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给青蛙的信》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寄给青蛙的信》教学反思1

  《寄给青蛙的信》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从儿童的视角,描写了青蛙等信、松鼠写信和蜗牛送信的情节,字里行间体现了松鼠和青蛙之间真挚友谊,文章充满童趣。

  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图主要是:尊重学生的学*愿望,满足学生的学*需求,引导学生在学*过程中感受学*的过程方法,在学文和认识事物中主动识字,落实识字和写字任务,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主动识字,并会运用一些词语。识字同时不忘朗读,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方法读文,使学生对文本有所体会感悟,获得情感熏陶,引发思考启迪。

  教学的预设与实施中虽然有些差异,但通过这节课的学*孩子们认识了11个生字,会写了8个字,认识了多音字 “难”;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从读中感悟到大到人与人之间,小到同学与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还是比较好的。

《寄给青蛙的信》教学反思2

  偶尔从一本《小学语文教师》上看到“语文味”这三个字,心中便为之一动:好有韵味与意味的词。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努力想要达到的境界是让其透出一种意境,透出一种味道,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与学*的快乐,那就是“语文味”。程少堂说:“语文味”的语文教学给人的一种感觉或体验,具有令人欢愉,吸引人的魅力。怎样让我的语文课堂溢出“语文味”呢?

  在教学《寄给青蛙的信》这篇童话时,我便想删繁就简,把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与读文。整节课以此为主线贯穿,清晰明朗,将两个重点落到实处,从以下几个方面彰显语文味。

  一、识字教学。我倡导在学文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识字,以自学、合作学、个体检查、游戏等多种方法落实识字教学,鼓励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运用汉字、词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第一步,初读课文时,学生边读边圈画出生字新词,对生字新词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第二步,让学生自主认读,加深记忆;第三步,采用小组合作做游戏的方法巩固记忆生字的音形;第四步,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检查正音;第五步,利用扩词、用词语说话深化学*,达到识字、理解、运用的目标,为下一课时的写字做好铺垫。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紧扣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记音识字到理解遣词、运用说话,这种识字训练不就是地地道道的“语文味”吗?

  二、读文入境。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精要所在,就是读。”要一遍又一遍的读——从读通读顺,到读出感情,到读出文章语言结构的精妙,到读出共鸣……读的要求不断提高,甚至到熟读成诵。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想如果去大讲深挖,那就偏离了一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课堂呈现出的是变味的语文味。对于《寄给青蛙的信》这篇美丽的童话,我就以创设童话情境入手,抓住对重点词语“难过”、“伤心”、“安慰”、“兴高采烈”、“快活”等词语的理解感悟,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由正确读走向有感情的读,再到深层次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走进这个童话故事中。为了让学生真真正正入情入境,我还运用师生互动环节,老师扮演大雁,让孩子扮演青蛙、小鸭,利用课文空白进行补白,化枯燥的分析说教为有趣的表演过程,既让学生悟出了文章的主题,受到了美好品质的熏陶,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的快乐。这种朗读,品词感悟,情境表演,深化主题进行情感教育,不就是地地道道的语文味吗?

  语文课堂姓语,语文味就是语文教学最本色的味道,语文味源自文本,但发散于教师。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堂充满教学智慧和语文味,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去过的最美的地方。

《寄给青蛙的信》教学反思3

  教完《寄给青蛙的信》一课,我和孩子们被小动物之间真挚的友谊感动了。在感动的同时我们也享受着语文学*的乐趣。反思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成功的地方:

  一、导入充满神秘感,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

  刚上课,我兴致勃勃地举起一封设计美观的信封,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学生们兴趣盎然,都说是信封,然后我让学生读读上面的字,学生大声读出:“松树林五号,青蛙收。”然后我追问,这封信是寄给谁的?学生们异口同声,寄给青蛙的信。我顺势板题:寄给青蛙的信。学生和我一起书空,很快进入学*状态中。现在回想起来,正是那别致、精巧的信封,老师充满神秘的诱导,才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情境,思维异常活跃。但也有不足,如果我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怎么知道是寄给青蛙的信,问题的解决就更有实效性了。

  二、语言文字训练踏实,到位。

  在和学生们一起进行分析、理解课文时,我把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让孩子们感受语文学*的乐趣,切实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我紧紧抓住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造句,仿写。例如:在用“想念”造句时,学生们不仅能联系生活说明白想念谁,还能说清想念的理由,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说的:“我姐姐到广州一年多了,我万分想念她。”看似*实的句子,却包含着表达的全面性,也充满了真情实感,这不正是我们表达所要追求的吗?还有让学生用“……请您……好吗?”句式进行仿写,学生的表达也语意明确,还能用上我们*时积累的词语。又暗含着礼貌教育。真是一举多得!我想每节课坚持不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一点一滴地积累,一词一句的运用,长期积淀的语文素养将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三、文中的空白,想象的飞翔。

  在文中有一幅松鼠家的图片,在让学生描述完松鼠家的样子后,又让学生想象青蛙的家可能是什么样子呢?学生的回答是:“广阔的池塘”“蓝蓝的小溪”“碧绿的草地”“深深的井底”……大多学生还能描述出青蛙家的摆设,真是异彩纷呈。童话的结尾处还有空白,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学生的想象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作为低年级孩子,想象是他们的天性,不要让真实的现实限制孩子想象的翅膀,我们语文教师有义务让孩子的想象飞翔。

  在我感受着这节优美的童话课给我带来的愉悦的同时我也总结了这节课的不足:朗读时配上抒情些的轻音乐朗读的效果会更好。还有分角色朗读指导的时间少一些,学生的朗读效果和预想的要差一些。


《寄给青蛙的信》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寄给青蛙的信》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1)

——《寄给青蛙的信》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寄给青蛙的信》教学反思1

  《寄给青蛙的信》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从儿童的视角,描写了青蛙等信、松鼠写信和蜗牛送信的情节,字里行间体现了松鼠和青蛙之间真挚友谊,文章充满童趣。

  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图主要是:尊重学生的学*愿望,满足学生的学*需求,引导学生在学*过程中感受学*的过程方法,在学文和认识事物中主动识字,落实识字和写字任务,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主动识字,并会运用一些词语。识字同时不忘朗读,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方法读文,使学生对文本有所体会感悟,获得情感熏陶,引发思考启迪。

  教学的预设与实施中虽然有些差异,但通过这节课的学*孩子们认识了11个生字,会写了8个字,认识了多音字 “难”;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从读中感悟到大到人与人之间,小到同学与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还是比较好的。

《寄给青蛙的信》教学反思2

  偶尔从一本《小学语文教师》上看到“语文味”这三个字,心中便为之一动:好有韵味与意味的词。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努力想要达到的境界是让其透出一种意境,透出一种味道,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与学*的快乐,那就是“语文味”。程少堂说:“语文味”的语文教学给人的一种感觉或体验,具有令人欢愉,吸引人的魅力。怎样让我的语文课堂溢出“语文味”呢?

  在教学《寄给青蛙的信》这篇童话时,我便想删繁就简,把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与读文。整节课以此为主线贯穿,清晰明朗,将两个重点落到实处,从以下几个方面彰显语文味。

  一、识字教学。我倡导在学文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识字,以自学、合作学、个体检查、游戏等多种方法落实识字教学,鼓励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运用汉字、词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第一步,初读课文时,学生边读边圈画出生字新词,对生字新词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第二步,让学生自主认读,加深记忆;第三步,采用小组合作做游戏的方法巩固记忆生字的音形;第四步,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检查正音;第五步,利用扩词、用词语说话深化学*,达到识字、理解、运用的目标,为下一课时的写字做好铺垫。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紧扣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记音识字到理解遣词、运用说话,这种识字训练不就是地地道道的“语文味”吗?

  二、读文入境。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精要所在,就是读。”要一遍又一遍的读——从读通读顺,到读出感情,到读出文章语言结构的精妙,到读出共鸣……读的要求不断提高,甚至到熟读成诵。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想如果去大讲深挖,那就偏离了一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课堂呈现出的是变味的语文味。对于《寄给青蛙的信》这篇美丽的童话,我就以创设童话情境入手,抓住对重点词语“难过”、“伤心”、“安慰”、“兴高采烈”、“快活”等词语的理解感悟,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由正确读走向有感情的读,再到深层次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走进这个童话故事中。为了让学生真真正正入情入境,我还运用师生互动环节,老师扮演大雁,让孩子扮演青蛙、小鸭,利用课文空白进行补白,化枯燥的分析说教为有趣的表演过程,既让学生悟出了文章的主题,受到了美好品质的熏陶,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的快乐。这种朗读,品词感悟,情境表演,深化主题进行情感教育,不就是地地道道的语文味吗?

  语文课堂姓语,语文味就是语文教学最本色的味道,语文味源自文本,但发散于教师。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堂充满教学智慧和语文味,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去过的最美的地方。

《寄给青蛙的信》教学反思3

  偶尔从一本《小学语文教师》上看到“语文味”这三个字,心中便为之一动:好有韵味与意味的词。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努力想要达到的境界是让其透出一种意境,透出一种味道,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与学*的快乐,那就是“语文味”。程少堂说:“语文味”的语文教学给人的一种感觉或体验,具有令人欢愉,吸引人的魅力。怎样让我的语文课堂溢出“语文味”呢?

  在教学《寄给青蛙的信》这篇童话时,我便想删繁就简,把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与读文。整节课以此为主线贯穿,清晰明朗,将两个重点落到实处,从以下几个方面彰显语文味。

  一、识字教学。我倡导在学文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识字,以自学、合作学、个体检查、游戏等多种方法落实识字教学,鼓励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运用汉字、词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第一步,初读课文时,学生边读边圈画出生字新词,对生字新词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第二步,让学生自主认读,加深记忆;第三步,采用小组合作做游戏的方法巩固记忆生字的音形;第四步,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检查正音;第五步,利用扩词、用词语说话深化学*,达到识字、理解、运用的目标,为下一课时的写字做好铺垫。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紧扣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记音识字到理解遣词、运用说话,这种识字训练不就是地地道道的“语文味”吗?

  二、读文入境。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精要所在,就是读。”要一遍又一遍的读——从读通读顺,到读出感情,到读出文章语言结构的精妙,到读出共鸣……读的要求不断提高,甚至到熟读成诵。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想如果去大讲深挖,那就偏离了一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课堂呈现出的是变味的语文味。对于《寄给青蛙的信》这篇美丽的童话,我就以创设童话情境入手,抓住对重点词语“难过”、“伤心”、“安慰”、“兴高采烈”、“快活”等词语的理解感悟,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由正确读走向有感情的读,再到深层次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走进这个童话故事中。为了让学生真真正正入情入境,我还运用师生互动环节,老师扮演大雁,让孩子扮演青蛙、小鸭,利用课文空白进行补白,化枯燥的分析说教为有趣的表演过程,既让学生悟出了文章的主题,受到了美好品质的熏陶,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的快乐。这种朗读,品词感悟,情境表演,深化主题进行情感教育,不就是地地道道的语文味吗?

  语文课堂姓语,语文味就是语文教学最本色的味道,语文味源自文本,但发散于教师。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堂充满教学智慧和语文味,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去过的最美的地方。


《寄给青蛙的信》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2)

——《小青蛙》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小青蛙》的教学反思1

  本人是本期才到东郡小学进行音乐教学工作的,由于我不是师范类院校毕业且没有从事过音乐教学工作,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是在一个不断学*和摸索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疑惑,真诚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指导帮助。 当我拿到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材的'时候,就已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令我耳目一新,画面感极强且非常的生动,与我小时侯的课本完全不一样了,一下就激发了我对音乐教学的热情,新课标对教师的音乐教学有了新的要求。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小朋友对学*关于动物的歌曲非常感兴趣,而且很喜欢听故事。教授《小青蛙找家》这首歌的时候,我选择从讲故事开始入手,根据歌词内容和课文画面创编了一段关于小青蛙找家的小故事,激发孩子们对学*歌曲的兴趣。在讲故事的时候我尽量做到语言生动,故事情节有趣和教育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他们能聚精会神地听我讲了,他们会因为故事小主人的聪明乖巧而哈哈大笑,并能积极思考问题,在故事结束的时候他们主动提出了问题和总结生活中的小启示,这样让我感到很兴奋,孩子们能更主动地去学*了,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适当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但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旋律部分出现的休止符号时侯,我告诉他们这个小圆圈叫休止符,遇到它的时候要停一停,于是他们都跟着我双手拍节奏,遇到休止的时候就双手握拳,这一过程进行得很顺利 。当我要他们演唱歌曲律动的时候,却被我的再次强调遇到小圆圈的时候要停一停的话而不知如何跳了,所以我觉得我的失败点就在于过分强调理论性的东西而让孩子们失去了应有的自然的肢体语言表达。

《小青蛙》的教学反思2

  活动目标:

  1、学*双脚并拢向前跳、连续跳的技巧。

  2、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及勇敢、关心他人的品质。

  活动重点:

  学*双脚并拢向前跳、连续跳的技巧。

  活动难点:

  能有意识地控制身体的*衡,保持身体动作的协调灵活。幼儿有序地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1、方垫十二块,筐子三个。

  2、玩具拼成的草地,上面有虫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3、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小蝌蚪长大了——热身运动

  师:宝宝们,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一起出去游玩好吗?(好!)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与老师头戴青蛙头饰双脚跳入场地,一起做热身运动:头部运动、伸展运动、下蹲、跳跃运动及整理运动。小青蛙练本领——练*双脚并拢轻轻跳。

  1、师:宝宝们,你们知道我们小青蛙*时是怎么走路的呢?(幼儿边说边跳)

  2、教师示范一次,双脚并拢连续向前跳的技巧。

  4、请个别幼儿示范。

  5、幼儿自由练*青蛙跳(双脚并拢跳)

  二、游戏:快乐的小青蛙

  1、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

  师:宝宝们,你们瞧!田埂那边有许多小虫子,我们一起去抓小虫子送给奶奶好吗?(好!)不过,你们可要记住要从河边出发,跳过许多的田埂(垫子),到草地上才能抓到虫子,然后沿着另一边田埂跳回来,把小虫子放进筐子里。

  2、教师示范一次,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集体进行游戏,教师用语言提醒幼儿要注意游戏规则。小青蛙们在跳的时候一定要双脚并拢跳到垫子上,不能调到水沟里哦。

  三、放松活动

  师:刚刚宝宝们都很棒,身上都出汗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洗个澡吧!(放松活动)。

  师:今天我们抓到了许多小虫子,现在我们就把小虫子送给奶奶去吃好不好?(退出场地)

《小青蛙》的教学反思3

  歌曲《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2/4。歌曲以明快活泼的旋律作为前奏,描写了小青蛙在东奔西跑地寻找自己的家,也为歌曲主题出现做了铺垫。歌中“跳跳”、“呱呱”的独白,刻画了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态。最后一句旋律*稳流畅,似乎表现了小青蛙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家的愉快、喜悦的心情。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

  根据这首歌曲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喜爱小动物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堂《小青蛙找家》的综合课。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意图:

  以“趣”激“学”,自然引入。

  音乐新课标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放在了首要位置,它强调:只有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的学*音乐、并且参与音乐活动。而且对他们将来的生活质量、生活品位的提升也有极大的帮助和影响。所以,我觉得:现在的音乐课,应淡化“双基”,真正让“趣”先行。在本节课中,我也有所体现。如:引出今天这节课的主角时,我使用了“猜谜语”形式,请出主角后,又通过小青蛙给大家讲了“小青蛙找家”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然后让学生带着悬念听歌曲,寻找故事的结局。对他们很有吸引力。所以,我觉得:一堂课最初的导入一定要精彩,要能抓住学生的心,这样,你的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寄给青蛙的信》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3)

——《小青蛙》教学反思 (菁华9篇)

《小青蛙》教学反思1

  歌曲《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2/4。歌曲以明快活泼的`旋律作为前奏,描写了小青蛙在东奔西跑地寻找自己的家,也为歌曲主题出现做了铺垫。歌中“跳跳”、“呱呱”的独白,刻画了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态。最后一句旋律*稳流畅,似乎表现了小青蛙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家的愉快、喜悦的心情。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

  根据这首歌曲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喜爱小动物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堂《小青蛙找家》的综合课。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意图:

  以“趣”激“学”,自然引入。

  音乐新课标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放在了首要位置,它强调:只有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的学*音乐、并且参与音乐活动。而且对他们将来的生活质量、生活品位的提升也有极大的帮助和影响。所以,我觉得:现在的音乐课,应淡化“双基”,真正让“趣”先行。在本节课中,我也有所体现。如:引出今天这节课的主角时,我使用了“猜谜语”形式,请出主角后,又通过小青蛙给大家讲了“小青蛙找家”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然后让学生带着悬念听歌曲,寻找故事的结局。对他们很有吸引力。所以,我觉得:一堂课最初的导入一定要精彩,要能抓住学生的心,这样,你的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小青蛙》教学反思2

  设计意图:

  《小青蛙回家》这首歌曲具有明显的节奏型和角色,易学易演。利用从各个不同角度:角色培训、故事情境等的突破,从而达到享受这一内在的教育潜力。幼儿通过听听、想想、学学、演演,不仅对歌词、曲调有掌握,唱歌曲《小青蛙回家》,根据不同的故事情景,通过不同的声音、节奏、表情、动作来表现同不情绪的情感。 能根据歌曲的旋律及结构特点大胆地创遍歌词。体会创编的愉快和用心交往的快乐。 同时也会提高自身的表演技能,促进其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初步学*演唱歌曲,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接唱,并用愉快的情绪表现歌曲内容。

  2、在幼儿学唱“小青蛙回家”的同时,通过语言情境的创设让幼儿学*用不同的声音,速度更好的来巩固喝掌握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青蛙贴绒一个、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新教歌曲“小青蛙回家”

  1、森林里要举行“动物音乐会”。在音乐会中要进行发声练*。那你们来猜猜会有那些小动物参加呢?(2~3位幼儿)

  a小青蛙参加完音乐会,现在它要回家了,听一听它是怎么回家的(教师清唱歌曲一遍)

  2、重点练*基本节奏:x x | x x | x x | x x | x x x | x x x |

  a、刚才小青蛙是怎样回家的?(一边蹦一遍唱)

  你能学一学吗?(请个别幼儿)

  出示图谱:

  b、我想了个好办法,把小青蛙边蹦边唱的情景画了下来。

  c、师唱一遍节奏后问: 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

  那我们一起来学当小青蛙吧。(幼儿练*重点处)

  3、完整演唱两遍。

  我们都是小青蛙的好朋友,让我们唱着歌一起送小青蛙回家好吗?(第一遍)

  还没有到家呢,再送一程吧!(第二遍)

  二、学*用不同的声音,速度来巩固歌曲

  1、用轻的声音唱

  a、我们也送累了,让我们休息一下吧,来玩个变变变的游戏好吗?

  b、变变变,我们都变成一只很小很小的小不点儿青蛙,小不点青蛙在唱歌的时候声音是怎样的呢?(轻)(86-s.com)儿童 网站

  c、那我们也来学做一只小不点青蛙来学它轻声的声音。(幼儿用轻轻的声音来唱)网站

  2、用响亮的声音来唱

  a、变变变我们都变成了一只很大很大的青蛙。

  b、这只大青蛙唱出来的声音是怎样的。(很响亮的)

  c、提醒大家一句,这只大青蛙可是个大歌唱家,声音又响亮又好听。

  d、想当回大歌唱家吗?那我们就用响亮好听的声音和大青蛙一起唱一次吧。

  3、用慢的速度唱

  a、小青蛙走了这么长的路,走不动了,走起路来速度变得怎么样了(慢)

  b、那我们用很慢的速度来唱小青蛙走路。

  4、用快的速度来唱

  a、这时青蛙妈妈一个劲的给小青蛙打手机,不知家里发生什么事了,小青蛙急着回去,该用怎样的速度来唱(快)

  b、看哪只小青蛙最着急。让我们赶快赶回家(第一次)

  加把劲儿,马上要回家了(第二次)

  三、谜语导入:

  妈妈有腿没有尾,

  儿子有尾没有腿,

  儿子长成妈妈样,

  断掉尾巴长出腿。 (打一动物)

  回答后,总结:妈妈有腿没有尾”那是青蛙,而有尾没有腿的儿子又是谁吗?(小蝌蚪)。对,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在水中游来游去,挺逗人喜爱的.他们和青蛙妈妈住在一个美丽的池塘边,慢慢的,小蝌蚪长成了青蛙。有一天,小青蛙在池塘里玩捉迷藏,慢慢的,天黑了,他迷了路,急的哭了起来,这时,乌龟爷爷游了过来,告诉小青蛙说:只要沿着池塘里的荷叶就可以找到家了……(课件展示FLASH)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帮小青蛙找家,好吗?

  2 向学生出示节奏,学生先练*走走和跑跑,再边拍边读“呱”。

  跳 跳 瓜 瓜 跳跳 跳 呱呱 呱 (引导:把小青蛙想找到家的急切心情唱出来)

  3 创编动作

  有谁可以把小青蛙蹦来蹦去找妈妈的动作模仿出来?最好的奖励青蛙头饰。

  四、学唱歌曲

  1、小青蛙们找到了自己的家,高兴的唱了起来,听!它们在唱什么呢?(录音机范唱)(开光盘课件,小青蛙找家)

  2、展示歌词,学*按节奏读歌词。(86-s.com)儿童 网站

  3、学唱歌曲。网

  4、全体学生演唱。

  5、歌曲处理。启发学生说说演唱时你想到了什么?编创动作,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意境。逐句唱

  带入感情,完整演唱: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让我们拍着手和小青蛙再唱一遍吧!(电子琴伴奏)

  唱得真好,现在你们都是小青蛙了,咱们一起来表演,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带入小青蛙的动作,跟着课件再唱)

  五、音乐游戏《小青蛙找家》。

  真好听!刚才老师发现有几只小青蛙已经做好准备了。来!戴头饰的小青蛙待会儿请你们一起出来表演,好吗? (表演)

  他们做的太棒了,让我们大家也忍不住想随着他们一起来找家了,小青蛙们,你们愿意带着我们一起来找家吗?(律动)

  六、编创歌曲

  小青蛙们,找到了家,你们开心吗?森林里其他的小动物听到你们美妙的歌声,也来了。他们说,也想有一首自己的歌,想请你们帮忙编一首这样的歌,可以吗?

  瞧! 有一只小鸟已经飞到了老师的身边,(出示小鸟的图片)所以我给他编了一首《小黄莺找家》。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

  其他的小动物们早已来到了你们身边。请你们轻轻地把他们请出来吧。

  (请组长举起小动物头像)

  师:你身边的小动物可爱吗?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同学们最团结、最聪明,给它们编出的歌曲最好听。]

  (学生分组编创,教师巡回指导)

  师:时间到了,同学们都编好了吗?

  (请各小组以各种形式表演、汇报)

  师:你们觉得他们演的怎样,请把你认为演的最好的小组悄悄记在心里,等到下课以后,再把你手中的小花送给他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小花最多.

  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帮小青蛙找到了家,还帮助森林里其他的小动物都编出了好听的歌。这些小动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护他们,让它们在大自然的家中快乐地生活。现在就让咱们唱着动听的歌,带着小动物们一起来参观我们美丽的校园吧!(在小青蛙找家的音乐声中,边唱边跳的离开教室)儿童网

  教学反思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富于儿童情趣的歌曲。歌曲以明快活泼的旋律作为前奏,描写了小青蛙在东奔西跑地寻找自己的家,也为歌曲主题出现做出了铺垫。各种“跳跳”、“呱呱”的独白,刻画了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态。最后一句旋律*稳流畅,似乎表现了小青蛙历尽艰险,终于回到了家的愉快、喜悦的心情。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

  根据歌曲内容,我以 “你喜欢什么小动物?”的提问直接引入课题,找几个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样子。接着我带领小朋友在《小青蛙找家》的伴奏音乐中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各种小动物富有特征的形象,让小朋友全体参与模仿,从而激发了孩子们浓郁的学*兴趣。

  为了让小朋友较快掌握歌曲中“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的节奏,我让小朋友用“呱呱”等小动物的叫声来模仿“小青蛙”等小客人在电子琴上弹出的节奏。接着进行的“开心列车”游戏是对这一节奏的巩固和提高。这一环节以游戏为载体,在《小青蛙找家》的音乐旋律中进行,这不仅能让孩子们听准节奏,并用正确的速度模仿,而且能使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掌握歌曲的念白节奏,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歌曲的音乐旋律,为迅速学会歌曲做了铺垫。

  学唱歌曲这一环节,唱会歌曲并不难,关键是中间念白的准确无误,并能用正确的声音力度和不同的表情表现小青蛙找家时焦急不安的神态和找到家时的快乐心情。为此我采用听唱法教学, 利用各种灵活多变的形式让孩子多听范唱,自然感受,在快乐的情绪中不自觉地学会歌曲,并引导孩子体会小青蛙迷失时与找到家时的不同情绪。在让孩子通过听觉感受歌曲的音乐美、动态美的同时,指导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还设计了音乐创编歌词表演,使孩子有参与、表现、创造的机会。通过扮演妈妈、小动物等不同的角色,使孩子兴致高涨,课堂气氛达到**。通过创编活动,孩子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拓展了思维,丰富了想象,不仅给孩子们充分表现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意识。

《小青蛙》教学反思3

  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第一段是说小青蛙一会儿在水中游泳,一会儿在田里跳来跳去 。第二段是说小青蛙白天忙着捉害虫,夜里呱呱地叫着,唱着。根据智力落后学生学*能力较差,过多的内容学生接受不了并容易导致信息的堆积和干扰。所以我在讲析时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分段讲解分析,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课文。下面重点讲讲第二课时,课文第二段的讲解和分析中课堂的几点做法和理论依据。

  一、教学活动中注重置学生于课文情境中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小青蛙》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情景体验感受。利用多媒体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的形式,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了解小青蛙的特点及生活*性,为学生理解课**了两好的铺垫。同时,利用flash动画再现了小青蛙在水中和田里两个家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情景中去感悟和体会小青蛙的自由和快乐,再让学生带着自由快乐的心情进入到老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进行表演加深快乐体验,把学生的这种快乐自由的体验和心情推向高潮,然后再一次让学生朗读文本,这时学生的朗读进入了更深的层次。这种情境体验和感悟到的比老师单纯的口头讲解带给学生的更深刻更具体,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也更全面和到位。

  二、注重趣味性和个体差异性

  要我学和我要学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小青蛙》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达到后者的心理需求 。所以整堂课以“趣”字贯穿始终。先以请客人的形式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再让学生在摘下生字果的游戏中复*生字词,变枯燥的生字复*为生动活泼的摘果子游戏,让学生在玩中识字学词,让学生体验学*语文的乐趣,然后激趣读文,深入文本体验快乐。为了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我向学生抛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们有几个家?小青蛙有几个家?在哪里?

  (2)小青蛙在家里会干什么等问题来激起学生主动读文的欲望,发挥学生学*的主动能动性。

  学生是学*的主体,同时也是个体。特别是智力落后孩子,因其智力水*不同,干预训练介入的早晚等等,每个学生的学*能力和水*也各不相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缺陷,多元智能理论提倡教学的多样化原则、人人成功原则、个性化原则,让智障孩子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可以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自信激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当中进行学科整合,让学生“多种才艺话理解”:唱歌、读课文、画画、学青蛙叫或青蛙跳等,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一种来送给小青蛙,发挥所长进行个别指导。

  三、注重学法的指导和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为了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注重的是学法的指导。智障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目的性都比较差,我让学生带着:“小青蛙有几个家?”等问题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教他们要学会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读课文,同时读的时候找出每句话的重点字词如“两个、游来游去、跳来跳去”等等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重点,并通过课文配的插图或课件来帮助学*理解课文,教给他们如何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反思中改进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文本挖截的深度不够,拓展不够,如重点词语“游来游去”可以让学生模仿次形式说词语,同时朗读的量不够,可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作为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把握毕竟比较粗浅还有待进一步的学*和提高。

《小青蛙》教学反思4

  一、激趣导入,已猜谜语的形式进入文中

  上课前与学生进行谈话并引出谜语,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你发现了什么?之后我总结书写方法,并让学生书写而后再让学生来评价,来鼓励学生爱上写字。

  二、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青”字家族的生字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自读儿歌圈出文中带有“青”的生字。

  2、出示这些字:“清、情、请、晴、睛”,引导学生认读,后随文进行识记这些字的意思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异同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初步识记;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的方法加强巩固。如:读文中的句子随文识记,联系句子的意思识记,组个词再造个句识记,初步让学生明白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

  此时如果我能及时引导学生给生字作自我介绍去识记,如我是清,清水的清,我有三点水,照老师这样把生字介绍给同桌听,用不同方法反复与这些字打交道,学生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而且也不枯燥。

  三、游戏巩固检测生字

  采用挑战过关(认读生字)如:送字宝宝回家、编问答歌,同时本课我先用有趣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用“游戏”加以检测,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动力和兴趣。

  此时如果我能让学生到黑板上操作,相信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新奇,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动手环节,同时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氛围,也为整堂课的学*做了铺垫。

  四、反思中改进

  1、教学思路还需进一步规划明确,教学设计需进一步完善。如:在讲述青的好朋友时,我若能采用“自我介绍”的游戏及时引导学生给生字作自我介绍去识记,如我是清,清水的清,我有三点水,照老师这样把生字介绍给同桌听,用不同方法反复与这些字打交道,学生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而且也不枯燥。

  2、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备课没有精备,没有充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只一味想着让课堂有趣,一味追求多样化游戏来吸引学生,使课堂变得空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认真备课,做到不仅备教材还更要备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明确理清教学思路,课堂上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力求让自己尽快进入优秀教师的行列。

《小青蛙》教学反思5

  《快乐的小青蛙》是语文一年级下第7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讲述了一只又聪明又勇敢的小青蛙用自己的歌声,使自己脱离危险的故事。

  其实,我觉得原本这篇课文对我来说应该是一篇普通的课文,这堂课应该也会被我上成一堂普通的课,可是,这堂课却成了我的一个新的开始。

  机缘巧合,去讨教一位学校中的语文教学有思想的老师,他向我推荐了这篇课文,点明了课后“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指明了本课的中心训练点。

  一语惊醒梦中人,一个新的尝试向我招手。由于之前,对分角色朗读有自己的误解,小瞧了它,觉得不过就是学生每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读一读朗读课文即可,现在才知,这样做不是分角色朗读,而是学生的分工朗读,角色一词并未体现。唉,真是误人子弟啊!

  于是痛下决心,想要好好研究研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翻看名家的教学实录,关于角色朗读没有明确的教学方法,也没有特别专门的教学。有些叹气,那就自己琢磨吧。

  琢磨了一宿,未果。

  硬着头皮上课。

  很多时候预设的美丽没有想象那么精彩,意外的生成才妙不可言。

  在分角色朗读之前,首先由我为学生范读。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当我读到大象时,声音是憨憨的,浑厚的。当我读到小青蛙时,声调是高的,声音是轻快的。孩子们都乐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我一个也能分角色,最重要的是读出人物的特点。

  于是,我先找了两位同学,不断地指导这两名同学,引导他们读出人物的不同,读出人物的特色。

  然后全班分角色朗读,良旁白也指导要读得有板有眼。

  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分角色朗读技巧确实有提高,多么美丽的一堂课啊!

  这只是分角色朗读课堂的一堂不起眼的课,但是,听着孩子们精彩朗读,我已经看见了,分角色朗读的整个领域在向我展开画卷。

《小青蛙》教学反思6

  《小青蛙》是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它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识字,语言优美、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课文中“清、情、请、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体字“青”作为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同时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汉字的兴趣。为此,我设计本课时本着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归类识字、组词识字、随文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识字,能主动识字,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讲完课我感受颇深,反思如下:

  一、激趣导入,已猜谜语的形式进入文中

  上课前与学生进行谈话并引出谜语,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你发现了什么?之后我总结书写方法,并让学生书写而后再让学生来评价,来鼓励学生爱上写字。

  二、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青”字家族的生字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自读儿歌圈出文中带有“青”的生字。

  2.出示这些字:“清、情、请、晴、睛”,引导学生认读,后随文进行识记这些字的意思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异同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初步识记;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的方法加强巩固。如:读文中的句子随文识记,联系句子的意思识记,组个词再造个句识记,初步让学生明白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

  此时如果我能及时引导学生给生字作自我介绍去识记,如我是清,清水的清,我有三点水,照老师这样把生字介绍给同桌听,用不同方法反复与这些字打交道,学生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而且也不枯燥。

  三、游戏巩固检测生字

  采用挑战过关(认读生字)如:送字宝宝回家、编问答歌,同时本课我先用有趣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用“游戏”加以检测,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动力和兴趣。

  此时如果我能让学生到黑板上操作,相信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新奇,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动手环节,同时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氛围,也为整堂课的学*做了铺垫。

  四、反思中改进

  1、教学思路还需进一步规划明确,教学设计需进一步完善。如:在讲述青的好朋友时,我若能采用“自我介绍”的游戏及时引导学生给生字作自我介绍去识记,如我是清,清水的清,我有三点水,照老师这样把生字介绍给同桌听,用不同方法反复与这些字打交道,学生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而且也不枯燥。

  2、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备课没有精备,没有充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只一味想着让课堂有趣,一味追求多样化游戏来吸引学生,使课堂变得空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认真备课,做到不仅备教材还更要备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明确理清教学思路,课堂上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力求让自己尽快进入优秀教师的行列。

《小青蛙》教学反思7

  《小青蛙》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识字,语言优美、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课文中“清、情、请、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体字“青”作为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同时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汉字的兴趣。

  1.“要我学”“和“我要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小青蛙》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达到后者的心理需求。所以整堂课以“趣”字贯穿始终。因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为了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注重的是学法的重点指导。我设计本课时本着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归类识字、字谜识字、看图识字、组词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识字,能主动识字,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并有意识地将识字教学引向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多留心,随时在生活中识字认字。

  2.不足之处: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文本挖掘的深度不够,拓展不够,如重点词语“游来游去”可以让学生模仿此形式说词语。学生朗读不充足。

  3.改进措施:如果这堂课可以重上,我会在文中找答案,教他们要学会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课文,同时读的时候找出每句话的重点字词如“两个、游来游去、跳来跳去”等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重点,并通过课文配的插图或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给他们如何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青蛙》教学反思8

  《小青蛙》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识字,语言优美、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课文中“清、情、请、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体字“青”作为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同时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汉字的兴趣。为此,我设计本课时本着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归类识字、字谜识字、看图识字、组词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识字,能主动识字,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并有意识地将识字教学引向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在生活中识字。

  一、激趣导入,已猜谜语的形式进入文中

  1.师:“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青蛙)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小青蛙。(板书:小青蛙)

  3.青蛙穿着绿衣裳,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的是绿色的意思吗?(青),接着学*“青”字,通过组词、分析结构,理解意思等方面去识记。

  二、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青”字家族的生字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圈出文中带有“青”的生字读三遍。

  2.出示这些字:“清、情、请、晴、睛”,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异同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初步识记;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的方法加强巩固。如:读文中的句子随文识记,联系句子的意思识记,组个词再造个句识记,初步让学生明白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其次引导学生给生字作自我介绍去识记,教师可以先示范,如我是清,清水的清,我有三点水,照老师这样把生字介绍给同桌听,用不同方法反复与这些字打交道,学生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而且也不枯燥。

  3.拓展识字:找一找,看看我班哪些同学或你认识的小朋友的名字中也带有“青”的字,学生找到“靖、婧、静、菁、倩”,还有同学找到了其他方面认识的有“青”的字,如“精、靓”。

  4.教师及时评价,夸赞他们善于观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一来就能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三、游戏巩固生字

  1.采用挑战过关。(认读生字)第一关:读读带拼音的生字。第二关:擦掉拼音认读。第三关: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老师。第四关:读老师手中打乱顺序的生字卡片。第五关:开火车读,看看哪组最棒。

  2.巩固本课生字时,又采用了生字“摘苹果”的游戏,听老师说词语来找相对应的汉字卡片、词语连线等方法加强记忆区别,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这些字,而且真正意义上掌握了,会运用这些字了。

  本课先用有趣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拉*了学生与小青蛙的距离,既让学生感到新奇,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氛围,也为整堂课的学*做了铺垫。

  其次识字方法形式多样,动中有静,静中有思,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生字的积极性,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主动识字。用“游戏”加以检测,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动力和兴趣。

《小青蛙》教学反思9

  开学第一周忙碌而紧张的教学工作,“骆志菊名师工作室跨校研究课堂问诊活动”终于在今天落下了帷幕。我作为年轻教师中的一员,也呈现了一节令我比较满意语文课堂。设计的教学环节也都呈现出来,在铃声响起那一刻,我做了总结,可以说是松了口气,班级的孩子表现的也不错,我也越来越放松。但回顾整节课,所暴露的问题也有很多,在汲取了师傅郜天姣和组内的前辈们的批评建议后,特做如下教学反思:

  1、教学环节的设计破坏了教材的整体性

  本以为自己的设计很流畅,教学环节环环紧扣,但听了师傅的建议发现,有些设计的确没有准确的把握教材。

  例如:在导入环节,读了课题后,我直接把“青”字抽离出来,带着学生读并指导书写,随后才进入初读课文阶段,这样的设计完全颠倒了,没有做到随文识字,接着就让学生找出青字家族的字,依然是从课文中抽离出来,指导学生认读和区分,儿歌仅让学生自己读了一次,至于孩子对于识字和课文朗读的掌握情况完全不了解,没有做到“随文识字”,脱离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识字”。课文的朗读应该提到引入课题之后,将生字反复抽离再送回到课文当中,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把字音读准。在后半节课,我确实发现,在多次带着学生认读后,仍然有很多孩子分不清、读音易混,这就反映出我教学设计的漏洞,破坏了教材的整体性,使整个环节变得支离破碎,值得深思。

  2、教师“包”的太多,“生本思想”无渗透

  在入职以来,对于课堂教学这一块,有一个问题一直让我很困惑,就是每节课上下来自己都很疲惫,总觉得内容怎么讲也讲不完,讲到满头大汗,学生却收获甚微,今天听了师傅一针见血的指正,我才恍然大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没有做到“放手”,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讲,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都是在我的设计中来回答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比如说在初读环节,我领着学生一句一句的读课文,边读边正音,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叫不准的字。其实到一年级下期,完全不需要老师一句一句带着读,可以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找一找或者说一说难读的字该怎么去读,或是指生读,其他小朋友来挑错,孩子通过动脑思考后把音读准完全要比教师直接领着读效果显著。再比如:在讲“青”字时,通过青蛙穿了绿衣服来引出“青”字这一环节,为了让孩子理解“青”也可以表示绿色,我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给出的词语“青草”来提问,如“草是什么颜色的啊?(绿色,绿色的草,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是青草),”这样通过提问引发孩子思考,最终学生就明白了青字的意思。通过这节课,让我深刻意识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更多时候老师要学会放手、大胆放手,把课堂还给孩子,更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远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3、合并教学环节,有效安排教学时间

  每堂课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课时目标来展开的。我们时常会感受到在课上时间很紧凑,有些教学环节还没有完全落实好,就会为了赶进度而匆匆过渡到下一环节,这样的课堂,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成果,反而哪一环节都没有做好。所以在做教学设计时,与教学目标无关的环节完全可以省掉,不要浪费时间,对于可以同时进行的环节,我们可以合并,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把每个环节的任务落到实处,就不会再出现时间到了,教学内容还没有讲完的情况。

  比如:在指导书写“青”这个字时,我先让孩子猜笔顺,在桌子上书空,接着跟着大屏幕书写,然后学生齐说笔顺并给青字组词,这个环节过后,我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边强调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得位置边说笔顺,其实,孩子在桌子上书写这一环节的设计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桌子上没有田字格,就算写了,孩子依然不知道笔顺在田字格的方位,不但没有接*教学目标反而占据了较多时间。其实完全可以将这两个过程合并,如:“你觉得这个字在田字格中怎么写才能更漂亮呢?你来教老师写一写,其他小朋友听听对不对。”这样叫学生教老师写,既能考擦孩子笔顺的掌握情况,又能促进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青”每一笔在田字格中得方位,其他小朋友在听和纠正的过程中也把笔顺和书写要领掌握了,一举两得,节省了教学时间。

  4、教学设计实施,但落实不到位

  整堂课还有一个突出的缺点,那就是我再某一环节的完成时,提出的要求没有落实到位,孩子并不能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比如在“青”字的书写这一块,关于书写的要领强调的很到位,但让孩子落实到本子上进行书写的时候,就没有深入执行了。我仅仅叫孩子描红一个,补全一个,然后同桌之间互评,这个字就算讲完了。孩子在书写上依然没有牢固的掌握,我们老师可以事先让孩子准备好练*本夹在语文书里,然后边出示边强调,渗透到笔顺之中,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笔落在田字格的哪个位置,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去书写,再让同桌间相互评一评,觉得同桌哪个字写的好给他圈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把生字写好。

  还是那句话,提出了问题,就要围绕着教学目标去实施,而实施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落实,这样才能逐步的实现教学目标。

  5、笔顺教学落实不到位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是重要任务,但写字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字的笔顺要牢记。但回顾整节课,我并没有把笔顺作为强调的重点,只是让孩子简单了写了两遍,其实最好可以写到黑板上,加深学生的印象

  6、要做学生的“引路者”而不是“主导者”

  在语文教学中,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呼吁,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学生学*的促进者和成长的引路人,而不是学生学*的主导者。口说容易,但真正做到却很难。我们往往都会担心学生学不会,就要面面俱到,什么知识都毫无保留的直接告知学生,其实,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们低估了学生的学*能力”,有些时候他们可以做到,只需要老师及时的引导,而我们不能永远的做学生的那根丢不掉的“拐杖”。

  纵观整节课,大问题不少,小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教师的课上压力,保证教学进程。超出孩子能力或可接受范围的知识,可以适当地避免出现,不要主观的增加教学任务,给孩子造成知识上的混淆......这些都值得我去深深的反思和不断改进。最后,我想说:其实新老师虽然“新”,但是“新”确实一把双刃剑,我们年轻,可以更容易的走*学生,也可以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喜欢和信服。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喜欢一句话:“星星就是穷人的珍珠,只有拥有满天繁星的教师才能为学生送去点点光明。”当然,经历了*半年多的磨砺,我深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实践充实自己,用“吸收和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成果”来不断地提升自己。虽然我现在学到的仅仅是教学工作的基本,但未来依然会坚定不移的走好每一步,让脚下的路更远、更长。


《寄给青蛙的信》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4)

——《小青蛙》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小青蛙》教学反思1

  执教人:董小雪 本节课我制定的活动目标是:1、在多次感受歌曲的基础上,发现歌词重复

  的规律,并学唱歌曲。2、感受数量递减的规律,理解其含义并记忆歌词。3、能够积极主动讨论交流。

  在上课的时候,我所做的主要活动也都是紧紧围绕着三个目标来做的`,不过在开始提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问题还没问完,孩子就非常清晰的回答出了“三只带斑点的小青蛙”,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就完全打乱了我的教学计划,所以我只能以最快的速度消化这一问题,并及时的作出调整,以期达到一个预期的效果。

  接着在下一环节,边展示教具边教歌曲的时候,我刚开口,孩子就已经接着不断地唱了起来,这是我的积极性一下子就降了下来,不过为了完整的上完这节课,我依然坚持原有的教学进度,一句一句的教授歌词、曲等。分段教授,孩子的反应也还不错,特别是前半部分,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并回答。后来由于活动的重点集中到了学唱歌曲上,而这些孩子都已经会唱了,导致了这一部分就显得不太吸引人,和孩子的互动也有些困难。拖延了一些时间,最后的大合唱没有完成。

  上课的时候,为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特别是一些爱调皮的孩子的注意力,我一般会采用一些较夸张的语言或动作,效果也都很好。由于看不到自己上课的实况,可能我的这种方法有些过与大和多了,以后要多加注意并改进。

  总体来说,对于这节课我认为目标基本完成,但是,有三大问题需要改进:一是歌曲学唱不突出,完成度不好;二是整堂课,课堂表现没有清晰的界限,完成步骤不明显;三是教姿教态过于活跃,可能需要一些改变。

《小青蛙》教学反思2

  开学第一周忙碌而紧张的教学工作,“骆志菊名师工作室跨校研究课堂问诊活动”终于在今天落下了帷幕。我作为年轻教师中的一员,也呈现了一节令我比较满意语文课堂。设计的教学环节也都呈现出来,在铃声响起那一刻,我做了总结,可以说是松了口气,班级的孩子表现的也不错,我也越来越放松。但回顾整节课,所暴露的问题也有很多,在汲取了师傅郜天姣和组内的前辈们的批评建议后,特做如下教学反思:

  1、教学环节的设计破坏了教材的整体性

  本以为自己的设计很流畅,教学环节环环紧扣,但听了师傅的建议发现,有些设计的确没有准确的把握教材。

  例如:在导入环节,读了课题后,我直接把“青”字抽离出来,带着学生读并指导书写,随后才进入初读课文阶段,这样的设计完全颠倒了,没有做到随文识字,接着就让学生找出青字家族的字,依然是从课文中抽离出来,指导学生认读和区分,儿歌仅让学生自己读了一次,至于孩子对于识字和课文朗读的掌握情况完全不了解,没有做到“随文识字”,脱离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识字”。课文的朗读应该提到引入课题之后,将生字反复抽离再送回到课文当中,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把字音读准。在后半节课,我确实发现,在多次带着学生认读后,仍然有很多孩子分不清、读音易混,这就反映出我教学设计的漏洞,破坏了教材的整体性,使整个环节变得支离破碎,值得深思。

  2、教师“包”的太多,“生本思想”无渗透

  在入职以来,对于课堂教学这一块,有一个问题一直让我很困惑,就是每节课上下来自己都很疲惫,总觉得内容怎么讲也讲不完,讲到满头大汗,学生却收获甚微,今天听了师傅一针见血的指正,我才恍然大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没有做到“放手”,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讲,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都是在我的设计中来回答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比如说在初读环节,我领着学生一句一句的读课文,边读边正音,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叫不准的字。其实到一年级下期,完全不需要老师一句一句带着读,可以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找一找或者说一说难读的字该怎么去读,或是指生读,其他小朋友来挑错,孩子通过动脑思考后把音读准完全要比教师直接领着读效果显著。再比如:在讲“青”字时,通过青蛙穿了绿衣服来引出“青”字这一环节,为了让孩子理解“青”也可以表示绿色,我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给出的词语“青草”来提问,如“草是什么颜色的啊?(绿色,绿色的草,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是青草),”这样通过提问引发孩子思考,最终学生就明白了青字的意思。通过这节课,让我深刻意识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更多时候老师要学会放手、大胆放手,把课堂还给孩子,更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远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3、合并教学环节,有效安排教学时间

  每堂课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课时目标来展开的。我们时常会感受到在课上时间很紧凑,有些教学环节还没有完全落实好,就会为了赶进度而匆匆过渡到下一环节,这样的课堂,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成果,反而哪一环节都没有做好。所以在做教学设计时,与教学目标无关的环节完全可以省掉,不要浪费时间,对于可以同时进行的环节,我们可以合并,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把每个环节的任务落到实处,就不会再出现时间到了,教学内容还没有讲完的情况。

  比如:在指导书写“青”这个字时,我先让孩子猜笔顺,在桌子上书空,接着跟着大屏幕书写,然后学生齐说笔顺并给青字组词,这个环节过后,我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边强调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得位置边说笔顺,其实,孩子在桌子上书写这一环节的设计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桌子上没有田字格,就算写了,孩子依然不知道笔顺在田字格的方位,不但没有接*教学目标反而占据了较多时间。其实完全可以将这两个过程合并,如:“你觉得这个字在田字格中怎么写才能更漂亮呢?你来教老师写一写,其他小朋友听听对不对。”这样叫学生教老师写,既能考擦孩子笔顺的掌握情况,又能促进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青”每一笔在田字格中得方位,其他小朋友在听和纠正的过程中也把笔顺和书写要领掌握了,一举两得,节省了教学时间。

  4、教学设计实施,但落实不到位

  整堂课还有一个突出的缺点,那就是我再某一环节的完成时,提出的要求没有落实到位,孩子并不能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比如在“青”字的书写这一块,关于书写的要领强调的很到位,但让孩子落实到本子上进行书写的时候,就没有深入执行了。我仅仅叫孩子描红一个,补全一个,然后同桌之间互评,这个字就算讲完了。孩子在书写上依然没有牢固的掌握,我们老师可以事先让孩子准备好练*本夹在语文书里,然后边出示边强调,渗透到笔顺之中,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笔落在田字格的哪个位置,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去书写,再让同桌间相互评一评,觉得同桌哪个字写的好给他圈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把生字写好。

  还是那句话,提出了问题,就要围绕着教学目标去实施,而实施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落实,这样才能逐步的实现教学目标。

  5、笔顺教学落实不到位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是重要任务,但写字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字的笔顺要牢记。但回顾整节课,我并没有把笔顺作为强调的重点,只是让孩子简单了写了两遍,其实最好可以写到黑板上,加深学生的印象

  6、要做学生的“引路者”而不是“主导者”

  在语文教学中,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呼吁,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学生学*的促进者和成长的引路人,而不是学生学*的主导者。口说容易,但真正做到却很难。我们往往都会担心学生学不会,就要面面俱到,什么知识都毫无保留的直接告知学生,其实,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们低估了学生的学*能力”,有些时候他们可以做到,只需要老师及时的引导,而我们不能永远的做学生的那根丢不掉的“拐杖”。

  纵观整节课,大问题不少,小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教师的课上压力,保证教学进程。超出孩子能力或可接受范围的知识,可以适当地避免出现,不要主观的增加教学任务,给孩子造成知识上的混淆......这些都值得我去深深的反思和不断改进。最后,我想说:其实新老师虽然“新”,但是“新”确实一把双刃剑,我们年轻,可以更容易的走*学生,也可以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喜欢和信服。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喜欢一句话:“星星就是穷人的珍珠,只有拥有满天繁星的教师才能为学生送去点点光明。”当然,经历了*半年多的磨砺,我深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实践充实自己,用“吸收和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成果”来不断地提升自己。虽然我现在学到的仅仅是教学工作的基本,但未来依然会坚定不移的走好每一步,让脚下的路更远、更长。

《小青蛙》教学反思3

  《小青蛙》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识字,语言优美、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课文中“清、情、请、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体字“青”作为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同时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汉字的兴趣。为此,我设计本课时本着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归类识字、字谜识字、看图识字、组词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识字,能主动识字,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并有意识地将识字教学引向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在生活中识字。

  一、激趣导入,已猜谜语的形式进入文中

  1.师:“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青蛙)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小青蛙。(板书:小青蛙)

  3.青蛙穿着绿衣裳,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的是绿色的意思吗?(青),接着学*“青”字,通过组词、分析结构,理解意思等方面去识记。

  二、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青”字家族的生字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圈出文中带有“青”的生字读三遍。

  2.出示这些字:“清、情、请、晴、睛”,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异同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初步识记;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的方法加强巩固。如:读文中的句子随文识记,联系句子的意思识记,组个词再造个句识记,初步让学生明白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其次引导学生给生字作自我介绍去识记,教师可以先示范,如我是清,清水的清,我有三点水,照老师这样把生字介绍给同桌听,用不同方法反复与这些字打交道,学生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而且也不枯燥。

  3.拓展识字:找一找,看看我班哪些同学或你认识的小朋友的名字中也带有“青”的字,学生找到“靖、婧、静、菁、倩”,还有同学找到了其他方面认识的有“青”的字,如“精、靓”。

  4.教师及时评价,夸赞他们善于观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一来就能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三、游戏巩固生字

  1.采用挑战过关。(认读生字)第一关:读读带拼音的生字。第二关:擦掉拼音认读。第三关: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老师。第四关:读老师手中打乱顺序的生字卡片。第五关:开火车读,看看哪组最棒。

  2.巩固本课生字时,又采用了生字“摘苹果”的游戏,听老师说词语来找相对应的汉字卡片、词语连线等方法加强记忆区别,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这些字,而且真正意义上掌握了,会运用这些字了。

  本课先用有趣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拉*了学生与小青蛙的距离,既让学生感到新奇,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氛围,也为整堂课的学*做了铺垫。

  其次识字方法形式多样,动中有静,静中有思,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生字的积极性,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主动识字。用“游戏”加以检测,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动力和兴趣。

《小青蛙》教学反思4

  《可爱的小青蛙》这节练*课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让学生饶有趣味地应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可爱的小青蛙》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学*了2,3,5的乘法口诀之后安排的一节综合练*课。此次课的教学设计也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并以学生喜欢的轻松活泼的形式引出数学问题,由浅入深,在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在一系列的问题,看到了教学设计中的不足。

  首先,教学中,还不够大胆放手,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说。老是害怕学生说不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影响教学进度。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放手让学生说,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掌握程度。甚至有时候学生的回答还会让我们大吃一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特别注意。

  其次,复*导入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为新课的内容作好铺垫。部分学生在复*口诀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而且看出他们对于口诀并不熟练。但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抓住这个实际问题着重解决,而是一带而过,为后面用口诀解决问题带来了麻烦

  再次,课堂各环节的时间安排欠妥。由于课堂练*的时间过长,最后导致课堂不够时间来小结。整个课堂各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另外,对于数学课堂,应该要求语言精炼。可教低段多年,这一点一直没有长进,甚是苦恼。每次听高段数学老师上课,听到老师们准确精炼的数学语,总是羡慕不已啊!

  总之,这次课对我来说是一次学*的机会,思考的机会,成长的机会。虽然有一些不成熟,但我会在反思中进取,在探索中前进!

《小青蛙》教学反思5

  《小青蛙》是一首生动有趣的儿歌,通过儿歌创设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识字情景与不同偏旁组合能够形成新的汉字。让学生初步感受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构字特点。同时,这首儿歌节奏鲜明,内容生动有趣,既是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又能让学生在学*儿歌的过程中懂得保护青蛙,渗透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在学生自由读课文,学*生字的基础上进行检查指导,交流识字方法和书写要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将儿歌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和韵味语感。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有“青”字加上不同偏旁组成的一—组形声字,在比较中发现这组形声字特点,从而初步了解形声字最重要的构字方法。在网络课堂上,我带领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景这一生动有趣的环节,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从网络课堂的教学效果来看,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发现了这组汉字,在读音上的相似点,又发现了字形上的异同点,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较字义的不同,孩子们发现了汉字的偏旁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对于形声字的初步了解,已经水到渠成,就这样本课的重难点成功突破。

  本堂课执教中也出现了一些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激励措施需增强,学生信心勿挫伤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一节课的注意力时间大概也只有20多分钟,网课效果更少点。如何让孩子更加积极地参与进课堂,最大限度的延长孩子听课注意力时间,必要的奖励措施是不可缺少的。在执教本堂课时,有的孩子回答问题回答得非常准确完整,如何激励这样的孩子以及更多孩子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活动呢?可以利用一些小贴纸,等开学奖励他们。也可以利用积攒自律之星的小星星,累计之后进行抽奖。在本堂课上,对回答问题积极和回答问题较好的孩子单单进行口头表扬就略显薄弱了,融入更多激励措施更能调动孩子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形式还需多样化,最大限度吸学生

  在执教《小青蛙》一课,除了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外,没有其他教具出现,包括有趣的打气球游戏也是通过多媒体来实现的。虽然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做到生动形象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单单靠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低段教学。年级教学形式完全还可以丰富多样,除了多媒体教具的使用外,也可以用有颜色的卡纸制作一些本课生字,可以用于开火车认字,如果是在正常课堂上也可以贴在黑板上展示讲解“青”字族生字。不同的色彩、图画都是吸引学生学*的方式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认真备课,做到不仅备教材还更要备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明确理清教学思路,课堂上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力求让自己尽快进入优秀教师的行列。

《小青蛙》教学反思6

  这一课的目标是通过跳跃游戏来培养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协调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以及同学间互相合作的体育精神。跳跃在小学体育教材里是很多的,因为它是儿童自然活动、游戏当中不可缺少的。

  小学二年级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且善于模仿,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但是他们的兴趣迁移较快,注意力极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应创设以趣味性和灵活多样的运动形式来调动、培养和保持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并没有提出很多技术性的细节或规定,而是充分挖掘其健身性、趣味性、文化性,有效地开发了课程资源,而是以富有童趣的情景引入。因此孩子们能比较自然地进行跳跃,而且又能互相鼓励,共同提高。设计中以跳跃运动的简单知识、技能的学*和练*贯穿课的始终,层次分明;坚持以育人为本,运用游戏法、示范法、练*法、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得到健康、快乐、主动的发展。此外,我把握了体育课的本质特征,通过身体实践练*达到传承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的目的。

  游戏“换物接力”的目标是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游戏的设计也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互相配合,且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竞争能力,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语言不够儿童化,表情太过僵硬、不自然等。


《寄给青蛙的信》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5)

——《小青蛙》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小青蛙》教学反思1

  《快乐的小青蛙》是语文一年级下第7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讲述了一只又聪明又勇敢的小青蛙用自己的歌声,使自己脱离危险的故事。

  其实,我觉得原本这篇课文对我来说应该是一篇普通的课文,这堂课应该也会被我上成一堂普通的课,可是,这堂课却成了我的一个新的开始。

  机缘巧合,去讨教一位学校中的语文教学有思想的老师,他向我推荐了这篇课文,点明了课后“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指明了本课的中心训练点。

  一语惊醒梦中人,一个新的尝试向我招手。由于之前,对分角色朗读有自己的误解,小瞧了它,觉得不过就是学生每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读一读朗读课文即可,现在才知,这样做不是分角色朗读,而是学生的分工朗读,角色一词并未体现。唉,真是误人子弟啊!

  于是痛下决心,想要好好研究研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翻看名家的教学实录,关于角色朗读没有明确的教学方法,也没有特别专门的教学。有些叹气,那就自己琢磨吧。

  琢磨了一宿,未果。

  硬着头皮上课。

  很多时候预设的美丽没有想象那么精彩,意外的生成才妙不可言。

  在分角色朗读之前,首先由我为学生范读。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当我读到大象时,声音是憨憨的,浑厚的。当我读到小青蛙时,声调是高的,声音是轻快的。孩子们都乐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我一个也能分角色,最重要的是读出人物的特点。

  于是,我先找了两位同学,不断地指导这两名同学,引导他们读出人物的不同,读出人物的特色。

  然后全班分角色朗读,良旁白也指导要读得有板有眼。

  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分角色朗读技巧确实有提高,多么美丽的一堂课啊!

  这只是分角色朗读课堂的一堂不起眼的课,但是,听着孩子们精彩朗读,我已经看见了,分角色朗读的整个领域在向我展开画卷。

《小青蛙》教学反思2

  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第一段是说小青蛙一会儿在水中游泳,一会儿在田里跳来跳去 。第二段是说小青蛙白天忙着捉害虫,夜里呱呱地叫着,唱着。根据智力落后学生学*能力较差,过多的内容学生接受不了并容易导致信息的堆积和干扰。所以我在讲析时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分段讲解分析,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课文。下面重点讲讲第二课时,课文第二段的讲解和分析中课堂的几点做法和理论依据。

  一、教学活动中注重置学生于课文情境中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小青蛙》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情景体验感受。利用多媒体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的形式,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了解小青蛙的特点及生活*性,为学生理解课**了两好的铺垫。同时,利用flash动画再现了小青蛙在水中和田里两个家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情景中去感悟和体会小青蛙的自由和快乐,再让学生带着自由快乐的心情进入到老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进行表演加深快乐体验,把学生的这种快乐自由的体验和心情推向高潮,然后再一次让学生朗读文本,这时学生的朗读进入了更深的层次。这种情境体验和感悟到的比老师单纯的口头讲解带给学生的更深刻更具体,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也更全面和到位。

  二、注重趣味性和个体差异性

  要我学和我要学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小青蛙》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达到后者的心理需求 。所以整堂课以“趣”字贯穿始终。先以请客人的形式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再让学生在摘下生字果的游戏中复*生字词,变枯燥的生字复*为生动活泼的摘果子游戏,让学生在玩中识字学词,让学生体验学*语文的乐趣,然后激趣读文,深入文本体验快乐。为了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我向学生抛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们有几个家?小青蛙有几个家?在哪里?

  (2)小青蛙在家里会干什么等问题来激起学生主动读文的欲望,发挥学生学*的主动能动性。

  学生是学*的主体,同时也是个体。特别是智力落后孩子,因其智力水*不同,干预训练介入的早晚等等,每个学生的学*能力和水*也各不相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缺陷,多元智能理论提倡教学的多样化原则、人人成功原则、个性化原则,让智障孩子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可以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自信激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当中进行学科整合,让学生“多种才艺话理解”:唱歌、读课文、画画、学青蛙叫或青蛙跳等,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一种来送给小青蛙,发挥所长进行个别指导。

  三、注重学法的指导和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为了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注重的是学法的指导。智障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目的性都比较差,我让学生带着:“小青蛙有几个家?”等问题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教他们要学会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读课文,同时读的时候找出每句话的重点字词如“两个、游来游去、跳来跳去”等等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重点,并通过课文配的插图或课件来帮助学*理解课文,教给他们如何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反思中改进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文本挖截的深度不够,拓展不够,如重点词语“游来游去”可以让学生模仿次形式说词语,同时朗读的量不够,可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作为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把握毕竟比较粗浅还有待进一步的学*和提高。

《小青蛙》教学反思3

  《小青蛙》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识字,语言优美、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课文中“清、情、请、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体字“青”作为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同时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汉字的兴趣。为此,我设计本课时本着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归类识字、字谜识字、看图识字、组词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识字,能主动识字,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并有意识地将识字教学引向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在生活中识字。

  一、激趣导入,已猜谜语的形式进入文中

  1.师:“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青蛙)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小青蛙。(板书:小青蛙)

  3.青蛙穿着绿衣裳, 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的是绿色的意思吗?(青),接着学*“青”字,通过组词、分析结构,理解意思等方面去识记。

  二、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青”字家族的生字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圈出文中带有“青”的生字读三遍。

  2.出示这些字:“清、情、请、晴、睛”,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异同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初步识记;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的方法加强巩固。如:读文中的句子随文识记,联系句子的意思识记,组个词再造个句识记,初步让学生明白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其次引导学生给生字作自我介绍去识记,教师可以先示范,如我是清,清水的清,我有三点水,照老师这样把生字介绍给同桌听,用不同方法反复与这些字打交道,学生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而且也不枯燥。

  3.拓展识字:找一找,看看我班哪些同学或你认识的小朋友的名字中也带有“青”的字,学生找到“靖、婧、静、菁、倩”,还有同学找到了其他方面认识的有“青”的字,如“精、靓”。

  4.教师及时评价,夸赞他们善于观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一来就能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三、游戏巩固生字

  1.采用挑战过关。(认读生字) 第一关:读读带拼音的生字。 第二关:擦掉拼音认读。第三关: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老师。第四关:读老师手中打乱顺序的生字卡片。第五关:开火车读,看看哪组最棒。

  2.巩固本课生字时,又采用了生字“摘苹果”的游戏,听老师说词语来找相对应的汉字卡片、词语连线等方法加强记忆区别,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这些字,而且真正意义上掌握了,会运用这些字了。

  本课先用有趣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拉*了学生与小青蛙的距离,既让学生感到新奇,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氛围,也为整堂课的学*做了铺垫。

  其次识字方法形式多样,动中有静,静中有思,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生字的积极性,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主动识字。用“游戏”加以检测,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动力和兴趣。

《小青蛙》教学反思4

  首先本课的教学内容非常贴*孩子的生活,小青蛙可以说人人都见过,而且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其次歌曲导入部分我采用了谜语的方式,而且加上了自己录制的青蛙自我介绍,所以在一开始,孩子们就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接下来的聆听过程中,孩子们也非常认真,看得出他们喜欢这种歌曲,不过在读歌词的时候,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但这不影响他们接下去的热情。表演唱可以说到了整节课的**部分,我让学生们发挥想象,为歌曲编创动作,大部分学生做的很好,抓住了青蛙的特点,很好地与歌曲配合,但有些调皮的`就趁机捣乱,显得班级有点乱。最后一个环节的情感延伸,我也是自己录制的,青蛙自我阐述遭遇以及倡导人们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学生们都滔滔不绝,懂得了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要保护小青蛙的道理。

  本堂课自我感觉还不错,我认为主要是内容吸引孩子,孩子的兴趣就被激起,有了兴趣后孩子们会跟着你走,迫不及待想学*后面的。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愿意学了。你要想办法抓住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快乐地学*,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本领。

  在音乐的课堂中,每个孩子们都是快乐的小天使,只有老师们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才能让孩子们在音乐的殿堂里更加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小青蛙》教学反思5

  可爱的小青蛙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学*了2,3,5的乘法口诀之后安排的一节综合练*课。教材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让学生饶有趣味地熟练应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所以此次课的教学设计也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小青蛙贯穿始终,并以学生喜欢的轻松活泼的形式引出数学问题,并设计了连贯的数学问题,由浅入深,在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从生活中的问题中学*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为三个分目标。知识目标是进一步巩固2,3,5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能力目标是运用2,3,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和能力;情感目标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在一系列的问题,看到了教学设计中的不足。

  首先,复*导入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为新课的内容作好铺垫。部分学生在复*口诀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而且看出他们对于口诀并不熟练。但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抓住这个实际问题着重解决,而是一带而过,为后面用口诀解决问题带来了麻烦。

  其次,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大,课堂教学评价不够。教学中设计了两个学生上台演示的游戏,虽然学生积极性很高,但参与面不够大,只是少数同学得到了训练的机会,课堂教学中也忽视了对学生及时、准确的正面评价,没有真正发挥正面激励的作用,获得成功感的学生太少。

  再次,课堂各环节的时间安排欠妥。由于课堂练*的时间过长,最后导致课堂小结忽略掉了,整个课堂各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这次课对我来说是一次学*的机会,思考的`机会,成长的机会。虽然不成功,但我会在反思中进取,在探索中前进。


《寄给青蛙的信》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6)

——《小青蛙找家》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小青蛙找家》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通过《小青蛙找家》这首歌的律动,理解并体会遇到困难膺任而上的精神。

  2、能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演唱《小青蛙找家》的歌曲,在唱唱、动动无形中接受歌曲中的各种节奏。

  3、能够跟着音乐律动。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青蛙毛绒玩具、青蛙头饰、小黑板(板书歌谱)、双面胶。

  教学过程:

  1、聆听音乐《星光恰恰恰》学生愉快的进教室,师生唱问好歌。

  2、游戏:用四种不同的动作打节奏如:拍手、排肩、跺脚等。

  一、课前准备: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为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是谁呢?想知道吗?猜猜看? 生:踊跃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揭底)出示毛绒玩具小青蛙:(哦!原来是可爱的小青蛙。你们喜欢它吗?) 生:亲*小青蛙(抱它、亲它)

  师:能谈谈你对小青蛙的认识和感受吗?

  生:谈自己对小青蛙的感受。

  师:总结(小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小青蛙、爱护小青蛙)

  二、故事引入:

  师:有一天啊,几只小青蛙在池塘里玩,(师放小青蛙愉快活动的音乐)听,他们玩的可开心了。(紧张的音乐)突然,天空响起了一声很响的雷声。风也忽然大起来,倾刻间风雨交加,下起了暴雨,你们听,小青蛙们怎么了?

  生:谈自己听后的感受(东躲*)并能跟着音乐做情景的律动表现小青蛙勇敢的面对困难,膺任而上的精神。

  师:带领学生一起律动。

  师:总结:小青蛙们靠自己的勇敢何本领,终于战胜了暴风雨,高高兴兴的准备回家了。

  三、新歌学*:

  师:可是在和暴风雨做斗争时,有几只小青蛙迷路了,怎么也找不到家了,这可怎办?别急,老师有个办法,能帮小青蛙们找到家。老师编了一段顺口溜的节奏,只要同学们都学会唱了小青蛙听到的话,就会找到家了。(随机揭题并出示跳跳、呱呱的节奏)。

  3、学唱歌曲铺垫: 节奏学*(跳跳、呱呱的节奏学*)

  4、歌曲《小青蛙找家》学唱。

  师:弹音乐《小青蛙找家》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

  跟着老师的琴一起来唱歌曲。

  分组唱。

  集体唱。

  反复地的唱。

  个人表演唱。

  师:哦!小青蛙有了我们歌声的指引,他们终于回到了家。

  四、巩固歌曲,情感延伸

  歌曲《小青蛙找家》律动表演。

  师:小青蛙为了感谢我们,热烈的欢迎我们去它们家做客(师出示小青蛙的头饰) 生:扮演小青蛙。

  几个学生戴头饰上台表演

  全班表演,师给予琴伴奏。

  五、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谈自己的收获。

  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但去青蛙家做了客,同时我们还把迷路的青蛙送到了家,保护了小青蛙。同时我们还学到了小青蛙遇到困膺任而上而上优秀的精神。希望同学们都能向小青蛙那样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在生活中也能向今天这节课上一样。关心小青蛙,保护小青蛙)。

  六、下课。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一年级课,无论在导入,还是在整个课程环节中,我在充分领会新课标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摈弃旧观念,旧模式。首先,在很自然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师生谈话中了解歌曲内容,在游戏节奏中掌握歌曲难点。然后创设情境,把有活力、有创意、求知欲望强、情感丰富的学生们到入到所创设的故事情节,激

  发了学生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愿望,他们的学*兴趣和热情一旦被激发,就能推动其自身发展。果真如此,模仿、儿歌、游戏贯穿在特定的情节中,加之一些有趣的语言,使学生乐此不比的跟着你的思路走,在这过程中,教师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大胆、自信地表现,积极、快乐地创造。学生的表现很出色,真让我佩服他们的聪明。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所以在游戏表演中,我一边读表演内容一边以小青蛙的身份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游戏,保持良好的.交流,做到师生互动,并且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学中有小青蛙找不到家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的心马上为小青蛙担忧起来,学生自己开始想办法?怎么帮?从而教育学生保护益虫,保护小动物。最后总结遇到困难要膺任而上。当然,本课设计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说教室的布置应做到更加情境化,头饰应做到人手一个,师生应该配合的更加默契等等。在今后教学中应做到尽善尽美。

  通过以上反思和总结,我明确了今后应采取的措施:一、抓好常规工作,*时课堂的点点滴滴都要强化,规范。二、以学生为本去设计教案教学。三、多关注男同学,多鼓励表扬进而激发其学*音乐的兴趣。

《小青蛙找家》教学反思2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以,明快活泼的旋律作为前奏,描写了小青蛙在东奔西跑地寻找自己的家,歌中“跳跳、呱呱”的独白,刻画了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态。而我本节课也是以这段“跳跳、呱呱”的节奏型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掌握了节奏之后再进行本曲的教唱。过程中,我采用充满童趣的活动来进行教学,用蛙鸣器和响板对小青蛙的叫声进行模仿,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参与,在玩中学*了歌曲,享受欢快的旋律带给自己的快乐。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乐器放在了开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任务。短短一节课运用了演奏、演唱、表演等多种形式。使得学生无暇分神、乐此不疲。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短暂、兴趣转移快的特点,加大信息量。多内容、多方法,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唱会这首歌曲,但在活动中我过于注重整体性,没有对歌曲的乐句进行分句教唱,使得学生在音准上有所欠缺,对歌曲的旋律不是很熟悉。但在节奏上却很扎实。 在音乐教学中,常规上我们不*惯把事情交给学生做,怕“乱”。在这节课上我做了一些尝试,让学生自己编歌词,编动作,使学生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等于把成功感一并交给了学生。教师不担心学生出错,尽管学生可能演不好,但“我能行”的'自信心,就是在教师的信任中产生的。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敢表演、爱提问、喜欢奇思妙想,他们更喜欢新颖、活泼、开放的音乐活动形式,大部分学生能自信、自由地通过音乐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放”学生,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这样的音乐课才有乐趣,会让孩子们更加地有自信。多关注学生,发现更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抓住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亮点,多鼓励表扬进而激发学*音乐的兴趣。

《小青蛙找家》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通过《小青蛙找家》这首歌的律动,理解并体会遇到困难膺任而上的精神。

  2、能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演唱《小青蛙找家》的歌曲,在唱唱、动动无形中接受歌曲中的各种节奏。

  3、能够跟着音乐律动。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青蛙毛绒玩具、青蛙头饰、小黑板(板书歌谱)、双面胶。

  教学过程:

  1、聆听音乐《星光恰恰恰》学生愉快的进教室,师生唱问好歌。

  2、游戏:用四种不同的动作打节奏如:拍手、排肩、跺脚等。

  一、课前准备: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为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是谁呢?想知道吗?猜猜看? 生:踊跃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揭底)出示毛绒玩具小青蛙:(哦!原来是可爱的小青蛙。你们喜欢它吗?) 生:亲*小青蛙(抱它、亲它)

  师:能谈谈你对小青蛙的认识和感受吗?

  生:谈自己对小青蛙的感受。

  师:总结(小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小青蛙、爱护小青蛙)

  二、故事引入:

  师:有一天啊,几只小青蛙在池塘里玩,(师放小青蛙愉快活动的音乐)听,他们玩的可开心了。(紧张的音乐)突然,天空响起了一声很响的雷声。风也忽然大起来,倾刻间风雨交加,下起了暴雨,你们听,小青蛙们怎么了?

  生:谈自己听后的感受(东躲*)并能跟着音乐做情景的律动表现小青蛙勇敢的面对困难,膺任而上的精神。

  师:带领学生一起律动。

  师:总结:小青蛙们靠自己的勇敢何本领,终于战胜了暴风雨,高高兴兴的准备回家了。

  三、新歌学*:

  师:可是在和暴风雨做斗争时,有几只小青蛙迷路了,怎么也找不到家了,这可怎办?别急,老师有个办法,能帮小青蛙们找到家。老师编了一段顺口溜的节奏,只要同学们都学会唱了小青蛙听到的话,就会找到家了。(随机揭题并出示跳跳、呱呱的节奏)。

  3、学唱歌曲铺垫: 节奏学*(跳跳、呱呱的节奏学*)

  4、歌曲《小青蛙找家》学唱。

  师:弹音乐《小青蛙找家》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

  跟着老师的琴一起来唱歌曲。

  分组唱。

  集体唱。

  反复地的唱。

  个人表演唱。

  师:哦!小青蛙有了我们歌声的指引,他们终于回到了家。

  四、巩固歌曲,情感延伸

  歌曲《小青蛙找家》律动表演。

  师:小青蛙为了感谢我们,热烈的欢迎我们去它们家做客(师出示小青蛙的头饰) 生:扮演小青蛙。

  几个学生戴头饰上台表演

  全班表演,师给予琴伴奏。

  五、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谈自己的收获。

  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但去青蛙家做了客,同时我们还把迷路的青蛙送到了家,保护了小青蛙。同时我们还学到了小青蛙遇到困膺任而上而上优秀的精神。希望同学们都能向小青蛙那样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在生活中也能向今天这节课上一样。关心小青蛙,保护小青蛙)。

  六、下课。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一年级课,无论在导入,还是在整个课程环节中,我在充分领会新课标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摈弃旧观念,旧模式。首先,在很自然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师生谈话中了解歌曲内容,在游戏节奏中掌握歌曲难点。然后创设情境,把有活力、有创意、求知欲望强、情感丰富的学生们到入到所创设的故事情节,激

  发了学生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愿望,他们的学*兴趣和热情一旦被激发,就能推动其自身发展。果真如此,模仿、儿歌、游戏贯穿在特定的情节中,加之一些有趣的语言,使学生乐此不比的跟着你的思路走,在这过程中,教师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大胆、自信地表现,积极、快乐地创造。学生的表现很出色,真让我佩服他们的聪明。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所以在游戏表演中,我一边读表演内容一边以小青蛙的身份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游戏,保持良好的交流,做到师生互动,并且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学中有小青蛙找不到家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的心马上为小青蛙担忧起来,学生自己开始想办法?怎么帮?从而教育学生保护益虫,保护小动物。最后总结遇到困难要膺任而上。当然,本课设计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说教室的布置应做到更加情境化,头饰应做到人手一个,师生应该配合的更加默契等等。在今后教学中应做到尽善尽美。

  通过以上反思和总结,我明确了今后应采取的措施:一、抓好常规工作,*时课堂的点点滴滴都要强化,规范。二、以学生为本去设计教案教学。三、多关注男同学,多鼓励表扬进而激发其学*音乐的兴趣。

《小青蛙找家》教学反思4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富于儿童情趣的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2/4拍,五声宫调式。歌曲以明快活泼的旋律作为前奏,描写小青蛙东奔西走地寻找自己的家,也为歌曲的主题做了铺垫。歌中“跳跳”、“呱呱”的独白,刻画了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态。最后一句旋律*稳流畅,似乎表现了小青蛙历尽艰辛,终于回家了的愉快,喜悦的心情。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12月17日,我以此为课题上了一堂对一年级的音乐公开课,经过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学生学*情绪高涨,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任务。短短一节课运用了一系列活动方式,使得学生无暇分神,乐此不疲。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学*中,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保证了课堂的“动”而不“乱”。实践也表明课堂抓住了学生心理,适应了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形成对事物的专注力,并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不足之处:

  1、低估了学生的能力

  在情景表演时我就很担心孩子会表演不出来,在他们上台时就一直在教他们怎么演,但是他们的表现出乎了我的意料,他们表现的很好,在这里我就看出教师要不担心学生出错,尽管学生可能演不好,但“我能行”的自信心,就是在教师的信任中产生的,因此以后的课应放手让学生去展示、表演自己。

  2、自己表现的不够好

  在这节课上学生充满了激情和快乐,但相对于他们自己表现的太过于拘谨,音乐课因是师生共同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老师也应积极的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学*。

  3、少了一点音乐的美感

  学生《小青蛙找家》这节课,故事情节的设置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不加控制的把积极性带到歌唱里来,其结果就是:忽略到音乐带给我们的美——只专注于青蛙的叫声和动作(跳跳,呱呱)。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和演唱*惯,真正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艺术之美。

《小青蛙找家》教学反思5

  《小青蛙找家》一课,选自人音版教材小学一年级音乐教科书第八课。它包括聆听、歌曲和创编与活动几部分内容。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贴*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鼓励学生探究学*,激发创新求异思维,在本课中也有体现。我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进行探究性与创造性的学*,教学中想让孩子们用沙筒来模仿雨声,但是教具有限。于是在课前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看身边有没有什么物件可以充当沙筒来代替雨声。于是就有了在塑料瓶子里装上沙子或者小石子的“沙筒”,这不但满足了全体学生想动、好动的欲望,也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另外,鼓励学生自己为歌曲创编动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给孩子们营造了乐学,想学的教学氛围。

  《小青蛙找家》有它的光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遗憾。比如,在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并且随着音乐表现音乐形象时,学生更多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了耳边的音乐,造成了课堂的紊乱。另外,学生在模仿音乐形象时,发生了争执,这些都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并且调节。

  总之,“感受音乐,体验快乐”是本课的宗旨。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相关词条