度=时间。

  (2)581÷7=83(千米)又能发现怎样的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

  (3)762÷75≈10(时)怎样估算的?

  2.教科书第103页5~8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行线;掌握*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认知情况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四(2)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能力较强,学**惯较好,但也存在不*衡性,有些学生学*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既关注学生数学学*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5、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6、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7、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8、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不允许一个人掉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9、立足“数学家摇篮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得。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时间过的好快,转眼间愉快的假期已经过去了。新的学期开始了,新学期我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为了能够较好的完成四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现对本学科计划如下:

  教学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向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资料,我在教学中也力求持续和发扬这一传统,并做好以下两点:

  (1)加强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构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2)努力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的关系。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学*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是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小学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透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构成扎实的基本功。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务必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和教师精讲例题学生超多演练*题的所谓“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努力转变主角,便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

  给学生带给自主探索的机会和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肯钻研、善思考、勤动手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感受到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观念是如何构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的;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潜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潜力。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透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构成基本的实践潜力。在日常数学活动中,安排一些小课题研究和实*作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潜力。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奴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在直观感知和广泛的背景下,透过自身体验,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概念,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计量单位、计算法则和基本数量关系。对计算的要求适当,充分思考到学生之间计算速度存在的差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到达同样的计算速度;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算法,不用单一的思维理解算理。如本册应用题教学要重视常见数量关系的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训练,教学力求题材资料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五)改善教学评估方法。教学评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考察。

  在评估结果的处理上,注意多种方式的结合,是评估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估,尽量做到试题类型多样化,难度适当,不出助长死记硬背的题目,着重观察计算的正确性,计算中的思考活动,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对空间关系的认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潜力,要更多的重视自身的纵向比较,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潜力,而不是首先关注他们知识和潜力上的缺陷。评价体现激励的作用,承认学生学*的个体差异,用心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教学工作者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目标,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情况比较特殊,我接了全新的班级。对于我来说是学生是比较陌生的,他们的具体情况我并不是很了解,只能在班主任那里侧面了解下,看看上次期末成绩,这只让我对于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相应的,学生对于我这个新的数学老师也是比较陌生的,他们在之前的学*中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学*模式和学**惯,那对于我的讲课方式以及要求肯定是会有些不适应的,但是我相信这只是初期的情况,到后来学生就会慢慢熟悉的,毕竟学生的可塑性还是很高的。

  经过四年级上学期的学*,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尽快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惯,培养新的学**惯,改掉一些不好的学**惯。

  2、尽快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强弱项,根据班上的学生情况随时做出战略调整。

  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垂视学*过程,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4、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5、在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终身学*的愿望。

  7、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让家长也能及时的了解学生动态。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中《线段、射线、直线》是在学生学*了线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本册*行与垂直知识的基础。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直观形象地引入线段、射线和直线,并让学生讨论线段、直线、射线的联系和区别。因此我把该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了解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及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是认识射线和直线,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及表示方法。难点是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建立空间观念。

  一、把准起点,促进发展

  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线,并对线段与直线有一定的认识,虽然四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有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本课教学的线段、射线、直线都是一种数学化的符号,具有较高的抽象性。所以对于三线的教学我从已知的线段入手,再到射线、直线,这样设计由浅入深,学生易于接受。学后进而通过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也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样对教材的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参与实践,加深理解

  作为概念教学课,我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参与学*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通过操作,让学生对自己原先的猜想进行了一次验证,也对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理解的更加深刻。还有最后让学生通过今天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副图画,这里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更让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挥和培养。

  三、直观教学,简洁明了

  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显示,可以把一些概念直观化,使知识简洁、明了,让学生容易接受。本节课中,射线和直线这两个概念是很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的动态功能帮助学生建立“无限长”的表象。这样,通过交互技术实现数学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让他们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线段、射线和直线概念的涵义与区别。

  四、充分感知,发挥想象

  这部分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想象直线和射线的样子,通过想象来充分理解“无限长”的含义,使学生对射线和直线的理解并不仅仅停留在自己看到的表象上,而是向更加广阔的二维空间发展。

  五、联系生活,寻找原形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虽然射线、直线是抽象的数学知识,但是它们在生活中有很多“原型”,比如手电筒发出的光等。

  六、不足之处

  1、学生在课堂上虽然也经历的想象的过程,但是在教师任务驱使下的想象总显得被动了些。

  2、在教学射线这一概念时,关键词找的不够严谨,没有强调只有一个端点;板书的设计中缺少了字母表示法,有待完善。

  3、对教材的钻研方面,自己还停留在要教什么这个层面上。仅仅是围绕要教的内容逐个设计教学环节,并未预想其轻重。所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就呈现那种无节奏感的状态,还得努力。

  4、在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出现分歧时,没能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式学*,错失了良机。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6)

——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教学反思实用5篇

  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教学反思 1

  期末考试快到了,每学期的这个时候,总是最紧张的时候,也是学生最浮躁的时候。所有的功课都结束了,课本学完了,作业也做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时间都要“老调重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既不能让学生感到枯燥,又不能让学生产生浮躁。这是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我认为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它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学生是学*的'主体,如果连他们也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那老师再努力讲解也无济于事。那要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呢?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改进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2)教师应注意上课时的音量。

  (3)应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

  每一节复*课都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使学生每次复*都有所得,每节课都有新收获。学生在*时测试中出错的地方就是他们不明白的地方,也是老师要重点辅导的地方。因此,在复*时我将学生课后问题、作业本及检测题中有代表性的错误找出来,分析出错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防止期末出现类似错误。使每个学生在容易出错的地方引起重视。

  总之,复*是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的过程,对于学期末的总复*,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复*把以前学过内容的漏洞和缺欠补上,使知识更加完整;通过复*使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才能使知识系统化,对问题的理解才会更深刻。

  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教学反思 2

  忙碌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这学期里我担任八所中学高三年级(5)、(6)、班的数学教师,完成了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三维设计的1—8章内容。本学期数学科的教学主要内容有: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函数、导数及其应用、解三角形、三角函数、解三角形、*面向量、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数列、不等式、推理与证明、立体几何、*面解析几何等内容的复*。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备课:根据考试说明要求,提前备好课,备好复*题。备课时认真钻研复*资料,学*好总复*大纲,主动向数学组老师学*、请教。深刻理解复*资料,找准重点、难点。积极参加科组的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第一轮复*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知识框架、重点内容印在试卷上,为的就是让学生有个清晰的复*印象随时能复*。

  2、上课:尽力上好每一堂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教学反思,找出教学的不足与失误。

  3、晚修辅导:我利用晚修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及时查缺补漏。

  4、作业:由于高三的课业负担较重,我只布置适量作业,我班用的是《课时限时检测》,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5、测试,月考:每完成一章的复*,我就组织学生测试。认真带动学生复*,组织测试,月考,监考,评卷,统分,讲解试题等。每次测试过后及时总结,采取单独谈话及集体探讨的形式对每次考试进行总结。

  6、优化练*:努力提高了学生练*的有效性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精选练*题,适度设计题量,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练*全批全改,做好学生的错题统计,对于错的较多的题目,找出错的原因。对于典型问题,让学生板演,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7、应试指导:我充分利用每一次练*、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指导学生经常总结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

  8、与学生沟通。*常关心学生的数学学*情况,经常找学生谈话,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学*困难;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缩小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继续强对班级数学后进生,差生的思想教育,加强他们转化工作。

  9、个人学*:坚持每天看书,解题,每天学*历届高考试卷,高考题,了解高考的动态与发展。上网搜索高考试题,高考复*资料,以充实自己。作为青年教师,我努力学生钻研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和教学水*,多做,多问,多去归纳和总结,不断地学*。

  以上是我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我作为一位第一次教高三数学的教师,没有高三复*备考经验,在复*计划的制定上,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得通过各种渠道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水*,提升自己的能力。

  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教学反思 3

  在本期中我担任了四年级二班的数学教学,下面我谈谈自己这个学期在教学上的得与失。

  一、加强小数加减、整数中三位数乘两位数和分数加减法的笔算。整数乘法在小学阶段已经是最难的笔算,这考察了学生的知识和认真程度,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容易算对,但在口算中容易加错数位,分数加减法注意最后结果写成最简分数,为了避免在这些题目中失分,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

  二、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的一大难点,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书中例题的类型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应变,让学生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

  三、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四、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一学期过去了,在新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

  一、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交流合作学*。

  数学课本身就是一门很严密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是什么就是什么。我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想,有些问题需要合作学*,然后探讨得出结论的,我缺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二、个别学生的学*态度不够端正。

  在本期中,我发现我班有部分学生的学*态度不够端正。这个学*态度包括他们*时上课的'表现和对待作业的态度。有些学生对自己参与学*的过程、学*的结果无所谓,上课吊儿郎当,想听就听,不听就干自己的“事”,做小动作、找旁边的同学讲话,自己不认真学*还影响其他同学。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待作业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题*惯,在审题上不够细心,解题时书写不够规范。当然也不乏有一些所谓的“懒汉”,课堂作业不及时完成,回家作业漏做甚至不做的是大有人在。针对这些问题,拟定了以下改进的措施:

  1、加强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2、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情境,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比较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辅导,鼓励他们,激励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课堂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以便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本期已经结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和学生一起,不断努力,争取取得更多的成绩

  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教学反思 4

  本学期,我适应新教材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

  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总之,在工作中我还有很多不足,学生的学风还不是很踏实,在教学上也需要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今后我还将保持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把工作做好。

  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教学反思 5

  忙碌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这学期里我担任八所中学高三年级(5)、(6)、班的数学教师,完成了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三维设计的1—8章内容。本学期数学科的教学主要内容有: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函数、导数及其应用、解三角形、三角函数、解三角形、*面向量、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数列、不等式、推理与证明、立体几何、*面解析几何等内容的复*。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备课:根据考试说明要求,提前备好课,备好复*题。备课时认真钻研复*资料,学*好总复*大纲,主动向数学组老师学*、请教。深刻理解复*资料,找准重点、难点。积极参加科组的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第一轮复*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知识框架、重点内容印在试卷上,为的就是让学生有个清晰的复*印象随时能复*。

  2、上课:尽力上好每一堂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教学反思,找出教学的不足与失误。

  3、晚修辅导:我利用晚修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及时查缺补漏。

  4、作业:由于高三的课业负担较重,我只布置适量作业,我班用的是《课时限时检测》,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5、测试,月考:每完成一章的复*,我就组织学生测试。认真带动学生复*,组织测试,月考,监考,评卷,统分,讲解试题等。每次测试过后及时总结,采取单独谈话及集体探讨的形式对每次考试进行总结。

  6、优化练*:努力提高了学生练*的有效性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精选练*题,适度设计题量,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练*全批全改,做好学生的错题统计,对于错的较多的题目,找出错的原因。对于典型问题,让学生板演,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7、应试指导:我充分利用每一次练*、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指导学生经常总结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

  8、与学生沟通。*常关心学生的数学学*情况,经常找学生谈话,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学*困难;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缩小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继续强对班级数学后进生,差生的思想教育,加强他们转化工作。

  9、个人学*:坚持每天看书,解题,每天学*历届高考试卷,高考题,了解高考的动态与发展。上网搜索高考试题,高考复*资料,以充实自己。作为青年教师,我努力学生钻研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和教学水*,多做,多问,多去归纳和总结,不断地学*。

  以上是我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我作为一位第一次教高三数学的教师,没有高三复*备考经验,在复*计划的制定上,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得通过各种渠道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水*,提升自己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7)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5)份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1

  统计问题是最常见的生活问题,如何让学生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这节课主要研究的内容。针对以上目标我反思如下: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因此,我不管在课前的谈话引入还是新授时的引导学生走进观测气温这个生活情境中,以及巩固运用时所选择的三个题目,()都是有目的而选取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题,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

  2.注重共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考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如在案例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2

  1、加强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

  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现实,富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只有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才能使学生切实理解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动力,基于此理念,在设计新课导入时,采用了学生熟知的让学生说出学生尺中一段的长度的情景,一方面激发学生主动学*,另一方面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中数学的意识。

  2、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数学的变化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自己获得知识,锻炼自己的分析、推导和概括能力。

  3、关注学生独立思考后的合作与交流。

  例6教学,采用分组学*,把如何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交给学生来处理,在学生独立思考分组学*后,教师把讲台让给了学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情趣,课堂气氛民主、和谐,让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活动中去,从而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4、首尾照应,教学完整。

  通过小数性质的学*,最后顺利解决了开课时提出的问题,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可以启示学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学好数学知识,就能很好地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强迫学生去学*,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是学,也是学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可见,教学要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充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如:在教学例5时,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感知0.1米=0.10米=0.100米,0.30=0.3,并经过学生思维的碰撞,概括得出小数的性质,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不足之处:

  课堂中由于本人的语言组织的不够,教学环节不够自然,特别是由于本人的疏忽,课件中还有好几处错误。真如熟语所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恳请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教学。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3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文具店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块橡皮多少元展开讨论,列出算式。再让学生探索0.24等于多少,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材呈现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乘法的意义,分别运用了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和借助直观模型得出了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三种方法展开讨论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首先创设了贴*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对到商店购物并不陌生,所以创设一个新开张的文具店的情境让学生模拟购物,可以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并根据生活经验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另外,注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构建生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空间,教学中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生成 和开发 ,不拘泥于教材中的例题与形式,放开让学生大胆的探索和表达,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说说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然后用以前学*的知识解决小数乘整数这个问题。最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0.24的结果,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本节课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不仅运用了已有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运用了类推迁移的思想列出了小数乘法竖式,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化成整数进行计算。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4

  1、困惑和不足我认为《生活中的小数》这一课有点难教,我教完这一课,通过课堂作业和抽测反馈,发现部分学生把单位改写的结果搞错了。,我利用了*两节课的时间进行了一对一的专项辅导:了解他们的错因,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经过辅导发现他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单位间的进率模糊不清;二、分不清到底属于哪种转化:是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三、不能正确的移动小数点。其中第一类错误居多,后两类错误经过单独辅导大部分学生已经没有困难。与以往的错误相比,这次的错因并不是学生没有掌握方法,而是他们不会用方法,比如:分不清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针对这一情况,每出现一次错误我都要反复地问着同样的问题:哪个是高级单位的名数,哪个是低级单位的名数?大部分学生经过不断的提醒,都能顺利的找到方法,可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单位间的进率又会出错,致使错误不断。应该怎么教?

  2、如何运用教学语言,培养学生的数感。

  3、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5

  小数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小数已有自己的认识。同时,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

  课始,以“我们已学过哪些数”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己的回顾,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小数”置于整个数的系统之中,这为学生的生成提供了诱因。“或许小数与其它的数有内在的联系”。

  接着设问“你对小数有哪些了解?”这一问题,包容性较大,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认识,从而为课堂教学生成了有效的教学资源。“物品的价钱可以用小数表示”、“人的身高可以用小数表示”……,并且说出了许多小数,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对小数的读法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掌握,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小数的价值也有了不同的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小数的作用真大”不正是对小数的价值的体会吗?

  二、 突出重点,促进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真理解

  本课教学中我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为突破口,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位小数的意义的学*过程,利用合作交流的方式丰富学生对一位小数意义的理解。具体做法是,首先出示“0.1元 0.3米 0.7米 0.4”这一组数据,让学生说说对于这一组数据自己的理解。前3个数据具有具体的意义,“0.1元就是1角,把1元*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元,0.1元就是1/10元”……,这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于0.1元竟然有了这么多的认识。我及时进行板书0.1元=1/10元,有了这一学*的经验,学生对于0.3米的认识就显得是那样的到位。对于0.4的理解,由于缺乏具体的情境支持,一开始学生显得比较沉默,当一位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说出了0.4的意义之后,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课堂上学生不同的思维绽放,“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10份,其中的4份就是0.4”;“4分米就是4/10米,也就是0.4米”……学生一次次语言的表述,无一不说明了学生对0.4有了丰富的认识。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一位小数的意义。当黑板上形成了下面的板书:0.1=1/10 0.4=4/10 0.7=7/10后,我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由于有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学生轻易地完成了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抽象过程。

  三、 注意研究方法的迁移,有效培养学生的学*方法

  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的研究方法,其实是一个类推的过程,学生充分经历了一位小数的意义学*过程后,我让学生猜测,两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三位小数又表示什么?你能不能应用生活的例子加以说明?这样的教学,真正使学生卷入了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通过本课的教学,“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学的关注点又是什么?”这一切,我又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